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技术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2:21:59

电脑技术培训篇1

一、工作进展2、进一步加大应用推广力度。为了提高电脑农业的应用效果和扩大应用范围,我们在推广机制上大力创新,把电脑农业专家系统的推广应用与我县实施农业标准化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把电脑农业做为农业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技术支撑。目前全县已有18个电脑农业科技服务站,今年由州民宗委和州科技局正式挂牌运行,覆盖全县9个乡镇,辐射全县三分之一的农村地区6.5万农民;在这些服务站,我们已全部配备了电脑,安装了电脑农业专家系统,配套了相关的农业技术光碟和农业技术图书。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县电脑农业科技服务站通过电脑农业专家系统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服务5.2万人次,社会反响强烈,深受农民欢迎,得到了上级部门和专家的充分肯定。中国教育查字典语文网chazidian.com

3、加强电脑农业专家系统应用和开发技术培训。加强电脑农业专家系统应用和开发技术培训是提高基层技术人员电脑技术水平和电脑农业推广应用的重要环节,2005年,由我县电脑农业办公室和各农技主管部门组织开展电脑农业专家系统应用技术培训班40期,培训乡镇技术骨干、电脑农业科技服务站技术人员、农民共计3650人次。通过开展技术培训,使各服务站技术骨干和部分农民掌握了电脑农业专家系统的操作和应用方法,提高了电脑农业专家系统的应用效果,同时还对县乡电脑农业办公室技术人员和农业专家开展了2次软件二次开发技术培训,为下一步进一步细化和开发适应本县的电脑农业专家系统奠定基础。

4、开展送科技下乡月活动。今年6月在县委、县政府的号召下,县科协组织全县农业科技部门及30多位农业科技人员,分三个小组赴全县各乡镇开展了送科技下乡月活动。参与送科技下乡的县电脑农业办、农业局、林业局、畜牧局、茶叶局等单位,都是电脑农业专家系统推广应用主力军,在这次活动中,各产业的电脑农业专家系统开发的农业实用技术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茶叶、山羊、板栗、烟叶、魔芋、乌鸡、水果等标准化生产实用技术,均由各相关部门复印成技术资料和复制成部分VCD技术光盘下发到了全县9个乡镇的部分农民手中。此次活动技术培训达28期,下发各类技术资料1.21万份,技术光盘455张,培训和咨询人数达1.65万人次,使广大农民朋友享受到了电脑农业科技的方便、快捷及标准化和针对性的有效服务。

电脑技术培训篇2

论文摘要:为给动画设计专业教师培训提供依据和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参考,课题组对中职电脑动画设计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调查显示,中职电脑动画设计专业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欠缺,应明确中职电脑动画设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培养中职电脑动画设计专业教师、完善中职电脑动画设计专业教师的职业准入制度。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06) 13号)文件精神,“着力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实践教学能力”,“加快造就一支适应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强化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要求的教师队伍”,成为当前职业教育界的首要任务。鉴于此,本着了解中职电脑动画设计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为动画设计专业教师培训提供依据,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参考的目的,本课题组组织了此次调研。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1.调研思路、方法与步骤

    本次调研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两种方式,辅以电话联系和网络qq等方式。其中,问卷是根据教师、学生、企业三方对电脑动画设计专业中职教师教学能力标准问题的看法设计而成的,共分三卷,教师卷、学生卷与企业卷。访谈调查分别在学校与企业进行,其中学校卷分别向学校与教师进行访谈,企业卷分别向企业与企业员工进行访谈。所有调研都是本着真实、可靠、科学、严谨的精神进行的。

    2.调查取样与样本容量

    本次调研选取了我国的东西南北中地区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典型性的5个省:浙江、四川、广东、北京和湖南,调查相关中等职业学校30所,每个省6所,相关企业10个,每个省2个。在中职师生中,分为动漫专业组、设计艺术类组以及其他非相关专业组,分别对3组样本随机取样,每组100人,共300份问卷。(如通过网上投票可适当提高样本容量)企业问卷100份。本次调查共发放400份问卷,回收问卷392份,回收率为98%;无效问卷50份,有效率为87 .2%。

    3.调查内容

    本次调研主要是针对五个方面进行:企业对动画设计初、中级专业人才的用人标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培养目标及目标实现情况;中等职业学校动画设计专业的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中等职业学校动画设计专业教师的现状,中等职业学校动画设计专业教师能力结构。

    二、调研结果及分析

    1.企业对动画设计初、中级专业人才的用人标准    经调研发现,企业看重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对中职学生与其他院校学生都平等对待。其中有46%的企业认为“能力比学历重要”,有42%的企业认为“两者同样重要”。44%的企业认为中职学生与其他院校学生的职称评定应“同等对待”,22.2%的企业认为“根本没有差别”。56%的企业认为中职学生与其他院校学生的职业发展“同等程度”,22%的企业认为“根本没有差别”。但仍有66.7%的企业认为社会对中职院校毕业的学生的评价低于其他普通高校同类学生。

    企业代表同样指出,对于电脑动画专业的学生,最应掌握电脑软件的是flash, photoshop, 3dmax,illustrateo

    2.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培养目标及目标实现情况    经调研发现,学生通过学校学习学到的有效动漫知识有限。48 .7%的学生认为从事动漫工作的技术人才,其动漫知识主要来自专业公司就业经历,33.6%的学生认为主要来自自学,32%的学生认为来自国内院校动漫专业,还有来自于境内外培训的。38 .1%的人认为学校知识有所欠缺,认为基本能满足需要的占33%,还有2.7%的人认为学校学习完全是浪费时间。师生对所在学校的动漫专业现状不甚满意(教师的不满意度达到32 .7%),学生普遍对教师的专业素质与教学方法、对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不满,但对所在学校的实践训练课基本满意。学校安排的技能考试通过率比较高,而且对学生就业产生了帮助。大部分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前景感到乐观,并认为在学校所学的专业技能能够适用于实际工作。

    3.中等职业学校动画设计专业的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

    在课程安排上,67%的企业代表选择了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课程安排方式,另外33%的企业代表选择了理论与实践课各占50%的课程安排方式。

    在具体课程设置上,企业的代表认为美术基础对于动画设计专业很重要,有必要开设市场营销方面的课程,有必要选择性的开设计算机后台程序方向的课程(如html/javascript/asp网站设计/sql-server),文化课程的学习跟专业课程一样重要,课程应根据动画制作流程进行编排。教材应该重点放在动画制作,教材中的动画案例都应该是优秀成功的案例,某些课程可在企业中完成,学生应该在具备部分专业知识后进人企业实践。

    企业代表还提出,电脑动画设计的主要工具是手绘板,国内动漫相对国外的差距主要体现在观念的差距、宣传的差距、全方位的差距上。

    4.中等职业学校动画设计专业教师的现状

    目前中职教师在教学中欠缺的知识和能力依次是:与社会联系不够紧密,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与方法欠缺,重视学生学习辅导、忽视了心理辅导,对学生道德职业教育欠缺,与学生沟通较少、不了解学生;我国现阶段中职电脑动画设计专业教师最缺的能力依次为动画软件操作能力、企业互动能力、绘画理论讲解能力、绘画能力、连续动作绘制能力及其他;中职教师应加强的教学能力依次是教学创造能力、新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力、教学表达能力、交流技巧与人际沟通能力、社会联系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实训指导能力;(教师)希望依次在专业技能训练、企业实践、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专业核心课程、职业发展的相关问题、心理学理论、知识及教育学理论、方法等方面加以培训;(教师)希望依次通过到企业实践锻炼、参与教学科研活动、外出考察、参观学习、进修或函授获得更高的学历、同事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帮助及其他途径获得知识和技能。

    企业代表认为,我国现阶段中职电脑动画专业教师依次最缺乏企业互动能力、动画软件操作能力、连续动作绘制能力、绘画能力、绘画理论讲解能力;中职电脑动画专业教师要具备手绘背影的能力和表演的才能;中职电脑动画专业教师最应该具备综合素质、引导、实现动画想法、创意才能。

    5.中等职业学校动画设计专业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能力

调查中企业代表认为,中职电脑动画设计专业教师至少需要掌握三到四门软件操作,要有动画相关企业实训经验,要同时掌握二维与三维动画制作软件,要掌握动画制作的各环节操作,具备手绘的能力,应具备大专及以上的学历,学历对于动画设计专业中职教师有一定的影响。中职电脑动画专业教师的专业特长是加帧修型,教师需要掌握手绘板操作,要具备表演才能。根据调查结果,企业代表、教师认为中职电脑动画设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程度如下表:

   6.中职电脑动画专业教师培训的问题

    对于中职电脑动画专业教师培训,企业代表也表达了许多的看法。(1)对于培训的整体意见。中职电脑动画专业教师培训应分成二维电脑动画班与三维电脑动画班进行培训;中职二维电脑动画专业教师培训需要分成初、中、高三个等级进行培训;中职电脑动画专业骨干教师培训需要学习上岗培训课程;上岗、提高和骨干教师的培训在培训时间上要有所区别;中职电脑动画专业教师每期培训完后要进行考核;需要根据湖南影视动画制作特点开设animator软件课程;中职二维电脑动画专业教师培训应分成上色培训、动画加工师培训、原画师培训、场景培训、后期合成培训。(2 )对培训教材的意见。中职电脑动画专业教师培训教材应该是简单实用的;概念设计与原画创作(以简笔画形式进行)、动画后期制作(剪辑、视频合成、音频合成等)技术的教材、动画应用软件(如flash, 3dmax)的使用与动画制作技术依次重要;教画应用软件教材就强调动画实例讲解;概念设计与原画创作(以简笔画形式进行)教材编写的重点依次是动态造型、时间与节奏、动画夸张与变形、连续动作绘制及其他;从概念设计与原画创作(以简笔画形式进行)教材中最应体现设计理念和创意知识;动画应用软件(如flash, 3dmax)的使用与动画制作技术教材需要分别编成二维与三维教材;动画后期制作(剪辑、视频合成、音频合成等)技术教材应以实例讲解为主;教材的每章节后需要编写适当的习题;三部培训教材的内容可综合成一个动画制作案例进行教学;动画应用软件(如flash, 3dmax)的使用与动画制作技术教材重点是flash软件的应用。(3)专业课上教师应掌握flash, animator等动画制作软件,课程编排应突出“具体性与实践性”。

    三、提高中职电脑动画设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建议

    1.明确中职电脑动画设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教学能力包括通识教学能力和核心教学能力两大能力要素。通识教学能力是指教师职业都应该具备的教学的素质能力要求,是对教师学科教学能力的描述。它可以分为教学基本技能、教学组织能力和教学管理能力。电脑动画设计专业教师的核心教学能力也称职教教师的主体能力。中职电脑动画设计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特性,首先体现在其设计教学的性质,其次体现在其动画行业的性质,具有双重的特性。因此中职电脑动画设计教师应包括以通识教学能力为基础、核心教学能力为主体的教学能力。如表2所示:

    2.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培养中职电脑动画设计专业教师。对中职电脑动画设计专业教师素质的培养除首先满足教师素养的基本要求外,更应该了解和掌握中职电脑动画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将来所从事职业和所在岗位(岗位群)的专门知识和专门技术、技能,并懂得职业教育的特殊规律。中职电脑动画专业所培养的中等专业人才未来将从事的主要职业岗位有:动画制作公司从事原画制作、中间帧制作、修型制作、背景制作、合成等工作;游戏公司从事角色建模与渲染、动作调帧、后期编辑合成等工作;广告公司从事影视动画广告制作工作;电视台、多媒体制作公司从事动画特效与片头制作等工作。中职计算机动画专业的培养定位中的专业能力至少应该包括:美术基础、动画基础、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能力。

电脑技术培训篇3

   中等职业学校美术专业的教学模式有两种,其一是以培养美术高校预科生为目的升学教学模式;其二是以培养从事美术专业技术人员为目的就业教学模式,这里就第二种模式谈谈自己的看法。一、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1、教学内容设定科学合理

   根据市场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在明确教学目的和任务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整合,教学过程中大量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教学,加大课程信息量,并强化实践环节,电脑设计软件课程是电脑美术专业极其重要的专业课程,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完整系统讲解软件操作方法技巧,另一方面要结合工作实践进行大量实例讲解和演示,使学生能真正学以致用。美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也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将原有的素描、色彩改为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课程内容也与设计相涵接,将原来的三大构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等课程进行重组,打破各门课过去各自独立的局面。对传统的教学内容加以精选,通过贯通和相互渗透,以减少原来多门课中间的重叠以及每门课的罗列现象,这不仅有利于减少教学时数,提高课程教学效率,也有利于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找出事物的内在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2、教学教研模式改革创新

   电脑美术设计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在教学和专业建设上,无现成的程式可依。因此,在课程设置、学时分配、实习实训等内容上,结合专业方向及培养目标,紧紧围绕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实干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要求,作为制定教学计划和大纲的宗旨,根据市场要求和高职教育的要求,对有关课程进行调整、整合,对课时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对专业教学计划和大纲进行改革、创新。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座谈,听取他们对教学工作和课程设置的意见,应以工艺美术教研室牵头,和教务处一起组织学生座谈,广纳众言,进行科学分析论证,为教学改革准备一手材料。

   3、对专业教师不定期进行业务及职业道德、教学及专业思维培训

   对教师的培训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时代在发展,教师也应处在不断学习之中。一是做好教师职业道德的培训,要求教师们认真做到为人师表、严于律己、爱岗敬业,将自己的事业与学校发展紧密联系,形成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氛围以及凝聚、和谐、协作、互助的良好团队精神。认真做好专业教师的定位,制订激励、约束政策,形成竞争机制,积极引导教师向“双师型”方向发展,使他们既是合格的教师,又是相关行业的专家。同时还从企事业单位聘请高级管理人才或技术专家组成一支精干的校外教师队伍,并发挥他们的作用。二是多层次多途径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鼓励和支持教师进行艺术创作和课件教学,将多媒体教学与专业课相结合,以课件教学方式增强课堂互动性,及时更新专业软件版本,在教学中综合开设相关设计软件,提高学生应用能力,有机地融入创造性启发教学,使学生在学习和应用过程中做到触类旁通,形成电脑美术设计专业教学方式新、技术应用全的特点。

   二、顺应市场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电脑美术设计专业是艺术与技术结合紧密的专业,以市场为导向,该专业以从事艺术设计的实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为各相应行业培养设计师和电脑设计制作人员。可广泛应用于建筑室内外装饰、广告专业、印刷业及各种商业宣传、社会宣传以及部分互联网与影视行业的专业需要。

   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具有一定文化知识,以适应企业现代特性,并为将来接受继续教育打下基础。

   2、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能运用所学解决工作上的实际问题。

   3、掌握专业技能,具有较高艺术修养和创新意识,能熟练运用电脑进行艺术设计,并达到相关行业中级技工以上的技能要求,同时做到一专多能。

   4、具备较强的转岗适应能力,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发展或转产对职工的转岗要求。

   5、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审美修养,以适应现代艺术设计既是“技术”又是“艺术”的特点。

   6、掌握相关行业标准,熟悉广告、建筑、装饰等相关行业的法律法规。

   三、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开拓就业门路

   1、建设校内工作室的实训体系

   按照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加强实训教学环境建设,实验室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应作为重点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实施建设与专业配套的艺术设计工作室群。实训的教学内容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企业的实际项目进行,让企业参与指导学校专业建设和实训课程开发。学校定期派教师或实训管理人员到企业了解最新技术信息和提供技术服务,形成实验与实训、基础与专业、校内与校外梯次布局,相互衔接的实训基地,构筑“校内校外相互补充”的合理教学体系,为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提供坚实的保障。

   2、走出校园入企业

   学校培养学生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企业提供适用人才,让学生在校期间结合学习直接到社会企业进行实训,积极向企业学习与交流,使教学活动与企业生产活动完全结合起来,达到最佳教学目的。另一方面,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等新科技方法首先是在社会企业中得到应用的,让学生直接面对社会企业生产前沿,能第一时间能学习到新的东西。

   3、邀请企业进入学校建立研发机构

   学校邀请企业把其事务所或研发中心(机构)入驻院校能使教学课程结合企业产品开发项目进行,学生实训可直接受企业派出人员和教师的具体指导,实训条件以学校工作室为主。院校与行业、企业在合作的基础上可联合进行课程开发、实训教材开发,使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共建共享,形成科学的分配和管理,以及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电脑技术培训篇4

一、带领本科组老师认真做好备、讲、批、辅等常规教学工作,上好每一节课。信息课是一门较新的学科,但它的地位却越来越重要。对学生来说,它虽不是主科,但却胜似主科。在当今社会,计算机的应用是如此广泛,学不好计算机,等于是新文盲。因此,对于信息技术科的教师来说,肩上的任务是非常重的。所以,本学期,我将尽力担负起备课组长的责任,带领本科组老师认真做好备、讲、批、辅等常规教学工作,上好每一节课。这是我们的第一任务。

二、带领本科组老师认真钻研教材,探索教学方法作为一门新学科,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学科相比较,用于备课和教研方面的资料几乎是空白。信息技术发展又是如此之快,教材的内容往往跟不上信息技术的发展,更别说信息技术教学方面的教研资料。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并从中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三、挖掘尖子生,做好培优工作,做好学生竞赛的培训工作。经过开学初的调查,我们在初一新生中发现了不少在信息技术方面有着浓厚兴趣及一定特长的学生。为培养在这方面有兴趣及特长的学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我们将从这批学生中挑选一批尖子生,组建电脑兴趣爱好小组,对他们进行信息技术方面的强化培训。同时,对原有的初二级的尖子生进行进一步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为进一步提高我校学生的整体信息技术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本学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竞赛——第九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以往我校学生参赛的成绩不理想,今年我们将从兴趣爱好小组成员中挑选出几位特别突出的学生,认真做好培训工作,力争在这次竞赛中获得比较好的成绩,为城区中学争光。

四、积极培训教师,进一步提高教师计算机应用水平和操作能力。我校大部分教师已通过广东省计算机中级水平考试,部分老师已经参加了广东省计算机高级水平考试,很多老师已会自己制作多媒课件,计算机应用水平整体来说还是比较高的,但是有部分老年教师计算机水平还未达标,另外,本学期新进来很多刚毕业的老师,这些教师因未经过系统培训,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方面还欠缺经验。所以本学期的另一个重要工作就是进行教师计算机水平的培训工作。这是我校进行信息化管理的一个重要工作环节。

五、做好校园网站的改版工作及校园应用软件的开发工作。学校校园网站第一版的设计获得了广泛的赞誉。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运行,第一版的设计越来越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为此,我们计划在本学期对校园网站进行改版工作。并开发一系列与学校教学管理工作配套的应用软件,进一步提升我校信息化应用水平。

电脑技术培训篇5

一、培训的必要性、目的和意义

如今网络的普及,让人们感受到了计算机给我们工作及生活所带来的影响。做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计算机的应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毫无疑问,快速掌握电脑实用技术以成为每个人包括我们农民工适应现代社会的必修课。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一代人,电脑在各个领域得了全面的应用与发展,机械化终将被数字化所取缔,不懂电脑的人也终将被历史所淘汰。我们农民工本身自身素质低,又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就业遇到了很大的障碍,因此我们必须学习电脑知识,提高技能,做一个新时代的农民。我们这次培训班的目的是提高返乡农民工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提高返乡农民工的社会竞争能力,使返乡农民工更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学习电脑无论对再就业还是创业,都是有利无弊的,可以使返乡农民工充分掌握信息,跟上时展的步伐。通过这次培训,可以提高广大返乡农民工的整体素质,切实促进返乡农民工岗位学习、岗位成才、岗位奉献,为帮助农民工了解掌握必要的计算机知识,提高工作竞争能力打下坚实基础,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雄厚的人才基础,为建设XXX的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二、培训的内容和方法

这期培训聘请具有计算机中级职称以上的专业教师授课指导。培训的主要内容有:学习windowsXp使用和管理文件与文件夹,文本的操作方法,绘制表格、页面设置,网上浏览及收发信件等方法。经过规定时间的学习后,通过考试并对成绩合格者发给其计算机等级技术证书,为再次就业打下基础。

三、几点希望和要求

一是要转变观念,增强紧迫意识。返乡农民工也要直面挑战,重塑自我。要丢掉“等、靠、要”思想,自觉树立自强不息、劳动光荣等新的就业观念,观念和思路宽了,就业和创业的门路就宽了。二是要努力学习职业技能,提高就业本领。抓住本次培训机会,不断“充电”,不断丰富自己的电脑技能知识,提高自己的职业本领,为再就业和创业做好知识储备;三是严格纪律,确保培训效果。要遵守培训班各项规章制度,遵守班级作息时间规定,要爱护公物,特别是各种电脑设备,禁止随意变动,禁止自带电插、拔各种联线,机械出现故障要及时报告,不得擅自处理。不得迟到、早退,无特殊情况不得请假,上课要注意听讲,认真做好笔记。课后相互间要进行交流、讨论,及时记下心得体会。希望大家要不耻下问,彻底将问题理解透、吃透,做到完完全全理会,彻彻底底掌握。

同志们!我们相信,今天的这个电脑培训班将是我们返乡农民工人生的又一个新起点,在这里,我真诚祝愿你们在就业的征途中一路走好。我们相信,有各级党政的坚强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一定会有更多的返乡农民工成功地实现再就业,在新的岗位上再创新的业绩,为我们的城市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电脑技术培训篇6

竞争上岗演讲稿评:非常简单。

我八四年从南京晓庄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中桥新村小学,工作已十六年了,应该说大家都对我非常了解,我的成长和我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领导和老师们的关心、帮助。回顾这勿勿而逝的十六年,我可以满怀自豪地说:我没有虚度年华,我先后获得市美术学科教学能手、市电化教学优秀工作者、区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教学业务上近年来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多次在省、市、区课件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参与编写了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丛书《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网络应用技术》,参加了区“神州”多媒体辅助教学光盘的开发研制工作,都受到了领导和专家们的好评;培养的学生多次在各级少儿书画美术比赛上获奖,为学校赢得了荣誉。评:这是自身简况。没有优势部分。

今天,我站在这竞争上岗的演讲台上,心情非常激动,竞争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室主任这个职位,现代教育技术室是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理论发展的产物。她的职责是在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特别是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教育如何迎接现代科学技术的挑战,如何及时应用科学技术,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材。目前我们学校是市的电化教学实验学校,各类电教设备较为完善,管好、用好电教设备是现代教育技术室一项重要工作。如果我这次能够选上,首先将在管好、用好电教设备上下功夫,管好电脑室的一器一物,做好电脑的维护和保养工作;用好电教设备是抓教师培训,下半学期结合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分期分批举办教师电脑培训,让每一位教师学会电脑的基本操作,制作简单的课件,用于教学实践;继续抓好学生培养,除了按课程设置上好电脑课外,还准备继续开设电脑兴趣班,在原来基础上在四、五年级增开语言编程班,形成我校的电脑教学特色。

感谢学校领导老师对我的培养和信任,不管我这次能否选上,我将一如既往做好本职工作,不断进取,超越自我将是我永恒的追求。评:没有态度部分。

电脑技术培训篇7

香港对信息素养内涵的解析与其提倡的学会学习的理念相符,认为信息素养可从四大学习层面来分类,即认知层面、后设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及社会文化层面。认知层面就是让学生掌握必要技能,借以理解、找寻、分析、审慎评估及综合信息以及运用知识作出适当决定和解决问题;后设认知层面是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使其能在变化迅速的信息环境中规划、思考和控制自己的求知过程;情感层面是让学生了解到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个人发展,增加学习乐趣;社会文化层面则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或群体学习过程中,增强信息运用的自主能力,承担更多社会责任[1]。由于香港信息素养内涵的解析与其课程改革紧密相联,具体落实到课程教学中,信息素养被认为是教师构思学习及教学活动的架构,并适用于香港课程改革的四个关键项目:从阅读中学习、专题研习、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互动学习及德育及公民教育[1]。可见,香港的信息素养教育并非仅仅是有关信息检索或信息技术的技能,而是将信息技术作为基础手段,通过这种途径,使学生自行以批判的态度处理信息及展开探究式学习,并会自觉主动学习,增强学习的自主能力,进而承担社会责任。

穗港两地中小学信息素养教育发展概况

信息素养教育首先是信息技能的提高,穗港两地中小学校都是从信息技术教育开始着手的。香港信息素养教育始于20世纪70年代,经历了技术学习、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和与课程整合三个阶段。1982年,决定在中学课程中引入信息技术教育,增设电脑科。1986年,举办中学会考电脑科考试。为满足师资需要,香港教育局资助现职教师到英国学习,他们大多都参与了后来香港中学电脑科教材的开发。1988年,开设初中学生电脑认知科,教授基本电脑认知和使用技巧。1990年,a-Level电脑科及aSLevel的电脑应用科成为高等程度会考内容[2]。此时的特点是着重于电脑科学的学习,集中发展有关信息科技应用程序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巧。1998年,实施首个信息技术教育五年策略(1998/1999至2002/2003),将计算机科改为信息技术课程,归入于信息技术教育体系,以推进硬件及网络基础建设,教师掌握信息技术技能和在学校课程中加入信息技术成分为主要任务,推动全港中学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范式转换,开始着重于信息技术的应用,集中发展中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处理信息及学会学习的能力。2000年,《电脑认知课程指引》,开始筹划小学相关的信息技术课程,并挑选部分小学作为电脑认知课程的先导学校。2004年和2007年,先后颁布第二份和第三份信息技术教育策略文件,注重落实将信息技术融入各课程教学,加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2005年制定了《香港学生信息素养架构》,香港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进入更高层次,即信息素养教育与课程进行整合阶段,重点是在进一步加强基建环境、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和学习资源的基础上,结合新学制和课程改革,探索信息素养如何与课程融合的学习方法[1]。2009年8月,教育局委托香港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发展课堂活动及评估工具通过科学科(常识科)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研究[3],来探索中小学科学科(常识科)与信息素养教育的融合。目前,又推行为期三学年的针对电子学习资源库建设的“电子学习试验计划”[4],探索如何在不同学校推行电子学习以照顾学生学习差异以及学生如何实行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

广州于1994年在中小学开设了计算机课程,是国内较早开始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中心城市之一。2002年和2003年先后颁布《关于加快推进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意见的通知》和《广州市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出教育信息化发展“三个阶段”理论,即基础设施建设阶段、探索与推广阶段及信息技术真正融入教学阶段,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建设、师资培训及课程整合。2004年10月,根据“三个阶段”理论,旨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整合教学资源和推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广州市“教育e时代”工程启动。同年,《广州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纲要》颁布,规定中小学需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所有初二学生须参加广州市信息技术结业考试,高中生要参加信息技术等级考试,考试成绩作为学分认定的依据和综合素质评价项目之一。截至2011年底,广州建成了全国基础教育规模最大的光纤城域网,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市本级教育信息资源总量达到65tB,全市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生机比为7.3∶1,师机比为0.92∶1,全市76%的学校建立了校园网,多媒体教学平台进课室达87.25%;创新信息技术运用,建设了“同步教学资源包”、“师生多媒体创作天地”、“网络教研系统”、“教育资源搜索引擎”等一批特色项目[5]。广州市现已进入“信息技术真正融入教学”阶段,一方面以“依托教育信息化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为突破口,推进各区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平衡发展[6];另一方面与企业联手建设广州市教育云实验平台,建设“广州数字教育城”,将教育宽带网和教育移动网有机融合,使教育信息网络覆盖到城乡各级各类学校,延伸到家庭和社区,帮助学生利用数字化的学习环境改变现有的学习方式,使他们学会学习。

穗港中小学信息素养教育之比较

信息素养教育体系规范的比较。在信息素养教育体系建设方面,香港有着一套严密的、循序渐进的实施规范,主要由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与教育、课程改革紧密联系,以构建信息素养培养架构为核心。如20世纪90年代中期,鉴于香港信息素养教育已落后于日本,社会各界建议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1997年特区行政长官的首份《施政报告》中对此作出回应,提出要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教育局于当年发表信息技术教育策略咨询文件,结合社会各界建议,制定了第一份信息技术教育五年策略文件。香港课程发展议会先后于2000年、2001年中小学《信息技术学习目标》、《学会学习–学习领域科技教育咨询文件》和《学会学习–课程发展路向》,将信息技术课程归入于科技教育学习领域,对中小学信息素养培养架构进行初步规范。2002年,《基础教育课程指引》,“运用信息技术能力”被确定为学生应具备的“九种共通能力”之一,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互动学习”被确定为基础教育“四个关键项目”之一,为后来具有香港特点的信息素养架构的建立奠定基础。2005年,香港参考美欧等发达国家的多种信息素养架构,制定了具有香港特点的信息素养架构,提出了学生信息素养11项标准32项指标[1]。这一架构现已成为香港中小学全面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依据。广州市对其信息素养教育体系的规范化设计是在教育部、广东省教育厅的指导下进行的,自主灵活性不足,颁布实施的如《广州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纲要》等政策性文件,多是直接沿用教育部、广东省教育厅的文件精神,未能全面考虑广州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实际水平,缺少地方特点,且内容较为单一。虽然广州市一直鼓励和推动信息素养培养架构方面的科学研究,也有专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目标体系[7],对广州市信息素养教育体系的构建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仅限于理论探讨层面,并未结合广州实际发展水平来制定出有地方特色的信息素养培养架构。

运作模式的比较。穗港两地在信息素养教育体系规范化设计方面的不同,决定了二者在推行中小学信息素养教育的运作模式上也表现各异。香港中小学信息素养教育与教育改革紧密联系,为保证策略的多元化和普遍使用性,一项具体措施的落实,往往要经过调查研究、意见征询、确定方案、实验计划、普及推广、监督评估和改进完善等一条龙式运作。如第一份信息技术五年策略文件的颁布就是如此。1997年,特区首份《施政报告》提出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与学质量。1998年6月,教育局《应用信息技术,发展优质教育1998/99至2002/03学年五年策略咨询文件》[8],向社会各界征询意见。根据各界建议,第一份信息技术教育五年策略文件。为保证成效,政府委托英美信息素养专家任荣誉顾问、香港理工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的信息技术专家为主要研究团队、中小学校长广泛参与,组成专责研究小组,对信息技术教育五年策略开展“信息技术教育计划进度初检研究(2000年12月至2001年8月)”[9]和“1998至2003年信息技术教育计划进度检视及成效评鉴的整体研究”[10],检视进度及其成效。在具体的推进过程中,香港中小学信息素养教育由一线教育工作者、家长、政府、高等院校、it界及相关青少年服务团体等社会整体力量互相支持和配合来完成。如2009年启动的“电子学习”计划,首先于2008年10月成立成员包括政府官员、信息技术界专家、教师、家长及出版商的课本及电子学习资源发展专责小组,通过组织学生论坛、公开研讨会、学校网上问卷调查、网上家长意见收集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立法会教育事务委员会也收集了专业团体、社区组织的书面意见。2009年10月,专责小组研究报告,并制定了相关策略、措施和执行方案。在此基础上,香港教育局才正式启动“电子学习实验计划”。青少年服务团体的直接参与也是一大特色,如香港青年协会为配合推动中小学信息素养教育,从1993年开始,通过个案研究或大型调查,向社会了《信息技术教育与中学生学习的研究》(1999年10月)、《教与学数码化研究》(2004年5月)和《中学生网上欺凌研究》(2010年9月)等研究报告,并直接参与策略文件意见征询、实验计划推进等工作。由于教育体制的不同,广州市一直采取政府主导和指导、学校实施的传统运作方式,在制定政策时,多是以召开专家研讨会或成立专家组的形式来进行,较少能够像香港那样,在制定政策之初,首先广泛征询各界意见;制定的政策多是沿用上级的政策文件,较为注重文件精神的连贯性。虽支持相关的科学研究,相关的研究成果也不少,但理论探讨成份较多,未能与中小学信息素养教育实践全面结合,对广州市中小学信息素养教育实践的影响与推动作用不明显。

推行策略的比较。由于信息素养是一种共通的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学科领域促进信息素养的发展。穗港中小学都设有专门的电脑室、多媒体教育室,但香港中小学的一般课室中也都设有多台学生用电脑,方便学生使用。在推行策略上,穗港中小学都以信息技术课作为培养学生技能和信息素养知识的主阵地,但香港比广州灵活,会考虑学生的生理发展阶段、不同学校之间差异而采取各种灵活的策略,更加注重电脑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且会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及时改变策略。香港中小学信息素养教育是根据学生成长阶段采取由试点到普遍推广的方式逐步推进;从学科参与来看,主要采取一科试点、学科与电脑科配合及跨学科三种模式[3]。以一科为试点的模式在中学较为普遍,因教学安排灵活性的限制,教师多采取将信息素养知识融入一个教学单元中的传统教学策略;学科与电脑科配合是中小学较为普遍的做法。中学一般由电脑科老师讲授相关信息素养知识和技能,学科老师为学生提供展示信息素养技能的机会。小学是通过电脑科和学科老师共同备课来完成;跨学科模式主要存在于小学,灵活的教学时间表和课程安排,可以在诸如常识科、中文、德育及公民教育、计算机科、图书馆学及课外活动中多元化推行。从实施范围来看,香港中小学一般采取以一班为试点、全级推行和小组抽离式三种策略。其中,采取一班为试点的做法在中学最为普遍。在老师看来,因它涉及较少的人力资源,是在学校实施新教学模式时所采用的最简单的方式。全级推行的做法主要存在于小学,因为多数小学有同年级共同备课的文化,选择在整个年级推行此计划,使教师们更能分担工作。而小组抽离式,由于要从各班级抽取资优生组成小组来进行,不太具操作性,学校一般不愿意采用这种方式。广州是由教育部门统筹安排,按照既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来推行信息素养教育,各学校的自主性不足。目前,广州推行信息素养教育的策略,只是将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孤立的课程开设,缺乏同现行中小学其他课程的整合。政府鼓励有条件的学校进行与课程融合的探索实践,但由于升学等方面的压力,各学校的积极性并不高。广州“教育e时代”工程的“实验学校计划”也是由政府积极倡导的,应该是在某种程度上借鉴了香港的做法。在具体推行者中,穗港最大的不同点是中小学图书馆馆员(主任)的作用。香港认为未来教育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为达到此目标,学校必须为学生提供充裕的信息知识,协助他们养成阅读习惯,图书馆主任恰恰在推动阅读风气和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所以,图书馆主任不但要承担相关课程,在专题研习课程中更充当资源利用引导者的角色,通过推行各种有关图书馆或阅读计划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而广州市中小学图书馆馆员,与国内其他中心城市一样,并未充分发挥应有作用。曾有专家批评说:“许多学校尤其是乡镇学校,设置学生专用的书刊阅览室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检查”[11]。条件较差的乡村学校图书室甚至没有馆员进行管理。广州市下辖花都、从化及增城等区县,教育发展水平不一,这种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教师培训的比较。教师信息素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效果。因此,穗港都十分注重教师信息素养知识和能力的培训。香港以定期培训为主,远程网络培训为辅。按香港相关规定,教师入职前全部要接受职前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的培训。入职后的教师培训,分作基本程度、中级程度、中上程度和高级程度四个级别,不同级别对接受培训时间和培训内容的要求也各异。针对中小学教师设置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主要分作“教学法的课程”、“科技为主的课程”和“电子领导和信息技术管理课程”。其中“教学法的课程”又分作“科目为本”和“跨学科”,每两月将根据不同的学科开设的课程目录发表在香港教育局“信息技术校园”网站。教师通过校长报名,并在截止日期前通过电子办公系统“电子化服务入门网站”将报名表递交给教育局信息教育组,并根据先到先得和最大限度让更多学校参与的原则进行录取,培训资料在培训成功完成后全部通过电子化服务入门网站的“个人资料概览”显示[12]。网上远程教育主要通过教育局网站来完成,所有网上平台都是免费开放的,如果有互动环节,则需要设置登录名和密码,这种学习方式没有硬性指标的规定,主要依靠自主学习。内容包括“具有成效的信息技术教育案例互动平台”、“电子学习版权信息通”、“安全上网信息频道”和教育局信息技术教育组开发的教育软件以及香港教育城提供的“发展教学软件奖励计划下成功开发的教材套”等。广州则是将教师培训纳入到中小学教育继续教育体系当中,信息技术课被要求作为公共必修课之一。培训模式则采取“全员培训以远程培训为主、骨干培训以面授培训为主、个性化培训以校本培训为主”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13]。教师全员培训主要采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平台的远程培训方式进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即采用此方式。学员根据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上公布的课程,自行选课,并按培训单位的安排参加集中面授。校本培训主要是根据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需要而开展的培训。广州中小学教师培训没有程度高低之明确标准,只是在教师职称晋升中,根据职称级别的不同,要求学习不同的计算机知识模块。

思考

广州市在国内已算是中小学信息素养教育水平较为发达的城市之一。2004年启动的“教育e时代”工程及目前正在进行中的“广州数字教育城”计划,为广州中小学信息素养教育搭起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但如何充分利用这一平台,更好地促进广州中小学信息素养教育发展,值得深入思考。香港的信息素养教育的成功经验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特别是其灵活的运作模式和信息素养教育推行策略,令人印象深刻。

制定广州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架构,要考虑不同阶段学生的信息素养实际水平,按照学生年龄差异,提出不同层次的具体且明确的架构标准。制定过程中,首先要对广州各区县中小学生及其教师信息素养现状进行调研,全面掌握广州中小学信息素养实际水平。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已有的信息素养培养标准,重点借鉴国内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如李克东的信息素养“三要点”论述、桑新民的信息素养“三个层次、六个方面”的内在结构和目标体系及张义兵等对信息素养的多学科综合分析[14],进行广州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架构论证和建构。参与的成员,不仅要包括著名专家、it界和图书馆界及政府主管部门人士,更要选取不同层次学校的校长和教师代表直接参与,使未来的广州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架构更具普遍意义。

中小学信息素养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仅靠政府和学校来推动,是远远不够的。首先,随着家庭互联网接入的逐步普及,家庭辅助教育作用不容忽视,家长要配合学校,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利用网络信息。所在社区要与学校、家庭形成良性互动,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尤其可以利用社区图书馆,通过开展各种阅读或导读活动来提升学生的信息能力,推动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另一方面,在一些有关信息素养教育的重大举措或实验计划中,可以借鉴香港的做法,由政府来把握政策方向和资金投入,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实施,调查分析、意见征询及效果检视等可交由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完成,相关专家提供理论指导,it界和相关社会团体进行技术支援及新技术实践,相关企业则参与信息素养教育的硬件建设和维护。

电脑技术培训篇8

信息技术作为新世纪的时代象征,正以空前的发展速度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它给人们的工作、学习与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方便与快捷,特别是网上即时互动的学习形式,让学生足不出户就能解决疑问,为了提高我校师生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特制订远程教育教学应用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宗旨,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为目的,以丰富、拓宽学生的知识为方向,使教师、学生走近远程教育,熟悉远程教育,利用远程教育。

二、基本情况:

我校共有8个教学班。20名教师,300余名学生,教师达中专学历的100,取得信息技术合格证的8名。目前我校有2台电脑,5台远程教育的电视,并有专人管理人员,做到定期维护,合理使用,充分地发挥了远程教育工程在教学中的作用。另外,在电脑室也安装了防盗网,和防火设备,并悬挂了有关的规章制度,建立了使用登记册,确保了远程教育工程设备的安全。

三、质量目标:

1、要求我校的每位教师,都会正确地使用远程教育工程的设备,并能与自己的课堂教学联系起来,把远程教育运用于教学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向。

2、要求我校教师积极地叁加各种信息技术培训活动,使每位教师都能达到初级水平,能熟练地制作课件,打印学习资料,并能从网上下载有关的学习资料,以便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三年级学生要学会电脑基本操作①开关机⑵鼠标的使用⑶

熟练键盘的内容⑷学会简单的打字技术。

4、四年级学生不仅要学会电脑的基本操作。还要学会打字、浏览网页,在教师的指导下打印资料,下载资料。

5、五年级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能独立使用电脑,可以和网友交流信息、解决难题。增长知识、提高学习水平。

四、方法措施:

1、校长带头参加信息技术的培训活动,并带动全体教师积极主动的学习。

2、每周五晚上全体教师在校长的带领下,聘请信息教师集体培训。

3、3—5年级学生每周有两节信息技术课,必须有专职教师指导。

4、每学期要进行两次教师信息技术擂台赛,提高教师的应用能力。

5、每学期要组织一次学生电脑操作比赛,激优鼓差,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时间安排:

1、7月5日,对学校的电脑教学设备进行维护检查,并制定值班表。

2、8月10日——15日,进行五天信息技术培训。

电脑技术培训篇9

关键词:电脑绘画美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41文献标识码:C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2.234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作为现代信息工具的电脑已走进了千家万户、各行各业,给我们的人类社会带来了诸多方便。校园多媒体网络设备的不断优化,使电脑绘画走入了课堂,它增强了学生学习美术创作的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电脑绘画融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为一体,成为当今美术教育的一个亮点,也同时成为了我们课外教学这个大树的又一根新枝。

1精选软件,培养兴趣

一个好的软件是学生学习电脑绘画的前提,所以我们首先要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软件,而现在的软件可谓精彩纷呈、种类繁多。如:windows自带的画图板程序、photoshop、金山画王画图软件等,都是学生用来绘画的优秀软件。那么作为教师又该如何正确地利用好这些画图软件呢?

在低年级学生学习电脑绘画时,可以给他们选择有趣的、易用的绘图软件。但是时间久了,就会让他们产生一种不满足感:这些东西(模板、图案)都是现成的,如果能自己画出来那该多好啊!在此基础之上就可以让儿童学习使用windows自带的画图板程序了。高年级的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技法和审美表现有了一定的理解,就可以采用photoshop软件进行一些图像的处理了。它能够巧妙地帮助学生对画面进行修改,来提高学生的画图质量。当学生有独特的思维进行创作时,还可以采用flas软件,它能够将声音、图像以短片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充满好奇而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2寓教于乐,激发热情

电脑绘画有些类似于游戏,它非常适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同时电脑绘画还可以减轻一些绘画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的压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使孩子们通过绘画来观察和了解世界,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创造力,促使儿童素质的全面提升。

2.1选材贴近生活

利用计算机信息存储容量大的优势,将世界名画、优秀作业或者学生习作等借助扫描仪存入计算机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和选择审美对象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可以让小学生多观看一些趣味性、观察性较强的动物或景物录像,经常带学生出去郊游,寻找生活中的美,多接触大自然,提高其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2.2处理效果多样

电脑绘画软件有特殊的功能,如许多绘画软件提供了“旋转”、“变形”“复制粘贴”等命令,使图画产生旋转、变形、重复、渐变等特殊效果。电脑绘画使得绘画处理效果丰富多样,极具魅力。如photoshop等经典图像处理软件,其效果更是让人叫绝,它可以随意制作出“模糊”、“扭曲”、“纹理”等梦幻般的绘画效果。这样在电脑绘画软件的辅助下,学生面对千变万化的画面,大大激发了创作欲望。

2.3激励表现热情

电脑绘画与传统绘画不同,有些学生不会素描,但借助电脑绘画即可完成。学生很容易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师可以通过屏幕广播,让其他学生共同来欣赏和点评。要珍爱童真,允许出错。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品时,要给予适当的肯定与评价。久而久之,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学习兴趣越来越浓,求知欲也越来越强,培养了学生积极上进的心态,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3夯实基础,勤练技能

与传统绘画相比,电脑绘画具有诸多优点,如绘画者可以任意选取纸张的颜色,随意更改画面的尺寸大小。在教学实践中,主要是通过“欣赏、示范、练习、创作”相结合的方法组织学生开展训练。通过这四个步阶梯式的教学实践,使同学们的基础夯实了。

如,学生在使用windows自带的“画图”作画时,对于画面中各部分之间的绘画顺序,一时搞不清楚。因为“画图”这款软件,没有photoShop功能高级,不支持“图层”功能,因此,学生在绘画时还常会出现画面各部分之间相互干扰、影响的情况。这时,指导学生将背景画面单独保存成一个文件,将画面中要呈现的多个主体分别保存为多个文件,最后将其“粘贴”到背景中。这样不仅方便后期画面修改,使画面色彩更加自然,提高了绘画效率,节约了绘画时间。在教学过程中要将这样的小技巧适时地传授给学生,通过反复训练,使其在训练中灵活运用,举一反三。

4自主体验,凸显成就

给学生一个精彩的范本反复临摹学习,这种“应试”式的训练模式,表面上看起来很不错,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事实上却束缚了学生,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而电脑绘画却能突破这一瓶颈,使学生在熟练操作电脑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软件操作和绘画创意两部分对学生进行绘画训练。不必要对两部分训练进行严格的界定,电脑绘画要避免使学生产生是在学习电脑操作技能,只是附带着学画画的错误认识。在训练最初就要让学生抛开范画,培养学生发挥想象力、自主作画的习惯。如在传授“复制、变形”命令操作时,教师示范,画出一群在水中嬉戏的小鱼,在让学生自主训练时,要明确要求是采用“复制、变形”命令作画。可以从春、夏、秋、冬四个题目中任意选择一个,通过电脑绘画的形式表达对这个季节的感受,不允许模仿老师及其他同学的作业。学生作完画后,分别展示出其作品,有的学生画出了春天的绿意盎然,有的同学画出了夏夜的萤火点点,有的学生画出了秋天的红叶翩翩,有的学生画出了冬天的雪花飘飞。这样学生就可以从平时的训练中积累创作的经验,树立出自主创作的意识。

电脑技术培训篇10

[关键词]地方高校:机房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3―0114―03

所谓地方高校,是指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地处地州的专科学校。与其它高校相比,这些地方高校机房建设独具以下特点:

第一、经费紧张。由于地方高校地处地州,地方经济较为滞后,地方政府难以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加之多数学生来自高寒山区,学生欠费较为突出,学费难以收取,致使地方高校办学经费严重不足。因此在经费极为紧缺的情况下,机房建设投入的资金则较少,建设的机房数量不足,难以满足教学的实际需求。

第二、专业技术人员较少。由于实验管理人员编制较少和学校不够重视等原因,配备的机房管理人员较少,尤其是计算机管理与维护、计算机硬件维护等专业技术实力强的专业技术人员,他们毕业后大多留在各方面条件较好的内地就业,不愿意到地处边疆、区域处于弱势、经济欠发达的地方高校工作,地方高校引进技术实力强的计算机专业人员的机率较小,引进这类人才的数量屈指可数,因此地方高校配备的管理人员数量不足且技术实力弱。

第三、地方培训任务繁重。地方高校地处边疆,当地因受地域、经济等因素制约,人们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机会不多,致使当地从业人员的信息素养整体偏低,需通过短期培训来提高信息素养的从业人员较多,加之当地社会职业培训、考试基地和设施不足,而且能承担培训任务的教师太少,所以只有依托具有培训所需的机房和信息技术教师的当地高校完成职业技术培训和考试任务,因此地方高校机房除承担学校计划内繁重的教学外,还要为当地社会各行业完成与计算机、信息技术有关的职业技术培训和考试,任务繁重艰巨。

第四、使用人员复杂。地方高校机房设备的使用人不固定,有时学生使用,有时校内教职工使用,有时又是校外人员使用,而且设备使用人的操作水平差异很大。

诸如此类的特点使地方高校机房管理中遇到一系列较为常见的问题,现对这些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探讨。

一 机房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基于如上分析的地方高校机房建设中存在的普遍情况,机房管理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如下问题:

1 机房使用率过高。通常情况下,地方高校机房周一至周五的上午、下午及晚自习时间用于学校计划内的课程教学,双休日还面向全校师生开放;如果当地各行业与计算机网络有关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考试在地方高校进行时,还需要使用机房,这种情况多数安排在周一至周五的某个时段或双休日全天。可见地方高校机房空闲的时间极少,而使用时间较长,使用率非常高,机房的设备都在最大限度地发挥着作用。

2 机器设备故障率高。众所周知,计算机连续使用的时间过长,会使机器设备长时间处于工作状态,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致使设备过早出现故障,其零部件老化和损坏。例如磁盘驱动器的机械磨损、光驱激光头老化、电路板堆积了灰尘、接插件接触不良等等。加之,大部分学生常常会在进行操作时破坏系统程序和应用软件、格式化硬盘、加密码、删除系统文件等,机房中的很多计算机常常是这节课计算机还在正常使用,下节课就出现了莫名的故障。严重影响了计算机的正常使用,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3 管理人员工作任务极其繁重。地方高校里,机房管理人员既要承担机房的日常管理任务又要负责设备维护,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非常辛苦。由于校内使用机房的班级多,人数多,使用的时间长,机房管理的工作量本来就很大,当校外人员到机房培训或考试时,使校内正常的课程教学未能按事先排定的课程表进行,机房的使用呈现随时性,机房管理人员不得不根据需要重新调整机房的使用日程,加大了机房管理工作量和难度。同时,机房使用过程中使用者遇到的问题多,随时需管理人员指点、解决:由于机房的机器设备故障率高,而且机器设备和软件故障呈现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常常是管理人员处于高度紧张的待命状态:必须及时修复故障设备,

以免对计算机实验教学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尽快修复故障设备成了管理人员的神圣使命,迫使管理人员利用晚自习后和双休日的时间加班加点对设备进行维护。

4 设备故障修复缓慢。由于机器故障非常频繁,机房管理人员即使加班加点地修理设备、安装软件也难以保证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排除故障、修复设备。机房中总是会有一定数量的计算机等待维修和管理,这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机房的正常使用,影响了教学或培训的正常开展。

二 解决对策探讨

根据笔者本人多年的机房管理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借鉴一些较好的做法,本文认为解决地方高校机房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 加大机房建设力度。机房建设首先要以资金作保障,地方高校在资金极其紧缺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招商引资、银行贷款、租赁等方式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加大机房建设的力度,建设数量足够、质量保证的机房,使机房的数量和质量都能满足教学的实际需求。这样,可以一部分机房用于校内计划内的正常教学,另一部分机房用于校内外各种培训l和考试,如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省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卫生技术资格专业人机对话考试、职业技能鉴定等培训和机试,以及社会各行业与计算机信息技术有关的培训和机试。做到校内正常教学和校内外各种培训考试两者皆不误,让地方高校的机房为本校教学和当地社会培养合格的从业人员发挥作用。

2 合理配备和培养机房管理人员。地方高校既要配齐机房管理人员的数量,又要注重保证质量,并不断对机房管理人员进行培养,提高机房管理人员的技术和技能水平,为搞好机房设备的管理维护,

保证实验教学正常开展做好准备。

(1)配齐机房管理人员。地方高校要根据本校的规模、学生的数量、机房的数量确定机房管理人员的职数,并制定人才引进的方案,出台引进高素质人才的政策,采取可行的措施引进计算机水平高、能力强、维护技术实力强、有可塑性和发展潜力的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作机房管理人员。这样既有计划地增加了管理人员的数量,又把好人才引进的质量关,引进高素质的人才,做到有的放矢地引进机房管理人员,而非盲目地增加机房管理人员的数量。

(2)培养机房管理人员。培养机房管理人员可以采取如下几种方法:第一、培养原有的机房管理人员。原有的机房管理人员的整体实力相对较弱,要为他们提供业务进修和培训、外出参观学习、与同行交流等机会,让他们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开发新思路,自发寻找管理机房的对策,同时也能增强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技术实力。第二、培养新引进的机房管理人员。与原有机房管理人员相比,新引进

的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技术水平可能更高、计算机维护技术更强,但因缺乏实践经验,机房的日常管理能力相对较弱,需要采取“一对一”的帮扶措施(一个有经验的机房管理人员帮助和扶持一个新引进的机房管理人员)进行培养。第三、搭建原有机房管理人员与新引进的机房管理人员之间相互交流的平台,通过面对面或网上交流等形式,相互沟通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相互交流各自寻找到的排除故障、修复设备的技巧,最终拿出并选用较可行的办法,因为集体的力量胜过个人的能力:同时培养了机房管理人员的协作精神和能力。通过培养,使原有和新引进的机房管理人员都成为知识丰富、管理水平高、技术实力强的合格的机房管理员,为地方高校机房管理排忧解难。

3 采取适用于本校机房管理的技术措施。地方高校机房数量较少,与学校正常教学和校内外人员培训和考试的需求相差甚远,但正常教学和各种培训考试又必须如期按质按量完成。因此,迫使机房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不断探索,寻找到适用于本校机房管理的技术措施。不过,每一所学校机房的电脑配置和设置不相同,所以采取的技术措施不一样,主要可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1)使用双操作系统。新出产的电脑多数是单硬盘而且电脑的芯片里面含有还原和保护二合一保护卡,可以实现单硬盘多操作系统的隔离。因此这类电脑组成的机房,可以在一个硬盘上安装两个能完全隔离的操作系统:一个是教学系统,用于学校计划内的教学,另一个是考试系统,用于校内外各类培训和考试。

(2)使用双硬盘并对硬盘进行合理的规划。有的机房电脑是单硬盘且电脑的芯片里未含有还原和保护二合一功能的保护卡,需在每台电脑里再安装一块硬盘实现双硬盘单用。具体做法是:在保留电脑原有配置的基础上,在电脑的主机箱里再安装一块硬盘和一个具有电源转换开关的硬盘电源转换器,然后再使用三头单条硬盘数据线连接。将硬盘电源转换器安装在主机箱的后面,并让它的电源转换开关暴露在电脑的机箱外:该转换器有三个接口,一个接口接电源,另外两个接口分别接两块硬盘。三头单条硬盘数据线的一头连接主板,另外两头连接硬盘。这样一来即完成了新增加硬盘和硬盘电源转换器的安装,以及硬盘数据线的连接。开机时,只有一块硬盘处于通电状态,可供用户使用,另一块硬盘处于断电状态无法使用。当用户要使用另一块硬盘时,就不必要再打开电脑的主机箱,只要直接切换硬盘电源转换开关即可。新增加的硬盘容量视实际需要而定。例如原有一块40G的硬盘,可以再安装一块80G的硬盘,并对硬盘进行合理的规划:一块80G的硬盘用于教学,分C、D、e三个分区分别是20G、20G、40G。在C盘安装操作系统、一部分教学软件、还原精灵软件;在D盘安装大容量的教学软件和系统备份、驱动备份;e盘留给学生存放作业和文件。把还原精灵设置到每次电脑重启C、D盘就还原到原来的样子;一块40G的硬盘用于计算机考试,分C、D两个分区,在c盘安装计算机考试要求的操作系统,D盘为空,提供考试存放文件。平时没有考试任务时使用80G的教学盘,考试时把硬盘转换到40G的考试盘上进行,考试结束时再转回教学盘即可,这样一来既不耽误考试也不耽误教学,还大大减轻了机房管理人员重新做系统的麻烦。

(3)实现硬盘数据的还原保护。硬盘的还原保护功能是它可以让电脑硬盘恢复到最初规划好的样子,换句话说,无论是中毒、误改、误删,还是故意破坏硬盘内容、乱改设定等,只要重新启动计算机就能自动恢复到原始系统。有的电脑的芯片里面已含有还原和保护二合一功能的保护卡,已具有了硬盘数据的还原保护功能,能自行完成还原保护。但有的机房电脑是单硬盘而且电脑的芯片里面未含有还原和保护二合一功能的保护卡,需先对硬盘进行合理的划分,

然后再使用网络还原精灵对C盘和D盘进行保护,防止用户对数据进行非法修改;e盘不进行保护,用户可以随意存放自己的数据。

(4)采用合理的升级方案。在满足教学要求的前提下,把机器的稳定性放在第一位,不要随意更改计算机的设置而令其在超过额定性能的状态下工作。内存、显示卡等零部件如果长时间超频使用,轻则CpU会导致系统不稳定,重则会导致不可恢复的损坏,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增加内存、硬盘的容量来提高计算机的性能才是比较稳妥和效果显著的升级方案。

4 建章立制加强管理

制定《机房管理规定》、《学生上机守则》、《计算机上机指导教师职责》、《计算机机房管理员职责》等规章制度,并在落实过程中根据需要不断将其修改、补充、完善,突显机房管理是用制度管人而非人管人的管理模式。机房管理人员与指导教师分工要明确,指导教师管好学生的上课纪律,机房管理人员管理维护好设备,保证设备正常运行:指导教师和机房管理人员严格按照工作职责的要求开展教学管理工作,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和道德水平,杜绝其在使用机房过程中发生不良的行为;学生上机要严格遵守上机守则,

按正确的规程使用计算机等设备。

5 合理使用机房。机房的数量不足时,只有通过使用双操作系统、转换双硬盘等方式使用机房,尽量使机房的使用日程安排合理,力争完成教学、培训和考试任务。但在机房的数量基本配足的情况下,要明确机房的职能,将用于学校计划内的教学与用于校内外各类培训、考试的机房分开,使机房有合理的分工,然后根据教学、培训、考试的实际需要,以及使用的时间和课程合理安排机房的使用日程。机房的使用时间不宜过长,不能让机房的机器设备长时间超负荷运行,以防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

总而言之,机房是用于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基本场所,是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基地,是地方高校开展现代化教学和为当地培养合格的职业技术人员的必备环境。因此,地方高校机房在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必须得到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及教师的高度重视,需大家共同努力尽快给予解决,这样才能让机房更好的为学校教学和当地社会人才培养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勇.学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若干经验[J].上海电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i):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