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价值取向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1:01:49

企业价值取向篇1

关键词:企业文化;流行语

中图分类号:F27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1-166-001

企业也有流行语,挖掘和利用好职工流行语,对丰富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内涵,推动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流行语言的影响力

企业流行语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企业文化的落实和传播离不开职工语言。企业语言文化更能从职工的言谈话语,在细小微末处流露出企业员工的精神状态,展示出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真实状况。如某单位流行的“舍得身家性命也要(把产品库存降下来、把货款催回来、把原料库存提上去……)”体现的是干部职工在极其困难的生产经营形势下的大无畏精神;“一切从零开始”,体现职工不愿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敢于向极限挑战,不断超越的从严要求;“严防死守,人在阵地在”、“当这个龟就要驮这个碑”,展现的是职工深知肩上的责任,将压力变为动力的自觉意识和行动;“为荣誉而战,为效益而战”,则更是凝聚思想、鼓舞士气的动员和号角。

二、流行语言与企业价值观

优秀的职工流行语言,凝炼并被广大干部群众普遍接受和引用,是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逐步趋同,事实证明,能够促进企业生产经营良性发展,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对流行语内容的高度认同和归属,笔者了解到例举的这家单位的干部职工在经营工作中定高指标、定细措施,在极其不利的市场环境中,抢抓机遇,化危为机,2013年前三季度月月超额完成计划目标,5次夺得公司的月度“创效争先”流动红旗。

企业的价值观是全体职工共同的价值准则,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正确的价值目标。因此,企业价值观决定着职工行为的取向,说大了,则关系企业的生死存亡。

企业价值观往往通过一些富于哲理、简洁明快的语言予以表达,便于职工铭记在心,时刻用于激励自己;也便于对外宣传,容易在人们脑海里形成印象,从而在社会上形成个性鲜明的企业形象。中国石化提出的“每滴油都是承诺”,通过简单易懂的话语,向全社会庄严承诺企业和员工在产品质量、优质服务、社会责任等方面敢于担当,做高度负责任高度受尊敬的企业。

三、流行语在企业价值观取向中的存在形式、主要特点及重要性

(一)企业流行语的存在形式

企业流行语言在形式上有口语和文字语言两种。口语通常就是职工的“口头禅”,非常朴素,原汁原味地反映职工当时所面对的环境,并体现职工的精神状态。文字语言来自职工并经过整理的具备基本文法的较为正式的语言,如企业精神、企业信条以及职工自己创作的利于管理的各种格言、“语录”等等。

(二)口语和文字语言的共同特性和区别

口语和文字语言作为企业语言的两种不同的形式,在特性和作用发挥等方面有其共性,同时也存在不同之处。

1.在共同特性方面。首先,流行语是职工认知的结晶和升华,因此最具传播性,最具生命力。企业文化管理者要善于将职工口语化的语言进行归纳、凝炼,再返回到职工中去,从而指导他们的行动。

其次,流行语具有浅显、易懂的特性。口语就是职工要说的“大白话”,很好懂;文字语言在理论性上略高于口语,但也不需进行复杂的诠释。因此流行语的内容才会被职工群体广泛接受,并潜移默化地发挥积极的能动作用。

再次,流行语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可以适用于工作的各个方面。对职工队伍建设要求“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受”;在成绩和连续作战面前要“增强责任感,放下优越感,冲出疲劳感”;对待廉洁自律要“常在河边走就要不湿鞋”。

2.与企业的规章制度相比,口语与文字语言也有一些区别。口语与挂在墙上的制度、规章相比,是经常“挂”在职工嘴上,使用频率最高,对职工的影响也最深。

文字语言,如职工格言等与规章制度相比,规章制度往往是企业对职工的严厉规定和强制措施,职工在执行过程中偶尔会带有抵触情绪,而挂在现场的职工语言则直接来自基层,能最大限度地把职工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溶合在一起,发挥出最大优势。

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强化流行语管理应解决的几个问题

正因为流行语在企业价值观取向中的重要地位,所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文化管理部门或管理者应注重并充分发挥企业流行语言的作用,强化对企业流行语的管理。企业文化管理部门在挖掘、整理和发挥职工流行语言作用等过程中要注意解决下列几个问题:

1.要充分考虑语言的平和力、流行度,充分发挥流行语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优势和作用。受自身条件和素质的影响,职工在语言的“创作”过程中,难免会在语句结构、渲染力度等方面存在局限,不利于其广泛流行。企业文化管理部门要善于发现职工语言的雏形,进行及时、必要的整理和加工,回避语言的口号性、空洞性,增强语言的平和力,亲和力。企业文化管理部门要尽力创造条件,努力扩大优秀语言的流行辐射面,增强流行语言对生产经营和各项管理的正面影响。

2.要力戒语言庸俗化,流行语所反映的内容应该健康向上。企业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及时掌握职工语言的流行态势,分析其产生的背景和语言环境,对流行语进行甄别。内容丰富、有利于推进管理的应该积极引导,帮助其进一步提升和丰富内涵,并创造和提供促使其充分流行的所有条件;对一些无聊或无用的语言,则应毫不犹豫地予以制止。

企业价值取向篇2

[关键词]企业社会工作;价值取向;双赢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5-0106-0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地完善,国民经济建设蓬勃发展,为了使市场在资源的配置中起基础作用,我国的国有企业面临着体制改革,将社会责任交还给社会,各种私营,外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在这个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我国企业中出现的许多新的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企业社会工作的介入,然而到底社会工作者应该站在企业的角度还是员工的角度开展工作呢?本文就两种不同取向的企业社会工作工作模式,来探究企业和员工双赢的企业社会工作模式的实现条件。

一、企业社会工作基本概述

(一)企业社会工作的起源:eaps

eaps的全称是employeeassistanceprograms,即员工帮助计划。在19世纪70年代,在美国的许多企业中推行一种福利方案,这种福利方案旨在解决职工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问题,促进他们更好地适应企业工作,从而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eaps是西方企业为了应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产生的各种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全面的企业福利方案,这对我们解决中国企业管理中的人员及结构问题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可以说是我国企业社会工作的起源,但在借鉴过程中,我们要懂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努力探求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社会工作的模式。

(二)企业社会工作

企业社会工作简单来说是指在企业管理与运作中引入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方法,社会工作者或者企业中承担这部分职能的工作人员,秉持着“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社会工作理念,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技术、方法,帮助职工解决个人的困难,改善人际关系网络,缓解来自生活和工作的压力,激发工作的积极性;帮助企业改善劳资关系,发展形成和谐高效的生产氛围,从而减少企业管理的难度,提高企业生产的效率。

二、两种不同取向的企业社会工作

(一)以员工为本的企业社会工作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改制,我国的企业管理和企业职工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和情况,这些新的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很可能会影响企业的公众形象,组织管理和生产效率,这对于企业的生存和长远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新问题,提高企业职工的满意度和幸福度,构建和谐企业,关键在于以员工为本。

以员工为本的企业社会工作认为,在不逾越企业底线的条件下,尽可能的整合和利用各种资源为员工服务,维护员工的基本权益和促进员工福利的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无疑有利于塑造企业的公众形象,促进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达到员工、企业、社会的共赢的局面。

这种取向的企业社会工作强调企业中“人”的因素,企业必须对员工负责,并且将对于员工的福利责任落实到实处,把员工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到一起,看到员工的发展给企业带来的长远效益。它强调社会工作中“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强调对员工及其家庭,社区履行企业责任,并且提倡发展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二)以企业为本的企业社会工作

在市场经济机制下,企业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实体,他们关注的永远是怎么提高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效益,对于维护职工的权益,提高其福利水平,帮助其调适心理压力的问题,畅通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沟通渠道的意义缺乏一定的认识。这就使得企业中的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影响了他们专业技术能力和创造力的发挥,不利于企业的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及可持续的发展。这就需要企业社会工作的介入。

企业为本的模式有别于以职工为本的模式,它强调企业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为企业服务”,企业社会工作者作为企业管理者的“辅助者”,要帮助管理者解决劳资冲突,维护劳资的和谐关系,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帮助管理者有效率的进行企业管理工作。这种取向的企业社会工作遵循下列原则:(1)企业社会工作的实施要以企业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2)企业社会工作的具体工作应该要与企业的组织管理系统相协调,即社会工作者要明确自身的权责和任务,在实务的过程中,处理好与工会和人力资源的关系;(3)企业社会工作的实施要符合现实企业组织管理的特点,从而减少企业社会工作和企业管理的成本;(4)强调科学量化的工作方法,以及对介入结果进行评估。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企业社会工作可以协助企业工会和人力资源部门的健康运行,通过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减少未来问题处理的成本,稳定劳资关系,建立起良好的企业公众形象,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帮助企业在市场中可持续的发展。

(三)社会工作者面临的价值选择

以企业为本的企业社会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他们以企业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以员工为本的企业社会工作则充分地体现了社会工作“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重视企业全体员工福祉的实现。这使得社会工作者或者承担这方面职能的工作者遭遇专业的价值冲突,比如说当企业现行的体制不利于员工的发展或者与社会工作者的价值观产生冲突时,企业社工常常会陷入艰难的抉择。

三、员工与企业双赢的企业社会工作模式

(一)改变企业管理者的思维,明确成本与收益的问题

企业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实体,他们关注的永远是怎么提高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效益。企业社会工作作为一个长期的投资计划,很难在较短的实践内就看到成效。为企业的员工提供福利,安排管理者和相关的社会工作者提供服务都会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如果企业因此对企业社会会工作项目做了了时间的限制,必然会导致服务的不连续和短期性,那么最终服务的效果也很难令人满意。因此作为企业社会工作者,应该向企业的管理者澄清其中成本和收益的关系,使企业知道这种服务项目是一种长期的投资,虽然可能不能在短期内看到服务的效果,但是能给企业带来长远的利益,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百利无一害。只有企业明确了其中的利害关系,得到了企业的支持,才能保证企业社会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二)创新企业社会工作的服务理念

以企业为本的企业社会工作中,工作者的角色倾向为管理者的辅助者,工作的重点是缓和劳资冲突,建设和谐的组织氛围,帮助维护和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以员工为本的企业社会工作中,工作者的角色倾向于员工利益的维护者,工作的重点是维护员工的基本权益,必要时博士企业做出让步。这两种取向的企业社会工作都强调了企业和员工的“服务接受者”的角色,忽略了服务对象的潜力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在现代社会,企业已经不单单是一个独立的经济个体,企业更担负着对职工的生活支持的责任,和对社区的社会责任。这意味着企业社会工作者的任务不单单是维护劳资关系,创造良好的生产和工作环境等这么简单,而是要积极地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和技能动员企业、员工、社区等多方利益主体共同参与,使社会工作者能够从更加宏观的角度提供服务,建立企业、员工、社区自我服务和负责的工作模式。这样不仅是将企业或者员工看作“服务的接受者”,更激发和提高了他们自我服务和管理的潜力与能力。

(三)明确企业和员工的共同目标是实现共赢

以企业为本和以员工为本的企业社会工作,虽然出发点不一样,但是最终的目的都是寻求员工、企业和社会的共赢。这种共赢的理念需要通过企业社工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地透漏给企业和员工双方,使他们明确对方并不是出于自己的对立面上。明确了这点以后,企业社会工作者可以先就双方共同关注的问题作为工作的介入点,比如说新进职工的适应问题以及离职员工的保障问题。

1.新进职工的适应问题

企业的新进职工对于企业的组织架构,企业文化,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等都非常的陌生,并且部分的新进职工缺乏社会阅历和经验,比较容易成为弱势群体。社会工作的本质就是帮助弱势群体,所以帮助这些新进员工自觉运用自己的权力,维护自身的权益是社会工作者的重要职责。

企业社会工作者在介入工作是可以采用职业发展和组织适应辅导。根据他们的能力以及性格特征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了解未来职业发展的趋向和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这对于激发新进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是非常有好处的;也可以采用小组工作的方法,组织部分或者所有的新进员工组织适应的辅导,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和小组社会工作者组织,帮助他们掌握自我解压和调适情绪的方法,尽快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

2.离职员工的保障问题

企业价值取向篇3

【关键词】经营管理理念创新价值取向21世纪,我国企业所处的大环境可以概括为市场化、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兴起。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所带来的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使企业管理面临着一场革命性的变革。同时,我国又加入了wto,这使得我国企业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格局也必然从封闭型趋向开放型并处于日益全球化的进程之中。新环境、新形势对我国企业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企业管理仅靠传统的管理模式、方法已远远不够了。强化管理,不断进行管理创新已成为企业在竞争中制胜的根本保证。

一、新形势发展要求企业经营管理理念进一步创新

近些年来,我国一些企业勇于参与国际竞争,在国际化经营中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经营业绩总体上还不理想,一个重要原因是经营的盲目性、短视性,缺乏战略规划能力。面对外国跨国公司这样强大的竞争对手,企业必须精心谋划、运筹帷幄,找准跨国经营的切入点,集中优势资源,进行战略创新,这是跨国经营获得成功的重要战略要素。为此,我们要在经营的战略观念上不断调整、更新,以适应新的国际竞争要求,提高国际化竞争水平。

21世纪的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的兴起,将对我国企业管理提出严峻的挑战,它要求企业在管理手段上加大对信息技术的投入和应用,在经营决策上注重掌握和运用决策支持系统,在作业流程上进行重新安排或彻底更新;它要求企业减少管理层次,加快信息传递和反馈速度提高管理效率;它要求企业管理人员尽快转变思维方式,更新知识结构,在管理思想上从重视物的管理转向以人为本的管理,并提高企业人员的学习能力;知识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它要求人们重新审视企业与社会的关系,重视环境管理。

加入wto这样一个以市场经济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经济组织,会给我国企业的管理带来诸多机遇,也预示着我国企业在经济运行规则上的国际统一化。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加快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进一步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对资源的控制和产业的垄断,直至完全退出一般性竞争市场,这将为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完全独立自主地进行经营和管理创新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上述种种趋势都预示着企业运行和管理环境的剧烈变化,它必将迫使我国企业进一步加速推进自身的创新过程,并努力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促进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战略措施

1.转变观念,把管理创新作为企业经营战略

思想观念的陈旧和落后是企业管理创新的最大障碍。因此,企业领导必须具有现代企业管理意识,清楚现代管理模式对企业效益的巨大作用,认识到管理创新在当前经济竞争形势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科学管理思想,在此基础上,更新我国企业的经营理念和战略部署,增强集约化经营意识,从战略的高度去推动企业的管理创新。

2.建立有效机制,培育职业化的企业家队伍

创新经济学的鼻祖熊彼特指出,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企业家是最具有创新能力和影响力的人,他们不墨守陈规,不遵循循环流转的轨道,却常常创造性地改变这种轨道。目前我国企业管理创新效率不佳与企业家缺乏不无关系。因此,要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必须注重企业家队伍建设,培育和造就一个主导管理创新前沿和领导市场竞争潮流的“企业家阶层”,促进我国企业经营者职业化。

3.构建企业创新文化

企业要实现管理创新,也需要文化渗透,需要建立一个健康向上、同心同德、生生不息的企业人本文化。良好的管理创新氛围文化的力量是巨大的。为此,要培育企业强烈而持久的创新价值观,形成强烈的创新认同感;构建企业管理创新的软环境,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表彰创新英雄人物,发挥榜样的积极作用;完善企业创新机制,形成强大的创新动力;设计创新文化礼仪以及创新文化网络,宣传创新的价值观念来感染员工。

4.加快制度创新,以制度创新促进管理创新

现代企业的竞争也是企业制度间的竞争。企业制度先进与否,企业制度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实践证明:一些先锋跨国经营企业无一例外地对原有企业制度进行了较为彻底的改革,实现了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即对原有企业进行了产权改造,实现了产权清晰,责权明确,对企业产权关系实行了全面的重组和建设,这是其跨国经营成功的重要原因和制度保证。通过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这些企业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造,从而加快了跨国经营的步伐,为企业更快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制度平台。

三、企业管理创新的价值取向调整

应该看到,在现实的社会中,一些企业的高速增长带着对社会和经济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在这种情况下,明确企业和决策者的对外价值、决策者的使命感和责任尤为重要。企业家真正应该思考的问题是企业对整个经济和社会做出贡献,社会责任是企业管理创新价值取向的核心。

1.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和谐统一

企业是社会的一分子,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要为社会发展尽一些义务。虽然社会效益和企业利润有时会发生冲突,但更有相辅相成的一面。既要讲究经济效益,也要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能够长期存在、永续经营的根本所在。我们必须引入企业社会效益经营理念,强调企业管理创新的社会价值取向。社会效益是企业获得长期利益的重要保证。

2.企业经营者必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企业价值取向篇4

关键词:价值导向;企业市场营销;分析与对策

在以经济和商业发展为主的现代社会中,企业的存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原动力,而市场营销体系是加快企业发展的动力,其正确的理念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竞争中的决定性因素,需要通过超前的谋划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竞争挑战,确定以价值导向为核心的企业市场营销体系迫在眉睫,因此认真探索和研究价值导向下的市场营销,建立和发展符合现代企业需求的市场营销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一、价值导向下企业市场营销的准则

在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之下,企业中每个员工、客户都具有各自独特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是客户与利益或者员工与利益之间能否相互满意的重要衡量标准,也是其维持一定联系的基础,因此在现代经济体系下的企业中的市场营销必须将价值导向作为企业市场营销中的准则。其中市场营销的价值导向准则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维持客户与利益或者员工与利益的价值;其二是通过相互之间的关联和联系实现价值的互相转换和价值导向的形成。在以价值为导向的市场营销体系中,如果一个企业无法满足消费者的价值取向,那么显而易见其将会被消费者所淘汰,与此相同,如果单个消费者无法满足企业的价值取向,将会被企业从目标客户中去除。因而在价值导向下的企业市场营销中企业和客户需要一定的联系,即相互满足于对方的价值取向原则,只有满足价值导向的基本原则企业与消费者之间才能形成之后的交易和联系,因此在经济形式改革和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新经济实施下,企业需要不断的通过自身的改革和变化,形成以价值导向为基础的市场营销的模式,只有如此才能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二、消费者价值导向的定义以及对于企业具有的意义

对于消费者价值取向,自从20世纪以来就不断受到国外学者的研究和对其不同定义的阐释理解,在本文中,笔者列举三个学者对于消费者价值取向不同的定义:一是迈克尔所表述的“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源在于企业能否为顾客创造超过经济对手的价值”;二是载瑟摩尔提出的“顾客所能感知到的利益与其在获取产品或服务时所付出的成本进行权衡后对产品和服务效应的总体评价”;三是乌德拉夫提出的“顾客价值是新的竞争优势的来源”。从上述表现中可以看出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得出的消费者价值取向是不相同的,但是总结一下可以得出,向消费者的价值定义存在着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消费者的价值取向和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之间具有紧密联系,消费者关注产品对于自身所具有的价值;二是消费者的价值取向是由消费者决定的,企业无法对其起到决定性作用;三是消费者价值虽然企业无法决定,却是企业所提供的。因此根据消费者价值导向所具有的特点,笔者对于消费者价值导向对于企业的意义做出以下分析。消费者价值导向具有的意义:针对与消费者价值导向对于企业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来说,企业自身所设定的消费者价值取向的评估标准应该和消费者本身所持有的评价标准保持一致,当企业将消费者的价值取向做为市场营销的理念时,需要对于消费者的价值观念进行量化处理,这是具有难度的一点,同时也是把握消费者价值取向最重要的一点,之后,企业在与此相关的战略部署方面的可执行性会加大。因此,消费者的价值意义对于企业来说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消费者的价值测量是消费者价值应用的前提和基础;其二是消费者价值的识别和量化是企业可以制定的针对于如何吸引消费者兴趣、保留消费者需求的战略手段,可以使企业在当前激烈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如何识别消费者的需求、创造吸引消费者的产品,制定可以体现消费者价值意义的企业战略和产品计划,对于企业发挥自身的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战略性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如何建立价值导向下的企业市场营销体系

(一)企业创造知识化的营销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的体制下,知识成为了市场营销最关键的要素,需要企业全体员工必须投入到不断地学习中来,开发新的思维理念,坚持价值导向下的市场营销体系的学习,在企业中形成不断创新、主动学习的良好风气,从而在新的经济体制下,站稳脚跟,把握未来。

(二)建立个性化的市场营销方案

在国民消费大幅度增加的经济形势之下,企业所需要的不再是传统的广泛撒网式的营销战略,企业在制定市场营销方案时需要将注意力由大的市场群体转移到寻找特殊的合适目标,因为在新的经济体制下,合适的目标之中肯定存在着财富的来源,这种营销方案不仅可以节约企业的营销资本,同时可以为企业带来利益,即个性化营销趋势,指的是产品可以满足少量特定或者是单个的消费者为营销的最终目的。个性化的营销趋势满足消费者的价值导向,以消费者为中心,从而可以达到降低营销成本、提高消费者忠诚度的作用。

(三)消费者价值导向下的销售方式

当企业的新产品开发投入市场之后,应对竞争对手、消费者需求以及产品自身具有的质量等方面进行分析,制定一个适合产品本身的短期营销目标,最终目的是使该产品以最快速度占领市场,一是可以通过媒体、广告等不同的形式对产品进行宣传,让消费者最大程度的了解该产品,促进消费者选择此产品;二是通过上门推销等形式,直接向消费者进行销售;三是可以通过优质的服务,让消费者对于企业有较强的可信度,在此基础上促进消费者认可该产品,从而形成购买的倾向。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价值导向下企业市场营销的准则以及展开消费者价值导向对于企业具有的意义,从而得出如何建立价值导向下的企业市场营销体系,企业需要摈弃原有的以产品导向为中心的市场营销模式进而转向以价值导向为原则的新的市场营销的理念,才能提高自身竞争实力,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将消费者价值取向的意义做为企业所具有的竞争资源和竞争优势。

作者:刘荣莉单位:濮阳市铁路建设协调办公室

参考文献:

[1]李昕雨.顾客价值导向下的H供电公司集约化管理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

[2]卢忠东.基于客户价值导向的Ua公司软件营销业务流程规划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

企业价值取向篇5

[关键词]价值分析品牌价值取向品牌价值

一、本土企业品牌塑造中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要做一个品牌至少包括三步:发现价值、实现价值、传播价值。这就是以“价值”为导向的品牌建设理论。而我国许多企业却把精力更多地放在“传播价值”方面;认为只要传播到位了,品牌自然就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企业的品牌就树立起来了。这恰恰就是我们品牌建设中最大的误区。

中国大约只有2%-3%的公司能够不断成长,最后销售额突破一个亿,成为著名企业;很多销售额在五千万以下的公司则占97%以上。占绝大多数的企业之所以无法成长起来,其中原因可能多种多样,但不能排除这样的事实:有些企业在价值取向上存在问题,即在“发现价值”这一关键环节已经出了一些纰漏,而它们在“传播价值”环节上还在大费周章,后果往往是事倍功半,白白浪费企业有限的资源。

我国著名管理实践者张瑞敏曾经说,信息化的社会要求每一个企业要用正确的方法去做正确的事。对于品牌塑造来说,只有品牌的价值取向对了,才会达到把企业品牌做大做强的目标。

品牌塑造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中国的大部分企业对于品牌管理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品牌管理上的知识还是比较贫乏,对品牌管理究竟具体做哪些工作,不了解或了解不深、不完整,甚至不少销售额几十亿、上百亿的企业的营销高层人士都无法清晰地回答创建一个强势品牌的关键要素所在。

另外,除了企业在品牌管理中存在着价值取向方面的问题外,品牌营运中还存在着营销工具功能过剩与投入成本居高问题,必须树立并运用价值分析思维理念,这一点在零售企业品牌打造过程中更有其必要性。

二、本土企业品牌打造中的价值分析

(一)价值分析

价值分析(Valueanalysis,Va),是一种技术经济分析方法和现代化管理技术,1947年由美国人L・D・迈尔斯首创。价值工程着重于功能分析,力求用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实现必要功能有组织的创造性活动。很显然,这里所指的价值,就是评价某一事物的功能与实现它的耗费相比合理程度的尺度。

事物的功能,是指产品(或服务)的功用、效用、作用、用途或能力等。而用户所要求的功能是必要功能。一般用5w与2H提问法来了解和掌握必要功能的全部条件,即:

what――这物品的功能是什么?

why――为什么需要这个功能?

where――在何处,什么环境下使用?

when――在什么时间使用?

who――由谁来使用?

Howto――它的功能如何实现?采用什么方式、手段来实现?

Howmuch――它的功能有多少?即功能有哪些技术指标要求?

价值公式可表示为:V=F/C

式中:V――产品的价值;

F――产品必须具有的功能;

C――购置和使用产品的成本费用。

价值的定义和经济效益的定义是相吻合的。价值分析的目的是提高产品的价值,也就是提高其经济效益。在企业品牌运营中,由于行业特点所决定,品牌打造需要更多的营销费用,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广告宣传、营业推广、公共关系策划等营销管理活动,因此,必须注意对每一个营销工具的费用与功能逐一进行价值分析,力图发挥每一种营销手段的最大价值,尽量降低成本,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二)品牌价值分析中的关键――以消费者的价值取向为导向

品牌价值是企业品牌运营的基础。每一个企业品牌追求的是知名,其前提条件是品牌要成长,因而企业的价值取向对品牌能否增长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企业的价值观――是以最低的成本获得产品的销售收入。

客户的价值观――购买的商品,不但求其性能好、可靠、耐用、美观,而且求其价钱便宜,即要求“物美价廉”,就是要追求高的价值。

对于建设企业品牌来说,品牌的深层次含义――最重要的是你到底能不能抓住“客户价值”或创造“客户价值”,进而实现“客户价值”。品牌价值最终的大与小,取决于企业价值取向,它又是以消费者的价值取向为导向的。

品牌寿命是检验企业品牌价值取向的试金石。有这样一种说法,能够称得上品牌的一定要至少经过二十年以上的历练,大家才认可其为品牌,否则充其量是一个名牌而已。世界500强企业大概平均寿命是40年,超过60年的企业约占30%,真正世界级企业的产品生命周期是短暂的,而其品牌可以“长生不老”。中国超过5亿元以上的企业总数不过1%;而任何一个具有20年以上历史的企业,其中都是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知名企业,都经历了许多意想不到挫折与考验,但他们能够始终不断抓住客户价值,实现价值,这是一种能力。而这种能力的持续性决定了企业的发展。

一个企业在成立伊始,其品牌运作就随之运行,只不过有的企业是在做加法,有的是在做减法――“胜者为王,败者寇”。有的企业通过百年的不懈努力,成就了称作“百年老店”品牌,像我国的青岛海尔,外国的通用等等。

品牌表面上是代表企业或产品的一种视觉的、感性的和文化的形象,实质上它是存在于消费者心目中代表企业全部内容的一种品质,不仅是商品或者企业的标志,更是信誉标志,是对消费者的一种承诺。在消费者心目中,产品和服务项目可以相同,但一样的产品和服务却能被理解和感受到不同的品位。

造就不同感觉的原因是蕴涵于企业品牌的价值取向,它如同人的品格一样,具有不变的个性。这种内涵和价值取向表现为品牌文化,实质上千差万别的企业文化造就了大小不同的品牌价值。

综上所述,企业品牌能够在消费者心目中占据的独特的、尊贵的位置,不仅仅是市场或者是广告商为企业所塑造的形象;它是所有顾客期望的综合,是企业提供,并由顾客受用的产品、服务以及感受三者综合的结果。

三、湖州本土企业品牌价值营运措施

中国许多企业尚停留在品牌认知的层面上,处在一种浅层次的认知层面,认为品牌是基于形象层面,而不重视它内在的逻辑层面。

以价值链为导向的传统营销和管理,是在价值链上寻找企业竞争的关键点;它主要寻求企业竞争的差异化,进而发现企业的竞争优势。可是当达到相当的水准时,企业若想再在价值链上取得进一步突破,往往难度较大。

湖州本土企业中的佼佼者――浙北大厦有限责任公司就进行了这样的探索:即从价值链发展到为价值网,实施对“浙北大厦”这一企业品牌的全方位的运营与锻造。

首先,他们认为“浙北大厦”的品牌价值实际上是浙北大厦商业模式和运营系统的价值总和,那些成功的企业品牌表面上只是规模很大,或者产品或服务知名,但就其实质而言,其强大的商业模式和运营系统是其坚实的基础。其次,他们意识到“浙北大厦”之品牌是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动态的经营管理过程,是贯穿企业生命的始终;从“浙北大厦”诞生的那一刻,就是在运作一个品牌,不是找几个卖点,打几个广告就可以万事大吉的,只有给广大本土的顾客创造价值才能获得持久的成功。再次,“浙北大厦”品牌是浙北大厦企业竞争优势的集中体现,是价值的一个凝结点,是为客户创造价值的集中反映。浙北大厦不断地通过创造客户价值来体现“浙北大厦”这一品牌价值,进而体现企业自身价值。所以说,真正的企业品牌就是由后面看不见的99%的艰苦换来前面看得见的1%的知名,这点很重要。

虽然营销在“浙北大厦”品牌的概念里占的成分比较大,但是品牌不独属于营销,它们不是一个对等的关系。“浙北大厦”品牌涵盖营销的概念,包含营销而高于营销。“浙北大厦”品牌决不是营销的结果,而是经营的结果;“浙北大厦”品牌是靠长期努力做出来的,而不是广告“吹出来”的,更不是搞“轰动效应”能持久维持的。

同时,“浙北大厦”品牌价值建设的理念中融入了“理性价值+感性价值”。所谓感性价值,强调的更多的是认知和感受,所有产品都有感性价值,只是不同的产品的感性价值大小不一样而已。理性价值,则更多强调的是核心能力和技术。具体来说,浙北人塑造“浙北大厦”品牌做好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进行“浙北大厦”品牌调研与诊断,提炼高度差异化、清晰明确、易感知、有包容性和能触动消费者需求的内心世界的品牌核心价值。

(2)建立以核心价值为中心的“浙北大厦”品牌运作系统,努力使企业的核心价值具体化、生动化,使企业品牌建设融于整个经营管理活动,这是“浙北大厦”品牌价值塑造落实的关键。

企业表象上的价格战也好,现金“返还”也罢,只是一种手段之一。而从长远的竞争来说,应该是服务的竞争,这才是永恒的主题。重视顾客服务,应该从最基本的,最细的地方去来探讨顾客的服务。这是一个整体的运作,顾客服务是整个“浙北大厦”品牌建设的关键的部位,竞争最根本的是把顾客价值取向作为品牌价值取向――真诚的服务。

企业就是要关注细节,长期不懈地了解顾客的需求。法国家乐福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鹤能曾经举过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很能说明细节的重要性,“顾客在进入卖场的时候,空气的新鲜度就是给顾客的一个感觉。如果一个商场做得不细致,空气不新鲜,顾客的感觉不会很好。”如果我们事事注意每一个细节,自然能赢得消费者的心。例如,在浙北大厦购物中心的每个楼层的专柜都有类似的布置,各款衣服看似随意的搭在茶几上,旁边有几个舒适的靠椅或沙发,果盘中有糖果、书架上摆着时尚杂志。顾客走累了,随意坐下休息一会儿,翻翻书,带着孩子的吃块糖,一个家的氛围就这样留在顾客心中。

(3)精确计算每次以“浙北大厦”品牌识别统帅企业的营销传播活动的价值,使每一次营销传播活动既能演绎传达出“浙北大厦”品牌的核心价值、精神与追求,同时又确保使企业的每一份营销广告做活,其投入都为品牌做加法,都为提升品牌资产作累积,而所花成本最低。例如,浙北大厦购物中心在地下停车场安装了最新监控指示系统,车辆出入方便快捷。在停车高峰时,广场还专门联系了西邻的新天地广场的地下停车场;旺季来临之际,又申请公安机关专门在购物中心的显著位置设置报警点,全天有民警值班,购物中心周边环境整洁、通畅,安全,给消费者带来了较大的便利。这些投入的费用很有限,可是效果恰到好处。

(4)制定明确的“浙北大厦”品牌价值建设的目标――品牌资产提升的目标体系。品牌的核心价值是品牌的精髓,它代表了一个品牌最居中心位置、且最不具时间性的要素。专家翁向东曾指出:“反观我们国内的很多品牌,几乎不存在对品牌核心价值的定位。营销战略经常受战术目标的左右而偏离对核心价值的追求,广告十分随意,诉求主题月月新、年年变,成了信天游。尽管大量的营销广告投入,多少也能促进产品销售,但几年下来发现品牌资产、整体价值与品牌威望并没有得到提升。”在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推进实施中,目前许多企业普遍缺乏整体价值理念,往往忽视对品牌创建的管理,品牌资产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流失。恰恰相反,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浙北大厦始终以“品牌化经营”、“诚信经营”、“文化服务”为主线,成功的凝结了“浙北大厦”品牌的核心价值。

四、湖州本土企业品牌价值分析的进一步思考

由于行业的因素,对于绝大多数企业而言,在湖州本土乃至全省全国,整个社会中,制造商品牌依旧是主流,中间商品牌往往只能是一个有益的补充部分,绝不可能“喧宾夺主”。那么,企业仅仅只能控制着品牌的渠道,却无法控制品牌的权益么?湖州本土的企业又应当怎样运作来提升自己的品牌价值呢?

在此,我们不妨借鉴一下宜家(iKea)的模式。该企业赢得了2001年由interbrand的top100全球最有价值品牌中排名第44位的荣誉。可以说,iKea是世界上唯一一家既进行渠道经营又进行产品经营并且取得了成功的企业。

虽然该企业控制着全球最大的家居产品渠道,但它的目标是“以自己的品牌以及自己的专利产品能够最终覆盖全球”。基于此种理念,iKea一直坚持由自己亲自设计所有产品并拥有其专利,从而减少了对“上游制造商”的依赖,拓展了生存空间。

iKea发明了“模块”式家具设计方法,这样不仅设计的成本得以降低,而且产品的总体成本也能得到降低。

宜家模式为湖州本土企业提升品牌价值,降低品牌成本提供了一个楷模。从这个成功案例当中,我们可以受到启发,即:进行价值的分析和提升价值的方法同样适用于企业的品牌塑造。

五、结束语

每一个成功的企业品牌都是独一无二的,这种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明确的“价值取向”以及整个系统坚持不懈地抓住“客户价值”,创造“客户价值”,最终实现“客户价值”。

(作者单位: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米贵琪等.科学构筑企业品牌结构[J].北京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

企业价值取向篇6

我们理解这些担忧、抱怨和困惑、疑问,但是,不管是酒企还是经销商,要想获得销售业绩上的持续成长和赢利能力的提升,必须要不断地创造和提炼出企业自身的优势价值。这种优势价值体现在很多方面,诸如品牌价值、品质价值、渠道价值、战略价值等等。但是所有的价值都是基于一个价值管理的核心:实现客户优势价值管理。

无论是酒企还是经销商,在其白酒业务层面上,所面对的客户群体主要是渠道经销体系的成员和产品所面向的消费群体成员。笔者以为,针对这两个群体因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引起的营销和消费特征、行为的变化,要不断地挖掘和创造出在业务层面上所潜藏着的、能够推动业绩成长的、能够和目标客户产生共鸣的价值取向。这个独特的价值取向就会成为一种优势,一种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与众不同的销售主张。

我们注意到,有些酒企和超级经销商,在其业务市场上,已经开始在关注甚至是力主推行以价值为导向或者以价值观驱动营销为核心来制定市场战略。实际上,这就是客户优势价值管理的一种形式。其目的在于:在越来越细分的目标市场和目标消费群体以及越来越细分的渠道经销体系上挖掘和创造出独特的销售主张,并把它转化成为企业的竞争优势,从而实现价值最大化,赢得更多的利润回报。

这些酒企和超级大商们在运用客户优势价值管理模式的过程中,经常会从三个价值取向方面的优化管理入手:一个是在渠道经销体系的价值取向上进行优化管理,一个是在产品消费体系的价值取向上进行优化管理,一个是利润模式的价值取向上进行优化管理。

那么,如何在上述三个方面的优化管理进行价值取向的界定,又分别是怎样获取到利润的呢?

首先,在渠道经销体系上,我们要了解每个酒企和经销商在渠道价值链上的结构组成情况,其产品或者服务在这个价值链上能否形成适合于这个渠道特性的独特价值,同时也要了解和企业自身构成竞争的其他企业的产品或者服务,与自己有哪些不同,会否和我们的独特价值有冲突,如果有冲突,能否在冲突的过程中我们占据优势。通过这样的比照,我们的酒企和经销商就可以判断和选择哪一种渠道经销体系的价值取向可以和下线客户、消费群体产生共鸣,并且把这种价值取向深入细化下去。比如茅台直营店的战略布局,其价值取向的界定,是在于它所具有的独特价值能够支撑起未来业绩的持续成长和与更多的消费者产生直接互动和心里共鸣。

其次,在产品消费体系的价值取向上的优化管理,要抓住一个核心:应仔细研究消费群体的消费行为特征和需求的变化,并因应这种变化,为客户和消费者量身打造产品和附加的增值服务。也就是说,在既定的价值取向下,要做一个优势产品和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者和执行者。

在这一点上,很多酒企和超级经销商都有着自己的理解和应用。消费者盘中盘和跨界圈层营销两种营销模式解决的就是高端小众需求以及需求背后圈层价值理念的融合问题。所以,要做好这个消费体系环节的优化管理,企业的文化、品牌的理念应该与时俱进。如果你的文化、你的理念不能够和消费群体有共鸣之处,那么,在价值取向上就存在着问题,就会产生沟通的距离。

也只有在对消费群体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才会建立起有质量的沟通基础,也才能够抓住制定解决方案的核心焦点问题。

最后,在利润模式价值取向的优化管理上,不管是酒企还是经销商,都需要转变一种观念:跳出产品的思维框架,不要再做单一的产品提供者,要做价值主导销售的驱动者和主导者,把客户优势价值转化为利润,不要让这种价值成为一种形式落不了地。

很多酒企的定价模式往往都不是基于价值,也就是以产品或者服务的价值为基础来进行定价的。所以,在价格体系上往往也会存在着一些问题,从而会影响利润模式价值的取向。

企业价值取向篇7

【关键词】企业价值观质量文化竞争

一、引言

近年来,在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主要投诉项目之中,企业产品质量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为了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了让企业产品质量有所提高,在秉承客户至上现代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不少企业家存在着一定的困惑:企业怎么样成功建设企业质量文化?当前企业的重要任务是:不断加深对企业质量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建设企业质量文化,建立健全企业质量制度。对企业产品质量起着重要决定作用的是企业质量文化。企业质量活动与质量意识有着紧密的联系,企业精神活动与物质活动的总和是企业质量文化。

二、创建企业质量文化的必要性

在实践中,一旦创建企业质量文化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经过企业领导者的确认,我们应该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进行有效地宣传教育。从以下几点能够体现出创建企业质量文化的必要性。第一,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产物是企业质量文化。在日趋激烈地市场竞争当中,企业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发展至关的重要因素。第二,企业的生命力在于企业质量文化。企业的质量文化素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产品质量的好坏。第三,解决企业质量问题的必然选择是企业质量文化。针对目前企业产品质量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应该建立起全民质量文化管理。

三、企业价值观与企业质量文化

(一)企业价值观。在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企业价值观是明确什么应该提倡,什么应该反对,企业崇尚和鼓励员工什么样的行为,企业反对员工做出什么样的行为。企业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行为导向。企业质量文化最核心的内容是企业价值观。企业与企业员工行为对应的价值取向能够通过企业价值观全面地反映出来。企业价值观能够让整个企业员工更具有凝聚力,能够有利于端正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促使全体员工朝着一个共同方向不断发挥出各自才能。

(二)企业质量文化。只有经过较长时间的规范管理和传播,才能形成企业质量文化。换句话说,企业质量文化是旧观念、旧思想和行为方式被新观念、新思想和行为方式不断取代的过程。为了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新思想,我们应该积极开展相关方面的宣传,反复灌输相应的知识。当今世界,先进企业将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根本目标定为培育企业质量文化。我国企业只有根据自身的实践情况,采用合适的发展方式,不断加强培育企业质量文化,才能在科技水平和产品质量方面不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在建设企业质量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为企业的长久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将以物为中心的硬管理和以人为重点的软管理统一结合起来。

(三)企业价值观与企业质量文化的关系。企业价值观与企业质量文化的关系能从以下几点体现出来。第一,企业价值观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企业质量文化的价值取向和相关的质量观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价值观。第二,企业价值观具有一定的约束功能,形成与企业质量文化有关的体系文件和质量组织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上取决于企业价值观。第三,企业价值观具有一定的调节功能,企业质量文化的质量成果和质量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价值观。

四、建立企业质量文化的几点建议

(一)树立质量价值观念。企业质量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企业的质量价值观。企业的质量价值观是企业质量文化建设的最高模式和层次,对企业的生产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让企业质量文化具有更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为了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质量意识和质量行为,为了引导企业员工在整个集体的质量观念和质量目标中成功融入个人的质量目标和质量意识,企业必须在经历较长时间后形成独具特色的质量价值观念。改变心智和习惯是培育企业价值观最关键的因素。企业员工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想,企业员工做人和做事的方式取决于是否端正态度,企业员工的行为结果取决于其做人和做事的方式。

(二)构建企业质量标准。目前,社会普遍接受的是产品质量体系或者质量被一个较为公证的第三方机构作出可靠、正确评价的科学质量制度,即质量认证。企业不断取得进步,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开展认证工作。企业创设名牌的主要途径是认证,企业质量文化、文化得以弘扬的基础也是认证。企业构建企业质量保证和质量管理体系应该严格按照GB/ti9000标准来执行。只有每位企业员工都严格按照质量体系进行控制、生成,才能保证顺利开展企业认证工作,才能保证企业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从而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三)提升企业员工的质量文化素质。企业员工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体现出企业的质量文化。为了让社会公众对企业优秀文化有更深刻的感受,企业员工应该用自己的行为展现自身优秀的质量文化素质。企业的质量文化能够通过企业根据每位企业员工所在岗位的不同要求,制定明确具体的规范,引导和约束企业员工的行为体现出来。为了建立全新的企业质量文化,我们应该不断完善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及时转变企业员工的行为方式。

总而言之,树立企业价值观与企业质量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无规矩,不以成方圆。为了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高效运行,企业应该建立健全内部质量考核机制。现代企业管理的新模式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企业质量文化。从目前看来,在借鉴世界先进企业管理方式的基础上,创新和改革已经成为我国企业管理的题中之义。企业文化不仅要始终保持经营理念的创新性,而且要在企业管理细节上反映出其经营理念。构建优秀的企业质量文化有利于企业提高业绩、加快自身建设,推动企业不断走向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张波,陈标鹏.《关于我国企业加强质量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特区经济,2012

[2]毛学伟.《企业质量文化的建设不容忽视》[J].中国国门时报,2012

企业价值取向篇8

关键词:顾客价值核心竞争力

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对顾客的竞争,顾客已成为现代企业最重要的稀缺性资源。因此,从企业战略的高度,对企业的顾客价值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相匹配而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问题进行研究,有助于企业的战略决策和管理。

对顾客价值概念的界定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顾客价值已成为西方营销学者和企业经理人共同关注的焦点领域,被视为竞争优势的新来源。其中具有重要影响的顾客价值理论包括:波特的买方价值理论,泽瑟摩尔的顾客感知价值理论,劳特朋的4cs理论,格朗鲁斯的顾客价值关系理论,伍德鲁夫的顾客价值认知理论、科特勒的顾客让渡价值理论。

虽然上述西方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顾客价值理论,但绝大多数在顾客价值理论的根本认识上是一致的,即企业应该真正站在顾客的角度来看待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这种价值不是由企业决定的,而是由顾客决定的,且都认同顾客价值实际上是顾客的感知价值。而顾客感知价值的核心是感知利得与感知利失之间的权衡。感知利得包括物态因素、服务因素及与产品使用相关的技术支持等质量要素;感知利失则包括顾客在购买时所付出的所有成本,如购买价格、获取成本、交通、安装、订单处理、维修以及失灵或表现不佳的风险。由此可以判断,提升顾客价值可以经由增加感知利得或减少感知利失来实现。而对顾客价值进行权衡和评价,目的是寻求顾客的真正价值所在,为企业构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提供新的战略思维和途径。

企业竞争战略思维的转变

在不同的时期和环境下,企业制定竞争战略的思维是不同的。回顾企业竞争的实践可以发现,企业竞争的思维观点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种是强调与竞争者的较量。该种观点认为企业要取得成功,就必须找到竞争对手的弱点,并针对这些弱点发动进攻;一种是强调顾客的观点,认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方法是为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以及不断创新,它们认为顾客是企业能否获得优势的最终决定者。

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导向的竞争观点越来越成为理论界和企业界关注的焦点。基于市场导向的竞争战略的核心是创造优越的顾客价值,它不仅要求关注顾客、竞争对手,而且强调企业必须整合内部以获得各部门、各环节的职能协调。基于市场导向的竞争战略要求企业组织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通过不断地收集和处理有关顾客和竞争者的信息,不断地检测和寻找持续竞争优势的替代来源,以决定如何才能最有效地为现有的和潜在的顾客创造优越的价值。企业通过为顾客创造优越的价值,不断可以获得有益的信息收集,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同时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处理好与竞争者、中间商等市场力量之间的关系。jaworski和kohli提出,基于市场导向的竞争,其本质就是要从事与众不同的活动,或者根据市场条件的变化做出不同的反应。

提升顾客价值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在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internet技术广泛应用的背景下,企业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惟有确立自己的竞争优势才行。传统上,企业往往习惯于通过提高现有产品的价格/性能比的方式来确立自己的竞争优势,或者是通过产品的低成本,或者是通过产品的高质量(性能)来赢得竞争优势。它们将精力集中在追求比竞争对手功能更全、性能更高、价格更低的产品上,而这些产品是否能够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是否能够为顾客带来更大的价值则关注很少。

从表面上看,一家企业的竞争力来自产品或服务的价格与品质,然而能在全球竞争中得以成功的企业,不论是西方公司还是亚洲新兴企业,均有能力发展出类似的成本水准和品质标准,彼此间并无太大差异,无法形成重大的优势。从长期来看,一个企业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应立足于企业在追求顾客价值实现的过程中,向顾客提供优于竞争对手并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的、为顾客所看重的消费者剩余价值的能力。企业的这种独特能力,由于意在追求顾客的满意度与忠诚度,体现了顾客价值导向,同时,又难以为竞争对手所模仿,因而,可以为企业提供持续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哈默(garyhamel)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将企业的这种能力称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综上所述,从其本质来看,核心竞争力就是为认定的顾客利益做出贡献而且不易为竞争者所模仿的能力,是让消费者得到真正高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感知价值。核心竞争力不仅仅取决于它在核心技术、研发团队、营销网络、企业文化等方面比竞争对手做得如何出色,更取决于它能为顾客提供多少价值,取决于顾客的感知利得和感知利失之间的权衡比较。顾客的最终选择取决于对竞争产品感知价值的比较结果。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果无助于提升顾客的感知价值,则是毫无意义的。因此,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顾客价值的大小成为了顾客进行市场提供物选择所依赖的重要标准,能否提升顾客价值是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准,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顾客价值。如果不能为顾客创造更大的价值,如果竞争偏离了顾客及其需求,市场竞争的赢家即使在短期内取得了独占地位,最终也难免被其它更有价值的替代品所取代。

基于顾客价值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模式

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企业存在目的的惟一正确定义就是创造顾客,只有满足消费者的种种欲望和需求,社会才会把创造财富的资源交给企业。如何将资源最大程度地、有效地转化为顾客价值,这将是企业构筑核心竞争力的基点。因此,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技术要素,还要在企业内部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系统进行有机的整合,并与企业的组织文化融为一体。

在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的整合过程中,需要一个以市场为导向、以创造高于竞争对手的顾客价值为中心的企业文化氛围。在这当中,变革措施的实施者要始终绷紧顾客价值这根“弦”,通过对企业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整合,最大限度地增加顾客对产品和服务的满意程度,也就是提升顾客价值。总之,核心竞争力只有自始至终围绕顾客才具有战略意义,核心竞争力的构建过程是一个从认识顾客的需求开始,以满足顾客的需求结束的一个不断螺旋上升的过程。

由此可见,顾客价值最大化是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导向和目标,只有实现了这个目标,才能最终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企业核心能力与顾客价值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1来概括。

从图1的模型可以看出,企业存在的意义在于满足顾客需求,或者可以将企业看作是一个顾客价值创造系统;企业产出的最终结果就是企业市场提供物的顾客感知价值;而顾客则基于价值感知的大小来选择购买最佳供应商的市场提供物;因此,顾客价值是企业之间竞争的本质与基础平台,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本质上就是提供了比竞争对手更高的顾客感知价值;企业采取的任何行动都必须聚焦于顾客,最终有助于提高顾客感知价值,只有这样企业的竞争力才能得到提升,企业战略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提升并传递更高的顾客感知价值。

基于以上分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是一个审视、分析、发现和创新的管理过程。构建基于顾客价值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通过对顾客期望价值和环境进行分析预测,来整合企业内外资源,为顾客提供期望的价值,并创造出未来市场的产业组织和管理形态。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识别和了解目标市场顾客的期望价值

企业必须清楚地知道顾客在购买产品时是如何考虑得失进行选择的。如果企业寻求的是最大化顾客价值,就必须了解是什么促使他购买公司的产品,是价值、习惯、身份还是情感?这有助于企业更加弄清楚两个重要的问题:顾客内在的深层次的需要是什么,需求怎么变化,企业为顾客解决了什么问题,还有没有别的解决方式;顾客从企业可以获得怎样的利益,从别的企业中能否更好地获得这些利益。如果企业真正懂得顾客的价值,将更有助于企业去构建适合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二)找出顾客最关注的价值领域

顾客在购买产品时,关注的可能只是以最佳的价格满足他们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而什么是顾客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不是企业想象出来的,而应该是在顾客心目中他们认为最满意的东西。因此,要找出对顾客来说最重要的价值领域是什么,还要考察这些价值领域受哪些因素影响。比如,顾客关注的价值包括质量、价格、方便程度或是三者兼而有之?品牌由哪些因素组成?公司目前所采取的行动如何影响其产品和服务在顾客心目中的价值?

(三)将资源集中投入到关键的价值领域

从上述的分析中企业从两方面找出了需要提高的关键;一方面是通过理解哪些是关键的顾客价值驱动因素;另一方面是通过与竞争对手相比在关键的价值驱动上的相对地位。企业最后要做的就是将资源投入到最有竞争优势的地方—关键的价值领域。要知道,平均投入到产品或服务身上,最终的产出不会是均等的。只要理解了是什么促使顾客购买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就应该在哪儿投资。这样,企业可以最佳地分配自己的战略资源,从而最大化顾客价值。所以,对企业来说,集中资源于关键领域、留住顾客才是最重要的,也最能产生效益。

(四)培养资源整合能力。

企业价值取向篇9

随着价值最大化上升为公司整体的管理思想,价值管理作为一种以创造价值、实现价值增长为目标,在公司的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中遵循价值理念。依据价值增长规则和规律,探索价值创造的运行模式和管理技术,逐渐成为企业现代管理实践的最佳模式。1985年,波特在《竞争优势》中提出价值、价值链以及价值管理的思想,在过去近20年的时间里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被列为现代先进管理思想,成为研究竞争优势的有效工具。但其更多的是基于静态的概念分析,和对企业价值管理的常态描述,主要针对在某一时点如何进行价值定位、价值创造。现实中的情形与波特的理论构建有一些区别,因为企业总是处于一个纷繁复杂的、动态的环境中,并且这种变化的趋势有愈来愈快的趋势,所以企业必须在动态中进行价值管理。着重考虑如何在时变过程中动态地实现企业整体价值最大化,即企业如何持续地创造价值并实现企业自身整体价值增加,这就是时变过程中企业的价值管理问题。显然,引入时间变量之后,我们有必要在波特竞争理论的基础上作出新的探讨,拓展企业价值管理的理论研究——着眼于持续地创造价值并实现企业自身整体价值增加,以使理论更接近现实世界。

现代企业理论的一个核心观点是,企业是一系列(不完全)契约(合同)的有机组(nexusofincompletecontracts),是人们之间交易产权的一种方式。企业是不同的要素投入主体之间组合的一组契约,这组契约可能是显性的,也可能是隐性的。不同的要素投入主体可能拥有不同的偏好、资本、技能、信息和禀赋,理性的要素拥有主体参与到企业的契约中,向企业贡献自己的资源,以试图从企业的运营中获得回报。这组契约治理着企业发生的各种交易,使得其企业内部发生的交易费用低于由市场组织这些交易时所发生的交易费用,但由于现实世界的复杂性、经济人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的影响,这组契约通常又是不完备的,所以相对于市场而言,企业的契约是一种不完备契约。为了在取得低交易成本收益的同时弥补企业契约的不完备性,就需要在企业内部存在一个控制机制,来弥补企业契约的不完备性,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作和发展,这可视为企业内部控制的本质。而林钟高等认为内部控制应该是协调企业利益相关者相互利益关系,保障各利益主体的特定利益机制的根本性制度。

实际上,无论是为了弥补企业契约的不完备性,还是为了协调企业利益相关者相互利益关系从而保障各利益主体的特定利益,都离不开企业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共同治理。在涉及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中,企业要综合考虑其不同的主要互动对象的要求,进行自身定位。最重要的是,企业要避免与互动对象在价值取向上的冲突,如此才能保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企业必须考虑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尤其是社会的文化传统、价值取向,企业的价值理念应顺应社会的价值取向。在新经济、新时代下,如何创造价值,以及实现价值在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下的和谐分配,企业如何认识和把握内部控制的职能成为关键所在,同时它也是培育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手段。综上所述,把紧密相关的内部控制、价值管理合二为一,整体促进企业价值提升成为本文思索的重要理论课题。

二、内部控制和价值管理的融合研究:基于时变特征的互动性分析

企业价值取向篇10

关键词:物流;快递服务业;顾客感知价值;定价方法

引言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和物流的迅速发展,快递业的发展速度也随之加快。作为物流服务业的一种典型代表,快递服务业更好地满足了社会对于物品快捷、安全运送的需求。但很多快递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和抢占市场,只一味注重业务量的增长,一直停留在靠价格战来赚取市场份额的劣性竞争阶段,长期的低价竞争严重挤压了企业的利润和生存空间,制约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面对激烈的物流市场竞争,采取正确的快递服务定价方法,制定合理的快递服务价格,是快递企业顺利走向市场、求得生存发展的重要途径,也在有效提升企业效益、促使企业拥有更大的市场份额方面显得极为重要。

1现有的物流服务定价方法及其不足

目前,物流企业的服务产品所采用的定价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成本导向定价法、需求导向定价法和竞争导向定价法。

成本导向定价法更多的是关注对供给方消耗价值的补偿及盈利,却忽略了对需求方利益的关注,但作为购买物流服务的需求方而言,更关注的是物流服务能否为自己带来价值。这样的定价方法不能全面地考虑到企业和顾客双方的利益,一定程度上对于物流企业拓展业务会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也不符合互利双赢的物流发展理念。

企业在采用竞争导向定价法时,一般是通过研究竞争对手的生产条件、服务状况、价格水平等因素,根据自身的竞争实力、参考成本和供求状况来确定商品价格。通过这种方法制定的价格通常会随着对手价格的变动而随之变动,企业往往会为了争取客户采取价格战,最终使企业自身利益受损。

需求导向定价法是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状况和消费者对产品的感觉差异来确定价格的方法。该定价方法较好地考虑到顾客的需求,但同时作为价值最大化追求者的顾客和企业,如果企业一味以顾客需求为主,只追求顾客的满意,就会使企业的物流服务价格较低,利润较小,长期下去会影响企业的盈利。

2顾客感知价值理论

顾客感知价值理论的研究最早是从顾客价值开始的。Drucker(1954)[1]曾经指出,顾客购买和消费的决不仅仅是产品,而是价值。Kolter和Levy(1969)[2]在研究顾客满意度时提出的,他们认为顾客满意度取决于其感知价值。载瑟摩尔(Zaithaml)[3]通过对饮料市场的探索研究,在1988年从顾客角度提出了顾客感知价值理论。他认为,感知价值是消费者基于购买产品的所得与所付出的一种感性认识,是消费者对于产品效用的一个全面的估价。

3基于顾客感知价值的物流服务定价理论

顾客从某种服务产品的消费上所获得的感知价值的多少,取决于顾客对该项服务产品的感知质量的高低,感知质量是消费者通过对其所购买的服务产品感受到的实际服务质量水平与其在购买前的对服务质量的期望比较所得。由于服务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消费者对其价值高低的判断主要是从对服务产品的需求及感知价值的角度出发。顾客感知价值理论的核心就是,以顾客感知价值作为服务定价的导向,以顾客的满意为基础,对服务产品的本质和特性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出发点寻求服务价格制定的基础和依据。

对物流服务企业而言,客户感知价值即客户对企业所提供服务的一个综合评价,是客户感知所得与感知所失之间的权衡关系。客户感知所得,指的是客户购买物流服务所得到的所有利益。其中,物流服务质量(便利性、及时响应性、适应性、可靠性等)、客户关系、品牌形象等是影响客户感知所得的重要因素。客户感知所失,是指客户购买物流服务所付出的全部成本,包括客户为服务所花费的货币成本和非货币成本(如时间成本、搜寻成本、不便利成本和精神成本等)两部分。

顾客感知价值是物流服务定价的基础,物流企业要利用科学手段对客户感知价值进行测度,通过提高客户感知所得,降低客户感知所失,增加客户感知价值,然后根据客户感知价值的差异对物流服务进行差异化定价。

4物流服务价格与其影响因素间的关系

通过以上对几种常用的物流服务定价法及顾客感知价值理论的简要分析,概括出物流服务价格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通过上图可以看出,物流企业服务产品的定价受到企业自身的物流服务成本、竞争企业的产品价格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的影响。当顾客对物流企业的服务产品感知价值较高时,会选择购买该企业的服务,与此同时,顾客极有可能在下次继续选择购买该企业的物流服务,逐渐形成顾客忠诚度,这样企业就提升了自己的市场占有率。在这整个过程中,物流企业及其竞争企业的产品定价会影响到顾客的感知价值,同时顾客的感知价值又会影响到各个物流企业的市场份额,进而影响到物流服务产品价格的制定。由此可以看出,顾客感知价值这一因素作用于整个物流服务价格制定的始终,企业价格的制定既要受到顾客感知价值的影响,同时又会作用于顾客对于物流服务产品的价值感知。

物流服务成本决定了物流服务定价的底限,顾客感知价值决定了物流服务定价的上限,即物流服务成本和顾客感知价值。而竞争者的价格则是对本企业物流服务定价的一个对比调整。对于提供基本同质物流服务的企业而言,可以将其视为物流服务价格的上限。当价格超越竞争者的价格时,顾客将不会选择该企业的物流服务。因此,在实际定价中,企业要灵活运用竞争者价格,可以运用价格博弈,以期与竞争者达到一种相对平衡稳定的状态,获取企业自身物流服务价格。

小结

通过对几种常用物流服务定价方法的简要分析,结合物流服务的特殊性,文章认为,对物流服务的定价,应该将三种常用定价方法融合在一起,综合考虑成本、竞争、需求三种因素对于价格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要充分考虑到顾客感知价值这一因素,综合这四种因素,制定出合理的服务价格。

参考文献:

[1]Kotler.p,LeVy.S.J.Broadeningtheconceptofmarketing[J].Journalofmarketing.1969

[2]弗雷德里克.忠诚的价值.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67-69

[3]parasuraman,a,.V.a.Zeihtaml,andL.L.Berry,SeRVQUaL:amulti一itemScaleFormeasuringConsumerperceptionsofServiceQuality,JournalofRetailing,1964(l),12-40.

[4]朱思文.顺风物流基于顾客让渡价值创造的营销战略研究[D].2005.10

[5]张圣忠,陈文强,吴群琪.基于消费者剩余的物流服务定价方法研究[J].物流技术.2009(4):50-52

[6]张世翔.我国物流企业服务价格现状分析与定价策略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