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管理规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0:30:07

合同管理规划篇1

实施细则明确了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制度实施对象、签署时机、省市县三级水行政部门审查签署权限以及申请、受理及审查签署程序与监督管理方案,规范制度实施。二是制定了《江苏省骨干河道名录》。对全省范围内的河道水系进行了梳理,确定了727条骨干河道名录,提出了河道分类体系,用于指导河道建设、管理事权划分工作;提出了河道等级划分标准,用于区分不同等级河道治理、保护、管理要求;提出了河道功能体系,用于规范河道功能管理。分别明确727条骨干河道的类别、级别、功能及排序,2010年经省政府批复向全社会,并在新版江苏省水系图上增加了河道分类属性。据此,明确了厅负责审查签署规划同意书的河道(河段)、湖泊名录和范围。三是完善了江苏省水利规划体系。近年,编制完成了《江苏省防洪规划》《江苏省水资源综合规划》《江苏省湖泊保护规划》等省级重点规划,报省政府批准实施;根据国家安排,编制了中小河流、大中型涵闸、泵站等专项规划,在水中长期供求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中强调了工程措施研究,为骨干河湖上水工程建设提供规划依据。2011年中央1号文件作出加快水利发展改革决定后,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水利现代化规划编制与审批工作,形成了省、市、县三级水利现代化规划体系,基本明确了“十二五”“十三五”水利工程建设重点项目。2013年,又启动了17个区域的水利治理规划编制工作,重点研究防洪、治涝、调配水工程方案,为区域水工程建设提供规划依据。四是建立了规划同意书制度管理体系。明确由厅规划计划处负责制度的实施与管理,厅规划办公室具体负责水工程规划论证报告的技术审查。同时,明确了管理程序与审查签署要求,初步规范了论证报告编制内容与深度要求,加大了省对市县工作指导力度,开展了审查审批人员和规划论证报告编制人员的技术交流与培训。目前,江苏省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制度实施取得较大进展。其中,对相关行业实施的水工程项目,已全面实施了规划同意书制度;对流域性河湖上实施的水利工程项目,强化了规划论证,大力推进规划同意书审查签署工作;对区域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在立项环节技术审查中,强化了规划相符性审查。现已签署的规划同意书,涉及河道、堤防、涵闸、泵站、航道、船闸、橡胶坝等多类工程,初步建立起制度实施的有效机制,基本保证了各类水工程建设符合水利规划的要求。

二、新形势下应强化实施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制度

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水利部出台的《关于深化水利改革的指导意见》,在加快水行政管理职能转变部分,要求大幅度减少水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江苏省水利厅也出台了《关于深化水利改革的实施方案》,对深化江苏水利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建立现代化的管理体系、保障江苏水利现代化目标实现和经济社会现代化进程作出安排。深化水利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从水利建设责任主体看,国家正在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加强分级水利治理事权划分,原则上采取一般性转移支付调节,在此情况下,属于地方事权的水利治理项目,实施主动权主要在地方,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需要落实相应的监督管理措施,防止地方利益给流域或相邻地区带来不利影响。从水工程项目投资与实施主体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水工程的投资主体和实施主体将进一步多元化,而水工程具有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特点,往往投入大、占地多、社会影响广,需要政府实施有效的社会管理,并提供相关服务。从水及河湖水系自身特性看,水工程建设具有流域性、区域性效应特点,在确定水工程的功能、规模、选址、实施时机及其调度运行方案时,需要统筹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关系,兼顾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以及防洪、治涝、发电、航运、水产养殖等综合功能与布局,平衡等各相关方的利益与影响。因此,新形势下,依据水法、防洪法,在加强水利规划制定的同时,继续实施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制度,强化工程项目立项环节规划管理,既符合政府改革的总体要求,也符合水利管理的特点,法律依据明确,将促进水行政主管部门建立更高效、更规范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体系。基于对水利规划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印发《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实施方案的通知》后,2014年1月,省发展改革委与水利厅对改革水利工程项目审查审批管理工作进行了研究,发出《关于加强区域水利治理项目审查审批管理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区域水利治理工程审批管理权限下放后,强化水利规划管理,明确对列入国家或省专项治理规划、省区域治理规划的区域水利治理项目,在报请审批可行性报告时,须附具有审批权限的水行政主管部门签署的规划同意书。由此,对区域水利治理项目,在省级审批权限下放后,水利规划管理仍然得到有效落实。

三、对推进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制度的思考与建议

尽管江苏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制度取得了很大成效,但该制度实施时间较短,认识不够统一,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和完善的方面。在管理层面,一是规划同意书制度与水利工程项目前期管理制度、建设项目防洪影响评价、水资源论证、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排污口设置论证等制度,在适用范围、管理对象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重叠,造成被其他制度替代规划许可管理的现象。对水利专业知识了解不深的其他部门和社会公众,也提出涉水行政许可制度分类合并实施的建议与要求;二是在中央政府层面上,目前国家发展改革等综合部门尚未在项目立项审批环节制定相应的规范性文件,仅水利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约束力不够强;三是水行政主管部门对规划同意书制度执行监督管理不到位,对违规行为处罚力度不够。在技术层面,一是规划依据不充分,一些规划论证深度不够,不能起到规划指导的作用,一些规划没有履行行政审批手续,对社会的约束力不强,不同类型规划、不同层级规划在治理标准、规划布局、工程任务等方面还不够协调,带来规划相符性分析的困难;二是规划论证标准体系不健全,“水工程规划论证编制导则”尚未出台,现有流域综合规划编制导则还比较概要,而专业规划编制导则匮乏,导致规划论证报告编制规范性不强。针对当前规划同意书制度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一是加强水工程建设规划管理法规建设。虽然防洪法、水法都规定了规划同意书制度,但较为原则,可操作性不强;水利部出台的《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制度管理办法(试行)》,限于部门规章,权威性不足,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威慑力不强,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建议联合国家发展改革等综合部门,共同出台水工程建设水利规划许可规章,使规划同意书制度成为更具权威性和普遍约束力的一项制度。或统筹研究防洪治涝布局与调度、水资源开发利用与调度、河湖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规划许可管理制度,制定综合的水利规划管理条例;亦可联合国家发展改革等综合部门出台建设项目水利规划许可规章,强化规划统一管理。同时,加强上级对下级规章、政策性文件的合规性审查,保证各级各类规章制度的协调。二是协调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规划管理权限。在合理划分各级政府水利事权的基础上,根据权责对等的原则,进一步协调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查签署规划同意书的河流(河段)湖泊名录和范围;同时要求,上级签署规划同意书前征求相关下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意见,下级签署的规划同意书定期向上级备案,保证制度协调推进。三是进一步规范规划同意书受理、审查、签署程序。按照管理审批权限受理规划同意书申请,对非水利类的水工程,项目必要性由有关综合部门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确认,受理前,建设单位须提交相关许可文件。申请材料审查时,要重点审查工程与流域(区域)综合规划、防洪规划的相符性,工程对公共利益、利害相关人和其他水工程利益影响分析的合理性,以及补偿补救措施的可行性,保证工程任务、标准、规模、调度运行符合有关规划、规范及其他管理规定的要求,保证工程实施不危害公共利益、利害相关人和其他水工程利益,或得到有效补偿、补救。在行政许可文件中,除明确规划许可意见外,还要明确工程设计、施工、竣工验收、运行管理等阶段的监督管理要求,落实后续监管主体和责任。四是进一步规范规划同意书申请材料。区分水工程项目的等别与其水利规划依据的充分性,分别明确申请材料格式、论证深度和论证单位资质要求,形成技术导则,对管理要求进行规范。对水利规划依据充分的,在水工程的(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备案材料)或项目建议书中落实规划相符性分析和相关利益方影响分析等规划论证内容,可不单独编制规划论证材料;对没有水利规划依据的,或工程建设任务、规模等规划依据不足的,编制规划论证报告;对与流域、区域水利规划布局关系不大的中小型水工程,可编制规划论证表,简化论证要求。五是进一步强化水利规划工作支撑。根据有关水利规划管理办法,优化水利规划体系,强化规划编制、审批、修订管理。兼顾流域水系关系和行政管理层级,合理确定流域、区域综合规划和专业规划定位,形成覆盖完整、布局协调的工程规划体系,支撑规划相符性论证。加强经济社会发展预测和现状水利工程调查等基础工作,深化规划方案论证比选,提高规划成果质量。强化规划审查批准,严格按审批权限规范审查审批,提高规划效力。建立规划滚动修订机制,响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水情变化,及时优化工程布局和调度方案。六是强化执法监督检查。建立定期备案、定期检查、重点项目日常督查相结合的监督检查制度,检查制度实施到位情况和管理规范性,评价规划同意书申请材料、规划论证报告、专家审查意见、行政许可文件的质量,依法查处制度执行缺位、论证深度不够、行政许可不合规等问题,提高制度执行水平。

四、结语

合同管理规划篇2

关键词:城市规划管理;城市规划设计;影响

abstract: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China'scityconstruction,cityplanningmanagementisparticularlyimportant.Basedontheauthor'syearsofexperienceoncityplanningandmanagementofcityplanninganddesignofsimpleexposition.

Keywords:cityplanningmanagement;cityplanning;effect

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规划设计与规划管理

1.城市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是我国目前正在逐步改善和发展的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也是创造能够适合人类生存发展的社会和物质空间的实践活动。在城市开始规划建设的前期阶段,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根据所处城市发展的基本状况,对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实施策略,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实现的规划设计。大体上从规划设计实践的区域和完成的时间来看,我们把城市的规划设计分成了全局规划设计和区域规划设计,长期规划设计和短期规划设计。

在城市规划设计的出现并完善的进程中,设计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内容开始朝着综合性的方向前进。更加注重了城市不同职能的区别,针对交通、自然的差异设计不同的方案。城市设计是一个综合概念,因此不仅包含事物本身,同时也需要联系与其他事物的关系。一个城市最终建设的好坏与城市规划设计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联系。在我们实施城市规划设计的同时,会受一定的历史社会因素、人为因素、地理环境因素等方面的影响,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城市建设。所以,对于城市的规划设计,我们一定要从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科学合理,贴近城市实际发展需要的设计。

2.城市规划管理

城市规划管理也可以说是城市建设规划管理,是对该城市建设过程进行调节、控制和引导,是城市实现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前提,也是一个城市规划设计颁发后能否实现的重要保障。城市规划管理可以定义为:为了实现城市发展的需要,使我们手中可利用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对城市建设中的各项活动所做出的规划和管理方法。城市规划管理就是要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城市空间得到了充分调整,人们生活的环境和质量得到保证,经济发展水平得到提高。因此,城市规划管理在当今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的城市管理规划有这几个内容:

首先是城市建设的选址的管理规划。在城市建设当中,尤其是选择和确定公共设施建筑和大型行政行建筑的选址过程中,这项管理规划是进行建设、使用土地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城市的建设要有好的导向和操作,这就需要有良好的项目选址发挥作用,因为这也是城市规划和设计得以保证的关键之处,影响着整个城市的总体布局,更对该城市未来经济的发展,城市职能和性质的确定产生深远的影响。

其次是城市建设的用地的管理规划。用地的规划是城市规划管理的核心和关键。不同于土地管理,而是负责城市的总体规划,按照城市规划设计来确定每块土地的使用和开发范围,提出所占用土地的使用要求,让所用的城市建设都能在此前提下展开。通常的情况下,城市建设的用地管理都要一定的规章制度做依托才能得以实施,所建设的土地或待使用地都必须经过国家的土地资源管理部门和地方相关的部门进行怕批准审核,这样才能在此基础上投入城市的建设和管理之中。

二、管理对设计的具体影响

1.实现城乡协调规划与统筹发展相结合

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规划设计有着直接的影响,可以实现城乡的协调规划与统筹发展相结合。无论是城市的用地规划还是城乡的建设,都需要一定的空间才能有其实现的可能和物质保证。而城市的建设又不是孤立的,不同空间都紧密联系依赖,城乡的协调与统筹发展是在这种规划设计体系下出发产生的更具体的方法,也是城市规划的主要的理论之一,能够有效的促进城市的现代化建设,让更多的市民和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管理与城市规划设计,为城市规划和城乡建设的体系做出贡献,更促使城市的规划朝着革命性的方向发展。

2.科学有效的开发建筑项目和建设规则

科学有效的建筑设计是在城市规划管理和城市规划设计的基础上,凭借建设的现实要求和任务条件,根据所要开发的建筑项目和建设规则设计,确定建筑物的占地空间、具体性能和建筑材料。如果没有合理的城市规划设计,就无法实现对城市科学的管理,就不能进行城市规划和城市建筑项目的投入。城市的规划设计规定城市具体的建筑投建,那么规划管理就是对针对建筑做具体的安排,通过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解决城市建设的点和面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投建的建筑设施更加完善,设计师也能够遵循建设的规则,注重人文关怀和环保意识。

一个城市的象征就是城市内重要建筑物,这些建筑物对城市的形象有着很深刻的影响。所以建筑开发的项目和建设规则是否合理,就要遵循城市规划设计的要求。同时,建筑设计的思想也要尊重城市规划管理,符合设计书的要求,这样才能让城市的总体建设更完美、更科学。

3.提高规划设计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城市规划会影响一个城市发展的多个方面,不单是实现城乡协调规划与统筹发展相结合,科学有效的开发建筑项目和建设规则,还能提高规划设计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城市的规划管理能实现城市资源的合理利用,缩小地区间的差距,而且这样也是适合时展的潮流,这样使得城市管理设计的实现的得到了科学的实现。

根据不同的社会背景和不同的地区环境,对这个城市的经济发展要求和建筑的设计要求也就越高了,城市的规划设计受着时代的影响和牵动。根据地理研究学、社会环境学、经济管理学、建筑设计学等对城市的规划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充实了城市建筑的设计理论,渐渐的成为城市建设领域的重中之重。经过多年的城市规划管理和城市规划设计的实践,城市的设计者和建筑者也开始不断调整自己的工作状态,研究出更多适合城市发展建设的方案,丰富城市建设理论,顺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城市还需要不断的改建,伴随着也会出现更多问题,城市规划管理要尽可能的运用知识和想象力,进行科学的管理,促使城市规划设计得以顺利实现,提高规划设计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城市规划设计是实现城市规划管理的前提和依据,而城市规划管理的实现也是城市规划设计的方法,城市规划设计越完善,就更方便城市规划管理的实施,才有可能实现整体的城市的建设,适合时代和社会的变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之下,城市规划设计也开始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推动城市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更对整个城市的行政和公共事业管理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在两者协调、科学、有序的前提下,才能让我们的城市建设的更美好,国家变得更富强。

参考文献

[1]黄光宇、陈勇.论城市生态化与生态城市[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7(06).

[2]何世源.城市规划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谢鹤良.对城市规划管理的几点认识[J].规划师,2006(03).

合同管理规划篇3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投资管理,规范投资管理程序,有效控制投资成本,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公司投资管理委员会是公司投资活动的非常设决策机构。公司规划部是公司投资管理委员会的日常办事机构,也是公司投资的归口管理部门。

第三条 本办法所指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和长期投资。投资管理的方式通过投资项目管理方式进行。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及所属经营单位投资项目的管理。

第二章 投资管理的任务、原则和内容

第五条 投资管理的主要任务是确保投资项目的投入产出效益,保证公司中长期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第六条 投资项目管理的总原则是规范、透明、归口集中管理,并根据项目单位(实施投资项目的主体)的性质进行分类管理。其中:

对公司机关职能部门、公司直属企业、区域性派出机构以及新事业的投资项目(以下简称直属单位投资项目),实行集中管理;

对于控股、共同控制以及参股公司(以下简称合资公司)的投资项目,通过合资公司董事会进行决策管理,同时通过调研、股东直接磋商、派出高管人员内部协商等方式,介入重大项目的立项阶段管理以加强事前管理。

对于上市公司的投资项目按《公司投资管理办法》管理。

第七条 投资项目可分为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对内投资项目是指不涉及项目单位以外的投资项目,其主要形式有新建、扩建和改建;对外投资项目是指将货币资金、实物、无形资产等投入到项目单位外的投资,包括组建合资经营(合作)企业,兼并重组、收购以及证券投资等。

第八条 根据投资管理的需要,规划部对投资项目从项目立项到竣工验收进行全过程管理。

投资管理主要内容:

1、投资项目的立项管理(包括政府报批、项目核准(备案)报告的审批以及合资经营(合作)、兼并重组、收购等对外投资项目合同和章程的审批);

2、投资项目年度计划管理;

3、投资项目实施过程管理;

4、投资项目的竣工验收管理;

5、投资项目的后评价管理。

第九条 规划部负责受理和组织审议项目单位所有投资项目(包括信息、技术引进、研发等投资)。

第三章 直属单位投资项目管理流程

第十条 直属单位投资项目管理流程主要包括立项申请、立项审批、投资计划、项目实施和竣工验收等阶段。具体工作流程见附件1。

第十一条 投资项目的立项申请

1、项目单位以投资项目核准(备案)报告的形式提出立项申请。

2、项目核准(备案)报告是项目单位对项目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后编制的文件,是对项目在技术、工程和经济上是否合理可行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论证,进行多方案比较后确定项目投资的最优方案。

3、项目核准(备案)报告是选择和评审项目的主要依据,由项目单位自行组织编制,报规划部。

第十二条 投资项目的立项审批

1、规划部负责组织有关部门或专家,从投资项目与公司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的符合性、投资方案的合理性、投资项目的收益性等方面对核准(备案)报告进行评审。

2、500万元以下的对内投资项目,规划部组织审议并经分管规划投资的副总裁批准后,规划部下达批复文件,并纳入公司中期事业计划及中长期发展规划。

3、500万元(含5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对内投资项目,由规划部审议后上报投资管理委员会决策。投资管理委员会决策后,由规划部下达批复文件,并纳入中期事业计划及中长期发展规划。

4、1亿元以上(含1亿元)的对内投资项目,经规划部、投资管理委员会审议后报总经理办公会决策。总经理办公会决策后,由规划部下达批复文件,并纳入中期事业计划及中长期发展规划。

5、所有对外投资项目,经规划部、投资管理委员会审议后报总经理办公会决策。总经理办公会决策后,由规划部下达批复文件,并纳入中期事业计划及中长期发展规划。

对外投资项目还需增加以下流程:

--投资各方签订合作意向书。根据公司中长期发展规划,项目单位有对外投资意向的,可先行开展项目前期研究;根据前期研究的有关情况,向规划部部提出项目意向,经审核同意,可与投资合作者签署合资(作)意向书;

--对外投资项目的核准(备案)报告经批准后,项目单位会同投资合作者,联合草拟合同文本及合资公司章程,并呈报规划部。规划部组织相关部门对合同文本及章程进行评审,会签《公司合资(作)项目合同审定表》,并呈报主管规划的副总裁批准。

--合资公司的成立。合同、章程通过审查后,由投资各方法人代表或授权代表签字生效,其中中外合资企业的合同及章程由规划部组织向相关政府部门报批后生效。

6、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核准或备案的项目,由规划部负责组织报批.

第十三条 年度投资计划

1、项目单位根据已经批准立项的投资项目,编制年度投资需求计划,报规划部。

2、规划部会同计划财务部,根据投资项目需求、公司资金来源、中期事业计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等因素进行综合平衡,形成公司年度投资计划预算,提交投资管理委员会审定。

3、经投资管理委员会批准后,规划部下达年度投资计划。计划财务部根据投资计划拨付资金。

第十四条 投资项目的实施

1、投资项目的实施由项目单位自主组织,并接受公司的监督管理。

2、投资项目方案的设计变更。在不影响项目的设计纲领、建设目标,不突破批准总概算的原则下,项目的局部调整,项目单位须提出书面报告,阐明原因,呈报规划部,经审定后,由规划部批准。

3、按照国家法律和公司有关规定必须经过招投标的建筑安装工程以及设备采购,必须进行招投标。

4、公司审计部门可独立组织对项目单位的投资项目进行专业审计,并通报审计结果。根据需要,规划部可组织公司审计、计划财务等有关部门对投资项目的实施进行稽查监督。

5、每月28日之前,项目单位必须按时向公司计财部按项目报送投资统计月报(报表格式见附件3),计财部汇总后报规划部,由规划部向投资管理委员会通报项目进展情况。

6、投资项目实行项目责任人制度。由规划部组织签订项目责任书。

第十五条 投资项目的竣工验收及后评价

项目竣工后,由项目单位提出申请,规划部组织公司有关部门对项目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转入固定资产(详见竣工验收管理办法)。

根据需要,规划部选择部分重大项目开展项目后评价(详见项目后评价管理办法)。

第四章 合资公司的投资项目管理流程

第十六条 对于合资公司的投资项目,通过董事会进行决策管理,同时通过调研、股东直接磋商、派出高管人员内部协商等方式,介入重大项目的立项阶段管理以加强事前管理。其中:

控股(控股和相对控股)公司强调公司意见的主导性;

共同控制公司需保证公司相应的话语权;

参股公司需确保公司相应的知情权、管理权。

第十七条 重大投资项目特指合资公司的中长期事业计划投资总额度的确定,增加新品种及生产能力的扩大,发动机、车身、桥和变速箱等涉及整车认定范围的关键总成的投资项目,投资总额2000万元以上的投资项目,兼并重组等资本支出项目以及根据合资合同章程约定需上董事会进行决策的投资项目。

第十八条 合资公司投资项目管理包括项目立项、项目实施和竣工验收等阶段。具体工作流程见附件2。

第十九条 项目立项阶段

1、调研。规划部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对合资公司的重点投资项目进行调研。

2、听证会(立标会等)。规划部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在合资公司编制年度预算前一月,对合资公司将纳入年度预算的重点投资项目进行审议,主要审议合资公司投资与东风公司战略发展和中长期规划的符合性、投资项目方案的合理性和收益性。

3、规划部将审议意见向投资管理委员会报告,1亿元以下投资项目由投资管理委员会决策,1亿元以上(含1亿元)项目由总经理办公会决策。

4、规划部负责汇总整理总经理办公会、规划投资委员会的决策意见,并通过各种方式将公司决策意见传达到合资公司:

通过合资公司股东之间直接磋商表达公司决策意见;

以正式书面文件发送至合资公司相关部门,表达公司决策意见;

以正式书面文件发送至合资公司相关的派出高管,由派出高管通过合资公司内部投资管理程序表达公司决策意见。

5、合资公司派出高管须将合资公司执行情况反馈至规划部。

规划部对合资公司派出高管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报投资管理委员会决策。

规划部负责汇总整理投资管理委员会的决议,以纪要形式发送相关合资公司的每位董事,合资公司董事通过董事会表达公司意志、贯彻公司投资管理委员会决策意见。

第二十条 项目的实施

1、合资公司投资项目的实施由合资公司自主实施。

2、每月28日之前,合资公司必须按时向公司计财部按项目报送投资统计月报(报表格式见附件3),计财部汇总后报规划部,由规划部向投资管理委员会通报项目进展情况。

第二十一条 竣工验收及后评价

合资公司竣工验收由合资公司自主实施,报规划部备案。

根据需要,规划部和合资公司有选择的对重大项目共同开展后评价工作。

第五章 附 则

合同管理规划篇4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87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证券公司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集合资产管理业务,适用本细则。

法律、行政法规和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对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证券公司从事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监会的规定,遵循公平、公正原则;诚实守信,审慎尽责;坚持公平交易,避免利益冲突,禁止利益输送,保护客户合法权益。

第四条证券公司从事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应当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业务活动,防范和控制风险。

第五条证券公司从事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应当为特定客户提供服务,设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以下简称集合计划或计划),并担任计划管理人。

特定客户应当是证券公司自身的客户,或者是推广机构的客户,并且参与资金最低限额符合中国证监会的规定。

第六条集合计划资产独立于证券公司和资产托管机构的自有资产。证券公司、资产托管机构不得将集合计划资产归入其自有资产。

证券公司、资产托管机构破产或者清算时,集合计划资产不属于其破产财产或者清算财产。

第七条证券公司及其推广机构不得将集合计划销售结算资金归入其自有资产。证券公司及其推广机构破产或者清算时,集合计划销售结算资金不属于其破产财产或者清算财产。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挪用集合计划销售结算资金。

集合计划销售结算资金是指由证券公司及其推广机构归集的,在客户结算账户、集合计划份额登记机构指定的专用账户和集合计划资产托管账户之间划转的份额参与、退出、现金分红等资金。

第八条中国证监会依据法律、行政法规、《管理办法》和本细则的规定,监督管理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活动。

第九条证券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机构、中国证券业协会依据法律、行政法规、《管理办法》、本细则及相关规则,对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活动进行自律管理和行业指导。

第二章备案程序

第十条证券公司发起设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后5日内,应当将发起设立情况报中国证券业协会备案,同时抄送证券公司住所地、资产管理分公司所在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备案报告;

(二)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说明书、合同文本、风险揭示书;

(三)资产托管协议;

(四)合规总监的合规审查意见;

(五)已有集合计划运作及资产管理人员配备情况的说明;

(六)关于后续投资运作合法合规的承诺;

(七)中国证监会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

计划说明书是集合资产管理合同的组成部分,与集合资产管理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第十一条证券公司从事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应当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监会的规定,与客户、资产托管机构签订集合资产管理合同,约定客户、证券公司、资产托管机构的权利义务。

集合资产管理合同应当包括中国证券业协会制定的合同必备条款。

第十二条集合资产管理合同应当包括风险揭示条款,详细说明下列风险的含义、特征和可能引起的后果:

(一)市场风险;

(二)管理风险;

(三)流动性风险;

(四)证券公司因停业、解散、撤销、破产,或者被中国证监会撤销相关业务许可等原因不能履行职责的风险;

(五)其他风险。

证券公司应当制作风险揭示书,充分揭示上述风险的含义、特征、可能引起的后果。风险揭示书的内容应当具有针对性,表述应当清晰、明确、易懂,符合中国证券业协会制定的标准格式。证券公司、推广机构应当将风险揭示书交客户签字确认。客户签署风险揭示书,即表明已经理解并愿意自行承担参与集合计划的风险。

第十三条中国证券业协会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管理办法》、本细则和其他相关规定,对证券公司设立集合计划的备案材料进行审阅;必要时,对集合计划的设立情况进行现场检查。

第三章业务规则

第十四条集合计划募集的资金应当用于投资中国境内依法发行的股票、债券、证券投资基金、央行票据、短期融资券、资产支持证券、中期票据、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保证收益及保本浮动收益商业银行理财计划以及中国证监会认可的其他投资品种。

集合计划可以参与融资融券交易,也可以将其持有的证券作为融券标的证券出借给证券金融公司。

证券公司可以依法设立集合计划在境内募集资金,投资于中国证监会认可的境外金融产品。第十五条限额特定资产管理计划募集的资金,可以投资于第十四条规定的投资品种,商品期货等证券期货交易所交易的投资品种,利率远期、利率互换等银行间市场交易的投资品种,证券公司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商业银行理财计划、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等金融监管部门批准或备案发行的金融产品以及中国证监会认可的其他投资品种。

前款所称的限额特定资产管理计划是指符合下列条件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

(一)募集资金规模在50亿元以下;

(二)单个客户参与金额不低于100万元;

(二)客户人数在200人以下,但单笔委托金额在300万元以上的客户数量不受限制。第十六条证券公司应当指定投资主办人,负责集合计划的投资管理事宜。

投资主办人发生变更的,证券公司应当提前或者在合理时间内按照集合资产管理合同约定的方式披露,并向住所地、资产管理分公司所在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及中国证券业协会报告。第十七条证券公司、推广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则,了解客户身份、财产与收入状况、证券投资经验、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偏好等,并以书面和电子方式予以详细记载、妥善保存。推广机构应当将其保存的客户信息和资料向证券公司提供。

客户应当如实披露或者提供相关信息和资料,并在集合资产管理合同中承诺信息和资料的真

实性。

第十八条证券公司、推广机构应当按照集合资产管理合同和推广协议的约定推广集合计划,向客户如实披露证券公司的业务资格,全面、准确地介绍集合计划的产品特点、投资方向、风险收益特征,讲解有关业务规则、计划说明书和集合资产管理合同内容以及客户投资集合计划的操作方法,并充分揭示投资风险。

第十九条集合计划推广期间,证券公司、推广机构应当将计划说明书、集合资产管理合同文本和推广材料置备于营业场所。

计划说明书、集合资产管理合同文本应当与向中国证券业协会备案的文本内容一致。推广材料应当简明、易懂。

第二十条证券公司、推广机构应当根据了解的客户情况,推荐与客户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集合计划,引导客户审慎作出投资决定。

第二十一条禁止通过电视、报刊、广播及其他公共媒体推广集合计划。禁止通过签订保本保底补充协议等方式,或者采用虚假宣传、夸大预期收益和商业贿赂等不正当手段推广集合计划。

第二十二条客户应当以真实身份参与集合计划,委托资金的来源、用途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客户应当在集合资产管理合同中对此作出明确承诺。客户未作承诺,或者证券公司、推广机构明知客户身份不真实、委托资金来源或者用途不合法的,证券公司、推广机构不得接受其参与集合计划。

自然人不得用筹集的他人资金参与集合计划。法人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组织用筹集的资金参与集合计划的,应当向证券公司、推广机构提供合法筹集资金的证明文件;未提供证明文件的,证券公司、推广机构不得接受其参与集合计划。

证券公司、推广机构发现客户委托资金涉嫌洗钱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和相关规定履行报告义务。

第二十三条证券公司以自有资金参与集合计划,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监会的规定,并按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规定,获得公司股东会、董事会或者其他授权程序的批准。

证券公司自有资金参与单个集合计划的份额,不得超过该计划总份额的20%。因集合计划规模变动等客观因素导致自有资金参与集合计划被动超限的,证券公司应当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处理原则,依法及时调整。

证券公司以自有资金参与集合计划的,在计算净资本时,应当根据承担的责任相应扣减公司投入的资金。扣减后的净资本等各项风险控制指标,应当符合中国证监会的规定。

第二十四条集合计划存续期间,证券公司自有资金参与集合计划的持有期限不得少于6个月。参与、退出时,应当提前5日告知客户和资产托管机构。

为应对集合计划巨额赎回,解决流动性风险,在不存在利益冲突并遵守合同约定的前提下,证券公司以自有资金参与或退出集合计划可不受前款规定限制,但需事后及时告知客户和资产托管机构,并向住所地、资产管理分公司所在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及中国证券业协会报告。

第二十五条集合计划推广期间,证券公司、推广机构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将客户参与资金存入集合计划份额登记机构指定的专门账户。集合计划设立完成、开始投资运营之前,不得动用客户参与资金。

第二十六条证券公司应当在计划说明书约定期限内,完成集合计划的推广和设立。

第二十七条集合计划推广结束后,证券公司应当聘请具有证券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集合计划募集的资金进行验资,出具验资报告。

第二十八条集合计划成立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推广过程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监会的规定;

(二)限额特定资产管理计划募集金额不低于3000万元人民币,其他集合计划募集金额不低于1亿元人民币;

(三)客户不少于2人;

(四)符合集合资产管理合同及计划说明书的约定;

(五)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二十九条证券公司应当将集合计划资产交由负责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存管的指定商业银行、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或者中国证监会认可的证券公司等其他资产托管机构托管。资产托管机构应当按照中国证监会的规定和集合资产管理合同的约定,履行安全保管集合计划资产、办理资金收付事项、监督证券公司投资行为等职责。

第三十条资产托管机构应当按照规定为每个集合计划开立专门的资金账户,在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开立专门的证券账户,以及其他相关账户。

资金账户名称应当是“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名称”,证券账户名称应当是“证券公司名称-资产托管机构名称-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名称”。

第三十一条证券公司可以自身或者委托证券登记结算机构担任集合计划的份额登记机构,并约定份额登记相关事项。

证券公司、资产托管机构、证券登记结算机构、推广机构应当按照相关协议,办理参与、转换、退出集合计划的份额登记、资金结算等事宜。

第三十二条集合计划在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应当通过专用交易单元进行。集合计划账户、专用交易单元应当报证券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机构以及证券公司住所地、资产管理分公司所在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及中国证券业协会备案。

第三十三条集合计划资产估值等会计核算业务,应当由证券公司办理,资产托管机构复核。证券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应当每日将集合计划的交易、清算、交收等数据,同时发送证券公司和资产托管机构。

第三十四条集合计划的规模、投资范围、投资比例,应当符合《管理办法》及本细则的规定,以及集合资产管理合同、计划说明书的约定。

第三十五条单个集合计划持有一家公司发行的证券,不得超过集合计划资产净值的10%;集合计划投资于指数基金的除外。

证券公司将其管理的集合计划资产投资于一家公司发行的证券,不得超过该证券发行总量的10%。

完全按照有关指数的构成比例进行证券投资的集合计划及限额特定资产管理计划不受前两款限制。

集合计划申购新股,可以不设申购上限,但是申报的金额不得超过集合计划的现金总额,申报的数量不得超过拟发行股票公司本次发行股票的总量。

第三十六条集合计划参与证券回购应当严格控制风险,单只集合计划参与证券回购融入资金余额不得超过该计划资产净值的40%,中国证监会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十七条集合计划应当对流动性作出安排,在开放期保持适当比例的现金、到期日在一年以内的政府债券或者其他高流动性短期金融工具。

第三十八条集合计划存续期间,证券公司、推广机构的客户之间可以通过证券交易所等中国证监会认可的交易平台转让集合计划份额。受让方首次参与集合计划,应先与证券公司、资产托管机构签定集合资产管理合同。

第三十九条集合计划发生的费用,可以按照集合资产管理合同的约定,在计划资产中列支。集合计划成立前发生的费用,以及存续期间发生的与推广有关的费用,不得在计划资产中列支。

第四十条证券公司可以设立存续期间不办理计划份额参与和退出的集合计划。

根据集合计划的类型、特点和客户需求,集合计划需要设立开放期的,集合资产管理合同应当对客户参与、退出集合计划的时间、次数、程序及其限制等事项作出明确约定。

第四十一条证券公司、资产托管机构应当按照集合资产管理合同约定的时间和方式,至少每周披露一次集合计划份额净值。

第四十二条集合计划存续期间,证券公司应当按照集合资产管理合同约定的时间和方式向客户寄送对账单,说明客户持有计划份额的数量及净值,参与、退出明细,以及收益分配等情况。

第四十三条证券公司、资产托管机构应当在每季度结束之日起15日内,按照集合资产管理合同约定的方式向客户提供季度资产管理报告、资产托管报告,并报中国证券业协会备案,同时抄送证券公司住所地、资产管理分公司所在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

证券公司、资产托管机构应当在每年度结束之日起3个月内,按照集合资产管理合同约定的方式向客户提供年度资产管理报告、资产托管报告,并报中国证券业协会备案,同时抄送证券公司住所地、资产管理分公司所在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

第四十四条证券公司应当聘请具有证券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每个集合计划的运营情况进行年度审计。集合计划审计报告应当在每年度结束之日起3个月内,按照集合资产管理合同约定的方式向客户和资产托管机构提供,并报中国证券业协会备案,同时抄送证券公司住所地、资产管理分公司所在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

第四十五条集合资产管理合同需要变更的,证券公司应当按照集合资产管理合同约定的方式取得客户和资产托管机构同意,保障客户选择退出集合计划的权利,对相关后续事项作出合理安排,并报中国证券业协会备案,同时抄送证券公司住所地、资产管理分公司所在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

第四十六条集合计划展期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集合计划运营规范,证券公司、资产托管机构未违反集合资产管理合同、计划说明书的约定;

(二)集合计划展期没有损害客户利益的情形;

(三)资产托管机构同意继续托管展期后的集合计划资产;

(四)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四十七条集合计划展期,证券公司应当按照集合资产管理合同约定通知客户。集合资产管理合同应当对通知客户的时间、方式以及客户答复等事项作出明确约定。

客户选择不参与集合计划展期的,证券公司应当对客户的退出事宜作出公平、合理的安排。第四十八条集合计划存续期届满,不符合本细则规定的展期条件的,不得展期。

集合计划展期后5日内,证券公司应当将展期情况报中国证券业协会备案,同时抄送住所地、资产管理分公司所在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

第四十九条集合资产管理合同应当按照公平、合理、公开的原则,对巨额退出和连续巨额退出的认定标准、退出顺序、退出价格确定、退出款项支付、告知客户方式,以及单个客户大额退出的预约申请等事宜作出明确约定。

第五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集合计划应当终止:

(一)计划存续期间,客户少于2人;

(二)计划存续期满且不展期;

(三)计划说明书约定的终止情形;

(四)法律、行政法规及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终止情形。

第五十一条集合计划终止的,证券公司应当在发生终止情形之日起5日内开始清算集合计划资产。清算后的剩余资产,应当按照客户持有计划份额占计划总份额的比例或者集合资产管

理合同的约定,以货币资金的形式全部分配给客户。

证券公司应当在清算结束后15日内,将清算结果报中国证券业协会备案,同时抄送住所地、资产管理分公司所在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

第五十二条证券公司、资产托管机构和推广机构应当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妥善保管集合资产管理合同、客户资料、交易记录、业务档案等文件、资料和数据,任何人不得隐匿、伪造、篡改或者销毁。

第四章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

第五十三条证券公司从事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应当建立健全投资决策、公平交易、会计核算、风险控制、合规管理等制度,制定业务操作流程和岗位手册,覆盖集合资产管理业务的产品设计、推广、研究、投资、交易、清算、会计核算、信息披露、客户服务等环节。

证券公司应当将前款所述管理制度报中国证券业协会备案,同时抄送公司住所地、资产管理分公司所在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

第五十四条证券公司应当实现集合资产管理业务与证券自营业务、证券承销业务、证券经纪业务及其他证券业务之间的有效隔离,防范内幕交易,避免利益冲突。

同一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同时分管资产管理业务和自营业务;同一人不得兼任上述两类业务的部门负责人;同一投资主办人不得同时办理资产管理业务和自营业务。

集合资产管理业务的投资主办人不得兼任其他资产管理业务的投资主办人。

第五十五条证券公司应当完善投资决策体系,加强对交易执行环节的控制,保证资产管理业务的不同客户在投资研究、投资决策、交易执行等各环节得到公平对待。

证券公司应当对资产管理业务的投资交易行为进行监控、分析、评估和核查,监督投资交易的过程和结果,保证公平交易原则的实现。

第五十六条证券公司从事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应当遵循公平、诚信的原则,禁止任何形式的利益输送。

证券公司的集合资产管理账户与证券自营账户之间或者不同的证券资产管理账户之间不得发生交易,有充分证据证明已依法实现有效隔离的除外。

第五十七条证券公司应当为集合计划建立独立完整的账户、核算、报告、审计和档案管理制度,设定清晰的清算流程和资金划转路径,公司风控、稽核等部门应当对集合资产管理业务的运营和管理实施监控和核查。

第五十八条证券公司合规部门应当对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和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中国证监会规定或者公司制度行为的,应当及时纠正处理,并向住所地、资产管理分公司所在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及中国证券业协会报告。

第五十九条证券公司从事集合资产管理业务,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向客户作出保证其资产本金不受损失或者保证其取得最低收益的承诺;

(二)挪用集合计划资产;

(三)募集资金不入账或者其他任何形式的账外经营;

(四)募集资金超过计划说明书约定的规模;

(五)接受单一客户参与资金低于中国证监会规定的最低限额;

(六)使用集合计划资产进行不必要的交易;

(七)内幕交易、操纵证券价格、不正当关联交易及其他违反公平交易规定的行为;

(八)法律、行政法规及中国证监会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六十条资产托管机构应当指定专门部门办理集合计划资产托管业务。

资产托管机构应当对集合计划资产独立核算、分账管理,保证集合计划资产与资产托管机构

自有资产相互独立,集合计划资产与其他客户资产相互独立,不同集合计划资产相互独立。第六十一条证券公司、资产托管机构、推广机构应当建立必要的信息技术支持系统,为集合资产管理业务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提供技术保障。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六十二条集合计划存续期间,发生对集合计划持续运营、客户利益、资产净值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证券公司应当按照集合资产管理合同约定的方式及时向客户披露,并向住所地、资产管理分公司所在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及中国证券业协会报告。

第六十三条证券公司发现资产托管机构、推广机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监会的规定,或者违反推广协议、托管协议的,应当予以制止,并及时报告证券公司住所地、资产管理分公司所在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及中国证券业协会。

第六十四条资产托管机构、证券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机构、推广机构应当认真履行职责,发现证券公司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监会的规定,或者违反有关协议、合同约定的,应当予以制止,并及时报告证券公司住所地、资产管理分公司所在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及中国证券业协会。

第六十五条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依法履行对集合资产管理业务的监管职责,加强对包括集合计划适当销售及公平交易制度执行情况等的非现场检查和现场检查。证券公司、资产托管机构和推广机构应当予以配合。

第六十六条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制度不健全,净资本或其他风险控制指标不符合规定,或者违规从事集合资产管理业务的,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应当依法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可以采取下列监管措施:

(一)责令增加内部合规检查次数并提交合规检查报告;

(二)对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进行监管谈话,记入监管档案;

(三)责令处分或者更换有关责任人员,并报告结果;

(四)责令暂停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

(五)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监管措施。

证券公司被中国证监会暂停集合资产管理业务的,暂停期间不得签订新的集合资产管理合同。第六十七条证券公司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被中国证监会依法撤销证券资产管理业务许可、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因停业、解散、撤销、破产等原因不能履行职责的,证券公司应当按照有关监管要求妥善处理有关事宜。集合资产管理合同应当对此作出相应约定。

第六十八条证券公司、资产托管机构、证券登记结算机构、推广机构及其相关人员从事集合资产管理业务违反本细则规定的,中国证监会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作出行政处罚;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合同管理规划篇5

第二条在江河、湖泊上新建、扩建以及改建并调整原有功能的水工程,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水工程,是指水库、拦河闸坝、引(调、提)水工程、堤防、水电站(含航运水电枢纽工程)等在江河、湖泊上开发、利用、控制、调配和保护水资源的各类工程。

第三条水利部负责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制度实施的监督管理。

水利部所属流域管理机构(以下简称流域管理机构)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分级管理权限,具体负责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制度的实施和监督管理。

第四条水工程的(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备案材料)在报请审批(核准、备案)时,应当附具流域管理机构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签署的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

对只编制项目建议书的水工程,应当在项目建议书报请审批时附具流域管理机构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签署的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

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的内容,包括对水工程建设是否符合流域综合规划和防洪规划审查并签署的意见。

第五条下列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由流域管理机构负责审查并签署:

(一)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辽河的干流及其主要一级支流和太湖以及其他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重要江河上建设的水工程;

(二)省际边界河流(河段)、湖泊上建设的水工程;

(三)国际河流(含跨界、边界河流和湖泊)及其主要支流上建设的水工程;

(四)流域管理机构直接管理的河流(河段)、湖泊上建设的水工程。

前款第一项中的主要一级支流和其他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重要江河,第三项中的主要支流以及第四项中的流域管理机构直接管理的河流(河段)、湖泊的名录和范围由水利部规定。

本条第一款规定以外的其他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管理权限负责审查并签署。

第六条水工程建设单位(以下简称建设单位)应当在水工程的(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备案材料)报请审批(核准、备案)前,向有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审查签署权限的流域管理机构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审查签署机关)提出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申请表;

(二)拟报批水工程的(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备案材料);

(三)与第三者利害关系的相关说明;

(四)审查签署机关要求的其他材料。

第七条审查签署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并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一)属于本机关受理范围,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予以受理,并出具书面受理凭证;

(二)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一次告知建设单位予以补正;

(三)不属于本机关受理范围的,应当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告知建设单位向有受理权限的机关提出申请。

第八条审查签署机关对受理的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申请,应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流域综合规划和防洪规划进行审查;对符合下列条件的,作出批准的决定,并签署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

(一)水工程建设规模、任务符合流域综合规划和防洪规划的总体要求;

(二)建设规模等级(别)和标准符合《防洪标准》及其他有关技术和管理规定的要求;

(三)不影响其他水工程,或者有消除影响的补救措施。

水工程建设不符合前款规定条件之一的,审查签署机关应当作出不予批准的决定,并下达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不予签署通知书。

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可以对水工程的设计方案和管理措施提出有关要求。

审查签署机关签署的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应当抄送与水工程有关的下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流域管理机构签署的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应当抄送与水工程有关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

第九条水工程所在江河、湖泊的流域综合规划或者防洪规划尚未编制或者批复的,建设单位应当委托有相应工程咨询资质的单位或者流域综合规划或者防洪规划的编制单位,就水工程是否符合流域治理、开发、保护的要求或者防洪的要求编制专题论证报告。

审查签署机关应当组织专家对专题论证报告进行审查,水工程符合流域治理、开发、保护和防洪要求的,作出批准的决定,并签署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

第十条审查签署机关在审查过程中,必要时应当征求与水工程有关的下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流域管理机构在审查过程中,必要时应当征求与水工程有关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十一条审查签署机关应当自受理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20个工作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建设单位。

执行本办法第九条规定所需的时间不计算在前款规定的审查期限内,但审查签署机关应当将所需时间告知建设单位。

第十二条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签署后,水工程的(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备案材料)未获得审批(核准、备案)需要重新编制的,建设单位应当重新申请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

第十三条省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每年的3月1日前,向流域管理机构报送本行政区域内上一年度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审查签署情况。流域管理机构应当在每年的4月1日前,向水利部报送本流域内上一年度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审查签署情况。

第十四条审查签署机关应当对其审查签署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的水工程的建设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审查签署机关在进行监督检查时,有权进行实地调查,建设单位应当给予配合,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材料。

第十五条审查签署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十六条建设单位未取得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擅自建设水工程,或者违反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的要求建设水工程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七条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申请表、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不予签署通知书的格式见附录。

合同管理规划篇6

【关键词】规划多规融合综合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背景

一直以来,我国县域范围内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规划、城乡规划、林业规划等多规并行。由于规出多门,各有侧重,且在实际编制与执行中,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导致同一区域内不同规划间频现标准矛盾、管理分割、沟通不畅、指导失衡等问题。

为降低各规划间的不协调程度,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迈出探索的步伐。从广州“三规合一”、北京“四规合一”的整合构想,到重庆城乡四规叠合的规划尝试,再到上海、武汉、济南等地对于两规协调编制的设想及实施,都在寻求建立一个能统筹全局的地区综合规划。然而这些研究多是对规划编制手段进行技术层面的改良,没有组织机构方面的保障,暂未形成能够顺利实施的解决方案。

针对当前各类规划的存在与研究现状,笔者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理论与经验,探索县级层面的“多规融合”方法,寻找融合和协调不同规划的路径,构建规划管理工作体制,使融合后的综合规划真正成为政府管理空间资源的有效工具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

二、多规并存现状

当前,县级层面的各类规划多是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编制与实施,各部门之间没有必然的业务联系,也不存在隶属关系,这就令各部门在编制与实施规划时各自为阵,较少考虑与其他规划之间的协调与衔接。总体来看,各类规划之间主要存在以下七点不协调:

一是规划体系不统一。各类规划由各职能主管部门负责具体的编制和实施,遵循各条线上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要求和技术规范,规划体系各成派系,相对封闭独立。

二是战略目标不统一。各类规划站位不同,各有侧重,不同规划间存在战略目标不一致或同一战略目标不同解释等现象,使得不同规划的指导方向具有一定的偏好性和局限性。

三是控制指标不统一。各类规划之间技术规范不同,调控手段不同,控制指标体系不同,使得不同规划间存在同一控制指标定额不同,相互矛盾。

四是规划时序不统一。各类规划之间规划时点、规划期限存在差异,同一时期内,关键时间节点上存在规划内容矛盾、目标差异等现象。

五是空间布局不统一。由于各类规划偏好不同,遵循的规划目标不一,在规划空间布局上各有考量与侧重,容易在实施管控工作中,产生边界冲突,引起规划时常修改。

六是基础数据不统一。各类规划因体系独立,基础数据采集所依据的调查方法,统计方法,分类方法等各不相同,使规划采用的基础数据差异较大,同一对象出现不同的现状值。

七是监管平台不统一。各个规划在实施过程中监管相对独立,监管标准不一,实施中易产生冲突,规划实施困难重重。

三、“多规融合”目标

对目前多规间存在的不协调、不统一的问题,就需要在现行各类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多规融合,形成综合规划,统筹各类规划目标与指标,协调矛盾,使综合规划可以形成(一)“一个目标一盘棋”的工作模式。即紧紧围绕一个县域发展战略目标,消弭或减小各规划间规划目标、规模、布局、建设时序等方面的矛盾,实现现有规划充分融合,降低规划修改频率。坚持“党委领导、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工作方针,打破原有各线规划相对独立封闭的工作模式,群策群力,整体谋划,构建一个目标一盘棋的工作模式。(二)“一个规划一张图”的成果模式。即充分融合国民经济总体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产业布局发展规划、旅游发展规划和农业两区规划等现行规划,创新规划体系,提炼基础性规划控制指标,编制一个综合规划,统领各部门规划,在同一个规划基础底图上形成统一的空间发展框架和功能分区,构造一个规划一张图的成果模式。(三)“一个平台一张网”的监管模式。即以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成果为基础,建立县级数据共享的综合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和管理审批平台,提高行政管理及审批效率。从而监控和管理规划编制、修改、实施的各个工作环节,构筑一个平台一张网的监管模式。

四、“多规融合”内容

“多规融合”的融合内容是融合的重点,直接关系着融合后的规划是否切实可行,能否指导区域发展,满足各利益主体需要。所以需要对当前各类规划内容进行充分研究,并将其主要内容融入综合规划。根据目前各类规划存在矛盾冲突的几方面,可以规划体系、战略目标、控制指标、规划时序、空间布局、信息系统、实施机制等作为主要融合内容。

(一)规划体系

针对规划体系繁杂、规出多门的现状,融合形成一个统领性的综合规划,指导各部门规划及乡镇综合规划;各部门规划均需遵循综合规划的控制指标体系和空间布局等,在各自领域内进行编制;在乡级层面则实现多规合一,形成乡镇综合规划,指导各地村级规划的开展。乡镇可根据自身发展特色和实际需求选择性开展分区规划和专项规划的编制。

(二)战略目标

针对战略目标不一、多头指导的现状,融合各部门发展目标,从而明确县域一定时期内的发展方向及城市定位,最终形成县域发展战略目标,作为全县发展的最高准绳。

(三)控制指标

针对控制指标交叉、标准矛盾的现状,在各部门规划原主要控制指标的基础上,提炼形成县域综合规划核心控制指标体系,主要包括GDp、人口、城镇化率、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建设用地规模、中心城区发展规模、产业发展规模、森林保有量、生态公益林面积等,各部门规划涉及核心控制指标的均需严格保持一致。

图一综合规划指标体系

(四)规划时序

针对规划时序错位、节点各异的现状,由综合规划确定规划主要节点,各部门规划的具体规划期限可自由选定,但规划主要节点的核心控制指标必须符合综合规划。

(五)空间布局

针对空间布局失配、管控冲突的现状,根据耕地与基本农田布局、城市发展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空间布局、林地保护空间布局、水域保护空间布局等各部门规划主要空间布局,基于土地利用现状的综合规划底图,融合形成综合规划“一张图”,成为全县统一的空间发展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划分各大功能分区,引导全县空间发展。

图二空间布局示意图

(六)信息系统

针对数据来源不同、系统繁冗的现状,融合形成县域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作为各部门规划统一数据中心,实现全县数据共享及同步更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管理审批平台,将“串联”审批变“并联”审批,提高行政审批效率。

图三综合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总体框架

(七)实施机制

针对管理机制错综、行政低效的现状,在各部门规划自成体系的编制及实施机制基础上,成立县规划编制管理委员会,负责编制和更新县域综合规划,同时各部门规划编制及修改阶段,审核各规方案是否符合综合规划要求;在综合规划实施阶段,制定出台规划实施的审批制度、责任制度、评估制度、考核制度等,协调并监管规划执行;另外,在县行政服务中心单设一个“土地用途转用许可”窗口,涉及用地的项目均由该窗口统一受理,主要包括: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农用地转用、建设占用耕地补充、土地征收和土地供应等各个环节。

图三综合规划实施机制

五、“多规融合”工作机制的构建

融合后的综合规划需要构建一套完整有效的组织保障体系,才能保障综合规划的顺利实施。这里初步建立由多部门协作,多规融合领导小组组织、决策与监督,多规融合编制小组具体实施,多规融合咨询小组提供技术支持的工作机制。

图四多规融合组织保障图

六、“多规融合”实施保障措施

(一)法律政策保障

多规融合是规划领域的一次创新,但目前并没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上的支持,规划的领导部门、执行部门、监督部门等也尚未建立,在前期研究中存在无据可查、无法可依的尴尬,各部门应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没有相关文件督导,很容易流于形式,最后不了了之。因此,要做好多规融合这项工作,必须首先建立法律政策上的保障,明确其法律地位,为多规融合的编制与实施寻求法律支撑;其次,制定相关的政策具体指导和保障多规融合工作的开展。

(二)人员技术保障

多规融合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众多职能部门参与、协作。在多规融合工作中,各参与组织须严格遵循工作机制,部门专家与工作人员各司其职,打破部门壁垒,通力合作。各部门也应将此项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并进行年度考核,以确保多规融合工作的顺利推进。

多规融合领导小组会应在编制、协调及审查各环节中确保专家的充分参与,保障技术路线的科学性、规划成果的可行性、规划实施的有效性。

(三)项目资金保障

多规融合这项工作历时长、涉及面广,主要包括多规融合领导小组的建立和运作、各部门基础数据的调查、重大问题的专题研究、相关规范的编制以及一套规划成果的形成,这些都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和物力方能完成。而多规融合工作完成后对加快部门规划编制速度,改善部门规划不协调而导致的行政效率低下具有积极作用,因此是一项非常有改革创新意义的工作,县里须落实专项资金予以保障。

七、结语

“多规融合”为有效规范及合理引导未来县域发展提供了一张先行蓝图。从长远来看,能够避免规出多门、多头管理等问题,协调统一区域发展战略目标,促进县域空间的有序发展和地区要素资源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有效引导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俊,何正国.“三规合一”基础地理信息平台研究与实践─以云浮市“三规合一”地理信息平台建设为例[J].城市规划.2011年第35卷

[2]王俭.北京城市规划研究―世界城市及城乡一体化下的多规融合[J].科技促进发展.2013年第02期

[3]魏广君,董伟,孙晖.“多规整合”研究进展与评述[J].城市规划学刊.2012年第01期

[4]秦淑荣.基于“三规合一”的新乡村规划体系构建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1

[5]丁成日.“经规”、“土规”、“城规”规划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规划师.2009年第03期

合同管理规划篇7

【关键词】城市规划;管理工作;问题;措施

城市规划管理就是对城市总体规划批准后进行的规划实施管理,对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内容进行审批核对。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是保证城市规划实施的最基本的手段,是城市规划能不能顺利实施的关键。我国城市化进程速度越来越快,但城市规划的管理却远离了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城市规划的道路越来越经济化、科技化。所以,在以后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中,不能仅依靠市场体制来优化市场资源的配置,还要充分利用科学的规划管理措施,才能更好地规划城市以后的建设和发展。本文就当前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做一探讨,为下步更好的做好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1.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主管部门职责和性质没有明确化

城市规划的部门在我国很多地方政府被公认为事业单位,这样的结果就导致了在一定程度上规划执法和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协调。同时,对规划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数量有所限制,造成对规划的监管和执法力度存在有欠缺。还有很多地方政府,为了更快地建设和发展本地的开发区,在管理工作中随便使用权利,造成许多规划管理工作未依照工作程序办理。

1.2规划管理工作重视度有待加强

首先,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离不开大量的资金作为后盾,然而,每个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各不相同及市情都存在着差别,从国家不再划拨规划管理的经费以后,有的地方政府也忽略了此项费用,这样的后果就导致了该地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伴随有资金短缺等一系列问题。第二,目前,有很多地方政府领导缺乏规划能力,在决定规划方案的时候全凭爱好进行选择,而这样的后果就导致该地的城市规划伴随有不科学、不合理的问题;第三,目前,还有很多地方存在着对城市规划的管理不够统一完善的问题,而这样的后果必然引起城市空间布局的杂乱等一系列问题。

1.3城市建设存在盲目性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城市建设的步伐也进一步加紧,不少城市在三五年内就高楼矗立,而这样的后果将引起城乡结合规划发展链接的秩序混乱,同时也大大地减少了城市规划的时间。另外,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与城市建设没有保持同步相协调,这样的后果必然导致了大量违规问题的出现,进而也影响了城市的整体结构和交通环境等一系列问题。

1.4公众参与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规划管理工作还是由政府部门进行编制和决定,很少有公众能够参与到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中,这是十分不合理的一种做法,而且也不能体现我国民主性的政策制度。城市的主体还是公众,不能忽略这个庞大的群体,相反,我们应该听取大众的意见和评价。因为缺少市民的参与,在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中会经常出现很多现实的问题。

2.解决城市规划管理中问题的措施

2.1完善城市规划管理体系

要想更好地完成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必须完善城市规划管理体系,一定要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使规划管理部门工作规范化、合理化,职责分工明确。另外,还要保证城市规划的集中管理,每个城市只能够设立一个主管部门,为了便于管理,可在辖区内成立相应的分支部门,当然,这些最终都要归规划主管部门的统一安排和管理。

2.2加强对城市规划管理的重视

做好此项工作,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第一,要保证城市规划管理的经费得到落实,根据城市目前的情况对城市规划管理进行科学合理的投资,避免出现资金不足和欠账的问题出现;第二,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的意识观念,提升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从而使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第三,采用集中管理的模式,不断完善城市规划管理的法律制度,尽量避免城市规划审批工作中的随意决策的情况出现。

2.3加强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

群众是城市的主体,城市的规划建设要以群众为核心,只有群众参与到规划管理工作中,才能真正地了解到大部分群众的生活和精神需求。公众参与到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中能表现出我国民主性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还能避免群众和政府部门之间的利益等矛盾的问题出现。同时,还能对城市规划管理工作起到监督作用。

2.4提高规划管理队伍素质

首先,应该根据城市规划工作的实际情况,适当的增加规划人员的数量。第二,要保证管理人员的质量,经常对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道德素质培养,充分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水平。第三,对城市的违法建筑行为采取严厉的惩罚,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有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建立一个完善的体系,严格监督规划管理工作流程,确保城市规划管理工作顺利实施。

3.结论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建设和管理城市,需要进行合理的城市规划,从而保障城市的土地得到充分合理的开发,促进城市的经济和文化发展。虽然近几年,我国城市规划部门的管理工作正在不断的提高和完善,但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对当前城市规划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有:建立并完善规划管理体系,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使规划管理部门工作规范化、合理化,职责分工明确。加强对城市规划管理的重视,保证城市规划管理的经费、意识观念和规范的管理模式都得到落实。让公众参与到城市规划中,对城市规划管理工作起到监督作用,这样可以避免因为裁量权过大造成随意决策的问题,还能充分利用城市公众的意见等资源,让更多的公众了解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提高规划部门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规范工作流程,保证城市规划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段其明.浅谈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管理与财富,2011,24(8):44-45.

[2]孙云飞.城市规划管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工程技术.2010.01:67.

合同管理规划篇8

[关键词]城乡规划管理

一现行城多规划管理的制度概况

我国现行城乡规划的管理概况可以从城乡规划体系、城乡规划管理主体、城乡规划编制主体、城乡规划审批主体、城乡规划许可制度等进行五个方面说明。

1、城乡规划体系城乡规划是由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村镇规划等不同区域层次规划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完整的规划体系。

2、城乡规划管理主体国务院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的城市规划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规划工作。

3、城乡规划编制主体国务院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城市规划: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所在地镇的城市规划。

4、城乡规划审批主体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直辖市、省会城市、50万人口以上城市以及国务院指定的其它城市的总体规划,由国务院审批;其它设市城市、县城镇及建制镇的总体规划,分别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城市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审批城市分区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审批,详细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或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5、城乡规划许可制度由《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三项制度构成,合称“一书两证”。规划许可制度的设立,体现了城市规划同时规范政府行为和管理相对人的双重功能和职责,确立了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活动实施综合调控和具体管理的工作机制和程序,为城市规划的实施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

二目前城多规划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1、城乡规划管理工作达不到科学发展观及和谐社会的要求计划经济时代,规划是计划的延续和空间落实,往往是项目布局到哪里,规划编到哪里,从而形成了一种以开发为导向的规划思路。这种规划思路与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近年来,出现了规划滞后于建设,规划指导不了建设甚至阻碍了建设的问题,原因就在于此。如何加快规划思路和规划体制改革,实现由项目导向型规划到资源管治型规划的转变,真正使城乡规划成为一项重要的公共政策,还任重道远。

2、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各部门间的矛盾越来越多一是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战略性与政府任期政绩的短期性之间的矛盾规划考虑的是地方发展的长远利益,规划研究的期限往往要跨越三至四届政府任期,而一届政府任期只有5年,政府领导往往只对3―5年能办成的事感兴趣。二是目前经济发展对资源要素需求的爆发性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稀缺性之间的矛盾。据有关资料,2008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9%,其中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增长更快,而全国GDp增长仅为9%。三是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综合性与城乡建设部门的专业性之间的矛盾。城乡规划部门一直属于建设系统,社会上一般都认为规划建设部门是专业部门,而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职能与角色的错位,严重限制了规划综合协调作用的发挥。

3、城乡规划管理工作职能不足的压力越来越大近年来,各有关部门都在不断强化各自的职能,开展了各类直接涉及空间布局的规划,希望本部门在空间布局方面有更大的发言权。同时,规划部门在经济改革中业已形成的综合技术优势,在各部门技术和制度强化中逐渐丧失,工作的技术基础支持乏力。面对当前这种部门间竞争有余、合作不足的状况,规划部门面l临着加快规划体制与机制改革,进一步强化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在政府层面的行政统筹能力,加强规划的技术支撑能力建设,进一步强化技术层面的技术统筹能力的客观要求。如果我们与时俱进地提升统筹能力,就可以借用各方面的力量,不断地强化城乡规划的权威性和规划实施的严肃性。

4、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暴露出的问题越来越明显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多”与“少”的矛盾上:一是上级政府规划审批多,实施监管少,造成规划调整随意,刚性不足。二是规划管理工作禁止性规定多,因势利导少,再加上规划人员力量不足,违法建设屡禁不止,在一些突发事件面前,规划部门已经成为责任追究的重点。三是地方规划部门法定职责多,实际权力少,形成了进退失据、压力很大的局面。按现行管理体制,规划局长几乎什么事都有决策权,而实际上什么事情都决策不了,但责任都是规划局长的。四是规划研究多,项目研究少,建设项目规划管理中的技术支持乏力。只重视规划研究,不重视项目研究,没有建立建设项目的规划评估制度,以致在项目管理时简单地用图纸去对项目,致使规划编制越做越细。

规划编制抓不住规划的本质,从而导致规划适应不了城市的发展变化,到头来,规划的原则往往难以坚持。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当前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已经到了重要关口,如果我们还沉醉于地方规划局在政府部门中的一点有限的地位和在开发商面前的一点有限的权力,而不从整个规划工作体系来看待当前规划工作面临的矛盾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增强危机意识,我们就无法凝聚共识,形成规划战线每位同志主动参与、规划部门上下联动深化城乡规划体制改革的良好氛围,规划部门就可能坐以待毙,逐渐失去现有的一点优势,直至变成“发证员”、“画图匠”的角色。

三、对现行城乡规划管理的探索性反思

1、对城乡规划管理设计层次的反思现行的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对各层次的规划编制起着根本性的指导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在很多方面都需要调整和修正。区域规划:由于区域规划范围广难度大,规划编制单位往往很难将各地的实际情况分析研究透彻,尤其是一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加上区域规划没有实施的主体也没有管理体制的制约,只能是纸上画画,墙上挂挂,更谈不上协调以避免重复投资和浪费,所以常常给规划编制和规划的实施带来很大难度。总体规划:由于现阶段对城市发展目标、城市规模等缺乏强有力的确定依据,加上现行对各级领导的评判体系存在某种程度的不合理性,所以常常发生城市总体规划一任领导一番调整的不合理局面,或只是领导的口头依据,没有真正指导城市的建设发展控制性详细规划:由于编制单位对市场经济的可变因素考虑不够,对当地建设发展需求研究不透彻,往往不能很好地对城市各类性质用地开发强度等进行控制和引导。现行的规划编制体系可以从城乡统筹和协发展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和规划实践。

(1)增加市域城乡一体化层次的规划我国现在实行的市管县体制,该规划层面可以在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指导下,对市域的城乡发展统一规划,可以将概念规划的区域扩大到整个行政管理区域,与现在倡导的“城乡一体化和谐发展”相吻合,能够更好地一体化规划市域基础设施和产业布局。

这一层面的规划,着重点应在以下方面:①市域产业结构的协调一体化发展;②市域交通系统的一体化发展战略;③市域各类土地的综合利用方针;④市域各类集中建设用地的规模、范围和建设原则:⑤市域生态系统建设的发展战略;⑥市域基础设施的共享共建战略。该规划与现行的“城镇体系规划”不同,其重点是解决城乡一体化和协调发展的问题,把“规模等级结构”淡化,用“产业结构的协调一体化发展”代替“职能结构”的概念,空间结构上强调城乡一体化和谐调发展。其目的是把现行城市建设的用地指标放在市域范围内平衡,协调区域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和发展,逐步消灭城乡差别。

(2)加强县乡建设区域层次的规划。在市域城乡一体化规划的基础上,直接把5万人以下集中建设用地(现在的县城和中心城镇)的规划做到控制性详细规划深度,不再做“总体规划”,从而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各项指标体系来指导建设和管理,增加可操作性。

(3)强调城市土地编制的规划.强化城市土地的控制性规划的编制,以保证城市土地的合理布局,使城市土地的开发强度(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等)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

2、对城乡规划管理体制的层面思考城市的发展与规划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活动,应该上升到国家和社会利益的高度去思考,应适时调整政绩评价和行政管理体系:

(1)改革对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一个城市的产生、生存与发展,一般都有几百上千年的历史,而一般地方官员的“政治生命”最多也只有几十年,在一个地方也只能待几年,他们在位时所做的城市“亮点工程”固然对提高城市形象有很大帮助,但城市的产生、生存与发展不能以“亮点工程”为基础。如果不调整对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评价体系”,在其短暂的“政治生命”里为了“政治前途”,必然会出现“亮点工程”。忽视短时期内难以见效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不断调整修改规划或违反规划的局面。

(2)调整城乡规划管理体制。目前,各中小城市的规划管理体制都有所不同,有的是政府组阁局,有的是政府直属局,有的只是政府组阁局的二级机构。同样都在执行国家的《城市规划法》,但由于管理体制的不同,管理的力度也就明显存在差异。如果从国家利益的高度去思考城市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应当适时调整规划管理体制,以适应发展需要,并同时制定相关的法律,以维护国家和地方的长远利益,维护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

四、对现行城乡规划管理的探索性建议

1、在城乡规划建立委员会制度

合理城乡规划决策机制传统的城市管理一直都是政府的职能,但是现代化的城市管理理论已认识到,政府不是惟一能够履行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城市的管治意味着一系列来自政府但又不限于政府的社会公共机构和行为者,除了政府机关外,还需要公众社会的参与和各种利益集团及组织的介入,共同协商以促进政府与社会的互动。

2、重视多视角的切入,加强规划“广度”

规划中重视多视角的切入,可为规划方案的制定提供多元的考虑因素,注重多学科与多价值观的合作与交叉,可增强了规划的“广度”,使规划的思路更加宽厚,为规划更具有科学性,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条件。城乡规划牵扯到经济、社会伦理、生态环境、空间布局等方方面面,若规划论规划,未免视线过于狭隘。

3、强调公众参与的实践规划

城乡规划涉及政府、公众、开发商等多方主体,各方主体在目标导向和主体利益上会有所不同,在主体的观念和思想上,会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因此,城乡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多路径推进规划的公众参与。通过公众参与保证规划成果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不同主体的要求和意愿,通过公众参与实现不同利益主体分歧的协调,减少实施中矛盾的激化。

4、重视多部门利益的综合协调,调动各部门参与规划的积极性

城乡规划的综合性要求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加深对其他职能部门职权与城乡规划之间关系的研究,重视多部门利益的综合协调,突出各部门价值的导向,主动引导、明确职责,以期能得到了相关政府部门的积极响应,为规划的实施提供良好的政府基础,充分发挥城乡规划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统筹和综合调控作用。

5、建立城乡规划管理行政责任追究制度

城乡规划管理的行政责任主体,是各级政府领导、城乡规划管理部门领导和直接管理工作人员。对于由城乡规划管理工作中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造成的后果,要追究直接责任人和主管领导的责任;对于造成严重影响和重大损失的,还要追究主要领导的责任;对违法建设不依法查处的,要追究城乡规划部门的责任。城市规划行政决策法律责任的确立,其目的在于保护行政管理的法律秩序,保障国家、市民、开发商的权益,制约和预防决策违法行为,推进城市规划行政决策的科学化。

参考文献:

[1]沈池明《浅谈城乡规划管理的探索思考》科技资讯.2009―05―03.

[2]李广斌王勇袁中金《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一基于政治中委托理论的视角》经济体制改革.2009―03―25.

[3]尹海林《重视城乡规划管理体制创新》中华建设.2009―02―28.

[4]蓝天《浅谈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改革策略》科技资讯.2oo9―01―03.

合同管理规划篇9

【关键词】城市规划;管理;理论研究

1、引言

对于城市建设来说,科学且合理的城市规划管理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实践证明,城市规划与城市广大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不仅与城市现在的经济发展有密切联系,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的长远发展。同时,城市规划管理不仅涉及到多学科的基础理论,也涉及到各种产业发展的基本知识与综合应用。因此,只有在综合考虑了各种因素之后,才有可能简历一个完整的城市规划体系。

2、城市规划管理依据

首先,城市规划管理包括城市规划编制管理、城市规划审批管理和城市规划实施管理。城市规划编制管理主要是组织城市规划的编制,征求并综合协调各方面的意见,规划成果的质量把关、申报和管理。城市规划审批管理主要是对城市规划文件实行分级审批制度。城市规划实施管理主要包括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建设工程规划管理和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管理等。在现行的管理体制下,由于规划编制与规划实施不能很好的相互衔接,使得规划管理工作过于复杂。其中一种突出的现象就是,城市规划的审批周期漫长,直接导致了规划编制人员精力的浪费。而在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中,细化工作进度较慢,导致规划管理依据的缺少。

3、城市规划管理内容

城市总体规划要因地制宜地、合理地安排和组织城市各建设项目,采取适当的城市布局结构,并落实在土地的划分上;要妥善处理中心城市与周围地区及城镇、生产与生活、局部与整体、新建与改建、当前与长远、平时与战时、需要与可能等关系,使城市建设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步骤、内容相协调,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要注意城市景观的布局,体现城市特色。根据《城市规划法》第四章“城市规划的实施”具体阐明了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主要内容。在这里,扼要地把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主要内容归纳为如下三个方面:

(1)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城市的土地利用是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城市土地利用的规划管理,是实现城市规划的基础。城市土地利用得当与否,直接影响城市合理布局、环境质量和城市形态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城市规划能否顺利实施的致命点。如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不对城市土地的利用进行严格控制,城市规划就难以落实,当然就更谈不上按照城市规划实行统一的建设了;因此,城市建设用地的规划管理是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首要任务和极其重要的内容。

(2)建设工程规划管理城市建设工程规划管理,是指为了保证城市规划区的各项建设活动符合城市规划,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法定的审批程序,对于各类建设活动进行规划管理。这是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一项大量性的日常管理工作,也是城市规划实施管理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3)城市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城市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是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内容是:充分发挥行政监督检查和群众性监督的作用,对于各项进行中的建设活动进行定期的和不定期的、严格的监督检查,及时制止和依法处理城市规划区出现的违法占地和违法建设行为,保证城市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贯穿在建设项目从立项(选址)、定点、用地,直到建设申请、施工、竣工验收,以及使用的全过程中。

4、城市规划管理模式

在我国,不同的城市所采用的城市规划管理模式不同,比如,北京采用高度集中的城市规划管理体制,上海模式的特点为规划管理权高度分散,深圳市的城市规划管理体制采用分级垂直管理模式,广州市采用“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模式,虽类似于上海模式,但规划管理权的分散程度却远不及上海。上述四种具有典型意义的规划管理模式实践的结果,表现出各有利弊,规划管理高度集中者,由于绝大多数的管理业务集中在一个部门,使管理人员严重不足,使规划管理已滞后于城市建设的发展;规划管理过度分散者,其短期行为、前瞻不足的弊病也日益显露出来;而有的规划管理权虽较多地集中在市级管理机构,但由于区规划局主要是对区政府而非市归划局负责,因此在城市规划执行和实施的推进上也存在一系列矛盾;深圳的规划管理模式是迄今为止较为成功的模式。当然,规划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并不仅仅由于规划管理系统内部的缺陷,而更多地受到来自于系统以外的压力。

5、城市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5.1城市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1)规划管理的无序性

由于城市盲目的跟随潮流所导致的规划管理的无序性,盲目地对城市进行重新规划或者旧城改造,使得城市的风貌与历史建筑遭到不可恢复的破坏,另外也带来了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

(2)管理手段的缺乏性

管理手段的缺乏主要表现在规划管理审批不及时、管理职能不健全、资金不足以及规划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等方面。如果城市规划没有得到及时的审批,将会影响整个城市建设的进度。管理职能不健全使得一些房地产企业有机会进行一些违法的操作。此外,进行城市规划必须还要有足够的资金保障和专业的管理人员。

(3)缺乏公众参与性

从我国实际的城市规划管理展开工作来看,城市规划往往只是由政府在操作,公众参与参与意识不强,未能将群众的聪明才智很好地发挥出来。

5.2做好城市规划管理的策略

(1)统一协调发展

城市规划管理要做到协调发展,就必须坚持实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的原则,从各方面综合考虑,不仅要考虑到整体的规划,也要兼顾局部区域规划。

(2)坚持量力而行

在进行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从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难点、重点,不断摸索、创新,直到开发出一套与实际情况相匹配的规划管理方法。这样,不仅节省了城市规划的财力物力,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城市整体的功能。

(3)引导公众参与

引导公众参与,不仅是城市规划管理的客观要求,而且城市规划管理本来就与公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是由于,城市规划管理与各个部门都有着利益关系,所以,必须要建立一个完善健全的管理制度,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的合理性。

6小结

城市规划问题需要不断地进行研究,本文仅从上述几个方面给予简要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建设也会越来越先进,对于城市规划管理的内容和模式也会不断完善和更新,使得城市规划越来越合理、科学。

参考文献

[1]戴茜,傅小坚.城市规划管理的现状与改进建议[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01).

[2]程海霞,.浅析城市规划的现状及管理[J].中国科技信息.2011(08).

[3]张国军,徐聪.浅谈城市规划管理实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9).

[4]王成庆.浅论城市规划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8).

合同管理规划篇10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以《××州城镇体系规划(2008-2025)》的批准实施指导推进城乡规划编制、修编工作

1、《××州城镇体系规划(2008-2025)》正式批准实施。2009年1月24日,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了《××州城镇体系规划(2008-2025)》。自此××州就有了指导××州域城镇建设的法律性文件,指导××州城镇体系协调发展的行动指南和统筹区域内各项建设安排的政策纲领,制定区域内相关专项规划和城镇总体规划的基本依据。同时进一步以法定形式确立了我州“两点、一线、四个层次”的城镇发展思路。(两点:重点加快六库、金顶两个城市发展;一线:重点突出××沿线精品旅游城镇特色一体化建设;四个层次:首先是六库、金顶,其次为上帕、贡山县城,三是以通甸、丙中洛、片马等为主的“重点集镇”、“边贸小镇”、“旅游小镇”,四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公路沿线“景点式”村庄建设)规模适度、功能互补、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特色鲜明、互为依托、结构严谨的州域城镇空间体系发展格局正在逐步构建。

结合《××州城镇体系规划(2008-2025)》的正式批准实施,我局积极在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宣传贯彻落实,同时通过《××州城镇体系规划(2008-2025)》加强城乡规划和各类规划的协调工作。

2、各县各类规划编制正在稳步推进。泸水县规划局负责的《六库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评估报告已比较完善,《六库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评估报告自2009年2月形成初稿,经几次讨论修改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第二次修改稿,正进入法律报批程序。同时,规划修编资料收集工作也正同步进行,目前资料已基本收齐,待评估报告批准后随时可进入修编阶段工作。上江乡总体规划编制资料收集已完毕,第三稿修改已完成。福贡县局正进行编制江西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前期准备工作。

3、村庄规划编制10年工作方案按时完成。为了协调城乡发展,构建城乡和谐人居环境,2009年2月中旬,按照《云南省建设厅关于报送村庄规划编制10年工作方案的通知》(云建村〔2009〕36号)文件要求,州规划局结合我州四县县城正在进行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实际,制定完成了《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含村庄整治布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方案》,主要采取在四县县城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同时编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含村庄整治布点专项规划)的方式,在2009年—2011年,完成四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含村庄整治布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四县规划局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工作目标制定了《村庄建设与整治规划编制工作方案》,计划在要求时限:2008—2017年,10年内争取省财政补助,州、县、乡镇自筹一部分资金,采取打捆委托的方式编制完成全州四县196个中心村、27个重点村的村庄建设与整治规划。同时填报完成了《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含村庄整治布点专项规划)编制年度工作计划报表》和《县(市区)村庄建设与整治规划编制年度工作计划报表》,把规划编制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分解落实到每年的工作中。

4、城镇特色规划编制逐步开展。按照《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特色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云建规)〔2009〕81号),结合我州实际,要求各县结合目前正在修编的总体规划开展好城镇特色规划编制工作。

(二)建章立制,逐步完善全州规划系统实行垂直管理后续工作

1、逐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针对我州目前的城乡规划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办事程序不规范的现状,我局在规划系统实行州内垂直管理后,按照科学合理、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原则,坚持政务公开,阳光规划,对职责范围内的业务行政审批等事项进行了全面整理,拟定了《××州城乡规划管理工作规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目前已完成了征求意见,正在修改完善中。

2、协调解决规划系统实行垂直管理后的相关问题。加强全州规划系统人事管理,积极配合州人事局建立健全人事管理档案;积极配合财政、人事部门核发四县规划局的人员工资;加强与州县各级部门的协调联系等工作。

(三)依法行政,进一步加强我州城乡规划管理工作

1、积极开展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和监督监察工作。根据《云南省建设厅云南省监察厅转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监察部关于加强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和监督的通知》(云建规〔2009〕49号)文件精神,我局会同州监察局结合我州实际,组织四县规划局认真开展了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完成了我州2008年县城建设用地和建设项目的规划管理情况自查自纠,并上报了2009年一、二季度本辖区涉及建设用地容积率的调整及调整审批情况。同时结合各县实际,认真研究制定了城乡规划区建设用地容积率调整管理暂行规定,明确规定了容积率调整的条件、程序、处罚等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了城乡规划区建设用地容积率调整管理。目前已经各县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实施。

2、顺利完成我州2008年度城镇化水平的统计工作。我局于2009年2月初向四县规划局安排部署了2008年的城镇化水平统计工作。经各县规划局认真调查、统计上报,截至3月底已顺利完成。2008年度××州城镇化水平为21.38%,与去年同比下降1.62个百分点,全州城镇建成区面积为33.24平方公里,与去年同比增加27.9个百分点。

3、认真进行云南省房地产开发中违规变更规划调整容积率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根据《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云南省监察厅关于印发云南省房地产开发中违规变更规划调整容积率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云建规〔2009〕215号)要求,2009年6月底,州建设(规划)局、州监察局对我州专项治理情况进行了抽查,对自查自纠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重点检查。在专项治理工作中,我州房地产开发项目应查24项,实查24项,其中泸水县14项,兰坪县3项,福贡县7项,贡山县零项。自查项目用地面积13.34553公顷,其中涉及容积率调整的有3项:××鼎业阳光小区、泸水县公安局江西综合楼、民通商场购物中心,合计用地面积1.98公顷,但都未超出规划条件容许的容积率范围,泸水县规划局根据相关规定作出了拆除违建部分、限期整改、补办手续、补交规费等相应的处理措施。

4、严格执行“一书三证”制度,依法办理各类建设手续。2008年12月至2009年6月,全州共发放选址意见书70份,用地面积为161595.22㎡,其中泸水县50份,面积140698.53㎡,兰坪县8份,面积5379㎡,福贡县5份,面积12352.15㎡,贡山县7份,面积3165.54㎡;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32份,面积96910.28㎡,其中泸水县16份,面积83133.64㎡,兰坪县4份,面积9579㎡,贡山县12份,面积4197.64㎡;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73份,面积206886.44㎡,其中泸水县43份,面积155380.98㎡,兰坪县16份,面积45014.97㎡,福贡县2份,面积458㎡,贡山县12份,面积6032.49㎡。泸水县核发村镇规划选址意见书18证,用地控制面积12032.56㎡;核发村镇建设工程准建证16证,建筑面积24539.33m2,建设投资2955万元。

5、制定完成了《六库老城区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暂行)》。《六库老城区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暂行)》的制定主要是解决目前存在的六库老城区改造与《六库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定的相关技术指标出入较大,《六库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较困难的矛盾的一个较好措施,是《六库城市总体规划》和《六库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完成前的一个过渡。根据州、县党委政府的要求及六库老城区建设发展的实际,泸水县规划局组织相关专家对老城区《六库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了综合评估,结合近年来规划管理的实际,于2008年11月编写完成了《六库老城区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暂行)》初步方案,经六库城市规划委员会办公室和泸水县规划局业务多次讨论和技术对接,2009年1月形成初稿,通过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公示、提交规委会等程序后,目前已按法定审批程序呈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6、积极查处违法案件,城乡规划执法力度有所加强。各县严格依法行政,查处违法案件,规范城乡规划建设行为。泸水县2009年上年共查处违章建筑15起,责令拆除并已自行拆除3起,分别为××州国税局新区办公楼违规超占规划红线部分共计146.25㎡,××州宏泰房地产公司在建盖民通购物中心时将规划停车位置建设108㎡商铺,下赖茂村民国忠南在3号路岔口边建盖的56㎡临时铺面,共计受理规划纠纷3起,并严格按要求予以调解处理完毕。福贡县停工建设项目1起。贡山县查处未批先建或未按规划许可建设的工程项目2起。

六库城市规划区内违法用地和违章建设处理力度有所加强。按照泸政办发(2008)191号文件的安排,自2008年11月26日成立“六库城市规划区违法用地和违章建设处理工作组”以来,共计收到185宗申报材料,3月份工作组开始入户调查,现已核查53户,其中有27户可办理相关手续,有6户房子未建完暂不补办手续,有2户不符合规划要求,暂不办理相关手续,其余18户主要为临时房暂不办理相关手续。

(四)加大城乡规划宣传工作力度,逐步健全城乡规划工作信息宣传交流平台

1、继续编发城乡规划信息。结合国家、省有关规划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州城乡规划工作机构的信息交流,我局上半年共编发了8期××城乡规划信息。通过即时准确报送我州城乡规划工作动态、城乡规划知识、六库城市规划委员会工作以及领导讲话等,加大对城乡规划工作的宣传,使城乡规划工作得到州委、州政府等相关部门和全社会的认识、关注和支持,从而不断促进我州的城乡规划工作。

2、建立政府信息网站和查询系统。为结合阳光政府准备推行“阳光规划”,增强城乡规划管理“透明度”,我局目前已建成了××州城乡规划管理局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和政务信息查询系统。

3、逐步加强电视广播宣传。配合××电视台《今日××》栏目工作人员制作完成《××城镇化龙头的舞动》的电视节目。同时接受了××州广播电台对《××州城镇体系规(2008-2025)》进行的采访宣传,进一步加深了社会对我州城乡规划工作的了解。

(五)主动服务,做好六库城市规划委员会办公室工作

1、六库城市规划委员会上半年共召开了2次会议。会议讨论研究了关于××州检察院综合楼、××州民族中学总体规划设计、泸水县第一人民医院规划设计方案、××州残疾人联合会办公楼设计方案等24个项目有关规划选址、专家技术审查、规划设计方案初步审查等工作,涉及建设项目建筑面积约316215㎡;投资规模约78810万元;用地面积131893㎡。

2、六库城市规划委员会办公室适时召开规委会办公室会议。严格按照办公室职责,认真讨论研究了龙桦豪庭购物中心、世纪广场商住楼、××州中级人民法院新区办公楼、××州广播电视局民族语译制工作室规划设计方案以及民通商场购物中心综合楼二期工程等近30多个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选址方案。同时对州人民政府批转的要求提出意见的建设项目及时回复,并积极主动服务建设单位进行实地勘查,提出合理意见和建议。

(六)认真开展全州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管理工作

1、组织我州勘察设计企业单位顺利完成2008年网上统计年报工作。根据《云南省建设厅关于上报2008年工程勘察设计统计年报的通知》(云建设函〔2009〕9号)文件要求,我局从1月中旬开始对辖区内各单位的上报工作进行了催报和督促,3月前完成了网上上报工作。截至2009年,我州共有7家丙级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其中国有企业5家,集体企业1家,股份有限公司1家。从事公路勘察设计的有3家,水利勘察设计的有1家,建筑工程3家。2008年度期末从业人员合计122人,期末专业技术人员合计122人,高级职称人员6人,中级职称人员62人,初级职称人员54人,期末注册执业人次合计6人,均为二级注册建筑师。工程勘察完成合同额合计11万元,工程设计完成合同额193.5万元。

2、稳步开展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查工作。积极为各类“扩内需、保增长”建设项目做好服务,2009年上半年按规定和州发展和改革委联合召开了5次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查会议。会议审查了泸水县第一人民医院新建工程项目第一期工程、××州卫生局8个卫生基础建设项目、兰坪县中医院等20个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文件,审查建筑面积29146.67平方米,概算总投资5814.95万元。

3、认真推进施工图送审和备案制度工作。依据《云南省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实施细则》(省建设厅2号公告),根据施工图送审和备案工作属地管理原则,上半年全州共发放了40份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知书。其中州局发放了7份,泸水局发放了8份,兰坪局发放了16份,贡山局发放了3份,福贡局发放了6份。

4、筹备成立××州勘察设计协会。通过上半年的努力协会成立的各项筹备工作已经全部完成,并于6月4日召开了××州勘察设计协会第一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成立大会。协会的成立将加强我州勘察设计事业的发展,进一步规范勘察设计行业管理。

5、部署安排工程设计资质换证前期工作。我局根据云南省建设厅工程设计资质换证等相关文件精神召开了我州工程设计资质换证工作业务会议,认真分析我州7家丙级勘察设计单位的实际情况,查找出我州工程设计资质换证中存在的困难,并针对省建设厅安排我州在2009年11月份全面完成工程设计资质换证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为按时顺利完成工程设计资质换证工作奠定了基础。

(七)努力做好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

完成我州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情况专项清理检查验收工作的工作报告;完成了《××年鉴》(2009卷)城乡规划管理的资料报送;完成州人民政府办公室批转的《贡山县人民政府关于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请示》的回复意见;完成三江并流区域开发管理条例修改意见的复函;完成政协××州第九届委员会第八次会议第64号“建议建设停车楼和地下停车场”的提案的答复等工作。

(八)继续参与重点项目建设

2009年上半年,按照州政府工作安排要求,州规划局坚持日常职能工作和重点项目建设“两抓两不误”,以州级行政中心和同心广场项目建设为工作重中之重,克服困难,努力工作,工程稳步推进。截止2009年6月20日,工程进度如下:

高低压配电工程、无负压生活供水工程、高低压强电设备工程、给排水管网工程、防雷接地工程、大楼外立面装饰工程、室内装饰装修工程一、二、三标段等项目均已完成自检自查工作,并已投入试运行。室内装饰装修工程三标段部分工程和空调系统、消防系统、室外亮光工程、智能化工程全面进入分项单机调试自检阶段,整幢大楼目前已全面转入细部处理和卫生清理阶段。

同心广场各项工程推进顺利。室外工程进入扫尾阶段。

地下车库灯光安装已完成,各种标识标牌正在安装中。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一是城市总体规划以及修编、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等各类规划的编制工作严重滞后,全州城市规划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极低。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乡规划实施管理的最直接法律依据,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开发和建设管理的法定前置条件,是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规划设计条件的基本依据。兰坪、贡山的总体规划修编停滞不前;泸水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为88%;兰坪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为12.5%;福贡、贡山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为零,无法有效指导建设,由此造成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十分被动。二是目前我州各县尚未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要求将城乡规划工作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

(二)全州城乡规划系统实行垂直管理后续工作不到位。由于各种原因,全州城乡规划系统自2009年1月1日实行州内垂直管理后,四县城乡规划管理组织机构未能及时健全完善,单位性质和职工身份尚未完全明确,全州城乡规划管理工作不能按预期正常积极开展。

(三)体制不顺,仍存在多头管理。按照《城乡规划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精神,城乡规划区范围内规划管理应纳入集中统一管理范围,但目前我州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以行政命令代替规划管理,以村镇建设管理取代规划管理的问题,城市规划区边缘地带的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和风景名胜区的规划管理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选址意见尚未按照《城乡规划法》实行分级核发管理;我州除在州府六库建立了运作规范的六库城市规划委员会以外,尚未按要求建立州县城乡规划管理委员会,不能充分利用发挥城乡规划管理委员会“提出思路、协调规划、审议规划、监督规划”的作用。

(四)城乡规划管理队伍的业务工作能力和自身建设急待加强。由于我州各规划管理机构成立晚,人员少,馈乏熟悉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业务人才,外地专业人才吸纳困难诸多,加上工作任务重,没有交通工具等困难,造成监督不到位,违法建设屡禁不止,因此急待加强规划管理队伍自身的业务工作能力培训和自身建设很迫切。

(五)城乡规划宣传工作有待加强。广大群众对规划工作的了解程度和参与、重视程度还不足,规划管理工作执行起来比较困难。城乡规划政务公开制度建设和信息系统建设有待加强和完善。目前我州基本无力设立城乡规划展示场所,仅利用办公地点的一些公示栏和建设现场所在地进行极少部分的展示,规划的公众参与制度、城乡规划与建设项目公示制度、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制度明显滞后。

(六)城乡规划地方性规章建设相对滞后,不能很好适应城市规划依法行政的需要。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积极多方争取资金,争取把城乡规划工作经费列入各县级财政,加大对规划编制和规划执行的力度,加快泸水、贡山、

兰坪县城总体规划修编步伐,同时提高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保障城乡规划的有效落实。

(二)积极协调理顺规划系统垂直管理后和地方政府的相关规划管理工作关系,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规划队伍自身建设,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城乡规划知识的相关业务培训,着力提高规划管理队伍的业务素质,同时加快成立城乡规划管理委员会步伐。

(三)结合阳光政府四项制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行阳光规划。积极推行重大决策听证、重要事项公示、重点工作通报、政务信息查询四项制度,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增加规划工作的公众参与方式,扩大公示范围,广泛征求公众意见,接受公众监督,努力形成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主动支持和参与城乡规划工作的格局,为依法编制和实施规划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全面贯彻落实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查工作,结合我州实际,重点做好扩大内需项目的初步设计审查工作。

(五)根据省建设厅开展云南省工程设计资质换证工作的要求,做好我州工程设计单位资质换证申报材料的初审及组织上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