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自我情况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0:54:45

教师自我情况分析篇1

关键词:试卷分析化学考试以学生为主体

1.试卷分析由学生写的原因

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阶段测试对学生的考查特别重要。通过测试,学生可以了解自身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查漏补缺;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在该阶段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达到师生共同进步的目的。

阶段测试之后,教师要针对试卷进行分析,主要的操作程序是:了解试卷中各个题目的得分情况,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综合试卷上出错多的问题,在讲评试卷时作重点分析。教师通过这样的方法,在讲解试卷的时候可以针对错题作出重点强调,却无法知道学生的真实掌握情况。通过学生对试卷的自主分析,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解题过程,知道他们心中的疑难点,了解学生对试卷的整体把握,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阶段学习的情况。

2.试卷分析的内容提要

结合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学过程中适时进行反思与评价”的理念,借鉴教师在教案中书写教学反思的做法,在每次考试之后,我都要求学生自己写试卷分析,以此来帮助学生进行反思与自我评价,提高学生自主分析学习、自我反思与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书写的试卷分析内容,一般包括下面几个要点。

(1)错题纠正。学生在改错本上将错题全部写出来,在旁边写出当时的错误答案,然后自己进行纠正,如果依然没有思路,就需要求助同学,在该条题目旁边写出全部的解题过程。

(2)失分分析。学生分析自己卷面的得失分情况,对自己在阶段学习中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分析。

(3)自我反思和评价。对本次考试情况作总体分析,试题难度、考查结果满意度,以及对自身本阶段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和评价,提出下一阶段的学习目标或计划。

(4)提出意见。对任课教师本阶段教学的意见或建议。

3.试卷分析的步骤

如何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试卷分析是一个很好的手段。改错是试卷分析的核心,是学生必须完成的部分。教师可从中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真实掌握情况。因为在考试的过程中,可能有其他因素(如:心理素质差,时间不足等)影响学生答题效果;这些非智力因素也会影响学生成绩。学生在完成试卷分析,改错题的过程中,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可以通过查阅课本和笔记自主解决部分题目;部分题目稍有难度,学生可通过讨论、交流合作的方式解决。学生在试卷分析中明确提出“不懂”的难题,教师应认真对待,可将重要的解题步骤、思路写在试卷分析的作业中,让学生自己慢慢领会;或者在评价试卷的过程中,重点对待这些试题,使学生能理解并且掌握。

试卷分析中的其他几个要点内容,不一定全部涉及,由学生自主决定。一般来说,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完成试卷分析,都能发现自身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上存在的不足,或者在理解和运用一些知识点方面存在的问题;还有一些学生,在化学科目的学习方法上存在着问题和困惑,比如基础知识掌握不到位等问题,教师应该给出好的建议和方法。

特别强调的是学生在试卷分析中所反映的问题或意见,教师并不一定需要据此作出种种改革,而应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的处理。教师要求学生写试卷分析,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完成这样的作业,反思且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和方法,总结自己在学习上的收获,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发现自身优势或认清自身不足,及时地反思与总结。这种阶段性的自我总结,促使学生了解自身情况,在下一阶段的学习中,自我调节、有针对性地学习或改进学习方法,以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4.让学生写试卷分析进行反思

通过这种方式,首先,可近距离地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补充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其次,了解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者对教师的意见、建议,由此对教学方法可作出相应的调整,补充课外知识、介绍学习方法,等等,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能力,达到教与学和谐统一。

很多学生已经接受了这种教学方式,他们认为写试卷分析有利于帮助自己反思和分析化学学习上的问题。在试卷分析中,他们可以畅所欲言,提出自己在化学学习中的不解和困惑,也可以向教师提出要求或者意见,咨询有效的化学学习方法。特别是在试卷分析的改错过程中,学生能发现问题,通过自主研究解决问题,从中得到乐趣,找到信心。学生还可以在改错中了解到自身在化学知识掌握上存在的问题,可能并不是因为不理解化学知识,不会做而失分,而是因为复习不全面,知识不能熟练运用而造成失分。学生在自我分析的过程中,大多数都能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提出较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的改进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高中化学在内容和难度上有了很大变化,有的学生初中化学成绩不错,在高中的化学考试中却总无法发挥优势,在试卷分析中,他们把自己焦虑、失望的心情写了下来。这时,我能够及时了解,并给予他们鼓励和信心,帮助他们发现、分析问题,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初、高中化学学习的不同,帮助他们设置合理的学习目标,引导他们更好地学习。当他们通过努力实现目标时,及时给予赞赏,使他们能在学习过程中巩固成果,逐步树立学习高中化学的信心,实现学习良性发展。一般来说,这些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主观因素,在试卷分数上是难以显示出来的;当要求学生对某次考试作出评价的时候,学生很自然地会将一些关于学习的心里话说出来,教师了解这些实际情况后,就可以积极地作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实现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5.新课程评价观指导下的试卷分析

教师自我情况分析篇2

关键词:学情分析;教学策略;调整;实施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410(2016)12-0031-02

我们要提升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怎样去提升教学质量?最关键的是教师的针对性教学,有效学习往往是个人化,有针对性的,所以教师的教学要关注两个关键词,一是“个人化”,另一个是“针对性”。如果我们的体育课都是从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来设计的,而且是针对每个学生突出的问题和特殊需求来开展教学的,那学生的体育课学习效果肯定事半功倍。既然要实施个人化、针对性的教学,那很自然的问题便提出来,如何实施?如何才能了解学生的需求,如何才能熟悉学生学习中突出的问题,这就是笔者要阐述的主题,如何精准分析学情。

一、学情的现实处境分析

笔者遴选了小学、初中和高中各一份实践课课时计划中的学情分析,且不去讨论写的质量高低,而是关注内容,涉及到学生体育课教学中的几个问题等。

学情分析案例一:水平一、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善于模仿,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高,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在一年级时,他们已经学习前滚翻、坐位体前屈等技巧内容,在实际练习中手臂腰腹力量薄弱,在仰卧推起成桥技术学习中,不能积极展髋、反撑推垫,教学中,我以情境教学为主,搭配反应性的游戏形式,让学生体会各种顶髋的练习,发挥教材的价值功能。

学情分析案例二:本次课的授课班级为初中学生,体育的运动技能虽然有差异,学生总体身体素质和接受能力都有一定的差距。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很强,有比较强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善于学习。本课采用了讲解、示范、启发、模仿、创新、竞赛等各种新颖的教学练习方法。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层层剖析,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努力达到教学目的。

学情分析案例三:高二年级足球选项班的学生都是十六、七岁的少年,对足球这项运动有一定的了解,大部分同学是足球运动的爱好者,但也是足球运动的初学者,足球运动水平相对较低,尤其在教学比赛中可以看到,很多学生对于高空球的处理不尽合理,即使顶到球后也绵软无力、方向无法控制,甚至很大一部分学生惧怕高空球,其原因是学生用头顶球时,把眼睛闭起来或是对球的路线判断不好,导致顶球部位不对,头顶球让学生感觉非常的疼痛,从而出现了不争抢,甚至躲闪的现象。

三则学情分析从内容上看,一方面是分析了学段学生的一般身心特点;另一方面是分析了学生在上本堂课之前的学习基础,包括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基础和心理基础;再有是单元前课次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将要学习的教学内容所出现的难点问题进行预判。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一线教师对学情分析大致可以分为课前学情分析和课后学情分析,而对课中学情分析则容易忽视,课中学情分析恰恰是实施针对性教学的关键环节,同时对课前学情分析也只是涉及到学段学生群体的身心特点和班级普遍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没有对“个人化”学情进行有效关注,或对体育弱势群体,体育学困生在学习中出现的或将会出现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和预设。

二、课前学情的精准分析

为了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并培养他们管理体育课堂和负责任的能力,教师必须在支持学生的前提下尊重学生的观点、需要和才能。在教学前要汲取学生的反馈,并对反馈做出反应,大的时间节点是期初、期中;中的时间节点是一个运动技能单元开始教学前;小的时间节点是一堂课的课前。要在这几个时间节点上了解学生的需求,问问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问问他们:最想从你的体育课中得到什么;什么样的课堂活动使体育课更有趣味性,更有锻炼价值;问问体育学困生们,他们想让老师给予怎么样的帮助和指导,在课堂上需要什么样的关照。一旦你用问卷、学生代表或个别交流的形式收到这些问题答案之后,就要和学生讨论哪些想法是可行的。然后制订课堂的教学目标,以及整个教学的行为规范。如果教师愿意听取学生的意见,并且和学生共同创造一些课堂活动的话,学生会更加自愿地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完成活动。我在教学中经常参与学生的比赛,和学生一起锻炼,在一起打球时,学生的心声会自然流露,我从中获得原始的学情,能知晓学生的个体情况,以及他在学练中的问题。期初、期中和单元学习前的学情了解可以采用问卷形式,把握学生大致的倾向性,具有普遍性的需求、喜好等。课前的学情询问这是常规动作,和学生交流时要做到点面结合。“点”是基本固定的学困生,“面”是各个层次的学生,点要固定,面要经常换,因为随着课次进程的深入,面会动态变化。学困生在交流时,教师要讲明这堂课学习的内容,具体对于他们的重难点可能会是什么,对于每位学生身体基础、运动基础、心理基础等不同,提出的针对性的策略和目标,也可结合学生自身特点提出适宜目标。教师要帮助学生提供原始、基础的资料,比如动作要领口诀、图示提示、辅助器材等,这些材料的提供可以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有必要时固定场地,并提供帮助一起学习的学生骨干,教师有必要参与其中,给学生心理暗示,他们受到教师的关注。

三、课中的学情精准分析

通常一线教师认为学情分析都在课前或课后完成,其实真正的学情分析却在课堂,为了能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合理指导和引领学生进行运动技能的学习和体验,教师需要随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认识、理解、疑惑、体验和整体学练的深度与广度,并根据这些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活动或任务。这样一来,学情分析不再是课前和课后的事情了,而是贯穿于教学中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它是与教学指导唇齿相依、彼此间不断转换的。课中学情来源于哪里?首先来源于学生的课堂练习表现,练习情况的获得需要教师有敏锐的眼光,能及时捕捉学生的信息,特别是容易出现错误的倾向性状况,或直接表现是动作错误。同时要立即闪现和判断错误发生的原因,因为学生产生错误动作的原因有很多种,不同学生产生同类错误的原因可能不同。这时需要教师快速分析和判断学情,为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依据。笔者在指导一位教师参加市优质课评比时就发现类似情况,参赛教师未能发现学情而出现错误动作的学练情况。上课内容是水平四(八年级)上手传球技术单元第一课次,在基本部分环节中设计一个用固定手型在地面进行反弹球的练习,此练习的要义在于用快频率地手指弹击排球,前提是用正确的排球传球手型。在上课过程中,多数学生的手型是正确的,但在击球的过程中出现手指、手腕下压拍球的动作,导致错误动作的发生。课后,我们分析,一是上课教师对于设计练习环节的真正目的不是很清晰;二是学生在学练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的巡回,转换视角,最好在学生发生错误之前进行诱导和干预,这才是精准分析课中学情的要义。如果参赛教师能及时发现学生的用力错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或改变练习的手段和方法,这样就不至于接下去的教学环节都受制于之前的错误伏笔。

上述是针对学练中出现的情况进行排查、分析和应对,这是从教学细节上作学情分析。如果按照课中学情的精准分析观点,除了抓住细节的“点”,还要关注课堂的“面”。上课教师要充分认识,学生在体育课堂内重要的并不是能否完成指定的学习任务,而是在学练教学内容(方法)过程中,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是否理解和体验技术动作过程,是否获得科学的方法,是否在学练过程中有积极的情绪体验等,这一系列的过程我们是否全程关注、掌握学情、精准分析、分层指导、及时调整,做到方法有的放矢。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恰当的“课堂观察记录表”,通过教师之间的专业合作,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观察和记录;或教师可以带上备课笔记本,在课后反思一栏中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这个反思记录学情比通常我们所抄写的教案要高效得多,可以建议教师多记录上课学情,少抄写无用的常规教案;或让某个小组成员对小组的学练状态、讨论情况进行记录。

教师自我情况分析篇3

试卷分析是每次考试结束以后,教师对试卷试题和学生考试情况进行的一种综合分析,是一种客观的教学反思行为。诊断功能是考试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既有对教师前一阶段“教”的情况的反思,也有对学生前一阶段“学”的情况的反思,从而为教师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依据。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们更多地关注到教师进行试卷分析,而忽略了学生对自身学的情况的反思。其实不仅要分析“教”,关注“学”,还要引导学生主动去分析试卷,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

一、分析答题情况,提高思想认识

每次考试后,要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是因为粗心大意,还是不会作答。前者要提醒学生细心,后者则要教师解疑答惑。与此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不同的学生给予不一样的建议。优秀的学生要提醒他们,这只是一次检测而已,证明前一阶段学得还行,不可骄傲、自满。良好的学生要告诉他们,有进步,要加油,不可松懈。落后的学生要多鼓励他们,不可气馁、灰心。阳光总在风雨后。

二、关注学生的自评,撰写试卷批注

试卷评讲后,可让学生对照评讲后的试卷进行自我分析,撰写试卷批注。哪里错了,什么原因错的。便于学生明确自己在哪些知识、哪些能力方面还存在着问题,使学生对自己的不足有一个比较全面、清晰的认识,有利于改进自身的学习方法。这样的反思才深刻,不至于浮光掠影,走马观花。

教师自我情况分析篇4

一、课前的反思

教学前的反思主要指教师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增强课堂教学的预见性和指导性。教学前的反思一般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对教学对象的分析

教学对象的分析主要指对学生、教学内容及教师自我的分析。对学生进行分析,有利于教师准确把握学生学习状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因材施教;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有利于教师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教师进行自我分析,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师对英语课堂的调控能力。教育原理告诉我们,只有当教育目标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时,教学效果最好。为此,我们要把教材特点与地情、校情、班情、学情紧密结合。教师应该研究、分析课程目标,研究如何把教学要求转化为所教学生能基本达到的目标,从而做到灵活地实施课程目标,因为任何教材都有局限性。若教学活动要求过高,教师就应因材施教,适当调整,分层处理。

(二)对教学措施的选择

由于对教学对象进行了反思,教师会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到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多种选择。例如,同样是对新语言点的呈现,教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就会有不同的呈现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说,我们需要把课堂组织得生动活泼一些,突出趣味性,最好让学生吟诵与教学相关的小诗或童谣,而对于中学生,教学任务重,课堂上没有那么多时间,最好用强化记忆法。例如,以简单的颜色单词教学“pink,purple,orange,brown和green”来说:

如果对小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事先准备好各种颜色的圆形纸片放在桌面上,然后一边朗读以下诗歌一边拍对应颜色的纸片,并让学生跟读:

pinkball,pinkball,purpleball,purpleball;orangeball,pinkball,purpleball,orangeball,brownball,pinkball,purpleball,orangeball,brownball,greenball.

对中学生来说,我们只需把他们教会读,花2分钟听写,全体学生一定能完成任务,不需要花费小学生那样多的时间。

二、课中的反思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由于中外语言特点差异较大及学生英语基础各不相同,不可预料的情况会随时发生,需要教师及时反思,并随时作出调整。教师可通过教学中的语言交流、思维交流,甚至眼神、表情交流来不断获得对教学进展中的各种反馈信息,并对之进行反思,再进行及时的调控。比如,当发现学生在语言操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如单词或句子发音没把握好,就应及时回头示范或进行要领讲解,让学生重新认识,准确操作。如学生对ship和sheep的发音没掌握好时,教师就应回头示范或进行要领讲解,多举些例子让他们跟读ship,big,pig,live等,再让学生读另一组单词sheep,meat,meet等,直到能区分[i]和[i:]的发音为止。当发现某些学生不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或一些活动无法开展时,教师就要及时对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进行反思:可能是活动要求没讲清楚,学生不得要领,也可能是学生缺乏相关的知识,也可能是学生缺乏这方面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对照原因找准对策及时解决。如学生在练习形容词比较级有关的句子时,我让学生用“吵架”的形式来练习,我看到一部分单词量少的学生参与度低,我又规定形容词比较级除外,个别单词不知道的用汉语代替。如:

a:Youarethin,youarethinnerthanaricenoodle;

B:Youarefat,youarefatterthananelephant。像这样说了之后,学生吵得非常激烈,有的男生还动起手来作表演状,在那高声吼着。

三、课后的反思

教师自我情况分析篇5

关键词:数据挖掘;moodle

moodle网络学习平台,是基于社会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而开发的课程管理系统(CmS)。我校自2006年开始学习和使用moodle平台来支持教学,积累了大量的复杂数据,如何充分有效地使用这些数据成为了一个新课题。在读了涂子沛老师的《大数据》后发现数据挖掘是一种有效利用这些数据的方法。目前,数据挖掘技术已经在商业领域得到了广泛使用,如银行、股市、保险、医药、零售等。将其应用于教育领域,势必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

本研究选取本校利用moodle搭建的网络学习平台,以2007~2012年学生学习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平台(网址:http:///moodle)开设了初中阶段的全部课程,特别是信息技术课全程在平台上开展教学,学生通过moodle平台开展学习,并通过平台提交自己的学习成果,利用平台进行学习效果检测。选取2008级学生(2011年毕业)作全程跟踪研究样本。选取2007级~2010级学生作对比研究样本。

本研究立足于基础教育,以期在普通中学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都能从本研究中获益,所以只采用moodle平台本身提供一些表格,利用excel对研究样本开展moodle平台日志挖掘、测验数据挖掘和互动评价数据挖掘研究,以期探索网络学习活动分布特点,师生交互、生生交互的网络结构特点,为网络学习平台上辅助教学的开展情况及教师利用网络开展教学支持服务提供参考。

访问日志的数据挖掘

网络平台都提供了访问日志的功能,记录用户对平台的访问情况。通过分析这些数据,能了解学生的学习偏好、上网时间、感兴趣学科、影响网络学习的因素等。moodle平台对访问情况的记录包括日志、活动报表、参与报表三部分(moodle2.3变为“日志”、“时时日志”、“课程活动”、“课程成员”又添加一个“时时日志”,其他三项为翻译不同)。“日志”记录了全体用户所访问的平台模块、各种操作以及发生的时间;“活动报表”利用日志数据表,对该门课程中访问平台各个模块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类汇总;“参与报表”可以得到具体学生和教师的访问平台模块和各类操作行为情况、学生的访问平台时间特点等,并对其进行统计和分析,将分析结果进行可视化表示。

1.对平台模块总体访问情况──日志

下页表1是同一门课程学习过程中,2007~2010级5个人数相等或相近班级,师生访问平台的统计结果。从统计结果可知,师生最初对平台的应用不是很熟练,局限于资源浏览、作业提交等操作;2009级9班和10班由不同教师分别设计上课,产生的数据差距说明课堂参与程度与教师对课程的设计是有关联的;2010级的两个班也是不同老师授课,但课程设计是在往年集体设计基础上的不断完善和改进。由此可见这种基于moodle平台的集体备课更容易实现资源共享和流程化的管理,可以更有效地通过技术来弥补教师人格魅力的不足,这样就可将教师的差异性对学生学习效果影响降至最低。

2.对活动的参与情况──活动报表

下面以2009级和2010级学生为统计对象,对同一学习主题的学生在各个活动模块中的参与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表中主要统计了五次“互动评价”活动和一次“测验”活动的参与次数。从表2可以看出,2010级学生的参与率远高于2009级,主要原因是因为教师在2010级设计教学时,实行了“代币制”奖励(奖励可以为一段有趣动画、一个能拨号上网的账号或一个QQ号等),学生如果在“互动评价”和“测验”中达到某个标准就能获得一个奖励,而前几级都是采用教师检查督促的方法。通过统计发现,实行“代币制”奖励后,学生参与活动的次数达到之前的2~4倍。说明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这种“代币制”奖励依然有效,且由于moodle平台统计是即时性质的,学生只要达到要求,moodle平台将自动出现奖励,所以在网络平台上使用效果会更加及时有效。这一点可以通过完成此活动时间跨度的数据挖掘得以验证。

3.对具体模块的参与情况──参与报表

这一报表可以对具体学生,对具体模块的参与情况做出更加细致的统计,通过这些数据挖掘可以发现某个学生,对哪个模块感兴趣以及对应产生的效果。本研究选取了五名偏科生进行了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科模块的参与情况统计是正相关的,教师可以参照参与活动不活跃的学生,开展有针对的教学干预。如何利用moodle平台对其加以纠正,又将是进一步研究的一个方向。

从上述分析可知,通过挖掘moodle平台日志,我们可以了解moodle平台各模块的访问频率、了解学生在平台中所开展的各种活动的状况、发现学生的学习偏好,并依据学生的平台访问行为对学生进行归类,这些挖掘得到的信息将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活动设计和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把握。

测验数据的挖掘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通过考试分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而对于试题分析、试卷分析、学生题目完成情况分析却由于传统纸质试卷统计上的费时费力,变得很难完成,从而使教学评价的作用不能有效发挥,网络学习平台在这些方面是有优势的。moodle平台的测验模块有很好的统计分析功能,既有全体学生整体完成情况统计,又有具体到每一位学生每一个问题的单项分析(如下页表3所示)。目前,采取数据挖掘技术对学生进行成绩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试题分析

在测验结构分析中,对那些存在异常情况的试题(如30题平台会以红色显示)进行标记,并利用平台记录的数据对试题进行校正。每个试题的采用容易度指数在50%~70%之间均匀分布为最好。这一界限的设定将直接反应题目的鉴别能力。通过对题目进行难易程度的划分,可以对试题进行一个良性的评价,同时有利于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科学评价,还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对题目进行讲解。

2.试卷分析

如下页表3前两行所示,对本次考试总体成绩及试卷进行了分析,在数据挖掘中,对试题的难度使用首次答题平均分和成绩中值表示,这个数据将可以为试卷的组成提供选题的根据,从而对考试分数的分布偏度和分布形态产生直接的影响。理想情况下,整个试卷的分数分布偏度为0,本次测验为负偏度说明题目较容易。

3.学生分析

moodle平台的测验模式有多种,本测验设置了多次试答取最高分显示模式,以便学生在考试或者测试后立即获得成绩和排名,通过“回顾”找到自己学习知识点的优势和不足,及时调整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因此可以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学生的多次试答成绩进行分析,从而分析学生的进步情况、学习障碍、知识点和知识单元的掌握情况等,还可以利用一些更复杂的分析工具对其进行各科目测试成绩的横向比较。

总之,利用这些信息,教师可以持续地对测验进行维护。例如,教师可以删除不规范的题目,修改太难或太简单的问题。这些分析结果可为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教师监控学生的学习状况提供参考,并为教师做出教学决策提供依据。

目前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某些学科试题编辑的难度大,如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涉及一些特殊符号,在试题编辑时一些填空、证明、计算题设计有一定难度。令人欣慰的是moodle平台是个开放性平台,全世界对它感兴趣的人都在不断完善它,如wiRiS就是一个专门为数学开发的插件,利用它可以完成大部分数学试题编辑。②有些题目还无法实现自动判分,不能及时反馈,如语文、英语学科的作文就只能辅助以人工判分。

moodle平台的互动评价(workshop)的数据挖掘

“互动评价”是其他网络学习平台所不具备的,moodle平台的互动评价是为教学“量身定制”的,评价可以具体到学生作品的某个具体的点,并且能用具体的分数和等级体现。互动评价是同学间的评价。即由同班级学生,针对某个作品进行学习成果互评。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角色不再只是被评价者,不只是完成自己的作业,还要对别人的作品进行评价,因此要仔细欣赏别人的作品,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批判及建议的同时也要学习别人的优点。而就被评者的角色而言,学生在接受别人的建议后,进一步修改作品。通过反复的评价及修改,在互动评价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借此不断地累积学习经验。所以互动评价不只是评价,其过程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而“学生自评”顾名思义就是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评价标准和自己的完成过程及满意程度给自己的作品做出评价,是学生提高自我认识、促进自我反省的过程。对互动评价的数据挖掘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1.教师参与情况统计分析

moodle2.0后的版本对互动评价进行了改写,将教师和学生置于同等位置,减小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干预。通过两种评价比较分析发现,如果评价设计合理,不仅能正确评价学生,并且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公正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态度。

2.学生评价对象分配统计分析

moodle2.0后的版本中学生的评价对象既可以随机分配也可以手动分配。为促使小组成员公正互评,防止恶评,可以进行分组用组成绩评价学生,分配时“启用防止同组学生互评”选项,每一个作品评价人数和每一个成员评价作品数都控制在5人以上,这样每一学生对同一作品评价行为都受到其他人制约。通过对不同版本评价的数据研究发现,在学生的时间允许情况下,参与评价的人数越多评价结果越趋于合理。

3.学生评价数据的统计分析

最初使用互动评价时,采用了让学生对评价作品打分方法评价作品。弊端是学生评价作品标准不同,而且学生很难区分分数细微差别。随着应用深入,在评价表中设计了“是/否”、“好/中/差”(3级)、“很好/好/中/差/很差”(5级)等评价标准,结合打分方法,使得学生对作品既有定量评价,又有定性评价。通过对比研究发现评价结果更加趋于合理。

总之,通过对网络课程的数据进行挖掘,可为教师提供如学生在线参与学习活动情况、学生的学习偏好、学习效果等信息,通过这些信息教师可以进一步改进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通过研究发现教师在课程中的主导作用在逐渐淡化,成为了课程设计的“幕后导演”,虽然没有了“主演”的风光,却从更深层次决定了课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涂子沛.大数据[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黎加厚.信息化课程设计——moodle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创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魏顺平.moodle平台数据挖掘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1(01).

[4]王全旺,赵兵川.数据挖掘技术在moodle课程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11).

[5]李钊,熊威,李琪.数据挖掘在moodle平台中的应用浅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12).

教师自我情况分析篇6

关键词:民办高校教师管理现状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a)-0231-02

民办高校教师队伍主要由兼职教师、专职教师、外聘教师组成。兼职教师和外聘教师工作关系不在学校,不受学校约束的特点展示了对其管理难以面面俱到,他们基本上有课就来,讲完就走,没课不来,除学期末的教学质量评价外基本外涉及不到其他方面的管理。因此,这里所谈到的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管理情况主要针对专职教师队伍。

1教师队伍管理现状

1.1聘用情况

一般要经过人事部门通过人才市场招聘,然后组织必要的面试、笔试、试讲,再由招聘现场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综合评议排名,根据招聘名额通知其是否被聘用。也有一些高校创办者亲自把关,即与应聘人员通过面对面谈话了解其综合素质,然后确定聘用人选,由人事部门通知被聘人员上岗。目前,民办高校招聘的专职教师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体,他们的特点是没有工作经验,最具可塑性,较易通过培养形成与学校办学理念和发展目标相一致的工作作风,从而塑造极强的团队精神,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建立起与民办高校特色相一致教师教学文化。

1.2培训情况

我们通过民办高校人事部门随机抽查了2968名青年专职教师的培训情况,其中,未参加过任何培训的936人,参加过校内组织的培训的人数为1876人,参加过校际间培训的312人,参加过市级培训的135人,参加过省级培训的211人,参加过部级培训的97人,各占31.54%,63.21%,10.51%,4.54%,7.11%,3.27%(见表1)。

1.3评价情况

1.3.1评价目标

多数民办高校制定有教师队伍总体发展规划和教师岗位职责,通过年度考核,达到全面了解教师在教学岗位上的实际工作状态和效果,为合理工资定级、有效实施奖惩、评定职务升降提供依据。目的是想激发教师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增强责任心,调动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自觉提高授课水平和综合素质,为促进民办高校自身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打好基础。但往往理论与实际操作存在差距。

1.3.2评价内容

教师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个人述职、学生评价和教学效果评估三部分:个人述职包括个人年终教学工作总结、思想素质和工作态度汇报、专业知识学习状况、授课能力自我评价、工作成绩和存在不足等;学生评价由教学部门组织学生填写评议卡然后统计评价结果;教学效果评估部分,一般由教师教学效果评估小组按照有关组织原则进行。评估内容包括:教师全面教学工作检查、组织课堂听课、学生听课意见汇总等。教师年度考核评价结论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级。考核结果由人事部门上报董事会,由董事会决定奖惩、定级、晋职等事宜。

1.3.3评价办法

多数民办高校采取的办法为:学期末计算教学工作量,包括学期末集中统计授课学时数、学期末统计教师所教班级中所有科目考试成绩分析汇总后的整体情况、学期末收集学生调查问卷、学期末分析听课反馈情况;年终统计教学科研成果,如教师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获取各项荣誉称号、教师所撰写的论文在各级各类杂志中公开发表的情况、教师参加教材编写情况等;其他工作完成情况,如坐班情况、实验报告批改情况、主动进班辅导学生情况等。

2教师队伍管理中存在问题分析

2.1管理制度不健全

2.1.1教师聘用

民办高校在教师聘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民办高校管理者对教师队伍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了解不够深入,因此,对招聘人选的学历、年龄、职称、“双师”结构和专业针对性不强;由于民办高校的工资待遇低、科研条件差等原因,有教学和科研经验的研究生学历及优秀中年教师很难引进;人员招聘过程中还存在纯粹“老板说了就算”的问题,用人选人不规范;个别教师基本条件不足,但苦于“关系”无奈接收等。

2.1.2教师评价

从工作实践中发现民办高校在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评价制度落实困难,力度不够;评价结果不能与奖惩挂钩,激励不够;评价制度本身不健全,严谨不够。

2.1.3教师培训

从前面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民办高校教师外出培训机会很少。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急于使用,无从培训;校内培训,缺乏规划;外送培训,资金短缺。

2.2教师队伍不稳定

抽查统计发现,民办高校的教师在每学期结束前后都有很大的变动。有的民办高校在学期末多时会有20余名教师相继办理离校手续,影响新学期的教学安排。学期中也有专职教师辞职现象,导致临时外聘教师困难甚调课现象。目前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教学质量制约民办高校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这种教师队伍不稳定又带来了教学质量的不稳定,而教学质量的不稳定,又带来了学生思想的不稳定。实际上,就自身观察民办高校在不断招聘新教师,但每年都有大批教师流失情况而言,很多民办高校管理者也很无奈。分析原因主要与教师工资待遇较低、心理压力过大、科研条件不足、管理不够规范等原因有关。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深入调查、了解并解决民办高校教师队伍不稳定问题,以促进民办高校的持续、健康、稳定、快速发展。

2.3心理健康教育不受重视

在所调研的民办高校中,很少有学校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对抽查的5548名专职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情况统计中,发现未参加过任何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的4786人,参加过校内组织的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的人数为192人,参加过社会上组织的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的115人,自修过教师心理健康课程的92人,分别占86.27%,3.46%,2.07%,1.66%(见表2)。可见,民办高校对专职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

针对以上教师队伍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民办高校应有计划的加大资金投入,提高教师待遇,关心教师成长,重视教师心理疏导,不断完善聘用制度、改革教师评价方案、制定教师培训计划,加强科学管理、营造和谐气氛,稳定教师队伍,推进自身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潘懋元,林莉.2020: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前瞻[J].民办教育研究,2004(4).

[2]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教育统计报告.总第26期.

[3]胡东芳,蒋纯焦.“民办”咋办――中国民办教育忧思录[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122-128.

[4]中国教育统计网.高等教育[eB/oL].2007.http:///sjcx.aspx#.

教师自我情况分析篇7

“Flanders互动分析系统辅助软件”是一款课堂语言定量分析软件,它是以美国教育家内德•弗兰德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Flanders互动分析系统”为基础设计的。为了能更好地说明问题,我们有必要先对“Flanders互动分析系统”作简要的介绍。

1.Flanders互动分析系统

Flanders互动分析系统主要由以下3部分组成:(1)描述师生课堂语言互动行为的编码系统弗兰德将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所有语言互动行为分为10个类别,如表1所示。其中第1至第7类为教师对学生说话的状况,第8、第9类为学生对老师说话的情形,此外,弗兰德把安静或混乱称为静止状态,列为第10类。(2)观察和记录编码方式观察和记录编码,弗兰德主要采用定时采样的办法:研究者依照表1的分类对教师和学生的言语行为进行观察,每隔3秒钟把最能描述其种类的编码记录在相应的表格中,为了方便,一般用“0”表示“10”。(3)数据分析方法分析方法有矩阵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时间线标记法3种,一般都采用相关工具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Flanders互动分析系统辅助软件

Flanders互动分析系统辅助软件与其他同类软件相比,功能更为强大,操作也更为简单。运行软件后会出现如图1所示的界面。为了输入方便,我们一般采用“excel资料汇入”的方式。只要将课堂上记录的编码按先后顺序输入excel电子表格,保存之后选择“excel资料汇入”将数据导入到系统中,导入的数据就会出现在“请选择档案名称”的下拉列表中。选择列表中的此文件名,就可以对数据进行“删除”“修改”“时间线标记”和“矩阵及比率分析”等资料处理分析。限于篇幅,本文只对矩阵分析法和比率分析法的使用进行介绍。

二、分析实例

我们先对表1没有涉及的语言编码作如下界定:教师演示多媒体课件相当于教师“讲解”,记作5;学生思考问题时的安静相当于学生受教师驱动为“答问”作准备,记作8;学生因没有听懂或听清教师的语言而出现的安静记作0。对于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某些行为或身体语言也归为相应的语言类别:教师对学生回答后的微笑等同于“接纳”,记为1;点头或鼓掌等同于“表扬或鼓励”,记为2;不考虑课堂结束阶段学生进行练习的时间。我们记录了Y老师《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课堂教学的有效编码834个,利用Flanders互动分析系统辅助软件进行分析后,得到的矩阵和比率。

1.矩阵分析

为了说明问题,先对图2矩阵中单元格的数据是如何产生的作简单介绍。例如:记录课堂中某时段师生语言行为的代码依次为6、0、5、1、4、8、8、2、3、6,相邻两个代码所表示的语言行为间隔3秒,这10个代码产生9个间隔,分别用序对表示为(6,0)、(0,5)、(5,1)、(1,4)、(4,8)、(8,8)、(8,2)、(2,3)、(3,6)。一般地,n个代码就可以得到n-1个序对,每一序对的前一个数字表示矩阵中行的序号(序号与编码类别对应,下同),后一个数字表示矩阵中列的序号。(6,0)就表示由10类语言行为构成的10×10阶矩阵的第6行第10列单元格,同一序对每出现一次计数1。将全部序对分别计数,就形成了弗兰德迁移矩阵。矩阵中每个单元格中的数据表示同一“连续课堂语言行为”出现的频次,如图2所示的矩阵中(4,8)的频次66,表示这堂课记录的“从‘教师提问’到‘学生答问’”的行为共出现66次。矩阵主对角线(左上到右下)上的各个单元格叫做“稳态格”,这是因为行、列所表示的语言行为同序,意味着此一序号的语言行为超过3秒,即表明教师或学生在持续地做某事。如,图2中(5,5)稳态格中的数字200表示记录“教师持续讲授”的行为200次,约10分钟;(10,10)稳态格中的数字3则表示记录无意义的语言行为3次。迁移矩阵的1-3行与1-3列相交的区域叫做“积极整合格”,记录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融洽行为的频次;7-8行与6-7列相交的区域是“缺陷格”,记录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产生隔阂的频次,该区域各单元格频次较少,说明了教师与学生在语言交流上比较融洽。通过迁移矩阵,我们还能观察到教师提问的创新程度。由(4,4)、(4,8)、(8,4)、(8,8)四个单元格所形成的闭环显示由教师提问驱动学生回答的情况,可反映训练型提问的程度;(3,3)、(3,9)、(9,3)、(9,9)四个单元格所形成的闭环则显示由教师通过接受或采纳学生意见诱导学生主动发言的情况,可反映创新型提问的程度。从图2我们可以看出(4,4)、(5,5)这两个稳态格和(8,8)、(9,9)这两个稳态格的数据总数较为接近,说明教师持续讲解和学生持续回答的时间相当,反映了学生与教师的问答是积极的;另外通过分析“积极整合格”与“缺陷格”等数据,可以看出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是在一种比较融洽的气氛中进行的,但存在以训练型提问为主的情况,创新型提问尚需加强。

2.比率分析

为了说明问题,我们先对相应的比率作一些简单的介绍。为便于表达,本文将图2中矩阵的第i行第j列单元格上的频次用Cell(i,j)表示,第i行所有频次的和称为Row(i)=∑10j=1cell(i,j),第j列所有频次的和称为Col(j)=∑10j=1cell(i,j),用total表示矩阵全部单元格中频次的和,total=∑10i=1∑10j=1cell(i,j)。各项比率的意义如表2所示。表中“常模”是弗兰德等人多次研究后得出的。通过将图2中的变量分析结果与上表中的常模进行综合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教师在重视语言讲授的同时比较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倾向于间接地对学生施加积极影响;课堂时间的利用率较高,能够在出现“冷场”的情况下及时引导学生;倾向于对学生的回答施加积极强化,即对学生的回答表扬和肯定远比批评多;能够及时对学生的提问做出反应;能够较多地以问题引导学生,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想法。但也存在着提问只停留在教材内容上的情况,缺少促使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问题,这是教师提问存在的不足之处。

教师自我情况分析篇8

>>基于文本教学的学情分析构建基于学情分析的儿童课堂基于“翻转课堂”的学情分析策略初探基于学情分析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基于学情分析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基于学情分析的初中历史“学讲”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基于学情分析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的行动研究体育教学中基于学情分析的教学设计策略浅谈基于学情分析下教学内容的选择基于学情分析的初中议论文教学研究基于学情分析的数据通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基于学情分析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设计与实践基于学情分析的智障学生支架式教学尝试试析基于学情分析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基于高职学情分析的《电子商务概论》教学改革研究基于学情分析的文本解读关注学情分析构建有效课堂学情分析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浅谈学情分析与优化教学基于学习目标的学情分析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中国>教育>基于“学情分析”下小学体育有效课堂教学基于“学情分析”下小学体育有效课堂教学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摘要】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系统中“影响学习系统最终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依据教学设计理论,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为学习者设计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可以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关键词】学情分析体育备课体育教学有效教学新课程提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更加凸现,体育课要满足学生的需要,也更加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同时要求每位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的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为学习而设计教学,而不是为教学而设计教案,实质上就是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展开,这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

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前的备课时就要做好学情分析,有重点的去分析学生、有针对性的了解学生,从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最终达到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1.学情分析的概念及方法

1.1学情分析的定义

学情分析,顾名思义就是对学生在学习方面有何特点.学习方法怎样、习惯怎样、兴趣如何,成绩如何等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它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学生的成绩分析(含各类的质量分析)、成因分析(造成学生现状的各种原因分析)、非智力因素分析(含家庭、性格、爱好、特长等)等等各种分析,这些分析越全面、越准确,对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就越有利,教育教学效果就越见成效。

1.2学情分析的有效方法

1.2.1测试法:这是教师在自然(不加控制)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测试学生或教育对象各项身体素质的一种方法,是体育教师分析学情的重要方法。

1.2.2资料法:这也是了解学情普遍使用的方法。它的特点是通过已有的文字记载材料、教师之间的交流间接了解、研究学生已发生的事件或固定的基本情况。材料包括档案,笔记本,练习本,作业,试题,班级日记,成绩单等。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可以比较系统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个性等方面的情况,并以此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据。

1.2.3问卷法:问卷是由研究者设计由回答者填写的问题表格,它是直接了解学情的一种方式。有开放式的即不予限制的,有封闭式的如选择题,也有图表式的等等。设计必须体现效度原则,即卷中问题应能反映问卷的目的要求,具有鲜明的针对性,要突出主题,简明扼要,易于回答。

1.2.4实验法:实验是有控制的观察。它是有计划地控制规定条件,特别是限定或改变某一条件,以观察学生的实际情况,它可以了解到在自然状态下不能了解的情况,能重复验证,便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学情分析的作用

教学设计理论主张“为学习设计教学”。强调任何教学活动都要以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学习者服务,以教学引导、促进学习者学习;教学设计必须把学习和学习者作为焦点,以帮助每一个学习者有效地学习为目的。因此,体育教学设计,应当以学生为依据,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讲学生之所缺,练学生之所需。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分析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设计有效的教学程序,力求使有效学习发生在每个学生身上。

2.1学情分析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目标往往是空中楼阁;因为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心理认知特点,才能确定其在不同领域、不同学科和不同学习活动中的最近发展区,而从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来阐述最近发展区就是教——学目标。

2.2学情分析是教-学内容分析(包括教材分析)的依据,没有学情分析的内容分析往往是一盘散沙或无的放矢;因为只有针对具体学生才能界定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2.3学情分析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策略往往是教师一厢情愿的自我表演;因为没有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任何讲解、操作、练习、合作都很可能难以落实。

3.教师如何准确把握学情,促进课堂有效教学

3.1行之有效的学情分析

当然,切忌单纯为了学情分析而去分析学生或者将学情分析孤立于教学设计之外,学情分析是系统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与教学设计的其他部分存在极为紧密的互动关系。学情分析应当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从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出发,找准学生的新起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找准学生的兴趣点;从学生的新旧知识的联系出发,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从而进行行之有效的学情分析,更好的为体育课堂有效教学服务。

3.1.1学生年龄特点分析

主要分析某一年龄段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特点,包括所在年龄阶段的学生长于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乐于发言还是开始羞涩保守;喜欢跟老师合作还是开始抵触老师;不同年龄学生注意的深度、广度和持久性也不同。这些特点可以通过学习一些发展心理学的简单知识来分析,也可以凭借经验和观察来灵活把握。

还有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感兴趣的话题不同,教师一方面要尽量结合学生兴趣开展教学,又要适当引导,不能一味屈尊或者迁就学生的不良兴趣。

3.1.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

针对本节课或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确定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具备哪些生活经验,然后分析学生是否具备这些运动基础。可以通过单元测验、摸底考察、问卷等较为正式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抽查或提问等非正式的方式。

如果发现学生运动基础不足,一方面可以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另一方面可以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方法。

3.1.3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分析

分析不同班级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如何、学习新的运动技术的能力如何。据此设计教学任务的深度、难度和广度。经验丰富、能力较强的老师还可以进一步分析本班学生中学习能力突出的尖子生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习困难学生,并因材施教、采取变通灵活的教学策略,如分层教学等。

3.1.4学生学习风格分析

班级整体学习风格:一个班级的孩子在一起时间长了会形成“班级性格”,有些班级思维活跃、反应迅速,但往往思维深度不够、准确性稍微欠缺;有些班级则较为沉闷,但可能具有一定的思维深度。不同的学生个体也是如此,教师应该结合教学经验和课堂观察,敏锐捕捉相关信息,通过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合作等方式尽量取学生之长、补其之短。

3.2准确把握学情对教师的要求

3.2.1体育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教学设计理论知识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教学设计的研究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使教学吸引人。体育教师具备一定教学设计的知识就能更好地把握教学设计的各要素,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程序以到达有效教学的目的。

3.2.2体育教师必须掌握正确的学情分析能力

学情分析能力是教学设计能力的重要内容,是教师在调查了解学生已有知识水平、知识储备和心理状况的基础上分析学生学习需要的能力。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是为了确定当前所学新念,新知识的教学起点及适用的教学策略。古语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师们只有熟悉自己的教育对象才能把教学工作做好。

3.2.3体育教师必须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充分关注学生需求,才能使教师的教更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学。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所指出的:学生的情况、特点,要努力认识,悉心研究,知之准,识之深,才能教在点子上,教出好效果。

4.结论与建议

学情分析是系统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体育教师设计教学策略,制定教学目标,选择适当教学手段等的重要参考依据。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在全面分析和掌握学情的基础上,具体到某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时学情分析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整体与个体差异、不同时期的差异以及与教材的整合等。

4.1整体与个体的学情分析

整体分析可以对所任教的年级、班级进行分析,如:一个班级的孩子在一起时间长了会形成“班级性格”,所以可以分析研究整个班级的学习风格、能力、习惯等;个体分析可以针对个别任教学生进行分析,如将学生事先进行分层: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等再进行个别分析

4.2不同时期的学情分析进行比较

教师自我情况分析篇9

作为学校教学管理,通过“五个一”等常规管理的检查,通过公开课,优质课等阶段性、终结性评价,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进行教情分析的有力、有效手段,而作为教师,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除了能在公开课,优质课评价中展示外,首要的还是注意平时的自我评价、分析,抓好自身素质的提高。

因此,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学习他人优秀的教学方法之外,注意科学地对自己课堂教学的情况进行调查、进行总结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另一方面,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从班级学生学业成绩的变化中既可以发现学生学习的不足,也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所以,教师对学情进行正确评价,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导手段,是教学相长的客观反映,只有正确做好学情评价,才能在备课中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同时,利用评价的导向性、激励性、鉴定性等效能,通过学情评价分析,激励学生,正确处理群体与个体差异,从而实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才能真正的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落到实处。

一、课堂教学自我评价的意义:

对于教师来说,总是希望通过教学能给学生带来某种或几种重要的变化,希望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科内容之间的相互作用,显著地影响每一个学生。虽然这些变化可能受到学生的原有的知识水平、年龄、环境及各种经验的影响,但是通过某种途径和方法来确定哪些变化是由课程与教学所决定的,对于我们研究课堂教学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教学评价便是描述、评估教与学在某种程度上所发生变化的科学方法。专家们把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收集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的信息,衡量和判断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从而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的过程,叫做课堂教学评价。

教学是在不同的班级或不同年级中反复循环地进行的。有时一个教师同时教几个班,于是同一教学内容便会对几个班的学生重复进行;有时一个教师在一个年级中的课程结束以后,又会在下一个年级中循环进行。要想克服教学中某些方面出现的不足,使教与学更有效果,就要用评价提供需要改进之处的必要信息。另外,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的时候,一般只根据过去的经验来考虑教学方法和预期的结果。尽管教科书或其它参考材料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要想把所有的行为结果都预想到是非常困难的。而通过对课堂的观察进行课堂教学评价,就可辨认在开始时并未预料到或识别到的目标,便可确定哪些目标应当增加、保留或取消,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更适合一定的教学内容和学生。

二、课堂教学自我评价的要素:

自我评价方法指的是被评价者按照一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对自己的情况进行自我评价,以达到相应的评价目的。教师课堂教学的自我评价就宜从以下内容上着眼,课堂教学计划、教学目的、教学组织、教学方法选择、教学内容的讲解、学生听课情况、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教书育人情况等。教师自身可根据这些内容,结合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价。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比较容易进行,一个学期、一个学年都可以进行一次,有利于被评价作者自我反馈,并进行相应的自我调整,还能增强教师的评价能力。

教学中,老师们常用的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有:个别谈话、考试并进行试卷分析。找家长谈话了解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公开课、优质课评选,看专家、领导、教师和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认同度,问卷调查等。

其中,问卷调查是教师直接面向全体学生,根据教情评价的诸要素而设计的分析表,问卷调查应紧紧围绕教学基本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原则和学生自学情况诸评价要素进行,并在不同的学段有所侧重,我在教育教学中,坚持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问卷,可以获得最为直接的阶段性课堂教学信息,根据调查结果,可以及时改进教学,问卷调查可以在章或期中或教师认为需要的任何时候进行。

三、学生成绩分析的策略:

评价班级学生的学业成绩,考试为所有教师有必用办法,分数成为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有效方法,分数也是教师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成绩的一种体现。

常规的教学评价中,都非常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看重班级的学科平均分,这确实也是一个好的评价方法,但是,作为课任教师只从考试分数、平均分数高低来评价学生学得如何、自己教的怎样,就非常片面了。教师还应该对考试成绩进行横向比较,即在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的前提下,看学生提高的如何,掌握程度如何,试卷所考察的内容毕竟是有限的。试卷难易程度的把握毕竟也是较难确定的。所以,我们在考试前,对考什么要思考,对考试的难易程度要作预先的设定,如果一份试卷,老师自己做需要60分钟想要1/2以上的学生90分钟做完是不可能的,想要班级平均分在60分以上(以100分为满分)也不大现实。

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分数,仅是划段分析,求平均分,看优良率还不够,因为我们的平均分、优良率只对1/2以上、1/3以上的学生有积极评价意义,一次考试让一半以上的学生灰心丧气不是我们所希望的结果,毕竟我们的单元测试和阶段评价是对学情和教法的评价。何炳章教育理论在中观指导思想中强调:要生生有学头,师师有教头。

我们面对分数,在让学生看到优点,知道差距的同时,更是需要为有差距的同学找出差距,为失去信心的同学找回信心。所以,对于分数,我们是否可以作学生与学生自己的比较,看提高了多少,看波动性。

我在高三(1)班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中,除常规地分析分数段、优良率、平均分外,为每位学生设计了一张成绩变化曲线图,曲线图反映的是历次考试学生单科成绩与班级的平均分的差异;曲线图结果的运用是帮助学生回顾,使学生知道哪些内容学习的不好、差距大。也可以使学生从波动向上的变化趋势中得到启发,得到动力,增强赶上和超越的勇力。

教师自我情况分析篇10

我一直在思考:花费那么多时间和精力的精彩的教学设计为什么上不出精彩的课堂?课堂中学生的反应为什么冷淡或表现出牵强的配合?这样的设计即使再精彩又有什么用?到底是什么环节出了问题?后来经过调查才发现:我校农村学生语文基础相对薄弱,在此之前很少接触小说教学方面的专业知识,也许什么悬念都还不能透彻理解,又怎能要求他们体会悬念的巧妙呢?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也会遇到这种现象。备课时,总是花费大量的精力、时间来精心设计教学,调用各种资料整合教学设计,自以为能上出让学生和自己满意的语文课。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见到的是失败的语文课,课堂上老师不但没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的效率和效益不高,反而给学生的主动自觉学习制造了障碍,形成了“低效”,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笔者认为是教学设计的起点---“学需”出了问题。

所以,对于语文教学,我们教师需要教什么?我们的教学设计到底需要关注什么?笔者认为教师不应该在那闭门造车,而是应该对学习者的需要进行调查分析。纵观我们的课堂,多年来我们是否在为“教师的教”而设计教学呢?这的确应该值得我们好好反思。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对学习者“学习需要”的分析(即“学习内容”和“学情”的分析),应该成为教师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习需要分析包括“期望达到的学习状况”和学习者“目前的学习状况”,只有充分了解这一点,才能提高“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可是,在多数教学设计中,作为起始环节的学需分析往往是基于一种假设、揣测甚至臆想,学习分析完全建立在教师个人经验判断的基础上,即教师在那闭门造车,教师的角色位置代替了学生应有的位置。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完全脱节。难怪课上得越来越叫人叫好,但学生的学习能力却不见有多少提高,学习语文的主动性也不见有多少增强。那如何将“学需”与“教需”有机结合起来呢?在实践中,笔者也做了一些探索,以期专家指正。

一、集中采集,初步筛选

按照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学需分析需要四个步骤:第一步是规划,包括确定分析方法、对象等。第二步是收集数据,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调查。第三步是分析数据。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第四步是写出分析报告,形成一份总结性材料。对于学需调查来说,我们只关注第二步的收集数据和第三步的分析数据,以求辅助我们的教学设计。

在课时的安排上,一般会抽出早读课或辅导课时间来让学生充分预习。在此期间,教师通过发放调查表形式收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困惑,包括字词、句子、写作手法等。这种形式的调查便于教师的研究分析,便于培植学生的质疑能力。

这种形式是我们老师经常使用的,更简化一些就是以一种学案的形式下发给学生,然后教师根据学生反映问题的情况来进行筛选整合,按照问题的难易、大小、宽窄等因素进行初步分类,把其中难度相对较低的问题提供给学生当场解决,较难的普遍性的问题带到课堂上集中讲解。

当然,在调查的形式上,还可以通过当场随机采集的方式。如:有很多老师喜欢让学生课堂上自由口头质疑或将问题写在纸条的形式来集中采集。这些形式对于学生来讲既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又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教师来讲,在对这些问题的快速分析判断中,既锻炼了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反思了日常教学中在学需方面的得失,还有效的节省了自己的备课时间,可谓是相得益彰。

二、分析归类、统筹设计

面对初步筛选依然庞杂的调查结果,教师还要进一步整合、提升。因为学生所提的问题大多涉及知识、技能、态度方面的内容。当然,所提的问题中也不是所有都值得和必须回答或分析的,教师还需要进一步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性质,否则将会使教学设计流于形式,陷入盲目的决策之中,难以解决真正的问题,难以设计出有效的教学设计。

三、课尾反刍,巩固提高

学需调查一般选择在课前或课初,但并不意味着其他时间就不能再进行学需摸底。如:课堂的末尾可以预留一部分时间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这个时间进行学需调查非常有必要。通过学需调查不仅可以检查一下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而且可以了解、掌握学生还有什么问题未解决,或还存在个别化的疑问,这一步可以将学需调查贯彻到底,可以给教学设计提供弹性空间。如果课前的学需调查是教学设计的基点,那么课尾的学需摸底则是教学效益的增长点。

四、着眼细处,至臻完善

在实践中,对于学需的调查、分析时还要特别注意以下问题:

(1)学习需要是指学习者的需要,即学习者的现状与期望之间存在的差距,而不是教师的需要,更不是对教学过程、手段的具体需要。对于学需调查,教师不能以自己事先设计好的问题来搞所谓的调查,使得学需调查严重“失真”,变成“教需”调查。

(2)学需调查获得的数据材料必须真实、可靠地反映学习者和有关人员的情况,它包括现在和将来应该达到的状况,切忌仅凭主观想象或感觉来处理学习需要问题。

(3)持实事求是与促进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对于学生用心的提问予以鼓励,对于少数学生浮光掠影的预习后所提的明显低于已有水平的问题,我们要实事求是评价的同时,给予适当的纠正,促使学需不断向高位攀登,实现学需调查的品质提升。

总之,教学设计要始终以学需调查为起点,要本着“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原则,在追求精妙的教学设计的同时,还要关注学需的调查,这样我们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改革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张华国《语文教学通讯》陕西师范大学2011、4B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