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毕业生自我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2:17:06

医学毕业生自我总结篇1

时光飞速,一转眼我已经从一名懵懂的大学生,走上社会,走进医院,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护士。自XX年进入xxx学院就读以来,一直以严谨的态度和积极的热情投身于学习和工作中。在实习的过程中,虽然有成功的泪水,也有失败的辛酸,我为我的辛勤付出写下了在医院实习自我鉴定。

在这日益激烈的社会竟争中,使我充分地认识到成为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大学生的重要性,但当真正接触到病人后,我发现,临床护理和书本上还是存在着差距,自己不仅有扎实的理论,熟练的操作,还要有爱伤观点等等。在工作中,我不断将自己在操作的过程中学习到的知识做下了实习工作总结,让现在的实践弥补过去理论的缺憾。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凭着对成为一名优秀白衣天使的目标和知识的强烈追求,刻苦钻研,勤奋好学,态度端正,目标明确,基本上牢固的掌握了一些专业知识和技能,作到了理论联系实际;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外,还注意各方面知识的扩展,广泛的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从而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

在生活上,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充实而有条理,有严谨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作风,为人热情大方,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拥有自己的良好出事原则,能与同事们和睦相处;积极参加各项课外活动,从而不断的丰富自己的阅历。从我选择护理事业,我就有一句格言--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护理工作中。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不断努力地学习,以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这是我的大学生医院实习自我鉴定,以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使自己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更上一个台阶,以便能更好的服务于患者。争取做一名优秀的护理人员,以无愧于白衣天使的光荣称号!

医学毕业生自我总结篇2

中西医结合教育已有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医学教育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中西医结合的各层次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如何开展中西医结合教学,使中医院校培养更好的中西医结合专业人才,是每一所中医院校所面临的问题。总理2003年题词:“实行中西医结合,发展祖国医药学”。为推进我国中西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目前全国有30几所中医院校和综合性医科大学开办了中西医结合本科专业。本校1988年开办中西医结合专科专业,骨伤学院2006年开办中西医临床骨伤方向本科。目前已拥有中西医临床本科、硕士,今年中西医临床医学获得一级博士授权点。首届毕业生即将走上工作岗位。为了解首届中西结合骨伤专业毕业生在校期间专业学习的感受,为学院今后修改培养方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掌握第一手资料,笔者在学校教改项目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的支持下进行了本项研究。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1年5~7月对中西医临床医学(骨伤科学方向)首届毕业生,共121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65名,男56名。

1.2?调查的方法与内容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法,由专门人员在毕业生毕业返校期间组织全体毕业生填写问卷,当场回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

调查内容:毕业生基本情况、对本专业教师的评价、对本专业教学要素的评价、对本专业的课程设置评价、总体评价,评价标准为好、一般、差。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全部为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毕业生调查问卷,共发出问卷121份,收回问卷121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份数121份,有效率为100%。

(1)毕业生对本专业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认为好的87.60%,一般的12.40%。

(2)毕业生对本专业教师的教学态度,认为好的95.86%,一般的4.14%。

(3)毕业生对本专业教师的教学方法,认为好的81.82%,一般的16.53%,比较差的1.65%。

(4)毕业生对本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认为好的82.64%,一般的12.39%,比较差的4.97%。

(5)毕业生对本专业教师的教学效果,认为好的81.82%,一般的16.53%,比较差的1.65%。

(6)毕业生对本专业教学设施,认为好的97.53%,一般的2.47%。

(7)毕业生对本专业师资力量,认为好的80.99%,一般的12.39%,比较差的6.62%。

(8)毕业生认本专业实习实训安排,认为好的79.34%,14.87%,比较差的5.79%。

(9)毕业生对本专业课程设置,认为好的80.99%,一般的13.22%,比较差的5.79%。

(10)毕业生对本专业教材选择,认为好的92.56%,一般的7.44%。

(11)毕业生对本专业整体学习氛围,认为好的82.64%,一般的10.75%,比较差的6.61%。

(12)毕业生对本专业总体办学质量,认为好的85.12%,一般的14.88%。

(13)毕业生认为本专业应增加课时的课程是,外语计算机课53.71%,专业基础课47.10%,实训实习课42.15%。

(14)毕业生认为本专业应减少课时的课程是,公共人文课44.63%,专业理论课41.32%。

(15)毕业生认为通过5年的学习,收获最大的是,自我学习能力66.94%,心理素质64.46%,专业知识57.85%。

(16)毕业生认为本专业还需加强的是,社会适应能力58.68%,创新创业能力56.20%,临床实践能力49.59%。

3?讨论

3.1?对教师的评价

以上1~5条是对教师的评价,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对教师的评价还是很高的,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教学态度、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认为好的都在80%以上,这与骨伤学院这几年狠抓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是一致的,目前骨伤学院以年青教师为主体,大部分为博士或在读博士,平均每人有一项以上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目前有在研国家自然基金项目5项,每人主讲二门主干课程,在连续三年全校试卷检查评比中名列第一,所有的老师均爱岗敬业,2011年骨伤基础教研室被福州市总工会授予五一先锋岗荣誉称号。但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年青老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还有待提高,这与学校教学督导组专家的检查结果是一致的。针对学生对于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方面评价中还是有一定比例认为较差的情况,以后将在今后教师培养上,尤其是青年教师上加大培养力度,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3.2?对本专业教学要素的评价

对教学设施、教材选择、师资力量、实习实训安排等教学要素认为好的也在80%以上。这与骨伤学院近几年狠抓学科建设是分不开的。在教学设施等硬件建设方面,经过新校区近几年建设,教学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教室实验室设施先进完善。在教材选择上,骨伤学院是骨伤专业三门主干课程教材主编单位;近几年来主编参编了骨伤专业大部分的教材,所主编的教材曾获得全国优秀图书奖。针对学生提出专业实训时间、课程设置较少的问题,学院给予了极大重视。目前,骨伤专业专门配置了二间学生专用的骨伤实训室,配备专门的骨伤实训器械;同时积极开拓包括全国著名的洛阳正骨医院、文登正骨医院等二十几所实习医院,实习床位数已达3000张。

转贴于论文联盟

3.3?对专业课程设置的评价

大部分毕业生对本专业的课程设置还是认可的。经过近几年的专业培养方案的调整,中西医骨伤专业的课程设置不断优化,日趋完善,课程设置中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临床专业课、实习实训课、选修课几大模块,但部分毕业生还是认为公共人文课课时太多,而外语课时太少,这可能和近年来英语过四级与学位授予脱钩,英语学时减少,学生的英语水平有所下降,但社会上招聘时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还是有所要求的有关。

3.4?对中西医临床骨伤专业的总体评价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总体学习氛围好,办学质量高,这和骨伤学院的精品定位是吻合的。骨伤学院是省内骨伤学科教学科研的龙头单位,在办学层次上有本科、本硕连读、硕士、博士,在办学专业方向上有中医骨伤、临床医学骨伤方向、中西医临床骨伤方向[1]。

医学毕业生自我总结篇3

1.1调查对象

以山东省某医学院2002年至2010年这个阶段近3600名学生进行调查,将其中医学类专业的全体学生进行调查,资料完整者有3788人,有效率达到99%以上,调查结果仅供参考。

1.2调查方法

毕业生就业信息从毕业生自身获得,并在这个基础之上有相关单位进行证明,每年医学类毕业生的信息都会收入到校信息系统里面,并进行有效整理,下述表中数据皆为每年的最后一天所收录的信息,

1.3数据整理分析

在进行数据整理的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程序,确保信息真实有效性,利用专业性软件建立相对应的数据库,采用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整理与分析,之后也由人工进行抽样检查。

2.大专生就业情况调查结果

2.1、山东省某医学院

2002年至2010年医学类专业构成及变化情况,详情见图一,从表中也不难看出,医学类里面包含多个专业如:临床医学专业、中医学专业、护理学专业等本、专科专业,其中临床医学专业占据总人数的比例最高,毕业人数近2376人,约占66.5%,位列第二的则是护理专业,毕业人数为611人,约占17.2%。2002年至2010年医学类大专生总人数是3578人,2005年相对于其它年份,其毕业生人数最多。立足整体九年毕业生总的毕业率约为90.5%,其中在2002年、2003年其就业率均为100%。2004年形势相对严峻,失业率高达33%以上,但是从2004年以后也就不难看出,医学类大专毕业生的就业率有相应的回升,至2007以后,就业率高达90%以上。在医学类四个专业中,依据表中情况也就不难看出,2002年至2010年毕业生临床医学专业与其它专业相比较,其所占据的比例最高,约占66.4%,位列第二的则是护理专业,约占17.1%,从某种意义上来说,2004年是临床医学专科毕业,受各种因素影响,使其就业形势严峻,这是导致2004年就业率低的根本原因,再者来说,在2004年至2006年这一个阶段,由于受本科医学毕业生的冲击直接影响专业就业率。从本质内容上来说,之前几年医学类专科生就业情况相对较好,医院所需要的人才已经相对饱和,加上学校或者学生等其它因素,因而导致就业率低下。

2.2、医学类专科毕业生就业去向分析

2002年至2010年选择在医疗机构工作的毕业生有2634人,约占毕业总人数的73.7%以上,无形之中也就证明了该学校医学类专科毕业生其就业主渠道是医疗机构,在这个过程中选择继续深造的有250人,也就是说专接本成功而后考研,自2006年以后就业形势越加严峻,更多的毕业生没有选择就业,而是选择努力继续深造,自主创业或者事业单位工作的有258人之多,约占总人数的7.4%,充分考虑到自2007年以后有药学专业的专科生毕业,相应的考研的或到事业单位工作的人数也在上升,且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增多,但是变化不太明显。从数据中分析后得知,临床医学和护理学专业毕业的专科生有近80%的学生在医疗机构工作,护理学专业的毕业生其就业形势相对于其它专业还是占据一定优势,倘若毕业之后选择继续深造,需要掌握诸多方面的知识,再者来说其入学率也较低,中医学就业比较严峻,受西医学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所以其就业形势很大把握,药学专业的毕业生去企业和继续深造的学生相对较多,占总人数比例的39.1%和20.7%。

3.依据调查结果展开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医学类专科毕业生有近75%的学生会选择在医疗机构工作,只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继续深造或者在事业单位工作。2002年至2010年,近10年的发展,医学专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当然也受社会各种因素影响,如:医学本科、研究生的冲击、供需关系变化、医学类人才日渐增多。在另外一方面,随着我国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相应的对人才也提出了更高层次要求。再者,加上社会上还存在着不良现象,一些医疗机构没有充分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将对人才的要求放置在研究生、博士等,再有部分单位用名牌大学生来宣传医疗机构,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主渠道招收医学毕业生就业信息的能力。从另外一方面进行考虑,学生学习医学专业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与金钱,往往在就业时会考虑所在城市经济发展状况、未来发展状况等多种因素。还有的毕业生没有考虑到自身因素,对从事单位期望值过高,不能够充分自身欲求,而选择另谋出路,某种意义上来说提升失业率,这些都是造成“无业可就”和“有业不就”现象的根本原因。

3.1、目前,很多大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不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对“薪酬福利”和“工作环境”提出高层次要求,没有给自己一个明确定位,甘于奉献的人越来越少。

3.2、不同专业就业形势不一。结构性矛盾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还是比较突出,例如:护理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期就业前景好,但是毕业生相对较少,而临床医学方面,已经呈现出一个相对饱和状态,但是需求不旺盛。从这次调查结果中也就不难发现,该校有近乎75%的专业毕业生在医疗机构工作,无形之中也就透露出该校就业主渠道还是在医疗机构上。

3.3、性别差异。在调查研究时发现,该校女生不管在考研机率还是学习医学专业的总人数来看,女生都几倍多于男生,且女生的“用工成本”远远大于男生,不考虑其它因素,在相同条件下会偏向于男生,而这也是女生没有选择直接就业,而是选择考研的根本原因所在,相应的女生考研率自然高于男生。

4.建议和措施探讨

4.1、站在国家的角度上来说,应当从国家战略方面对毕业生就业予以高度重视,要全面考虑,解决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多方面因素,为高等院校学生更好的就业奠定坚实基础:强化政府职能,提供优质服务,优化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环境,在不断深化医疗改革的同时,加大对人才储备,使得人才能够更好的发挥自己才能,更好的贡献于社会。

4.2、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学校应该对加强对大学生就业指导,改正错误的价值观,而就业指导从当从学生开学之初就进行,也就是贯彻整个大学课程,并将其列入到学校发展的范畴之内,使之职业化和专业化,在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加强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为学生未来更好就业创造条件。

5.结语

医学毕业生自我总结篇4

从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入学率持续增长,应届毕业生数量屡创新高,大学生就业竞争日益激烈。以河南省为例,医学院校普遍采用“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基本模式。尽管如此,但由于专业性较强,医学毕业生面临比其他专业学生选择面更窄的现状。由就业问题而引发的一系列毕业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基于此,本文进行相关分析。

一、医学专科生就业形势概述

本文通过对河南省部分医学院校,尤其是漯河医学高等专科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的调查分析,认为当前医学专科生就业主要存在以下四个特征:

1.学历差异

一方面,毕业人数与就业机会之间正比越大,对学历的要求就会越高;另一方面,社会整体对高学历人才越来越看重,医疗单位招聘的学历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相关资料显示,近十年来,一线城市对医学毕业生的需求现状是:专科生下降明显,本科生基本持平但略有下降,研究生以上学历则呈上升趋势。但是由于硕士研究生报名资格要求具有本科学历或者同等学力,因此专科生在考研上不占优势,只能走曲线考研路线,一是先考取本科,二是先工作积累工作经验,总之都是为达到考研的报名资格。

2.地区差异

地区差异主要是指东西部地区以及各省市、之间因经济发展水平而造成的工资待遇差异、生活水平差异、教育差异等。大部分毕业生都向往繁华、舒适的都市生活,而对于欠发达地区避而远之。这既造成人才分布不均衡的状态,也会使得各地区之间的差距继续拉大。从各国人均拥有医生的数量来看,我国医疗人员的缺口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基层偏远地区。所以,并不是不存在医疗人员的缺口,而是人才的分布极为不均衡。

3.专业差异

从广义上来说,医学类专业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医学技术、中医学、法医学、护理学、药学等8个学科类等。这些专业之间的就业差距较大。以临床医学为例,近年来的毕业生供大于求,对人才结构的需求层次提升,本科及以下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但是药科类毕业生的就业前景目前被普遍看好,药科类毕业生供小于求,各医药公司、制药厂是吸收这类毕业生的主要途径,制药业对人才的需求稳中有升。再如,在2010年主要专业就业率前50名中,医学影像学以96.3%排名第7名,护理学以94.7%的就业率排名15位。总体来看,专业之间的差异是存在的,甚至在一定范围内是较为明显的。

二、医学专科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

1.自我期望较高,心理落差大

在择业之初,毕业生往往充满信心和希望,但在残酷的现实中又很容易被所遇到的挫折打击,因此毕业生的心理落差问题成为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这不仅是医学生的心理问题,更是所有毕业生的共同问题。具体分析来讲,毕业生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落差,主要是由于其在就业之初对自我的期望太高,对社会环境和就业形势缺乏客观全面的分析所致。大学生的一个特质是由于缺乏社会现实的锻炼,心理承受能力较低,敏感脆弱,所以在遇到就业挫折时容易妄自菲薄,或者埋怨社会,消极情绪高涨。

2.学业就业压力大,不易调适

与一般专业相比,医学专业的学生学业更加繁重,所需要的心理和生理承受能力要求更高,以基础医学开设的课程为例,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英语、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心理学、医学史)、生物医学基础课(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病原学、遗传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解剖学、药理学、预防医学、生物医学实验等)、临床医学课(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眼科学、耳鼻喉科学、神经内科学、传染病学、康复医学基础等)等三部分。再加之医学专科生失业率排名靠前,就业竞争压力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往往很大,且难以调试,焦虑情绪蔓延。

3.就业观狭隘,影响职业发展

在择业时,很多学生往往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对日后的职业规划欠考虑;也有的学生将物质待遇当做衡量择业的唯一标准,过于功利化;还有的学生只追求稳定,总想一步到位。这些观念在毕业生中间普遍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择业方向及日后的职业发展。

三、相关对策

1.客观认识个人和社会,正确看待竞争和挫折

很多学生埋头于繁重的学业,认为自己只要将学业完成好必将有一个好的就业机会。抱着这种心态,他们对自身和社会的认识容易产生偏移,对自己估计过高,对社会竞争估计过低,以至于在理想与现实发生碰撞之时容易产生挫败感,认识社会不公平,怨天尤人。要改变这一状态,必须正确看待个人的价值以及社会的客观实际。在认清现实的基础上,对竞争现状有一个充分的估计之后,才会在学业中有的放矢,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和学习重点,全面提升自身素质。争取一个职位,并不是只具有过硬的学习成绩就可以的,还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广泛的社会知识,以及过硬的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等等。只有自己的心态端正了,才会正确看待竞争和挫折。

2.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杜绝功利主义

上文提及,很多毕业生在择业时过于看重眼前利益,或者过于追求稳定。在当前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形势下,任何的“好”都不可能是永远的好,任何的“稳定”也不可能是绝对的稳定。单纯追求待遇高、大医院这些就业方向,很容易局限自己的求职范围。当前,医疗改革将持续深入,基层的医疗单位也会迎来较好的发展契机。因此,除了那些甲等医院,毕业生也可以选择基层医疗工作单位等,要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个人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不能将个人得失看得过重,要有服务社会和人民的大局意识。

3.解放思想,拓展就业领域

毕业生应摒弃以往保守固定的就业观,不应分过拘泥于专业对口苦,要拓展就业领域。例如可以选择一些与医学领域相近或者相邻的行业,例如生物医药类、保健康复类、美容护理类、养老院、孕婴护理、健康管理中心、体检中心、临终关怀等公司或单位,也可以选择一些医学交叉学科领域,如保险公司的医药核赔师。这些行业往往待遇较好,不乏成功人士。再如,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自身的健康越来越关注,“健康管理师”便成为新兴职业,随着亚健康人群越来越多,社会对健康管理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而医学专业的学生因为具有系统的医疗专业知识作为基础,尤其是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专业人才,从事这一行业具有其他专业学生所不能比拟的优势。总之,医学生可以发挥特长的途径很多,只要不固守思想,拓宽眼界,必然会找到实现个人社会价值的平台。

医学毕业生自我总结篇5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指导影响因素就业率

theinfluencingFactorsofmedicalVocationalCollegeGraduates'employmentRateandCorrespondingCareerGuidanceCountermeasures

RonGXinling,ZHanGpeipei

(Schoolofmedicine,YangzhoupolytechnicCollege,Yangzhou,Jiangsu225127)

abstractFromtheemploymentsituationofgraduates,theemploymentlevelforYCollegemedicalvocationalschoolgraduates,professionalcounterpartsrates,employmentsituation,internshipshiringrates,amongotherfactorstoanalyze,discusstheimpactofthemedicalvocationalschoolclassesthemainreasonstudentsemploymentrate,ascareerguidanceworkersshouldmakemoreeffortsintryingtoimprovetheoverallqualityofgraduates,strengthentheconstructionofpracticebase,expandschool-enterprisecooperationprojectstoenhancethelevelofemploymentandotheraspectsofthebusinessworkers,andactivelyworktocreatejobssituation.

Keywordsgraduates;careerguidance;influencingfactors;employmentrate;countermeasures

0前言

曾有研究学者认为影响就业率的主要因素包括性别、家庭收入、城乡户籍、学习成绩、就业指导和学生干部经历等等六个因素。家庭收入、城乡户籍、学习成绩、学生干部经历等等因素对于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在动态的就业市场需求上,上述因素并非一如既往地对毕业生就业产生重要影响。作为就业工作者,如能富有成效的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不仅可以更好地帮助毕业生进行正确的职业选择,还能有效地促进毕业生的发展与成才,帮助毕业生树立积极健康的就业观和就业心态,使其心情舒畅、信心百倍地走向社会。

近年来,政府和教育部门大力加强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的建设,但仍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大学生失业问题。麦克斯一份针对我国2013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显示,被调查的2013届硕士毕业生签约率为26%,同比下降9%;本科毕业生为35%,同比下降12%;高职高专毕业生为32%,同比下降13%。笔者作为就业指导的基层工作者,为了简便、快捷、有效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通过分析2013年就业工作的数据,试图找出影响就业率的关键因素,讨论出相应的对策,为相关的就业工作者在就业工作上给予以一定的借鉴。

1就业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1.1就业层次分析及实习点的录用情况分析

调查时间:2012年10月25日开始至2013年12月31日结束。

调查范围:Y校Y学院2013届三年制护理专业高职毕业生、五年制护理专业毕业生。

1.1.1就业层次分析

Y校Y学院2013届毕业生护理专业毕业生人数为739人,就业人数为694人,截止2013年12月31日,就业率为93.91%。其中,在三甲医院就业的人数为118名,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5.96%。二甲以上医院的有501个,占67.79%,在乡镇卫生所等单位工作的有74人,在医疗卫生单位工作的毕业生总数为575,占毕业生总数中就业人数的77.80%。数据表明,Y校Y院毕业生的就业单位质量很高。

1.1.2实习单位就业情况分析

通过对总院、杭州117医院、南通中医、友好医院等15家就业实习基地的录用实习生情况进行统计,其中百分率最低的为连云港第二人民医院、上海梅山医院、无锡第四人民医院以及苏北医院,其录用率几乎为零,导致此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用人单位的政策、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关系强度、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及学生自身的就业要求等等。相对较高的有浙江省杭州市117医院、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总院、扬州市中医院、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等等,其百分率分别为73.33%、69.23%、56.67%、40.91%、35.42%、35.14%。导致上述结果的原因主要有用人单位应届护理专业毕业生需求量大、Y校Y院护理专业综合实力较强、用人单位与学校的合作关系强度大、学生自身的因素(如生源地相符、家庭意见)等等。

总体而言,在实习点就业的百分率26.9%,这一数据与其他非护理类专业相比,要高出很多。

1.2就业地区因素分析

通过对Y校Y院护理、医学检验、医药营销、药学等专业926名毕业生的生源地情况进行统计,同时参考2013年12月20日统计的就业率数据,苏南地区145人就业率达91.03%,苏中地区205人达94.63%,苏北地区525人达93.14%,省外51人达90.20%.

Y校Y院毕业生主要来自苏北地区,如徐州、连云港、盐城等城市,人数为525,占总毕业生人数的56%;来自省外的学生很少,仅仅占6%;来自苏中和苏南地区的毕业生也占有一定的数量。从就业的角度来讲:许多苏北地区的同学认为苏中和苏南地区能够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家在苏中地区的可能具有一定的家庭社会关系可以帮助其就业,加之Y校Y院综合实力较强,因此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学生选择Y校Y院;生源地在苏南地区的学生选择苏南地区的学校机会更多,而苏南地区本身可以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因此来苏中学校学习的同学较少。

针对不同生源地区的毕业就业状况做了就业率的统计工作。就业率最高的为苏中地区,达到95%,而生源地在省外地区的毕业生就业率较低,仅有90%;导致上述结果的可能原因在于:Y校Y院毕业生多在大型医院、医疗卫生单位等事业性质单位工作,而家庭关系这一因素对学生就业状况影响较大,苏北地区的毕业生就业率为93%,苏南地区的就业率为91%,相对较低,这主要与毕业生自身因素关系较大,苏南地区的毕业生普遍眼高手低,另外他们大多数家庭经济状况较好,就业压力较小。

对Y校Y院护理、医学检验、医药营销、药学等专业共926名毕业生的就业单位信息进行统计,苏南地区245人,就业单位地区分布百分率28.26%,生源地人数145人,生源地人数百分率16.84%;苏中地区272人,就业单位地区分布百分率31.59%,生源地人数205人,生源地人数百分率23.81%;苏北地区318人,就业单位地区分布百分率36.93%,生源地人数525人,生源地人数百分率60.98%;省外地区26人就业单位地区分布百分率3.02%,生源地人数51人,生源地人数百分率5.92%。

上述结果表明,Y校Y院毕业生的就业单位主要分布在苏北、苏南和苏中地区,在省外的很少;从用人单位的分布来看,苏北最多,苏中其次,苏南最少。

1.3专业对口情况分析

通过对Y校Y院护理、医学检验、医药营销、药学等专业926名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统计,医药营销毕业生人数39人,就业39人,从事本专业的25人,非本专业的14人,专业对口率64.10%;护理毕业生739人,就业人数694人,从事本专业的575人,非本专业的119人,专业对口率82.85%;药学毕业生人数46人,就业38人,从事本专业的31人,非本专业的7人,专业对口率81.58%;医药检验技术毕业生人数102人,就业99人,从事本专业的65人,非本专业的34人,专业对口率65.66%。

导致上述结果的原因可能与专业结构和专业特色关系较大,反映护理专业的专业对口率较高;另外一方面,与就业率有一定的关系;医药营销同学的就业率很高,达到100%,说明通过就业指导工作,医药营销的同学能够放低身段,牢固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

2提升就业率的对策

通过上文分析,不难看出,实习单位与学校的合作关系强度、专业综合培养实力、毕业生就业观的指导、毕业生自身的能力等等因素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着毕业的就业率,因此应根据以上因素来着力开展就业工作,具体的对策如下:(1)进一步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搭建毕业生就业绿色通道。(2)充分挖掘校友资源,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建立校友信息库,充分利用校友资源促进学生就业。(3)坚持做好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定期回访企业,通过毕业生信息反馈,加强今后毕业就业工作的规划。(4)提升辅导员的就业指导观念和意识。提升辅导员自身的就业意识着重从两个方面来开展。一是就业指导的观念和就业指导的内容要符合现实社会发展需要;二是要求就业辅导员不仅要不断提高就业服务的意识,强化就业全局意识,还要具有树立全程服务的观念,将就业服务贯穿到学生从踏入大学校门到毕业及初次就业的整个过程中。(5)提高Y校Y院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Y校Y院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结语

Y校Y院的护理、医学检验、药学专业都是实用型专业,社会需求相对较多,但同时这些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总数也相对较多,如何使Y校Y院学生在就业工作中脱颖而出,是Y校Y院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作为就业工作者,要加强与学院领导的联系,要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动手能力的培养。就业指导员可以在院内举办专业技能大赛、使得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还可以加强育婴师、营养师、急求员、化学分析工的等技能证书的培训,使得学生在毕业时一般能取得1~2个技能证书。另外,还加强学生在人际交流、职业礼仪等方面培养,树立学生自信心,将会更好的促进就业。

参考文献

[1]顾金土.高校毕业生就业特点及对策――以江苏省为例[J].今日中国论坛,2008(1):116-119.

[2]王炜.影响大学就业的因素[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06S):157.

[3]陈代明,赵琪.大学生就业概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

[4]黄娟.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以淮海工学院为例[D].南京理工大学,2010.

[5]刘善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

[6]易玉梅.主体性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1).

[7]杨伟国.国外大学生就业指导及其借鉴[J].中国高教研究,2007(1).

医学毕业生自我总结篇6

关键词:动物科技系毕业生信息反馈用人单位人才需求调研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为了了解动物科技系毕业生就业状况,了解各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状况,为修订2013~2014牧医教研室年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做准备,在2012年寒假和2013年暑假期间,笔者就我系近五年来毕业生就业情况及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状况进行了调研,调研采用通过毕业生班级QQ群聊天、电话沟通及实地调研等三种方式,调研的毕业生班级有牧医59班、牧医02503班、牧医07315、07316班、兽医08304班等毕业班级;调研的用人单位有长沙金方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南伟达兽药有限公司、湖南省动物药厂、湖南怡生堂兽药营销有限公司、湖南新五丰养殖集团、湖南正虹饲料有限公司、长沙贝贝康宠物医院、文医生宠物医院、ee宠物医院等近30家用人单位。在此将此次调研总结分析如下:

1毕业生就业状况

第一,此次调研的毕业生班级涉及到5个班,约150人,其中约80%的学生从事本专业工作,20%的学生已经改行(改行的学生有的在做家具生意,有的在做服装生意,还有几个毕业生在广东的电子厂打工,大部分以经商为主),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学生中约60%在饲料企业、兽药企业做营销与售后服务工作,约30%的毕业生在养殖场和宠物医院做技术管理工作,约10%的毕业生在自主创业,当上了小老板(兽医08304班两位学生自己开办了宠物医院,也有搞生猪养殖的,还有开兽医厂的)。

第二,调研了毕业生在就业和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与困惑,主要集中在以下4个方面:

①觉得自己是高职毕业生,起点不高,层次不够。

②感觉在学校学的专业知识遇上生产实践中的问题作用不大,认为在校三年的学习中动手实践锻炼太少。

③认为在校三年学习过程中情商的培养不够,进入社会后遇到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觉得无所适从,到处碰壁。

④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反映创业之初很迷茫,觉得无从下手,建议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增加创业素质内容。

笔者分析,以上问题的提出符合本次调研对象的心声,因为他们大部分都是刚出校门的“新手”,自然牢较多。

第三,调研了毕业生对我系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设置方面的建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专业课程设置应该紧密结合生产实践,如养猪学一定要结合规模猪场的生产流程来设置(后备母猪、空怀配种、妊娠、分娩、哺乳、保育、肥猪)。

②专业理论课可以适当少开,要增加实训课的比例,此次调查大部分毕业生认为实训课的比例可以增加至60%,因为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如果我们的学生动手能力不强,何来“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一说。

③在营销岗位的毕业生建议饲料、兽药营销课程可以适度增加课时,最好能请到相关企业的营销精英来授课,这样才有实战效果。

2用人单位对我系毕业生的评价及岗位人才需求统计

第一,通过对30家用人单位的走访,与各企业老总、人事经理及动物医院院长沟通,他们对我系毕业生的评价整体不错,认为我系毕业生勤奋好学、能吃苦耐劳、工作主动性强、有一定的创造性,大部分毕业生都能独当一面,而且能很快融入企业的团队氛围;但也有极少数毕业生责任心不强,好高骛远,成了所谓的“跳槽专业户”,这样的学生用人单位自然评价不高。

第二,用人单位岗位人才需求。通过对“用人单位岗位人才需求问卷表”的统计与分析:10多家饲料、兽药企业营销岗位缺口达200人以上;湖南新五丰公司20个养殖分场需要50名以上的养猪生产线技术主管,需要技术场长6名;长沙20多家宠物医院需要“宠物医生”、“宠物医生助理”50名以上,而且大部分宠物医院“宠物美容师”奇缺,根本招不到人。

3调研结果分析

第一,20多家用人单位都有和我系签订合作办学协议的意向,有15家用人单位要求我系将“毕业生顶岗实训基地”固定在他们企业,说明我系毕业生整体素质高,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第二,我系应该继续加大实训硬件设施的投入,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上更加突出“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这一方向。

第三,在饲料、兽药营销课程教学中,突出“请进来、送出去”的教学特色,加大与全国知名饲料、兽药企业的合作力度,既请企业的营销精英来我系主办“营销实战专题讲座”,也要将我系营销主讲教师和有兴趣的学生送至企业,参加企业营销总结研讨,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营销岗位学生的成才率,真正做到“校企双赢”。

医学毕业生自我总结篇7

关键词: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类毕业生就业工作

当前,我国高等药学类教育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期,同时这一时期也是各种矛盾与问题的凸显期。各高等院校的药学类专业纷纷扩大招生规模,这对于发展我国药学事业,培养更多药学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但药学类毕业生专业性强,就业方向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新时期如何客观认识当前药学类毕业生就业形势,正确分析当前就业矛盾和问题,因势利导,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变挑战为机遇是摆在药学教育和就业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

一、南京中医药大学就业工作开展现状

南京中医药大学是以中医药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中医药院校。我校近几年完成了从千人大学向万人大学的跨越,但是这个跨越也给学校就业工作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部门根据形势变化,采取切实措施,使就业工作逐渐呈现出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的新特点。学校明确校、院两级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的职责,实行“一把手工程”,并不断建立科学的就业工作考核评估体系,经费上重点支持各学院各专业就业指导、服务、市场拓展、调研、供需洽谈、信息、推进基层就业等活动的开展;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必修课课程建设为抓手,不断加强和提高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逐步实现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水平,毕业生年终就业率都能够保持在90%以上。

二、药学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医药事业发展很快,对药学毕业生基本保持着较旺盛的需求。但近些年来,全国新增加了不少药学院系,同时由于毕业生的主动择业意识尚不能适应就业市场化需求,使得药学类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困难逐渐加大。

以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2006年有药学类毕业生628名,发展到2009年达到917名,期间2008年为1022名,达到历史峰值。无论是招生数量上还是专业拓展上都较以往有大幅度提高。(详见表一)

我通过分析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类专业毕业生2006年至2009年就业情况,总结其呈现的几个特点。

1.从就业单位分布来看(详见附表二):近4年有54%以上毕业生进入医药相关企业,如制药企业、药厂、药房、化工类企业等;近8%毕业生在非医药企业工作,如物流、电子等;有近15%毕业生进入医疗卫生单位药剂等部门工作,约13%毕业生选择升学或出国深造,还有近10%学生分布在其他各类单位。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医药行业、医疗卫生单位和升学是毕业生的首选。

2.从地区看:近几年,南京、泰州、连云港、常州、苏州等地的医药企业快速发展,对药学类毕业生需求较旺,但省内欠发达地区如苏北虽然有较大用人需求,但往往毕业生不愿意到经济相对落后地方工作,另外,医药发展较好的省外地区也有较大需求量。

3.从性别看:男生一次就业率要高于女生,市场对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要求都比较高。

4.从岗位看:医药营销岗位市场需求远远多于医药行业其他岗位,但愿意从事医药销售行业的学生数量不是很多。

5.在非医药企业工作的毕业生及参加国家、地方基层项目如村官、西部和苏北计划的毕业生也逐步增加。

表一: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类毕业生人数情况汇总表(2006―2009年)

表二: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类专业毕业去向情况汇总表(统计数据为每年截至12月31日)

三、药学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措施

从根本上说,当前药学类毕业生就业问题,是药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解决,也是高等医药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必须经历的过程。药学类院校要根据国家医药事业发展状况,主动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就业指导体系。我认为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努力。

1.建立药学类毕业生就业市场服务体系,以适应医药市场经济的发展。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或服务多局限于校园招聘会和就业手续办理,这仅是短暂的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手段,而构建药学类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才是稳定的、持续的促进毕业生就业方案[1]。就业管理部门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研究市场、培育市场,定期研究、分析药学类大学生就业市场形势与走向,统计分析全国药学类就业市场情况相关数据,为药学类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科学、理性的指导依据。在市场研究的同时,也要制定中长期就业市场开发战略和具体市场组织、开发计划。

2.加大药学类学生择业观念指导力度。

我根据从事就业指导方面工作的经验分析,药学类毕业生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错误择业观念:(1)虽有就业压力,但多持观望态度,尤其是本一批次毕业生;(2)对薪水和就业地区看的很重,不愿到艰苦地区或岗位工作;(3)部分毕业生尤其是女生,只愿意在Qa、QC、药品研发及事业单位等稳定部门工作,择业面比较窄;(4)部分学生把就业寄托于家庭;(5)考研学生过于依赖考研,未做好两手准备;(6)少部分毕业生择业三心二意,面试多家可以签约单位而错过很多择业机会。针对以上情况,学校要引导毕业生树立规划意识,加强医药市场和就业政策的宣传,引导毕业生树立诚信守约意识,提升求职技巧和端正职业认识。

3.提升药学类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药学类专业岗位对毕业生的科研能力、实验动手能力要求比较高,学校应积极引导学生加强专业学习,提高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以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为例,学院以本科生导师制度为抓手,以科研骨干培训班、中药鉴定培训班、精密仪器培训班、实验技能大赛等为平台,从中低年级广泛引导学生参与省、校科技创新比赛及立项活动,不断扶持和培育学生科研活动与兴趣,同时通过开展“杏林学子修身工程”、大学生素质拓展之“八个一”工程、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以及文化艺术节等社团活动培养和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有效提升其就业核心竞争力。

4.建立以生涯规划为主体的药学类就业指导体系。

大学生涯目标是指大学生根据社会期望和自身发展的需要,确立自我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生涯教育不仅为大学生的自我发展提供导向,也有利于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既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大学生自我发展中的核心问题[2]。药学类就业指导要根据药学类大学生的职业生涯特点,构建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生涯规划和大学生就业能力提高相结合的全过程药学类就业指导体系,并形成制度化和规范化,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价值观,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

5.重视毕业生个性特征,有针对性地做好个别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目前高校开设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课仍是大学生接受职业规划教育的主要渠道,这在帮助大学生提升就业能力、了解就业政策、掌握求职技巧、树立职业规划意识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部分院校指导课程以大班教学模式授课,且主要针对毕业班和新生班级,因此就业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实际效果不明显,容易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学生希望得到个性指导的期望值存在一定距离。因此学校要探索创新个性化指导模式,如建立“就业与职业规划咨询室”以便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方案,从而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6.药学类专业结构和教育体制适当调整与改革。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已趋市场化,但药学类专业结构调整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部分药学类专业及课程未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规划和设置,有较大盲目性;而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原因。药学类高等教育工作者应该主动了解市场,掌握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

四、总结

医药行业作为国家一项重大产业一直以来都得以重视发展,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行业出现了一些制约自身发展的新问题,目前正处于艰难的调整规范期。在此期间,药学类大学生的就业态势势必由于行业的暂时不景气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3]。但是药学类毕业生凝聚着巨大的人力资本,他们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如果较大规模的药学类毕业生不能实现就业,不仅是对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将打击社会和家庭的人力资本投资热情,对药学类劳动力市场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药学类毕业生就业问题,应引起高等院校和社会相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以为我国药学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兴权.校园招聘会.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下的创新发展-访东北师范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李忠军.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02).

[2]陈秀珍.大学生职业生涯目标缺失的原因分析.科教文汇(教育教学),2007,(3):44.

医学毕业生自我总结篇8

摘要:随着大学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都在创造新的记录,同时这几年经济增速下滑,企业人才需求出现了软疲现象,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本文结合高职院校学生情况及本人基层工作经验,本文结合医药学院实际,主要从学生就业对口率、岗位满意度、薪资满意度、对学校评价等指数进行全面分析,将如何提升学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岗位满意度以及对学校的认可度等角度进行研究,最大限度的提升医药专业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岗位满意度和对学校的满意度。

关键词:扩招;满意度;评价指数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1-0039-02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17年的连续扩招,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招生质量下降,近年来,每年毕业生总人数都在创新高,毕业生数量之多,已经严重超出企业对应届毕业的需求量。高职院校作为高考录取的最后一批次学生,在就业方面受到社会各界歧视的眼光看待,为原本就存在大学生就业难上增加了难度,而我们医药学院专业的学生,由于地域局限性,有些地域化工企业多,医药专业学生就业容易,有些地域化工企业少,想回本地就业的学生专业对口工作就比较难。如何提升医药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就业的满意度,已成为医药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当前医药专业毕业生存在问题

经初步调查,就目前医药专业毕业生而言,学生满意度较低,为深入了解毕业生就业中存在问题,本文主要从“企业人事采访+学生代表谈话+问卷调查”形式就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总结出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医药行业地域分布问题。以浙江省为例,我省医药行业主要分布在台州地区、绍兴上虞地区,其他地区医药行业分布较少,而我校毕业生主要来自台州、宁波、温州等地区,来自台州地区的学生可以在本地很轻松的找到对口工作,而来自宁波、温州等其他医药企业较少的地域,如果想回家找到专业对口工作难度就非常的大。

2.医药行业工作环境问题。相对来说,医药企业工作环境较差,尤其是在生产一线的原料药车间,经常能闻到臭味,对身体或多或少存在伤害,同时因为生产的24小时连续性,工作存在两班倒或三班倒情况,碰到晚上上班要通宵值班,刚从学生时代过来的毕业生,一时半会很难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

3.毕业生对医药行业认识问题。毕业生对于医药行业存在很大误解,总以为医药行业很毒、臭,随着90后进入大学学习并毕业参加工作,他们处于优越物质环境成长下,他们理想中的工作是;活儿少,工作轻松,高工资。

4.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高职院校以工学结合的形式培养高技能人才,使他们能够很快胜任企业的工作岗位,即一上岗就能上手,得到了广大企业的高度认可,但是也存在就业稳定性差。据相关企业人事部t了解,毕业生对工作环境适应能力较差,因为对新的工作岗位环境感到陌生而在较短时间工作后就离职情况时有发生,频繁的更换工作让人力资源部门对应届毕业生感到非常无奈,出现了很多企业能招有工作经验的,坚决不招应届毕业生情况,给应届毕业生就业难增加了不利因素。

5.在校生职业教育问题。现在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在校生职业教育,开设了和职业教育相关的课程,但是由于开设课程集中在课堂,他们很少有机会接触企业,对于企业认识只局限于书本、课堂老师讲述,最多是偶尔非常匆忙的企业参观。很难有机会深入了解今后就业职业发展前景、晋升渠道、发展空间等。

二、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探索

从我国的就业指导实践工作来看,还没有建立长期性和系统性的就业指导工作,行政管理职能较为突出,往往局限于狭义的就业指导,缺乏相应的服务职能。大多数高校都是从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和技巧等层面进行指导,并且只将应届毕业生作为服务对象,而没有对学生从一进校开始就将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职业教育,导致应届毕业生仓促走上社会,盲目进行就业。

而我们医药学院毕业生因行业的特殊性,一、医药行业分布不均匀,学生偏向回家就业或离家附近地方就业,而本地拥有化工企业的可能比较少,很难找到和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迫不得已而转行。二、医药行业家长存在偏见,医药行业在家长传统观念中是属于脏乱差、对身体有毒行业,在这样偏见下,不愿意让自己的小孩子从事医药相关工作。三、专业选择性,广大高三考生当初选择医药专业,是报考其他专业进不去,被迫调剂到医药专业,不是出于兴趣而是在无奈情况下选择了医药专业,经过大学三年学习发现对于本专业没有足够的兴趣,而不愿意将从事本专业作为终身职业目标。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用人单位、应往届毕业生的问卷+访谈调查,结合医药学院实际,主要从学生就业对口率、岗位满意度、薪资满意度、对学校评价等指数进行全面分析,将如何提升学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岗位满意度以及对学校的认可度等角度进行研究,最大限度的提升医药专业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岗位满意度和对学校的满意度。对于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做了以下几方面探索:

1.加强不同区域校企合作的紧密度。我院毕业生主要来自浙江省11各地区,我们通过主动和不同地区医药企业进行协商沟通,对于生源较多的台州、温州、宁波地区,寻找3―5家高质量的规模企业,作为应届毕业生顶岗实习基地和在校生见习基地,其他生源较少地区,确立1―2家高质量规模企业作为应届毕业生顶岗实习和就业基地,这样做到不同地域学生从我校毕业后均能回原籍找到较为满意的工作。

2.改善毕业生就业工作环境。通过和实习基地企业进行沟通,为毕业生提供岗前培训和就业过渡期,今后从事生产车间岗位工作的学生,在毕业前,暂时不实习三班倒,安排在白天正常上班,给他们思想上留着充分准备期,让他们对工作环境有个比较好的适应阶段。今后从事Qa、QC等分析检测工作的毕业生,给他们安排老师傅进行悉心辅导,让他们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甚至能独当一面。

3.加强职业引导教育。在毕业生参加顶岗实习前,通过邀请往届毕业生,用人单位等来校为毕业生做职业生涯讲座,通过往届生和用人单位职业教育,让他们能沉下心来安心工作,从基层做起,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往上发展。极大减少过度频繁跳巢,对于工作岗位挑三拣四等不良症状的发生。

4.加强与用人单位沟通交流。对于毕业生在企业表现要从多方面、多角度的去了解,针对应届毕业生存在问题,要和用人单位进行及时沟通,共同商讨如何提升企业就业稳定性问题,综合企业的意见开设相关方面的职业教育。

5.加强在校生职业素养教育。学校已经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对于在校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有了很大帮助,我们可以增设适合医药专业特色的职业规划见习课程,通过让学生到医药企业见习职业教育相关的实践,让他们更加清楚了解未来就业岗位,明白如果才能在企业中得到发展。

三、总结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随着高校的扩招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高校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深入系统的研究不同行业、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就业影响因素,对于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具有保障性作用。我们医药专业毕业生,通过学校加强在校生对职业教育的感性认识,加强不同地域企业的紧密合作,发挥往届毕业生、用人单位、校方三级联动的就业指导工作,一定能将医药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到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罗三桂.广东高职院校毕业生择业行为及就业状况调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

[2]何胜利,潘万贵.高职院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

[3]罗清萍.对高职生就业自我效能感及影响因素的调查[J].职教论坛,2012.

收稿日期:2016-12-01

医学毕业生自我总结篇9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及抽样方法采取整体调查的方法,选取我校2007、2008和2009年级的药学J、中药学二个专业学生,发放调查问卷186份,收回有效问卷186份,回收率100%。

1.2调查方法参考国内其他医学院校课程开设情况自行设计调查表,以学位课程设置、调整和增设的选修课程、专业前景和就业意向为主要内容,采取无记名调查问卷法,由被调查人自己填写。

1.3数据分析由SpSS统计与案件分析,采用率及构成比等指标进行单元素描述分析,其中对合理性调查结果采用X检验。

2结果

2.1课程设置合理性调查

2.1.1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目前我校药学专业可设的主干学科包括公共课、化学类、医学类、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选修课,核心课程包括中医药学概论、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药理学、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天然药物化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药事管理学、医药数理统计学等。

2.1.2学位课程由医学基础课、公共课、化学类、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组成。根据教学大纲药学专业课程设置:公共课学时624占总学时(2816)22.16%,基础课学时704占总学时25%,专业课学时816占总学时28.98%,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理论课学时(584)和实践课学时(338)的比例为1:0.579;毕业实习8周,毕业设计15周,共计23周。经调查结果显示:对药学专业课程设置整体情况认为满意136人,占73%,不满意50人,占27%;总体来看对药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方面目前认为基本合理。调查结果见表1。

2.1.3选修课程设置经调查,药学专业通过几年的教学,认为临床药理学、药品营销学等课程均可作为药学专业学生选修课程,针对增设选修课程的调查结果见表2。

2.2实践能力培养

2.2.1生产(毕业)实习根据药学专业教学计划目前安排药学专业学生的生产(毕业)实习时间为8周,经调查认为毕业实习时间合适92人,太长4人,太短的94人。

2.2.2毕业设计药学专业安排毕业设计时间15周,经调查认为时间合适141人,太长36人,太短9人。

2.3专业前景和就业意向见表3

2.3.1专业前景药学专业多数学生认为该专业的发展前景较好,比如在医院药房、医院制剂、药品生产、药品研发、药品经营、药品检验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但在体现办学特色方面仍需改进和完善。

2.3.2就业意向目前有390人次分别选择在医院药房、医院制剂、药品生产、药品研发、药品经营、药品检验等方向就业;51人选择继续深造考研。就业意向调查结果显示:在通识教育的同时,还应注意学生个性培养,这样也能改善药学人才的知识结构。

医学毕业生自我总结篇10

关键词医学生就业率下降就业方向就业指导

一直以来,读医是很多高考生的目标,因为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从事于医学工作就是一份保障,但是近几年来,医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发生了变化。由于高等医学院校连年扩大招生规模,医学毕业生的总量明显增加,人才供需之间的天平越来越失衡。医学毕业生由供不应求变为供过于求,加剧了就业竞争,就业难度日趋加大。在这种就业困难的时代,如何才能成功就业呢?

一、医学生就业问题概述

长期以来,医生是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稳定的一个群体,因此,医学生就业情况一直较好。但近几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不断完善,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体制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化,特别是竞争机制引入到本科毕业生就业领域,“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模式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医学毕业生就业难度开始增加,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医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全国普遍现象。近年来,医学生的就业困境已引起政府、学校和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政府出台了一些政策,学校也采取了不少积极的措施,遗憾的是,医学生的就业困境至今难见逆转之势。

二、医学生就业问题成因分析

(一)医学人才市场需求相对过剩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中国大学开始了大规模的扩招,目前,全国举办医学门类专业的高等本科院校有281所,在校的本专科医学生已多达170余万,其增长速度之快,增长幅度之大是中国医学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每年30多万的医学生走出校门,而卫生机构录用医药卫生毕业生人数远远低于这一数字,医学生总量已超过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

(二)医学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

我国医学教育层次繁多,结构较为复杂,学制比较混乱,不少高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一些医学院校为了追逐经济利益,什么专业热门就办什么专业,什么专业培养成本低就办什么专业,出现了医学各专业供需不平衡的情况,临床医学等专业毕业生过多;新增医学专业大肆向人文社科类侵入,法律、文史专业盲目扩招,有的举办外语系,有的举办信息专业等等,这些专业在校是被边缘化的一个群体,最后学生走入社会,竞争力必然处于弱势。

(三)就业服务工作不到位

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已从统包统分转向了自主择业和双向选择,这个历史性的转折已经走了20多年历程,但高校的就业服务工作还远远没有跟上就业形势的发展。首先,一些学校对就业服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就业服务的投入不足或者资金迟迟不到位,甚至有的学校根本没有就业服务的固定经费;其次,就业指导人员缺编,受条件限制,就业指导老师常常缺编,他们待遇不高,也很少有培训机会,缺乏必要的实践经验,很难给学生提供有实际价值的帮助。

(四)医学生就业期望值偏高

多年来医学专业就业形势一直较好,致使医学本科毕业生缺乏竞争意识,没有紧迫感。很多学生把大城市、大医院、高薪、铁饭碗作为择业标准,就业的期望值居高不下。主要面向医疗单位的临床岗位,对专业相关的非临床岗位不容易接受。相当部分医学毕业生对蓬勃兴起的非公有制医疗机构及医学相关行业,如健康、保健、康复、咨询、保险业等对医学毕业生的需求增加不敏感,“高不成低不就”,结果造成部分毕业生迟迟不能就业。

三、医学生就业方向与指导

(一)考研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层人次需求也不断增加,国家需要高层次的医疗人才,升学深造无疑是一个提升自己竞争力的更好途径。所以继续考研也是学生个人继续追求学术上进的一条最直接的途径,考上了研究生以后相对与本科生而言,就业的几率就会相对提高。

(二)出国进修

国外医疗行业备受国内同行羡慕,特别是发达国家,医生工资高受尊重,社会地位高,有海外关系或者家里经济基础好的同学可以考虑。欧美和日本医疗水平都很高,出国进修的学生可以将其作为首选,不过在出国进修前要评估各国的政策和学术水平,如美国将要进行医改,可能会产生的影响我们要充分考虑。

(三)考医学专业方向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

公务员收入稳定,工作环境相对轻松,不会受到经济环境的影响,无太多的收入风险,且公务员的福利保障比较全面,社会地位较高,一直是群众心中的金饭碗,这当然是一条很好的就业途径。

(四)面向医疗保障部门和卫生执法监督部门的就业。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带来社会各个领域的变革,卫生事业更是首当其冲,国家对医疗保险、农村合作医疗等政策的推出执行,对加强医疗卫生中各项事业的细化管理、法律监督等都需要一支懂医疗会管理的队伍。

四、小结

医学毕业生作为大学毕业生的一个群体,就业难是一个共性的问题,这是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标准提高的表现,只要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各级政府职能部门、高校和学生本人的共同努力,就能使广大医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为祖国的医药卫生事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才华。

参考文献:

[1]江凌凌等.新形势下医学生就业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西南军医,2007,9(4):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