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数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0:59:11

高效课堂数学篇1

关键词:课堂;教学;理念;高效

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4-115-01

长期以来,数学教学改革偏重于对教的研究,但是对于学生是如何学的,学的活动是如何安排的,往往较少问津。当前,教学方法改革中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向,就是教法改革与学法改革相结合,以研究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作为创建现代化教学方法的前提,寓学法于教法之中,把学法研究的着眼点放在纵向的教法改革与横向的学法改革的交汇处。但是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值得我们去分析、思考和研究。

一、全盘“老化”

“什么课堂改革?因为升学还是主要凭几张考卷”;“我看‘猫论’最有效”;“只要学生能会就是好方法”。这些想法和做法,仍然处于传统教学状态,显然存在严重的不足。数学课堂上,引入开门见山;新知单刀直入;范例演示一遍;机械模仿训练;小结简单回放;作业当堂完成;拓展课后思考。这种粗线条的数学教学模式严重阻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学生长远的发展。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支配者和统领者,是主帅;完全把课堂和课程、学生上课时间和课余时间统揽、掌控在自己的手中,苦教书、教死书;苦学习、学习苦;长时间导致教师厌教,学生厌学。此外,传统教学法,追求教学目标单一化,教学评价单一化,重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略非智力因素的养成;重方法、解题技巧,轻过程和思维训练;重模仿演练,轻能力养成。传统教学法阻碍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不利于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二、全盘“新化”

“既然是课改,那么就整个实行以旧换新,来个彻底翻新,与传统彻底决裂”,这是犯了急躁冒进的错误。课改是建立在传统的基础之上的,它是根基,是新课程理论和实践的沃土。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灵活地运用新课程理念,好的传统需要发扬如双基训练,的确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形成严谨的学习品质;以听讲、记忆、模仿、练习等为特征的接受学习,其主要作用在于引导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和技能,只要不必然导致学习过程的枯燥和乏味,以建立实质性联系为本质特征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还是应该继续坚持。

所以,要辨证地,理性地对待新课程、新理念。

三、穿新鞋走老路,貌和神离

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理念跟不上,在课堂上,讲究形式,而忽略过程和方法,导致表面上看很象新课改,有问题设置,有问题情境,有小组活动等,但在教师方面仍然不能把握新课改的实质,走一阵,停一停,不能持续沿着新课程走下去。

如把传统的“满堂灌”变为“满堂问”,没有启发性的问题充斥整课堂,“是不是”、“对不对”、“会不会”满堂飞。再者,有些教师为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把本该知识体系很强、思维程度缜密、知识衔接很好的问题给肢解地支离破碎,大大降低了知识的智力价值;在课堂上,把师生、生生的合作、交流互动单一化,一问一答,答对了给掌声,一堂课掌声不绝。这种方式实质是用“问”作为载体,按照教师事先预定圈子钻进去的。这样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富有个性化的学习是不利的。

四、使用多媒体就等于课堂有高效率

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着明显的优势,大容量,快节奏,高密度;直观,形象、生动、具体等优点,但是,多媒体只是一种现代化的辅助教学手段,它是建立在课件软件制作的基础上,按照事先预定的程序,在教师的指令下完成演示活动的。要注意课堂教学活动面对的是有思想、有思维、有灵性、有情感、活生生的人。因此,凡是刻意讲求静态的事情,总会有偏离轨道的地方。所以,使用多媒体必须要和传统的教学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其真正的作用。此外,课堂教学,面对的是班级全体学生,而学生本身具有个性差异,课堂的“大容量,快节奏,高密度”会让一部分学困生掉队,从而大大降低课堂教学效果,又何谈是高效的课堂教学呢?

五、滥用评价

新课程提倡使用鼓励性评价,这大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热情和信心,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教学时,教师要平等待生,营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对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双基的掌握,更要关注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评价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评价的本质功能在于促进人的发展。要坚持鼓励为主的评价原则,才是富有价值的评价。

六、三维目标的融合程度参差不齐

高效课堂数学篇2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学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107-01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成为数学教师面对的一个课题。要教好高中数学,首先要求自己对高中数学知识有整体的认识和把握;其次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再次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不但要加强双基而且要提高智力;不但要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不但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如何才能搞好高中数学教学呢?

一、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和媒体,进行必要的内容重组。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方向。数学教师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从备课开始,自始自终都必须明确所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或者说学生通过学习应达到的程度。高中生处于思维活动的成熟时期,并开始向辩证思维过渡,对高中生来说,设计的教学目标既要符合学生思维的水平,又要有适当的难度,严格控制数学讲授的深度和进度,使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消化接受,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必须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每一堂课都要有一个重点,教学围绕着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在上课开始时,教师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如《椭圆》第一课时,其教学的重点是掌握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难点是椭圆方程的化简。教师可从太阳、地球、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道,谈到圆的直观图、圆萝卜的切片、阳光下圆盘在地面上的影子等等,让学生对椭圆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为了强调椭圆的定义,教师事先准备好一根细线及两根钉子,在给出椭圆在数学上的严格定义之前,教师先在黑板上取两个定点(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细线的长度),再让两名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在黑板上画一个椭圆。画好后,教师再在黑板上取两个定点(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大于细线的长度),然后再请刚才两名学生按同样的要求作图。学生通过观察两次作图的过程,总结出经验和教训,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得出椭圆的定义。这样,学生对这一定义就会有深刻的了解了。

三、必须善于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计算机提供了一种动态的画图手段,像正弦曲线、余弦曲线的图形、定积分概念的形成过程都可以用计算机来演示,它还提供了许多有效的途径去表达数学思想。激发他们对数学产生持久的兴趣,并且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发展对数学过程的理解和推理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概念、定理。如通过投影,可以将物体点、线、面之间的关系表现得生动形象,从而有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学生可以从中获得感性认识,加深对定理中各种情况的理解,增强对该定理的运用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四、因教学内容制宜,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每一堂课都有具体的教学任务、目标要求。“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对于新授课,我们可以创设符合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的情境,让学生亲自经历学习实践和学习新知的活动来帮助学生构建新知识。而在立体几何中,我们还时常穿插演示法,来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或者验证几何结论。如在教授立体几何之前,要求学生每人用铅丝做一个立方体的几何模型,观察其各条棱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各条棱与正方体对角线之间、各个侧面的对角线之间所形成的角度。这样,在讲授空间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就可以通过这些几何模型,直观地加以说明。此外,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时,在一堂课上,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高效课堂数学篇3

关键词: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有效策略

高效课堂,是指高效率、高质量的课堂组织形式,具体表现为:在最少的时间里,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我认为实现高效课堂,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学习兴趣是前提

当学生对学习具有浓厚的兴趣时,他们才会真正融入教学活动中去。调动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兴趣及积极性,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方式,积极主动地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课的好奇心,引领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如,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来展示那些抽象的,不易理解的内容,给学生以更直观的认识。多媒体手段声像并茂、动静结合的特点,可以给学生多感官的刺激,从而增强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现代教学的需要。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引导学生如何去学习,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自我学习能力,为实现“教是为了不教”而积极努力,这样,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才能更好地实现。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分层教学、分组教学等方式,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定不同的学习方式,明确学习的方向,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探讨。

三、面向全体学生展开教学,是实现高效数学课堂的重要举措

高效课堂数学篇4

关键词:数学活动高效

中小学实施规范化办学以来,学生在校时间受到严格控制。新课的教学,重点题目的指导全部压缩到每天一节的数学课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备受关注,怎样才是真正的高效也引起了大家的思考。

笔者认为,数学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最佳途径,是数学课堂的灵魂。高效的数学课堂离不开高效的数学活动,高效的数学活动是高效数学课堂的保证。但是,有些操作、探索活动对于部分学生来讲难度较大,进行起来很费时间。于是有些教师在自觉不自觉中压缩了活动的时间,甚至直接舍去,把结论告诉学生,或者进行大量的练习,以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

试想,这样和以前的应试教育有什么区别?那么,怎样做才能既保证数学操作活动的有效性,又不占用过多的课堂教学时间,保证课堂教学高效顺畅地进行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吃透教材,全面把握整个活动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数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方向是否正确,点拨是否恰当,是活动成败的关键。因此,教师必须准确理解教材,明确探索活动的目的要求,了解学生在操作中可能出现的一些状况,才能从整体上把握这个活动,并在关键地方给学生以正确的指引。

在全等图形的初步认识中,有这样一个操作活动:用不同的方法沿着网格线把一个4×4的正方形分割成两个全等的图形。这个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操作中进一步认识全等图形,而且可以提高他们对图形的分析能力,锻炼其动手能力,提高其思维灵活性。

在活动时,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正方形网格纸,进行操作。首先想到将正方形上下或左右对折,即可分割成两个全等的矩形。然后有学生尝试沿着对角线分割,这种想法立刻被其他同学纠正:“不是沿着网格线进行的。”大家继续进行尝试,但不得要领。师环顾四周,感受到学生的迷茫和沉默,启发到:是思维定势在作怪(沿直线分割)。鼓励大家超越常规思维进行思考。恰好此时有一位刘姓同学沿曲线将正方形分割成两部分,他把两个图形叠放在一起,但并不完全重合,自语到:“错了,不全等。”师将他的图形展示给全班同学,并安慰道:“虽然他错了,却可以给大家以启示。”这时,全班同学思维豁然开朗,顺利找出了其他的分割方法。

二、注意课前引导,不打无准备之仗

搞好操作活动,课前准备工作尤其重要,准备工作是保证操作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和保障。课堂最后一两分钟是笔者班中的活动准备时间。每当有操作活动,笔者总是在前一天说明需要准备的操作材料、活动要求、注意事项等。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学生在准备好材料后肯定会按照课本自己先进行尝试,有疑难的话还会相互讨论。新课未上,操作活动已先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需在关键处加以指导,即可取得很好的效果。

在相似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中,需要学生测量物高、影长,并通过计算得出:“在平行光线的照射下,不同物体的物高与其影长成比例。”学生利用课前时间全部完成,并把整理好的数据在黑板上记录下来,让笔者很是惊喜。

可见,做好准备工作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操作活动的效率,不仅节省时间,使课堂教学更加紧凑,有较多的时间进行练习,以巩固教学效果,而且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与团结合作能力。

三、设计问题串,引导活动顺利进行

对于有的操作活动,我们可以设计问题串,利用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探索,以保证操作活动快速、有序、高效地进行。

学习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时,有这样一个操作活动:把等腰三角形沿顶角平分线对折并展开,你有什么发现?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可以说出许多发现。在课堂上可以先让学生观察、交流,然后出示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有序地说出自己发现的结论。

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为什么?什么是它的对称轴?

2.从边的方面观察,有什么发现?

3.从角的方面观察,有什么发现?

4.观察折痕,有什么发现?

通过以上四个问题,训练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将自己的发现进行整理,从而快速准确地归纳出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性质。

四、坚持反思,及时调整活动方案

每次操作活动后,笔者都要反思,记录成功的经验,对不如意的地方进行分析,并加以修改,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更加贴近数学课堂教学。

在教学图形的旋转时,为了让学生亲身感受图形的旋转,增强感性认识,师在黑板上演示三角形绕形上及形外一点旋转的情景,并画出示意图,但效果并不理想,也较费时间。于是在另一个班的教学中,去掉了这一部分内容,直接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画好的图形,进行观察和探索,这样,不但节省时间,学生利用课本也更容易测量、记录与交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不断反思才能不断进步,笔者在数学活动上的尝试与努力也得到了回报,这些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在课堂上总是兴致勃勃地观察、实验、猜想、交流,不光获得了对数学的真正理解,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也得到了进步与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被誉为“教育总统”的前美国总统乔治・布什有句名言:“当我展望未来时,我认为只有教育才是答案。说到我们与全世界进行竞争的问题,教育还是答案。”“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些都说明教育在社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效果在一个人身上的显示与呈现也是一个长期且缓慢的过程。过去的应试教育,重速效而轻积累,重短期而轻长期,重结论而轻过程,重考试成绩而轻学生成才。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希望我们的数学课堂,成为学生探索的乐园,创新的沃土。用高效的数学活动,打造真正高效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高效课堂数学篇5

一、创造宽松友好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师生情感与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首先是一个沟通和交流的过程。营造一种宽松友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没有任何心理负担的情况下,自由地提出问题、发表见解,并且有利于激发课堂趣味和学生的热情,从而形成师生合作的教学方式。在这种合作的基础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师生情感,设置课堂情境便有了可操作性。教学中学生互相监督,在监督中慢慢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且为逐步提高学生课堂上的效率起到很好的作用,这种不断地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就成为构建起高效的数学课堂的第一步。

二、针对课堂教学内容展开讨论和分析,鼓励学生高效参与,并和教师交朋友

课堂教学是一个思想活跃、言论自由的平台,教师要利用自身教学的时间,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对学习内容和问题的提问和解答,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针对课堂学习内容展开讨论和分析,不断鼓励学生高效参与讨论和探究过程之中,做到真正有效地获取到所学内容,保证学生良好的成长。这些方式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慢慢地学生就会对数学老师感兴趣,而成为朋友式的老师。数学课堂的效率也会慢慢地随之提高。

三、加强目标教学,引进竞争机制,挖掘学生的优点,不断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要提高课堂效率,首先,教师必须在每节课都要确立明确的目标,设计恰当的教学活动,限定适时时间,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并及时检查,以增强学生的紧迫感。其次,教师要善于引进竞争机制,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可采用男女对抗赛、小组比赛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随时注意学生状态,当发现不好的状态的时候,老师要及时地引导学生走向好的方向,当发现学生优点的时候,老师要随时鼓励,因为老师的鼓励和表扬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上,有经验的老师都会注意这方面的问题,也是学生在紧张愉快的气氛中,高效率地完成任务的保障。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有效地起到自己的主导作用,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且在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既要有明确的目标因材施教,又要有灵活的方法和收效显著的教学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数学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学习兴趣

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水平的前提。高效的课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必备的文化知识还应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乐于参与我们的课堂教学。一个完整的教学应包含课前、课上以及课后三部曲。创建高效的课堂也就应该演奏好这三部曲。每一部分对于创建高效课堂都是十分重要、十分必要的。具体的应该从以下这三部分出发。

一、认真备课是创建高效课堂的基础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上课前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备课。《礼记•中庸》中说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课前的备课工作。而备课工作应包含以下几点。

(一)刻苦钻研教材

新课程要求我们的教学应以学生为主,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以此来作为设计课堂教学的依据。但我认为,不管课堂教学怎样改都离不开我们对教学的分析与研究。教材是我们设计课堂教学的基础。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的编排以及内容的选取都已经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因此,对教学的分析与研究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在课堂做的功课。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也充分指出了教师在充分各种教学资源的同时,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教材,在教材的基础上深化教学内容。可见,教材内容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我认为,我们在分析、研究教材的同时就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我们学生具有的自身特点来深化或者弱化相应的知识点,使我们的教学更适合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学习与掌握。

(二)充分考虑学生的自身特点

教学是基础,学生是目的。归根结底,我们的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因此,对学生的研究与分析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教师应在教学之余多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性格特点、认知能力、思维特点等基本情况,以便于我们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这也是符合我们新课程标准中“因材施教”的实际要求。学生的性格存在较大的差异,有的内向,不爱发言,有的则活泼好动,积极主动回答问题。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性格,才能采取有效的方法调动内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对于内向的学生,我们在上课时应多分配给他们一些任务,使他们完成指定的任务,以免使内向的学生在课堂中游离课堂,虚度上课的宝贵时间。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够独立完成学案。但是在汇报交流时,性格内向的学生很少主动汇报学习成果。所以在上课的过程中,要指定一些内向的学生回答问题,并且我们还要多多鼓励内向的学生,使他们增加学习的信心。对于外向的学生,我们也不能忽略,应该引导他们继续保持主动性,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创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一)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我所在的学校正在探索使用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中的合作学习,主要是指学生小组内的合作交流,学生自主学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可以在小组内交流,组内互帮互助。例如,在学习“距离”这个概念时,组内成绩中差的学生可以通过预习划出直线外一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但并不十分理解这个概念,所以向学案中出现的“要从幸福镇修一条通往公路的水泥路,怎样修才最近”问题,他们自己很难解决。但是通过组内学生成绩好的同学的帮助,学生就可以通过合作学习解决此类问题。可见,合作学习能力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提高课堂效率都是十分有益的。

(二)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

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对于学案中知识所理解的水平也就不同,而且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也有所不同,所以在展示交流环节中,对于问题讲解的清晰程度也有所不同。平时上课时,一定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使他们学习教师及其他学生表述问题的方法,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而且,学生的成绩不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同,对于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一定要认证倾听组内同学的发言以及班上其他同学的解题方法。很多问题都会有多种解法,例如六年级的分数解决问题中:“学生一共植树540棵,男女生植树的数量比例为5:4,求男生女生分别植树多少棵?”多数学生往往只想到一种解题方法,那就需要学生拥有认真倾听的习惯,听取其他学生的解题方法接思路,以开阔思路学会更多的解题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在学生思路开阔的同时,也就提高了课堂效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反思是创建高效课堂的保障

高效课堂数学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数学素养

小学数学大师们别出心裁的教学设计、灵动的课堂、师生之间的精彩互动、充满智慧的语言、高超的调控能力、娴熟的教学技艺以及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知识视野、数学素养、文化底蕴、创新思想及人格魅力让我们叹为观止,为我们一线老师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新课标的要求以及教学的实际来谈一谈该如何创设一个高效的数学课堂。

一、将课堂还给学生,注重知识的生成,体现“生本”理念

以往的教学课堂都是老师的讲授,学生在听,等于是老师把知识强加于学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感受,那么这样的教学显然没有把学生当成主体,教学效果不明显,但是要达到高效的课堂,就要把课堂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某位老师执教的《认识厘米》一课都是将知识还原成原始的认知状态,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求知欲中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去学习。老师先出示2条方向不同的线段,让学生去判断哪条线段长一些,有什么方法吗?激发学生去思考,学生想到用直尺,老师说在古代没有发明直尺的时候是用手或手臂去测量的。接着老师让学生用学具小棒来测量事先准备好的线段的长度,这时候男女生的测量结果出现了差异,老师这样设计很自然地使学生感悟到测量得有统一的标准。进而建构1厘米的单位概念,并让学生比划、感知1厘米有多长,启发学生思考:如果要测量7厘米、10厘米、100厘米的线段要用多少根1厘米的小棒呢?让学生意识到用小棒测量比较麻烦,接着由学生来呈现尺子的构造,最后去直尺去量一些线段的长度,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应用中感悟到测量方法的灵活性,让学生体验自己发明创造的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自豪!当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学生还沉浸在知识的宝库中不肯离开,这是怎样的一种境界!都说低年级孩子自控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可在这位老师的课堂上,孩子们却是那样的专注和主动,“我想再听听你的奇思妙想”、“这回你真的很有高见!”“看,有什么奇迹?”……像这样的话语不断出现,孩子们能不愿意去学吗?最后一个孩子说“还没学够!”这就是对老师的最真实的评价!

二、朴实自然,不加修饰,却蕴含着浓浓的数学味

学数学的最终目的是回归生活,与生活相结合,最终应用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正应了我们常说的学习即生活,让学习回归自然。执教的《指尖上的数学》一课正好体现了这一理念,没有课件,只用一只手掌、一张白纸,却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精彩。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在的课堂上变得那么生动有趣,看似简单的数学问题却是那么有内涵,引人入胜,充满了浓郁的数学气息,充满了智慧的光芒,充分体现了他对学生数学思想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学无止境,爱无止境,让学生爱老师,更爱老师的课堂

很多人都相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把这种爱投入到教学当中,那么教学才会有成绩,才能让学生会喜欢你,喜欢上你,才能喜欢你的课堂。全国著名数学大师华应龙就是一个很爱学生的令人钦佩的老师,并且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教育家的这句话。华老师曾遇到过这样的一个学生:“个子不高,可是腰是弓着的;眼睛不大,眉毛是耷拉着的;嘴唇豁开了,鼻孔也有点豁开;头发不长但缠在一起。”这样的一个学生,面对一个全国著名的教师,竟然在老师来到的一个月里看都没有看老师一眼。可是,华老师没有放弃他、指责他,他想尽办法去和这位学生接触,可是这个学生却不说话。“不怕七嘴八舌,就怕鸦雀无声”。面对这样一个不说话的学生,放弃他也是情有可原的。可是,华老师不抛弃、不放弃。在他的细心观察下,他发现这位学生很爱小动物。有一天,华老师就走到他的身边说自己的鼻子下面也有一个疤,这一相似效应打开了这位学生的心扉,他开始给华老师说话了。紧接着,华老师抓住他喜欢小动物这一特点,一方面昵称他是“小达尔文”,一面送给了他一本达尔文的书。从此,这位学生喜欢上了读书、学习,后来还考上了重点中学。华老师的教育故事在启示我们,作为教师一定要爱学生。爱因斯坦也说过:“只有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他远远超过责任感。”的确,人的尊重要求,是与生俱来的,新时代的我们固然要尊重学生、爱学生。

华应龙老师做的报告《我就是数学》让我非常感动!他的那种爱学习、爱钻研、挑战自我的拼搏精神鼓舞着每一位老师,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教育教学之中,“用数学立命”是对他真实的写照。他说:“学生都是天使,都是天生的学习者,他们往往比我聪明和智慧,是帮助我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人。”他遵循孩子们的生长规律,从每一个孩子的角度出发,那是对孩子们多大的爱!爱每一个孩子,爱他们的好,也爱他们的薄弱,用爱心和慧心去滋润每一寸心灵,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更是欣赏者,会欣赏学生,会欣赏乍一看不怎样的学生,会从数学的角度欣赏生活,会欣赏自己,只有从心底喜欢数学的老师,才会带出从心底里喜欢数学的学生!

四、总结

名师的课堂让我震撼和感动,让我久久不能平静。对照名师的课堂,反思自己的教学,不禁思考,数学课到底要给学生带来什么?绝不是仅仅停留在知识的层面,而是要让学生能够真正体会知识本身的魅力,帮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给学生无形的文化熏陶。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了解的学生的兴趣爱好,课前精心设计教学,课中及时合理的调整教学节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才智,持久深入探究,提升学习的效率,最终获取知识和掌握技能。

参考文献:

[1]张庆孝.浅析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

高效课堂数学篇8

一、实现回归,把课堂还给学生

过去的课堂都是把学生当成一张白纸或一个容器,肆意刻画、灌输;把学生当成一头牛,牵着鼻子走,且沿着已经画好了的圈子行走,不敢超越雷池半步。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给予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操作,在实践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对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很快就忘记;看过了,可能只是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二、关注个体差异,实现全员参与

司空见惯的课堂现象是,教师提问的大多是好学生,成绩差的学生往往被放在了“遗忘的角落”,这既不符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严重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高效的课堂,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鼓励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多关心那些学有困难的同学,鼓励他们勇敢表达自己的意见,对他们的回答要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自己既不是同学的陪衬,也不是教师遗忘的角落,“我参与,我进步,我快乐”的意识一旦在他们心中扎根,学习积极性将会极大地被激发,成绩也会在不断的巩固和夯实中得到提高。由于每个学生对学习方式、方法的选择会因各自的知识基础、能力、个性的不同而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有效的主体参与实质上是一种有层次的差异参与,即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在目标、方法、评价方面体现出层次性,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高效课堂绝不是一言堂,而应是群言堂。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应该在熟练掌握课本、学情的前提下,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让每一个学生都取得进步,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学习中收获幸福和快乐,这是高效课堂应有的追求,也是“以人为本”思想在教育教学中的真正贯彻。

三、注重动手操作,促进学生数学发展

“智慧就在指尖上”,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是他们思维过程的体现。动手操作,可以使他们获得感性认识,从而向抽象思维过渡。因为只有通过实践,学生在“触摸”中感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将所学知识消化、贯通。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知识的学习中,培养能力,发展思维。

“创造”不是教出来的,但操作可以埋下创造的种子。教学中安排合理的操作环节,给学生提供更多亲自动手实践的机会、同时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学生就会把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动手操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供了可能。而且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些新的理解和看法,不仅能够对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和巩固,还可以在这种新的发现新的感悟中碰撞出创新意识的火花。

四、创设有效情境,突出数学特质

如果将一勺食盐放在你的面前,可能难以下咽。但若将食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在享用佳肴时将食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情境是一碗“溶盐的汤”。“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根就是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这才是数学的“迷津”。

“情境创设”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落脚点”,要直逼学习内容的“数学内核”。不仅起到“敲门砖”的作用,还应在课程的进一步开展中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高效课堂对情境创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情境创设要体现学科特点,突出数学特质。

五、坚持学以致用,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归宿。高效课堂不仅要诱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更要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信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高效课堂数学篇9

一、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出发点,也是这堂课最终要达到的目的。一堂课无论运用什么样的手段,什么样的模式,都应该是围绕着教学目标来展开的,所有的教学模式都应该做到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让学生牢牢地掌握学习的知识点,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去教学是手段,但是不管运用什么样的手段,能达到目的才是有效的手段,否则就是一场失败的探索。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在给学生讲解加减法知识点的时候,由于数学理论的运用比较抽象,很多老师就会利用一些手段进行形象的教学。有的老师会选择做游戏的方式来展开教学,但是在做游戏中并没有提点学生该注意到的东西,也没有在游戏后做行之有效的总结,那么这就是一场失败的探索,学生在课堂也仅仅只是做了一场游戏,如此而已。

二、先学后教,培养学生的兴趣

一般来说,传统的教育模式采取的都是先教学、再巩固的一个流程,学生接受知识在先,巩固学习在后。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缺少了主动去思考的时间和能力。由于老师教课在先,学生在后期巩固的时候就很容易受到老师所传授思想的影响,难以形成突破。因此,打造高效课堂,笔者认为还要改变“先教后学”这种模式,采用“先学后教”,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有了足够的思考空间,同时还不受老师思想框架的影响,思维拓展性更强。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自主学习在前,一些知识在脑子里就会有印象,再经过老师一番讲解以后,这种知识在脑子里的影响就会更加深刻。学习起来就变得不是那么陌生和困难,学生学习起来更加容易,自然更加愿意去学习,当主动学习变成一种习惯的时候,兴趣自然而然也就形成了。

三、结合生活,联系实际进行教学

小学生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能力较差,而数学相对来说属于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如果只是单纯的按照教案来讲的话可能会有些难以理解。随着新课程的改变,小学数学的课本教材中也将图形等形象化的东西融入了课本之中。但是由于教学课本是基于大众教育水平而编写的,很难做到统筹兼顾。一些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还是有些无法接受。这时就需要老师寻找生活中的素材,将生活中的素材作为实例来形象地进行讲解。在人教版数学中,有一个关于轴对称图的认识。我在讲解这一节课的时候,找了一张正方形的纸,一张长方形的纸,和一张圆形的纸,在课堂上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折纸过程,通过这个折纸过程,让学生充分形象地理解了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同时为了促进学生的思考能力,我对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在你们的生活周围还有什么轴对称图形呢?”有了我在课堂上对轴对称图形的讲解,同学很快的就找到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轴对称图形,甚至还有同学说人也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四、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减少时间的浪费

高效课堂数学篇10

关键词:数学;高效课堂;和谐构建

教育,是立国之本;是社会进步及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入的推进,我们教师的观念转变了,以往单调乏味的数学课堂也开始活泼了。教学形式和手段也丰富了,学习氛围也自由热闹了,真是“和谐产生美,美在和谐中”。现在,我县高效课堂建设深入人心,那么构建和谐的高效课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和谐课堂的最终目标。“和谐高效”课堂就是追求教学过程中教学各要素的协调・和谐。并强调师生通^心灵的对接,意见的沟通,思维的碰撞,实现学生高效学习的自主发展,老师的劳动才会闪烁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通过自己多年的教学和对高效课堂的实施和探索,谈谈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

一、强化教师自身素质,构建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影响课堂的气氛。因而教师就要做到: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把笑容・激情带进课堂,最大限度地宽容、理解、善待学生,力争每节课是优质高效的。同时注意课堂语言的艺术性,使教师的话富有激情,充满鼓舞力,才能深受学生的喜爱,为学生的自主性的发挥开辟广阔的空间。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上一节优质的高效课,对老师业务水平有更高的要求:知识渊博,方法多样,语言精辟,有一定的感召力。这样,教师才能从容不迫,游刃有余,效率自然高。故而这就要求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知识素养,以自己的素养魅力打造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体现高效课堂的师生互动性,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人与人的关系,我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教学的基础。因而教师在课堂上,要平等地看待学生,同时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并把课堂还给他们,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性。在课堂上向同学提供有吸引力的学习背景,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储备,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和空间,去“做数学”,去完成“数学的再创造”。学生在“再创造”中,体验知识的由来,获得“再创造”的方法,诱发创造兴趣,成为自己的学习策略。同时营造和谐的师生“对话”平台,进行互动式交流。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轻松思考,在愉快中大胆展示,让学生内在的生命热情和潜能尽情发挥,让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更高效。

三、自主探索,增强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对数学中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就得通过学生的思考,小组的合作交流。从交流中体验学习的快乐与幸福,体验集体的力量,是各类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最终达到共同的提高。平时,在数学课堂上建立学习兴趣小组,在每组小组中优差搭配。优差生的探讨,使互助气氛更浓厚,这样的课堂才是和谐高效的课堂,激情燃烧的课堂。

为了增强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教师的课堂摒弃演练和作假,课堂简单而且有实效。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一个实践者。教师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明确,必须适合每位学生的参与,使学生能围绕实质的内容有一定的探索性。在实施小组合作之前必须给予每个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思考后在交流。有了自己的思考与想法才能达到更好的有效的交流。例如讲《探索二元一次方程2X+Y=8的解》时先让学生观察方程,进行试解。接着小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二元一次方程有无数个解。我继续问:为什么有无数个解?小组又继续讨论,组与组之间交流。有几个优生联想到一次函数Y=-2X+8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它是由无数个点汇集而成,从而这个问题就解决了。通过合作学习的方法,而且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课堂的有效性得到充分的展现。

总之,要构建和谐的数学课堂教学,除了做到以上几点,还需要我们在以后学习和探索中,不断总结。因为在课堂中,学生是一个具体的、独特的,有思维的人。要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和谐,就必须协调好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情境等诸多因素之间的关系,课堂教学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进行,使之和谐。和谐是一种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又是一个动态优化过程,更是我们的数学课堂所要达到最高境界。所以只有这样师生之间的知识互动、情感互动、思维互动,才能使和谐的数学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绽放出和谐的光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