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职业定位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1:24:37

护理职业定位分析篇1

建立一个既符合医学教育国际标准又符合我国护理学教育基本要求的基于岗位胜任力的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人才管理培养模式,达到国家对高职高专护理学专业的认证标准,并使本专业成为以实践教育为主、以就业为导向的特色专业。

2.研究方法

(1)成立基于岗位胜任力的高职护理专业人才管理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小组,组员均为从事多年护理教育和护理管理的一线护理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从而确保整个研究能够系统的实施。

(2)对照国际医学教育标准并结合我国高职高专护理学专业教育基本要求,研究组分析护理学专业培养方案及运行现状,明确基于岗位胜任力的高职护理专业人才管理培养模式建设思路和目标,充分体现创新教育的理念。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研究组成员广泛大量的查阅文献,首先对胜任力、岗位胜任力、临床护士核心岗位胜任力的概念进行科学合理的界定,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专家咨询法等方法调查了解我校对口的上海市各级综合性医院及养老护理院对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应用型高职护生的能力需求,以岗位胜任力为基点,通过分解临床护理岗位胜任力,界定临床护理岗位胜任力的构成要素及其评价体系,研究、分析实践应用型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应具备的核心岗位能力,探讨新的符合临床实际需求的应用型高职护理专业人才的管理培养路径,从而构建出高职护理专业特色课程教学体系,使学校教学和临床及社会护理岗位需求有机融合,以期改变高职高专护生的知识结构、操作技能、工作态度与价值观等,从而提高护生的职业竞争力,使其能够尽快的胜任临床护理和社区护理以及老年护理等工作,做到理论与实际实践应用的衔接,促进护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健康成长,并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的目标和特色,达到现代职业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为社会服务的目的。

(3)基于岗位胜任力的高职护理专业人才管理培养模式构建,关键是要合理的对临床护理岗位胜任力进行分解,具体方法为通过梳理国内外理论研究成果,结合医疗机构对应用型高职高专护生的现实需求,研究组设计“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应用型高职高专护生能力需求”调查问卷,并进行问卷调查,对临床护理岗位胜任力进行分解。其次,是对比分析传统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不足,研究组采用文献回顾、理论分析、走访调查、座谈讨论等方法,了解传统培养模式下护理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工作能力,以及和实际临床护理岗位需求的差距。再者,构建临床护理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和培养途径至关重要,研究组采用功能分析法,研究构建临床护理岗位胜任力的指标体系,探索相应能力的培养途径,并制定出相应的质量评价体系。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强化护理护生实践技能教学,具体方法为到我校的对口教学医院及毕业实习医院等不同等级的综合性医院,对护士、护理管理者和医生进行问卷再调查,了解目前临床上对从事临床护理的护士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并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确定高职高专护理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和具体内容,并按照护理工作的相关性,开发并强化综合性实践教学项目。

3.讨论

护理职业定位分析篇2

高职护理职业健康评估课课程建设在护理程序中,《健康评估》是首要的环节,护士通过对患者身体状况的检查、心理方面和社会方面的了解,对患者进行全面分析,之后再根据分析的结果进行资料的查找和整理,对患者进行健康问题的提出,并作出正确的护理诊断,为护理措施的制定做准备工作。《健康评估》对于高职护理专业而言,是一门非常重要课程,所以我们要加大对课程建设的改革,并创建独一无二的教学特色,提高高职护理专业的教学效果。

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方法,形成了“3355”课程开发模式

在教学的过程中,学校应该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制定“3355”课程开发模式。该模式将教学设计和课程开发进行全面的改革,并得到了不错的效果。

“3355”课程开发模式中第一个“3”主要是指三个分析:根据护理专业在现阶段的发展情况,学校组织临床的护理和该课程的专职老师对健康评估中护理工作的工作任务和实际需要进行探讨,对护理工作进行具体的分析,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对职业岗位进行分析;第二方面,是对职业行动领域的开发进行分析;第三方面,就是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并制定详细的职业行动领域分析表。在完成这三个分析之后,进入接下来的三个转换,也就是“3355”课程开发中的第二个“3”,从工作任务转换到行动领域中,从行动领域转换到学习领域中,从学习领域转换到学习情境中。整个课程的建设方法和建设思路就是将护理知识进行行动领域的转换,将行动领域中需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分析,并研究出护理人员需要的素质要求,在此之后,转换到学习领域的内容中,对学习情境的设计进行合理的应用,三个转换不仅对教学大纲的制定和授课计划的制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还推动了教学计划的实施和教学评价体系的形成。

“3355”课程开发模式中的两个“5”是指在临床护理岗位的需求之下,对健康评估的知识和健康评估的技能进行分析,根据护士执业资格考核的目标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并逐步的调整、序化以致最后的完善。借助于护理岗位主要工作任务的分析,并以护理工作涉及的健康评估的内容和护理查房内容为前提,在专业技术的运用之下分为问诊、查体、辅助检查、病历书写、整体评估5大模块,这5大模块主要是对学生5种职业能力进行培养,分别为“会问、会查、会做、会写、会学”。对学生临床护理的学习奠定基础,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

5个模块的内容教学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符合,通过局部评估到整体评估的转变、单一项目到符合项目的转变,将学生的评估能力和沟通能力进行逐渐的培养,促进学生的临床护理思维的初步形成,为学生为患者进行整体的护理服务奠定基础。在课程教学中,主要目标就是对学生“五会”职业能力的培养。

第一,会问。学生要学会如何与护理对象进行有效的沟通,将护理对象的情况进行系统化、具体化的询问,确保获得资料的完整度和准确度。

第二,会查。通过视、触、叩、听等检查方法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情况进行评估,对患者身体存在的问题进行发现与分析。

第三,会做。会对相关辅助检查的标准进行采集和制作,并且能将病人检查过程中需要的辅助工作进行合理的安排,能对常见的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理解其中的临床意义。

第四,会写。能综合性的分析临床的资料,并根据临床的资料作出正确的护理判断。在此之后还能将护理文件和护理病历进行正确、规范的书写。

第五,会学。主要指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潜能。

二、增加假期见习,让学生提前进入临床实际工作中

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在假期期间安排学生进入临床实际工作中,让学生零距离的接触到护士的工作,假期见习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提高,增加学生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感知力,加深学生对护士专业的理解,推动《健康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健康评估》工作开展之前,让学生进入医院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习,在实习之前学校会将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安排,让学生对护士的工作内容进行了解,对《健康评估》课程的内容进行学习,在实习完之后,将自己了解到的知识、学习到的知识制作成假期的见习报告。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强化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课程目标设计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课程的设计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目标的设定,在设计教学课程时,要注重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坚持能力为本的教学理念,以项目的实施为前提,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课程的开展。如假期见习、案例分析、情景教学、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以及角色扮演等。将健康评估在护理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课程的主要任务,在临床的实训室中对临床的场景进行模拟,借助于模拟医院的临床场景,进行情境教学,让学生进行病人的扮演、家属的扮演以及护士的扮演,让学生意识到健康评估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意义。情境教学、角色的扮演,能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以一定程度的提高,将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进行锻炼和提高,对学生的评判性临床思维能力以及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培养。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仅将学生主体的地位表现出来,还将“教、学、做”进行了完美的融合。帮助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让学生近距离地接触到临床的实际工作。

最后,学校还要建立健全的综合考核考试体系。综合考核考试体系是一种多层次、多角度的考试体系,它将学生的理论考核、实训技能的考核、综合能力的考核以及随堂的测验、案例分析成绩的考核将结合,将学生的成绩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判断,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综合考核考试体系将过程性考核和终末性考核进行了有效的融合,不仅仅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基础理论知识,还将学生的操作能力予以充分地表现出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宇红.高职护理专业《健康评估》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的探讨[J].护理研究,2007,21(16):1486-1487.

[2]刘亚莉.高职护理专业健康评估课程的教学改革[J].护理学报,2008,15(11):24-25.

[3]高职护理专业《健康评估》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9,23(31):2899-2900.

护理职业定位分析篇3

【关键词】本科护生职业成熟度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8-0037-03

职业成熟度一词最早由Super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Super认为人的职业发展是个终身过程,呈现出阶段性特点,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人有不同的职业发展目标和发展任务,只有完成了该阶段的目标才是职业成熟的表现。职业成熟度越高,代表对职业的规划与执行能力越强,能够做出最正确的职业选择,进而获得最成功的职业发展。反之,职业成熟度越低,则表示对职业的规划与执行能力越欠缺,越有可能做出不正确的职业选择,进而迟滞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职业成熟度是就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职业成熟度可以直接影响就业情况,也可以通过个体的职业选择能力和职业选择态度来间接影响就业情况。职业成熟度越高,越可能做出明智恰当的职业选择,从而表现出高的就业质量。本研究通过对我院大三和大四本科护生职业成熟度的调查,分析学生在职业成熟度中的薄弱方面,对症下药,从而更具针对性地在大学教育中融入职业教育。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选取成都学院(成都大学)医护学院大三、大四本科护生200名(161名护生信息有效)。大三99名,占61.49%;大四62名,占38.51%;女生118名,占73.29%;男生43名,占26.71%。

2.调查工具

第一,基本情况问卷表。研究者根据研究需要自行设计,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级、居住地、是否为学生干部、大学成绩水平、专业意愿、是否喜欢本专业。

第二,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Cmi)。张智勇等修订的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包含职业目标、职业自信、职业自主、职业价值、亲友依赖和职业参照6个维度,共34个条目。本研究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87。

第三,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mmCS)。Lefcourt,VonBaeyer,wareCox(1979)编制的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mmCS)共48个条目,分为学业成就和人际关系两个分量表(各24个条目),提出四种可能的归因方式,即属于内控性的能力和努力,属于外控性的背景和运气。本研究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85。

3.问卷发放

由调查者向学生解释填写问卷的方法,征得同意后,匿名填写。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61份,回收率80.5%,有效问卷161份,有效率100%。

4.数据处理

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采用单样本Kolmogorov-smirnov检验对数据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卡方检验对不同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的职业成熟度构成比进行比较;多元线性回归对职业成熟度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t检验对不同归因8个维度的职业成熟度均数进行比较。

二结果

1.职业成熟度统计描述及正态分布检验

职业成熟度、职业目标、职业自主等经Kolmogorov-

smirnov检验,p>0.05,符合正态分布;职业自信的折线图为钟形曲线,亦接近正态分布。本科护生职业成熟度及各维度得分情况见表1。

2.一般资料与职业成熟度总分得分关系

本研究共调查大三、大四本科护生161人,根据职业成熟度总分是否大于102分而分为职业成熟度较好、职业成熟度一般两组。分组后经过卡方检验比较两组间年龄、性别、居住地等职业成熟度的构成比差异(具体见表2)。

3.职业成熟度总分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对职业成熟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人际能力对职业成熟度影响的标准回归系数为0.04、人际努力系数为0.04、人际背景系数为-0.03、人际运气系数为0.11、专业能力系数为0.09、专业努力系数为-0.08、专业运气系数为0.10,p

4.职业成熟度总分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将人际与专业各维度因子根据50%等百分位间隔划分为高、低两组,分别比较8个因子高、低两组间职业成熟度总分均值的差异。经t检验,高、低分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

三讨论

1.研究意义及作用

本研究旨在了解成都学院医护学院护理学专业大三和大四护生对自我职业选择的定位,分析护生的职业成熟度,并探讨影响护生职业成熟度的因素;为进一步提高护生的职业成熟度提供有利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提升护生的职业成熟度,使其在择业中准确定位,从而减少护生进入临床工作后的心理落差,减少护理人才的流失。

2.研究结果

第一,职业成熟度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大三、大四本科护生的职业成熟度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具体来说,各维度条目均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职业价值、亲友依赖、职业参照、职业目标、职业自主、职业自信。可以看出本科护生的职业自信成熟度处于较低水平,这与柴婧蕊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护生对自己职业发展的信心还比较缺乏,分析可能原因是:第一,近年来,为培养与国际接轨的护理人才,我国开设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高校越来越多,护理硕士生具备更加扎实的理论基础、更完备的科研思路,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本科护生的就业压力,降低了他们在求职中的信心。第二,护理专业人员需求量虽居高不下,但伴随护理专业学生的培养数量逐年增多,部分医院已出现饱和现象,加之用人制度的改革,用工形式逐渐由事业单位编制向人事转变,某些护生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这无疑也削减了他们找到理想职业的自信心。此外,结果显示职业价值维度条目均分排序为第一,说明本科护生具有较高的职业价值成熟度,对自我了解、自我定向、自我设计有深度的理解,可能是因为大三、大四的护生在经历实习的磨炼后对自我的评价更合理。

第二,性别与本科护生职业成熟度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女生职业参照维度得分高于男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与谢文静、李丽薇、崔文波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女生在职业选择的时候,比男生更愿意参考他人意见,这可能与女生更善于交流,喜欢听取不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有关,而男生更倾向于自我判断问题,比较自我。另外,男生职业自信和职业自主维度得分高于女生,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男生更明白自己的不足并根据自己的目标来选择职业,而且对自己职业的发展比女生更有信心,这可能与大家比较看好男护生就业前景有关,一方面在临床上急诊科、手术室、iCU、精神科等对男护士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男护士数量远远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这种形势下男护生的就业压力相对比女护生的压力要小,因此男护生的职业自信比女护生高。

第三,不同居住地与本科护生职业成熟度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居住地为农村和城镇的护生职业目标维度得分高于城市护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农村和乡镇的护生对自己将来的职业有一个清楚的目标,农村和乡镇的护生在选择职业的时候更多的是希望自己有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他们看中的是自己未来的发展,而城市的护生在选择职业时考虑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工资、社会地位等等,并希望在社会中找到让自己满意的工作,因此城市的子女在选择职业时会比农村和乡镇的护生更挑剔,以至于最后对自己的职业目标没有清晰的定位。此外,居住地为农村和乡镇护生的亲友依赖维度得分均高于城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表明农村和乡镇护生在选择职业时更具有独立性,可能与农村和乡镇护生生活环境和自己的价值观念有关,农村和乡镇的护生在遇到困难时更喜欢自己去克服,有较强的自主性,而城市的护生更娇生惯养些,当他们在职业生涯中遇到困难时更多地会选择向父母和朋友寻求解决方法。

第四,不同的意愿与本科护生职业成熟度。调查结果显示,自己意愿和父母意愿的护生职业价值维度得分高于专业调剂护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自己意愿和父母意愿的护生在对职业选择时对自我的定向更清楚,可以更从容地处理影响职业目标选择的因素,而专业调剂的护生因为内心有对护理学专业的抵触情绪,本身对专业的认同度就比较低,因此其职业价值成熟度较低。

第五,是否喜欢本专业与本科护生职业成熟度。调查结果显示,喜欢本专业护生的职业自信、职业自主、职业价值维度得分均高于不喜欢本专业的护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与杨柳的研究结果一致。这表明喜欢本专业护生对于职业发展的自信心高于不喜欢本专业护生,并且反映出喜欢本专业护生在选择职业时自主性更高,这可能是因为喜欢本专业护生会主动收集有关专业的社会需求、专业的发展、专业的前景等信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掌握的信息越多他们就越会根据信息的变化来调整自己,有的护生还会利用寒暑假自己联系医院去见习,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使自己在未来踏入工作岗位的时候显得更从容,因此他们也更有信心面对自己未来的职业。

3.本科护生归因方式及其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

结果显示本科护生在学业成就维度的归因顺序依次为:努力、能力、背景、运气。在人际关系维度的归因顺序依次为:努力、能力、运气、背景。由此可见,护生在进行学业和人际归因时,均倾向于内在、可控性归因。这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高内控者会积极参与到自我职业决策的过程中,具有更多的自我推动性,倾向于将学业和人际成败归因于努力这一内部的、可以控制的因素。说明护生在面对学业或人际问题时,大多可以理性地分析自身原因,学会对自我界定,认识到只有自己才能改变自己,并从自身出发去分析行为的结果,认为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产生成功的结果或者改变失败的结果,相信自己可以掌控自己的命运。故本研究结果表明,本科护生的归因方式比较积极。这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

4.职业成熟度总分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powell通过对253名大学生的调查得出,职业归因的3个维度与职业态度显著正相关。另有一些研究者也探索了控制点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证实内控性与职业成熟度呈正相关,越趋于内控的大学生职业成熟度越高。亦有学者认为归因风格会通过影响自信心从而影响求职效能。本研究中,在控制其他因素以后,专业成就(背景)对职业成熟度总分有影响,专业成就每增加一个单位,职业成熟度就减少0.27个单位。这与其他研究结果不一致,具体原因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四结束语

1.研究结论

第一,本科护生职业成熟度水平尚可,但职业自信、职业自主成熟度偏低,帮助护生在自我定位的基础上要提高自己在选择职业时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并开展相关专业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提高护生的自信,通过此途径可以提升护生的职业成熟度。

第二,不喜欢本专业护生的职业自信成熟度较喜欢本专业的护生低,建议学校可以在大一时开设有关培养护生职业自信的课程或讲座,要改变部分护生对护理专业的偏见,提高护生的职业成熟度,这对护生大学四年的专业态度和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有很大的帮助。

第三,担任学生干部护生的职业参照成熟度高于未担任学生干部护生,学校要鼓励学生在大学期间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项活动,并担任学校、学院、班级的学生干部,在担任学生干部经历中磨炼自己,提升自我综合素质。学会交流与沟通,学会协作。

第四,本科护生倾向于将学业和人际成败归因于内部因素(努力、能力)。护理教育者应逐步训练护生的内控性归因,提高职业成熟度。

2.局限性

本研究仅调查了成都学院医护学院的大三和大四护生,样本代表性稍显不足,日后可将研究范围扩展至更多年级和学校。

参考文献

[1]袁莉敏.大学生乐观、归因方式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河北大学,2005

[2]陈玉琴、贺钰、陈靖等.护理专业学生职业成熟度的调查[J].医学信息,2007(10):1818~1821

[3]杨敏、任小红.护理本科生职业成熟度现状调查及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8(7):649~650

[4]张智勇、荣煜、管延军.中国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的信度与效度[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1~6

[5]谢文静、张智勇.成就目标定向与大学生职业成熟度关系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7):144~145

[6]李利薇、陈振帮、郭昱辰.关于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研究[J].科教文汇,2011(8):193~195

[7]崔文波、陈海英.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职业成熟度的相关性研究――以鲁东大学为例[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1(5):96~100

[8]柴婧蕊.大学生成就目标定向、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D].沈阳师范大学,2011

护理职业定位分析篇4

【摘要】目的:控制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方法:现场调查法、检验检测法、职业健康监护等。结果:该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符合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讨论:应加强化学品的管理,在加药泵房设置喷淋洗眼装置。

【关键词】产能建设职业病控制效果评价

为控制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2010年4月接受建设单位委托开展某油田产能建设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某油田为完成Yt2-4H、Yt2-9H等18口井的计量转输任务开展Yt2区块产能建设项目,建设计转站1座及其相关配套公用工程及辅助生产设施,试运行期间日处理原油液量为400~600t/d(占满负荷的58~87.5%);天然气日处理量为8~9×104m3/d(占满负荷的80~90%)。

1.2方法: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检测检验法、职业健康检查法、检查表分析法。

2结果

2.1生产工艺分析

2.1.1主生产工艺:单井来液加药后经计量进闪蒸罐闪蒸分离,分离出的原油进入1#联原油管道;事故情况下,分离出的原油先进事故罐储存,事故排除后再由外输泵排入1#联原油管道。分离出的伴生气一部分为加热炉提供燃料,一部分进入1#联伴生气管道;事故情况下,通过火炬燃烧放空。(见图1主生产工艺流程图)。

2.1.2注水生产工艺:

2.2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该项目根据生产工艺划分为两个评价单元:生产评价单元和维修及辅助评价单元,各评价单元职业病危害因素见表1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表。

2.3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及防护设施防护效果评价: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硫化物》等标准规范要求,对该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结果见表2、表3。

该工程的设备、管道密闭性能好,工艺技术成熟,自动化水平较高、主要生产设备多露天布置,有利于有毒物质的扩散;在正常生产情况下,空气中有毒物质浓度均控制在较低水平,输油作业工人接触有毒物质的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接触限值的要求。3个噪声作业点的噪声强度全部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的要求。

2.4职业卫生管理情况评价:该项目依托上级单位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管理,设有职业病危害防护专门机构,专人负责。每年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与实施方案,组织职业安全卫生教育、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等工作;设备物资科负责劳动防护用品的申报、发放及特种防护用品的检测工作,符合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

2.5职业健康监护评价:该项目按照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的要求,委托具有职业健康监护资质的卫生机构给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查体,未发现职业禁忌症、疑似职业病和职业病病人。

2.6应急救援评价:建设单位建立了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及专项救援预案,能够按照预案定期组织演练,在易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地点配备有空气呼吸器等救援设备。

2.7个体防护用品评价:建设单位按照《劳动保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国经贸安全(2000)189号]要求,为员工配备的个体防护用品满足标准要求。

2.8建筑卫生学及辅助用室:该项目生产区的建筑结构和辅助用室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有关规定

3讨论

护理职业定位分析篇5

医学统计方法是目前高职医护类专业学生普遍感到难学的课程之一,其教学效果难以令人满意,同时也存在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不强的弊端[1,2]。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没有与时俱进,对该课程定位不够准确,导致课程教学目标不够准确或者是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偏差。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从课程定位的视角对高职医学统计方法教学改革作一探讨。

1.课程的重新定位

自1972年美国杂志《advertisingage》首先提出“定位”一词起,这一概念在经济、社会领域中被广泛使用,如市场定位、品牌定位……,某一项目一经“定位”,一整套精心选择的活动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展开,从而优化资源、提高效率[3]。可以说“定位”是一切市场行为和社会行为的指导。

课程定位实质上是明确某一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所处的地位,这与该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密切相关,因课程从属于专业,必须为专业人才培养服务。要给某一高职课程准确定位,就必须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与要求从专业层面上进行整体思考。但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首先需要进行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任职资格相关要求以及职业岗位迁移三个方面的分析[4],其次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归纳汇总,然后根据该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对该课程进行准确定位。

高职医学统计方法课程的原来定位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并没有对上述三个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而是大致根据该课程的作用对其进行定性,因而是不科学的,也不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与要求。笔者在对高职医护类专业学生面向的工作岗位

和典型工作任务、临床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以及执业医师/主管

护士所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行认真的分析后,归纳汇总并进一步综合分析,根据医学统计方法所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在整个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中的地位与作用,将本课程重新定位为高职医护类专业的一门职业基础课,也是一门重要的职业工具课程。

2.课程教学目标的重新确定本文由收集整理

课程定位其实也是对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的一个“自我认识”,直接影响到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因为只有“自我认识”得十分清楚,才能在确定课程教学目标做到不夸大和不缩小,才能紧紧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来确定课程教学目标。否则,课程教学目标就会偏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轨道,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为社会培养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体现其“应用性”,要突出能力目标。专业处于课程的上位,课程教学应紧紧为实现专业人才培养这一“战略目标”而展开。根据高职医学统计方法课程的重新定位,在对医护类专业毕业生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近几年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对部分毕业生成长情况进行跟踪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当前spss统计软件应用已普及的实际情况,笔者对医护类毕业生所需的医学统计方法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上的要求进行系统的归纳分析,制订出针对性很强的“五会”课程教学目标,即会选择正确的统计指标进行描述、会选择正确的统计推断方法进行分析、会进行相应的spss软件操作、会解读spss软件分析结果和会准确表达出分析结果。

高职医学统计方法“五会”教学目标是在对课程重新定位的基础上确定的,既不夸大、也不缩小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而是紧紧服从专业人才培养这一最终目标,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与应用性,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3.教学内容的重新选择与序化

教学内容必须保证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而课程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具有决定作用。“五会”课程教学目标确定后,我们应紧紧围绕这一目标,遵循“知识够用、技能实用”的原则,根据专业特点来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而不应拘泥于现有的教材。要选择组织好教学内容,应重点思考二个问题:一是学生应该学什么?二是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好?我们带着上述二个问题来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基本做法如下:一是以常用的医学统计方法为基础,紧扣专业选择教学案例,尤其是多种统计方法综合应用的研究案例;二是对所选教学案例进行仔细研究,对照专业(执)业资格证书、典型工作岗位和职业岗位迁移三个方面的要求,列出除常用统计推断方法之外还需要增加的统计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三是将常用统计分析技能和基本理论知识进行有机融合,作为本课程教学内容;四是对所选取的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设计,合理裁剪、加工和序化,使它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例如在设计、组织“成组设计的方差分析”这一内容时,首先选择具体的专业案例,其次插入均数和标准差的相关内容,第三是引入方差分析的相关内容,最后是q检验的相关内容,将前后内容按逻辑顺序连贯起来,这样学生就明白在什么情况下采用均数和标准差作为指标,这些指标是如何计算的,如何进行方差分析,怎样进行spss软件操作,如何解释spss软件分析结果以及在多个均数总体上有差别时还需进一步通过q检验来判断两两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如何准确表达出分析结果等,这一过程与实际工作中统计分析的过程高度一致,经过这样处理的教学内容逻辑清晰、前后贯穿、由易到难、简单实用,并且对其他统计推断方法的学习有着极强的借鉴作用。

4.课程考核改革

一般来说,课程考核的内容与方式应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来确定。高职医学统计方法“五会”教学目标强调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考核内容上应以能力为主,以基础理论知识为辅;在考核方式上应以spss软件分析操作为主,以卷面考试为辅,而且卷面考试重点应考查学生正确选择统计推断方法的综合判断能力、软件分析结果解读能力和准确表达统计分析结果的能力等。这样的考核内容与方式,才能与教学内容相匹配,有利于检验和促进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护理职业定位分析篇6

【关键词】文职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管理

近几年来,随着军队编制体制改革,文职护士逐渐成为军队护理队伍中的主要力量。目前,我院心内科共有文职护士12名,占护理人员总数的85%,均为毕业3年以内的新护士,年龄22~25岁,处在职业生涯早期阶段。因此,尽早帮助她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其认识自我、正视专业、计划未来,将有利于文职护士的专业生涯发展与专业成长,有利于提高护士的专业满意度、工作效率和职业自豪感[1],促进科室护理工作的稳定发展。

1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雇员根据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对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动实施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护理专业生涯规划是个体计划自己在护理专业生涯中根据其专业发展和个别需要,获取相关的知识与技术,拟定需要达到的目标,最终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2]。

2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

职业生涯规划一般经过自我剖析与定位、职业生涯目标与路线的设定、职业生涯策略的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反

馈与修正等4个步骤来完成[3]。

2.1自我剖析与定位在进行自我剖析之前,首先要知道文职护士的职业特点和职业能力要求。作为一名文职护士,不但要有较强的奉献意识、责任意识和纪律意识,还要有乐于助人的精神,要细心,要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和较强的学习能力。针对这些要求,将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逐一列出,找出符合职业要求的项目和不符合职业要求的项目,弄清自己要从职业中得到什么。通过自我剖析认识自身的条件,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以便设计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

2.2职业生涯目标与路线的设定职业生涯路线是指一个人选定职业后从什么方向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是向专业技术方向发展,还是向行政管理方向发展。比如,有的人号召力强,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活动协调能力,那么就可以朝护理管理者的目标努力;有的人功底深厚,逻辑思维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那就可以立足护理科研。

2.3职业生涯策略职业生涯策略是指为争取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措施。护士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路线设计采取相应的措施。

2.4职业生涯规划的反馈与修正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由于对自身及护理工作都不太了解,有时可能会制定出错误的规划,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后,回顾自己的得失,自觉地总结经验教训,当然也可以参考前辈的经验,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修正。修订的内容主要包括职业的重新选择、职业生涯路线和目标的选择等。

3文职护士早期职业生涯规划的管理

3.1指导文职护士正确评估工作岗位及学习要求

3.1.1掌握职业技能,学会如何工作做好本职工作是护士的基本任务和重要职责。对新护士来说,第一步就是要扎扎实实地掌握护理技能。在这个阶段,护士要通过从事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和常规性工作才能获得处理问题的能力。所以,要从小事做起,事事认真,不要自恃有学历而不屑于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

3.1.2正确面对困难,学会如何进步对于刚开始工作的护士来说,工作中出现一些小差错和困难都是正常的,也是难免的。当出现差错时,不要有自卑心理,应该主动地承担错误,而且要认真分析出现差错的原因,针对原因进行改正。面对困难时不要畏缩不前,必须学会如何解决困难,学会如何进步。

3.2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

3.2.1制定切实可行的岗前培训制度和计划通过培训使文职护士尽早地转变角色、转变观念,培养她们的主人翁意识,树立爱岗位、爱专业的思想,明确工作意识和动机。

3.2.2尽可能地为文职护士创造进修学习的机会通过外出学习使其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及早确立自己前进和努力的方向。到目前为止,我科选送外出学习专科护士5人,回科后有的成为了护理骨干,有的更加熟练了专科技能,在科室护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3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保证规划的落实

3.3.1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为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学习的积极性,科室制订了奖励制度,凡参加护理部组织的各项理论考试及操作比武取得前三名者,科室均给予相应奖励,并作为年底评选先进的重要考评标准,从而大大激发了文职护士的学习热情。

3.3.2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根据文职护士的兴趣、能力、性格特点,尽量安排适合的护理工作,充分做到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3.3.3坚持以人为本,对文职护士进行人性化管理在管理工作中注重关怀护士,努力发现每位护士的闪光之处,运用激励的手段,多赞扬,少批评,使护理人员自发地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组织目标相联系,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和责任,使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达到有机的统一,从而增加科室的凝聚力、战斗力。

4小结

通过对文职护士早期职业生涯规划,使护理人员尽快地适应了新岗位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减少了工作中的阻力与挫折,增加了专业认同感,增强了对生活和工作的满意度与成就感。作为军队护理管理者,要不断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提出合理化建议,引导、督促文职护士的职业生涯发展,帮助其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在个人和专业的发展中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王娟,朱念琼.护士职业生涯规划[J].护理研究,2007,21(1):162-163.

[2]周海鹏,郭珊.护士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生涯早期阶段的管理[J].护理研究,2005,19(11a):2330-2331.

护理职业定位分析篇7

韦义萍等人对某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学生调查发现,在就业求职过程中,对护生就业选择产生影响的人所占比例分别为:父母占51.7%,亲友占13.5%,教师占11%,而毕业生自己仅仅占15.4%[3]。有部分学生因为选择专业时听从了父母的安排,所以就把找工作的希望寄托在父母和亲戚朋友身上,且平时不注重加强自己的专业学习和道德修养,甚至在找工作时以不正当的渠道获取职位。有些毕业生家长甚至把找工作的希望寄托于学校,错误地认为学校为学生负责到底,缺乏危机意识[4]。现今,“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经成为我国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式,因此,学生及家长的就业观念应跟上就业制度改革的步伐。

自卑是指学生认为自身某些方面不如他人的消极主观体验。随着高校扩招的普及,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已经不是以前人们眼中的天之骄子,且学生又都没有经过什么磨难和波折,在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时,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差,情绪波动非常大,情感也很脆弱,缺乏应对挫折的基本心理准备。特别是现在很多用人单位都把招聘人才的学历定在本科、硕士甚至博士,这给高职护理毕业生施加了非常大的压力,加重了高职护理生的自卑心理。很多高职学生悲观地认为自己不如高学历学生,所以就把就业目标锁定在二级以下的医院,不在乎工资报酬,只要有工作就行。尤其在求职失败一次次发生后,更加重了他们的沮丧感和不平衡感。还有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看重身高和相貌,这使一些身高不高的学生对前途产生了担忧和对未来丧失了信心。教师应该帮助这类学生树立自信心,正确认识自我,使他们意识到身高和文凭并不是衡量就业唯一的标准,要让他们对自己有认真客观的评价。此外,在就业过程中,由于传统观念中“白衣天使”的形象已经根深蒂固,这种先入为主的思想对男生从事护理行业带来了非常大的阻碍[5],使得男护生的就业信心受到很大的打击,加上来自家庭和周围人的质疑,使得这些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感到非常自卑。调查发现,近七成患者不愿意接受男护士护理。崔德花等人对曲靖医专护理专业45名已毕业的男生调研发现,有20%的学生没有从事护理职业,在选岗位的时候,有42.8%的学生受到了性别歧视[6],产生了自卑感。

这一类学生好高骛远,对自己的期望过高,对自己的职业定位不明确,非大城市、大医院不去,工资低的医院不去,待遇差的医院不去,科室不好的医院也不去,眼高手低,怕吃苦[7]。有些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对社会的认识过于理想化,还有些学生要求去沿海发达城市发展,只有少数毕业生愿意到乡镇农村医院工作,从而导致有的学生找不到工作,有的工作没有人干。

高职院校很多学生对自己不自信,在就业竞争过程中缺乏竞争的信心,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主见,不能冷静客观地分析自己的优劣势,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没有就业计划,别人做什么自己也做什么,以致丧失了很多工作机会。每位学生的家庭环境不一样,性格、能力和机遇都不一样,如果对自己没有客观的分析和端正的就业态度,看见别的学生找的工作比自己好的时候,就很容易产生攀比心理,认为别人没有自己能力强为什么找的工作比自己好,因此不愿意去就业环境相对较差的单位。学生在与他人攀比工作地点、收入和单位的级别以及知名度的同时,错过了自己的就业机会[8]。护生的大学时期是奠定人生发展方向的基础时期,针对护生在就业时的种种不良就业心理,社会和学校应该给予适当的指导及帮助,而作为护生自己也应有正确的就业心态。

就业问题是我国现今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政府方面要加强就业市场和就业法规的建设,完善市场机制,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公开、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9];应减缓高校扩招的速度,加大对高职教育的财政投入,以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由于很多护生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认识和定位,在就业的时候非常自卑、不自信。因此学校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社会、分析自身的优势劣势,从整体分析就业现状,认清自身的价值。虽然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但要让学生知道我国的医护人员数量并没有饱和,并且非常紧缺,从而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自信;要让学生知道,在求职就业的时候,护生和单位是平等的,是双向选择的,以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有做一名好护士的条件,可以多组织学生参加招聘会,训练面试技巧,从而树立其自信心。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都还未步入社会,且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明确规划,因此学校应开展职业生涯的规划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帮助学生选择职业、为求职做准备以及在职业中求发展。因此,作为学校,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培养其正确的就业心理尤为关键,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就业现状的分析及就业定位等方面的指导,实事求是,从学生实际出发,降低其就业的期望值,从而帮助其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学校应该组织专门人员对学生的就业进行指导,为他们提供及时的就业信息,并在就业遇到困难的时候为他们提供帮助。

护理职业定位分析篇8

【摘要】目的:分析输液引起的护理缺陷及提出防范对策以减少失误。方法:分析2005-2007年间发生的15起输液护理缺陷的原因。结果:2007年后近一年未发生输液护理缺陷。结论:应及时总结工作中的失误,分析原因,总结方法,减少失误的再一次出现。

【关键词】:输液;护理缺陷;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3(上)-0120-01

analyzenursingdefectsoftransfusionon15patients

DuChunLei

abstractobjective:analyzenursingdefectsoftransfusiontoavoidfault.method:analyzethenursingdefectsoftransfusionbetween2005-2007on15patients.Result:nonursingdefectsoccurredafter2007.Conclusion:weshouldsumupthedefectstoimprovetheourwork..

Keywordnursingdefectstransfusion

为探讨输液护理缺陷发生的原因及防范对策,实现“零缺陷”的工作目标,现将我院2005~2007年发生的护理缺陷15起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2005~2007年共发生输液护理缺陷15起。15起护理缺陷分类:注射输液错误7次,占416%;巡视工作不到位5次,占33%,新药知识欠缺3次,占20%。护理缺陷发生时间分布:白班12起,占70%;夜班5起,占30%。护理缺陷人员职称结构:实习生2例,占12%;护士9例,占52%;护师4例,占24%;主管护师2例,占12%。

2原因分析

2.1注射输液错误共7次,居第1位,具体为张冠李戴、看错药物名称或剂量、漏加药、液体内有絮状物未发现等。从发生护理缺陷过程分析均为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未做好三查七对工作所致。

2.2巡视工作不到位共5次,居第2位,具体为未及时发现病情变化1例,液体渗漏未及时发现和处理导致皮肤损伤2例,滴速过慢以致病人缺钾症状未改善1例。这些护理缺陷的发生与护理工作者工作主动性差、责任心不强、业务能力有限有关。

2.3新药知识欠缺共3次,具体为配伍不当、调速不当,与工作不严谨有关,对新药根据药名凭经验操作,未详细阅读药物说明书。

2.4从护理缺陷发生的时间上分析白班发生护理缺陷率(70%)远高于夜班(30%),与白班输液病人多、干扰大,(如接电话、回答病人咨询及疑问等)、工作紧张有关,这样易分散护士注意力;而白班中交接班时发生护理缺陷多(30%),护士连续紧张工作4小时,机体疲劳,生理机能处于半抑制状态,而此时为接瓶、拔瓶高峰期,护士工作量大而人员减少,易忙中出错。

2.5从护理缺陷人员职称分析低职称发生护理缺陷(52%)远大于高职称的护士。因许多低职称护士参加轮转,未固定科室,存在未完全熟悉科室工作环境和工作制度,与高职称护士相比还存在经验不丰富、业务技术掌握不熟练、事件处理能力欠缺。而高职称护士由于工作年限长、工作熟练,很大程度受自信、凭印象的经验思维和定势思维而发生护理缺陷。

3讨论

通过我院输液护理3年来发生护理缺陷的分类、时间、人员职称的分析,我们体会到:健全制度、严格执行是防范缺陷的关键;良好职业道德、高度责任心是防范缺陷的基本保证;业务素质与能力是防范缺陷的重要基础。管理者在工作中发现问题,给予及时解决。由于管理制度实施到位,近一年多来本院输液护理时未在出现护理缺陷,并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供讨论[1]。首先应强化质量意识,科内建立二级质控管理,即质控成员与护士长每天不定时对科室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其次应健全制度,如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差错事故登记呈报制度等。明确各级护理人员的职责,使护理人员有章可循。并应重视安全和责任教:通过安全教育,使护士明白差错与事故仅一步之遥,发生护理事故时当事者要负法律责任,法律不因为护士辛苦而免其责任,以提高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经常对护士进行职业责任教育,将职业道德教育列为新护士上岗培训的必修课,以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慎独修养。最后应注意业务培训::不同职称,培训的侧重不同,对初级护理人员,尤其是对“高危人群”,以强化“三基”知识为重点,定期组织“三基”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对中级护理人员,以强化专科理论和技能为重点,不定期进行抽考;对高级护理人员,则要求严把质量关,定期组织本科护士学习新药知识,进行专题讲座。

参考文献

护理职业定位分析篇9

关键词:护士离职因素

对照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床护比,我院护理人员严重缺编,对护理人员的需求量也就大大增加,给省内外护理人员带来良好就业机会的同时,护理人员流出数量也在每年递增。分析他们流动的原因,有自身的原因,也有着社会因素的影响。

一、护理离职人员基本情况

通过表1我们看到护理离职人员中有4人因执业(资格)考试不及格被辞聘,3人因学习深造离职,10人因身体原因不能胜任岗位,30人因为家庭原因离职,其他原因离职19人。表2显示离职人员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55人,离职人员年轻化,职称也以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初中级为主,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总离职人员的83%以上。二、离职因素分析根据赫次伯格双因素理论,我们的职工离职受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的影响,其中成就感、责任感、赞赏、专业对口等为激励因素,而管理体制、政策、工资、同事关系、工作环境等属保健因素。这些因素有时是互相交错、可以互相转化的,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员离职因素也会有所不同。通过多年的人事管理工作经历及对上表相关数据分析,我院护理人员离职率高有以下因素。1.职业发展压力。由于护理人员与床位比的要求,再加上我院规模发展,近几年大量储备护理人员,甚至跨省招录,致使护理人员知识和技能水平有很大差异。各种考试要求给护理人员背上了沉重的负担,如新进人员的执业(资格)考试、平时的三基本考试、护理操作练兵等,既要兼顾工作,又要应付考试。江苏省文件规定首次资格两次考试不及格则必须解除聘用合同,在上表中4人因未通过执业(资格)考试而被动辞职。目前我院护理人员严重缺编,一位护士平均要管8张床,与三级甲等医院要求床护比1:0.6相去甚远。护理人员工作战线拉长,工作中不停在治疗室、床位之间走动,高度的责任心、超负荷的工作强度都给护理人员带来心理上、精神上和体力上的透支,护理人员离职率高就在所难免了。2.家庭和工作环境的影响。近几年我们通过各种形式大量招录新进毕业生、引进高层次学历或经验丰富的人员,特别是护理人员,生源放到省内外。就业时毕业生为了及时找到工作,先工作了再说,是解决了就业问题,但现在大多数家庭为独生子女,离家远近、照顾父母、结婚生子等家庭因素都大大提高了离职率。对年资稍长的护理人员,家里经济条件好的不堪三班倒的负荷则回家当全职太太或是辅佐家庭事业。社会对医疗行业的不实认识,医护人员遭病人及家属殴打辱骂的事时有发生,对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感的产生有很强的推动作用。

3.薪酬的影响。薪酬主要是个人价值观公平性的体现。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与个人的期望存在很大的差异。仅靠基本工资既要维持基本的生活需要,还要供房贷甚至为结婚嫁娶做准备,对长时间读书的新职工来说是很大的困难,因为单位的很多福利和绩效工资的享受都是有一定的年资限制的。年资较深的员工常常会有一个横向与纵向的比较,我院实行院科两级分配制,外科和内科的收入分配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护理人员和医生之间的收入取得又存在不同的衡量标准。横向看公务员与事业单位收入之间的差距也导致卫生技术人员觉得自己的付出与回报相差太远。随着绩效工资的实施,基本工资和基础性绩效工资占整体收入水平的比例加大,减少了竞争性,所以很多职工考虑调往工作轻松、待遇差不多的乡镇卫生院工作。

三、负面效应与建议

1.年轻护士的离职,给身边的同事带来不稳定因素。因考试不得已的辞职给医院和当事人都造成一定人力成本的损失和遗憾。对新职工应加强带教和培训,增强职业意识。加强岗前教育培训,制定详尽的培训计划,对轮转生加强指导,热心带教。对通过进一步求学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者,或是暂缓休息调整,对他们敞开大门欢迎他们深造后继续回院工作。

2.创造宽松环境。保卫部门定期或有计划地通过传授防范知识及手法,加强自身防范和安全保卫的防控。发挥舆情的正面能量,大力宣传德技双馨的医务工作者和白衣天使的先进事迹,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互助互信的氛围。

3.制度留人。通过科主任、护士长例会制度听取合理化建议,做到有问题有答复有落实;严格遵守院务公开制度,向职工公开院部有关规定,真正做到科主任、护士长的责权利相结合,做到院科两级管理,实行目标考核制度奖惩分明。用积极的、激励的福利待遇、规范的管理制度留住人才。

4.感情留人。对于年资较长的护士,通过疏导,分析事业成长,建立后备人才库,对专门人才进行跟踪培养与指导;尊重员工意见,发扬主人翁精神,鼓励与奖励有干劲的职工,树立典型,弘扬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使每个人都有主人翁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感。

5.建立适合护理人员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我院已实行护理人员护理部考核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制度,让护理人员的当家人合理分配护理人员收入。作为护理人员的管理部门,应经常深入基层,倾听群众的心声,做护理人员的贴心人;人事部门也要与相关部门、相关管理人员加强沟通,配合护理部,真正将护理人员的劳动量、技术含量、业绩成果通盘考虑,将护理人员的劳动价值体现出来,提高就职率和职业的生命力,为减少护理人员的离职率制定有效的预防与激励措施。

参考文献

护理职业定位分析篇10

【关键词】工作过程项目化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C-0083-03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

所谓的工作过程是指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或任务并最终以获得工作成果为目的而设计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工作程序包括完成工作时需要的方式、内容、方法、组织以及工具等。每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都将体现在职业中,每一个职业含有一件又一件的工作过程。20世纪90年代由德国布莱梅大学技术与职业教育研究所将职业教育与社会职业相联系,基于职业中的工作过程提出了课程设计方法,也称为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法,该方法是通过整体化分析和描述现代职业工作进行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方法。

人们在学习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为了高效获取知识,利用想象、手工、口述、图形等多种手段,汇集形成一种情境,我们称之为学习情境,通常伴随时代的发展这种情境会有不同程度的创新。工作过程课程设计方法首要的任务就是设计学习情境,学习情境是组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方案设计的关键要素。职业教育的学习内容是为完成职业工作过程服务的,职业教育学习情境实际是在模拟职业工作情境,将职业教育的学习内容安排到学习情境中来提高学生的各项社会职业能力。学习情境的开发设计,换言之就是传统意义上适合职业教育实际情况的校本课程开发,这个过程要求将传统的按章节设计的课程内容转换成若干个学习情境,要完成这个转换对学校和教师的要求都很高。

二、中药鉴定与养护技术的特点

中药鉴定与养护技术是中草药栽培技术专业(含加工与营销方向)、中药制剂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是针对中药材生产、中药材鉴别、中药材养护、中药材购销等职业岗位设置的一门职业能力核心课,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它是本校结合本专业实际情况,将中药鉴定技术与中药养护技术两门课程进行有机结合形成的新课程。中药鉴定、中药养护是药品工作技术人员应有的专业技能。主要讲授中药性状鉴定的基本操作技能、显微鉴定的基本操作技能、显微特征描述方法、理化鉴定的基本操作技能及中药材商品基本养护技术。介绍常用中药的来源、主产地、采制、性状鉴别、显微鉴别、成分、理化鉴别,包括根类、根茎类、茎木及树脂类、皮类、叶类、全草类、花类、果实种子类、藻菌及地衣类、动物类、矿物类,并介绍了中药粉末的显微鉴定、中成药的显微鉴定、未知粉末药材的鉴定的知识。讲授中药商品变异现象、中药商品变异因素以及一般商品养护与易变异商品养护方法。本课程以中药的四大鉴定方法及养护技术为手段,阐明各个中药具体品种的名称、来源、产地、采收加工、性状、显微、成分、理化、功效、商品形态及养护等内容,指导学生对中药的识别、鉴定和养护,并通过实验训练,着重培养学生运用四大鉴定法在具体品种上进行真伪鉴别和针对中药材进行养护的实践能力。学生在学习了应用化学、实用中药学基础等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本课程。

掌握本课程内容,将为进一步学习中药炮制技术、实用方剂与中成药及其它后续课程,以及为今后从事中药的生产、质量检测、经营管理等相关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更主要的,中药行业各岗位在国家职业标准中均有对中药鉴别能力的要求,中药鉴别与养护技术是中药行业岗位群的行业通用技能。中药鉴定技术、中药养护技术又是中药验收员、中药购销员等岗位的职业特定技能。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真正做到鉴别中药的真伪和优劣,并为学生通过医药商品购销员技能证书的考核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中药养护技术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进行药材养护起到重要的作用。它的培养目标直接关系到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必须结合中药鉴定、中药养护的特点及社会的专业需求进行综合分析与研究。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本课程以中药鉴定为核心,辅以中药养护的知识及技能,要求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及相应的养护技能。中药鉴定有四大鉴定方法,即基源鉴定、性状鉴定、理化鉴定、显微鉴定。从传统的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简便方法鉴定药材的外观性状特点,外观性状包括大小、形状、表面、断面、质地、气、味、水试和火试等十个方面的内容;到现代的结合物理、化学、生物学、计算机技术、使用仪器进行研究分析的先进高端鉴定方法。如: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薄层色谱、气相色谱、荧光光谱、高效液相色谱、核磁共振、扫描电子显微镜、计算机图相分析、各种电泳同功酶分析法、分子生物学技术、x射线衍射技术、高效毛细管电泳、各种热分析技术、聚类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等检测手段均被吸收到中药鉴定的方法中,大大丰富了中药鉴定的内容。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设计过程

(一)课程项目化设计的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项目化设计方法分为三步:第一步,在现今社会职业形势基础上分析工作任务,按照能力发展和职业成长规律确定职业典型的工作任务。第二步,设计学习情境,即构建“小型的主题学习单元”,要将学习领域中的能力目标和学习内容进行教学论和方法论的转换。在进行学习情境设计前要确定本课程能力培养目标,在设计的各个教学情境单元中要体现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三个职业能力的培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设计教学情境,设计的教学情境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这个问题情境是由企业实际工作岗位上具体工作任务转化而来,在教学情境中,一般以具体的任务形式来体现。第三步,编制课程标准,制定教学大纲。

按照以上三步,我们课题组对广西中医药大学制药厂、广西药用植物园种子种苗公司、南宁市华泰饮片制药厂、德洲医药公司、桂和堂等几家中药种植、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进行调查,组织企业专家对中草药栽培技术专业(含加工与营销方向)、中药制剂技术专业岗位群进行了工作任务分析,确定职业典型工作任务,针对不同岗位的工作任务提出了知识能力、技能能力和素质能力的要求。根据工作任务的相关性,整合形成中药种植、中药饮片加工与生产、药品检验和药品经营与使用四个职业行动领域。行业企业专家提出职业工作过程中的职业能力,专家结合职业能力对学科体系中的教学内容解构,再结合学院实际,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职业成长规律,重新序化并构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该体系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职业能力基础课(必修课,占总学分25.52%);第二部分为职业能力核心课(必修课,占总学分44.83%);第三部分为职业能力拓展课一(系级选修课,应修满12学分,占总学分8.28%)、拓展课二(院级选修课,应修满8学分,占总学分5.52%)。以中草药栽培技术专业为例,职业能力基础课设置了应用化学、植物生产环境等课程。职业能力核心课设置了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实用中药学基础、中药鉴定与养护技术、中药炮制技术、医药市场营销技术等六个专业方向学习领域,每个学习领域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课程排序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

(二)课程目标设计

课程总体目标:学习完成本课程设计的项目任务后,学生会运用传统鉴别经验和现代鉴定方法鉴定常用中药,为今后从事中药的真伪鉴别、质量评价、相关中药研发实验操作、中药材基本养护等工作打下基础。能运用中药鉴定、养护的技能操作及相关理论知识熟练完成中药鉴定、养护岗位所承担的具体工作任务,同时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职业道德和工作作风,树立全面控制药物质量的观念。使学生成为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实用型人才。课程目标设计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目标。理解中药鉴定及养护操作必备的基本知识;理解350种常用中药的性状鉴别要点;认知与中药鉴定有关的法律法规;掌握中药鉴定的目的、依据和方法;掌握中药养护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掌握中药的来源、主要性状、显微和理化特征;熟悉中药的采收、加工、贮藏对中药质量的影响;掌握各种不同中药材养护技术;了解中药鉴定的意义和任务、常用中药的主产地和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了解市场假劣药材动态及中药鉴定技术的发展动态;了解中药理化鉴定的基本方法和20种药材的理化鉴定要点。

2.职业能力目标。能用性状鉴定技术快速准确地鉴定350种常用中药材及饮片的真伪优劣;能用显微鉴定技术准确鉴定20种常用中药材的真伪优劣;熟练中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理化鉴定综合操作技能;学会借助相关书籍解决中药鉴定的实际问题;会独立查阅相关文献获取新知识;会针对不同的中药材设计具体的养护方案。

3.职业素质目标。树立全面控制药物质量的观念,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表现出关心、爱护、尊重患者和认真、严谨、热情、勤快的工作作风,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职业道德,为从事药学工作打下必备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围绕职业工作过程中实际工作任务来展开,课程内容进行工作过程项目化教学设计。中药鉴定与养护技术课程根据中药鉴定行业发展和领域,职业岗位群需求,遵循学生职业成长规律,以中药的四大鉴定方法为手段,围绕四大鉴定技术开展各类型中药鉴定及配套相关养护技术,教学内容为专业教学服务。设计“中药鉴定与养护基础知识”“中药分类鉴定技术”“中药分类养护技术”共3个学习情境、15个项目任务,将传统学科体系进行解构,对工作过程系统化知识进行重构,每个学习项目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的,指引学生自觉组织相关知识及技能来完成任务。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具体如表1所示。

(四)课程教学实施及教学方法

学习项目的实施主要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法进行。在整个教学过程,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根据不同类型项目任务类型,灵活多样地采用“任务驱动、工作引导、项目导向、工学交替”四阶段教学模式,利用校内外实训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根据完成不同学习项目内容,教师灵活选择四阶段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头脑风暴法等各种教学方法,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突显职业教育“以能力为中心”的特点。表2以项目3植物类根及根茎类中药鉴定技术为例,说明了教学实施过程和教学方法的使用。

表2项目3植物类根及根茎类中药鉴定技术

课程中药鉴定与养护技术

学习情境中药分类鉴定技术

项目名称植物类根及根茎类中药鉴定技术建议课时2(80分钟)

知识目标1.掌握黄芪、甘草、党参的鉴别;

2.掌握党参与明党参、柴胡与银柴胡、白芍与赤芍的对比鉴定;

3.熟悉根及根茎类药材的一般鉴别方法;

4.了解苦参、银柴胡的性状鉴别。

能力素质会运用中药的基源、性状、显微、理化鉴定综合操作技能;

会借助相关书籍及互联网解决中药鉴定中出现的新的实际问题;

会独立查阅相关文献获取新知识。

教学重点重点掌握黄芪、甘草、党参的来源、性状、显微、理化鉴别。

教学难点甘草和党参的来源,药材鉴别。

教学过程

1、教学准备2分钟;2、复习引入新课3分钟;3、设计情境,提出任务,5分钟(资讯);4、小组学习讨论并制定任务的实施方案,计划20分钟(决策、计划);5、方案的实施,计划30分钟(实施);6、项目完成效果评价,计划8分钟(检查、评估);7、拓展知识的学习,计划10分钟;8、课后作业安排,计划2分钟。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

2、项目教学法;

3、头脑风暴法【教学评价与分析】评价内容:知识能力,制定方案能力,方案实施能力(含小组团队合作能力、工作态度、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任务完成情况评价方式:教师评价

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实践教学针对相关的专业工种,实施“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模式”,采用“做、论、讲、评”四环节教学法。做,即实际操作,包括校内实训、现场实训(在企业进行)。体现并要努力实现高职教育特色,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技术要实用、过硬,以为学生一毕业就能够熟练胜任有关工作岗位而进行设计。

(五)课程评价及考核方式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评价模式融入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采用“全方位、多角度、综合性”的考核评价模式。注重对过程的控制,以满足职业岗位需要为目的,具有“过程性、多元化、双向性和可持续性的特点”。具体评价及考核方式如表3。

项目3植物类根及根茎类中药鉴定技术

项目4植物类茎木类中药鉴定技术

项目5植物类皮类中药鉴定技术

项目6植物类叶类中药鉴定技术

项目7植物类花类中药鉴定技术

项目8植物类果实种子类中药鉴定技术

项目9植物类全草类中药鉴定技术

项目10树脂类中药鉴定技术

项目11菌、藻、地衣类中药鉴定技术

项目12动物类中药鉴定技术

项目13矿物类中药鉴定技术

项目14中成药鉴定技术

项目15中药分类养护技术1.学习态度

2.学习纪律

3.操作技能考核

1.学习态度30%

2.学习纪律20%

3.养护报告20%

4.操作技能考核30%

综合

评价

将各评价单元的分数按照比重累计相加后,按照评价标准分为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级(90分以上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中,60-69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

四、教学实践效果

在讲授完中药鉴定与养护技术课程之后,进行期末考核,最终进行综合评价。约有90%以上学生可以顺利通过闭卷考试,几乎所有的学生能顺利通过操作技能考核,最终取得本门课程的学分,成绩比传统模式授课提高了十几个百分点,特别是操作技能考核,比传统模式授课学生能鉴别出的药材增加近百种。此外,我们还组织了学生参加每年的中药理论知识比赛和每两年举行一次的全国中药传统技能大赛,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项目化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在现实企业工作情境指导下,把教育目的、过程和结果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相互联系起来,充分让学生体会到了岗位工作的特点。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更锻炼了老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和课程职业整合设计能力。

【参考文献】

[1]胡凤菊,刘纪新,董丽周,腾军.基于工作过程的《autoCaD》项目化课程设计[J].职业技术研究,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