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社会调研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1:06:54

社区社会调研篇1

一、*城区社会事业管理现状

(一)管理体制:主管部门管理为主

城区社会事业管理,实行的是区级职能部门主管、街道协管的体制。

从教育管理看,经历了区和街道“两级管理”到“以区为主”管理的两个阶段。在“两级管理”阶段,区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在组织义务教育的实施方面担负主要责任,包括统筹管理区教委直属学校校长、教师以及教育经费,与街道共同调配和管理街道中小学校长、教师。街道负责义务教育的具体工作,包括征地、筹资、建校以及所辖中小学教育经费的管理。20*年以后步入“以区为主”管理阶段,区政府及区教委在对直属学校直接管理的同时,将街道中小学及幼儿园全部上收统一管理,履行教育规划、教育经费、教师招聘、资源配置、教育督导等管理职能。街道协助区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辖区中小学,在组织和督促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帮助解决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困难问题,维护学校安全稳定,防止适龄儿童辍学等方面履行职责。入驻城区的大专院校和职教学校,由市教委审批管理,区教委及相关街道协助维护入驻学校的安全稳定。

从卫生管理看,其体制与教育类似。区卫生局对区级卫生事业单位进行全面管理的同时,对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门诊部、民营医院、个体诊所等实行直接管理。区卫生局负责全区的食品卫生许可、公共场所卫生许可、生活饮用水卫生许可、放射诊疗许可、有毒有害建设项目职业危害评价报告的审核许可、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许可、母婴保健技术服务人员合格许可、医疗机构设置许可、医疗机构执业登记许可、医师护士注册许可工作。在业务培训指导方面,市级医疗机构指导区级医疗机构的业务指导工作,区级医疗机构负责中心医院的业务培训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业务培训指导。区卫生局委托区卫监所执法,对全区医疗机构进行监督和违法处罚。

从文化管理看,也是以区为主。区文广新局直接管理区级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文化馆、图书馆、文物管理所等),负责城区文学艺术、文物博物、图书事业发展,指导全区性重大文化活动,指导艺术教育和培训工作,指导文物保护与利用;负责发展文化产业,审批和管理城区文化市场,实行文化行政执法,打击和规范网吧、歌舞娱乐、电子游戏、印刷出版等文化市场的违法行为。各街道文化服务中心由街道管理为主,区文广新局对其业务工作进行指导,负责辖区内文化工作,对辖区内文化市场进行协管。

从体育管理看,区体育局对区体育馆、区武术馆、区少儿业余体校进行直接管理。各个街道无体育工作下伸组织机构,其体育工作由区体育局指导管理。

(二)资源配置:向城区重点倾斜

适应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大趋势,政府通过规划、政策和市场引导,促进全区社会事业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快速向城区积聚,扩大了城区社会事业资源存量。

从教育资源存量看,城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54所,在校学生达7*71名,占全区1252*名在校学生的56.52%。其中,城区幼儿园(点)100个,在园幼儿10022名,占全区16563名在园幼儿的65.51%;城区小学校(点)28所,在校学生24578名,占全区49217名在校小学生的49.94%;城区普通中学校(点)18所(高中6所),在校学生22999名(高中生12*7名),占全区45554名在校普通中学生的50.49%;城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8所,在校学生13172名。城区教育资源存量不仅迅速扩大,而且优质资源也最为集中。在教育结构方面,*政法大学、南方翻译学院、*大学高职学院、*学院等高校也入驻*,提升了城区教育资源结构层次;在办学水平方面,市级示范幼儿园、市级示范小学、市级重点中学、部级重点职业中学,全部集中在城区,提升了城区教育质量水平;在优秀人才方面,全区现有的19名“*名师”、2名“*市名师”全部集中在城区,15名特级教师有95%集中在城区,12名正高级研究者也全部集中在城区,提升了城区教育人才档次。教育资源的聚积效应,促进了*城区教育空前繁荣与发展。

从卫生资源存量来看,我区共有国有医疗卫生机构24个,其中,城区医疗卫生机构13个,农村医疗机构11个。全区医疗卫生在职职工1464人,其中城区1016人,占全区医疗卫生单位职工的68%。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2*人,其中集中在城区的873人,占72%。在整个专业技术人员中,有高级职称82人,全部在城区;有中级职称222人,其中城区201人,占90.5%;有初级职称829人,其中城区566人,占68.3%。从业务经营情况看,20*年全区卫生系统总收入为18937万元,除去财政拨款,业务收入为15365万元,其中城区医疗单位业务收入12237万元,占79.6%。

从文化资源存量来看,城区现有文化事业单位3家,即区文化馆、图书馆、文管所;有电影院1个;有街道文化服务中心6个;有民营文化企业近1000户,占文化企业总数的92%,实际从业人员超过10000人。其中:印刷复制业(含打字复印)226家,较大的企业70家;歌舞娱乐业136家,规模较大的有52家;互联网上网服务经营场所(网吧)172家,规模较大的33家;电子游戏业83家,规模较大的有15家;书报刊出售出租业112家,规模较大的有10家;电子音像零售出租业210家;民办非企业单位29家。

从体育资源存量来看,我区有标准体育场地282个。其中,体育场4个;室内外游泳池19个;篮球房4个;健身房8个;室4个,排球房、乒乓球房、体操房、武术房、羽毛球房等各2个;小运动场31个;足球场6个;室外网球场9个;卡丁车场、保龄球馆、台球房各1个;篮球场166个;排球场13个;门球场4个。非标准体育场地303个。其中,乒乓球场地120个;羽毛球场19个;三人制篮球场33个;健身路径111条;速滑、蹦极跳等其它场地20个。体育场地总计为585个,体育场地总面积为430462.8㎡,人均占有面积为0.52㎡。

(三)发展机制:多种方式一起上

在坚持政府举办全民所有制事业机构为主体的同时,放手让集体、民营、个体一起上,在区政府自主举办的同时,大力引进社会事业单位入驻*,使城区社会事业得以快速发展。

从教育发展机制看,政府改革办学体制,逐步改变了政府包揽办学的状况,形成了政府办学为主与社会各界参与办学相结合的多元发展新机制。学前教育以政府办园为示范,民营化办园为主体,城区公立幼儿园只有2个,而民营和私立幼儿园多达98个,占98%,引入了诸如龙湖实验幼儿园等高层次私立幼儿园。义务教育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力量办学为补充,在28所城区小学校(点)中,民办小学校(点)只有6所,占21.43%,政府以优惠地价和减免规费等政策,引入了鲁能巴蜀小学等高层次小学。高中教育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积极引进优质高中,*市一中寄宿学校、*外语学院附属双语学校等先后入驻*城区。职业教育以政府办学为示范,大力发展社会力量办学,城区8所中职学校中,公立职中只有1所,民办职业学校占87.5%。高等教育以引进为主,以优惠地价、减免规费等政策机制,先后吸引*政法大学、南方翻译学院、*大学高职学院等院校入驻*城区。

从卫生发展机制看,政府改革办医体制,逐步改变了政府包揽办医的状况,形成了政府办医为主与社会办医相结合的多元发展新机制。我区有非营利性的国有医疗卫生单位24个,国有医疗门诊50个。而营利性医疗机构多达256家,其中民营医院20家,个体诊所180家,企事业医疗单位56家。

社区社会调研篇2

一、主要成效

(一)指导思想清晰,工作目标明确

政府工作部门和镇街均能正确认识社会保障与就业管理对社会安定与和谐发展的特殊意义,并能将此认识切实体现在业务实践中。具体反映出工作思路有前瞻性、工作内容有针对性、工作流程有可靠性。

(二)体系健全,机构完善

目前,区政府设有专事社会保障与就业管理的工作机构、18个镇街设有相应的专项服务机构,为我区社会保障和就业管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组织保证。

(三)信息公开,业务透明

各工作机构和服务机构,都能根据服务型政府建立的宗旨和具体工作目标的要求,公开制度规范和业务流程,努力践行“阳光行政”。

(四)政策有“面向”,活动有“对象”

区政府始终把创业扶持、弱势群体扶助等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作为政策制定的优先目标,政府工作部门和基层组织始终把“4050”人员、农民工和征地转非人员的社会保障作为重点工作内容,效果显著。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体制突出,管理绩效较差

比如就业管理方面,存在人事局、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分设就业市场(人才市场、人力资源市场)的情况;在基本医疗保险方面,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社会医疗救助等实施多头管理。既浪费社会资源,增大行政成本,又不能使服务对象最大化受益。

(二)服务资源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尖锐

虽然建立了从区政府到社区的社会保障与就业服务机构,但是,作为直接提供“面对面”服务的基层社会保障服务机构的人员结构与职能配置严重不相协调。存在领导变动频繁、人员流动性大、人员配备不完整、服务项目多、服务对象广等问题。

(三)正确处理严格执法与吸引投资之间关系的观念混乱

仅从我区参保人数只占应参保人数的40%左右这一事例可知,我区用人单位在社会保险方面的违法情况是比较严重的。但是,执法机构囿于严格执法可能引起投资者流失的顾虑,不能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四)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比率低,选择性参保现象突出

据统计,全区参保人数只占应参保人数的40%左右。我区事业单位和民营企业不参保或者参保不缴费的问题非常严重。机关事业单位非在编员工在补缴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方面问题较多,特别是卫生系统所属医疗单位,改制前街、镇畜牧兽医站等情况最为突出。环卫工人、协警人员、等约有3000人未落实社会基本保险。此外,用人单位选择性参保较为普遍。主要表现在:效益好的用人单位愿参加养老保险,而不愿参加失业保险,或少申报失业保险的工资基数;风险高的用人单位愿参加工伤保险,而不愿参加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部分私营企业把参加社会保险作为挽留重要岗位职工的一种福利制度,对重要岗位的人员参保,一般人员则不予参保。在生育保险方面,参保企业多次反映生育保险费率偏高,增大了企业用工成本。生育保险费征收难度大。因工伤保险参保率低,致使工伤保险基金亏损无法扭转。

(五)农民工参加基本社会保险的推行难度大,效果不佳

据不完全统计,常年在我区务工的农民工近10万人,但截止20__年底,全区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只有220__人,占22%,生育保险23000人,占23%,失业保险8000人,占8%,养老保险4687人,约占4.7%,医疗保险4000人,占4%。究其原因,既有用人单位基于经营成本考虑不投保的问题,也有农民工出于现实收入的考虑不愿参保的问题,还有农民工社会保险存在结转技术障碍的问题。

(六)征地转非人员的养老保险政策难以落实

调研得知,自1982年征地开始,全区因征地转非的人员约6.4万人。因人数众多且时间跨度长,情况十分复杂。一是征地转非的身份难以确定;二是安置时间难以确定;三是少数已通过其他形式参保的被征地转非超龄缴费人员要求退出城保,进入被征地转非人员养老保险,从而与现行政策发生冲突。

(七)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不能完全担负化解纠纷的职能

三、具体建议

(一)区里尽快研究组建居间中立的统一劳动仲裁院,落实争议仲裁的实体机构建设。

(二)尽量充实劳动监察行政执法队伍力量,强化劳动执法效果。

(三)探索劳动执法下放街道(社保所)的有效途径,就近就地处理一些一般性的举报投诉,同时能够增强劳动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宣传效果,有利于和谐劳动关系的共建。

(四)配齐镇街社保所人员,并逐步落实社保所人员的“参公”问题,有利于保持社保所人员稳定和个体素质的提高。

(五)研究和探索一条既让劳资双方诚信守法,又不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环境的有效途径,找到一个“平衡点”。

1、农民工养老保险,只要农民工愿意参保,用人单位就必须无条件给农民工办理养老保险,且缴纳相关费用。

2、农民工养老保险应允许跨省际转移。因农民工来自不同的省区,且流动性大,如果不允许转移,很多农民工可能因变换工作地点后无法享受养老保险政策,变换前缴纳的费用就等于白缴。

社区社会调研篇3

社会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推动社会保障工作,根据市政协安排,第二调研小组一行10人,于6至7月份,深入淇县和淇滨区,进行调查、研究。调研组通过听取汇报、走访座谈、实地查看等方式,重点对城镇企业职工养老、医疗、失业保险,淇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县区城市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此次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淇县、淇滨区社会保障工作基本情况

目前,全市初步形成了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为实现“两个确保”,我市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弥补了保险基金的缺口,维护了全市改革发展大局;进一步完善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等12项救助制度,形成了以最低生活保障和灾民救济为基础,医疗、教育、司法、住房等专项救助为辅助的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进展顺利,运行平稳,社会效果明显。

养老保险淇县应参保单位286个,实参保单位247个,占86.4%,应参保职工17653人,能正常缴费职工11661人,占66.1%;淇滨区应参保单位36个,实参保单位28个,占77.8%,应参保1800人,能正常缴费职工1286人,占71.1%。失业保险淇县应参保单位295个,实参保单位281个,占95.3%,应参保职工18000人,能正常缴费职工9100人,占50.6%;淇滨区应参保单位36个,实参保单位16个,占44.4%,应参保1140人,能正常缴费职工639人,占56.1%。医疗保险淇县应参保单位295个,实参保单位191个,占64.7%,应参保职工22000人,正常缴费职工12000人,占54.5%;淇滨区应参保单位36个,实参保单位9个,占25%,应参保1100人,正常缴费职工516人,占46.9%。淇县共有城镇居民低保对象7108人,农村低保对象3069人;全县农民“参合”19万人,“参合”率92.67%,为全省“参合”率最高县份。淇滨区城镇居民低保对象5254人,农村低保对象3213人,没有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二、主要做法

淇县和淇滨区采取了多项措施,做了大量工作,促进了社会保障工作的开展。

1、加强领导,建立完善了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为做好社会保险费征缴工作,淇滨区推行目标责任制,将目标完成情况列入区政府目标考核体系,与有关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对完不成任务的责任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取消年度评先资格。推行目标责任制以后,淇滨区养老保险费征缴工作进展顺利,2003—2005年连续3年在全市养老保险费征缴工作中排名第一。两县区都成立了由主要领导牵头,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有关部门参与的领导小组,经常深入基层,调查了解社会保障工作开展情况,及时召开现场办公会解决存在的问题;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建立、完善了工作机制,有力地促进了社保工作的开展。

2、广泛宣传发动,增强社保意识。县区充分利用电视、墙体标语、公示栏和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政策法规、工作程序及流程,增强社会和群众对社会保障工作的认识。淇县在新农合工作中,印发合作医疗“明白卡”12万份,编制“合作医疗就是好,农民看病能报销”等“顺口溜”万余册,发放到农民群众手中。淇滨区每年都举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政策宣传月活动,广为宣传社保知识;邀请市有关领导、市劳动保障部门业务骨干到区大中型企业举办政策业务知识讲座,并采取致企业负责人一封信的形式,向法人代表讲解有关企业职工参保的责任和义务,提高用人单位的参保意识,引导广大职工树立自我保护和维权意识,大大激发了用人单位和职工参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扎实开展低保工作,努力做到“不漏保”、“不错保”。淇县在县城区的朝歌镇和铁西区成立了三个居委会低保工作站,设立专职低保工作人员,分块管理城区的低保工作,形成了居委会低保工作站、乡镇、民政局三级审批的管理机制,实现了城镇低保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两县区建立了低保申请、审批、三榜公示、“一评三审两榜、三公开一监督”、“三对照”、低保金社会化发放、低保对象分类施保制度,规范了低保工作,严格了操作程序。坚持定期核查,动态管理,对家庭收入超过低保标准的取消低保待遇,对符合条件的及时申批加入,努力实现应保尽保。2005年以来,淇县共取消低保对象800多人,新增低保对象100多人。淇滨区大河涧乡为解决农民看病难和因病返贫的问题,积极想办法,与郑州大学医学院和新乡医专进行合作,每年在全乡举行2次义诊,为群众、特别是特困群众提供医疗服务。今年,大河涧乡缴请30多名专家来乡里进行为期6天的义诊,并准备与郑州大学共建实验、教学基地,为群众提供长期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

4、加强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资金运作是社保工作的核心和关键。两县区把社保资金全部纳入财政专户,建立专账,由财政监督执行;严格资金发放手续,低保资金全部实现了银行发放,为低保对象建立专户,保证每一笔资金都用到低保对象身上;严格审计监督,每年均要组织审计、财政等部门,对有关社保资金进行严格的审计。

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进展顺利。淇县按照“政府组织引导,农民自愿参加”原则,初步建立起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保证新农合的有序运转,强化经办机构建设,在县乡两级建立了办事机构,固定人员专门负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制定了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合医办工作制度、公示制度、审计监察制度等26项规章制度,并对县、乡合医办人员进行了集中学习培训,确保新农合试点工作有章可循,有案可查;确定了定点医疗机构,5个县直医疗卫生单位、7所乡镇卫生院和3所大型民营医疗机构已被确定为淇县第一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村级定点医疗机构正在按甲级卫生室标准进行评定。新农合已全面启动运行,截止5月份,淇县农民享受补助7056人次,补助资金98.96万元,其中门诊小额补助13.41万元,住院大额补助85.55万元。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应保未保和不能正常缴费现象比较突出。根据淇县和淇滨区提供的养老、失业、医疗保险数字显示,应保未保和中断保险费缴纳现象普遍存在,各项社保费欠费比较严重。养老保险正常缴费率淇县为66.1%、淇滨区为71.1%,失业保险正常缴费率淇县为50.6%、淇滨区为56.1%,医疗保险正常缴费率淇县为54.5%,淇滨区为46.9%,两县区在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费征缴工作中还有较大差距。出现这种情况有的是企业有缴纳能力,也恶意欠费,拒不缴纳;有的是企业由于生产经营不景气、改制、破产等原因,无力或中断缴纳。原淇县电厂由于破产,正在对原职工的社会保险费进行清算,就无法正常缴费,厂方表示将在清算完成后,尽快把所欠职工的社会保险费足额缴纳;一些新建企业,由于还处在起步阶段,目前也没有参保。

2、社会保险覆盖面小,民营企业参保率低。两县区参保单位多数是原来的国有、集体企业,大部分事业单位、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都没有参加社会保险。许多民营企业主没有认识到参加社会保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追求“利益最大化”,把为职工投保视为负担,认为参保是从我口袋里往外掏钱,会增加管理成本,却没有意识到缴纳社会保险费是一种法律义务,所以对保险费能欠就欠,能拖就拖。民营企业员工流动性大,企业不愿意为他们参加社会保险,一些企业参保,也只是为企业较为固定的职工参保。河南大用公司作为我市一家具有相当规模的民营企业,现有员工3000多人,只为130多名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参加了养老和失业保险。鹤壁市绿色环保生产有限公司有职工72个,只为36人办理了养老保险,为46人办理了医疗保险。由于我国社会保险费征缴缺乏强制性执法手段,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对拖欠保险费问题显得无能为力。

3、宣传不到位,影响社会保障工作的开展。有关部门虽然对社会保障工作进行了大量的宣传,但仍然缺乏细致的、有针对性的宣传,部分企业和职工对社会保险政策和具体操作程序并不十分了解。有部分从业人员认为企业普遍不景气,如果中断交费致使累计交费不满15年,那么以前的交费就等于白白丢掉了,因此不愿交;淇县民营企业用的农民工较多,许多人认为参加社会等保险没有用,不如现在多拿些工资,因此不愿参保;原来在国有或集体企业工作过的职工,对社会保险有所了解,有比较强的参加社会保险意识,但由于当前就业困难,大部分人认为能保住现在的“饭碗”就已经不容易了,虽然有这方面的要求,也不愿或不敢争取;有的企业虽然参加了社会保险,但对具体政策不了解,使自己本应享受到的保障无法实现。鹤壁市绿色环保生产有限公司参加了社会保险,一个职工因看病花费732元,但企业和职工本人不知道只有去定点医院看病才给报销的规定,结果在非定点医院看病花费的425元不能报销,对社保政策产生误解,认为参加社会保险也得不到补偿,影响了参保的积极性;一些参合农民不知道报销程序和补助办法。淇县北阳镇王庄村一个参加了新农合的农民,可以使用新农合医疗证免费在村级定点医疗机构看病,但他却不知道这个规定,看病时依然付的是现金。

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偏低,难以解决农民看病需要。目前的新农合医疗制度基本目标定位还是以“大病为主”。淇县的新农合每人每年50元,纳入新农合医疗基金专帐,分为基本医疗服务基金、大病统筹医疗基金和风险基金三部分。基本医疗服务基金,即农民个人帐户中的金额太少,每人每年只有10元,如果不住院,在门诊看病,只能使用个人账户的钱,一年10元,根本解决不了大多数农民的基本医疗需求。由于大病统筹基金有限,抗风险能力较弱,补偿比例及补偿能力也就较低,造成慢性病补偿的病种较少,仅限于门诊治疗肿瘤的放疗、化疗、肾病的透析等慢性病,对其他需长期门诊治疗且费用较高的慢性病均未纳入,农民患大病后的医疗负担仍然较重。淇县北阳镇王庄村一农民因患类风湿病,由于经济等原因不能住院治疗,只好长期门诊服药,每年治疗花费3000多元,但这个病又不需要住院,除了花个人帐户的10元钱外,其余的无法报销,只能自己负担,对于一个长期有慢性病患者的家庭,几年下来已是家贫如洗。这类人大多因病部分或全部丧失了劳动能力,收入很少,因病返贫、因病致病现象非常严重。大病补偿比例、报销封顶线偏低,农民看病难问题依然存在。农民在乡镇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医疗费用补助起付线是100元,在县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医疗费用补助起付线是500元,大额医疗费用超过起付线以上部分的可享受大额分段补助,补助封顶线每人每年累计不超过1万元。淇县北阳镇南口村一农民因病住院,花医疗费1.5万元,报销了4038元,报销比例只有27.22%,自己负担10962元,农民认为难以承受。

5、低保救助资金紧张,补助标准低。县区财政困难,上级资金有时也难以及时到位,导致救助能力不足。淇滨区反映,由于城市失业人员、农村因病因灾返贫人员增多,救助资金需求量不断增大,但区财力有限,省市匹配资金都没有及时到位,低保资金缺口较大,仅有能力保障丧失劳动能力的鳏寡孤独人员、残疾居民及无劳动能力且未纳入五保范围的居民。低保金补助标准过低,只能解决低保对象最基本的吃饭问题,而低保对象在就业、就医、子女上学、住房等方面的困难仍然十分突出。淇县一个城市低保户,大人没有工作,2个孩子上大学,1个孩子上高中,每月312元低保金只能解决基本生活,孩子上学等其它花费只能另想办法。淇滨区一个农村低保对象因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有一个孩子正在上学,每月低保救助金20元,只能保证基本生活。

6、准确界定低保对象困难。在对贫困人员进行核查界定时,个别家庭不如实申报收入,特别是隐性收入难以了解,干扰了低保工作人员对低保对象家庭收入的核查和确定,给救助对象的确认带来很大困难。

四、几点建议

1、加大力度,有针对性地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推动社会保障的主要思想障碍是利益矛盾,是局部与全局、个人与整体、眼前与长远的利益关系。要采取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多种办法,组织学习条例和细则,使企业和职工掌握政策法规,认清社会保险的重要性、强制性和共济性,增强社保意识和法制观念。要将宣传工作重心下沉,组织专门力量深入企业特别是到民营企业中去,耐心细致地宣讲法规,解惑释疑,推动企业和职工参保;制作通俗易懂的电教片,在企业播放,使广大员工了解社会保险的性质、意义和政策法规,提高参保的自觉性;要充分发挥企业工会组织以及各种商会、协会的作用,开展宣传活动;新闻媒体应加强社保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大张旗鼓宣扬先进典型单位。

2、加大清欠社会保险费和扩面征缴工作力度。在社会保险法未出台前,建立相应的制约机制,加大社会保险费清欠催收力度。对拖欠养老保险费的企业分清原因,属恶意欠费的企业要加大处罚力度。一是通过法院强制征收,二是通过媒体曝光,实行舆论监督。对效益差、经济困难的企业,职工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应先到位,单位缴纳的部分暂时挂帐,待企业走出困境后再予以补缴。对企业缴费应建立目标责任制度,企业与政府签定缴费目标责任书,年终完不成缴费的,追究企业经济责任等等。协调税务、工商、卫生、工会等部门,加强与劳动保障部门的配合,共同建立社会保险征缴联动机制,对不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的用人单位,有关部门不得为其出具有关证明和证件,如对安全监察重点企业,没有劳动保障部门出具的参保证明,安监部门不予办理许可证。对民营企业、特别是一些新建企业可以区别分类,先易后难,逐步纳入。对那些有一定规模、经营正常的民营企业要按照与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同样的政策,尽快纳入,一步到位。

3、积极探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慢性病门诊医疗补偿模式。建议按照“大病统筹,兼顾门诊”的原则,在不影响基金运行安全的前提下,逐步扩大慢性病补偿种类,提高慢性病门诊治疗报销标准。

4、把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相衔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农村医疗救助分属卫生和民政两个部门管理,但其资金的来源渠道、用途、目的和宗旨具有一致性,建议把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结合在一起,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特别是农村五保户和农村特困(低保)户,因患大病经合作医疗补助后,个人负担医疗费用仍然过高,难以承受,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由医疗救助专项基金给予一定数额的医疗费用补助。民政部门应根据医疗诊断书、已支付的医疗费用原始收据、已领取的医疗保险补助凭证等有关情况证明,对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农民给予救助。

5、在三个区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调研中了解到,淇滨区希望尽快建立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并已经做了准备。在国家未能批准我市城区纳入新农合试点范围的情况下,建议由市政府出台政策,在我市三区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由市、区、乡、农民个人分别按比例筹集新农合基金。条件成熟时,可考虑在全市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市级统筹,在市级层面上建立医疗基金,增强基金保障的能力,给农民看病提供更好的服务。

社区社会调研篇4

【关键词】社会音乐教育许昌地区现状

一、许昌地区社会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

(一)许昌地区社会音乐教育对象的调查

据调查数据统计,许昌地区社会音乐教育对象对科目的选择多以器乐或舞蹈为主,也有20%的学生选择声乐,学习音乐理论的很少只占5%。

许昌地区社会音乐教育的对象主要以少年儿童为主,教育对象主要以学前或小学儿童为主,占全部学生的71%。很多青少年从小学习音乐,到初中、高中阶段由于文化课压力大,就逐渐放松了对音乐的学习,初高中阶段学习音乐的学生也多以考学为目的,占24%。20岁以上的在社会音乐培训机构学习的非常少,只占3%。

(二)许昌地区社会音乐教育师资的调查

许昌地区社会音乐教育机构的教师分为四类:一是高等音乐院校的音乐教师;二是中小学校的音乐教师;三是一些音乐院校的在校学生;四是在音乐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但是没有受过专业的音乐训练的音乐爱好者。许昌地区的社会音乐教育的教师以三类、四类居多,这些教师的教学经验太少,教育机构在对教师的聘用上不够严格和规范,所以许昌地区社会音乐教育的师资力量还有待提高。

二、许昌地区社会音乐教育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许昌地区社会音乐教育是丰富了人们的艺术文化生活,提高了人们的音乐文化修养,但在许昌地区社会音乐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利于其快速发展的问题。

(一)社会音乐教育管理不规范

许昌地区的社会音乐教育的种类大致包括:琴行,艺术中心,培训班和私人授课。这些培训机构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大小规模也不同,相关政府部门也没有足够重视对社会音乐教育机构的管理。没有相关的,明确的法律法规去制约和引导社会音乐教育机构。有些培训班或者私人授课的教师根本就没有在相关部门进行登记,这就难免会有些教育机构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为获得最大利益而忽视了社会音乐教育的过程和成果。

(二)社会音乐教育的功利思想严重

1、教育机构的功利性

如今,琴行、培训学校、艺术中心是我们经常接触的社会音乐教育机构。但其中不少的机构都是打着教育的门面,从教育活动中谋取尽可能大的利润。老师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水平也是参差不齐,也有些老师为了获得经济利益去招生,对教育结果从不考虑。我认为,既然是教育机构就应该把教育放在第一位,实际上,也只有先把教学质量抓上去了,这个经济效益才可能接踵而至。那种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或者说是太过功利的做法,势必偏离社会音乐教育的正确轨道。

2、学生学习的功利性

近年来的高考队伍中,艺术类考生人数在逐年增加,很多学生和学生家长为了考试升学或获得某类证书而加入到社会音乐教育中,这种现象也是一种特别的学习目的。社会音乐教育本来是不断学习和不断自我检查的过程,但是由于功利思想的参与,把社会音乐教育的目的变为升学,考试。使社会音乐教育的功利思想越来越重,离素质教育的本质越来越远。

(三)社会音乐教育的收费混乱问题

经济在快速发展,许昌地区社会音乐教育的收费,也有趋高的势头。并且,这种趋高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譬如,有些社会音乐教育机构打着名师的旗号,宣传老师的名气与教学水平,从而提高学费。这就很难界定了,如果收费问题没有规范,有的教育机构随意定价,从商业角度看,影响了市场的合理,却带来了经济利益,但却使许昌地区社会音乐教育收费变得混乱,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却也同样不可小觑。

三、对许昌地区社会音乐教育的建议

(一)相关管理部门对其进行统一管理

管理部门应该对其进行重新整合,规划完整的体系。对于社会音乐教育机构收费混乱的问题,教育管理部门制定一个统一的收费标准,或设定一个上限,以有效的控制学费不断高涨的问题。对于社会音乐教育机构老师上岗的问题,应该从专业知识到综合素质全面的进行严格考核。这样才能使社会音乐教育快速稳步的发展。

(二)提高社会音乐教师的综合素养

教师除了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精湛的业务外,还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师德师风的修养,形成高尚的人格,有一颗进取的心。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增加自身的知识含量。

(三)加强以素质教育为主的思想转变

社会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培养艺术教育所特有的、能对学生终生发展产生影响和作用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如:审美情操、审美趣味、审美理想、想象力、创造力等。社会音乐教育注重培养高素质的公民,这是适应社会发展的科学道理。但是好多学生参加社会音乐教育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考学、加分、文聘。这种太过目的性和功利性的学习态度违背了社会音乐教育的真正目的,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通过音乐媒体进行教育的一种审美教育,注重情感体验和个人特点,因材施教,使学生积极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学习。从而促进智力和身心的健康发展。

近年来,社会音乐教育迅速发展,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形式逐步规范,教育质量也良性发展,不仅提高了学习者的音乐知识,更陶冶了人们的情操,有利于整个社会素质的提升,同时也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音乐人才,这些都是值得我们骄傲的。但在社会音乐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不难看出其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阻碍或不利于社会音乐教育更好的发展。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人们逐渐开始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社会音乐教育作为音乐文化传播的一种形态,在加快社会的良好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提倡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的主要方向,而社会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发挥着它独一无二的作用,所以社会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管建华.21世纪中国音乐教育展望[J].中国音乐,1996

[2]陈雅先.社会音乐教育的着眼点[J].中国音乐教育,1999

[3]舒泽池.世纪之交的中国社会音乐教育[J].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社区社会调研篇5

【摘要】文章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在成都市区和郊县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成都地区3~6岁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状况,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为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3~6岁幼儿;社会性发展;调查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4)27-0029-02

一、引言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幼儿出现社会不适的现象越来越多,致使更多的人关注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状况。社会性发展是幼儿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前期是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直接影响其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本文采取调查的方式对成都地区3~6岁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整体研究,来揭示成都地区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点。

二、研究方法

1.研究样本。本文样本来自四川省成都市四所幼儿园(市区两所,郊县两所),每所幼儿园均按照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了小、中、大班幼儿,剔除无效问卷,有效的样本共计188名幼儿。其中市区82名,郊县102名;男孩88名(市区男孩有40名,郊县男孩48名),女孩100名(市区女孩42名,郊县58名);小班幼儿54名,中班幼儿66名,大班幼儿68名。

2.研究工具。本次调查采用的测量工具是北京师范大学陈会昌教授编制的《3-7岁幼儿社会性发展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社会性发展量表共15个因素,60个项目。15个因素是遵守社会规则、社会认知、意志、生活习惯、内外向性、依恋家人、情绪稳定性、自我概念、同伴关系、侵犯性、独立性、诚实公正、共情和助人、好胜心、自尊心。所有项目均采用五级评分制,1表示不符合,2表示不太符合,3表示中等程度符合,4表示较符合,5表示符合。全部为正向题,得分越高表明儿童在此项目上发展越好。此量表是由家长进行填写。

3.研究步骤。首先,联系幼儿园,确定研究对象;其次,请幼儿园老师将量表发放给家长,填完后收回;最后剔除无效问卷,对有效问卷的各题分数录入excel工作表,再由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1.总体情况。由于《3-7岁幼儿社会性发展量表》是由15个因素组成的,每个因素包含4个项目,每个项目的得分相加就是该名幼儿在这个项目的得分。幼儿在各因素上的平均分及总分如表1所示。在3~6岁幼儿社会性发展各因素中,平均分最高的是诚实公正,其次是侵犯性,再次是共情和助人,而生活习惯的得分最低。因此,成都地区幼儿社会性发展总体状况良好,在各因素中,发展最好的是诚实公正,较差的是生活习惯。

2.年龄差异。对小班、中班、大班幼儿进行相邻年龄组之间的多重比较,得出幼儿在社会认知、共情和助人、好胜心、自尊心存在年龄差异,而社会性发展的其他均无差异。从表2可以看出小班幼儿与中班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在共情和助人、好胜心、自尊心方面存在显著年龄差异(p<0.05),而中班与大班的幼儿在这几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幼儿在共情和助人、好胜心、自尊心这几方面的发展从小班到中班呈上升趋势,而中班后基本不变。中班幼儿与大班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仅在社会认知这一因子上存在显著年龄差异(p<0.05)。说明大班幼儿社会认知比中班发展得好。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总分的平均分进行比较,得出中班略高于小班和大班(小班为221.30,中班为230.48,大班为223.82),说明中班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3.性别差异。男孩和女孩的社会性发展各因素进行t检验发现,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部分因素存在性别差异。由表3得知:男孩和女孩在共情和助人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女孩得分高于男孩,说明女孩在共情和助人方面发展得比男孩要好。同时,男孩与女孩在遵守社会规则和无侵犯性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女孩得分高于男孩,说明女孩比男孩遵守社会规则,更少出现侵犯性行为。而在社会性发展其他因素上的得分均无统计学上的差异,但从社会性发展的总分上看,女孩得分要高于男孩(男孩为223.11,女孩为227.48)。

4.地区差异市区和郊县3~6岁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各因素进行t检验,结果见表4。市区的幼儿在发展总分上高于郊县,市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总体比郊县幼儿发展得好,并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另外,市区的幼儿在内外向性和依恋家人这两个因素的得分低于郊县幼儿,但无显著差异,而其他13个因素上的得分均高于郊县幼儿。其中在社会认知、情绪稳定性、自我概念、独立性、诚实公正上两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值得注意的是,在同伴关系上市区幼儿与郊县幼儿的得分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p<0.001),市区幼儿的同伴关系发展好于郊县幼儿。

四、分析与讨论

1.年龄差异分析在社会性发展量表各因素上,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得分并非呈简单的直线上升趋势。很多社会性发展因素在幼儿中班出现转折。在表2中,中、大班的幼儿在共情和助人、好胜心、自尊心上没有小班幼儿发展的好。这说明小班幼儿开始摆脱自我中心,在成人的教导下意识到要关心和帮助别人,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东西。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渐渐意识到太好胜、好强有的时候会给自己带来伤害,也许并不是处处需要争强好胜,也不需要自尊心过于强烈,适当地示弱反而有利于自己需要的满足。由此,应遵循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年龄差异,适时引导。

2.性别差异分析。成都地区女孩社会性发展比男孩好,尤其在遵守社会规则、无侵犯性、共情和助人上女孩明显好于男孩,这与社会对男女的性别角色定位有关。父母在教养孩子时,强调男女的差异,要求女孩温柔、端庄、文静,而男孩要勇敢、大胆,不要像女孩子那样柔弱,这就使得女孩比男孩要遵守社会规则、侵犯性行为要少。另外,男孩和女孩在身心发展特点上存在明显差异,女孩比男孩更敏感、更细腻,使得女孩在共情和助人上要好于男孩,这与幼儿的在园表现一致。在幼儿园,男孩表现出更多的攻击性行为,女孩则更关心和同情同伴。

3.地区差异分析。在表4中显示市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明显好于郊县幼儿。市区经济发展好于郊县,市区幼儿所处的物质环境、精神环境以及文化氛围好于郊县幼儿,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新鲜事物,学习新知识。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市区幼儿的父母学历总体上高于郊县幼儿父母,市区父母尤其注重对幼儿的教育,注重生活习惯的培养,给孩子创造独立的机会,带孩子到社会中学习,培养幼儿的意志力和坚持力。同时关注家庭教养方式,与周围人探讨育儿经验,阅读育儿知识,搜寻育儿方法。另外,市区的幼儿园更加重视对幼儿社会性的培养,并开展了大量的社会教育活动,来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因此,要关注幼儿社会性的发展,遵循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年龄和性别差异,思考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因素,探寻培养的方法,尤其应关注家庭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所起的作用,并剖析家庭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尤其注重孩子同伴关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王晓燕,陈会昌.北方地区3-7岁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特点[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9):12

[2]陈会昌.儿童社会性发展量表的编制与常模制订[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10):4.

[3]张野,杨丽珠.我国3-6岁儿童个性类型及发展特点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5,(28):4.

社区社会调研篇6

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是学术界对我国城乡关系和城乡格局的概括性表述。它指的是在整个社会结构体系中,城市社会为一元、农村社会为另一元的城乡相对分离状态。1958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讨论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标志着我国以严格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迁移的户口制度的确立,同时标志着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制度的形成和固化。然而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我国社会全面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不断深化,农村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流动,但在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存在尚未从制度上做出根本性改变的情况下,大部分的农民工无法举家向城市迁移,这就造成了在城市打工的个人和定居在农村的家庭相互分离;家庭分离等社会问题的大量产生,又连锁式地导致了广大的农村出现了许许多多家庭破裂及婚变现象。

针对上述社会家庭问题,本课题组2013-2016年在关中地区的西安市阎良区、周至县,宝鸡市凤翔县、陈仓区,咸阳市武功县及铜川市部分郊区,渭南市合阳县、白水县等县区农村以访谈、问卷两种方式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所得,经梳理研究后概述如下:

p中农村地区承载了传统婚姻文化的诸多因子

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上,关中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十分发达。周秦汉唐文化对关中地区家族观念、伦理道德影响深远,即使是发生大变革的今天,关中农村地区依然承载了传统婚姻的文化因子,具体体现在:

家庭本位观念的承袭

传统农耕生活、宗法关系等,构成了中国文化思想原创的基本背景,而农耕与宗法制度所导致的最显著的结果,是“家”文化的形成。在此基础上,家本位成为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婚姻文化形态。

家庭角色习俗的承袭

我国传统的婚姻角色是“男主外,女主内”,在对关中农村地区进行研究后发现,该地区仍然比较赞同该观念,而且在夫妻文化水平、社会地位、收入等问题的认同方面,大多数人认为应是“男强女弱”,认为“女强男弱”的人数十分少。

婚姻礼仪的承袭

过去在关中,婚姻全依赖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并且“娃娃亲”特别盛行,历史上有一套完整的婚姻程序模式。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娃娃亲愈来愈少。一般通过自由恋爱,但还要有个中间人“介绍”一下。订婚之后,双方商定一个“吉日”举办婚礼,整个过程承袭传统婚姻礼仪,而礼泉县获得“礼数最全”之称。

门当户对观念的承袭

门当户对的基本内容是双方互相能够接受对方的经济实力,家庭背景等。即便在当代,门当户对的风气也没有改变。

当前关中农村地区婚姻发生的变化及问题

马克思认为,“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在人们的头脑中,在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在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在有关的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在有关的时代的经济学中去寻找。”[1]我国社会已经经历了将近四十年的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这一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重大变革,自然而然地推动了包括婚姻生活在内的社会生活产生深刻变化。在调查中发现,虽然显现出来的是对传统婚姻家庭形态的承袭,但不可忽视的是时代的变化对传统婚姻家庭形态带来的冲击和变化。

婚姻观念表象趋同

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婚姻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市场经济的影响使社会关系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广泛而紧密,人们的价值观、爱情观、婚姻家庭观、观等诸多方面呈现出普遍性的新趋势。据调查,关中农村地区婚恋途径方面:媒人介绍占60%,自由恋爱占30%,父母做主的占2%左右,其余的占8%。选择配偶考虑的因素:人品占44%,家庭条件占56%,相貌占37%,能力占38%。

相对早婚及男女比例失调问题突出

早婚一般指未达到法定结婚年龄而建立事实上的婚姻关系的行为。调查发现近年来农村早婚现象有增加趋势,早婚比例占到当前婚姻的50%以上,早婚者并不领法定的结婚证。调查还发现由于男女比例失调,加上多数女性在20周岁以前就结婚,因而产生了22周岁以上的男性青年找对象困难问题,以致在当地无法找到对象。

婚姻内涵的钱财观导致婚姻成本的增加

随着市场化在我国的推进,金钱和财富在爱情和婚姻中占据的比重向愈来愈高的标准方面发展。据调查,关中农村地区彩礼在5万-8万元不等,除此之外还附带着住房、车辆等条件。由于关中地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婚姻成本的增加加剧了社会婚姻问题的严重程度。

婚姻矛盾凸显

调查发现,大批农村男女青年流入经济较发达地区和城市,年龄大多数在18-25岁之间。而未婚青年出门打工不单纯是为了赚钱,解决婚姻问题也是他们远走他乡实现自身价值、追求人生美满和幸福的重要内容。农村未婚青年选择婚姻对象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回原籍(指本县)与家乡人结婚,二是和打工所在地的人结婚,三是和自己一样有打工经历的农村异性结婚。通过这几种方式组成家庭后,由于生活的流动和艰难,再加上信任、经济担忧、夫妻沟通、暴力倾向、性格相容、生活或风俗习惯、气候或饮食、语言、双方父母认同、与原家庭联系等方面的问题,这些新组成的婚姻家庭常常被就业、安家、生子、养亲等现实问题和矛盾干扰纠结。

打工者同居现象的出现

调查组还对城中村及城乡结合带进行了一些调查,发现打工者同居现象较多。打工者同居现象分为几种类型:双方未婚同居、一方结婚另一方未婚同居、双方已婚同居。其中的原因主要有:性观念的开放、长期两地分居、社会的宽容等原因。

留守妇女的情感纠结

留守妇女通常指丈夫长期在外务工而留守家庭中的农村妇女。近乎70%的已婚农民工长期没有和他们的配偶生活在一起,而留守妇女一方面承担着家庭中的生产劳动、抚养子女和赡养照顾老人等重担,另一方面她们长期承受着孤单、性压抑的生活。

x婚率由低转高

近年来,引起离婚率升高的最主要因素是由于经济因素而导致的夫妻感情不和;其次是由于夫妻双方的感情纠纷,而由于夫妻单方面出轨所引起的离婚案例也时有发生,大部分主要发生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另外还存在由妻子与公婆之间的纠纷所引起的个别案例。但村民对于离婚持宽容理解的人有增加的趋势,并能理性地看待及处理此类问题。

关中农村地区的婚姻文化与家庭结构的建构

“婚姻通常是指男女依照社会风俗和法律的规定所建立的关系。其本质是一种社会行为,在特定的社会中发生,受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2]面对当下关中农村地区婚姻文化及家庭结构的现状及问题,我们一方面要提倡承继中国古代婚姻文化传统中的合理部分,另一方面要按照现代生活构建走向未来的新型的进步的婚恋文化观念及模式,应该从观念、法律、伦理等方面入手解决当下的问题,以此来完善婚姻制度、适应社会发展。

逐渐消融城乡二元结构壁垒

从调查分析看,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的实行是中国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形成的直接原因。而由此引发的农村婚恋问题与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密切相关。只要从户籍制度改革入手,才能逐步消融城乡二元结构壁垒,才能有效地解决农村婚恋问题。

打破村庄地域范围,确立自由的婚姻观念

在工业化、城市化前的社会里,陕西关中地区的婚姻关系基本上成为一种社会义务和人生责任。婚姻观念更多地是考虑家庭和事业利益,婚姻的基本目的和功能主要是满足生儿育女和维持经济生活的需求,较少考虑当事人的幸福。“现代婚姻的目的不再是单纯地为了传宗接代,延续家族传统,而主要是满足男女双方生理、心理多方面的需求,求得个人的全面发展。”[3]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年轻男女首先有权拒绝父母为自己选择配偶,着力追求婚恋自由和幸福。

婚恋自由是男女独立、个性觉悟的产物,是相对于封建家长制包办婚姻的一种进步。婚姻的本质是文化的、社会的制度,婚姻的缔结不是生理本能的驱使,而是“文化引诱”的结果,直接受到各种社会习俗、道德、规范和制度的影响和制约。调查发现,婚恋自由与通婚圈的扩大紧密相连,主要的婚恋圈一个是“校园交流圈”,另一个是“打工交流圈”。对乡村年轻男女来说,突破村庄范围的关系圈的一个首要因素是学校生活中形成的“校园交流圈”,文化程度的提高,“校园交流圈”的扩大,婚姻观念变化也越来越大;另一个因素是近年来年轻男女外出务工建立的“打工交流圈”,也是突破村庄范围社会圈子婚姻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

追求平等的婚恋关系,丈夫与妻子共同承担家庭责任与义务

市场经济的市场主体性原则、平等竞争原则,为真正塑造相对独立的个人成为现实可能,男女两性正成为平等的婚姻主体,而择偶动机、婚姻决策及行为将从家长向个人转移,婚姻主体性的高扬和婚姻质量的提高将逐步实现。随着妇女摆脱家庭主妇地位和走出家门参加工作,妇女在家庭中具有越来越多的独立性。人们对婚姻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夫妻所扮演的角色逐渐趋于平等。由于这种夫妇双方角色的调整,婚姻作为一种制度又逐渐得到巩固和加强。平等的婚姻关系不仅是男女具有平等的家庭权利的体现,而且是妇女具有平等的社会人权的体现,更是历史发展所达到的文明高度的指示器。

另外,随着婚姻法的颁布和各种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一方面构建平等的夫妻关系已成为家庭生活的现实,家庭民主逐步取代家长制,家庭的生育及养育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构建相对独立的家庭生活成为现实,具体表现在家庭对社会的依靠关系减弱,对父辈及其他的家庭成员之间的依赖关系减弱。婚姻及家庭的自主独立性的增强,不仅反映在婚姻的结合上,也反映在离婚、再婚比例增多方面。多数家庭不再凑合,婚姻调适能力的提高,将使家庭生活更丰富、新鲜、幸福。婚姻中男女更加平等,家庭暴力减少,丈夫与妻子共同承担家庭义务。

渴望美满的婚恋状态

一般认为,婚姻双方是家庭的基本成员和重要成员,婚姻关系是家庭和睦的基础和源泉。在微观层面,对每个家庭而言,婚姻关系稳定是家庭和睦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在宏观层面,好的婚姻风尚能够减少很多家庭问题、社会问题。婚姻兼具来自人类本能欲望的自然性和来自人类理性文明的社会性。婚姻的自然性决定了婚姻自由具有天生的正当性,因为理想婚姻中的亲密关系只有在双方自愿时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那么美满婚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概括地说美满婚姻应符合两个基本原则,即等价性原则和契合性原则,前者是指相互选择的双方有关婚姻的资源条件是等价的;后者是指相互选择的双方有关婚姻特质是契合的。“现代婚姻的本质是人类两性个体为了更有效地满足其多种需要而结成的契约关系。个体需要的满足是婚姻存在的根本动因。有效和完善的婚姻包含着三层关系:一是关系,这种关系是婚姻的基本关系;二是精神层面的朋友关系,即双方能在思想上和感情上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三是经济合作的伙伴关系,两性要运用组合起来的资源,共同经营家庭(包括生育儿女和获得生活资料),进行分工合作。从逻辑上讲,越是能使双方获得满足的婚姻就越是幸福美满。”[4]

追求并构建和谐新型的家庭结构关系

调查发现,改革开放将近四十年来,我国传统农村的家庭结构正在由血亲关系父系主干家庭向核心家庭、父子辈双核心家庭转变。小家庭夫妻双方更注重的是:保持亲热,遵守婚姻协议,互相谅解,创造舒坦、静逸的安乐窝。“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外出务工,家庭结构再次出现了变化。年轻父母的出行改变了传统的由父母抚养孩子的养育模式,祖辈代替子辈照顾孙辈,而这样的隔代家庭正成为农村日常生活中家庭结构的常态。”[5]

家庭的权力模式正从父系家长制转变为民主平等制,家庭分工正从传统“男主外,女主内”模式转变为无差异分工模式。在关中农村地区,家庭夫妇经常会出现这几种情况:一是夫妻双方去同一个城市继续打工;二是夫妻双方去不同的城市打工;三是一方外出务工一方留守,当然多数情况下留守的会是女性;四是夫妻双方同时留在当地农村工作或创业。由于这些原因,导致当代关中农村地区家庭空间的权力发生了变化。随着社会变革的不断深化,关中农村地区的家庭将在走向现代社会的背景下逐渐成为新型的和谐、和睦,自强于社会的家庭。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424-425.

[2]李守经.乡村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6.

[3]周智娟,康祥生.当代中国家庭变革走向[J].求实,2000(10):30-31.

[4]王宇中.美满婚姻的理想模型[J].郑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81-84.

[5]孔海娥.转型期农村抚育模式与家庭结构的变迁[J].江汉论坛,2011(8):136-139.

社区社会调研篇7

一、创新城市社区管理方式

浦东新区开发开放之初就明确以“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理念设计行政管理体制,为此新区确立了十分精简的政府管理模式,逐步优化政府社会管理体制,充分发挥社区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一)打破城郊管理体制二元分割,加快郊区与城区、开发区的融合发展。浦东新区原来的管理机构是按照中心城区、开发区、郊区分别设置的。这种管理体制上的分割,一定程度上造成中心城区、开发区与周边各镇在社会管理方面的落差。为实现到2010年基本消除城郊二元社会结构的战略目标,从2004年9月开始,浦东依托四个部级开发区以及机场、港口、世博会等功能枢纽,陆续成立了六个功能区,促使城区、开发区、郊区实现“三块合一”、“二元并轨”。并成立了功能区党工委、管委会,对区域发展进行统一规划、统筹管理,为实现城乡一体化提供体制保障。

在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上,浦东率先进行了城乡教育管理体制调整。针对优质教育资源短缺且大多集中在城区、城郊教育资源的不均衡状况显著的特点,新区在2003年“二元并轨”之初就制定了实现城郊教育一体化的“四个统一”原则,即:统一拨款标准、统一硬件配备水平、统一信息平台和统一提供教师培训与发展机会。一直以来,新区始终按照四个“统一”原则推进各项工作,郊区办学条件、校园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二)调整街道管理体制,推进街道管理职能的转变。随着“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城市管理体制的完善,城市管理重心逐步下移,街道办事处的行政职能不断增强。除了没有人大政协外,街道被授予部分城区规划参与权、分级管理权、综合协调权、属地管理权等权限,工作任务多达150多项,涵盖了一个区域性政府的全部职能。为强化街道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2006年5月,浦东新区选择两个街道开展转变街道管理职能改革试点。2007年5月起,街道管理体制的改革在全区12个街道全面推开,实行“提高公共财政保障,强化功能区域统筹,实施部门预算管理”的公共财政保障机制。街道办事处不再直接从事招商引资活动,招商引资职能上移功能区域管委会,促使街道工作重心进一步向社区管理与服务集聚。

(三)建立覆盖全区的“1+6+23”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多层次全覆盖的公共服务平台。浦东新区在全市率先形成“1+6+23”的社区政务事务受理服务体系,在全区范围内,逐步形成新区、功能区、街镇三个层次覆盖全区的公共服务平台,畅通各类社区居民参与社会管理、与政府沟通互动的渠道。

1个区级市民中心:浦东市民中心将原本涉及57个部门,分散在浦东新区47个不同地方的300多件市民和企业的办事项目,集中为“一门式”服务,“一站式”解决。为政府与公众沟通协商、共同决策搭建了重要平台,初步建立了“听政于民、问计于民”的工作机制,促进了市民与政府的互动。同时,为市民进行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创造了条件,也促进了市民公益、志愿精神的培育。

6个功能区事务办理服务中心:着力发挥功能区统筹区域发展的能力,重点在民主管理、居民参与、财力筹集、服务协调等方面,吸纳社会组织和群众参与社区公共服务。为探索“区镇合一”的管理体制,川沙功能区建立了华夏等7家社区委员会,积极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公共服务,着力建设社会生活共同体。为进一步推进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的改革,新区成立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和六个功能区域的城管执法大队,统一行使市容市政、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行政处罚权,建立了城市网络化管理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形成城市管理的快速发现和快速处理机制。

23个街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作为市民中心的延伸,新区23个街镇都建立了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将街镇层面所有为民办事的项目集中,为人民群众提供“一口式”服务。通过定期召开市民议政会、举办“市民沙龙”,街镇的行政主要负责人就社区一些重大决策与群众面对面进行沟通交流,听政于民,推进基层权力运行的公开,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提高为民服务的效能。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呈现出逐年上升的态势,参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热情也越来越高,在2006年居(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居委会的选举参选率达93%,村委会选举的参选率达96.2%;居委会直接选举的比例达58.6%,超过新区原定40%的目标。

(四)加强社工服务队伍建设,建立社区服务行业协会和社会工作者协会。浦东新区在社会工作队伍建设中坚持高起点,大力推进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1997年,浦东新区在全国率先引进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到社区从事社会工作,首批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系引进了36名社工专业本科毕业生,充实到基层相关岗位上,使之成为浦东新区开展基层社会工作的一支新生力量。2007年初,《浦东新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三年(2007-2010年)发展纲要》出台,新区成为上海市社工人才建设的试点区。

同时,浦东新区大力推进社会工作组织机构的建设,率先在街道和居委会设立社工站,并通过工作坊、沙龙等形式开展了专业社会工作。2000年,上海东方医院成立社工部,在全国卫生系统率先开展医务社会工作。2002年,浦东新区相继在38所中学开展学校社会工作。2003年,全国第一家民间社工服务机构――乐群服务社和第一家用社工专业方法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专业服务的机构――阳光慈善救助社在新区成立。同年,浦东新区首次发文设立社工岗位。

为促进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新区专门制定了相关文件,组织了全国第一家社区服务行业协会和社会工作者协会,为社区治理从政府主导型向社会主导型转变创造条件。1999年,浦东新区社会工作者协会成立,这是我国第一个社会工作培训中心,开展社会工作培训已达6500人次,其中210多名学员获得上海市社会工作师证书,40多名学员获得国家社工资格。在新区政府支持和推动下,新区社会工作者协会在全国率先开展职业标准建设,得到国家和上海市民政部门的肯定。2003年下半年,新区社会工作者协会接受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委托,开发编写《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标准》,于2004年6月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颁布实施,成为规范国内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文件和全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标准化建设的重要依据。

二、创新社会组织管理方式

浦东新区“小政府”的实现,离不开完整意义上的“大社会”支撑。浦东新区面积57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85万;分6个功能区域,有11个街道,12个镇;540个居委,282个村,社会工作面广量大。而浦东新区坚持实行“大系统综合”的“小政府”体制,政府机构的数量相当于浦西其它区的一半左右,人员相当于其他区的三分之二左右。仅仅依靠政府单方面加强社会管理,是远远不够的。近年来,新区政府通过政府倡导、支持、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培育各类社会组织,包括社团、行业协会和社会中介组织、志愿团体等,进一步优化社会组织功能,加强规范引导和监督管理,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创新政府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提高了政府管理的效率。

(一)逐步做到政府机构与社会组织的“六个分开”。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组织得到较大发展空间。但大多是在政府机关改革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在现实运作中,部分组织的财务和人员管理仍由其业务主管单位负责,业务也全部来自业务主管单位的“购买”,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2007年,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新型政社合作关系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创造条件,逐步实现政府与民间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六个分开”,即主体、机构、职能、人员、资产、住所分开。“六分开”理清了公共服务提供方(政府)和承接方(社会组织)之间的职责边界,真正达到无行政隶属关系、无人事派遣关系、无资产关系的“三无”目标。目前,除上级有关部门明文规定必须由政府部门相关人员在社会团体(协会)担任或兼任职务外,社工委、局机关人员已不在民间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中担任或兼任职务。个别社会团体(协会)中仍有社工委、局工作人员担任的,将随着社会团体(协会)的换届自然退出。

(二)完善扶持政策,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近年来,浦东新区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新型政社合作关系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浦东新区民间组织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购买公共服务的实施意见(试行)》等法规,为转变政府职能,促进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对行业协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培训机构和养老机构,从建设、运营等各方面给予扶持。如对区经济发展有贡献的行业协会补贴3万元工作经费,对社区公益性以及涉农社会组织给予4万元开办费、运行费、房租补贴等。同时,在各类综合性政策中,也体现政府对社会组织的培育与支持。如区政府出台的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财政扶持意见、促进浦东新区社会事业发展的财政扶持意见等,都包含有支持社会组织引进发展的政策。目前,浦东新区各类社会组织已经从2001年248家发展到603家,增长近2.5倍,备案群众团体达3000多个,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三)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创建新型公共服务方式。浦东新区明确规定,将原来由政府主办、为社会发展和人民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事项交给有资质的社会组织来完成,探索形成“政府承担、定项委托、合同管理、评估兑现”的新型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浦东新区制定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实施意见,在全市率先建立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明确了购买公共服务的相关内容。2006年新区有关部门委托社会组织承接公共服务项目的资金近6000万元,并专门组织8个政府部门和13个社会组织集中签订购买服务合同,涵盖慈善救助、农民工子女教育等领域,社会反响良好。2007年,仅区民政局就通过项目发包、委托管理和凭单制度等方式,让社会组织参与提供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安排了近3000万元资金,将30多个公共服务项目委托100余家有资质的社会组织、中介机构承接。同时,集中组织49家培训机构签订购买服务协议书,进一步扩大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引导效应。

(四)赋权社会组织,让其承担某些具体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浦东开发19年来,新区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伴随着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外高桥保税区等外向型经济开放园区蓬勃发展及一大批外资、民营企业快速成长,外来常住人口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与之相应,社会就业形态发生了新的变化,目前已有60%以上的从业人员在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工作。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加快职能转变,通过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有效应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为此,新区政府立足于进一步完善浦东“小政府、大社会”的总体格局,改变只靠政府“建机构、给编制、拨资金、办事业”,以及政府“包揽一切”的传统思路,变政府直接提供社会服务为直接和间接提供服务并举,并不断扩大间接提供社会服务的领域和范围,赋予社会组织相应的权限,让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具体承担行规制定、行业市场监管、对外贸易谈判等行业管理职能;鼓励发展各类民间基金会,通过政策和资金支持,让其在救助、帮困等领域自主开展公益活动;探索委托社会组织管理的机制,开展网上公开招标,增强社区的社会服务功能;建立全市首家社会工作者组成的社区专业服务组织――上海公益社工师事务所,事务所与政府签订购买公共服务的项目合同,接受政府委托,承接从居委会剥离的一些社区社会工作和居民事务;成立全市首家区级综合治理类社工组织――中致社区服务社,专门为社区提供社会工作帮教服务;委托阳光慈善救助服务社,运用社会工作个案访谈方法,对街头流浪乞讨人员提供救助服务,3年来提供服务达4000余人次。

三、创新社会事业管理方式

近几年,浦东新区政府致力于推进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社会事业管理方式各个领域的改革全面展开,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了初步突破。

(一)有序培育承担社会事业管理事务的民间组织。在经济性公共服务领域,如科技产品的研发和孵化、有关经营商的政策法规咨询、信息提供、各种社会服务等“准公共服务和准公共产品”方面,浦东新区已经从由政府出资和合资建造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平台,逐步转变为通过市场化方式转移给社会组织承办。在教育领域,成立近20家教育中介服务民间组织,承接政府管理职能。如委托新城教育事务所,对全区25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的简易学校实行监管,对办学情况进行评估。委托上海浦发教育评估中心、上海东方教育评估事务所,论证东沟中学委托管理的方案和新开办民办幼儿园的招标投标文件等。在卫生领域,成立以医学会为主,社会卫生管理专家加入的瑞尔医院管理评估咨询中心,对新区范围内的各类各种经济成分的医疗机构的运营管理进行评估,形成院方、患者、管理三方协商机制。在体育领域,支持新区各体育协会积极承办、协办在新区开展的各项国际、国内的体育赛事和活动。成立新区体育总会,探索新型的体育协会管理模式,等等。

(二)推行社会事业“管、办、评”联动机制。近年来,新区根据综合配套改革的要求,围绕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探索教育“管、办、评”联动机制,在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办学体制改革、促进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为城乡教育一体化提供了制度保障。所谓“管办评”联动机制,就是明确政府、学校、社会专业组织在教育中的定位。具体来说,政府承担公共管理的职能,加强对教育的管理;学校作为办学主体,通过有效运用各种资源,为社会提供教育服务;社会专业组织承担政府委托、购买的具体管理事务,包括管理、评估、咨询指导等各种类型,为学校提供专业服务。

(三)促进城乡事业均衡发展。同国内许多城市一样,浦东新区城区和郊区公共服务资源的分布不够均衡,公共服务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投入比例不够均衡。加上体制转换、结构调整和社会变革,使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复杂,甚至引发一些社会矛盾。要适应当前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刻变化,从体制机制上解决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就必须妥善协调利益关系,正确处理社会矛盾,均衡发展社会事业,满足群众对社会事业的需求。

在公共卫生方面,新区政府立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大格局,逐步提高农村地区医疗工作者整体水平。目前,农村居民每千人平均拥有0.45名医务人员,最少的村每千人只拥有0.05名医务人员。新区千人拥有注册医师和注册护士两项指标在全市各区均处于中下水平。为缩小城乡差距,新区政府探索建立二、三级医院与社区卫生中心建立医疗联合体和“双向转诊”的运作机制,全面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改革,成立医疗机构管理中心和第三方医疗评估机构,推进公共卫生机构管理和运作机制的改革,优化区域医疗中心布局。

在构筑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方面,浦东新区着眼于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着重解决公共服务资源分割、设施配置不全、布局不尽合理等问题。通过市场化和社会化的途径和办法,力争实现公共服务资源科学而又合理的开发、利用、配置和布局。2005年,新区政府向市民郑重承诺用2-3年时间基本解决“乘车难”、“买菜难”等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以政府承诺的新形式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目前,通过开设生鲜超市、生鲜菜店、建造菜场、购买租赁商铺、全面梳理公交线路、完善公交综合体系等措施,初步达到预期目标。

在新区政府的主导下,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以往发展相对滞后的三林、川沙地区经济增长明显加速,2006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33.1%、18.6%,均高于全区水平。郊区社会事业发展和农民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实现10%左右的同步增长,2006年分别达到21452元和10911元。群众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近年来,新区在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使群众得到实惠,受到群众欢迎。

一是优化社会事业的发展环境。通过“减、降、扩、增”措施,凸现公共服务型政府轮廓。2006年5月启动第四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前三轮改革的基础上,以推进综合性审批程序改革作为突破口,建立综合受理平台,积极探索“一表受理、一网运作、一次发证”的“三个一”审批模式和“一口受理、一单到底、一次收费”的管理模式、建设项目联合验收、企业年检申报备案等审批机制创新,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同时,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一体化”互动服务机制建设,推进电子政府建设。行政审批事项从原724项缩减为目前的244项,减少近70%。

二是强化政府的社会保障职能。建立健全就业、保障、救助、福利相互衔接、联动运作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在全国率先实现合作医疗基金筹集标准和合作医疗经济补偿标准全区统一。大力推进中医进社区工作,全面争创“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今年3月份,周家渡、潍坊、东明、塘桥和机场镇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顺利通过了上海市中医药服务达标建设项目单位中期评估,另外11家单位已申报上海市中医药服务达标建设项目。同时,加强中医业务培训,共举办了4期中医临床“三基”培训班,3000多名医务人员参加了培训并通过考试。3月7日,浦东新区迎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式对外接诊,居民步行10分钟左右即可就医。

社区社会调研篇8

社区成立于2002年3月26日,位于市区西南方向,面积约1.56平方公里,辖区内有13条街道,10个市区级单位,2943户居民,8060人。社区党委下设3个支部,共有党员193名,辖区内有省级重点保护文物观音阁和天主教堂两个景点。环境优美的茶文化广场是辖区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争创一流的环境吸引更多的群众,营造“人文社区”以优质的服务凝聚群众,共建“民主社区”。

社区党总支成员5人,居委会成员5人,社区“五心”服务大厅工作认真配合做好政府各项工作,真正起到了基层组织的作用。

社区“五心”服务宗旨:人员8人,社区两委一厅成员均具有良好的素质,工作责任心强,两委班子团结协作,充分做到依法办事,与党同心、与民连心、工作尽心、服务热心、共筑爱心。

二.社区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工作定位:

社区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由党政领导、群团实施、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是联系党和群众的纽带。

应积极完成区社会服务中心安排的工作任务,为社会组织、志愿者和社会工作者开展活动提供人力和物力等方面支持。

收集、整理本辖区群众的需求,工作中我们应主动动员当地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会管理与服务,积极协助社会组织完成社会服务项目;引导外地和本地的社会组织、志愿者和社工人才有序参与社会建设。

建立完善服务站的规章制度,确保工作有人开展、有资源开展,完成好上级社会服务中心交办的工作任务。充分利用本辖区的资源及承接的社会资源,定期开展群众需要、主题鲜明、针对性强的各类活动,并积极鼓励、发动当地群众的广泛参与,构建和谐的邻里关系。

三、社区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工作开展情况:

通过入户走访、与村民聊天、查阅相关资料、联系并对接相关部门等方式,了解掌握所在服务区域内人口数,男女性别比例,老年人、成年人、青少年各年龄段实际人口的比例,留守儿童(学生)、残障人员、农民工等群体基本情况,建立了基本情况数据库,为群团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数据支撑。通过社区探访了解了社区的基本情况,了解和掌握社区的人口数,人口动态,年龄结构,居住分布等人口资料和有关的环境资料,通过对社区的走访了解社区的现状,更好的为开展工作打下了基础,也意识到没有充分的社区探访,基层工作就缺乏预见性、主动性。在探访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缺少经验,对探访者的沟通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并做规划。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个社区有很强的团队意识,刚到社区的时候,社区主任就大致介绍了一下社区的基本情况,也了解了社区的同事,在工作的时候有工作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本人已尽力但仍无法完成任务的工作的时候,社区的同事都会主动地一起分担任务,也说社区是一个大家庭,我们也是一个大家庭,彼此就要互助。在我到社区还在熟悉环境的时候,同事们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带领我去熟悉社区,了解社区的范围,大家都非常热情友好,对此我很感动。所以我感到不管做什么工作团队协作、相互支持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非常重要。

四、遇到的困难:

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很多困难,如:

1、遇到自己的想法与领导的想法不同,有时候会发生冲突的情况,这时候往往对开展活动是非常大的阻力。比如有一次机会有公益组织愿意入驻我们只需我们场地场地上的支持,但是领导并未同意,事后我深究原因:主要是我缺少与领导沟通,未能让他了解我们工作带来的的意义。现在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支持我们的工作。

2、与社会组织的沟通中,因为我们缺乏专业的知识,与他们交流就会出现一些困难。所以要加强自己这方面的学习。

3、总觉得人力不足,在开展活动的时候,能帮忙的人总是少,体会到人多才会力量大的一个道理。

4、社区资源缺乏,场所狭窄,在开展室内活动时经常没有选择的余地,没有更安全更适合的地方开展活动,这是一个局限。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社区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负责合理配置项目资源,确保公益项目有效实施;收集群众在生计发展、精神文化生活、社区服务、权益维护等方面的需求;广泛发动基层群众成立社区互助互益性各类组织,参与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探访社区能够充分掌握社区基本情况。从而了解和掌握社区真正的需要是什么,需求什么,使社会工作与服务找到正确的切入点,也便于更有效地挖掘并整合资源更好地满足社区的需求,使社会工作与社会服务的提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的需要。在社区探访中充分的让我们了解到社区的基本情况,所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居民对社区的印象以及期望做到的改变,为今后开展工作打好了坚实的基础,社区探访对社会工作与服务提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更好的为社区服务做好准备,在社区的探访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为此也吸取了经验教训,也总结了一下社区探访的技巧:

(1)要有充分的准备(比如准备好访查笔记、目标社区的基本概况、所属区域、具体的地址地点、社区的特色等);

(2)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包括探访地点,比如社区机构或服务单位等。最好包括最基层的正府部门,如村/居委会等)。

(3)注意探访时的交流方式,留心搜集目标社区的民情民生,以及该社区管辖范围内的其它社会服务/福利机构的特点

社区社会调研篇9

[关键词]社会保障服务;差距分析;环境分析;发展趋势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7122

1西南地区中小城镇社会保障服务现状调查

11中国社会保障服务自我期望调查

随着社会综合实力的提升,西南地区中小城镇政府对社会保障服务的关注不断上升,着力为人民群众解决困难。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我国政府部门在社会保障方面的重心与服务对象始终如一地以谋求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安稳和舒适的生活。但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往的社会保障服务已经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保障服务需求,从而对政府部门的期望不断地提高。那么,这就要求政府部门自身对社会保障服务的期望也要不断提高,才能更好地满足老百姓对社会保障服务的需求。

将社会保障服务落实到实处,开展实质的同时在信息化日益完善的新时期,采用“互联网+”的新型社会保障服务的管理模式,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一系列的新型方式开展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试点工作,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以政府部门实体平台为主,信息化网络为辅的执行方式着力于社会保障服务,真正立足于服务社会群众,努力创建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12西南地区中小城镇政府实际社会保障服务评估

社会保障服务体系自产生以来,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得到不断的加强和完善。中西方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在其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产生自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当然,随着中国社会的迅速发展,社会保障服务的内容也日趋丰富起来,众多学者普遍认为,社会保障服务体系主要以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安抚等多种形式不断地发展,同时也会更加地细化全面。

经过初步调查数据显示,中国西部地区中小城镇民众普遍对社会保障服务的了解相对较低以及对社会保障服务的发展也表示存在一定的误解。当然,西部地区的中小城镇的社会保障服务本身也存在明显的不足。诸如社会保障服务的宣传力度有待加大;社会的发展所带来的制度更新不及时;社会保障服务的相关部门的责任不明晰,从而导致不能及时地给予民众更好的服务等。但是,社会保障服务体系是在发展中不断得以完善。

13政府社会保障服务差距分析

第一,政府部门的实施缺陷。在社会保障服务的政府实施过程中,由于存在上下不对接的情况。导致政府对自己的期望与民众对政府部门的期望存在差异。同时也存在政府部门由于管理体制的不够完善,导致福利漏洞的滋生,造成社会保障服务体系无法达到预期的实施效率。

第二,现阶段西南地区社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社会保障服务在社会运行中是协调与缓和社会贫富差距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以国家政府部门的财政收入来保障一部分社会贫困线及以下的社会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物质保障。而在西南地区中小城镇,由于基础设施的建设不够完善,社会保障服务部门在行使服务时存在力不从心的现象。这对社会保障服务的实施带来较大的阻碍,导致政府期望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

第三,西南地区中小城镇现阶段的民众居住层次。西南地区中小城镇现阶段居住在农村人口所占比重较大,而位于农村的居民多为散居户,这为社会保障服务的发展带来较大的阻碍。居民大量的散居农村,容易造成基础设施的浪费现象。投入相同的资金,对相同的居民人口,在城镇相对集中地建设小区,基础设施建设可以达到一个相对完善的状态,而在农村散居的民户,建设中会造成更大的道路建设的浪费。

第四,信息化的社会保障服务于民众的了解程度的差异。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电子政务已完全投入政府部门的使用,并在不断地完善,但由于电子政务的投入,政府部门实体政务的投入也就相对地减少。而社会群众现阶段作为社会保障服务的重点对象属于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他们对电子政务知之甚少。这样的现象容易导致社会群众产生政府重视不够的误解,从而导致政府期望与社会保障服务的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

2西南地区中小城镇政府社会保障服务环境分析

21外部环境分析

第一,整体社会保障服务要求。随着人民群众对社会保障服务的政府部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政府部门的外部刺激也就存在着促进社会保障服务的发展的作用。社会群众对其的要求社会保障服务不再只是单一的社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安抚等结构,而是综合式的不断完善和加强社会保障服务的职能,让社会群众不再为各种社会基本问题担忧,不再为看病难、住房难等诸多社会问题而担忧。

第二,社会因素。国家的经济实力不断地增强,以及教育、文化等多种软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要求我国的社会保障必须不断地完善,从而保证我国社会群众在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得到各种基本的社会生活保障,才能体现我国综合实力的提高。西南地区中小城镇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相对落后的经济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不断地加强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在国家的不断重视之下,西南地区的社会保障服务发展将会迎来历史的大变革。

22内部环境分析

在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新时代下的社会保障服务的不断改进和完善。西南地区中小城镇在新时期的制度不断的改革和完善,其社会保障服务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但是现阶段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于东部发达地区。普遍存在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难以跟上现阶段我国大形势下的经济发展对社会保障服务的需求。同时随着老龄化的加剧,这样的年龄结构对社会保障服务的要求不断增高。政府相关部门存在部门分割,在政府部门之间信息对流不够完善,这也要求不断地加强信息系统建设。

3西南地区中小城镇社会保障服务发展趋势

在我国的政府社会保障服务体系的建立过程中,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政府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郑杭生认为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有许多方面的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所规定的待遇水平较低,因此在提高社会保障的待遇水平的同时,还要相应地提高在职员工的最低工资水平,但是社会保障体系应该建立在社会完整体系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程度的经济发展地区需要改善相应的制度,以达到整个社会体系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地加强完善。西南地区中小城镇的社会保障服务也同样面临着这些问题。只有不断地革新,不断地加强社会保障服务在社会发展中的各方面的建设,才能更好地从中国社会保障发展的前沿人物的见解与评价中得到加强与完善。

参考文献:

[1]郑国柱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和发展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14

[2]韩志弘关于中国政府在社会保障领域的公共支出的分析[J].商业文化,2011(7).

[3]徐蔚冰我国社会保障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eB/oL].(2014-10-08).http://wwwcssncn/shx/shx_bjtj/201410/t20141008_1353238shtml

[4]张诗曼我国社会保险经办服务体系的发展现状[J].管理观察,2014(13).

社区社会调研篇10

随着城市经济制度改革的深入和政府职能的转换,现代城市管理和服务的重心逐步向社区转换,从事社区服务和建设的职工队伍不断发展状大。街道工会联合会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区总工会的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针,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尉健行主席视察江苏暨南京工会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市委第十次工会工作及省、市、区有关工作要求,按照《南京市社区工会工作暂行规定(试行)》以及《关于白下区社区工会建设的实施意见》,积极开展创建“示范街道工会”、“示范社区基层工会”活动,紧紧围绕街道中心工作,扎扎实实做好社区工会工作,努力开创社区工会新局面,为推进街道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抓好组织建设,使工会工作有序开展社区工会的建立,使城市工会覆盖面扩大,更多的职工有了依靠的“家”,只有抓好组织建设,才能当好工会会员的“家”,才能为他们撑起一个可信赖的“家”。一是把工会工作纳入党建工作内容,以党建带工建,以工建促党建,及时调整工会联合会成员及社区工会主席,明确分工,明确自己的职责。制定了全年工会工作内容,不定期召开社区工会主席会议,根据阶段性工作及时通报工作情况,表扬好人好事,及时改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考核,努力探讨社区工会工作新途径。如:今年在考核社区干部中,发现个别社区工会主席工作能力差,我们及时向街道工委建议调整能力强的同志担任,使其社区工会工作很快打开工作局面。二是把社区工会纳入社区党建目标,与9个社区工会签订了集体合同,在社区工作考核中要体现工会开展的工作,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和组织建设,增强工会活力,根据各社区工会会员的不同特点开展工作,及时吸收新会员,状大社区会员队伍,目前已吸收会员350余人。三是提高社区工会干部队伍的素质。社区工会干部是教育人的人,是社区工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提高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才能使社区工会的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实效,今年主要抓了社区工会主席的培训,利用党政校举办两期社区工会主席、工会委员培训班,让她们了解社区工会工作内容,增强工作责任感,树立做好社区工会工作的信心,有的放矢的做好会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四是抓好以点带面的工作。*年12月份,我们在梅花山庄成立社区工会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年我们又在富丽山庄社区进行社区工会试点工作,加大硬件建设,制作了社区工会板块,建立了社区工会书屋、职工之家、职工活动室、健身房等。五是发挥社区党支部堡垒作用。积极引导培养社区工会会员向党组织靠拢,到目前为止,我们已在社区工会会员中发展了3名党员,2名社区副主任,1名市容协管员,其中1名社区副主任还被市授予优秀党员荣誉称号。*年计划还发展1—2名党员。六是发挥社区工会作用,积极做为社会稳定工作及“”人员思想转化工作。社区工会会员来自于社区居民中,又贴近社区居民,让他们配合街道做好稳定工作,会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由于区划调整,两个行政村遗留的问题较多,群众上访来信较多,于是我们让社区工会会员做好政策、法规宣传教育,积极反映社区居民的呼声。在做好“”人员思想转化过程中,工会会员不仅要完成本职工作,同时还加班加点多次上门做“”人员的思想转化工作,在他们的努力下40多名“”练习者基本转化,在拆除小区违章搭建、取缔露天农贸市场、建立室内新农贸市场等这些工作随处可以见到他们的身影。

二、突出重点,抓好教育,努力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在社区工会职工教育中,一是加强理论教育。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按照上级要求,认真组织职工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届五中、六中全会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七一”重要讲话,把教育与社区实际工作相结合,做到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教育活动不走过场,不定时的进行党的时事政策宣传教育,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和《中国工会章程》以及刚刚通过的新《工会法》,利用社区党员电教播放点,组织会员看录相、辅导讲座、座谈讨论等多方面的自我教育;二是加强道德教育。动员组织职工积极参加社区、关心社区建设,维护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向危害国家、社会利益的行为作斗争,发扬阶级友爱,搞好互助互济,从而提高工作的自觉性;三是加强法律、法规教育。教育职工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劳动纪律,合法维护自身利益和民利等,增强他们的理论和业务素质,从而提高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在职工教育中努力做到三个结合:把加强职工思想政治素质与提高职工科学文化素质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经验与创新形式结合起来,把加强职工思想教育与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贴近职工、贴近社区居民。如:富丽山庄社区工会委员杨腊梅在上门服务工作中发现31栋701室住着一位75岁的老人,独自在家突然中风发作栽倒在地,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并迅速招呼工会会员(保安)奔向出事地点,把老人送到医院抢救,因救护及时,使老人转危为安,老人的家属还给社区工会送上一面“助人为乐”锦旗以示感谢。

三、开展丰富多彩活动,增强社区工会的凝聚力街道工会联合会在抓社区职工教育的同时,注重开展各项活动,以便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一是开展了“双爱双评”活动,督促社委会自觉履行集体合同,支持社区工会开展工作,形成社委会爱护职工,职工爱岗敬业、遵纪守法、提高素质,共同做好社区工作的良好氛围。二是开展了“七一”建党80周年系列活动,举办了“高举党旗、共铸辉煌”大型庆祝活动。三是组织职工参加区“五一”登山、扑克、广播操、钓鱼等比赛活动,组织社区工会会员文全骨干参加市第八届运动会8个项目比赛,有两个节目荣获二等奖,与区总联合举办“祖国颂”白下区职工书法绘画现场比赛。“十一”街道专门组织社区工会会员进行一次登山比赛,使工会会员不仅得到了一次身体锻炼,而且赛出了风格,赛出了凝聚力。各社区工会还自行组织活动,如明月社区工会举办“湖畔之声”纳凉晚会,富丽山庄社区工会举办“金秋音乐纳凉会”、象棋、扑克比赛,二十八所社区工会举办了“春季老人门球比赛”,每个社区工会还与公交公司联系,组织工会会员看长江二桥、看世纪南京等活动。四是组织社区工会开展了“利民、便民”义务宣传《劳动法》、《工会法》以及涉及职工和工会切身利益的相关法律法规等活动。五是开展“帮扶结结”活动,如海月社区工会主席,区人大代表、市优秀党员雷毓陵同志,坚持四年如一日搞好社区特殊家庭子女服务站,共辅导教育100多名学生,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极大的调动了工会会员的积极性,增强了职工的凝聚力。

四、济困扶贫、义务劳动,发挥社区工会的互。各社区工会一方面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根据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有关条件,主动帮助符合条件进入保障线的困难会员办理保障手续,同时对下岗职工进行再就业培训,并为他们再就业提供服务。*年免费培训下岗职工200余人,帮助再就业400余人,为37名在职职工办理了工伤及意外伤害保险。建立了职工生日档案,以便组织及时慰问。另一方面开展社区送温暖活动,为职工排忧解难,建立健全困难职工档案。依托社区,发动社会力量,发动工会会员对困难职工进行捐款资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全年共济困扶贫250余人,捐款12万元,捐物1千余件。梅花山庄社区工会会员、仁恒物业公司安护部主管吕晓冬的妻子得了胃癌,而且已到了晚期,面对十几万的治疗费用,一家人心急如焚,社区工会得知情况后,积极与物业公司协调,帮助吕晓东安排好工作,并发动工会会员捐款,共计2万多元,使吕晓东夫妻俩十分感动,发自内心地说:“社区工会为我们撑起了一个可信赖的家。”社区工会还向特困户送粮油、问寒问暖,以表示组织的关怀。

我们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与兄弟街道相比,我们还有差距,我们决心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新的《工会法》,围绕街道中心工作,扎扎实实做好工会工作,为促进街道两个文明建设上台阶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