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才训练材料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2:41:03

口才训练材料篇1

【关键词】梯度鼓励创设情境一材多练

根据初中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在五四制学段中的六七年级当中,比起读和写的训练来,听和说的训练占得比例要更大一些。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对于听和说的训练有以下几点体会:

1.听的能力训练

1.1要教会学生把握听力材料的五个基本注意事项,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五w”:who、when、where、what和how,通俗一点说,就是:“某某人于某某时间在某某地点用某某方式做了某某事。”使学生养成整体理解听力材料的好习惯,不要因为个别词没有听清而耽误对听力材料的整体把握。只有这样,学生在听第二遍的时候再能有时间集中精力去听在第一遍中没有把握好的部分,这种方法对于段落类的听力训练是很有帮助的。

1.2要教会学生养成利用播放听力材料之前的有限时间快速浏览题干的好习惯,通过题干中给出的a、B、C三个选项的信息反过来推测问题信息,这种方法我形象的称之为“反证法”。比如一听到一般疑问句,就到选项中去找以yes或no开头的;一听到who就到选项中去找关于“人”的;一听到how就到选项中去找关于“方式”的等等,这种方法对于问答类的听力训练是很有实效的,准确率极高。

1.3在听力训练的梯度上要把握这样几个原则,那就是由简到难、由句到段、由慢到快、由短到长等原则,尽量选择符合所学学段的听力材料。只有做到以上这几个原则,才能使学生慢慢对英语的听力训练产生兴趣,不至于形成一进行听力训练就头疼的恶性循环现象。

1.4听力材料的播放方式。对于听单词和听对话的题型,虽然在中考当中这两种题只听一遍,但在平时的训练当中,本人倾向于多听几遍,因为只有在平时多积累,才能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所教的听力技巧。比对于这两种题型,在平时的训练中我是可以这样做的:每听完一个训练题型就帮助学生总结一下做题的技巧和方法,日积月累,听得多了,学生也就掌握了该题型的技巧和方法。

1.5听力训练的时间。在六、七年级当中应以每天15至20分钟为宜,不宜过长,否则学生会因为时间长而产生听力困倦,进而影响训练的效果。在这方面,我的体会是每天必听,贵在坚持。

1.6英语教师的口语。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有一口标准流利的口语固然重要,但在对不同学段的学生上课时也要注意自己的口语表达,在面对六、七年级的学生时要尽量使用相对简单些的口语来表达,适当利用肢体语言帮助学生理解,使学生通过听来模仿英语语调、英语发音,进而在潜移默化中掌握英语发音的连读方法、失音方法,提高语言的审美能力并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听的能力,否则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从而导致厌倦听力练习。

2.说的能力训练

2.1对学生进行鼓励,在六年级的起始阶段更应如此。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所以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只要学生尽力背诵了、尽力说英语了,那怕是有一点错误,我也发自内心的对他们进行夸奖。一句简单的“Goodjob!”或是“ibelieveyoucandobetter!”都会让学生终生难忘。我认为在初始年级的英语教学中,鼓励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源泉。我始终坚信:有了老师的鼓励,学生才敢张口说英语;只有学生肯张口说英语,他们的口语才能有积累;只有学生有了积累,他们张口说的能力才能培养起来。

2.2对学生要说的材料进行精心挑选。一句简单的常用口语、一个简单的日常对话、缩写后的课文、动画片中的经典对白等都可以成为让学生开口说的训练材料,不要仅仅局限于课本,读死书、死读书只能扼杀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我在平时的英语课上都专门拿出两分钟的时间让一个学生或是一组学生来大声地说英语,规则是不论长短,敢说就行。

2.3学生说的方式。对于这一点,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要做到灵活多变,比如说外向爱表演的学生可以让他单独说;内向不爱表演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加入到teamShow当中来担任只有一两句台词的角色,逐渐培养说英语的自信心,学生对于说产生了自信,学习英语也就有了动力,才能发挥出他们主动学习英语的能力。我在日常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方法还有:朗读对话、背诵课文、分角色读、有感情的读、快速读、跟读、个别领读等等。这些方式方法要根据所学内容进行交叉运用,目的是为了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4创设情境。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做到敢于放手,在给出话题后大胆让学生分组结合进行准备,课前5分钟、课上2分钟、小组合作等方式都是不错的自主准备时间。对于一个单元的话题也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分工准备,一天不行,两天;两天不行,三天。通过这些话题情景的自我创设,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张口说英语的激情,学生因此也很有成就感,每次进行情景对话时都积极抢答,用于展示自己的风采。

3.听说两种能力要紧密结合

口才训练材料篇2

论文关键词:普通院校,口译课堂教学模式,语言技能,口译技能,并重

 

1.引言

中国口译教学开展得比较晚。20世纪70年代,口译仅仅是少数院校外语专业的一门课程。随着中国国际化的加速,整个社会对口译人才的需要日趋增多,口译的重要性越发得到社会的关注和认同。教育部于2000年将口译课由原来的选修课改为中国高校英语专业的必修课,旨在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口译人才。这样口译课才在中国高校得到普及。同样,中国的口译教学研究起步也很晚,20世纪90年代以后,严格意义的口译研究才开始并进入发展时期(刘和平,2005a)。中国口译研究基本上是对西方口译理论的评价、扩展和应用,其中最有影响的是Seleskovitch创立的释意理论、Gile提出的认知负荷模式和anderson认知三段式模式。释意理论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被引入中国,直到20世纪末才得到系统介绍,并成为中国高校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基础(龚龙生,2008)。在此之前,许多院校的口译教学仍停留在口语训练上,或者停留在语言的句子翻译上,口译仍然以知识传授为主,能力培养为辅,口译技能训练几乎被排斥在教学内容之外(刘和平,2005b:100)。

在对口译教学的探索过程中,以Seleskovitch和Gile教授为代表的巴黎释意学派自上世纪60年代制定了一系列的口译办学原则,如“口译教学不是外语教学,口译课应只教口译技能不教语言,学生入学前必须已熟练掌握有关外语”(转引张吉良,2008)。受到释意理论的启发,很多中国口译研究者也提出了口译教学要以口译技能为主的主张,如:姜宏(2001)认为口译教学应以技能训练为主,语言训练为辅;仲伟合(2007)提出在口译训练和教学中应该以向学生传授“口译技能”为主要训练原则,辅以不同题材的语篇来强化口译技能的习得。与此同时,少数口译研究者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如鲍川运教授(2008)指出翻译专业的学生开始学习口译时,大多数语言能力还不扎实,主题知识比较缺乏,因此口译课基本上还是语言与口译教学相结合,两者相辅相成;张吉良(2008)主张我国的外语本科口译课程和翻译院系的口译专业(方向)课程,应该以口译技能训练为核心,重点讲授口译技术、原则、策略和职业准则,同时以题材为线索选择语言材料,使口译技能学习与语言能力提高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总体而言,中国口译课堂教学内容离不开口译技能与语言知识的教授,关键是两者的关系为何更合理,主次之分还是并重?并且并重,因学生的生源和学习基础不同,这两者的比重关系更是不同。相对大部分一本英语专业的本科生,普通院校本科生的语言基础要相对薄弱得多。在实际教学中,以口译技能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往往只是一种理想模式。鉴于此,笔者开展了历时2个学期的调查研究,探讨在普通院校英语本科口译课堂教学中两者比较合理的比例关系。

2.调查研究方法

本研究对象是某院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共四个教学班级,总人数186人。调查在三年级第一学期开始,历时2个学期。每个学期教学周数,除去开学教学安排讲解一周、期中考试一周和期末考试一周,实际授课周为26周,周学时为2。

第一学期主要采用以口译能力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讲授口译的基本技能,授课材料没有具体教科书,笔者根据学生基础和学习情况自编教材,题材广泛,每次课一个主题。课堂教学基本模式为:上次课所学技能的运用小测、新技能讲授、新技能强化训练。每次课都提供大量的相关技能训练资料供学生课后训练使用。为了确保学生课后进行一定量的相关技能自我强化训练,每次课堂都进行15分钟左右的相关技能测试,且测试占期末总评成绩的50%,测试内容50%出自课后和课堂所学资料,50%为相关技能的新资料,每次测试都进行录音。

第二学期主要是以口译能力和语言技能并重的模式,教材采用以赵敏懿主编的《商务现场口译》为辅和自编材料的补充材料为主,题材为商务口译,每次课一个商务主题。课堂教学基本模式为:新单元内容的口译测试、新单元相关口译技能和语言的讲解和训练,新单元类似题材的口译扩展训练(笔者自编资料)和现场模拟训练。为了确保学生上课前熟悉并掌握即将学习单元的语言知识,每次课堂都进行15分钟左右的小测,测试占期末总评成绩的50%,测试内容100%出自教材的相关单元,每次测试都进行录音。两个学期的测试题型基本一致,都是中译英和英译中。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学生对教学模式的看法,辅以参考他们的平时小测、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每个学期期末进行一次问卷调查,总共进行2次。为了确保问卷调查的有效性,都在每个学期最后一次课进行,绝大部学生参与。第一期收回有效问卷125份,下学期137份。调查问卷主要涉及学生对口译课教学方式的态度和评价、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建议。第二学期的问卷调查内容与第一个学期大体一样,只是更注重对上下两个学期授课方式的比较。设计这份问卷的3位青年教师都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都是硕士研究生毕业,拥有讲师以上职称,且长期从事笔译或口译相关的社会工作和教学工作、拥有相关的技术认证。另外一位教师是英语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多次参与设计过相关类型的问卷调查或试验。此外,在设计问卷的前后,我们还大量咨询了有关专家和英语口译教师的意见,同时让本系大四的50名学生(已经学完口译课程)进行前测,笔者和其它两位相关教师亲自参加这两个环节的活动,确保了测试试卷的合理性、高回收率和数据的真实性。虽然由于经验、知识不足,此问卷设计可能在科学性和合理性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但前测结果表明该问卷调查是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3.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3.1第一个学期调查的结果(表1)

 

问题

回答

a

B

C

D

e

F

G

1

10%

13.6%

24.3%

37.1%

15%

 

 

 

 

2

10.5%

13.2%

53.2%

50.2%

12.2%

61.7%

 

 

3

60.5%

93.3%

28.7%

82.2%

92.3%

28.2%

 

 

4

6.7%

40.2%

10.3%

38.6%

 

 

 

 

 

 

5

19.6%

13%

10.9%

26.1%

17.4%

6.2%

10.9%

口才训练材料篇3

【关键词】英语教学听说交际

英语是一种语言,学习语言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英语教学的重心应该放在听、说、读,写等运用方面,而不是放在让学生考高分上。

1.听、说的重要性

人类语言的交际不外乎听、说、读、写。听和说在这四要素中处于最基本、最重要的地位。一般来说,纵向看,口语技能听与说应先于书面技能读与写;横向来看,理解性、输入性的听与读应先于和多于表达性、输出性的说与写。

2.中学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

2.1教材

现在各种各样的有声材料随处可见,但在许多学校,供学生专门作为听力训练用的教材还存在许多问题:1)语速太慢,日常口语中连读、失去爆破等现象无法得到体现。2)材料是一些简化或经改写过的,书面语色彩较浓,口语痕迹较少,缺乏口语的真实性。

2.2教师与教学方法

许多教师都是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过来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他们的影响之大,以至于他们常常会无视现代化设备存在。在教学过程中常出现以下一些情况:1)教学方法单一;常采取“放录音―听录音―对答案”三部曲,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2)教学内容单一;教师常用的听力内容多为磁带,而与视听相结合的材料因操作起来比较繁琐而被忽略。3)教师对听力课缺乏重视,认为听力课可有可无,不需要备课。

3.听力教学应对策略

3.1提高教师对听力课的重视

教师应该把听力课独立出来,多采用视说相结合的材料。而且,在上听力课之前最好全方位了解听力材料的信息,然后把相关生僻单词、文化背景等介绍给学生,帮助他们更好的了解听力材料,提高听力的兴趣。

3.2丰富听力材料

在听力教材的选择上也要注意给学生听各种各样的材料,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从而消除原有的障碍心理,对听力产生兴趣。

3.3加强语音训练

在训练过程中,可以借助电教手段,培养学生48个音标的正确发音,掌握读音规则,增强学生辨别单词长短元音及辅音连缀的能力等,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正确的发音。

3.4开展听力技巧的培训

听力具有瞬间性的特点。在平时学生听力训练中,要训练快速捕捉信息的能力和抓文章的首尾句、关键词组等技巧,以便答题时能够有所参考。

4.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

长期以来,中学英语教学只注重语音、语法和词汇的传授,且大部分中学生运用英语口头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能力十分有限,即使有个别学生能表达自己思想,但在发音,升降调,断句等方面能力还很差。其主要原因是:

4.1忽视口语训练

很多学生认为口语练习不重要,最多是朗读一下课文,然后背诵。

4.2学生“讲话”的信心不足

因为缺少足量的口语练习,学生不敢张口;加上有时教师纠错不当,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久而久之,英语学习便成了“哑巴英语”。

4.3课堂内外口语活动单一

有的教师不能主动设计教材之外的其它活动,学习形式单一,无法引起学生英语学习、特别是口语练习的兴趣。

5.口语教学应对策略

5.1课前个性化准备

利用每节课前的五分钟让学生用英语进行口头演讲,内容不限。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提前准备演讲材料。对于参加演讲的同学,除全班表扬外,还可根据各人的语音、语调、演讲的神态表情及流利程度等每周评选一位“英语之星”。

5.2开展丰富的英语课外活动

1)利用电教手段,让学生受到地道英语的熏陶和感染。在课外活动时间,播放一些精美而生动的英文影片,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模仿到流利、标准的英语,刺激学生开口说的愿望。2)建立英语角。每周举行一次英语角活动,内容应丰富多彩,适合学生的特点和生活。在开展活动之前最好提醒学生课前多准备些材料,把要讲的故事或者要唱的歌曲准备好,这样才能起到练习的作用,同时不伤及他们的自信心。

6.结束语

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素质、高质量的英语人才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英语人才的培养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我们广大英语教学工作者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培养学生英语应用方面的能力,而不单纯地为考试而教学。

口才训练材料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口语交际课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怎样的位置?发挥了它多少本应该具有的功能呢?通过“国培”研修,我谈谈自己的几点心得:

1为学生搭建口语交际平台,重视口语交际学习的各个环节

教师积极参与深入到学生中去,为学生搜集材料提供切实可行的途径,了解学生在准备过程中搜集了哪些材料,并为学生提供言语实践的形式。譬如:在进行二(上)语文教材“保护有益的小动物”的口语交际训练时,老师应课前指导学生搜集“有益小动物”的图文资料;活动方式包括询问、阅读、收看影视、网上查询等;然后以记忆、剪贴、抄写等形式,将搜集到的资料整理好,准备在班上交流。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应贯穿语文学习的全过程,作为教师不仅要重视口语交际课上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还要有意识的在语文教学的各环节中去培养,并且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运用,把握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鲜活素材和良好契机。

2营造轻松自如的交际氛围,重视口头作文,重视人际、社会间的交际训练

要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这是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的具体要求。口语交际教学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纯“听话”、“说话”练习,而是师生心灵间的对话与交流。只有营造轻松自如的交际氛围,学生才能迫不及待地打开“话匣子”。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是为了实现交往与应对,使学生逐步乐于表达、善于表达,进而实现“我会说”的目标。回顾我们的教学,很多教师注重学生口头作文的训练,甚至强化训练口语表达,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与表达能力。完成口头作文是单方面的,是个体行为,而要实现交往与应对,不仅要求学生有表达的技能,还要有倾听、理解、交际应对的能力,这是双向的、综合性的。换言之,口头作文课侧重“作文”,具有单一性;而口语交际课侧重“交际”,具有综合性,它是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体现。

3注重听说读写多方面、全方位训练

读书是语言表达的基础,要想让学生有话可说,就必须让他在大脑中储存一定容量的信息,所以,读书是学生获取信息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对各种书籍的涉猎可以帮助学生丰富他们的知识和阅历,让他们明辨是非,增加语言知识,增强语感,从而提高他们在书面和口头上的表达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模仿能力极强,听也是他们获取知识的一种有效途径,平时让学生多听正规的课文等材料的朗读,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语言习惯,对他们增强语感是十分有好处的。写作虽然不是直接由口中说出的语言,但它确实是学生内心真实世界的反应。写作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形成说的基础,只有不断地训练学生写作的能力,才能让他们逐渐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和比较深厚的语言功底,为他们的正确表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最后是口语的表达,在经过听、读、写等一系列的训练之后,学生在思维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此时可以训练他们说的能力了。但是我认为,学生此时也许最需要的是老师的鼓励和认可,他们需要的是展现自己的勇气。作为老师,此时需要的一定不是对学生的打击和讽刺,而是最大的鼓励。不管学生的表现是否使你满意,你都要给他们赞美,给他们继续向上的动力!

4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现在,电脑走进了课堂,动听的音乐、生动形象的画面,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空前浓厚。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生动的情景,激发学生“说”的兴趣,进行说的训练,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如在教学《我坐上了飞船》这课时,将夜空中的美景制作成课件投放到屏幕上,文中的飞船、地球、高山、平原、岛屿、海洋、长江、黄河、长城等景物就一目了然了,学生身临其境,就能准确读出文中每一句话所写的景物是什么。最后让学生想象,如果你坐上了飞船,在太空中会看到什么,学生闭眼,边听音乐边想象,让学生畅所欲言。

总之,对口语交际课的继续研讨是必要的,口语交际课的模式应是有效的,交际能力的训练应是长效的,应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应渗透学生的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生活环节,经过“细水长流”的口语交际训练,通过“润物细无声”的生活交际能力锻炼,新一代的公民必将具备能说会道、能言善辩,有如“滔滔江水”的口语交际能力,适应瞬息万变的时代需求。

参考文献

1迟爱丽等.低年级口语训练的策略与形式.小学语文教学,2001.10

口才训练材料篇5

1.引言

"听"作为一项重要的基本能力,对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关系到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发展。但从高中生的英语听力现状来看,听力仍然是薄弱环节。如何学生的听力能力,形成有效的听力教学,成为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不可回避,且急需解决的难题。笔者结合自身英语教学经历,尝试提出解决的策略和方法。

2.高中英语听力教学存在的问题

2.1?τ⒂锾?力的重视程度不够。长期以来我国的英语教学以读和写为主,对听与说重视不够,没有充分认识到英语听力的重要性。

2.2教师教法单一。在听力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课程设计单调、机械,以单纯播放听力录音,然后让学生作答为主,缺乏师生互动,效率低下。

2.3学生语言知识储备不足。语音、语法、词汇和语感方面的不足将会严重影响学生对所听语言材料做出正确判断,致使他们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常会碰到“卡壳”现象。

3.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策略分析

以上的这些问题一直在引发着我的深思。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对听力教学的相关研究,提出以下对策:

3.1营造良好的听力学习环境。提高听力能力的重中之重是首先在整个社会、整个学校以及师生之中要加强对听力学习的重视,形成良好的听力学习氛围。英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和有着丰富经验的英语学习者,应该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将英语听力的重要性告诉学生,使学生在意识上能够重视听力教学,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作为学生而言,应该在英语教师的带领下积极主动的学习听力,当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不要轻言放弃,坚持一直练习英语听力,只有坚持才能突破听力学习的瓶颈,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确立正确的英语听力意识。

除了单纯的听力训练外,高中英语教师还可采用影视演播等形式开展听力教学。高中教材有大量的外来素材,其中名人故事及名著(如歌剧等都有大量的声像材料。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把这些材料有机地揉合到课件中去,使学生多层面多角度地了解课文。用多媒体课件演播时起到的震憾效果是单纯的课文讲读无法比拟的,能全面地训练学生能力,对提升听力帮助尤其明显。

3.2注重英语教学的策略。高中英语教师应该正确把握英语听、说、读、写之间的辩证关系。让学生在听、说的基础上开展读和写的训练,并以读、写来进一步促进听和说能力的提升。听的训练只有与说的训练结合在一起,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同时,教师也要注重提高自身的口语水平,尽量用英语口语授课,让学生从日常学习的点点滴滴中练出一对“好耳朵”。

语言输出,是一种较好的训练听力方式。所谓语言输出,其实就是听说相结合,听与说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为了说得出,必须听的懂。只有听懂了,才能接着说。因此说能促进听,听能带动说。听力课也可说是听力口语课,在注重听的同时,也要让学生开口说,训练口语,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创造学说英语的环境和氛围。对篇章型的听力材料,在课堂上要组织学生针对材料内容展开讨论,结合自己实际发表见解,要求学生把所听内容口头复述下来。

3.3丰富听力技巧。教师教会学生听力训练的方法和技巧。首先,在听力练习开始前,要求学生养成读题、读材料的习惯,预测听力中有可能出现的材料和内容。其次,抓住文章的关键词、信号词,帮助理解文章的含义。再次,集中注意力,学会放弃。在听力练习中,一定要集中注意力,短时间获取最丰富的材料,对听不懂的内容选择放弃,以免影响对整个文章的理解。最后,树立自信心。教师要适时鼓励学生,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听力训练,消除内心恐惧、害怕的负面情绪。

4.结语

口才训练材料篇6

口语三步训练法语言表达能力语文教学,从总体上说,是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融思想性、知识性与实用性于一炉。由于各校类别专业不同,教学的侧重点也不同,但无论侧重哪方面,都不可忽视口语训练。因为从众多的在校生看,口语表达能力差的,不在少数。而且表现各具形态,有的说话怯场,有的不会学话、传话,有的语意表达不清,有的缺乏应变能力……从以往的毕业生应聘工作反馈的信息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因为语言表达能力差,不会推销自己,而丧失很多机遇。常言道:“酒香也怕巷子深”。有才能就应会显露,不能是“茶壶煮饺子,有嘴倒不出”,能说会道是现代人才必备的要素之一。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呢?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对学生实行“三步走”口语训练法是比较有效的方法之一。所谓“三步走”是指“读―说―讲”三步,这三步必须一步一步地走,从低到高,从易到难,像登台阶一样。先要能读,然后要能说,最后要能讲,这样才能逐步登上高峰。

第一步:“读”的训练

朗读是口语训练的基础,它是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语言的口头表达形式,是最有效地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方法。通过朗读训练,可以培养一个人的敏锐的语感,为说好普通话打下坚实的基础。

1.“读”的内容

可以是课本范文,也可以是报刊杂志上的内容,题材可以分门别类进行。如诗歌、散文、戏剧、小说、新闻、发言稿、解说词、悼词等都可。

2.读的要求

一要做到出声朗读;二要做到熟练;三要做到吐字清晰,尽量不要漏字、添字;四要做到有声有色,声情并茂。

3.读的方式与途径

课堂上,老师要提问朗读,逐次安排,每人都要轮到。课余时间,要求学生每天必须自己朗读一两篇文章,并且要求班级学委主持,每天利用自习十分钟时间,由一个学生给大家读段新闻,每天换一个人,这样既锻炼了朗读,又使学生们了解国内外大事,丰富了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在“读”的训练中,老师要先给学生介绍些朗读要求与技巧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先从理论上明确,再在实践中锻炼,训练中老师要因人适时地加以指导,并可举行各种朗读比赛,来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

第二步:“说”的训练

“说”是对头脑中已有材料经过条理化、系统化,借助于有声语言表达出来,它比“读”要难。因为读只是对现成材料进行加工,不需思考,整理,只要掌握技巧即可,而说除了有技巧外,还要反应敏锐,表达灵活,这是锻炼口语表达能力最重要的环节,必须多练。

1.“说”的内容

主要围绕日常说话与交往所需的内容进行,如介绍,倾听、交谈、应酬、阐释、说服、答辩、反驳、即兴发言等口语训练内容,教师可以有计划,分步骤从易到难进行单项训练。

2.“说”的方法

每项训练前,老师都要先给学生讲授技巧与要求,然后再进行训练。比如,新生入学初,一般介绍应该抓住什么?特殊场合应突出什么?不同的名字,不同的场合,可根据各自情况,选择介绍方式。如毕业前,可给学生讲讲应聘时自我推荐过程中应突出什么和注意什么?然后再逐一训练,这样适时穿插口语训练内容,既配合了教学内容,又对学生有实用价值,学生也愿学愿练。

3.“说”的形式

一是学生之间可两人一组互相提问,交替阐述。二是开设讨论课,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可发表不同见解、观点,促进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三是设计专题课,老师出一些题目,或设置情境,让学生抽签回答,如说服别人,应酬事宜,反驳例子,提问与回答的技巧例子,让学生这样做,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锻炼考查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第三步“讲”的训练

“讲”是口语表达较难的一步,讲什么,怎样讲都要经过头脑加工,才能表达出来。“讲”一般都比说的内容要长,“说”一般是互为的,可双方穿行,有思考余地,而“讲”一般是一气呵成,要观点明,思路清,并且较系统、完整,所以老师更应训练学生会“讲”,“讲”的训练可按以下方式进行。

1.进行复述与讲述的训练

复述和描述是把听到的或看到的事转述他人,既要忠于原材料,保持信息完整,又要不照本宣科,对原材料进行加工,这项训练既可锻炼学生口语表达,组织语言的能力,又可考查学生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因此老师应重视此项训练。

(1)训练内容。可复述看过的小说、电影、电视剧的故事情节,可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某事,也可讲校内外或国内外新闻,还可描述介绍自己的家乡或某位人,某个难忘的事等。

(2)训练方法。可结合授课进行,如概括文章大意,复述文章情节,讲述文中某人的经历,也可单独设课,讲讲自己经历过的趣事或难忘的事,还可利用每次课前进行,抽出5~10分钟时间,让学生讲一段话,内容不限,形式灵活。每次课轮一个,让学生事先准备,开课就讲,锻炼了学生,丰富了知识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开设口头作文课

在复述与讲述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口头作文训练,进一步锻炼学生思维与组织语言的能力。此项训练可由易到难进行,开始时可让学生自选内容,不限时间讲出。如:谈谈自己,介绍家乡,描述母校,老师或同学,讲一件难忘有意义的事等。再进一步,老师可布置一些文题,让学生写出提纲再讲,最后可当堂布置文题,给时间思考,然后当堂讲。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必然会“逼”学生讲出好文章来。

3.进行演讲、辩论比赛训练

演讲与辩论是一种综合的口语表达形式,要求较高,难度也较大。所以,教师可分门别类给学生介绍,区别好一般演讲与比赛演讲,日常论辩与专题论辩的特点,方法,然后进行训练,通过班级讲,年级讲,学校讲的形式,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当然此项训练,不能要求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演讲与论辩的好手,要因人而异,一般说来,能对就职、竞聘演说,大会发言,日常论辩掌握就可。

总之,口语训练是语文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教师应该强化训练,针对专业特点,有所侧重,但提高学生口语表达水平并非易事,一口吃不成胖子,一步登不上山顶,但只要有恒心,实行“三步走”口语训练,从能读到可说再到会讲,一步步踏实地走下去,就一定会取得好成效。

参考文献:

口才训练材料篇7

        一、语言基础储备问题

        语言基础指的是对语音、语调、语法、词汇以及常用句型、口语中的一些习惯表达方法等的熟练掌握,语言基础是听力水平高低的先决条件,但大部分学生的语言基础较差,如何加强学生的语言储备呢?

        1、模仿培养语音、语调

        学生的语音知识缺乏具体表现为不能辨别音素、单词的读音、单词的音节、单词的略读,以及单词的重读与弱读;缺乏辨别句子中意群停顿、单词连读、失去爆破、语调等读音规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音语调的方法是教给学生语音、语调方面的知识之后让学生不断地、大量地模仿磁带。这样一段时间下来,很多语汇、词法和表达方法便会琅琅上口,慢慢地养成地道的英语口语习惯,在语音语调方面的进步会非常明显。标准、纯正而地道的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也会促进其英语听力的发展。听说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而且优美流利的语音、语调也会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

        2、朗读与背诵培养语感

        朗读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培养学生语音、语调和语感的好方法。朗读要注意语言材料的音、形、义,而且把音大声地念出来,从而在大脑中形成音、形、义结合的完整的深刻印象,这是听力的基础。朗读包括用自己的语言来复述课文。朗读要求读音正确,也要求语音语调要正确。经过大量的朗读,才能领会掌握语句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形成语感,语感又会促进学生听力的提高。对于一些常用句型、日常交际对话和好的篇章段落则要求学生背诵。背诵能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储存大量的语言素材,在需要时随时调取,并且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也能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

        3、扩大词汇量和加强词汇运用能力

        词汇是听力理解的基础,只有在听懂单词的基础上,才能进—步理解句、段、篇。一定要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切实有效地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词汇量的增加,不是靠孤立、机械的记忆单词,而是通过各种语言场景去接触它,运用它。我认为扩大词汇量和加强词汇运用能力的最有效方法是增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让他们在语境中掌握词汇,这样既有趣又能增强记忆的能力,达到一箭双雕、事半功倍的效果。词汇量的增加可以帮助更好地把握听力材料,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达到提高英语听力的真正目的。

        4、巩固语法知识 

        在听力测试中比较级和最高级、建议表达方式等,都是考查语法的表意功能,所以我们在平时要巩固语法知识。 

        二、如何训练听力的问题

        1、听力训练材料选择

        听力材料一般要求具有连贯性,具有趣味性、知识性和实用性,语言规范,交际性强,而且还要适合学生的听力水平,让大部分同学都能听懂。主要选择对话,培养学生在真实语境中的应变能力,然后选择接近教材内容的有关英美文化和风俗习惯的材料,同时适当拓展题材的范围,提高听力材料的难度,尽量让学生接触不同的材料,这样既能提高听力又能丰富听力方面的视野。其中优秀报纸《学英语报》上的听力材料就是最好的训练学生听力的材料。

       2、听力训练方法

        听力主要是在听的练习中培养起来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反复循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泛听与精听相结合。泛听就是对录音材料只听懂大概意思,不一定要完全理解。泛听训练应与我们的日常口语活动中联系起来,如起床、做家务、吃饭、洗澡、走路或乘车的时候都可进行泛听训练。泛听的积累是为了精听,精听应该从头至尾地听,直到能够听懂全部内容,甚至能够跟读下来为止。英语教科书提供了优秀的听力材料和课文,而每个学生都配备了录音磁带,我们应坚持精听,这样既可提高自身的辨音能力又能提高理解能力。

        3、听力训练量不足

        听力量的积累,仅仅靠老师在课堂上带着练习的那点录音材料是远远不够的,教材中有许多为交际口语设定的情景话题,如介绍朋友、购物、庆祝节日、参加访问、问路等。我们都应该把他们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起来,用英语进行交流,这样既把课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又可以训练听力。学生还应积极参与英语课外活动多听多练,如:英语歌曲、电视上的英语新闻、电影录音剪辑、英语广播节目、原版英文电影、英文电视节目等。让自己置身于一个英语的语言环境氛围里,让声音信号无意识中飘进自己的耳朵,让自己耳熟能详,在不知不觉中琅琅上口,增强语感,提高听说能力。总之,应尽可能地使自己有更多机会去接触英语语言,以求熟悉英语发音,扩大知识面,提高听的能力,当然,随着听力训练量的积累和不断增加,学生听力也必然会引起质的变化。

        三、听力习惯问题

        在听力训练中要注意培养良好的听力习惯:

        1、预测。在进行听力活动前,要求学生先迅速地浏览听力题型,通过浏览题目了解一些听力材料线索,同时大胆地猜测听力内容。要善于抓住听力题目中的选项,选项是理解的关键,它可以帮助学生预测听到的材料内容,也可提示听的重点。做好了听前准备,在整个听力活动中就不觉得被动,会缓减紧张情绪,提高听力水平。因此必须学会在听前短暂的时间内分析和对比选项的不同之处。

        2、听中做笔记。听短文时,要求学生关注开头句和结尾句,开头句是信息内容的引导句。听音时做笔记是帮助我们理解听力材料的一个好方法,它可以提高区分有用信息和无用信息的能力。而且还能帮我们减轻大脑的负担,完整而准确地把握所听材料的主要内容。可以在选择项旁边尽可能地记下文中所提及的人名、地名、各种数据、事实和理由等重要的信息。可以是简要提纲、关键词,也可以用短语或句子来表示,关键是要简洁、明白、快捷。

口才训练材料篇8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英语口译

一、引言

随着进出口贸易业务的扩大,国家与国家之间语言和文化的交流不断增多,口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重视。如何培养一批高素质、应用型的口译人才?如何改变现有单一的口译教育模式?如何提高口译教学的质量?这些问题引起人们的深思。而现代教育技术的兴起,为口译教学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它突破了传统的口译教学模式,为口译教学提供了逼真的教学环境。由于口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译的能力,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多媒体、音频、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元素,这就要求对传统的口译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口译教学中。

二、现代教育技术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

20世纪90年代后期,现代教育技术在国内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对传统教育技术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所谓现代教育技术指的是“把现代教育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手段和方法的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现代化技术手段,即现代教育媒体;(2)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法,即媒体教学法;(3)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即教学设计。

从上述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现代教育技术强调现代化、信息化和技术化,它融合了现代的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数字音像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以便通过多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优化现有的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质量。

(二)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育技术的比较

相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多样性,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主要有粉笔、黑板、教材、教师组成,教学中以输入为主,注重听、说、写的训练。在传统的英语口译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要训练材料以口译教材为主,结合教师自身整理的材料为辅。教师用口朗读出准备好的材料,学生将所听到的材料翻译成对应的目标语,这种训练模式比较单一,与真实的口译工作场景脱节,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突破了传统口译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使英语口译课堂教学充满了兴趣和挑战。口译教学的材料更加丰富,教师可以自由的选择网络资源、新闻在线等这些最新的英语原材料,这能充分训练学生的听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口译训练的模式多样化,由于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冲击,也改变了传统的口译教学单一的模式。

三、现代教育技术对英语口译教学的影响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英语口译中的应用,能够提供学生逼真的交际环境

口译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语际传播行为。口译活动并不是机械地将源语转换成目标语的“翻译”活动,而是一种积极地以交流信息为主的、具有一定创造性的“译语”活动。中国语言文化大学刘和平教授认为:口译同笔译一样,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而且是不同语言社团重要的交流形式,是两种思维的转换过程。由于口译教学的特殊性,口译的教学和训练不仅需要有专业教师和职业译员的指导,更需要借助技术工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第九届全国口译大会特地推出“口译教学软件及平台研发”的研讨主题,指出计算机辅助口译教学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技术工具的使用。在口译教学过程中,利用音频技术、视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营造出逼真的口译交际环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口译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口译能力。例如:通过模拟商务谈判口译的工作流程和谈判内容,结合现代的录音系统、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现代教育技术的手段,满足学生训练时所需的口译训练、翻译训练、译员训练、语言学习训练等功能,使学生的外语技能得到全面的锻炼。同时结合一些口译教学软件,例如通过详细的程序员代码用VB编译虚拟口译教室课件和多语种口译训练系统等这些教学软件的应用,不仅能构建口译情景式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逼真的语言交际环境,而且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F代教育技术在英语口译中的应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充分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工具与学生学习兴趣之间的关系,我们对我院130名学生进行抽样式问卷调查,根据问卷调查显示,75.5%的学生觉得口译课必须有多媒体课件,70.5%以上的学生认为口译课必须具备音频、视频、电脑、录音设备、实训软件这些教育技术工具,而只有5.5%的学生认为黑板是口译教学的必备工具。由此可见,传统教学模式已经难以充分吸引学生的口译学习兴趣,随着教育技术的更新,多媒体、语音教室、同声传译训练室、网络在线教室、自主学习实训软件等各种新的数字化资源全面投入到口译课堂教学之中,这些数字化资源的运用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氛围,使学生的口译学习充满了兴趣。比如:同声传译训练室能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内容集视频、录像等多种资源,使得学生学习的内容丰富多样,学生也可根据自身的需求在线下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口译模拟训练,这种形式的学习比传统模式更加的逼真。例如语音教室,可以为学生的视译、影子训练、口译录音等提供良好的口译环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网络在线教室,内容丰富多彩,资源更新较快,学生可以选择线上线下学习相互结合,时间安排比较自由,能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内容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自主学习实训软件,可以为学生的课外口译实践提供良好的训练平台,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软件,训练自己的听、说、译等多方面的能力,通过自主学习的平台,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复习口译的技巧和理论知识,还可以为学生的口译实训提供更多的自由空间和时间,更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英语口译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口译的教学质量

在传统的口译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主要依靠黑板、教材完成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浪费时间不说,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问卷调查显示,97.3%的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都懂得用手机辅助口译学习,只有2.7%的学生完全不懂用手机辅助学习;90%的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利用网络资源训练听力,10%的学生喜欢用收音机和磁带训练听力。因此,教师如果能在口译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手机、网络资源等这些教育技术工具,可以极大地提高口译的教学质量。比如在口译课的影子训练环节,学生需要跟着音频或视频的节奏训练自己的听力、语速、语感、语音,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能依靠自身朗读或磁带的朗读完成影子训练,这很难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如果教师充分利用手机,课前将训练的音频材料上传到网络平台,学生利用手机听着音频训练语流语感,并同时利用手机的录音软件进行录音,然后直接将录好的音频再上传到网络平台,供教师评价,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听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由此可见,集音频、视频、录音等各种多媒体素材的英语口译课,不仅让学生更加生动直观地体验英语的魅力,还有助于提高口译教学的质量。

(四)现代教育技术在英语口译中的应用,可以促进师生的沟通

现代教育技术在英语口译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进行钻研式的学习。根据问卷调查显示,79.5%的学生会选择通过网络方式获取信息,而通过报纸、电视、书籍、杂志获取信息的只占21.5%。而且81.5%的学生也表示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对于他们的学习效率有明显的提高。由于现在网络公开课、微课、翻转课堂的流行,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渠道,也槭ι之间的沟通提供了一种新的形式。根据问卷调查显示,91.9%的学生都会经常使用网络公开课来辅助自身的学习,这对于许多高职院校的英语口译教学的改革带来了启示。由于高职院校本身面临师资队伍弱、教材短缺、学时不足、学生基础差等众多因素,阻碍了英语口译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搭建口译学习的交流平台,将一些优秀的口译教学资源上传到平台,这样分处各地的学生都可以参与到交互性的学习讨论中,发表自身的学习心得,提出自身遇到的学习问题。教师可以利用该学习平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进行知识的传输和交流,真正体现合作学习的优势。在现代教育技术搭建的平台上,学生可以自由的选择交流的方式和内容,自由地沟通交流;学生通过平台的学习,扩大沟通和交流,可以在学习中摆脱被动的学习方式,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教师通过平台可以随时监控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给予指导,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了师生间、生生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

(五)现代教育技术在英语口译中的应用,有利于口译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话口译、视频会议口译、远程口译、在线口译等多种新型口译模式应运而生,这促进了口译教学各个环节的变革,新的口译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各种辅助口译教学的信息技术工具纷纷登场。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口译教学提供了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挖掘丰富的、具有强烈视觉冲击的口译信息资源,建设多方面、多元化、动态化的口译资料库,对口译教学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技术人员将所采集到的音像资源,进行分类、整理、编辑,形成口译教学中新鲜的口译材料,可以丰富口译课堂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我院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在口译的教学过程中,比较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材料有多媒体课件、音频和视频。其中,最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是视频文件占85.6%,比较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是音频文件占75.4%,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是多媒体课件占65.5%,最不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是黑板占7.5%。由此可见,音像材料在口译的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必要建设内容丰富、实用的口译资源库,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口译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将口译教学的录像、课件、试题库、试卷库、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制作成网页形式,存放在weB服务器上,这便于保存和完善口译教学材料,便于教师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也便于学生随时随地线上线下学习。

口才训练材料篇9

关键词:课程改革;素材探源;口语训练

党的十政治报告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滨州市小学主题式课程改革就是在上述理论的基础上孕育产生的,该方案把英语学科更名为外语与交流,内容包括国家必修、校本必修和校本选修三部分,国家必修是课程的核心目标,包括读说听写等内容;校本必修包括文化与交流两部分内容;校本选修则包括口语、文化和社团课程,这三种课程相互融合。那么怎样才能在教学中予以落实呢?笔者对其做了浅显的探讨,与各位同仁共臻。

一、素材探源

1.日常生活

来源于日常生活的教学内容都是鲜活的语言,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这些语言,使其与日常生活密切结合起来。例如,笔者在讲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Unit1时,正逢学生开学,学生需要相互认识和交流。笔者利用这个机会,设计了“我来说几句”的活动,让学生运用以前所学的知识和本单元所学的用语介绍自己,表达自己的情感,学生表达的欲望一下子就提了起来,始终保持着较高的积极性,学习兴趣得到了培养。

2.挖掘教材

教师要善于发现教材中可拓展的内容,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有许多可以延伸的内容,如三年级下Unit3中的Howmany这一话题,涉及“数字”这一内容,上课时,笔者在简单讲解、训练后,让学生戴上自制的头饰扮演课本中的人物进行口语训练,并利用实物等加以拓展,学生非常愿意参加这样的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评价员,学生则结合生活实际不断地拓展语言知识,将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3.积累资料

如今英语学习越来越受到家长和社会的重视,互联网、报刊等蕴含着非常丰富的英语学习素材。教师要注意积累,有选择地结合课文或生活实际进行听说训练。比如,教师可以剪下报纸、杂志中的图画学生看图编对话或写成小短文,在班上交流。学生要认真倾听,才能学到知识,进而自由发挥。小组交流后,本组学生对所讲内容进行提问,让其他小组抢答。这样的听说活动可以有效加强对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积累学习资料的良好习惯。

二、口语训练

1.听的训练

首先要选定听的内容和方法。笔者在训练时采用了三种方法。第一,听单词。教师把选好的单词提前录好音,让学生听音辨别,然后分组朗读,最后集体练习。第二,听句子。事先录好学生感兴趣的片段,课前几分钟进行听说活动。听的内容要做到由易到难,让学生感到自己有进步。在听时,教师要注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减少分心因素,还要引入竞争机制,采用几个小组学生竞赛的办法,做好记录和评比工作。第三,听短文。利用一些有故事情节、符合学生语言实际的材料,让学生进行训练。在听前,教师要对学生做好技巧的指导工作,使学生有目的地听,帮助学生理清题目要求和每次活动应达到的目标,从而把握学习要点。

2.说的训练

用短文中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适合的范例,进行说的训练。在组织这一训练时,教师要让学生先准备好话题内容,然后进行计时讲演。教师在讲演前要进行必要的演讲指导,因为有效的说话不仅包括语句、词汇,还包括说话的方式、语调、脸部表情和动作等。教师要有意地使用生动的词汇进行描述,给其他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在说话训练时,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一些有趣的问题,引发他们的热烈讨论。

3.听说结合

在听说的单项训练之后,教师要把听和说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听的训练后,及时进行说的锻炼。例如,在对文章进行听说训练时,教师先让学生听一下文章内容,完成听力问题,如文章中一个单词出现了几次,有什么内容,有什么数量等,让学生在按照以上线索复述。这种简单的练习能让学生得到较好的训练,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有效训练学生的听力,使听的内容更加具体化。

4.自我活动

自我活动包括录音、做头饰、绘画等活动。为帮助学生顺利进行这一活动,教师要努力做好评价和检查工作。一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交有关材料,在组评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自我活动情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二是每做完一项活动就让优秀学生优先展示,带动全体学生完成自我训练活动。

总之,小学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主要包括素材探源和口语训练两个方面,教师要把学校必修和学校选修课程融入国家必修课程中,相互补充、相互渗透,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并把学习所得与教师、同学交流,逐渐变成自己的知识,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口才训练材料篇10

关键词:口语交际、内涵、能力、反思

《语文标准》中是这样表述的: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口语交际是以学生听、说训练为目的训练内容,也是一种双向、甚至多向互动的言语活动。学生只有在动态的双向或多向的互动活动中,才能增强口语表达能力,才能学会分析、归纳、评价的思维方法,才能形成由语言、做人、生存等因素构成的口语交际能力。而语文教学重读写、轻口语交际的现象依然存在,主要原因是教材内容的缺失和评价制度的缺失,作为一线语文教师试图通过语文口语交际的教学,也好像是摸着石头过河,只能提供可操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

一、对口语交际教学内涵的认识还有偏差

部分教师片面地认为口语交际教学也就是等于听说教学。口语交际的教学是从言语交际学角度提出的概念。因此在言语交际学的视野中,口语交际是一个双向信息交流的运动过程,是一个多层次的动态复合系统,在这个系统中除了语言及其伴随手段之外,还包括交际活动的参与者、交际动机、交际环境等多种因素。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口语交际教学突破了听说教学的狭隘框架,使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发出一定意义的语音,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说出结构正确的句子,而且要指导学生较好地把握交际过程中的诸多因素,能正确理解每一具体语境下的话语,说出正确、流利、得体的语言,较好地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从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上看,认为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是由课程标准规定,也就认为教学内容就是教材、就是书本。如何指导学生根据每一个具体的语境,正确理解言语的意图,准确、流利、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意图,逐步形成自己的言语风格,是口语交际教学的目的,因此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应当包括口语意图的教学,口语语境的教学及口语风格的教学,也许这种认识还不完整,但它能至少能揭示出口语交际教学内容中最本质的部分。对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的正确理解对教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能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努力从学生的学校生活,社会生活选择口语交际的典型例子,创设真实的交际环境,逐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对口语交际教学现状的调查使我们无法对语文口语交际的教学现状持有乐观态度,关键概念认识上的偏差,教学中的盲目和随意,带来的只能是教学中的无序和低效,让我们很有理由马上加入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和实践行列,使口语交际教学的理论和实践逐步走向成熟。

二、口语交际课中要解决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口语交际教学目标有很多表述。但是高中语文教材中关于口语交际的内容却十分单一,涉及到的说话训练诸如演讲能力的训练,口语交际教学内容成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点缀。教师没有教材可教,认为口语交际课可上可不上,即便知道口语交际课重要,也不知道该教什么,如何去教。教材内容的缺失也阻碍了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学内容。

(一)首先实现口语交际教学的“交际性”。课程标准强调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强调口语交际的“交际性”,但是实际教学中仍然被忽视。我听了不少教师关于口语交际教学的观摩课,要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多数教师都难以做到这一点。但是,由于考试不考,所以教师就不教,这是语文教学中的现实。在各地的高考试题中口语能力方面的试题是对学生口语能力的测试。但是,它以书面语的形式来考查口语能力,脱离了现实语境,不能很好的考查学生在实际的口语应变能力。面对这样的教学现实,口语交际课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实际,挖掘贴近学生校园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在学校管理制度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实现口语交际教学的“交际性”,以达成口语交际教学的最终目的,即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二)强化口语单项训练。单项训练型是指为了专门训练口语交际某一方面能力而设计的课型。比如听力训练、朗读训练、演讲训练,根据不同情境如介绍、接待、劝导、拒绝、请求、请教、评价等使用恰当口语的训练。如果课时足够,以培养倾听能力为主的听力训练还可以细分为聆听训练、听记训练、听写训练、听说训练、听辨训练、听评训练法等等。单项训练型的结构通常是:明确训练要求――设置口语情境――口语实践活动――总结反思。

三、语文口语交际训练的效果

(一)口语教学的探究激活了课堂教学。“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从学习内容上看,语文学习片面强调书本的学习;从学习方法上,过于注重知识的记忆和技能的机械训练;从学习功能上看,听说读写四项能力割裂失衡,语文知识、技能的学习与‘人’的整体素质相背离。”并不能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因此,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和以课堂为中心的落后模式,以综合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模式,建构开放与生成的生命课堂,是新课程的必然呼唤。

(二)口语教学的探究改变和优化了师生关系。“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是师生之间的关系,师生在教学中情感交融、气氛和谐,才能达到师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但现实是,大多教师上课则高踞讲台之上,下课则端坐办公室之中,远离学生,即使有时有辅导,也主要是权威的说教,缺少心灵交流。而在学科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突出口语交际,让师生互动起来,课堂上多对话多互动,生活中多谈心多商讨,加强了交流与合作,学会了宽容与理解,注重了交往与反思。

(三)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认识更深刻。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对口语交际教学的内涵与地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知道口语交际教学是从言语交际学角度提出的概念,是一个双向信息交流的运动过程,是一个多层次的动态复合系统,同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促使我们努力从学生的学校生活、社会生活选择口语交际的典型例子,创设真实的交际环境。

(四)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在各个训练的实践中,学生兴趣很高,掌握了口语交际的最基本的方法并能恰当地运用于生活实践,提高了口语交际的能力。实践结果表明,口语表达是思维活动最直接最迅速的反映,口语训练本身就是最好的思维训练。通过口语训练,不仅能有效地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准确性和灵活性,而且能增大思维训练的密度,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