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道德与法治学会沟通交流十篇道德与法治学会沟通交流十篇

道德与法治学会沟通交流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0:41:12

道德与法治学会沟通交流篇1

关键词:企业沟通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与运用

在企业工作中,尤其是在银行这种相对严谨的工作环境中,沟通是为职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基本途径,同时也是实现科学有效传递信息与达成思想政治目标的重要渠道。积极有效运用沟通这个桥梁,立足于以人为本,加强职员之间的交流,构建真诚、信任和尊重的企业环境和氛围,对企业的发展是十分关键和重要的。

一、企业应认识到沟通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性

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中之重。银行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认识这一点,深入群众之中,积极做好与职员的沟通工作,才能真正树立起、能够巩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积极向上的政治思想。

通过沟通,引导职员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科学的思想,使职员能够使用科学思维方式,培养职员的长远眼光和科学心态,促使职员做到更好的与他人交往,树立起道德模范的作用,积极引导职工学习。另外,运用沟通引导银行职员养成良好的品德与行为,进一步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最终达到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的目的,使他们努力做到诚实守信,言行一致,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与高尚的情操。

沟通的本质就是交流,现代社会就是一个需要信息交流的社会。银行职员在进行彼此交流时,能够促进职员的联系和了解,促进银行工作效率的提高。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流,能够解决大家平时没有弄清楚的问题,纠正职员的错误认知与错误思想,以此形成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以及进一步激发职员强烈的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

二、如何做好银行职员的思想政治工作

(一)把握好沟通的原则

沟通是一个过程。它是一个相互理解、相互融合、相互统一的过程,也是解决彼此之间的矛盾的过程,还是一个促使人们思想得到深化的过程。但是,在沟通的过程中,也应该注意一下几个原则:坚持沟通双方具有平等性和民主性。银行思想政治工作者在进行交流时要注意平等待人,充分发挥民主意识,平等交流才能促进彼此之间的了解,才能得到有效的信息,这样才能真正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另外,沟通能够有效解决思想上的问题,并且进一步解决银行职员的实际问题;思想上产生的问题往往与人们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通过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达到最终解决自身问题的目的,促进自身的发展。除此之外,在沟通过程中,要坚持彼此信任的想法与观点,更要切记谈话内容要适度。古语有云: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所以,我们在进行沟通的时候要坚持以诚信为本,这样能够有效促进银行职员之间的信任,提高银行的整体工作效率。

(二)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要点

出色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企业的生产力,也是战斗力。一家企业如果能够将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出色,那么也就建立了一个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目标是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从而给企业带来高效的管理与产能。在银行中,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注意一下几点。一是加强沟通交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做好教育引导、端正商业银行职员的价值取向,积极开展员工素质教育,将思想政治工作与银行业务学习相结合,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得到进步。二是树立模范典型。俗话说得好:上梁不正下梁歪,这就要求在企业中,尤其是在银行这类金融行业工作场所,一定要树立先进模范典型,用模范的言行进一步规范职员行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构建一个健康的工作氛围,才能使企业真正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三是做好激励措施。在工作中,企业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做好激励先进和鞭策后进工作,满足职员对物质以及精神的需求,达到增强企业凝聚力的目的。

(三)选择良好的沟通方式

选择良好的沟通方式有利于改善企业工作氛围,不同的沟通方式的沟通效果不相同,有效的沟通方式能够使企业管理效率得到有效提升。最近几年来科技网络增速发展,人们对科技产品尤其是手机的依赖程度提升,可以运用手机、网络和现今流行的各种交流软件,进行群聊、一对一聊天等方式,实现企业职员之间的交流零障碍。除此之外,企业选择另一种方便有效的沟通方式莫过于会议沟通,会议是领导与职员,职员和职员之间沟通的有效载体,相比较于其他沟通方式,会议在传达消息、人员交流沟通等方面可以做到最优。另外,运用调查问卷方法虽然比较老旧,却是最简单的方式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它可以体现出职员的真实想法,这也不失一项与职员交流的良好方法。

三、结语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重要交往方式,也是促进企业员工彼此了解的重要方式。对于企业,尤其是银行来说,职员之间的相互了解有利于促进企业以及个人得到进一步发展。通过积极有效沟通,解决职员在生活以及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培养职员的科学发展观,引导职员树立高尚的道德品质。在银行思想政治工作中,运用良好的沟通方式例如会议沟通,加强职员之间彼此沟通,进一步了解职员的内心诉求,树立良好的企业模范作用,努力做好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使银行工作者的思想政治高度提升,最终达到运用有效的沟通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将企业思想政治做到出色,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宋海燕.网络沟通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研究[J].商,2014,(08).

[2]陆森.运用沟通艺术促进企业和谐[J].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6).

道德与法治学会沟通交流篇2

摘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中,坚持正确的原则和运用有效的方法是沟通取得实效的一个必要因素,有利于积极开发有效沟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沟通、原则、方法

作者简介:王烨,山东聊城人,现就读于聊城大学,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1)-15-0185-02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沟通应坚持的原则。

(一)导向原则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沟通应坚持导向原则有两层含义: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沟通应坚持一元化教育导向,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原则。这既是国际意识形态的角逐的客观需要,又是国内社会政治与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坚持一元化教育导向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沟通健康运行的基本保障。二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沟通要有目标导向,有效沟通的目的是通过对话与交流使大学生真正理解、认同和接纳教育者所传递的信息,对教育者所传递的思想观念、道德信念等达成共识与互识,进而实现正确的思想观念、道德信念的生成、内化及外化,从而实现境界的提升。

贯彻导向原则应该讲求科学性,要把契合性与引导性结合起来。契合性,就是要求教育者通过有效沟通的方式充分认识和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价值取向和现实需求,并在此基础上依照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性,就是要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过程中,必须牢牢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导向,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定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信仰;必须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来武装和教育大学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精神,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真诚原则

真诚,是有效沟通的基础。在与大学生沟通的过程中教育者应该秉持真诚的态度,伴随着真挚的情感传递信息,与对方交流思想。真诚是沟通最有效的营养素。只有真诚的心力与情感,才能发出磁石般的吸引力,唤起教育对象的热情。

大学生与教育者之间的“代沟”,造成双方之间的距离感及隔膜。由于两者之间的思想观念,思维模式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造成大学生对教育者的初始信任度不高,在与教育者沟通的过程中大学生不能充分的展现自己,表达自身的真实的情感、意愿及思想。因此,为了拉近彼此间的距离,保证有效沟通的实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过程中教育者必须坚持真诚原则。

坚持真诚原则,教育者必须不断通过良好的意愿和真诚的态度来提高受教育者对自身的信任度,用自身的真情实感去感动及感染大学生,融洽感情,消除隔膜,缩短距离,取得使大学生的信赖感,调动大学生积极沟通的愿望,实现有效沟通,进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三)理解原则

理解是一种品位,是对内心的诠释,是对心灵的呼唤。

理解,在心理学中还有一个专业的术语叫共情。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有一种相信知己的倾向,特别是当一个人处于矛盾之中,或遇到某些困难而又一时无法解决时,非常需要别人的理解。此时此刻,理解,将使对方不由自主地向你打开心扉诉说。可见理解在沟通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理解是实现沟通双方良性互动的前提。

当今,大多数80后,90后的大学生的个体意识、主体意识强烈,渴望别人的理解,希望在平等的交流中追求真理。并且,当今的大学生普遍逆反心理较强,如果不能在尊重他们,理解他们的基础上与他们沟通,那么也就不会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所以,在与大学生沟通的过程中,教育者要坚持理解的原则。

坚持理解原则,首先要求教育者要完整的、系统的、深刻的、正确的了解及认识大学生。教育者要了解大学生的思想、意见、需要、情感、性格等,这是教育者理解大学生的言语和行为方式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教育者就不能真正的理解教育对象。坚持理解原则,还要求教育者适时的进行心理换位、心理移情,了解大学生的心境,正确诠释大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缩小双方的心理差距,促进情感认同,为双方的有效沟通创造条件。

(四)适应原则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沟通的适应原则简言之就是要坚持适人、适时、适度的原则。

适人原则是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要适应大学生的群体特征及个体差异。首先,应该依据大学生的群体特征,选择合适的沟通渠道、沟通方式,运用合适的沟通技巧,做到有的放矢。其次,应该适应大学生之间的差异,面对不同个性,不同类别的大学生,选择不同的沟通方式,因人制宜,满足大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以增强针对性,从而取得完美的沟通效果。

适时原则是指教育者要选择沟通的适当时机。大学生思想者政治教育沟通的对象是青年大学生,他们的思想活跃,但思维不够成熟,选择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不强,在沟通过程中可能会对教育者传递的信息做出不恰当的理解与判断,使一些信息成为有效沟通的干扰因素,因此,教育者要注意适时的引导。同时,在沟通的过程中,教育者还应注意适时的察言观色,观察大学生的反应,以适时的调整沟通的形式、节奏及内容,以调动大学生沟通的积极性,促进沟通的顺利进行。

适度原则是指教育者要把握沟通中言谈的深浅度,分寸度;沟通场合选择的得体度。沟通对象主要是青年大学生,他们自尊心比较强,自我意识浓厚,因此,教育者在与大学生沟通时,要把握分寸,运用合适的语言,选择合适的场合,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励他们沟通的愿望,促进大学生与教育者之间的有效沟通。反之,如果教育者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过程中不注重适度性原则,那么就可能伤害大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难以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

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沟通的方法

(一)积极倾听法

沟通必须倾听,沟通过程中的倾听是实现师生之间有效沟通的重要途径,只有积极主动地倾听,才能找到引导学生的内在依据,才能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的放矢,提高实效性。对于沟通而言,倾听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在与大学生沟通时,教育者要注意倾听的策略与艺术。

1、培养倾听的意识。教育者应该做一个善于倾听的人,从倾听开始学会沟通。做一个善于倾听的人以谦虚、平和、真诚、开放的心态去倾听也是必不可少的。良好的心态可以使教育者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营造轻松活泼的语言环境与氛围,给学生创造展示和表达的机会,并唤起学生表达的热情。

2、避免倾听误区。为了避免误听、假听、偏听,教育者要注意细心地听,耐心地听,不急躁,不打断,不忙于下结论地听,以抓住对方说话的重点,正确把握大学生所要传递的信息。

3、把握倾听的技巧。积极的倾听还要注重有反馈的听,倾听时可用眼神、表情等来表明倾听者的态度,从而将对方的表达引向深入。如用眼神、动作表示你关心对方所说的内容,从而使对方更加有信心、更加清晰的表达。

(二)良性互动法

良性互动是指教育者与大学生要平等交流,双向互动。

平等是人们进行思想交流的基础,是有效沟通的前提。平等是指沟通双方人格平等、地位平等,教育者要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教育者首先要尊重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等,其次教育者还要尊重大学生与教育者之间的思想观念、情感差异。教育者在与大学生进行沟通时要注重传递符合大学生实际需要的信息,以调动大学生与教育者交流的热情。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是否具有有效性还取决于教育对象的自我生成程度,即大学生能够自我学习、自我内化和自我提高的程度。因此,在沟通过程中,教育者要充分调动教育对象的积极性,选择合适的沟通形式激发和引导他们,以促使大学生积极配合教育者,促进两者之间的互动、双向交流,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有效性。

(三)情感沟通法

当代大学生自主意识较强强,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与信任。因而,教育者要通过情感沟通,发挥自己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导向作用,引导和推动学生的进步。

1、教育者应以知激情,提升师生情感交流的境界

情感与认知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客观规律。教育者应该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提高大学生的认知水平,端正大学生的情感倾向性、深刻性和稳定性,使大学生能够用理智调控情感,提升自身的情感境界。

2、教育者应该以情激情,使师生情感交流得到升华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一定条件下,一个人的情感可以使他人产生同样的或与之联系的情感,即情感共鸣,也可以寄情于他人或他物。沟通中,教育者要以情动人,用自己的积极情感及个人魅力去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要以优美的话语,真诚的态度,坚定自信的神情,落落大方的举止,给学生以美的感染,促进师生情感交流。

(四)审美沟通法

审美沟通法是将美的规律和美的精神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中,从而使受教育者潜移默化地接受符合社会要求及道德规范的思想观念及行为规范。教育者可以将整个沟通过程变成审美渗透的过程,即沟通主体对于美与伦理上的深厚积淀和钦佩与愉悦的审美过程。这个过程既包括沟通双方的彼此欣赏、美好期待,又包括沟通的内容设计、形式设计等环节的审美体现。作为沟通的主导者,教育者自身美的素质更是审美渗透的重要因素。一个对生命、生活和学生充满爱的思想政治教育者,会时时让大学生感受到关爱之美、生活之美及生命之美。一个拥有高尚的心灵、人格境界和道德风范的教育者才能化育出优秀的人才。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够使沟通过程始终充满思想美、人性美和人格美。

参考文献:

[1]张东娇:《教育沟通论》[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杨国欣、江鸿:《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论》[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道德与法治学会沟通交流篇3

1、学习能力。当今时代,信息交流日益广泛,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形势逼人,催人奋进,作为一个处级干部要想跟上时代和社会前进的步伐,就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打下坚实的知识功底。学习应该是全面而又广泛的,既要认真学习掌握与做好本职工作紧密相关的知识,又要努力学习理论知识、文化知识、科学知识、社会知识等等,特别是要善于学习各种新知识,以求知识的常新,只有扎扎实实,坚持不懈地学下去,我们的理论修养、文化素质和领导水平,才会不断得到新的提高,才能更好地完成领导赋予我们的新的任务。学习不仅自己要自觉加强,同时也要善于组织本部门人员进行学习,创建一个学习型的组织。

2、创新能力。同志讲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发达民族之林。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作为一个处级干部,要想保持旺盛的动力,必须具备创新的能力。创新,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其次要改变传统的思维定势,创造性地进行思维,想人之未所想,言他人之未所言,发他人之未发,做他人之未所做,不畏艰难,勇担重担;第三,要有百折不挠的意志,锲而不舍的恒心,甘于清贫,不慕富贵,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我们所处的是个创新的时代,这就注定我们只能在创新中生存,在创新中发展。

3、沟通能力。沟通是密切领导与群众的重要手段,我们党历来倡导的“密切联系群众”,首先就包含着“沟通”的要求,沟通就是有效的联系、协调,没有沟通就达不到密切,美国学者奈斯比特曾指出:“未来竞争将是管理竞争,竞争的焦点在于每个社会组织内部成员之间与其外部组织的有效沟通上”,这表明了组织内部成员包括上下级间沟通的重要性。沟通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群体会议,也可以是少数人非正式交谈;可以是面对面的,也可以是书面的。不仅要与群众沟通,也要善于与领导沟通,不仅要在单位内部沟通,而且也要与社会进行广泛的交流和沟通。那么如何进行沟通?首先,要明确沟通目的;其次,要掌握沟通的最佳时机,第三,要掌握沟通的技巧,第四,要注重情感交流。只有善于沟通,我们才能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游刃有余。

4、决策能力。决策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标,制定并选择行动方案的过程。决策无时不在,无时不有,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会经常遇到,尤其是担任了一定职务的领导同志,每位领导者的都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决策能力。决策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正确决策是各项工作成功的重要前提,要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防止决策的随意性。因此,在决策时,要正确处理好民主与集中、全面与局部、战略与战术、当前与长远的关系,不仅要三思而后行,更要审时度势、相机而行、适时拍板、果断决策,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处级干部就是要在纷繁复杂的工作中,把握住每次一闪即失的机遇,推进工作跨越式发展。二、处级干部应强化的“四种素质”

1、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领导素质的灵魂和核心,它不仅决定着领导者的发展方向,而且也决定着领导活动的性质,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先进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从根本上说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列主义、思想,始终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始终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提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就是要大力拓宽视野,能够善于观察世界局势和正确把握时代要求;就是要大力培养战略思维能力,善于从实际出发,不断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就是要大力提高理论素养,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2、道德法律素质。法律和道德都是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对人们的行为起着约束和调节作用,“道德防之于未然之前,而法律禁之于已然之后”。作为一个处级干部,其一言一行都有较大的示范作用,因此,其不仅要树立“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道德意识,陶冶情操;同时还要不断强化法治观念,清正廉洁,洁身自好,增强公仆意识,树立群众观念,不谋取个人不正当利益,自觉维护国家和集体利益,知法守法,做道德高尚、知法守法护法的典范。

3、科学文化素质。当今世界,正处于知识经济的激列竞争和严峻挑战时代,市场经济社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文化科技之争。具有高度的文化科学素质,才会拥有更强的竞争实力,才有可能在竞争中取胜。作为当代的处级干部,没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难以称得上是合格的领导。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管理能力,同时也要努力学习,掌握和运用现代信息知识,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做科学文化的传播者和实践者。

4、身体心理素质。目前,人们生活在快节奏、高效率、竞争激烈的社会之中,人们的心理和身体压力与日俱增。“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是事业成功的一半,对于一个处级干部来说,要承受比一般人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因此在工作与生活中不仅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锻炼,强健体魄,同时也要学会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始终保持一种平常之心和乐观向上的态度,时刻摆正自己的抱负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更多地发挥人生的价值。三、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是当好处长的根本途径。

当好处级干部必须“德才兼备”,两者缺一不可。古人之:“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是政治观点和政治方向,是做人的根本,“才”是工作能力,是生活的手段,是德的一种外在表现。

“德”是第一位的,“德”比“才”更为重要,同志说过:“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没有“德”的干部靠不住,试想一名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作风不过硬,甚至,贪赃枉法,贪图享乐,腐化堕落,这样的人哪怕再有才、有天大的本事,最终只会败坏党的名声,损害党的形象。

在重“德”的前提下,也不能忽视“才”,作为一名处级干部,要管人治事,没有才干就不能带领群众开创新局面,就不能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在目前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就会无法驾驭各种局势,这种“没本事”的干部即使再有“德”,也会贻误时机,贻误党的事业。

道德与法治学会沟通交流篇4

1医学伦理学的概念

医学伦理学是研究优良的医学道德规范制定和实现的科学,是医学与伦理学相交叉的学科,是认识、解决医疗卫生实践和医学科学发展中人们之间,医学与社会之间伦理道德关系的科学[1]。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了许多伦理学问题,如人工授精、体外受精、代孕、冷冻胚胎技术、胚胎移植前诊断等生殖技术给人类提供了非自然的生殖方式,引起了一系列概念、伦理学和法律问题。另外,产前诊断、遗传学检查、遗传学筛选、遗传咨询、基因治疗、基因工程等技术有利于人们及早发现遗传性疾病,但这些技术引起了这种检查和筛选是否可以强制进行、是否应该限制严重遗传病患者的婚育、遗传信息是否应该保密、遗传咨询服务是否应该免费,以及这些技术带来的利害得失如何权衡等伦理问题[2]。医患关系是医学伦理学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医疗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

2医患关系的发展趋势

2.1医患关系导致“人机化”随着医院自动化、信息化和遥控化的诊治手段被广泛采用,医生可通过仪器设备等高新技术设施获得患者的生理指标、生化指标等数据,并具有敏感度高、精确和迅速等特点,为诊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诊疗已从人与人的交流转化为更多地通过机器设备进行交流,医生和患者也由“相识者”变成“陌生人”,与患者打交道最多的不是医生护士,而是机器和电脑。这种以机代人的趋势,淡化了医患之间的思想交流,增加了医生对高新技术设施的依赖,而忽视了社会、心理等因素对患者的影响。

2.2医患要求呈现“多元化”医生要求患者主动配合诊断治疗,医患关系应该是“指导—合作型”或“共同参与型”,尽量避免不合作型或冲突型;患者对医疗卫生保健在层次上、档次上和要求上的差别,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有的患者追求优质服务,要求高档病房甚至非医学需要服务;有的患者仅要求基本医疗保健;有的患者连最基本医疗保健也难以实现等。

2.3医患调节需要“法制化”医患双方自主参与意识增强,对保护各自权益和自觉履行各自职责的观念日益强烈,为卫生立法提供了思想基础。高科技的广泛应用带来一系列社会伦理问题,迫切需要卫生立法解决,如利用高技术进行性别鉴定、人工授精、克隆等带来的道德、社会问题;器官移植中供体来源和卫生资源分配中的公正问题等,都直接涉及医患关系,仅靠道德调节是不够的,必须通过法制调节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3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探讨

3.1加强医患交流技巧培训制定《医患沟通制度》、制作医患沟通光碟、建立医患沟通网页等。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增强沟通意识,普及传播医患交流的技巧,让医务人员发自内心地表达对患者的关爱。医患沟通的基本要求是诚信、尊重、同情、耐心,沟通过程中应诚恳、平易近人[3]。加强医患沟通是缓解医患矛盾最简单可行、效果最直接显著的有效手段,是现阶段我国改善医患关系最可行、最经济、最高效的方法。

3.2抓好医务人员基本功训练“三基三严”训练要常抓不懈,鼓励医生为患者更多地采用查体方法、常规化验检查、必要的分析、综合等理性思维方法,减少不必要的高新科技检查,缩短医患的心理距离,同时也减少误诊误治所导致的医疗差错和纠纷[4]。

3.3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加强医生岗前培训,着重服务态度、交流技巧,建立奖惩制度,把对患者的尊重、理解、信任和人文关怀体现在从入院到出院的医疗服务全过程,让患者体会到温暖、感受到关爱、人格得到尊重。建立诊治保护制,构建隐私“屏风”,切实保护患者隐私权[5]。医生在给患者实施治疗前,须明确告诉患者所要采取的治疗手段、用药种类、方法。若存在多种可行的治疗方案,则应于患者进行沟通,使患者参与自己的治疗。

3.4建立医师职业风险保障制度建立健全适合我国国情的医师职业风险保障制度,医生才能在治疗过程中具有创新和积极的态度,才能胆大心细和全心全意地为患者服务,才能使医疗卫生事业健康稳步地发展[6]。

3.5健全适合国情的法律法规加快卫生法律法规的立法进程,改革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加大卫生监督执法是当前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对解决医患冲突、改善医患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法律法规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法律约束,减少医院处理医疗纠纷的工作压力,用更多的时间来抓医疗服务质量,从根本上保障患者利益,引导医患关系良性发展。

4对加强医疗服务工作的措施

4.1医疗服务可得性患者到医院就医是否能得到相关服务是患者最先考虑的问题。医院应主动适应卫生改革形势,根据社会的需求和疾病谱的变化等调整医疗服务工作重点,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7]。

4.2医疗服务易得性坚持“患者至上,患者第一”的观念,根据医院自身的功能定位,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性化”服务,积极做好医疗、预防、保健等工作,体现在医院的服务内容、工作程序、设施规范、环境设计等方面,都应以简化流程、方便患者为核心。

4.3医疗服务有效性医院在选好学科带头人的同时,抓好医务人员规范化培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拓展服务内容和形式。积极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和新项目,加大临床技术研究力度,突出医疗特色建设,提高解决疑难危重疾病的能力。

道德与法治学会沟通交流篇5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条重要战线。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是我国思想政治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表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一个教育过程,也是一个沟通过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能否取得实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能否进行有效的沟通。

一、两大因素呼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加强师生沟通

1.大学生自身素质问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漠、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自我为主体的人生价值观得到大学生的普遍认同,“自我设计”、“自我实现”已成为一种流行趋势;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给大学生带来的学习与就业等压力越来越大,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较为盛行;绝大多数学生学习较为刻苦,渴望成长,但其中较多人理想信念淡薄,重索取轻奉献,重个人轻集体,重物质利益轻精神文明。这些问题,应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关注的重点。

大学是人际关系走向社会化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精力充沛,思想活跃,兴趣广泛,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他们力图通过人际交往去认识世界,满足自己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各种需要。他们对人际关系的追求往往带有较多的理想化色彩,无论是对同龄朋友,还是对师长,往往是以理想色彩看待交往,希望交往不带任何杂质,同时他们也常常以理想的标准要求对方,一旦发现对方某些不好的品质和行为就深感失望。有的同学因为处理不当,整日郁郁寡欢,心情沮丧;有的同学因为人际关系紧张,精神压力很大,导致程度不同的心理病症。因此,处理好人际关系,对于几年大学生活和未来事业的成就,是至关重要的。

此外,大学生群体中的心理问题已成为思想政治工作者愈来愈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大学生心理问题似乎有愈演愈烈的趋势,面对专业选择、学习困难、感情挫折、就业压力、同学关系等方面的问题,他们往往表现出情绪起伏不定、理想与现实偏离、自傲与自卑并存等状态,既爱慕虚荣,又不断猜疑与嫉妒;更严重的是,少部分学生常常处于自我封闭状态,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成为这些人群中两大主要的精神疾病,是高校校园极不稳定的因素。

针对以上问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要加强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更深入地进入到大学生的内心世界,把社会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在他们身上内化成现实,同时解决好大学生面对的问题而使其健康成长。

2.目前高校师生存在着沟通障碍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或群体之间通过语言、文字、符号或其他的表达形式,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换并取得理解与认同的过程。沟通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通过有效的沟通来实现,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有效沟通是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的精髓。然而,目前高校校园里,师生间的沟通有时进行得并不顺利,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教育者的态度和观念影响了沟通的有效性

在工作中,由于地位和角色的差异,很多教师常常不自觉地以学生的说教者身份自居,高高在上,考虑和处理问题大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很少替学生着想;他们总认为学生应该要听老师的话,不允许学生过多的争辩,于是对学生的不以为然有时大为“恼火”,从而使得学生产生距离感和畏惧心理,因此不愿意接近老师。

(2)教育者的自身特点及沟通技能影响了沟通的有效性

由于师生年龄不同、阅历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师生之间存在着代沟,缺少共同语言,带来沟通上的障碍。个别教育工作者平时不注意自身人格魅力的塑造,其言行不能为学生所认同,失去了沟通的基础。有时沟通中,有些教育工作者不注意沟通媒介的选择,往往采取的是“灌输”方式,靠单纯的“我说你听”的理论劝导来教育学生,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3)大学的教学体制与特殊地理位置影响了沟通的有效开展

大家都知道,大学老师不需要坐班,老师上课来下课走,加之目前很多高教园区远离城区,教师的家与校园距离很远,促使教师上完课后须赶班车回家,没有更多的交流时间。随着高校招生数量逐年扩大,大学里通常是大班上课,一个老师面对几十、上百号的学生;学生也往往是上完一门课程换个教室。这种状况使得师生接触机会较少,有时一学期甚至一年下来,教师与很多学生不认识的情形常有发生,这样就根本谈不上什么沟通了。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强沟通的策略分析

1.塑造良好的自身形象

社会交往中,个体的知识水平与涵养直接影响着交往的效果,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应首先要树立起自身良好的个人形象,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为有效沟通打下基础。

人们常说,“身教重于言教”,主要是因为“身教”是无声的教育,能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讲,高校的每一位教职工都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其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是一种教育。

孔子说“君子怀德”,认为做老师的自己首先要有高尚的人格,才有资格去教育学生。人格魅力就是人在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特征方面所具有的吸引力。高尚而富有魅力的教师人格能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良好效果。加里宁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是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理想人格是可以通过教育和自我修养来实现的,是一个需要日省其身、不断修炼的精神升华过程。

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本职工作是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一使命决定了教育者必须“正己”,学高为师,德正为范;己不正,焉能正人?有理想的人讲理想,有道德的人讲道德,学生才能信服。因而,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努力学习,具备渊博的知识底蕴;要努力锻造自身高尚的品格与道德情操,以此去影响和感召学生。生活中,才华横溢、知识渊博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往往最有威望,也最令学生信服。因此,教育者要努力成为品德高尚、处事公正、与人为善、知识渊博的人。

2.树立正确的沟通观念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沟通应是师生双方作为平等主体共同参与、影响和互动的一种活动,而不是教育者单方面对学生进行灌输和说教。因而,要实现有效的沟通,教育者应树立正确的沟通观念,应以平等的、积极的态度去开展教育工作,尊重彼此的观点,乐于积极地接纳对方,更好地理解差异,求同存异。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人的一切理智活动与具体行为中都包含着情感反应。情感是开启心灵的钥匙,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对象的学生,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和十分丰富的内心世界,青年学生的一大特点就是强烈地渴望被别人接受和理解。著名心理学家斯普兰格说:“在人的一生中再也没有像青年时期那样强烈地渴望被人理解的了”。因而,思想政治工作者对待学生的态度,直接影响到沟通的效果,教育者应积极主动地以真诚构建沟通的情感基础。

首先,要尊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过程中,教育者应平等对待学生、重视学生的不同意见,不以教师的强势地位压制学生不同意见的发表;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能宽容和悦纳学生;对学生的批评要重说理,重启发,就事论事,不因学生偶然的失误而否认其整个人格品质。

其次,要理解学生。师生双方由于在年龄、经历、知识水平及个性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认知水平和情感上往往难以找到一致性,教育者必须善于心理换位,暂时放弃自身原有的观点和想法,以朋友式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交流、沟通,设身处地地为学生考虑,理解学生,从而扫除沟通障碍,达到教育目的。

最后,要真诚地对待学生。在人际沟通中,真诚是让对方接受自己,并使他感到安全、自由,愿意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重要条件。在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中,真诚是教育者与大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在师生沟通的过程中,教育者往往着眼于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而认为自己的内心世界则无需与学生分享,造成沟通的不平等。只有当教育者以自己真实、完整的人格去面对学生,主动将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情感经历、观点态度适时适度、自然真实地与学生分享,才能达到双方真正的心灵互动和平等沟通。

3.创新灵活的沟通渠道

⑴直接沟通或面对面沟通

在所有的沟通渠道中,面对面的沟通是最常用的一种方式。这种沟通方式,传递的信息量很大,作为教育者和被教育者能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感受对方的真实情感,在沟通过程中能及时得到信息的反馈,便于教育者随时把握沟通的进度,并根据需要调整谈话的策略。因此,作为教育者,应努力掌握面对面沟通的一些技巧,比如:

①积极倾听与反馈。倾听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基本技巧,也是在沟通中认识与了解学生的第一步。良好的沟通,需要耐心地聆听对方,了解他心中的感受。在倾听中,教师首先应表现出对学生谈话的专注,其次要用简洁及扼要的语言将学生的观点复述出来。教师可以通过用自己的词汇解释学生所讲的内容,或将学生所说的内容加以概括。这样可以令双方加深印象和了解,让学生感觉到他是被接纳的,从而增加彼此的信任。

②换位思考。一般而言,善于交往的人,往往善于发现他人的价值,懂得尊重他人,愿意信任他人,对人宽容,能容忍他人有不同的观点和行为,不斤斤计较他人的过失,在可能的范围内帮助他人而不是指责他人。他懂得“你要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得怎样对待别人”;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懂得“得到朋友的最好办法是使自己成为别人的朋友”。

③善用表扬和批评。心理学家认为,表扬能释放一个人身上的能量,调动人的积极性。“赞扬能使羸弱的身体变得强壮,能给恐怖的内心以平静与依赖,能让受伤的神经得到休息和力量,能给身处逆境的人以务求成功的决心”。一般情况下,应多作赞扬,少用批评,批评是负性刺激。通常只有当用意善良、符合事实、方法得当时,才有可能产生积极的效果,才能促进对方的进步。批评时应注意场合与环境,应对事不对人,不能对一个人产生全盘否定,这样会挫伤对方的积极性与自尊心,应就现在的一件事而不是将以前的事重新翻出来,措词与态度应是友好的、真诚的。

⑵网络沟通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各高校办学条件的改善,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都建成了自己的校园网络,上网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已经成为了他们不可缺少的生活方式。通过网络进行沟通也成为大学生一种新的沟通渠道。要实现网络沟通的目的,达成双方的理解、认同,教育者要关注学生的热点话题,尽力找到共同语言,让学生愿意在网上参与交流,在交流中对学生引导、教育,最后达到沟通的目的。

网络沟通常用的有两种形式:

一是网上聊天。网上聊天已日益成为青年大学生网络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其聊天工具主要有qq聊天、网易泡泡、msn等。在网络沟通中,网上聊天可以超越空间甚至时间的距离,使沟通信息量增大、速度加快,加之qq聊天等具有丰富的表情功能能增强沟通中的信息反馈,因此广受学生喜爱。因而,网上聊天也就成为另一种能代替面对面交谈的重要的沟通渠道。因此,教师应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通过网上聊天与学生交流,增强对学生的了解,减少师生双方由于在年龄、阅历、文化背景上的差异而带来的沟通障碍。既能解决高校老师不坐班、师生交流机会少的问题,也能为那些性格内向、腼腆的学生提供一种比面对面交谈更有效的沟通机会。

二是电子邮件。电子邮件具有传统信件的特点,同时又具有比传统信件速度更快、信息量更大的优点,因而也成为师生沟通的重要方式之一。利用电子邮件沟通,一方面,可避免面对面沟通过程中因某种原因而引起的尴尬或情感距离,另一方面,可以有充分的时间来考虑和阐述自己的思想或观点,使沟通更为深入、有效。

⑶短信沟通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绝大部分学生都已拥有手机。手机作为一种移动通讯工具,使得大学生能随时随地与他人沟通。尤其是手机的短信功能,由于具有经济、便捷的特点而成为大学生普遍使用的沟通方式。

因此,教师尽可能地利用短信这一有利的沟通方式,就学生感到困惑的、不想当面表达的问题交换意见,从学生那获得相关的信息,从而增进师生的有效交流与沟通。

⑷第三方沟通

道德与法治学会沟通交流篇6

关键词新媒体道德认知双重效应

新媒体(newmedia)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新媒体的表现形式较为丰富,主要有博客、播客、维客、搜索引擎、手机短信、数字电视、网络电视、网络游戏等,这些都是大众乐于接受且传播迅速的新型工具。

一、新媒体给大学生道德认知教育带来的契机

新媒体之所以在生活中方兴未艾,主要是因为它有着几个重要的优势:为广泛的受众提供了庞大的信息服务、以数字技术为基础方便储存和传播、提供一定的私密性和隐私性。一旦把新媒体引入到教育中,可以扩展教育平台、丰富教育手段、沟通主客体思想。界于新媒体的此种功能,新媒体为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契机。

(一)扩展了教育平台

新媒体将众多的信息站点与不同媒介的用户互联,“集主体的开放性、工具的先进性、信息的共享性于一身”。[1]大学生道德认知教育可以新媒体优势,获取更便捷的、更具有针对性的信息资源,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可以自主的传播大学生思想文化和先进思想,突破了制度、体制和其他繁琐程序等外在的制约,使得学生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可以享受共同的思想教育资源。这种突破性的改善,为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教育提供了广阔平台。

(二)丰富了教育手段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手机媒体、iptV、数字电视、移动电视、博客、播客、维客等新媒体技术,精心构建教育模型,认真筛选教育内容,巧妙转化教育形式,将文字与声音、图像、数据结合,形成集成性、同步性、交互性和形象性的教育新通路。[2]教育手段的创新可以改变以往思想政治教育说教的弊端,通过新媒体可以更为便捷和迅速的传播信息。南京理工大学创造性的借助手机报,及时的学校的重大信息和取得成就,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学习典型、注重奉献,实现了全员覆盖的效果,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氛围,为大学生道德认知指引了方向,使道德认知教育更直接、更深入。

(三)沟通了主客体思想

新媒体传播技术打破了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界限,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的认识方式,交往中个人的性别、年龄、相貌、种族、身份、职业等一些重要的社会特征被掩盖了。[3]这种富有成效的匿名性打破了师生之间的信任感制约,使得师生之间能够平等的交流,借助手机短信、微博、QQ、人人网、BBS论坛等新媒体可以敞开心扉,交流思想,传达内心的真实想法,实现了教育者和受教者的双向交流,消除了大学生的心理戒备,缩小了双方人家交流的距离。在这种新型的交往模式下,教育者和受教者的角色地位可以相互的转换,通过交流,双方会各抒己见,每个人都将内心的焦虑和需求等倾诉出来,获得对方的理解和支持,从而沟通了主客体思想,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沟通。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道德认知教育的困境

新媒体带来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便捷的交流、平等的沟通,深受大学生的偏爱,为当前大学生道德认知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然而,新媒体带来的各种思想无障碍性传播、人际交流的淡化、网络环境的失序等等,也使得当代大学生道德发展陷入了困境。

(一)各种思想的无障碍性传播

现阶段大学生道德认知的主要内容包括“三观”教育: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与法制观念,公民意识等方面的教育。新媒体时代的校园信息化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信息传播的“空间无屏障”、“时间无屏障”和“资讯无屏障”状态,信息的和使用空间更加自由。[4]这种便捷和无障碍性传播,深受大学生的青睐,但是借着这种“春风”,各种落后腐朽的思想、违公德甚至是、主义等思想也利用新媒体载体大肆传播。许多大学生面对这样的“信息爆炸”,不能够擦亮眼睛,进行理性的选择,有部分学生误入歧途,甚至出现了犯罪现象。新媒体环境下,获取信息的不确定性和难以控制性,给大学生思想观念和道德认知上带来混乱,弱化了大学生道德认知教育的效果。

(二)人际交流的淡化

新媒体带来的便捷、信息的共享、足不出户就能知晓天下事的优势,使得当代许多大学生沦为“手机控”、“微博控”,甚至变为“宅男”、“宅女”。他们在新媒体的领域中,畅谈天下事,分析时政,结交好友,分享心情,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则是沉默寡言,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疏于学习,同学之间的感情淡化。互动双方的虚拟和心理交流的间接性的优势使得许多大学生愿意借助新媒体进行交往,并且在交往的过程中能够变得非常的诚实和坦率,这是一个好的现象,但是如果混淆虚拟交往和实际交往的实质,则会给大学生带来交往的障碍,无法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阻碍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网络环境的失范

通常新媒体和网络是连接在一起的,网络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新媒体的好坏。实际上,网络环境的失范已经是大家的共识,网络正成为一把双刃剑。网络的虚拟性使得许多大学生丢弃了责任的字眼,他们在网上畅所欲言,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语;有些学生还公开承认和认可交往者的虚假言论,信任危机迫在眉睫;有些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欺诈,网络犯罪层出不穷。网络环境的失范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对于现实的认识,冲击着大学生的道德认知。

(四)考验教育者的媒体素养

大学生道德认知教育工作者对新媒体这一新的信息化平台的掌握熟练与否,决定了大学生道德认知教育的成败。传统的道德认知教育中,教育者处于信息优势地位,易树立权威,获得尊重。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对新生事物的认同感,使他们成为新媒体最先的接受者和传播者,作为教育者的学校老师却是被动接受新媒体,并且还存在着技术能力差、创新意识弱、观念更新不够等不足之处。教育者的媒体素养成为实施大学生网络德育教育的短板,需要不断的提升。

三、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道德认知教育的改进

新媒体的盛行,使当代大学生道德认知教育面临着诸多契机与挑战。面对新的媒体环境和新的教育情况,大学生道德认知教育应借鉴传统道德认知教育的优势,不断创新载体、拓展渠道,开创新形势下大学生德育的新发展。

(一)改变教育理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大学生已经成为新媒体领域的引领者,新媒体中信息选择的自由化也深受大学生的青睐,我们要充分相信大学生能够在庞杂的信息中的筛选能力。我们要改变教育观念,注重帮助他们建立自身理性的分析能力,引导他们积极自主参与整个教育过程,树立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与自我教育和掌握学习的观念,使教育者与大学生之间互为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同时都成为道德认知教育的受益者。当教育者放下高高在上的权威,和大学生一起在新媒体领域中共同学习,共同面对困难,我们的行为也会引起学生的共鸣,大家一起扬长避短,在新媒体领域中尽情遨游。

(二)创新教育载体,提高思想教育的吸引力

利用新媒体的便捷性,重新构建高校学生工作信息平台,增强学生工作的时效性和实时性。学校需要发挥新媒体技术,创新教育载体,吸引学生的参与度,如清华大学的“水木清华”,上海交通大学的“饮水思源”等新载体,已经成为这些高校标志性的旗帜,不仅仅吸引本校学生,还深受其他高校学生的喜爱。南京理工大学则通过手机报的方式,提升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利用新技术,善于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善于提高思想教育的吸引力,例如开展网上德育知识趣味问答、网上红色歌曲接龙等活动,既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也能最大程度的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达到了双赢的局面。

(三)疏导结合,形成网上网下立体化教育模式

注重监管方法和力度,在开展网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疏”是把网络当作一个学生发言的平台,在保证监管的情况下,给予一定的自由,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而“导”则是加强法制宣传,引导学生杜绝网络失范、网络犯罪。在新媒体环境下,网上的疏导必不可少,但是也不能忽视往下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以辅导员工作为例,博客、QQ交流并不能取代谈心、走访寝室等传统形式,传统的人之间的交流也非常重要,我们要防止矫枉过正,一味的使用新的方式,而摒弃了过去很多很好的传统。[5]疏导结合,形成网上网下立体化教育模式有助于思想道德教育的成效。

(四)强化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新媒体时代的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将新媒体文化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融为一体,把包括校园网络文化、手机文化等在内的文化建设纳入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格局。强化校园文化的建设,努力做到“虚拟”与“现实”相结合,把新媒体的传播手段纳入道德认知教育的应用范畴之中,努力做到让学生领略到新媒体的魅力,又不至于沉迷到新媒体中,变成“宅男”和“宅女”,加强同学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强校园文化的向心力,促进道德认知教育与新媒体价值影响的相得益彰,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总之,明晰网络等新媒体发展的形势,针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道德认知教育遇到的新契机和新挑战,我们要探索如何利用新媒体转变教育观念、内容和方式,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的大学生道德认知教育。

参考文献:

[1]季海菊,跨界思维:新媒体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载体选择的一种理性向度[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1).

[2]曹燕宁,新媒体环境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策略[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3][4]徐振祥,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6).

[5]汪e.新媒体对“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战[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1).

作者简介:

王杏周(1984―),男,江苏盐城人,南京理工大学辅导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道德与法治学会沟通交流篇7

【关键词】思想建设;医务人员;沟通交流

1加强思想建设工作的重要性

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使人们在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都发生了很深刻的变化,这也给医务人员自身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带来了巨大的改变。有一些医务人员在糖衣炮弹的冲击下,其价值取向出现了一定的偏差,思想上滋长了资本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不良思想。有一些的医务工作者在经济利益的吸引下,良好的医德逐渐消弱,责任感逐渐淡薄,在医疗中有着很强烈的、片面的、不顾一切追求物质的利益倾向化。还有一些医务人员将医疗服务看作是商品,将自己所有的技能看做是商品进行出卖,并且无利不医。这些人员,都损害了白衣天使在人们心中的美好形象,增加了做好医务人员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难度。

医院相对来说都是知识分子比较集中的地方,医务人员的文化程度比较高,所以给医院人员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思想建设工作是我们党的优先工作,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也给思想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机遇。作为基层的医院,只有适应社会的大潮流,采取最新的措施,不断加强并改进工作人员的思想建设工作,才能够使人们的思想建设工作深入人心,这样就能够更好的推动医院其他的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所以说,对于医院来说,他的工作的重心不可以只是单顾着医院的治疗质量,医疗队伍的能力,还必须要加强医务人员的思想建设工作。人们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在技术上可以给人们更好的治疗的医生,有专业的、精湛的医疗技术,更重要的是有崇高的医德和品质。特别是对于新时期的人们来说,越来越激烈的行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质量和人才的竞争,其中一所医院的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十分重要。

2树立良好的医风医德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

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医风医德不仅是一所医院的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医院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医院医务人员的医风是否良好,医德的高度很大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医院的医疗质量。这几年来,医疗行业的很多的不良之风在渐渐的增长。比如收受红包、开高价药、索礼请客、贪污药品等,这些都非常严重的影响了医务人员的声誉和形象。所以,医院应该以职业道德建设、医风医德建设为重点,通过一些思想教育课程使医务人员自己认识的自己所在职业的神圣使命,这样从自身上来抵制不正之风的邪气,渐渐的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思想建设工作主要就是通过一些政治教育课程来解决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精神状态和理想信念,并以此来推动其他的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思想政治的实质就是要合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思想和人生观,正确的审查并解决生活工作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思想建设工作一定是要牢固的树立起思想为根本的想法、观念,谨慎记住思想工作的重心就是要用优秀的品质来鼓舞人,用高尚的情操来塑造人,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武装人,用正确的舆论思想引导人。这样就能够营造出很好的舆论的氛围。要尽量围绕并提高医院领导和职工的素质,比较广泛的开展一些群众性的文明建设活动。还要不断提高干部们和职工们的思想政治急哦与,让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并愿意投身到现代化医院的建设中去。这样一系列活动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造就领导和员工都可以成为新时期的“四有”新人。

我们通过一些教育和思想改造,帮助医院的医务人员和职工树立起正确的、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大家都以医院优秀的思想工作者为榜样,对患者满腔热情,对病人家属理解、支持,对工作认真负责,对自己的医疗水平精益求精。这样才能够从自身做起来抵制医疗行业中的不正之风,并做到正确合理的处理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维护好病人的根本利益,更维护好医院的尊严和神圣使命。

3如何与医务人员做好有效的思想沟通

想要做到有效的改善医务人员的思想观念,与医务工作者做好较好的沟通了解就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主动倾听,诚心交流。沟通是人们彼此了解的桥梁,有位名人说过,世界上没有通过诚心的沟通解决不了的难题。所以作为医院的医务管理人员,要定期的与医务人员进行交流、谈心,彼此之间以朋友的身份主动倾听彼此的心声,了解工作人员最近的思想动态和心里想法,采取集中交流和个别沟通的方法,有针对性的、有用心的开展与他们之间的面对面的交流和谈心,抓住他们的思想动态和思想脉搏,并从中获取有效的信息,根据与他们交流的结果制定出一些相应的管理政策,或者是更新一些不合理的政策,这样,医疗队伍才能够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下去。

第二,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俗话说,身正不怕影子歪,只有正己身,才能正他人。针对人们的思想观念,要用实际情况和真是道理来教育人、说服人。作为医院的管理者要本着“热心、耐心、诚心”与医务人员进行交流,真正做到感情真挚、态度诚恳、情理相融、情真理正,这样就能够加深医务工作者的信任感和亲密度,在情感上做到真正的融洽,让医务工作者将这样的温暖带到为患者的服务中去。

第三,换位思考,平等交流。“要想公道,打个颠倒”只有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才能够真真正的做到为别人考虑,政治工作者要站在医务人员的立场上进行换位思考,真正为医务人员排忧解难;医务人员又要站在患者立场上考虑问题,真正为患者医治疗伤。思想政治人员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要与医务人员做到平等的交流沟通,要尊重并关心每一位医务人员,心平气和和与每一位医务工作者做朋友,这样自己的语言才更有影响力和号召力。

结语:本文对于医务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做了简单的分析,并指出了在新时期做好医务人员的思想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最后提出了一些加强思想工作的办法和建议,交流才是加强思想建设的根本。

参考文献

[1]王嫣,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医务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4)

道德与法治学会沟通交流篇8

论文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梅罗维茨说过,“当一种新的因素被导入一种旧的环境中时,我们所得到的并非该旧情境加该新因素,而是一种新的环境。当然,新的程度取决于新因素在多大程度上改变旧系统。1”新媒体不仅改变着人们的思维,并且也改造着世界的结构,新媒体改变的不仅仅是传播的时间与空间,对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深刻的影响也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巨大冲击,因为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的对象——大学生的影响巨大,新媒体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对其思想和行为模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变化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对高校的人才培养及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媒体改变了大学生的沟通方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媒体以其独特的优势,传播迅速。在传统的媒体环境下德育论文,大学生之间的交流以书信、电话为主,在新媒体环境下出现了手机短信、QQ、mSn、飞信、邮件等新的交流方式,这使得交流的范围更大,交流的时间更自由,并且也可以利用这些方式与老师交流,把当面不好意思讲的话用这些方式表达出来,拉近了学生与老师距离,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期刊网。由于网络具有自主性、平等性、隐匿性等特点,使大学生能够无顾虑地通过网络与老师进行交流。网上心理咨询室、网上论坛及电子信箱的开通使用,既有利于提高思政工作者的服务意识,更是了解和帮助大学生解决一些敏感问题的途径,尊重和保护学生隐私,增加其对老师的信任。

(二)新媒体改变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

在传统的媒体环境下,学生获取信息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老师传授,学生也可以通过图书馆的书籍、报纸、期刊获取很多信息,新媒体的出现,使得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更畅通,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电子期刊、图书馆的电子数据库、手机报等等来更快捷地获取更多的信息。新媒体一方面使学生获取信息的时间大大缩减,另一方面使学生获取信息的形式更为丰富,从单纯的文字、声音到图片、文字、声音为一体的多媒体信息。

(三)新媒体改变了大学生的情感表现方式

大学生在新媒体技术环境下,有更多的载体和方式来张扬个性、展现自我。手机铃声、QQ签名、个人空间、博客等新媒体技术下的“产品”,都为大学生表达个人情感、展示个性风格提供了载体。大学生在使用新媒体技术的过程中,追求平等、注重自我意识日益突显。在尊重、平等的前提下进行沟通交流、信息往来,是大学生对新媒体技术认可的重要基础。

二、新媒体环境下应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

新媒体对整个世界的冲击是巨大的,高校无疑也受到起影响。针对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应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粗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运用新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新思路

运用新媒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指导学生在网上制作班级网页和个人网页,在班级网页中设立公告板、讨论区,让大家对社会热点的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及时对价值观存的误区给予纠正德育论文,班级的事情师生之间通过讨论版进行充分讨论,一方面疏导某些学生的不良情绪,另一方面便于老师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便于指导以后的工作。

(二)拓宽学校与家长联系的途径,发挥家长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基础作用

从人的成长历程看,家庭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特别是家长,对于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影响很大,所以要充分发挥家长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老师可以通过电话、短信、QQ等途径,与家长及时沟通学生在学校的情况,出现问题让家长知道并协助解决,不要等到学生出现严重问题了,家长才知道学生的情况!

(三)运用新媒体,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现在的大学生基本是90后的,他们是新生一代,他们有理想、有抱负,思维开阔,富有活力和创造力,但同时也存在着容易冲动,思想不成熟,独立性、适应性差,过于强调自我,容易忽视责任的问题期刊网。正是由于当今大学生的这些特点,他们在学业、感情、人际关系方面很容易出现问题,传统的面对面的沟通方式固然很好,但是有些学生不喜欢根老师面对面交流,他们会有很多顾虑,无法逾越师生之间的鸿沟德育论文,所以通过新媒体可以方面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从而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比如一个建立QQ群,飞信群,或者通过邮件,可以在网络上与学生交流,这样学生感觉更加轻松,容易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意见,便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运用新媒体,建立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结合教学和生活管理工作,渗透到各项教学管理和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去,将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去,真正做到教书育人。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心理素质。要注意网络发展趋势和所产生的社会道德问题,把“网络法制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作为高校德育的新内涵。要深入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中营造浓厚的人文精神氛围,为日益个性化的大学生提供广泛的人际交往舞台。要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使他们在对社会不良现象的分析中自觉增强免疫能力。

注释:

[1][美]约书亚·梅罗维茨.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m].肖志军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8.

参考文献:

[1]钱文彬.浅析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普通高等教育研究,2008(6).

[2]徐万彬,李志勇,朱长征.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思路探索[J].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2006(1).

[3]韩风.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7).

[4]唐艳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J].中国高教研究,2006(12).

道德与法治学会沟通交流篇9

[关键词]实习医师和住院医师职务;病人;沟通技巧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互助过程的基本要素,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是为满足病人的身心需要,也是对病人的亲切关怀。实习医师需要具备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沟通技巧,才能适应现代医疗的需要。医患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要处理好这种关系,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道德修养,而且还需要运用人际交往、人文关怀、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才能与病人良好地沟通,医患交流是一种特殊的、非常重要的、必不可少的交流。医学实践可以说是一种医患交流的实践。掌握沟通技巧能拉近医患距离,使医护人员和病人都处在较好的人文环境中工作和治疗。

1把握语言环境,尊重式人性化沟通,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根据病人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性格特征、心情处境以及不同时间、场合等具体情况,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选择病人易于接受的语言形式和内容进行交流沟通。主动关心和了解病人的需求。用亲切和蔼的态度、面带微笑的服务、真诚体贴的关怀,来体现白衣天使崇高的职业道德和人文关怀精神。称呼是沟通交流的起点。对病人恰当的称呼,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开始。称呼得体,会给病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因人施治,让每位病人都得到医护人员的尊重和关爱。有社会地位的人比较注重自己的社会地位,可根据病人的身份、职业、职务采用恰当的称呼,让病人感受到被尊重和重视。对无较高社会地位的病人,可根据年龄、性别,采用恰当的称呼让病人感到亲切。处处尊重病人的人格,不伤害病人的自尊心,让病人时刻感受到亲人般的呵护,从而建立亲密的医患关系。

2了解沟通对象,灵活式和谐沟通,取得病人的信任

深入了解沟通对象的特点,才能做到以人为本的和谐沟通,病人的心理反应取决于个性心理特点、文化知识、修养、年龄等,根据病人的不同特点选择相应的沟通方法。在工作中要善于察言观色,从病人的语言、行为特点中去发现他们的内心活动,并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灵活的沟通方式。对于个性开朗,知识水平较高,善于沟通的病人,要耐心倾听他(她)们的诉说并有所反应,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委婉的解释,并给予必要的引导,把与病情有关的情况了解清楚,尊重他们的决定,满足他们的心理社会需求。对于性格内向,不善于沟通的病人,应以热情诚恳的态度主动与病人沟通。从他(她)最关心的问题谈起,耐心开导鼓励病人说出自己内心真实想法,要理解病人的痛苦心情,帮助病人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消除病人对疾病的疑虑和恐惧感。对于老年病人应倍加关心,格外尊重,多与之交谈,并专心倾听老年病人的诉说,亲切地不厌其烦地回答解释,对于疾病无直接关系的话题,表示理解和认同,回答询问要慢,声音适当大点,并从各方面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让老人感到亲人般的关爱。与具有对抗行为的病人沟通,首先要忍让、理解病人的痛苦心情,谅解病人的病态行为,避免发生争执,然后运用心理学知识,耐心开导和热情地安慰病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帮助病人化解对抗情绪,平静地配合治疗。在与病人沟通的过程中,还要适当使用非语言沟通技巧,如:见面微笑问声好,在特殊情况时,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安慰的握手,都会使病人倍感亲切和温馨,产生情感共鸣,可以影响病人的感受认同,改变心理状态和行为。消除病人的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的情绪,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优质服务,亲情式真诚沟通,更加密切医患关系

优质服务是一剂良药,“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充分说明语言艺术的魅力和作用。语言交流是医患之间沟通的桥梁,温馨的语言艺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能使病人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负责和尊重,消除疾病造成的不良情绪,以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关心体贴病人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关键。对病人不论贫富、地位高低,应一视同仁,态度和蔼,服务热情周到。医护人员的关爱能弥补药物的不足,帮助病人建立信心,消除顾虑,有利于提高免疫力,加快疾病的康复。病人的信任又可增强医生的信心,使医生发挥最好的技术水平,最终实现医患关系和谐,病人早日康复的共同心愿。医患沟通的前提是信任,娴熟的操作技术,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健康教育能力是获得病人信任的条件。因此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及专业水平,才能满足不同病人的健康需求,赢得病人的信任而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实习医师为病人服务,病人也在为实习医师的实践做贡献。要怀有一颗感恩之心善待病人。病人以生命相托,健康所系,要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急病人所急,做病人所需,做到心理关怀,人格尊重,实行以人为本的人性化优质服务。

道德与法治学会沟通交流篇10

关键词:医患沟通;医患关系;矛盾;和谐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医师协会“医患关系调研报告”显示:74.29%的医师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而认为当前执业环境“较差”和“极为恶劣”的分别达到47.35%和13.28%。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于2001年对全国326所医院进行了多项选择式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医疗纠纷发生率高达98.4%发生了医疗纠纷后,73.5%的病人及其家属曾发生扰乱医院工作秩序的过激行为,其中43.86%发展成打砸医院。这些过激行为对医院设施直接造成破坏的有35.58%导致医务人员受伤的有34.46%。另外,在326所医院中有86%~96%的医院发生过因医疗纠纷导致病人滞留医院、不住院或不缴纳医疗费用的现象,此种情况也已成为医院面临的非常困惑和棘手的问题。近年来,医患矛盾形势日趋严峻,不仅严重影响医疗环境,更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二、加强医患沟通,改善医患关系

要建立真正和谐的医患关系需要国家的强大的经济支撑,需要通过建立完善的、覆盖全民的的医疗保障制度才能得以实现。但我国的国情使得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在不能在短期内建立起来。但我们不能因此就无所作为,任由医患关系紧张的状态发展下去,危及社会安宁。因此,我们应该在现实的条件下,以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为核心,积极探讨正确处理医患关系的策略和方法。

1.开展医疗消费教育和全社会健康教育

长期以来,传统的观念将我们引入了一个误区:对人的素质的开发,过多地重视政治的、专业的、身体的素质而忽视伦理的、人文的、心理的、健康的素质。显而易见的事实是,我们的社会人群普遍地对作为人自身的认识不完整、对人性不了解、缺乏基本的医学知识和健康知识。所以,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要多开展社会健康教育和医疗消费教育提高人民的健康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以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通过主动走向社会,与社区、学校、新闻媒体、企事业单位等建立密切的联系,积极开展医学咨询、医务公开以及志愿服务等活动,让人们明白医疗的风险性与特殊性,让患方了解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了解每个人可能存在的体质差异,理解现有医疗技术的局限,加强与患者沟通,促进患者对医护人员信任,从而达到有效沟通。

2.塑造医院良好形象

树立良好的医院整体形象能得到社会的认同,增加患者对医院及工作人员的信任,从而得到有效沟通。医院要通过建立医院整体形象建设方案,制定与实施与医院实际情况有机结合的整体形象战略,从一流的医疗技术形象、良好的服务质量形象、先进的医疗设备形象、高尚的职业道德形象、和谐的人际关系形象、温馨的就医环境形象六个方面去努力提高,全面提升医院知名度、美誉度,以及其在区域内的权威性。

3.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建立医德建设机制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化解医患矛盾主要方面在“医”,解决“医”这一矛盾主要方面的核心在提升医护人员的道德修养水平。提升医护人员道德水平的要点,并不在纯粹观念化地强化他们的道德观念,而在于以管理机制的力量,促使他们在实践医德的过程中增强道德体验、强化道德情感、提升道德认识水平。我们通过建立医护人员医德建设机制,制定医护人员医德修养水平提升方案、建立医护人员医德水平评议委员会、信息收集体系、条件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等促进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最终促进医生成为病人的朋友。医者要把自己与患者置于平等的地位,尊重患者,不物化患者,让患者能在诊疗过程中更体现出主动性和参与性,共同参与加强医患沟通。

4.建立患者关系管理档案

实行患者关系管理档案,所有患者建立病例档案,加强客户的营销关系管理,辨症施治,全程指导,做好各项跟踪服务与信息反馈工作,利用多种形式与客户发展和保持良好的关系,加强沟通,建立忠诚客户群,使医患之间建立了不离不弃、相互之间高度理解和信任的关系。医院还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医患沟通制度、投诉处理制度,及时受理和处理病人投诉,定期收集病人对医院服务中的意见,及时改进随时收集、上报病人对医院门诊服务中的意见,转变医疗作风,及时改进和有效地解决群众对医院门诊医疗服务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

5.了解患者心理,改进沟通技巧

(1)了解患者的心理,重建医患信任关系。医患沟通是医患双方情感的交流,要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医生必须要了解患者就医的一般心理:患者无论是患有大病或小病、急性病或慢性病,当他们到医院中看病时都怀着迫切的愿望,希望医生能以最好的医术,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疾病治愈。虽然患者也有一定的医学常识,了解不同的疾病有各自的规律,但他们都怀着满腔的期望,要求医生给予最好的服务。许多患者在承担起患者的角色后往往都开始明显关注自己,希望医生能对自己的疾病十分重视,甚至还会出现对医生提出过分要求和过分依赖的倾向。因为患者对医生的期望因患者自身的人格、年龄、性别、社会处境和所患疾病的不同而有差别,所以每个患者对医生所抱的态度和表现的情绪状态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医生必须对患者的情绪反应有相应的敏感性,关注他们的情绪反应和情绪变化,尽量调整好患者的不良情绪,让患者感到医护人员对他们的理解,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

(2)改进沟通技巧,提高沟通效率。针对现在存在医生沟通技巧不当的情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改进医患沟通技巧:第一,医务人员要有诚信,对病人或家属要尊重,具有同情心和耐心,耐心倾听对方的倾诉,尽量让病人和家属宣泄和倾诉,关心病人在就医过程中的生活或不便,愿为患者奉献爱心的姿态并本着诚信的原则进行对患者的病情尽可能做出准确解释。掌握病情、检查结果和治疗情况,掌握医疗费用给患方造成的心理压力。增加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感到医生能理解自己,引起患者的情感共鸣和治疗依从性的增加。第二,医护人员接待患者端庄大方、热情负责,杜绝生、冷、硬、顶、推现象。沟通应力求使用表达贴切的通俗语言,避免使用刺激对方情绪的语气、语调、语句;避免压抑对方情绪、刻意改变对方观点、强求对方立即接受医生的意见和事实、使用模棱两可、同音异义或特别专业的术语,以免患者产生歧义或不理解,引起不科学的幻想。语调适中,语气温和,注意目光、表情、手势等的配合使用,如用微笑、注视、点头等对患者表达安慰和鼓励。交谈中询问的语气应自然、温和;方式应循序渐进,先间接、一般性提问,然后对部分问题进行直接或针对性提问。第三,留意沟通对象的受教育程度、情绪状态及对沟通的感受,对象对病情的认知程度和对交流的期望值等。注意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份、地位、职业、文化程度等选择适当的语言。要多鼓励,多解释,如多说一些“您放心,我们会尽力的”、“我们会尽最大努力治好您的病”等有助于患者建立信任的语言。帮助患者认识和接纳痛苦的情感,鼓励其表达出被压抑的情感,同时帮助患者学会应用和处理积极的情感和人际关系。第四,对医院内应实施诊疗全程医患沟通制度,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多视角的主体沟通进行针对性沟通、互换对象沟通、集体沟通、书面沟通、协调同意沟通、实物对照沟通和形象比喻沟通,有效提高服务质量,及时化解医患矛盾和纠纷,增强病人对医院的信任度和对医务人员的理解。要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复杂程度以及预后好差,由不同级别的医护人员沟通。对于疑难、危重患者、治疗风险大、诊断不明、病情恶化效果不理想及预后不良者,由医生集体沟通,统一协调后,再与病人及其家属沟通,避免患方不信任或产生疑虑。第五,多向病人介绍病情、治疗效果、用药和检查目的。诊断后要向患者说明病情,征询患者对拟定的治疗方案的看法,解释所开药品的原因,告知患者亲属药品的功效、毒副作用,提醒服用药物时的注意事项。复诊时了解用药或治疗是否有效,是否有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用药和治疗方案。自觉维护病人的权利,充分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要体恤患者的痛苦,同情患者的困难,尊重患者的想法,打消患者的顾虑,努力让患者获得身心的健康。最后,加强领导示范作用。科主任和护士长对患者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态度,科室领导应带头树立良好的服务理念和意识,在工作中应充分体现尊重患者,关爱患者,方便患者和服务患者的人文精神。学会与患者交朋友,零距离沟通。将医护人员的电话号码告知患者,与患者真诚的握手,与患者简短聊些轻松话题等举措,均可在潜意识里与患者拉近距离,能让患者感到温暖并消除紧张情绪。

作者单位:邓健乐山师范学院旅游学院

徐丽英乐山师范学院旅游学院

刘琼乐山市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丁春辉.医患关系现状及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6.

[2]邵小宝.医疗纠纷处理中的伦理问题的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0,2:56-57.

[3]贾渝跃.医疗纠纷的成因和对策[J].现代医院管理,2005,4:62-63.

[4]陈英云,施,赵长久.医患沟通减少医疗纠纷[J].中国医院管理,2006,7: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