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成果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3:57:09

课堂教学成果篇1

关键词:教学方法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165-01

笔者是一名初中普通教师,一九毕业于通化师范学院,本专业是物理系。毕业后在柳河九中从事教学工作,2009年之前从事初中物理教学,之后到现在从事初中地理教学。从事两个学科的教学工作,使笔者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下面,笔者结合实际,浅谈几点教学观点。

1传统教学中的问题

从事物理教学工作之时,笔者所采用多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每节上课之前,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认真先编写好教案。上课之时,多是笔者在前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课堂上的师生交流互动很少,偶尔也有几个学生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笔者也是简单回答之后便说“就这么回事儿”。久而久之,提问的学生少了,最后就变成笔者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笔者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这也就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当然课堂教学中也会做一些演示实验,也做过一些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做分组实验时,课堂不好管理,学生乱动乱讲的比较多。后来干脆就把分组实验改成演示实验直接在课堂上由老师自己完成。这样学生动手实验机会被剥夺了,自然发言的机会也减少了。这样的教学,虽然达到了教师预期的教学目标,也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教学效果又如何呢?尽管每当考试结束之后,也有少数学生得到高分,但就整个班级整体而言,班级平均分和及格率是不令人满意的。为了提高班级所有学生的整体成绩,笔者也是绞尽脑汁、煞费苦心。最后只能加倍的努力去搞题海战术,讲完书后习题讲练习册,讲完练习册再讲课外习题。每节课都是从头到尾满堂灌,学生累得喘不过气,老师也是累得口干舌燥。终于在期末联考取得了一些成效,优秀率、及格率名列前茅。可是身体却累了,学生累老师也累,究其原因,还是教学方法出了问题。

2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时光飞逝,斗转星移。转眼间参加工作二十年,到了2009年,由于工作需要,学校安排笔者改教初中地理。由教物理改成教地理,虽有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又正值新课程改革大潮习卷全国,各种新思想、新教法、新理念正在各学校、各学科滋生漫长。多媒体课件教学被引入课堂,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异彩纷呈。学校也成立了多媒体电子备课室,闲暇时间就来到这里,翻阅网页,查找备课资源。曾去教师进修学校学习ppt课件制作,收获挺大。后来又被学校派到东北师大参加国培计划(2013)初中地理班“课件制作”研修培训,使笔者的课件制作水平又上一个新台阶。培训结束后,由于研修过程表现优秀,被评为“优秀学员”。多媒体课件能把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教学信息有机融到一起,再通过交互性按钮,逐一以动画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对学生起到了心旷神怡,耳目一新的效果。这样会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教学方法相对过去有了质的飞跃。在此基础上,笔者又通过网络学习flash软件,通过这个软件能够制作逼真的下雨、下雪效果,用在地理天气教学中效果很好。通过这个软件制作了几何画板课件,可以用鼠标随意画出直线、曲线用来制作连线题效果很好,画好的线可以通过清除按钮随意清除。利用这个软件笔者制作了转盘式抽选题,拼图游戏题等。每当笔者用这种课件对学生进行教学,学生都会热情高涨,争先恐后抢着答题,每当此时笔者都会油然而生一种成就感。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确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的课件制作兴趣也被激发出来。在网上搜索一些好的课件制作软件,如authorware软件,它的优点是能随机改变播放题目的顺序,并把做对的题进行加分,做错的题自动扣分,适合学生进行课堂竞赛、评比等。再比如Director软件也是一款交互性很强的软件。将Director与3DSmaX软件结合制作了经度和纬度的划分课件,课件中经线和纬线立体感十分逼真,并可以将课件整体及各组成部分随意平移、旋转、缩放,并可实现随时隐藏、随时显露的效果。将flash与3DSmaX软件结合制作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课件,会让同学们感受到亲临太空的感觉。把太阳光直射地点随地球自转和公转在地球赤道两侧偏移状况展现得淋漓尽致。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是现代化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成果篇2

"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是洋思学校蔡林森创立的一种新的教学流派。这种模式能够唤醒每个学生的自我改变、主动发展的意识,能够解放每个学生内在的求知欲、学习力量,真正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都有了责任感,都能像竞赛那样紧张地看书、练习、更正、讨论,最后又像竞赛那样当堂完成作业,学习效率特别高。对于传统的或者说一般老师长期习惯的教学方式来说:"先学后教"是一场革命,他的成功模式在各国各地推广。我校经过大量的学习、考察,立足本校的实际,坚持学习借鉴了蔡林森的教学模式,并努力使之本土化。经过两年来的实践探索,初步构建了自己的、有实效的课堂模式――"以学为主,精讲精练",彰显了自己的风格和个性,收到了较好效果。

1.借鉴初仿,立足本校

"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这是蔡校长经常说的。在借鉴先进的教学模式时,也应该采取"一切从实际出发"这种思想,需贯穿整个教改工作。只有务实的作风,结合本校实际去改革,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在学习借鉴"先学后教"这种模式时,首先立足本校,认真考查、分析、对比我们目前的现状。我校相对来说,师资力量薄弱,信息闭塞,硬件设施较差,没有现代的多媒体等教学设施,教学观念相对落后,学生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等。但我们有向上的领导团队,有锐意进取、吃苦耐劳的教师队伍。针对这种状况,我们研究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首先要全体领导班子、教师树立信心,别人能做好的,我们也一定能做好。适合我们的选择用,不适合的不用。用蔡校长的话说就是:"怎么干好就怎么干"。于是我们就严格按照课堂改革方案执行,发现问题及时修补,灵活运用新的教学模式,最终要达到一个目标,构建属于自己较适用的高效课堂模式。首先确立了好课的原则:以学生自学为主,根据学情,逐步培养自学能力,让学生动起来、紧张起来,达到学习目标。这也是从实际出发,落实一个非常"朴实"的标准,灵活借鉴了先进的教学模式。

2.立足实际教学,选择最优教学策略

2.1根据学科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策略。语言类、文史类、科学类学科的知识体系和规律方法不尽相同,如果选择相同的教学方法,那么教学的有效性可能相去甚远、大相径庭。我们实行"五步三段式"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是符合有效性教学原则的。但是我们部分学科的盲目套用,不仅不能提高效率,反而影响教学效果。科学的做法是根据学科特点,合理变化、删减,使其更适合学科教学。

2.2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课型,选择教学策略。同一模块中不同的教学内容,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知识性强、思维容量小的部分,可以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老师合理、适时的引导、督促、检查和总结。对理论性强、思维容量大的部分,可以选择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讲解要到位、清楚、明了,但不能走极端不分难易、不分主次的泛泛而讲。同时,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有区分开,根据教学的目标不同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

3.规范组织课堂教学,避免课堂的随意性

组织教学要严谨、规范,切忌课堂随心所欲。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备课、课堂设计、作业教学以及教学的组织缺一不可。教学设计需要搜集教学素材、了解学情、集体研讨等环节,否则教学的有效性就打折扣。特别是课堂上的"问题"设计,不能太随意,应该有备而来。避免"一节课上,老师提问60次,提出的多是"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思维含量较低的问题,学生不需要进行复杂的思维就可以根据老师语气的暗示,随口附和出问题的"答案"。"的毫无价值的问题设计。

4.合理使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课堂教学成果篇3

关键词:成果导向教育;化工原理;对分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9-0139-02

一、成果导向教育理念

我国于2016年6月加入《华盛顿协议》成为正式成员国,工程教育J证体系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目前,工程教育占到了中国高等教育专业设置以及毕业生总量的三分之一,通过工程教育认证意味着我们的毕业生能够拿到通行国际的执业资格。因此,几乎所有相关院校都对参与工程教育认证表现出了空前高涨的热情。许多高校也逐步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申请的准备工作,此时迫切需要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工程教育的教学改革工作。目前,成果导向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三个基本理念之一,李志义教授提出要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来引导高等工程教育的教学改革工作。成果导向教育强调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教师结合具体情境并应用团队和协同方式,来协助学生学习。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education,简称oBe)是在反思教育的实用性以及教育成果的重要性的背景下,由Spady等人于1981年首次提出的,也称能力导向教育、目标导向教育或需求导向教育。目前oBe已成为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这是一种以学生的学习成果(Learningoutcomes)为导向的教育理念,认为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最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是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目标。

不同于传统的课程期末分数,学生的成果应该是其通过某一阶段的学习后所能达到的最大能力,简言之就是最终取得的学习结果。学习成果具有如下特征:(1)此成果是该学生完成所有学习过程后获得的最终结果;(2)成果不是学习的暂时表现,不仅是学生知道、记得和了解,而是学生内化到其心灵深处的学习历程;(3)成果还应包含工程实际的应用能力,以及可能涉及的其他情感因素或价值观;(4)经过学生长期和广泛实践的成果,持久的时间越长;(5)成果应注重其实用性,并且兼顾生活的重要内容和技能;(6)学校应同样关注学习过程中的结果,根据最终培养结果按照反向设计原则来设计课程教学,并对阶段性成果进行多样化的评价。

oBe的成功实施须遵循如下四个原则:(1)教师进行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工作要与学生在完成学习过程后能够达成的最终学习成果相对应。(2)教师在课程设计与教学中应保证具有个体差异的每个学生都有完成学习成果的平等机会。(3)教师需要提高对学生学习的期待,鼓励学生开展深度学习。(4)教师应以最终学习成果为起点,反向进行课程设计并开展教学活动。

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

在目前的信息时代,高校学生成为新兴的online一代。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提出了一个称为“对分课堂”的新课堂教学模式。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是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和学生,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讲授,学生则以讨论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交互式学习。对分课堂把教学分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三个在时间上清晰分离的过程。把讲授和讨论时间错开为对分课堂的关键创新点,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后就有一周的时间来自主安排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

三、我校《化工原理》对分课堂教学的实践内容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已开展专业认证申请工作,而化工原理是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利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来引导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工作具有现实意义。本次化工原理教学改革实践采用对分课堂“隔堂讨论”的形式,课堂上教师负责精讲基本概念和重难点。我们将化工原理的课程内容按照传递现象的特点分成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三大部分,并分别结合相应的分离过程进行介绍。在课堂讲授中,我们还结合了工程案例教学法,在化工原理这门具有较强工程背景的课程教学中,引入工程实际案例,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解决工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另外我们还采用演示仿真动画等方法介绍课程中难于理解的教学内容和工程设备运行,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地呈现授课内容,使抽象的概念和理论更加直观和具体,以期充分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通过展示换热器实际运行时冷热流体的流动状况来帮助学生理解换热器的管程和壳程;利用不同种类吸收塔的仿真模拟来了解吸收塔的构造特点、气液两相在吸收塔中的实际流动和传质过程。在每次课中,我们还结合我校自行开发的课堂互动Hclick系统通过一两道选择题来检查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辅助完成课堂考勤。每次上完课后教师布置两道与本次课程内容对应的中等难度的习题。与学生约定好需要完成的作业包括习题解答以及“亮考帮”(亮闪闪――分享个人学习所得;考考你――挑战自己的学习对手;帮帮我――向能者求助)两部分。课后学生需要对讲授的内容进行吸收和内化,并通过作业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为分组讨论做好准备。完成的电子版作业上传至我校采用的网络教学平台供教师批阅,纸质版作业在课堂小组讨论时使用。作业不仅是自主学习的成果,也是讨论中非常重要的材料。

一周之后学生按4人一组先对上一次课的学习内容以及“亮考帮”展开分组讨论,我们要求学生都参与讨论,并强调在此过程中的学习分享以及互帮互助。我们也会安排预设的问题供学生讨论,例如在简单与复杂管路知识点讲授后,我们安排了从高位水塔引水至车间管路改造的问题。之后我们随机抽两位学生提出该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并引导全班学生把一些未考虑到的关键问题提出来,此阶段以教师回答为主。最后,由教师在精讲与讨论的基础上做总结和拓展性陈述。

化工原理Ψ挚翁媒萄Ц母锟己朔绞缴锨康鞴程性评价,关注不同的学习需求,让学生能够根据个人的学习目标确定对课程的投入。课程末期我们还进行了化工原理课程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对各教学环节和学体效果的反馈和评价来指导课程教学的持续改进。该期末调查问卷一共包括16道题,询问学生在本门课程中的学习负担、对对分课堂的总体评价、对自己在本门课程中的学习效果的满意度以及是否认同并达到了对分课堂的教学目标等问题。学生的调查问卷结果表明,化工原理对分课堂在保持适度学习负担的情况下,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可。

四、结论

总之,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对分课堂教学方法在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工程实践能力。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要更加精练,重点突出;还应进一步完善过程性评价,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力争使每位学生都能达成最终的学习成果。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对发现的问题做出持续的改进。

致谢

感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学模式改革项目对本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工作的资助。

参考文献:

[1]李志义,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成果导向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14,(17):7-10.

[2]Spady,w.ChoosingoutcomesofSignificance[J].educationalLeadership,1993,51(6):18-22.

ConceptofoutcomeBasededucationandpaDClasspracticein"principlesofChemicalengineering"teachingReform

ZHoUJie,wUSheng-ji,CHenLin,LVting

(Collegeofmaterialsandenvironmentalengineering,HangzhouDianzi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310018,China)

课堂教学成果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积极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148-01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育中,课堂教学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形式和重要阵地,要想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老师就要对课堂教学有足够的重视,采取多种措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目前的小学数学教育来看,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教学形式

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发现,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是主要的教学形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利用课堂教学,老师能够采取正常的方式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保证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弄懂基本常识和基本概念,使学生能够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进行正常的数学学习。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讲,课堂教学是主要的教学阵地,我们必须有效地加以利用,保证课堂教学取得积极效果。

2.课堂教学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消化吸收

课堂教学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阵地,肩负着传授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重任,老师必须要利用好数学课堂的45分钟,扮演好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进行全面的消化吸收,最终提高数学学习成绩。从这方面来看,课堂教学对于小学数学教学非常关键,对于老师和学生的作用同等重要。对于学生产生的最直接的作用就是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消化吸收。

3.课堂教学关系到小学数学教学是否能够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由于课堂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教学形式,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阵地,因此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教学本身,其作用已经与教学目标的实现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从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成绩来看,凡是课堂教学开展的比较好的学校,其教学成绩就比较突出,教学目标也容易得以实现。而课堂教学没有得到有效开展的学校,教学成绩就很难得到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无从谈起。所以,我们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性要有足够的认识。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具体措施

通过对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后发现,要想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就要优化课堂教学流程,强化课堂教学地位,创新课堂教学手段,转变课堂教学观念,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能够从多个方面得到促进和提高。从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开展情况来看,要想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优化课堂教学流程

在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主要流程是课前预习、课中精讲、课后练习。此外,老师还要在讲解新内容之前做适当的课程引导。在课前预习、课中精讲、课后练习的这些过程中,老师所能把握并起主要作用的是精讲环节。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仅仅依靠课中精讲所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我们要在课堂上增加预习和练习的环节,并启发学生主动提出问题。通过这些措施来优化课堂教学流程,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强化课堂教学地位

从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发现,课堂教学已经树立起了主体地位,其重要作用引起了多数老师的共识。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部分小学,一少部分老师对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认识不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没有对课堂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忽视了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影响和制约了小学数学教学成绩的提高。所以,我们要想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就要不断强化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从主观上给予足够的重视。

3.创新课堂教学手段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是对现有的教学手段进行创新,改变传统的老师为主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要教学对象,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做到因材施教,注重实际教学效果。此外,创新教学方法的时候还应该注重启发式教育,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将数学学习当做自己的爱好,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所以,创新课堂教学手段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非常重要,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取得积极效果的有效保证。

4.转变课堂教学观念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观念都强调了老师的讲,片面的认为课堂教学就是老师讲的过程,没能认识到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的参与能力和理解能力估计不足。基于这种现状,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要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要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通过建立与学生的有效沟通,保证老师和学生的努力最终转化成积极的教学成果。所以,我们要积极转变课堂教学观念,努力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根本上促进课堂教学取得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采用提高措施之后取得的积极效果

通过采用积极的教学措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形势得以扭转,课堂教学无论从教学地位和重要程度上都得到了认可,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得到创新,教学观念充分转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采用提高措施之后,取得的积极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小学数学整体教学成绩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2.小学数学教学找到了适宜的教学方式;

3.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成果篇5

远程教育的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借鉴性。对于农村小学来说,合理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是实施远程教育的终极目的。但是如何运用好远程教育资源,并使学生在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的过程中快乐的学习,真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

理解“课堂教学效果”是基础

对于“课堂教学效果”我们不同的教师都有着自己的理解。在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所有学生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不同方面的收获,这种收获则被称之为“课堂教学效果”,这种收获的大小、多寡,就是课堂教学效果高低的具体体现。

但是,这样理解“课堂教学效果”是不全面的。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效果”可以分为显性的和隐性的两个方面,课堂教学中学生所获得的学科基础知识、形成的基本技能就是“显性的教学效果”;而课堂教学中学生所获得的正向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诸如:语言表达、合作交流、尊重礼仪等,还有新的见闻、知识储备、思维变化等则属于“隐性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收获,但是教师也会有收获的,这就是“教学相长”。从这个层面而言,课堂教学效果,也包括了教师的成长。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际是通过把远程教育资源运用于课堂,最大限度地促进教师的成长、学生的发展。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

新课改更是倡导构建有效课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然而,有太多的因素影响和决定着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

说到制约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教师都能根据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列出很多,诸如: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学生所具备有的能力、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方式、文本承载的任务、学习内容的多与少、学习目标的难与易、教师教学方法的选用、课堂的教学资源、课堂的教学管理……不一概而论。

对于这些因素进行归类,不难发现真正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在于:“学生”、“教师”和“文本”三个方面。

从“学生方面”而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收获与变化是课堂教学效果的具体体现。这既取决于学生自己在学习之前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与需要,又取决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相关联的“材料”的学习与理解;同时还受到他们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同伴启迪的影响。

从“教师方面”而言,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有目的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学习,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承担着对学生学习的引领和点拨。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资源的整合与运用、学习内容的确定与呈现、教师课堂教学中自我的修正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都决定着课堂教学效果的高低。

从“文本方面”而言,文本是学生学习知识、训练思维、形成技能的载体,正所谓“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师生都必须高度地关注它,用好它,使文本真正成为学生发展、教师成长的“凭借”。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真正的读懂文本,课中要运用适当的方式呈现文本、运用文本,要注意联系文本、拓展文本。

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

课堂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经历文本学习,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技能,不断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效果的好与坏,和学生自身密切相关,教师和度文本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努力探索:如何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结合我们对“课堂教学效果”的重新认识,以及我们对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分析,我们对此进行了提炼与总结,我们认为: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关注以下几方面――

第一、关注学生课前认知,教给学生方法,搭建交流平台,培养学生运用远程教育网络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的学习兴趣和素质。

在广大的农村学校长久以来多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的单一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就是“教师讲学生听”,课堂多以讲解、倾听、记录、背诵为主。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对传统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它的出现更使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更加确立了学生是学习主人的地位,教学过程成为了学生动手实践、自主参与、自主获取知识的过程,教学的关键是如何让学生动手?学生动手参与才会有兴趣。

1、课堂教学之前,教师要给学生提出具体的学习建议(如符合学生实际、利于学习开展的预习要求;收集相关资料的要求),并教给学生具体的方法(如预习的方法,查阅、收集资料的途径与方法),使学生逐渐养成自我学习、根据相关要求从网络、书本或其他地方收集整理资料,为课堂学习提供前期准备的学习习惯。

2、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情境,搭建平台,让学生自己呈现、交流、共享自己所收集到的资源。用课堂学习、协作学习、相互交流并存的多种学习方式代替过去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

3、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适时展示自己所收集到的资源,补充学生占有资源的不足。

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所了解,对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源有了一定的理解,学生就会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对课堂充满兴趣而乐于参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注意力就会更加集中,能主动回答教师的提问,课堂学习也将是积极主动的,思维也会与教师的引导相一致。

第二、关注教师的角色任务:切实做好“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策略的选择”、“课堂教学的管理”,尤其要做好资源(远程教育资源)的选择与整合。

课堂教学中教师也是不可或缺的主体,学生知识的获得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支持,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就必须关注课堂教学的另一个主体――“教师”。

1、认真地研读教材、理解文本内涵,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充分的准备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教师的教案不是从远程资源上直接下载的,而是经过精心策划的教学思路的反映,也许看似简单,但却蕴涵着教师大量的精力和智慧。

教师课前深钻教材,真正理解文本的内涵,精心准备,选择好恰当的教学内容,深度和广度合适;定位好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各知识点的确定合适,所选择的重点和难点符合学生实际情况,重点和难点的解决措施得力,在教学中除了传授知识以外,还要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对教学内容的安排注意到系统性、完整性;设计好合理的教学流程,确定好合适的教学方式,预设好课堂可能发生的一些情况的应对策略。尽力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参考材料,结合本学科当前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前沿革新教学内容,为学生开拓眼界、增长知识,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源(文字、图片、音像、视频等)进行有机的整合。

教学资源栏目内容涉及各科,主要提供的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各种良好素材,包括视频、动画、等媒体资料、教学示例、习题精选等内容,为教师自己组织教学活动和制作课件做了教育可用资源上的良好补充,但是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资源上现成的课件未做整合,而且操作不熟练,反而影响了教学效果,起到了负面作用。

只有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实际,对远程资源相应的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排序、删减、增加、变化,并在课堂教学中正确、灵活地运用这些资源,课堂教学效果才会真正地提高。

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形式或手段,只有在广大教师中形成学资源、用资源、研究资源的良好局面,这样才能让远程教育资源走进课堂,面向学生。真正为新课程改革服务;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

3、恰当的媒体资源是上好一节课的帮手,适时运用教学资源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支持。

当前,很多教师都喜欢运用多媒体教学,其中,部分老师整合网络资源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制作的课件很有使用价值,而且在课堂上操作熟练,不漏痕迹,发挥了较好的效益。恰当的媒体资源是上好一节课的帮手,科学合理的运用,运用恰当,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减轻师生的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灵活地引入资源并介以恰当的解释说明,适时拓展、丰富见闻,让学生倍感有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愉快地去探索。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而利用远程教育资源,通过有声的画面再现生动的形象,则很容易把学生带入特定教学生活情境中,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生兴趣。

传统教学媒体单一,只能是教师讲,学生听,以教为主,导致学生厌学。远程教育资源介入,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讨论的全过程,使学生当观众的局面彻底改变。根据教学内容引入背景资源,适时进行拓展,丰富学生的认知,促进其发展。

第三、关注对文本的解读。做好“教学目标的确定”、“文本的呈现”、“资源的引入与文本的拓展”,让课堂充实灵动。

教师切实关注文本的解读,注意选择确定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在教材知识(重点内容)的呈现上,力求让教材由“静”变“动”,把苍白单纯的文字,努力转化为直观的声音、图象等,使教材的学习内容更加有趣;联系文本,进行相关的资源收集,以便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拓展,使教学内容丰富而有趣,能启迪学生思维。

远程教学资源的形式多样,教学方法灵活,如果利用得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能使学生享受优秀教师的讲课,感受最有活力的教育。使学生由好奇到好问,由好问到好想象,逐步走向创新。

课堂教学中应为学生创造机会,使学生去思考,去想象,去提问,不仅每节课都能给学生质疑机会,还要使学生真的开动脑筋想问题,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自己不懂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从而把创新教育真正的带进了课堂。

课堂教学成果篇6

关键词:中职教师;课堂情境;课堂心理;养成途径

目前,在中职学校的课前课后存在着一些较为普遍的现象:课前,教师似乎得了“课堂恐惧症”,总是踏着艰难的脚步走进教室,去面对那一群无可奈何的学生;下课,教师闷闷不乐地独坐在某个角落一言不发;课间,教师用无可奈何的、批评的、甚至是愤怒的、发泄的口气在讨论、声讨着那些捣蛋学生。当然,也有部分教师(但似乎越来越少了)能平静地走进教室、轻松离开课堂。教师的这种课前课后的心态,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和关注,教师在如此心态下怎么能上好课?又怎么能保证教学质量?其实,这些现象反映了教师特有的课堂心理问题。它是当前中职学校教师中较为普遍存在、对教学质量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但又被学校领导、教学组织管理人员、教育研究工作者们忽视的问题。本文结合当前中职学校的教学实际,在对教师课堂心理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和特征进行分析、透视的基础上,就中职学校教师课堂心理健康养成途径谈一点看法,期望对广大同仁有所借鉴。

教师课堂心理的内涵及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课堂心理是教师在特定的课堂教学情境中所具有的心智状态,从隐性的角度看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心理过程和对课堂的心理感受,从显性的角度看表现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待学生、教学内容的态度以及教学表达方式和教学组织的情绪,甚至体现在教师对职业教育的看法之中。作为教师,大家都有同感:教学过程既是教师的劳动付出过程,也是教师对自己劳动付出的感受过程,同时也是教师课堂心理的形成、变化过程。一堂课(劳动付出)的效果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教师自身的心理感受,这种感受直接反映在课堂心理的形成、变化过程中,因为三个过程是同时互动进行的。劳动付出过程是后两个过程存在的基础,感受过程是教师对劳动付出过程的自我评介、总结和体验,课堂心理的形成、变化过程是感受过程的具体反映。每一位教师都十分重视对自己劳动付出过程的心理感受,而且这种感受直接影响着教学过程的组织。从三者的关系不难看出,教师课堂心理的好坏对课堂教学的下列因素有着正反两方面的影响:(1)课堂气氛;(2)讲授思路;(3)内容表达;(4)讲课激情;(5)对待学生的态度;(6)师生互动交流;(7)课堂语言艺术与幽默感;(8)临场发挥能力;(9)讲解的耐心程度等等。显然,教师课堂心理对教学过程的组织进而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而重要影响,因而进一步剖析教师课堂心理的特征、影响因素和心理健康的养成途径与方法,对确保课堂教学正常进行、促进教学效果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师课堂心理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一般说来,教师课堂心理具有以下鲜明的特征:(1)情境性。教师课堂心理是在特定的课堂教学情境中产生的,没有了课堂教学情境,就失去了它产生的环境条件。正如不置身于课堂之中,就很难有课堂的心理感受;(2)关联性。特定的课堂心理的形成和变化往往与多种因素有关(后有详述),一个课堂事件就会诱发教师的相关多种课堂情绪;(3)个体差异性。对教师而言,虽然课堂心理是客观而普遍存在的,但个人的内心感受、表达方式会有很大差异;(4)互动性。特定的课堂心理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流而产生的,学生的课堂反应和课堂表现促使教师特定课堂心理的产生,教师课堂心理的表达又会对学生的课堂情绪和课堂行为产生影响,这种互动性十分明显;(5)时限性。正如有的教师在上节课大发脾气,心情不畅,但下次课却能以平静的心态笑对学生。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时的那种心理已经不复存在了;(6)对外辐射性。课堂心理除了对课堂教学产生影响外,还会对教师的课外行为产生影响。大部分教师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或感受,课堂上发了脾气而心情不好,下课了也怒气冲冲,甚至会对家人大发脾气。

教师课堂心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总的说来,可以归纳为学生因素和教师自身因素两个方面。

来自学生的因素主要有:(1)班级风气。如果一个班级学习风气好、课堂纪律好、师生互动好,教师上课就会心情舒畅、动力十足、发挥充分,并且对学生爱护有加;相反,如果一个班级学习风气懒散、课堂纪律混乱、师生缺乏互动配合,甚至师生对立,教师则会失去信心,上课没有动力,甚至会产生“课堂恐惧症”,怕面对学生;(2)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反应程度。如果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感兴趣,同时又能理解、掌握并积极配合教师,教师就会平静、轻松、愉快地组织教学,甚至会视上课为乐趣;反之,如果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缺乏兴趣,或听不懂所讲内容,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教师就会产生疑惑、紧张、无可奈何的课堂心理;(3)课堂突发事件。如果少数“差生”无视纪律,扰乱课堂,听不进教师的批评、劝告,甚至与教师发生课堂冲突(今天的职教课堂里,这种情形已屡见不鲜,而且已成为影响教师课堂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试想,在此情形下,一个教师会以什么样的心情、什么样的态度、什么样的热情去组织课堂教学?

来自教师的因素主要有:(1)职业责任感。如果教师的教育责任感强烈,学生的课堂表现越差,对教师的打击就越重,教师的课堂心理就越容易变形和波动;相反,如果教师对学生缺少责任心,则会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淡然视之,课堂心理也就不易波动;(2)批评学生的语言技巧、方式方法。教师对扰乱课堂纪律的学生使用过激的语言、不恰当的方式进行批评,会导致课堂气氛紧张,引发师生课堂冲突,从而对教师课堂心理造成影响;(3)容忍度、包容度。教师对课堂突发事件、“差生”群体缺乏容忍和包容,课堂的自我控制力就差,又会伤及自己的课堂情绪和热情;(4)教学经历、课堂经验。一般说来,具有多年教学经历、课堂经验的教师,其课堂心理不易受学生课堂言行的影响,而新教师则因自身经验缺乏、学校管理压力较大,很容易因学生不良的课堂言行而打击教学积极性、损害课堂心理;(5)教学内容的熟练程度(课堂教学“底气”)。这主要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信心。如果教师对教学内容熟悉,教学“底气”足,教学过程就会充满信心,反之(特别是有同事参与听课的情况下),教学过程就会显得混乱而紧张,从而影响课堂心理;(6)教师的工作、生活背景。如果一个教师课堂教学前因家庭关系、生活琐事、与同事领导关系处理不好等而导致心情差,走进课堂的心理也是可想而知的。当然,教师课堂心理还受学校教学管理如教学监督等因素的影响。但教师课堂心理主要产生于特定的课堂教学情境之中,因此学生的因素和教师自身的因素是最主要的。而且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往往是诱发因素,教师则是附随因素。

当前中职学校教师课堂心理的特征类型

及良好、健康课堂心理的养成途径与方法

近几年来,中等职业学校招生门槛降低,生源质量明显下降,“差生”群体增多,校风、班风呈每况愈下之势,这对教师的课堂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教师课堂心理健康已不容乐观。教师课堂心理大概呈现出以下特征类型:

平淡冷静、泰然处之型这主要表现在一部分具有多年教学经历和课堂经验、心态较为平和的中青年教师身上,可从他们课前、课后的言谈中表现出来,“不要与学生计较”、“要习惯学生”、“对捣乱的那几个学生要冷处理,不要动怒”。这部分教师总是笑听别的教师激烈、气愤地谈论,自己似乎觉得不值一提。

心中不满、无可奈何型这主要集中在一部分老教师尤其是女教师身上。课堂学生的表现让他们不满意,他们总是在叹气,“唉,没办法!”、“真是朽木不可雕”。有时还会建议那些气呼呼的、情绪过于激动的教师放弃、听之任之。

课堂教学成果篇7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学质量具体措施一、前言

在初中教学阶段,数学作为主要学科,其教学效果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以及中考成绩都产生了现实的影响,基于这一分析,在初中教学过程中应将课堂教学作为主要教学手段,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满足初中数学教学的现实需求。目前来看,要想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应从优化课堂教学角度入手,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做好作业讲评工作;同时还要采取精讲多练的方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最后,应采取精讲多练的方法以及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形成对学生正确的引导,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入手,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

在初中数学教学阶段,考虑到实际教学难度,应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并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满足教学需要。经过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分析可知,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案制定过程中,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对现有课堂教学结构进行认真分析,把握课堂教学原则

从初中数学现有的课堂结构来看,均采用了老师为主的教学模式,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学生多数时间都处于被动状态。考虑到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相对单一,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为此,我们应立足现有课堂结构,对课堂结构进行人性分析,同时把握课堂教学原则,积极改变现有的课堂结构,以满足学生需要为根本出发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2.认真分析课堂教学特点,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初中数学的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以及如何让学生有效利用现有数学手段解决数学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从这一教学特点来看,要想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单纯依靠现有的教学结构是难以满足实际需要的。为此,我们应按照教学特点和实际教学要求,对现有课堂教学结构进行积极优化,采用多种手段,增加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全面开发学生的数学潜能,满足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

3.做好课前备课工作,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将课前备课工作作为重要内容,应在课堂教学之前,认真做好课前备课工作,提高课前备课工作质量。并在课前备课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梳理,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在课堂教学内容中涵盖所有知识点,同时应有选择的增加新知识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的数学成绩能够得到快速提升,提高教学质量。

4.正确分析学生特点及实际需要,保证教学方案有较强的针对性

为了保证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案能够发挥积极作用,我们应对学生特点和实际需要进行正确分析,并在教学方案的制定中以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需要为准,保证教学方案能够满足学生特点和实际需要,提高教学方案的针对性,使教学方案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力指导,为课堂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课堂教学取得实效。为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对教学方案的编制引起足够的重视,应保证教学方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做好作业讲评工作

作业讲评,是课堂教学反馈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作业讲评是批改作业的延续,高质量的作业讲评,要求教师事先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批改记录、讲评计划及注明详讲、略讲与不讲,善于捕捉典型的错误和代表性题目。例如,“a与b的商的3倍”,不少的学生会写成3,这是书写习惯的错误,所以讲评时只要纠正错误,给一两题类型题即可,属于略讲。又如,证明题的格式,有些学生错误地书写为解,教会学生书写的规范性,属于详讲。

作业讲评还具有及时性。俗话讲:打铁趁热。及时讲评,可使学生及时更正错误,在原作业的基础上,再次思考,发现自己知识的缺漏和错误的思维习惯、方法,更好地把握知识的准确性,加深掌握程度。

作业讲评要求学生积极配合。长期以来,不少学生完成作业当作向老师“交差”,发下去的作业只看批语,不检查错误的原因,更谈不上纠正。有些较好的学生,虽然留心检查错误的地方,但往往就错改错,不做深究,久而久之养成了不独立思考、得过且过的坏毛病。因此,讲评作业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要只是机械地给出正确答案,而要注意教给学生解题的方法。有争议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一起讨论,各抒已见,再由教师归纳、总结。例如,如图,某海军基地位于a处,在其正南方向200海里处有一重要目标B,在B的正东方向有一重要目标C,小岛D位于aC得中点处,岛上有一补给码头,一艘军舰从a处出发,经B到C匀速巡航,一艘补给船同时从D出发,沿南偏西方向匀速直线航行,欲将一批物品送达军舰。

(1)小岛D和小岛F相距多少海里?

(2)已知军舰的速度是补给船的2倍,军舰在由B到C的途中与补给船相遇于e处,那么相遇时补给船航行了多少海里(结果精确到0.1海里)?

(1)中的结果可以用:①可以利用相似变换;②利用中位线定理解决;③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方法多种多样,这道题融会了特殊三角形的性质、相似的性质及定理的应用。在讨论中加深对新旧知识的理解,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有利于补缺补漏。

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对作业讲评引起足够的重视,应在作业讲评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认真练习的好习惯,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四、采取精讲多练的方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讲练结合这种方法有利于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参与中思考、学习,充分利用课堂四十五分钟,不仅可以减轻学生负担,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心理学家的实验表明:青少年,特别是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有一个心理特点不容忽视,就是青少年的注意力集中不能持之以恒,具有间断性的特点。第一次集中注意力只能持续十几分钟后开始发散。第二次十分钟左右,依次递减。针对学生这种特点,教师应当把握好讲课时间。

为了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在初中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分析学生特点和课堂教学现状,制定精讲多练的方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满足课堂教学需要,具体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对教学大纲中的重点内容进行精讲,保证讲深讲透

所谓精讲多练的方法,主要是针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做到举一反三,通过对重点例题的讲解,达到培养学生较强的理解能力。为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做好精讲工作,保证课堂过程讲深讲透,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学核心内容给与足够的重视。

2.采取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练习来巩固强化知识

除了要进行精讲之外,还要在讲解之后选用配套的习题加强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利用练习的机会,来巩固和强化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不但能够听懂课堂内容,还能够有效消化课堂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提升学生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的目的。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采取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

3.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题能力

从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来看,学生的思考能力解题能力是培养的关键,学生只有具备了这两项能力,才能保证整体教学效果。为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将思考能力和解题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教学内容,应通过精讲多练的教学模式,重点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题能力,充分满足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需要。

4.在精讲多练过程中,鼓励学生与老师积极互动

在精讲多练过程中,老师应加强与学生的合作,除了要让学生自觉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之外,还要鼓励学生与老师积极互动,使老师能够随时掌握学生的动态,便于老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满足课堂教学需要。为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建立学生与老师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

五、正确分析学生特点,积极开展非智力因素的教育

从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来看,对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除了要注重学生先天的智力因素之外,形成因材施教,还要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但从智力水平而论,智商高的数学理解能力就强,数学成绩就应该很好。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成绩的高低除了与智力因素有关,非智力因素才是决定教学成效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为此,我们要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全面分析,积极开展非智力因素的教育,把握教学原则,做好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工作,满足初中数学课堂教育的实际需要。为此,我们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对非智力因素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注重教学手段的选择

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开展来看,非智力因素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也关系到学生数学能力的形成和数学成绩的提高。为此,我们应对非智力因素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并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合理选择教学手段,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能够形成对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使课堂教学取得积极效果。

2.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重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十分重要,除了要将课堂内容讲透之外,还需要辅助一定数量的习题作为巩固。为此,应明确初中数学学习的难度和长期性,应让学生明确数学学习目的,清楚数学学习过程,重点培养学生的坚忍不拔的品质,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持续提升,满足数学教学的实际需要。

3.形成对学生的正确引导,积极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非智力因素的教育过程中,老师应根据学生能力水平和数学学习现状,制定具体的教育策略,形成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保证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迅速提高各方面能力。同时,老师应积极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满足教学需要的同时,达到快速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

4.注重对学生非智力潜能的发掘,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

由于初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一些智力潜能还没有得到开发和释放,为此,老师应做好学生非智力潜能的发掘工作,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从而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取长补短,积极发挥自身优势,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为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掘,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

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形成对学生正确的引导

探究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是数学教学的核心任务,也是现代生产、生活的需要。长期以来,数学教学中之重理论知识,忽略实践知识,课本知识与实际脱离,严重影响数学教学效果。要改变这一状况,就要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来看,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正确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形成对学生正确引导,促进课堂教学发展,提升课堂教学实效。目前来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积极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合理设置课堂问题

在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中,应通过积极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来实现,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合理设置课堂问题,把握课堂教学原则,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己寻求解题方法,使学生能够活学活用课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2.让学生按照课堂问题的方向,积极探索数学知识

为了保证探究能力的培养取得积极效果,应让学生根据课堂问题的方向,积极探索数学知识,让学生深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努力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持续提高。为此,在课堂进行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应和学习兴趣的培养结合在一起考虑,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老师的引导下,深入到课堂教学中,重点提升自身能力,保证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应重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联系实际生活,开拓学生视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健康的心理素质,也是数学教学的基础要求。因此,将理论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中,是数学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

七、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入手,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做好作业讲评工作;采取精讲多练的方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正确分析学生特点,积极开展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形成对学生正确的引导等几个方面入手,重点做好课堂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占武.初中数学差生的学习障碍成因分析及转化[J].吉林教育,2010,(02).

[2]曹燕琴.关注习惯养成实现高效课堂[J].教学仪器与实验,2010,(01).

[3]邱兴华.浅谈初中数学导入教学[J].学苑教育,2010,(01).

[4]吴梅丹.关于人教版初中数学新教材的建议[J].吉林教育,2010,(01).

课堂教学成果篇8

【关键词】高校教育课堂教学教学效果师生高校教师

在高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树立课堂教学优先的意识,千方百计的把提升课堂教学实际效果作为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可以这样说,课堂教学是整个高校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地位显著而重要。在新时期,面对高校教学任务的转变,切实维护课堂教学的地位,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是广大高校教师需要思考的课题。

一、调节和活跃课堂气氛,凝造务实开放的新型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的有序开展,不仅需要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而且需要一些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其中,如何凝造和谐、开放、良好的课堂氛围,让课堂成为学生们乐于学习的“乐园”和“宝地”,这是广大教师应该着重加强的内容。适度的调节课堂气氛,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而且可以极大地解放教师,形成师生共同参与课堂建设,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良好氛围。试想,课堂气氛如果是和谐、开放、活泼的,那么学生就不会有任何的不适和心理负担,就会把课堂学习当做乐趣,丝毫不会感觉反感和疲倦。所以,教师要注意对课堂氛围的把控,要想方设法让学生都可以进入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中。

如,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巧设情境,将原本枯燥无味的课本理论知识在具体的情境模式中进行展示和解读,让学生在自然、轻松的氛围中完成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记忆和消化。类似的,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发言、多讨论,使课堂变成学生们的“欢乐之地”,这样的课堂气氛很快就可以活跃和火热起来,教学内容也可以得到更好的传授。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思维导向的把握,要把学生的思考方向和课堂气氛有机地统一起来,既要保证课堂氛围的祥和、热烈,也要保证教学服务学生的终极目标的实现。在凝造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过程中,教师既是引导者,也是重要的参与者,其目的是改善课堂教学的环境,让学生可以更专注的参与课堂学习中。同时,调节和塑造课堂气氛,要把握好“务实”和“开放”的原则,既要保证气氛的适度、适当,也要保证开放的课堂氛围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

二、强化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加强师生的沟通、交流和互动

高校的教育应该特别注意对学生主体地位的把握,要始终牢记学生至上的教育观念,让学生成为教学工作的核心。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同样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要认识到,课堂教学的所有努力和付出,倘若不能换来学生的成长和进步,那么这样的教学是毫无价值的。因此,广大高校教师必须切实维护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核心地位,要想方设法的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学习中去,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更加自觉的学习课堂知识,提高应用技能。另外,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和互动,争取和学生打成一片,变成朋友,在亦师亦友的状态中实现课堂教学的效果最优化。

相关教育研究表明,当学生对某位教师认同或有好感时,那么此学生就会爱屋及乌的喜欢上教师教授的科目。其实,这一理论着重说明了教师和学生关系处理的重要性。教师和学生如果能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效果提升,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他们对于课堂学习的兴趣。具体到日常的课堂中,教师和学生都应该主动与对方进行沟通、交流,这样不但可以强化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可以凝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进而增加课堂教学的乐趣。总之,师生间保持适度的沟通、互动,最终可以实现课堂教学和谐、有序的开展,不仅师生双方都倍感轻松,而且教学效果也能迅速得以提升。

三、教师要革新教学观念和方法,采用更加现代化的教学方式

高校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这一点也应该成为教师更新和改变教学观念、方法的动力。面对日益发展的科技和迅速成长的学生,教师不应固守过往刻板、陈旧的教学思路,而是应该开拓进取,与时俱进,把握教学工作的新形势、新变化,不断采用更加人性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具体来说,课堂教学的方法不一而足,千变万化,所以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根据学生的喜欢来适度采取更加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不仅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

其实,包括多媒体、计算机、信息技术等手段,都是可以为高校教师所用的现代化教学媒介,也是可以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适当使用这些现代化的教学工具,适度改进教学的思路和模式,不但是对教师的“解脱”,也是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方法。反过来说,高校学生对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和媒介充满兴趣,这也正是教师采用新型教学方式和教学工具的理由。总之,教师教学思维、方法和策略的不断更新、改进,既是对课堂教学的负责,也是提升教师自身素质的需要。适应新形势,应对新变化,采取新方法,提升新能力。高校教师既要千方百计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还要保证学生可以学以致用,举一反三,这才是高校课堂教学的真谛所在。

【参考文献】

[1]李浪.高校课堂教学现状与教学效果提高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06).

课堂教学成果篇9

论文摘要:教师课堂教学权力是教师从职业、社会文化、自身状况及学生等因素综合作用中获取的在课堂这个时空环境中行使的作用于教学过程中诸因素的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的支配性力量。教师课堂教学权力与教师课堂教学方式密不可分,它直接影响到教师对课堂教学方式的选择,决定对教学方式的执行能力,影响教学方式的效果。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课堂教学权力观,在课堂教学方式的运用中正确使用自己的课堂教学权力。

我国的基础教育中,课堂教学基本是“教师集体主宰”。这一情况无论从课堂的“时间性质”、“空间性质”还是从教师的“一般行为”中都可以得到充分证实。这种教师课堂教学权力状况显然与新课程提倡学生主体性发挥的精神相悖,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发展。如何正确认识教师课堂教学权力,如何正确发挥教师课堂教学权力在教学中的应有作用,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教师课堂教学权力

权力有两个意思,即“政治上的强制力量”及“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课堂,“教室用来进行教学活动时叫课堂,泛指进行各种教学活动的场所”。权力是一种力量。要认识教师课堂教学权力,我们还需要从六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解读:第一,教师是这种力量的主体;第二,课堂是这种力量的运行环境,从空间上说它不仅是狭义的教室,而且泛指学校教学的实施场所,此外课堂还具有时间意蕴,指称整个教学的运行过程;第三,这种力量的获得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外在的赋予,也有教师在与学生交往的相互作用中获取的力量;第四,这种力量是作用于教学过程的诸因素的,不仅仅作用于学生,也作用于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甚至可以作用于教师自身;第五,这种力量具有支配性,支配性可以表现为强制性,但不等同于强制性,它以强制性为支撑,但强制性不是它的根本属性和追求;第六,教师的这种力量的拥有和行使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一旦背离这个目的,这种力量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综上所述,我们将其内涵界定为:教师课堂教学权力是教师从职业、社会文化、自身状况及学生等因素综合作用中获取的在课堂这个时空环境中行使的作用于教学过程中诸因素的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的支配性力量。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课堂教学权力不等于教师权力,它是教师权力的下位概念。

二、教师的课堂教学权力对其教学方式的影响

1 教师的课堂教学权力观左右其对教学方式的选择

教师的课堂教学权力观对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选择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如果教师迷信、崇尚课堂教学权力,对教学有很强的控制欲,希望成为教学的“中心”,教师就容易在课堂教学中不考虑或很少考虑自身以外的因素,特别是很少考虑学生因素,采用以自我为主,把学生当成纯粹客体的类似“填鸭式”的单向度的控制型教学方式。相反,如果教师充分认识到教师课堂教学权力更多的是一种责任和义务,学生的信任、师生和谐关系是课堂教学权力的重要来源,正视课堂教学权力的拥有和使用必须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就会偏向于采用平等启发的交往互动的开拓创新型的教学方式。

2 教师课堂教学权力能力决定其教学方式的执行能力

教师课堂教学权力能力是指教师课堂教学权力的拥有程度和使用能力。课堂教学权力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执行能力。由于教学的复杂性,教学方式在其运行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调节和控制,这种调节和控制必须得到课堂教学权力的有力支撑。较强的课堂教学权力能力往往可以保证教师课堂教学方式得到灵活的调整和有效的执行,相反,较弱的课堂教学权力能力则有可能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难以实施或实施效果不佳。

教师课堂教学权力能力的强弱与其在课堂中采取何种性质的教学方式没有必然的联系。教师课堂教学权力能力强并不意味着教师会在教学中采用控制型的教学方式,恰好相反,课堂教学权力能力弱的教师则往往会因为信心不足而更倾向采用控制型的教学方式。

3 教师课堂教学权力的行使对其教学方式效果的影响

学生在教学方式运行过程中的反映直接关系到教学方式运行的结果,教师课堂教学权力行使与否、行使的强度和行使的方式都会对其教学方式行使效果发挥不同的甚至是性质截然相反的作用。如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没有感受到或较弱感受到的教师课堂教学权力,可能会出现不愿主动学习、影响课堂纪律甚至与教师对抗等情况。与之相反,教师的适当控制和支配可以集中学生在教学中的注意力,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另外教师课堂教学权力行使方式也会使学生出现不同的反应,简单粗暴的权力行使方式可能激起学生的反感,进而出现对教师教学的不配合甚至是反抗,如果教师课堂教学权力的行使以平等的师生观为前提,充分考虑学生的立场和感受,给予学生在教学中合理的权力,学生就很有可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的教学。

三、正确认识和行使教师课堂教学权力。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有效选择和使用

1 树立正确的课堂教学权力观

首先,教师要树立课堂教学权力意识,要主动地获取和行使课堂教学权力。这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缺乏课堂教学权力意识,放弃对课堂教学权力的获取和行使,必将导致教师课堂教学权力的丧失,进而使课堂教学陷入无序和混乱,教学目标必然难以达成,课堂教学也随之失去存在的意义。其次,教师要认识到,促进学生发展是教师行使课堂教学权力的依据和根本耳的。传统教学中教师权力过大的确造成了不少损害,但问题的根源不是课堂教学权力本身,而是部分教师对这种权力的错误认识和滥用。要纠正这种错误不是要教师放弃课堂教学权力,而是要在基于学生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地行使这种权力。

2 在课堂教学方式的运用中正确使用自己的课堂教学权力

(1)基于学生,为了学生,必须成为教师行使课堂教学权力、选择教学方式的出发点。选择教学方式是教师行使其课堂教学权力的一种手段和形式,这不仅是其权力的体现,更是有效教学所必需。从认识和方法上看,教学必须实事求是,必须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目的上看,教学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教学中的一切要素和手段都必须围绕这个目标来进行,教学方式的选择自然也不例外。因此,教学方式选择的依据和出发点必然是基于学生,为了学生。教学方式选择权是教师课堂教学权力的体现之一,但只有在综合考虑教师自身特点、学科性质、教学任务和目标等因素的基础上,选择最能适合学生情况、最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才是教师课堂教学权力在教学方式选择上的最好的行使和体现。

(2)课堂教学权力在教学方式中的分配必须坚持规范与自由、控制与自主相结合的原则。教师拥有课堂教学权力并不意味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独占权力,学生也有课堂教学权力,学生课堂教学权力主要体现在其学的活动和过程中,其拥有和行使受教师课堂教学权力所支配。事实上备受非议的“满堂灌”、“填鸭式”等教学方式其病根就在于教师的控制性太强,权力独占,学生由于缺乏课堂教学权力而丧失了成长发展的主体性。新课程改革基于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在教师教学方式上提出了诸多创新,如合作性、探究性、自主创新性和体验性等教学方式,其目的就在于通过在课堂上对学生赋权,促进其主体性成长。鉴于教师课堂教学权力对学生课堂教学权力的支配性,教师要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就必须在教学方式的具体使用中使课堂教学权力达到一种平衡状态。唯其如此,才能既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和顺利进行,又能充分满足学生主体性成长的需求。具体要求如下:

第一,在选择和使用教学方式时给学生赋权。目前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权力失衡的情况仍相当严重,教师权力过大、学生权力过小的局面非常不利于教学的开展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课堂教学权力的有效行使是对教师课堂教学权力的有效补充,可以帮助教师收集教学信息,调控教学活动,避免教学的盲目。学生课堂教学权力过小则无法实现教学的良性互动,因此,教师必须采取措施使课堂教学权力协调平衡。结合当前实际,最迫切、有效的措施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赋权。如在教学方式方面,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建议、选择、反馈等权力,在行使教学方式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发展,调动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化为主动的构建者。学生分享课堂教学权力不仅契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而且符合课堂教学权力的双向互动的性质特点,不但不会损害教师课堂教学权力,反而会使教师课堂教学权力更加理性和科学,最终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权力的巩固和提高。

第二,在教学方式中为学生赋权的原则是规范与自由、控制与自主的适当结合。在教学中,规范与自由、控制与自主仿佛是天生的矛盾。“反观整个课堂教学的发展历程,作为个体的学生和生活共同体的课堂共历巨变,二者之间持续断裂,各自的诉求得以充分展现——学生渴望自主,课堂需要控制;学生要求独立自主,课堂诉诸权力规范”。教师面对这样的矛盾往往无所适从,难以取舍。如果强调控制和规范,学生的主体性可能会受到压制;如果强调自主和自由,课堂教学则可能陷入无序和混乱。这显然都与教学的宗旨相悖。这种难以取舍的矛盾是造成当前课堂教学权力失衡的一大原因。对此,我们的建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采取和使用一定的教学方式时,明智的做法是摒弃非此即彼的价值取向,在规范与自由、控制与自主的碰撞中寻找一个结合点,使教学在有序和规范中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为此,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旨归。坚持学生的发展可以使教师在选择和使用教学方式时保持教师的良知和专业工作者的理性,从而避免个人好恶等因素而导致的主观随意甚至是控制、压服等教学方式的选择和使用。其次,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导向。教师教学方式的选择和使用必须要得到学生的积极回应,必须要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富有个性的成长发展。再次,教学方式的选择和使用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教学方式的选择和使用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如教师自身情况、课程文化、学科特点、学生情况、学校班级文化及教学方式本身特点等因素。如果考虑不全面甚至只是单方面考虑,教学方式行使的过程中就极可能出现规范与自由、控制与自主等矛盾对立、激烈冲突的局面,这样,教师课堂教学权力的行使非但不能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反而会成为其成长发展的绊脚石。

参考文献:

[1]吴康宁,等,课堂教学的社会学研究[j],教育研究,1997(2)

课堂教学成果篇10

一、有效课堂要调动学生学习参与性

有效课堂的衡量标准是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性与学习的主动性。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只有能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学习才有效果。传统的课堂中,学生被动接受,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是消极的,学生认为是老师要我学,缺乏发自内心的学习要求。英语学习的动力是学生的内在学习要求,学生没有学习要求,学习就没有动力。据我们调查发现,那些英语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大多数没有学习兴趣,对英语学习没有认同感。初中英语的单词和语法都是枯燥无味的,如果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就不会主动地去学习,英语学习对于他们只能是一种负担。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主动性,才能达到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中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生动有趣的课件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可以采用放录像、听音乐等形式,尽可能地展示教学内容的精彩之处,挖掘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知识的兴趣。教师语言表述要精练,动作姿态要自然,板书布局要合理,字体要工整美观。学习的责任真正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学习。

在实际的英语学习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养成乐于动口、乐于实践的习惯。新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语言的功能而不是语言的形式,强调用语言做具体的事情,而不是一般的语言输出,因此学生在了解了常用语言形式的基本结构和常用的表意功能后,应在实际运用中体会和领悟语言形式和表意功能,理解和掌握描述人、事物的表达方式。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去“操作、调查、探究、经历”,自我解读,自我理解。

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要强调课堂管理

1.时间管理。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很宝贵,教师应该有争分夺秒的意识,要把大部分的时间用于教学,而不是从事与学科无关的非学习活动或游戏。善用课堂时间、提高时间管理的意识对教师来说非常重要。争取时间就是争取成绩。

2.注意管理。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是课堂是否有效的关键。教师要时刻监控课堂,让学生感觉受到了教师的关注,自觉地把注意力投入课堂教学中来。这样教师可以及时掌控课堂上正在发生的情况,发现不利于课堂教学的行为,并在事情没有发展到不可收拾以前把它消灭在萌芽状态。如果有违反纪律的学生,教师可用语言提示:“老师时刻都在注意每个同学的学习情况,请没有认真的同学调整好状态。”教师的语言要充满关切,切不可用粗暴的语言或挖苦学生,否则学生的注意力可能就会一直保持在思考教师粗暴的语言上,并形成学生与教师的对立情绪。这样,就得不偿失了。教师采取什么措施取决于问题的性质和场合。例如,有些学生静坐在座位上但不听课,看连环画或伏在桌子上睡觉,这类问题行为属于内向性的,它不明显干扰课堂教学,因此教师不宜在课堂上停止教学而公开指责他们,可以采取给予信号、邻近控制、向其发问和课后谈话等措施加以处理。我最常用的是眼神提醒和提问。要想着给学生留点面子,不点破,有时他们会更自觉。

在课堂教学中我很注意调剂课堂气氛,避免枯燥地传授知识。下午上课前听听音乐或让学生讲个笑话,课中举例子,可以采用幽默或贴近学生实际的例子。如,在讲授“theother”与“another”的区别时,我说:“theother”用于总数是2时,“another”用于总数是3或3以上时。然后举例:“你一只手拿着书,要表达用另一只手拿笔,就只能用theother,否则你就是三只手了。”学生哄堂大笑,笑过之后,知识点也记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