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培养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1:33:14

国际商务培养方案篇1

关键词:协同学;中高职贯通;路径对策;探索思考

中图分类号:G4

协同学是以自然界普遍存在的有序与无序之间相互转化规律作为研究对象,强调系统功能的内在机制,优化要素之间的协同效应,推动系统由无序向有序状态转化。本文试以协同学方法论为指导,基于大职教的宏观视角与内在规律,探索中高职贯通国际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

一、协同学理论的指导意义

开创协同学理论先河的哈肯教授认为,事物从旧质向新质转变的动因,是事物中存在着一种协同效应规律。这个规律的基本特征:一是整体协同性。协同学认为,一种事物总是存在于某种系统之中,从而成为该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任何一个子系统又自成为一个特定系统,其也包含着本系统中的子系统。在一个大系统中,尽管有着千差万别属性不同的子系统,但各子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互为作用的有机联系,是一个有机统一体;二是结构协同性。协同学认为,系统的结构决定系统的功能,不同的结构可以产生不同的效应。由此可见,协同学理论是将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强调有机的层次关系与功能互补性的高度统一。

协同学方法论对于研究中高职贯通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义有二个方面:一是,重视中职与高职各子系统发展变化规律的同时,更要挖掘子系统之间的协同效应;二是,重视中高职贯通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系统结构的分析,根据有效的信息反馈,调整方案的结构要素,充分发挥系统结构协同功能而产生的积极效应。

二、中高职贯通的基本模式

1.体内贯通模式

体内贯通是中职与高职高专院校套办模式,指在一所中专或高职高专院校内,根据高职高专的培养要求进行直通教学,对达到教学要求的学生颁发大专或高职毕业证书。这种体内一贯制的中高职教育培养模式可整体设计一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既保证了高中文化基础学科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又兼顾到理论教学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达到了高职高专的专业培养目标,又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2.体外衔接模式

体外衔接是指中高职各自根据自己的学制年限进行独立教育,中职毕业生必须通过升学考试择优进入高职院校学习,通过院校体外的立交桥来实现中高职贯通。由于高职生源的多元性,为了便于教学管理,高职高专院校从自身的教学条件、办学效益等实际现状出发,都是从零起点设置专业课程,从而导致了部分相关专业中职生源学生的重复学习。

三、中高职贯通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路径

制定中高职贯通国际商务专业课程教学标准指导方案是一项系统工程,应由政府主导、企业参与、专家领衔,组建多元化结构项目组,形成金字塔型,发挥成员的协同效应。

底部层面是来自于国际商务专业群相关领域的能工巧匠。其主要包括进出口公司、外贸生产企业、报检公司、报关公司、货运公司、国际物流公司等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业务管理者和操作人员,人数可为15人左右,职能是提供工作过程情景、业务流程描述、岗位专业知识与技能要求、通用知识能力要求等,为课程标准的制定提供大量的客观数据和材料。

中部层面是从事中高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教学的专家。其可依托上海市中职校商贸类中心组、上海市高职高专经济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专家,职能是对行业企业专家提供的数据、业务资料和要求,依据工作过程与职业素质等基点进行梳理、归纳与整合。

顶部层面是职教专家。可邀请在这方面具有一定造诣的学者,介绍国际先进职教理念和方法,在理论方法上给予宏观指导。其成员约2人,职责是对课程标准研发进行宏观指导。

四、中高职贯通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对策

中高职贯通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依据协同学的方法论构建中高职一体化教学,要有利于学生适应工作变化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这就需要设计一个“宽基础、活模块、多层次”的平台+模块+层次的架构。该对策的具体要求如下:

1.宽基础要符合“适应工作变化的知识型、发展型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上海职业教育今后的重点任务,是要“让学生成为适应工作变化的知识型、发展型技能人才”。知识型是指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发展型是指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还必须具备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因此,宽基础应包括通识文化课程、职业生涯拓展课程和专业的主干课程,保证中职生和高职生就业工作岗位的需求,还要兼顾到部分中职和高职学生的升学要求。

2.活模块要反映出单元模块间的独立性与关联性

通常理解是,中职学校培养的是一线操作技术人员,高职院校培养的是“一线操作+管理工作”的人员。根据中高职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课程性质、生源特点与教学规律来设置相应模块群,确定哪些模块是属于动态性的,供不同学习要求的学生进行选择。一个单元模块既要体现它的独立性,还要关注与其他模块的协同性,其对接点应该是某个通用能力、职业能力和拓展能力。通常可在中高职贯通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框架中设置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二个大模块:将必修课程模块分成通识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和专业方向课程模块,约占总课时的65%,是中职与高职必须掌握的定向课程;选修课程为动态模块,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文化基础、职业发展规划或兴趣爱好进行选择,约占总课时的35%。

3.多层次要确定前导与后继课程的教学要求及管理方法

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具备、人文素质的养成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到高的过程。中高职教育是处于两个不同学历阶段的学习,反映了不同质的专业培养目标,且教育对象的文化基础与认知能力也有所不同。因此,中高职贯通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每一门课程都必须明确具体的教学要求,在编排上确定其前导和后继的关系,沿着通用知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多条主线分层推进,使知识的提高、技能的掌握、素质的养成都能随着教学进程不断升华。

中高职贯通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管理模式可采取学分制,规定中职与高职阶段的各个总学分及各学科学分的标准。学科学分必须在各中高职院校学籍管理中得到相互认可,是中高职贯通的纽带。中职学生只要完成规定的总学分,就可获取中职学历文凭直接就业,或直升高职;高职学生只要修满规定的总学分,就可获取高职学历文凭直接就业,或进行专升本。采用学分制的管理方法,有利于中高职贯通,对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对中高职贯通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几点思考

1.协同中职与高职的专业培养目标

中高职培养目标是二个不同层次的技能型应用人才,但其属性相同。因此,中职与高职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范围的界定必须合理,既要有独立性,又要相互衔接。通常的处理方法是:中职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应注重专业技能的操作,专业理论仅仅为技能操作服务,以“宽、浅”为主,够用为度,立足点是解决“怎样做”的问题,强调的是技能的熟练;高职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不仅要注重“会做”,更注重“为什么这样做、怎样做更好”。专业理论知识要在“宽、浅”的基础上需要拓展,专业技能在娴熟的基础上强调综合业务操作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2.协同中职与高职的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的协同主要有以下三个层面:

一是不同学科的理论课程实施对接,提高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如《国际商务法律应用实务》课程,根据国际商务活动的过程整合有关国际国内的法律法规,不仅涵盖了《国际商法》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还充实了商检法、海关法等法律法规,并结合国际商务活动中产生的实际案例进行布局,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

二是专业理论与实务课程的对接,避免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如集装箱运输实务,包含了海洋货物运输、航空货物运输、铁路货物运输的教学内容,并将其结合集装箱运输方式进行教学,整合了传统的3门课程,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益,更重要的是使得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技有了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

三是专业理论、实务课程与实训课程的对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如国际贸易业务综合实训,将商务英语函电、外贸单证缮制与国际货物运输、国际货物运输保险、报检报关、国际结汇等知识技能融合在一起,能增强学生对综合业务能力的提高。

3.协同中高职专业课程大纲与职业资格标准

专业课程大纲是教学的指导书,是编写专业教材的依据,而教材是课程教学的载体。因此,专业课程大纲必须融入职业资格标准,专业教材内容要与实际工作内容接轨,教材结构可采取项目引领、情景模拟、体验活动等形式,贴近实际工作过程和受教育者的认知特点,使得学生能获得一张学历证书的同时,还能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4.协同中职与高职学生的工作岗位群或职业生涯

培养方案中的选修模块要根据本专业工作岗位群所需的相关知识技能,以及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等因素进行设置,选修课程的种类和数量,要尽量让学生通过课程的选择满足自己的就职或升学的意向。

参考文献

[1]杨小勇.浅论现代职业教育的生存价值.中国职业技术教育[J].2010.18

国际商务培养方案篇2

全国高等院校的目标就是培养有利于社会的、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综合性人才,而不是只知道读书不知如何实践的人才。全国高等院校需要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中心环节,对于教育改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才培养方案是将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案具体化、实践化、制定出可行的教学方案,对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组织等一系列可操作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有决定性的影响。显然,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最关键的环节。如何制定整体优化的人才培养方案?笔者认为,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一是要选择构建培养方案的主线,二是要根据不同的学科专业,选择课程体系的结构模式,三是选择适当的技术路线对教学计划进行具体的修订。

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具有创业创新能力的人才。创业创新教育是对高等院校的学生进行创业创新性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让学生养成创业创新的意识,为学生在将来在社会中进行创业奠定基础。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素质教育。

商务管理专业作为我院的小专业,主要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人才,使学生具有实际工作能力和分析、研究、创新能力,能够熟练掌握商务管理业务流程和国际商务管理惯例。主要教学内容是进行商务英语的训练,教会学生能够流畅地同国际公司进行交流合作,拓展业务。总之,商务管理专业主要是培养具有实际工作能力和创业创新意识的人才。

目前我院商务管理专业建设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为了专业的长足发展,依托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我们必须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提高学生培养质量,为专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

一、深化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经之路,只有充分地、深入地、全方位地同企业开展深层次的合作,方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由于本专业是刚从其他系部调入我系的专业,在结转工作方面,我们要增强对企业的吸引,组织几家大型的商务企业进来,开展多方面的合作,包括成立多元化合作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人才培养、资源共性、科学技术研究等多方面的合作。我们依托学校处在珠三角的有利条件,大力开展校企合作,提升本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水平。

二、理顺教务管理

由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安排上与原先的课程安排上存在一定的不同,在课程总体安排上要统筹好学校教务管理系统,理顺课程安排。具体可以按照专业的时间不同,突出安排更多的选修课程,这样就面临着与其他专业、系部的课程选择问题。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大类招生管理制度,充分调配好各类资源,科学、有序、合理地安排课程。将专业基础课、选修课、实践课安排衔接好,有利于人才培养。

三、强化师资队伍素质

师资是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的领路人,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一定要有具备创新创业素质的老师才能够培养好学生。我们将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原则,大力加强双师素质型教师队伍建设,形成一个良性教师梯队,为商务管理专业建设夯实基础,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四、选修课程多样化

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整理,删掉一些不必要的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安排更多的选修课。特别是在选修课程安排上,要强调多、精、适合的特色,尽量安排更多的选修课让学生选择,让学生从自身爱好、专业发展方向上选择课程,培养能力,发挥创新力,培养创业精神。

五、突出国际贸易素质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没有国际视野的人才终究要被淘汰。为了培养学生的国际业务商务能力,我们在课程建设上加强国际贸易方面的课程比例,从原先的国际贸易实务一门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电子商务》《报关实务》《外贸单证实务》等课程,重点要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掌握国际贸易的一些基本技能,能够独立地进行国际贸易相关工作。

六、强化实践实训教学

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主要途径。我们的专业实践课程包括课内实践、课堂实践、参观实习、顶岗实习、毕业实践等多个环节。如何让学生更深入地接近工作岗位,是我们改革的难点。难点主要体现在,经费支持、课程设计、课程评价、师资管理等方面。

国际商务培养方案篇3

一、“互联网+”与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现状

(一)“互联网+”的发展现状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具有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对教育的发展产生着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影响。到2018年,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将进一步深化。而且,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互联网+”在教育领域也有了一定的突破,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手机课堂,这就是“互联网+教育”的结果。

(二)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现状

国外关于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研究起步较早,对本科生的培养已形成完善的体系其课程设置以市场导向为主并注重培养学生从战略的高度思考问题。国内已有一些学者对民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构建等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借鉴国外优秀大学的教学模式,取得了一些成果。目前,已有学者提出课程设置应采用“宽平台+活模块”课程体系,设置若干个基础平台,在此基础上细分为几个专业方向模块,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方向。其课程设置可分为专业方向模块(主要是专业基础知识的课程学习)、实训模块(对与专业相关的软件系统、设备等方面的操作能力的培养)、交叉课程模块(非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或人文素质类课程,主要用于开阔学生视野)。教学方式应体现多样化,可以采用双语教学法、互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

二、安徽外国语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本科生培养体系的分析研究

(一)安徽外国语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本科生培养模式的分析研究

革新教学理念,摒弃传统的电子商务教学思维,引进新型电子商务教学模式是安徽外国语学院一直努力的方向。安徽外国语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所依托的是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报关与国际货运等专业,这些专业都是学院较早设立的本、专科专业,其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已获专业改造与新专业建设立项,国际商务专业获综合改革试点立项,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是安徽省特色专业,《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训》为省级精品课程。这些专业市场定位准确,培养目标明确,在应用能力培养、实践性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创新。

(二)安徽外国语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的应用分析

安徽外国语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的学生需掌握计算机技术、市场营销、外语等各方面知识,熟练运用电子商务技术、网络营销等各项技能,从事网页设计、网站建设维护网络营销、外贸电子商务活动策划与运作现代物流管理、国际商务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在教学上,安徽外国语学院有着深厚的实践基础,在已有的国际物流实训中心、模拟报关实训室、市场营销实训室等实践课程的基础上,建设了电子商务实训室,主要为学生开设B2B、B2C、C2C等实训教学。这种强化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建立功能齐全的实验室,配备模拟教具、电化教学设备、业务管理软件,用于公司业务流程模拟、角色扮演、情景模拟、项目演练等环节的应用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动手能力。

三、“互联网+”环境下安徽外国语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本科生创新培养体系的分析研究

(一)“互联网+”模式下的安徽外国语学院本科电子商务人才的能力分析

“互联网+”模式下的本科电子商务人才的能力结构应该是扎实的理论知识、过硬的操作技能、较强的适应能力。面向各行业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安徽外国语学院根据当前各行业对经济管理高等人才和电子商务应用高等人才的需求,确定了电子商务专业人才质量规格,确定其知识、素质和能力标准,为培养新型的电子商务人才创造了条件。

(二)“互联网+”模式下的安徽外??语学院本科电子商务人才的教学模式的分析

安徽外国语学院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因此,根据安徽外国语学院的办学特色,以安徽外国语学院的办学宗旨出发,从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实践出发,在培养“双创”应用型电子商务人才为目标的前提下,构建完善的课程设置,设计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形成实践性教学评价体系为保障的科学体系,探寻出以“互联网+”为基础,适合“双创”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发展的有效路径。

(三)“互联网+”模式下的安徽外国语学院本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案的分析

为了培养出应用型电子商务高等人才,贯彻“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将教育产业积极与“互联网+”相结合。根据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结合本科电子商务专业的办学特色,贯彻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转变教学模式,制定本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案。安徽外国语学院在现有资助特色的教材编写的基础上强化与企业的联合编写教材,加强针对性教学和强化教学的实用性,建立了特色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案。

(四)“互联网+”模式下的安徽外国语学院本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

安徽外国语学院与有“互联网+”条件的、实力雄厚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以行业需求为依托,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并落实培养方案中提出的各个实践过程与环节,配备企业导师具体指导学生的实践,实现校企共同培养。

国际商务培养方案篇4

关键词:产学研协同;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

一、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与人才需求的矛盾

在我国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背景下,跨境电子商务也得到了快速发展,陆续出现了许多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国际化发展。伴随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贯彻落实,国家给予对外贸易的发展大力支持和政策保障,为其迎来了诸多新的发展机会,我国跨境电商企业有了更大的发展推动力。从2013年至今,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交易规模不断扩大,交易额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给予此背景,我国跨境电子商务领域逐渐凸显出人才供需的矛盾,矛盾主要体现在人才供给量不足、高质量人才较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时效性差,以及缺少完善的师资队伍。数据来源: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二、当前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不足

跨境电子商务是基于传统电子商务的新兴行业,在近年来的发展迅猛,这也是体现出人才供需矛盾的主导因素。现阶段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在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上存在一定不足,没有做到及时更新、与时俱进,专业设置无法适应市场发展趋势,并且当前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均开设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但教学涉及跨境电子商务内容较少,缺少专门的专业设置,高校将其与电子商务统一,专业设置缺少针对性。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涵盖的知识内容较多,如:国际贸易、网络营销与策划、电子商务等,许多高等院校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缺少开设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人才培养。

2.缺乏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跨境电子商务的专业人才,不仅需要掌握网络营销相关技术,以及国际语言的应用等诸多问题,这些均对高等职业院校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国在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面相对较为滞后,大部分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条件不足,培养的主要方式以理论教学为主,知识缺乏及时有效的更新,并且学生缺少实践操作的机会,会导致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所需要的实践课程,如跨境电子商务运营实训等,但高等院校普遍存在未开设或开设较少等问题,学生实践能力缺少有效培养途径,导致培养出的人才无法适应行业发展需要。

3.专业教学师资队伍较为薄弱

师资力量薄弱同样是影响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之一,高等职业院校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的教师,大部分是接受传统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或是国际贸易专业教学的教师,其教学理念不能与时俱进,跨境电商专业知识不够丰富,并且这些专业教师很少有接触过企业跨境电子商务岗位的工作,因此,导致跨境电子商务实践经验匮乏,无法真正了解企业对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专业课程教学与企业实际无法有效对接。除此之外,跨境电子商务是近年来兴起的行业,无论是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或教学,均处于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需要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不断深入展开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能力。因此,师资队伍建设薄弱是阻碍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

三、产学研协同视角下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策略

1.制定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跨境电子商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其中的核心内容,需要依照当前高等院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引入多方力量参与其中,进行整体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提高当前高等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案的针对性以及可行性。制定过程中,可将企业对于跨境电子商务领域的用人要求融入其中,这样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就业能力,同时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过程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脱节的现实问题。人才培养的核心应是企业的发展,以及人才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通过校企协同的方式共同进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提高方案的专业性、全面性以及适应性。产学研协同背景下,应注重专业化人才的实训,人才培养方案中应涵盖完善的实训方案,为学生提供专业化教学环境,保障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案真正落实到教学环节。

2.强化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建设

在专业建设方面,加强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是强化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应立足于国际经济贸易、电子商务等专业知识,根据跨境电商的国际发展趋势,在课程建设中建立持续学习机制,让学生对于跨境电子商务的理解层层递进。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进一步明确跨境电子商务的课程体系、专业课程设置和建设,应立足于全局发展角度,了解跨境电子商务的行业发展以及岗位需求,进而使专业设置与岗位对接,使专业课程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国际经济与贸易、网络营销与策划、跨境电子商务基础、跨境电子商务运营,均应成为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系列课程,并且可以将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专业实践课、专业选修课等,凸显出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和层次性。课程设置过程中,同样应注重合理配置理论和实践课程,设置跨境电子商务操作技术培养所需实践课程,以此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3.优化跨境电子商务师资队伍

师资力量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核心要素,因此,应高度注重师资队伍的优化。首先,在进行教师岗位的设置过程中,不需要受到传统形式的局限,除了专任课教师外,可从企业引进一批具有较高知识素养和专业技能的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促进高等院校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提高。其次,在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教师的培训方面,鼓励专任课教师到企业学习相关技能,以顶岗实习的方式强化教师实践能力,真正参与企业岗位才能够深入了解实践操作流程,使教师无论是在讲授理论课程还是实践课程,均具备较强的讲解分析能力。最后,注重培养双师型教师,鼓励教师通过跨境电子商务师资考试,取得跨境电子商务师证,支持专任课教师到企业实际工作,使教师能够充分和及时地了解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趋势,更有利于日常教学的开展。

4.实施高仿真跨境电子商务软件实训教学

高等职业院校可以通过高仿真实训软件,全真化实践模拟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对主流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以及平台工作内容有更为全面的了解,达到“构建真实工作环境练技能,体验真实工作过程强实践”的目的。在跨境电子商务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提升环境模拟的真实性,让学生不仅能够体会到专业知识的重要性,更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的能力以及团结合作的精神,以便在未来阶段的实习工作中,更好、更为快速地融入到实际工作环境中,更好地应对岗位工作。

5.支持科研项目

在进行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过程中,掌握前沿的发展趋势,以及较强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技能均至关重要。因此,学校应注重鼓励开展科研,给予有力的支持,可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构建科研项目组,带领学生共同开展科研,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理论知识,逐渐提高理论知识储备量。科研项目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和眼界都得到进一步拓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除此之外,引导学生创业同样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有效方式,通过产学研平台优势,高等院校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条件,为其奠定坚实创业基础,使其有完善的资金支持。学生有机会自主开展实践运营,实践过程中能够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累积更多经验,更加清晰自身专业领域的不足之处,进而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向,逐步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水平。

6.深化校企合作

高等职业院校想要进一步推动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效率和质量,应注重深化校企合作,传统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不过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习场地,最后真正留在企业工作的学生很少,无法切实提高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效果,合作共赢理念也无法得到贯彻落实。同时,企业作为高等院校学生实践基地,应构建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实训方式,例如一年级应以培养学生对专业及专业基础知识的认知为主,组织学生进行企业参观;二年级则可开展专业技能培训,通过高仿真实训软件培养学生的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应届毕业生即将面临毕业和找工作,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既让学生能够提前适应岗位,又能让企业获得较强实践能力的毕业生,真正实现了校企合作的共赢。

国际商务培养方案篇5

>>机电技术教育专业“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如何提升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独立学院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初探理工科院校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浅议基于岗位需求的中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定位与实践教学模式创新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双体系融合”研究校企深度融合的数控、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实践基于复合人才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财经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美中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及建设举措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创新创业导向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研究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创新职教理念,构建课证融合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

[2]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eB/oL].http:///link?url=3dimRzLUJJZdHv7oR

QbLJ7yxmpi9UJtypHatjmo5RDlVdorGzlU36hmo5tRwrVKr

w1YYnpvi5-oagmximdau6e4wY6XzaUeiupS_8FV2ptS.

国际商务培养方案篇6

摘要:本文分别从任务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两方面入手讨论二者的各自特点及实际运用效度,根据商务英语教学的特点指出案例教学法和任务教学法相结合的必要性,并结合两种教学法的特点分析了实施模式及应把握的几个关键问题。

目前,我国英语界积极提倡高校英语专业从单科经济式人才培养模式向着宽口径、应用型、复合型的方向发展,商务英语教学改革面临新形势下的巨大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科学的理论来指导,采用新型的培养模式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商务英语人才。商务英语(eBp:englishforBusinesspurpose)作为eSp(englishforSpecialpurpose)的一个分支是区别于普通英语语言教学的。本文根据实际教学实践并结合商务英语的特点谈一谈案例教学法和任务教学法结合的必要性。

一、商务英语课程的内容特点及教学方法商务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eSp)的一个分支,而且也是目前专门用途英语中运用最广泛、发展最迅速的领域。顾名思义,它包含英语和商务两个方面,所以经贸英语、金融英语、营销英语、国际商务英语、外贸函电、外贸实务、商务谈判等为该专业方向的主要课程。商务英语类课程最大的特点是英语语言技能与商务专业知识(经济学,营销学,会计学,金融学,管理学,商法学等)的密切结合,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对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听、说、读、写、译)的培养,同时还应不断强化学生的商务专业技能。这就严格要求教师除了具备较高的语言素养和扎实的国际商务专业知识以外,还应具备熟练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因此,在商务英语的教学中必须注重专业英语技能及商务知识的培养。而我们的学生是在校生,谈不上有任何实际经验,只是简单从书本或杂志等途径掌握部分理论性商务知识,不可能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更不能很好地实际运用。从英语专业技能来看,他们都可以很好掌握如英语语法、阅读、词汇等,但对于真实世界的工作状况知之甚少,更不会如何将英语语言技能和商务专业知识相结合。原有的英语专业教学体制只是强调语言技能的培养,所以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法无法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商务知识相结合,效果也并不明显。商务英语教学应该让语言能力教学为辅助手段,让商务信息的交流作为主要目标。于是,我们迫切需要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任务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和结合的必要性

1.任务教学法。任务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娱乐活动中所从事的各种各样有目的的活动。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核心思想是要模拟人们在社会学校生活中运用语言所从事的各类活动,把语言与学习者在今后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结合起来。任务型教学把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做的事情细分为若干非常具体的“任务”,并把培养学生具备完成这些任务的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是将英语的教学目标整合到一个或多个具体的活动任务当中,使学生在使用英语完成任务的同时,不知不觉学会英语,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其实质是:英语课堂教学应具有“变化性互动”的各种活动,即“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对话性互动,进而产生语言习得。如果从认知心理学来解释,学生英语学习和习得的过程一方面是学生通过完成任务不断地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内化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地将所学过的知识表现出来的外显过程,而学生的主体性正是通过内化与外显的无数次交替而逐步形成、发展和完善的。这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是有效改变以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极少有机会使用目标语进行交际的教学现状的最佳途径之一。

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主要是对具有一定真实性、实践性和针对性的典型事例、实例或个案分析通过分析、辩论、演绎、推断、归纳和总结,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致力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面向未来的教学模式。在案例教学中,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讨论过程中常能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所形成的是一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型的学习氛围。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法相比,案例教学法有很多优势,如在改革传统教学观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学会学习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案例教学法具有高度的拟真性、灵活的启发性、鲜明的针对性等特点。

3.二者结合的必要性。任务型教学法与传统的英语教学法有很大的不同:一是任务型教学开始就呈现任务,以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用语言做事;二是为了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学生的活动将以意义为中心,尽力调动各种语言资源进行意义构建,以达到解决某个实际问题;三是任务型教学具有目的性、过程性、综合性和思维的挑战性等特点,有效地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能力。任务型教学法模式,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做中学,学中做”全面发展。综合运用语言能力,以任务为教学策略基础,强调从运用语言的任务入手进行教学,让学生完成一项事实的任务进行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案例教学法与讲授法等传统教学法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教学材料不同。

传统教学方法使用的是教科书。教科书是对某一学科基础知识的系统化的理论阐述,并按照知识的内在联系来编排。案例教学法则主要使用的是案例材料。案例不是对理论的系统阐述,而是对一个真实情景的描述,这个情景中包含一定的思考题,并要求学生思考、分析、消化吸收。可以说,案例是适应特定的教学目的而编写的。第二,教学过程不同。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学过程主要是教师对知识的系统讲授,这种结构式教学通常要求教师的讲授力求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概念准确、逻辑严密,而学生则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案例教学的过程则主要不是教师讲授,而是学生之间的讨论和辩论。第三,教学目的不同。传统教学方法的目的主要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案例法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分析技巧、进行辩论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群体与人际协调技巧和沟通能力等。此外,由于将学生置于一种接近现实的情景之中,还能使学生积累一些将来用得上的经验。从哈佛案例教学模式中可以看出,案例教学把培养能力放在比获得知识更重要的位置,学生在学校获得的知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过时,而针对实际情况学习的能力则能终身受益。所以,案例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对于实际的案例进行分析,任务型教学可以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讨论中,充分发挥其社会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中的自律、自我、自信、自主、自择和互动,有机地融合商务目标任务和英语语用能力训练,从而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商务运用能力。

4.任务型-案例型教学法的模式。任务型-案例型教学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1)任务型-案例型的目标(goals)。指通过让学生完成某一项任务而希望达到的目的。任务的目标可以是培养学生说英语的自信心。案例的目标是解决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在这个环节,教师要设定两个学习目标并认清二者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2)构成任务型-案例型内容的输入材料(input)。输入案例材料必须具有真实性,应以现实商务实践中的真实典型案例分析为目的,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中体会语言,运用商务知识.从而该学习不应局限于教材。(3)基于这些材料而设计的各项活动(activities)。任务型-案例型的教学设计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层层深入,形式由初级到高级任务,再由高级任务涵盖初级任务的循环.并由数个微案例任务(mint-task)构成一串“任务链”。在语言技能方面,遵循先输入后输出原则,使教学阶梯式层层推进。任务型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它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创造出不同的任务化活动,让学生通过与学习伙伴合作、协商去完成案例分析任务。学习过程充满了反思、顿悟和自醒,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因,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他们的认识策略,培养他们与人共处的合作精神和参与意识,并在完成任务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就感,实现自我价值。运用任务型-案例型教学法组织教学,强化了语言交际应用的过程,充分体现了语言的交际本质。

5.任务型-案例型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的问题。从任务型教学法来看,它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语言完成具体任务、并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它强调交际的过程和语言的功能,注重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因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语言运用能力。当然,任务型教学存在一些不完备的地方,比如任务的选择并有进行需求分析,任务的等级评定也是任意的,并且任何形式中心的活动在语言教学中都受到排斥,学生以对子或小组的形式来完成任务,教师在其间不直接指导都有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从案例型教学法来看,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有别于国外发达国家,多数高校为规范和量化教学过程所强制采用的教学大纲及试卷库双重衡量和制约机制,仍是一种应试教育模式。案例教学对案例质量的要求较高,与之相对应的却是案例库资源供应不足,质量低劣。许多高校尽管重视案例教学的应用,但是在案例的搜集、整理上却相当滞后,大多采用国外移植的案例,这种案例因不大适合国情,难以使学习者产生身临其境的亲切感和真实感。有些案例直接采自报纸、杂志或传记文学中的内容,缺乏应有的规范和针对性。这些问题不解决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案例教学的开展。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制约案例教学的开展,案例教学的案例需贴近社会,来源于现实生活,这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时间、经费的投入,使许多教师望而却步,找些过时或典型性不强的案例来凑数或干脆远离案例教学。有些教师对案例教学的认识存在错误。

另外,有教师认为,案例教学法就是举例教学法。其实,二者虽然都要引用实例,却有很大不同。案例在案例教学中占据中心地位,教学任务都是借助案例来展开的,而举例在一般教学活动中则处于次要的地位。案例是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学习、锻炼能力的一种手段,举例则是辅助教师说明问题的一种手段。当然,这并不排除举例也可以使学生锻炼能力、发展智力。最后,案例教学与举例说明的指导思想不同。案例教学重点在调动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而举例说明一般以说明问题为目的。对案例教学法的误认致使许多教师停滞不前而心态安然。

综上所述,在实际的商务英语教学中,由于教学方法仍然有待研究,所以商务英语教师必须处理好与其他教学法的关系,以任务型教学为主线,并且提高典型案例的使用效果,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任务型-案例型教学法,英语语言能力和商务实践能力都可以得以提高。但是要想完善该教学法,必须针对各门课程和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而稍作调整。

参考文献:

[1]St.John&JohnsonChristine.FromtheGuesteditor[J].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1996.

[2]markellis&ChristineJohnson.teachingBusinessenglish[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tonyDudley-evans&maggieJoSt.John.Developmentsin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m].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8.

[4]陈建平.案例教学法与商务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英语教学[J].宁波大学学报,2004,26(5).

国际商务培养方案篇7

关键词:商务英语;跨文化商务交际;培养

中图分类号:H319;F7-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1-0068-02

一、培养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跨文化商务交际是指发生在国际商务环境下的交际行为,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商业个人或社会团体,遵循行业惯例和程序并受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有选择地使用英语词汇与语法资源,运用语用策略,以书面或口头形式所进行的交际活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行,大量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开始从事与外贸相关的工作。以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觉得只要自己会用英语与人交流,同时懂得相应的商务知识就可以进行跨国商务活动,造成学生在实际交流中缺乏跨文化交际的意识,更谈不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了。事实上,很多业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都会感觉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欠缺,在具体的商务实践中,他们会下意识地受到母语的影响,习惯性地用母语的思维方式和交流习惯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例如,不同国家的人们的时间观念是不一样的,现在大部分人持“线性”的时间观念,认为每一天都不重复,所以特别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然而,在一些落后地区,人们还是持有“环性”的时间概念,以为时间像一个封闭的圆环,可以循环使用。所以在实际商务交往中,就会表现出有些国家的人们商务拜会等非常守时,简单寒暄几句后即进入正题,而有些国家的人们赴约迟到司空见惯,甚至会谈好几个小时都只是喝咖啡、聊天,不会进入正题。同时,每个民族的文化也都有一些禁忌等,如给中国人送钟是大忌,因为钟是终的谐音,给人送钟,就等于想让人早点死。因此,如果不考虑到彼此之间的文化差异,缺少跨文化商务交际的相关知识,轻则会闹出笑话,重则影响双方贸易的结果,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有的甚至还会影响到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的培养重在实践。然而,在跨文化商务交际的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过多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以及介绍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社会习俗等,而忽略了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再加上教学手段过于单一,只是简单通过自己的讲解来介绍跨文化商务交际,这些教学手段忽略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

(一)加强教师对商务专业知识的学习,培养教师的跨文化意识

商务英语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复合型人才,作为任课教师就应该具备相关的商务知识。但是,由于商务英语专业是近几年才在全国普及,很多商务英语专业教师都是英语专业毕业的,虽然语言功底非常扎实,但是对于国际贸易、商务谈判以及市场营销等专业知识很欠缺。大部分教师都是通过恶补方式掌握并积累了商务知识,但同时实践经验非常少。鉴于此,商务英语专业的任课教师应该参与各种与专业相关的学术研讨会、商务培训班等,与时俱进,了解学术动态,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或者利用各种机会到外贸公司或者跨国企业等进行挂职锻炼,对于商务方面的知识进行实践运用。这样,既可以加深教师对于商务英语理论知识的理解,又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积累了宝贵经验,从而在教学中可以更好地通过自己的实际经验把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变成生动的实践知识。

(二)注重任务教学法的使用,锻炼学生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

任务教学法是基于完成交际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起到辅助作用。任课教师在授课前根据授课内容制定教学任务,学生则为完成这一任务而制订一系列的计划,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完成该计划,并对自己的完成情况进行记录和评价,最后得出自己的经验教训。这种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锻炼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大部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比较单薄,教师在制定教学任务时应模拟实际的企业环境,使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练习一些商务技能。例如,通过模拟商务谈判既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商务礼仪的认识,了解到商务谈判的原则与技巧,掌握一定的谈判策略,同时还加强了个人的随机应变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另外,通过让学生拍摄视频,从学生的视角去发现生活当中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也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实践。由于跨文化交际课程是选修课,大部分院校都安排大班授课,这种模式可以有效地利用各种媒体资源,在丰富课堂内容的同时还可以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保证大多数学生都能够自觉愉快地加入到课堂建设中来。教师同时应对于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记录,组织学生针对任务的各个环节进行讨论,尤其对于学生容易忽视的文化差异加以正确的引导,避免以后犯错。

(三)利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由哈佛大学首创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一种让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的教学方法,其特点是学生在对案例进行阅读与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全班讨论。这种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锻炼他们从不同视角来分析问题的能力。首先,案例的选择是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由于受到实际条件的限制,大部分教师的案例只能通过书籍和网络来获取,因此,教师必须要对所讨论的案例进行编辑,选取一些与探讨主题密切相关的案例,有利于课堂的教学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其次,教师应进行事先提问。教师的事先提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还可以间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另外,对于案例进行分析思考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因为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不仅获得了相关的语言知识,培养了跨文化意识,同时还对自己的思考判断能力进行了训练。通常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来进行组织,每个小组的成员可以进行分工,由记录员来记录要点,由汇报人来代表小组向大家汇报讨论结果。通过小组讨论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学生进一步提升跨文化的交际意识。最后,教师对于学生的表现进行归纳总结,有效的保障了知识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四)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进行跨文化训练

教师应该积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与学习平台改进教学手段。教师可以播放与所讲授内容相关的电影片段及视频短片,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商务活动,了解不同国家的商务礼仪以及社会习俗。例如,教师可以播放像《刮痧》、《世界是平的》等电影片段,通过具体的情节来体会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同时,也可以指导学生录制自己的模拟商务活动的活动短片,既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跨文化商务交际的理解。

(五)引导学生广泛接触西方文化资料

在大学里,英语教学的课时十分有限,但是在课下,学生有充足的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因此,如何正确引导学生有效利用课余时间来培养跨文化商务交际的能力非常重要。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中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在课下广泛阅读优秀的英美文学名著、观看原汁原味的电影和电视剧等,并且创造各种机会使他们彼此交流心得体会。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轻松地接触到各种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还能让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题材了解到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以及风土人情等,提高了他们的文学素养,同时还扩大了文化视野,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此外,还应充分发挥外教对于跨文化交流中的传播作用,鼓励学生多和外教交流,了解和学习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交流技巧。对于学生来说,这也是一种轻松的学习模式。

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外语第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培养英语思维模式,可以为将来成功进行跨文化商务交际打好基础。因此,学校可定期举办英语讲座、英语演讲比赛、英文电影配音、英语文化节和英语文化知识竞赛等活动,并构建相应的评价体系,给学生展示英语才能和用英语交流的平台;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策划以及其他的语言问题给予指导,同时鼓励学生经常去口语角交流,提高学生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运用英语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结语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是一项长期并且艰巨的任务,需要任课教师和教育部门共同完成。高校教师应在平时加强自身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利用各种渠道增加实践经验的积累,使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商务交际意识以及解决跨文化商务交际过程中所出现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白瑗.案例选择是案例教学的关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1):32-33.

[2]窦卫霖.跨文化商务交际[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国际商务培养方案篇8

近年来随着英语教育的日益普及,外贸企业对于人才英语基础能力和专业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纯英语专业的学生已经无法满足社会人才多样化的需要,商务英语专业也远没有十多年前中国刚刚进入wto那么热门,对于以就业为导向的商务英语专业急需要找到一条适合专业发展的道路,以社会需求为人才培养目标,全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此来带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一、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定位

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与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适应市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定位要结合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来考虑,定位要准确化,及时了解企业需求,突出应用性,以就业为目标,培养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国际贸易、商务谈判和企业管理的综合能力,适应现代各类经贸活动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可分别在外资企业、中小企业从事国际贸易、商务管理、营销等工作。因此,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要抓两头,扎实的英语基础和宽泛的商贸知识。该培养目标是结合商务英语专业的特点、高职教育的特点以及就业方向等特点而确定的。

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

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要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鼓励学生考取多个职业资格证书,将职业证书作为毕业标准之一,真正实行人文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的融合,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素质,提高毕业生的岗位胜任力。课程设置合理化,在专业设置中普遍采用“专业技能课+专业知识课+职业方向课”的课程模式。

(一)知识结构多元化。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目标更加突出职业性、知识的综合性和实用性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商务英语专业应以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为途径,建立贯通语言技能、商务知识和跨文化能力三个模块的课程体系。

1.语言技能。商务英语沟通能力是商务英语学生职场成功的关键因素。在语言技能的培养上要注重基本功的练习,听说读写要全面训练。在课程设置上侧重于综合英语、外贸英语函电、商务英语听力、商务英语口语、商务英语翻译、商务英语阅读等课程,并鼓励学生考取大学英语四六级,剑桥商务英语等级证。

2.商务知识。侧重于培养学生涉外商务和外贸业务流程操作能力以及商务实践能力,使学生进入外贸行业后能较快上手工作。商务知识学习包括国际贸易,市场营销,单证,商务谈判,商务礼仪,涉外文秘,办公设备应用等课程。鼓励学生考取例如国际商务单证员证,全国外贸跟单员,全国外贸报检员,涉外文秘之类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3.跨文化能力。具有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的交际叫做跨文化交际。如果不能了解对方国家的文化背景就无法准确理解运用语言。需要了解英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习俗等,在平时教学中要侧重这方面能力的培养。跨文化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平时上课时进行这知识的渗透,学生通过英美文学鉴赏,外事口语训练,以及校内实训课程,校外实习锻炼,跨文化能力不断增强。

(二)教学方法案例化。在课程设置上多使用案例进行教学,模拟商务情景,让学生掌握顺应时展,企业需要的技能。例如在商务谈判课程上,可以多使用企业的案例进行教学,要求学生扮演双方公司的老板,经理,秘书进行谈判模拟,对于合同,投资,销售等环节进行英语谈判练习,然后学生再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提出解决方法,最后教师对于谈判内容进行点评。选取的案例要跟时代接轨,具有代表性,时代性,启发性。

(三)师资队伍专业化。不断优化教师队伍建设,面向社会择优录取教师。由于职业院校的特殊性,纯英语专业的研究生已经不能满足商务英语专业发展需要,要大力引进具有跨学科背景的商务英语人才,对于具备企业工作经验的优先考虑。例如引进具有英语学士,工商管理或者经济学硕士博士学历的人才来承担商务类课程的教学,例如市场营销,商务谈判等专业课程的双语和纯英文授课。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要建立有效的教师继续教育机制,对任课教师安排轮流下企业锻炼,学习企业一线的最新技能,并鼓励教师考取经济师,商务师等证书,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四)校企合作良性化。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要真正做到跟企业需求相结合,学校要积极跟企业联系配合,建立健全校外实训实习基地。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开发课程内容,编写教学大纲等,将课程分为企业课程和学校课程,企业课程是根据企业用人需求来制定,由企业的技术专家直接对学生进行授课和实训。甚至可以开设订单班,学生从上课,实训,实习,就业都跟企业捆绑在一起,完全按照企业要求定制培养人才。另一方面,积极邀请企业给学生开展行业讲座,给学生搭建一个跟企业交流对话的平台,

国际商务培养方案篇9

[关键词]商务英语人才培养

随着我国加入wto,市场经济不断推进以及对外交往的日益扩大,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是在世界经济飞速发展、国际交流广泛化和多样化的情况下,为了满足新形势的发展和用人单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而培养的人才。商务英语专业培养人才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一定的商务、贸易、管理知识,能够满足社会主义经济需要的复合型外语人才。毕业生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经济、贸易,商务等领域从事各种涉外工作,为我国在经济全球化大环境下培养具有较强的语言实用能力的专业外语人才,使人才不仅了解和掌握基础英语语言知识,也了解商务词汇、商务知识、商务沟通、商务谈判等方法和技巧,并运用这些商务英语及相关专业知识和技巧从事各种与商务工作有关的活动和交际。想培养出具有特色的适合市场需求的商务英语人才,必须搞清当前市场需要什么样的商务英语人才,根据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要制定出一套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现在就从商务英语专业分析当前的社会需求情况,在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和定位的指导下,从三个方面对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概述。

一、知识储备

商务英语,是商务环境中应用的英语,它属于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即eSp)的一种(variety)如同其他eSp,商务英语是一种特别的语体,强调的是在特定环境下的特种交际。商务英语和普通英语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等方面有很大不同。普通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习者熟练掌握英语这门语言,而商务英语教学虽然也强调语言基本功的训练,但其教学重点却在商务环境中的语言运用能力,其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在一定商务环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作为专门用途英语,其教学有自己的特点。商务英语专业实行“一年打基础、二年学专业、三年练技能”的人才培养方案就是基于这样的思想形成的。此方案实行宽基础的教学模式,低年级开设英语和基础知识类课程,强化英语听说读写基本功,同时充分提供信息,引导学生了解各专业方向的教学目标及人才培养规格,让学生在结合自身的素质、能力、兴趣的基础上,更科学合理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高年级开设剑桥商务英语、国际贸易实务、商务英语写作和翻译、商务英语函电与谈判、进出口业务单证制作等专业与综合实践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以英语为工作语言开展商务活动的能力,在涉外和贸易相关行业求职中,具有很强的职业和岗位针对性。商务英语人才在知识储备方面要注重基础英语知识和专业商务英语知识并重。基础英语知识以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为主要目标,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语法概念清楚,语言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性强,能胜任一般的口译、笔译工作。口头的语速为每分钟90词~120词,即能够以正常的语速与他人进行交流;英文书刊的阅读速度为每分钟120个~150个单词等。专业商务英语知识包括掌握对外商业贸易、政策、实务、国际贸易原理、国际金融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知识;能草拟和阅读一般对外商务业务文、电,进行一般对外商务业务谈判和生活接待;能够书写外贸函电,具备以英语为工作语言的能力,等等。在获取知识储备的培养方面,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飞跃,让学生学会主动建构和更新知识框架,学习并掌握新的运用商务知识和英语知识进行商务业务处理的技能,为其不断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实践能力

商务英语人才要遵循英语基础知识适度,体现基础性,又要以实际应用能力为主线,重点培养实践能力。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商务英语能力的培养为主线设计教学体系和培养方案。既要根据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未来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选择学习内容,设置课程,真正实现知识为能力服务,把知识内化为能力。实践能力的教学设计主要是利用案例模拟、情景模拟及练习等形式,让学生通过模拟实践,针对国际商务中常见的商务活动,进行模拟操作和练习,从而把所学内容贯穿起来,形成整体认识。并通过这些实践,强化提高国际商务沟通与交际的应用技能,为学生掌握本专业岗位需求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素质提供基础保证。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强调职业素质教育,突出实践性和实用性。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与科学的教学安排加之坚实的英语基本功、宽泛的涉外商务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既可以为人才今后事业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又使学生明确了每个阶段的学习重点。通过课程的合理安排和优化整合,使之互相衔接,相互促进和有效扩展。例如,组织行为学、市场营销学、公共关系学等课程以“职业素质与能力培养”为主题进行优化,以培养学生未来就业和创业中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把英语、剑桥商务英语、进出口业务模拟谈判等课程用培养“以英语为工作语言”为主线进行系列优化,培养学生“能说”的基本技能;把国际贸易实务、进出口单证制作实训,进出口业务综合技能实训等以综合实践改革为主线,进行系列优化,以培养学生“会做”的业务技能。此外,开设提高学生人文社科知识的课程,如跨文化交际、市场调查与分析等课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

始终坚持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指导思想,以学校为主体,以行业、企业为依托,以专业指导委员会为纽带,不断探索地方院校产学研结合办学的途径,实践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把企业专家请进校园、学生深入生产第一线顶岗实习等有效的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技能,而且大大拓宽了他们的就业渠道。

三、素质创新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理论和方法,融进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教育与管理的一切活动中。我们所强调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素质创新教育既强调开设一些专门课程去弥补专业教育、思想教育、内容的不足,更强调把素质创新教育作为思想、理论和方法渗透到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教育与管理的各个过程各个环节之中。具体地说,结合专业教育,应培养起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尽可能宽广而综合的专业素质;结合思想教育,应培养起商务英语专业人才与时代相适应的集真善美为一体的人格素质;结合外语、母语教育,应培养起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健全的语言素质和文化素质,等等。以素质创新教育为核心,培养具有综合知识和实际运用能力的人才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中心任务,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众学科的兼容并蓄、横跨交叉是商务英语专业对传统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和外贸专业的融合创新。商务英语教学应以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为目标,以理论知识为实践服务,以英语技能体现众学科知识为理论指导,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构建新时代具有较高英语水平和相关学科知识、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途径和方法。这种教育符合现代高等教育的内涵―高层次的知识教育和重实践的技能培养,这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融合教育强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重视应用能力的培养,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和继续学习的能力,突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也是商务英语专业的特点所决定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学生知识的传授,其目标任务的确定应当具有融合性。另外,商务英语类专业的学生虽然商贸知识全面,但英语语言水平和能力略显不足,毕业后直接用英语参与国际经贸活动也较难胜任。所以,传统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和国际贸易专业结构不能充分满足新的社会发展需要,新时期培养目标的确定须有创新精神,须朝着融合方面发展。再者,近年来,中国外语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今非昔比,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无需花很多的时间去打英语语言基础,客观上也具备了条件,可以在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上、实用性知识的丰富上多花精力,把培养复合型、实用型人才作为培养工作的重点。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成是:英语知识储备+实践能力+素质创新。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凸显商务英语沟通能力、商务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坚持语言能力与商务技能并举、语言教学与商务教学有机融合,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体现实际、实践、实用的特点,满足人才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要在具体操作和运用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革和完善,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日新月异的社会和市场。只有创建新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根据社会的需要,结合商务英语的特点,培养在知识储备、实践能力、素质创新等方面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甚至超前培养将来即将出现的新行业所需的商务英语人才,才能满足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满足社会对英语人才的大量需求。

参考文献:

[1]胡春洞王才仁:英语教学交际论[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商业英语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商务培养方案篇10

关键词: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12(2013)14-0000-02

获得陕西省教育厅教育科学规划《基于职业能力需求的陕西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服务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基金项目(SGH12603)

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服务业已成为主导产业,引领我国的电子商务不断地完善和发展,我国的电子商务市场将成为各个国家和各大公司争夺的焦点。据中国互联网中心和艾瑞资讯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8.1万亿元,同比增长27.9%;B2B电子商务市场营收规模37.1亿元,同比增长24.9%;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13205亿元,同比增长64.7%。

行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十分迫切。从2001年以来,我国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各类本专科、高职院校就陆续达到了千所以上,这些毕业生在进入人才市场时本应抢手,但事实并非如此。近年来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仅为20%,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远远低于我国大学生平均的就业水平。我们发现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学校在电子商务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方面还存在欠缺,尤其是高职院校的专业定位不符合电子商务行业、企业的要求,对学生就业岗位定位不准。这就迫切要求我们认真思考行业发展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对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应该有认真的探讨和研究。

一、现有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方向模糊,定位不清

高职教育的定位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技能人才,应着重于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然而许多院校不能清晰地界定其培养的电子商务人才将来的就业方向,多数培养机构提出的培养目标宽广,涉及领域众多,而这并不符合国内用人单位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实际需求。学生学习这个专业,毕业以后到底从事什么工作并不明确,对人才需求规格的把握程度低,市场调查不深入、不扎实,导致许多学校不能清晰地定位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方向。

(二)专业特点不突出、课程设置无标准

由于高职院校对职业定位模糊,在设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专业的特点不突出,在课程的设置上就难以取舍,难以体现理论的“适度、够用”原则,缺乏“人无我有,人有我强”的竞争优势。此外,由于电子商务理论体系本身还在不断完善,再加上各校对电子商务在国际上广泛应用、在中国企业的实际应用缺乏充分的了解,因此,在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时缺乏目的性和原则性,在开设课程的选择上没有依据,从而使整个教学方案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课程之间缺乏联系和支持。课程安排重视理论课程轻视实践技能课程,在课程内容上缺乏有效的实践技能环节,不能使学生系统地、连贯地掌握专业技能,与企业实际需求差距较大,不符合用人单位对电子商务人才的未来发展。在教学内容上还存在不规范的情况,造成知识点重复、重要内容欠缺等现象。

(三)专业师资队伍匮乏

目前大多数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主要来自计算机和经济管理类专业,其知识储备大多来自以往出版的一些电子商务书籍,不够系统、深入和实用。因此在从事电子商务教学时显得力不从心。我国高职院校现有电子商务专业教师中,85%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师没有国际交流经历,45%的专业教师没有本专业相关企业的实践经验。由于本身较少参与实践活动,导致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案例、指导实验和创业等方面的效果受到很大影响。电子商务专业教师的理论和实践都比较薄弱,这直接影响到整个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

(四)实践环节薄弱,技能不突出

电子商务是一个应用性和动手能力很强的专业。无论是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商务策划、网络营销、项目管理都需要大量的动手训练,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但目前大多数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的实都在虚拟的环境中操作,根本不能切实感受现实中电子商务的应用。即使是在学校实验室可以进行基础训练的网页设计、网站建设等内容由于课时,实验条件等原因,学生掌握的程度也不是很扎实。很多学校建立了电子商务实验室,安装了一套简单的模拟软件,供学生模拟练习,而这些软件大部分依旧是脱离实际的商业环境,甚至有不少软件已经落后于现有的应用。因此,这种模拟练习不能真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二、构建高职服务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高职院校要针对职业院校的特殊办学方针和培养目标,安排课程、组织实施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应该对电子商务专业进行系统的分析、调研,认真研究探索服务型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模式。

(一)制定电子商务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高专教育最基本的特色体现在专业的培养目标上,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是专业建设发展的关键。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应以服务就业为导向,按照电子商务专业的就业岗位群来确定培养目标,使之更具专业针对性和应用广泛性,适应现代服务业领域电子商务应用一线工作的需要,培养面向企业电子商务信息化建设、管理与维护的电子商务技术人才,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二)明确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思路

构建高职服务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明确专业建设的思路,办出有自己特色的专业。电子商务专业要立足于服务企业、事业单位以及相关部门,那么加强校企合作、采用项目驱动、搞好产学研合作是培养电子商务应用性人才的重要途径。校企合作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顶岗实习,强化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实践了开展电子商务的各个环节,使理论知识很好的运用于实践。为将来毕业后很快就业,使学校教育和企业实践实现无缝对接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进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时与“西安印象”企业合作,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优势互补,达到双赢。校企合作不仅锻炼和提高了电子商务专业教师的水平,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还带动了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和电子商务应用性人才的培养。

(三)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设置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质量。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就是设计和建立理论教学体系、实验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为一体的电子商务应用服务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应根据自己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的层次和类型,大胆、创新地对专业课程进行改革,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通过校内校外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教师学生相结合、教学与训练相结合,多方位、多渠道地加大学生专业素质能力培养。构建电子商务课程体系应对中小企业所需电子商务岗位进行研究、分析,确立电子商务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就业领域。再依据就业领域,开设新课、整合现有课程体系、加强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改革,拉近学校教育现状与企业需求的差距,形成以服务就业为目标的特色课程体系。

(四)整合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在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中,要加强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的资源建设,制定课程标准、选编适合的教材、制作相关课程课件、教学案例、建立题库等。同时加强校企合作,借鉴企业培训经验,加强院校之间的相互交流,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上实行教学资源共享。及时将相关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结合电子商务师国家标准,围绕核心能力进行培养,将素质教育和职业能力培训紧密结合。

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教学特点,组织实施课堂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课程改革。在课程教学中采用模拟现场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采用项目驱动、任务驱动、协同工作的方式进行教学,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与电子商务有关的大赛,可以用技术技能竞赛奖项替代相关课程的学分,通过赛学结合,达到以赛促学的目的。在课程考核过程中采用过程与结果、团队与个人、侧重技能操作的方式进行考核。

(五)重视实践教学的全过程

电子商务具有高度商业实践性和专业的综合性,需要加强实践性专业教学环节。在电子商务课程体系中,应对专业实习模块加大篇幅,实践教学要做到课程实训与特色实训相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相结合。实训课程教学多样化。在课程教学时,可以通过课程实训、综合实训、认知实践等多种实训手段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学,通过必要的案例教学和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熟悉企业电子商务案例,学会用现代企业管理方法、网络通信技术,分析企业电子商务过程,形成商务寻求技术、技术推动商务的职业敏感与素养。实习要有针对性,在教学计划中予以重点安排,大力开拓实训基地建设,让在校学生和面临毕业找工作的学生了解企业的需求,亲临体验企业化的实际运作以积累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

(六)加强电子商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