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尘往事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3:50:10

前尘往事分析篇1

【关键词】维生素c;粉尘污染;疗效

选取1999-04—2007-10笔者观察从事粉尘作业人员82例,采用口服维生素c预防粉尘污染40例,并与对照组比较,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入组标准:从事风钻作业的工程兵男性战士,均有露天吸入粉尘作业史6个月~2年。排除标准:患严重器质性病变,或有药物过敏史及其他遗传性疾病的战士。将从事作业战士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2例。试验组:年龄17~29岁,平均年龄23.3岁;农村户口35例,城镇户口5例;初中文化26例,高中文化6例,其他8例。对照组:年龄17~30岁,平均年龄23.1岁;农村户口36例,城镇户口6例;初中文化28例,高中文化8例,其他6例。两组年龄、户籍、文化程度及观察前体质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试验组采用口服维生素c联合佩戴防尘安全帽、送风头盔、送风口罩等,对照组仅佩戴防尘安全帽、送风头盔、送风口罩等。两组防尘安全帽、送风头盔、送风口罩的生产厂家、产品质量一致;使用及更换周期相同;作业时间、性质及环境无差别。在试验组中,每人口服维生素c2000mg/d。向战士讲解粉尘污染会引起体内维生素c代谢的变化,使战士明白口服维生素c对粉尘污染是有益的。

1.3观察指标口服维生素c半年后效果情况,采用x线检查、肺功能检查和血气分析评定效果。

1.4疗效判断

1.4.1临床效果有效:未出现呼吸困难及全身症状;无效:出现呼吸系统及轻微全身症状。

1.4.2x线效果有效:未见明显改变;无效:偶见散在类圆形小阴影。

1.4.3肺功能检查效果有效:通气功能正常;无效:轻微限制性通气障碍。

1.4.4血气分析效果有效:pao2正常;无效:显示

pao2低。

1.5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半年临床效果试验组临床效果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1);x线效果、肺功能检查效果及血气分析效果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2~4)。而对照组半年临床效果有效率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效果、肺功能检查效果及血气分析效果有效率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不良反应及副作用试验组3例出现皮疹,1例出现尿酸结石;对照组2例出现皮疹,1例出现尿酸结石。两组间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从事粉尘污染作业的人员一般早期可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出现多种症状。症状轻重往往与粉尘污染的轻重并不一致。气促常较早出现,并且渐渐加重。早期常感胸闷、胸痛,胸痛较轻微,为胀痛、隐痛或刺痛,与呼吸、体位及劳动无关。胸闷和气促的程度与病变的范围及性质有关。早期由于吸入粉尘可出现刺激性咳嗽,并发感染或吸烟者可有咳痰。对从事粉尘污染人员应采取多种措施,包括脱离粉尘工作环境,另行安排适当工作。通过动物试验发现,粉尘对肺泡巨噬细胞(am)的毒性作用,是由于脂质过氧化反应增高而使溶酶体膜破坏[1]。早期病变就会出现维生素c代谢的变化,维生素c的需要量呈上升趋势。当补充维生素c后,可以防止血液蛋白质代谢紊乱,同时,因肺、气管维生素c含量的增加,肺纤维化程度减轻。因此只有从预防着手,才可能最大限度减少粉尘污染对劳动者的危害。

前尘往事分析篇2

对于所谓“黄雾四塞”,颜师古解释说:“塞,满也。言四方皆满。”现在看来,这其实是指强风夹带大量沙尘,使能见度极度恶化的灾难性的沙尘暴天气。

《汉书》卷27下之上《五行志下之上》就汉成帝建始元年的这次沙尘暴有更为具体的记述:

成帝建始元年四月辛丑夜,西北有如火光。壬寅晨,大风从西北起,云气赤黄,四塞天下,终日夜下著地者黄土尘也。

四月辛丑夜,西北方向已经可以明显看到有黄尘腾起。这里所说的“夜”,应当是指黄昏。黄尘可能借夕日之光汹汹如火势。有的学者指出,所谓“沙尘暴壁”往往“呈现上黄、中红、下黑的旋转式尘团”,从光学的角度解释,这一现象是因沙尘散射高空阳光的作用而生成的。[1]次日晨,“大风从西北起,云气赤黄,四塞天下”,一日一夜间,黄土尘不断由天而降。这显然是典型的沙尘暴。

通过对近年沙尘暴的过程纪实的分析,可以知道沙尘暴发生季节的特征是春季3~5月最为频繁,尤以5月为多,而发生时间,则多在下午。[2]汉成帝建始元年四月辛丑发生的这次沙尘暴,也体现了同样的特征。

对于其起因的分析,《五行志下之上》归结于外戚专权的政治因素,又说,汉哀帝时再次因外戚地位异常上升,曾经发生了同样的天象,“哀帝即位,封外属丁氏、傅氏、周氏、郑氏凡六人为列侯。杨宣对曰:‘五侯封日,天气赤黄,丁、傅复然。此殆爵土过制,伤乱土气之祥也。’”又引京房《易传》的说法,指出大臣有责任推举贤人,否则将发生灾变,“厥异黄,厥咎聋,厥灾不嗣”。京房解释说,“黄者,日上黄光不散如火然,有黄浊气四塞天下。蔽贤绝道,故灾异至绝世也。”京房从政治神学的视角出发,以为“有黄浊气四塞天下”是严重的灾异,其原因在于政坛的“蔽贤绝道”。

汉成帝建始元年夏季的“黄雾四塞”,在历史上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据《后汉书》卷10上《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100年之后,汉章帝建初元年(76),有封爵外戚的动议,遭到太后的拒绝。次年夏季,大旱,有人以为是不封外戚的缘故。太后诏书中再次申明不允许封爵诸舅的原则立场,同时又说到汉成帝时“黄雾四塞”事,以为历史鉴诫:“昔王氏五侯同日俱封,其时黄雾四塞,不闻澍雨之应。”

汉桓帝时,大鸿胪赵典对贵戚无功受封事提出反对意见,指出:“无功而赏,劳者不劝,上忝下辱,乱象干度。”[3]李贤引述《汉书》进行解释:“《前书》曰,成帝时,同日封王氏五侯,其日,天气赤,黄霧四塞。哀帝封丁、傅日亦然。是不用善人,则乱象干度。”这里所依据的,当是前引《汉书》卷27下之上《五行志下之上》所谓“哀帝即位,封外属丁氏、傅氏、周氏、郑氏凡六人为列侯。杨宣对曰:‘五侯封日,天气赤黄,丁、傅复然。此殆爵土过制,伤乱土气之祥也。’”[4]

然而对于这次“丁、傅复然”事,《五行志》没有明确的记录。谏大夫杨宣所言,似乎含糊其辞,或许只是说发生了类似的异常征象。据《汉书》卷27《五行志》记载,汉哀帝时似未见“黄雾四塞”事,而建平年间所发生的据说与“丁、傅”外戚集团专权有关的特殊的异象确实十分频繁,例如定襄牡马生驹三足,帝祖母傅太后所居桂宮鸿宁殿灾,民惊走传行诏筹,歌舞祠西王母,山阳湖陵雨血,豫章有男子化为女子等。这些异象,都被解释为与“丁、傅”集团权力的异常上升有关,许多被看作丁氏、傅氏不久败亡,即王莽“诛贵戚丁、傅”事件的预兆。

汉成帝之后又一次“黄雾四塞”情形,见于王莽时代的记录。《汉书》卷99中《王莽传中》记载:天凤元年(14),“六月,黄雾四塞。”

史书记述沙尘暴天气,又写作“霾”,或称“雨土”。

《后汉书》卷30下《郎顗传》写道,汉顺帝时,灾异屡见,阳嘉二年(133)正月,郎顗上书有“太阳不光,天地溷浊,时气错逆,霾雾蔽日”语。李贤注:“《尔雅》:‘风而雨土为霾。’”今按:“风而雨土为霾”,见于《尔雅·释天》。

“霾雾蔽日”的情形,有时又写作“昼晦”。

“昼晦”,有的是因日食而引起,有的也指沙尘暴气象。

《史记》卷7《项羽本纪》记载汉高祖元年(前206)项羽军与刘邦军的彭城会战,沙尘暴天气竟然对战局发生了影响:“春,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汉军皆走,相随入谷、泗水,杀汉卒十余万人。汉卒皆南走山,楚又追击至灵壁东睢水上。汉军却,为楚所挤,多杀,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围汉王三匝。于是大风从西北而起,折木发屋,扬沙石,窈冥昼晦,逢迎楚军。楚军大乱,坏散,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同一事件,《汉书》卷1上《高帝纪上》写道:“大风从西北起,折木发屋,扬砂石,昼晦,楚军大乱,而汉王得与数十骑遁去。”刘邦军原本大败,又陷于重围之中,然而意外的沙尘暴使占据显著优势的楚军“大乱,坏散”,刘邦于是得以逃脱。如果没有这一突然的气象异常,此后数百年的历史走向很可能会发生若干变化。

司马迁笔下对于“大风从西北而起,折木发屋,扬沙石,窈冥昼晦”的描写,可以说是极其真实生动地形容了沙尘暴骤起的场面。而“大风从西北而起”,与《汉书》卷27下之上《五行志下之上》“大风从西北起,云气赤黄,四塞天下”同样,从风向来说,与近世沙尘暴科学监测资料所见往往与强西北气流有关的情形也有共同之处。

汉代西北边地因特殊的植被条件,或称“流沙”[5],或称“沙漠”[6],或称“沙幕”[7],或称“积沙之地”[8]。《盐铁论·轻重》说:“边郡山居谷处,阴阳不和,寒冻裂地,冲风飘卤,沙石凝积,地势无所宜。”《汉书》卷94下《匈奴传下》也说:“幕北地平,少草木,多大沙。”“胡地沙鹵,多乏水草。”《汉书》卷55《霍去病传》写道,汉军与匈奴作战,一如项羽刘邦经历,也曾经遇到“大风起,沙砾击面,两军不相见”的情形。当地局部地方的沙尘暴显然频繁发生。敦煌汉简于是可以看到“日不显目兮黑云多,月不可视兮风非(飞)沙”(2253)的简文。《后汉书》卷84《列女传·董祀妻》记述著名的蔡文姬故事,引录其诗,有“沙漠壅兮尘冥冥,有草木兮春不荣”句,其中所谓“尘冥冥”,也形容了西北边地的沙尘暴景象。传蔡文姬作《胡笳十八拍》中“烟尘蔽野”以及“疾风千里兮扬尘沙”,“风浩浩兮暗塞昏营”等辞句,也都可以使人联想到沙尘暴盛起的形势。

自然,前引“黄雾四塞”、“霾雾蔽日”诸例,是危害至于黄河中游京师地方的特别严重的沙尘暴。

《史记》卷128《龟策列传》褚先生补述,博士卫平回忆殷纣王专政时政治黑暗,灾异横生,指出其中表现之一,即“飘风日起,正昼晦冥”。所谓“飘风”的理解,一说旋风,一说暴风。《诗·大雅·卷阿》:“有卷者阿,飘风自南。”汉代学者毛亨有“飘风,迴风也”的解释。《诗·小雅·何人斯》:“彼何人斯,其为飘风。”毛亨又解释说:“飘风,暴起之风。”比较而言,似以“暴风”的解释更为妥当。《淮南子·时则》和《道应》都有“飄风暴雨”的说法,“飄”与“暴”是平等并列的关系。《淮南子·兵略》说到兵战的“气势”:“将充勇而轻敌,卒果敢而乐战,三军之众,百万之师,志厉青云,气如飘风,声如雷霆,诚积逾而威加敌人,此谓气势。”这里所谓“飘风”,与“雷霆”相互对应,也应当理解为暴风。《龟策列传》褚先生补述所说的“飘风日起,正昼晦冥”,很可能也是说沙尘暴天气。

如果进行不同历史阶段的比较,从现有的资料看,两汉400年间,沙尘暴的记录相对来说是比较少的。

据正史的明确记载,两晋155年间,“黄雾四塞”一类异常天气的记载就有8次之多,平均19.37年一次。如晋惠帝永康元年(300)冬十月乙未“黄雾四塞”,晋元帝太兴四年(321)八月“黄雾四塞”,晋明帝太宁元年(323)春正月癸巳“黄雾四塞”,二月乙丑“黄雾四塞”,晋穆帝永和七年(351)三月“凉州大风拔木,黄雾下尘”,晋孝武帝太元八年(383)春二月癸未“黄雾四塞”,太元二十年(395)十一月“黄雾四塞,日月晦冥”,晋安帝元兴元年(402)十月丙申“黄雾昏浊不雨”等[9]。再以唐代为例,在当时的记载中,沙尘暴通常写作“黄雾四塞”、“雨土”,或如《旧唐书》卷36《天文志下》所谓“黄雾昏”,《旧唐书》卷7《中宗本纪》所谓“黄雾昏浊”,《新唐书》卷36《五行志三》所谓“昏雾四塞”,《旧唐书》卷9《玄宗本纪下》所谓“风霾,日色无影”,《旧唐书》卷32《天文志二》所谓“风霾,日无光,近昼昏也”,以及《旧唐书》卷19上《僖宗本纪》所谓“天雨黄土遍地”,《新唐书》卷35《五行志二》所谓“雨黄土”、“黑风雨土”、“雨土,天地昏霾”、“大风雨土,跬步不辨物色”、“大风,飞沙为堆”等。两《唐书》记载唐代289年间,沙尘暴凡25次,平均11.56年一次。

汉代沙尘暴发生较少,自然有各地方气象记录尚不十分完备的因素,也就是说,可能存在沙尘暴虽然发生然而却未曾在史书上留下记载的情形。但是在神秘主义观念弥漫社会上下的文化背景下,严重的灾异是受到特别的重视的,执政集团因此承受沉重的压力,甚至往往因此引起政治争斗,因而这种异象在记载中遗漏的可能性非常小。应当说,沙尘暴在当时确实是较为罕见的天气现象,这也是这一天象一旦发生则往往受到当政者重视的原因之一。

对于作为灾异的沙尘暴,当时人从天人感应的思想基点出发,联系政治文化进行神学的解释。每当这样的灾异发生,多有政要发表行政检讨,或进行政策修补。有的持不同政见者则借此进行政治批判。联系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这些情形都是可以理解的。我们今天就这一现象进行历史分析,当然应当以科学的眼光,从自然生态条件和人文活动影响等方面进行客观的分析。

两汉时期沙尘暴发生的密度较小,有多种因素,当时生态条件与今不同,植被状况比较完好,可能是最重要的原因。人口的数量和农耕的规模,都可能影响自然环境。而当时人们的自然观和生态观的某些积极内容,也可以对生态保护产生重要的作用。我们看到,《礼记·月令》和《吕氏春秋》中都有关于限制砍伐山林的规定,云梦睡虎地秦简《日书》中也记录了有关伐木的时日禁忌。这些适应生态条件,爱护生态条件的礼俗,在汉代民间依然发生着显著的影响。《四民月令》中有正月“可剶树枝”,“自是月以终季夏,不可以伐竹木”等内容,也是体现生态保护意识的文化迹象。就对自然植被的保护而言,新近发现的敦煌悬泉置遗址墙壁墨书《使者和中所督察诏书四时月令五十条》中可以看到这些内容:

禁止伐木

谓大小之木皆不得伐也尽八月草木令落乃得伐其当伐者

毋擿剿

谓剿空实皆不得摘也空剿尽夏实者四时常禁

毋侵水泽陂池……

毋焚山林

谓烧山林田猎伤害禽兽也虫草木四月尽

毋烧灰

谓……

毋用火南方尽八[10]

这一资料,可以说明对于植被的保护,当时已经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这些自觉或并不十分自觉的维护自然生态环境的礼俗和制度,都是我们在讨论两汉时期的生态条件,认识当时相应的社会意识和文化形态时应当予以注意的。

对于历史时期的沙尘暴灾害,已经有学者进行了综合研究。然而现有成果就文献资料的搜辑来说,尚远远未能完备[11],更深层的研究自然难以推进。本文以两汉时期为限,试作必要的分析,而更进一步的研究,尚有待于今后的工作。

历代吟咏王昭君事迹的诗作中,杜甫、李白各有“一去紫台连朔漠”(《王昭君二首》),“蛾眉憔悴没胡沙”(《咏怀古迹五首》)的名句。明代画家仇英在《明妃出塞图》中描绘了汉代西北边地“朔漠”千里,“胡沙”连天的景象。

历代吟咏王昭君事迹的诗作中,杜甫、李白各有“一去紫台连朔漠”,“蛾眉憔悴没胡沙”的名句。明代画家仇英在《明妃出塞图》中描绘了汉代西北边地“朔漠”千里,“胡沙”连天的景象。

[1]王式功等:《甘肃河西“5.5”黑风天气系统结构特征及其成因分析》,方宗义等编:《中国沙尘暴研究》,气象出版社1997年1月版,第64页。

[2]陕西省气象台:《陕西北部春季沙尘暴的气候特征及预报初探》,许宝玉等:《西北地区五次特强沙尘暴前期形势和要素场的综合分析与预报》,方宗义等编:《中国沙尘暴研究》,气象出版社1997年1月版,第22页至第23页,第44页至第45页。

[3]《后汉书》卷27《赵典传》。

[4]对于“封外属丁氏、傅氏、周氏、郑氏凡六人为列侯”,颜师古注:“《外戚传》:傅太后弟子喜封高武侯,晏封孔乡侯,商封汝昌侯,同母弟子郑业为阳信侯,丁太后兄明封阳安侯,子滿封平周侯。傅氏、郑氏侯者四人,丁氏侯者二人。今此言六人为列侯,其数是也。傅氏、丁氏、郑氏则有之,而不见周氏所出。《志》《传》不同,未详其意。”

[5]《史记》卷1《五帝本纪》:“西至于流沙。”卷2《夏本纪》:“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卷6《秦始皇本纪》:“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卷24《乐书》:“歌诗曰:‘天马来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承灵威兮降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司马相如《大人赋》:“经营炎火而浮弱水兮,杭绝浮渚而涉流沙。”

[6]《盐铁论·备胡》,《吕氏春秋·孟春纪》高诱注。

[7]《汉书》卷54《李陵传》,卷70《陈汤传》,卷94下《匈奴列传下》,《汉书》卷6《武帝纪》颜师古注引应劭曰。

[8]《盐铁论·通有》。

[9]分别见于《晋书》卷4《惠帝纪》,卷6《明帝纪》,卷9《孝武帝纪》,卷12《天文志中》,卷29《五行志下》,卷123《慕容垂载记》。

前尘往事分析篇3

“霾”在上古时就是坏天气“雾霾”一词,最晚在公元5世纪前后的史书上已出现,北魏崔鸿《十六国春秋》上已有“雾霾”。书中的《前凉录》记载,当时在今甘肃武威这个地方发生一起以女为妻的乱伦事件。当时出现怪异的天气:“是月沉阴昏,雾霾四塞。”

就“霾”这个字来说,相当古老,在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中,便发现了“霾”字,着名历史学家郭沫若是最早释读出此字的专家之一。在《合集》13467版上有一个,在一期7113版上有一个,郭沫若在《卜辞通纂考释》中认为,雨字头下有一兽形如猫,是“霾”字是毫无疑问的。

在已出土甲骨卜辞中,少说已发现了十几个“霾”字,可见霾这种天气现象在上古时代时已出现,且不鲜见。甲骨卜辞多以天气现象来占卜吉凶,霾天一度出现较多。占卜者往往视作祸端来断析,可见霾天在上古人眼里是“坏天气”,是凶兆。

“霾”的定义最早见于晋代上古时代的“霾”是否就是现在所说的雾霾?迄今气象学界和史学界仍存在争议。以往较为流行的观点认为,甲骨卜辞中的“霾”是一种沙尘暴天气。但这里也有一个问题,沙尘暴冬春季节的大风天多见,甲骨卜辞中的“霾”多与“雨”同时出现,显然,简单统释为“沙尘暴”是不妥的。

依现代气象学的观点,沙尘天气按能见度的远近可分为沙尘暴、浮尘、霾三种。甲骨卜辞中水份(有“雨”)多的湿霾,应该更接近空气混浊的雾霾天气;与“风”一起出现的旱霾,或更接近沙尘暴。

文史古籍中对“霾”的记载并不鲜见。在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即提到了“霾”,其中《邶风·终风》有一句:“终风且霾”,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大风刮起,浮尘遮天。不过,《诗经》毕竟不是史书,最早对“霾”作出较科学界定的,是二十四史中的《晋书》。书中第十二卷《天文志中》称:“凡天地四方昏蒙若下尘,十日五日已上,或一月,或一时,雨不沾衣而有土,名曰霾。”

不过,《晋书》中并没有灾害性霾天的记载。史书上最早的正式霾天记载见于《新唐书》,书中第三十九卷《五行志二》中“常风”条:“(长庆)三年正月丁巳朔,大风,昏霾终日”;“黄眚黄祥”条:“天复三年二月,雨土,天地昏霾”。前者是公元823年2月19日,这天是新年正月初一,自然是不好的现象,要记载下来。

疑似雾霾天自唐代后始增那么,在公元823年之前,就没有关于“霾”的气象记载吗?如果没有,《晋书》上又怎会有对“霾”的具体解释呢?这从逻辑上是讲不通的。

实际上,史书上对霾的记载,并一定用“霾”字。如“土雾”、“阴雾”、“黄雾”、“昏雾”、“黑风”等,都是疑似雾霾天。这类记载在唐代中前期即已出现,如李显(中宗)当皇帝不久的景龙元年(公元707年),灾害性天气频发,仅史载的疑似雾霾就有三次,分别是阴历六月庚午,陕西境内“雨土于陕州”;阴历九月四日,山西境内“黄雾昏浊”;十二月丁丑,“京师雨土”。而再往前,这类疑似雾霾在魏晋时代已较多发生,《晋书》上多次出现“黄雾”、“黑气”等气象描述。

前尘往事分析篇4

关键词:中频炉;烟尘治理;脉冲布袋除尘器

1国内大气烟尘污染现状

随着工业活动迅速增多,烟尘污染日趋严重。工业烟粉尘、施工扬尘等污染造成的直径小于2.5微米和2.5微米以上的颗粒物成为现阶段我国主要的污染物。雾霾天气正在影响人们的生活。大范围的雾霾天气引发了连续多起交通事故,城市各大医院里,呼吸内科、过敏源测试科等接诊人数也飙升数倍。因此除了炼钢、发电等大型污染项目需要治理,一些小型钢铁窑炉的粉尘治理已经迫在眉睫。

2国内目前中频炉废钢冶炼除尘工艺

目前中频炉废钢冶炼除尘工艺主要有旋风除尘器、麻石水膜除尘器、正压反吹风大布袋除尘器等。各类除尘器分析如下:

1)旋风除尘器除尘效率不高,对捕集粒径小于5um的微细粉尘和尘粒密度小的粉尘,效率较低,单独使用有时满足不了含尘气体排放浓度的要求。由于中频炉废钢冶炼中产生的烟尘比重轻、颗粒细小,所以该类除尘器效率更是低于正常旋风除尘器。

2)麻石水膜除尘器全部是用天然的花岗岩砌筑而成,因此耐酸、防腐、耐磨,使用寿命长。麻石水膜除尘器除尘效率可以达到98%以上。但是针对中频炉废钢冶炼粉尘特性,麻石水膜除尘器虽然比旋风除尘器的除尘效率高,但还是无法使烟尘达到排放标准;另外麻石水膜除尘器的风机带水问题、二次污染问题、防冻等问题,使其在现实运行使用和维护中难题很多。

3)正压反吹风大布袋除尘器,是袋式除尘器最早的形式之一,正压反吸布袋除尘器投资省,运行简单。该除尘设备选用的玻璃纤维滤料,具有耐高温、成本低、寿命长的优点。缺点是:正压除尘器的滤袋透气率较高,捕捉不到粒径较小的颗粒;另外正压除尘器整体漏风率较高,从风机机壳和除尘器壳体溢尘溢烟现象严重;风机在除尘器之前,导致风机磨损严重。

3中频炉废钢冶炼烟尘治理新工艺

脉冲袋式除尘器自五十年代问世以来,经国内外广泛使用和不断改进,在净化含尘气体方面取得了很大发展。清灰技术先进,气布比大幅度提高,具有处理风量大、占地面积小、净化效率高、工作可靠、结构简单、维修量小等特点。除尘效率可以达到99%以上,是一种成熟的比较完善的高效除尘设备。脉冲袋式除尘器是中频炉废钢冶炼烟气治理最理想的除尘方式。以下是该除尘器在中频炉废钢冶炼烟尘治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及决办法:

1)烟气捕集问题

目前国内对中频炉冶炼时产生的烟尘主要是顶吸罩来捕集,顶吸罩捕集风量大;吸口距离产尘点的距离较远,烟气的热抬升力不强;厂房透风,受横向风影响,烟气收集率不高;顶吸罩也影响加料和出钢的操作。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设计了悬臂移动式半密闭集尘罩。在伞形罩的基础上设置低悬罩,并在主管道上设置旋转移动装置。这样吸尘罩受横向风影响减小,同时捕集烟气的效率很高,且需要的风量也不大,另外悬臂移动式半密闭集尘罩可以在加料和出钢等操作时移开为其留出空间,简便实用。

2)烟气中粉尘成分复杂、伴有明火问题

一般采用中频炉炼钢的钢厂多是一些规模不大、技术相对落后的小企业,他们组织到的原材料大多是轻废钢,非金属成份太多,导致加料时产生的烟气量很大。另外炉料多掺杂回炉料、废旧杂料,废料中的油污和氧化物比例较高,因此熔炼过程中,冶炼烟气成份复杂、含尘量高、同时烟气中伴有大量明火,而明火进入除尘器又能够引起除尘器内的其他粉尘燃烧。这些问题都是制约袋式除尘器使用的难题。以下是对实际工艺的改进措施:

a、除尘器前端增设混风阀,加长除尘管道距离增加管道的弯头数量。系统混入适量的冷风后,所带入的氧气会促使烟气中未完全燃烧的粉尘,充分燃烧;再通过除尘管道的时间里经过管道的弯头碰撞等作用,使带火颗粒粉尘燃尽。

b、除尘器之前增加折板重力沉降室,并增设喷雾装置。部分带火颗粒经过燃烧后在进入除尘器之前经过喷雾装置雾化,使残留的仍带有明火的颗粒冷却,并加重了粉尘颗粒的比重,使其经过折板重力沉降室时下落,避免进入脉冲袋式除尘器。

c、脉冲袋式除尘器设计时要尽可能密封,减小漏风率,减少除尘器内的氧气含量,选用耐高温玻纤针刺毡布袋。

3)除尘器中清灰难,二次扬尘问题

中频炉的废钢冶炼烟气除了成份复杂、含尘量高、同时烟气中伴有大量明火外,另外一个特点就是烟气粒径细小,比重轻。因此进入除尘器内的粉尘虽喷吹时离开布袋,但并没有落入灰斗,往往清灰结束后又附着在布袋上,造成除尘器阻力居高不下。

因此,在选用中频炉的废钢冶炼烟气治理除尘器时,除尘器的过滤面积要大,过滤风速要低;同时脉冲袋式除尘器要选用离线清灰,且离线时间要相对长一些。除尘器的过滤风速以不超过0.8m/min,离线时间不低于3分钟为宜。

4经济分析

中频炉废钢冶炼烟尘治理所收集的烟尘,大约每一吨粉尘市场价格大约在2000元左右;而脉冲袋式除尘器的粉尘回收至少会是其他除尘方式的2倍以上,一台脉冲除尘器大约回收2年以上的粉尘效益,就相当于一套设备的价格。

5结论

1)中频炉废钢冶炼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危害很大,对其进行彻底治理是必要。

2)回收粉尘所创的经济收益上可以看出,新工艺的脉冲袋式除尘器项目投资是合理的。

3)除尘工程它不仅改善了工厂与周围的生活、生产环境,减少了因污染对人体造成的危害,而且还改善了生产条件,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减少了生产过程中因粉尘造成了损失,间接效益是巨大的。

4)针对中频炉废钢冶炼烟气治理,结合新工艺的脉冲袋式除尘器无疑是效果最理想的除尘方式,其除尘效率极高,捕集能力强,运行稳定,经济实用。

参考文献:

1、孙熙,《袋式除尘技术与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3年

2、马广大,《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9月1日

3、潘天明,《工频和中频感应炉》,北京: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3年

4、汪振东,《感应炉冶炼》,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9-1

5、张殿印,王纯,《除尘工程设计手册(第2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10-01

前尘往事分析篇5

【摘要】本文分析了锅炉引风机产生积灰振动的原因,据此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并进行技术改造,通过试验分析了改造后的效果,结果表明采取的措施可以很好地解决锅炉引风机积灰振动的问题。

【关键词】锅炉引风机积灰振动试验分析

在一些中小型电厂锅炉系统中,除尘器常采用文丘里一水膜除尘器,由于设计和运行中的一些问题,往往造成除尘效率低于设计值、有一些细小的粉尘随着烟气进入引风机中。在北方的冬季,由于气温比较低,随烟气进入引风机的水蒸汽会冷却凝结,与粉尘混合在一起时形成粘度很大的灰浆,粘结在风机叶片及叶轮前、后盘上,形成比较坚硬的灰壳并逐渐增厚。当部分灰壳在自重和离心力共同作用下脱落时,风机转子的平衡即被破坏,风机整体会产生振动。引风机积灰振动不仅降低机组的经济性,同时对机组的安全生产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严重时甚至需要停炉检修,防止引风机积灰振动成为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

防止引风机积灰振动的途径有3种:其一是提高麻石水膜除尘器的分离效率,减少粉尘和水滴进入引风机的机会,从根本上解决积灰振动问题。但由于水蒸汽会发生凝结,同时也受水质、除尘器现有结构及运行人员习惯操作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一般很难实现;其二是提高除尘器后烟气的温度,使烟气温度高于水蒸汽的露点,防止在叶片上积灰,但无论是使用烟气旁路加温还是使用蒸汽加温,都需要对系统进行较大的改动,这种办法既受现场设备场地的限制,又受烟气带水量的影响,投资也比较大,实际效果也不理想;其三是允许少量粉尘及水分进入引风机,而采取一些措施防止在转子上积灰,避免引风机的振动,这种方法设备简单,引风机改动量小,只要设计合理会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文采取的喷嘴吹扫方法就属此类方法。

吉林省洮南热电厂有三台75t/h的锅炉,除尘采用水膜除尘器,引风机积灰严重,影响了机组的正常运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由于积灰脱落造成引风机振动,还存在安全隐患。

基于上述原因,决定对引风机进行技术改造,以减轻甚至消除积灰问题。电厂采用由东北电力大学设计研制的“防止引风机积灰与振动装置”,对锅炉引风机进行技术改造,为了对改造的效果进行评估,分析改造前后引风机各项性能尤其是积灰和振动,进行了试验研究工作。

1引风机改造前概况

吉林省洮南热电厂有三台75t/h的锅炉,除尘采用水膜除尘器,该除尘器除尘效率明显低于设计指标,一些未被分离除掉的细小粉尘随着烟气进入引风机中。除尘器的气、水分离装置运行效果不好,致使一部分微小水滴被烟气带入风机中,水分和灰尘混合在一起时,形成粘度很大的灰浆,并粘结在风机叶片及叶轮前、后盘上,形成比较坚硬的灰壳。灰层形成的时间短、厚度大,最厚时可达30mm左右,而且在测试中我们发现积灰大多发生在叶片的非工作面上,在工作面上积灰较少。当灰层脱落时,会使风机转子的平衡遭到破坏,轴承双幅振动值高达0.3—0.4mm,最严重时达0.6—0.8mm(正常值应在0.08mm以下),造成频繁停机进行人工清灰,严重时每周都要清灰2~3次,不仅在经济上造成严重的损失,还在安全上造成隐患,严重时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造成“飞车”事故。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运行人员的维护工作量。

2防止引风机积灰振动的工作原理及采取措施

2.1工作原理

为解决洮南热电厂引风机积灰振动问题,引进“防止引风机积灰振动装置”,其工作原理为:对于机翼型叶片的风机,叶片在工作过程中存在工作面和非工作面。对于叶片的工作面,运行中不会发生积灰现象,在除尘器分离效率低时,仅会发生磨损;而对于非工作面,无论除尘器分离效果好坏,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积灰,这是由于非工作面会产生一定的涡流区,致使灰尘沉积在叶片上。潮湿的粉尘刚粘附到叶片时质地比较松软,经过一段时间后,灰中的水分逐渐蒸发形成了水泥状坚硬的的灰壳,随着时间的推移灰壳不断加厚,致使灰壳的局部脱落,造成风机振动。因此,研制的积灰吹扫装置改变风机叶片非工作面上的涡流区的流场,通过高速气流的动量,将刚刚粘附到叶片上的松软积灰吹掉,防止其不断加厚,从而可以避免风机积灰振动。

 

2.2采取的措施

在引风机上加装一组喷嘴,利用引风机本身的压头将一部分烟气吸入射流喷嘴组入口,然后再以很高的速度喷射到叶片的非工作面,叶轮每转一周,叶片被依次吹扫一遍,通过气流连续吹扫达到防止粉尘沉积加厚的效果,再循环的烟气量可以调节。在实际安装时,也可以将射流喷嘴组入口端引出风机,利用引风机压头吸取环境空气吹扫。采用后一种形式该装置还有清除积灰的功能,当发现引风机有积灰时可以在喷嘴组母管入口加入适量细砂,人为造成一种磨损的状态,用高速细砂撞击叶片上的积灰,以达到清灰、防振的目的。

2.3喷嘴吹扫装置的主要设计参数

2.3.1引风机设计规范

引风机型号:y4--73--llno18d

转速:960r/min

压头:2790pa

流量:169910m3/h

2.3.2喷嘴出口流速

理论计算流速:59.2m/s

实际流速:68.1m/s

2.3.3再循环烟气量

再循环烟气量:0.62m3/s

3测试试验的目的

洮南热电厂引风机安装“防止引风机积灰与振动装置”的技术改造项目,是为了减轻甚至消除本电厂锅炉引风机存在的积灰和振动问题,改造后性能试验的目的就是鉴定技术改造后的效果,并对其进行分析评价。

4引风机改造后运行及试验效果

引风机加装防止积灰和振动的装置后,其积灰现象基本被消除,在改造后一年的运行期间,振动现象基本消失,经测

定振动值已降到0.02—0.04mm的正常范围内。停机检查发现引风机叶片上只有不到1mm的散薄粘灰,自加装该装置后没有发生因积灰引起的引风机事故。

改造后新风机的其他性能测试试验结果如下:

1)满负荷运行时,在低速运行时挡板开度引风机甲100%,引风机乙50%,除尘器前氧量已达5%,表明风机的风量足够,并有一定的富裕量。

2)风机试验过程中,引风机甲(开度100%)的风量为169340m3/h,风机全压为2880pa。

5结论

通过对洮南热电厂锅炉引风机加装的“防止引风机积灰和振动装置”的测试试验,得到如下结论:

1)加装装置后引风机积灰现象明显减轻,长时间运行积灰保持在很薄的厚度,不会引起引风机的其他事故;

前尘往事分析篇6

1前言

国家重点工程棉花滩水电站位于福http://建西部汀江下游与广东交界处,装机600mw,大坝高115m,坝顶长3lorn,是“九五”期间国内三座超百米全碾压砼高坝之一。修筑大坝所需砂石骨料为人工生产。该人工砂石料生产线是一条硬岩全干法人工砂石料生产线,主要设备引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瑞典产棒条式给料机、颚式破碎机、旋回破碎机及配套的各型号筛分机、38条皮带输送机,半成品、中转、成品料仓等。该生产线于1998年11月投入试运行,2001年3月完成生产任务。

因是国内水电系统首条全干法生产线,管理、运行人员又多为新手,生产经验不足。为确保生产运行人员的人身安全,我们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对人工砂石料生产线可能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的成因、过程与规律进行分析,选择最佳预防与控制对策,以实现保障安全的目的。

2人身伤害事故的分析

事故的发生是偶然的,不可能预先知道。根据事故致因理论的轨迹交叉论,事故的发生是人的运动轨迹与物的运动轨迹异常接触所致。简单地说,当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交叉时,事故即可能发生。只要设法消除或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即可避免或减少。

2.1归类分析

本生产线占地广阔,设备林立,38条皮带输送机在高空、地面、地下纵横交错。生产线既与交通干线交叉,又与高压输电线交义,人员不仅要在地面作业,还要在空中和地内作业,安全形势复杂,危险因素极多。

要做好系统安全分析,必须熟悉生产过程,了解它的工艺流程、设备性能、操作条件及周围环境。根据生产实际,我们将各种可能的人身伤害事故划分为1)碎石、筛分机械伤人、2)皮带运输机伤害、3)料仓伤害、4)高处坠落、5)触电、6)焊接作业伤害等六个类型进行分析。

2.2事故树绘制

事故树是将可能发生的事故与导致它发生的原因(事件)逐层用逻辑符号联接,直至最基本事件,形成向下“生长”的树形图。

可能发生的事故称“顶上事件”,导致它发生的原因事件称“中间事件”,层层往下分析至不能再细分的终端事件称“基本事件”,此外另有一些事件不必再往下分析或无法往下分析,如正常事件和外部原因造成的故障等,也属终端事件。

逻辑符号基本有:或门,表示下部事件中任一事件发生,上部事件即发生;与门,表示下部事件同时都发生,才导致上部事件发生;还有条件或门、条件与门、限制门等。

为绘制事故树,必须广泛收集其他工程发生过的事故教训、类似事故的经验教训,以及分析现实生产线有可能发生的其他事件和原因,然后根据这些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用符号联接起来。图1为砂石料仓伤害事故树。

2.3分析计算

2.3.1最小割集

事故树中所有基本事件中的某些基本事件组成的集合中的事件都发生时,顶上事件即发生,则称这个集合为事故树的一个割集。如果某个割集中去掉任一个基本事件后剩余的事件集合不再会使顶上事件发生,则称该割集为最小割集。

如果一棵事故树的最小割集数多,则表明顶上事件(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多;最小割集容量小,表明容易导致顶上事件发生,容量大则表明较不容易导致顶上事件发生。

2.3.2最小径集

事故树中某些基本事件集合中的事件都不发生,顶上事件不会发生,则称这个集合为一个径集。如果径集中去掉任一个事件后不再成为径集,则这个径集称为最小径集。

事故树的最小径集多,理论上表明防止事故发生的途径多;最小径集的容量小,表明容易做到防止事故发生;反之则不易做到防止事故发生。

最小割集、最小径集可通过逻辑运算求出。

2.3.3基本事件结构重要度顺序

由于我国缺乏各种人的行为和物的故障发生概率的资料,固无法进行事故发生的概率和事故原因的定量分析。但根据一定的规则,通过对某一基本事件在最小割集中出现的次数和所在割集的容量,可计算出它的结构重要度系数,将各基本事件按其重要性进行排序,从而使人们明白哪些因素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或重要原因,有目的地针对这少数原因采取预防措施,而对较次要的多数因素不采取或暂不采取措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4实例

以图1事故树为例,各项分析计算结果如表1。

分析计算结果最小割集有14个,其中13个为双事件集合,说明很容易发生事故;最小径集集16个,但容量都较大,为6事件集合,说明要杜绝事故的发生难度较大,而且这么多最小径集,绝大部分是不可实现的,如不可能停止生产以防止事故发生。

限于篇幅,其他类型的事故分析计算成果从略。

3故事预防

对事故的发生进行科学分析计算的目的在于预防。预防工作主要从物的安全性能方面和人的安全行为方面进行。

3.1领导高度重视

从生产线的设计到设备的选型,领导就提出了严格的安全性能要求。在生产线投产前,砂石厂编制了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对运行人员进行了岗位技术培训。本文所做的事故分析与预防,也汇编成文,总工审批后发放至砂石厂和下属班组,组织职工学习并张贴,使职工对各类事故发生的机制和具体预防有直观、感性的认识。

转贴于http://

3.2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规范人的安全行为

由于经常的教育与学习培训,运行和维修人员有较强的安全意识,能自觉使用个人安全防护用品,严格按规程操作,避免违章行为。过去有不少工程发生过皮带机绞伤人事故,厂部规定不得留长发,女工们都愉快剪去长发;有些工程发生过砂仓掩没人事故,厂部禁止人工扒料,当出现因砂料板结等原因无法送料时,用小型挖http://掘机扒料等。

3.3增强设备的安全性能

由于选用的机械设备先进,整个生产线的本质安全是很高的,如机械的危险部位都有隔离防护装置;排架、机台的通道都安装牢固的栏杆,道面有防滑措施;设备的操作集中在操作房实行远距离控制,减少人员与机械的直接接触,减少人员进入地弄;完善的接地、接零装置等。同时注意环境因素,如在安装阶段发现跨越筛分场和成品料仓的农村高压线路有破损,及时通知电力部门更换,消除了一重大安全隐患。又如根据分析计算结果和运行实际,在石料容易蹦出的部位或可能蹦出、落出的部位,装置挡板等等。

4粉尘,噪声的防治

方案论证及工艺设计阶段已充分考虑防尘,选用的设备有较好的粉尘控制性能,并派人外出参观学习粉尘控制经验。第一次试运行时发现一些部位如破碎机口、筛分机口有较多粉尘溢出,筛分机还产生较大噪声,对此立即进行整治,并利用生产间歇时间和系统改造的机会开展尘控、噪控技改工作。

4.1控制措施

a)喷淋。在粉尘较大的颚式破碎机、旋回破碎石机、圆锥破碎机等部位安装喷水雾装置,大大减少了粉尘的产生。

b)密封加盖。对不允许喷水的部位,如巴马克破碎机、筛分机进出料口,采用帆布、皮带密封加盖措施,将粉尘留于机体内,防止外溢。

c)改用聚胺脂筛网。最大的噪声源是筛分机,为此将金属筛网换为聚胺脂筛网,使噪声大为减少。此外,采用石打石工艺,也减少了噪声的产生。

4.2防护措施

a)闭封的操作房。双层窗,密封性能强的门及空调设施,为运行人员提供了良好的防尘、隔声工作环境。

b)在粉尘少的上风处搭设值班小屋,供巡查工人必要时避尘用。

c)充足的个人防护用品。职工都配置高性能的防毒防尘口罩、耳塞等,供需近机调节、处理时使用。

由于不遗余力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粉尘和噪声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生产中产生的粉尘和噪声降到了较低的水平。

前尘往事分析篇7

关键词坠楼;性质;鞋印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42-0149-01

1案件情况

2009年11月15日19时许,某市区某村民李某报案称:大约一个小时前,其哥哥李进被人强行抬起从其自家二楼阳台坠楼至该住宅楼西侧水泥坪上,后经村民送往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接到报案后,我局立即组织了侦技人员赶赴现场。然而,出乎意料的是现场情况相当混乱,经初步了解,死者李进因于出事的前一天下午与其妻子王淑云发生矛盾,后王淑云因丈夫恶习不改,想不通在自家服农药自杀身亡,事后,王淑云家来了亲属大约十多人向李进讨个说法,不久,便出现了李进坠楼至死的一幕。该村村民怀疑是王淑云婆家的人把李进强行抬起从其家二楼坠地至死,因此,现场站满了围观的村民并要王淑云婆家的人赔命。根据这一严峻形势,侦技人员边保护现场边向上级汇报,后因采取措施果断、及时、得力,终于在次日凌晨2时疏散了围观闹事的村民,初步安定了民心,同时也有力地保护了中心现场。

次日,勘查人员对中心现场(李进家住宅楼)进行了全面、客观、及时、细致的勘验,经勘查发现,李进家住房为一幢两层的平房(房子座东朝西),李进家人住一楼,二楼无人住且二楼阳台高73cm,东西宽1.4m,南北长12.6m,三楼为楼顶天台,由一楼上二楼、二楼上三楼楼顶的水泥楼梯(楼梯为上楼的唯一通道)上、二楼各房间及二楼阳台均布满了灰尘;在李进家西侧水泥坪上发现了一面积大为29×30cm2的血泊,该血泊距二楼阳台边缘到水泥坪地面垂直面水平距离为43cm,据调查反映死者落地时,整个尸体姿势为:头东脚西仰躺于水泥坪地面上,血泊位于头的右后脑下方。一楼因前日村民围观闹事已遭破坏,无勘查价值;经多波段光源显现观察发现,在一楼上二楼、二楼上三楼楼顶的各楼梯上,共发现四趟灰尘减层鞋印,其中最新鲜一趟鞋印为同一种残缺鞋印;另外三趟鞋印较完整,陈旧且既有上楼亦有下楼的行走痕迹反映。在二楼客厅、二楼阳台上发现有成趟共三种灰尘减层鞋印。三楼楼顶天台为水泥地面,很粗糙,该楼顶天台距一楼水泥坪地面垂直高度为7.3米,整个中心现场除发现7种灰尘减层鞋印外未发现其它痕迹物证。

2讨论分析

2.1村民证词的甄别

事发后,我局侦查人员对相关知情人员进行了广泛、深入、细致的询问。经查,有多名村民反映死者系被王淑云婆家的人强行抬起从其家二楼阳台坠地死亡的,更有部分村民称死者李进坠地那一幕系他们亲眼所见。结合村民的证词,技术人员对二楼阳台上灰尘鞋印及尸检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二楼阳台上共发现三趟不同的成趟灰尘减层鞋印,经细致观察发现,三趟不同鞋印中,鞋印中的凹陷花纹(对应于鞋底凸花纹)中均布有较多灰尘且整体单个鞋印的灰尘密度较大,这说明此三趟不同鞋印系陈旧性鞋印绝非近一两天形成的;再通过研究三趟鞋印的整体性发现,三趟鞋印均呈南北来回走向且均靠近阳台中央及其东侧,而靠近阳台边缘最近一枚鞋印都距其有51cm,阳台上离尸体东西垂平面的水平距离最近一枚鞋印的距离有2.8m,鞋印步幅、步态均自然无拧动痕迹,而据尸检知死者体重约78公斤,且死者除头右后脑有凹陷粉碎性骨折外,全身再无其它损伤,这说明如果死者系被人强行抬起从其自家二楼坠地死亡的话,即使死者在二楼未着地(因为在二楼未发现有死者鞋印),也会拼死挣扎反抗,二楼阳台的灰尘减层鞋印绝非如此自然、正常,死者身上也必定会有抵抗伤,据此可推断村民的证词应系虚假证词。

2.2嫌疑人供词的甄别

事发当晚,侦查人员即依法对王平安等八名嫌疑人采取了强制措施,并进行了讯问,但王平安等人矢口否认强行抬起李进坠楼一事,并称他们根本就没有到过李进家二楼甚至三楼,只到过一楼并砸了少许东西;针对这一让人难以置信的供词,技术人员当即提取了王平安等八人事发当时所穿的鞋子与现场鞋印进行甄别,经细致观察比对,最终排除了王平安等八人事发时所穿鞋子在李进家一楼上二楼、二楼上三楼楼梯,二楼各房间及二楼阳台留下现场灰尘减层鞋印的可能性,再结合其它证人证言可知,嫌疑人王平安等八人的供词属实。

2.3死者鞋印的甄别

通过现场勘查,在一楼楼梯口处找到了死者李进坠楼当天所穿的皮鞋。经比对发现,在一楼上二楼,二楼上三楼的楼梯上提取的成趟残缺灰尘减层鞋印系李进所穿皮鞋所留;接着又对每一枚残缺鞋印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观察分析,研究发现,绝大部分残缺鞋印中的凹陷花纹(对应于死者李进所穿皮鞋鞋底中的凸花纹)较光滑,整个鞋印较现场其它鞋印薄且鞋印灰尘密度较小(现场楼梯较平整、光滑,灰尘较厚),这说明此成趟残缺鞋印系新鲜鞋印,后又对整趟残缺灰尘减层鞋印观察发现,该趟鞋印基本上每枚鞋印都是掌部清晰、弓部、根部残缺且整趟鞋印只有上楼而无下楼的行走痕迹反映,而不像楼梯上其余三趟灰尘减层鞋印既有上楼亦有下楼的行走痕迹反映,这充分说明,该趟残缺灰尘鞋印是在留痕人上楼的过程中形成的,同时也就不难推断死者应近期上过楼。另外,通过勘查和调查知,李进家一楼上二楼,二楼上三楼楼顶楼梯,二楼各房间、二楼阳台上陈旧性灰尘减层鞋印系李进家人及部分村民以前所留。

2.4结论

结合现场勘查、调查访问,尸体检验等各方面情况,综合分析知,现场楼梯上留下了死者李进出事当日所穿皮鞋只有上楼而无下楼的残缺灰尘减层鞋印,楼梯上、二楼各房间、二楼阳台上均排除了王平安等八名嫌疑人留下现场鞋印的可能,嫌疑人的供词得到了证实,村民的证词也受到了科学、合理的驳斥,尸检情况科学可靠,故李进坠楼一事属一起非刑事案件。

3总结启示

李进坠楼事件的正确定性主要依赖于在中心现场只留下死者李进一人的单行成趟、新鲜残缺灰尘减层鞋印,排除了其它无价值的痕迹物证,从而确定其为自杀;这也充分说明,在现场勘查中,对现场鞋印等痕迹的分析甄别,不能光从单个痕迹的表面形象特征去分析判断,而应结合现场的具体环境、充分了解、认识造痕体、承痕体的相关属性;既要考虑个体痕迹的独特性,又要分析群体痕迹的连续方向性,还应研究在同一现场中,此痕迹与彼痕迹的关联性、痕迹的相对稳定性及其绝对运动变化性,并结合现场其它客观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从而得出科学、理性、客观、真实的结论,为正确定性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据,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

前尘往事分析篇8

关键词:建筑电气;设备安装;配电装置

随着我国高层化和高档化建筑工程的不断涌现,人们在施工中能够对电气施工关注不断增加,在施工中不断结合各种先进技术进行分析和安装,确保施工质量和功能的合理发挥。某厂房机电工程主要由给排水系统、空调系统、消防系统和建筑电气系统自称,由于在施工中投资方要求厂方要尽快的完成施工,工期设置较短。在前期的施工中,配合土建预埋和后期的无尘室安装给电气施工带来了极高的要求。因此在施工中需要有丰富经验的施工安装人员和项目经理实施组织和指挥施工的各种人员,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

一、施工前的协调工作

在施工之中,由于施工工期较短,因此各个楼层之间的施工队伍较多,施工方式错综复杂,交叉施工作业面广,各种施工水平的层次不齐和各个承包范围之内的施工单位往往只是注重自己的施工进度,而忽视了专业之间的交叉部分和施工顺序,造成施工管理的难度大,施工顺序和施工质量的影响较多。由于机电工程为单独发包和其他专业单位没有直接的施工和利益合同关系,因此在施工阶段遇见各种问题的时候,协调难度大,容易对施工周期和施工工序造成影响。因此在施工之前首先要做好对各个施工单位的控制调节现象。

(一)适时办理交接手续

在当前的厂方施工中,无尘室吊顶是最为关键的施工环节,由于吊顶在施工中容易造成预埋电线管的打断,致使在施工中施工费用和施工工期的损失,因此在机电施工和安装的时候应当在吊顶完成无尘检修灯及其他电气元件安装调试之后尽快的办理顺序报验手续和报验单,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施工损失和施工成本。管理人员一方面要求专业队伍增加人力,集中安装调试灯具和手续的办理,另外还要在办理交接手续之前对分项工程进行自查,对各项不合格的施工应当及时的纠错,直到合格为止。厂房施工工期紧,甲方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必须投入使用,在施工管理中,必须做到确保无尘室施工的工期及施工的条件;在施工过程中,对无尘室部分的桥架、电线电缆、配电箱、等电位箱、灯具等安装需要尽快施工,避免相互干扰施工。

(二)现场督促

在穿线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如管路不通和漏做管盒的问题。问题虽小但工作量大,时间一长,就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拖着不补。为此,尽量要求专业施工方将遗漏的问题一次查清、查准确,尽量避免后期补做或返工。

(三)分清专业施工界面

强电和弱电、机电安装与无尘室安装的施工设计图纸界面往往分不清,如无尘室施工图的插座位置与机电安装施工图的插座位置在图纸上重复未注明、空调机的控制柜至电源箱间的管线等,配电箱等电位箱子与消防箱、无尘室隔断相互冲突等,需施工单位仔细审图,及早提出问题,并通知设计单位进行修改或变更,做好技术核定工作。

二、电气设备安装技术要求

由于电气工程专业性强,在工程时间紧、作业面宽、工程繁杂、质量要求高的情况下,若不分轻重缓急,势必造成人、财、物的浪费。在管理过程中,应认真学习、因地制宜、总结经验,分析工程实际情况,抓住工程中的关键环节,处理解决关键性质量问题。

(一)配电装置的安装要求

配电装置是电气工程的核心,它如同人的心脏,一旦出了毛病,人员和设备就无法正常工作,造成供电可靠性下降。为此,对配电装置从设备进货到安装调试,都要毫不放松,严格按图施工和按标准、规范验收。

(二)电力电缆的安装要求

电缆是输送电能的载体,若质量不高,就会造成火灾等事故的频繁发生。工程中使用的电缆绝大多数是沿竖井、桥架和沟道铺设,电缆集中、数量多,规格从4~240mm2的三芯至五芯电力电缆不等,如不严格审查,就会出现施工混乱、电缆型号错误,造成运行中电缆过热、发生安全事故。

(三)配电箱的安装要求

配电箱是电力负荷的现场直接控制器。要使电气工程中的动力、照明负荷能正常工作,配电箱内元器件的工作性能至关重要。工程中配电箱元器件型号复杂、数量多,部分配电箱包含楼宇、消防等弱电专业的设备、电气系统涉及各个专业且各专业又有自己的特点,在设计中受各专业干扰的情况较多,造成设计修改增加,配电箱内的设备和回路修改多。若施工单位在订货时只按施工图订货而忽视修改,在安装时只顾设备安装而不仔细进行技术审核,就满足不了有关专业功能的要求。施工单位应对现场的配电箱按设计修改通知单逐一核对,纠正开关容量偏大或偏小、回路数不够的错误。电气设备的上下级容量配合是相当严格的,若不符合技术要求,势必造成系统运行不稳定、供电可靠性差,埋下事故的隐患。

三、严格质量管理

电气施工安装中,管理人员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专业能力,才能做好质量的监控。

(一)认真阅图是做好质量管理的前提

图纸是施工的前提和依据,只有详细核对图纸,对工程中各系统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发现问题和纠正错误,做到对工程质量的预控。电气工程系统设备先进、管线烦琐,在电气施工前的各阶段,都要仔细地审图和校图,特别是对每一份设计修改通知单,都要认真核对,逐一描绘到蓝图上。只有这样修改蓝图,监控工程质量,才能纠正错误,保证电气系统的安全、可靠。

(二)熟悉规范,严格质量管理

电气施工质量规范条框较多,质量管理人员要结合工程实际,一边施工一边学标准,不断积累,牢记规范条例。在工作中,一定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仔细认真,不怕麻烦,深入现场,严格质量管理。材料的质量是施工质量好坏的关键,要始终把材料质量的管理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只有严禁伪劣产品用于工程,才能保证电气施工的工程质量。

(三)质量目标的预控

质量目标是优质工程,如何具体来实现呢?我们认为:甲方、监理、施工管理人员首先必须分清工程中的重点环节,在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应明确关键,制定措施,根据规范对工程质量预控。其次,监控好重点环节但也不能放松其他环节的控制,这样才能达到对整个系统工程的质量监控。电气工程除了材料的自身质量保证外,也要保证系统的功能。在知识经济、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先进的设备不断出现,功能不断增强,而同一产品,功能的差异往往造成价格的明显不同。

前尘往事分析篇9

1前言

我国是产煤、用煤大国,煤炭是我国水路运输中重要的大宗散货物资。港口煤炭的装卸储运历来面临比较严峻的煤尘污染问题。占煤尘总量15~40%的细小颗粒从大气中沉降的速度很慢,易被吸入人体肺部,引起人患慢性气管炎及支气管炎、眼结膜炎、皮肤疾病,还有可能造成细胞染色体的损害及癌症。煤尘与其它空气污染物结合,会产生硫酸盐气溶胶和过氧化氮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逸散煤尘会覆盖住植物的叶片,阻塞叶子的气孔,削弱植物的光合作用。逸散煤尘沉降在居民区,造成对公众的损害。随着全社会治理污染、改善环境的呼声日益高涨,港口煤炭运输企业迫切需要科学高效地防治煤尘污染的技术与方案的规划研究,政府主管部门在制定相关的政策和作出环境管理决策时也需要相应的科学技术成果的支持。

2规划原则与指标分析

煤尘污染防治对策措施与方案的规划应符合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实用高效的原则,新扩改工程建设项目的规划特别应注意加强工艺优化与改进,从源头预防煤尘的发生。

2.1全面性指标

规划方案应能够全面、周到地从各个工艺环节上对粉尘进行有效防控,任何被疏漏的环节均会导致整体防治效果的欠佳。为此,规划中应考察全部工艺环节和近中远期的储运规模,采用类比工程实测和模型预测等方法,定量分析不同工况、规模和环境条件下各个产尘环节的产尘量,研究提出相应的全时空煤尘防控对策及其定量化的产尘量消减指标。主要工艺环节及其产尘影响指标参见表1。

2.2系统性指标

在进行煤尘污染防治技术与方案的规划、防尘抑尘装置设备的配置配备方面,应在全面和周到的分析规划基础之上,进行整合性规划及方案筛选,一方面避免防尘抑尘装置及设备的漏配或多配以及相互间发生矛盾,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加强环境管理和工艺环节的粉尘防控,以体现出规划方案的综合性和系统性,进一步优化和改进全时空煤尘防控对策及其定量化产尘量消减指标。防治煤尘污染综合规划方案由工艺环节粉尘控制、防尘抑尘装置设备和粉尘防治组织管理等三方面构成,规划方案筛选程序示意图参见图1。

2.3前瞻性指标

对相关因素发展趋势及其指标的前瞻性分析,是港口煤尘污染防治系统规划研究的重要特点。例如:船舶、铁路、汽车运输方式在组成结构方面的变化趋势,煤炭货源和吞吐量增长趋势,水资源供给及利用的发展趋势,经营方式与组织管理模式的发展潮流,技术进步与公众环境意识增强后环境经济技术挑战等等。在前瞻性指标的指导下,煤尘污染防治系统的规划方案将优先选择工艺合理、技术先进可靠、经济投入和水资源消耗适度、粉尘控制效果显著的对策措施,并更加有利于进行现代化的粉尘防治和自动化的组织管理。例如:规划建设粉尘防治监控中心,通过现代化的通信、计算机网络、定位跟踪监控、地理信息等技术,在实现货运及其动态信息管理的同时,实现对煤尘控制状况的实时监控。监控中心信息管理流程示意图参见图2。

3重要污染环节粉尘防控对策分析

重要污染环节粉尘防控对策是港口煤尘污染防治系统的主体,适宜对策的分析及比选不仅是系统规划研究的主要任务,而且也是相关管理与决策者的重要关注点。

3.1对策机理分析

根据对港口煤尘起尘机理的分析,空气动力及煤炭特性(颗粒的大小和粘着性)是影响起尘量的主要因素。因此,各类粉尘防控措施归根结底是为了尽可能地减少空气动力及降低风速、增大物料粒度以及物料颗粒之间的粘着性。在减少空气动力方面的对策主要包括:减少转运点的落差、尽量减少装卸次数、设置挡风屏、降低作业速度等;在增加颗粒重量方面的对策主要包括:将容易起尘的小颗粒煤炭粘结成小块或小球、通过和缓的装卸来减少摩擦等;在提高颗粒粘着性方面的对策主要包括:将水或者其它添加剂混入煤中、向煤炭喷洒水或其它粘接剂等。

3.2分类对策分析

3.2.1封闭防尘与干式除尘

封闭防尘与干法除尘是将重点产尘部位尽可能封闭起来,同时辅助以一些集尘除尘装置以及覆盖与压实对策等,该方法在我国港口煤炭的中转作业防尘措施中占据了一定的位置。国外一些先进的煤炭专业码头在翻车机场房的上部设计了密闭罩,将皮带机运输系统全部加以封闭,甚至将煤车转运站及其堆场全部设置在封闭厂房内。这种积极的前端预防对策尽管初投资很大,但却从根本上解决了煤尘防治问题,不仅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极小,而且由于工艺先进合理,可节约大量的运营成本和水资源,减少物料损失,因而代表了未来港口煤尘防治系统的发展方向。

3.2.2湿式除尘

湿式除尘主要是对粉尘源喷雾洒水或喷洒化学药剂以增加粉尘颗粒的粘滞性和重量。该方法在煤炭、矿石粉尘控制方面是国内外目前普遍采用的技术方法,大致分为开放环境下的喷淋降尘、封闭条件下的喷淋降尘和洒水除尘等方式。最新的发展动态是采用纳米技术提高水的雾化程度和与煤炭的亲和程度,达到高效抑尘的目标。湿式除尘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洒水量和喷洒装置。经验表明,较好的喷洒装置可减少呼吸性粉尘约30%,但对于我国淡水资源紧缺且冬季寒冷结冰的北方沿海港口,其使用受到较大的限制。此外,湿式除尘还存在煤污水二次污染及其处置问题。水作为防尘粘结剂只有暂时的效力,间隔一定的时间必须重复喷洒,大风和水的快速蒸发等往往会影响洒水效果。尽管如此,由于其成本低,简单经济,防尘效果显著,成为我国港口煤炭中转作业防尘除尘的主要技术手段。

3.2.3防风网等风障抑尘

防风网抑尘技术属于风障的一种,主要通过在煤堆场的上风向设立防风网来减小风速及改变气流特性,从而达到减少起尘的目标。其它风障还包括防风林、绿化带、人工特定设置的防风挡墙等。风障是风速流场中的障碍物,它能在其背风面形成一个低风速区,流场的紊流结构也发生了改变。风障也可保护铁路、公路,使其免受风雪流或风沙流的危害,减少路面砂石和冰雪的堆积。防风网主要用于减少露天散货料堆粉尘排放量,可以减少散料装卸与转运中的粉尘逸散。尤其是聚合类防风网材质研究的成功,降低了造价,提高了防风网工程的经济适用性。美国和日本已有许多防风网投入工程使用,我国宝钢正在投资兴建采用特殊钢材材质的防风网工程,用于料场抑制起尘。通常,为了保证较好的抑尘效果,减少浪费,需要开展起尘源评价、防风网模型的风洞试验和必要的现场试验,研究确定实际应用防风网的设计参数。图3为采用上述研究步骤设计的某港口重点煤炭储运企业防风网规划示意图。

3.3对策比选分析

重要污染环节粉尘防控对策的选择基本决定了整体方案的基本内容、防治效果、初投资及运行维护费用以及水电等资源的消耗量。例如:北方地区若选择以湿式为主的对策方案,必须充分考虑水资源短缺和冬季冰冻所带来的附属运行成本,一旦综合考虑初投资和运行成本、工艺技术先进合理性、粉尘防控效果等多方面因素,湿式抑尘就不一定是首选的对策方案了,而整体封闭式装卸储运工艺也许是比较理想的替代方案。在南方比较湿润且年平均风速较低的地区,可以考虑采用露天装卸与储运方式,但必须配备完备的高效湿式抑尘系统。对于已经建成的露天装卸与储运工艺,若湿式抑尘存在困难,则可以采用防风网等风障措施来达到基本的抑尘效果,同时避免正常使用期内的工艺设备的闲置。各类对策均具有自身明显的优点和一定的不利因素。封闭防尘和干式抑尘尽管抑尘效果好、运行费用低、资源消耗少,但同时也具有初投资大、适用条件高等实施难度;湿式抑尘具有组合灵活、适用条件广、管理简单等优点,同时也存在资源消耗大、冬季易冰冻等不足;而防风网等风障抑尘则具有防护面积大、节省水资源等优点,同时也会面临适用范围窄、效果不确定等困难。因此,为做出正确的对策比选与方案决策,针对具体工程开展工艺优化与粉尘防治对策的规划研究是不可缺少的。因为一旦决策失误,选择了不适当的工艺和对策方案,再想做出调整就势必带来不必要的浪费和经济损失。国内从事相关工程建设的部门应加强在港口煤尘污染防治方面的前期研究投入,完成相应工程的规划方案比选工作。

前尘往事分析篇10

关键词一通三防;新技术;新工艺;应用;安全;作用

中图分类号tD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2)101-0142-01

矿井“一通三防”工作是由通风这一主线和瓦斯治理、综合防尘、防灭火三道防线织成的网,遵循的是木桶理论。因此搞好一通三防工作就一定要紧紧围绕通风这一主线和固守瓦斯治理、综合防尘、防灭火三道防线。由于新驿煤矿是一座新建矿井,随着矿井的延深和采场条件的变化,必须建立瓦斯、煤尘、发火等自然灾害的预警机制,实行防治结合,实现安全管理重心下移,关口前移,最大限度地延长矿井安全生产周期,努力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防治并举,新驿煤矿在“一通三防”安全管理中勇于摸索、大胆管理,实现了自建井以来“一通三防”的安全生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通过主要通风机的调整,扩大矿井通风能力

我矿于04年建井投产,矿井初期设计生产能力45万t/a,主要通风机运转角度为45度即可满足通风需要,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采区范围的不断延伸,至2011年我矿生产能力达180万吨/年以上,原有的通风能力不能满足要求,这就需要相应的提高通风能力,在这一方面,我矿主要通过南、北两风机的改造来提高通风能力。原风机型号:BDK-12-no.25型对旋式主要通风机,电机功率为2×110Kw,通风机叶片安装角度为一级45°,运行频率为35HZ,一台工作,一台备用。经山东省煤炭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煤矿通风检测站检测,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鉴定,将原通风机改为BDK-8-no.25型对旋式主要通风机,电机功率提高到2×185Kw,并安装了变频调速装置,通风机叶片安装角度调为一级47.5°,二级42.5°,运行频率提高到38HZ,一台工作,一台备用。这样就解决了我矿通风能力不足的问题,通过这种方法的应用,矿井风量由4176m3/min提高到6785m3/min,满足了生产的需要。

2积极引进先进设备,不断完善一通三防安全管理。

我矿开采已有7年,自然条件特殊,安全生产的条件较为复杂。矿井通风网络复杂,系统调控难度大。瓦斯涌出异常区逐年增加,瓦斯问题突出;煤尘具有强爆炸性,爆炸指数较高,煤尘威胁明显,开采的煤层多数为ii类自燃煤层,发火期较短、范围广,防灭火形势严重。矿井在煤尘、瓦斯、自燃发火方面的隐患均十分突出。

2.1防治煤尘

新驿煤矿开采的煤层,其煤尘均具有爆炸性,爆炸指数28.25%-39.73%。当生产过程中空气中悬浮煤尘达到一定浓度,遇到高温火源就能发生煤尘爆炸;另一方面,矿工长期吸入粉尘可导致矽肺病。煤尘事故是矿井潜在的重大事故隐患,而综合防尘工作关系到生产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人为因素制约较大,管理难度大。经过多年的综合防尘治理,井下作业环境状况已大为改善,然而仍存在大量问题和隐患。一是生产过程中综合防尘措施落实不到位,二是放炮、运输等各个生产环节都安装了防尘设施,却不能正常使用。

为此我矿最新研制了各种新型自动防尘设施,均获得科技成果奖。例如:新驿矿所有的炮掘工作地点安装使用了高压远程放炮喷雾、扒装机喷雾,扒装机后跟自动净化水幕;所有的皮带机头、转载点安设微震动喷雾,并确保雾化良好;综采工作面安装综采随机联动喷雾和综采机负压二次降尘设施;综采工作面光电喷雾设施,只需用矿灯照射探头即可启动;综采工作面微振动喷雾随综采支架移动而自动喷雾除尘;锚喷巷道全断面捕尘帘;红外线人员通过自动开亭全断面地喷雾;主要进回风大巷安设红外线自动喷雾等,均实现了防尘自动化管理。既减轻了职工的劳动强度,又解决了粉尘超标问题。此外,我矿最新安装了一套KJ70n监测监控系统和粉尘在线监测系统。监测监控系统实现了实时监测监控采、掘工作面的瓦斯、一氧化碳、温度、风速等环境参数,风门开关、风机开停,系统具备断电状态和馈电状态监测、报警、显示、存储和打印报表功能,能实现瓦斯、一氧化碳超限报警和24小时在线监测。粉尘在线监测系统与井下喷雾设施连接,当采掘工作面或回风巷中的粉尘超标时,粉尘在线监测系统自动报警,同时与其连接的井下喷雾通过控制器自动开启喷雾,实现矿井粉尘动态达标。

除此之外,我矿还健全完善了防灭火束管监测系统:对井下回采工作面回风巷、回风隅角的o2、n2、Co、CH4、Co2、C2H4、C2H6、C2H2等气体的含量,每周监测1次。通过对自然发火标志性气体的确定和分析,及时预测预报监测地点的温度、气体变化趋势,为防治自然发火提供了科学依据。

2.2瓦斯、防灭火

在瓦斯方面,随着矿井开拓延伸,采场逐步向矿井边界和深部转移,瓦斯的隐患将逐步加重,瓦斯的危害将更加突出。尤其是低瓦斯矿井的高瓦斯异常区域,瓦斯赋存不规律,受地质构造的影响较大,平常生产中出现瓦斯异常涌出机率很少,人们往往容易出现松懈心理,一旦出现瓦斯突然涌出,又往往很难及时发现,相关治理瓦斯异常涌出的措施跟不及时,这是治理瓦斯的最大隐患。

防治瓦斯的重点区域:一是五采煤层合并区。靠近深部的3煤瓦斯赋存量逐渐增加,采掘生产地点瓦斯涌出相应增加,尤其是靠近井田边界断层处的生产采区,瓦斯异常涌出现象将更加突出;二是深部16煤采区,瓦斯赋存量有明显增加的趋势;三是采空区积存大量瓦斯。

为此,我矿引进了最新的东芝林智能化煤矿巡检管理系统。该系统首先由管理人员根据井下现场施工情况确定若干条巡回检查路线,并确定各路线下的具体巡回检查周期。在地面安设的主站计算机上编制成巡回检查计划,并为每个检查点分配一个相对应的条形码。条形码粘贴在井下的各个需要测检的地点。巡回检查员进行巡检前有专人把计划内容下发到智能手持机上。巡检员在巡检时带着智能手持机沿着各自的巡检路线进行巡视。到达规定的巡检地点后,巡检员首先用智能手持机扫描条码。智能手持机以菜单的形式提示需要检查的内容,按照提示信息输入现场CH4、Co2、Co、温度等测量数据信息,并将其内容及检查的时间记录到智能手持机中。巡视完毕后,通过巡视座将记录在智能手持机上的数据信息传输到地面的主机系统中。在经过计算机自动处理后对巡检结果进行统计,处理,生成报表,考核巡检工作等操作,并可以生成周期曲线图表,以便更直观的形式反应所检测的数据的变化情况。

主系统安置于工区值班室,便于手持机数据上传及24小时监测报表。智能手持机配合光学瓦斯检查器一同使用操作简便,易于携带,安全防爆,便于瓦检员记录和巡查井下各地点的瓦斯等有毒有害气体。同时井下还安设了新型防尘可冲刷瓦斯检查牌板,该牌板有效的保留了井下瓦检员检查的各种有害气体的数值。

在防灭火方面,我矿淘汰老设备,最新引进了GC—4085型矿井自动气相色谱仪,该系统使用束管连接井下工作面、回风隅角等作业地点,可实现24小时自动抽样分析、检测气体组分变化,防止煤层自燃,实现有害气体24小时动态达标。除此以外该系统还可用于采空区密闭等地点的防灭火检测。现场措施上重视提高密闭质量、工作面加大了防灭火注浆量以加强防灭火检测监控

总之,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一通三防”工作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更是重中之重的工作,各级人员都要高度重视,切实摆正“一通三防”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严格落实制度、强化管理,消除“一通三防”事故隐患。通风系统是“一通三防”管理的基础,通风系统管理的优劣,对瓦斯、煤尘、防灭火等均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我们要坚持“超前预防、综合治理”的原则,对特殊地点、重点区域、薄弱环节要加大治理力度,杜绝事故发生。我们更要牢记事故教训,健全防治体系,狠抓现场落实,做好教育培训,实现群防群治,有效提高矿井通防安全可靠度,为矿井安全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