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刻我明白了作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2:46:20

那一刻我明白了作文篇1

那天下午,我准备要骑自行车,爸爸拿了一份报纸在一个墙边的阴凉处看了起来。我自己在小区里练习自行车,我慢慢地练习,虽然我有事乱碰,但还是有耐心的去练习。因为,如果我都这们大了,还不会骑自行车的话就会被别人笑话的。所以,我才下定决心要练习骑自行车。

秋风抚过,带走了我的汗水,我感到很清凉。我为了掌握好方向而一次次练习,从中吸取需要改正的地方。

渐渐地,我已经学会了,于是,我准备飞奔般的骑三圈自行车。我准备好了,便开始骑,我在秋风的伴随下骑了两圈,秋风像母亲在我身边,为我擦去汗水。所以我身上也就不再热了。

当我飞一样的在那个墙转弯时,没能掌控好方向和速度,一瞬间便摔在了地上,我向爸爸投去求救的目光,但爸爸却说:“自己起来。”我听后心中既生气又有些不服气,想:自己起来就自己起来,有什么了不起,哼!我起来后拍了拍身上的灰,骑上自行车骑过去,在我不屑的砖头那一刻,我看见了父亲那欣慰的微笑,那一刻,我的心头涌出了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那一刻,我明白了。那一刻的微笑里有着自豪欣慰的感觉,秋风吹过,我忽然感受到了温暖,感受到了父爱......

那一刻我明白了作文篇2

去大石窝,是我积心已久的想法。这个想法的实施,绝非只因为我贪图大石窝石雕美的一己之私,也绝非美好心想的肆意怂恿。其中重要原因,是本人就职的报馆创刊55周年时,我们在八达岭长城脚下的青龙桥火车站,种植了一棵白玉兰。八达岭长城乃中国国魂之象征,青龙桥火车站,则是中国第一条自主建设的京张铁路的一个重要车站。这个火车站,曾来过中华民国的大总统以及国府要员,也留下冰心等著名作家的珍贵墨迹。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墓,就在车站右上方不远处的山坡上,他发明的之字形铁路,在那里仍被运用并且成为了中国铁路的珍贵文物。四年多以来,我们与央视主持人长啸等同行共同手植的那棵白玉兰,年年花吐芬芳,洁白绽放。每当我看到一朵朵圣洁的玉兰花随风而舞,尽显花中君子之风韵时,我便想,2013年7月1日,本报馆就要创刊60周年了,我们何不立一块石头于玉兰树下,以昭示我们做好新闻事业坚如磐石的决心呢?而且石与花年年同在,与长城岁岁共守,与詹天佑拳拳爱国之心共昭日月,如此,是多么好的一次纪念。因此,寻找一块石头安放在青龙桥火车站的玉兰树下,便成了我的心愿,也成了我们报馆60周年庆典的一项任务。

来到大石窝那天,我始终牢记着肩负的使命。但使命归使命,来到大石窝,任何人或多或少都会心猿意马,因为眼前的美,不得不让你冲动,或是沉醉。

大石窝生产汉白玉石雕作品的厂家很多,国道两边,比比皆是。这些厂家全部是开放式的大院。抬头望去,多姿多彩的石雕作品夺人眼目,尤其在阳光下更是熠熠生辉。就说汉白玉文化艺术宫对面的一家大院的汉白玉石雕吧,名人、诸神、祥兽等不同题材的作品千秋各异,作品虽然无规则排列院中,却是相映成趣,细细观赏,美不胜收。我徜徉其中,耳孔虽没有一丝一毫斧凿刀刻的声音,心里充斥的却是无尽的美。左顾右盼我的同事,他早已淹没在一尊尊、一座座汉白玉石雕作品之中。此时的我倏然心扉大开,并让那些作品昂然走入记忆,结结实实驻扎心中。

这种感受是真切的,倘若一个外乡人,也一定如此。我思忖其中的原因,一切皆因美,美得醉眼,美得动心,美得洗礼灵魂。

这里的石雕,有的是仿照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作品凿刻而成的,让人享受西方美学的同时,又感受着西方神的力量。有的是中国古代的美人像和儒、道、佛等圣贤人物像,让人陶醉在东方美学的同时,又能体会到东方神明的影响。那些岁月离我们较近的伟人,自然而然让我们肃然起敬。那些历史长河中的英雄,自然而然让我们高山仰止……这其中的美,有的来自于眸,有的发自于心。

一位看到我们拍摄的老乡告诉我说:“路南汉白玉文化艺术宫里的石雕作品更经典、更珍贵。去看看吧!”

抬眼望去,老乡说的汉白玉文化艺术宫在阳光下岿然屹立。走过去巡在四周,我发现这座宫殿的建筑材料全部是用汉白玉建造的,其外墙镂空的窗户尽显梅兰竹菊荷等精美图案。仰望穹顶上横跨一座拱形石桥。中间位置,一座石亭高高耸立空中。目光下移,浮雕门楣上方的“汉白玉文化艺术宫”7个镏金大字格外耀眼。平视宫前宽阔的广场上高大的汉白玉华表昂然而立。

面对高25米,左右长度约40米,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可谓当今世界绝无仅有,且完全选用汉白玉建造而成的这座伟大建筑,内心的美须臾间已化作震撼!遗憾的是,这座中西合璧、富丽堂皇的伟大建筑,我们却不能进。

那位老乡告慰我说:“去中华石雕艺术园吧,那里可以参观,还免费。”

近在咫尺的中华石雕艺术园,一个参观者都没有,只有四五名园林工人,正在修剪园中的花草。

中华石雕艺术园占地1万多平方米,这里汇集了大石窝石雕艺术的精品佳作。在园中,我看到了奋力挥锤的“石神”;看到了雄浑高大的石鼎;看到了玲珑剔透的巨大球状图腾;尤其矗立在门口的牌楼,重达400余吨,高8米,宽5米,长23米,是选用379立方米大青石和汉白玉建造而成。艺术园前脸六根汉白玉雕刻的盘龙玉柱,气派非凡,尽显皇家园林建筑的浓重特色。

爽赏在中华石雕艺术园,凝望气势恢宏的汉白玉文化艺术宫,我感慨汉白玉石雕艺术,就是大石窝的符号,更是中华民族皇家园林建筑艺术的一支根脉。

难道不是吗?

就说故宫、天坛、圆明园(遗址)、颐和园、天安门前金水桥等皇家建筑,均大量使用了汉白玉,虽然风雨经年,却是雕栏玉砌今犹在。再言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纪念堂、中华世纪坛等现代建筑,也是庄严之中绽“玉颜”。那人民英雄纪念碑,可谓人民心中高耸立。但有多少人知道,镶嵌在碑座四周的10块高2米、总长40.68米的浮雕,均是大石窝的汉白玉呢?

来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也许我们将来,不光怀揣着对“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胜利渡江”这些历史节点和贯穿于这些节点过程中,那些为中国人民不受外来屈辱和翻身解放流血牺牲的先烈们的深深缅怀,同时,也一定充满着对中国石雕文化的自豪与赞美。

自豪和赞美,不光来自大石窝汉白玉石雕文化熠熠生辉的历史和现在,也一定延伸到其走向世界、大放异彩的未来。

难道不是吗?

有文字显示,大石窝的汉白玉石雕作品,目前已经出口到很多国家。日本北海道的中国公园、加拿大的枫华园、新加坡的国家森林公园、埃及的中国公园、德国柏林的德月园、美国纽约的唐人街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汉白玉石雕,均来自大石窝。

行在大石窝,其实我还有很多的悬疑不明白。那天我问过一位雕刻师傅:“为什么过去很多皇家园林、私人花园以及现在很多人的深宅大院等场所,都喜欢装点汉白玉石雕呢?”那位师傅边笑边指着正在雕刻的一尊佛像说:“你看看这块石料,汗线密布,色泽洁白无瑕,质地坚实细腻,斧凿刀刻时,非常容易造型。再有就是,汉白玉不容易风化,能够长久保存。更重要的是汉白玉石雕作品,蕴涵镇宅、祥瑞、福禄,崇文、尚德等多种象征,人们能不喜欢吗?”

我终于明白了,汉白玉不光自然天成,是成就石雕艺术的材料,更重要的是,汉白玉石雕作品中隐含着人们异彩纷呈的梦想和寄托。于是我想,随着时间的推移,汉白玉的未来,不光能够满足人们的视觉享受和精神寄托,也一定会成为天下华人寄思念祖的象征与符号。有朝一日,也必将成为世界不同种族仰望中国的标志。

在大石窝,我被美包围着,被美震撼着,被美牵动得神思飞跃着。也真的为那些雕塑美、创造美而付出辛勤劳动和牺牲的工匠师傅们感动着。

在一家汉白玉石雕厂,我看到了四五位工匠师傅正在忙碌着。电锯、电锤、电錾声此起彼伏。在绕耳的噪声之中,一片尘烟弥漫、石粉飞扬的情景令人心痛。我摸着一座一人多高的石狮问一位工匠:“要雕成这样一座石狮得多长时间呢?”

他回答:“若是过去,可能得三个多月乃至更长时间。现在有了电动和现代化的机械工具,效率提高了很多,但也得百日左右。”

望着他们极有可能导致肺吸病的工作场景,我感慨,就是这些工匠师傅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勤劳作,才有了大石窝石雕艺术的传承和光大啊!感慨之中,我更在为他们能够摆脱高分贝的噪音和极其严重的污染环境而暗暗祈祷。

“去云居寺看看吧,那里的石经,也是汉白玉雕刻的,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呢!”那位石匠师傅冲着发愣的我说。

我早知云居寺的石经,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稀世瑰宝,光镌刻的佛教经籍就有1000余部、3000余卷,石刻经版则达到14000多块,是佛学研究的巨大宝藏。但我却不知石刻的经文,都是选用汉白玉作材料雕刻而成的。于是,我们便驱车而去。

来到云居寺的藏经洞,面对眼前一片又一片石刻的佛教经籍,我思绪万千。想当年,北魏太武帝灭佛,佛教遭受了毁灭性的灾难。是僧人静琬为护佛法,率领僧徒日夜刊刻佛经,殚精竭虑,以期传承。我暗自思忖,静琬怀济度众生之心,保护佛教文化,其矢志不移之虔诚,众生当感动之至也!我之感动还在于,静琬师父偏偏选中了质地坚硬、洁白如雪、清润庄重的汉白玉作材料,眼光独具也!幸运的也是从那时起,“金篆玉版”的石经,渐渐使汉白玉名声远播。

走出云居寺藏经洞,我想,汉白玉因石雕美的艺术,美得令人震撼,更因石刻经文,美得圣洁,美得功德无量!

回京城的路上,心情极爽。想想不久,汉白玉就要作为本报馆迎接60年庆典的恒远记忆,熠熠生辉地矗立在青龙桥火车站的玉兰树下,那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

那一刻我明白了作文篇3

[关键词]《失恋33天》;合作原则;人物形象;对白

电影《失恋33天》之所以取得了巨大成功,除了铺天盖地的宣传声势以及大面积的口碑式营销外,最重要的是它引起了广大青年男女观众的深刻共鸣,这一方面归功于它的写实题材,另一方面其欢乐犀利的人物对白也是一大亮点,有些甚至已经成了大众流行词汇。本文以语用学的合作原则为视角,分析片中人物如何通过违反合作原则,产生丰富的会话含义,成功塑造人物,从而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电影简介

《失恋33天》改编自“80后”才女鲍鲸鲸的同名网络人气小说,由演员文章、白百合担纲主演。白百合饰演的黄小仙是一名生活在社会中下层的都市白领,大龄待嫁,虽然姿色一般,却有着骄傲的自尊。虽然话语刻薄,却乐观满腔。

自她发现相恋7年的男友竟然与闺蜜在一起时,便开始了她凄风苦雨的失恋历程。感情失意的同时,黄小仙还不得不面对工作的压力,为一对恋爱多年却依然如胶似漆的新人策划婚礼。黄小仙曾经因为爱情忽略了太多生活中的其他人和事,比如毒舌刻薄且娘娘腔的同事王小贱好像并没有那么讨厌,比如有爱有故事、温情慈爱又善解人意的大老王,比如男人为什么会喜欢李可这样虚伪做作、铜臭自私、有胸无脑的女人,以及金婚夫妇历经风雨走到金婚的法宝。在痛着面对、哭着坚持的这段失恋日子里,黄小仙发现这一切最终会淡化为成长过程中一个轻浅的符号。黄小仙逐渐走出心理阴霾,在失恋的第33天,收获了新的爱情。

二、合作原则及会话含义

(一)合作原则

合作原则(cooperativeprinciple)是美国哲学家Grice(1975)提出的一套假想的原则,他指出,为了保证会话等语言交际的顺利进行,说话人和听话人必须共同遵守一些原则,即合作原则。这条根本原则可以具体体现为四条准则:数量准则(themaximofQuantity):所提供的信息应是交际所需的,且不多也不少。要求说话人所说的话应该满际所需的信息量,所说的话不应超出交际所需的信息量。质量准则(themaximofQuality):所提供的信息应是真实的。要求说话人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关系准则(themaximofRelevance):所提供的信息要关联或相关。要求说话人不讲与话题无关的语言。方式准则(themaximofmanner),提供信息时要清楚明白。要求说话人避免晦涩、歧义和啰唆,讲话井井有条。(何自然,冉永平:2009)

(二)对合作原则的违反以及会话含义的产生

Grice提出了合作原则这一有关人类交际的总原则,但同时他也指出,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人们并不严格遵循这一原则。甚至在有些情况下,人们还会故意违反这些准则,比如说谎、夸张、反语,顾左右而言他,把本来简单的事说得很复杂,等等。(何自然:2000)那么,人们故意违反这些准则肯定有其他的意图,即说话人借助该话语希望表达一种深层含义或言下之意,这就是“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limplicature),在这种情形下,交谈双方都应该从对方的话语的字面含义中推导出其真实意图,也就是要明确对方的“会话含义”,(何兆熊:2000)只有这样做,语言交际才能顺利进行下去。

三、电影《失恋33天》人物对白赏析

电影《失恋33天》以其精心设计的人物对白,巧妙地违反了合作原则,从而产生丰富的会话含义,成功地塑造了片中角色,引起观众的深刻共鸣。本文摘取了片中几处经典对白,以合作原则的视角解读人物对白,与观众进一步感悟电影对白的精妙之处,深刻理解片中人物。

(一)经典对白一:黄小仙与陆然之间的对白

黄小仙:我刻薄?当时谁追在我屁股后面跟我说:姑娘,我可真喜欢你的刻薄。

陆然:忘了我吧。

黄小仙:我做不到,对我来说太难了……因为我从来就没记得过你!

黄小仙结婚前发现男友与闺蜜交往已有半年时间,痛苦愤怒不言而喻。当陆然在电话中解释时,黄小仙起先以为陆然要挽回这段感情而请求她的原谅,于是有些咄咄逼人,气势强硬。可是当陆然说出“忘了我吧”,黄小仙骤然明白,陆然不是悔过,不是想挽回感情,而是决绝地要求分手。这份7年的感情此时已面目全非,这对黄小仙来说无疑是被背叛后的又一晴天霹雳。“我做不到,对我来说太难了”很好地阐释了黄小仙此刻痛彻心扉的心情。然而作为有着极强自尊心的都市白领女性,黄小仙又不想表现出自己的卑微,于是说出“因为我从来都没记得过你”这样的违心话,明显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质量(themaximofQuality)。面对残酷的既定现实,黄小仙不得不承认,他们真的已经分手了。

话虽犀利,听到的是强硬,伤的却是心里。一句寒心的反唇相讥,再加上后面动情的回忆,让我们对黄小仙有了具体的了解,既重感情又爱憎分明。刻薄背后却是强大的自尊,如同她自己所说,“我要的就是这样的对等关系。一段感情里,在起点时我们彼此相爱,到结尾时,互为仇敌,你不仁我不义。我要你知道,我们始终势均力敌这句话这份感情”。

(二)经典人物对白二:黄小仙与王小贱之间的对白

黄小仙:谢谢你啊,王小贱,不,不是不是不是,王一扬。

王小贱:起来吃点东西吧,没吃饭还那么沉,邪了门了。

黄小仙:嘿,好好的话不会好好地说呀。

面对着失恋和李可的双重折磨,黄小仙晕倒了,这时候王小贱显示出了“刻薄”之外的一面:体贴——不但送黄小仙回家,还给她准备好了精心布置的饭,放在床头。片中男女主角都是有着些许刻薄、得理不饶人的角色。当黄小仙向王小贱表示谢意时,习惯性地顺嘴说出了王一扬的绰号“王小贱”,意识到之后赶紧改口为“王一扬”。而王小贱字面上看似没有接黄小仙的话茬,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关系准则(themaximofRelevance),回应了一句好像无关的话“起来吃点东西吧,没吃饭还那么沉,邪了门了”,既表达了叮嘱黄小仙吃饭的意思,又对黄小仙叫其绰号进行无情的反击回应,意思是说“黄小仙你太重了”。这对一年青爱美女性,自然是无情的打击。虽然有些恶毒刻薄,但不失幽默风趣,将王小贱毒舌刻薄又心思细腻这一贱男角色刻画得形象生动,引得观众哑然失笑。

(三)经典人物对白三:黄小仙与大老王之间的对白

黄小仙:王总,我还是先问清楚了再吃吧。你请我在人均消费那么贵的地方吃饭,是不是想开除我,这是散伙饭吗?

大老王:你们这代人不管男的女的,怎么都有被迫害妄想症啊。

黄小仙:那我更害怕了,你不是要开除我啊,那是不是要泡我?

大老王:我,泡你?你有病啊。我也是有女儿的,我泡你?

黄小仙失恋之后,大老王以父亲的角色约黄小仙出来聊天,以期开解劝导她。大老王虽然外表严厉,话语犀利,但内在细腻善良。当黄小仙问是不是想开除她时,大老王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以一句听上去不相关的话回答“你们这代人不管男的女的,怎么都有被迫害妄想症啊”,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关系准则(themaximofRelevance)。作为成功的商业人士,大老王说话咄咄逼人,让人毫无好感,但是说话精辟犀利,贴切生动。一句“怎么都有被迫害妄想症啊”,把黄小仙的疑问批驳回去,表达透彻,欢乐生动。黄小仙进而有了另外一个疑问“那是不是想泡我”?大老王的回答则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方式准则(themaximofmanner),没有正面回答。而是用一句稍显啰嗦的话:“我,泡你?你有病啊。我也有女儿的,我泡你?”听上去话语粗糙,一句“我也有女儿的,我泡你?”将大老王潜在的善良温柔深刻地描画出来,使得观众对大老王好感倍增,为其隐匿的良善和温情慈父形象所动容,与此同时观众也开始认同大老王这朵“奇葩”。

(四)经典人物对白四:黄小仙与王小贱之间的对白

黄小仙:你哪来的奶油啊?

王小贱:你不是有一大包奥利奥吗,我就把饼干吃了,中间奶油舔出来留下了。(黄小仙呕吐)……骗你呢,奶油是我买的。

黄小仙:那哪来那么大薄荷味啊?

王小贱:薄荷我是挤了管牙膏的。

黄小仙:骗我呢。

王小贱:这个是真的。

黄小仙与王小贱合租之后,依然处于失恋的痛苦中不能自拔,王小贱以其独有的方式安慰黄小仙,时而调侃嘲弄,时而温柔体贴。黄小仙吃着王小贱自制的冰淇淋,问:“哪来的奶油?”王小贱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质量准则(themaximofQuality),欺骗她说“我把饼干吃了,中间奶油舔出来了”,意在使黄小仙恶心,达到目的之后,又说出实情“骗你呢,奶油是我买的”,表现出“贱”的一面。因为之前奶油的事情被骗,黄小仙理所当然地认为,王小贱说“薄荷我是挤了管牙膏”还是逗她玩。而王小贱也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数量准则(themaximofQuantity),没有指明“薄荷是挤了管牙膏”是事实而不是骗人,于是黄小仙继续有滋有味地吃着冰淇淋,还自以为聪明地推断“骗我呢”。直到此时王小贱才将信息补充完整“这个是真的”。将王小贱的贱男形象进一步刻画得淋漓尽致,使这一人物丰满生动起来,也为整部影片增加了幽默和喜感,令观众捧腹大笑。

四、结语

电影《失恋33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其形象丰富的人物对白功不可没。本文在语用学中合作原则的视阈下,分析了影片中人物对白因违反合作原则而产生的会话含义,从而以一种新的视角赏析片中经典人物对白,更深入地分析人物鲜明的性格。当然剧中对白还可以语用学其他视角进行解释赏析,今后可尝试性地继续用语用学的其他理论对影片进行研究鉴赏。

[参考文献]

[1]GriceHp.Logicandconversation[m].newYork:academicpress,1975.

[2]何自然,冉永平.新编语用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那一刻我明白了作文篇4

冷冰川,1961年生于江苏南通,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96年获荷兰格罗宁根(Groningen)大学绘画设计艺术学院硕士学位。其作品曾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银奖、首届全国美术图书铜奖、首届装饰艺术绘画一等奖、巴塞罗那首届国际绘画艺术沙龙版画首奖等众多奖项。

据了解,此次是冷冰川首次在家乡南通举办展览,作品一半为墨刻作品,代表了他从事墨刻艺术30年来成熟的个人风格;一半为布上作品,大都为他新近创作的作品。墨刻作品,通过墨底白线,营造出一个个黑白分明的审美世界,呈现出一种古典高雅的静默之美;布上作品,由多种媒材组成的茶色调,在不断的调和中逐渐沉稳和混浊,给人一种艺术、人生时空交错的回味与幻觉。

在冷冰川看来,这些作品均是他用中国民族思维进行的创作,都可以称之为广义上的“中国画”。他说:“在我的作品中,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始终贯穿其中,中国方法、中国造型、中国趣味都展现在其中,我希望观众能从每一幅作品中感受到我对绘画艺术的真诚、执著。”

徐累评论:冷冰川的夜与昼

艺术是一棵倒长的树,从生活的天空向下追溯,它是黑暗中的争取。冷冰川的作品直接呈现着这样的画面,纸刻或油画,不外乎黑幕上的演示,明确的白痕就像记忆的挣扎,蜿蜒伸展,证明活着的基本欲望,是一种叫做通透的灵感。

对于渐行渐远的故往来说,被湮没的时光永远是茫茫长夜,即便换作对未来的期待,也一样渺无音讯,伸手不见五指。真实的世界总以象征的面目出现,从这个角度看,我们永远是黑暗中的潜行者,如果对暂时的时代之光无动于衷的话,实际上就有如盲人在蹒跚前行。假定冷冰川是一个活在当下的精神盲人,行进在七零八落的艺术盲道上,他还需要依赖更多的工具吗?不必说,手杖,就是他的利器了。从心到手,从手到点,过程急促而直接,无暇顾及左敲右打的乐趣,一失足就成千古恨了。

冷冰川在刀锋上求生活,这是他为人熟知的风格。那些被称之为“墨刻”的作品,对人物和景致娓娓道来,不时有神来之笔让人叹服。他靠尖锐的触觉一点点供出事态,蛰伏在记忆里的幻想,几乎就是一次次显影。枝蔓的婆娑,隔栅的碎光,女人的欢情怨态,既是冷冰川的私人日志,同时也在观众的偷窥欲望。在明处观看影影绰绰的影像,它的不真切一定更能激绪的投入。所以,在冷冰川的“墨刻”作品中,即便他再怎样流露出一往情深的眷顾,“反阴”毕竟是最终的效果,就像被透析的生活,或者是默片,我们的观看是在距离之外的,梦境无非也是这般混沌不安。

对冷冰川来说,他的“墨刻”显然站在现实还原的立场,是日常生活内容的负片。许多人喜欢这些作品的理由,在于这些画面流露出风轻云淡的闲散,恰似漫漫求生道上,那些柏油缝隙中生长出来的野草。但是,画家不可能一直沉醉于温柔的夜,毕竟这不是一个人生活的全部,当他的白天如期而至的时候,又能发生怎样一种变故?

显而易见,冷冰川的油画就是他的白天。黑夜的霓虹熄灭了,白天照例是清晰的,喧闹的,烟火气的,但冷冰川的白天却比黑夜更加冷漠和迷离。他不再像在黑夜中那样拥抱俗世,“墨刻”现实一下子转换为“油绘”的文化幻想,明确表示了超出现实的企求,心仪古琴、园林、皮影,倾心与牧溪和交谈。他大胆留白,不关心周围的应物,缺少细节的兴趣,没有一个存放情感的具体地点可以辨认,和"墨刻"作品将事物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的做法大异其趣。从作品内容看,冷冰川的“油绘”通过画史引经据典,与来自另一个黑暗世界的精神符号默契相处,大门紧闭,无涉现实,自己的藏身之处变成隐士的空灵之往。(有节选)

王亚民评论:虚幻的冰川

我为自己不会画画而遗憾,对画作的品评也是以别人写过的文字为圭臬,虽然有时有些个人的见解,也总有隔靴搔痒之感。但是偌大年纪再去学画不现实,也就只好这样遗憾下去了。好在人的一生不能事事都会,那就要面对无奈、接受无奈,继续一种无关痛痒的绘画欣赏和评价吧。

阅读冰川的作品记不得是哪年的事,当时的作品是黑白画,叫墨刻画也许更准确一些。那时只觉得画得好,题材、意境、线条都好,很朦胧、很温馨,应该是绘画里的婉约词,像晏家父子、像秦少游、更像李清照。“花底一声莺”,“细雨鱼儿出”;“触处似花开”,“帘卷人睡起”;“我为青山躲妩媚”,“唱到阳光第四声”,这些都是冰川墨刻作品的名字,多么的绮丽、多么的深情,又是多么的婉约。我这样认为,冰川在绘画艺术中的婉约派的代表,他的“菩提子”、“模鱼儿”、“风叶敲窗”、“片片蝶衣”等作品,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倾听,倾听内心的声音、倾听灵魂的悸动。甚至当它表现风景和美女的形态时,你所需要的也是倾听,你必须倾听众人充耳不闻的声音,你必须在一片喧嚣骚动中,静听那古典的、石破天惊的宁静。

冰川的墨刻画,是生命的划痕、情感的皱折,是从生命的幽深处逐渐浮现出来并且生成生长、枝繁叶茂的花朵,没有独到的发现,真实的体验,以及从心底涌现出来既细微又丰满、既深邃又鲜活的东西,你是读不懂的那一幅幅线条构成的黑白世界的。

那一刻我明白了作文篇5

瞧,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木刻版画的黑白世界

大同二小易朵

我带来的作品是一幅木刻版画,它的名称是《唱歌》。

我喜欢唱歌,要是心里不高兴了,就大声唱歌。

这幅木刻版画花了我五节课的时间,描绘了唱歌的小朋友快乐的样子。

创作木刻版画很麻烦,需要刻刀、木板、油墨、皮纸等。

在木板上刻好图案后,均匀地刷上一层油墨,然后盖上皮纸。拿起皮纸,木板上的图案印在了皮纸上,一幅木刻版画就创作出来了。

在木板上刻图案是创作木刻版画最重要的环节。刻图案的时候要很小心,要沉住气。

用来刻图案的木板是椴木的,文具店就可以买到。在椴木上刻画图案时,能闻到一种特别的香味。拿着刻刀游走在木板上,我的心里非常安静。我喜欢这种安静的感觉,似乎整个世界都离我的心很近了。

木刻版画只有黑白两种颜色,却能展示出五彩缤纷的世界。我觉得这很了不起。

·采访手记·

文化节艺术展上,大同二小的同学们创作的木刻版画几乎挂满了整个走廊。那黑白相间的图画,既画出了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的场景,也画出了大家想象中的世界,欢快又生动。

他们有的把自己的图画用画框框好,有的把它们裹在或高或低的玻璃瓶上,有意思极了!

旧花篮做成了国际象棋

火星小学胡鹏程

我们学校的很多同学都会下国际象棋。

我喜欢国际象棋那黑白相间的棋盘,喜欢那些造型独特的棋子。“国王”“王后”,听起来多炫啊!

下国际象棋要很专心。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把棋下好。同学说我下棋的时候很专注。我喜欢“专注”这个词。

为了参加校园文化节,我们用旧花篮制作了这些超大的国际象棋。瞧,不错吧!

我们给旧花篮裹上一层又一层旧报纸,然后用黑白胶布来构图,粘贴出国际象棋的棋子。别看说起来很简单,要做好其实很不容易。我们修改来修改去,一会儿这里没做好,一会儿那里不合适,好不容易才做出这些棋子。

国际象棋充满了变化,非常好玩!

我妈说,下国际象棋能训练思维。我希望自己的思维能更活跃。

·采访手记·

火星小学的同学们制作的国际象棋真的很大,比胡鹏程还要高。

要不是那个大棋盘上有一枚被切了一角的棋子,展示出了它的制作材料——旧花篮、报纸和胶带,我怎么也想象不出这么精致的棋子是用这些简单的材料做成的。

火星小学的同学们敢想敢做,很有创造力!

在饮料瓶上舞蹈

大同小学邹可怡

我们这次在饮料瓶上作画的主题是舞蹈。我们用丙烯颜料作画,色彩鲜亮,很明快。

我喜欢跳舞。我的很多同学也喜欢跳舞。跳舞能给我们带来明快、欢乐的感觉。

我的这个作品名叫《天使蛋》。我在饮料瓶上画了一枚小小的蛋。我给蛋画上了翅膀,它就成了一枚天使蛋。天使蛋表示人是从很小的童心开始,一圈一圈往外长大的,长大了心就能张开翅膀自由舞蹈了。

我还画了一幅作品——《雪人》。我很喜欢雪。雪花从天空飘落,轻盈而美好。跳舞的时候,我也会有种轻盈的感觉,像是一用力就能飞起来似的。

·采访手记·

灯光下,大同小学的同学们画满了图画的饮料瓶闪烁着华丽的光泽。

看,那个饮料瓶上,穿着芭蕾舞鞋和红裙子的小女孩静静地站在那里,像是等待着幕布开启;那边的瓶子上,花朵纷纷落下,越来越快,越来越多,在瓶底汇成了一片密集的花雨……

这些画面给人带来舞动的旋律,真是美极了!

水粉画里的诗意生活

东风小学易家阳

我们学校的作品是这组风景画。

这组画都是用水粉画的。我觉得,水粉的颜色鲜艳、明亮又湿润,很适合画风景。

我画了同学们在校园里玩耍的情景:秋天,校园里的大树下铺满了落叶。太阳照在落叶上,满地金黄。我们在校园里奔跑嬉戏,很开心。

我还没给我的画取名字。

我们的校园里有很大很大的树。我喜欢这些大树。阳光从树叶间照下来,给我一种温暖的感觉。

我喜欢画画,喜欢画大树,画学校,画田野,画乡村。我奶奶家在乡下。在乡下,风吹起来,非常清凉。春天和夏天,田野里很多花都开了,很漂亮。我们学校也有树、有花。花开的季节,风轻轻吹过,学校里弥漫着清甜的芬芳,就有了乡下的味道。

我喜欢很多美好的东西,我希望能画出我心中的感觉来。

·采访手记·

东风小学的这组风景画非常美!

农夫在农田里收割稻子,河面上捕鱼的人正撒开手中的网……

那一刻我明白了作文篇6

本文联系我对母校点点滴滴的感受,结合黑白木刻的特殊风格,以书籍插画的范畴,说明木刻连环画的朴素、典雅、刚劲有力的黑白色块和线条的组织中,领会到与我在思想情绪和审美趣味上更加合拍的东西,使我们意识到艺术家在黑白世界中有施展自己聪明才智的无限广阔领域。

关键词:多媒体;色彩;黑白木刻

一、插图连环画的现状

我从小就爱好绘画,也喜欢书,买书总要先拣附有插图的版本买。但对于一般出版社出版的连环画,我与其说是在欣赏它的艺术,不如说是为了看文字的故事内容,插图连环画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古到今在人类社会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插图伴随着人的一生,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插画在商业、文化、科技、体育等社会的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独特的魅力感染着人们,让人们在获取信息的同时体验到艺术欣赏的乐趣。

在当代,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多媒体插图渗透在人们每天的生活中,人们的视觉、思想、无意识中都受多媒体插图的熏陶(如图1、2)。

在这当中有商业插图、书籍插图、电子游戏插图、涂鸦四大类。目前市场上比较流行的商业插图兼具商业性和艺术性,这些插图视觉形象突出、色彩鲜明,并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化的风格,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强(如图3、4)。

我们平时阅读的很多书籍中都配有插图,绘本插图与其他的比较有所不同,书中的插图具有文字功能;特别强调文与图的内在关系;文字与图画共同“承担”讲故事的角色,所以绘本读者群很广泛,适合各类人群阅读。一般情况下,不同的插画家在创作绘本时会用自己的图画语言来“讲述故事”。针对不同的题材,插画家用各种不同的风格进行创造,如水墨、“涂鸦”或漫画等。不同风格的图画所呈现的视觉美感是完全不同的(如图5、6)。

图6是中国台湾地区著名插画家几米所创做的绘本《地下铁》作品中的一组插画,《地下铁》备受年轻人的喜爱和推崇。全书通过烂漫、童真的绘画语言和无边际的想象力,深深打动了读者的心,并引起读者的共鸣。在花花绿绿的画卷里,在车水马龙的都市里,在无休止穿行的地下铁里,读者看到一个失明的小女孩在孤独地继续着自己未知的梦。童话般的场景、柔和的色彩、轻松自由的笔调为读者讲述了一个不需要太多言语的感人故事。电子游戏插图与动画插图有其特定的技术特征,因而与其他类型的插图相比显得比较特殊。而“涂鸦”艺术和“嘻哈”音乐一样都起源于纽约的布朗克斯区,大多是来自社会底层的穷人,大多数是一些怀才不遇的人。涂鸦艺术家是一群极富表达欲望的人,在没有任何报酬的情况下,心甘情愿地常年出没在纽约的黑夜里,为的只是让行人看一眼自己的作品。现在有涂鸦风格服饰插画、涂鸦风格装饰插画等(如图7、8)

二、以“法郎士·麦绥莱勒”为例,谈木刻连环画

前面提到的书籍插图中,绘本插图的另外一种风格——黑白木刻连环画。绘本(英文称pictureBook),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简称图画书。而黑白木刻插图是具有版画韵味的插图,由此联想到活字印刷,有中回归里的感觉。在大家看惯多媒体插图、手绘插图之余,黑白木刻插图会给大家眼球带来新的刺激。说到木刻连环画,就不得不说比利时著名版画家麦绥莱勒:

法郎士·麦绥莱勒(Fransmasereel,1889~1972),比利时画家。生于比利时兰根堡的一个渔村,1972年1月3日卒于夏威农。其父是干德人,他7岁时全家随父亲迁回干德,他在那里度过了中小学时代,并对绘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不俗的才能。1907年考进干德美术学院学习,一年以后他听从院长的建议,到世界各地旅行去开拓眼界,先后在德、法、英、突尼斯等国写生作画,创作了不少木刻。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一度回到故乡,次年来到日内瓦,与罗曼·罗兰等人相识,此后他参加了反战报刊《叶报》和《小桌》的编辑插图工作。从1918年至1920年,他的木刻连环画《一个人的受难》、《光明的追求》、《我的忏悔》、《没有字的故事》等相继出版(图9~13)。

1925年至1926年又出版了《城市》,还曾参加了在莫斯科举办的《西方革命美术家作品展览》。他还为罗曼·罗兰的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刻制了600余幅插图。从1928年到1932年,他在欧洲举办过30多次木刻展览,受到广泛欢迎,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艺术上追求简洁、单纯、粗犷和富于变化的艺术效果。和德国的珂勒惠支和梅斐尔德一样,是鲁迅推展新兴木刻运动时引进的最为推崇的版画家之一。1950年参加威尼斯第二十五届国际艺术双年展获版画大奖,次年比利时政府授予他皇家艺术科学院院士称号。1933年他的作品连环木刻《一个人的受难》、《光明追求》、《我的忏悔》、《没有字的故事》首次在中国出版。1958年9月又应邀来华举办个人画展,回国后创作了《回忆中国》木刻组画。1986年其作品又在北京、西安、太原巡回展出。

1932年10月,鲁迅在《文学日报》上发表《连环图画辩护》里就提到:“比国有一个麦绥莱勒,是欧洲大战时候,像罗曼罗兰一样,因为非战而逃出过外国的。他的作品最多,都是一本书,只有书名,连小题目也没有。现在德国印出了普及版,每本三马克半,容易到手了。”1933年上海良友图书公司出版《麦绥莱勒木刻连环画故事》,其中《一个人的受难》由鲁迅作序,从鲁迅的序言中可以对这位木刻家有进一步的了解,“麦绥莱勒是反对欧战的一人;据他自己说。以1889年7月31日生于弗兰兑伦的勃兰勘培克(现译勃兰根堡),幼小时候是很幸福的,因为玩得多,学得少。求学时代是在干德,在那里的艺术学院里学习半年;后来就漫游德、英、瑞士、法国去了,而最爱的是巴黎,称之为‘人生的学校’。在瑞士时,常投画稿于日报上,揭发社会的隐病,罗曼·罗兰比之于杜米埃和戈雅。但所作最多的是木刻书籍上的插图,和全用图画来表现的故事。作品往往浪漫、奇诡、出乎人情,因以收得惊异和滑稽的效果。独有《一个人的受难》乃是写实之作,和别的图画故事都不同。”鲁迅先生在引进时除了作序还为《一个人的受难》25幅木刻图一一作了解说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麦绥莱勒居住在自由法国的控制区内;以他的艺术为反法西斯斗争服务。作品有《死人舞》(1941)、《命运》(1943)等,1945年又作《莫忘记》组画,强烈控诉了法西斯的罪行。战后重返巴黎,1948年创作了大型木刻组画《岁月》和《青春》等,表达了他对世界和平和人类幸福的愿望。1958年10月他应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的邀请到我国进行友好访问并举办个人画展。回国后创作《回忆中国》组画,并在欧洲多个国家巡回展出。在技法方面,可以看出黑与白的巧妙处理是麦绥莱勒木刻艺术的灵魂,线条的疏密、曲直变化,黑块的大小、聚散分布,无不妥帖悦目。用刀简洁爽朗,出线流畅、劲挺而有木味。整体还可以看出麦绥莱勒运用黑白灰表达的那种独特的装饰美,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受。麦绥莱勒的连环画都是精装淡雅的小开本,通读一过仍令人爱不释手。

麦绥莱勒是现代世界木刻艺术的大师,他的作品长于表现现代大都市的喧嚣,生活在下层社会的人们的不幸,资本主义的腐朽堕落;在艺术上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既表现真实又展示想象。最有意思的是他的木刻连环画没有文字说明,在一幅幅黑白线条的人物景物图画的连接中,展示故事情节发展,给读者以宽广的理解空间。以《一个人的受难》为例,他讲的是一个私生子,因母亲另嫁而混渗透野孩子之群,稍大后学木工、做修路工,受恶友引诱而悔恨,进工厂做工遇到了爱情,在劳资冲突中,联合工人和资本家做斗争,最后他被捕被判死刑,他站在刑场等待向他开枪。简单的故事、复杂的人生,通过木刻连续地展示给读者,尤其是最后一幅:主人公站在高墙下等待刽子手行刑,在黑白的反差中给读者以极大的震撼。读了这几册木刻连环画,立刻有一种回归历史之感,强烈的黑白对比,与我们今天的插图相比,就像炎热夏天里的南极,冬天大雪中的一枝梅……人常说“茶不过三”,而麦绥莱勒得插图就是看百变万变都不会腻,每看一次都是全新的感受

三、我对插图的态度

创造是艺术的本性,别林斯基曾说:“在一部真正的艺术作品中,一些形象都是新颖的、独创的,没有重复之弊。”成熟的作品所表现出来是创作主题独特的审美个性,作品的风格样式也是艺术家在审美实践中独特的发现和创造。黑白木刻与其他类型插画相比,其制作性、技术性和媒介材料的丰富性都明显较强,所以其形式也更具有广泛的开拓性。其中黑白木刻插图的印痕也是其他画种所没有的,它所形成的印痕视觉和审美感受是一种平整的、整洁的具有机械感的理性美,相比而言手绘及其他绘画形式更多的是一种随意性的感性美。看了麦绥莱勒的画册,我根据自己所积累的表象材料,运用想象,通过体验、观察和变异创造出的一个全新的形式,对生活、现实、生命进行提炼和升华,创造出具有个性化的艺术风格。当我根据自己的构思对各种构成因素进行选择运用、整合变异,使它与我的精神意向相吻合,构制成具有意象、创造力、审美的因素时,这些因素就成了具有生命意义的客观精神体。黑白木刻插图就是通过这些物质形态和画家的心灵汇合,实现我的精神传达。麦绥莱勒的四本连环木刻,使我发现了绘画艺术的新天地:在我的视野中,色彩的绘画要比单色绘画更丰富、耐看,更有表现力,而麦绥莱勒却使我观到单纯的黑白艺术,竟会达到如此深刻、丰富的表现力,竟能取得为色彩艺术所不能代替的持久不衰的艺术效果。(图14—17)

作为在艺术学院学习了四年的毕业生而言,对学校的事物都有所留恋,且预计母校就要搬迁了,由此我就想到了在自己的创作中加入母校的影子,在校四年的点点滴滴的感受,小小溪流汇成河。在考研过程中,无意中接触到麦绥莱勒得画册,是在是太喜欢了,后来就反反复复的看,到了做毕业创作的时候,就想借鉴麦绥莱勒的风格,黑白木刻形式的连环画是承载我精神品格和创意的物质形态,凝聚和物化了我对现实世界的认识,而肌理、木味、刀味以及承载材料(纸)的内在的迹理因素只是一种无意识的自然物质形态。麦绥莱勒的四本连环木刻使我从朴素、典雅、刚劲有力的黑白色块和线条的组织中,领会到与我在思想情绪和审美趣味上更加合拍的东西,也使我意识到艺术家在黑白世界中有施展自己聪明才智的无限广阔领域……

在高速发展的今天,所有事物更新之快,是我们更加需要的是内心的安定和宁静,需要给自己一点心灵的空间去感受内心真正美好的东西,需要传统的精髓文化给予我们“心灵良药”,这让我想到了考研英语作文的“火锅”,里面煮的全是中国传统文化,唤醒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我们应每天都吸收并加以发展,我们的根是在那里……

参考文献

[1]彭澎,《插画艺术文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

那一刻我明白了作文篇7

【关键词】《渴》;《加勒比斯之月》;《爱幻想的孩子》;刻板印象

尤金.奥尼尔被认为是美国现代最负盛名的剧作家,也是二十世纪世界舞台上一位杰出的剧作家。他一生创作的几十部作品中,有六部涉及到黑人题材,可见奥尼尔对黑人命运和种族矛盾的关注。这些以黑人经验为题材的作品历来是评论家门关注的焦点,至今人们对奥尼尔塑造的黑人形象仍争论不休。本文对奥尼尔的早期涉及黑人题材的三部独幕剧―《渴》,《加勒比斯之月》,《爱幻想的孩子》中的黑人形象进行一个的粗略的研究。

在分析奥尼尔作品中的黑人形象以前我们有必要来回顾一下奥尼尔之前以及他同时代的文学作品中黑人的形象。

十九世纪起,源于美国南方常由白人扮演黑人演唱黑人歌曲的黑人剧团的演出帮助塑造和强化了刻板形象:无知、懒惰、小丑、迷信、快乐并且富于音乐天赋。最典型的男性形象是生活在南方大种植园的满足于自己命运的黑人奴仆,这个人物常被用来说明黑人作为奴隶是多么快乐,从而证明奴隶制存在的正当性。其对立形象则是生活在北方城市刻意模仿上等白人言行,穿着的游手好闲的黑人男子,其遭遇愚蠢可笑。而黑人女性多以保姆或的刻板形象出现。皮肤黝黑,肥胖,无性的中年保姆形象对女主人在家中的地位构不成任何威胁。这个刻板形象暗示了黑人女性只适合保姆的工作。黑人则是保姆的对立形象,她们充满,极具诱惑,,这种形象使得奴隶制时代白人奴隶主对女性黑奴的占有权变得极具合理性。由此可见,黑人一直以来以刻板形象出现在各种文学作品和娱乐形式中。

黑人刻板形象在文学作品和舞台上的盛行是有原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至奥尼尔时代为止,重要的剧作家,制作人和导演都是白人,他们面向的观众也是中产阶级的白人。这些人对黑人经验了解极少。即使剧作家,导演对黑人经验有较好的了解,为了迎合观众的白人优越心理,他们也不可能对黑人经验在作品中进行实事求是的反映。尤金.奥尼尔,这个较早开始关注黑人命运和心理的剧作家,能超越自己的肤色,对黑人经验和心理进行真实的反映吗?

奥尼尔对黑人经验和种族问题的探索是从西印度人开始的。他的第一部包含黑人人物的独幕剧《渴》讲述了一位白人绅士,一个白人女性舞者,和一位西印度水手,也是一位黑白混血儿。在这部剧独幕剧里,奥尼尔清楚地表现出对黑人经验的误解。首先,在描写西印度水手外表时,奥尼尔用了“滚圆的,野兽一般的眼睛”这样的字眼。作者在无意识中回应了长久一来欧美人认为黑人是动物一般低人一等的人类这样的观念。其次,他的第一位黑人人物还很迷信。这位黑人水手始终在吟唱着什么来驱赶鲨鱼。明显地,通过这样的人物塑造,奥尼尔强化了白人对黑人的刻板印象。

奥尼尔在描绘他的第一位黑人形象时使用的最有破坏力的刻板印象是食人俗。经过几天海上漂泊,没有食物,那位白人绅士成了“一位眼神空洞地盯着海面的可怜的人,不时地用发黑的舌头舔着肿胀的嘴唇”(31页)。那位舞者则已经变成了“不停地绝望哭泣的幽灵”一般的人。然而那位西印度水手在没有任何补给的情况下,要比他的白人同伴强壮得多。水手看到白人舞者的死亡非常高兴,“他从刀鞘中取出水手随身携带的刀子,在鞋底上把它磨锋利”,告诉白人绅士,“现在我们要活下去”。当同伴不明白他的意思时,他用刀指着舞者的尸体说,“我们要吃,我们要喝”。在同伴阻止他时,被一刀刺中,两人一起跌入海中。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奥尼尔对黑人经验的首次描绘是不成功的。在这个独幕剧中,他沿用了一些长久以来盛行的白人对黑人的刻板印象和带有种族主义色彩的神话传说,进一步强化了这些刻板印象和神话传说。这些刻板印象和种族神话在美国文学中的盛行对黑人是非常有害的,因为它们常被白人用来为黑人天生是这样的论断辩护,从而用来证明白人对黑人压迫的合理性。但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要注意到奥尼尔在他第一步涉及黑人题材的独幕剧中,在描绘黑人时虽然表现出了严重的局限性,他同时也对黑白两个种族间的关系进行了思考,让观众看到白人的种族主义的态度。整部剧中,白人绅士和舞者都摆出一副优越者和权威的神态。他们对黑人水手随意命令,视为理所当然。当白人绅士太虚弱无法站立时,他毫不犹豫地命令,“水手,……你比我们强壮,比我们看的远,站起来告诉我们能不能看到船只。”水手听话地服从了他的命令。此外,两位白人人物还使用种族歧视性语言来诋毁水手。他们武断地指责水手把所有的水偷去藏了起来,称水手为“猪”,判定他为“一个杀人犯”(44页)。当舞者愿意用她的钻石耳环甚至出卖自己的肉体都没能换取他们认为水手藏起来的水时,眼看生存的希望落空时,白人绅士愤怒地咒骂水手为“猪”,“黑猪”(46页)。舞者在自感受辱的羞愤中称水手为“肮脏的奴隶”(48页)。这里,奥尼尔使读者和观众注意到白人对待黑人专横跋扈的态度和诋毁性的称呼。剧中的两位白人都把黑人水手称作“猪”,通过叫黑人为“猪”,“黑猪”,他们把黑人的身份等同于动物。把黑人降格为动物就剥夺了黑人的人性,把他们定位为低于文明白人的劣等人,使白人的优越地位合法化。因此从这个方面来说,《渴》可以说是奥尼尔对种族歧视和种族关系探索过程中的第一块里程碑。

奥尼尔第二部包含黑人人物的剧本是《加勒比斯之月》。这部剧中的黑人仍然是西印度人。故事发生在停泊在某一不知名的西印度小岛边一艘名为Glencairn的船的甲板上:对性和酒精极度饥渴的水手正在等待朗姆酒和西印度女人的陪伴,但是伴随西印度女人与朗姆酒的到来却是一场骚乱。在骚乱中,一位名叫paddy的水手被刀刺中,倒在血泊中。最终,女人们被以走私朗姆酒和引起骚乱的名义赶走,没有拿到报酬。这部剧的情节并不复杂,伴随整部剧的背景音是从岸上传来的遥远而微弱的,充满感伤意味的黑人的低声吟唱。这部剧开始时,岸边传来的忧伤的歌声使水手们忍不住谈论起食人俗这个话题,这一点让我们联想到《渴》中的那个想吃人肉活下去的黑人水手。

大个子弗兰克:他们在举行葬礼,…这一点从他们的歌声中可以听出来。

扬科:什么意思?葬礼?他们这里不会给人下葬的,德国佬。他们把人吃掉,省去了下葬的费用。我猜这家伙是吃呛到了,不消化。

库基:不消化?呵,你不知道吗,他们可是像骆驼一样有两个胃呢。

但是后来扬科纠正库基:“这里是西印度群岛,…这里没有食人族。他们都是普通的黑鬼。”(529页)因此,与在《渴》中把西印度水手描绘成食人者不同,这次奥尼尔似乎有意纠正一些白人中盛行的对黑人的错误观念。但是,奥尼尔在对西印度女人的描写中能彻底抛弃刻板形象吗?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我们注意到的是剧本中黑人女性的边缘地位。这部剧中,白人水手是主要人物,大部分的对话和舞台说明都是为描写白人的思想行为服务的。白人水手在剧中处于主导地位,西印度女人一直到时间过半了才出现,并且一些人物只是像影子一样在舞台呈现。清晰可辨的人物也只是一些刻板形象:“这四位是典型的黑人模样,身上穿着色彩明亮的宽松衣裙,头上戴着鲜艳的印花大手帕。”(535页)她们的笑声始终是傻里傻气,尖锐刺耳。显然,在奥尼尔的笔下,她们只是一些肤浅的满足水手们需要的。

贝拉是舞台形象稍显清晰地一位。从舞台说明和水手德里斯科尔的口中我们得知,“贝拉是年龄最大,身材最为矮胖,相貌最普通的一位,”并且长着一双大脚。她被库基嘲讽为“一只跟在流浪手风琴艺人身边的猴子。”(532页)这些描述让我们想起强壮,无性的黑人保姆形象。同时,她还是一个精明的商人,这个角色进一步强了调她缺乏女性之美。是她同德里斯科尔牵头,把姑娘们带到船上来。她代表姑娘门同水手们谈价。她在讨价还价时表现出来的寸步不让的精明态度让人想起皮条客。

总的来说,《加勒比斯之月》中的黑人女性在剧中作为边缘人物存在,成为满足白人需要的工具,她们存在的唯一价值在于与白人的关系中。此外,她们以两种惯有的刻板形象出现:强壮,无性的黑人保姆和诱惑的。所以,奥尼尔在此剧中对黑人的塑造上再一次使用了刻板形象。

因此,奥尼尔在《渴》和《加勒比斯之月》中对西印度人塑造沿用了前人的模式,强化了对黑人的偏见,总的来说是失败的。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一点是他在这两部剧中对黑人和白人关系的探索,为他在以后的剧本中更加全面,更加客观地表现黑人人物奠定了基础。

《爱幻想的孩子》是尤金.奥尼尔第一部以美国黑人为主要人物的剧作,也是他最后一部探索黑白种族关系的独幕剧。1919年秋天,普罗文斯顿剧社演出了这部剧。约翰.亨利.罗利评论说,这是“第一部白人制作公司制作的由黑人演员出演的剧作。”(此前,黑人角色都是白人演的。)(《尤金奥尼尔的戏剧》,107页)

《爱幻想的孩子》的故事背景是纽约市,奄奄一息的桑德斯奶奶在等待着孙子亚伯的到来。舞台上演出的共有四个人物,全是黑人。所以,与《渴》和《加勒比斯之月》中西印度人在剧中只是充当白人的陪衬不同,这次,奥尼尔把聚光灯给了他的黑人人物,非裔美国人。与此同时,背景也从充满异国风情的加勒比群岛转换到了观众熟悉的纽约市。

在这四个人物中,三位是女性:九十高龄,临死前相见孙子一面的桑德斯奶奶,四十多岁,看护奶奶的西利.安,以及亚伯的女朋友艾琳。桑德斯奶奶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信徒。我们从桑德斯奶奶的口中得知,亚伯的妈妈死得早,是奶奶一手把他拉扯大的。看护奶奶的西利.安,是“一个五十岁左右,长着白头发和一张胖胖的圆脸的强壮妇女。她穿着宽松的花格布裙子,头上搭着一条披肩。”(676页)同奶奶一样,她也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奶奶和西利.安同时应和了黑人保姆形象:年迈,没有吸引力,虔诚,而且充满母性。而艾琳则是她们的对立面,是“一个年轻,漂亮的黑人女孩,浓妆艳抹,身穿廉价而俗艳的衣裙。”(677页)她虽有一副好心肠却举止粗俗。西利.安称她为“坏女人,”“”(677,679页)。显然,作者清楚地传递了一种信息:艾琳是一位,一如《加勒比斯之月》中的西印度女人,唯一的不同在于她是好心的。所以,奥尼尔在此剧中对黑人妇女形象的描写并无突破。

但是,此剧中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奥尼尔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来描绘他的黑人主人公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亚伯.桑德斯,曾经是有着梦幻眼神的无辜孩子,由于生活所迫,最终变成了匪徒。观众看到的是一个“体格健美的,外表英俊的年青黑人小伙子,肤色较浅。眼神机智而冷酷,时常流露出轻蔑和挑战的神情。嘴角下拉,形成一种残酷而愤怒的表情,天长日久,已经固化下来。”(680页)他杀掉了一位白人,现在正被警察追击。奥尼尔没有以惯用的模式把他描绘成一个残酷的罪犯。亚伯是一个凶手,正被警察搜捕,但是他冒着生命危险去看垂死的奶奶,因为他深爱奶奶。他威胁说要揍艾琳,因为艾琳来看他而暴露他的行踪,但同时,他又尽力保护她,说服她离开,以免警察围捕他时艾琳受伤。他杀白人是出于自卫的目的。所以,奥尼尔没有把亚伯描绘成一个本质邪恶的罪犯,而是呈现了他的另一面―热爱祖母的的孙子和关爱女友的男人,从而赋予这个人物深度和复杂的人性。同时,奥尼尔利用桑德斯奶奶之口,使观众了解到亚伯从一个无辜的孩子转变成一个杀人犯,美国社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亚伯是一个与美国社会格格不入的男人,最终被它吞噬。他的困境,也是和他有相同遭遇的美国黑人共同面临的困境。很显然,奥尼尔在这部剧中对美国黑人困境和种族问题表达了关注和同情。

当然,奥尼尔对他的黑人主人公的同情却不能保证他塑造人物时毫无偏见。首先,亚伯是一个犯下杀人罪的黑帮老大,这一角色依然是带有刻板人物的特征。这一点源自于黑人更加暴力和易犯罪这一刻板印象。其次,在剧中,亚伯很迷信,这是白人对黑人的另一刻板印象。亚伯明知如果不及时离开就会错过活命机会,他却依然选择留下来是因为他害怕奶奶对他的诅咒:

奶奶:你向上帝承诺过你会留下来陪我一直到那个时候来临。(带着一种庄严地预言式的表情)如果你现在离开,你今后的生活中将得不到任何幸运,我告诉你这一点。

亚伯:(害怕而恳求的表情)求你别那么说,奶奶!

艾琳:快走,亚伯!

亚伯:(缓慢地)我不能。(敬畏的语气)你没听见如果我走了,他对我的诅咒吗?

亚伯似乎完全接受了命运的安排,观众几乎都能看到警察扑向他的身影。由此可知,此剧中,亚伯依然是一个迷信的罪犯。但是,尽管奥尼尔对主人公的塑造是有缺陷的,这里很重要的不能忽略的一点是,奥尼尔对黑人命运和对美国社会种族矛盾的的关注值得我们注意。

至此,我们已经探讨了奥尼尔早期涉及黑人的三部独幕剧。《渴》中的混血水手是一个一旦脱离文明世界,就食人尸体的野蛮人。《加勒比斯之月》中的西印度女人只是作为背景人物存在,满足白人水手的肤浅。亚伯.桑德斯是他首次寄予同情心的黑人主人公,作者对美国黑人的命运表达了深切的关注。遗憾的是,作者在塑造人物时却依然没有摆脱刻板形象的束缚,由此不可避免地削弱了作品的主题和艺术表现力。然而,尽管作者在这些作品中黑人人物塑造方面表现出了弱点,奥尼尔却表现出对黑人的命运的同情和美国社会种族关系的关注,为他以后在更成熟地表现黑人主题奠定了基础。因此,虽然这些早期的独幕剧呈现的都是黑人作为小人物的二流作品,它们却值得我们关注,因为它们记录了奥尼尔在以后对黑人经验的一步步深入探讨道路上的最初留下的脚印,虽然粗浅,却是通向更重要的探讨黑人经验的作品《琼斯皇》和《上帝的儿女都有翅膀》必不可少的途径。

【参考文献】

[1]Bogard,travis.Contourintime:theplaysofeugeneo’neill.Rev.ed.nY:oxfordUp,1998

[2]o’neill,eugene.Completeplays.ed.travisBogard.3vols.newYork:Libraryodamerica,1988

--“thirst.”Completeplays.Vol.1

--“themoonofCaribbees.”Completeplays.Vol.1.

--“theDreamyKid.”Completeplays.Vol.1.

[3]Raleigh,JohnHenry.“eugeneo’neill.”theenglishJournal,V1.56,no.3.(mar.1967)

--theplaysofeugeneo’neill.Carbondale:SouthernillinoisUp,1965

那一刻我明白了作文篇8

齐白石先生的名望,可以说是举世周知的,不但中国人都熟悉,在世界各国中,也不是陌生人。他的篆刻、绘画、书法、诗句,都各有特点,用不着在这里多加重复叙述。现在要写的,只是我个人接触到的几件轶事,也就是老先生生活中的几个侧面,从这里可以看到他的生活、风趣,对于从旁印证他的性格和艺术的特点,大概也不是没有点滴的帮助吧!

我有一位远房的叔祖,是个封建官僚,曾买了一批松柏木材,就开起棺材铺来。齐先生有一口“寿材”,是他从家乡带到北京来的,摆在跨车胡同住宅正房西间窗户外的廊子上,棺上盖着些防雨的油布,来的客人常认为是个长案子或大箱子之类的东西。一天老先生与客人谈起棺材问题,说道“我这一个……”如何如何,便领着客人到廊子上揭开油布来看,我才吃惊地知道那是一口棺材。这时他已经委托我的这位叔祖另做好木料的新寿材,尚未做成,这旧的也还没有换掉。后来新的做成,也没放在廊上,廊上摆着的还是那个旧的。客人对于此事,有种种不同的评论,有人认为老先生好奇,有人认为是一种引人注意的“噱头”,有人认为是“达观”的表现。后来我到过湖南的农村,才知道这本是先生家乡的习惯,人家有老人,预制寿材,有的做出板来,有的做成棺材,往往放在户外窗下,并没什么稀奇。那时我以一个生长在北京城的青年,自然不会不“少见多怪”了。

我认识齐先生,即是由我这位叔祖的介绍,当时我年龄只有十七八岁。我自幼喜爱画画,这时已向贾羲民先生学画,并由贾先生介绍向吴镜汀先生请教。对于齐先生的画,只听说是好,至于怎么好,应该怎么学,则是茫然无所知的。我那个叔祖因为看见齐先生的画大量卖钱,就以为只要画齐先生那样的画便能卖钱,他却没想,他自己做的棺材能卖钱,是因为它是木头做的,如果是纸糊的即使样式丝毫不差,也不会有人买去做秘器。即使是用澄心堂、金粟山纸糊的也没什么好看,如果用金银铸造,也没人抬得动啊!

齐先生大我整整五十岁,对我很优待,大约老年人没有不喜爱孩子的。我有一段较长时间没去看他,他向胡佩衡先生说:“那个小孩怎么好久不来了?”我现在的年龄已经超过了齐先生初次接见我时的年龄,回顾我在艺术上无论应得多少分,从齐先生学了没有,即由于先生这一句殷勤的垂问,也使我永远不能不称他老先生是我的一位老师!

齐先生早年刻苦学习的事,大家已经传述很多,在这里我想谈两件重要的文物,也就是齐先生刻苦用功的两件“物证”:一件是用油竹纸描的《芥子园画谱》,一件是用油竹纸描的《二金蝶堂印谱》。那本画谱,没画上颜色,可见当时根据的底本并不是套版设色的善本。即那一种多次重翻的印熬,先生描写得也一丝不苟,连那些枯笔破锋,都不“走样”。这本,可惜当时已残缺不全。尤其令人惊叹的是那本赵之谦的印谱,我那时虽没见过许多印谱,但常看蘸印泥打印出来的印章,它们与用笔描成的有显著的差异,而宋元人用的墨印,却完全没有见过。当我打开先生手描的那本印谱时,惊奇地、脱口而出地问了一句话:“怎么?还有黑色印泥呀?”及至我得知是用笔描成的,再仔细去看,仍然看不出笔描的痕迹。惭愧呵!我少年时学习的条件不算不苦,但我竟自有两部《芥子园画谱》,一部是巢勋重摹的石印本,一部是翻刻的木板本,我从来没有从头至尾临仿过一次。今天齐先生的艺术创作,保存在国内外各个博物馆中,而我在中年青年时也曾有些绘画作品,即使现在偶然有所存留,将来也必然与我的骨头同归腐朽。诸位青年朋友啊,这个客观的真理,无情的事例,是多么值得深思熟虑的啊!这里我也要附带说明,艺术的成就,绝不是单靠照猫画虎地描摹,我也不是在这里提倡描摹,我只是要说明齐老先生在青年时得到参考书的困难,偶然借到了,又是如何仔细地复制下来,以备随时翻阅借鉴,在艰难的条件下是如何刻苦用功的。他那种看去横涂竖抹的笔画,又是怎样走过精雕细琢的道路的。我也不是说这种精神只有齐先生在清代末年才有,即如在浩劫中,我们学校里有不少同学偷偷地借到几本参考书,没日没夜地抄成小册后,还订成硬皮包脊的精装小册,这岂能不说是那些罪人们减绝民族文化罪恶企图意外的相反后果呢!

齐先生送给过我一册影印手写的《借山吟馆诗草》,有樊山先生题签,还有樊氏手写的序。册中齐先生抄诗的字体扁扁的,点画肥肥的,和有正书局影印的金冬心自书诗稿的字迹风格完全一样。那时王壬秋先生已逝,齐先生正和樊山先生往来,诗草也是樊山选定的。齐先生说:“我的画,樊山说像金冬心,还劝我也学冬心的字,这册即是我学冬心字体所写的。”其实先生学金冬心还不止抄诗稿的字体,金有许多别号,齐先生也曾一一仿效。金号“三百砚田富翁”,齐号“三百石印富翁”,金号“心出家庵粥饭僧”,齐号“心出家庵僧”,亦步亦趋,极见“相如慕蔺”之意。但稍欠考虑的是:田多为富,印多为贵,兼官多的人,当然俸禄多,但自古官僚们却都讳言因官致富,大概是怕有贪污的嫌疑。如果称“三百石印贵人”,岂不更为恰当。又粥饭僧是寺院中的服务人员,熬粥做饭,在和尚中地位是最为卑下的。去了“粥饭”二字,地位立刻提高了。老先生自称木匠,而不甘做粥饭僧,似尚未达一间。金冬心又有“稽留山民”的别号,齐先生则有“杏子坞老民”之号,就无从知是模拟还是另起的了。金冬心别号中最怪的是“苏伐罗吉苏伐罗”,因冬心又名“金吉金”,“苏伐罗”是外来语“金”的音译,把两个译音字夹着一个汉字“吉”字来用,竟使得齐老先生束手无策。胆大如斗的齐先生,还没敢用“齐怀特斯动”(“怀特斯动”是英语“白石”二字音译)。我还记得,当年我双手捧过先生面赐的那本《借山吟馆诗草》后,又听先生讲了如何学金冬心的画和字,我就问了一句:“先生的诗也必学金冬心了?”先生说:“金冬心的诗并不好,他的词好。”我当时只有一小套石印的《金冬心集》,里边没有词,我忙向先生请教到哪里去找冬心的词。先生回答说:“他是博学鸿词啊!”

齐先生对于写字,是不主张临帖的。他说字就那么写去,爱怎么写就怎么写。他又说碑帖里只有李邕的《云麾李思训碑》最好。他家里挂着一副宋代陈抟写的对联拓本:“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抟(下有“图南”印章)。”这联的字体是北魏《石门铭》的样子,这十个字也见于《石门铭》里。但是扩大临写的,远看去,很似康南海写的。老先生每每对人夸奖这副对联写的怎么好,还说自己学过多次总是学不好,以说明这联上字的水平之高。我还看见过齐先生中年时用篆书写的一副联:“老树着花偏有态,春蚕食叶例抽丝。”笔画圆润饱满,转折处交代分明,一个个字,都像老先生中年时刻的印章,又很像吴让之刻的印章,也像吴昌硕中年学吴让之的印章。又曾见到他四十多岁时画的山水,题字完全是何子贞样。我才知道老先生曾用过什么功夫。他教人爱怎么写就怎么写的理论,是他老先生自己晚年想要融化从前所学的,也可以说是想摆脱从前所学的,是他内心对自己的希望。当他对学生说出时,漏掉了前半。好比一个人消化不佳时,服用药物,帮助消化。但吃的并不甚多,甚至还没吃饱的人,随便服用强烈的助消化剂,是会发生营养不良症的。

有一次我向老先生请教刻印的问题,先生到后边屋中拿出一块寿山石章,印面已经磨平,放在画案上。又从案面下面的一层支架上掏出一本翻得很旧的《六书通》,查了一个“迟”字,然后拿起墨笔在印面上写起反的印文来,是“齐良迟”三个字。写成了,对着案上立着的一面小镜子照了一下,镜中的字都是正的,用笔修改了几处,即持刀刻起来。一边刻一边向我说:“人家刻印,用刀这么一来,还那么一来,我只用刀这么一来。”讲说时,用刀在空中比划。即是每一笔画,只用刀在笔画的一侧刻下去,刀刃随着笔画的轨道走去就完了。刻成后的笔画,一侧是光光溜溜的,另一侧是剥剥落落的,即是所谓的“单刀法”。所说的“还那么一来”,是指每笔画下刀的对面一边也刻上一刀。这方印刻完了,又在镜中照了一下,修改几处,然后才蘸印泥打出来看,这时已不再作修改了。然后刻“边款”,是“长儿求宝”,下落自己的别号。我自幼听说过:刻印熟练的人,常把印面用墨涂满,就用刀在黑面上刻字,如同用笔写字一般。这个说法,流行很广,我却没有亲眼见过。在未见齐先生刻印前,我想像中必应是幼年听到的那类刻法,又见齐先生所刻的那种大刀阔斧的作风,更使我预料将会看到那种“铁笔”在黑色石面上写字的奇迹。谁知看到了,结果却完全两样,他那种小心的态度,反而使我失望,遗憾没有看到那样铁笔写字的把戏。这是我青年时的幼稚想法,如今渐渐老了,才懂得:精心用意地做事,尚且未必都能成功,而卤莽灭裂地做事,则绝对没有能够成功的。这又岂但刻印一艺是如此呢?

齐先生画的特点,人所共见,亲见过先生作画的,就不如只见到先生作品的那么多了。一次我看到先生正在作画,画一个渔翁,手提竹篮,肩荷钓竿,身披蓑衣,头戴箬笠,赤着脚,站在那里,原是先生常画的一幅稿本。那天先生铺开纸,拿起炭条,向纸上仔细端详,然后一一画去。我当时的感想正和初见先生刻印时一样,惊讶的是先生画笔那样毫无拘束,造形又那么不求形似,满以为临纸都是信手一挥,没想到起草时,却是如此精心!当用炭条画到膝下小腿到脚趾部分时,只见画了一条长勾短股的九十度的线条,又和这条线平行着另画一个勾股。这时忽然抬头问我:“你知道什么是大家!什么是名家吗?”我当时只曾在《桐阴论画》上见到秦祖永评论明清画家时分过这两类,但不知怎么讲,以什么为标准。既然说不出具体答案来,只好回答:“不知道。”先生说:“大家画,画脚,不画踝骨,就这么一来,名家就要画出骨形了。”说罢,然后在这两道平行的勾股线勾的一端画上四个小短笔,果然是五个脚趾的一只脚。我从这时以后,大约二十多年,才从八股文的选熬上见到大家名家的分类,见到八股选本上的眉批和夹批,才了然《桐阴论画》中不但分大家名家是从八股选编中来的,即眉批夹批也是从那里学来的。齐先生虽然生在晚清,但没听说学做过八股,那么无疑也是看了《桐阴论画》的。

一次谈到画山水,我请教学哪一家好,还问老先生自己学哪一家。老先生说:“山水只有大涤子(即石涛)画的好。”我请教好在哪里?老先生说:“大涤子画的树最直,我画不到他那样。”我听着有些不明白,就问:“一点都没有弯曲处吗?”先生肯定地回答说:“一点都没有的。”我又问当今还有谁画得好?先生说:“有一个瑞光和尚,一个吴熙曾(吴镜汀先生名熙曾),这两个人我最怕。瑞光画的树比我画的直,吴熙曾学大涤子的画我买过一张。”后来我问起吴先生,先生说确有一张画,是仿石涛的,在展览会上为齐先生买去。从这里可见齐先生如何认为“后生可畏”而加以鼓励的。但我自那时以后,很长时间,看到石涛的画,无论在人家壁上的,还是在印本书册上的,我都怀疑是假的。旁人问我的理由,我即提出“树不直”。

齐先生最佩服吴昌硕先生,一次屋内墙上用图钉钉着一张吴昌硕的小幅,画的是紫藤花。齐先生跨车胡同住宅的正房南边有一道屏风门,门外是一个小院,院中有一架紫藤,那时正在开花。先生指着墙上的画说:“你看,哪里是他画的像葡萄藤(先生称紫藤为葡萄藤,大约是先生家乡的话),分明是葡萄藤像它呀!”姑且不管葡萄藤与画谁像谁,但可见到齐先生对吴昌硕是如何的推重的。我们问起齐先生是否见过吴昌硕,齐先生说两次到上海,都没有见着。齐先生曾把石涛的“老夫也在皮毛类”一句诗刻成印章,还加跋说明,是吴昌硕有一次说当时学他自己的一些皮毛就能成名。当然吴所说的并不会是专指齐先生,而齐先生也未必因此便多疑是指自己,我们可以理解,大约也和郑板桥刻“青藤门下牛马走”印是同一自谦和服善吧!

齐先生在出处上是正义凛然的,抗日战争后,伪政权的“国立艺专”送给他聘书,请他继续当艺专的教授,他老先生即在信封上写了五个字“齐白石死了”,原封退回。又一次伪警察挨户要出人,要出钱,说是为了什么事。他和齐先生表白他没教齐家出人出钱,因此便提出要齐先生一幅画,先生大怒,对家里人说:“找我的拐杖来,我去打他。”那人听到,也就跑了。

那一刻我明白了作文篇9

守候着彼此花开,就算是观其零落也是彼此守候的幸福。拥得幸福,懂得幸福。——题记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陶渊明归隐的幸福;“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这是李清照记忆的幸福;“会当凌绝顶,-览众山小”这是杜甫成功的幸福……看看各位诗人各有所幸吾的心猛得一惊,那是心酸那是不欣也,我不懂得幸福所在!那-刻,我明白了。

我们曾经是单纯的孩子,多么想单纯-辈子;我们曾经是痴情的孩子,多么想痴情-辈子;我们曾经是幸福的孩子,多么想幸福一辈子;是谁教我们那么多事,是谁教我们那么多不是,是谁教我们那么多以前不懂的事。让我们无法呼吸,单纯,痴情,幸福下去。

那是一个春天,一个在我记忆十分深刻的春天。吾父看见我昨日着的作文便对我大发雷霆“那么多错别字”“那么多病句”一句句的批评,一句句的教训让我无从是好,让我欲哭无泪。“父亲大人作为一名教师的您对我管教甚加,教了我太多不是,教了我懂得太多以前不懂的事。让我不再单纯,不再痴情,不再幸福下去”我无知地说。经过我一番的检查和修改,把那文章仔细看了一番,觉得的错误很多。后来学校有登文竞赛,我便把作文登了上去,结果我得了一个好消息,我的作文竟在全县得了“一等奖”。那时我特高兴,那是幸福之感,父亲还是那副样子,“严肃”但我明白他有暗喜。就在我获奖的那时我才觉得我是幸福的,如果没有父亲的一一教训和批评,提醒。我的奖从何得来,那一刻我明白了幸福……有一天他白了头发,掉光了牙,无法呼吸,记忆很差,脾气很大,皱纹满颊,冰冷腐化,我也要为他有泪好多行,留在身旁……啊,回忆像落叶吹过我身旁,抓不住瞬间流逝的陪伴,未来像雾中一样迷茫,真让人感到悲伤。“您教的是智慧,您教的是成熟,您教的是幸福……”永远爱您亲爱的爸爸……幸福所在,你我共享……幸走了,福走了,幸福还在吗……

广东揭阳揭东县揭东县新亨镇硕和初级中学初二:柯佳婷

那一刻我明白了作文篇10

如果可能

我想变成书房里

你珍爱的那一本书

常常被你捧在手中

寂寞地被你怀想

这是姐姐生前所写的一首关于读书的小诗,姐姐酷爱读书和写作,在姐姐的影响下,我也和书成为了挚友!

我叫张艳,现任六师芳草湖农场医院团支部书记、工会、宣传干事。记得刚刚走上护士岗位时,我还是一个青涩的小姑娘,在书的陪伴下,我一天天的成长着,转眼二十五年过去了,在我的生活里有了书,这让我的青春充满了激情,让我看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我的工作中有了书,让我的技能不断的成熟,还让我读懂得了无私奉献的美丽。

小时候我曾经梦想当一名人民教师,站在三尺讲台上面对着台下几十双求知若渴的眼睛引经据点,侃侃而谈。然而十六岁那年,我却走进了医院,穿上了白大褂当上了一名护士。还记得,当我第一次穿上白大褂,走进病房,我对这一身洁白有些茫然。我不知道这一身洁白对我将意味着什么?然而,当那个身患白血病的小姑娘,用那双美丽的满是渴望的眼睛看着我,用她那稚嫩的声音问我“阿姨我的病能好吗?我什么时候能出院?”那一刻,我的泪水轻轻地滚落,回头,我悄悄擦去泪水,微笑着抚摸着小姑娘的头说:“乖乖,听话,很快你就能出院了。”那一刻,我也明白了这一身洁白对我将意味着什么?这便是我的梦开始的地方。

在书里我认识了南丁格尔,南丁格尔说:“护士必须要有同情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南丁格尔还说:“找藉口好吗?我的成功归於:我从不找藉口,也绝不接受藉口”。在十四年的护理生涯中我时刻牢记着南丁格尔的名言,并以她的事迹为动力,坚守着护士职业赋予的使命,使近千名新生命安全顺利的来到这个世界上。

每一个新的生命诞生的那一刻我一次次深深地体会到:这一身洁白不是世界上最美丽的颜色,但它却能为新的生命带来光明。我也明白了一个真理:在平凡的护理岗位上,同样可以施展才华,创造业绩,奉献自己的爱心和青春。实现自己的梦。

每个人的青春都有自己的偶像,出生在70年代的我,记得小时候,雷锋的名字每天都在耳边回荡,通过阅读《雷锋的故事》,雷锋就深深地印入我的脑海里,雷锋的精神就象春天绵绵的细雨,时时刻刻影响着我的成长和工作。

作为医院的团支部书记,多年来,我带领着医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长期坚持利用休息时间为农场的孤寡老人及养老院的老人们进行义务体检和医疗咨询服务。

陆群英老人今年70岁了,是东河坝社区的退休职工,自2014年女儿和丈夫相继离开了人世,陆群英就成为了一位典型的空巢老人。为了能让陆群英阿姨不感到孤单,我坚持定期给老人打个电话,周末总会去阿姨家“蹭饭”,偶尔也会带上同事一起去,吃完饭陪老人聊天,带老人去散步。在大家的帮助下,我们坚持为陆群英老人定期进行体检。如今老人的脸上每天都挂满了笑容!

从当护士的经历和一本本名著中,让我更加懂得了生命的可贵,当看到病人因为急需血源而焦急等待时,我就在想如何去帮助那些病人们。2010年,兵团献血车来到了芳草湖总场,我依然走上了车,挽起了袖管,加入到了义务献血的队伍。这几年我已无偿献血2000毫升。当有人问起我为什么会这么多次献血,我总是笑着说:“这一点血并不多,但是它也许可以挽救一个人的生命,在我的有生之年,只要身体健康,只要有机会我还会一直这样献血的。”

2004年由于单位工作的调整,我从护理岗位走到了政工工作岗位,并且兼任新闻宣传工作,这无疑让我和书的距离更近了。为了能写出好的作品,我买回来大量的关于新闻习作的书籍,一边学、一边写。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不断的从书籍中汲取营养,我撰写的《白衣天使的微笑》、《幸福其实很简单》、《冠军的滋味》、《宽容》、《无言的父爱》等上千篇文章均被报刊及网站刊登。我也因此多次荣获兵团、师、农场新闻宣传类的奖项。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在我成长和进步中,是书给了我丰富的知识和动力,让我从一个满是羞涩而怯场的小姑娘,成长为敢于在大家面前大声的来表达我的观点和心声的选手。2008年师市妇联、纪委授于“筑牢反腐防线、构建和谐家庭”演讲比赛一等奖,2009年8月是六师五家渠市建市五周纪念,我代表芳草湖农场在参加师市青少年文化艺术节的演讲比赛中以优异的成绩荣获了“我说五家渠”演讲比赛一等奖、2011年11月六师五家渠市党委组织部、宣传部授于“学先进、见行动”演讲比赛一等奖。2013年8月六师五家渠市纪委授予“为民务实清廉”演讲比赛一等奖。2014年11月六师五家渠市党委宣传部授予第15个记者节“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比赛二等奖。这些荣誉的背后离不开我的挚友,他的名字叫“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