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安全施工保障措施方案十篇安全施工保障措施方案十篇

安全施工保障措施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4:02:28

安全施工保障措施方案篇1

关键词:公路施工安全保障技术措施安全管理

当前,我国的公路建设正踏入高速成长的时期,施工的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施工现场复杂的环境与条件使得安全管理工作变得艰巨而且复杂,安全隐患排除不彻底,采取的安全保障技术与措施不完善、科学,又造成了新的安全隐患,导致了施工安全事故频频发生,不仅影响了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也破坏了安全效益,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2009年1月15日21时20分,青海省西宁西过境公路天峻路高架桥20号桥墩钢筋骨架倾覆,致一人当场死亡,一人受伤送医院抢救无效后死亡。后经安监部门和有关专家分析认定,事故原因为:在复杂多变的风场条件下,施工单位对风险认识不足,防范措施考虑不周密;施工单位未按要求及时跟进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值守帐篷搭建不符合安全生产规范要求;监理单位对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未能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和方案等。事实上,通过采取科学、系统、完善的施工安全保障技术与措施,完全能够排除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保证施工人员按照操作标准规范施工,避免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

1、公路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公路施工现场施工材料、设备、施工人员众多,条件不一,安全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问题,这是安全工作难度加大的主要原因。分析公路施工中的安全事故,可发现安全事故的发生主要有是因为安全管理中存在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

1)施工人员素质较低。排除施工技术、材料质量的因素后,影响安全生产的最主要因素就是施工人员的素质,这是施工现场事故产生的重要原因。施工人员的素质低,缺少施工机械施工操作的技能,对于施工技术的掌握不足,使得施工操作过程不规范,产生安全隐患,进而导致安全事故的产生。

2)部分施工企业赶进度。有些公路工程工期较短,施工企业为了尽快完工,或者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尽快完成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赶进度,没有采取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得过且过,弄虚作假,没有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安全隐患进行及时的处理,使得生产安全系数大大降低。

3)安全监管的缺乏。施工单位安全监管不足,具体表现在缺乏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管的措施和制度,比如管理原材料的供应和采购、监督施工过程施工机械的操作、运转。即使存在完善科学的安全监管制度,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施行,安全管理不到位,让制度和规范流于形式。

2、产生的原因主要是

一是施工单位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忽略了安全保障措施的重要性。二是施工单位安全意识薄弱,不重视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与培训。三是监理单位没有起到监理的作用,不能有效、有力地监管项目施工的安全管理环节。四是安全保障技术的缺乏。安全保障技术直接影响了施工的安全。施工单位没有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标准来进行安全技术控制,另外施工单位的安全保障技术不过关,施工设备落后等都是导致事故多发的重要因素。

3、公路施工安全控制保障技术与措施

施工安全的保障首先要从严格审查施工队伍的资质入手,不能让素质低下、施工技术不过关的队伍参与到工程的施工建设中来。同时,重点培养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相关负责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与质量意识,加强对安全施工的认识,主动地遵循施工安全标准与规范,在施工现场创建一个安全的施工环境,让施工过程中的操作符合安全需求,从思想上认识到安全重于泰山,从行动上维护施工过程的安全。

3.1施工前调查

每项公路工程都有其环境与施工的特点,地理环境、气候、工程概况等条件的变化,往往会给安全施工带来新的挑战。因此,要对施工现场的条件、施工的特点等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与预测,并结合同类工程施工事故的教训,寻找工程施工的薄弱点和不足,重点攻破,加强薄弱环节的安全管理力度,通过采取有质量保证的材料、满足施工要求的机械装备以及采用安全系数高的施工技术,降低薄弱环节的施工危险程度。

3.2施工安全措施

在施工前期调查分析得出施工中的薄弱环节和潜在危险的基础上,制定一套有针对性的安全方案,有利于对症下药,解决实际施工遇到的问题。

1)管理措施。实现施工安全首先要以一套规范、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为基础,在对政策法规、施工标准、施工规范等进行解读并根据施工单位实际体现在制度上,才能约束管理、施工人员。在有了安全管理制度之后还需要传达到相关人员,因此要设立专门的部门,或者专人负责,进行管理制度培训,根据每个人的岗位职责,贯彻实施。同时负责安全管理制度推行的部门、专人不仅要重视管理制度的传达,用严格的安全教育与训练让安全措施深入人心,还需要制定监督与奖惩的制度。

2)技术措施。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施工工艺。要消除事故的隐患,降低风险,就要在施工安全与施工速度之间达到一个平衡,采用成熟的施工方案,运用安全可靠的施工方法和工艺,从技术手段杜绝事故的发生。②施工设备。施工设备要满足安全施工的要求,技术参数要留有一定的安全冗余,在使用的过程中也要按照安全操作规范的要求进行施工。同时,也要设立完善的安全保护措施,危险部位要采取维护措施,并设立危险标志。加强对危险材料与工具的保管与使用。增强对工地现场的监督和保护。③紧急措施。在施工开始前要制定紧急事件应对措施,如在施工人员受伤的时候要有应急医疗预案,在工地发生危险情况是要有警报系统,采取一系列的施工安全措施,来保证遇到安全事故时生命、财产的损害降到最低。

3.3施工安全监控

安全施工保障措施方案篇2

一、做好档案管理中的安全保障工作的常规措施

档案工作的安全保障工作主要是针对档案信息资料而言的。对档案信息资料进行合理地利用和保管是档案安全保障工作的重点。接下来,笔者就从档案管理的安全保障工作上来进行详细地探讨:

(一)预防先于补救的安全策略

相关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对预防工作的重要性加强重视,要在档案信息没有出现问题的情况下做好预防工作,这样一旦档案信息出现了任何问题就可以及时采取措施来进行处理和改进,做到未雨绸缪。从实际的工作上开看,主要是将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应用在档案管理的安全保障工作中,促进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从当前我国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工作形式上可以看出,档案的信息化系统可能会受到病毒的侵袭。导致系统的功能降低,系统严重受损,导致一些档案信息被窃取,进而降低整个系统的性能。严重的还会造成经济损失,使得档案管理系统处于崩溃的状态。因此,相关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要对这一问题加强重视,聘请技术人员对加设相应的防火墙,或者是采用相关的杀毒软件来对信息资料进行保护,防止病毒的入侵。

(二)防内防外共同作用的安全策略

要努力做好档案的安全保障工作需要从多方面来进行,不仅包括企业或者是组织的外部还要从内部入手,保证档案工作的安全性。在档案工作进行的过程中,要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通常情况下,档案工作的内部出现的安全问题比外部的问题要多,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是如此。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及责任意识不强,或者是工作能力以及专业技能没有达到相应的标准。所以,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会出现档案资料信息管理的不到位,或者是受到利益的诱惑而出现档案信息泄露的问题。除此之外,对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了解程度不够往往会出现账目或者是管理的不科学性问题。可见,企业发展的内部所涌现出的问题要远远多于外部,因此,档案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以提高其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标准,培养其安全意识。

(三)持续发展战略

做好档案信息的安全保障工作并不是短暂性的工作,应该具有一定的长期性。因此,档案信息的安全问题要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其中较为重要的就是科技的应用。现如今,无论是产品还是管理理念都在进行不断的更新换代,档案管理工作的各项内容都在不断变化,不仅存在着严重的漏洞,还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信息的泄露。为了避免档案信息的不稳定性持续存在,需要完善管理措施,制定相应的制度,将安全保障工作放在首位。实现档案信息安全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

二、档案管理中安全保障工作的具体措施

(一)全网安全运行体系

全网安全就是指对网络运行的各个发展阶段的管理,实现统一的发展,促进网络运行的高效性。这是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以及网络运行技术人员重视的问题。只有认清这些问题,才能将具体的工作落到实处。

对于全网运行的安全性来说,其薄弱环节是产生严重影响的重要环节。可见,网络运行的某个端口或者是某台机器出现了故障很有可能造成整个网络系统的瘫痪。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要不断加强,对于网络系统的各个软件以及硬件等都进行系统的维护,同时要对出现漏洞的环节进行修复或者是升级,提高档案信息管理的自动化水平。另外,管理系统的认证服务以及加密体系等都需要和管理措施以及技术方式等向连接,提高管理的高效性和稳定性。另外,档案信息管理的安全性会随着时间的变化或者是办公地点的变化而出现明显的问题,因此,相关的网络管理工作人员要从全网的角度出发,落实安全保障措施。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高效进行。

(二)联动安全与全网安全的重要

保障档案馆网络安全的基础设施、网络按防护体系、安全管理标准规范(包括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等)等集成起来协同工作,实现档案馆网络环境中从网络及其基础设施、各种软件系统、硬件设备的同步管理和联动安全服务出发,建立由网络、系统、机构、组织和个人共同构筑档案馆安全运行的一体化保障体系。

(三)档案馆全网安全运行

要保障档案馆的公共环境、网络、信息系统和监控系统的有效与安全运行是需要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来支撑,需要管档案全体员工安全意识的加强与提高为基本前提。我国目前也正在逐步建立信息化和信息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和执行体系,各级档案管理部门也在不断地完善本地区域的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档案工作者也开始逐渐意识到要保障档案现代化管理系统和档案信息的真实、完整和有效,不仅需要依靠包括组织、法律、标准、技术、基础网络环境等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更需要贯彻标准、执行法律、强化管理、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只有这样,档案馆及档案的安全才有保障。

安全施工保障措施方案篇3

事故预防可以分为事故发生前的预防及事故发生时的防止和减少事故损失的预防。这是一种发现、识别各种危险因素及其危险性并对其进行消除、控制的手段和措施。其基本目标是采取措施约束、限制危险因素的产生、发展和作用。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根除危险因素;限制和减少危险因素;隔离、屏蔽防止危险因素产生连锁作用;采用故障安全措施;减少故障及失误;安全规程;矫正行动。

制定安全目标、指标、组建机构、落实人员职责;制定管理方案,包括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等;制定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作业规范、管理制度。

2危险因素控制措施

2.1技术工艺因素控制措施在施工组织设

计中进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采用成熟的施工工艺标准和安全技术标准等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应包括内容有:临时用电安全方案、基坑护坡支护安全方案、脚手架搭拆安全方案、模板支撑体系安全设计方案、高处作业临边洞口安全防护方案。使岗位安全化、操作标准化,根据各个工种所涉及的危险因素和技术工艺特征,编制科学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作业指导书,通过专门的培训教育或岗前的技术交底,使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真正落到实处。施工企业对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要根据施工进度和实际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和修正,根据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起重机械设备管理的通知》,对建筑施工机具进行全面检查,严格登记备案制度,对塔吊安,拆公司资质和塔吊基础验收备案,塔吊登记备案,塔吊检测、使用、维修等进行跟踪管理。

2.2材料因素控制措施

(1)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招投标制度;(2)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进场复检制度,确保使用的材料符合国家相关质量安全标准。

2.3机械设备因素控制措施

(1)选用安全性能较高的机械设备;(2)指定专人操作危险性较大的机械设备,特殊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

3管理因素控制措施

3.1建立健全各项危险因素管理的规章制度

在对危险因素进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各项危险管理的规章制度。

3.2加强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建立培训考核制度,每年三、四月份统一对“三类人员”“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并备案,在审批环节严把“证件”关,深入施工现场,重点检查了在建工程项目经理部,法定管理人员的配备情况,坚决打击无证上岗,有证无人的违法、违规行为,清除无证情况“,三类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率达100%,持证上岗率100%,确保了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合法化。

3.3明确安全责任,定期安全检查

(1)按照规范化管理,程序化操作的理念,以服务为宗旨,依法监管,严格按照JGJ59-9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对施工现场,项目部人员配备“三宝、四口”临边防护,施工用电,脚手架,模板工程,高处作业、安全防火”进行监督检查,对安全防护用品(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实行产品准入制度,完善了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和联合机制。

3.4强化事故应急管理、建立安全生产事故分析

报告制度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建立了事故分析,快报,处理制度,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信息体系建设,为及时、有序、高效、妥善地处置,建设系统中的重大安全质量事故,提供了保障。

4事故预防对策和方法

4.1事故预防对策的基本要求

(1)预防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和有害因素;(2)排除工作场所的危险和有害因素;(3)处理危险和有害物并减低到国家规定的限值内。

4.2按事故预防对策采用的事故预防方法

安全施工保障措施方案篇4

一、空管设备运行的危险源识别

空管设备运行的危险源是指根源、状态、行为,或其组合,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导致空管不安全事件发生。对空管设备运行进行危险源识别是实施风险管理的基础。

(一)实现步骤。

空管设备运行的危险源识别分为两步。一是确定是否影响安全运行。当发生空管责任原因的不安全事件或者影响空管安全运行的事件,必须启动风险管理进行危险源识别。当安全运行发生重大变更时,要进行安全评估,如果评估结果是影响安全运行,也必须启动风险管理进行危险源识别。二是甄别危险源。通过运行值班人员报告法、安全检查识别法、安全信息分析对比法、工作任务分析法、情景假设预测法、事件调查识别法和座谈讨论分析法等方法,辨析出危险源。

(二)实现途径。

主要有以下七种。一是运行值班人员报告法。现场值班人员掌握设备运行的现状,一旦安全运行发生变化,值班人员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应急处置,识别出危险源并形成安全自愿报告。案例1:航班结束当晚,机场有关申请进入下滑台保护区割草,为避免人员车辆在保护区作业导致设备告警关机,导航值班员提前向管制申请关闭下滑设备。但是到了第二天航前,导航值班员仍未接到退出保护区的报告,如果这时没有打开下滑设备,将影响进场着陆的航班安全,导航值班员马上联系机场,确认割草车辆已退出,立即开启下滑设备。这是一起典型的危险源识别案例,其关键风险点在于机场割草作业结束后忘记报告退出,而导航值班员提前识别出危险源为“机场在下滑保护区割草作业”,航前及时处置,避免了一起不安全事件的发生,事后整理形成安全自愿报告上报。二是安全检查识别法。通过运行质量监督检查、“四不两直”检查、现场音频视频监控回放、现场抽查、法定自查等方式,发现设备运行和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发现岗位运行存在的违规违纪行为。案例2:根据安全持续改进计划和质量管理工作的要求,每周都要检查值班现场音频视频的监控回放。在例行检查终端管制室值班现场的监控回放时,检查人员把重点放在交接班这个时间段,逐条对照管制部门反映的问题,发现交接班时遗漏了“昨天23∶00区调主用频率受干扰”这项内容,而且在atS运行管理系统上也未发现相关记录,这是典型的工作“错漏忘”。通过定期的现场音频视频监控回放检查出危险源“交接班漏项”,可以进一步督促现场交接班的整改,跟踪完善信息通报流程。三是安全信息分析对比法。结合本单位本部门设备运行的实际情况,对不安全事件信息、设备维修维护案例、安全风险通告等安全信息的分析挖掘,举一反三,查找设备运行存在的危险源。案例3:学习《安全风险通告》中no.4032018.12airtransportBusiness的“关于部分型号UpS并机系统故障且未跳转至旁路供电的风险通告”内容,知悉该型号UpS自身并机功能存在局限性可能导致安全隐患,立即对照检查本单位同型号UpS并机运行情况,实施“并机运行的UpS出现故障应急演练”,演练时发现两台UpS并机失败后过载,同时UpS系统立即自我保护直接关机,无法切换至旁路,造成供电输出中断。根据应急演练发现的“UpS并机系统故障”这个危险源,及时制定优化保障方案和应急处置措施,避免影响设备的正常供电。四是工作任务分析法。将整个工作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具体的工作子项,对每一个工作子项,列出可能潜在的危险源。案例4:航管甚高频通信系统投产。空管设备运行保障部门将航管甚高频通信系统投产工作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工作子项。如制定《终端运行室航管甚高频通信系统投产实施方案及应急处置预案》、检查测试航管甚高频通信系统设备以及现有在用甚高频通信系统设备、甚高频通信系统设备投产飞行校验、甚高频通信系统设备开放报批、人员业务技能培训、甚高频通信系统设备投产安全评估等。针对每个工作子项,逐一查找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如在人员业务技能培训方面,发现危险源为“维护人员对信号引接线路不熟”;甚高频通信系统设备投产安全评估方面,发现危险源为“航管甚高频及龙岩红尖山甚高频通信系统设备出现故障”,从而有针对性地加以风险防控。五是情景假设预测法。在完成一项任务之前,情景假设任务进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考虑到最坏的方面,预测出可能出现的危险源。案例5:不停航施工。机场α9滑行道不停航施工15天的通告,技术保障部分析不停航施工给设备运行保障带来的风险。先进行情景假设,尽量往最坏的方面考虑,如下滑台的导航设备巡检线路是否因α9滑行道不停航施工发生变更?如果发生变更,就存在向塔台和机场相关通报的问题。另外,空管设备的遥控线路的走向与α9滑行道有交叉,不停航施工会不会影响到空管设备的遥控线路?α9滑行道靠近下滑台保护区,施工车辆频繁进出会不会影响到设备信号的准确完好?针对这些情景假设,预测潜在的危险源,最后识别出危险源为“α9滑行道不停航施工挖断空管设备遥控线路”。六是事件调查识别法。按照不安全事件调查程序,深入调查事件发生的致因,识别与事件致因相关的危险源。案例6:人为责任原因导致关键空管设备供电中断,影响管制工作。11月29日14∶30,外部施工人员在航管楼安装配电柜,未经许可进入设备间擅自分/合配电柜总开关,导致区域管制室主/备自动化席位主机SDD和协调席主机FDD、区域管制室主/备内话系统席位主机、区域管制室甚高频遥控盒、二楼机房atm/DDn雷达信号传输节点路由器、交换机等设施设备供电断电。受影响的区域01扇区内个别航班由区管中心高扇临时指挥,4个航班在01扇区外等待,3个航班在02扇区外等待,6个航班地面等待。深入调查事件发生的原因:发现安全责任意识薄弱、风险管控意识不强,施工现场监管缺失,继续查找事件致因,识别出危险源“相关电闸未悬挂‘禁止合闸’警示标牌”、“配电柜未上锁”、“供配电方式缺陷”。七是座谈讨论分析法。定期召集运行一线值班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座谈讨论,通过头脑风暴,集思广益,找出潜在的危险源。案例7:航管扩容工程暨航管楼辅楼搬迁。航管楼辅楼建成,区域管制大厅、进近管制室和飞行报告室面临整体搬迁,加上主备用自动化系统席位扩容、主用内话系统席位扩容、备用内话系统席位和甚高频通信系统更新、配套的供电和网络传输设施更新、技术主任席位新设等等。技术保障部召集科主管和相关值班人员,对搬迁工程中所辖设备进行安全评估,群策群力,找出各种潜在的危险源,如“管制员和值班员对更新后的备用内话系统操作不熟悉”、“搬迁过程中管制席位设备故障”、“搬迁过程中区域管制大厅断电”,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风险缓控措施。(三)注意事项。一是重点识别跑道侵入、军民航防相撞、人为因素、管制带新等空管“四大危险源”,侧重识别《空管系统不安全事件标准》中界定的不安全事件发生可能的根源或状态。二是地区空管局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危险源识别活动,空管分局(站)安全管理部门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危险源识别活动,技术保障部至少每季度开展一次危险源识别活动。三是判定一个危险源是否属于安全隐患,既要检查其是否客观存在、违反有关法规标准,又要检查是否采取过措施进行整改和控制、由于资源或手段局限无法有效管控缓解。重大危险源均属于安全隐患。

二、空管设备运行的风险评价

空管设备运行的风险评价是指评估预测危险源影响设备安全运行的严重度和可能性的综合风险后果。对空管设备运行进行风险评价是实施风险管理的关键。

(一)实现步骤。

空管设备运行的风险评价分成三步。一是评估现有的控制措施。列出现有的控制措施,评估在这些控制措施和环境条件下,危险源对空管设备运行产生的预期影响后果。二是确定严重度和确定可能性。严重度是危险源影响或后果在损失或损害方面的程度。可能性是危险源造成后果的预计发生次数除以设备运行总小时数。三是确定风险等级。将严重度和可能性的评估结果组成风险矩阵,就生成安全风险指数,并确定风险等级。

(二)实现途径。

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风险矩阵法。(1)确定严重度。严重度等级分类为“可忽略不计的、较小的、重大的、危险的、灾难性的”5级。(2)确定可能性。可能性定量分为“极不可能的、罕见的、偶然的、经常的、频繁的”5类。(3)确定风险值。风险评估矩阵将风险划分为可接受的、可容忍的和不可接受的三个等级。风险指数表示可能性和严重度评估的综合结果。其中,红色区域代表高风险,风险不可接受,应立即停止或减少操作或运行,或实施额外或增强的控制措施,使风险指数降至中度或低度的范围。黄色区域代表中度风险,风险可容忍,应及时采取缓控措施,尽可能使风险指数降低至低度范围。绿色区域代表低风险,风险可接受,无需进一步采取风险缓解措施。案例8:主用28所自动化系统RFp(雷达数据处理前置机)设备老化。主用28所自动化系统共有3台RFp设备,现有的控制措施是合理分配二次雷达信号接入,防止单台设备故障影响系统数据融合,设备巡检时要及时发现故障,做好设备切换。先分析确定严重度,一旦主用28所自动化系统RFp设备故障,将造成管制工作负荷大幅度增加、安全裕度明显较少的,属于3级即重大的。再分析确定可能性,主用28所自动化系统RFp设备从投产运行至今已有8年,3台RFp设备中只发生1次故障的概率至少是1/(24*365*8*3),预计后果发生概率约等于1/(2*105),显然:1/105>预计后果发生概率≥1/107的,属于3类即偶然的;对照风险矩阵,风险指数为3×3=9,位于黄色区域,风险等级确认为可容忍的。二是模糊综合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以模糊数学理论和层次分析法为基础,采用定性评价和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分别计算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然后计算风险的等级。相对风险矩阵法而言,由于步骤繁琐,空管设备风险评价中较少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

(三)注意事项。

一是评估与空管设备保障相关的危险源时,要使用设备运行小时数用于确定危险源发生后果可能性。二是评估现有的控制措施,要立足于设备安全运行实际,做最坏的打算。三是对空管设备运行的风险评估并非只进行一次,必要时,对安全风险可重新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重新修改风险缓控措施。

三、空管设备运行的风险缓控

空管设备运行的风险缓控是指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方式缓解和控制安全风险,以期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安全水平。对空管设备运行进行风险缓控是实施风险管理的根本。

(一)实现步骤。

空管设备运行的风险缓控分成三步。一是制定合理的风险缓解措施。对不可接受的风险,应立即制定详细的风险控制计划,明确责任以及所需资源。必要时,对风险重新评估,修改风险缓控计划。二是确定预测剩余风险。预测剩余风险是基于缓控措施得到有效实施的一种假设。如果在尝试所有可能的缓控措施后,风险仍不能降低到可容忍或可接受的水平,需要放弃相应的变更。三是实施持续监控。持续监控主要包含监控的频次或时间、负责人、风险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和效果。

(二)实现途径。

一是风险控制。风险控制策略是通过制定相应的缓控措施,能够减低风险等级(可能性或严重度)。案例9:对危险源“甚高频RS8信道设备老化且容量不足”进行风险评价,由于甚高频RS8服役年限长,设备老化、性能下降、故障率高,加上管制业务增长导致需求增加,信道容量明显不足,部分主用频率无法满足双重覆盖的需求,依靠应急DtR单机弥补备份,现有的防控措施是加强维护维修,做好备件储备。经风险评价,可能性为偶然的、严重度为严重的,风险等级为3×3=9,属于可容忍的范围。对这个危险源进行风险缓控的有效措施是通过加强维护维修、备件储备和其他VHF设备的调配,基本满足现有容量配置需求;该危险源风险等级降为2×1=2,属于可接受的范围。后期将在空管设施扩容工作中完成8信道VHF设备更新,关闭该危险源。目前已完成设备调试,并接入内话系统试用,有效控制了设备运行风险。二是风险规避。风险规避策略是通过选择不同的方法或不实施相应的方案,避免潜在危险源的发生。案例10:雷达站选址。对雷达站的运行需求进行分析,对预选台址进行电磁环境测试,地理测绘与环境评价,分析预选台址的设备信号覆盖、建台条件包括供电、通信等方面。重点审查电磁环境及场地保护区是否满足要求和技术分析是否满足运行需求,一般可选择两个甚至多个台址,根据不同的选址方案列出潜在的危险源,对危险源进行分析评价,通过排除法规避安全风险。三是风险转移。风险转移策略是将风险所有权转移给另一方,接收方可能更有能力在运营或组织层面减轻风险。接收方应该是最有能力管理相关风险的组织或单位,必须记录风险转移过程。案例11:签订盲降保护区割草协议书。盲降保护区的割草作业由机场负责,经风险评价,以往发生类似不安全事件的致因均为信息通报不畅,机场有关和导航值班人员的责任界面不清晰。因此对危险源“机场在保护区割草作业”进行风险缓控的措施是定期与机场有关签订盲降保护区割草协议书,进一步规范固化信息通报的流程,谁的责任谁承担,以签订协议的形式,将风险转移到应当承担风险的责任方。四是风险承担。风险承担策略意味着接收风险,风险接受者应负承担风险的责任。风险承担策略不能用来对待高风险,必须在中等或以下才能被接受。案例12:内场航向台Ⅰ回路供电突发故障中断,atS自动切换到Ⅱ回路供电正常,当前航向台UpS工作也正常。经风险评价,Ⅱ回路供电突发故障和航向台UpS同时发生故障是极不可能的,风险等级属于可接受的范围,我们在承担这个安全风险的同时,也要积极联系机场供电部门,督促抓紧检修恢复航向台Ⅰ回路供电,同时提前准备移动发电机,随时做好进场应急供电的准备。

安全施工保障措施方案篇5

关键词:施工安全系数;保障措施;技术

众所周知,在建筑工程区域经常会发生非常严重而又造成极大后果的事故,所以在工程的实施现场,施工安全要引起相关技术人员以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保障施工安全是建筑施工开始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安全保障机制,努力做好监管工作,最大限度的降低并提高施工作业中的安全系数。

1影响建筑工程安全的主要原因

影响施工安全性能的因素数不胜数,其中包含各方面的因素,比如大强度的高空作业,不可控制的天气以及人为造成的重大伤害等等,因此明确导致建筑施工安全性所存在涉及到的各方面问题,是避免事故发生的十分重要的环节和步骤。这要引起相关技术部门的高度重视,下面对这些主要因素进行分别阐述。

1.1人的因素

参与施工过程的相关技术人员的操作技能水准、他们的个人能力、对保证较高施工安全的认识水平、工作状态、心里承受能力、随机的反应能力、对岗位的忠诚度等等,这些全部关系到了施工安全系数,因此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并积极培养具有较高的能够保障施工安全系数的全能人才,使其面对各种情况都能够随机应变、处理得当。这样才能大大的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

1.2物的因素

在施工现场作业时,建筑工地所使用的各种机械设备,安全保障用品,电力系统等等所涉及的所有相关物品,倘若其中的任何一个细微的环节出现了问题,都很有可能造成巨大的安全事故。因此做好相关物件和资源的检查工作以及保证防护安全用品的充足性也是至关重要的。

1.3技术因素

保证并提高施工安全系数也同样与施工过程中的参与人员息息相关,中途任何一个细微环节如果出现了问题,就会导致重大问题的发生,因此,技术人员保障技术也是必不可少的。开展定期的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自主的技术创新能力,更能够体现当代安全保障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1.4环境因素

在施工现场,有相当一部分的工作都是室外的高空作业,一些相关施工建筑单位也没有对室外的施工环境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现场的施工条件极差,而且面对烈日当空,长时间的室外工作,工人的身体承受能力也有一定的限度,这就更容易导致事故的出现,因此改善室外作业人员的施工工作环境,也是保障并提高施工安全系数的重要条件之一。

1.5管理因素

近期新闻报道和社会上存在的一个主要的施工现场问题就是管理层面的相关人员不恪尽职守,只顾追求早日完成工程,不顾施工人员的安全问题,所以致使施工现场各方面的管理防护系统漏洞百出,而且还不积极引导和启发施工人员的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导致工作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比较低,这也是影响施工现场安全系数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施工安全保障意识也是至关重要的。

2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的技术控制

2.1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制度和管理措施

保障施工现场安全,防止施工过程中高空坠物,人员受伤等重大事故的出现,首先要做的就是从工人着手,在选择工人时,要选择体能较强的,同时也要对其进行安全技能的培训,教授他们在出现危机情况时如何安全应对危险的发生;还要加强安全保障意识教育,要让他们明确安全保障是第一要务,要在保障安全和遵守施工现场基本规则的前提下进行作业。这样才能有力地提高施工安全保障系数,避免安全事故的出现。

2.2建立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组织保证体系

任何一个施工现场都应建立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组织保证体系,明确职责分工、管理范围和安全保证措施。一方面,应建立各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专职机构要加强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消防专职机构要保证防火设备设施齐全、有效,消除火灾隐患,并组织现场消防队的日常消防工作;施工生产、技术部门要遵照国家有关安全的法规制定、编制相应的施工与技术方案;材料部门要保证安全技术措施所需的材料、工具设备,并保证施工用具符合安全技术和质量标准;机械、动力部门要经常检查、维护机电、压力容器设备,加强操作人员的专业培训,确保设备安全正常运行。另一方面,要建立施工现场安全组织保证体系。主要包括以项目经理为首的项目管理系统和以项目经理为中心的安全生产委员会。

2.3科学制定建筑工程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

项目工程技术人员应根据施工现场的自然环境条件、材料机具、劳动力供应、资金状况等,紧密结合工程实际,制定出最经济安全的施工技术方案,编制便于指导施工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合理的进度计划。在施工前进行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对工人要进行三级教育。作为建筑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要经常深入施工现场进行指导,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了解和掌握现场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提高施工的安全性。

2.4加强建筑工程现场安全管理

2.4.1在施工现场,所有的相关工作人员都要学习安全保障规则和措施,有关管理人员要对参与施工的相关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让其能够掌握施工中的自我保护能力,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

2.4.2施工人员进入现场,要戴好安全帽,高空作业要系好安全带,严禁高空抛物。上料平台、阳台口、楼梯边口、管道井、电梯洞口、施工洞口,要设置安全围护栏杆和醒目标志牌。

2.4.3垂直运输机械、塔吊、高速高层井架、施工电梯等,使用中要严格遵守有关安全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明确职责,统一指挥,密切配合,服从调度。遇到六级以上的大风,噪声过大,大雾天气或照明不足,不能听清或看明指挥信号,应坚决停止操作,不得盲目运行。

2.4.4地下室等潮湿环境,通道口及主要出入口的黑暗处,应设置低压照明灯具。机械设备使用做到定人、定机、定岗位,明确责任。用电时应做到一机、一闸、一保险,配电箱应有门锁及防雨措施。

2.4.5临时设施、宿舍、食堂、办公室及仓库等处,要按消防要求,保持道路畅通,并设置水龙头,布置灭火器。

3结束语

当下,施工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引起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所以如何提高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保障系数,如何把施工安全落到施工现场的每一个实处,这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这就要求每个相关工作人员都尽职尽责,运用科学而高效的管理方法,在能够保障施工安全又不严重影响施工进程的前提下,采用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来提高施工质量,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施工安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王晖.强化工程管理控制工程造价[J].陕西建筑,2007,5.

[2]张涛.工程管理中施工进度的管理[J].科技资讯,2009,2.

[3]张翠萍.抓好项目部安全生产的对策与做法[J].广西建筑业,2008,1.

[4]唐悦.浅谈国际工程管理[J].铁道工程企业管理,2009,2.

安全施工保障措施方案篇6

关键词:烟囱爆破;管理方法;施工安全;安全风险

中图分类号:tD23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6)33-0201-02

施工安全是烟囱爆破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烟囱爆破策划的过程中,应对烟囱爆破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从而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本文对烟囱爆破施工前、施工中以及施工后的安全管理方法进行了研究探讨,以保障烟囱爆破的施工安全。

1烟囱爆破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

烟囱爆破施工前,需要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减轻损害。

①烟囱爆破过程中,由于爆破会导致飞石飞溅,很容易对临近设备或人员造成损害,因此,应通过搭设安全防护网以及合理控制单耗药量等措施来降低安全风险。

②烟囱爆破时出现哑炮,不受控的炸药爆炸从而使得人员和设备遭受损害。

③烟囱爆破后,倒塌方向偏移或起爆后烟囱未倒,也会对导致人员伤害或设备损坏。

④烟囱爆破带来的粉尘,会对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造成较大影响,应采取有效的防尘措施来减轻危害。

2烟囱爆破的施工安全管理方法

烟囱爆破应对各环节做好安全管理,为有效降低施工安全风险,提高施工质量,烟囱爆破的施工安全管理可以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2.1施工前的安全管理

2.1.1仔细勘察现场

在进行烟囱爆破施工前,首先应对施工现场进行仔细勘察,制定安全可靠的烟囱爆破方案,这也是保障烟囱爆破成功的重要前提。

虽然烟囱结构图纸及其周围环境图是烟囱爆破的重要参考资料,但由于烟囱年代久远,图纸大多已经丢失,且周围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1],所以在进行施工现场勘查时,应对烟囱周边需要进行保护的对象进行详细观察和记录,如电线、建筑物、管网以及道路等,仔细测量烟囱与这些需保护对象的距离,从而进行科学策划,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或设备损害。

2.1.2制定科学的爆破方案

烟囱爆破方案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烟囱爆破的施工安全,因此烟囱爆破应严格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结合烟囱的结构特征,明确烟囱爆破施工的重点和难点,对施工过程中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对爆破施工进行科学规划和管理,并安排第三方安全评估单位对现场进行勘察和评估[2],减少安全事故发生。

2.1.3优化施工队伍和施工设备

施工设备是烟囱爆破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施工设备故障会直接影响施工安全和施工效率,所以施工设备的优化也是施工前安全管理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另外,施工人员队伍的构建和优化,也是烟囱爆破施工的重要技术支撑。

因此,应注重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提高其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时刻保持警惕,保障烟囱爆破的施工安全。在烟囱爆破施工前,组织施工人员了解爆破烟囱的特点及周围环境,明确施工安全要点,从而制定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

2.2施工中的安全管理

2.2.1试爆及设备管理

在进行烟囱正式爆破前,应进行试爆,确定爆破参数,确保烟囱朝既定方向倒塌,以免发生飞石事故。

烟囱爆破时,其震动冲击波可能会造成在运设备误动、误跳的情况出现,故在爆破期间安排热控人员加强值班维护工作。

并在爆破前、后对相关重要设备进行巡查,如机组的送风机、引风机、一次风机、汽轮机振动保护等进行密切监视并在爆破时突发设备故障进行处理[3],如出现突发事情或跳机等配合运行开展重启动或应急处理等工作。

2.2.2有效的安全防护

对所有需要保护的建筑物、600mw机组综合管廊桥架、输煤综合楼及冲洗水泵房玻璃窗、输煤综合楼停车棚、生活污水提升泵等做好防护措施,如搭设竹排栅挂纤维网等。

爆破前一天,在烟囱爆破施工的周围明显张贴告示,提醒附近居民和单位职工注意安全。爆破作业期间对作业区域实施警戒,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进入施工区域的人员凭工作牌进场,并办理出入处登记手续[4];禁止将手机、打火机、对讲机等带进爆破作业区域,施工区域人员应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减少意外发生。

2.2.3加强施工安全管理

烟囱爆破施工的工期较短,任务较重,通常会实施交叉作业,因此施工人员的分配非常重要,合理分配人员,能够有效避免操作失误,消除安全隐患。对烟囱爆破各环节进行严格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2.2.4完善安全保障

为减轻烟囱爆破可能造成的损害,降低施工成本,应制定完善的安全保障措施,制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设立安全警示标志、制定安全警戒方案以及加强爆破设备安全管理等,加强对烟囱爆破施工的安全保障,降低安全风险。

2.3爆破后的安全管理

在烟囱爆破完成后,应注重对其进行安全检查,安排人员对爆破效果、爆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等进行检查,检查有无盲炮,收集爆破危害监测数据,并对烟囱爆破倒塌的方向精准度进行测量。

这些检查工作需由工作经验丰富的爆破员担任,及时将检查过程中的发现问题进行上报,并给予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消除安全隐患。

3结语

施工安全管理烟囱爆破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工作,科学的施工安全管理方法是保障烟囱爆破成功的重要前提。因此,应做好爆破施工前、施工中以及施工后的各项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及时发现烟囱爆破施工存在的安全问题,消除安全隐患,从而保障烟囱爆破施工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夏卫国,袁平,武双章,等.复杂环境下两座烟囱交叉定向爆破拆除[J].爆破器材,2015,44(01):50-54.

[2]董晓军,杨元兵,贺红博,等.复杂环境下病危烟囱抢险爆破[J].爆破,

2015,32(02):100-105.

[3]余兴春,马世明,李西奇.2座150m钢筋混凝土烟囱交叉延时定向爆破拆除[J].爆破,2012,29(03):92-95.

安全施工保障措施方案篇7

关键词:电力工程建设安全管理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F407.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电力是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为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日益增长需要,我国电力设施建设在“十二五”期间进入了一个高潮。如何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做好现场的安全、可靠,在继续做好传统的有效管理方法的同时,我们还要针对工作中容易出问题的环节如何加强管理和完善,创新管理方法,保证又好又快地完成各项工作。

1电力建设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1.1施工现场安全保障体系要完备

大多数电力建设施工现场是一个多工种作业的群体,涉及到各专业多工种配合作业,健全完善施工现场安全保障体系是搞好施工安全的基础和保障。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管理思想应该是:职责分明、预防为主、把握重点、有始有终、封闭管理。要能指导施工单位在生产过程中贯彻各种安全法律、法规,执行标准的管理,从项目经理到操作人员都明确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职能,强化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同时要改变在安全生产中只注重物资的投入,转变为在管理资源开发上投入,通过安全策划,从人、物、料方面制定预防措施,由事后处理改变为事前控制,真正体现以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合理分配和明确各级部门、人员的权限,制订出各个节点的控制。

1.2应急预案要完备

在施工现场编制预案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和控制在施工作业过程中发生意外情况时,对施工人员的伤害能够迅速得到响应,最大限度地减小人员的伤害程度,并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组织的紧急救治在电建施工现场中,制定的主要预案应该包括;①伤亡事故应急预案;②机械设备应急预案;③火灾事故处置应急预案;④防恶劣天气应急预案等。应急预案的编写内容和格式要按国网公司下发的格式进行规范(包括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有关程序文件、危险源清单、环境因素清单等),要保证应急预案编写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可操作性。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有关部门对应急预案进行专业审核,并在审核各签字页处签字。应该指出的是,应急预案是针对具体事故进行组织抢险救援行动的指南。所以,对制定的应急预案要有演习计划,定期组织演习,验证应急预案及响应的有效性。

针对预案还要建立相应应急救援组织体系,成立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和应急救援队,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要落实具体部门和人员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和保养,做到拿出就能用,保证救援工作的实效性。

1.3危害因素辨识程序库内容要完备

加强施工现场的危害辨识,职业安全和环境保护因素,利用现场标准作业指导书和施工现场“三措一案”,形成工作现场危害辨识库,做到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评价其风险程度,判定一般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确定主要危险源和主要环境因素,给施工人员的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最终实现有效控制。危害辨识主要包括:人的行为和物的管理。根据施工过程中工作内容、机械设备、安全设施对可能造成施工现场的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等产生影响的所有危害进行对照分析,确认其危害。

1.4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要完备

安全施工技术措施是为了在施工过程中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运用技术手段,改善劳动条件,避免失误,清除事故隐患,确保安全施工的重要保证。一份完整的技术措施是保证安全有效管理的前提,因此在编制技术措施之前,要根据工作的不同性质、工作内容等,加强技术措施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面的研究,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严格做到工程项目从措施的编制、审核、批准、布置、交底、实施和监督的程序化和规范化,使作业执行层便于执行,减少施工过程中的随意性。安全施工技术措施是项目施工技术措施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应做到同时编制同时审核同时批准、同时执行。对于特殊的工程项目必须编制单项的安全施工技术措施。

2电力建设的质量控制措施

2.1施工方面存在的问题

部分企业由于自身素质与能力问题,可能无法独立完成施工,就分包给别的单位,收取管理费,可是在实际工作中又失于管理,以包代管,造成了不应出现的工作失误。例如变电站改造工程中电流互感器二次接地未接线;二次回路接线不规范造成接地;直线塔基础面不平导致直线塔倾斜的,转角塔基础没有预偏导致铁塔向内角倾斜的,不按图纸施工导致导线对地距离不够的,铁塔螺栓未紧好就紧线导致铁塔弯曲的,不打反方向对消拉线紧线导致铁塔横担变形的等等,各种工程质量问题令人担忧,为设备投入运行留下安全隐患。

而监理单位时常缺位,重要施工现场旁站不到位,基本问题特别是隐蔽工程中的问题很难被及时发现,给工程管理造成了很多不必要麻烦,本应在监理过程中能发现并要求处理到位的却到业主验收才发现,解决难度大又耽误工程投入使用时间,例如原材料型号与设计不符、未按图纸施工、隐蔽工程没有严格按照规程要求施工,造成线路投运后杆塔接地电阻不合格等问题。

2.2解决问题的方案

(1)加强施工前管理,首先要健全竞争有序的电力建设市场,实行全过程招投标制,促进公平竞争,技术进步,选取优秀的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并将其名单、资质、参与过的重大或主要工程名称在媒体及有关部门予以公示。同时,加大设计、监理、施工单位黑名单的曝光力度。减少行政干预,加强合同管理,以合同管理为核心,明确各方职责权利,并在合同管理方面做好以下工作:督促落实,承包合同的签订。任何一项工程,不管它的资金流量有多少,都要有具体的经济合同来约束。没有合同的签订,任何经济关系都不具备法律效力。

要严格设计审批(审查)制度,设计审批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①工程设计审查是贯彻“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环保”建设方针的重要措施,也是基本建设管理的重要环节,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完整,关系到整个工程能否满足使用要求,工艺技术是否可靠先进,结构、消防是否安全可靠,投资、环保能否保证可持续发展等大事。②工程设计审查是保证设计质量,促进设计水平提高的重要措施。通过审批,一方面可及时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消除隐患。另一方面,鼓励设计人员创优秀设计,把压力变动力,促进设计质量的不断提高,通过审查,确定设计的收费标准,使设计成果与经济效益真正挂上钩,体现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区别。完善设计变更手续,严肃设计变更流程。

(2)加强施工中管理,要循规为纲,将规章制度落实到具体的行动。施工过程要严格贯彻执行各种规章制度,以检查督促落实,分级管理,不越级指挥,责任分清。要严格按照国网公司和江西省公司关于规范基建施工相关管事规定,按程序办事,从施工准备到竣工验收必须按要求一一落实,每道程序都不放松。对监理单位的项目部人员到位情况,监理大纲编制情况,人员基本素质及责任心问题,都要逐一落实。施工单位、材料器具、施工组织设计、人员安全培训、持证上岗状态,人员到位情况是否受控,还是形同虚设,是以分包代管还是完全不管,这些都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的保障能力。进入施工工地的人员必须进行安全知识教育,考试合格后,考卷归档,人员方可进人工地。特殊作业持证上岗。

(3)加强施工过程的监理管理,增加安全技术交底及施工人员接受交底的签字项目栏,使工程项目时刻处于可控、在控、受控状态,做到有人管、有人问、有人落实、有人监督,有人负责。

安全施工保障措施方案篇8

按照《关于印发集中开展全市农业农村行业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为了加强消防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保障干部职工和财产安全,维护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公安部《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结合我中心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机构

为确保我中心消防安全实施方案能够顺利、安全的实施,设立指挥中心和灭火行动组、通讯联络组、疏散引导组、防护救护组、后勤保障组。

(一)指挥中心

总指挥:

职责:总体负责机关办公楼及乡镇站所安全应急预案的实施和指挥。

现场指挥:

职责:在总指挥领导下,负责现场指挥灭火、疏散等工作的具体实施,确保灭火、疏散行动能够按照预案顺利进行。

指挥部中心成员为各乡镇动防站、直属事业站所、机关各股室负责人。

(二)灭火行动组

组长:

成员:中心全体工作人员

职责:负责按照应急预案或现场指挥员的指令扑灭初起火灾和防止火势蔓延,配合专业消防队进行火灾抢险。

(三)通讯联络组

组长:

成员:办公室全体工作人员

职责:做到报警及时,保持通讯联络畅通,保证各种指令能够迅速、及时、准确传达。

(四)疏散引导组

组长:

成员:人事股、财务股、疫控中心全体工作人员

职责:主要负责疏散着火现场人员到安全地方,并引导消防车及消防人员进入着火现场,负责现场警戒,维护现场秩序,看守抢救出来的物资,以保证灭火行动顺利进行。

(五)防护救护组

组长:

成员:兽医业务股、生产股、品改站全体工作人员

职责:负责救护受伤人员,并配合专职消防人员及医护人员救护抢险火场被困伤员。

(六)后勤保障组

组长:

成员:办公室全体工作人员

职责:负责保证灭火用水供应和其他灭火物资设施供应,以及联系灭火后的水、电、现场抢修、恢复等工作。

二、处置程序

(一)接警报警应急程序和措施

1.工作人员发现火情后应立即查清起火地点、位置,并通知办公室人员赶赴现场予以确认,确定后应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讲明起火地点,起火的部位及物资、火势大小,被困人员情况。同时报告办公室负责人,逐级报告直至总指挥。

2.发生火险后,楼内工作人员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清点本楼层人员安全撤离,切断与火灾相关的电源、火源,搬迁易爆物品等。

3.报警同时要通知通讯联络组,便于及时采取措施和协调各小组的行动。

(二)指挥部应急程序和措施

1.指挥部人员接通知后到现场指挥指定的地点集合。

2.调集灭火行动组控制火点消灭火灾,防止火势蔓延。

3.下达疏导楼内工作人员指令,根据现场火情,利用手机或电话通知疏散引导组到现场开展工作。

4.下达各小组行动指令。

(三)灭火应急程序和措施

1.灭火区域现场的工作人员要立即用灭火器、消火栓扑救初期火灾。

2.灭火行动组成员接到报警后,应立即赶赴着火现场。

3.根据预案或指挥员的指令,迅速检查是否切断起火现场电源、火源,检查是否存放有易燃、易爆物品,启用携带的或利用就近配置的灭火器、消防栓等灭火器材进行扑救(电器、微机起火应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扑救)。

4.如火势较大,暂时扑灭不了,应根据现场情况及时采用冷却、隔离等措施,防止火势进一步蔓延,待消防队赶到配合完成灭火任务。

5.采取隔离措施时,灭火区域相邻单位有关人员应按统一指挥将易燃物品及时搬到安全地点。

(四)疏散引导程序和措施

1.疏散引导组接到报警后,立即赶赴着火现场组织疏散。

2.根据火情向需要疏散的人员发出通报。

3.根据预案或指挥员的指令,疏通紧急疏散通道,先疏散现场员工,再疏散危险物品及其他物资。

4.派员负责引导消防车及消防人员进入着火现场。

5.派员负责灭火现场警戒,维护现场秩序。

(五)通讯联络应急程序和措施

1.通讯联络组要保持通讯联络畅通,及时准确地将各种指令、情况及信息上传下达。

2.通讯联络组成员随时向指挥部转达火场信息和传达指挥部命令。

(六)防护救护应急程序和措施

1.防护救护组要对大楼实行警戒,保证消防车行进畅通无阻,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维护好现场秩序。

2.对受伤人员及时抢救。

3.对受伤严重的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4.帮助撤出人员撤离大楼并进行安置。

5.配合专职消防队员及医护人员抢救火场内被困伤员及重要物资。

6.灭火结束后维护现场原始状态,配合调查人员做好事故现场调查工作。

(七)后勤保障应急程序和措施

1.后勤保障组应迅速调集运送灭火所需物资设备,为完成灭火、疏散救护任务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火区烟雾大时,应向灭火抢险人员提供湿毛巾。

2.保证消防设施正常运行,及时排除消防设施故障。

3.灭火结束后,后勤保障组在指挥部的安排下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三、应急对策和要求

1.大楼工作人员发现突发火灾,首先保持冷静,认清火势走灭火以控制火势,保障逃生的顺利通道。

2.如果走廊或者房间外发生火灾,遇到不透明门,首先要小心触摸房门金属部件,一旦发热不要打开房门,改走另外的安全出口,如果火势较大难以逃生,可以返回房间,躲进隔热较好的房间,关好门窗并用水浸湿棉织品堵塞门和其他通风处,及时和外部联系求救。

3.如果房间通道内有烟雾,请用湿布或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进,切忌慌不择路或跳楼逃生。

4.在抢险救火中,楼内工作人员都要积极发挥主动作用,做好配合灭火和疏散等工作。

5.所有参战人员都要听从指挥部的统一指挥,接到命令迅速到达指定地点。

6.各小组人员要协同作战,共同完成紧急情况下的各项任务。

7.各乡镇动防站要及时将每月消防安全隐患情况于本月25日前报送兽医业务股。

四、其他

安全施工保障措施方案篇9

关键词:档案馆危机危机评估危机评价方法

在档案馆的日常管理和保护活动中,各种自然灾害、硬件漏洞、人为因素等造成的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往往就会使档案资源遭受巨大的损失。如何查找档案馆自身的安全漏洞,提升相应的组织管理水平,做好预防性保障工作,是档案馆危机预防工作的重中之重,危机预防需要通过探索危机预防评估方法,来综合衡量档案馆的安全保障能力,最终消除或者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安全隐患。

一、档案馆危机预防研究的国外进展

国外诸多档案图书机构,如国际档案理事会、美国国家档案文件总署、英国国家图书馆、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等国际和部级图书档案组织针对档案日常管理、保护、修复、灾害的抢救与预防等工作制定了较为全面、细致的方案,并且都在一定程度上提出了预测与防范危机的方法。

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的档案安全理论研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果,在实践应用方面较为突出。在其国家档案馆官方网站的政策、标准和会议总结中,包含档案馆危机预防的相关研究成果,可以划分为防灾预案、档案保护政策法规和专项评估三种,三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都反映了档案馆危机预防保障工作和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档案馆危机预防的评估和应对问题一般都归入防灾预案(disasterpreparedness)中,国际档案理事会早在1997年11月就了“档案馆灾害预防与控制原则”(GuidelinesonDisasterpreventionandControlinarchives①)。这份原则对多种灾害进行了定义与分类,如水灾与极端天气、火灾、地震、武装冲突、核事故等。然后对这些灾害可能带来的风险按照来源进行分类,包括档案馆外环境、档案馆的建筑结构和档案馆的服务措施、馆藏档案中的一些不稳定材料,以及特定人群共四个部分。然后再将这些来源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如来源于档案馆建筑结构和服务设施的水灾可以是暖气水管、自来水管、空调系统、实验室、厨房、洗漱间设施、防火系统等。为解决这些由风险带来的问题,该原则提出了若干注意事项,如新建建筑应具备的一些基本防护措施,现有建筑可进行改进的一些措施。

iFLa(国际图联)的《防灾预案》(Disasterpreparednessandplanning)手册,第一章内容即从馆外环境、馆舍结构和人为因素三个方面对潜在的安全风险和隐患进行评估。与国际图联关系密切的iCa(国际档案理事会)也有相关论文,如《资源匮乏条件下热带地区档案馆的建设》(archiveBuildingsinatropicalClimateandwithLowResources),对档案馆的墙体、门窗和结构、架柜排布、特殊载体档案保管条件、自然灾害应变措施等方面作了详尽的要求和说明。

安全施工保障措施方案篇10

【关键词】档案管理;责任意识;安全机制

档案安全是档案工作的生命线。在历史实践过程中,我国档案安全保护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辉煌的成果。然而,最近银行泄露客户档案资料、国家公务员涉嫌身份、年龄、履历、档案造假事件频频发生。可见,随着时代进步导致价值观念的转变以及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我国档案的安全面临着诸多天灾尤其人祸的威胁,进一步提高档案保护意识,建构现代档案安全机制,全面提升档案安全保障能力,显得刻不容缓、尤为重要。

从档案安全实践来看,档案的安全体系涉及档案基础设施、制度保障、技术装备、人员储备等诸多要素和档案收集、保管、利用等各个环节,贯穿于档案工作的整个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工程,必须统筹规划、全方位地建构现代档案安全机制。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构档案安全的物质保障机制

档案馆库是保障档案安全的重要屏障。在档案馆库建设方面,应该严格遵循《档案馆建设标准》和《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等法规,高度重视抗震烈度、防火等级等方面的刚性要求,充分考虑坚固、安全、环保、实用等因素。在设施设备方面,遵循相应的安全规定,按照防火、防盗、防潮、防光、防鼠、防虫、防尘、防污染等库房安全管理要求,配备防盗门窗、灭火器材、温湿度调控设施、遮光窗帘、防虫药品等档案安全保管设施和用品。甚至还可以依据档案的重要程度及经济条件安装自动报警、自动灭火设施、先进的监控和报警防盗系统等,为档案的安全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二、加强和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建构档案安全的制度保障机制

建立健全档案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对安全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建构档案安全的制度保障长效机制,把安全至上的理念融合、渗透、物化到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具体来说,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构科学、合理、严密的建档归档机制

在档案形成、保管和使用等各个环节,都存在着破损载体、篡改信息的可能性,必须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力争做到“前端控制”与“全程管理”相结合,最大限度的保障档案的原始性和真实性,以确保档案安全。在档案的形成过程中,要责任分明,档案一经形成,不得随意变更,如有变更,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完成并将变更程序、内容等详细的记录在案。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加强档案安全检查机制。上级单位对所属下级单位的档案安全工作每年都要进行督促、检查,对于在档案安全上发生问题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追究责任。

2、提升档案安全意识,建构应对突发事件的档案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

近年来,档案安全事故屡有发生,损失重大,教训深刻。要按照《档案工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管理办法》和《档案馆灾害防治工作指南》的要求,指导各级档案部门的防灾备灾、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工作。具体来说,一是要完善受损档案抢救修复制度。对突发灾害、事件以及自然老化等因素造成档案损毁的,一定要尽快对破损档案采取抢救和保护措施,避免造成更大损失。二是要实施重要档案备份制度。三是要建构数字档案信息安全制度。四是要建构数字档案异质备份制度。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跨越时空的非传统威胁上升。在当前法律环境、技术环境等现实条件下,强化数字档案资源异质备份机制,有利于化解网络黑客侵袭、数字载体脆弱、信息平台升级等可能带来的系统风险,有效提高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完善档案利用安全保密制度

在档案开发、借调等过程中,要处理好档案开放和公开与信息安全的关系,提高档案利用过程中档案载体安全和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在更多关注信息公开、改善公共信息服务的同时,要加强对利用档案的审查监管工作,不该提供利用的档案坚决不提供,能利用副本的尽量利用副本,力争尽量保密以保障档案本体的安全和档案信息的安全。

4、加强内部管理,建立档案安全责任追究机制

在认真梳理现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完善档案安全保密制度,明确安全管理工作责任。档案工作主管领导是本单位档案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承担档案工作职能的机构是主要责任机构。档案库房要由专人负责管理,非档案工作人员不得入内。在各级岗位中,要权职分明,各司其职,一旦发生档案安全事故,追究到底,绝不姑息。

5、加强档案鉴定销毁机制

对已到保管期限的档案,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组织鉴定。鉴定程序要符合要求,鉴定报告各项签认手续要完备。销毁档案要经本单位领导批准后,由两位人员在指定地点监销,并在销毁清册上签字。销毁时要严格执行保密规定。

三、加强档案安全的科技研究与应用,建构档案安全的技术支撑和技术保障机制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等科学技术在档案领域广泛应用,在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档案信息的安全隐患。在提高档案安全保障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方面,要充分结合档案工作实际,加强档案防灾减灾策略、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策略、受损档案抢救修复技术方法、电子文件真实性保证和长久保存方法、突发事件应对措施等关键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研究攻关,不断提高档案安全的理论支撑和技术保障能力。抓紧研究制定档案安全科研规划,将有利于从宏观上加强组织和统筹协调,推进档案安全保障技术研究工作规范、快速、有序发展。采取有效措施推进档案安全保障相关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的推广应用,促进档案安全保障能力快速提升。

四、加强档案安全教育和专业培训,提高档案安全意识,建构档案安全的人才保障机制

通过对档案工作人员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和学习培训,强化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责任意识,普及档案安全保障基本知识与技能,推介国内外档案安全保障的最新成果,为档案安全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具体来说:一是要建立人事安全审查制。主要考查人员的思想道德修养、政治表现以及是否适于参与档案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等。二是要加强安全意识教育。通过学校教育、媒体宣传、政策引导等多种方法和途径进行档案安全教育活动,培养、加强涉档人员的档案安全意识,使其深刻认识到档案安全保障的极端重要性,增强责任感。三是要实施档案安全知识技能教育。四是要建立离岗人员管理机制。对于档案工作人员调离岗位,要尽快收回钥匙,进行移交工作。对于电子档案管理人员的调离,更要及时更换系统口令、取消账号等,确保离职后,不再有档案资源使用的任何权限,并确保离岗后承担的安全与保密责任和义务。

总之,档案安全建设涉及面广、任务繁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规划,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建构完善的档案安全机制,促进档案安全保障能力的持续提高。

参考文献:

[1]王良成:《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基本任务探析》,载于《中国档案》2010.4,p18-19

[2]张艳欣:《档案安全保障管理机制的构建》,载于《档案管理》2010.5,p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