首页范文大全合同管理全年工作计划十篇合同管理全年工作计划十篇

合同管理全年工作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0:28:39

合同管理全年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供电企业综合计划

一、综合计划管理理念

围绕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战略目标,细化综合计划管理的内容和深度,认真做好各专项计划之间的协调和衔接,健全综合计划管理体系,强化综合计划在年度工作中的统筹和控制作用,提高综合计划的调控力和执行力,努力提高市、县公司工作标准和效率。通过对市、县公司年度综合计划的制定、实施、考核与评价,加强对市、县公司工作的全过程督导和管控,实现对市、县公司各项工作的统一管理,各专业计划、各层级计划要以综合计划为主线,统一编制上报,综合平衡、下达实施和优化调整,各类、各级、各专业计划要纳入综合计划,实现发展部门归口管理和综合协调,专业部门协同配合和业务指导,使综合计划在公司各层面做到“计划一条线”、“管理一个口”。

二、综合计划管理内涵

1.综合计划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员工是企业管理中最核心、最活跃的因素,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员工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激发和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综合计划管理的实质就是以激励员工业绩持续改进并最终实现组织战略目标的一种正式管理活动,每个过程都充分体现了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协商、沟通。

2.综合计划管理是个系统工程。综合计划管理是企业战略、资源、业务和行动有机结合的完整体系,是包括若干个环节的系统。综合计划管理不是一年一次的填表交表工作,计划制定之后必须伴随有改进与提高绩效的措施和行动。管理者需与员工进行反馈面谈,与员工共同制定改进提高计划。综合计划管理不能等同于完成任务,而是应注重达成绩效目标的过程。

3.综合计划管理是管理者与员工关于工作目标和标准的契约。管理者与员工共同参与制定绩效目标与标准并达成共识,员工需对自己的工作目标作出承诺。在过去的绩效评价中,员工的目标设计往往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目标是强加给员工的,一般做法是年初上级领导为员工设计目标,年终进行目标完成情况考核,没有任何中间过程。正是因为这种“强加性”和缺乏员工的全面参与,使得绩效评价的效果不佳。在计划阶段,建立契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双向沟通的过程。管理者与员工的共同投入与参与是进行综合计划管理的基础与前提。目标的设置须从公司的战略目标层层分解到员工,员工目标与公司目标保持一致,个人目标的确定应考虑公司的战略目标、自己所在岗位的主要职责以及内部和外部环境的需求。

三、综合计划管理的主要做法

全面贯彻执行“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工作安排部署,以集团公司发展战略为指导,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为方向,突出规划引领、强化计划管控,统筹综合计划编制,实现各专业相互协调,各类计划有机衔接,保证综合计划的科学性、完整性和一致性,提升市、县公司发展水平和电网运营效率。

1.理顺综合绩效计划编制流程,提高工作质量。按照集团公司“大规划”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坚持自下而上逐级制定、自上而下逐级下达的原则,加强综合绩效计划平衡和优化。市公司层面综合计划编制将不再采用各专业部门分别编制上报的方式,市公司发展部作为综合计划归口管理部门,组织开展市、县公司综合计划的编制上报、细化分解、跟踪分析、执行管控以及考核(考评)工作。集团公司综合计划采用统一下达的方式,改变了以往由各专业部门分别下达的管理模式。国网公司下达综合计划后,集团公司发展部统一组织计划的分解下达工作,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了计划分解下达实施方案;根据各单位不同的业务管辖范围和性质,分解形成市供电公司、超高压公司、综合单位、直属单位及集团公司本部五套综合计划附表模板,集团公司各部门按照统一的模板将本专业计划分解到各单位,形成专业计划分解表;集团公司发展部分单位汇总各专业计划分解表,形成各单位年度综合计划,统一下达至各单位,集团公司各部门原则上不再单独下达专业计划。市公司全面落实集团公司计划管理相关工作部署,参照集团公司综合计划分解模式和要求,进一步细化、丰富市、县公司综合计划内容,组织编制下达市、县公司综合计划;结合“五大”体系建设和市公司管理实际,研究制订相关管理制度,做到职责明确,管理到位,不断加强计划管控力度,不断提升市、县公司计划管理水平。

2.层层分解,逐级落实,以综合绩效计划统领公司全方位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的综合绩效计划管理体系,确保计划有效统领全年工作。以综合绩效计划管理为工作主线,将公司生产经营年度目标和工作任务层层分解、逐级落实,形成公司、部门(单位)、班组、岗位四个纬度和年、季、月、周四个层次的计划管理体系。健全综合绩效计划全方位管理模式,构建岗位保班组、班组保单位、单位保全局,周保月、月保季、季保年的逐级保障体系。将公司工作要求准确、及时、全面地传达到基层每位员工,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对公司工作的认知度,增强全员的责任感、压力感和紧迫感,确保公司年度目标的完成。

3.加强综合计划过程监控,提高工作成效。充分发挥计划的协调、平衡、控制功能。发挥职能部门专业化管理作用,强化机关服务基层意识,加强业务指导,对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不推诿、不回避,积极主动查找症结,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强化各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管理责任,对本单位绩效计划执行情况要密切关注、定期调度,确保公司安排的工作务期必成,确保本单位内部工作有序开展。认真组织开展部门内部自查和部门间互查,加强计划跟踪和督查督办力度,特别是加强重点工作的动态分析和监控,对工作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对未能按计划要求完成工作任务的部门、单位,主管部门要及时发出工作质询,要求其反馈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督促限期完成。

4.严格综合计划考评,形成闭环管理机制。建立“月考核、季分析、年兑现”的考核机制,将市、县公司综合计划管理全面纳入公司月度绩效考核办法和年度业绩兑现办法。严格执行计划调整审批制度,加强计划刚性管理,每月跟踪检查公司重点工作进度,对未能按计划要求完成工作任务的职能部门及时发出工作质询,要求其反馈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督促限期完成。计划完成情况和考核评价情况每月在公司网站进行公布,实现评价结果与薪酬直接挂钩,形成计划下达、过程监控、考核评价、总结提升全过程闭环管理机制。

四、综合计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综合计划是公司年度经营目标和实施方案,对确保全年工作任务的完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近年来,公司不断加强综合计划管控,实现了综合计划“四统一”管理,范围逐步拓展,深度不断加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但随着“大规划”体系建设方案的全面实施和“四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对综合计划的科学性和调控力、执行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在综合计划管理中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

1.计划执行的严肃性需要进一步加强,超计划项目、计划未下达提前建设的项目仍然存在,由于管理原因造成的计划调整幅度较大,特别是县公司计划执行力度不够,落实不到位,存在较大随意性,计划的管控力度需进一步加强。个别部门、单位月度绩效计划未能与公司工作目标和重点工作密切结合,各岗位工作计划未能与本部门、单位重点工作和岗位职责紧密结合;月度绩效计划内容标准不具体,目标和措施的量、质、期不明确,可操作性不强。

2.监督检查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综合计划制定后,有的只是简单的布置,对工作过程缺乏有效控制,对工作进度不能重点把握,协调力、控制力不强,检查工作力度需要加强,问题暴露不够充分,工作质量有待提高。

3.计划考核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已纳入考核的指标完成情况较为重视,对未纳入考核的投资指标和项目执行情况重视不够。综合计划制定后,计划评价力度不够,尤其是分解至月度绩效计划后,有的绩效计划内容标准不完善,导致绩效结果不易衡量,绩效计划完成质量不高,达不到以综合计划推动公司工作全面开展的目的。

五、综合计划管理实施效果

1.通过加强综合计划管理,公司的战略目标深入基层,工作任务和指标得到层层传递,上下级之间的沟通渠道更加通畅,全体人员思想观念进一步转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有了显著提高。

2.通过加强综合计划管理,结合公司总体目标,明确了各个时期的工作重心,细化了各部门、岗位的职责,编制了详尽的、可操作性强的部门、岗位工作标准,按照SmaRt原则,即具体性、衡量性、达到性、现实性和时限性五个方面的要求,确定了部门、岗位、班组绩效计划,建立了科学有效的指标体系。

3.通过加强综合计划管理,员工和部门的岗位职责更加明确,工作的计划性、主动性不断增强,推动公司年度重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各项经营指标均超额完成集团公司时间进度。

4.通过加强综合计划管理,健全了绩效计划管理体系,强化了绩效计划在年度工作中的统筹和控制作用,提高了绩效计划的调控力和执行力,提高了公司工作质量和效率。

合同管理全年工作计划篇2

一、省级审计计划管理的范畴

省级审计计划管理包括长期计划、短期计划,总体计划、部门计划,基础工作计划、项目实施计划,行业审计计划、项目实施方案等等。本文试图对其进行科学的分类,但经过多方努力,均未找到既能做到涵义明确,又不相互包容的分类原则。但为了说明问题,在此试作如下分类:

(一)审计业务计划管理

1.按时间划分

(1)审计战略目标管理。这是审计机关对未来审计工作发展的总体构想,它包括审计战略目标和实现这些目标所必须采取的行为过程和行动总方案。审计战略作为一种长期工作目标,首先应该具有连贯性,特别是涉及到人法技等审计基础工程项目,不是短时间内所能完成的工作,往往需要几个战略周期,乃至于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实现的宏伟目标。其次,审计战略要有利于审计长期工作计划和短期工作计划的实现。再其次,审计战略应具有适当弹性,审计战略目标是长期的,但并不都是永恒不变的,当客观的审计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审计战略目标必须做出调整。

(2)中、长期审计计划管理。中、长期审计计划介于审计战略与年度审计计划之间的一种计划,从时间的概念来说,中、长期审计计划的管理时限最少要超过一年,一般三年或五年,中、长期审计计划是粗线条的计划,是审计机关用粗线条勾画未来发展轮廓的设想。在计划中应明确审计工作要实现的目标以及为实现规划目标要采取的策略、执行策略及其需要遵守的程序规则等都应在计划中明确予以规定。

(3)年度审计计划管理。年度审计计划是各级审计机关都要编制的计划,是指导审计机关年度工作的蓝图。每年省级审计机关都要根据全国审计工作会议确定的全国审计工作计划要求,结合全省经济工作、审计工作发展的状况,综合省市县三级审计资源配置的情况确定全省年度审计计划,并据以安排、检查全省各级审计机关的工作。

2.按组织方式划分

(1)行业审计计划管理。这是省级审计机关通过全国的行业审计计划或全省的行业审计计划统一时间、统一标准、范围和审计时限安排、检查地方审计机关工作的办法。

(2)政府临时交办任务的审计计划管理。政府临时交办的审计任务一般都是政治敏感性比较强,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事情,地方审计机关一旦接到这类任务一般都要组织精干的力量,编制周全缜密的审计计划,以尽量避免和减少在审计实施阶段出现纰漏。

(3)部门审计计划管理。省级审计机关各职能部门每个年度都要制定部门年度工作计划,以规划各部门年度审计工作。其中有些计划属于行业审计计划,需要组织全省的力量才能完成的,应该按行业审计计划来管理;有些计划是规划各职能部门业务工作的,审计机关每年根据批准的各部门计划来检查督促各部门的工作进度和完成情况。

(4)综合审计计划管理。它是由审计机关办公室或综合部门制定的指导审计机关全部工作的计划,包含审计机关方方面面的工作,每年审计机关要组织办公室、人事处、机关党委、纪检监察等部门对综合审计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3.按工作对象划分

(1)审计项目计划管理。主要指在遇到需要动用较多审计资源的大型审计项目或行业审计项目时,为了统一协调工作进度,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而对审计的对象、范围、时限和重点检查方向等内容,事前做出的筹划。

(2)审计项目实施方案管理。审计项目实施方案是审计计划工作在具体审计工作中的体现。为了降低审计风险,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提高审计工作效率,除了规模非常小的审计项目外,都应编制审计项目实施方案,使参加审计的每一位同志都清楚地了解到该项目的审计目标、工作时间、检查时限、重点资金、重点方位,同时对审计客体的资金分布、单位规模等情况都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以便于最小的投入获得最佳的审计效果。

(3)审计小组工作计划管理。这是审计工作中规模最小的计划。审计小组负责人为了按时完成任务,对全组同志的工作要进行细化、分工、明确任务和时间。但一般不形成正式文件,大多是由审计小组长口头进行部署。

(二)审计机关基础建设计划管理

1.审计人力资源计划管理。省级审计机关人力资源计划管理主要是负责审计机关和所属事业单位进、出、管、配、培五个方面的计划。按我国现行的人事管理体制,省级审计机关的人力资源进、出计划只局限于有限的范围内,比如审计机关录用干部的时候,门槛是由人事部门规定的大专以上学历(含五大毕业生),学历低一些的学生为改变身份,在报考应试的时候,是竭尽全力去博,应试成绩往往优于高学历、高水平的学生,但进入审计岗位以后,又很难胜任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而有能力、功底厚的学生往往因为入门考试的成绩不突出,而被拒之门外。由于审计干部的入口受限,出口除了自然减员以外,自主流出的人数微乎其微。事实上省级审计机关有自的人力资源计划管理,主要体现在审计人力的管理、配置和培训三个方面。

2.审计法制计划管理。按照我国的法律规定,省级人民代表大会具有制定地方性法律的权限,省级人民政府具有制定地方性行政法规的权限,省级审计机关作为政府的一个组成部门具有制定部门行政规章和代政府起草行政法规的权限。这无疑增加了省级审计机关法制建设工作的任务,从目前行政体制来看,省级审计机关法制计划管理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计划起草地方性的审计法规或规章,二是制定全省审计法制检查计划,三是制定本级审计案件复核计划,四是制定法制教育培训计划。

3.审计技术计划管理。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应用,纸质的审计载体已经逐渐被淡出,传统的纸质账薄和审计工具:纸、笔、算盘已经没有多少生命力了,未来的审计必将是计算机审计的天下,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电子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利用,数据库的转换,审计软件的开发,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培训等都必须制定出由浅入深、循序渐近的开发培训计划,以保证审计机关跟上信息时代,计算机应用技术飞速发展的步伐。

(三)审计工作后勤保障计划管理

后勤保障计划主要是为审计工作提供保障和支持的,如财务计划管理、审计档案开发利用计划管理、备品供应计划管理、审计机关生活服务计划管理等等,这些工作虽然与审计工作指标没有直接联系,但却与审计人员的生活息息相关,与审计人员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这些工作做得不好,或长期得不到重视,则会挫伤第一线审计人员的积极性。

二、省级审计计划管理的运行

(一)省级审计计划的编制

省级审计计划包括项目审计计划、部门审计计划和综合审计计划等多种计划,从编制的层级和复杂程度来看,综合审计计划编制要相对复杂一些,其它计划由于层级低一些,编制程序也可适当减化一些,为了较好地说明问题,下面以综合审计计划为例进行阐述。

1.应充分了解审计署和同级人民政府、党委的工作意向和战略意图。从理论上讲,根据宪法的规定,我国省级审计机关要接受国家审计署和同级人民政府双重领导,在业务上以审计署为主。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地方审计机关的人事权和预算资金分配权限隶属于同级人民政府,同级政府对审计机关的领导力度要远远大于上级审计机关。因此省级审计机关在编制年度或长期工作计划的时候一定要充分领会审计署和省委省政府的总体工作方针和审计工作的总体部署,然后才能考虑全省审计工作计划的框架。

2.充分了解下级政府和审计机关的未来的工作任务和承载工作能力情况。市县两级审计机关每年除了预算执行审计、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外,各市、县政府每年都可能给审计机关下达一些地方性或临时性的工作,市县审计机关必须配置相当的力量,才能有效地完成这些工作。省级审计机关在拟定全省审计工作计划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地方政府和下级审计机关常规、必备工作需要,然后还要综合考虑两级审计干部的专业结构和计算机审计技术水平和能力,上述各种因素考虑的越充分,制定出的审计工作计划才越有可行性。

3.审核审计机关各职能部门申报的部门工作计划草案。各部门工作计划草案是制定全局性工作计划的基础,是在充分考虑到各部门的工作目标和可供调配的专业力量的基础上形成的部门工作计划,是办公室或部门制定综合性审计工作计划的基础素材。但又绝对不能把部门审计计划累加成综合审计计划,因为部门的工作计划不能完全站在全局的高度审时度势,综合考虑全省审计工作的轻重缓急,所以部门的审计计划草案难免存在过度地强调某些因素,而忽略更重要的审计信息,或者存在对微观的看的多些,而忽略了宏观的具有远景规划的东西。

4.综合分析审计数据库的信息,确定初步审计目标。完整的审计数据库的信息内容应该是很丰富的,但在制定综合审计计划时,需要重点参照的信息:一是审计对象及内部控制情况信息,二是近期未审计对象的信息,三是行业性违纪违规行为的信息,四是整改情况信息,五是群众举报信息。按着常规的作法,通过这些信息筛选出近期内未审过的或虽然审过,但整改效果不好,乃至于行业性违纪违规行为迟迟得不到纠正的行业或单位为初步审计对象。然后比较综合分析的结果与各职能部门申报的审计计划草案有哪些差距,并提出适当调整的意见。

5.由办公室或综合部门汇总、梳理所掌握的各种信息,提出拟制综合审计计划的意向草案,提请审计机关主要领导研究确定审计机关综合审计计划的总体工作目标。

6.由办公室或综合部门按照厅领导确定的总体工作目标,综合各方面信息,按照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原则拟定年度综合审计计划或中长期综合审计工作计划草案。

7.向下级审计机关和各职能机构下发综合审计计划草案,征求修改意见。但多数情况是通过召开全省审计工作会议形式来达到这一目的的。综合各方面的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后,审计计划即可下发执行了。

(二)省级审计计划的执行。审计目标的实现是通过执行计划来完成的,是审计计划的实施过程。如果说编制审计计划是计划管理的起点,那么说执行审计计划,圆满的完成审计计划才是计划管理的最终目标。审计计划能否执行,关键是要抓落实。落实审计计划一般应抓住三个环节:一是计划执行初期要注意检查计划执行单位是否部署了足够的力量去做;二是在计划执行中期应该注意检查计划完成的进度和工作质量,对工作进度迟缓和工作质量差的应及时提出督促改进意见;三是在计划执行终结阶段应检查计划完成结果。既可以采取对重点单位、重点环节进行抽查复核的方法,也可以采用同类对比的方法,把同类单位或部门的情况进行对比,特别是在检查中发现的共性、普遍的大家都应该查出的问题,如果有个别单位没有发现这类问题,则应该进一步考查是审计客体确实存在特殊性,还是具体审计人员的工作出了问题。还应根据审计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评比和表彰,以鼓励先进,鞭策落后。

(三)及时调整审计计划中的缺失,以促进审计工作和谐发展。不论审计计划在制定过程中下了多大的功夫,做出多少次调查研究,它毕竟属于计划制定者的主观行为,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难免出现与客观实际不相适应,或与部分单位、部门对接不上的情况。这就要求各级审计机关在发现问题后及时报告,上级审计机关更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及时查明根源,如果是计划的问题,要及时向领导汇报,并尽快地修改审计计划,使审计计划贴近实际、符合实际,便于操作和执行,以促进各级审计机关的工作健康和谐地发展。

三、编制省级审计计划应注意的问题

(一)应确定恰当的审计工作目标。审计工作目标是审计机关期望通过全体职工的努力工作力求达到在一个阶段的预期结果,是审计机关进行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审计机关管理层和全体职工进行管理和审计实践的行动指南,是制定审计工作计划的基础。它既要代表审计机关先进的审计技术水平,又要切实可行、相对合理。也就是说审计机关确定的总体工作目标是能够实现的,但要通过审计机关全体职工做出一定的努力才能达到。恰当的审计目标能激发职工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推动审计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合同管理全年工作计划篇3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以《*州城镇体系规划(20*-2025)》的批准实施指导推进城乡规划编制、修编工作

1、《*州城镇体系规划(20*-2025)》正式批准实施。2009年1月24日,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了《*州城镇体系规划(20*-2025)》。自此*州就有了指导*州域城镇建设的法律性文件,指导*州城镇体系协调发展的行动指南和统筹区域内各项建设安排的政策纲领,制定区域内相关专项规划和城镇总体规划的基本依据。同时进一步以法定形式确立了我州“两点、一线、四个层次”的城镇发展思路。(两点:重点加快六库、金顶两个城市发展;一线:重点突出*沿线精品旅游城镇特色一体化建设;四个层次:首先是六库、金顶,其次为上帕、贡山县城,三是以通甸、丙中洛、片马等为主的“重点集镇”、“边贸小镇”、“旅游小镇”,四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公路沿线“景点式”村庄建设)规模适度、功能互补、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特色鲜明、互为依托、结构严谨的州域城镇空间体系发展格局正在逐步构建。

结合《*州城镇体系规划(20*-2025)》的正式批准实施,我局积极在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宣传贯彻落实,同时通过《*州城镇体系规划(20*-2025)》加强城乡规划和各类规划的协调工作。

2、各县各类规划编制正在稳步推进。泸水县规划局负责的《六库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评估报告已比较完善,《六库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评估报告自2009年2月形成初稿,经几次讨论修改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第二次修改稿,正进入法律报批程序。同时,规划修编资料收集工作也正同步进行,目前资料已基本收齐,待评估报告批准后随时可进入修编阶段工作。上江乡总体规划编制资料收集已完毕,第三稿修改已完成。福贡县局正进行编制江西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前期准备工作。

3、村庄规划编制10年工作方案按时完成。为了协调城乡发展,构建城乡和谐人居环境,2009年2月中旬,按照《云南省建设厅关于报送村庄规划编制10年工作方案的通知》(云建村〔2009〕36号)文件要求,州规划局结合我州四县县城正在进行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实际,制定完成了《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含村庄整治布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方案》,主要采取在四县县城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同时编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含村庄整治布点专项规划)的方式,在2009年—2011年,完成四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含村庄整治布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四县规划局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工作目标制定了《村庄建设与整治规划编制工作方案》,计划在要求时限:20*—2017年,10年内争取省财政补助,州、县、乡镇自筹一部分资金,采取打捆委托的方式编制完成全州四县196个中心村、27个重点村的村庄建设与整治规划。同时填报完成了《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含村庄整治布点专项规划)编制年度工作计划报表》和《县(市区)村庄建设与整治规划编制年度工作计划报表》,把规划编制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分解落实到每年的工作中。

4、城镇特色规划编制逐步开展。按照《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特色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云建规)〔2009〕81号),结合我州实际,要求各县结合目前正在修编的总体规划开展好城镇特色规划编制工作。

(二)建章立制,逐步完善全州规划系统实行垂直管理后续工作

1、逐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针对我州目前的城乡规划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办事程序不规范的现状,我局在规划系统实行州内垂直管理后,按照科学合理、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原则,坚持政务公开,阳光规划,对职责范围内的业务行政审批等事项进行了全面整理,拟定了《*州城乡规划管理工作规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目前已完成了征求意见,正在修改完善中。

2、协调解决规划系统实行垂直管理后的相关问题。加强全州规划系统人事管理,积极配合州人事局建立健全人事管理档案;积极配合财政、人事部门核发四县规划局的人员工资;加强与州县各级部门的协调联系等工作。

(三)依法行政,进一步加强我州城乡规划管理工作

1、积极开展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和监督监察工作。根据《云南省建设厅云南省监察厅转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监察部关于加强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和监督的通知》(云建规〔2009〕49号)文件精神,我局会同州监察局结合我州实际,组织四县规划局认真开展了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完成了我州20*年县城建设用地和建设项目的规划管理情况自查自纠,并上报了2009年一、二季度本辖区涉及建设用地容积率的调整及调整审批情况。同时结合各县实际,认真研究制定了城乡规划区建设用地容积率调整管理暂行规定,明确规定了容积率调整的条件、程序、处罚等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了城乡规划区建设用地容积率调整管理。目前已经各县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实施。

2、顺利完成我州20*年度城镇化水平的统计工作。我局于2009年2月初向四县规划局安排部署了20*年的城镇化水平统计工作。经各县规划局认真调查、统计上报,截至3月底已顺利完成。20*年度*州城镇化水平为21.38%,与去年同比下降1.62个百分点,全州城镇建成区面积为33.24平方公里,与去年同比增加27.9个百分点。

3、认真进行云南省房地产开发中违规变更规划调整容积率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根据《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云南省监察厅关于印发云南省房地产开发中违规变更规划调整容积率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云建规〔2009〕215号)要求,2009年6月底,州建设(规划)局、州监察局对我州专项治理情况进行了抽查,对自查自纠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重点检查。在专项治理工作中,我州房地产开发项目应查24项,实查24项,其中泸水县14项,兰坪县3项,福贡县7项,贡山县零项。自查项目用地面积13.34553公顷,其中涉及容积率调整的有3项:*鼎业阳光小区、泸水县公安局江西综合楼、民通商场购物中心,合计用地面积1.98公顷,但都未超出规划条件容许的容积率范围,泸水县规划局根据相关规定作出了拆除违建部分、限期整改、补办手续、补交规费等相应的处理措施。

4、严格执行“一书三证(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制度,依法办理各类建设手续。20*年12月至2009年6月,全州共发放选址意见书70份,用地面积为161595.22㎡,其中泸水县50份,面积140698.53㎡,兰坪县8份,面积5379㎡,福贡县5份,面积12352.15㎡,贡山县7份,面积3165.54㎡;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32份,面积96910.28㎡,其中泸水县16份,面积83133.64㎡,兰坪县4份,面积9579㎡,贡山县12份,面积4197.64㎡;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73份,面积206886.44㎡,其中泸水县43份,面积155380.98㎡,兰坪县16份,面积45014.97㎡,福贡县2份,面积458㎡,贡山县12份,面积6032.49㎡。泸水县核发村镇规划选址意见书18证,用地控制面积12032.56㎡;核发村镇建设工程准建证16证,建筑面积24539.33m2,建设投资2955万元。

5、制定完成了《六库老城区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暂行)》。《六库老城区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暂行)》的制定主要是解决目前存在的六库老城区改造与《六库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定的相关技术指标出入较大,《六库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较困难的矛盾的一个较好措施,是《六库城市总体规划》和《六库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完成前的一个过渡。根据州、县党委政府的要求及六库老城区建设发展的实际,泸水县规划局组织相关专家对老城区《六库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了综合评估,结合近年来规划管理的实际,于20*年11月编写完成了《六库老城区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暂行)》初步方案,经六库城市规划委员会办公室和泸水县规划局业务多次讨论和技术对接,2009年1月形成初稿,通过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公示、提交规委会等程序后,目前已按法定审批程序呈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6、积极查处违法案件,城乡规划执法力度有所加强。各县严格依法行政,查处违法案件,规范城乡规划建设行为。泸水县2009年上年共查处违章建筑15起,责令拆除并已自行拆除3起,分别为*州国税局新区办公楼违规超占规划红线部分共计146.25㎡,*州宏泰房地产公司在建盖民通购物中心时将规划停车位置建设1*㎡商铺,下赖茂村民国忠南在3号路岔口边建盖的56㎡临时铺面,共计受理规划纠纷3起,并严格按要求予以调解处理完毕。福贡县停工建设项目1起。贡山县查处未批先建或未按规划许可建设的工程项目2起。

六库城市规划区内违法用地和违章建设处理力度有所加强。按照泸政办发(20*)191号文件的安排,自20*年11月26日成立“六库城市规划区违法用地和违章建设处理工作组”以来,共计收到185宗申报材料,3月份工作组开始入户调查,现已核查53户,其中有27户可办理相关手续,有6户房子未建完暂不补办手续,有2户不符合规划要求,暂不办理相关手续,其余18户主要为临时房暂不办理相关手续。

(四)加大城乡规划宣传工作力度,逐步健全城乡规划工作信息宣传交流平台

1、继续编发城乡规划信息。结合国家、省有关规划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州城乡规划工作机构的信息交流,我局上半年共编发了8期*城乡规划信息。通过即时准确报送我州城乡规划工作动态、城乡规划知识、六库城市规划委员会工作以及领导讲话等,加大对城乡规划工作的宣传,使城乡规划工作得到州委、州政府等相关部门和全社会的认识、关注和支持,从而不断促进我州的城乡规划工作。

2、建立政府信息网站和查询系统。为结合阳光政府准备推行“阳光规划”,增强城乡规划管理“透明度”,我局目前已建成了*州城乡规划管理局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和政务信息查询系统。

3、逐步加强电视广播宣传。配合*电视台《今日*》栏目工作人员制作完成《*城镇化龙头的舞动》的电视节目。同时接受了*州广播电台对《*州城镇体系规(20*-2025)》进行的采访宣传,进一步加深了社会对我州城乡规划工作的了解。

(五)主动服务,做好六库城市规划委员会办公室工作

1、六库城市规划委员会上半年共召开了2次会议。会议讨论研究了关于*州检察院综合楼、*州民族中学总体规划设计、泸水县第一人民医院规划设计方案、*州残疾人联合会办公楼设计方案等24个项目有关规划选址、专家技术审查、规划设计方案初步审查等工作,涉及建设项目建筑面积约316215㎡;投资规模约78810万元;用地面积131893㎡。

2、六库城市规划委员会办公室适时召开规委会办公室会议。严格按照办公室职责,认真讨论研究了龙桦豪庭购物中心、世纪广场商住楼、*州中级人民法院新区办公楼、*州广播电视局民族语译制工作室规划设计方案以及民通商场购物中心综合楼二期工程等近30多个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选址方案。同时对州人民政府批转的要求提出意见的建设项目及时回复,并积极主动服务建设单位进行实地勘查,提出合理意见和建议。

(六)认真开展全州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管理工作

1、组织我州勘察设计企业单位顺利完成20*年网上统计年报工作。根据《云南省建设厅关于上报20*年工程勘察设计统计年报的通知》(云建设函〔2009〕9号)文件要求,我局从1月中旬开始对辖区内各单位的上报工作进行了催报和督促,3月前完成了网上上报工作。截至2009年,我州共有7家丙级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其中国有企业5家,集体企业1家,股份有限公司1家。从事公路勘察设计的有3家,水利勘察设计的有1家,建筑工程3家。20*年度期末从业人员合计122人,期末专业技术人员合计122人,高级职称人员6人,中级职称人员62人,初级职称人员54人,期末注册执业人次合计6人,均为二级注册建筑师。工程勘察完成合同额合计11万元,工程设计完成合同额193.5万元。

2、稳步开展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查工作。积极为各类“扩内需、保增长”建设项目做好服务,2009年上半年按规定和州发展和改革委联合召开了5次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查会议。会议审查了泸水县第一人民医院新建工程项目第一期工程、*州卫生局8个卫生基础建设项目、兰坪县中医院等20个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文件,审查建筑面积29146.67平方米,概算总投资5814.95万元。

3、认真推进施工图送审和备案制度工作。依据《云南省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实施细则》(省建设厅2号公告),根据施工图送审和备案工作属地管理原则,上半年全州共发放了40份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知书。其中州局发放了7份,泸水局发放了8份,兰坪局发放了16份,贡山局发放了3份,福贡局发放了6份。

4、筹备成立*州勘察设计协会。通过上半年的努力协会成立的各项筹备工作已经全部完成,并于6月4日召开了*州勘察设计协会第一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成立大会。协会的成立将加强我州勘察设计事业的发展,进一步规范勘察设计行业管理。

5、部署安排工程设计资质换证前期工作。我局根据云南省建设厅工程设计资质换证等相关文件精神召开了我州工程设计资质换证工作业务会议,认真分析我州7家丙级勘察设计单位的实际情况,查找出我州工程设计资质换证中存在的困难,并针对省建设厅安排我州在2009年11月份全面完成工程设计资质换证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为按时顺利完成工程设计资质换证工作奠定了基础。

(七)努力做好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

完成我州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情况专项清理检查验收工作的工作报告;完成了《*年鉴》(2009卷)城乡规划管理的资料报送;完成州人民政府办公室批转的《贡山县人民政府关于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请示》的回复意见;完成三江并流区域开发管理条例修改意见的复函;完成政协*州第九届委员会第八次会议第64号“建议建设停车楼和地下停车场”的提案的答复等工作。

(八)继续参与重点项目建设

2009年上半年,按照州政府工作安排要求,州规划局坚持日常职能工作和重点项目建设“两抓两不误”,以州级行政中心和同心广场项目建设为工作重中之重,克服困难,努力工作,工程稳步推进。截止2009年6月20日,工程进度如下:

高低压配电工程、无负压生活供水工程、高低压强电设备工程、给排水管网工程、防雷接地工程、大楼外立面装饰工程、室内装饰装修工程一、二、三标段等项目均已完成自检自查工作,并已投入试运行。室内装饰装修工程三标段部分工程和空调系统、消防系统、室外亮光工程、智能化工程全面进入分项单机调试自检阶段,整幢大楼目前已全面转入细部处理和卫生清理阶段。

同心广场各项工程推进顺利。室外工程进入扫尾阶段。

地下车库灯光安装已完成,各种标识标牌正在安装中。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一是城市总体规划以及修编、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等各类规划的编制工作严重滞后,全州城市规划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极低。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乡规划实施管理的最直接法律依据,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开发和建设管理的法定前置条件,是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规划设计条件的基本依据。兰坪、贡山的总体规划修编停滞不前;泸水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为88%;兰坪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为12.5%;福贡、贡山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为零,无法有效指导建设,由此造成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十分被动。二是目前我州各县尚未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要求将城乡规划工作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

(二)全州城乡规划系统实行垂直管理后续工作不到位。由于各种原因,全州城乡规划系统自2009年1月1日实行州内垂直管理后,四县城乡规划管理组织机构未能及时健全完善,单位性质和职工身份尚未完全明确,全州城乡规划管理工作不能按预期正常积极开展。

(三)体制不顺,仍存在多头管理。按照《城乡规划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精神,城乡规划区范围内规划管理应纳入集中统一管理范围,但目前我州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以行政命令代替规划管理,以村镇建设管理取代规划管理的问题,城市规划区边缘地带的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和风景名胜区的规划管理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选址意见尚未按照《城乡规划法》实行分级核发管理;我州除在州府六库建立了运作规范的六库城市规划委员会以外,尚未按要求建立州县城乡规划管理委员会,不能充分利用发挥城乡规划管理委员会“提出思路、协调规划、审议规划、监督规划”的作用。

(四)城乡规划管理队伍的业务工作能力和自身建设急待加强。由于我州各规划管理机构成立晚,人员少,馈乏熟悉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业务人才,外地专业人才吸纳困难诸多,加上工作任务重,没有交通工具等困难,造成监督不到位,违法建设屡禁不止,因此急待加强规划管理队伍自身的业务工作能力培训和自身建设很迫切。

(五)城乡规划宣传工作有待加强。广大群众对规划工作的了解程度和参与、重视程度还不足,规划管理工作执行起来比较困难。城乡规划政务公开制度建设和信息系统建设有待加强和完善。目前我州基本无力设立城乡规划展示场所,仅利用办公地点的一些公示栏和建设现场所在地进行极少部分的展示,规划的公众参与制度、城乡规划与建设项目公示制度、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制度明显滞后。

(六)城乡规划地方性规章建设相对滞后,不能很好适应城市规划依法行政的需要。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积极多方争取资金,争取把城乡规划工作经费列入各县级财政,加大对规划编制和规划执行的力度,加快泸水、贡山、

兰坪县城总体规划修编步伐,同时提高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保障城乡规划的有效落实。

(二)积极协调理顺规划系统垂直管理后和地方政府的相关规划管理工作关系,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规划队伍自身建设,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城乡规划知识的相关业务培训,着力提高规划管理队伍的业务素质,同时加快成立城乡规划管理委员会步伐。

(三)结合阳光政府四项制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行阳光规划。积极推行重大决策听证、重要事项公示、重点工作通报、政务信息查询四项制度,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增加规划工作的公众参与方式,扩大公示范围,广泛征求公众意见,接受公众监督,努力形成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主动支持和参与城乡规划工作的格局,为依法编制和实施规划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全面贯彻落实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查工作,结合我州实际,重点做好扩大内需项目的初步设计审查工作。

(五)根据省建设厅开展云南省工程设计资质换证工作的要求,做好我州工程设计单位资质换证申报材料的初审及组织上报工作。

合同管理全年工作计划篇4

工作总结

浙江省衢州市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盛宁线丹城至西泽段改建工程第三合同段12月21日

盛宁线丹城至西泽段改建工程第三标段年度施工总结本年度,我项目部在指挥部、监理单位、公司及其他各有关部门的领导和配合下,通过辛勤努力,克服了工程变更频繁、政策处理难等不利因素影响,基本完成了本标段的年度施工任务。现将本项目部工作情况汇总如下,总结过去,找出不足,为以后的施工积累更多经验。

一、积极进行前期准备工作,为顺利施工创造条件我项目部于6月1日进入施工现场,进场后积极进行施工前期准备工作,用两个月时间就完成了临建设施、三通一平、材料、设备进场、控制点及原地面复测等准备工作,具备了开工条件,于7月28日由总监签发开工令,正式开工。

二、合理组织施工,创造条件赶工期本标段政策处理难度大,征地、厂房、青苗补偿工作尚未全部完成,8、9、10三个月工作面无法展开,施工时只能见缝插针,给施工造成了困难,一度出现窝工现象。面对困难,项目部迎难而上,不等不靠,主动出击,积极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及沿线乡镇充分沟通,协调解决;在各单位的配合下,截止目前本项目已完成产值7739845元,占年度计划完成产值8343581元的92.8%,占合同总价的12.6%。具体完成情况如下:

(一)路基部分:1、场地清理:90538.91m20.98元/m2=88728元,占年度计划完成工程量90538.91m2的100%,占合同的100%。2、砍伐树木及挖除树根:3583棵20.72元/棵=74240元,占年度计划完成工程量1920棵的187%,占合同的187%。3、挖除水泥混凝土路面:3000m216.75元/m2=50250元,占年度计划完成工程量55000m2的5.5%,占合同的5%。4、拆除砖、石及其他砌体结构:4000m39.93元/m3=39720元,占年度计划完成工程量7240.3m3的55.2%,占合同的55.2%。5、挖土石方:75000m315.45元/m3=1158750元,占年度计划完成工程量91584m3的81.9%,占合同的58.3%。6、挖除非适用材料:19700m317.7元/m3=348690元,占年度计划完成工程量19700m3的223.9%,占合同的178%。7、利用填方:60550m36.03元/m3=365117元,占年度计划完成工程量91584m3的66.1%,占合同的47.2%。8、结构物台背回填:3000m397.23元/m3=291690元,占年度计划完成工程量81m3的3703.7%,占合同的1851.9%。9、单向土工格栅:10000m29.7元/m2=97000元,占年度计划完成工程量20928m2的47.8%,占合同的31.9%。10、平台排水沟:350m135.79元/m=47527元,占年度计划完成工程量410m的85.4%,占合同的85.4%。11、m7.5浆砌片石挡土墙:5975m3187.53元/m3=1120492元,占年度计划完成工程量5255m3的113.7%,占合同的75.9%。12、抛石挤淤:30000m378元/m3(暂定)=2340000元。路基小计:6022204元。

(二)桥涵部分:1、钻孔灌注桩:140m1194.03元/m=167164元,占年度计划完成工程量100m的140%,占合同的70%。ⅰ级钢筋:__5.62kg5.78元/kg=6622元,占年度计划完成工程量818.3kg的140%,占合同的70%。ⅱ级钢筋:7597.38kg5.49元/kg=41710元,占年度计划完成工程量5426.7kg的140%,占合同的70%。2、钢筋砼圆管涵:120m881.33元/m=105760元,占年度计划完成工程量121.69m的98.6%,占合同的66.9%。3、钢筋砼盖板涵:a、2.01.5m:27.28m4351.28元/m=118703元,占年度计划完成工程量59.5m的45.8%,占合同的30.3%。b、2.02.0m:58.81m4454.8元/m=261987元,占年度计划完成工程量98.57m的59.7%,占合同的36.1%。c、3.02.0m:15m5980.35元/m=89705元,占年度计划完成工程量15m的100%,占合同的50%。d、k8+439:12.25m4454.8元/m(暂定)=54571元。e、5.04.3m:15m6000元/m(暂定)=90000元。桥涵小计:936222元。合计完成工程实体产值:6022204+936222=6958426元。

三、抓好工程质量,保障工程质量创优目标实现

1、明确质量目标从管理人员做起。项目管理人员是项目质量目标实现的具体指挥者,其首先要明确项目质量目标的具体标准,要心中有底,指挥有数,这样才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优势,取长补短,把实现项目质量目标作为项目部的一项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作到人尽其责。

2、把项目质量目标贯穿在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标准制定及具体实施中。在每一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技术负责人都依据施工组织设计及图纸的具体要求并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写出详尽的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施工技术交底。并书面交接到班组施工层面,最终监督落实到施工过程之中。

3、辅助以相应的质量管理制度做保障:项目部用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约束各级施工人员的施工状态和管理方法,而不仅仅是靠管理人员的即兴要求来管理施工,让所有现场施工人员都能明确制度,并在制度的轨引下来完成工作,解决施工中的质量问题。制度不仅仅是规范施工的一种准绳,也是激励创优的一种动力。

4、从质量通病容易引起的因素着手,抓实施过程,重质量结果。针对本工程为柔性路面,对路基质量要求高,在路基填筑工程中,从原材料质量开始控制,道道工序把关,保证了填筑质量,为盛宁线改建工程三标段的质量创优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重视安全生产,狠抓不松懈安全生产是施工企业永恒的主题,是工程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越是工期紧,任务重,越要重视安全工作。“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这是江总书记对安全工作必要性的精辟慨括。我项目

经理部自进驻现场伊始,就把安全工作摆到日常议事日程上来,在安全生产上狠抓落实,加强培训,认真检查,踏踏实实的做好安全生产工作。1、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安全组织机构,建立安全生产保障体系,明确项目经理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营造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安全,人人懂安全的安全生产氛围,创建了“专管成线,群管成网”的安全生产环境,凝聚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安全生产动力。

2、是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俗语说的好,“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所以我标段制定了一系列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对安全管理行为进行规范,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是根本,根本是落实,才能发挥它的行为准则作用,我们在这方面做到铁面无私,违反者必须受到相应的处罚。

3、是加强施工安全检查,安全检查是一项综合性的安全生产管理措施,是建立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主要手段,也是防止事故发生,减少因安全问题而造成不必要损失的有效办法。结合本标段实际情况,以坑、洞口为安全重点,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项检查活动,按照“三不放过”原则,严肃查处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分析原因,消除隐患,限期整改。通过项目部全体人员的努力,截止目前,我标段没有出现重大安全事故,没有出现违法、违纪问题。

五、经验教训总结

1、要重视上级每一个部门的每一次检查,要计划周密,落实到位;

2、标段项目经理部一般情况下应至少配备两名有经验的专职测量工程师,及相应的测量仪器;

3、要处理好与业主、与各级监理、与地方政府及群众的关系,处理好关系的原则是把工程干好、尊重别人、同时让别人感觉到你值得尊重;

4、狠抓构造物施工进度(特别是早期进度),尽量保证构造物进度的均衡发展。这样一方面有利于路基土方的施工进度,另一方面有利于改进施工的总体形象;

5、应加强夜间施工管理,尽量不进行夜间施工;

合同管理全年工作计划篇5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进一步增强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

“*”时期是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继续保持全省先进水平、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也探索了一些新的路子、积累了宝贵经验。回顾近几年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我感到有这么几点值得肯定:

第一,各级党政领导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经过几年来的努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已经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关注。各县区建立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或协调组织,出台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意见,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责任务,层层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不断加大考核力度。同时,切实加强了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经费的保障,各县区把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一起纳入财政预算,切实加大了经费投入力度。

第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格局初步形成。几年来,各级公安、计生、劳动保障、建设、交通、卫生、工商等部门加强协调和配合,联合构建流动人口合署办公平台,积极探索“一站式”、“一证式”管理服务模式,共同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基本做到了综合决策、综合管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综合治理格局基本形成。

第三,“现居住地管理为主”原则和“三同”要求得到较好落实。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近年来我们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中,较好地坚持了“现居住地和户籍地共同管理、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的原则,坚持“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优质服务”的方针,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以现居住地为主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机制,做到将流动人口纳入现居住地计划生育经常性管理范围,外来育龄妇女在我市都能享受到国家规定的免费技术服务、免费药具供应、免费查孕环检查,基本做到了与户籍人口同宣传、同管理、同服务。吴兴、长兴等地还积极探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双向管理和服务的有效途径,流入地和流出地相互签订计划生育双向管理和服务协议书,及时通报信息,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第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逐步得到加强。多年来,流动人口有关信息交流渠道不畅,时效性、准确性差,成为制约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正常开展的瓶颈。通过这几年的探索和努力,我们初步建立了市、县区、乡镇以及重点村、社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交换平台,并与全国、全省联网,基本实现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的异地查询,提高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的及时性、针对性和有效率,提升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的水平。同时,我们重视发挥非政府组织作用,通过组建流动人口计生协会、发挥志愿者作用等手段,依托社区、中介等组织加强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和服务,取得一定成效。

第五,流动人口生殖健康基本权益得到了更好地维护。各级各有关部门调动社会各种资源,积极为流动人口提供生育、生活和生产上的服务,努力维护流动人口生殖健康等合法权益。比如,这几年我们努力改善流动人口集聚地的环境卫生,加强了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努力降低流动人口感染流行性疾病的几率;为外来务工人员中的孕产妇提供孕产期检查和住院分娩的优惠等。通过检查、暗访以及考核评估显示,外来流动人口对我市计生工作的满意度在逐年上升。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应当看到,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大量外来流动人口进入我市,加上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造成城市人户分离增多,继续依托户籍制度实施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的有效性和可及性降低,管理和服务的难度加大。这几年,我市和全国全省一样,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是全社会对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认识还没有完全统一。包括我们少数党政领导对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还不够到位,一些基层干部对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有畏难情绪,“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的先进理念尚未得到普遍确立。部分乡镇在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经费投入等方面还存在差距,流动育龄夫妻免费享受国家规定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优惠政策等落实率还不是很高。

二是流动人口违法生育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无论是流入地还是流出地,违法生育主要发生在流动人口中。据市人口计生委多年来的统计显示,我市户籍人口违法生育者中有近30%属于外出流动人口;外来务工人员违法生育的底子还不是很清。

三是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还不够到位。外来流动人口中,已婚育龄妇女约占30%,且大多处于生育旺盛期。这既加大了流入地人口计生部门开展生殖健康服务、技术服务的工作量,也增加了当地政府财政支出的压力。由于涉及人数庞大、人员流动性强、信息交流反馈渠道还不够畅通等原因,我们的管理和服务还有许多地方没有真正落实到位,流动育龄群众的计划生育需求还没有得到完全满足。

四是部门职责落实还没有完全到位,部门之间的政策还不够协调。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涉及许多部门。这几年部门间的互相配合总的来说是好的,但是也有个别部门对流动人口实施管理时偏重执行行业法规,沟通协调还不够,各自为政的现象还有存在;有些部门尽管制订了相关的规定和管理办法,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还没有落实到位,有时存在推诿扯皮现象;还有个别部门在推进改革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产生的负面影响,有些改革举措给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增加了难度,弱化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的力度。

总之,通过近年来的积极探索,我市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方面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但成绩不宜估计过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还是整个计划生育工作中最薄弱的环节,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流动人口综合管理服务工作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

思想决定行动。这几年,各级各部门对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逐步提高,但是,共识还没有完全形成。我们要加强县区之间、部门之间工作的协调配合,提高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水平,必须从统一思想认识入手,只有思想搞通了,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才能增强。

第一,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工作是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流动人口迅猛增加。据权威部门统计,目前,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已经接近2亿人,其中80%以上是农民工。在全国就业人口中,以农民工为主的流动人口已经占到第二产业的57.69%、第三产业的52%,流动人口已经成为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和新生的劳动大军,已经成为工人阶级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农民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不仅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也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庞大的农民工队伍所形成的人力资源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成为支撑我国制造业持久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同时,大量流动人口到城镇定居和就业,也极大地推进了我国城镇化步伐加快。

和全国情况一样,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市流动人口数量增长很快,已经达到55万余人。特别是在民营经济活跃的织里、南浔等地,出现了外来务工人员人数超过本地户籍人口的现象。光一个织里镇就集聚了14万以上的流动人口。不可否认这14万流动人口为织里镇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作为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入地之一,我们在财政、税收等方面受益很多,各级政府理应承担起应负的责任,公平对待流动人口,把流动人口当作建设者看待,与本地市民同等对待,在治安安全、劳动保障、人口计生服务、子女入学、看病就医等方面努力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条件,这不仅是坚持以人为本、公平对待外来务工人员的执政理念问题,也是改善我市经济发展环境,促进我市经济社会良性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

第二,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工作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流动人口的主体是农民工。大多数流动人口是亦工亦农、在城乡之间流动就业的“两栖人口”,他们在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代替国家自行补贴了对农业的投入,支撑了农业的发展。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民的收入有17%来自劳务收入,而农民收入增长的41.8%依靠外出务工。除此以外,流动人口还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农民进城务工的过程,也是培养一代新型农民的过程。他们在城市环境的熏陶下,在从事非农产业的过程中,拓宽了视野,掌握了一定的劳动技能,培育了市场竞争意识,学到了经营管理知识,他们将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不可替代的带头示范作用。

同时,流动人口中的农民工也是当前我国人数最多、社会奉献最大的劳动群体之一,是合法权益最容易受到损害的困难群体。近几年来,中央在改善农民工进城务工环境、保护农民工的权益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收到了一定效果,但问题仍然存在。流动人口一方面承担了城市绝大多数最苦、最脏、最累、最险的工种,另一方面却无法享受市民的待遇。同城镇职工比,他们经济上低收入、生活上低质量、政治上低参与、权益上低保障、公共服务上低享受。这些弊端致使极少数流动人口铤而走险,走上犯罪道路。如果流动人口的弱势地位长期得不到改变,就会使社会肌体变得脆弱,衍生出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最终会成为我国社会安全运行的隐患,造成社会不稳定甚至动荡。

因此,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工作既是促进流动人口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的需要。

第三,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工作是整体提高我市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水平的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流动人口逐年增多并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进一步扩大已成为必然趋势,它既对现有的户籍管理制度、劳动就业制度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等带来一定的冲击,也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手段提出了挑战。加强和改善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是当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一个重大历史性课题,是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民群众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水平的关键所在。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流动人口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十分关心和重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近年来,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政策和意见。与此同时,国家和省加快推进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交换平台建设,召开了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会议,推广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的成功经验,推动各地加快建立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

根据国家和省的要求,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坚持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是,由于流动人口分布广、数量多、流动性大等特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始终是人口计生事业发展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只有通过全市上下的积极探索,真正建立一整套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的长效机制,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这个难点突破,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这个薄弱环节补上,我市的人口计生工作水平才能全面提高。

三、认真总结,学习推广织里经验,努力构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长效管理服务机制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是新时期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难点和薄弱环节。应该看到,随着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实施,过去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中很多前置性管理措施已经逐步取消,而有效的后置管理措施尚未探索形成,这给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正是基于对新的形势和任务的正确判断,吴兴区织里镇在学习借鉴外地“一条龙”、“一站式”管理服务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探索,创造了流动人口综合管理服务“三统一、六整合”工作经验。今天我们在织里镇召开全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管理服务现场会,就是要学习推广他们的经验,进一步转变管理服务理念,进一步改革管理服务办法,进一步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加快探索建立流动人口综合管理服务长效工作机制。学习推广织里经验,我认为主要应该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学习推广织里经验,就是要加快推进流动人口信息共享平台建设。这次织里的试点,很成功的一条经验,就是加大了公安、计生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力度,统一开发信息共享软件,统一信息采集,统一信息录入,统一暂住证管理,从而真正构建了公安、计生一体的流动人口动态信息管理系统。通过这个系统的运用,既完善了公安暂住人口信息系统,又为构建市际间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与省和国家流动人口计生信息管理系统自动接轨提供了方便和可能。各地要认真学习推广织里的经验,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大部门协作和配合力度,加快公安、计生一体化的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争取在年内全市全面完成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任务。这是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程,这项工作抓好了,我们才有可能真正掌握流动人口的底数和相关信息,才能深入开展其他方面的探索。因此做好这项工作至关重要。织里镇流动人口这么多,这项工作也能抓得好,我相信,全市其他地方也一定能抓好。

其次,学习推广织里经验,就是要更好地坚持“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原则。作为我国重要的童装生产基地,织里镇集聚了我市近三分之一的流动人口。外来流动人口为织里镇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得益最多的应该是当地的老百姓和政府。因此,织里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工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镇委、镇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参与研究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亲自抓试点方案的实施。他们真正把流动人口当作织里的建设者看待,给予他们市民的待遇。比如,这几年,织里镇党委政府下大决心开展“三合一”厂房整治、加强镇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建设,努力维护流动人口的各项合法权益。他们还组织开展了“亲情织里、温馨家园”等系列文化活动,努力让流动人口融入当地社会。同时,他们面向流动人口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活动,免费为流动人口发放避孕药具、为已婚育龄妇女免费提供查环查孕服务。凡在我市进行计生四项手术的对象,政府按规定给予报销,让流动人口真正享受到市民化待遇,从而真心诚意地配合当地政府开展工作。

第三,学习推广织里经验,就是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流动人口计生协会的作用。流动人口分布范围广、人员数量众多、流动性强等特点,决定了抓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和服务工作不可能象本地人口一样来抓,必须创新思路和办法。织里镇试点工作经验告诉我们,必须根据当地实际和产业特点,因地制宜,健全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体系。他们的做法是在流动人口集中的社区、企业、集贸市场等单位成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通过计生协会组织推行流入地和流出地双向管理,实现流动人口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实践证明这是非常正确和有效的。

四、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努力开创流动人口综合管理服务工作新局面

刚刚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我国人口流动规模庞大,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实现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布局,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低生育水平长期稳定。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从全局的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流动人口综合管理服务工作的领导。

(一)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工作领导,加大工作考核力度。要按照中央《决定》精神的要求,转变观念,正确认识流动人口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真正将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流动人口综合治理的总体方案之中,真正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积极推动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体制改革,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口登记制度,健全出生人口登记和生命统计制度,实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促进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生活。要加大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考核力度。通过完善考核评估办法,加强考核评估,引导各级把工作重点放到探索和建立符合新形势要求和本地区实际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机制上来,促进现居住地为广大流动人口提供更优质的生殖健康服务。

(二)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各自职责,加大部门协作力度。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才能真正落实到位。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以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从全局高度出发,认真履行职责,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共同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要加强力量整合,共同推进一体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要按照《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协作组职责分工的通知》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目标责任书》的有关要求,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认真抓好落实。相关部门为流动人口办理经商、务工、购房、租房、社会保障等手续时,应与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密切配合、互通信息。

合同管理全年工作计划篇6

论文关键词: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思考

国家电网公司为加强经营管理工作,强化整体运营功效,“十一五”期间在公司系统内全面开展了综合计划管理工作,综合计划是以公司发展战略和规划为指导,对主要计划指标进行综合平衡、优化后形成的公司年度计划目标和实施方案,是深入推动公司“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对提高公司整体管控能力,实现公司整体效益优先、促进公司整体运作和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综合计划管理现状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电力企业面临的宏观形势和内部环境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在全面建立电力生产市场化、实施厂网分开战略的背景下,政企分开、厂网分开、主辅分开逐步变为现实,电力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经济的作用形式使计划管理从事后调节转向了事前调节。计划工作不再是固守计划体制,沿袭计划模式,而是利用计划的全局性、前瞻性,促进企业效益的最佳实现。目前,为适应国网公司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多数供电企业将综合计划指标作为考核企业负责人年度业绩目标的依据。综合计划是公司近期工作的策划,是指标、项目、费用、进度计划的具体体现,依托公司发展战略目标、专业规划和全面预算结果,在各专业计划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平衡、优化后形成的公司年(季)度计划。综合计划管理要建立一套规划、计划、预算、指标控制、项目管理、审计、统计、分析、检查、考核的闭环管理机制,以此提高计划的执行力。

二、综合计划管理实施效果

1.突出了计划管理的刚性作用

综合计划管理将供电企业电网建设、资产质量、供电服务和经营业绩等指标进行有机结合起来,将供电企业年度管理目标、考核指标、生产经营任务等纳入综合计划中,使其成为实施供电企业年度目标计划的重要载体和途径。综合计划管理内容涉及供电企业年度管理目标、资产经营考核指标、省控技改项目、自控大修项目等,成为供电企业各专业层面开展工作的主要依据,提升了供电企业绩效指标,规范了项目立项过程,减少了预算偏差,降低了成本费用,实现了计划的刚性管理。

2.提高了计划管理的过程管控作用

综合计划管理将供电企业电网建设、安全生产、供电服务和营销服务进行统一运作,协调发展,形成一体化的运作纽带。综合计划管理应以计划制定、计划执行与控制、计划调整、计划完成情况分析为主线,对计划的编制、审批、执行、分析、调整、考核(考评)等全过程进行管控,并加强供电企业各部门、环节的沟通、协调和配合力度,形成强有力的综合计划过程管控协调机制,确保完成省电力公司下达的目标、任务、计划,努力实现供电企业的战略目标。

 3.确保了年度工作目标全面完成

 综合计划是供电企业发展的近期目标和实施方案,与供电企业发展、电网发展和市场发展等有机结合起来,是实施供电企业年度目标计划的重要载体和途径,是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基建、经营和科技管理等各项工作的有力手段,通过实施和加强综合计划管理,把公司年度工作目标,特别是业绩指标、重点工作、投资项目、转资计划、成本入账计划等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作为部门工作主线,全力推进,有效地促进了年度工作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

三、综合计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1.综合计划与专项计划的衔接程度有待细化

 供电企业实施综合计划管理,各职能部门管理职能没有充分融合,管理工作还存在壁垒现象,各职能部门只是将管理理念围绕部门专项计划进行“自转”,没有系统地将部门专项计划指标与公司综合计划指标进行统一运筹,“自转”没有围绕“公转”,在日常工作中存在专业计划管理和综合计划管理没有统一运作,存在两分离的现状。且供电企业各职能部门在综合计划安排上自我加压意识比较薄弱,计划安排比较笼统,造成供电企业安排年度综合计划缺乏精细化的专业措施和方案。

  2.综合计划与全面预算统领经营工作的机制没有全面建立

  供电企业实施综合计划管理,没有建立与全面预算统领经营工作的机制,计划管理只对经营结果进行管控,没有延伸到经营过程和资本运作的全过程,不利于计划管控的范围与深度的拓展,对全面管控公司年度的整体经营成果没有起到提纲契领的作用。

3.综合计划的预控管理和监督工作有待加强

供电企业实施综合计划以来,对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和主要指标进行了分解下达,但在具体的过程监督和过程管理与控制方面还存在管控不够、措施不力等问题,没有形成一套严格的管控机制,以监督各专业层面完成预期指标,整体管控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4.综合计划管理信息系统与SG186信息化系统数据信息共享应加快

  SG186信息系统(eRp、pmS、SG营销、协同办公等)实施,是供电企业深入推动公司“四化”工作的重要手段,但综合计划管理系统没有与SG186信息系统实现各部门、各层级之间数据信息资源共享,未能形成有机统一的工作机制,数据信息不对称现象时有发生。

四、深化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的相关建议

1.加强综合计划管理与专项计划管理的精细化协作

  供电企业综合计划不是简单地将各种专业计划汇总,而是要从企业全局考虑,对未来一年企业各类专业计划指标进行综合平衡、优化后形成的公司年度计划目标和实施方案。综合计划编制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公司发展战略,与各类专业计划有着直接关系。供电企业计划管理部门在组织专业管理部门编制各类专业计划时,应坚持局部服从全局、专项服从综合、各种要素优化配置的原则,结合公司年度发展目标,将各专业层面的计划与综合计划目标指标进行统一运筹,细化专项计划编制,明确到具体项目、具体内容和资金需求,要与综合计划相辅相成、融会贯通。

2.建立预算管理和综合计划统领经营工作的机制

 目前,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只是对经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评价,没有延伸到经营过程和资本运作过程管理,建立预算管理和综合计划统领经营工作的机制,可以有效改变以往投资项目打包下达,实现项目计划与资金预算直接关联,将资金预算明确到单项工程项目,确保计划安排、项目实施、资金账务和投资完成统计紧密衔接,避免因实际施工计划及工作量严重脱节、变动过大等问题。结合企业往年完成实际,可从预算角度出发,对资产经营中的可控费用、修理费用、成本费用等量化指标,确定每季度应完成的资金入账比例,实现成本费用均衡发生,减少年底“冒大数”的现象发生。预算管理与综合计划相结合的模式,对加强资产经营、工程进度、费用控制和指标值的控制力度,完善公司内部控制,提高公司生产经营绩效,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3.加强对综合计划管理的监督,建立内部管控机制

供电企业应根据年度发展战略目标,建立企业综合计划内部管控机制,以监督各专业层面完成综合计划下达的预期指标。首先,要对年度综合计划指标和目标任务进行测算,分解落实到各职能部室和专业部门,编制下达年度目标计划,重大项目、重要工作、重大工程建设要纳入供电企业重点工作计划中,明确完成目标和考核标识,并细化到月,按月进行月跟踪和评价,进行全面监督、评价和考核。其次,供电企业应将实施的年度业绩目标考核、部门责任制考核、综合计划管理、重点工作完成等纳入部门绩效考核体系,建立供电企业“四位一体化”的绩效考核平台,形成部门季度和年度绩效考核目标,通过对月度重点工作、综合计划管理考核和管控,确保季度和年度绩效考核目标的全面完成。最后,以综合计划管理为手段,全面强化预算管理,加强资金项目费用使用管理工作,以综合计划管理来跟踪资金流向、资金运作和资金周转率,从而提高综合计划管理水平。

4.加快信息系统资源共享,提升数据信息质量

  实现综合计划管理系统与SG186系统信息平台资源共享后,可改变相同数据在不同系统多次录入数据口径不一致的现象,提高了数据库信息的准确性和项目数据的采集汇总工作的力度。同时信息系统共享后,一方面可以对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形成企业管理的中央数据库,并可根据管理职能需要设置相关指标读取权限,分权限进行共享;另一方面,可以在系统中提取各年度主要经营指标的完成数值,对数据进行全面统计和科学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辅助支持。

合同管理全年工作计划篇7

一、统一思想,明确工作目标,量化和细化考核评比办法

继全省分、支行长会议之后,市分行召开了XX年工作会议,把风险管理摆在了全行各项工作的首位,明确提出了年度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努力方向:以规范化管理为基础,以风险管理为核心,以绩效管理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凸现机关处室的指导职能和服务职能为宗旨,灵活务实地开展计划信贷管理工作。并且对照省行资金计划处的考核办法,对资金计划工作百分考核内容进行了量化和细化,从处室到基层行都相应建立了计划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在百分考核办法中,把资金计划工作细分为计划管理、资金管理、财政补贴资金管理、现金及利率管理、统计管理、等级行管理、业务综合管理七大块,做到了岗位落实、人员落实、责任落实、工作落实,半年来的工作表明,年初制定的工作意见和考核评比办法方向明确,切合实际,对做好全市资金计划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和针对性。

二、加强资金营运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今年以来,我行进一步加强信贷资金营运管理,信贷资金回笼后及时归还系统内借款,贷款回笼和借款下降基本保持一致。上半年每月信贷资金运用率均保持在99.5%以上,信贷资金保持较高的营运水平。

1、坚持资金头寸限额管理。今年以来我行计划部门进一步提高经营核算意识,严格对资金头寸的管理,在省行核定的资金头寸限额内按季核定基层行的资金头寸限额,并要求在保证正常业务开展的前提下,各行根据自身情况在限额内尽量压缩头寸占用,对不合理占用及时调整,保证了各行科学合理占用头寸资金,做到不闲置、不浪费。

2、完善资金调度管理。在资金调度环节上,市县明确专人负责资金调拨管理工作。在请调资金时,做到资金调拨与信贷计划的衔接,增强了资金与计划双重宏观调控作用,避免了资金供应脱节情况的发生。今年以来电子联行资金请调系统运行正常,我行继续坚持“小额度、勤调度”的资金调度原则,尤其是总行调整了资金请调时间以后,更加方便了基层行的资金使用,减少了资金请调时间,减少了资金头寸占用,今年上半年全行共请调资金87笔23350万元。同时我行严格按上级行的要求,规范使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信贷资金调拨通知书》、《资金请调单》、《资金申请审批情况表》等,建立了《系统内资金往来台帐》,按月通过电子联行系统与总行对账,全年账务无差错,保证了资金的安全运行。

三、加强统计管理工作,提高统计资料质量

(一)我行各级统计人员克服统计工作量比往年有大幅提增、统计报表上报时间节假日不顺延等实际情况,加班加点,任劳任怨,保质、保量、按时做好统计工作。准确及时地上报了省分行与人民银行的各类统计报表,统计工作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

(二)为加强对现金计划执行情况的监测和分析。我行建立了现金投放、回笼月度分析报告制度,按月对辖内支行、部现金收支情况及其特点进行分析,并对造成当期现金投放(或回笼)的原因予以重点分析。

(三)我行在统计管理上始终坚持按照国家统计法以及人民银行和农发行的有关规定进行,统计数据完全来源于各支行(部)会计部门的各项报表,坚持报真情、报真数,不擅自公开发表统计资料和泄露统计机密,在按时完成好省分行规定的各项统计资料的同时,认真地做好当地人民银行要求上报的各类统计报表。

四、加强财补资金管理,做好监督拨付工作

今年以来我行对财政补贴资金管理的重点是加强与财政、粮食部门的联系,积极向政府、财政、粮食主管部门汇报粮食销售、保管情况,补贴资金能否及时拨付到位直接影响到我行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一)自粮食市场放开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各项财政补贴已逐步减少,加上历史遗留问题等因素给粮食企业经营和我行收息率的顺利完成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也严重影响到我行信贷资产的安全性和效益性。在新形势下,我行年初对所辖支行、部的财政补贴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及时掌握各级粮棉油储备数量、库存值的增减变化及其原因,对各项补贴的项目、金额、来源、时间要做到心中有数。并对已掌握的各项财政补贴政策和财政补贴资金拨补情况,认真实施规范化操作,切实加强财政补贴资金的督促到位和监督拨补等管理工作,按时正确上报各类财政补贴报表及有关情况分析;认真及时登记各类财政补贴台帐,确保台帐间数据准确、衔接。

(二)积极加强宣传,密切与财政、企业主管部门的联系,争取理解和支持,为管理财政补贴资金营造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各支行、部落实配备了财政补贴资金管理的兼职人员,积极主动督促同级财政和企业主管部门及时拨付财政补贴资金,弄清每一笔补贴资金的来龙去脉,及时将补贴资金到位情况反馈财政部门,督促下拨资金,避免了由于职责不清、信息不对称造成补贴资金滞留的情况,并与会计部门积极配合,做好柜面监督,共同做好了财政补贴资金专户和拨付手续的管理。

(三)经过我行与当地财政部门、企业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财政补贴资金到位情况及监测管理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至6月末,全市应收各项财政补贴资金6243万元,实收各项财政补贴资金4857万元,财政补贴资金到位率77.8%。

五、监测和分析等级行管理指标,适时调整工作思路

XX年度等级行考核与以前年度相比有很大的调整,首先市行要求各支行认真领会等级行管理文件,掌握新的指标精神,并对考核指标提出反馈意见,分析各项指标完成的难易程度,指导全年工作。其次根据各行按月经营指标的完成情况,市行对各行的失分项进行原因和对策分析,通过对经营指标的监测反映,适时调整工作思路,找出工作重点,明确工作方向,为领导的预测决策提供了保障,有效提

高了各行的经营管理水平。

六、加大调查研究深度,做好业务经营分析,发挥业务综合职能

为了充分发挥资金计划业务部门的综合职能作用,我行十分注重提高业务经营分析水平,增强业务分析的实用性,做好领导的参谋助手。通过对所辖支行、部和粮食购销企业信贷资金运用、粮油物资运动、信贷资金活动的变化、信贷资产结构变化及存贷款异常变化等收购资金封闭管理动态情况,深入分析影响全行业务活动的各种因素,并且坚持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态相结合、近期分析与远期分析相结合、银行信贷业务活动分析与企业经营活动分析相结合、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紧紧抓住收购资金封闭管理重点和疑点,揭示规律,找出特点,反映问题,提出对策,增强了全行业务经营分析的前瞻性和指导性。

七、加强现金和利率检查,确保政策正确执行

(一)今年以来,我行按照有关现金管理的文件精神及具体实施办法,继续抓好现金管理工作。一是做好现金计划管理,现金计划一经下达,认真组织执行,同时要做好与当地人行现金投放计划的衔接工作。二是做好大额现金支付的内部审批工作,严格按照大额现金支付三级审批制度。三是加强粮棉购销企业现金帐户管理,严格控制粮棉购销企业帐户现金的支取,合理核定企业淡旺季库存现金限额,切实改进金融服务,积极引导企业减少现金使用。各支行(部)在信贷监管中强化了现金管理,并不定期地进行现金专项检查。市分行也在利率检查的同时对各支行(部)进行了检查。从检查情况来看,企业现金收支基本能按照管理要求执行。

(二)我行利用多种形式向购销企业宣传利率政策,明确公布人行规定的企业存款利率、正常贷款利率,按合同利率计息、按利率调整分段计息以及逾期贷款、挤占挪用贷款加罚息等政策,指导企业计算好利息收支帐;银行内部严格执行各项存贷款利率及收息政策,切实维护利率政策的严肃性,有效地发挥利率的调控、激励和约束作用。在严格执行利率政策的同时,我行要求各支行(部)每季对利率执行情况进行一次自查,并书面上报市分行。市分行也对各支行(部)全部贷款的利率执行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检查,从检查情况来看,利率执行情况基本能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要求。

八、认真做好夏季信贷资金需求预测,为经营决策服务。

为进一步做好XX年夏季粮油收购工作,保证粮油收购资金的供应,我行主动和粮食、农业等部门联系,

搜集相关农业经济部门的信息资料,如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变化情况,粮棉油种植面积变化、产量变化,粮棉企业改革改制进程等。并深入企业,获取企业的经营信息量,为计划预测服务。通过对今年夏季粮油购销形势的分析,预计前期收购进度较慢,收购时间会拉长,可能会出现收粮困难的现象。随着粮食收购准入条件放开,粮食收购主体呈多元化,收购量势必降低。结合多方面因素考虑,预计全市将收购小麦约6200万公斤、收购油菜籽1945万公斤。

回顾XX年上半年我行资金计划管理工作,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对照省分行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是在新形势下,全市计划在岗人员的业务理论水平有待进一步充实,业务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所辖各支行、部每月(季)财政补贴资金到位情况不甚理想,有待进一步加大与当地财政部门协调力度。

九、下半年工作打算

二四年下半年我行资金计划管理工作要积极适应当前新形势,迎接新挑战,紧紧围绕年初制订的资金计划管理工作意见,积极性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资金计划管理工作的综合职能作用,更好地为全行的各项业务工作服务。

(一)根据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和考核内容,加大资金计划工作考核力度,按季向所辖支行、部公布考核指标完成情况,促进全市资金计划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建立适应市场化要求的信贷投放预测机制。按照“购得进、销得出、有效益”的原则预测年、季度企业购销量,编制年、季度粮棉购销计划;根据粮棉市场供需情况和预期购销价格测算,按照“以效定贷,以销定贷”的贷款原则预测信贷投放量,编制年、季度贷款投放计划。同时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和粮棉市场变化趋势,及时修正年、季度粮棉购销计划和贷款投放计划,以逐步建立适应市场化要求的信贷投放预测机制。

合同管理全年工作计划篇8

一、统一思想,明确工作目标,量化和细化考核评比办法

继全省分、支行长会议之后,市分行召开了20*年工作会议,把风险管理摆在了全行各项工作的首位,明确提出了年度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努力方向:以规范化管理为基础,以风险管理为核心,以绩效管理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凸现机关处室的指导职能和服务职能为宗旨,灵活务实地开展计划信贷管理工作。并且对照省行资金计划处的考核办法,对资金计划工作百分考核内容进行了量化和细化,从处室到基层行都相应建立了计划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在百分考核办法中,把资金计划工作细分为计划管理、资金管理、财政补贴资金管理、现金及利率管理、统计管理、等级行管理、业务综合管理七大块,做到了岗位落实、人员落实、责任落实、工作落实,半年来的工作表明,年初制定的工作意见和考核评比办法方向明确,切合实际,对做好全市资金计划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和针对性。

二、加强资金营运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今年以来,我行进一步加强信贷资金营运管理,信贷资金回笼后及时归还系统内借款,贷款回笼和借款下降基本保持一致。上半年每月信贷资金运用率均保持在99.5%以上,信贷资金保持较高的营运水平。

1、坚持资金头寸限额管理。今年以来我行计划部门进一步提高经营核算意识,严格对资金头寸的管理,在省行核定的资金头寸限额内按季核定基层行的资金头寸限额,并要求在保证正常业务开展的前提下,各行根据自身情况在限额内尽量压缩头寸占用,对不合理占用及时调整,保证了各行科学合理占用头寸资金,做到不闲置、不浪费。

2、完善资金调度管理。在资金调度环节上,市县明确专人负责资金调拨管理工作。在请调资金时,做到资金调拨与信贷计划的衔接,增强了资金与计划双重宏观调控作用,避免了资金供应脱节情况的发生。今年以来电子联行资金请调系统运行正常,我行继续坚持“小额度、勤调度”的资金调度原则,尤其是总行调整了资金请调时间以后,更加方便了基层行的资金使用,减少了资金请调时间,减少了资金头寸占用,今年上半年全行共请调资金87笔23350万元。同时我行严格按上级行的要求,规范使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信贷资金调拨通知书》、《资金请调单》、《资金申请审批情况表》等,建立了《系统内资金往来台帐》,按月通过电子联行系统与总行对账,全年账务无差错,保证了资金的安全运行。

三、加强统计管理工作,提高统计资料质量

(一)我行各级统计人员克服统计工作量比往年有大幅提增、统计报表上报时间节假日不顺延等实际情况,加班加点,任劳任怨,保质、保量、按时做好统计工作。准确及时地上报了省分行与人民银行的各类统计报表,统计工作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

(二)为加强对现金计划执行情况的监测和分析。我行建立了现金投放、回笼月度分析报告制度,按月对辖内支行、部现金收支情况及其特点进行分析,并对造成当期现金投放(或回笼)的原因予以重点分析。

(三)我行在统计管理上始终坚持按照国家统计法以及人民银行和农发行的有关规定进行,统计数据完全来源于各支行(部)会计部门的各项报表,坚持报真情、报真数,不擅自公开发表统计资料和泄露统计机密,在按时完成好省分行规定的各项统计资料的同时,认真地做好当地人民银行要求上报的各类统计报表。

四、加强财补资金管理,做好监督拨付工作

今年以来我行对财政补贴资金管理的重点是加强与财政、粮食部门的联系,积极向政府、财政、粮食主管部门汇报粮食销售、保管情况,补贴资金能否及时拨付到位直接影响到我行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一)自粮食市场放开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各项财政补贴已逐步减少,加上历史遗留问题等因素给粮食企业经营和我行收息率的顺利完成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也严重影响到我行信贷资产的安全性和效益性。在新形势下,我行年初对所辖支行、部的财政补贴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及时掌握各级粮棉油储备数量、库存值的增减变化及其原因,对各项补贴的项目、金额、来源、时间要做到心中有数。并对已掌握的各项财政补贴政策和财政补贴资金拨补情况,认真实施规范化操作,切实加强财政补贴资金的督促到位和监督拨补等管理工作,按时正确上报各类财政补贴报表及有关情况分析;认真及时登记各类财政补贴台帐,确保台帐间数据准确、衔接。

(二)积极加强宣传,密切与财政、企业主管部门的联系,争取理解和支持,为管理财政补贴资金营造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各支行、部落实配备了财政补贴资金管理的兼职人员,积极主动督促同级财政和企业主管部门及时拨付财政补贴资金,弄清每一笔补贴资金的来龙去脉,及时将补贴资金到位情况反馈财政部门,督促下拨资金,避免了由于职责不清、信息不对称造成补贴资金滞留的情况,并与会计部门积极配合,做好柜面监督,共同做好了财政补贴资金专户和拨付手续的管理。

(三)经过我行与当地财政部门、企业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财政补贴资金到位情况及监测管理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至6月末,全市应收各项财政补贴资金6243万元,实收各项财政补贴资金4857万元,财政补贴资金到位率77.8%。

五、监测和分析等级行管理指标,适时调整工作思路

20*年度等级行考核与以前年度相比有很大的调整,首先市行要求各支行认真领会等级行管理文件,掌握新的指标精神,并对考核指标提出反馈意见,分析各项指标完成的难易程度,指导全年工作。其次根据各行按月经营指标的完成情况,市行对各行的失分项进行原因和对策分析,通过对经营指标的监测反映,适时调整工作思路,找出工作重点,明确工作方向,为领导的预测决策提供了保障,有效提高了各行的经营管理水平。

六、加大调查研究深度,做好业务经营分析,发挥业务综合职能

为了充分发挥资金计划业务部门的综合职能作用,我行十分注重提高业务经营分析水平,增强业务分析的实用性,做好领导的参谋助手。通过对所辖支行、部和粮食购销企业信贷资金运用、粮油物资运动、信贷资金活动的变化、信贷资产结构变化及存贷款异常变化等收购资金封闭管理动态情况,深入分析影响全行业务活动的各种因素,并且坚持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态相结合、近期分析与远期分析相结合、银行信贷业务活动分析与企业经营活动分析相结合、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紧紧抓住收购资金封闭管理重点和疑点,揭示规律,找出特点,反映问题,提出对策,增强了全行业务经营分析的前瞻性和指导性。

七、加强现金和利率检查,确保政策正确执行

(一)今年以来,我行按照有关现金管理的文件精神及具体实施办法,继续抓好现金管理工作。一是做好现金计划管理,现金计划一经下达,认真组织执行,同时要做好与当地人行现金投放计划的衔接工作。二是做好大额现金支付的内部审批工作,严格按照大额现金支付三级审批制度。三是加强粮棉购销企业现金帐户管理,严格控制粮棉购销企业帐户现金的支取,合理核定企业淡旺季库存现金限额,切实改进金融服务,积极引导企业减少现金使用。各支行(部)在信贷监管中强化了现金管理,并不定期地进行现金专项检查。市分行也在利率检查的同时对各支行(部)进行了检查。从检查情况来看,企业现金收支基本能按照管理要求执行。

(二)我行利用多种形式向购销企业宣传利率政策,明确公布人行规定的企业存款利率、正常贷款利率,按合同利率计息、按利率调整分段计息以及逾期贷款、挤占挪用贷款加罚息等政策,指导企业计算好利息收支帐;银行内部严格执行各项存贷款利率及收息政策,切实维护利率政策的严肃性,有效地发挥利率的调控、激励和约束作用。在严格执行利率政策的同时,我行要求各支行(部)每季对利率执行情况进行一次自查,并书面上报市分行。市分行也对各支行(部)全部贷款的利率执行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检查,从检查情况来看,利率执行情况基本能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要求。

八、认真做好夏季信贷资金需求预测,为经营决策服务。

为进一步做好20*年夏季粮油收购工作,保证粮油收购资金的供应,我行主动和粮食、农业等部门联系,搜集相关农业经济部门的信息资料,如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变化情况,粮棉油种植面积变化、产量变化,粮棉企业改革改制进程等。并深入企业,获取企业的经营信息量,为计划预测服务。通过对今年夏季粮油购销形势的分析,预计前期收购进度较慢,收购时间会拉长,可能会出现收粮困难的现象。随着粮食收购准入条件放开,粮食收购主体呈多元化,收购量势必降低。结合多方面因素考虑,预计全市将收购小麦约6200万公斤、收购油菜籽1945万公斤。

回顾20*年上半年我行资金计划管理工作,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对照省分行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是在新形势下,全市计划在岗人员的业务理论水平有待进一步充实,业务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所辖各支行、部每月(季)财政补贴资金到位情况不甚理想,有待进一步加大与当地财政部门协调力度。

九、下半年工作打算

二四年下半年我行资金计划管理工作要积极适应当前新形势,迎接新挑战,紧紧围绕年初制订的资金计划管理工作意见,积极性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资金计划管理工作的综合职能作用,更好地为全行的各项业务工作服务。

(一)根据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和考核内容,加大资金计划工作考核力度,按季向所辖支行、部公布考核指标完成情况,促进全市资金计划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建立适应市场化要求的信贷投放预测机制。按照“购得进、销得出、有效益”的原则预测年、季度企业购销量,编制年、季度粮棉购销计划;根据粮棉市场供需情况和预期购销价格测算,按照“以效定贷,以销定贷”的贷款原则预测信贷投放量,编制年、季度贷款投放计划。同时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和粮棉市场变化趋势,及时修正年、季度粮棉购销计划和贷款投放计划,以逐步建立适应市场化要求的信贷投放预测机制。

合同管理全年工作计划篇9

为加强建设工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食品安全、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创建“平安*”,根据市建委、市城管局及区委区府的有关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现将2009年我区建设工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食品安全、计划生育)工作实施意见通知如下:

一、年度目标

通过对建设工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食品安全、计划生育的管理,实现建设工地暂住人口登记率达到95%以上,暂住人口发证率达到90%以上,建设工地不发生重大治安事故、重大纠纷及人员集体上访等,不发生流动人口计划外生育及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杜绝建设工地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减少一般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我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秩序形势平稳好转。

二、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我局将建设工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食品安全、计划生育)工作作为年度施工企业综合考评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与各施工企业签订建设工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食品安全、计划生育)责任书。局成立综合治理(食品安全、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杨颂胜;副组长:孟林海;成员:孙明义、邱卓敏、叶常青、徐荣。各有关单位和施工企业及各项目部也要相应成立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及分工,形成层层落实的工作管理网络。

2、突出重点,加大监管。一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面。继续督促施工企业和项目部建立健全治安保卫制度、门卫值班、夜间巡逻制度、外来人口登记制度、现金、物资设备管理制度和综合治理组织网络,落实专兼职治安管理人员和治安保卫人员,认真履行治安管理职责。二是民工工资管理方面。督促建筑业企业规范劳动用工,建立健全务工人员管理台帐,依法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严格落实记工考勤卡制度、工资发放及公示制度,从源头上防止农民工工资拖欠现象的发生。进一步完善农民工工资投诉处理机制,继续加强与劳动、、公安等部门的协作,及时快速处理农民工工资拖欠投诉问题,防止的发生,确保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三是食品安全方面。督促施工企业建立健全建筑工地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大工地食堂及副食店的卫生设施投入,必须依法向卫生部门取得卫生许可证及从业人员健康证等相关证照,加强建筑工地食品安全的管理。四是计划生育方面。督促建筑业企业建立健全计划生育管理制度及管理网络,及时查验建筑工地育龄人员的《流动人员婚育证明》,对发现不符合法定条件怀孕、生育的对象,要及时报告街道、镇(乡)政府等有关部门并积极予以配合处理。

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整体素质。认真贯彻《转发省建管局关于在全省建设工地推广建立民工学校指导意见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工地民工学校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有关要求,对符合条件的施工企业及项目部必须建立民工学校,并以民工学校为平台,定期不定期组织对外来务工人员进行有关法律法规、安全知识、操作技能、安全防护、基本的医疗自救、食品安全、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宣传培训教育。同时加强对项目经理、“三类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及监理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安全知识等的继续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建筑工地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促进文明工地创建和社会整体素质的提高。

4、加大对安全生产、农民工工资管理、治安管理、计划生育监督检查力度,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对安全管理差、拖欠农民工工资造成集体上访、建设工地治安管理混乱、食品安全、计划生育管理不到位的施工企业及相关的项目经理依法查处,同时列入重点监管对象和不良行为公示记录。对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企业给予暂停承接工程业务直至清退出*区建筑市场。

三、实施计划及内容

1、综合治理(食品安全、计划生育)责任书:3月—4月份由区建管处与各建筑业企业签订。

2、外来农民工宣传教育和培训:3月—12月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农民工工资管理、食品安全、计划生育等基本知识培训及有关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安全生产月”活动宣传教育。

3、专项治理:结合建筑施工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时进行专项治理。

4、集中整治:全年组织1-2次对建筑工地综合治理、农民工工资管理、计划生育、食品安全等综合治理情况进行集中整治并开展大检查。

合同管理全年工作计划篇10

一、统一思想,明确工作目标,量化和细化考核评比办法

继全省分、支行长会议之后,市分行召开了2005年工作会议,把风险管理摆在了全行各项工作的首位,明确提出了年度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努力方向:以规范化管理为基础,以风险管理为核心,以绩效管理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凸现机关处室的指导职能和服务职能为宗旨,灵活务实地开展计划信贷管理工作。并且对照省行资金计划处的考核办法,对资金计划工作百分考核内容进行了量化和细化,从处室到基层行都相应建立了计划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在百分考核办法中,把资金计划工作细分为计划管理、资金管理、财政补贴资金管理、现金及利率管理、统计管理、等级行管理、业务综合管理七大块,做到了岗位落实、人员落实、责任落实、工作落实,半年来的工作表明,年初制定的工作意见和考核评比办法方向明确,切合实际,对做好全市资金计划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和针对性。

二、加强资金营运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今年以来,我行进一步加强信贷资金营运管理,信贷资金回笼后及时归还系统内借款,贷款回笼和借款下降基本保持一致。上半年每月信贷资金运用率均保持在99.5%以上,信贷资金保持较高的营运水平。

1、坚持资金头寸限额管理。今年以来我行计划部门进一步提高经营核算意识,严格对资金头寸的管理,在省行核定的资金头寸限额内按季核定基层行的资金头寸限额,并要求在保证正常业务开展的前提下,各行根据自身情况在限额内尽量压缩头寸占用,对不合理占用及时调整,保证了各行科学合理占用头寸资金,做到不闲置、不浪费。

2、完善资金调度管理。在资金调度环节上,市县明确专人负责资金调拨管理工作。在请调资金时,做到资金调拨与信贷计划的衔接,增强了资金与计划双重宏观调控作用,避免了资金供应脱节情况的发生。今年以来电子联行资金请调系统运行正常,我行继续坚持“小额度、勤调度”的资金调度原则,尤其是总行调整了资金请调时间以后,更加方便了基层行的资金使用,减少了资金请调时间,减少了资金头寸占用,今年上半年全行共请调资金87笔23350万元。同时我行严格按上级行的要求,规范使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信贷资金调拨通知书》、《资金请调单》、《资金申请审批情况表》等,建立了《系统内资金往来台帐》,按月通过电子联行系统与总行对账,全年账务无差错,保证了资金的安全运行。

三、加强统计管理工作,提高统计资料质量

(一)我行各级统计人员克服统计工作量比往年有大幅提增、统计报表上报时间节假日不顺延等实际情况,加班加点,任劳任怨,保质、保量、按时做好统计工作。准确及时地上报了省分行与人民银行的各类统计报表,统计工作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

(二)为加强对现金计划执行情况的监测和分析。我行建立了现金投放、回笼月度分析报告制度,按月对辖内支行、部现金收支情况及其特点进行分析,并对造成当期现金投放(或回笼)的原因予以重点分析。

(三)我行在统计管理上始终坚持按照国家统计法以及人民银行和农发行的有关规定进行,统计数据完全来源于各支行(部)会计部门的各项报表,坚持报真情、报真数,不擅自公开发表统计资料和泄露统计机密,在按时完成好省分行规定的各项统计资料的同时,认真地做好当地人民银行要求上报的各类统计报表。

四、加强财补资金管理,做好监督拨付工作

今年以来我行对财政补贴资金管理的重点是加强与财政、粮食部门的联系,积极向政府、财政、粮食主管部门汇报粮食销售、保管情况,补贴资金能否及时拨付到位直接影响到我行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一)自粮食市场放开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各项财政补贴已逐步减少,加上历史遗留问题等因素给粮食企业经营和我行收息率的顺利完成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也严重影响到我行信贷资产的安全性和效益性。在新形势下,我行年初对所辖支行、部的财政补贴情况进行了调摸底,及时掌握各级粮棉油储备数量、库存值的增减变化及其原因,对各项补贴的项目、金额、来源、时间要做到心中有数。并对已掌握的各项财政补贴政策和财政补贴资金拨补情况,认真实施规范化操作,切实加强财政补贴资金的督促到位和监督拨补等管理工作,按时正确上报各类财政补贴报表及有关情况分析;认真及时登记各类财政补贴台帐,确保台帐间数据准确、衔接。

(二)积极加强宣传,密切与财政、企业主管部门的联系,争取理解和支持,为管理财政补贴资金营造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各支行、部落实配备了财政补贴资金管理的兼职人员,积极主动督促同级财政和企业主管部门及时拨付财政补贴资金,弄清每一笔补贴资金的来龙去脉,及时将补贴资金到位情况反馈财政部门,督促下拨资金,避免了由于职责不清、信息不对称造成补贴资金滞留的情况,并与会计部门积极配合,做好柜面监督,共同做好了财政补贴资金专户和拨付手续的管理。

(三)经过我行与当地财政部门、企业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财政补贴资金到位情况及监测管理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至6月末,全市应收各项财政补贴资金6243万元,实收各项财政补贴资金4857万元,财政补贴资金到位率77.8%。

五、监测和分析等级行管理指标,适时调整工作思路

2005年度等级行考核与以前年度相比有很大的调整,首先市行要求各支行认真领会等级行管理文件,掌握新的指标精神,并对考核指标提出反馈意见,分析各项指标完成的难易程度,指导全年工作。其次根据各行按月经营指标的完成情况,市行对各行的失分项进行原因和对策分析,通过对经营指标的监测反映,适时调整工作思路,找出工作重点,明确工作方向,为领导的预测决策提供了保障,有效提高了各行的经营管理水平。

六、加大调查研究深度,做好业务经营分析,发挥业务综合职能

为了充分发挥资金计划业务部门的综合职能作用,我行十分注重提高业务经营分析水平,增强业务分析的实用性,做好领导的参谋助手。通过对所辖支行、部和粮食购销企业信贷资金运用、粮油物资运动、信贷资金活动的变化、信贷资产结构变化及存贷款异常变化等收购资金封闭管理动态情况,深入分析影响全行业务活动的各种因素,并且坚持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态相结合、近期分析与远期分析相结合、银行信贷业务活动分析与企业经营活动分析相结合、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紧紧抓住收购资金封闭管理重点和疑点,揭示规律,找出特点,反映问题,提出对策,增强了全行业务经营分析的前瞻性和指导性。

七、加强现金和利率检查,确保政策正确执行

(一)今年以来,我行按照有关现金管理的文件精神及具体实施办法,继续抓好现金管理工作。一是做好现金计划管理,现金计划一经下达,认真组织执行,同时要做好与当地人行现金投放计划的衔接工作。二是做好大额现金支付的内部审批工作,严格按照大额现金支付三级审批制度。三是加强粮棉购销企业现金帐户管理,严格控制粮棉购销企业帐户现金的支取,合理核定企业淡旺季库存现金限额,切实改进金融服务,积极引导企业减少现金使用。各支行(部)在信贷监管中强化了现金管理,并不定期地进行现金专项检查。市分行也在利率检查的同时对各支行(部)进行了检查。从检查情况来看,企业现金收支基本能按照管理要求执行。

(二)我行利用多种形式向购销企业宣传利率政策,明确公布人行规定的企业存款利率、正常贷款利率,按合同利率计息、按利率调整分段计息以及逾期贷款、挤占挪用贷款加罚息等政策,指导企业计算好利息收支帐;银行内部严格执行各项存贷款利率及收息政策,切实维护利率政策的严肃性,有效地发挥利率的调控、激励和约束作用。在严格执行利率政策的同时,我行要求各支行(部)每季对利率执行情况进行一次自查,并书面上报市分行。市分行也对各支行(部)全部贷款的利率执行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检查,从检查情况来看,利率执行情况基本能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要求。

八、认真做好夏季信贷资金需求预测,为经营决策服务。

为进一步做好2005年夏季粮油收购工作,保证粮油收购资金的供应,我行主动和粮食、农业等部门联系,搜集相关农业经济部门的信息资料,如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变化情况,粮棉油种植面积变化、产量变化,粮棉企业改革改制进程等。并深入企业,获取企业的经营信息量,为计划预测服务。通过对今年夏季粮油购销形势的分析,预计前期收购进度较慢,收购时间会拉长,可能会出现收粮困难的现象。随着粮食收购准入条件放开,粮食收购主体呈多元化,收购量势必降低。结合多方面因素考虑,预计全市将收购小麦约6200万公斤、收购油菜籽1945万公斤。

回顾2005年上半年我行资金计划管理工作,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对照省分行的要求还有定的差距,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是在新形势下,全市计划在岗人员的业务理论水平有待进一步充实,业务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所辖各支行、部每月(季)财政补贴资金到位情况不甚理想,有待进一步加大与当地财政部门协调力度。

九、下半年工作打算

二五年下半年我行资金计划管理工作要积极适应当前新形势,迎接新挑战,紧紧围绕年初制订的资金计划管理工作意见,积极性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资金计划管理工作的综合职能作用,更好地为全行的各项业务工作服务。

(一)根据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和考核内容,加大资金计划工作考核力度,按季向所辖支行、部公布考核指标完成情况,促进全市资金计划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建立适应市场化要求的信贷投放预测机制。按照“购得进、销得出、有效益”的原则预测年、季度企业购销量,编制年、季度粮棉购销计划;根据粮棉市场供需情况和预期购销价格测算,按照“以效定贷,以销定贷”的贷款原则预测信贷投放量,编制年、季度贷款投放计划。同时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和粮棉市场变化趋势,及时修正年、季度粮棉购销计划和贷款投放计划,以逐步建立适应市场化要求的信贷投放预测机制。

(三)积极主动与当地财政部门沟通和协调,促使地方配套的财补资金按时足额到位,减少各类财补资金滞留专户的时间,努力提高财补资金的到位率,为实现全行经营目标创造有利条件。

(四)进一步提高现金和利率管理水平,组织业务人员认真学习并掌握有关现金和利率管理政策,同时结合当前银行反洗钱的工作要求,提高执行现金和利率政策的正确性,加大检查监督力度。及时发现和纠正现金和利率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005年我所紧紧围绕“推进农电体制改革、巩固规范化管理成果”主题,结合我所实际情况,采取了一系列做法,使全所工作开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并取得了一些成绩和认识,总结出一些不足之处,以便于在以后工作中进行改进,在此我向领导们汇报工作如下。

第一由于我所经历了“9.25”事故等一些情况,针对职工队伍情绪不稳定、对立情绪较大。首先从稳定职工队伍着手,做到相信职工、尊重职工,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职工的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发挥,形成全所同志团结一致、努力工作的良好工作局面。

第二、根据公司年初目标“争创一流供电所”,我所确定了“加强管理、提高职工技术素质、争创一流供电所”的目标。

(1)、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安全生产。根据我所实际情况,如安全意识较淡薄、设备落后、安全工器具不齐全、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等情况,首先加强落实安全管理的各项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加强安全教育,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开展了春季和夏季安全大检查,查出配电间漏雨21处等许多不安全情况,加强农电安全宣传和教育培训,组织安规的学习和考试,确保2004年度不发生责任考核事故。

(2)、结合公司新营销系统的推广工作,大力培训职工的计算机知识和用电业务知识,使所有营销职工具备必备的营销理念和知识。职工初步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录入等一些初步的技能,并对供电企业使用的十七种传票进行了系统的如何使用、考核期限等进行培训,结合我所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的奖惩考核办法,通过改革明确了各个岗位的责任和权利,做到凡是有人管、凡事有章可循。

(3)、建立和加强了临时工的用工管理,形成了一套有效的临时工的使用、管理和激励机制,坚持“依法用工、合法管理”的原则,解决了临时工的后顾之忧,促进了企业的发展。根据我所实际情况,制定了各项制度的奖惩办法,尤其是劳务返回分成进行制度化分配,减少了矛盾,体现了民主管理。

第三、在完成主业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各种多种经营,提高我所的经济效益,提高职工的经济收入,并通过绩效考核,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上半年我所完成居民电表安装450只、小用户电表46只(其中负控柜用户15只)、新装、增容公变29台共4295KVa、其中西锄村新增公变5台,计1050KVa,投入资金108万元;大生村新增公变2台,计260KVa,投入资金28万元;石路村新增公变2台,计320KVa,投入资金35万元;北庄村新增公变一台,计160KVa,投入资金18万元;北新村新增公变一台,计160KVa,投入资金17万元;南新镇区新增公变3台,计480KVa,投入资金54万元;和桥镇区新增公变9台,计1440KVa,投入资金165万元;同时原公变扩容6台,计425KVa,投入资金46万元。今年至今共改造400V线路101.5Km、改造10KV线路15.3Km,完成产值862922万元、完成全年目标69%,完成三相动力表轮换600余只,其余在6月底全面完成;单相表轮换500余只,年内完成8000只,居民表轮换工作全部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