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节能环保行业的市场分析十篇节能环保行业的市场分析十篇

节能环保行业的市场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1:31:29

节能环保行业的市场分析篇1

环保袋的使用现状调查报告

【报告撰写思路及价值体现】

本调查报告由北京君略产业研究院依据市场调查资料、行业统计数据、国内外企业访谈结果、科研院所技术进展、业内专业期刊杂志、君略研究院产业数据库(JL-Data)等多方面情报数据撰写而成。作为从事中国环保袋事业的专业人士的参考资料,深信本调查报告能在您制订经营战略时发挥一臂之力。

通过本报告您可以清晰把握2017年环保袋行业十二五规划制定大背景下中国环保袋产业全景式发展脉络,从宏观国际经济环境、中观产业环境到微观企业内部环境三个层面对其内在传导机制做出科学判断。作为从事中国环保袋产业研究的专业人士的参考资料,深信本报告能在您制订经营战略时发挥一臂之力。

【目录】

第一章环保袋行业基本背景及发展概述

第一节环保袋行业国内外发展现状对比分析

1.全球发展重点区域分析

2.全球发展阶段及周期分析

3.国内发展现状及中外对比分析

第二节中国环保袋产业链上下游分析

1.环保袋产业链模型介绍

2.环保袋产业链模型分析

2.1产业链主要环节分析

2.2产业链各环节传导机制分析

第三节环保袋行业主要细分产品构成及相关技术标准

第四节环保袋行业主要产品应用领域及替代品分析

第五节环保袋行业生产技术对比分析

1.技术应用现状

2.国内外技术差距对比分析

3.最新技术发展前沿展望

第六节中国环保袋产业发展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1.波特五力模型介绍

2.环保袋产业环境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第二章国外环保袋行业生产需求情况分析(2017年度)

(本章对国外环保袋产品市场进行全面分析,以产销结构分析来说明国外同类产品的供需格局,下游需求结构及市场份额。本章对把握国外市场动向,制定进出口策略具有很强的参考作用。另外对未来2年国外市场发展趋势预测则让您更加全面把握环保袋行业的整体发展态势。)

第一节2012-2017年国外产品生产总体概况

第二节2012-2017年国外产品消费总体情况

第三节国外产品主要生产企业分析

第四节国外产品下游各消费领域消费特点

第五节2017-2019年国外环保袋产品生产消费情况预测

第三章国内环保袋行业生产需求情况介绍

第一节2017年国内环保袋产品总体供给分析

1.主要区域产量情况

2.2012-2017年市场供给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3.2017年环保袋行业新增产能分析

3.1新增产能分布情况

3.22017年市场整体产能分析

第二节2017年国内环保袋行业产品消费总体情况分析

1.区域消费市场分析

2.2012-2017年市场需求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3.2017年市场需求领域及构成分析

3.1主要需求行业及需求份额分析

3.2下游需求结构变化情况分析

第三节国内环保袋行业主要生产企业分析

(选取2-3家业内标杆企业进行调研分析,主要从企业内部核心财务指标、产品产销量,市场竞争策略及

企业自身Swot分析)

第四节国内主要环保袋行业经销企业与国内产品贸易分析

第五节2017年环保袋行业重点在建、拟建项目

1.在建项目区域分布情况

2.在建项目规模分析

第六节2017-2019年国内环保袋产品未来供需格局预测

1.市场供给预测(2017-2019年)

2.市场需求预测(2017-2019年)

3.影响市场供需结构主要因素分析及预测

第四章国内环保袋行业专题研究走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国内产品2012-2017年价格回顾

1.2012-2017年价格走势整体趋势分析

2.影响2012-2017年价格走势主要因素分析

2.1政策因素分析

2.2市场因素分析

2.3技术因素分析

2.4突发事件因素分析

2.5其他因素分析

第二节中国环保袋行业产品经销模式分析

1.销售主要渠道分析

2.价格传导机制分析

第三节2017年环保袋行业价格走势及影响因素预测

1.2017年专题研究走势预测

1.1原材料价格预测

1.2成本价格变动预测

1.3供需格局趋势预测

2.2017年环保袋行业价格走势影响因素

2.1人民币汇率变化影响

2.2全球产业转移影响分析

2.3其他因素分析

第五章中国环保袋行业进出口市场分析及趋势预测

第一节亚洲、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市场分析

第二节国内产品2012-2017年进口数据分析

1.进口价格分析

2.进口数量构成分析

第三节国内产品2012-2017年出口数据分析

1.出口价格分析

2.出口数量构成分析

第四节2017-2019年国内产品未来进出口情况预测

1.2017-2019年环保袋行业进出口市场有利因素分析预测

2.2017-2019年环保袋行业出口市场不利因素分析预测

第六章2017年环保袋行业上游原材料供应状况对价格走势影响深度分析

第一节环保袋产品主要原材料构成分析

第二节主要原材料2012-2017年价格及供应情况

1.主要原材料价格变化趋势分析

2.原材料行业产能及供给分析

第三节2017-2019年主要原材料未来价格及供应情况预测

1.价格预测

2.供给量预测

3.上游原材料产业议价能力分析

第七章2017年中国环保袋市场整体运行趋势预测

第一节2017-2019年市场盈利预测

1.环保袋行业主要财务指标分析

2.环保袋行业市场盈利趋势及影响因素预测

第二节国内生产、营销企业投资运作模式

第三节外销与内销优势分析

第八章中国环保袋行业项目投资风险及可行性分析

第一节产品技术应用注意事项

第二节项目投资注意事项

第三节产品生产开发注意事项

第四节产品销售注意事项

第五节行业分析基本结论

第六节项目投资可研报告基本框架

第九章本课题报告主要结论及策略建议

第一节本报告主要结论及观点

第二节君略产业研究院独家策略建议

1.宏观策略角度

2.中观产业角度

3.微观企业角度

【部分图表目录】

图表环保袋产业链结构图

图表环保袋行业主要下游市场需求构成

图表2012-2017年中国环保袋下游市场分布

图表环保袋行业产品质量标准

图表环保袋部分专题研究情况

图表环保袋的产业环境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图表2012-2017年国外环保袋产量变化图

图表2017-2019年国外环保袋产量预测图

图表2012-2017年国内环保袋产量变化图

图表2012-2017年中国环保袋行业产能利用情况

图表2017-2019年国内环保袋产量预测图

图表2017-2019年国内环保袋消费量预测图

图表2012-2017年中国环保袋供需状况变化图

图表2017年中国各种经销模式市场份额对比图

图表2017-2019年中国环保袋供需状况预测图

图表2017年中国环保袋市场不同因素的价格影响力对比

图表2017-2019年中国环保袋上游原料的价格走势图

图表2017年环保袋上游原料价格变动情况

环保袋使用情况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中国环境生态网开展的环保袋使用情况问卷调查得到广大网友的支持和热情参与。现将问卷调查结果公布如下:你有没有使用环保袋的习惯?

分析:有两成的网友表示经常带环保袋,有时带或很少带的各占33.9%和35.6%。从不带的占8.9%。

你觉得使用环保袋有什么好处?

分析:有一半的网友觉得使用环保袋有环保方面的好处。24.78%的网友认为环保袋比塑料袋耐用。外观和方便方面关注度不高。

你觉得使用环保袋有什么坏处?

分析:三成多网友表示主要存在不记得带现象,近两成网友认为使用环保袋不方便,18.54%的网友认为环保袋清洗不方便。

你用了环保袋之后,买菜时还用塑料袋吗?

分析:买菜时,使用塑料袋的占近六成。调查数据说明,在菜市场,塑料袋的使用程度仍然比较高。

你会不会随身带环保袋?

分析:有55.82%的网友会随身带环保袋,44.17%的网友表示不会。

你的环保袋多数是如何获得的?

分析:8.35%的网友是通过随货品赠送来获得环保袋。33.21%的网友自愿购买环保袋。数据说明,网友还是支持环保袋的使用的。免费获得的渠道有环保活动免费派发,朋友赠送等。有部分网友表示会自己做环保袋。

你以什么准则来购买环保袋?

分析:近五成的网友注重环保袋的实用性,居第二位的是环保度,第三位为价钱。大小和外观不在重点考虑之列。

你愿意付出多少钱来购买一个环保袋?

分析:超过八成的网友认为小于10元购买一个环保袋比较合理。

请问你的年龄是?

分析:本调查的主要的参与对象主要是青年朋友。

总结:使用环保袋,不仅可以为环保作贡献,而且还是一种流行时尚。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网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限塑令,喜爱环保、绿色的生活。难能可贵的是有部分网友选择自己制作环保袋。

为环保袋生产商提出的建议是,实用性强、价格合理是网友所关注的也是乐意接受和购买的。

节能环保行业的市场分析篇2

1模型、指标选取

1.1BCC模型

数据包络分析是通过线性规划构造非参数前沿面,用以衡量具有多投入、多产出决策单元相对效率的一种方法。Dea中将各个决策单元投影到生产前沿面上,在比较决策单元偏离生产前沿面的程度来衡量相对有效性。它的基本思想来源于Farrell(1957)关于效率的理论。Banker、Charnes和Cooper(1984)在此基础上提出了BCC模型。

1.2指标选取

在对节能环保产业上市公司技术效率进行评价时,选择好合适的投入产出变量是关键,只有准确选取投入产出变量才能全面精确地反映出节能环保产业上市公司的技术效率。本文投入指标选取主营业务成本、固定资产净值、员工人数,产出指标选取主营业务收入。

2实证结果

2.1行业整体技术效率的分析

根据所选57家节能环保产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采用Dea模型中投入规模报酬收益可变的BCC模型,在Deap2.1软件计算下得到2009―2014年节能环保产业上市公司各年度的技术效率结果,并将其整理为表1。

由表1数据可以看出,我国节能环保产业上市公司技术效率水平不高,2009―2014年总体技术效率均值为0.747,还有25.3%的提升潜力;在变化趋势上,节能环保产业上市公司技术效率呈现上升趋势,说明处于良性发展状态。进一步分析来看,节能环保上市公司纯技术效率均值为0.843,处于不断下滑中,表明节能环保产业上市公司在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上并未改善。而规模效率呈现较为明显的上升状态,平均值为0.888,高于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技术效率增长也是由规模效率贡献。多年来,我国一直依赖粗放型经济增长,自然资源与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制约经济进一步发展,低碳经济成为时下必然,严峻的环境为节能环保产业带来巨大市场前景,公司规模在市场资源配置下得到扩展。同时,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2010年颁布《“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大力提高节能环保产业产值,政府有意识加快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以形成我国支柱产业,在政策利好持续作用下,节能环保产业内收购兼并、整合重组大量涌现,规模效益不断升级。

2.2不同体制技术效率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国有性质的节能环保产业上市公司占据多数,且较为稳定。节能环保产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国民经济命脉和广大公众利益有关,国有性质的节能环保产业上市公司在这一产业领域份额较大。在技术效率上,国有性质的节能环保产业上市公司技术效率值在0.80~0.87变动,呈现出下降趋势,非国有性质节能环保上市公司技术效率值从2009年的0.784上升至2014年的0.858,呈逐年递增趋势。另外,2009―2012年国有性质的节能环保产业上市公司技术效率高于非国有性质节能环保上市公司技术效率,而2012―2014年非国有性质节能环保产业上市公司技术效率高于非国有性质节能环保产业上市公司技术效率,体现出非国有性质节能环保产业上市公司的“追赶效应”。本文认为国有性质的节能环保产业上市公司与政府有天然的“血缘”关系,长期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导致经营者的市场竞争压力和危机意识淡薄,公司运作效率不高。非国有性质节能环保产业上市公司在市场经济的巨大活力下,不断改革创新,提高技术效率水平。

2.3不同区域技术效率分析

对不同区域技术效率的分析,不仅有利于理解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区域发展现状,也有利于政府制定出适宜的产业战略。由表3可以看出,东部地区集中了40家公司,占样本数的70.18%,表明东部地区较好的社会经济条件使节能环保产业呈现出集聚的现象,西部上市公司则最少。从技术效率值来看,2009―2014年不同地域分布的节能环保产业上市公司技术效率存在显著差异:中部与西部节能环保产业上市公司技术效率明显高于东部节能环保产业上市公司技术效率。其原因在于一是东部各公司由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个别技术效率较低的公司最终拉低总体的技术效率;中西部地区数量虽然较少,底子薄弱,却齐头并进,整体呈现出较高的技术效率。二是中西部节能环保产业作为“后起之秀”,可采用更为先进的设备装置,节约了成本和提高了效率。三是中西部各省份政府将节能环保产业作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而率先发展,加大政策支持和协调力度,为其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结论与政策建议

节能环保行业的市场分析篇3

其他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2007年)

目录

第一章项目总论

第一节项目背景

一、项目概况

二、建设条件

第二节可行性研究依据

第三节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四节可行性研究结论

第二章项目环境分析

第一节社会经济环境

第二节其他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行业投资技术可行性分析

第三节其他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行业相关政策分析

一、国家相关政策

二、地方政府作用

三、知识产权保护

第三章其他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行业投资分析

第一节其他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行业投资效益分析

一、其他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行业盈利水平

二、其他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行业偿债能力

三、其他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行业增长前景

第二节其他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行业投资机会

第三节其他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行业主要投资风险因素

一、投资环境风险

二、资源及原材料风险

三、技术风险

四、市场风险

五、财务风险

六、安全风险

第四章其他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行业市场分析

第一节其他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行业市场调查

一、其他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行业市场规模及使用情况

二、其他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行业现有生产能力

(一)现有生产能力及利用率

(二)主要生产厂家生产能力利用率

(三)本地区现有生产能力

(四)在建项目生产能力及其在地区间的分布

(五)已批拟开工建设项目生产能力及预计投产时间

三、其他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行业产品产销量

(一)总产量及其变化情况

(二)地区产量分布结构

(三)国内保有量与国外有关国家保有量的比较分析

(四)近年来产品进口量、进口价格及进口来源

(五)近年来产品出口量、出口价格及出口去向

四、其他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行业主要产品价格

(一)产品定价管理办法

(二)产品销售价格及其变化

(三)最高价格和最低价格分析

五、其他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行业主要替代产品

(一)替代产品性能、质量及优缺点

(二)替代产品的国内生产能力及产量

(三)替代产品市场价格

(四)替代产品进口可能性及价格

第二节其他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行业市场分析

一、其他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行业产品寿命周期分析

二、其他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行业产品市场供求分析

三、其他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行业细分市场分析

(一)市场细分

(二)选择目标市场

(三)产品定价

(四)需求量分析

四、其他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行业消费者分析

五、其他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行业市场发展预测

(一)市场前景分析

(二)产品需求预测

(三)产品价格预测

第三节其他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行业市场推广策略

一、产品销售方式

二、促销价格制度

三、营销策略

四、销售费用预测

第五章企业竞争分析与项目规模选择

第一节其他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行业企业发展状况

第二节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一、竞争对手市场表现

二、竞争对手实力及优劣势

三、市场竞争策略

第三节企业竞争力分析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财务状况

三、企业优势及劣势分析

四、企业竞争策略

第四节产品方案与项目规模

一、产品方案

(一)产品选择依据

(二)产品名称及规格标准

二、项目规模选择

(一)项目总规模

1、主要产品年产量

2、主要副产品年产量

3、主要设备装置

(二)项目经济规模分析

(三)项目建设方式及内容

第六章项目组织与实施

第一节基础设施与设备

一、基础设施与设备使用情况

二、费用估算及折旧

第二节原材料、燃料动力供应

一、原材料、主要辅助材料需用量及供应

二、燃料动力及其它公用设施的供应

三、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费用估算

(一)主要原料、燃料、主要辅助材料以及动力数量、规格、质量和来源

(二)需用的主要工业产品和半成品的名称、规格、需用量及来源

(三)进口原料、工业品的名称、规格、年用量、来源及必要性

(四)各项费用估算

第三节人员配备

一、生产组织形式

二、劳动定员与培训

三、工资及费用估算

第四节实施进度与时间控制

一、项目实施阶段

二、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三、项目实施费用

第五节安全措施

一、安全隐患分析

二、主要安全卫生设施

三、消防措施及建议

第六节环境保护

一、地区环境现状

二、项目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三、环境治理方案

第七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第一节投资估算依据

第二节项目投资估算

一、固定资产投资

二、无形与递延资产投资

三、预备费

四、投资方向调节税

五、建设期利息

六、流动资金

(一)资金构成

(二)资金估算

第三节资金来源与筹措

一、资金来源

二、筹资方案

第四节资金使用和管理

一、资金使用计划

二、还款计划

(一)还款资金来源

(二)还款方式

(三)还款计划

第八章项目经济可行性分析

第一节项目结果预测分析

第二节成本收益分析

一、生产成本

(一)总成本

1、外购原材料及辅助材料

2、外购燃料动力

3、工资及福利基金

4、设备折旧

(二)单位成本

二、费用估算

(一)销售费用

(二)管理费用

(三)财务费用

三、收益估算

(一)收入估算

(二)税收估算

四、成本收益比较分析

第三节项目财务分析

一、盈利能力

1、投资利润率

2、投资回收期

3、财务内部收益率

4、财务净现值

二、债务偿还能力

1、资产负债率

2、贷款偿还期

三、项目财务评价

第四节不确定性分析

一、敏感性分析

二、盈亏平衡分析

三、风险因素与对策

第五节社会效益分析

第六节结论

第九章结论与建议

根据前面的研究分析结果,对项目在技术上、经济上进行全面的评价,对建设方案进行总结,提出结论性意见和建议。

第一节可行性分析结论

第二节中经纵横(CmRn)建议

一、产品定位

二、价格策略

三、营销策略

附录:

节能环保行业的市场分析篇4

>>技术溢出――知识产权保护与社会福利研究技术溢出与发展中国家技术赶超FDi行业内技术溢出与行业特征技术溢出理论与实证:一个文献综述FDi技术溢出效应扩大的途径与对策FDi与外包的技术溢出效应比较金融市场、FDi技术溢出与经济增长it企业的技术溢出与研发机理FDi技术溢出、能源约束与区域创新产出分析进口贸易、技术溢出与中国碳排放技术溢出、人力资本与创新绩效技术创新、知识溢出与地区市场潜能FDi溢出、能源约束与区域技术创新产业集聚,技术溢出与创新绩效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述评与展望技术溢出、空间差异与旅游业增长趋同新能源客车技术与节能减排建筑给排水节能减排途径与技术探讨关于新节能减排技术与实现iDC机房节能减排\高效安全措施技术壁垒的社会福利效应探讨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l,2014年6月20日。。根据国际能源署(iea)2012年的研究报告,化石能源在当前和以后相当长时期仍然是一次能源的主要来源,约占2010―2030年间能源消费总量的四分之三,而煤炭发电不仅在发电行业中所占比重最大,且市场份额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而其中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煤电行业的增长将最为显著iea指出,按绝对值计算,在2010―2035年预测期内,需求量增长最大的能源是煤炭;预计到2035年,煤炭仍是发电行业最主要的燃料,煤电比重约占一次能源发电总量的65%,其中中国的燃煤发电量占比超过50%。参见internationalenergyagency,worldenergyoutlook2012,paris:ieapublications,2012。。

近年来,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到《京都议定书》再到哥本哈根会议,全球范围内对节能环保的呼声越来越高;我国也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强调科学发展的迫切性并规定了节能减排的强制性指标。在这样的国际国内背景下,我国的煤电运营商一方面作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市场微观主体,必须在参与发电市场竞争中盈利;另一方面也需要考虑电力生产中的节能和环保问题。现实经济中节能和环保有很强的关联,我们把两者进行区分考虑,是因为它们对煤电厂商决策有着不同的作用途径。节能措施对煤电运营商的直接效应是降低单位生产成本从而增加盈利;同时,对社会而言,则将减少对煤炭这种有限资源的耗费,从而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环保措施对企业意味着没有明显近期收益的生产性支出,但对社会而言是必要的,国家法律和行业规范也规定了能源厂商的减排义务和具体可操作标准。鉴于目前创新技术在能源产业的各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我们假设煤电运营商面临这样的生产决策,即如何将运营成本在燃料成本支出、节能创新投入和环保创新投入之间做出相对合理的配置,在达到污染排放标准的同时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本文即试图研究煤电厂商这类决策的市场均衡及其影响因素和社会福利含义。

本文将煤电运营商放置在区域电力市场中加以考察,假设有限市场里每个厂商的市场地位处于纯粹的电价决定者和电价接受者之间,即具有一定程度的有限的垄断力;每个厂商都能够通过产量影响市场供给和市场价格,从而影响其他厂商的生产决策和市场均衡目前我国各区域电网内最大的机组退出运行时可能会造成局部性的电力供给紧张,但因为任一厂商对整个市场规模而言都偏小,所以实际上并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单独控制整个区域市场的长期供需平衡。。所以下文中将区域电力市场作为寡头垄断市场来研究,事实上目前我国的区域电力市场恰是极具代表性的寡头市场。这是因为首先这种市场结构由电力生产自身的技术条件所决定,由于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降低网络传输损耗的要求,电力供求尽可能地做到就地平衡,所以在世界上大多数地方,技术约束和经济约束决定了电力市场一般是较大范围但相对封闭的区域寡头垄断市场。其次,极少产品具有类似电力产品的同质性特征,这使得理论模型比对其他产品的研究更符合实际经济电能质量主要是频率和电压,不仅在出产时就通过设备标准严格规定,而且在实际电力生产中,即使偏离很小的标准,发电机也很难并联到电网;需求端的电力质量也由用电设备的技术标准严格决定,所以只要是电网的电力,商品的异质性基本可以忽略。。再次,我国电力市场的现状是,自2003年以来已经形成国家电网公司主导的五大区域电网(华东、华中、华北、东北和西北)和涵盖南方五省的南方电网,由原国家电力公司的发电资产部分分离出的五大全国性发电集团也已运作多年,并且为了打破独家垄断,每家企业在每一区域的市场份额都不能超过20%详见国务院《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国发[2002]5号)。,2004年以后东北电网公司和华东电网公司相继推行竞价上网的改革试点;各区域电网之间相互联络,但正常运行方式下的区域间功率交换与电网电能供需总量相比微不足道。所以目前区域电力市场的寡头竞争结构是我国电力体制市场化改革进程中一个重要的阶段性特征。

20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不同市场结构中技术创新的竞争合作程度对市场均衡和社会福利的影响,是产业组织理论中非常活跃的领域。这些研究都试图从不同侧面回答下面几个问题:一是技术创新(考虑创新成本和技术溢出)对研发者自身、竞争对手及其整个产业的作用究竟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二是技术创新的联合程度对研发者自身和社会福利的影响比如一个典型问题是,假定技术创新活动有别于普通的生产活动,但是否一个垄断的研发机构或者研发卡特尔会比研发自由竞争市场更符合社会福利标准,或者结论相反。;三是如果同时考虑各种产品市场和研发市场,结论又有怎样的变化。Daspremont和Jacquemin首次运用简洁的双寡头两阶段博弈模型研究厂商的创新投资水平与产量水平的决定问题,分析了三种典型竞争模式下的市场均衡和社会福利[1]。Henriques的研究指出,上述模型结论成立的一个必要条件是技术溢出参数必须在一定范围,进而分析了不同溢出参数下均衡稳定的稳健性问题[2]。Suzumura的两个主要工作是,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将模型推广到n个厂商情形和引入新的福利评价标准[3]。Kamien等人明确表述了上述模型的两类作用机制,即技术创新水平的综合利润外部效应(combinedprofitsexternality)和竞争优势外部效应(competitiveadvantageexternality),前者指厂商创新带来的自身生产率和整个行业平均生产率提高引起的市场份额变化对创新者的影响,后者指厂商竞争对手低成本获取创新技术信息对创新者的负面作用[4]。在涉及不同产品市场的文献中,deBondt和Veugelers讨论了最低技术创新溢出水平和竞争合作的关系[56],Steurs比较了产业内技术创新合作和产业间技术创新合作对研发投资量的不同影响[7]。poyagotheotoky和deBondt等人分别研究了市场内技术合作厂商的最优数量问题[89]。Katsoulacos和Ulph尝试将技术溢出决定内生化[10]。amir和wooders及atallah分别研究了技术溢出的非对称性问题[1112]。与Daspremont和Jacquemin的模型相关的研究还有两个重要方向,即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和随机技术创新方法。

本文借鉴Daspremont和Jacquemin模型的基本方法,构建了煤炭发电市场基于不同市场结构和不同性质技术创新的两期动态模型,来分析煤电运营商的生产决策、电力市场均衡以及社会福利状况。与以往的研究不同,我们在考虑厂商的创新成本和技术溢出的同时,区分了节能创新和环保创新对市场均衡和社会福利的不同作用机制。

二、基本模型

假设区域电网内的两寡头煤电企业垄断当地的全部电力生产,电力市场的反需求函数为p=a-bQ=a-b(qi+qj),其中p、Q、qi、qj分别为电价、总产量及两厂商的各自产量,a和b是反需求函数中的常数。对于厂商i,设ci为单位燃料成本,xi为在降低能耗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技术创新总量,m表示在节能和环保之间的技术创新比例,即1单位技术创新总量中有m单位的节能技术创新和(1-m)单位的环保技术创新,β为厂商间节能技术的综合溢出效应参数,又假设β和m在各厂商无差异,则厂商i的运营成本函数为:Ci=(ci-mxi-βmxj)qi+12m2x2i+(1-m)xiqi(0

(1)式中的第二部分是煤电运营商的节能创新成本。这里假设存在节能创新投资的技术成果边际产出递减效应,即节能创新成本不仅随着技术创新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同时其边际成本也将增加。正如Dasgupta和Stiglitz曾指出的,与R&D投入和创新产出相关联的技术上的可能性并不都以规模经济的形式显现在所有投入R&D的企业[13]。Barro和Salaimartin的研究也表明,因为创新活动本身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有限的创新空间随着创新活动的展开逐步减小,技术创新活动也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边际成本递增,即研发投入存在“拥挤效应”的可能性[14]223225。为简洁起见,(1)式中的节能创新投入成本以创新数量的二次函数形式表达。

(1)式中的第三部分是煤电运营商的减排创新成本,即厂商i在环保技术创新部分的支出。基于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环境政策,煤电企业不仅在投产前就必须有一定量的环保配套投资,并且在运营中也必须花费必要的日常环保支出来保证污染排放物达到一定的排放标准。排放标准是相对固定的,具体实施时可以规定每单位的最终产品产出中必须有相应的部分回馈给环保技术投入作为量化标准。模型中(1-m)xi指厂商i为了达到降低排放目标,在每单位电能产出中最少所需的环保技术数量,为了简化分析,进一步假设1单位环保技术创新投资带来1单位环保技术产出。从企业的角度看,环保技术创新成本降低了煤电运营商的利润,对企业没有直接利益,但从社会的角度看,它有助于把企业排污对环境的负外部性限制在一定范围,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也增进了社会福利。

据以上假设,下面构建两寡头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求解企业在三种典型竞争策略的市场结构下,最优技术创新总量和电能总产出的两期动态均衡。两厂商的行动是同时在第一阶段选择技术创新数量,在第二阶段选择电能产量,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三种典型竞争策略的市场结构分别是,两厂商两阶段都各自选择技术创新和产量(第一阶段竞争、第二阶段竞争),第一阶段合作选择技术创新、第二阶段各自选择产量(第一阶段合作、第二阶段竞争),两阶段都合作选择技术创新和产量(第一阶段合作、第二阶段合作)。理论上还存在第一阶段各自选择技术创新、第二阶段合作选择产量(第一阶段竞争、第二阶段合作)的情形,本文对此不展开讨论在考察厂商在不同竞争程度市场的经济绩效的基础上,本文的另一个重要工作是分析其福利含义。具体方法是先计算一定社会福利函数设定下理论上的社会最优产量,然后以不同市场结构的均衡产量与一定社会福利函数设定下的社会最优产量的距离作为评价社会福利的标准,这使得对市场竞争程度及其对应的均衡创新和均衡产量有一个排序的要求。。从总体市场竞争程度上看,上述三类两期博弈市场结构的垄断程度是依次加强的,本文针对上述三类不同竞争程度市场结构依次进行考察,以便基于同一标准,以同一方法依次比较分析不同竞争程度市场的均衡创新和均衡产量,并在此基础上展开进一步讨论。

1.第一阶段竞争、第二阶段竞争

假设厂商在第一阶段各自决策选择技术创新投入水平,第二阶段进行产量竞争,则厂商i的利润函数为:

3.第一阶段合作、第二阶段合作

假设两厂商在两阶段都进行技术创新和产量选择合作,则两阶段均类似于垄断市场,厂商的利润函数为:

=(a-b)-[c+(1-m)xi-mxi-βmxj]qi-12m2x2i-

[c+(1-m)xj-mxj-βmxi]qi-12m2x2j

假设第一阶段技术创新数量给定,在第二阶段选产量水平,考虑对称均衡,最优化一阶条件可分别解得总产量()和总利润()。厂商在第一阶段选技术创新水平,从最优化一阶条件可解得第一阶段的均衡技术创新数量*,以及第二阶段均衡总产量*,并可解得此时存在唯一均衡需要满足的二阶条件。

2均衡存在的

二阶条件2(4m-βm-2)29b-m2

命题1:如果节能创新技术溢出效应和环保创新投资成本的加总效益为正,则存在第一阶段合作、第二阶段竞争与第一阶段合作、第二阶段合作两种典型竞争策略下的两阶段动态博弈均衡,并且有均衡创新水平*>*;此时如果满足(2m+βm-1)23b-m2*。证明:首先根据厂商的单位成本函数,节能创新技术溢出效应和环保创新技术投资成本的综合效益为正,意味着2m+βm-1>0成立。此时对于第一阶段合作、第二阶段竞争的市场结构,均衡创新水平为正和均衡产量水平为正的存在条件等价,并且与均衡存在的二阶条件互为充分必要条件;第一阶段合作、第二阶段合作时的情况类似。所以满足2m+βm-1>0时,以上两种市场结构下的创新水平和产量水平的两阶段动态博弈均衡均存在。

此时比较表1第一行中两种市场结构下均衡创新水平,易知*>*成立。对比第二行中两种市场结构下的均衡产量水平,解得(2m+βm-1)23b-m2*的充分必要条件。再比较第三行中的结果可知,(2m+βm-1)23b-m2

下面对命题1做简单的讨论。根据单位成本函数,易知导致节能环保加总效益较高的直接原因可以是,市场具有更高的节能创新技术综合溢出效应,或者厂商的节能创新技术在技术创新总量中具有更高的份额。现在比较厂商在第一阶段合作、第二阶段竞争与第一阶段合作、第二阶段合作这两种竞争策略,由于第一阶段合作的均衡创新水平随着技术溢出和技术组成的加总效益升高而变化,所以在溢出效应和节能技术份额较高时,厂商将选择高于市场竞争均衡解的技术创新数量。这是因为第二阶段产品市场合作的策略使厂商能有比竞争的产品市场更多的盈利,从而能够在第一阶段投入更多的研发去获取更大的总利润。所以结果是在一定条件下,与第一阶段合作、第二阶段竞争的市场结构的情况相比,厂商在第一阶段合作、第二阶段合作中会出现更高的技术创新水平,以及类似于垄断产量的更低的产量水平。命题2:如果满足4m-βm-2>0(β,m∈(0,1)),则存在三种典型竞争策略下的两阶段动态博弈均衡。证明:首先,对于第一阶段竞争、第二阶段竞争的市场结构,对比表1第一列的创新水平和产量水平的均衡解可知,满足4m-βm-2>0(β,m∈(0,1))意味着均衡创新水平为正与均衡产量水平为正的存在条件等价;又易知2m+βm-1>0是4m-βm-2>0(β,m∈(0,1))的必要条件,再对比此时均衡存在的二阶条件与均衡创新水平或产量水平为正的存在条件,可知两者互为充分必要条件。

对于第一阶段合作、第二阶段竞争的市场结构,因为4m-βm-2>0(β,m∈(0,1))隐含着2m+βm-1>0成立,根据表1第二列的结果易知,均衡创新水平为正和均衡产量水平为正的存在条件等价,对比此时均衡存在的二阶条件可知两者互为充分必要条件;第一阶段合作、第二阶段合作市场结构时的情况类似。所以只要满足2m+βm-1>0,以上两种市场结构下的创新水平和产量水平的两阶段动态博弈均衡均存在。

综上所述,如果满足不等式4m-βm-2>0(β,m∈(0,1)),三种市场结构下的两阶段动态博弈均衡均存在,命题得证。

三、节能环保创新比例与节能技术创新溢出效应

在上述模型均衡解的基础上做比较静态分析,讨论节能环保创新比例与节能技术创新溢出效应对三种典型的竞争策略下的均衡创新水平和均衡产量的影响。

(一)节能环保创新比例m对均衡产量和均衡创新水平的影响命题3:如果满足4m-βm-2>0(β,m∈(0,1)),则三种典型竞争策略下的均衡产量都随着节能环保创新比例m的增大而增大。证明:首先根据命题2,三种典型竞争策略下的均衡产量存在。接下来我们证明在第一阶段合作、第二阶段竞争和第一阶段合作、第二阶段合作两种市场结构下,如果节能创新技术溢出效应和环保创新投资成本的加总效益为正,即满足2m+βm-1>0时,均衡产量*和*是节能环保创新比例m的增函数。求解*和*分别对m的一阶偏导数有:*m=24m(a-c)(2m+βm-1)[9bm2(2m+βm-1)2]2*m=4m(a-c)(2m+βm-1)[4bm2(2m+βm-1)2]2显然2m+βm-1>0时,以上两式中*和*对m的一阶偏导数大于0均成立。求Q*对m的一阶偏导数并根据4m-βm-2>2m+βm-1>0(β,m∈(0,1)),可证明Q*/m>0。

命题3的经济学直观是如果创新数量中节能创新的比例越高,利润最大化的厂商将倾向于选择更大的产量。在基本模型中很明显,节能创新通过降低单位可变成本而有利于厂商获得更高利润,而环保创新投入虽然有利于社会,但对于厂商只体现为成本支出。命题4:如果满足4m-βm-2>0(β,m∈(0,1)),则三种典型竞争策略下的均衡创新水平随着节能环保创新比例m的增大而增大。证明:首先根据命题2,三种典型竞争策略下的均衡创新水平存在,可以证明在第一阶段合作、第二阶段竞争时,均衡创新水平*是节能环保创新比例m的增函数,即*对m的一阶偏导数在满足2m+βm-1>0和*均衡存在的二阶条件时,*/m>0。类似方法也可证,对于第一阶段合作、第二阶段合作的情况,满足*均衡存在的二阶条件和2m+βm-1>0时,*/m>0成立。对于第一阶段竞争、第二阶段竞争的情况,如果满足x*均衡存在的二阶条件及根据4m-βm-2>2m+βm-1>0(β,m∈(0,1))条件,x*/m>0成立命题4中*/m>0、*/m>0、x*/m>0以及上文命题3中Q*/m>0的证明步骤较为繁复,鉴于篇幅本文此处不予展开,对证明过程有兴趣的读者可与作者联系。。

命题4的含义是如果创新数量中节能创新的比例越高,利润最大化的厂商将选择更大的创新总水平。在基本模型中,投入更大的创新总量对于厂商自身至少有两层含义,一方面节能创新的比例提高将更有利于获利,另一方面环保成本也相应增大了。命题4显示,综合以上两方面的效应,提高节能创新比例时选择更大的创新总量是厂商最优决策的市场均衡。

(二)节能技术综合溢出效应参数β对均衡产量和均衡创新水平的影响命题5:如果满足4m-βm-2>0(β,m∈(0,1)),则三种典型竞争策略下的均衡产量随着节能技术综合溢出效应参数的增大而增大。证明:首先三种典型竞争策略下的均衡产量存在。接下来我们在三种典型竞争策略下分别求均衡产量对β的一阶偏导数,并根据4m-βm-2>2m+βm-1>0(β,m∈(0,1))及产量均衡存在的二阶条件,可证:*β=24(a-c)m3(2m+βm-1)[9bm2-2(2m+βm-1)2]2>0*β=4(a-c)m3(2m+βm-1)[4bm2-(2m+βm-1)2]2>0

Q*β=6(a-c)m2[m(4m-βm-2)-m(2m+βm-1)][9bm2-2(4m-βm-2)(2m+βm-1)]2>0命题5的含义是节能技术综合溢出效应对均衡产出的作用都是正向的。很显然,不论在竞争或是垄断的市场结构中,节能技术溢出降低了厂商的燃料成本和技术创新成本,使均衡产量提高。命题6:如果满足4m-βm-2>0(β,m∈(0,1)),则在第一阶段合作、第二阶段竞争和第一阶段合作、第二阶段合作两种市场结构下,均衡创新水平随着节能技术综合溢出效应参数β的增大而增大;在第一阶段竞争、第二阶段竞争时,均衡创新水平随着节能技术综合溢出效应参数β的增大而减小。证明:满足4m-βm-2>0(β,m∈(0,1))时其中证明满足4m-βm-2>0(β,m∈(0,1))时x*/β0*β=(a-c)m[4bm2+(2m+βm-1)2][4bm2-(2m+βm-1)2]2>0

x*β=-2m(a-c)[2(4m-βm-2)2-9bm2][9bm2-2(4m-βm-2)(2m+βm-1)]2

四、社会福利分析

以上求解讨论了厂商在三种典型竞争策略下的动态均衡,但只涉及厂商自身利润最大化决策的市场均衡,并没有考虑社会的整体效益,即没有从社会福利的角度来分析哪一种市场结构更有效率。一般而言,局部市场最优和社会最优并不一定等价。实际上,厂商在最终产品产量合作中获得更高利润的同时,将提高产品价格,往往减少社会总产量和消费者剩余;技术合作在一定条件下减少社会技术重复投资的可能性,但对产品市场的均衡产出水平和社会福利并不明确;环保创新技术对厂商可能并无直接利益可言,但对环境改善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大有裨益,由于在基本模型中假设环保创新对厂商燃料成本的降低并无影响,所以忽略了环保创新水平和环保创新的技术溢出作用对社会福利的影响。下面我们定义三种社会福利函数来逐一分析只考虑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考虑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与环保创新水平,以及考虑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环保创新水平及其溢出效应三种情况下的社会最优创新水平和最终产品产量。

(一)情形i:考虑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

假设不考虑社会成本(厂商决策的外部性),计算社会最优创新水平和最终产品产量,社会福利函数为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之和,考虑对称均衡有:wⅠ(x,Q)=∫Q0(a-bQ)dQ-[c+(1-2m-βm)x]Q-m2x2(0

(二)情形Ⅱ:考虑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和环保技术创新

假设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与情形Ⅰ类似,现在考虑环保投入的正外部性,即假设社会福利的增进与企业环保创新支出正相关。正如基本模型所阐述的,厂商通过从最终产出或利润里提取资金投入环保技术创新来达到降低排放目标,从而增进社会福利。假定此时的社会福利函数为:wⅡ(x,Q)=∫Q0(a-bQ)dQ-[c-(m+βm)x]Q-m2x2(0

(三)情形Ⅲ:考虑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环保技术创新及其溢出效应

如果在情形Ⅱ下再考虑环保创新技术的溢出效应,那么与节能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类似,假设α为环保技术创新的技术溢出综合参数,则社会福利函数为:wⅢ(x,Q)=∫Q0(a-bQ)dQ+α(1-m)xQ-[c-(m+βm)x]Q-m2x2(0

借鉴Daspremont和Jacquemin采用的方法,我们以不同市场结构的均衡产量与一定社会福利函数设定下的社会最优产量的距离作为评价社会福利的标准。显而易见,如命题8所示,在一定条件下,对于三种不同的厂商竞争策略,市场竞争程度越高的市场结构的均衡产量越接近于社会最优产量,即在三种市场结构中,两阶段都参与竞争比第一阶段合作、第二阶段竞争有更大的社会福利,同样的第一阶段合作、第二阶段竞争比两阶段都合作更符合社会效率标准。另一方面,如命题7所示,比较三种不同的社会福利函数,考虑环保技术创新及其溢出效应的情况对应于更大的社会最优产量;所以,如果考虑环保技术创新及其溢出效应的社会效益,各种竞争策略下的均衡产量需要对应于更大的产量。命题9:对应于三种厂商典型竞争策略的市场结构以及社会最优福利i的均衡技术创新水平,满足xⅠ**>x*>*>*。对命题9做简单的讨论证明过程略,类似命题8,可严格证明满足4m-βm-2>9(2m+βm-1)/8>0(β,m∈(0,1))时,xⅠ**>x*>*>*恒成立。。类似分析命题8的方法,我们以不同市场结构的均衡创新水平与一定社会福利函数设定下的社会最优创新水平的差异作为评价社会福利的标准。显然对于三种不同的厂商竞争策略,两阶段都参与竞争的市场结构的均衡产量最接近于社会最优产量;但命题显示在第一阶段合作、第二阶段合作或竞争的市场结构均衡产量的比较中,第二阶段合作的均衡产量要更接近于社会最优产量,对于上述结论在命题1的分析已经给出一个可能的解释。与命题8的分析类似,如命题7的前半部分所示,如果考虑环保技术创新及其溢出效应的社会效益,各种竞争策略下还应有更大的均衡技术创新水平。综上所述,在一定条件下,两市场更高的竞争程度总体上更有利于社会福利的提高,这与Daspremont和Jacquemin的部分基本结论不同。Daspremont和Jacquemin的模型旨在分析比较宽泛的技术溢出问题,没有在不同性质的具体创新及其技术溢出之间做一个区分,他们的一个基本结论是技术创新的合作有利于社会福利,并以美国和欧洲的反垄断规制并没有限制企业间的技术合作来佐证这一点。但我们的结论是,考虑不同性质的技术创新及其溢出渠道,不论对最终产品还是创新水平,充分竞争的市场都能带来更大的社会福利。

五、基本结论和政策含义

本文通过构建煤电运营商不同竞争策略市场结构的两期动态模型,研究了厂商在利润最大化约束和环保约束下的生产决策对市场均衡和社会福利的影响,在这里,不同性质的创新方式、技术溢出渠道和社会福利的评价标准都很关键。本文的基本结论有二:一是在一定条件下,三种典型竞争策略市场结构的创新水平均衡和产量均衡均存在,并且随着节能创新和环保创新之间比例的增大而增大,而节能技术的溢出效应对均衡产量有正向影响,对均衡创新水平的影响随着市场结构变化而不尽相同,但作用方向大致是确定的。二是比较三种典型竞争策略的市场结构,不论是否考虑环保创新及其技术溢出,越是充分竞争的市场越能带来更大的社会福利;并且如果考虑环保创新及其技术溢出的社会福利作用,社会最优均衡应对应于更高的创新水平和产量水平。

以上结论的政策含义首先是要保证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因为一方面,节能技术创新及其溢出作用不仅降低了厂商自身乃至整个煤电行业的生产成本,并且减少了对煤炭这种有限能源资源的耗费,也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虽然一般而言,厂商自身利润最大化的动机也会自发推动技术创新,但政府仍需在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方面加以鼓励和支持。另一方面,环保技术创新及其溢出作用的正外部性将极大地增加社会福利,但由于环保技术创新对企业意味着没有明显近期收益的生产性支出,所以更需要加大对创新的政策支持力度,政府可以通过环保补贴、减免税收或直接投资建立大型研发基地以降低厂商的环保技术创新成本。

其次,要合理安排各种类型创新的投入比例和保障良好的技术创新溢出渠道。政策制定者要估算各类技术创新的异质性、不同的成本函数以及对均衡和社会福利的影响程度,并通过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建设有利于高新技术产出、溢出、传导和吸收的社会经济制度环境。

节能环保行业的市场分析篇5

一、当前制造业跨国公司面对的市场现实

以全球最大的美国市场为例,一方面市场需求的回落削弱了跨国公司传统价值链中生产和销售环节的作用;另一方面,整个价值链的增值环节明显向产品使用和维护等下游环节转移。最近几年美国市场的汽车年销售量一直维持在1500万辆左右,而汽车的维护数量与销售量的比率为13:1,此类现象同样也出现在其他产业。与此同时,服务业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目前已上升到40%,而制造业仅占17%。对于许多制造行业来说,下游环节的营业额已是主导产品销售额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许多公司年度有关计算机费用的支出中只有1/5左右是用于购买新计算机的,其余则用于已有计算机的技术支持。维护和管理等方面。

美国市场的现状充分反映了全球市场的发展趋势,一些跨国公司从中深刻认识到,下游环节不仅能创造大量的营业额,还是公司重要的增值环节,与传统生产环节相比,下游环节对投资规模要求较低,但创造的收益却较高。为此,许多跨国公司及时调整其价值链策略,开拓下游环节这一新的利润源泉。

二、制造业跨国公司价值链策略的转变

价值链这一概念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首先提出来的,其含义是指企业从创建到投产经营所经历的一系列环节和活动。从价值的形成过程来看,上述各环节的活动中既有各项投入,又同时显示出价值的增加,从而使这一系列环节联结成一条活动成本链。传统观点认为,为了增强竞争力,企业的价值链策略应以通过降低成本来开发、经营主导产品为主。尽管上述观点对于企业保持成本优势和销售增长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它对于开拓日益重要的下游环节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为此,许多跨国公司都转变了价值链策略,调整其经营重心。

1.扩展价值链的内涵

传统价值链策略将下游的服务环节视为为实现销售而不得不向客户提供的服务。例如,空调制造商为了销售其产品而被迫承诺对产品免费保修一年。然而,当今世界市场的客观现实已使许多跨国公司认识到,制造商应主动参与下游服务环节,以开拓新的利润源泉。

首先,一些跨国公司已开始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研究价值链,着重分析消费者从购买产品到淘汰的整个过程中使用和维护产品的所有行为。他们意识到下游服务环节的范畴远比其原有的保修环节要广泛很多。以波音公司的民用飞机为例,过去仅从企业角度对价值链的理解是狭窄的,只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销售和提供零部件等环节;而现在从消费者角度来说,其价值链包含的环节却复杂得多,除上述环节外,还包括融资、租赁、维护以及相关人员培训等下游环节。波音公司正是由于不断主动地开拓下游服务环节,才使其民用飞机在竞争激烈的飞机市场中保持着领先的市场份额优势。

其次,在扩展价值链内涵的同时,一些跨国公司已认识到重新评价其主产品利润率的必要性。由于主产品利润率并不能代表与其相关的下游环节的利润水平,因此很多情况下主产品利润率无法准确反映出公司的整体经济效益。例如,以复印机为主产品的施乐公司由于受到佳能、理光等公司的激烈价格竞争,其主产品利润率不断下降,从传统的产品观念来看,其主产品已接近无利可图,然而施乐公司销售的每台复印机却给公司带来销售复印机专用墨粉的商机,鉴于墨粉的利润规模十分可观,尽管施乐公司失去了一部分复印机的利润,但公司总的利润水平在同行业中仍名列前茅。

2.培育客户对企业的忠诚

过去,提供差异性产品是跨国公司维持竞争优势的有效手段。但是现在,在汽车、化工、计算机和航空等许多产业中,各制造商的产品在技术和性能方面的差异性已变得越来越小并且可以相互替代。因此,现阶段对于跨国公司来说,单靠提供差异性产品来维持竞争优势已越来越难,只有不断培育客户对企业的忠诚程度,才能使跨国公司赢得为客户提供进一步服务的机会,从而开拓新的利润源泉。目前,只注重提供优质产品这一环节是不足以培育客户忠诚的,除此以外,企业还须同时提供下游环节的服务,使客户有关产品使用的所有费用大幅度下降。惠普公司已充分意识到这一点,该公司在销售各类打印机时,不但保证产品的质量与性能,还努力采取措施帮助客户强化有关的人事档案管理,从而降低客户的文件打印支出。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惠普公司与客户建立起了良好、巩固的关系,获得了进一步的市场商机。

三、跨国公司价值链策略转变的启示

当前跨国公司价值链策略的转变是以市场需求变化为基点的,反映了跨国公司经营管理方面的发展

趋势。对于正处于改革中的我国企业来说,一方面应借鉴跨国公司这一新的经营方式;另一方面又不应盲从,而应从自身实际出发,深入分析企业向下游环节拓展的可行性。

1.我国企业应深入分析下游环节市场的状况。通过比较在用产品数量与销售产品数量的比率,分析下游环节利润水平同主导产品利润水平的关系,从而评估下游环节市场创造利润的规模,以此作为企业相应决策的主要依据。尽管汽车、计算机等许多行业的下游环节能大规模地创造利润,但有些市场却明显不同。例如对于电风扇制造商而言,由于使用电风扇的客户在产品寿命周期中的相关使用费较低,因此,电风扇制造商在向其下游环节拓展时应持谨慎态度。

2.我国企业应明确自身的竞争实力。如果企业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能够不断向市场提供具有差异性的产品,则企业可依靠这种特定优势在主导产品市场获取丰厚利润;反之,若企业创造差异产品的能力较低,激烈的价格竞争会导致主导产品利润回落,那么企业可考虑开拓其下游服务环节,以吸收从其主导产品市场流出的大量利润。

3.我国企业应根据其营销渠道的长短采取相应策略向下游环节拓展。若企业采取面向最终客户进行直销的短渠道策略,由于不存在渠道中间成员及其与制造商的矛盾冲突,企业向下游扩展较为容易。如果企业采取中间环节较多的长渠道策略,则会增加向下游环节拓展的难度。为了解决长渠道中间成员与制造商的冲突,我国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以下经营策略:(1)通过收购渠道成员来直接控制营销渠道;(2)与营销渠道中的各成员联合起来共同开拓下游环节;(3)借助因特网等新的营销渠道避开原来的冲突的渠道成员。

节能环保行业的市场分析篇6

[关键词]节能环保;技术创新;政策

[作者简介]张维(1982―),女,东华理工大学讲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企业投资;周明(1976―),男,东华理工大学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企业创新。(江西南昌330013)

考虑到全社会的资源状况和近年生态环境恶化对生命和生活的影响,2016年底,在国家发改委的《“十三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江西省工信委在2016年底曾提出《江西省加快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明确以提升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制造及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为目标,实现节能环保产业跨越式发展。跨越发展的前提是对现状充分把握,而环保技术是环保产业得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薛婕,马忠玉,等.2016),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对环保产业产生影响(蒋洪强,张静.2012)。因此文章将立足于江西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对环保产业技术创新展开分析。

一、江西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江西省一直在积极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2014年,中盐江西兰太化工有限公司、江西省万年青水泥股份有限公司、黑猫炭黑股份有限公司和中盐新干盐化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的能源管理中心建设项目已经完成验收工作;2015年,由江西省工信委推荐的14家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咨询机构得以向社会推荐公示;建筑陶瓷、烧结制品、直拉单晶硅、稀土冶炼分离,再生铜冶炼等单位产品能耗消耗限额的江西省强制性地方标准也不断出台、公示并开始实施,2016年底,江西省首家省级清洁化园区在上饶市得以认定。

数据显示,江西省节能环保产业的积极推进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如果以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来反映节能环保效率,江西省的节能环保效率是逐年提高的。根据江西省和全国统计年鉴,以2011年至2015年数据为例,其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从0.59降至0.5,效率提高约15%。与同期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相比,从绝对数额来看,江西省各期的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都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具体情况见图1所示。

虽然和全国水平相比,江西省的节能环保效果不错。但是全国平均水平计算涉及的省份较多,比较过程中缺乏针对性,难以发现问题,不利于江西省节能环保产业的持续推进。比较对象的选择应该考虑到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情况,二者都应该尽量与江西省接近。地理位置的接近可使比较对象面临相近的自然资源禀赋状况,考虑到不同省份的产业发展梯度和不同产业能源消耗特点,经济发展水平的接近可使比较对象面临相似的产业发展阶段。从地理位置上来看,江西省、安徽省、福建省、浙江省、江苏省和上海市由于在地理位置上较为接近,常被称为“华东五省一市”。但是考虑到经济发展水平,由于上海市的经济发展在全国范围内遥遥领先,服务业已经是其地区发展的重要产业,因此,在分析比较时将剔除上海市,以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为接近的华东五省进行比较。根据各省统计年鉴,具体数据如图2所示。

如图2所示,从2011年至2015年,华东五省的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排名基本比较稳定,变动趋势也较为一致。2011年到2012年,节能环保效率降低,而2013年和2014年效率缓慢提升,2015年又小幅回落。总体来看,江苏的节能环保效率最高,安徽的节能环保效率最低,江西排名稳定在第四名。和状况最好的江苏相比,江西省在节能环保效率上的差距却在逐渐拉大。2011年至2013年,江西省与江苏省相比,效率低7%左右,到2014年节能环保效率差异12%,到2015年差距加大到17%。这说明江西省节能环保效率提升的速度和周边省份相比在逐年降低,需要找出差距,不断推进。另一方面也说明江西省节能环保的推进尚存在巨大提升空间。

二、江西省节能环保产业技术创新的经济分析

按照经济学的划分,参与经济事务的主体主要有政府、居民和企业。各主体对节能环保技术创新都会产生影响。所以,下面的分析主要从政府、居民和企业三方面来展开。

(一)政府

政府是节能环保的倡导者和主要推动者,节能有利于地方能耗压力的降低和经济的平稳运行,环保有利于健康和谐社会建立。所以政府会通过调整或者制定规制以实现各项节能环保目标。作为省级政府,江西省在制定节能环保目标时不仅要考虑本省实际情况,还必须考虑中央下达的节能环保任务。发改委曾向各省下达“十二五”和“十三五”节能减排任务,并签订相应的节能减排协议。省政府在设定目标时一般会以中央任务为底线,结合实际设定更高的任务。作为省级政府,除了节能减排任务外,还需要完成经济、就业等相关任务。从2015年江西省统计年鉴数据来看,江西省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及吸纳就业人口比重均超过60%,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及吸纳就业人口均不足40%。而且第一产业中以农业和牧业为主要存在形式,第二产业以重工业为主要存在形式。结合江西省作为传统农业省份的身份和粗放型生产方式为主体的背景,目前常见实现节能减排任务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维持生产,通过节能环保技术使用或创新实现减排;二是停止生产,直接阻断排放来源。对任何经济体来说,可供使用的资源都是稀缺而有限的。如果保持当前资源投入水平不变,实现节能生产,即资源能实现高效利用,必然会带来产出的增加;如果保持当前产出水平,实现节能生产,资源的高效利用必然会带来资源的节约,即投入减少。由于停止生产必然带来经济增长和就i等压力,所以政府更愿意通过节能环保技术的推广创新完成任务。因此,在节能环保技术创新方面政府是支持者。各类环保规制对节能环保产业技术创新有促进作用,而政府在经济、就业等方面的其他绩效考核压力可能导致对环保规制的放松。

(二)企业

企业是技术创新主要实现主体。技术实现创新的过程是按照“技术研发――技术创新――技术推广”螺旋式推进的。最初,因为实际需要企业投入研发,当研发成果实现技术创新后技术会被推广使用,待社会整体技术水平提高后又进入新一轮研发、创新、推广过程,循环往复,推动社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针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技术创新,可能从以下几种情况展开分析。

1.本地市场没有技术。

某种技术在当地尚未被研发出来,有以下两种可能:

一是该项技术难度过大,超过了一般企业的研发能力和经济承受能力。市场上不存在该种技术,则只能依靠企业自身研发。这不仅仅需要企业具备一定水平的研发能力,考虑到研发过程的投入和各种不确定性,还需要企业保持持续盈利能力。

二是该项节能技术在过去不存在研发并投入使用的市场价值。环保生产本身存在较强的外部性。一般来说,为了实现环保生产,企业或者需要选择更先进的生产设备,以减少废气污染物排放;或者需要选择更先进的废气污染物处理设备,使最终排放物合乎政府规制;或者采用更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实现生产过程中废弃污染物的产生。这三种情况所体现的技术创新都会导致成本增加,却不一定带来产出和收益的相应增加。企业承担成本后产生的收益存在社会收益,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由全社会享有,企业无法确定自身采取环保生产后的受益者,也无从向他们收费。因为费用无法通过收入完全弥补,企业必然缺乏环保生产和技术研发使用的原动力。相比节能技术的研发投入和研发过程的不确定性,企业宁愿放弃对技术研发。如果所有企业都采取这种决策,相应的技术则无法出现在市场上。当资源条件变化或者政府严格环保规制时,企业需要重新考虑其经营成本和收益。原来无需使用的技术,则需要重新考虑其经济价值。由于市场上的企业都没有该种技术,因环保新规给予其存在价值。任何企业率先掌握,则可能在市场上掌握主动权。为了获得与技术相关的超额利润,市场中的企业可能从外部购买或者研发创新。

2.部分企业拥有技术。由于技术已经被研发出来,当技术劣势企业自身需要使用的时候,可以考虑直接购买或者自己研发。具体决策取决于该企业研发能力、研发成本、外部市场技术价格和技术使用条件。如果企业无法获取技术交易信息,则无从购买,只能自己研发;如果技术劣势企业不具备相应技术研发能力,则只能向外购买技术;如果具备研发能力,但认为研发成本过高,也可能向外购买技术;如果具备研发能力,但是认为市场技术价格过高或者技术使用条件过于苛刻,则可能自行研发。如果购买并使用技术,则实现技术推广;若自行研发却在该技术领域不存在优势,则很难实现技术创新。对于技术优势企业,技术的存在和拥有表明企业在该领域的先进性。企业可能依托技术获得超额利润或者满足政府规制要求。超额利润或者政府规制可能吸引其他企业购买或者研发该项技术。为了保障自身技术的先进性和相应的垄断利润,企业可能对技术进一步研发,对其进行升级,促使技术创新。

3.所有企业拥有技术。如果市场上的企业都拥有节能技术,说明该项技术已经得到普遍推广运用,很难带来超额利润。少数企业为了持续保持技术的先进性并实现超额利润,可能不断进行研发,则利于推动技术创新。如果外部条件不发生变化,大多数企业则维持现状生产。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只有企业不断研发才能促使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带来的超额利润是企业主动研发的动力。资源条件变化和政府规制加强可能促使企业技术创新,企业的研发能力和技术市场条件会决定技术的推广和开发成本回收。

(三)居民

居民是节能技术产品的最终使用者。居民对于节能产品的需求,直接决定企业的利润,进而决定企业对节能技术的创新动力。

根据节能技术在生产中存在的不同阶段,可以将节能产品分成两种:一种节能技术仅运用于生产过程,最终产品本身却不附带节能环保的功效;另一种是将节能环保技术运用于最终产品,生产的最终产品自身具有节能环保的作用,如节能灯泡,节能汽车等。近年来,江西省多家部门和单位曾组织多次节能环保主题活动,在各机关、居民社区、学校、企业及农村开展节能环保宣传。目前,广大居民逐渐接受节能环保的理念并开始使用节能产品,改变生活方式。企业因使用节能技术而投入的成本则依赖产品n售而得以回收。使用虽然能够实现节能减排,但是成本却需要由居民承担。居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和替代商品的性价比则成为决定技术使用及推广的重要因素。

三、政策建议

结合之前的分析,为了促进江西省节能环保产业技术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推动。

(一)加强环保规制完善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制

环保规制直接影响各级政府对节能环保产业的关注和促进力度。为了激发各级政府活力,对江西省来说,应该从省级政府开始结合本省环保状况制定严格的环保规制,确保规制的长效性、发展性和可行性。让各级政府和相关企业形成良好的环保规制预期,以便于安排自身的各项工作和技术研发规划。除了环保规制加强,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进行考核时候应该加强环保考核,提升节能环保在考核指标中所占比重,将节能环保技术创新和节能技术运用效果作为指标纳入考核体系,实现节能环保技术创新与政府绩效考核的协调统一。

(二)搭建技术信息交流平台促进环保技术运用推广

技术交易条件和技术信息状况对企业的研发决策产生直接影响。如果企业对同行技术发展状况不了解,从社会整体来看,很容易造成重复研发和资源浪费。因此,应该由政府或者行业协会牵头搭建权威的技术信息交流平台,以促进环保技术的运用和推广,让企业在对技术市场充分掌握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研发决策。最终促使技术在全社会的推广运用和技术产品的成本降低。

(三)创造良好科研环境吸引高水平人才

科研人才是决定地方科研水平的关键。虽然江西省地处华东地区,但是由于自身产业结构限制,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收入水平相对华东其他省份较低,从薪酬支付来说,在吸引优秀人才方面不具备比较优势。省级政府应该实施并大力宣传“科技强省”战略,对影响科研人才安心从事科研工作的各项因素展开调查,充分了解科研人员需求,完善当前的科研管理条例,努力创造自由积极和谐的科研氛围,以良好的科研环境留住本省人才,吸引外来高水平科研人才。

(四)创新宣传方式降低居民体验成本

节能环保的理念要不断宣传,要实现宣传工作进入社区、走向市民、走进学校的常态化。目前常见的宣传方式以发放宣传册、发放垃圾袋和废旧垃圾回收为主。应该创新节能环保宣传方式,结合当前科技发展,以污染实景体验替代图片文字展示,联手企业以节能产品免费试用或者兑换替代广告宣传,降低居民对节能环保产品的体验成本,增加居民对产品的需求,以此实现环保技术的成本回收,有助于环保技术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节能环保行业的市场分析篇7

【关键词】绿色建筑;经济效益;市场前景

1绿色建筑的内涵

在20世纪60年代,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提出了绿色建筑的理念,其中,绿色指的是在不损害基本的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又可以充分利用多种自然资源的建筑物,绿色建筑又能称为生态建筑。绿色建筑是一项建筑物的环境性能与建筑规则的衡量标准,主要是指在建筑的使用生命期限内能够实现资源的最高效利用,也就是说能够尽可能地节省资源(电、水、汽、材料等),尽可能不对自然环境起到破坏作用,进而为广大居民提供安全、舒适、健康的活动、生活以及居住的场所,从而实现建筑、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

2绿色建筑经济效益分析

2.1经济效应评估体系分析

由于与传统建筑相比,绿色建筑能更好地节地、节能、节材、节水、保护自然环境、提升居住品质,因此,其受到了愈来愈多发展中国家和西方发达国家的欢迎,包含中国在内的日本、英国、美国等多个国家相继颁布了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体系。但是,从当前出台的评价体系来说,其建立的方向主要是从绿色建筑设计方面出发来布置的,而广大投资者更在乎的是投效益和投资间的关系,在乎自己的投入是否可以获得理想的回报,在乎投资回收期限等问题。因此,为了强化广大投资者的信心,需要综合考虑绿色建筑的生命周期以及经济效益,在进行绿色建筑生命周期分析的前提下,拟编制一套公正、客观、高效的经济评价标准体系,在国家有关部门出台的绿色建筑经济评价标准体系和以往相关专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设计出一套合理的绿色建筑经济评估指标体系。比如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减少绿色建筑的维护成本和运行成本,增加建设成本,这样设计的主要目的是,缩减成本指标,利用这个方式,从而提高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当然,要想降低维护成本和运行成本,还需要施工单位在施工前期就引起高度重视,例如装修工程和结构施工尽可能一次性施工完成,不拆除和破坏已有的建筑基本设施,在装修过程中要避免浪费材料和重复装修的情况,在铺设地基过程中,首先要认真研究建筑的地质状况,然后依据地质实际状况来选择适当的建筑材料,如此一来,就能节省大量的财力、人力和物力。一般来说,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通常体现在节水、节地和节能上,其中,在节水部分,利用节水器具来减少绿色建筑的用水量是近些年来最为常见的方法;在节地部分,能够使用集约土地来建设绿色建筑,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可以充分使用工业废料,以利用和保护城市的土地资源;在节能部分,依据建设地区的自然环境,来充分考虑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条件,以降低照明和空调等使用。只有做好了这几个方面,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一定能得到较大的提升。

2.2提升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对策分析

从建筑行业经济发展历程来看,其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①对当前市场前景意识不足,既需要担心建设工程施工质量不达标、又需要担心债权债务不能及时还上;既意识不到建筑行业经济发展已经有了雄厚的现实依据,又意识不到建筑经济具备广阔的市场前景和顽强的生命力;②建筑行业的市场环境不够完善,保护建筑行业合法财产方面的有关法规法律还不健全;建筑市场缺少公平竞争法律的大力支持;整个市场环境在营造建筑行业服务环境方面上还需要进一步提升;③信用问题依然是当今建筑行业经营过程中的主要障碍,经营方面上的短期行为以及较差的信用和施工技术,是导致建筑单位承揽建设工程困难的主要原因;④一些规模很小的建筑单位不能适应社会化生产的需求,通常表现为独裁式的决断模式和家庭继承模式以及经营规模较小,组织形式较为单一,其很难适应当前异常激烈的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环境。而要想提升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2.2.1创建优良的企业文化、提升建筑企业的综合素质

就目前而言,如今的市场已经是一个国际化市场,建筑单位要想守住自己的企业,同时还想在国际化市场中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最主要的是提升单位内部人员的综合素质,而要想立即改善被动的局面,积极大力有效地引进高素质、高水平的战略性创新人才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既要可以引进人才,同时又能够留住,而如何走好选择人才、培育人才、善用人才并留住人才这条路就是建筑单位发展的重点因素,目前,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说到底也是专业人才的激烈竞争。建筑单位只有创建优良的企业内部文化,才能够吸引大批专业、优质的人才,再加上单位自身去寻找适应企业发展的创新性专业人才来共同创造优秀的建筑单位,有助于企业树立长期的发展战略目标和已有发展目标的实现。

2.2.2把绿色建筑节能环保用经济价值来量化

无可厚非,绿色建筑能够给广大居民创建一个优良的居住生活环境,那么怎样量化这种绿色建筑的经济价值呢?建筑施工单位不仅仅是单纯追求环保目标,也不是单纯追求整体的经济效益,而是将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有效相合起来。如上文,建筑行业不是一味地降低绿色建筑的维护成本和运行成本,在建设成本方面是有所加大的,比如在利用打桩的基础设备时,相关人员花费一定的精力财力去研发对应的人工系统,在此时建设成本就肯定会有所加大,但是在此处加大的建设成本能够在后期施工过程中得到相应的补偿,从而提高了铺设地基工程的工作成效,避免出现重复建设的情况。

3绿色建筑的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建筑工程建设过程所带来的必定是能源损耗的过程,以及污染环境的过程,所以,传统老式的高耗能发展方式必定会朝着高效的新型环保型发展方式转变,而发展绿色建筑就是完成这一转变的必经之路,也更符合当今建筑行业的市场发展潮流。

3.1要走以科技为引导,低耗能的精细化设计发展

道路所谓低耗能就是要求建筑施工人员在工程整个施工环节中做减法,建立正确的施工观念,尽可能地避免浪费,同时还需要注意资金分配的科学性,把投资重点转移到提升绿色建筑节能要求和节约资源的施工技术上,使得绿色建筑工程工程造价增量减少,乃至在不增多的状态下达到绿色建筑的最终理念。在绿色建筑使用周期内持续维持低耗能,从选址、规划、策划、设计、建设、竣工验收、运营维护,最终到拆除整个生命过程中都应该一直执行绿色建筑的低耗能理念。绿色建筑设计阶段在绿色建筑整个建设过程中一直都是最为关键的部分,特别是在当前国情下,绿色建筑设计对整个绿色建筑是否能够顺利进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些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巨大尺度,不合理的造型设计等都会增大绿色建筑的耗能,同时也是不科学不合理的。建筑设计人员需要改变并引进先进的设计理念,充分使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进行多次推敲,使绿色建筑设计更加精细化。只有通过谨慎的定性研究和科学严谨的定量分析,才可以创造出适当的设计方案,科学定量分析是绿色建筑建设低耗能的重要保证,定性判断分析是绿色建筑的设计方向,只有这样多次推敲出来的设计方案才是最后可以使建筑工程达到绿色环保需要的重要保障。如此以来,怎样把绿色环保理念融入到整个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这就对建筑设计人员的设计能力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挑战。

3.2持续推广建筑节能概念,推动绿色建筑的市场发展

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强化对建筑单位的管理和指导工作,加强对建筑的推广力度,大力鼓舞广大市民采用节能产品,并采用政府补贴的方法鼓舞广大消费者来消费,对于建筑单位而言,政府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倡导单位研发新型节能技术,并积极推广。在这个方面,建筑行业能够借鉴英国建筑行业的经验,例如为了能够使广大居民对绿色建筑有较为直观的概念,BRe设计了绿色建筑样板房来供居民参观,BRe建筑研发机构这是用最亲切最直观的展示方法让广大居民来体会到绿色建筑的便捷和益处,为广大居民创建出绿色生活的美好构想。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绿色环保、生态节能以及综合经济效益都能显著提高的绿色建筑都是建筑企业所追求的最终目标.经过对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为绿色建筑的大力推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根据。

参考文献

[1]蒋忠成.论结合低碳理念对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3,06:149.

[2]杨燕,吴小翔,韦保仁,惠善康.绿色建筑节能环境效益分析———以苏州市为例[J].江苏建筑,2014,01:103~106.

节能环保行业的市场分析篇8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中小企业;国际化

1价值链理论的提出

“价值链”理论是迈克尔•波特教授提出来的,他认为企业是一个综合设计、生产、销售、运输和管理等活动的集合体,其创造价值的过程可分解为一系列互不相同但又互相关联的增值活动,总和即为“价值系统”。其中每项经营管理活动就是这一“价值系统”的价值链。

2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中小企业国际化机理

2.1全球价值链的构成对中小企业国际化分析

(1)全面考虑价值链的各环节,充分认识和分析生产要素的差异性

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的过程中,由于世界各国的生产要素构成比例不同,造成价值链各环节所要求的生产要素相差较大,比如说,产品开发环节所要求的主要是受过高等教育、具有专业技术和首创精神的科技人员,而产品的装配环节则需要大量的普通工人。这就要求中小企业以比较成本优势为原则,对价值链进行分工,使之转化为价值链上某一特定环节的优势。

(2)抓住价值链中战略环节,获取竞争优势

价值链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在一个企业众多的“价值活动”中,并不是每一个环节都创造价值。企业所创造价值主要是来自价值链上某些特定的价值活动。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就是企业价值链的“战略环节”。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势,尤其是能够长期保持的优势,就是企业在价值链某些特定的战略价值环节的优势。抓住了这些关键环节,也就抓住了整个价值链。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要深刻剖析自己,以全球的企业基础结构略眼光,运用Swot分析法,全面分析企业外部国际环境,包括东道国的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政治环境、社会与文化环境等,并运用科学的国际投资环境评价方法对其评价,知晓企业所面临国际环境的机会与威胁,企业内部条件的优势与劣势,从企业内外环境的相互联系中做出更深人地分析评价。同时结合邓宁的oiL(折衷理论),明确企业特定资产所有权优势(包括技术优势、规模优势、组织管理和金融货币优势等)、内部化优势及国家区位优势(包括东道国的自然资源,低成本、有效率、有技艺的劳动力,市场较大的规模和较快的发展,限制进口的贸易壁垒,政府制定的吸引外国投资的政策等)。通过分析,紧紧抓住和发展价值链中的战略环节,并对价值链进行合理的地理布局,采用集中设点或分散布点(这要结合企业自己的“价值活动”的具体状况以及目标市场的具体环境而定),获取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垄断竞争优势。

(3)全球价值链分解、整合以及价值链管理的虚拟化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消费者的需求日益多样化,这就要求社会分工更加细化,致使价值链的增值环节变得越来越多,结构也更复杂。一种产品或服务所形成的价值链过程已很少由一家企业来完成,除非企业具有非常充分的资金和十分全面的能力。于是价值链就开始分解。一些新的企业加入价值链,并在某个环节建立新的竞争优势。这种竞争优势表现为在该环节上具有成熟、精湛的技术和较低的成本。它们的进入使一些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迫使其不得不放弃某些价值环节,从自己的比较优势出发,选择若干环节培育并增强其竞争能力,重新确立自己的优势地位。这些原本属于某个价值链的环节一旦独立出来,就未必只对应某个特定的价值链,它们也可能加入到其他相关的价值链中去。于是出现了新的市场机会——价值链的整合,即可以设计一个新的价值链,通过市场选择最优的环节,把其联系结合起来,创造出一个价值链。在生产能力过剩,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这种整合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而价值链管理虚拟化同样可以实现价值活动共享,重新定义了企业的边界和规模经济,使得中小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可以获得竞争优势。

2.2全球价值链下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对策分析

2.2.1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找准位置

目前中小企业在跨国公司的全球价值链安排中仍处于较低或“”的分工地位。因此,中小企业应利用伴随着产业全球化的深入而跨国公司正在进行的全球价值链网络的重新嫁接、延伸、扩张和协调的良机,通过利用中小企业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市场区位优势,立足自身的资源禀赋优势,主动链入,并进行适当的制度安排,以避免一哄而起而导致同水平、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保持和强化“船小好掉头”的优势。灵活的生产机制、经营方式和产权体制是中小企业独具的竞争优势,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安排和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灵活性较强;在面临动态的市场变化时调整生产结构和组织结构的能力较强;由于大多数中小企业进行了改制,产权结构得到了优化调整,这也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排除了可能的障碍。与此同时,应以中小企业这一主体,进行技术创新与技术积累,逐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推动我国产(企)业技术的革新与进步。只有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附加值产品和实现产业升级,人们才能不受制于“中心-”模式,摆脱在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体系中所处的“”地位。

2.2.2在跨国公司价值链策略调整之际,积极抓住机遇

当前新型国际分工条件下,跨国公司开始意识到下游服务环节的范畴远比原有的保修环节广泛得多,只有不断开拓下游服务环节,才能保持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优势。根据对世界市场客观现实的认识,跨国公司重新评价其主产品利润率,主动调整其价值链策略。其中包括:开展多元化服务、产品与服务结合、产品与客户结合和控制渠道。基于跨国公司以上的价值链策略调整,中小企业应抓住机遇:明确自身的竞争实力,根据营销渠道的长短来采取相应策略向下游环节拓展,重视与其下游市场有关的人才队伍建设。

2.2.3利用集群效应实现中小企业的国际化

这里所说的“集群效应”,主要是指通过企业的集群而形成的统一对外促销、规范品质标准、认同专项技术、推广共同商标、共享集群信誉等效应。例如,推行品牌战略时,单个中小型小企业往往因为资金不足和有限的产品设计能力,不能够独立完成,而共同使用品牌,拥有统一的销售机构的中小企业集群就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缺陷。而且,中小企业集群的集体谈判能力也较单个企业强。通过统一对外谈判,中小企业集群可以获得更多订单,并更容易得到政府产业政策的优惠。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中小企业必须实行集群发展战略。根据全球价值链模型,如果一个集群能够融入国内产业链,其产品市场就可以得到充分扩展;如果一个集群能够嵌入到全球价值链中去,成为全球价值链的一部分,就可以带动集群的产品走出国门,从而为集群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我国中小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国际化的策略

3.1业务流程重组策略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之间技术、资金实力等实体资源的同质性不断增强,企业越来越认识到,竞争的焦点应该从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营销、财务等具体部门的管理,转移到从整体上考虑企业的运作以及激励机制、组织结构等系统性的流程因素,业务流程重组应运而生。在企业价值链中,一个业务流程就是一组以顾客为中心的从开始到结束的连续活动。顾客可以是外部的产品或服务的最终用户,也可以是业务流程内部的产品的使用者。业务流程重组的目标使顾客满意。业务流程组就是通过重新审视企业的价值链,从功能成本的比较分析中,确定企业在哪些环节具有比较优势,在此基础上,以顾客满意为出发点进行价值链的分解与整合,改造原有流程的路径、工作环节和步骤划分,最终实现业务流程的最优化。由此,我国中小企业依据“人无我有、人有我专、人专我转”的原则,了解客户、寻求办法帮助客户解决遇到的问题,挖掘潜在需求,为客户设计解决方案,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通过寻找市场上的各种空隙,凭借自己快速灵活的特点,进入空隙市场,占据高价值区间。当价值开始从已有的空隙市场转移时,我国中小企业应充分运用“创造性毁灭”效应,在现有竞争优势丧失之前,寻找到新的空隙市场,将竞争优势转移到新的领域或产品上,进入下一个价值创造循环。3.2优化价值链培养核心竞争力策略

优化价值链是对企业的价值链的重新设置,使企业产生更佳的经济效益。核心竞争力是指建立在全球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基础上的、能够使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各种要素作用力的集合,具体来讲就是企业在产品、管理、文化和技术等领域所具有的一系列特殊技能的综合体。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是企业内部某一个部门或几个部门之间的竞争,而是以核心能力为基础的整个价值链的竞争。企业参与的价值活动中,并不是每一个环节都能创造价值,实际上,只有某些特定的价值活动才能创造价值,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就是价值链上的战略环节,即形成企业核心能力的环节。因此,我国中小企业应该运用价值链的分析方法来确定核心竞争能力,要求中小企业特别关注和培育在全球价值链的关键环节上获得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和巩固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化中的竞争优势。

3.3集群协作策略

集群协作策略是指,中小企业动态而持续地为核心大企业提供配套协作服务,将自己的发展同核心大企业紧密结合,成为企业集群生产经营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小企业与核心大企业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其协作关系靠信任和承诺进行协调,比市场稳定,比企业内部组织灵活。通过集群协作,核心大企业建立起柔性企业边界,以原料供应、加工订货、技术指导、技术援助以及提供贷款支持等方式与中小企业保持半紧密关系,摆脱了“大而全”的生产经营方式,减少了专用资产投资,增加了经营弹性,拓展了价值空间。通过集群协作,中小企业建立起相对稳定的供销渠道,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市场竞争压力,降低了经营成本,依附核心大企业而融入全球价值链。在集群协作策略下,以核心企业为中心,以核心企业控股公司为紧密层,以广大中小企业为半紧密层形成垂直型或卫星式协作。核心大企业及紧密层企业因其主导地位而占据高价值区间,获取高额利润;中小企业作为核心大企业的协作单位进入全球价值链,市场和资源上的依附使其价值区间受到压挤,难以实现高额利润,但相对稳定的市场需求,核心大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的支持,却使这些中小企业能够持续地占据低价值区间,为其长期生存和发展提供可靠的基础。在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进程中,集群协作策略是中小企业实现全球价值链从低端环节向高端环节跃升的重要途径,这一策略将被更多的中小企业所采用。

参考文献

[1]奥特/编译.杰克•韦尔奇[m].黑龙江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节能环保行业的市场分析篇9

关键词:项目管理;市场营销实践;应用

一、前言

市场营销作为企业管理中的核心环节,其对企业内的管理体制、指导思想以及经营战略等均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以电脑作用,同时也是目前影响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决定性因素。通过对市场营销与项目管理之间的有效结合,可以充分保障企业开展营销活动的效率和成果,也可以实现对企业内相关资源的合理分配,在系统化、科学化、合理化的基础上确保市场营销活动的顺利开展。综合来看,企业市场营销中的项目管理应用已经日益成为了企业管理者所重点关注的内容,只有确保项目管理模式在市场营销中的合理应用,才能发挥出企业市场营销的内在价值,促进企业市场营销水平的稳定提升。

二、市场营销与项目管理概述

(一)市场营销

市场营销作为管理学中的核心内容,大量研究学者针对其进行了研究,并对其进行了不同的定义,其中美国市场营销协会认为其是在创造、沟通以及传播和交换产品的过程中,从而为客户、合作伙伴甚至是社会带来一定价值的一种活动,而格隆罗斯认为市场营销是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当中,以满足消费者需要、实现企业目标为原则所开展的一种商务活动,其主要包括市场调研、产品开发以及产品促销等活动[1]。本研究认为,市场营销作为企业管理中的主要活动,其主要是通过对企业现有资源的合理利用,从而在满足消费者及客户的需求基础上,所开展的一种交换活动。企业在开展市场营销的过程中,应当遵循诚实守信、互惠互利以及理性和谐等基本原则,既可以保证消费者以及客户的基本权益得到保障,同时也可以在最小资源成本利用的基础上,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营销价值。

(二)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均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综合来看,项目管理是一种管理模式,其主要是通过对系统性观点和理论的应用,从而在企业现有资源的基础上,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为目的,从而对项目的全过程实施具有科学性的管理[2]。项目管理不同于传统的管理模式,其可以通过对参与项目部门之间的整合优化,发挥出企业内部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在各部门之间的有效合作下,为企业内的项目顺利开展做出积极的贡献。通过对项目管理的研究可以发现,其主要包括项目的范围管理、时间管理、费用管理以及质量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只有加强对项目中各个环节的综合监管,才能发挥出项目管理的核心价值。

(三)市场营销的组织过程

市场营销是一个较为复杂的企业营销过程,营销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均会对营销的结果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只有确保市场营销组织过程的严谨性、科学性,才能充分发挥出市场营销对企业发展产生的积极作用。综合来看,市场营销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1)应当做好对市场机会的合理分析,通过对当前市场人们消费心理以及需求心理的综合考量,寻找出适合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营销手段;(2)选择合适的目标市场,在完成对市场机会的分析后,应当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从宏观的角度对企业日后的发展方向进行规划,确保营销方向的合理性;(3)在营销方向确立的基础上,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营销计划,确保营销计划符合企业的战略目标,并对营销计划的可行性进行全面的分析,总结以往的营销经验:(4)在市场营销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营销计划的内容进行实施,同时通过对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和整合,发挥出最大的营销效益;(5)针对营销过程中出现的风险进行全面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对营销中所需要的问题进行及时调整和分析,通过对营销风险的全面监管,防患于未然,确保市场营销活动的顺利开展;(6)对市场营销活动进行全面的总结和分析,针对市场营销的结果总结本次营销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为下次市场营销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有效的经验支持[3]。

三、目管理在市场营销中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转变企业的市场营销理念

营销理念作为确保市场营销活动顺利开展的决定性因素,在项目管理模式的要求下,企业管理者的市场营销理念也将发生巨大的转变,并充分意识到对市场营销全过程中综合管理的重要性。在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中,项目管理将对企业的管理模式产生十分积极的引导作用,这将充分调动起企业内部的现有资源,从而有效提高了企业管理的模式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在市场营销理念的积极引导下,市场营销中的各个环节都将受到影响,从而对企业市场营销管理水平的综合提升奠定了基础。

(二)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

受到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企业在开展项目或活动的过程中并不会对所有参与部门进行统一化的管理,从而导致参与项目的财务部门、市场部门以及行政部门等出现了分散管理的现象,而部门管理者之间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存在差异性,也将加剧各部门之间的摩擦,这不仅对企业项目的效率产生了影响,同时在对这些摩擦进行调节时,也将浪费大量的资源。在项目管理模式的要求下,不同职能的部门应当进行统一化的综合管理,在相同管理理念的要求和指导下,实现对各部门的有效整合,可以使其充分发挥出团队协作精神,并在对项目成本以及环节的综合考量基础上,实施更具针对性的全方面管理[4]。由此可见,项目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通过对企业员工行为以及项目开展情况的有效规范,提高企业的管理质量。

(三)有利于企业文化的树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成为了影响企业市场地位的核心要素,企业文化不仅决定了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对企业的员工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将对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水平的提高做出十分积极的贡献。而在项目管理模式的作用下,可以使市场营销的各个流程均得到优化,通过这种管理模式的应用,将会为企业文化发展的促进带来积极的作用,企业员工也将充分在日常工作中感受到企业文化中的内涵[5]。在企业文化的积极引导下,企业员工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均将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而在员工之间的交流和激励下,员工的素质水平也将得到全面的提升,并作用于企i文化当中,最终对企业文化的树立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企业市场营销实践的现状

随着项目管理模式的提出和应用,企业管理者逐渐意识到项目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将其广泛应用于企业的管理当中。但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我国企业的市场营销实践情况并不乐观,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项目管理模式的专业性水平欠缺

项目管理作为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模式,随着近年来世界各国知识文化的不断交流,我国的企业管理者才意识到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并试图将其应用于企业的市场营销实践中,以此来提高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水平。然而由于我国成功将项目管理应用于市场营销的经验相对较少,从而导致项目管理模式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急需解决[6]。目前,大部分企业管理者均缺乏对项目管理模式的实质性了解,针对项目管理模式的应用也仅停留在表面,从而造成了项目管理模式未能形成系统性的管理体系,而专业性欠缺也使其内在的核心价值无法得到有效发挥,甚至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阻碍了企业市场营销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未能发挥出项目管理在市场营销中的积极作用

通过对我国企业的调查发现,诸多企业管理者均忽视了项目管理在市场营销中的作用,其通常将项目管理应用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以及经营管理等部门中,这主要是由于企业管理者对项目管理模式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7]。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发现,项目管理主要是通过企业现有资源的合理利用,从而在系统性的观点和理念基础上实现对项目所涉及流程的综合管理,其中包括项目的设计、规划以及实施等多个环节。在此过程中,如企业管理者并未意识到项目管理在市场营销中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则会导致企业失去了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途径,最终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产生了阻碍。

(三)缺少对市场营销风险的管理

风险管理作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管理方向,随着世界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国内的大量企业在不断增加的国际产业竞争压力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受到传统管理思想的影响,大部分企业管理者均未充分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导致企业在日常经营以及市场营销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营销风险,不仅影响了企业的市场营销整体水平,甚至将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8]。同时,部分企业管理者也缺少危机意识,针对企业内出现的风险和危机,无法制定出有效的防范对策进行解决,这不仅影响了企业的整体工作效率,同时也将进一步引发投资风险等,浪费了大量的企业资源。

五、项目管理在市场营销中的实践应用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发现,项目管理在企业的市场营销实践中发挥出了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其不仅可以影响企业的市场营销效率,同时也将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因此,如何有效确保项目管理在市场营销实践中的应用成为了诸多研究学者所关注的内容。

(一)市场营销准备阶段的应用

市场营销拥有其固有的流程体系,这就要求项目管理模式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应当严格遵循市场营销的基本流程。准备阶段作为市场营销活动开展的第一个环节,要求企业管理者将项目管理合理应用于市场营销的准备阶段中。首先,对当前的市场环境进行全面的分析[9]。在项目管理的理念要求下,针对市场内的客户以及潜在客户的需求和心理进行全面的分析,系统的总结出市场中存在的营销机会,并在做好实地调查后,将其作为市场营销的主要方向。其次,在企业宏观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制定市场营销的目标,并将整体目标分为多个小目标。在项目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确保市场营销目标的制定符合企业的发展,同时也可以满足当前市场经济环境的基本需求,针对目标中的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制定出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营销计划。最后,对市场营销计划的可行性进行详细的分析,并针对其中所制定的不同小计划进行统一性的整合,将市场营销的各个环节落实到各个员工的身上,确保市场营销活动的协调开展。

(二)市场营销实践阶段的应用

实践阶段作为市场营销环节中的重中之重,其将对市场营销的整体质量和效率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只有通过对项目管理模式的有效利用,实现对市场营销实践阶段的综合管理,才能使企业市场营销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最大的提升。在此过程中,如何积极调动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性成为了诸多企业管理者所困惑的问题。系统性和协调性作为项目管理的主要特征,企业管理者通过对项目管理模式的应用,可以充分确保各部门之间的合理调动,由于市场营销活动在开展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部门相对较多,因此在项目管理的协调和处理下,将实现对各部门资源的统一整合,满足各个部门的基本需求,同时也将发挥出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可以发现,项目管理主要是将市场营销作为一个项目来进行管理,市场营销中所参与的各个部门即为项目内的多个环节,通过对所有环节的优化协调和合理配置,将从根本上减少资源浪费情况的出现。除此之外,项目管理模式也可以实现对企业市场营销手段的创新,通过对市场营销人员的统一培训和教育,使其掌握更具现代化的市场营销理念,最终为市场营销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三)市场营销风险管理阶段的应用

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开展,由于受到企业自身原因和外部市场经济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会导致部分营销工作无法按照原有的市场营销计划进行,而其所带来的风险也使市场营销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内容,企业管理者只有实现对市场营销风险的有效规避和解决,才能避免风险对市场营销活动产生影响。在对市场营销风险管理阶段的项目管理过程中,应当针对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进行定期的分析,将其中有可能发生风险的因素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此来实现对风险的有效应对[10]。综合来看,项目管理模式要求企业管理者从以下两方面实现对市场营销风险的控制:一方面,通过对市场营销风险的控制盒管理,以此来实现对各个项目环节的综合管理,并为各个项目均创建相应的风险评估表;另一方面,加强对风险的根源性追踪,在对临时出现的风险进行综合控制基础上,实现对风险的合理评估,并建立风险评估系统,及时对风险的发生系数以及可能带来的损失进行预测,将风险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小。

(四)市场营销总结阶段的应用

市场营销活动成果的总结不仅可以发现本次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同时也将为下次市场营销活动的开展提供更多的营销经验,是市场营销活动中的核心环节。首先,应当加强对实际营销活动结果的分析和总结,积极掌握并了解本次市场营销活动所产生的效果,及其为企业发展所带来的积极作用,同时针对销售额、客户满意度以及潜在的市场范围等进行全面性的总结。其次,应当在项目管理理念的积极引导下,及时总结本次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对营销结果所产生的影响,为日后的市场营销活动带来指导作用。

六、结论

综上所述,项目管理作为企业确保市场营销活动顺利开展的核心基础,其不仅有利于转变企业的市场营销理念,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树立企业文化,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本研究针对项目管理在企业市场营销实践中的应用发现,项目管理将使市场营销活动在营销目标的引导下进行,通过对市场营销开展进度以及相关支出的合理控制和计算,有效规避了市场营销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利用最小的资源成本确保了企业营销效益水平的稳定提升。因此,企业应当充分把握好项目管理的基本理念,将其有效的应用于企业的市场营销实践环节中,发挥出项目管理的管理价值,最K为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顺利开展奠定有效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涛.项目管理在农村电力市场营销策划中的应用思路刍议[J].电子制作,2014,03(07):281.

[2]张志鹏.项目管理在市场营销实践中的应用探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5,12(05):92.

[3]王立.论项目管理在市场营销实践中的应用[J].中国市场,2016,18(04):22.

[4]曹英楠.项目管理在市场营销实践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展望,2016,24(08):207.

[5]佘有缘.论项目管理应用于市场营销实践中的探析[J].中国市场,2016,35(10):28.

[6]武强.项目管理在a电力市场营销策划中的应用思路[J].山东工业技术,2015,12(09):167.

[7]李佳佳.项目管理在市场营销实践中的应用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08(02):129.

[8]董方兴,董致富.项目管理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25(11):62-63.

节能环保行业的市场分析篇10

关键词:财务管理方法优化企业经济财务管理应用更新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a)-0148-02

1关于企业财务管理现状的分析

(1)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财务管理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一系列的财务管理观念,逐渐得到深化,以实现企业的财务管理的需要,目前来说,我国的财务管理系统依旧是不健全的,需要根据现实财务管理运作的不足,展开分析,进行企业运作过程中,相关不足的解决,实现其资金的利用效率的提升,满足企业的实际经济运作的需要,以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为此我们要进行企业的组织形式的完善,促进企业的生产运营水平的提升,满足实际经济的发展需要。时代的发展,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尤其,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日益复杂,为了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我们要进行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以满足财务管理更新的需要,满足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企业财务管理的运作,离不开对其内部财务管理环节、营销管理环节、及其生产管理环节的应用,通过对上述几个环节的应用,保证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进行其运作系统内部各个环节的有效协调,促进其管理体系的健全,进行企业管理的强化。目前来说,我国的一些企业内部不能实现对企业管理系统的深化发展,出现了一系列的企业管理的片面化发展,不能确保企业的综合效益的提升,难以满足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升的需要,为此我们要进行日常生产经营环节的优化,促进其财务管理风险的有效控制,实现其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健全,进行企业的管理者的管理能力的提升,确保管理人员自身管理素质的提升。

在企业的实际运用过程中,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不能有效实现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出现了企业财务管理运作过程中的各种麻烦,比如其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企业的内部管理体制的影响,都不利于企业的对市场经济环境变化的有效使适应,不能实现企业的财务管理的需要。政府相关政策的不公平性,也不能保证企业之间的合理公平竞争,有些区域政府的相关管理机构的干涉,也不利于企业的财务管理环节的可持续发展。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有些领导管理人员不能实现其管理观念的更新,导致了一系列的状况的出现,不利于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的优化。我国的金融市场管理体制的也是不健全的,也就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企业管理的难度,提升了企业财务管理的难度,不利于企业的财务管理的深化。为此我们要进行相关管理途径的应用,实现对其客观环境的适应,促进我国的金融市场体系的不断健全,以满足企业的财务管理的需要。

(2)在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有些企业不能实现对资金环节的有效控制,出现了资金渠道的狭隘性,不能促进其资金管理系统的健全,严重阻碍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由于企业的生产规模的限制,不能实现企业的规模效应的提升。企业内部管理体制落后,不能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增大了企业日常运作的风险,不能实现对其短期行为的规划,企业的还贷诚信也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上述环节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的融资难度的提升,这也与它的财务控制环节的薄弱,及其日常管理水平有一定的联系,不能实现其日常资金管理系统的健全。有些企业认为现金环节越多越好,这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现金闲置的状况,不利于其资金环节的有效应用,不能实现其生产资金环节的有效周转,出现了一系列的资金闲置问题。有些企业的资金使用缺少计划安排,过量购置不动产,无法应付经营急需的资金,陷入财务困境。应收账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回收困难原因是没有建立严格的赊销政策,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应收账款不能兑现或形成呆账。第三,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很多中小企业月末存货占用资金往往超过其营业额的两倍以上,造成资金呆滞,周转失灵。第四,重钱不重物,资产流失严重。不少企业的管理者对原材料、半成品、固定资产等的管理不到位,出了问题无人追究,资产浪费严重。

2企业以财务管理内部相关环节的分析

企业的财务管理的深化离不开其内部经营环境的稳定,我们也要保证企业的合法经营,内部经营结构完善的情况下,进行企业的财务管理的优化,以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升,促进其市场经济的不断提升。这需要企业的经营管理计划的更新,实现其事前预测环节的应用,实现对其传统企业的管理弊端的突破,确保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的优化。实现其企业财务内部环节的有效控制,以确保其企业的利润的最大化的实现。在企业运作过程中,企业的经济活动包括其价值运动及其使用价值运动。价值运动是企业的财务活动的表现,企业的其余的经济活动都通过使用价值活动来表现,两者的结合,实现其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深化,满足了企业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企业管理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而财务管理的总目标恰为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其他各项管理目标均为财务管理目标服务,是围绕总目标的具体目标。从财务管理职能的控制性而言,财务管理的职能有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其中,财务决策与财务控制起着关键作用,甚至关系着企业的兴衰成败,决定着其他各项管理活动的产生、变更或消失。从财务风险的制约性而言,企业的供应、生产和营销活动,除了考虑需求的变化,还应考虑能否以较低成本筹措所需资金,能否进行分散风险的组合投资,能否在进出口贸易中减少外汇风险等一系列问题,从防范和化解风险角度出发,企业理应加强财务管理。

为了促进企业的财务管理的优化,我们要进行企业产权制度及其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优化,实现其资本运营环节的完善,促进其企业经济的稳定运行。通过对企业的组织形式的规划,实现其相关职能的实现,确保其财务预算环节、计划环节、投资环节及其相关环节的优化。将其他管理的决定权下放到了董事会的委托机构,经理层,财务管理在企业中处于全局性的地位。结合我国市场经济尤其是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企业必须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合理安排资本结构,最大限度地降低资本成本,实现资本增值。

3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措施的优化

(1)为了实现企业的财务管理风险的降低,我们要进行管理组织的优化,确保其业务环节、风险管理环节及其相关环节的优化,这个过程的实现,离不开对相关部门的应用,比如董事会、业务部门等。董事会要发挥好自身的职能,实现其经营管理决策的深化,风险管理委员会要制定相关的风险预防措施,促进企业的日常经营风险的有效规避,促进其日常风险系统的健全,实现企业的内部的管理体制的健全,进行企业的风险管理系统的优化,实现其相关风险的有效避免,促进其风险管理策略的优化。风险管理部是以总经理为管理主体的风险管理层,是风险管理委员会下设的风险管理机构,其组成人员包括经营管理层和总经济师、总会计师。风险管理部通过制定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策略,报风险管理委员会审批;实施风险评估,全面评估公司的风险状况;将公司指定的风险管理战略和政策付诸实施。同时,监督业务经营管理部门的工作,监督促使其严格遵循风险管理程序;审查各业务部门的风险报告并评价其风险管理业绩。业务部门是风险管理工作的基础,是集团整个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职能是执行风险管理部制定的风险管理战略和政策。

我们也要实现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系统的健全,促进其相关策略的优化,实现其风险防范环节、风险接收环节、风险回避环节、风险转嫁环节等的欧化,确保其整体风险环节的有效控制,通过对风险回避策略的应用,实现其风险的有效控制,确保其相关财务管理损失的降低,满足企业的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企业回避风险措施具备一定的局限性,为了保证企业的经济活动稳定运行,我们要进行风险回避策略的内部运作不足的分析,通过相关措施的应用,确保其企业的整体运作质量效率的提升。为此我们要进行风险接收策略环节的分析,它包括以下适应条件,其一是企业财务能力足以承担风险损失的极限值;其二是采取其他风险管理技术的费用大于自我承担风险所付出的代价;其三是风险管理缺乏处理风险的知识和经验,疏忽处理或没有意识到风险的存在,无意识地承担风险。风险接受策略通过将企业自身承受的风险以及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财务风险承受下来,并采用必要的措施加以控制,以减少风险或减少不利事项的发生。企业可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特定财务风险的关键变量并加以控制,以减少风险程度或减少不利事项的发生,使财务活动朝有利于企业的方向发展。

(2)我们也要确保其相关防范措施的深化应用,进行相关风险单位的有效分离,促进其风险的降低,以降低企业的运作工程中的风险,实现对其风险损失环节的有效研究深化,进行相关风险事故的避免,通过对相关措施的应用,促进其潜在财务风险的解决,促进其应急计划策略的应用。为此我们要进行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的自身工作能力的提升,需要我们进行相关环节的技能培训,促进企业的风险防范环节的有效控制,进行相关风险环节的有效处理,促进企业的内部风险系统的健全。风险转嫁策略主要包括财产转嫁策略和财务成果转嫁,前者可以用有经营管理特长或经营经验丰富的人员经营,完全避开风险。即使有风险,也可以通过合同得到合理处理,避免造成声誉上的损失。后者是将存在风险及其损失的财务成果进行转嫁的方式,但这种转嫁方式是在转嫁的同时可能付出一定的代价。衍生性金融工具既可用于防范商品价格风险,也广泛应用于防范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货币购买力风险、信用风险等。

4结语

为了保证企业的财务管理的优化,我们要进行资金筹集环节、分配环节、决策环节等的优化,确保企业的财务管理策略的科学性、合理性,实现对这一环节的有效优化,促进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的健全,确保其企业管理内部相关环节的有效协调,实现企业的经济运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徐国涛.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会研究,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