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行为通知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2:17:10

违法行为通知书篇1

第一阶段,执法人员发现涉嫌违法行为的,即作出责令停止违法行为的决定,发出责停通知书。执法部门随后检查通知书并对案件进行立案调查。即:发责停通知书———发检查通知书———立案调查。第二阶段,执法机关发出检查通知书后,如发现涉嫌违法行为即发放责停通知书,再立案调查。即:发检查通知书———发责停通知书———立案调查。第三阶段,发出检查通知书后,发现有涉嫌违法行为的先立案,然后再发放责停通知书。即:发检查通知书———立案调查———发责停通知书。目前,我海洋行政执法部门均按照该程序处理海洋行政违法案件。

二、责停通知书发放的条文依据

关于责停通知书发放的依据在《海域使用管理法》第39条有明确的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履行行政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四)责令当事人停止正在进行的违法行为。《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第42条第5项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门依法对海洋工程进行现场检查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五)责令违法者停止违法活动,接受调查处理。同时,《海洋环境保护法》第19条也明确规定:“依照本法规定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可以在海上实行联合执法,在巡航监视中发现海上污染事故或者违反本法规定的行为时,应当予以制止并调查取证,必要时有权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事态的扩大,并报告有关主管部门处理。”上述三项规定是实践中海洋行政执法部门在处理海域类、海洋工程类以及海洋环保类行政违法案件中,发放责停通知书的法条依据。

三、发放责停通知书行为的法律性质

《海岛保护法》中,仅在第47条、第48条、第50条中出现了“责令停止违法行为”的字眼,而上述条款属于法律责任中的处罚条款。那么上述条款是否可以作为在海岛行政执法中发放责停通知书的依据呢?要弄清这个问题,需要首先分析发放责停通知书行为的法律性质。

四、发放责停通知书行为是否属于行政强制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对行政强制措施作了如下定义: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毁损、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为。据此,可以看出:首先,行政强制措施是一种暂时,是中间行为,行政强制措施的做出不以相对人行为违法为前提,也不必然导致行政处罚。而“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顾名思义,是以相对人行为违法为前提,是在立案后发放的,以行政处罚为归宿(情节轻微,不予处罚为例外)。其次,行政强制措施对相对人的人身或者财产子做出了处分,是一种可复议可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而“责停”并未对相对人的人身或者财产做出处分,不是具体行政行为,不可复议或诉讼。再次,行政强制措施做出后都有后续解除措施,而“责停”是以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为归宿(情节轻微,不予处罚为例外),并无解除措施。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发放“责停通知书”的行为不是行政强制措施。

五、发放责停通知书行为是否属于行政强制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明确规定行政强制执行,是指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对不履行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强制履行义务的行为。行政强制执行的前提是存在一个生效的行政决定,行政强制执行是执行行政决定的行为,目的是保障行政决定的内容得到实现。而“责停”是在行政(处罚)决定做出前,立案之后做出的,没有一个行政决定作为其做出的前提,因此“责停”不符合行政强制执行的构成要件,不是行政强制执行。

六、发放责停通知书行为是否属于行政处罚

违法行为通知书篇2

 

2017北京交通违章罚款缴纳方法

1.持《交通违法行为处罚决定书》(如有暂扣证件的还须携带《交通管理暂扣凭证》),按规定到银行缴纳罚款,北京各银行都可交违章罚款,通过自助交电话费的pos机即可。

说明:网上查到违章记录后,可以等交警局将《交通违法行为处罚决定书》寄给你,也可以自己去各交警大队或交通监控中心领取。

2.持《违反交通管理罚款收据》、《交通违法行为处罚决定书》(如有暂扣证件的还须携带《交通管理暂扣凭证》)及当事人的驾驶证、行驶证到处罚决定交警大队接受处理。

3.如违例项目需要吊扣驾驶证的还须按规定吊扣,吊扣驾驶证期满后凭《吊扣驾驶证执行凭证》取回驾驶证。

4.如是持北京驾驶证的司机,违章不需吊扣证的,只需直接到各银行缴纳罚款即可。

查询交通违章的方法

1、带上本人身份证或本人驾驶证件到本地交通支大队的办公大厅通过触摸查询终端查询。(免费查询)

2、登陆本地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的对外服务网站:找到车辆违章查询栏目,输入车牌号和车辆发动机号,驾驶证编号。点击查询按钮查询即可。(免费查询)

3、带上本人的驾驶证和行车证到当地的交通大队窗口进行查询以及处理。(免费查询)

4、通过拨打声讯电话方式进行交通违章查询。此查询方法会产生相应的查询费用。

5、通过编机短信方式进行查询违章。此查询方法会产生相应的查询费用。

注意事项:

1、网站上查询谨防被骗。如发现网站有汇款要求。千万别汇款。处罚通知书违章地交警队会通过邮寄的形式给你你只需要在银行去缴纳罚款就可以了。千万不要汇款,在银行交如果是假的银行是交不进去的,罚款单是不会有任何的账号的(你在银行交银行会自动汇入财政专户的)。

2、如果在当地交管部门查询到有违章罚款,请及时缴纳,以免发生滞纳金。

3、交通违章后。要及时对查询。清楚了解违章原因及违章被扣分。避免累计12分。累计扣分12分以后机动车驾驶员在一个记分周期内被再次记满12分的,须重新参加交通法规与相关知识和道路驾驶考试。驾驶员被记满12分,经公安机关交巡警部门通知后,无正当理由逾期三个月不参加考试的,撤销其机动车驾驶证。

北京交通罚款滞纳金介绍

一、北京交通罚款滞纳金怎么交

1、持《交通违法行为处罚决定书》(如有暂扣证件的还须携带《交通管理暂扣凭证》),按规定到银行缴纳罚款,北京各银行都可交违章罚款,通过自助交电话费的pos机即可。

说明:网上查到违章记录后,可以等交警局将《交通违法行为处罚决定书》寄给你,也可以自己去各交警大队或交通监控中心领取。

2、持《违反交通管理罚款收据》、《交通违法行为处罚决定书》(如有暂扣证件的还须携带《交通管理暂扣凭证》)及当事人的驾驶证、行驶证到处罚决定交警大队接受处理。

3、如违例项目需要吊扣驾驶证的还须按规定吊扣,吊扣驾驶证期满后凭《吊扣驾驶证执行凭证》取回驾驶证。

4、如是持北京驾驶证的司机,违章不需吊扣证的,只需直接到各银行缴纳罚款即可。

二、如何查询北京交通罚款滞纳金

1、带上本人身份证或本人驾驶证件到本地交通支大队的办公大厅通过触摸查询终端查询。(免费查询)

2、登陆本地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的对外服务网站:找到车辆违章查询栏目,输入车牌号和车辆发动机号,驾驶证编号。点击查询按钮查询即可。(免费查询)

3、带上本人的驾驶证和行车证到当地的交通大队窗口进行查询以及处理。(免费查询)

4、通过拨打声讯电话方式进行交通违章查询。此查询方法会产生相应的查询费用。

5、通过编机短信方式进行查询违章。此查询方法会产生相应的查询费用。

注意事项:

1、网站上查询谨防被骗。如发现网站有汇款要求。千万别汇款。处罚通知书违章地交警队会通过邮寄的形式给你你只需要在银行去缴纳罚款就可以了。千万不要汇款,在银行交如果是假的银行是交不进去的,罚款单是不会有任何的账号的(你在银行交银行会自动汇入财政专户的)。

2、如果在当地交管部门查询到有违章罚款,请及时缴纳,以免发生滞纳金。

3、交通违章后。要及时对查询。清楚了解违章原因及违章被扣分。避免累计12分。累计扣分12分以后机动车驾驶员在一个记分周期内被再次记满12分的,除须重新参加交通法规与相关知识和道路驾驶考试外,还须增考场驾驶。驾驶员被记满12分,经公安机关交巡警部门通知后,无正当理由逾期三个月不参加考试的,撤销其机动车驾驶证。

看过“2017最新北京如何缴纳交通违章罚款”的人还看了:

1.北京违章停车怎么处罚2017

2.北京交通违章罚款如何交

违法行为通知书篇3

一、规范现场监察执法程序

规范监察执法程序,细分为外部现场监察执法程序和内部法律程序的规范两个环节。在现场监察执法程序上,严格按照规定的执法程序进行监察执法。

1 依法出示行政执法证件

依照《煤矿安全监察行政处罚办法》有关规定,监察执法人员到达矿井后,首先出示煤矿安全监察行政执法证件,告知执法者身份、姓名和本次监察任务、目标、要求、监察方式,并根据矿井实际情况,调阅矿井有关图纸、资料,听取矿方有关汇报。

2 全面进行现场检查

监察执法人员根据月度监察执法计划要求的监察内容,按照国务院《特别规定》、《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煤矿安全规程》等要求,认真细致地全面排查矿井安全隐患、薄弱环节,如实记录现场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做到事实清楚、描述准确详尽,并要求煤矿企业全面认真落实整改。

例如,在制作现场复查笔录时,监察人员对某矿井下使用无煤安标志设备的型号、使用地点等违法违规行为都如实进行记录。

3 认真开展调查取证工作

调查取证工作是进一步查清违法事实、去伪存真的过程,是行政执法中的重要一环。是实现重点治乱的关键手段。不仅关系到执法对象的切身利益。而且对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公正执法、严格执法、树立执法权威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在煤矿安全监察执法中,监察执法人员要依照有关规定,对所发现应予以立案调查、依法予以行政处罚的煤矿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要及时提出立案建议,履行有关审批程序后,开始进行立案调查、取证等工作。在调查取证工作中,监察执法人员要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观、公正、详细地查明违法违规事实,收集违法违规证据。如对煤矿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拍照或录像取证。制作现场检查笔录、调查取证笔录等规范性行政执法文书,做到违法违规事实调查清楚、证据有力,体现作为证据的相关性、真实性、合法性,为行政处罚及行政处罚之前可能出现的听证提供翔实的基本资料。

调查取证的重点是在原有《现场调查笔录》基础上,深入现场科学取证,印证核实违法违规事实。例如,为说明某煤矿安装的无煤安标志设备处于正在使用状态,使证据确凿有力,监察员在制作现场检查笔录后再次下井拍照取证,拍下非矿用设备正常使用的画面和证据。通过调查收集《国家煤矿安全监察现场检查笔录》、《国家煤矿安全监察调查取证笔录》、现场影像资料、收集企业规范性操作文件(如企业制度、作业规程、图纸资料等)等系列证据,形成证据链,使得相关证据能相互印证,做到人证、物证齐全,证言证词确切,证据逻辑严密。具有说服力、公信力。

二、规范行政处罚法律程序

严格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煤矿安全监察行政处罚办法》等规定的有关程序,结合福建煤矿实际,规范行政处罚法律程序。

1 制订“四不立案”、“处罚两不过”原则

为充分体现行政处罚的公平、公正,实施行政处罚时,未经现场调查取证不予立案、事实不清不予立案、证据不足不予立案、意见不统一不予立案;处罚建议书法律适用不当不予通过、处罚有疑问不予通过。

2 严格履行行政处罚相关程序

严格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对煤矿企业违法违规行为实施的行政处罚,全部经处务会议讨论通过(重大行政处罚提交给局领导集体讨论通过),并制作相关法律文书。对拟实施的行政处罚,指派专人向煤矿企业送达《国家煤矿安全监察行政处罚告知书》,告知行政处罚相对人可进行现场陈述、申辩或自收到告知书三日内要求组织听证,逾期视为放弃听证要求;若行政处罚相对人对下达的《国家煤矿安全监察行政处罚告知书》无异议,三天后再送达《国家煤矿安全监察行政处罚决定书》,现场制作《国家煤矿安全监察行政处罚(行政复议)送达收执》,并告知行政处罚相对人如对本处罚决定不服,可在法定期限内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请行政诉讼。

近两年来,我局坚持“尊重事实、依法调查、科学取证、事实清楚”工作原则,做到行政处罚事实清楚,证据有力,适用法律准确,既依法严格处罚违法违规行为,又注重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利。使被监察、处罚对象心服口服,收到了较好的执法效果。树立了“执法严肃、监察严密、文书严谨、处罚严正”的良好形象。

三、规范行政执法法律文书制作

结合福建实际,我局对规范行政执法文书制作提出严格、细致的要求。对《现场检查笔录》、《调查取证笔录》、《现场处理决定书》、《撤出人员命令书》、《复查意见书》、《立案决定书》、《行政处罚告知书》、《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行政复议)送达收执》、《停产整顿指令书》、《加强和改善煤矿安全管理建议书》等各类执法文书的制作。坚持做到每个细节符合法律法规规定。

1 规范制作现场执法文书

按照国家规范的执法文书规定要求,规范制作现场检查笔录、现场处理决定书、调查取证笔录、撤出人员命令书、复查意见书等现场执法文书。对现场检查笔录、复查意见书,如实记录有关违法违规事实,描述严谨准确;对现场处理决定书,载明单位全称、违法违规事实、处理决定方式等内容;对调查取证笔录,详细体现时间、地点、相对人基本情况、事件、事实过程、印证内容、结果等。

2 规范制作立案调查、行政处罚执法文书

在国家规范的执法文书基础上,我局进一步规范行政处罚的内部法律文书制作程序,增加了《福建煤矿安全监察立案建议书》、《福建煤矿安全监察行政处罚建议书》、《福建煤矿安全监察行政处罚集体讨论书》三份内部文书。对重大行政处罚案件,经处务会讨论通过后,提请局长办公会集体讨论。制作《福建煤矿安全监察行政处罚集体讨论书》,载明矿井基本情况、违法违规事实、所违反的法律法规条款、行政处罚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条款、行政处罚建议等内容。并由参加讨论决定人员签署姓名。

如在查处某煤矿违法违规案件时,根据《现场检查笔录》、《复查意见书》、《现场处理决定书》、《撤出人员命令书》记载的违法违规事实。监察人员规范制作《福建煤矿安全监察立案建议书》,载明该矿违法违规事实、所违反的法律法规条款和立案建议。经处务会讨论通过、分管领导同意立案后,制作《立案决定书》,载明案由、案情摘要、承办人意见和审批意见。承办人经现场调查取证。查明违法违规事实后,制作《福建煤矿安全监察行政处罚建议书》,载明矿井基本情况、违法违规事实、所违反的法律法规条款、行政处罚依据的法律法规条款、行政处罚建议等内容,经处务会讨论通过,报局领导集体讨论通过后。制作《行政处罚告知书》、《行政处罚决定书》(载明矿井违法违规事实、违反的法律法规条款、行政处罚依据、行政处罚内容等)、《停产整顿指令书》等执法文书。

3 定期讲评执法文书

违法行为通知书篇4

昨日,记者从第三方支付公司获悉,其已收到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下发的《支付结算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奖励办法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细则》)等文件。这是4月初,央行《支付结算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奖励办法》之后的落地细则。但是,分析人士、支付公司人士对《细则》规定的保证金额度大小问题、违规行为界定的宽严问题、奖励举报制度的实操性问题等都存在异议。

根据《细则》,各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清算机构要先缴纳合规保证金,对于支付机构的违法行为按情节和次数扣除一定比例的保障金,扣除的保证金作为违约金纳入举报奖励基金。

据悉,保证金在支付机构签订《支付结算守法守规协议书》之日起的7个工作日缴纳,暂定为5万元,有效期三年。支付机构在一年之内出现3次以内(含3次)一般违法违规行为,每次扣除保证金总额的20%,3次以上每次扣除保证金总额的40%;属于“支付机构转让、出租、出借‘支付业务许可证’或超出核准业务范围或将业务外包”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一年中出现3次以内(含3次)每次扣除保证金总额的30%,3次以上每次扣除保证金总额的60%。

扣除的保证金作为违约金纳入举报奖励基金,对于一般违法违规事项奖励标准为200-20xx元,严重违法违规事项奖励标准为500-1万元,对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大案要案举报奖励金额最高不超过10万元。对此,有人认为,《细则》规定的5万元保证金额度过小,可能出现处罚金额难以覆盖奖励金额的情况。

《细则》中还列明了银行业金融机构严重违规行为和非银行支付机构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其中非银行支付机构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共四大项20小项。对此,一位不愿具名的支付机构人士表示,该违规惩戒太过严厉,目前各支付机构合作的商户数量较多,管理和监管都存在难度,预计违规惩戒规定存在放松空间。

而从该细则的实操性来讲,易观智库分析师郝竹婧认为,细则对于保证金来源、违规行为、违规处罚方式、奖励标准等内容都做了详细说明,易于实际操作执行。

但网贷之家首席分析师马骏认为,监管层想建立一个举报制度,欢迎群众举报。同时羊毛出在羊身上,让支付公司去买单。在他看来,该举报奖励制度存在门槛,普通群众对于支付机构哪些行为属于违规并不清楚。现在规定的违规行为过于专业,估计只有同业人员甚至是支付公司内部人员才知道,比如挪用备付金的行为,只有公司内部人员才会知情。他建议《细则》可以给出支付机构违规做法的具体特征和例子,让普通群众能更好地识别。

《支付结算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奖励办法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鼓励举报支付结算违法违规行为,维护良好的支付结算市场秩序,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支付结算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奖励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以向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以下简称“协会”)举报《办法》第二条规定的支付结算违法违规行为。

第三条举报奖励工作遵循以下原则:

(一)客观、公正地对举报案件进行调查;

(二)快速、高效地处理举报案件;

(三)为举报人保密。

第四条举报应采用实名举报方式。举报人为个人的,应提供本人真实姓名、有效身份证明和联系方式等信息;举报人为单位的,应提供单位名称、联系人姓名和联系方式等信息,举报材料应加盖单位公章。

第二章机构和职责

第五条协会设立举报奖励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负责统一组织实施举报奖励工作,包括举报受理、调查、处理、奖励以及基金管理等。

第六条委员会主任由协会秘书长担任,成员包括协会秘书处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外部专家等。

第七条委员会下设举报中心,在委员会领导下具体实施举报的受理、调查、处理、奖励等工作,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受理举报,对举报材料进行初审;

(二)对举报事项组织调查核实,提出初步处理意见;

(三)按照委员会的决定,对举报事项进行处理;

(四)管理举报奖励基金和实施奖励;

(五)解答举报奖励相关工作的咨询;

(六)建立与管理举报奖励档案;

(七)汇总、分析、公布举报奖励工作信息;

(八)对举报奖励工作成效、社会影响等进行评估;

(九)委员会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三章举报和受理

第八条举报人可通过网络举报平台、举报邮箱等方式举报支付结算违法违规行为,并可拨打举报电话进行举报咨询。

第九条举报人进行举报时应当完整填写《支付结算违法违规行为举报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举报人的姓名、有效身份证明、联系方式、通讯地址等;

(二)被举报人的名称等相关信息;

(三)举报情况说明,包括支付结算违法违规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事实等,并提供书面或电子影像等相关证明材料;

(四)其他说明性材料。

举报中心采取有效措施对举报人身份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核实。对多次恶意举报、诋毁他人的举报人,举报中心通过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并在一年内不予受理其新的举报。

第十条举报的范围为《办法》第二条规定的有关银行账户、支付账户、支付工具、支付系统等支付结算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

第十一条举报中心收到举报材料后,应按照以下情况予以处理,并自收到举报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告知举报人:

(一)属于受理范围、举报材料齐全的,应予受理;

(二)举报事项先期已受理或处理,未提供新的事实或线索的,不予受理;

(三)不属于受理范围,或举报材料不完整的,不予受理;

(四)违法违规行为已经超过法定追诉时限的,不予受理。

举报事项涉及银行卡清算机构处理的银行卡跨行清算,由举报中心根据协会与清算机构的举报奖励协调机制,移交清算机构受理和处理。但举报对象为清算机构的,由协会受理和处理。

第十二条举报中心受理举报后,应对举报事项进行脱敏处理,隐去举报人真实姓名、身份、电话等信息。举报事项的后续调查和处理不透露举报人的真实姓名和身份。

第四章举报调查

第十三条举报中心对受理的案件,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进行调查:

(一)电话询问;

(二)书面调查,要求举报对象限期内提交举报情况说明、相关证明等材料;

(三)现场调查,了解举报情况,调取相关证据。

举报对象应配合调查,及时提供相关材料,并保证材料的真实、准确、完整。

第十四条采用书面调查的,举报中心向举报对象发送《关于协助调查支付结算违法违规行为举报事项的函》,要求举报对象进行调查。举报对象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调查结果签字盖章后反馈至举报中心。

第十五条采用现场调查的,举报中心应成立现场调查工作组,成员不得少于3人。现场调查人员应向被调查机构出具证件。

第十六条开展现场调查,应向举报对象发出《现场调查通知书》,告知调查目的、范围、内容、方式、时间以及举报对象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七条举报中心根据现场调查的需要,可调阅举报对象有关文件、凭证等资料,查询计算机业务系统数据,询问相关当事人,并进行复制、记录、打印等。举报中心对调阅资料应当妥善保管、严格保密,并由专人负责资料的借调、管理和退还。

第十八条现场调查结束后,调查组制作《调查事项认定书》,举报对象无异议的,应在5个工作日内签字确认;有异议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提出陈述和申辩意见。陈述、申辩的理由成立的,调查组应当采纳。逾期未提出陈述和申辩意见,又不在《调查事项认定书》上签字的,不影响调查组对有关事实的认定。

第十九条调查结束后,调查组应将调查报告(附调查结果、处理意见)、奖励意见等相关材料提交委员会,由委员会形成处理决定。处理意见包括是否对举报对象扣缴保证金等处罚措施、是否移交人民银行或公安机关处理等。

第二十条对于违法违规情节严重,可能涉及行政处罚或涉嫌犯罪案件,由举报中心提请委员会审议通过后,移交人民银行或公安机关。

第二十一条举报中心在受理举报后30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案情复杂的,经委员会负责人批准,调查期限可以适当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60个工作日。

第五章举报处理

第二十二条经调查,举报对象存在违法违规事实的,委员会应当在处理决定形成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违规单位发出《调查事项处理告知书》。

第二十三条举报对象对《调查事项处理告知书》无异议的,委员会制作《调查事项处理决定书》,并根据《支付结算守法守规协议书》扣除相应比例合规保证金。

第二十四条举报对象对《调查事项处理告知书》有异议的,应当自收到《调查事项处理告知书》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提出陈述和申辩意见,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陈述和申辩的事实和理由成立的,委员会应当予以采纳。陈述和申辩的事实和理由不成立的,委员会制作《调查事项处理决定书》,并根据《支付结算守法守规协议》扣除相应比例合规保证金。

第二十五条举报中心应自《调查事项处理决定书》作出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告知举报人处理结果并通知其领取奖励。

第六章举报奖励

第二十六条根据所举报事项违法违规严重程度,举报事项分为一般违法违规事项和严重违法违规事项。严重违法违规事项是指严重破坏市场秩序、危及客户信息和资金安全的事项,一般违法违规事项是指除严重违法违规事项以外的其他违法违规事项。一般违法违规事项和严重违法违规事项的具体划分范围由协会通过网站、举报平台等向社会公布,并根据相关监管政策及市场发展变化情况,不定期进行调整。

第二十七条举报奖励标准根据举报事项的违法违规严重程度、社会危害性、举报人所提供线索和证据对举报事项查处所起的作用等因素综合评定。一般违法违规事项举报奖励标准为200—20xx元,严重违法违规事项举报奖励标准为500—10000元。

第二十八条对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大案要案举报,奖励金额由协会视具体情况决定,最高不超过10万元。

第二十九条协会可根据不同时期市场发展情况,确定年度重点举报事项,奖励标准可适当上浮。

第三十条转交清算机构处理的举报,由清算机构核实后按照本单位的有关举报奖励制度给予奖励,协会不再另行奖励。

第三十一条举报中心可通过电话、电子邮件、信函等方式通知举报人领取奖励。

第三十二条举报奖励资金采取银行转账方式发放,举报人应自收到奖励通知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提供本人(本单位)同名银行账户信息。逾期不提供的,视为自动放弃。

第三十三条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举报人联名举报的,奖金由第一署名人领取,具体分配方式由举报人自行协商。

第三十四条举报中心工作人员不得接受举报人委托代为领取举报奖励。

第七章合规保证金

第三十五条协会负责组织各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清算机构(以下统称支付服务组织)签订《支付结算守法守规协议书》(以下简称协议书),约定合规保证金的交付、扣除、补足等事宜。

第三十六条各支付服务组织应于协议书签订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指定账户汇入保证金。保证金数额暂定为5万元。

第三十七条支付服务组织因被举报违规,且经协会调查属实的,协会将按照协议扣除其保证金。

(一)属于一般违法违规行为的,在同一自然年度内,3次以内(含3次)每次扣除保证金总额的20%,3次以上每次扣除保证金总额的40%。

(二)属于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在同一自然年度内,3次以内(含3次)每次扣除保证金总额的30%,3次以上每次扣除保证金总额的60%。

第三十八条扣除的保证金作为违约金纳入举报奖励基金。

第三十九条在有效期限内,支付服务组织因违规等原因,导致保证金被扣除,支付服务组织应在接到协会书面通知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补足。

第八章附则

违法行为通知书篇5

行政行为已经作出,即使具有某种瑕疵,未经法定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认定及宣告,都将被作为合法行政行为来对待。[1]行政法上的公定力原理直接表达的一个理念是:行政行为自其成立之后,不管合法与否,若非无效行政行为,就产生了一种拘束所有机关、组织或个人的效力;在未经有权机关依循法定程序、根据法定理由撤销之前,无论行政行为的作出机关、行为所指向的相对人、行为所涉及的利害关系人,还是其他国家机关、组织或个人,都有尊重它的义务,不得任意对抗或否定之。

行政行为有限的公定力是指行政行为一般具有公定力,但有重大且明显瑕疵的无效行政行为除外。[2]大陆法系的德国、日本、葡萄牙等国就持有限公定力的观点,我国的台湾、澳门地区也持同样的观点。其实,公定力原理并非实定法所明确规定,它只是学者对现实制度安排的一种诠释。按照法治主义的要求,违法行政行为应该没有任何法律效力可言。但是,各国通常的制度安排是,由国家权威机构而非私人、通过法律规定的事后程序来确认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而决定其是否实际具有法律上的拘束力。而在此之前,相对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若直接对抗或者不服从行政决定,法律可能会要求其承担更为不利的后果。

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无论民事诉讼、刑事诉讼,还是行政诉讼,基本上采取的都是直接采信行政行为的效力,而不管该行政行为是否存在多么重大的违法情形,除非当事人通过救济途径来消灭该行政行为。笔者认为,司法实践的上述做法,存在以下弊端:

第一、纵容了行政机关的违法行为。在我国目前的行政机关执法水平普遍偏低、行政执法环境不尽人意的情况下,司法机关对存在重大违法情形的行政行为直接予以采信,不但没有尽到司法权对行政权干预的职责,相反,纵容了行政机关的违法行为,不利于行政执法水平的提高。

第二、不符合司法经济的本能,加重了当事人负担。经司法审查的行政行为,发现存在重大的违法情形的行政行为,当事人要通过救济途径进行解决。救济途径一般为提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经复议程序,如果当事人仍然对行政行为不服,还需提讼程序。众所周知,行政诉讼有三难,即立案难、胜诉难、执行难。而且经过上述程序,需要一定的时间,一般的当事人可能已经筋疲力尽了,使当事人对通过救济途径改变错误的行政行为失去信心。

二、建立行政行为有限公定力制度的必要性

从理论上讲,建立行政行为有限公定力制度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符合人们的公正观念。法国著名思想家和政治家罗伯斯曾言:“法律的效力是以它所引起的爱戴和尊重为转移的,而这种爱戴和尊重是以内心感到法律公正和合理为转移的。”已明显严重违法的行政行为法庭直接不予认定,这就使人们认为法律是公正的,符合人们的公正观念,会使人们对法律产生尊重感,有利于人们公正观念的形成。

第二、有利于行政法治。具有重大明显违法情形的行政行为与行政法治的原则明显相悖,其危害是不言而喻的。如果把这类行政行为直接予以认定,作为定案的依据,等于向行政机关发了一个错误信号,司法支持违法行政。并且,我国目前行政行为的监督网络和救济系统还不完善,行政责任体系还不健全,若为保障行政的即时稳定全然承认行政行为的公定力,极易助长行政违法。建立行政行为有限公定力制度,有利于推进行政法治。特别是目前我国行政行为状况不容乐观,行政机关、越权行使职权的现象时有发生,在这种状况下建立行政行为有限公定力制度尤显重要。

第三、有利于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具有明显重大瑕疵的行政行为法庭不予认定,直接否认其证据效力,减少了相对人在法定期限内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的麻烦,减少了相对人的救济成本,使相对人处于完全主动的地位,有利于保障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也与行政为民、司法为民相统一。

第四、有利于培植公民的权利观念。我国历史上行政权很强大,公民权利不受重视,人们普遍缺乏权利观念。表现在对政府的态度上,行政高高在上、官贵民贱、权大于法等观念还很有市场。而权利观念是法治观念的重要内容,法治观念又是法治社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在建设法治国家的过程中,应注重对公民权利观念的培养,特别是在我国这样一个缺乏法制传统的国家,这一点更显重要。如果对明显严重违法的行政行为直接认定其效力,这将助长人们的官本位、权力本位思想,对于培植人们的权利观念是不利的。相反,对重大违法行政行为的直接否定,不认定其效力,有利于培植公民的权利观念,从而有助于推动法治建设。同时,也有利于培养行政主体的公仆意识、服务意识,使其更具有责任感,从而促进依法行政。

从实践角度,以一起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行政行为为例,可以看出建立行政为有限公定力制度的可行性。

2003年10月17日23时许,某居民刘某驾驶赛欧轿车,载杨某等5人,沿J省路由南向北正常行驶,至J省路JH段立交桥北约150米处时,因某县公安交通巡逻警察大队民警违规查扣乔某所驾驶半挂车,致正常行驶的赛欧车一头撞到横在道路上的半挂车车厢上,酿成五死一伤、赛欧车报废的特大事故。事故发生后,某县公安交通巡逻警察大队作出了2003128号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刘某的亲属不服该责任认定,在法定期限内向某市公安交通巡逻警察支队申请重新认定,复议机关于2004年1月7日作出了第2004001号道路交通事故责任重新认定书,维持了某县公安交通巡逻警察大队2003128号责任认定书。

2004年1月12日,五位死者亲属以某县公安交通巡逻警察大队查车行为过程违法、致事故发生为由,向某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国家赔偿诉讼。请求某县公安交通巡逻警察大队赔偿死者亲属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等计120万元。被告抗辩:某县公安交通巡逻警察大队答辩理由之一是2003128号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已经做出,刘某承担全部责任,被告指挥交通的行为没有过错,因而没有责任。该责任认定具有推定效力,并向法庭举证了该责任认定书,请求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本案的关键是责任认定的行为性质及地位。根据姜明安教授主编的行政诉讼法律硕士教材对行政行为的界定,行政行为是由行政主体作出或可以归属与行政主体的,行使职权与履行职责或与行使职权履行职责相关的,并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3]该责任认定是由行政主体,即某县公安交通巡逻警察大队,依照职责作出的,并对事故的双方产生了行政法上的法律后果,因而,行为性质应为具体行政行为。该责任认定书是被告作为证据向法庭提供,根据诉讼法的规定,该责任认定书属于书证。

笔者认为,该证据不符合最高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称《证据规定》)关于证据真实性、合法性的规定,不具备证据的效力。对于违法的即具有重大瑕疵的无效行政行为,应采有限公定力观点否定其证据效力。首先,根据《证据规定》第55条的规定,法庭应当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从以下方面审查证据的合法性:证据的取得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和规章的

要求;该证据的取得程序违反了规章的要求,不具备证据的合法性要件。从本案来看,(1)该案系五死一伤的特大事故。根据公安部《关于修订道路交通事故等级划分标准的通知》第1条第3款及公安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5条规定,应由某市公安交通巡逻警察支队作出首次责任认定,JH县交通巡逻警察大队系越权管辖。(2)两次责任认定均没有告知原告听证权利,剥夺了原告对证据质证及举证权利,违反了公安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33条的规定。

其次,根据《证据规定》第56条的规定,法庭应当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从以下方面审查证据的真实性:证据形成的原因;提供证据的人或者证人与当事人是否具有利害关系;该证据的提供人与当事人是同一人,具有利害关系,不具备证据真实性的要件。该案发生的直接原因是某县交通巡逻警察大队民警违规查车造成的,因此,该大队是该案的利害关系人,依法应自行回避。然而,被告某县交通巡逻警察大队违反公安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26条的规定,拒不回避,强行做出推诿己责的责任认定。

因此,该证据不具备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要件,不具有证明力。同时,该证据作为具体行政行为,由于本身存在重大违法的情形,应属无效行政行为,对其效力应采有限公定力原则,法庭应直接否定其效力,不将其作为定案的依据。

同时,该责任认定书作为证据也仅属相对司法认知事项,允许在存在合理争议和相反证据的情况下,予以,与行政行为有限公定力的观点一致的。该证据不属于《证据规定》第68条第4项规定的已经依法证明的事实,法庭不能直接认定。两责任认定书的违法性,上面已经做了全面的阐述,不再赘述。从形式上看,该证据仅属相对司法认知的事项,允许以相反的证据予以。司法认知是指法院在审理过程中,以裁定的形式直接确认特定事实的真实性,及时平息没有合理根据的争议。在本案生效之前,仅具有形式上的证明力,并没有最终确定。司法认知并不意味着调查程序的终结,案件事实只能在做出裁决时确定下来,司法认知并没有最终确定案件事实真实性、结束调查程序的作用。为了保证司法认知的正确性,保护当事人的知情权、质辩权,审理法院在采取之前和之后,都应当给当事人提供反驳的机会。当事人对司法认知的事实反驳,应当提出初步的证据证明。与司法认知的一般原理一致,法院在行政诉讼中也只能对明显的并且没有合理争议的事实采取司法认知。[4]本案的实际情况是:原告对责任认定书提出的争议是合理的和明显的,比如违法性等内容,按照《证据规定》第68条的规定该责任认定书就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同时也说明了对这种明显违法且存在重大瑕疵的行政为采取的是有限公定力观点。

从行政机关的独占判断权上进行分析,也允许对其取得的程序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对于违法的证据不予采纳,这是世界各国的通则,也与行政行为有限公定力观点不相矛盾。在美国称为不可审查之事实:某一法律可以排除对行政机关事实认定进行任何司法审查,但不能排除对程序或法律问题的司法审查。[5]

由于该案责任认定书中存在大量的检验和鉴定的内容,对于上述内容,某县交通警察大队具有独占判断权,因为这些内容都是纯技术性的。对法律问题的审查是法官的特长,对法律问题审查的范围和决定的权力很大,审理法院甚至可以用自己对法律问题的结论去替代某县交通警察大队的法律结论,但在涉及专门知识和技术的事实问题的判断上,县交通警察大队显然是这方面的专家,具有这方面的特长,审理法院应当尊重某县交通警察大队对此作出的判断,而不能用审理法院的意见替代某县交通警察大队的意见。但是,某县交通警察大队的独占判断权仅限于纯技术性的证据内容的真实性方面,对于某县交通警察大队采纳的纯技术行政证据是符合法定的表现形式,是否遵守了法定程序,审理法院有权进行全面审查。因为责任认定书的责任形式是否符合法定要求,证据的收集采纳是否符合法定程序,是法律问题,而不是技术问题。本案中责任认定书的违法性已经论述的很清楚了。既然法院可以对其违法性进行审查,就有权对其效力进行判定。这种行政行为当属无效行政行为,应采有限公定力的观点,直接否定其效力。

《证据规定》第70条也仅对生效的法院文书和仲裁文书确认的事实规定可以作为定案的依据。但是如果发现法律文书和仲裁文书认定的事实有重大问题的,应当终止诉讼,通过法定程序予以纠正后恢复诉讼。[6]并没有规定像责任认定书等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文书和仲裁文书的效力,也没有规定在存在重大瑕疵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救济程序。这说明,对存在重大瑕疵的具体行政行为,法庭可以直接否定其效力,不作为定案的依据。体现了行政行为有限公定力观点。

《证据规定》第70条的基本基本含义是:人民法院裁判文书和仲裁机构的裁决文书发生法律效力后,其确认的事实无需再经过证明,可以直接作为定案证据使用。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过程中,如果发现生效的裁判文书和裁决文书认定的事实存在重大问题,一般都采取中止该案审理的做法,通过审判监督程序纠正生效的判决、裁定的错误,再恢复该案的审理。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文书和仲裁机关裁决文书确定的事实具有免证事实的特征。生效裁判文书和生效裁决确认的事实之所以具有免证事实的特征,是因为生效裁判和生效裁判具有即判力,其依据的事实属于预决事实。比如,前一个生效行政判决确认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那么,被确认违法的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在另一个行政赔偿诉讼中就有预决作用,不必再证明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违法,可以直接作为行政赔偿诉讼的事实依据。预决事实之所以不必证明,一是因为该事实已被生效的裁判文书和裁决文书所查明,并予以认定,无需再证明;二是因为该事实已被生效裁判所拘束,这种拘束包括事实认定的不可更改性。

而对于行政机关的处理决定,比如道路事故责任认定等相关行政行为,所确认的事实问题有违法性或者有相反的证据予以的,并没有规定可以中止案件的审理,通过审判监督程序予以纠正。这说明法庭可以直接否定其证据效力,也体现出了最高人民法院对于明显违法的行政所持的观点即行政行为的有限公定力。

[参考文献]

[1]沈岿。法治和良知、自由,行政行为无效理论与实践探索[C].燕园法学文录。

[2]叶必丰。行政行为的效力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76。

[3]姜明安。行政法与政诉讼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96。

[4]张树义。行政诉讼证据判例与理论分析[m].北京:法律出版社,255。

违法行为通知书篇6

摘要:文章从统计执法角度阐述了统计检查阶段应注意的问题,包括执法检查前期准备阶段、检查阶段、违法案件的后续管理跟进过程等环节。2009年3月国家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及统计局颁布了《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6月又颁布了新《统计法》,为我们统计执法检查提供了有利武器,同时也向统计执法人员特别是基层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法律要求。

关键词:统计检查;执法检查;依法执法

2009年3月25日,国家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及统计局颁布了《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6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又修订了新《统计法》。国家如此重视统计法律法规,统计系统在2009年必定要进行一次大规模地宣传、检查行动。县级统计局作为统计执法检查的先行兵,在统计执法过程中如果有不符合法律程序的行为,就会让被调查人抓住把柄,影响执法效果及统计形象。统计执法检查是统计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的权限、程序和方式,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统计活动中贯彻执行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以及对统计违法行为进行处理处罚等各种活动的总称。现根据《统计执检查规定》把统计执法检查易忽视的问题总结如下:

一、做好统计执法检查前的准备

1.制定统计执法检查计划。周密的执法检查计划,有利于对整体工作的全面指导。检查计划要包括检查的依据、时间、对象、事项和组织形式等。

2.提前通知被检查对象。在统计执法检查前,我们要提前2天通知被检查对象,通知内容包括检查机关的名称、检查的依据、范围、内容、方式和时间,对被检查单位的具体要求等。对有统计违法嫌疑的单位实施检查,检查通知可于检查机关认为适当的时间下达。

3.一般案件调查人员不能少于两人,就是说一个人不能进行统计检查,这样的统计检查违法,结果是无效的。

4.准备统计检查证件与文书等。统计检查证件是不可缺少的,要携带《统计执法检查证》和《行政执法证》,两证缺一不可。还有准备必要的统计法律文书、计算工具、基层报表和有关统计法律法规、制度等。

二、统计执法检查的工作阶段

有了充分的准备,我们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实质性工作,深入开展调查。深入调查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出示《统计执法检查证》和《统计检查通知书》,不出示的属于程序违法,要让被检查单位核实确认。

2.做好调查笔录。笔录是检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作出行政处罚和进行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重要间接证据。笔录一般采用问答式的记录,主要是围绕查出的统计违法事实通过笔录予以肯定,以作为证据。最后一句一般为:“若对上述内容无异议,请签名。”被调查人签名签在最后。笔录要注明第几页共几页,一份笔录若多页的可盖连章。每个修改内容的地方要盖章。

3.做好统计检查的取证工作。在取证上,必须将能够比较鉴别的互相印证的物证如报表、台账、原始凭证、推算、估算、核算的草稿收集齐全,这是证明存在统计违法行为的直接证据,一般可用复印件,要被调查人盖章认可。也可采用摘录的方式,要被调查人盖章认可,注明出处。

物证比笔录更重要,两者要相互印证,做到人证、物证齐全。所谓证据确凿、事实清楚要依靠证据来说明,否则不得给予行政处罚。

4.遵照法律文书常规写法。法律文书的格式应该统一,要求字迹工整,使用统一的标准化汉字,下面介绍在统计检查中涉及的主要法律文书:

(1)统计检查查询书。主要用于在统计检查中被调查人上报的统计数据不实和不上报统计报表的情况,经发出查询书后,被调查人不按照查询书规定的期限内提供或上报相应统计资料、统计报表作拒报处理。统计检查查询书上要写清答复或接受检查的地点、联系人、联系电话等。

(2)统计检查意见书。主要用于在统计检查中,被调查人统计违法行为比较轻微,不一定给予行政处罚,或是统计活动不够规范等需要整改的,发统计检查意见书要求被调查人认识存在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予以整改,保障统计工作正常开展。

(3)实施行政处罚告知书。行政机关对被调查人的违法行为准备作出相应的行政处罚之前,要制作行政处罚告知书,告知当事人,其什么违法行为触犯统计法律法规的什么条款,依据统计法律法规的什么条文规定,拟作出什么行政处罚,同时告知当事人有陈述权和申辩权,在规定的时间内,可以向拟作出行政处罚的统计部门反映情况,提供新的证据等,避免出现差错。行政处罚告知书是行政处罚决定还没有正式作出,对相应的统计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尚待进一步加以确定,要认真听取当事人对具体情况的陈述和申辩,根据实际情况,有可能减轻或免除处罚。

(4)听证告知书。若对被处罚对象作出5000元以上的罚款,按规定向当事人发出听证告知书,当事人在收到听证告知书后三天内决定是否听证。听证的费用、组织等都由作出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负责。听证应公开进行,可组织新闻媒体、其他行政执法机关、行政机关等旁听,这一点应在送达听证告知书时向被调查人讲清。听证告知书可与行政处罚告知书可一起制作送达。

(5)行政处罚决定书。一旦行政处罚决定书做出,它的结果(罚款数额)就不可改变。处罚决定的作出,要经过告知,陈述、申辩、听证过程,最后经行政机关法定代表人签发。决定书的主要格式类似告知书,按照格式注明当事人的什么行为触犯统计法律法规什么条款,根据统计法律法规什么条款作出什么行政处罚。下面是告知交纳罚款的开户银行、账号,最后是告知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即在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后,60日内可以向作出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的同级政府或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在3个月内直接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行政诉讼。但不管是否提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一般不影响行政处罚的执行,若拒不执行行政处罚的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逾期不缴罚款的,每天按罚款数额的3%加处罚款。

(6)送达证。在实践中,主要用于行政处罚、催报统计报表、统计检查查询书等,是是否收到法律文书的证据。这是当事人收到法律文书的重要证据,要求当事人签字盖章。

(7)适用法律法规要准确。在统计执法活动中,对法律条文的引用必须准确。不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如行政处罚)无效(或被撤销)。引用的法律条文要具体到条、款、项。作出的行政处罚要有法律出处并符合法律规定,必须严密。

三、处理统计违法案件的过程

立案:查处案件先办理立案手续,填写统一制作立案审批表,经过有关领导批准后,再进入查处程序。

调查:对在统计检查中发现的统计违法行为,对取得的相应证据,应查验是否正确、充分,若不足的则需进行补充调查。对来自举报或工作中发现的统计违法行为,要进行初步调查,看是否符合立案条件。若符合立案条件的,办理立案手续后进行调查取证。

处理:对统计违法案件作出处理决定时,要掌握公开、公平、公正、合理原则,重大的统计违法案件的处理,要经过检查组集体讨论。具体处理中要注意告知、听证、送达等环节,不能忽视细节,如程序不合法则行政处罚要撤销。

结案:待行政处罚决定执行完毕,将相应材料整理成册,填写结案审批表,做好结案工作。

违法行为通知书篇7

浅谈城管行政执法文书的特点及填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制作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文书(以下简称执法文书)是执法人员的一项基本功,是城管执法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实施行政处罚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重要法定程序。如何规范制作执法文书不仅是办案人员政治、业务素质以及生活阅历、社会经验的综合反映,也是其基本业务技能高低的具体表现。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对执法文书的特点、分类及执法文书制作应注意的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执法文书的概念及其含义

执法文书是按照法定程序,为正确实施法律、法规而制作的重要文件。城管行政执法文书主要是指实施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执法部门,应用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处理违法案件过程中依法制作的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文书的总称。这个概念包含以下几层含义:一是执法文书的制作主体是实施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执法部门。二是执法文书的适用范围是在具体的行政执法活动中。三是执法文书的制作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四是执法文书必须具有法律效力和法律意义。

二、执法文书的特点与分类

(一)执法文书的特点

1、制作的合法性。这是指制作执法文书必须严格依据法律的规定,特别是《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按照不同的文种、要求和时限进行制作。

2、内容的规范性。执法文书是一种高度程序化的书面文件,各类执法文书的写作内容、形式结构等都有严格要求。

3、内容体现法律规定。执法文书的内容所反映和体现的是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具体地体现实体法律规范所确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和程序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行为人享有权利、履行义务的方式、方法、步骤等。

4、语言表述的准确性。执法文书是庄重严肃的文书,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要求十分严格,不能模棱两可、似是而非,也不能任意夸大或缩小事实。

5、具有法律上的确定力。这是指执法文书一经制作完毕并送达到当事人,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变更或撤销。执法文书是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具体适用法律的书面表现形式,一旦发生法律效力,就不得以其它文书代替,其执行就具有国家强制力为保证。如果要改变或撤销,只能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进行,除人民法院和政府行政复议机构外,其它任何机关、团体或个人都无权予以认定、变更或撤销。

(二)执法文书的分类

1、执法文书按其用途可分为内部文书和外部文书。内部文书是指在行政执法活动过程中执法机关为行政管理活动需要而制作的在行政机关内部运转的书面文件,如立案审批表、案件审批表、案件调查终结报告、结案报告等。而外部文书是指执法机关在具体执法活动中制作的涉及到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或调查取证过程中有行政机关以外的人员、组织参与的文书,如调查笔录、勘验笔录、行政处罚决定书、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等。

2、执法文书按其形式可分为笔录式和填写式。城管执法文书主要以笔录式执法文书和填写式执法文书为主。笔录式执法文书主要是详细记录当事人违法的客观事实及执法人员的调查结果。填写式执法文书的格式相对固定,如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当场处罚决定书等,这类文书在制作时只需在空白处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即可。

三、制作笔录式执法文书应注意的问题

(一)制作《调查笔录》应注意的问题。制作调查笔录是获取违法客观事实的重要手段,通过调查笔录既能帮助调查人员分析案情,又能帮助行政执法机关作出最后的处罚决定提供重要证据。在制作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格式。调查笔录一般采取一问一答的格式进行制作,制作时“问”与“答”要分行进行,即便问话和回答只有一个字,也要分行进行,不能出现几个问题一起问一起回答的情况。当然有些问题也可以一次性综合询问,由被调查人回答,比如调查当事人情况时,可以询问“请将你单位的基本情况介绍一下”,此时被调查人可一次性回答单位的全称、法人代表、地址、联系电话等

2、笔录的正文。笔录的正文要明确主题,一问一答时问要问的明确,答要答的清楚,一般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相对人的确认。相对人的确认也就是确定违法的主体,在询问时要将违法行为的地点及事件表述清楚,以达到能初步判定案情,为后面的调查作好铺垫的目的。例:“位于的房屋是你(单位)出资建设的吗”;“路面被污染,是你(单位)的施工车辆粘带泥土带出工地造成的吗”,在得到当事人确切回答后,应接着询问当事人的具体情况,包括当事人单位全称、法人代表、地址、联系电话等,最后是被调查人身份的确认。在调查过程中被调查人一般应选择单位的负责人或熟悉情况的人,如果被调查人没有工作单位的应记录有效证件号码,对被调查人回答不完全的要提示补充。

第二部分是当事人违法的事实。要弄清当事人的违法事实就要搞清楚两个问题:一是这件事是否是当事人干的,二是这件事是否违法。这一部分对当事人违法的时间、地点、违法事实的具体情况,当事人的行为是否经过合法有效的批准等都要详细记录。第三部分是当事人的最后陈述及询问内容的真实性。包括当事人对违法事实的补充说明、陈述的理由等,最后笔录交被调查人阅读后回答以上内容是否属实并签字确认。

一般情况下,笔录的正文都要根据以上三部分依次询问,先核准违法事实,再确认行为违法,不能前后颠倒。

3、笔录要语句准确无错别字。笔录语句要力求准确,不能出现方言、口语化的词语及“大约、可能”等模棱两可的语句。

4、调查人员不能互相代替签名。行政执法调查必须是两名执法人员共同操作。实践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一名执法人员代行两名执法人员的权利,代替他人签名,这些都是违反操作程序的。

5、笔录修改处必须被调查人认可。调查笔录从内容上讲,它是被调查人就其了解的案情所提供的陈述,只是这种陈述是在执法人员的组织下进行的。笔录制作完毕后,应将记录内容交由被调查人核对,对于无阅读能力的被调查人,调查人应向其宣读记录的内容,若有删改,则应由被调查人在删改处按手印,核对无误后,由被调查人在记录内容的下一行注明“经核对,内容记录无误”并签名,若笔录有多页,则经被调查人核对无误后,由被调查人逐页签名,未经被调查人加按手印确认的增添、删除、涂改的调查笔录,被调查人有权否定其法律效力。

(二)、制作《勘验笔录》应注意的问题。勘验笔录是行政执法人员对违法现象进行现场勘验、检查、测量、绘图、拍照,并将情况和结果如实记录而制作的笔录。在制作时应注意如下问题:

1、应根据现场情况确定方向,并在勘验图上标出方向。绘图时违法的标的物应明确。有经验的勘验记录人员,一般情况下会在现场选择几个参照点,这些参照点应是长期固定存在的东西。勘验中除标明勘验对象情况外,还要标明勘验对象与参照点之间的距离方位关系。如被勘验的建筑与四邻建筑的关系,以界定是否影响相邻建筑的安全、通风、采光以及建筑物的开间、进深和是否移位等。如果勘验的建筑临街或是在临街院内,应详细测量建筑物到围墙的距离及围墙到路牙石的距离,以界定是否压线或是否占压管道。

2、作为《勘验笔录》补充的图片拍摄角度要清楚、合理,能反映现场情况。比如查处污染路面案件,在拍摄取证时就不能简单的拍地面被污染的情况,而应该在镜头内涵盖周围的情况,做到从图片上看就能了解被污染路段的大置。

3、查处在建违法建设案件应下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制作《勘验笔录》时应体现出执法人员在调查责停后该建筑处于何种状态,即在建违法建设的施工进度状况。

四、制作填写式执法文书应注意的问题

填写式执法文书的特点是拥有固定的格式,内容主要包括案由、当事人、违法行为、法律依据等方面,在制作时应注意如下问题:

(一)案由应具体明了,说明案件核心问题。案由处填写当事人违法行为种类的名称,主要是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说明所调查的是什么案件。实践中有的执法人员在填写案由时仅填写违法事实或性质,如“违法建设”、“乱搭乱建”等,很不明确,不能表明案情。在制作笔录时应将案由表述完整,如处理某违法建设案,可具体表述为“某单位未经审批违法建设平房”,此案由表述就较为完整,解决了三个问题:①违法行为主体是某单位;②性质是未经审批;③行为是擅自建设平房。

(二)“当事人”栏目处应填写当事人的全称。当事人栏目应详细填写具有法人资格的违法相对人的全称,实践中,有的执法人员仅填写简称或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下属单位名称等都是不规范的。

(三)“违法行为”部分应填写明确。在制作填写式执法文书时,违法行为部分包括时间、地点、违法行为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例:某单位违法建设平房案件,在填写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或限期改正通知书等文书时,就不应该简单地写为“你单位违法建设”,应按规范写为“你单位自年月,在(地址),未经审批擅自建设平房间㎡”,详细载明当事人违法的时间、地点、违法行为等。

违法行为通知书篇8

【论文摘要】以人为本,就是从维护读者利益的立场出发对待违章行为,以教育为主,处罚为辅,通过教育使读者成为我们的朋友,图书馆的主人。

读者违章管理是图书馆管理的一部分。由于知识经济的兴起和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在图书馆服务形式多样化的同时,读者违规的现象有所增加,形式也呈多样化。为此加强对读者的教育,规范读者违规的管理已经成为图书馆管理的一个新课题。

1新时期违章行为的特点

1.1违章主体年轻化。持证读者中35岁以下的占80%,青年人对规章制度不以为然,又不熟悉图书馆环境,自以为是,造成年轻读者违章率上升。

1.2知识化、智能化。到图书馆的读者都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年轻读者中不少人对计算机、监测仪等现代设备较熟悉,知道如何对付,运用他们的知识违章。

1.3违章多样化。随着图书馆服务项目的多样化,读者违章也呈多样化趋势。就外借服务来说,从闭架到开架,增加了窃书违章;就窃书来说其方式又形形色色。当前,图书馆正从手工操作向自动化管理发展,从手工检索向计算机检索过渡,从纸本文献向电子文献服务扩展,这些都给违章管理增添了新的内容。

2违章分析及其对策

2.1超期。指所借图书没有按期归还或办理续借,超过了借书期限。图书限期归还是图书馆借阅活动通行的一种规则,它的目的一是不使图书成为某个人的长期专用品,而让更多的读者有机会利用它二是提醒读者“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借的时间太长容易遗忘,甚至因此丢失图书,造成损失。这个游戏规则被大多数读者所接受,一般都能按时归还图书。随着自动化流通管理的发展,目前超期违章现象日趋严重,由于读者手中没有还书日期的记录,且都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不知不觉就超期了。有一大部分图书永远不会归还图书馆,原因是由于超期时间长,罚款金额多,如果罚款金额超过办证押金,就会有相当一部分读者放弃借书证,不归还图书。处理超期违章一方面要以人为本,从便利读者考虑。如提供还书日期记录本,可以按工本费销售,谁需要谁购买,以方便读者记住还书日期。同时对确实需要延长借书时间的读者放宽续借次数,可以二次甚至三次续借,可以通过电话续借。有条件的图书馆可以购买专用还书机开展自助还书。从管理的角度考虑,必须规定超期罚款不超过押金,超过部分免收,以避免图书损失。定期给超期读者打电话通知或写催书单,并探讨网上催还图书的办法。适当提高办证押金可能是减少图书损失韵好办法。

2.2文献丢失。读者丢失文献要酌情按文献价格的n倍赔偿。酌情是根据该书文献馆藏情况区别处置,如复本量多则少赔,独本图书丢失加重赔偿,或看该书的出版年代,旧书少赔,新书多赔。对内容更新快、时效性强的图书少赔。同样存在读者不想赔书而弃证毁书的问题,可以采取赔书金额不超过押金的办法,力图使读者能继续来借书,同时减少图书损失。最让工作人员难以应付的是有些读者想购买他所想要的文献而谎报丢失,工作人员无法判断其虚实。有的书出版时间早,书价便宜,l0倍赔款也没多少,如《怎样挖掘你的潜力》,985年出版,书价0.66元,l0倍赔款不过6.66元;《木器油漆问答》,1986年出版,书价2元,l0倍赔款仅20元,无关痛痒。因此,根据读者丢失情况,定期购买补充相同或相类似的文献将是管理上的一项重要措施。当然它依赖电脑网络的实现,采选人员能迅捷统计查找图书丢失情况,利用网络向出版商订购,补充馆藏。

2.3窃书。这一违章行为始于开架借阅,如同到超市取物那么方便,没想到图书馆装备有比超市更先进的电子监测仪,于是手到贼擒逮个正着。窃书者主要对象是较热门、适用,书市已无处觅求的好书。窃书的方法,多数是把书藏在身体深处,或书包的里层,有的藏在帽子里,这些都能被监测仪器发现。不好对付的是智能型窃书,如把书带回家,慢慢查找磁针的位置,然后将磁针取出来,将该书还回图书馆,等工作人员归架后他再将该书藏于身上,一旦得手就溜之大吉。还有的人是在书库里将书带到没旁人、且工作人员不易察觉的角落将磁针找出来,再把书放进包里堂而皇之地窃走。

对窃书行为的处理一定要慎重,不要轻则罚款,重则公布姓名,通报其家庭、学校。首先要宣传教育,将爱护图书作为读者到图书馆的文明行为之一,并明确告诫读者图书馆有先进的防盗监测设备,并根据窃书情况不定期开展专栏介绍。1997年我馆外借图书被窃捉获128起,1998年初设专栏公布各种违章行为情况,展示被窃被损图书,不公布窃书者姓名,当年就收到成效。1998年窃书行为减少到38起,1999年减少到l2起。其次要耐心规劝帮教窃书读者,使他们认识到窃书行为同样很不光彩,同时指出到图书馆窃书是损人利己的自私行为。大多数窃书者都会因一时糊涂而后悔,为自己错误行为的后果而痛恨不已。如一位读者写到:“此次我内心深处才意识到这种行为太没志气。今后我会作为我人生路上的座右铭,鞭策内心,重新做人”。

对智能型窃书只能通过加强开架库的管理和健全岗位责任制使这类窃书的发生率降到最低。随着图书馆人事制度改革和内部管理改革的发展,智能型窃书者的活动空间将越来越小。

2.4故意损毁图书。其行为表现方法是将图书中的某几页剪掉留给自己,有的是将图书外壳套在别的书外面,埋上磁针归还图书馆,将书的内容部分留给自己。对此类故意违章行为的处理要严,不能姑息。对屡教不改者应吊销其借书证,宣布他为不受欢迎的人。

2.5电子阅览室安全防范。电子阅览室是以高技术手段为支撑的新型阅览室,既有现代化的技术与功能优势,又有较为脆弱和较为复杂的安全管理。因此,防病毒和防混乱是电子阅览室所特有的管理环节,其防治过程甚为复杂、困难。计算机病毒是电子阅览室中的隐形杀手,一旦侵入计算机或网络服务器,就可能使整个系统陷于瘫痪。而电子阅览室管理中的混乱主要表现为读者不遵守上机上网规定,胡乱使用计算机,随意删除机上的系统文件,擅自更改系统参数或私自使用外来软盘等,这些都可使计算机和网络系统陷于混乱、失控而无法正常工作。

因此,无论是读者还是管理人员都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电子阅览室的安全防范工作,除了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加强规范化管理,还应从技术装备上建立起多层次的、严密的防御体系,采用各种管理软件,加强对读者、光盘、数据、信息、网络等的管理。例如,门禁系统可用于识别读者及其进出时间;借阅管理系统用于电子文献的借阅、机位的分配、读者的查寻、监控、intemet访问控制和日志,各种统计报表以及上机上网计费、费率的调整等;光盘管理系统用于管理电子文献的采购、登到、编目、典藏;客户端系统用于电子阅览室导引、客户端启动流程和登录控制,包括读者登录、退出管理;后台数据库维护与备份系统是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以有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提供对系统数据库的维护、应急处理和数据备份与恢复功能。在采用以上管理软件的同时,还应采取如下安全防范措施,如对资源使用权限的规定和登录资源的情况;每台微机安装硬盘保护卡、系统恢复及各类杀毒盘;建立系统日志文件,对每一个系统操作都记入日志,以提供故障查找和责任分析的原始依据。除此,还应建立和完善馆内局域网和电子阅览室网络系统的安全技术保障措施,加强软件版权的法制观念,规范服务行为,制定具体的安全管理原则。例如,禁止使用盗版光盘和软磁盘;系统盘由专人保管、使用;禁止在上网计算机中运行游戏软件;不得随意从其他网络系统(如intemet)上拷贝或下载软件等等。

3读者违章管理的原则

3.1“以人为本”。就是从维护读者利益的立场出发对待违章行为。如果图书馆制定有关的规章不是“以人为本”而是给读者增加诸多限制,设制种种条条框框,人为地造成读者违章,其结果必然激化读者与图书馆的矛盾,伤害读者利用图书馆的热情,同时损害了图书馆的社会形象。以人为本,是根据所发生的损害广大读者利益和扰乱图书馆正常工作秩序的不良行为,实事求是地制定规章制度,并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检验所定的规章制度的利与弊,及时修改完善。以人为本和以书为本是现代图书馆与藏书楼不同的管理思想和运行模式。现代图书馆是以服务为中心,藏书楼是以保存为中心。体现在违章管理中就是要避免“一些图书馆工作人员利用手中保管资料的权利,作为垄断或交易的资本。”

违法行为通知书篇9

【论文摘要】以人为本,就是从维护读者利益的立场出发对待违章行为,以教育为主,处罚为辅,通过教育使读者成为我们的朋友,图书馆的主人。

读者违章管理是图书馆管理的一部分。由于知识经济的兴起和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在图书馆服务形式多样化的同时,读者违规的现象有所增加,形式也呈多样化。为此加强对读者的教育,规范读者违规的管理已经成为图书馆管理的一个新课题。

1新时期违章行为的特点

1.1违章主体年轻化。持证读者中35岁以下的占80%,青年人对规章制度不以为然,又不熟悉图书馆环境,自以为是,造成年轻读者违章率上升。

1.2知识化、智能化。到图书馆的读者都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年轻读者中不少人对计算机、监测仪等现代设备较熟悉,知道如何对付,运用他们的知识违章。

1.3违章多样化。随着图书馆服务项目的多样化,读者违章也呈多样化趋势。就外借服务来说,从闭架到开架,增加了窃书违章;就窃书来说其方式又形形。当前,图书馆正从手工操作向自动化管理发展,从手工检索向计算机检索过渡,从纸本文献向电子文献服务扩展,这些都给违章管理增添了新的内容。

2违章分析及其对策

2.1超期。指所借图书没有按期归还或办理续借,超过了借书期限。图书限期归还是图书馆借阅活动通行的一种规则,它的目的一是不使图书成为某个人的长期专用品,而让更多的读者有机会利用它二是提醒读者“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借的时间太长容易遗忘,甚至因此丢失图书,造成损失。这个游戏规则被大多数读者所接受,一般都能按时归还图书。随着自动化流通管理的发展,目前超期违章现象日趋严重,由于读者手中没有还书日期的记录,且都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不知不觉就超期了。有一大部分图书永远不会归还图书馆,原因是由于超期时间长,罚款金额多,如果罚款金额超过办证押金,就会有相当一部分读者放弃借书证,不归还图书。处理超期违章一方面要以人为本,从便利读者考虑。如提供还书日期记录本,可以按工本费销售,谁需要谁购买,以方便读者记住还书日期。同时对确实需要延长借书时间的读者放宽续借次数,可以二次甚至三次续借,可以通过电话续借。有条件的图书馆可以购买专用还书机开展自助还书。从管理的角度考虑,必须规定超期罚款不超过押金,超过部分免收,以避免图书损失。定期给超期读者打电话通知或写催书单,并探讨网上催还图书的办法。适当提高办证押金可能是减少图书损失韵好办法。

2.2文献丢失。读者丢失文献要酌情按文献价格的n倍赔偿。酌情是根据该书文献馆藏情况区别处置,如复本量多则少赔,独本图书丢失加重赔偿,或看该书的出版年代,旧书少赔,新书多赔。对内容更新快、时效性强的图书少赔。同样存在读者不想赔书而弃证毁书的问题,可以采取赔书金额不超过押金的办法,力图使读者能继续来借书,同时减少图书损失。最让工作人员难以应付的是有些读者想购买他所想要的文献而谎报丢失,工作人员无法判断其虚实。有的书出版时间早,书价便宜,l0倍赔款也没多少,如《怎样挖掘你的潜力》,985年出版,书价0.66元,l0倍赔款不过6.66元;《木器油漆问答》,1986年出版,书价2元,l0倍赔款仅20元,无关痛痒。因此,根据读者丢失情况,定期购买补充相同或相类似的文献将是管理上的一项重要措施。当然它依赖电脑网络的实现,采选人员能迅捷统计查找图书丢失情况,利用网络向出版商订购,补充馆藏。

2.3窃书。这一违章行为始于开架借阅,如同到超市取物那么方便,没想到图书馆装备有比超市更先进的电子监测仪,于是手到贼擒逮个正着。窃书者主要对象是较热门、适用,书市已无处觅求的好书。窃书的方法,多数是把书藏在身体深处,或书包的里层,有的藏在帽子里,这些都能被监测仪器发现。不好对付的是智能型窃书,如把书带回家,慢慢查找磁针的位置,然后将磁针取出来,将该书还回图书馆,等工作人员归架后他再将该书藏于身上,一旦得手就溜之大吉。还有的人是在书库里将书带到没旁人、且工作人员不易察觉的角落将磁针找出来,再把书放进包里堂而皇之地窃走。

对窃书行为的处理一定要慎重,不要轻则罚款,重则公布姓名,通报其家庭、学校。首先要宣传教育,将爱护图书作为读者到图书馆的文明行为之一,并明确告诫读者图书馆有先进的防盗监测设备,并根据窃书情况不定期开展专栏介绍。1997年我馆外借图书被窃捉获128起,1998年初设专栏公布各种违章行为情况,展示被窃被损图书,不公布窃书者姓名,当年就收到成效。1998年窃书行为减少到38起,1999年减少到l2起。其次要耐心规劝帮教窃书读者,使他们认识到窃书行为同样很不光彩,同时指出到图书馆窃书是损人利己的自私行为。大多数窃书者都会因一时糊涂而后悔,为自己错误行为的后果而痛恨不已。如一位读者写到:“此次我内心深处才意识到这种行为太没志气。今后我会作为我人生路上的座右铭,鞭策内心,重新做人”。

对智能型窃书只能通过加强开架库的管理和健全岗位责任制使这类窃书的发生率降到最低。随着图书馆人事制度改革和内部管理改革的发展,智能型窃书者的活动空间将越来越小。

2.4故意损毁图书。其行为表现方法是将图书中的某几页剪掉留给自己,有的是将图书外壳套在别的书外面,埋上磁针归还图书馆,将书的内容部分留给自己。对此类故意违章行为的处理要严,不能姑息。对屡教不改者应吊销其借书证,宣布他为不受欢迎的人。

2.5电子阅览室安全防范。电子阅览室是以高技术手段为支撑的新型阅览室,既有现代化的技术与功能优势,又有较为脆弱和较为复杂的安全管理。因此,防病毒和防混乱是电子阅览室所特有的管理环节,其防治过程甚为复杂、困难。计算机病毒是电子阅览室中的隐形杀手,一旦侵入计算机或网络服务器,就可能使整个系统陷于瘫痪。而电子阅览室管理中的混乱主要表现为读者不遵守上机上网规定,胡乱使用计算机,随意删除机上的系统文件,擅自更改系统参数或私自使用外来软盘等,这些都可使计算机和网络系统陷于混乱、失控而无法正常工作。

因此,无论是读者还是管理人员都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电子阅览室的安全防范工作,除了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加强规范化管理,还应从技术装备上建立起多层次的、严密的防御体系,采用各种管理软件,加强对读者、光盘、数据、信息、网络等的管理。例如,门禁系统可用于识别读者及其进出时间;借阅管理系统用于电子文献的借阅、机位的分配、读者的查寻、监控、intemet访问控制和日志,各种统计报表以及上机上网计费、费率的调整等;光盘管理系统用于管理电子文献的采购、登到、编目、典藏;客户端系统用于电子阅览室导引、客户端启动流程和登录控制,包括读者登录、退出管理;后台数据库维护与备份系统是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以有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提供对系统数据库的维护、应急处理和数据备份与恢复功能。在采用以上管理软件的同时,还应采取如下安全防范措施,如对资源使用权限的规定和登录资源的情况;每台微机安装硬盘保护卡、系统恢复及各类杀毒盘;建立系统日志文件,对每一个系统操作都记入日志,以提供故障查找和责任分析的原始依据。除此,还应建立和完善馆内局域网和电子阅览室网络系统的安全技术保障措施,加强软件版权的法制观念,规范服务行为,制定具体的安全管理原则。例如,禁止使用盗版光盘和软磁盘;系统盘由专人保管、使用;禁止在上网计算机中运行游戏软件;不得随意从其他网络系统(如intemet)上拷贝或下载软件等等。

3读者违章管理的原则

3.1“以人为本”。就是从维护读者利益的立场出发对待违章行为。如果图书馆制定有关的规章不是“以人为本”而是给读者增加诸多限制,设制种种条条框框,人为地造成读者违章,其结果必然激化读者与图书馆的矛盾,伤害读者利用图书馆的热情,同时损害了图书馆的社会形象。以人为本,是根据所发生的损害广大读者利益和扰乱图书馆正常工作秩序的不良行为,实事求是地制定规章制度,并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检验所定的规章制度的利与弊,及时修改完善。以人为本和以书为本是现代图书馆与藏书楼不同的管理思想和运行模式。现代图书馆是以服务为中心,藏书楼是以保存为中心。体现在违章管理中就是要避免“一些图书馆工作人员利用手中保管资料的权利,作为垄断或交易的资本。”

违法行为通知书篇1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第8条规定了行政处罚的种类共7项,前6项明确规定了行政处罚常用的处罚种类,而第7项只是笼统地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在行政法学上规结出行政处罚种类共四大类,即申诫罚、财产罚、行为罚、自由罚。申诫罚是指行政机关向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政相对人提出警戒或者谴责,申明其行为违法,教育行为人避免以后再犯的一种形式。它区别于其他种类处罚的特点在于对违法行为者实施的是精神上或者名誉、信誉等方面的惩戒,而不是对行政相对人的其他实体权利的剥夺或者限制,因此申诫罚更能体现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财产罚是指强迫违法的行政相对人交纳一定数额的金钱或者剥夺其原有财产的行政处罚。这种处罚的特点是对违法的相对人在经济上给予制裁,迫使行政相对人履行金钱给付义务。财产罚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行政处罚,如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没收指对非法收入应采取没收措施,而罚款是处罚违法相对人的合法收入,这是罚款与没收的主要区别。行为罚(能力罚)是对行政相对人的行为权进行限制或者剥夺的一种制裁措施。这里所说的行为主要是指经行政机关批准同意从事某项活动的权利和资格。没有这种资格就意味着违法。如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责令停产停业。自由罚(人身罚)是限制或者剥夺违法行为人的人身自由的处罚。自由罚的实施使行政相对人的人身自由受到限制,也就是行政相对人在短时期内将失去人身自由,如行政拘留。除了上述《行政处罚法》规定的常用处罚种类外,许多单行法律、法规规定了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等,下面将就这些规定是否行政处罚进行探讨。 

   1责令改正是否为行政处罚的种类 

   许多学者们和执法工作者持不同意见,有的人认为责令改正不是一种行政处罚,因为《行政处罚法》中没有规定,因此它只是行政措施或行政命令,或者是行政强制,而有的人认为,它是一种行政处罚,因为它是行政机关向行政相对人书面文书送达的,并且对行政相对人具有约束力,要求相对人必须执行的。《行政处罚法》除了规定6种基本行政处罚种类外,还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责令当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另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10章法律责任第62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责令改正,处以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①经营的种子应当包装而没包装的。②经营的种子没有标签或者标签内容不符合本法规定的。③伪造、涂改标签或者试验、检验数据的。④未按规定制作、保存种子生产、经营档案的。⑤种子经营者在异地设立分支机构未按规定备案的。 

   这些规定中的“责令改正”是不是一种行政处罚呢?笔者认为如果由行政处罚机关没对行政相对人下达处罚决定之前,单独口头或者以文书下达的“责令改正通知书”就不是行政处罚,只是起要求违法的行政相对人纠正其违法行为的作用,具有教育意义;如果单行法条款中规定了责令改正,行政处罚机关对行政相对人以行政处罚决定形式书面下达的,那就是行政处罚。地方法规中规定的“责令改正”是不是行政处罚呢?如《江苏省种子条例》第6章法律责任第42条规定,违法本条例第6条第2款规定,未经批准采集或者采伐省重点保护的天然种质资源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或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种子和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1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罚款。按理《江苏省种子条例》只是地方法规,只能规定6种基本的处罚种类,但是该条例的第1条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行政处罚法》第11条规定,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法律行政法规对违法行为作出具体规定的,必须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该条例的这条规定,实际上是对《种子法》第61条第3项作出的具体规定。另外,在法律和行政法规的法律责任或者罚则中规定类似于责令改正的,应一并如上理解。 

   2通报批评是否为行政处罚的种类 

   对于通报批评,在法学界也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通报批评不是行政处罚的一种,而是一种机关内部指出错误的方法,不具有处罚性,有的人认为通报批评是一种行政处罚,一旦作出将会对行政相对人的名誉、信誉等产生影响。笔者认为,通报批评用于单位内部上级处理违纪的下级,或者党和行政机关内部监察部门或者纪委处理违反纪律的人,这时只是一种行政处分,不是行政处罚。当行政机关对违法的行政相对人使用通报批评时,是否是行政处罚呢?按照《行政处罚法》的第8条第(7)项规定,先看一个例子。《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6章法律责任第43条规定,被审计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拒绝或者拖延提供与审计事项有关的资料的,或者提供的资料不真实、不完整的,或者拒绝、阻碍检查的,由审计机关责令改正,可以通报批评,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依法追究责任。这条规定中包含警告,也就是行政处罚的一种,笔者认为,单独对违法行政相对人以书面形式通报批评时,不是行政处罚,只是行政机关利用责权对违法的行政相对人一种警示,利用其声誉对其施加压力,迫使其停止或者改正违法行为。但是如果行政机关将通报批评写入行政处罚决定中,并在一定范围内书面通报批评的,就是行政处罚。因此,通常有人把通报批评同警告一起,作为申诫罚的2种最重要的形式。其实,警告通常仅限于直接告知违法行为人,而通报批评告知的范围较广泛,不仅限于告知行为人自己,还包括告知与行为相关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