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说说心里话作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3:42:48

我想说说心里话作文篇1

多少个日子里,我们朝夕相伴;多少道难题上,我们并肩作战;多少个放学路上,我们结伴而归。我失败时,你鼓励我;我受挫时,你安慰我,可我一直没对你说说心里话。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作文600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作文600字1亲爱的姥姥:

姥姥,对不起,您辛苦了!您是浩迪最亲近的人。

您最疼爱我,从我出生到现在,您一直陪在我身边,给我洗衣服,为我做好吃的,帮我铺床叠被子……成长的路途中有您的辛勤付出,有姥姥的生活最幸福。

二年级时,有一天放学,我像往常一样和同学们一起走出校门,校门着好多家长,同学们很快就被家长接走了,而我却东张西望怎么也找不到姥姥。奇怪,平时您老早就来了,总是站在最显眼的地方。我顺着人行道往前走,没看到您,又折回去找,还是没有,我越来越着急,心想:坏了,家里是不是出事了?您生病了?会不会是被车撞了?……慌乱、担心、焦急一时间一并涌向心头。这时我看到一位叔叔拿着电话,我请他帮忙给您打个电话,才知道您是睡过了,正往学校赶。我长出了一口气。

您赶来的时候,我满腹的焦急、委屈、抱怨都随着泪水一股脑地涌了出来,冲着您发了好大的脾气。您含着泪水,一个劲的自责,跟我说对不起。不经意间,我看到您的头发乱七八糟的,眼镜也忘了带,大冬天的居然忘了穿外套就跑出来了,可以想象您发现误了时间有多么着急。无论刮风下雨您总会准时地接我,那次下雨您来接我时被车挂倒,摔伤了手和腿,现在伤疤仍依稀可见。我想起在我忘带东西的时候,您总是风风火火地给我送到学校;在我生病的时候,您总是无微不至地照顾我;在我受伤的时候,您总是一边心疼地数落我一边给我包扎上药……我真后悔跟您发脾气。

姥姥对不起,我知道无论我做错什么您都不会怪我,我长大了,我要学会宽容别人的错误,也请您原谅我。

您的好外孙:徐浩迪

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作文600字2每个人的心中都或多或少的有些心里话,我也不例外,今天,我想借这次作文的机会,说一说我的心里话。

这件叫我做为心里话没给别人说过的事情发生在三年级时一个下午。那天我去早了一些,在学校周围乱走乱逛。无意间,我发现在一个不起眼的文具店中,有一款本子十分漂亮,又显得十分素雅。我着迷地拿起那个本子,本想摸摸就放下,但一拿起来,就放不下了。老板见我如此喜欢,就说:“买下吧,姑娘,很便宜的,才五元。”我当时身上一个铜子也没有,哪里会有五块钱呢?于是,我只好怏怏地离开了。

我虽然离开了,还是念念不忘那个本子,以至于下午的课一丁半点也没有听进去。一下学,我就飞跑到那个文具店去看让我着迷的本子。我很想得到它,但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在前两天,妈妈已给我买了几个本当做笔记本,如果我再向她提出买本的要求,她一定会觉得我浪费而拒绝我的。

我就这样闷闷不乐地回到了家,妈妈看出我心中有事,就问我:“女儿,是不是有什么事?”我正想对妈妈敷衍几句了事,但转念一想,觉得不如撒个慌,要5元去买本。便说:“好妈妈,老师让交班费5元,用来买些花草,给教室除味。”听了这话,妈妈没多说,便拿出5元钱,对我说;“妈妈信任你,给你5元钱,一定要交给老师哟!”我避开妈妈信任的目光,点点头,觉得有点愧对妈妈。毕竟妈妈这么信任我,我还欺骗了她。

第二天一大早,我便跑到那个文具店,买下了那个本子,在买的时候,我觉得心中有点沉甸甸的,没有一点高兴。回到了家,看着妈妈亲切的目光,她是那样信任我,而我却欺骗了她……

在以后的几年里,我的心中一直沉沉的,像有一块大石头。今天,我把这些心里话说了出来,觉得心中好受些了,这些心里话还警示我:要做个诚实的孩子!

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作文600字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里话,但大都不肯说出来。我也有自己的心里话,今天,我就在考场上敞开心扉,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在六年级的时候,我喜欢上了手机游戏,不能自拔,爸爸也因为这件事而十分心痛。为了让我从手机游戏的深渊里爬出来,没少跟我吵架。我不但没有因此而悔改,反而越来越入迷,爸妈也只能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但是,这种局面因为一件事的发生而瞬间改变了。那是在一个下着大雨的晚上,别人请爸爸去他家吃晚饭,可是回来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回到家,爸爸全身已经湿透,而且脚也受伤了。看着爸爸那脸上痛苦的神情,我也没心思玩游戏的了,赶紧搀扶着爸爸坐在椅子上。灯光下,只见他的大脚趾乌黑乌黑的,肿得老高老高的,不忍直视。我帮着爸爸换了件衣服,扶着他上了床。

自从那晚摔跤后,爸爸就躺在床上,可是十几天后爸爸居然出门干活了。爸爸回家了,我心疼地问道:“您的脚不痛了么?”谁知爸爸随口说到:“痛啊,但是为了你必须要出门干活呀!”爸爸这句不经意的话顿时让我羞愧难当。那时那刻我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以后玩游戏绝对要节制,不能再沉迷不悟了!

此时此刻,坐在考场上,写下这番心里话,心情难以平静。如果你要问我最想说的一句心里话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说:“爸爸,您辛苦了!爸爸,我爱你!”

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作文600字4当今社会,总不缺少混混,校园内也不乏其人,他们不爱学习,每天只想着玩,整天在学校里浑浑噩噩,无所事事,上课四十分钟,坐在教室里就跟坐牢没什么差别。所以,我想对他们大声说说自己的心里话:朋友啊,醒醒吧,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现在不好好读书,将来吃的苦可是现在的几百倍啊!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令我印象很深。这是一对父子,有一天,儿子问父亲我为什么要读书,父亲语重心长地说:“儿子,读书就像农民种田一样的,你上了小学,就只知道浇水、松土;上了初中,你就会懂得为什么要施化肥、打农药;上了高中,你就会使用高科技了;最后,等你大学毕业、硕士毕业乃至博士毕业,你就会研发科学技术了,当代神农袁隆平你知道么?就是他解决了中国人吃饭问题,为人类生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故事告诉我们:知识就是财富,知识就是力量!

还或许有人说:“不是也有没学历的当了大老板吗?”是,没错,但我们都已经是初中生了,想必应该知道比例这个概念吧,那只是万分之一的幸运人,他们抓住了机遇,而你呢?你觉得你就一定能遇到吗?你现在如果勤奋学习,拥有真才实学,将来凭着学历找个理想的工作,你的工资将随着你的年龄、你的阅历一起上升;如果你现在不好好学习,错过了人生读书的黄金时光,将来当了普普通通的民工,你的工资将会随着你年龄的上升而下降。

总而言之,要想将来过上好日子,现在就不要怕吃苦,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加把劲,好好读书吧!我希望我的心里话能被那些还没睡醒的人听到。

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作文600字5每个人都有心里话,这些话或大或小,或长或短,可能是为某个重要的人说的,也有可能是对某个重要的事说的。不管怎样,他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发自每个人的肺腑。那么,就听听我的肺腑之言吧!

我的心里话是对爸爸妈妈说的,因为他们实在是太辛苦太劳累了。

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他们长到外地打工。这么数一数,算一算,他们大概到外地打工已经五六年了。先是到本地打工两三年,回到家一年,紧接着又去韩国挣钱,一下又是三年。这样一来,父母陪我的时间是极少的。

有人会问,难道我不想他们吗?想,当然想!谁不想和自己的父母在一起。记得我小时候,总是在抱怨:爸妈为什么不能在我身边,他们为什么吗总是远离我?

于是,在一次通话中,我将这些抱怨告诉了爸爸。而爸爸在电话的那头用坚定的语气告诉我:“是为了你啊!儿子!为了让你有一个好的将来,为了让你读上好大学!”最后,我沉默了,也不知道说啥,心中还有这一种复杂的情感。

从哪以后,我就觉得,爸爸妈妈太累了。为了我他们所做的一切太多太多;为了我,他们做出的牺牲太大太大。我感受到了一份巨大的力量—父爱和母爱。

我想说说心里话作文篇2

您收到这封信不要惊讶,也许您还在生气,我为什么坚持要到那么远的私立中学去读书。我知道我生活自理能力不强,也不爱早早起床,您一定是担心我到外面不能自理,或是丢东西。您的担心不是没有理由的。您是想的这些事情也有可能发生,但是,您没有想过吗?我即使念初中在您的身边,高中也一样会出去的,也许您是害怕寂寞,姐姐去念大学了,我们又出去念书,不知您是不是有这样的顾虑?

其实我们应该学会早早独立起来,我对出去念书,既充满期待,又充满未知的恐慌,也正如我们的年龄,一脚跨进青春的门槛另一脚却还在幼稚的童年不愿拔出。

其实我不是有意逃离您的关怀与呵护,我只想体验独自生活的滋味,对您天天重复的千言万语,我只想对您说一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我给您写这样信,您不要见笑也不要怪我,您不是天天说我快快长大吧!

妈妈:我要长大!

女儿振华

我想说说心里话作文篇3

橡皮先生,我想跟你说说心里话,告诉你我心中的歉意。

橡皮先生,你刚来我这时,是那么洁白无瑕,你那件油亮的套装是多么的美丽啊!一点铅笔痕也没有。可是在后来的岁月里,你不再那样美了。

我把你扔进铅笔盒里,那些无情的笔尖扎得你满脸“皱纹”,你那光滑油亮的衣服被铅笔头画得满身花纹,给你来了一次“免费毁容”。橡皮,你那洁白的脸蛋变成了“黑煤”,你那光滑的身躯变成了一坑一洼的“公路”。你那又黑又粗的身体真得要洗个澡了。

如果可以的话,我要给你来个“岁月整容”。我要用天然山泉盖住你的伤疤;用天上的白云给你染上雪白的身子;用最甜的山果让你变回以前的身材;用沾满露珠的新绿给你泡一次“光滑沐浴”;用刚开放的鲜花让你全身散发出阵阵清香;用尖锐的草绿为你织出最美的衣裳。橡皮先生,那时候,你就是橡皮王国里的白马王子了。

橡皮,我向你真诚地说一声“对不起”。你生命在一点一点地为我的学习而牺牲。橡皮先生,你也许将要离开这个黑乎乎的世界了,到属于你的世界。

我想说说心里话作文篇4

可是,看着渐行渐远的历史,发现,一生充满轻松的那些人,既不会流芳百世,也不会遗臭万年。只能一生碌碌无为。我知道,鱼和熊掌不可得兼,要想未来过的好,现在的付出少不了。为了以后美好的未来,我宁愿从现在开始预支以后的幸苦,是啊,说句心里话,谁不想轻松一点,可是轻松多了,人就会变得麻木,也许,现在的麻木,换来的就是入后的痛苦!我明白,我都明白。

说句心里话,我也想轻松一点,可以不为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而烦恼忧愁,可以尽情的撕掉那层虚伪的表面,能真正的与别人心与心的交流,没有争斗,不会像现在一样,活的这么累。可是我明白,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难以消失,因为每个人,肯定都有自己的一份私心,为了某些事物,为了将来,就必须去争斗!说句心里话,谁不想轻松一点,可是人为了自己就必须去努力奋斗,超越别人,去争取自己所想的,自己所要的,这个期间,无法避免的有可能会和别人一起去争,一起去抢,如果这时你放轻松了,那么就会有许多人跑在你前头,你就会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远。这时,自己既不能成功,对自己的国家也没有贡献,就算这样很累,但我们也必须这么做,无法逃避现实。是的我明白,我都明白!

说句心里话,我也想轻松一点,可以和老师真正的沟通,真正的做朋友,可以冲破那道隔阂,跨越那条代沟,可以成为真心的朋友,不再是时时畏惧,刻刻躲避,时时将自己的心门向老师紧闭。可是我了解,这道隔阂难以跨越,做个好朋友,难以成功,因为,老师与我们毕竟层次、经历、做朋友的方式不同,这必定会导致师生关系的淡漠,说句心里话,谁不想轻松,如果和老师做了朋友,以我们的方式,必定会有不尊师,管不住,老师威信荡然无存等种种毛病,是的,我明白,我都明白!

我想说说心里话作文篇5

我们从这一期开始,邀请作家刘殿学老师讲讲他的作文新思维模式。

小主持人:各位同学,从小学到初中,我们面前都有一道坎,那就是写作文,今天,我们请刘老师给我们讲讲新思维作文的写作技巧。

主讲老师:其实,我们不应该把写作文看成一种负担,不要看到作文题就像吞下一颗小妖果似的难受。其实“作文”这个词,解释起来很简单,就是写话。如果我们不将写作文看成是正儿八经地在创作文章,换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把它当作“写话”来对待,那就轻松得多,就像嘴里衔了块大白兔奶糖那样柔软和甜蜜。写话嘛,无非就是写自己心里想说的话,写自己熟悉的话,将心里的话有条理地写出来,就是作文——我说,就应该这样写作文。

记得我的小外孙女刚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老师要求写作文。她说老师讲的作文很难写,她不想写。我问她,你想写什么?她说,想写自己心里的话。我说,对了,你把作文两个字忘掉,就写你自己想说的话。她很乐意,一晚上就写下了自己要说的话:

今天,我和几个小朋友在院子里玩,看见邻居马叔叔提着一个红桶出来,说:“哎!快来看小刺猬呀小朋友们!”

我们非常惊奇,跑过去一看,呀!多可爱的小家伙!两只黑珍珠般的小眼睛,一眨一眨地看着我们,尖尖的小嘴巴两边长着几根长长的胡子。两只小耳朵一动一动,好像在听别人讲话。它的后腿细长,前腿很短,还不时给自己抓痒。它发现很多人围着它看,立即把身子缩成一团,变成一个小刺球。

马叔叔拿来一个小缸,把小刺猬放了进去,让它有一个安全的“家”。小刺猬虽然在缸里,可它还是想跑。我想,它准是想妈妈了。

于是,我就跟几个小朋友说:“你们看,小刺猬想妈妈了,好可怜呀!我们把它送回家吧!”大家都同意我的意见。

我们把它带到草丛旁,盆子一倒,小刺猬就快活地跑了。

在大同学们看来,这几行字也许很稚嫩,很天真,可这是一个八岁的孩子自己想说的心里话,她觉得写这样的话,比写老师规定的作文题快活多了,而且,也写得很生动。

她能用这些拟人化的句子,把小刺猬可爱的形象写出来,说明她是认真观察了小刺猬的,把小刺猬的一举一动都看到心里去了,然后,才能写出这么生动的话来。

现在,我的小外孙女不小了,已经上高一了。她仍坚持写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她的作文,常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在班上传阅。有几家少儿报刊还发表了她好几篇作文哩。她在电视里看到伊拉克那些苦难的孩子,就写《来自伊拉克的呐喊》。跟奶奶去新疆喀纳斯湖旅游,就写《神奇的喀纳斯》。去年跟妈妈去连云港,就写《美丽的花果山》。她告诉我说,写这些文章,就好像是从心底流出来的。

小主持人:第一次讲座,老师就给我们开了个好头,用实例说明作文就是写话,为大家赶走了心中那个“小妖果“。别看我们这种思维方式只是将“作文”两个字变成写话,却能使许多人明白一个道理:尊重同学们自己的思维权和语言运用权。好,接下来,我给同学们现场出两道题思考一下:

我想说说心里话作文篇6

清晨,丽红睁开迷糊的双眼,忽然想起来今天必须去参加培训学习,没有预约司机,只能坐公交车去。赶忙穿衣起床,走到阳台的窗玻璃前,透过湿漉漉的窗户看到一片白茫茫的景象,顺手擦了擦玻璃往外再看,真是一片白色景象,原来雪在夜里无声无息地来到了,她不由自主地笑了。丽红喜欢雪,因为雪把大地换了一种颜色。夜里做梦还想到了雪,雪竟然真的来到了。

车站附近,人已经很多了,各色的羽绒服点缀着这雪的世界,更是精彩感觉。丽红穿了一件酱红色的羽绒服,脚上穿着厚底的棉皮靴。面带微笑的脸庞透着自信,耳边两缕弯曲的头发悬下来,又显示着丽红浪漫唯美的情结。丽红一边看着来往的车辆以及白色的世界,神情慢慢变得专注而又有些呆傻。一年来,丽红心里多了一种叫人猜不透的感觉,好像心里有事情,瞬间又感觉没什么事情发生似的。车来了,丽红上了车交了票款,找到靠窗的座位坐了下来。去学习的地方,路程大概一个多小时,丽红可以舒舒服服地坐在车上观赏雪的美景了。培训学习虽说是为了工作需要,权当一次去玩也不错啊。丽红心里想着。

路边的杨树挺拔整齐,丽红很是喜欢。在市区,很少见到这样高大挺拔的杨树,而且是很长的路一直都是这样的景致。杨树挺起高大的身躯在公路的两侧站立着,像是迎接着过往的行人汽车,也像是在接受人们的检阅。记得春天来这里时,丽红就喜欢上了这里的一切。现在,大雪飘然飞舞,车子前行着,路边的杨树早已是枝条白发染成,换了色彩。也给丽红的心里多了想象的空间,靠在车窗边随着车的颠簸,眼睛看着看着累了,闭上双眼仿佛进入了梦境。

春天时候,丽红和司机小刘初次来到公司办事,来到了主管业务的主任办公室。看见主任后,丽红心里赞美道,真是个帅气的男人,眼睛微大有点双眼皮,肤色微白,很是清新秀色。这样的人看到后也会舒心自然。丽红自然大方地介绍着自己。“我叫唐丽红,是丰源恒公司职员”。主任正视着眼前的女人,心里砰砰地加快跳动频率。心里暗自想到,多么韵致典雅的女人,微笑的脸庞露出洁白的牙齿,甜美的声音。上身淡蓝色衣,裙淡蓝色花,一双精美漂亮的高跟鞋,衬托着眼前这个女人身子高挑,更加的楚楚动人。平时看惯了工服,这身高档的面料以及时尚的装束在这里出现宛如一股清新的风吹拂着,让这个主任眼前一亮。看到女人伸过来的手,主任也伸出手来,相互握了一下,随即分开了。

“请坐”。主任随口说道。

丽红坐下后,说了公司现状,需要办理的事情。主任一一解答着眼前这个女人的问题。呦,眼前女人有名字,“唐”什么来着,短暂忘记了也无需过问。丽红站起身准备离开主任办公室,打开房门要离开时,回过头看了一眼主任又说道,“谢谢您了”。正好主任也站起身来送客。丽红看到这个主任高大匀称,真是一个很精神的男人。这个偏远的地区,居然有这么一个帅气的男人,说话和蔼亲切,她心里很是高兴,脚下的高根鞋随着丽红的思绪嘎登嘎登地响着,一直持续到车的面前。

主任重新坐在了舒适的椅子上,端起水杯喝了一口。刚才的话语又重新回味起来。

我叫“唐”什么,是“什么”公司职员。主任一点没想起来。只记得眼前的女人声音甜美,美丽大方,衣着时尚。像一阵春风掠过主任的心里,现在正好也是在春天里。他不禁笑了一下,又摇动了一下脑袋。拿起桌上的资料看了起来。

这边的丽红回去准备资料。需要的东西太多了,根本没记住什么。丽红心里埋怨自己,真够笨的,记性也太差了。某日,丽红和司机小刘又来到这里。见到主任后声音还是很甜美,笑脸依然灿烂。丽红笑称记忆力不好,方便以后联系,有事情多请教,要主任的电话。

主任说:“我叫陆景文,电话是…..。“路,大路的路吗”?丽红脱口说道。主任笑了,连忙说:“不是大路的路,是…”。主任顺手拿起桌上的白纸写下名字电话。陆景文,电话是….。丽红看到主任写下的名字很漂亮,字随人啊。丽红想着,这个人的姓字真是很特别,很少有这种姓的,很特殊,她深深地记住了这个人。

主任没加思索地给了电话,让丽红心里很高兴。丽红顺便留下了自己的电话。这次说话,两个人都像是久未谋面的老朋友一样,谈笑风生,兴趣盎然。主任看到眼前这个女人时时刻刻脸上挂着笑意,感觉是个即热情又大方的女人,心里多了一丝喜欢的感觉。其实从主任爽快的话语中也知道了,他喜欢和这样的女人说话,以致互留了电话。丽红知道主任的号码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告诉的。

公司要运营,需要当地租赁场地的证明,还要很多的手续。为此,丽红跑了很多地方,不明白的地方就要问问景文,把他当成了一个熟识已久的人,没有约束感。景文也乐于助人。电话联系方便自然。

丽红又来到这里,找到主任签字。这个主任看到丽红后,签字的手都颤抖起来。笑着连声说道:看我,看见你,我怎么不会写字了呢?主任的脸有些微微发热,心跳的感觉也在加快。主任知道了自己的感觉,非常喜欢眼前这个女人。丽红没有说出什么话来,她没有丰富的思绪去想这个话语。走出办公室时,主任一直看见丽红走出了楼道才转身进屋。丽红回到车上,跟司机小刘说了这个笑话。小刘说道:“唐姐,这个主任喜欢你吧”。“去你的,有什么喜欢的”。丽红接着话语说着。丽红的心里有过伤痛的经历,她的心里没有人琢磨清楚的,她不会喜欢任何人的。丽红想着自己的表哥也是双眼皮大眼睛,但不喜欢表哥这样的眼睛,好像大眼睛能把什么事情都装进去能看透一个人的心思,一点隐私的感觉都没有,所以看见双眼皮的男人也没有什么好的印象。但主任刚才说的话语她记在了心里,有些傻傻的乐意。

丽红在父亲眼里,是个单纯天真的孩子像个永远长不大的女儿,非常的骄惯,打车去买衣服,回来后父亲付钱。其实丽红给人的感觉永远是芳香四溢,透着韵味美,更像春天里盛开的花朵一样,永远的美貌动人。

景文这天晚上值班,在宿舍里看着书,可他的心里根本没有记住书中的一切。他翻看着手机的电话号码,一个甜美的名字在脑海里挥之不去,声音笑脸一一浮现。他终于拨通了丽红的电话。

“你好,在家里啊。”他问着。

“对,你怎么在单位吗?丽红问道”。

“是啊,今天我值班,刚刚打完篮球”。

“你喜欢打篮球啊,打篮球可以长高个子,看来你这么高的个子,一定跟打球有关系的”。丽红笑着说道。

“也许吧。现在我上班每天都会早来的,打一会儿球的”。景文高兴地说着。

两个人的电话聊了很长时间,都没有要挂断的意思。

这天晚上景文睡的很香甜。他做梦了,梦见丽红还在跟他说着话。

景文经常电话联系,丽红表面没事的一样,但心里很高兴,因为她也愿意这样的联系。

丽红有个记日记的习惯。在日记中写着,明明不喜欢大眼睛的男人,尤其是跟表哥一样的。但自己对他不讨厌,还有点喜欢呢。心里有想法绝对不能说出来,那样骄傲的心里岂不丢失了。

一日,几个人一起吃饭。席间,景文对丽红说,他对谁都很好。说者无意,听者却不自然。这时丽红的心里咚咚地加快跳动,脸有些红晕,她心里想着,为什么跟她们很好,应该跟我很好才对。这时丽红心里明白了,她喜欢这个人。确切的说,丽红那一刻爱上了景文。本来冰冷的心让一个男人无意中的温暖语言给融化了。听到他的声音时,她很高兴,也渴望着多一次看到景文。这顿餐吃了什么又说了什么她不记得了,只记得这个时间的思想转变了,而且丽红还唱了几首流行的歌曲。

景文一直也喜欢这个美丽大方,声音甜美的女人,城区人的穿着就是时尚,也给景文带来一股浪漫唯美的享受。要不然,他们不会给对方机会一起就餐的。景文商量着是否能够一起出去游玩,丽红却没有时间。

汽车的喇叭声吵醒了迷糊中的丽红,睁开迷茫的双眼,湿漉漉的窗外依然白茫茫的一片。雪依然飞舞着,变得轻飘飘的。丽红下了车,找到了车站附近的培训地点。里面已经是黑压压的一片人了,随便找个位置坐下后,拿着手机翻看着信息,景文给她的信息,丽红一个都没有删除,有时间就会看一会儿,已经成了一个习惯。培训学习休息了,丽红站起身去方便一下,在楼梯的拐弯处看到了景文,这是她没有想到的,丽红急忙紧走几步,微笑地说道:“你也在这里”。声调拉长了很多。也自然地伸出手挎住了景文的胳膊。景文也高兴看到丽红,一边上下楼梯一边询问是怎么来的。“雪天要安全第一啊”,景文说着。看到有人上下楼梯,他们自然地把胳膊伸开了。也许在公众面前,形象是重要的吧。但此时丽红看到景文后像个孩子一样天真地笑着。

忘记了是哪次见面,景文问起丽红居住在哪里,有多大年龄了。

“叫我姐姐吧”,丽红笑着说。

原来丽红真的比景文大了一岁。“你的耳朵两边总有两缕弯曲的头发为什么”。景文问着。

“因为我会梳理不同的发型啊,还会在耳朵两边梳理两根小辫,然后在扎起来啊”。丽红说着脸上的笑意一直浮现着。

“你真很特别”。景文自语着。心里喜欢的这个女人很特别,给人不一样的感觉。这些年来,没有什么女人在他心里有过甜美的驻留享受,眼前的女人看到一次心里就快乐一次,也渴望着多一次地看到她,好象自己像个十八岁的小伙子,有着蠢蠢欲动的思绪,想要恋爱的冲动。也许只有双方都喜欢对方,才有机会这样的多说一会儿,没有保留地告诉彼此一些东西。

总院里来了通知,景文升级院里干部。他很高兴也有点失落,这样看见丽红的机会少了,他发个信息告诉了丽红。他只是收到了十个字的回信,他多想收到更多的字。这边丽红收到景文的信息,淡淡地回了几个字,她知道也许他们之间的联系就要断了,没有必要联系了。

双方的互有好感都知道,没有必要说出来最重要,他们知道彼此之间的距离很遥远,不在一个地区。他们都有着互相尊重的心里,不去打破彼此的敏感临界点。

路边的扬树依然挺立整齐,一眼望不到路的尽头,开起车来更是潇洒自如。这个遥远的地区有这些景致让丽红喜欢,有个人在那里工作着,让她思念深深。她认为,她和景文的相识是一种缘分。“相识是一种缘分,伴着一份吸引;相知是一种真诚,伴着一份信任”。丽红的信息有种独特的魅力,深深感动着景文。

景文时常想念这个女人的一切,他很想紧紧拥抱住这个女人。过些日子景文就发个信息。“读这信息,你已欠我一个拥抱;删这信息,欠我一个吻;存这信息,欠我一个约会.....”。他想着这个信息就是自己内心的想法,根本不需要亲吻,不需要过多的话语,只是把内心的情感释放一下,。他想让丽红知道他的思念。他对丽红的思念每天在他忙碌的工作中度过。景文觉得哪些信息对这个丽红有些意义他都要发给她,而且必须收到回信他才放心。一次丽红故意不给回信,他一定电话联系会问哪天发了什么信息,怎么没有消息等等。彼此的一个信息回复,才能知道彼此的一切都安好,心里有塌实的感觉。这种无言的关爱让丽红知道了景文的心里一直有她。

丽红时常去公司办事。每次去的时候,都要在大厅里逗留一会,任何人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原来大厅里有景文的照片。每次看看,都会想起他。但她不会跟任何人提起,这是她心里的一个秘密。景文不知道丽红的这个行为举动。

风儿热了又凉了。春天的嫩枝绽放,夏日的绿意蓬勃以及秋日的浓艳,这里给丽红留下了壮观的景致。这个地方的景文是她一生中懂得了思念之后想念的那个人。思念别人是一种甜蜜也是一种痛苦;,被别人思念是一种快乐也是一种负担;,只有双方都在思念着,那才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陶醉。

丽红和本公司的人一起去了青岛办事,公事办完,负责陪同的人员带着丽红在舰桥上参观,坐游艇在海上游览。在游船上观望着青岛的半山区的建筑形状,如同幻影的出现。蓝天,红瓦、碧水让丽红浮想联翩。绿化新颖的的海岸边各色男男女女的行走勾起丽红的思绪。告诉陪同人员先离开。丽红坐在了舰桥附近的沙土地上,望着涌动的海水,泪水慢慢溢满了眼帘。她终于知道了思念的感觉,对一个男人思念的味道,原来会有泪水,会时常想起这个人。可她不愿说出来,爱恋的感觉她慢慢咀嚼着。

丽红懂得了思念的味道,也想起有个男人曾经非常喜欢她,这个人几次打电话给她,并去家里找过她,有很多话想要告诉她,但每次丽红容不得人家说话,对人家不予理解冷眼相看。现在丽红知道理解了那个男人的对自己爱慕的思念味道,也感觉愧疚,没有用和气的语言去说话,去消了解对方的感受。

丽红从青岛出差回到城区后,她准备辞去那份工作,不去那个遥远的地方了。最后一次和司机来到这偏远的地区办事,居然在大厅里又看到景文,他立即迎了出来。

“我要近距离地看到你”。景文一边走一边兴奋地高声说着。

“还要拥抱呀”。丽红笑着说道。

在这里彼此的遇见都给对方带来一个惊喜。眼前的这个女人,牵肠挂肚的想着。发着信息,电话联系着,可有很长时间没有看见了。景文真想上前拥抱住这个美丽的女人,要是没有旁人在跟前,他一定会这样做的。景文的眼神没有离开过丽红。而丽红的眼神是忧伤的。她简短地告诉景文,这是最后一次来这里了,以后不会来了。丽红谈到了父亲刚刚去世,就要流下眼泪了。她急急忙忙带着司机走了。

景文看见丽红离开的身影,他有一丝失落感。一年来,深深喜爱的女人就要离开了。嘴上说着再见,眼神久久不曾离开她的身影。

离开了,永远的不联系吗?景文没有这样的想法。

离开了,就意味着永远的不相见,丽红这样的想着。丽红父亲的去世对她打击太大了,她经常暗自流泪,这也增加了她的孤单寂寞。丽红又来到新的工作地方,环境的舒适,使人感到轻松自然。

窗外的微风吹动了眼前的龙柏树,丽红站立在窗前看着,思想上一片空白什么都没有想,只是呆呆地望着眼前。手机的信息铃声响起,丽红转过身拿起桌上的手机坐在椅子上看着。

“寂寞的时候想想我,孤独的时候记住我,悲伤的时候告诉我,快乐的时候勿忘我,.....想我的时候打个电话给我。”景文的信息像一股电流通过了丽红的心里,她感觉到一阵的温暖,知道景文一直牵挂着她。

他们无须隐藏自己的感情。一些

烦恼苦闷终于有了倾诉的对象,终于可以无拘无束的再次通话了。他们把这几个月来的所有事情做了交流。

丽红止不住地电话联系了,说了一切安好。直到手机没钱了不能通话了,他们才停止说话。

景文现在每天想着这个女人,他希望听到电话看到丽红的信息,他被这个优雅美丽的女人迷住了。即使在他吃饭的时候,他都要想到一起吃过的几次饭,说过什么唱过什么歌曲。这天中午景文喝了酒,脸红润,心里更加的燥热,思绪有些飘飘然。回到办公室坐在舒适的椅子上,,他终于鼓起勇气拨通了丽红的电话说着:“今天我喝了一点酒,更加想你了。你想不想我呀。”景文的话说出来后,心里甜蜜了很多,至少可以告诉她,他的心里一直喜欢她,一直爱着她。

丽红听着景文喝了酒的不规则的话语,她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话。

丽红用温暖的话语说着不同的话。

“她说你怎么能这样说话啊”。她不敢说也想他,也不能说想念景文,她也不想接受直接的问话。她不想给彼此造成思想上的压力。一个人有了意异的想法,另一个人要及时止住,不能一味迎合,懂得尊重的必要。

“你怎么能这样说话啊”。丽红感觉自己真像个大姐姐一样的强大,她不敢说出自己的爱恋。

“对不起啊”景文笑着。

但彼此的电话没有挂断,说着其它的事情。

丽红知道自己也时刻思念着景文,她不想说出来,可她写了出来。

但丽红写过一首诗留给了自己的回味

第一次相遇,便记住了彼此

……

心跳的加速,瞬间爱之升华

互相的欣赏,有了眷恋的牵挂

距离产生美,也深深地懂得了思念

……

就象是两条平行线,永远没有交点

就象是两只相思鸟,永远没有爱巢

即使我飞跃到你的面前

也只能深情的相望

……

丽红写过自己的思绪,没有任何人知道这些内容,只有她自己时常看看。这一切,景文并不了解。

丽红也写些日记,记录自己思想的飞跃跳耀。写过一封情书,看了又看,最后撕掉了。这一切,景文不知道。

这天景文打来电话问着:

景“唐姐在哪里呀”。

“在医院”。丽红不由自主地说着。

“什么病,我去医院看你,真的想去看看你”。景文立即着急地询问。

“不用了,是住院但只要是在医院输完液,就可以回家了”。丽红轻松地说着。

“那一定保重注意身体啊”。景文关切地嘱咐着。

分开一年没有见面了,丽红终于有了时间,想去看看景文,因为她想念所以相见。约定时间地点,丽红亲自驾车前往,看过了另外一个朋友,才来到景文的办公室。丽红没有了时尚的装束,只是简单的衣着,简单的衣着中还是透着新颖洋气。丽红带着变色眼镜,是想遮住那双想念人的双眼。也许还有不敢正视眼前的这个男人。

坐在办公桌的两边。景文看着眼前这个叫丽红的女人。

“怎么样,工作忙吗?”景文关切的询问着。

“还行,不忙。有时候胡思乱想的。”丽红说着,但眼神没有正式地看着景文。她有些羞涩。

交谈中,丽红坦言自己应该是个扫马路的,那样就不会想什么了。坐在办公桌的对面,丽红很是伤感,那种豪情的语言没有了,只有听着景文的话语。此刻丽红像个小妹妹一样的依赖、温顺,没有任何反驳的语言。

没有多长时间丽红站起身,戴好变色眼镜,准备出来。

景文轻声地问道:“你为什么现在就戴变色镜”。

景文真想过来拥抱住一下丽红。这个让他时刻思念的美丽大方,韵致典雅的女人就在眼前。经常发着信息,电话联系着,说过想念她的话语,但此时景文也不敢亲自面对眼前的女人做出什么举动来。他怕丽红笑话他,不接受他。,但

丽红急忙戴好眼镜,说是已经习惯戴眼镜了,毅然走出了办公室。

景文送走了丽红,眼看着丽红的汽车走远了。他不理解丽红的这些言语,他想这个女人不是很聪明,怎么不理解彼此的感觉呢?

他们错开了一次拥抱的机会,也许永远的没有机会了。

开车回来的路上,丽红流泪了。路边高大的树木匆匆而过,丽红无心欣赏。一边开着车流着眼泪,一边内心怨怨地想着,景文那么最先喜欢自己的,让自己丽红慢慢懂得了这样的感觉,知道了喜欢与爱,知道了思念的味道。可如今,思念也只有思念了,,见面一个礼貌的拥抱都没有。

其实这些都,是丽红高傲的心里在作祟,景文根本不敢有任何的举动。

回家后,丽红躺在床上哭了起来,看着曾经记录的日记,哭了很久。她决定永远的不写日记了。她删除了景文的存档电话,不想看到这个号码发来的信息,不想接听景文的电话。只不过,景文依然发着信息,她是想回就回,不想回就放弃了。丽红想换手机号码,景文说换号必须告诉他。

这天夜里,丽红做了一个梦,梦见景文拥抱了她,轻轻地吻了她一下。她醒了,这时的记忆力非常好,这个梦非常的清晰,永远留在了丽红的心里,一直滋润着她的身心。

一阵电话零声响起,丽红接通了电话。景文快乐的声音传来:“唐姐,新年快乐”。

一阵电话零声响起,景文接通了电话。丽红甜美的声音传来:“你好,新年快乐啊”。

新年的信息声传来……祝:节日快乐!马到成功!陆景文

我想说说心里话作文篇7

反思传统的阅读教学,我们会发现,在文道结合方面和语言文字训练方面都不免有失偏颇,对话的通道被阻塞了。有的把阅读课当作“思想品德课”,所有的设计都指向阅读材料的中心思想,以为把教材的中心思想提炼出来,学生就受到了教育,得到了熏陶:有的把语言文字的训练看作纯技能性的东西,只顾训练本身而不顾训练的对象,使学生在形成所谓的语文能力的同时,把自己给失落了。这样的教学使本应趣味无穷的语文课变得面目狰狞,令人生厌。这样的教育有何意义可言呢?相对于传统的教学,对话教学是师生互动、合作的教学。

一、让学生与教师的对话在民主平等中进行

对话教育认为,师生的关系应该是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这就意味着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这时的教师已不再是简单的教学管理者,也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应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平等中的“首席”。

1.尊重——对话存在的前提。要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在交往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承认学生的主体性,给予学生所应该享有的权利,给予学生主动发言、参与的机会。同时,教师更要尊重学生,转变“权威”角色,与学生平等沟通,相互敞开、接纳、分享。

还记得上《小鱼的梦》一课,我让学生想象“小鱼会做个怎样的梦?”要是放在以往旧课程上,学生肯定回答得中规中矩,但在现在课堂上,班里的同学很活跃:小鱼梦到月球上玩;小鱼到了外太空,与外星人一起玩……现在的语文课堂上,没有了师道尊严,学生便敢大胆发言了;没有了老师的大问小问,学生的质疑声反而多了;没有了标准答案,学生的回答也丰富多彩了。这样的课堂,老师轻松了,效率却提高了,学生思维也活跃了。

在教学中,富有个性的对话,师生平等的对话,激活思维的对话,生命的对话,也是真正“研究”的对话。用叶澜教授的话来说,他们不只是在教和学,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2.倾听——对话发展的阶梯。教师要学会“屈尊”、“倾听”,欣赏学生们的“真情告白”,只有学生们真正地拨动了自己的心灵之弦,我们的课堂才会产生最为壮美的和声。说真话,抒真情,超越课堂,超越学习,变学习为一种真正鲜活的生活。

3.点拨——对话提升的摇篮。教师还要善于利用课堂中的现场资源(学生说、读等活动),引发学生“对话”的契机,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生发的世界,走进老师及同伴的心灵深处。如,在教学《太阳》中“大海上,太阳是从水里跳出来的。”一句时,我先出示Cai课件,请学生观察太阳是怎样从水里出来的。演示并观察完毕后,学生1说:“太阳是从水里升出来的。”学生2踮起脚,说:“太阳是从水里冒出来的。”我马上肯定:“冒字用得好,与众不同。”学生3跳一下,说:“太阳是从水里跳出来的。”我称赞他会读书,会运用。学生4蹲下又站起来,说:“我认为太阳是从水里长出来的。”我表扬这个孩子会观察、会想像,有爱心,把太阳当成和我们人一样的朋友。到此学生用了“开、冒、跳、长”四个动词来说明太阳的升起,生动而充满童趣,正想进入读书环节时,思维活跃的黄思豪却不请自己站起来,说:“蔡老师,太阳不是从水里跳出来的,而是转出来的。”我一愣,然后马上问:“你怎么知道的?”他说:“我从一本书上看到地球绕着太阳转……”说完后,我马上竖起大拇指,称赞他:“真棒!会读书的孩子就是不一般。”当然,学生不可能把地球公转和自转的道理说清楚,而其他学生也一脸的疑问。有一个学生站起来问:“老师,是不是书上写错了?”我没有表态,而是让学生把课文改一改:“大海上,太阳是转出来的。草原上,太阳是转出的……”以此类推。改完后,我让女同学读修改后的课文,男同学读课文原文,然后组织四人小组讨论:“你喜欢原文还是修改后的课文,为什么?”学生议论纷纷,有同学说:“修改后太没意思了,一直都在重复转出来,我才不想学这样的课文呢。”有学生说:“我喜欢原文,因为我觉得平时我看到的太阳就是书上讲的那样出来的,我觉得原文没有错。”还有学生说:“我觉得太阳就像我们的好朋友,它也爱蹦爱跳,还爱睡懒觉所以我喜欢原文。”另一个学生说:“我也觉得原文每句话读起来好顺口哦,我很想多读几遍。”我惊讶学生的讨论,没想到一个学生“出格”的答案,竟能牵扯出如此广阔的语文天地。随后,我让学生下来后再问家长,再和家长一起去翻翻资料,讨论讨论,明天再谈想法,再下结论。……

正是有了教师的点拨,课堂上学生才会意趣横生,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

二、多元解读,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巨大的空间,把学生当作学生,始终相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引领学生亲历阅读过程,多元解读,与文本直接“对话”。

1.情感共鸣点——让学生尽情地读。教师要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整体感悟。通过尽情地读书,与文本进行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构建理解的桥梁。

如在《三月桃花水》一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尽情地读书,自主地与文本进行对话。这篇散文不仅文字优美,意境清丽,而且文章结构精巧,前后文之间,有问有答,各个段落在错落中,又有句式的重复和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令人身心愉悦。所以在教学中,我首先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包括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性的自学朗读和课后巩固性的朗读;课堂采取各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熟悉生字词的字音,初步了解课文的意思、课文结构,以及初步感知课文的意境;边读边想象,在朗读中创设情境,理解课文的意境;把对春天、春水的喜爱、欣赏之情带到朗读中,让学生有感情、有意境地朗读。通过充分朗读,感知课文内容,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谈谈喜欢的原因;在“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一面镜子。镜子里你看到了什么?”问题时,学生在读中展开想象,在镜子里看到了细雨、鲜花、活泼可爱的小朋友……

学生的精神活动积极活跃,言语便喷涌而出,整个课堂也在心灵的对话中活力四射。

2.引导争鸣,让思维在碰撞中生花。一位哲人说过:比陆地更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中,教师应精心引导,热情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自由思想。在教学古诗《江畔独步寻花》时,学生在不经意间提出了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诗中的“花”到底是什么花?教师引势利导,根据学生的需要引出一个又一个话题:(1)诗中的“花”可能是什么花?(2)这种花在诗中组成了怎样一幅画面?(3)为什么作者要独自寻花?……

通过一次又一次与学生的对话交流,把学生对言语意义的探寻推向深入。这样的争鸣,学生通过交流、沟通、合作、切磋,相互引发“头脑风暴”,实现教学的增值效应。

我想说说心里话作文篇8

【关键词】符号;真实话语;想象话语;重复;本原;胡塞尔;德里达

abstract:thisarticlefocusesontheDerrida’sdeconstructionofthedistinctionbetweentheeffectivespeechandtheimaginaryspeechimpliedinHusserl’sLogicalinvestigations.Derridapointedoutthatboththeeffectivespeechandtheimaginaryspeechareallaprimordiallyrepetitivestructure.thisprimordialrepetitionisolderthanthedistinction,andisthecommonrootofallthesigns(includinglanguage).afterthediscussionoftheprocessandthestrategyofthisdeconstruction,thewriterdisclosestheendofthisdeconstruction:whichistodeconstructthewholesystemofdifferencebetweenoriginandsupplementinthetraditionalmetaphysics.

Keywords:sign;effectivespeech;imaginaryspeech;repetition;origin;Husserl;Derrida

一、两种话语:实在与想象

在《逻辑研究》第一研究第一章的一开头,胡塞尔就对符号做了一个“本质性的”区分:即作为“表述”(ausdruck)的符号和作为“信号”(anzeichen)的符号。前者指那些自身即具有或意指(bedeuten)着某种含义的符号,后者则指那些自身不具有含义、但却指示(anzeigen)了另外一个对象之存在的符号。胡塞尔认为,这两种符号——或不如说符号的这两种功能(意指与指示)——在实际的交往话语中总是交织在一起。但另一方面,胡塞尔又说,在某些情况下它们又总能够相互分离:比如在“孤独的心灵生活”中,独白就是不受指示污染的纯粹表述;而像奴隶头上的“烙印”则是不具有含义的纯粹信号。[1](27)然而我们又如何能够说独白是摆脱了指示污染的纯粹表述?胡塞尔求助于如下论证,他说:

“在孤独的话语中,我们并不需要真实的(wirkliche)语词,而只需要表象的(vorgestellten)语词[1]就够了。在想象(phantasie)中,一个被说出的或被印出的与此文字浮现在我们面前,实际上它根本不实存[2](existiert)。……语词的不实存并不妨碍我们。但它也不会引起我们的兴趣。因为对于作为表述的表述的功能来说,语词的实存与否无关紧要。……诚然,在孤独的话语中,人们在某种意义上也在说,而且,他自己将自己理解为说者,甚至将自己理解为对自己的说者,这肯定也是可能的。……但在真正的、交往的意义上,人们在这种情况中是不说的,他不告知自己什么,他只是将自己想象(vorstellen)为说者和被告知者。在自言自语时,语词绝不可能用它的标志心理行为此在的信号功能服务于我们,因为这种指示在这里毫无意义。我们自己就在同一时刻里体验着这些行为。”[1](38-39)

不难发现,胡塞尔这里所求助的是两个紧密相关的论证:一,孤独心灵生活中的独白并不是真实的话语,而只是想象的或表象的话语,因此并不实存。而信号在胡塞尔看来必须是实存的,所以独白不是信号。二,之所以在独白中不需要真实的、即作为信号的话语,是因为不需要:“这种指示在这里毫无意义。我们自己就在同一时刻里体验着这些行为。”关于第二个论证涉及时间问题,我们这里暂不讨论。我们看第一个论证。显然,第一个论证隐含了一个未曾明言的前提,即:我们可以在“想象话语”与“真实话语”之间作出某种区分。但问题恰恰在于:这种区分在多大程度上是合法的?在进行这种区分之际,我们是否遗漏了某种更本源的现象?我们发现,在《声音与现象》中德里达正是以此为切入点对胡塞尔的“独白”理论、进而对他的整个符号现象学进行了解构。这种解构是如何进行或如何可能的?它是否给我们带来了某种关于语言符号的新的认识?这种认识——如果有的话——对于西方整个传统形而上学将具有何种后果?让我们来随德里达一道思考,在解构中思考。

二、从想象到再现

首先让我们随德里达一道对胡塞尔的论证做一个“重复”:这是一种必要的重复。这是双重意义上的必要:首先,德里达的解构就是从“重复”开始。重复产生差异。我们会在胡塞尔的原文与德里达的重复间发现某些细微的差异,然而正是这些差异才使德里达的解构得以可能。其次,我们在解构中会逐步发现,重复本身在德里达那里具有一种本源的地位,它从根本上说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无法避免的。

德里达究竟如何重复?他这样写到:

“……在孤独的话语中,主体于自身一无所获,也不对自身指示任何东西。为了支持这种在现象学中不断能看到其结果的证明,胡塞尔求助于两类论证:一、在内心话语中,我与自己毫无交流。我对自己不指示任何东西。我至多只能想象(imaginer)着这样做,我只能自己再现(représenter)自己,有如自己对自己传诉某种东西。在此,这只能是一种再现和一种想象。二、在内心话语中,我与自己毫无交流,我只能佯作交流,因为我并不需要交流。这样一个过程——自我对自我的交流——是不能发生的,因为它丝毫没有意义;而它之所以没有任何意义,是因为它没有任何目的性。心理活动的实存不需要被指示……因为它在当前(présent)时刻是面对主体直接在场的(présente)。”[2](53)

这是《声音与现象》第四章开头的三段文字,对照胡塞尔《逻辑研究》第一研究第8节的内容,德里达这里的概括基本符合胡塞尔的原意,但在“关键”之处也作了某些引申与发挥,对某些“关键词”的翻译与转渡也作了某些微妙的游戏,从而为他下面的解构埋下了伏笔。

第一步,德里达揭示出了胡塞尔论证中的一个隐含的前提:对语言所进行的实在与想象的区分。他说,当胡塞尔说在独白中人只是把自己想象-再现(此处何以这样写,下文再说)为说话者和交流者时,他似乎就对语言进行了一个根本的区分:实在(réalité)与想象-再现的区分[2](54)。这是一个关键的区分,它既是胡塞尔的立足点,也是德里达解构胡塞尔的切入点。胡塞尔之所以认为交往话语是真实的话语而独白不是,就是因为在他看来独白仅仅是“想象”中的话语。所以这里的关键之点就在于“想象”(vorstellen):一者(独白)是而一者(交往话语)不是,或者说,想象在一者(独白)中是“本质性的和构成性的”,而在另一者(交往话语)中则“只是偶然添加到话语实践上的一种事故。”[2](55)果真如此?人们真能对语言运用这种区分的体系?这正是德里达所要怀疑并全力加以解构之处。然而,在继续讨论德里达的解构之前,让我们在此稍作停留,重温一下德里达上文对胡塞尔之论证的概括。我们刚才说过,德里达在那里对于胡塞尔的意思作了一些“引申”与“发挥”,而对某些关键词的翻译也作了“别有用心”的处理。但却正是这些不起眼的地方,构成了他解构得以展开的基础。让我们来重温他的话:

“……胡塞尔求助于两类论证:一、在内心话语中,我与自己毫无交流。我对自己不指示任何东西。我至多只能想象(imaginer)着这样做,我只能自己再现(représenter)自己,有如自己对自己传诉某种东西。在此,这只能是一种再现和一种想象。”

在胡塞尔原文中,“想象”是vorstellen,德里达这里先用了法文的imaginer来表达,但马上又用了représenter来进行“补充”和“替补”。德里达为什么不仅仅满足于imaginer?为什么要用représenter来“补充”或“替补”?他要补充说明什么?我们来比较这两个词:imaginer的意思比较单纯,一般就是“想象”、“设想”之义。但représenter就不一样了,它不仅有“想象”之义,更有“表示”、“表现”、“描绘”、“描述”、“演出”、“上演”、“使想起”、“使回忆起”、“使再(出)现”、“象征”、“体现”、“作为……代表”、“作为……人”、“再出席”、“再到场”、“再出现”,等等。德里达这里之所以用这个词,就是要利用它所包含多层意思,尤其是它所包含的“想象”与“再现”这双重含义,来补充“imaginer”之不足,以便利用这一“想象-再现”的语义游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上文要这样写的原因),而从胡塞尔的“想象”过渡到他所要说的“再现”,最终过渡到一切语言的“共根”:“本源的重复结构”(详下)。于是,“补充”最终成为“代替”:作为imagimer之补充说明的représenter最终代替了imaginer:除去上文提到的一处及下文的个别地方外,德里达后来几乎就不再使用imaginer,而主要用représenter来对应于胡塞尔的“想象”(vorstellen),以为他的整个解构铺平道路。

然而问题是,德里达这么做合法吗?当他从représenter中的“想象”之义过渡到它的“再现”之义时,是否太过匆忙?有的学者正是以此置疑德里达之处。比如伯奈特在其“德里达与他老师的声音”一文中就曾问到:德里达是否太过匆忙地把各种不同形式的表象或再现(比如:想象、重复、普遍的具体例示以及借助符号进行的再现<表象>)都归结到同一种方式下了?[3](13)这的确是问题。然而,如果我们仔细阅读德里达的文本,我们就会发现,德里达并不是要用représenter中的一种含义(再现)来取代另一种含义(想象),而是要利用représenter中所包含的那个“重复”(re-)来引出构成一般语言、乃至一般符号之可能性条件的那个“本源的重复结构”。这个“本源的重复结构”并不是一般所说的“事后”的“再现”,毋宁说是它得以可能的条件,也是一切想象之得以可能的条件。不过这里不是展开这个问题时候,现在还是让我们先回到德里达对胡塞尔的解构。

二、从再现到重复

我们说过,这种解构的关键就在于对“想象”或毋宁说“再现”在话语(无论是实际的交往话语还是想象的独白)中的地位究竟该怎么看。德里达首先列举了“人们”(这里显然是指胡塞尔或以他为代表的传统哲学)的看法:“人们一开始也许会假定,在交流中,在所谓‘真实的’语言实践中,再现(在这个词的所有意义上)不是本质的和构成性的,它只是偶然添加到话语实践上的一种事故。”[2](55)换言之,在实际的交往话语中,人们也许会认为再现只是一种偶然的增加因素,再现与实在的结合只是一种外在的相互增添。但德里达说:“然而,完全有理由认为,在语言中,再现与实在并不只是在这里或那里互相增添[而是根本上就是二位一体——朱按],因为在原则上不可能把它们严格地区分开。”[2](55)不仅如此,德里达还认为,实在与再现的这种不可分割并不是在语言中产生的,而是说,一般语言就是这种结合,也惟有这种结合才是一般语言。[2](55)显然,如果这个断言成立的话,那么胡塞尔对实在话语与想象话语之间的区分就要受到彻底威胁,进而表述与指号的区分也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威胁:因为如果一切语言都是再现与实在的结合,那么你胡塞尔如何还能将作为纯粹表述的独白与始终和指示交织在一起的真实的交往话语区别开?而如果这一点受到威胁,那么整个《逻辑研究》的第一研究也就要受到威胁:因为正是这个“本质性的区分”构成了整个第一研究的阿基米德点。然而,德里达究竟是如何论证他的这个断言的?他的论证站得住吗?让我们继续朝前走。

不过在继续朝前走之前,为了不在德里达的话语迷宫中迷失我们自己,现在有必要强调:德里达此处提出的命题是,一切话语就是再现与实在的这种结合。但我们下面将会看到,德里达在下文中的论证更多地是证明了再现在一切话语中的原初地位,或再现的本原性,而并没有证明“实在”究竟是如何与“再现”不可分割。特别是在独白中,二者如何纠缠在一起,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论证。我们会看到,这个环节的缺失对于德里达的上述断言来说,并不是无关紧要的,因为它最终会使这个断言成为一个无根的断言。但它同时也使德里获得了另外一个更大的结果,那就是发现了重复、再现、踪迹、替补的本原性地位。这个发现对于德里达来说意义非凡,正是由此出发,他才能得以彻底解构传统形而上学的基本问题——本原问题,进而解构了整个传统形而上学。[3]

现在让我们继续回到德里达的解构。

前文说过,胡塞尔认为独白之与交往话语的区别就在于:独白只是想象或再现的话语,而不是真实、实在的话语。但德里达现在说,即使是真实的话语,也已经以再现和重复(répétition)为可能性条件了。到这里,我们必须再稍作停留。前面说过,德里达为了给他的解构做铺垫,而把胡塞尔的vorstellen翻译或转渡为représenter。现在这种翻译的目的终于显露出来了:正是通过这个représenter,他最终得以引出他所要说的répétition。从vorstellen到représenter,再从représenter到répétition。这就是德里达的解构策略。现在,经过这几番似乎不经意的翻译、改写、转渡,他终于到达了他的目的地。他说:“实际上,当我如人所说真实地使用语词的时候,不管我是否为了交流的目的……,我必须在游戏开始时就运用重复的结构或在重复的结构中进行,而这种重复的因素只能是再现。”[2](55)为什么语言游戏一开始就已涉入一个重复结构?因为符号(包括语言)之所以为符号就在于可重复:“一个‘只此一次’发生的符号不是一个符号”。[2](55)因此符号本质上就是一个“本源的重复结构”(lastructureoriginairementrépétitive)[2](56):它必须可以重复使用。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语言符号始终要求着再现、包含着再现。所以德里达认为,这种再现结构就是符号化或符指化(signification)本身。因此,若不是本源地涉入一个不定的再现性(représentativité)中去,我就不可能开始一个“真实的”话语。[2](56)由此,既然真实(实在)的话语已经以再现为前提,而独白作为想象的话语同样也要以再现为前提——正如德里达所说:这是真实话语与想象话语区分之前的一般符号的要求——那么就此而言,在话语被区分为真实(实在)的与想象(再现)的之前,首先都已是再现的了,或更严格地说,都已经在要求着再现、呼吁着再现、并以再现为可能性条件了。就此但也仅就此而言,交往话语与独白之间的确没有本质的区分。但我们马上将会看到,换一个角度,交往话语与独白之间毕竟还是有某种不可抹消的分别。

三、实在与想象

我们知道,胡塞尔在对独白的描述中,也突出了语言的再现性(想象性),德里达自己也承认这一点。[2](56)然而,德里达认为他与胡塞尔的区别就在于:胡塞尔仅让独白或纯粹的表述依附于作为想象的再现,而德里达所要强调的却是:“任何一般的符号都包含着想象以及它的其他再现性改变”。[2](56)这“任何一般的符号”当然也包含着所谓“真实的”话语。因此在这一点上,德里达当然有理由作下述断言:“当人们承认话语基本上属于再现的范围时,那么不论话语是纯粹‘表述’还是介入到一种‘交往’中去,‘真实’话语和话语的再现之间的区别就变得令人怀疑了”;以及:“由于一般符号本源的重复结构,‘真实的’语言完全有机遇与想象的话语一样成为想象的。”[2](56)但是,德里达是否也有充分理由作如下断言,即:“由于一般符号本源的重复结构,……想象的话语也完全有机遇像真实的话语一样真实”[2](56)?这里难道不是有个非法的跳跃?显然,由于本源的重复结构是一切话语的必要条件,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说不仅独白的话语是想象的,而且所谓真实的话语首先也必须是想象的。但我们却无法从一切符号都具有本源的重复结构而推出想象的话语也完全可以是真实的话语。重复结构对于话语之为想象的话语来说既是必要条件也是充分条件,但对于话语之为真实话语来说,却只是必要条件而并非充分条件。上文曾提醒大家注意一点,即德里达曾说,一切话语都是再现与实在的结合。现在我们要再一次地问:在独白中,这二者如何结合在一起?独白是想象的话语,而不是真实的话语。这是胡塞尔的出发点。但德里达似乎并没有否认这个出发点。他只是把这一点更推广到一切话语身上。但是,独白的实在性在哪里?我们难道能因为独白和一切话语一样,都具有本源的重复结构,就推论出独白也具有实在性?我们无权这么做,正如我们不能因为人和动物都有生命而推论出二者都有思想一样。因为胡塞尔完全可以这样回应说:诚然,就一切话语都具有本源的重复结构而言,独白确实和交往话语是相同的,但这并不妨碍它们在实在性上的区别:交往话语既是想象的或毋宁说再现的,同时也是实在的或真实的,但独白的话语仍只是想象的或再现的。总之,德里达最终向我们证明的是:是重复、再现或重复的踪迹,而非实在,才是真正弥漫、渗透于一切话语符号的元素,才真正构成了一切话语符号的共根。这一点可从德里达自己的下面一段话中再一次得到验证,他说:“胡塞尔因而应该在真实交往和作为说话主体的自身再现之间设定一种区别,就像自身‘再现’只能偶然地从外部加入到交往的活动中去。然而我们刚才援引的有关符号的本源重复结构应该支配符号化行为的整体。主体不表现为再现,就不能说话;而再现不是一种事故。没有自身再现的真实话语并不比一个没有真实话语的话语再现更易想象[4]……话语自我再现(sereprésente),就是它自己的再现(sareprésentation)。或更确切地说,话语就是那自身再现(representationdesoi)。”[2](64)这里说得再清楚不过了:是再现弥漫一切,渗透一切,甚至连所谓“真实的”交往话语都难逃其恢恢天网。

所以,德里达这里成功证明的是,不论是独白话语(表述)还是交往话语(信号),首先都是再现、重复,这个再现或重复就是那个在表述与信号、指向与指示、证明与指明、独白与交往等等分离之前的更原初的“指引”或“显示”。但是,德里达这里却并没有成功地证明:独白之中也有实在,或想象的话语也有机会成为真实的话语。

四、同一与重复,或重复与本原

任何语言符号,要想能作为符号而起作用,就不仅必须是可重复的,而且必须在如此这般的重复使用中又始终保持为同一个,具有同一性。然而这将是何种意义上的同一性?显然,它不可能是经验实在的同一性:无论是物理意义上还是心理意义上的经验实在。因为在其每一次出现中,符号的物理形态都不可能完全一样,人的心理体验也不可能完全一样。因此,这种同一性就只能是观念的(idéale)同一性。[2](56)

德里达认为,胡塞尔本人也正是把话语结构作为观念性来描述的。他说:“在胡塞尔看来,话语的结构只能作为观念性来描述:能指的(比如词的)可感形式的观念性——能指应该始终是同一个而且只是作为观念性才能成为同一个;所指(即含义)的观念性或被追求的意义的观念性……;最后,在某些情况下,保证语言的观念透明性和完美单义性的对象本身的观念性。”[2](58)既然同一性只能是观念的同一性,而且只有作为观念性才能是同一性,所以德里达认为,这种观念性只是同一者(lemême)之持存(permanence)的名称和它的重复可能性。[2](58)于是这里立刻生出一个新的问题,即同一性与重复的关系问题:是先有一个现成的观念的同一性,作为一个“本原”,然后才有对它的重复;还是相反,这同一性本身恰恰在重复中并通过重复才得以构成?按照传统形而上学的看法,答案无疑是前者:总是先有一个“本原”,然后才可能有对它的“重复”。是的,是的。重复总是对某个东西的重复,总是对某个本原的重复。这是必然的。但是,我们依然可以问:在对那个本原进行重复之前,我们如何知道它是同一个?我们如何确证、确认它的同一性?这确证或确认行为本身不已经首先是一个重复了吗?或者说,不正是通过一个重复、甚至多次、乃至无数次的重复,才能确证、确认同一性吗?“请重新输一遍你的密码!”密码的同一性需要重复才能确认。“请签名!”然而这签名的同一性也必须是可重复的而且必然以可重复为前提!所以同一性,从来都不是一个现成存在的同一性,而只能是观念性,而这意味着,它只能是在重复中并通过重复构成。所以这里的观念性也并不意味着一个柏拉图意义上的观念或理念世界,仿佛已经有了一个个现成的、自身同一的观念摆在那里等待着重复一样。相反,正如德里达所说,“它完全取决于重复活动的可能性,它由重复构成。它的‘存在’与重复的能力相适应。因此,绝对的观念性是不定的重复可能性的相关项。”[2](58)所以,作为观念性的同一性并不是现成的实体,而是在每一次的重复活动中被当下构成。德里达进而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推论,他说:“人们因此可以说,存在被胡塞尔规定为观念性,亦即重复。”[2](58)存在即观念性,观念性即重复。所以存在即重复。而重复又总已经是重复的踪迹,所以存在即踪迹。就是说,存在——它在存在论的历史上总被领会为在场——总已经是踪迹了,总已经是重复的效果了。在重复之前,并没有一个现成的存在;在踪迹之前,并没有一个现成的本原。这一点,德里达在另外两个解构海德格尔、乃至整个西方传统存在论的文本(“Ladifférance”和“ousiaetgrammè”)中进行了更深入的讨论。[4](1-78)不过这里无法展开这个问题,还是让我们再回到德里达与胡塞尔的关系上。

胡塞尔对德里达的这个结论——而且是从他自己的思想中引出的这个结论——会如何看?说存在即观念性,胡塞尔也许会同意。但说存在即重复,胡塞尔会同意吗?也许他会犹豫不决,他会很难直接同意或直接反对。他之所以难于直接同意,因为如上所说,这个结论意味着对一切传统形而上学本原观的解构——在本源的重复之前再也不可能有一个现成的作为“源点”的本原或开端。而这恰是他无法接受的。因为他心中还保留着古老的本原情结、奠基情结。他还相信总有一个“本原”、一个确定的“基础”:就历史来说,有一个最初的意义本原,所谓历史“不外乎就是原初的意义形成和意义积淀的共存与交织的生动运动”;[5](449)就内时间意识来说,有一个本原,即“原印象”;就客体化行为来说,有一个本原,即感知或呈现,等等。既如此,他又如何能接受德里达的这个结论?但这确实又是从他自己那里引出的结论,而且是完全合理地引申出来。所以他也很难直接反对。虽然他自己也许并没有明确意识到他思想中潜藏的这种可能性,但这个可能性的存在却毋庸质疑。我们知道,胡塞尔虽然也是一个观念论者,但他之所以不同于柏拉图的观念论甚至康德的观念论,就在于他的构成思想:观念在他那里并非一个现成的对象,等待着人去认识、去揭示;相反,它是由意向行为在每一次的意向活动中当下构成。被构造的观念对象之所以有同一性,并不是因为这个观念对象本身自在先天地保持同一,而是由意向行为在一次次的重复构造中构造起来。[5]因此,胡塞尔如果直接反对德里达的这个断言,无疑就会重新退回到传统的柏拉图主义,而这一点他恐怕更无法接受。这就是德里达的解构之为解构的要害所在:它并不直接摧毁被解构的对象,而是让被解构的对象自己处于自身冲突、自身紧张之中。

五、符号:本源的重复

——未完的结语

就其自身看,符号是一个本源的重复结构。但就符号又总是关于某物的符号而言,符号又是对某物的重复或再现。因此符号总是某种(相对于本原而言的)派生的、替补的东西。这正是符号在传统形而上学中的地位之所在。显然,对符号的这样一种规定是以本原与替补、实在与再现、在场与重复之间的界限或差异的确立为前提。但在德里达看来,这种界限或差异的确立一方面确立了符号的地位,同时又抹去了符号:因为为了维护单纯在场的特权地位,符号最终被看作是派生性的,并最终被还原到在场上去。这就是说,在场哲学“在派生出符号的过程中同时就抹去了符号,在使再造(reproduction)和再现成为对单纯在场的突然变样(modification)的过程中就取消了它们”。[2](57)所以,“符号在其本原处,在其意义核心之中,就以派生和抹去的意志为标志”。[2](57)但问题是,在场哲学所确立或毋宁说坚信的这条界限:在真实在场与作为想象的再现中的在场之间、在被再现者与一般再现者之间、在所指与能指之间、在单纯在场和再造之间、在感知和想象之间,一句话,在本原与替补之间、在本原与再现本原的符号之间,真的有一条确定无疑的界限吗?显然,在德里达看来,这是可疑的,也正是他要解构的。而他之所以要解构胡塞尔对语言所作的实在话语与想象话语的区分,正是想由此解构这整个的差异体系——因为正是后者构成了胡塞尔的那个区分的前提。所以德里达写到:“与真实在场和作为想象的再现中的在场之间的差异一道,在被再现者和一般再现者之间、在所指和能指之间、单纯在场和再造之间、作为表象(Vorstellung)的呈现和作为再当前化的再现之间……的整个一个差异体系就这样通过语言被拖入同一解构之中。”[2](57-58)作为对这整个差异体系解构的直接后果,就是(与胡塞尔所表达的相反):表象(Vorstellung)本身要依附于重复的可能性,最单纯的表象和当前化(Gegenwärtigung)要依附于再当前化的可能性。这样,现在的在场就来源于重复,而不是相反。[2](58)至此我们看到,德里达对胡塞尔解构的真正目的终于显露出来了:他就是要颠倒传统形而上学(在这里就是胡塞尔)对本原(单纯在场、呈现、当前化)与替补(符号、再现、重复、再当前化)之关系的理解,他就是要表明:传统在场哲学所以为的“本原”,并不是真正的本原;传统哲学所以为的“替补”,反倒占据了本原的位置。所以,符号之为本源的重复,并不只是说,重复对于它来说是本源的,而且还是说,它之为重复,是本源的:它并不是对本原的事后的重复,它的重复本身,就是本源性的——传统形而上学所以为、所追寻的本原,反倒以它为可能性条件。由此,以本原问题为基本问题的传统形而上学就得到了彻底的解构。这也许就是德里达的这种解构的真正意义之所在。然而,要详细展开这一点,就必须涉及德里达对胡塞尔的内时间意识现象学和语音中心论的解构。但这已远远超出本文的范围了。[参考文献]

[1]胡塞尔:《逻辑研究》第二卷第一部分,倪梁康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

[2]JacquesDerrida:Lavoixetlephénomène,paris:pressesuniversitairesdeFrance,1967.凡引该书文献皆参考了杜小真教授的中译(见《声音与现象》,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边码),译文有改动处不一一注明。

[3]Derridaandphenomenology,editedbywilliamR.mcKennaandJ.Claudeevans,Boston:Kluweracademicpublishers,c1995.

[4]JacquesDerrida:margesdelaphilosophie,paris:LesÉdtionsdeminuit,1975,c1972.

[5]胡塞尔:《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王炳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

--------------------------------------------------------------------------------

[1]倪梁康先生译为“表象”。见胡塞尔:《逻辑研究》第二卷第一部分,倪梁康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第38页。

[2]倪梁康先生译为“存在”。同上。

[3]这一点此处无法展开,笔者将在别处专门讨论此问题。读者也可参阅拙文“本原与重复——胡塞尔的时间意识本原观及德里达对它的解构”,《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第六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文字与本原——德里达的‘文字学’对西方形而上学中本原问题的解构”,《哲学动态》2004年第4期。

我想说说心里话作文篇9

――我说:“你要多吃一些啊!”我又说:“你可别吃得太多啊!”总企图让你吃遍世上珍馐,又担心你不懂得节制,吃坏了身型,吃坏了胃。出差的时候,习惯带一些当地小吃回来,哪怕你在万里之外,哪怕你半年之后才能回家,那也要放在冰箱里,等你回来吃;而当你父亲不断地往你碗里放红烧肉时,我竟会抢过来一些,怨责道:“别给他那么多!”

――我说:“你要快点走啊,千万别迟到!”我又说:“别走太快,路上注意安全!”希望你永远不是那个在安静的教室外面嗫嚅地喊“报告――”的孩子,希望你无论与谁相约都永远先他一步到达。但是,一旦你消失在我的视野中,我就开始用种种可怕的虚拟场景惊吓自己,担心你遇到不长眼的车,担心你只顾埋头赶路没注意到前面的一道沟坎。我派自己的心追踪你,告诉你说:“孩子,别急,慢慢走。”

――我说:“你一定要做完各科作业再睡!”我又说:“别熬到太晚,早点休息吧。”我多么怕你把学习当成儿戏,我多么怕你成为一个不争气的孩子啊!面对着“抄写八遍课文”这样的“脑残作业”,我想说:“去他的!别做了!”但话到嘴边却变成了“抄八遍就抄八遍吧”这样没心肝的句子。我好害怕你在抗议中滋长了对知识的轻慢不恭,所以,我宁愿选择暂时站在谬误的一边,看你平静地完成一份“脑残作业”。在大考将至的日子里,你埋头题海,懂事地克扣掉了自己的睡眠。你知道吗?当我说“孩子,睡吧”时,我心里却盼着你回答:“妈妈,我再学会儿。”

――我说:“孩子,你能飞多远就飞多远吧!”我又说:“还有什么比一家人生活在一起更重要的事呢?”我曾嘲笑一个接了母亲班的女孩,说她们母女在单位的公共浴室里互相搓背简直是一道独特的凡间风景。我愿意看你远走高飞,不愿意让你始终窝在这座你出生的城市里。但当你独自沐浴了六载欧罗巴的阳光,当你如愿以偿地拥有了一顶博士帽,我却频频梦见你回归,在梦里,我清清楚楚地听见你说:“妈妈,我已厌倦漂泊。”我也清清楚楚地听见自己说:“孩子,回来吧,回来了我带你去东来顺吃涮羊肉!”

…………

不曾被矛盾重重的想法折磨过的心,不是母亲的心。因为爱得太深,所以才会昧,才会惑,才会颠三倒四,才会出尔反尔。孩子,你可知道?当你走得太快,我祈盼着用爱截住你;当你走得太慢,我祈盼着用爱赶上你。所以,无论我说过多少自相矛盾的话,无论这些话让你觉得多么无所适从,我都希望你懂得我说这些话的出发点与归宿,那就是――为你好。

(摘自《课外阅读》2013年第1期,有改动)

【专项品赏】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听得最多的话或许就是母亲的唠叨。这些每天不绝于耳的话语,有些重复了若干遍,有些甚至前后矛盾。面对母亲颠三倒四的话,你是否在不经意间露出厌烦的表情?可是,为人子女者,你是否用心想过,母亲那些看似怪异的行为,都是为了你!

【借鉴指津】

思路清晰。文章的行文思路非常清晰,题目是“为你我说过多少颠三倒四的话”,开篇点题并引出下文,接下来具体回忆生活中与此相关的内容,最后一段整体收束,同时点明文章主旨。

结构条理。文章的结构与思路是一致的,条分缕析的思路必然会借助合理的结构体现出来。本文的结构是典型的“总―分―总”式,开头和结尾段落均为总写,并且首尾照应;主体部分由第一段中的“自相矛盾的话”领起,各个段落间采用了并列式,列举了生活中母亲对儿子说的诸多经典话语,排比形式一气呵成。

感情真挚。洋溢在文章字里行间的,是母亲对孩子割舍不断的爱。那一句句看似矛盾却饱含真情的话语,都是我们所熟悉的,但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对这份情感却总是一不小心就忽略了。文末,“不曾被矛盾重重的想法折磨过的心,不是母亲的心。因为爱得太深,所以才会昧,才会惑,才会颠三倒四,才会出尔反尔”一句,直接抒发了内心的真挚情感,令人感动。

在写作时,为了使文章衔接紧凑、结构合理,可以尝试采用如下形式:

1.自然衔接。段与段之间不加任何连接成分,自然地衔接在一起,多数以时间或空间为序的文章便属于这种情况。

2.用过渡段(或过渡词句)衔接。在一个段落的开头或结尾处,用过渡词句把上下段衔接起来;或用一个承上启下的段落把上下段自然、顺畅地连为一体。

3.用伏笔照应衔接。在文章的前面先伏一笔,中间有伏脉相连,到了最后再暗接伏脉。

我想说说心里话作文篇10

教学目标:

1、学习浏览课文,默读课文有一定的速度,边读边想能复述故事。

2、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体会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

3、能从海力布舍弃生命,拯救乡亲们的感人故事中受到教育,对故事中的人和事有自己的体会,对民间文学产生兴趣,热爱民间文学。

4、完成课后小练笔。

教学重点:

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细心体会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复述故事,并完成小练笔。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导入

书空课题

齐读课题。

2、用比较简洁的几句话,概述课文主要内容。

3、想要让故事中人物更生动、丰满。我们可以对这个人物进行一些什么样描述?

二、精读课文,体会人物特点

1、找到了对海力布动作描述的句子,小组相互讨论一下。

预设:动作描写(他抬头一看,一只老鹰正抓着一条小白蛇正从他头上方飞过。他急忙搭箭开弓,对准老鹰射去)这是几个十分熟练的连续动作,可以体会到海力布同情弱者、富有爱心,还能体会到海力布本领高强。

师:指导读句子。

生二:心理描写(海力布想,珍宝我倒不在乎,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对一个猎人来说,实在是太好了)可以感受到海力布不贪心、特别在意宝石。

师:指导读句子

生三:心理描写(海力布力布知道着急也没有用,不把为什么要搬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可以感受到海力布非常着急,同时也能感受到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精神。

师:指导读句子。

生四:语言描写(他急忙跑回家对大家说:“咱们赶快搬到别处去吧!这个地方不能住了!”)这里可以体会到海力布为了让大家搬走,他很着急。

师:指导读句子

生五:语言描写(海力布急得掉下了眼泪,说:“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再晚就来及了。”)从这里可以体会到海力布急得掉了眼泪,他是为乡亲们着想,一心为别人着想。

师:指导读句子。

生六:语言描写(他想到这里,就镇定地对大家说:“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你们看,鸟都飞走了。”)我从这些话这里体会到,海力布已经想好牺牲自己,舍己为人,大无畏的精神。

2、重点读海力布在听到鸟们议论之后的语言描述。想一想应该怎么读这几句话?

3、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海力布为什么会这样说?同桌交流一下。

生:交流讨论

师:海力布为什么急忙跑回家对大家说那句话?

预设:生:因为他听到了鸟的议论:这里的大山要崩塌,大地要被洪水淹没。(第七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师:他为什么急得掉下眼泪?

预设:生:海力布不想让乡亲们遭受灾难,可是乡亲们不听海力布的话,不搬到别处去。

师:那到了后来,海力布为什么又变得镇定了呢?

预设:生:因为海力布下定决心,要牺牲自己,救乡亲们。

师:你能带着这种感受,再读一读这句话吗?

生:他想到这里,就镇定的对大家说:“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你们看,鸟都飞走了。”

师:是呀同学们,当海力布听到鸟儿们议论说: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他急忙跑回家对大家说:

生齐读:咱们赶快搬到别处去吧!这个地方不能住了!

师:哎呀,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他急忙跑回家对大家说:

生一:咱们赶快搬到别处去吧!这个地方不能住了!

师:不好啦,灾难马上就要来了,他急忙跑回家对大家说:

生二:咱们赶快搬到别处去吧!这个地方不能住了!

师:面对乡亲们的不理解,海力布十分着急,他急得掉下眼泪,说:

生齐读: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再晚就来及了。

师:怎么办呢,再不走,后果将不堪设想,海力布急得掉下眼泪,说:

生齐读: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再晚就来及了。

4、随文识字“焦”

5、感受海力布的人物特点。

师:读到这里,你觉得海力布是个怎样的人?

生一:我觉得海力布是一个牺牲自己,舍己救人的人。

板书:

舍己为人

三、复述故事

1、看复述要求,明确要求之后,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2、生自由复述故事

四、小练笔:石头“海力布”。

1、看练笔小建议,自己读一读。

2、根据提示进行小练笔。

3、生展示。

五、课堂延伸

做一个继承、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小使者。

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