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管理的分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1:58:37

档案管理的分类篇1

档案的分类问题一直是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它是各单位档案管理中重要的首要问题之一。由于现代各单位的归档材料同过去相比无论是在数量、形式还是内容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变化,现代仍采用全宗号、案卷目录号、案卷号的编号方法来管理和固定案卷的位置,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档案管理的需要了,也不利于开发档案的信息资源。为此,人们必须创新档案管理方式,该文为学校档案实体分类管理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并浅述增强档案管理的措施。

1学校档案分类中存在的问题

在以往的学校档案管理中,一般把档案划分为文书档案和教学档案,并由两个部门分开保管。随着学校里各类型文件材料种类和数量的增加,实际要进行归档的材料文件越来越多,事实上有很多不属于文书档案和教学档案的其它材料,由于缺乏足够的分类管理理论指导,以全宗管理的方法很难将这些专业档案管理妥善,因此,各学校在档案划分标准和管理方法上有很大的差异[1]。有的学校将全部关于某个专题的材料不分载体和来源全部归档至一起;有的则根据载体形式的不同将同一专题材料分开存储等,这种情况对档案的管理和利用非常不利,影响了档案管理现代化以及信息化发展,也影响了档案库的建设。

2增强学校档案实体分类管理建议

2.1提高档案管理的重视度

为提高对档案管理的重视度,学校应该重视宣传和教育我国档案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对档案利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还要加强有关档案的价值、作用以及利用效果的宣传,不断发展档案信息化建设,积极收集保管好档案资料,并转变档案管理的思想观念,将被动服务的观念价值转变为主动服务的观念价值。

2.2判断档案价值,增强档案管理

在档案管理中的每个管理单元,对同一个目标常常是直接或间接地开始工作。虽然档案划分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都有所不同,但是,有多种类型的文件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因此,在确定归档档案时,要全面掌握文件之间的链接价值,并从文件特征的所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从源文件、内容、时间、文本、形状等方面进行价值考虑,全面预测社会对档案的需要。因此,鉴定档案价值要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既要考虑当前的需要,也要考虑长远的需要[2]。在判断档案的价值时,要从效益的角度进行分析,这种效益指的是档案发挥出的作用高于保存成本时具有的保存作用。所以在档案保存时一定要考虑到档案的这种收支比,只有确定其价值高于保存成本时,才能进行保存,并努力平衡财力和义务。

2.3增强档案保管工作和利用效率

在考虑如何进行档案分类时,不能忽视档案的保管和利用问题。大多数学校中一般都只有一个立档单位,一个全宗档案库,因此在考虑档案实体分类问题时,要全方位的考虑档案保管和利用问题:第一,对于不同载体和形式的档案,其保管要求是不同的,虽然其内容上可能会有所关联,但为了延长实体档案的寿命,必须分别妥善保管,将相同载体或同一形式的档案集中保管在一起,将其视为一种组合档案。第二,要尽量节省档案库房存储箱柜,减少倒架,提高管理效率。对专业类档案进行分类时,其类目设置不宜过细,一定要控制层次,并能够通过检索工具来揭示和反映档案主题。第三,管理档案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用户对档案信息的利用和需求,所以在分类档案时,一定要尽可能的方便用户,充分考虑各种因素。

3增强学校档案管理的方法

3.1应用计算机信息档案管理技术

计算机信息技术为档案的分类和管理方法提供了更科学,更先进的使用条件。计算机的分类搜索工具,允许档案馆在进行档案实体分类时,能够更加注重档案的保管因素,提高管理水平,使其稳定有序。简化套装档案的数量,并建立一个统一的系统参考编号,并通过检索系统,将归档的同一主题的档案联系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文件信息提供给用户,这样更易保管载体不同的一组文件。

3.2灵活进行实体档案管理

学校在进行档案实体分类时可以使用“年度-部门”这种分类方法,有利于减少归档整理档案时的工作内耗,以提高工作效率。它形成档案库将如实的、客观的反映出各个职能部门的工作历史,维护了归档文件来源的真实性,是遵循文件形成规律的。由于近些年各个学校规模的扩大,其职能部门也越来越多,为了保证学校档案管理能够跟的上学校的发展速度,在设置“部门”分类时,可以按组织机构的类别进行划分,比如将党务组织、各群体团队性部门等统一划分为党群类;将学校行政各职能部门划分为行政类;将学校各二级院系统一划分为院系类,这样的分类号可以由“部门分类+部门代号(通常为三位数)”组成,如“XQ017”“HZ331”等[3]。而若是有关党务工作或行政管理的临时机构,可以按其挂靠部门进行分类,若是单独行使职能的临时部门,则应该单独进行分类。

档案管理的分类篇2

一、确保分类体系具有思想性

档案分类就是依据一定的标准,按照档案来源、时间、内容和形式特征的异同点,对档案进行有层次的区分,并形成相应的体系。档案分类体现了人们对档案的基本认识,是人类主观意识的反映。

首先,要充分体现依法治档的理念,中学学校档案实体分类的体系结构、类目设置、序列编排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档案法实施条例》等法规标准为依据,从实际出发,突出教学、学籍等档案在中学学校档案中的中心地位,强化行政、管理、安全、思政等各类型档案的管理,使档案工作科学、真实地反映学校管理工作全貌,全面系统反映新时期中学职能活动的新情况、新特点。

其次,要充分体现综合性,学校档案的分类体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特别是面向中学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分类体系,涉及面广,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标准、实施细则等多方面内容,并且要将档案基础标准、业务工作组织标准、管理工作程序标准和现代化设施技术标准准确应用到实践中,使之符合高等学校档案工作的现实需要和长远发展。

再次,要确保具有操作性。我国档案工作已经形成了以《档案法》及其实施办法为核心,各行业档案管理规定为主干的法律体系,成为档案工作的宏观、原则、概括的导向,确立了档案工作的基本目标。对于中学学校档案工作来说,除了宏观的导向外,还必须根据学校档案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建立具有操作性的工作规范,为中学学校档案工作的开展提供微观、具体、量化的保证。对于档案分类来说,就是要在《中国档案分类法》的指导下,坚持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有序性、开放性的原则,拟定中学学校档案的分类方法。

二、增强分类体系的科学性

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从实践的角度来看,要实事求是,符合学校档案工作的实际;另一方面是从理论的角度来看,要遵循档案基础理论和形式逻辑原则。两个方面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具有一定的拓展性和包容性,力争实现分类表的全覆盖。

首先要形成科学的概念体系。采用“学校档案”这一具有综合性的概念,学校在教学、科研、党政管理和其他各项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载体的文件材料、均属学校档案。中学学校档案以中学全部档案为对象,按照不同类型档案形成的领域范畴以及特点,将形成于同一活动领域的档案作为一个整体归入相同的类别。

其次要把握档案的形成规律和内容、特点,确定统一的实体分类体系,把同一门类档案的管理性和业务性材料集中在一起,适度注意与《中国档案分类法――教育档案分类表》(即信息分类)体系的协调。再次,确立科学的类目体系。类目设置必须有相对稳定性。不受偶然因素、短期行为的影响,在较长时期内不随意改变,在类目名称、档号模式、标识符号等方面,力求做到准确、简明、易懂、好记。

最后,类目排列,档号结构的确定须符合逻辑原则。要充分考虑到中学学校档案记述和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的不同,严格按从总到分,从一般到具体的原则划分。做到各类之间,各类相同级位之间的划分标准一致。下位类目的外延之和,等于上位类目的外延。同位类目之间界限清楚,不互相交叉和包容。

三、提高分类体系的适用性

首先,要具有适度的灵活性。中学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不仅分初级和高级中学,还分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等。因此,中学学校档案的分类体系在强调宏观和总体原则统一的同时,采用多元、灵活的处理方法,照顾不同类型、规模、层次院校的特点。各校可以在总的分类体系基础上,根据档案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水平,给各校在类目设置、序列编排、上架检索等方面以较多的自由度,留有较大的余地。

其次,要具有较好的包容度。根据中学学校档案产生的领域范畴,结合档案记述的内容性质,可以初步将学校档案分为党群、行政管理、教学、科学研究、产品生产与科技开发、基本建设、仪器设备、出版、外事、财会等10大类,在此基础上对每一类档案进行二级分类,根据档案的数量确定分类的层次。

档案管理的分类篇3

1科研院所设备档案分类方法现状

科研院所随着自身科研实力的不断增强,对高水平设备的需求也随之增大,因此会不断地购置科技含量更高、质量更高的科研设备以满足这一需求。根据各科研院所研究方向和科研实力的不同,这些科研院所拥有的设备数量也有着很大差异,少则上百,多则数千。然而在如何管理这些随设备产生的数量庞大的设备档案的问题上,科研院所内的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往往没有足够重视,尽管大体上遵循了国家相关标准,但实际上并未根据自身设备数量及类型等特点对其设备档案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方法。

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以下简称“动物所”)整理档案的过程中,设备档案在归档整理结束后,由资产管理处的兼职档案人员填写资产入库单及卷内备考表。在完成这两项工作后,工作人员则会把设备档案送入档案室上架,上架过程中设备档案的分类和排序是按照“购置时间―设备名称―型号”分类法进行的,然后再根据《中国科学院科研仪器设备建档规范》中的相关要求对其进行编目。如:分析仪器为01类,物理性能测试仪器为02类,计量仪器为03类等。

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向相关部门提交审批购置设备的申请之后,相关负责部门往往同一天一次批准几台设备的购置申请,而这些同一天通过审批的设备的排序就仅仅依据工作人员的主观判断,而没有充分考虑这些设备各方面的特性对其进行更科学合理的分类排序和管理。例如,2013年4月24日,动物所向国家财政部办公厅提交了便携式高频B型超声波影像系统以及64通道神经元信号记录分析系统等多台设备的购置申请,并于2013年7月25日收到了财政部办公厅下发的通过审批的复函。申请通过之后,动物所完成了设备购置,但在后期整理设备档案的工作中,动物所则将这两台设备随机编号为60号及61号,即动物所购置的第60台及61台设备,并按照此编号顺序将两本档案进行排序。而事实上,这两台设备归属于动物所不同的两个实验室存放平台,但是在其设备档案的分类上,并未根据设备的这一特点进行分类。

2科研院所设备档案分类方法产生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设备档案不同于一般的文书档案,一方面,设备档案的保存期限一般都遵循与设备共存的原则,不需要考虑文书档案的永久、长期或短期的不同的保存期限。另一方面,由于设备用途的专业性、科技性十分明显,就导致了设备档案大多数都存在于医疗单位、生产机构及科研院所这些研发机构中,而由于科研院所是进行科学实验、解剖分析等工作的研究性单位,因此,购进和使用的设备数量就多,形成的设备档案的内容也较多,既有购进时的随机材料,也有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材料。但是,不同于生产机构的大规模的批量生产设备,科研院所内同类别同型号的设备并不多,所以按“购置时间―设备名称―型号”进行分类,既可以避免大量相同材料的重复归档,也便于科学管理和查找利用。但是,当设备出现名称类似但功能完全不同的情况时,一些并不具备较高的专业科研素质的管理人员在后期的查找和利用时,就会经常发现查找到的档案是相似的错误的。

正是由于科研院所中同类别同型号的设备数量不多,大部分设备会根据其不同的功能存放在不同类型的使用平台上,这就形成了用功能对设备进行分类的方法。这种按功能进行存放的分类方法能够使不具备较高专业科研素质的工作人员够迅速区分各种名称复杂的设备,并且改善了仅通过设备名称来进行设备档案的查找和利用的做法。在动物所,设备的存放地点和使用地点仅仅在资产入库单上有所记录,并未在设备档案分类中起到应有的作用。所以,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在“购置时间―设备名称―型号”这种分类法中没有将设备的存放地点与实际管理操作中的分类结合起来。同时,由于这种分类法主要依据设备开始购置的时间来进行,那么编目也仅仅只是依据设备开始购置的时间先后来排序。这就导致了不同科研平台存放的设备与其应该对应的档案序号并不对应,不能准确地反应出各个存放地点分别存放了多少台相应类型的设备,也不能在相关负责部门审批设备购置申请时提供准确有效的数据支持。

3科研院所设备档案分类方法的措施建议

科研院所的设备大多数都属于不同实验室或科研平台的专用设备,这样就可以将“存放地点―型号”分类法与“购置时间―设备名称―型号”这两种分类法进行适当的结合,通过区分设备使用地点或存放地点的不同,来完善各个科研院所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设备档案分类标准。

档案管理的分类篇4

档案管理现状

档案分类情况。辖区13家银行的档案分类均不相同,有的分类比较精细,主要分为文书、会计、人事、信贷、基建、声像、设备、实物等类;有的分类相对简单,主要分为文书、会计、人事三大类。从机构类别上看,国有商业银行的档案分类相对规范,而其他银行档案分类则过于简单。

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情况。辖区13家银行中,仅有2家设有独立的档案机构、3家设有独立的档案鉴定机构,其余各家均把档案管理工作挂靠在办公室或人事部门,也未成立独立的档案机构和独立的档案鉴定机构。13家银行共有档案员99名,其中专职档案员11名,兼职88名。

保管方式及评级情况。目前,辖区4家银行档案采取由市分行集中统一保管的方式,其余各家均实行支行分散保管。8家银行的档案工作先后通过市档案局或上级行的档案评级。

电子档案归档及档案数字化情况。目前,仅2家银行的档案全部实现了数字化并对电子文件相关数据和信息进行了归档;6家银行的档案管理使用了档案管理系统软件,档案目录实现了数字化,但仅限于查询使用,并没有对档案实物进行扫描归档。

存在问题

基础设施不达标。绝大部分单位没有对档案库房进行系统规划,现有的库房普遍存在面积偏小,防火、防虫、防潮、防盗设施不全,库房、阅档室和办公室不分等问题,部分单位甚至没有专门的档案库房。

管理机制不健全。目前,只有4家银行真正实现了档案的大集中管理。大部分银行档案管理仍处于各自为政、支行分散管理的状态,没有独立的档案工作机构和独立的档案销毁鉴定机构,缺乏统一标准、统一制度。这样的管理方式既不利于监督管理,也不利于统一规范,更不能充分发挥档案信息资源整体优势,对档案的安全保障也有一定的难度。

制度建设严重滞后。一是档案类别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全市金融机构档案分类各不相同,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部分国有商业银行档案是参照上级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而其他银行档案的分类大都参照地方档案局文书档案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分类不够准确,也不够精细,难以体现银行档案的特殊性。二是档案保管期限表没有统一标准。针对银行会计、信贷等业务档案的特殊性,缺少统一的保管期限表,给档案保管及销毁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档案管理不平衡。特别是地方性银行业金融机构“重文书档案、轻业务档案”的现象比较普遍。为了通过档案局或上级行的档案评级工作,部分银行在文书档案的库房建设、设备配置、电子化管理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物力、财力,文书档案管理已接近或达到了档案局的相关要求,但对业务档案的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某农村金融机构的文书档案管理已达到市档案局二级标准,配备了密集架、空调等设备,但其业务档案库房简陋,保管条件较差,会计凭证乱堆乱放,管理非常混乱。

电子化进程缓慢。目前,只有两家国有商业银行的档案全部实现电子化管理,并对新时期产生的电子档案进行了归档,部分银行的文书档案目录已实现了电子化管理。但绝大部分银行档案还处于原始的手工登记归档保管状态,对历史档案的扫描及电子化管理进程缓慢,也没有对新时期产生的电子档案进行归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档案的使用效率。

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目前,全辖13家银行兼职的档案人员占比达89%,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占比仅为11%。兼职档案管理人员一般缺乏专业的档案知识,往往一身多任,投入档案工作的精力有限,无法对档案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也无法对档案进行系统的编研、收集和开发利用,档案管理只能满足于不丢失,装进袋子,锁进柜子,只停留在你查我调的阶段。兼职档案人员已很难适应新时期银行档案管理要求。

对策建议

进一步建立健全档案工作机制。各商业银行要将档案管理作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将档案工作同业务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同计划、同布置、同检查、同落实。建立与现代商业银行发展相适应的银行档案管理体制,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建立独立的档案工作机构和档案鉴定机构。进一步建立健全银行档案工作规章制度,逐步由现在的多头分散管理过渡为大集中统一管理。

加强对业务档案的管理力度。随着银行管理体制改革与银行业务的不断拓展,银行档案的类型、载体形态更加复杂多样,银行档案部门要高度重视新型业务、新型载体的档案形成情况,及时将各种门类和载体档案纳入到档案工作的范畴,实现从注重文书档案管理到文书档案和业务档案管理并重的转变,不仅要重视银行传统的文书、会计、人事档案,而且要重视银行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国际业务、内部控制与稽核,风险等各种业务档案的管理,还应加强电子文件相关数据和信息的收集归档工作。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档案保管条件。加大对档案基础设施的投入,做好规划,分步、分批建立符合银行档案保管要求的库房,同时配置必要的设施设备,不断改善现有档案保管条件,满足一定时期内档案数量增长的需要,确保档案实体绝对安全。

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一方面要加快做好历史纸质档案的数字化整理工作;另一方面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电子文件归档及管理规范、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等技术标准,统一本行系统档案数据库的建设,统一档案信息的存储格式,确保信息技术条件下各类档案能够全面收集、安全保管、有效提供利用。

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服务质量。强化科学编研,在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工夫,从而挖掘出档案信息资源潜在功能。强化服务意识,提高信息服务工作质量,在服务内容上围绕商业银行经营需要,优化档案结构,丰富资料种类,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加强档案队伍建设,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根据各自的工作现状、档案数量等情况,配备相应的专职档案工作人员,并确保档案人员的相对稳定,逐渐改变银行大多数档案人员身兼数职、调换频繁的状况。通过建立岗位责任制,使档案工作与效益挂钩,开展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组织外出参观、学习交流、开展档案工作检查评比等,提高档案队伍的凝聚力,促进档案工作的健康发展和管理水平的同步提高。

档案管理的分类篇5

1、建立集中统一的档案管理网络

加强对国土档案工作的集中统一管理、是国土档案齐全、完整、规范的重要保证。我们遵照统—领导、统一制度,统一管理的原则。成立了国土档案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档案管理工作。由分局工作人员,兼职国土档案员,在师局专职档案员的帮助下,形成了全系统的档案管理统一模式。同时,完善档案制度建设,修订档案岗位责任制及档案管理制度,做到职责分明,层层把关。无论是在师国土局发的文件,都能从上保证文件材料不疏漏、不散失、使档案管理工作达到了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

2、转变观念,超前管理

长期以来、我们对国土档案内容和工作范围的理解偏于狭窄。思想不够开阔,工作不能创新。对于各类业务档案的管理工作没有一种超前管理的意识、没有很好地和师局档案员联系。没有将国土档案工作渗透到各个环节之中。导致各类业务和档案管理长期以来各自为政、档案资料积累残缺不全、给档案的整理归档带来了困难。06年来,我分局意识到档案工作不是临时性工作、开始逐步转变观念,制定措施,对国土档案进行超前管理。

3.国土档案特点,拓宽档案收集渠道

从实际情况看、国土档案是比较复杂的。它分类为九大部分,从每个部分的内容比较来说层次不齐。建设用地类的报批经历时间长、稍有疏忽、就可能遗漏。声响材料类形成的文件数量不多,不易引起档案人员的足够重视。为了保证档案资料收集齐全、完整,我们档案人员将需要存档的文件建立了档案收件簿,档案管理人员首先了解各类业务工作存档的分类程序和流程,对哪些档案资料、资料的内容、数量做到心中有数。

4.制定规范,及时立卷

根据国土资源档案的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档案管理规定实施细则》,建立起档案管理分类大纲。归档范围。保管期限,档号分类方法等,将国土档案共分为九大类:(1)综合类;(2)计划财务类;(3)地籍管理类;(4)土地利用规划类;(5)建设用地类:(6)土地监察类:(7)宣传科技类;(8)声像材料类;(9)矿产资源类;并在每一类中确定了基本归档范围。把应该收集归档的文件资料进行分类可以装订成正规卷的、及时把它们装订成正规卷、使档案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

5、强化档案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客观上对国土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事国土档案工作的人员,专业知识与其它单位的档案人员更单一。为达到国土档案整理规范化的要求、兼职档案管理人员要进行一次正规的培训、讲解了国土档案工作中会形成哪些类型的文件材料。哪些是属于有保存价值的档案今后需归档、并讲解了具体的归档范围。同时,按照国土档案管理要求。对文件的起草、书写要求和制成材料的规范化、作详细的讲解。使大家对国土档案内容提前了解,在工作个有的放矢,注意积累资料。为今后建档工作奠定了基础,使档案的标准化、规范化有—个切实的保障。

6通过开发利用档案信息,促进档案管理工作

做好国土档案资料的收集、归档工作、积累贮存国土档案是为了利用、而更好地开发利用档案信息,反过来也会促进国土档案管理工作。国土档案的形成是为以后利用起到查询的作用,通过文件材料收集归档将其转化为档案信息资源、而这些资源又通过档案工作者提供给工作人员利用。我分在近几年来实施电脑化管理、将国土档案资料及时输入电脑,随时为各类业务提供依据,每当业务人员从利用档案中获得信息时、更积极主动地向档案室归档文件材料、从而保证了国土档案的完整性,促使国土档案管理更上新台阶。

7、档案利用过程中的保密工作

档案管理的分类篇6

1、建立集中统一的档案管理网络

加强对国土档案工作的集中统一管理、是国土档案齐全、完整、规范的重要保证。我们遵照统—领导、统一制度,统一管理的原则。成立了国土档案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档案管理工作。由分局工作人员,兼职国土档案员,在师局专职档案员的帮助下,形成了全系统的档案管理统一模式。同时,完善档案制度建设,修订档案岗位责任制及档案管理制度,做到职责分明,层层把关。无论是在师国土局发的文件,都能从上保证文件材料不疏漏、不散失、使档案管理工作达到了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

2、转变观念,超前管理 

长期以来、我们对国土档案内容和工作范围的理解偏于狭窄。思想不够开阔,工作不能创新。对于各类业务档案的管理工作没有一种超前管理的意识、没有很好地和师局档案员联系。没有将国土档案工作渗透到各个环节之中。导致各类业务和档案管理长期以来各自为政、档案资料积累残缺不全、给档案的整理归档带来了困难。06年来,我分局意识到档案工作不是临时性工作、开始逐步转变观念,制定措施,对国土档案进行超前管理。

3.国土档案特点,拓宽档案收集渠道 

从实际情况看、国土档案是比较复杂的。它分类为九大部分,从每个部分的内容比较来说层次不齐。建设用地类的报批经历时间长、稍有疏忽、就可能遗漏。声响材料类形成的文件数量不多,不易引起档案人员的足够重视。为了保证档案资料收集齐全、完整,我们档案人员将需要存档的文件建立了档案收件簿,档案管理人员首先了解各类业务工作存档的分类程序和流程,对哪些档案资料、资料的内容、数量做到心中有数。

4.制定规范,及时立卷 

根据国土资源档案的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档案管理规定实施细则》,建立起档案管理分类大纲。归档范围。保管期限,档号分类方法等,将国土档案共分为九大类:(1)综合类;(2)计划财务类;(3)地籍管理类;(4)土地利用规划类;(5)建设用地类:(6)土地监察类:(7)宣传科技类;(8)声像材料类;(9)矿产资源类;并在每一类中确定了基本归档范围。把应该收集归档的文件资料进行分类可以装订成正规卷的、及时把它们装订成正规卷、使档案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

5、强化档案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客观上对国土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事国土档案工作的人员,专业知识与其它单位的档案人员更单一。为达到国土档案整理规范化的要求、兼职档案管理人员要进行一次正规的培训、讲解了国土档案工作中会形成哪些类型的文件材料。哪些是属于有保存价值的档案今后需归档、并讲解了具体的归档范围。同时,按照国土档案管理要求。对文件的起草、书写要求和制成材料的规范化、作详细的讲解。使大家对国土档案内容提前了解,在工作个有的放矢,注意积累资料。为今后建档工作奠定了基础,使档案的标准化、规范化有—个切实的保障。

6通过开发利用档案信息,促进档案管理工作 

做好国土档案资料的收集、归档工作、积累贮存国土档案是为了利用、而更好地开发利用档案信息,反过来也会促进国土档案管理工作。国土档案的形成是为以后利用起到查询的作用,通过文件材料收集归档将其转化为档案信息资源、而这些资源又通过档案工作者提供给工作人员利用。我分在近几年来实施电脑化管理、将国土档案资料及时输入电脑,随时为各类业务提供依据,每当业务人员从利用档案中获得信息时、更积极主动地向档案室归档文件材料、从而保证了国土档案的完整性,促使国土档案管理更上新台阶。

7、档案利用过程中的保密工作 

档案管理的分类篇7

1.1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兼容性较差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很多中小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兼容性较差,不能够实现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兼容。这就意味着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在信息利用上的优势丧失,只能够进行信息的存储和处理。并且,在对档案内容进行利用时由于兼容性较差,无法导出,有时还需重新对信息内容进行处理,这使得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实际应用性较差,难以满足人们的利用需要。

1.2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针对性较差很多中小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在开发前没有做需求分析,所以系统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应用性较差,不能够满足人们存储档案,处理档案,加密档案以及利用档案的需要。同时,中小型档案管理系统没有根据本单位的实际使用情况对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优化,造成了档案管理信息系统针对性不强的现状。

1.3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不符合档案管理人员的操作习惯一个符合人们操作习惯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提升档案处理的效率,而一旦操作系统不符合人们的使用习惯,就会造成使用难度高、操作复杂、操作较慢、易误操作、难恢复信息等状况。很多中小型档案馆信息系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就不符合档案管理人员的操作习惯,造成了实际操作中的这些困难。

2中小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需求分析

2.1中小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目标通过我们对中小型档案馆进行调查,我们总结出中小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目标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我们构建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首要目标就是要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以代替过去纸质化、人工化的档案处理方法。其次,实现档案管理和处理的便捷化。通过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利用能够方便快速地实现档案分类,档案管理和档案信息提取。最后,实现档案利用的效率化。我们进行档案管理和档案信息处理,就是为了实现档案的高效利用,所以建立中小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一定要考虑档案的利用,增强档案内容的可提取性,使得档案信息的可利用程度变高。

2.2中小型档案管理信息开发系统的具体需求第一,扩大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捕获文件的范围。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需要捕获的档案格式以及需要到处的档案格式变得多元,这就需要我们在开放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时扩大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捕获文件的范围,以提高对信息的捕获和对信息的利用程度,捕获的信息类型应该包括pDF格式的档案、word类型的档案、电子表格类型的档案、图片类型的档案以及各种新类型的档案等。同时,还应该对来自不同系统的档案进行捕获等。第二,设置档案信息自动捕获程序来获取档案信息。档案信息自动捕获程序需要对档案的内容进行自动识别,从而按照识别的内容来对捕获的程序进行归类和处理。在档案信息自动捕获的过程中,应该通过进行档案监控、对捕获的内容进行检查等方式来控制自动捕获的档案信息的准确性。同时,应该在档案信息捕获的各个环节中设置档案内容修改项,以保障自动捕获的档案内容的准确性。第三,设置人工输入信息的方式来与自动捕获信息系统进行搭配,以在档案信息自动捕获效率低或者档案格式难以被档案管理系统识别时手动输入档案信息,避免档案信息提取效率低下的问题。一些档案信息较为久远,或者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使得信息自动捕获效率不高,所以在开发管理信息系统时需要设置手动输入项,以弥补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不足。第四,设置档案信息批处理功能。批处理能够对同一类信息进行同样的操作,大幅提高信息处理的效率,所以,我们在开发中小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时需要设置批处理功能,促进档案处理效率的提高。批处理过程中,要能够对同一类型的档案信息进行提取,然后对提取到的信息进行批处理,最后实现对处理后的信息在原文档的存储。第五,设置档案分类管理功能。在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中要能够对不同类型的档案进行自动分类,同时,分类应该坚持多元化,能够按照不同的要求实现分类,类与单个档案之间、类与类之间要保持有机的联系。第六,设置访问控制项,对档案信息的存储、修改、检索和应用进行控制。通过分配给不同类型的用户不同的操作权限来实现对档案信息访问的控制,以保障档案信息的安全。

3结语

档案管理的分类篇8

1、建立集中统一的档案管理网络

加强对国土档案工作的集中统一管理、是国土档案齐全、完整、规范的重要保证。我们遵照统—领导、统一制度,统一管理的原则。成立了国土档案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档案管理工作。由分局工作人员,兼职国土档案员,在师局专职档案员的帮助下,形成了全系统的档案管理统一模式。同时,完善档案制度建设,修订档案岗位责任制及档案管理制度,做到职责分明,层层把关。无论是在师国土局发的文件,都能从上保证文件材料不疏漏、不散失、使档案管理工作达到了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

2、转变观念,超前管理 

长期以来、我们对国土档案内容和工作范围的理解偏于狭窄。思想不够开阔,工作不能创新。对于各类业务档案的管理工作没有一种超前管理的意识、没有很好地和师局档案员联系。没有将国土档案工作渗透到各个环节之中。导致各类业务和档案管理长期以来各自为政、档案资料积累残缺不全、给档案的整理归档带来了困难。06年来,我分局意识到档案工作不是临时性工作、开始逐步转变观念,制定措施,对国土档案进行超前管理。

3.国土档案特点,拓宽档案收集渠道 

从实际情况看、国土档案是比较复杂的。它分类为九大部分,从每个部分的内容比较来说层次不齐。建设用地类的报批经历时间长、稍有疏忽、就可能遗漏。声响材料类形成的文件数量不多,不易引起档案人员的足够重视。为了保证档案资料收集齐全、完整,我们档案人员将需要存档的文件建立了档案收件簿,档案管理人员首先了解各类业务工作存档的分类程序和流程,对哪些档案资料、资料的内容、数量做到心中有数。

4.制定规范,及时立卷 

根据国土资源档案的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档案管理规定实施细则》,建立起档案管理分类大纲。归档范围。保管期限,档号分类方法等,将国土档案共分为九大类:(1)综合类;(2)计划财务类;(3)地籍管理类;(4)土地利用规划类;(5)建设用地类:(6)土地监察类:(7)宣传科技类;(8)声像材料类;(9)矿产资源类;并在每一类中确定了基本归档范围。把应该收集归档的文件资料进行分类可以装订成正规卷的、及时把它们装订成正规卷、使档案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

5、强化档案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客观上对国土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事国土档案工作的人员,专业知识与其它单位的档案人员更单一。为达到国土档案整理规范化的要求、兼职档案管理人员要进行一次正规的培训、讲解了国土档案工作中会形成哪些类型的文件材料。哪些是属于有保存价值的档案今后需归档、并讲解了具体的归档范围。同时,按照国土档案管理要求。对文件的起草、书写要求和制成材料的规范化、作详细的讲解。使大家对国土档案内容提前了解,在工作个有的放矢,注意积累资料。为今后建档工作奠定了基础,使档案的标准化、规范化有—个切实的保障。

6通过开发利用档案信息,促进档案管理工作 

做好国土档案资料的收集、归档工作、积累贮存国土档案是为了利用、而更好地开发利用档案信息,反过来也会促进国土档案管理工作。国土档案的形成是为以后利用起到查询的作用,通过文件材料收集归档将其转化为档案信息资源、而这些资源又通过档案工作者提供给工作人员利用。我分在近几年来实施电脑化管理、将国土档案资料及时输入电脑,随时为各类业务提供依据,每当业务人员从利用档案中获得信息时、更积极主动地向档案室归档文件材料、从而保证了国土档案的完整性,促使国土档案管理更上新台阶。

档案管理的分类篇9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医院档案在发展建设中的重大作用,提出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所必需的几个重要基础环节。增强档案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与水平,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为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思想与知识方面的保障;完善档案工作管理体制,形成档案管理网络体系,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做好医院各门类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与检索工作,不断加强医院档案基础业务建设,形成库藏丰富,结构合理,有规可循,有目可查,管理科学,有效利用的良好局面。

档案利用是指以馆(室)藏档案资源为基础,通过一定的方式,直接提供档案为利用者服务的工作。其方式有:(1)提供档案原件。即在档案馆(室)内设阅览室,组织利用者在室内阅览档案原件,或根据特殊需要,经过批准暂时把档案原件借出馆(室)外使用。(2)提供档案复制件。包括以缩微胶片、静电复印件等提供利用。(3)编辑出版档案文件汇编、档案史料汇编,举办档案展览等。(4)综合档案内容编写书面资料(如大事记、组织沿革等)。(5)制发档案证明,函复查询、外调等。

实行综合档案管理工作,目前为止形成了包括实物档案在内的党群工作类、行政管理类、医疗业务管理类、教学管理类、后勤管理类、审计档案类、科学技术研究类、制剂生产类、设备仪器类、基本建设类、会计档案类、声像档案类、电子档案类、干部职工档案类共十五种门类档案,这些档案资料在医院发展建设中起着查考凭证、参考依据、科学研究、宣传教育的重要作用。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服务经济建设。而要充分发挥库存档案信息资源的潜在作用,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1增强档案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与水平

档案工作是一项服务性工作,档案人员的服务意识与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档案开发利用工作程度好坏,只有通过积极优质的服务,把死材料变成活材料,才能使档案工作变被动为主动,这就要求档案人员:(1)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档案事业,树立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工作中做到服务态度主动、热情、耐心、周到;在服务方式上,拓展多种形式,树立起主动服务的意识,改变过去“等、靠、要”的传统工作模式,打破过去“重藏轻用”、“看摊守摊”的陈旧管理方式,由封闭式管理向开放式管理转变,由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变,充分发挥档案的信息资源功能,把档案工作同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密切联系起来,在主动服务、跟踪服务和开发利用上狠下工夫,不断提高档案工作效益,而只有通过提高效益,也才能进一步得到医院的重视,才能提高档案工作在医院工作中的地位。(2)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即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随着医院各项工作的不断发展,对档案利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利用重点从政治、行政等方面的需要,发展到医院业务建设、科学研究、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来,这就要求医院档案工作人员除精通掌握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掌握医疗卫生相关知识、科技档案(如科研成果档案、设备档案、基建档案、产品档案)及专门档案(如会计档案、教学档案、审计档案、声像档案等)方面的知识,根据不同的利用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档案。同时,要具备从事本职工作的语言文字能力、信息开发能力、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主动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在研究档案内容的基础上,编写参考资料、汇编档案文件、参与编史修志、撰写论文专著等,为档案利用提供更广泛、集中、系统的服务。

2要不断加强医院档案基础业务建设

在整个档案业务工作中,利用工作是目的,是主导工作,但利用工作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基础工作之上。应该在重视利用工作的同时,狠抓基础工作,以利用工作促进基础工作,以基础工作保障利用工作,做到相互结合,共同发展。综合医院做好档案基础业务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完善档案工作管理体制,形成档案管理网络体系。成立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及保密、鉴定销毁领导小组,各部门科室明确兼职人员,为档案材料收集、整理、鉴定等工作环节奠定人力基础。

2.2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各项规章制度。档案工作是一项集管理性、服务性、政治性、科学性、文化性等性质于一体的工作,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就是“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维护档案完整与安全,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因此,综合医院要在贯彻落实《档案法》的同时,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本医院档案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使档案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实现档案管理规范化。例如,我院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先后制订了《关于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定》、《各种档案保管期限》、《医院档案分类大纲》、《档案分类编号标准》,建立了《档案立卷、归档制度》、《档案保密、保管、查阅、鉴定销毁、统计制度》、《秘密文件管理、公文管理制度》、《文书、教学、科技、会计、审计、音像档案规范管理制度》、《库房管理及计算机管理制度》等,为档案工作基础业务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3做好医院各门类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与检索工作

3.1医院档案收集工作。按照医院《档案管理办法》、《文件材料归档范围》等的规定,通过例行的接收制度和专门征集的办法,把分散在各科室、个人手中和散失在其他地方的档案分别集中到综合档案室的工作。档案收集是档案管理其他业务环节的基础,收集工作的质量直接决定和影响着档案业务工作水平,收集及时、鉴选得当,把有保存价值的档案都集中在档案室,实现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才能使室藏档案齐全完整,内容丰富,才可以提高档案工作质量,为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

3.2医院档案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对零散和需要进一步条理化的档案进行分类、组合、排列、编目,使档案由零乱到系统,由无序到有序,体现档案的特点,充分反映各项工作活动的历史联系和面貌,是档案信息资源完整利用的基础。

3.3医院档案鉴定工作。医院综合档案部门按照一定的原则、标准和方法,判定档案的价值,确定档案的保管期限,剔除失去保存价值的档案予以销毁,提高了档案利用的准确率。

3.4医院档案保管和统计工作。根据档案的成分和状况,采取安全的存放和防护措施,并以表册、指标、数字等形式揭示档案和档案工作有关情况的业务工作,是档案开发利用的硬件保障。

3.5医院档案检索工具医院档案检察工具。记录、报道、查找档案材料的手段,是揭示馆(室)藏和查找档案的重要手段,它把“藏”与“用”连接起来,沟通档案材料与利用者和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是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工具。我院从档案资料的存储至检索利用充分发挥现代化管理手段的作用,为档案信息资源利用者提供最方便最快捷的信息服务,并编制检索工具100余册,简化利用程序,编制利用范例,开展电话、信函、网络等多种服务方式等,从而使档案管理的各项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总之,做好以上几个环节工作的良性衔接,才能形成库藏丰富,结构合理,有规可循,有目可查,管理科学,有效利用的良好局面,才能充分完成档案工作的使命,满足医院各方面的需求,实现库存档案的价值,扩大档案工作的影响,发挥档案工作在医院建设与发展中的应有作用。

档案管理的分类篇10

关键词:档案管理;边缘化;科学体系

abstract:inviewoftherecordsmanagementinthemarginalizationtendency,proposedthatenhancesthecognition.theestablishmentorganizestheleadersystem.perfectinstitutionalframeworkandviewpointsandsoonconstructioncharacteristicmanagementsystem.

keywords:recordsmanagement;marginalization;scientificsystem

1加强针对性,提高档案管理认知

目前,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着边缘化的倾向。很多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可有可无。一些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自身就对档案管理工作没有给予高度重视,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缺乏高度的工作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办事细心的工作态度和乐于奉献的工作精神,又没有积累扎实的档案管理的理论知识、科技知识,因而不能充分认识到档案事业在社会发展中的战略作用和实际意义。工作中存在失位现象,工作责任心不强,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不够,不利于形成学校管理层关心、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的氛围。整个学校的档案意识进一步弱化,平时不注意收集整理,到真正需要的时候,再去收集、补救,甚至造假,从而导致档案管理工作在整个学校发展进程中有边缘化危险。

学校档案是广大教职工在长期教育教学工作、学校管理和学生学习等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音像等不同形式的材料。档案不仅记载着学校的办学历史,而且记载着全校师生员工的德、能、勤、绩。这对于我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学校内部体制改革,优化教师队伍,提高办学水平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学校档案还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真实记录,它全面反映了学校最基本的职能活动,是评价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窗口”,是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学校管理、教学科研工作和教育督导评估必不可少的资料。因此,档案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学校的管理水平、发展轨迹、文化积淀、办学特色,常常可以从档案中反映出来。

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是每一个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必须解决的问题。因为档案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是一个学校健康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学校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必要条件,是维护历史真实面貌的一项重要工作。科学规范的管理档案,是衡量一个学校业绩与管理水平的重要尺度。学校档案记载着这个学校发展史上的优秀成果,对研究本学校的办学业绩和科学发展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是进行科学分析,扬长避短,制定发展方向的好教材。档案管理工作做好了,一方面为学校高层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学校整体办学状况,适时调整办学策略提供准确依据,为办学决策提供支持性证据;另一方面有利于社会各方准确认定学校办学成果,为学校与各有关方面进行有益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我国经济全面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地更新档案管理观念,勇于探索和尝试新的档案管理手段,以全面、真实地反映学校整体发展状况和办学成果。

2加强领导,建立管理组织体系

档案工作首先要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把档案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深入持久地组织好《档案法》学习与宣传活动。结合实际,领导要带头学,做贯彻落实《档案法》的带头人;通过学习与广泛宣传,使教职工能增强档案意识,形成人人重视档案,支持档案并自觉地维护学校档案工作。要建立健全档案管理机构和管理网络,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各科室负责同志参与的档案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专职档案员,学校各科(处)室都设有兼职档案员,建立综合档案室,从组织上保证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

3完善制度,健全管理制度体系

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是档案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管理的有力措施和可靠保证。各科(处)室做到职责明确,使归档有范围,立卷有标准,借阅有规定,保密有条例,库房管理有措施,开发利用有目标,这就在细节上保证了档案管理的顺利开展。要制定《综合档案室工作职责》、《档案人员工作职责》、《档案库房管理制度》、《档案保密制度》、《档案利用制度》、《档案鉴定、销毁制度》、《档案室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给档案管理工作提供法律依据。

4立足实际,构建特色管理体系

各档案管理科室除按照档案管理的要求和规章制度进行管理外,还要根据自身工作特点,制定有自身特色的档案管理制度。如本校电教中心是集电化教学和电教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处室,档案资料管理体现为内容多、资料多、载体形式多等特点,在管理和建档中难度很大。这就需要从实际出发,在不违反档案管理原则和要求的基础上,构建有本校电教中心自己特色的档案管理体系。

根据本校电教中心的档案来源特点,大致把电教中心档案分为教学资料档案、活动资料档案和其他资料档案三大类。教学档案资料主要以声像资料档案为主。笔者又根据制作材料的特点,细分为音带类、像带类、碟片类等类型。音带类又按专业分为中文类、外语类、艺术类等。像带类主要是与教学有关的录像带等,按其用途分为示范观摩类、改革研讨类、教学常规类等。碟片类主要指与教学相关的光盘影碟等,根据专业分为中外名著类、政治历史类、文化艺术类、体育活动类等。

活动资料主要指记录和反映学校各级各类活动内容的不同载体形式的资料,包括图片、照片、录像带、自己制作的光盘或碟片等。笔者根据活动级别的不同,分为学校类活动资料、系科类活动资料、班级类活动资料、社团类活动资料等。如学校举办的学术活动、纪念活动、文化活动、体育活动、对外活动以及系科举办的教学活动、班级举办的主题活动、学生社团举办的活动等等都属于活动资料范畴。

其他资料主要是指上级来文和电教中心自身建设的纸质资料,如上级管理部门和学校“两办”等下发的文件或方案资料以及电教中心的计划、总结、规划、制度、文件、通知等等都属于这类资料,笔者都按时间顺序进行分类装订建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