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项目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1:02:26

金融科技项目管理篇1

我国各省(市、区)提供科技金融服务的典型平台主要有江苏省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中国科技金融网、北京中关村科技创业金融服务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等。其他诸如团贷网、众贷网、红岭创投、合力投资等只提供科技金融某一细分产品服务或是只提供信息服务而没有相应在线申报平台的不纳入典型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的范畴。分析这些典型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可以发现存在以下主要共性问题:①提供的金融产品的品种不全。如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只提供创业孵化服务,而忽略了科技金融领域中其他组成部分,如“风险投资”、“私募”“、债权投资”等。②在各平台现有的金融产品中资源的覆盖面很小,只依靠于自身积累的资源,而没有积极向外扩展,且地域性很强。如江苏省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中的科技项目只包括“省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省创新资金项目”和“国家创新基金项目”,局限于江苏省内和部级的项目,而并未兼顾到其他省市的项目;而且不提供科技项目的主动申报,不能满足更多中小企业的项目申报需求。③大部分平台只提供供需信息,流程覆盖面比较窄,很少有从信息、供求双方接洽、调查、合约签订的全流程服务,尤其在合约签订后的后续服务、多方协调等方面更是缺乏。如江苏省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只了相关供求信息,而没有提供后续的服务,平台的功能只限于信息和查找,缺乏一站式的管理。④大部分科技金融服务平台都没有考虑到处于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其资金需求结构有着很大区别,如风险投资比较适用于企业的种子期和初创期,而在企业的成熟期比较适用主板市场或二板市场融资。现有科技金融平台并未对融资产品进行细致划分,导致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中小企业难以找到适合的融资产品。如中国科技金融网在项目仓库中按照“投资期限”、“投资金额”“、投资收益”对投资产品进行了分类,而未区分资金来源,导致融资企业需花费较多的洽谈成本才能找到合适的融资产品。⑤几乎所有科技金融服务平台都未设计出清晰的商业模式,运营成本主要来自政府补贴,不具有自我生存能力。

2、完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功能的思路

综合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本文提出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提升:①结合科技金融理论,考虑多种融资方式,对融资产品进行细分,其中内源融资属于企业自有资金融资,不在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的考虑范畴;外源融资又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中的多层级资本市场融资国家已经有相应比较成熟的规章制度,因此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只提供相关知识,而并不作为中介平台参与。因此,平台应主要服务于直接融资中的风险投资和包括政策性融资、商业性融资、融资租赁和民间融资在内的间接融资。②确保平台的开放性与易用性,获取更多资源,提高科技项目与融资产品的匹配率。现有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基本都是封闭式的,只能提供平台自有信息,而不能搜索到其他平台的信息。到目前为止全国已建成近百个带有科技金融服务功能的平台,均为独立运作,每一家的信息量都不大,但平台布局和结构不一,用户很难一一注册并适应每一家平台,因此现有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的使用率不高,很多平台的信息更新还停留在几个月之前。通过确保平台的开放性和易用性,一方面可以丰富平台的自有资源,另一方面可以运用垂直搜索技术集成其他省(市、区)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信息,增强用户体验,提高平台使用率,实现良性循环。③提供全流程、一站式服务。实现从项目申请直至最后签约、签约后跟踪的全流程服务,增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作为第三方中介在项目接洽和开展过程中协调作用,实现服务平台的增值作用。④改进平台的信息搜索功能,按照科技型中小企业所处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进行融资产品的推荐与匹配,防止双方的盲目寻找,减少接洽成本。⑤考虑集成的概念。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对科技金融方面有所需求的同时可能还有技术转移或技术交易等方面的需求,因此,需要集成多种服务,为企业提供“一揽子”中介服务;即便企业只对科技金融有所需求,在项目申报和后期审核过程中也需要集成其他系统的信息,避免重复验证,增加时间成本。

3、我国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功能优化

根据科技金融全生命周期流程,对服务平台功能进行设计,主要包括基本信息管理、对接服务、合同管理、项目执行、后评估及其他服务六大功能模块。

3.1基本信息管理

基本信息管理系统为会员提供注册和需求服务。其中会员又可分为投资方、融资方和中介机构。系统提供类别选择,但不划分独立子系统分别管理。首先由会员提供营业执照等证明文件给平台,通过平台确认无误后进行基本信息填写完成注册。经过注册的会员,可提交需求信息进行需求,但为了确保信息的真实性,需在需求提交的同时提供项目可行性报告等证明文件。同时,考虑到科技型中小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不同融资需求,我们将科技型中小企业按照所处阶段的不同进行细分;将投资方的投资资金按照风险投资、私募等来源不同进行细分,争取做到多维度的精确匹配,降低搜索成本。

3.2对接服务

对接服务是指由投资方、融资方或平台三者任意一方发起的信息查找对接服务,一方在平台数据库中进行检索,若有符合条件的项目则通过平系另一方,并进行双方洽谈,对接服务发起的业务流程以双方或三方签订合同为终结。对接服务是整个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的核心板块,是平台使用者真正进行沟通、实现交易的关键步骤。对接服务可细分为对接服务(一级交易)———投资方发起、对接服务(一级交易)———融资方发起、对接服务(一级交易)———平台发起和对接服务(二级交易)———投资方发起四部分。一级交易是指项目的发行过程,涉及项目从发起到完结的全过程,起到的是科技项目与金融资产的对接作用;二级交易是指金融资产的转让,二级交易的实施能够使资金真正融通起来。对接服务无论是哪一方发起都会涉及信息检索过程,为了更好地实现项目匹配,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将充分发挥开放性和易用性特质,在建立自有信息系统的同时提供垂直搜索功能。用户的信息检索首先将在平台自有信息系统中完成,若不符合要求将通过垂直搜索集成其他平台信息,提高用户的检索匹配度。

3.3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系统提供半自动化服务,包括线下合同签订、线上合同更新和抵押质押物管理三部分,需线上和线下配合完成。其中合同的洽谈与签约过程主要由平台工作人员配合交易各方在线下完成;而线上合同更新则是对合同进度的线上跟踪服务,主要通过计算机系统完成;抵押质押物管理是指对交易过程涉及的抵押物与质押物进行查询、跟踪的过程。

3.4项目执行管理

项目执行管理系统包括常态化跟踪和冲突解决两部分,常态化跟踪是指平台对于合作项目的日常跟踪调查,冲突解决是指平台作为中介协助解决合作各方存在的冲突问题。常态化跟踪由平台定期发起,需合作各方定期上报项目进展与相关材料,平台工作人员负责维护与审核。冲突解决由合作方不定期发起,主要发生在项目合作出现问题时,由合作各方沟通解决,平台工作人员提供相应协助。

3.5后评估流程

后评估发起于合作的结束阶段,主要包括对项目的执行情况评估;对投资方、融资方、中介机构的评估;以及平台的自评估。评估结果以评估报告的形式给出。对合作各方的评估主要包括对各方的诚信度、配合度等方面进行评估,为后续合作提供依据。平台的自评估能够分析整个项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为平台的后续运营提供支持。评估结果将存入平台数据库,供后期项目开展参考。

3.6其他服务

除了针对科技金融全生命周期的跟踪管理外,科技金融服务平台还将提供其他相关服务,具体包括会员服务、信息资讯、成功案例和内参报告等。会员服务板块将为平台用户提供入会指引和平台介绍等帮助信息;信息资讯则主要有关科技金融的媒体报道、政策法规等资讯信息;成功案例提供平台过去的项目对接成功案例;内参报告是对平台累积的信息与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出的研究报告,能够为平台用户提供投资方向、行业现状等指导意见。

4、结论

金融科技项目管理篇2

【关键词】创业高科技企业融资

【中图分类号】F276/F832

早在2014年9月10日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中国总理就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倡导,强调要将此作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当前,创办高科技企业无疑成为一道时代的风景线。研究和破解创业型高科技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显得极为迫切。

一、创业型高科技企业的运营特征分析

创业型高科技企业是一种非常特殊的企业类型,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技术含量高,但市场前景不确定

相对于传统企业而言,创业型高科技企业基本都采用了各行业的最新技术,技术含量很高,有的技术甚至还处于研究过程中,尚没有形成一个完全成熟的技术工艺和生产装置。但也正因为采用特定行业里的最新技术,导致大部分创业型高科技企业的产品不够成熟,对于市场受众来说面孔太陌生,市场认可度低,接受度差。产品在短期内达不到一定规模的销售量,企业盈利差甚至亏损,这就会加剧企业的资金紧张,进而导致产品和企业的发展前景大打折扣。

(二)资金投入小,但融资难度非常大

比起传统资金密集型的钢铁、化工、制造等行业里动辄几十、上百亿的资金需求量而言,创办一家中小规模的高科技企业所需要资金通常较少,一般在500万元至3000元之间。但由于高科技企业的创业者都是一两个或三五个从事技术研发的人士,有的甚至是在校的研究生,自身能够投入到企业里的资金非常有限。加之处于创业初期,高科技企业里的固定资产、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等社会公认的“硬资产”几乎为零,使得高科技企业的所需资金即使数量较少,融资难度却很大。

(三)管理需求强,但管理成效较模糊

若想成功地创办一家高科技企业,除了资金需求以外,还要有高超的管理企业的能力。产品一旦投放到市场,企业就会有原料或材料采购、组织生产、产品检测检验、仓储和运输、资金回笼与会计核算、售后技术保障等诸多问题,涉及到企业的常规管理和重大决策管理。而创业者由于多为技术研发者,普遍不熟悉现代企业管理的流程,导致企业对管理的需求也非常强烈。此时,企业通常会选择公开招聘一些专职管理人员,但具体管理的成效如何,能否迅速凝练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传递给市场,变数很大。

(四)生命周期短,但技术再生性很强

由于技术研发的不确定性和市场需求的变幻莫测,特别是当今以互联网、生物技术、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导致产品和技术的更新换代周期大大缩短,企业往往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同时,在技术更新和产品引领下,每天又会催生出许多新的企业。甚至采用某一新技术的a企业经营一年倒闭后,研发者继续埋头攻关,又大大改进和完善了该项技术,几个月后又重新成立企业,继续该类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这正是很多业内人士所说的“每天死亡数百家企业,每天诞生数百家企业”。

二、创业型高科技企业融资的常见误区

(一)企业融资优先于团队磨合

企业若想成功地运转下去,必须有一个优秀的团队。但很多创业型高科技企业在成立初期往往大张旗鼓地开始融资准备,忽视了企业团队的磨合。在创业型企业中,不能以太多感情因素和盲目的自我认知来代替主流的现代企业管理流程,各团队成员的背景不能太相似,避免掉入“中国式合伙”的陷阱中,如多人创业、各管一摊,领袖不能服众,高管不服管,股权过于分散等。须知没有一个成功的合作良好的团队,企业是走不远的。可以说,团队磨合的重要性要远远大于企业融资。

(二)忽视对投资人的背景分析

对于创业型企业融资来说,融资金额的大小和资金获得的难易程度固然重要,但对投资人背景的调查和分析也是不可或缺的,其重要性远大于处于成熟期的企业。创业者在融资策划时,需要对投资人的背景做一个详尽的调查,包括投资人的资金来源、是否要求控股、对拟投资企业和项目的了解程度、是否拥有除资金外的其他资源、这些资源对本创业企业是否会有发展上的实质性帮助、投资人的近期投资目标和远期投资目标、未来投资退出的方式等。

(三)没有精确测算融资的成本

创业型高科技企业在融资决策时必须精确计算融资成本,因为这关系到创业者以后若干年所获得的利润多少。融资中财务成本(即显性成本)包括:(1)资金使用费,如股权融资向股东支付的股利、发行债券和借款支付的利息、租赁资产支付的租金等;(2)融资费用,如委托金融机构发行股票、债券而支付的注册费和费,向银行借款支付的手续费等。除了财务成本外,融资决策还必须考虑机会成本(即隐性成本),即为了满足投资人提出的融资条件而必须放弃的一些权利或收益。

(四)资金流枯竭时才准备融资

《礼记・中庸》云:“凡事豫(同‘预’)则立,不豫则废”。资金是一个企业赖以经营运转的血液。创业型高科技企业处于发展初期,自有资金有限,来自投资人的资金几乎是唯一的来源。切不可等到自有资金完全耗尽、企业行将解散时才四处寻找投资人,这样在融资谈判中会处于完全被动的局面,极可能导致融资成本升高甚至融资失败。因此对于创业型高科技企业而言,做好资金使用的进度预算,提前做好融资的准备工作是上上之策。这不仅让自己有充分的选择空间和谈判议价能力,也能投资人有足够的考察时间。

(五)对企业技术产品盲目乐观

创业型高科技企业大多属于中小企业,高新技术或产品的研发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技术或产品推向市场后也面临着市场是否接受的风险。但作为研发者(通常也是创业者),往往会对自己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研发出的技术或产品珍爱过度,估值过高,极容易对外部融资盲目乐观。殊不知在市场经济中,没有经过市场和大众检验的技术或产品基本没有存活下来的可能性。对于一个还没有产生收入的早期项目来说,其价值往往取决于该项目在下一阶段所能实现的利润规模。

三、创业型高科技企业融资的基本程序

(一)制作一份优秀的项目说明书和视频

项目说明书和视频资料本身并不是投资人关注的对象,但投资人通过查阅和观看制作优秀、条理清晰、化繁为简、数据精确的说明书和视频,可以尽快了解和掌握项目的主要内容、核心技术、产品价值和市场前景等,以便做出进一步投资与否的决策。显然,好的说明书和视频可以给投资人留下较好的印象,增加融资成功的概率。

(二)准备应答投资人的各种询问和质疑

根据经验,项目研发者或团队对自身长期研究的项目或技术的了解绝大多数仅仅限于技术路径、材料使用、产品功能等方面。但投资人在考察项目时关注的范围可能还涉及到项目管理、市场前景、生产组织、环境保护等方面,所以项目研发者或团对必须在这些方面进行充分细致的准备,必要时聘请行业专家来现场查看或检测,同时也有必要事先模拟一下融资谈判的应答过程。

(三)需保持融资项目经常处于更新状态

一个动辄五六个月甚至一年时间不更新的项目很少会受投资人的关注和青睐,因为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信息与智能化时代,谁都明白,没有一成不变的产品或技术可以存活下去。例如在网络众筹融资平台上,经常更新项目的融资成功率往往比不经常更新项目的融资成功率高3~4倍以上。所以,项目研发者或团队非常有必要让融资项目经常处于更新状态,并保持与意向投资人的联络与沟通。

(四)有重整或放弃部分业务的心理准备

在某些情况下,投资人并不完全认同项目研发者或团队的创业规划书,投资人会根据自己的经历与视野对项目规划书提出意见,如要求业务重新整合或放弃部分业务,以便集中资源做好某一核心技术和产品。此时,项目研发者或团队必须友好、坦诚且有耐心地和投资人沟通,充分交换各自对项目、技术和产品的理解和看法,必要时要在最后关头做出妥协或让步。

(五)要注意锻造创业项目团队的执行力

高科技企业的融资项目在实质性启动或投产之前,都只是停留在纸面上或视频中。项目创意无论多好,技术无论多么前沿,最终能把项目变成产品并推向市场的都是执行力。投资人在评估和选择投资项目时,项目研发者或团队的执行力是很要要的考虑因素。只有项目研发者或团队的执行力获得投资人的信任时,投资人才会选择该项目。

(六)精准地选择并实施具体的融资方式

高科技企业在完成一系列的融资前期准备工作后,便可精准地选择并实施具体的融资方式。目前,金融市场上可高科技企业选择的融资方式有很多,如股权融资、风投基金、举借贷款、发行债券、商业信用、融资租赁、网络众筹等。高科技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灵活选择,在满足特定融资条件的情况下来展开融资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少平,陈文知.创业企业管理[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6.

金融科技项目管理篇3

关键词:科技金融;特点;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2.7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5-000-01

一、我区科技金融基本情况

(一)金融机构情况

目前,我区现有主要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天津市农商银行、中国邮储银行、天津银行、宝坻浦发村镇银行。我区境内现有唯一一家担保公司--天津中信汇通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注册资金1.4亿元,由宝坻区人民政府牵头筹建,财政局为主要出资人,联合天津智川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及天津市胜智投资有限公司共同设立,集融资担保、股权投资、咨询服务于一体的专业投资担保机构。

(二)科技融资情况

1.科技贷款

天津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培训辅导中心宝坻分中心于2009年挂牌成立,标志着我区科技融资工作逐渐步入正轨,我区科技融资源于科技打包贷款。科技打包贷款是天津市科委于2009年在国内率先开展的科技计划项目与商业贷款结合打包贷款,对列入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计划的企业,在给予资金支持,由企业提出需求,市科委签约的打包贷款合作银行根据企业融资需要,对其发放无需抵押和担保的商业贷款。科技打包贷款额度为40万元,贷款期限为1年。对于成功获得科技打包贷款,并按时完成归还本息的企业,天津市科委以5万元的贴息对企业进行后资助。2009―2014年,共帮助85家企业完成3400万元贷款,获得贴息425万元。

2.周转资金

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周转资金)项目是天津市科委为培育、扶持科技小巨人企业设立的发展专项资金。对于通过专家评审论证的项目,按照立项合同,每年给予立项周转资金6.8%的贷款贴息和1.2%的担保补贴,项目执行两年。我区从2011年开始组织符合项目条件的企业进行申报,2011-2014年,累计组织申报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周转资金)项目113项,成功立项95项,获得周转资金37645万元。

二、我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特点

就目前来看,我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融资需求上呈现出以下两个特点:①融资需求高、额度小:宝坻区有一半以上的企业有着较高的融资需求,其中八成以上的企业融资需求十分迫切,对于科技成果转化初步完成、产品已经投入到市场的企业来说,融资需求一般在300到500万元之间,融资需求高、额度小的特点十分凸显;②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成本高:银行贷款是宝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而其他融资渠道相对较少,当企业资金不足时,想要获得银行的贷款困难重重,而融资渠道的单一又使得企业难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融资,我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需求高但融资困难特点十分显著。

三、我区科技融资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自身方面

由于大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处于规模小、经营时间短、缺乏清晰的所有权和管理机构阶段,还贷能力和企业信誉度不高,恶意拖欠银行债务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部分企业没有独立的财务人员,缺乏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不按规定填报财务报表,在使用银行贷款上,随意改变贷款用途,使得银行风险控制比较难,影响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整体形象。

(二)银行信贷方面

从银行信贷方面来看,当前银行信贷管理制度越来越严格,对贷款对象的要求越来越高,处于安全性的考虑,当前银行贷款业务需要符合条件的抵押,同时在信贷产品、担保、风险评价等环节主要面向的还是大型企业和有形资产。

四、促进我区科技金融创新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深化务实合作,建立银政企联动的投融资新机制

促进科委、银行以及担保公司的协同配合,形成投贷联盟,并进行良好的管理,商业银行、担保机构以及政府政策性补贴共同参与,为我区中小科技型企业形成融资风险共担体系,满足融资需求。对于区科委来说,应当积极发挥桥梁作用,优先将经济贡献大、科技研发能力强、成长性优良、市场前景广阔且有融资需求的科技型企业推荐给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担保公司进行担保,同时丰富抵押形式,将中小企业的股权、知识产权、有形资产等进行抵押或质押,降低对我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门槛,由商业银行、区科委、担保机构以及科技型中小企业共同承担责任,建立银政企联动的投融资新机制,满足我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要求,真正实现科技与金融的结合,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

(二)搭建服务平台,完善宝坻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

由区科委牵头,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金融机构共同组建成立宝坻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各成员单位为中心理事单位。中心主要面向区内科技型中小企业,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原则,有效发挥财务顾问服务、信用评级服务、担保融资服务、小贷金融服务、金融推介、培训服务等职能,为企业量身定做专业化、精品化、个性化金融服务解决方案,搭建科技企业方便、快捷一站式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中心各理事单位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科技金融对接,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科技企业融资成功率。

(三)立足园区,围绕产业,加大科技融资培训对接服务

以注重提升多种新兴融资工具运用能力为突破,以增强融资工作管理能力为重点,按园区、行业、领域组织开展对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培训,形成常态、长效培训机制。重点开展4个示范园区及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服装家私、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融资培训和银企对接。

总之,加强科技与金融有效融合,是助推我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从根本上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区域社会经济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金融科技项目管理篇4

(一)科技园区管理机构设置

为加强大学科技园区的建设与管理,成立大学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下设科技园管理办公室,负责行使科技园管委会的日常事务和对科技园的管理职能,落实管委会的决策,主要负责对建园工作、总体方案及园区运作的管理发挥领导决策作用。在管理办公室的监管与领导下,成立企业化运行的“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下设行政事业部、财务部、项目管理开发部、教育培训部等部门。负责园区入园企业服务管理、后勤保障、教育培训等具体事务的管理工作。

(二)科技园区的管理体制

科技园采取“以大学城为依托,以产权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企业化运作”的方式,科技园设立大学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和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大学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是管理科技园的行政机构,其主要职责是解读国家对科技园的相关政策法规,负责园区的规划,落实政府与学校给园区的优惠政策,制订科技园的管理办法,协调有关职能部门与园区公司及园区企业之间的关系,拟定大学科技园入园条件,负责入园项目的审批、考核、种子资金发放等各项管理工作。管委会下设的科技园管理办公室,负责园区管委会的具体事务工作。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在管委会的指导下,负责科技园的具体管理和运营等业务,主要承担园区建设、中介服务、物业管理、招商引资、技术转让等项职能,提供工商注册、税务登记、法律咨询等全方位的服务,为科技企业和创新人才营造一流的创新创业环境。

二、贵州省国家大学科技园区的配套政策设计

(一)资助类政策

一是设立大学科技园区发展专项基金。由大学科技园区管委会设立“大学科技园区发展专项基金”,该项资金由省政府、贵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与大学城科技园管委会共同出资组建,作为大学科技园区规划建设的引导资金,主要用于产业发展、园区建设、人才开发。二是设立大学技园区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产业发展资金从大学科技园区发展专项资金中列支,采取无偿资助方式。产业发展资金主要用于技术创新平台建设、重大产业化项目专项、以及重点产业联盟专项等方面。三是实施大学城开放实验室工程,并设立专项支持资金。这里,开放实验室工程是指,依托大学科技园区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转制院所的重点实验室建立的,以行业应用为导向,以服务企业为目标,对大学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开放、资源共享的实验室,为科技园区内企业提供各种有效服务。而对大学城开放实验室为园区企业提供的服务,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四是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小企业创新专项资金。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小企业创新资金主要用于大学科技园区一般创新项目支持资金、重点创新项目支持资金和股权投资项目支持资金。五是设立科技重大专项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科技园区内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单位承担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市财政配套资金和贵州省科技重大专项资金。

(二)投融资类政策

一是支持大学科技园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大学科技园区管委会每年在大学科技园区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支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具有良好信用的企业可以申请大学科技园区产业发展资金、企业担保贷款补贴资金等公共财政资金支持。同时可以申请小企业扶持资金、留学人员扶持资金等公共财政资金支持。二是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贷款。大学科技园区信用贷款扶持资金从大学科技园区发展专项资金中列支,并按照年度预算进行安排。科技园区企业的信用贷款服务业务,应当由与大学科技园区管委会合作的银行和在大学科技园区管委会备案的信用评级机构共同实施。三是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大学科技园区设立为科技企业服务的专营机构。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大学科技园区内设立专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的支行、信贷中心等信贷服务专营机构,通过风险补偿等多种方式支持各专营机构在大学科技园区开展科技金融创新试点,综合运用多种金融工具加大对科技园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四是扶持科技园区企业担保融资。鼓励担保机构在大学城的设立和发展。相关部门出台政策鼓励各商业银行在大学科技园区设立为科技创新创业企业服务的信贷专营机构,给予信贷专营机构一定的购(租)房补贴和业务风险补贴。合作的担保机构为企业提供的票据担保、合同履约担保等统一纳入政策支持的范围。五是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的金融支持。建立支持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的金融综合服务机制,推动科技园区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应用于首购、订购、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试验和示范项目、推广应用,促进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有机结合。

(三)人才类政策

一是支持人才特区建设的政策。为加快大学城人才特区的建设,应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给予政策支持:重大项目布局、境外股权和返程投资、人才培养、资助(如为高层次人才创办的企业优先提供融资担保、贷款贴息等支持政策。对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贵州省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的高层次人才,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住房与配偶安置。采取建设“人才公寓”等措施,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定向租赁住房。二是支持高端领军人才聚集的政策。为实现大学科技园区的战略目标,持续培育和发展贵州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强做大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领军型企业,需聚集和培育一大批海内外高端领军人才,包括战略科学家、科技创新人才、创业未来之星、风险投资家和科技中介人才。三是建立科技园区高端领军人才专业技术资格评定绿色通道。建立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绿色通道,同等条件下优先评审在园区创新创业的高层次人才和其他急需紧缺人才。对园区急需紧缺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可按照特殊岗位招聘办法,实行专项招聘或聘任。

(四)创新类政策

一是支持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政策。对于纳入统计范围的园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达到一定增长比例的,通过大学科技园区发展专项资金给予一定的配套资金支持。支持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开展技术平台建设、技术改造、研发和产业化、应用示范工程,专利标准创制、品牌管理、投融资等试点工作,对完成试点任务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经费补贴。二是支持大学科技园区中小科技型企业投标承接重大建设工程项目的政策。为帮扶园区企业开拓市场,支持科技园区内的中小科技型企业的自主创新产品应用于重大建设工程,帮助企业解决在投标承接重大建设工程项目中面临的突出困难。鼓励银行根据企业签订的重大建设工程项目合同,加快放款时间,为企业提供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贷款,大学科技园区管委会按照基准利率给予贷款企业一定的利息补贴支持;给予银行一定的风险补贴。对于在贵州地区实施、全部或部分由贵州省、地州市政府资金投资的重大建设工程项目,在招投标过程中,对园区企业技术或产品,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采购。三是支持在大学科技园区开展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试点工作的政策。对政府投资项目所需的产品或设备,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采购园区企业的自主创新产品。对采用园区企业自主创新产品的政府投资项目,优先安排环保、交通、能源评估,加快审批,优先安排财政预算,确保资金额度;对科技园区企业研发的重大创新药物等,优先进入医保目录或纳入政府储备;政府有关部门在预算中要加大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支持力度,对提供自主创新产品的科技园区企业、大学、科研院所,优先给予资金支持,用于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的进一步研发和推广。

三、结束语

金融科技项目管理篇5

关键词:科技成果转化融资机制融资模式

科技成果转化的基本内涵

(一)科技成果转化的系统构成

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技术经济行为。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这个过程不仅涉及到科技成果的供需双方、政府、中介等各个环节,还受到一系列外部因素的影响,如:全社会科技意识、经济政策、金融政策等。从系统构成和结构角度来看,以下几个子系统是科技成果转化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科技创新子系统、企业需求子系统、科技中介子系统和环境系统等,以上各个子系统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存在非常复杂的关系,科技成果要想形成一个高效率的转化机制,它们之间就必须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将科技成果转化系统看作一个整体,其主要功能就是最大程度、最高效率地促成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不断满足企业发展需要,适应消费者需求,促进社会发展。

(二)科技成果转化的特征

1.价值的综合性。高校和科研院所作为科技成果的生产者,同时还承担教学的任务。教学与科研互动是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现代高等教育的一个特征。一些新知识、新方法、新观点等会产生于科技成果创造及转化过程中,这些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可以为高等院校或科技机构利用,不断拓宽教学视野,对高校学科及专业建设起到良好促进作用,这就体现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教育价值。经过中间试验放大等环节,科技成果被现有企业吸纳甚至催生出一个或一批高科技企业,这就体现了科技成果转化的经济价值。此外,“863”、“973”等国家项目,均是从国家战略层面出发,关乎国家主权和国计民生,这就体现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政治、社会及文化价值。

2.管理的复杂性。价值的综合性决定了科技成果转化管理的复杂性。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对于生产的科技产品而言,一般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国家或省部级的纵向科研任务,二是来自企业委托或与企业联合技术攻关任务。对于承担来自国家或省部级的纵向科研任务,其管理比较规范,从国家到省再到科研院所,均有现行完善的科研管理体系与制度,管理较为严格,科研成果以理论创新居多。一般而言,纵向的科研任务可以有效地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结合起来,以先进、成熟的技术或理论不断解决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效率、效果问题。在此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自有科研成果知识产权的保护。对于企业或其他单位委托的横向科研任务,对其管理主要通过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来完成。校企通过共建研发中心、研究院等形式,一般采取企业投入经费聘请高校等科研院所技术人员独立完成或和企业一起共同研发的模式,发挥校企各自优势,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关键技术问题。根据不同的任务,可以建立不同的管理模式。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通过专门中介机构或资产经营公司来管理科研院所的科技活动,对在经营上可能对科研院所带来的风险进行了有效地规避。

科技成果转化的融资机制

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融资,以满足其发展的需要,也即需要科技与金融的有机结合。科技金融是与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产业化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相配套的一系列制度、政策、金融工具以及服务的总和,它的行为提供主体由政府、企业、市场、社会中介机构等构成,科技金融构成了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以及金融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科技成果转化阶段的融资机制包括资本形成机制、风险分散机制、信息揭示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通过这些机制的运行,有效地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

(一)资本形成机制

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共同作用着科技成果转化的资本形成机制。金融中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资本形成机制是指通过政策性金融的引导机制和商业性金融的竞争机制,促进资本的有效配置与形成,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我国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融资过程中,它们的地位先后发生了一些变化,即从以政策性金融支持为主转化为以商业性

金融为主。

在科技成果转化的初创期和成长期,由于许多不确定性的存在,以严格控制风险、获得较高回报、加快资本流动速率为经营原则的商业性金融很少介入到科技成果转化的这些阶段,因而,在这些阶段形成巨大的资金缺口,只能靠政策性金融来充当主导地位。政策性金融机构有政策性银行、科技担保机构和科技保险机构等,这些机构凭借国家的信息和政策优势,在兼顾政策性和商业性运营原则基础上,不断创新相关融资项目,通过较少的政策性资金进行倡导性投资,鼓励更多的商业性金融资本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由于政策性资金介入科技成果转化,给商业性金融传递了一个金融支持信号,商业性金融机构通过不断调整和拓展相关业务,积极开展科技贷款,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当商业性金融对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占主导地位时,政策性金融就会适时而退。

(二)风险分散机制

事实上,银行和股票市场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完成流动性风险的分散,而且两者没有特别明显的区别。而值得注意的是,普通居民普遍厌恶风险的程度直接影响着金融中介体系以及金融市场体系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当居民非常普遍地厌恶风险时,他们倾向于选择在规避流动性风险更具优势的银行;相反,当居民普遍不太厌恶风险时,他们倾向于选择金融市场来规避风险,在这种情况下,有利于资本的形成,以更好地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然而,在实践过程,更多的居民对风险厌恶程度不会总是太高或太低,往往是随机分布且方差较大,因此,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两种融资体系应该协调发展,缺一不可。

(三)信息揭示机制

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同样共同作用着科技成果转化的信息揭示机制。由于科技成果转化过程是一个复杂、专业的过程,某一个投资者无法具备搜集、处理与科技成果转化相关信息的能力或时间精力,事实上,也无法承担评估转化主体或项目的成本,这就存在科技成果转化信息不对称,造成许多有效资金无法优化配置,这时金融中介机构的规模和专业化优势就体现出来。金融中介机构相对于非科技成果转化主体和项目而言,相对容易获取科技成果转化主体或项目的各种有用信息。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小银行、有限合伙制风险投资机构和政策性金融机构获得相关信息,有效地弥补金融中介在揭示信息过程中存在的瑕疵。 (四)激励约束机制

金融中介通过与科技成果转化主体所签订的信贷契约等来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约束机制。一般而言,金融中介机构在发放贷款时,都要与科技企业签订相关契约,明确规定贷款金额、贷款利率、还款方式、担保和抵押品、限制性条款以及违约责任,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约束贷款科技企业的作用。在贷款后,金融中介会跟进调查科技企业的经营情况,根据跟踪调查结果,适时取消科技企业的持续贷款、提前收款或给予科技企业更广的还款空间。

科技成果转化的融资模式

(一)风险投资

在科技成果转化阶段,企业很难从市场上进行直接融资获得研发所需资金,而可以利用风险投资的特征,那就是可以分期在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注入一定的企业发展所需资金,而企业需要给风险投资机构一定的股份或认股期权,以及一定的企业经营或管理权。事实上,风险投资机构深入企业,要求获得一定的企业经营管理权目的不在于控制企业、干预企业的正常经营,而是利用自身经验,对所投资企业经营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规范化管理,指导企业经营策略以及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业务伙伴的联系。处于科技成果转化阶段的企业一般采取企业者(或管理层)、风险投资者持股,报酬体系激励性非常强,创业者和风险投资商均与企业形成利益共生关系。特别是对创业者而言,可以激励创业者们积极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天赋,为企业发展贡献更多的正能量。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融资过程中的逆向选择行为和通过努力融资后不思进取、损害企业自身利益的行为。从经济角度来看,每一期注入的风险投资资金都会按时间顺序呈规模效应递减的趋势,而风险投资机构所承担的风险也是随着时间顺序不断降低,即注入风险投资资金越往后,越要付出较高的溢价,相对回报也会减少。换句话说前期风险投资机构投资的风险资金由于需要承受较高的风险而可以获得较高的回报或收益,后期风险投资机构投资的风险资金由于承受的风险较低,获得的收益也不如前期风险投资机构的高。因而

,对于风险投资机构而言,因为成功的风险投资项目回报特别高,风险投资机构就算在其风险投资项目中出现多个失败的情况,依然会收到可观的收益。一方面,风险投资机构获得的回报相对较高,另一方面,由于风险投资机构深入所注入风险资金企业,可以及时地发现、化解和降低风险发生率,同时,还可以根据科技成果转化企业的不同发展状况,分期投资不同数额的资金,达到控制资金风险的目的,有效地降低融资风险,节约融资成本。由于风险投资行业特征,决定了它们不会在某一特定的科技成果转化企业一直持有其股价,因而需要设立合理、广泛的风险资本退出渠道和完善的退出机制,以便风险投资机构在所注入风险资金企业步入成熟期后全面退出。

(二)债权融资

债权融资是处于科技成果转化阶段企业进行融资的另外一种重要的融资方式。一般而言,企业债券融资和中小企业打包贷款都是债权融资的有效方式。处于扩张期的科技成果转化企业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拥有较大规模的资产、较完备的业务记录和较高的信息透明度,可以在这一时期开展信用评价工作。同时,处在科技成果转化阶段的科技企业基本上不存在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管理风险会在这一时期加大。虽然此时的企业达到了商业银行放贷条件,但由于其存在较高的市场风险和管理风险,银行贷款很难被批准下来,因此这一阶段主要还是以债权融资为主,股权融资比重不会太大。

结论

任何一项科技成果的诞生与产业化进程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巨大的资金支持,特别是科技成果的研发和转化阶段,需要金融支持来解决资金支持问题。完善的金融市场能有效地提供风险规避、价格发现、激励约束等功能,保障了科技的发展。为了更好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地方政府完善资本形成、风险分析、信息揭示以及激励约束机制,推进风险投资和债券融资两种模式的建立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段世德.论科技金融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推动[j].西南金融,2011(7)

2.樊星.科技金融理论与实践悖论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1(3)

3.范柏乃,吴翰,马庆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政策国际比较研究[j].中国科技产业,1998(7)

金融科技项目管理篇6

论文摘要:科技与金融是经济发展中的两大重要引擎,如何科学把握科技与金融的关系,加强两者的结合,对于解决新形势下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无锡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无锡市科技产业发展现状及融资需求特点,进而介绍了全市科技金融发展情况及主要成效,指出了当前科技金融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当地实际,从政策机制、融资环境、产品创新等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科技产业发展现状

(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2009年,无锡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4750亿元,是2005年的3.62倍;产业增加值1048.8亿元,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3.6%。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000多家企业近600个项目申报了省各类科技计划,按国家标准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517家。

(二)新兴产业发展初具规模。目前,以物联网、集成电路、服务外包、原创动漫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正在无锡迅速发展。2009年,经国务院批准,无锡市设立了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成为了全国20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之一,集成电路产业营业收人占全国的25%,光伏太阳能产业组件产值更占全球的11%0

(三)"530',企业发展态势良好。自2006年起,无锡开始实施吸引领军型海外归国人才来锡创业的“530"计划,目前全市注册落户“530"企业达960多家,注册资本超过28亿元,其中已实现销售的有153家,2009年实现销售13.4亿元,销售超千万元和百万元的企业分别达到14家和53家。"530”企业已成为无锡新兴产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二、科技金融发展情况及主要成效

(一)科技产业具有现实融资需求

1.实现产业规模化科技项目和企业得到重点支持。近年来,全市高新技术园区、国家创新试点企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机构等企业和项目已逐步成为银行信贷支持重点对象,2009年以来全市银行机构累计发放科技贷款金额超过600亿元。

2.大量初创型科技企业和新兴服务业具有融资需求。"530”计划实施3年多来,全市近千个企业项目已有近1/6开始实现销售逐步走上产业化发展阶段,同时一批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和发展前景的新兴服务企业发展迅速,随着这些企业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壮大,不同程度的融资需求日益显现。

3.产业化初期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特点明显。与成熟科技企业或传统产业相比,初创阶段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呈现轻资产、小金额特点。经对近80家处于产业发展初、中期科技型中小企业调查显示,已初步实现技术成果转化、产品进人销售阶段企业提出的融资需求大多在200-500万元之间,且均体现出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专利等无形资产丰富,房产、设备等有形资产缺乏特征。

(二)科技金融扶持政策初步建立

1.出台海外引才专项政策。2006年以来,无锡逐步形成了以“530"计划为主体的海外引才体系,并配套实施“三个100、两个300"扶持鼓励政策,即政府提供10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不少于100平方米工作场所和不少于100平方米住房公寓、不低于300万元的创业风险投资、不低于300万元的资金担保。

2.落实科技保险补贴政策。2009年,无锡市出台了《科技保险费补贴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设立了总额200万元科技保险补贴资金,当年全市科技保险保费收人达1313万元,在全国科技保险创新试点城市中名列第二(仅次于北京),为高技术企业提供了近218亿元风险保障。

3.加大科技担保扶持力度。除了国家、省有关扶持担保机构政策外,无锡市还将担保机构为科技型的中小企业提供票据贴现担保、委托贷款、设备和融资租赁等形式的融资担保纳入财政补贴范围,仅2009年市本级即安排了3000万元担保补贴。

4.大力发展创业投资。2009年无锡市设立了分5年到位的10亿元规模专项引导资金,当年即引进10家创投企业、18.6亿元资金规模,年末全市创投基金规模72.8亿元,创投企业家数和投资项目位居全省首位。

(三)信贷产品创新服务稳步推进

1.创新融资服务方式。一是发放“530"企业专项贷款。仅去年借助政府“530"担保、再担保体系的支持,全市4家银行先后向“530"企业发放专项贷款3450万元。二是用好科技贷款风险补偿奖励政策。近年来,无锡银行机构先后共获省财政科技贷款风险补偿奖励8713万元(列全省第一)的同时,实现了每年科技贷款增长占全部新增贷款均在20%以上。三是创设“贷投结合”模式。如浦发银行无锡分行今年年初与无锡新区创投集团达成了根据科技企业发展阶段进行“先投后贷”或“先贷后投”的合作模式,即针对初创期科技企业采取“先投后贷”,对成长期科技企业双方协商选择其一。

2.创新信贷支持产品。一是发展股权质押贷款。据不完全统计,无锡市近年来已办理股权质押贷款60多亿元(包括企业用股权质押向担保公司进行反担保)。二是发展专利权质押融资。在人民银行推动下形成了“政府引导、人行推动、自主决策、市场运作、适度让利”的无锡专利权质押贷款模式,今年交行无锡分行、锡州农商行已分别对2家专利权企业达成贷款支持意向3300万元。三是发展银险合作产品,如中行无锡分行与平安财险合作,为10余家中小科技企业提供“应收帐款+信用保险+信贷”方式的贸易信用保险融资近1.5亿元。

3.创新信贷管理机制。一是提高信贷审查效率。如江阴农商行对科技企业做到了营销与授信预调查、授信调查与审查、前期授信检查与当期授信调查、信用评估与额度核定审批的“四个同步进行”。二是加大激励考核力度。如华夏银行无锡分行对科技企业信贷营销采取贷款增长任务单独考核、适当提高营销人员奖励的政策,对授信管理人员也采取薪酬与业务、效益等综合绩效指标挂钩方式考核。

(四)科技金融中介体系不断完善

1.搭建综合性金融服务平台。2010年1月,无锡产权交易所正式成立并开始试营业,推出了股权登记托管、融资及转让、专利权登记评估、企业信用服务等服务中小企业的25种重点融资创新产品,拥有了100多家各类金融及投资服务机构等会员。

2.完善专门融资担保体系。2009年,市政府追加注资2400万元改组成立无锡市再担保公司,并下发《关于为中小企业开展再担保业务的通知》、《关于开展“530”企业专项贷款试点工作的意见》,形成由各区政府确定1家担保公司提供担保、市再担保公司提供再担保、专门为“530"等科技型企业融资服务的风险分担体系。

三、当前科技金融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无锡市科技金融已取得了初步发展,但科技型企业特别是处于产业化初创期、成长期中小科技企业的融资问题尚未得到全面系统解决。

(一)金融服务体系方面

一是科技企业的股权退出渠道单一。目前科技企业的股权退出主要依赖于境内中小板、创业板上市或境外上市,但境内上市门槛较高,无法满足面广量大的科技企业的需求,境外上市受国家六部委10号令限制,难度不断加大,且国内多层次资本市场尚不完善,为科技企业服务的区域股权交易场所还较少。

二是科技企业的融资担保未根本解决。虽然近年来无锡市融资担保市场快速发展,但大多数担保机构由民营资本出资组建,出于风险控制和盈利回报考虑,对科技企业融资担保条件较高。且目前由市再担保公司和各区政府背景担保公司组成的担保体系服务对象主要为“530企业”,服务面和担保量还有待扩大。

三是无形资产的评估交易发展滞后。目前针对科技企业的股权、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的评估、转让、交易体系尚不健全,缺乏权威、专业、能够取得银行信任的评估机构,缺乏完善的无形资产转让、交易市场,导致银行在开展无形资产质押贷款方面非常谨慎。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方面

一是企业经营发展尚不稳定。由于初创期科技企业刚完成研发,或初步实现了技术成果转化,但产品、市场、前景尚不稳定,且缺乏足够不动产用于抵押融资,目前主要依靠以政府资金为主、民间资金参与的创业投资体系支持,银行难以大规模介人。

二是企业内部管理尚不完善。企业在创业初期主要精力集中在技术研发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法人治理结构、企业制度建设等环节相对薄弱,营销、管理、财务、风险控制等方面的建设还难以符合银行的信贷管理要求。

三是企业宣传推介尚不到位。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企业发展、产品优势、市场前景等方面的社会宣传、尤其是对银行的宣传推介普遍不够,对金融政策和银行融资产品也了解不多,造成企业与银行间缺乏深人了解。

(三)银行信贷支持方面

一是现行金融分业经营体制导致银行难以投人。目前,银行机构不能进行股权投资,仅能通过传统信贷业务获得稳定的利息回报,因此,支持对象只能限于有产品、有订单、有市场、有现金流的科技企业,处于初创期、尚未产业化科技企业融资需求在银行难以获得满足。

二是对科技企业的认知能力不足导致银行不敢投人。目前银行无论是信贷营销或信贷审查队伍中,缺乏专业科技人才,对科技创新规律把握能力不足,导致银行对一些具备成长潜力的科技企业和科技项目不敢进行信贷支持,信贷资源仍主要集中于传统产业。

三是现行信贷管理体制的制约导致银行不愿投人。基于安全性原则,目前银行经营对信贷风险有严格的追究制度,且信贷产品、信贷担保、业务流程、风险评价等主要还是面向传统产业客户和传统有形资产,未根据科技企业的特点建立单独的服务支持系统,也没有放宽对科技贷款的风险容忍度,导致银行不愿进行信贷投人。

四、对策建议

为进一步推动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政府、银行和企业应多方联手,从政策机制、融资环境、产品创新等层面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一)发挥政府主导,搭建合作平台,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1.发挥财政补偿激励杠杆作用。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信用记录好的科技企业,给予一定贷款贴息和中介费补贴,鼓励企业向银行融资;对科技贷款增长显着的银行,安排一定风险补偿和奖励,引导银行增加贷款支持;制定鼓励创投、担保行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扩大创投资金和融资担保对科技企业的支持。

2.搭建科技金融信息交流平台。政府职能部门和金融系统应加强政策对接,建立信息交流与融资联动机制,及时沟通科技创新政策、货币信贷政策,形成企业、项目、人才等科技信息以及科技金融产品信息库,为科技成果的转化创造融资条件。

3.加快科技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地方政府支持人民银行进一步完善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协调工商、税务、海关、法院等部门参与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充实企业注册登记、纳税、进出口、司法等非银行信用信息,健全科技型企业信用档案。

(二)推动专业服务,发挥市场功能,丰富融资服务方式

1.发展科技金融专业组织。发展具备创业投资、小额信贷、融资担保等多种服务功能的科技金融服务公司,形成对集团化服务优势。吸引民间资本,探索设立科技小额贷款公司,专业服务科技型企业。

2.完善科技融资担保体系。成立政府主导的专业化科技担保公司,为科技企业提供担保,便利科技企业融资。

3.加快发展中介服务平台。以无锡产权交易所建设发展为基础,加快建立无形资产交易市场,规范无形资产交易制度,在资产评估、资产转让和交易等方面充分发挥功能,大力提高全市无形资产融资比例。

(三)创新服务思维,完善服务机制,深化科技信贷支持

1.完善专业化服务机制。一是推动建立专营机构,具备条件的金融机构可在内部设立专门的部门或机构,归口管理科技型企业和新兴产业信贷市场营销,提供专属产品和专业服务。二是改进信贷管理机制,对以科技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分支机构(如人驻园区的支行)适当下放信贷审批权限,建立适合科技型企业的授信管理、风险评价、利率定价和奖惩机制,适度放宽授信审核条件和考核要求,适当提高科技贷款风险容忍度。

2.创新信贷融资模式。一是推动“贷投结合”支持模式,对产业化初创期科技企业,开展以股权投资为基础的“创投+担保+信贷”模式的债权融资支持,对创投公司已介人的项目优先予以支持。二是推动动产、权利质押融资,对缺乏不动产抵押的初创期科技企业,积极发展应收账款、订单、仓单、出口退税账户、股权、保单质押、封闭贷款等融资创新产品。三是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为产业化成长期的科技企业办理专利权、商标权、版权等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四是加强银险、银保合作,推动科技担保、再担保公司和保险公司加强与银行的合作,为科技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和保证保险融资支持,为科技企业贸易活动提供信用保险项下贸易融资服务。

3.拓展金融服务手段。一是发展直接融资,充分运用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集合票据等直接融资工具满足科技型企业经营发展的资金需求。二是推动信托融资,鼓励银行与信托公司合作,运用集合信托计划支持科技企业。三是探索开展融资租赁业务,增强科技型企业资产流动性,缓解企业债务负担。

金融科技项目管理篇7

近年来,金融机构对创新经济的催化、扶持和促进作用的研究方兴未艾,各国和各地区都在探索可行性模式。现阶段,国际科技投入的管理模式更强调“顶层设计、统筹规划,构建多层次科技金融支持体系”。2006年国务院《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若干配套政策》(以下简称《配套政策》),要求在金融支持上,加强政策性金融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引导商业金融支持自主创新,改善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金融服务。2008年科技部万钢部长、刘燕华副部长就进一步加强科技与资本市场结合进行了谈话。2009年5月,银监会会同科技部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完善银行业监管部门、科技部门合作机制,加强科技资源和金融资源的结合、建立完善科技型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开展科技部门与银行之间的科技金融合作模式创新试点。自2010年开始,安徽省就把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作为深化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突破口,作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工作,以积极申报全国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市为契机,在促进银企对接、组织实施“基金宝”专项工作、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就目前安徽省的筹资渠道而言,科技投入多元化模式已经初显———从主体维度上看,科技投入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支出、金融机构的投融资和社会第三方的转移资金。笔者试从安徽省科技投入的现有金融环境出发,探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资金的需求规律,构建符合安徽省实际情况的科技投入金融支撑体系。

二、安徽省科技投入的金融环境分析

2011年4月,合肥市科技局完成了《合肥市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方案》,并于5月将其作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方案》附件上报。随着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及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设,安徽省以培育新兴产业、调结构增后劲,振兴重点产业、保增长上水平,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助企业促创新,广泛利用国内外科技资源、引进来走出去为奋斗目标,形成了以奇瑞轿车为代表的企业自主创新品牌,以合力叉车为代表的产品自主名牌创新,以马钢、海螺水泥为代表的结构调整创新,以华东光电所为代表的军技民用创新,以中国物质研究院、中国科技大学为代表的战略前沿自主创新的自主创新模式,为安徽省科技投入创造了良好的金融政策环境。但从总体上看,科技投入的金融环境仍不理想,导致了综合科技水平、科技活动产出高新技术产业化等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其它省市比较,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也显得不足。

(一)安徽金融业发展水平较低,科技投入的融资平台亟待加强

目前,安徽省金融部门由于缺乏对科技项目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而科技投入涉足高精尖新技术领域,经济与技术复杂,风险难以预测和评估,加上刚刚经历过金融风暴,在放贷尤其是在科技投入方面表现出消极谨慎态度,贷款对象主要是那些具有一定规模和效益、没有风险或风险很小的企业或项目。故而以信贷资产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为经营原则的银行不可能成为科技投入的主要资金提供者,无论从国际还是国内看,想通过银行贷款来发展科技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行的。正因如此,寻求其它科技投入资金来源就成了必然之举。而现实的情况却是,安徽省科技投入的融资平台仍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平台建设相对滞后,金融支撑体系主要是依靠银行贷款,这种融资体制和机制并不能很好地适应加速科技发展的资金需求,导致融资渠道并不畅通,社会化的投入机制远没有形成。省内科技型企业也因缺乏资金来源而缺乏技术研发和购买技术专利的意愿不强。特别是合肥作为安徽省的科技融资中心,实力与上海、深圳等发达城市相比,差距太远,严重影响了省内科技成果的转化。

当前,安徽省科技投融资之间存在一定的缺口。一方面,部分技术创新企业不能及时获取所需资金,或因现有融资渠道的成本过高而不能进行有效融资;另一方面,市场上的一些投资者拥有大量的富余资金,但没有明确的投资意向,从而存在严重的资源浪费,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较为低下。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建立一个技术创新发展的融资与投资高效匹配的平台。在此平台上,需要筹集资金的技术创新企业可有效地发出融资信号,同时,具有资金节余的投资者可有效地发出投资信号;这样,融资主体根据自身融资规模、融资结构、融资成本等选择合适的投资主体,而投资主体也可根据自身对风险的偏好、对收益的要求等选择满意的投资对象。最终,推动融资主体筹集到技术创新所需的资金,而投资主体将资金投放到符合自身风险和收益要求的项目中,并达到预期投资目标,从而实现科技投融资的高效匹配,推动投融资主体间的良性互动发展。

(二)多层次的金融支撑科技投入体系尚未建立

首先,风险投资发展缓慢。目前,安徽省风险投资主要集中在传统产业领域,缺乏it、生物制药、新能源等高科技产业的风险投资。而且约10家左右的创投机构的投资行为发生蜕变,由科技融资、风险投资转为房地产等产业投资,脱离了原风险投资的范畴。安徽风险投资的环境和机制有待进一步优化。

其次,R&D经费投入明显不足。安徽省的R&D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与中部其他省份相比,投入强度比较高,处于第二位,但还不到全国平均水平。

因此,R&D经费投入强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另外,通过比较,不难发现财政科技投入水平也比较低,政府要么加大投入,要么通过其它方式来增加科技投入,然而财政收入的量在短时期内一般是变化不大的并且数量也有限,这就要求安徽省必须从外部和社会其它机构入手,如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的投入。最后,基金投入亟待加强。为了解决科技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安徽省财政厅、科技局成立了各种科技发展基金、创新基金及投资基金,最根本的宗旨就是为了扶持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安徽省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简称“省引导基金”)、省设立高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简称“高技术专项资金”)和省财政设立省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简称农转资金)。应该说这些资金的设立,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安徽省科技型企业资金不足的压力,但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安徽省有关科技的基金投入品种过少且数量不足,很难从根本上解决科技型企业发展缓慢的问题。

(三)产业链融资研发薄弱

据中国科技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总支出为5802.1亿元,比2009年增加了1186.1亿元,增长25.7%,与GDp之比达到1.7%,再创历史新高。按R&D活动人员(全时当量)计算的人均经费支出为25.3万元,也比省2009年增长了1.8万元。就执行部门来看,企业经费支出为4248.6亿元,比上年增长25.6%;政府部门研究机构经费支出995.9亿元,增长22.8%;高等学校经费支出468.2亿元,增长20.0%。企业、政府部门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经费支出占全国总支出的比重分别为73.2%、17.2%和8.1%。而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调研报告则显示,中部地区人口占全国的27%,国有企业占全国的22.5%,GDp占全国的20%,科研成果占全国的17%左右,但中部地区授权专利的仅占全国的9.1%,科研成果转化率仅占全国的9.5%,风险投资基金占全国的7.9%,风险投资机构占全国的7.8%。市场落差明显,“创新科技”并没有及时转变为“创新经济”,少量“创新科技”转化为“创新经济”的成果中,又有2/3左右变成了沿海地区的成果,中部地区的科研成果、科技力量正被东部和其他地区无偿或者低成本使用。长期以来,科技链与产业链相脱节,割裂了科技成果转化链条。

近年来,安徽省积极引导科技创新要素向企业积累,科研院所、高校、生产企业三方结合日趋紧密。产学研合作形式,从一般的委托开发、成果转让,逐步向供需合作、共建研究基地和科技实体店方向发展。一批企业控股的科技经济利益共同体诞生,科技成果转化进程加快,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正逐步增强。统计显示,有65%的科研机构设在企业,67%的科技活动人员集中在企业,68%的应用研发经费源于企业,75%的省级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由企业为主体承担,66%的省级科技成果出自企业。但是由于资金较为分散以及原基数较少,同时由于尚未建立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与实际资金需求仍有不少的差距。以2006年为例,全省有12个市财政科技三项经费投入未达到法定比例(本级财政支出的1%),还有4个县(区)投入为零。可以说,虽然安徽省政府近年来在优化科技资源结构上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高端成果接续难的问题还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安徽虽然是科技资源大省,但这些资源主要集中在基础研究和尖端科技领域,应用研发领域相对不足。此外,高校和企业的科研成果中原创性的高水平项目并不多,不少是低层次的重复研究,这也制约了科技成果的转化。

(四)金融机构一体化尚未实现

随着产业转移及调整的深入,国际间、省际间的跨区域资本融合要求就会越来越高,对于科技型的企业更是如此。近年来,我国东部开放城市基本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资本融合,如异地贷款、跨区域外汇资金清算、货币市场往来等都有了相当的发展。相对而言,安徽省在跨区域的资本融合发展方面比较滞后,甚至没有建立起与周边城市如江浙沪的有效金融合作关系,无形之中削弱了安徽省对周边城市科技型企业进行产业转移的吸引力,抑制了自身的科技投入发展。此外,地区间的金融机构进驻也需要进一步扩充其市场容量。好在安徽省委领导班子已经发现了这一问题并开始着力解决,如2011年3月,合肥市政府与杭州银行合肥分行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按照协议,杭州银行合肥分行将积极整合金融资源,切实推进和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承诺3年内向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投入不低于30亿元的金融支持。

(五)地方政府与金融机构合作不够密切

2011年,安徽省以合肥市政府名义出台了《合肥市股权质押融资管理办法》、《合肥市专利权质押贷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等政策,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开展股权、专利权、商标权等权利质押贷款;积极推动工商银行开展“集合保证池贷款”,建设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联贷联保、动产质押贷款,民生银行开展“商贷通”;徽商银行开展仓单质押等,成功引进一家金融仓储公司———合肥涌金仓储有限公司,以此解决中小企业因缺乏有效抵质押物的融资难题;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扩大相互合作,创新银信担、银担合作,开展互助担保、联贷联保等担保模式,推出供应链贷款等创新贷款模式。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科技投入金融环境,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全面完善的以“政府为主导,金融机构担当主角,其他部门配合”促进科技进步的良好局面。主要是地方政府与地区金融机构合作不够主动,金融优惠政策出台时间滞后,扶持科技型企业的力度较小,如果这一现象不能及时控制,将破坏该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从而导致发展机会的丧失,从根本上损害当地民众的利益,阻碍地方经济的长远发展。

三、构建多层次的安徽科技投入金融支撑体系

(一)充分发挥政府及金融管理部门的导向作用,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金融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离不开整个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政府及金融管理部门的导向是满足企业自主创新资金需求的根本保障。一方面,政府及金融管理部门应制定切实有效的金融政策,完善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信贷政策和投融资政策,积极发挥政策调节手段,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支持企业自主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对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等给予优惠的信贷支持,建立健全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信用担保制度和其他信用担保制度,为企业融资创造良好条件;搭建多种形式的科技金融合作平台,政府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和民间资金参与科技开发;鼓励金融机构改善和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政府及金融管理部门应通过信用宣传、行政引导、政策支持、法律惩戒等措施努力提高社会信用水平,强化企业信用、政府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同步发展,以降低市场交易费用,确保金融运行安全。

(二)提高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增强商业银行对创新企业的支持能力

科技贷款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是一种高风险、高收益的风险贷款。商业银行不能一味地采取回避的方法,而应更新观念,主动了解企业科技的应用前景和需求,利用社会力量对科技成果进行科学评估,并且不断提高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运用现代风险管理技术研究风险,跟踪科技新动向,多与科技人员进行交流,以开放、积极的心态深入了解科技型企业,提高对科技项目的风险识别能力。只有这样,商业银行才能渗透到科技领域,找到金融与科技结合的新途径、新办法。充分发挥信贷支持作用,完善资金管理办法,增加信贷品种,实现金融服务方式和手段的创新。具体来说,一是在信贷政策上向科技企业倾斜。鼓励和支持银行对高新技术企业贷款实行财政贴息政策;政策银行要降低对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起贷资金限制,并简化贷款审批环节和手续;商业银行要扩大对科技型民营、私营企业的贷款规模,探索多种贷款抵押担保形式。银行设立科技业务部进行科技专项贷款业务,扩大科技贷款规模,使其免受流动资金贷款规模的限制。二是加快银行科技贷款经营机制的转换。根据总量控制的原则,在量力而行的基础上,把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引入科技贷款的管理。三是推进科技贷款项目管理方式的多样化。积极推动科技贷款的承包制管理,通过科技贷款项目招标承包的方式,把科技项目负责人的责权利机制同科技贷款项目的经营管理机制有效地结合起来,以保证其按期发挥效益。

(三)建立和完善创业风险投资机制,形成灵活有效的创业风险投资市场

由于高科技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等不同于传统产业的技术经济特征,使得常规投融资渠道难以满足其对资金的需求,为了更有效地满足科技投入的资金需求,创业风险投资作为一种非常具有耐心和冒险精神的资金,通常成为科技型企业起步阶段的资金供应者。国际经验表明,政府在风险投资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导向作用,因此,发展创业风险投资的关键就是建立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吸引境内外创业投资资本共同组建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投资基金,促进更多资本进入创业风险投资市场。与此同时,安徽省政府部门还应起草和制定促进创业风险投资健康发展的法律规范条例,保护知识产权,完善与创业投资相适应的组织形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完善产权交易、兼并重组等资产流动机制,形成灵活有效的创业投资市场;发展建立与风险投资活动相配套的中介服务机构,建立省内科技创业风险投资行业自律组织,规范风险投资的市场行为。吸引更多的民间资金,充分地利用省内外,乃至国内外的资本市场,鼓励其进入高新技术产业领域,逐步加大金融资本对高新技术商业化和产业化的支持力度。

(四)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拓宽创新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一个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对企业乃至整个省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科技成果的产业化都将发挥极大的促进作用。安徽省要积极利用资本市场,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全面建立政府部门、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定期联系制度,支持有实力和竞争力的自主创新企业在国内主板市场和中小企业板市场上市,拓宽其直接融资渠道;鼓励有条件的高科技企业到海外上市,努力为高科技企业在海外上市创造便利条件,为高科技创业风险投资企业跨地区资金运作创造更加宽松的金融政策环境。

(五)提升企业信用等级,增强创新企业吸纳资金的能力

较强的吸纳资金能力是满足企业创新资金需求的内在条件。企业要想在自主创新中得到商业金融资本的支持,一方面必须练好自己的“内功”,即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建立科学、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建设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另一方面要通过政府贴息、担保、采购、税收减免等方式,提升企业信用等级,吸引商业金融资本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金融科技项目管理篇8

关键词:科技金融;北京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0月23日

一、北京在科技和金融方面的优势

北京具有科技资源密集和金融资本丰厚的双重优势。2014年,全市科技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724.6亿元,同比增长11.4%。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中关村)实现总收入3.57万亿元,同比增长17.2%。部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万家,数量居全国首位。技术合同成交额3,136亿元,同比增长10%,占全国的36.6%,实现技术交易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9.46%。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分别为13.81万件和2.32万件,同比增长15.7%和12.3%,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8.1件,居全国首位。当年,北京地区共有82个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占全国通用项目获奖总数的32.3%,其等奖1项,一等奖6项。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286.6亿元,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6.03%,位列全国第一。根据科技部《2014全国科技进步统计检测报告》显示,北京地区综合科技水平居全国首位。

同时,作为金融管理中心,北京同样有着丰富的金融资源。目前,北京已经汇聚了全国60%的金融资产、40%的清算业务、60%的上市公司总股本和50%的债券市场融资额。2014年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3,310.8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4%,金融法人机构达到692家,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公司等国际高端金融组织相继落户。2015年上半年,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035.6亿元,同比增长19.4%;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增长33.8%和47.3%。金融业成为支撑北京经济增长的第一支柱产业。这为北京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对接“一带一路”战略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北京市科技金融工作成效

科技金融是促进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金融资源综合配置与创新服务,是实现科技与金融更加紧密结合的一系列体制机制安排。科技金融创新包括金融制度、业务、组织、市场创新,是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和金融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市科技金融工作成效如下:

一是不断完善金融政策体系。在综合政策层面,2011年国务院批复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国函[2011]12号)。2012年,北京市联合国家九部委出台了《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的意见》。北京市还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首都金融业发展的意见》、《关于推进首都科技金融创新发展的意见》等。专项政策层面,出台了中关村“1+6”、新四条以及“京科九条”、“京校十条”等政策及落实细则等。

二是积极搭建多部门联动的金融工作体系。从国家层面,北京市政府联合“一行三会”、科技部等九部委建立了联席会商机制。同时,积极推动监管权力下移,促使人民银行中关村中心支行和外汇管理局中关村中心支局先后入住,中关村境外并购外汇管理试点、外汇集中收付等新增改革试点任务得以落实。在北京市层面,建立了由市金融局、市科委、市财政局、中关村管委会等部门参加的科技金融工作协作机制。

三是构建要素基本齐全的金融市场体系。2015年上半年,北京产权交易所集团、石油交易所、环境交易所、铁矿石交易中心等40余家要素市场共实现交易额9,738亿元。2015年6月末,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称为“新三版”)挂牌公司数达到2,637家,比上年末增加1,065家,股本达1,277亿股,总市值1.2万亿元,分别较上年末增长94%和1.6倍;其中,北京地区挂牌企业453家,占17.2%。北京“新三版”成为继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后,我国最具活力的资本市场。另外,作为小微企业创新发展园地、融资中心、政策运用平台和资本市场中介服务延伸平台的本市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北京股权交易中心也于2013年12月底正式开业,由国家证监会及北京市证监局负责业务指导,北京市国资委按照一级企业进行管理,北京市金融局进行业务监管;目前,该中心已为200余家中小企业托管股份243.81亿股,实现了良好开局。

四是不断优化债权加股权相结合的融资结构。针对科技企业“资产轻”的特点,开发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多种特色产品。19家银行在中关村示范区设立了近50个信贷专营机构及特色支行。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2,700亿元,同比增长61%。

VC/pe及天使投资日趋活跃。北京市已在证监会完成登记的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管理机构2,079家,投资案例和投资金额均居全国第一。2014年末,股权投资管理机构达到957家,管理资本约1.26万亿元。募资、投资及ipo退出等多项指标均位居全国首位。

五是探索出科技金融发展的“中关村模式”。作为北京科技创新的主阵地,中关村探索形成了以“一个基础、六项机制、十条渠道”为主要内容的科技金融工作体系,率先开展了QFLp、融资租赁、企业境外并购外汇管理等多项试点。其中,“一个基础”是指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为基础,以信用促融资,以融资促发展。“六项机制”是技术与资本高效对接的信用激励机制、风险补偿机制、以股权投资为核心的投保贷联动机制、银政企多方合作机制、分阶段连续支持机制、市场选择聚焦重点机制。“十条渠道”包括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境内外上市、代办股权转让及区域股权交易、担保融资、企业债券和信托计划、并购重组、信用贷款、信用保险和贸易融资、小额贷款。

六是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2014年,北京市政府提出了建设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建立地方金融安全监管体系的工作任务。中关村、海淀区、石景山区等相继出台支持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政策措施,以互联网金融产业园、互联网金融中心、互联网金融基地为载体,积极培育并聚集一批新型互联网金融机构,推动在第三方支付、网络信贷、众筹融资、大数据平台等互联网金融细分领域取得发展。2015年6月末,北京市有已纳入网贷行业第三方机构“网贷之家”监测范围的p2p平台231家(占全国的11.4%),众筹平台约40家,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公司有57家。在重点互联网金融企业中,京东金融支付规模数千亿元、理财规模达千亿元、消费金融规模数百亿元;百度金融业务规模已超过500亿元;阿里旗下的北京互联网金融生态共赢基金、蚂蚁金融云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和战略合作伙伴北京鹰胜网络验证有限公司、英凡研究院等落户海淀区;中金大数据平台建设有序推进。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加强政策协调,完善工作体系。推动国家九部委、北京市政府联合颁发《深化改革加快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的意见》。完善科技金融政策支持体系,提升政府对科技金融创新的服务保障能力。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完善科技信贷风险共担与补偿机制,扩大风险补偿范围。推动监管权力下移,在为人民银行中关村中心支行和外汇管理局中关村中心支局做好服务的基础上,协调推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在中关村设立分支机构,进一步完善科技金融工作体系,推动新的科技金融创新试点。

(二)加快科技金融功能区建设,大力聚合科技金融资源。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国家科技金融功能区建设和中关村“一城三街”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工作部署,大力推动信用首善之区建设。加强与市级相关部门及各区县工作联动,以中关村西区科技金融街为核心,引导科技金融机构聚集,建设科技金融功能区,服务科技创新创业。积极参与统一监管下的全国场外交易市场建设,研究出台相关支持政策,以促进北京股权交易中心的发展。

(三)加强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服务创新创业融资。发挥中关村创新平台科技金融工作组的统筹协调作用,加强科技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科技金融创新工程。加强科技金融信息化设施建设,综合运用“百千万”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北京首都科技发展集团、北京市级小微企业投融资服务平台和京西创业金融服务平台,推动科技金融服务拓展外延,探索将科技型中小企业、互联网、金融服务、政府服务等要素融合起来的新途径、新方式,构建科技金融综合服务新模式,大幅扩大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创业的覆盖面。构建以市级小微企业投融资服务平台为核心、各区县投融资服务平台为支撑、带动100家金融服务机构的“1+16+100”投融资服务体系。

(四)完善科技金融服务,扩大企业融资规模。推动建立工商、税务、社保等政府信息的互联互通、共用共享机制。探索建立新型金融服务机构与政府信用信息数据库的对接机制,促进信息共享,不断完善信用服务体系。

推动知识产权投融资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信贷创新,大力开展担保融资、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信用保险和贸易融资、股权质押贷款、并购贷款、小额贷款等试点,强化对小微企业和首次融资企业的支持。完善科技信贷风险共担与补偿机制,扩大风险补偿范围,大力支持科技企业在“新三板”和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在创业板、中小板以及境外资本市场上市,加强对科技型企业改制上市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做大做强资本市场“中关村板块”。支持有条件的已上市科技企业通过兼并收购,实现做大做强。大力推进科技债券市场发展。

深化科技保险试点,进一步开展科技企业信用保险与贸易融资试点工作,鼓励保险公司加大科技保险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力度。

(五)支持民间资本参与金融业,进行产融结合。支持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继续发起设立民营银行,开展综合化经营创新试点,为科技企业提供结构化融资服务。鼓励更多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设立消费金融公司、融资担保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服务机构。

(六)顺应国家金融改革新形势,推动金融创新在中关村先行先试。鼓励商业银行(或其特色支行)参与银行业股权债权融资试点业务,为科技企业提供一体化的投融资服务。在中关村示范区开展股权众筹试点,推动资本市场多层次创新。支持掌握信用数据资源的第三方支付、大数据、电子商务等科技企业获得企业征信机构备案和个人征信业务许可,开展企业或个人征信业务。推动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支持有条件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建设互联网金融服务集团。推动符合条件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在风险隔离基础上申请证券期货业务牌照等。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报告[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5.

[2]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部队.金融业增速放缓需防控风险促稳定发展――2015年上半年金融业运行情况分析[J].统计报告,2015.66.

[3]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部队.“互联网+金融”引发金融创新与变革[J].统计报告,2015.56.

金融科技项目管理篇9

内容摘要:近年来,广东省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和产学研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大力推进科技与金融结合,取得明显成效。但在金融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方面存在不足。今后要加大自主创新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强科技部门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广泛吸纳社会资本支持自主创新、完善金融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中介服务体系等。

关键词:广东省自主创新金融支持风险投资

近年来,广东省着力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和产学研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大力推进科技与金融结合,取得了明显成效。

广东省加大自主创新投入力度

首先,要持续加大财政对自主创新的支持。逐步提高科技经费财政投入占全省科技经费投入总额的比例,全面落实财政科技投入年增长速度要明显高于财政收入年增长速度的要求,发挥政府在研发资源配置中的调控和引导作用。其次,要创新科技投入方式,探索后补助、贷款贴息、股权投资等多种财政支持新机制。政府的科研经费投入主要支持重点领域前沿技术和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基础和共性技术研发、重大科技成果的中试和产业化等。对企业开展的中长期关键技术等研发项目,财政资金也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补贴。再次,加强财政科技经费监管,形成规范、有效的监督和服务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建立严格的科技经费投入责任制和资产管理制度,完善科技成果验收与结题制度,并按规定进行绩效评价,改变以往“重投入、少管理、轻验收”的状况。完善科研项目立项及预算评审评估制度,形成更加适应科学研究规律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同时,对政府投资形成的科技实物资产实行限额以上的台账制度和责任管理制度,使用单位负责对科技实物资产的维护和管理,实行资产使用和管理问责制,并实行一定条件下的资源共享,提高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

广东省加强科技部门与金融机构的合作

要稳步推进科技保险试点工作,加快推进从现有商业银行中选择、筹备科技支行的工作。鼓励政策性金融机构利用基金、贴息、担保等方式加强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加大科技贷款投放量,凸显科技担保支撑效果。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工作,引导创业投资机构加大对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投入。进一步探索知识产权抵押贷款,节能减排贷款模式的创新和试点,推动技术产权交易和高新技术企业股权质押贷款。稳步推进科技保险试点,探索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支持科技产业化项目成功转化,并催生一批新型企业。鼓励银行新增自主创新型企业贷款规模,解决贷款资金增量不足问题,同时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开发针对自主创新型企业融资特点的金融产品,以满足自主创新的融资需要。积极探索和开展动产质押、专利质押、账户托管、应收款质押等“无保信贷”新业务,全面提升金融为自主创新服务的贡献率。积极研究建立再担保机构,支持自主创新型企业开展信用互保、联保业务,分层次多渠道解决信用担保规模与银行新增贷款规模匹配的问题。

广东省吸纳社会资本支持自主创新

加强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合作,灵活利用担保、抵押、相互拆借等形式吸纳资本。在加大风险投资企业税收优惠力度的同时,通过风险投资母基金和天使基金的发展来壮大风险投资事业。鼓励民营企业家充当天使投资者,引导民间资本积极发展天使投资。

积极发展面向科技型企业的债券市场,进一步探索债券融资的方式,鼓励具备条件的自主创新型企业发行融资债券。通过税收优惠等措施,刺激科技型企业进行债券融资。充分利用现有资本市场,推荐有实力、成长性强的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在国内外主板和创业板资本市场上市,使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优质企业与资本市场对接。

完善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建立全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管理机构和技术产权交易全省信息共享平台,加强行业自律和监管。通过产权交易市场的作用机制,提高技术与资本两个市场的交易效率,为大量暂时达不到上市门槛的自主创新型企业提供融资安排。

广东省建立规范的风险投资基金制度

风险投资是指将资金投向那些市场尚未明朗、但有巨大潜能的新产品或新技术的资本运营方式。这种投资是与高新技术产业密切相关的一种投资。从知识经济角度看,风险投资实质上是凭借高超的知识和技能,倚重投资人独到的眼光与魄力以及被投资者蕴藏着的巨大发展能量得到收益。它既可以满足人们冒险回报的愿望,又是市场经济下自主创新及产业化获得充足资金的有效途径。但是中小企业在自主创新的起步阶段,通常面临着筹资难、利润低的困难,银行往往望其风险而却步,等待国外风险资本的扶持又不太现实,况且接受国外投资会导致利益的大量外流,在此情况下,政府要发挥启动和扶持的作用。政府应有财政部门和科技部门牵头,组织科研机构、中小企业通力合作,建立规范化的风险投资基金。财政部门的投资用于启动,科技部门负责对创新的潜力和未来收益评估预测,并从宏观上引导创新的发展方向。通过风险投资基金开拓中小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融资渠道,降低自主创新的风险。同时针对风险资本数量不足的现实情况,要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培育市场化的高效的风险投资体系,尽可能多地吸纳个人资本、非银行金融机构资本和公司资本,充实风险投资的资金池。充分发挥广东居民投资能力强的优势和积极性,开辟更多的投资渠道,将大量处于闲置状态、利用效率低下的个人资金吸引到风险投资上来。采用风险投资基金的个人风险资本组织形式,建立有保险的个人投资收益机制。逐步放松对养老基金、捐献基金等在投资方向上的限制,允许将其资产总额的一定比例用于风险投资。

广东省完善政府创新基金制度

首先,加大对创新基金投入力度,构建多层次的创新基金体系。目前,我国政府对创新基金的投入数量有限,投入的主体相对单一,主要是依靠中央政府财政,基金规模难以满足中小企业对自主创新的资本需求。为了更好地支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一方面,中央政府要继续加大财政对创新基金投入的力度;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地方的优势和积极性,要求有条件的地方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投入,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地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基金,共同促进本地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发展。此外,应倡导创新基金受惠企业在步入成熟期后,反哺基金,在基金与受惠企业之间形成良性循环,以支持更多的中小企业进行自主创新。

其次,要加强基金项目的立项审查和跟踪检查,防止基金挪作他用。在基金项目立项时,要严把审查关,创新基金资助项目要通过竞争择优产生,只有那些自主创新性强、技术含量高、具有竞争力、市场前景好的高新技术研究开发项目才有可能获得创新基金资助。而且,要加强对创新基金项目的跟踪访问,对创新基金项目实行定期检查,监督创新基金项目的运作和使用,确保基金用途不变异。

广东省完善金融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中介服务体系

首先,根据自主创新的要求,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服务水平和较强服务能力的专业化、社会化自主创新中介服务机构,构建完整的服务链条,从资本的筹集、投资项目的遴选、到资本进入创新项目后的跟踪管理及增值服务,再到资本的退出、实现投资价值,在所有环节上进行专业化的支持和服务。

其次,整合社会资源,搭建自主创新融资服务平台,并借助融资服务平台实施一系列“快速、便捷、绿色”的融资服务,构建自主创新融资服务新模式,面向社会公开征集自主创新型企业融资项目,加强融资项目的申报、筛选、推荐工作,实现自主创新融资需求与银行放贷需求的对接,提升服务水平,发挥协同效应,逐步建立起高效融资的“绿色审批通道”。加强企业信用建设。整合各方信用信息资源,搭建企业信用信息跟踪数据库。

再次,逐步建立起守信企业激励机制和失信惩戒制度,为推进信用贷款奠定基础,提升企业信用水平。协调组织多家担保机构为自主创新型企业融资提供配套的信用担保服务,以适应银行新增自主创新型企业贷款规模对信用担保规模的需求,帮助企业解决融资担保难的问题。建立融资指导师队伍,加强点对点的融资培训服务,提高自主创新型企业申贷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刘伟.经济发展和改革的历史性变化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经济研究,2006(1)

2.刘运国,李雯.我国上市公司的高管任期与R&D支出.管理世界,2007(1)

3.王冰清.试论知识产权与企业自主创新.太原科技,2006(3)

金融科技项目管理篇10

在国际金融危机和我国金融紧缩政策的影响下,我国中小型科技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日益显著。这不仅跟我国信贷政策调整有关,也与当下中小型科技企业掌握金融信贷信息不健全有着重要关系。本文在对造成我国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的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角度分别提出缓解信息不对称情况的建议,以期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小企业;科技型;信息不对称;建议

0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大,中小型科技企业不论对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是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和技术创新点,还在带动其他相关产业方面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为保证就业、维护社会问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从当下社会竞争环境来看,人才、技术、资金等因素是决定中小型科技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点,当人才和技术能够帮助中小型企业实现研发目的的时候,资金到位与否则成为影响企业发展速度的重要内容。因此,对于内源融资匮乏、资产规模小、财务信息不透明的中小型科技企业而言,外源融资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

但由于我国的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与中小型科技企业存在着较大的信息不对称,大大影响了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外源融资,降低甚至阻碍的了企业的发展。对于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引发的原因,有以下分析。

1我国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问题

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信息不对称指的是市场参与者掌握着另一些市场参与者所不拥有的信息,而信息拥有者以另外一些信息拥有者所得不到的信息为优势,为自己谋求最大利益,并对此作出相应的商业活动和制度安排。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分两种,一是在获取信息的渠道上存在不对称,二是在信息内容上存在不对称。目前,我国中小科技型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有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对当前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及原因有充分了解。

1.1中小科技企业创业者经营能力的信息不对称

企业经营者的素质和能力是一个投资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由于企业经营者能力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信用等级。我国中小型科技企业由于成立的时间较短,企业规模小,与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缺乏联系等问题,往往在金融机构中缺乏信用记录,在申请外援资金时难以提供出令人信服的信用信息,从而导致了各类金融机构及投资者对企业信用等级不掌握的情况。二是财务状况。由于我国的中小型科技企业在财务制度方面存在不健全的问题,多数企业的财务报表难以通过金融机构的审计,有的甚至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导致信息透明度逐渐降低。这种现象大大降低了金融机构对中小型科技企业的信任度,损害了金融机构对企业的信贷信心。另外,中小型科技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创新技术能力,但是其管理团队及管理人员在缺乏信息获取方面的意识,比其他行业的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现象更为严重。

1.2项目投资与实际成本收益不对称

由于中小型科技企业的投资项目大多数有着新颖的高科技背景,假如金融机构对相关产业不了解,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那么在进行投资项目时就会面临信息技术壁垒,导致信息不对称。同时,即使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也需要金融机构有较高的专业水平才能做出理性判断,因为,有些中小型科技企业为了顺利获得投资,对项目计划书和说明书中对项目风险作出有意回避,甚至提供了虚假信息,阻碍了融资的顺利进行。

其次,在项目预计收集上金融机构与中小型科技企业也有信息不对称现象。由于中小型科技企业的技术性较高,导致其对项目的可预见性较差,对于未来的盈利水平难于作出有效判断,使银行等金融投资机构难以获得准确的成本收益信息。最后,不论是中小型科技企业本身还是其投资项目都存在市场前景难以掌控的问题,而金融机构不能对其进行一一调查,从而将中小型科技企业置于信息被动中。

1.3企业融资后的选择行为不对称

由于目前我国金融机构对于项目的监管还没有形成健全的体系,所以,对投资后的资金运用情况还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有的中小型科技企业在获得贷款后为了实现超额利润,自主改变了对资金的运用方向,向更高风险的项目进行投资,这样就加大了投资的危险系数。另外,在资金回收情况中,由于许多中小型科技企业存在较大不稳定性,使得金融机构的资本回收难以得到保障。这种选择行为的不对称导致许多金融机构实行谨慎贷款,甚至不贷款的现象,不仅不利于正当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发展步伐,还影响了资金的有效配置,甚至造成资源浪费和投资不平衡。

2缓解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困难的建议

2.1提升中小型科技企业的自身竞争力

想要解决企业自身的外援融资困难问题就需要从提升企业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的角度出发,用实力证明一切。首先要建立健全的财务机制,以透明、真实的财务报表获得金融机构的青睐和信心,建立明晰的产权制度,使企业的盈利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够在金融机构那里建立起良好的信誉形象。其次,就要加强中小型科技企业的信息沟通意识和能力,使金融机构逐渐建立起对科技型企业的技术认可和前景认可,减少此类信息上的不对称现象。同时,中小型科技企业之间还可以以建立联盟的形式红的成本交易优势和外部经济优势,不仅有利于企业之间的集约化发展,还能够在联盟之间起到相互监督的作用,增强金融机构对企业的认可度。

2.2增加金融机构的信息积累,优化服务

金融机构应该从当地国民经济大局出发,认识到中小型科技企业在经济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应该针对这类企业的特点建立起与企业之间的良好沟通渠道,从而能够提升金融机构获取企业信息的主动性和真实性,能够及时了解其财务信息,从而做出有效理性判断。同时,还应该在信用评定办法上进行创新设计,制定出鼓励中小型科技企业的信贷评定办法,探索更加有效的担保机制,进一步提升金融机构资源在科技企业方面的运用效率。

3健全政府机构的信用监督机制

地方政府应该对中小型科技企业存在的融资困难予以重视,主动搭建起良好的政、银、企合作平台,形成适合本地发展的信用评级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区域范围内的资金信息有效利用。另外,工商、税务等部门应该加强对担保机制的完善,使担保机制更加透明公开。只有从这个角度出发,才能够从制度上逐渐解决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使企业为国民经济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