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环境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0:35:35

投资环境分析篇1

本文根据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把投资环境的表征系统设定为以下三个层次:(1)投资环境目标层,包括经济运行环境、基础结构环境、社会发展环境和资源组成环境四大子系统;(2)投资环境次级目标层,分别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规模、经济结构、经济效益、经济外向性、金融状况、城市化水平、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生活设施、科技水平、教育水平、社会服务、人民生活质量、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来界定观察对象;(3)具体指标层,即对上述16个次级目标层做出具体描述。

二、投资环境评价的方法

本文对指标的数据处理采用了主成分分析法。设有p个指标X1,X2,X3,……xp,反映了观察对象的个别特性(样本值),表现为p维的向量,并用矩阵表示。在已知数据矩阵X中,需要通过建立反映p个指标(X1,X2,X3……xp)的线性函数,才能恰当地反映p个变量在n个样本上的差异。用这个线性函数算出的指标值,即为矩阵X中n个变量的主要成分。其计算过程为:

(1)求出样本的协方差矩阵V;

(2)求V的最大特征根λ和相应的特征向量α,于是,a1x1+a2x2+…apxp(即atx)。就是分析所需要的主成分分量;

(3)用主成分来反映p个变量变化的程度,即用最大特征根λ和p个变量总的变化状况之比表示。其中,p个变量总的变化状况是各个变量方差之和,即为变量p的方差,i=,l2,…,p),则主成分对各个变量的反映程度为。这个比值称为主成分atx的贡献率,其比率越大就表明atx的“综合性”越强。

对样本的协方差矩阵V的计算的特征方程va=λa具有多个解,因此除了算出最大特征值外,还需要计算其它特征值及其特征向量。为此,需要对协方差矩阵V的p个特征根按大小排序,即λ1≥λ2≥…pn≥0。由于V为非负定值,其相应的特征向量用r1,r2,…rp表示,于是有:vri=λiri,i=1,2,…,p,且riri=1,rirj=0(i≠,j,ij=1,2,…p),则:

i

另则y1,y2,…yp是互不相关的,且yi的方差是λi,并从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到:

这表示y1,y2,…yp的全部方差正好是原始指标变量r1,r2,…rp的全部方差,所以,y1,y2,…yp解为r1,r2,…rp的主成分分量。由于y1,y2,…yp的前几个分量集中了r1,r2,…rp方差的80%或90%以上,所以,只需讨论少数几个主成分就可以得出原始指标值。

在综合评价过程中,如果第一主成分综合因子所反映的变量变化程度足够大,则可用ri的多个分量作为系数,从而得到综合评价因子y,即:

y=r11x1+r12x2+r1pxp

其中,r1=(r11x12,…r1p)t,以此算出各个样本的y值,再按照y值的大小对样本做出评价的排序。如果第一主成分分量方差的比例(即贡献率)不是足够大,需要个别分量加总才能占到足够大比例(85%以上),就要考虑采用因子分析法。

三、西部各地区综合实力评价

根据原始数据,论文首先利用SpSS10·0软件进行标准化处理。由于原始数据的相关系数矩阵具有同一性,故计算出原始数据的相关系数矩阵作为进一步分析的基础。其次,以此为依据得出综合因子特征值和贡献率,并按照累积方差贡献率大于90%的原则确定公因子个数。

第三,采用方差最大化正交(25次旋转)得旋转因子载荷矩阵,用于分析综合因子所反映的投资环境信息。最后,用回归法计算出西部各省级区域综合因子得分值。令各省级区域综合得分为F,Fi=∑fij·Rij其中,fij为第i省级区域第j项综合因子的得分,Rij为第i级区域第j项综合因子的权重。依据计算结果,对各省级区域投资环境得分排序并进行综合评价(如表1)。

根据表1所列数据,从因子分析法提取的公因子来看,影响投资环境的主要因素,一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总量水平,对投资环境的影响都在30%左右,其中突出因素为人力资源、经济总量、金融和交通运输等;二是人均社会经济水平,对投资环境的影响在16%左右,其中以经济结构、城市化、信息化、卫生医疗条件尤为突出;三是人居环境,对投资环境的影响在15%左右,其中影响较为突出的是城市公共设施、居住条件和收入水平。以上三项综合因子对投资环境的影响达到50%以上。

再以表1所列数据作为投资环境现状评估的基础,可以得出以下评价:

(1)西部投资环境最好的地区是四川省,以后依次排序为陕西、新疆、云南、广西、重庆、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和贵州。

(2)西部各省级区域的得分都不高,只有四川、陕西、新疆、云南、广西、重庆得分值大于0。这说明西部的投资环境整体状况不理想。

(3)西部各省级区域间的投资环境状况差异较大。如排在第一位的四川(0·73121)与排在靠后的贵州(-0·56648)得分差距达到了12倍。

(4)从综合得分与因子之间的关系看,排名前列的四川、陕西、新疆、云南、广西,重庆在社会经济总体状况,人均水平和人均环境等方面得分较高。而其他地区得分较低则是由于上述因子的得分较低所导致。

四、结论与建议

(一)一类区域改善投资环境的关键在于建立西部现代金融中心

川陕两省投资环境成为西部一类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两省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经济总体水平较高,市场容量较大是最为主要的原因(见图1)。

而川陕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关键是人力资源丰富,尤其是高校在成都和西安的集中度较高,显示出强劲的科技实力,劳动生产率高,工业化速度快。从上面可以看出,1997~2003年期间,西部的川渝与陕西的经济增长水平和工业发展速度都快于全国平均水平。从西部地区内部来看,川渝的工业增长速度不及陕西,但从工业潜力来看,重庆新产品总值占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5·9%,远远高于陕西8·2%的水平。四川新产品总值占总产值的比重达14·7%,也高于陕西省的水平,说明川渝经济创新能力在西部首屈一指。

投资环境决定经济效率,因此,西部深度开发,需要培育以川渝和陕西为中心的西南、西北经济增长极,走工业快速发展之路。四川资源丰富、工业体系较为完整、科技实力雄厚,因此,可以通过传统产业、资源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共同发展,促进工业化进程;陕西历史文化悠久,科研实力雄厚,因此,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业等促进其工业化进程。

而一个区域产业能否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在于产业资本能否有金融资本的强力支持。研究表明,资本、技术与劳动力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资本是技术与劳动力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金融是区域开发与经济增长的“助推器”。因此,西部投资环境改善的最关键环节之一,是建立西部金融中心。笔者认为,迄今为止,西部区域开发取得了相当成绩,但投资环境的改善不尽如人意,尤其是融资环境的改善与经济发展节奏不相吻合。因此,西部开发离不开现代金融体系的构建与完善。而西安与成都,尤其是成都是西部金融环境最好的城市。2003年末成都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240·8亿元,增长23·1%。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587·9亿元,增长19·2%。个人消费贷款余额328·2亿元,增加96·6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264·2亿元,增加68·4亿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6781·7亿元,现金支出6658·2亿元,现金净回笼123·5亿元。证券市场继续发展。2003年推荐1家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全年在证券市场融资6·6亿元。年末有证券营业部91家,全年证券成交额2263亿元,比上年增长35·7%。保险业务发展迅速。全年保费收入62·5亿元,比上年增长41·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9·3亿元,增长41·8%;人身险保费收入43·2亿元,增长41·8%。各类保险赔偿与给付支出12·8亿元,增长5%。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7·3亿元,人身险赔付支出5·5亿元,分别增长7·4%和2·1%。年末全市共有保险公司15家。另据统计,2003年,存贷款差额,四川占全国的比重为18%,四川的融资能力主要集中于成都。因此,成都要担当建立西部现代金融中心的重任,为改善西部投资环境,促进西部深度开发服务。

(二)二三类区域投资环境改善的关键在于采用差异性策略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如前所述,一个区域投资环境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既受投资环境的制约,其本身又是投资环境的重要基础,是投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西部改善投资环境,不同区域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至关重要。

首先,新疆、云南、广西、内蒙古四省区需要坚持“以开放促进开发”的发展战略。因为四省区均为边疆地区,在发展边境贸易方面有地缘优势。因此,四省区要以开放为突破口,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以发展促边贸,通过大力引进外资形成多元化投资体系,加速产业结构优化,从而改善投资环境。另外,政府投资重点应着力于建设中心城市,提高城市化和工业化整体水平;并在城市基础设施,对外口岸建设,农村结构调整,科技和教育,以及人力资源建设等方面加大投资力度。

其次,重庆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需要通过“一体化战略”改善投资环境。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加速,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也呈加速趋势。我国东部正在形成“长三角”、“珠三角”与“环渤海湾”等“经济板块”。但迄今为止,西部一体化进程十分缓慢,显然,如果呈现东部“经济板块”与西部“散兵游勇”之间的竞争,东西差距不但不能缩小,反而有可能进一步扩大。西部一体化进程的“示范区域”主要依赖于川渝。因为其地域相邻、文化相近、经济可以互补。另外,重庆作为西部唯一的一个直辖市,其发展受制于自然地理环境,制约了主城区的规模扩张,且明显的二元经济结构和人力资源的贫乏更是成为其发展的短板。重庆虽受益于直辖建市的政策优惠,在主城区改造、基础结构和交通运输等方面走在了西部大城市的前列,但如果不解决好主城区扩容的方向和发展模式,不处理好二元结构和邻近大

城市之间的协作关系,就难于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聚集经济效益。因此,重庆的发展不能不与四川合作,这既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需要,也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需要。形成以成渝为核心的川渝经济区,是日后重庆经济快速发展的战略选择。因而,重庆投资环境改善的重点区域应是与四川紧邻的“渝西经济走廊”,这也是川渝合作的重点区域所在。

最后,甘肃、宁夏、青海、贵州改善投资环境路径需要政府推动。甘肃、宁夏、青海、贵州是西部最落后的区域。四省区突出的问题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水平都很低,且自然环境条件较差,投资环境的改善十分困难。如果完全依赖“自救”,只会导致恶性循环。也就是说,由于西部三类地区经济落后、产业竞争力弱、人才外流严重、科技不发达,基础设施差,需要国家“推动”其发展。具体而言,就是国家要在公共基础设施方面投入大资金,促进其投资环境的改善,为其经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利平,2001:西部十一省(市,自治区)经济实力评价,《经济地理》第5期

[2]李善同主编,2003:西部大开发与地区协调发展,商务印书馆

投资环境分析篇2

关键词:投资环境;现状;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日益发展,以其卓越的成就为世界所认识、了解和瞩目。实践证明了引进外资对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中国拥有极具潜力的投资环境,但也存在着诸多障碍制约着环境优势的发挥。

一、研究背景

在世界经济前景黯淡的情况下,欧美各经济体的债务危机仍在蔓延,欧元区经济持续恶化。欧债然而引发了欧洲经济增长的大衰退,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各国财政状况大幅恶化,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不断攀升。全球经济继续呈现出在长期波动中低速增长的态势,经济复苏面临新的不确定性,全球经济出现明显减速,新兴经济体的增长速度也明显放缓。

在全球范围内,中国经济奇迹般地保持着高速的增长。如此高速持续增长的经济,无疑将带来市场机会的增多和投资回报率的提高,成为中国最显著的优势,也成为各国理想的投资地。欧洲统一大市场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给中国引进外资带来双重影响:一是替代影响。区域化集团内部资金流动态势的增强,减少了本来可能投向中国的投资;二是协同放大影响。集团内部的再分解和重新整合,扩展了它在全球市场上的实力,使世界上最具前的中国市场,成为区域集团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二、理论基础

投资是指投入当前资金或其他资源以期望在未来获得收益的行为。投资环境指在国际投资过程中,足以波及和影响国际资本运营的东道国条件。无论政府机构、工商企业、金融组织,还是居民个人,作为独立的经济主体,都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的方式直接进行或间接参与投资活动。

我国的投资概念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初期至20世纪70年代末,这一阶段投资研究的对象是基本建设投资。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这一阶段所涉及的投资主要指固定资产投资。第三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各类金融产品不断涌现。

三、我国宏观经济状况分析

现阶段,中国经济正处于短期波动和中长期下行相互交织的时期,经济增长金融换档期。为抑制通胀率、控制房地产泡沫,中国政府综合运用各种政策工具,用紧缩的宏观经济政策抑制过热的经济。2011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无论从总量还是结构上都持续降温,增长速度呈缓中趋稳的态势。

20世纪末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和2008年金融危机中,人民币的坚挺给世界留下了良好印象并开始被广泛使用。中国推动了一系列改革来促进人民币在国际投资中使用的广度和深度,如制定2020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目标等。国际清算银行最新报告显示,2013年,人民币在全球外汇交易中处于首位。2013年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为53.7%,预计2020年会增至60%,2030年会增至70%,中间蕴含了巨大的投资机遇,将会受到国际投资者的青睐。

目前美国在中国的直接投资存量约为707.3亿元。1992年以前,美国主要投资欧洲和日本的公司。1992年以后,美国开始大规模对华投资。期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和福特公司加快投资中国的步伐,不断推出新车型,与德国大众、日本丰田竞争中国的市场。

四、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情况

1.建立了较完善的货币市场。尽管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继续放缓,导致货币需求量和外汇储备增长率持续下降,但是在央行多项货币政策的综合作用下,货币供应量呈整体回升态势。由于央行调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基础货币增长率继续下降。信贷是政府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工具,中国经济的波动主要是由投资引起的,银行信贷的投放量直接决定了投资的规模。由于央行紧缩性货币政策调控,信贷增长率大幅回落,信贷结构也不太合理。调节贷款利率是央行另一种货币政策工具,受到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影响,金融机构贷款加权利率持续下降。随着金融改革深化和金融发展水平提升,我国社会融资规模从2002年的2万亿元扩大到2011年的12.83亿元。稳增长在宏观调控中逐渐占据优势地位,金融机构存款量开始止跌回升。未来的货币政策将在稳定经济增长、保障流动性供给、促进金融体系稳定、防范中长期通胀压力之间平衡。

2.在内外部经济的挑战下,中国银行业的不良率仍然较低,商业银行资产规模继续增长,负债结构保持稳定,国家的利率调整也未对银行业的净利差产生过大的影响,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在逐步降低,资本充足状况保持平稳。面对监管的加强和市场竞争的激烈,银行业加大了创新与转型的力度,在表外业务方面,推出银信合作、票据回购、同业代付、资产证券化等业务。促进银行业务转型,加快小微企业和零售业务发展,突出综合经营,发展中间业务,提高资本管理效率。未来银行业将面临更大的挑战,经济风险逐渐显露,银行经营成本日益增加,银行必须进一步加大业务转型力度。

3.资本市场在规范中发展。在经济疲弱的市场环境中,中国证券业继续摸索前进。目前市场走弱直接影响了证券业的经营业绩。行情进一步回调,交易量下降,营业收入减少,行业利润下降,亏损面扩大,弱市特征显现。但是一些朝阳业务给证券公司带来了增收的希望,新开展的融资融券业务实现了36.4亿元的净收入,证券投资基金的数量也在增加。在未来的资本市场中,融资融券业务的全面铺开和新三板的开通建设,为证券公司开拓了新的经纪业务。在国家经济企稳的情况下,我国证券市场会出现一定幅度的上扬行情,同时面对来自基金管理公司的正面竞争。

4.目前我国保险业资产规模保持稳定增长,资金运用稳健,投资政策进一步放开,保险资金运用渠道逐步放开,市场总体格局稳定,中介机构发展稳健,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行业竞争力得到增强。但是也存在行业形象不佳、经营模式粗放、产口结构单一、人才素质不高等问题。未来的保险行业将着力加强防范金融风险、优化组织体系,积极培育市场,不断丰富保险产品。

5.外汇市场的发展。尽管中国外汇储备增长趋势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但增长速度明显下降。中国贸易顺差的持续缩小、欧元区债务危机的升级、人民币升值预期降低、国际经济复苏动力不足都是导致中国外汇储备出现阶段性回调的主要因素。目前,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水平较为稳定,已经接近均衡汇率水平,外汇市场交易品种明显增大,外汇市场建设初见成效。

五、投资策略分析

1.从政策上改善我国投资环境

(1)与来华投资国家采取共同行动切实改善我国投资环境,重点考虑和采纳外商提出的合理化方式管理的建议。

(2)目前,在与外商合作的过程中,由于投资项目的不确定性使投资者产生困惑,限制了很多潜在投资者和项目的发展。外资合作各国可以投资指导目录,提高投资政策和管制领域的透明度,降低限制措施的不利效应。

(3)签订国与国之间的投资保护协议,通过投资保护协议向合作过发出政治承诺支出和鼓励的有力信号,促进国家之间的直接投资。

2.我国现有金融产品投资策略

(1)房地产投资

房地产投资是我国资本市场一个重要的投资领域,具有资产流动性差、资金回收期长、投资高风险高回报、保值增值性强、投资渠道多样化、受政策的影响较大。房地产投资存在经济风险、技术风险、政策风险、融资风险等多种风险,为了规避风险,投资者在投资的过程中应该选择投资收益预先较为明确的项目,并通过市场调查来降低风险。通过开发结构的分散,包括投资区域分散、投资时间分散和共同投资等方式,达到减少风险的目的。可以依据房地产投资的风险程度和年获利能力,按照一定的原则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房地产进行恰当搭配以降低投资风险。

(2)股票投资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签发的证明股东所持股份的凭证,具有收益性、风险性、流动性等特点,持有股票的目的在于获取收益。投资中国股市,要结合基本面来分析行业。选择一个公司,可以从行业发展前景、行业的市场空间、行业生态环境、行业生命周期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其次是技术面分析,中国股市的核心技术分析是波浪理论,以及K线图、周期理论、几何形态、道氏理论等多种方法的综合使用,它的基础来源于人们对市场历史的重演性理解,从而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帮助人们认识市场,一个好的技术者往往在市中容易获取盈利。

(3)金融衍生品、信托、基金等投资工具

期货交易是指投资者交纳一定数量的履约保证金,通过在期货商品交易所公开竞价买卖期货合约并在合约到期前进行对冲,或通过期货转现货进行实物交割来了结义务的一种交易方式。期货市场提供的转移价格风险的工具有助于稳定国民经济、调节市场需求、减缓价格波动。期货交易可采用套期保值的方法,分为买入套期保值和卖出套期保值,能够规避价格上涨所带来的风险,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卖出套期保值能够帮助生产商或销售商回避未来现货价格下跌的风险,顺利完成销售计划,实现利润目标。

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处分的行为。信托具有财务管理职能、融通资金职能、沟通和协调经济关系职能、社会投资职能。信托机构开办投资业务是大部分国家的普遍做法,目前投资业务已成为我国信托机构的主要业务之一。

现在,中国的投资环境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总体条件优越。展望未来,在一带一路经济、生物工艺学产业、国内互联网产业的发展、零售行业、旅游业等为主体的各种投资热点产业逐渐走向成熟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为我国未来的投资环境提提供了更为宽广的舞台。

参考文献:

[1]滋维・博迪.投资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章洛崧.金融与中国经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李扬,王国刚.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13)[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4]于学军.全球视角:中国宏观经济解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5]张焕波.中国宏观经济问题研究[m].北京:时事出版社.

[6]王洛林.宏观经济效应及前景分析[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7]赵振全.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

[8]戴小平,付一书.金融产业发展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投资环境分析篇3

关键词环境质量;环境治理投资;CDm;绿色信贷

中图分类号X1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1)08-0061-005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1.08.010

1997年,全球84个国家在日本京都签署了《京都议定书》(Kyotoprotocol),就温室气体的减排目标达成协议,这标志着加大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已经成为全球共识。时间进入到2003年,英国在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首次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自此,“低碳经济”开始了它风靡全球的旅程。与其相伴而行的是不断涌现的一系列的新鲜词汇,如“碳金融”、“赤道原则”、“环境金融”、“碳排放交易权”、“CDm”、“CeRS”、“绿色信贷”、“能效贷款”等等。其中,“赤道原则”为银行判断、评估和管理项目融资中的环境与社会风险提供了一个基准。“CDm”机制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联手共同致力于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平台。“绿色信贷”为我国商业银行评估环境风险、改善信贷体系提供了契机。虽然根据《京都议定书》的规定,我国在2012年之前,尚不需要承担减排任务。但是随着时间推移,2012年已经近在眼前,改进环境质量,融入低碳经济的浪潮是我国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1问题的提出

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似乎永远是跷跷板的两端,如何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改善的双赢,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大对环境治理的投资不失为解决这一矛盾的良策,但是在投资之前,如果能够了解环境治理投资对环境质量的冲击路径,便可制定相宜的投资策略,选择合适的投资路径,以实现投资效应的最大化。

本文选取1998-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作为样本,使用单位根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使用误差修正模型(VeC)和脉冲响应函数(iRF)对环境治理投资对环境质量的冲击进行模拟。

2国内外研究现状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alKuznetsCurve,eKC)是研究经济增长与环境之间关系的主要工具。1991年美国经济学家Grossman和Krueger首次提出了库兹涅茨曲线的概念,并指出“污染在低收入水平上随着人均GDp的增加而上升,在高收入水平上随着人均GDp的增加而下降”,即呈现“倒U”形的趋势。随后,国外很多学者在此基础之上对eKC进行修正并预测拐点。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eKC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赵云君和文启湘通过对我国1990-2002年排污量的增长速度与GDp增长速度的比较,指出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与环境污染水平之间呈现较弱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因此,我国完全可以放弃“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模式,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1]。张学刚和王玉婧指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环境规制的结果而不是内生机制,当前我国各地环境污染与收入水平实际上是同步增加的正相关关系,这与我国片面追求速度而忽视环境污染的政策取向密切关联,同时指出经济增长并不能带来环境质量的自动改善,只有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强化环境规制,才是真正有效的途径[2]。冯相昭和邹骥指出Co2排放的主要驱动因子是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口的增加,而能效的提高以及能源结构的改善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排放的过快增加[3]。林伯强和蒋竺均采用对数平均迪式分解法(LmDi)和StiRpa模型,分析了影响中国人均Co2排放的主要因素,指出中国Co2库兹涅茨曲线的理论拐点对应的人均收入是37170元,即2020年左右。但实证预测表明,拐点到2040年还没有出现[4]。这个结果对我国目前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以及低碳经济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在低碳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要密切关注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王崇梅使用1990-2007年的数据,分析了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之间的关系,指出在一定阶段,我国的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处于绝对脱钩和相对脱钩的阶段。环境污染的状况直接影响了环境的质量[5]。目前,我国对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关系的研究主要是基于某个地区或城市的实证研究。例如,彭立颖和童行伟等分析了上海市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关系,指出应该因地制宜,采取措施,尽早跨越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拐点[6]。闫新华和赵国浩使用VaR等计量方法对山西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双向作用机制,存在动态的“倒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7]。要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就必须加大对环境的关注,加强对环境治理的投资。苏婕使用协整理论,利用我国1990-2007的数据对环境治理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8]。

目前,我国环境治理的投资主要来源于政府、银行与企业自筹。其中,政府投资占据了绝大部分。在2005年之前(包括2005年在内),我国政府对环境治理主要通过国家预算内资金和环保专项资金两种方式进行投资。自2006年起,我国政府对环境治理的投资主要以排污费补助和其他补助的形式进行。来源于银行的投资所占的比重较小,企业自筹的部分更是凤毛麟角。2007年,我国环保总局、人民银行、银监会三部门联合提出的一项全新的信贷政策,即《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明确提出“绿色信贷”的概念。自此,绿色信贷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董竹等:中国环境治理投资对环境质量冲击的计量分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第8期谈到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就不得不提“赤道原则”。BenjaminJ.Richardson指出,虽然存在很多异议,但是“赤道原则”的大体方向上是正确的,虽然“赤道原则”目前的形式很难为环境可持续融资的承诺的生成提供足够的支撑[9]。Christopherwright和alexisRwabizambuga指出保持或加强企业信誉的目标促使企业“采纳赤道”原则,从赤道原则中所能获取的信誉优势的大小决定了企业是否接受“赤道原则”[10]。董志和康书生指出,银行要以国家产业政策和环境政策为导向,强化信贷准入管理,将赤道原则转化为银行的内部政策[11]。郑文和宋凯指出我国商业银行的环保风险管理可以采纳“赤道原则”,以确保银行所融资的项目按照对社会负责的方式发展,进行环保风险防范[12]。冯守尊和陈胜从“赤道原则”适用范围、对象、标准等方面分析了“赤道原则”的脆弱性,指出要通过健全管理制度、独立的问责机制,并有效利用贷款来保证“赤道原则”的实施[13]。

3我国环境治理投资对环境质量冲击的计量分析由于工业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而目前低碳经济主要考虑的是工业废气的排放量,因此本文选择工业废气作为考察对象。鉴于当前我国环境质量指标的统计都以城市为单位,本文选用万元工业GDp的工业废气排放的变化率(lnemi)来表征环境质量,其中,工业废气包括工业So2、工业烟尘和工业粉尘。万元工业GDp的废气排放量越大,说明环境质量越低。需要注意的是,公布的排放量是经过处理的排放量,本文选用的是实际排放量,即公布排放量与处理量之和。同时,本文选用工业废气治理投资完成的变化率(lninu)来表征环境治理投资,其中包括来源于政府部门的补助,银行的绿色信贷,以及企业的自筹资金。

3.1平稳性检验

本文使用eviews6.0分别对时间序列lnemi和lninu进行aDF检验,以判断其稳定性,结果如表1所示。

表1的结果显示,lnemi和lninv都是1阶单整序列。

3.2协整检验

上文的单位根检验证明lnemi和lninv是同阶单整序列,因此,我们可以考虑lnemi和lninv是否存在协整关系。本文使用eviews6.0对lnemi和lninu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表2显示了检验的结果。

Johansen协整检验的结果表明,lnemi和lninv在5%的置信水平下,存在且只存在1个协整向量,这意味着二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具有长期的均衡趋势。

3.3建立VeC模型

Johansen检验证明了lnemi和lninv存在协整关系,在此基础之上,使用eviews6.0建立VeC模型。VeC模型能够将变量的水平值和差分值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二者包含的信息。从短期看,因变量的变动是长期的均衡关系和短期波动共同作用的结果。从长期看,误差修正项ecmt会将变量拉回长期的均衡状态。

本文使用eviews6.0进行VeC建模。由于lnemi和lninv是在假定序列有确定线性趋势和截距、协整方程有截距,并且一阶差分的滞后阶数为1的情况下进行协整检验,因此,VeC模型的形式为:

D(lnemi)=a(1,1)×(B(1,1)×lnemi(-1)+B(1,2)×lninv(-1)+B(1,3)×@trend(98)+B(1,4))+C(1,1)×D(lnemi(-1))+C(1,2)×D(lninv(-1))+C(1,3)

D(lninv)=a(2,1)×(B(1,1)×lnemi(-1)+B(1,2)×lninv(-1)+B(1,3)×@trend(98)+B(1,4))+C(2,1)×D(lnemi(-1))+C(2,2)×D(lninv(-1))+C(2,3)

其中,a(i,j)表示VeC模型第i个方程中的第j个协整方程的调整系数;B(i,j)表示第i个协整方程中第j个变量的系数;C(i,j)表示VeC模型第i个方程中第j个一阶差分回归量的系数。

使用eviews6.0估计得到模型参数的估计值为:

a=(-0.108540938517,-2.32635913295)’

B=(1,0.391043634024,0.117451130034,-1.94758539132)

C=-0.0444333714977,0.0478064314019,0.0354237603087

2.05859989203,0.178580173488,-0.00643900957914

VeC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lnemi和lninv在短期内会出现波动,暂时偏离长期的趋势,但协整向量会以a=(-0.108540938517,-2.32635913295)’的速度,将其拉回长期均衡关系。

3.4脉冲响应分析

为了准确刻画lnemi和lninv之间的关系,本文使用eviews6.0在VeC模型的基础之上,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环境治理投资的变动对环境质量的冲击,以及环境质量的变动对环境治理投资的冲击,结果如图1-2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如果在本期给环境治理投资一个正向的冲击,如加大政府补贴等,万元工业GDp的工业废气排放量在前2期没有任何变化,第2期之后略微下降,第4期后稍有回升,6期之后回归平稳。这表明环境治理投资受外部条件的某一冲击后,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会存在一个为期2期滞后期,随后会带动环境质量的改善,4期之后环境质量改善的幅度略微下降,6期之后环境质量稳定在略高于冲击之前的水平之上。

从图2可以看出,在本期给环境质量一个冲击,如发生突发性的环境污染事件,环境治理投资额在本期骤然上升,随后迅速下降,第3期开始,环境治理投资的效应逐渐开始显现,环境质量有所改善,4期之后,随着环境质量改

善幅度的下降,环境治理投资快速上升,6期之后缓慢下降,9期开始略有回升,11期之后达到平稳。这表明一旦环境质量受到外部条件的某一冲击,在短期内会带给环境治理投资反向的冲击,冲击幅度较大,并且持续期较长。

4结论及建议

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环境治理投资与环境质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环境治理投资确实对环境质量具有正向的冲击,但幅度较小且具有滞后期。这个结果与我国目前环境治理投资不足以及以政府补助为主的环境治理投资结构密切相关。政府的补助会在一定程度上助长高污染、高耗能企业的惰性,无法充分调动它们的积极性,使得环境治理投资的效果甚微。同时,银行尚未进行贷款管理机制的创新,尚未形成有效的评估机制对不符合产业政策、违反环境法规的企业和项目进行评估,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环境治理投资带动环境质量改进的效率。

此外,环境质量稍有变动,就会迅速引起环境治理投资大幅变动,而且持续时间较长。这说明我国环境治理投资随环境质量变化的波动性较大,尚未形成持续治理的长效机制,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对环境的重视度不够,尚未给予环境质量持续的关注,“临时抱佛脚”的间歇性的投资方式无法解决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

针对实证结果反映出来的问题,结合我国目前面临的形势,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政府应该加大对环境的重视。政府要密切关注环境质量的变化,将环境因素纳入GDp的核算之中,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体系之中,健全并强化法律法规,加大对高污染、高耗能企业的惩罚力度,确保各项环保政策持续有效地运行,建立环境治理投资的长效机制。

第二,要改变环境治理投资的结构,促使环境治理投资推动环境质量的改进。

首先,就政府而言,鉴于当前低碳经济发展如火如荼的形势,我国政府应该充分利用政策倾斜,调动银行和企业加大环境治理投资的积极性,同时,应该改变投资策略,创新投资形式,避免污染企业滋生惰性。

其次,就银行而言,要加强对环境风险的重视,建立与低碳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信贷评价体系,加大绿色信贷,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国内各类银行应该秉承绿色信贷的政策,加强绿色信贷产品的创新,以期融入低碳经济的浪潮,带动我国环境质量的改进。

最后,就企业自身而言,要树立社会责任感,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筹资,不能单纯地依赖政府的财政补贴进行污染的控制。就目前的形势而言,企业要充分把握CDm机制的有利时机,通过引进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促进我国环境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赵云君,文启湘.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及其在我国的修正[J].经济学家,2004,(5):69-75.[ZhaoYunjun,wenQixiang.theenvironmentalKuznetsCurveanditsCorrectioninChina[J].economist,2004,(5):69-75.]

[2]张学刚,王玉婧.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内生机制抑或是规制结果?[J].财经论丛,2010,(7):7-12.[ZhangXuegang,wangYujing.theenvironmentalKuznetsCurve:isitaendogenousmechanismortheResultofRegulation?[J].CollectedessaysonFinanceandeconomics,2010,152(4):7-12.]

[3]冯相昭,邹骥.中国二氧化碳排放趋势的经济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3):43-47.[FengXiangzhao,ZhouJi.economicanalysisofCo2emissiontrendsinChina[J].Chinapopulation,Resourcesandenvironment,2008,18(3):43-47.]

[4]林伯强,蒋竺均.中国二氧化碳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J].管理世界,2009,(4):27-36.[LinBoqiang,JiangZhujun.thepredictionofenvironmentalKuznetsCurveinChinaandtheanalysisoftheinfluencingFactors[J].managementworld,2009,(4):27-36.]

[5]王崇梅.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脱钩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3):33-35.[wangChongmei.DecouplinganalysisofChinaeconomicGrowthandenergyConsumption[J].Chinapopulation,Resourcesandenvironment,2010,20(3):33-35.]

[6]彭立颖,童行伟,沈永林.上海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3):186-194.[pengLiying,tongXingwei,ShenYonglin.RelationshipBetweenenvironmentalpollutionandeconomicGrowthinShanghaiofChina[J].Chinapopulation,Resourcesandenvironment,2008,18(3):186-194.]

[7]闫新华,赵国浩.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VaR模型分析――基于山西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2009,(6):59-62.[YanXinhua,ZhaoGuohao.theVaRmodelanalysisontheRelationshipbetweeneconomicGrowthandenvironmentalpollution:anempiricalStudyBasedonShanxiprovince[J].economicissues,2009,(6):59-62.]

[8]苏婕.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治理投资的协整分析[J].统计教育,2009,114(3):51-54.[SuJie.theCointegrationanalysisbetweeneconomicincreaseandenvironmentalGovernanceinvestmentofChina[J].Statisticalthinktank,2009,114(3):51-54.]

[9]RichardsonBJ.theequatorprinciples:VoluntaryapproachtoenvironmentallySustainableFinance[m].europeanenvironmentalLawReview,2005.

[10]wrightC,Rwabizambugaa.institutionalpressures,CorporateReputation,andVoluntaryCodesofConduct:anexaminationoftheequatorprinciples[J].BusinessandSocietyReview,2006,111(1):89-117.

[11]董志,康书生.赤道原则的国际实践及启示[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9,124(2):39-52.[DongZhi,KangShusheng.internationalpracticeandinspirationoftheequatorprinciples[J].FinanceteachingandResearch,2009,124(2):39-52.]

[12]郑伟,宋凯.赤道原则与我国银行业环保风险防范[J].农村金融研究,2010,(2):45-47.[Zhengwei,SongKai.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equatorprinciplesandthepreventionofenvironmentalRiskinBanksinChina[J].RuralFinanceResearch,2010,(2):45-47.]

[13]冯守尊,陈胜.论赤道原则的脆弱性[J].上海金融,2010,(2):12-16.[FengShouzun,ChenSheng.theStudyontheVulnerabilityoftheequatorprinciples[J].ShangHaiFinance,2010,(2):12-16.]

[14]孙力军.国内外碳信用市场发展与我国碳金融产品创新研究[J].经济纵横,2009,(6):30-33.[SunLijun.theDevelopmentofDomesticandinternationalCarbonCreditmarketandlnnovativeStudyofCarbonFinanceproducts[J].economicReview,2009,(6):30-33.]

[15]朱萃.商业银行实施绿色金融的效率分析及发展途径[J].企业导报,2010,(6):126-127.[ZhuCui.theanalysisofefficiencyandDevelopmentapproachofGreenFinanceinCommercialBanks[J].GuidetoBusiness,2010,(6):126-127.]

[16]ScholtensB,DamL.Bankontheequator,areBankstheadoptedtheequatorprinciplesDifferentfromthenonadopters?[J].worldDevelopment,2007,35(8):1307-1328.

[17]amalricF.theequatorprinciples:aSteptowardsSustainability?CCRSworkingpaperSeries,workingpaperno.01/05.

theQuantitativeanalysisoftheimpacttheinvestmentBringingtothe

environmentalQuality:BasedontheVeCmodelandtheimpulseResponseFunction

DonGZhu1,2ZHanGYun1

(1.BusinessSchoolofJilinUniversity,ChangchunJilin130012,China;

2.ChinaCenterforpublicSectoreconomyResearchatJilinUniversity,ChangchunJilin130012,China)

投资环境分析篇4

【关键词】商业地产;投资环境;主成分分析法;嘉兴市

当前国内对商业地产环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和一线城市,对中西部地区和二三线城市涉及较少,且大多使用定性分析,而较少采用定量研究。本文以嘉兴市为研究对象,对影响嘉兴市商业地产投资环境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找出其主要影响因素,以便为政府制定更为合理的当地商业地产环境规划和为商业地产投资者采取投资决策提供正确的建议,借以促进嘉兴市的商业地产市场健康、持续发展。

一、研究对象状况

嘉兴市是浙江省省辖市,是长江三角洲重要城市之一。与沪、杭、苏、湖等城市相距均不到百公里,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公路、铁路、机场、水路四通八达,实现了县市间的半小时交通圈和嘉兴到沪、杭、苏的一小时交通圈。全市土地面积3915平方公里,下辖南湖、秀洲两个区,平湖、海宁、桐乡三个市和嘉善、海盐两个县。2010年,嘉兴市总人口341.60万,全市生产总值达2300.20亿元,增长13.7%。人均GDp69297元,增长13.1%。固定资投资额为14882637万元,较上年增长20.7%。房地产开发投资额2703889万元,增长44.5%,其中商业地产投资额200921万元,涨幅25.83%。竣工房屋面积6178954,涨幅22.35%,其中商业地产竣工面积1710127平方米,涨幅9.36%。商品房实际销售额3406393万元,涨幅11.25%,其中商业地产实际销售额989125万元,涨幅54.3%。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目前,国内外并没有形成一套统一的、完善的商业地产投资环境定量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嘉兴市自身情况,综合其商业地产投资环境的影响因素及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准确性。本文构建的商业地产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商业地产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三、主成分分析法

在实证研究时,为了全面、系统地分析问题,我们需考虑众多影响因素,变量太多会增加计算量和分析问题的复杂性,因此人们希望以较少的变量获得较多的信息。主成分分析正是解决这类题的理想工具。主成分分析也称主分量分析,旨在利用降维的思想,把多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其主要步骤:(1)选取商业地产投资环境的影响因素;(2)根据标准化矩阵建立相关矩阵;(3)解特征方程,求特征向量和特征值;(4)将标准化后的指标变量转换为主成分;(5)对m个主成分进行综合评价。对m个主成分进行加权求和,即得最终评价值,权数为每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

四、嘉兴市商业地产投资环境影响因素的量化分析研究

本文从嘉兴市统计网中选取2006至2010年共五年的数据作为样本数据,将运用SpSS20进行主成分分析,分析研究嘉兴市商业地产投资环境。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此消除不同量纲的影响。接着,采用SpSS20对样本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有3个,其所解释的方差累积贡献率为97.01%。根据旋转成分矩阵可知,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均可支配收入、固定资产投资额、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商业地产销售额、人均绿地面积、每万人医疗机构床位数、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城镇化率、人口总数以及人均消费支出13个指标的荷载均大于0.87,说明主成分1基本反映了这些指标的信息;同理,主成分2反映了外资利用情况、商业地产销售面积、房地产投资增长率三个指标的信息;主成分3则反映了人均道路面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和人口增长率三个指标的信息。这三个主成分基本保留了原有指标所反应的信息,所以可以用这3个主成分指标代替原有的19个指标。由最大方差旋转得旋转成分矩阵,由此得到前三个主成分的主成分模型为:

F1=0.971X1+0.993X2+0.157X3+0.978X4+0.926X5+0.931X6+

0.448X7+0.966X8+0.957X9-0.350X10+0.880X11+0.907X12+X13+

0.874X14+0.985X15+0.992X16-0.359X17+0.159X18+0.538X19

F2=0.237X1+0.098X2+0.975X3+0.171X4+0.085X5-0.028X6+

0.889X7+0.253X8+0.284X9-0.636X10-0.459X11+0.304X12+0.002X13

+0.085X14+0.137X15+0.016X16+0.364X17-0.979X18+0.426X19

F3=0.004X1-0.068X2+0.159X3-0.120X4+0.096X5-0.333X6+

0.098X7-0.015X8-0.010X9+0.659X10+0.093X11-0.249X12-0.025X13

-0.361X14-0.107X15-0.100X16+0.786X17-0.087X18+0.648X19

以每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占所提主成分的方差累积贡献率的比例为权重,可获得主成分综合模型:

F=0.7134X1+0.6983X2+0.3187X3+0.704X4+0.65X5+0.6288X6

+0.498X7+0.7135X8+0.714X9-0.376X10+0.5006X11+0.6843X12+

0.6823X13+0.6144X14+0.70132X15+0.68X16-0.165X17-0.103X18+

0.459X19

根据上述模型和标准化后的数据可以计算出嘉兴市2006至2010年商业地产投资环境评价数值。见下表2:

表2

五、分析和建议

据表2的结果可知,嘉兴市的商业地产投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投资者对嘉兴市商业地产市场的兴趣也越来越大,也意味着嘉兴市商业地产市场有一个良好的发展未来,F1的方差贡献率高达66.107%,说明F1是影响嘉兴市商业地产投资环境的最主要方面,其代表经济、市场、基础设施和社会生活方面的指标。而要进一步改善嘉兴市商业地产投资环境,就需着重提高其上述4方面的发展水平,同时兼顾其他方面。(1)加强市内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整治和优化环境力度,致力于打造嘉兴市高水准的商业地产投资软环境,同时加大投资环境法制监管、执行力度。(2)依托自身特殊的地理优势,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强政府工作效率和改善投资政策,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扩大利用内资和外资规模,改善投资结构。(3)努力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同时加快人才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各种人才。

参考文献

[1]周飞,陈士银,吴雪彪.珠三角地区城市房地产投资环境评价[J].特区经济.2009(12)

投资环境分析篇5

[关键词]投资环境评价分析因子分析法

近年,辽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外资快速增加。现在,辽宁经济已经具备了更大的发展条件,而要认识和评价辽宁的投资环境,使投资者更加准确客观地了解它的投资环境,增加投资,对辽宁投资环境的客观评价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一、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为了科学、客观、准确的衡量辽宁投资环境的状况,根据指标选取的客观性、全面性、简洁性、可比性以及可操作行原则,运用主成份分析法进行筛选,选择以下四类9个指标:(1)反映地区经济实力的指标:X1地区生产总值(GDp);X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人均GDp反映了一个地区居民的富裕程度,在此主要是为了弥补GDp指标的不足和缺陷,以便客观正确的评估;X3居民消费水平,反映一个地区的人民的需求情况;X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反映地区的市场需求和消费规模;X5进出口商品总额,反映了地区的经济发展实力;(2)反映地区基础设施的指标:X6地区邮电业务总量,反映了地区的邮政通信业的建设和完善情况;(3)反映地区社会环境的指标:X7每十万人拥有高等学校在校人数,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该地区的人力资源状况;(4)反映地区优势和发展潜力的指标:X8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主要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工业化程度,由于辽宁是我国老工业所在地,工业比重较高,为了反映该地区的工业情况,选取了该指标;X9城市工业原材料产量,作为老工业基地的辽宁,原材料工业多年来一直是其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它反映了该地区所具有的优势资源.有研究表明,影响外商投资的关键因素是地区优势,良好的产业基础以及高素质人才。

二、对各城市投资环境的方法研究和评价

因子分析法是一种降维、简化数据的方法,主要是对原始的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的处理,标准化后的变量均值为0,方差为1。然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求解因子载荷矩阵,判断是否具有相关性,对影响辽宁各城市的投资环境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Kmo抽样适度测定值达到0.718,Bartlett球形检验的p值为0.000,这些说明选择的指标比较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根据特征根大于1的原则,对影响辽宁投资环境的指标提取了能解释原始变量85%以上信息的公共因子,可以很好的代表原始变量来分析辽宁各地区的投资环境情况。然后,将各公共因子得分进加权汇总,利用回归法估计的因子得分系数和原始变量的标准化值可以计算各公共因子的得分。最后,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5.0计算出辽宁各城市在2007年各公共因子得分以及综合得分排序。

三、结论分析与对策

1.结论分析

通过对辽宁各城市的投资环境评价,并根据综合因子得分情况,可以将14个城市分为4类,第一类,F>1,大连、沈阳,这类城市为省内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在经济实力、基础设施、人力和环境资源都具有优势和很好的投资环境;第二类,0

2.优化辽宁省各城市投资环境的对策

(1)推进城市投资环境创新,加强产业结构调整

近年来,装备制造业已超过石化行业成为辽宁省第一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因此,应进一步提高装备制造业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合理选择优势区位,深化改革、进行新体制、机制的创新。此外,辽宁各城市要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积极发展文化、旅游、社区服务等需求潜力大的服务行业。

(2)积极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辽宁城市的空气质量一度很成问题。长期以来形成的“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使得不少城市一度成为北方煤烟型城市的污染典型。对此应该推进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逐步建立资源循环化、污染物再利用化、资源使用最小化、废物产生减量化、生产过程无害化的循环经济生态工业体系。同时,加速治理河流水系,科学进行城市功能区划,优化区域布局,增建城市功能区域绿化隔离体系,特别是鞍山、阜新、抚顺、本溪等矿产资源型城市要建设绿化隔离带,以解决工业区与商业区、居住区、文教区交错布局的结构性问题。

(3)关注民生,突出城市的个性文明

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关注一个地区的教育、就业、养老、医疗、住房等问题。因此,应该积极提高人才素质、促进就业和提高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使得百姓更多地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优惠。同时,逐步建立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并突出自己的个性文明、文化。

(4)整体规划,城市间互惠互利

辽宁省各城市大力发展旅游项目以及正在进行的沈阳于其周边城市“经济同城”项目,城市之间资源共享,互相拉动产业经济的提高,来达到经济上的“同城”。

参考文献:

[1]王晓锋:东北区域一体化的战略择研究.东北师范大学

投资环境分析篇6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环境污染;环境效应

[中图分类号]F83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880(2011)09-0043-03

一、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污染

关于外商直接投资对发展中国家的环境影响问题,国外理论界有个备受争议的“污染天堂”假说。其主要观点是:发达国家非常严格的环境标准使得跨国公司生产成本上升,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跨国公司就把这些污染环境严重的产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生产,从而使得资本从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更多的FDi会降低环境标准。这个观点暗含了FDi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双向关系:较弱的环境管制吸引了污染密集型产业,而污染密集产业的进入又加剧了东道国环境污染的恶化。

Gtossman和Kruege(1991)提出了FDi改变东道国环境的三种效应的影响机制: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anayotou(2000)进一步补充为四种效应方式: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以及管制效应。本文从这四个方面对FDi对我国的环境影响进行简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

外资进入我国是从1979年开始的,在三十多年的时间内迅猛发展。1979—1982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额仅有17.69亿美元,2002年达到527.43亿美元,2010年实际使用外资额首次突破千亿美元,达到1057.4亿美元。

在地区分布上从少数沿海城市和特区扩展到国内大部分地区,并呈“东高西低”的格局。20世纪90年代初,这种地区差异表现得十分突出。当时东部地区吸引FDi为29.7亿美元,占比高达93.9%,中西部的比重分别为3.87%和2.26%。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央政府提出了“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采取多项优惠政策鼓励外商去西部和中部投资。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西部经济的发展,也进一步提高了这些地区吸收FDi的比重。截至2008年底东部地区FDi占全国比重为83.28%,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FDi比重分别为10.64%和6.06%。

在产业领域,允许FDi进入的行业不断扩大,形成了一个从数量小、范围窄、限制多的试点阶段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全面开放的格局。外商投资企业遍及第一、二、三产业的几乎所有行业。

到目前为止,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的基本格局是: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很小,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第三产业的投资呈迅速上升的趋势。由表1可知第一产业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很少,且生产技术和效益都不高,与此同时,在第二产业中,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工业部门,尤其是制造业。在2008年外商投资项目的产业中,制造业所占的项目为11568亿美元,占总项目比重42.01%,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98.95亿美元,比重为46.07%。由此可见制造业已成为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第一大产业。在第三产业中,外商投资主要集中在房地产行业和社会服务业,其次是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业和金融保险业等。

三、外商直接投资的环境效应分析

(一)技术效应

FDi的技术溢出效应是指FDi的技术扩散对环境的影响。FDi为那些解决特定的生态问题的环境技术和服务在全球的扩散提供了机会。当使用环境友好技术和有效率的管理技术时,技术效应对环境就表现为正效应,反之就表现为负效应。

Blaekman&wu(1998)对中国电力工业的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环境绩效的研究发现,由于先进的发电技术和环境管理以及中国本土企业和FDi企业的竞争,FDi提高了中国电力企业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了废物利用量。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近代工业发展较为缓慢,技术非常落后。改革开放以来,引进外资的同时,也引入了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这些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落后技术自身的缺陷。以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工业增加值表征工业污染的密集度,历年工业增加值按照1992年不变价格计算。图1显示了1991—2007年我国工业污染密集度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工业污染各个指标都呈现了大幅度的下降。说明这些先进和环境友好型技术的应用降低了我国工业污染物的排放量,也降低了我国工业的污染排放水平。因此,在这方面,FDi对我国环境的影响是正面的。

(二)规模效应

规模效应是指FDi导致的经济规模变化所造成的环境影响。通常认为,FDi会促进经济的增长,带来经济规模的扩大,生产和消费规模的扩大意味着需要投入更多的自然资源和能源,排放更多的污染物,对环境产生负效应。其次,FDi会促进当地GDp的增长,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增强人们环境保护的意识和努力程度,从而有利于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环境产生正效应。

众多学者的研究表明,我国还处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左侧,未跨越拐点,FDi的规模增加只会加重环境的污染。而FDi的二元特征决定了FDi无论在区域上还是产业上都比较集中,区域上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上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的制造业。这种分布特征加剧了我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陡峭程度,使得每个单位的国民生产总值排出的污染量远远大于其他同等国民收入的国家。由此,FDi在这方面对我国环境的影响表现还是负效应,尚未显现出积极的环境效应。

(三)结构效应

结构效应是指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和行业组成对投资所在地环境的影响。经济结构升级的环境影响可正可负:如果一国经济处于工业化阶段时,自然资源开发、重化工工业是FDi的主要投资产业,将带来不可持续资源的加速耗竭,结构效应是消极的;若一国经济处于后工业化、信息化和知识化阶段时,如制造业向服务业的转移将带来更小的环境压力,结构效应是积极的。

从行业结构来看,我国的FDi目前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的制造业。工业各行业污染排放强度差别较大,约有88%的FDi工业增加值集中在污染密集型产业,其中有30%是重度污染密集型产业。这样的引资结构无疑对我国的环境产生更多的损害,会加剧污染的排放。不过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经济结构也渐进合理化。自2006年以来,我国吸引的工业制造业FDi份额和污染密集型行业FDi产值份额都有所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整个工业的污染排放。而且,从长期来看,第二产业的FDi会逐渐饱和,逐渐转移到第一、第三产业,国家也会对这些重污染的行业采取措施进行限制,减少其负效应。

从区域结构来看,我国的FDi区域分布非常不均衡。2006年,东部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569.22亿美元,比重为81.94%,而中西部分别只占了5.65%和3.13%。截至2008年底东部地区FDi比重下降到83.28%,而中部地区上升为10.64%,同时西部地区FDi比重上升到6.06%。FDi区域分布的非均衡性,使得FDi对我国环境的负面效应也呈现出明显的东高西低的特征。

(四)管制效应

管制效应是指东道国政府的“引资”行为产生的影响。当一国采取严厉的环境管制时,污染产业的比重降低,管制效应对环境产生正面的影响;若环境管制宽松,污染产业FDi的流入增加时,管制效应倾向于提高一国的污染水平。即符合“污染避难所”假说,该假说是指污染密集型产业的企业倾向于设立在环境标准相对较低的国家。

在环境管制和环境标准方面,FDi企业遵循我国现有的环境法规和标准要求,但是很多地方政府为了政绩,盲目地对FDi企业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包括执行环境政策不严格,人为造成了对环境影响的负效应。另外,为了提高国际竞争力,各国会竞相降低其环境标准,从而陷入国家间制定环境标准的“囚徒困境”。当然FDi企业的存在也对地方的环境标准的制定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使得其所在产业的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从而产生更严格的地方标准出台。近些年来,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我国政府已经开始采取一些措施,加大了环境管制力度,逐渐严厉的环境管制也阻止了部分污染严重的企业进入,对污染排放起到了某种程度的抑制作用。不过由于我国各地区采取的环境标准和管制有所差异,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工业污染的区际转移。从长期来看,我国应继续提高环境标准,这样会有利于环境的质量改善。

金秀王正宇: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环境效应分析

四、对策和建议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技术溢出的正效应

在继续扩大引进外资规模的同时,要不断提高外资质量,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特别是环保友好型技术,在财政、税收等方面给予鼓励;扶持绿色产品和环保产业,尽快形成支撑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平台。鼓励公司承担环境责任,帮助其合资经营的伙伴等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外资在提高技术溢出方面的正效应。

(二)制定可持续发展规划,发挥规模的正效应

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应建立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我国在使用外资与环境保护发生矛盾时,不应为追求经济上短期、局部的“增长”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同时,重视环境制度的改革、创新,以尽可能小的环境保护成本实现尽可能好的环境效果,促进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三)调整优化产业引资结构

进一步完善体制政策环境与产业准入政策。制定不同行业的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强化招商引资的结构导向作用,采用倾斜的产业政策鼓励外商去投资生态农业、林业、旅游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等传统产业的同时,积极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改变“两头在外,污染在内”的产业结构。随着入世承诺的完成,我国第三产业对外资的开放度大为提升,而进入第三产业的外资的清洁度也将更高,有利于我国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四)进行环境管制的创新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FDi对我国生态环境的负面效应,除了运用法律手段建立惩罚机制之外,还要运用经济和政策手段建立适当的环保激励机制。比如对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FDi项目的引进,地方政府应给予其一定的政策优惠;对于企业用于治理污染控制和治理的投资,实行税收抵免等。这些基于业绩的激励措施能影响引资地区整体行为,引导引资活动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峰,齐建国.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环境效应的经验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7(8).

[2]张彦博,郭亚军.FDi的环境效应与我国引进外资的环境保护政策[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4).

[3]沙文兵,石涛.外商投资的环境效应分析——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6(6).

[4]巫雪芬,新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的环境效应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5,187(3).

[5]李国柱.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污染的因果关系检验[J].国际贸易问题,2007(6).

投资环境分析篇7

1.1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是在一定时期内,特定区域中所拥有的影响和决定现代服务业运行系统健康发展并取得最优效益的各种主观、客观要素的综合体[3]。为了较全面、准确地反映福建省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的现状、前景和存在问题,遵循综合性与针对性、可操作性与可比性、监测功能和国际惯例等原则,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福建省情,同时考虑资料的可获取性,选取40个评价指标,建立了福建设区市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综合评价体系(表1)。

1.2数据主成分分析

在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间由于在内容、量纲及取值优劣标准等方面不同,应对原始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定义为投资环境综合有利度,指标变化方法如下式中:i=1,2,3,…,m;Sij为因子标准化值,Sij为因子原始值,Sj(max)为第j列中的最大值;Sj(min)为第j列中的最小值。本文采用福建省统计年鉴2010原始数据及各设区市2010年国民经济统计公报,经规范化处理后,按“累积方差贡献>=85%”的提取主因子原则,应用SpSS11.0进行主因子分析(表2),提取4个主因子,累积方差贡献90.332%>85%,则主因子分析合理。本文采用公因子方差赋权法确定指标的权重ri:ri=hi2/∑h2i式中hi2为Si指标的公因子方差,ri为指标Si的权重。综合评价模型为wj=∑ri•S′ij(式中ri为Si指标的权重、S′ij为j市Si指标的极差法变换值,0≤wj≤1越大投资环境越优越),综合评价结果见表3。

1.3评价结果分析

据表3,福建设区市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存在较大差异,大致可分为三类:①综合有力度在0.63以上的有海港城市厦门、政治中心福州和民营企业发达的泉州。厦门是经济特区,有地方立法权,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在九个设区市中处于领先地位,福州、泉州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与厦门差距较小;②综合有力度在0.25~0.30区间的有漳州与南平。漳州以农业为主导产业,人们对经济的认识度不高,城市发展较东南沿海地区落后,南平虽是山区,但有着著名景点武夷山,具有一定的优势;③综合有力度在0.20~0.25区间的有龙岩、三明、宁德、莆田。受区位、经济基础等条件的制约,这四座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

2福建设区市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优化思路

2.1聚类分析

福建设区市因地理位置与发展条件不同,加上长期以来由于行政管理体制固化形成的市域经济结构难以调整,设区市间存在明显的经济差异。应用SpSS11.0对指标加权平均值运用最远距离法进行聚类分析(图1),共分为三类:福州、厦门、泉州为投资环境良好型,漳州、南平为投资环境中等型,莆田、三明、龙岩、宁德为投资环境偏差型。

2.1.1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良好型

地处沿海的厦门市、福州市、泉州市,是福建省基础设施最好,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因此是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最好的区域。厦门是具有立法权的经济特区,福州作为省会城市是福建的政治中心,泉州是民营经济最繁荣的城市,具有良好的政策环境。其中,泉州和福州分别拥有常住人口786万人和687万人,是福建省人口最集中的两个城市。从经济上看,2009年中国城市人均GDp排名中,厦门约是福州、泉州的1.6倍,约高出三明、南平、龙岩、漳州、莆田1.5倍,甚至比宁德高出2倍以上。厦门市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50.3%,旅游总收入达325.43亿元,三星级以上酒店52家,会展业和旅游业发展成熟;现世界500强中有47家进驻厦门(如柯达、戴尔),厦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26131元和9153元;全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1.96万人,人们购买力最强;从科教水平看,这三个城市集中了福建省大部分高校,具有充足的科研人才。福州现有“两院”院士中福州籍的有56人,居全国大中城市前茅。市内拥有高校34所,三级甲等医院15个,艺术团体19个,公共图书馆15个,居全省第一,在医疗服务和文化服务方面占据优势。泉州设立了7个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企业总数155家,全年实施各类部级科技计划项目73项,技术基础较好。这三个城市必须率先发展,走在全省前列,进而带动山海联动发展。美丽的海岛城市厦门的投资环境最佳,省会福州几乎与之齐头并进,古城泉州与之差距小,有很大的潜力和提升的空间。

2.1.2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中等型

福建南部漳州和北部南平属于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中等型城市。就第三产业而言,表3看出,南平市投资有利度与漳州旗鼓相当。南平市在武夷山旅游的支撑下,国内外旅游者人数1186.05万人次,位居全省第三。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仅37.3%,城市化水平达48.5%,居全省第四,在山区城市中投资环境相对较好。漳州东濒台湾海峡与台湾省隔海相望,东北与泉州和厦门接壤,西北与龙岩相接,西南与广东的潮州毗邻,是著名的侨乡和台湾祖居地,是他们寻根谒祖的地方之一,有利于吸引台商和华侨的投资。同时南靖、平和等县还有不少客家镇,深受客家文化的影响,有着多元的文化底蕴。漳州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水产资源、水电资源、矿产资源和温泉资源,是著名的水果之乡,旅游资源丰富,有“四菜一汤”的土楼;海滨石崖的自然奇观“风动石”;现存世界上唯一的灭国王族建居的赵家堡;海滨火山地质公园等。

2.1.3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偏差型

龙岩、三明、宁德和莆田经济基础差,交通闭塞,高校少,科学文化水平差,属于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偏差型。莆田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仅31.4%,服务业结构层次低,居民收入水平相对不高,生产业发展和服务消费需求偏弱,艺术团体与图书馆各3个,高校只有2所,文化服务基础薄弱,居于全省下游。宁德市GDp仅泉州的1/5,人均生产总值不足厦门的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协议合同利用外商投资与实际利用外商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居全省最后一位。此外,城镇化水平等均居于全省下游水平。龙岩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服务企业规模小,市场发育程度比较低,社会总需求不足,城市化进程缓慢,专业性人才缺乏,导致第三产业总量明显偏小。与省内其他城市相比,第三产业增加值总量居九市第六位,与GDp总量、财政收入总量分别居全省第五、第四不相当。目前现代服务业的投资环境欠佳。但三明、龙岩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旅游资源,居民收入持续快速提高,消费水平显著提高。宁德拥有三都澳、白马、沙埕等港口,连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福州、温州等发达地区的优势,有助于宁德的经济发展。

2.2优化思路

2.2.1实施差异发展,有效处理三类城市的关系

福建省各设区市因以上所讨论的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影响因素的不同,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存在明显差异。面对三类城市的差异,应实施差异发展,各设区市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争取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层次。建设经济增长带,优化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要以厦门、福州、泉州为重点,充分发挥海港优势,优先发展。例如,福州市区地热总储量达9800m3,是中国三大温泉区之一,要全力打造“都市温泉”;充分利用市内高校多,科研技术人员多的特点,加快高新技术园区的建设;将东街口核心商圈做大规模、提升水平,打造三坊七巷,振兴高端旅游;积极引进外资,加快交通运输和商贸业、旅游业、金融业、房地产业、高新技术服务和商务服务业,辐射山区。宁德、南平与福州毗邻,龙岩与厦门接近,Ⅰ类城市在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应投入资金拉动相邻山区城市的发展,有效处理好地区间的关系,建立合理的现代服务业空间结构。

2.2.2因地制宜,合理定位设区市现代服务业龙头行业

福建设区市要根据区位优势、经济实力、基础设施等条件,科学布局现代服务业结构,突出特色。①现代物流。厦门、福州、泉州发展沿海物流,三明、龙岩发展陆地港。厦门市是拥有立法权的港口城市,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时机在福建最为成熟,应努力争取“部级物流中心”;福州应努力争取“区域物流中心”;泉州位于海西经济区中段,基础设施较完善,海陆空形成立体交通网,石狮晋江一带的鞋服食品、德化陶瓷、南安石材、安溪铁观音等生产性部门都与物流行业息息相关,应努力发展“地区现代物流”;梅列区和新罗区分别是三明、龙岩的中心城市,区域经济综合实力强,应以构建辐射闽粤赣边的现代物流中心;②会展经济。厦门有部级会展中心,福州有工业展览城,应大力发展会展经济;泉州应抓住机遇在东海组团培育特色总部经济,城东组团发展会议展览;③文化创意。在科技创意中,以厦门、福州为代表发展动漫产业;在历史街区建筑中,泉州应以创意园区为依托,将旧厂房发展成诸如源和堂的创意产业和古民居的体验旅游;福州应将三坊七巷的创意产业做大做强;厦门鼓浪屿也是创意产业的良好孕育点;漳州可发展农业创意,摆脱水果价格低廉的困境;④高端旅游。厦门、福州可开发邮轮、游艇、垂钓等高端旅游产品,让游客体验海上游览的乐趣;泉州是古城风貌保持完好的历史文化名城,与台湾的“五缘”优势可发展对台“寻根”体验旅游;南平武夷山应充分利用“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品牌,融合朱子文化和古越文化,将武夷山由观光旅游提升为体验旅游,刺激高端消费;⑤it信息服务。厦门与福州条件较成熟,应发展软件园,泉州可发展光伏产业;⑥技术研发服务与金融服务。福州作为省会城市,市内高校多,科研技术人员多,具有福建省一级人才储备,应以近年来商务服务业和高新技术服务业发展迅猛的鼓楼区为核心,发展研发中心和区域金融中心,重点发展信息咨询、服务外包、金融保险等行业。漳州农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有待发展技术服务,使之向技术密集型提升,如通过对花卉提供农业技术服务改良品种;建立石化pS项目的研究中心等。

2.2.3加强现代服务业科技支撑,改善用人环境

加强现代服务业科技支撑,可通过提高现代服务业信息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建立研究所、院士服务站、科技博览会、618交流平台等科研机构,为软件园等高科技服务业提供软件科技服务。科技支撑离不开高级专业人才,Ⅰ类城市高校众多,发展速度快,机遇大,有利于吸引人才,山区城市发展相对落后,导致人才分布极不平衡。因此,政府更应该重视Ⅱ、Ⅲ类城市的发展,积极引进先进设备和经营理念,嫁接国际知名的大型服务企业或连锁企业,以合资合作方式推进行业创新。通过政策导向吸引现代服务业企业入驻,采用高薪、送房等优惠福利政策聘请人才,疏通异地人才的上升渠道,平等对待外来员工,使人才有归属感。

2.2.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市化进程

推进城市化进程必须做好城市绿化及城市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良好的城市形象是城市化的拉力,有助于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如福厦高铁的投入使用,三明市沙县兴建机场、厦门发展快速公交、轻轨铁路等轨道交通有助于福建改善基础设施,推进城市化进程,拓展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空间。福建各设区市应加快城市化脚步,如福州着力建设闽江口城市;厦门建设以海沧、五缘湾为中心的海湾城市;泉州打造环湾城市;漳州向龙海发展,由沿江城市向面海城市发展,形成厦漳一体化;宁德向三都澳发展;三明向沙县发展,各设区市做大城市规模,使人口聚集,需求增加,从而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2.2.5抓住机遇,积极对接港澳台现代服务业的合作

目前,国际产业转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知识型服务产业,如技术、软件开发、芯片设计、建筑设计、金融分析及各类研发工作等,成规模地向具有智力人才优势的发展中国家转移。在这样的新形势下,福州、厦门、泉州的物流业与港台对接,泉州可对接高雄。此外,泉州应重点培育电子信息,生物制药产业,增大对港澳台的互补空间,漳州建设对台农业合作基地,三明、南平是福建重点林区,闽西北应抓住机遇,建立对接港澳台的林业投资转移,推动福建林业产业升级,提升区域竞争实力。福建要密切关注港澳台发展动态,积极引进配套项目。

2.2.6加大政策支持,更新升级传统服务业

投资环境分析篇8

关键词:国有投资公司;竞争环境;波特五力模型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

国有投资公司负责国有资本的战略性投资,承担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任务,多年来在业务领域内基本不存在竞争,但随着政府投资体制的逐步完善,即使是政策性投资项目或国有股权收购也同时存在着来自不同方面的竞争者,因此国有投资公司要实现长远发展,必须遵循市场规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将面临更加复杂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波特认为,一个产业内部竞争激烈程度以及效益水平主要是受五种力量的共同支配,国有投资公司如果能够针对这五种力量培育自己的反应机制,就可能改变竞争地位,赢得超额收益。

一、竞争者分析

国有投资公司的业务领域已经多元化,但主要集中于电力、水务等城市基础产业。以电力项目投资为例,国有投资公司作为区域性的投资公司,主要立足于本地区,跨区域投资受到一定的限制,新电源项目的开发建设势必受到来自包括部级电力投资公司在内的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型电力公司的竞争威胁,电力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另外,国有投资公司还面临两个层面的竞争:一是公司总体战略竞争;二是在产业组群面的同一市场竞争。另外,国有投资公司的业务还包括配合国企改革,实施国有企业的兼并、收购及股份制改造等。因此,国有投资公司还面临着地方及民营企业的竞争。其主要特点是资本实力及产业整合能力较强,但基本都是针对特定产业进行投资。同时,国有投资公司目前的主要优势体现在国家及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雄厚资金实力、战略和信息资源优势等方面。

二、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分析

国有投资公司的国有股权作为特殊商品,目前主要掌握在政府手中,具体来说,是由有关的政府部门持有。国有投资公司取得股权的途径主要包括政府直接划转,通过企业重组、收购和兼并等方法实施对改制企业股权的购买,也包括自主投资项目所形成的股权。总之,如果是政府作为国有股权的“供应商”,其议价力量非常强,讨价还价空间很小。国有投资公司业务领域多集中于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供应商议价能力相对政府部门较弱。

三、购买者讨价还价能力分析

股权产品作为特殊商品,其价格同样取决于市场供求关系。顾客市场可以分为消费者市场、政府市场、企业市场、转售商市场和国际市场,国有投资公司的主要顾客为后三类。根据近年资本市场的发展趋势,机构购买者在关注股权产品盈利性的同时,更加注意完善企业内部的资本配置,他们购买股权的主要目的是资本运作,进一步巩固核心业务的竞争优势,扩大市场占有率。因此,对股权产品来说,需要根据具体股权所在产业来探讨购买者的力量。国有投资公司主要涉足的领域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诸如能源、交通项目此类项目,潜在股权收购者的议价能力较弱。

四、潜在进入者威胁分析

潜在进入者对企业的威胁主要来自进入壁垒的程度,进入壁垒通常包括规模经济、进入市场的资金要求、进入分销渠道的难度、经验和进入的预期效益等。由于政府对地方产业布局的控制力较强,对潜在进入者来说,进入壁垒主要集中在政府行为、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这种状况较短时期内不会改变,并且还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同时,国有投资公司投资的领域以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基础设施为主,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对潜在进入者的规模和资金实力要求较高,这对潜在进入者也构成一定的壁垒。

五、替代威胁分析

所谓替代,是指一种产品在满足顾客某种特殊需求或多种需求时取代另一种产品的过程。波特指出,替代品的存在,影响着企业可能获得的盈利的上限。替代品具有“不同类别”的特性,所以可以看出,股权是一种价值的表现形式,是无形的东西。因此,其替代品就表现为实物价值,具体说来,就是顾客选择投资建设项目的可能性。国有投资公司投资的领域,包括能源、交通等项目的股权一般是投资公司的核心资产,进入条件要求高,不易被模仿,替代威胁较小;而持有的非基础产业项目的股权性质则相反,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替代威胁较大。

为进一步说明国有投资公司所处的竞争环境和面临的问题,根据上述分析制作了国有投资公司五力分析模型,如图1所示。(图1)

投资环境分析篇9

[关键词]俄罗斯;投资环境;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F135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3)03-0045-03

作者简介:丁超(1987-),女,辽宁营口人,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俄罗斯经济及中俄经济合作。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俄罗斯现代化进程中远东地区创新政策研究”(项目编号:12G059)的中期成果。

一、远东地区投资环境的优势

1地缘优势

远东地区是俄罗斯通往亚太地区的门户。绵延的海岸线和漫长的国境线使远东地区融入亚太成为可能:勘察加边疆区、萨哈林州和楚科奇自治区与美国和日本有海上疆界,滨海边疆区、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阿穆尔州和犹太自治州则分别与我国黑吉两省和朝鲜毗邻。这一地区有最重要的欧亚交通走廊――西伯利亚大铁路、贝阿干线和北方海运,以及其他将俄罗斯与亚太国家连接起来的交通线路。重要的航空枢纽有:哈巴罗夫斯克机场、符拉迪沃斯托克机场、布拉戈维申斯克机场、雅库茨克机场、勘察加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机场和南萨哈林斯克机场等。此外,远东地区拥有俄罗斯东部地区最大的国际海港(东方港、瓦尼诺港和纳霍得卡港等),是连接东西方的交通要道,在过境运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东方港是远东地区最大的港口,同时也是西伯利亚大铁路和贝阿干线的出海口,承担着海上进出口的重要运输任务。因此,远东地区是俄罗斯与亚太国家建立经济联系的前沿阵地,而丰富的自然资源又成为吸引邻国对其进行投资的最佳条件。

2资源优势

俄罗斯远东地区是全俄资源储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是尚未充分开发的自然资源宝库。远东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主要集中在萨哈共和国和萨哈林州两大油气盆地。萨哈共和国油气田的勘探工作已初步完成,但目前还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开采。萨哈林州周围的大陆架蕴藏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采用租让方式吸引外国投资者开采。远东地区各联邦主体都有煤炭资源,其储量占全俄总量的11%。此外,远东地区其他矿物资源也很丰富,已发现和探明储量的矿物有70多种,包括贵重金属资源、黑色金属资源和有色金属资源等。远东地区森林覆盖面积为278亿公顷,是俄罗斯最富饶的林区之一,这里的贵重木种储量在俄罗斯名列第一。其中有大量冷杉和云杉,是生产纸浆和纸张的最好原料。俄罗斯远东海域是俄罗斯重要的捕鱼区,也是重要的海产品生产基地,其年捕鱼量和海产品产量占全俄的60%以上。

3政策优势

面对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作为一个欧亚大国,近年来俄罗斯对远东地区经济发展给予了充分重视,其根本目的是确保东部地区、尤其是远东地区的领土完整,巩固地缘政治安全;强化俄在全球东部地区的存在和影响,推动其欧亚大国地位的复兴;同时,搭乘亚太经济快车、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开发。普京出任总统后,开始了同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积极参加并支持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参与亚太经济合作,并于2011年正式成为东亚峰会正式成员。根据现实情况,俄罗斯政府分别于2002年、2007年和2010年对《远东地区和外贝加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纲要》进行修订;2010年,时任总理普京批准并实施《俄罗斯远东和贝加尔地区2025年前社会经济发展战略》;2007年与我国签订《中俄关于促进和相互保护投资协定》、2009年签订《中俄投资合作规划纲要》《中国东北地区同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合作纲要(2009―2018)》,有利于实现双方优势互补,促进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远东地区投资环境的劣势

1产业结构不合理

远东地区的产业结构以资源开发和加工工业为主,属重工业主导型,农业和轻工业生产相对落后。燃料动力工业和采矿业是其支柱产业,森林采伐和木材加工领域也是远东地区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但是由于缺少国家的财政支持和投入,这些领域的开发和利用率都很低,产业链短,集群程度低。远东地区与我国东北地区接壤部分,如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滨海边疆区和阿穆尔州,耕地面积较大,土壤肥沃,但是近些年由于投入不足、劳动力匮乏,加之种植品种退化等原因,土地撂荒面积较大。远东地区轻工业的发展长期滞后,是远东地区最薄弱的生产部门。生产能力严重不足,弥补巨大的消费品供需缺口和改变严重失调的产业结构现状都急需外部资金和技术的注入。

2基础设施不完善

远东地区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交通运输、能源和社会基础设施。远东地区的交通主要依赖西伯利亚大铁路、贝阿干线以及北方海运。与俄罗斯其他联邦主体相比,远东联邦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十分落后,部分铁路路段需要进行大规模电气化改造,过境通行能力低,而在楚科奇自治区、马加丹州、勘察加边疆区等地甚至不通铁路。在能源方面,远东地区存在大量的独立电力区和分散供电区,电网输电能力不足,电费高昂,电能的生产效率低下,急需将现有电力系统的电网连通,提高电力设施效率,以解决“电力受困”问题。在社会基础设施领域,远东地区教育体系、医疗体系以及社会保障体系均不发达,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环境。这也是远东地区人口持续外流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保障居民拥有住房和社区服务,提高居民生活舒适度,是远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3投资环境令人堪忧

为吸引外资,远东地区各联邦主体正逐步健全法律法规,如萨哈共和国制订的《萨哈(雅库特)共和国外资法》、滨海边疆区的《滨海边疆区投资活动法》、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投资活动法》等,这些法律需要不断修改、完善,并保持其稳定性;外资政策中存在歧视和不透明成分,严重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和积极性;官僚机构臃肿,营私舞弊现象大量存在;官员贪污腐化,;政出多门,朝令夕改,常常使投资者无所适从;为投资者设置种种限制,妨碍正常的商业活动。2011年12月,全球反腐败非政府组织“透明国际”公布了《2011年全球清廉指数报告》,俄罗斯得分仅为24分,在182个国家中排名143位。同时,该组织还对全球最大的28个经济体的行贿活动进行调查,全球行贿指数俄罗斯位居第一。

此外,远东地区又是一个十分敏感的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远东地区的开发与整个俄罗斯的国家安全紧密相连。因此,俄罗斯国内对于远东地区的引资心存芥蒂。有些俄罗斯经济学家认为,外国投资者对远东投资只是为了获取资源,攫取暴利,不利于本国创新经济的发展,而过度吸引外资开发自然资源,会使远东地区逐渐变成亚太国家的原料附庸;一些政治家认为,远东地区远离国家政治经济中心,又处于亚太国家的直接影响下,一旦引资政策发生失误,国家安全会面临威胁。究其根源,这与俄罗斯根深蒂固的民族文化传统、民族性格及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对异族的戒备和防范心理不无关系,从而导致俄政府与远东地区各级政府在吸引外资问题上举棋不定,为外国投资者增添了诸多障碍和困难。

三、远东地区投资环境优化面临的机遇

1成功加入wto

2011年12月,俄罗斯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由于俄罗斯经济严重依赖能源出口,加入世贸组织短期内好处不会很明显,但从长远看,入世将对俄罗斯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大有裨益。俄罗斯加入wto后,平均进口关税将由2011年的10%降至78%,工业品平均进口关税从95%降至73%,农产品平均关税从132%降至108%。俄罗斯的成功入世,将促进其投资政策和税收政策等与国际接轨,并充分利用世贸组织协调机制解决贸易争端和纠纷,逐渐消除贸易歧视和技术壁垒,有利于加快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俄罗斯的投资环境将有望改善,对外资的吸引力会大大增强,为吸引外资改变其产业结构现状创造条件,促进俄罗斯从资源出口国家向创新经济国家转变;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推动俄罗斯经济结构调整,从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创新经济战略的实施;有利于获得更大的出口平台,扩大优势商品出口,提高出口商品的附加值,提升企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这对经济正处于转型阶段的俄罗斯来说,意义重大。

2加快融入东北亚经济圈

亚太地区是全球经济发展的“火车头”,而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东北亚地区。无论从GDp增长率还是从经济总量来看,东北亚地区都无疑是世界经济最富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是世界总体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之一。东北亚国家的兴起,必然对俄的全球利益产生深远影响。东北亚地区各国资源禀赋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通过区域经济合作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朝鲜经济改革、韩国西海岸开发计划、日本北九州复兴计划等的实施,促进了东北亚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现,同时,俄罗斯东部大开发战略也加快了远东地区融入东北亚的步伐。远东经济的复苏和振兴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为此,俄罗斯提出吸引外资开发远东“黄金海岸”,建立“环太平洋经济圈”等设想,以便更充分挖掘远东地区的经济潜力。此外,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正成为东北亚石油进口国的最重要和最有前途的合作伙伴。随着国际石油价格的猛涨,俄罗斯在东北亚地区的地位日益凸显。能源正逐渐成为维系俄罗斯远东地区与东北亚各国关系的纽带,也是俄罗斯深化与东北亚各国的双边和多边关系的“助推器”。

四、远东地区投资环境优化面临的挑战

1严峻的经济形势

对能源的旺盛需求和不断上升的能源价格为俄罗斯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契机。然而,作为一个资源大国,俄罗斯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发展资源经济,从而形成了一种资源依赖型经济结构。这种结构从短期来看,对俄罗斯经济增长有利,但从长期看,会造成经济增长与发展之间的矛盾,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经济、社会问题。远东地区更是如此,其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大量出口自然资源,出口结构呈现出明显的资源型特征。虽然远东地区自然资源极其丰富,但是那些矿产储量丰富、开发条件相对便利的原料产地已经被过度开发,资源趋于枯竭,而那些尚待开发的自然资源大多分布在气候恶劣、地质条件复杂、人烟稀少、基础设施条件差的偏远地区。远东的自然资源开采条件恶化,勘探和开采速度越来越慢,成本也会越来越高。这种资源依赖型经济使俄罗斯(包括远东地区)经济极易受到世界市场行情变化的影响,并对其产生严重的依赖性,使其经济发展受到来自外部的重重限制和障碍。而且,单一的经济结构,很容易使俄罗斯患上所谓的“荷兰病”,最终导致其经济萎缩。

2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

目前,东北亚地区是世界聚焦和瞩目的地区,是一个复杂的政治经济混合体,是中、美、俄、日等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最关注的地带,是各种势力博弈的竞技场。作为横跨欧亚的世界大国,俄罗斯一直将东北亚地区作为其走向亚太地区的前沿。重获大国地位,寻求区域话语权,维持周边稳定,取得经济援助是俄罗斯在东北亚地区的主要战略目标。然而,新时期俄罗斯亚太地区的地缘政治环境将遇到严峻挑战。在东部沿海地区,有经济实力强并且GDp分别占全球第二位和第三位的中国和日本,同时,作为东北亚地区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外部国家――美国,试图通过美日韩同盟牵制俄罗斯,不断向这一地区进行势力渗透。而俄罗斯本国(特别是远东地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大国地位也在逐渐丧失。在东北亚地区,俄中发展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最具有实质性内容,然而“中国”长期存在,制约着中俄在远东地区经济合作的进一步发展,阻碍了中国资金的进入;在日本“311”地震后,俄日关系得到极大改善,但是由于俄日两国在东北亚地区存在着“北方四岛”领土问题的根本性冲突,双方的建设关系很难继续发展。

五、结论

近年来,远东地区在全俄经济政治地位全面提升,对吸引外资十分有利。但是恶劣的气候条件、落后的基础设施、制度性腐败现象、法律法规不健全等因素阻碍了外资的大量进入。健全投资政策、吸引大型投资项目、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要留住并吸引高素质人才,必须完善居民定居制度,建立符合现代生活标准的地区社会保障系统的物质――组织基础,并提供各种形式的社会服务,改善居民住房环境,不断提高居民生活的舒适度。同时要考虑到远东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工业生产的发展以及自然资源的开采不应以损害自然环境为代价。

[参考文献]

[1]李蓉俄远东地区投资环境与黑龙江省对俄投资策略[J]西伯利亚研究,2011(4)

[2]杨学峰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自然资源开发潜力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10)

投资环境分析篇10

风险投资是投资人将资本投入刚刚成立或者快速成长高科技公司,通过承担风险来为融资人提供长期资本和增值服务。数年后通过上市、并购或其他股权转让方式撤出投资并取得高额投资回报的一种投资方式。就我国的风险投资而言,由于我国的风险投资起步较晚,所以在管理和规范上存在缺陷,由此造成我国的金融市场结构的缺陷和功能的不健全。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我国相关经济部门应当不断地通过各种形式来创建适应风险投资发展的金融环境,以改变我国现在的风险投资金融环境状况。

二、风险投资金融环境作用机理

1.金融市场在风险投资发展中的作用。发达、完善和高效运作的金融市场是风险投资发展的基础。金融市场的作用是为金融交易的双方提供一个公开、公平和公正交易的场所和机制。由于风险投资机构的主要组织形式是股份制或合伙制,风险资本的运动贯穿于风险投资的整个过程,资金要能够通畅地进出,金融市场则是不可缺少的条件。金融市场在风险投资中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风险资本的筹措渠道,二是风险资本的退出渠道。三是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预期,这种预期的大小直接影响风险投资规模。可以说,金融市场为创业者、企业家、风险投资家所提供的这种预期从根本上改变了当代经济的特征。2.金融机构在风险投资发展中的作用。金融机构主要包括银行、保险公司、投资银行和各种基金组织等。金融机构的参与极大地增加了风险资本的供给,而且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风险投资的组织形式。近年来,金融机构已成为风险资金最主要的供给主体,在实现风险投资主体多元化、基金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除了为风险投资注入大量资本外,一些金融机构还在风险投资发展的其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3.金融监管在风险投资发展中的作用。金融监管在风险投资中的作用在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维护风险投资的市场秩序,使得各市场参与者有效地参与市场和发展市场,发挥市场调配资源的作用。金融监管要求上市公司按期公布财务报表、重大事项或敏感信息公告、会计标准或披露界限等。信息披露的规定既符合风险投资市场参与主体的风险企业成长性的特点,又鼓励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型高新技术公司参与到风险资本市场上来,发展壮大了风险资本市场。4.金融工具在风险投资发展中的作用。在风险投资中,金融工具的有效选择和使用是决定风险投资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优先股、可转换债券和附认股权证等是风险投资中最经常使用的金融工具,它们融合了直接股权和间接债券的优点,隐含了对风险企业一定的选择权。这种混合的金融工具使得风险投资家既能减少风险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分散项目的投资风险,而且还可以分享企业价值增值带来的好处,得到高额的资本回报;同时,金融工具的使用既有利于激励风险投资家,又有利于约束企业家,有效地解决了由于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三、我国风险投资金融环境现状

风险投资需要较多的长期资金,在风险投资发达国家,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广阔,主要来自机构投资者,如养老基金、保险公司、投资银行、商业银行等,此外也有一部分来自个人的投资,是一种以民间资金为基础,风险投资机构为中介,金融机构为后援,政府间接参与为保障的多层次融资体系。在早期,政府的投入曾是重要的来源,以后政府不再直接投入。个人出资主要来自于民间富裕的民营企业家,这些资金虽然个体规模偏小,但数量大,偏好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业,因而也是近年来本土风险投资机构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风险投资是周期性的投资,但民间资本投资理念还不成熟,普遍存在着短期利益的要求,双方存在资金上的差距,如果资金来源不稳定,那么这个行业很难顺利的发展。我国目前风险投资运作中存在的另一个瓶颈是风险资本的退出机制。从国外经验看,风险投资价值实现的主要途径(也是最佳途径)是ipo,但是,我国真正实现ipo退出的风险企业却为数不多,其原因主要是我国证券市场还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在政策法规等方面根本无法完全与ipo退出机制实现对接。由于主板市场要求严格,风险企业一般达不到上市的标准,要通过主板市场退出可谓困难重重。为了支持风险企业成功上市,目前国际上的通行做法是为这类企业专门设置创业板市场。我国创建的创业板市场功能之一就是提供较主板市场宽松的上市条件,为中小型企业融资提供服务。而目前在发行上市条件上,我国中小企业板市场的上市公司必须符合主板市场的要求,即现行的中小企业板市场并不具备创业板市场的基本特征与功能。由于中小企业板市场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创业板市场,因此并未给风险投资的退出带来根本性改善。而且现行的中小企业板仍基本沿袭主板的游戏规则,仅在无损大局的细节上根据中小企业的公司特性有所变更,除了降低股本规模外,中小企业板在上市资格、审批程序等方面都与主板一致,阻碍了风险资本的安全退出,制约了我国风险投资快速、健康发展。另外,现有的风险投资机构多是按照上级主管单位实行分部门管理,各风险投资公司和其上级主管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摆脱不了来自政府的行政干预,难以形成一个独立统一的行业,监督也就无法可依,这是造成民间资本处于观望态度的重要原因。

四、完善我国风险投资金融环境的建议

1.健全风险投资机构的自律管理机制。在有效的风险投资监管机制中各风险投资机构既是被监管的对象,也是基础性监管的自律主体。中国人民银行应督促各风险投资机构设立稽核、审计和监察机构,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政策,以国家的经济金融法规为基础,以效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为内容,加强内部控制并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逐步形成一套责权分明、平衡制约、规章健全、运作有序的内部控制机制,充分发挥风险投资机构自我约束、自我监察、自我纠正的作用,提高其严格遵守金融法规与秩序的自觉性。2.加强信息披露制度。风险投资监管的一大重点是要最大限度地改善信息不对称的状况,使必要的信息在投资者、金融机构和资金使用者之间传递畅通,为此,应采取以下主要措施:制定有关信息披露的法规,增强信息披露的规范性和严肃性;建立金融机构的重要信息数据库、指标体系档案库;加强信用评级和金融咨询机构的建立和规范。3.加快产权交易市场转型。产权交易市场具有高效率、低门槛、快融资的特点,是风险投资实现收益的一个重要通道,应健全我国的产权交易市场,为风险投资股份转让创造良好的条件。首先,加快全国性产权交易市场的建设。打破产权交易的地区封闭,建立统一的信息披露标准、交易标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其次,完备产权交易的政策法规。针对我国参与产权交易的各利益主体及产权交易市场的运作还缺乏完备的法规,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制定一部适合我国国情的《产权交易法》。同时,产权交易市场属于非公开资本市场(场外交易市场)的范畴,但是目前尚未从法律上明确赋予其通过股权拆细交易方式的开展私募股权融资的功能。为了提高股权融资的活跃程度和效率,必须赋予产权交易市场股权拆细交易的功能,引入做市商制度,制定严格的保荐人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采取有效的监管措施,推动其向规范化的场外交易市场转型。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