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档案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1:10:01

村级档案管理篇1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村级档案,是指村委会和其他组织、个人在村级各项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查考和利用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及其它形式的原始记录。

第三条村级档案应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据为已有。

第四条地、县、乡(镇)档案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村级档案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乡、镇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村级档案工作的领导,把村级档案工作纳入乡、镇人民政府建设规划、纳入文明建设目标、纳入乡镇工作考核范围,使村级档案工作与乡镇各项建设同步协调发展。

第五条村委会要加强对村级档案的管理工作,切实解决档案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第六条村委会应当明确兼职档案管理人员,负责本村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地、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监督、配合各级乡镇人民政府,加强对村级档案人员的档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档案管理人员变动时,应办妥档案移交手续。

第七条村委会应依法建立健全档案收集、保管、保密、借阅、鉴定及销毁等制度,并对开展落实的各项工作认真记载归档,使村级档案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轨道。

第八条归档的村级档案材料,应做到齐全完整、字迹工整。禁止使用圆珠笔、铅笔等字迹不耐久的书写材料。

第九条当年形成的村级档案应当在次年6月底以前整理、归档完毕。

第十条村级档案应按照档案整理的要求分类清楚、排列有序、整理规范,可暂不编写全宗号和保管期限。

第十一条条件较好的村,应设立档案室,暂无条件的村,至少要有档案柜,并做好防盗、防潮、防鼠、防火等工作,确保档案安全。

第十二条村级档案应配置符合规范的档案装具,并编制档案目录等检索工具。

村级档案管理篇2

【关键词】村级档案管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在近些年的不断深入,而村级档案作为记录新农村实际建设发展情况的重要资料,也开始愈发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做好村级档案的管理工作,不仅可以对农民的民主权利和物质利益做出有效维护,还可以为农村地区各项建设工作的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档案管理在农村的重要性

村级档案不仅涉及范围较广、内容十分丰富,还是我国农村政策、农业产业、农村各项工作多年发展情况的重要见证。村级档案主要包括了民主选举、农村党建、经营承包、村务公开、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内容,是我党和国家有关农村和农业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的重要历史记录,其全面的记载了农村地区各项工作的真实情况。因此,村级档案的收集也应当以上述讲解的各项活动和工作期间形成的文件资料为重点,以此为更新农村政治、社会、文化、党政建设工作的进行提供完善的资料参考。但就目前来看,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有关村级档案的材料收集不健全,归档率相对较低,导致很多村级档案中只有一些由上级所下发的文件资料、统计报表、工作记录等,且这些资料的时间也基本都是最近几年的,无法为建设新农村提供一定的现实保障。

二、村级档案管理的具体方案

(一)完善层级管理网络建设。首先,我国负责档案行政管理的部门需要通过深入调查来制定村级档案管理的具体办法,通过成立市,县、镇、村三级档案管理工作小組,明确各个管理小组的工作职责。而各级管理小组也需要将村级档案管理列入自己的工作计划之中,并成立领导小组,将分管档案工作规划到每个领导小组的工作职责中。其次,档案管理部门需要结合其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针对村级档案管理制定出统一的管理办法和标准,通过划定档案归类范围和保管期限的方式,尽量将村级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到行政部门日常工作中,对其管理内容进行部署、管理效果和水平进行检查与考核。为了确保这一管理策略的实效性,政府部门可以先在一些整体水平相对较高的农村地区建立管理试点,在试点成功后,通过总结其管理经验的方式,在各个地区推广。其次,强化对村级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通过提升此类人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方式,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村级档案工作的各项任务要求。最后,我国各个乡镇档案管理部门需要定期到其辖区内各个村庄进行档案管理效果的初步检验,确保辖区内各地区村级档案管理水平不会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从而在辖区内形成完整、连贯的档案管理工作网。此外,对于我国针对村级档案管理提出的各项工作要求,要确保其能够自上而下逐级传达、贯彻落实;而对于基层提出的各项管理要求,也可以通过这一工作网络由下而上的提出,由各个上级部门通过层层把关的方式解决,以此来确保村级档案管理工作可以科学规范的展开。

(二)施行因地制宜的管理方案。对于一些经济水平较高、发展速度快的农村地区,应该建立其“一步到位”的系统化档案管理体系,对该地区的所有村级档案施行集中管理;对于经济水平较差、经济发展过于平稳的地区,则应当先提出村级档案的基本管理要求,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工作机制,明确各管理人员的职责,完善基本管理设置的配置。而后在结合该地区经济发展速度,逐步创造各类对提升村级档案管理水平有利的条件,最终实现对档案的统一集中管理。特别是对于那些处在贫困山区的农村,不仅不能够提出过高的档案管理要求,还需要从各个方面给予其足够的照顾。在管理村级档案时,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和基层机构只有从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应的管理政策,才可以确保村级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和整体管理水平的稳步提升,从而为推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效帮助。

三、结束语

村级档案管理篇3

行政村是党和政府在农村最基层一级村民自治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行政村会产生大量的档案,这些档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的真实记录,同时也是科学有序地开展社会主义新村建设各项工作基础,在提高农村基层政权和村民自治组织管理水平,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民权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繁荣农村文化、发展社会经济建设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扎实做好村级档案工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

1我县行政村档案工作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县是百万人口的农业大县,全县有21个乡镇,213个行政村,40个社区。2000年我县开始开展建档试点工作,通过县档案局的大力指导,在乡镇农经站和行政村的配合下经验收达到省三级标准。但在后来的几年中,虽然我们每年都在强调要抓好农业农村档案工作,2005年通过两办的名义下发了《关于加强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通知》,但行政村档案工作的发展成效缓慢。截至2010年底,全县仅有5个行政村达到省三级标准,其余的村虽然建档率达到100%,但档案意识仍然不强,档案还不规范,档案管理整体水平还较差。具体表现在:

一是乡(镇)村干部档案意识差,不重视村级档案工作,对档案工作的经费投入少,有的村以农活忙,缺资金为由,认为只要村上各项经济指标完成了,心无档案工作。

二是有的村文书缺乏基本的档案整理和管理知识技术,村文书不能按时将村庄规划建设、村民自治、村级文化建设,村级财务会计、上级机关针对本村的文件及照片,声像资料立卷归档,其原因是文件资料收集不齐全。村支书、村主任、村会计等手中的资料没有按时交给文书统一立卷归档,认为各自的材料各自保管方便利用。久而久之又形成了大量的积存零散文件,新上任的文书看到就头痛,主观上把档案工作理顺,但却无从下手,在整理档案时不分类,不分保管期限,不写卷内目录,把一年形成的材料订做一本。

三是行政村档案保管条件差,有的村无专用档案柜,档案放在抽屉里或者其他柜子里,文件材料仍然各自保管,没有集中统一管理。加上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或者责任心不强,这样对档案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更谈不上行政村档案方便利用的问题。

四是上级档案业务部门县、乡(镇)对农村基层村级档案干部指导检查不够,管理体制不健全,乡镇对行政村规范建档没有引起重视,没有列入目标考核。农村基层村级档案工作制度不完善,组织不健全。级档案干部缺乏全面系统的档案管理业务培训,没有档案管理知识,导致农村基层村级档案工作还很不到位。

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2.1理顺关系,协调发展,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体系与机制

1、强化乡镇档案的工作职能,乡镇档案工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重要环节,乡镇党委、政府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六条规定“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指定人员负责保管本机关的档案,并对所属单位的档案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按档案法的要求,将乡镇及行政村的档案工作纳入政府考核目标责任制,乡镇政府应加强对行政村档案工作指导、培训、检查、监督,制定考核措施,强化监管力度。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第五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把档案事业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建立健全档案机构,统筹安排发展档案事业所需经费”。各乡镇要加大对档案工作的投入,确保乡、镇、村档案工作的开展。

3、加强业务指导。县级档案管理部门要将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作为档案事业发展的突出重点,深入乡村加强调查研究,广泛宣传增强乡村干部群众的档案意识,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为乡村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创造条件。县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结合本县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实际情况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目标任务。

4、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农村档案工作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档案部门要加强与农业、水利、林业、国土、财政、文化、教育、社保、计生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建立有效的档案工作协调机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专项工作中,高度重视档案工作,分工负责,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依法督查、指导。

2.2夯实基础,科学规范行政村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

1、进一步规范村级建档工作,各行政村要将档案工作列入公共事务管理职能,建立村级档案收集管理制度,村文书负责村级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利用工作,按照行政村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分类整理,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2、加强档案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档案的保管条件。村级档案必须有专室专柜存放,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我县兆雅镇开展了村档镇观的试点工作,即行政村档案由镇上集中保管,这种管理方式有利于提高村干部的档案意识,确保村级档案的安全保管。

3、开展各种形式的利用服务。村级档案的管理和利用,应以维护村集体利益和村民个人利益为原则,在保证档案安全的条件下,整合各种信息资源和服务设施,建立起现行文件、图书、资料、科技信息为一体的新型农村档案管理模式,以满足农村的信息需要,丰富活跃农民文化生活。

2.3以点带面,树立典型,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顺利开展

一要加强对村档案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确保村级档案人员的稳定,我县在2010年—2012年分三期对全县的行政村的村文书进行了培训,增强了村文书的档案意识,提高了整理当的实际操作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村级档案管理篇4

济南的章丘市是一个农业大市,有22个乡镇,908个行政村,98万人口,其中农村人口占80%以上,耕地面积113万亩。自1991年至今,章丘市共建立村级档案室879个,市档案局多次获得全国、全省先进集体和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但是,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熏也给村级档案的管理工作提出一些新问题、带来一些新挑战。如:有些村“两委”班子不稳定,干部调整频繁,影响了村级档案的正常归档和管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使许多原属村集体所有的企业改制为私人所有,导致部分村集体收入减少,办公条件差,档案缺乏基本的保管条件,个别的甚至放在村干部家中,霉变、虫蚀、鼠咬等隐患不同程度地存在;村级档案管理人员绝大多数是兼职,平时工作头绪较多,难以保证档案的规范管理与安全;个别村干部将村级档案尤其是涉及经济和财务的档案视为私有,不能按村务公开的要求,定期向群众公布,甚至弄虚作假,侵占集体利益。据有关部门调查,近三年,章丘市发生的各类上访案件中,因农村经济和财务问题而引发的上访案件占全市总量的72%。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影响了村级档案的完整与安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群众利益,影响了农村发展和稳定的大局。

围绕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章丘市档案局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并从市委、市政府推行的农村会计集中记账管理工作中得到启示。

普集镇的做法:从“村账镇管”到“村档镇管”

在章丘市普集镇的记账中心大厅,人们除了可以看到一字排开的纳税、记账的电脑,还可以看到靠墙站立的档案柜和墙上张贴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及各村分管会计档案的责任人。来这里缴纳税款的农民若对税额或村中账目有不明之处,当时便可要求从电脑或档案中查找核对。就是说,记账中心负责所有独立核算的村级收支、结算、分配的集体财务管理并办理和代保管各村的会计账簿、会计凭证、会计报表等会计档案。

经过分析研究,章丘市认为这种“村账乡建乡管”的模式,对建好管好村级档案也很有借鉴意义,认为在现阶段实行“村档乡(镇)管”,是保证村级档案安全管理和利用的有效方法。于是他们首先在建立小城镇档案馆较早的普集等镇进行了村档乡(镇)代管的试点,目前,在普集镇档案馆,共代管了全镇68个行政村中55个行政村的文书档案。来此学习和参观者被告知,自2000年8月份开展“村档镇管”至今,避免了因村干部换届造成的档案缺失,保持了村级工作的连续性,镇档案馆共接待干部群众借阅档案1000余人次,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350多件次。

章丘市的经验:规定代管范围、移交时间和档案所有权

为保证“村档乡(镇)管”工作规范化开展,章丘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向各乡镇党委、政府转发了章丘市档案局制订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村档乡(镇)管”工作的意见》。该《意见》在以下方面做出了规定:一是“村档乡(镇)管”的代管原则、范围。各乡镇按照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有利于农村社会稳定,有利于保护农民切身利益,有利于依法治村、建立和谐的农村干群关系的原则,主要代管各村的重要文书档案和会计档案。文书档案主要包括:村级区划、村名、街名、村史、家族谱及重要的村规民约档案;村委会、党支部工作计划、会议记录、总结、报告及换届选举、人员任免、奖惩档案;计划生育、人口普查、民事调解、治安保卫、文教卫生、评先表彰、救灾抚恤及公益活动档案;村级费改税、确定农业税档案;土地、村办企业、山林、水塘、果园等承包、租赁、确权的协议、合同、证书档案;村建规划、农业开发、土地管理、宅基地使用、房屋普查档案;招商引资、经贸洽谈等活动中形成的谈判记录、来往函电、契约、协议、合同等档案。会计档案主要包括:会计报表、会计账簿、会计凭证(上述材料由乡镇记账中心整理归档,定期向乡镇档案馆移交)。二是代管档案的移交时间。村级档案一般由行政村归档保管3年后移交乡镇档案馆代管?穴原则上在每届村委会换届前移交?雪;经济实力强、保管条件好的村,可适当延长保管时间;人员不稳定、保管条件差、档案安全无保障的应在每年集中立卷后直接移交乡镇档案馆代管。三是村级档案的所有权不变。虽由乡镇档案室(馆)代管,但各村可随时查阅本村的档案。四是乡镇档案馆及工作人员和村档案人员的职责。

目前,章丘市22个乡镇档案馆,共代管700多个行政村的1.5万余卷档案,代管比例占全部行政村的80%以上。

章丘市在实践中体会到,“村档乡(镇)管”,有利于维护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有利于村务公开和基层民主建设;有利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有利于巩固行政村建档成果,推动农村档案工作的持续发展。

行政村是我国农村组织体系中最基层的单位,也是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关系最直接、最密切的一级组织。无论是从全国、全省,还是全市看,农村面积和人口都占大多数,农村是否稳定,是影响稳定大局的一个重要方面。行政村在其经济、政治、文化及其他各项活动中形成的很多档案,如村规民约、土地承包和经济合同档案等往往直接涉及到村民的切身利益,这些档案一旦散失或被人为涂改,不但会妨碍村里工作的正常开展,而且会直接损害村民的切身利益。实行“村档乡(镇)管”,财务档案直接由乡(镇)记账中心统建统管、将反映村委会工作的各种档案由镇档案馆(室)完整真实地代为保管好,定期向群众公布,使村务公开的内容真实可靠,不仅有利于监督和约束村干部,建立和谐的干群关系,便于农民群众和上级组织对村“两委”成员及工作的监督和考评,有助于换届选举工作的正常进行,也有利于乡镇、村及时调解和处理经济纠纷、社会保障及突发性、等,从而有利于保持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改革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济南市的思路:肯定创新、确立原则、稳步推行

从1991年章丘市开展行政村建档工作以来,济南市的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已走过了十几年的历程。

―――济南市率先制定了全国第一个由地方人大通过并公布实施的《济南市行政村档案管理办法》,全市4700多个行政村中,93%以上开展了档案工作,行政村建档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1999年开始,济南市重点抓了小城镇建档工作,初步探索、建立了以乡镇档案馆为中心、包括镇属企事业单位和行政村的“一馆多室”的小城镇档案管理体系。

―――围绕服务农村经济,济南市还开展了农业科技档案信息网建设工作,形成了以县级档案局馆为中心、涉农主管部门为主体,以乡镇为纽带,以行政村及科技示范户为基础,县乡村三级联通,集收集、储存和利用为一体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工作服务网络,实现了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收集、保存、利用的一体化。

新上任的济南市档案局局长任建新在了解了济南市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光荣历史后,认为十几年来,济南市先后开展的上述工作,为推动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他也同时敏锐地发现了妨碍工作继续发展的问题:全市还有300多个行政村没有建立正常的档案工作,已建档行政村中,有专门档案库房的村不到20%,有的县只占0.6%,档案人员更换频繁,很多档案散失。如何巩固行政村建档成果,进一步深化和提高农村档案工作水平,使之更好地为农业农村各项工作服务,成为摆在济南市档案部门面前的一个紧迫问题。

通过调查研究,任建新和济南市档案局一班人发现,章丘市档案局进行了有益的、富有创新性的探索和尝试,他们对行政村档案实行代管的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村级档案工作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济南市档案局认为,行政村档案工作是整个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中离农民群众最近、也最具有活力和广阔发展前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村档乡(镇)管”,有助于解决目前村级档案工作中由于人员不稳定、保管条件差的问题,为村级档案提供一个有利的保管和利用环境;可以减少行政村对档案工作的投入,减轻农民负担。这一做法,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符合全市农村档案工作发展的现状,是值得各县区学习和借鉴的。为此,2003年11月28日,济南市档案局在章丘市召开了“济南市村档乡(镇)管工作现场会”,推广章丘市的经验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部署。

“村档乡(镇)管”工作是济南市在农村档案工作实践中的一个创新,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可借鉴。在认真学习相关法规的基础上,他们特别强调开展这项工作要明确服务宗旨。村档镇“代管”不是“直管”,关键是理解好“代”字。“代为管理”强调的是服务的概念,输出的是具体服务方式,它是利用上一级档案管理(保管)机构的人员、设备、业务优势,帮助行政村管好用好档案,是要在服务中进一步加强对行政村档案工作的业务指导,提高行政村档案工作水平,而并不是要取代和代替行政村建档。

基于此,济南市档案局进一步要求在进行这项工作时,注意把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抓点带面、循序渐进,服务为先、代管与利用并重”的几项原则。要紧密配合党委、政府在农村的中心工作,配合农村村务公开、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等有机进行,避免就业务抓业务。要以最大限度地方便行政村工作和满足农民群众对档案的利用需求为工作目的。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要求,不搞“一刀切”,省政府命名的13个中心镇经济实力较强,对所辖行政村的档案要尽量实行代管。要有的放矢地开展细致的工作,成熟一个乡镇部署一个乡镇,成熟一个村代管一个村,避免急躁和简单化。要争取在2~3年内把乡镇、村档案人员轮训一遍,建立一支适应当前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发展要求的乡镇、村档案人员队伍。

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济南市将实行乡镇代管行政村档案,不仅看做行政村档案保管地点、管理权限的转移,更视为乡镇档案工作乃至整个农村档案工作水平提高的一个标志。为达到此目标,要进一步解决和研究的问题还不少:

首先是管理载体。他们意识到目前全市的乡镇档案馆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很不规范。是否要固定为“镇档案馆”这一名称也不一定。因此下一步根据农村城市化、工业化步伐加快的新形势,结合乡镇自身发展和实行“村档乡(镇)管”工作的双向需求,积极探索建立、完善适应当地生产力发展水平、适应综合管理与开发乡镇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机构的新形式、新路子是工作中要研究的重点。

其次是代管内容。行政村档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全部由乡镇代管。因此要在坚持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利于保护农民切身利益,有利于全面反映和维护行政村主要工作和历史发展原貌的原则基础上,考虑到乡镇的条件和承受能力,精心研究、有针对性地确定代管范围。

村级档案管理篇5

一、我县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现状

××县全县辖5镇3乡81个村委会486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0%以上。近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档案部门和农、林、水、土、民政等涉农部门相互配合,全县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成效显著:全县各乡镇机关档案室管理全部达到四星级以上等级标准;各乡镇涉农站所及村委会建档率达100%,其中已有5个社区和5个村委会档案室建设达到三星级等级标准;农村第二轮土地延包档案、土地经营权证补换发档案、农村税改档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等涉及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档案全部规范建档,部分已接收进馆。

二、我县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县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在管理体制、人员和设施设备的配备、经费落实、档案资源建设及建立档案工作长效机制方面还存在不足,还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要。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档案管理体制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农业农村档案难以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原有的档案工作体制不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发展的需要。乡镇作为一级政权组织,既有齐全的职能部门,还有村委会(社区)、站(所)等单位,但是乡镇作为一个立档单位,其在县档案馆中只有一个全宗,乡镇档案室作为综合档案室,必须集中管理乡镇各类档案。而事实上,乡镇各类档案无法做到综合管理,而只是保管乡镇党委、人大、政府、群团的文件材料,所辖站(所)等单位的档案都是分散在各站(所)管理,由各单位自行整理立卷保管,因而难以实现档案集中统一管理,使乡镇档案无法反映乡镇档案的全貌,阻碍了乡镇档案作用的发挥。

(二)农村基层档案意识淡薄。多数乡镇分管领导和档案人员对档案工作的认识相对到位,但多数村委会干部对档案工作知之甚少。受“就档案抓档案”、“重藏轻用”的传统思维影响,基层单位普遍只重视对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和保管工作,而没有把农业和农村档案与“三农”工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地联系起来,缺乏主动服务的意识;档案的价值具有滞后性、潜在性和间接性,导致基层干部群众缺乏对农业和农村档案需求的迫切性,档案工作在他们心目中地位不重要,有的对档案还不甚了解。上述原因致使农业和农村档案在服务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方面,还显得内容单一、服务不力。

(二)发展不平衡。乡镇与乡镇之间,站所与站所之间,村与村之间明显存在差异;乡镇档案工作明显好于村级档案工作。

(三)档案人员变动频繁、业务不熟练。目前,各乡镇档案人员均为兼职,档案人员由于兼职过多,不能专心从事档案工作。加之变动频繁,档案人员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难以得到提高,造成档案业务不熟,难以独立完成立卷归档工作任务,更不能从事对基层档案业务的指导工作。少数兼职档案人员甚至把档案工作当作一种额外工作,敬业精神不强,不能全身心地投身农业档案工作。

(四)设施设备难以满足安全保管需要。少数乡镇受办公用房的限制,没有专门的库房,综合档案室成为了杂物间;部分乡镇机关档案室缺少防盗、防火、防潮、防尘设备;少数乡镇档案室档案装具老化、数量不够,对档案安全保管极为不利。村民委员会档案保管条件更差,还存在无房无柜无设备现象,档案资料分散在个人抽屉里。

(五)归档整理和管理还不够科学。突出的表现在,一是收集不够齐全;二是整理不规范;三是重文书档案轻其他如图片、影像、实物等档案。

(六)现代化管理水平普遍较低

5镇3乡虽然全部按要求统一安装了“南天档案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但目前还处于文书档案目录的录入阶段,部分档案人员对“南天”软件的操作还够熟练。多数乡镇现代化管理档案的工作仅仅是处于起步阶段,距原文数据库的建立还任重道远。村委会一级现代化管理档案工作几乎所有为零。此外,服务手段还不够健全,档案检索方法还比较原始。

(七)撤并乡镇档案迟迟未接收进馆。撤并乡镇档案的移交和接收制约因素较多,至今尚未接收进县档案馆,难以确保齐全、完整和不发生安全事故。

三、加强我县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对策

针对以上我县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为推动档案工作切实有效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按照省委农办、省档案局、省民政厅、省农业厅关于印发《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精神,各级档案部门、县属各有关部门、各乡镇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正确认识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做好档案工作的责任感,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实际,扎扎实实地做好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

(一)完善机制,统筹规划全县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县档案行政部门要把做好为“三农”服务方面的档案工作当成档案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认真履行筹划、组织、管理、监督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职责,依法加强对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指导、监督、检查。要讲究工作方法,做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宏观指导与具体指导相结合。要针对我县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加强××县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意见》,要制定和出台《××县村级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规范》,《××县村级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

(二)加强协作,促进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不断发展。档案部门、县属各有关部门、各乡镇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新修订的《××省档案条例》的有关规定,把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整体规划和计划中,与新农村建设同步发展。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对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领导,把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在研究部署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同时,强调切实做好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二是在下达有关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规划、计划和任务时,强调将工作中产生的文件材料收集归档;三是在检查新农村建设工作时,同步检查新农村建设文件材料的归档情况;四是要及时解决档案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不断加大投入,改善档案工作条件,为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三)健全机制,强化乡镇档案工作职能。乡镇档案工作是我国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各乡镇要切实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把档案工作列入本乡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有关部门的工作目标,与其它工作同布置、同检查;二是主要领导要经常过问、了解本乡镇档案工作情况,分管领导要落实责任,积极协调理顺关系,从人力、财力、物力上对档案工作给予支持;三是要创造条件,为乡镇档案室建设、村委会(社区)档案室建设解决好经费、库房、设施设备等各种实际问题;四是要保持专(兼)职档案人员的相对稳定,保证他们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履行乡镇档案的行政管理职能,做好对乡镇机关、基层站所、村委会(社区)档案的监督和指导工作。五是要注意收集与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切身利益、农村政权建设、小城镇建设密切相关的文件材料。以服务为宗旨,依托乡镇综合档案室积极开展档案咨询、利用等服务,为农民查阅利用档案提供方便,为农业农村工作提供优质服务。

(四)整体推进,全面完成村级建档升星级工作。村委会(社区)建档工作是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直接责任主体,也是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难点和重点。一是各村委会(社区)文书要担负起兼职档案人员的工作职责,具体负责本行政村形成的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工作;二是各村委会(社区)要积极筹措档案工作必须的经费,有条件的要设立档案室,条件好的要建成档案、图书、资料、科技信息合一的综合档案室,条件有限的至少要有一组档案箱柜,确保档案的安全保管。三是要以档案管理升星级工作进一步促进村级档案的规范管理。已完成升星级验收的要进一步查缺补漏,做好巩固提高工作,在安全保管、提供利用、搞好服务上下功夫;还未开展升星级工作的,要按照年初县人民政府与各乡镇签订的目标责任书要求,按时按质完成升星级验收工作。各村委会(社区)要建立健全归档、保管、借阅、移交制度,并执行到位,维护集体和村民的利益。村委会换届时,有关人员应进行档案移交,履行交接签字手续,不得将档案资料据为己有或销毁。行政村撤销、合并时,应明确档案的归属与流向,防止档案流失。四是要注重加大农村基层党群工作、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村务工作、农业生产活动、土地山林管理、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文化建设等活动中产生的各类文件材料的收集工作力度,并按时整理归档,丰富农村档案信息资源。

村级档案管理篇6

为进一步提升全镇“三农”档案工作水平,促进档案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区创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区)活动实施方案》和区档案局有关创建示范县(区)工作部署,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围绕加快全区城乡一体化建设总体目标,通过开展档案工作示范区创建活动,加快建立与区农村改革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需要相适应的、覆盖新农村建设各行各业、各个方面和全体农民的涉农档案、镇村档案管理和服务体系,更好地发挥档案工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服务作用。

二、工作目标

按照上级要求,至2014年8月底,镇机关档案工作必须达到省二星及以上标准;村(居)档案工作按“五有”(有人员、有档案柜、有制度、有档案室、有计算机)要求,全部合格建档,其中80%达省一星级标准以上。机关、各村(居)要将档案工作全面融入新农村建设各工作领域,对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各种门类档案资料收集齐全,归档及时,整理规范,科学管理,并提供有效服务,提升全镇档案工作水平。

三、主要任务

(一)建立完善镇村档案管理制度规范体系,为提升镇村档案工作整体水平提供组织保障。

镇机关、村(居)应坚持从落实责任、规范管理、优化服务出发,贯彻执行档案法律法规、上级档案部门制定的工作规范和业务建设标准,建立档案工作领导责任制和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制定完善档案分类方案,及时修订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建立完善并严格执行文件材料收集归档制度、鉴定销毁制度、档案利用制度、档案管理制度、档案保密制度、岗位职责等相关制度。

(二)开展镇档案室达标活动,显著提升镇档案管理服务水平。

以满足集中统一管理镇机关各种门类及各种载体档案需要和提高镇档案管理集约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为目标,开展镇机关档案室达标活动。从现实需要和长远发展出发,结合城镇发展规划和镇便民服务中心等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改善提升镇档案室基础设施,并同步提升镇档案基础业务建设水平,确保今年8月底前镇档案室达省二星级标准。

(三)组织村级档案室达标活动,引领村级档案基础业务建设全面实现规范化。

镇在村(居)全部合格建档的基础上,按总数80%的比例,选择档案设备相对齐全、基础工作相对扎实的村(居)创建省一星级档案室,引领村(居)普遍做到档案收集齐全、整理规范、保管安全、利用便捷,全面实现村级档案基础业务建设的基本规范化。

(四)加快镇村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程度。

加快推进镇村档案信息化建设,到2014年8月中旬,镇机关建成所有档案文件级目录数据库。村级普遍使用计算机管理档案,建成各类档案目录数据库。

四、实施步骤

(一)具体实施阶段(7月18日—8月7日)。1、镇机关设有独立的档案库房(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和阅档案室(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村(居)设有独立的档案库房(面积不少于20平方)。铁制装具、空调、灭火器、防盗门窗、遮光窗帘、温湿度计等设备配备到位;2、购买并安装档案管理软件,使用计算机管理档案,建立各种门类档案目录数据库;3、2011年底前形成的各种门类和载体的档案收集齐全,整理规范,科学管理;4、编写档案编研材料、档案统计台账、全宗卷;5、准备一套申报材料,存放示意图、分类大纲、档案管理网络、各项档案管理制度等材料上墙。

(二)督查完善阶段(8月8日—8月14日)。对照各项业务规范和创建标准进行自查自纠,查缺补漏,完善档案到位,确保各项工作符合创建标准。

(三)检查验收阶段(8月15日—8月30日)。迎接省、市、区档案局的验收。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镇、村(居)档案负责人要进一步提高档案意识,切实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档案员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思想和业务素质,认真总结工作,找问题、查不足、促整改,严格按照“五有一集中”标准,与时俱进做好档案工作。

村级档案管理篇7

1.以农村土地承包档案和会计档案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经营管理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成效显著。目前已有131个乡(镇)农经站(农村经济服务中心\农村经济服务站)建立农村经营管理档案,全市建档率达到100%,并全部实行了由乡(镇)农经站(农村经济服务中心\农村经济服务站)集中统一管理的村档乡(镇)管模式;19个农经站农村经营管理档案工作达到了省一、二级标准;南通市农村经营管理档案工作受到国家和省农业主管部门领导的充分肯定。全市有210多万农户建立了土地承包档案。

2.以农村信用、信贷、会计档案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金融档案规范化、标准化工作迅速推进。2005年年底,农村金融档案工作达到省级以上标准的有84家,本市海安县43家单位档案管理实现达标“满堂红”,2006年计划41家达标,将实现50%县(市)达标“满堂红”。目前全市已为127万个农户建立经济信用档案,528家信用社100%建档。全市信用联社系统达标单位先后投入400多万元,加强档案管理硬件建设,分社档案库房全部安装密集架,做到库房、阅档、办公三分开,符合“八防”要求,实行了集中统一管理。海安县农村信用联社原主任马荣华同志,作为全国5万个农村信用社惟一的代表出席了1996年北京召开的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受到十三届国际档案理事会主席瓦洛先生的高度赞赏。

3.以农民养老保险档案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档案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目前全市农村养老保险档案均实行了集中统一管理,为105万多个农民建立了农村养老保险档案,归档案卷1万多卷。同时,加强了农村养老保险档案数据库建设。如东县农保处完成34.4万农民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数据库的建设任务,共建立缴费信息100多万条,并根据农村实际情况,形成了乡镇原始纸质档案与县计算机数据电子库档案多种载体并存、手工管理和计算机管理同步使用、同步更新的管理模式。

4.以村民自治、民主管理档案为主要内容的村级组织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开始启动。目前全市1935个行政村实现村村建档,建档率达到100%,1个村级档案工作达到了省二级标准。

急人民群众之所急,想人民群众之所想,这是我们开展农村档案工作的宗旨。因此,唯实不唯书成为工作的出发点,也使我们探索出了一些新的工作思路。

从农民的现实与长远需要出发,实行村档村管、村档乡管、乡档县管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村档村管是农村档案的基本保管模式,但从农村档案的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的实际出发,我们对不同的档案采取了差异管理模式。一是一般档案采取村档村管模式,目前实行村档村管的有1935个行政村。二是涉及村级单位集体资产等内容的重要档案,实行村档乡(镇)管,乡(镇)管村用的管理模式,如土地承包档案、会计档案等全部由乡(镇)农经站(农村经济服务中心\农村经济服务站)集中统一保管、清理核对,村级可视利用需要备份保管,这样既帮助村级单位积累和管理了档案材料,又防止散失,也方便了工作和村民利用。三是对农村养老保险档案实行乡(镇)保管手工原始档案与县级社保处建立计算机数据库电子档案同步管理的模式。

从农民的档案意识现状和根本利益出发,明确档案立卷归档的质量标准。

针对农民档案意识不强、农村档案质量不平衡等实际状况,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我们制定了“四个统一”的档案立卷归档质量标准,即统一归档范围、统一分类方案、统一整理方法、统一保管期限。

在统一归档范围方面的规定,一是农村经营管理档案必备的文件材料内容是:反映农村财务与资产管理方面的文件材料,包括农村会计文件材料、农村集体资产年报、农经年终收益分配、村干部责任制考核、村办企业及小型水利设施改制文件材料等;农村土地承包文件材料,包括农村土地承包及流转合同、农户土地承包清册等基础文件材料;农民负担方面的文件材料等;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方面的文件材料等。二是村级组织档案应归档的文件材料主要有:农村党组织建设方面的文件材料;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方面的文件材料;治安保卫、科教文卫、农村经济、计划生育、公共事业、为农服务等方面的文件材料;财务、财产管理方面的文件材料;村委会获得的各种荣誉证书、奖牌、奖杯、奖状等实物;村委会办公及活动场所建筑物及重大工程、办公设备及文化娱乐设施设备的文件材料;反映村民自治及各种活动的照片、声像材料等。三是农村社会保障档案应归档的文件材料主要有:反映业务管理方面的文件材料,包括投保,交费/领取/一次性继承,退保等方面的业务文件材料;反映信息管理方面的文件材料,包括投保人基本情况/金额串户修改、基本数据情况级变更/合并领取、社保人员/数据交接、数据导入情况等方面的文件材料;专项稽核方面的文件材料等。四是农户经济信用档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农户家庭人口、土地承包面积、种植养殖经营项目、常年经济收入、资产和负债情况、历史信用记录、农户信用等级表、特色农户情况等。

在统一分类方案方面,农村经营管理档案分为文书、会计、土地承包、合作基金、实物、电子等五类;村级组织档案分为文书、会计、实物、基建、设备、声像和电子等七类;农村养老保险档案分为业务、信息、稽核管理等三类。

在统一整理方法方面,提出了“简化整理、深化检索、尊重历史、区别对待”的档案整理原则,对数据库建设明确按国家和省档案机关的规范进行。

在统一保管期限方面严格按照档案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

从不同系统、不同地区、不同阶段的实际出发,制定循序渐进的档案建设目标。

实践证明,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档案建设目标过高过低都不利于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为此,我们在确立档案建设目标时坚持四个原则,即硬件建设与经济发展实际相适应原则,系统渐进推进原则,档案建设与业务建设同步跟进原则,信息化建设与时俱进原则。

1.硬件建设与经济发展实际相适应原则。在硬件建设要求上不搞一刀切,当地经济发展和单位实际相协调一致。档案等级对硬件建设,提出有条件的积极创建,不搞指标。

2.确立系统渐进推进原则。每年确立一个系统为重点进行整体推进,一抓到底,提高系统整体水平。2005年与市农委办联合推进全市农村经营管理档案工作规范化建设,2006年又正在与市民政局联合对全市村级组织档案工作整体推进。

3.确立档案建设与业务建设同步跟进原则。以系统业务工作发展的不同阶段提出不同的目标。比如我们在推进农村经营管理档案工作时,根据市农经工作的进展程度而确定了3年分步实施的目标,第一年重点抓规范化、第二年重点抓标准化、第三年重点抓信息化建设。

4.信息化建设与时俱进原则。比如对农户土地承包档案资料的录入工作,我市根据农村计算机普及的进程,提出五年全面完成的目标,2004年录入率达30%,2005年达60%、2006年达80%,2007年达100%。

从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采取强力推进的措施。

农村档案管理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档案部门和涉农主管部门的协调配合,齐抓共管,为此,我们在与市农委办、民政局等涉农单位加强协调,采取了以下措施强力推进。

1.加强协调与沟通,把好“两关”。为了发挥档案部门熟悉档案法律法规和政策,农村工作部门熟悉农村情况两个优势,我们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契机,主动与农委办、民政局等涉农主管部门联系沟通,及时了解农村工作情况和发展动态,通报档案工作法律法规和政策信息,从而把住了出台政策关,通过共同检查政策执行情况,从而把住了考核关,实现了档案工作从事后介入向提前主动参与的转变。

2.加强合作,做好“五个联合”。“五个联合”即联合出台文件、联合召开会议、联合指导、联合检查考核、联合表彰。2005年、2006年两年,我们先后与市农委办、民政局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经营管理档案规范化建设的通知》、《关于2006年农村经营管理档案工作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村级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通知》、《关于公布农村经营档案工作先进单位的通知》等文件,与市农委办联合召开了业务研讨会、推进会、培训会,会议由市县档案局、农委办、乡(镇)农经站的分管领导、办公主任、业务处室人员和档案人员参加,收到了好的效果。

实践证明,“五个联合”的关键,是将档案工作与各项业务工作融为一体,列入业务考核内容,即在涉农部门制定某项新农村建设工作政策、检查考核标准时将档案工作纳入其中,并与工作业绩、经济奖励挂钩。

村级档案管理篇8

一、充分认识做好农村土地承包档案工作的重要性

土地承包档案是指在开展土地承包工作中直接形成的应当归档并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原始记录。它是党的土地承包政策实施的具体见证。加强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是巩固农村改革成果,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维护农村集体和个人的合法权益,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土地承包档案如果遗失、损毁或者遭到破坏,将给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带来重大损失,给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工作带来重大影响。在城乡一体化加快发展、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的新形势下,城乡建设频繁征占用农户承包地,农户土地承包状况时常发生变动;乡镇机构改革重组和乡村区划调整,土地承包管理机构和人员也发生重大变化。这既扩大了档案管理的内容和范围,又增加了档案管理工作的任务和难度,迫切需要加强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工作,及时收集归档,妥善保管,同时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充分满足各方面的需要。

各级农村土地承包和档案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加强管理,落实责任,确保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为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政策,妥善解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准确把握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原则

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要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指导下,严格执行档案工作法律法规,切实加强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明确管理要求,健全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职贵,强化监督检查。具体工作中要准确把握以下原则:

(一)坚持统一领导。农村土地承包档案工作是事关党的农村基本政策、国家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农民核心经济利益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各级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必须严格执行农村土地承包与档案法律法规和规定,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实行统一领导,统一制度,统一标准规范。

(二)坚持分级管理。加强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是各级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也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居)民委员会的重要任务。各级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是本级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的形成机关。也是管护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按照档案工作的标准和要求,认真抓好本级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等工作,并监督、指导和帮助基层特别是乡镇土地承包管理机关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居)民委员会加强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

(三)坚持集中保管。农村土地承包档案是各级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档案全宗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由档案形成单位集中保存,科学管理,不得分散。各级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特别是县级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和乡镇农村土地承包营理机关,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档案管理设施设备,改善档案保管条件,确保农村土地承包档案有专人管理、有专柜存放、有专用档案室保管。

(四)坚持科学分类。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形成的历史记录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一般可分为:文书(综合)类、合同类、确权登记类、纠纷调处类等。各单位在收集、整理并形成档案过程中,要根据本部门、本单位的职能分工和工作实际.本着工作需要和使用方便的原则,科学分类,建立分类归档制度。

三、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制度

依据农村土地承包和档案管理法律政策规定,加快建立健全土地承包档案管理各项制度,确保土地承包档案内容真实有效、信息完整、实体安全。

(一)明确归档范围。农村土地承包应归档的材料主要包括:各种会议材料、文件、规划、方案、报告、检查记录、计划总结、统计汇总材料和电子声像材料等,由主办单位归档保存;承包土地调整方案批件、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申请书、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薄、土地承包经营权空间位置图、土地承包情况汇总清册、土地承包经营权权属证明文件、现场勘界确认材料、公告材料、登记核准文件、登记台帐、权属变更登记材料、登记发证原始材料、登记管理信息系统备份等,由县级人民政府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归档保存;土地承包(流转)合同、承包土地调整方案审核意见等档案材料,由乡镇人民政府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机关归档保存;土地承包工作小组名单、土地承包方案、承包土地调整方案、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关于土地承包问题的决议(意见)和会议记录、土地承包台帐、土地承包(流转)情况统计表、土地承包(流转)合同及备案(同意)的原始材料、承包土地转让(互换)申请书、土地流转委托书等档案材料,由村(居)民委员会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归档保存:土地承包问题、调解仲裁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形成的原始记录及调处文书等文件材料,由受理机关和单位归档保存。不具备安全保管条件的,应将档案材料整理后,移交本部门(机关)档案部门归档保存。

(二)明确保管期限。保管期限定为永久、定期两种。土地承包方案、承包土地调整方案、土地承包台帐、土地承包(流转)合同、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簿及原始材料和文书及空间位置图、纠纷调解仲裁文书、权属证明文件及重要声像材料等应定为永久保管。本机关、本单位政策性文件,重要会议、重大活动、重要业务文件,重要问题的请示与批复,重要报告、总结、统计、汇总材料,重要合同协议、凭证性文件材料,重要业务问题的往来文书等,也应定为永久保管。上级机关颁发的需要本机关、本单位贯彻执行的文件和一般职能活动形成的一般性、过程性文件可定为定期保管,定期一般分为30年和10年。

(三)注重档案形成质量。按照档案管理规范要求,严把档案材料形成关。凡需要归档的文件材料要确保真实有效,做到字迹工整、数据准确、图样清晰,签字盖章、日期等具有法律效用的标识完整齐备;使用的书写材料、纸张和装订材料等符合档案保护的要求;照片、声像及其他非纸质材料要配以相应的目录和说明文字,并确保载体有效;重要的电子文件使用不可擦写光盘,并制成纸质拷贝保存。归档材料应为原件,需以复制件归档的.应由经办人核准,并说明理由,注明原件存放处。

(四)规范档案收集整理。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落实岗位职责,加强土地承包档案的收集整理。已办理完毕需归档的文件材料应及时归档,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据为己有或者拒绝归档。文书(综台)类文件材料,按年度整理归档;土地承包(流转)合同、纠纷调解仲裁案卷、确权和登记档案材料,按照合同、调解仲裁申请标的和权利人分别整理保管,在相关工作完成后及时归档;权属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补充变更材料和原始记录。整理归档后,应编制档案检索目录。

(五)确保档案保管安全。要把土地承包档案管理责任落实到岗、到人,根据工作需要配备档案库房或档案专柜及相应的设施设备.采取各种防范措施,切实做好防火、防盗、防潮、防尘、防光、防污染、防鼠、防虫霉等工作,确保档案安全。村组档案应指定专人进行保管,对不具备档案安全保管条件的可由乡镇代为保管。县乡两级档案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在保管一定期限后及时向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不具备档案安全保管条件的单位,可提前移交。涉及国家秘密的,档案保管和利用要符合国家有关文件档案管理的规定。

(六)强化档案利用服务。农村土地承包档案保管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为社会提供利用服务。要制定农村土地承包档案利用管理制度,在提供档案利用服务时,不得损害国家安全和利益,不得损害社会和其他组织的利益,不得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不得收取除复制成本费外的其他费用。档案移交单位利用有关档案资料时,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应做好服务工作,并为查阅档案提供便利条件。

(七)推进档案信息化管理。各级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和档案保管单位要积极争取资金,配备必要的计算机及其他相关设备,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管理系统相结合,建立农村土地承包档案信息管理平台,对农村土地承包档案信息实行动态化管理,丰富档案信息资源,实现更大范围的农村土地承包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四、切实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

加强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是贯彻落实党的农村基本政策的基础工作,是确保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重要工作。各级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保证档案管理必需的人员、经费和设施条件,为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强化档案意识。各级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要牢固树立档案管理意识,高度重视农村土地承包工作中文件材料的形成和归档,从源头上有效防止归档工作的随意性。要本着对党和国家、对人民和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面临的新特点、新要求,抓紧研究制定相关业务规范和标准,建立健全分级负责、层层落实的土地承包档案管理工作制度。

村级档案管理篇9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两办《关于进一步加强档案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促进档案工作切实有效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国家和省档案局关于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重要意义

档案是各项社会活动的真实记录,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将源源不断地产生各种档案。这些档案是广大农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活动的真实写照和原始记录。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对于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深化农村各项改革,维护农民合法权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档案部门、有关涉农部门及乡(镇)、行政村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牢固树立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档案工作,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基层民主政权建设以及农民群众最关心的直接利益问题,认真抓实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档案工作,为繁荣农村经济、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服务。

二、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组织管理

各级档案部门要与涉农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建立分工协作的联系制度,创建合力推动机制,齐抓共管,合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稳步发展。注重加强业务培训,采取定期上站、定期培训等形式,培养一批涉农单位、乡镇、村档案工作业务骨干,提高档案人员业务水平。要进一步加大对涉农单位、乡镇、村档案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力度。将涉农单位、乡镇档案工作纳入档案部门年度检查,以多种形式开展村级建档年度检查,以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管理服务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各级涉农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主管部门职能作用,在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和业务工作中,切实加强对本系统和职能业务范围内涉农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在安排部署业务工作的同时,要对档案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特别是对村委会换届选举,农村政务公开,土地(荒山)承(延)包、流转、租赁、出售,林权改革,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低保,各类涉农保险,计划生育等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档案资料,要及时收集、立卷、归档,做到齐全完整、安全保管。

各乡镇要认真履行档案管理工作职能,健全农业综合信息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多种形式的文件、档案、信息服务。要加强对村级档案工作的指导、培训和帮扶,使村级档案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

三、科学规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的收集与管理

(一)乡镇档案的收集与管理。各乡镇政府要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对本级各部门形成的档案资料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按有关规定及时立卷归档;配备符合“七防”要求的专用库房,配备专(兼)职档案人员。乡镇档案室除做好保管党政综合办公室的档案外,要把乡镇所属的站、所、办的档案管理纳入收集归档范围,建立健全统一的档案保管制度。同时,做好本地名人、名产和有代表性的民俗文化档案资料的收集工作。

(二)行政村档案的收集与管理。各行政村要建立村级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制度,指定专人负责村级档案的收集、管理和利用工作,并按照简化适用的原则,规范村级档案的分类、整理。农村党支部、共青团、妇联、民兵等基层组织产生的档案,列入村级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村委会换届时应进行档案交接,并按要求履行移交手续,防止档案散失。村委会应当为村级档案的科学管理和安全保管提供必要的设施和设备,具备条件的行政村要配备符合“七防”要求的专用库房,逐步实现档案管理规范化。不具备安全保管条件的行政村,可以委托乡镇代为保管档案。

(三)农户档案收集与管理。要大力推进农村家庭建档工作,农村科技示范户、种植、养殖专业户、文化中心户等要把家庭成员基本情况,宅基地审批手续,耕地、山林、草场、池塘水面承包,种植、养殖生产技术,生产经营协议契约、劳动力技能培训,婚姻生育,奖励与优抚,健康体检、医疗保险、养老保障等资料收集齐全完整。在当地档案部门的指导下,规范整理。存放在防水、防火、防尘、防霉、防虫、防鼠、防晒等符合安全保管的位置。

四、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服务水平。

各级档案管理、涉农部门要积极主动收集涉农信息,整合涉农档案信息资源,深化开发利用,加强编研工作,对那些与农民有关的科技信息、市场信息、致富信息、政策信息、历史文化信息进行归纳、整理、汇编,提供利用,进一步拓宽农民全面了解信息的渠道,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档案信息服务。

村级档案管理篇10

关键词:行政村档案;管理;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1-0056-0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推进的系统工程,既是长期的发展方向,又是紧迫的现实任务,也是历史的选择,实施并完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档案工作在其中所发挥作用的领域也非常广阔。泰顺作为山区县,做好档案工作,服务于泰顺新农村建设,意义非常大。我们作为档案工作者,一方面要全面领会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另一方面要结合上级的部署,脚踏实地,以甘于奉献的精神,立足于泰顺实际,努力发挥档案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一、泰顺县行政村档案工作现状

笔者对泰顺县行政村档案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一次调研。据调查显示,目前泰顺县510个行政村建档率仅占20%,其中会计档案统一实行集乡代管,其他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则较为混乱。在泰顺县510个行政村档案管理人员当中,有496人没有经过档案业务培训学习,383人是初中毕业,394人年龄超过45岁,他们文化底子薄、年龄偏大、档案知识薄弱、业务素质低,难以适应新时期农村档案工作。

二、泰顺县行政村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产生的原因

近年来,通过开展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实践看,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平衡,经济条件好与经济条件差的档案工作存在着很大差异。但综合起来看,情况不容乐观,有的行政村档案管理工作几乎瘫痪,文件材料残缺不全,门类单一,有的行政村档案成捆堆放,大量珍贵的档案资料流失于个人手中,档案资料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这种状况的存在,不但不利于村庄的长远发展,也给村庄自主建设、自我管理埋下了隐患,影响了社会和谐与稳定。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领导认识不到位。行政村的领导是一个村的核心,村领导的思想认识决定了一个村的发展方向。多数村领导档案意识和档案法制观念不强,不仅没有把档案工作摆在应有的位置,而且没有充分认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作用,觉得档案袋里不出政绩,档案里也出不了粮食,增加不了农民的收入,不建立行政村档案村里照样能发展,造成了这项工作的薄弱。

2.档案人员的基本素质不高。有的行政村虽然配备了档案人员,但绝大部分是村干部兼职档案工作,档案基础知识和业务技能缺乏,再加上责任心不够强的原因,应归档的文件没有及时归档整理,或者归档好的文件材料残缺不全,使档案管理工作处于无序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档案服务功能的发挥和档案工作顺利开展。

3.文件材料形成量少,不规范。一般来说,行政村档案材料大体上有与农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与农民利益密切相关的以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村管理方面的十多个类型。这些文件材料,是农民生活情况的真实记录,是广大农民维护自身利益的重要保证,是农业、农村和农民情况的重要信息资源。而大多数行政村在归档时,收集的大多数是乡镇下发的文件,而涉及本村自身工作中形成的文件相当少,除与乡镇或村(村民)签订的一些合同外,几乎没有形成其他文件材料。从档案中反映不出村“两委”、村组织工作职能以及行政村的历史面貌。文件材料不规范,“三笔一纸”、任意用纸、规格不统一的现象严重。

4.档案整理欠规范。有的行政村虽然保存了一些档案资料,但没有根据上级档案部门关于农村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制定适合本行政村实际的规范的档案收集、整理、保管等制度,没有将应归档的文件材料完整的收集起来,档案的归档范围及管理随意性较大。有的甚至零乱分散地保存在历任村干部家里,谁经手,谁保管,一人一只箱,一年一包账,档案基础工作非常薄弱。

三、加强泰顺县行政村档案工作的几点建议

要改变泰顺县行政村档案工作滞后现状,推进泰顺县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上一个新台阶,笔者认为需要完善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突出档案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作用。村级档案是行政村历史和发展的真实记录,反映了农民生产生活和村务活动的基本面貌,健全村级档案工作,对于保障村民合法权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推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应从加强领导入手,从基础性、长远性的高度把档案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1)加强宣传,争取领导重视很重要。有人说“档案工作老大难,老大支持就不难”,这话确实不虚。大多数行政村档案处于“三无”状态,无库房、无装具、无专人保管。要想改变这种状态,必须首先提高村领导特别是分管领导的档案意识。这就要加强宣传《档案法》、上级会议和文件精神,宣传档案为提供工作查考、解决纠纷、产生经济效益的典型事例。同时村档案员要做到勤汇报、多宣传,努力提高领导的档案意识和法制意识。(2)纳入考核,完善督查机制很重要。档案工作要想改变那种“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态,必须争取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并完善督查机制。这样即使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也会使他们说起来也好,做起来也好,忙起来也好,都不得不要。(3)讲究方法,提高服务意识很重要。全县村经济条件、档案工作基础、档案人员素质都不一样,情况复杂。我们必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能一刀切,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以取得最好的效果。对于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民档案员我们必须多讲解实际操作少讲理论,多讲村级建档如何与农民、农村的利益息息相关。并且要耐心讲解,以情动人,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2.抓业务培训,提高行政村档案工作人员的整体水平和档案意识。做好档案工作,人是最重要的因素。目前,针对村档案工作人员兼职多、流动性大、业务水平不高的情况,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村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增强他们的档案意识和重视程度。(1)拿出专门时间,举办档案业务培训班,无偿培训新上岗基层档案工作人员,重点学习村级档案归档范围、整理方法、实际操作技能等内容,为圆满完成各自的档案工作任务打下坚定的基础。(2)积极主动与有关部门协调联系,在组织、农业、水利、林业、民政等许多部门和单位每年的培训中,增设档案管理方面的培训。(3)针对一些档案人员已具备一定的档案基础知识,但动手能力较差的现状,应采取以会代训,现场观摩,互相交流的方法,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其业务能力。

3.坚持“以人为本”,开展村级档案服务工作。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实现这个目标的的难点在农村,重点在农民,这既关系到经济发展全局也关系到社会稳定。档案工作的开展就是要一切从农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紧扣农民关心的热点问题,开展档案服务。(1)要建立村民档案,要将村民自然情况、受教育程度、收入、健康状况、就业情况等内容全部记录在案,并且要及时更新相关信息,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提供服务。(2)要及时收集和完善国家土地管理的政策法规、规章,包括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和补偿机制等文件,向农民提供利用,使农民做到心中有数,有效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3)要建立完善农村剩余劳动力档案。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产生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他们盲目地涌向城市,由于信息缺乏和无一技之长,很多人失望而归,给社会稳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要建立完善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档案,并与劳动部门联合,将劳动力资源与劳动力市场结合起来,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4.大力开发村级档案信息资源,不断创新利用工作的方式方法。我们要抓住建设新农村的机遇,通过多种途径,充公发挥档案的信息作用,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就业、社会保障、基层组织建设等工作提供服务。尤其要注重发挥档案的科技信息作用,为部分村民解决技术资料、生产工艺等方面的困难,指导农民科学生产,增加收入,为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服务奠定基础。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努力将村级档案室建成农民致富的信息中心和农民接受教育的基地。二是档案室要利用政务公开栏等多种形式公布致富信息和有关农民致富的方针、政策等。三是鼓励有条件的村编写《村史》、《大事记》、《基础数字汇编》等编研材料。四是为及时准确地提供利用,各村除编制案卷目录外,还应编制多种内容的专题目录。

总之,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使村级档案更好地为发展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小康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池汉珍.浅析新时期村级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eB/oL].lqda.省略.

[2]程大荣,陈彩娟.加强村级档案管理提高村级档案服务功能[eB/oL].cj.zjgsu.省略/zk/2007/zkw1/ms.doc.

[3]胡振萍.拓展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服务新领域[J].中国档案,2006,(11).

[4]何章高.着力开拓镇村两级档案工作[J].浙江档案,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