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项目管理办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1:14:12

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篇1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区水利科技项目管理,促进水利科技项目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提高水利科技管理水平,为水利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水利科技投入是科技进步、科技创新的必要条件,是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和科学治水方针的基本保证。要大力采取“工程带科研”的措施,切实加大水利科技投入力度。

第三条水利科技项目管理实行立项审查制、专家评估制、合同管理制和项目负责人制。

第四条

第二章项目立项

第五条项目实行立项审查制。申报水利科技项目,需填报《水利科技项目申报书》,并提供《水利科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报材料于每年8月底前报水利厅科技主管部门。水利厅科技主管部门根据水利科技发展规划和年度水利科技工作重点,对申报项目组织专家进行立项审查,提出评审意见。对审查后提出列入计划的科技项目,由水利厅审定后下达。

第六条项目申报和承担单位。水利厅所属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各盟市水务(水利、水保)局和计划单列市水务(水利)局所属科研所(站)及有关大专院校。鼓励科研、院校、生产单位联合承担,发挥各自专长,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第七条项目实行合同管理制。项目批准立项后,水利厅科技主管部门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水利科技项目合同书》。

第三章项目实施

第八条项目下达部门、归口管理部门和项目承担单位要各负其责,互相合作,密切配合,共同组织好项目的实施工作,必要时,应成立项目协调领导小组,加强对重大项目的领导和协调。

第九条项目承担单位应严格按照合同规定的内容和要求,认真组织科技力量,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跨年度项目必须在每年12月底前报送项目计划实施报告,反映项目进展情况、经费投入情况以及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

第十条项目实行项目负责人制。项目负责人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协议、明确权限,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的研究内容、研究计划、项目管理、完成时间、成果质量和资金使用负全责。项目完成后接受验收和审计。

第十一条项目实行专家评估制。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水利厅科技主管部门将组织专家进行中期评估或检查,对执行不利的项目,要及时予以调整或撤消,并对造成损失的项目追查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的责任。

第十二条项目执行过程中,由于出现无法克服的技术困难,需对项目研究目标、内容和进度进行变更时,由项目承担单位提出申请报水利厅科技主管部门。经水利厅科技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进行调整计划和变更合同。对于未经批准,自行变更不按计划执行以及终止的,停止下拨该项目经费,并收回已下拨的科技经费。同时,项目承担单位或项目负责人三年内不准再申报和承担水利科技项目。

第四章项目验收与鉴定

第十三条项目完成后,项目承担单位应及时申请项目验收或鉴定。推广应用类项目一般申请验收,技术研究类项目一般申请鉴定。水利厅科技主管部门在收到项目验收或鉴定申请报告后,应尽快组织验收或鉴定。

第十四条申请验收项目,需提交验收申请报告、项目技术报告、工作总结报告及经费使用说明等材料。水利厅科技主管部门初审后,即可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按照合同要求进行验收。对验收不合格的项目和未按合同要求如期验收的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应继续履行合同。在项目未经验收之前,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不得再申报或承担新的科技项目。

第十五条申请鉴定项目,需提交鉴定申请报告、鉴定申请表、项目研究成果报告、工作总结报告、经济效益分析报告、检索查新报告和应用效益证明等材料。经水利厅科技主管部门审核后,按照科技成果鉴定办法,由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进行鉴定。

第五章经费管理

第十六条水利科技项目经费实行专款专用,按合同和年度计划执行情况分期或分年度拨款,可以跨年度使用。项目承担单位依据合同和项目实施进度,编报年度经费预算,经审定后按规定程序下拨经费。项目经费的预算按有关资金管理办法执行。

第十七条项目承担单位要健全财务会计制度,加强对项目经费的管理,保证专款专用,不得挪用、滞留。承担单位的配套经费也应按进度及时、足额到位。对违反经费使用规定,不按照项目预算执行的,将停止拨款直至追回已拨资金,予以通报,并追究有关方面和项目负责人的责任。

第六章成果管理

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篇2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管理,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我们制定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二oo五年三月二日

附件: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以下简称“创新基金”)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暂行规定的通知》([1999]47号)等,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科学技术部是创新基金的主管部门,财政部是创新基金的监管部门。科学技术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管理中心”)负责具体管理工作。

第三条创新基金的使用和管理遵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遵循诚实申请、公正受理、科学管理、择优支持、公开透明、专款专用的原则。

第二章支持条件、范围与支持方式

第四条申请创新基金支持的项目需符合以下条件:

(一)符合国家产业、技术政策;

(二)技术含量较高,技术创新性较强;

(三)项目产品有较大的市场容量、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四)无知识产权纠纷。

第五条承担项目的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在中国境内注册,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

(二)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和服务业务;

(三)企业管理层有较高经营管理水平,有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

(四)职工人数不超过500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30%,直接从事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

(五)有良好的经营业绩,资产负债率合理;每年用于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的经费不低于销售额的5%;

(六)有健全的财务管理机构,有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合格的财务人员。

第六条创新基金以贷款贴息、无偿资助和资本金投入的方式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一)贷款贴息

1、主要用于支持产品具有一定水平、规模和效益,银行已经贷款或有贷款意向的项目;

2、项目新增投资在3000万元以下,资金来源基本确定,投资结构合理,项目实施周期不超过3年;

3、创新基金贴息总额一般不超过100万元,个别重大项目不超过200万元。

(二)无偿资助

1、主要用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新技术、新产品研究开发及中试放大等阶段的必要补助;

2、项目新增投资一般在1000万元以下,资金来源基本确定,投资结构合理,项目实施周期不超过2年;

3、企业需有与申请创新基金资助数额等额以上的自有资金匹配;

4、创新基金资助数额一般不超过100万元,个别重大项目不超过200万元。

(三)资本金投入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七条在同一年度内,一个企业只能申请一个项目和一种支持方式。申请企业应根据项目所处的阶段,选择一种相应的支持方式。

第三章项目申请与受理

第八条科学技术部每年年初制定并年度《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若干重点项目指南》,明确创新基金项目年度重点支持范围。

第九条科技型中小企业申请创新基金,应按管理中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申请须知》准备和提供相应的申请材料。

第十条企业提交的创新基金申请材料必须真实可靠,并经项目推荐单位推荐。推荐单位是指熟悉企业及项目情况的当地省级科技主管部门。推荐单位出具推荐意见之前应征求省级财政部门对项目的意见,并将推荐项目名单抄送省级财政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项目推荐单位和管理中心要采取公开方式受理申请,并提出审查意见。受理审查内容包括:资格审查、形式审查、内容审查。受理审查合格后,管理中心将组织有关机构和专家进行立项审查。对受理审查不合格的项目,管理中心自收到项目申请材料之日起三十日内在创新基金网站上发出《不受理通知书》。

第四章项目立项审查

第十二条立项审查方式包括专家评审、专家咨询、科技评估等。由管理中心根据项目特点选择相应的立项审查方式。

对技术、产品相近的项目采取专家评审的方式。对跨学科、跨领域、创新性强、技术集成、技术领域分布相对分散的个性化项目,可委托科技评估机构评估。

第十三条创新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包括技术、经济、财务、市场和企业管理等方面的专家,由管理中心聘任或认可,并进入创新基金评审专家库。专家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对国家和企业负责的态度,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坚持独立、客观、公正原则;

(二)对审查项目所属的技术领域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对该技术领域的发展和所涉及经济领域、市场状况有较深的了解,具有权威性;

(三)一般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年龄一般在60岁以下。

第十四条承担创新基金项目立项评估工作的评估机构须在经科学技术部和财政部认定的评估机构中选择。评估机构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独立企业或事业法人资格,并在有关管理部门注册、登记;

(二)有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三)评估机构应从事过评估或科技咨询等工作,并具有一定经验;

(四)有良好的业绩和信誉;

(五)经过相关专业培训。

第十五条专家应依据评审、评估工作规范和审查标准,对申请项目进行全面的审查,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审查意见。在审查过程中,专家可通过管理中心要求申请企业补充有关材料或进一步说明情况,但不得与申请企业及有关人员直接联系。必要时管理中心可委托专家组到申请企业进行审查。

第十六条为保证创新基金项目立项审查的公正性,审查工作实行回避制度。属下列情况之一时,专家应当回避:

(一)审查专家所在企业的申请项目;

(二)专家家庭成员或近亲属为所审项目申请企业的负责人;

(三)有利益关系或直接隶属关系。

第十七条评估机构和专家对所审项目的技术、经济秘密和审查结论意见负有保密责任和义务。管理中心尊重评估机构和专家的审查结论意见并给予保密。

第十八条管理中心根据评估机构的工作质量及行为规范情况,对评估机构实行动态管理和科技信用评价管理。管理中心于每年底向科学技术部、财政部报告有关情况并提出调整意见。

第十九条管理中心根据项目申请资料和立项审查结论意见提出创新基金立项建议,报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审批。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可对项目进行复审。

第二十条经科学技术部、财政部批准的项目,应在创新基金网站以及相关新闻媒体上立项项目公告。公告之日起2周内为立项项目异议期。

第二十一条创新基金项目实行合同管理。管理中心在异议期满后应与立项项目承担企业、推荐单位签订合同,确定项目各项技术经济指标、阶段考核目标以及完成期限等条款,同时将合同抄送项目所在地省级财政部门。对于有重大异议的项目,管理中心暂不签定合同,并对项目进行复议。需撤消项目时须报科学技术部和财政部同意后执行。

第二十二条立项审查未通过或未获科学技术部、财政部批准的项目,管理中心将在创新基金网站上发出《不立项通知书》。不立项项目的申请企业当年不得再次申报项目。

第五章项目监督管理及验收

第二十三条省级科技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项目的日常监督管理和验收工作;省级财政部门负责对本地区创新基金的运作和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并参与项目的验收工作;管理中心依据本办法负责制订《创新基金项目监督管理和验收工作规范》,并组织实施项目监督管理和验收工作,分析总结项目执行情况。

第二十四条项目监督管理主要内容包括:

(一)项目资金到位与使用情况;

(二)合同计划进度执行情况;

(三)项目达到的技术、经济、质量指标情况;

(四)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措施。

第二十五条项目监督管理的主要方式:

(一)项目承担企业定期填报监理信息调查表(半年报、年报)。

(二)省级科技主管部门应实地检查项目执行情况,并提出监理意见;省级财政部门应定期抽查项目执行情况,并对创新基金使用管理情况提出报告。

(三)管理中心根据需要,对部分项目进行实地检查。

第二十六条管理中心根据企业定期报表、地方监理意见、实地检查等,提出项目执行情况分析报告,并报科学技术部、财政部。

第二十七条项目承担企业因客观原因需对合同目标调整时,应提出书面申请,经管理中心批准后执行;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发生重大违约事件的,管理中心可按合同终止执行项目,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第二十八条项目验收工作原则上在合同到期后一年内完成。需要提前或延期验收的项目,企业应提出申请报管理中心批准后执行。

第二十九条创新基金项目验收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合同计划进度执行情况;版权所有

(二)项目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

(三)创新基金项目研究开发取得的成果情况;

(四)资金落实与使用情况;

(五)项目实施前后企业的整体发展变化情况。

第三十条一般项目由省级科技主管部门组织验收;100万元以上的项目由管理中心组织验收。管理中心依据《创新基金项目监督管理和验收工作规范》,对项目进行综合评价并分别做出验收合格、验收基本合格、验收不合格的结论意见,报科学技术部、财政部。

第六章附则

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篇3

第一条为了规范区装备制造业科技合作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省科学技术厅、市人民政府、市区人民政府三方签定的《市区装备制造业发展科技合作协议书》和《省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省科学技术厅(以下简称省科技厅)、市人民政府每年各安排资金50万元人民币,市区人民政府每年安排资金100万元人民币,即三年共安排600万元人民币设立“市区装备制造业发展科技合作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

第三条成立由省科技厅、市人民政府、市区人民政府组成的“市区装备制造业发展科技合作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理委员会),下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在区科技局。由省科技厅和市科技局、区科技局具体协调相关合作事宜,合作专项的日常工作由区科技局具体负责。省科技厅对合作专项进行指导并负责项目指南的审批,参与项目评审、验收及资金监管等工作。

第二章专项资金的使用方向及开支范围

第四条专项资金主要为申报省级(含省级,下同)以上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培育和储备新项目。专项资金仅支持中小企业申报的科技类项目,对未承担过省级以上创新基金项目任务的企业、未接受过省级以上创新基金支持的新项目给予支持。

专项资金重点支持高、中、低压电器元件及成套设备和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两个方向的新产品(新品种、新技术)研究、试制、中间试验等科研项目以及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能力方面的项目;区为中小企业创新服务的装备制造和科技信息平台建设。

第五条科技合作专项资金的开支要符合应用技术研究开发经费开支的相关规定。科技合作管理委员会及办公室的工作经费在本专项资金中提取,比例控制在总经费3%以内。

第三章项目及专项资金管理

第七条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要职责:受理申报专项资金项目;聘请专家对申请资金的项目进行审查、评估;根据专家评审建议提出专项资金年度支持项目意见,报科技合作管理委员会审批;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对开发性项目和重大项目进行中期监理与评估,以及项目完成后的验收鉴定;向科技合作管理委员会报告专项资金的年度使用情况并接受管理委员会的监督。

第八条专项资金项目原则上每年受理申报和审批一次,项目申报受理时间一般为1月1日至3月31日。申报单位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提交《区装备制造业科技合作专项资金项目申请书》及相关材料;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由3-7名有关专家组成的评审小组对项目进行评审;经评审的项目,在当地政府媒体进行7天公示后,无异议的项目,报管理委员会批准立项,并签订《区装备制造业科技合作专项资金项目任务书》,项目实施期限一般为2年。

第九条项目管理实行项目负责人制,项目负责人对项目享有充分的自并同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或技术依托单位须提供项目合同中确立支持的工作条件。项目负责人与其所在单位或技术依托单位之间的责、权、利须在项目任务书中予以明确。

第十条项目负责人按要求于每年的11月20-30日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提交当年的《区装备制造业科技合作专项资金项目年度执行情况报告》。因客观原因,项目承担单位需要对项目的目标、进度、经费进行调整或撤销时,项目负责人应提出书面申请,由所在单位签署意见,报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核准后方可执行。

第十一条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应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与管理,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形成的知识产权、仪器设备等资产,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形成的新技术、新成果需要进行技术成果鉴定的,按照科技成果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二条实施项目完成后,项目承担单位应按照项目任务书的要求,提交《区装备制造业科技合作专项资金项目结题申请书》,编报项目经费决算,并提供工作总结、技术总结等相关资料报科技合作办公室,由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组织验收工作。

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篇4

1、科技管理信息化的作用

科技管理信息化是科技宣传与服务的重要窗口,通过把大量的科技政策法规和信息在网上,并及时更新,社会各界足不出户就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所需信息,接受科技管理部门提供的科技服务,并可以对科技管理部门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科技管理部门也可以通过此途径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了解社会公众对科技服务的要求,使科技部门以管理为主转向以服务为导向。

1.1提高办事效率和科技管理水平

目前的科技管理体系,是基于传统工业化时代的工作模式建立起来的,实行信息化管理后,必然会由于手段的创新而有创新的科技管理方法,这将导致科技管理改革,提升相关部门的科技管理能力和水平。比如每年项目申报都是在一段时间内完成,实际上,科研项目并不是只在那几个时间段才开始研发,企业或社会也并不是只在那几个时间段才有进行新科研项目研发的需求,我们是否能支持科研项目组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申报科技项目?再比如项目监管,现有的科技管理领域有“重立项、轻管理”的问题。一年可能立项几十个甚至几百个,有的项目还要持续好几年,如何监管好这么多的科技项目,一直是科技管理部门面i临的难题。还有,仪凭人脑对纸面信息的简单分析,很难对科技经费投入结构是否合理做出准确判断。但有了信息系统后,以上这些问题都可以从某种程度上得到解决。在没有信息化手段的时代。我们只能采取传统方法管理。通过实施科技项目管理系统,可以有效促进科技管理改革,提高办事效率,从而提升科技主管部门的行政能力。

1.2促进科技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科技管理信息化的灵魂是科技管理,信息化是手段,实施管理信息化,有利于打破部门分割的制约,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将以前由单一业务处室实施的项目审批流程,改革为通过多业务股室联合审批的过程。以项目受理为例,以前是计划股初选,通过后再分发给业务股室处理,信息化改革后,审批过程由业务股室、专家评估、分管领导审批的模式,促使项目立项更加科学化,规范化。通过建立科技项目系统,优化了科技管理的业务流程,提供统一的申报人口和管理入口,为项目提供依据,并建立了资信评价系统,使管理落实到人和单位,从技术的角度杜绝重复申报的情况。同时,由于信息集中存储和高度共享,对不同用户、管理者均保持一致,根据不同权限划用,各类型用户可经授权获得需要的数据,管理部门各业务股室之间可以分享管理数据.不再各自为政,在管理部门内部还可以实现完全透明,促进科技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1.3节省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

信息化建设,除初建时期购置硬件设备和开发软件需较大的经费投入外,日常运转可节约大量经费。这方面国外已有许多成功经验。如欧盟国家实行了电子政务,使政府预算每年减少20%,总金额达140亿欧元;美国国家环保署统计,将一些环保资料送上网络,比通过邮局发送要节省开支500多万美元。科技管理部门实行电子政务,大量的文件、简报、报表通过上网,每年可减少一笔不小的纸张、印刷和邮寄费。

2、惠安县科技管理信息化的实现

单位信息化建设一般分四部分建设内容,即网络、oa、网站、业务系统。2010年以来,惠安县科技局信息化建设围绕科技管理信息化应用、部门网站建设、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安全保障等方面内容,规划实施了“惠安县科技信息网建设”、“惠安县科技局oa系统专项建设”、“惠安县科技项目申报系统”等专项,内容涵盖了部门网站建设、实施、政府信息公开、科技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等科技管理信息化工作。

2.1惠安科技信息网站

惠安科技信息网站于2000年建设,2004年~2005年从县科技三项费用安排专项经费36万元,用于农村科技信息网建设,2010年又重新改版,整合惠安县农村科技信息网,强.化惠安科技信息网站,网站名称改成惠安县科技110网站。网站选择微软公司的net的平台和配合SQiServer2008数据库进行开发,网站页面力求简洁、布局合理,栏目设置力求实用性、导向性、清晰方便用户。根据惠安县科技局职能设置政府信息公开、通知公告、内设机构、科技新闻、政策法规、视频点播、办事指南等主要栏目。

2.2科技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科技主管部门通过科技项目引导科研方向,推动相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创新。长期以来,科技主管部门一直在探索科技项目的管理方式。建立网上项目申报管理系统是科技主管理部门在探索科技计划管理,创新管理理念、转变管理职能实践中,形成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流程。项目管理系统根据科技主管部门的工作需求,对人才资源、物质资源、资金资源和信息资源进行规范和集中管理,实现科技项目管理从申报、立项、进度监控、结题验收、成果鉴定等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

目前惠安县科技项目管理系统管理惠安县专题项目、重点项目两类项目。用户分为科技管理部门业务科室、项目承担单位,专家用户三类。申报流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它要经历公告、项目申报、项目立项、项目签收等环节。

惠安县科技项目管理系统结构图如下:

惠安县科技项目具体操作程序:首先申报单位网上注册,将单位代码证作为附件上传,申报受理中心审核单位信息。申报单位注册成功以后,在线填写项目申报书并提交。业务科室受理申报书,分别整理并提交评审专家进行评审,专家给出项目评审意见后,业务科室汇总交由相关部门进行联审,最终确定项目是否立项。系统管理员将立项的项目反馈给申报单位。立项的项目承担单位在网上填写科技项目合同书。项目完成后由承担单位网上申请项目验收,由县科技局组织专家进行验收或成果鉴定。本项目申报系统在2011年底开始运行,节省了大量的工作成本,同时还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2.3科技局0a办公自动化系统

传统办公模式,缺少重要信息传递和工作流程环节,经常会出现以下问题:一是各部分的信息传递和事务交接仍然由人工完成,容易出现差错;二是难以实现信息的共享和集成,无法实现协同工作,及时沟通;三是信息和工作流程相分离,缺少至关重要的随时记录,使工作监控和评估困难重重。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oa办公系统应运而生,实现了真正的网络化办公环境和无纸办公。惠安县科技局oa办公自动化系统于2012年设计完成并在单位全面普及,实现了全员使用,并基本上实现了单位内部收文、办文、发文办理过程的无纸化办公;实现了单位内部跨部门办理,局领导参与办文环节,办文过程进行了痕迹保留;建设电子公文库,设计部署了电子公文档案管理软件和电子公文数据库,将2010年以来的全部公文整理、加工,纳入电子公文档案系统,实现了oa系统与电子公文库的无缝集成。目前局机关各股室与下属单位的公文传输,实现了系统平台内纵向的公文传输。办文质量和效率都得到极大的提升。整个oa自动化办公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模块组成:公文模块、电子公文、政务信息、办公信息、文件库、个人事务、干部学习库。

(1)对外信息功能

①电子公文模块:新建电子公文一领导会稿一局长签发一选择发文范围;

②公务信息模块:新建信件一领导签发一承办人。

(2)内部公文流转

通过公文办件模块下的收支办件、收文阅件功能进行内部流转。流转程序如下图:

3、科技管理信息化的几点思考

3.1领导重视是推进单位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高技术、高效能、高投入的现代化基础建设,所涉及的硬件设备、软件系统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来购置。再则,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使工作业务的处理像是一条流水线作业,各个工序之间存在着前后关联、上下互动的关系,最终工序的“操作工”往往是领导,如果领导认知和重视程度不够,就会在领导的最终工序积压,最终导致整个生产的停滞。惠安县科技局信息化建设之所以能得到较快发展,可以说直接得益于领导的重视和亲历亲为。局长亲自抓信息化建设工作,将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协调和管理工作交由办公室承担,建立信息化建设方案以及相应的制度。从科技情报研究所抽调人员成立信息中心,承担机关的信息化建设中的技术维护、信息安全与保密等具体工作,解决电子政务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突发问题,排除技术故障,开展培训和技术咨询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规定从2012年8月开始全面推行网上无纸化办公;上班后和下班前必须登陆办公自动化系统处理公务;在外出差,要及时上网浏览信息,保证重要文件的及时处理。领导们以身作则,带头上网操作、浏览、阅读、批阅,从而保证了信息化建设的顺利推进。

3.2完善的业务平台是推进单位信息化建设的前提

信息化建设是行政管理和信息技术的结合,目的在于应用,应用是信息化工作的灵魂和根本。在实施之前应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化资源,在实施的过程中,用户和技术人员应进行沟通交流,认真进行需求分析,确保适合政务流程的需要。科技管理信息化在充分利用已有积累的基础上,应立足现实以及适度超前的原则,适度超前是为了保证信息系统在一定发展阶段内的先进性和可扩展性,以减少系统调整的各种成本,这也是低成本、高效益的信息化方式。像建设统一的、一站式的科技业务管理平台,一站式服务平台就是“一站式报送服务平台十一站式评审服务平台十一站式审批管理平台”。所有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权限查看的科技业务信息,从使用人员角度看,是“政府领导、政府公务员、科技专家、中介机构、申报单位”等可以通过同一套系统进行一站式业务处理;从申报角度看,是项目承担单位可以通过同~套系统进行所有科技计划的所有阶段的所有相关申报;从评审角度看,是指所有专家可以通过同一套系统进行所有科技计划的所有阶段的所有相关评审、评估;从管理角度看,是指所有政府公务员可以通过同一套系统进行所有科技计划的所有阶段的所有相关业务管理。简单说,完善科技管理业务平台将起到培养信息化工作习惯的作用,就像现在人们习惯于用手机一样,科技管理部门也终将习惯于用软件来帮助自己工作。

3.3提高科技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科技管理信息化的推行和应用,对科技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科技管理人员必须了解掌握应用技能,如计算机操作系统、公文处理、表格处理、公文演示、计算机网络及应用、电子政务及应用等,并具备独立操作应用能力,才能适应现代化管理的要求。其次,公文质量受到社会公众的检验。从科技政策法规到一般性的工作动态等大量科技管理信息都是以文字、图表形式在网上公布,其内容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科技方针政策,公文结构是否合符逻辑,数据引用是否准确无误,用辞造句是否正确甚至是否有错别字等都要展示在公众面前,受到品头论足。再次,通过网上业务处理系统办理科技业务,服务对象能及时了解相关部门及具体承办人员政策水平、业务能力、服务态度、办事效率等情况,既可以在网上与当事人对话交流,也可以向有关部门和领导反映。领导及人事部门还能随时点击网上历史记录,了解考核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这些都从客观上要求广大科技管理人员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科技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知识,学习公文写作知识,不断提高自身政策理论水平、文字写作和科技业务处理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增强公仆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篇5

摘要: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高校科研经费的投入,社会各界把更多的目光投向高校,对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也是日益关注。本文从分析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入手,从预算编制、管理办法的重构、管理和服务并重理念的提出、科研绩效考核以及科研项目涉税问题的解决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措施,为当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校科研项目资金管理

一、引言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高校科研经费投入,2013年全国高等院校R&D经费856.7亿元,2009年全国高等院校R&D经费468.2亿元,5年间投入增加了388.5亿元,增长了82.98%,年均增长16.6%,远超过全国GDp的平均增速。为实现本届政府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目标,科技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力。我国必须不断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尤其是高校作为科技人才的集聚地,需要持续加强投入。

随着对高校科技投入的不断增加,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也日益受到重视。2012年开始,国家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和办法,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监管力度。相关部门也逐渐加大对科研经费使用的追踪问效和审计力度,审计中暴露出一些突出问题,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二、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的功能还没得到充分发挥

预算编制不够合理、科学,预算执行刚性不足,控制不力,预算调整较为随意,缺乏依据等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预算项目和会计科目之间衔接还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给预算控制带来一些麻烦。根据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的要求,各类科研经费在申报时必须按照预设的预算项目编报项目经费预算,而根据高校会计制度要求,在核算科研经费等经济业务时,必须通过特定的会计科目来反映。由于会计科目和预算项目内涵不尽相同,不是一一对应关系。比如“数据采集费”主要指用于数据采集的人工费、差旅费、邮电费等,这一个预算项目所对应劳务费、差旅费和邮电费等三个会计科目。而且,在预算执行中,有些预算项目之间可以互相调剂,没有确定的金额和比例,给预算控制带来一定难度。比如,根据《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要求,“严格控制会议费、差旅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项目实施中发生的三项支出之间可以调剂使用,但不得突破三项支出预算总额”。

(二)科研经费管理缺乏一个统一的办法,执行难度较大

科研项目根据经费来源的不同分为纵向项目和横向项目。纵向项目又有国家、省、市(厅)等不同级别之分,就部级的项目就有诸如《“985工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科技部科技计划管理费管理试行办法》《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管理办法,横向项目一般根据委托方或科研合同的要求,有些甚至都没有相应的管理办法。多种经费管理办法的存在,虽然有利于对各自的项目经费进行有效的监管,但是总的来说,由于各经费管理办法相互独立,不利于科研人员和高校财务人员对政策的理解把握,影响科研经费的管理和执行。

(三)科研经费支出管理不到位较为突出

一方面,部分教师法制意识淡薄,他们认为科研经费是自己争取来的,尤其是横向科研经费,经费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都归课题组所有。另一方面,高校片面放大了财务、科技处等部门的服务职能,弱化了这些部门的经费管理职能,双方力量悬殊,导致高校经费管理相关部门地位不高,起不到很好的监督作用。再者,有的高校内审部门不注重对科研经费进行审计,这些都造成对项目负责人使用科研经费的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督与控制,使科研经费支出存在无序性和随意性。

(四)科研项目经费绩效管理有待加强,资金使用效益偏低

部分科研项目资金存在超预算范围、超支出标准使用的现象,如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绩效工资等人头费开支内容不合规、不合理,且占比较大。另外还有超标准列支会议费、差旅费,列支较大比例与本项目无关的办公费用等。科研项目经费结余过大,结题不结账现象依然存在,结余资金往往被用于非科研项目开支,这些都影响了资金使用绩效。

(五)科研项目涉税问题还比较突出

根据《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往来结算票据使用管理的通知》(财政部财综[2013]57号)指出,“行政事业单位取得非国库集中支付来源的财政性资金,暂可向付款单位开具资金往来结算票据”。根据文件要求,高校从兄弟高校、全额拨款的科研单位和政府其他部门取得的项目经费,可以开具资金往来结算票据,应为非税行为,不需要缴纳各项税金。但是税务局却认为这些经费应该纳税,理由是根据国税总局的规章制度要求,只有经批准的技术研发、技术转让及与之有关的技术服务才属免税范围。还有,税务部门还要求高校就科研经费结余缴纳企业所得税,我们认为是不合理的。根据制度要求,高校不需对业务成本进行核算,包括科研经费,高校对科研用房、水电费、固定资产使用费以及科研人员工资没有对象化,均从教育事业费中支出,没有分摊列入科研成本。另外科研项目经费的目的是研究而不是盈利,根本不是经营行为,而且科研项目的研究是一种周期性的行为,有一定的研究周期,年末结余并不是最终的项目结余。因此,对高校征收企业所得税是十分不合理的行为。

三、对策分析

(一)科学编制预算,完善预算调整程序

由财政部门牵头,进一步完善制定科学的支出定额标准,对科研差旅费、会议费、劳务费等项目,制定明确的人均定额标准,并严格按标准编制和执行预算。同时,根据科研工作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对材料费、测试费和协作费等项目,要赋予项目承担单位和科研人员合理的调整自,适当允许相近科目支出之间调剂使用,并强化预算约束。

(二)制定统一规范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国家相关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众多,根据现行的经费管理办法,不同来源的科研经费,支出项目及其范围也不相同。对所有的科研项目,均通过制定规范的经费管理办法统一管理,比照目前国家863计划、国家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明确科研项目经费开支范围,规范项目实施单位行为。

(三)加强财务信息化水平

通过财务管理软件,对预算项目和会计科目进行对应和分析归集,使科研经费报表能够直接从财务账上取数,便于及时向管理部门和项目负责人提供经费分预算项目的使用明细,及时纠正执行中的偏差,保证预算执行的科学性。

(四)进一步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和服务工作

要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管理,通过制定各类管理制度,赋予财务处和科技处在经费管理和监管方面的主体地位;要认真执行国家相关经费管理制度,严格审核各项经费的开支标准和开支范围,执行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各项制度,对人头费的开支一律通过个人银行卡发放,对符合政府采购要求的货物、服务采购一律按法定的采购方式、采购方法和采购程序执行;重点加强对科研项目外协经费的管理,建立外协单位定期审查制度。同时,要进一步强化科研服务工作,服务和管理并重。要加强科研服务队伍建设,在财务处、科技处和各院系设立专、兼职的科研服务岗位,配合项目负责人开展科研项目的全过程管理;要加强对科研服务岗位人员和科研人员的政策宣传和业务培训工作,重点强化科研项目负责人的遵纪守法和廉洁自律意识,使科研项目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熟悉掌握科研管理的相关政策规定,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开展科研活动、依照预算合理使用经费。

(五)建立科学高效的科研绩效管理机制

进一步明确高校绩效工资的政策范围,建议科研劳务费和科研绩效支出不占学校总绩效;根据高校科研项目的实际绩效安排科研人员的绩效支出,比重可适当加大,以充分体现绩效支出对项目推动的激励作用,同时可缓解科研人员找票报账的情况;强化科研项目结果管理,弱化项目结转结余管理硬约束,通过政府、企业购买科研服务的形式,将研究成果和科研产品推向市场,项目社会效果和经济效果好的,其项目结转结余允许用于安排其他科研活动的直接支出。

(六)要进一步落实科研项目的税收优惠政策

税务部门要和财政部门加强协调,就高校科研项目涉税问题出台相应管理办法,明确高校科研项目的征税范围。要从鼓励科研和落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角度出发,对科研项目的结余免征企业所得税,即使征收,也应根据科研项目的研究周期的净结余征收,而不能简单按各项目年末结余征收。Z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R].2013.

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篇6

为进一步加快xx民营科技园(以下简称民科园)的建设,发挥我区科技优势,推动我区民营科技企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我区经济的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领导机构和管理机构

成立惠州市xx民营科技园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下设四个办公室,即:综合协调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规划建设办公室(以下简称规划办),项目引进第一办公室(以下简称引进一室),项目引进第二办公室(以下简称引进二室)。

管委会是惠州市xx民营科技园的管理机构。负责:组织编制园区建设规划;决定进园区的投资项目;决定其他有关事项。

办公室是民科园管委会的日常办事机构。负责:园区内的规划及实施;投资项目的审核;协调其他行政部门对园区内企业的行政管理、年检和落实优惠政策;为民科园企业提供有关服务。

引进一室、引进二室分别负责辖区内项目引进、管理和服务。

规划办负责民科园的发展规划与建设。

第三条企业的设立

民科园企业实行“自筹资金、自愿结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发展方针,体现民营经济与科技密切结合、协调发展的特色。

进园企业应符合以下条件:

㈠列入《国家高新技术产品目录》的产业;

㈡生物医药产业;

㈢信息产业;

㈣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产业。

凡达到省民营科技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条件的,由企业自愿申请,民科园组织申报认定。

第四条项目审批

进园项目统一报送办公室,由办公室组织有关单位联合审查,分别按各自审批权限在3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涉及市直单位的,由办公室组织申报。

第五条工程规划和建设管理

进园企业的工程建设应严格执行园区详细规划。凡符合详细规划的,办公室应简化审批手续,企业自主选择施工单位。

第六条政策扶持

经批准进园的企业,享受《惠州市xx民营科技园投资优惠办法》。

第七条研发机构

园区要创造条件建立技术开发研究机构以及工程中心,鼓励和支持企业联合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或招聘人才设立技术创新研发机构。

第八条规范收费行为

实行“一个窗口”收费服务。园区实行“一个窗口”收费制度,由园区管委会办公室统一公布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一个窗口代收各种规费。

第九条中介服务

园区应逐步完善中介服务体系,现有的“科技服务中心”、“人才交流中心”、“法律咨询中心”、“技术培训中心”要切实有效地为企业挂供管理、技术、信息、人才、专利、法律等各类中介服务,并逐步提高服务水平。

第十条吸引人才

鼓励国内外专业人才到园区企业从事科研项目开发和成果转化工作。

第十一条知识产权保护

鼓励园区内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鼓励企业对发明者、设计者、主要完成人给予适当的报酬或股权利益。

鼓励企业申请专利,扶持专利项目产业化。

第十二条禁止的—内容

禁止区直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单位用行政手段干预园区内企业参加各种形式的评比活动;禁止以任何名义向园区内企业乱摊派、乱赞助、乱收费。

第十三条投诉

园区内企业对管理部门不符合本规定的管理行为,或者优惠待遇未落实的,可以向管委会办公室投诉。

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篇7

第二条省部产学研结合计划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高等学校为技术依托、产业化为目标,强化部属高校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推动部属高校与广东省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引导部属高校科技创新资源与广东企业的需求有效对接,结成产学研战略联盟,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解决广东产业尤其是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急需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问题,全面提高广东自主创新能力,使广东成为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加快建设创新型广东。

第三条省部产学研结合计划项目是推进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合作工作的重要载体,是广东省、教育部科技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省部产学研办)负责组织实施和管理。

第四条省部产学研专项资金来源于广东省财政拨款。省部产学研结合计划项目实行广东省专项资金资助,积极争取国家科技经费支持,以及承担单位、参加单位自筹和银行贷款等多渠道筹集的投入原则。

第二章项目申报与受理

第五条省部产学研办根据广东科技、产业发展的需要和省部合作的要求,制定并年度《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申报指南》。专项资金一般每年申报一至两次。

第六条围绕广东科技、产业发展布局和重点,省部产学研结合计划坚持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程序规范、择优支持、专款专用的指导原则。项目组织方式采取专项组织和自由申报两种方式进行。

第七条申报单位要求:

⒈以部属高校与广东企业等组成产学研战略联盟联合申报,项目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实施地在广东;

2.高校申请单位原则上是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其他国家重点建设高校;

3.企业必须是在粤注册并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有较强的技术实力、较好的科技氛围和较高的管理水平;

4.高校和企业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已签订明确的产学研科技合作协议;

5.项目承担单位有较好的信贷条件,自筹配套资金不少于1:2。

第八条项目申报要求:

1.符合国家和广东省的技术、产业政策要求,对支柱产业或新兴产业具有带动作用的技术和产业化项目;

2.项目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创新程度和成熟度高,产业关联度大,具备商品化生产条件;

3.项目技术成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4.项目产品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较好的经济效益和较高的投入产出比。

第九条申报程序如下:

⒈网上注册。

申报单位登录广东省科技厅或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合作信息网进入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系统,按要求进行注册。

2.网上申报。网上填报或下载填写《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申报书》,连同必需的扫描附件材料,在网上提交申报材料。

3.申报材料包括以下内容:

1)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申报书(在线填报并打印形成的标准格式文本)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相关技术证明和其它相关证明。

有特殊行业管理要求的项目,须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文件。

3)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以及企业上年度财务报表。

4)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协议。

4.网上审核和确认。各地级以上市科技局、各高校科技主管部门通过网上申报中心获取计划项目申报中心用户名及密码,进入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业务审核系统,对本地区、本单位申报的项目进行业务审核,确定本年度推荐申报项目。按规定时间通过网上申报系统统一提交省部产学研办。

5.书面材料的提交。在受理工作截止日期前,申报单位将网上填报完成的《项目申报书》和所有的附件材料打印一式三份(附光盘)提交各地级以上市科技局或高校科技主管部门审核。各地级以上市科技局、各高校科技主管部门审核后,将该年度的项目申报函(要求列出本地区、单位的项目清单,须加盖公章)和项目申报书在规定时间内统一报送广东省科技厅业务受理窗口。

第十条省部产学研办组织具有良好的产学研合作条件,在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和自主创新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的地区、科技园区或企业建设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以下简称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是推进广东省产业界与部属高校合作的一项重要措施,目的是以基地为载体,营造和搭建省部产学研合作的良好环境和平台,引导部属高校加强与广东省各地区、各类科技园区和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构建不同领域、不同区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三章项目评审和立项

第十一条评审方式。省部产学研结合计划项目的评审工作实行网上评审和组织答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第十二条网上评审。省部产学研办根据申报项目的情况按照技术领域及产业关联性将项目进行分组,每一项目组由5~7名省内外专家组成项目评审专家组对项目进行网上评审。

第十三条项目初选。省部产学研办根据每位评审专家的评审意见,按照计分原则,对评审项目进行综合择优排序,确定进入答辩程序的项目。

第十四条组织答辩。省部产学研办根据网上专家评审结果并结合年度工作安排计划,组织初选入围的项目进行答辩,由答辩专家委员会对初选项目提出答辩综合意见。

第十五条审批立项。省部产学研结合计划项目审批实行专家评审与行政决策相结合的立项审批制度。省部产学研办根据专家的评审意见和答辩综合意见,提出项目立项建议,经省科技厅和省财政厅审核后,由省部产学研办报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协调领导小组审批,确定年度省部产学研结合计划立项项目。

第十六条项目下达。项目经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协调领导小组批准后,由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省部产学研办联合下达。省部产学研办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项目合同书》,并给项目承担单位颁发《省部产学研结合计划项目证书》。

第四章实施管理

第十七条项目承担单位在得到省部产学研结合计划项目立项通知后,要按照《项目合同书》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

项目各承担单位对项目实施负有同等重要的责任,按照承担单位之间签定的合作协议对科研经费进行合理分配,明确权责关系。

第十八条项目承担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广东省产学研省部合作专项资金暂行管理办法》,保证项目资金专款专用。

第十九条项目承担单位自签订《项目合同书》起每年向省部产学研办如实提交年度报告,报告的内容包含项目进展情况、经费决算和取得的效果等情况。各地级以上市科技局或各高校科技主管部门汇总后统一报省部产学研办。

第二十条各地级以上市科技局和各高校科技主管部门是项目组织实施管理机构,要积极支持和监督项目的实施,协助项目承担单位落实资金和有关扶持政策,协助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有关问题,并协同省部产学研办做好对项目的检查和考核工作,督促项目承担单位及时做好结题工作。

第五章鉴定和验收

第二十一条项目验收的组织工作,由省部产学研办负责或者由省部产学研办授权委托项目组织实施管理机构组织。

第二十二条项目验收以批准的项目申请书、合同或计划任务书约定的内容为考核的基本依据,对项目所取得的科技成果水平、应用效果和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以及经费使用情况等,做出客观的评价。

第二十三条项目验收程序,一般应符合下列要求:

1.项目验收工作需在合同完成后半年内完成;

2.项目承担者在完成任务、做好总结的基础上,按省部产学研办规定的格式,完善相关验收材料后,向项目组织实施管理机构提出验收申请;

3.项目组织实施管理机构审查全部验收资料及有关证明,合格的向省部产学研办提出验收申请;

4.省部产学研办批复验收申请,主持或委托项目组织实施管理机构组织验收,同时也可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评估;

5.省部产学研办批准项目的验收结果。

第二十四条项目承担者申请验收时应提供以下验收文件、资料,以及一定形式的成果(样机、样品等),供验收审查:

1.项目合同书或计划任务书;

2.省部产学研办对项目的批件或有关批复文件;

3.项目验收申请表;

4.项目研发工作总结报告;

5.项目研发技术报告;

6.项目所获成果、专利一览表(含成果登记号、专利申请号、专利号等)及相关证明材料复印件;

7.样机、样品的图片及数据;

8.有关产品测试报告或监测报告及用户使用报告;

9.建设的中试线、试验基地、示范点一览表、图片及数据;

10.购置的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清单;

11.项目经费的决算表;

12.项目验收信息汇总表。

第二十五条项目组织实施管理机构在组织项目验收时,组织项目验收小组,项目验收小组专家成员由项目组织实施管理机构提出,并经省部产学研办批准后聘任。

参与项目评估工作的评估机构,应遵照《科技评估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项目验收方式和验收活动安排,应在验收工作开始前15日由组织验收的机构通知被验收者。

验收小组/评估机构应对验收结论或评价的准确性负责,应维护验收项目的知识产权和保守其技术秘密。

第二十七条项目验收组织实施管理机构根据验收小组/评估机构的验收意见,提出“通过验收”或“需要复议”或“不通过验收”的结论建议,由省部产学研办审定后以文件形式正式下达。

被验收项目存在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通过验收:

1.合同或计划任务书任务完成不到80%;

2.预定成果未能实现或成果已无科学或使用价值;

3.提供的验收文件、资料、数据不真实;

4.擅自修改合同或计划任务书的考核目标、内容;

5.超过合同或计划任务书规定期限半年以上未完成任务,且事先未作说明。

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篇8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我市科技三项费用的管理,进一步提高项目经费的使用效益,根据国家有关财务制度和《湖南省科技三项费用管理办法》的文件规定,结合我市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科技三项费用是指由科技行政主管部门管理使用的政府为支持科技事业发展而设立的新产品试制费、中间试验费和重大科研项目补助费。科技三项费用是政府财政科技拨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计划项目的重要资金来源。

第三条科技三项费用的使用必须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坚持“科学立项、择优支持、公正透明”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科技资源,使有限的经费发挥更大的效益。

第二章项目申报、立项和经费预算审批

第四条科技三项费用项目由各乡、镇、街道科技创新办、政府有关部门科教科(室)、企业及科研机构组织申报,并于当年3月底前将本年度计划项目报市科技局科管科。项目来源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企业自主申报;领导推荐;乡、镇、街道科技办组织申报;相关部门科教科组织申报;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调研筛选等。

第五条项目承担单位必须是在我市属地内进行工商和税务登记的具有科研开发能力的财务独立核算并从事新技术研究推广应用和新产品研发的法人单位,包括科研单位、科技推广机构、企业法人。所申报的项目必须符合下列条件:1、项目产品符合国家技术和产业政策的要求;2、所选课题必须是能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有较大的产业关联度,能促进主导产业升级的项目;3、项目必须具备较强的创新性;4、项目必须有较大的市场空间,能产生较大的经济、社会效益;5、项目内容包括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研究、创造、推广和应用。

第六条科技三项费用项目分为电子信息、新材料、先进制造、现代农业、社会发展、软科学、其它等七个类别。

第七条市科技局对所报项目进行初步筛选,实行财政参与、专家论证或中介评估等方式确定所支持的项目经费预算。对区域经济有突出贡献、取得明显社会效益的高新技术项目给予优先和重点的扶持。重大专项实行公开招标。项目申报时应仔细填写项目申请表(格式附后)和相关文字材料。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项目申报情况,组织进行项目立项、审批。

第八条市科技局根据科技三项费用资金情况,制定年度受资助的科技项目经费预算方案。经与市财政局协商后,报市主管领导审批,下达项目计划文件。

第三章经费的管理与拔付

第九条科技三项费用经费的使用范围包括项目研发费和计划管理费。项目研发费是指项目研究、创造和推广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包括:人员费用、试验外协费、合作费、设备购置费、材料费、资料印刷费、调研费、租赁费和其他费用。计划管理费是指市科技局为组织项目立项、开展项目论证、预算评估、跟踪检查及绩效考评等工作发生的费用。

第十条科技三项费用经费实行全额项目合同制管理。项目承担单位须与市科技局签定项目合同书,合同书应注明具体开支项目。

第十一条合同签定后,市科技局对市财政局开出项目经费拔付审批单,市财政局根据所签定的项目合同书及项目经费拔付审批单,将科技三项费用项目经费直接拨付到项目承担单位。

第四章督促检查

第十二条项目承担单位必须设立科技三项费用专帐,严格按照合同规定的开支范围使用科技三项费用,做到专款专用。不得将科技三项费用用于与科研无关的修桥、修路、修水利设施等扶贫建设项目;不得用于征地、生产厂房改造扩建、生产线设备购置等非科研课题项目工程建设。

第十三条项目承担单位必须按季度向市科技局用书面材料及表格汇报项目实施情况。项目完成后,科技局对项目组织验收,未经验收的项目,其承担单位不得申报和承担下年度新的项目。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定期到项目承担单位进行项目实施情况和科技研项费用使用情况检查。

第五章附则

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篇9

一、科技计划项目财务验收的组织实施程序

科技部条财司2010年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财务验收工作的通知》中,对财务验收工作的组织实施程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课题结束后,课题承担单位向科技部提出财务验收申请;专项经费1000万元(含1000万元)以下,在提交财务验收申请的同时提交课题相应的审计报告,1000万元以上的课题在提交财务验收报告后,接受科技部指定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结题财务审计;专家组或中介机构进驻被验收单位,提出财务验收意见,并反馈给课题承担单位;需要整改的课题,课题承担单位应于接到验收意见后15日内完成。如图1所示:

此处,要区分两个不同的概念:财务审计和财务验收。财务审计是指课题承担单位在清理账目、编制经费决算报表的基础上,接受科技部指定的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财务验收是以批复的项目预算文件和项目合同书中确定的经费预算为依据,对预算执行情况、经费使用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价。可见,财务审计是财务验收的重要依据,财务验收是财务审计最终指向。

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财务验收存在的问题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财务验收涵盖面广、内容众多,在验收操作环节,专家组一般参照六个方面的指标,相应的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财务验收意见表》中有详细列示(见表1)。

根据考核指标,结合考核内容,财务验收最终形成三种结果,分别为:通过验收、存在问题需要整改和不通过验收。严格执行预算,经费使用合理的,通过验收;经费使用中存在不规范行为,但经整改后能够达到验收标准的,按存在问题需要整改处理;存在违反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规定不得通过财务验收行为的,按不通过验收处理。在具体验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项目负责人规范使用专项资金的意识淡薄不少课题负责人认为课题是自己争取的,使用权、自也应该在自己手上,这种错误观念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科研经费使用的不规范。在经费报销过程中出现了个人招待费、家庭电话费、私家车运行费等消费类和生活用品类的票据,这些支出将直接影响课题的检查验收。同时还存在一种思想,认为经费使用是否合理、规范不是自己负责,只要财务部门认可就万事大吉。对此,《专项经费管理办法》有明确规定,项目负责人不仅是科研经费的使用者,更是责任者,并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承担经济与法律责任。单位财务部门主要负责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很明显,项目负责人是项目经费的使用者、管理者和责任者,只有加强项目负责人对经费规范使用的意识,才能在源头上改善经费的管理,从而提高专项资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财务验收申请报告资料不完整在项目承担单位提供的财务验收申请报告中,最常见问题就是资料不完整,缺少附件。缺失的附件主要包括:外拨经费工作协议、外拨经费银行汇款单复印件、设备明细账(单价5万元以上)、劳务费和专家咨询费发放签收单复印件,自筹经费银行进账单复印件等原始凭证。相关附件是证明经济业务真实性、合法性以及完整性的重要凭据,财务验收专家无法在缺少附件的情况下对经济活动做出正确、合理的判断。

(三)会计核算不规范,专项经费未单独核算专项经费的单独核算是《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及其他相关文件的主要原则,同时也是对项目承担单位经费使用基本要求。项目承担单位会计核算不规范主要体现在未设置专门的项目或会计科目对专项经费进行单独核算,因此无法在账务中区分项目的资金活动与单位的其他经济活动,未能实现专项资金的专款专用。《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规定的八项不得通过验收行为的第二项,即未对专项经费进行单独核算。

(四)经费开支范围、标准随意与支出未执行预算书专项经费开支范围中的各项支出必须与课题研究任务相关,同时,各项支出应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开支标准,如出国人员费用、会议费、差旅费、专家咨询费等,超标准支出不予确认。但有些项目却出现了课题经费支出与研究项目不相关,开支标准过高等不合理问题。课题开支范围未履行预算书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集中体现在:(1)劳务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中明确,劳务费的支付对象为课题组成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人员(如在校研究生)和课题组临时聘用人员的费用。以劳务费名义发放课题组人员费用的情况比较普遍。(2)设备购置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中专项经费要严格控制设备购置费支出,鼓励共享、试制、租赁仪器设备。财务验收过程中发现设备购置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未按合同书约定增添设备,用专项经费购买生产性设备,或者列支实验室维护改造费;在国家严格控制设备购置的规定下,超预算增添设备,并且未履行报批手续等。

(五)预算调整未履行规定程序课题承担单位应当严格按照下达的课题预算执行,一般不予调整,确有必要调整时,应当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核批。项目验收过程中,支出科目在超过该科目核定预算10%且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未由课题承担单位提出调整意见并经项目组织单位审核后报科技部批准的项目,势必直接影响到财务验收。

(六)自筹经费配套不到位自筹配套经费是项目经费的重要资金来源,其到位及使用情况是关系项目能否全面完成的关键。在财务验收过程中,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项目承担单位没有以自有货币资金或者其他货币资金作为自筹经费,而是归纳、统计出单位财务账目中和本课题研究相关的支出作为筹资的一种形式,这同样视为自筹经费配套不足。根据《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虚假承诺、自筹经费不到位”是财务验收不通过的行为之一。

(七)课题承担单位无法监管课题合作单位的经费使用项目研究是一个整体,包含承担单位和合作单位的共同劳动,经费执行同样如此。项目合作方经费使用出现问题就会直接影响整个项目经费的执行效果。在项目研发过程中,一些项目承担单位经费使用规范合理,但项目合作单位出现了一些不合规的情况,如未单独核算、未按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开支费用、预算调整不履行规定的程序等,这些都将直接影响整个项目财务验收工作的顺利通过。

(八)结余资金与应付未付资金概念混淆结余经费在项目验收工作结束后,按原渠道上缴科技部。财务验收认定的应付未付资金和预计支出,不属于净结余经费,可以留在研究单位继续使用。常见属于应付未付和预计支出的内容包括:购买设备或材料但尚未支付的货款或质保金,测试化验加工结果已被采用但尚未支付的费用,项目验收的相关支出,已签订出版合同的专著、文章的出版费等。一些项目承担单位甚至承担财务审计工作的会计师事务所,常常混淆结余资金和应付未付款,将课题结存的应付未付款误认为专项经费的结余资金,带来的严重后果是本应留在课题继续按计划使用的费用,却要按规定原渠道上缴科技部。

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财务验收完善措施

(一)严格执行国家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十一五”期间,为不断改进和加强财政科技经费的管理和监督,财政部和科技部相继出台和完善了财政科技经费管理政策和制度。其中有科技部关于印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财政部科技部关于印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等,各项目承担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法要求,加强与科技计划项目相关的法律、规章、制度的学习,提高科研管理的水平和经费使用的效益,确保科研工作健康、持续地发展。

(二)规范科技计划项目的预算执行(1)掌握项目经费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专项经费和自筹经费的支出要严格按预算书和项目进度执行预算,专项经费的支出应执行国家经费管理办法的开支范围和标准。(2)严格履行预算规定的调整程序。课题承担单位应当严格按照下达的课题预算执行,一般不予调整,确有必要调整时,应当按照以下程序进行核批:课题间预算调整,应当报科技部审核,财政部批准;课题合作单位之间预算调整,应当由课题负责人提出调整意见,经项目组织单位审核后报科技部批准;支出预算科目中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管理费一般不予调整。其他支出科目,在不超过该科目核定预算10%,或超过10%但调整金额不超过5万元的,由课题承担单位根据研究需要调整执行,在超过10%且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由课题负责人提出调整意见,经项目组织单位审核后报科技部批准。

(三)完善科研专项经费的财务管理(1)建立专项经费财务管理办法。根据《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结合项目承担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科学和切合实际的内部控制制度,例如经费审批权限制度、招投标管理制度、合同会签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等,提高专项经费使用的合法性。(2)加强专项经费的会计核算。课题承担单位的财务部门应根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设立单独项目统一管理,设置规范的会计科目进行会计核算,采取项目负责人和经手人双签、财务人员审核的模式,课题开支范围和标准严格按项目批复的预算执行,相关会计资料保存完善。

(四)强化专项经费的监督管理建立包括审计、财政、科技等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在内的项目经费监督体系,重视对项目的财务审计和财务验收;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监督和控制体系,做到对项目经费的全过程管理。强化项目中期检查实效,中期检查中不仅要重视项目完成的科研成果,也要重视项目经费的执行情况和支出科目预决算完成情况。加强对合作单位课题经费使用的监督,考虑通过按执行进度分期拨款、强化项目事中检查、严格项目课题负责人重大经济事项一支笔制度等。建立项目经费的绩效评价制度。明确科研项目的目标,对其执行过程与结果进行绩效评价。

(五)加强结余资金的管理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及时按合同约定核拨课题合作单位经费,不能截留、挪用专项经费。同时必须提供经费工作协议、外拨经费银行汇款单复印件作为财务验收报告的附件。课题结余经费的管理按《经管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执行。课题承担单位应当根据课题实施的实际需要申请预算,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合理安排支出,最大限度地减少资金的结存结余,提高课题预算的行效率。课题结余经费应当按原渠道收回科技部或相关主管部门,不得转移结余经费,由科技部或相关主管部门按照财政部关于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参考文献:

[1]财政部:《科技部》,财教[2006]160号。

[2]财政部:《科技部》,财教[2006]219号。

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篇10

关键词:基层;事业单位;重大专项;财务管理;探析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0-0-02

一、前言

2006年国务院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了组织实施包括“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和大型飞机等十个民口领域的科技重大专项,并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社会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市场机制的作用,集中优质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用科技力量作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保障的强有力支撑,显著提升我们国家的科技竞争力,以科技发展的局部跃升带动生产力的跨越发展,为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同时,针对重大专项资金投入量大、资金来源结构多元化、参与单位多、项目周期长、项目层级分布广、影响力大、风险高等特点,基层事业单位作为民口科技重大专项的具体实施单位,如何管好用好重大专项资金,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项目顺利结题验收,实现预期科技成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基层事业单位实施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重大专项财务管理和项目管理脱节

1.对重大专项财务管理学习和重视不够

2009年起国家《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办法,通过多年实施,重大专项财务管理逐步向有序和规范方面发展,但是仍存在部分事业单位重视不够的问题。一些事业单位的领导以及会计人员对重大专项相关管理制度的学习不重视,存在把重大专项等同与一般的科研项目,按照一般科研项目管理和使用资金,没有真正理解重大专项资金管理要求;只注重项目申报管理阶段,对项目资金批复到位后的管理不重视,超预算开支、超范围使用等情况时有发生,形成预算和执行“两张皮”现象;随意调整项目预算,不履行相关审批手续问题,影响项目结题财务验收顺利通过。

2.财务人员对项目参与程度不高

在事业单位内部,由于项目管理和财务管理是分部门管理,往往形成这样的现实:项目人员负责项目预算、实施和验收的全过程管理,财务人员仅负责记账、算账和提供会计资料,项目预算编制申报、预算调整等工作往往由项目人员承担,财务人员不掌握批复的项目任务书或项目预算,对项目研究目的和预算的具体内容等不了解,在一些项目支出审核方面,对支出c预算的相关性,以及是否符合重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要求无法进行准确判断,导致一些不符合项目管理和预算要求的开支发生,成为项目验收审计的问题,影响项目财务验收顺利通过。

(二)财务管理不符合项目要求

为保证承担单位重大专项项目顺利完成,对重大专项资金实行特设账户管理,目的就是要求各承担单位对项目资金专款专用。但是仍存在部分单位随意将项目资金从项目特设账户向单位基本账户划转的情况,没有严格执行《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和规范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资金垫付与归垫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财办库[2010]308号)规定的申报审批程序。

由于重大专项资金具有资金量大和资金来源结构多元化等特点,要管好用好重大专项资金,并保证重大专项会计核算规范、准确和真实完整,要求对重大专项资金实行单独建账核算。但仍存在部分项目承担单位和合作单位未单独建账和设置会计科目,将项目资金并入单位基本账套核算,不能单独、准确反映重大专项的财务状况;举办会议或培训,佐证资料不全,不能充分证明支出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劳务费发放依据不充分,出现一人代多人领取;专家咨询费报销出现本单位或参与本项目在职且有工资性收入人员;差旅费开支标准无相关文件依据;项目管理的水、电、气费用直接计入燃料动力费等问题。

(三)部分财务验收要求不明确

重大专项的财务验收是重大专项项目验收前提之一,目的是通过客观评价重大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提高重大专项经费管理和财务管理水平,提高重大专项资金使用效果,更好地推进重大专项顺利实施。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重大专项存在参与单位多、项目周期长和项目层级分布广等特点,决定了重大专项在财务管理存在很多具体情况或特殊情况是《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先期出台的管理制度不能一一涵盖解释的,由此形成的开支也增加了项目承担单位在财务管理和财务验收的难度。基层项目承担单位对项目结题财务验收审计时验收要求和标准,以及存在问题的整改建议等,会作为项目滚动执行的下一阶段财务管理的依据。因此,验收部门财务验收标准和要求的统一性和准确性尤为重要。个别基层单位甚至因担心后期财务验收标准与前期项目实施财务管理要求有偏差,财务验收审计时对部分已开展项目工作的经费支出不予认可,造成此部分经费支出无法调整的困境,从而影响单位申请重大专项项目的积极性。

三、财务管理的应对策略

(一)加强重大专项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

重大专项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保障项目实施中各个环节有序规范运转,首先要在管理体制上下功夫,通过组织机构设置、管理权限职责划分、各部门间协调相互关系来保障重大专项目标顺利实现。从重大专项的特点来看,重大专项项目主要由政府部门牵头,涉及各层级承担单位和合作单位,不同层级部门或单位对重大专项管理的理解和管理方式会存在多样性和差异性,必须有一个强有力地组织机构,从决策、咨询、管理和监督等方面发挥组织协调作用,通过项目管理制度要求的制定实施,形成各级单位有章可循、方法一致、沟通顺畅、上下联动、相互配合、协同作战的运行机制。切实解决基层重大专项项目承担单位在项目实施中具体问题或特殊的情况,顺利推进项目工作实施。

(二)加强项目预算管理

重大专项预算编制应紧扣项目的研究目标,结合重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坚持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采用科学的测算依据,真实合理编制项目预算。财务人员必须参与项目的预算编制,在预算编制时,充分考虑项目实施实际情况,例如,由合作单位完成工作的下拨经费,需在“测试化验加工费”科目中预算,避免实际支出时不符合相关规定,影响项目工作顺利推进;差旅费、会议费和专家咨询费应参照国家和省级有关规定和标准在预算中明确,做到有据可循,具有实际操作性等。

财政部根据重大专项预算批复将资金拨付项目承担单位,承担单位应严格按照批复的预算执行,转变重预算编制,轻预算执行的意识,让预算执行紧紧围绕预算批复,不得超预算、无预算开支,不得随意在预算支出科目间调剂支出,预算调整应严格按照国家重大专项和相关规定执行。

(三)加强重大专项的资金管理,形成上下统一、有效的财务管理机制

管好用好重大专项资金,完成项目实施任务,顺利通过财务验收,达到项目既定目标,在资金和财务管理方面做到:

1.专人负责,加强培训和学习

由各级承担单位指定专门人员负责重大专项财务管理,在项目实施前相关部门应对项目承担单位加强财务管理培训和指导,包括财务验收标准要求、明确一些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和原则等,通过集中培训等形式逐级传达和学习,使各级项目实施单位在项目实施前及时、准确掌握项目资金管理要求。对于合作单位较多的项目承担单位,应形成定期培训或督导检查机制,以利于及时发现和整改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规范会计核算,严格支出审核

按照《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制定具体的项目经费管理办法,规范基层单位重大专项项目经费管理;按照要求设置账套,单独核算;按照要求设置会计科目,进行项目辅助核算;建立重大专项经费审批程序,做到先审批,后执行;以批复的预算和任务合同书作为支出的依据,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各类支出审核必须佐证资料齐全,审批手续完整,原始单据合法有效。不符合预算和任务合同书的支出不予审核和支付。

(四)项目管理与财务管理有机融合

重大专项的特点决定项目实施的复杂性,顺利完成项目各项任务,需要科研人员和财务人员共同做好沟通配合,互相理解和支持。科研人员需要学习国家重大专项相关资金和预算管理办法,在具体项目实施过程中做到按规定、按标准执行;同样,财务人员也应该了解项目的研究内容、研究目的、任务要求、合作单位研究内容等,运用财务专业知识与科研人员配合完成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验收等方面工作,共同努力确保重大专项各项任务的完成。

四、结语

民口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的10年,各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各层级重大专项承担单位或合作单位的财务管理模式在实践中日趋成熟和逐步完善,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意识也正逐步加强,“十三五”是重大专项的决胜阶段,基层重大专项承担(合作)单位一定要按照h中央和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深入总结已经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客观分析存在问题,认真研究解决对策,狠抓落实,共同推动重大专项2020年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9]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