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管理的主要内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0:32:18

合同管理的主要内容篇1

关键词: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预防

施工合同管理,包含了对签订、履行以及终止三个方面的管理。而这三个环节,也是施工合同出现纠纷问题的主要环节。施工合同包含的内容较多,一旦出现纠纷问题,势必会影响整个施工的进度以及合同主体的经济效益。因此,提前做好合同纠纷预防管理的措施,将合同可能出现纠纷的概率缩小,以此来确保施工合同的效力,更好的约束、规范合同主体的行为,从而实现合同主体合法权益的有效保护。

一、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类型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主体主要为建设单位、承包商,合同的内容是涉及这两位主体在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权利以及义务。具体来讲,建设单位主体的权利以及义务为将建设工程项目,以整体或部分为界限进行外包,并承担承包商的外包款项。而承包商的权利以及义务为,满足资质要求的情况,按照双方所约定的工期期间内,合法合规、保质保量的完成施工工程项目。其中,施工合同在工期、质保期、工程款项使用情况、施工技术、监管等多个方面有明确的要求。一般情况下,建设工程的施工涉及较多,所以合同内容也较为复杂,这也是合同容易出现纠纷的重要原因。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在签订、履行、终止三个环节中,合同主体对于合同的内容存在异议是合同纠纷的主要内容,而合同引发纠纷的内容有着不同的形式,这就导致建设工程的施工工期、质量等要素会受到合同纠纷所带来的影响,而产生变动。根据调查发现,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纠纷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类型:

(一)合同管辖权纠纷一般情况下,发生合同管辖权的纠纷的合同主体多为承包跨地区、跨省、跨国建设工程的建设企业,合同管辖权纠纷的内容主要包含工程款项的索赔、工程质量等,这类内容的纠纷,从合同上看,可以被归属于房地产合同的纠纷。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房地产合同的纠纷是由房地产项目所在地的人民法院进行管辖和处理,对于跨地区、跨省、跨国的建设工程项目,在合同签订内容没有明确工程质量的要求、承建单位资质不足挂靠建设单位而影响工程质量的问题、承包商以及建设单位发包单位的款项索赔等工程质量、工程款项索赔方面的纠纷归属于合同管辖权纠纷。

(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法律效力的纠纷有关合同法律效力方面的纠纷,一般多出现在施工合同无效的情况下。我国法律规定,根据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划分。如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未履行前认定无效时,合同主体不能强制性要求继续合同事项的履行,而在这个过程中,过错方承担合同无效责任。如果双方都是过错方,均具有责任的情况下,需要法院依法根据过错大小来决定责任大小,判定责任。而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合同认定无效且终止合同时,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和处理。具体来讲:如果合同履行过程中,合同认定无效且终止合同的过错方在于施工单位,那么合同另一主体,建设单位需要根据建设工程项目已验收合格的项目、已验收为未合格项目以及其他未开工项目进行相应的处理,如已验收合格项目折价赔偿,已验收未合格的项目,要求施工单位进行二次的修复施工,再根据验收情况来采取措施,合格即折价赔偿,不合格,施工单位需要赔偿并清场,其他未开工的建设项目重新选择施工企业。如果合同认定无效且终止合同的过错方为建设单位,那么建设单位需要赔偿合同另一主体的相关费用。合同履行完工后,认定合同无效情况时,需要根据验收合格项目、验收不合格项目进行相应的处理。

(三)阴阳合同纠纷“阴阳合同”纠纷,是近几年较为常见的合同纠纷情况。建设工程阴阳合同纠纷主要是合同主体有着不同事项、内容的两份合同,在针对合同内容认定、条款处理时引发的纠纷。由上述几项常见的建设工程合同纠纷类型来看,造成合同纠纷的原因多半在于:合同主体在法律意识、维权意识方面存在不足,没有认识到合同管理的重要性,政府监管职能不足,我国有关合同管理相关的法律体系尚不完善等。这些现象的存在,使得合同主体在签订合同前期,存在较多的漏洞,也容易被钻漏洞,损害合同主体的合法权益。因此,合同主体在建设工程合同管理过程中,务必要做好预防管理的措施,减少合同纠纷发生的几率。

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预防管理措施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签订的主体主要为建设单位和承包施工单位,但是侧面上其还有合同约束的第三方,引发合同纠纷的原因较多,而合同纠纷的内容也极为复杂,基于合同纠纷后对建设工程、合同主体双方以及其他方面所产生的不良影响,提前做好合同纠纷的预防管理措施,从源头杜绝合同纠纷现象的发生,是极为必要的。

(一)加强建设工程合同主体双方内部的管理与建设一方面,建设企业是施工合同的主体之一。其管理人员首先需要具备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认识合同的重要性,明确依法签订建设合同,并在合同内容中明确双方权利以及义务是符合企业效益的意识,然后,外聘擅长建筑项目施工法律法规相关的法律专业人士以及技术专家,在合同签订前期准备工作,同时,加强内部管理,严厉打击违法现象。另一方面,合同另一主体,承包的施工单位,需要根据合同内容,遵守原则和法律法规,严格完成合同规定的事项,在这个过程中要加强施工管理,保障施工质量,并且加强内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确保整体水平的提升。

(二)加强在合同管理方面的工作首先,作为合同的主体,双方需要统一合同管理的流程,如合同内容的评审以及合同签订等。同时,合同流程管理工作中,需要严格遵守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根据法律规定的要求、内容来制定合同的内容,并开展合同的评审和签订工作,而一旦双方发现存在不法的现象,则需要及时停止合同签订的行为,并进行相关的修正,确保所签订的合同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在这个过程中,针对合同内容、事项的制定,需要加入法律人士、建设工程专家人士,从甲乙方各自的角度来完成评审、签订的工作,明确合同条款内容并加以审阅,从源头降低合同纠纷发生概率,而对于合同内容、事项中有异议的地方,合同主体双方可以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进行重新的修正,确保双方共同效益的前提下签订合同。其次,目前国内建筑工程的施工合同,有着一些条款明确、内容详细、责任明确的示范合同文本,合同主体双方可以根据双方实际的需求以及利益相关要素,选择示范合同,并对其内容、条款仔细审阅,从而针对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责任的划分,对于双方的义务,也加以明确,能够利用示范合同对合同主体的行为更好的约束。而且,合同主体需要根据合同严格履行相应的责任和义务,降低合同纠纷发生的概率。最后,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可能出现变更、签证管理等相关的变化。因此,需要实行施工合同的动态管理,对于各项合同事项,需要有明确的时间管理,同时,也需要加强凭证管理。

(三)加强政府监管以及法律监管方面的建设一方面,关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相关的政府部门,我国为了保障监管秩序以及效力,应当优化机构,确保监管职能的明确,落实监管部门的责任,从而有效落实政府部门对建筑工程项目的监管责任,从外部监管来规范合同主体的行为,减少违法现象发生的概率。另一方面,完善建筑施工合同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施工合同纠纷的问题提供有效的法律解决对策,从法律的角度加强立法,约束合同主体的行为,从而减少合同主体钻合同漏洞和法律漏洞的行为,同时,也能够解决过往的合同纠纷问题,以此来加强合同主体在合同管理过程的意识。

合同管理的主要内容篇2

关键词:公路建设管理合同化管理程序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0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c)-0163-01

1公路建设合同化管理技术

1.1合同化管理的背景

公路建设合同化管理是通过对工程的质量、进度、安全、投资以及公益目标的控制进行信息的调整与反馈,不断优化公路工程项目建设,不断提高公路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因此,公路建设合同化管理必将贯穿于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

公路建设合同化管理是新型管理理论,以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为基础发展而成,成为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的策划。合同化管理制度又被称为公路工程项目管理大纲,其通过合同文件的方式全面体现了事先控制的思想,突出了项目管理者的各种客观要求,规范了项目各个阶段的管理流程,完善了界面的管理,协调了各方面的关系,并通过协调利益的分配,避免了在界面上发生缺陷与遗漏。项目管理理念的日益普及让企业更加意识到承包商和业主之间既对立又统一,是矛盾的统一体。我们不能过分夸大双方之间的矛盾,更不能忽视了统一与合作,而应该正确认识到双方在统一与合作中的共赢[1]。

1.2合同化管理的意义

公路建设合同化管理是一种新兴理论,通过合同管理与项目管理的有机结合而产生。公路工程的建设单位和参建单位对其所签订的承包合同、施工安全合同和廉政合同等不属于合同化管理。公路建设合同化管理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公路建设合同化管理的指导思想,即将公路建设的先进管理思想和内容采用合同的形式体现于项目建设中。合同化管理的原则包括系统性、融合性、可行性、针对性、公平性和防范性等,保障公路建设能够顺利进行。业主是公路建设合同化管理的主体,业主能够统筹公路工程项目全局,使项目参建单位能够在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中自觉遵守合同化管理,执行各项合同规定的制度与方法。公路建设合同化管理的目标是督促参建的各方要自觉遵守合同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各种管理办法,积极控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类行为,使各项指标向着全方位达到合同要求前进[2]。

1.3合同化管理的内容

公路建设合同化管理是以制度的法律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为基础,以业主建立的事先防范、事中控制以及事后反馈体系为重点的合同化管理制度体系,目的是保障各项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实现合同公平与高效[3]。合同化管理包含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全部内容,与项目管理紧密结合,贯穿于项目建设管理的各个方面。合同化管理的工作重点面向对公路工程项目的投资、质量、安全、进度、公益目标等影响十分重大的主要环节进行,内容丰富。

2公路建设程序化管理技术

2.1程序化管理的内涵

程序化管理指对按照工作的内在逻辑关系集合形成的互相关联的活动进而实施的程序性管理办法。管理工作程序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行使某项管理职能或者完成某项业务必经的连续步骤、循环顺序与路线,对完成工作的各个步骤的期、质、量的要求,各个步骤的管理工作内容以及相应责任部门。

公路建设程序化管理是以在控制主体和执行主体的共同遵守合同为基础,既体现于对参建的单位以及管理目标具有社会性、合同性的管理,同时也体现于参建的单位对其内部工程事务的具体管理。因此,相比于传统的内部程序化管理,公路工程建设程序化管理要实现责、权、时、量、利、性各个方面相互结合。如果没有对流程具体内容的执行目标进行定责任、定主体、定时间、定数量、定性质等的管理,而只是简单意义上制定几个施工或管理流程,则不能称之为程序化管理。

2.2程序化管理的特征与对象

公路建设项目的程序化管理是将控制目标管理中的管理规范和流程固化,从而形成执行程序的标准,并且要求参建的单位明确交底,严格按照要求执行,从而有效提高项目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的对象是动态的建设过程,由于建设时间长,参建单位复杂,施工环境易受天气影响等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公路工程项目的程序化管理有以下特征:管理流程多样性、程序管理社会性、流程变更频繁性、程序控制时间性等。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利用科技改善工艺、流程、提高效率,科学的管理流程也随之跟进[4]。

公路建设管理的全过程中,管理者将建设过程中的各项管理内容编写成管理制度、办法,具体流程和各种形式,再将这些管理流程、形式开发应用于信息化管理系统,使全部项目参建的单位和个人能够按照规范程序自觉执行,从而确保在公路建设的过程中执行合同规定。公路建设程序化管理的对象主要包括:各种管理形式和流程,各种管理制度与办法以及信息管理流程。

2.3程序化管理的内容

程序化管理涉及所有项目参建单位和人员,贯穿公路工程建设的全部过程,为公路工程项目进度、质量、安全、投资和公益等目标的圆满实现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程序化管理的全部内容包括设计和施工监理制度、监理实施细则、监理实施规划、业主的业务管理内容按程序化管理特征所构成的“公路工程建设实施细则”。其中,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在公路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范围最广、跨度最长、涉及内容最核心和关键,使设计和施工监理制度、监理实施细则、监理实施规划成为程序化管理的核心。

3结语

公路建设合同化管理技术与程序化管理技术是公路建设标准化管理的核心与关键。将公路建造技术融入公路建设合同化与程序化管理,从而解决了公路建设中管理中理论依据不充足、责任权利义务不清晰等一系列现实问题,进而实现公路建造技术与管理技术的完美融合。

参考文献

[1]刘铁,王孟钧,王青娥.工程项目执行控制体系下的合作激励分析[J].公路,2007(11):131-134.

[2]王喜军.大型建筑企业运作Bot项目能力分析与实证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9.

合同管理的主要内容篇3

关键词:合同合同审核合同管理

中图分类号:D92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1-092-01

现代企业的经济往来,主要是通过合同形式进行的,所以,合同管理作为现代企业法律顾问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能否实施有效管理把好合同关,是现化企业经营管理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合同审核是企业签订合同之前的必经程序。通过对合同进行法律把关,可以发现合同中的某些问题,减少和避免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分歧和争议,提高合同履约率。

一、合同的审核

合同的审核大体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合同主体是否合法、合同形式是否合法、合同内容是否合法、合同订立程序是否合法。

1.审核合同主体是否合法。合同的主体是依据合同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合同当事人。审核当事人是否具备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1)对法人的资格审查。判断一个经济组织是否具有法人资格,主要是看其是否有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颁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2)对非法人单位的资格审查。对这类组织,主要审核其所从属的法人单位的资格及其授权。(3)对自然人的资格审查。对自然人的资格审查主要是对自然人的自然状况的了解,确定其是否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如果该自然人是人身份,应主要审核人的身份和资格,其是否有被人签发的授权委托书。(4)对于特殊行业的当事人资格审查。从事一些特殊商品的生产和经营,应当取得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或相应的资质。比如:矿用乳化炸药及雷管必须有相关权威机关颁发的民爆器材的生产企业证照。

2.审查合同形式是否合法。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合同的形式应当符合要求。(1)不要式合同。不要式合同,是指当事人订立的合同依法并不需要采取特定的形式,当事人可以采取口头方式,也可以采取书面方式。不要式合同采取不特定的形式不影响合同的成立和生效。买卖合同、赠与合同、承揽合同、仓储合同、委托合同、行纪合同、居间合同都属于不要式合同。(2)要式合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合同法》规定:融资租赁合同、建设工程合同、技术开发合同和技术转让合同及借款合同(自然人借款另有约定的除外)保证合同、抵押合同、质押合同等,应以书面形式约定。如果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也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对于企业来说,合同一般都是比较重大、复杂的,一般也不是即时清结的,所以尽量采用书面形式。

3.审核合同内容是否合法。企业签订合同,总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但是,只有合法的合同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才能依法实现自己的目的。如果合同违法,就可能被认定为无效,不但不能达到签订合同的预期目的,还可能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合同内容是否合法,是企业合同审查中最重要的内容。进行合同内容合法性审查应当重点审查合同内容是否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的利益;是否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情况,是否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是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这几种情况是《合同法》明确规定合同无效的情况,也是企业签订合同中经常会发生的情况。

4.审核合同订立程序是否合法;(1)审查合同项目是否需要经过上级批准或列入资金计划;(2)重大采购和基本建设合同是否经过招投标程序;(3)审核合同双方当事人是否在合同上签字或盖章;签名或印章上的企业名称是否和当事人姓名或者名称一致;签字人是否是企业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表。

二、合同的管理

由于合同本身的特征,决定了合同不同于企业内部的生产人事、财务等管理工作,已超越了企业自身的界限,使之成为一种受法律规范和调整的社会关系,涉及了大量的法律专业问题。

1.设立企业法律顾问机构,归口管理合同。合同应由企业法律顾问部门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而签订的合同是民事合同,企业通过合同所确立的民事关系,是一种受法律保护的民事法律关系,所以通过签订合同建立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由此可见,由于合同本身的特征,决定了合同不同于企业内部的生产人事、财务等管理工作,已超越了企业自身的界限,使之成为一种受法律规范和调整的社会关系,涉及大量的法律专业问题,所以合同应由企业法律顾问部门管理。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要使合同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法律化,首先要从完善制度人手,制定切实可行的合同管理制度,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合同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合同的归口管理,合同资信调查、签订、审批、会签、审查、登记、备案,法人授权委托办法,合同示范文本管理,合同专用章管理,合同履行与纠分处理,合同定期统计与考核检查,合同管理人员培训,合同管理奖惩与挂钩考核等。企业通过建立合同管理制度,做到管理层次清楚、职责明确、程序规范,从而使合同的签订、履行、考核、纠纷处理都处于有效的控制状态。

3.合同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合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合同管理的质量。通过学习培训,使合同管理人员掌握合同法律知识和签约技巧,坚持持证上岗和年检考核制度,这不但增强了合同管理人员的责任感,也提高了合同法律意识。

4.重大合同审查和管理。把合同分类,将重大合同审查和管理作为重点。一般地说,企业的重大合同主要有:合作协议、企业购并合同、涉及担保的合同、金额巨大的买卖合同等,由于这些合同涉及到企业的重要经济利益,对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在签订合同过程中,一定要把这些合同挑出来,作为合同的重点审核和管理对象,从合同的项目论证、对方当事资信调查、合同谈判、文本起草、修改、签约、履行或变更解除、纠纷处理的全过程,都应有法律顾问部门的主要人员的参与,严格管理和控制,预防合同纠纷的发生,有效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5.履行监督管理。签约的目的主要是保障合同的及时有效履行,防止违约行为的发生,所以;企业法律顾.问对合同的履行进行监督是十分必要的。通过监督可以知道企业各类合同的履行情况,及时发现影响履行的原因,以便随时向各部门反馈,排除阻碍,防止违约的发生。另外,合同结算是合同履行的主要环节和内容,法律顾问部门同财务部门密切配合;把好合同的结算关至关重要,这既是对合同签订的审查,也是对合同履行的监督。

综上所述,合同审核和管理是企业法律顾问事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不再是简单的要约、承诺、签约等内容,而是一种全过程、全方位、科学的管理,现代企业若能对合同实施有效管理,将对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1.全国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考试用书编委会.企业法律顾问实务分册.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洪彬,李少璧.常用合同法律风险分析与防范.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

3.赵旭东.论合同的法律约束力与效力及合同的成立与生效.中国法学,2000(1)

合同管理的主要内容篇4

关键词:成本会计;管理会计;教学变革

文章编号:1004-7026(2018)01-0058-01中国图书分类号:F234.3;F234.2文献标志码:a

1成本会计学与管理会计学内容重复的现状

现行国内主流的成本会计学与管理会计学教材上的知识重复,导致课程教学上的知识重叠,这种现状不但浪费了宝贵的教学资源,而且不利于学生综合知识的优化和职业胜任能力的培养。它们在内容上有很大关联性和重复性,由此,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的融合趋势是有必然性的。

2成本会计学与管理会计学内容交叉的原因

2.1相同的历史背景和理论基础

英国产业革命完成后,企业在管理上提出新的需要,会计人员为满足要求初步使用统计的方法来计算成本以达成企业管理的目的。这是成本会计萌芽的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经济争先发展,各国企业开始重视企业管理的重要性,成本会计与先进的科学管理逐渐相融合,此后进一步分离出更为细化的管理会计。所以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后者主要表现为对内部的控制,但管理会计在对企业进行管理时也会不可避免的涉及对企业内部管理控制,这些导致两者之间的界定在一定程度上表现的较为模糊。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通过预测,决策,预算,控制等完成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在本质目的上都是为企业创造价值。

2.2管理会计属于成本会计的范畴

管理会计本身就是成本会计与管理学融合之后细分出来的领域。成本会计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成本的核算与控制,而管理会计则是在成本核算与控制的基础之上,结合企业在新时期对经济利益新要求下,对企业内部进行一系列控制以达到协助企业增加经营效益,实现价值提升。现阶段的教育体制之所以要对其进行改革,就是因为两者在内容上的交叉为学习者带来了困扰,所以变革趋势是必然的。

为此笔者通过调查问卷形式对河北农业大学文管学院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课程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75%的会计学专业大三和大四的同学表示成本会计教材和管理会计教材确实有重复内容的情况,65.85%的同学对于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的理解并不是很深刻,在对他们的主观题调查结果,41.7%的同学表示整合两本教材为一体比较新颖而且期待。

3针对以上阐述的观点,就此提出我们的趋势建议

3.1调整教学课程内容

在當前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内容体系上产生交叉的情况下,教材应合理调整现有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教材涵盖的知识体系,充分考虑研究内容上的交叉导致课程教材上教学内容的大量重复需要改变现状的要求,将原有的理论课程结构进行重新编排,对反应成本核算与管理进行合理划分与融合。我国会计界的很多研究人员对两者之间的融合方式大致勾画了一些前景,从宏观上提出了应用式、板块式以及融合式三种结构的融合方式。社会上广泛认为融合式为最为符合发展趋势,基于工作内容相近的思路,将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中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对比,促成成本会计以阐述会计中各种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成本的确认、计量为主;管理会计以为满足企业内部管理职能的成本核算方法及预测、决策、控制等内容为主,专门提供内部管理信息。之后再将两者相交叉重合的部分系统分类,多余部分进行删改,达到清晰明了划分明确的目的。

3.2优化统一教材编写

现在已经有部分教材把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合并为一本书里,但尚未形成成熟的有关成本管理会计内容的教材,参差不齐的局面给教材的选择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各高校应该根据高校教育实际情况组织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会计系列教材的编写,但因各高校师资力量不同,编写出来得教材也不同,所以教育局要统一监管合理安排教材的编写工作,结合不同学校的特色教学质量,编写出质量高认可度高的教学教材。同时积极鼓励教师多走出校院,到企业一线学习,促使其理论与实践的更深层次结合,以此保证成本管理会计的教材内容贴近实际、案例丰富实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作者:杨彩月等

合同管理的主要内容篇5

关键词:管道工程;管理体系;epC承包模式;运行机制;常规模式

中图分类号:te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4)33-0029-02

epC项目管理作为管道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对管道工程管理及控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传统管道工程管理中只是通过常规手段实施管控,依照管道工程内容形成管理制度,这种管理体系根本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管道工程管理需求。而epC项目管理模式可以从工程设计、设备采购及主持建设三方面实现管理细化,依照工程控制内容形成对应控制技术,已经成为我国管道工程管理体系发展的关键。

1epC承包管理模式的基础理论

常规模式中总承包商对管理中的各项内容进行设计,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和控制。而在epC承包管理模式中主要由三方共同完成,其投资方通过合同的方式完成对项目内容的整体把握,委托方依照合同内容及专业化项目管理规范对管道工程进度及质量实施对应控制,监理公司从合同内容出发实施对应工程监理。epC承包管理模式主要包括组织管理、进度管理、费用管理、质量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内容,由业主完成各项工程控制,由pmt、pmC及epC相互协调实施上述控制,通过epC合同实现责任内容的明确。epC承包管理模式实现了对业主管理到业主管理下专业管理公司负责的转变,形成了以专业管理公司为辅助环节的承包管理机制,对工程管理内容的完善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该管理模式中,工程项目工作量能够大大减少,人员的工作效益可以得到本质上的提升,已经成为工程管理优化的关键。与此同时,在该管理模式中项目工程部分风险能够从业主向承包商转移,项目风险能够得到本质上的控制,工程管理水平可以得到非常大的改善。

2管道工程epC承包管理模式运行机制

2.1epC承包管理模式组织内容

管道工程epC承包管理模式中业主(即投资方)负责项目中的主体管理内容,完成管道工程项目的调查、筹资、融资及分析。该过程中业主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对epC中的项目系统管理进行细化,实现全过程高效控制及监督。监理公司要充分尊重业主意愿,要对epC承包管理合同进行全面分析和把握,由合同承包内容及专业监理知识出发形成对应监理结构,从而实现对承包商业务的分析及控制,实现管道工程管理效益的最大化。而epC承包商要依照合同内容形成对应管道工程管理策略,从设计、采购、施工及分包商四方面出发进行对应规划设计,保证管理目标与投资效益目的一致性,提升管道工程epC承包管理的运行质量和效益。

2.2epC承包管理模式运行控制

管道工程epC承包管理模式主要包括设计、采购及施工衔接,设计管理控制,采购管理控制,施工管理控制四方面。在对该运行内容进行控制的过程中,人员要从上述四方面内容出发,对该内容机制进行深入挖掘,从根本上实现管道工程epC承包管理体系的优化和完善。

2.2.1设计、采购及施工衔接:epC承包管理模式对管道工程设计、采购及施工进行了对应衔接设置,可以将采购及施工内容全面融入到设计过程中,将pmt、pmC及epC三者紧密融合,提升epC承包运行机制的组织效益。该模式通过构建专业epC衔接评价指标形成了全面的评价机制,由该评价数据对各项epC承包运行交叉结构进行对应调整和设计,有效改善了专业及阶段的衔接效益,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管道工程管理体系的实时交互质量。

2.2.2设计管理控制:epC承包管理模式中对管道工程设计进行了全面细化,依照专业化设计体制形成了对应设计结构。当前许多承包公司都在上述基础上形成了自身管道工程设计部,可以由该部门自主完成epC承包设计任务,其整体工作效益大大提升。在该运行机制中设计部依照合同内容实施对应管道工程设计,形成初步设计图纸。与此同时,设计部还要依照承包运行体系衔接状况实施对应设计和调整,形成对应分包商管理结构,保证epC承包运行机制顺利完成。

2.2.3采购管理控制:epC承包管理模式中的管理控制主要通过采购设计及制造控制两方面实现。该模式中的采购管理可以通过采购设备、采购材料等的分析对采购效益进行把握,降低epC承包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经济浪费。epC承包采购管理主要包括采买、催交和检验三部分,其核心为采购物质的成本分析及控制。

2.2.4施工管理控制:epC承包管理模式施工管理控制时要对其施工内容进行对应分析,要观察工程内容能否在要求工期内完成,从而保证管道工程准时交付。该管理模式将工程施工效益、施工项目和施工周期紧密连接在一起,形成了系统化的周期控制体系,对管道工程控制效益的提升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epC承包管理模式中对总承包商和分承包商关系进行了对应处理,依照该关系实施施工承包控制,其关键环节把握好效益将大幅提升。

3管道工程epC承包运行机制的运用分析

epC承包合同模式是当前我国管道工程epC承包运行的核心,主要在地方燃气集团中运用。在上述集团企业中业主与总承包商先签订epC承包管理合同,总承包商承包后对各项承包内容进行划分,依照划分内容工程要求及工程内容对各项分承包商进行选取,形成对应的epC承包合同体系,其具体模式见图1:

图1epC承包合同体系具体模式

epC总承包模式中承包公司依照管道工程状况实施对应分包设计控制,依照分包体系完成项目建设,形成pmt、pmC及epC三者间工作的交叉,将项目系统有效对接起来。在该管道工程管理模式下,地方燃气集团对工程的控制效益明显提升。集团借助pmC组织,与pmC构建良好合作关系,通过pmC充分完成管道工程监督及决策控制,形成了间接的管理决策体系,大大提升了管道工程系统控制质量。随着管道工程epC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中国石油集团也开始应用该epC总承包项目合同模式,开始对汽油管道的可能性进行研究,依照该可能性及管道环境形成对应运行管理机制,实现理论内容与实际内容的统一。虽然epC总承包运行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管道工程控制效益,但由于地方工程epC承包运行系统内容较为复杂,承包商体系较为庞大,其总合同价格估算结果准确性并不理想。这种模式在使用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投资多元化造成的招标权限问题,造成招标合同风险上升。

4结语

基于epC承包运行机制的管道工程管理体系不仅可以提升管道工程的控制效益,还可以改善管道工程的风险质量。在该体系构建时,人员要对epC承包运行机制进行全面把握,要依照epC承包运行机制内容对项目管理内容进行完善,形成对应控制结构。人员要对epC总承包模式进行细化,依照工程状况进行对应调整,从而保证控制内容与工程需求的一致性,从本质上加快管道工程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蔡琪锋.石油化工项目管理epC承包模式的研究与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2012.

[2]成焕佳.石油长输管道工程项目pmC管理模式应用的风险评价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2.

[3]池洪建.我国油气长输管道项目建设管理模式探讨

[J].国际石油经济,2012,(11).

合同管理的主要内容篇6

1.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的风险

现在建筑行业招标投标交易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由于是因为招投标方式的公开公平的竞价方式和优化的配置资源这个特点来决定的这,这种方式有利于市场价格的条件,集中反映了各个承包商的经济实力与职业素质,还为业主节约了资金投入,扩大了收益。

2.建筑工程合同在签订阶段的风险

建筑工程合同的签订阶段的风险有许多种,主要有:①签订合同的主体不够规范,就是说签订合同当事人的资质达不到该工程的标准,造成签订的合同不受法律保护。②合同的约定不规范,这种风险主要表现就是合同上的文字不够严谨,语言表达不是很清晰明白,条理不是明确,模棱两可,那么合同内容就很容易出现争议,合同落实情况也不是很乐观容易出现合同纠纷。

3.建筑工程合同的履行阶段风险

建筑工程合同签订后的履行阶段,也有许多的风险,这些风险主要有:①合同内容需要变更时,没有及时的去合同的管理部门进行变更登记,合同变更的内容一般包括合同条款调整与合同的利益方发生改变,这个风险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合同内容变更的当事人没有维权意识,最后往往会导致自身利益受损。②需要及时发出的一些材料,没有以书面的形式发出,在合同履约的过程中,我们往往需要在某一阶段发出书面材料,这种行为不仅仅是合同履约的一种体现,也是建筑单位对于自身的保护手段,但是在现实工作中有很多的建筑单位对此不是很重视,就容易导致自身的利益受损。

4.建筑工程合同履行后的风险

在现实工作中,许多的建筑单位在合同履行完后,往往会认为该合同就终止了,但是我们还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合同诉讼的时效期,并不是所谓的合同义务履行完后,该付的款项付完,该结的账结完就是合同终止了,对合同风险的防范就不用考虑了。

二、建筑工程合同的管理与风险防范措施

1.加强合同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管理对象大多数是人,当然合同的管理也是这样的,就是说合同管理的工作人员。对合同管理的工作人员进行职业培训,来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是建筑企业进行合同管理的首要任务,我们只有保证合同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才能够有效的降低合同风险。建筑工程单位要求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提高相关人员的招聘要求,只有通过合同管理的考核标准与职业素质的评估才可以录用,我们还要对合同管理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与考核,加强职业素质,提升其工作能力。2.加强完善合同管理的规章制度在建筑企业中加强完善其管理制度是该企业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责任进行明确的划分,并且要在合同上注明,就会消除当问题出现的时候,就会相互推诿责任的现象。上级的监督部门一定要做好监督审查工作,来实现合同的公平。我们还要经常对工作中的经验进行总结,还要将工作中的先进的技术水平在各个施工单位相互推广,来保证施工单位的整体水平的提高。

3.对合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

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是非常繁杂系统的,在施工的过程中很多的时候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而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如果无法及时的进行处理,就很可能的对后面的工作带来诸多的麻烦,还有可能会出现滞工现象,从而给建筑施工单位造成非常大的经济损失。所以我们要依据现实情况,督促合同的双方当事人达成共识,对合同的内容进行相应的变更调整。

4.对合同的内容进行责任划分

在建筑工程合同签订成立后,我们要对合同所订立的内容贯彻执行,要加强对合同执行的监督管理。在执行合同内容的过程中,我们要严格的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来加强合同管理,要对合同管理责任进行划分,还要设立合同的监督管理部门,以便及时的发现合同中有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5.合同的索赔管理

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当事人中的任何一方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就会向另外一方提出索赔要求,在提出索赔要求之后,双方就事件的起因和影响展开分析,并根据合同条款要求赔偿。首先是由业主承担责任的索赔事件,在承包商和分包商提出索赔要求之后,总承包商需要对事件的起因和影响进行分析,如果分包商提出的索赔要求合理,可按照总包合同约定要求业主承担风险的责任,并及时根据合同规定启动索赔程序。

三、结束语

合同管理的主要内容篇7

关键词:eRp系统;内容管理系统;电子商务

中图分类号:tp311.52

1管理系统的发展

企业信息管理可分为分散管理、企业资源管理及内容管理系统三类。

1.1分散管理。早些年,企业的各个部门都有相对独立的信息系统,这些系统负责管理本部门应用需求。如企业的会计核算由财务管理系统负责管理;人力信息由职工管理信息系统负责管理。各系统之间无相互关联,信息不能共享。一旦有需求提出对各独立系统数据的整合应用却几乎无法实现。

1.2企业资源管理。随着企业的发展各部门系统数据格式多种多样,实现技术大相径庭,难以实现信息共享。企业资源管理(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eRp)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以系统化的管理理想,为企业提供决策和运营手段的管理平台。主要是在实现企业目标的前提下,针对企业内部资源的合理利用、分配,同时兼顾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交流。

1.3内容管理系统。eRp系统主要管理企业的内部资源且管理对象主要是结构化的数据。然而随着信息的不断扩充,非结构化数据越来越多,如:如文本、图像、声音、网页等。而对该类信息的管理,eRp没有太多优势。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迫切需要更安全性、高效性、可靠性的管理方式。内容管理系统进入人们视野。

内容管理起源于许多iCp公司用于管理他们复杂的数据内容。一个大型的政府网站或者企业网站每天可能会上千条甚至更多的文章,如何使用先进的技术节省人物力,如何在增加内容服务的同时减少编辑人员,是保证企业在不断的竞争压力下稳步发展的至关重要的要求。

2相关概念

2.1内容。内容也称为数字内容,是比数据、文本、信息更广泛的一个概念,是以数字方式展现的各种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文档、信息的聚合。内容可以是任何类型的数字信息,如文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web页面、业务文档、数据库表单、XmL文件等。

2.2内容管理。内容管理的概念,业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不同的研究机构有着不同的理解。一般可定义为:协助组织和个人,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内容的创建、储存、分享、应用、更新,并在企业个人、组织、业务、战略等多方面产生价值的过程。

2.3内容管理系统。内容管理系统是指用于管理数字内容的系统;是能够支撑内容管理的一种工具或一套工具的组合和平台。它位于web端(web服务器)和后端业务应用系统、办公系统或流程(内容创作、编辑)之间的软件系统。内容管理系统一般由文档模板、脚本语言或标记语言和数据库的集成构成。

3内容管理系统的分类

内容管理系统在国外的开发起步较早,系统发展也较为成熟,产品种类十分丰富。国内内容管理系统的开发虽然晚一些,但由于国外产品普遍价格昂贵,功能过于丰富、技术应用难度大,对中文支持不友好等因素,国内厂商也有极大的发展空间与市场。内容管理系统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分成不同的类别。

3.1根据技术平台分类。根据内容管理系统的技术平台不同,可将内容管理系统分为基于aSp、.net、J2ee、pHp的CmS产品。基于aSp、.net的CmS应用开发比较广泛,主要有:microsoft的Cm系统解决方案、LudicoCmS、国内的动易smart系统解决方案等;基于J2ee的CmS技术要求较高,如国外Vignette公司的StoryServer3、oracle公司的通用平台Cm解决方案等;基于pHp的有最早的pHp-nuke、JoomlaCmS等。

3.2根据是否开源分类。根据内容管理系统是否开源,可将内容管理系统分为开源系统和商业系统。主要的开源CmS有:plone、Drupal、JoomlaCmS、织梦CmS等。商业系统:Vignette公司的StoryServer3、iBmworkplacewCm,动易CmS、逐浪CmS等。另如pHp-nuke,在8.1版前是开源系统,8.1版后就变成了商业软件。

3.3根据主要用途分类。根据内容管理系统的主要应用侧面,可将内容管理系统分为商业CmS、企业CmS、政府CmS和个人CmS等。

3.4根据系统架构。根据管理系统的结构框架不同,可将内容管理系统分为以下类别:(1)基础平台框架型。这类产品的厂商主要有oracle、iBm与Vignette。其中,Vignette为世界网站内容管理系统的开发研究领导者,其产品功能齐全、应用成熟,主要面向企业级客户;(2)页面平台系统型。plone、RedDot是以页面平台系统为主的典型代表。plone着重于适合各种组织使用。它带有一个工作流引擎、预先配置的安全和角色系统、一组内容类型和多语言支持;(3)模版系统型。这类CmS以pHp平台下的居多。比较有代表性的pHp-nuke、eZpublish等。其优点是模板的功能强大,几乎所有的查询都可以在模板中直接定义而来,同时在模板中还提供逻辑类标签;(4)对象型。actionappS、Rhythmyx是基于对象的CmS。目前,国内CmS厂商以拓尔思、中科汇联、逐浪、动易等为代表,发展也日趋成熟。以拓尔思为例,其紧扣国内客户的实际需求,整合了从底层架构到具体应用的所有架构层次,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较高。

4内容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目前国内外的CmS有近千种,用户选择看似很多;但在实际推广中存在诸多问题。除价格因素外还存在功能全的不易使用、容易掌握的安全性差等问题。故个人认为内容管理系统将主要向以下几个方向发展:(1)支持移动互联:随着各类无线终端的普遍应用,大数据、移动化、用户体验是构成网站应用的三大要求,只有全力支持移动互联网,才有市场竞争力。因此更好地支持移动互联服务是CmS发展的重要方向。要具备管理多元异构信息的能力,并支持开放数据标准;(2)强健的架构、良好的集成扩展性:未来CmS必须基于优良强健的体系架构,易于与其他应用相集成和功能扩展;必须提供方便的管理维护功能或工具,并可以快速部署;具备企业级应用特点,如集群、负载均衡、缓存、高复用系统支持;(3)完备的功能、易用性、可用性和安全性:CmS除具备完备的功能外,还应具有界面交互友好性、功能应用灵活性、可用性高及易用性等特点;同时随着内容应用环境进一步复杂和开放,对系统安全保障机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讨论与总结

CmS必须是一个具有平台性概念的开放产品,面向快速部署和灵活扩展,保证系统整体的高效率和灵活性,降低成本。使网站管理人员、it人员、合作伙伴、系统使用者和最终用户均能从中持续收益,从而获得理想的效益。但目前国内外的内容管理系统还存在价格昂贵、对中文语言支持不够理想、安全性不高、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等诸多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吴振新.基于开源web内容管理系统的研究与比较[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7(04).

[2]游洋.运用CmS建设高校信息平台[J].科技信息,2009(03)

[3]伍波华.网站内容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0.

[4]梁亚南.门户网站内容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南京大学,2013.

作者简介:王秋红(1981-),女,河南周口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软件开发。

合同管理的主要内容篇8

随着三网融合时代渐行渐近,视频作为电信、广电服务商的主流业务将得到大规模推广,这无疑将为业务承载网络带来压力,而高清网络电视的推广则更将对现有承载网络提出巨大挑战。众所周知,视频业务的占空比为1,未来以视频为主的内容将给骨干承载网络以百倍的扩容压力。而骨干承载网扩展能力的发展速度远低于接入网的发展速度。

内容分发网络CDn(ContentDistributionnetwork)是一种提高网络内容、特别是提高流媒体内容传输服务质量、节省骨干网络带宽的技术,其采用高速缓存、负载均衡和内容重定向等技术,在一定的网络架构基础上实现内容加速、内容分发、减少网络带宽和用户响应时间。CDn内容分发网络的关键技术包括内容分发、内容路由、内容存储和内容管理等。

CDn网络总体架构

典型的CDn网络通常由三个部分构成:内容管理平台、内容路由系统、Cache节点网络。

其中,内容管理平台主要负责整个CDn系统的管理,特别是内容管理,如内容的注入和、内容的分发、内容的审核、内容的服务等。内容路由系统负责将用户的请求调度到适当的设备上,内容路由通常通过负载均衡系统来实现。Cache节点网络是CDn的业务提供点,是面向最终用户的内容提供设备。

从功能平面的角度,这三个部分分别构成了CDn的管理平面、控制平面和数据业务平面。从完整的CDn内容提供的角度,CDn还应包括内容源(媒体资源库、直拨源等)和用户终端(媒体播放器)。从CDn运营的角度,CDn还应考虑Sp接口和管理、用户认证、授权和计费aaa、内容版权管理DRm等相关功能。

CDn网络分层模型。CDn网络从系统功能上可以分为四层:管理支撑层、内容控制层、内容分发层和用户接入层。

CDn系统层次结构

管理支撑层作为整个CDn系统的管理平面,承担平台的管理支撑功能,包括系统的认证、计费、统计分析、系统管理、用户管理、Sp管理、内容策略管理、DRm管理,以及和其他系统之间的接口适配功能(如运营商现有运营支撑系统的接口等)。其中,内容管理、DRm、接口适配是CDn的业务管理功能模块,其它模块是运营支撑功能模块,可纳入运营商现有综合运营支撑系统。

内容控制层是系统的控制平面,从管理平面的角度看,它是运营支撑系统内容管理的策略执行点,从内容分发的角度看,它是整个内容分发系统内容数据流向的控制点。内容控制层包括内容路由、内容、内容注入、内容分发和内容服务的控制。

内容分发层是系统的数据平面,主要承担实际的内容数据流的承载工作。主要包括媒体资源库、直播源、CDn骨干点和CDnpop点。其中CDnpop点主要有本地负载均衡设备SLB和Cache构成。CDnpop点直接面向用户提供内容服务。CDn骨干点不直接面向用户服务,而主要提供未命中的处理和内容分发,通过CDn骨干点的连接,所有的CDnpop可以构成一个CDn服务和分发树。内容的分发从骨干(根)逐级到各个CDnpop点,内容的服务(在未命中时)从pop点向上到骨干点。

用户接入层主要指用户终端设备。

CDn网络功能模型。CDn网络主要包含几个方面的元素:CDn节点网络,CDn负载均衡系统,CDn媒体资源库,CDn管理支撑系统。

媒体资源库包括媒体制作、内容存储和内容;节点网络包含CDn的骨干节点和CDnpop节点;负载均衡系统包括全局负载均衡和本地负载均衡;管理支撑系统包括内容管理、DRm、aaa、系统管理、网络管理、接口适配等功能。整个CDn系统需要和Sp/Cp、现有综合运营支撑系统接口。

CDn网络总体部署架构。对于服务全国的CDn网络运营商,CDn网络可由全国核心节点、省骨干节点和边缘节点构成。

CDn系统节点构成

节点指CDn物理节点(在组网层面上)。逻辑上一个完整的节点包括多个CDn功能实体,主要包含两个部分:CDn节点网络(分发平面)和CDn管理支撑系统(管理和控制平面)。其中,CDn节点网络由媒体资源库、CDn骨干点和CDnpop点构成;CDn管理支撑系统由管理支撑平台和负载均衡系统构成。

从全国CDn的角度,节点分为三类:全国核心节点、省骨干节点(位于各省省会)、地市边缘节点。根据组网方式不同,各类节点的数量、分布、节点之间的关系也有所不同。

对于管理支撑系统而言,它主要承担管理平面和控制平面的工作。其中,管理支撑系统复杂业务的开展和运营,以及系统的管理;负载均衡系统负责整个CDn的内容路由。

对于节点网络而言,它主要承担数据(媒体)流的转发工作,由媒体资源库、CDn骨干点、CDnpop点构成,它们的功能有明确的区分。

CDn骨干点:位于CDn网络核心,主要承担如下的功能:内容逐级分发、未命中处理功能(针对pop点)、服务备份(针对pop点)和反向Cache(针对媒体资源库)。在设计上,CDn骨干点要求支持逐级分发的能力、边缓存边播放的能力、部分缓存的能力,要求具有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CDnpop点:主要承担用户访问服务功能,要求能够支持大规模的用户访问,满足灵活的业务需求,足够的网络覆盖以提高CDn内容服务性能。CDnpop主要包括SLB设备和多台Cache设备,具有针对本地设备和内容的管理和监测功能。

媒体资源库充当内容的存储功能和内容源的功能,媒体资源库通过海量网络存储支持大规模的内容存储。在设计上,全国的媒体资源库存放全国Sp内容(以及全国自营内容),省媒体资源库存放省Sp内容(以及省、地市本地自营内容)。媒体资源库作为内容源还需要具有内容功能(webserver)和媒体流输出功能(media/realserver)。

CDn网络演进方案

传统的CDn技术仍然是一种客户机-服务器(C/S)的计算模式。尽管传统CDn将服务能力和服务内容在网络上进行了分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速流媒体内容的分发,提高服务质量。但由于其核心仍然是基于C/S的架构,其服务的扩展能力取决于分布节点的不断部署,由此造成了CDn服务能力扩展的成本非常高,需要不断的投资。同时,用户访问是具有随意性,突发性等特点的,而传统CDn系统不具备弹性动态扩展的能力,难以从根本上提升CDn系统的效率。伴随着web2.0的兴起,传统系统架构中Server-Client模式受到挑战,各种Client不在仅仅作为接受Server服务的被动者,而是成为网络服务的积极提供者,网络各节点对等化将成为web2.0时代下技术发展的主流方向之一。下一代的CDn不但要求做到把内容复制到网络的最边缘,使内容请求点和响应点间的距离缩至最小,还需要对用户请求的内容进行分析,智能地调度和分配资源,最好地利用资源。

为满足流媒体等大容量内容的高效分发,在web2.0时代,传统的CDn网络结构模型存在以下问题:

在传统的CDn网络中,边缘节点从内容存储中心通过push或pull方式获取内容,内容存储中心与边缘节点之间的关系是不对称的。在web2.0理念中,边缘节点向原有内容存储中心和其他边缘节点的内容流动的可能也是存在的,CDn作为积极参与网络服务的提供者,边缘节点如何参与到整个网络服务的结构中去。随着用户规模的迅速增长,不断增加部署的边缘节点的数量和服务能力,即网络扩容,对运营商来讲,其成本往往是高昂的,效率是低下的。

作为运营商时,在web2.0时代下,特别是p2p(peertopeer)的出现,通过简单的p2p网络,以很低的成本就会实现用户规模越大,网络效率越高的效果,当然如果仅仅以纯粹的p2p网络来提供服务,由于每个参与p2p网络的peer可以直接从其他peer上获取数据,无法做到身份有效认证,用户和资源等不可能有效管控,从而对p2p网络的电信运营商带来不利影响。大规模的p2p用户也必然加大对骨干网络流量对冲,由于电信网络不同于互联网,其QoS是需要得到保证的,p2p网络中的各peer之间的频繁数据交换,将大大消耗骨干网的数据流量,影响电信其他业务运营。因此p2p网络的QoS也是无法得到保证的。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现有的各种网络,如数据网、电信网、移动网、广播电视网都将融入下一代网络nGn。届时,网络上的应用将更加丰富,只有将用户需要访问的内容尽可能分布到离用户最近的地方才能有效地提高网络的利用率,为用户提供更高品质的服务,这些都为CDn提供了无限的发展空间。可以预见,CDn技术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前进,并成为internet及未来nGn网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CDn和p2p模式的融合是媒体分发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

CDn和p2p是当前互联网上实现内容分发传递的两种主流技术,CDn高成本和高复杂性制约了其规模扩展的能力,p2p则在网络的友好型、可靠性和可管理性上有较大问题。

CDn和p2p各有所长,技术上基本可以互补,如果将两种技术融合起来,构建统一的内容承载平台,将会有可能实现大规模流媒体直播、大型文件下载、高清视频等高带宽占有率业务的进一步普及。通过p2p扩展CDn的容量,CDn可以克服p2p动态性、引导p2p内容分发实现对iSp和主干网的友好性,形成一种更加完善的内容分发应用模式。因此CDn和p2p内容分发应用模式的融合是媒体分发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

CDn内容分发融合模式

基于CDn网络和p2p融合的不同,可将内容分发的融合模式分为边缘融合模式、中心融合模式,以及同时具有边缘和中心融合特征的混合模式。

边缘融合模式。将整个网络化分为两个大层次:“中心层”集中管理整个网络的资源和内容;“边缘层”负责就近的,并为用户提供服务。用户所访问的内容都存放在内容中心,但是为了保证效率,用户一般不直接访问内容中心,而是访问被推送到不同边缘节点的内容。从以上功能定位来看,影响用户规模增长的因素包括边缘节点的数量和服务能力。

在边缘融合模型中,将边缘节点对等节点化,这样边缘节点管辖自身范围内组成了一个独立的p2p自治域网络,其网络效能可以大大提升。该模式中的网络分发和控制通过下述方式实现:中心层负责控制边缘节点以上层次的资源和内容,其严格遵守Server-Client模式,边缘节点受中心控制;边缘节点内组成的p2p自治域,其资源和内容在边缘节点是充分共享的。同样地,在边缘自治域范围内,也会存在一个实在和虚拟的ControlCenter,负责各peer的资源与内容的智能管理。

此模式将CDn的管理机制和服务能力引入p2p网络,形成以CDn为可靠内容核心、以p2p为服务边缘的结构,由于所有的内容请求都集中到了一个或少数几个核心点,这就很容易对用户的行为进行监视和管理,也很容易对该网络中的内容进行控制,具有很好的查询效率。该结构目前主要应用于iptV内容分发网络中。由于引入了p2p技术,相比Server-Client模式的网络电视系统,极大的节省了带宽开销。这种结构提高了内容的可控性,增强了p2p的稳定性,然而这种p2p与CDn的混合只是利用了其各自的外部特性,从本质上而言,p2p自身没有改造,CDn也没有优化,自身架构没有发生融合,只相当于把两种技术的服务方式做了叠加,并没有有效地实现两种技术的优劣互补。

中心融合模式。在传统CDn中,从中心到边缘服务器之间的数据链路需要相当大的投资,同时资源的效率不高、带宽复用率低;另外在跨iSp等情况下,链路的畅通也难以得到保障。针对这一问题,可以以p2p技术对CDn网络进行优化、改造。在中心融合模式中,对业务网络划分了同样的结构层次,不过p2p方式不是采用在边缘节点内部,而是边缘节点之间,每个边缘节点类似p2p网络中的一个peer,也就是说边缘节点可以不必从中心获取内容服务,边缘节点之间可以相互提供内容服务,利用p2p的目录服务和多点传输能力,实现CDn节点设备之间的内容交换、互相备份,大大减轻了对中心层的压力,增强从中心到边缘节点的CDn网络的内容传送效率、使系统冗余性得以提高,从而提升CDn的内容分发能力。;而且边缘节点的内容也可以被聚合到了中心层,并可为其他边缘节点分享。

与p2p网络不同的是,虽然边缘节点可以自由的交换内容,但其仍然受核心节点控制。该模型的网络智能提高下述方式实现:每个边缘节点聚合的内容,都通过中心注册方式,实现内容中心总控制;边缘节点的资源能力由核心节点总控制。

这种模式减轻了内容分发时对中心服务器造成的压力。其p2p节点是服务器,即ServertoServer。边缘服务器之间距离较远且网络环境相差较大,服务器间传输会有一定的瓶颈限制。

混合模式。以边缘融合模式和中心融合模式为基础,可以衍生出很多更加复杂的CDn与p2p的融合模式,比如多个边缘节点参与同个p2p自治域,同时各个边缘节点之间,组成一个较高层次的p2p自治域,这样整个网络的放大效能可以提升很多。而且内容之间的流动可以更加自由和多样化。

合同管理的主要内容篇9

【关键词】内部审计;基建;跟踪审计

基建成本对经营期固定资产的规模产生重大影响,这也直接影响经营成本,所以控制基建成本是控制经营成本的渠道之一,企业可通过内部审计来加强基建项目的管理,来实现控制基建成本、控制质量的目的。内审机构参于基本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服务于基建项目,是内部管理的一个环节,更多是基于加强内部管理、提升基建管理水平,提高项目经济效益的目的,是帮助基建项目顺利通过中介机构财务决算审核。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项目投资成本的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着项目的经济效益,因而加强项目投资成本管理与控制是实现项目效益最大化的基本保障。内审机构通过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可规范工程建设成本控制和财务管理工作,及时纠正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节约建设资金,提高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基建项目全过程跟踪体现的是预防性和“免疫系统”功能,主要对工程建造过程的质量、造价进行事中控制。内审机构开展基建项目跟踪审计的广度与深度与内审机构介入的时间及人员配备有直接关系。下面结合工程建设程序简要介绍内部审计机构开展基建跟踪审计的思路及内容。

一、开工前跟踪审计

工程开工前,内审机构可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和科学性进行审查与评价,对工程项目投资估算、资金筹措、施工设计、招投标及合同签署等内容进行审核,重点评价工程项目工作的内部流程设计、职责分工、内部控制是否完整、有效等。

(一)内部控制制度审计

基建规章制度越是健全完善,工作流程越是完整有效、岗位职责越是明确合理,工程质量控制、造价控制、进度控制越是有保障。内审机构首先要审查基建内控制度的健全完整性,以及审查工作流程的完整性有效性。健全有效的基建制度为基建各部门充分发挥业务部门的管理作用提供保障。

(二)建设程序审计

建设程序是国家对建设项目的重要管理控制流程制度,是国家对建设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建设领域的制度,保证建设行为的合法性,提高建设项目管理水平,为按期、保质完成项目做好基础保障工作。建设程序的合规合法也是国家审计及社会审计重要内容,内部审计是以服务工程为目的,也应该关注建设程序。建设程序审计重点包括以下内容: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概算批复、建设用地批准、建设规划及施工许可、环保及消防批准、项目设计及设计图审核等文件是否齐全。

(三)对工程建设资金的审计

资金安全也是跟踪审计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重点审查资金管理制度是否建立,资金使用、拨付的审批和监督机制是否完善,建设资金是否落实到位、是否合理、是否专户存储,是否能满足项目建设当年应完成工作量的需要。

(四)招投标审计

基建项目招投标管理情况是政府各管理部门关注的重点,也是确定工程造价是否合理的依据之一。为顺利通过最终工程造价决算审核,内审机构开展招投标审计可重点督促完善招投标管理体系、业务流程及管理流程等方面。

内审机构的审计内容主要包括审核招标方式是否合规,招标程序包括资格预审、招标方式、开标、评标等过程是否合法、合规;评标结果是否按项目隶属关系报各主管部门备案;是否在规定的期限内签订书面合同,合同中内容是否与投标书承诺内容一致,检查投标保证金的财务处理是否合规;招标机构是否具有相应资质;标底编制单位是否具有相应资质;检查投标保证金的财务处理是否合规等。

(五)合同审计

有效的合同管理可减少和消除企业管理和经营风险,内审机构可重点关注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终止过程及合同管理是否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及管理流程。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制度与流程的审查:合同的主要条款是否与招标文件、中标条件相符;合同的执行及变更情况;合同管理情况的审计主要审计管理制度、管理台账、管理机构是否完善。

二、施工过程中跟踪审计

为实现对工程质量、工程造价、工程进度管理的有效监督与控制,内审机构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质量、工程造价进行审核能起到控制与促进工程管理的作用。

(一)造价控制审计

工程造价主要由合同、设计变更及现场签证等决定,施工阶段造价控制审计的工作重点是审查合同执行情况及工程中间量变更的管理及控制流程是否有效。内审机构主要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工程进度款拨付、材料价款及其现场变更签证等内容进行监督控制。

1.工程进度款拨付的审查。在跟踪审计过程中,首先审查工程进度款拨付的工作流程是否有效,是否能达到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建设单位逐级制衡、控制造价的目标。

2.材料价款审查。材料价格确定要根据合同条款进行区分。材料若为建设方自行购买,则要对材料购买各环节内部控制的严密性进行审查。如果合同为统包价,材料价格跟踪审计主要以材料选择是否与合同承诺一致予以确定。

3.变更签证的确定。设计变更及现场签证对于工程造价的控制起到重要作用。首先,内审机构要审查是否有明确的设计变更及现场签证流程。其次,审查根据变更的提出方是否有相应的控制流程,同时,审查控制流程中工程现场监督和工程量的核实工作有控制环节及控制措施。变更签证单的内容决定了签证流程的不同,只有发挥监理、造价咨询机构监督、鉴证职能才能从源头上控制工程造价。

(二)工程质量管理、进度管理审计

工程质量审计是跟踪审计最重要的环节,是“免疫系统”功能最好的诠释。首先审查工程质量管理是否完善,参建方有否有控制质量的有效措施,管理流程是否健全有效。内审部门主要审查工程管理质量控制、进度控制环节内控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情况;审核质量控制措施、进度控制措施是否真实有效,重点审查和评价设备材料验收是否合格、中间环节验收、隐蔽工程验收的质量控制措施落实是否有效。

三、工程竣工后跟踪审计

工程竣工验收后,此阶段内审机构要严把审核质量控制关,重点关注工程造价咨询公司是否有效履行职责。审计首先要查看工程结算流程是否合理有效,就争议费用是否存在有效的沟通机制,其次要对施工方提请竣工结算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进行审查。

合同管理的主要内容篇10

1.相关企业自身对于施工合同重视力度不足。

截止至今,大部分桥梁施工主体都设立法律顾问机制进行项目合同签署和履约行为监控,包括后期评审标签等都会严格依照预先规定内容细致执行。但是,现实中仍旧不排除一些对于合同存在价值理解或是重视程度不够现象,涉及专门合同管理部门尚且不被设立,同时在合同风险防范上缺乏协调理念,殊不知一切准备工作都是为了企业安全信誉形象和经济长远利益出发。施工合同管理在专业度要求上非常严格,必须确保存在专门机构人员加以引导管制,作为工程规划企业领导,须做到从根本层面上理清合同管理意义,之后竭尽全力完善内部调试系统机理。

2.施工合同执行力度比较缺失。

施工单位与业主之间借助合同作为衔接端点,彼此依照既定标准尽职尽责。尤其在实现合同交底期间,需要进一步处理一些细节,包括工程质量、技术、工期要求等,都应在正式施工前期确认明白。可现实中,就是因为合同签署双方不能贯彻自身职责义务指标,并且欠缺及时性沟通,使得违约背后的工期延长、工程费用拖欠现象频频滋生,合同预定执行力度不见踪迹,此间所谓的合同管理也就名存实亡了。

3.合同管理规范体系不够健全。

部分施工企业本身不具备没有比较完善的合同管理体制,在权责分配上比较模糊。再就是因为鉴定依据不同统一,使得不同部门在合同管理上意见不够统一,一旦衍生任何质量问题便只会选择逃避。以上现象是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问题现象,一旦后期处理不当就会任纷争、经济损失结果全面扩散。

4.合同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准欠佳。

桥梁施工合同管理作为专业度较高的工作内容,必须保证内部工作人员法律意识全面充沛,尤其在桥梁工程规划上要独当一面。可实际上存在部分合同管理人员文化水平低落迹象,特别是在业务要素衔接经验不足背景下,使得本就无瑕顾及的法律知识基础一再溃散,后期相关培训活动更是难以顺利供应。在此基础上,想对合同内部法律问题加以清晰判断是不现实的。

5.合同管理机构权威性丧失。

一些招标监督部门或是合同管理单位,在进行合同文件审查期间,发现条款内容不够规范时不会快速予以提炼纠正,只会选择盲目遵循原有动机操作各项事务。如特定施工企业在进行优惠条件承诺期间,随着桥梁工程自身质量要求全面提升,加上工期全面缩减等不合理标定内容衍生,使得对应管理机构在预设监督职能实施上不够积极。

二、桥梁施工合同管理有效实施策略解析

依照客观层面审视,各项施工活动都不得不遵照事先规范合同内容加以执行,合同管理程序作为承包主体和发包人共同遵守的法律条文,能够全面稳固双方经济利益基础。一旦说工程合同签订过后,施工企业在工程计划指标上都必须依照其逐步实施,事实上这类合同管理形式和范围界定上不同于其余企业类别,毕竟自身条款繁多,针对其做好清晰调试便是本世纪工程管理标准课堂。例如:郑州黄河公铁两用大桥是新建石武客运专线上的一座新建桥梁,总长1684m,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经论证,主桥第一联钢梁总体架设,采用在组拼平台上拼装成型,分次整体顶推施工方案。合同管理期间需重点阐述其施工工艺流程,并针对施工工艺流程进行分部分项工程造价分析。通过分析与计算,主体结构钢梁总质量为25706t,工程造价为39326.27万元,其经济指标为15298元/t。为了有效稳固双方权利和义务同步延展能效,使得合同管理工作更加清晰透彻,需要围绕以下几点建议内容进行拓展铺垫。

1.开创相对完善的合同管制体系架构。

因为桥梁工程施工周期长、质量控制要求严格且投资数量大,因此需要引进专门管理机构进行内部职务体系完善。企业领导必须做出合理觉悟,主动将合同管理机制作为企业管理活动支持单元,从中建立较为完善的规范体系。作为管理人员要对合同内容保留深度解析实力,能够迅速揭示条款内容存在意义,确保施工人员能够适当掌握工程整体概况信息。合同管理工作是需要加以分解调试的,只有保证单元部分落实到真实的个体之后,有关后期质量安全问题责任等才能划分清楚,在严重法律后果承担压力下,施工现场内部秩序会相对完好一些。判断此类体制是否健全可说是合同管理的关键价值所在,施工企业就是在上述合同管理体系之内,才能督促管理人员顺利执行一切要务,真正将管理工作落实到现实框架之中。

2.针对合同内容执行状况进行动态跟踪管理。

如若想全面完善合同管理职务,不单单需要在施工前期针对合同内容做好系统解析,同时更应加强动态监管力度,争取透过施工现场状况调查提炼标准判断信息。全面有效的依照施工现场情况加以判断,避免后期结构质量不达标或者工期任意延长迹象,这样才能确保在发现技术问题后进行合理修缮评价,及时向报告合同履行现况,避免任何经济和信誉损失结果滋生。

3.做好合同违约的科学防范准备。

工程合同管理工作不但需要时刻监督内部条令履行状况,同时要谨慎应对一切强性违约行为。具体就是在合同制定期间全面吸纳各类注意事项并做好及时性审查工作,尽量杜绝违约情况滋生。再就是当业主和施工主体合作过程中衍生目标分歧现象时,管理人员应配合不同制度加以协调,包括工程监理体制、质量保修制度等,时刻督促合同监理部门发挥应有职责效应,稳固承包商一切经济利益,最终克制承包商风险随意扩张危机。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