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管理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1:58:26

税务管理总结篇1

(一)、很抓基础信息建设,强化企业户籍管理。

XX年我们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新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以及国家税务总局颁布的《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的贯彻落实,根据市局对我们税收征管“六率”日常考核的总要求,我们结合自己所从事的税务企业户籍管理工作进行认真对照反思从而对企业户籍基础信息建设有了新的认识。我们根据国家税务总局颁布的《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的要求对税务登记证办理的核查工作进行了较大的改革。过去办理税务登记证之前必须进行实地核查,然后才能发证;今年改革之后,我们税务部门实行的是先发证后核查。这样虽然极大的方便了广大纳税人,但同时也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一些麻烦。有些企业从开办就不正规,他们给我们提供的联系的通讯方式是虚假的,提供的经营地址也是虚假的。对于这些极个别的“皮包公司”,我们在经过核实之后。及时给分局办税大厅进行反馈以便及时进行防范。同时针对我们以前实地核查工作中出现的一些不足和问题,及时对我们的实地核查工作进行了调整。从而增加了对其办理税务登记证所应提供的所有合法手续进行了全面核实。为下一个环节的工作和国家税收的安全打下了基础。由于种种我们税务部门自身的原因,许多企业的税务登记证都已经过期并且我们也没有进行税务登记证的年检工作。因此有不少企业的税务登记内容发生了变化而没有进行税务变更。由于此种现象比较普遍,因而对我们的企业户籍管理工作和市局的“六率”考核工作都有一定的影响。我们为了加强企业税收征管质量,不断提高我们的税收管理水平,我们印制了《税务登记信息核对表》并根据我们综合组的实际情况将路、段、户落实到具体的人从而保证了对各户税务登记信息内容的质量。分局的车辆紧张,我们就骑着自行车或者摩托车下户进行清理。我们在清理的过程中要求大家针对表上的内容逐项进行核对,表格采集回来之后我们又与ctais上的内容进行核对。对于税务登记内容已发生变化根据新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要求确需进行税务登记变更的及时与企业进行联系要求企业及时进行税务变更。由于工作的需要我们组的两个同志先后调整到了其他工作岗位上,又有两位同志充实到了我们组来。刘和平作为组里的老同志充分发挥了自己业务工作熟、企业情况通的优势,积极对新来的同志搞好传帮带。由于全组上下的共同努力,我们目前已完成了对191户企业的实地核查工作。圆满完成了迎接并接受市局征管“六率”考核检查。

(二)、深查细找,认真做好催报催缴工作。

我们今年在发扬过去搞好分局增值税、所得税未申报企业的催报催缴工作的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分局和科领导的新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过去我们在接到服务大厅转来的有关文书并通知到企业之后就认为自己已经完成了工作任务,对于那些虽然拿走了《限期改正通知书》文书但仍未进行改正的企业就不再过问了。今年我们组进行了跟踪服务,及时与这些企业进行联系直到他们完成了全部申报工作为止。对于那些迟迟未来、各种通讯方式都无法取得联系的企业我们开动脑筋、想办法利用一切线索进行查找。一次我们收到襄樊市定昌柳制品有限公司的《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后我们经多方联系都无法找到该企业,我们根据企业原登记经营地址即襄樊市春园路138号,由于目前我们这一区域的门牌号非常混乱,已十分不好找。我们先后到襄樊市高新区工商局等单位咨询都没有什么结果。我们又通过在春园路从事经营的企业进行了解,终于找到了现已被襄樊市德启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为商品房的襄樊市春园路138号。我们经与该公司的有关业务人员详细了解,知道襄樊市定昌柳制品有限公司在他们进行拆迁前就已经搬走。我们及时将这一情况向科领导进行了汇报。我们在接到分局办税大厅转来的襄樊市晟兴商贸有限公司的《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后,就立即利用一切通讯联系方式与该企业进行联系。在一切通讯联系方式均未奏效的情况下,我们先后五次到该企业所在的经营场所航天招待所四楼四四一号房进行查找,并且与该招待所的服务人员交谈了解。在确认该企业的确已失踪的情况下,我们及时向科领导进行了汇报。科领导十分重视并及时向分局领导进行了汇报。从而为及时消除隐患争取了时间。过去我们对未申报企业特别是所得税未申报企业只是进行文书送达,后来我们通过了解感到所得税未申报企业多数并不是有意而为之。其主要原因在于有不少新办企业对企业所得税的申报时间不清楚造成的,我们针对这种情况积极向这些企业进行宣传,从而保证了企业所得税的申报质量。

(三)、认真地开展了“一学三论”学习活动。

由于我们的基础工作做的细、做的扎实,在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等项工作中我们积累的资料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年初我们综合组根据分局总支和管理科党支部的统一安排,认真地开展了“一学三论”学习活动。在学习中我们管理科根据自身工作的特点将全科人员划分为了五个学习小组,为了使大家能够学习好,我们综合组多方为各学习小组收集学习资料。在学习中间我们积极推广同志们好的学习方法,归纳同志们的学习经验向分局汇报。我们一方面学习理论,另一方面结合我们身边的最典型的反面教材“我局干部任绍斌的犯罪事实”。真正使大家学的生动、透彻。我们积极参加了分局、科里组织的到六新生砖瓦厂现场接受教育的活动。通过学习我们组的干部的思想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志们变“让成为了我要干”。我们组的余福道同志虽然已年过五十但工作的热情和干劲一点不减当年。通过学习他的干劲更足了,无论是深入企业开展工作,还是在科里打扫卫生,处处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我组的陈建萍同志是一位工作经验十分丰富的女同志,她努力克服自己身体的多处疾病和不少的家庭负担在干好我们本组的业务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帮助其他组的同志搞好发票管理等项工作。我们组的刘和平同志在搞好自身的工作的同时充分利用自己对企业熟、业务强的优势积极协助其他组的同志搞好其他各项工作。李柯同志虽然是一位刚调入我们开发区国税分局的新同志对于组里所分配的对我们开发区辖区内的加油站的管理工作确十分认真,对于加油站的违归行为他能够进行大胆管理。夏日他和其他同志一道顶着烈日为二汽的加油站进行测试服务。

(四)、加强日常考核管理,全面服务中心工作。

日常的考核和管理是我们综合组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何使我们的日常考核不流于形势,真正起到全面服务我们管理科中心工作的目的。我们根据分局考核组的统一要求,将日常考核落实到每个组、每个站。我们为了进一步加强劳动纪律,定期不定期的对我们在分局上班的各组的同志们的劳动纪律进行了抽查。为了解决科里打扫卫生这一老大难问题,我们对各组实行了严格的每周卫生责任包保制度。在制度面前我们不徇私情、不掩盖问题。本年第三季度中的一周,虽然我们组也按时进行了卫生清扫,但由于进行的不彻底,因而被分局检查了出来。我们不护短,我们组的每个同志在季度考核中都进行了扣分。在每季度的考核工作中我们首先征求各组、各站的意见,积极向科领导反映,使考核工作真正起到了鼓励先进、警示后进的作用。对于工作取得成绩、考试成绩优秀为分局和管理科争得荣誉和成绩的同志我们积极向分局和科领导提出加分的建议。

(五)、积极努力进取,全面服务业务工作。

我们在搞好自身的业务和科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的同时,根据分局和管理科安排的每项中心工作进行突击。年初我们根据分局统一安排抽调得力人员参加了一年一度的XX年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根据工作的需要我们组的大部分人员参加了分局和科里组织的对商贸企业一般纳税人的检查。在检查过程中,我们有的同志带病坚持工作、有的努力克服自己的家庭困难积极开展工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组的刘和平同志,他与我科的流转税组的同志分为一组在长虹食品城进行此项检查。由于工作任务重、企业户数多,他们不顾炎热加班加点的进行工作。由于工作认真细致他们在各组中发现的问题最多,检查的户数也最多,从而受到了同志们的好评。自行申报本是每个纳税人应承担的义务,我们为了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更好的服务纳税人。我们和分局服务大厅的同志们一道在申报期内及时与企业进行联系,督促企业及时进行申报。为了搞好ctais数据清理工作,根据分局和科里的统一部署我们组全部同志都投入到此项工作中去。我们组的三名男同志分别负责近二百户企业的信息采集工作,陈建萍同志则和其他组的女同志们一道进行ctais数据的核对工作。我们在外面负责ctais信息采集工作的同志在分局车辆紧张的情况下,自己用自己的机动车辆,有些近的地方我们就步行。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们全组同志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分局和科里交给我们的工作任务。由于市局、分局的工作需要原来我们管理科在二汽开发区进行ctais数据采集工作的阎洪谦和徐能元两位同志因工作需要须前往宜城市进行检查。为了使ctais数据采集工作得以继续进行,科领导安排何廷强、刘和平两位同志到二汽开发区继续他们的工作。他们到二汽开发区后认真工作在三天内顺利完成了任务。

(六)、强化干部的业务学习,不断提高干部素质。

税务管理总结篇2

一、主要问题

调研专班对区直、镇办的税源普查情况进行了重点抽查,共抽查企业50家(其中:区直13家、城南20家、镇办17家,具体名单附后)。通过抽查以及在全区税源普查中发现,我区在税收征管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财务不规范。其主要表现为:有的企业没有会计;有的企业会计设置不规范;有的企业财务处理不规范。如中江石油机械有限公司至今无帐。在我们调查的50家企业中,只有三环海通汽车销售服务公司、湖北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和金鹏纺织三家财务较为规范外,其余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不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各项费用计提后不按政策执行,从而导致企业经营情况失真,税收流失等问题。如新宇纺织提取巨额职工福利费300万元长期放在应付款科目,既没有向职工发放应支付的100万元福利费,也没有向国库上缴应支付的社会保障费200万元,涉嫌偷逃企业所得税。如昊捷商贸有限公司在财务处理中将利润摊入装修、门面转让费、折旧等科目,加大经营成本,减少公司利润,从而逃避税收。大部分企业未分税种明细提取和缴纳税款,有的企业未设置应交税金帐,无法反应应交税金明细,有的企业用行政事业单位的科目记帐。

2、税务部门自查上报数据与重点抽查数据有较大差距。从抽查的50家企业汇总情况来看,税务部门自查上报的税源为*万元,而入户调查的税源为*元,两者相差*万元,重点抽查税源比税务部门上报税源增7.8%,其中以区直和*相差数据最大。区直13家企业税务部门自查上报税源为*万元,而入户调查的税源为*万元,两者相差*万元,重点抽查税源比税务部门自查上报税源增19.6%;*镇6家企业税务部门自查上报税源为267万元,而入户调查的税源为*万元,两者相差*万元,重点抽查税源比税务部门自查上报税源增*%。由此可看出,我区税收增长还很有潜力可挖。

3、企业纳税属地划分不明确。在这次重点抽查中,发现*三环海通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江汉佳业税务部门是作为区直企业上报的,而同时*镇、*镇也分别上报了这两个企业。通过调查,我们认为这两个企业纳税属地应分别为*镇、*镇。

4、乡镇税收征管工作有待加强。全区7个镇2个农场国税设征收处(6人,负责、*、*三地国税征收)、太湖征收处(10人,负责太湖、*两地国税征收)、城北征收处(37人,负责*、纪南、八岭三地国税征收)、城南征收处弥市征收站(7人,负责弥市国税征收)共4个征收机构;地税设纪南征收分局(8人,负责纪南、八岭两地地税征收)、*征收分局(6人,负责*、、*三地地税征收)、西城征收分局弥李征收处(7人,负责弥市、*、太湖三地地税征收)共三个征收机构(*征收工作由东城征收分局负责)。国税、地税平均一个征收机构负责2-3个乡镇的税收征管工作,2-3个人负责一个乡镇的税收征管工作。虽然乡镇税收征管人员人平征收税款较城区税收征管人员人平征收税款低,但因乡镇地域辽阔,税源小且税源比较分散,征收难度、征收工作量远比城区要大,我们认为有些地方的税收征管人员不足。由于乡镇税收征管人员的不足,从而导致了乡镇一方面不能完成上级年初下达的税收征管任务,而另一方面又同时存在大量税收流失的问题,这方面的问题,地税相对国税来说表现得更为突出。由于契税、耕地占用税从*由财政部门移交地税部门征收,导致有些乡镇的契税和耕地占用税的征收很不理想,如镇在将这两小税移交地税部门征收时有近10万元的税源,近两年来一直没有征收。与此同时,由于乡镇不能按时完成年初区下达的税收征收任务,从而又引发了税务部门一个不好的工作方法和习惯——调税,这一方面影响了区委区政府对各地的税收任务完成情况考核的公平性;另一方面也影响了每年各地税务收入完成数据的真实性,从而进一步影响了区委区政府在确定各地宏观税费的正确决策;第三也加大了调税完成任务乡镇的财政支出。

5、地税小额税种漏征漏管现象较为严重。从重点抽查反映的情况来看,地税小额税种漏征现象较为严重。从天发金达利房产公司提交的自查数据表明该企业未交纳土地增值税;荷花机床公司财务报表反映该企业城建税未按规定税率缴纳,没有缴纳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和房产税;汉科生物公司城建税、印花税未按规定税率缴纳,土地使用税、房产税未核查到实际面积。

6、定额征收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在定额征收管理方面主要存在定额标准过低的问题。如*镇两个砖瓦厂年利润在百万元以上,而每年的国税和地税合计定额只有1万元左右;*专卖店每月的营业税征收定额只有*元;*人家商贸公司每月的营业税征收定额只有1500元,且未核定是否交纳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锦绣园酒店每月的营业税征收定额只有3000元;青莲酒家每月的营业税征收定额只有*元,且未核定各分店的纳税情况,等等。

7、个体工商户起征点核定有待进一步规范。从这次普查和重点抽查中发现,个体工商税收起征点的核定主要存在达到起征点的工商户比例明显偏低以及不公平、不公开的问题。从这次普查的情况来看,全区在国税部门登记的个体工商户达到起征点的仅占12.1%,在地税部门登记的个体工商户达到起征点的占76%,国税的比例明显偏低。不公平的表现为标准不一,倚轻倚重。如*镇一大型超市在这次普查中发现其未达到起征点,而同在该镇的其它几个规模比其小的超市却都达到了起征点,明显存在核定标准不一,倚轻倚重问题。不公开主要反映为各地没有将辖区内所有个体工商户的纳税情况向广大人民群众公布,没有形成全社会监督办税的氛围。

二、对策建议

1、切实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一是要建立健全企业会计队伍,并做到持证上岗,并为每一个会计从业人员建立会计从业诚信档案,防止会计从业人员做假帐。二是要加大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财政、国税、地税部门联合举办企业负责人和会计从业人员培训班,宣传财税政策,加强财务会计业务学习,提高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素质。三是要加大《会计法》执法检查力度,及时查处企业违反《会计法》的行为。

2、切实加强税源信息管理。重点加强纳税人户籍信息、申报信息、财务信息、发票信息以及社会综合治税信息的管理。结合税务登记换证工作,规范设立、变更等各类登记信息采集,切实加强户源监控和户籍信息的动态管理。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切实加强财务会计数据信息采集。进一步搞好纳税申报的审核比对,特别是要注重加强货物运输业申报表与发票清单的审核比对。结合“发票有奖”活动,落实纳税人逐笔开具发票制度,尤其要重点整治餐饮、娱乐和其他服务业不开票、开假票、虚开票的问题,全面做到以票控税、验旧购新,抓好发票使用信息管理。同时,强化发票内部管理监督,研究制定相关措施,堵塞内部管理漏洞。与此同时,切实抓好国税、地税部门纳税信息资源共享工作,在抓好主体税种征收工作的同时,切实抓好附税的征收工作。

3、切实加强税负分析。国税、地税部门每季度要对重点税源企业的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税负进行分析,全年要进行包括整体税负、行业税负、税种税负和重点税源税负等的全面分析。在搞好全面分析的同时,要着力对税负明显偏低的地方、有疑点的企业和存在问题多的行业进行分析,最大限度地将税源转化成税收。

4、切实加强税务稽查。要把组织地方税收专项检查和查处大要案件作为稽查工作的中心任务,大力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对重点行业实施专项检查,对重点税源实施分级分类稽查,对重点区域实施专项整治,对涉税违法犯罪行为严厉查处。切实抓好国地税稽查协作机制,加强税警联合办案。与此同时,对本次税源普查发现的*年税收预测减幅较大的企业立即进行税务稽查。如天发金利达房地产公司预测税收减少120万元;新宇纺织公司预测税收减少74万元,同时提取*万元的巨额福利费;中江石油公司应建帐未建帐;*实业公司*两年预测纳税为负;菱角湖棉业公司*年应纳税额为-127万元,07年预测仅为3.6万元。

5、切实加强定额征收和起征点核定管理。定额征收原则上要实行微机定税,严格规范核定程序,严格实行听证会制度和定额公示制度。区国税、区地税部门要选定部分行业的定额参数,进行定额标准区间比较,以评价各征收单位定额核定的科学性、合理性。与此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减少定额征收的企业,逐步过渡到按企业实际纳税额和规定税率征收。在个体工商税起征点和小企业纳税人的核定上,必须做到标准统

一、应税额度核定准确以及公平、公正、公开,既不能征收过头税,也不能有税不征。

税务管理总结篇3

 (一)、很抓基础信息建设,强化企业户籍管理。

 二00五年我们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新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以及国家税务总局颁布的《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的贯彻落实,根据市局对我们税收征管“六率”日常考核的总要求,我们结合自己所从事的税务企业户籍管理工作进行认真对照反思从而对企业户籍基础信息建设有了新的认识。我们根据国家税务总局颁布的《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的要求对税务登记证办理的核查工作进行了较大的改革。过去办理税务登记证之前必须进行实地核查,然后才能发证;今年改革之后,我们税务部门实行的是先发证后核查。这样虽然极大的方便了广大纳税人,但同时也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一些麻烦。有些企业从开办就不正规,他们给我们提供的联系的通讯方式是虚假的,提供的经营地址也是虚假的。对于这些极个别的“皮包公司”,我们在经过核实之后。及时给分局办税大厅进行反馈以便及时进行防范。同时针对我们以前实地核查工作中出现的一些不足和问题,及时对我们的实地核查工作进行了调整。从而增加了对其办理税务登记证所应提供的所有合法手续进行了全面核实。为下一个环节的工作和国家税收的安全打下了基矗由于种种我们税务部门自身的原因,许多企业的税务登记证都已经过期并且我们也没有进行税务登记证的年检工作。因此有不少企业的税务登记内容发生了变化而没有进行税务变更。由于此种现象比较普遍,因而对我们的企业户籍管理工作和市局的“六率”考核工作都有一定的影响。我们为了加强企业税收征管质量,不断提高我们的税收管理水平,我们印制了《税务登记信息核对表》并根据我们综合组的实际情况将路、段、户落实到具体的人从而保证了对各户税务登记信息内容的质量。分局的车辆紧张,我们就骑着自行车或者摩托车下户进行清理。我们在清理的过程中要求大家针对表上的内容逐项进行核对,表格采集回来之后我们又与CtaiS上的内容进行核对。对于税务登记内容已发生变化根据新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要求确需进行税务登记变更的及时与企业进行联系要求企业及时进行税务变更。由于工作的需要我们组的两个同志先后调整到了其他工作岗位上,又有两位同志充实到了我们组来。刘和平作为组里的老同志充分发挥了自己业务工作熟、企业情况通的优势,积极对新来的同志搞好传帮带。由于全组上下的共同努力,我们目前已完成了对191户企业的实地核查工作。圆满完成了迎接并接受市局征管“六率”考核检查。

 (二)、深查细找,认真做好催报催缴工作。

 我们今年在发扬过去搞好分局增值税、所得税未申报企业的催报催缴工作的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分局和科领导的新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过去我们在接到服务大厅转来的有关文书并通知到企业之后就认为自己已经完成了工作任务,对于那些虽然拿走了《限期改正通知书》文书但仍未进行改正的企业就不再过问了。今年我们组进行了跟踪服务,及时与这些企业进行联系直到他们完成了全部申报工作为止。对于那些迟迟未来、各种通讯方式都无法取得联系的企业我们开动脑筋、想办法利用一切线索进行查找。一次我们收到襄樊市定昌柳制品有限公司的《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后我们经多方联系都无法找到该企业,我们根据企业原登记经营地址即襄樊市春园路138号,由于目前我们这一区域的门牌号非常混乱,已十分不好找。我们先后到襄樊市高新区工商局等单位咨询都没有什么结果。我们又通过在春园路从事经营的企业进行了解,终于找到了现已被襄樊市德启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为商品房的襄樊市春园路138号。我们经与该公司的有关业务人员详细了解,知道襄樊市定昌柳制品有限公司在他们进行拆迁前就已经搬走。我们及时将这一情况向科领导进行了汇报。我们在接到分局办税大厅转来的襄樊市晟兴商贸有限公司的《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后,就立即利用一切通讯联系方式与该企业进行联系。在一切通讯联系方式均未奏效的情况下,我们先后五次到该企业所在的经营场所航天招待所四楼四四一号房进行查找,并且与该招待所的服务人员交谈了解。在确认该企业的确已失踪的情况下,我们及时向科领导进行了汇报。科领导十分重视并及时向分局领导进行了汇报。从而为及时消除隐患争取了时间。过去我们对未申报企业

共3页,当前第1页1特别是所得税未申报企业只是进行文书送达,后来我们通过了解感到所得税未申报企业多数并不是有意而为之。其主要原因在于有不少新办企业对企业所得税的申报时间不清楚造成的,我们针对这种情况积极向这些企业进行宣传,从而保证了企业所得税的申报质量。由于我们的基础工作做的细、做的扎实,在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等项工作中我们积累的资料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三)、认真搞好“一学三论”,全面提高干部的思想觉悟。

 年初我们综合组根据分局总支和管理科党支部的统一安排,认真地开展了“一学三论”学习活动。在学习中我们管理科根据自身工作的特点将全科人员划分为了五个学习小组,为了使大家能够学习好,我们综合组多方为各学习小组收集学习资料。在学习中间我们积极推广同志们好的学习方法,归纳同志们的学习经验向分局汇报。我们一方面学习理论,另一方面结合我们身边的最典型的反面教材“我局干部任绍斌的犯罪事实”。真正使大家学的生动、透彻。我们积极参加了分局、科里组织的到六新生砖瓦厂现场接受教育的活动。通过学习我们组的干部的思想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志们变“让我干成为了我要干”。我们组的余福道同志wenmi.net虽然已年过五十但工作的热情和干劲一点不减当年。通过学习他的干劲更足了,无论是深入企业开展工作,还是在科里打扫卫生,处处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我组的陈建萍同志是一位工作经验十分丰富的女同志,她努力克服自己身体的多处疾病和不少的家庭负担在干好我们本组的业务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帮助其他组的同志搞好发票管理等项工作。我们组的刘和平同志在搞好自身的工作的同时充分利用自己对企业熟、业务强的优势积极协助其他组的同志搞好其他各项工作。李柯同志虽然是一位刚调入我们开发区国税分局的新同志对于组里所分配的对我们开发区辖区内的加油站的管理工作确十分认真,对于加油站的违归行为他能够进行大胆管理。夏日他和其他同志一道顶着烈日为二汽的加油站进行测试服务。

 (四)、加强日常考核管理,全面服务中心工作。

 日常的考核和管理是我们综合组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何使我们的日常考核不流于形势,真正起到全面服务我们管理科中心工作的目的。我们根据分局考核组的统一要求,将日常考核落实到每个组、每个站。我们为了进一步加强劳动纪律,定期不定期的对我们在分局上班的各组的同志们的劳动纪律进行了抽查。为了解决科里打扫卫生这一老大难问题,我们对各组实行了严格的每周卫生责任包保制度。在制度面前我们不徇私情、不掩盖问题。本年第三季度中的一周,虽然我们组也按时进行了卫生清扫,但由于进行的不彻底,因而被分局检查了出来。我们不护短,我们组的每个同志在季度考核中都进行了扣分。在每季度的考核工作中我们首先征求各组、各站的意见,积极向科领导反映,使考核工作真正起到了鼓励先进、警示后进的作用。对于工作取得成绩、考试成绩优秀为分局和管理科争得荣誉和成绩的同志我们积极向分局和科领导提出加分的建议。

 (五)、积极努力进取,全面服务业务工作。

 我们在搞好自身的业务和科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的同时,根据分局和管理科安排的每项中心工作进行突击。年初我们根据分局统一安排抽调得力人员参加了一年一度的二00三年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根据工作的需要我们组的大部分人员参加了分局和科里组织的对商贸企业一般纳税人的检查。在检查过程中,我们有的同志带病坚持工作、有的努力克服自己的家庭困难积极开展工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组的刘和平同志,他与我科的流转税组的同志分为一组在长虹食品城进行此项检查。由于工作任务重、企业户数多,他们不顾炎热加班加点的进行工作。由于工作认真细致他们在各组中发现的问题最多,检查的户数也最多,从而受到了同志们的好评。自行申报本是每个纳税人应承担的义务,我们为了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更好的服务纳税人。我们和分局服务大厅的同志们一道在申报期内及时与企业进行联系,督促企业及时进行申报。为了搞好CtaiS数据清理工作,根据分局和科里的统一部署我们组全部同志都投入到此项工作中去。我们组的三名男同志分别负责近二百户企业的信息采集工作,陈建萍同志则和其他组的女同志们一道进行CtaiS数据的核对工作。我们在外面负责CtaiS信息采集工作的同志在分局车辆紧张的情况下,自己用自己的机动车辆,有些近的地方我们就步行。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们全组同志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分局和科里交给我们的工作任务。由于市局、分局的工作需要原来我们管理科在二汽开发区进行CtaiS数据采集工作的阎洪谦和徐能元两位同志因工作需要须前往宜城市进行检查。为了使CtaiS数据采集工作得以继续进行,科领导安排何廷强、刘和平两位同志到二汽开发区继续他们的工作。他们到二汽开发区后认真工作在三天内

共3页,当前第2页2顺利完成了任务。

 (六)、强化干部的业务学习,不断提高干部素质。

税务管理总结篇4

一、健全工作责任体系,推进综治责任落实

(一)落实领导责任。县局把综治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保障。坚持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层层签订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分解量化领导班子、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班子成员的责任,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健全完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落实体系。

(二)健全长效机制。县局从组织领导保证、管理职责分工、应急反应预案、科技信息手段、安全投入保障、责任追究和教育培训等方面,建立健全综治工作长效机制,不断创新工作方法,认真研究本单位影响稳定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苗头,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及早消除各种不安定隐患,确保了单位未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事件。

(三)改进考核办法。完善综治工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改进考评方式,强化结果考评,使综治考评工作更切合实际、更具有公信力、更具有科学性。县局班子成员综治责任明确;每半年进行一次述职报告,并建立政绩档案。将综治工作实绩作为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与业绩评定、奖惩等挂钩,对综治工作成绩突出的部门和个人予以表彰,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全年全局未发生重大问题。

二、持续深化平安建设,抓好单位内部防范

(四)深化平安国税建设。以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为目标,深入开展平安单位、平安小区、平安家庭等创建活动,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制定平安创建规划,落实创建责任和目标任务,不断提高创建水平,确保内部和谐稳定。

(五)着力推进法治建设。按照建设法治型、服务型政府要求,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能力,规范税收行政决策和税收行政行为。不断改进执法方式,预防和化解涉税矛盾纠纷,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坚决打击各种偷税、骗税、抗税等违法犯罪活动。精心组织六五普法宣传,采取日常宣传和集中宣传相结合的办法,深入群众广泛宣传,形成全社会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法治理念。

(六)加强安全管理。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以安全问题无小事为原则,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安全隐患和矛盾纠纷排查活动,重点检查了华考范文办公场所、公车使用、食堂卫生等,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进一步落实了人防、物防、重点要害部位技防措施,全天聘用值班员专职负责县局安全保卫工作,确保24小时不断人,加强了办公楼院的物防、技防措施,加强了财务、档案、重要物品存放场所等重点要害部位的安全工作,未发生可防性刑事案件。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定期接访制度、挂点联系制度和包案制度,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

(七)加强舆情管理。建立网络舆情收集、研判、反馈及应急处置联动机制,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切实做到网上热点问题第一时间回应,网上不实信息第一时间澄清,网上有害信息第一时间消除,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舆论环境。充分发挥网络评论员作用,对涉及国税工作的网络负面信息传播等问题,及时跟进做好正面引导工作,占领舆论宣传主阵地。

三、预防化解矛盾纠纷,保持系统和谐稳定

(八)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县局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作为一项重点基础性工作,严格执行《江西省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规程》,建立健全基层常态化排查调处工作机制,落实经常排查、集中调解工作措施,使矛盾纠纷在萌芽状态得到妥善化解。加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机制,切实做到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

(九)抓好重点排查整治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税务总局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结合本单位实际,对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和突出问题进行全面、深入地摸底排查,及早消除各种不安定隐患。严格落实一岗双责的维稳工作责任制,对排查出的突出问题和矛盾纠纷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进行集中交办化解,确保问题不上交,矛盾不激发,上访不越级。

(十)落实重大事件报告制度。严格执行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制度,对群体性上访、重大安全事故、自然灾害、重大暴力抗税案件、重大偷逃骗税案件、重大盗窃案件等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在及时妥善处置的同时,于2小时内报告市局。对突发重大涉税舆情,及时报告市局。

四、加强综治队伍建设,夯实综治基层基础

(十一)提升综治业务水平。进一步整合单位内部的综治干部力量,建立健全单位内部综治组织,确保综治工作有人抓,能落实。大力推进基层综治工作、综治台帐等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全局综治安全工作管理水平。

税务管理总结篇5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业务素质。

企业服务中心是园区对外的窗口,作为服务中心的分管领导,我从严要求自身素质的提高,认真学习系列讲话精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以及党的会议精神,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熟悉各项程序工作流程,使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并自觉地落实到各项工作的细节之中,踏踏实实工作,为做好园区的各项服务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二、立足本职,抓好分管,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1.各项经济指标任务完成。预计全年实现产值130亿元,同比增长15.1%。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2%,同比增长2.1%,比目标任务14.1%增加0.2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8%。预计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亿元,预计全年完成税收9000万元,同比增长12.5%。

2.大力推进招商工作。三季度已完成市外到位资金42万元(其中:市外固定资产投资17.4万元;省外资金到位24.6万元),占全年目标任务40亿元的105%;预计全年完成市外到位资金47万元。预计全年完成新签约宏泰锅炉、盛泰元环保、 银欧女鞋、科迪锻业等项目10个,完成年目标任务的111%。新开工项目8个,新竣工投产6个,包装重大项目9个。

3.创新创建工作顺利完成。今年3月省政府正式认定沿滩工业园区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11月,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成功通过省科技厅备案。今年园区新引入孵化企业33户,正在全力创建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园。

4、密切联系服务企业。根据区委联系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的部署,印发了《党员干部联系企业和重大项目工作实施方案》,每个月至少一次及以上全覆盖的企业走访调研,及时收集解决企业问题,采纳建议,帮助企业克服生产经营困难。组织了园区企业用工专场招聘会1场、银企对接会1次,解决企业问题100余个。

三、自觉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一切按制度和规定办事,不利用职权为个人谋取利益。加强党性、党风、党纪学习,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管好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和亲属,不谋私利,不徇私情,不搞特权,没有接受过企业主一顿吃请,没有收受过企业主一分礼物。平时注重深入基层,自觉深入企业走访开展调查研究,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坚持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坚持向群众学习,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廉政勤政的工作作风。

税务管理总结篇6

论文摘要:税收管理员制度施行以来,税收管理员在税源管理和纳税服务工作中的作用得以强化,有力地推进了依法治税工作,税收征管的质量、效率、税源控管力度得到进一步提升。然而,在税收管理员制度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现行税收管理员制度还存在分类不够细化、管理幅度过大、缺乏奖优惩劣机制等问题。本文结合对吉林省国税局税收管理员制度执行的实证分析,就进一步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的构想和手段做了一些有益的思考。

税收管理员是指税务机关从事税源管理和纳税服务的税收行政执法人员。为推进依法治税,切实加强对税源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自国家税务总局2005年起实施税收管理员制度以来,税收管理员在税收管理中的作用得到了强化,“淡化责任,疏于管理”的现象得到有效缓解,税收征管的质量、效率、税源控管力度得到进一步提升。在税收管理员制度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由于经营形式的多元化、税源管理日趋复杂,以及受传统管理理念、税收管理员素质、行政管理体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现行税收管理员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更好地适应当前税收征管工作,笔者结合对吉林省国税局2008年度税收征管审计调查的有关情况,就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完善提出一些想法。

一、现行税收管理员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税收管理员日常事务性工作较为繁杂

在基层税务部门,税收管理员的日常工作包括了户籍管理、催报催缴、欠税管理、纳税评估、税法宣传、发票管理、金税专票协查、税控装置管理、信息采集等内容,几乎覆盖了除受理纳税申报、税款征收、违章处罚、减免税和税务稽查以外的面向纳税人的所有涉税事宜。日常事务性工作的增加,使税收管理员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造成税源管理的重点不突出,税收管理员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调动,影响了税源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以吉林省国税局为例,该局虽然制定了《税收管理员工作制度》,但由于工作绩效考核尚缺乏客观的评价标准,基层税务人员“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仍未得到根本转变。

(二)结合税源特点实施分类管理不够深入

在税源管理工作中,基层税务部门的分类管理不够细化,没有很好地结合辖区纳税户生产经营规模、性质、行业、经营特点、企业存续时间和纳税信用等级等要素以及不同行业和类别企业的特点,实施科学合理的分类管理,部分税收管理员的经验特长、专业特长没有得到有效发挥。特别是对那些经营规模较大、会计核算复杂、利润形成隐蔽以及纳税信用等级较低的企业,实施专业化、有针对性的重点管理做得还不到位。

(三)管理幅度过大,征税成本过高

目前,在税源管理一线执法的税务人员较少,实施税收管理员制度必然导致管理幅度过大。如长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国税局的总纳税人有2800多户,但税收管理员仅30多人,平均每人分管近100户,若要管好,难度显而易见。从征税成本看,目前,我国的征税成本几乎是美国的l0倍。要实现精细化管理,则需要增加税收管理员的数量,从而增加管理成本,而这显然与国家实现征管目标的前提相悖。

(四)保姆式管理并未废除,激励机制尚未建立

税收管理员担负着对纳税企业进行日常的纳税管理、催报催缴、纳税辅导等多项职责,并且还要对所管理的事及管户负全责。一方面,这种管理方式与专管员制度下的保姆式管理没有大的差别;另一方面,现行税收管理员制度下,没有设立相应的奖优惩劣机制,使税收管理员制度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五)税收管理员与税务机关的法律责任风险加大

税收管理员每完成一项工作都要给相关职能部门和纳税人出具税务文书。这种税务文书导致税收管理员要承担纳税人管理方面的责任。假如纳税人在其财务、纳税等方面采用欺骗、隐瞒等手段,那么税收管理员出具的文书则存在不真实等问题,税收管理员就有可能承担连带责任,税务机关也可能会有连带责任。仔细分析,问题的症结在于税收管理员制度还是建立在对企业直接“管”的基础上。

二、进一步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的构想

(一)完善税收管理员的概念

税收管理员应扩大概念的外延和内涵,外延方面不仅仅基层税务部门的税务人员是管理工作员,每一层级的税务人员都是税收管理员;内涵方面不仅是管理,而应该是管理与服务并重,这里的服务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服务,而是要让纳税人遵从税收法规的服务。按照税收风险理念,作为一名税务人员,每个人都有采集纳税人涉税信息的职责,真正形成税收管理团队去应对纳税人群体;让一些管理能力强的税务人员去处理复杂税收事项,将无差别的对纳税人平均管理转变为有针对性地加强对特定的纳税人管理。

(二)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的总体思路和总体目标

明确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的总体思路:在全员管理的框架下分工协作、相互监督,依托税收基层管理平台实行层级和岗位之间的考核评价体系、管事和管户相结合的执法与服务并行,形成“全员管理、专业评估、重点稽查”的税收风险管理团队。税收管理员从层级上应分为总局、省、市、县、基层五级;从每个层级的岗位分工上应细化为:风险采集、纳税服务、税源调查、综合管理、稽查监督等岗位。

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的总体目标是要建立一种日常管理和专项评估相结合、分户管理和综合管理相结合、全程管户和环节管事相结合的系统管理模式。也就是要推行适度的专业化管理,合理分解税收管理员的管理事项,将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政策执行情况的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收风险识别以及一些重点涉税事项的调查等交由专职管事人员负责。同时,专职管事人员要将在分析、评估、重点涉税事项调查中获取的信息及时反馈给税收管理员,由税收管理员进行跟踪监控;税收管理员也要结合日常管理,将发现的疑点及时交给专职管事人员作为分析的依据。

(三)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原则

推进税收管理员制度落实和完善工作,应遵循管户与管事、管理与服务、属地与专业、集体履职与个人分工相结合的原则。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将税收管理权分成若干个环节,分解到不同的岗位,通过流程控制,建立起各个征管业务岗位之间相互衔接和相互监督的征管工作机制,其核心为权力的分解、过程的控制和岗位的制约。分解权力并不等同于弱化责任,要坚持强化税收管理员的管户和管事的责任,明晰哪些事情是以管户的形式出现的,哪些是以管事的形式出现的,通过强化责任,促进征管质量的提高和税源管理能力、遵从服务能力的提高。

由于税收管理员是税收征管的重要抓手和载体,人数众多,并且有相关的管户责任,必然会带来“管户责任”的执法风险。而一些行政执法的监督部门在监督税收行政执法过程中,也以此为依据,追究税收管理员的行政执法责任,这在基层实际工作过程中也屡次出现。因此,在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过程中,要坚持规避风险的原则,对税收管理员的工作事项进行梳理,减少不必要的签字等执法风险的事项,同时在管户上采取集体履职和个人分工相结合等方式,弱化个人管户的概念,在管事上采取交叉执法等方式规避税收执法风险。

三、进一步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的手段

(一)合理划分税收管理员的基本工作职责

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要合理划分管户制税收管理员与管事税收管理员的工作职责,明确各自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要求。管户税收管理员是指以特定纳税人为管理对象,以特定纳税人的日常涉税事项管理、纳税服务为主要职责的税收管理员。管事税收管理员是指以不特定纳税人的重点事项和一次性(或偶发性)重要涉税事项管理、纳税服务为主要职责的税收管理员。具体可以有以下几种分类方式:

1.按事项分类。管户制,指税收管理员以划定的特定纳税户为管辖对象,以特定纳税人的税源管理、纳税服务等为主要职责。管事制,指税收管理员不以特定的纳税户为具体管辖对象,而是以不特定纳税人的特定涉税事项作为税收执法和纳税服务的主要职责。管事与管户结合制,指纳税人税收执法和纳税服务中的日常涉税事项由管户的税收管理员承担,纳税人的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纳税评估等专业涉税事项由管事的税收管理员承担。

2.按级别分类。国家税务总局级税收管理员负责特大型企业、企业集团的税源监控及特定事项的税收风险应对;省级税收管理员负责省级大型企业、企业集团的税源监控及特定事项的税收风险应对;市级税收管理员负责市区重点税源、五级风险企业的税源监控及特定事项的税收风险应对;县级税收管理员负责全县重点税源、五级风险企业的税源监控及特定事项的税收风险应对;基层税收管理员负责规定区域内的税源监控及一般事项的税收风险应对。

3.按岗位分类。风险采集岗,负责日常管理和接收的各种信息,在发现纳税人有涉及税收风险的可能而计算机又不能自动提取该风险信息的情况下,进行手工录入异常信息的内容并提交给纳税人所在税务机关综合管理岗审核。风险采集为全员采集,对一些特殊任务的风险采集由特定人员采集。纳税服务岗,负责向纳税人进行税收政策解读及纳税人到税务机关申请办理的各种涉税事项,除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税务总局规范性文件另有明确规定外,统一由办税服务厅受理、办理、传递与反馈。税源调查岗,负责辖区内纳税人的基础信息的核实、优惠、认定信息的核查、一般涉税风险的识别与应对、税收政策和宣传解读。综合管理岗,负责特定纳税人、特定事项的涉税风险的识别与应对,监控和缩小纳税人纳税遵从偏离度。稽查监督岗,负责追补没有遵从税收法规的纳税人的应纳税款,提出税收管理建议,并对上一环节的税收管理人员从管理能力、廉洁自律方面实施监督。

(二)合理优化税收管理员人力资源配备

税收管理员可按“税收风险分析、专业纳税评估、大企业的风险监控应对、中小企业的行业性风险监控”等类型配置,也可按行业、产业类型、规模配置,还可聘请“院校管理学者、行业管理大师、标准认证专家”或其他有效方式成立管理员专业管理团队。从事税务工作的人员结构应为:行政机关20%左右,税收服务厅15%左右,税收管理员65%左右,其中,调查核查人员为30%,纳税评估人员为20%,税收稽查人员为15%。

(三)逐步建立以流程管理制度为主线的考核机制

税务管理总结篇7

一、汇算清缴工作内容

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非居民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应首先按照《办法》的规定,自行调整、计算本纳税年度的实际应纳税所得额、实际应纳所得税额,自核本纳税年度应补(退)所得税税款并缴纳应补税款;二是主管税务机关对企业报送的申报表及其他有关资料进行审核,下发汇缴事项通知书,办理年度所得税多退少补工作,并进行资料汇总、情况分析和工作总结。

二、汇算清缴工作程序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分为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各阶段工作的主要内容及时间要求安排如下:

(一)准备阶段。主管税务机关应在年度终了之日起三个月内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宣传辅导。以公告或其他方式向企业明确汇算清缴范围、时间要求、应报送的资料及其他应注意事项。必要时,应组织企业办税人员进行培训、辅导相关的税收政策和办税程序及手续。

2.明确职责。汇算清缴工作应有领导负责,由具体负责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日常管理的部门组织实施,由各相关职能部门协同配合共同完成。必要时,应组织对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

3.建立台账。建立日常管理台账,主要记载企业预缴税款、享受税收优惠、弥补亏损等事项,以便在汇算清激工作中进行核对。

4.备办文书。向上级税务机关领取或按照规定的式样印制汇算清缴有关的表、证、单、书。

(二)实施阶段。主管税务机关应在年度终了之日起五个月内完成企业年度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及有关资料的受理、审核以及办理处罚、税款的补(退)手续。

1.资料受理。主管税务机关接到企业的年度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和有关资料后,应检查企业报送的资料是否齐全,如发现企业未按规定报齐有关附表、文件等资料,应责令限期补齐;对填报项目不完整的,应退回企业并责令限期补正。

2.资料审核。对企业报送的有关资料,主管税务机关应就以下几个方面内容进行审核:

(1)企业年度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与年度财务会计报告的数字是否一致,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对应,计算是否正确。

(2)企业是否按规定结转或弥补以前年度亏损额。

(3)企业是否符合税收减免条件。

(4)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机构、场所,选择由其主要机构、场所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的,是否经税务机关审核批准,以及各机构、场所账表所记载涉及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各项数据是否准确。

(5)企业有来源于中国境外的应纳税所得额的,境外所得应补企业所得税额是否正确。

(6)企业已预缴税款填写是否正确。

3.结清税款。主管税务机关应结合季度所得税申报表及日管情况,对企业报送的年度申报表及其附表和其他有关资料进行初步审核,在5月31日前,对应补缴所得税、应办理退税的企业发送《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涉税事宜通知书》,并办理税款多退少补事宜。

4.实施处罚。主管税务机关对企业未按《办法》规定办理年度所得税申报,应按照规定实施处罚;必要时发送《非居民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款核定通知书》,核定企业年度应纳税额,责令其缴纳。

5.汇总申报协调。

(1)汇缴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在接受企业年度所得税汇总申报后,应于5月31日前为企业出具《非居民企业汇总申报所得税证明》。

(2)汇缴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对企业的汇总申报资料进行审核时,对其他机构的情况有疑问需要进一步审核的,可以向其他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发送《非居民企业汇总申报纳税事项协查函》(见附件1),其他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应负责就协查事项进行调查核实,并将结果函复汇缴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

(3)其他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在日常管理或税务检查中,发现其他机构有少计收入或多列成本费用等所得税的问题,应将有关情况及时向汇缴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发送《非居民企业汇总申报纳税事项处理联络函》(见附件2)。

(4)其他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按照《办法》规定对其他机构就地征收税款或调整亏损额的,应及时将征收税款及应纳税所得额调整额以《非居民企业汇总申报纳税事项处理联络函》通知汇缴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汇缴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应对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及应纳税总额作相应调整,并在应补(退)税额中减除已在其他机构所在地缴纳的税款。

(三)总结阶段。各地税务机关应在7月15日前完成汇算清缴工作的资料归档、数据统计、汇总以及总结等工作,并于7月31日前向税务总局报送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总结及有关报表。工作总结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1.基本情况及相关分析。

(1)基本情况。主要包括企业税务登记户数、应参加汇算清缴企业户数、实际参加汇算清缴企业户数、未参加汇算清缴企业户数及其原因、据实申报企业户数、核定征收企业户数;据实申报企业的盈利户数、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应纳税所得额、应纳所得税额、减免所得税额、实际缴纳所得税额、亏损户数、亏损企业营业收入、亏损金额等内容;核定征收企业中换算的收入总额、应纳税所得额、应纳所得税额、减免所得税额、实际缴纳所得税额。

(2)主要指标分析和说明。主要分析汇算清缴面、所得税预缴率、税收负担率、企业亏损面等指标。

(3)据实申报企业盈亏情况分析。根据盈利企业户数、实际参加汇缴户数分析盈利面变化情况;分析盈利和亏损企业的营业收入、成本、费用、未弥补亏损前利润总额、亏损总额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及原因等。

(4)纳税情况分析。包括预缴率变化,所得税预缴、补税和退税等情况。

2.企业自行申报情况。主要包括申报表及其附表的填写和报送,自行调整的企业户数、主要项目和金额等情况。

3.税务机关依法调整情况。主要包括税务机关依法调整的户数、主要项目、金额,同时应分别说明调增(减)应纳税所得额及应纳所得税额、亏损总额的户数、金额等情况。

4.主要做法。包括汇算清缴工作的组织安排和落实情况,对税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及对企业的前期宣传、培训、辅导情况,对申报表的审核情况以及汇算清缴工作的检查考核评比等情况。

税务管理总结篇8

关键词:税务系统;内控机制;反腐倡廉

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肖捷同志在2010年全国税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2010年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突出重点,完善内控机制”。要“把完善内控机制作为惩防体系建设和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重要载体,全面推进。”如何建立和完善税务系统内控机制是摆在我们各级税务机关面前的一项全新的重要工作。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应当对其理论渊源、制度结构内容和构建方式等问题在理论上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税务系统的工作实际,提出具有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一、税务系统内控机制理论渊源

税务系统内控机制是国家税务总局在建立健全税务系统惩治和预防****体系的过程中,认真总结多年来税务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税务系统的工作特点,“将内部控制理论引入税务系统反腐倡廉建设”而创造的一个全新的专有名词,是税务系统各级工作人员对税务行政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运行中的执法风险和廉政风险自我发现、自我防范、自我控制的一系列制度、方法、措施的总称,是税务系统反腐倡廉工作理论创新的一个标志:也是税务系统在新形势下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具体方向和思路。

1 税务系统内控机制理论是对党中央关于预防行政****理论的继承、创新和具体应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几代领导人都对如何在新形势下开展反腐倡廉工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提出了一系列理论观点,以指导我们的工作实践。我们党对反腐倡廉战略方针的调整和一系列重大决策的部署和实施,表明党中央对预防****的理论认识越来越深刻,对反****的实际工作越来越重视,对反腐倡廉建设的工作思路越来越清晰,对惩治和预防****体系建设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越来越明确。当前,国家税务总局在认真总结系统内多年来反腐倡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部门的工作特点,将在企业界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理论,作为一种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引入到税务系统的反****倡廉工作之中,形成系统的具有部门特色的反腐倡廉工作思路和方法。应当说,这是我们党关于反腐倡廉理论与税务部门的实际工作相结合的产物,是对反腐倡廉理论的继承应用和发展创新。

2 税务系统内控机制理论,是对税务系统多年来反腐倡廉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多年来,全国各级税务机关在反腐倡廉工作中注意与税收业务相结合,积极探索,创造了一系列与税收工作相匹配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并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为了加强对税务干部行使行政权力时的监督制约,有效预防****行为的发生,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全国各级税务机关就改“一人进厂,各税统管”,为“征、管”两分离或“征、管、查”三分离的税收征管新模式,随着形势的发展又经历了以“纳税申报、税务、税务稽查”三位一体的征管模式和“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为标志的税收征管模式。在注重对税务行政执法权监督制约的同时,国家税务总局在90年代中期又提出要加强对于部人事管理、大宗物品采购等税务行政管理权进行监督制约,形成了有税务部门特色的“两权监督”理论,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全国各级税务机关按照国务院“建立法制国家、推进依法行政”的总体战略,结合税务工作的特点,建立并实施了以细化税收执法岗责体系,统一规范税收执法行为,明确执法责任为特点的税务行政执法责任制和税务行政执法过错追究制度体系,强化了对税务干部在行使权力过程中的责任意识和对违法、违纪、执法过错行为责任追究的力度。在此过程中,一些税务机关还积极学习、借鉴现代行政管理理论,将流程再造理论、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等理论和方法引入到税收管理之中,通过对税收征管流程的再造,强化各环节的监督制约,使目标管理落实到每一个具体岗位和环节,进而达到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的目的。税务机关的这些探索和实践,为建立行为规范、权责明确、运转流畅的内部控制积累了实践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税务系统内控机制理论是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在税收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和进一步拓展。内部控制理论近年来发展迅速,在实践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及时发现和防范风险、制止营私舞弊和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保证管理权力的顺

畅运行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内部控制理论的目标、理论方法、技术措施等方面与税务机关加强内部管理的工作机理是一致的,与税务机关依法治税和反廉倡廉的目标要求是一致的。因此,税务系统内控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应当认真研究、学习和借鉴内控理论的观点和方法,将内控理论中的风险防范和控制的一系列具体方法应用到税务行政管理工作中,并结合税务部门的工作特点,不断加以丰富和完善。

二、构建税务系统内控机制框架结构的具体思路

国家税务总局肖捷局长指出:“要把内控机制建设作为税收体制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结合税制、征管、内部行政管理等改革,积极完善内部岗责体系,优化流程,健全制度,强化监督,形成权力层层分解、工作环环相扣、相互联系制约的科学严密的管理链条,从源头和机制上防范****风险。”这无疑为各级税务机关建立和完善税务系统内控机制指明了方向。

结合当前税务系统的工作实际和对内控理论的研究、学习和借鉴,当前税务系统内控机制建立和完善的基本思路应当是:坚持依法治税和反腐倡廉的基本原则,以建立健全税务系统惩治和预防****体系为目标;在各级税务机关党组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纪检监察、督察内审、巡视、法制等监督部门的组织作用,各有关业务部门积极参与,充分发挥整体合力;根据现有的机构设置和税收征管模式,以建立健全税务机关岗责体系为基础,明确各个工作岗位权力和责任;以优化税务工作流程、科学配置权力为主线,以完善税收工作程序和规范税务工作行为为重点,以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为主要内容,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强化信息传递、沟通;加强税务文化建设,培育、塑造以法治文化、廉政文化为核心的内控环境;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公开办事程序,对税务系统行政权力的行使和运用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制约。进而构建起工作岗位标准化、权力责任明晰化、办事程序化、监督实时化、追究及时化的体制机制,体现出分权制衡、流程制约、事前预警、事中提醒、事后追究的风险管理功能,实现对税务系统“两权”运行全过程进行监督和制约的内控机制,保证各级税务机关“两权”运行的规范、透明、高效。

1 明确内控目标,把握内控机制的建设方向。依法治税,用法律的手段指导和规范我们的各项工作,是多年来税收工作取得成功的经验总结,是党和国家对税收工作提出的要求,也是各级税务机关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反腐倡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保证干部正确履行职责,执法为民的政治保障。因此,将依法治税和反腐倡廉设定为税务系统内控机制的总体目标,将建立健全税务系统惩治预防****体系为内控机制的具体目标,为内控机制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为内控机制框架的构建和功能设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2 完善内控机制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方式。税务系统内控机制的建立和运行,是税务机关的一项全局性的工作,涉及到各个部门和方方面面的工作,必须在党组的统一领导下,由党组书记负总责,纪检组长(或者责成一名分管执法监督工作的副局长)具体抓,纪检监察部门(或者是责成督察内审、巡视、法制等负责执法监督的部门中的一个部门)作为具体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积极参与配合,共同实施内控。才能有效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发挥内控机制的作用。牵头部门负责制定内控实施方案,协助党组具体分解和落实内控任务,并对内控机制运行过程进行监督、考核和评价。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制定相关工作制度,梳理工作规范,落实具体内控工作任务。

3 全面梳理权力事项,明确岗责体系。对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机构改革,对本级机关各部门的权力事项,特别是税收业务管理权、人财物管理权、税收执法权等进行全面梳理,列出“权力清单”。按照机构设置和征管模式,严格划分不同岗位的权力的使用范围,针对不同类别权力的特征和作用,建立职权清楚、责任明确的岗责体系,同时,将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融入到每一个岗位,实现权力、岗位、责任、义务的有机结合,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4 优化工作流程,科学配置权力。在坚持依法治税和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原则的基础上,针对不同部门的权力事项和用权方式,简化权力运行程序,下放行政权力,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权力运行流程,明确具体权力事项的业务操作程序,做到下一道程序对上一道程序进行控制,每道程序之间互相制衡。在“简、放、提、优”的基础上,科学配置权力,编制权力运行流程图,对权力事项的运行程序、行使依据、承办岗位、职责要求、监督制约环节、相对人的权利、投诉举报途径和方式等内容,以图示的方式表达出来,通过流程图将权力行使过程进行固化,使每项权力的行使过程都做到可视可控。

三、构建税务系统内控机制的路径选择

税务系统内控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税

务机关内部各个部门和方方面面的工作。当前,为了建立和完善税务系统内控机制,应当理清思路,明确工作方向,重点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1 完善制度,规范税务人员行政行为。根据税收法律、法规和税收规范性文件,对税务人员每一项行政行为都要进行梳理、分析和研究,制定出统一的标准规范,使所有的工作行为都有法可依、有据可循。紧紧围绕“两权”运行轨迹,全面清理整合工作规程和内部管理制度,总结实践中的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办法进行规范和固化,并上升为制度。建立起一系列既有实体性内容,又有程序性要求的工作制度,既明确规定应当怎么办,又要规定违反规定后如何处理,形成一整套环环相扣的制度链条,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保证行政权力的和谐有序运行。”

2 实施科学的风险管理,实现对风险事前预警、事中提醒、事后追究的防范和控制。从分析权力运行风险人手,对税收管理、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中可能引发风险的各种信息进行识别,并根据不同风险度和风险成因,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和措施,实现风险的有效防范、控制和化解。行政执法权力风险查找的重点是一般纳税人认定、优惠政策审批、税款核定、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税务行政处罚等环节;行政管理权力风险查找的重点是干部任用、资金分配、项目决定、资产处置,以及许可权、审批权、征收权、处罚权、强制执行权等权力比较集中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风险点的查找,应当按照“对照岗位职责——梳理岗位职权——找准权力风险点——公示接受建议”的统一流程,由部门和个人结合工作实际主动查找,并将查找出来的结果集中公示。对查找出的风险,要按照权力运行频率高低、人为因素大小、自由裁量幅度的高低、制度机制漏洞的多少、危害损失的严重程度等对风险点进行分级评估,明确各部门在风险管理中的责任,健全防控措施。要把风险排查、风险分析、风险应对等工作落实到具体岗位、具体人员和具体工作环节,使风险管理真正科学、实用。

3 充分利用税收信息管理系统,强化权力运行过程中的信息沟通。将权力行使过程变为信息处理过程,强化程序的严密性,弱化人为因素,遏制随意性,形成机器控权的制约机制。要依托综合税收征管信息系统、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纪检监察管理信息系统和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等信息技术手段,逐步将以审批事项为重点的各类权力运行纳入信息化管理,使各类信息互融互通,便于沟通和监控,实现实时监督、控制和综合分析,做到全程留痕,可查可控。要进一步运用好现有的监控决策、执法考核、执法监察等信息系统,切实掌握各类事项的受理、承办、审核、批准、办结等信息,做到实时监控,全程制约。

4 加强税务文化建设,培育、塑造以法治文化、廉政文化为核心的内控环境。税收内部控制机制的顺畅运行,需要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包括管理理念、组织机构、岗责体系业务流程等要素构成的内控环境。在内控环境中,人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为所有的制度都需要有与制度要求相适应的人来执行,这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人的思想理念和能力素质。因此,必须加强税收文化建设,将依法治税、廉洁行政的观念和实施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内化为税务干部的思想观念,成为全体税务工作人员的共识,并将这种治税思想和管理理念贯穿于税收工作的始终,引导全体税务人员加强对依法治税思想和科学内控管理理念的认知,牢固树立依法行政、防范执法风险和廉政风险的观念,在工作实践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模式,为税务系统内控机制的顺利运行创造良好的实施环境。

5 不断深化政务公开,实行阳光执法。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公开是最好的监督。要认真落实国家有关部门关于政务公开的部署和要求,按照“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要求,严格执行公开办税制度,对各部门的权力进行汇总统计,审核认定,编制目录,明确公开的要求、时限、范围,实现权力、责任、流程、制度、风险“五个公开”,使权力在阳光下透明、规范地运行,不断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拓展监督渠道,促进内部管理制度在运行过程中不断调整完善。

6 加强与外部控制的联系和有效衔接,促进内控机制的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与外部控制是各自独立存在的,分别运用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侧面对税务机关“两权”运行进行监督,这两种不同的监督控制机制又可以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发挥作用。在税务系统内控机制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做好与外部控制的沟通、联系和衔接,更好地发挥两种控制机制的合力作用。税收内控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各级税务机关主要负责人作为内控机制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在内控机制建设和运行过程中要注意与公、检、法、纪检监察机关等外部控制部门的沟通、联系,及时发现内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督促各部门把明确权责、规范流程、风险排查、完善制度等要求落实到位,发挥内控的作用。积极学习、借鉴外部控制的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为我

税务管理总结篇9

一、加工贸易深加工结转的基本情况

据统计,2003年,江苏外贸进出口累计达到1136亿美元,其中,出口591亿美元,进口545亿美元。在从贸易方式来看,2003年,江苏的加工贸易出口达到366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61.87%,其中进料加工304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1.45%,来料加工62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0.42%。今年1—6月,江苏外贸进出口累计达到761亿美元,其中,出口376亿美元,进口385亿美元。在从贸易方式来看,1—6月,加工贸易出口达到243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64%,其中进料加工204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4%,来料加工38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0%。加工贸易在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且,深加工结转所占比重也是很大。江苏2003年—2004年6月从事深加工结转贸易的企业达到1066户,深加工结转销售收入91.47亿美元,深加工结转的环节一般在2—5个环节。对深加工结转税收政策的统一,已经显得十分迫切和需要。

二、加工贸易深加工结转的管理现状、利弊分析及政策建议

(一)现行对加工贸易深加工结转业务的管理情况。

对加工贸易深加工结转的管理问题,《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完善加工贸易银行保证金台帐制度意见的通知》([1999]35号)有明确规定。具体从以下几方面来管理。

1、实行深加工结转业务的审批、备案制度。

(1)加工贸易企业开展深加工结转业务,应事先经外经贸主管部门批准。

(2)海关对保税货物深加工结转采用计划备案制度。根据海关总署[2004]109号令,加工贸易企业开展深加工结转的,转入、转出企业应当向各自主管海关申报结转计划,经双方主管海关备案后,可以办理实际收发货及报关手续。转出、转入企业向海关申报结转计划时应当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加工贸易保税货物深加工结转申请表》(以下简称“申报表”)。

2、深加工结转业务的海关监管方法。

转出、转入企业实际收发货后,应当按照以下规定办理结转报关手续:转出、转入企业应当分别在转出地、转入地海关办理结转报关手续。转出、转入企业可以凭一份《申请表》分批或者集中办理报关手续。转入企业凭《申请表》、《登记表》等单证向转入地海关先办理结转进口报关手续,并在结转进口报关后的第二个工作日内将报关情况通知转出企业。转出企业自接到转入企业通知之日起10日内,凭《申请表》、《登记表》等单证向转出地海关办理结转出口报关手续。

3、深加工结转的外汇核销管理。

开展深加工结转业务的上、下游企业之间可比照进出口贸易的外汇结算,并按规定办理进口付汇和出口收汇核销手续。同时,也存在大量的人民币结算业务。

4、深加工结转业务的税收管理。

对加工贸易深加工结转业务的国内环节的税收问题,税收如何处理,在现行的税收规定中没有直接明确,理论上和实际执行中主要有三种不同的处理方法:

一是道道结转,道道征税,深加工结转的复出口货物报关离境后按现行一般贸易规定进行退(免)税管理。

二是道道结转、道道免税,深加工结转的复出口货物报关离境后按现行加工贸易规定进行退(免)税管理。

三是道道“免、抵、退”税,深加工结转的复出口货物报关离境后按现行加工贸易规定进行退(免)税管理。

(二)深加工结转业务税收政策的利弊分析。

1、实行征税政策的利弊分析。

利:一是符合增值税条例的基本规定,由于转厂加工的上下游企业,都是在境内,此种形式的深加工结转业务,符合增值税“境内销售货物行为”,应按内销规定征税,同时根据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使用规定,在结转时,可以按规定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下游加工企业据此作为进项税额的抵扣凭证,从当期的销项税额中抵扣,深加工结转的复出口货物,按一般贸易规定给予全额退(免)税,保持了增值税征、退两条线和链条关系的连续性;二是有利于规范出口加工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管理,改变加工贸易企业过于分散的现状;三是有助于加工贸易企业使用国产料件。

弊:(1)改变了现行加工贸易政策,造成国家有关部门实施加工贸易政策不统一、不协调。按照[1999]35号的规定,对深加工结转业务,国家有关部门视同进出口贸易实行保税监管,如海关对保税进口料件深加工结转进行保税监管,外管允许深加工结转以外汇结算并办理进出口的售付汇。如果对间接出口视同内销,转出企业在结转时缴纳增值税,企业需要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海关将据此认定企业进料加工后内销,需要补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外管部门也不予外汇核销。因此,如对深加工结转业务征税将造成国家政策的相互矛盾和混乱,破坏了我国整体加工贸易政策一致性、连贯性和系统性,整个加工贸易政策可能由于税收管理的原因导致[1999]35号文件的规定无法落实。

(2)严重占压企业资金,增大企业的经营成本,严重削弱企业竞争能力。企业普遍反映,对深加工结转业务征税将增加企业资金负担,企业难以承受。

(3)导致深加工转厂业务的萎缩,中断深加工链条,直接对加工贸易出口造成严重的影响。由于对深加工出口业务征税,只有在产品报关离境时才予以退税,而间接出口中间每道环节均实行征税,这样势必造成对深加工链条长、配套要求高、附加值高的产业带来极大的影响。

(4)不利于对从事加工贸易业务出口货物的税收管理。对于既耗用深加工结转的进口料件,又耗用直接进口料件的复出口货物,税务部门对加工贸易的税收管理有难度。

(5)深加工结转货物在各环节的税负不均,不利于足额征收,造成企业之间、地区之间的税源转移。第一道从事进料加工的生产企业当加工的货物结转下道深加工企业继续加工时对进口料件不能虚拟进项税额,造成第一道加工企业的税负特别高。深加工结转的复出口货物所涉及的加工环节较多(二到五个环节),有的还跨地区,其整个税负主要集中在第一道的加工企业,此时该地区的税源就相对比较多,而最后一道报关出口的加工企业,如实行的是“免、抵、退”税办法且与第一道加工企业又不在同一地区的,这对本地区的税源有很大的影响。

2、实行免税政策的利弊分析。

利:符合35号文有关规定及其它有关管理部门的管理要求。采用免税政策,深加工结转业务不管结转多少环节,也不管是否跨地区,其中间环节均实行免税政策。

弊:(1)不符合“鼓励加工贸易企业使用国产料件”的政策取向。对加工贸易深加工结转货物实行“道道免税”政策,即对加工贸易进口料件及加工费免税,对耗用国产料件所支付的进项税额计入成本的政策,不利于加工贸易企业使用国产料件。如,江苏昆山联颖电线电缆有限公司,由于国产料件的进项税额要计入成本,促使企业不得不使用进口料件替代国产料件,从而减少企业的负担。该司今年1—6月的总的原材料采购为1370万元,其中,进口料件就达1010万元,占总原材料的74%,而这些进口料件在国内都有替代的国产料件。企业表示,如果对深加工结转业务货物实行免抵退税政策,他们将改用国产料件。

(2)不利于规范加工贸易管理的方向。鉴于目前加工贸易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国家批准设定了若干出口加工区,以引导加工贸易企业向出口加工区集中,逐步规范区外加工贸易管理,由于出口加工区监管较多,约束较多,与区外加工贸易政策相比,如出口加工区无明显的优惠政策,则无法达到引导加工贸易企业向出口加工区集中的目的。如对加工贸易深加工结转实行免税办法,则使得区外加工贸易政策更优惠于区内加工贸易政策,进而无法达到规范区外加工贸易管理的目的。实际上变成了区外的就是一个大的“出口加工区”,这样不利于各部门对深加工结转业务的管理。

(3)不利于鼓励一般贸易出口。退税率下调后,加工贸易在税收上已比一般贸易要优惠得多,就必然更不利于一般贸易的出口和国产料件的使用。如对加工贸易使用的进口原料免税,其加工产品在以后的各个国内加工环节都实行退(免)税,形成凡使用进口保税原料,在国内进行多次加工后出口的产品,各个环节都不负担增值税,而使用国产原料加工的出口产品,每个环节都须按规定纳税,鼓励了出口产品使用进口料件。

(4)不利于税务部门对深加工结转业务的管理。目前,大多数地区对深加工结转实行的是免税政策,实际上税务部门都是凭企业的帐面数、申报数来确认的,在具体的管理上,一方面,没有深加工结转的进、出口电子信息;另一方面,也没有专门用于申请免税政策的纸质凭证,税务部门很难管理,这是一个管理的盲区。

3、实行“免、抵、退”税政策的利弊分析。

利:一是对深加工结转实行“免、抵、退”税政策是税务管理的需要。从客观上讲,深加工结转业务,不仅符合我国加工贸易和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要求,也有利于我国抓住当前国际产业转移的契机,加速发展国内配套产业,全面提升产业结构,促进先进科技的高新产业在我国“落地生根”,从而更好地发挥加工贸易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从税务管理上讲,从江苏的实际情况看,从事深加工结转业务的企业,90%以上有进料加工复出口和来料加工复出口业务。如果对深加工结转采用免税政策,对进料加工复出口实行免抵退税政策,就一个纳税人而言,就采用了两种税收管理政策,增加了税务部门的管理难度。近几年,对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全面实行免抵退税政策后,一方面,免抵退税政策的管理相对比较严密,责任明确,增值税专用发票全面实行金税工程交叉稽核比对,不会给增值税管理造成新的漏洞;另一方面,企业和税务部门都已经适应,所以全面实行免抵退税管理的条件已具备。

二是从总体上看,“免抵退”税政策优于免税政策。据江苏对1018户从事深加工结转业务的企业测算,2004年1—6月,1018户企业(占全省深加工结转业务企业95%),实现销售收入(内外销)1224亿元,其中深加工结转业务收入281亿元,占22.96%。这些企业在今年上半年对深加工结转业务均实行免税政策,按增值税有关政策,对免税货物耗用的国产料件所支付的进项税额不予抵扣,转入产品成本。据统计,1018户企业今年上半年共分摊深加工结转货物的不予抵扣税额6.46亿元。如果这些企业将深加工结转业务由免税政策改为免抵退税政策,一方面从事深加工结转业务的货物所耗用的国产料件的进项税额允许抵扣,另一方面,要计算深加工结转业务货物征、退税率之差不予抵扣税额,据测算,深加工结转业务的不予抵扣税额为3.67亿元。对深加工结转业务由免税政策改为免抵退税政策后,有128户次企业增加税负,增加额1.50亿元,有890户次企业减少税负,减少额4.29亿元。从总体上讲净减少税负2.79亿元。

三是免抵退税政策有利于鼓励使用国产料件。如对深加工结转业务实行免税政策,其耗用国产料件所支付的进项税额就不得抵扣,一方面计算不予抵扣的公式存在许多弊端,往往将生产其他货物所耗用的国产料件的进项税额人为地分摊到深加工结转业务中,造成不予抵扣税额的金额偏大,加大深加工结转业务的成本。另一方面,企业为了尽可能减少深加工结转的成本,只要在国产料件质量、价格与进口料件相同的情况下,企业会尽量选择进口料件而不使用国产料件,政策导向是鼓励企业使用进口料件。实行免抵退税办法后,一方面,从事深加工结转业务货物所耗用的国产料件所支付的进项税额予以抵扣;另一方面,为了避免大量使用进口料件,出现按征、退税率之差计算的不予抵扣税额转成本,造成免抵缴税的现象(据我们测算,只要出口货物中使用进口料件的成本超过72%,就会出现此情况),企业也会使用一部分国产料件,从而达到不缴税的目的。综上分析,免抵退税政策是鼓励企业使用国产料件,这也是我们所需要的。

弊:不利于现行的海关特定的保税监管区域的发展,如出口加工区、海关保税物流中心等的发展。实行免抵退税后,区内外的企业和中心内外的企业税收政策基本一致,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区外和中心外的企业的配套服务还优于区内和中心内,这样就可能降低区外加工贸易企业进入区内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其发展。

(三)税收管理政策建议。

根据上述利弊分析,我们认为,深加工结转业务税收政策的制度与执行,不仅仅是税收政策本身问题,而且是涉及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继续发展加工贸易,着力吸引跨国公司把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转移到我国,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决定和国务院加工贸易政策的问题,同时,还涉及到商务、海关、外管等部门的协调、统一和配合的问题,无论是征税、免税还是免抵退税都各有利弊,但利相衡取其重,弊相权取其轻,因此,在目前全国税收政策尚未明确的情况下,根据客观管理的要求,我们建议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

三、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管理要求

一项重大政策的出台,必然会影响到方方面面,也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和协调。深加工结转税收管理办法的统一也同样离不开与之管理相关的各个部门,如商务、海关、外汇管理等部门的配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政策执行的统一和政策的严肃性。

(一)要明确深加工结转业务范围。

为规范加工贸易深加工结转业务的健康发展,引导加工贸易企业进入出口加工区开展加工贸易,改变加工贸易企业分散、难以管理的局面,对深加工结转符合以下条件的,可以实行免抵退税政策,否则视同内销货物处理,按增值税的有关规定征收增值税。

1、从国内购进保税进口料件的成本占销售深加工结转货物比重高于40%。根据江苏的测算,2003年以来,直接从事国外进口料件的保税成本占进料加工复出口货物的平均比重为67.34%,最高的达到90%以上,最低的也要在20%左右。如果低于此规定,税收上按照内销货物处理,这样迫使企业转入到出口加工区进行加工,以便于管理。

2、从事深加工结转业务的贸易性质,仅限于进料加工转进料加工贸易,不允许进料转来料或来料转进料以及来料转来。如果允许在不同贸易性质之间相互结转,从税务管理来看,很难管理到位,也不利于所得税的管理。

3、从事深加工结转业务的企业,目前江苏尚未发现有外贸企业从事深加工结转,全部在生产型企业之间结转。鉴于此情况,我们建议,不允许外贸企业从事深加工结转业务。

(二)需要相关部门的配合。

1、商务部门:主要是深加工结转的审批问题。从源头上控制深加工结转业务的范围,我们意见,对外购国内保税进口料件成本比重进行限制(如40%),对低于这个比重的建议外经贸主管部门不予审批。

2、海关:一是对深加工结转业务单独办手册,不能与其他手册混在一起;二是对转出企业需要签发出口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转入企业签发进口报关单(增加一联“税务联”);三是传递相关的电子信息,包括:深加工结转业务的登记信息、手册核销信息、出口报关单信息、进口报关单信息。在进、出口报关单信息中要含有手册号、批准文号(即核销单号)、进出口日期等字段。

3、外汇管理:上下游企业结转的,要对上游企业签发核销单,对实行人民币结算的,也给予签发核销单。

(三)税务部门采取的管理措施。

对深加工结转业务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后,总体上应按加工贸易规定,统一纳入正常的税收管理范围。具体可采取以下管理措施:

1、对上游企业,根据海关签发的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和企业开具的出口发票,从出口日期后的90天内,与正常直接出口业务一并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免抵退税。对上游企业从国外直接进口保税料件或从国内转出企业购进的保税进口料件,计算免抵退税抵减额。

2、对上游企业申请深加工结转业务中使用的保税进口料件,税务部门审核深加工结转的进出口电子信息后,出具“深加工结转业务免税证明”。

3、对上游企业申请的深加工结转业务免抵退税,税务机关要依据海关传递的出口和进口的电子信息,与其他直接出口业务,一并计算审核企业当月的应退税额和免抵退税额。对从事深加工结转业务的货物,凡实际保税进口料件的成本低于规定比例,税务部门应视同内销货物,按以下公式计算应补征的增值税:

应补增值税=深加工结转业务收入÷(1+增值税税率)—购进保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保税进口料件的增值税税率。

对上述应补征税款的出口货物,如已按规定计算“免抵退税不得抵扣税额”并已结转成本的,可从成本科目中转入进项税额科目。

四、实行“免、抵、退”税管理的影响分析

(一)对海关特定监管区域有冲击,需要加强引导。

为发展经济,促进加工贸易的发展,规范加工贸易的经营管理,经国务院批准,目前成立了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中心、海关监管仓等海关特定的监管区域。并规定对进入特定区域内的货物实行退税,出特定区域的货物由海关按照进口货物的有关规定处理。如果对深加工结转实行“免抵退”税管理,特定区域内外的政策基本一致,加之特定区域外的结转多于特定区域内,而且配套服务优于特定区域内,这可能会影响特定区域的发展。

(二)对财政与税收的影响分析。

据江苏对1018户从事深加工结转业务的企业测算,2004年1—6月,这些企业所从事的深加工结转均实行免税政策,深加工结转收入281亿元,如由免税政策改为免抵退税政策后,从总体上看,企业的实际税收负担要低于免税时的税收负担。就企业而言,总体上是有利的。就财政、税收而言,既有税源增加的企业,也有税源减少的企业,两者净减少税源1.00亿元。既有增加退税规模的企业,又有减少退税规模的企业,两者净增加退税2.85亿元。

1、1018户企业中,增加税源的企业有93户次,增加应纳增值税0.98亿元。增加金额最大的苏州三星液晶显示器,增加金额达3370万元。这些企业增加的主要原因,由于使用国产料件比例很小,深加工结转业务货物征退税率之差不予抵扣税额进项转出额大于实际免税时所分摊的不予抵扣税额转出额。

2、1018户次企业中,减少税源的企业有529户次,减负面52%,减少税源1.98亿元,减少税源金额最大的是华飞彩色显示系统有限公司,减少税源1217万元。这些企业减少税负的主要原因,主要是按免税分摊的不予抵扣税额大于深加工结转货物征退税率之差不予抵扣税额进项转出额。

3、1018户次企业中,有增加退税规模的企业有475户次,增退面达47%,增加退税2.32亿元。增加退税金额最大的是苏州华苏塑料有限公司,增加退税金额达1443万元。这些企业增加退税的主要原因是深加工结转业务中所耗用的国产料件的比例较大。这正是我们所提倡和鼓励发展的。

税务管理总结篇10

关键词: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税种专业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81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043-02

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是在属地管理的基础上,针对企业所得税纳税义务人的不同特点,按照一定的标准,细分管理对象,区别管理方式,明确管理内容,突出管理重点,增强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企业所得税税源实施有效控管的一种管理方法。实施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是对企业所得税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有利于合理配置征管力量,突出管理重点,强化管理手段,对切实加强企业所得税税源监控,从根本上提高企业所得税征管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税法实施前的分类管理工作

我国新税法实施前,国家税务总局明确的企业所得税总体管理要求为“核实税基、完善汇缴、强化评估、分类管理”16字方针,当时“分类管理”要求的首次明确提出体现了企业所得税征管模式的进步。与此同时,国家税务总局在2006年下发的《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的指导意见》中明确了按照企业规模、征收方式、不同行业和管理类别提出了几种常用的分类方法,供全国各地税务机关在实施中选用。各地税务机关可以结合所辖纳税义务人具体情况做进一步细分,或同时交叉采用几种不同的分类方法或实行层级分类,这些都体现了针对企业所得税实施分类管理的总体要求,并与国家税务总局自2002年开始组织实施的全国范围重点行业专项检查相辅相成,分类管理模式已开始在企业所得税税收征管中逐步实施并显现成效。

新税法实施前的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可以说已经兼顾了既管人又管事的管理模式,同时坚持以行业管理为重点,以纳税评估为手段,强化税源监控。但当时企业所得税是内资、外资两套税法体系,又是国地税共管税种,税收征管上是各自为战,口径不一,因此,科学分类、强化管理仍在刚刚起步和逐步发展阶段。

二、新税法实施后的分类管理工作

新税法统一后,国家税务总局把加强企业所得税的总体管理要求更新为“分类管理,优化服务,核实税基,完善汇缴,强化评估,防范避税”24字方针。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关于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的意见》(国税发[2008]88号)文件中明确了分类管理是企业所得税管理的基本方法,要求各地要结合当地情况,对企业按行业和规模科学分类,并针对特殊企业和事项以及非居民企业,合理配置征管力量,采取不同管理方法,突出管理重点,加强薄弱环节监控,实施专业化管理。

税法统一后的企业所得税涉及到的纳税人数量、行业种类、具体涉税业务等非常复杂,尤其对税收管理员、纳税评估人员、稽查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所以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以总局、省局为主,地市、县(区)局为辅的新税收征管格局下,积极推进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探索专业化管理新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深圳市国家税务局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工作新思路

为了进一步推进企业所得税专业化管理,更好地贯彻执行企业所得税政策,提高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质量,深圳国税局结合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特点及企业所得税管理实际,在已经推行五年企业所得税分行业评估基础上,通过开展涉税项目专项评估,探索企业所得税专业化管理新路。2010年,该局组织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企业所得税“不征税收入”专项评估工作,共调增应纳税所得额55074万元,调减亏损9936万元,累计补税5608万元,成效显著。

1.调研先行,统一部署,协调推进

针对纳税人普遍对“不征税收入”的相关政策规定了解不够深入,纳税申报上存在较大偏差,市局首先组织了“不征税收入”相关政策调研,认真了解基层税务机关执行“不征税收”政策的情况及征管现状,为开展“不征税收入”专项评估工作统一了思想认识。在事先调研的基础上,市局统一部署,制定了“不征税收入”专项评估工作方案,明确专项评估的范围、评估内容及重点、评估的具体工作要求等。各基层局分工协作,各司其职。

2.大力宣传,做好服务,防范风险

各基层分局以此次专项评估为契机,提高纳税服务质量,多种方式加大企业所得税“不征税收入”相关政策的宣传辅导力度,确保纳税人在2009年度汇算清缴中能够正确适用相关税收政策,准确进行纳税申报,减少涉税风险。

3.突出重点,规范流程,提高效率

该局根据本次专项评估的范围及内容,认真分析征管系统中2008年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选择有申报“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中的其他收入”项目的纳税人以及2008年取得软件生产企业增值税即征即退税款的纳税人作为本次评估重点对象,提高评估选样准确性。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市局组织人员对相关政策进行梳理、学习和讨论,明确增值税“即征即退”税款的处理等问题,规范和调整、细化专项评估涉及应补税款及纳税申报表工作流程,提高纳税评估执行力。

4.收集材料,重视约谈,实地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