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的价值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1:01:09

新媒体的价值篇1

从熟悉性忽略到情感认同

随着媒体资源的过度开发,受众面临的是信息爆炸的媒体环境,这令他们对一个新媒体的热度很难持久。比如,一个受众刚看到电梯里的液晶电视时,会感到好奇,而且由于在电梯期间无所事事,他们会关注楼宇液晶电视。但是,当他们对这个媒体越来越熟悉的时候,其注意力很可能就会下降,因为他们从单纯播放广告信息的液晶电视中找不到需要自己主动关注的讯息,这种熟悉性忽略和被动接受的局面将会让户外新媒体面临效果受到影响的尴尬现实。了解更多请点击赢销互联网站省略。

当户外新媒体的覆盖范围和渠道资源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户外新媒体如何基于信息传播去建立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认同和联系,就变得非常重要,而要建立这种联系,户外新媒体需要将受众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中的精神需求、资讯需求进行整合,在新媒体的传播方式上下功夫,比如对于一个滚动播放广告的楼宇液晶电视而言,通过播放一些社会公益广告,或者将广告主的品牌宣传变成与消费者互动的品牌活动等,通过这些方式让受众对于媒体保持热度,让受众对每天路过这样的地点的时候有所期待,才可能建立新媒体的持续关注价值。

户外的黄金商机

传统的电波媒体有受众集中收看和收听的黄金时间和垃圾时间,报纸也有受众阅读的相对集中时间,互联网同样如此。不过,与新媒体不同的是,消费者在接触传统媒体的时候,他们对于空间有自己的主动权,其关注时间可以很长,甚至可以以更加放松的心态来接触这些媒体。而对于在户外移动中的人群来说,抢夺到受众眼球的户外时间显得尤其宝贵,因为在户外的空间中,消费者常常在争分夺秒,他们有自己的移动的目的和时间限制,因此停留的时间非常短暂。

从整体受众群体移动的路线来看,户外新媒体同样有自己的黄金时间,比如对于公交媒体和楼宇液晶电视媒体,每天上下班的高峰期就是集中的黄金时间,这段时间广告的覆盖人群数量和关注度都会高于其他时段,在短暂时间停留中的人群移动的“秒”与在家中看电视的受众的黄金时间自然就有着同样的高价值,但是目前户外新媒体的黄金时间价值是被低估的,甚至几乎是忽略不计的。对于户外新媒体来说,按照受众接触的黄金时间和非黄金时间来计算广告费,才是合理的传播价值的考量。

跨媒体价值

对于广告主来说,每个消费者都有自己的一套媒介接触行为和习惯,而且,消费者接触的媒体并不是单一的,媒体的交叉组合为品牌带来了强大的影响力。对于新媒体而言,透析消费者的媒体关联与跨媒体行为路径,对于其关联价值的开发意义更大。

举个例子,一个消费者早上上班乘坐公交突然看到了一个新产品的广告,并其有了一些记忆,到大办公室之后,他可能就会打开电脑到互联网上去查询这个产品的信息,而如果他阅读当天的报纸也看到了类似信息,就有可能驱动他很快做出购买决定,这就是每天都发生的消费者跨媒体行为现实,尽管每个媒体出现之后都希望广告主将预算都给自己,但是从消费者行为路径上看,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融合的关系。因此,户外新媒体不仅要研究消费者户外的形态,还要研究消费者在家里、办公室等场所的形态,从中寻找价值创新的要点。

现在,户外新媒体在媒介策略中常常被单独对待,这就在无形中低估了新媒体的价值,因为很多广告主把其当作试验品。户外新媒体必须融入整体的媒介生态才能够实现其正常合理的价值,而从未来来看,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共生共荣是大势所趋。例如,人们在流动中,喜欢携带可以放到包里的杂志,还包括数字电视、手机电视等等,这些都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创新和融合的价值。

创新的不仅仅是媒体介质

相对于其他静态户外媒体(海报、条幅、Dm等),拥有动态画面、立体声音的数字化、视频化户外媒体,更容易吸引目标受众主动关注。但是,单纯创新介质是不够的,要想让消费者长久关注,传播内容更加重要,新媒体需要传播服务(包括广告)的创新。

新媒体的价值篇2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

people-oriented-newperiodofthenewsmediaValueScale

ZHanGXiaobo

(Schoolofmarxism,JilinUniversityChangchun,Jilin130012)

abstractthirtyyearsreformandopening-up,ourcountrysocialeachmadesignificantachievements.Basedonthemarxistphilosophysocialconsciousnessofsocialbeingdeterminesthebasicprinciple,itcanbeseenthatthecurrenterasocialconsciousnessshouldalsoalongwiththesocialexistencechanges.people-orientedasanewperiodofsocialconsciousness,andnewsmediacorevaluesaspartofsocialconsciousness,deservedlydeserveitover.

Keywordshumanist;thenewsmedia;standardofvalue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逐步迈进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这场历史的大变革中,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可知,当今时代的社会意识也应该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以一种崭新的社会意识来统筹社会发展。新闻活动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应该顺应社会意识的变化,将以人为本作为新时期新闻媒体的价值尺度。

1以人为本成为新闻媒体的价值尺度内在规定

新闻媒体存活的生命线就是受众的需要。马克思在谈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时曾经说到,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但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因为如果这样,生产就没有目的。因为消费创造出新的生产需要,因而创造出生产的观念上的内在动机,后者是生产的前提。如果说生产在外部提供消费的对象是显而易见的,那么同样显而易见的是消费在观念上提出生产的对象,把它作为内心的图像、作为需要、作为目的和动力提出来。消费创造出还是在主观形式上的生产对象。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由此可见新闻媒体应该以不断满足受众的需要作为生产和发展的前提。既然新闻媒体的实践活动要以一定受众的需要作为自己的目标,那么新闻媒体就要处处考虑和满足受众的需求,把握好内在的尺度。

我国的新闻事业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为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前景。因而我国新闻事业的性质是人民的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应该成为我国新闻事业的宗旨。

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人民群众,“本”是基础,根本的意思。以人为本作为新时期新闻媒体的价值尺度,不仅对新闻媒体实践活动的效果做了定性分析,而且还对其实践活动的客体也做了量上的隐形规定。

2以人为本作为价值尺度对新闻媒体活动最终效果的定性分析

任何新闻实践活动都离不开一定的新闻价值观的指导与控制。只有自觉地运用既合目的又合规律的先进新闻价值观指导与控制新闻传播实践活动,新闻细胞与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才能积极地、有效地影响传者、受众,以至于整个社会。

“任何新闻价值的产生都离不开需要方和被需要方,只有在两方的趋同、统一中,新闻价值才能形成。新闻需要方是新闻价值的发出者,可称为新闻价值源、新闻价值取向、新闻价值尺度,在新闻价值的产生中起着主导的作用;被需要方即新闻事实信息,是新闻价值的承担者,可称为新闻价值载体。”①所以新闻媒体传播的价值就在于作为传播者的新闻媒体把新闻事实整合为有用的信息并到达接受主体,从而形成信息分享的过程。

如果我们把新闻媒体的活动看作一种实践形式的话,那么新闻媒体可以简单的认为是活动的主体,人民群众中存在的新闻事实是客观存在的客体。所以新闻媒体的活动就是新闻媒体从人民群众中发现有趣的新闻事实,并通过新闻活动达到向受众传播信息的目的。由此可知人们群众的生产与生活是新闻媒体活动的信源,满足人民群众的接受信息的要求是目的。人民群众既是新闻活动产生的基础,同时又是新闻活动的最终落脚点。

3以人为本对新闻媒体实践客体量上的规定和要求

新闻媒体实践的客体是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的客观新闻事实。新闻事实广泛存在于人民群众当中,所以新闻媒体的实践必须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使自己的新闻事实更加贴近群众的生产生活。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革命的文艺,则是人民生活在革命作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基本的东西。在这点上说,它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它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②同样新闻媒体的实践活动也必须以人民群众作为自己创作的根本出发点。在实际的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媒体只有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新闻需要与满足自己的新闻需要即达到自己的传播目的结合起来,才来在传播过程中取得实质性效果。新闻事实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是新闻媒体实践价值得以实现的决定因素,事实本身的素质是产生新闻价值的基础。

以人为本的根本要义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新闻媒体的发展是公众的事业,新闻媒体的传播活动同样应当以受众为中心,尊重受众、服务受众是新闻事业发展的基础。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凡是符合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受到广大人民拥护的事情,不论前进的道路上还有多少困难,一定会得到成功。可见只有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才能最大程度的实现新闻媒体实践的价值。

4结语

以人为本作为新时期新闻媒体的价值尺度,将复杂、抽象的新闻价值体系凝结为具体简洁的价值评价标准。既能对新闻媒体的最终实践效果作出定性分析,而且又对新闻媒体实践客体做了量上的约定。以人为本作为新时期新闻媒体的价值尺度完全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从根本上反映了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其中包括对新闻信息消费在内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指明了道路。

注释

新媒体的价值篇3

当今世界,考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决定性因素是文化软实力,要想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而大学生担负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使命。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融媒体时代,社会发展更加多元、生活方式更加丰富、信息需求更加多样。本文就新媒体传播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探讨,意在阐明新媒体对构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所起到的积极意义和深远影响。

关键词: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媒体;传播方式

当今世界,民族、国家之间的竞争,集中体现在以文化软实力为主导的综合实力的竞争。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精髓,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和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1]现如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任落在了当代大学生的身上。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2]”大学生作为国家十分珍贵的人才资源,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栋梁,是中国未来的希望。大学生具有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关系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更关系整个民族兴衰和国家前途。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古人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在明明德”的意思就是人要弘扬内心的光明品性,作为大学生发扬明善部分在于后天的教育和正能量的传播,就是可以依靠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把人性之善激发出来、鼓励出来、彰显出来、践行出来。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主要的是解决“人”的问题,即如何做人和做什么样的人。根据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可以回答这两个问题。

1.做人要以德而立。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道德不仅是每个人的德,也应该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近几年来,我们国家屡屡提及“老人摔倒该不该扶”的问题,每当面对这样一个本不应该成为问题的问题的时候,总是感到汗颜。其实,无论是出自社会道德还是个人仁德都应该出手相助,这就是德行的力量。作为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明白做人的根本是以德而立。

2.要做有理想、有信念的人。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人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是确立人生价值取向的最高准则。[3]”大学生应当把“中国梦”作为信念,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最高理想,有了“中国梦”信念的支撑,就可以通过每个大学生自己的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不仅仅是国家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更是担当祖国建设重任的栋梁之才大学生们的梦,只有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才能更好地实现中国梦。

二、新媒体传播对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影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改变着生活习惯,从获取信息到学习知识、从网上支付到户外出行、从表情达意到意志再现,无时无刻不在接触新媒体,新媒体正在以人们难以想象之势渗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1.新媒体带来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68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1894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8.8%,较2014年底提升了0.9个百分点;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较2014年底增加3679万人。[4]”由此数据可以看出,我国使用新媒体的人数正在以逐年上升的趋势继续发展。2015年是我国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元年。未来媒体的发展方向是以新媒体为本位,形成两微一端、视频、户外彩屏等多样态式共同发展的模式。人们已经从大屏幕转战小屏幕,从“受众”转变为“参众”,而媒介传播也已然从传统电视、广播、报纸的传播转变为以“微传播”为主流的传播形式。

2.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积极影响

大学生对新媒体的运用程度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2015年3月24日,人民网的微博《调查:互联网成为大学生和白领主要信息获取》显示,使用互联网作为最主要信息获取渠道的大学生比例高达97.9%,大学生日均使用互联网时长超过6小时。微信和微博作为新兴的社交平台,强力渗入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积极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新媒体传播挖掘更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息。新媒体的超媒体性将不同的媒介形式进行整合后进行快速传播。新媒体的超时空性则打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过程中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使得大学生们在第一时间能够更快地获得广泛丰富且有价值的信息。只要是弘扬社会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事情,哪怕是再小的事件也会迅速传播,成为大学生群体的关注焦点,如“最美乡村教师”、“最美医生”等反映社会正能量的真人真事就能够感染大学生们,而缺乏正义感、损人利己、见利忘义等行为,也可能遭到大学生们的反感,甚至受到舆论的监督与谴责。因此,通过新媒体的传播就能更好地挖掘有核心价值的信息。

第二,新媒体传播使得大学生获得更多话语权。大学生社会主核心价值观并不仅仅是简单的24个字,更多的现实意义在于大学生对身边的人和事进行关注。全国高校现阶段都非常重视新媒体平台的运行传播和实时互动,不仅如此更多大学校园里涌现出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运营的微信公众号和微博。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运营,使得学生掌握更多的话语权,从策划选题采编后期技术支撑内容把关,整个流程下来学生可以更深层次的感知社会、感知生活、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正值期末季,山西传媒学院编导系光影随行公众号就策划了一期以“诚信”为主题的内容。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的“诚信”,学生们以“诚信应考”为核心展开报道和传播,并邀请了大三学霸就如何期末复习和诚信应考进行趣味指导,从后台数据来看,阅读量和互动效果都很好,这说明新媒体传播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贴近生活和贴近实际,使学生获得更多话语权。

第三,新媒体传播调动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交互性是新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最根本特性,传统媒体互动困难,而借力新媒体交互性的特征,大学生乐意积极参与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往传统媒体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通过电视、广播和报纸并且以一种严肃的风格进行传播,大学生们只是“蜻蜓点水”般阅读并未深入参与其中。从前大学生们接受信息是被动地、是“push”,而现在有了新媒体之后,大学生索取信息是主动地、是“pull”,这一推一拉之间就让大学生积极参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新媒体以风趣幽默的方式表达严肃的政治话题,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5年3月24日推出的《跟着大大走之博鳌篇》短片,时长仅为2分48秒,以动漫作品的形式在新媒体各大平台进行传播,上线仅3天,在两大视频网站的点击量均已超过100万。同时,大学生们也纷纷通过微博、微信平台进行转发、评论和互动,该视频被大学生们称赞“接地气”“亲民”“很萌”“学到知识”等。借助这样的方式拉近了中央领导人和学生的距离,也拉近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现实生活的距离。

三、用新媒体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路径

在新媒体发展之迅猛、传播速度之飞速的今天,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在给大学生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产生危害。在纷乱繁多的信息传播过程中,新媒体平台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使得大学生眼花缭乱,不能够及时理性的甄别信息真假,容易形成盲目从众的态势。因此,无论是社会还是高校,都需用好新媒体、借力新媒体,对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积极的作用。

1.建立信息“把关”制,规范公共信息传播,净化新媒体传播环境。

全媒体时代新媒体传播的信息繁杂庞多、良莠不齐,公众真正需要的信息都夹杂在大量冗余信息中,难以辨别。这就需要新媒体传播大学生价值观的过程中就要起到引导性“把关”作用。一方面要求大学生提高自身修养与个人素质,学会从庞大信息中筛选出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另一方面则需要集结政府、社会和高校,三者齐心合力,净化新媒体传播环境,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丰富校园文化新媒体阵地,增强学生归属感和参与度。

借力新媒体的个性化特征,定制属于大学生自己的新媒体阵地,努力打造一个有思想、有深度、有温度的新媒体平台,既增强了学生归属感和参与度,又培育和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校级的新媒体平台,它运营的好坏取决于其定位与受众群体,因此关键点应该先找准平台的定位。如果学生是运营主体,那么内容的选取和把关也是非常重要的,增强参与感的同时,不能缺失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3.多方联动,主动引领,加强舆论导向作用。

新媒体平台在大学校园的多样化发展具有深刻意义,如若能够合理利用、主动引领,那么就可以加强舆论导向作用。学校应该联合教师群体和学生骨干群体,多加关注敏感信息、焦点问题和热点话题等,积极主动引领新媒体舆论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要想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要想让未来的中国充满希望,就要培养一批真正的大学生,要让大学生成为品格上的君子、学业上的才俊、心理上的成人,方可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在中国砥砺前行的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然是前进路上的动力之源。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问题的决定[Z].2006-10-11.

[2]在北大考察: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eB/oL].

[3]黄蓉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是核心[J].高校理论战线,2004(12).

新媒体的价值篇4

关键词:网络媒体;新闻价值;思考

中图分类号:G210G21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4-0200-01

自网络媒体诞生以来,网络新闻就呈现出不同于报纸新闻、广播新闻、电视新闻的独特风貌,尤其是在价值取向上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新闻传播的历史表明,新闻价值的取向决定着新闻传播的走向。因此,探讨网络新闻价值取向的变化及其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本文拟在前人有关研究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探讨,阐明对此问题的个人观点,以就教于方家。

一、网络新闻在价值取向上的变化

什么是新闻价值,它包含哪些构成要素?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新闻价值是新闻满足受众认知客观现实变动情况的需要的属性。按国内大多数学者的观点,新闻价值通常包括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等五要素。新闻价值的五要素可进一步简化为三要素:一曰时新性,二曰重要性,三曰趣味性。包含接近性与显著性部分内容的重要性,主要是硬新闻的新闻价值;包含了接近性与显著性部分内容的趣味性,主要体现为软新闻的新闻价值。无论是硬新闻,还是软新闻,时新性都是一个基本的前提,是所有新闻必备的一种属性,尽管硬新闻和软新闻有不同的时新性要求。

从新闻价值的三要素出发,本文认为网络新闻在价值取向上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对某些新闻价值要素的内涵有所发展

网络新闻传播对新闻价值要素内涵的发展,首先体现在对时新性的发展。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时新性主要是新闻传递的及时性。及时到什么程度,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媒体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有着不同的要求。但在发展趋势上,人们对及时性的要求总是越来越高。一方面,传播科技的发展为新闻的及时传播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媒体竞争的加剧总是迫使新闻工作者不得不尽最大努力来提高及时性的程度。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的信息传递更为快捷。其结果,网络新闻在价值取向上把“及时性”发展成为了“实时性”。

(二)新闻价值取向的侧重点有所变化

将“及时性”发展成为“实时性”,这是网络新闻对传播过程的时间性要求,还没有涉及到新闻的选择。从新闻选择的角度说,网络新闻在价值取向上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不同的侧重点,这在我国也许是更为根本性的变革。

传统的新闻价值理论认为重要性、显著性等因素比接近性、趣味性、人情味重要,而在网络时代,当一个读者获得一条新闻后,他关心的可能并不是新闻的内容,而是这条新闻会不会成为与别人聊天时的谈资,成为与人交流的探路石。因此,接近性、趣味性、人情味等因素在网上新闻中的价值就相应增大了。”

(三)正在形成新的新闻价值判断标准

从根本上说,所谓新闻价值要素,其中主要是:影响力、接近性、异常性、显要性、及时性、冲突性和趣味性等”七项要素。实际上,不同的观点随处可见。不少研究者对于新闻价值要素的这种“混乱”感到困惑,也有研究者试图寻求理论归纳的统一,但至今也没有完全达成共识。除了理论归纳的差异外,新闻价值要素本身也在不断发展、不断变化,人们对新闻价值要素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一个十分重要的新闻价值判断标准或者说新闻价值要素已经形成了,这就是实用性。

二、网络新闻价值新取向的作用与影响

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新闻价值取向具有极强的导向作用,引导着新闻工作者把新闻的探照灯和聚焦点投放那些被认为值得报道的地方。因此,网络新闻价值取向的变化,必然对整个新闻传播产生不容忽视的作用和影响。

(一)网络新闻价值新取向的积极作用

新时期以来,我国的新闻改革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向前迈进。网络新闻价值取向的新变化,必将进一步深化我国的新闻改革,促进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大体上,网络新闻价值取向的新变化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深化新闻改革。

1.从宣传价值回归到以新闻价值为基础,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新闻需要

在价值取向上,我国的新闻传播向来是强调宣传价值。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新闻价值是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但宣传价值主导新闻价值的传统根深蒂固。人们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将宣传价值纳入新闻价值之中。

2.从宣传本位回归到新闻本位,更好地发挥新闻的宣传作用

以宣传为本位的新闻传播,往往强调“一切新闻都是宣传”,新闻为宣传服务。以新闻为本位的新闻传播,则意味着媒体的基本职能和核心职能是报道新闻,满足人们认知社会现实变动情况的信息需要。当然,新闻本位不是不要宣传,而是要通过新闻报道更巧妙、更艺术地宣传。

3.拓展新闻报道的范围,进一步推动新闻的改革与开放

在宣传本位和宣传价值的主导下,新闻报道的范围长期以来比较狭窄。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直到90年代前期,我国新闻界一直在为扩大报道面、增加信息量而不断努力。网络新闻对于趣味性的突出,对于实用性的开发,对于进一步拓展新闻报道的范围,推动新闻的改革与开放,将产生深远的作用。

(二)网络新闻价值新取向的消极影响

当然,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网络新闻价值取向的新变化在促进新闻改革走向深入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最主要的问题是,趣味性的凸显对于新闻文化环境的建构可能产生某种程度的危害。

当然,新闻的低俗化、煽情化、碎片化态势,并非完全是由网络媒体造成的。但是,网络新闻在价值取向上的变化,至少是起到了强化或者加剧的作用。我们在看到网络新闻价值取向变化对中国新闻传播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必须充分认识到其消极影响,并且加以批评引导,从而使网络新闻事业在两个精神文明的建设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旦.《新闻传播学》,杭州大学出版社,杭州:1995年第167页

[2]杜骏飞.《网络新闻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北京:2001年第138页

新媒体的价值篇5

[关键词]新媒体;社会公益价值;公益广告

中图分类号:G2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9-0035-01

一、新传媒时代电视媒体发展情况与社会公益价值

近年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新媒体拥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讨论新媒体。但是对于新媒体的定义目前却是众说纷纭,即便是专家学者也没有统一的定论。国内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熊澄宇将新媒体定义为: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而上海戏剧学院的陈永动副教授则将新媒体定义为“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媒体以及各种应用形式,当下主要包含了互联网媒体、数字活动媒体、掌上媒体、户外媒体、车载移动媒体以及新媒体艺术等等。由此可见,新媒体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那么到底什么是新媒体呢?从之前的定义可以看到,第一新媒体需要满足的条件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需要依靠计算机而产生的新形势。只不过这种说法难以表明新媒体的内涵。第二新媒体必须表现出其创新的形态,主要是理念核心方面的创新。新媒体既重视内容与形式,又重视技术与理念。

面对这样的一个新时期,电视媒体可以说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既要应对国际市场的竞争,又要应对国内市场的竞争。加上中国电视行业本身与生俱来的滞后性,使得市场显得较为混乱,行业从经营理念、市场定位、新闻理念以及操作手法等等方面都与西方国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此外,从文化和语言方面而言,我国传媒业想要走出去非常的困难。大体上来说,我国可以说是传媒大国,但是也是传媒弱国。国内文化产品在输出方面明显呈现着赤字状态,文化传播从一定程度上反应的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各大媒体之间的相互竞争,为此我们需要中国传媒业向国际化进军的意愿。

当前国内电视行业可以说是一超多强的局面,其中处于领军的对象无疑是中央电视台,其实力最为强大。但是各地方卫视的崛起也不容小视。湖南卫视、浙江卫视、江苏卫视等相继参与到竞逐之中,使得我国电视产业出现了百家争鸣的迹象。尤其是从娱乐操纵实力角度来看,湖南卫视与浙江卫视先后推出的综艺节目,无疑引领者各大媒体的竞相比拼。如今世界范围内,电视媒体依然是受众最大、影响最大的大众媒体。我国电视媒体根本上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用来传播党事业的主题,是我国主流的媒体之一,肩负着当前马克思主义以及党政治路线和主张的宣传工作,需要通过报道国内外新闻、及时反映社会各界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要求,从而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为我国新时代的精神文化打造良好的基础。处于新传媒时代下,电视的社会公益价值无疑具有了新的特征,尤其是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电视主流引导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和关键。

二、公益广告――电视媒体提升企业知名度和社会效益的经典代表

(一)公益广告

在美国公益广告称之为”公共服务广告“,具体指的是在增进公众对突出社会问题了解,影响公众对此类问题看法和态度从而改变公众行为和做法,促进社会问题解决或者缓解的广告宣传。而在国内领域中,公益广告则指的是经过媒介为了公共利益服务而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广告。其目的和本质是传播公益观念,使得人们形成公益行为,甚至是促进公益事业的发展。该广告具有非商业性、公益性以及非人际直接传播性的特点,正是这三个方面,使得公益广告区别于商业广告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的广告。

(二)公益广告对提升企业知名度和社会效益的作用

公益广告在提升企业知名度和社会效益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公益广告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其能够通过企业宣传传播社会文明,倡导道德风尚,从而建设稳定社会;第二是企业可以通过工艺广告在社会上树立更好的社会形象,从而实现在市场中巩固品牌知名度和地位的作用。作为电视媒体中具有代表性的公益广告,可以说其和创意都应该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和行为,而作为企业更应该是和出资公益广告的重要承担者。

2008年山东省旅游局首创“联合推介,捆绑营销”品牌的“好客山东”,不仅极大的促进了山东省旅游业的发展,而且也使得整个山东省经济、文化、社会方面得到了高度的建设。其品牌影响力和辐射力不断的增强,成为了国内旅游领域的重要品牌,也吸引了国内外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为此,其获得了“首届中国经典传媒大奖之广告主杰出贡献奖”、“中国旅游广告主品牌年度金奖”等。在“好客山东”公益性广告的背后是隐形商业诉求,公益广告不再是唯利是图的广告。独立性成为了广告的根本。对于企业来说通过公益广告中的隐形商业诉求,可以很好倡导其产品价值、企业形象、文化精神以及活动主题等等。规范的公益广告能够更好的塑造企业形象,并产生良好的社会轰动效应,从而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因此,通过公益广告可以实现与商业广告之间的优势互补,一个是企业为了维持长期发展,一个是企业为了保证短期利润。企业一方面开展商业广告,一方面进行公益广告,实现长期战略和短期战略的相辅相成,将会推进企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推进社会文明的全面进步。

三、新传媒时代电视媒体的社会公益价值展望

新传媒时代电视媒体的社会公益价值主要体现在公益广告方面,因此对新传媒时代电视媒体的社会公益价值展望,也是对公益广告未来的展望:

(一)培养创新队伍

培养创新队伍,主要是在高校进行,重点培养在设计、哲学、美术、艺术、广告学方面人才,挖掘创新性人才,培养优秀的广告创作习惯,尤其是让学生集思广益,独立进行创造,使之更好的进入广告市场,进行创新。可以采取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机制,使得创意更为动力,支持更多贴近生活、形象生动的公益广告。

(二)健全法律法规

国家需要对公益广告进行有效管理和组织,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目前在传媒领域的法律文件少,使得传媒发展找不到方向。我国仅有对商业广告的立法,而没有对公益广告进行法律法规的制定,因此需要加强对公益广告管理,建立公益广告运作机制。确保公益广告有序有管理有组织发展。

(三)扩大题材

公益广告需要贴近人们人们生活,说群众想说,做群众想做。这样才能够使得题材与大众切合,才能够让大中国更喜欢公益广告。加强公益广告主题的针对性和扩大题材,从而为社会服务,维护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利益。

参考文献;

新媒体的价值篇6

关键词新媒体产业;新闻价值;商业价值

中图分类号G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360(2015)01-0060-02

所谓新媒体产业就是指将新媒体进行产业化的发展,它是依托数字、移动通信以及计算机网络等相关的新兴技术发展起来的。主要的载体包括互联网媒体、手机媒体、移动电视媒体、楼宇电视以及互动性媒体等等。新媒体产业工作与文化创意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的覆盖范围也是极为广泛的。

1新媒体产业的特征分析

新媒体产业在我国属于第三产业范畴,与其他产业一样,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新媒体产业同样具有其他产业所具备的特征以及经济属性。新媒体产业的具体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集群性特征,之所以称为“产业”,就不能脱离集群,一个企业并不叫产业,只有企业、组织以及系统或行业依据某种特定的规律和相互之间的联系集合起来才能成为是产业。新媒体产业结构的构成包括一些硬件的制造商、相关内容的提供商以及服务商和产业运营商等等,这些环节环环紧扣,缺一不可,既是相互合作的关系同时也存在着相互竞争的关系。集群性特征使得新媒体产业的成本大大降低,有利于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形成,推动新媒体产业的发展。

2)新媒体产业自身所具备的价值链有着明显的增加性以及循环性。新媒体的构成产业链的各个部分都由很多的相似企业共同构成,是一个整体,从事内容生产、集成服务的产业同一些营销产业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它们之间相互合作又相互制衡,通过交换信息、资金或者是物质来共同提升新媒体产业的价值。

3)具有生产性,新媒体产业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并不是有形的东西,它是对人们的思想、接触的文化以及已有的意识形态进行了重新构造,进而创造社会价值。

2新媒体产业发展中兼顾新闻价值和商业价值的若干策略

2.1在商业广告也要注意新闻内容的价值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互联网走进人们的生活,一些微信、微博以及网站成为商业广告可以利用的平台,不比于传统的媒体广告,新媒体广告价格低,传播范围广泛,效果明显,然而在兼顾新闻价值与商业价值上,也不乏有优秀的营销出现,将新闻与广告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新闻本身具有对人的吸引作用,再加上广告的活跃色彩,更加引起人们的注意,使得广告的效果大大的提升,取得更多的商业价值。

比如,沈阳越秀地产项目的营销模式中有一部分涉及到新媒体,即微信营销模式,沈阳越秀地产通过“越秀・星汇蓝海”微信公众号进行自己的理念宣传和广告宣传,在微信推送文章中极力宣传沈阳越秀地产项目的若干优势,“越秀・星汇蓝海”在微信头条结合了刘翔退役的新闻进行了地产的宣传,标题《刘翔,快闪!我有特殊的致敬方式》,标题中既提到刘翔,让人感觉到文章是关于刘翔退役的内容,又似乎不全是,具备一定的广告性和新鲜性,吸引力十足,整个微信的内容主要由一段越秀地产的全体员工对于刘翔的敬意的视频采访和一段飞人刘翔的体育职业经历构成,扣人心弦,新闻性彰显,在微信结尾处指出刘翔领跑了世界,这句话是一个转折,进而继续写越秀地产周围的教务配套完善,越秀也可以做孩子的领跑者。这篇文章的阅读量和转发量也极高,并非是因为它的广告好,而是因为它具有十足的新闻价值。由此可见,合理的将具有新闻价值的内容展现给人们可以有效的提升商业价值,更好的利用新媒体产业发展自己,取得更好的宣传效果。

2.2加强对于新媒体产业的监督

要想实现新媒体产业的商业价值与新闻价值共同提升,就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督机制,设立相关法律对新媒体产业进行监管,对于一些产业中存在的不良现象及时的制止,新媒体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因此,对于媒体中传播的一些虚假新闻、黄色新闻等进行及时的监督和制止,避免形成影响,造成更大范围的危害。新媒体产业的作用不容小觑,不同于传统媒体具有一定的传播局限性,新媒体传播可以通过手机、互联网以及一些移动设备进行新闻的传递,与人们紧密接触,新媒体的传播内容受到人们的重视。

2.3提升新媒体产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新媒体产业要想兼顾新闻价值与商业价值,就必须对新媒体产业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培训,让他们认识到新闻的重要性,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任,对于一些不良新闻自觉的抵制,产生商业价值和宣传效果并不能依靠一些黄赌毒来吸引人们的眼球。国家可以在各个城市适当的引入一些新媒体营销知识讲堂,吸引一些新媒体产业工作人员进行学习,设立一些可以让新媒体产业工作人员相互沟通与交流的平台,互相吸取经营上的经验,在竞争中也互相合作,提升各自的经营管理水平,获得更高的商业价值和经济效益,进而推动我国整体的新媒体产业的发展,提高我国的整体经济水平。

2.4学校要重视对于媒体人的培养

由于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目前我国不少的高校都设置了媒体相关的专业,在对这些学生进行培养时除了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水平,同时也要重视其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让其能够在未来工作中遇到商业价值与新闻价值的冲突时正确的作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3结束语

我国的新媒体产业发展迅速,但是,如何平衡新媒体产业的商业价值和新闻价值是我们目前所要重视的课题,正确的发现新闻价值能够促进商业价值的提升,取得更好的新媒体宣传效果,更好的推动新媒体产业的发展,进而提升产业的经济效益,达到推动我国经济整体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于正凯.价值与关系:网络媒体商业模式研究[D].复旦大学,2013.

[2]宫承波,翁立伟.我国新媒体产业模式创新思路探析[J].当代传播,2012(03):56-59.

新媒体的价值篇7

一、新媒体带来的机遇

1.新媒体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优势

新媒体具有的交互式大数据与云计算、主体的自主性与参与性、信息来源的全球化与即时性、内容的数字化与交互性等特点,决定了新媒体以极广的普及面和极高的使用率,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甚至改变了人们的主观思维和生活方式。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新媒体平台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拓展了空间和领域;新媒体技术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传播增强了超时空性和无障碍性;新媒体文化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向心力和凝聚力。大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自主学习各类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通过各种平台发表观点,参与讨论,改变在传统教育方式下理论灌输和被动学习的方式。

2.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自媒体形式的转变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统计报告显示,在数量庞大的中国网民中,年龄在10~19岁和20~29岁的分别占网民总数的24.5%和30.7%,在网民的职业分布中,学生占到了25.1%,是网民数最多的群体。在大学校园里,几乎每位学生都有QQ号、计算机上网账号、微博、博客或相对私密的微信圈,这一切说明新媒体已成为当前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最便捷、常用和重要的手段,他们正通过迅速发展的新媒体将自己变成自媒体,置身“云端”获取个人需要的信息,并发表各自的见解。

二、新媒体带来的挑战

1.新媒体对传统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提出了挑战

新媒体时代,为各种信息的大量传播提供了便捷的途径,并悄悄改变了过去以课堂讲授为主的说教式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新媒体的大量运用一方面推动了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使得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因搜索资料的手段先进而得以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因海量信息的比对筛选和已有成型资料的帮助而明显增强,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因“高人指点”而更加灵活有效;另一方面也给大学生的教育带来不利影响,具体现为知识点获取的繁多和易得,造成大学生对核心理念印象不深,对关乎根本立场的大是大非问题因参考过多的个性意见而滋生模糊认识,“拿来主义”式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导致认识不够深入而容易随波逐流。

2.新媒体成为不良思潮传播的媒介

各种信息肆意传播,限制越来越小,一些西方的意识形态和各种思潮也通过新媒体进行广泛传播,它们有些与我国的意识形态产生了强烈的对立和冲击,传统教育方式下单一的思想内容受到挑战,世界变得多元化,这就要求教育者不能再局限于传统的教育内容。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如果不能正确对待这些不同的思想形态冲击,不能适应大学生的需要,在教育方式上不与时俱进,其所产生的传播效果必然很难得到保证。

3.新媒体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冲击

新媒体条件下,时间、空间已经不是大学生进行交流的障碍,网络的虚拟性更使大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畅所欲言,他们利用新媒体来张扬个性,表达情感。久而久之,容易造成他们价值观的随意性,使其思想变得混乱。网上一些错误的观念、一些国家别有用心的宣传,都容易造成大学生在认识上的错误,而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尚未形成,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如果不加以有效引导,其价值观则可能走向错误的方向,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三、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应对策略

1.全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权

首先,根据当下信息传播特点搭建好教育服务网络平台,将不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的陈旧信息传播方式升级改造,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优势互补,加强校园媒体资源整合,推动全媒体融合发展。一方面,要发挥高校宣传教育优势和特色,拓宽核心价值观教育信息来源,加强正面宣传,彰显时代精神,引领道德风尚。另一方面,利用高校富集的人力资源不断提高新媒体应用技术研发水平,以新技术促进媒体融合与转型升级,通过发展移动客户端、手机网站等自媒体新业务,做大做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媒体传播交流平台。

2.学校应提高教师的新媒体应用能力

学校应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做出努力,如在校园网站上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各种论坛、社区中展开积极讨论,给大学生指明方向,同时还要提高教师对新媒体的应用能力。大学生对新媒体较为了解,十分期待教师能够以最新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如果教师对新媒体认识不够,不但在一些前沿问题上难以和大学生保持一致,还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带来不利的影响。

3.大学生要正确对待新媒体,自觉树立核心价值观

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大学生要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利用新媒体获取各种信息时,应提高甄别能力,自觉规避各种错误价值观的影响,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完成学业,成长成才。总之,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有很多有利的因素,但同样也存在许多挑战。新形势下,只有政府、高校、大学生共同努力,积极面对,才能使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取得良好效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新一代的人才。

4.拓宽师生交流渠道,建立新型师生交往关系

新媒体的价值篇8

【关键词】新闻信息资料媒体传播价值

笔者暑期在安徽广播电视台资料室从事实践学习,主要工作是为一线宣传报道提供信息资料服务,在此期间,参与了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编目与归类。通过接触以上工作,笔者了解到新闻宣播工作内部事务运作程序,让笔者体会最深刻的是,新闻信息资料工作是新闻传播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采编报道的前期准备及基础。

一、新闻信息资料工作的形式与内容

新闻资料是新闻宣传报道的基础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新闻资料是新闻活动中形成的可供利用的材料”。新闻资料工作是一项介于新闻学和文献资料学之间的工作,它的研究对象是由新闻宣传内容和形式所决定的,新闻资料工作性质、目的、方法取决于新闻宣传工作的发展规律,因为新闻资料工作的方针、任务、内容是围绕新闻宣传报道的需求做好资料的收集、存贮、开发、利用和传递等工作,为新闻宣传活动服务,为新闻宣传事业服务。

随着市场经济和信息经济的发展,新闻资料的现代含义向“信息”一词延伸,使其内涵更赋有时代性。凡是与宣传报道有关的、与促进国民经济建设有利的、并对受众具有指导性、服务性的信息资源,都应该成为新闻资料的重要内容。也就是说,新闻资料的含义不仅仅只限于新闻活动中形成可供利用的材料,同时还要兼顾搜集提供那些为受众面不知道、不了解,但与新闻宣传息息相关的各方面材料。

基于这一原则,广播电视新闻资料工作除了保证为新闻节目服务外,还必须针对广播电视的宣传特点,利用先进技术管理手段,把孤立分散的信息源有序地组织起来,形成规模,建立与广播电视新闻宣传内容相适应的新闻资料数据库,填补和丰富节目内容。

二、新闻资料与新闻报道

人们常说:今天的新闻报道就是明日的新闻资料,这句话简明扼要地道出了新闻资料的由来和性质。从表面上看,由新闻报道到新闻资料的变化似乎永远遵循着从新到旧的单向轨道运行,其实则不然。实际上,新闻报道可以转化为新闻资料,而新闻资料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转化为新闻报道的组成部分、补充部分,或直接转化为新闻报道,如新闻宣传中大量运用背景材料,编发新闻时附带资料已屡见不鲜。

编发资料新闻是新闻资料工作在新闻宣传中最具潜能和活力的表现形式之一。就目前新闻业务中媒体传播的资料新闻来看,这类新闻大致可分为这几大类。

1、数据新闻

近期来,为宣传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成就,许多媒体分别报道了各行各业的统计数据,通过数据增长变化直接反映改革开放后的重大成果。《中国青年报》的“与我们社会有关的数据,”、《新疆日报》的“统计图表新闻”、电视台播放的“汇集某地区商品销售额”、“股市行情”、“邮市行情”等数据新闻,都是老百姓关心的各类数据。它们有的是把已报道过的数据集中起来进行比较,比出鲜为人知的新闻,有的是将已报道的数据分析综合,找出受众共同感兴趣的新闻。

2、复旧新闻

复旧新闻是利用历史上一些曾引起轰动效应的事件传播后在受众心中留下的强烈印象,迎合受众关注该事件及其中人物命运变化情况的需求而引发的,这类新闻主要是采取连续报道珍贵历史镜头、图片或文字等资料追溯其发展历史,通过即兴采访,洞察某一事件人物的发展方向。如:《重访大寨》、《历史上的今天》、中央电视台摄制的大型专题片《香港沧桑》、电视文献纪录片《邓小平》,《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永远的丰碑》,《国宝档案》等就是通过搜寻大量历史影视、图片、档案等文献进行整理、加工,荟萃成电视片,使得这些报道的内容更赋予时代生命力和新闻宣传的活力。

3、文献新闻

文摘性新闻是针对受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重大事件,及时从国内各地甚至国内外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节目中选取和摘编的新闻性言论和稿件,经过精选萃集后,直接在新闻媒介进行二次性刊登或传播。如:报纸类的有:《中国剪报》、《报刊文摘》;广播类的有:“各地报纸摘要”、“报刊集萃”等;电视类的有“每周新闻辑要”、“传媒热点”、“信息大观”等栏目。这类新闻的特点是传播内容信息量大,时效性强,内涵深刻。它能够提高传播效果,吸引更多听众和读者。

4、背景性资料

这类新闻通常是用来填补客观现场采访的不足,它能使报道效果更具层次感、立体感。背景性资料新闻最适宜于广播、电视宣传节目中的直播板块和现场转播。如:体肓节目主持人在解说“世乒赛”和“足球赛”时,他除了对现场比赛情况进行讲解,同时还需要运用有关背景资料对现场比赛进行补充说明,指出双方运动员战术变化,包括对整个比赛趋势的分听。事实证明,凡是善于利用背景资料的主持人,他所主持的节目一定是形式活跃、内容丰富、语言风趣、充满智慧。相反,如果没有背景资料作采访基础,那么就会变成客观实录,现场是什么就说什么。可见,新闻背景资料在采访报道中所占份额是不可估量的,它可以深化报道内容。新闻资料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可能远不止这些。随着新闻事业和传播方式的不断发展,以及受众需求的日益多样化,新闻资料的表现形式将更为丰富多彩。

三、对新闻资料数字化及服务优势

所谓“新闻资料数字化”,即对有高度新闻宣传价值的文本、图像、语音、音响、影像、影视、软件等多媒体信息进行收集,进行规范化加工,进行高质量保存和管理,实施知识增值,并提供在广域网上高速横向跨库连接的电子存取服务。它的特点是:收藏数字化、操作电脑化、传递网络化、信息存贮自由化、资源共享化和结构连接化。新闻资料数字化建设,从根本上改变了新闻资料收集、保存、管理、传播、使用的传统方式和手段,克服了新闻资料信息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和共享的弊病,从而为新闻宣传报道汲取信息、知识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新闻资料实现电子信息化服务,同以往传统意义上的资料服务的最大差别是无空间限制,形成了无房屋、无地域限制,甚至是无国界限制的全球服务体系。随着广播电视信息资料管理实现电子化服务,新闻资料工作要想保持与时俱进、必须着力于电子信息资料的开发与利用,借助于现代先进技术手段,建立具有资源共享的数据化、网络化、自动化信息资源管理系统,这不仅能够支持广播电视节目的数字化采编、播出、审查和存储,全面提高节目制作效率,而且还能通过对节目信息资料的深层次开发,实现由节目资料到节目资产的根本性转换。所以说,广播电视机构的新闻资料业一旦实现了电子信息化服务,掌握了丰富的信息源并使之获得效益,那么新闻资料工作就具备了信息服务市场的竞争能力。

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蓬勃发展,新闻资料电子化、网络化建设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新闻资料工作要想迈上新的台阶,必须着力于电子信息资料的开发和利用,因为电子资料已成为记载历史发展,积累人类知识的先进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历史资料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是新闻宣传报道中不可缺少的工具。面对21世纪信息时代,新闻资料的资源价值在新闻宣传中将更加突出,新闻信息资源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开发与利用必将成为一个全新的产业。

新媒体的价值篇9

   建设四个方面来重塑大学生价值观。

   [关键词]大学生价值观新媒体时代

   [作者简介]曾绍军(1980-),男,湖南武冈人,南京理工大学电光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江苏南京210094)赵万钟(1982-),女,江苏南京人,河海大学力学与材料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环境工程。(江苏南京210098)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1-0048-02

   “新媒体时代”是一个以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为基础的媒体形态,或者说是一个“互动式数字化复合媒体”时代。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内地网民规模达到4.85亿人,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18亿人,网民增长规模趋缓,但微博用户数量增幅达208.9%,从2010年底6311万爆发增长至1.95亿,成为用户增长速度最快的互联网应用模式。网络、手机、电视、微博的迅猛发展,无疑意味着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作为新媒体的最大受众群,当代大学生在享受者新媒体技术给学习、生活、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越发深入的受到新媒体文化的多方面影响。因此,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正确对待、使用新媒体,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成为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价值观嬗变的现实表现

   大学生是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生事物的群体,面对大众传媒瞬息万变的信息海洋,既极大激发了大学生们的求解欲望,同时也让大部分同学无所适从。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的价值观正发生着深刻的嬗变,呈现出全新的特点。

   1.大学生价值核心由社会本位向个体本位变迁。新媒体的发展极大激活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产生了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从网上索取所需,在主动、积极、放松状态下自由获取信息,打破了权威的限制,一方面使大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大大增强,能动性得以发挥,自我价值得到体现;另一方面又导致他们个体意识极度膨胀,自我中心倾向也逐步显现。他们开始追求独立人格,注重自我感受,崇尚个人生活,个人主义成为他们立身行事的准则,在处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时,更容易把满足个人要求与实现个人理想放在较高的位置上,而不重视社会理想与社会价值的实现。

   2.大学生价值取向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变迁。新媒体环境下,我国主流、传统价值观念受到多方面的冲击和挑战,新旧观念交替、冲突,通过新媒体,大学生可以接触各种各样的价值理念、社会思潮、文化意识、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其中不乏西方腐朽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等,这些纷繁芜杂的信息对大学生的价值标准的选择形成了强大的冲击,导致其理想信仰迷失、价值观混乱,无形中削弱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控制力,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中国传统的价值观,西方的利己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实用主义价值观等多种价值观在大学生身上交错。

   3.大学生价值目标由理想化向功利化变迁。新媒体传播方便、快捷和即时的特点,对利益激励、竞争等一系列市场经济机制的过多宣传强化,助长了大学生的浮躁心理,易于形成急功近利的心理形态,盲目追求一种不切实际的人生目标。大学生作为时代的新生力量追求的是崇高的精神,理应以为社会作贡献为荣,价值选择表现出典型的理想主义倾向。但如今大学生理想主义的价值观念的主导性被削弱了。不少大学生把挣大钱、当官发财作为人生幸福的标准,把奢侈、享乐作为人生的最大追求,他们普遍关注自身价值的实现,以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为目标,表现出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倾向。

   二、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价值观嬗变的影响因素分析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给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信息传播方式的“革命式”转变,传播内容的琳琅满目、鱼目混杂,新媒体的“拟态环境”也就成为大学生价值观嬗变的三大因素。

   1.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新媒体既是采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于一体的“多媒体”,也是融合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于一身的“全媒体”,主要有快捷性、大众性、互动性、多元性四大特征。新媒  体信息传播的快捷性和大众性无限延伸了大学生的认知世界,使“鼠标一点知窗外事,足不出户听世界音”成为常态,极大地提高了大学生把握客观世界、增长社会知识的能力;新媒体的迅速发展,进一步融合了网络、电视、广播、报纸等,打破了地域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的界限,使大学生与外界交流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更乐于用匿名方

   式和网络虚拟空间交流思想,表达对自由、平等、互动、开放的向往;此外,新媒体不断地涌现,内容涵盖面广,其表现形式日趋多元化,新媒体传播的每一个信息、观点都是多维和变化的,大学生在理解事物时需要更加多维化和主动化。在这种明显区别于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极大地迎合了大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猎取信息的新鲜感,大学生从被动接受信息到主动选择、、传递信息,从信息消费者到集信息生产者和消费者于一身,这一过程无疑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嬗变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2.新媒体的传播内容。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使世界变为“地球村”,只要鼠标一点,人们就可以进入一个以光速传递的信息网络世界。新媒体的开放性、共享性,打破了传统媒体信息相对封闭、易于国家监管的界限,各种意识形态、价值观都可以借助这一平台向世界各国传播,西方发达国家为了达到“和平演变”中国的政治目的,经常利用其先进的设备、雄厚的资金、娴熟的传播技巧,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我国大学生实施意识形态、价值观“革命”。与此同时,新媒体文化的日益大众化趋势,一种低俗、平庸、易于即时理解和吸收的“快餐式文化”应运而生。它将关注的焦点放在日常生活中的世俗性事件,不追究这些平常性事件背后的社会历史,一起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娱乐和消遣欲望,极力倡导享乐主义。在这样一种浮躁的虚拟世界里,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到了极大的误导。

   3.新媒体的传播形式。新传媒最显着的形式是“拟态环境”,网络下的“拟态环境”在很大程度上隔断了大学生与现实外界的交流,价值体系难以很好构建。美国的着名舆论学家李普曼认为,由于人们活动范围的有限性,人们接触到的外部信息,除了较少部分通过亲身体验以外,大部分都是通过传播媒体来获得的,因此人们心目中的客观现实,其实不是真实的环境,只能是一种由传播媒体有选择提示所构建的“拟态环境”,与现实环境存在着差距。由于新媒体丰富的信息和图文并茂的资料给大学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体验与感受,他们对网络的依赖也逐渐增加。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阅各种资料,与人沟通交流,游戏娱乐,发泄不满情绪,缓解精神压力甚至逃避现实世界,久而久之就会让大学生沉溺网络不能自拔,造成性格孤僻、情绪消沉,最后离现实的世界越来越远。

   三、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价值观重塑的对策探究

   以网络文化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深深影响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嬗变,这是一个无法逃避的现实。正因为此,如何充分发挥新媒体的正面导向功能,并限制和消除新媒体的负面效应,重塑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主要课题。

   1.整合教育资源,不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新媒体时代,高校要正确把握新媒体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整合校园媒体资源,改进教育方式,转变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和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作用,只有让大学生真正认识到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性,才能自觉抵制各种不良价值观的诱惑。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优势,积极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信息化和数字化。在日常价值观教育过程中,我们除了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作用外,还可以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以网络、手机、博客等为新的教育手段,建立深受大学生喜爱的主流网站和网页,大力弘扬和宣传社会真、善、美的一面,拓展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空间,充分利用QQ,mSn,BBS等新型教育工具,与学生进行真诚的对话和交流,增进师生间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在平等对话中潜移默化的进行价值观教育。

新媒体的价值篇10

关键词新媒体独立学院大学生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1;G206文献标识码:a

1新媒体的概念及其特点

新媒体一词的诞生,可追溯到1967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p・高尔德马克(p・Goldmark)发表的一份关于开发eVR(电子录像electronicVideoRecording)的商品计划中。自此以后,学界和业界人士从不同的视角和领域对新媒体下了不同的定义。美国《连线》杂志认为新媒体是“由所有人面向所有人进行传播(communicationsforall,byall)的媒体”。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熊澄宇教授则认为:“所谓新媒体,或称数字媒体、网络媒体,是建立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互联网基础上,发挥传播功能的媒介总和。”我们所说的新媒体,是指在数字化新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别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

新媒体高度“卷入”中国社会。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新媒体相比传统媒体而言所具备以下特点:第一,海量性与共享性,新媒体海量信息交融传播,集文字、声音、动画、视频、图形、图像于一体,内容丰富多彩;同时能够及时更新内容,供用户随时检索;第二,交互性与即时性,新媒体打破了传统“传播者――信息――接受者”的模式,用户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传播者;第三,虚拟化与个性化,在网络虚拟化下,人们可以利用虚拟的身份自由的进行沟通、交流,充分的表达自我观点;第四,碎片化倾向,时间上可利用零碎的时间随时随地的搜索浏览信息,内容上个性化的特征促使用户所关注消息呈现片面化、模板化、零碎化,缺乏有效的组合。

2新媒体对独立学院大学生价值观产生的影响

2.1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第一,企图逃避现实的挫败感,高考的失败会使这部分学生进入独立学院之后的学习生活埋下了心理困境的根源;第二,独立学院大学生们缺乏学习动力,意志力不强,热衷于课外及社会实践活动;第三,家庭背景贫富差距大,在个性和情感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从而使得他们的内心更加敏感,对自己的社会定位缺乏认识。

2.2新媒体对独立学院大学生价值观产生的影响

从积极影响上看,新媒体以其自身的海量性与共享性、交互性与即时性等特点,在有限的时间、空间范围内极大地开拓了他们的视野,有助于大学生迅速建立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其次,新媒体为其提供了更广阔的交际领域。缓解了少数人群不善于与人沟通的尴尬与紧张的心态,促进人际交往。

从消极影响上看,新媒体的普及,使独立学院大学生的价值观发展呈现了多元化的趋势。随着新媒体带来的巨大的信息洪流,社会传统的思想观念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低俗的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独立学院大学生的价值观发展,并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其次,新媒体带来的不良信息混淆视听,影响其价值观的判断,使他们的生活受到了不同程度上的困扰,对大学生的生活起到强烈的误导作用;同时,新媒体多样化的发展形态,使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日渐缺乏。不少人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无法自拔,对现实社会的状况缺少关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滋长了独立学院大学生过分关注自我的不良价值取向,进一步导致大学生道德缺失事件的发生。

3如何利用新媒体开展独立学院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可行对策

我们通过对新媒体传播主体多元化、空间开放性、信息庞杂性等特点的把握,并针对新媒体在传播过程中带来的负面影响,从新媒体、大学生自身等不同角度提出几点建议,以正确引导独立学院大学生的价值观。

3.1从新媒体的角度来看,新媒体作为施力者,需要立足实践,发挥积极作用,正确引导大学生价值观

首先,新媒体作为一种信息载体,应当加强自身的信息管理。新媒体应加大自身的规范力度。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新媒体应发挥其强大的社会交际作用;作为一种社会工具,新媒体应认识并承担自身职责,规范自身发展,为大学生的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提供安全保障。

3.2从独立学院大学生的角度来看,大学生作为受力者,应从以下三个层面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从国家层面来看,政府部门要依法建立健全网络监管机制,加强网络立法,规范网络行为;出台相关的法规和条令,积极应对新媒体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2)从学校层面来看,首先,转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方法,创新教育方式,教师在课堂可以运用新媒体将画面、声音、文字、数据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实现新媒体与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由此提高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其次,开展校园新媒体活动,结合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培养学生服务、奉献社会的责任意识,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从个人层面来看,首先,独立学院的大学生们,应克服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通过关于新媒体的知识讲座,掌握传媒运用技能,提高自身对媒介信息的辨识与分析。其次,应加强自身的独立人格塑造,克服不良情绪。独立学院大学生应在现实生活中,正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放平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同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利用新媒体的积极因素,为生活提供便捷服务,而不是一味沉溺其中,满足自我情感的宣泄。

4结语

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当前大学生所处的媒介环境。独立学院大学生作为一类特殊的群体,深受新媒体的影响。因此,当前独立学院应认清当前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遵循新媒体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外在的社会环境与大学生内在价值观双向出发,发挥新媒体的积极作用,引导独立学院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蒋宏,徐剑.新媒体导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