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造价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0:58:09

建设工程造价培训篇1

关键词五年制工程造价专业实验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伴随着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的推进,五年制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于2008年定稿,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工程造价技能型专门人才;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到工程建设第一线从事工程造价文件编审、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资料管理、钢筋翻样等工作,具有工程建设第一线工程造价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和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

从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培养目标关于技能型培养的要求,我们可以看出实践教学在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高职教育在保证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够用的同时,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和设施的建设,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型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然而综合省内高职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情况来看,还很有必要进一步探索更合理全面的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方案,以适应当前实践技能培养的目标。

1当前工程造价专业实验实训基地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各五年制高职学校都已经十分清楚的认识到实训基地建设在加强技能训练、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成立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专业协作委员会的形式,不断探索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绩。但由于历史传统、指导思想、资金、管理等方面的影响,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定位不明确

现在很多高职学校开设的实训课程,从体系和内容看,受高等学校教育学科本位思想的影响比较突出。实训基地建设建设没有从培养学生岗位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为依据,而是从满足专业课程内容的教学为基本依据。开设什么课程,相应地就建设什么实训室,实验室只是放置了一些设备的教室,一切都是为了课程教学内容的需要。这样的实训基地具有浓重的“学校味”而缺少“生产味”,突出实验室的展示作用而忽视了其操作功能。在这样的实训基地中,学生只能在实验室中一样进行一些展示认识或验证性实验,而无法践行到真正模拟化的“工厂经验”。

1.2系统性不够全面

本专业融合工程、经济、管理、法律等多学科知识,许多高职学校在设计实训基地方案时,往往就是将工程技术专业、经济专业、管理专业等专业实验室进行简单的拼凑。没有能够从专业系统的角度设计适用本专业岗位群的实验实训体系,没有能够认真分析从职业技能需求融合不同专业知识体系。所以很难对本专业学生所应具有的能力进行全面培养,难以达到使学生初步养成必备的职业能力的目标。

1.3针对性差

瞄准市场设专业、瞄准岗位设课程、瞄准能力搞教学是高职教育的基本要求,实训基地的建设应从紧密结合市场发展、围绕岗位职业能力要求;通过讲、练结合,着重强化学生的岗位职业技能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而很多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没有能够从职业岗位出发,仅仅从课程内容需要设计一些脱离实际的训练项目,缺乏岗位针对性。

1.4与市场发展脱节,利用率低下

由于现在很多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属于闭门造车,缺乏校企联合、校校联合,甚至校内各专业之间的联合也不够全面深入。使得专业实验实训相对滞后于市场的发展,发挥不了其相应的社会服务功能。仅满足教学需要,造成极大的闲置浪费。更有甚者,有些院校还出现了以专业为单位,各自为战,自成体系,资源缺乏整合,实训设备的兼容性差,利用率低,导致重复建设与资金浪费。

2工程造价专业实验实训建设思路和指导原则

2.1工程造价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鉴于以上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中的问题,我们应在实践中探索职业岗位型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即以职业岗位需要为出发点,以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形成为主线,设计和建设实训基地,营造岗位工作的“职业环境”,使学生在职业岗位活动中提高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职业综合素质,达到职业岗位的要求,实现专业培养目标。

工程造价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就应该依照工程建筑市场所适应的职业岗位为出发点,通过调研、座谈、参观、引进、合作等形式,努力创造工程造价专业相关岗位工作的“职业环境”,培养学生具有工程建设第一线工程造价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和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

2.2工程造价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原则

(1)岗位主导原则。工程造价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要以满足本专业职业岗位群的职业需要为出发点,以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形成为目标。进行本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设计、开发与实施,提高实训的岗位针对性与适应性。根据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所确定的职业岗位的具体需要,分析构建职业能力结构,以此为要素确定实训模块,根据各实训模块的需要选择实训设备、材料和工具,营造工作环境,安排实训过程。

(2)全面系统原则。工程造价专业实训基地的功能模块要齐全,要确保培养目标中所确定的职业岗位所需要培养的职业能力都能够在实训基地中得到全面锻炼与培养,不能有缺项。同时,要以职业岗位技能能力形成规律为培养主线,设计并贯穿各功能模块,合理布局,恰当安排,确保其系统性。

(3)紧密结合市场发展原则。工程造价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通过与社会先进企业紧密合作,瞄准造价行业发展的趋势不断更新、升级实训设备,开发实训功能。培养学生能够掌握本专业先进的工程技术、管理方法、工作程序,增强岗位适应性。避免出现是合格的毕业生却是不合格的员工,需要接受再教育才能适应岗位工作要求的尴尬局面。

(4)资源共享原则。工程造价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应从全局出发,综合利用资源,发挥学校资源的整体优势,提高基地建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首先,要注重校内各相关专业(比如“建筑工程技术”、“装饰工程”、“市政工程”等专业)的联合,仪器设备的选择、环境的营造以及实训基地功能的开发,在满足本专业需要的同时,应考虑与相近专业的兼容性和资源的共享性,提高设备的利用率,节约资金。其次,要加强校企合作,探索校企双赢模式,利用企业资源优势,合作建立高水平的实训基地,实现其服务社会产生效益的功能。

3我校工程造价专业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方案设想

3.1工程造价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现将我校工程造价专业设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如表1,按照该职业能力设计实验实训基地建设需要的实训体系。

3.2校内工程造价专业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教学初探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应着眼于促进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紧密结合,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师生与一线技术人员紧密结合。通过“三结合”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实现学生校内学习与工作的结合,实现校内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的结合;同时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扩大对外服务的范围和能力,逐步开放实训基地,将实训基地建设成为开放式的、共享型的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为人才培养提供教学服务,为企业提供应用技术研究服务,为地方或企业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服务。

校内实训室的建设应以基本技能训练型和系统知识模拟仿真型为主,通过建设完善工程造价、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测量放样、质量检测、等专项技能实训,建设具备专业技术综合能力实训为主的数字化施工成本控制实验室等,使得学生在实训中练习独立工作程序,形成良好的职业能力。

综合考虑我校“建筑工程技术”、“装饰工程”、“市政工程”等专业实验实训建设的需要,在合理共享相关专业基础实验、实训室的基础上,根据本专业岗位需要,特设计校内实训基地的组成及功能要求见表2。

3.3校外工程造价专业实验实训基地拓展

拓展校外实训基地不仅可以弥补校内实训设备和场所的不足,还可以创建一种能够有效地促进教与学双向互动的社会职业情境,在浓厚的职业氛围中锻炼和培养学生胜任某职业岗位的能力。学校应积极主动走向社会,建立与行业、企事业单位的密切联系,为了完成实训和实习任务,在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必须走向社会积极建立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学校可以与实习基地单位进行密切的双向合作,利用学校所拥有的科研、技术优势为校外实习单位提供相应的服务或开展相应的培训;学校还可以聘请校外实习单位专家担任学校的兼职教授,为学生做报告,参加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答辩,使学校与校外实习单位双方的合作能真正实现“双赢”。

4结论

五年制高职教育是当前比较新型的一种学历教育类型,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本着紧跟市场需要,从社会需求出发,以培养高素质的机能性人才为出发点,实践教学将在五年制高职教育中凸显重要的位置。所以五年制工程造价专业实验实训基地建设需要我们教育从业者加大研究力度,探索可行的建设方案。本文所做出的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虽然还需要等待实践的检验,但是相信能够对于现阶段五年制工程造价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一个借鉴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水根.对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几点思考[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6.

建设工程造价培训篇2

关键词: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专业定位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正经历着深层次的变革。从2003年我国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以来,工程造价领域不断得到规范,对于工程造价从业人员的专业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从2006年开始设置至今,我院工程造价专业已招收500余人,招生人数每年都在增加。相应地,该专业的专业定位和课程设置就成了一个关键问题。

我国2007年、2008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都超过15%,为工程造价管理及工程造价咨询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对高校培养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导向,

设置科学的课程体系

我院明确毕业生的从业范围和就业岗位,进而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导向明确专业定位,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以模块式的课程结构构建高职课程体系,培养动手能力强、能持证上岗的“双证型”人才。

(一)工程造价专业的专业定位

工程造价专业旨在为工程建设一线培养实用型专业人才。我院工程造价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去向主要是:建筑安装施工单位、装饰公司和市政工程公司等单位,工程咨询公司、中小型设计院(所)和监理公司等咨询单位,企事业单位的基建部门、房地产开发公司和中外合资或合作、外商独资的工程公司等建设业主单位。一般从单位工程预算等基本工作开始做起。

工程造价专业的毕业生被要求既懂预算又懂施工,既懂专业又懂管理,既懂造价又懂经济和相关法律法规,既能搞土建预算又能搞安装预算、装饰预算等。伴随当前社会工程造价业务领域不断拓宽,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也应胜任资产估价、司法仲裁与鉴定、银行抵押贷款、保险公司担保等多种工作。

(二)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

造价从业人员能力要求:(1)具有编审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投资估算、审核并对项目进行经济评价的能力;(2)具有对设计方案及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技术经济论证、优化的能力,并能编制工程概算、工程预算;(3)具有编制工程招标标底价及投标报价的能力,并能对标书进行分析评定;(4)具有在建设项目全过程中对工程造价实施控制、管理的能力,能编制工程结算、决算;(5)熟悉工程合同条件,能熟练处理施工过程中的索赔、保险等问题;(6)具有运用计算机确定、管理工程造价的能力;(7)具有组织编制和审核工程造价各类计价依据的能力;(8)熟悉建设项目各个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理论与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工作之中。

我们通过职业资格标准的知识和技能要求来分析职业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1)就能力而言,工程造价学生到毕业时应具备各专业工程估算、概算、预算、结算、决算的能力;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工程项目经济评价的能力;管理工程项目的能力;开展工程招投标、合同谈判、合同管理的能力;以及关于工程变更索赔的实践应用能力。(2)就知识而言,学生应掌握土建、安装和装饰的识图知识;了解建材、构造、结构、施工等方面的工程技术知识;懂得经济、管理、财会与审计等基本的经济和管理知识;了解工程造价管理、合同法、合同管理等知识;概预算的基本理论及编制方法、财务结算与决算等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知识。

毕业生作为一个社会人,还必须具备适应社会变化、职业变更、技术更新、个人发展等所应具备的通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对工程造价专业的应届毕业生而言,要能够拿到“双证”。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能持证上岗。建设行业明确规定,获得专业技术与管理型的职业资格证的前提是必须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工程测量、材料试验等工种的技能型职业资格证书,学生可通过参加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获得。因此,我院与天津市建设委员会共同组织学生参加天津市建设事业专业管理人员上岗培训,包括建筑施工企业质量员、施工员、材料员和测量员等职业资格培训,并取得了很好的通过率。

(三)工程造价专业的课程结构分析

随着终身教育、可持续发展等人本观念的确立,高职教育给予学生的一系列职业知识与技能应该是综合职业能力,包括为胜任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核心技能和为完成职业任务所需要的文化知识、应变创新能力以及经验态度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因此,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应努力追求课程目标的实用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灵活性和弹性化相结合。

我院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按基础学习领域课程、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和选修课程四个部分设置。基础学习领域的课程为公共课程,包括德育、体育、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应用文写作等。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包括土木工程识图、建筑构造、建筑材料、土木工程测量、建筑力学、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建筑工程cad、技术经济学、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建筑设备、建筑工程施工工艺、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造价控制、工程量清单计价实务、工程造价电算化、安装工程识图与预算。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开设了工程材料试验、建筑工程施工测量实训、建筑cad绘图实训、建筑工程施工实训、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实训、综合实训以及毕业环节实训等。同时设置了两门公共选修课(学生自由选择两门学院公共选修课)和两门专业选修课(施工组织与设计、建设工程监理)来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

对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我们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注重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叠,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与用人单位和定岗实习基地相关人员座谈,我们了解到社会普遍反映造价专业毕业生识图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不足。于是,我们在建筑识图部分大量减少画法几何比重,着重训练学生识读工程图的技能,加强平面标注的知识,以使学生能识读一般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图,正确理解设计意图。对建筑力学部分,大量减少公式推导与超静定结构内力计算的讲解,着重加强学生对结构强度、稳定性与破坏形式的认识。在建筑结构部分则着重加强学生对构造的认识和掌握,比如钢筋的搭接长度、锚固长度、弯钩的长度等,这样就形成了简练而相对完整的教学体系。工程量清单计价实务课程专门针对当今工程造价领域“量价分离”的要求设置,工程造价电算化课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会操作一到两种造价软件,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探索

我院全面贯彻落实“以就业为导向,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理念,破除静态单方向陈述知识的教学状态,基于职业为中心进行课程组织,逐渐试行弹性模块化课程设置,以学生为主体,尝试课堂教学采用项目教学法,实践教学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工程造价专业的专业定位和课程设置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一)课程改革目标

课程改革主要目的是改变传统的学历教育课程体系,形成多元整合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

我院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具体目标是:(1)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定向性,以职业能力作为配置课程的基础,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2)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结合。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专业知识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3)强化职业能力训练,综合开发学生的职业能力。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就业上岗和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落实“双证书”制度。(4)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形成弹性化课程体系,适应行业和社会对应用型人才规格多变的需求。(二)具体改革措施

我们根据现有的教学手段与校内外实训基地条件,对不同的授课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我们综合采用了任务引导向型思路,在教学方式上,通过灵活运用“项目教学法”、“现场教学法”,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思维拓展起到了良好作用。

例如,对建筑工程材料、建筑工程测量等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突出技能培养,以“用”促学。我院成立了测量兴趣小组,并有专门的材料实训室,教师的任务从传统的以讲解知识为中心转向设计、策划和辅导实验为中心。对建筑构造课程,有些章节采用现场教学法,组织学生现场参观,通过现场教学既增加了学生对工程结构的感性认识,又缩短了理论与实际的距离。对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师带领学生到校内实训基地动手砌砖、抹灰、开挖基坑,让他们了解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流程,切实感受到施工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对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采用项目导向型案例教学法,将一个完整的单位工程综合项目分解成若干个专项实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工程量计算规则贯彻到实际工程的计算上来,并同时进行工程量计价软件的操作应用训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对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采用亲验式教学法,进行情境模拟,使学生更加贴近实际,如临其境。如招投标的模拟、合同谈判的模拟,教师先提出一般性问题,再提出特殊情况下的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归纳讨论结果,提交报告单,请具有典型性的小组代表作答,最后教师就小组不同意见进行点评。

此外,我们也改革了考核方式。考核改革的重点是采用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着重考查学生的能力,淡化记忆型考核。课程考核按照理论课、实践课分别进行。理论课根据课程内容采用闭卷、开卷、口试、考察和小论文等不同的考试方式。实训课主要采取“任务法”进行考核,即用具有实际应用背景的任务,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全面评估学生的应用能力,一门课可采用多个任务进行多次评估,将平均成绩作为学生的成绩。

(三)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力度

在专业技能训练模块的课程安排上,凡能设实训环节、有条件增加实训的课程,都增加了实训环节,而且实训形式多样。如建筑工程施工测量实训与学生技能鉴定考取中、高级测量工相结合,学生学习和技能鉴定两不误;建筑构造增加认识实习、施工组织及各科预算(包括土建预算、安装预算等),都以课程设计作为实训课程;预算软件课程大量增加了上机操作学时。通过增加实训环节,部分学生一毕业就能顶岗工作,其他学生经过很短的见习期也能马上胜任工作。

总体而言,高职层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训的规模与巨大的社会需求相比还远远不够。人才培养工作与行业需求之间的符合度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提高。我院在工程造价专业教学上不断探索和尝试改革,希望把该专业建设得越来越好,培养出更多适应现阶段市场需求的实用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习岑.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从理念走向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6):12-16.

[2]刘春霞.浅谈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学分制下课程体系改革[j].民营科技,2009,(2):59.

[3]陈晓聪,刘连芬,卢维明.工程造价专业人员素质分析及培养方法探讨[j].山西建筑,2008,(7):180-181.

建设工程造价培训篇3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造价;仿真;模块;交互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0-0143-02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带动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方面的人才的需求,而城市轨道项目具有施工复杂、造价高的特点,相对于这种情况,企业对具有一定的轨道工程概预算编制和分析能力的人员需求越来越大。许多院校都成立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开设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造价的课程,为企业培养和输送轨道交通工程的造价人才。

1目前城市轨道交通概预算实训情况

从1965年我国开始修建第一条地铁至今,我国的轨道交通仅仅经历了48年的发展历程。轨道交通的造价控制落后于施工,为了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宏观调控,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造价,2007年,建设部标准定额司颁布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概预算编制办法》,2008年,标准定额司研究所组织编制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预算定额》2009年1月1日起施行。由于计价定额有地域性,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结合我省实际,组织编制了《吉林省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预算定额》(JLJD-GD-2011),2011年1月1日起施行。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造价刚刚开始从竣工后决算发展到开工前预算。如何更好地控制轨道交通项目的造价,降低建设成本,成为很多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研究的课题。而从事轨道交通工程造价管理的人才缺口很大,所以培养轨道交通造价管理的人才成为各大院校的任务。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概预算课程很多院校也是刚刚开设,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发展而逐渐成熟。吉林省求实建设软件有限公司根据《吉林省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预算定额》(JLJD-GD-2011)开发了适合吉林省的轨道交通工程计价软件模块,求实公司是我校的校企合作单位,为我校提供了轨道交通工程造价软件的学习版,我校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已经使用。但为了保护知识产权,用求实公司提供的此软件学习版编制的造价文件不能保存,教师教学和考核学生有很大难度。为了更好地教授轨道交通工程造价知识,为企业培养和输送高素质的造价管理人才,本课题组成员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仿真教学培训系统开发”的研究,旨在通过此系统,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应用此系统,学生应用造价软件对模拟案例进行操作,教师能够掌握学生学习进度和学习情况,实现按需施教,因材施教。

2仿真教学培训系统的目的及意义

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要求实现理实一体化,所以实训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以往的教学模式下,教学是静态的,信息以从教师到学生单向流通为主,学生学习被动,实训教学复杂,实现难度大。鉴于以往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本课题组提出应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开发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造价仿真教学培训系统。它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改变听课者的被动性,通过对话框的形式,实现人机交互,使信息双向流通。本系统可以达到如下功能:(1)学生可以完成任意教学模块的培训、练习和考试;(2)考核过程中,系统能记录和回放学生操作过程;(3)教师可以选择任意模块进行教学,并能调出学生考核记录,进行评价;(4)组织技能大赛。同时可以将轨道交通工程造价软件连接到系统中,使学生在本培训系统中对软件进行交互式学习、仿真训练。本系统集教学、培训、技能大赛为一体,不仅可以调高教学效果,也可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3仿真教学培训系统的应用前景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造价仿真教学培训系统的开发,可以在以下方面得到很好应用:

(1)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通过仿真训练,使学生更好、更快、更扎实地掌握轨道交通工程造价知识。通过此系统,学生和教师能达到良好的互动,学生可以重复学习难点,教师可以更方便组织教学。

(2)可以作为成绩考核和学生技能大赛系统。学院机房已安装的学习版轨道交通工程计价软件不能保存,对学生的实训考核带来很大困难。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造价仿真教学培训系统可以记录学生的操作过程和结果,教师可以通过回放,重现学生的操作过程,方便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进行公正的评价。

4仿真教学培训系统的主要内容

4.1建立轨道交通工程造价仿真案例

在课程模块化教学研究基础上,收集轨道交通工程造价实训案例,应用求实造价软件进行案例分析和计算。

4.2开发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造价仿真教学培训系统

系统有教师和学员两个入口,教师可以控制管理本系统,学员完成教师设定的学习或考试任务。根据教学需要,将系统分为7个模块:(1)学生管理;(2)理论课程;(3)计价软件;(4)试题库;(5)仿真训练;(6)评价分析;(7)系统维护。整个系统在windows操作平台下,通过菜单方式进行控制,可在人机对话状态下,通过鼠标或键盘进行操作模拟训练。

4.3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整合教学资源,在基于工作过程模块化教学系统基础上构建系统框架和内容,将轨道交通工程计价软件连接到本系统中;

(2)选择C#、VC、Delphi等编程语言,开发仿真教学培训软件,通过人机交互模式,实现教—学双向交流;

(3)组织专家和学生对仿真教学培训系统进行评价,分析评价结果,系统进行修改和完善,最后应用于教学过程。

5结论

(1)仿真教学培训系统的开发,建立了新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教学资源,采用人机交互式界面,使信息双向交流。

(2)拓展了模块化教学。由于教学手段、教学条件的限制,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教学的实践性和过程性受到制约。仿真教学培训系统则可以把模块化和动态性结合起来,使学生机动灵活的学习各个模块。

参考文献

[1]李师太,刘建雄,李守义.基于VB的水利水电工程造价软件开发与实现[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7,43(1).

建设工程造价培训篇4

【关键词】工程造价专业以赛带训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安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基金规划项目“‘以赛带训’教学模式在工程造价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研究”(项目编码:XZY2013JX01)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前言

高等职业教育最终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更主要的是他们具有某岗位所需要的生产操作和组织能力。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中提到:“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受教育者的职业能力。”“职业学校要把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及技术开发紧密结合起来,把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道德培养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实践教学时间,严格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和严谨求实作风。”西安职业技术学院提出在全院举行专业技能竞赛活动,提升学生实践技能水平,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以赛促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工程造价专业以竞赛活动为契机,探索“以赛带训”教学模式改革。

“以赛带训”教学模式内涵

工程造价专业通过企业、同类院校和市场调研,确定培养目标和应掌握的专业技能要求,联合企业共同制订竞赛项目。同时,参加与本专业相关的省级、部级政府部门组织或企业组织的技能大赛,以带动课程实验实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专业技术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技能大赛,一是强化学生专业技能训练;二是把握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三是及时调整课程结构,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四是有助于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五是有助于深化校企合作。

“以赛带训”模式在工程造价专业中的实践

1.工程造价专业培养能力及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掌握工程造价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等基本知识,具有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各阶段工程造价编制和管理能力,在工程造价咨询公司、建设单位、建筑施工企业、会计审计事务所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工程造价招标、建设项目投资控制、工程造价确定、投标报价决策、合同管理、工程结算、工程成本分析、造价咨询、工程监理以及工程造价管理相关软件的开发应用和技术支持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应具备的职业核心能力:(1)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具有工程识图、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招投标、工程造价控制等能力。(2)熟练计算机及造价软件的操作。具有计算机基本操作、制表操作、统计分析、造价软件等操作能力。(3)具有吃苦耐劳、严谨细致、团队协作、遵纪守法等职业素质。

2.竞赛项目开发

通过专业调研、培养目标及专业岗位技能要求,结合专业技能和校内外各类竞赛项目,融入建筑企业实际项目,联合企业共同制订校级竞赛项目。保证每学期设置一门与技能竞赛相匹配的课程,从而使学生3年技能竞赛不断线。确定的竞赛项目有:建筑工程制图大赛、建筑CaD大赛、广联达算量大赛、项目管理沙盘大赛和工程造价技能大赛共5个竞赛项目。竞赛项目涉及的专业课程、专业技能和竞赛时间见表1。

表1竞赛项目与专业课程、专业技能对应表

3.竞赛项目实施管理

工程造价专业教研室成立专业竞赛小组,进行竞赛项目设置、赛前辅导、赛后评阅等。各级学生成立技能竞赛小组,组织竞赛宣传、报名。健全制度保障,将技能竞赛纳入教师的日常工作中,健全学生激励办法等。健全费用保障机制,院、系制订相关文件,给予竞赛经费支持。

“以赛带训”教学模式在工程造价专业中的实施成效

1.促进专业建设和校企合作

“以赛带训”教学模式使工程造价专业在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更具有针对性,更能满足建筑行业迅速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工程造价专业同广联达软件股份公司、陕建集团和陕西希格玛造价咨询公司等知名企业合作,共建4个专业实训室。

2.促进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

开展课程整合,重构基于核心能力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对课程重新进行整合,并把造价员岗位证书资格考试内容融入专业课中。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革,如建筑工程制图课程减少画法几何部分比重,加强学生建筑工程识读工程图的技能。工程经济课程增加excel在工程经济中的应用内容,加强学生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在实践教学改革中,结合竞赛项目,利用实际工程资料对学生进行工程造价实践技能的训练。

3.激发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提升学生职业核心能力

2012年11月,在厦门理工大学举行的第五届全国高等院校广联达软件算量大赛总决赛中,工程造价专业2010级学生获得团体二等奖。2013年5月由陕西省教育厅主办的陕西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第一届工程造价技能赛项)中,工程造价专业学生获得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的好成绩。2013年9月,在西安培华学院举行的第六届全国高等院校广联达软件算量大赛总决赛中,工程造价专业2011级学生获得团体二等奖。2014年5月由陕西省教育厅主办的陕西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第二届工程造价技能赛项)中,工程造价专业学生获得团体二等奖。通过参加各类技能竞赛,明确了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和教学模式改革的方向,同时也与兄弟院校和企业合作交流搭建了平台,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和就业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结束语

通过“以赛带训”教学模式改革,将专业技能融入企业工程项目中,组织具有针对性和实操性的竞赛项目。通过技能竞赛的过程和结果,检验学生专业知识、技能水平,纠正和补充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师教学改革的主动性。然而“以赛带训”教学模式需要足够的经费投入以及教学实训基地和硬件设备的充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方便使用的先进图书资源、十分强劲的网络信息支持、高效的教学质量等各方面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刘焰:《部级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的影响力探索》,《教育与职业》2010年第3期,第46-47页。

[2]吴杰:《交流技艺、促进成长:借鉴技能大赛促进教学改革》,《成功(教育)》,2011年第1期,第213-214页。

[3]张静:《浅谈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第10期,第74-75页。

建设工程造价培训篇5

关键词:开发依据;功能分析;制度建设;文化建设

1工程造价综合实训室开发依据、定位及服务专业

根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工程造价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培养对象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要求以及对校内实训教学功能室配置的建议现将工程造价综合实训室定位如下:(1)该实训室能够满足在校相关专业学生开展实训教学活动;(2)逐步形成能够面向社会人员开展相关专业技能培训、考证、面向企、事业单位开展技术服务的产学研一体化实训场所。该实训室建成后将服务于工程造价、工程管理、工程测量等专业的仿真实训教学,形成资源共享、开放服务的实践教学环境。同时实训室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能够依托本身的软硬件等资源优势辅助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和改革,增强实践教学活力。

2工程造价综合实训室场地与规模

实训场地除能满足正常教学和考工需要外,还应考虑功能拓展的需求。在场地选择上着重考虑以下因素:(1)实训室采光:实训室应该朝向东南,便于采光;仪器设备应该朝向西北,便于温、湿度控制。(2)实训室通风:考虑合理的排风速率、补风量对实训人员的健康和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很重要。(3)实训室电路敷设:满足工位实训时的用电需求,具有过载保护措施和总控开关。(4)对家具布局的要求:单人单面的工作空间中走道间距应≥1200mm,双人双面的工作空间中走道间距应≥1500mm,操作间隙均应≥1750mm。总之,实训设施、设备布局应规范合理,摆放整齐,符合安全要求;通道应畅通无阻;工作环境能时时保持清洁,设备状态佳。以南京交通技师学院为例,前期实训室规划结合了工程造价专业计划招生人数和拟开展的实训项目等因素,初步要求实训室建筑面积应达到90m2(人均2m2)。在前期建设方案比选中兼顾温度、光照等拟影响因素,将本专业教学楼的101室和102室进行合并和结构改造,形成面积约为100m2造价实训室,布局如图1所示。建成后的实训室保证其设计工位40个(满足现有学生人数),实现年培训规模360~500人次。此外,考虑到实训室后期规模拓展的需要可增加到50个工位。

3工程造价综合实训室功能分析和设备配置

从江苏省中职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职业能力分析表可以看出该专业学生毕业后将从事造价员、资料员、施工员等职业岗位,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通过转段考试进入高职学校的建筑专业继续学习。因此,学生将必备的能力分为行业通用能力和岗位特定能力2方面。具体来说需要掌握以下10方面的能力:(1)应用计算机辅助技术进行文档处理的能力。(2)应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收集和处理工程信息资料的能力。(3)识读建筑工程施工图的能力。(4)应用制图规则,抄绘、测绘简易施工图的能力。(5)识别建筑材料品种、规格、性能及价格的能力。(6)应用工程造价软件进行算量和计价的能力。(7)编制工程造价文件的能力。(8)根据结构施工图进行钢筋翻样的能力。(9)组织工程项目招投标和从事合同管理的能力。(10)建筑工程技术资料收集、整理和归档的能力。在10项主要能力中有6项与专业软件操作应用有关,3项与手工绘图量算有关。所以实训室建成后应能承担与职业能力相匹配的建筑构造课程认知实习、土木工程识图及读图实训、建筑CaD实训、招投标及评标实训、工程量清单及计价实训、现场施工程序认知实训等模块的教学工作。在工程造价综合实训室规划建设中具有电算和手工绘图量算操作功能;具有典型建筑节点展示和教学功能,同是兼具教科研的功能。以南京交通技师学院实训室建设为例,实训室拟分为3个区域:电算操作区、资料查询区和往届成果(教具)陈列区,具体各区域功能和设备需求如表1所示。考虑到场地本身的限制因素,电算和手工绘图、量算就不再分区规划,使之综合形成一个电算操作区。该区域选用六边形操作台(边长900mm),键盘采用悬拉式,基本满足学生电算或手工操作的空间需要。

4工程造价综合实训室制度建设

实训室的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应健全,岗位职责要明确。制定规范的实训计划、实训大纲、实训指导书、实训任务书、实训教材以及实训考核办法。实训室应建立完备的设备台账以及设备使用维护记录档案。制定规范健全的实训基地资金管理制度。4.1管理机构职能化对于实训室的管理和维护,设置教务处为设备台账一级管理机构;财务处为固定资产一级监督机构。系部教研室为二级管理机构;系部综合办为二级监督机构。实训室为三级机构,设设备管理员1名。4.2设备台账电子化虽然教学仪器手工台账是中高职类学校常规的做法,此类做法为教学仪器配备达标发挥过重要作用。但在当今信息时代,校园网、局域网都与外网相连,信息点已覆盖办公室、教室、实训室,高效、实时查询实训设备,实现台账电子化是趋势也是必然。该校对造价实训设备管理将通过智慧校园平台的功能拓展实现造价设备申购流程、造价设备采购入库流程、造价低值易耗品领用流程、造价设备报废流程、造价设备报损流程的电子化。

5工程造价综合实训室文化建设

建设一个符合实践教学活动且有艺术气息的文化氛围,对学生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环境设计必须考虑它的教育效果。如:张贴相关操作规程、职业行为规范,创造更真实的工作场景;布设微模型、悬挂行业前沿技术,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发展目标。实训室的文化建设应在细节上体现其积极向上的教育功能。下面以南京交通技师学院工程造价实训室文化建设方案为例。5.1实训室文化墙方案。文化墙布置方案如图2所示;展板内容与样式如图3所示。5.2实训室管理制度牌选择。实训室管理制度有选择的上墙(2~4幅左右)。这些制度包括学生实训守则、安全卫生制度、实训教学人员职责、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等(见图4)。制度牌尺寸:高×宽:1000mm×670mm。6结语本文以行业发展为导向,以江苏省中职类造价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为主要依据,以某职校造价综合实训室建设过程为例,分析了造价实训室建设的功能定位、设备配置要求、实训室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作者:干婷单位:南京交通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建设工程造价培训篇6

【关键词】电力工程;工程造价;培训管理;合同签订

1.电力项目建设的特点

电力建设项目,设计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要进行设计交底,要根据施工中发现的设计问题及施工需要修改和变更设计,根据需要调整实际概算,参与单位工程验收。工程竣工时设计单位要参加竣工验收,签署竣工验收意见.项目运营后,设计单位要进行设计回访,征求项目业主对设计的意见和建议,收集项目竣工决算资料,以便进行设计质量和工程造价分析,积累建设造价资料[3]。因此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管理涉及全过程的造价管理。

电力项目建设过程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如施工中出现了未勘察到的特殊地质情况,可能造成基础类型和工程结构的重大变化,要修改设计方案,从而影响项目工期和造价,这就是工程中的地质风险.设计本身也存在风险,如设计合同明确设计单位要承担因设计失误和未按规定的造价限额进行设计,给业主造成的损失。这是业主将项目的技术风险和造价风险全部或部分转移给设计单位的风险管理办法。工程设计责任保险工作,是将设计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办法。因此设计阶段造价管理是全风险的造价管理。

2.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工程造价管理的关键是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造价,目前中国电力企业的工程造价管理存在如下问题。

2.1合同签订过程中的工程造价管理不够。

对合同价款调整的范围、程序、计算依据和设计变更、现场签证及材料价格的签发、确认等约定不够明确。对于合同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分析不足,不能事先提出解决的措施,合理规避风险。一要明确专门的合同管理机构。二要细心研究合同条款,进行合同分析。订立工程合同前,要细心研究合同条款,要结合项目特点和当事人自身情况,进行合同风险分析,设想在履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事先提出解决的措施。三要明确工期、质量标准和造价。由于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出现设计变更、现场签证和材料差价等现象,所以合同中必须对价款调整的范围、程序、计算依据和设计变更、现场签证、材料价格的签发、确认作出明确规定,以规避风险,争取最大利润。

2.2对工程造价管理人才的培养重视不够。

工程造价管理人员除具备工程造价方面的知识外,还应具备工程技术、工程经济、工程管理及相关法律法规等各方面的知识。而目前国内的大部分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格理论和实务,以及国际工程造价理论与实务知之甚少,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依据图纸计量、套定额和取费率。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不少外资电力施工企业进入国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尽快提高电力施工企业的工程造价管理水平迫在眉睫[2]。

3.认真签订施工合同

一要明确专门的合同管理机构。施工合同谈判之前,承包人应明确专门的合同管理机构,负责审查发包人资质等级及信用情况,负责组织公司施工计划、安全质量、财务、物资、审计等相关专业人员和本部门对口专业管理人员进行合同评审,根据发包人提出的要求,逐条进行研究,实施监督、管理与控制。同时项目经理应直接参与合同的谈判,以更有利于日后合同的履行。二要细心研究合同条款,进行合同分析。订立工程合同前,要细心研究合同条款,要结合项目特点和当事人自身情况,进行合同风险分析,设想在履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事先提出解决的措施。合同条款用词要准确,发包人和承包人的义务、责任、权利要写清楚,切不要因准备不足或疏忽而使合同条款留下漏洞,给合同履行带来困难,使施工单位合法权益蒙受损失。三要明确工期、质量标准和造价。由于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出现设计变更、现场签证和材料差价等现象,所以合同中必须对价款调整的范围、程序、计算依据和设计变更、现场签证、材料价格的签发、确认作出明确规定,以规避风险,争取最大利润。

4.工程造价人员素质与现实要求存在客观差距

电力工程造价的特点要求工程造价人员不仅要有比较完整的工程造价知识结构,而且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和法律知识素养,需要有独立处理各种复杂的工程经济问题的能力,还需要有与工程各相关单位的综合协调能力。作为一个优秀的工程造价人员,最好还要具备相关的工程项目施工经验,这样对于工程项目中的有关造价项目的理解不仅能够依赖于自己的理论认识,而且还有实践经验作支撑,所制定的项目造价预算才能更接近实际。然而实际情况是,大部分工程造价人员虽然其工程造价的知识结构总体而言比较系统、完整,但是他们的法律素养、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协调能力,特别是项目施工经验方面都显得欠缺,对于项目实施过程的实际信息不能充分了解,导致他们编制的工程造价相对项目实际往往有偏颇,不能反映实际情况。

4.1针对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的一些管理措施

针对培训计划以及实施过程中没有明确的目标,以及培训效果较差和在培训过程中没有选择合适的交流方式等问题,在培训员工的过程中,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战略管理。企业要严格的管理员工培训,在重要日程中加入员工的培训事宜,对任何进行合理的分工,让工作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对管理机制进行健全,将相关的责任制度严格的落实下去,划分到个人,这样就可以保证能够顺利的开展培训工作。

此外,通过员工培训计划管理明确启动培训计划,比如培训的目标、时间、对象、地点等,将培训计划框架构建于企业经营战略的框架之内,这样可以形成一套完善的培训计划,涵盖到企业的各个方面,比如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等等,从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需要将管理贯彻于员工培训的实施、监控以及收尾等环节之中,在实施培训的过程之中,管理者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给予员工足够的相信和尊重,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员工的积极性给充分的调动起来,让员工发挥创造力。此外,还需要对员工的培训建议积极听取,及时的发现在培训管理中存在的一些漏洞,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进行修补。培训管理部门在监控培训过程时,需要进行全程跟踪,及时的督促和监督那些不能够按时参加培训的员工,对那些考试不及格的员工给予足够的重视。

5.总结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的技术、材料、工艺不断涌现,工程总承包问题也不再局限于某一区域,而是全球性的,特别是其造价问题。每一个优秀的企业,都离不开所有员工的共同努力;那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电力企业就需要对员工培训产生足够的重视,不断的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实现电力施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尹贻林、龚维丽等.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建设工程造价培训篇7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当今和未来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拥有高素质的人才是一个国家立足于世界的根本保证,也是确保一个工程高质量的关键因素。高素质的人才从何而来,是与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培训紧密相关的。教育培训作为提高人员素质,增强业务能力,获得新知识、新技能的重要途径,也是积极培养储备人才的重要手段,在交通建设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就一些方法与体会做以概述。

一、树立将教育培训与人才资源开发相结合的战略思想,建立分类管理的人才培训管理体系

培训是一个系统地帮助受训人获得慨念、知识、规则、技能、态度的过程,而科学、规范的培训管理关键在于具备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以造就和培养出一批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的复合型人才。

(一)组织现状分析评估,进行培训需求分析,明确培训目标在对本单位组织机构设置、工作性质、专业分工情况、人员的学历、职称结构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基础上,分析组织和员工需改进和完善的方面,提出明确的培训目标和总体规划,兼顾组织、工作任务和个人三方面的需求,根据人员的不同类别,有针对性地确定培训目标,明确各自在培训过程中必须加以强调的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等。

(二)制定培训计划。编制周密培训计划是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培训计划主要包括: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培训教师、培训资料、培训方式、考核方式以及时间地点的确定等。培训内容与受训人员所从事工作的关联性,是衡量一个培刘l}项目好坏的重要指标,因而确定培训内容是此阶段较为重要和复杂的过程。

(三)培训的实施。培训的实施过程是整个培训工作中的实质环节。在培训中应实行全程控制,设置专门人员与培训人员和受训人员保持联系。通过沟通,了解受训人员的需求,表现和心理状态,更高的提高培训的效率和效果。

(四)培训效果评估机制。一级评价对象包括受训人个人,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参加培训的态度、考试或考核的成绩等,评价的结果与参训人员的奖惩,岗位资格挂钩。二级评价的对象是职能部门或参加培训的单位,指标包括对培训的参与、支持程度和组织情况。参训人员在培训中的表现及所得到的评价等。评价结果与部门或单位及其负责人的业绩、考核奖惩挂钩。三级评价的对象是培训的组织单位,指标是整体培训效果。

二、以人为本,采取行之有效、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方法

教育培训工作坚持结合工程建设实际,为交通建设、公路建设服务的指导方针,立足于改善职工队伍的文化和业务技术结构,大力培养适应高速公路建设事业发展需要的建设和管理人才。

(一)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筑路育人并重。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其关键是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一个人有爱国精神,才能为国家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奋斗;有团队精神,才能融人到集体中去;有敬业精神,才能对本职工作尽职尽责。为此,我们坚持不懈地加强全体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和党风廉政教育。每年都举办职工教育培训班,以收看录像、收听录音讲座、学习文件、座谈等方式,围绕弘扬民族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拒腐防变自觉性等方面进行思想教育。

(二)将传统培训方式与现代培训手段相结合,创新培训内容和方式。1、除了积极鼓励职工结合岗位工作需要进行业务能力的开发和学习,为适应加人世贸组织和进人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我们邀请了省内知名专家、学者,就国际经济形势、w,、)相关知识、法律知识等方面的讲座。组织职工参加计算机应用能力、英语口语会话能力的培训。2、引进实例教学、考察实习等新的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将培训逐渐从知识灌输型转变成能力提升型。先后组织了路面设计、大跨径桥梁施工及养护、环境保护、道路安全、高速公路运营及养护等5个团组的海外培训;赴外省的水泥硅路面滑模施工技术、sma改性沥青硅路面施工技术、高速公路建设管理模式等内容的考察学习,培训人员近六十人次。

(三)倡导学习风气,加强继续教育工作。一是鼓励学员继续教育,鼓励职工提高文化素养。二是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提高专业技术人员业务素质,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组织人员参加了公路工程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试验检测人员的培训等。

(四)以培养高速公路建设急需人才为重点,确保教育培训为工程服务。教育培训是提高建设者队伍素质的一种手段,不是最终的目的。因此,培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放在联系工程建设实际,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上,把培训的重点放在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关键岗位和影响工程质量、进度的重要环节上。1、举办工程技术培训班。随着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在公路建设中的不断应用,交通科技含量不断加大,对全体建设者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为提高全体建设者业务水平,在每年开工前,我们都举办工程技术培训班。聘请知名学者、交通系统资深专家进行授课,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工程施工工艺和施工要点、法律知识。廉政教育等,参加培训达900余人次。2、把培训的重点放在工程建设的关键岗位,开展计量支付人员、路面拌和站、摊铺机、压路机操作手技术培训班。路面操作手培训班邀请了路面工程国际咨询专家进行了讲解和现场操作演示,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三、完善机制,确保培训效果

(一)营造良好的培训软环境。l、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环境。员工处于这种环境下会深感知识技能的可贵,进而会努力学习,不断丰富知识、提高技能。2、营造竞争环境。通过建立合适的竞争机制,优胜劣汰,奖优罚劣,形成一个既有动力,又有压力的竞争机制。既有利于员工奋发向上,积极进取,不断提高素质,也为优秀员工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建设工程造价培训篇8

关键词:精细化;全过程;造价管理;人才培养

1引言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房地产、高速公路、轨道交通等各类工程项目发展迅速。然而,在项目建设中经常出现的“三超”问题,使得作为承包方的施工企业叫苦不迭,承包商与建设单位的扯皮、纠纷事件屡有发生;在已经运营的项目中,出现运营成本高出预期费用,或产出远小于预期等现象。上述原因主要是在项目管理中仍延续传统计划经济下的“粗放型”工程造价管理,而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应由原来的“粗放型”的单一阶段造价管理向“精细化”的全过程造价管理转变。我国通过颁布2003、2008、2013版的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建立了工程量清单计价体系;尤其2013版凸显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理念,并提供了操作细节,体现了工程造价管理应走精细化管理的发展方向。国内工程建设项目的造价管理精细化程度也逐渐提高。然而,由于我国高等院校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专业设置较晚,人才培养也需要周期等原因,目前能满足全过程精细化工程造价管理人才要求的从业人员很少。我国高校对如何培养应用型的工程造价管理人才进行诸多探讨,主要侧重于如何与企业联合培养,提高其应用能力,但对如何在高校的培养计划中调整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精细化管理理念,提高其具备全过程精细化工程造价管理能力并无涉及。本文分析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人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阐述精细化工程造价管理的内涵及具体要求,并从高校的角度,探讨全过程精细化工程造价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

2现阶段我国造价从业人员的不足

2.1知识结构单一,综合素质不足

由于我国高等院校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专业设置较晚,目前我国从事工程造价管理的技术人员普遍学历不高、知识面较窄,技术水平不足。且由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绝大多数的造价咨询机构只能单纯地开展招标控制价、投标报价及工程结算的编制及审核业务,而对于项目的经济评价、工程设计的造价分析及设计方案的优化、施工中的合同价款的调整及管理等真正意义上的造价智力服务则很少涉及。因此,大部分工程造价人员主要集中于计量计价的基础性业务,缺乏综合运用技术、经济、管理、法律、信息等知识进行增值服务的能力,不能满足我国工程造价业务快速发展的需求。

2.2缺乏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和管理水平

目前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较为粗放,工程造价控制效果不佳,具体表现在:对前期决策阶段重视不足,使决策阶段对工程造价的估算与实际严重不符,造成后期设计或施工的返工或变更,使工程管理难度加大;在招投标阶段未能科学地进行招投标策划,致使为施工过程的合同纠纷埋下隐患;施工过程的合同价款的控制能力不足,工程变更及造价纠纷屡屡发生;竣工结算阶段未能有效控制结算,由于过程的粗放式管理,使结算未能真实反映工程造价。上述问题的产生,有造价管理体制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造价管理人员缺乏精细化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

3精细化工程造价管理与人才培养的要求

3.1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精细化管理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技术,不仅仅重视宏观控制,更注重微观操作。“精”就是紧盯对造价影响比较大的环节,准确控制;“细”就是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使造价控制得以量化。精细化管理应该是以人为本,通过转变人的思想、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以造价的控制为出发点,以专业化为基础,依靠组织管理制度为保障,借助信息平台,通过精细的策划和准备,从准确到精确,对整个施工全过程实施有效的管理。

3.2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的方法

3.2.1培养综合型的工程造价管理人才精细化管理需要管理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水平和较高的综合素质。首先在观念上应较为开放,思路活跃,勇于开拓创新;另一方面要主动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培养各方面的能力。

3.2.2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及操作细则将管理目标具体化,责任明确化,成果标准化。即根据每个建设阶段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工程造价管理细则,摒弃传统管理中只注重事中和事后控制,应将控制重点提前到准备阶段,细致地做好事前的各项策划工作,将各项管理目标细化,责任明确,保证得以有效控制。

3.2.3成果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注重细节,不仅要求实施过程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同样也要求成果必须标准化、精品化。如编制的造价成果,必须按照规范的格式;合同价款的调整(如工程变更),也应按照规范的格式。

3.2.4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化管理精细化的工程造价管理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信息的集成、共享,参建各方可以依托共同的信息平台,获取自己所需的资源,实现高效管理。随着Bim技术的发展,为工程造价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技术保障及应用前景。

3.2.5强调创新和持续改进精细化管理虽然注重规范化和标准化,但由于工程特点的复杂性及问题的多样性,决定了精细化管理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在实践中注重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所解决问题的特点,创新方法,持续改进,不断提升。

3.3精细化工程造价管理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3.3.1课程体系的改革课程体系的设置应建立在国际以及国内对精细化管理人才实际需求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新形势下造价工程师执业的能力要求,将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等、工程造价各阶段的精细化管理方法融入教学内容中,同时培养具有信息化管理能力(如掌握Bim技术),注重课程体系的科学性、时代性和应用性。

3.3.2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在教学方法及手段的应用中,应帮助学生将孤立的课程联系起来,既能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待工程各阶段可能存在的问题,又能从微观入手去解决实际问题。注重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并通过掌握工程造价或Bim技术软件,实现管理的精细化。

4精细化工程造价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

国家从计量、计价、定额消耗以及造价活动管理等各方面,出台了相应的指导规范,目的为推进精细化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的发展,而高校作为工程造价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也应顺应时代的要求,将国家最近的相关规范纳入课程体系中,调整相应的培养方案。

4.1培养规格

参照《高等学校工程造价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2015版)的规定,精细化工程造价管理人才的培养规格应满足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综合素质的相关要求。知识结构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工具性知识、专业知识、相关专业领域知识;能力结构包括综合专业能力及表达、信息技术应用及创新能力;素质结构包括思想道德、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本文主要从专业知识结构、综合专业能力及专业素质方面概述精细化工程造价管理人才的培养要求。(1)专业知识结构专业知识结构应建立在技术、经济、管理、法律、信息等五个知识领域构成。(2)综合专业能力①精确各阶段造价文件的编制及审核能力,包括投资估算、概算、施工图预算、招标控制价、投标报价、工程结算、竣工决算;②方案的比选、优化及决策能力,包括决策阶段的方案优化、经济评价及决策;设计阶段的方案优化、技术经济论证及决策;施工阶段的技术经济比选及施工方案优化;③造价的协调控制能力,包括招投标阶段的策划能力、施工期的合同价款的调整与管理能力,处理结算纠纷、诉讼的能力;④造价信息的管理能力,能利用各类型的数据库和网络,实现行业内各种资源、要素的优化与重组,提升执业的现代化水平。(3)专业素质精细化工程造价管理人才需要获得科学思维方法的基本训练,养成严谨求实、理论联系实际、不断追求真理的良好科学素养;具有系统工程意识和综合分析素养,能够从工程造价角度分析工程设计与施工中的不足和缺陷,具有预防和处理与工程造价管理相关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的能力。

4.2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的专业能力及素质要求,在之前的“技术类”、“管理类”、“经济类”、“法律类”4大课程体系基础上,再增加“信息类”的课程,如:工程计量与计价软件、工程造价信息管理、Bim原理及其应用等。除了对课程体系略有调整外,在课程的时间安排以及教学内容的梳理及链接方面,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将国家的规范或标准,纳入课程教学中如以《工程造价术语标准》(GB/t50875-2013)为依据,规范专业术语;以《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及《建设工程造价咨询规范》(GB/t51095-2015)为依据,规范工程量清单计价活动等等。(2)帮助学生将各课程的知识有机联合,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工程造价管理人才必须具备综合应用能力,因此上述课程不能孤立的学习,而必须进行有机的结合,达到触类旁通、融会贯通的效果。如“工程造价管理”这门课,按工程建设阶段划分,需要掌握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的造价相关理论知识;按平台划分,需要掌握技术、经济、管理、法律、信息等相关知识;在时间安排上,先学专业基础课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局部到整体、由分析到综合逐步展开;在内容设置上,相关知识前后搭接,步步深入,实现从分散到综合的过渡。通过这门课程的讲授和训练,可以将相关课程知识有机地组合起来,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下形成专业知识的有效结合,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使学生不仅仅掌握孤立的知识点,同时也能够将五个阶段、五个平台的知识通过具体工程管理过程进行融会贯通,形成知识的有机整体,提高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如“工程计量与计价”这门课,需要掌握分部分项工程的划分、工程量的计算、施工工艺的确定、定额的套取等。在此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工程制图与识图”、“工程结构”、“房屋建筑学”、“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工程定额原理”、“建筑设备”、“土木工程施工”等已修课程。同时分部分项划分及工程量的计算规则必须遵循《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50845-2013)等计算规范;单价的计算规则必须遵循《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定额的选用及定额工程量的计算,应与“工程定额原理”的课程密切联系,并参考《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消耗量定额》(tY01-31-2015)等国家或地方定额;造价文件编制成果以《建设工程造价咨询规范》(GB/t51095-2015)为指导;在教学中将各个不同类别的主干课程的要点适当地串联、汇集,反复解构和组合课程内容,在训练中将所学的知识重新搭接和有机结合,达到深入了解局部、系统把握整体、明确相互联系,大大提高学习效果及实践能力。

4.3实践与创新体系

工程造价专业实践体系包括各类实验、实习、设计、社会实践以及科研训练等。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分析、研究、解决工程造价管理实际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1)实验包括: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实验、研究性实验,如建筑材料、大学物理、利用专业软件进行计算分析等实验。对实验的训练,应重视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关注实验技术理论的学习和提高,如实验原理、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因为这是创新思维的基础。(2)实习包括:认识实习、课程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应设置课程实习及时进行训练,以强化对知识的掌握以及提高其应用能力。通过各种实习,循序渐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对所学课程知识的消化吸收。大四的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是学生进入社会的纽带和桥梁,从实习岗位设置以及实习内容,应注重与实际工作岗位的接轨。(3)设计包括: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课程设计主要应用所学的有关专业知识,处理好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创造性地完成符合实际要求的设计任务;毕业设计(论文)在于巩固、加深、扩大学生所学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使之系统化,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技能及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在深度和广度上的要求都比课程设计高。(4)创新训练包括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学科竞赛等。除了在课程教学、实践环节中进行创新训练,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或者参加学科竞赛,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和创新能力。

5结语

基于国内、国际形势的发展,工程造价管理必然要从原来的“粗放式”的单一阶段管理,向“精细化”的全过程造价管理方向转变。人才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国际、国内的工程造价咨询业、建设单位及承包商等对精细化工程造价管理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给我国工程造价专业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我国高等教育应在工程造价或工程管理专业(造价方向)培养方案上,重视全过程精细化的工程造价管理人才的培养,首先应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综合素质规格上符合要求;其次应调整课程体系,并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再次应通过实践体系培养学生与实践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应创造创新平台,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训练。当然,全过程精细化工程造价管理人才的培养不能仅仅靠高等院校,高校的教育只能打下良好的基础,还必须依靠执业资格考试制度、行业协会培训、继续教育、企业培训等多种途径来辅助。随着造价管理业务范围的扩大,管理精细化的要求不断提高,管理人员还必须在执业过程中,通过实践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廖礼平.《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在建筑企业的应用及对策——基于2013版《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思考[J].企业经济,2015(1):127-130.

[2]尹贻林,白娟.应用型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天津理工大学为例[J].中国工程科学,2015(1):114-119.

[3]夏玉英.工程造价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研究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11):151-152.

[4]严玲,霍双双,邓娇娇.基于能力导向的工作坊实践教学研究——以天津理工大学工程造价专业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4(6):113-121.

[5]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工程造价咨询行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6]高等学校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工程造价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建设工程造价培训篇9

关键词工作室平台职业能力工程造价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tU723.3文献标识码:a

1课程整合,重构基于核心能力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根据河北省工程造价行业人才需求状况及工程造价人才岗位群的实际分布情况,结合高职生的生源素质实际,本专业人才培养思路按照“一个核心,三大课程模块,自主拓展”方案进行,即,以土建造价员职业能力为人才培养的核心,以安装工程造价、市政园林工程造价为人才专业技能培养拓展模块,构建了专业技术基础模块、工程造价技能模块、工程造价管理技能模块,围绕土建造价员、安装造价员、市政园林造价员的基本岗位技能安排教学内容,并把造价员等岗位证书资格考试内容融入专业课中,实现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多方位就业的目标。

2引企入校,构建工作室平台

依托河北建筑大省的行业优势,按照“依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针对岗位能力开发课程,围绕工作任务训练技能,瞄准岗位标准实施考核”的改革思路,校企联动,合作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室――造价工作室,以工作室为平台,不断加强特色专业内涵建设,实现学习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实现校企“双师”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2.1按照“贴近生产、贴近岗位、贴近项目,贴近学生”要求进行课程建设与改革

2.1.1课程内容改造

致力于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在对岗位(群)调查的基础上,确定岗位任务,分析工作过程和必备的职业技能,确定课程及课程内容,实现课程与岗位任务对接。

借助工作室平台,在为企业提供各类工程咨询服务的同时,建立工程资源库,为课程教学内容整合、项目化改造提供强大的资源支持,并在第一时间将新规范、新工艺、新技术引入课堂。真正做到实际岗位做什么,就教什么,将实际工程项目整合内化为教学项目,按照项目实施程序重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并将职业资格考证内容融入相关课程内。

2.1.2教学法设计

根据高职生的实际基础,为了使学生能更有效地开展学习,针对课程内容特点和教学目标确定有效的课程教学模式,积极推行“项目导向、任务引领”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融“教、学、做”为一体,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强化学生能力培养,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2.2教师团队建设

2.2.1专任教师队伍建设

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专业教师必须具备本专业的职业技能,因此教师队伍的建设在注重学历、职称建设的同时,”双师”素质专任教师的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通过各种措施,不断推进教师完善知识结构、提升实践综合能力,提高双师素质,提升实践教学水平。

2.2.2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我院与校外十余家行业企业紧密合作,从造价一线聘请既有实践经验又能胜任教学任务的兼职教师,建设一支由行业专家、建设企业一线技术人员构成的兼职教师库。建立兼职教师动态管理模式,根据学生评教等,实行优胜劣汰,逐步形成一套完善的兼职教师选拔、培训、聘用等管理制度。逐步实现实践技能课程均由“双师”素质专任教师和外聘兼职教师承担,同时保证每学期的兼职教师有一定的任课比例。

2.3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实训室的新建和扩建以基本技能训练型和系统知识模拟仿真型为主。采取技术升级、设备更新等手段,通过整合、新建、扩建,逐步完善校内实训基地的功能,形成系统性强、仿真度高、环境真实、能充分满足基本技能实训、综合实训要求的校内实训基地。

2.4构建基地―专业―教研室三级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为了切实保证和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构建了实训基地、专业和教研室三级质量监控体系,制定了质量监控工作程序。在实践教学管理过程中,实施全员、全过程质量管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实训实施前,抓好实训方案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的顶层设计,建立实训交底培训制度;实训开展中,加强过程管理和督查,建立实践教学检查制度,及时通报实践教学过程中导学双方存在问题,加强沟通协调;实训结束后,通过学生座谈会、开展问卷调查等形式调查分析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对实训教师的评价、征求学生的建议,并在第一时间向专业负责人(或教研室)反馈。

3结语

自2008年开始至今,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顶岗实习岗位对口率逐年提升,用人单位对学生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及学校教学效果满意度高,好评率为85%,学生继续学习能力强,有大批学生在工作一年以后就成为单位的骨干。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建设是高等职业教学人才培养的需要,是社会的需要,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当前及今后永恒的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建设工程造价培训篇10

关键词:构建原因;实践做法;“早熟”

“‘专业理论-专业实训-企业轮训-顶岗实习’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是广西玉林农业学校承担的2011年度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二级立项项目,该模式(以下简称为“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理论、专业实训在学校进行,企业轮训、顶岗实习在企业进行,模式特征是增设了企业轮训阶段,目的是解决学生顶岗实习时操作不熟练、工资待遇低、学生流失严重、影响学校的办学声誉等问题。模式构建背景:学校处于广西南彊经济欠发达地区,校企合作尚未很好形成,企业积极性不高、学校处于“单相思”状态。而此时,广东部分产业向广西转移,广西区迅速产生了较多的企业,不论是广东还是广西,都出现了严重的“用工荒”,给中职学生到企业轮训提供了机遇,提供了快速、便捷、方便、廉价的准入证。为抓住此机遇,我校构建了“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此模式的构建,充分利用了企业的场地、设备和各种资源,减轻了学校的办学成本,达到了人才培养的“早熟”(即学生顶岗实习后,两个星期内就能独立熟练操作)的效果,同时又解决了部分企业的“用工荒”,达到了校企双赢的目的。

一、实践与做法

1.开发了贴近企业工作流程的课程体系

“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首先进行了课程体系的开发。课程体系的开发主要是以企业的真正需求为出发点,企业需要什么,就教什么,设置对口的课程体系。根据学生的就业和顶岗实习方向(单位),围绕广西玉林柴油机集团公司的配套企业、广西玉林市周边机加工制造企业、广东数十家机加工企业的需求,进行分层次、多批次的企业调研,分析、研究、筛选、综合、试教评价、专家评审等程序确定开发课程。开发的课程有:机械制图与CaD、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械技术基础、液压与气动、铣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车床构造与车削加工工艺、模具制作工艺、模具钳工、维修电工、CaXa电子图版、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数控车床编程与加工工艺、制图测绘、铣刨磨实训、普通车实训、钳工实训、校内综合实训、顶岗前综合实训等课程体系。同时,根据三个专业的实际,建设了专业优质核心课程《数控铣床编程与加工技术》、《数控车床编程与加工技术》、《机加工中心编程与加工技术》,编写了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教材:《数铣、加工中心编程及技术应用》、《数控车工》、《机械制图》、《普铣》、《普车》5门校本教材。编出的教材首先实施新课程教学试点,然后根据试点得出的效果反馈,修订完善课程和教材,最后组织职教专家、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对新课程进行评审,使教材更完善、更全面、更精准、更贴近企业工作流程,达到高度精华的浓缩,便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理论知识和掌握更多的操作技能,达到“早熟”的目的。

2.加快了师资队伍建设

“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后着力加快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每位教师都懂得:本专业的所有课程、所有的课程教学、所有设备的操作、所有学生的指导实训;并且每位教师都无条件、分层次、分期、分批地到企业,接受了企业的培训,参加了企业的生产实践(每个学期不少于1个月);提升了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现代化教学技术应用能力、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师资队伍除立足本校培训外,还派往德国、新加坡、国内、广西区内培训,培训回校后的教师都在全体教师培训会上做了公开的汇报、总结与交流,同时接受组织对其培训后的效果(行动)进行跟踪、考察、考核、评价、备案。经过努力,打造了区级专业(学科)带头人、区级优秀专业(学科)团队。同时鼓励、帮助、指导教师积极参加技师、高级技师的考试和教师执业资格证的考试,并取得了相关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还定期和不定期地举办了教师操作技能大赛,在大赛中赛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赛出了技能、赛出了成绩,真正建设了一支师德优良、能力较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3.改变了传统的教学与实训的方式方法

(1)合理地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的时间

“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前,每周只安排学生2节课到车间实训,在这两节课的时间里,课前要更换工作服、讲纪律、讲操作工艺、讲安全注意事项等,已经花去半节课的时间,下课前又要搞卫生、总结,又花去时间,实际实训的时间却很少,许多工件还没有加工到一半,又下课了,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实训质量,造成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差,技能提高不快,顶岗实习后操作能力差等缺陷。“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后,采取了隔周进行校内实训(即2周内有1周为实训课)形式,实训时间由4/60提高到30/60(即2周60节课),大大提高了实训效率。由于实训的时间增多,理论教学的时间则相应减少,为了弥补理论教学时间的不足,实施了白天实训、晚上学习理论(即白天上实训课,晚上上理论课)的教学方式。由于进行了课程体系改革,课本中已没有了不符合实际的空洞理论,教学内容贴近了生产实际,达到高度的精华浓缩,所以实训时间的增长并没有影响到学生对理论的学习,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同步增长。理论教学上,重点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教学方法创新

“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后,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普遍采用了现代教学方法。多位教师到德国、新加坡、国内重点高校培训回来后,对本专业组的全体教师进行全面地培训,让每位教师都懂得现代化先进的教学方法,结合本校和学生实际情况灵活应用。基本采用了多种介质的立体教学,突显了互动性,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和作用,推行了讨论式、探究式、协作式、自主式等教学方法,强化了工作过程导向,充分运用仿真、模拟等现代教学手段来增强教学效果,并尽可能地采取直观教学、实物教学、现场教学、动手操作教学等,让学生亲临场境,真正实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学生的理论知识、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都得到了很大地提高。学生获得的学历资格证书率达到100%,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率达到82%。实现了学生“学得到、用得上、稳得住、出得去、干得了”的良好格局。

(3)改变学生实训方式

“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前,理论教学与实践培训基本上是互为独立的体系,理论教学的教师不参与培训带教,培训带教教师不参与理论教学,教学与实训内容互不干涉、互不渗透、互不联系,理论教学的传统教室与实训场所也是分开的。“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后,理论教学与实训融为一体,每位教师通过培训提高后,都可以带学生实训,实训教师也可以上理论课,基本实现了6个“合一”,即理论与实践合一、理论教室与实训车间合一、学生与教师合一、作业与任务合一、老师与师傅合一、教学与工作合一。改变了过去1位实训教师带20多位学生的现象,并采用了从学生中一批批选派优秀学生担任实训教师助理的方法,培养一批、成熟一批、选派一批,先进带后进,互教互学、取长补短、滚动递进,基本上实现了“人瞪人”的实训方式,使学生人人都学到理论知识,人人都学到一门手艺,人人都能提高操作技能,达到了较好的实训效果。

4.建立和完善了学生评价体系

“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前,采用的是“终了式”的学生评价模式,主要是通过期中、期末的卷面成绩评价学生。“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后,改革旧的评价模式,采用了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重点、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与教师合评的评价模式,建立了各种评价制度,确立了学生评价体系的指导思想、原则、组织、制度、方式、方法、标准、细节、内容、程序、评审、管理等相关要素,对学生的评价工作有方向、有目标、有内容、有办法、评价工作层层推进,保障了“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运行。专业实训阶段评价举例见表1。

5.实现了校企合作

本校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相当艰难。“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后,经过多方的努力,克服各种困难,终于与广西金创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广西玉林川迪机器制造有限公司、广西玉柴曲轴有限公司、广西玉柴达业机械配件有限公司、广西容县金丰活塞环制造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合作,协商、制定和完善了互惠双赢的校企合作协议,构建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承担“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实训、实习等工作,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共同研究和实施教学、实训、实习工作,肩负“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重任,编制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各种制度,加强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建设了“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校外轮训点,为学生的顶岗实习、就业打通了便道。

6.建设了部分教学资源库

“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后,建设了本专业的数字化信息平台,形成了集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学指南、课程教学、实验实训、数字化教材、等级考试培训试题、专业核心课程的习题和试题、多媒体课件、视频、电子教案、学生培训企业、学生就业方向、学生就业企业、素材资源等互为一体的专业信息化资源库,方便了现代化的教学工作,推进了“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进程,加速了专业优质化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较好的人才培养效果。

7.学生企业轮训

经过校内“专业理论—专业实训”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操作技术上充其量只算是一个半成品,没有经过企业轮训的学生是很难成为成品的。由半成品到成品还要经过企业轮训这一艰苦的历程。因为学生在学校实训时,工作场景、实训氛围与企业完全不同:所受的心理压力不同、工作责任心不同、零件检测方法不同、评价方法不同等。在校实训时加工出来的工件没有投放市场,没有用于生产和零件的互换,只是作为一个考查、考核的器件,得出一个卷面的成绩(a、B、C)后将作为废铁卖掉。而学生在企业加工出来的产品,面向市场,面向用户,加工产品的质量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是企业的生命线,检测手段非常严格。所以学生只有参与企业的生产,参加企业零件的加工、工件加工时图纸的识别、尺寸的控制、精度的控制、产品检测检验、工艺过程的规划、机器开停及操作、设备故障的排除、产品不合格的分析等等,才算是掌握较完整的、实际的技术知识,才能排除顶岗实习时的陌生感、空虚感、胆怯感,体会到企业紧张氛围和市场竟争的剧烈程度,才能体会到立足社会的艰辛和做人的艰难,才能在下阶段顶岗实习时不被企业所淘汰。所以经过企业轮训的学生才算是成品,才能“早熟”,才能被企业接收,才能减少学生在顶岗实习时的不流失。“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后,即刻安排学生在顶岗实习前进行一次为期约3个月的企业轮训,亲临企业加工现场,真刀实枪地加工出面向市场的产品,领到数量不等的计件工资(个别学生的计件工资为负数,需赔款)。如模具专业的学生在广西金创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承包了一条模具生产线,虽然数量任务没完成,质量指标出现一些次品、废品,但学生得到了很大锻炼;数控专业的学生在广西玉林川迪机器制造有限公司轮训后,基本上能看懂图纸,懂得量具、工具的使用,懂得尺寸控制、零件加工工艺、常用设备的操作,有些学生还懂得数控程序的编写,改观甚大。

二、成效

通过“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加快了师资队伍建设,开发了贴近企业工作流程的课程体系,创新了教学和培训方法,建立和完善了学生评价体系,加速了校企合作的进程,建设了部分教学资源库,坚定和巩固了送学生到企业轮训的信心和决心,降低了学生顶岗实习时严重的流失率。大多数的学生,在顶岗实习开始后的2周内,基本上都能进行独立操作,基本安心在企业工作,减少了频繁跳槽和被企业淘汰的现象,计件工资遂月上升,给企业留下较好的印象,也为学校赢得了良好声誉。

三、问题与建议

1.问题

(1)认识不足

部分教师对企业轮训这一人才培养阶段认识不足,认为学生经过2年的理论学习和校内培训,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已经掌握得差不多了,后面还有1年的顶岗实习,可以胜任企业的工作。殊不知道,没有经过企业轮训过的学生只算是一个半成品,是不成熟的中职生,他们一旦进入顶岗实习阶段,就束手无策。在一、二个星期内不能进行独立操作,就会失去信心,不是自行离职,就是被企业淘汰,这是学生在顶岗实习时严重流失的原因。

(2)资金不足

企业轮训这一阶段,需要联系多家企业进行,范围大、覆盖面广,要解决学生和指导教师的衣、食、住、行、教等问题,需要较多的资金。

(3)企业积极性不高

企业是盈利性企业,接受学校学生的培训,需付出较大的人才培养成本,且培养出来的学生极易跳槽,不为企业所用,积极性不高。

2.建议

(1)提高认识

学生进行企业轮训,是使学生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由半成品转变为成品的过程,我们必须具有对社会负责,对学生负责,对学生家长负责的高度责任感,克服一切困难,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2)把握好学生企业轮训的时间

企业轮训最适宜的时间应该是第4学期,此阶段学生在校的理论学习和校内实训基本完成,是接受企业轮训的最好时机,尤其是在春节前后,是企业最需要用人的时候,是学生进入企业轮训的最佳切入点,必须很好地把握。

四、结语

“专业理论-专业实训-企业轮训-顶岗实习”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会带来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改革,给专业建设创造活力,是培养企业生产一线有用人才的有效途径。它有利于学生的“早熟”。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养成。有利于学生就业对口率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就业质量提高。有利于教师的知识面的拓宽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学校办学成本的降低。有利于学校的招生和生源稳定。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叶祖森,陈观寿.“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评价要素探

究[J].职业,2012,4(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