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管理主要事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1:51:10

档案管理主要事迹篇1

1.1笔迹鉴定样本一般由委托人或者申请人提供。根据司法鉴定程序规则的规定,笔迹鉴定样本应由委托人或者鉴定申请人提供。当前的司法鉴定实践中委托人有两种:其一是,行使司法行政权力的公检法或者仲裁机构在他们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需要查明的笔迹问题委托司法鉴定机构进行鉴定,此时由他们负责调取或者要求当事人提供笔迹鉴定的样本。其二是,当事人自己在关系自身利益的案件中涉及笔迹争议专门问题,需要查明书写人时直接委托相应的司法鉴定机构进行鉴定,此时当事人自己必须同时提供笔迹鉴定的样本。前述委托人或者鉴定申请人能否及时找到笔迹鉴定样本,对于笔迹鉴定能否顺利进行起到决定性作用。如果是牵涉申请人自己的笔迹争议,在无法寻找确定笔迹鉴定样本时,可以到司法鉴定机构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模拟检材形成的条件提供可比对性的实验笔迹样本。但如果检材是争议对方当事人或者案外第三人的笔迹,委托人和申请人就难以及时提供笔迹鉴定样本,因为目前没有强制提取当事人笔迹样本的法律依据。

1.2由于样本短缺致使笔迹鉴定活动无法进行。在诸多的笔迹争议案件中,存在着笔迹检材书写人已经去世或者失踪而且家中没有留下任何书写材料可以作为比对样本的情形,比如:遗产继承案件中,多个继承人对其中一个继承人手中的遗嘱真实性难以置信,怀疑遗嘱造假,但是已经去世的被继承人却没有留下任何书面材料可以与之相比对。此时,被继承人亦不能死而复生再提供实验笔迹样本。就会导致本遗嘱的真实性无法通过笔迹鉴定来确定可疑遗嘱内容的书写习惯与被继承人的书写习惯是否同一的问题。与之类似的情形是,当争议检材的书写人文化水平不高,平时亦很少书写文字材料,几乎没有保存文字记录的习惯,这同样会导致笔迹鉴定无法正常进行,使得笔迹鉴定难以用来解决案件中的相关可疑文书争议。

2笔迹样本库建设对于司法鉴定工作的必要性

笔迹样本库的存在方便及时调取样本用于笔迹鉴定活动。通过系统有目的地建设起来的笔迹样本信息库,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和管理下可以记录绝大多数人的书写笔迹信息,通过合法的渠道对含有个人书写习惯特点的书面材料进行分区划类别地归类整理进行存档保存,条件好的地方还可以进行扫描电子储存,便于及时查阅。在不违背法律和当事人合法利益的情况下可以与法院及仲裁机构配合,向他们提供当事人准确的书写习惯信息,用于具体案件可疑文书的委托鉴定。这里面就凸显出一个方便及时,因为所有的材料都是事先保存的,可以根据当前的需要及时顺利安全地查阅和调取。极大地方便了仲裁或诉讼争议的审理需要。

样本库中调取的笔迹样本真实可靠。笔迹样本信息库由于通过合法的途径收集并且科学管理保存,从而保证了其来源的真实可靠性,避免了因为笔迹比对样本错误而导致的笔迹鉴定意见错误。即便在出现一方当事人对笔迹鉴定意见提出疑问时,亦可以及时地调取用于重新鉴定和补充鉴定。此外,笔迹样本库的规范管理使得笔迹样本的借出和归还制度化,使得笔迹样本的使用具有可追索性。即便在诉讼中对笔迹样本问题产生分歧,亦可通过及时查对样本信息库进行核实,此举保证和实现对笔迹鉴定材料的科学管理,再通过严格的制度建设,使得笔迹鉴定样本造假的可能性降低。这样就保证了用于鉴定的笔迹样本来源的可靠性,也就意味着笔迹鉴定意见的客观可靠性。

便于长期保存和提供系统性的档案笔迹。笔迹样本信息库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进行且不断丰富的过程,长期技术管理下的样本库可以包含各种书写工具笔迹的经时变化,样本库管理者可以根据现实中案件的具体需要按照不同条件不同工具进行书写,并在样本库中模拟各种环境的保存条件,使得样本库中的各种笔迹样本在各种不同的存储条件下进行存放,尽可能地囊括现实中所有可能的储存条件。甚至亦可以进行人工暴露,老化处理的文档保存。一旦案件中出现了某种类型的争议笔迹检材,如笔迹时间鉴定,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找到与其同样书写工具、同样书写条件、同样保存条件和同时期的笔迹鉴定文件样本。因此,笔迹鉴定样本库的建设对各种笔迹样本长期保存和系统管理做出了基础性的贡献。在满足日常笔迹鉴定样本需求的同时,可以促进笔迹鉴定科学研究的发展。

3提高司法鉴定和案件审理的效率和质量

3.1样本库现有的系列笔迹样本提高司法鉴定效率。笔迹司法鉴定包括两大类:其一,是对可疑文书上书写内容是否为同一人所书写进行鉴定,根据争议检材上的文字符号的书写内容上所表现出来的个人的书写习惯动力定型与样本上的书写习惯相比对,通过肉眼和仪器进行比较检验最终得出是否同一人书写的问题;其二,是对于事后补造假文书在时间上进行故意的虚假签署借以达到非法目的的伪造文书鉴定。前一种类型的鉴定要求对当事人与检材上相同时期的书写样本的利用,提取与之相同时期的样本所表现出的检材与样本的可比性最大。样本库中按时间序列保存的系列笔迹样本可以很方便地满足需求;后者属于文书笔迹的相对时间鉴定,需要提取两种文书油墨材料进行光谱分析,研究油墨的成分的变化来定量科学地认定各自形成的相对时间,从而解决孰真孰假的问题,亦需要保存条件一致的文书样本进行科学比对。因此,样本库保存的系列笔迹样本就可以完全满足该两大类文书检验的样本要求,从而极大地促进笔迹司法鉴定的效率。

3.2笔迹司法鉴定的顺利开展提高诉讼案件的审理效率。根据诉讼法和相关证据法规的规定,民事和刑事案件的审理期间并不包括司法鉴定的期间,也即对诉讼中有关专门问题的鉴定期间并不计入案件的法定审理期限,因此,在法定期限固定不变的情况下,法院的审理自身并不涉及超期的问题,因此法院在司法鉴定程序耽误时间的情况下,并不会积极地要求鉴定机构限期完成,而实际上如果笔迹鉴定样本不充分而导致的鉴定期间拖延鉴定机构本身亦不负责。因此,能否提高案件审理的效率,在涉及专门问题鉴定的案件中关键要看对于争议的专门问题的鉴定程序能否高效完成。也就是说,如果笔迹鉴定能够顺利开展,必将提高案件的审理效率,最终受益的将是案件的当事人。在避免了诉讼拖延的同时,避免了司法资源的浪费,提高了司法裁判的公信力。

4笔迹样本档案库建设的可行性

4.1由司法行政主管部门建设专门的笔迹鉴定样本库。司法行政主管部门协调公检法各机关牵头组织建设专门的笔迹样本档案库,基本的档案资料可以从现行的执法和司法档案中调取或复制,就像建设指纹档案和Dna指纹图谱信息档案库一样,可以在司法行政主管部门的组织领导下,进行科学布局和设置实现笔迹档案建设的系统化和信息化。后续的资料可以从各企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和日常管理记录中调取材料,并制定长期规范的文件存档制度。笔迹档案库建设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制度规范下积累有价值的笔迹档案,用于满足促进司法鉴定和司法案件审理的目的要求。

此外,司法行政主管部门还可以联合各级档案管理单位建设协作性司法鉴定样本库。原因首先在于,由司法行政主管部门协调各级档案馆提供笔迹样本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因为各级档案管理单位基于日常管理的工作已经保存了大量的各辖区档案信息,比如婚姻登记信息、房产档案信息等均涉及辖区所有居民各自的笔迹登记样本。在不违背依法管理档案的前提下,司法主管行政部门可以协调既有档案资源,合理利用。其次,这些本来就存在的资源均保存在完好的按行政区划设立的各级档案管理单位的档案室内,无需调借转移,需要时及时调取即可。

4.2司法鉴定主管部门设立笔迹鉴定样本库确保科学公正。司法鉴定主管部门则可以根据其主管各种不同司法鉴定业务类别管理的方便,建立一个综合性的笔迹鉴定样本档案库,以满足不同的鉴定样本需求。比如,对笔迹相对时间的检验鉴定,就需要各种颜料的油墨、各种纸张的载体和各种书写工具结合形成的不同条件和成分的笔迹样本档案,需用时可以较为方便地根据检材的物质材料成分特点、形成时间和特殊的保存条件及时调取与之相近似的笔迹鉴定样本档案。在当事人和委托人不能提供笔迹鉴定样本时,鉴定机构经法院允许可以从这些档案库调取相应的笔迹鉴定样本,这样既保证了鉴定样本的客观可靠性,又保证了鉴定程序的顺利开展。将给笔迹司法鉴定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

档案管理主要事迹篇2

(一)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真实面貌。档案是历史记录,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从载体来讲,它是以一定的物质形式而存在的。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档案处在不断损毁和变化的过程。档案保管部门要维护其完整和安全,使其长久保存为子孙万代服务,特别要保护档案文件的原始内容和纸张、字迹特色以及各种标记、印章、声音、形象等的完整。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的寿命,才能更好地为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真实面貌提供可靠的真凭实据。

(二)延长档案的寿命,为国家的长远利益服务。档案保管工作是档案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档案保管得完整安全,反映历史真实面貌,才能确保党和国家对档案的长远利用。如果保管工作只片面强调保护档案的安全,而不愿提供利用的方便,档案保管工作便失去意义。相反,只迁就一时提供利用的方便,而不顾档案的保管寿命,最终会影响档案的长远利用,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的使用价值。所以档案的保管工作与提供利用之间的矛盾,应当认真对待,妥善加以解决。保管工作应在保护措施、制度、办法以及具体的技术处理上,做到既能保护档案文件不受或减少损毁,以利延长档案的保管寿命,又能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长远利益服务。

总之,档案工作的实践,要求档案保管工作人员把档案完整无缺地长期保管下去。这既要采取一切技术措施克服损毁因素,尽量延长档案的寿命,为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真实面貌服务。另一方面,要求我们档案保管工作者,积极学习和掌握科学技术知识,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切实完成档案保管工作的任务,更好地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档案保管工作是向一切可能损毁档案的各种不利因素作斗争的过程。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是档案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保管工作的总任务是:档案工作人员要克服与限制损毁档案的各种因素,维护档案的齐全与完整,不断提高档案科学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的寿命,保证档案的政治安全。具体任务如下:

(一)维护档案的完整

(1)坚持党和同家的集中统一管理档案的原则,使国家的档案财富集中到各个机关档案室和各级档案馆进行统一管理,不准分散和私自保存。

(2)有必需的档案库房、柜架和其它设备。档案库房应防止过高的温湿度、光线辐射,防止有害气体和微生物,以避免档案的潮湿、发霉、生虫、鼠咬和纸张变脆、磨损、字迹模糊等事故。

(3)有严格的责任制、措施和制度。有防止暴风、雷电、洪水等自然灾害侵袭的措施,并严防盗窃,纵火等损毁档案的事件发生。

(4)维护档案的政治安全。建立严格的保密制度,堵塞一切漏洞,防止失密、泄密事件的发生。

(二)档案库房管理要科学

在当前库房管型的基础上,要做到库房、柜架、案卷规格、排列、编号统一化。在保持档案文件的有机联系的原则下,档案存放条理化,排列系统化,保管科学化,便于调阅存取并有利于保护档案文件。

(三)逐步实现档案保管工作的现代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逐步实现档案保管工作的现代化。为保护档案的安全,应逐步实现监护系统的现代化(自动报警器、自动灭火器、电子监测等)和库房管理现代比(自动和半自动的密集排架),采用各种先进的技术(应用电子计算机储存、检索,缩微复制,录音,录像等),使档案保护工作尽量防止和减少档案的损毁,努力延长档案的保管寿命。

总之,档案保管工作,是按照档案制成材料的特点及其损毁的规律,研究保管档案的技术与方法的科学。所以,档案保管人员不仅要懂得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气象等学科的知识,而且要熟悉和掌握档案制成材料的损毁规律,克服与限制损毁档案的因素,从而达到保护档案的完整安全,延长其保管寿命的目的。

档案本身是社会现象,以一定物质形式存在和运动着。随着社会的发展,档案在数量和成分上都将日益增大和复杂,另一方面,由于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档案本身会不断地损毁和减少。档案损毁的原因有以下两方面:

(1)档案的自然损毁因素

①损毁档案的内因――档案文件本身。档案制成材料包括纸张、墨水、油墨、复写纸等。

纸张,是档案文件主要制成材料之一。纸张质量低劣在光线、温湿度的变化状况下,会变黄、发脆、老化等。?n案工作者要熟悉和研究档案制成材料的优劣特点,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文件的保管寿命。

墨水、墨汁、油墨是当前书写扣印刷档案文件的主要材料。书写材料的质量取决于原材料的质量相加工技术的好坏。质量低劣的书写材料,会使文件的字迹洇化、褪色、变质。

②损毁档案的外因――不适宜的温湿温度、光线辐射、灰尘污染、有害气体、有害生物、水火灾害等因素。

库内温度太高、湿度太大或者忽高忽低会使纸张发生膨胀和收缩,降低纸张的机械强度,缩短保管年限。库内温度过高,档案文件的水分蒸发,纸张变黄、变脆,耐折程度降低。温度大,容易生霉和细菌繁殖,使字迹褪色,破坏纸张强度,缩短档案文件的寿命。因此,国家规定库内温度应保持摄氏14℃一20℃左右,相对湿度为50%一60%左右。在这样的环境里,纸的机械强度最高,韧力最大,可以延长保管年限,又能限制霉菌,微生物和昆虫的繁殖,保护纸张的耐久性。

要防止各种紫外线对档案文件的辐射和破坏。档案文件经过光线的辐射之后,会使纸张很快变质,尤其对潮湿的文件,光的破坏作用更大。

灰尘、有害气体、微生物等都会使文件破碎,造成字迹褪色、纸张机械强度降低甚至腐烂。库内的昆虫、霉菌、老鼠更会给档案文件带来严重的破坏。

(2)档案的人为损坏因素

档案管理主要事迹篇3

一、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修复过程中风险的特征

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修复过程中存在风险,规避风险,最大程度降低风险是抢救工作进行中需要考虑的问题,认识各种风险的特征是防范风险的前提。

1、客观性。档案抢救修复过程中的风险主要体现在档案抢救修复步骤中,每一个抢救修复步骤都有一定的风险。例如托裱过程中可能会使字迹洇化、扩散,影响档案的阅读和利用,这无疑是对档案的二次破坏,这种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2、随机性、偶然性。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修复过程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一步骤都存在一定的风险,而这些风险无规律可查,发生的概率也不确定。所以说,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修复过程中的风险具有随机性和偶然性。

3、可认识性、可规避性。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修复过程中风险具有客观不确定性,但是有些风险却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措施和手段加以认识并化解的,只要掌握了风险产生的原因、背景和后果,把握风险的本质和规律,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有些风险就可以认识进而可以避免。

二、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修复中的风险分析

1、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与修复中存在的风险

一般来说,风险分析包括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通过分析,笔者总结出在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修复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风险,具体情况见表1。

2、风险综合评估

本文利用风险等级的计算公式:风险值R=(F,L,a)进行风险的评估。其中R表示风险值,F表示风险出现的可能性等级,L表示风险产生的影响等级,a表示档案的重要程度。F根据出现的可能性大小分成1—5级,L根据风险发生后影响程度也分为1—5级,a根据档案重要等级可以分为1—3级。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与修复过程中的风险等级详见表1。

对于国家珍贵档案,虽然都属于需要重点保护的对象,但是有时因时间、资金的限制,抢救修复过程中也需按其重要程度分门别类,对于特别重要的档案应先进行抢救修复。因此可以对风险进行等级分类,即:一级、二级、三级风险。例如可将F,L中只要有一项达到5的风险列为一级风险,进行重点防范。F,L中只要有一项达到3或以上的风险可列为二级风险,这些风险可能会在抢救修复过程中出现二次破坏。F,L两项均为2或以下的是三级风险,即采用一定手段或方法将国家重点档案修复好以后可能留下隐患的这类风险。我们可以根据表1中F,L值对风险进行分门别类的重点防范。

三、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修复中的风险防范

风险防范是指在风险识别和风险衡量的基础上,针对档案抢救修复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积极采取各种预防措施,以消除风险因素或降低风险因素的危险性,从而尽量减少风险事故的发生,是风险处理的最佳策略。

(一)管理层面的防范

管理层面的防范一般是通过管理调控,将风险规避于无形。

1、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标准。制度、标准的缺乏,或者规定陈旧、不合理,以及得不到贯彻执行严重阻碍了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修复工作。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标准,可以组织机构内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消除各种风险的不确定性。

2、组建合适的抢救和修复风险管理的团队。组建适当的抢救和修复过程中风险管理的团队,主要负责风险的评估、预防、应对工作,这样可以支持整个过程的推进,保证国家珍贵档案抢救修复工作的顺利实施。

3、获得最高管理者对风险预防工作的支持。最高管理者的支持是整个风险预防及风险管理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最高管理者的支持下,资金,技术、设备等问题也能迎刃而解。

4、提高管理者与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在档案保护中,真正可怕的不是档案风险,而是对风险的漠视、无知、甚至是刻意隐瞒。这些错误意识是档案保护过程中风险最好的通行证,也是风险应对所遭遇到的最强的无形障碍,所以要唤起、强化管理者和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

(二)技术层面的防范

技术层面的防范是从抢救和修复的各步骤来实现的。

1、去污。通过物理方法、机械方法去污时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在有相当经验后才能从事国家重点档案的抢救修复。修复时要谨慎、细心,确保万无一失。水溶液去污时要时刻掌握好水的温度,并在实施前要先进行纸张字迹检测,检测字迹的水溶性、纸张耐水性等性质。有机溶剂去污时要掌握好“度”,并保证溶剂选择的最优化。氧化去污时要对修复材料进行检查,然后选用合适的氧化剂,在实施前要进行试验,试验证明没有副作用才可以进行。并且做到修复过程中能水不油,能低浓度不高浓度,能低温不高温,能用软氧化剂不用强氧化剂。

2、去酸。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是液相去酸法,即通过碱性溶液中和档案载体中的酸,达到减少其酸度的作用。同样,在去酸之前应进行预试验,检验字迹材料的扩散和溶解情况,以便确定适宜的操作方案。如果档案文献遗产的纸张破损并不十分严重,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选用去酸溶液。而对于纸张破损严重,甚至碎裂、掉渣的国家重点档案,可通过喷雾法将碱性溶液喷洒在档案上,尽量避免溶液浸泡对档案纸张的再次损害。

3、杀虫、灭菌。在使用杀虫除微灭菌化学方法时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根据害虫和细菌的种类选择杀虫剂。第二,为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应该改用、轮用或混用杀虫灭菌剂,使用混剂时要注意各种药剂的浓度、混合均匀度等,并要注意周围环境因素。第三,在进行化学灭菌和杀虫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出现爆炸、燃烧、中毒。化学试剂使用后有残留污染,一定要有充分的解吸时间,使化学药剂能充分释放,再进行其他修复步骤。利用微波杀虫时,注意一定不能带有金属类材料,以免击穿档案纸张,引起纸张炭化。在选择环氧乙烷灭菌和杀虫时,因为高浓度环氧乙烷灭菌具有可燃性,在使用时要配合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或氮气。

4、加固。对于纸张载体的加固,应加强对高分子材料各种特性和处理方法的基础研究,避免其对纸张材料本身的负作用,特别要开展修复处理后载体材料老化寿命的预测,以确定修复材料及所采用方法的可行性,从而达到纸张加固后不留隐患。涂料加固时要注意涂料的质量、浆糊的配置浓度、涂抹的均匀度。固体薄膜加固和丝网加固时要细心,操作完成后要定期检查,因其通过高温高压的方式加固,对档案多少都会有一些影响,所以若有其他可行性措施如封套技术,可暂且不考虑这种方法。辐照加固法因辐照射线对人体有害也应尽量少用。

5、修裱。修裱过程较复杂,风险发生的种类和几率都较大,所以坚持能修不托的原则,坚决摒弃一律托裱的做法。同时,在托裱时为避免起泡风险的产生,在制作浆糊时要注意面粉的质量、浓度,选择干净的修裱用纸,原来档案纸张上要将污迹尽可能完全去除,修裱用纸合上以后要排严排实。起皱是在托裱损坏严重的档案时,使用的尼龙绸浸水太多,皱褶很难打开所致,或是刷排无规律,部分受拉力大而出现的;所以要用吸水纸将尼龙绸上的水吸干后再铺档案,修裱用纸必须先用水全部润湿,与档案纸张合上时要按规律排实。由于裱件上墙时绷得太紧,或各部位干燥速度不均匀会导致崩裂,所以上墙时要留一定的缩路。另外,用于固定档案裱件四边的物品必须要保证不会掉下来,这样才能防止走墙。为防翘曲,选择修裱用纸时要慎重,选择收缩率相近的纸张,裱件下墙时要完全干燥。档案修裱后因为有了浆糊,很容易长霉,尤其是在干燥过程中如果环境湿度大,霉菌很容易滋生。所以要控制好环境的温湿度。

6、字迹恢复。化学法恢复字迹使用的加固剂目前有:LC1和LC2试剂加固蓝墨水字迹,用tH22粉剂和液体恢复扩散的圆珠笔、复写纸字迹等。由于此法是化学物质直接与档案上残留的色料发生反应,若使用不当会造成原件的损坏。因此,使用时要慎重。摄影法显示字迹是利用字迹、纸张及污斑对不同波长的光产生不同程度的吸收、反射,从而加大字迹与纸张在胶片上的反差,使字迹显现。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显示褪色字迹或图像的一种现代化修复技术。此法对纸张无污染,适用于恢复字迹扩散、淡化及文字被某些污染物遮盖的重点档案。考虑到化学法的风险,建议采用摄影法或数字法。

综上所述,在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修复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要认识、防范并规避这些风险,需要从管理和技术两个层面进行综合防范。

参考文献

1、吴雁平:《重点档案抢救实施工程化管理研究》,《档案管理》,2008年第4期。

2、张美芳:《酸对纸张性能的影响》,《档案学通讯》,2000年第5期。

3、周耀林:《我国珍贵档案文献遗产保护工作的推进》,《档案管理》,2007年第2期。

4、张怀珍、翟远:《馆藏国家重点档案抢救的技术与方法》,《档案管理》,2007年第2期。

档案管理主要事迹篇4

一、检察机关诉讼档案的特点

检察机关的诉讼档案是国家重要的专业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检察工作和其它各项工作的真实记录,又是这些活动的重要依据和必要条件。与其它档案相比,存在以下特点。 

(一)一案一号是检察机关诉讼档案最基本的保管单位。一案一号是指检察机关办理的每一案件从立案到结案所形成的所有材料,转化为诉讼档案后所编成的一个档案号。诉讼档案的档案号一般由“年度——类别——案卷号”组成,而每一个诉讼案卷又是由若干册不同性质的案卷组成。

(二)检察机关诉讼档案的形成受相应诉讼程序制约。人民检察院办理各类案件,必须按照相应的《诉讼法》所规定的程序进行,否则就是违法。因此,在案件办理过程中产生的诉讼文书材料必须受相应的诉讼程序的制约。诉讼档案卷组卷的方法单一,形式固定,不象其它文书档案以件为单位,讼档案卷内的诉讼文书材料严格按照程序和产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三)检察机关诉讼档案具有特定的法律效力。诉讼档案中的文书都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材料,有很强的强制力和约束力,但只对该案件的诉讼当事人具有法律效力,因此,诉讼档案具有特定的法律效力,而且不因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变化。 

(四)检察机关诉讼档案材料中具有手抄孤本。诉讼档案具有诉讼活动的原始记录,如阅卷笔录、询问笔录、审讯笔录、庭审笔录等具有手抄孤本。 

(五)诉讼档案利用率高,有一定的社会需求量。检察机关诉讼档案的利用率高。其中利用诉讼档案的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本院内部各项工作需要利用诉讼档案;二是外单位工作需要,其中以公安机关、法院、纪检监察及上级检察机关为主;三是人民群众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需要。 

二、存在问题与不足

随着社会法治进程的加快,人们的法律意识、档案意识逐渐加强,检察机关的诉讼档案也将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检察机关的档案管理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有待我们改进。 

(一)档案意识不强,档案法制观念淡薄。

个别办案人员档案意识不强,案件办结后不及时归档,归档案卷质量不合格,并持无所谓态度,不能认识到案卷材料是本单位的财富,是日后查考和利用案件的依据和条件,更不能认识到不归档、不及时归档行为均属违反《档案法》的行为。 

(二)档案基础管理工作薄弱。诉讼档案管理的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 

1、归档制度没有或不完善造成材料收集不齐全,归档不及时。有的检察院档案管理部门的做法是你交我就收,你不交我也不问,没有制定移交和归档制度;有的检察院归档工作与岗位责任制不挂钩,按要求应归档的不归档,也没有有效的制度去制约,还有的检察院虽制定一定制度及岗位责任制,但实际操作中有章不循,执章不严,无法兑现,这就造成许多案卷应归档而未归档或不及时归档。而按照档案法和有关档案法规规定,人民检察院诉讼档案必须由本单位的档案部门集中统一管理,禁止存放在各承办单位或承办人个人手中,否则会给档案安全造成很大隐患,时间一长,出现丢失、泄密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检察机关的形象。

2、卷内材料不全,档案质量差。档案人员在接收档案时发现部分档案材料中存在质量问题:①卷内材料不全。由于保存的是不全、不完整的档案,待日后查考时说不清该案卷的来龙去脉,特别是诉讼档案,如果卷内文件短缺,就无法了解该案是否起诉,是否判决,根据什么起诉,根据什么判决,判决是否已送达、是否执行等情况。如果日后当事人提出疑义需要复查时,短缺材料的档案就不能作为依据,当事人的问题解决不了,检察机关依法公正、依法监督形象也必将严重受损。②卷内材料排列顺序混乱,目录和卷宗封面 、备考表填写不全,装卷不整齐,书写不工整。③许多案卷材料中夹带金属物,相当部分材料中存在劣质字迹(即铅笔、圆珠笔、复写纸、红墨水等字迹)。

目前,检察系统检查验收诉讼档案时,对劣质字迹的要求是复印,但复印材料本身也容易褪色,而且耐久性在一定环境中还不如圆珠笔字迹,加上实践中有许多办案人员为了应付档案质量检查,将这些字迹草草复印,也不论是否清晰,就当完成任务了事,造成许多案卷证据材料的复印件模糊不清,有的已经无法辩认。

(三) 检察机关诉讼档案的鉴定销毁工作薄弱。近年来,检察机关受理的诉讼案件越来越多,库房的库藏量也不断增加,库房不够用的问题逐渐突出。有些检察院采取购进密集架等办法来减轻库房压力,但也只能减轻几年的压力,时间长了库房仍然不够用。因此,诉讼档案的鉴定销毁工作,日益显得重要,但由于销毁档案是一件责任重大的工作,加上历史原因以及思想认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般检察院都不会主动去做鉴定销毁工作,所以长期以来诉讼档案的鉴定销毁工作环节薄弱。 

档案管理主要事迹篇5

一、安全制度是前提

为了维护档案的安全与完整,各单位应制定一系列保护档案的制度和标准,如档案保密制度、借阅制度、管理制度等。使档案从形成、归档、保管到提供利用、安全保护等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制度规定予以控制。在库房管理制度中规定,非库房管理人员不得进入库房;做好防高温高湿、防光、防盗、防霉防虫、防暑、防尘、防有害气体、防震、防雷击工作;加强电源、消防器材管理,库内严禁吸烟、生火、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库房门窗要及时关闭上锁。在应急制度中规定,建立档案安全应急预案,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成立档案安全预防和抢险救灾工作领导组织,指定一名领导为安全抢险小组组长,有关部门中层领导为副组长,专兼职档案员为小组成员。领导小组成员主要职责是:档案安全防范;奕发事故处理和善后协调工作;及时统计受灾情况,向上级领导汇报。在库房管理人员职责中规定,库房管理人员应对库房进行安全检查,尤其要加强对重点部位的排查和节假日期间的档案安全防护工作,还要检查实有档案数量与登记本中的数量是否一致,做好档案安全检查记录,发现问题和隐患要仔细进行研究,认真处理。在保存备份制度中规定,对于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档案要实行分级管理,分级管理可以保证档案的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重要的档案实行多套保存备份保管,或和兄弟单位联合实行异地保管,这样可以起到“此失彼存”的管理实效,避免由于管理不当或突发事故对档案造成毁灭性打击。

二、安全意识是保证

档案遭受损坏存在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两种。人为的损毁包括对档案进行有意的破坏;档案工作人员和利用档案的有关人员麻痹大意、玩忽职守、不遵守规章造成档案的丢失、被盗失密或损坏;档案在管理和利用中出现老化。自然的损毁包括档案本身纸质等载体材料和墨水等书写材料的变化影响档案的寿命;档案受到外界不适宜的温湿度、光线、有害气体、灰尘、虫鼠、水火、地震等不利因素影响。鉴于上述种种危害,档案工作者要时刻提高警惕,增强档案保护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和麻痹,坚决防止和克服侥幸心理,要把档案灾害预防作为档案工作的中心环节和主要任务来抓,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只有抓住了“防”,才能抓住保护好档案的根本,同时还要兼顾“治”,以减少档案的损失。只有维护了档案的完整,才能保证档案的安仝,档案安全了,才会为企业创造现实利益,为企业守住宝贵财富。

三、加强保护是关键

“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有了“防”,还要“治”。如果不“治”,就会使损坏的档案损毁程度加剧,以至无法恢复原貌造成信息丢失。档案在修复前首先要除尘、消毒。档案在保存和利用过程中,经常粘染各种污渍,如水印、泥斑、油斑、蜡斑、霉斑、墨水斑等,常用去污方法有漂白粉去污法、高锰酸钾去污法,去污要根据污渍的种类、纸张和字迹的性质进行选择。对于褪变字迹和被遮盖的字迹要进行显示与恢复。纸质档案出现老化,一般采用去酸、除湿方法、修裱技术来恢复档案原貌。被火烧毁的档案,根据程度采用加固、翻拍技术。档案库被水浸,当档案永浸不是太严重、数量不多时,可用晾干法;如果水浸严重,则采用自然通风干燥的方法,干燥后不能在太阳下暴晒,对已经形成“档案砖”的案卷用“生物酶揭裱液”处理后揭页。档案柜水浸后要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可见,档案修复技术是对已经破损的档案进行补救的重要手段。

档案管理主要事迹篇6

一、房地产登记纸质档案归档管理的基本规定 

蚌埠市房地产产权市场管理处档案馆现存房地产档案70余万卷,归档工作从接收、立卷、编号、装订、入库、上架等,执行严格的立卷及整理程序。 

档案人员将移交的每件登记所形成的材料立1个卷,并采用按归档流水号制定编号规则。同时,纸质归档应符合两条基本规定:一是登记工作完成后,应将列入归档范围的材料收集齐全,并应按《规程》的有关要求及时归档、检查验收、保管利用;二是归档的材料应为原件或经工作人员审核比对确认的复印件;不能提供原件的,应当提交经有关机关确认与原件一致的复制件。不符合要求的,不得接收。 

整理档案时,卷内材料的排列顺序为:目录、结论性审核材料、过程性审核材料、当事人提供的登记申请材料、图纸、其他、备考表。卷皮与档案盒项目的填写采用计算机打印或手工填写。手工填写时应使用黑色墨水或墨汁填写,字体工整,不得涂改。卷内材料统一向左下角对齐,装订孔中心线距材料左边际为12.5mm,并在材料左侧采用线绳装订。卷内材料与卷皮装订在一起,做到整齐美观,不得压字、掉页,不得妨碍翻阅。纸质档案整理装订完毕,消毒除尘后入库,上架。 

二、房地产登记纸质档案的保护工作 

房地产档案保护工作的基本任务是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维护房地产交易要件、资料的完整及其历史联系,做到质中有量,量中求质。为了更好地维护房屋产权人的合法权益,在档案不丢失、不泄密的安全基础上,还要按照其形成规律,整理成为有机联系的整体,不能随意丢弃或分散打乱。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蚌埠市房地产产权市场管理处档案馆总结出不少既符合自身长久保存又利于有效利用的“护档心得”,特别注意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交易过程中所提供给客户填写的申请表、合同均统一采用造纸原料和造纸工艺比较上等的白纸;各类身份证明、婚姻证明及传真要件全部要求使用防静电复印纸进行复印;房地产权证、他项权证等统一使用北京制钞厂特制的防水防折材料制成,新版的房地产权证书上可打印二维条形码信息,通过扫描即可查询、识别真伪和房屋相关信息。 

2、由于铅笔、圆珠笔、纯蓝墨水笔、复写纸的字迹容易发生扩散或退色,在交易办理审核过程中,严格要求客户申请或签字时,使用黑色钢笔或水笔填写;而给客户按手印或盖私章的快干印泥,也要充分考虑色素成分与纸张结合方式的耐久性,采用含高性能表面活性剂的不溶性颜料,不仅耐储存、不挥发,而且使用后能快速渗入纸张里层。 

3、档案库房应安装温湿度记录仪、配备空调及去湿、增湿设备,并应定期进行检修、保养;库房温度应控制在14℃—24℃,相对湿度应控制在45%—60%;档案密集架应与地面保持80mm以上距离,其排列应便于通风降湿;应检查虫霉、鼠害。当发现虫霉、鼠害时,应及时投放药剂,灭菌杀虫;档案库房应配备消防器材,并应按要求定期进行检查和更换;库房内严禁明火装置和使用电炉及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应安装防火及防盗自动报警装置并定期检查,杜绝一切影响档案安全的事故隐患,防患于未然。 

三、房地产登记纸质档案的修复工作 

1、实质与原则 

房地产纸质档案的修复是对档案载体——纸张的保护,其实质就是保护档案实体的物理结构及理化性状,使其在存放和使用中不受或少受人为的或自然因素的损害,并尽量处长其物质形体的“自然寿命”。目前我国大多数房地产交易部门所保存的档案为纸质档案。在后期整理和保管过程中,由于受到理化因素、有害生物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使这些纸质档案或有破损毛边、或字迹不清,纸质很差或幅面过大而无法装订,或在装订处写有字迹。在档案整理装订过程中,如果直接对这些档案进行修剪,往往会造成档案中资料要件等有用信息的缺损、脱页、甚至遗失,对档案安全完整与有效利用造成不小的威胁。因此,在档案立卷装订前,必须要对不符合要求的归档文件进行必要的修复,其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1)修复中采用的各种材料、方法对档案制成材料不能有损害,应有利于延长档案的寿命。 

(2)保护档案的原貌。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在修复过程中,不能丢掉片纸只字,不能涂改字迹,不能损坏档案上的任何历史痕迹。 

(3)使用的修复方法要事先经过试验,确有把握,才能着手修复。修复前如不先行试验就贸然行事,则有可能发生损坏档案的事故,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2、内容与技巧 

(1)剔除易锈蚀的金属物 

房地产销售合同、协议、契约以及房屋交易办理过程中为防止发票等重要材料遗漏而使用的装订用品,如订书钉、曲别针、大头针等,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容易锈蚀,使档案受到损害。因此,材料上的金属物应全部剔除干净,操作时不得损坏材料,不得对材料进行剪裁。 

(2)修裱破损文件 

对于破损的或幅面过小的材料,在不能用修复加固的方法恢复和提高强度时,就要采用修裱技术,即对破损档案进行“修补”或“托裱”,使其强度增加,以延长档案的保管和使用寿命。1页白衬纸应托裱1张材料,不得托裱2张及以上材料;字迹扩散的应复制并与原件一起存档,并注意排列顺序应是原件在前,复制件在后。 

托裱前要检查文件字迹的耐水性,根据字迹的耐水性情况确定托裱方法。我们目前在工作中遇到的房地产档案大部分采用的是湿托,即先把粘水轻刷于文件上,再裱上托纸。具体做法是:将需要贴边的文件左侧或破损处的后背边缘刷上一层薄薄的粘水,粘水的多少以保证能将纸条粘牢所用最少量为佳,并要求用力均匀,将纸条贴在文件需修裱处。若档案文件同时需要加边和托裱,应先贴边后再托裱。贴边纸条应不超过3.2Cm,其搭接宽度为0.2—0.5Cm之间为宜,然后盖上备用白纸用手来回按压以保证二者牢固地粘在一起,待完全干了以后再装订。 

(3)复制字迹模糊或易退变文件 

归档文件字迹材料的耐久性是关系到档案寿命长短的重要因素,如果档案字迹发生退色、扩散而变得模糊不清时,就会影响档案的有效利用。在工作中,对于字迹模糊或易退变的纸质文件,一般采用复印的方法进行复制。另外,墨粉浓度不宜太大、颜色不宜太深、采用单面复印、并选择符合标准宜长期保存的纸张等几个方面都是复印时需要注意的。 

档案管理主要事迹篇7

【关键词】如何;学校档案材料

学校档案材料形成于教学、党政管理以及其他各项活动的过程中,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大量的文件材料。但是教学等活动本身就是各部门、各系统以及个人分散进行的,因而这些文件材料也就具有分散性、被动性、游离性和自然,人为消失性。档案就是在这些文件材料处于相当分散、游离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要求,经过收集、整理,最终使之排列有序而成的。简而言之,档案的形成是这些分散的、游离的文件材料趋于集中汇合而成为档案,收集工作则是首要的一环,要保证档案材料的完整、准确、系统,只有将文件收集齐全才能实现。

蕴藏在人们科研、生产和党政管理以及其它各种活动过程中的有些文件材料,在流动趋向上具有两重性。它作用于人们各种活动本身,它的流动趋向具有能动性,因为事件的本身要求某一材料必须完成它的全部流动过程,方可终止。而作用于档案材料,即流向档案馆的趋向,则往往缺乏必然性,颇具被动性。也正由于这种情况,使大量可能构成档案的文件材料具有自然的或人为的消失性。对于如何做好文件的收集呢可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大力宣传学校档案荼的重要性,做好宣传意义重大。在一般人的习惯里,一提档案,就是人事档案,国家档案,历史档案,而对于我们自己亲手为社会主义创业所产生的档案却不以为然。殊不知,历史是人创造的,昨天对于今天就是历史,前人的足迹对我们是历史,而我们今天的足迹对于后人来说也是历史,所以要大力宣传,我们一定要珍惜创造的历史,使一切留有历史足迹的材料及时、完整、妥善地交给档案管理部门。

第二,是要加强档案业务培训,建立一支具有吃苦耐劳、甘为档案事业献身的专业档案工作队伍。文件材料的齐全与否,乃至整个档案作的成败,最终决定于专业档案工作者的素质和献身精神。要设法形成一套科学的、完整的文件材料流向制度。这种制度既不能因及时收集归档材料而影响历史事件本身的进程,又要使文件材料不会自然或人为地消失。只有形成一种制度,从根本上解决文件材料归档的被动性,才能使其能动、必然地流向档案管理部门。

第三,档案工作的领导部门校档案室应根据文件材料的形成规律,为产生文件材料的各部门和档案工作人员制定出大纲,其内容应包括收集内容范围、要求和办法等,就像教学大纲一样,依据大纲收集材料就有针对性,不至于盲目行事。

第四,档案工作人员要发挥主动性,尤其档案管理者都是直接置身于文件材料的产生地,如果档案员采取被动的守室待送办法,送什么收什么,送多少收多少,那么,在目前的情况下,要想收集到完整齐全的文件材料是困难的,因为现在人们的档案意识尚未普遍加强,不少人对档案工作的意义还缺乏认识,甚至一些领导亦然。有些同志办完一件事,随手将文件材料往抽屉或包里一塞,等到你收集时,它已不知去向,在当前这种情况下,只有靠档案工作人员加强自身的档案意识和工作责任心,克服重重困难,障碍,采取主动出击的办法,尽量参加到一些能形成这些材料的活动中去,了解活动的过程,随时注意收集材料。

对于教工的各种材料,如评奖、评职称等需要大家展示成果,这就是收集材料的好机会。要想使这方面的收集工作顺利进行,档案员对待每位同志的态度必须真诚,工作认真负责,爱惜教师交来的每一份材料,哪怕是一张不起眼的字条。在交接材料上要建立制度,办理手续,教师需要用材料时,随时找给他们,不厌其烦,使他们感到方便。这样,教师们对档案员产生了信任感,也就愿意积极将材料送交档案室。

档案管理主要事迹篇8

由、总政治部、总参谋部和国家档案局联合组织的刘义权先进事迹报告团日前先后在沈阳、上海、广州、成都等地作巡回报告。刘义权同志的先进事迹,在全国各地引起强烈反响。

报告团成员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用朴实无华的语言从不同角度生动讲述了刘义权同志平凡感人的事迹和崇高精神,深深震撼了每一名听众的心灵,全场不时响起热烈掌声。4名报告团成员分别是:档案馆馆长计英春,刘义权同志的妻子、原第二炮兵档案馆副馆长房素,刘义权同志的同事宋传富,新华社分社记者黎云。

10月19日,刘义权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首场巡回报告在秋雨淅沥的沈阳举行,1300余名听众为刘义权的先进事迹和高尚情操而感动不已。辽宁省档案局当天下午就以支部为单位进行座谈讨论,号召全体档案工作者要自觉把刘义权同志的崇高精神贯彻落实好,更好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辽宁省档案局孙秀芹说:“刘义权是一个真正的凡人英雄,他的事迹具有巨大感召力,是激励我们做好档案工作的楷模,更是鞭策我们做一个好人的精神动力。”沈阳炮兵学院和军区通信工程设计研究所的官兵谈到,刘义权同志为官兵们树立了模范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楷模,是全体官兵都可以学习的英雄。

报告团所到之处,都受到了热烈欢迎,每一场报告,都不时被感动的掌声打断。在上海,报告团一行在做完巡回报告后,又挤出时间来到全军唯一设置档案专业的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与档案专业的教授和大学生进行座谈。军事信息管理系主任林平忠激动地说:“对档案的尊重和重视,反映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刘义权就是文明的守护神。”

在广州,学习刘义权同志先进事迹的活动也随着报告团的到来而更加深入。广州军事体育教育学院的余平听完报告会后说:“刘义权为默默无闻的档案工作者树起了一座丰碑,让我们感觉到,看似没有激情的职业,其实也值得我们用一生去付出。”广大官兵也纷纷表示,要以刘义权同志和军区近年来涌现出的邱光华、抗震救灾英雄陆航团、军区某摩步团等先进模范为榜样,大力弘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推动部队建设科学发展。

档案管理主要事迹篇9

[关键词]文书档案信息电子化应用存在问题应对方法

文书档案是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载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客观地反映着问题处理、领导决策、基本建设、研究开发等方面过程和成果。随着改革形势的发展,如何提高文书档案管理水平,及时、准确、系统、完整地提供档案信息,以满足各方面的需求,适应日趋发展的新形势,这是文书档案工作的新课题,从而文书档案管理的自动化为档案工作揭开了新的篇章。下面就应用信息电子化的文书档案管理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应用信息电子化的文书档案管理的优点

1.办公效率大幅提高

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也是正确运用信息电子化的最大优点。在以往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过多地依赖于手工操作,要求收集完整、齐全,避免漏写、漏抄;用笔规范、耐用,字迹工整、清楚;分类、统汁准确无误,结果又费时,又费力。在应用了计算机软件处理后,使文件资料收集、储存、分类、统计和查阅等环节变得十分方便、有序因而无论是起草还是办理传递,都变得简单易行。

2.文件和文字信息得到充分交流与共享

在原始的手工操作管理中,企事业单位由于不能做到信息共享,使得大量信息闲置在文件柜中,不仅造成资金和资源的浪费,还造成文件和信息查找困难。运用计算机技术对档案进行管理后,档案管理由案卷级深入到文件级,由单途径管理发展为体系管理,由对档案外部特征(目录)管理到内、外部特征(目录和内容)合并管理。随着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实现档案信息与载体分离利用,可与其他信息系统建立共联,提供信息的横向与纵向、历史与现实记录,从而极大地提高档案利用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可以对所调阅的信息资源作出适时响应和脱机处理,可以保证很高的查全率和查准率,可以不受空间的限制。并且通过网络服务这个宽广的平台,了解其他档案工作部门概况、工作的重点和最新、最快的档案管理信息动态。

3.电子文件保存的稳定性

与纸质档案载体相比,电子文件载体材料的寿命要长得多。纸张的耐久性取决于纤维素的性质,纤维素在一定的条件下容易受到破坏:如高温、高湿、酸、酶、氧化剂等情况下,可发生水解和氧化反应,在档案工作过程中稍不注意就可能发生不可挽回的损失。而电子文件则不同,随着电子技术日新月异,贮存、读取电子文件的设备日趋成熟,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电子载体,如VCD、DVD光碟,小容量的闪存U盘,大容量的移动硬盘等等。这些载体的普遍特点都是存、读方便快捷,易于传递,且贮存时间长,受外部环境影响小,不易损坏,具有很强的稳定性。

4.提高了文件传递的速度和安全性

日常公文办理过程中,办理人员私存文件或文件在传递过程中丢失的情况时有发生,文件传递的传统手段是靠邮政系统传送时间受距离长短的限制。同时,文件还可能因为其他原因造成丢失或延误,给档案人员归档和其他人员检索利用造成很大不便,在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下,直接通过网络进行传递,大大提高了文件传递的安全性和时间性。

二、应用信息电子化的文书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电子文件保密性受限制

电子文件的内容不仅易于变化,而且失去了固定的形式,使得文件保密性变弱。电子文件易于修改,而且改动后可以不留任何痕迹,虽然已有一些技术可防止伪造电子文件和在“原稿”上增删改,但其内容发生变化的可能性总是比纸质文件要大得多,从而使人们感到把握其内容原貌的困难。电子文件不再具有特定的字迹,人们可以根据需要以不同的字体、字号将电子文件输出,无法从字迹上分辨其原始性,而且不能为每一份电子文件盖印或亲自签名,也就无法借助印章或签署的字迹来判断一份电子文件是否为原件。以上的种种问题都对电子文件的保密性提出了严峻的考验,随着网上窃密技术的不断完善,进入网络中的任何文件都再难以做到绝对保密。

2.对档案综合管理人员要求高

对电子文件、电子文件归档及其归档后形成电子档案的管理,绝不是仅仅懂得纸质档案管理理论、原则、方法和技术的管理人员所能胜任的。也不是仅仅懂得电子计算机技术或数据通信技术的人员所能胜任的。这就对管理人员技术和素质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实现档案信息电子化,首先要有现代化的人,管理人员要有较高的知识层次和先进技术水平,不能仅仅满足于一般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从目前看,许多档案部门缺乏现代高技术人才,其中档案信息处理复合型人才就更奇缺,大部分档案人员现代技术水平偏低,甚至有现代文盲现象。尽管引进了现代化设备,仍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就谈不上档案信息电子化了。

三、几点应对方法

文书档案的信息电子化应用在发展过程中有利有弊,就其对现代档案工作的贡献来说,利是远远大于弊的。针对在实践应用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笔者提几点方法。

1.信息化系统内、外网隔离

在内部信息化网络和外网之间,设置物理隔离,以实现内外网的隔离是保护信息化网络安全的最主要、同时也是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之一。第一层隔离防护措施是路由器。路由器滤掉被屏蔽的ip地址和服务。可以首先屏蔽所有的ip地址,然后有选择的放行一些地址进入信息化网络。第二层隔离防护措施是防火墙。大多数防火墙都有认证机制,无论何种类型防火墙,从总体上看,都应具有以下五大基本功能:过滤进、出网络的数据;管理进、出网络的访问行为;封堵某些禁止的业务;记录通过防火墙的信息内容和活动;对网络攻击的检测和告警。

2.提高档案人员的综合素质

一是从硬件建设和投入上下功夫,不断改善硬环境,提高档案人员业务技能。事实证明只有在不断增加现代化硬件设施投入的基础上,档案人员才能通过对这些设备(施)的了解、学习直至熟练运用达到增加业务技能、提高管理水平的效果。二是以“自学为主,培训为辅”模式逐步形成可持续终身教育机制,保障档案人员素质随时代变化而不断提高。通过不断学习获取知识是提高素质的根本途径,要对本单位的档案人员建立学习激励机制,把档案业务学习成绩作为业绩考核的一部分。三是加大档案部门间、区域间系统合作工作的力度,要不断扩大自己的交际面。通过交流,多学习兄弟单位和科(室)利用档案资源进行转化、知识创新的经验,运用网络、现代通讯等高科技手段,不断增加档案部门和档案人员的信息源和创新思维。

四、结束语

文书档案的信息电子化应用在发展过程中有利有弊,就其对现代档案工作的贡献来说,利是远远大于弊的。我们在充分享受网络信息电子化方便、快捷的同时,更要时刻注意维护系统信息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徐莉:浅谈文书档案的计算机管理[J].平顶山师专学报,2001,5

[2]裴承志奥多:办公自动化与文书档案管理[J].中国冶金教育,2002,2

档案管理主要事迹篇10

1.人事档案管理对单位的作用

对博物馆来说,人事档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为单位提供依据。人事档案是一个工作人员历史的真实记录,通过利用档案可以清楚地了解职工的工作轨迹,为领导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领导为了做到知人善任、选贤举能,将尽可能全面准确地了解职工,通常会将考察现状和查阅人事档案中的思想言行、业务水平、个人素质、历史情况等材料有机结合,而在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定级、调资、任免、晋升、奖惩等方面的呈报、审批材料都会归入个人档案,作为考核依据。因此,在职工考核时,经常会查阅人事档案,考察其德、能勤、绩等方面的情况,从而准确地了解每个人的情况,为单位正确配置人员起到了重要参考作用。

2.人事档案管理对职工的作用

对每个职工来说,在人事档案诸多作用中,主要是人事档案凭证作用,它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它是每个职工成长轨迹的真实记载。博物馆人事档案,记载着每个职工的身份、党团组织关系、学历、职称、经历、政审情况等,具有重要的凭证价值和参考价值。个人转正、定级、职称申报、办理养老保险、退休等,都需要人事档案“说话”,它的作用不可被替代,如果没有人事档案,个人的权益无从得以保障,甚至可以说它决定每个职工的命运。②它是每个职工工作表现材料的综合。博物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按照国家政策,在工作中形成的记载个人经历、政治思想、品德作风、工作表现、工作实绩、工作待遇等内容的文件材料。因此,它是职工个人履历、专业技术水平等基本情况真实反映,它能为职工的评价、考察、任免、调动、晋升等提供可靠的第一手材料,是博物馆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的重要依据。

二、博物馆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人事档案管理的作用认识不够。

没有真正发挥其作用,人们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认为人事档案工作就是保管工作,只要不丢失、不泄密,能应付查档就行了。不能做到有效利用人事档案资源,既便是利用,也仅限于人员的简历、职称等范围,这种现象的持续,会使得人事档案的利用率降低,其服务于博物馆工作的作用就不能真正发挥。

2.对人事档案管理的内容缺乏特性。

博物馆人事档案的内容仍然使用比较传统的记载方式,存在单一的现象,不能很好的反映出职工各方面的才能和特长等特点,实际上博物馆职工大都是受过专业教育的人员,都具有突出的专业才能和个性。传统的人事档案记载方式会模糊了这种个性特征,从人事档案中很难清楚地了解到每位职工全面的实际情况。

3.对人事档案管理的硬件投入不够,信息化程度比较低。

随着博物馆工作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事档案管理应该逐渐信息化。但博物馆仍然采用传统手工的记录方法对人事档案进行管理。没有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措施,既使引入了微机操作,但是仍旧无法达到无纸化办公程度,信息化程度不高,不仅影响了人事档案管理,同时也降低了博物馆工作效率。

三、加强博物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措施

1.领导重视

领导应增强档案意识,充分认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在博物馆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真正重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要将人事档案工作列入工作计划,摆在重要议事议程,定期提出任务要求和听取工作汇报,完善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切实解决人事档案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对人事档案工作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

2.完善制度

根据博物馆人事档案工作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博物馆人事档案管理的制度建设,为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确保人事档案的安全保密、合理利用、规范整理,应建立完善人事档案收集、鉴别、归档、整理、查找、检查、核对、传递等各项制度,努力形成一个完整的规章制度体系。在此基础上,更要关注贯彻落实情况,要按照制度的要求及时将收集的人事档案材料,从手续是否完备、表述是否准确等方面进行认真细致的鉴别,使人事档案收集和归档工作真正做到不丢失、不积压,客观真实的反映事实,保证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逐步制度化。

3.利用信息化技术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档案管理效率,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现代化必由之路。因此,人事档案管理要不断学习掌握现代化档案管理理论和新技术的运用、开发新手段。及时快速将人事档案信息以影象、数字化等形式予以保留。建立人事档案数据库,利用电脑、扫描仪、传真机等现代化设备和先进技术,将档案资料整理、录入。通过处理后,原来的文字图片甚至声像资料转变成数据资料,一旦档案发生变化时,可以随时更新信息,保证人事档案信息的时效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四、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