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馆安全管理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0:51:09

科技馆安全管理制度篇1

关键词科普场馆;质量管理精细化;调查

中图分类号G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6)173-0106-0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当今科技普及和交流的分支越来越细而且越来越突出。课堂外的非正规教育也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而成为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科普教育更加突出其全民性和终身性。科普场馆是担负起时代重任的新型社会教育阵地,致力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和素质的提高,造就符合时代要求的有科学意识、创造智慧、开拓能力的一代新人。因而,科普场将是适应新时代教育要求的最好场所之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普场馆教育资源的开发越来越丰富,功能的实现越来越多元化。科普场馆不再是一座单纯的科技展览馆,而是一个课堂,一个实验室,一个适合于时代和未来教育要求的特殊学校。它是学校等正规教育和正式教育之外的继续教育和补充。到科普场馆的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在这知识的海洋中跳跃式地、自由地、积极主动地摄取科学的养分。科普场馆作为非正规教育的主力军,是以提高公众科学素质为目的、实施科普教育活动的常年开放场馆,主要的形式包括科学中心、科技博物馆、科技馆、专题科技馆等。在新形势下科普场馆要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对科技场馆的教育资源、队伍人才、展项研发、公众服务和场馆运营管理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现运营管理的标准化基础上向管理精细化的迈进。精细化管理是标准化、精细化和人性化管理“三部曲”中的重要一环。实现质量管理精细化不仅能够提升科普场馆整体执行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运营绩效,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但是,目前科普场馆的管理水平与具有更大社会化和更广普及性的公众服务需求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弥补这些不足,科普场馆需要在运营管理中提供更多精细化、个性化、多样性和灵活性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公众不断增长的各种需求,才能更有效地通过科技场馆的教育资源和教育产品激发公众主动自主去探寻科学奥秘,实现科学传播的功能,从而有利于科技场馆的长远发展。

1国内科普场馆实施质量管理精细化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为了准确地全面了解目前我国科普场馆实施质量管理精细化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包括从质量管理认证、队伍建设、展项自主研究开发、服务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我们在2015年11月至2016年5月间对国内的科普场馆开展了《我国科普场馆实施精细化管理现状调查》研究。

本次调查主要通过对全国各地的科普场馆(以科技馆为主)的实地考察、电话调研和座谈会等方式进行抽样调查,在调查期限内最终共成功采集56个省、市级场馆和部分专业场馆的数据,其中省级场馆21家、直辖市场馆3家等。我们对数据进行了严谨的统计处理和分析后,形成《我国科普场馆实施质量管理精细化现状的调查报告》。该报告中除了对接受调研的各科普场馆质量管理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外,还对科普场馆推进精细化管理总体状况进行了统计,因其内容较为繁复,故本文仅就与科普场馆实施质量管理精细化相关的几个问题进行论述。

1.1对各场馆在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统计

在受访的科普场馆中,其中仅有5个场馆(约8.9%)完成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实施工作并取得认证,而其余的场馆(约91.1%)则没有开始相关的认证工作(见图1)。

1.2队伍建设精细化工作的统计

在科普场馆调研所设计的队伍建设精细化方面,我们从3个方向入手研究,分别是:岗位分级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度和评价机制及培训管理制度建设。(见表1)

首先,超过2/3的受访场馆实施了岗位分级目标责任制,即有41个场馆(约73.2%)有此项方面的相关制度或措施等建设,有15个场馆(约站26.8%)则没有;仅有1/3的受访场馆(19个场馆)同时开展了考核制度与评价机制建设,而约2/3的场馆(36个场馆,约占64.3%)只具备考核制度方面的相关建设,而有1个场馆则均无开展考核制度和评价机制建设(约占1.8%);在培训管理制度方面,大部分的受访场馆(54个场馆,约占96.4%)都实施了相关制度或措施等建设。

1.3展研究管理精细化的统计

在科普场馆调研所设计的展项研究管理精细化建设方面,我们主要以从自主研发方向入手研究,具体包括“有无系统成熟的展项研究管理办法”“有无自定年度展项研究计划”“有无跟进展项研究管理过程及时掌握研究情况”,以及“有无展项研究评价体系”。(见表2)

在受访的科普场馆中,1)在系统成熟的展项研究管理办法建设方面,仅有6个场馆(约占10.7%)有此项方面的相关制度或措施等建设。2)在自定年度展项研究计划方面,仅有11个场馆(约占19.6%)有此项方面的措施;同时另有5个场馆仅有展品的年度采购计划。3)在跟进展项研究管理过程及时掌握研究情况方面,有13个场馆(约占23.2%)此项的相关制度或措施等建设。4)在展项研究评价体系建设方面,仅有5个场馆(约占8.9%)具备。

从上数据可见,受访场馆在展项研究管理方面举措较弱,从另一个角度也反映出的目前国内科普场馆的展项展品开发还是以通过采购市场上现有的产品方式为主,缺少对结合自身展馆特色和展教资源的自主研发、二次开发或功能拓展等。

1.4在服务管理精细化的统计

在科普场馆调研所设计的服务管理精细化建设方面,我们主要以从3个方向入手进行研究,具体包括“有无系统规范的观众服务规程和指南”、“有无考核评价体系”“有无定期开展服务满意度市场调查”。(见表3)

从上数据可见,大部分受访场馆均较重视服务管理的精细化,有49个场馆(约占87.5%)具备系统规范的观众服务规程和指南建设;超过一半的受访场馆(31个,约占55.4%)具备考核评价机制措施;有44个场馆(约占78.6%)开展定期服务满意度市场调查,另有1个场馆开展了不定期的服务满意度市场调查工作。

1.5在安全管理精细化的统计

在科普场馆调研所设计的安全管理精细化建设方面,我们主要以从两个方向入手研究,具体包括“有无制定合适的安全工作规章制度和指引”、“有无重大情况的应急预案”。(见表4)

以上数据可见,所有的受访场馆均重视安全管理,受访的56个场馆在制定合适的安全工作规章制度和指引建设、以及重大情况的应急预案方面,均制定了相关的措施。

2结论

从调查的数据发现,目前大部分的国内科普场馆都在场馆运营质量管理标准化方面花费大量的投入和创建工作,而在质量管理精细化方面尚处于探索阶段。从目前全国各地科普场馆管理现状来分析,基本上都把场馆物业管理工作中常规性的公共服务部分对外完全社会化管理,即委托专业物业管理公司、企业负责该项目工作,科技馆仅对其完成情况进行目标考核。对于和科普场馆的安全运营管理有关方面,重视程度尤为突出,“安全第一”的意识在受访的所有科普场馆中都能充分体现。关注公共安全,充分利用人防、技防及物防等手段来提供公共场馆的安全服务,为科技馆与公众提供舒适安全的参观环境。在服务管理方面,对于来访参观公众的服务意识还是蛮重视的,大部分的科普场馆均按各馆自定的规范规程和指引来提供相应公共服务、科普服务及一些便民措施,使观众能舒心地感受科技馆这个启迪智慧,传播科普殿堂的独特氛围。在队伍建设方面,对于各岗位设置、岗位目标责任制、人才培养、管理培训等都下了大功夫,均制定了相应的制度措施。

但在引入相关科学性或客观性的评价机制方面,如:队伍建设、展项研发、服务管理、服务效能和效率等,除了小部分的科普场馆已开始尝试性地自行开展此项工作外,目前大部分的场馆均没有开展此项工作。若从引进第三方机构和企业对场馆自身上述项目的建设,甚至从场馆管理和服务的效能、效率和效益(“三效”)三方面来进行相应评价或评估工作的考虑,目前基本上是还没有真正涉及或实施。在展项展品自主研发方面建设,对自身场馆教育资源的二次开发或深度开发还较为缺乏,资源的充分利用仍不足够。调查中发现,仅有极少数的场馆尝试自主研发展项展品。目前大部分的场馆主要是从市场上直接采购现成的产品为主。受访的大部分科普场馆对展项研发的评价机制的认知度普遍不高,缺乏对展项产品研发发展态势和国内外科技馆展项管理新方法等的常年性清晰准确的跟踪和关注。基本上他们都是根据过往采购展项产品的经验、或产品的欢迎程度作为评判和采购的标准。受制于多以展项展品采取对外采购来满足场馆自身的更新改造,故一般缺乏制定展项展品的年度研发计划工作措施。

从对各馆开展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实施工作调研情况来看,虽然标准化管理是第一步,但调研结果却不容乐观,仅有5个场馆实施并取得认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开展均与科技馆本身的体制、运营机制、财政支持度、管理层重视程度、运营经费投入和管理模式等有密切关系。认证工作的过程需要长期的人、财、物力投入和全程参与,同时也与场馆的各级部门和全体员工坚定和稳定的执行力有着长效性的关联。目前大部分的场馆对于《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的认知度和执行实施还是比较到位的,但对于在管理、服务和运营上标准化,以及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精细化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更难以提及到实施人性化管理,这实际上很大程度也影响了我国科普场馆的发展和在可持续发展中的竞争力。

3对策和建议

现代管理已经进入精细化管理的时代,正想人性化管理迈进。如果说,科普场馆还处于比较粗放式经营管理的境地,那么现在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和实施精细化管理,使科普事业迈向新的台阶。科普场馆要在不断丰富展教内涵、在展示上创新的同时,在管理和服务标准化基础上也应不断拓展、提升科学传播职能。但是,由于质量管理精细化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科普场馆人、、物力等,需要重细节、重过程、重基础、重具体、重落实、重质量、重效果以及整体执行力,而目前科普场馆在这方面的举措仍相当薄弱。基于对国内科普场馆的抽样调查分析,我们就科普场馆质量管理精细化开展提出以下的意见和建议。

3.1善于利用现有的展教资源和展研力量,开展展项展品的自主研发与管理

科普场馆作为学校正规教育的有效互补,以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的展教形式向公提供传播科学知识,是提升公众科学素养、促进全民终生学习的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场馆通过对丰富的教育资源进行再次开发,展项展品自主创新开发,强化展项展品研发的学术理论和成果支撑,结合自身地域特点和资源优势创新展览的主题和内容,要在科普展览展示手段方面下功夫。尤其是科普场馆更新改造工程要注重科技创新集成的应用和展示,通过集成创新的传播方式、集成创新的科普内容、集成创新的运作模式,使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多的接触科学、了解科学,将科技馆打造成公众喜爱的最新科创成果集成展示基地。

3.2充分认识引入相关评价机制的重要意义,加强精细化管理

目前我国科普场馆对评价机制的理论基础缺乏深入的分析,评价的范围和层次界定比较混乱,更缺乏相应的标准和指标体系,导致管理和服务的效能、效率和效益并未充分地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因此,把精细化管理的评价机制引入应用于我国的科普场馆建设和运营管理中,甚至通过借助第三方客观的评价和评估,有助于分析与揭示科普场馆在运行管理中的不足,以评促管,落实以服务评价和合理奖惩机制促进改善服务水平,发挥以人为本的管理激励功能。同时通过研究出一套具有我国特色的科普场馆的精细化质量管理的理论、模式和实务操作流程、规范,探索建立长效的创新机制,以此创立形成一个交流学习平台,更好地实现科普场馆的基本功能和社会效益,同时也为政府和管理机构提供政策建议,具有重要的意义。

3.3加强受众调查研究,准确把握科普场馆的角色演变与发展趋势,提高精细化管理前瞻性

科技馆事业发展好与否,其社会效益参考评价指标因素之一,就是公众对其喜好、参与度、特性和来访人流量如何等。科普场馆应联合相关的专业研究机构或委托第三方市场调研策划机构,进一步针对不同目标群体和公众的喜好和需求,分各类群体,结合科普场馆自身资源内容亮点,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科学方法,科学的数据采集、复核、处理、分析,结合定量调查和定性调查结果进行深入研究。要坚持不懈地开展市场调查和分析研究,了解国际上的新趋势、新理念、新技术、新经验,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关注展教内容的社会效应和公众反馈,拓展教育功能的深度和广度,构建服务管理体制,实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3.4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资源和专业化的人才评价体系,壮大精细化管理人才队伍

要在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发挥其专业优势。各科普场馆应建立一套专门的人才队伍培养和管理的评价机制或评估体系,通过对人才队伍其不同阶段发展和能力特性进行持续性的评价,实现动态化管理,从而适时调整和优化人才队伍培养和建设方案,加大青年专业人才队伍扶植力度、加强管理层和员工轮岗交流力度。同时利用各科普场馆各自资源、地区优势,探讨馆际间的人才交流培养深造合作模式,启动各馆间的人才交流,有助于科普场馆实现人才资源共享和推动整体行业专业人才链发展,打造科普场馆高端人才的蓄水池,为科普场馆的可持续发展做好人才储备。

参考文献

[1]孙念怀,精细化管理iii――操作方法与策略[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2]广东科学中心.广东科学中心受众需求调查分析研究报告(内部资料),2005.

[3]李霞,段钊.浅析我国科技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15,1(3):181-185.

[4]庄智一,王欣,胡芳,等.自然科学博物馆人才队伍培养方案实践研究报告[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16(1):7-12.

[5]康岩,考察黑龙江等地科技馆的调研报告[J].科技致富向导,2012,8(25):200.

[6]Helmut,F.o.muelle.energyefficientmuseumbuildings[J].Renewableenergy,2013(49):232-236.

[7]谭岑.基于公共服务的科技馆绩效评估模型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8):179-181.

[8]龙金晶,刘玉花.世界科技博物馆教育的角色演变与发展趋势研究[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16(1):27-34.

科技馆安全管理制度篇2

【关键词】图书馆灾害类型安全管理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8-0197-01

图书馆是高职院校的重要文化阵地,是为广大读者提供服务和分享知识的公共环境。防灾和保护工作是图书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要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针对常见的几种灾害类型,采取切实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

一图书馆常见的灾害类型

图书馆是高职院校中的重要部门,对保护文化遗产、培养优秀人才,创新研究成果以及树立高校形象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高职院校对图书馆的资金和管理投入力度逐渐加大,但仍然有一些灾害现象难以避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自然环境灾害。自然灾害主要是洪涝、地震、台风等灾害,人为力量难以避免,只能预防和控制。环境灾害主要由于霉菌、建筑材料或空气污染导致,不仅容易使图书资料老化、变质,也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2)突发事故灾害。突发事件主要包括火灾、偷盗、踩踏事故、电梯故障、疫情蔓延、斗殴绑架等,其中火灾是最需要警惕的事故灾害。大多数图书文献资料属于易燃物品,易出现因为管理不善、读者引发的火灾事故,使珍贵的图书资料遭受巨大损失,甚至危及人身安全。(3)信息技术灾害。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高职院校在图书馆中投入了大量现代化的信息系统和设备,但同时也面临着信息安全的风险,不时会出现黑客入侵、系统瘫痪以及信息被破坏等问题,造成文献资料的流失和泄露。

二加强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1.健全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灾害防范管理机制,是加强高职院校图书馆安全管理的重要基础和制度保障。学校要成立图书馆灾害管理机构,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组建干部和骨干为主的灾害应急小组。当发生灾害时,及时启动灾害应急预案,组织协调处理,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结合高职院校具体情况和相关良好实践经验,修改完善符合馆情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使制度不断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以及指导性,逐步走上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按照制度要求,明确岗位职责和任务,层层签订责任书,逐级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强用电、防火、用水以及设备管理等日常安全工作,便于灾害发生时做到有章可循、有责可依、有序行动。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结合工作业绩和表现进行奖惩评定。通过从源头上建立健全而有力的制度和机制保障,应对各种灾害威胁,确保图书馆安全。

2.强化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只有从思想根源上给予高度重视,才能引发行动的维护和实施。(1)要加强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比起其他的公共场所,图书馆发生灾害事故的频率相对较低,导致部分管理员的安全意识不强,对安全隐患存在侥幸心理,对此要重点强化管理员的安全教育和安全防护知识的培训和应急演练。让管理人员了解图书馆安防注意事项,学会使用消防器材,掌握扑救火灾、疏散逃生的方法。(2)要强化对广大读者的安全教育。高职院校中,学生是主要的读者群体,也是与图书馆密切互动的参与者。通过开设图书馆安全知识橱窗、编辑发放安全手册,组织安全专题讲座等形式,全面普及安全知识,加强读者的安全意识、法制观念以及防范技能,使人人保安全的思想认识深入人心,爱护图书馆的图书资料和设备设施。

3.加大科防投入

图书馆工作计算机化和网络化也给高校图书馆带来了一些安全隐患。由于计算机硬件、网络技术的漏洞和缺陷,以及信息网络的开放性和共享性等原因,导致图书馆信息网络系统容易出现病毒、黑客入侵等情况。面对这一新情况,要及时加大对信息网络的科技防范投入。(1)要加大对图书馆软硬件的资金和精力投入力度,迎合现实安全的需求,更新现有安全防范设备和措施,尤其在重点区域设置先进的监测仪器,采用现代化的警卫措施。(2)加强管理人员的网上信息安全意识和管理技能。管理人员作为图书馆的责任主体,要加强图书馆电子资源的统一管理,规范读者使用和下载计算机软件和文件,严防计算机病毒和泄密等,避免图书馆系统瘫痪、数据丢失,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逐步建立技防、物防、人防一体的监控防范体系。

三结束语

安全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首要任务,是关系图书馆正常运转、人员生命安全的关键所在。面对常见的图书馆灾害类型,要健全管理机制,强化安全教育,加大科技投入,常抓安全不松懈,促进图书馆管理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金春梅.图书馆灾害类型及安全管理对策概述[J].黑龙江史志,2011(13):33~34

[2]刘忠祥.21世纪高校图书馆安全防范工作探析[J].图书馆学研究,2004(2)

科技馆安全管理制度篇3

我省旅馆业治安管理的现实困境

旅馆业之所以出现这些治安问题,除旅馆业发展迅速、防范措施不力等原因以外,还存在旅馆业治安管理法律法规严重滞后,公安机关警力不足等多方面的因素,制约了公安机关对旅馆业的治安管理。

(一)旅馆业治安管理法律法规不健全

目前,我省旅馆业治安管理的法律依据主要有《旅馆业治安管理办法》、《治安管理处罚法》、《湖南省旅馆业治安管理办法》和《湖南省旅馆业旅客住宿实名登记管理规定》等,这些法律法规对我省旅馆业治安管理起到了较大的规范作用。但是,随着我省经济的发展和人财物的大流动,旅馆业发展十分迅速且出现了诸多新问题,而法律法规中尚未对此进行规定,造成公安机关对旅馆业治安管理处于尴尬局面。①如对小旅馆的治安管理,小旅馆因缺少资金和场地,消防条件达不到要求,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可能取得公安机关颁发的《特种行业许可证》,但是,目前在现实生活中小旅馆却大量存在。如果公安机关依据《旅馆业治安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对小旅馆要么是放任自由不管,要么是采取取缔强制措施,小旅馆不仅没有因取缔减少,反而越来越多;其次,对旅馆业不实名登记的规定,旅馆登记员没有实名登记的,可以根据法律法规规定给予旅馆业经营业主或者登记员处罚,但是,对于旅客自身原因不登记的,法律法规没有规定处罚措施;再者,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旅馆业的“会客登记”制度,但是,法律法规中对旅馆业中没有坚持这些制度缺少相应的处罚规定,造成这些制度形同虚设。旅馆业治安管理法律法规的不健全,造成公安机关在管理过程中存在无法可依或者执法不规范的局面。

(二)公安机关对旅馆业治安管理警力不足

防范和打击旅馆业中的各种治安问题,需要公安机关有足够的警力。但是,由于公安机关警力整体不足,旅馆业治安管理警力更是捉襟见肘。以长沙市为例,目前长沙市公安局治安支队负责指导全市旅馆业治安管理工作,各分县市公安局治安一大队和派出所具体承担旅馆业治安管理工作,直接负责旅馆业治安管理的民警不过四百余人,但是,长沙市现有旅馆经营单位八千余家,数量还在不断增长,警力与旅馆业发展不成比例。[9]管理警力的不足不仅造成公安机关对旅馆治安管理方法的不科学,对旅馆业尤其是小旅馆治安管理往往是被动式、灭火式的管理方法,难以取得理想的管理效果,而且也会使公安机关对一些旅馆业底数不清,情况不明,出现旅馆业治安管理的死角和盲区。

(三)旅馆业治安管理信息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目前旅馆业治安信息在录入、上传、研判等环节出现各种问题,导致旅馆业治安管理信息难以发挥应有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信息登记不实,在旅馆业中无证人员住宿、无本人有效证件入住、一人登记多人入住等现象仍然存在,录入信息错误给公安机关对旅馆业治安管理带来了困扰和麻烦,如在2011年4月,“北京教师纪连海在杭州住店被公安机关带至派出所调查”就是一个典型案例②,我省类似的情况亦有发生;信息上传不及时,旅馆对入住旅客的信息不能及时上传给公安机关,从而丧失了上传信息的价值;再加之公安机关正在使用的系统多,各警种之间以及公安机关与各相关部门之间的系统存在壁垒,公安机关缺少稳定的信息研判队伍、方法和机制,致使旅馆业治安管理信息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我省旅馆业治安管理的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管理创新是指在现有社会管理条件下,运用现有的资源和经验,依据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态势,尤其是依据社会自身运行规律乃至社会管理的相关理念和规范,研究并运用新的社会管理理念、知识、技术、方法和机制等,对传统管理模式及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进行改造、改进和改革,建构新的社会管理机制和制度,以实现社会管理新目标的活动或者这些活动的过程。[10]社会管理创新是当前指导全党和全国人民的重要纲领,公安机关对旅馆业治安管理已出现了瓶颈,同样需要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和方法,才能减少旅馆业治安问题的发生,维护好旅馆业社会治安秩序。

(一)创新旅馆业治安管理的理念

随着社会治安形势的发展,旅馆业治安管理也出现了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公安机关在旅馆业治安管理中创新管理理念,树立以下理念:一是和谐管理理念。公安机关对旅馆业尤其是小旅馆的管理,一味采取“堵”的管理方法不仅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而且势必影响民生、影响稳定,甚至引发,这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大政方针相悖。因此,公安机关在旅馆业管理中应该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意识,将小旅馆先纳入管理,再逐步规范,深入走访旅馆业主和从业人员,指导旅馆业加强安全防范,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消除对立情绪,实现和谐管理。二是科技管理理念。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公安机关警力不足的情况下,公安机关必须大力推进科技手段在旅馆业治安管理中的运用,如旅馆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通过科技手段解决公安机关警力不足带来的管理缺位的问题。三是社会管理理念。旅馆业的管理单靠公安机关将难以见效,需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管理,需要向社会管理综治部门、行业协会和市场借力,形成管理合力,对旅馆业实现有效管理。四是常态管理理念。旅馆业治安管理应改变原来的运动式、被动式的管理模式,注重平时管控,建立常态培训机制、管理机制和考核机制,使旅馆业管理常态化、经常化和主动化。

(二)创新旅馆业治安管理模式

1.旅馆业信息化管理模式。在旅馆业治安管理中进行信息化建设,是建立公安机关“打、防、管、控”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对旅馆进行有效管控的措施。旅馆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提高了公安机关对流动人口中违法犯罪人员的查控能力和旅馆业的管理效率。公安机关应加快“大情报”系统建设,①将旅馆业录入、上传的信息及时输入“大情报”系统数据库中,实现情报信息的共享,建立一支专门的研判队伍对“大情报”系统的信息进行研判,这支队伍应相对稳定,具备相应的计算机和公安业务知识和技能;研判人员可采取系统报警查询法、假证休息查询法、频繁入住查询法和多人入住查询法等方法,对旅馆业治安管理信息进行研判,并建立定期研判、研判保障等长效机制,充分发挥信息在旅馆业治安管理中的作用。2.旅馆等级化管理模式。对旅馆业开展等级化管理是强化相关人员责任的重要举措。我省各级公安机关可以借鉴江浙等省的做法,制定旅馆业考核标准,根据公安机关对旅馆业的考核情况和分值,对辖区内旅馆进行等级评定,等级设为一、二、三、四星级,明确公安机关对不同等级的旅馆业有不同的治安检查要求。同时,公安机关对旅馆业加扣分情况在检查等级簿中详细填写,对加扣分达到等级升降要求,及时升降,对旅馆实施动态管理。3.旅馆业自防管理模式。由于公安机关对旅馆业治安管理的警力有限,因此,要搞好旅馆业治安管理,开展自我防范是核心,旅馆应采取人防、物防、技防和制度防等多种措施加强自我防范。一是建立健全旅馆业内部治安管理制度。在旅馆业中应建立健全登记验证、旅客财物保管、值班和情况报告等制度,通过制度建设,达到对旅馆业中人、地、物、事、时的有效管控,减少案件、事故发生的时间和空间。二是提升旅馆业技防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应加大科技在旅馆业治安管理中的应用,如在旅馆业中加强防盗门窗、监控设备、火灾报警系统等的安装和使用,建立旅馆业QQ群等;建立旅馆业QQ群可以提供咨询、答疑等便民服务,提供预警信息,通缉令和协查通报,提供旅馆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网上服务,从业人员的培训,旅馆之间的交流,提供信息共享等作用,也是对旅馆业治安管理有力的促进。三是成立旅馆业行业管理协会加强自律。旅馆业行业协会的成立应由公安机关治安部门牵头,召开业主大会,投票选举产生;行业协会履行服务、自律、监督、协调等职能,这样公安机关可将部分行政管理的职能转移给行业协会,成为公安机关治安管理的帮手,节约公安机关的管理成本。2006年,全国首家特种行业自治社会组织———长沙市特种行业治安协会成立,现有会员单位200余家,业已成为长沙市公安机关加强全市娱乐场所、特种行业治安管理的一支重要辅助力量,在维护公共安全、促进行业共同发展、服务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9]

(三)创新旅馆业治安管理措施和方法

1.推行旅馆业治安管理的事先介入方法。根据《湖南省旅馆业治安管理办法》第四、五条的规定,开办旅馆业必须同时具备对经营场所拥有所有权或者使用权,选址、房屋建筑安全、消防和住宿人员财物保管设备设施符合国家规定等四个条件,提交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出具的消防安全检查合格证明,安全、消防管理制度和停水、停电、治安案件等事件应急方案等六个材料,按照规定的流程在规定的期限内办理《特种行业许可证》,这是法律法规规定的旅馆业开办的必要条件。由于旅馆业经营业主不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或者缺乏开办旅馆业的经验,对开办旅馆业的条件不是十分清楚,因此,公安机关必须在旅馆业开办之前事先介人,对旅馆业经营场所进行实地检查,告知经营业主应该办理哪些证明材料,旅馆应怎么进行装修,旅馆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如何安装等,这样不仅提高了旅馆业经营业主开办旅馆的针对性,同时也避免经营业主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降低案件或者事故发生的机率。

2.落实旅馆业“实名登记”①制度。根据《湖南省旅馆业旅客住宿实名登记管理规定》的要求,开办旅馆业必须安装旅馆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含第二代居民身份证读卡器),实施“实名登记”,要求“实名登记”时安排专人负责,准确、全面、及时登记和上传相关信息。在登记过程中,明确登记的内容、登记证件的种类,提出入住、退房均要登记的要求。落实“实名登记”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公安机关层面,公安机关可采取培训、检查、教育和处罚相结合的措施。如在检查过程中使用信息概率管理的方法,即单位时间内旅馆上传到公安机关的治安管理信息数与该旅馆床位数的比值,如果比值经常比较低,就可以说明该旅馆要么经营状况不好,要么就是“实名登记”没有落实,这样公安机关治安检查就具有针对性;同时,公安机关可推行登记过程中“温馨提示”的做法,“温馨提示”的内容是“旅店未如实登记身份证件,举报可获免费入住”,统一“温馨提示”标牌置于旅馆前台,有力地推行旅馆业“实名登记”的落实。[11]二是旅馆层面,要求旅馆经营业主和从业人员安装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安排专人负责实名登记,明确登记人员的责任。三是旅客层面,要求旅客积极配合旅馆业的实名登记,鼓励旅客对旅馆业实名登记进行监督。

3.加强旅馆业相关人员的培训教育。培训教育是提高旅馆业治安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培训的对象主要是公安民警、旅馆经营业主和从业人员。培训的内容包括旅馆业治安管理法律法规、违法犯罪活动的识别能力和防范能力,以及旅馆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操作技能等,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防范意识和操作技能。培训的方法有岗前培训、集中培训和上门服务培训等。由于旅馆业从业人员流动性大,因此培训应注意长期性,同时,培训必须有实际效果和一套完整的程序,旅馆业培训工作必须与考核发证紧密联系,经过考核合格的从业人员才能发给《旅馆业前台人员合格证》,实施前台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确保旅馆业治安管理信息的登记、上传等管理要求落到实处。

4.强化旅馆业治安检查。治安检查是治安管理部门为了掌握治安管理客体遵守治安管理法律法规情况,防范、发现违法犯罪嫌疑,由民警对场所、人员、物品、证件进行了解、观察、审查、核实所采取的措施。[12]开展治安检查是防范和打击旅馆业中违法犯罪的重要手段,公安机关可采取全面检查与重点检查、日常检查与突击检查以及明查与暗访等相结合的方式对旅馆业进行检查,同时,公安机关应主动与工商、税务、城管、卫生等部门联系,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和交叉检查,这样更能发现旅馆业中存在的治安问题和安全隐患。对旅馆业治安检查主要包括信息录入、上传情况,违法违规经营情况,治安隐患整改情况,安全防范措施落实情况和治安问题。通过公安机关旅馆业治安检查,发现治安问题和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意见,为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科技馆安全管理制度篇4

关键词:数字档案馆;档案信息化;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4-006-02

高校档案馆作为社会信息资源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集合了教学、科研、党政、宣传、管理、外事、基本建设等各种门类的信息,是高校信息资源的聚集地。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高校档案在学校越来越多的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技术发展的新形势下,建设数字化档案馆是当前高校档案工作的迫切任务和必由之路。高校要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实现档案管理自动化,对馆藏档案进行普遍、全面的数字化处理,建立各类数据库,在文档一体化建设的前提下进行档案收集,在网络化背景的基础上提供档案的开放和利用。

一、数字档案馆的含义

数字档案馆是利用电子网络远程获取档案文件信息的一种方式,是存储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信息空间,是一个由众多档案资源库群、档案信息资源处理中心、档案用户构成的数字档案馆群体。其主要功能包括数字档案的接收、采集、管理、利用和系统维护。

二、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数据不规范、标准不统一

标准的制定在数字档案馆的建设过程中至关重要。从整体来看,大部分高校仍未能解决数据标准化问题,档案馆系统基本上都没有遵循国际标准,功能单一,标准化水平低,数据不规范,致使大多数档案馆无主题标引,难以实现资源共享。

2、技术条件受限

从技术条件来看,数字档案馆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项关键技术支撑,这是一项涉及超大规模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数字档案标引技术、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基于内容的检索技术、数据库与分析处理技术、自然语言理解技术等内容的系统工程。然而,目前大多数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建设数字档案馆所需的硬件设备、软件投入巨大,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与利用对于建设者还有很重的经济负担,所以很多高校并不具备建设数字档案馆的条件。

3、电子文档的归档难问题突出

随着计算机无纸化办公的发展,学校各部门大都采用计算机进行业务管理,在工作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电子文件,根据不同的任务目标、不同的业务,使用不同的管理软件,输出各种类型的文件格式,造成归档不便。

4、档案信息数字化的对象问题

档案馆保存的档案历史悠久,不同档案的价值不同、保管年限不同、开放利用时限不同、保密程度不同,档案馆必须按照统一标准划分哪些档案信息可以数字化、哪些档案信息目前不需要或暂缓数字化。

5、档案管理人才培养问题

目前很多高校的教师学历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是在档案管理岗位出现“偏科”,档案、信息处理复合型人才相对缺乏,影响了档案信息数字化进程。任何一个数字档案馆工作的正常运行都离不开一支知识结构、储备合理完善的队伍,为了这支队伍的建设需要,应着手培养和引进一批人才,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技术知识、设备使用情况已经人员自身政治素质,促使这支队伍成为具备灵活运用现代化技术技能,能够开发档案信息化项目和产品的队伍。

三、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思路

如今高校校园网覆盖校园各个区域,整个校园基本实现信息传输网络化。同时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活动当中形成了各个门类的档案实体凭证,建立了与档案实体相关联的各类信息资源库,这些给数字化档案馆的建设提供了契机。

1、加强档案数字化基础建设

拥有先进的基础设施是建设数字档案馆先决条件。目前高校应根据数字档案馆的功能需求建设完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设备、数字化设备、档案系统管理软件、存储设备、服务器、摄像机、扫描仪、光盘记录设备等。其次,综合管理系统平台也是数字档案馆为了适应时展而应具备的基本功能。

2、数字档案馆资源库建设

传统档案资源数字化主要使用计算机及相关技术管理档案资源,建成各类专题全文数据库,即档案资源库。一般包括目录数据库,元数据库,内容数据库。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专业数据库:(1)教学档案数据库。主要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检查及评估,教学改革,专业发展规划,教材选择与建设,教学管理条例等教学方面的数据资源,学生学籍管理,学生学位管理,学生成绩管理,学生教学评价管理,学生专业证书考试管理等与学生在校学习有关的数据资源。(2)文书档案数据库。文书档案是在行政管理事务活动中产生的,通常是由办理完毕且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书转化而成。文书档案既是一个单位过去发展历程的缩影,又是现在管理建设状况的记录,因此在整个行政管理工作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3)科研档案数据库。主要包括科研成果管理、科研项目管理、科研基地管理和科研人才管理四个方面的资源。

3、制定标准规范和安全管理体制

数字档案馆标准规范的制定是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包括档案管理制度、档案保密制度、数据标准化、电子文件标准化。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维护,主要是指维护数字档案馆的资源安全、网络运行安全、物理安全、信息安全保密等。网络的正常运行是基本前提,重点是做好计算机病毒的防御,确保网络环境安全绿色。实行严格的权限管理和管理员制度,以保证系统有较高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对于非公开的档案信息要做到局域网访问,断绝与外网的连接。采用防火墙、身份认证、数据备份等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档案信息和系统的安全。应当高度重视数字化加工、电子文件接收等过程中的安全保密管理工作。

4、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高校应提高对培养档案优秀管理人才的重视,数字档案馆是集网络技术、操作系统、管理系统、多媒体技术等于一体的现代高科技项目,需要信息采集、处理并数字化的人才;计算机操作、网络维护、系统开发的科技人才;档案信息分析、研究与咨询的专业人才。所以高校在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要有针对性,既有专业人员,又有复合型人才。

数字档案馆是高校档案馆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按原则、分步骤,有理有序、循序渐进的进行。高校要在建设数字档案馆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从而更好地为师生服务。

参考文献:

科技馆安全管理制度篇5

关键词:高校学科馆员;个人知识管理;学科联系人

学科馆员作为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核心力量,应该努力成为知识管理者和知识专家,以提供更专业的知识服务。因此,学科馆员个人知识管理是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的一项新举措,旨在帮助高校师生用户解决专业所需的各种知识。随着信息时代信息获取技术和手段的不断演变,对于学科馆员实施个人知识管理的要求不断增加,其不仅要提高创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信息素养,完善学科专业知识体系,还要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竞争力,以实现自身和高校图书馆发展的价值所在。在国外,1981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最早提出学科馆员制度。在国内,1998年清华大学最早建立学科馆员制度。至今,高校学科馆员个人知识管理已在国内百余所高校实施。笔者将对高校学科馆员个人知识管理问题进行研究,以探析高校学科馆员应具备的个人知识管理能力。

1高校学科馆员个人知识管理涵义

知识管理学说起源于20世纪末,最初体现在管理学领域,由美国现代管理学大师彼德•德鲁克提出。个人知识管理是知识管理范畴领域至关重要的要素。近年来,随着知识管理的发展日益深入,业界学者对个人知识管理的研究也日益增多。个人知识管理的概念,最先是由美国教授paula.Dorsey提出的。对于个人知识管理的定义,国内外学者均未能达成共识。因此,高校学科馆员的个人知识管理的定义也必然无法统一。但对于高校学科馆员的个人知识管理的内涵大致可以理解为高校学科馆员自身具备一定知识水平,掌握新时代新计算技术,对高校学科馆员所负责相关学科的资源进行系统地采、抓、整和存,吸收为自身隐性知识,并将其显性化,实现自身显性知识的创新,最终向学科信息用户提供符合其需求的知识服务。新媒体视角下高校学科馆员个人知识管理是以学科馆员自身为主体,以专业学科信息为基础,以定向学科用户需求为导向,以最大限度实现专业学科资源有效传播为目的,来提高学科馆员的显性知识创新,开展多元化的学科知识服务,使高校学科专业资源得以开发、利用和创新的知识管理过程。

2高校学科馆员个人知识管理与实践

在美国图书馆协会2001年编制的学科馆员工作指导书中“学科馆员”的定义为:“一种受过专门训练和拥有丰富学科知识的馆员,主要负责图书馆某一学科专业文献的选择和评价,有时也负责学科信息服务和书目文献组织。随着学科馆员的不断发展,21世纪数字环境下学科馆员定义可以理解为:熟练掌握计算机等新兴媒介,具备一门或多门学科专业背景,了解用户的专业资源需求,提供给用户专业且精准服务的图书馆员。国外一般称之为“学科专家”或“学科联络馆员”,国内一般称之为,如“学科馆员服务”、“学科联系人”、“学科联络员”等。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推出学科馆员工作制度,将学科馆员称之为学科联系人。按照学校学科群设置及学科特点,将23个学科联系人设置人文学科、经济学科、社会学科、法政学科、理工学科和机关等6个学科服务组,负责14个院系的学科服务工作,并聘请图情教授指导学科联系人的具体工作。图书馆要求学科联系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并具有综合的专业背景,将学科联系人实施分散式管理,也就是说将学科联系人分布在图书馆各个部门,提供多对一的学科服务。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学科联系人个人知识管理在其具体学科服务工作中实践情况体现在以下方面:学科信息联络、学科资源建设与宣传、学科用户培训、学科信息导航、学科动态跟踪。2003年,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推出了信息联络员制度。2004年,建立了学科馆员制度,并在信息素养教育模式下开展专业学科服务。依据本校专业特色及图书馆业务分配,有10名学科馆员专门负责所在院系的学科服务,以有针对性地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培训、开展嵌入式教学等服务。2008年,沈师馆制定了学科馆员绩效考核制度,完善了学科馆员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提高了学科馆员个人知识管理能力,使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迈向了新高度。

3数字化环境下高校学科馆员个人知识管理应具备技能

高校学科馆员个人知识管理技能是保证个人知识管理有效实施的必然条件。综合国内外不同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21世纪数字化环境下高校学科馆员在个人知识管理中应具备6种技能,每种技能的实现与各种技能之间的结构可用以下图形结构表示。高校学科馆员在个人知识管理中应具备的6种技能分述如下。

3.1信息、知识检索技能

信息、知识检索技能是高校学科馆员实施个人知识管理的首要技能。检索能力可以通过教育、培训、自我学习直接获得相关学科信息、知识,即通过与其他馆员进行口头交流、熟悉馆藏概况、充分利用国内外搜索引擎、图书馆电子资源数据库和其他相关数据库。在新媒体环境下,学科馆员要掌握娴熟的网络信息资源检索技巧,熟练运用新媒体技术检索全方面信息,为用户提供专业全面的学科前沿信息。

3.2信息、知识获取技能

知识获取指学科馆员通过一定检索方法获取显性知识和提取隐性知识。首先,学科馆员作为某学科的信息专家,他们要不断地学习与参加新技能培训,更新隐性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显性知识水平;其次,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领悟不同群体的隐形知识(经验、技能、诀窍),反思及实践,使隐性知识显性化;最后,学科馆员要熟悉本馆的全部馆藏资源,学会从新型媒体中(wiKi、RSS、微信等)及时捕捉相关学科用户所需的有价值信息。

3.3信息、知识组织分析技能

新媒体视角下,学科馆员不仅要从无序的海量信息资源中检索和获取有用信息,还要具备信息、知识的组织分析能力,过滤无用和庞杂的信息,对需求的专业学科信息进行分析、归纳、综合,从中抓取学术价值高的学科资源。通过对信息、知识的组织分析,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与分析模型,利于日后用户所需专业资源的获取与利用。

3.4信息、知识共享技能

个人知识管理的目的就是利用管理工具和管理方法,缩减获取资源时间;激活学科馆员显性及隐性知识,共享信息、知识以提高用户的工作效率。具体学科工作中要做到两方面:把获得信息、知识充分运用于服务用户的实践过程中,实现显性知识的隐性化;积极主动把自己了解的信息、知识与同事、师生用户进行交流,实现隐性知识显性化。只有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不断转化,才能最大限度的实现信息、知识有效传播与共享。

3.5信息、知识的安全与协同技能确保信息、知识安全是学科馆员实施技能的前提条件

保证信息的秘密、质量和安全存储的技巧和方法,如密码管理、备份、档案管理;数字信息、知识的保护技术包含数字水印、数字加密和数字权限等。保证信息、知识的安全性才能更好实现新媒体视角下的信息、知识协同。信息、知识的协同是保障学科馆员及时回复用户专业资源,如协同工具QQ、FaQ、微信等;利用Ftp资料库上传与下载相关学科的最新数据、文档资料,保证用户信息、知识利用的方便快捷。

3.6信息、知识创新技能

高校学科馆员信息、知识的创新能力是其个人知识管理价值的终极体现。学科馆员能熟练掌握检索技巧,精准、便捷的获取学科用户所需的资源,实现自身知识与新知识的融合;能吸收、借鉴他人的隐性知识弥补自身的能力,实现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转化;能保证信息、知识的安全与协同,实现信息、知识的传递与共享。通过不同技能的融合,不断激发创造新的知识技能,使学科馆员能做好信息、知识导航,建立专业特色知识库,提高学科专业个性化知识服务。

4结束语

高校学科馆员个人知识管理的实施是其专业知识和能力不断提升的有力保障。每个学科馆员从信息、知识的检索、获取、组织分析、共享到创新是其个人知识管理技能不断完善的组成体系。因此,随着高校学科馆员个人知识管理能力的日益完善,学科馆员的职能也有所转变,体现为:从被动服务到主动合作;工作重心从以学科为主的馆藏建设向以学科为主的用户服务转变;学科馆员要大力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素养,以做到与教师、科研人员合作的全过程。只有高校学科馆员个人知识管理技能的日益提升,高校学科馆员逐步开展定向的学科用户服务,才能在高校学科发展建设与教学科研中发挥出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付为青.高校图书馆在个人知识管理中的作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10):127~128.

[2]邱锦.高校学科馆员知识管理实例研究———以清华大学图书馆为例[J].科技信息,2012,(4):410.

[3]高雅佳.关于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的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09.

[4]李梦诗,宋雪雁.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实践模式述评[J].情报科学,2016,(3):173~176.

[5]王黎.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和学科服务发展综述[J].图书情报导,2016,(6):158~161.

[6]董绘丽,焦月.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个人知识管理[J].图书馆学刊,2009,(4):43~45.

[7]孙小丽.web2.0环境下个人知识管理过程及能力培养[J].图书馆论坛,2012,(2):57~60.

[8]岳庆荣.个人知识管理研究综述[J].图书馆学刊,2013,(10):137~139.

[9]周宇.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探讨[J].山东社会科学,2016,(S1):620~621.

[10]蒲放.知识管理视角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7):179~181.

[11]王晴.“985工程”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现状的网络调查分析[J].科技文献信息管理,2013,(2):9~14.

[12]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eB/oL].http://www.lib.ruc.edu.cn/webs/show/notice/53/8.html,2016-12-25.

科技馆安全管理制度篇6

[关键词]博物馆;安全管理;科学防范体系

[中图分类号]G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0)22-0084-02

博物馆是文物、标本、资料的主要收藏机构,也是国家严加防护的要害部门之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提高,人民群众在满足物质生活需要的同时,对精神文明的渴求也愈发强烈。这些渴求在了解历史、欣赏艺术、品味文化等方面表现得尤其突出。自博物馆免费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人涌向了博物馆,给博物馆的安全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文博工作的前提就是安全,安全管理是确保博物馆整体推进和全面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也是文物保护的永恒主题。只有文物安全有了保证,才能顺利开展其他各项工作。

2006年底,甘肃省博物馆新馆正式建成开馆,与之配套建设的安防、消防系统也正式投入使用,使博物馆的安全保卫硬件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技防方面由原来的单纯依靠微波报警改变为针对周界、通道、重点部位的多种报警手段和全方位视频监控系统相结合。同时,结合人防、物防,对馆区实施全方位、全天候监控。为此,博物馆还根据岗位需要进一步充实了保卫人员队伍,并对保卫人员进行了专门业务培训。另外,还与保安公司签订安保服务协议,聘请保安公司对馆区进行安全巡逻、检查,真正实现了以人防为主,物防、技防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安全防范体系,为确保甘肃省博物馆馆藏文物安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加强领导,强化管理和制度建设

文物工作,安全是底线,安全得不到保证,文物工作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多年来,甘肃省博物馆通过合理规划、及时请示、主动汇报等方式,在全馆牢固树立了安全是立馆之本、重中之重的思想,始终把文物安全放在首位,坚持“安全问题想在前,安全问题放在前,隐患解决在事故前”的工作原则,把安全工作作为第一要务贯穿于全年的工作中,常抓不懈,随时发现安全隐患,随时加以解决。

为做好文物安全工作,甘肃省博物馆建立、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按照有关职责的要求和范围,结合本馆文物安全保卫工作要求,制定了《保卫处人员工作守则》、《监控中心管理规定》、《博物馆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博物馆保安守则》、《博物馆技防工作规则》等切实可行的安全保卫制度,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修改完善,形成了有章可循、行之有效的安全保卫工作制度,实现了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提高了安全管理工作水平。从近几年发生的案例来看,许多发生案件的单位制度完备,但安全管理工作还是出现了问题。这说明尽管制定了制度,但具体工作中制度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安全措施没有落实。制定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科学、有效的管理。因此,只有在日常工作中坚决贯彻,严格执行,才能进行管理,落实岗位责任,严格按制度办事;建章立制,贵在检查落实。在每一季和年节假日,甘肃省博物馆安全保卫处都要对全馆进行全面的安全大检查,同时督促部室进行自查,并对检查有详尽记录和登记,对发现问题形成书面材料,上报馆领导,对发现的隐患及时整改,对违规事项及时查处;建立了上下联动、步步为营的责任人制度,对任何工作、任何环节要指定到人、到事,明确主管、分管、具体实施人的责任和职责,确保“人人有责任,事事有人管”,在广大干部职工中逐步树立起安全无小事,人人遵章守纪,一切按章行事的良好风气,使甘肃省博物馆的文物安全保卫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二、文物安全保卫队伍职业道德建设

实践证明,加强保卫队伍职业道德建设以及干部职工防范教育,是做好文物安全工作的重要环节。安全管理正规化建设,是关系单位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从近几年文博系统发生的文物被盗案件可以看出,由于安全保卫人员素质修养、敬业精神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发生案件的不在少数。这就说明文物安全保卫工作对人员的要求很严格,一支政治可靠、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的安全保卫队伍是做好人防工作、保障文物安全的重要基础。因此,博物馆必须加强教育学习、培训和职业道德观建设,加强安全防范意识,落实安全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尽量细化、量化工作指标,使人人明确自己的职责,尽心尽职完成自己的工作。

三、加强技术防范建设,确保文物安全

新形势下,文物安全保卫工作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除了提高警惕、加强责任心外,技术防范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它担负着人所不能及的工作。随着甘肃省博物馆安全技术防范设备不断更新和完善,要求安保人员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技术素质,了解、掌握更加先进的安防、消防报警监控技术,熟练、准确、规范的操作,强化防范手段。为此,甘肃省博物馆安全保卫处经常邀请施工方技术人员讲解系统原理及操作方法,以提高安保人员的业务水平,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实际操作能力以及果断采取措施的能力。同时,按照上级规定,监控中心24小时安排保卫专人值班。一旦接到防盗、防火报警信号,立刻对报警部位进行检查,反复核对,若有情况,立即通告相关人员,做好值班记录,确保文物安全。

近几年来,甘肃省博物馆从战略高度考虑安全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问题,并将其纳入单位整体人才建设方略,采取“请进来,送出去”、“自主培训、参观学习、实践锻炼、帮带指导、交流提高”等方式,加大对安全管理建设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力度。关心安全管理队伍的成长进步,注重解决人员的实际困难和个人问题,是保证员工作用发挥的动力源泉,因此,博物馆安全管理工作要在“用人”的同时,不忘“关心人”,以期获得安全管理建设最大效益。

另外,加强保安队伍建设,明确保安在各个点的值班情况和夜间保安人员的巡逻路线、时间和次数,加强防范措施和对人员的检查,确保不出任何事故。

四、树立“文物安全,人人有责”的工作理念

文物部门的首要任务是管理好文物,这是所有文物工作者的责任。所以,文物安全对于文物工作者来说都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现在文博单位保卫部门以外的工作人员都有这样的思想,认为文物安全是保卫人员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这种思想严重影响了文物保卫工作的顺利开展。文物安全无小事,没有安全保障,没有安全的工作环境,还谈何研究,更谈不上发展文博事业。安全意识淡薄的危害性很大,不容忽视。没有高度的安全意识、责任心,工作当中难免出现疏忽,粗心大意,进而导致安全事故发生。从这个意义上说,文物安全人人有责。

近年来,甘肃省博物馆始终把文物安全工作放在首位,花大力气彻底改善了技防水平低下的面貌,先后投入资金,改善基础条件,全面提升安全防范水平。同时,拥有了双监、周界等多种报警手段,防火报警系统也得到了改善,基本实现了全方位、多功能,不留死角的实时监控,初步形成了一个具有现代化技术的报警系统,为文物安全防范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不断的更新和完善中,甘肃省博物馆的文物安全工作向着科学化、有序化方向发展。

安全管理正规化建设是免费开放形势下亟待研究的问题,为此,博物馆要切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解放思想、以实事求是,创新理念,认真谋划和抓好具体工作,在发展中及时总结经验,完善制度,努力实现“安全稳定,和谐进步”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科技馆安全管理制度篇7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信息安全防护策略

一、相关概念

(一)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使信息服务不中断。也可以说,所谓信息安全,一般是指在信息采集、存储、处理、传播和运用过程中,信息的自由性、秘密性、完整性、共享性等都能得到良好保护的一种状态。

(二)数字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就是具有内容丰富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字化技术,能为用户提供集成化的信息服务和知识服务,满足用户深层次的信息需求的服务机构,它是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进入高级发展阶段的新的形态。所以,数字图书馆信息安全是指其各系统不因偶然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丢失,确保信息资源的自由性、秘密性、完整性、准确性、共享性,为读者提供正常的检索和查阅服务。

二、数字图书馆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

(一)环境问题

数字图书馆的机房是各类信息的中枢,放置有各类服务器、磁盘阵列、交换机、防火墙、UpS 不间断电源、机房空调、除湿机等重要设备,机房设计与施工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机房内整个信息系统是否能稳定可靠地运行,是否能保证各类信息通讯畅通无阻。所以机房环境要能防水、防火、防震、防雷、防盗,对温度、湿度、洁净度、电磁场强度、噪音干扰都有很高的要求,相应的就要配备机房温湿度监控系统、机房温度报警器、浸水报警器、通风系统等来保障机房的安全。因而机房环境存在很多安全隐患。

(二)硬件问题

数字图书馆各类服务器、磁盘阵列、交换机、防火墙、UpS 不间断电源、空调、除湿机等设备都是7×24小时运行,工作负荷过大,其使用寿命缩短,容易造成硬件故障,导致部分设备损坏,或者是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导致的设备损坏等。如常见的有磁盘、电源等。

(三)软件问题

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和各种应用软件。这些软件在研发过程中,由于编程语言的局限性,设计时结构体系本身的缺陷,开发人员能力所限及疏忽等原因,这些软件本身就存在许多安全漏洞。黑客就可以利用这些漏洞,绕过安全机制,进行网络攻击,破坏和窃取数据资料,甚至破坏整个系统,导致数据丢失和系统瘫痪。

(四)人为问题

目前,国内数字图书馆系统管理员大多数都是高校毕业后就到图书馆工作,没有受过系统、科学的实战技术和安全管理培训,专业技术不精,缺乏专业的信息安全素养,在工作过程中容易操作失误,面对各种复杂的安全问题常常束手无策,对安全防范容易疏忽等。

其次,数字图书馆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严格、细致、有效的安全管理规定,重技术,轻管理,岗位职责不明确,安全管理滞后于技术发展,导致事故频繁发生。

(五)病毒及黑客问题

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具有破坏性、复制性、隐蔽性和传染性。数字图书馆的资源依赖于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数字技术,为网上成千上万的用户共享,用户可远程访问、获得所需的珍贵资料。因此,也为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黑客攻击活动日益猖獗,数字化图书馆的开放式、共享性及网络化环境,加上软件自身存在的安全漏洞,系统管理员的疏于防范等,成为黑客屡屡攻击得手的原因。

三、数字图书馆信息安全防护策略

(一)制定严格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

在数字图书馆信息安全的建设过程中,技术与制度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技术是一种硬手段,是基础;制度是一种规范性的软手段,是保障。

制定严格、细致、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规范工作行为,健全信息安全监督审查机制,对工作人员进行常态化安全教育培训,增强制度执行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安全管理制度不流于形式,信息安全监督审查落到实处。

(二)良好的机房环境

机房的建设要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实施,机房应铺设抗静电活动地板,地板支架要接地,预留排水口。必须满足计算机等各种微机电子设备和工作人员对温度、湿度、洁净度、电磁场强度、噪音干扰、防水、防火、防震、防雷、防盗、防漏和接地等的要求。要配齐供配电系统、浸水报警器、应急照明、UpS不间断电源系统、空调系统、新风换气系统、气体式灭火器、消防报警系统、防盗报警系统、防雷接地系统等。

(三)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指的是在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专用网与公共网之间构造的一个由软件和硬件设备组合而成的保护屏障。它能实现内网与外网、内网与内网之间风险的隔离,从而限制了局部重点或敏感网络安全问题对全局网络造成的影响,是抵御黑客入侵和防止未授权访问的有效手段之一。

(四)入侵检测或流量分析技术

入侵检测系统(iDS)通过对网络或系统中的不同关键点收集信息,分析信息,主动发现网络或系统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遭到攻击的迹象,发出警报或采取防御措施。入侵检测系统是防火墙的重要补充,是积极主动的安全防御防御技术,提供对内部攻击、外部攻击和误操作的实时保护。

(五)数据加密及身份认证技术

数据加密就是对需要保护的信息经过加密钥匙(encryption key)及加密函数转换,实现信息隐藏,从而起到保护信息安全。常采用的方法有链路加密、节点加密和端到端加密。身份认证就是对网络中各种应用的相关权限进行鉴别,阻止非法用户访问系统。

(六)数据备份技术

数据备份是容灾的基础,是为防止无法预料的结果导致数据丢失,而将全部或部分数据集合从应用主机的硬盘或阵列复制到其它的存储介质的过程。数据备份包括系统和数据备份,常见的备份策略有:完全备份、增量备份和差分备份。按操作方式又可分为离线备份和在线备份。图书馆应按照数据的价值划分类别,对不同类别的数据进行不同等级的备份。

四、结束语

数字图书馆信息安全是其向读者提供稳定、持续服务的重要保证,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各种病毒泛滥,网络攻击常态化等。因此,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提升自身技术水平,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健全安全保障机制,才能为读者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郝玉洁.信息安全概论[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2.

[2]孟朝辉.论数字图书馆的知识管理[D].[硕士学位论文].湖南:湘潭大学,管理学院,2003.

科技馆安全管理制度篇8

数字图书馆;信息安全;问题对策

1.数字图书馆信息安全概念

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安全,是指通过技术设备、人员制度等的有机结合,实现数字图书馆系统中数据信息的完整性、有效性、保密性。所谓完整性,是指数字图书馆中的数据信息在未被授权的情况下不受随意的编辑、添加删除,即数据信息的编辑、添加删除操作必须是授权的管理人员进行;有效性,是指数字图书馆中的数据信息在内容上是数字图书馆运行过程中所需要的、能为数字图书馆的使用者提供有效信息的数据,在形式上是确保系统连续正常运行的;所谓保密性,是指数字图书馆的数据信息在非授权的范围外不能随意使用。

2.数字图书馆信息安全问题的原因

在数字图书馆建设和使用过程中,产生信息安全问题的案例并不少见,如数字图书馆受病毒入侵,造成数字图书馆数据信息的破坏,甚至整个数字图书馆瘫痪而无法正常运行,如数字图书馆由于管理人员的疏忽和大意,管理账号泄露,给黑客入侵提供了机会,造成不可预知的损失等等。数字图书馆信息安全问题,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可以归结为两大类:

技防不足。所谓技防,主要是指实现数字图书馆信息安全的设备、技术等,这是保障数字图书馆信息安全的客观因素。我们知道,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系统受到攻击的频率不断提高,以计算机网络系统为基础的数字图书馆自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这种因素的困扰。

设备设施不符合要求。数字图书馆在硬件设施设备方面,对于网络控制中心机房设计、建造都有专业的要求,对于工作站安置环境的温度、防尘、防火、防水、防雷击、防漏电、抗静电、抗磁场干扰也有标准。如果数字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没有按照这些要求和标准来,必然造成数字图书馆的脆弱性,很难保证其运行的连续性。

粗陋的系统设计。从系统设计上看是由于数字图书馆网络系统在架设过程中由于数据库类型的选择、程序语言的选择、算法选择等方面“与生俱来”的,如就同一个数字图书馆系统而言,aCCeSS数据库或者mYSQL/mSSSQL数据库都能实现,在语言上aSp与pHp或者JSp都能完成,但是一些数字图书馆系统在设计和架设过程中由于使用较为低端的aCCeSS数据库系统或者aSp语言等,再加上设计上的简陋,很容易给黑客提供入侵的漏洞。

缺乏应有的安全防护技术。在对网关、内网和主机的安全防护上,没有设置边界防火墙达到访问控制或者没有安装网络入侵监测系统等;在系统层的安全防护上,没有或者未正确使用漏洞扫描技术,不及时给系统打补丁,对于文件、端口的访问控制管理不够,造成文件访问的读写执行权限以及新建、删除、更改、控制等权限的分配比较随意和混乱,给带有入侵意图的进程提供了机会。

人防不够。所谓人防,主要是指实现数字图书馆信息安全的人员、制度、管理等,这是保障数字图书馆信息安全的主观因素。相对于“技防”,在数字图书馆信息安全中,人防同样不可忽视。

数字图书馆工作人员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在大众心目中,图书馆无非是借书、还书,工作内容简单,对于工作人员能力要求低,在不少的单位,尤其是学校,图书馆成为安置职工家属的一个重要途径。这样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图书馆工作人员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有若干是真正的“科班出身”,大部分是“安置户”。数字图书馆工作人员的配备很大程度上还延续了这种特点。

信息安全意识比较薄弱。在传统的图书馆运作模式下,图书馆的绝大部分数据信息都保存在纸质、胶卷等有形介质上,只要做好了防盗、防损、防毁的工作,这些数据信息也就基本上安全了。但在数字图书馆,信息安全已经远远超出了“防盗、防损、防毁”的范围,更多的保护已经从“有形”转到了“无形”。如果在数字图书馆还仅仅停留在这种信息安全意识上,就很容易出问题。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缺乏。数字图书信息安全贯穿设计、建设、维护、使用的整个过程,也涉及设计者、建设者、维护者、使用者(前端用户、后台管理用户)等等,对于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用户,都应该有相应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3.提高数字图书馆信息安全的对策

提高技术防范能力。加大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设备设施投入。符合标准和要求的设施设备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基础,更是确保数字图书馆信息安全的基础。各级财政、发改、教育等部门,对于纳入建设计划的数字图书馆,应在经费上给予充分保障,尤其对于设备设施投入方面应增加投入。

加强对数字图书馆系统设计建设的监督和评估。系统设计的先进与否,直接决定了系统抵抗攻击性能的高低。为防止随意设计和粗陋设计的问题,数字图书馆设计建设的组织部门,应加强对设计建设过程的监督和评估,从源头上防止数字图书馆“先天不足”。

加大数字图书馆安全防护技术的应用。在网络层的安全保护上,通过设置边界防火墙实现对网关的防护,通过安装网络入侵监测系统和内网防火墙实现对内网网络层的防护,通过使用主机防火墙和主机入侵监测产品实现对主机的防护;在系统层的安全防护上,使用漏洞扫描技术,增强对文件、端口、进程访问的控制。

提高人力防范水平。改善和提高工作人员整体素质。通过新录用图书馆专业毕业生、对已有数字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定期、不定期培训、考核等多种方式和渠道,逐步提高和改善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增强工作人员信息安全防范意识。改变数字图书馆工作人员对于信息安全停留在“防盗、防损、防毁”层面的认识,从新时期图书馆建设和运营的背景和要求认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健全和完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对于数字图书馆维护、使用等不同的用户,在使用数字图书馆的各种环节和操作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要求员工从自身岗位和工作实际出发,找到做好信息安全防范的关键点重点。

[1]高玲.谈数字图书馆信息安全隐患及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1

[2]郎庆玲.网络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安全[J].吐哈油气,2012.02

科技馆安全管理制度篇9

关键词:网络信息安全;高校图书馆;共享性;即时性

1现阶段高校图书馆网络面临的安全威胁

1.1网络软硬件问题

网络信息建设过程中是离不开软件系统和必要硬件设施的,现阶段计算机在运行过程中本身存在较多的漏洞,这些漏洞为黑客和病毒的入侵提供了便利,如果高校图书馆网络被侵蚀,不但会造成网络堵塞,严重的会使得整个图书馆服务器瘫痪,图书馆内部的数据也会消失,最终给高校图书馆带来严重的后果。而高校图书馆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等硬件设备的质量以及后期维护的到位与否都会影响高校图书馆的运行。除此之外,主控机房的环境安全,以及配电系统、空调设备等出现问题,也会影响到整个网络信息系统的正常运用和稳定。

1.2运行环境的安全威胁

互联网和计算机等设备都是高精度的电子设备,他们在运行过程中对温度、供电的稳定性以及电磁干扰等都提出了要求,但是这几点要求我国多数高校图书馆都没有达到要求,也没有在机房建设过程中考虑到这些因素。由于外在因素的不齐全也就给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器、计算机设备的安全和稳定等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此外,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自然环境给图书馆网络信息安全可能产生了影响,例如,地震、火灾、雷电等一些不可控制因素,都可能伤害到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安全,所以需要高校在建设数字化图书馆时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最大程度的降低给高校图书馆带来的伤害。

1.3网络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有待提升

高校图书网络管理人员的管理质量,对于图书馆信息维护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现阶段多数高校图书馆的网络管理人员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培训,对于网络信息安全还不够了解,也不了解信息安全的维护技术,对于网络安全问题的处理以及计算机设备应用上都还有所欠缺。更不能及时发现高校图书馆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就算发现了问题,也不能有效的解决。这些都会增加高校图书馆网络系统的不安全性和不稳定性。

2高校图书馆的网络信息安全建设方案

2.1提高高校管理人员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

现阶段,部分高校图书馆都忙于数字化和网络化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对于图书馆网络信息安全性兼顾不到,更没有认识到现阶段网络信息安全问题,部分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影响了高校图书馆信息的安全,所以从根本上提升高校图书馆的网络监测水平、防护能力以及抗击能力,就必须提高网络信息安全意识,能够在面对图书馆信息安全系统问题时,做出快速和灵敏的反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确保高校图书馆信息的安全。

2.2做好高校图书馆内部软硬件设备的完善工作

强化各网络软件硬件设备,加大硬件设备的投入工作,在软件应用时一定要购买正版软件,做好更新工作,从而弥补软件自身存在的不足和漏洞。还有就是要确保高校图书馆服务器、存储设备以及工作用机等硬件的稳定性,及时解决发展的问题。还有就是要提升对主机房环境的重视,做好图书馆内配电系统、空调设施和消防系统等工作,避免出现一切不可能的安全隐患。例如,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图书馆内部就是安装了烟雾感应消防系统,并将主机房的位置设在了二楼,在整体机房内安装了ups不间断电源,图书馆内部的管理人员则每天进行空调的切换以及图书馆内部设备的检查和运行状况,确保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系统的高校运行。

2.3强化高校图书馆网络管理人员的培养

好的软件系统和硬件设备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操作,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其作用。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安全的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做好人才的培养和控制工作,高校要让更多的图书馆网络管理人员参加专业的培训工作,甚至可以安排他们到网络信息建设较为优秀的行业去学习,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网络专业能力。此外,还需要高校建立健全有关的管理制度,成立专业的安全管理小组进行图书馆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处理。同时还需要做好用户账号和权限的分级工作,尤其是系统管理员的账号和密码,需要进行特别的设定,并做到定期更改工作。更是要结合不同岗位用户的需求进行权限的设计。提升高校图书馆网络管理员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并严格遵照有关规定进行操作,确保高校网络信息的安全。

2.4提升高校图书馆网络的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和杀毒软件,这两者对黑客的阻止和病毒的抵制上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现阶段较为普通的网络安全防火墙只能是对网络数据的网络层进行把控和管理,但在网络用户的审核和管理上却不能发挥其重要作用,更是很难适应现阶段网络安全和管理的复杂性。所以在这种网络安全背景下,需要提升防火墙技术,采用最新的防火墙技术(nGFw),并确保其是基于网络iSo7层模式的最高层。该防火墙技术具有几点突出的特征,一是可以识别和有效控制网络应用层面的网络数据;二是可以对网络内部存在的病毒和黑客的攻击进行防范和抵制;三是能够对接入网络的人员和数据进行身份的准确识别、授权以及审计;四是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对可能出现的威胁进行有效防范。所以需要高校图书馆不断提升自身的防火墙技术,采用最新的防火墙技术,这样能够避免管理系统和病毒的入侵,确保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

3结束语

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内部的信息系统也步入了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但由于高校图书馆很多工作做的不到位,使得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在运用和发展中受到了诸多的威胁,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因此,提升高校管理者的隐患意识,做好全方位的防范工作,对于出现的问题做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最终确保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杨钰曼.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安全浅论[J].无线互联科技,2014(12).

科技馆安全管理制度篇10

关键词:博物馆;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G26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01

博物馆因为安全管理的问题,文物安全事故频发,很多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陷入万劫不复之灾。博物馆的安全事故不仅是某一人或某一单位的损失,更是人类文化遗产的极大损失。1984年6月17日,拉萨布达拉宫强巴佛殿因白炽灯烤着哈达、帐幔引起发生火灾,烧毁古建佛殿64平方米,铜质镏金佛像8尊,佛经100余部;2007年3月7日贵州省铜仁市国家川主宫突发大火,这个有600余年历史的古建筑只剩下残砖断瓦。2011年5月28日,福建省武夷山市余庆桥失火,余庆桥与宋代“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类似,是世界桥梁建筑形式的“活化石”。馆藏文物成为犯罪分子窥视的目标,安全形势不容乐观。2008年8月24日,敦煌博物馆工作人员因安保设施比较落后展厅内展出的7面铜镜竟有4面被盗。近年故宫博物院、内蒙古博物院、广东省乐昌县博物馆、山西省临猗县博物馆、临汾市丁村民俗博物馆、湖北省黄冈博物馆、江苏省如皋市博物馆等先后发生馆藏文物丢失、失窃、抢劫等恶性案件。博物馆安全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安全隐患不容忽略。分析博物馆安防存在的问题主要存在安保专业人才缺乏,重数量轻质量,从事安保工作的人员很多都是半路出家,受编制、财政影响,安保队伍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技防技术人员。安保经费不足,技防设施相对落后。工资待遇不高,造成安保队伍不稳定,很难招到高素质的安保人员。对安保工作不重视有麻痹大意和疏忽大意的思想,管理标准不高,要求不严,制度不落实等问题。亟待解决的博物馆安全问题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安全管理防微虑远

常增预见危机的能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见性意味着主动性、实效性。当前,安全隐患更为复杂、多变,如果不能对安全形势进行科学分析和预测,则安全工作可能会陷入“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消极保安全之中。提高预见危机要能走一步,看两步;抓当前,想长远。从看似安全中预见危机,从有利中发现不利,切实做到见事于初萌,“一叶落知天下秋”,从而把事故隐患都消灭在萌芽状态。常抓各项安全制度。抓安全工作首要的就是抓制度落实。落实起来丝毫不能打折扣,做到一个人也不少、一刻也不松、一件事也不丢、一步也不省。同时,加强安全监督和责任追究,克服麻痹、侥幸、松懈心理,形成人人要安全、人人懂安全、人人抓安全的氛围。常建安全素质之本。安全素质是保安全的重心所在,提高全素质才是确保安全的治本之举。安全工作不会一劳永逸,安全工作没有时间节点,安全之弦必须时时处处绷紧,对于安全工作常有责任在肩,夜不能寝思想状态。

二、注重管理推陈出新

创建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安防模式,制度创新真正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都被管。严格各项制度、规范各项纪律、落实各项措施。保卫科的工作难事多、困难也同样多,下达一个指示、统一一个管理、落实一个制度,都必须经过很多次布置和督促。合理分配岗位用人是关键,按照梯形管理模式,严出纪律、严出作风、严出战斗力。严格管理是维系保卫科纪律的重要手段,坚持每周一次工作例会,每周一次的业务学习,每天一次的岗位检查,过去的管理者表现为控制者、干预者和约束者,而现代管理者表现为解放者、协调者和激励者。保卫科的工作都是一些比较硬性工作,不能打折扣、不能拖沓,必须从人性管理贯彻到狼性执行,针对过程、针对思想、针对具体人要实现人性化管理,而针对结果、针对业绩、针对事情必须实施狼性执行。在考察每个人工作的时候,必须要有详实的数据,强管理、严制度、抓思想,以制度规范行为,强化管理的监督职能,形成较强的科学管理体系,形成了谋事有梯队,办事有制度,干事有合力的局面,解决了政令不通、工作不畅、效率不快的老大难等问题;创新思路,坚持问题管理、有效管理、人性管理相结合,要求看到问题不放过,解决问题不漏过,难点问题不绕过,在有效管理过程中,坚持管得有理,对事不对人,达到统一思想、统一标准、统一模式的效果,使工作的人无疑点,被管理者服气,人性管理中强调人格尊重、人文关怀,发挥个体在工作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工作中强调人的作用,发挥人的作用。

三、夯实队伍厚积薄发

保安工资待遇较别的行业低,致使人难招、人难留,还由于职业缘故,保安不是终身职业、保安就是跳板行业,保安的流动性非常大,保安离职的突然性很大,造成工作中连续性不好,新的保安要熟悉工作程序,在岗位人员缺少的情况下,很多时候都是仓促中上岗,没办法抽出时间对他们进行培训,每次培训都是以岗代训形式,往往工作中出现失误的几率非常多。在这些工作中,作为管理者只能多一点时间沟通、多一点时间监督、多一点时间帮教才能解决好岗位上的问题。在针对临聘人员的管理上,多给予及时的人文关怀、人格尊重、生活关照是温暖人心、凝聚力量的最有效的手段,护卫职业地位卑微,我非常注重人格上的尊重他们,加强自身的亲和力,困难时做到有难同当,在工作中是领导,生活中成为挚友。让聘用人员感觉到组织关怀,受到组织培养,悟出人生目标,在岗位才能做到以馆为家、爱岗敬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抓日常管理中,注重安全技能学习与素质提高相结合,日常习惯养成与服务水平相结合,理想信念教育与精细化管理相结合,深化过程管理,在岗位操作过程中,以制度规范行为,以奖励激励动力,以监督保证执行,不断加强管理梯队人才培养,采取轮岗代训的形式,加强个人管理能力的锻炼,坚持问题管理,坚持每日的安全巡查制度,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博物馆安全管理工作任重道远,一定要汲取经验、借鉴经验、善于运用,在实践中夯实安全基础,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安保队伍,紧跟时代的步伐做好安全工作。

参考文献:

[1]张鹏举.对博物馆安全工作的几点意见.

[2]《公安部、国家文物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博物馆安全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