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创新案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2:42:19

企业创新案例篇1

早在一年多以前得知中央统战部正在举办首次“民营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典型案例征集评选”活动。举办方非常重视这个活动,耗费不少人力、物力、资金精心打造。这个活动涉及国民经济众多行业和不同规模企业,企业普遍具有较长时间成长史,具有转变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具有可信、可学、可比的特点,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笔者关注民营经济领域多年,凭着职业的敏感,当时就想,在举国都谈转变发展方式的大环境下,如果把这些案例编撰成书,对民营企业能起到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于是,赶紧做市场调研。调研中发现,企业成功案例类图书品种不下几百种,有案例点评分析、案例集锦、案例精选的,也有评选的mBa案例汇编。这些案例类图书的写法大同小异。由企业提供原始素材、企业家亲自参与、专家点评、经济学者撰写案例的方式还没有。这种案例真实性较强、可操作性较高,阅读价值较大。因为要与众多企业直接对接,对编辑来说也是一种挑战。于是,笔者与举办方联系,但是举办方当时无意编辑成书。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笔者不厌其烦与举办方多次沟通,并提供了详细的市场调研报告,最终才得到举办方首肯,并允许参与复审。

活动根据评选标准(在推进产业升级、注重自主创新、带头节能减排、发展跨国经营、提高员工素质、改善治理结构方面有突出表现,起带头示范作用)最初筛选了60个案例,然后本着案例文本的真实性、完整性、思想性、典型性、可读性几个原则精选了23个案例。案例初步决定后,与举办方联合组织了一次讨论会。参加会议的除了举办方、出版方、撰写者外,特地邀请了经济学家如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的常务副会长王忠明博士、目标读者时代集团总裁王小兰等,专家、企业家济济一堂,对案例提出了很多修改意见,尤其是明确了文本的格式、整书的市场定位。在此次会上,因案例的示范性和可读性等原因又毙掉了7个案例,仅留下16个优秀的案例。

案例确定后,在栏目设计上也颇费脑神,几易其稿。既想突破传统案例书的学术性,又不想失其严絘鳎挂苊夤俜匠霭嫖锏姆缛げ蛔恪⒀纤嘤杏嗟谋锥恕S谑潜收咚捣靼旆娇车粢恍┒琳卟桓行巳さ睦改俊1热纭捌笠导蚪椤薄懊教灞ǖ馈钡却衅笠敌灾省⒍琳叻锤械睦改浚灰部车袅舜信ê窆俜缴实摹傲斓际硬旒敖不啊崩改俊t黾恿四勘甓琳吣苁艿狡舻系娜胙∑笠档钠笠导叶宰偷乃伎肌捌笠导矣锫肌焙托幸底业牡闫馈5闫赖淖椅颐翘粞×肆嚼嗳宋铮貉д咝妥液脱д咝推笠导摇Qд咝妥抑饕永砺鄣慕嵌鹊闫腊咐匝芯康牟慰技壑担庋砺凵仙搅艘欢ǖ母叨龋谎д咝推笠导抑饕舴⑼嗥笠等绾谓杓氩慰及咐笠档某晒椋绾挝核茫衿笠抵懈卟愎芾砣嗽焙推笠抵髡庋亩琳呔湍艽又惺芤妗n四苋枚琳吒玫乩斫獍咐谋尘啊⑾咐舜车摹鞍咐闭庋某9胬改客猓颐遣慰际谐∈榈淖龇ㄔ谡那懊嬖黾恿艘幌睢耙印保愿闷笠邓Φ男幸倒使诒尘白隽艘桓黾虻サ慕樯堋?尽管精挑细选,但是企业直接提供的素材非常粗糙,很难符合出版要求。我们就请撰稿者深入企业,直接与企业家对话。在外地的企业采取电话沟通的方式,做到资料无误、关键性的情节一定再现、独具匠心的做法务必体现,尤其是企业家当时对转型的思考和促使转型的原因。在这个标准下,作者深度采访了每位入选的企业主。由于转型的过程漫长,有些决策其实是当时的灵光一闪,有些决策是众多创始人的集体智慧。企业家已经对部分决策过程难以清楚地回忆出来。为了追求真实,作者采访了决策过程中的每一位当事人,对一些关键性的环节做了考证,然后请企业家确认。如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京与作者座谈了好几个小时。在他的办公室里,王文京仔细回忆了几个重大决策过程,提出了自己独立的分析和对当时决策的思考。作者和王文京就转型后的用友软件的发展展开了激烈的辩论,王文京认为“用友一定是往幸福企业的方向发展”。“幸福企业”是用友内部和相关行业热烈讨论的名字,也是用友人创造的具有特定内涵的专有名字。但是,这个名字并不为外界所熟知,作者唯恐读者不能理解,坚持书中不能采用。而我们认为,这是企业独到的见解,突出了企业的创新,“创新”正是用友转型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遵从了企业家的意见,专门用一节篇幅重点介绍“幸福企业”的内涵。待全部书稿定稿后,秉着事实的准确性和决策过程的严肃性,我们请每位入选的企业家在案例的最后签上自己的名字。这种做法在案例类图书的编写中还是第一次。

整本书操作过程耗时、耗力,因为要兼顾举办方的意图、尊重作者的想法,还要体现企业家的原汁原味,同时要考虑市场,该书的编写历时一年,稿件几经讨论修改,邀请专家提出建议,企业家对该书提出修改意见,过程艰辛而漫长。图书上市一个月,我们就重印了2000册,长舒一口气,欣慰不已!

(作者单位系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企业创新案例篇2

 

党建服务企业技改升级

浙江东正工艺制品有限公司党支部

 

浙江东正工艺制品有限公司,始于1988年,注册资金1000万元,员工200人,是一家专注于居家缝补、手工DiY等手工缝纫用品设计、研发、制造、销售一体的综合工贸家居出口企业。从上世纪80年代创办工厂30年发展以来,我们一直以原创设计为核心,结合国际流行与时尚设计产品,使产品畅销与服务全球各地,在国际、国内市场,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浙江东正工艺制品有限公司党支部,成立于2010年10月,目前共有正式党员5名,预备党员1名。自成立以来,浙江东正工艺制品有限公司党支部本着“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理念,深入推进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打造党组织双强堡垒作用。

【主要做法】

重视基层的力量,发挥基层的创造力。公司党支部牢牢把握创新工作活力及重点中心在基层的原则,以“党建+群建”方式,做好“党建服务企业技改升级、研发创新”文章,通过推行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党员承诺践诺以及设立职工意见传达箱,总经理交流日等形式,与职工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同时树立创新基点,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将党组织和公司人力资源的共同优势转化到企业经营中去。

校企合作,引进高新技术人才力量。在产品创新方面,全力促成与浙江工业大学的合作,成立了公司首个创新研发基地,建立并完善了自身的产品研发创新体系,持续高效地在产品研发、营销策划上,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带来强大的动力。在工艺创新方面,党支部成员在考察了大量优秀企业以及做了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向公司提出中肯的意见建议,引进了自动插针机,可24小时循环进行插针工作,使得工厂在大幅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极大地降低了次品率,也大大提高了车间生产的自动化程度,为促进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重视人才培养,加强培训力度。在人才养成和企业培训方面,党支部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坚持求同存异的培训原则,寻求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注重整体和个体的差异化培训方向。整体上,寻求共同的培训方向,进行相同的培训课程。个体上,针对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不同培训要求,展开针对性的个体培训,全方面促进人才的快速成长。用人来带动企业的发展,使人的成长促进企业的成长。另外,与其他公司更多只注重管理层培训不同,我们更加注重基层员工的培训。今年年初,我们正式导入天成企业培训机构的自传系统,开展了针对基层员工的狼魂培训,以及针对管理层的魂斗罗培训,并设立了我们公司内部的“发改委”,通过基层和管理层的有效配合,来达到公司自我运转的管理目标。

【实际效果】

公司党支部坚持的3个举措,具体来看,加强了员工整体素质,丰富了产品线,提高了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大方向上来看,为公司巩固一线员工等基层力量,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实现公司短期、中期、长期的战略目标奠定了人才基础,完善了管理机制。

企业创新案例篇3

[关键词]技术竞争情报技术创新情报失察企业典型案例分析

1引言

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以发明创造及其商业化为核心的自主创新,正在改变着长期以来主要依托资本、劳动力投入和自然资源禀赋差别为特征的产业发展格局,逐渐成为生产领域中最活跃的因素,同时也推动了以竞争环境中有效地获取、吸收和利用技术信息和知识,将创新成果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宗旨的技术竞争情报(competitivetechnicalintelligence,Cti)活动的迅速兴起和理论研究的长足进步,并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第四种要素”[1]。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当前我国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中,忽视市场环境下企业与相关利益各方对于信息和知识的搜寻与利用行为,往往具有较强博弈性或对抗性这一特征,普遍缺乏开展Cti的动力和有效运行机制,致使技术创新活动的风险和失败率居高不下。据国家工信部对218家国有大中型企业自2000-2009年期间开展的1280多个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项目的统计调查,失败率高达76.4%,其中完全失败的占到30.8%,部分失败的占到45.6%,这与欧美等发达国家企业的平均水平相比,分别高出近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企业对外部技术发展动向和市场竞争态势变化等方面的信息缺乏客观深入的了解,导致创新决策屡屡出现偏差或失误[2]。因此,应用国际上通行的情报失察(intelligencefailure)理论和历史追溯描述性案例分析方法,对我国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中的竞争情报失察现象进行典型案例剖析,客观总结产生失察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这对于增强企业竞争情报意识,科学建立和完善Cti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2企业技术创新竞争情报失察实证分析

2.1YtG基本情况与技术创新能力

云南锡业集团公司(YunnantinGroup,YtG)作为我国规模最大的金属锡及其制品生产企业,是一家集地质勘探、采矿、选矿、冶炼、锡化工、锡材深加工和新材料等为一体的大型国有企业,拥有年产8万吨金属锡冶炼、2.4万吨锡化工产品和2.5万吨锡材加工等的生产能力,其金属锡产品生产规模居世界同行业第二位,企业拥有部级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2003-2009年期间R&D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已达到1.73%,相继成功推出了集成电路用高精度焊锡球等新产品,其投入强度和技术研发能力在国内同行业中都居较高水平。并且从2000年开始,YtG还被国家列为信息化建设重点企业,先后在办公局域网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投入上亿元资金,陆续建成了自上而下的管理信息体系及其网络系统,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处于同行业中上游[3]。

2.2无铅焊料新产品开发研究过程

2.2.1无铅焊料产品研发的历史背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锡铅合金焊料产量及其在金属锡消费中的比例逐年增长,1988年起替代镀锡钢板成为全球第一大耗锡产品,同时随着消费者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使用各种焊接合金材料在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中残留的铅等重金属成分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引起了各国的极大关注。为此,美国、日本及欧盟等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开始组织实施大规模的跨国无铅焊料及其焊接工艺等战略性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活动,如由美国国家生产力研究所牵头,11家知名企业及研究机构参加的nCmS计划;由英、德、荷兰和爱尔兰等国联合开展的iDeaLa计划,纷纷采取措施减少或限制铅成分在电子产品焊料中的应用,使锡基焊接合金材料的“无铅化”趋势成为了世界各国新产品开发的主流方向和深加工技术的发展前沿[4]。

2.2.2项目研究的兴起与初创作为国内金属锡及其制品技术水平最高的企业,YtG认识无铅焊料产品的时间并不晚。早在1993年该公司与美国阿尔法(alpha)集团合资建立中国大陆第一家铅锡焊料产品生产企业时,就偶然了解到国外正着手研究开发无铅焊料产品的信息,于是其科技情报档案室根据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升级的要求,与云南省科技情报研究所合作,开展了“国内外锡深加工产品技术动向及发展趋势情报分析”专题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国外无铅合金焊料产品的兴起与发展,代表了今后锡深加工的发展趋势,建议将其产业化作为YtG未来产品发展方向之一[5]”。随后公司又与昆明理工大学等合作,进行“无铅锡合金焊接材料制备技术开发与应用”等项目的研究,希望通过无铅锡焊料新产品开发来改变企业长期形成的初级原料型产品结构。但是,由于当时YtG的发展受锡矿资源枯竭和经营管理不善等因素影响,一度陷入困境,这不仅使为无铅锡合金焊接材料产品研发提供支撑的长期Cti动向跟踪研究被迫停止,而且与阿尔法的合作也因双方品牌使用分歧而中断,造成企业无铅锡焊料新产品研发工作半途而废,失去了一次难得的产品创新发展先机。

2.2.3项目研究的进展与放弃进入2000年,随着经营状况的好转,YtG再次决定将无铅焊料产品开发作为未来一段时间内公司技术创新的重点内容之一,但是决策者对无铅焊料国际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严重估计不足,只是通过其技术研究院委托云南省科技情报所进行“YtG无铅焊料新产品开发项目科技查新”等信息服务。然而,对国内外专利文献检索结果表明:“随着各国环境保护法规的完善,到1999年全球与无铅焊料产品有关的专利授权已达240多项,其中美国、日本两国拥有的发明专利授权量占到总数的31.8%,欧洲各国的发明专利数也占到17.8%。这些专利几乎涵盖了所有二元、三元合金元素构成的无铅焊料合金材料,基本垄断了无铅焊料制备技术、专用设备开发等领域,其中以Sn-ag-Cu系列为主流的原创发明专利为美国阿尔法及日本千住集团共同拥有,而国内获得的无铅焊料发明专利授权(以高校和研究所为主)则不足总数的2%,且内容大多是在美日原创发明专利的合金配比基础上,添加部分元素(如稀土等),以提高无铅焊料产品工艺性能,水平与欧美日等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同时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如韩国、巴西等,在无铅焊料开发工艺技术和设备制造方面的专利数量也在迅速增长,并纷纷到我国申请知识产权保护”[6]。

但是,受科技查新项目自身局限性的影响,上述对YtG的科技查新服务并没有对当时全球范围内无铅焊料产品、焊接工艺技术、封装专用设备及其标准化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和应用竞争态势进行深入情报分析,也没有对国家环境保护政策可能对含铅产品市场产生行政限制这一新动向发出预警,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企业决策层对国内无铅焊料产品应用市场前景的判断失误,片面地认为:无铅焊料的使用成本比传统铅锡焊料高2倍以上,难于被国内用户广泛接受,产品可能缺乏市场竞争力,于是决定放弃对无铅焊料新产品的开发。

2.2.4项目研究的恢复和失败到2006年,随着发达国家无铅焊料技术及其标准的日臻完善,欧盟正式颁布实施《电气、电子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美、日等国家也制定实施类似法令,明确要求进入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的电气电子产品设备中,铅的含量比例不得超过千分之一。国外不断加强的无铅化立法和跨国公司实施的无铅焊料专利战略,明显对我国电子产品制造业发展构成巨大压力,使电子产品出口面临着环保绿色贸易壁垒的威胁。为此,原国家信息产业部等部门于2007年3月联合颁布实施了《电子信息产品生产污染控制管理办法》及其相关规定,明确要求投放市场的重点监管目录内的电子信息产品不能含有铅、镉、汞等有害元素。面对新的形势,YtG又决定重新全面恢复无铅焊料新产品的研发,并由公司科教处牵头,采取外包方式,与云南省科技情报研究所合作,联合开展《无铅焊料系列产品市场环境监测与预警的竞争情报分析》课题研究,对无铅焊料产品的技术创新动向及市场发展趋势进行监测与预警分析。

然而,研究结果无情地表明:“进入21世纪后全球在无铅焊料产品研发领域,不仅已构成了以欧美基本原创发明专利和以新兴工业化国家焊接工艺技术应用专利为主,针对我国企业的垄断性技术壁垒,而且几年来北京朝阳助焊剂有限公司、绍兴市天龙锡材有限公司等一批具有相当规模的无铅焊料生产厂家的诞生与发展,使中国无铅焊料产品的生产能力迅速达到1.6万吨,加上直接从国外进口的无铅焊料产品,总数已占到焊料使用量市场的25%左右,这时YtG进入无铅焊料产品市场的竞争对手明显增多,难度也大大提高[7]”。同时情报研究还发现,“国外跨国公司对于无铅焊料领域的研发,已由产品专利拓展到无铅焊接工艺及其封装设备制造等方面,即把产品专利中合金材料配比等保护内容转化为焊接温度等关键工艺参数和自动焊接封装生产线设计规范,从而实现核心技术的锁定,逐渐形成了从材料、工艺到设备一条龙的无铅焊接技术标准壁垒”[7]。为此,课题组建议YtG抓住国内正在制定无铅焊料产品行业标准的机遇,加强与国内外权威研究机构的合作,采取购买专利许可等合作方式来加快研发速度,但为时已晚。由于企业开发出来的无铅焊料新产品在核心专利技术上依然受制于国外垄断巨头,不仅与国内其他无铅焊料生产厂商同样处于低端市场竞争,而且在使用成本和价格竞争中也无法与传统锡铅焊料产品抗衡,从而陷入技术与价格两难的困境中,最终YtG历时10多年的无铅焊料产品开发以失败告终。

3结果分析与讨论

通过上述对YtG在无铅焊料产品开发的Cti应用过程及其效果的历史追溯案例的深入剖析,我们可以得出下列结论:

?Cti活动作为克服与降低技术创新不确定性和风险性的重要工作,与企业技术创新的绩效之间有着显著的正向关系。由于我国企业实施的技术战略大多属于后发追赶型,创新活动基本上是竞争者驱动的,与发达国家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大多属于市场领先型,其Cti活动重点在于对潜在用户特定信息挖掘以及如何正确把握产品新颖性与市场需求相互关系的情形存在很大不同,在技术创新活动过程中,后发企业Cti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市场领先者技术或新产品的动向跟踪上,需要对竞争对手掌握什么技术,推出什么新产品,其产品对目标客户的吸引力如何以及市场上已有产品需要做哪些改进(如性能、价格、质量或兼容性)等方面的竞争情报进行深入了解,才可能较好地通过与对手的激烈竞争来赢得客户的青睐。因此,Cti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对抗性和持续性及信息来源多样性(包括正式交流渠道和非公开渠道)等特征,这与单纯依靠学术文献的科技查新和传统信息分析等服务有着本质上的差别。

?由于我国政府部门和企业界对竞争情报理念的认识存在较大偏差,使得企业普遍缺乏对技术创新的战略预见能力。例如,虽然YtG无铅焊料产品开发及其决策的失败有一定的偶然性,但通过深入分析后发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企业缺乏有效的Cti支持与预警机制,在技术创新的机会搜寻、市场环境评价、竞争对手分析和威胁预警等过程中存在明显缺陷,面对激烈的技术创新竞争环境,盲目开展的产品研发行为早已埋下了最终失败的隐患。尽管YtG作为国内最早接触和开展无铅焊料研发的企业,其科技经费投入水平也相对较高,但是由于受到封闭式创新传统理念的限制,始终将Cti工作排挤在决策环节之外,不仅无法及时获得和积累相关市场信息和技术情报,对开展无铅焊料产品研发的外部竞争环境和优劣势难于做出客观的评价,造成了无铅焊料产品创新活动长期游离于国内外的创新网络边缘,研究工作和成果的产业化进程一直处于高风险的状态之中,而且仅有的几次情报合作行动也由于层次较低(从事后来看,其分析研究结论基本上还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不能为企业创新决策提供有效的情报支撑,对国际上新出现的焊料产品“无铅化”趋势也未能做出正确的市场认知与判断,并且以此做出科学决策,使得YtG的新产品开发速度缓慢且缺乏特色,始终未能跟上国际无铅焊料产品、焊接工艺和封装设备三位一体的发展态势,一再错过发展机遇,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差距越拉越大,最终导致无铅焊料产品创新未能有效形成核心竞争力。

?尽管YtG作为行业信息化建设重点企业,已建立了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但基本内容仍是对内部信息进行结构化搜集、处理、储存和利用,系统建设与运行存在“见物不见人”的弊端,在信息利用方面具有明显“内敛性”而缺乏“外向性”的特点,在竞争条件下不能根据信息资源的不对称性和博弈性来很好解决竞争信息知识的集成、甄别和分析等问题,从客观上导致了决策者不可能对竞争环境变化监视等竞争情报工作有清醒认识和深刻理解,难于有效利用外部信息知识。因而在组织开展技术创新时,决策者常常表现出对竞争环境和竞争对手的影响视而不见,习惯于将新产品开发看作是产业链延伸的一个环节,研究工作安排一厢情愿,新产品开发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这也是造成目前国内企业技术创新失败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大多数国有企业的科技情报服务模式长期处于计划经济时代文献资料室的延续状态,对情报工作的理解和管理仍然停留在“查资料”的原始初级阶段,无论是运行机制还是反应能力都不能适应当前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的要求,例如YtG的基层情报人员知识陈旧,业务素质普遍偏低,无法正确领悟竞争情报的特点和真谛,甚至于误将本行业动态技术信息定期收集、报道或者研发项目的“科技查新”等传统科技信息服务,都当作开展Cti活动的主要内容,导致“情报服务”远离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决策要求,与技术创新过程和战略绩效缺乏必然联系,服务功能与面临的信息需求之间存在巨大反差,使得所谓的“竞争情报”活动及其系统建设最终变成赶时髦的“摆设”,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8]。实践证明,传统科技情报服务模式及其思维惯性已成为影响我国企业开展Cti活动的主要体制障碍。

参考文献:

[1]彭靖里,李建平,张伟.国内外技术竞争情报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及其趋势[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31(2):312-316.

[2]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十一五以来中国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状况统计调查分析[R].北京,2010:124-126.

[3]云南省锡业集团发展简介[eB/oL].[2011-10-25]http://.cn.

[4]侯正军,陈玉华.无铅焊料的发展[J].电子与封装,2005,5(5):8-11.

[5]谢仁兴,彭靖里,王丽萍.国内外锡深加工产品技术动向及发展趋势情报分析报告[R].昆明:云南省科技情报研究所,1992,38-42.

[6]陈巨.云锡公司无铅焊料新产品开发项目科技查新报告[R].昆明:云南省科技情报研究所,2001:3-4.

[7]彭靖里,张勇,陈晓华.云南锡业集团公司无铅焊料系列产品市场环境监测与预警的竞争情报分析报告[R].昆明:云南省科技情报研究所,2007:65-73.

[8]张勇.对竞争环境下云锡公司科技信息服务模式的反思[J].红河科技,2010(4):82-85.

[作者简介]彭靖里,男,1959年生,研究员,硕士生导师,100余篇。

企业创新案例篇4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向前以及社会的不断进步,企业的管理创新已经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不断完善,其中必定包含了企业的支持。而企业想要获得长久发展就需要从理论与实践等多个方面加强自身的管理创新。

 

一、从案例分析的角度分析我国企业管理创新

 

目前针对企业管理创新驱动力的研究都是以采用案例研究为主,问卷统计为辅。采用案例研究,能够满足管理创新理论探究的基本要求[1]。案例研究就是通过对现象进行考察的一种经验型研究方法,通过详细的案例基础分析其是什么以及为什么,从而得到一般规律以及其特殊性。将案例研究应用与企业管理创新研究,能够将企业驱动力的特性提炼出来[2]。作为一个复杂的研究问题,案例研究是从企业实践、企业管理或者与企业员工直接接触将抽象问题变得具体。

 

在研究的过程中采用单案例或者多案例的方式,其中将两种案例模式对比,单案例能够更好的反映出某一个管理创新时间的具体情境与过程。多案例则能够使得最终得到得到的结论可靠性更高,也更加准确[3]。企业管理创新不仅仅是采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对企业实现管理,更重要的是采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方式保证企业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发展驱动力。本文研究选择几家成立时间较早、管理创新具有典型性的企业案例。案例一,谭木匠,服务理念——顾客是亲人,质量方针——我善治木。从最初的商场到直营到特许加盟经历了三个渠道变革。案例二,太钢,经历过改革开放实现国有化,采用战略性发展策略。案例三,特变电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进行的兼并合组并实施。案例四,HC公司,进行了二次变革。分析其中的主要驱动力因素,见表1.

 

从这个表格可以发现,中国企业企业管理创新的特性驱动因素包含以下几点:第一,资源约束。资源上的约束会严重影响到企业的管理创新,特别是在制造型企业中,这个特性更加明显。原材料的紧缺以及原材料价格的上涨都会导致企业利润的下滑,因此企业需要通过调整自身的一些因素实现战略上的重组。第二,战略因素,战略因素对农业型企业和服务型企业都不是特性驱动因素,企业想要在如今发展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市场份额,就需要升级到战略性的高度,明确自身的战略思路以及战略方式,制定有针对性、实效的战略。第三,管理,我国企业管理创新主要的驱动力因素就是企业管理问题,不同的企业采用的管理模式不同,最终产生的管理效果也就不同。但是不管是哪一种管理模式,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只有将传统的管理模式改革才能够有效校正企业在未来发展道路上的正确性与否。从目前我国的企业管理现状可以发现,普遍都存在粗放式管理的问题。

 

二、从问卷统计分析法的角度分析我国企业管理创新

 

采用问卷统计方法能够更好的发掘复杂现象中关键变量之间的关系,主要用于管理创新中影响因素、作用等方面。目前我国企业在管理创新研究中采用问卷统计的普遍度不高,本次研究仅作为辅助作用。在将问卷统计法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当变量的数量较多或者其中关系比较复杂时可以采用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的方式。当案例研究得到的理论模型以及关系需要得到进一步的确认时,在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结构方差模型验证完成后对决策模型进行了构建与完善。

 

三、对比中国与西方企业的驱动力因素

 

从市场需求的角度,中国企业更加表现出一种顾客就是需求,正是这种需求使得市场需求不仅对企业的管理创新具有促进作用,同时还能够促进消费。而西方企业的市场需求就是企业创新的特性驱动因素。从行业发展特征的角度,中国企业是以模仿式管理为基础,更加有利于企业在提升产品服务方面的创新质量。而西方企业是将行业发展特征作为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参考,是保证其获得利润的先驱。从市场竞争的角度,中国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利润就需要进行改革创新。

 

四、结语

 

企业想要得到长久发展,应该从理论上、根本上以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组织问题等为出发点,有效提高整个企业的管理效率、组织运行效率,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我国的企业与西方发达企业有着对等的竞争实力。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已经逐渐显露出弊端,越来越不符合这个时代的发展要求。因此进行企业管理创新的理论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企业创新案例篇5

.lzk808{display:none;}论企业管理创新的基本要素与理论模型研究

一、创新组织要有敏锐性

一个企业创新的成功归根结底离不开组织者的领导与指挥,这个组织可以是各级领导,也可以是各级管理人员。创新组织者的“创新敏锐性”应具体体现:要有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必须掌握管理新理论、新方法。要站在企业发展的前沿,紧跟管理新理论、新方法、新潮流,对有价值的、可操作的企业外部管理理论、方法,要积极引进、吸收并消化,为我所用,从而为企业管理创新提供理论支撑。善于发现管理问题。我们要善于捕捉和发现企业内部管理创新的难点和问题。通过不断深人调研、跟踪和分析,摸清企业管理现状,发现和明确制约管理发展的瓶颈在哪些方面,管理的薄弱环节在哪些领域,为创新工作构建突破的平台。能够准确把握创新工作的发展方向。通过掌握的管理新理论、新方法,并有效地引进、嫁接,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创新实践活动,从而解决管理难题,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二、企业管理创新的方法

1、训练系统的思维方式

(1)训练系统的思维方式。系统思维方式可以尽量避免和克服这些不足,它有助于我们看清事物的整体和发现结症所在,并有利于我们超脱狭隘的和短期的利益,还有利于我们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矛盾所在。所以,要进行管理创新,首先要加强系统思维方法的训练,学会用系统思维的方法来思考和处理问题,以看清事物表象背后的真正原因和矛盾,产生突破性的解决方案,而不仅仅是按经验办事。系统思维已成为管理创新最基础和最重要的思维方式。思想汇报/sixianghuibao/

(2)学会逆向思维。所谓逆向思维是指在思考问题时,思维逻辑与一般人的相反,善于从新的视角看问题的这样一种思维方式。具有逆向思维方式的人,往往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喜欢思考问题的特点,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对遇到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深入思考,把问题想得更透。

2、更有效地利用管理方面的知识。知识依其存在方式和内容的不同,通常可以分为:描述性知识(know-what)、分析性知识(know-why)、运用性知识(know-how)。在知识经济中,智能通过对信息和理论的综合和运用,创造出新的事物,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因此,智能在知识经济中是起主导作用的本文由毕业论文网收集整理知识。由于管理科学的客观存在性和实践应用性,人们已经形成了有关管理科学的共识,即管理是运用性知识。barnard早在五十多年前就提出了将管理这种运用性知识称之为“艺术”的论断,他认为“艺术”属于一种“行为知识”,强调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学到“艺术”。barnard的论断至今仍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毕业论文网

三、企业管理创新跨案例分析与理论模型研究

1、案例研究数据的结构化。本文通过“中国最受尊敬企业”的案例研究,探讨和分析企业管理创新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所以选择“中国最受尊敬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因为对中国企业管理创新过程进行剖析需要这样一种研究背景:允许在各关键管理问题上对企业管理创新的关键影响因素及交互作用进行分析。“中国最受尊敬企业”则具有满足该要求的几个特征。首先,“中国最受尊敬企业”是由北京大学企业管理案例研究中心和+经济观察报,联合主办的评选活动,从2001年第一届至今已经进入了第6年事实数据说明它是中国目前各类评选中最严谨和最认真的,是颇具权威性的评选活动。第二,也是最重要的,每一届。中国最受尊敬企业,都由几个核心企业所主导并扮演了关键角色,由于它们极力宣传自己的企业管理活动,在其官方网站上均有管理经营比较详细的资料,包括大事记、新闻、重要活动、重要会议等,这些公开文件和宣传材料为我们理解企业在管理创新不同阶段的发展战略和竞争重点提供了机会。第三,由于这些企业是目前国内较为成功的著名企业,因而享有广泛的媒体报道,产生了大量较为详细的二手资料,从资料的易获得性来讲,可以作为案例分析的对象。第四,国内外学者对这些企业的管理问题广泛关注,有一定的研究基础,为本文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本文研究了海尔集团、联想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招商银行、中国惠普有限公司、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凤凰卫视控股有限公司、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诺基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春兰集团这12个案例。为了更加便于跨案例研究的开展,除了以文档形式来表示个案研究报告外,本文还制作了个案研究汇总表,表格结构如表1所示,表1同时标明了每个案例相关研究方面证据的充分程度。在正式数据库中,所有证据都被排列在表格的相应位置,包括资料的来源及其内容,以便于下一步跨案例研究的开展。论文

2、跨案例研究的分析思路。跨案例分析的目的在于总结出企业管理创新的特征并构建理论上的模型,研究将首先依据管理创新概念的分析框架,运用管理特质分析方法中的一种。依据案例分析框架,从“管理创新的基础”,“管理手段创新”,“管理任务创新”和“管理目的创新”四个关键维度出发和运用。结合理论研究与跨案例分析,以及上述归纳出的企业管理创新的基本要素,本文提出企业管理创新理论模型,见图2。

四、企业管理创新的理论分析

1、企业管理创新的内涵。企业管理创新是顺应现代企业的根本要求,为企业注入新思想、新理念,发展管理企业,采用新的管理模式应对市场需求,它是企业发展的基本需求。对于中小企业在谋求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应该积极创造全新的管理模式、相应的管理方法,为企业的管理制定更新计划。为了顺应时势的发展,中小企业应该积极把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方法引入本企业管理体制中。在企业管理原有的基础上查漏补缺,甚至进行重新排序组合以便有效实施可行性变化,从而创新出一种管理模式,增强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实力,最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中小企业应该利用自身有限的资源,加强对企业资源的利用率,整合运用科学技术,把企业置身于创新的实践中。论文

2、企业管理创新的特点。在企业管理创新中,我们应该着眼于经济全球化,力争为企业提升自己的竞争实力。因此,企业的管理制度应该要具备规范性和灵活性。首先,在发展企业的过程中,企业应该要有先决发展战略,要设置规范化的企业规章制度,明确分配企业员工的工作任务。当然企业的管理创新中,也要注重企业整体发展战略进行的更进,对企业内部员工工作的分工进行重新调整。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企业要在复杂多变的内部及外部条件下,适当做出管理上的变化,避免企业的资源浪费,体现企业管理的灵活性。

企业创新案例篇6

Rothaermel和Deeds(2004)认为,利用性组织学习的本质是提高、拓展企业的现有能力和技术,由此打开未来产品创新的通道,因此,它会影响企业产品创新和企业成长[18]。Gupta等(2006)认为,利用性组织学习精炼了现有的技术和市场知识,使得新产品开发更加有效,成本更低,推向市场的速度更快[19],同时,产品带给客户的价值也增加了,在短期内更易产生可靠和可预期的绩效回报[20]。Raisch等(2009)认为,探索性组织学习通过搜寻超越组织现有经验的信息,为组织提供了进行试验和创新的机会[21]。同样,Katila和ahuja(2002)认为,基于现有知识而产生新思想的数量是有限的[22],企业必须通过探索性组织学习来提升向知识库中增加新元素的能力,才能促进新知识的产生[23],进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综上可以推论:命题3:海归企业的组织学习正向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基于以上命题,本文构建了海归企业基于二元网络的组织学习与技术创新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2研究设计

2.1案例选择

本文中国海归企业的案例选择标准为:(1)成立时间在3年以上;(2)所处行业为高新技术行业,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及应用、高端制造、航空与航天、现代农业、新能源及高能存储、环境保护、海洋工程、核应用[24];(3)具备国内和国外企业社会网络;(4)企业法人为海归或高管团队中有海归人才。另外,可以参考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海归人才创业支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中海归企业界定条件之一:企业法定代表人为海归人才,或海归人才自有资金(含技术入股)及海内外跟进的风险投资占企业总投资的30%以上。eisenhardt(1989)认为,案例研究作为一种初步归纳理论的有效工具,样本的选择不需要遵循抽样法则,只要案例本身具备足够的特殊性和典型性就可保证良好的效度,能够较全面地反映所要研究的问题[25]。因此,对所选案例的要求是:首先,被选定的样本应该与研究主题高度相关,能很好地说明要研究的问题;其次,样本个数并不重要,关键是要注重样本的深度和典型性,Sanders(1982)建议进行多案例研究的最佳案例数目为3~6个[26]。因此,本研究结合案例选择标准,挑选出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并能综合代表各个方面的4个案例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全面深入地说明所要研究的问题。

2.2数据收集分析

Yin(2008)认为,案例研究的主要资料来源包括6种:文献资料、档案记录、访谈、直接观察、参与性观察和实物证据,并建议为了避免研究的片面性,鼓励采用多样化的研究信息和资料来源,以进行相互补充和交叉验证[27]。本文案例研究资料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源于公司的网站资料,本文所选案例都具有丰富的网站资料,包括公司简介、高管团队简介、发展大事记、产品技术信息等;第二种资料来源主要包括学术研究资料、访谈录、纪实报告、新闻媒体报导以及政府和海归创业相关网站的材料。通过运用各种来源不同的资料相互印证,从而对案例企业有正确和完整的了解,增加资料的可靠性。很多海归企业作为创新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受到政府和媒体的广泛支持和关注,因而近来出现较多的相关报道、访谈录等,为本研究提供了便利,并极大地增加了资料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3跨案例分析

为了保密的需要和研究方便,本文隐去了案例企业的真实名称,以a公司、B公司、C公司、D公司来分别代替。

3.1案例企业背景

4个案例海归企业的简要概况如表1所示。4个案例海归企业高管团队简介如表2所示。

3.2案例分析

3.2.1二元网络的形成与拓展a公司2007年在美国硅谷成立,并与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合作。2008年获得美国能源部的资助。2009年开始跨国运营,在中美两国同时开展业务,于2009年8月与国内上市公司合资成立杭州公司,进行新一代薄膜太阳能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10年,在北京、华盛顿、常州设立分支机构,并与北京大学开始合作。2011年多个项目在中国开工,并获得中国科技部863重大项目支持。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a公司首先在2007—2008年成功构建了国外社会网络,并获得了当地政府的支持和认可,并在后续两年中开始打造国内社会网络,与国内的企业和机构进行合作。2011年a公司在国内获得多个项目资助,并获得了国家项目资金的支持。B公司于2007年在北京成立,2008年依靠自有技术研发的第一批重组蛋白产品问世,被认定为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2010年入围“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工程(G20工程)”企业。2011年客户遍及全球40多个国家,1000多家实验室,受到世界顶级药企的青睐。2012年与美国一生物技术公司签署全球销售渠道及产品研发战略合作协议。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B公司首先通过获得政府的认可来构建国内社会网络,然后开始建立和培养国外社会网络,并在2011年获得了较大突破,2012年又与国外公司构建了战略合作关系。C公司2009年从美国引入海归专家,开展新型全固态激光器的研发工作,2010年参展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同年获得中国工程院官方认可。2011年参展旧金山美国西部光电展和上海慕尼黑激光展,并与德国合作伙伴公司签订协议。2012年获得省科技厅的官方认可,并参展慕尼黑上海光博会。公司首席科学家在第七届国际应用激光技术中国研讨会上演讲。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C公司在建立稳固的国内社会网络基础上,通过引入海归专家,不仅获得当地政府支持,而且开始搭建国外社会网络。D公司于2009年创立,并获得天使投资。2010年在国内迅速获得一批稳定的客户群,并在北京、上海开设了分公司,在深圳拥有了生产基地,同年参加了光博会,获得官方认可;2011年发起组织了中国首个人机互动产业联盟。2012年通过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D公司在短时间内构建了较强的国内社会网络,获得当地政府支持,并开始搭建国外社会网络。通过比较4个案例海归企业的国内外社会网络,可以对案例进行分类研究,采用2个关键变量:国外社会网络和国内社会网络来做维度,通过分析国内外社会网络构建的强弱,将案例公司大致分到4个象限,如图2所示。图3是对海归企业不同二元网络的特征组合所进行的描述,是对Chen(2008)的研究改编[28]。这种特征描述可以作为对4个海归企业二元网络分类的参考标准。

3.2.2二元网络、组织学习和技术创新简言之,二元网络是获取信息和资源的工具,组织学习是内化信息和资源的过程,技术创新是信息和资源的转化能力和成果。就a公司而言,高管团队的成员都曾在美国硅谷创业,而且时间较长,经历丰富,积累了广博的人脉资源,形成了完备的国外社会网络。因此,当2009年a公司在中国成立杭州公司并将公司的研发中心逐步转移到中国后,中国和美国两地的分公司仍然保持了很好的沟通和交流,公司间的资源也能流动和互为补充。从国外社会网络获得的信息,极大地促进了a公司杭州公司的组织学习,从而促进了技术创新绩效的提升。具体而言,美国能源行业发展的最新前沿信息、高科技信息和最新科技成果,通过国外社会网络快速扩散到中国的研发中心,企业通过消化吸收,加速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研发,从而逐步掌握核心的技术,增加在世界新能源产业中的话语权。同时,中国拥有廉价的人力资本,通过进行大规模生产制造,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因此产品有着极高的性价比优势,不仅能满足国内市场,还可以促进出口,在国际上有着很强的竞争力,从而促进了组织的技术创新绩效。如同跨国企业和海外创业企业一样,海归企业也面临本土化问题。虽然海归人员都是本国人,但是因为受到二元文化的影响,再回国创建和经营企业,同样会面临水土不服的问题,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因此,及时建立国内社会网络非常重要。a公司通过与国内上市公司合资,迅速获得了国内社会网络,极大提升了发展速度。

4结论与未来展望

企业创新案例篇7

1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价值分析

1.1帮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和管理实践融合的技巧

创新能力培养过程的关键是把教育的重心从让学生学习和记忆知识转到培养他们的求知欲、独立性和创造才能上来。采用案例教学,将基础理论知识,热点经济问题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同学们既可以检查自己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进一步体会到所学基础知识的实践意义。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无疑是最具有实用性的典范,它帮助学生在了解实践的基础上重新认识理论,深化理论,使学生对原有理论的理解提到新的高度。这样,学生从“听讲者”转变为“参与者”,从“理论的接受者”转变为“实践的创造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批判精神

“案例教学法”的前身即“苏格拉底式教学法”(Scaimtod)是英美法系国家如美国和加拿大等国法学院最主要的教学方法。苏格拉底教学法推崇独立思考和怀疑批判的精神,使学生能够对各种法律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不是去寻找正确答案的一种教学方法。事实上,根本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答案,存在的只是可能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对还是错,依据的只是个人对企业经营状况的理解和判断。由于案例教学法重视的是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因而可以不断培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因其倡导多向性、发散性的思维方式,不求惟一答案,不求聚合效应,从而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想像力。案例教学法可帮助摆脱只知道接受各种事实、概念和技术的习惯,培养学生养成诊断问题、分析和评估选择方案、最后制定出可行的行动计划的习惯。

1.3促使学生提前进入管理“角色”

管理既具科学性,又具艺术性,管理的艺术性在于管理的实践性。要学会管理,就必须强化管理实践,锻炼管理决策能力。而且一是管理理论也不足以使一个人成为企业家,因为企业家不是学习出来的,而是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锻炼出来的。二是在市场经济中要进行竞争,成为一个企业家,如果懂得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就能够有较大的优势。三是如果既懂管理理论,又懂市场竞争的实践,那么在市场竞争中,更可能取胜。

但由于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在校学生去企业实践的机会是有限的,不可能接触很多实际的管理情景,更不可能在多种管理场合去磨练实践本领。管理实践的无限性与学生接触实践的有限性,是一个很难调和的矛盾,而运用案例教学就可以弥补这种不足。

在案例教学中,针对案例,让学生找出问题、诊断问题、提出方案,并在评价方案优劣的基础上作出决策,模拟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全过程。这样,给学生增加了大量的锻炼机会,促使学生提前进入管理“角色”增强了学生的管理意识,培养了学生的管理能力。

1.4有利于推动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充当了“编导”的角色,实施效果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努力程度。教师必须勤于思考、善于动脑,使教学体系、课程内容不断完善创新,平时必须认真搜集和积累案例素材,编写案例材料。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循循善诱、灵活组织,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注重课程的配套性建设,研宄各个教学环节的有机衔接。可见,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制约财务管理案例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分析

2.1财务管理案例库资源供应不足,质量欠缺

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受案例编写质量的影响。目前国内虽有一些现存的案例资料(如一些案例教程)在数量上己比较丰富,质量却良莠不齐。有些案例直接采用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媒体关于热点财务问题说明的内容,缺乏对所涉企业的专业性审视和洞察,因而直观感性的东西多,深层次的分析欠缺。还有些案例是直接从国外“拿来”的,在学生对国外经济法律制度、企业状况和文化背景不甚了解的情况下,其适用性必然受到限制。

2.2教师缺乏组织案例教学的能力和积极性

多数教师习惯于传统教育的模式,满足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不想承担案例教学的成本和风险。因为案例教学对教师知识结构、专业水平、教学方法所提出的要求更高,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更担忧吃力不讨好,如能否找到典型有价值的案例,能否准确把握案例教学的过程和效果,学生能否有效的参与、积极的配合等。这一切的不确定性导致教师对案例教学缺乏热情和动力,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更缺乏危机感和紧迫感。

2.3案例教学和实践过程严重脱节

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务,重宏观轻微观,重传授轻参与的观念和作法根深蒂固。即便有的教师开设了案例教学课,也往往局限于课堂教学环节,案例教学为教而设计,在社会调查、课程实习、毕业论文和专业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很少能体现出案例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作用。案例教学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学生的实践能力没有提高的空间,故而学生缺乏参与的积极性。就其原因一是教师的观念、水平和见识达不到完成高层次案例教学的要求,二是学校及系部激励措施不力,普通教师接触社会实践的机会少之又少。

3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建议

3.1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内容规划及案例选择

企业财务管理是研宄企业资金活动,协调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工作,其核心是沿资金运动的轨迹展开的。包括筹资、投资、收益分配管理三大基本内容;预测、决策、预算、分析和控制五种技术方法;以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统一目理财环境;树立资金时间价值、资金风险价值、资金成本和现金流四项基本观念这五大有机组成部分构成企业财务管理的主体框架,在理财实践中体现出其内在和必然的联系,即环境为起点,观念是基础,目标为导向,带动内容与方法这财务管理两大循环的车轮,在理论通往实践的大道上向前发展。

企业财务管理案例选择应围绕三大内容、技术方法、基本观念、理财环境、理财目标以及当前热点问题去选择比较成熟的,分析较深入的案例。案例的来源既可借用现存案例,也可自己编制案例;案例的类别既有国内案例又有国外案例;既有真实案例又有虚拟案例,既有成功案例又有失败案例,充分体现财务管理理论性、实用性和适时性的特征。

所以当务之急是建设适合的财务管理案例库。当然这一工作应当由高校教师、企业界共同参与进行。

3.2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3.2.1鼓励教师进行案例教学的积极性,是成功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

教师在案例教学的组织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应加大案例教学的奖励力度,对成功实施案例教学的教师,哪怕是只有一次经典的案例课,一旦通过专家的认可,即可加大奖励的力度,包括物质和精神的奖励,以奖励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付出,让他体会到付出的价值和意义。教师有了积极性和热情,案例教学的实施才有了可能。

3.2.2营造创新思维产生的宽松氛围,是成功实施案例教学的必要条件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写道: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所以教师要营造能刺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空间和氛围,教师轻松地教,学生要愉快地学,才能实现师生“双赢”的目的。

首先,教师应该真正把学生当作案例教学的主体,明确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能力。其次,教师应非常熟悉案例,对案例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且提前给出学生案例,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去搜集资料、去思考和讨论。学生准备不充分,势必会紧张,在紧张的环境中学生是难有创造灵感的。再次,要注意有效地组织和控制课堂,这种控制是以学生、教师的彼此尊重、理解和宽容,形成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力的良好气氛为条件的。第四,教师应注意恰当地引入理论,适时提示学生思考的线索。由于案例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而学生经验不足,对战略性此,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控制者,应该注意向学生介绍基本的定理和方法,适时地提示思考的线索。最后,教师应在组织案例分析过程中,实施“激励机制”肯定、赞许、表杨,鼓励学生分组参与案例讨论,不仅可以突破个体思维的局限,借助集体思想迸发出思想火花,而且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3.2.3将案例教学与企业实践结合,是成功实施案例教学的辅助条件

财务管理案例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案例教学的实施不能仅局限于课堂环节。如果能结合课程实习、社会调查、知识考核和毕业论文等教学环节进行一定程度的案例教学,让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案例、论证方案;或我们可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形式,或许可以更有效地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请进来”就是将案例所涉及的真实企业的经营者请到大学讲台上共同探讨案例;“走出去”就是组织师生到案例所涉及的真实企业实地考察经营管理运作过程,增强感性认识。这对于服务社会、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学生能力和素质都是极为有益的。

当然我们并不敢要求案例教学与企业实践完全结合,这也是不现实的,比如虚拟案例的教学。

3.3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新案例教学方法

企业创新案例篇8

(一)案例选择的不符性

高职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对象为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居多,而现有财务管理案例教学采用的案例内容单调,仅为练习公式和得出决策结果而设计,通过套用公式进行计算、分析得出案例中需要的数据,利用决策判断标准得出方案可行性的结论;案例背景设置过于简单,涉及假设过多,与实际脱离甚远,缺乏多种能力的综合运用和练习,缺乏与相关学科的融会。还有些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会直接采用一些大型集团公司、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案例,但这些案例知识点断章取义,缺乏全面性,学生只会机械套用理论,不会系统性地融通知识点,建议突出高职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实用性。

(二)案例选择的滞后性

当前高校财务管理案例在逐步完善中,像哈佛大学的现有案例、国内本科学校清华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等都花时间、精力和财力去精心编制高校财务管理案例,但这些案例未结合现在经济生活中的新情况,由于编制时间久远,出现案例和实际情况拖节、滞后的情况,不能满足现有财务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需求,更不能满足高职学生的财务管理案例学习需求。

(三)案例教学组织不到位

案例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是否事先充足准备案例和相关数据,事中是否及时引导和适时点评,事后是否合理考核学生分析结果和完善案例,这些对教师案例教学的组织能力提出了挑战。也有些教师认为,学生在案例教学中能理论联系实践就达到了教学目标,教学组织工作流于形式地提出问题和布置教学任务,讨论分析案例中依旧以“填鸭式”教学,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缺乏主动性,不会大胆地提出自己的分析结果,导致案例教学法组织失利。

二、高职学生创业计划的撰写瓶颈

高职学生在撰写创业计划中,首先要求进行市场调查和分析,对创业项目具有一定的规划和设计。但在财务预测和财务分析部分,频遇波折,撰写难度较大,对资金使用规划、预算、考核与评价都比较不易把握,比如①确定产品成本价、销售价;②筹资规模和途径;③现金流预算表;④收入与成本费用预算表;⑤销售收入预测;⑥流动资金预算等项目。学生虽已经学过财务知识,但在企业总体进度安排上略显薄弱,在创业初期,考虑到学生经验不足、危机意识淡薄,会遇到融资危机和财务决策危机等;创业发展期,学生会遇到企业发展过缓的危机,比如收支平衡点,融资可行性方案,财务风险、经营风险、资金撤出风险分析,公司资金管理,收益与风险管理等,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却缺乏动手操作性,给完善创业计划带来了瓶颈制约影响。如果能合理编制财务管理案例,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创业计划中的财务预测和财务分析,等到创业成功时,成功的财务案例可成为稳定发展中小企业的法宝。

三、基于创业计划的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Swot分析

(一)优势

基于创业计划的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不仅能理论联系实践,案例内容注重多方面知识点的贯通,融会财务管理中的基本货币时间价值、筹资和投资管理、收益和风险权衡、财务指标的计算、分析和运用等内容,更通过多学科的综合运用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等系统性能力。

(二)劣势

基于创业计划的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收集基于创业计划书的财务管理案例的难度增强。因为从创业计划初始到这个项目成功实践需要一定时间,教师以创业项目为引导撰写案例的过程比较漫长,如果教师能见证整个创业项目实践过程,该案例的真实性和可操作性就大大提高。但如果纯粹为完成创业项目撰写创业计划书,往往会缺乏真正的实践性,那编写基于创业计划的财务管理案例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

(三)机会

高职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分析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财务管理的知识点,更快效地提升能力;要求基于创业计划的财务管理案例教学能符合中小企业实际工作思路,起到服务中小企业的效用;也可通过横向课题、校企合作的形式来推广财务管理案例的实践性,起到服务社会经济的桥梁作用。

(四)威胁

企业理财环境中不同宏观经济背景下的财务管理案例剖析结果是有所区别的,所以基于创业计划的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应具备与时俱进、灵活性和实用性的特征,要求结合经济背景下的社会热点和学生感兴趣的项目开展教学工作。例如,国家经济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下企业存货经济批量的不同解决方案;在国家宏观政策中利率调整背景下,同一投资项目的收益与风险的抉择。

四、基于创业计划的高职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创新实践

(一)案例教学的事前准备

1.教师准备

(1)案例内容的选择。首选为高职学生创业项目。教师应结合大学生实际创业中财务预测项目、财务分析项目和热点问题撰写教学案例,最好能以现时经济形势下的社会热点和高职教学的需要来拟定,以便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并且适用的案例,当然,也可引入创业计划大赛进行更有效的案例教学。其次为各种财务管理案例大赛。当前世界和国内都举行了各种形式的财务管理案例大赛,参赛案例都是各企业财务管理实践案例教学中的经典案例。2012年9月,中国推出了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十佳案例评选。结合我们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选用这些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案例比较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2)案例教学安排与组织的事先准备。教师要事先做好相关数据收集、分析工作;给案例设置建设性的问题以供学生讨论;给同一案例的分析提供多种可能性的决策结果,例如同一项目在不同区域进行投资,其收益分析的不同结果;案例教学中,针对学生知识涉及面不全,教师可列出相关参考文献、网址以便学生查阅。2.学生准备学生能自行组团,进行任务角色分配;事先准备好教师预告案例分析主题相关的信息。例如,进行投资收益分析前,先对创业项目做好充足的市场调研和项目可行性分析。学生作为未来的企业管理者,除了具备精湛的财务专业知识,还要求通晓管理大方向下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建议学生事先了解管理学、市场营销、统计学、会计学、金融学、投资学等相关课程内容,建议学生事先收集相关课程的关键内容,为顺利有效地进行案例教学工作提供了知识保障。

(二)案例教学的事中进行

1.将案例中涉及的原始数据通过计算机数学建模分析(eXCeL)、统计软件分析和团队研讨得出论证数据,将其作为形成案例教学可行性报告的数据基础。

2.或以创业计划为基础的案例分析,组织各组学生通过教学软件实施全真投资项目管理模拟、筹资项目管理模拟、财务预算模拟和财务分析模拟等,比如,综合利用校内的eRp操作系统和企业沙盘模拟等,并以此作为模拟投资可行性报告的基础操作。

3.各组学生以数据为基础进行案例初步讨论,要求学生善于分析案例涉及企业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产生该问题的原因,以事先准备好的讨论提纲开始集思广益的研讨,注意把握讨论内容不偏离主题,防止出现盲目争论和思路混乱的局面。各组在产生讨论结果后,选派代表阐述自己的观点,相互辩论和说明理由。在各组学生积极讨论案例结果时,为方便各组学生能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畅所欲言,教师应对各组的观点保留评价,避免肯定性的结论左右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鼓励各组学生涌现新颖的观点。如果发现学生有错误的分析判断,也应引导性地启发学生纠正错误。

(三)案例教学的事后考核和完善

企业创新案例篇9

关键词: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郑州大学是河南省唯一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全国第一所省部共建高校。郑州大学管理工程系承担着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人才培养的任务,遵循国家人才培养要求,结合河南省情,充分发挥郑州大学的多学科优势,以“创建一流大学、培育创新型人才,立足河南,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科技支持”为目标追求、教育理念和服务定位,通过“基本知识+专业特色+创业精神”的教育方式,确立了以培养具有企业家潜质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创业型人才为目标的创新培养模式。

一、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人才培养目标

郑州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将以扎实的管理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理论知识为基础,紧密结合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充分利用郑州大学的综合资源和良好声誉,突出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在工业工程、工程管理、信息管理、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等方面的专业特色,实现在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质量上创新和突破,培育能够满足河南及周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具有“企业家潜质”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创业型复合人才。

二、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人才的定位

1、管理科学与工程科学的复合型创业人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对创业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口文/李冰多。而管理科学与工程就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融合了管理科学、经济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因此在人才培养工程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们的创业精神和企业家潜质,培育复合型的创业人才。

2、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复合创业人才。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而管理能力是一项应用性、实践性、技能性等特点很明显的复合能力,因此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验与生产相结合、设计与操作相结合。在注重学生全面系统学习理论知识和方法的同时,需要注重落实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应用基本知识和方法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3、专业性、创新性、创业性复合型人才。专业性是指管理科学与工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各课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基本实验和实践技能。创新性是指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要求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学习新知识、应用新知识的精神。创业性是指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要求具备创业意识、开拓能力,具有拼搏、冒险、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学生的情感、道德、艺术、体格、事业心、行动力、执行力等综合素质,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人际关系等,事实上都是创业素质的培养。

郑州大学作为省部共建的“211工程”高校,有责任加快培养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需要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的复合型创业人才。郑州大学“企业家潜质创业人才培养”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的建立,不仅能够培养大量具有企业家潜质的优秀创业人才,满足河南省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管理科学与工程的人才需求,而且其研究教学成果与教学实践还能够为其他学科和高校提供示范。

三、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教学基地化、教学实训企业化。创新教学模式,改革传统的以课堂讲授为主,实验、实践教学为辅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将大量的实验实习环节搬到实践基地,聘请实习基地的管理专家和技术人员作指导老师,一方面提高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让他们切身体验到一个管理者应具有的能力和素质,一个优秀员工应具备的能力与职业素养。通过潜移默化,完成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学生的企业管理者素质和创业精神培养。

2、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创业特色突出化、创业方向多元化。根据对河南及周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人才需求的分析,基于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交叉、渗透和融合的特点,对工业工程、工程管理、信息管理、物流管理、电子商务5个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增加创业教学模块融合于整个教学体系之中,重点培养学生从工业工程、煤矿物流、运输物流、信息管理、网上营销、项目管理等几个方向突破,培养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创业人才。

3、教学内容创新――教学过程实践化、实践教学岗位化。充分利用教学基地打造管理科学与工程“创业型”教师,进而改进教师“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将课堂教学与企业创业、经营管理等密切联系,教材内容与岗位(职位)管理实践相互融合。同时,鼓励和引导学生提前加入教师们的课题研究、项目实验等,带动和促进创新创业型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部分由学生、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完成的课题获得了省市创新大奖,受到了企业的好评。

4、教学方法创新――授课形式多样化、学生体验主导化。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鼓励专业教师采用“学生体验主导”方式,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通过软件模拟、企业场景模拟、企业运作模拟、企业角色模拟等形式,将创业教育与科学知识、管理能力相互渗透。尤其是案例教学形式多样,如教师案例讲授和分析讨论、实验室模拟案例训练、学生不同企业角色的扮演和体验、企业家真实案例剖析,通过大量案例教学,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业创新的激情得到了显著提高。

5、师资队伍建设――走出去、请进来、产学互动。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创业教育,不仅要充分发挥校内优势,更要充分利用校外资源,注重打造管理科学与工程“创业型”师资队伍。本着“走出去、请进来”原则,学院鼓励专业教师走出去,将科研应用于实践,或有计划地派出教师到企业兼职,然后再反过来充实和丰富教学。另外,一如既往地聘请校外的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等到学校开设创新创业讲座,与学生对话、沟通和交流,用他们创业成功的生动案例,启发和鼓舞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

6、教学管理创新――教学管理服务化、评估反馈循环化。将学生和教师的组织与管理与教学评估反馈紧密结合,转变教学的“管理”功能,增强教学管理的“服务”功能,形成“计划一执行一评估一反馈”的良性循环系统,在总结经验、剖析教训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效果。

实验区建设将形成郑州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特色和优势,建成河南省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创业人才”的培养基地,并在全国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为同类型高校尤其是中部高校

相关专业建设和改革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四、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根据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要求和管理科学与工程创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将通过构建创业型人才培养方案、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规范和制度建设、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设立创业创新学分、开展创业诚信教育,努力使本专业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理论和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最终实现在管理科学与工程创业人才培养质量上创新和突破。具体方案设计及可行性分析如下:

1、制订创业型人才培养方案。将采用渗透模式,根据创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通过调整完善,设置较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将创业有关的内容和知识渗透在相应的专业教学内容中,这样既不打乱原有的教学计划和秩序,又通过专业教育的渗透,丰富学生创业知识。将《创业学》列为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各专业的必修课,增设与创业学密切相关的核心课程,如创业与风险投资管理、公司注册与登记、工商行政法律法规等课程,给各专业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机会,系统学习创业理论、知识技能和方法。

2、加强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创业师资队伍是保证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创业人才培养的关键。创业教育对师资要求相对较高,要求既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拥有一定的创业经验。根据目前国内外创业教育的成功实践,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构成要素应当多元化,既包括学校“双师型”的教师,也包括校外的经济管理类专家、工程技术类专家、政府经济部门的专家、成功的企业家、孵化器的管理专家、创业投资家等。因此,一方面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密切联系,聘请一些在创业热潮中身经百战的成功人士、投资专家、管理专家作为学校的客座教授,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专题演讲和培训,介绍创业经验与教训,以现身说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提高创新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多种渠道对教师进行创业教育方面的培训,使他们接受创业观念,具备创业教育的知识,并且鼓励教师参与社会实践。目前,已经有多位老师创业成功或在大型企业兼职。

3、科研创新促进创业创新教学。实行科研实践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促进管理科学与工程创业创新教学与专业建设。在创业创新专业建设过程中,将在成立管理工程研究所、控制与决策研究所、管理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等的基础上,适时成立工业工程研究所、物流工程研究所、电子商务研究所、工程管理研究所,积极争取科研项目和横向项目,努力开展对外服务,为学生创业创新实践提供机会,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水平,并及时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转化为创业创新教学内容,达到科研、教学相长的目的。同时,院系将继续对教师高层次的创业创新科研成果进行奖励。

4、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管理理论教学是先导和基础,案例教学是深化、继承和发展;理论教学显得枯燥乏味,而案例教学则显得生动形象。积极探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有利于其创业思想和能力表达的教学方式,如探究式教学、开放式教学和个性化教学,企业家创业真实案例的剖析,学生们不同企业角色的扮演和体验,教师案例讲授和分析讨论,实验室模拟案例训练,成功与失败案例的对比等。通过案例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和成就感、创新运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学生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业创新的激情得到了显著提高。

5、加强管理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建设。由于管理科学与工程是一个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必须通过演示、操作、仿真、模拟等实训过程(如eRp沙盘推演、系统分析与仿真、模拟决策与经营等),学生们才能够领悟其中的要义和诀窍,才能够把握现代管理的要领,才能够更快地成长为合格的企业管理人才。目前,正积极筹资进行管理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的二期工程建设,加强和完善管理实训实验。同时,将不断改进与更新实验项目,开发创业创新实验项目,推动管理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由验证性实验向学生自主设计的综合性、创业创新性实验转变,提高学生们的运作实务、操作技能和创业创新能力。

6、加强创业实习基地建设。建立一批校外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创业活动提供实际的训练和演习场所。在已经与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亚洲最大客车生产企业)、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中国最大皮卡车生产企业)、中国一拖集团公司(中国最大农业机械生产企业)、许继电气集团公司(中国最大继电产品生产企业)、郑州煤矿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郑卅『白鸽集团公司(中国三大磨料生产企业)、河南省豫鑫物流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物流实验基地,4a级物流企业)、河南长通物流有限公司(4a级物流企业)、双汇股份发展有限公司、平煤集团、永煤集团、瑞贝卡发制品集团、黄河模具股份有限公司、郑州金蝶软件有限公司、中华粮网、商都信息港、河南思达超市配送中心、河南建业集团、河南龙湖置业有限公司等单位签署实习基地协议的基础上,进一步密切同实习基地的关系,通过共同开发实验、共同指导实验、企校合作建设实验室等方式,提高同管理科学与工程实习基地的合作深度与合作水平,满足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创业创新的实习实训要求,并通过实习实践,激发同学们的创业创新意识和能力。

7、开展不同层次虚拟创业活动。结合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特点,定期组织专题创业设计方案大赛,如人因工程方案设计、校园超市配送方案设计、物流规划设计大赛、电子商务竞技大赛、广告策划大赛、公共策划大赛、社团立项大赛、企业管理软件大赛、旅游线路创新大赛、薪酬设计方案比赛、模拟期货贸易等活动。通过虚拟创业活动,使学生在大学校园这个“微缩”社会环境中得到创业锻炼。

8、建立创业孵化器(实验室)。争取政府、风险投资商和学校资金,建立管理科学与工程创业孵化器(实验室),对其实行“院领导一主管教师一创业小组负责人,,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院领导从总体上负责孵化器(实验室)的发展方向,提供创业基金和各种资源,为孵化器(实验室)的发展搭建沟通平台;主管教师负责指导创业小组,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适时解决学生在创业学习中的种种难题;创业小组负责人负责小组的学习和日常事务管理。同时,注意形成梯队,每年在新生中招收有热情和潜质高的学生进入创业小组,保证孵化器(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结合河南省大学科技园创办管理科学与工程创业园,以各种方式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创办、经营商业企业或科技公司,从事商务活动、技术发明、成果转让、技术服务等。

9、设立“创业创新学分”,鼓励创造发明。结合学校出台的《郑州大学创业创新学分制度实施办法》,学院正在制定本院的实施细则,授予创业创新学分的成果范围包括各类竞赛奖励、公开发表的作品、教学、科研成果、进行创新性实验、发明创造、人文实践成果等。鼓励学位论文、毕业论文采取提交企业案例调查报告或提交一份富有创意的“创业计划书”、“商业策划书’’等方式完成,由企业家、学科专家、教师参与考评。创业创新学分记入学生成绩档案,将被列入奖学金、三好学生评比和推荐免试研究生的有关条款。

主要参考文献:

[1]杨宏恩,本科院校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5.

企业创新案例篇10

煤炭企业市场化发展趋势势必要导致国内煤炭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近年来,国内煤炭市场中企业兼并、重组事件日益突出,促使煤炭市场竞争环境日新月异,造成传统经营模式弊端日益显现。所以,需要煤炭企业结合市场变化趋势制定新经营模式,积极引进先进煤炭开采技术,拓展业务范围,真正意义上实现业务多元化,为煤炭企业日后发展注入新活力。煤炭企业市场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完善市场经济制度的重要步骤。通过这一进程,有限的资源有可能向更具有技术优势、市场优势的煤炭企业转移,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资源的不经意浪费。

二、煤炭企业市场创新的选择

在生物学界中具有自然选择,而在经济学界中同样存在市场选择,其中市场选择为企业的发展与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积极影响,即主要体现为剔除那些易导致企业亏损的市场创新行为,保留那些易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的市场创新行为。同时,企业市场创新方向并非一成不变的,其往往随着经济市场的变化随之变化,之后企业只要沿着市场创新方向发展便能够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价值最大化,从而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实践表明,任何企业市场创新只有符合市场选择规律,才能够发挥价值最大化。以煤炭企业为例,通常情况下,煤炭企业市场创新的选择是建立在内外部双重选择背景之下予以进行:一方面,考虑煤炭企业市场创新是否能够更好的适应当前外部环境;另一方面,考虑通过市场创新能否让煤炭企业获取到递增收益。煤炭企业市场创新的选择实质上是企业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从多个市场创新变异方案中选择最佳市场创新方案,以辅助自身开展各项经营活动。仅选择出最佳市场创新方案是远远不够的,除此之外,还需要煤炭企业将市场创新方案下达至各个部门,如财务部门、人力资源部,协调好各部门之间合作关系,并要求各部门共同负责实施市场创新方案,如此以来能够不断提升企业市场创新能力,为企业持续发展与壮大提供了保障。另外,外部环境是煤炭企业市场创新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外界选择环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煤炭企业市场结构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自由化进程不断推进,再加上国内社会经济体制变革不断深入,以致国内相当一部分煤炭企业走向合并之路,促使国内煤炭行业呈现寡头垄断竞争市场结构,此形势下,煤炭企业的市场创新模式逐渐趋于首创性市场创新模式发展;(二)煤炭行业市场发展趋势受多方面原因的影响,我国煤炭行业先后出现三次“寒流”,以致国内煤炭市场经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此时那些市场创新能力相对较强的煤炭企业沉着应对挑战,紧抓机遇,积极开展市场创新变异活动,力求刺激煤炭行业经济复苏;之后当煤炭行业经济处于持续增长状态时,多数煤炭企业通常以改创型市场创新模式为主,然而该模式是否能够发挥积极效应最大化应取决于外部环境;当煤炭行业经济发展进入高峰期时,多数煤炭企业将以模仿型市场创新模式为主,并依托于该模式力求实现成本支出最小化、效益价值最大化。除此之外,主体在煤炭企业市场创新的选择方面也发挥了重要效应。

三、煤炭企业市场创新变异的保留

煤炭企业通过市场创新的选择能够获取到更高效、合理的市场创新惯例,之后便可将这些惯例保存、复制及模仿,并全面贯穿于煤炭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各环节,以确保煤炭企业各项市场创新活动顺利有序开展。(一)煤炭企业市场创新惯例的保存煤炭企业严格依照新的市场创新惯例开展市场创新活动,久而久之新的市场创新惯例将转化为煤炭企业新的记忆。所以煤炭企业市场创新惯例的保存实质上为对市场创新惯例变异的保留,其中这一活动受规制因素、陈述性知识等多方面的影响,即若上述多方面因素始终固定不变,如此以来便能够实现变异后新市场创新惯例的保留,并且新市场创新惯例又为下一次市场创新惯例变异提供依据,如此反复进行下去。每次市场创新惯例变异后,都要将新市场创新惯例应用于市场创新活动中。一方面,转变参与市场创新行为的相关人员市场创新理念,促使其能够更为深刻的认识市场创新行为,不仅要推进相关人员市场创新理念与行为的一致性、协调性,而且还要激发相关人员参与、开展市场创新活动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完善市场创新相关制度机制,为实现市场创新活动高效性、科学合理性,保证市场创新惯例可操作性奠定坚实的基础。(二)’度例的复制与模仿惯例的复制这一活动需建立在市场创新惯例变异基础之上进行,其中新市场创新惯例的复制作为一项空间层面的复制行为,实质上是煤炭企业内部学习知识、吸收知识、分享知识的过程。煤炭企业通过新市场创新惯例的复制既有助于实现市场创新行为制度化,又能够为煤炭企业带来更多经济价值;另外,市场创新惯例的模仿实质上是借鉴与运用市场创新惯例的过程,这一过程力在汲取市场创新惯例中先进经验,以推进煤炭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高效有序运行。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