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能力培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1:03:05

高中生能力培养篇1

一、培养创新型教师

教师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创新型教师的培养,关键是要更新教师观念,而理论学习是培养教师创新理念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此,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到清华大学进修学习;请国家一流的心理学专家培训全体教师,让每位教师都取得了心理咨询师资格;努力培养双师型、多师型教师,使每位教师都拿到了企业上岗资格证,都可以参与企业的生产项目;对课程资源进行创新设计,培养教师创新性课堂设计能力,等等。

学校还从清华大学请来“创客”专家来校讲课,从“基础创客教育理论”到“创客教育未来发展趋势”,从“基础创客工具的使用”到“创客技术的实践提升”全面覆盖,以“面授+研讨+工作坊”的形式,让教师接触最前沿的创客教育理论体系和技术实践体系。学校通过一系列不断的实践迭代,使师资创新水平越来越成熟;通过不懈努力,将会使创新教育的种子播撒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将会实现打造一支创新型教师队伍的梦想。

二、创造创新机会,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1.抓住课堂主战场

课堂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发挥潜能的舞台,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地方。因此,教师要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渗透到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也把创新的火种播撒在学生的心里。

学校本着“不求人人第一,但求人人唯一”的教育理念,为学生创造各种机会,深挖每位学生的创新潜能。通过分层次教学、求异性教学、鼓励性教学等,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和特长。文科教学鼓励学生的观点各异,理科的解题和实验提倡过程和方法求异求新,实训教学要尝试以不同的技能解决相同的问题……从教学中的点点滴滴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的思维多维度地展开。在解题过程中,求异思维有利于学生跳出常规思维的框框,以新颖、独特、巧妙的思维方式,迅速接触问题的本质,发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对于学生的新发现和提出的新观点,教师及时给予褒奖,而且从班级到学校各个层面都应给予鼓励与褒奖。学校在教学楼大厅里经常展示学生的创新作品,以此来鼓励创新、发现人才,学生也以能够创造出新的作品和有新的创意而感到自豪。

在学校的课程中,还渗透着“清华大学青橙创客教育”理念,借助电子模块,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探究式、体验式、互动式学习,通过这样的学习启发了他们的思维,打开了他们的思路,开发了他们的潜能。学校通过实践课程体验,让学生体会“玩中学,做中学”的乐趣与意义,让学生了解创新理念、体会创新精神、感受创新的魅力,进而用创新思维去思考问题。

2.组织创新活动

创新需要动力,也需要认可。这种动力和认可表现在多方面,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通过比赛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因此,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比赛和创新活动,给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使他们从成功中获取自信,学到知识,不断为自己的创新之路注入活力和新的动力。同时,学校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次创新比赛,地点是在学校的“创想空间”。例如,2016年举办了“创想大爆炸”比赛,以班级为单位,每个班级成立比赛小组参加比赛,各小组均设计出了各具特色的创意作品。这使学生们的脑洞大开,他们积极活跃、战略统筹、分工合作,大大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实验教学,激活学生创新思维

学校特别注重实验教学,以此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增强其动手能力,激活其创新思维。设计开放性实验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无论实验成功与否,都能有收获;创新无论成与败,行动决定一切。由于实验实训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学校严把实验实训关,应开的实验实训课必须提前做好计划,并由校长亲自检查;列在计划当中的实验实训课必须保质保量、开足开齐,让学生有较大的收获。

学校每月还会提出一些有创意的题目,激发学生去创想。如矿泉水瓶形状的创新设计、怎样让乒乓球下落得最慢……一个个题目,就是一个个创想的舞台,激发了学生探索和求知的欲望。

此外,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必须做学案,让学生提前了解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广泛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主动交流能力。

四、创设学习环境,培训学生创新能力

学校学习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等名校的“创客空间”建设,在校园黄金地段建设“创想空间”。内有高端计算机、时光隧道、机器人、无人机、创新书刊等设施设备。每个班级都有创客小组,轮流到这个奇异空间进行创想、创造和交流;教师们也有创客中心,而且有专人负责管理,一个金字塔型的创新团队在学校形成。师生每周定期在创想空间活动,进行创作,多项发明创造在此诞生,为创新型人才培养起到了引领作用。

学校要求每名高中生至少要学习一门技能。由于学校是职普教结合的“C合高中”,学校的中专是“全国示范学校”,实习实训设备齐全,能为高中生提供学习技能的场所和师资。学生在学校可学到电工电子、数控加工、动漫游设计、网络设计等技能,为他们日后的创新发展打下了更坚实的基础。

高中生能力培养篇2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学生提问能力培养措施

一、学生提问的意义

生物学科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培养学生在学习生物课时的有效提问能力,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能够发展学生的个性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学校的规章制度大同小异,均以统一的标准要求来培养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一样的内容,思考同样的问题,最终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部分缺乏对事物质疑的精神品质,不利于学生独立自主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前提是教师能够以学生为主体,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允许学生表达不同的观点,这可在一定程度上解放学生的个性。其次,学生从意识问题到表达问题需要具有不迷信书本,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最后,学生一旦敢于自我提问,必定会对自己的观点深思熟虑,会用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去评价别人的观点、思想,这就有利于学生世界观的形成。

(二)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提问一般分两类:一个是对教材、习题、教师的授课等学习对象的提问,另外一个是对学习过程的提问。对学习对象的提问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看问题的态度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形成能够透过表象看知识本质的学习能力。对学习过程的提问,能够解决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才能更加有效等普通学生不能解决的学问题,产生自己需要去学习的动机,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达到会学的高层次境界。

(三)能够促进学生社会性的发展

学生提问能力的提高,不仅能够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而且能推动自身社会性的发展。通过提问的行为,学生增强语言表达能力,表现自我的能力。在提问过程中,能够给同学和教师留下印象,提高自身在班级中的影响力。在问题的解决中,能够促进同学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提高班级整体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相互交流的过程还能够增强班级成员对集体的认同感,提高班级的凝聚力。

二、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措施

(一)为学生提问创造良好的环境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学生提出问题的原动力。正是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学生自然就会产生疑问,会对问题进行探究。在生物课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一般可以通过如下几种途径:(1)运用新奇的事件;(2)运用逸事趣闻等来增加学习内容中的个人形象感、情绪性;(3)运用类比的思想方法,将陌生的事物类比到熟悉的事物。例如:在介绍“遗传”时,我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美国的一位舞蹈女明星,拒绝了许多风流潇洒的公子哥的追求,却写信向长相普通、不修边幅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求爱。她写道:“如果我们结婚,我相信我们的后代一定会像您那样的聪明,像我一样的漂亮。”请问:“如果他们结了婚,她能梦想成真,遂其心愿吗?”学生听到这个故事,议论纷纷,产生不同的答案,产生很强的好奇心。我顺势导入本节课的学习,由浅入深,层层分析基因自由组合的特点和结果,同学们听来饶有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提供心理自由,为学生提问解压。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要使个人的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首先必须使他达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且给予其肯定,欢迎上课时对知识点及问题解法的质疑,鼓励学生提出与教师不同的意见,允许他们说错,为学生提问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二)引导学生如何发现问题

1.从阅读课本中提出问题。

学生提问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要发挥教材的作用,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提出问题的能力。在预习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阅读课本,在阅读时标出自己有疑问或者看不懂的地方,以备上课时提出,并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回答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有质疑的机会。

2.从现实生活中提出问题。

生物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的问题与生物知识密切相关。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细心体会,就能有许多问题提出。例如:为什么树叶多数是绿色的,而到了秋天,树叶又会变黄?为什么我们要食用含碘的食盐?为什么婴儿要多晒太阳?为什么水果、蔬菜要放到冰箱里保鲜?为什么有些蔬菜大棚内悬挂发红色或蓝色光的灯管,并且在白天也开灯?为什么剧烈运动后,大腿肌肉酸胀乏力?为什么将成熟的苹果与未成熟的香蕉密封在一起,香蕉很快就成熟了?为什么有些运动员在比赛前要服用兴奋剂?为什么在饲养牲畜或家禽时要将一部分个体进行?为什么抗生素类药物无法治愈流行性感冒?吃催熟的水果是否会引起儿童性早熟?转基因大豆油,你敢吃吗?……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学生会感受到生活中充满生物知识,会乐于提出并解决问题。

3.从生物实验中提出问题。

实验是生物学的基础,我们引导学生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或者学生的分组实验,分析提出问题。例如:做“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实验”时,在演示时我们强调用紫色的洋葱表皮细胞和0.3克/毫升的蔗糖溶液做实验,此时,老师在演示的时候可以加重语气说出“紫色”和“0.3克/毫升蔗糖溶液”这两个词,学生就自然会留意到老师的语气变化,不由得会想:为什么老师会强调这两个条件的呢?为什么要用蔗糖溶液?葡萄糖溶液不行吗?为什么浓度必须是0.3克/毫升,能否改变这个浓度呢?不用紫色的洋葱表皮行吗?此时老师应抓住机会,引导学生去分析、去探索、去实验,得出问题的结论,学生也会因此产生成就感和自豪感。

4.从解题过程中提出问题。

考试是现行教育体制下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日常学习中,学生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在解答练习上面。在解题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审题:哪些是题目的关键字眼?题目中哪些条件是已知的?隐藏着什么条件?用什么知识和原理解决这个问题?解题时的解题思路是怎样的?答案是否唯一?解题后可以反思,这道题目考查的是什么内容?以后遇到这种题目该如何入手?这些都需要先由教师示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学会模仿,从解题中养成提问的好习惯。

(三)训练学生提问能力的一些做法

很多学生心中有疑问,却不知道如何问,所以我们有必要教会学生一些提问的方法。

1.运用假设的思想。

假设思想能够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探索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生物课本上很多的结论是假设出相关的结论后,通过严格证明获得。我们在生物教学中,可以利用假设的思想,使得生物问题更加多样化,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有实质性的帮助。

例如:一种以地下茎繁殖为主的多年生野,分别生长在海拔10m、500m、1000m处的同一山坡上。在相应生长发育阶段,同一海拔的野菊株高无显著差异,但不同海拔的野菊株高随海拔的增高而显著变矮。为检验环境和遗传因素对野菊株高的影响,春天,将海拔500m、1000m处的野菊幼苗同时移栽于10m处,观测第二年秋天野菊的情况。可以引导学生作出如下假设:

假设一: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是怎么样呢?

假设二: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是怎么样呢?

假设三:野菊株高的变化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是怎么样呢?

2.运用比较的思想。

比较就是找出事物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的地方,是探索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有效手段。比较思想是常用的思维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找出事物之间的差异。在生物教学中运用比较思想,能够找出生物概念之间的联系及差别,加深对生物概念的理解,避免概念的模糊。利用比较思想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手段。例如生物课本中可以对以下的概念进行比较:磷脂双分子层和双层膜,染色质、染色体与染色单体,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细胞内液和细胞液,原生质层、原生质体与原生质,等等。

3.运用想象,鼓励学生提问。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重新组合建立新形象的过程。想象这一形象思维手段,在培养学生的终身能力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想象,思维就是一潭死水;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然有源源不断的问题需要提出。例如:请想象克隆技术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请想象能与“阿波罗登月计划”相媲美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成功会对人类的未来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三、结语

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不仅对生物成绩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帮助,而且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课堂并不是提出的问题越多越好,不能为了问而问,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方法,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长期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路海东主编.学校教育心理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55-56.

[2]喻伯军.从小亲近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44-151.

高中生能力培养篇3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动机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进入求知的“愤悱”状态,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思维,使学生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发明与创造的基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以此来诱发学生的主动探究动机。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呢?

首先,认真研读教材。教材是重要的教学依据。现行教材与新课标同步,在编写上有了很大的改进,非常注重问题的设计。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特点,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时能灵活地处理教材。

其次,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学生是教学服务的对象与最终归宿,一切教学都要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要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认知规律、接受水平与兴趣爱好等基本情况,这样设计出来的问题才能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激起全体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动机,使全体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

再次,注重教材与生活的联系。生物学与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教师要在二者间找准结合点,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来引入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同时又要鼓励学生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解释生活现象。这样的问题情境既让学生感受到问题的真实性,增加探究的可信度,鼓励学生探究,同时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学有动力,学有目标,学有成效。如在腌菜的过程中,坛子里会出现大量的水,这些水是哪里来的?农民在给农作物施肥时,如果一次施肥过多会造成农作物萎蔫,也就是平时所说的烧苗现象,这又如何解释?这些问题与生活密切相关,能够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关注,从而积极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

二、加强实验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与观察为主的学科,运用实验来探究物质的规律是学生学习生物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标准对生物实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确指出:教师要充分运用实验,让学生发现规律与真理,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操作能力等。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往不重视实验教学的现象,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观察实验,亲自操作实验,通过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在探究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探究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

1.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这是进行实验探究的前提与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渐进的原则,逐步培养。第一,操作的定向,即学生对基本操作的了解,在头脑中形成表象。这需要教师在平时让学生认真观察演示实验,向学生讲清基本的操作要求与要点。第二,操作的模仿,即学生在教师的示范下进行模仿,这是一个过渡阶段,既是对前面定向的检验,同时又是后面的基础。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示范与指导,精讲精练,以使学生更规范地操作。第三步,操作的熟练,即学生灵活地运用、完整与规范地操作。

2.设计探究性实验。步骤主要包括:猜想与假设,制定实验方案,收集数据材料,分析论证,交流讨论,归纳总结。教师要找准实验问题的切入点,引导学生提出假设,进而进行验证,使学生在实验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当然,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究活动时,教师要加强指导,以保证学生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鼓励学生质疑,增强学生问题意识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提问。自主提问是思维的开端、创造的基石。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的主动思考与思维留足空间,让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首先,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民主氛围,鼓励学生质疑,使课堂真正成教师与学生共同的课堂,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个人见解,允许学生的独树一帜。其次,教师要加强指导,引导学生质疑。教师要对学生思考与提问的过程加强指导,使学生掌握提问的方法。如教师可在新知旧识联结处、知识的重难点处设计问题,让学生真正学会提问。再次,教师要科学评价,增强学生提问的信心。一味打压会打击学生提问的信心,使学生逐渐丧失问题意识。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先要鼓励学生提问的勇气,再对问题的质量进行评价。评价重在引导,好的问题要表扬,鼓励学生多提问、勤提问、会提问;错误的要加强引导,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对问题加以修正。

高中生能力培养篇4

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中的作品往往是一些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或者世界经典音乐作品,具有很强的思想性、艺术性、科学性。在流行歌曲的影响下,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学生不喜欢欣赏教材上作品的情况,从而缺乏音乐学习的积极性,造成尴尬的教学局面。面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镇定,课堂上创造良好的音乐氛围,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在鉴赏之前可以先让学生了解作品:作品的创作年代与背景、作曲家的简介、音乐创作的特点和风格流派等,利用作品所表现的内容,把学生的注意力侧重于所鉴赏的音乐要表达的内容上,穿插作品创作时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一旦被调动起来,就会积极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更多的知识,这种通过自身努力获得知识的方法,使学生在主动接受美的教育的同时又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对音乐的整体感知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

高中生在学习音乐鉴赏的时候要掌握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了解节拍、节奏、速度、旋律、调式等,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感受和鉴赏音乐。在音乐课鉴赏之前,教师可以利用提问法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一边全神贯注地聆听作品,一边思考,让思维变得积极主动。在流行音乐的影响下,最初学生或许只是觉得鉴赏的音乐好听与不好听,但是鉴赏的音乐越来越多,学生慢慢就学会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音色的变化和特点,甚至对音乐中的情感和意境有所理解。音乐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直接影响人的感情,深入人的内心世界,通过音乐欣赏,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净化学生的心灵。

虽然音乐鉴赏是以听为主,但模唱是欣赏作品必要的阶段。音乐主题是作品的核心,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模唱主题,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作品的主题形象,把学生的自主思维充分发散。通过听、唱音乐作品中形象鲜明的乐段等,以音乐的形象化特征启发引导学生对作品的理解。高中生正处在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阶段,需要教师正确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发现美、认识美、接受美,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模唱,潜移默化地熏陶,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树立学生伟大的理想抱负。

音乐鉴赏不仅仅是听,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想象力则是创造力的来源。通过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从具体的情境和场境入手,感受抽象的音乐语言所表达的意境,从而唤起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提高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有效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音乐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语言,它看不到、摸不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它不同于绘画、造型、雕塑那样直观地反映客观世界,而是以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要素作为基本的表现手段。只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使学生具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捕捉作曲家的创意,运用诗、文、图画等多种方式促使学生联想与想象,这样不但可以集中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音乐鉴赏过程中的想象,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开阔学生的视野。

高中生能力培养篇5

一、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自学中学会创新

自学能力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只有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才能进行创新活动。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应该通过地理教学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自学方法,并进行不断的强化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要让学生学会预习,传授一定的预习方法。例如,让学生学会通过查阅工具书、资料书,上网查询,与师生提前询问交流等方式,对地理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预习。对于其中不懂的内容可以通过圈、点、勾、划,写批注等形式。同时,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让学生在质疑中学会进行创造性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预习时,对于其中有疑惑的地方,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进行探究式提问。例如,在预习《地壳物质循环简略图式》时,学生提出很多问题:地壳的组成物质有哪些呢?组成的物质都相同吗?让学生进行深层次地思考,从而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二、注重知识获取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创新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作为教师,既要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以获得更多的地理知识,也要注重学生在获取地理知识的过程中的探究。这是因为所得出的地理知识结论不只是一个终点,为更好地巩固和提升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应对知识形成的过程进行有效的探究。学生探究能力的高低主要来源于教师的引导,只有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才能更好地培养高中生创新能力。基于此,作为教师应充分理解当前地理课程新课改下的目标,对目标进行细化,结合学生实际,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进行实验、制作和绘图等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自己的指导下进行模仿,并逐渐过渡到学生独立完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充当参谋的角色,引导学生动手实践,使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不受教学和教材的约束,独立自主地发展。

三、加强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想象中学会创新

想象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重要体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想象能力的培养,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一是在地理教学中,让学生针对所学的地理知识展开丰富的想象,学生可以从一些地理知识联想到自己的生活,培养形象思维能力。二是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看地图,可以进行有意识的联想。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分析,从而加强对所学地理知识的理解。三是在想象过程中,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结合以前的学习经验,创新自己的学习方法,采取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四、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应用中学会创新

当学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了地理学概念,切实地掌握了地理学知识体系、地理学实验和地理学原理后,要注重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一个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过程。在应用过程中,一方面,在师生共同总结归纳之后,让学生进一步阅读教材,查漏补缺,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提高;另一方面,在运用所学知识去思考分析解答问题时,学生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为战胜困难,学生会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条件去解决问题。

高中生能力培养篇6

一、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出现的问题

1.教师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缺乏足够的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往往是根据之前掌握的理论知识,在具体操作和实践中激发灵感、获得新思想和新方法.如此,能使学生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得到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然而,现阶段的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现象.由于传统教学思维的限制,教师仍然采取陈旧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无法发挥出来,进而导致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

2.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手段不够丰富.众所周知,高中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的基础学科.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些学校存在着应付考试的缺陷,一般情况下,在高中化学课程的安排以及??验设备的准备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无法演示充足的实验.此外,有些学校存在着教师的教学经验缺失的问题,教师沿用以前的教学模式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育,导致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

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相关举措

高中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并且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较大影响.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另外,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完成新课改的教学目标,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从多方面做出调整.

1.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受到以往的教学手段及教学理念的束缚,学生因为创新意识的缺失造成创新能力的不足.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可以借助良好教学氛围的营造,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励学生自主探究、独立解决问题.另外,教师要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进一步推动其创新意识的形成.

2.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实验教学.由于高中化学教学是一门特别重视实验教学的实用性学科,因此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和化学实验教学密不可分.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健全基本的实验条件,强化化学实验教学的力度,使学生在实践和操作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此外,通过学生亲身验证各种实验原理,能够加深学生对基本化学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对此,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必须深入掌握相关的实验原理,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3.重视化学教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关联.高中化学课程中许多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具有密切联系.然而,在现阶段的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未能充分认识到两者间的联系,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把理论知识和日常生活有机结合,根据生活现象创设教学情境,同时借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和积极性.此外,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实践活动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和日常生活相互关联的小实验,让学生在课后探究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中生能力培养篇7

一、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数学语言作为一种表达科学思想的通用语言和数学思维的最佳载体,包含着多方面的内容,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叙述语言、符号语言及图形语言,其特点是准确、严密、简明.此外,数学语言还具有高度抽象性的特点.许多学生惧怕数学,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数学语言的生涩难懂.另一部分原因则在于教师对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忽略了日常语言能力的训练,使学生难以驾驭数学语言.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强调数学语言的学习,丰富学生的语言词汇,又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数学语言的运用技巧.语言能力是数学能力中的一种基础能力,加强数学语言能力的训练,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例如,在讲“空间中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时,教材上有相关的文字概念:异面直线定理:连接平面内一点与平面外一点的直线,和这个平面内不经过此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已知两条异面直线,经过空间任一点作直线,所成的角的大小与点的选择无关,把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或夹角).这些都是数学语言.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深刻地理解这些概念呢?需要让学生了解空间中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了解空间中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根据一定的数学概念、法则和定理,由一些已知量得出确定Y果的过程,称为运算.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对高中生的运算能力的要求大致可以从以下三个层次进行:1.计算的准确性.计算的准确性是运算能力中最基本的要求.众所周知,计算就是为了得到准确的答案,因此准确性是非常关键的特性.2.计算合理、简捷、迅速.这是三个较高层次要求.在准确的基础之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追求计算的合理、简捷和迅速.3.计算的技巧性、灵活性.这两个要求则是相对于那些数学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讲的,可以说是高标准要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计算能力的重要性,并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学生的计算水平上升到技巧性的层次.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呢?笔者有两点建议,一是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二是加强基本技能训练.理论是运算的基础.只有在正确的数学逻辑关系下,才能正确进行运算.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打好学生的高中数学基础,才能为计算指明道路.数学运算的基本技能训练,也需要在日常学习中进行巩固.一般来说,运算的基础技能包括提高计算速度、熟记一些常用的数据和结论等,养成验算的习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会学到许多有趣的二级结论,教师要引导学生熟记这些结论,在做题时提高效率,缩短计算时间.比如,椭圆〖SX(〗x2[]a2〖SX)〗+〖SX(〗y2[]b2〖SX)〗=1与直线ax+By+C=0相切的条件是a2a2+B2b2=C2.这是一个非常有用的二级结论.

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高中生能力培养篇8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

阅读是学生了解知识、学习知识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阅读学生可以积累文章中的好词好句,可以从文章中学会写作技巧和写作方法,所以阅读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阅读,让学生通过阅读为写作打基础,同时教师还要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方法,比如要准备一个本子摘抄好词、好句等,这样会帮助学生更快地培养写作能力。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安排写作训练

能力的培养是需要经过大量的训练才具备的,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还需要学生进行大量写作训练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进度为学生布置写作任务。例如,在学生进行阅读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写读后感或是对文章进行仿写,教师要不断地给学生安排不同字数的写作,让学生不断地练习,不断地提高。同时教师也应该多总结写作形式,再给学生布置任务的时候从各个形式出题,从多个角度、多个写作模式出发,让学生熟悉各种写作模情况,使学生更好地应对以后的考试。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坚持写好日记

高中生能力培养篇9

关键词:生物教学思维目的思维方法思维品质思维习惯

扁鹊曾提出“望、闻、问、切”的中医疗法,推动了医学的发展。对于其他学科,又何尝不是呢?大千世界,总是首先进入我们的眼睛,但只是一味地看了,不去思考、体会,终究不能深深印记在脑海中。学习也如此,不能机械的灌输,而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引导学生明确思维目的

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人类的思维才具有真正的目的性。生物课堂教学应当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目标首先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明确思维目的,明确思维目的,其实质就是通过分析未知和已知的矛盾,为最终解决矛盾找到恰当的途径。功中实现从未知到已知的飞跃。

明确一堂课的思维目的是重要的,然而在长期的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明确思维目的,意义则更大。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思维能力不仅仅是各学科考查的重点,而且对自己将来的学习和工作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常常告诫学生:体会一门课或一本书的思想精华有时可受益终身。

2.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要设法营造良好的思维情境,还应指导学生怎样去思考,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在生物教学中,启发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和逻辑方法对自然现象、实验现象和其它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形成概念,做出合理判断和正确推理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

2.1分析与综合

分析是把整体分解成若干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简单的要素来认识、学习的一种思维方法。例如结构和功能的分析,物质与能量的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分析在生物学习中都有重要的意义。综合是在分析学习的基础上把整体的各个部分联系成有机整体来认识学习的一种思维方法。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生物的新陈代谢,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等内容的学习都离不开分析和综合

2.2归纳和演绎

归纳是根据个别事物具有某种属性而推论某类事物具有该属性,从个别事物中概括出一般结论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归纳法能从经验事实中找出带普遍性的规律和原理,扩大和获得新知识。演绎是从一般性原理出发,按照一定规则得出个别具体事物的结论的逻辑思维方法。在科学证明、科学预见和构建理论体系方面有着显著的作用。例如遗传的基本规律是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得出的,教学中可以用一些个别的例子,引导学生归纳出其中的规律;然后应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中的更多现象,从而更深入地掌握遗传的基本规律。

3.帮助学生提高思维品质

思维的发生和发展,既服从于一般的、普遍的规律性,又表现出个性差异。这种差异体现了个体思维活动中的智力特征,这就是思维品质。思维品质包括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等等。在生物教学中,训练提高思维品质是我们培养学生生物思维能力的一个重大突破口。

敏捷性是指思维过程的迅速程度,它反映了智力的敏锐程度。表现在思考问题时反应灵敏,推理过程简捷、快速。这种思维品质我们可以在生物学习的训练中得到提高,比如辨析概念,归纳类比,遗传计算等。

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它反映了智慧能力的“迁移”,是对原来他人或自己所确定的思维框架的突破甚至摒弃,根据已经变化了的新情况及时调整改变研究的方案、思考的程序、实施的途径,求得更新更快更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违背客观规律地钻“死胡同”。这种思维训练能培养学生的缜密的思维习惯,启迪学生的心智,从而灵活地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让学生做一些遗传推断题,能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以及思维活动的广度、深度和难度。这种品质使学生从简单的或复杂纷纭的现象中揭示事物的本质,发现事物的客观规律,是思维的升华,属高层次的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必备素质。比如在学习生物与环境关系时,从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不同现象中归纳出都是适应现象,“冬季,松树常绿;梧桐落叶”也都是适应,从而更有利于认识生物适应的普遍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独创性是指思维活动的创新精神,也称创造性思维。这种品质能使学生不满足于现有的方法和途径,而是独僻蹊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案,具有强烈的独创意识。比如鼓励学生“独思”、“善辨”,调动学生积极性;开设创造性思维的氛围,让学生进行“一题多用”的训练,即教师借题发挥,给学生创造较多的自由发表见解的机会。

批判性是思维活动中独立分析和批判的程度。是循规蹈矩,人云亦云,还是独立思考,善于发问?这是思维过程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品质。比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如何使用生物参考书时,要让学生明白:尽信书不如无书,有的参考书中的确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甚至个别地方有错误,要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并求新求异,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以上五种思维品质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我们不可能用一个问题去训练学生某一种思维品质,同时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提高也需要学生本身具有一定的智力层次。

4.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需要教师充分体现在指导系统中的主体作用,而且需要学生充分发挥在学生中的主体作用。现代教育强调把人作为发展中心,因此我们应积极帮助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善于质疑,勤思好问,注重反馈,学会反思,提高思维质量,为终身教育自主学习打好基础。

4.1善于质疑,勤思好问

疑问是思维的契机,思维总是从解决某个问题开始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从教会学生发现问题开始,让学生养成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的习惯。问题是思考的开始,又是思考的结果,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主动学习。

4.2注重反馈,学会反思

高中生能力培养篇10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思维能力

由此可见思维能力对其它能力的发展水平起着制约作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成为每一位生物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帮助学生提高思维品质

思维的发生和发展,既服从于一般的、普遍的规律性,又表现出个性差异。这种差异体现了个体思维活动中的智力特征,这就是思维品质。思维品质包括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等等。在生物教学中,训练提高思维品质是培养学生生物思维能力的一个重大突破口。敏捷性是指思维过程的迅速程度,它反映了智力的敏锐程度。表现在思考问题时反应灵敏,推理过程简捷、快速。这种思维品质可以在生物学习的训练中得到提高,比如辨析概念,归纳类比,遗传计算等。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它反映了智慧能力的“迁移”,是对原来他人或自己所确定的思维框架的突破甚至摒弃,根据已经变化了的新情况及时调整改变研究的方案、思考的程序、实施的途径,求得更新更快更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违背客观规律地钻“死胡同”。这种思维训练能培养学生的缜密的思维习惯,启迪学生的心智,从而灵活地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让学生做一些遗传推断题,能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以及思维活动的广度、深度和难度。这种品质使学生从简单的或复杂纷纭的现象中揭示事物的本质,发现事物的客观规律,是思维的升华,属高层次的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必备素质。独创性是指思维活动的创新精神,也称创造性思维。这种品质能使学生不满足于现有的方法和途径,而是独僻蹊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案,具有强烈的独创意识。批判性是思维活动中独立分析和批判的程度。是循规蹈矩,人云亦云,还是独立思考,善于发问?这是思维过程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品质。比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如何使用生物参考书时,要让学生明白:尽信书不如无书,有的参考书中的确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甚至个别地方有错误,要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并求新求异,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需要教师充分体现在指导系统中的主体作用,而且需要学生充分发挥在学生中的主体作用。现代教育强调把人作为发展中心,因此应积极帮助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善于质疑,勤思好问,注重反馈,学会反思,提高思维质量,为终身教育自主学习打好基础。

1.善于质疑,勤思好问。疑问是思维的契机,思维总是从解决某个问题开始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从教会学生发现问题开始,让学生养成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的习惯。问题是思考的开始,又是思考的结果,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主动学习。一方面教给学生质疑的基本方法和途径,如从对面发现问题,在反思考中发现问题,在探索因果中发现问题,在归类判断中发现问题,通过类比、比较发现问题,从实际中发现问题等等,同时对提不出问题,或提不出好问题的学生进行帮助,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并创造让这一部分学生发问的机会,并善于抓住他们思维过程中的闪光点进行充分肯定,以增强他们的意志,提高学习生物的兴趣。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局面,通过质疑不断把思维引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