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职和述职的区别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3:58:24

履职和述职的区别篇1

人大代表是选民依法选举出来的,是受人民委托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主人,他们履行职责的行为理应受到人民的监督。这些代表是否称职,现在,得由选民评说--代表述职,接受选民或选民代表的监督,成了便捷、有效的检验方式。

代表述职蔚然成风

从2004年起,7月10日成为天津市和平区的“代表述职日”。今年7月,笔者有幸参加了和平区的代表述职活动。

“接待和处理群众就有40多件。薛桂英大娘因强行拆迁丢失物品案,一拖4年无结果,在我的紧盯下,今年拿到了区人民法院判决,获得赔偿6400元……”和平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冯玉明向选民报告了一年来的履职情况。与此同时,作为和平区人大代表的区委书记刘琨、区长李润兰也和188名代表一同参加了述职,接受评议。

2003年9月,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翁珠悌向该区136名人大代表进行了述职,同时,台江区的4位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及另外14位人大常委会委员也分别向全体人大代表报告了5年来履行职责的工作情况。述职报告结束后,代表们对常委会组成人员所作的报告进行了点评。此前,台江区人大代表还分别回到各自的选区向选民汇报了自己履行代表职责的情况。

2000年,北京市东城区人大常委会要求区人大代表全部在任期内向选区选民进行一次述职。当年,东城区委书记连廉、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席文启等担任领导职务的区人大代表率先到所在选区作了述职报告,受到选民的由衷赞誉。

2002年,深圳市罗湖区组织全区179名代表开展了向选区选民述职的工作。

此外,沈阳、深圳、厦门、郑州等地也陆续开展了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活动。各地呈现出了代表密切联系群众、自觉接受监督、积极履行职责的新气象。

在对选民述职的同时,代表接受原选举单位的监督,向选举单位述职也逐渐浮出水面。在不久前召开的湖南省衡阳市人大常委会上,衡阳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开展在衡省人大代表述职活动的工作方案》,以制度的形式要求66名在衡阳市的湖南省人大代表在今明两年向衡阳市人大常委会述职。

今年4月,重庆市人大代表王崇举和陈一化在南岸区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上,向区人大常委会进行述职。至此,包括沙坪坝区、大渡口区在内,重庆市已有3个区开展了市人大代表向选区人大常委会进行述职的活动。

从向选民述职到向选举单位述职,代表述职已在华夏大地蔚然成风。

述职,监督代表的有效形式

人大履行监督“一府两院”的职责,扮演的是监督者的角色,那么谁来监督监督者呢?

对此,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人大代表郑浩勋认为,人大常委会组成成员由人大代表选举产生,向代表述职;人大代表由选民选举产生,向选民述职,就是一种有效的监督形式。

提及代表述职,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翁珠悌说,最好的监督来自老百姓,因为从授权和监督关系来看,选举人对人大代表的评判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激励;而老百姓同时也是人大代表工作的实际见证者。

北京联合大学党委书记、人大制度研究所所长席文启认为: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的重要意义在于,选民对“我的代表”的监督了解,有利于人大代表明确自己的责任,时刻提醒自己不能忘了维护选民的利益。通过述职活动,还向人大代表传递了一个信息,选民是自己的“上级”,自己的言行只有向选民负责,才能算是履行了代表责任。促进人大代表更好地发挥作用,更好地代表选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全国人大代表马巧珍认为,向选民述职,有利于增强人大代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人民代表为人民”要落实在行动上,就要密切联系群众,履行好代表职责,听取群众呼声,把群众意见通过一定的形式反映上去,为群众排忧解难。

浙江大学一位教师认为,制度设计上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可以促进人大代表履行代表职责的激情和作用充分释放。代表述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变革,更彰显出权力机关运作走向更加公开、公正的程序要义。

述职,增强了代表履职的活力

述职的过程,就是接受监督的过程,有了这个监督,人大代表就会倍加努力地工作,真正行使好自己的权力,真正当好人民代表。代表向选民述职,接受评议只是手段,代表根据选民意见改进工作才是目的。

“当人民代表,不仅仅是一种荣誉,一种权力,更是一份责任。代表述职有助于变过去的‘荣誉代表’为‘责任代表’。”天津市和平区一位代表在述职之后对笔者说,新形势下,人大代表要由被动履职逐步向主动履职转变,不能只是出席会议时举举手,代表活动时跑跑腿,或只是说一些不关痛痒的话。而应牢记人大代表的职责,代表一个选区的选民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力,真正为人民群众多办一些好事实事。

“经过述职,一些地方的代表履职活跃起来了。代表们参加培训,提高业务素质的积极性高了;代表们提出议案、建议和意见的质量高了;运用法律赋予的权力为民解忧的多了。”一位长期在人大机关工作的同志告诉笔者,由于代表履职积极性的提高,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工作也明显多了。他说,各地人大常委会除了在闭会期间组织代表开展视察、调查,走访群众和选民,向“一府两院”工作提出询问、建议和意见外,不少地方的人大常委会还组织代表开展了“代表小组专题活动”、“代表值班日”、“代表接待日”、“代表热线”等活动。代表履职形式呈现多样化的同时,代表履职的内容也更加贴近实际、贴近选民、贴近社会。

履职和述职的区别篇2

一、概念不同

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述职报告和个人工作总结在概念的本质上有所不同,应把两者加以区分开来。述职报告是各类公职人员向所在单位的组织、人事部门、上级机关和职工群众,如实陈述本人在一定时期内履行岗位职责情况的一种事务文书。《孟子?梁惠王上》说:“诸侯朝天子日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可见,所谓述职就是陈述职守,报告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而不涉及与本职无关的事项。而个人工作总结则是个人对做过的某一阶段的工作进行系统的回顾、分析,从中找出收获、经验教训及带有规律性的认识的一种事务文书。

二、目的作用不同

述职报告和个人工作总结行文的目的和作用是不一样的。述职报告是群众评议组织、人事部门考核述职干部的重要文字依据,不仅有利于述职者进一步明确职责,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高素质、改进工作,还有利于增强民主监督的良好风气。而个人工作总结则是为了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借以指导今后的工作,同时,也有助于针对性地克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

三、回答的问题不同

两者在具体写作中,文中具体所要回答的问题也有所不同。个人工作总结是对一项工作或一段时间里的工作给予的归纳,它要回答的是做了哪些工作,有哪些成绩,取得了哪些经验,存在哪些不足,要吸取什么教训,今后有何打算等问题。而述职报告要回答的是有什么职责,履行职责如何,是如何履行职责的。称职与否等问题。既要表述履行职责的结果,展示履行职责的过程,又要介绍履行职责的出发点和思路,还要申述处理问题的依据和理由。

除上文涉及的三点理论方面区别以外,在实际写作操作过程中,还有以下三方面的不同,即两者写作的侧重点不同、结束语不同以及表达方式的不同。

一、写作的侧重点不同

应用文在写作时,并不是对每个部分平均分配笔墨,把所有的材料罗列开来,而是有所侧重,详略得当。在这点上,述职报告与个人工作总结在写作的侧重点,主要着笔的地方也有所不同。个人工作总结一般以归纳工作事实、汇总工作成果为主。重点在于阐述主要工作,取得的成绩都可以归纳在总结之中。而述职报告则必须以报告履行职责情况、报告德才能绩为主,重点在于展示履行职责的思路、过程和能力,重点和范围有确定性,仅限于职责的范围之内,围绕职责这个基点精选材料,职责范围外的概不涉及。

二、结束语不同

应用文的结构一般有固定的模式,它崇尚程式化的结构,循规蹈矩而不别出心裁。述职报告与个人工作总结在结构上大致相同,只就是在结尾部分有所区别。述职报告结束时一般在指出存在的问题后,阐述自己的态度,欢迎大家对自己的述职报告进行评议,常用“以上报告请批评指正”、“述职至此,谢谢大家”、“专此报告,请审阅”等字样。而个人总结结束时即在指出存在问题后,还要写上下一步的工作打算、努力方向及解决问题的措施。

三、表达方式不同

履职和述职的区别篇3

西城区人大常委会在通过走出去考察,学习了兄弟地区人大常委会开展述职评议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于2000年开展了对任命干部进行述职评议的工作。经过实践,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开展述职评议对提高新形势下的人大工作水平和对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而坚定了继续深入搞好述职评议工作的决心。但是,从述职评议工作的整体来说,仍处于实践、探索、试点和积累经验阶段,从思想认识到具体工作,从组织领导到工作程序,都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加以深化,使其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法律化。

通过对开展述职评议工作实践的回顾和总结,我对今后深入开展述职评议工作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对开展述职评议工作一定要有正确的认识

对开展述职评议工作,常委会组成人员是十分重视的,积极参与了这项工作。但有的同志对开展述职评议也曾一度存在模糊认识,产生了一些不必要的疑虑和担心。认为开展述职评议,法律没有规定,依据不足;开展述职评议与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的关系不好处理,容易产生不必要的误解;述职评议是否属于人大常委会职权范围,有一些疑虑。

在开展述职评议的实践过程中,使模糊认识得到澄清,对述职评议这项工作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

(一)开展述职评议符合法律规定。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确实没有直接关于“述职评议”这一“名称”的规定。但是,依据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的规定,我认为开展述职评议有充分的法律依据。宪法第3条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这说明,一府两院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它“产生”的是组成一府两院机关的“人员”,没有“人员”的产生,就没有“机关”的实际存在。宪法所说“对它负责、受它监督”,直接指的是产生的“人员”。所以,大会产生的这些“人员”向代表大会做工作报告并接受审议,这是依法进行并理所当然的。

根据宪法而制定的地方组织法,关于地方人大常委会职权的规定,有以下多处涉及到对“人员”的监督:如地方组织法第44条中的第1项规定,在本行政区域内,保证宪法、法律……的遵守和执行;第6项规定,监督本级一府两院的工作;第10项规定,根据区长的提名,决定本级人民政府……局长……的任免;第11项规定,按照人民法院组织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规定,任免人民法院副院长……任免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第12项规定,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决定撤销个别副区长职务,决定撤销由它任命的本级人民政府其他组成人员和人民法院副院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的职务。

从以上可以看出,地方组织法规定的人大常委会的各项职权,不管是“保证法律的遵守和执行”,“监督”一府两院的工作,还是“决定任免”和“撤销职务”,所指的对象均为人大常委会任命的“人员”。因为法律的遵守和执行,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的实施,都要由“人员”来完成。所以,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职权,对任命干部进行述职评议是题中应有之意。法律虽没有对“述职评议”这一“监督形式”或这一“名称”的具体规定,但对人大常委会监督职权的规定中,完全包含了对它所任命干部进行“述职评议”这一工作内容。因此,可以说,开展对任命干部的述职评议,具有充分的法律依据,符合法律规定。

(二)开展述职评议有利于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这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领导地位所决定的。党的组织向地方国家机关推荐领导干部,是党管干部原则的重要体现,也是党实现对国家机关政治领导,维护和巩固党的执行地位的重要组织保证。开展述职评议,与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不仅不矛盾,而且十分有利于党管干部原则的落实。

第一、述职评议没有超越党管干部的权限范围。人大常委会对干部的决定任免,是在党组织推荐的基础上完成的。可以说,是通过法定的程序,实现了党的意图。述职评议,是依据法律,对所任命的干部个人进行履行职责、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等情况进行评议。开展这项活动,不仅没有超越党管干部的权限范围,而且有利于党管干部原则的落实。

第二,述职评议是人大常委会代表人民行使对人民公仆进行监督的形式,可以增强一府两院工作人员的“人大意识”、“公仆意识”、“法制观念”。从而更好地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述职评议要达到的根本目的,与党对干部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同时,一府两院工作人员,对于来自于人民的监督,有更高的警觉,可以增强他们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以使他们兢兢业业地履行职责,行使好手中的权力。这对党管干部工作的落实,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三,述职评议可以开阔党管干部的工作视野。述职评议,严格地说,是人大常委会代表人民对“公仆”的评议和选择,可以对人民信赖的“公仆”予以激励,对不认真履行职责的予以鞭策。通过评议,党的组织可以直接听取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自己任命的“公仆”的意见。这对党组织进一步考察了解干部,是一种新的重要渠道。对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开阔党管干部的工作视野是十分有利的。

(三)述职评议是人大常委会履行职权的一种有效形式。实践已经证明,述职评议的开展,不仅创造了一种新的监督形式,而且为加大人大常委会监督的力度,提高工作水平,提供了重要方法。在新的形势下,对人大常委会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更高的标准。如何提高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水平?如何提高监督的力度和增强监督实效?深入开展述职评议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述职评议不仅为解决干部任命之后监督不够这一“老问题”探索了新的方式,而且把对事的监督与对人的监督结合起来,还把对干部进行行政手段的监督与人民群众的直接监督结合起来,把对工作的监督与对执法情况的监督结合起来,成为一种新的、有效的对任命干部的监督形式。对促进人大常委会更有效地履行监督权,对提高人大常委会工作水平是一项重要措施。

二、述职评议要坚持以法为准评判功过是非

依据法律赋予人大常委会的职权开展述职评议,加强对干部的任后监督,是人大常委会行使职权的重要形式。在述职评议中,坚持以法为准,评判述职干部的功过与是非,是人大常委会深化述职评议工作必须坚持的基本做法。

(一)在确定述职评议干部的同时,就应确定述职评议有关法的内容。如确定2000年述职评议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同时确定重点评议其履行岗位职责,执行劳动法的情况;确定评议计生委主任,同时确定评议其履行岗位职责,执行计划生育条例的情况;确定评议民宗侨办主任,同时确定评议其履行岗位职责,执行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法的情况。这不仅把监督事与监督人结合了起来,而且把监督工作与监督执法结合了起来,十分有利于促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

(二)在开展调查研究、征求意见时要坚持以法为准判断是非。为了加深对述职干部情况的了解,在述职评议之前,常委会组成人员主要采取座谈会的形式,听取对述职干部所在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中层以上干部、执法相关单位领导、上级主管部门领导的意见,综合、全面地了解述职干部履行职责、依法行政的情况,为述职评议做好基础准备工作。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应坚持以有关法律衡量述职干部依法行政的政绩和差距,分析判断履行职责过程中的是与非。评议发言要依据有关法律,以法论理,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这样,才可以使评议意见体现出法律的权威性,才能促进依法行政,推动有关法律法规的实施。

(三)整改要坚持在依法办事上下功夫。述职评议从准备到述职,再到评议,这个过程是为了一个目的,即进行整改,为了推进依法行政和法律的实施。这就要求述职干部在整改工作中,一定要在依法办事上下功夫。

一要明确作为执法主体责任人的责任,根据述职评议中重点评议的相关法律以及本人的责任,查找在执法方面和法律法规实施方面存在的差距,着重改进在执行法律、促进法律法规实施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要把评议整改意见上升到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高度,着眼于推进依法治区进程,把落实整改意见作为实施有关法律法规的过程,从而增强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依法办事的自觉性。

三要从实践“三个代表”要求的高度,高标准规划未来的工作。要着眼于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在现有工作基础上,促进工作上新的台阶。要以实施法律的实绩作为检验工作好与差的依据,增强执行法律是最实际的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提高为人民利益依法办事的责任感。

三、述职评议要坚持党的领导的根本原则

述职评议是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常委会的职权开展的、实施对任命干部进行监督的形式。同时,也提供了一条有利于贯彻党管干部原则的重要渠道。这种监督形式的开展,具有很强的政策性。为了积极、稳妥地开展述职评议,必须主动争取区委对此项工作的领导。

(一)开展述职评议的指导思想、述职评议范围、主要内容、方法和程序及具体要求等,要做出实施方案,向区委请示,得到批复后正式实施。

(二)召开述职评议动员会时,应请区委书记在动员会上讲话,对被评议的干部和人大常委会的组织领导工作提出要求和指导性意见。

(三)人大常委会会议进行述职评议时,应邀请区委组织部门领导列席会议,直接听取常委会组成人员的评议发言,以有利于从更宽的角度加深对干部的了解,促进党管干部工作。

(四)关于述职评议工作开展的情况,包括经验、做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应及时总结向区委报告。

四、对述职评议中几个具体问题的思考

(一)关于述职评议前对述职干部履行职责情况的调查方法问题。为了区别与区委组织部门考核干部的方法,我认为一般应采取集体开座谈会的方法。座谈会可以多次、多层次召开,但不宜采取个别谈话的方法。

(二)关于干部述职评议之后需要进行整改的内容及要求的问题。应在听取区委组织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经主任会议确定,以正式行文的方式向述职干部本人反馈,并提出整改的时限要求。

(三)关于全面反馈评议意见的问题。为坚持“一分为二”的对待述职干部,在向其反馈整改意见的同时,应将常委会组成人员的评议发言加以汇总,如实反映常委会对述职干部的评议情况。使述职干部既了解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本人工作成绩的评价,又明确需整改的内容,有利于对述职干部的激励和鞭策。

履职和述职的区别篇4

人大代表是各级人大的主体,行使着法律赋予的广泛的国家权力,代表能否认真积极地履行职务,做到既不越权,又不失职,直接关系到各级人大能否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组织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并接受评议,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促进代表更好地履行职责的有效措施。会上,陈树华、周和林两位区人大代表分别作了个人述职报告,几位选民代表也先后进行了公正客观的评议发言,选民们积极参与对述职代表的评议。这种代表述职、选民评议的面对面的交流,给选民和代表提供了一个相互了解的机会,对代表而言,是主动接受监督;对选民来说,则是依法实施监督。选民参与对人大代表的评议,增强了选民对代表履行职务的依法监督意识;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增强了代表牢记自己的职责和进一步密切与选区选民联系的自觉性。刚才,夏金根同志代表本次人大代表述职评议工作领导组对前阶段代表述职评议工作组织进展情况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回顾。由此可以看出,三山街道代表联系组做了大量地前期工作,能够按照区人大常委会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了本次代表述职评议工作。我代表区人大常委会表示满意。总的来说,这次我区人大代表述职评议试点工作的成功实施,在提高代表素质,加强代表与选民的联系,推动人大工作等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代表述职评议在我区来说毕竟是一项初创性的工作,还有不少方面需要加以改进和完善。今天一镇三街道的相关负责人也应邀旁听了本次现场述职评议,为此借此机会就广泛深入地开展好全区代表述职评议工作讲以下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进一步提高对代表述职评议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提高思想认识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认识的程度决定活动开展的深度和效果。代表述职评议工作试点以来,虽然我们对代表述职评议工作有了一定认识,但还有少数人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模糊认识,认为代表述职是“搞形式”,积极参与的意识不强,如此等等,要想大力推进代表向选民述职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就必须要继续深入地宣传代表述职的法律依据和重大意义。应该说,代表述职与发挥代表作用是一致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代表述职评议工作,是发挥代表作用的基础和前提;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是代表述职评议工作的必然结果。代表述职、接受选民评议,是提高代表素质,发挥代表作用,加强人大建设,促进政府工作的一个有益尝试;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是联系人民群众,征询民意的一条重要渠道;是“代表要接受选民或选举单位的监督”这一法律规定的具体的、行之有效的运用和实施。如何人都是需要监督的,人大代表也不例外,接受选民监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符合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人大代表通过述职活动向选民报告自己履行代表职务的情况,既体现了代表对选民的尊重,也体现出了代表对选民的负责。而且通过代表述职全过程的学习和实践,有利于提高人大代表和广大选民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识,树立政治文明意识。每位代表都要努力为民代言,为人民群众服务,为新区大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精心组织,注重实效,把握代表述职评议活动的方向!本文由方案,范文库,为您''''搜集.整理.。

从本次代表述职评议试点工作开展情况来看,组织领导是前提和关键;述职评议是重要环节;整改提高是目标方向!本文由方案,范文库,为您''''搜集.整理.。

首先,组织领导是前提和关键。代表述职评议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法律要求高的全新工作。为确保这项工作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目标,就必须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从前阶段工作实践来看,前提和关键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广泛宣传发动,组织参评代表、选民积极参与述职和评议。二是加强对代表述职评议工作的领导和指导,使述职评议工作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进行,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要尽力扩大代表述职评议活动的正面效果,使参加述职评议的代表和选民都受到一次民主与法制的实践教育和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教育。三是做好述职评议大会的具体组织工作,确保现场会议开得圆满成功。

其次,述职评议是一个重要环节。述职评议是代表述职评议活动整个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环节必不可少,不能敷衍了事。代表述职评议活动,目的是为了检查代表履行代表职责的情况,检验代表是否发挥了代表作用。本次述职评议现场会,代表述职认真,选民积极参与评议,参加评议的选民,也都能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实事求是评议代表履行职责的情况,既肯定了成绩,也指出了存在问题,真诚地、善意地对今后的代表履职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效果较好。在今后的述职评议活动中还要切实坚持正面引导,把握述职评议活动方向!本文由方案,范文库,为您''''搜集.整理.,防止和避免述职评议只讲成绩不讲缺点的形式主义。

第三,整改提高才是述职评议的目标方向!本文由方案,范文库,为您''''搜集.整理.。在述职评议过程中,对于选民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代表们必须认真负责的做好自我整改工作。这是关系代表述职评议的质量和效果的问题。如何做好整改工作,选民十分关心。街道代表联系组要继续加强协调,监督整改;要引导和帮助述职代表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和目标,并在适当时候向选民通报整改情况,争取让广大选民满意,使代表述职评议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总结经验,完善制度,在全区范围内积极推进代表述职评议活动。

履职和述职的区别篇5

一、要高度重视,认真准备述职工作

各党(总)支部要把做好2011年度党组织书记履行基层党建责任述职工作,作为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市第四次和县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措施,周密安排,认真准备。按照党组织隶属关系,明确述职责任主体,确保工作落实到位。社区及企业下属支部党支部书记要向总支述职;社区(村)党(总)支部书记、企业党总支书记、镇直单位党支部书记要向镇党委述职;乡镇党委书记要向县委述职。

二、述职工作安排

1、述职时间安排。下属支部向总支述职在2月底前完成,社区(村)党(总)支部书记、企业党总支书记、镇直单位党支部书记向镇党委述职安排在3月初召开述职大会,由各党(总)支部书记分别进行述职发言。

2、撰写述职报告。各党(总)支部书记要重点围绕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情况和完成本单位基层党建工作目标任务情况开展自查,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和不足,深入剖析原因,撰写述职报告。述职报告要以党组织书记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为主线,重在体现本人抓基层党建所做的工作和成效、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下一步的工作设想和打算,避免写成班子述职报告或基层党建工作汇报。

3、开展述职评议。采取“双述双评”的方式进行,坚持口头述职和书面述职相结合。由上一级党组织召开专项述职会议,听取所辖党组织书记的述职,上一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要对述职对象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情况进行点评,肯定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下一步需要改进的方向和要求。述职后进行民主测评,测评结果报上一级党组织备案。

4、对照整改落实。上一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点评和民主测评情况,应在党务公开栏予以通报。对述职评议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党组织书记要认真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和时限,主动抓好整改落实,并在下一年度述职中报告整改情况。

三、要强化措施,确保述职工作取得实效

1、要注重结果运用。述职评议结果将作为基层党组织书记年度考核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对抓基层党建工作和创先争优活动成绩突出的要予以表彰,对思想不重视、工作不得力的要提出批评,限期整改。

履职和述职的区别篇6

各级人大代表是人民群众的政治代言人,是受人民委托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理所当然,应当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因此,代表法规定,各级人大代表要“与原选区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听取和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我国有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和320万地方各级人大代表,他们来自全国各个地方、各个民族,工作在各行各业,大多数不是专职从事人大工作,他们生活在人民群众中,是各级国家机关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纽带。如果我们的320万各级人大代表都能和各自选区或选举单位的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就能真正起到“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作用,我们的政权就不会演变为官僚化机构。那么,如何做到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代表法只有上述的原则规定而没有具体规定,实际执行中,曾产生很多具体困难。

1.谁是我的代表?

我国人口众多,即使是区、县、乡由选民直接选举的基层人大代表名额分配,一般也要达到几千人选一个代表。由于我国历史上缺乏民主传统,加以选举前后的宣传力度不够,更由于多数代表的作用发挥不够,使得相当一部分选民对选举什么样的人当自己的代表缺乏参与热情,对选举结果也不大关心。因此,就有许多选民对谁是我通过直接选举选出的人大代表不清楚,对间接选举产生的人大代表就更说不出一二了。这样一来,很多选民在他们的正当合理要求得不到满足,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常感到投诉无门,感觉更多的是无奈。他们对社会生活、政权建设的建言献策也缺乏有效的渠道去表达。

笔者在2001年曾直接听到一个年轻的实习律师讲述她本人在北京市某区房屋拆迁中的经历: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在房屋拆迁补偿纠纷中,不等双方达成协议,也不等房地产仲裁机构下达纠纷仲裁,就开来推土机把她家的房屋推倒(当时家中没人),清理地基,准备建房,且事后态度十分蛮横。事情经过事实很清楚,该律师依法向区政府、市政府的有关主管部门、公安机关投诉,这些部门听见了,记下了情况,却像打太极拳一样上下推卸责任,始终没有采取任何实际调查处理的措施,投诉人多次询问无果。不得已该律师才到了法院,在法院主持下与该房地产开发公司达成调解解决协议,获得了一定赔偿,而此时,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了。此前,我曾问过该律师,知道谁是你们区的人大代表吗?她摇头。此事虽然解决了,但我想,如果我们的民主法制是健全的,如果我是该律师,除了对政府有关部门提起不作为的行政诉讼外,我会要求我的人民代表就此事在人代会上质询政府有关主管部门,为什么不履行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职责,为什么让老百姓无端地要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花费那么长的时间、精力和金钱?

这样的事例平时我们每个人都能够遇见或听说,所反映的问题有些涉及深层次矛盾的解决。也不是说我们的人大代表有三头六臂,一过问就能手到病除,解决问题。而是说,人民群众一旦遇到侵害他们合法权益的事情,而有关政府部门不能为他们提供有效保护,就应该去找自己的代表,让代表知道情况,让代表过问。代表们对反复出现的同类问题,就要去思考,去研究规律性的东西,从法律政策上寻找根本解决问题的办法。扎根于人民群众中的人大代表应该从感受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中寻找到开展活动的动力、建言献策的智慧以及监督的勇气。只要人大代表们对身边发生的事情,能做到耳聪目明,我们的政府官员就不敢懈怠,我们的一些执法部门也会努力做到循规蹈矩。

当然,代表也有联系选民的困难。代表是兼职,在本职岗位上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压力已经不小。此外,再要做好代表工作,如果没有与选民的适当联系方法,没有助手,仅靠开会前的视察、走访,恐怕只能是挂一漏万了。

2.我选的代表在干什么?

北京公民石树仁在报上载文称:“虽然我每次都参加人大代表选举,可至今不知道我选的代表的性格、人品、经历等等。他有无参政议政的能力?他对政府是如何监督的?他为我做了什么?他会不会恪尽职守?在通过区政府人选时,他投的什么票?等等,我一概不知,我想,我该有知情权。”(2001年3月2日《中国经济时报》)这一声音,应该说有相当的代表性。选民们感到,不了解自己的代表在干什么,特别是在闭会期间。

由于代表是兼职,在闭会期间,有不少地方的代表活动是处在拨一拨动一动的状态。沿海某省某市的一个调查显示,闭会期间的代表活动,只是按照常委会的统一安排开展了几次,绝大多数代表小组没能积极主动开展活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压力大,经济利益是每个人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不少渔农民和企业代表由于忙于生产劳动和企业经营,基本不参加代表集体活动,被群众称为“荣誉代表”;而担任要职的领导干部代表由于忙于开会和应付繁重的事务,较少参加代表活动,被选民或选举单位称为“特殊代表”。某市有一年1~8月,市级机关担任正局级以上领导职务的代表应参加代表活动125人次,实际参加49人次,参加率仅为39.2%。有的代表在大会期间十分积极地提出议案建议,而在闭会后由于较少联系选民和开展活动,就很少通过正常渠道较为正规地提出建议。有一个市一届五年中,近300名市人大代表闭会期间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不到20件,占代表在大会期间提出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的2.57%。此外,由于缺少选民监督,有的代表自感“人微言轻”,会上很少发言,会后很少提出意见,有的甚至一届五年代表当下来,没有提出一条建议,成为“挂名代表”。有关资料显示,某市290名市人大代表,没有撰写并领衔提出一条建议的有108名,占37.2%。我想该沿海省市反映的情况,在全国应该不是个别现象,而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二、一些地方在建立人大代表与选民或选举单位沟通渠道上的探索

各级人大代表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细胞,只有细胞充满活力,这个机体组织才能充满活力。而细胞的活力来自它的营养液——人民群众。人大代表与选民或选举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对于提高议案审议质量,充分反映人民意愿、集中人民智慧,加大对政府和“两院”的监督力度,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年来,针对上述代表与选民联系的薄弱环节,全国各地方人大在这方面做了多方面的探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主要有:

1.代表公示制

长期以来,一些责任心很强的人大代表,本着“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精神,尝试着用各种方式与选民建立联系。北京市人大代表吴青,十几年来五次当选海淀区人大代表,三次当选北京市人大代表。开始时,她设想用代表信箱与选民联系,但效果不是很好,很快就改为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设立每周半天代表接待日,一直坚持至今。山东省人大代表李高令在报纸上向市民公开家庭电话,见报当晚8~11点共有30个电话打进来,平均每小时10个,6分钟一个电话,不仅自己忙得不可开交,女儿也成了“专职”秘书。但这些探索,一段时间里并没有形成规范化的制度。很多代表反映联系选民的渠道不畅,了解选民的意见和要求不便。选民也时常遇事找不到代表。

2000年5月,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街道率先在全市推行了代表公示制。即将人大代表的照片、姓名、单位、邮编、联系电话、代表的权利与义务等内容向选区选民进行公布,便于选民联系代表,监督代表的履职情况。2001年1月,北京市东城区人大常委会在试点基础上,对全区247名由选民直接选举的区人大代表,在各个街道分别以不同方式实行了公示。有的制作了公示栏,有的制作了镜框式公示牌或橱窗,有的在办事处服务大厅通过电脑触摸屏显示,还有的通过致选民的一封信、利用内部刊物的方式进行公示。还有的街道为行业系统的代表制作了上万张代表联系卡(行业系统代表联系的选民不限于本选区)。有的街道还公示了代表接待选民日的时间、地点,将公示制引向深入。

北京市东城区推行代表公示制一年多以来,选民通过公示找代表2462人次,向代表反映问题1392个,代表在此基础上整理归纳出议案、建议341件,解决问题704个。公示制拓宽了代表与选民之间联系的民主渠道,一些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多年难以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在代表的协调努力和监督下,得到了解决。代表为选民办的实事日渐增多。公示制的效果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认可,《北京日报》记者报导:东城区居民说“人大向我们敞开了一扇永不关闭的大门”。代表公示,看似小小的措施和步骤,但它却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本质属性原本应有的题中之义;这小小的一步,对推进人大制度建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2.在街道设立为人大代表履行职务服务的精干机构——人大街道工委

在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今天,各种社会矛盾都会在我们生活中反映出来,遇到什么解不开的疙瘩,选民自然就会想到去找代表。代表是兼职,代表公示制实行后,无形中代表履行职务的负担是大大加重了。代表要了解情况,与选民沟通,要向有关部门反映选民的意见要求,要督促催办,全靠代表自己去跑,实在是太困难了。别的不说,光时间就根本分配不过来。需要有一个机构为代表履行职责提供服务。北京市东城区人大常委会借鉴外省市经验,尝试在街道设立人大街道工委,作为区人大的派出机构,为选民服务,为代表服务,为区人大常委会履行职责服务。人大街道工委主任一般由作为人大代表的中共街道工委书记兼任,副主任1~2名和委员3~5名均由本街道辖区内的代表中民主协商产生,人大街道工委组成人员由区人大常委会任命,实行任期制,与人大代表的任期相同。街道工委下设办公室,编制1~2人由街道自行解决,实行非任期制,受区人大常委会领导。办公室要做到人员到位;办公条件到位,有专门的办公室、电话、电脑、经费;工作到位,街道工委主任对办公室的工作要求、工作思路、工作指导要到位。

北京市东城区人大各街道工委办成立以后,本着尽量减少代表负担,又能发挥代表作用的宗旨,竭诚为代表服务。如东华门街道工委办的同志,两年来共协助代表召开各种座谈会70余次,深入选区联系走访选民40余次,走访选举单位近400个,帮助代表收集材料、处理事务和来信来访100余次,做了大量细致的幕后工作和组织协调联络工作。特别是对人大代表依据群众的反映和要求,提出的解决意见,都能及时给予办理。东华门街道工委还将每月的16日定为代表接待选民日,轮流安排人大代表在街道工委办公室接待选民,每逢此日,接访不断,两个月来,代表共接待选民31批,58人次,直接听取群众意见49条,及时化解矛盾21件,解决问题28件。

目前,北京市东城区有市、区人大代表303人,过去,仅靠区人大常委会直接组织活动,既不容易召集,召集起来也不易深入探讨问题。街道代表联络组是松散的组织,有时间就多安排点活动,没时间就不组织活动,造成人大代表及人民群众的智力资源和社会力量得不到充分利用与发挥。人大街道工委成立后,在闭会期间担负起组织代表学习、经验交流、调查、研究议案、开展监督活动、向选民述职等主要的组织功能,特别是街道工委办公室为代表提供周密细致的服务,既减轻了代表履职中事务性工作的负担,也为代表履职提供了场地、办公条件等物质保障,受到代表们普遍的欢迎。同时,由党的街道工委书记兼任人大街道工委的主任,担负起组织人大街道工委活动的责任,也是对在基层政权中如何实现党的执政方式的转变的一种有益探索。

3.代表向选民述职

我国宪法和很多法律都原则规定了各级人大代表要受选民或选举单位监督,但没有规定具体的监督形式和监督程序。北京市东城区人大常委会为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代表述职。正像李鹏同志在代表法颁布十周年座谈会上讲的那样,人大代表不只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国家职务,承担着宪法和法律赋予的重大职责。因此,人大代表必须接受选民的监督,他们的履职情况必须让选民知道,人大代表是否称职必须由选民评定。为此,北京市东城区人大常委会在前期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把代表向选民或选举单位汇报自己履行代表职责的情况并接受评议的活动作为一项制度规定下来,明确使用了“代表述职”这一概念。他们提出每位代表在本届任期内至少向选民述职一次,并规定每年第四季度人大代表按选区向选民述职。目前已有156位人大代表以选区为单位向选民述职并接受选民的评议,占本届人大代表总数的63%。2002年还将有75位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预计2002年年底述职代表可达到代表总数的94%。本届任期内有望实现“区人大代表至少应向选民述职一次”的目标。

常委会规定述职的主要内容有:一是代表在代表大会开会期间行使代表权利的情况;二是闭会期间参加代表活动的情况;三是促进政府工作,推动宪法、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情况;四是联系选民,反映社情民意,积极提出议案、批评、建议,推动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情况;五是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情况;六是履行代表职责的体会等。述职方式主要是委托各代表联络组组织代表在本选区向选民代表面对面报告工作,接受选民评议。这里述职前的组织准备工作十分重要。要对述职代表和参加会议的选民代表进行适当的教育培训,要尽可能挑选在群众中有一定威信、为人公正、看问题客观、有一定分析能力的选民作为选民代表,并逐一落实出席会议的选民代表。要求选民代表会前广泛征求选民对代表的意见,会后要向选民传达述职会议的情况。每次参加述职的选民代表以30~40人为宜,这样既有一定的广泛性、代表性,又便于组织。述职会议由代表联络组长亲自主持,以便引导好会议。

几年来,北京市东城区人大代表述职至少取得了以下明显效果:一是通过面对面与选民交流,直接接受选民监督,使代表普遍感到了压力,增强了动力;二是使选民具体生动地了解了人大代表在代表大会期间和闭会期间是如何履行代表职务的,宣传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三是架起了代表与选民联系的桥梁,化解了选民“几年选一回人大代表,选完了也就再见不到人大代表了,代表选了也白选”的消极情绪,使选民体验到了自己当家作主的感受,增强了选民对代表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一位选民代表说:“我参加过多次投票选举,头一次听到代表向选民报告工作,心里热乎乎的……代表办的事,都是老百姓关心的、需要的、实在的事,自己的选票投对了,这样的代表选得值,信得过。”

4.间接选举的代表要与选举单位建立固定联系

在我国,除了由选民直接选举的乡、镇、区、县人大代表外,市级、省级、全国人大代表均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间接选举产生。这些间接选举的人大代表,如何与选举他们的原选举单位——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保持密切的联系,不说别的,从技术操作上讲,就是个难题。当然也是个亟待规范的问题。沈阳市人大常委会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于2000年4月通过了《关于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联系选举单位及人民群众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意见》规定了市人大代表联系选举单位及人民群众要依据的几个原则:一是分工的原则,可根据自愿或分工,将区、县的若干人大代表和部分地区的基层单位作为相对固定的联系对象;二是按比例组合的原则,根据市人大代表和区、县人大代表的数量以及原选举单位地区内基层单位的数量,按比例组成相对固定的联系网络,力求做到全面覆盖;三是联系对象相对固定和相互明确的原则,即市人大代表每人都必须有明确、固定的联系对象,选举单位的区、县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也有明确、固定的与他们联系的市人大代表。此外,市人大代表每年要定期向选举单位或区、县人大代表述职,报告全年履行代表职责的情况。这一意见如果能够得到认真落实和推广,那么我们间接选举的人大代表也就有了自己的明确联系对象——下一级的人大代表和基层单位,有了自己的根。这样一来,我们国家从人民群众到基层人大代表再到市级、省级、全国人大代表,就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纵横结合、上下贯通的全国社情民意信息沟通网络。那么,只要这一网络通畅,我们共和国的肌体就会变得无比强健,充满活力。这也正是现代民主政治和我们党执政所要追求的目标之一。

三、需要探索的几个问题

1.选好我的代表

市场经济条件下,当好人大代表的难度越来越大。在代表兼职的情况下,要想真正当好代表,更需要有相当的奉献精神。没有一定的时间保证,没有好的体力和精力,没有较高的参政议政能力和政策水平都不行。因此,在代表选举的时候,应大力做好宣传工作,使选民认识到选举什么样的人当代表与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促使选民珍惜手中的一票。要把那些真正愿意并热心为选民服务的人选上来。因此,应当允许有竞选,各级党委和人大常委会要为选民了解候选人多方面创造必要的条件。有鉴于人大代表本身要履行监督“一府两院”的职责,而且代表本身履行职务的事务已很繁忙,建议多数政府官员不再担任各级人大代表。越是在基层,越要多增加代表中普通老百姓的比例,减少政府官员的比例。

2.把法律规定的人大代表要与选民或选举单位保持密切联系的原则制度化法律化

可考虑把代表公示、代表述职的要求写进法律,作为普遍性的要求。同时代表大会开会期间会议的进程要更加透明,会议记录应公开,允许选民查询,使选民只要愿意,就可了解所选代表在会议期间表达的审议意见和工作状况。

3.为代表履行职务创造必要的物质保障和人员机构保障

代表也是公民的一分子,他应该有自己的私生活空间和休息时间。代表履行职务是在执行公务,应该由公共财政为代表履行职务提供必要的办公条件、办公经费。随着国家财政收支情况的改善,应该在此方面给予必要的保障。同时,应为代表履行职务配备必要的精干服务机构。各级人大常委会也要把为代表履行职责服务当作自己工作的重中之重。

参考材料:

[1]北京市东城区人大常委会:《积极推行人大代表公示制》《积极探索人大街道工委的工作》《积极探索和推进代表述职活动》,2002年6月。

[2]北京市东城区人大常委会东华门街道工委:《发挥人大街道工委职能作用,推动街道人大工作全面开展》,2002年6月。

履职和述职的区别篇7

一、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机制,以完备的制度来规范代表行为,促使代表履职尽责、充分发挥作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机制来规范代表履职行为,保证代表履职顺畅,代表就很难做到履职尽责,发挥重要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建立健全代表依法履职的各项具体制度,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增强代表工作的实效,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内容。因此,有必要建立健全以下十项代表工作制度:

(一)建立健全代表选举制度

人大代表想不想发挥作用,作用发挥得好不好,最重要的前提是代表的素质问题,而我国现行选举制度中选民登记、选举划分、选举程序、代表产生等方面,仍然体现着过去高度集权的传统政治体制的浓厚色彩,难以确保选举出来的代表都是高素质的。因此,建立健全代表选举制度,严把代表选举“入口”关,是提高代表素质、发挥代表作用、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治本之策。可尝试从以下四方面建立健全选举制度。

1、促使宣传发动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宣传发动是选举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环节之一,市人大常委会要依法指导县乡人大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并使之制度化、规范化。一要以社区、村委会为单位,有计划地在广大公民特别是农民中广泛、系统地宣传《宪法》、《选举法》、《组织法》和《代表法》等法律,让广大选民对我国的宪法精神、选举制度等有完整的认识,珍惜自己的民利,主动参与选举活动;二要系统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有关知识,让选民更多的了解人大制度,弄清人大与“一府两院”的关系,认识自己在人大制度中的主人翁地位;三要结合代表履职宣传工作的要求,有重点地宣传本辖区上一届认真履职的优秀人大代表,激发广大选民的参选热情,激励更多敢于直言、乐于为民办事的公民竞选人大代表。此外,还应对换届选举各阶段的工作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各界都来关注选举工作进程。

2、完善代表候选人自愿申报登记制度。选民登记既是选举工作的基础,也是提出代表候选人和投票选举的前提。因此,一定要规范选民登记工作。在换届选举中,要引导县乡人大正视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企事业所有制、就业方式、农民大量外出等发生的深刻变化,许多“单位人”、“家庭人”变成“社会人”的现状,一方面要强化服务意识,力求做到选民登记不重不错不漏,另一方面要鼓励选民“毛遂自荐”,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要增强候选人的透明度,允许候选人自我介绍,发表演讲,回答选民提出的问题,真正让选民知人、知名、知情,按自己的意愿投下“称心票”,选举“意中人”。

3、引入竞选机制。在当前选举实践中,选举与被选举人参选积极性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竞选机制。多数地方提名候选人时都硬性地按照选举单位分配代表类型,进行代表推荐、提名、选举工作,这实际上限制了投票者行使民利的自主性,间接剥夺了其他公民的被选举权。如果按照这样一套“既定原则”进行“上面定名单,下面画圈圈”式的选举,就难以保障将最有参政热情和能力,最能维护选民利益的人选举出来。因此,在代表候选人的提名推荐方式上,要减少派选代表候选人,除党委有意图安排作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工作需要应选好人大代表的主要领导外,原则上都不向选区或选举单位推荐代表候选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选民提名推荐候选人的积极性,增加选民直接提名推荐代表候选人的人数,充分尊重选民的权利和意愿。也只有这样,才可以激发选民的政治热情,增添选举活力,拓宽选举范围,提高选举质量;才可以真正把群众真心信赖和拥护、敢于为民直言、事业心责任心强、法律意识和文化素质较高、能够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人提名推荐为代表候选人。

4、完善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制度。在确定代表正式候选人时,很重要的一点是:既要注重政治条件,又要考察其执行职务的能力,即要以“好中选优”来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依据新的选举规定,县乡人大代表正式代表候选人的确定一般有三种方式:其一,直接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其二,协商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其三,通过预选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不论采用哪种形式,选举委员会都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有机统一起来,平等对待组织推荐和选民联名推荐的候选人,真正做到“好中选优”;选举委员会应将初步代表候选人提交选民小组反复讨论、协商,创造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机会,尊重多数选民的意愿,使讨论、协商的过程成为逐步取得共识的过程,通过讨论、协商和预选,力求达到以下目标:一是将基本上没有时间参加代表活动的以及缺乏履行代表职务能力的人协商出局;二是真正把那些政治成熟可靠,群众观念、政策观念和参政能力强,敢于为民代言,热心为民办事的人确定为正式代表候选人;三是正式候选人确定后,在选举委员会的组织下,采取多种方式,全面、真实、客观地向选民介绍候选人的情况,组织候选人与选民见面,让候选人回答选民提出的问题。通过“好中选优”,最终将那些政治素质高、愿反映、能反映、敢反映群众意愿的人选进人大代表队伍。

(二)建立健全代表培训制度

形势在发展,民主法制进程在不断前进,老百姓的觉悟也在不断提高,这都要求人大代表的素质和履职水平也要不断提高。因此,代表培训不仅需要与时俱进、长期进行,而且要形成规范化、制度化。市人大常委会要把组织人大代表学习培训作为提高代表素质、提升代表履职能力的基础工作来抓,并不断加以完善、深化。目前,一年一次的集中培训远远满足不了代表履职的要求,要针对代表履职情况不均衡的现状,切实增强代表培训的计划性和针对性。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培训:

1、集中培训。人大代表想不想发挥作用,作用发挥得好不好,最重要的是认识问题。因而,在代表的选拔、代表的基本素质、代表对他自己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及其在宪法中的定位、以及他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最重要的。为此,新一届人大代表当选后,首要的任务是加强思想培训,不断提高代表履职的自觉性。因为只有代表增强了履职意识,主动履职而不是被动履职,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基于这点就很有必要集中所有代表进行一次封闭式的“上岗”培训,重点学习《宪法》、《代表法》、《地方组织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组织上一届或连任的优秀代表与新选代表进行互动式的授课,让每一位人大代表都知道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只有认真地依法履职,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大代表。

2、分组培训。加强对人大代表的培训不能只局限于代表的履职常识,还要注重代表履职水平的提高,因而代表分组培训很有必要。分组培训就是以一个或几个代表小组为单位,由常委会主任、小组长或履职优秀的代表轮流讲,把《代表法》及其《实施办法》的理论融入具体的实践之中;或者组织开展新老代表的交流、谈心活动,让老代表以切身体会现身说法,帮助新代表尽快进入“角色”。主讲人要把“我对履职的认识”、“我怎样履职”的问题结合《代表法》具体的某章某条来谈,最后再讲“我是怎么做”的。各代表小组每次活动,一定要组织代表学习,学习时间不少于一个小时。分组培训还包括把学习法律法规,交流代表工作经验,列为各代表小组活动内容之一,人大常委会可每季度一次分专题召开代表小组长座谈会,交流、总结各代表小组的履职经验,以全面提高代表的工作水平。

3、重点培训。对于代表培训,不仅仅要注重形式,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内容。重点培训指的是分主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比如针对如何写好高质量的议案、建议,如何审议议案、预算报告等问题。代表培训还可以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代表怎么履职相结合进行,比如如何履职、述职?履什么职?述什么内容?此外,还要对常委会组成人员进行重点培训,培训内容诸如如何敢言、善言,改进审议的方式方法,提高常委会审议水平;如何密切联系代表和群众,畅通民意渠道;常委会组成人员与一般代表有什么区别等一些具体而重要的内容。

4、自学与培训并重。除了常委会组织的集中学习培训外,个人自学很重要,这是提高代表素质的基础。人大代表首先要强化学习意识,主动学,经常学,通过持之以恒的学习,进一步拓宽知识视野。人大常委会还要为每位代表征订2份以上报刊杂志、发放代表工作资料等,为代表自学提供有关信息资料。

5、实行轮流培训制度。要在代表培训的机制上创新,力戒“一窝蜂”和“一窝饭”式的培训,每次培训的代表人数不宜过多,以保证培训的质量。培训方式也不能尽是“填鸭式”的授课,要实行互动式培训,既要有专家讲授理论,也要有经验丰富、履职能力强的优秀代表现场讲授履职个案,力求形式多样,达到知行统一。培训内容要讲究多样性,不要一讲代表培训就等同于学习《宪法》、《代表法》、《地方组织法》等有关人大工作的法律法规,还要更多地听取代表的意见和建议,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注重代表实际履职技能的提高,使代表真正有所收获。

(三)建立健全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和群众的制度

常委会组成人员保持与代表和群众的密切联系是人大代表履行职责的基础。吴邦国委员长说过:“人大最大的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的危险是脱离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是人大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而人大代表又是从群众中选举产生的,代表人民群众行使职权。从这一点上说,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天职就是保持与人大代表和群众的密切联系,开辟各种途径倾听、了解和反映代表和群众的意见与呼声,保证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通过国家机关得到充分表达和实现。因此,市人大常委会应该建立健全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和群众的制度,把联系代表和群众工作纳入人大工作的议事日程,并不断拓宽联系渠道,丰富联系内容,创新联系方式,使常委会与代表的联系经常化、制度化:一是参照广东省实行的“代表意见直通快车”模式,开通代表意见“直通车”,建立代表重要意见和建议信件直通制度,以缩短程序,使人大常委会领导及时掌握代表反映的情况,及时批阅信件交有关职能部门办理。二是具体明确每个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的数量、任务要求和量化考核工作。三是建立互相约见制度。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要定期听取代表对常委会的工作意见,通过代表及时了解人民群众近期关心的突出问题;代表如有建议和意见,也可以随时约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四是设立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接待室,每月安排2名常委会组成人员接待一次代表,定期听取代表对常委会工作意见及人民群众近期关心的突出问题。五是要坚持定期到基层走访代表,了解代表的工作情况,掌握代表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代表解决履职工作中困难和问题。通过上述几种联系方式,使组成人员进一步加强与代表的经常性联系,有针对性地履行自身职责,同时力促代表履职尽责。

关于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力促代表履职方面,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市福田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的“人大代表活动周”活动。据悉,福田区人大常委会把此项活动作为一种固定的组织形式,已坚持开展多年,而且每年都有创新,每次都收获甚大。该项活动在当地也早已深入民心,影响广泛。福田区人大常委会为了顺利而高效地开展好“人大代表活动周”活动,每次都进行精心组织、周密安排。首先,该区人大常委会召集八个街道的人大代表联组和代表工作室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召开商讨会,就活动的相关事项作说明,确定整个活动的组织形式、活动内容、实施单位和落实的责任人,并对各街道的“人大代表活动周”的活动作出统一部署,明确活动要求。随后,各街道又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本次活动的具体内容、活动方式和承办代表。这样由于事前有筹划、组织较周密,更为重要的是“人大代表活动周”还有具体的活动时间、地点、事项及活动线路、程序、方式方法等,所以,此项活动才能在各街道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统筹安排中有声有色地开展:代表们充分运用听、访、察的不同方式,从多种渠道,切实了解社情民意。听——有“正听”和“旁听”,即代表通过参加对人大常委会和政府工作报告的征求意见座谈会的“正听”,还有到法院庭审的“旁听”。访——有走访、约访、接访。即代表纷纷深入基层,广泛接触群众、征求意见和建议的走访;邀请社区企事业单位代表、居民进行面对面的座谈交流的约访;还有在代表工作室定期或不定期的接待来访群众的接访。察——则有明察和暗察。另外,福田区人大常委会还帮助一些代表专门设立“人大代表工作专线电话”,公开自己的电子信箱,使他们利用通讯和网络手段建立了与选民沟通的新渠道,达到了信息的随时互动交流。而在加强联系代表方面,活动周也专门安排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代表的座谈会等,通过谈心得、谈感受来交流履职经验,以此达到互相提高思想认识、提高履职水平。此外,在活动期间他们还围绕如何高质量、高水平地提出议案和建议,特别是电子文档如何提交及加强《监督法》学习等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代表培训。这些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代表的自身素质和履职能力,密切了他们之间的沟通联系。

实践证明,福田区人大常委会正是通过这种形式丰富多样、别开生面的“代表活动周”活动,广泛及时地建立了常委会与代表和群众的密切联系,健全了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和群众的制度,搭建了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的履职平台,拓宽了发挥代表作用的空间。在此项活动中,不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代表积极踊跃参与,受到群众热烈欢迎,而且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代表的履职效果十分显著,社会反响巨大,为人大常委会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与代表和群众的联系,力促代表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充分发挥作用等工作提供了借鉴经验。

而在常委会加强与群众的联系,增强人大工作的公开性、透明度,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方面,不少地方人大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很好的借鉴经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扬州市人大在全国市级人大中开先河,选择一些事关民生的审议议题,大胆尝试了人大常委会会议网络视频直播:2006年9月,扬州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扬州人大、中国扬州等4家网络媒体,向450万扬州市民及全国公众进行实况直播,创下28675人次的点击率,让广大市民坐在家里就可以参加人大常委会,从中真切地感受到扬州的变化。这次会议的一个议程是副市长向人大汇报305件议案包括医疗、老城区保护等议案的处理情况,当天晚上市长就把对网民的答复全部上网。另一个议程则是3位拟任职干部作拟职发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是首位面对公众进行“阳光”拟任职发言的干部,他认为,劳动和社会保障与老百姓利益密切相关,这么多双眼睛盯着,说得对不对,做得好不好,老百姓一眼就可看出来。2007年1月22日,市人大常委会再次进行网上直播。市政府就2006年为民所办的10件实事的执行情况向网民一一作答。这次网上直播超过12000人在线,网民提出了250多个问题,其中许多问题让相关负责人冒汗,如“看一个小感冒动不动就要100多元,请问在控制医疗费用方面有没有行之有效的措施?”“看到劳动局有那么多数字要完成,你们是不是切实做了啊?现在注水的汇报太多了,希望你们不是这样的。”

知情权是监督权的前提,扬州市人大常委会选择事关民生的重要议题进行网上直播,让广大群众有序参政议政,推进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这种做法无疑是人大常委会联系群众、加强监督的成功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四)建立健全代表联系选民机制

从现有的选举制度看,选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其实就是通过人大代表的活动间接实现的。从这种意义上讲,代表除了要清楚自身的重大职责外,还需要真正依法为选民做一些实事好事,为选民排扰解难。这就需要建立一种制度,保证人大代表能够及时获取选民的意见,定期接受选民的评议;代表一旦失去选民的信任,就该由选民罢免。而建立人大代表与选民的之间通畅的联系渠道,则是这一制度最基本的要求。

人大代表分工联系选民是《代表法》的明确要求,也是代表密切联系群众、依法履行职责的重要内容。因此,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对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要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使代表联系选民成为一项经常性的活动:一要积极推进人大代表公示活动,将人大代表的基本情况和联系方式向自己的居住地或从事工作的行业内公布自己的联系电话、电子邮箱,以畅通民意通道,让选民知道谁是代表,怎样向代表反映意见和要求,怎样监督代表。二要注重联系实效。代表要定期走访选民、了解选民的意愿和要求,并积极向常委会反映选民的呼声。同时,也让选民知道代表履行职务的情况,既达到选民监督代表,又达到代表听取民声,反映民意,努力为选民办好事实事的目的。三要向选民发放征求意见卡。市人大常委会每年都要组织代表采取发放征求意见卡的形式,广泛收集选民对代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之后进行梳理,代表针对本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进行改正。四要灵活代表联系选民的方式。如邀请居委会成员参加人大代表联合组,并以社区委员会为平台,让人大代表通过参加社区代表的联组以及巡视等活动,听取社区选民意见。五要建立《社情民意实录册》,委托居委会随时记录选民意见,让代表走访选区时查阅收集。六要设置人大信箱收集选民意见,梳理出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细致的调查研究,然后形成书面材料提交给有关部门,促使问题得到较快较好解决,并召开选民意见和建议的答复会,使选民的意见和建议件件有回音,让选民满意。

在代表联系选民方面,各省市人大常委会已探索出许多好的经验做法。如扬州市人大从2005年起,将每年的5月8日确定为代表与选民的“统一见面日”,通过个别走访、入户调研、约请座谈、广场咨询、实地考察等形式,搭建代表与选民沟通的平台,畅通民意渠道,受到了群众欢迎。在湖北鄂州市每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天,都会有两位人大代表守在专线电话旁,倾听选民的声音。到2006年12月20日,“代表专线”共开办9期,他们对接听群众反映的340多个电话、涉及的260多个问题,一一予以解决,深受选民的欢迎。更为值得赞许的是,鄂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还专门下发了“代表专线”操作规程,市政府办公室也专门发出通知,要求做好“代表专线”所反映问题的办复工作。对反映的问题,接听代表记下后,提交给市人大常委会,当作人大代表的批评、意见、建议办理,并加强督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引起社会上强烈的反响。山东临沂市各级人大代表采取多种方式倾听群众意见和呼声,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要求,有些代表通过公开本人的联系电话和通信地址,印刷名片,为群众架起信息沟通的桥梁;有的代表定期走访代表,以记民情日记的形式,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并针对在群众中了解到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在较短时间内形成书面材料提交给有关管理部门,并督促抓好落实,促使问题得到较快较好解决,在群众中产生了很好的反响。这些实践活动无疑都是代表联系群众方面的有益探索,也是人大人大代表增强选民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体现。

惠州市人大常委会可结合实际,参照江苏扬州市、山东临沂市和湖北鄂州市的做法,确定代表与选民的“统一见面日”,设立“代表专线”,为没有固定工作的代表印刷名片,支持有条件的代表建立“社情民意,直通代表电子邮箱”,或与当地日报、电视、广播等新闻单位取得联系,通过新闻单位的影响力公布代表的电子邮箱地址,构成代表面向社会、面向群众、听取和了解社情民意的快捷通道,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为代表联系选民、履职尽责提供服务和便利。

(五)建立健全代表述职制度

人大代表向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述职并接受评议,是近年来地方人大在工作实践中新创设的选民对人大代表监督的重要形式。但当前各地在代表述职评议方法、形式、内容等方面还存在许多差异,值得研究探讨。为此,我们可结合本地实际,尝试从以下四个方面实现述职活动规范化、制度化,提高述职实效。

1、代表述职要有计划性有步骤地进行。市人大常委会要将代表述职列入年初工作计划,提前做好代表述职的宣传发动工作,让选区和述职代表明白述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作好述职的有关准备工作。代表述职前,要以代表小组为单位设立代表公示台,把每个代表的照片、姓名、年龄、职务都公布于众。为加强选民对代表履职情况的监督,常委会及其工作机构还要增加代表工作的透明度,可通过建立代表工作通报、公示等制度,定期向选民或选举单位公开代表履职情况。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增强代表的责任感,进一步激励代表为民代言、为民办实事、尽力履职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便于选民熟悉了解代表的履职情况,有效地参与评议。

2、界定好代表述职的内容。人大代表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依法参加大会期间的工作和闭会期间的活动,如在大会期间审议报告、提出议案、参加选举、决定决议等等;在闭会期间联系选民、反映民情、为民办事,参加代表小组活动,参与视察调研、执法检查、工作评议,提出批评、意见、建议,加强学习以及完成本职工作等方面,是代表述职的重要内容。

3、规范代表述职的方式方法。代表述职要在市人大常委会指导下,以代表小组为单位每年安排2至5名代表,分别采取召开选民大会或选民代表会议、公示述职报告等多种形式,在各自选区向选民(或选民代表)述职,使选民真正认识代表、了解代表;同时又使代表增强履职意识,更加尽心尽责履职,发挥作用。

4、规范整改落实工作。市人大常委会要指导代表做好对选民意见的整改落实工作。对选民提出的有关代表素质、代表工作等涉及个人的意见,代表应结合工作、学习实际,注意改进,以取得选民的信任;对选民提出的涉及政府工作、可操作性较强的合理建议、意见,可作为闭会期间代表的建议、意见,向人大常委会或有关部门提出;比较原则的问题,可在代表参加人大有关会议、活动时,作为审议、讨论意见提出。

5、明确代表述职要体现民主性。代表述职必须体现民主性,要求选民代表人数原则上不得少于选民总数的百分之一,即按此比例选民代表不能少于30人。在评议会议上,代表要向选民作述职报告,选民(或选民代表)进行口头评议发言,并进行书面测评,让选民对代表履职情况作出“好、较好、一般、差”或者“优秀、称职、不称职”的评价,真实反映代表履职情况。

上述是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的制度建设尝试。至于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也应该参照代表向选民述职的程序和方法,向人大代表述职,接受人大代表的监督。

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向人大代表述职,有其法律依据和实践基础。首先,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向代表述职,这与常委会组成人员所享有的权力是相一致的。从某种程度上说,一个地方人大工作开展得好不好,主要是看该地人大常委会的履职能力强不强,而与之直接相关的就是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履职工作做得好不好。既然法律规定普通的人大代表在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力的同时,必须接受选民或原选举单位的监督,那么作为由人大代表选举产生的“代表”——常委会组成人员更应该向选举他的本级人大代表述职,接受人大代表的监督,这也符合“谁选举谁监督”这一民主原则。其次,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开展述职已具备实践基础。目前,各地人大代表向选民或原选举单位述职工作已较为普遍地展开,并得到了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的认同,这为常委会组成人员的述职活动提供了实践经验。开展常委会组成人员向人大代表述职活动,不仅是代表向选民述职活动的延伸,对于推动人大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依法履职更具有积极的意义。

(六)建立健全代表履职考核和激励制度

要针对部分代表履行代表职责不够积极的问题,积极探索建立健全代表履职的考核激励机制。

1、要规范代表履职考核的具体操作。首先,要制订出有关人大代表履职情况的考核制度实施方案(《人大代表履职情况登记表》可作为附件附在方案之后)。实施方案可由联络代表工作的工委拟定,而后提交本级人大常委会通过。其次,明确职责。由于人大代表履职情况的考核是代表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理应由选举联络人事任免工作委员会负责抓管此项工作,又由于人大活动大都是以代表小组为单位进行的,故《人大代表履职情况登记表》的填报工作交由代表小组负责。《人大代表履职情况登记表》要求代表随时记录履职情况,主要记录出席人代会情况、闭会期间参加代表小组活动情况和学习情况、联系选民情况和为群众办实事情况等,由市人大常委会办事机构和各代表小组组长定期调阅检查。

2、制定代表履职的考核标准。可借鉴其他考核工作的做法,建立健全代表履职情况的细化、量化制度。量化细化是发挥代表主体作用制度化的具体体现。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代表联络室对市人大代表履职情况的细化和量化做了大量工作,于2006年制定了本年度人大代表履职手册,而且将实施办法相关的法律规定,代表应该怎么做都编为手册内容。这样,用履职手册来规范代表的履职行为,作为一种工作的定位,就起到了《代表法实施办法》第二条的作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本级人民大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惠州市人大常委会可参照北京市的做法对市人大代表的履职情况进行细化和量化考核。这样,就可以很好地改变代表履职的这么一种情况:代表5年一届没有做什么事情,就是开开会、听听报告,之后也没有什么发言。其实,代表要真正发挥作用,就要多联系选民、多调查研究,通过联系选民、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并有效促进问题解决,而对代表履职进行细化和量化实际上也是发挥代表主体作用制度化的具体体现。因此,制定代表履职的量化考核标准,把软的要求变成硬的制度和硬的法规,对于发挥代表作用,提升代表在选民心目中的形象是非常有好处的。

3、界定考核的时间和次数。鉴于人大代表不是专职职务和人大代表届期五年的实际,笔者认为,人大代表履职情况的考核应以两年一次为宜,理由有四:一是如果代表考核一届一次则失去了考核的意义,故两年一次考核较为合理。二是头两年的考核正是对人大代表前半届履行职责情况进行实际的评价,这样有利于履职差的代表改正工作,促使其在后三年能认真履行职责。三是按两年一次来算,代表在任期内有两次考核。这两次考核的结果,既有个比较,又可累计作出总的评价,并为该代表在换届时可否连任提供依据。四是人大代表任期的第五年,正是人大机关忙于人大换届工作的忙碌期,规定人大代表任期第五年不作考核,有利于人大机关集中精力做好人大换届工作。

4、明确考核必须与奖罚相结合。考核只有与奖罚结合起来,才能称得上考核机制的完善,才能显示出考核的刚性约束力。一方面,对于那些认真履行代表职责的人大代表要给予奖励(包括精神上的奖励和物质上的奖励),对于那些在提交议案、反映民声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人大代表,可以分别授予“议政模范”、“爱民代表”等不同的荣誉称号;另一方面,对于那些履职差的人大代表,应当采取通报批评、劝其辞退代表职务等方式进行教育、处罚,从而促进代表增强履职的责任感,改正不足,做一名合格的人大代表。

5、坚持和完善评比表彰代表制度。要通过开展系列评选活动来调动代表履职的积极性,提高代表的工作水平。这方面可参照其他省市的做法制定《惠州市优秀代表评选办法》,在全市各级人大中开展评选“先进代表小组”、“优秀人大代表”活动;对优秀代表小组和优秀代表建议进行表彰,有效地激发代表履行职务、争先创优的积极性;定期把代表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的总体情况、各代表团提出建议情况、代表单独或领衔提出建议情况向全体代表和各县、区人大常委会进行通报,形成横向比较,起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以代表小组为单位,建立代表履职登记制度,如实记录代表每年参加人代会、小组活动、学习培训、视察、联系选民和选举单位、提出议案和建议等情况,并根据这些情况开展评优活动,届中举行全市代表工作经验交流暨“争先创优”表彰会,由各县、区的先进代表小组和个人在会上口头或书面介绍经验,对优秀市人大代表小组和优秀代表议案、建议进行表彰。这些举措对活跃全市人大代表工作,促进代表更好地履职尽责无疑会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七)建立健全代表辞职退出制度

长期以来,人大代表一旦当选,除非违法犯罪被查处,无论是否履职尽责,都会一直“代表”到届满。虽然也有人大代表自认无法履职而主动请辞,但一些实质上不作为的人大代表,却没有这种自觉。人大代表不是荣誉称号,也不是荣誉职务。荣誉可以接受也可以放弃,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不能“想不来就不来”、“想不履职就不履职”。因此,必须疏通人大代表的“进出口”,建立起合法的人大代表“退出”机制。广东省政协曾要求有名无实的政协委员“辞职”,辽宁省政协也建立了类似的“退出”机制。政协部门的这些举措同样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湖南省麻阳苗族自治县也率先作出了成功的尝试:2006年11月下旬,麻阳县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发现,该县两名代表连续两年无故缺席人代会。据悉,每次召开县人代会前,县人大常委会都要将会议召开的日期通过当地电视台向外公告,并通过乡镇人代会再次通知,但这两名人大代表在参加了2004年举行的县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后,外出打工,再也没有与县人大常委会联系,连续两次缺席人代会。对此,县人大常委会首先派工作人员走访了这两名县人大代表所在的团组,掌握了其参加代表活动的情况,并到原选举单位调查了解了他们联系选民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形成综合材料,提交县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进行审查;其后,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提出了“终止两名代表资格的建议”,交由主任会议进一步研究讨论并提出具体处理意见,再提交县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可以说,终止两名代表资格,县人大常委会从酝酿到实施,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了认真考虑和研究,严格按照法律程序依法进行。

麻阳县人大常委会终止不合格代表资格的举措无疑是很成功的。对于那些在召开人代会时“不知去向”的代表,对于那些虽能够参加人代会却只能举举手、投投票,既不提出代表人民利益诉求的议案,也不能代表对损害人民利益的现象和不称职官员进行监督的“人大代表”,我们就有必要建立健全代表辞职退出机制,终止他们的代表资格。

笔者认为,作为人大代表,如果连人大会议都懒得参加,不论其代表性、素质能力如何,至少在履职愿望和选择动机上是不及格的。近年来,一些地方人大常委会出台了一些“硬”措施,比如要求人大代表过“述职关”,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人大代表不代表”现象的存在。为杜绝这种现象,就要从制度层面上打破人大代表终届制,构建起代表能进能出的良性循环机制。在这方面,山西省大同市矿区人大常委会做出了很好的尝试。2004年9月24日,大同市矿区白洞街道第一选区王同贵等37名选民联名提出罢免原白洞煤业公司董事长黄某人大代表职务的请求,矿区七届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经调查研究,同意选民的请求,启动罢免不称职代表的程序。2004年9月27日,白洞选区1600名选民在一个主会场、4个分会场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以1563票赞成,35票反对,2票弃权表决通过,罢免了黄某的代表职务。近年来,山西省大同市矿区人大常委会还不断完善对人大代表的监督制约机制,建立了人大代表辞职制度。从区六届到七届人大,全区共有10名人大代表因工作变动请求辞去代表职务并获该区人大常委会通过。该区人大常委会还根据各街道代表缺额情况,及时组织有关选区或选举单位进行缺额补选,共补选代表8名,保障了区代表的满额。矿区人大常委会既实行代表辞职制度,并对代表缺额及时进行补选,既保证了各街道代表名额和代表结构的平衡,为人大代表更好地执行职务提供了保障,又促进了代表增强人大意识、选民意识,自觉提高素质,积极履职,充分发挥作用。

大同市矿区人大常委会的实践充分证明,建立人大代表辞职退出制度,是人大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保持代表工作连续性,保证人大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举措;不仅能有效地激活代表进出机制,强化人大代表履职意识,提高人大代表的工作效率,还能保证代表整体结构的优化。因此,有必要不断完善对人大代表的监督制约机制,建立健全人大代表辞职退出制度,实行劣者淘汰。有了这种制度,才会对代表履职产生压力和硬约束,从而增强代表的履职责任感和履职主动性,真正发挥代表作用。

(八)建立健全代表参与活动机制

市人大常委会及各办事机构要依法为代表履职创造条件,主动加强与广大代表的联系,积极为代表参与活动搭建平台。

1、拓宽代表参与活动途径。人大常委会在召开会议、开展视察、检查、调查、评议等监督实践活动中要尽量扩大代表的参与面,积极为人大代表搭建履职平台,使代表充分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从而增强为民仗义执言的责任心,自觉履职尽责,充分发挥作用。

2、完善代表小组活动制度。要根据代表法的规定,按照便于组织代表开展活动的原则,切实建立代表小组特别是专业代表小组(可考虑建立民族宗教侨务、司法、财经、卫生、法制、农牧业、城市建设管理和环境保护等9个专业代表小组),同时建立代表小组季度活动制度和代表组长联席会议制度,并坚持每半年召开一次组长联席会议,互通各代表小组履职情况和经验;要指导代表小组制定好活动计划,选择好活动内容,并交流研讨各自活动时在选题、方式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以突出代表小组的活动实效。此外,为了确保闭会期间代表活动的有效开展,市人大常委会每年还要与各代表小组签订小组工作目标责任书。按责任书要求,代表小组要围绕组织指导、定期活动、联系代表、经费保障、资料管理等任务目标开展活动,并于每年年底根据考核激励制度的有关规定对代表小组活动情况进行百分量化考核,表彰若干个“先进代表小组”和较多名额的“优秀人大代表”。

3、完善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制度。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专题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使代表直接目睹审议现场并参与审议全过程,体会人大监督的权威性,从而有效地强化主人翁意识,提高代表的履职能力。

4、建立健全代表旁听庭审制度。关于代表旁听庭审活动,外省市人大常委会已做了很多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已形成规范化、制度化。惠州市人大常委会可借鉴贵州市人大常委会的做法,出台《关于市人大代表旁听市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办法》,使代表旁听庭审活动进入制度化的轨道。《办法》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以下五方面:一是人大代表旁听庭审案件的范围,包括在市内影响重大的案件,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和强烈要求代表旁听的案件等;二是参与旁听庭审的代表每次应在3人以上,组成旁听代表小组;三是旁听代表必须遵守依法监督、回避、不包办代替等原则;四是旁听代表小组认为有重大异议,可在收到裁判文书后15日内,书面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实施个案监督或提出建议意见;五是为保证代表能顺利参加旁听,《办法》还需要制定对无固定收入的代表进行补助和代表所在单位应为代表提供便利和保证等规定。

除了完善上述几项代表参与活动的制度外,还要完善代表约见“一府两院”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制度、代表参与行风评议和勤政廉政监督及其他制度、代表担任特邀咨询员和执法监督员制度等。

(九)建立健全代表履职宣传制度

人大代表是一座“新闻富矿”。多年来,我市各级人大的代表履职宣传工作不断改进,通过各类媒体及时宣传报道人大代表履职情况,效果明显,而且有关代表履职的好的新闻作品也不断涌现。但总的来讲,代表履职宣传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与形势和任务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为此,我们要深刻领会《关于进一步发挥全国人大代表作用,加强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央中发9号文件)精神,把代表履职宣传工作放在人大宣传工作的突出位置,加大宣传报道力度,提高宣传报道水平;进一步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拓宽宣传阵地,创新宣传方式,壮大宣传声势,使人大代表履职宣传工作走上正常化、规范化的轨道。

1、加强队伍建设。从事人大宣传工作的同志,特别是新闻单位的记者,要进一步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法制建设理论和《代表法》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2、充分发挥我市媒体比较发达的优势。树立“精品”意识,加强策划,努力开掘代表履职宣传的“富矿”,在科学、求实、依法上下功夫,把代表宣传做活、做深、做好,并增强针对性和吸引力,让群众喜闻乐见,达到深入人心的效果。如在电视台、电台和《惠州日报》等主要新闻单位长年设立《代表风采》、“代表热线”等专题栏目,经常性地进行有关代表履职的采访报道,从而形成一定的宣传声势,使这些专题栏目成为宣传人大代表履职活动的一个重要阵地。

3、加强人大机关宣传阵地建设。要重视加强自身的宣传阵地建设,充分利用人大机关现有的刊物和网站,加大对代表履职情况的宣传力度。如在《惠州人大通讯》和《惠州人大信息网》增设《履职历程》或《履职心声》栏目,让已经完成政治使命的上一届人大代表和正在肩负政治使命的新一届人大代表,用自己的笔触,记录自己真实的独具特色而又丰富多彩的履职故事,让他们用另一种方式对社会、对历史、对时代作出又一份贡献,为更多的代表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和鲜活的履职范例,同时促使更多的代表更好地履职尽责、争先创优。

4、设立《意见转达》专报。可参照一些信息简报的模式,设立《意见转达》专报,主要向有关机关和单位通报代表履职活动情况和代表所提的有关意见建议,较大型的活动要形成专题报告。

5、不定期举办宣传代表履职情况的系列活动。此类活动要联合各县、区人大常委会和新闻单位共同举办。如市和各县、区人大与市作家协会、《惠州日报》等单位可联合举办“人民的好代表”征文活动,组织市、县两级专业作家采写人大代表,征文作品在《惠州日报》、《惠州人大通讯》等报纸杂志陆续刊登。

(十)建立健全代表活动保障制度

市人大常委会及各办事机构要强化服务观念,着眼于全面提高代表素质,从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代表工作制度入手,多层次、多渠道加强与代表的联系,及时向代表提供多方面的信息资料,尽力帮助代表解决在履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代表履职尽责提供良好的服务保障,充分调动和发挥人大代表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优势作用。

1、要提供组织保障。为加强对各代表小组工作指导、监督和管理,应明确规定:代表活动,以集体活动为主,以代表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小组活动一般在代表原选举单位的行政区域内进行,做到有组织、有督促、有管理、有协调。为做好组织保障工作,市人大常委会可尝试建立代表手机短信平台,通过短信息组织开展代表履职活动,并及时对代表的意见建议作专题反馈,及时向代表通报政务和工作信息,保证代表在知情知政的前提下有效行使职权。

2、要提供制度保障。市人大常委会要建立健全前面提及的9项有关代表选举、培训、述职、辞职、联系选民、考核激励、参与活动、宣传报道、服务保障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并把这些制度具体落实到多种形式的代表活动中。

3、提供经费保障。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代表活动时,党委、政府应依法全力支持。政府要依法将代表活动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拨付代表活动专项经费,为代表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代表在参执行职务时,其所在单位要依《代表法》规定按正常出勤对待,享受所在单位的工资和其他待遇;市人大常委会在组织代表参与活动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有关规定对无固定收入的代表给予补助,确保所有代表全力参与履职活动,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建立健全并落实各项代表工作制度值得注意的几个关系问题

探索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代表工作制度机制,以制度落实来促进代表履职尽责,发挥代表作用,全面推动代表工作,应注意处理好以下五个关系问题。

(一)注意处理好和依法的关系问题

人大工作的性质特点,决定了常委会要始终坚持依法办事。我们在制定代表工作制度时,要十分注意与宪法和《选举法》、《代表法》和《地方组织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衔接,确保所制定的制度都有充足的法律依据,都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不与宪法和现行的法律法规相抵触。如近年来各地都在积极探索代表工作制度新途径,尤其是中央中发[2005]9号文件传达后,探索的热情更高。这中间有不少做法是成功的,但也有一些做法值得商榷。如常委会考核代表履职制度等,个别地方甚至提出要对代表进行“弹劾”。这些做法显然超越了人大常委会的职权,主要依据有二:一是监督主体错位。因为《代表法》和《组织法》等相关法律给常委会的责任是“管理”和“服务”,而监督代表的责任是选民或原选举单位。二是混淆了人大常委会与代表的关系。人大常委会与代表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因为常委会是由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要对代表大会负责,并为代表履职提供优质服务,而不是相反。也就是说,常委会在监督代表工作方面,只能相应的配套落实制度,而不能直接制定监督制度。因此,我们在建立健全代表工作制度时,要牢牢树立依法建立健全的概念,注意防止和及时纠正出现的偏差,以确保建立健全代表工作制度的正确方向。

(二)注意处理好和务实的关系

我们在建立健全代表工作制度时,既要借鉴各级、各地人大的先进经验,又要避免照抄照搬,要努力使制定的制度能符合代表实际和本地实际,增强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以建立代表学习、培训制度为例。由于我们实行的是“兼职”制,人大代表除了履行代表职责,还有自己的本职工作。而且由于人大代表大都是各行各业的带头人,本职工作都很紧张。在此情况下,要求代表半年参加培训一次,甚至每个月安排集中学习,无疑是行不通的。这就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采取长期与短期、重点与全面、集中与分组、辅导与自学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来安排代表的培训、学习,而且要注重实效,不拘泥于形式。因此,每一项制度出台前,我们都要进行深入调查,同时要广泛征求意见,集中民智和民意,防止偏差,不可盲目行动。要结合各地实情,认真分析必要性和可行性,反复研究论证,形成科学合理的指导思想和制度框架,使制度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三)注意处理好和继承的关系问题

一项好的制度不可能能凭空产生,而是靠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得来的。没有继承的建设,就会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所以,我们在建立健全制度的过程中,要重视总结和吸收各级各地在多年的实际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教训,从而少走弯路。

现在各地都在积极探索代表工作新途径,而且有不少好的做法,也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我们应及时总结、借鉴,做好“继承”工作,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如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评选代表履职积极分子、实行代表履职登记卡制度、推出代表民情记录簿和让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代表参与接待等等,都要通过我们认真、努力的工作,使之上升为规范的工作制度。同时,建立健全代表工作制度不仅要抓好制度的新建工作,而且还要重视对原有制度的不断完善。因为随着人大工作的与时俱进,原有的制度需要不断完善,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不重视制度的修改完善,制度建设就会滞后,就会缺少勃勃生机和活力,人大工作就难以开创新局面。

(四)注意处理好和落实的关系

再好的制度如果落实不到位、形同虚设,就会失去意义。因此,抓落实是建立健全代表工作制度的关键,是制度建设的最终目的。我们要认真抓好制度落实,不让制度落实流于形式。值得注意的是,与抓制度落实相配套,我们首先应建立起代表履职档案,因为各项制度落实情况是通过代表履职档案反映出来的。所谓代表履职档案,就是指人大代表任职以来发挥决策作用、监督协助作用、桥梁纽带作用和模范带头作用的文字记载。履职档案的具体内容必须包括如下五个方面:一是每次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之前,代表深入选区联系选民、征求选民意见和建议情况;二是代表参加培训及出席会议情况;三是会议中审议发言情况,包括积极提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情况;四是闭会期间参加代表小组活动情况;五是视察、检查、调查等“三查(察)”及专题调研情况。将人大代表履职情况记录在案,并定期向选民公布,就可以让广大选民全面了解代表是否履行了职责,是否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是否重视自身建设和提高。可见,代表履职档案是各项制度落实的有效载体,它可以增强代表的责任感和自觉接受选民监督的意识。

履职和述职的区别篇8

宜丰县人大代表联系选民基本情况

近年来,宜丰县人大常委会贯彻代表法等法律法规,建立代表联系选民制度,搭建活动载体,不断健全长效机制,特别是明确以加强代表与选区选民的联系作为代表工作的突破点,作为推进人大制度在基层实践的重要举措,形成了代表了解民意、反映民愿、受民监督的格局。

(一)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代表联系选民制度体系

 2007年,宜丰县人大常委会出台了《关于开展代表履职绩效主题活动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就代表联系选民的内容、方式和服务保障、代表反映选民意见和要求的途径、代表履职绩效考核等提出了明确要求。2011年,《宜丰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代表创建“十百千万”干事创业工程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开展人大代表接待选民日活动、坚持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强化代表争先创优及干事创业等要求,推动了代表联系选民工作的连续性和制度的系统化。2014年,出台了《关于全县创建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开展代表联系群众主题活动、完善选民意见收集处理机制等具体措施。2017年3月,出台了《关于加强人大代表工作的实施意见》;2018年3月,又出台了《关于加强全县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工作的实施意见》,同时,要求各乡镇(场)人大每年组织代表开展选民接待日、走访选民、向选民述职等活动,明确每年代表参加选民接待日活动不少于两次。这些措施进一步健全了制度体系,实现了代表联系选民的常态化、制度化、全覆盖、全天候,为代表密切联系选民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

(二)丰富了代表联系选民的活动方式

 一是完善了联系选民基础工作。着眼于“人大代表联系选民有场所,群众反映情况有人问”,主要围绕“十个有”来整体推进乡镇(场)人大基础规范化建设,健全服务代表(选民)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联系服务选民工作。二是完善了联系选民平台构建。把以前村级“代表联系选民工作站”、社区“代表联系选民工作室”统一规范为中心村(社区)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打造服务选民平台,负责收集社情民意、宣传政策法规、解决合理诉求。三是健全了民情反馈工作机制。健全了常委会领导联系乡镇、常委会委员联系代表、人大代表联系选民长效工作机制,实行全程服务代表(选民)网格化运行。四是健全了代表述职交流机制。规定每年年底以代表活动小组为单位开展一次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汇报,邀请本辖区选民代表参加,每位县人大代表作履职情况发言,以此推动人大代表联系选民、服务群众工作开展。五是健全了工作保障联动机制。明确规定代表走访联系、参加接待应视为正常出勤、作为经常性工作,要求代表所在单位必须提供方便。县人大代表活动经费按2000元/人,乡镇人大按1000元/人,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确保全县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工作的正常运作。

(三)建立了代表联系选民的常态化规范化平台

一是注重围绕“十个有”,整体推进乡镇(场)人大基础规范化建设,通过不断完善代表工作基础台帐,支持鼓励人大代表在履职监督与干事创业中做到“双五”、“双六”,全面构筑代表与选民互联互通平台。二是注重完善“八个一”,持续开展代表小组规范化建设,先后制定了《代表密切联系选民制度》等10多个代表活动制度,健全代表活动多样性、网格式、常态化的体系,实现了代表小组活动常态化开展。三是结合2014年7月,我县被省人大列为人大代表联系村和社区制度建设五个试点县(区)的工作要求,扎实开展代表联系村和社区制度建设工作,健全工作台帐,积极开展“四访”、环境整治、免费义诊、健康咨询等活动。去年7月份以来,共开展活动195次,接待选民583批821人次,受理各类矛盾和问题682件,解决545件。

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宜丰县的实践来看,代表联系选民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代表联系选民的监督机制不健全

代表联系选民行为缺乏清晰、明确的定位,带有任意化的色彩。比如,代表法规定,代表应当“按时出席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认真审议各项议案、报告和其他议题,发表意见,做好会议期间的各项工作”,未经批准两次不出席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其代表资格终止,这是一种强制性规定。而对代表联系选民没有类似的规定,对代表不具有强制性约束。

(二)代表联系选民的保障措施不到位

一是时间保障不到位。代表是兼职的,受时间和精力所限,难以密切联系选民。二是组织保障不到位。有些乡镇缺乏代表联系选民的工作人员和固定场所。比如我县各乡镇均有1名人大干事,但大多数为兼职而且也不稳定,代表联系选民的服务保障工作不足。三是联系方式不规范。宜丰县人大代表主要依托代表联络工作站固定联系选民、集体走访和向选民述职等,但各乡镇不平衡,有的缺乏健全的组织体系和常态化的工作安排。

(三)代表联系选民的工作实效不明显

代表联系选民的实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推动解决选民反映的问题。由于选民反映问题的处理机制不健全,代表建议落实率较低,造成一些问题难以解决。这成为制约代表联系选民实效的重要因素。有些代表建议办理不及时或不得力,导致代表无法回应选民的期盼,挫伤了代表联系选民的积极性。

完善代表联系选民机制的建议

党的报告指出:“健全人大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支持和保证人大依法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使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成为全面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成为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这些要求为加强代表联系选民工作指明了方向。结合实际,笔者建议:

(一)完善代表联系选民的法律和制度

1.细化法律规定。在代表法中明晰代表联系选民的定位、代表履职与代表退出的关系,增强选民对代表的监督。例如增加以下内容:代表不按有关规定参加闭会期间代表活动的,不主动听取和反映选民对代表履职的意见的,不向原选区选民报告履职情况和述职评议不合格的,建议其主动辞去代表职务,或者由原选区选民依法罢免代表职务,终止其代表资格。

2.健全工作制度。按照代表法、江西省实施代表法办法等规定,县人大常委会制定代表联系选民的制度,进一步明确代表联系选民的方式、具体措施和硬性要求等,促进了代表联系选民的规范化、常态化。此外,各乡镇也制定了一些具体办法,例如:新昌镇花门楼社区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规定,每月至少开展四次接待活动。

(二)完善代表联系选民的监督机制

1.完善代表履职情况登记及公开机制。建立代表履职情况登记制度,记录代表在闭会期间联系选民、提出代表议案和建议等履职情况,并通过公告等方式向选民公开。比如,要探索建立网上代表履职登记系统,规范代表履职登记反馈工作,要求各乡镇(场)人大实时汇总代表履职情况,及时反馈给代表,并于每年年中、年底向县人大常委会报送备案。

2.健全代表述职评议机制。按照代表法的规定,制定代表述职评议制度,明确以下内容:一是代表述职的内容。我县认真执行“学习、宣传、贯彻国家法律法规和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决议、决定情况;在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的工作情况;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参加活动情况;提出议案或建议、批评和意见情况”。二是代表述职的方式。可以采取书面述职和当面述职相结合的方式,代表每年要提交书面述职报告,每届任期内至少向原选区选民当面述职一次。三是述职评议的程序和测评标准。可以组织代表所在选区的部分选民,组成述职评议小组,通过进行满意度测评或者打分,对代表的履职情况作出评价,并公开述职评议结果。

3.探索建立代表退出机制。对于不称职特别是不经常联系选民的代表,探索由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根据所在乡镇人大和选民的意见,建议代表辞去职务,使其成为一种针对代表“不作为”的经常化问责机制。由于目前的法律规定不充分,建议代表辞职应当只是建议权,要遵循代表自愿、依法办事的原则。

(三)完善代表联系选民的服务保障机制

1.加强基层代表联络机构建设。为做好代表联系选民服务保障工作,应加强社区、村的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建设,保证人员和经费。

履职和述职的区别篇9

一是专项述职制度。每年第一季度召开述职会议,党委书记就上年度抓基层党建情况向旗委进行专项述职。述职前深入调研自查,认真撰写述职报告。述职时客观真实、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准确反映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党建工作和履责的情况,旗委主要领导带头进行点评。述职会后,旗委对述职对象履责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成效和不足,提出具体要求。工作中努力做到“四个避免”,即避免“述前闭门造车、报告偏题离轨、评议暗箱操作、整改流于形式”,确保“述得深、写得实、评得准、改得好”。

二是履职记实制度。采取“一人一表”、“一事一记”的方式,详细记录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的决策部署、专项述职、报告工作、督查指导、组织协调及深系点开展工作等情况,每季度向旗委报送1次。旗委根据相关责任人的记实情况,及时指导促进责任人查缺补漏,增强工作的指导性和主动性。

三是调度测试制度。对党委书记、分管党建工作的副书记或组织委员实行每月调度和业务测试。在调度会议上,由基层党委参加会议人员汇报前段党建工作开展情况和下步工作打算,以达到明晰工作思路、督促工作开展的目的。每次调度会议结束后,即时开展基层党建业务知识闭卷测试,内容主要为基层党建理论、基层党组织设置、发展党员、党组织换届选举等知识,并当场公布成绩。同时,拿出部分党费为基层党务工作人员购置和配备工作学习资料。

四是工作督办制度。为确保基层党建工作有序开展,目标任务不折不扣完成,不断完善工作秩序,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对落实不力、办事拖拉的基层党组织,通过部领导批示后,及时下发工作督办单,由责任办室进行督办;工作完成后,基层党组织写出书面报告,送部领导阅知后存档。

履职和述职的区别篇10

述职报告一般有以下几部分:一是所任职务,从事或分管的工作内容及工作目标,对职位的认识;二是任职以来所做的主要工作及业绩与成效(果)等;三是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的设想和意见,等等。

公务员述职是一件认真而严肃的事,述职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述职报告的优劣。有些公务员的述职没有把握住“述职报告”的要领,把“述职报告”写成个人“自传”、“总结报告”、“经验介绍”、“思想汇报”、“情况简报”、“就职演说”,或写成部门(单位)的工作总结、班子的工作汇报。也有的在述职报告中过多地使用形容和修饰性的词句或华而不实的语言,这都会影响其述职效果。述职报告要以叙述本人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为主,通过写实或陈述,实事求是地反映出自己的角色、位置和工作的情况,讲工作时,是主管、主持、主抓的就是主管、主持、主抓,是主干的就是主干,是参与、协助的就是参与、协助。讲成绩或缺点时,不夸大,不缩小,切忌不能把别人干的工作说成是自己的,更不能把别人的成绩记在自己的帐上。述职中涉及自我评价时应把握分寸,恰如其分。

根据要求,有时任职者要面对一定范围和一定数量的听众,公开宣读自己的述职报告,接受考查、评议、质询、监督,这种述职方式通常称为“述职演讲”。述职演讲不同于书面述职,也不同于向个别领导或少数听众的口头述职,它是在“述职报告”基础上的“演讲”,是以“述职”为主,“演讲”为辅的一种述职方式。述职演讲既是对述职者履职情况的考查,也是对述职者口头表达等诸能力的考查。特别是竞争(聘)性的述职演讲,述职演讲的水平和效果对述职者的任用会有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