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管理条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1:08:29

大学生管理条例篇1

一、四项备案制度(企业责任)

备案制度是指依照法定程序报送有关机关备案,对符合法定条件的,有关机关应当予以登记的法律性要求。为了保障《条例》在实施过程中能合法有效的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危险化学品事故,针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况,结合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运输过程中的所存在的危险特性和风险程度,《条例》共确立了四项备案制度。

1.安全评价报告以及整改方案的落实情况备案(县级安全监管部门或港口行政部门)(《条例》第二十二条)

《条例》第二十二条 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应当将安全评价报告以及整改方案的落实情况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在港区内储存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应当将安全评价报告以及整改方案的落实情况报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2.储存剧毒化学品以及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的备案(县级安全监管部门或港口行政部门、公安机关)(《条例》第二十五条)

《条例》第二十五条 对剧毒化学品以及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储存单位应当将其储存数量、储存地点以及管理人员的情况,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港区内储存的,报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和公安机关备案。

3.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销售情况备案(县级公安机关)(《条例》第四十一条)

《条例》第四十一条 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的销售企业、购买单位应当在销售、购买后5日内,将所销售、购买的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的品种、数量以及流向信息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备案,并输入计算机系统。

4.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市级安全监管部门)(《条例》第七十条)

《条例》第七十条 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将其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报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二、六项名单公告制度(政府责任)

为了贯彻国家相关政策,进一步突出重点、强化监管,需要对监管对象确定范围,以便落实责任,更好的实施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监管工作。在《条例》中共提出了6项名单公告制度,其中有1项属于引用。

1.危险化学品目录(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公安、环境保护、卫生、质量监督检验检疫、交通运输、铁路、民用航空、农业主管部门确定)(《条例》第三条)

《条例》第三条危险化学品目录,由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公安、环境保护、卫生、质量监督检验检疫、交通运输、铁路、民用航空、农业主管部门,根据化学品危险特性的鉴别和分类标准确定、公布,并适时调整。

2.实施重点环境管理的危险化学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确定)(《条例》第六条)

《条例》第六条(四)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的监督管理,组织危险化学品的环境危害性鉴定和环境风险程度评估,确定实施重点环境管理的危险化学品,负责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和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依照职责分工调查相关危险化学品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负责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的应急环境监测。

3.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条例》第二十三条)

《条例》第二十三条 生产、储存剧毒化学品或者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的可用于制造爆炸物品的危险化学品(以下简称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如实记录其生产、储存的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的数量、流向,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丢失或者被盗;发现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丢失或者被盗的,应当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

4.危险化学品使用量的数量标准(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公安部门、农业主管部门确定)(《条例》第二十九条)

《条例》第二十九条 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并且使用量达到规定数量的化工企业(属于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的除外,下同),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证。

前款规定的危险化学品使用量的数量标准,由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公安部门、农业主管部门确定并公布。

5.禁止通过内河运输的剧毒化学品以及其他危险化学品(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规定)(《条例》第五十四条)

《条例》第五十四条禁止通过内河运输的剧毒化学品以及其他危险化学品的范围,由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根据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危险化学品对人体和水环境的危害程度以及消除危害后果的难易程度等因素规定并公布。

6.列入国家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的工业产品目录的危险化学品(国务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条例》第十四条)

《条例》第十四条生产列入国家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的工业产品目录的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的规定,取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4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自2005年9月1日起施行。

第二条国家对生产下列重要工业产品的企业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五)电力铁塔、桥梁支座、铁路工业产品、水工金属结构、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物、容器等影响生产安全、公共安全的产品;

第三条国家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的工业产品目录(以下简称目录)由国务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并征求消费者协会和相关产品行业协会的意见,报国务院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更多热门文章:

1.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解读

2.

解读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3.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最新修订全文)

4.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内容

5.

2017年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全文

6.

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规定

7.

国务院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

8.

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解读

9.

北京市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解读

三、七项其他法律规章(企业责任、政府责任)

为了更好的与相关法律法规的适应,同时也避免法规条文的臃肿,在《条例》中共涉及7个已经的法律法规,相对于国务院令第344号来说全部为新增内容。更体现了法规制定的关联性,完整性。

1.《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号),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条例》第三十三条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的规定取得港口经营许可证的港口经营人,在港区内从事危险化学品仓储经营,不需要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

《条例》第九十二条未向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并经其同意,在港口内进行危险化学品的装卸、过驳作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的规定处罚。

2.《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2号),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条例》第八十七条邮政企业、快递企业收寄危险化学品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的规定处罚。

3.《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40号),自2005年9月1日起施行。

《条例》第十四条 生产列入国家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的工业产品目录的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的规定,取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

《条例》第十八条 生产列入国家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的工业产品目录的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的企业,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的规定,取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其生产的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经国务院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认定的检验机构检验合格,方可出厂销售。

4.《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7号),自2004年1月13日起正式施行。

《条例》第十四条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进行生产前,应当依照《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的规定,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

5.《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55号),自2002年8月1日起施行。

《条例》第九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罚:(一)通过内河运输危险化学品的水路运输企业未制定运输船舶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或者未为运输船舶配备充足、有效的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的;(二)通过内河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船舶的所有人或者经营人未取得船舶污染损害责任保险证书或者财务担保证明的;(三)船舶载运危险化学品进出内河港口,未将有关事项事先报告海事管理机构并经其同意的;(四)载运危险化学品的船舶在内河航行、装卸或者停泊,未悬挂专用的警示标志,或者未按照规定显示专用信号,或者未按照规定申请引航的。

6.《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21号),自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

《条例》第七十八条 生产、储存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的单位未设置治安保卫机构、配备专职治安保卫人员的,依照《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的规定处罚。

7.《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93号),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

《条例》第九十四条 危险化学品单位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其主要负责人不立即组织救援或者不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的,依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处罚。

四、十五项审查、审批制度(企业责任、政府责任)

1.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许可制度(《条例》第十四条)

《条例》第十四条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进行生产前,应当依照《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的规定,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

目前已经的相关法规有:《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原国家安全监管局令第10号),根据《条例》规定需要修订。

2.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制度(《条例》第二十九条)

《条例》第二十九条 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并且使用量达到规定数量的化工企业(属于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的除外,下同),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证。

目前没有与此相关的法规,根据《条例》规定需要制定。

3.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制度(《条例》第三十三条)

《条例》第三十三条 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经营(包括仓储经营,下同)实行许可制度。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危险化学品。

目前已经的相关法规有:《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令第36号),根据《条例》规定需要修订。

4.危险化学品禁止与限制制度(《条例》第五条、第四十条、第四十九条、第五十四条、第五十八条)

《条例》第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生产、经营、使用国家禁止生产、经营、使用的危险化学品。

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的使用有限制性规定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限制性规定使用危险化学品。

《条例》第四十条 禁止向个人销售剧毒化学品(属于剧毒化学品的农药除外)和易制爆危险化学品。

《条例》第四十九条 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由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划定,并设置明显的标志。

《条例》第五十四条 禁止通过内河封闭水域运输剧毒化学品以及国家规定禁止通过内河运输的其他危险化学品。

前款规定以外的内河水域,禁止运输国家规定禁止通过内河运输的剧毒化学品以及其他危险化学品。

《条例》第五十八条 通过内河运输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包装物的材质、型式、强度以及包装方法应当符合水路运输危险化学品包装规范的要求。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单船运输的危险化学品数量有限制性规定的,承运人应当按照规定安排运输数量。

目前没有与此相关的法规,根据《条例》规定需要制定。

5.建设项目安全条件审查与论证制度(《条例》第十二条)

《条例》第十二条 新建、改建、扩建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应当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安全条件审查。

建设单位应当对建设项目进行安全条件论证,委托具备国家规定的资质条件的机构对建设项目进行安全评价,并将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的情况报告报建设项目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报告之日起45日内作出审查决定,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制定。

新建、改建、扩建储存、装卸危险化学品的港口建设项目,由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规定进行安全条件审查。

目前已经的相关法规有:《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实施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号),根据《条例》规定需要修订。

6.作业场所和安全设施、设备安全警示制度(《条例》第二十条)

《条例》第二十条 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在其作业场所和安全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目前已经的相关法规有:《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23令),即将的有《化学品作业场所安全警示标志编制规范》。

7.人员培训考核与持证上岗制度(《条例》第四条)

《条例》第四条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具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要求的安全条件,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和岗位技术培训。从业人员应当接受教育和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作业;对有资格要求的岗位,应当配备依法取得相应资格的人员。

目前已经的相关法规有:《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号)、《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0号)等。根据《条例》规定需要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进行修订。

8.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准购、准运制度(《条例》第三十八条、第三十九条、第五十条)

《条例》第三十八条 依法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证、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企业,凭相应的许可证件购买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民用爆炸物品生产企业凭民用爆炸物品生产许可证购买易制爆危险化学品。

前款规定以外的单位购买剧毒化学品的,应当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申请取得剧毒化学品购买许可证;购买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的,应当持本单位出具的合法用途说明。

《条例》第三十九条剧毒化学品购买许可证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公安部门制定。

《条例》第五十条 通过道路运输剧毒化学品的,托运人应当向运输始发地或者目的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申请剧毒化学品道路运输通行证。

剧毒化学品道路运输通行证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公安部门制定。

目前已经的相关法规有:《剧毒化学品购买和公路运输许可证件管理办法》(公安部77号令)。

9.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的资质认定制度(《条例》第四十三条)

《条例》第四十三条 从事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水路运输的,应当分别依照有关道路运输、水路运输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取得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许可、危险货物水路运输许可,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

目前已经的相关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国务院令第406号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55号)。

10.危险化学品登记制度(《条例》第六十六条)

《条例》第六十六条 国家实行危险化学品登记制度,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以及危险化学品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提供技术、信息支持。

目前已经的相关法规有:《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令第35号),根据《条例》关于危险化学品登记方面部分内容的改变,需要重新修订。

11.危险化学品和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条例》第九十八条)

《条例》第九十八条 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和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依照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的规定执行。

目前已经的相关法规有:《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2010年第7号令)及《新化学物质申报登记指南》、《新化学物质监督管理检查规范》、《新化学物质常规申报表及填表说明》、《新化学物质简易申报表及填表说明》、《新化学物质科学研究备案表及填表说明》和《新化学物质首次活动情况报告表及填表说明》等六项实施配套文件(环办〔2010〕124号)。没有与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相关的法律规章,需要新制定。

12.危险化学品环境释放信息报告制度(《条例》第十六条)

《条例》第十六条 生产实施重点环境管理的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规定,将该危险化学品向环境中释放等相关信息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环境风险控制措施。

目前没有与此相关的法规,根据《条例》规定需要制定。

13.化学品危险性鉴定制度(《条例》第一百条)

《条例》第一百条 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尚未确定的,由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分别负责组织对该化学品的物理危险性、环境危害性、毒理特性进行鉴定。根据鉴定结果,需要调整危险化学品目录的,依照本条例第三条第二款的规定办理。

目前没有与此相关的法规,根据《条例》规定需要制定。

14.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制度(《条例》第七十三条)

《条例》第七十三条 有关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指导和必要的协助。

目前已经的相关法规有:《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7号)、aQt9007-2011《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aQ/t9002-2006《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即将的有《危险化学品单位事故应急预案编制通则》。

15.法律责任追究制度(《条例》第七十五条、第七十六条、第七十七条、第七十九条、第八十条、第八十二条、第八十六条、第八十七条、第八十八条、第九十三条、第九十五条、第九十六条。)

《条例》第七章 法律责任中的第七十五条、第七十六条、第七十七条、第七十九条、第八十条、第八十二条、第八十六条、第八十七条、第八十八条、第九十三条、第九十五条、第九十六条。

《条例》第七章有12条提到了相关法律责任追究问题,针对此需要制定相关法律责任追究方面的规章文件,以保障《条例》的充分合理的实施与运用。

相关解读:

问:为什么要修改《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答:现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是2002年3月15日起施行的。近年来,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一是2003年、2008年国务院进行了两次机构改革,有关部门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方面的职责分工发生了变化。二是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中暴露出一些薄弱环节,如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的企业发生事故较多,可用于制造爆炸物品的危险化学品公共安全问题较为突出等。三是执法实践中反映出现行条例的一些制度不够完善,如对有的违法行为的处罚机关规定不够明确,对有的违法行为的处罚与行为的性质和危害程度不完全适应等。这次对条例进行修改,就是为了适应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更加有效地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

问:修改后的条例是怎么体现有关部门职责分工变化的?

答: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变化:一是把现行条例中提到的经济贸易综合管理部门、经济贸易管理部门、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统一改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二是把现行条例关于经济贸易管理部门负责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专业生产企业的审查和定点的规定,修改为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负责核发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生产企业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三是明确规定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负责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的行业规划和布局。

考虑到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涉及的环节多、部门多,为了促使有关部门既各司其职又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条例还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协调机制,支持、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协调、解决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有关部门应当相互配合、密切协作,依法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监督管理。

问:确立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制度主要出于什么考虑,是不是所有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单位都要取得许可证?

答:现行条例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的安全管理制度规定得比较充分,有关危险化学品使用的安全管理制度规定得原则。实际情况表明,使用危险化学品特别是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其危险程度不亚于生产危险化学品,这方面的事故约占全部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四分之一。为从源头上进一步强化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这次修改中确立了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制度。

要说明的是,不是所有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单位都需要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证。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很多,使用数量、使用方式以及危险程度等差别也很大,所有使用单位都取得许可证,既不可行也不必要。因此,条例把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证的发放范围确定为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并且使用量达到规定数量的化工企业,符合实际情况,抓住了重点。至于使用数量达到多少需要办理许可证,由于各类化工企业情况差别很大,很难在条例中作出规定,条例授权安全监管总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具体的使用量标准。

考虑到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的化工企业有的属于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这些企业按照规定需要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为避免重复发证增加企业负担,条例明确规定属于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的化工企业不需要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证。

问:在加强危险化学品经营安全管理方面,条例作了哪些修改完善,经营许可证制度还继续实行吗?

答:实践证明,现行条例关于危险化学品经营安全的制度和措施比较可行。为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经营安全管理,这次修改时根据实际情况,明确将危险化学品仓储经营纳入危险化学品经营的范畴,填补了制度上的空白,同时进一步严格了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条件。

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制度还要继续实行。所不同的是,这次修改下放了许可证的审批权限,这是考虑到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数量很多,都集中到省级或者市级政府部门办证,有关部门负担重,企业办事也不方便,而且目前市、县两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机构设置上也已经健全,能够承担起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颁发管理的责任。

问:剧毒化学品道路运输通行证能不能在运输始发地公安机关办理,办证时限有没有明确限定?

答:按照现行条例规定,托运人只能到运输目的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部门申请办理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但实践中不少托运人的住所在运输始发地,为了办证不得不来回跑。为解决这个问题,这次修改条例时明确规定,托运人也可以向运输始发地公安机关办理通行证。针对一些运输企业提出的办证没有时限要求,有时办理时间较长,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问题,条例明确规定了公安机关审批的时限,最长不能超过7天。

问:哪些危险化学品允许通过内河运输,哪些不允许通过内河运输?怎么保障内河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安全?

大学生管理条例篇2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安全管理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研究安全工作新情况,解决安全工作新问题,适应安全工作新要求,保证安全管理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学员队安全管理,推动学员队正规化建设和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一、安全管理的含义

安全是指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发生事故;安全管理是指管理者预防和处理事情的活动;事故是指意外的变故或灾祸,因此安全管理有时又称为安全防事故工作;学员队安全管理是指基层管理者运用科学的理论,原则和法规预防事故,为避免非正常的人员伤亡,装备物资损失或政治声誉受到损害,失密泄密等等而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一系列的活动。

二、学员队安全管理的特征

1.经常性。安全管理工作具有全过程,全时空的特征。要维护学员队各项活动能正常运转,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都必须抓好安全工作。不仅正常操课时间要抓安全工作,越是节假日,越是要加强安全管理;不仅学员队执行重要任务时要抓好安全工作,平时训练以及各项活动都要绷紧安全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有松懈,麻痹和侥幸心理的存在,做到时时、事事、处处抓好安全管理。

2.综合性。安全工作无处不有,无时不在,涉及到每一个人,每一个单位,每一个任务;涉及到思想教育、学习训练、行政管理的方方面面,与学员队的各项活动都有密切关系。安全局面的维持是多种要素、多种渠道、多种领域和各种工作相互作用的结果,只有“上下齐心,官兵一体,机关合力,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才能保证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

3.基础性。学员队作为基层单位,如果不良事情频发,破坏学员队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打乱了学员队正常的工作计划,牵扯了领导大量精力,对学员队稳定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可以说安全工作不是中心,但能影响中心;不是全局,但牵动全局。安全工作出了问题,就像一个水桶的桶底有了洞。管理者只有认识到安全工作的基础性,善于作好这项保底工程,各项工作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三、科学发展观在学员队安全管理中的实践和运用

(一)依法从严抓安全

依法从严,就是严格依据国家和军队的纪律法规治理和管理学员队。依法从严的实质就是严格按照条令条例的要求,坚决贯彻落实条令条例,强调学员队管理一定要严格正规,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使法成为广大官兵行为的准则。学员队在管理过程中贯彻依法从严的原则,必须把功夫下在严格执行条令条例上。

1.严格按照条令条例指导工作。在贯彻条令条例中,必须先树立条令条例就是法的观念。坚持维护条令条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各级领导必须带头学习和精通条令条例,认真领会条令条例的精神,学会用条令条例教育、引导和管理学员队,协调内外关系和各种努力提高依法管理学员队和指导工作的水平。

2.严格按照条令条例规范行动。条令条例中,大量内容是军人行为规范,在管理教育中贯彻依法从严的原则,就是要使全体军人严格执行条令条例和各项规章制度。在任何情况下,无论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都必须把自己的行为严格限制在条令条例的规范之内。

3.严格按照条令条例实施运转。学员队的工作和生活只有真正严格按照条令条例正规运转,才能培养高度的组织性,建立和保持正规的训练工作和生活秩序有效地保证学员队完成各项任务。

(二)以人为本保安全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安全管理要把官兵的利益放在首位,在为官兵服务中体现安全管理工作的价值,调动广大学员参与安全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1.设身处地为官兵排忧解难。坚持深入学员,倾听学员的呼声,体察学员的疾苦,切实了解学员在想什么忧什么盼什么,尽最大努力帮助学员解决好个人、家庭、生活上出现的各种问题。特别是在当前,广大学员在精神文化需求上,追求的品味越来越高;在信息交流上,追求的质量越来越高;在求知成长的追求上,层次越来越高。这些新特点和新变化,都要求管理能够科学管理,针对学员的需求,做好各项工作,营造学员争先创优的生动局面,保证安全管理的顺利开展。

2.不断优化育人环境。学员队是一个教育和培养人的集体,要坚持把教育、行政、法律、情感、娱乐等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管与教、情与理、堵与疏的统一,全面丰富育人内容提高育人层次。要坚持用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抵御消极思想对官兵的影响,使广大学员在健康的思想、文化氛围中陶冶情操,提高觉悟。让官兵在读书明理中增长知识。净化心灵,振奋精神。建立和谐融洽的官兵关系,强化学员参与学员队安全建设的主人翁意识。

(三)科学求实促安全

1.抓结合,训管互动。训练与管理是学员队建设的两个重要内容。一方面通过严格训练,以训促管,可以不断提高学员的学习水平和技能,才能为安全防事故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也只有通过抓管理,以管促训,才能保障以训练为中心的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训管结合,以训促管,以管促训,训管互动,可使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因此在工作中要做到筹划年度军事训练与制定安全规划同步分析,训练形势与查找安全隐患同步,部署军事训练任务与安全需求同步,检查训练情况与检查安全措施落实同步,坚持把安全和训练捆在一起抓,使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2.抓核心,强化素质。人的素质是搞好安全工作的基础。抓住人的因素就抓住了安全管理的关键。因此,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在不断提高官兵的素质上下功夫,一方面,加强科学观念落实。做好安全工作,必须坚持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在学员队应创建学习型党支部,开展促教促学活动,形成支部按科学决策,按规律办事的良好氛围,以保证安全工作落实到实处。另一方面,加强心理素质训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事实证明,一些事故的发生是由官兵心理脆弱造成的。可以通过进行心理咨询,聘请基础部心理课教员到学员队进行心理教育等多种形势强化训练。在重点时期,要注意结合思想教育搞好心理疏导,增强官兵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参考文献

大学生管理条例篇3

党员教育管理是党的建设基础性经常性工作。党组织应当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引导党员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增强党性,提高素质,认真履行义务,正确行使权利,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高党员队伍建设质量,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有关党内法规,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今天,我们就从《条例》制定的背景和意义、过程和遵循的原则、主要内容及下步贯彻落实等四个方面,共同学习一下。

一、《条例》制定的背景和意义

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党员教育管理作为党的建设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来部署推进,从严从实教育管理党员,推动管党治党不断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取得明显成效。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党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必须把党员教育管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激发党组织的生机活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政治可靠、素质优良、纪律严明、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

《条例》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总结吸收实践创新成果,对党员教育管理的内容、方式、程序等作出规范,是新时代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基本遵循。《条例》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党员队伍建设质量,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夯实党长期执政基础,实现党伟大执政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条例》制定的过程和遵循的原则

按照党中央有关部署,2018年以来,中央组织部会同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中央宣传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开展《条例》稿研究起草工作,先后到10个省(区、市)实地调研,发放调查问卷1.1万份,并请6个省(区、市)党委组织部进行专项研究。《条例》稿形成后,广泛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党委(党组)组织人事部门意见,进行认真研究修改。《条例》稿先后报经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审议修改。2019年3月29日,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条例》稿。5月6日,党中央印发《条例》。

《条例》共10章46条,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作出基本规范。在制定过程中,我们着重把握4个方面:

一是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着眼健全党的组织体系,提升党的组织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每个党员。

二是以党章为根本遵循,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教育、管理、监督、服务相结合,不断增强党员教育管理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是强化问题导向,既明确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基本要求,又针对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作出制度性规定。

四是继承传统和改革创新相结合,把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固化为法规制度,并注意与其他法规相衔接,贴近基层实际、体现时代特点。

三、《条例》的主要内容

《条例》共10章46条,主要内容有如下八个方面:

一在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面。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条例》制定的主线和灵魂。《条例》通篇贯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明确提出把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作为党员教育管理的首要政治任务,专章作出规定。

在学习的内容方面,要求组织党员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入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基本精神、实践要求,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增强政治自觉、理论自信、情感融入;在学习的方式方面,要求坚持集中教育和经常性教育相结合,组织培训和个人自学相结合,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长效机制;

在实践要求方面,强调引导党员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增强过硬本领,做好本职工作,自觉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同时,对党员领导干部提出更高要求。

二在党员教育基本任务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做好新时代党员教育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全党来一个大学习”。

贯彻落实重要指示精神,《条例》按照党章有关规定,总结党员教育工作历史经验,结合新时代党员队伍建设需要,从政治理论教育、政治教育和政治训练、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党的宗旨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形势政策教育、知识技能教育等7个方面,规定了党员教育基本任务,并分别明确教育的重点内容和目标要求。

通过加强这7个方面的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在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方面。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以党的组织生活制度为基本形式,以集中培训为重要手段,以激励关怀帮扶为动力,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落脚点的党员教育管理的主要方式。《条例》总结运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要经验,坚持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坚持从基础工作抓起、从基本制度严起,从4个方面对党员教育管理的方法途径作出规定。

一是用好党的组织生活这一经常性手段,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基本制度,组织党员定期参加支部主题党日、按期交纳党费,加强党员党性锻炼。二是根据党的事业发展和党的建设重点任务,坚持集中培训制度,有计划地组织党员参加集中轮训培训、党内集中学习教育,使党员接受日常教育全覆盖、有保证、见实效。

三是组织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求党组织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开展设岗定责、承诺践诺,引导党员参与志愿服务,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四是坚持从严教育管理和热情关心爱护相统一,从政治、思想、工作、生活上激励关怀帮扶党员,落实对老党员等重点对象的服务措施,增强党员荣誉感归属感使命感,激励党员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

四在党员的党籍和组织关系管理方面。党籍是指党员的资格。严格党籍管理是党员管理的基本内容。《条例》规定,对因私出国并在国外长期定居的党员和出国学习研究超过5年时间仍未返回的党员,一般予以停止党籍;对与党组织失去联系6个月以上、通过各种方式查找仍然没有取得联系的党员,予以停止党籍。停止党籍是对党员党籍的管理手段,不是组织处置,也不是党纪处分。对停止党籍的党员,符合条件的,可以按照规定程序恢复党籍。

党员组织关系是指党员对党的基层组织的隶属关系。党员组织关系管理是党员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条例》分别对理顺党员组织关系、转移和接收党员组织关系等作出规定,特别是规定具有审批预备党员权限的基层党委,可以在全国范围直接相互转移和接收党员组织关系。这一规定,进一步强化了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的管理职责,为党员转接组织关系提供了便利。

五在党员监督和组织处置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加强党员队伍管理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管在日常、严在经常,从最基础环节、最基本工作抓起,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条例》总结运用这一成功经验,

设专章对党员监督和组织处置作出规范,目的就是通过抓好日常性的管理监督和组织处置,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维护党的肌体健康。在具体制度设计上,《条例》依据党章规定,与《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相衔接,坚持党员政治标准和基本条件,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坚持立足教育、区别对待,对在党员日常监督中发现问题的,综合考虑问题性质、情节轻重和本人态度,规定了提醒谈话、批评教育、限期改正、劝其退党或除名等4种教育管理和组织处置方式,由轻及重、层层递进,既从严要求,又体现组织关怀。

一是明确对党员进行日常监督的方式和内容。二是明确进行提醒谈话的情形。三是明确开展批评教育的具体情形和要求。四是分别对限期改正、劝其退党或除名等组织处置,进一步细化适用情形和要求,为党组织稳妥有序开展组织处置工作提供法规依据。

六是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方面。流动党员是党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一些基层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管理责任落实不够、流动党员参加组织生活难等问题,着眼让每名流动党员都纳入党组织有效管理,《条例》在总结近些年来各地实践经验基础上,从3个方面作了规定。

一是强化流出地、流入地党组织共管责任。明确流出地党组织应当与流动党员保持经常联系,跟进做好教育培训和管理服务等工作,流入地党组织应当协助做好流动党员日常管理,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应当衔接做好流动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工作。二是组织流动党员过好党的组织生活。

明确流入地党组织落实党员组织关系一方隶属、参加多重组织生活的办法,组织流动党员就近就便参加组织生活;乡镇、街道、村、社区、园区等党群服务中心应当向流动党员开放;流动党员可以在流入地党组织或者流动党员党组织参加民主评议。三是对流动党员分类管理提出要求。从不同类型流动党员实际出发,分别对农村流动党员、城市社区流动党员、流动人才党员的教育管理作出规定。同时,对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出国(境)学习研究党员的管理提出要求。

七是党员教育管理信息化方面。推进党员教育管理信息化,既是信息化时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党建工作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贯彻落实关于党员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指示要求,从指导基层工作实践出发,《条例》作出了以下规定。一是明确了总的要求,就是推进基层党建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不断提高党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二是对党员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提出要求,强调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打造党务、政务、服务有机融合的网络阵地。三是对党员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应用提出要求,强调坚持网上和网下相结合,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优势,开展党员教育管理业务应用。四是对党员学网用网和网络行为规范提出要求。总之,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使党员教育管理更加精准、高效、便捷。

八是在加强组织领导和保障方面。党员教育管理是细水长流的工作,需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条例》立足抓基本、管长远,对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保障作出明确规定。一是在党中央领导下,成立由中央组织部牵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中央宣传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教育部党组、国务院国资委党委等参加的全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协调小组,明确相关职责,建立运行机制,发挥各自职能作用。

省(区、市)党委也要建立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协调机构。二是明确地方各级党委、部门单位党组(党委)和基层党委、党支部、党小组等抓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职责要求。三是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队伍、场所、教材和经费等基础保障作出规范。四是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检查考核作出明确规定,对工作中失职失责的予以问责追责。

四、抓好《条例》的贯彻落实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条例》的生命和权威在于实施。党中央在印发《条例》的通知中,对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条例》提出了明确要求。各级党组织要把抓好党员教育管理作为重大政治责任,采取有力措施,严格贯彻执行《条例》,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防止形式主义。

一是广泛宣传解读。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和手机、网络等媒介,开展《条例》宣传。抽调业务素质能力强人员,组成宣讲小分队,集中学习培训,深入到基层各单位各部门进行理论宣讲。

二是抓好学习培训。把《条例》纳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支部“三会一课”的重要学习内容和党校(行政学院)教育课程,通过专题辅导、交流研讨等方式,使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深入领会《条例》精神,全面掌握《条例》内容,严格执行《条例》规定。各级组织部门要举办学习贯彻《条例》培训示范班,组织开展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者专题轮训,提高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加强督促检查。各级党委(党组)要高度重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加强对《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实施的组织领导。各级组织部门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党支部要履行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的职责,不断提高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水平。

大学生管理条例篇4

这次电视电话会议很重要,风景名胜区是风景名胜资源集中、要依法保护的重要地区。风景名胜资源又是中华民族重要的自然文化遗产和宝贵财富,是珍贵的、不可再生的重要资源。切实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发展旅游事业,弘扬民族文化,激发爱国热情,丰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总结二十年来风景名胜区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国务院颁发了《风景名胜区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条例》是我国关于风景名胜区保护、利用和管理方面重要的综合性行政法规,《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我国风景名胜区事业法制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为加强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利用和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法制保障。在此,我代表建设部感谢国务院法制办的协调和支持,感谢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人民政府的配合和支持。

这次会议传达了曾培炎副总理的重要讲话,刚才保兴同志、张穹同志就《条例》的学习、贯彻和落实提出了要求和意见,部分单位做了交流发言。各级主管部门和各级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要按照这次会议要求,继续争取各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和配合,把宣传贯彻《条例》作为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切实抓出成效。下面,我就宣传贯彻《条例》和这次会议精神再强调几点。

1、全面学习贯彻落实《条例》。各地在贯彻实施《条例》工作中,要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风景名胜区工作的全局,充分认识贯彻《条例》的重大意义。做好风景名胜区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切实抓紧抓好。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资源和环境保护,正确处理好风景名胜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可持续发展。对违反《条例》和规划的行为,必须严肃依法查处,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切实加强对《条例》宣传贯彻工作的领导。各地要加强学习、宣传、贯彻工作的组织领导,领导干部和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的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并以身作则、带头学好、宣传好、贯彻好《条例》。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通过《条例》的宣传贯彻工作,积极争取有关部门对风景名胜区工作的支持,形成合力,引导社会各方面关心、理解、支持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工作。

大学生管理条例篇5

受协会常务理事会的委托,下面我向大家汇报协会成立三年来所做的主要工作,并就近阶段物业管理行业的主要任务谈几点意见。

一、协会成立三年来所做的主要工作

2000年10月15日,是全国物业管理行业的重要日子,这一天,中国物业管理协会正式宣告成立。三年来,在建设部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会员单位参与及大力支持下,协会坚持以“规范发展物业管理业”为主题,在服务政府、联系企业、引导行业规范健康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积极成果,顺利完成了各年度的工作任务。

(一)配合政府转变职能,完成主管部门委托交办的任务

1、积极参与《物业管理条例》的起草、修改、论证工作。三年中,协会根据住宅与房地产业司的部署,先后多次组织北京、深圳等城市的物业管理企业代表参加《条例》的修改、论证的专题研讨会,充分反映物业管理行业的实际情况,及时提出修改意见。

去年四季度,国务院法制办将《条例》(征求意见稿)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征求意见。协会及时组织法律咨询组、部分企业经理进行座谈讨论,积极向有关方面报送书面修改意见。协会会刊《中国物业管理》还特地出了专刊,让更多的会员单位能够有机会参与条例的讨论、修改,充分反映行业的意见和建议。《条例》正式颁布后,广大业主、物业管理企业以及社会各界对《条例》都给予了积极评价,这是与我们全行业上下积极主动参与分不开的。

2、按照住宅与房地产业司的要求,协会还承担了《物业管理企业资质管理办法》、《住宅小区物业服务标准》、《物业管理职业资格培训教材》等《条例》相关配套细则的起草、修改和论证工作。《住宅小区物业服务等级标准》(征求意见稿)已由杂志、网站全文刊登,向全行业、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将在作进一步修改论证后,以协会名义公布试行。

物业管理职业资格培训教材编写工作已经开始,争取年内定稿编印,为《物业管理职业资格管理办法》的出台与实施做好准备工作。

3、推进物业管理企业诚信制度建设。按照建设部的统一部署,去年下半年起,协会及时建立全国一级资质物业管理企业信用档案的工作。秘书处专门设立了企业信用档案工作办公室;起草物业管理企业信用档案信息系统管理办法;研究开发物业管理企业信用信息填报软件和管理软件;分批召开全国一级资质物业管理企业信用档案工作座谈会;组织全国一级资质企业信用档案信息联络员业务培训,及时完成企业信用信息基本数据的采集、核对、填报和上网公示、信息更新等具体业务工作。全国一级资质物业管理企业信用信息上网公示率和及时率均为100%,受到主管部门领导的好评。

4、积极配合房地产市场的清理和整顿。根据建设部的统一安排,2002年度,协会派员参加上海市松江区“雅士居案件”的实例调查,了解了案件发生的事实真相,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提出了案件处理的意见和建议,及时配合住宅与房地产业司起草、报送专题调查报告,得到了部、司领导的肯定。

5、组织全国物业管理示范项目的考评验收工作。根据建设部委托,协会在2001、2002连续两年组织全国物业管理示范项目考评验收工作。每次考评均由协会副会长带队,同时得到各地物业管理主管部门的积极配合。两年中,先后组织对全国25个省申报的252个物业管理项目进行考评验收,其中221个物业管理项目经验收合格并由建设部分批公布,被授于全国物业管理示范项目称号。

6、承办全国物业管理企业的资质评审和复审业务。根据住宅与房地产业司的要求,2001年以来,协会先后组织两批全国一级物业管理企业的资质申报和评审工作。在做好资质申报资料受理汇总工作的基础上,从各地抽调专业骨干组成专家评审组,对各申报全国一级物业管理企业的资质情况进行逐一评审,并将初审结果网上公示,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申报一级资质的两批110家物业管理企业,其中78家企业被评审合格,取得了建设部颁发的全国物业管理企业一级资质证书。今年二季度,协会秘书处又按建设部有关文件要求,完成了第一批40家一级资质物业管理企业的资质复审工作。

7、白蚁防治和房屋安全鉴定两个专业委员会积极协助政府主管部门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术指导工作。白蚁专业委员会完成了《房屋白蚁预防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起草、修改和论证工作。房屋安全鉴定委员会根据建设部的部署,选派专业技术骨干参与全国危旧房安全大检查工作,得到了有关方面的较高评价。

(二)引领行业规范发展、诚心诚意为会员单位服务

1、在部、司的统一部署下,协会把在宣传、贯彻《物业管理条例》作为前阶段工作的重点,统筹安排,组织了一系列活动: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向国内外全面介绍物业管理的发展形势,宣传《条例》出台的背景、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通过会议、网站等形式组织召开学习贯彻《条例》座谈会;《中国物业管理》杂志出专刊宣传《条例》,中国物业管理协会网开设专栏专题介绍有关学习《条例》的部署、要求,介绍专家、学者、开发商、业主以及物业管理企业代表学习《条例》的心得体会;编印《学习贯彻<物业管理条例>文件汇编》、为全体会员单位代购《物业管理条例释义》、刻录《宣传贯彻〈物业管理条例〉专辑》光盘,全部免费下发各地会员单位,得到所有会员单位的一致好评。同时连续举办多期《条例》培训班,为行业学习贯彻《条例》培养骨干。各地物业管理企业也积极配合当地主管部门和地方协会,在学习宣传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产生了很好效果。全国物业管理行业正在形成学法、守法、依法治企的良好氛围。

2、针对近阶段我国物业管理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协会牵头发起全行业广泛开展物业管理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活动。在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协会在2001年初选列了15个研究课题,发动全行业组织调查研究和撰写论文,先后共收到论文近300篇,选调有关专家组成优秀论文评选委员会,对征集的论文进行评选,其中评出一等奖论文8篇、二等奖论文25篇、三等奖论文27篇。

为了总结、交流和推广物业管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成果,协会将全部论文刻录成光盘,与编印的“中国物业管理发展论坛优秀论文集”一并下发,供全行业学习参考。2001年11月中旬在杭州举办大型“中国物业管理发展论坛”,把这次理论和实践研究活动推向了高潮。参加论坛的企业代表总数达1250多人。20多位论文作者和企业代表在论坛上作了演讲。建设部刘志峰副部长在论坛上作了《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努力开创物业管理规范发展的新局面》的重要讲话,给与会代表很大鼓舞。这次理论和实践研究活动对行业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取得了圆满成功,也扩大了协会在全国物业管理行业的影响。

3、为了研究、探讨当前民营物业管理企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促进我国民营物业管理企业规范有序发展,2002年9月,协会在温州市召开了“民营物业管理企业发展”专题研讨会,来自北京、广东、浙江等17个城市的40余位民营物业管理企业的负责人参加了研讨会,17位民营企业经理在会上作了专题发言,对民营企业的发展、问题、前景进行了热烈认真的讨论,极大地增强了民营物业管理企业的创业信心。

4、组织地区流活动和跨地区专题学习考察活动。2001年,协会确定由各副会长和部分常务理事单位牵头,在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和地方协会的大力支持下,精心组织了西南、华东、华北、东北、中南、西北六大地区行业交流活动,受到了各地区物业管理行业的普遍欢迎,六大地区行业交流活动参加总人数达1650人。版权所有

在广大会员单位的要求下,协会在2002和2003年连续两年有计划地组织跨地区物业管理专题考察活动。2002年组织了广东地区和昆明地区的物业管理学习考察活动,总计有来自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50余企业代表先后参加了考察活动。今年4月份协会又组织了成都物业管理专题学习考察活动,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企业代表150余人参加了考察活动。各地企业代表给予了积极评价,认为组织这样的学习考察活动,亲眼目睹了各地物业管理的经验和做法,开阔了视野,促进了交流,坚定了信心,增强了行业的凝聚力。

5、根据近年来全国物业管理行业诉讼案件增多而大部分企业法律咨询力量较弱的客观情况,协会在2002年上半年成立了非常设机构--协会法律咨询组,选聘并公布了第一批法律咨询组人员名单。咨询组成员目前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个直辖市和广州、深圳两个物业管理发展较快的城市,以后将根据实际需要逐步扩大覆盖面。

法律咨询组成立以后,一方面为行业法律咨询提供服务,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积极参与了《物业管理条例》的修改、论证工作,及时代表行业提出修改建议和意见。

6、白蚁防治和房屋安全鉴定两个专业委员会根据各自专业特点,积极为行业服务。白蚁防治专业委员会认真组织建设部72号令的贯彻实施工作,推介白蚁防治工作经验和防治技术,组织防治单位转制改企的调查研究,开展技术与信息交流活动,取得了积极成果。

房屋安全鉴定委员会面向全国房屋安全鉴定单位,积极开展房屋安全鉴定技术交流和培训,推动了全国房屋安全鉴定工作。

7、协会培训中心艰苦创业,边筹组、边开班,积极主动为行业服务。采取“定点办班”和“送教上门”等多种方式,举办了“物业管理企业经理岗位培训”、“物业管理实务操作培训”、“物业管理法律法规培训”和“物业管理条例培训”等一系列培训班,对提高企业骨干队伍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受到了行业内外的一致好评。

8、行业宣传和信息工作得到加强。协会会刊《中国物业管理》创刊以来,本着“追求品质、惟专惟精”的精神,不断充实加强编辑力量,刊物质量逐步提高,按时出版,发行量有了较大的增长,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

中国物业管理协会网经过试运行后,于今年初调整到建设部住宅与房地产网并网运行,版面及栏目进行了全面更新,以全新的面貌为会员单位和全行业提供信息服务,为加快物业管理行业的信息化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9、国际交流活动成果显著。三年来,为了引入国外物业管理的先进理念和科学方法,提升行业素质,促进我国物业管理行业尽快与国际接轨,协会先后组织部分物业管理企业负责人出访日本、美国和加拿大、欧洲。每次出访都做到主题明确、组织精心,及时提交专题考察报告。协会于2002年先后接待了韩国住宅物业管理协会、英国特许屋宇经理学会暨亚太分会两次来访。促进了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行业交流,也提高了协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三)加强协会自身建设、完善协会服务功能

1、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思想和十六大精神。协会要求秘书处工作人员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协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当是为会员单位服务、为企业服务、为行业发展服务”的观念,不断调整工作思路,不断改进服务态度,不断提高工作效率,自觉维护新兴行业协会的良好形象,广大会员单位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

2、顺利完成白蚁防治专业委员会和安全鉴定委员会两个二级机构的重建工作。两个专业委员会分别召开了会员大会,健全了领导机构,通过了民政部组织的复查登记和注册登记,取得了民政部颁发的全国社团二级机构证书。

3、及时调整完善了协会培训中心、《中国物业管理》杂志社的运作体制。理顺了协会与协会培训中心、杂志社的管理关系,两年来,运作情况良好。

4、协会秘书处建设得到加强。三年来,陆续调整充实了秘书处工作人员,建立健全了秘书处内部管理制度,添置了必要的办公设备,工作环境得到改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5、重视会员发展和协会财务管理。三年内新发展团体会员386家,会费年收缴率都在70%以上。部财务司、驻部审计局以及地方税务部门历次财务检查和财务审计,对协会财务管理是满意的。

二、近阶段物业管理行业的主要任务

《物业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是我国物业管理行业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根据建设部通知要求,行业上下要把组织广泛深入地学习、宣传《条例》、全面准确地贯彻、落实《条例》,作为全行业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全体会员单位都要认清形势、把握机遇、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一)继续深入地学习、宣传《条例》,使《条例》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条例》确立了一系列的重要制度,并明确物业管理活动中各主体及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条例》的实施,必将为建立物业管理市场秩序,规范物业管理活动,保障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双方的合法权益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各会员单位以及全行业都要高度重视《条例》的学习宣传工作,统筹安排,精心组织,继续深入开展《条例》的学习宣传活动。要充分利用物业管理区域的各种有利条件,采用业主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条例》颁布的目的、意义及《条例》的主要内容。

所有物业管理企业,都应当充分利用《条例》颁布实施的机会,对企业员工尤其是项目经理以上的企业骨干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物业管理政策法规教育。在学习过程中紧密联系实际,依据《条例》来检查我们以往的服务行为,调整我们的思路、改进我们的工作。真正学会并运用《条例》的规定,解决当前物业管理活动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在学习、宣传过程中,对于业主、企业员工或其他有关方面提出的疑点问题,要按照国务院法制办和建设部联合编写的《物业管理条例释义》的口径做好宣传解释工作。涉及重大法律原则问题时,应当向政府主管部门反映汇报。通过学习、宣传,引导广大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的员工正确理解和深刻领会《条例》的主要精神,依据《条例》规范物业管理活动中的各方行为,努力创造大家学法、懂法、守法的法制环境。

(二)正确运用《条例》,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条例》明确了物业管理企业与业主、开发建设单位以及与水、电、气、网络、通信、有线电视等相关专业部门之间的责、权、利关系,使处理“法律责任不清”等长期困扰物业管理行业的难题,终于有了分清责任、解决问题的法律依据。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各企业都应当高度重视前期物业管理和物业服务合同。要找准以往物业管理中产生大量矛盾和纠纷的根源,规范前期物业管理行为,完善物业承接验收,切实通过把好前期服务这个环节,解决“建管”脱节和“建管”责任混淆的状况,从根本上扭转物业管理企业在前期物业服务中的被动局面。

物业服务合同是物业管理企业与服务主体之间最重要的法律文书。一旦发生矛盾和纠纷,双方都将依据合同办事,并承担合同规定的法律责任。因此,作为物业管理企业,应当高度重视合同的作用。对新承接及续接项目的合同,要严格依据《条例》制定和修改。有条件的企业可聘请法律顾问,帮助把好合同关,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并注意防范风险。版权所有

(三)建立和完善“质价相符”的收费机制,改善物业管理行业的经营状况

从现实情况来看,目前我国物业管理行业的利润率普遍较低,尤其是普通住宅小区,物业服务费用普遍入不敷出,物业管理企业压力很大、企业后劲不足。这种状况对行业发展极为不利,这个问题应当引起全行业足够重视。与《条例》配套制定的《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即将出台,将明确包干制与酬金制的两种收费结算办法,物业服务收费政策环境将会有所改善。协会还将在今年公布《住宅小区物业服务等级指导标准》,这些均有利于建立“质价相符”收费机制。企业在承接物业服务项目时,应当坚持“实事求是”、“等价交换”的原则,科学测算服务成本。防止“竞相压价”等不正当竞争行为。通过宏观政策环境的改善和广大物业管理企业的自身努力,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使行业的经营状况有一个明显好转。

(四)加快行业结构调整,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经过20多年的艰苦创业,我国的物业管理行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但真正市场化的物业管理企业所占的比重很小。大量的是小而全的企业。这些小企业经营规模小、管理效益差、实力不强、后劲不足,导致整个物业管理行业抗风险能力较弱。

针对以上情况,每个物业管理企业领导,应当在《条例》的贯彻和实施过程中,认真思考和研究下一步企业的发展方向及企业的市场定位,抓住有利时机,加快企业结构调整。通过改制、兼并、整合等方式,把企业做强、做大,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用几年的时间造就出一批我国物业管理行业的品牌企业。

行业结构调整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简单事情。要认真作好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走或少走弯路,尽可能降低改革的风险和代价。我们协会的理事和常务理事是行业的骨干力量,更要居高望远,继续发扬改革和创新精神,在引领行业发展上要有新思路、新方法。

(五)加强行业自律,树立行业新形象

加强行业自律,是《条例》赋予物业管理行业的一项重要任务。所有物业管理企业都要以贯彻《条例》为契机,进行一次普法教育,使广大企业员工的物业管理法制观念有明显增强,法律知识水平有明显提高,真正将物业管理引入法制化轨道。在行业自律方面,近期着重要抓好以下三项重点工作:

1、维护公平竞争,规范物业管理招投标活动。物业管理招投标是《条例》确立的规范物业管理市场秩序的一项重要制度,作为《条例》的配套细则,《前期物业管理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已由建设部颁发,《办法》对物业管理招标投标活动规定了严格的程序和方法,全国物业管理行业都要认真贯彻执行。各个物业管理企业承接项目都要严格按规定程序运作,坚持公平竞争,杜绝暗箱操作和业内恶性竞争等违法违规现象发生,共同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促进物业管理市场的健康发展。

2、规范服务与收费,坚决纠正“多收费、少服务”等违反合同约定的行为。就各地反映的情况来看,确实存在服务态度不好、服务质量不高、服务不到位和多收费、少服务等种种问题,常常成为社会投诉的热点,严重损害了行业形象。《条例》的实施,对每个物业管理企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关键是大家要研究如何把握好这一机遇,扎扎实实练好内功。这个内功就是服务本领,就是要千方百计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提高企业的社会信誉,使企业有立足之地,有能力走向市场。协会将配合政府主管部门继续做好物业管理市场的清理和整顿工作,建立和完善行规行约,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对长期管理水平低、收费不规范、社会形象差,有损行业声誉的“害群之马”,要通过清理整顿、资质审查、年检等环节,将其清理出行业队伍。

3、加快企业诚信制度建设。要按照建设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在规定的时间内,开通所有物业管理企业诚信档案信息的网上公示系统,让更多的物业管理企业接受社会公开监督,提高整个物业管理行业的社会诚信度。对所有从事物业管理业务的企业实行资质管理和对物业管理企业的管理人员实行职业资格管理,是《条例》规定的两项重要制度。对于这两项制度的建立,部里都将颁布具体的办法,全行业都要认真贯彻执行。

大学生管理条例篇6

《**省野生药材资源保护条例》由**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于20xx年6月24日通过,自20xx年8月1日起颁布施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施行后,**局围绕贯彻执行《条例》,开展了一系列的学习、宣传及监督检查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工作中也发现了一些实际问题。

一、《条例》贯彻实施情况

(一)深入学习和宣传《条例》。《条例》的重新颁布实施,进一步明确了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职责,对于加强野生药材管理,有效遏制私捕、乱采破坏野生药材行为,从而促进野生药材资源合理开发,永续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抓好《条例》贯彻实施,**局高度重视,在《条例》颁布实施前,研究制定了宣传贯彻《条例》方案,组织全局人员认真学习《条例》,了解和掌握《条例》出台的背景、目的及意义,深入解读职能,认清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夯实了做好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的思想基础。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20xx年7月30日,**局举行了“**市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站”的挂牌庆典活动,**市五大班子和相关部门的有关领导参加了挂牌仪式,活动中,在局办公楼前悬挂加强野生药材保护管理内容的宣传条幅,邀请了老年秧歌队,在临街设立彩虹门和宣传台,现场播放《条例》全文,该局执法人员向过往群众发放宣传单,接受群众的咨询,新闻单位对此次活动做了全程报道。**局还送法上门,组织执法人员,深入到**市山特产品大市场,现场宣传及讲解《条例》,并为每个地产药材经营业户送去《条例》挂图。同时,该局以“9.15”全省食品药品质量活动日、农业科普大集为契机,向城乡群众宣传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的法律法规,在全市营造了依法保护野生药材资源的氛围,为开展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认真抓好“三证”发放。为了深入贯彻《条例》,**局从规范野生药材采收、经营和运输行为入手,认真做好“三证”发放工作。该局在政务公开栏内对办理“三证”所需条件及提交材料,申请过程及办理程序等内容作了公示,为办证人员提供了方便,也保证了三证发放工作的公开、透明。截至目前,共为市内五家地产药材经营企业及一家药品生产企业发放了《野生药材收购许可证》,在企业运输地产药材过程中,及时开具野生药材运输证明,为这些企业放手经营创造了条件。

(三)积极开展野生药材保护物种勘察。按照全省野生药材保护物种勘察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要求,**局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制定了**市野生药材保护物种勘察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方法步骤、组织领导和责任分工。争取资金2万元,主动协调相关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十人的勘察小组。为保证勘察工作取得实际效果,特意邀请了省中医药大学药用植物学专家王震月教授到**对勘察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并带领学员赴野外进行实地勘察指导。在**局牵头组织下,勘察工作于8月26日正式全面启动,于9月27日完成了**市行政区域内四个林场施业区内的野生药材保护物种勘察。在工作中,勘察人员认真执行勘察工作标准,严格工作流程,共选择样地16个,样方80个,采集到黄檗、升麻、柴胡、苍术、等省级保护野生药材保护物种21个,采集其他野生药材物种14个,制作标本26个,为下步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查处破坏野生药材行为。在野生药材采收期,**局积极与林业、公安部门配合,加强对非法采集、收购野生药材不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在市林业公安部门的配合下,共同开展了查处五味子“抢青”的专项行动,查获非法收购的五味子2200公斤,抓获非法采收五味子不法分子9人,并通过电视台进行了公开曝光,起到了警示和教育作用。

二、《条例》贯彻实施存在的问题

(一)《野生药材收购许可证》的发放条件不明确。《条例》中规定了办理《野生药材收购许可证》的前提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具有经营中药材的营业执照”“具备与收购野生药材相适应的仓储和晾晒条件”,这两个规定有些笼统,目前还没有相应的实施细责,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难度。

(二)监管难度大。由于野生药材大多分布在边远地区,受监管力量和车辆等条件制约,对违法行为不能够及时查处,监管难度比较大。

(三)工作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目前,我市从事野生药材管理的工作人员在专业知识方面还有欠缺,还不能完全适应实际工作需要,业务素质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随着《条例》实施的逐步深入,在工作中可能还会暴露出其他的问题,需要我们及时发现、总结并妥善加以解决。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把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工作纳入重要日程。监管部门要把加强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上,给予极端重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统筹规划,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加大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投入,确保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工作能够深入持久,健康有序地开展,造福子孙后代。

(二)进一步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工作者要增强责任意和忧患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逐条领会《条例》的内容,真正学深、学透,运用自如。同时要加强政治素质建设,提高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坚持执政为民,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大学生管理条例篇7

最高人民法院第九批指导案例中,38、39号案例都是针对高等院校教育行政处分行为的行政诉讼,实践中此类案件也具有普遍性。高校行政主体地位已经通过指导性案例得到确认。本文分析可诉高校教育行政处分行为,可以归纳出行政性、具体性、重要性的特点。法院对于此类案件的审理,应当分为行为审查、程序审查、附带审查四个部分,并在审理的过程中平衡绝对保护受教育权的首要标准,保护受教育权行使程度的相对标准,尊重学术自治的严格标准。

关键词

刑事诉讼法;高等院校;行政行为;指导性案例

一、问题的提出

2014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的第九批共七个指导性案例,其中第38号案例田永诉北京科技大学拒绝颁发毕业证学位证案、39号案例何小强诉华中科技大学拒绝授予学位案,明确了高校教育行政处分行为的可诉性。一方面回应了行政司法实践中学生不服高等院校行政处分诉至法院的众多案件,另一方面也通过指导性案例这一形式统一了行政诉讼裁判尺度和法律适用标准。目前学界直接从行政诉讼法角度对高校可诉性和可诉内容的讨论很少。这导致三个问题:一是高校的行政主体地位在司法裁判中已经得到实质上的确立,研究滞后于司法实践;二是双重主体身份下,存在实际争议的高校行政处分行为未厘清,未区分属于高校学术自治和管理之必须的行政处分和侵犯学生基本权利的行政处分;三是高校作为被告的行政案件中,审理内容不够明晰,法院能否在审查高校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同时附带审查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学校章程不确定。修正后的《行政诉讼法》将“具体行政行为”修改为“行政行为”,淡化了具体行政行为和抽象行政行为的区分,拓宽了法院审理高校作为行政诉讼被告案件的司法审查空间。本文从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38、39号指导案例切入,分析可诉高校行政处分的特点,考察法院在审理高校作为行政诉讼被告时的审查内容和裁判标准,并分析指导性案例体现出的,法院在审理高校教育行政管理行为案件中,在学术自由与司法审查范围之间的价值平衡标准。

二、内部界定:可诉高校行政处分行为的特点厘定

通说认为,高校既为公共教育资源的服务机构,又为在校学生管理机构,具有双重主体身份。高等院校通过《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的授权,取得部分对在校学生的管理处分权,包括管理规定创设权与管理行为实施权;同时,作为公共教育资源服务机构,《教育法》第31条、81条,《高等教育法》第68条、30条又赋予了其民事责任。实践中,部分不服高校行政处分行为的诉讼也被转化为民事赔偿案件。《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拟增加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条款,但在正式修正案中,新增第61条将以上合并审理规定限缩在“涉及行政许可、登记、征收、征用和行政机关对民事争议所作的裁决的行政诉讼中”,表明立法者对民事与行政双重法律关系问题的处理采取了审慎态度。因此,对于高校行政管理处分涉及到的学校与学生间的教育行政管理关系这一特别权力关系,应当明确其受诉范围。判断某一组织的某个行为是否属于行政法的调整范围,并不是由该组织的主体性质决定,而是由该行为所行使的权力性质来决定,高校行政处分决定是否可诉,关键在处分决定是否行使了公权力。

指导案例38号中,北京科技大学不予颁发原告田永毕业证、学位证,未办理毕业派遣有关手续;指导案例39号中,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未向华中科技大学推荐原告何小强申请授予学士学位,因此未对其颁发学位证。考察与之相类似的刘燕文诉北大不授予博士学位案、艾某诉重庆某高校降格留级处分案、张静李军怀孕被勒令退学案等案件,其共通之处在于颁发毕业证、学位证、派遣证,开除学籍,勒令退学,降格留级都是由学校在法律法规授权之下单方面作出决定,行使了高校教育行政管理权,即具有行政性;是针对特殊的人,就特定的具体事项做出的行为,即具有具体性;《教育法》第42条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5条规定的直接侵犯学生受教育权的行政处分行为都应列为可诉,即具有重要性。

三、外部界定:法院司法审查内容及标准

现有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并未规定法院的对可诉高校行政处分行为审查内容及裁撤标准。笔者将从行为审查、程序审查、附带审查三个方面分析法院应然以及实然的审查内容及标准。

(一)行为审查对于高校行政处分行为的审查,应当进行层次划分认定是否违法,其中重要性审查为重点。由《宪法》第46条、《教育法》第42条和《管理规定》的补充可见,受教育权概念范围较大,既包括积极的教学参与教具使用权、校内活动权、申诉和诉讼权,又包括消极的获得奖助贷学金权,获得学业评定权、受颁学业证书、学位证书权。二者均应为法院审查的范围,尤其是消极权利直接关乎学生教育权利能否实现,对于损害消极受教育权的高校行政处分行为应当予以撤销,对于侵犯积极受教育权的行为应考察权利侵犯程度和能否恢复确定是否予以撤销。

(二)程序审查第38号指导案例明确教育行政管理应遵循正当法律程序原则。实践中多数案件中高校行政处分行为都因程序违法被撤销,如刘燕文诉北大不授予博士学位案等。确立统一的高校行政处分程序标准,是国家为高校管理设立的底线,并不会因此有损高等院校的学术自治。《管理规定》第56条到第58条规定了听取待处分学生陈述和申辩作出处分出具处分决定书并送达本人(开除处分备案)设立学生申诉处分委员会并对学生申诉进行复查处分决定归入文书档案及本人档案的处分程序。现有处分程序虽有效解决了一些程序问题,但也存在如下三个方面的疑问:首先,处分是否公示。实践中部分学校根据学校章程公示处分,如河南章晓因四级作弊被开除,学校在发现作弊当日即在校园公示通告,但未将公示程序纳入规章会存在两个问题:其一,学生申诉处分委员会以“不告不理”的消极态度采取事后审查,审查时处分已成既定事实,对学生保护有限;其二,缺乏公示程序削弱了学生、教师等对学校行政管理处分行为的监督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应当在处分后专设公示程序。其次,是否将穷尽申诉作为诉讼前置条件。《管理规定》第61条到第63条规定了向学生申诉处分委员会的校内申诉和向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申诉两种申诉途径,并设立时限。但申诉是否作为行政诉讼的前置程序,校内申诉是否是行政部门申诉的前置程序并没有明确规定,这就为学生申诉效率设置了障碍。申诉和诉讼权是《教育法》赋予学生的法定权利,在权利结构中处于较高位阶,出于最大限度的保护学生申诉权和诉讼权的考量,应当直接赋予学生不经申诉直接上诉的权利,避免如刘燕文案由于校内反复申诉导致行政诉讼之诉讼时效中断,节约学生之诉讼成本。再次,是否能够因程序问题回避对校纪校规的附带性审查。答案是否定的。自田永案判决以来,多数法院都以未履行告知等程序性义务导致处分行为不合法撤销高校教育处分行为,对作弊即开除学籍并不符合《管理规定》第二十九条的法定退学情形并没有进行司法评价。这一方面体现了程序优先原则,一方面由于在新《行政诉讼法》生效前,并没有确立对规范性文件的附带审查。

(三)附带审查《行政诉讼法》修正案第53条增加了除规章外的附带性审查,第64条确定了法院对附带性审查的转处机制,其目的是为了避免规范性文件中的“越权错位”,“从根本上减少违法的具体行政行为”,同时为法院尤其是基层法院审理较高层级规范性文件提供法律依据;之所以审查范围为规章以下规范性法律文件,一方面是因为在省级统管司法人、财、物的司法改革方向下,此审查范围具有现实性,另一方面是因为规章以上(包括规章)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具有较为严格和民主的制定程序,更少出现违法性;之所以规定审查后违法的规范性文件的转处机制,并不直接宣告违法,体现司法的谦抑性,避免了司法权和行政权的混同。那么,对高校章程和其他据此作出行政处分行为的文件是否属于法院的司法审查范围?答案是肯定的。首先,部分高等院校的章程是由学校组织制定,主管教育部门负责核准的,具备《行政诉讼法》第53条的要求;其次,38、39号指导性案例中,明确了法院对校纪校规的审查权限:第38号案例中,法院因为对原告田永开除学籍处分所依据的校发(94)第068号《关于严格考试管理的紧急通知》与《管理规定》第29条法定退学条件抵触,认定被告所做退学处分违法,第39号指导案例中,法院对《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授予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实施细则》和华中科技大学《关于武昌分校、文华学院申请学士学位的规定》认定合法;再次,指导性案例颁行前,司法实践中已采取了对校纪校规附带审查的普遍做法,如刘燕文案法院认定不适用《北京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

四、审理标准的价值平衡:学术自治与司法审查范围

从38、39两个指导性案例看,最高法似乎想确立审理高校教育行政处分行为合法性的价值权衡标准。考虑到两个案例所体现的司法政策导向,可以大致描摹出法院在审理高校教育行政处分行为合法与否的判定标准:

(一)首要标准:受教育权行使的绝对保护此处的绝对保护所指向的问题,是受教育权能否行使,具体而言是指高校取消入学资格和决定退学。高校在《管理规定》的第7条到第10条规定取消入学资格范围内拒绝学生入学的行为是合法的,法院应予以支持。根据《管理规定》第27条的规定,大学生怀孕、考试作弊行为不在退学的法定情形,高校因此类事项开除学生学籍违法。此外,颁发毕业证、派遣证是对受教育权是否行使的证明,应当纳入绝对保护的范畴。

(二)次要标准:受教育权行使程度的相对保护此处的相对保护所指向的问题,是指受教育权行使的程度,如考试管理、升级管理、发放派遣证、除退学以外的惩戒处分以及其他学校依职权作出的行政处分行为。因此类行政处分行为可诉,但是否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则应依案件具体的法律和事实问题进行评判。

(三)严格标准:高校的学术自治学术自治是大学之魂。学校的教学计划、学术评价标准、奖助金评价标准、课程设置、考试纪律应当属于依法由学校自主管理范畴。对于体现学术自治的高校行政处分行为的司法审查应当以合法性审查为原则,各高校根据自身教学水平和实际情况,在法定基本原则范围内确定自己的学术水平衡量标准,不能干涉和影响学校的学术自治原则。因此,法院应当敦促学校重新作出决定而非宣布决定不合法。如法院在38号案例中敦促学校进行学位资格审核和法院认可39号案例的高校将通过四级考试作为学位判断标准。

参考文献:

[1]陈敏、陈易新.学校双重主体身份研究.行政与法.2003(6).

[2]马怀德.学校法律制度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梁国栋.规范性文件纳入“法眼”.中国人大.2014(1).

大学生管理条例篇8

《**壮族自治区安全生产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己经自治区十届人大第22次常务会议通过,并将于2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我区安全生产领域的一件大事,是**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条例》的颁布实施,对于进一步推动我区安全生产事业的发展,开创全区安全生产工作新局面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为全面组织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职工学习《条例》,把《条例》深入贯彻到基层、到社区和广大企业中去,确保《条例》的各项规定落到实处,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依法治桂和“五.五”普法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以各级领导和广大企业干部职工为主要普法对象,以媒体宣传和集中学习为主要普法途径,以《条例》的各项规定为主要普法内容,大力开展《条例》的学习宣传贯彻活动,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安全生产法制意识,全面推动依法经营和依法行政,为《条例》顺利实施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大业的实现。

二、总体目标

从现在起,通过两个月左右全区学习宣传贯彻《条例》活动,预期达到如下目标:

(一)全区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普法面达到100%,参加学习《条例》的人数达到80%,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发放《条例》达到人手一册。

(二)通过电视、广播、报刊和网站等新闻媒介的大力宣传,《条例》己在全区家喻户晓,并初步深入人心。

(三)通过有计划组织干部职工开展《安全生产法》和《条例》的培训,全区各级有关领导及安委会成员培训面达到100%,企事业单位领导和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培训面达到80%。

(四)各类企业己按《安全生产法》和《条例》的各项规定进行对照检查,并制定了完善安全生产条件和管理要求的各项措施。

(五)企业主要负责人和生产经营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进一步增强,安全生产工作的自觉性明显提高。

三、组织领导及工作职责

自治区安委会负责全区实施本方案的组织领导工作,自治区安委办负责本方案有关自治区层面的具体工作,同时指导各地实施本方案。

自治区安委会各成员单位根据本方案的部署和要求,负责本系统、本部门、本单位各层级领导和干部职工学习贯彻《条例》的组织工作。

各地级市、县级(县级市、市辖城区)安委会及其办公室对应自治区安委会及其办公室的职责负责本辖区实施本方案的组织领导及本层面宣贯《条例》的具体工作。

四、时间安排和阶段任务

从现在开始至年底,全区突击开展宣传贯彻《条例》活动。时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10月份,主要任务是方案部署、新闻。

第二阶段:11月份,主要任务是媒体宣传,学习培训。

第三阶段:12月份,主要任务是对照检查,找出差距,制定贯彻落实计划和措施。

五、各层面具体工作

(一)自治区层面工作安排:

1、10中旬,结合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第四季度防范特大事故工作会议,就全区学习宣传贯彻《条例》进行部署并提出具体工作要求。

2、10下旬,由自治区安委会下达全区宣传贯彻《条例》的实施方案,对各级、各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学习宣传贯彻《条例》作出安排。

3、11月上旬,由自治区安委办印发《条例》单行本向全区发行,以满足全区宣贯《条例》的需要。

4、自治区安委会11月下旬召开新闻媒体成员单位负责人会议,研究部署在**电视台、**日报、**人民广播电台、南国早报、当代生活报开辟专栏和公益广告宣传《条例》工作。

5、12月下旬,举行一次《条例》颁布施行的新闻会,向中央驻桂新闻单位和自治区级主流媒体《条例》颁布的新闻和法规的核心内容。

6、自治区安委办11月上旬举办一期宣贯《条例》的骨干培训班,为各市、县开展各层次的学习活动培训师资。自治区人民政府10月下旬举办县级政府换届后分管安全生产新任领导培训班,把《条例》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纳入教学计划。

7、组织全区企事业单位百万职工《条例》答题竞赛活动。11月上旬开始进行组织发动,全区安排12月中旬统一时间竞赛考试,并举行集中抽奖。具体方案由自治区安委办制定。

8、自治区安委办会同**电视台举行全区安全生产条例电视大赛晚会。在全区百万职工《条例》答题竞赛的基础上,各地市和区直机关共派出24个代表队参加1月上旬在**电视台举行的电视大赛。

9、将《条例》纳入我区“五.五”普法计划和各类学校法制教育课程,具体由自治区安委办商司法厅、教育厅具体制定。

10、全面清理自治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过去的各类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自治区安委会成员单位和区直有关部门,对以本部门为实施主体的各类涉及安全生产内容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清理。凡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的,该废止的废止,该提请有关立法机关修改的及时报送修正。清理和废止工作要在年底前结束。

(二)各市、县的工作安排

1、各市、县要根据自治区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11月中旬制定本地区宣贯《条例》的具体工作方案并下发所辖单位执行。

2、自本方案下发之日起,各市、县要通过当地电视台、广播电台、报刊和网站广泛开展宣传《条例》的新闻报道,播放公益广告。主流媒体开辟专栏宣传《条例》的各项规定。该项工作由当地安委办组织落实。

3、向本行政区域发行《条例》单行本,确保班组长以上人手一册。各市、县要在年底前完成任务。

4、各级安委办要按隶属关系,举办管辖范围企业主要负责人和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学习班,并按本方案确定的目标在年底前完成学习任务。

5、按自治区安委办部署和要求,组织所属范围企事业单位开展全区百万职工《条例》答题活动,各市按时组队参加“全区安全生产条例电视大赛”。

6、《条例》正式实施第一天(20**年1月1日)确定为全区安全生产咨询日。各市、县安委会组织有关成员单位在当地开展以《条例》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生产咨询活动。各地当天要在主要街道和公众聚集场所悬挂附后内容的大幅标语。南宁、柳州、桂林不少于80条,其他地级市不少于50条,各县不少于30条。

7、全面清理本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各类规范性文件,凡与法律和《条例》相抵触的,该废止的废止,该修正的由有关机关修正。清理工作要在年底前完成。

8、组织、督促、指导企业将本企业的现实安全生产条件、规章制度与《安全生产法》和《条例》进行对照检查,凡与法律法规抵触或不符的,年底前制定出整改方案并按计划进行整改。整改方案要报当地安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三)各企事业单位的工作安排

1、元旦期间,所有的企事业单位要在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周边区域张挂大小标语。标语内容附后。

2、召开一次职工学习《条例》动员大会,宣传《条例》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公布各工作岗位的安全生产职责,告知职工的安全生产权利和义务。要求年底前每个班组安排时间组织职工学习一遍《条例》。

3、从现在起至年底,出版两期以《条例》为主要内容的普法黑板报或橱窗;有条件的企业充分利用本单位广播、电视、简报等宣传工具宣传《条例》。

4、组织职工参加全区百万职工《条例》答题活动,参加人数要占职工总人数80%以上。

5、年底前,人数在1000人以上的企业要在企业内部组织职工开展《条例》知识竞赛或演讲比赛。

6、将本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与《安全生产法》、《条例》和安全标准的各项规定进行对照检查,凡达不到规定要求的,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专题研究,年底前制定出整改计划和实施措施,并报当地安监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7、组织专人全面清理本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凡与法律法规和安全标准不符或抵触的,立即进行修正,并于年底前清理修改完毕。

六、工作要求

为保证学习宣传贯彻《条例》活动扎实开展,确保《条例》正式实施后取得预期效果,特提出如下要求:

(一)充分认识《条例》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提高学习宣传贯彻《条例》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安全生产条例》是我区第一部有关安全生产的综合性地方法规。《安全生产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没有得到解决的一系列有关安全生产的疑难问题、约束和影响我区安全生产的瓶颈问题,在该《条例》中己作出明确规定。《条例》以《安全生产法》为基本依据,又结合我区实际,源于安全生产实践但又高于实践,其创新性规定是我区安全生产经验的抽象,对于指导我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规范各类企业的安全生产活动,保护广大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防范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实现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为制裁各种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因此,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各企事单位的领导,必须充分认识《条例》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政治责任感,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切实把学习、宣传、贯彻《条例》提到各项工作的重要日程上来,自觉带头学好《条例》,深刻领会《条例》的立法精神和核心内容,并贯彻到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行政措施中去,贯彻到基层和企业中去,指导和推动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

(二)精心组织,密切配合,切实抓好《条例》普法的各项工作

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自治区的部署和要求,切实加强对宣贯《条例》工作的领导,制定出本地区、本部门组织学习宣传贯彻《条例》的工作计划,精心组织实施。各有关部门要协调配合,根据本部门的工作职能和本级宣贯工作计划,认真抓好本部门、本系统宣贯《条例》的各项工作。各级安全生产委员会要充分发挥协调作用,加强对成员单位和有关部门学习宣传贯彻《条例》工作的指导,紧密围绕《条例》规定的安全生产责任、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生产保障措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权限和违法责任追究等方面的规定开展学习和宣传贯彻,确保《条例》的各项规定真正深入人心,并得到有效贯彻落实。

(三)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全面营造学习和宣贯《条例》的舆论氛围

《条例》的颁布施行,对于推动我区的安全生产工作,保障全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必将起重大指导和促进作用。因此,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可以利用的各种形式,开动一切可以开动的宣传机器开展大规模、大范围的宣传活动。各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要按照自治区的要求,充分利用标语、广播、文艺、简报、专栏、橱窗、黑板报、知识竞赛、闭路电视、职工教育室等载体进行宣传,有条件的单位还可以举办以《条例》为主要内容的展览。各新闻单位要当好先行官,利用媒体本身所特有的最广泛、最快捷传播信息的途径,把《条例》送到全区千家万户。从现在开始,各级新闻单位要加强对学习宣传贯彻《条例》方面的新闻报道,大力宣传依法办矿、办厂、办企业方面的典型,广泛宣传依法行政、热情为企业提供安全生产服务的执法机关的事迹。各级电视台、网站要安排与宣传《条例》有关的综艺节目和公益广告,报刊、电台要开辟宣传《条例》的宣传栏目,发表评论员文章。从现在开始,各单位都要充分调动起来,集中力量,利用《条例》实施前的宣贯时间,广泛宣传,大造舆论,全面营造上下一体、联合一致的宣传态势,推动全区各地掀起一场突击学习宣传贯彻《条例》的热潮。

(四)统一集中学习,联系实际领会,确保学习《条例》取得良好效果

要保证《条例》的各项规定深入人心,真正落实到企业的行为和各级领导的行动上,统一学习和集中讨论领会是一个主要的形式。各级政府和安委会要切实抓好各级领导、各部门相关负责人和企业管理层方面的学习。从现在起至年底,各地要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上述相关人员轮训。纳入集中轮训的人员,要逐条逐款学习,深刻领会《条例》颁布实施的重要意义、法规确定的工作制度、安全保障的各项要求,掌握企业合法准入市场的标准。通过结合自身实际,检查履行安全生产责任情况,对照检查找差距。通过学习事故调查处理和法律责任的规定,分析事故案例吸取事故教训,从中接受安全生产法制教育。各地可以通过开办专家讲座、法制研讨班或召开《条例》座谈会的形式组织学习活动。特别强调,各地在组织学习《条例》过程中,一定要联系实际,将抽象的法规条款与现实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安全生产行为结合起来,与重特大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责任剖析联系起来,以增强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五)突出重点,加强指导,确保《条例》深入贯彻到基层和企业

学习宣传《条例》,关键是贯彻落实到基层、到社区、到企业,保证《条例》的各项规定转变为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广大企业的行为。为达到这一预期效果和目标,各级安委会及其办公室,在学习和宣贯活动中,一定要突出重点,深入指导,加强检查。乡镇是当前安全生产监管比较薄弱的层面,也是非法生产经营活动严重存在的区域。因此,各地要高度重视乡镇干部学法,派出人员深入指导普法,保证乡镇干部首先学好《安全生产法》和《条例》,让他们自觉运用法律管好本行政区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另一方面,从我区多年来发生事故的几率来看,道路运输事故为第一,工矿商贸事故为第二,火灾事故、铁路路外事故为第三。从行业或和企业的性质来看,交通运输、矿山、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冶金、电力、机械企业和易燃易爆场所、铁路道口等容易发生群死群伤事故。因此,各地安委办和行业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这类企业普法工作的指导,帮助他们及时解决贯彻《条例》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为《条例》顺利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请各地1月底前将贯彻执行本实施意见的情况逐级上报自治区安委会办公室。

**壮族自治区安全生产委员会

二〇〇六年十一月一日

附件

宣传《安全生产条例》规范用语

1、热烈祝贺《**壮族自治区安全生产条例》正式颁布实施。

2、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条例》,推动安全生产更上一层楼。

3、认真学习,大力宣传,坚决贯彻《安全生产条例》。

4、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裁安全生产违法行为。

5、学好用好《安全生产条例》,提高安全生产法制意识。

6、坚持安全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7、安全生产条件是社会主义市场准入的重要条件。

8、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

9、重大危险源应当依法进行安全评估,并定期检测检验设施设备的安全状态。

10、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三同时”。

11、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审查部门和审查人对审查结果负责。

12、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其他负责人对分管范围涉及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

13、排除事故隐患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暂时停产停业并从危险区域中撤出作业人员。

14、工会和从业人员有权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督。

15、矿山、建设施工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生产企业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方可从事生产活动。

16、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和民用爆炸物品销售单位必须取得经营许可证方可从事销售活动。

17、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企业应当定期进行安全现状评价。

18、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区应当与周边毗邻建筑物或公众活动区之间保持安全距离。

19、生产经营单位对其设置的户外生产经营设施的安全性负责。

20、高危企业按百分之二、其他企业按百分之一以上比例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21、公众聚集的经营场所有人数限制的,不得超过规定人数。

22、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有关经营管理人员和重要工种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23、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免费为从业人员配备劳动防护用品。

24、高危企业必须依法提取安全费用,缴纳安全风险抵押金。

25、从事安全评价、培训、咨询、检测检验的单位必须取得资质方可从事中介服务活动。

26、发生事故的单位应当及时将受伤人员送到医疗机构医治并先垫付医疗费。

27、高危企业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与就近的应急救援组织签订救援协议。

28、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由各级人民政府按法定权限调查处理。

大学生管理条例篇9

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计划的通知

 

局各科室、直属单位,市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

今年是“八五”普法启动实施第一年。根据《中共三明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关于落实和调整充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责任清单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局具体工作实际,现将《三明市农业农村局2021年党组中心组学法计划》、《三明市农业农村局2021年“谁执法谁普法”责任清单》、《三明市农业农村局2021年专题普法计划表》以及《三明市农业农村局2021年普法计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在执行过程中,请及时将普法活动相关信息、经验做法以及图片等资料发送至smsnyjfgk@163.com邮箱。

     附件:1.三明市农业农村局2021年党组中心组学法计划             

               2.三明市农业农村局2021年“谁执法谁普法”责任清单                

               3.三明市农业农村局2021年专题普法计划表

               4.三明市农业农村局2021年普法计划               

                            

 

                          三明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                

                              2021年3月11日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1

三明市农业农村局2021年党组中心组学法计划

 

学习时间

学习内容

发言人

学习方式

责任单位

上半年

《问责条例》

 

局党组中心组成员

集中学习

党办

下半年

《纪律处分条例》

局党组中心组成员

集中学习

党办

备注:1.学习时间安排根据学习需要适时调整;

  2.学习内容根据市委其他学习安排进行调整;

  3.发言人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排。

 

 

  

 

附件2

三明市农业农村局2021年“谁执法谁普法”责任清单

序号

责任单位

普法内容

1

办公室(安办)

1.安全生产法

2.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

3.福建省安全生产条例

2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

1.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2.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

3.福建省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办法

4.福建省食品安全条例

3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1.动物防疫法

2.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

3.福建省动物防疫和动物产品安全管理办法

4

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中心

1.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5

畜牧站

1.畜牧法

6

法规科

1.农业法

7

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农业、畜牧)

1.兽药管理条例

2.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

3.兽药进口管理办法

4.农药管理条例

5.畜牧法

6.动物防疫法

7.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8.动物检疫管理办法

9.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10.生猪屠宰管理条例

11.福建省动物防疫和动物产品安全管理办法

12.福建省牲畜屠宰管理条例

8

渔业科、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渔业)

1.渔业法

2.渔业法实施细则

3.野生动物保护法

4.水污染防治法

5.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

6.渔业港航监督行政处罚规定

7.渔业捕捞许可管理规定

8.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办法

9.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

10.福建省渔港和渔业船舶管理条例

11.福建省小型渔业船舶管理办法

9

植保植检站

1.植物检疫条例

2.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农业部分)

3.福建省农业植物检疫办法

4.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管理办法

5.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

10

种子站

1.种子法

2.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

3.农作物种子标签和使用说明管理办法

4.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5.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

6.福建省种子条例

11

农村合作经济指导科、经管站

1.农村土地承包法

2.土地管理法

3.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4.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

5.福建省村集体财务管理条例

6.福建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

7.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

12

科教科

1.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2.野生植物保护条例

13

农村环保能源站

1.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14

市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

1.道路交通安全法

2.农业机械化促进法

3.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4.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驾驶证管理规定

5.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登记规定

6.福建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

 

 

 

附件3

三明市农业农村局2021年专题普法计划表

时间

宣传内容

责任单位

1-12

继续开展“防控疫情 法治同行”专项法治宣传行动

办公室、法规科、渔业科、农业综合执法支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等

3-4月

开展2021年农资打假护农保春耕专项治理行动

种植业管理科、农业综合执法支队、植保植检站、土肥站、畜牧站

5月

“5.12防灾减灾日”、“防灾减灾周”系列宣传活动

办公室(安办)、渔业科、法规科、农业综合执法支队,市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等

6月

“安全生产宣传月”系列宣传活动

办公室(安办)、渔业科、法规科、农业综合执法支队、市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等

6月

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宣传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等

9月

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

法规科、信息科、信息站等

10月

“世界粮食日”宣传活动

种植业管理科、农技站

12月

2021年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系列宣传活动

法规科、农业综合执法支队等

 

附件4

三明市农业农村局2021年普法计划

月份

普法内容

活动方式

普法对象

科(站)

1-3

《传染病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省人大常委会关于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等

继续开展“防控疫情 法治同行”专项法治宣传行动,通过网络、微信、以案普法、下乡宣传等形式开展宣传

各级干部、农民群众

办公室、法规科、农业综合执法支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等

1-3

《动物防疫法》

通过基层乡镇兽医站挂横幅、标语、出黑板报、发放宣传单、业务干部培训以及结合动物防疫日常监督检查进行现场宣传。

基层兽医干部、养殖业主、养殖户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1-3

《民法典》

网络宣传、下乡宣传、以案普法等

本局干部、基层干部、农民群众

办公室、法规科、农业综合执法支队等

3

《农业法》、《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兽药进口管理办法》等

 

组织开展2021年农资打假护农保春耕专项治理行动,以农药、兽药为重点,认真开展与行政处罚相关的执法检查,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确保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农产品稳产保供安全。

广大农民群众及农资经营者

种植业管理科、农业综合执法支队、植保植检站、土肥站、畜牧站

3

《农业法》、《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等

举办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普及农资法律法规、识假辨假和依法维权知识

 

广大农民群众及农资经营者

农业综合执法支队等

3

《行政处罚法》

通过网络、微信、以案普法、下乡宣传等形式开展宣传

各级干部、行政相对人以及农民群众

法规科、农业综合执法支队等

3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

网络宣传、下乡宣传等

各级干部、农民群众

农村合作经济指导科、经管站

3

《种子法》及《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农作物种子标签和使用说明管理办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福建省种子条例》等。

水稻种子质量、种子标签检查市场抽查

种子企业、种子生产经营人员、种子管理人员

种子站

督促落实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项目

试验、示范任务承担单位

省级粮食安全应急储备种子质量抽查

承储单位管理人员

3

《土地管理法》

印制发放宣传资料,通过业务培训、“三下乡”等形式开展宣传

基层经管人员、农民群众

农村合作经济指导科、经管站

4

《野生动物保护法》、《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等

通过网络、微信、以案普法、下乡宣传等形式开展宣传

各级干部、农民群众

办公室、法规科、农业综合执法支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等

4

《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网络宣传、下乡宣传

本局干部、基层干部、农民群众

法规科、农业综合执法支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农村社会事业促进科等

4

《动物防疫法》

通过基层乡镇兽医站挂横幅、标语、出黑板报、发放宣传单、业务干部培训以及结合动物防疫日常监督检查进行现场宣传

基层兽医干部、养殖业主、养殖户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4

《农业法》、《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兽药进口管理办法》等

 

组织开展2021年农资打假护农保春耕专项治理行动,以农药、兽药为重点,认真开展与行政处罚相关的执法检查,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确保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农产品稳产保供安全。

广大农民群众及农资经营者

种植业管理科、农业综合执法支队、植保植检站、土肥站、畜牧站

4

《国防动员法》

网络宣传、下乡宣传

本局干部、基层干部、农民群众

办公室、农村社会事业促进科等

4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集中学习

局属党员干部

党办、局属各党支部

4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

通过基层乡镇兽医站挂横幅、标语、出黑板报、发放宣传单、业务干部培训以及结合动物防疫日常监督检查进行现场宣传

基本兽医干部、养殖业主、养殖户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4

《福建省动物防疫和动物产品安全管理办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

现场宣传、发放手册、网络宣传等

养殖场、屠宰户

农业综合执法支队等

4

《畜牧法》

下乡宣传

基层干部、养殖业主

畜牧站

4

《廉洁自律准则》

集中学习

党组中心组成员

党办

4

《福建省动物防疫和动物产品安全管理办法》

通过基层乡镇兽医站挂横幅、标语、出黑板报、发放宣传单、业务干部培训以及结合动物防疫日常监督检查进行现场宣传

基本兽医干部、养殖业主、养殖户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4

《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管理办法》、《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

网络宣传、下乡宣传

各级干部、农民群众

种植业管理科、植保植检站

5

《突发事件应对法》、《安全生产法》、《福建省安全生产条例》等安全相关法律法规

1.“5.12防灾减灾日”、“防灾减灾周”系列宣传活动。

2.三明农业信息网等媒体宣传。

3.发放宣传资料、接受咨询等。

4.在三明农业信息网上公示处罚案件,开展以案普法宣传。

辖区市民(重点农业、渔业从业人员)

办公室(安办)、渔业科、法规科、农业综合执法支队,市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等

5

《渔业法》《渔业法实施细则》及《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办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及《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省人大常委会关于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等渔业相关法律法规

1.发放宣传材料、张贴(挂)宣传标语、横幅。

2.结合日常巡查检查向市民(重点是渔民)当面宣传。

3.举办宣传教育培训。

4.结合办理机动渔船油价补助申报、渔业互助保险开展宣传。

5.在三明农业信息网上公示处罚案件,开展以案普法宣传。

6.“爱鸟周”宣传活动。

辖区市民(重点是渔民)

渔业科、法规科、农业综合执法支队等

5

《三明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会议宣传、网络宣传

本局干部

办公室、法规科等

5

《三明市东牙溪和薯沙溪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

会议宣传、网络宣传

本局干部、基层干部

农村社会事业促进科等

5

《行政许可法》

现场宣传、下乡宣传等

乡村干部、村民、许可申请人等

法规科

5

《土地管理法》

印制发放宣传资料,通过业务培训、“三下乡”等形式开展宣传

基层经管人员、农民群众

农村合作经济指导科、经管站

5

《道路交通安全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福建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驾驶证管理规定》等农机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

网络宣传、下乡宣传等

农机手

市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

5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下乡宣传

基层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畜禽经营业主

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中心

5

《兽药进口管理办法》

现场宣传、发放手册、网络宣传等

兽药经营店、养殖场

农业综合执法支队等

5

《土地管理法》

印制发放宣传资料,通过业务培训、“三下乡”等形式开展宣传

基层经管人员、农民群众

农村合作经济指导科、经管站

6

《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福建省安全生产条例》等安全相关法律法规

1.“安全生产宣传月”系列宣传活动。

2.三明农业信息网等媒体宣传。

3.发放宣传资料、接受咨询等。

4.在三明农业信息网上公示处罚案件,开展以案释法宣传。

辖区市民(重点农业、渔业从业人员)

办公室(安办)、渔业科、法规科、农业综合执法支队、市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等

6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福建省食品安全条例》、《福建省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办法》等

全市食品安全宣传周现场咨询、发放宣传材料等

市民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等

6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野生植物保护条例》

会议宣传、网络宣传、下乡宣传

各级干部、农民群众

科教科

6

《渔业法》《渔业法实施细则》及《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办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及《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省人大常委会关于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等渔业相关法律法规

1.发放宣传材料、张贴(挂)宣传标语、横幅。

2.结合日常巡查检查向市民(重点是渔民)当面宣传。

3.举办宣传教育培训。

4.结合办理机动渔船油价补助申报、渔业互助保险开展宣传。

5.在三明农业信息网上公示处罚案件,开展以案释法宣传。

6.“爱鸟周”宣传活动。

辖区市民(重点是渔民)

渔业科、法规科、农业综合执法支队等

6

《畜牧法》

下乡宣传

基层干部、养殖业主

畜牧站

6

《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

印制发放宣传资料,通过业务培训、“三下乡”等形式开展宣传

基层经管人员、农民群众

农村合作经济指导科、经管站

6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网络宣传、下乡宣传等

本局干部、基层干部、农民群众

农村环保能源站

6

《三明市万寿岩遗址保护条例》

会议宣传、网络宣传

本局干部

乡村振兴办等

6

《纪律处分条例》

集中学习

局属党员干部

党办、局属各党支部

6

《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

现场宣传、发放手册、网络宣传等

兽药、饲料经营店及养殖场等

农业综合执法支队等

7

《党章》、《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等

网络宣传、集中学习

局属党员干部

党办、局属各党支部等

7

《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规定》、《党内法规执行责任制规定》(试行)

网络宣传

本局干部

法规科

7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现场宣传、发放手册、网络宣传等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

农业综合执法支队等

7

《渔业法》《渔业法实施细则》及《福建省实施办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及《福建省实施办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省人大常委会关于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等渔业相关法律法规

1.发放宣传材料、张贴(挂)宣传标语、横幅。

2.结合日常巡查检查向市民(重点是渔民)当面宣传。

3.举办宣传教育培训。

4.结合办理机动渔船油价补助申报、渔业互助保险开展宣传。

5.在三明农业信息网上公示处罚案件,开展以案释法宣传。

6.“爱鸟周”宣传活动。。

辖区市民(重点是渔民)

渔业科、法规科、农业综合执法支队等

7

《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

印制发放宣传资料,通过业务培训、“三下乡”等形式开展宣传

基层经管人员、农民群众

农村合作经济指导科、经管站

7

《畜牧法》

下乡宣传

基层干部、养殖业主

畜牧站

7

《问责条例》

集中学习

局属党员干部

党办、局属各党支部

7

《种子法》及其配套规章制度

种子生产基地巡查

种子生产人员

种子站

7

《土地管理法》

印制发放宣传资料,通过业务培训、“三下乡”等形式开展宣传

基层经管人员、农民群众

农村合作经济指导科、经管站

8

《行政处罚法》、《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规范农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办法》、《福建省行政执法条例》

网络宣传、下乡宣传、执法宣传等

基层干群、行政相对人等

法规科、农业综合执法支队等

8

《三明市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管理办法》

会议宣传、网络宣传、下乡宣传

本局干部、基层干部、农民群众

法规科、乡村振兴办等

8

《三明市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条例》

会议宣传

本局干部

农村社会事业促进科等

8

《种子法》及其配套规章制度

省级粮食安全应急储备种子质量抽查

承储单位管理人员

种子站

8

《动物防疫法》、《畜牧法》

现场宣传、发放手册、网络宣传等

养殖场

农业综合执法支队等

9

《农业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动物防疫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福建省食品安全条例》《农村土地承包法》、《农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

在中国农民丰收节期间开展法律咨询等普法宣传活动

广大农村居民

法规科、信息科、信息站等

9

《畜牧法》

下乡宣传

基层干部、养殖业主

畜牧站

9

《党内监督条例》

集中学习

局属党员干部

党办、局属各党支部

9

《三明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

网络宣传

本局干部

办公室等

9

《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现场宣传、发放手册、网络宣传等

生鲜乳收购站业主

农业综合执法支队等

9

《种子法》及其配套规章制度

蔬菜种子质量、种子标签市场抽查

蔬菜种子生产经营人员

种子站

省级粮食安全应急储备种子质量抽查

承储单位管理人员

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项目检查

试验、示范任务承担单位

9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福建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

结合各级示范社培育,对合作社经营者、带头人等进行培训宣传

合作社负责人、农民群众

农村合作经济指导科、经管站

9

《福建省村集体财务管理条例》

结合重点村财务专项审计、检查等进行宣传

村级财会人员、村务监督人员

10

《福建省粮食安全保障办法》

参与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世界粮食日”宣传活动

乡村居民

种植业管理科、农技站

10

《三明市市区文明行为促进办法》

会议宣传、网络宣传

本局干部

办公室、党办等

10

《三明市建筑工程施工扬尘防治管理办法》

会议宣传、网络宣传

本局干部

办公室等

10

《外商投资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

农业招商会现场发放宣传材料

招商会与会人员

对外合作与山海协作科

10

《农业法》、《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兽药进口管理办法》等

组织全市开展秋冬季农资打假保安全促增收专项治理行动

广大农民群众及农资经营者

农业综合执法支队等

10

《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

印制发放宣传资料,通过业务培训、“三下乡”等形式开展宣传

基层经管人员、农民群众

农村合作经济指导科、经管站

11

《植物检疫条例》、《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农业部分)、《福建省农业植物检疫办法》等

检疫宣传月、科技下乡、培训等

种植户

植保植检站

11

《保守国家秘密法》

会议宣传、网络宣传、下乡宣传

本局干部、基层干部、农民群众

办公室

11

《种子法》及其配套规章制度

省级粮食安全应急储备种子质量抽查

承储单位管理人员

种子站

11

《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福建省牲畜屠宰管理条例》

市区集中普法宣传

全体市民

农业综合执法支队等

11

《三明市人民政府拟定法规草案和制定规章程序规定》

会议宣传、网络宣传

本局干部

法规科

12

《宪法》、《农业法》、《福建省法治宣传教育条例》等法律法规规章

组织开展2021年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系列宣传活动

各级农业农村系统干部职工、农村居民

法规科、农业综合执法支队等

12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福建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

结合各级示范社培育,对合作社经营者、带头人等进行培训宣传

合作社负责人、农民群众

农村合作经济指导科、经管站

12

《福建省村集体财务管理条例》

结合重点村财务专项审计、检查等进行宣传

村级财会人员、村务监督人员

12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集中学习

党组中心组成员

党办

12

《三明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

网络宣传

本局干部

办公室等

12

《三明市停车场管理办法》

网络宣传

本局干部

办公室等

 

 

 

 

 

  

 

 

 

 

 

 

抄送:市委依法治市委守法普法协调小组。

大学生管理条例篇10

经省人大、省政府同意,今天,省人大常委会农业和农村工作委员会与省水利厅在这里联合举行《*省水资源管理条例》修订实施新闻会。首先,请允许我代表省水利厅,对参加这次会议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和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省水利事业发展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省水资源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经过广泛征求各个方面的意见,反复修改,已于今年8月15日经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并将于10月1日起施行。新《条例》的颁布实施,是我省水利法制建设史上的又一重要成果。对我们按照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和水资源的自身规律,依法加强水资源统一规划,推进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的一体化管理,服务我省“两个率先”的发展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就水行政主管部门如何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新《条例》提出几点意见:

一、要充分认识宣传贯彻新《条例》精神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地处长江、淮河和沂沭泗流域下游,1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承受上游*万平方公里的洪水下泄,同时*又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地带,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洪、涝、旱、渍以及台风等自然灾害发生的机率较高。从水环境的角度看,*水网密布,水流缓慢,水环境容量较小;从地理位置看,*地处流域下游,承接着上游下泄的洪水和污水,不仅防洪压力大,而且省界河流水事纠纷矛盾多;从经济社会发展看,*经济发达,人口集中,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的任务重。多年来,随着社会对水资源认识的不断提高,我省加大了对水源工程建设和水环境治理的工作力度,淮北地区的干旱缺水问题有了很大缓解,水环境恶化的趋势也得到了初步遏制。但是,水资源和水环境方面的问题仍然是影响我省“两个率先”发展战略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是洪涝灾害依然是*的心腹之患;二是水资源供需矛盾依然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三是水环境问题依然是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水利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兴水利、除水害、保安全、促发展,事关*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一定要从贯彻“三个代表”的高度,充分认识宣传贯彻新《条例》,依法加强水资源统一规划管理,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意义,切实增强我们工作的自觉性、紧迫性。

二、要认真组织学习和宣传新《条例》

做好新《条例》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水法律知识和水法制观念,使广大人民群众知法、懂法、守法,是贯彻实施新《条例》的基础性和长期性的工作。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在学习宣传新《条例》的活动中起带头作用,做到主要领导带头学,全体员工系统学,执法人员深入学。通过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使全体员工,尤其是水资源管理和行政执法工作人员,系统掌握和精通新《条例》的具体内容和规定,特别是新《条例》中新补充和加强的几项法律制度,更要全面理解,深刻领会。今年是“四五”普法规划实施的第三年,要以此为契机,把对新《条例》的宣传普及作为“四五”普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切实加大向社会宣传教育的力度,力求做到家喻户晓。今天的会议结束后,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都要按照省厅的统一部署,集中一段时间,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书写标语、公告栏张贴新《条例》文本等多种宣传方式,广泛宣传新《条例》精神。在宣传中要突出宣传新《条例》施行的重要意义,特别要宣传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突出宣传新《条例》的主要内容,尤其要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近年来提出的一系列新的治水方针、治水原则和治水思路在新《条例》中的体现;要突出宣传在贯彻实施新《条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不断推进依法治水、依法管水工作的深入发展。

三、要全面落实新《条例》的各项规定

当前,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在认真学习和广泛宣传新《条例》的同时,认真履行新《条例》赋予的各项职责,切实做好对水资源的统一规划管理工作。

一要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按照水资源自身规律的要求,加强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是新水法的重要内容,也是这次新《条例》修订的重点。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理顺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建立一个以水资源权属管理为中心,分级管理、监督到位、关系协调、运行高效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

二要合理规划和开发利用水资源。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新《条例》的规定,在进一步查清我省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和评价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基础上,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新时期的治水思路,提出水资源科学规划、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的总体布局及实施方案,通过各种工程与非工程措施,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的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好的水资源环境。

三要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新《条例》通过对政府、单位和个人节约用水的义务以及农业、工业、城市、建设项目节水管理的规定,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备节水法律制度。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法律武器,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在农业方面,要合理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引进先进灌溉技术,推广各种节水工程措施。在工业方面,要调整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提高工业用水的有效率和重复利用率。在生活用水方面,要鼓励推广节水型生活器具,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同时,要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充分利用经济杠杆,促进全社会的节约用水。

四要切实加大对水资源的保护力度。新《条例》把强化水资源保护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提出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细化了水功能区划制度、排污总量管理制度和排污口建设同意制度,增加了地下水分层开采、控制水资源面源污染、加强地下水保护等管理措施,增强了对水资源保护的法律制度。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必须认真贯彻执行这些法律制度,切实加大对水资源依法保护的力度。

五要进一步加强用水管理。为了合理配置水资源,规范水资源分配行为,减少用水矛盾,新《条例》明确和细化了一系列用水管理制度,如年度用水总量控制制度、取水许可制度、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水资源统计制度、用水计量制度、对超计划取水实行累进加价收费制度等。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都要认真掌握和运用好这些具体法规,既要坚持依法管理,又要提高服务质量,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要继续加大水行政执法工作力度

新《条例》根据国家关于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方针,建立了一系列的法律制度,特别是对水资源的统一规划、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用水管理方面的法律规范,具有很强针对性、可操作性和鲜明的*特色。这些法律制度,是新《条例》的核心内容。各地要根据新《条例》的规定,进一步理顺水资源管理体制,抓紧地方配套规范性文件的制订,及时修改与新《条例》有抵触的地方水行政规章和政策,维护水法制的统一和权威。

新《条例》在法律责任中,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这对于加强水行政执法,为水利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法制保障。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以贯彻新《条例》为契机,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要按照“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要求,强化执法监督,严肃执法纪律,规范执法行为,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作风硬、业务精、形象好的水行政执法队伍,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多做贡献。

五、要切实加强对新《条例》贯彻实施的领导

依法治水、依法管水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把加强水利法制建设作为推进水利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工作重点,作为实践“三个代表”、服务“两个率先”的具体行动,真正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职能机构具体抓,按照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的要求,认真策划、精心组织,使新《条例》的学习、宣传和贯彻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