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1:57:39

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篇1

为了充分了解和掌握当前企业知识产权档案的状况,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组织人员对北京航空特种工艺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平阳重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成都晨光化工研究院、北京钢铁研究总院、中船重工昆明分公司等部分单位知识产权档案管理的现状进行了调研。

当前企业知识产权档案管理已是普遍现象

开展知识产权档案管理是与我国社会发展进步、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变化、市场竞争环境需要多方面密切相关的。

1 知识产权档案已经是普遍现象而不是个别现象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知识产权档案已经在很多企业中频频亮相,已成为企业档案普遍出现的管理内容。我们在参与调研的各单位中看到,这些单位都已收集、保存了包括专利、注册商标、商业秘密等方面的一定数量的知识产权档案,并且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 制定知识产权档案管理制度已是一个趋势

我们看到,北京航空特种工艺研究所、平阳重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都已制定了有关知识产权档案管理方面的制度和工作流程,以协调、规范本单位知识产权文件收集归档和整理组卷工作。更多的单位表示,准备在适当时候(最好是有上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指导前提下)着手制定知识产权档案管理制度。

3 市场经济环境有利于开展知识产权档案规范化管理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知识产权档案已经在商标侵权、专利维护等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强化企业市场竞争能力方面发挥了作用,由此企业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都比较重视对知识产权档案的管理,重视本单位的知识产权档案的归档和管理,这就为推动知识产权档案规范化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实行企业知识产权档案规范化管理恰逢其时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针对企业知识产权活动特点,提出完整的知识产权档案规范化管理实施方案很有必要。

1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档案事业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开展知识产权档案规范化管理体现了档案事业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不断探索和创新,通过实现知识产权档案规范化管理,可以为我国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推进自主知识产权建设和国际化品牌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为我国实现“制造大国”向“创新强国”的国家发展战略转型提供档案信息的有力保障。

2 当前企业档案工作的发展与实践,已经提出了对知识产权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实际需求。大量事实表明,企业中的知识产权档案管理已经不是一个尚处于理论探讨、有待开展的工作,而已经成为目前企业档案管理的一个普遍内容。虽然目前知识产权档案规范化管理在大多数企业处于“整装待发”状态,但是不存在难以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障碍,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档案标准化工作突飞猛进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为知识产权档案规范化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做好知识产权档案管理工作,不仅具有我们通常所理解的为工作查考保存历史证据、服务于知识产权日常管理的意义,而且具有直接参与知识产权管理活动、推动企业档案工作与社会同步发展的重大现实意义。贯彻“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就必须关注知识产权档案管理,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环境和国际经济一体化市场环境发展对档案工作发展的新要求。

知识产权档案规范化管理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

在调研工作基础上,我们认为,知识产权档案规范化管理的一些具体问题急需解决。

1 知识产权档案管理不是“知识产权+档案”的简单叠加,而是其有机融合。因此在研究、开展知识产权档案管理工作时,要让“尊重文件形成规律、保持文件形成特点、维护归档文件的原始记录性”以及“实行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积极提供利用”的档案管理原则在知识产权档案管理中也得到充分体现。

要想把知识产权管理和档案管理纳入同一管理体系中,就必须把知识产权管理和档案管理两方面的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认为,完全有必要把已经被档案管理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有机地纳入知识产权档案管理中。

2 根据档案事业发展和档案工作需求,把“知识产权档案”列为一个新的一级类目。国家档案局的《工业企业档案分类试行规则》第四条规定:“工业企业档案分类设置十个一级类目……有些档案难以归入上述十大类目时,可根据实际需要增设一级类目”。所以,我们认为根据《工业企业档案分类试行规则》相关规定和工业科技知识产权活动的特点,应当把知识产权档案作为一个新的企业档案一级类目;在此一级类目下,把知识产权档案管理内容划分为专利档案、商标档案、著作权档案以及商业秘密档案4个二级类目进行分类管理。就是说把知识产权档案作为企业档案中和会计档案、审计档案等相似的、独立门类的专业档案来对待。

3 知识产权档案档号编制形式。档号在档案规范化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而知识产权档案的档号管理有其特殊性,赋予知识产权档案档号时一定要注意体现知识产权活动的特点。为此,可以把档案整理中涉及档号的标准如《档号编制规则》(Da/t13)、《归档文件整理规则》(Da/t22)等融合进去。例如,考虑到企业可能会依照《国际专利合作条约》(即pCt条约)的规定,向国外或者其他地区申请专利、利用《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商标马德里协定)进行国际商标注册,以及需要区分普通专利和国防专利的需要,在向知识产权档案案卷赋予档号时,在档号中规定了一些专门的特别代码来加以识别,如国防专利档案以“G”、提交了国际专利合作条约《(pCt)》的专利档案以“p”、按照《国际商标注册马德里协定》提交国际商标注册的商标档案以“m”予以标识等等。毫无疑问,这种情况在一般的档案档号管理中是十分罕见的,但也是必须的。

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篇2

档案工作是一门管论文联盟理科学,档案工作者要不断地学习相关领域的科学知识,开阔视野,掌握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技能,从而进行档案信息深层次研究和开发,提高自身的水平。一是提高档案工作者文字材料的组织能力和写作能力。语言文字是档案管理工作和档案服务工作的基本工具,不具备扎实的语言知识就无法从事这项工作。二是提高应用现代化手段的管理能力。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熟悉档案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步骤,而且还应掌握各门类档案、各种载体档案的管理方法,掌握计算机相关知识,能促进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信息进行电子化、数字化的有效控制与管理。三是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加强档案人员专业知识和检察业务知识的双重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文化素质是保证工作质量的需要。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平直接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因此档案管理人员一方面应坚持“学用结合、按需施教、重视实效”的方针,通过参加省、市档案局举办的档案培训班以及检察系统档案业务工作培训等继续教育方式,不断吸收、补充档案学新理论、新方法、新观念,全面系统地学习档案专业知识,以尽快提高其专业水平。另一方面,通过自学或是参加检察机关相关业务科室的一些办案工作,进一步了解检察工作流程以及相应的检察业务知识,将检察业务与档案专业知识有效融合,确保检察机关档案工作质量。

档案管理人员群体中知识结构比较单一。档案工作信息化和网络化对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档案管理人员群体中缺乏掌握现代化技术的管理人才,特别是既懂档案管理和现代化科学技术,又懂社会科学和经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奇缺。

档案工作人员要更新观念,要提高和改进档案工作的质量,才能适应事业发展的需要。档案人员既要尊重和借鉴前人的经验和成果,又要敢于创新思维模式和管理模式,以新思维对待新事物,以新对策对待新问题,才能不断推进档案事业向前发展。档案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管理服务的现代化已成为信息时代档案事业发展的方向。档案信息化运用了大量的新技术,如数字化技术、信息存储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等。档案人员必须努力学习掌握这些新技术,熟练地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管理档案,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精通检察档案管理各环节的流程和方法。档案人员要熟悉检察档案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从档案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提供利用等步骤都要了如指掌,并且能熟练地操作实践;而且还应掌握各门类档案、各种载体档案的管理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新出现的档案,档案人员要有一种大胆创新的精神,勇于探索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提高自身处理新事物的技能和技巧。

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提高运用档案管理软件的能力。档案数字化管理已成为档案工作的最终发展目标,档案人员要树立信息观念,学习和掌握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使自己有能力对高科技条件下产生的信息进行搜集、提炼、加工和

要搞好档案工作除了应掌握上述的知识外,还应具备熟练的基本技能。基本技能包括三方面内容:操作技能、管理技能、信息开发技能。操作技能:一名合格的档案人员除了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外,还应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具体就是档案文书立卷、档案整理、编目、鉴定,档案着录、标引、档案的保护以及现代管理手段等。管理技能:档案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它不仅包括对档案实体的管理,还包括对档案事业的管理。这就要求档案人员要认真研究管理学理论,学习现代管理的新知识、掌握现代管理技能,特别是高新技术管理手段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具体运用。信息开发技能: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目前档案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也是档案提供利用的拓宽与深化。档案工作要努力创造有利条件,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及时、准确、高效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社会服务。

档案专业人员的知识素质指的是一个档案专业人员从事本职工作应该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知识面。

转贴于论文联盟

一般的说,档案专业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知识、档案专业知识和相关的科学文化知识。

2.1政治理论知识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列主义和思想,革命理论是革命行动的指南。档案专业人员只有努力学习,掌握并正确运用马列主义、思想,才能确定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科学的探索、总结档案工作的规律,保证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

2.2档案学知识档案专业人员必须系统的学习和掌握档案学知识,具有较全面扎实的实践技能。档案学理论来源于档案工作实践,档案工作实践又迫切需要档案学理论的指导。档案专业人员要了解和掌握档案专业知识,一方面,档案是一种知识载体,档案专业人员要发挥档案的社会效益,就要熟悉档案的内容,掌握档案内容所涉及的知识。另一方面,档案专业人员在对档案进行收集、整理、保管、编研、提供利用中始终贯穿着分析、研究、综合、判断等各种科学的研究活动。档案专业人员只有熟悉和掌握档论文联盟案专业理论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这样在实际工作中才能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目前情况看,档案专业人员应重点学习、掌握《档案学概论》、《档案管理学》、《科技档案管理学》、《档案保护技术学》、《档案文献编纂学》、《文书学》、《档案分类学》、《档案目录学》。这是档案专业人员必学具备的专业知识。

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篇3

1.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指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把文字、图纸、声像、表格等档案资源信息进行处理、管理、开发等,实现档案管理信息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达到为社会发展提供现代化服务的目的。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改变档案的根本价值,而对档案价值的实现具有极大地推动作用。[1]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了信息的高速发展。传统观念中的“墨守成规”、“轻利用重保管”的管理观念已经难以满足现代高校的建设需要,对档案管理工作者而言,只有打破传统束缚,不断创新求变,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专业建设的不断扩展,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档案管理工作的数量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庞杂。因此,要想促使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在未来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对这一系列的变化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2.高校档案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2.1档案管理人员职业倦怠心理问题突出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是对学校资源信息的整合与利用,对学校专业建设、教学师资、学生管理等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推进作用,对学校建设与发展意义重大。但是在实际工作开展中,档案管理工作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许多人认为档案管理工作仅仅是简单的对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是学校建设的历史文献,或是以备上级部门检查的理论依据,一旦完成归档工作就被束之高阁,乏人问津。这种轻视档案管理工作的认知致使档案管理人员对自身的工作能力、工作价值产生怀疑,渐渐失去了热情和耐心,工作责任感减退,对前途感到悲观失望,甚至做出了转岗、另谋他就的举动。另一方面,由于受到专业特征的局限,档案管理人员长期与文件、材料、计算机打交道,工作环节、操作程序明显受到相关规则、条例的制约,自主性较差,工作环境单一,内容枯燥,且重复性、机械性较强,缺乏新鲜感和挑战性,个人成就感难以得到满足,容易产生厌倦心理。这种职业倦态心理严重妨碍了档案管理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正常、有序的开展。

2.2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传统的“抄抄写写、剪剪贴贴、打孔装订”的纯手工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和满足当今形势的发展需要,这对档案管理工作者的业务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在现实工作中,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存在年龄偏大、学历不高、兼职管理等诸多问题。首先,各高校在人才引进中偏重教学、科研方面的专职教师,对档案管理岗位的人才引进重视程度不够,致使在岗人员年龄偏大,在计算机操作、外语应用水平等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需要提高。其次,在各高校人才学历水平总体提高的大环境下,档案管理人员的学历水平普遍不高。第三,由于对档案管理工作缺乏重视,在档案资金投入、办公设备配备、档案管理人员专业学习与培训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收到了很大的限制,极大的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和创新。第四,高校从事档案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来看,接受过系统专业教育的专职档案管理人员不多,许多学校、部门将档案管理工作交由兼职人员负责,兼职人员对档案管理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并不熟悉,工作仅仅停留在收集资料、分类整理的浅层次认知上。

3.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人才队伍建设

我们知道,档案事业有自己的科学体系,档案工作也有自身的规律、性质、原则、特点。档案管理人员除熟练掌握档案专业知识外,还要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数据库管理知识以及电子文件的管理知识,并具备一定的适应信息化建设发展需求的基本技能。为此,要补充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专业人才,要为在职档案工作者的知识更新、业务水平的提高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建立人才培养、使用和管理的新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处理好数字化档案信息,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服务水平。

3.1提高认识水平,强化继续教育

要充分认识到档案人员继续教育在档案事业发展中的战略作用和实际意义,认识到继续教育是全体在职档案管理人员不断调整知识结构,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新要求的手段。面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紧迫形势,大部分在职人员是不可能有时间和机会到高校进行系统学习的,而继续教育采取专题讲座、实习培训、现场研讨等方式,具有时间短、效率高、内容专一、形式灵活等特点,因而成为在职档案管理人员及时提高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技能的有效途径。

3.2加强制度建设,建立运行机制

首先,高校档案部门应建立和健全相应教育的管理制度,如登记、统计、考核、评估、奖励制度,激发档案人员的工作热情,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和潜能。其次,应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通过制定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促使档案管理工作者产生紧迫感和危机感,主动地参加定期的继续教育,更新知识,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

3.3明确教育原则,选择课程内容

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篇4

1知识管理的含义和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现状

1.1知识管理的含义

知识管理的发展经过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是发现和研究传统含义中的显隐性相对的内容;第二个阶段是从知识本体的作用方――用户入手,发掘用户信息。知识管理强调与人的交流与沟通,它弥补了信息管理的不足,开辟了一种将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信息结合应用的管理方式。知识管理是一种具有灵活性和创新性的、强调挖掘学习资产创造、竞争优势和创新能力的一种管理模式。

1.2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现状

作为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好坏决定了事业单位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为了适应现代事业单位的发展,必须着手档案管理,从而全面、及时的掌握单位整体发展情况和监测单位的运行状况。因为在大数据时代,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越来越不能现在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需求,各单位、部门的所有文件、通知、报表等都以电子文件的方式进行运作,所以,档案的管理也应获得现代科技的支持,进行信息化、科学化的收集、存储、管理和利用。另外,在科技不断发展更新的同时,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问题也从各个方面体现出来。例如,事业单位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轻视、从事档案管理工作者的专业素质低、未同步更新现代科技手段来进行管理工作、档案检索和利用率低等。因此,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改革应尽快进行。

1.3知识管理与事业单位档案管理

由社会知识管理、组织知识管理和科学知识管理组成了广义的知识管理。而在知识管理的内容中,除了最能体现经济价值、最受人们关注的企业知识管理外,还包含了非盈利性机构知识管理、政府知识管理和教育机构知识管理。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政府机构和企业对知识管理的应用率其实并不高,但正因如此,对在事业单位(例如医院、档案馆、学校、科研所等)进行相应的知识管理研究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与企业知识管理中的知识产权、科技研发等内容具有异曲同工之处的事业单位档案知识管理,也拥有其特定的知识和内容,举例来说,学校科研档案本身的学术课题项目及教学知识、各省级市级区级档案馆中特定馆藏中蕴含的特定知识、医院研究及其发明的专利、先进技术等等,都体现了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特定性和重要性。所以,开展有关该内容的研究刻不容缓。

2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实施知识管理的应用方法分析

2.1转变理念,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在当下知识经济的时代,为了更好的发挥档案本身的价值,应让所有公民对档案管理有一个全新的认识,特别是应让从事档案管理工作者们,深刻而又清晰的认识到知识管理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决定性意义,从而能让他们重视、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将知识创造、知识组织、知识检索和知识服务诠释进数字档案馆中。同时也应经常进行档案管理有关知识的宣传工作,比如,向公民宣传档案的价值和作用,提供他们咨询档案情报和相关事宜的机会。还可以开展对档案用户的调查,进行心理的调查和分析,根据这些数据,将知识档案应用于各个方面,不断提高它的全面应用性。

2.2完善制度,积极推进知识管理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知识管理的应用不应操之过急,而应自上而下逐步探索方法来实施。作为即将开展知识管理的事业单位,首先应讨论制定知识管理草案和管理工作的相关准则,并且先选定一个部门或者某个小组来首先进行试验。在试验过程中,单位应对该部门或小组进行定期的工作考察,且不断分析、总结经验。在试验完成之后,总结所有宝贵经验来为全面开展知识管理工作打好坚实基础,从而保障知识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2.3设立专项,从资金上保障事业单位档案知识管理的实施

在事业单位进行档案知识管理过程中,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制定好方案后,要给出资金的初步预算,且要帮助财政部门获得批准审核,在固定时间段内向事业单位档案部门分发用于档案知识管理的相关经费,同时,也应要安排工作人员定时或不定时突击检查相关单位部门对这笔经费的具体应用情况,从而保障事业单位档案知识管理能顺利、高效率的进行,并在短时间内能够获得一定显著的效果,因此能更好的推动事业单位整体更好的发展。

2.4制定流程,为知识管理推进制定路线图

知识管理有一个完整的实施流程,包括:知识目标、知识获取、知识鉴别、知识共享与传播、知识开发、知识利用、知识保存、知识评估和知识反馈等方面。

做一件事有很多步骤,但不管其他的,第一步应该明确做这事的目标,在鉴别相关知识后,就可以组织进行实施相关步骤。例如,获得知识产品软件、专家强项、知识地图和专业经验等。还应该挑选便于使用的软件和平台,通过各种网络和实物进行收集,来共享和转移知识,其中主要是集体、个人和计算机中所储存的知识。在此之中,用于后期的工作评价分析的是知识评估,知识评估在与知识目标对比之后,会帮助事业单位更好的对整体知识管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总结。

除了上述之外,事业单位还需构建一个内部的网络平台,在认真仔细的收集和整理资源之后,用于整体的知识收纳整理,这样可以提高知识的高效利用率。同时,该知识管理库也应该不断添加入各种全面的知识,不断得到扩充,最后成为一个良好的共享知识渠道,来方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

2.5建立学习性组织,提高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和能力

跟随不断进步和发展的现代高科技技术而来的,是对档案管理工作者的高水平、高素质、高专业素养的要求,这是近年来档案管理工作者的压力来源。为了适应时代需要,他们需要在学习先进的档案管理系统相关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不断加强对知识和技能的实际运用,在提升自我专业素养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强化事业单位档案知识管理的先进性和高效性,从而体现档案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所以对此,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部门应在加强对部门内员工进行专业素质提升的同时必要的引进招聘具有高素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从内而外的提升部门内的专业素质水平,从而促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工作科学进行。

2.6利用信息化技术创新档案管理服务手段,提高档案利用率

传统的档案管理已经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因此,运用网络管理、检索和使用信息,建立档案管理网络平台,从而为各事业单位档案知识管理提供资源和经验借鉴,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大众,共同提高我国的事业单位档案知识管理的服务水平。

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篇5

一、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档案管理工作没有其他业务那么容易取得工作成绩。它是一项默默无闻的工作,常常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工作。长此以来,让部分档案管理人员产生了对档案工作认识上的一些误区,认为档案管理是无用的,档案管理人员也无需具备精湛的业务能力,这样就打消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还有人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就是抄抄写写、装订整理,不是单位的重要工作,不会在单位发展中起到主要作用。种种原因导致了一些单位忽视了档案管理工作,把这项工作处于应付了事的状态,这样就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项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二)档案管理硬件设施滞后

档案管理需要有专用的档案室,有现代的信息管理设备,很多单位没有专用的档案室,资料杂乱无序的存放,档案资料存放地点狭窄,档案保管环境差,没有专业的配套设备,这样就引起了档案材料霉变、虫蛀等,严重影响了档案的美观整洁及完整性,形成了查找困难和丢失的现象。我觉得问题的存在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是上级主管部门对档案管理没有统一的执行标准,只是按照工作需要来装订整理,也几乎没有专项的检查、评比和考核这项工作。二是办公自动化、信息化的建立和发展,单位对档案管理的设备配备过于滞后,影响了档案的保存质量。三是档案室的分配不合理,没有规范统一的库房保存档案材料。

(三)档案管理岗位人员缺乏稳定性、专业性

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技术性、连续性,所以对其岗位人员要求要相对固定性、专业性。如果想建设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要具备专业的知识结构和精湛的业务技能,如果档案人员不稳定,对档案人员本身也会造成诸多不良影响,如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工作的责任心不强,缺乏长远的管理计划;档案管理业务知识匮乏,总觉得档案管理用不到专业的知识,做档案管理就是想要个清闲的养老的岗位,业务不精通,缺乏全面的、系统的掌握档案管理方面的知识结构。大部分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档案知识培训,对档案的重要性、管档要求、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装订等业务不太熟悉,档案收集意识淡薄,一些归档的材料不够真实和准确。这些问题的形成主要是档案的人员调整频繁、管理缺乏专业性造成的。

二、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与思考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理念决定行动,行动决定成败。要想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提高对此项工作的认识是关键。我觉得要想做好档案管理工作,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要热爱档案工作,在工作中努力学习和钻研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要有干一行爱一行的专业精神,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学会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做好这项工作。其次是用自己的工作感染领导对档案工作的重视。有些单位的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认识偏差、认为档案管理工作不能撑门面,没有考核,无关紧要,可有可无。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档案管理人员要经常向领导请示和汇报档案工作,不断地增强领导档案意识,以引起领导的关注和支持。

(二)不断学习,提高素质

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档案管理工作的好坏,因此,档案管理人员要不断地学习丰富的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给自己“充电”,更新理念,创新思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要想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可以从以下几种方式:一是自学。自学文化知识,文化知识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石,文化知识包括学科知识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自学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档案专业知识的学习包括档案管理学、档案保护技术学、档案统计学等。二是培训。培训是加强档案工作人员自身能力修养的最基本的手段。要积极参加各类培训,提升专业素养。三是交流。交流是加强档案工作人员自身能力修养的最有效的形式,包括工作上的交流和学术上的交流。档案管理外出培训机会少,所以与先进地区单位的工作人员专业交流至关重要。

(三)科学管理,规范操作

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篇6

我国档案高等教育应对电子政务的机遇和挑战做出了积极的反应。一段时期以来,高校档案学系或改名为档案与电子政务学系,或新设独立的电子政务专业,或在原有的档案学专业基础上,增设与电子政务相关的课程。根据笔者网上调研和统计,我国高校一般在公共管理学院(如湘潭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如中国人民大学)开设电子政务或政务信息管理类本科专业,有的高校如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大学、国家行政学院设立了电子政务研究所(或电子政务研究中心),还有的高校如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档案学系改名为档案与政务信息学系,增设了与电子政务有关的课程。此外,在全国25个档案学硕士点中,至少有7个硕士点招收电子政务信息管理方向的研究生,它们分别是: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苏州大学、南开大学、河北大学和湘潭大学。那么,国外高校的档案高等教育是否也有类似的变化呢?根据笔者对欧美高校档案学高等教育现状的调研,尚无在图书情报档案学教育的基础上新设电子政务专业或明显增设电子政务相关课程的个案。至少在当前,档案学专业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方面向电子政务和政务信息管理方向的延伸属中国档案高等教育所特有,分析其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中国自1999年开始的政府上网工程以及在电子政务的推进过程中对政务信息资源的整合和组织存在迫切的人才需求,而在此之前,我国高校没有对口的专业培养该领域的专门人才,因此,在政务信息管理领域存在较大的人才缺口。

其二,在政府部门,现行文件和档案是政务信息的主要承载,档案工作者的职业素质和工作效率直接影响到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效率。因此,从文件与档案管理角度开展对政务信息管理的研究并培养该领域的专门人才成为中国档案学高等教育的一个新领域,体现了我国档案高等教育的时代特色和社会需求。

我们在充分肯定我国档案高等教育的社会敏感性和改革精神的同时,必须冷静地思考档案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课程体系设置问题,不可盲目砍掉档案学专业课程而轻易增设政务信息管理类课程。在进行专业调整和课程体系改革之前,我们须明确档案人员在电子政务中的职责和任务,在此基础上定位档案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调整课程体系。

电子政务环境下档案人员的职责和要求

电子政务环境下档案人员承担更重的责任,面临更严格的业务要求,这对我们档案学专业教育的定位及课程体系改革提出了挑战。

一、电子政务环境下档案人员的职责

在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中,机关档案人员的主要职责是管理已经归档的文件,不参与文件的制发和流转过程,文件管理与档案管理之间有着明确的界限。随着办公自动化的普及、电子政务由最初的政府上网到政府网上办公的推进,文档一体化成为提高电子政务文档管理效率的必要途径。文档一体化是电子文件全程管理和前端控制的基础平台,要求档案人员从后台走向前端,即在文件产生之初就介入其中,在电子政务文档管理系统的设计阶段就提出档案化的设计思想和设计要求,其目的是保证电子文件在产生、流传过程中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从而保证归档管理的电子文件是可信的,日后可作为法律凭证和依据。这种做法可能会加重文件流转的负担,影响文件管理的效率,但是,却有利于保证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为电子提供稳固可靠的信息保障。据此,电子政务环境下档案人员应承担如下主要职责:

1、档案人员不仅要承担归档电子文件的鉴定、接收和管理工作,还必须介入文件管理。

2、档案人员需要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电子文件管理系统设计者、文档管理软件开发人员之间的联系和合作,对于系统设计开发和运行等各个阶段的文件管理提出详细的要求和建议,积极对电子文件的管理实施前端控制和全程管理。

3、档案人员应加强与文书人员和业务人员之间的交流,监督和指导文件的生成、流转。

4、档案部门应明确提出电子文件的归档标准和要求,保证归档电子文件的质量。

5、档案人员应借助电子政务平台,进行档案信息的、查询、提供利用等社会化服务工作。

二、电子政务环境对档案人员的要求

电子政务环境下,档案人员必须胜任政府电子文件的归档和管理工作,保证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要做到这一点,档案人员应达到如下要求:

1、了解电子政务的基本原理和电子政务流程。

2、熟悉电子政务环境中电子文件的生成和流转规律。

3、严格遵行电子政务环境中的电子文件归档要求和管理规范。

4、能够熟练应用现代技术,具有信息化办公能力和文档处理能力。

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信息资源的采集、组织、、存取、传播以及载体形式和管理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如何高效、安全地对政府信息资源进行组织、管理和开发利用,档案工作者负有艰巨的使命。在电子政务环境中,档案工作者必须对电子政务基本原理、电子政务系统框架等有所了解,除了掌握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必须具备管理学知识、电子政务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技能,以及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

电子政务专业人员与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档案工作者有明确的分工,他们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各不相同,对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的要求也不相同,但都需要对彼此的工作内容有所了解。档案人员主要肩负电子政务文档管理的职责和任务,他们必须具备电子政务的基础知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能够为电子政务提供高效、安全的信息资源保障。电子政务专业人才则主要负责电子政务系统设计、系统管理、技术开发等核心工作,他们必须熟悉电子文件管理的基本要求和规范,具备对电子文档的处置能力。

电子政务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及高校档案学专业的定位

到目前为止,我国培养电子政务专业人才的模式有如下几种:第一,在公共管理学院或信息管理学院下新设独立的电

子政务本科专业。电子政务专业人才在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只有设置独立的电子政务专业,进行专门的电子政务教育,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专业人才。从教师的知识结构,以及“电子”和“政务”二要素来看,电子政务专业依托于公共管理学院或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各有其优势,但由于管理体制等因素的制约,学院联合培养的模式还不多见。第二,通过对档案学系进行改名、增设电子政务方向课程、调整档案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等一系列措施对已有的档案学专业进行改造,向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方向拓展。第三,在档案学、图书情报学等硕士点、博士点设置“电子政务”或“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研究(招生)方向,培养电子政务、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高级人才。

第一种模式和第三种模式无可争议,而第二种模式须慎重考虑电子政务环境下档案学专业的定位问题,以及档案管理与政务信息管理在档案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的权重问题。一方面,档案学专业向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领域的拓展具有先天的优势,因为文件和档案是构成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基础,档案学专业教育必然要考虑电子政务对档案专业人才在知识结构、能力素养等方面的要求,以及档案人员应承担的职责和任务。档案学系无论是否改名,在人才培养中都必须考虑电子政务环境。在档案学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中,要将文件档案管理理论与电子政务相关理论相结合,将文件档案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与电子政务方法和技术结合,将文件档案管理流程与电子政务流程结合,培养能够胜任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需要的档案专业人才。

另一方面,电子政务环境下,档案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应坚持档案学专业特色,从文件与档案管理角度考虑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管理策略和解决方案,切不可放弃原有的档案学教学基础而盲目增加电子政务方向的课程。理由是:由于师资力量、教学资源以及专业的限制,在档案学专业基础上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复合知识结构和高信息素质的电子政务专业人才,只有通过设置独立的电子政务专业,配备相应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才能全面培养电子政务专业人才。如果仅在档案学专业基础上大量、盲目增加有关电子政务的课程,将不仅使档案学专业丧失传统的优势和特色,也无法满足电子政务人才培养的需要,结果是舍本逐末,事倍功半。因此,对档案学专业的改革需把握好一个“度”和“切入点”的问题,这个“度”是指在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上以档案学专业为主干和支撑,“切入点”是指档案学专业调整应从电子政务文件与档案管理为切入点,结合电子政务特点,培养适应电子政务文档管理和信息资源管理需要的档案学专业人才。

电子政务环境下档案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可定位为:培养具有系统的档案学基础知识和政务信息管理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和修养,掌握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能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各种信息机构从事文件与档案管理、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务的复合型、实用型专门人才。

电子政务环境下档案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围绕档案学专业的本科培养目标,档案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应进行适当的改革,其宗旨是“厚基础、宽口径”,在保持档案学专业特色的基础上向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方向拓展。本文试以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档案学专业的本科课程体系为例,分析和说明电子政务环境下档案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

近几年来,武汉大学档案学专业的课程体系经过不断调整,逐步形成了以档案学专业课程为根基的独立而开放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由学校通识教育课、学院通开课、档案学专业类课程(含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大模块构成(见下表)。这三大模块的课程体系层次分明地体现了对本专业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及基本素质的教学要求。

第一模块为学校通识教育课程,是面向全校的通开课程,旨在培养现代大学生所必备的基本知识、素养和能力。

第二模块为学院通开课程,是按“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设置,反映学科知识基础和能力要求的通开课程,其目的是打破专业藩篱,加强“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内的知识融合和贯通,满足厚基础、宽口径人才培养的需要。学院通开课的设置有助于学生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增强其对信息的处理和开发利用能力。

第三模块为档案学专业类课程,体现了档案学专业的学科知识构成及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以及档案学专业教育向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领域拓展的趋势。根据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该模块又可划分为档案学核心基础课程、信息技术应用类课程、政务信息管理类课程、综合素质类课程。其中,政务信息管理模块包括政务信息管理、电子政务概论、行政管理学、国家公务员制度、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这些课程所占学分为15个学分,与档案学专业学位要求的140个学分之比甚微,充分体现了以档案学专业课程为主,政务信息管理课程为辅的特点。此外,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所需要的信息技术类课程在学院通开课模块和档案学专业类课程模块中得到体现。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档案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改革,始终坚持“厚基础、宽口径”的指导思想以及通专结合的思路,形成了以档案学核心基础课程为主,政务信息管理相关课程为辅的独立而开放的课程体系。其独立性体现在保持档案学专业特色,而开放性则体现在档案管理与信息管理、政务信息管理等领域的交叉与融合,以及与信息技术的密切联系。

结论

针对目前档案学系改名或增设电子政务课程的现状,我们首先应明确电子政务环境下档案学专业的定位,是另设电子政务专业,还是在档案学专业基础上建设电子政务专业,或者只是增加一些与电子政务有关的课程,这关系到今后档案学专业的兴衰。如果处理得当,档案学专业将借电子政务而获得新的发展机遇,否则可能使档案学专业丧失独立的学科地位。笔者所担忧的是,如果档案学系盲目改名或盲目增加与电子政务有关的课程,不仅易使档案学丧失独立的学科地位,而且因学科基础限制,也不可能培养出能够真正胜任电子政务管理需要的专业人才。因此,笔者认为,档案学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应坚持专业特色,同时,拓展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提升人才培养的层次和水平,满足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需求。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档案工作者应是掌握档案学基本理论和电子政务的相关理论及知识,既熟悉电子政务流程和运行机制,又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能胜任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化办公、电子文件管理、文档一体化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电子政务环境下,我们应立足档案学专业的自身特点,同时,结合电子对文件和档案管理的要求来调整课程体系,补充教学内容,基本出发点依然是文件和档案管理。

参考文献:

1、王协舟,《电子政务本科专业建设研究――专业可行性分析与教学计划构想》,《档案学研究》,2006,(1)

2、杨雯等,《电子政务与档案管理关系初探》,《档案学研究》,2006,(5)

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篇7

1档案工作模式的变化

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主要是以本馆的实体档案馆藏为基础进行档案接收、整理、鉴定、保管提供利用和编研等工作,档案管理工作主要是人与实体文献的结合。新时期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档案管理工作内容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扩展,档案工作内容增加了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工作、电子载体文档的接收、整理、保管、开发利用工作,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新时期档案工作其工作模式主要是人与计算机的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渗透到档案管理工作的大多数环节,档案管理人员借助于计算机和通讯网络来获取大部分档案信息或提供档案信息服务。

2档案工作服务方式、服务理念的变化

传统的档案信息服务是以档案馆为中心,以进馆查询本馆实体档案文献为主庄要是依靠手工检索、手工调阅、手工传递文件同一时间段一般只能服务于某一特定地履行了相关手续的用户。用户需求的满足单纯依赖于档案部门。新时期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档案管理部门依托数字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可以为用户提供多途径快捷、有效的信息服务河以多方面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传统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是档案信息资源的保管维护、利用新时期,随着学习型社会的到来档案作为知识的结晶和信息资源在文化传承和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越来越被人们和社会高度重视。如何在有效保管、维护所掌握大量档案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合理优化档案信息资源结构搞好档案宣传工作搞好档案编研工作深层次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适应社会大众全方位利用的需要转变档案信息服务的方式转变服务理念更好地为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已成为档案部门的重要任务。

二、档案管理的队伍建设

科技的迅猛发展网络通讯技术的广泛运用促进了知识的大交叉、大融合。新时期档案工作的发展变化对档案管理人才的素质、知识结构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新时期的档案管理人才必须具备以下素质。

1必须具备扎实的档案专业知识以及与档案专业相近、相关专业的知识

档案工作属于专业性管理工作启有自身的特点、规律、社会职能。档案管理人员只有掌握扎实的档案专业知识在工作中遵循其特点、规律,才能做好文件的处理与控制,档案的鉴定与整理档案的保管与维护,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把档案管理工作做好。从学科上讲档案专业与文秘专业、图书情报专业是相互独立的,但现实工作别是新时期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知识的交叉与融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文书处理与档案管理这两项原本相互独立的工作已逐渐合为一体。新时期要实现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档案管理人员除了具备扎实的档案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与档案专业相近、相关专业的知识。另外档案管理人员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本单位所从事的主要业务活动的专业知识,对本单位所从事专业技术活动的形成、发展规律有一定的认识,及时把握文件、档案活动情况适时进行介入和前端控制,以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便更好地完成档案的搜集、分类、整理、编目为以后档案的管理与利用打好基础。

2具备较强的电子档案管理技能

办公自动化的普及,电子文件的大批量生产使得每位档案工作者既要完成传统的日常档案管理工作,又要应对电子档案的维护与管理工作。由于电子档案文件产生的环境、产生的流程、记录形式与传统档案的不同,以及社会对档案信息需求的不断增长,电子文件的管理、利用已成为档案管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的新的领域。对此档案管理人员要深刻理解电子文件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的挑战,充分认识到电子文件管理知识在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结构中的重要地位。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管理能力和网络知识,掌握档案管理自动化知识,掌握档案检索语言以及信息存储技术掌握办公自动化有关设备的实际操作熟练使用业务软件,掌握新时期全面系统的档案管理策略和具体的管理方法、管理技能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和知识评鉴水平做好电子文件的管理工作合理优化档案信息资源结构适应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变化。

3具有较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开展,有赖于上级领导的重视和单位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上级领导CanGSanG对档案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关键。一个单位的档案是由单位各个部门的档案组成。要想投放齐全的档案离不开单位各个部门的支持与协作这就需要档案管理人员与其他部门积极协作,使该归档的档案得到及时的归档避免造成档案的缺失避免给档案后续工作造成不便。档案工作人员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可以促使上级领导充分了解档案工作的详细情况,及时解决档案工作中需要上级领导协助解决的问题。档案工作人员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河以在相关制度的保障下协调好方方面面的关系达到对单位各部门档案管理的协调统一,促使档案管理部门与档案形成部门建立起双向有效的沟通渠道,在协商和共识的基础上落实文件全程管理,促使档案管理部门在档案工作流程中积极地适时地进行前端介入和控制将电子文件整个生命周期纳入统一的管理,以确保档案形成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共同提高档案工作的效率。

4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篇8

关键词:知识管理;工程建设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

一、知识管理的含义

知识管理是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产生的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和方式,它将知识经济、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和理念与现代信息技术融为一体,通过打造一个技术与人文相结合的知识系统,是将企业的知识和信息进行全面的收集、整合、保存与,使知识信息不断完善和更新的过程,从而为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提供强有力的决策依据,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在应对各种纷繁复杂的外部环境中,不断完善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以提高企业生产力和创造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知识管理可以说是企业成长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对企业价值和市场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

二、基于知识管理趋势下的工程建设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从档案管理发展的路径来说,建设单位的工程档案管理大多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手工管理,第二阶段是计算机辅助档案管理,第三阶段是当今的信息化档案管理。目前,一部分企业已经开始积极探索和研究知识化的管理方式,但对现今工程建设单位档案工作来说,在实现知识化管理的道路上仍面临不少问题,存在许多挑战。一是整个档案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很多企业成立时间较早,积压的工程项目资料较多,管理分散,缺乏完善科学的档案管理体系。二是工程档案资料归档不及时。许多项目建设周期长、涉及专业多、参与人员多、中间变更多,导致档案资料难以得到及时地收集归档。而且由于设计人员和现场施工管理人员流动性大、变更频繁,其自身拥有的知识经验无法得到很好地积累和保存,也造成企业隐形知识流失较多[1]。三是档案信息资源难于共享。由于建设项目的档案及成果文件都分散在各个部门,收集不完整,归档不及时,加上分散管理,各部门之间出于知识保护、管理不善等原因无法进行知识信息的共享,导致各种数据和信息无法得到最大化的利用,从而造成资源浪费。

三、基于知识管理趋势背景下工程建设单位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一)统一标准、制度和流程,是实现档案管理电子化、知识化的基础

在知识化管理理念中,加强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首先必须做好基础性工作。工程档案信息量大、涉及专业和部门多,利用率高,只有经过系统的归档整理,单位档案工作才能具备一定基础,积累大量的信息资源才能系统化。因此,要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必须先加强档案管理基础工作。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1.制定统一的档案管理标准、制度和流程是单位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由于建设工程规模大、周期长等特点,对工程文件的收集归档必须采取诸多举措,从工程立项开始,对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不同阶段形成的文件进行收集归档,以确保工程档案的真实、完整、准确。要对所有工程档案进行规范整理、著录,完善检索,并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将各类管理性文件和图纸扫描转化为数字化副本,将数据整合保存在数据库中,便于后期检索、利用,提高档案资料的利用效率[2]。2.建立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是工程档案信息化的前提,必须将档案管理的标准和流程固化到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对工程文件、档案和各类知识进行集成管理。一是建立和完善电子档案管理制度和流程,并将标准细分、流程固化,使细则和流程固化到档案管理系统。只有将单位档案管理制度标准及流程与信息化管理系统相结合,才能使工作人员在运用档案管理系统对档案信息进行管理时有章可依,有制度可循,从而使整个档案信息化工作更规范、更专业。二是通过系统对工程文件的收集归档、整理、鉴定、检索等实施全程管理,从方针政策、管理制度体系、项目保障措施等各个层面制定电子文件管理战略及系统集成基本框架,从工程建设管理与文件形成归档同步集成,从而实现工程管理流程的优化,做档案与知识管理信息化、网络化的实践者,最大限度地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为工程建设、管理提供高效、快捷、安全、增值的数据和档案服务。

(二)强化资源建设和管理是知识化前提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核心

资源建设是实现档案资源知识化管理的基础与核心,也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须明确数据信息资源的来源、结构和重要价值,并针对知识资源的核心内容和应用需要进行深入分析,做好整体规划,制定出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管理目标和管理策略,有步骤地进行知识资源管理的建设工作。1.要在已建立的强大数据资源知识平台的基础上,优化数据管理方式,对数据资源的收集、储存、管理、利用等各环节进行分析,找出并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数据资源利用率。2.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根据自身发展和生产经营的需要,建立专题性知识资源数据库,比如标准更新库、协同作业指导书、行业规范等基础性数据库,还有以图片、视频、设计方案、设计资料、竣工图纸等为主的工程资料库,以及科研成果、论文报告等知识成果数据库。有效做好电子文件的形成、传输、流转、存储、利用,做好档案大数据信息的挖掘和协同管理。

(三)专业培训是提高知识化管理前提下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有效途径

对于工程建设单位来说,档案信息和数据极其珍贵,如果管理不当,会给企业造成很大损失。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员工档案专业知识和档案管理信息化知识的培训。1.企业可通过采取外部培训、内部培训、聘请专家指导等措施,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经验指导员工,促使员工转变观念,提高和优化管理档案方式,实现档案管理专业化、科学化,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2.企业还应积极吸纳专业档案管理人才,招收一些高学历、高素质档案管理专业人才,提高企业档案人员的专业素质。

(四)优化档案信息化管理方法是知识化管理前提下强化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科学的管理方法是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保障。为此,档案管理部门要注意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1.提高管理体制的流畅性,保证档案管理机制顺利有效地发挥作用。这样才有利于档案管理部门建立起完善的数据信息档案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保障每项工作落实,从而实现管理部门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3]。2.现代化管理设备是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基础,也是实现档案管理知识化建设的必要条件,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需要适当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配备信息化专业设备,并对员工进行设备操作培训,让员工尽快熟练掌握先进的信息设备管理方法,不断地对先进设备进行升级和优化,保障设备的有效运转[4]。

四、工程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案例

在此,本文以深圳某地铁线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历程为例,深入探讨知识化管理在工程建设单位的应用发展情况。深圳某地铁线是2011年底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相配套的深圳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二期工程项目,起点站为前海湾,终点站是黄贝岭,途经27个站点。从工程建设开始到建成通车,历时三年半。涉及从建设项目(工程)的提出、调研、可行性研究、评估、立项、审批、勘察、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投入运营的全过程中形成的应归档保存的全套文字材料、图纸、声像等载体形式的档案。在项目建设过程初期,工程档案管理曾出现以下问题:一是档案管理没有整体规划,没有明确的标准,无制度约束;二是建设项目各参建单位工程文件形成归档无专人负责。三是无相关档案电子化设备和管理系统,档案管理人员相关知识缺乏。为此,当时的建设单位即项目管理部门下大力气加强档案管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首先,针对当时参建单位档案管理人员能力和素质参差不齐、对工程档案管理重视程度不一的问题,一是在较短时间内建立健全了项目档案管理责任制、档案管理人员工作责任制和工程文件形成、归档、移交等档案管理制度,将档案管理职责分解落实到各个部门,健全了各个层级的人员管理网络,制定了上岗要求和标准。二是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水平。其次,针对很多操作层面的东西,如施工用表填写和签名用章不规范、缺乏统一标准的问题。单位采取先统一标准,再对表格和签章等问题采取对照标准,同时结合实际进行协调,不断完善管理体系的做法,使施工用表填写和签名用章越来越到位,管理标准和制度越来越完善,管理更加规范。最后,针对工程文件不完整、归档不及时的问题,则通过利用档案管理系统加强信息化管理,利用信息技术对工程文件形成归档进行全程控制,使工程建设与工程文件形成、归档同步进行,确保了及时归档和工程文件的准确、真实、完整。综上,要想顺应知识化管理的趋势,对建设单位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先认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转变档案管理理念,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和实际,利用科学管理制度和方法,借助先进管理技术和管理经验将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才能保障档案信息等知识资源的有效利用。

参考文献:

[1]丁军艳.工程勘察设计档案知识化管理探索[J].机电兵船档案,2018(6):44-45.

[2]叶琳芳.知识管理趋势下勘察设计行业的档案信息化建设[J].办公室业务,2016(14):82.

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篇9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文秘专业 档案管理课程 应用性

高职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旨在培养出具有大学知识,而又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人才,其知识的讲授是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档案管理是高职院校文秘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培养文秘人员的档案管理能力。笔者根据自己在档案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体会到档案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与从事文秘工作实际有很大的距离,教学效果不佳。那么,档案管理课程如何进行教学才能与高职院校文秘专业的培养目标相适应呢?

1 明确教学培养目标,培养专业文秘人才

档案管理是文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秘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业务能力,科学地管理好档案,用好档案,在需要时能够迅速查阅到任意一份归档文件,可以极大地提高文秘人员的工作效率。所以,文秘专业开设档案管理课程是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要、适应就业岗位需要的合格的文秘人才,而不是专门的档案人才。然而,当前很多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开设的档案管理课程与高校档案学专业开设的档案管理课程没有太大区别,没有体现出秘书专业特色,技术能力特点不突出,与文秘工作岗位实际需求的档案管理能力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我们必须首先结合文秘岗位工作实际,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教学目的和重点,研究秘书岗位所需要的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和特点,使文秘专业档案管理课程具有自己独立的特色体系,而非沿袭传统的培养档案专业人才的档案管理课程体系,应使文秘人员具备应有的档案管理知识理论和技能,具有较强的档案意识,在文件处理阶段有意识地、专业地进行前段控制,在文件归档阶段,具备立卷归档的基本技能,有能力把文秘工作中的文件和档案管理程序真正交融在一起,保证档案的质量,使文档工作流程科学化、合理化,使文档实体形成一体化、管理一体化、利用一体化,实现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的完美衔接,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2 与时俱进,更新教学内容,适应就业岗位需求

高职院校应选择符合当前职业教育和就业形势的新教材,近年来,虽然有一些针对职业院校文秘专业的档案管理教材出版,理论性和专业性降低了一些,也加入了技能训练环节,但基本仍是按照专业档案管理的环节编排,与文秘工作实际不符。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与时俱进,及时、大胆地更新教学内容,突出文秘工作岗位中档案管理的特点,贴近文秘工作实际,围绕职业能力、办公自动化、信息化等要求选择教学内容,减少与工作实际缺少联系的理论知识,跳过与高职学生专业培养无关的章节,增加具体实际应用操作内容。比如,目前文秘专业档案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主要针对党政机关,而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对象多是中小企事业单位,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就业岗位现状严重脱节,无法满足社会就业的需求,因此教学内容应着重基层企事业单位文秘人员文档管理的知识和技能,适当增加企业档案、人事档案、会计档案、工程档案、设备档案等管理知识,增强教学内容的适应性。又如当前信息化时代,办公自动化及网络化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已严重影响到文档管理的内容和方法,文件的形成、处理、归档、管理、利用等都发生了相应的巨大变化,而目前教材大多仍是针对传统办公环境的、纸质载体进行的,这就要求我们跟上时展的快速步伐,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增加档案管理现代化教学内容。

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篇10

【关键词】文书档案;管理工作;领导重视;现代化;素质

档案是由文件转化而来的,文件是档案的前身,档案是文件的归宿。档案是单位各项工作的真实记录,是各项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既能指导现实工作又能为查考历史提供重要的凭据。做好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是档案管理人员的基本责任。下面结合实际工作谈谈对做好文书档案工作的认识和体会。

一、领导重视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前提

(一)爱岗敬业,争取领导的重视。领导是否重视文档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文档人员工作的满意度。因此,要想使单位的文书档案工作有起色,首先要争取领导重视,文档工作人员还要注重完善自我,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忠实肯干,发挥主观能动性,干出业绩,干出水平,让领导满意,更好地为单位的发展服务。

(二)加强宣传,增强领导的档案意识。单位领导对文档工作不够重视,大多都是因为缺乏档案意识,认为文书和档案工作不是主要的部门,可有可无。这就需要文档人员经常向领导宣传文档工作。首先,要勤向领导汇报文书和档案工作情况,使领导受触动、受启发;其次,要努力做好档案服务工作,及时为领导提供上险恶机关和档案部门下发的相关文件材料,为领导提供档案利用信息,使领导逐渐认识到文书档案工作的重要性。

二、现代化管理是做好档案工作的途径

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文档管理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诸如文件和档案数量越来越多,给保管和提供利用带来困难。管理方法手段的落后直接影响了文件和档案质量等,只有实现文档管理现代化,才能有效地加以解决。

(一)掌握现代化管理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电子计算机技术在文档管理中的运用,使文件的形成、运行、积累、转换等各个环节与自动化办公相衔接,系统地完成文件的起草、修改、删减、检索、打印、登记、统计等工作,这种现代化管理技术,迫切需要文档管理工作者去掌握和运用。文档管理数字化、信息化是信息社会对文档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文档工作者的努力方向。所以,文档管理人员要结合本岗位工作,边学习边操作,在提高业务素质的同时,特别要注重计算机知识、信息技术的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综合型文档管理人才。

(二)利用现代化技术整理档案。纸质档案的整理工作繁琐,劳动强度大。而利用计算机整理文件,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人工立卷时,立卷人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文件进行分类,虽然都按照统一的标准,但因每个人的理解同,对同一个文件的分类不尽相同,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分类不准确的,影响案卷的质量,给今后的利用工作带来不便。而按照新的《归档文件整理规则》,不需要拟定案卷标题,以件为单位,不仅省时省力,而且利用计算机检索达到方便快捷,既降低了人为因素在文件归档工作中的影响,又可发挥计算机管理优势,提高了工作效率。真正达到了简化整理、深化检索的目的。

三、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是做好档案工作的保障

文书和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直接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为了使档案工作人员能够适应工作的需要,要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例行性,努力提高文档人中贩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由于文件及档案种类和载体的多样化,管理方法要不断更新,因此,对文档工作人员在业务知识、科学知识以及管理操作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原来那些传统的业务知识与工作方法,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所以,必须对文档人员进行在职教育培训,尽快培养一批既能掌握新技术,又能熟悉文档专业知识的人才。

(一)进一步提高文档管理人员对文档工作的认识。增强管理意识。文档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要求管理人员既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乐于奉献的工作精神,又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科技知识,尤其是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和先进的管理方法管理文档的基本技能。因此,文档管理工作人员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开拓视野、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才能做好新时期的文档管理工作。一是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档案法》、《档案人员职业道德》、《文书学》和国家有关文档工作规定,使文档案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搞好文档管理工作是自己应尽的法律责任和义务;二是把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归档、收集、整理、鉴定、统计和开发利用作为档案人员的职责范围,建立一个文档管理组织的领导体系,加强对文档工作的领导、检查和考核,不断提高文档管理工作水平。

(二)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长效培训机制。首先,要建立健全在职教育的长效管理制度,如省档案局及地市档案局举办的各类专业培训班;其次,要建立在职教育的约束和激励机制。约束和激励机制可以保全文档管理工作人员产生紧迫感和危机感,积极主动地参加在职教育,努力更新知识,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比如,将在职教育与文书档案人员专业技术职称评定挂钩,对不参加档案专业知识培训的取消聘任资格,对积极参加档案专业知识培训的给以奖励,增强参加在职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明确在职教育的原则,选择课程内容。相对于正规学校教育而言,在职教育具有更直接的目的性、现实性和时效性。在职教育应从实际出发,按岗位、分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进行。坚持“学用结合、按需施教、注重实效”的方针,切实遵守学有所用、用有所长的原则。第一,学习文档专业知识。为文档专业人员提供系统学习文档专业知识的新理论、新方法、新观念的机会,弥补一次性教育的不足;第二,相关学样知识。文书和档案工作融会了许多相关学科知识,如哲学、历史学、心理学、行为学、公共关系学等;在职教育应注重对相关科学知识的补充和更新;第三,现代科技知识。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是文档工作的特征之一,也是文档现代化管理的标志之一,文档工作者应加强对信息技术、计算机、科技软件等新技术的学习。

总之,要从多方面入手,做好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我们要努力奋进,不断改革,齐心合力地推进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社会需要。

参考文献:

[1]徐莉.浅谈文书档案的计算机管理[J].平顶山师专学报,2001,5.

[2]裴承志.奥多.办公自动化与文书档案管理[J].中国冶金教育,2002,2.

[3]杨勇,刘晶.关于文书档案一体化的若干认识[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