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评价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1:11:01

教师评价方法篇1

论文摘要:以“学生评教”为主要方式的教学水平评价方法改革,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运用行为评价、问卷调查和访谈对行为评价法的适应程度进行分析,提出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方法改进建议。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国外采用“学生评教”的方法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美国的大学非常重视教学水平评价,重视学生评教。国内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在北京师范大学对教师教学进行简单的质量评价后,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参考依据。一些学者也认为,以学生评教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主要指标正是体现对这种教学水平进行检查、评定的需要。

一、教师教学水平评价的困惑

教学工作的特殊性使衡量和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不仅是一个棘手的实践问题,也是一个理论难题。当教师的授课极具魅力,能够吸引学生听课,能够将复杂的理论变成通俗易懂的内容,其讲解能够与学生达成某种一致的时候,学生乐于听讲,这是否就可以说该教师的教学水平高呢。事实上,现实中往往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教师的科研水平非常高,讲授的课程也非常受欢迎。这是任何人都会表示支持的情况。在大学里,能够将科研与教学都做得很完美的教师,可以说是非常少见的。

二是教师的科研水平非常高,但其讲授的课程并不受学生欢迎。我们知道,一个教师的科研水平高,是以一定的时间投人为代价的。这样一来,该教师就不可能有更多的精力去钻研教学。有时候,科研内容与教学内容是不一致的,教师科研的内容并不一定是学生感兴趣的,那么教师的教学效果就难以保证。即便教师的教学内容与其科研对象是完全统一的,仍然无法将两者统一起来。因为科研惯常使用的是逻辑思维,运用的工具是抽象术语,采用的是书面化语言和叙述方式。而教学活动使用的是口头语言,且不能出现大量生僻的概念术语。逻辑思维虽然是必要的,但不一定占主导地位,于是便会出现教学语言与科研语言不一致的情况。可见,科研与教学有时候是有冲突的。

教学上,教师应该是居于客体的地位,而非主体的地位,因为教学是双边活动,而不是教师单边的活动,教师必须根据情境条件进行教学设计。而在科研中,教师的思维可以是非逻辑的、跳跃式的,这种方式不能应用于教学活动中。

三是教师的科研水平不高,但是讲课善于煽情,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往往认为这些课程是最好的。必须承认,这部分教师善于形象思维、善于语言表达,这是他们的优势;但从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而言,他们还达不到要求,也很难搞出科研成果。但是这部分老师却非常善于知识传播,他们能以学生理解知识的方式进行教学,比较适合学生的口味,所以很受学生的欢迎。

那么,受学生欢迎是否是评价教学水平的根本标准呢?要探讨这个问题,必须涉及另一个更为根本问题,即教学的目的是为了知识传授还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因为这两者并不完全统一。知识传授是指最新知识的传授,而不是固定知识的传授,这是大学教学和中小学教学的根本差异所在。可以说,对教学水平进行高低评价是很难的,我们不能运用一些简单化的方式来进行评价,必须考虑影响教学效果的多重因素。

二、现有教学水平评价方法的局限性

从现有的高校教学水平评价方法看,其局限性是相当明显的,其准确性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所起作用较为有限。高校一般采用教师授课、学生打分为主。学校制定评价标准,确定分值,学生根据评估标准进行打分,最后累加总分加以平均。这种评估形式最大的弊病就是随意性较大,对教师和学生双方缺乏必要的约束,有时会造成师生之间的矛盾对立。

从学生方面说,对自己较为喜欢的教师,打分一般较高,而不甚喜欢的教师打分相对较低。为了获得较高的分数,教师只要平时注意和学生接近即可达到目的。据笔者近几年来对福建师范大学的调查发现,学生对教学水平评价的重视程度呈逐年递减的态势。一年级的学生最为认真,82%的学生都能根据评估表格标准认真打分,评价结果基本真实可靠;二年级学生态度次之,仍有61%的学生认真打分;三年级学生中,认真打分的学生只占30%,有30%的学生是胡乱打分,40%学生持无所谓态度;四年级学生打分最不认真,认真给教师打分的同学不到20%,50%的学生是胡乱打分,余下的同学则干脆弃权。学校对不认真打分的学生是没有办法加以约束的。

从教师方面说,假如某教师因学生评估得分较低而受到某种程度的惩处,该教师就可能在期末考试时加大试题难度作为回应。这也是学校没有办法加以约束的。这种情况虽是少数,但其负面影响却很大。由于评分过程受诸多因素影响,评估的分数本身难以反映教师教学的真实水平,有时候,得分高的教师不一定比得分低的教师强。

三、改革教师教学水平评价的设想

在绩效评价方法体系中,有一种方法叫行为评价法。该评价法是假定相应的行为理论研究带来相应的绩效,通过对被评价者表现出来的行为来进行绩效评价。行为评价法引申到教师的教学水平评价中,就是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行为来进行教学水平评价。

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行为分为有效行为和无效行为。有效的教学行为是能对学生起作用并带来实际学习效果的行为;无效的教学行为不能对学生起作用或起相反的作用,不能带来实际学习效果的行为。在既定的教学环境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有效的教学行为,主要受到教师的能力、努力和角色(任务)认知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能力是由教师个人的特征和所拥有的知识与技能决定的;努力是指个人在完成任务时所运用体力上或心理上的力量;角色(任务)认识是指个人认为在工作中应努力的方向,或者说是教师对完成教学工作所必需的活动和行为认识。因此,通过行为评价法确定教师在教学工作过程中的有效行为,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师的个人特征,更能直接体现教师的教学在学生身上所产生的效果。因此,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行为评价法具有较高的适应程度,适合作为主要的评价方法。

教师评价方法篇2

1 高等教育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性

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是学校生存的生命线,通过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既可以准确地了解学校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又能收集学生对教师教学的信息反映,对教师改进教学及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2 国内独立学院的教师评价模式

目前,越来越多的独立学院认识到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并且在绩效管理方面尝试做了很多工作,期望通过绩效管理考核进行教师评价,使广大教师能围绕学校总体目标不断改进和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实现学校整体水平的提升。然而从实际情况看,许多独立学院的教师评价模式实施效果并不理想。

表1是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绩效管理办法中对教师的考核评价模式。

3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教师评估已有评价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

3.1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教师评估已有评价方法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教师年度考核于每学年末进行,从工作量、学生评教、督导评教、学部(系)评价四个方面考核教师工作绩效。教师工作量依照有关办法确定;学生评教情况由两学期学生网上评教系统成绩平均后取得;督导评教由两学期督导听课记录所给定的成绩平均取得;学部(系)评价主要是评价教师的团队合作和敬业精神,由本学部(系)负责人直接给出或以不记名的方式由本学部内部人员投票得出。每项考核均采用十分制。教师的工作量权重为40%,学生评教权重为30%、督导评教权重为20%、学部(系)评价权重为10%。教师年度考核总成绩由上述四项加权得出。

3.2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教师评估方法存在的问题

3.2.1 考核标准设计的缺陷

近十年来,独立院校的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机制的大胆探索和创新,它在吸收民间资本办学以满足群众的教育需求、繁荣地方经济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独立院校重点是突出一个“独”字。独立学院实施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独立进行招生,独立颁发学历证书,独立进行财务核算。教育部要求,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应主要面向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要创造条件加快发展社会和人力资源市场急需的短线专业。因此,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既要达到本科生应具备的理论基础,又要有相对突出专业技能,应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

所以,对独立院校的教师评价标准既要符合高等教育普遍的评价标准,又要符合独立院校特有的评价标准。以上述的教师理论课程课堂评价指标和学生评价教师的指标为例,我校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估采用了目标导向模式,指标体系的设计常用目标分解法,按照教学质量的相关因素对目标逐级分解,同时使各级指标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以便明确可测。评估力求体现教育规律和全面,对现有教学有明确的导向作用,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指标体系的设计仍然基本参照公办一二本高校的评价模式。对独立学院教学结果特色凸现不够,例如不同学科、不同类别的教学在培养目标、教学方式、讲练比例等方面也有很大差异,应在指标体系中有所反映。其次,定性评价不足。指标体系中影响教学结果的无形因素性问题的设计不够,如学生评价教师的指标中对学生的情感意志等心理指标在教学中的反映不够。

3.2.2 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所要求的标准在评价指标体系中不突出

我校的《课堂教学质量标准》也还是按照公办一二本院校的评价体系来做的,独立院校的“独”字表现在哪里呢?难道能做到课后辅导耐心及时,按要求布置、批改作业就能培养出“本科应用型”人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独”在哪里呢?考试方式体现了创新特色吗?

3.2.3 考核评价信息准确收集的问题

在评估指标确立后,准确收集各项指标的信息就显得最为重要了。我们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借助日常管理程序收集数据,如从规定上报表中提取信息;抽查或普查方案,个别访谈或小组座谈;专家组或委员会评议等。

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指标采集和处理中存在误差。如目前常用的学生评教的调查方式涉及的学生人员其成熟认知事物的能力参差不齐,不能保证采集信息对评价充分有效。由于缺乏基层管理机构层次(比如本校的教研室层次还较薄弱)对日常教工基本表现数据的常态记载收集或信息不完整,信息处理有误差及效率较低等,都会影响到最终真实的评价结果。

4 独立学院教师评价方法改进的对策

4.1 在评价观念上树立人本的评价理念

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看,以人为本,就要求关注教师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教师的个体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其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价值。现有独立学院的评价考核过程是由学校制定出评估考核办法,根据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品德、能力、出勤、业绩等方面的表现加以量化,由校行政主管部门的评价者对教师进行评价。这种评价体系由于完全比照企业其实效性值得商榷。高校教师是准知识型员工,在教师评价中应该充满人性关怀,充满同情与理解,尊重每个被评价者独特的精神世界和心灵体验,通过评价活动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帮助其自我成长。

4.2 构建更为完善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由三者构成:评价考核方法和工具,评价考核程序,评价考核与激励机制的完美结合。三者的基础是方法和工具的开发与确定,而最关键的是设计出精细、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

4.3 在学生评价上提高准确度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的工作效果要在学生身上才能得到体现,因而对教师的评价,学生最有发言权,但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如何真实反映事情的本源而不掺杂任何情感因素也是一个较难解决的问题。班主任和教师及学校都要对学生有个正确引导,培养其明辨是非和正确辨别是非的能力。

4.4 合理应用评价结果

教师评价不仅仅是对教师工作进行管理的方式与途径,更是让教师从评价反馈中获悉自己的不足,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促进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提高。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说,要达到愉悦和承诺的结果,愉悦是说教师被考核评价后,能愉快接受自认为较为合理的结果。承诺是说教师被考核评价后,经过正确的归因愿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绩效。

参考文献

[1] 曹江培.360 度考核法在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中的应用[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2] 同勤学.基于BSC理论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研究[J].决策参考,2010.2.

[3] 张提.论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4] 郭健.论360度反馈在教师绩效评价中的运用[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4.

教师评价方法篇3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2a-0067-02

要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效率,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他们愿学、乐学语文。教师要恰如其分地使用评价语言,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语文的信心。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提高评价语言的有效性,让课堂充满魅力。

一、课堂评价语言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实质内容。教师的课堂评价应该是有感而发的,但是当前很多语文教师都陷入了“机械化”评价的模式,评价语言单一,缺乏实质性的内容。久而久之,学生会觉得教师的评价是一种敷衍,会对教师的评价失去期待,甚至产生厌烦情绪。长此以往,教师的语言评价就会丧失魅力,难以调动学生的情绪,课堂也会很呆板。

(二)只夸不批。新课改要求教师更关注学生,更尊重学生。很多教师为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在课堂e一味表扬学生。这种评价会让学生盲目自信.不能让学生认清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还有一些教师为了体现对学生的激励,对一些回答失误的学生也是不停赞赏,这对学生是一种误导,违背了评价的原则,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提高课堂评价语言有效性的方法

(一)委婉指出学生有待改进的地方。课堂教学中,无论是肯定评价还是否定评价,都要恰到好处。许多教师认为在语文学习中肯定评价的作用要远大于否定评价,不论学生怎么回答,都给予鼓励。在这种氛围下,学生很容易自满,会慢慢丧失对事物的客观认识。因此,教师不能一味地肯定,也不能一味地否定,要把握好评价的“度”。教师的评价应以学生的学习状态、性格等因素作为参考依据,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发言中的不足之处,并主动思考加以完善。

例如《窃读记》文中有很多细节描写都是极为精妙的,教师在教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精彩段落时,一生读“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时,总是读不出作者对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教师这样评价:“你读得很认真,但是老师觉得你没把作者读书时的心情表现出来,怎么表现出作者爱读书呢?”第二个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把握住了“急忙”这个细节,相比第一个同学有了进步,教师这样评价:“老师从你的朗读中感觉到了作者急于读书的心情,但是这种感觉并不强烈。”第三个同学抓住了“急忙、饿狼、贪婪”这几个细节,读得非常有感情,老师这样评价:“你读得非常有感染力,老师好像看到了一个眼里闪着渴望光芒的作者。不过,你要感谢前两位同学,是他们启发了你。”这样的评价就很好地掌握了度,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都体验到自己的成功之处。

(二)正确把握课堂评价的时机。教师要把握评价的时机,有时需要即时评价,及时激励和表扬学生,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坚定的自信心;有时需要延时评价,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或作出的回答不予以及时评价,而是把评价的时间适当向后拖延,给学生留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例如,一位教师教学《穷人》一课,是这样展开的。

生:渔家的屋子里只有一个火还没有熄灭的炉子,外面寒风呼啸,屋子漏风的,屋里怎么可能是温暖的呢?而且渔家的屋子是个小屋,炉子、食具、床挤在一起,这样小的屋子怎么能说是舒适的呢?

师:是啊,厨房、餐厅、客厅、卧室都合在一起了而且又漏风,怎么能算是温暖、舒适的呢?看来,列夫・托尔斯泰这位大文豪也不过如此,用词不当的毛病还需要我们来帮助修改。对你们大胆向权威挑战的勇气,我由衷地表示敬佩!请大家再读课文,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生读课文,―会儿又有两个学生举手。

生:外面狂风怒吼,又黑又冷,而小屋即使漏风,肯定也不会有多大。更何况小屋里还生着火炉。所以跟外面比,家里相对来说还是温暖的。

师:有道理!你能联系上文的内容来思考,说明你已掌握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读书方法――联系上下文。

生:桑娜的丈夫一大早就驾着小船出海,到晚上还没有回来,他这时还在大海里跟风浪搏斗呢!很危险。而桑娜坐在家里,靠着火炉在补帆,跟丈夫相比。应该说是舒适的了。

生:我认为文章表面上写渔家“温暖而舒适”,实际上是为了反映渔家生活的艰难和贫穷。

师:是吗?为什么这样说呢?

生:那样一个在我们看来简陋无比的屋子,对渔家人来说,就算是“温暖而舒适”的了,可见他们对“温暖和舒适”的要求是极低的。读到这里,我感到渔夫一家的生活是多么艰难!

师:从“温暖而舒适”居然能看出渔家的生活艰辛,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在这一点上我不如你们,因为我没有想到这一点,你们是我的老师,谢谢!同学们,只要我们在阅读时真正动脑筋,一定会有新发现!

事实证明,如果教师平时能把握好评价的时机,巧用延时评价,就能让学生拥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引导他们深度思考。

(三)运用幽默的语言。教师要明确评价并不仅仅是语言上的激励,教师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也能起到积极的评价作用。因此,教师评价时欣赏的目光、赞许的点头、鼓励的微笑、表扬的手势等,都能向学生传递一种赏识的态度,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认可和评价。教师借助幽默含蓄的评价艺术,能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幽默的评价语言,绝不只是为了博得学生一笑,它在给学生以愉快欢悦的同时,促使学生深入思索,从而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

例如,在教学《七律长征》时,有的学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时,总是软绵绵的,读不出红军不畏艰险的气势,教师可以这样评价:“老师觉得你口中的红军不大愿意远征呢,是不是被万水千山吓住了呢?”而有的学生在读“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时,读得慷慨激昂又喜形于色,教师可以这样评价:“告诉老师,你是经过了万水千山,经过了千锤百炼的红军吗?怎么读得这么好,就像是亲身体验过一样,太精彩了!”当然。教师也可以引用学生喜欢的广告语作为评价语,在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教师可以这样评价:“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老师就相信你能更好。”这种多样化的评价语言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也深受学生的喜欢。

教师评价方法篇4

关键词:高校教师;自适应;教学质量;量化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3-0053-03

一、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现状与问题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到发展变革时期,如何通过提高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毕业生,是高等教育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因此,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对高校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考核与评价。合理、公正、客观的教学质量考核与评价方法能够确保教师履行教师职责,激发教师对于教育事业的热情,提高教师开拓创新的能力,对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1]。目前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学科研本末倒置

多数高校由于自身发展的需要将科研放在首位,教学次之。而大学对教师的考核和评价重点也放在科研创新上,通常科研方面的考核占七成以上,教学方面的考核不足三成。从而导致高校教师忙于申请科研项目、拉课题经费、写论文等,不能安心于教学工作。

(二)教育教学经费不足

据统计,当前我国高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仅为发达国家的五分之一。由于多数高校重科研轻教学,导致教育教学经费相对于科研经费显得很少。多数年轻教师由于没有科研项目,只能靠基本工资和较少的教学薪酬生存,降低了这些教师教书育人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三)忽视学科专业发展的非对等性

高校在进行教师教学考核和评价时往往用一个标准,比如:用统一的尺度(薪酬/单位教学工作量)量化所有专业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忽视了某些教师在一些更新较快的专业(如:计算机、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等)所投入的更多的教学工作量,降低了这些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创新性。

(四)缺乏量化学生评价指标

学生的反馈评价是教师教学质量考核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但在很多高校,学生所做的教学反馈内容过于抽象宏观,缺乏明确的、量化的指标,导致学生对于教师的评价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取得相应的考核成效。

(五)教书育人方式单一

目前多数高校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完成教书育人,以及课下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教学形式相对单一,没有采用更多灵活、适应性强的教学方式,如:CDio(构思―设计―实施―运行)教学、竞赛指导、导师制、班主任制等。

(六)缺少教学成果衡量标准

相比于科研工作能够用科研成果的数量量化(如:论文、专利、专著、课题等),教书育人成果的评价没有定量的指标体系。学校学院的考核、教学督导的检查都是定性的评价(优秀、良好、合格等),教师的教学贡献没有具体的量化。并且这些流于形式的评价没有与教师的薪资挂钩,导致教师没有积极性创造更多教学成果。

基于以上几点,高校教师的教学质量没有被明确的量化。虽然教学中“量”可以通过所教授课程的学时以及毕业设计指导学生数目来体现,但教学中“质”却没有量化,从而导致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考核与评价缺乏实质性办法,影响高校教学水平的深化提高。本研究在总结当前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考核与评价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自适应式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考核与评价的量化方法。抛砖引玉,以期各高校教师共同研究解决。

二、自适应式的教学质量量化评价方法

本文提出的方法主要考虑到教学中“质”的因素,让高校教师根据自身教学特点灵活选择相应的教学工作,适应教学质量考核与评价的标准。教师薪资是教学质量考核与评价的最直接体现,和传统的考核和评价方法相比,本方法增加教学中“质”的因素来计算教师的薪资待遇,同时扩展教学工作量范畴,如公式1所示,教师可以灵活地根据自身专业情况和教学特点选择某几项教学工作量。

薪资待遇=∑薪酬/单位教学工作量×工作量i×完成质量i(公式1)

公式中的i代表第i种教学工作形式,下面将分别详细阐述教学工作量i和完成质量i。

(一)理论教学

教师理论授课工作量的计算方法如公式2所示,考虑到学科专业发展的非对等性,引入课程特点系数(如:难易程度、双语课、新兴专业课程等),完成质量的计算方法如公式3所示。

工作量=课程计划学时×学生人数×课程特点×职称系数×合班系数(公式2)

完成质量=学生评价×50%+教学督导的评价×30%+学校学院的评价×20%(公式3)

学生评价包括以下指标体系(每一项量化的分数为0―10分):教师对本课程熟知情况;板书或ppt制作情况;教学语言情况;内容丰富程度;学以致用情况(实际中的案例引入等);育人情况;课堂互动情况;教学效果;作业布置及批改情况;课外辅导情况(答疑、建立网络交流平台等)。

教学督导评价包括以下指标体系(每一项量化的分数为0―20分):备课情况;教案或ppt制作情况;教学方法使用情况;课堂互动情况;教学进度。教师出现学校认定的教学事故(减50分)或差错(减30分)。

学校学院的评价包括以下指标体系(每一项量化的分数为0―20分):教师的整体专业水平;教学改革方式;学生学习情况;课程平均成绩;学生的反馈。

(二)实验教学

教师的实验授课工作量和完成质量的计算方法与理论教学相同,但其中各项评价的指标体系与理论教学不同。

学生评价包括以下指标体系(每一项量化的分数为0―20分):提前安排预习实验内容;实验内容与理论课进度同步;实验目的与过程讲述清楚;教师实践动手情况;实验指导情况。

教学督导评价包括以下指标体系(每一项量化的分数为0―20分):实验课程与教学计划同步情况;实验讲解情况;实验指导效果;实验报告批改情况;实验完成情况。教师出现学校认定的教学事故(减50分)或差错(减30分)。

学校学院的评价包括以下指标体系(每一项量化的分数为0-20分):教师的实践能力;实践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情况;实验成绩;学生的反馈。

(三)导师制

在本科阶段引入导师制,主要作用是在课堂外,专业教师对于学生专业学习的系统指导,针对每个学生自身的特点和知识掌握情况制订详细的、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执行措施和最终要达到的效果,让每个学生的学习更有目标,能够较快地融入专业课程的学习。教师承担导师制教学工作的工作量计算方法如公式4所示,完成质量的计算方法如公式5所示。

工作量=单个学生教分×学生人数(公式4)

完成质量=指导成果×60%+学生评价×40%

(公式5)

指导成果包括以下指标体系(每一项量化的分数为0―20分):大学生开发性(创新性)项目试验(校级,省级,部级);学生科技竞赛(院级,校级,省级,部级,国际级);学术论文(核心,ei,SCi,会议,期刊);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

学生评定包括以下指标体系(每一项量化的分数为0―20分):导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导师的师德;制订计划、措施的内容;辅导交流的频次;自身专业知识提高情况。

(四)班主任制

在本科阶段引入班主任制的主要目的是,对一个班级的专业学习情况进行整体了解,并从总体进行专业指导,根据学生特点,形成专业学习小组,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承担班主任制教学工作工作量的计算方法如公式6所示,完成质量的计算方法如公式7所示。

工作量=单个班级教分/年×合班系数(公式6)

完成质量=班级成绩×30%+学生评价×30%+学校学院评价×20%+就业率×20%(公式7)

班级成绩包括四个指标体系:基础课程成绩(0―30分);专业课程成绩(0―30分);英语四级、六级考试成绩(0―20分);竞赛获奖情况(0―20分)。

学生评价包括以下指标体系(每一项量化的分数为0―20分):班主任的气质;班级规划;班会召开;了解学生情况;育人情况。

学校学院评价包括以下指标体系(每一项量化的分数为0―20分):班主任负责情况;班主任日志;班级风气;班级纪律;班级成绩。

就业率包括三个指标体系:毕业前签约情况(0―50分);考研情况(0―30分);从事本专业情况(0―20分)。

(五)课程设计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一门课程完成一个大的案例。教师承担课程设计教学工作工作量的计算方法如公式8所示,完成质量的计算方法与公式3相同。

工作量=课程设计计划学时×合班系数(公式8)

学生评价包括以下指标体系(每一项量化的分数为0―20分):提前安排预习课程设计内容;课程设计的题目与所学课程内容切合程度;课程设计内容与要求讲解情况;课程设计指导情况;教师对课程设计相关内容掌握情况。

教学督导评价包括以下指标体系(每一项量化的分数为0―20分):课程设计内容安排情况;相关内容和要求讲解情况;课程设计的题目重复情况;课程设计的指导情况;考核情况。

学校学院的评价包括以下指标体系(每一项量化的分数为0―20分):教师的实践能力;课程设计题目布置的合理性;课程设计指导的效果;课程设计考核方式;学生的反馈。

(六)毕业设计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本科毕业设计教学工作量的计算方法如公式9所示,完成质量的计算方法与公式3相同。

工作量=单个学生教分/学生×学生个数

(公式9)

学生评价包括以下指标体系(每一项量化的分数为0―20分):毕业设计任务书布置情况;毕业设计题目安排合理;检查毕业设计进度情况;毕业设计指导情况;毕业论文撰写的指导。

教学督导评价包括以下指标体系(每一项量化的分数为0―20分):毕业设计题目安排是否重复;毕业设计任务量是否达标;毕业设计检查情况;毕业设计指导情况;导师参与答辩情况。

学校学院的评价包括以下指标体系(每一项量化的分数为0―20分):教师布置的题目与专业知识是否切合;毕业设计任务书是否规范;毕业设计指导情况;毕业设计成果物;毕业论文情况(优秀,良好,中,及格,不及格)。

(七)竞赛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竞赛相关工作的教学工作量的计算方法与公式9相同,完成质量的计算方法如公式10所示。

完成质量=获奖级别×50%+学生评价×30%+学院评价×20%(公式10)

获奖级别主要是根据获得的奖项进行量化:国际级(90―100分);部级(80―89分);区域级(70―79分);省级(60―69分);其他(院级、校级)(60分)。

学生评价包括以下指标体系(每一项量化的分数为0―20分):教练的专业知识水平;竞赛信息通知情况;辅导交流的频次;竞赛资料的共享情况;协助参赛情况。

学校学院的评价包括以下指标体系(每一项量化的分数为0―20分):教师对于竞赛熟悉程度;教师的负责情况;取得的成绩情况;教师组织情况;教师培训辅导情况。

三、实施效果

哈尔滨理工大学软件学院一直在积极探索高校教师的考核与评价,尤其是探索教学工作的考核与评价,除了传统的教学内容(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还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如:导师制、班主任制、竞赛指导以及和企业合作的“定制班”,使得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工作方式,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和教学热情,也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目前,学院将继续探索教学工作的质量量化,尤其是教学工作完成的“质”的量化工作,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形成学院教书育人的良性发展。

四、展望

本文扩展了教学质量中“量”的类别,可以让高校教师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特点灵活地选择不同教学方式,增加新的教学方式,调动工作的积极性去创造多样的教学成果。本文进一步提出了教学质量中的“质”的量化方法,公正、客观地对于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考核和评价,激励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热情,形成教师努力从量化的评价标准的每个方面进行改进的动力。本方法通过量化教师教学工作的完成质量,切实解决高校教师教学质量无法进行定量考核与评价的问题。

高校最主要的社会责任就是教书育人,而科研应该是高校自身发展和教师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手段,最终还是要落实到教书上,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才是高等学校发展的根本之道。建立高校教师教学工作业绩量化的考核与评价方法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同时,完善教育的软硬件资源、增加教育事业经费以及提高教师单位教学工作量的薪酬也能切实保证高等教育的良性发展。

教师评价方法篇5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师评价;有效方法

小学英语进行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是教学内容,以此来鼓舞学生的自信心,并对学生的兴趣进行激励,需要老师采用比较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相对丰富的评价形式。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可以将课堂评价分成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等形式。本文探讨的是如何做好教师评价,提升教师评价的有效性。

一、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语言过于机械

现阶段,教师的评价语比较机械,缺乏灵活性,这种评价方式起不到互动的效果。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并没有为师生之间的语言交流创造出相契合的情景,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时,也没有起到比较好的示范作用,学生无法找到与老师进行互动的契机,在语言输入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并且一些教师的评价语言显得非常的机械,并不恰当。如果教师只是机械的进行重复评价语,这一作用自然也就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

(二)评价过程形式化问题较为严重

教师在进行评价时,过于形式化,对于教学的过程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很多时候,教师进行评价的动机就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根据已经设定好的教学方法,在学生还没有回答完之前,教师可能已经评价完毕。虽然老师的处罚点通常都是为学生考虑,希望利用评价机制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取得的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反而影响了原来的教学进程,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的评价方法,也比较生硬,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三)评价形式过于单一

u价形式的单一化,也使得一些老师的评价脱离了实际的课堂教学的内容。并且过于单一化的评价方法并不符合小学生实际的特点。在评价时过于注重评价的结果,使得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过于简单。在很多英语课堂上,教师的评价也没有考虑到实际的内容,也没有在教学的过程中较好的融入教学方法,也就无法起到引导学生关注英语课堂教学内容的效果。

二、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评价的有效方法的探讨

(一)为常用评价语提供语言输入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评价语主要包括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比如发放奖品时,所采用的表达方式,这在英语课堂上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为老师在课堂上常用的评价语提供适当的语言输入,能够加深学生对老师评价的理解。评价语本身应当尽可能的自然真实和简练,并且易懂,使学生在这种情况下能够获得互动语的输入。对老师来说,需要为学生提供较为完整的语言支架,并创造较为合理的语言情景,在对学生进行鼓励时,可以采用一些学生正在学习的句式,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得语境,还能够熟悉句型。长此以往,学生也必然能够学会如何对教师的评价进行反馈。

(二)利用评价物来衔接教学环节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评价物通常都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所采用的一些简单的物件,比如卡片和一些手工制品等。对于教师来说,其使用或者制作的评价物要尽可能的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的过程等,促使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能够强化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尽可能的发挥评价物在评价体系中的作用。当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处于比较疲惫的状态时,老师可以通过一些游戏,在游戏中给予学生一定的奖励,来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在开展不同的教学活动时,老师要合理的使用评价物,以此来衔接前后两个不同的教学活动。在这种情况下,不仅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还能够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还能起到其他方面的作用。

(三)恰当的使用评价图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练习

在小学英语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老师通常会采用评价图的方法。该方法主要是根据对学生的评价所绘制的简笔画,具有非常直观和生动的特点,比较符合小学生的实际年龄情况,小学生也比较容易被评价图所吸引,能够起到对小学生积极性进行调动的作用。对于老师来说,在使用评价图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还能够利用其来呈现出教学的主要内容,进而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语言练习。比如教师可以画出简单的圣诞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在旁边画出糖果等,引导学生学会认识这些单词,同时拓展学生的语言,最大限度的发挥评价图的作用。

三、结语

教师评价对于小学英语课程来说非常重要,具有多方面的促进作用,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内容。在评价形式方面,需要丰富评价的方式,并提升评价的科学性,以实现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在评价内容方面,要结合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潜移默化的渗透评价内容,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关注,进而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评价的作用,以实现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教师评价方法篇6

现今的高职院校大多是由原来的高专、职业大学、成人高校、重点中专“三改一补”转型而来,这部分的老教师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扎实的理论知识,但实践经验有待提高;而近十年进入高职院校的中青年教师则是所谓的“三门”教师,即从家门到大学门再到高职学校门,普遍存在着实践教学能力方面的严重欠缺。我院近年来不断的把一些中青年教师送入相关企业锻炼,缓解了“双师型”教师欠缺的难题,但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怎样在教学中评价考核“双师型”教师更能激发教师的实践热情,怎样改革创新教师考核评价方法能适应教师队伍建设发展。

1.“发展性考核评价方法”制定原则

1.1发展性全覆盖考核原则

在师德师风、教研科研能力、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等综合素质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考核评价。坚持校内教务处、人事处、督导室、院系领导、教研室、学生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与学院聘请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对教师的校外考核评价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考核,做到全方位评价其专业技术能力及专业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得体现。

(1)我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2+1”模式较多,学生为期一年的企业实践学习后,会对以往的专业课学习有了立体的认识,也会对其任课老师讲授的专业知识是否紧密联系企业实践工作有了深刻的认识体会,我院集中这部分实践学生利用网络教师评价系统对以往任课教师进行教师“后评价”,其分数计入到该教师的考核评价中,力求做到公平公正。

(2)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退休老教师担任督导,为老师考核评价,培养指导“双师型”教师成长。

(3)企业专家是对“双师型”教师的实践经验掌握程度高低最具有话语权的,我院克服企业专家工作时间繁忙的困难,派专人随机录制一学时专业教师授课录像,分课程类别聘请企业专家收看打分,使评价更加公正。

1.2考核评价指标具有可操作型

制定科学的、覆盖面全的、可操作的考核指标体系。先定性再定量,定性与量化相结合。每项考核指标必须具体明确,可测量、可观察、可操作性强,量化考核时要注重实绩、实效和佐证材料。考核评价指标、方法均应体现以人为本,引导教师发展为目的,体现考核评价的导向性。考核结果存入教师业务档案,并与职称评聘等事项相联系。

1.3动态调控指标

注重建立动态调控机制,采用动态监控方式,将考核时段细化为学中、学期、年终等,在考评中既关注教师原有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又关注其实践水平提高的过程,为教师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导性建议。对教师教学科研的各个环节以动态发展的眼光进行系统的长期的循环往复的评价,体现出教师考核评价的全面性,客观性,准确性和真实性,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的良性循环。激发教师参与实践的热情,积极引导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

2.“发展性考核评价方法”在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在此教学质量评价表中“教育教学”评价指标作为教师综合评价的重要内容,要综合、公正评价才能反映出教师的真实水平,我院在评价表中把教育教学评价分为“数量”和“质量”两项内容。(如下表)

“双师型”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表

2.1“数量”评价指标

为了鼓励教师在保证质量、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尽其所能多讲授课程,把每学期的教学数量列为一项指标考核。但对于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这四个等级职称的教师,每学期需教授学时数所对应的级档是不一样的。例如,以助教为例,承担理论教学10学时/周以上为a档;8-10学时/周为B档;6-8学时/周为C档;6学时/周以下为D档。这种安排的意义在于:由于助级教师一般为年轻教师,教学经验较少,不要安排太多课时,以便鼓励他们有更多时间多向老教师学习教学经验,多走入企业丰富实践经验。讲师则在每个评价档位上多出2学时/周,副教授则比讲师在每个评价档位上多出2学时/周,教授则比副教授在每个评价档位上多出2学时/周。各个职级评价指标动态调整彰显了“发展性考核评价方法”的特色。

“实践教学”数量评价指标则以指导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或批改毕业实习报告的总人数为考量标准,助教以每学期指导50人次以上为a档、45-50人次为B档、40-45人次为C档、40人次以下为D档;讲师较助教每个档位上多10人次;副教授较讲师每个档位上多10人次;教授较副教授每个档位上多10人次。

2.2“质量”指标

在这个评价指标上分8个层面的评价,每个层面对其评价标准理解都不尽相同,力求评价结果全面全项、客观公正反映出教师的能力水平。

被评为a档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上:备课充分,符合教学大纲、教学日历要求;上课精神饱满,仪表端庄,态度认真;讲课思路清晰,逻辑性强,突出重点;教学过程设计合理,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效率高。在教学内容上教学内容掌握熟练,语言准确、生动,动作示范准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和,教材先进适用。在教学手段上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教学手段灵活。在教学效果上重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出席率高,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讲、课堂学习气氛活跃。以此类推,被评为B档的教师在以上这些方面表现良好,被评为C档的教师在以上这些方面表现中等,被评为D档的教师在以上这些方面表现一般。

教师评价方法篇7

一、现状

我们经常见到这样一些数学课:有的教师讲得井井有条,知识分析透彻,算理演绎清晰,学生听得轻轻松松,似乎明明白白,但稍遇变式和实际问题却往往束手无策;有的教师注重精讲知识,留出大量的时间练习各式各样的习题,虽然学生解题能力尚可,但却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潜能;有的教师让少数优等生在课堂上唱主角,操作、演示、活动、汇报……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际上多数学生作陪客旁观,个别学困生更如雾里看花,不知其所以然。这些课在平时的听课活动和观摩教学中并不少见,其中有些课甚至还被评为好课。众所周知,评价具有很强的导向功能。当今数学教学存在的许多疑难问题,都与教学评价问题有关,教学评价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新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课堂教学评价应从对教师的评价转变为对学生的评价。

二、评价机制的实施

1.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评价应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评价的主体和方式应尽可能多元化和多样化,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评价应建立多元化的目标,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因此,评价应从甄别性的评价转向发展性的评价,强调评价的诊断功能和促进功能,关注学生的发展进程,强化过程评价。

在具体对学生学习水平进行评价要遵循“三个原则是:全面性;全体性;全程性。以及应该遵循的八字方针是:了解、激励、促进、反思。所谓“全面性”,指学生的学习是动态开放的系统,是多因素变化的工程,试图用单一的标准或某一项指标去评价学生的学习,是违背客观现实的。我们提出多元评价的策略就是体现了全面性的评价原则。所谓“全体性”,是依据素质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而提出来的,我们的评价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评价,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使每一个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受到启发、获益和发展。这里要强调的是个别评价与自我评价问题,要充分体现差异评价观。倘若我们忽略了差异,则面向全体学生就是一句空话了。所谓“全程性”,就是说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重要的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独立思考的过程、积极探索的过程。学生可以通过建立自己的学习过程记录,反思与调整自己的学习,寻求使自己更快成长的规律与方法。我们提出的“八字方针”是评价目的所决定的。在总体上通过评价了解自己,通过评价激励自己的发展,通过评价促进自我提高,通过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通过调整再提高。“三性原则”与“八字方针”是我们对学生学习水平进行评价的指导性意见,教学的全过程呈现两条线,一条是展现知识发生与发展的过程,这是一条明线;另外,伴随这条明线,同步运行的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暗线。通过教学评价,使明线为暗线服务,于是课堂教学发生了质的变化。

2.评价要体现评价主体的过程性和多样性

要全面评价学生,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是最有发言权的,因为学生的校园生活主要是在课堂中度过的,特别对非学业评价一定要与学科教学目标很好地结合起来,老师要结合每个学生的评价目标,对学生课内外的表现认真观察记录在课堂观察考核表和课外表现记录表中。如果出现比较突出的方面,比如:大胆发言、作业有进步、表现出浓厚的探究的愿望等就应该及时反馈给学生,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把评语写在作业本上,也可以通过学生本人写在成长档案袋中。如果出现不令人满意的表现,更要及时找到有关学生谈心,找出原因,迎头赶上。要让每个学生感受到老师时刻对自己的关心,以保持学习的兴趣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在一个单元的教学或完成某项作业后,根据课程标准和教育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知识技能、探究与实践能力、合作、交流与分享等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质性描述,判断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根据学生的基础,指出学生的发展变化及其优势和不足。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学习提出具体、合理的改进建议。教师评语的着眼点从分数或等级转移到了对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哪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的关注。学生在阅读了评语之后,获得的更多的是成功的体验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也知道了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着不足,明确了自己今后继续努力的方向。

3.评价方式

以研究学生发展为线索,建立一切为了学生的评价基准,使评价成为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彻底改变将评价游离于教学的外部并对立于评价者的被动状态。因此要着力研究如何促进教师从学生独立自主获取必要的数学知识出发,设计充分体现学生各种能力价值的备课方案的评价方法;着力研究如何实现课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成为独立的认识主体、思维发展的主体和从事学习活动的主体的评价方法;着力研究如何改变学生为完成任务而做作业的被动局面,努力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寻求自我发展的评价方法。

教师评价方法篇8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5B-0008-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评价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教育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状况,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促进教师的自我价值实现。教育教学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机制,它能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是制定教学计划的基础。然而,当前的教育教学评价仍存在很多问题。在此,笔者就教育教学评价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当前教育教学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的教育教学评价,要么只通过学生的学习状况来评价,要么以教师为中心、以教论教,把教师当作实现领导意图的工具,教师只是接受领导指令的容器。对教师进行考核,主要是根据学生的成绩进行一维评价(单维评价)。一维评价仅仅是教育教学评价的一小部分,因为教育教学评价还包括对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实现目标的程度、教学进步程度和创造力等的评价。其中,既有定量的,又有定性的。一维评价是在极其狭窄的范围内进行的,然而它的评价结果却被视为教师整体的表征,或被当作教师整个人格价值的表征,这是不合理、不科学的。不注重评价内容的综合化,不重视基本能力的评价,不重视综合水平的考查,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工作。这样的评价必将导致教育目的的异变而带来种种弊端。

很多学校在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时多采取“奖金激励法”,这是没有充分利用教师的“需要感”来确定恰当目标的一种方法,没有慎重使用物质激励。“奖金激励法”是一种能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激励因素。但不管工作好坏、做多做少,也不论工作轻重,为了追求所谓的“公平”而一味地“平均分配”,奖金就变成保健因素了,结果花钱再多也起不到激励作用。教师付出的劳动和得到的报酬应该是相当的,这样教师才会有公平感。而教师总是在进行“社会比较”,在与他人相比较时,发现比例不当或低于他人时,就会产生不公平感。学校管理者若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一社会心理因素,在工作成绩评价与劳动报酬中没有做到公平合理,就难以科学地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导致一些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有的学校采取抽签、轮流、根据需要给定、“以学生成绩论英雄”、随意投票等方式“评优评先”。这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积极性打击很大,产生了“工作不搞得先进,下力越多越挨批评”的现象,导致“工作难安排,工作效率低,事情无人管”。

有的学校采取“教师量化管理制”的方法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即:将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量化,当教师所管理的班级、学生出现问题时,从总分中扣除一定的分数。然而,教师对这种管理方式有较大的抵触情绪,有的教师甚至直接与领导争吵扣分问题,指出这种方法存在的种种不足。这种方法显然不利于学校管理,不利于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改进教育教学评价的对策

要发挥教师的积极作用,需要有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给予支持,客观、公正、可靠地评价教师各方面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并能诊断和发现教师工作中较为具体的优点和弱点,为教师自身发展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具体的反馈信息,而不能停留在笼统的结论或简单的总评等级。在评价过程中,教育要充分得到体现,满足教师的生理、社会和精神等各方面的需要。

教育教学评价要改变以往以管理者为主的单一评价主体现象。评价要“立足过程,促进发展”,形成由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共同参与评价的评价体系。通过家长评价、学生评价、任课教师评价、管理者评价和自我评价,让教师从不同角度来认识自己,让所有与教师有密切接触的人看到教师的优点,引导教师成为自律的工作者,使教师在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的共同作用下前进。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浴火重生、凤凰涅槃的过程。

教师应成为教育教学评价主体中的一员。要加强评价者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即提高教师的主体地位,将评价变成主动参与、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同时,在相互沟通协商中,增进教师和评价者双方的了解,形成积极、友好、平等、民主的评价关系,在促使教师接纳和认同评价结果的同时,促进其不断改进,获得发展。评价者不是以高身份自居,而是以参与的身份参与评价,提出意见和期望。

应建立以校为本、以教研组为基础的教学个案分析、研讨制度,引导教师对自己或同事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反思和评价。评价标准应该是多维度的,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教师。世界上并不存在认知能力强和认知能力不强的问题,而是存在认知在哪一方面有能力以及怎样体现能力的问题。每位教师都有其独特性,只要能调动其积极性,发挥其特长,他们的工作都会是出色的。评价者应对每一位教师抱以积极、热切的期望,并乐于从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实现目标程度、进步程度和创造能力等多角度来观察、评价教师,重在寻找和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发掘并发展他们的潜能。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是教育教学评价所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评价内容不断多维化和综合化,以量化的方式描述、评定教师的工作状况表现出僵化、简单化和表面化的特点,工作的生动性和丰富性、个人的个性特点、努力程度和进步都被泯灭在一组抽象的数据中。因此,除了纸笔测试等量化方法外,还要综合运用面谈、行为观察、行为记录、工作记录、工作日记和情景测验等方法进行评价。

教师评价方法篇9

【论文摘要】作为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各高校均建立了教师绩效评价体系,国内诸多学者也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研究成果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依然显现出一些不合理性。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理论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实施阶段相关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改进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理论体系提供参考。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对学校的整体发展和教师的个体发展以及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着导向作用。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反映出学校对教师工作表现和产出的评价,是关系到教师这一主体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具体而言,教师绩效评价即是通过运用现代教育评价理论,将教师工作中的实际表现与岗位职责要求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教师在多大程度上达到岗位要求的结论,进而指导教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获得自身的长远发展。

目前国内关于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所开展的研究中,大部分都是针对如何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所进行的分析,而缺乏对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整体设计的相关研究,这其中不仅包括了评价主体和评价对象的选择、评价目的和评价内容的确定以及目前研究较多的评价方法的选择等多方面问题,还包括评价结果的应用等反馈机制的建立,这些问题也直接影响了教师绩效评价过程的规范性以及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因此,通过研究绩效评价的各个方面来设计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对于指导高校开展教师绩效评价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具体内容分析

目前,针对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进行的相关研究较多,但大多是从评价体系的某一方面进行分析,如开展对教师绩效评价目的、评价方法、评价内容和评价主体的有针对性的研究,具体包括:

(一)评价目的研究

一般来说,教师绩效评价的目的有两个:奖惩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只有当高校教师评价是奖惩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统一,并以发展性评价为主时,高校教师评价体系才能更好地协调教师的自身发展与学校的整体发展,推动高校教育管理事业的发展。目前,我国高校对教师的绩效评价主要是奖惩性评价,并且在评价时过于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因此,如何科学地确定绩效评价的目的成为构建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二)评价方法研究

基于绩效评价理论的发展,对某一主体进行绩效评价的方法也日趋增多和完善。评价方法作为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它的选择不仅关系到最终的评价结果,也对评价对象后期的薪酬、福利水平和职位调动等以绩效评价结果为基础的相关管理活动产生重要的影响。然而,在对高校教师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却往往由行政管理部门来制定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组织相关人员为教师的工作结果进行打分,以此作为评价教师绩效的一种方法。在评价过程中,由于考评者和被考评者缺乏相应沟通,使得被评价教师处于被动局面,形成了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关系不对等的制度。同时,在评价结束后,评价结果也不能及时地反馈给评价对象,而只是由相关管理部门依据这一结果对教师进行相应的人事管理,这样就不能起到引导教师改进工作绩效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评价内容研究

高校教师作为实施高等教育的主体,在评价其工作绩效水平时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由于高等教育学科门类繁多,而不同学科对教师工作也有不同的要求,加之教学岗和科研岗在工作内容上的差别,目前高校评价教师绩效水平时主要是从教师的教学和科研两方面进行评价,注重教师实际工作成果,如教师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发表学术论文质量以及科研水平等。但是,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其绩效评价内容不应仅仅局限于教学和科研的成果上,还应包括对产生这一结果的过程驱动因素进行评价,促使教师关注工作结果的同时也关注工作过程,以此实现教师奖惩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的统一,实现教师个人职业生涯的长远发展。

(四)评价主体研究

由于高校教师的工作绩效不易量化,目前往往通过学生和考评专家组对教师进行评价。然而,在对评价主体进行研究时,可以发现部分学生在对教师进行绩效评价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在打分时会给老师一个较为平均的分数,这样就使得上课效果有很大差别的老师们之间的绩效评分却拉不开档次。对考评专家组成员来说,虽然在进行评价时能从较为专业和理性的角度进行打分,但是由于对评价教师上课风格的不熟悉或者出于工作上的竞争性,在评价时也会产生相应的主观偏差。因此,在对评价主体进行选择时,必须要综合考虑各主体要素的特点,力求多渠道、全面的开展对教师的绩效评价。

三、改进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的建议

奖惩性教师评价和发展性教师评价作为教师绩效评价的不同发展方向,在指导教师评价过程中都有其优越性和局限性,它们并不是互相对立的,而是可以相互借鉴并进行有机整合的。前者强调了社会对教师发展的推动作用,后者则从教师自身出发,寻求其内在的发展动力。[4]我国应当结合具体国情,从本国的教育实践出发,探索出将两种教师评价取向进行整合的有效途径,从而形成既关注教师实际工作绩效,又注重教师这一主体的内在发展动力和需求的评价体系。结合前面对相关问题的分析,下面从绩效评价流程角度出发,针对如何改进教师绩效评价体系提出几点建议:

准备阶段

在决定对教师进行绩效评价时,需要首先进行绩效评价的准备工作,主要是针对即将要开展的绩效评价工作制定相应计划,包括如下内容:

(一)确定绩效评价目的

绩效评价目的的选择,不仅对整个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思路,也为后期评定绩效评价工作的效果提供了比较的基础。在对教师绩效进行评价时,首先要明确其目的既是为了监督检验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成果,也是为了教师内在发展能力和需求进行评价,以此来对整个绩效评价工作制定相应安排。对于教师来说,通过对其工作结果进行检验,可以督促教师注重工作的完成效果。在对教师内在发展能力进行评价时,则关注教师个人能力的提高,只要其个人能力与之前相比有所进步,就能获得激励,这也使得教师个人发展与学校整体发展相互融合,从而实现学生发展的最终目的。

(二)选择绩效评价方法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针对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方法的研究日益受到了相关学者的重视,目前研究较为成熟的评价方法有:360度考核法(孙静,王蕴等,2007;秦亮生,2007;廖荣碧,2009;吕宜之,2010;曹江培,2010),模糊层次分析法(苏宁红,2007;成江晨,葛明明等,2009;黄晗,2010;),kpi评价法(唐玲,2009;王燕华,2009),平衡计分卡(郭彩琴,张正义,2006;易元红,2008;程芳,2009),dea评价法(刘和旭,2006;韦晓英,陈军义,2008)。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可以发现在对教师进行绩效评价之前,均需事先制定一个针对教师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运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师绩效进行评价。在制定评价指标体系问题上,应由相关学院的教研室和行政管理人员针对岗位的特点,通过被评价教师的自身参与,确定出有针对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在进行评价时,目前广泛采用的是双向沟通的方式,即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方式来评价教师的工作绩效,同时将自评与他人评价相结合,提高评价的准确性。

(三)确定绩效评价内容

在确定教师绩效评价内容时,应制定多元化的评价指标体系,不仅关注教师教学和科研的工作结果,也要注重对导致教师工作结果的过程驱动因素进行分析。如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分析时,应给出专业知识能力、道德素质、创新能力三个维度的评价指标,而不是只关注专业知识能力这一单一的评价维度。同时,在制定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应注意将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综合使用,在定性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以此来保证评价效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四)筛选绩效评价主体

由于教师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要性,在对评价主体进行筛选的过程中,应着重选择那些与被评价教师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的主体来进行评价。在确定好评价主体后,应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使其了解教师绩效评价的目的和意义,掌握相关的评价内容和方法。此外,还应加大对被评价教师的动员力度,使他们理解绩效评价工作对他们实现长远发展的重要性,并了解整个绩效评价工作的流程,从而积极参与到评价工作中去。

(五)实施阶段

在教师绩效评价实施阶段,需要着力解决好评价主体在评价过程中产生的主观偏差的影响。作为个体,考评者会由于之前对被考评者的印象或者基于个人某一方面的主观认识,而对被评价教师的工作绩效给出不符合实际情况的结果,这将大大影响绩效评价工作的可信度。为了消除偏差,绩效评价管理部门应在评价工作开始之前,就对各评价主体进行相应的系统培训,使其认识到评价结果对教师和学校发展的重要性,从而保证绩效评价结果的信度和效度。同时,在绩效评价实施阶段,学校还应该营造一种和谐的工作氛围,保证评价工作的开展不会影响有关老师教学和科研等工作的开展。

(六)反馈阶段

绩效评价工作仅仅是对教师这一主体进行管理的手段,最终目的仍是提高教师的工作绩效,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实现教师个人和学校整体的长远发展。目前部分学校在对教师进行评价之后,就直接将结果封闭起来,而不与被评价教师进行相应的沟通交流,使得绩效评价工作流于形式,教师的绩效水平也没有得到有效地提高。绩效评价的反馈和结果的有效应用是提高被评价主体工作绩效的关键,学校在教师评价结果出来后,应通过绩效面谈,及时地将信息反馈给被评价教师,使其了解自身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的优势和不足,针对其存在的问题共同商讨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进而扬长避短,提高个人能力。同时,也可通过制定绩效改进计划,来对教师绩效水平的改进进行追踪,最终实现教师工作绩效的提升和个人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结语

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作,需要高校主管部门和教师自身共同努力,以推动双方的共同发展,并最终实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从目前相关的研究来看,无论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没能很好地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在分析教师绩效评价理论体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但仍需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杜栋,蒋亚东.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的业务流程再造[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02).

[2]刘利,许秀川,王钊.高校教师绩效评估的误区及对策[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03).

教师评价方法篇10

关键词:教师评价;奖惩性教师评价;发展性教师评价

abstract:inareflectionofrewardandpunishmentofteachersonthebasisofevaluationofthedrawbackstothedevelopmentofteacherevaluationofthecharacteristicsofthesignificanceoftheprincipleofindexsystemwerediscussed.

Keywords:teacherevaluation;teacherevaluationofrewardsandpunishments;thedevelopmentofteacherevaluation

前言

教师评价,从目的上分可分两种类型:一是奖惩性教师评价,二是发展性教师评价。奖惩性教师评价以奖励和惩处为最终目的,通过对教师工作表现的评价,做出解聘、晋升、调动、降级、加薪、减薪、增加奖金等决定。这种教师评价势必影响教师的坦诚态度,很难指望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而发展性教师评价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最终目的。它是一种双向的教师评价过程,建立在双方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和谐的气氛贯穿评价过程的始终。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以英国为首的一些发达国家开始摒弃奖惩性教师评价,推行发展性教师评价,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欢迎。许多教师称赞这种教师评价既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措施,而且是纠正缺点、发扬优势的有效途径,更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教育改革。据英国学者希尔兰兹(Shields)主持的一项调查表明,发展性教师评价在教师中间产生了相当大的热情,绝大多数教师都认为参与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有价值的活动,甚至是一种享受。因此,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王斌华先生,利用在英国访学的机会,专门研究并撰著了《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一书,将发展性教师评价问题系统的介绍给我国教育界。面对知识经济时代,面对新世纪的新教育,面对知识创新和教育创新对教师的新要求,我们不能不反思我国的教师评价!王斌华先生的著作正好为我们的反思提供了思想和思路。近几年来,我国已有学者在尝试运用这一理念构建教师的评价模式。

一、对我国教师评价的反思

我国自公元606年隋炀帝设科举制以来,从古代教育评价到现代教育评价,虽然对教育评价的功能有较为全面的认识,但着重发挥的还是其鉴定选择功能,而激励改进功能长期得不到很好的发挥。教师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重视的是其评价的鉴定选择功能,即多是利用评价选聘和奖惩教师,忽视教师评价激励改进功能的发挥,难以实现教师发展的目标。近几年在我国教师评价中经常用到的“优性劣汰”,“奖优罚劣”,“末位淘汰”,“能者上、庸者下”等等,都充分反映出我国教师评价中以奖惩为目的的鉴定选择功能发挥到了极致;然而,“以评促改(建)”也仅仅是在奖惩前提下教师的被动改进,离促进教师积极主动的发展仍有“二万五千里”。这种教师评价主要着眼于教师过去已具备的素质、已承担的职责和已取得的工作成就。评价的目的就是看教师是否符合校方的要求,做出是否续聘和奖惩的判断。这是世界上(包括英国在内)众多国家仍然沿用的关于教师评价的做法,也是教师评价的重要功能之一。

但仅发挥教师评价的鉴定选择功能、实现教师评价的奖惩目的的评价是不完全的评价,是一种终结性的面向过去的评价;而对教师评价的激励改进和导向功能的忽视,不利于面向未来促进教师的发展。王斌华教授认为,奖惩性教师评价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促进改革,但这种动力是自上而下的,常常只能引起少数人的共鸣和响应;而不是自下而上的,引起全体教师共鸣和响应的。比如,由于经济制约只能奖励少数优秀教师,即使经济条件允许,也根本没有足够的职位使得所有应该得到晋升的优秀教师获得晋升的机会。目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中的“人才工程”,就是奖惩性教师评价的结果,虽然对造就优秀教师和稳定教师队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对全体教师的最优发展很难说就是有利的对策。从根本上讲,这种教师评价面对的是教师中的“少数”人,难以引起全体教师的重视,也难以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更难以促进全体教师的发展。鉴于此,人们已逐步认识到发挥教师评价的激励改进和导向功能之重要,近年来“以评促改(建)”,“评价不仅仅是为了奖惩,而是为了促进发展”等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发展性教师评价思想的科学运用指日可待。

二、发展性教师评价的特点

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形成性评价,它不以奖惩为目的,而是在没有奖惩的条件下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王斌华教授认为,发展性教师评价的主要特征是:1.学校领导注重教师的未来发展;2.强调教师评价的真实性和准确性;3.注重教师的个人价值、伦理价值和专业价值;4.实施同事之间的教师评价;5.由评价者和教师配对,促进教师的未来发展;6.发挥全体教师的积极性;7.提高全体教师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8.扩大交流渠道;9.制定评价者和教师认可的评价计划,由评价双方共同承担实现发展目标的职责;10.注重长期的目标。可以看出,发展性教师评价,在评价方向上立足现在、兼顾过去、面向未来,不仅注重教师的现实表现,更加重视教师的未来发展,重在促使教师自身的“成长”。在评价过程中,特别重视培养教师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强调评价者要对教师的过去、现在作全面了解,根据教师过去的基础和现实表现,规划其未来的发展目标;评价者和教师共同协商制定发展目标,并创设条件,促进教师努力达到发展目标。发展性教师评价,以促进发展为目的,是一种依据目标,重视过程,及时反馈,促进发展的形成性评价。主张在宽松的环境(不以评价结果作为奖惩依据)促进教师自觉主动地发展,从而实现教师个体的发展目标和自身价值。发展性教师评价,重视提高教师的参与意识,发挥其积极性。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以促进教师发展,以教师为核心,以发展教师个体为理念的教师评价。注重教师的个人价值,评价目标和评价计划要由评价者和教师协商制定,双方认同,把实现教师个体发展目标和实施评价看作是双方的共同职责;发展性教师评价重视多渠道交流信息,提倡同行之间互相评价;提倡由教师自选评价者。发展性教师评价认为,教师是发展的主体,评价是通过系统地搜集评价信息和进行分析,对评价者和教师双方的教育活动进行价值判断,实现评价者和教师协调的发展目标的过程。发

展性教师评价,运用了管理理论和心理学理论关于“个人在组织中的价值”理论――作为个人,他们希望并且能够掌握自己的发展方向和未来前途,在组织的目标范围之内评价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决定和实现自己的发展需要。依据此理论,发展性教师评价强调教师个人在学校中的价值,相信教师个人具有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同时承认教师个人的发展需要与学校的发展需要。因此说,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对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需要和学校需要的融合,对于促进教师的心态与学校氛围的融合,促进教师现实表现与未来发展的融合……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发展性教师评价意义

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促进教师发展需要与学校发展需要统一和融合的有效策略。学校的总体发展需要与教师个体发展需要的统一和默契,是教育改革与发展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从这个意义上看,学校如何通过有效的举措,将教师的个人需要与学校的需要巧妙地融为一体,是教育管理与教师评价的根本任务,这也正是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意义之所在。作为学校核心要素之一的教师,其个人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有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更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两种高级的需要,需要持久的动力。教师关于尊重方面的需要主要表现为自尊心、自信心,对能力、知识、成就和名誉地位的追求,渴望得到组织和同行的承认和尊重;而自我实现的需要则表现为喜欢做其适宜做的工作,发挥其最大的潜力,充分展现个人的思想、情感、兴趣、愿望、意志、能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并不断地自我创新和发展。教育实践证明,如果学校的需要与教师的需要融合统一,使教师获得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那么教师在工作中必然表现为:自动、思想集中于高质量高效益完成任务、团结协作、能同他人打成一片、对小事超然处之、不斤斤计较、不死板、自治、具有非恶意的幽默感、勤于思考问题、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无偏见、不盲从、人际关系密切和谐等等。这些表现也正是教师应该具备的核心素质,不具备这些素质的教师,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不可能的。因此,发展性教师评价认为,作为学校要素的教师,都会有某种独特的需要。对进入学校工作的教师来说,所面临的困难是:一方面要在他人建立的学校内做出贡献,另一方面又要千方百计满足自己的个人需要。而学校所面临的困难是:如何通过有效的措施,驾驭教师个体的独特才干,融合教师个体的需要与学校总体的需要。发展性教师评价就是要谋求克服教师个体需要与学校总体需要之间分歧的有效策略,以实现教师和学校的发展目标。

发展性教师评价,摒弃奖惩性教师评价通过招聘、选拔、岗位安排、上岗转正、转岗、监控、纪律处分、辞退等手段强制性地将教师的个人需要纳入学校需要轨道的做法,主张研究两者之间的分歧,通过协商等途径找到双方满意的、促进共同发展的解决方法,使教师心情舒畅、真心实意、富有成效地为实现学校目标而奋斗。发展性教师评价,扬弃奖惩性教师评价基于“经济人”理论,而采用金钱和奖励刺激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做法,最大限度地满足其尊重和自我发展的需要,从社会、心理方面来鼓励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教师的工作“士气”(态度)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发展性教师评价主张通过满足教师社会、心理方面的欲望而提高其工作“士气”,达到大面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之目的。发展性教师评价,主张民主与法制的统一,最大限度满足教师渴望获得必要信息的需要,学校对他们的期望,他们享有的权利、权力和职责、义务,他们是否有权参与目标系统的制定,他们应该努力达到的发展目标,他们实现目标的达成度,他们的工作和学习是否合乎组织的要求,能否缩小个人需要与学校需要之间的距离。发展性教师评价,在实现了个体目标与学校目标统一的前提下,促进了“官”与“民”的融合,减少了学校中的内耗,有利于实现教师利益和学校利益最大化的融合。发展性教师评价,通过教师与学校利益融合,在缩小教师心态和学校氛围之间差距的过程中,促进了教师心态与学校氛围的相互适应,形成健康的学校氛围并逐步实现高度的融合。发展性教师评价,评价教师的现实表现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鉴定和“奖惩”,而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的未来发展,最终实现促进教师现实表现和未来发展的融合。等等。总之,发展性教师评价认为,要实现学校的总体需要和目标,不仅要依靠组织的力量,而且更为主要的是要依靠教师的努力和积极性,尤其要依靠全体教师的主动性、合作精神和凝聚力。

四、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原则

发展性教师评价原则是人们基于对发展性教师评价规律的认识,对发展性教师评价活动的基本要求,或者说它是发展性教师评价活动所依据的根本法则和准则。发展性教师评价除了具备教师评价的科学性、导向性、客观性、教育性、可行性、量质性、民主性、改进性等原则外,有自己的几条独特性原则。这些原则是:1.发展性原则――发展性教师评价将立足点放在教师的未来发展方面,而不是放在通鉴定选择续解聘、升降级、加减薪等奖惩性方面。教师评价的根本目的已不再是为了奖惩教师,而是为了促进教师和学校未来的发展,教师评价结果要与教师的奖惩严格分隔开来。2.三全原则----即全员评价、全程评价和全面评价。全员评价是指面向全体教师,不是面向少数优秀教师或少数不称职教师,也就是说,包括领导和职工在内的全体教职工都要接受评价;全程评价是指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对教师工作的全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的、长期的、反复的评价;全面评价是指要对教师的素质、职责和绩效,在全面掌握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的评价。3.保密性原则――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成败完全取决于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坦诚布公,因此确保教师评价材料的保密是争取教师积极参与评价过程的关键。教师评价的材料应视为教师个人的保密文件,严格限制无关人员接触这些材料。4.双向性原则――发展性教师评价非常重视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校内与校外间的沟通,鼓励全体师生员工、学生家长以及校外有关人员积极参与教师评价工作,要求评价过程务必是一种双向过程。另外,发展性教师评价最终要达到教师个体与学校整体、少数教师与全体教师、现实状况与未来发展的双向发展目标。

转贴于

五、发展性教

师评价的评价指标体系

发展性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是教师个体与学校整体发展目标的具体化。英国政府在赋予国务大臣推行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权力时指出:“教师的表现主要在于:(a)履行他们的职责,(B)从事其他有关的活动。”不久,咨询、调停和仲裁委员会的协议又进一步明确了教师评价的内容:“教师评价应该对教师工作加以描述,这种描述将全面反映出教师的教学工作以及教室以外承担的其他职责。”学校在制定和实施教师评价的过程中,务必注意如下四点:1.依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编制切合实际的评价指标体系。2.让所有教师参与讨论修订指标体系,从而使其明了教师评价的具体内容。3.评价双方(尤其是评价者)都要接受专门的评价培训,掌握必要的评价思想和方法。4.要根据实际不断调整“有效教学”、“低效教学”、“称职教师”、“不称职教师”等评价的核心概念。这里给出发展性教师评价的一般指标体系,仅包括教师评价的各级指标,至于各指标的权重和评价标准,使用者可结合实际具体制定。

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评价机制的核心问题,是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评价的指标体系,有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教师的科学指标体系,并按评价指标体系对教师进行评价,就会使广大教师自觉地走上实施素质教育的轨道,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进行教学,要求学校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提供教师发展的条件和环境,进而促进了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根据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思想和适宜于中小学教师评价的研究,我们试拟定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中小学)教师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应由三个维度的评价指标构成:即素质评价指标(反映教师基本素质的指标);职责评价指标(反映教师工作状况的指标)和绩效评价指标(反映教师的工作成效)。其中素质评价指标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基础,职责评价指标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关键,绩效评价指标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

1.教师素质指标

1.1思想道德素质: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对本职工作的事业心;敬业爱岗;热爱学生;为人师表。

1.2文化理论素质:现代教育观念(学生主体观念、全面素质的教育质量观念、教会学生学习的观念、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观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观念、竞争与合作的观念、质量与效益的观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观念);文化科学素质(相关学科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实践经验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教学能力素质(规划设计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表达能力、诊断评价能力、理解交往能力、教研科研能力);专业发展(技能与知识、潜能、培训的需求、期望)。

1.3身体心理素质:广泛的兴趣爱好;热情诚恳;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自我调控能力;坚强意志品质;民主平等合作精神;期望与理想;忍耐与坚持。

2.教师职责指标

2.1育人管理职责:围绕办学目的和办学思想开展的工作;学生的思想道德关怀;满足学生获得尊重、信任、公正待遇的需求;满足学生获得帮助的需求。

2.2教学科研职责:学习环境的组织(气氛、教室布置、教学资料的利用);教学工作(教学准备与教学规划、教学方式与教学任务的适应性、教学方式与学生需求的适应性、教学任务与学生需术的适应性、循序渐进与连续性、学业评定与进步的监控、纪律);教科研工作(研究与教学的适应性、研究与学校发展的适应性、研究与自身发展的适应性)。

2.3协同工作职责: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教师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教师与其他部门的关系、教师与校外机构的关系);行政工作(参与教研组工作、参与年级组工作、参与学校工作、参与其他工作)。

3.教师绩效指标

3.1育人管理成效: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有实效;所带班级班风、学生品德好;全体学生获得了尊重、信任、公正的待遇;满足了全体学生获得发展的需要。

3.2教学科研成效:教学氛围好;教学资料得到充分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教学准备充分;教学任务适当;教学方式方法恰当;学业成绩评定科学;遵守教学纪律;教科研成绩显著。

3.3协同工作成效:教学关系融洽;工作关系协调;参与教研组、年级组、学校等组织的相关工作。

转贴于

六、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方案与一般步骤

任何一项评价工作都以一定的评价目的为出发点。在开展评价工作之前,必须首先明确评价目的,并以此为“灵魂”制定评价方案。发展性教师评价方案一般要求包括:为什么评?由谁来评?评什么?怎样评?即明确评价目的、确定评价者、制定评价指标体系、选择评价方法和步骤。

为什么评?即评价的直接目的是什么,这是任何一次教师评价工作在其开展之前必须首先明确的问题。一次特定的发展性教师评价,其主要目的是对教师工作的现状做出诊断,找出教师工作中问题,根据评价所获信息,及时改进教师工作,调整教师发展计划,或是对教师工作的条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为学校调整发展目标服务。显然,由不同评价目的决定的评价,在组织、内容及方法上都是很不相同的。这是发展性教师评价方案首先要回答的问题。

由谁来评?即确定评价者,对于绝大多数教师来说,知道谁将担任自己的评价者是非常重要的。评价一位教师的工作表现需要具备专门评价知识的人来担任评价者,一个可以信赖的评价者必须公正、坦率且始终如一,掌握娴熟的评价技能。在中小学教师评价中,一般由同行的同事或同行的管理人员担任评价者,负责对教师的工作表现做出评价。在发展性教师评价中,确定评价者务必谨慎行事,以教师可以接受为准则。确定评价者可以采用双向选择、逆向选择和组织统一安排等方法。

评什么?即是对教师作全面的评价,还是作某一侧面的评价,是评这些因素还是评那些因素的问题。这一问题不解决,教师评价就无法进行。在影响学校教育质量、办学水平的诸因素中,有些因素是至关重要的,不对这些因素做出评价,评价就会失去实际意义。有些因素是次要的,忽略了它们,对评价的结果影响不大。因此,一次特定的教师评价应该主要抓住那些因素,这是评价方案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就是依据评价目的和原则制定评价指标体系。

怎样评?即评价的方式方法问题,主要包括如何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评价结果的反馈方法、评价活动的组织方法、选择评价时机的方法等。发展性教师评价是建立在课堂听课、评价面

谈、学生的学业、教师对学校工作的贡献等基础之上,教师就应明确采用何种方式方法,搜集和处理何种类型的信息。比如,怎样搜集有关班主任、学科教师或年级组长工作的信息?怎样搜集教师教学方面的信息?怎样搜集教师为课外活动做出贡献的信息?怎样获得教师课堂教学的信息?怎样获得教师师德的信息?等等。

发展性教师评价的一般步骤为:评价的准备、评价的实施、评价结果的处理、评价结果的反馈。评价的准备包括组织准备和方案准备;评价的实施包括初次面谈、收集信息、评价面谈、复查面谈;评价结果的处理包括处理收集到的评价信息、做出价值判断、确定发展目标;评价结果的反馈包括写出评价报告、反馈评价信息、建立评价档案。

主要参考资料

1)王斌华著《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刘尧《教师业务水平的量化考核研究》[J]《高等教育问题研究》19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