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风险防控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1:28:12

投资风险防控报告篇1

1 国基金管理公司内控体系的缺陷

目前的基金管理公司主发起人为证券公司和信托公司,其企业文化从很大的程度上继承了原股东的风格,而这两类机构是我国证券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在信誉和规范方面存在较大的缺陷,对基金管理公司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

从目前的情况看,基金管理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缺乏风险度量的措施。基金管理公司对风险的控制必须要有一个量化的标准,否则,主观臆断将放大基金的风险。

(2)缺乏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一是缺乏合理的净值估算系统;二是基金的季度报告和周报中常有数据勘误公告。

(3)缺乏必要的监察手段。目前国内基金管理公司利用高科技对基金投资流程进行跟踪监察的手段还不到位。

(4)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不完善,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目前国内很多基金管理公司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蜘蛛网似的、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同时,对制度的执行缺乏硬约束。

2 善内部控制体系的方法

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必须要有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的监察体系,针对我国基金管理公司目前在这些方面存在的不足,应通过以下措施予以弥补。

2.1 加强内控环境建设

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制度发挥作用的基础,基金管理公司应注意加强营造这个环境。

有效内控的基本点是基金管理公司的最高管理层必须承诺对控制风险负有全部责任,即由全权负责整个公司业务的最高层自上而下推动和实施内控和风险管理,其制定的各项内控和风险原则、制度必须适用于基金管理公司的所有部门、环节、岗位,并能被贯彻执行。概括地说,一套有效的内控体系首先需要基金管理公司领导层的重视、参与和监督贯彻。

加强内控培训,培育全员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文化,使每位员工认识到,基金管理公司的内部控制不仅仅是监察稽核部门的事,而必须由每一个员工自觉地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去。

2.2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针对我国基金管理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应从保护投资者利益出发,进一步完善投资风险控制、内部会计控制、违规行为的监察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等。

(1)投资风险控制这是投资基金运作中风险控制的核心,主要是利用风险量化技术来计算风险值,然后通过风险限额对其进行控制。①风险量化技术。它通过建立风险量化模型,对投资组合数据进行返回式测试、敏感性分析和压力测试,测量投资风险,计算风险暴露值。②风险限额控制。在对风险进行量化的基础上,风险控制部门对每只基金的投资风险设定最大的风险临界值,对超过投资风险限额的基金及时地提出警告,并建议基金调整投资组合,控制风险暴露。

(2)内部会计控制即能够保证交易的记录正确以及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及时反映的系统和制度。①基本的控制措施包括:复核制度,包括会计复核和业务复核;通过凭证设计、登录、传递、归档等凭证管理制度,确保正确记载经济业务,明确分清经济责任;②合理的估值方法,即为保证基金资产净值的准确计算而采取的科学、明确的资产估值方法,力求公允地反映其在估值时点的价值。③科学的估值程序,是保证基金资产净值准确计算的另一项会计控制措施,主要包括数据录入、价格核对、价格确定和净值发送等程序。

(3)违规行为的监察控制严格说来,违规行为的监察和控制属于内部管理控制的内容,然而因为其重要性,它一般被单独列为基金管理内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①对于操纵市场行为的实时防范。利用联网的电脑系统,在线实时监控基金的投资、交易活动,防止利用基金资产对敲做价等操纵市场的行为。②股票投资限制表。为了防止基金介入内幕交易,或陷入不必要的关联交易调查,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内部都有明确的股票投资限制表,所管理的基金不得购买限制表中的股票,从而避免了可能的违规行为。③员工行为的监察。这是为了防止员工涉及操纵市场、偷跑获利、购买可能与基金资产存在利益冲突的证券等违规行为的监控制度。

(4)内部管理控制内部管理控制是指内部会计控制以外的所有内部控制,包括组织结构控制、操作控制和报告制度。其中,①组织结构控制指通过组织结构的合理设置,来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和制衡,充分体现职责分工、相互牵制的原则。基金管理公司一般设有投资决策部门、交易执行部门、结算部门、限额控制部门风(险控制委员会)、监察稽核部门等,各部门应有明确的授权分工,操作相互独立,且有独立的报告系统,各部门之间相互核对、对互牵制。②操作控制的主要手段,一是投资限额控制。各基金都在招募说明书中公开披露其投资范围、投资策略和投资限制,据此,公司风险控制部门设定基金的投资限额。二是操作的标准化控制。主要手段有操作书面化、程序标准化、岗位职责明晰化等。三是业务隔离的控制,主要是指各基金管理公司应将基金资产管理和公司自有资金管理等进行独立隔离运作。③报告制度。在日常交易中,前后台都必须分别编制每日交易情况的明细报告,分别向内部控制部门和上级部门报告。内部控制部门对于日常操作中发现的或认为具有潜在可能的问题应编制风险报告向上级报告。

投资风险防控报告篇2

关键词:基金管理公司;风险控制力;建设

随着2007年以来中国证券市场和投资基金业的大发展,中国基金管理公司的基金资产已达4万亿元的规模,成为证券市场中最为重要的一支机构投资力量。在基金发行持续高温的背景下,也使基金管理公司忽视了自身风险控制力的建设。作为面临极高的证券市场价格波动风险的公司主体,全面梳理基金管理公司经营风险类型,加强公司风险控制力建设是相当必要的。

一、基金管理公司经营风险种类

对基金管理公司而言,由于其投资对象为风险性较高的证券市场,这种风险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而成倍地放大。在基金管理公司的业务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以下各种风险:

(一)营销风险。包括产品设计、销售渠道、市场推广、客户服务风险。营销作为基金管理公司的生存之本,营销风险的控制协调将对基金管理公司的生存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投资风险。由于基金管理公司面临的市场是不确定的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一方面要防范投资决策过程中人为因素干扰过大的风险,另一方面还要防范所投资上市公司业绩造假、变脸的风险以及在投资交易过程中个别交易员交易流程无法掌控的风险。

(三)后台风险。包括基金管理公司交易通道的畅通,基金会计结算的完备,防止出现网络技术支持体系和会计核算不准确所带来的品牌损失风险。投资管理人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遵循安全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原则,严格制定信息系统的管理制度。

(四)会计风险。投资管理人对所管理的基金应以每个基金专户为会计核算主体,独立建账、独立核算,保证不同基金专户的账户设置、资金划拨、账簿记录等方面相互独立。基金会计核算应独立于投资管理人自身会计核算,采取合理的估值方法和科学的估值程序,公允反映基金所投资的有价证券在估值时点的价值。

(五)法律风险。包括基金管理公司在基金投资运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所在国证券法律相关制度规定,不做内幕交易、联手做庄等严格禁止的交易行为。

(六)人力资源风险。国内基金管理公司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优秀人力资本流失的风险。国外老牌基金管理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其优厚的薪酬待遇和良好的个人发展空间无疑对国内基金管理人才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因此,基金管理公司需要防范人才流失给公司正常的经营运转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基金管理公司风险控制力构成

从控制的步骤角度看,基金管理公司良好的风险控制能力主要表现在:

(一)具有良好的反馈机制。控制的前提是能够准确衡量和评估各部门的实际工作情况,因而良好的反馈机制,即:具有完备的衡量实际工作情况的途径、科学和定量化的衡量内容是良好控制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科学合理的标准体系。只有通过将实际工作情况与标准相比较,判断实际与目标之间的偏差,才能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这些标准是一系列目标,这些目标主要是股票投资风险。由于组织的各类活动与战略目标产生一定的偏差在所难免,确定具体的可以接受的偏差范围是非常重要的。

(三)彻底纠偏的传统。控制的最后且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采取管理行动来纠正偏差或不适当的标准。纠正行动从类型上可以划分为立即纠正行动和彻底纠正行动。前者是立即将出现问题的工作矫正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主要采取行政指令、人事调整等直接调控手段;后者则是在弄清工作中的偏差如何产生,从产生偏差的地方开始纠偏行动(包括修正不现实的标准)。

三、基金管理公司风险控制力建设的紧迫性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及投资的自由化趋势,金融市场的波动性日趋加剧,市场风险管理已成为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随着全球经济活动日趋国际化,特别是国际金融领域一体化的深化和发展,国内基金管理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必将与国际投资银行处于同样的全球金融市场环境下进行竞争,市场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增强。 

现阶段中国基金管理业务的市场风险有其特殊性。目前基金管理业务所托管的资金主要投资在国内的证券市场上,所以现阶段基金管理业务的市场风险主要是证券市场价格波动风险。中国证券市场发育不完善,未能形成有效的价格形成机制,投机气氛浓厚,股价运行经常脱离价值基础,其具体表现在:第一,市场不完全,金融投资品种有限且缺乏做空机制,使得基金管理公司不能通过构造有效的证券组合来充分避险;第二,上市公司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未建立有效的内控和运营机制,缺乏良性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这就加大了市场的非系统性风险:第三,市场中现有的中介机构并非独立超然的机构,不能从外部对市场主体进行有效监督和控制,这就加大了市场投资者的信息鉴别成本和交易成本,并改变了投资者的预期形成机制,再加上市场本身固有的价格风险,最终可能导致市场风险的不断积累和放大。

四、加强基金管理公司风险控制力建设理念与措施

(一)构建基金管理公司风险建设的理念。基金管理公司应通过系统化的流程设计、内容稽核体系的完善,将基金管理公司面临的多层面的风险控制责任融合到每一个业务目标和员工责任描述中,使风险控制成为基金管理公司业务流程、管理架构和公司整体体系的一部分,从而实现对公司整体业务风险的有效评价和管理。基金管理公司的风险控制体系包括:理念、目标、原则三个方面内容(见表1)。

  

(二)基金管理公司运营风险控制措施

投资风险防控报告篇3

【关键词】对外投资管理风险防范

1.对外投资管理概述

所谓对外投资,主要指企业为了获取未来收益而将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股权、实物、无形资产等作价出资,对外进行各种形式的投资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获取投资收益、分散经营风险、加强企业间联合、控制或影响其他企业。有关对外投资管理的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2.对外投资的可行性分析

提高对外投资实效性,必须做好对外投资可行性分析工作,加强对各个环节的科学决策与有效控制。明确规定提出投资建议、做好可行性研究,同时提高评价效果,由企业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对投资项目进行客观分析与论述,在此基础上编制对外投资管理建议报告。另,如果对外投资项目存在其他投资方,则应根据实际情况,对相关投资方的资信进行调查与了解。

企业应该通过相关部门或者个人,委托具有专业资质的专业,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包括投资项目的投资方式、规模、可能遇到的风险、收益水平、最终目标等进行有效评价。同时还应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深入探究与评估,形成最终的评估报告,在评估报告中真实、全面、完整地表达评估人员意见。通过采取集体决策对外投资项目的方式,可更好地发现可能发生的问题,提高对外投资管理的实效性。

3.对外投资的财务管理与审计

企业强化对外投资的财务管理与审计效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3.1公司财务部门应对公司的对外投资活动进行全面完整登记记录,按每个投资项目分别建立备查簿,详尽记录相关资料,内容至少包括被投资单位的名称、公司性质、法定代表人、被投资单位的主要经营范围、注册资本、投资时间、投资金额、占被投资单位注册资本的比例、分红情况等。

3.2公司财务部门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制度核算对外投资,期末对投资进行全面检查,根据谨慎性原则,合理的预计各项对外投资可能发生的损失并按会计准则的规定计提减值准备。

3.3公司财务部门应负责按季取得被投资单位的财务报告,对被投资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结合外派人员履职报告等资料,形成公司对外投资专题分析报告。

3.4公司监审部门负责对外投资的监督检查,对外投资监察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其一,对外投资业务相关岗位设置及人员配备情况,重点检查岗位设置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存在不相容职务混岗的现象,以及人员配备是否合理;其二,对外投资业务授权审批制度的执行情况,重点检查授权是否合理,对外投资的授权批准手续是否健全、是否存在越权审批等违反规定的行为;其三,对外投资业务的决策情况,重点检查对外投资决策过程是否符合规定的程序;其四,对外投资的执行情况,重点检查各项资产是否按照投资方案投出、投资期间获得的投资收益是否及时进行会计处理,以及对外投资权益证书和有关凭证的保管与记录情况;其五,对外投资的处置情况,重点检查投资资产的处置是否经过集体决策并符合授权批准程序,资产的回收是否完整、及时,资产的作价是否合理;其六,对外投资的会计处理,重点检查会计记录是否真实、完整。

3.5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对外投资业务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监审部门应当及时报告公司管理层,有关部门应当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和完善。

3.6公司监审部门每年应当向总经理办公会提交对外投资内部审计报告,说明公司对外投资业务内部控制监督检查情况和有关部门的整改情况。

4.对外投资的风险防控策略

在企业进行对外投资过程中,必须意识到风险的客观存在,构建风险预警机制,提高风险警惕性。从以往企业投资状况来看,往往面临政策风险、利率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以及融资风险等,如果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可能造成对外投资的失败。

4.1客观分析投资环境

在企业对外投资过程中,面临纷繁复杂的投资环境,只有客观分析实际情况,不断提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与应变能力,有效确保各项投资活动的顺利开展,才能更好地实现投资目标。因此,企业随时掌握内外环境的变化与规律,对投资决策进行优化调整,避免由于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种种风险。

4.2投资方式多样化

在对外投资过程中,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选择最恰当的投资方式。针对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类型,采取不同的投资方式。例如,针对国家政策可能频繁变动的特征,以合资方式为主,避免投资项目由于政策变动而对结果产生影响;对于政治、经济等政策较为稳定的领域,以独资方式为主。

4.3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

企业若想更好地防范对外投资风险,应设置财务管理机构,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落实财务管理的基础性工作,确保财务管理系统在风险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4.险共担策略

与企业或者政府合资,可有效将一部分风险转移到对方,即实现风险转移目的。首先,投资企业可以在竞争中寻找利益相当者,通过筹集资本的方法将风险分散到对方,如金融机构、企业或客户等,这样可将企业风险分解;其次,加强保险意识,与保险公司共同分担风险,降低风险损失。

总之,新时期的企业必须强化对外投资的有效管理与风险控制,才能真正实现对外投资目标,除了实际的经济利益之外,还可更好地完善对外贸易关系,真正深入到市场竞争中,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进而实现长远获利能力。

参考文献:

[1]吴龙凤.对外投资的财务风险管理与资本成本决策探析[J].中国对外贸易(英文版),2011(12).

[2]范可美.在经济危机下如何加强对外投资项目风险管理[J].现代商业,2009(18).

[3]崔金玲.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存在的风险及法律对策[J].中国商贸,2010(28).

投资风险防控报告篇4

关键词期货风险内部控制

期货投资最主要的意义之一就是帮助企业转移、规避价格风险,它是一种预防措施,它通过在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同时做方向相反而数量相同的交易,如果现货市场上由于价格波动给交易者造成了损失,可以被期货市场的交易盈余抵补,因此,也起到了价格风险对冲的效果。但是期货投资业务本身是高收入高风险的投资业务,近年来发生过多起由于风险控制不当,而发生巨额亏损的事件,如巴林银行倒闭案以及中航油巨额亏损事件。那么,企业如何去规避在进行期货投资时可能面对的风险,如何将风险置于可控制的范围内,从而获取高额回报?笔者认为,建立完善的内控体系,是规避期货投资风险的有效途径。

1内部控制的基本含义

内部控制理论是随着企业内控实践经验的丰富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系统、内部控制结构和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四个理论阶段。1992年,coso委员会提出了一个内部控制的专题研究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即coso内部控制框架。该报告将内部控制定义为,“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并认为内部控制包含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以及监督等5个方面。内部控制的目的就是帮助企业正确地管理和控制风险,而非减少风险。内部控制的目标是通过建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梳理公司的主要业务流程,对关键控制流程进行风险分析,找出风险点和控制缺口,通过强化相关部门控制职责,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完善制度规范,建立测试方法和标准,保证内控体系有效运行。

2企业期货投资业务流程及其风险管理

期货投资风险是指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期货投资收益的可能值偏离期望值的可能性和幅度。对于期货投资活动而言,风险伴随于整个期货投资活动。也就是说,控制期货投资风险,应确定期货投资业务流程,进而找出流程中的重要风险点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是有效规避期货投资风险的关键所在。

2.1业务流程的基本含义及基本特征

业务流程的基本含义是指业务操作过程中的全部线路和环节,即产品从开始接收操作直到最后完工所经历的全部业务手续,包括业务流程所涉及的全部人工工艺、计算机操作工艺、管理工艺、监护工艺过程。

企业期货投资业务的流程:投资者在进入期货市场前,要与所选定的经纪人结合定期制定投资计划。当决定从事期货交易时,首先要向期货交易所的会员经纪商开立帐户,同时建立印鉴卡,签妥合约书,此后投资者资金进出全凭印鉴。交易投资者通常以电话通知的方式给经纪人交易订单,订单上包括买或卖商品种类、契约数量、提运月份及价格等。当经纪人应下订单时,即以口头复诵一遍,或以书面邮寄方式确认订单。该交易订单立即被送到经纪商办公室的电讯室,登记、打戳时间,然后立即由电讯室以电话通知交易所的交易厅内该公司的电话员,电话员记下订单传给柜台的交易经纪人,在交易厅内进行交易。成交后,经纪人即在该订单的价格上背书,如果该订单没有价格限制,则经纪人填上成交价格以后,再由电话员传回公司电讯室。客户经纪人立即以电话口头方式通知客户交易已经完成,随后再以书面确认完成。每天交易结束时,会员经纪商再将当日所有交易,报给结算单位,由结算单位进行当天的结算工作。

2.2企业期货投资业务流程风险

从期货投资业务流程中可以看出,期货交易不是客户之间面对面的交易,它需要通过期货交易所的交易经纪人,按照交易所规定的操作程序和结算方式进行交易和结算。期货投资业务流程表现出直观性、人际性、流程具有严格的流程方向和步骤秩序的特征、流程没有完全封闭的时间界限及隐含着路线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基本特征。经过对企业期货投资流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评估及分析后,得出企业期货投资业务流程面对如下几种重要风险:

(1)期货投资方案未经有效审批。指企业期货投资部门编写的期货投资方案(期货投资建议、可研报告),未得到经理办公会议、企业内相关部门、专业公司及法律事务部的有效审批的风险。投资计划是对未来投资行动的一种说明,是对投资活动的指引,它告诉管理者以后的目标是什么,为管理者提供了管理的依据,计划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企业整个投资活动的结果。对于企业期货投资计划,首先应严格按照规定以套期保值为目的,并应列明拟选择的期货经纪公司,需保值的现货品种、数量、月份和持仓部位,说明所需期货保证金或财务支持等内容。例如在中航油事件中,中航油公司基本上是陈久霖一人说了算,相关部门未对期货投资进行有效审批,党委书记在新加坡两年多,一直不知道陈久霖从事场外期货投机交易,最终导致中航油在新加坡折戟沉沙。

(2)合作机构选择不当,造成损失。由于期货经纪公司是投资者和交易所之间的纽带,参与期货交易只能通过期货经纪公司进行,因此选择一个服务规范、运作优良、综合实力较强的期货经纪公司是十分重要的。若选择了管理不规范、信誉不好、业务素质不高的经纪公司,会对企业的投资带来一定的交易风险。选择期货经纪公司应注意经纪公司应具备的一些基本条件,包括注册资本、从业人员、办公设备、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及必须提供给客户的基本交易服务等等。

(3)没有按规定的程序与合作机构签订合同的风险。有交易就有风险,一个企业的对外交易行为主要是由合同来规范的,所以其面临最大的风险就是合同中的种种陷阱,尤其是在对方缺少履行合同的诚信时,大量无效和内容不规范的合同就会给守约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应该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与合作机构签订合同来规避风险。

(4)开户未经有效审批。开设帐户,企业便可进行期货交易。但是,企业若开立了不合规的帐户,对期货投资将带来很大的风险。例如,中石油海外资金账户由海外子公司分别设立,户头林立、管理松散,曾导致屡屡出现资金流失的现象。

(5)资金划拨未经有效审批。资金的管理是投资成败的关键。资金划拨没有履行相关审批手续,或没有授权的相关管理人员的书面签字审批,这可能会造成资金的滥用,对企业带来严重的后果。例如,中航油公司造成巨亏的一个原因就是,中航油公司原先的核心业务是中国进口航油采购和国际石油贸易,然而公司却将大量的资金用于期货投资,这其中的大部分投资资金是没有得到上级领导的审批,致使由于期货投资业务的失败,使整个企业承受巨额亏损。

2.3基于期货投资风险的内部控制设计

2.3.1组织结构设计

完善的风险内部监控体系的运行,必须建立在职责分明的组织结构之上。组织设置要权责分明、相互制衡。一个结构良好的组织不仅可以促使组织中每一个人为完成既定的组织目标——通过期货交易来保值或盈利而尽职尽责,而且依赖组织内的严格分工,做到相互稽核、牵制,避免挪用资金和越权交易的风险,并可及时发现期货投资风险和采取相应对策。期货投资应实行权力集中原则,决策权应由企业的最高决策层掌握,总经理负责。投资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是企业战略的体现,是全局性的工作,权力不宜分散。针对于期货投资业务应分别设立期货投资事业部与监督控制部门。期货投资部门其职责为,收集研究期货市场信息,明确其变化趋势,制定期货投资计划;具体操作期货投资交易。监督控制部门的人员主要是监察员,其职责是定期或不定期地查核信息员、会计、出纳等处的交易记录和资金收支记录,核实其记录是否相符,并监督全部交易是否处于原定监控计划之中。

2.3.2建立期货投资管理制度

建立期货投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以控制操作风险。

(1)规定企业期货投资的原则。主要有专人负责原则,选择与现货相关产品进行套期保值原则,以防御现货经营风险为目的原则,交易方向相反、商品种类相同、商品数量相等、交货月份相同或相近原则,考虑成本和预期利润水平原则。

(2)规定期货投资程序。期货投资程序分为投资前期、投资期及投资事后评价。①在投资前期的工作:制定期货投资计划、选择合作机构、签订合作合同。投资计划的制定要尽量详尽,包括市场分析,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数量及规避风险的一些措施。选择期货经纪公司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应选择一个能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和正确的投资方案的经纪公司。其次,应选择一个能保证资金安全的经纪公司。最好的办法是获得有关资料证明该公司实力雄厚、商业信誉良好,而且在以前的经营中,没有严重的自营亏损,没有经济诉讼案件。最后,应选择一个运作规范的经纪公司。经纪公司应严格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规则的要求,规范经济行为,不损害客户的利益,保证金和手续费的收取合理;②期货投资期指投资计划的执行过程,包括期货价格趋势分析,下单、交易、结算。其中也包括财务部门对交易帐务的处理,登记并进行盈亏平衡分析;③投资事后评价指通过审计发现投资管理中的弊病,为各种弊病的治理提出有效的办法帮助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增强控制能力预防各种弊病的再次发生。

(3)严格制定各岗位职能,对各岗位职能描述做到权责明确、责任分离。在实行过程中要加强审批授权工作,对于审批授权应留有相关记录,监督部门不定期核查。

(4)加强经营活动的复查、业务活动的批准和授权、责任分离、保证对资产记录的接触和使用的安全、独立稽核等控制活动的实施。

2.3.3期货投资管理报告格式化、程序化和制度化

要求报告人能理解自己在控制系统中所处的位置以及相互关系,将期货投资各环节有关活动、事件进行报告,报告内容要求既包括期货投资环节的,如项目选择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等,也包括守规和财务方面的报告,这样使得对期货投资的事中控制成为可能,是期货投资内部控制很重要的一环,同时针对突发事件做非程式化报告。

内部控制的目标就是帮助企业管理及控制风险。对于企业的期货投资业务,可通过建立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帮助企业评估期货投资业务中的风险,并可针对期货投资的风险,建立风险控制体系,通过设计合理的组织结构,严格的控制制度等控制手段,达到企业进行期货投资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京民.期货交易风险及内部监控体系[j].当代财经,1996(5)

2徐忠实.期货投资如何控制风险[j].管理精粹,2004(4)

3廖进中,承杰.强化期货投资风险约束机制规范企业交易行为[j].国际贸易问题,1996(4)

4赵新杰.透析中航油期权投机事件[j].焦点观察,2005(2)

投资风险防控报告篇5

关键词新常态国企改革财务风险控制现金流量风险

一、企业财务管理运行机制

(一)筹资管理制度

企业的筹资包括两层含义:企业创立时所需资金的筹集,如发行股票、债券和长期贷款等;企业创立后在日常经营过程中所需资金的筹集,如流动资金借款、扩大生产规模所需固定资产投资款的筹集,日常资金的调度等。筹资管理制度,即财务人员在从事筹资过程中所应遵守的规范标准。

(二)投资管理制度

企业的投资按投资方向分为对内投资与对外投资两种:一是对外投资,对外投资即企业用资金或实物向其他单位进行投资,包括股权投资和债券投资。其目的为了谋取较高报酬或向其他单位控股,控制其生产经营活动。二是对内投资,对内投资既是根据企业经营发展需要而进行的诸如购置固定资产,从事基本建设方面的投资。通过投资控制企业生产规模、方向、速度,促进产品更新换代,甚至促使企业转产经营等。投资管理制度就是对上述投资活动进行管理的制度。

(三)利益分配制度

指在按规定足额上交国家所得税款,提足公积金、公益金之后。企业对剩余收益如何分配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决定支配红利与留存收益之间的比例关系。企业的利润分配制度就是对企业利润分配的比例、幅度、方向等所做的规定。

(四)建立信用管理制度

在市场竞争中,企业为了抢占市场,扩大市场,必须运用赊销手段来扩大销售额。随着市场的逐步完善和解决经济纠纷的法律的健全。商业信用必将日益发达,因赊销业务的应收账款数量直线上升。为了避免坏账损失及现金流转困难,必须对应收账款加强管理。

(五)建立企业内部监督制度

企业财务运行机制作为一个有机体,实行有效的自我监督,是保证其正常运转必不可少的条件,内部监督制度是企业财务运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防范不轨行为维持正常秩序,保证委托人利益不受侵犯。内部专职监督机构包括监事会、内部会计及审计机构。三者有机结合,共同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进行监督和约束。

二、国企转型的财务控制策略

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企业的组织结构日趋复杂,分支机构分布广泛,其所经营的产品品种十分繁多,其所涉及的业务内容极为丰富。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通常由多个部门共同完成,或同时经营多种不同业务形态,这时,仅靠整体性预算或综合性报告来对各部门的业务进行集中控制是比较困难的。

(一)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财务活动中因存在不确定性或不可控因素,在一定时期内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从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在经济周期的正常阶段,财务风险控制的核心是基于规模――速度――资金――效益的平衡框架,以企业能够承受的财务风险谋求企业价值最大化。整体经济放缓下的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

(1)收支性筹资风险加剧。收支性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在收不抵支的情况下出现的到期无力偿还债务本息的风险。

(2)现金流量风险加剧。现金流量风险是指企业在特定时点现金流出与现金流入在时间和金额上不匹配,现金净流量出现负数所形成的风险。此种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理财不当所致,表现为现金预算的安排不当或执行不力所造成的支付危机。

(3)衍生金融工具运作风险加剧。衍生金融工具运作风险是指企业运用期货、期权、互换、远期等衍生金融工具进行投机或套期保值而产生的风险。衍生金融工具具有参与方多、交易环节复杂、流动性低、二级市场不发达、信息透明度低、更多依靠模型定价等特征,由此衍生出许多新的风险因素。

(二)财务风险的防范控制

(1)建立财务预警系统管理机制。财务预警系统是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它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从宏观角度分析,主要表现为货币危机;从微观角度分析,危机形成的基础是企业过度负债,财务结构不稳定,抗风险的现金支付能力极差,即企业的现金流量和现金支付能力的危机。

(2)优化资本结构,控制资产负债率。企业应根据宏观经济环境与市场情况,结合行业特点、企业自身发展所处的阶段及经验数据测算出资产负债率安全边界,作为风险控制的底线。同时适时优化资本结构,即在投入资本回报率下降时,降低负债比率,降低财务杠杆系数,从而降低债务风险;而在投入资本回报率上升的条件下,提高负债比率,提高杠杆系数,从而提高权益资金回报率。

(3)强化现金流量管理。现金流量管理是围绕企业经营活动、筹资活动及投资活动等构筑的管理体系,是对当前或未来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流动在数量和时间安排方面所做的预测与计划、执行与控制、报告以及分析与评价。加强现金流量管理,首先,企业应定期编制现金预算,实现并保持已确定的最佳现金水平。其次,企业应建立现金流量内部控制系统,并通过控制对企业债务风险、营运资金周转风险以及企业的流动性风险等进行有效的财务预警,同时安排现金流量上在时间和数量上符合企业财务管理需要,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最终达到防范与控制现金流量风险的目的。

(4)保证足够现金流,谨慎投资。当前整个经济形势还处于进一步放缓通道,而且短期内没有扭转局面的可能,因而投资的风险大于机遇。一般企业的基本财务策略应当是收缩战线、压缩投资,减缓扩张步伐,确保主业不受影响,防止过度经营带来资金链紧绷。

(5)加强衍生金融工具的内部控制。企业应当健全以权力机构和执行机构为主体的公司治理组织架构,明确不同级别人员在衍生金融工具业务操作方面的权限和职责。制定清晰可行的衍生金融工具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明确企业运用衍生金融工具的目标,允许交易的业务品种,单笔、累计最大交易限额等;明确衍生产品交易中管理层及具体操作人员的职责并实行严格的问责制;明确衍生业务的授权、执行、监控和报告程序;严格实行衍生工具交易的权限分离制度并切实加强衍生工具风险的评估、计量和监测。最终做到资金额度授权、风险标准与控制政策制定、具体运作和审计监督四分离,以防范并控制衍生金融工具操作风险。

(王晓勇单位为金川集团镍盐有限责任公司;肖媛单位为金川集团检测中心)

[作者简介:王晓勇(1969―),女,甘肃金昌人,财务管理二级业务主办,2005年毕业于兰州理工大学会计专业,现主要从事财务决算工作。肖媛(1985―),女,河北唐山人,2010年毕业于燕山大学测控专业,工程管理一级工程师,现主要从事计量仪器及检测工作。]

参考文献

[1]苏哲.金融衍生工具的财务风险与内部控制[J].中国审计,2012(5).

投资风险防控报告篇6

1、对控股单位的管理

(1)实行资金集中管理,加强资金管控。资金集中管理可以提高企业整体的资金风险防范能力;发挥规模优势,提高整体资信能力;盘活沉淀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使用成本;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最重要的是能够强化母子企业管控体系及资金监管,提高信息反馈及时性。

(2)以会计集中核算为依托,加强会计控制。将控股单位的会计核算纳入到集团统一的会计核算系统平台,及时了解和掌握控股单位的财务信息。

(3)以预算控制为抓手,加强事前、事中的控制。预算反映了企业特定期间内的资源配置状况和经营活动的详细安排。通过预算管理,不仅能够起到规划作用还能够起到监控作用。通过预算分析,可以新的增长机会或明确经营中的问题和风险,从而相应调整经营战略或修正预算,更好地促进企业价值增长。

2、对参股企业的管理对于参股权的财务管控,主要是投资项目的投后管理。投后管理是指完成实质性投资起到该项投资退出之日止的投资业务管理过程。

(1)根据在被投企业中的股权比例及投资协议,采取不同的投后管理方式

①达到派出董事、监事及产权代表条件的,派出相应人员参与被投企业重大事项的管理。

②达不到派出人员参与管理的项目,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走访被投企业,了解企业的经营和财务情况的方式

(2) 建立多部门联动的投后管理体系

①项目投资完成后,投资业务部门需对投资项目进行经常性的分析检查,了解、掌握其运营情况。每季度向企业提交投资项目季度管理报告;每年针对投资项目的具体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书面管理建议,作为对投资项目提供增值服务的重要内容。投资业务部门应对投资项目实施动态监控,在发生影响企业投资安全的情形时,应及时向企业汇报,由企业研究采取相关措施。

②企业派出人员参与被投企业经营管理的,派出人员应按季度提交被投企业经营情况报告。当出现影响企业投资安全的重大事项时,应及时汇报。

③未派出人员参与管理的,由项目团队定期、不定期现场走访被投企业,了解经营情况和财务情况。并按月索要被投企业财务报表、财务分析,提供投后管理报告

④财务部门负责对数据的汇总,分析,并及时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二、实施全面风险管理,保障财务安全

以企业风险控制总监为中心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逐步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最大限度地规避、减少风险事件造成的损失,确保企业安全、健康地发展。

1、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建立起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运用风险管理手段对风险控制指标实施动态监控,做到对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重大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

2、加强投资过程风险控制。健全投资管理制度,明确和规范投资决策程序、投资风险管控重点以及各部门、各决策机构在风险控制过程中的职责。

投资风险防控报告篇7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9-0184-01

一、基金管理公司风险控制的定义

基金公司作为一种金融机构,在经营中面临着多方面的风险,必须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才能保证投资者的利益不受损害,并且通过风险控制使基金承担的风险与所获得的收益与基金的投资战略相匹配。

基金管理公司的风险控制是在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分析的基础上,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防范利益输送及其他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

二、基金管理公司的风险分类

投资风险主要是指因基金在证券市场投资的相关风险,给基金投资组合的收益水平、流动性等带来影响,主要包括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等。流动性风险是指资产在市场中变现所遭受的损失以及由此带来的成本,是资产变现能力的综合反映。对于可以随时赎回的开放式基金来说,对流动性风险的控制尤为重要。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宏观经济因素导致的不确定性,属于系统性风险。投资风险是基金管理公司所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这是因为基金管理公司的基本业务就是在运用基金资产进行有价证券的投资。

环境风险是基金管理公司的发展没有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经营失败的风险。主要包括竞争风险、政策风险等。2002年《外资参股基金管理公司设立规则》颁布,基金业对外开放的序幕正式拉开。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布数据,截至2015年5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96家,其中合资公司46家,内资公司50家,合资公司占比47.92%。可见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成立的速度相当令人关注。合资基金公司引入了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人才,同时引入了有国际背景的合资方,使得管理水平和投资能力得到大大增强。在这种形势下,国内基金管理公司要学习国外的经验和理念,防范竞争风险。

经营风险的范围广泛,包括客户与产品风险、人才流失风险、人员道德风险和财务风险等。客户与产品风险是指,基金公司的重要客户(群)是证券投资基金开展业务的基础。它能确保资金来源的稳定,失去重要的客户就意味着经营风险的产生。基金公司的产品是服务型产品是无形产品,因此基金产品的品质是否达到投资者认可的程度是基金管理公司所面临的巨大经营风险的一个组成部分。基金业的人才流失风险也十分的严峻,基金经理频繁流失和变更已成为常态。尤其是公募基金行业人才流失现象十分严重,缺乏长期激励约束机制。据晨星网研究数据显示,2014年公募基金有超过200名基金经理离职,发生基金经理变更的基金数量超过700只。人才流失会给公司的运转带来极大的影响,基金管理公司应引起重视。

组织风险主要是指公司治理的风险。国内基金管理公司的独立董事、董事长和监事一般都由大股东直接提名和任命,其内部治理结构存在缺陷。董事会成员会因承担股东责任而忽略投资者的利益,对内部治理和风险控制并没有太大关注。2000年10月,《财经》发表了题为《基金黑幕――关于基金行为的研究报告解析》的文章,揭示基金五大“黑幕”。这也是基金管理公司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三、基金管理公司的风险控制建议

(一)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

一个公司的内部控制是指公司的内部管理控制系统,包括为保证公司正常经营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内部控制贯穿于业务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存在公司经济活动和经营管理,就需要有相应的内部控制。

首先,要树立良好的经营管理的观念等。管理当局应重视经营风险并采取有效手段评价、监测、控制经营风险;企业应重视管理对实现预算、利润和其他财务及经营目标的影响;管理当局应对会计报表资料保持诚实的态度。

其次,要构建有利于完善内部控制的组织结构,要确定组织单位的形式和性质,确认相关的管理职能和报告关系,为每个组织单位内部划分责任权限制定办法。董事会制定风险管理战略,每半年审议公司风险管理工作情况和各项风控指标的达成情况;公司董事会下设风控与审计委员会,对公司经营管理与基金运作进行全面的分析检查,评估其中存在的风险;公司应设督察长,监督公司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总经理下设风险管理委员会,研究、监督基金运作中的风险。在内部控制的组织结构中不仅要有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还应该把风险管理任务落实到公司的每个部门上。

第三,完善岗位责任制度和岗位分离制度。在不同的岗位上赋予相应的责任和职权,同时对个岗位进行物理隔离,对投资和交易、交易和清算、基金会计和公司会计的岗位进行分离。通过规范的岗位责任制度和岗位分离制度,简历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工作关系。

第四,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体系,完善激励机制。企业应建立独立的审计部门,并在组织与人事上保证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与权威性,内部审计部门应配备有能力有资格的人员,必须直接向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报告。建立完善的雇员培训制度、待遇、业绩考评及晋升等政策和程序。

(二)严格基金管理公司的交易执行流程

首先,建立有效的交易信息系统。交易信息系统是公司为了汇总、分析、分类、记录、报告公司交易,并保持对相关资产与负债的受托责任,而建立的方法和记录。对于基金管理公司而言,由于日常进行证券交易的种类较多,交易操作比较频繁,更需要确保每一笔交易都得到有效的记录与管理。一个有效的交易信息系统应能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确认并记录所有真实的交易。

二是及时且充分详细地描述交易,以便在会计报表上对交易作适当的分类。

三是计量交易的价值,以便在会计报表上记录其适当的货币价值。

四是确定交易发生的期间,以便将交易记录在适当的会计期间。

五是在向投资者披露提供的会计报表中适当地表达和披露相关事项。

其次,建立有效的控制程序。控制程序是由为了合理保证公司目标的实现而建立的政策和程序组成的。有效控制程序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交易授权。交易授权程序的主要目的在于保证交易是管理人员在其授权范围内授权才产生的。授权有一般授权和特别授权之分。

二是责任划分。这一类控制程序是指对某交易涉及的各项责任进行合理划分,使每一个人的工作能自动地相互检查另一个人或更多人的工作。从控制的观点看,如某员工在履行其职责的正常过程中就可能发生错误或舞弊,并且内部控制制度又难以发现他的舞弊,那么可以认为这些责任是不相容的。对于不相容的责任必须实行责任划分。

三是凭证与记录控制。预先编号有助于保证所有交易均已记录和没有交易被重复记录。在预先编号制度下,所有作废的凭证都必须妥善保存。

四是资产接触与记录使用。资产接触与记录使用主要是指限制接近资产和接近重要记录,以保证资产和记录的安全。保护资产和记录安全的最重要的措施就是采用实物防护措施。

(三)制定风险容忍度

风险容忍度也叫风险忍耐度,风险胃口。是指在企业目标实现过程中对差异的可接受程度,是企业在风险偏好的基础上设定的对相关目标实现过程中所出现差异的可容忍限度。风险容忍度实质上是指公司为实现相关收益而所能够容忍的最大损失。公司对各个风险点进行梳理,并由公司的风险管理委员确定公司整体的风险限度,并将其分配到各部门,使各部门负责人清楚了解各部门的风险限额,对这些风险进行有针对的控制。确定风险限度后,还要进行事后跟踪,根据具体的环境变化进行风险限度的调整。

投资风险防控报告篇8

1.对外投资管理概述

所谓对外投资,主要指企业为了获取未来收益而将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股权、实物、无形资产等作价出资,对外进行各种形式的投资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获取投资收益、分散经营风险、加强企业间联合、控制或影响其他企业。有关对外投资管理的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2.对外投资的可行性分析

提高对外投资实效性,必须做好对外投资可行性分析工作,加强对各个环节的科学决策与有效控制。明确规定提出投资建议、做好可行性研究,同时提高评价效果,由企业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对投资项目进行客观分析与论述,在此基础上编制对外投资管理建议报告。另,如果对外投资项目存在其他投资方,则应根据实际情况,对相关投资方的资信进行调查与了解。

企业应该通过相关部门或者个人,委托具有专业资质的专业,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包括投资项目的投资方式、规模、可能遇到的风险、收益水平、最终目标等进行有效评价。同时还应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深入探究与评估,形成最终的评估报告,在评估报告中真实、全面、完整地表达评估人员意见。通过采取集体决策对外投资项目的方式,可更好地发现可能发生的问题,提高对外投资管理的实效性。

3.对外投资的财务管理与审计

企业强化对外投资的财务本文由收集整理管理与审计效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3.1公司财务部门应对公司的对外投资活动进行全面完整登记记录,按每个投资项目分别建立备查簿,详尽记录相关资料,内容至少包括被投资单位的名称、公司性质、法定代表人、被投资单位的主要经营范围、注册资本、投资时间、投资金额、占被投资单位注册资本的比例、分红情况等。

3.2公司财务部门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制度核算对外投资,期末对投资进行全面检查,根据谨慎性原则,合理的预计各项对外投资可能发生的损失并按会计准则的规定计提减值准备。

3.3公司财务部门应负责按季取得被投资单位的财务报告,对被投资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结合外派人员履职报告等资料,形成公司对外投资专题分析报告。

3.4公司监审部门负责对外投资的监督检查,对外投资监察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其一,对外投资业务相关岗位设置及人员配备情况,重点检查岗位设置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存在不相容职务混岗的现象,以及人员配备是否合理;其二,对外投资业务授权审批制度的执行情况,重点检查授权是否合理,对外投资的授权批准手续是否健全、是否存在越权审批等违反规定的行为;其三,对外投资业务的决策情况,重点检查对外投资决策过程是否符合规定的程序;其四,对外投资的执行情况,重点检查各项资产是否按照投资方案投出、投资期间获得的投资收益是否及时进行会计处理,以及对外投资权益证书和有关凭证的保管与记录情况;其五,对外投资的处置情况,重点检查投资资产的处置是否经过集体决策并符合授权批准程序,资产的回收是否完整、及时,资产的作价是否合理;其六,对外投资的会计处理,重点检查会计记录是否真实、完整。

3.5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对外投资业务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监审部门应当及时报告公司管理层,有关部门应当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和完善。

3.6公司监审部门每年应当向总经理办公会提交对外投资内部审计报告,说明公司对外投资业务内部控制监督检查情况和有关部门的整改情况。

4.对外投资的风险防控策略

在企业进行对外投资过程中,必须意识到风险的客观存在,构建风险预警机制,提高风险警惕性。从以往企业投资状况来看,往往面临政策风险、利率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以及融资风险等,如果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可能造成对外投资的失败。

4.1客观分析投资环境

在企业对外投资过程中,面临纷繁复杂的投资环境,只有客观分析实际情况,不断提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与应变能力,有效确保各项投资活动的顺利开展,才能更好地实现投资目标。因此,企业随时掌握内外环境的变化与规律,对投资决策进行优化调整,避免由于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种种风险。

4.2投资方式多样化

在对外投资过程中,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选择最恰当的投资方式。针对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类型,采取不同的投资方式。例如,针对国家政策可能频繁变动的特征,以合资方式为主,避免投资项目由于政策变动而对结果产生影响;对于政治、经济等政策较为稳定的领域,以独资方式为主。

4.3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

企业若想更好地防范对外投资风险,应设置财务管理机构,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落实财务管理的基础性工作,确保财务管理系统在风险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4.4风险共担策略

与企业或者政府合资,可有效将一部分风险转移到对方,即实现风险转移目的。首先,投资企业可以在竞争中寻找利益相当者,通过筹集资本的方法将风险分散到对方,如金融机构、企业或客户等,这样可将企业风险分解;其次,加强保险意识,与保险公司共同分担风险,降低风险损失。

投资风险防控报告篇9

   [关键词]验资风险;防范措施;道德风险

   2007年1月1日施行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02号——验资》与修订前的《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第1号——验资》相比,作了适当修改和补充,如强化对出资合规性的审验程序、修订职业道德要求、增加与委托人沟通的要求并明确沟通事项等。但近年来,会计师事务所由于验资业务而引发的诉讼案件仍然层出不穷,最为典型的案例之一就是2007年西安康达因虚假验资被撤销,这是继原野、长城、海南新华三大诉讼案之后又一震惊注册师行业的验资事件。本文研究了验资风险的来源,以期有助于会计师事务所提高风险意识,加强风险控制,完善风险审计技术,巩固自己在证券市场的地位。

   一、会计师事务所验资相关理论概述

   2007年1月1日施行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02号——验资》中所称验资,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对被审验单位注册资本的实收或变更情况进行审验,并出具验资报告。由上可见:首先,验资是一种受托业务。注册会计师必须接受委托人的委托,由其所在会计师事务所与委托人签订业务约定书,方可执行验资业务;其次,验资的对象。需要验资的情况包括被审验单位实际收到出资者缴纳的注册资本或注册资本和实收资本的增减变动;再次,验资的成果。注册会计师完成外勤审验工作后,应对公司或企业的注册资本实收或变更情况发表审验意见,出具验资报告。

   验资风险是注册会计师在验资过程中由于违约、过失、欺诈等原因,出具的验资报告中存在不恰当意见,而导致注册会计师承担相应的行政、经济、法律责任的可能性。由此,也可以看出验资风险的特征:首先,风险的承担主体是注册会计师;其次,承担验资风险的原因是验资报告出具的不恰当意见;再次,出具不恰当意见的原因有违约、过失和欺诈。具体而言:违约是指没有按合同条款约定、认真履行审计职责,给委托人造成损失;过失是指注册会计师没有完全或根本没有遵守审计准则的要求,没有实施重要审验程序形成过失,出具了不实的验资报告;欺诈是指注册会计师明知被审验单位的注册资本不实或提供的资料虚假,却加以虚伪的陈述,出具虚假报告;最后,承担验资风险的法律后果,包括行政、经济、法律责任三个方面,具体而言:通常来说,因违约和过失可能是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负行政责任和民事赔偿责任,因欺诈可能会使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负民事赔偿责任和刑事责任。

   验资目的是为企业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设立登记或变更登记以及向投资者签发出资证明时使用。其目的因种类不同也有所差别,验资一般分为设立验资、变更验资和年检验资3种类型。设立验资的目的主要是验证公司或企业的注册资本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各出资者是否按照章程、合同、协议规定的出资比例、出资期限、出资方式足额缴纳资本。变更验资的目的主要是验证公司或企业注册资本的变更事宜是否符合法定程序,注册资本的增减是否真实,相关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年检验资主要是验证企业的出资者是否如期、足额出资,还关注出资者是否抽逃出资。

   二、会计师事务所验资风险问题的成因探源

   由于我国目前的投资主体包括国家、法人、个人和外商,多元化的投资主体使企业产权关系日趋复杂,而产权关系的构成是企业经营决策权、收益分配权的基础,从而使注册会计师在验资业务中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验资业务风险高、陷阱多,客户虚假材料处处可见,防不胜防,稍有不慎,因验资证明的失误,就可能导致事务所被撤销、签字注册会计师被追究刑事责任、合伙人倾家荡产。究其原因,主要包括如下多个方面:

   1.注册会计师自身素质不高,风险意识淡薄。有的注册会计师误认为验资工作比较简单,费时少、收效快,因而放松了应有的警惕,往往在不了解被审验单位基本情况,对委托和受委托对方的责任与义务未作明确规定,对验资风险未作认真评估的情况下,就匆忙接受委托,这样必然要承担相当大的风险。有的注册会计师缺乏健康的经营思想,置职业道德、业务质量于不顾,片面追求业务数量,来者不拒,多多益善。甚至还迁就委托方的要求,在未取得确切证据的情况下,就出具验资报告。这样做的结果,虚假不实在所难免,风险也就更大。

   2.验资程序不规范,执行力度较弱。在我国恢复和重建注册会计师制度初期,各项业务的基本程序都未作统一规定。各事务所对验资业务的基本要求也是各有不同。有的事务所虽然已制定验资工作的书面规定,但由于经验不足,规定内容还比较粗糙。随后中国注册会计师了《验资工作规则》,这样才有了统一的规定。但其内容还比较原则,方法也不够完善。直到第一批《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出台,才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体系。特别是在《独立审计实务公告》中对验资业务提出规范化的要求,这是很大的进步。但尽管有这些规定,有的注册会计师在执行中还不严格。

   3.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欠佳,相关知识贫乏。通常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越强,其验资业务所带来的风险就越低。反之,则风险就越高。验资的专业胜任能力,除了会计专业外还必须具有相关的知识。过去发生的验资失误,其中有些与相关知识贫乏有很大关系。往往只注意那些拨款证明,投资协议或某些单位的担保信函等证据,而忽略了财产的所有权的移转占有。在对外商投资企业的验资中往往由于外贸知识不足而受骗上当的也不乏其例。这正说明业务水平不高,相关知识贫乏是难以胜任验资工作的。

   4.委托单位或投资者道德品质恶劣,弄虚作假。某些委托单位为骗取验资机构出具验资报告,有时会串通银行的业务人员伪造“进账单”,作为验资证据。如果注册会计师工作马虎,不去进行函证或不去查阅银行对账单,往往会因此而落入圈套。再者,某些投资者有时会向他单位借来一些机器设备并托人代开发票冒充实物投资,如果注册会计师看到这些实物和发票就信以为真,不做进一步查对核实,也会受骗上当。

   5.相关人员的不正当行为。某些私营经济小区为吸引投资者进入本区设立企业,想方设法为验资大开绿灯,他们与银行某些业务人员串通,自行筹集或借用银行资金,在银行设立“周转金”账户,供验资之用。当委托单位需要验资时,所需投资款可以顺利地从该“周转金”账户转入委托单位在银行开设的临时账户,作为投资者的“出资”。取得银行进账单后就委托事务所验资。其实这笔款项早已从临时账户划回“周转金”账户。这笔“周转金”可以无数次地为不同的投资者使用,实际上投资者从未投入一丝一毫的资本。此外,就是同某些证券营业部业务人员串通,挪用客户的保证金作验资之用。

   6.社会有关方面对法律责任缺乏理解。社会有关方面对注册会计师在验资中应承担的责任缺乏正确的理解,也引起了不少麻烦。所谓验资是验证特定时点上的资本到位情况。这个特定时点就是指注册会计师所验证的各投资者认缴注册资本实际投入的截止日期。验资报告就是反映这个时点上的实收资本金额,是应当可以信赖的数字。但是,注册会计师不可能也不应当对委托单位在这个时点以后的偿债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做出任何保证。可是社会上有关方面对注册会计师的验资责任并不是都了解得很清楚,此种情况应予重视。如某些债权人当遇到委托单位资不抵债,无力偿还债务时,往往会误认为由于当时注册会计师不实所造成,就把那家事务所一并告上法庭,使他们不得不穷于应诉,干扰正常业务的开展。

   三、我国会计师事务所验资的风险防范对策

   要有效地防止验资风险的发生,笔者认为从注册会计师的角度应采取以下对策方法:

   1.防患于未然,谨慎选择客户。要防范和控制风险,必须对客户进行慎重的选择。包括了解委托单位的道德品质和在社会上的信誉,以及他们对验资目的和双方应承担责任的了解程度。验资业务中不少是新客户,更应对他们组建情况进行深入了解,不能盲目从事。因为缺乏正直品格、不了解验资目的和双方应承担责任的客户,提供不实的资料和验资证据的可能性会增加。

   2.强化风险意识,避免可能出现的损失。提高对风险的认识程度是防范和控制风险的重要途径。只有在思想上真正认识到验资风险的广泛存在和可能带来的严重危害,才能克服麻痹大意。那种认为验资工作简单,轻而易举就能解决问题的观点并不正确。验资项目虽然单一,但涉及范围却很广,而且都必须作详细审验,在验资程序中不适用重要性验资也不能采用抽样审计方法,必须有计划、按步骤地进行,不放松每个细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验资比审计更为复杂,只有保持高度警惕,才能减少验资风险。

   3.推行可持续教育,充实与验资相关的知识。验资工作中关键问题必须弄清楚,即验资涉及的财产所有权是否已转移彻底,是否为委托单位所控制。财产所有权是由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四权构成的一种财产权利。其中占有是所有人对财产的实际控制,是所有权的最基本权能之一。没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都无从谈起,所有权也不能得到充分体现。验资工作中必须十分注意这个问题,那种单纯凭一纸证明、一份协议或一封承诺书就认为资本已投入的做法,是非常冒险的,容易受骗上当,导致验资失误。为了做好验资工作,必须坚持学习、教育与不停“充电”,熟悉与相关知识,提高专业胜任能力,才能识别真伪,防止可能发生的疏漏。

投资风险防控报告篇10

审计风险是审计师对有重大错误的财务报表存在无意中未能修改其意见的风险。审计风险分为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每个审计项目都会有风险。只有从根源上了解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才能规避与防范风险。笔者现就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客观原因

1.法律环境不断变化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审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关法律规范也越来越严格,相关的法律责任关系也越来越复杂。如果审计人员在审计活动中发生了违约、失察等行为而提供了虚假的审计信息,并因此损害了国家、委托人、受托人或其他第三者的利益,那么上述任何一方都可以依照相关法律追究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2.审计的目标、范围和难度在不断的扩大和增加

审计从详细审计阶段发展到会计报表审计阶段,审计的目标和范围都在不断的扩大。审计范围扩大到今天,不仅要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程度和运作效率进行研究和评价,而且要就企业未来持续经营能力作出报告。有关这方面的信息不确定性很大,信息的风险很高,审计人员做出正确的审计结论难度增加,风险在所难免。

3.被审计单位情况复杂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经营活动呈现多样化,管理结构日趋复杂,使得审计内容更加广泛。当前的现实是所有的经济组织都处于不断变化中,这些变化都直接影响结论的公正性和正确性,都会增加审计风险;同时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失真,如财务报表虚假失真、会计资料不完整等也能带来审计风险;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失效,管理人员品行不端且能力很差,如内控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混乱等同样带来审计风险。

4.审计报告的影响越来越大

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审计,投资者也日趋依赖审计报告。现代审计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建立和维护资本市场的完整性方面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随着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不稳定性将会增加,审计意见会被更多的人依赖,审计报告的敏感性和审计风险也会提高。

(二)主观原因

1.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不严。审计单位的内部管理体制是否健全,是否建立了严格执行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如果事务所内部控制制度混乱,会直接导致会计师事务所在业务承接、人员委派、业务约定书签订、审计计划编写的不当;造成审计外勤工作、审计取证、审计工作底稿编写和复核等工作严重错误和遗漏,审计风险随之发生。

2.注册会计师经验和能力的缺陷

审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需要运用较深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进行职业判断。注册会计师的经验和能力决定其职业判断力,而职业判断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审计工作的质量。但审计经验是需要不断积累的,甚至是失败教训的堆积。因此,一名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中不出失误是不可能的,同时,面对不断变化着的市场环境,即使经验丰富的审计师也会有误断的时候。

3.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水平高低不一

注册会计师要为会计信息外部使用人提出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见,为社会公众提供高质量的、可信赖的专业服务,这就对其职业道德提出相当高的要求:要求他们要有很强的工作责任心,要有高尚的品德,要具备扎实的会计、审计、法律知识和审计基本技能,具有敏锐的分析能力和准确的判断能力。但遗憾的是,仍有相当一部分的注册会计师不具备上述条件,不执行审计职业道德,弄虚作假,隐瞒真情,掩盖违纪违规的情况时有发生,安然事件就是明证。

二、防范和规避审计风险的对策

(一)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自身素质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相继出现,审计方法、审计程序、审计手段也在不断更新,这都需要注册会计师不断加强学习,更新知识。通过学习,主要是后续教育学习,从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两方面入手,培养大批具有较新知识结构、精通相关专业知识;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风险防范意识的高素质注册会计师队伍。

(二)规范审计程序、完善审计质量控制

1.审计程序是进行审计时所依据的步骤,是获得证据的手段。进行审计时,最关键是要按审计程序执行,可以把审计风险降到最低。对于特定的账户和确认使用适当的审计程序工作效率会更高。从确定审计项目计划,审计取证,审计报告等每个环节都要按法定程序和要求进行,避免执法的随意性。

2.完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严格执行各环节的审计工作规范,能够减少审计风险。质量控制是指事务所为确保审计质量符合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制定和运用的控制政策和程序。较为规范和完善的审计质量控制应当做到:(1)制定完善的质量管理考核办法,对各责任人员进行考核;(2)建立重大审计项目审议制度,对特殊的、重大的、有争议的项目应开展审计案例分析,从规避审计风险的角度决定出具何种类型的审计报告;(3)规范审计业务的流程,对审计项目的立项、实施、审核等各环节都做出明确的规定;(4)完善审计报告和验资报告三级复核制度。

(三)坚持独立性

独立性被誉为审计的灵魂,在审计发展史上,最早出现的审计准则就是独立审计准则。独立审计准则是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体系的核心部分。事实上,很多诉讼案件都是由于注册会计师偏听客户的一面之词和屈从于各种压力造成的。失去了审计独立性,就很难做到不偏不倚,也不能进行适当的审计规划,并按规划实施审计,也就谈不上审计风险的管理。独立性虽然不是降低审计风险的保证,但可作为审计风险预防性控制的一项重要措施。

(四)积极与委托单位交流

注册会计师在接受委托后,应尽快与委托单位的主要人员见面协商,如主要行政领导、财务和业务主管及内部审计主管、电子数据处理工程师等,讨论对财务报表或执行审计工作有影响的重要事件。遇到有争议的问题应进一步深入查证和调查,并加以分析判断,彻底弄清事实,辨明是非。对审计不当和失误的定性和处理,要坚决及时纠正,不要因顾及面子而强词夺理。委托期间良好的工作关系有助于避免出现年终财务报告审计风险。

(五)建立风险防范基金及向保险公司投责任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