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核心价值观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2:53:38

政法核心价值观篇1

各位尊敬的领导,同事们,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践行核心价值观做优秀人民警察》。

众所周知,公安机关是人民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的行政机关,同时它又担负着刑事案件的侦查任务,因而它又是国家的司法机关之一。作为具有特殊性质和地位的职能部门,作为在这一部门工作的一分子,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的神圣使命,践行“忠诚,为民,公正,廉洁,奉献”的核心价值观,争做让党和人民满意的忠诚卫士。

所谓忠诚,即人民警察要永葆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这是对人民警察的根本政治要求,也是人民警察的灵魂之所在。忠于党,视党的事业高于一切;忠于祖国,筑就安全稳定的社会基石,保证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长治久安;忠于人民,全心全意服务人民,为人民利益无私奉献;忠于法律,与各种违法犯罪做斗争。为此,我们要坚持不懈地用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始终保持民警理论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经受住各种复杂斗争环境的考验。

政法核心价值观篇2

论文关键词核心价值观忠诚为民公正廉洁

一、“忠诚”是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前提

(一)“忠诚”的核心价值观要求政法干警忠于党和国家

政法干警树立“忠诚”的价值观是由其职业性质决定的。政法干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捍卫者,承担着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职责。政法机关是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专门机关,政法机关的政治属性要求政法干警必须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以实际行动捍卫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政法干警的忠诚,就是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政治理想,自觉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感情认同,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政治观点、法学观点的影响。

(二)“忠诚”的核心价值观要求政法干警忠于人民

政法干警树立“忠诚”的价值观是政法工作人民性的体现。没有对人民的忠诚,就没有一支亲民爱民的高素质政法队伍;没有对人民忠诚,就没有一个甘于奉献、敢打敢拼的战斗集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维护人民合法权益作为其神圣职责,必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以人民满意为最高标准,不断提高执法办案、化解矛盾、服务群众、管理社会的水平,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三)“忠诚”的核心价值观要求政法干警忠于宪法法律

政法干警树立“忠诚”的价值观是政法工作法律性的要求。宪法和法律是政法干警执法司法的基础,忠于宪法和法律首先体现在对宪法法律的信仰和敬畏。宪法和法律是政法干警执法司法的根本,忠于宪法和法律更体现在对宪法法律的严格施行。如在法治的天空下,宪法是“写着人民权利的圣经”,法官“除了法律就没有别的上司”,因此作为执行者和保护人,政法干警在日常执法办案中更需要忠于宪法和法律,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通过正确实施法律,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二、“为民”是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宗旨

民就是人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作为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为民”是对“忠诚”的直接反映,所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同时,“为民”又是“公正”、“廉洁”的必然要求。没有一切为了人民利益的决心,就不可能有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没有一切依靠人民力量的信念,就不会有公平正义的普遍实现,没有一切权力来源于人民的理性,就很难有执法者清正廉洁的品格。

(一)“为民”的核心价值观要求政法干警树立权为民所用的权力观

政法干警要树立“为民”的价值观,具备权力在民的权力意识。政法机关所具有执法权和司法权均来源于人民,这也就意味政法权力的人民属性。政法干警必须始终谨记权力行使的边际和目的,严格依据法律的规定,遵从人民的意志,依靠人民、服务人民,坚持执法为民、司法为民,审慎使用国家权力,以人民权利为本位,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为民”的核心价值观要求政法干警树立情为民所系的群众观

政法干警要树立“为民”的价值观,具备亲民爱民的工作作风。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的执法者,应该准确把握人民群众对政法工作的新要求,回应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对政法工作的新期待,深入联系群众、关心理解群众,用群众能够理解的语言,群众能够接受的方法,群众能够感受到的亲情,群众能够体察到的意愿,群众能够体谅到的实情来做好群众工作,努力为群众做好事、解难事、办实事。

(三)“忠诚”的核心价值观要求政法干警树立利为民所谋的职业观

政法干警要树立“为民”的价值观,具备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弘扬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就是要求政法干警必须把服务人民作为工作的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在具体的执法办案中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满足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就是要求政法干警要自觉关注民生、服务民生、保障民生,健全完善司法便民利民为民的制度机制,使法律公平正义的精神惠及人民群众;就是要求政法干警要增强质量意识、效率意识和效果意识,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在执法办案过程中实现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

三、“公正”是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根本

《说文》称“灋者,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公正”就是公正执法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神圣职责。与其他价值观相比,“公正”处于关键位置。“公正”是“忠诚”的必然要求,是“为民”的具体实践,也是“廉洁”的基本操守。因此,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全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也是是政法干警的最高价值追求。

(一)“公正”的核心价值观要求政法干警具有平等理念

政法干警树立“公正”的价值观,首先要具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执法意识。在当代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因此,政法干警在执法办案中应当坚持平等适用法律原则,平等保护各个主体的合法权益,平等执行各项法律法规,培养法不阿贵、令行禁止的执法公平环境,形成崇尚法治、反对特权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公正”的核心价值观要求政法干警秉持客观义务

政法干警树立“公正”的价值观,其次要具备客观理性的执法意识。“公正”不仅意味着法律适用的平等,还意味着对事实认定、案件处理的不偏不倚、客观中立。实际上客观理性,这不仅是对检察官的要求,也是对所有政法干警的基本要求。政法工作的主线是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但同时也必须谨记罪刑法定、保障人权的法律原则,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和法定程序,坚决杜绝刑讯逼供等违法取证现象的发生,通过合法公正的办案程序,实现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的统一,实现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统一。

(三)“公正”的核心价值观要求政法干警提高执法能力

政法干警树立“公正”的价值观,还需要提高执法办案的各项综合能力。政法干警公正执法不仅需要具备正确认定事实,准确适用法律的业务工作能力,还需要提升定分止争、化解矛盾的实践处理能力;不仅需要针对个案定裁下判,还需要结合类案分析,重视社会公正;不仅需要研究实体问题,明确权责,还需要完善执法司法方式,重视程序公正。因此,政法队伍核心价值观学习过程中应加强政法干警各项素质的培训,提升干警执法的综合能力,在办案过程中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四、“廉洁”是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基础

“廉者,政之本也,民之表也。”“廉洁”,就是清正廉明、无私奉献,这是政法干警的基本操守,是政法干警的一种自我约束和修养,是政法干警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清廉”对于政法工作和政法队伍建设而言是最低限度和最为具体的要求,是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基石。

(一)“廉洁”的核心价值观要求保持政法队伍的纪律性

政法干警树立“廉洁”的价值观需要坚持队伍自律,不断强化通过内部监督机制。儒家讲“慎独”,政法机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捍卫者,首先,应当加强自身廉政文化建设,只有保持自身廉洁才能实现公平正义,只有保持自身廉洁才能实现忠诚为民的诺言。其次,通过内部监督机制保障队伍廉洁。及时总结教训和经验,制定各项切实可行的权力运行内部控制机制,从机制和制度层面减少漏洞。再次,各个政法机关及其上下级之间要依法履行相应职责。广大政法干警应该认真学习并落实刑事诉讼中关于公、检、法三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规定,在实践办案中强化监督、接受制约。

(二)“廉洁”的核心价值观要求保持政法队伍的规范性

政法干警树立“廉洁”的价值观需要树立规范意识,坚持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的有机统一。政法机关作为执法权的行使者,如果没有树立规范意识和监督意识,在执法过程中极容易出现权力寻租和权钱勾结。因此。政法机关权力行使的廉洁与否,除了通过加强内部监督外,还要自觉接受人大、政协以及其他社会团体的外部监督制约,接受社会及各界群众和新闻舆论的监督。只有严格依法办事,认真落实各项监督要求,才能杜绝徇私枉法、枉法裁判的腐败行为。

政法核心价值观篇3

自全市政法系统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XX院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教育实践活动,一手抓执法办案,切实把学习教育实践活动与部门创先争优结合起来,以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推动检察工作创先创优发展,以检察工作的新业绩检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的新成效。XX院出台了《XX市人民检察院创新创优实施意见》,提出了全院创新创优工作的目标任务,明确了全院创新创优奖励措施。各科室联系实际,认真谋划全年创新创优举措,积极开展创新创优活动。

案管科以“八个一”活动为抓手全面推进案件管理创新。省院案管工作要点下发后,案管科组织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省院指示精神,提出工作目标,制定“八个一”活动计划,全面部署开展“案管创新年”活动,努力在制度科学化、管理规范化、手段信息化、队伍专业化建设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1)精品案件一季一评比。实施办案质量精品工程,就是要以人民群众为本,以理念为先、以规范为绳、以质量为纲、以效果为目标,以统筹兼顾为手段,综合运用法律、预防、宣传等措施,最终实现办案三个效果的最大化和辩证统一。对精品案件实行一季一评比,评比出来的精品案件将扫描成电子卷宗,进行内网展示。

(2)专项监督一部门一重点。加强与监察部门、检务督察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协作,整合监管资源,构建内部监督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切实提升抓小、抓苗头、解决倾向性问题的能力。对各业务部门实行专项监督,一部门一重点。对自侦部门重点督查全程录音录像执法规范化情况,对预防部门重点督查检察建议情况,对侦监部门重点督查两个监督工作情况,对公诉部门重点督查诉讼监督工作情况,对监所部门重点督查刑罚执行监督情况,对民行部门重点督查民事行政检察监督情况,对控申部门重点督查刑事申诉案件情况。

(3)办案质量一案一跟踪。结合文书备案审查、案件质量考评、五书对照等,实行案件质量实体要素登记,全面实行常态化的一案一跟踪,对个案质量作出实体和程序上的评价。强化实体质量监督,对申诉案件,()上级机关督办案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新闻媒体关注的案件、不捕不诉等重点案件进行评查,及时将评查情况告知相关领导和部门。

(4)期限预警一周一提示。案管科制定专人对平台上的案件进行巡查,看有无案件超期或期限即将届满情况,每周对平台中显示预警的案件逐一登记,制作提示函,送达到具体承办人。利用案管平台中办案期限预警机制,对全院案件的办理期限实施时时关测、定点监督。

(5)类案分析一月一课题。利用案件信息相对集中的优势,积极进行类案分析,每月设定一个课题,进行类案调研。案管科对一定时期内呈高发趋势的案件高度关注,并及时对相关数据、案件信息进行整合,分析造成该类案件多发的原因、背景,并结合案件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为相关领导和部门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参考,促进检察业务建设。

(6)检察业务一季一考核。完善“四位一体”检察业务常态化考核机制。组织各业务部门学习把握考评的导向,严格落实考评规定,实行每季度一评比,确保考评数据真实可靠,确保考评结果客观公正,同时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改进工作上,要通过考评和总结,找差距、想办法、求绩效,对考评业绩不佳、目标推进力度不大、业务进展缓慢的部门,组织部门召开剖析分析会,分析原因,明确整改意见。

(7)执法业绩一人一档案。继续完善案件监督管理与绩效考核管理相衔接的工作机制。以执法业绩一人一档案形式,将全院具有执法资格的检察干警的执法行为客观真实、全面准确记录下来,对干警的执法能力、执法质量、执法作风、执法效果等进行管理和评价,努力构建科学、规范、完善的执法监督长效机制,实现检察队伍执法行为、绩效考核和干部管理的有机结合。

(8)受理案件一案一审查。对受理案件“一案一审查”,根据《检察机关执法工作基本规范》规定的条件和程序,严格受案审查,确保符合条件的案件进入检察办案环节,减轻办案部门的负担。对公安移送审查批捕、审查案件,建立“预审查”机制,对不符合管辖规定、明显不构罪的案件不予受理。

政法核心价值观篇4

通过学习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讲话后,我明确了今年政法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为目标,以深化三项重点工作为着力点,以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为保障,全面提升政法工作水平,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作出新贡献。

通过深入学习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切实感受到“忠诚”、“为民”、“公正”、“廉洁”四个方面是一脉相承的统一整体,其构成了政法干警的核心价值观和行动纲领。

一、廉洁是公正的基础

廉洁公正是每名政法干警的入警誓言,也是我们的基本操守和为政之德。一事当前,如何处理?这就需要我们以公正之心,行公正之策,为此,方可被历史检验为立于不败之地的正确方法。而俗话说“吃人嘴短,拿人手短”,如果一名政法干警没有守住廉洁的底线,被形形色色的物质利益所引诱,被糖衣炮弹所击中,其内心的公正天平必然会倒向私欲的一边,会拿手中的权力做交易,出现徇私枉法等各种勾当。面对着手到擒来的各种利益和诱惑,我们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悬达摩力克之剑。要深入思考中央政府对腐败工作的零容忍和强力措施,要深入思考身为政法干警的职业操守和应有良心,要深入思考自己为社会、为国家、为后人留下些什么可以纪念的丰碑亮节。要守住廉洁的底线,保持凛然的正气,使我们能在从警一生中,始终可以头顶警徽,接受党、国家和人民的检阅,做一名无愧于人民的政法干警,始终可以撑起心中永不倾斜的天平,做一名公正执法的政法干警。

政法核心价值观篇5

一、注重核心价值观生成,加强教育培训,提高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深化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工作者在领悟和理解核心价值观内涵上下功夫。全区司法行政系统各单位在政法干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中始终把学习教育放在首位,认真组织广大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工作者学习领会中央和自治区的重要会议精神、《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读本》。通过各级党委(组)中心组带头学、组织民警普遍学、开展讲座辅导学、围绕中心讨论学、联系实际深入学、检查考核推动学,有力促进了学习活动的开展。各单位利用党委(组)中心组学习、党团日、学习日,通过学习讨论、专题讲座等形式,有效地组织开展了学习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工作者领悟和理解核心价值观内涵。

(二)开展理想道德教育和思想文化建设,为提升干警和法律工作者精神境界,营造氛围、培育环境。各地各单位创新载体、丰富主题,结合“五・四”“七・一”等节日,开展“青年民警话人生、谈价值”“支部主题党日”等主题鲜明、生动活泼的教育实践活动。内蒙古女子劳教所结合队伍实际,通过采取授课、讲座、播放视频资料等形式,对干警进行理想、道德、心理与生理健康知识等内容的教育。邀请爱心使者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组织全所民警举行以“践行核心价值观,爱岗敬业献青春”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对进一步坚定广大干警理想信念、筑牢忠诚警魂、提升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起到了积极作用。许多单位还把教育实践活动与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有机结合起来,引领广大干警投身道德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干警的党性修养、思想道德修养、职业道德修养。

司法厅将法制建设、队伍建设、理论研究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抓手,动员和组织广大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立足工作实践,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召开全区司法行政法制工作座谈会,研究部署了全区司法行政法制工作、理论研究工作、法学学历教育以及《内蒙古司法》复刊等工作,推进全区法治建设工作,全面提高司法行政系统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是业务素质和法律素质。组织广大干警和法律工作者开展队伍建设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探索,进行全区司法行政系统队伍建设经验交流和先进事迹材料整理选编工作。组织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主题征文活动,组织各地各单位评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优秀设计方案。

(三)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和引领作用,用身边人的典型事迹影响和感染身边人的价值取向,用身边人的模范行为引领身边人的价值追求。全区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积极抓好先进典型培树和宣传工作,营造有利于培育广大干警核心价值观形成的优良环境,在先后培树和推出身残志坚、奋斗不息、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包头固阳县残疾律师,全区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贾占全;“扎根基层二十八载,献身司法大写人生”的全区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杨立祥等一大批先进典型,他们的先进事迹成为教育实践活动的生动教材。特别是新涌现出的赢得社会各界高度评价的身残志坚、感恩社会、助人为乐、无私奉献,努力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的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法律援助中心郭二玲同志,她的事迹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司法厅组织开展了郭二玲同志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全区司法行政系统组织先进事迹报告会共计86场、参加报告会13404人次。

全区司法行政系统各级党组织以创建“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五带头”优秀党员为目标,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

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充分发挥舆论宣传作用,通过报刊、网络、电视台、广播电台、信息简报等宣传平台,大力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和经验成果,增强了活动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激发了广大干警和法律服务者积极参与的热情。

(四)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廉政文化氛围,教育引导广大干警牢记基本操守。各单位将廉政文化教育作为学习教育的重点,自治区司法厅分别举办呼和浩特市地区司法行政系统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和厅机关全体干部廉政报告会,邀请自治区纪委监察室有关领导作了“依法廉洁行政”“反腐败形势与任务”“保持反腐败的高压态势”3场报告。一些单位采取党委书记、纪委书记上党课,纪检监察部门发送廉政短信、开展廉政教育月活动,举办反腐倡廉图片展和廉政知识竞赛等形式,把廉政教育深入到各个环节,努力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廉政文化氛围。自治区监狱管理局将近年来系统内发生的一些案例编印成《警钟》,分发给全系统每名干警,较好地发挥了警示和预防作用。抓好《监狱和劳动教养机关人民警察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的学习贯彻,加快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推动和保证司法行政干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全系统各地各单位进一步在解决突出问题上下功夫,切实对照“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要求,认真查摆在理想信念、执法执业、纪律作风、职业道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原因,坚持开门搞教育,广泛听取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加以整改,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全区司法行政系统在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的开门评议阶段,共收集意见建议897条,采用意见建议302条。

(五)把培训工作作为提高干警和法律工作者践行核心价值观自觉性、强化能力水平的重要渠道和手段。司法厅精心组织各类专题培训,分别举办了理论骨干培训班、全区公证处主任业务骨干培训班等。全区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联系本单位的实际,根据不同行业和岗位特点,以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为重点,举办了“六五”普法骨干、法律援助业务、监狱劳教人民警察警衔晋升培训班。2012年,全区司法行政系统举办各类培训班432期,累计培训干警和法律工作者等各类人员21600人次。

二、注重有机结合,突出实践特色,在促进司法行政各项工作上见到了实效

全区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把教育实践活动与创先争优活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年、党员干部下基层、监狱劳教基层基础建设年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围绕各项重点工作抓落实、抓践行、见实效。

(一)司法行政系统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把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效融入创先争优活动中,为民提供优质法律服务。广泛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志愿者”“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等创建活动,结合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开展“万人评窗口”活动,营造创先争优良好氛围。全区律师行业进一步深化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以“四立足、四争创”,不断改进作风、创新服务方法、提高服务能力。司法厅积极引导律师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和专业优势,主动为党政领导机关处理上访问题提供积极的法律意见,努力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与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为促进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二)全区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和法律工作者积极践行执法为民理念。全区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和法律工作者以扎实开展“法律援助为民服务创先争优年”主题活动,积极践行执法为民理念,紧紧围绕群众需求,拓宽服务领域,提高工作质量,积极探索和创新工作机制。通过开展“法律便民服务”“律师送法下乡”“法律服务进社区”等专题实践活动,不断提高“绿色通道”“草原移动工作站”“蒙古包法律援助点”“一小时法律援助圈”等具有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的法律服务品牌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需求,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老百姓的心里,赢得广泛赞誉。2012年,全区各级法援机构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5000多件,比上年增长11.6%。

(三)全区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充分发挥社会矛盾化解体系的第一道防线作用。把弱势群体的矛盾纠纷纳入法律调解轨道,积极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全面推行“调援结合”“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服务”“服务引导员”等有效举措,实现乡镇矛盾调处中心与村级调委会、民调中心户对接;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对接;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对接“三个”对接。一些地区的人民调解机构还建立了社会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制度、“零报告”制度以及矛盾纠纷信息的汇总分析、预警和反馈等长效工作机制,较好地发挥了人民调解工作在维护稳定方面的职能作用。

(四)全区各级法制宣传机构围绕加强普法依法治理,重点抓好法制宣传工作。各级法制宣传机构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转发的“六五”普法依法治理规划和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决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针对法制宣传教育对象的不同特点,精心设计和组织实施“法律六进”主题活动,切实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012年重点组织“与法同行、服务发展”大行动,组成“六五”普法讲师团,开展法律“直通车”服务,深入机关单位、农村牧区、社区、学校、企业开展宣讲活动。

政法核心价值观篇6

此时恰逢政法系统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学习活动,通过认真学习,我从思想上明确了工作目标,决心从行动上坚决落实好自己的各项本职工作。我的体会有以下几点:

一、忠于本职工作,坚定理想信念

“忠诚、为民、公正、廉洁”这八个字是党和人民对政法队伍的基本要求,也是广大政法干警必须自觉坚持的共同价值取向。积极行动起来,深入学习研讨,认真贯彻落实,真正把这八个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政法干警一项重要任务。检察干警更要切实增强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做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积极建设者、有力保障者。核心价值观中,忠诚是前提,是保证,是根本。“忠诚”,对于检察干警来讲,就是要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只有把“忠诚”铭记在心,牢记责任与使命,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心无旁骛公正司法,才能清正廉洁执法为民。“忠诚”意味着对崇高事业的满腔热忱,意味着对理想信念的执著坚守,意味着对外在诱惑的自觉抵制,意味着强大内心世界所释放出的定力,意味着把自己全部精力投入到本职岗位上的热情。作为政法干警,在思想上必须时刻与党和国家保持一致,在工作中践行核心价值观,真正做到为民、便民、惠民。

二、践行本职工作,率先垂范

我是一名检察干警,对检察工作的信仰就是要始终保持对党的无限忠诚,始终保持对法律的无限忠诚,只有这样才能一心一意把检察工作做好,才能真正做到公正司法、执法为民。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权是至关重要的执政权,必须掌握在对党和人民绝对忠诚的人手中。作为检察干警,我们必须自觉用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引领方向、凝聚力量、激发热情、推动实践,自觉把“忠诚”作为前进道路上的价值标尺和行动指针,时刻铭记“忠诚”二字,努力做到让党和国家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

三、公正廉洁

政法核心价值观篇7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

随着我国国情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导致许多的人出现了很多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信仰的缺失等情况[2]。高中处于人生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阶段,正是思想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在高中阶段对高中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正确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的培养较为重要,而政治老师有义不容辞的重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中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政治课可以作为教授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渠道。

一、准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导社会发展的主流思想,是精神文明的落脚点,是社会主义价值的高度凝练,是人民精神的最大公约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建设的总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制”是社会建设的总目标;“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建设的目标,通过国家的建设、社会的建设、公民的建设实现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安居乐业,社会的进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建设的各个层面,对人民、对社会、对国家都具有较大的影响[3]。

二、政治教师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

高中时期价值观的形成对学生以后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影响,高中政治老师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培养正确的思想观念,为以后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而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会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正确的为人处世之道和有用的知识,教师要将党的最新理念转化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行动指南,将党的理论成果融入到政治教学中,教师通过授课,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从而无形的影响学生的思想,指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信念。

三、根据教材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政治课本中有许多的契合之处,需要政治教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政治课本内容相结合。

(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经济生活》中

如价值的追求,在讲解商品时,强调生产者为用户着想,货真价实,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讲货币,强调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取之有道;讲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不可盲目攀比,勤俭节约,绿色消费,增强环保意识;讲分配,强调效率和公平。在讲经济生活时,通过这些消费观念及生产观念的讲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容进去,从商品的讲解中使学生了解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比如在学习信用工具时,信用卡的使用需要使用人员具有较好的信誉度,在贷款方面需要贷款的企业和个人有良好还款能力和信誉,帮助学生了解到良好信誉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4]。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政治生活》中

在政治生活的讲解中,从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中专门有提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渗透,在《政治生活》中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就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主,政治老师在讲解公民的权力时应充分将党的理论成果融入进去,如可以在班级里举例说明,像班长的选举,就需要大家的共同推举,在村里的村干部的选举也是一样,需要村民集体投票进行公正的选举。通过这些举例充分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有维权和使用公民权力的意识。

(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生活与哲学》中

在《生活与哲学》中讲述了哲学与价值的关系,哲学是时代精神的升化,社会变革的先导。在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时,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些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治老师在讲解这些内容时可以将其融入,融会贯通地讲,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从而使得学生在思想上潜移默化的改变[5]。

(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文化生活》中

在《文化生活》的学习中,对于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在继承中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优秀的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文化就体现为接受优秀的文化,拒绝腐败,使学生能够在文化的学习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的影响,接受正能量的文化,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

结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核心指导思想,它对于高中生的思想价值观念的形成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而在进行核心价值观的教授过程中需要老师找准融入的位置,找到正确的方法,使得授课具有较高的效率,从而使学生能够很好的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思想,为以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彰有.试论政治课教学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优化策略[J].教师教育论坛,2015,12:57-60.

[2]朱红霞.高中思想政治课中价值观教育的包容与坚持[J].才智,2016,26:46-47+49.

[3]韩金桥.政治课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赤子(上中旬),2014,21:152.

政法核心价值观篇8

根据中央政法委和上级院的统一部署,结合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和深化“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我院将深入开展以“忠诚、为民、公正、廉洁”为主题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精神结合起来,同加强和改进法律监督工作、建设高素质检察队伍结合起来,积极培育和弘扬“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引导检察干警牢固树立、自觉践行正确的发展理念和执法理念,不断推动我院检察工作创新发展。

二、组织领导

成立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同志任组长;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同志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领导小组成员。同志兼任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下设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政治处主任同志任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政治处设专人负责抓具体工作落实。

三、目标任务

进一步增强党的宗旨意识强党的宗旨意识。

(一)进一步增强党的宗旨意识。教育检察人员深刻认识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根本保证,始终做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不动摇,坚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不动摇,坚定不移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捍卫者,坚定不移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贯彻者、实践者。

(二)进一步加强执法为民理念。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理念,更新执法观念,改进执法方式,规范执法行为,以群众/,!/满意为检察工作最高标准,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细化服务群众措施,真心实意地为基层和群众排忧解难,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把服务群众贯穿于检察工作全过程。

(三)进一步明确检察工作职责。坚决贯彻“六观”、“六个有机统一”和“平稳、务实、和谐”发展的检察工作指导思想,全力营造“四个环境”。教育检察人员切实做到依法监督、规范监督,积极营造诚信有序的市场环境、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

(四)进一步提升干警综合素养。教育检察人员自觉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恪守检察职业道德,始终坚定维护公平正义价值追求,恪守清正廉洁职业操守,不断提高法律监督的实效和水平。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深刻认识检察工作和队伍建设存在的差距和薄弱环节,全面加强检察干警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技能,始终保持思想纯洁、队伍纯洁、作风纯洁,不断提高综合能力,永葆先进性、纯洁性。

四、实施步骤和方法

从20__年3月1日开始,至2013年1月结束,分为动员部署、学习教育、对照检查、集中整改、总结验收五个阶段。

(一)动员部署阶段(20__年3月上旬)。按照上级院的部署,结合我院检察工作实际,分别召开党组会、全体干警大会,进行层层动员部署,认真传达贯彻高检院和省院“关于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使全体检察干警进一步统一思想,教育引导检察人员充分认识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对保障全面正确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促进全区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强检察队伍建设、创新检察工作方式方法、提升干警道德修养和职业素质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干警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增强参加教育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学习教育阶段(20__年3月至7月)。

1、高标准完成全员学习任务。把学习教育贯穿教育实践活动始终,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教育培训计划,采取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专题辅导与座谈讨论相结合等形式,

一是要重点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十七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精神、总书记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全国政法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同志关于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中央政法委组织编写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读本》等。

二是要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组织观看中央政法委制作的《选择》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专题片,联系司法个案和检察实践,深入开展座谈、讨论,坚决抵制西方错误政治观点、

法学观点的渗透和影响,自觉在执法思想、检察工作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方向。三是要抓好保持检察机关党的纯洁性学习教育,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保持党的纯洁性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和工作重点,深入推进检察机关自身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坚决维护检察机关党员干部的纯洁性。重点学习十七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文件、总书记总书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党纪党规和从严治检的各项纪律规定。

四是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六观”、“六个有机统一”、“四个必须”等正确发展理念和执法理念的丰富内涵、基本要求。重点学习高检院“十三检”会议精神、“十二五”时期检察工作发展规划纲要以及肖声检察长在第十三次全省检察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省院和市委相关文件精神等。

2、采取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一是要通过专题培训、座谈交流、辅导报告、以案析理、警示教育、网上论坛等多种形式,教育和引导检察人员深入学习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二是要紧密联系检察工作和思想实际,就如何准确把握“六观”、“六个有机统一”、“四个必须”等正确发展理念和执法理念的丰富内涵进行广泛深入讨论,教育和引导检察人员正确处理执法办案各个环节中遇到的实际情况和问题,努力摒弃违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执法观念,纠正不规范执法行为。三是要做好先进典型的培树宣传工作,深入开展学习雷锋活动,以雷锋精神鼓舞和激励检察干警,同时,进一步掀起学习“执法为民优秀检察官”郭有利同志的热潮。四是要围绕“忠诚、为民、公正、廉洁”主题,组织我院检察干警开展以检察业务知识、检察历史知识、检察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以普法宣传为基点的知识竞赛活动,使全体干警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检察事业的非凡历程、光辉成就,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对照检查阶段(20__年8月至9月)。我院要紧密联系检察人员思想实际,紧密联系检察执法实践和队伍建设实际,采取自查、互查、上下帮查、面向社会开门查等形式,开展专项检查活动,特别是要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函、登门走访、开设网络意见箱等形式,广泛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行使检察权有关的执法机关、律师、案件当事人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9月底前,要结合各项主题实践活动,分别召开班子会、党支部会、专题组织生活会,认真研究,找准本单位、各科室及干警个人在践行检察官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现象。要组织全体干警对照检察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的各项要求,重点查找我院干警是否存在思想政治意识不强,执法为民意识不强,原则性不强,廉洁从检意识不强,信念不坚定,对自觉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保持党的纯洁性等重大问题认识不到位、理解不深刻、践行不积极等六个方面问题,自觉把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贯穿于检察工作和队伍建设实践。

(四)集中整改阶段(20__年10月至11月)。

1、认真整改突出问题。各科室要从深层次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对查找出来的突出问题和需要完善的制度,提出整改方案,明确整改落实的具体措施和时间安排,责任到人。特别是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不符合检察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的突出问题,能办结的要抓紧办理,一时不能办结的要及时予以回复,明确提出整改时间表。要注意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力戒形式主义,防止走过场。11月底前,各科室要将整改方案报我院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要进一步细化和完善我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将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原则要求和“六观”“六个有机统一”、“四个必须”转化为执法办案应该遵循的具体规定,渗透并体现于检察队伍建设的各个层面。重点建立理论引领、实践砥砺、文化启迪、典型示范、考核评价五种机制,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发挥检察实践的特殊教育功能,发挥检察文化的浸润感染作用,把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融入和渗透到检察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方方面面、各个环节,使我院检察干警在真诚信仰中培育践行,在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中培育践行,在榜样的号召下培育践行,在组织和社会的认同中培育践行。

(五)总结验收阶段(20__年12月至2013年1月)。阶段教育实践活动基本结束时,我院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将结合年度总结考核工作,对照教育实践活动的目标要求,对各科室开展实践活动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并根据检查验收情况,认真组织开展“回头看”活动,进一步完善整改落实措施。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将对整改措施不力、效果不明显、群众评议不好的科室和个人,及时提出纠正和改进意见,督促抓好落实。各科室于20__年12月10前将书面总结报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五、工作要求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院党组要对本院的教育实践活动全面负责,党组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各科室负责人为本部门教育实践活动的第一责任人。活动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成员要认真履行职责,不得推诿,要严格遵照上级的指令和要求,真抓实干,务求实效。

(二)突出重点,注重实效。要紧密结合我院工作实际,把此次教育实践活动和开展“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实践活动等日常工作及各类争创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搞好统筹兼顾。创新活动的形式和方法,重点在提高检察机关密切联

政法核心价值观篇9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对策

党的十报告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提出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任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旨在做好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则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环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关系

对大学生深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

1、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需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进一步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都是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目标服务的,都是为了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理论创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它作为新的理论成果,承担着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使命,把握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方向,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新时期的根本内容。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将社会主义的内容与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完美结合,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持续、有效发展。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目标和方向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目标性理念,是我们坚持的正确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规范国家、社会、个人的行为,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最新理论成果。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各门课程的主线,将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有机契合,使之成为一个系统的整体,是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充分体现,是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所在。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也是价值观念的引导者,他们的一言一行对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影响重大。因此,要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方向保持统一,理应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二、当前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1、忽视了实践教学环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实践性很强的价值教育活动,应该在培养大学生认知认同的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为学生的个人行为,来提高大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对社会各项事务判断能力。但是,当前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多采用“我讲你听、我说你做”的被动运作方式,忽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和情感体验,导致学生缺乏兴趣。目前,部分高校在开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时,更多的是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实践教学环节,甚至出现了理论教学代替实践教学的现象,出现了大学生只掌握了理论却无法将理论应用到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从而削弱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另外,部分教师和学生对实践教学的意义认识不足,使实践课程流于形式,无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影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数量不足,素质不高

由于待遇和职称方面的原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很难吸收年轻同志加入,同时一些年轻有为的政工队伍离开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岗位,另一些长期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老教师由于年龄、身体以及其他原因也相继离开工作岗位,[1]现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出现的数量少的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点实效性,而且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正常开展。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员数量少、教学任务繁重等因素的影响,无法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问题,使得实际教学效果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目标之间存在差距。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任务紧迫,部分思想政治课教师理论水平不高,不能胜任价值观宣传教育工作,影响了课程的教学质量。近年来,高校虽然开始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但更多的是对教师科研成果的重视,而忽视了对其教学能力的提高,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忙于评职称,影响了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深入研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质量提升缓慢的原因之一。

3、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单一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环节之一,过于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不易于将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映入学生的头脑,形成稳定的情感认同,转化为学生的行为。因此,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断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更好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中去。然而,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仍采用概念介绍、理论演绎为主的教学方式,虽然将原有的灌输教学法与现有的多媒体教学模式进行了结合,但仍然不是从问题出发展开教学讨论,不从学生的学习、就业、婚恋等方面生成教学案例,使得课堂教学毫无新意和趣味可言,以至于学生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假大空的口号。[2]近年来多媒体教学被广泛应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但有些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内容也不过是课本内容的“复印件”,也有一些教师过度使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课件华而不实,忽略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对策

首先要制定出完整规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计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使之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教学目标的设定,要实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并能转化为学生的行为标准为主要目的。在内容设计上,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要求契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各章各节之中,真正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产物。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要制定科学的教学策略(包括组织方式、学习方式、练习或教学手段等),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常态化。[3]

其次需要丰富实践教学环节。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公民的职业素养、专业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军在学习、就业、交际等方面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这就需要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的同时,强化社会实践教学活动,使得学生在志愿服务、社会服务、生产实践等活动中灵活应用理论知识,促进学生思想理论水平的提高与升华。实践环节的增加让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空洞的教条,而是与我们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而在具体的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设计课堂实践教学,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培养学生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教师在讲清楚理论原理后要求学生分析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巩固所学知识点的同时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在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可以给学生布置相关小论文;给学生指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的课外书籍,并撰写读书笔记等等。在各种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为学生今后发展打下基础。

再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成效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理论素养和道德素质。对于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整体素质而言,第一,要提高教师的理论功底和理论基础,不断更新自己的理论知识和价值理念,具备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科学设置教学内容的能力,使其理论系统化和专题化,以便于深层次地完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目标。[4]第二,教师要有良好的道德素质。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对学生起着同质转化和定向作用。学生对于教师总是听其言、观其行,教师的道德境界和行为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率先垂范,思想政治教育才有说服力,才能真正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5]

最后要改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在理论课教学中要有鲜活的材料,做到多种教学方法灵活应用。案例法、层次法、体验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各有高招,各有妙处。如互动式教学,教师可及时观察学生的兴趣点,了解学生的需求,可以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设置问题进行探讨、交流,以达到教学目标。同时,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其便捷、快速、低成本、广覆盖的特征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小组要充分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网络课堂,在网上分享转发图片、文章、社会热点话题等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延伸大学生的学习空间,扩充大学生的学习材料;师生还可以利用微信、微博、QQ等平台交流、沟通、作业批复、答疑解惑。这些形式的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拉近课程与学生的距离,大大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效果。

由此可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时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工作的紧迫性和艰巨性,不断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积极引导大学生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

【注释】

[1]戴焰军.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导论[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2.10.

[2]武兵.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研究[J].山东高等教育,2015(7).

[3]陈宗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2015(2).

[4]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1.

[5]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7.

政法核心价值观篇10

关键词:政治认同;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利益调节;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D0-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6)11-0029-04

作为现代性产物的政治认同,一直是国内外政治学界关注的重点和焦点。早在1960年路辛・派伊(Lucian・pye)首次使用了“政治认同”(politicalidentity)一词。随后,美国政治学家罗森堡姆在其著作《政治文化》中从政治文化的角度对政治认同进行了界定:“政治认同是指一个人感觉他属于什么政治单位(国家、民族、城镇、区域)、地理区域和团体,在某些方面的主观意识上,此是他自己的社会认同的一部分,特别地,这些认同包括那些他感觉要强烈效忠、尽义务或责任的单位和团体。”[1]6价值观特别是核心价值观是政治认同达成的意识性资源。本文基于价值观与政治认同的内在关联,探讨价值观冲突对政治认同问题产生的影响,提出以政治认同为诉求来强化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基本路径。

一、价值观:政治认同达成的意识性资源

价值观与政治认同有着紧密的联系。价值观是影响政治认同达成的深层次基础,为政治认同提供精神支持。

1.价值观是影响政治认同达成的深层次基础。治理有效性体现的利益基础、公正性体现的制度基础、价值观渗透性体现的理念基础是影响政治认同达成的基本因素。但其作用的发挥都离不开价值观念上的一致,基于个体价值观与政治体系主导的价值规范一致基础上达成的价值观基础,乃是政治认同达成的深层次基础。

政治认同作为认同主体对政治体系情感或意识上归属的反映,其最终反映的是社会成员之间及社会成员与政治体系之间复杂的社会关系在现实政治生活中的反射。政治认同的达成是政治体系和社会成员相互作用的有机系统的产物。认同主体对于政治体系的认同是以政治体系是否满足了其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的。现实生活中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关系复杂化等利益问题都会影响原有认同的维系,改变以往确定的认同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政治体系的统治绩效即其在治国理政中的绩效及对公共利益的维护、对个体利益的满足度,是政治认同实现的绩效基础。这是一种基于发展创造物质财富来不断满足社会成员物质利益需要从而获取认同的事实性认同资源。虽然提高统治绩效,满足社会成员的物质利益能获得认同,但是社会成员对于政治体系的认同还受诸如公平正义、民本、民主等价值因素的制约。价值观念作为观念的思想体系,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生活中利益关系和价值取向的反映,其是在个体的价值观与政治体系主导的价值规范一致前提下达成的价值观基础,通过“唤起并维持个体或团体对它的‘合法性’的信仰”[2]239,以此为政治体系的统治获得合法性支持。

此外,现代社会的政治认同问题与现代的社会制度密切相关。在社会转型期,契约认同逐步代替了传统简单的社会认同,也使由契约而形成的制度在政治认同的养成中的地位日益显著。公正有效的制度是维护认同主体利益与需求的保障,认同主体只有认可政治制度,并自愿遵守和维护政治制度时,才会产生情感和意识上的归属感,政治认同也才会实现。公正作为一种基本的价值观念,体现对权利的分配和保证,是处理社会关系的最高价值要求,也是政治体系的最高价值目标。公正的价值诉求是制度发挥作用的根本,不管是制度在制定时本身的公正还是制度在运作过程中的具体的公正都有助于克服和规范现实中道德非理性和非制度化的行为。可见,保证政治体系运作与社会成员遵守的制度基础归根结底仍然离不开公正的基本价值理念。

价值观是影响政治认同达成的深层次基础,在认同建构的过程中占有优先的地位。政治认同就是社会成员的个体价值观与政治体系的主导价值观的趋同过程,就是认同政治体系及其价值规范,并将政治体系的价值规范内化为自己的政治价值观,以此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价值共同性是政治认同的最高层次,也是构成政治认同的诸要素中最稳定的因素。价值共同性不仅能够为政治体系执政合法性提供理念基础,也能够为社会成员自身提供意义、目的和价值取向。

2.价值观为政治认同提供精神支持。作为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价值观特别是社会核心价值观与政治有着必然的联系。价值观一方面是政治体系合法性的理念基础、观念的支撑;另一方面,社会核心价值观特别是政治价值观的社会政治纲领性特征使任何政治活动都离不开它,都需要核心价值观为其提供理念的支撑。价值观作为一种“散布性支持”,是作为观念系统发挥作用,通过对社会成员价值观的影响与塑造,以此来影响社会成员对其所生存于其中的政治生活的认知和态度,以使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念与政治体系所主导的价值规范相一致,获得对政治体系合法性的自愿认同。一方面,价值观作为政治认同的理念基础,通过潜移默化的传播与教化能够将政治体系的主导价值观内化为社会成员个体的价值观,为政治认同的获得提供精神支柱。另一方面,价值观能够为政治体系提供道义上的支持,通过不同途径的政治社会化方式将政治统治转化为社会成员的政治信仰和自觉义务,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冲政治运作过程中的过失。价值观对于政治认同的作用,被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称之为“散布性支持”。“散布性支持”直指政治权威、政治秩序或政治共同体,是基于社会成员的“合法性信仰”而达成的支持。因为“只要存在这种相信当局和他们借以运行的秩序的正确性和适当性的信仰,那么这就是正式承认输出具有权威性及约束性的一个先兆。同时这种信仰也表明了一种普遍的认可或赞同,所以它同样表明了对所赞同对象的散布性支持。”[3]338“散布性支持”相比于“特定支持”更长久、更深入。任何政治体系都会利用作为“散布性支持”的价值观为自己的统治提供长效的支持。

二、价值观冲突:引发政治认同问题的关键因素

认同是当代社会生活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伴随着社会转型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政治认同问题不断凸显,其实质就在于社会成员难以对现存的政治体系产生意识或情感上的归属,对政治共同体所拥有的集体意识难以达成,政治权威不断弱化和消失。价值观冲突是其产生的关键因素。

1.价值观冲突使主导价值观地位被削弱,诱发价值认同危机。社会转型造成了社会结构的变迁,在一定程度上引发的利益调整使利益主体趋于多元化,主体之间、主客体之间的利益对立和利益排斥导致利益冲突不断出现。多元价值观的出现打破了原有社会价值系统的平衡,产生了深层次变化及认同过程的无序与冲突。在这一转变中,新的价值观的出现,传统价值观受到质疑,不同价值观以冲突的形式表现自己。价值观冲突反映了社会成员价值选择和价值评价中的观念冲突,具体表现为盲目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功利性价值与无私奉献以实现自我与他者、社会统一的非功利的道德价值之间的冲突、西方崇尚个性的自由主义价值观与中国传统道德价值观之间的冲突、商品等价交换确立的公平原则与市场经济运作动力支撑的效率原则之间的对峙与矛盾以及工具性价值与目的性价值之间的冲突、个体与整体之间的价值观冲突等。

在政治生活中,任何一个政治体系都会确立自己的主导价值观,然后采用多种方式宣传它,进而用之去整合社会上的其他价值观,以为社会成员提供心理的支持和对政治体系的合法性论证,这是主导价值观社会整合功能的必然体现。整合的过程也是与其他价值观争夺社会成员认同的过程。价值观冲突的出现意味着原有的价值观对社会生活领域的控制力的缩小,社会主导价值观功能弱化。一方面,当个体面对多元的价值观在进行选择时,如果主导价值观不能给予其他价值观以有效地整合、调控,个体就会基于自身不同的价值标准,出现价值取向上的迷惘与矛盾,主导价值观的引导作用难以发挥。个体面对价值观的冲突,难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主导价值观的批判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主导价值观的引领和整合功能有所弱化。当主导价值观的功能不能有效发挥时,其他的价值观就会来与其争夺价值观的话语权、领导权,加上人们认识水平的有限,认同某种价值观就会淡化或排斥其他价值观,人们的政治心理意识和价值观念发生巨大变化,主导价值观认同危机就会出现。

2.价值认同危机是导致政治认同问题出现的重要因素。《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中认为,基于治理有效性的统治绩效、基于规范作用发挥的制度基础、基于价值观的理念基础是政治认同获得的三大来源。由此推出导致政治认同问题产生的三大原因:政绩困局、制度的缺失与非公正、价值认同危机。统治绩效强调通过发展经济,创造物质财富来满足社会成员对利益的追求。然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或者说当社会成员的物质利益满足到一定程度之后,社会成员就会产生其他的需要,诸如对民主、公正、法治等仅仅靠经济发展所无法满足的需要,这就是被称之为“政绩困局的东西”。美国学者塞谬尔・亨廷顿指出:“60年代和70年代的威权政权几乎毫无例外地被迫去把政绩当作合法性的主要来源之一,如果不是唯一来源的话。……把合法性建立在政绩基础之上的努力产生了可以被称作政绩困局的东西。”[4]59当下存在的“认同感政治”“无直接利益冲突”等即是绩效困局的表现,也在另一方面彰显了共同价值观在政治认同中的作用。对社会不公正的社会价值规范的不满和强烈的价值诉求是“认同感政治”“无直接利益冲突”出现的根本原因。价值认同危机是当前政治认同困境产生的关键因素。价值认同危机导致人们思想观念的混乱和行为冲突,弱化了人们对执政党和国家、对政府、对政治制度、对意识形态的认同,对政治体系的运作的认同。其结果是心理和情感上与政治体系的疏离、行为上不支持甚至是与政治体系对抗,政治认同呈现出不认同或者虚假认同的碎片化现象。价值认同危机也使党员的公共精神缺失、公平正义、为人民服务等价值观的弱化,这是官员腐败的重要原因,也是当下政党认同有所式微的最主要原因。价值认同危机对主体的自我认同产生消极影响,也导致政治认同问题出现。当社会成员面对多样性与统一性、外在物质与内心精神、理想与现实等选择困惑时,主体难以平衡与把握,难以为自己找到心灵的家园,而陷入迷惘浮躁之中,自我认同难以实现。而且价值认同危机也使价值评价标准双重化,在主体自身就表现为双重人格,使主体无法找到真正的自我,自我迷失,自我认同难以实现。政治认同就是主体在政治体系与个体自我之间关系中解决个体的身份感问题,个体对自我意义感的认知与评价是其重要的认同。当前由价值认同危机导致的自我认同危机也影响着主体的政治认同度,产生了部分政治认同问题。

三、机缘生成:以政治认同为诉求培育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冲突在消解着政治认同的同时,又折射出政治认同的契机。我们需要以政治认同为诉求来培育核心价值观。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为国家和社会提供了一个具有共同信念的价值规范,也为个体提供了以真善美为基本符号的基本行为准则。

1.利益调节:培育核心价值观的内在机制。利益是社会一切活动的现实动因。“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相关。”[5]187价值观是社会利益关系的反映,价值共同性以利益共同性为基础。人们认同这种价值观而不认同那种价值观往往都是基于自身利益为出发点。利益追求是隐藏在人们价值观背后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也是人们进行价值评价、价值选择的重要衡量标准以及人们价值追求的内在动力。利益和价值观之间内在的契合客观上决定了利益调节成为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内在机制。当下,利益关系的调整带来机遇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利益冲突不断加剧。多元的利益冲突使社会原有的主导价值观日益衰微,在整合多元利益和价值观中的作用和功能逐步弱化,进而会导致多元价值观之间的冲突。价值冲突是深层次利益关系在价值层面的表现。多元利益冲突和价值冲突的消解需要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利益调节是培育核心价值观的内在机制。为此,首先要有健全的利益表达机制,要使不同的利益群体、社会阶层都能够通过一定的渠道直接或间接地表达自己意愿、维护自己的利益。充分的利益表达有助于提升对人们对共同价值体现的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把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自我价值观,以指导其具体的行为。其次,要健全利益分配和共享机制,要使经济增长所带来的物质财富在全社会得到合理的分配,使全体人民能够共享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夯实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物质基础,以不断提升对政治体系的认同度。再次,要建立利益心理调控机制。具有意识活动的人是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利益关系复杂化、矛盾化改变着人们的认知、思维方式,与利益相关的失衡心理、病态心理等不断出现。利益心理调控机制有助于调节利益主体的失衡心理、理顺利益关系,营造健康的客观环境。

2.制度建设:培育核心价值观的外在保证。现代社会的政治认同问题与现代的社会制度密切相关。在社会转型期,契约认同逐步代替了传统简单的认同,也使由契约而形成的制度在政治认同的养成中的地位日益显著,正如梅因所说:“所有进步社会的运动,到此处为止,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6]97任何制度本身就是一定价值观的体现。价值诉求特别是公共价值观的承载是制度建构的客观要求。制度对价值观认同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价值观的引领和保证作用,影响公众个体价值观的形成。同时,公共价值观的确立又引导着制度的公正与创新。核心价值观作用的发挥离不开相适应的制度载体。制度建设是培育核心价值观的外在保证。

为此,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提供制度保障和依托,使核心价值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保证下,成为凝聚全党和全社会的价值共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经济制度为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物质基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政治制度,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为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政治保证;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核心价值观培育创造良好的文化发展环境。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依据自身所蕴含的价值规范对个体价值观予以引导和约束,对与制度价值取向一致的价值观念予以约束与排除。通过这一过程,社会核心价值观逐步内化为社会成员的自觉意识,社会成员逐步达成价值共识。为此,要不断遵循价值观的内在规律、立足客观实践,不断进行制度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的利益,具有鲜明的制度特色和制度优势,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要不断强化制度公正。公正是制度的内在要求和灵魂,正如罗尔斯所说:“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7]3不管是制度在制定时的本身的公正还是制度在运作过程中的具体的公正都有助于克服和规范现实中道德非理性和非制度化的行为。此外,作为制度不断发展的制度创新有助于推动人们价值观的更新,调动主体的积极性。

3.榜样文化指引:培育核心价值观的逻辑向路。核心价值观由一些价值规范构成,这些价值规范根据对未来的想象、对现实的解释、对过去的记忆从思想上诠释政治体系统治的合法性。个人需要或个人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对接是人们认同并把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规范的前提。榜样是核心价值观的现实范例,是核心价值观的人格化、现实化。榜样体现了核心价值观主体性要求。榜样文化通过一系列榜样形象在现实生活中引导人们认同和接受榜样所代表的价值规范,使人们的价值规范与榜样所代表的价值规范具有一致性,凝聚成政治认同,转化为自觉行动。榜样文化与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契合性,二者都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价值观决定着榜样文化形成的内容和发展方向。榜样的选拔、宣传、推广要坚持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核心价值观为标准严格要求榜样,体现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性、实践性。榜样文化是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榜样文化体现了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的契合,是诱导和激发个体认同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驱动力。榜样以其自身的时代性和先进性的特点有助于增强人们对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精神实质等的理解。榜样具有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感染力,能够营造积极健康上进的氛围,通过精神激励,提高人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可。榜样形象的人性化和易于学习、模仿的性质使得榜样具有极大的群体模仿效应,能够推进人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因此,要以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引领榜样文化建设;运用榜样文化推进核心价值观培育。

结语

政治认同是政治体系获得合法性与社会成员遵从信任的双重过程。价值观作为影响社会成员政治认同的深层次基础,能够为认同主体提供精神支撑。社会的核心价值观通过整合、统领多元社会价值取向,消解价值观冲突背景下政治认同问题,是有效达成价值共识的基础,有助于促成价值塑造与政治认同的统一,从而在政治行为与心理体验的良性互动中使政治认同度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美]罗森堡姆.政治文化[m].陈鸿瑜,译.台北:桂冠图书有限公司,1984.

[2][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m].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3][美]戴维・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m].王浦劬,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4][美]塞缪尔・亨廷顿.第三波――二十世纪末的民主化浪潮[m].刘军宁,译.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8.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