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投资的内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1:01:43

国际投资的内涵篇1

19世纪60年代,国际直接投资在英国产生。20世纪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60年代以来,开始迅猛的发展,1998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创历史记录达到6440亿美元,比1997年增长近40%。国际直接投资在不断地发展,理论也应该相应的与时共进。

一、国际投资理论的内涵分析

国际投资理论的内涵,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国际直接投资是指一国(或地区)的居民和实体(直接投资者或母公司)与在另一国的企业(国外直接投资企业,分支企业或国外分支机构)建立长期关系,具有长期利益,并对之进行控制的投资。”日本学者原正行认为,“企业特殊的经营资源在企业内部的国际间的转移。”日本小岛清认为,“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所谓直接投资应该理解为向接受投资的国家传播资本、经营能力、技术知识的经营资源综合体。这里讲的经营资源是指在经营企业中发挥各种能力的主体,从表面上看是以经营者为核心的,更实质地讲,是指经营管理上的知识和经验,包括专利、技术秘密以及市场调查方法等广泛的技术性的专门知识,销售、采购原料、筹措资金等在市场上的地位,以及商标及信用、情报收集、研究与开发等的组织。”澳大利亚学者a1G1肯伍德认为,“一国的一家公司在另一国设立分支机构或获得该国一家企业的控股权。”

上述的国际投资理论的内涵界定各有侧重点,有的强调“经营资源”的转移,有的强调“控股权”,而且就其对投资主体的界定也过于的狭隘了。对于内涵的界定笔者认为,国际直接投资是跨越国界的以生产要素产权关系的变更为基础而产生的经营权变更的投资行为。这里强调以产权关系的变更为基础获得经营权的行为,是为了与间接投资相区别,间接投资也是一种投资行为,也会引起产权关系的变更,但是却没有经营权的变更,也就是说经营者没有改变,这可以说是与直接投资主要的区别。这里没有强调国际直接投资的主体是企业还是个人,笔者认为主体可以是任何的组织、机构和自然人,只要它能够跨越国界的获得一家经营性团体的经营控股权,那么它的投资行为就是国际直接投资的范畴。(关于个人的投资行为将在下面的段落里介绍,这里不详细分析。)

二、对经典投资动因理论的思辩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自产生起,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处于主流地位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有两条路线,第一条主线是以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主要的代表理论有海默的“垄断优势论”、巴克莱和卡森等人的“内部化理论”;第二条主线是以国际贸易理论为基础,主要的代表理论有维农的“产品周期理论”和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论”。

(一)以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的理论

海默在对不完全竞争市场进行研究后认为,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面对同一市场的各国企业之间存在着竞争,若某一家企业实行集中经营,则可使其他企业难以进入该市场,形成一定的垄断,可获得垄断利润。构成国际企业垄断优势有多种因素(1)技术优势。技术优势包括技术、知识、信息、诀窍、无形资产等要素。(2)规模经济优势。由于规模经济使生产集中,降低成本,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3)货币和资金优势。进行投资的大公司往往有雄厚的资金或者有广阔的资金筹集渠道。(4)组织管理优势。公司拥有大批的受过高等教育的和丰富工作经验的管理人员。

巴克莱和卡森理论的产生源于科斯定理,认为不完全竞争并不是规模经济、寡占行为、贸易保护主义和政府干预所致,而是由市场失效、企业交易成本增加所致。正是由于市场不完全,行业因素、国家因素、地区因素和企业因素影响交易成本,所以企业更倾向于实行市场内部化来降低成本,虽然内部化又不可避免的增加了企业的内部成本,但只要内部化的成本小于市场的交易成本,内部化就可以实现。

(二)以国际贸易理论为基础的理论

维农认为,垄断优势不能彻底解释跨国公司需要通过建立国外分支机构去占领市场,而不是通过产品出口和转让技术获利的根本原因。他把产品划分为新产品创新阶段、产品成熟阶段和产品标准化阶段,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是公司在产品周期过程运动中,因生产条件、竞争条件等区位因素发生变动后所作的理性选择。

小岛清基于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分析国际直接投资产生的原因,要从宏观经济因素,尤其是国际分工的角度来进行。根据其动机,划分为四种类型:(1)自然资源导向型。此类直接投资的目标是出于利用东道国的自然资源而产生的投资行为。(2)市场导向型。此类投资的直接目标是维护和扩大出口规模。(3)生产要素导向型。此类投资的直接目标是利用东道国廉价的生产要素。(4)生产与销售国际化导向型。此类投资的直接目标是建立全球化的生产与销售网络。

以上的国际投资理论是比较流行的投资理论,这些理论能够较好的解释国际直接投资的一些动因,可以为我们的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持,但是笔者认为理论的发展也有其明显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1)以上理论是建立在诸多假设的基础上的,如果脱离所做的假设,有些理论就会站不住脚,例如有的理论是建立在没有关税和贸易壁垒的假设之上的,而在实际生活中这种假设还没有真正的实现。(2)就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而言是在资本主义冷战之后,资本主义用新殖民主义经济政策大肆对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侵略,理论的提出具有其历史局限性。由于以上理论都是产生于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他们的立足点是成功的资本主义经验基础上的,而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投资行为没有做出完整的归纳,他们的理论是为资本主义服务的。(3)这些理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对企业的垄断优势为什么必然会引起国际直接投资没有做出解释,就理论的多样性来说没有形成共同的理论基础,只能说明某一国家的某一时期的直接投资行为,而对于国际直接投资的规律没有恰当的表述。(4)在论述直接投资理论时,只是在理论上把单个人可以作为投资的主体,而在理论的建立上却没有把个人的投资行为概括在理论之中,随着个人投资行为的加大,理论应该把个人的投资行为包容进去。(5)对今天国际直接投资的新动向和投sp;[1] 宋亚非.中国企业跨国直接投资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 刘昌黎.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3] 刘跃生.国际直接投资与中国利用外资[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

[4] 刘国光.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1.

[5] 佟福全.第五次浪潮[m].北京:中国民航出版社,1999.

国际投资的内涵篇2

   提高生态投资效益,可以在实现原定生态目标的前提下,节约生态投资,腾出更多的资金来满足经济建设的需要;也可以用同样多的生态投资,取得较多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利于实现生态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各学者在此领域的研究成果,期望能为生态投资的研究提供更多的帮助。

   生态投资是生态研究领域内的新课题,目前我国理论界对它的研究还没有形成系统。但是与生态投资有关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有关部门和专家对生态投资相关课题发表了一些论着,如张福庆,董唤霞发表了《科学发展观催生生态投资建设理念》,针对传统的经济发展建设模式,提出经济发展应建立在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内容的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走生态投资建设之路,以实现“五个转变”和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协调统一的本质内涵。该论文侧重于号召有关部门发展常规投资的同时注重生态环保的投资。汤尚颖和徐翔发表了《准确理解生态投资的内涵》,文章指出随着环保投资的界和内涵不断延伸,环保投资的概念也将演变为“生态投资”环保投资及生态投资的内涵。在区分了环保投资和生态投资的内涵之后,指出生态投资从范畴上看应包含:(1)生态环境保护投入;(2)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投入;(3)生态产业投入。马国强发表了《生态投资与生态资源补偿机制的构建》一文,明确了我国现阶段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的生态投资模式,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尽快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投资与生态资源补偿机制。文中首先分析了我国的生态环境与资源承载力,论述了我国目前的生态投资状况和以政府为主导的生态投资模式选择的必然性,之后在对比国外生态投资与生态资源补偿机制的实践经验和我国目前面临的困难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生态投资与生态资源补偿机制的构建的一些建议。牛荣在《论西部生态投资补偿方式》一文中,在分析生态投资补偿的含义和探讨进行西部生态投资补偿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应以政府补偿为主,采用多样化的补偿方式,来解决西部生态建设投资不足的问题。此外,由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简称“国合会”)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共同公布的《中国生态足迹报告》中也分析了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的诸多现状,提出了增强生态投资的一些途径和具体实施方法。

   通过上述有关学者的相关论文和有关部门的官方报告可以得知,目前我国学者对生态投资的研究主要是依附于对环保投资的基础之上,虽然针对有关的生态投资内涵,以及生态投资的补偿机制等有了专门性的论述,但是并没有形成有关生态投资研究的学术体系。大多数研究都只是针对生态投资课题的某一方面,而没有一个全面的综合性的研究。所以理论研究虽然有了一定的进步,但并不能满足我国生态投资日益发展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对生态投资课题进行一个系统的综合研究。

国际投资的内涵篇3

《亚洲创业投资期刊》(aVCJ)中文版于2005年由亚洲创业基金期刊集团联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北京市创业投资协会、以及其它几家关联机构发起主办。

《亚洲创业投资期刊》(简称aVCJ)是一本消息详实可靠、内容严谨公正的专业性刊物,主要报道亚太区域内的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活动和信息。是亚洲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领域的领航性刊物。aVCJ提供的信息涵盖基金募资、投资、退出以及项目背后的人物和背景材料等信息。

《中国风险投资》

《中国风险投资》杂志是在中国原人大常委会成思危副委员长直接倡导,大力支持和关怀下创办的,依托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的强大学术背景,密切关注创业者和投资者的切实需求,分析宏观经济发展趋势,解析产业发展动向,剖析创业成功之道,提供投资创业最新资讯,致力于帮助创业者完成人生梦想,协助投资者实现资本增值,为创业者和投资者搭建沟通的平台,实现项目和资本的良好对接,共同推动中国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提高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中国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中国风险投资》杂志共设七个栏目:速览、透视、聚焦、观察、人物、创业、展台。

《中国担保》

《中国担保》是由中小企业司指导,“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负责人联席会”主办、长春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承办的担保行业权威期刊,2006年创刊,《中国担保》集学术性、理论性、指导性、观察性为一体,既注重理论探讨,也注重指导实际业务操作;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忠实记录担保业前进的足音,《中国担保》设有大势、业界、视窗、方式、广角等五个板块,涵盖了理论与实务、特别关注、业务研讨、业务创新、案例分析、法律问题研究、对话担保人、行业风采、书讯、阅读等精品栏目。中国扭保》是承接政府、金融、投资、担保的桥梁;是担保机构展示形象的载体;是关注与研究中国担保业发展问题的各界朋友各抒己见、交流经验的平台;是全国担保类报刊界充满激情与活力的新兴媒体。

《中国投资》

《中国投资》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投资研究所、中国投资协会、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主办,中国投资建设领域唯一的中央级指导性大型刊物。《中国投资》自1985年创刊,拥有良好的政府背景和资源,拥有强大的资讯网络,是为数不多的政府信息资源平台之一。

《中国投资》提供最新的投资政策解读和案例,以第一视角为读者提供最权威最及时的投资信息。

《国际融资》

《国际融资》杂志在这一世界大趋势下应运而生,是中国期刊市场上目前惟一全面反映国际融资政策与信息、全面介绍国际金融机构和外国政府对华贷款和援助、为中国各级政府和企业进行国际融资牵线搭桥,反映国内金融机构、企业按照国际惯例进行资金运作的经济类专业杂志。具有前瞻性、政策性、独创性和实用性等特点。

《国际融资》杂志是一本重操作、重实际,为企业提供融资方面的先进理念、经典案例、权威观点、专家视野的刊物。

《股市密码》

国际投资的内涵篇4

关键词:我国金融学;面临的挑战;发展前景

经济进展历程之中,不可忽视金融特有的学科。建设这一科目,面对着如下凸显的挑战:界定出来的内涵仍倾向于含糊,科目进展较为落后。应被改进的侧重点含有:重设科目的架构、调配更高水准的师资、重设学术类的期刊及授课教材。唯有如此,才能供应金融决策必备的指引。金融学可被分成三重的细化分支:宏观及对应着的微观金融、交叉形态之下的渗透科目。未来发展的路径内,要依循资本成本特有的根本机理,辨析制度暗藏的若干缺陷。设定资产定价,推进了财务学长久的进展。与此同时,金融学应被融汇于法学,依循经济学特有的视角来重设趋向。探析投资行为,金融学更应贴日的生活,贴近金融市场。

一、解析现有的挑战

从发展态势来看,金融日渐被提升了位置,显示自身价值。金融业进到了现有的攻坚之中,亟待去变更它的深层构架。改造历程之内的这一学科面对着凸显的多样疑难,例如监管转型、查验并防控潜藏的风险、健全现有的机制、筛选最适宜的调控工具[1]。此外,还应审慎去处理坏账,调控企业拥有着的权能,妥善发行股票。处理可得的结论密切关联着总体行业显现的走向,金融学归结可得的新理论被用作调配资源、筹措金融类的现有资源。由此可以明晰:提快现今的变革速率,要依循科目调研的惯例,也应考量真实情形的现有国情。构建新式理论,完善金融类的学科。详细而言,金融学面对着如下的疑难:

(一)滞后的科目理论

金融学设定了含糊的本体内涵,带来理论滞后、科目建设凸显的落后倾向。布局太过粗略,还应添加详细的内涵。国际金融及关联的银行学被涵盖在经济架构之内,它们归属宏观调研的范畴;但与此同时,管理学及商学侧重去辨析微观架构下的投资、关联的金融等。从国内视角来看,金融科目并没能脱离经济类的旧式体制,没能明晰彼此的分工,这就阻碍着深化的探析。现有理论显现了滞后的弊病,这是由于,资本市场提快了原有的进展速率,它伴随着全方位架构下的深化调研。创设出来的金融科目侧重间接去融资,还没能延展至工程学、关联的行为学科。日常教学之中缺失了可调配的师资,师资水准不够优良。例如:投资学缺失了微观调研依托的人才。没能明晰总的布局,缺失了侧重点,构建起来的培育模式也有着密闭的弊病。金融学范畴内的学生多接纳了单一导师的授课指引,综合水准不佳,现有机制又缩减了可用的竞争空间。从学术期刊看,缺失质量优良这样的科目期刊,脱离了真实态势下的金融需要。现有这一科目的教材多被划归为英文原版,编写者并没能辨识内在的国情,缺失本源的指引[2]。

(二)没能紧密衔接着现实

现有调研并没能供应长久态势下的变革指引,缺失应有的指引价值。构建了滞后的科目,脱离变革的真实。例如:证券市场之内,若要着手去变更国有股现有的减持、设定平日内的监管理念、设定立法依循的新指引,都不可脱离学科调研供应的支持。然而,金融学没能供应精准的指引及建议,可供参照的见解仍旧缺失。单纯侧重了调研可获取的成效,发表出来的实证类文章也缺失了支持。这样的情形下,经济学家创设出来的决定凸显了误导,增添了视听之中的垃圾,这也伤害到了科目应有的完美形象。

(三)设定的内涵仍不明晰

金融学被设定成术语,它并不单纯涵盖着这样的定义,它还表征着未来科目拓展的走向。例如:罗斯认为金融学更应侧重微观,表述出微观内涵,资本市场由此凸显了它的特性。归结现有的词典内涵,可得多样的词条内涵,例如财政、金融以及融资。从概要来看,经济变更的态势下,金融有着本体的典型特性,它吻合了转轨历程内的宏观背景。现有金融学可被分成双重的主线,含有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学特有的调研线索[3]。政府指引之下,金融实践吻合了间接路径下的融资。与之相应,金融学也接纳了货币这一主体范畴,面对银行体系。然而,国内学者创设出来的金融学内涵并没能契合西方拟定的这一内涵。西方解析获取的这一概念融汇了双重的金融内涵:公司特有的内在金融、投资学关联的范畴。在这之中,公司金融依循了本源的治理路径,它含有日常的融资;投资学则不可脱离定价。国内学者常常把它翻译成了公司理财,这也添加了误解,把金融混同于会计类的范畴。应当明晰的是:国内金融学表征着货币经济科目、宏观经济科目、更广的国际经济;西方借助这一概念来表征微观领域。

二、未来进展的前景

(一)侧重于资本成本

金融学调研不可脱离资本,资本成本应被看作中心。金融学假定为:企业接纳了某一融资,希求获取后续的回报,回报金额应被涵盖在融资以内。资本可被折现,它表征着现金流,生产流程关乎这样的现金流。由此可得,金融学并不含有这一现金流,但资本成本关乎主体可获取的总价值。创设最大范畴的股东价值,金融学侧重辨析了这样的内涵。金融学要含有:设定投资决策、互通必备的金额、供应最适宜的后续回报。项目拥有了价值,可获取应得的股利。投资学涵盖着估算成本,它被看成重点,估算流程融汇了宏观金融、投资及更广架构内的市场,三重要素融汇了彼此,构建了交叉点。有效市场框架内,投资主体常常会希求更优的回报,它表征着机会成本。估测可得投入进来的证券价值,创设了初始调研的模型,它等同估算获取的金额。宏观调研也依托于这样的成本,有序去调配运行[4]。这样一来,优化调配了投入进来的一切资源,资本成本应被变更为最小。我们仍没能创设完备的估算理论,可用的模型也有待改进。

(二)定价理论及投资学

探析投资学、完善定价理论,要依托于随机情形下的折现因子,采纳这样的起点。侧重去填补制度附带的多样缺陷,还应完善投资学。投资学依赖着定价理论这样的根基,基准方法选取了折现因子,它有着随机布设的表征。市场形态之下,套利是不被准许的,套利也暗藏着多样的风险。在这时,随机折现即可慎重去定价,搭设了均衡模型。特殊状态之下,线性模型可描画这样的因子,增添了多因子。估算随机折现,协助我们归整了定价可用的多样模型,它们将被融汇于同一的架构内。化解理论之中的疑难,互通并分享信息。这样做,也缩减了真实及假定彼此的距离,影响着金融学延展的新方向。除此以外,若能发觉制度特有的缺陷,也将提升调研的真实水准。证券理论日渐变得成熟,新型市场摒除了无缺陷这样的假定,准许市场之中的缺陷。正视制度缺陷,才能摸索更为适宜的化解对策,着手去修补它们[5]。

(三)拓展公司金融学

从国内状态来看,公司金融学被划归为微观范畴的必备内涵,它指引着未来探究的走向。这是由于,制度仍存有弊病,没能量化假定之中的精准模型。缺失了理论类的模型,阻碍着接续的推广采纳。公司金融学侧重去辨析管理层,市场添加了特色。公司金融学必备的假定模型也较为简易,可创设单期形态下的模型,侧重选出来的某一事项[6]。不必增添抽象的根本机理,模型也不必维持着连续。公司金融学亟待增设这样的简洁模型,它推进了延展的经典理论,促进了整体态势下的学科进步。

三、结语

市场处在变更及转型的态势下,金融进展至新阶段。变更了旧式监管,创设了更为完备的市场架构。金融学调研可得的成果紧密关联着防控风险、选取金融工具、保护投资主体应有的权益。处理这样的疑难,维持着长久态势下的未来进展。金融学要吻合新的市场,妥善去调配金融类的一切资源。考虑真实情形,为金融学添加独有的新特色。

作者:吕旷逸单位:爱涛文化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张新.中国金融学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J].金融研究,2013 (08):36-44.

[2]艾洪德,徐明圣.新形势下金融学专业本科教学面临的挑战与改革[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2(04):89-93.

[3]蔡庆丰,张亦春.金融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金融学高等教育改革思路与培养目标设计[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2(02):60-64.

[4]武思哲.中国金融学面临的挑战[J].商,2013(23):221.

国际投资的内涵篇5

【关键词】内涵式发展;促进机制;建设

区域经济内涵式发展是发展结构模式的一种类型,是以区域经济的内部要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其基本要求是,由过去那种主要依赖于增加投入和扩大投资规模、生产要素利用效率低、资源和环境的代价大、竞争力不强的粗放型增长,转变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低代价增长。同时,要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推动技术创新,建立节约机制,形成区域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基于上述观点,笔者认为,区域经济内涵式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区域经济内涵式发展的促进机制也绝不是孤立的,而应该是一个由若干各有其作用,同时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要素所构成的体系。淄博市作为一个依托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的工业城市,在历经百年发展之后,正面临着后备资源不足,环境压力大,经济竞争能力不强等难题。结合淄博地方经济的区域特征,在参考了国内外区域经济内涵式发展机制的基础上,笔者将淄博市区域经济内涵式发展的促进机制确定为由政策支持机制、制度支持机制、技术支持机制三个层面所组成的有机整体。

一、政策支持机制

1.产业转移援助政策。淄博作为资源型城市,在计划经济时期长期低价输出原材料,高价购入制成品,处于经济上的“双向失血”状态,使这些城市的劳动多为简单的体力劳动,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人才极度缺乏。在这样的基础上,要想在短期内实现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移,必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扶持和援助。如帮助企业确定产业转移的目标、重点和具体步骤,制定一些鼓励产业转移的政策;关闭那些污染严重、浪费资源的企业,淘汰落后的设备和工艺,多渠道、多途径鼓励、支持那些具有一定科技水平、资源利用率高的企业发展壮大;提高对资源型企业转移支付的比例,帮助其改善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实行接续产业和新兴产业税收减免制度,使其有更大的能力进行自身的发展;为扶持替代产业发展,政府还要通过倾斜性产业政策,并利用财政、金融、土地等政策,使产业结构跳出资源枯竭的约束陷阱,最终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使城市由原来单一的资源型城市向综合性城市转变。

2.传统产业改造和发展高新技术企业鼓励政策。(1)推动传统工业优化升级,推进技术改造,加大生产设备更新力度,提升生产标准,引进先进设备,拉伸产业链条,培养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产业配套水平、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通过政策引导企业走自主创新发展的路子;(2)培育壮大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加大高新技术项目的引进力度,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和市场占有率。通过优惠政策,引进高层次拔尖人才,为内涵式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3)提高产业进入门槛,控制新上“两高一资”项目,淘汰落后产能的劣质企业,优化能源结构,发展低碳经济;(4)建立科学的企业绩效评估体系,引导企业积极调结构、转方式。

3.衰退产业退出引导政策。淄博市在促进区域经济内涵式发展的过程中,应将衰退产业退出引导政策列入现有产业政策:首先要界定量化指标,使符合条件的产业能够在衰退之际得到及时的调整和退出。对符合衰退产业条件的产业及所在区域,执行衰退产业调整退出政策,包括产业组织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产业贸易政策等;其次,还可以组建产业退出基金,用于克服退出障碍支出,在退出产业领域导入新产业的资金支撑;再次,还可拟定“市场退出通道机制”和“市场退出服务机制”,建立衰退企业市场退出通道和建立异地产业园区市场退出通道。

4.就业转移服务政策。衰退产业的退出必然引发劳动力的就业转移问题,政府对此必须有所考虑。淄博市应发挥拥有地方立法权优势,在现有政策法规的基础上,尽快建立完善支持就业转移的法规体系和政策体系,重点是鼓励培育和发展接续产业,促进就业由资源枯竭或衰退性产业逐步向新兴产业转移。对于那些针对资源枯竭或衰退性产业转产而发展起来的接续产业,政府应考虑给予一定资金补助,并提供减免税收、低息或贴息信贷、加速折旧等政策支持。

二、制度支持机制

实现淄博市经济内涵式发展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转变观念、多管齐下、全面推进。其中,构建符合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经济内涵式发展自身规律和区域现实经济发展状况的制度安排意义重大。

1.完善的绿色政绩考核制度。经济内涵式发展离不开完善的绿色政绩考核制度做保障。从目前淄博实际情况来看,当前要完善干部政绩考核制度,必须紧紧围绕内涵式发展的要求实现“七个转变”:从过分强调经济指标向全面考核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和和谐社会转变;从领导评价为主向领导评价和群众评价相结合转变;从定性考核为主向定量考核为主转变;从定期考核为主向定期考核与平时考核并重转变;从重视结果型考核向过程型考核与结果型考核并重转变;从参考考核结果任用干部向依据考核结果任用干部转变;从组织人事部门作为考核主体向专业中介机构作为考核主体转变。在考核的内容上,要全面考核反映经济内涵式发展的各项指标:首先是综合经济发展指标,包括人均GDp、人均工资和收入、消费能力、生活质量、农民收入和农民负担、农村城市化、招商引资、扩大内需等;其次是社会综合发展指标,包括就业和失业、人口增长、收入分配平等程度、教育投入和文化发展、综合道德水准、社会养老、医疗保障、贫困救助以及危机应急能力等;最后是自然与环境指标,如环保、绿化面积、空气和水的质量、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等。在具体的经济指标设置上,既要重视反映经济增长的指标,又要重视反映经济发展质量和结构的指标,特别是要把能够反映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高科技的循环经济要求的工作成效,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培育自主品牌等具体工作成效的相关指标纳入考核体系。

2.健全的现代企业制度。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打造出合格的、理性的市场主体,是实现经济内涵式发展的基本前提。淄博市应结合自身实际,除继续做好企业改制、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推进兼并破产等战略性重组以及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外,还要加快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改革,规范国家与国有企业的分配关系,体现政府的所有者权益,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这不仅是提高投资效益的基本前提,也有利于形成节能降耗、科技进步的内在动力和约束机制。同时,要建立健全国有企业无形资产管理制度。无形资产管理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缺少无形资产管理制度的现代企业制度是残缺不全的现代企业制度。政府管理部门应该站在应对经济全球化、知识化和低碳化的高度,充分认识建立健全无形资产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当前要着重致力于建立健全企业的无形资产综合性制度、教育培训制度、交易制度、日常管理制度、财务制度、审计制度、诉讼制度、发展战略制度等。

3.合理的财政税收制度。适应经济内涵式发展的需要,淄博市要合理确定政府的事权和财权,改变原来单纯依靠提高GDp增速来提高财政收入和保障财政支出的做法,通过深化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把土地收入和其他各类基金纳入预算管理。要完善资源环境税费制度,进一步提高资源税费和扩大征收范围,调整资源税征收方式,通过完善财税优惠政策,突出产业引导,由区域性优惠为主转向产业性优惠为主。不断完善创新税收激励机制,税收激励政策的重点应该从重引进轻消化向引进与消化并重、着力提高自主研发能力转变,引导企业将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有效结合起来。在高新技术产业优先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使增值税从“生产型”转向“消费型”,以推动企业技术和设备的升级,为实现经济内涵式发展提供财税制度支持。

三、技术支持机制

技术进步是促进经济内涵式发展的根本动力,而技术进步的水平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持续贡献取决于相应的制度安排。因此,淄博市应通过以下途径为区域经济内涵式发展构建有效的技术支持机制:

第一,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科技投入机制。要切实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力度,建立稳定的科技投入增长机制。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科技要素和其他社会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要改革科技投入体制,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建立政府财政资金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机构贷款为补充、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社会多元化投入的科技投融资机制。

国际投资的内涵篇6

“中艺博”(北京中艺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办公室小而精致,会议室里挂着刘野的版画《温柔地杀我》,这张画在洪晃新书的封面上出现过,油画版在去年保利秋拍中拍了140万。王一涵的朋友看了喜欢,非要她找一幅一样的来。

“有时我的藏品被朋友看中,难免割爱。艺术品就是这样,你有了别人就没有。”在朋友圈里,找她帮忙买艺术品的人很多。但是忙画廊博览会这段时间,王一涵多半拒绝了。

2007年5月2日到6日,第四届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将在北京国贸开幕。这是目前中国级别最高的国际艺术博览会,也是画廊和艺术经纪信赖的优质平台。作为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执行委员会总监,王一涵拿国际上最好的巴塞尔博览会作为参照系来运营。

画廊博览会的生存之道

2001年,王一涵刚到索卡画廊工作,那时候全国的画廊不过五六家,生意不好做。国内的艺术博览会都是艺术家带着作品像摆地摊一样,很少有画廊参加。两年后,王一涵很为国外艺术博览会的成功模式心动,一心想把画廊博览会引进中国。于是,2004年,王一涵和朋友们一起创办了北京中艺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也就是这一年,第一届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在北京诞生了。

中艺博的画廊博览会已经举办了3年。前两届一直投入非常大,2006年才刚刚做到收支相抵。虽然这一年画廊博览会的交易额达到1.6亿,但王一涵坦承,这不是一个特别准确的数字,因为画廊不可能透露实际交易额。更何况,画廊的成交额与博览会是否盈利几乎没有关系。博览会要盈利,一靠展位费,二靠赞助。从赞助方面来说,艺术基金一般只资助艺术项目,而博览会大多由奢侈品牌和金融机构赞助。中国还没有形成艺术赞助的大环境,画廊博览会要想找到合适的赞助商也并非易事。

尽管如此,从目前招展的情况来看,中艺博已经度过了人员、资金变更后最难的时期。王一涵的助手表示:“一涵很有自信,去年那么大的困难她都做下来了,今年就顺利得多。”

中艺博的博览会标准

王一涵的中艺博团队有10个成员,办公时间,每个人都埋头在电脑和电话之间。2006年的博览会结束之后,他们又投入了2007年的筹备工作。从去年8月开始,准备工作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二强。

说起来,王一涵并不似她外表看上去那么柔弱,作为一个老板,她深知严格的作用。“我有时候比较严厉,但不会歇斯底里,只会语重心长。”这使人想起“粉面含春、威而不怒”。进入2007年1月,王一涵特别忙,她也许不必事事亲力亲为,但必须保持判断力。“在没有更专业的人加入之前,我想目前我能胜任。”

媒体所期望的亮点,在王一涵看来是不存在的,“博览会的基本形态很确定,但我们想有一些形态和想法上的变化。”2007年,王一涵特别注重画廊博览会的学术性,在常规的画廊展出、主题展、影像空间、艺术论坛、活动之外,画廊博览会还推出了特别展和“综合媒体艺术国际实验室暨论坛”。这对画廊博览会来说是一个挑战。

如今的中国,不要说普通观众,就算是媒体对艺术也不够熟悉。过于学术可能意味着曲高和寡。但是王一涵想试试,因为这恰恰是提升画廊博览会品质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样做看起来也许没有任何回报,但却很好地体现了画廊博览会的影响力。

画廊博览会必须保持最好的状态。眼下,国内已经有4个博览会,因为整个行业刚刚起步,一切还处于无规律、无秩序状态。“没关系,”王一涵说:“市场本身是有竞争、有规律的。我们是中国第一个民营企业做国际型的艺术博览会,有时会遇到一些自己公司业务外的问题,处理起来有些麻烦。但国家的政策越来越注重基本的公平和公正,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也会越来越好。”

工作家也是私享家

王一涵不太爱说话,还有一点点洁癖。比方说,她的车子每天都要洗,她既不随便邀请客人到自己家,也不喜欢去别人家。“家是一个非常私密的地方,一个人的喜好,在家中会显露无遗。到过我家里作客的人,不会超过10个。”

王一涵的闺蜜都比她年纪大,都是状态很好的单身女性。她几乎没有同龄朋友,整个人的心理状态也非常成熟。接近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和一个人距离太近,我会觉得无法保持平衡的状态,所以我通常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和人亲近。”

可就是这个不好接近的王一涵,却被巴黎的人情味迷住了。“伦敦让人觉得好,但是不能放松,缺少温情。”她对陌生地方没有太多的好奇,即使从未去过丽江被朋友们看作异类也安之若素。一旦喜欢杭州,就一直喜欢杭州。

如果工作太累,王一涵在西湖边最能得到放松。但工作之于她也是一种让人自由的方式。同时,她也从不认为不工作会有什么压力,“如果不工作的话,我会更享受生活。”

她收藏各种媒材的艺术品,只要是好的,只要能够取悦自己。但是要得王一涵喜欢并不那么容易,整个2006年,王一涵买的都是外国艺术家的作品。

她那些让人印象深刻、每回穿过都要寄到苏州老裁缝那里去修补的古董衣裙,如今已经很少示人。王一涵说因为年纪的原因,不再愿意隆重。“我已经不需要刻意打扮去表达自己足够的成熟与经验,我清楚自己能做到怎样。”

对话王一涵 “我们不想做所有博览会都在做的事”

《新周刊》:目前的艺术品投资市场似乎十分活跃,尤其是当代艺术这一块。各国买家对中国当代艺术有没有特别关注?

王一涵:“中国热”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象,但是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并不能使艺术领域拥有同样的发展速度。油画来到中国,不过100年而已,中国当代艺术,更是近几十年才横空出世。虽然目前国内艺术市场资金流动性很大,艺术市场的繁荣并不意味着中国已经出现了大批的优秀艺术家。

而中国艺术教育还很不普及,缺了这一块,很多人不知道选择什么样的艺术品,往往只从“听说”中得到意见。如今真正的收藏家很少,更多人只能说是艺术投资者。但是艺术收藏的真正目的是欣赏,满足其他东西无法满足的精神愉悦感。艺术品增值只是一个附加的东西,尽管很多中国投资者不会这样认为。很多人不懂艺术的价值,就以财经的方式来分析艺术品市场,这是中国的现状。

《新周刊》:2006年的中国艺术市场行情如何,你的个人投资有没有受到影响?请预测一下2007年的趋势。

王一涵:跟2005年相比,2006年是很惨淡的一年。不过我还是买了很多,只是跟以前不同,我暂时不会去考虑艺术品是否能增值。因为在业内,接触的范围越来越广,我会更知道什么才是好的,如何对待好的。我在自己的博览会上买过东西,事实上大多数人应该在画廊、或者博览会上买艺术品,而不是去拍卖会。因为画廊更注重维护长久的客户关系。至于2007年,艺术品市场仍然会处在一个理性的状态,人们越来越理性,不再冲动消费。

《新周刊》:一个画廊博览会公司似乎需要很多方面的积累,不仅仅是艺术上的。除了资历这个优势之外,还有什么是不可缺少的?

王一涵:态度。我不敢说态度决定一切,但态度决定了高度。这里的态度,指的是对事情的热情,还有不遗余力的精神。必须有好的态度,才能打动别人,得到别人的帮助。参加这次博览会的国外专家,有些人我从未见过,甚至没有介绍人,但是都成功邀请到他们。

《新周刊》:2007年的画廊博览会与往届有何不同?

王一涵:我们在国际学术活动上花费了很多心血和精力。特别展和讨论会,请了至少四五十个国际专家和学者来中国,其中有很多人还是第一次来中国。商业性的艺术博览会,很少有人会做这种事。

《新周刊》:举办学术味极浓的论坛,你的期望和困难在哪里?事实上,新媒体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去观看和理解,并不那么容易为人所接受。

王一涵:是的,新媒体艺术品很难去收藏。参加博览会的画廊,很少会展出新媒体作品,仍然以静态艺术品为主。正因为如此,新媒体才会成为学术讨论的主题。我们会有期待的人群,但并不排斥其他人来参与。

国际投资的内涵篇7

自1994年以来,美国签订了41项Bits(双边贸易协定),还签订了十多项Ftas(自由贸易协定),而美国投资条约实践发生的重要变化是,更加倾向于通过在Ftas中纳入高标准、自由化的投资规则,如1994年naFta、2004年美国—澳大利亚Fta和2007年美国—韩国Fta等这些Ftas都包括投资章节。此外,美国投资协定将国民待遇扩大适用于投资设立前(pre-establishment)阶段而不仅仅适用于投资设立后(post-establishment)阶段的做法,极大提高了外国投资者的待遇标准,同时也相应制约了美国作为东道国对外资的管辖权。因此,美国在其所有投资协定中无一例外地针对国民待遇条款的适用设置了例外条款——“不符措施”条款,以平衡国家与外国投资者之间的利益。美国国民待遇“不符措施”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不符措施”条款的模式来看,美国投资协定采用的模式有两种

第一种模式以2004年之前签订的Bits为典型,并不采用专门的“不符措施”条款,而仅是在国民待遇条款及其他条款中规定了相应的“不符措施”。采用此种模式的投资协定规定的“不符措施”仅涉及特定产业部门和分部门及事项,具体事项主要通过协议特定条款和附件或协定书加以规定。如1991年美国—阿根廷Bit第2条第1款规定,缔约方可以在附属协议中列出的部门或事项方面执行或维持例外措施;第12条第2款规定,缔约方税收事项也不适用于国民待遇条款。

第二种模式则主要体现在1994年naFta、2005年美国—乌拉圭Bit及晚近的Ftas之中。这种模式专门针对国民待遇条款制定了“不符措施”条款,结合其他条款中的国民待遇例外条款,层层设防,最大限度地限制了国民待遇条款的适用范围,以保留缔约国对外资准入方面的管制权力。以2005年美国—乌拉圭Bit为例,该协定第14条专门规定了“不符措施”条款,第15条“特定形式和信息要求”、第18条“根本安全例外”和第21条“税收”也规定了国民待遇条款适用的例外情形,加上协定附录所列出的“不符清单”,把美国国内法与其他国际投资协定所规定的“不符措施”几乎全部囊括其中。

(二)从“不符措施”的行政层级方面看,美国投资协定主要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的投资协定并不对“不符措施”的行政层级作出明确的规定,这意味着“不符措施”所包含的不仅仅是联邦到州各层政府的措施,而且还包括地方政府(locallevelofgovernment)的措施。其涵盖范围十分宽泛。采用这种模式的投资协定主要是2004年以前的投资协定,包括1986年美国—孟加拉国Bit、1991年美国—阿根廷Bit、1995年美国-阿尔巴尼亚Bit、1999年美国—巴林Bit。

第二类投资协定则针对不同行政层级的“不符措施”作了细致的分类,不同行政层级所实施的“不符措施”的要求不同。以naFta为例,第1108条第1款规定,国民待遇条款不适用于缔约方任何现有的“不符措施”,包括:(1)一缔约方的中央政府颁布的且在附录Ⅰ或附录Ⅲ中列举的措施;(2)区域政府颁布的且在附录Ⅰ或附录Ⅲ中列举的措施;(3)地方政府颁布的措施;上述措施的持续修订或变更;上述措施的修订或变更不会导致这些措施比现行措施更加违背国民待遇条款。第2款规定,缔约一方可将协定生效后两年内的任何由州或省维持的现行“不符措施”列入其附录1中,当地政府的“不符措施”可不包括在内。这一规定意味着地方政府颁布的“不符措施”的范围可不以在附录中列出的清单为限,而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不符措施”则必须以附录中所列清单为限。2005年美国—乌拉圭Bit、2004年美国—澳大利亚Fta、2006年美国—秘鲁tpa也采用类似的规定。

(三)从缔约国承担消除“不符措施”的义务强度来看,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美国投资协定允许缔约方通过附录清单的模式保留采取、维持“不符措施”的权力,同时,也规定“冻结条款”,即缔约国承诺不实施新的不符合国民待遇的措施,且尽量将其数量维持在最低数量之内。例如,1986年美国—孟加拉国Bit第2条第2款规定,除另有规定之外,若缔约方在条约的附件中列出“例外部门或事项”,缔约方可维持待遇标准方面的少数例外措施。缔约一方应在条约生效时将所有例外通知缔约另一方,此外,缔约一方应把将来就附录所列部门和事项所采取的任何例外措施通知缔约另一方,并尽可能地将例外条款的数量维持在最低水平……一旦例外条款生效,即便是例外条款中规定的部门,缔约国也不能在条约生效后对缔约另一方的国民和公司的投资采用任何新的例外措施。

第二类,投资协定规定,现行“不符措施”不仅可以“采取”或“维持”(adoptsormaintains),而且即便是取消的措施也可以“恢复”(renewal)。此外,缔约方还可对这些“不符措施”加以修改,只要这些修改没有扩大对国民待遇的背离程度。2005年美国—乌拉圭Bit第14条第1、2、3款有此类规定。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其中还特别编制附录列明某些产业,成员方在这些产业中,可增加新的“不符措施”。

(四)从“不符措施”的内容来看,美国投资协定所涵盖的范围包括本国国内法和其他国际协定所规定的“不符措施”

一是特定行业部门。主要是与美国本国公共利益或安全密切相关的部门。以1991年美国与阿根廷的Bit为例,其附属协议中第2、3、4条就开列了国民待遇不适用或者互惠适用的部门,广泛涉及运输业、银行业、保险业、政府特许行业、政府保险和信贷、能源和电力开发、土地和自然资源的利用、卫星通讯及广播业、公共区域的采矿权等行业和部门。

二是政府采购及补贴。例如,naFta第1108条第7款规定,国民待遇条款不适用于一缔约方或其国有企业的采购,由一缔约方或其国有企业提供的补贴或津贴,包括政府支持的贷款、津贴或保险。2004年美国与澳大利亚Fta第11.13条第5款和2005年美国与秘鲁tpa第10.13条第5款也有类似规定。

三是特定形式和信息要求。为了有效管理外资,美国投资协定保留了政府对外资准入采取或维持一些特殊的措施,东道国可针对来自另一缔约国投资者的投资规定“特定形式或信息要求”,只要这些要求不损害投资者依据投资协定所享有权利的实质。例如,2004年美国与澳大利亚Fta第11.14条规定,国民待遇条款不得解释为阻碍缔约一方对缔约另一方投资者的投资设立采取或维持措施,这些措施可就投资设立规定特殊的程序和信息要求。

四是知识产权。2005年美国—乌拉圭Bit第14条第4款规定,国民待遇不适用tRipS第3.4.5条及相关知识产权协定的规定,或不得减损这些条款规定的义务。换言之,不得利用Bit中的国民待遇规则来规避tRipS国民待遇条款中的例外规定。根据tRipS第3条规定,赋予国民待遇时,应该遵守一系列知识产权保护条约中的例外规则,这些条约包括1967年《巴黎公约》、1971年《伯尔尼公约》和《罗马公约》或《有关集成电路知识产权公约》。

五是税收事项。美国投资协定的国民待遇条款在税收事项的适用范围上可分为两类,一种是明确地规定国民待遇条款不适用于税收事项,例如,1986年美国—孟加拉国Bit第11条第2款规定,除了征收、转移支付和争端解决条款之外,投资协定的其他条款不适用于税收事项。2005年美国—乌拉圭Bit第21条规定,除了征收、业绩条款适用于税收事项之外,协定a章节的所有其他条款均不适用于税收事项。另一种则是对国民待遇条款在税收事项的适用制定了详细的规定,主要以Fta为典型。

六是根本安全例外条款。美国投资条约还规定了“根本安全”例外条款。以naFta为例,其第2102条第(b)项规定,依据第607条(能源—国家安全措施)和第1018条(政府采购例外),本协定不得解释为阻碍缔约方采取其认为保护本国重要安全利益方面所必需采取的措施。2004年美国与澳大利亚Fta第22.2条第(b)款规定,缔约一方有权实施必要的措施维护公共秩序,履行维持、恢复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义务,保护其本身最基本的安全利益。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采取有关措施是否属于“重大安全”例外,美国投资协定规定,只要缔约方“认为……必要”即可,并没有规定应该依次提交缔约双方的有关机构、解决国家间争端的仲裁庭、解决投资者和东道国间争端仲裁庭进行确定,也没有就认定“重大安全”例外的参考因素作出明确的规定。

二、对美国Bit中不符措施条款实践的评价

从美国投资条约实践的发展来看,美国积极推行国际投资自由化,将国民待遇从营运阶段延伸于准入阶段,借此削弱东道国控制外资的能力,使本国投资更容易地进入东道国。结合前述分析,美国投资条约在外资国民待遇“不符措施”实践的主要特点如下。

第一,“不符措施”条款的表现形式多样,即国民待遇条款本身、专门的“不符措施”条款及其他例外条款模式,几乎囊括所有可能的表现形式。首先,在国民待遇条款中采用“在相同或者类似情况下”的限制性表述。在措辞方面,美国投资协定无一例外地规定了“在相同或类似的情况下”(inlikecircumstances;inlikesituations)这一要求(如1986年美国—孟加拉国Bit第2条、1995年美国—阿尔巴尼亚Bit第2条、1994年naFta第1103条。2005年美国—乌拉圭Bit第3条、2004年美国—澳大利亚Fta第11.3条、2006年美国—秘鲁tpa第10.3条),但条约并未对“在相同或类似情况下”做出明确界定,也未提供可用来判断是否“在类似情形下”的参考因素,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美国对此问题的自行判断权。其次,早期的投资协定并未就“不符措施”专门制定条款,国民待遇的“不符措施”均涵盖在国民待遇条款之内,并未单独列出。1994年naFta之后的Bits和Ftas才专门制定了较具综合性的“不符措施条款”,针对“不符措施”的范围、内容、缔约国的义务作了详尽的规定。再次,在“税收”、“根本安全”等其他例外条款中,同时对国民待遇加以限制。美国综合运用上述条款的效果,足以将其依国内法和相关国际条约所采取的“不符措施”排除于国民待遇条款适用范围之外。

第二,善于根据行业的重要及敏感程度不同,采用不同程度的例外规则。首先,采用“否定式清单”模式将某些特别重要及敏感产业及活动完全排除于国民待遇条款的适用范围之外,这样,即便遇到危机情况,仍有权采取措施通过歧视外资的方式来保护其重要及敏感行业。其次,对于某些较为重要及敏感程度的行业,承诺其与国民待遇的“不符措施”尽量限制于附录,但是又保留增加新“不符措施”的权力。再次,对于其他行业,美国保留了以国家安全以及公共利益为理由的审查权力。这样,无论将来情况如何变化,美国都拥有足够的应对手段。

第三,在行政层级方面,“不符措施”不仅涵盖了中央政府的“不符措施”,而且还将地方政府的所有“不符措施”涵盖其中。对“不符措施”尽可能地采用宽泛的界定,力求将所有“不符措施”涵盖其中,为本国政府保留和预留合理的政策空间。

第四,注意与本国国内法和其他国际协定相协调。在国内法层面,首先,通过“否定清单”的模式,将国内法律法规中的“不符措施”排除于国民待遇的适用范围之外;其次,利用税收、根本安全等例外条款,为本国税法、国家安全审查方面的法律保留实施空间。在国际法层面,美国投资协定实践注意与tRips协定、国际税收协定的协调。此种做法不仅避免国家为承担投资协定义务而不得不改变本国的国内法律法规,对本国法律制度造成不利影响,而且还避免了所缔结条约之间的冲突。

三、借鉴与建议

第一,无论采取何种国民待遇条款模式,建议都应采用多样性的条款来对国民待遇加以限制。首先,在国民待遇条款中设置相应的限制性表述,采用“在相同或者类似情况下”的限制性表述,以利确立我国对此问题自行判断的权力,保留在开放部门中对外资准入实施管理的政策空间。其次,建议坚持采用专门的“不符措施”条款+其他例外条款模式,最大限度地把依据我国国内法和相关国际条约所采取的措施排除于国民待遇的适用范围之外。

第二,建议对重要及敏感程度不同的行业,采取不同的例外规定。对第一重要的行业,可列入否定清单,明确排除于国民待遇的适用范围之外。对第二重要的行业,列入尽量维持已有“不符措施”但保留增加新的“不符措施”之权力的附录当中。对其他行业,则受“冻结条款”的约束,但我国可以国家安全或公共利益等为由不受此限。在国家安全审查方面,我国在缔约时,应坚持保留本国自行判断“根本安全”的权力,将其作为维护本国利益的最后手段,以利最大限度地减少准入前国民待遇对国家与经济安全的不利影响。同时,在国际法层面,注意与wto协定、知识产权协定、税收协定、环境保护协定的协调。

国际投资的内涵篇8

关键词:安徽省 投资环境 对策研究

一、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1、体现评价内涵、突出评价目标原则

投资环境涵盖范围很广,要将所有因素都选作指标体系的指标,既不可能也没必要。每次投资环境的评价的具体背景与要求不一定相同,从而其相应规定的评价内涵与评价目标也不一样,因此指标体系的构建首要的原则是体现其评价内涵和突出其评价目标。

2、系统性与针对性原则

投资环境是一个由多个因素和子系统构成的综合性复杂系统,其评价指标体系应全面系统的反映各系统及其构成要素。

3、可比性、可操作性与稳定性原则

可比性要求评价指标要求反映投资环境的纵向可比,又要求反映横向可比。可操作性是指,在反映了基本内涵的前提下,选取的指标尽量少,并避免含义相同的或相近的指标重复出现,同时做到指标含义明确,具有一定的现实统计资料作为基础。在稳定性方面,构成指标体系的指标,应是变化比较有规律的,那些受偶然因素影响大起大落的指标要尽量少选。

4、遵循国际惯例原则

为适应发展外向经济、参加世界经济大循环的要求,投资环境评价无论是为了指导内资投向,还是为了引进外资,其指标体系设计都应该遵循国际惯例原则,与国际接轨,这是内在驱动力。

5、具有监控、预警功能的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除了能反映投资环境现状,还应具有监控、预警、预报投资环境变化的功能,使投资环境决策者能够对投资环境进行预测,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二)构建总体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以上五大原则,参考国内外有关学者对投资环境所做的研究成果,结合安徽省的实际情况,构建了由一层4个指标、二层16个指标、三层28个指标组成的三层指标体系,见表1。指标体系中的指标都是直接定量指标,可以直接用数量表示出来。一个地区投资环境共由七大要素构成,自然地理环境、基础设施、经济环境和社会服务环境四大要素的指标可直接量化,社会政治环境、法律环境和文化环境三大要素的指标难以直接量化,本文用一些相关量化指标间接来表示。

二、投资环境纵向比较分析

本文选取《安徽省统计年鉴》(2006—2010)中原始数据,运行SpSS16.0实现因子分析,通过分析求得因子载荷矩阵,然后根据主成分分析所得到28个公因子总方差中的累计贡献率大于或等于85%的要求,决定所选取的公因子数目。根据运行结果,方差贡献率排在最前面的3个公因子可解释变量总方差的97.871%,能比较全面的反映所有信息,所以采用前3个公因子。3个公因子的总方差解释见表2。

如表2所示,第一个公因子的方差贡献为74.799%,第二个公因子的方差贡献为13.07%,第三个公因子的方差贡献为10.001%,前三个公因子的累计贡献率达到97.871%,所以提取前三个公因子。

用SpSS16.0经过Quartimax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由旋转后的因子载荷阵可以很明显的得到每个公因子上的高载荷指标,第一个公因子上高载荷的指标有:x24、x2、x5、x14、x17、x22、x19、x7、x13、x8、x9、x23、x18、x16、x28、x20、x27、x16,可见公因子1是综合因子。第二公共因子上高载荷的指标有x12、x11、x25、x21、x10,可见公因子2是宏观经济环境因子。第三公共因子上高载荷的指标有x2、x15、x1,可见公因子3是生态环境因子。

由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可以得到安徽省近5年因子得分及排名,见表3。

从因子综合得分可以看出,安徽省投资环境状况呈上升增长趋势,2010年投资环境综合得分为0.8447,排名第一,2009年为0.71600,而2008年为-0.0344,可见2009年较以前有一个较大的飞跃,主要得益于软、硬环境都有大幅度的改善,加之全国整体宏观经济环境的良好运行。由表可以看出公因子1是每年递增的,而且每年增加的幅度也不小,总体的投资环境呈变好的趋势,从公因子2可以看到,2007年宏观经济环境突然变差,而在之后几年逐年好转,说明投资环境对于外在的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会发生一定的变化,由因子3可以得出生态环境在2006—2009年间有好转趋势,在2010年突然下降,生态环境恶化,所以我国得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不能以资源的消耗来换取经济的发展。

三、优化安徽省投资环境的建议和对策

通过本文对安徽省投资环境所进行的纵向分析,我们看到了安徽省投资环境在综合能力和能源消耗方面有所改善,但也找出了安徽省投资环境在经济水平、对外联络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不足,在此对改善安徽省投资环境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一)优化经济环境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把经济建设作为安徽省的中心任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调整经济结构,采取措施,把经济增长真正转变到依靠科技、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上来。积极推进国民经济和加强社会信息化,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

(二)优化对外联络设施环境

进一步加快铁路、公路以及机场建设,以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和提高运输能力为重点。进一步开放公路建设市场,加快建设步伐,提高建设质量。键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形成省内连接市县乡村、省外通江达海的交通网络。

(三)优化社会保障环境

要发挥好社会保障体系的作用。在社会保险范围内,要严格管理养老保险,失业等社会保险金的缴纳、运用和偿付的各个环节。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并做好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制度并轨工作。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费全部社会化发放,城市的“低保”做到应保尽保,逐步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参考文献:

①李国华.陕西省投资环境评价与对策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8

②付晓东,文余源.投资环境优化与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③李静萍,谢邦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④高祥宝,董寒青,数据分析与SpSS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⑤周爽,朱志洪,朱星萍.社会统计分析——SpSS应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⑥苏勤.安徽沿江地带投资环境综合研究[D].ResourcesandenvironmentintheYangtzeValley,1997,11

⑦赵少平.安徽省城市投资环境的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2008,(13)

国际投资的内涵篇9

2013年7月,中美两国的谈判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即双方达成协议,双边投资协定将涵盖经济领域的各个方面。中美Bit谈判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文本谈判,另外一个是负面清单谈判。

这意味着两国的投资者,在投资设立工厂、农场及协定涉及其他领域时机会均等,并在征收和限制投资回报时享有同等法律保护。

中方目前认为,美国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存在概念模糊、程序不透明的问题,对涉及国家安全审查和安全风险的项目所作的限制条件过于严苛。这些限制导致中国公司遭受损失,也影响了中国企业赴美投资的信心。

边境内的对等妥协

张茉楠

目前,中美投资合作正处于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中美双方都在推动自身的经济结构转型以及全球经济的再平衡。

前几轮谈判中美双方在14个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市场准入,即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问题,特别是中美负面清单长短存在非常大的差异;二是公平竞争问题,主要涉及中国国有企业以及竞争中立问题;三是权益保障,主要涉及金融服务、税收以及补偿标准等问题。

就其本质而言,全球新一轮投资协定其实是规则之争,包括2012年美国新推出的双边投资协定范本,以及近期发达国家已经建立或推动建立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以及中国与东盟等国家倡导的东盟和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东亚国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等自由贸易投资协定均显示出各自不同的规则和特点。

发达国家推动建立的自由贸易投资规则,往往标准更高,涵盖范围更广不仅要取消或降低商品的关税,还涵盖安全标准、技术贸易壁垒、动植物卫生检疫、竞争政策、知识产权、政府采购、争端解决,以及有关劳工和环境保护的规定;而发展中国家倡导的国际投资规则,由于发展阶段不同,更注重降低投资壁垒和税收等基本投资权益,很少涉及劳工权利、环境保护、知识产权等标准和规则。

国际投资的内涵篇10

[关键词]生态投资环保投资生态补偿

从国内外的实践来看,生态问题是颇费物力和经历的。建设时不考虑生态问题,省了小钱,待日后产生了问题再去治理,就要花大钱付出高昂的代价。因此提高生态投资效益,可以在实现原定生态目标的前提下,节约生态投资,腾出更多的资金来满足经济建设的需要;也可以用同样多的生态投资,取得较多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利于实现生态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各学者在此领域的研究成果,期望能为生态投资的研究提供更多的帮助。

一、国内研究综述

生态投资是生态研究领域内的新课题,目前我国理论界对它的研究还没有形成系统。但是与生态投资有关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有关部门和专家对生态投资相关课题发表了一些论著,如张福庆,董唤霞发表了《科学发展观催生生态投资建设理念》,针对传统的经济发展建设模式,提出经济发展应建立在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内容的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走生态投资建设之路,以实现“五个转变”和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协调统一的本质内涵。该论文侧重于号召有关部门发展常规投资的同时注重生态环保的投资。汤尚颖和徐翔发表了《准确理解生态投资的内涵》,文章指出随着环保投资的界和内涵不断延伸,环保投资的概念也将演变为“生态投资”环保投资及生态投资的内涵。在区分了环保投资和生态投资的内涵之后,指出生态投资从范畴上看应包含:(1)生态环境保护投入;(2)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投入;(3)生态产业投入。马国强发表了《生态投资与生态资源补偿机制的构建》一文,明确了我国现阶段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的生态投资模式,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尽快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投资与生态资源补偿机制。文中首先分析了我国的生态环境与资源承载力,论述了我国目前的生态投资状况和以政府为主导的生态投资模式选择的必然性,之后在对比国外生态投资与生态资源补偿机制的实践经验和我国目前面临的困难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生态投资与生态资源补偿机制的构建的一些建议。牛荣在《论西部生态投资补偿方式》一文中,在分析生态投资补偿的含义和探讨进行西部生态投资补偿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应以政府补偿为主,采用多样化的补偿方式,来解决西部生态建设投资不足的问题。此外,由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简称“国合会”)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共同公布的《中国生态足迹报告》中也分析了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的诸多现状,提出了增强生态投资的一些途径和具体实施方法。

通过上述有关学者的相关论文和有关部门的官方报告可以得知,目前我国学者对生态投资的研究主要是依附于对环保投资的基础之上,虽然针对有关的生态投资内涵,以及生态投资的补偿机制等有了专门性的论述,但是并没有形成有关生态投资研究的学术体系。大多数研究都只是针对生态投资课题的某一方面,而没有一个全面的综合性的研究。所以理论研究虽然有了一定的进步,但并不能满足我国生态投资日益发展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对生态投资课题进行一个系统的综合研究。

二、国外研究综述

由于西方进入现代化比我国要早很多,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早已经历了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并且已经采取了相关的措施来加以保护。其中对于生态的投资,也较之我国早了很多。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生态经济学中,已经注意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如美国的莱斯特•r•布朗在其《生态经济:有利于地球的经济构想》一书中就在分析了经济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之后,提出了新型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并最终得出要通过降低生育率以稳定人口、调整经济的手段(包括财政引导、税负转移、补贴转移、许可证交易和对财政调整的支持等)、加速国家、企业和个人的转变等来改善现在的生态环境,保护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地球。书中其实就涉及到了生态投资的主要议题:生态投资的来源,生态投资的多样性和生态投资的方向。加拿大学者布莱恩•纳特拉斯,玛丽•奥特梅尔著有《与虎共舞:环保导向带来企业成功》一书,介绍了公司、政府、非营利组织中的个人和群体如何在满足持续财务绩效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要求的同时,加大对自然生态保护的重视,投资于生态环境,承担更大的社会和环境责任。

而具体的关于生态经济的学说,国外和国内一样,也是从环保投资中引申出了生态投资的概念或是就认为环保投资和生态投资是同一个内涵。如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提出,环保投资包括:(1)环保设备的投入;主要是指“三废”处理和污染控制设备的投入,用于自然保护和提高城市环境舒适性的设施投资;(2)环保服务投入;(3)洁净技术和洁净产品的生产投入。而这三个方面实际上包含于生态投资的诸多领域。西方国家对于生态投资的研究更多的是在实践中去体现,发达国家中,瑞士生态环保投资主要由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和家庭三部分承担,三者的比例大致相当。在投资方向上,废弃物的管理花费最大,占整个环保投资的1/3强,空气和水污染的防治费用次之,各占25%左右。而加拿大则设立了环保开支账户(epea)作为环境和资源账户体系(csera)的一个分支,其范围包括发生在污染治理和控制、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和栖息地的恢复、环境监视、环境评价和环境审计、土壤改造等方面的费用,但是,提高健康水平、美化环境等方面的费用则不包括在内。其投资的主要方面有:(1)关于环保的家庭开支。家庭环保开支是指居民对控制和减少日常生活对水、空气和土壤的污染而支付的费用。(2)政府对环保的现金和资本支出,包括中央政府之间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转移支付。(3)商业资本运营对环保的支出。而意大利对环保投资的分析以账户的形式反映在区域和地方两个层面上并影响着环境政策。意大利和欧洲其他国家一样,已着手对环境税进行研究和实践。美国生态环保产业通过联邦和州政府的公共财政支持、发行市政债券进行市场融资、企业自筹和公私合作(ppp)模式筹集更多的资金。而日本则通过建立财政投资于贷款项目基金、政府金融机构支持融资、会计预算和非政府组织(ngo)的融资来满足其生态投资的需求。

目前已有的研究认为生态投资概念是由环保投资概念演化而来,在大力提倡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建设的新形势下,环保投资的范围界定具有难以克服的缺点,主要表现在:忽视了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资源开发和保护”活动;忽视了生态产业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难以真实反映生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等。但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即如何解决我国新时期生态投资不足的问题,并没有得到重视,因而,本文的着重点之一就在于剖析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如何扩大生态投资的多元投资体系加以探讨。

从以上国内外环境保护的理论讨论来看,生态投资的范围并不统一,各国的情况各不相同。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视角下,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现循环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方向,为了保证我国社会沿着这个方向顺利发展,必须深入对生态投资的研究,进而能够准确反映生态投资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及其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综合生态投资的研究现状不难看出,关于生态投资的研究开始的时间并不长,对于生态头的定义众说纷纭,还没有统一定论;关于生态投资的研究课题比较分散,缺乏系统性,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需求结合不够紧密;国内研究只是单纯的理论研究,缺乏对现实社会指导作用的研究,对于这些都有待更多学者的努力。

参考文献:

[1][美]萨缪尔森、诺德豪斯,萧琛等译:《经济学》[m](第16版),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2]龚玉荣沈颂东:环保投资现状及问题的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2.2

[3]陈克新:环保投资:筑就金融海啸防波堤[j].中国经济导报.20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