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应急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4:07:22

网络安全应急方案篇1

为妥善应对和处置我区重要信息系统突发事件,确保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稳定、持续运行,防止造成重大损失和影响,进一步提高网络与信息系统应急保障能力,特制定本演练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维护我区重要业务系统网络及设备的正常运行为宗旨。按照“预防为主,积极处置”的原则,进一步完善XX区政府信息办应急处置机制,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二、组织机构

(一)应急演练指挥部:

总指挥:XX

成员:XX

职责:负责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的指挥、组织协调和过程控制;向上级部门报告应急演练进展情况和总结报告,确保演练工作达到预期目的。

(二)应急演练工作组

组长:XX

成员:XX

职责:负责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的具体工作;对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演练业务影响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收集分析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处置过程中的数据信息和记录;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应急演练进展情况和事态发展情况。做好后勤保障工,提供应急演练所需人力和物力等资源;做好秩序维护、安全保障支援等工作;建立与电力、通讯、公安等相关外部机构的应急演练协调机制和应急演练联动机制;其它为降低事件负面影响或损失提供的应急支持保障等。

三、演练方案

(一)演练时间

2020年12月5日18时——21时举行应急演练,全办工作人员参加。

(二)演练内容:

1、网络通信线路故障及排除;

2、电力故障及排除;

3、机房温度过高报警;

(三)演练的目的:

突发事件应急演练以提高区政府信息办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以防范信息系统风险为目的,建立统一指挥、协调有序的应急管理机制和相关协调机制,以落实和完善应急预案为基础,全面加强信息系统应急管理工作,并制定有效的问责制度。坚持以预防为主,建立和完善信息系统突发事件风险防范体系,对可能导致突发事件的风险进行有效地识别、分析和控制,减少重大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加强应急处置队伍建设,提供充分的资源保障,确保突发事件发生时反应快速、报告及时、措施得力操作准确,降低事件可能造成的损失。

四、演练的准备阶段

(一)学习教育。

组织学习《XX区信息办网络安全管理制度》、《XX区信息办网络和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和报告制度》、《XX区政务网及政府网站突发事件应急预案》、《XX区人民政府电子政务机房管理制度》,提高工作人员对于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意识;熟悉在突发事件中各自的职责和任务,保证业务的正常开展。

(二)下发《网络安全应急演练实施方案》;

(三)演练指挥部全面负责各项准备工作的协调与筹划。

明确责任,严格组织实施演练活动,确保演练活动顺利完成,达到预期效果。

(四)应急演练组要提前在中心机房要做好充分准备,在演练前一天准备好所有应急需要联系的电话号码,检查供电线路,计划好断电点,演练时掐断电源,模拟供电故障;

并按演练背景做好其它准备。

五、应急演练阶段

(一)请我办信息安全员,讲解演练知识及演练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与其他相关同事一起温习应急预案。

(二)按照预定发生突发事故的时间表,总指挥逐项发出演练通知;

(三)参与部门及人员。

区政府信息办全体员工都要参加,把演练当成实战,认真对待。

(四)演练的事项

1、2020年12月5日18时,发现网络不通,立即报告至网络管理员,网络管理员立即将此情况报告应急演练指挥部。指挥部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并组织人员进行故障排除,网络故障排除后,网络恢复正常。

2、2020年12月5日19时,在没有接到任何通知的情况下,突然遭遇不知原因的停电,备用电源无法自启动,所有设备陷入瘫痪状态。办公室立即将此情况报告应急演练指挥部。指挥部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并组织人员对备用电源进行抢修,同时联系供电部门进行维修与排除。

3、2020年12月5日20时,由于空调损坏,导致中心机房温度过高报警,机房管理员立即将此情况上报至应急指挥部,指挥部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并组织人员进行判断与排除。查明原因后立即打开机房通风备用设备降温,以保证机房设备正常运转,同时通知精密空调维保人员上门维护。

六、演练要求:

1、加强领导,确保演练工作达到预期目的。在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下,全体工作人员要高度重视,提高认识,积极参加,确保演练效果。

网络安全应急方案篇2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为提处置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形成科学、有效、反应迅速的应急工作机制,确保重要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实体安全、运行安全和数据安全,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信息资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公安部《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制定本预案。

(三)分类分级

本预案所称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是指本系统信息系统突然遭受不可预知外力的破坏、毁损、故障,发生对国家、社会、公众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1、事件分类

根据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性质、机理和发生过程,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1)自然灾害。指地震、台风、雷电、火灾、洪水等引起的网络与信息系统的损坏。

(2)事故灾难。指电力中断、网络损坏或是软件、硬件设备故障等引起的网络与信息系统的损坏。

(3)人为破坏。指人为破坏网络线路、通信设施,黑客攻击、病毒攻击、恐怖袭击等引起的网络与信息系统的损坏。

2、事件分级

根据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县上分类情况。

(1)i级、ⅱ级。重要网络与信息系统发生全局大规模瘫痪,事态发展超出控制能力,需要县级各部门协调解决,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的信息安全突发事件。

(2)ⅲ级。某一部分的重要网络与信息系统瘫痪,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造成一定损害,属县内控制之内的信息安全突发事件。

(3)ⅳ级。重要网络与信息系统使用效率上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坏,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益有一定影响,但不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的信息安全突发事件。

(四)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系统发生或可能导致发生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五)工作原则

1、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立足安全防护,加强预警,重点保护基础信息网络和关系国家安全、经济命脉、社会稳定的重要信息系统,从预防、监控、应急处理、应急保障和打击犯罪等环节,在法律、管理、技术、人才等方面,采取多种措施,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作用,共同构筑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2、提高素质,快速反应。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采用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充分发挥专业人员的作用,在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发生时,按照快速反应机制,及时获取充分而准确的信息,跟踪研判,果断决策,迅速处置,最大程度地减少危害和影响。

3、以人为本,减少损害。把保障公共利益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及时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公共财产、信息资产遭受损失。

4、加强管理,分级负责。按照“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安全责任制及联动工作机制。根据部门职能,各司其职,加强部门间协调与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履行应急处置工作的管理职责。

5、定期演练,常备不懈。积极参与县上组织的演练,规范应急处置措施与操作流程,确保应急预案切实有效,实现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科学化、程序化与规范化。

二、组织指挥机构与职责

(一)组织体系

成立网络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局党委书记、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局分管领导,成员包括:信息全体人员、各通信公司相关负责人。

(二)工作职责

1、研究制订我中心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工作的规划、计划和政策,协调推进我中心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机制和工作体系建设。

2、发生i级、ⅱ级、ⅲ级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后,决定启动本预案,组织应急处置工作。如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属于i级、ⅱ级的,向县有关部门通报并协调县有关部门配合处理。

3、研究提出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机制建设规划,检查、指导和督促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机制建设。指导督促重要信息系统应急预案的修订和完善,检查落实预案执行情况。

4、指导应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科学研究、预案演习、宣传培训,督促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5、及时收集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相关信息,分析重要信息并提出处置建议。对可能演变为i级、ⅱ级、ⅲ级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及时向相关领导提出启动本预案的建议。

6、负责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支持,参与重要信息的研判、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调查和总结评估工作,进行应急处置工作。

三、监测、预警和先期处置

(一)信息监测与报告

1、要进一步完善各重要信息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监测、预测、预警制度。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加强对各类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和可能引发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有关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和持续监测。当发生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时,在按规定向有关部门报告的同时,按紧急信息报送的规定及时向领导汇报。初次报告最迟不得超过4小时,较大、重大和特别重大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实行态势进程报告和日报告制度。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来源、影响范围、事件性质、事件发展趋势和采取的措施等。

2、重要信息系统管理人员应确立2个以上的即时联系方式,避免因信息网络突发事件发生后,必要的信息通报与指挥协调通信渠道中断。

3、及时上报相关网络不安全行为:

(1)恶意人士利用本系统网络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情况。

(2)网络或信息系统通信和资源使用异常,网络和信息系统瘫痪、应用服务中断或数据篡改、丢失等情况。

(3)网络恐怖活动的嫌疑情况和预警信息。

(4)网络安全状况、安全形势分析预测等信息。

(5)其他影响网络与信息安全的信息。

(二)预警处理与预警

1、对于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系统管理员应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请求相关职能部门,协作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并在2小时内进行风险评估,判定事件等级并预警。必要时应启动相应的预案,同时向信息安全领导小组汇报。

2、领导小组接到汇报后应立即组织现场救援,查明事件状态及原因,技术人员应及时对信息进行技术分析、研判,根据问题的性质、危害程度,提出安全警报级别。

(三)先期处置

1、当发生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时,及时请技术人员做好先期应急处置工作并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必要时采用断网、关闭服务器等方式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同时向上级信息安全领导小组通报。

2、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在接到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信息后,应加强与有关方面的联系,掌握最新发展态势。对有可能演变为ⅲ级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技术人员处置工作提出建议方案,并作好启动本预案的各项准备工作。信息安全领导小组根据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发展态势,视情况决定现场指导、组织设备厂商或者系统开发商应急支援力量,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对有可能演变为ⅱ级或i级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要根据县有关部门的要求,上报县政府有关部门,赶赴现场指挥、组织应急支援力量,积极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四、应急处置

(一)应急指挥

1、本预案启动后,领导小组要迅速建立与现场通讯联系。抓紧收集相关信息,掌握现场处置工作状态,分析事件发展趋势,研究提出处置方案,调集和配置应急处置所需要的人、财、物等资源,统一指挥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工作。

2、需要成立现场指挥部的,立即在现场开设指挥部,并提供现场指挥运作的相关保障。现场指挥部要根据事件性质迅速组建各类应急工作组,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二)应急支援

本预案启动后,领导小组可根据事态的发展和处置工作需要,及时申请增派专家小组和应急支援单位,调动必需的物资、设备,支援应急工作。参加现场处置工作的有关人员要在现场指挥部统一指挥下,协助开展处置行动。

(三)信息处理

现场信息收集、分析和上报。技术人员应对事件进行动态监测、评估,及时将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和损失情况及处置工作等情况及时报领导小组,不得隐瞒、缓报、谎报。符合紧急信息报送规定的,属于i级、ⅱ级信息安全事件的,同时报县委、县政府相关网络与信息安全部门。

(四)扩大应急

经应急处置后,事态难以控制或有扩大发展趋势时,应实施扩大应急行动。要迅速召开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根据事态情况,研究采取有利于控制事态的非常措施,并向县政府有关部门请求支援。

(五)应急结束

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经应急处置后,得到有效控制,将各监测统计数据报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提出应急结束的建议,经领导批准后实施。

五、相关网络安全处置流程

(一)攻击、篡改类故障

指网站系统遭到网络攻击不能正常运作,或出现非法信息、页面被篡改。现网站出现非法信息或页面被篡改,要第一时间请求相关职能部门取证并对其进行删除,恢复相关信息及页面,同时报告领导,必要时可请求对网站服务器进行关闭,待检测无故障后再开启服务。

(二)病毒木马类故障

指网站服务器感染病毒木马,存在安全隐患。

1)对服务器杀毒安全软件进行系统升级,并进行病毒木马扫描,封堵系统漏洞。

2)发现服务器感染病毒木马,要立即对其进行查杀,报告领导,根据具体情况,酌情上报。

3)由于病毒木马入侵服务器造成系统崩溃的,要第一时间报告领导,并联系相关单位进行数据恢复。

(三)突发性断网

指突然性的内部网络中某个网络段、节点或是整个网络业务中断。

1)查看网络中断现象,判定中断原因。若不能及时恢复,应当开通备用设备和线路。

2)若是设备物理故障,联系相关厂商进行处理。

(四)数据安全与恢复

1.发生业务数据损坏时,运维人员应及时报告领导,检查、备份系统当前数据。

2.强化数据备份,若备份数据损坏,则调用异地光盘备份数据。

3.数据损坏事件较严重无法保证正常工作的,经部门领导同意,及时通知各部门以手工方式开展工作。

4.中心应待数据系统恢复后,检查基础数据的完整性;重新备份数据,并写出故障分析报告。

(五)有害信息大范围传播

系统内发生对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电子邮件、短信息等网上服务中大量出现危害国家安全、影响社会稳定的有害、敏感信息等情况进行分析研判,报经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批准后启动预案;或根据上进部门要求对网上特定有害、敏感信息及时上报,由上级职能部门采取封堵控制措施,按照市上职能部门要求统一部署启动预案。

(六)恶意炒作社会热点、敏感问题

本系统互联网网站、电子公告服务中出现利用社会热点、敏感问题集中、连续、反复消息,制造舆论焦点,夸大、捏造、歪曲事实,煽动网民与政府对立、对党对社会主义制度不满情绪,形成网上热点问题恶意炒作事件时,启动预案。

(七)敏感时期和重要活动、会议期间本地互联网遭到网络攻击

敏感时期和重要活动、会议期间,本系统互联网遭受网络攻击时,启动预案。要加强值班备勤,提高警惕,密切注意本系统网上动态。收到信息后,及时报警,要迅速赶赴案(事)发网站,指导案(事)件单位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同时收集、固定网络攻击线索,请求县上技术力量,分析研判,提出技术解决方案,做好现场调查和处置工作记录,协助网站恢复正常运行并做好防范工作。

六、后期处置

(一)善后处置

在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要迅速采取措施,抓紧组织抢修受损的基础设施,减少损失,尽快恢复正常工作,统计各种数据,查明原因,对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以及恢复重建能力进行分析评估,认真制定恢复重建计划,迅速组织实施。

(二)调查和评估

在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应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和专家组成事件调查组,对事件发生及其处置过程进行全面的调查,查清事件发生的原因及财产损失状况和总结经验教训,写出调查评估报告。

七、应急保障

(一)通信与信息保障

领导小组各成员应保证电话24小时开机,以确保发生信息安全事故时能及时联系到位。

(二)应急装备保障

各重要信息系统在建设系统时应事先预留出一定的应急设备,做好信息网络硬件、软件、应急救援设备等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在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发生时,由领导小组负责统一调用。

(三)应急队伍保障

按照一专多能的要求建立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保障队伍。选择若干经国家有关部门资质认可的,具有管理规范、服务能力较强的企业作为我县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社会应急支援单位,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必要时能够有效调动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等的保障力量,进行技术支援。

(四)交通运输保障

应确定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交通工具,确保应急期间人员、物资、信息传递的需要,并根据应急处置工作需要,由领导小组统一调配。

(五)经费保障

网络与信息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资金,应列入年度工作经费预算,切实予以保障。

八、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互联网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事关国家安全、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要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敏感性,建立应急处置的快速反应机制。

网络安全应急方案篇3

1.总则

1.1目的

为提高XX部处理突发信息网络事件的能力、形成科学、有效、反应迅速的应急工作机制,确保重要可视化数字化信息系统的实体安全、运行安全和数据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危害,保护公司利益,特制定本预案。

1.2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XX部发生和可能发生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

1.3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立足安全防护,加强预警,重点保护基础信息和重要信息系统,从预防、监控、应急处理、应急保障环节,采取多种措施,共同构筑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2)快速反应。在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按照快速反应机制,及时获取充分而准确的信息,迅速处置,最大程度地减少危害和影响。

(3)分级负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以及“条块结合”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安全责任制及联动工作机制。根据部门职能,加强协调与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履行应急处置工作的管理职责。

1.4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病毒防治管理办法》及《XX矿总体应急预案》及XX部设备管理等管理规定,制定《XX部突发信息网络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

2组织机构及职责

2.1组织机构

成立XX部突发信息网络事故应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信息网络事故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王晟秋

副组长:陈达才

成员:维护员及监控班长

2.2信息网络事故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1)负责编制、修所辖范围内突发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预案(2)通过本系统局域网络中心及电信网络机房交流等手段获取安全预警信息,周期性或即时性地向局域网和用户网络管理部门;对异常流量来源进行监控,并妥善处理各种异常情况。

(3)及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所辖范围内突发信息网络事件进行应急处置;负责调查和处置突发信息网络事件,及时上报并按照相关规定作好善后工作,

(4)负责组建信息网络安全应急救援队伍并组织培训与演练。

3预警及预警机制

突发信息网络事件安全预防措施包括分析安全风险,准备应急处置措施,建立网络和信息系统的监测体系,控制有害信息的传播,预先制定信息安全重大事件的通报机制。

3.1突发信息网络事故分类

关键设备或系统的故障;自然灾害(水、火、电等)造成的物理破坏;人为失误造成的安全事件;电脑病毒等恶意攻击等。

3.2应急准备

XX部监控中心明确职责和管理范围,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应急值班,确保到岗到人,联络畅通,处理及时准确。

3.3具体措施

(1)建立安全、可靠、稳定运行的机房环境,防火、防盗、防雷电、防水、防静电、防尘;建立备份电源系统;加强所有人员防火、防盗等基本技能培训。

(2)实行实时监视和监测,采用认证方式避免非法接入和虚假路由信息。

(3)重要系统采用可靠、稳定硬件,落实数据备份机制,遵守安全操作规范;安装有效的防病毒软件,及时更新升级扫描引擎:加强对局域网内所有用户和信息系统管理员的安全技术培训。

(4)安装反入侵检测系统,监测恶意攻击、病毒等非法浸入技术的发展,控制有害信息经过网络的传播,建立网关控制、内容过滤等控制手段。

4有关应急预案

4.1机房漏水应急预案

(1)发生机房漏水时,第一目击者应立即通知监控中心,并及时报告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2)若空调系统出现渗漏水,监控中心值班班长应立即安排停用故障空调,清除机房积水,并及时联系设备供应方处理,同时启动备用空调,必要情况下可临时用电扇对服务器进行降温。

(3)若为墙体或窗户渗漏水,监控中心值班班长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机房安全,同时安排通知综合管理部,及时清除积水,维修墙体或窗户,清除渗漏水隐患。

4.2设备、物资发生被盗或人为损害事件应急预案

(1)发生设备或物资被盗或人为损害设备情况时,使用者或管理者应立即报告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同时保护好现场。

(2)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接报后,通知特保大队、值班领导、派出所、一同核实审定现场情况,查看被盗或盘查人为损害情况,做好必要的录像回放记录和文字记录。

(3)事发单位和当事人应当积极配合公安部门进行调查,并将有关情况向公与领导汇报。

4.3长时间停电应急预案

(1)接到长时间停电通知后,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应及时通过办公系统电话等相关信息,部署应对具体措施,要求前端在停电前停止业务、保存数据。

(2)停电时间过长的,启动备用电源,保证监控中心正常运转,如有必要及时报巡逻队前网断电地点实时监控。

4.4通信网络故障应急预案

(1)发生通信线路中断、路由故障、流量异常、域名系统故障后,操作员应及时通知系统管理员,并停止前端一切行为操作,经初步判断后及时上报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主管领导。

(2)领导小组接报告后,应及时查清通信网络故障位置,并将事态及时报告主管领导,如外网应通过相关通信网络运营商查清原因;内网故障及时组织相关技术人员检测故障区域,逐步恢复故障区与服务器的网络连接,恢复通信网络,保证正常运转。

(3)应急处置结束后,应出具故障分析报告。

4.5不良信息和网络病毒事件应急预案

(1)发现不良信息或网络病毒时,信息系统管理员应立即断开网线,终止不良信息或网络病毒传播,并报告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2)根据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指令,采取隔离网络等措施,及时杀毒或清除不良信息,并追查不良信息来源。

(3)事态或后果严重的,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应及时报告主管领导。

(4)处置结束后,应出具事件分析报告。

4.6服务器软件系统故障应急预案

(1)发生服务器软件系统故障后,网络管理应立即启动备用服务器系统,由备用服务器接管业务应用,并及时报告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同时安排相关责任人将故障服务器脱离网络,保存系统状态不变,保持原始数据。

(2)网络、监控中心应根据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指令,在确认安全的情况下,重新启动故障服务器系统;重启系统成功。则检查数据丢失情况,利用备份数据恢复;若重启失败,立即联系相关单位,请求技术支援,作好技术处理。

(3)事态或后果严重的,及时报告主管领导。

(4)处置结束后,应出具事件分析报告。

4.7黑客攻击事件应急预案

(1)当发现网络被非法入侵、数据影响内容被篡改、应用服务器上的数据的被非法拷贝、修改、删除、或通过入侵检测系统发现有黑客正在进行攻击时,使用者或管理者应断开网络,并立即报告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2)接报告后,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应立即核实情况,关闭服务器或系统,修改防火墙和路由器的过滤规则,封锁或删除被攻破的登陆账号,阻断可疑用户进入网络的通道。

(3)维护技术员应及时清理系统,恢复数据、程序,恢复系统和网络正常;情况严重的立即上报主管领导。

(4)处置结束后,应出具事件分析报告。

4.8核心设备硬件故障应急预案

(1)发生核心设备硬件故障后,网络监控中心应及时报告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并组织查找、确定故障设备及故障原因,进行先期处置。

(2)若故障设备在短时间内无法修复,监控中心维护员应启动备用设备,保持系统正常运行;将故障设备脱离网络,进行故障排除工作。

(3)网络监控中心应在故障排除后,在网络空闲时期,替换备用设备;若故障仍然存在,立即联系相关厂商,认真填写设备故障报告单备查。

(4)处置结束后,应出具事件分析报告。

4.9运矿数据损坏应急预案

(1)发生运矿数据损坏时,监控中心应及时报告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检查、备份运矿系统当前数据。

(2)监控中心维护员负责调用备份服务器备份数据,若备份数据损坏,则调用历史备份数据,若历史数据仍不可用,则调用异地备份数据。

(3)运矿数据损坏事件无法恢复时及时通知主管领导,并开展相应的备用服务器。

(4)维护员待数据系统恢复后,检查历史数据和当前数据的差别,重新备份数据,并写出故障分析报告。

4.10雷击事故应急预案

(1)遇雷暴天气或雷暴气象预报,监控中心应及时报告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或主管领导,经请示同意是否可以关闭部分服务器,切断电源,暂停部分计算机网络工作。

(2)雷暴天气结束后、及时开通部分暂停服务器,恢复计算机网络工作,对设备和数据进行检查,出现故障的,及时报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3)因雷击造成损失的,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应进行核实、报损、结束后做出书面报告。

5应急处置

发生信息网络突发事件后,相关人员应在3分钟内向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报告,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组织人员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先期处置,恢复信息网络正常状态。

发生重大事故(事件),无法迅速消除或恢复系统,影响较大时实施紧急关闭,并立即向主管领导汇报并通知相关业务部门。

6善后处置

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组织有关人员和技术人员组成事件调查组,对事件发生原因、性质、影响、后果、责任及应急处置能力、恢复重建等问题进行全面调查评估,根据应急处置中暴露出的管理、协调和技术问题,改进和完善预案,实施针对性演练,总结经验教训,整改存在隐患,组织恢复正常工作秩序。

7应急保障

7.1通信保障

监控中心负责收集、建立突发信息网络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小组内部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应急联络信息,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全体人员保证全天24小时通讯畅通。

7.2装备保障

监控中心负责建立并保持电力、空调、机房等网络安全运行基本环境,预留一定数量的信息网络硬件和软件设备,指定专人保管和维护。

7.3数据保障

重要信息系统均建立备份系统,保证重要数据在受到破坏后可紧急恢复。

7.4队伍保证

建立符合要求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技术支持力量,对网络接入部门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工作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服务。

8监督管理

8.1宣传、教育和培训

将突发信息网络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流程等列为培训内容,增强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对突发信息网络事件的技术准备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防范意识及技能。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公司系统范围内的信息网络安全教育,提高信息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

8.2预案演练

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每年不定期安排演练,建立应急预案定期演练制度。通过演练,发现和解决应急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8.3责任与奖惩

信息网络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不定期组织对各项制度、计划、方案、人员及物资等进行检查,对在突发信息网络事件应急处置中做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在部门二次分配中给予奖励;对,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追究其责任。

9附则

9.1预案更新

结合公司信息网络发展配合相关制度的规定、修改和完善,适时修订本预案。

9.2制定与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XX部制定并负责解释。

网络安全应急方案篇4

要想把应急预案从书本上走到实践中去,就一定要通过应急预案的演练来实现,这样可以对于检验应急预案编制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进行有效检验,也能不断地完善电力系统中的网络信息化预案,能更为有效提高预案减灾功能。通过有效编写演练方案,能够把应急预案的指导性进行实践化,体现出来演练的实战性和可操作性。1)在应急预案中,指导性的描述往往应用在事件的相关的处置方式、性质、发生规模方面,更为丰富的信息则需要提供给演练,这样才能提高救援恢复行动的针对性。为了更为有效的开展针对性的工作,编制演练方案过程中,则需要考虑哪些设备需要进行配置,哪些地方的业务则会受到影响,哪些人员和部门会受到网络中断的影响,哪些需要进行调试程序等方面。2)为了更好落实各种应急救援恢复任务,以及保证其实施质量,具体化一定要体现在执行演练的过程中,明确应急响应程序的可操作化。进行量化相关的反应程序,比如,包括工具箱、水晶头是否到位,多模淡抹光模块型号是否正确、笔记本及调试线是否够用、备件备品是否齐全、备份数据是否完整,这些相关的细节问题都应该在事前进行相应的缜密设计。3)步骤流程化。通过对于演练各个程序的衔接机型优化,合理有序地组合演练各个环节的响应程序,通过演练程序流程表的编制来实现。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应急反应反应效率,并且提高演练的流畅性。同时,应急演练的进展也可以被参与人员所更加了解。

2预防为主的基础上进行监控的进一步加强

预防为主的思想肆意一定要在单位的各个环节中进行强调,在准备应急预案和实战演练的基础上,还应该充分做好相关的信息网络系统突发事件的机制准备、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使得防范意识不断提高,同时,也应提高信息安全综合保障水平。通过对于信息安全隐患进行一定的日常监测,能够对于重大信息安全突发事件进行有效防范和及时发现,为了尽量使得损失最小化,则应该通过及时的可控措施来有效控制事件影响范围。公司的日常工作已经建立起有效长效机制,主要包括信息系统安全保障重点措施、信息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以及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方面。在相关的检查结果基础上,对于应用系统安全管理、信息设备安全使用、信息机房值班等问题进行进一步加强管理,严格要求并执行国家电网公司信息规定,对于内外网计算机和外设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使得监测防控能力不断增强,使得信息系统安全得以保障。

3保障措施分析与思考

在信息安全管理中,除了要保障一定的技术先进性,更为重要的则体现在管理方面。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不断加强“人防、制防、技防、物防”工作,对于信息安全统一管理进一步加强。

3.1应急队伍建设问题思考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有安全工作小组和网络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前者主要是由信息技术人员骨干、各部门信息员组成,后者则是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通过这样的分工,就可以从决策、监督和具体执行三个层面,立体化对于网络信息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另外,还应该对于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进行重视,相关的信息安全技术培训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展开,相应的信息安全应急处理知识就能够让不同岗位的人员进行掌握。

3.2需要有一定的制度保障只有通过严格的管理制度才能有效保障良好的网络信息安全,本公司在此方面制定了相应的21管理标准、10个制度,以及一系列的规范。这样能够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工作能够有章可循,有案可稽。对于不同工作职责的小组来说,应该划分具体的安全工作的执行情况,为了更好能够保障网络基础、系统运行维护以及开发建设等方面的安全,应该做好相关的分工合作、整体统一、分级处理等问题。

3.3做好技术保障工作为了保障网络信息安全,这里采用相关的较为先进的技术工具和手段,包括:1)更新专业的防病毒软件,有效防治计算机病毒影响;2)旁路监听技术的设备进行过滤处理,能有效限制访问不良网络信息;3)使用双层FwSm防火墙防护托管服务器群;4)定期对于系统进行漏洞扫描;5)建立异地数据的容灾方案以及数据备份方案,还有相关的ntp服务器、LogServer日志记录等。

4结束语

网络安全应急方案篇5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医院的系统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篇文章主要从新阶段医院网络与信息存在的安全风险问题入手,对相关的应急预案措施m行了探究。

【关键词】医院网络与信息安全风险应急预案处理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让信息化制度在医院的系统管理工作中得到了推广。目前很多医院都构建了以门诊系统、病房管理系统、急诊楼信息管理系统为核心的网络系统。在医院网络建设的复杂化特征不断强化的情况下,系统化的安全网络系统的构建,成为了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稳定运转的保障因素。

1现阶段医院网络与信息存在的安全风险分析

1.1病毒黑客的威胁

电脑病毒和黑客问题是电脑系统瘫痪问题的主要产生原因。在医院信息系统的病毒防范体系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医院的信息系统会表现出具有高风险性的特点。

1.2软件漏洞风险

软件漏洞风险与软件的编程设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一些在编程设计方面存在漏洞的软件系统的应用,也会给黑客系统的入侵提供一定的方便。在软件漏洞风险问题的影响下,不法分子也可以借助一些预测序列号侵入到医院的网络信息系统之中。

1.3操作风险

人为操作原因也可以被看作是医院网络信息安全风险的一大产生原因。系统使用者在对正确操作程序缺乏了解的情况下所产生的操作失误,除了会造成系统损坏以外,也会让病毒程序侵入到系统之中。

2医院网络与信息风险的应急预案措施

2.1对医院内外网隔离技术进行优化

外部网络是医院网络信息安全风险的主要来源。从医院的内外网方面入手对相关的应急预案进行优化,可以让医院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从医院的内外网管理机制来看,目前很多医院都采用的是通过人工连接网络接口的方式来进行内外网的切换工作的,对此,医院网络管理技术人员可以通过设置网闸的方式对医院的内外网体系进行隔离。为了对网络系统的安全性进行提升,技术人员也可以通过安装入侵检测系统的方式,对医院的计算机进行排查。也可以对这一系统与防火墙技术之间进行组合应用。

2.2对网络协议建设工作进行完善

针对不法分子通过冒充ip地址的方式对医院系统信息进行盗取的行为,医院计算机系统是对管理人员可以采取让ip地址和相关口令与医院计算机maC系统相绑定的措施,对医院的信息系统安全防护机制进行完善。在无法获取医院计算机maC的情况下,不法分子无法侵入医院的和信息与统计系统,这就对恶意盗取医院信息的问题进行了有效控制。从医院网络安全系统的动态防护机制来看,RSa加密技术的应用是借助动态加密的方式对信息盗取问题进行有效预防的。

2.3对医院的网络安全制度进行完善

医务人员是医院网络系统的主要操作人员。为了对医院网络信息安全处理机制进行完善,相关工作人员也需要通过培训机制的应用,对医护人员的计算机系统操作水平进行提升。培训制度的建设也可以让医护人员的网络信息系统安全防护意识得到有效强化。数据备份制度的完善,可以让信息系统中的一些重要数据得到充分保障。对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的操作权限进行确定,也可以让医院网络信息系统的数据完整性进行保障。

2.4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的应急系统进行完善

应急处理系统的构建,对医院风险应急预案的实效性有着一定的保障。对此,在构建应急系统的过程中,医院领导层首先需要对相关的指挥系统和工作机制进行完善。在构建应急系统的过程中,统一领导、明确分工应该是应急预警处理系统所要遵循的主要原则。重大事故报告制度的构建,也可以让应急系统的实效性得到有效提升。

2.5对医院网络安全技术手段进行优化

从前文的论述来看,外网与内网之间的连接安全性的提升,也是对医院的网络安全技术手段进行优化的一种有效方式。为了对医院网络信息系统中的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进行保障,医院信息系统维护人员也可以对流量监测系统进行应用。医院信息系统所表现出来的特点来看,维护人员在对流量监测系统进行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对在医院信息系统的一般旁路中部署三层交换机,进而借助各个镜像端口完成各个应用系统的流量分流工作。进而在对每两个系统的访问流量和用户的停留时间等内容入手,对信息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异常情况进行判断。San存储系统的应用,可以让集中化的管理模式成为医院主要的内部数据存储模式。为了对桌面终端的安全进行保障。技术人员可以通过自动下载或统一安装的方式,对防病毒软件进行应用。在对USB设备、移动硬盘等设备进行应用的过程中,信息系统的操作者需要对医院信息系统加强控制。非法网站访问控制机制的应用,也可以让系统的安全性得到有效保障。桌面终端所应用的病毒软件也要及时进行更新升级。全网安全监测管理机制的应用,也可以让医院内部的网络基础设备与安全设备的检测水平得到有效提升。随着计算机“云技术”的不断发展,云安全管理平台的应用,成为了提升医院网络信息系统安全防范整体性的有效措施。云服务在数据安全保护、安全信息与时间管理等多个领域的应用,让虚拟化平台的运用成为了降低系统维护成本的有效措施。

3结论

信息系统安全应急处理能力的提升,对医院的信息化办公水平的提升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对网络协议建设机制、网络安全技术手段进行优化的基础上,对与之有关的责任制进行完善,可以让医院构建一种分工明确、技术过硬的信息安全应急保障系统。

参考文献

[1]李畅淼.医院网络与信息安全存在的风险及应急预案处理[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6(11):145-146.

网络安全应急方案篇6

1.1目的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贯彻《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市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适应本区特点和未来建设、发展的需求,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区域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依法规范,加强管理;快速反应,协同应对;依靠科技,资源整合。

1.3编制依据

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决定》(国发[]11号)、《市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及部门应急预案框架指南》、《市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市电信公司应急通信(灾害恢复)保障实施细则》及国家相关法律、规章,国务院规章、规范性文件,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制定本预案。

1.4基本情况

1.4.1本区通信类突发公共事件现状

全区有电信综合机房30座,模块机房99座,铜缆69万线对公里,光缆6.9万芯公里,各类电信用户43万余户。引发电信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雷暴雨、台风等灾害天气,主要是通信线路受阻、通信设施受损以及信息安全受到威胁,通信安全的重要性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提高和人民群众信息化手段的多样性也日益凸显。

1.4.2本区通信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趋势

“”期间,的人口随着东海大桥的开通,洋山深水港码头的使用,临港新城的建成,的常住人口将从目前的95万人上升到145万人,一些重大的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的隐患将依然存在,在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下,人为破坏通信安全的事件也时有发生,这些必然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和一定的社会影响。

1.5适用范围

按照国家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定义和分类,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本方案主要针对由于一些自然灾害、人为因素以及其他不可测性因素所引起的重大和紧急通信故障的抢修及恢复工作。

2组织机构和职责

2.1组织体系

2.1.1组织领导

本区通信事故应急管理工作由区电信局党委统一领导。区电信局是本区通信事故应急管理的行政领导机构和责任主管。

2.1.2领导机构

根据要求,电信局成立应急管理领导小组。电信局局长任组长,电信局分管网络运维的副局长为常务副组长,电信局办公室主任为副组长。

领导小组职责:

(1)研究制定本区应对通信事故的决策和指导意见;

(2)当突发通信事故超出本局处置能力时,依程序请求上级支援;

(3)指导本区通信事故应急重要项目建设并检查落实情况;

(4)部署总结年度通信事故应对工作。

2.1.3办事机构

设立电信局处置通信事故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是应急领导小组的常设日常办事机构,设在区电信局办公室,负责综合协调本区通信事故应急管理工作。电信局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副组长为办公室主任。

设立电信局处置通信事故应急管理工作小组(分3个分组:通信组、物资组和安全组),其职责为:

(1)修改完善通信应急预案,执行领导小组决定,负责本局应急综合协调及相关组织管理工作;

(2)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综合协调工作,发挥运转枢纽作用;

(3)负责接受或办理向上级报送的紧急事项;

(4)实施应急预案的协调、组织、管理工作;

(5)负责通信应急预案的宣传教育、培训工作。

2.2组织体系框架

在突发公共事件时按照“统一指挥、分类管理、分级负责、资源共享、条块结合、属地管理”的原则,开展突发通信事故应对工作。

3预测、预警

3.1信息监测与报告

3.1.1建立突发公共事件监测网络。本局的通信设施、线路的实时运行信息通过综合网管集中到本局监控中心,并与市电信公司各专业网管互联。本局监控中心实施24小时值班,通过对各通信专业设施网管的监控,执行相关的分析处理。围绕监控中心,本局各职能部门通过加强对通信事故监测工作的指导、管理和监督,建立和完善区内可能造成重大影响并涉及公共安全的通信事故信息收集、分析和交流制度,明确监测信息报送渠道、时限、程序。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的重大信息,按区人民政府和市电信公司有关规定做好保密工作。

3.1.2健全预报机制。本局负责本地区突发通信事故相关信息的汇总、收集、研究,及时做出预报,重要信息要立即报送。

3.2信息报告

3.2.1迅速报告信息。一旦掌握和发现突发通信事故信息,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立即根据其性质和威胁程度,将有关信息报告区应急联动中心、区应急办。

3.2.2严格报告制度。本局接到报警信息后,要按照相关预案和报告制度的规定,在组织抢险求援和应急处置工作的同时,及时掌握和汇总相关信息,重要信息要及时向区应急联动中心和区应急办报告,并同时向市电信公司报告。应在30分钟内口头向区应急办报告,并在1小时内书面向区应急办报告。做到事发后报告迅速,处置时报告正确,事件结束后要有总结报告。

3.2.3及时处置信息。本局接到重要信息后,要运用信息综合管理等系统,进行分析判断处理,及时提出应急处置建议。

3.3预警级别

3.3.1预警级别

按照突发公共事件性质、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本区的预警级别分为四级,即一般(iV级)、较重(iii级)、严重(ii级)和特别严重(i级),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蓝色等级(iV级):预计将要发生一般(iV级)以上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事件即将临近,事态可能会扩大。

黄色等级(iii级):预计将要发生较大(iii级)以上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事件即将临近,事态可能会扩大。

橙色等级(ii级):预计将要发生重大(ii级)以上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事件即将临近,事态可能会扩大。

红色等级(i级):预计将要发生特别重大(i级)以上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事件即将临近,事态可能会扩大。

4应急响应

4.1分级响应

本市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分为四级:即一般、较大、重大和特大突发公共事件。

一般突发公共事件是指对较小范围的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造成轻度危害与威胁,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需要调度有关方面的力量和资源进行应急联动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

较大突发公共事件是指对一定范围内的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造成一定危害与威胁,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一定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需要调度有关方面的力量和资源进行应急联动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是指对较大范围内的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造成重大危害与威胁,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需要调度有关方面的力量和资源进行应急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

特大突发公共事件是指对大范围内的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危害与威胁,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特大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需要统一组织、指挥调度全市相关公共资源和力量进行应急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

4.2应急处置

“通信安全无小事”,一旦发生关联到一般、较大、重大和特大突发公共事件的通信事故都属重大通信故障和紧急通信故障,必须根据《市电信有限公司应急预案》的要求,全面启动应急处置预案。并根据通信事故的类型、发生地和影响范围,按照如下步骤处置:

属于遭受地震、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破坏而中断的通信由电信有限公司机动局修复。

重大通信故障主要包括:全区或某端局通信全阻、局或局间光缆阻断、市县一个方向电路全阻、区内某局向全阻、1800对以上用户电缆阻断、重要特服全阻、ip宽带网路由器瘫痪、aDSLDSLam瘫痪、宽带网服务系统遭病毒及黑客恶意攻击而引起的大面积服务中断、设备与atmpaSSpoRt间光通信阻断(宽带网至市公司出口联路阻断)等故障情况。紧急通信故障主要包括:某接入网机房通信全阻、1800对以下800对以上用户电缆阻断、局内交换系统发生计费差错。

4.2.1全区或某端局通信全阻

(1)人员组织:在局长的指挥下,由局分管领导在汇报上级组织后,按上级要求组织机动局和区局网络处、维护中心、分局各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现场抢修。

(2)实施步骤:按先局端设备后用户端设备、先设备后线路的原则,统筹考虑各专业间的互通关系,在交换、电源保障的前提下,连通传输和光缆等承载网,并优先恢复语音业务,后宽带数据业务。

4.2.2局间光缆阻断恢复预案

(1)人员组织:由局分管领导指挥,网络处处长协调,网络运行处传输管理员组织维护中心传输组、网络运行处线路管理员组织维护外包人员和分局进行现场抢修。

(2)实施步骤:在光缆能通过迂回手段来恢复通信的情况下,由网络运行处传输管理员及维护中心传输组负责确定具体的光缆迂回办法、步骤,随即实施光缆迂回工作;在光缆无法通过迂回进行通信恢复的情况下,恢复工作将根据中断光缆中每根光纤所连接对象的重要性(重要用户的数量、连接的区域及涉及的容量)原则来完成光缆的熔接工作。在抢修过程中维护外包人员将根据需要由维护处线路管理员进行调配以配合中断光缆的抢修恢复工作。

4.2.3市县一个方向电路全阻恢复预案

(1)人员组织:由局分管领导指挥,网络处处长协调,网络运行处交换、传输管理员组织技术维护中心相关专业组进行现场抢修。

(2)实施步骤:光缆、传输设备(pDH、SDH)引起的通信中断:在光缆、传输设备(pDH、SDH)能通过迂回手段来恢复通信的情况下,由网络运行处传输管理员及维护中心传输组负责确定具体的迂回办法、步骤,并实施路由迂回工作;在光缆无法通过迂回进行通信恢复的情况下,根据光缆中断区域是本地区还是非本地区来进行相应的恢复工作。若光缆中断点在本区则由我局负责光缆的接续工作同时对端局做相应的配合工作。反之由我局做配合对端局完成光缆的接续。

本端交换机引起的通信中断:在报网络部认可的情况下进行故障中继路由的迂回工作,随后进行故障恢复。

对端交换机引起的通信中断:在报网络部认可的情况下进行故障中继路由的迂回工作,随后配合对端局进行故障恢复。

4.2.4区内某局向全阻(包括某接入网机房通信全阻)恢复预案

(1)人员组织:由局分管领导指挥,网络处处长协调,网络运行处交换、传输、动力、线路管理员组织技术维护中心相关专业组、维护外包人员、施工队、当地分局进行现场抢修。

(2)实施步骤:如果灾害已造成当地通信设备全部损坏,即已造成该地区的传输电路全阻、交换系统瘫痪、中继光缆和出局电缆被强风刮倒、机房断电且油机已无法启动、机房进水等情况。则首先起用我局的应急通信系统,通过应急通信车上的DmC1900数字微蜂窝系统手机作为现场抢修和调度的联络电话,并通过HY10008路特高频设备解决对外的临时通信问题。随后,按照先交换后传输、先群路后分路、先局内后局外、先本端后对端、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进行通信恢复。具体的实施步骤如下:

首先由维护中心电力组起用移动柴油发电机解决现场的临时通信用电问题,在确保通信用电的情况下动力组对故障油机进行排障;随后维护中心交换组、传输组分别对交换、传输系统进行相应的恢复工作,必要时可另建新系统,同时维护外包人员、施工队、当地分局进行对中继光缆及出局电缆的接续恢复及机房的排水、堵水工作。

4.2.51800对以上用户电缆阻断恢复预案

(1)人员组织:由局分管领导指挥,网络处处长协调,网络运行处线路管理员组织维护外包人员和分局进行现场抢修。

(2)实施步骤:根据灾害程度和现场情况,采取重放和接续的办法。接通、和重放用户电缆的恢复工作将根据用户电缆所连接对象的重要性程度来进行,恢复的先后顺序依此为:119、110、120特服;银行及金融部门专线;大客户、普通用户。

4.2.6重要特服全阻恢复预案

(1)人员组织:由局分管领导指挥,网络处处长协调,网络运行处交换、传输管理员组织维护中心专业组进行抢修。

(2)实施步骤:参见4.2.2,4.2.3,4.2.4

4.2.7ip宽带网路由器瘫痪、aDSLDSLam瘫痪、宽带网至市公司出口联路阻断恢复预案

(1)人员组织:由局分管领导指挥,网络处处长协调,网络运行处传输管理员组织维护中心相关专业组进行现场抢修。

(2)实施步骤:首先,由维护中心数据专业组判断故障原因。若故障是由光缆中断引起,则参照以上3.1相关内容执行。若故障是由传输设备(光端机)引起,则由传输组主要负责对设备的修复工作,数据中心做相关的配合工作。若故障是由ip宽带网路由器、aDSLDSLam设备引起则由数据中心主要负责对设备的修复工作,必要时,请求厂家做技术支持。

4.2.8宽带网服务系统遭病毒及黑客恶意攻击恢复预案

(1)人员组织:由网络处处长指挥,网络运行处传输管理员组织数据中心进行现场抢修。

(2)实施步骤:如果安全问题是由计算机病毒引起的,应使用杀毒软件对计算机病毒进行消除。若计算机病毒已造成文件或数据损坏或丢失,且使用杀毒软件或者其他手段无法修复,则使用备份进行恢复;如果被感染计算机无法正常启动或操作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应重新安装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并调用备份进行恢复;

如果安全问题属于拒绝服务攻击,应判断拒绝服务攻击的类型,若拒绝服务攻击针对非业务端口,则关闭这些端口,若拒绝服务攻击针对业务端口,则调整主机系统本身和防火墙系统的设置,尽量减少拒绝服务攻击的危害。同时对攻击数据源进行跟踪,争取在攻击的发起端进行过滤如果攻击源在本公司管理网络之外,需逐级上报,要求上级网络安全管理机构进行协调解决。

如果安全问题属于系统入侵,应根据被入侵系统的重要性选择处理方式。若被入侵系统上有重要业务或者数据,应采取紧急消除和恢复的方法,否则可以对入侵者进行网络跟踪和监视,分析攻击者的攻击目标和影响的范围,并根据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如果采用紧急消除和恢复的方法,应根据网络入侵事件的影响程度决定断开网络连接或者进行在线处理和恢复。若网络入侵事件严重形象企业形象,比如weB站点的页面被修改,应该立刻断开网络连接,尽量减小安全事件的影响,然后再进行系统恢复和安全漏洞的修补。若入侵事件影响比较小或者断开网络连接可能导致重大经济损失,可以采用在先恢复和安全漏洞修补的方法。

在进行系统恢复和安全漏洞修补之前必须对入侵事件影响到的所有文件和日志进行备份,以免入侵的特征、证据和日志在入侵事件处理中丢失。

在系统恢复和安全漏洞修补之后,还应分析入侵事件对被入侵系统和相关系统的影响。如果入侵事件可能导致系统文件被非法修改,必须在紧急消除和恢复之后尽快进行全系统的重新安装和配置,以防止系统被安装木马程序;如果由于客观原因,系统不允许重新安装,那么必须对系统进行全面的安全扫描以检查系统中潜在的安全漏洞;如果入侵事件可能影响到网络中其他系统,必须对其他系统作安全检查。

4.2.9局内交换系统发生计费差错恢复预案

(1)人员组织:由网络处处长指挥,网络运行处交换管理员组织技术维护中心交换组进行故障修复工作,客户中心计费组做配合。

(2)实施步骤:首先判断故障起因,再作相应处理,涉及数据修改时应做好系统备份。若故障是由交换系统相关模块硬件故障引起,则更换相关硬件板。若故障是由计费系统数据错误引起,则修改相关数据。若故障是由某侧DiSK计费文件错误引起,则从后备带或另一侧DiSK复制相关文件。若故障是由DiSK(硬件)损坏引起,则更换此DiSK随后从后备带或另一侧DiSK复制系统文件。若故障原因不明或经过处理问题仍未解决时,应立即向厂家请求技术支援。

5后期处置

应急结束,由本局应急工作小组对以上事故进行分析、评估、总结,并以书面形式汇报本局应急领导小组,再由局应急领导小组向区应急办汇报。

6应急保障

6.1物资保障

建立健全本区处置通信事故物资储存、调拨和紧急配送系统。积极培育和发展经济动员能力,确保救灾所需的物资、器材和生活用品的应急供应。具体事宜由本局应急工作小组物资分组负责。

6.2资金保障

对通信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所必需的资金,列本局预算支出。

7宣传、培训和演习

本局应急管理办公室要通过多种渠道对全局的干部、群众进行应急宣传,提高应急防范通信事故的意识和防范技能水平。

本局应急管理办公室要有计划地选送人员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应急业务培训。根据有关训练大纲,制定训练计划,坚持训练与生产、工作相结合,不断提高有关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实战能力。

8附则

8.1预案管理

8.1.1为确保应急预案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局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依据有关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文件,组织有关部门制定应急保障计划和应急手册,经局应急领导小组审查,报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备案。

8.1.2应急预案公布

应急预案经评审通过后,由电信局局长签署实施。

8.1.3应急预案修订

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完善,机构调整或应急资源发生变化,以及应急处置过程中和各类应急演习中发现的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每三年对预案进行修缮一次,必要时可作随时调整,报区应急管理委员会备案。

8.2制定与解释

本预案由电信局应急管理领导小组组织制定并负责解释。

网络安全应急方案篇7

【关键词】网络;信息;安全事件;财产安全

前言: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是世界性问题,我国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发生率一直高居不下,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频发,受到了我国各级政府和相关企业的高度关注,而预防与保障此事件发生的方法与手段也愈加关键。我国针对此应急事件的处理方法分为分类、预警、响应三步,全面预防与控制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

一、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概述

随着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网络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带来了一定的便捷,由于网络的开放性、通用性、分散性等原因,很容易发生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对于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已经对社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对此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有提到:需要建立一定的应急处理方法来应对由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灾害和社会安全引起的安全事故。对于网络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也有了明确的分类,《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中将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归纳为:由网络和信息系统直接产生对国家、社会、经济、公众等方面产生的利益损害事件。

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是世界各国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就我国而言,我国网民数量多达4亿多,通过互联网产生的消费额已经超过6000亿元。信息安全问题已经影响到我国社会、经济、公众的利益,从过去发生过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中可以看出,引起信息安全事件的因素多为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的安全事件,另一部分是以非经济利益为目的的安全事件。由于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具有无征兆且扩散十分迅速、传播范围广、对周边网络或计算机信息的危害大等特征,建立起完备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十分必要。

二、建立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体系

最初的网络与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范围较为狭隘,仅限于国家的军事、管理或社会经济、产业、技术等方面。目前网络与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涉及到社会中各层面、各行业的领域中,因此,出现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便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我国对此提出的建议是:由国家宏观调控指挥、各部门密切配合,建立起能够针对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理体系,对影响国家信息安全、社会经济发展、公众利益等方面作出一定的防范措施。对于建立的应急处置体系,还需要具有科学性、合理性:以预防为主,不能单纯的事后补救;以处置为主,不能放纵危险事件的发生。在各方面的努力下,我国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体系配备相应的法律法规,成为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一项保障。信息安全是一种新兴的安全问题,不同于自然灾害、人为灾害或直接经济损失的危险事件,而是一种虚拟信息的泄露,这需要对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重新定位,建立统一的定位标准。我国对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分类方法为:按照信息安全事件的引发因素、事件表现、影响等将信息安全分类为程序损害事件、网络攻击事件、信息破坏事件、信息内容安全事件、设备设施故障事件和信息灾害事件等6大类,其中细节划分为40余种。再按照事件危害等级、预警等级将其划分为四个事件等级:a级:特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B级:重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C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D级一般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

对于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我国已经将其纳入国家突发事件应对体系中。建立的应急预案分为国家、地区、单位的三级应急处置体系,并在此体系中建立具有高度统一、十分便捷、方便协调的组织机构,如遇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通过综合分析,判定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形势,再制定应急处置预案,经协调指挥相关技术人员落实预案。

在此系统中,地方政府和相关机构对本辖区内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直接负责,负责的内容包括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预防、监测、报告和应急处理工作。我国需要建立起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理咨询机构,为此提供预防和处置技术的咨询。另外,需要向社会公众建立起信息通报机制,如报警电话等。由群众提供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信息,作为紧急事件预警的基础,根据建立起科学、有序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规章制度,全面控制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

二、网络与信息安全的应急处置体系内容

(一)预警

预警包括对安全事件监测的预警、预警判定、预警审定、预警、预警响应和最终的预警解除。

预警机制的健全,能够全面避免安全事件发生后的扩展和对人类财产的损失扩大,为了防止这一问题,可根据上文所提到的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和危害程度分级处理,按照不同级别进行不同预警。

(二)响应

响应的理论基础是在预警过后产生的事件起因预测、事件结果评估。响应工作是确定响应等级后开启响应指挥,迅速了解事件动态并进行部署,然后实施处置工作,最后对本次应急事件进行评估。响应也包括四个等级,根据预警等级不同,实施不同的响应等级工作。

结论:综上所述,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十分迅速、不可预估,并且危害大、扩展性强,我国对此已经作出一系列法律法规的约束,但对于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还需作应急处理,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机制,以预防为主,需要培养发现和控制事件的能力,减轻和消除由突发事件所引起的社会危害事件,并且需要在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做出总结,以防同样事件再次发生。

参考文献:

[1]王瑞刚.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响应体系层次结构与联动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1,09(10):117-119.

网络安全应急方案篇8

1网络信息安全应急机制的理论基础

1.1基础是以良宪为基础,民主为基石,法治为载体,人权实现为宗旨的一种政治理念、政治形态和政治过程,宪法至上是最重要的标志,也是法治文明的核心和首要要求[1]。政府要在紧急状态应急中发挥积极作用,必须具有上的法律基础。我国《宪法》第67条第20项规定了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决定全国或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进入紧急状态的权力;第80条规定了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大及其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有宣布进入紧急状态的权力。这充分说明了紧急状态下政府权力来源必须有法律依据。

在网络信息安全应急方面,政府是应急的组织者和指挥者。对于涉及国家安全或经济发展的网络信息安全紧急事件,必须由政府统一协调指挥,控制事态的进一步恶化,尽快恢复网络的正常运行和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首先,政府有控制一般网络信息安全事件演变为紧急或者危机事件的职责。在早期的计算机发展过程中,“应急”是单位保障计算机连续运营的重要举措。即使到现在,应急保障也是应用单位的工作重点。但是,在网络成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之后,网络信息安全应急已经成为国家整体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互通中网络的一般性局部事件都可以快速演变为全局性的重大事件,使国家和社会处于危机状态,政府对此负有快速应对的职责。其次,政府有能力控制紧急事件和尽快恢复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网络紧急状态的恶性发展,威胁着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安全。而采取的特殊对抗措施,必然要求储备关键技术设备和人、财、物的事前准备。只有政府才能有这样的实力,同时,政府掌握着大量的网络安全信息,可在关键时刻启动“可生存网络”,保障国家基础设施的连续运营。

1.2社会连带责任思想社会连带责任思想定位于社会存在为统一整体,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存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社会连带关系,表明了人们在社会中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更多的关注了人在社会中的合作与责任[2]。主张社会各方参与网络信息安全应急活动,正是强调了应急保障中的这种合作、责任思想。

首先,网络空间强化了社会成员之间的联系、合作和责任。这是一种新型的网络信息安全“文化观”。这种“文化观”认为,在各国政府和企业越来越来依赖于超越国界的计算机网络时代,有必要在全球倡导和建立起一种“信息安全文化”,参与者应当履行网络安全责任,提升网络安全意识,及时对危害网络信息安全的紧急事件作出反应,不定期地评估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

其次,网络安全威胁要求政府与社会成员之间合作。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网络信息安全形势,政府应对紧急状态需要有社会各方的积极参与。提倡社会力量参与网络应急保障工作,是政府网络信息安全应急管理的新思路。以指挥命令为特征的狭隘行政观念,将被执政为民的现代行政理念所代替。按照社会连带责任思想中的“合作”精神,没有社会力量的参与配合,政府将难以在应急响应、检测预警中起主导作用,无法履行其对网络社会危机管理的职责。

美国《网络空间安全国家战略》指出,保护广泛分布的网络空间资源需要许多美国人的共同努力,仅仅依靠联邦政府无法充分保护美国的网络安全,应鼓励所有的美国人保护好自己的网络空间。联邦政府欢迎公共和私人机构在提高网络安全意识、人员培训、激励劳动力,改善技术、确定脆弱性并提高恢复能力、交换信息、计划恢复运行等方面开展合作。

1.3权利平衡理念从公法和私法的关系看,公法之设乃是为了实现私法的目的。网络信息安全应急立法必须考虑到政府紧急权力对公民、单位私权益保护的积极方面,又要防止应急部门在行使行政紧急权力时侵犯公民的私权利。解决冲突,寻求平衡,始终是对“法治文明”的积极追求。尽快恢复网络秩序,稳定社会则是应对紧急状态的最高目的。

为了保障公民的权利不因紧急状态的发生而被政府随意剥夺,许多国家宪法和国际人权文件都规定,即使是在紧急状态时期,一些最基本的人权,如生命权、语言权、权等也不得被限制,更不得被剥夺,这些规定都是防止政府随意滥用行政紧急权,而使公民失去不应当失去的权利[3]。如1976年1月3日生效的《公民及政治权利国际公约》、1953年9月3日生效的《欧洲人权公约》以及1969年11月22日在哥斯达黎加圣约翰城制定的《美洲人权公约》都规定在紧急状态下不得剥夺公民的某些基本权利。这些基本权利包括:生命权、人道待遇权、不受奴役的自由、不受有追溯力的法律的约束等。《美国人权公约》还规定不得中止保障公民家庭的权利、姓名的权利、国籍的权利和参加政府的权利。1976年国际法协会组织小组委员会专门研究在紧急状态下如何处理维护国家生存和保护公民权利的关系,经过6年的研究,起草了《国际法协会紧急状态下人权准则巴黎最低标准》,为各国制定和调整紧急状态的法律提出了指导性的原则,通过规定实施紧急状态和行使紧急权力的基本条件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各种监督措施,以防止政府滥用紧急权力,最低限度地保障公民的权利。

2网络信息安全应急机制的价值目标

所谓价值目标是指为了实现某种目的或达到某种社会效果而进行的价值取舍和价值选择。它既反映了法律的根本目的,也是解释、执行和研究法律的出发点和根本归宿。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人们都使各种价值准则适应当时的法学任务,并使它符合一定时间和地点的社会理想”。[4]网络信息安全应急机制的价值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实现网络安全、提高网络紧急事件处理效率、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二是确立以实现网络安全为最高价值目标的价值层次配置。

2.1安全价值安全价值是网络信息安全应急机制的最高价值目标,也是信息安全保障的主要内容。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关键基础设施越来越依赖于复杂的网络空间,网络空间是这些基础设施的神经系统,是一个国家的控制系统。一旦网络空间突发紧急事件,将威胁国家的整体安全,其后果不堪设想。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经济发展潜力也部分地被网络安全风险所淹没,网络空间的脆弱性使得商事交易面临着严重的危险。有资料显示,金融业在灾难停机2天内所受损失为日营业额的50%,如果两个星期内无法恢复信息系统,75%的公司业务会被中止,43%的公司将再也无法开业[5]。

安全价值反映了人们应对网络安全紧急状态的积极态度,是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中的经验总结。首先,在认识到网络脆弱性之后,人们不是拒绝、放弃网络技术给人类所带来的文明,而是积极地通过适当途径对网络技术中的风险加以认识和积极防御,并以此实现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其次,在国民经济和人类社会对网络空间高度依赖之后,应对网络紧急状态就成为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第三,网络的国际化进一步加剧了网络紧急状态的突发性、复杂性和隐蔽性。网络恐怖活动、敌对势力集团的信息战威胁等等,使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过的安全威胁,应急因而成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2经济价值网络信息安全应急机制的本质在于对网络紧急事件的快速响应,有效处理网络紧急事件,将事件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同时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必须指出的是,这里的效率价值主要是处理紧急事件的时间效率而非金钱效率,因为在网络空间,因系统遭受攻击等紧急事件造成的重要信息丢失是难以用金钱来衡量的。

网络信息安全应急的效率价值首先表现在对紧急事件的快速响应方面。快速应对紧急事件必须建立有效的应急管理机构,保证政令畅通。其次,效率价值要求应急管理机构必须建立完善的预警检测、通报机制,分析安全信息,告警信息和制订预警预案,做到有备无患。同时,建立应急技术储备的法律保障机制。应急本质是一种信息对抗,对抗就是控制紧急状态的恶性发展,对抗就是防御网络紧急事件的信息技术。因此,必须有先进的应急技术来提高紧急事件的预防和处理能力。第三,效率价值要求赋予应急响应组织行政紧急权力,以控制损失,尽快恢复网络秩序。以尽快恢复秩序为目的对私权益进行的要干预是必要的。

2.3发展价值发展价值是应对网络安全紧急状态的约束价值,是人们应对紧急状态这种非常态规则的限制思想,是正确认识发展与安全、效率之间关系的理性抉择。首先,根据心理学理论,企业长期处于应急状态,必然会影响发展,所以应急立法应当以“尽快结束紧急状态”为其基本原则,设计制度、建立机制。其次,对应急过程中的行政紧急权力进行必要的限制,以防止行政紧急权力的滥用对重要领域企业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同时,建立合理的紧急状态启动程序和终止程序,这对于企业健康快速发展也至关重要。第三,对政府在紧急状态下的征用、断开、责令停产停业等措施对公司、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在紧急状态结束后应该给予相应的赔偿,以增加企业对政府的信任度,促进企业经济发展。

网络信息安全应急机制的价值目标是一个由安全价值、经济价值和发展价值构成的有机体系。安全价值是核心,是首要目标,位于第一层次。网络信息安全应急机制中安全价值的地位类似于法律制度中位阶最高的法律价值,它指导和贯穿整个网络信息安全应急的过程。在目标体系中,经济价值是第二价值目标,位于第二层次;发展价值是第三价值目标,位于第三层次。经济目标和发展目标必须服从于安全目标的要求,只能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考虑应急的效率性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3网络信息安全应急机制的法律保障

从网络信息安全应急机制的理论基础出发,为实现网络信息安全应急机制的安全价值目标,笔者认为,法律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界定:

3.1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网络信息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应急管理体系是网络信息安全应急保障的重要内容。应急管理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法律实施的效果。根据国务院27号文的总体精神,文章认为,我国网络信息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应为一元化的两层结构。所谓一元化,是指国家应当建立应急协调机构,统一负责网络信息安全应急管理工作。所谓两层结构是指应当发挥行业和地方政府的优势,加强应急管理。

a.国家应急协调机构及其职责。国家应急协调机构是我国网络信息安全紧急状态应急的最高决策机构[6]。在美国,主要由国土安全部负责开发国家网络空间安全响应系统,对网络攻击进行分析,告警、处理部级重要事故,促进政府系统和私人部门基础设施的持续运行。在我国,国家应急协调机构为信息产业部互联网应急处理协调办公室。国家应急协调机构应当履行以下主要职责:协调制定和贯彻国家信息安全应急法律法规政策;协调国家应急响应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国家紧急状态下应急技术的攻关和开发;授权、终止国家和区域性的紧急状态命令。

b.行业应急管理部门及其职责。行业应急管理部门是指根据国家法律和行政规章授予的职权,建立行业内网络应急管理的部门,如军队可以分兵种建立信息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国务院可以按照行政职权的不同分别建立网络安全应急管理体系,中共中央和政协系统也可以建立各自应急管理体系。行业应急管理部门依法对管辖的国家关键基础设施的紧急状态进行管理。

行业应急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应当包括: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网络信息安全应急的政策和法律;实施行业应急响应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在行业内部建立应急预警和检测体系,建立预警网络平台,加强与其他行业之间的合作;对行业内重要部门有关危害网络安全的警告;组织协调行业应急响应工作。

c.地方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及其职责。地方政府应急管理部门负责其辖区内的网络信息安全应急管理工作。在美国,新墨西哥关键基础设施保护委员会(nmCiaC)就是一个私人-公共部门的合作机构,它的建立最初是为了商业团体、工业、教育机构、联邦调查局(FBi)、新墨西哥州政府和其他联邦、州和地方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换,以确保对新墨西哥关键基础设施的保护。nmCiaC致力于研究威胁、脆弱性和对策,还针对基础设施攻击、非法系统入侵以及可能影响nmCiaC成员组织和普通民众的那些因素所采取的各种响应进行研究。

3.2建立准确、快速的预警检测机制建立一套快速有效的网络信息安全应急预警、检测和通报机制,成为实际处理突发事件成功的关键。网络信息安全应急的目的就是要预防网络安全紧急事件的发生,或者是将紧急事件的危害降到最低。建立常设的预警机构,及时准确地收集掌握各种情报信息,把握事件发生的规律和动态,才能对事件的性质、范围、严重程度做出准确的判断,最终才能打赢应急这场仗。

美国《网络空间安全国家战略》指出,在网络信息安全应急响应检测预警机制的建设上,将网络告警与信息网从联邦政府网络检测中心扩展到联邦政府的网络运行中心和私人部门的信息共享与分析中心,为政府部门和产业界提供了一个共享网络告警信息的专用、安全通信网络,以支持国土安全部在网络空间危机管理中的协调。这种建立统一平台、共享网络告警信息的做法对我国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价值。

笔者认为,一个完善的预警检测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a.建立一个全国性的能够对重大基础设施攻击发出预警的国家中心,各个部门还应该建立事前收集掌握各种紧急状态信息的检测判定和应急响应的日常机构。同时,建立自己的网络监测平台,连入CnCeRt/CC的监测平台,实现信息共享。b.各级政府、行业应急部门及其社会性的应急部门要制定预防网络安全紧急事件的应急预案,针对不同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按照事件发生后的影响程度(时间长短、业务范围、地域范围等因素)制定不同的预案。要对应急预案进行测试和演练,不演练和改进,所有好的预案都等于零。c.建立统一的网络安全紧急事件预防控制体系,及时准确地收集掌握各种深层次、前瞻性的情报信息,及时把握事件发生的规律和动态。d.对预警、检测规定法律责任。

3.3明确应急过程中的行政紧急权力的限制和法律救济机制为了应对紧急状态,临时剥夺某些公民、单位的私权益,是各国应急法的普遍实践。行政紧急权力是一种必要的权利,但又是一种最为危险的权利,这些权利一旦滥用,社会就会出现新的混乱。关闭网络、封堵部分网络路由,征用关键通信设施、监控电子通信等等应急措施可能将引发行政紧急权力与私权益之间的冲突,稍有不慎就可能影响国家命运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将其纳入法制的轨道。

a.严格界定紧急状态的定义及其分级。为了防止政府随意宣布进入紧急状态,随意启动行政紧急权力,同时也为了防止政府在紧急状态下的消极不作为,有必要通过法律界定紧急状态的定义。一般认为,网络信息安全紧急状态是指由于自然灾害、计算机系统本身故障、组织内部和外部人员违规(违法)操作、计算机病毒或蠕虫及网络恶意攻击等因素引起的,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严重影响的危机状态[7]。同时,根据紧急状态涉及范围的大小、影响程度的严重与否,对紧急状态的启动进行分级管理。

b.明确宣布进入紧急状态的主体。紧急状态是否形成危险以及危险的程度,不同人会有不同的认识和判断,为了减少紧急状态确认的随意性,增加宣告的权威性和认同感,紧急状态的宣布主体必须是法定的权威机关。

c.对行使行政紧急权力的具体程序进行严格的规定,不但要规定启动行政紧急权的程序,而且还要规定撤销紧急状态的程序,以及发生与公民隐私权冲突情况下的处理程序。同时要确保对紧急事实和危险程度判断的准确性,建立制约机制以防止权利的滥用。

d.建立首席信息安全官(Cio)制度,确保对私权益的尊重和保护。

e.确定私权保护的最低标准。政府活动的底线就是尊重和保护基本人权,即使是在紧急状态情况下,也不得随意克减基本人权,否则就很容易放纵国家权利机关滥用行政紧急权利。

f.明确规定应急主管机关在紧急状态下的职责和义务,防止渎职和失职现象。为防止在关键时刻出现渎职和失职情况,法律必须明确规定应急主管机关的具体职责,为渎职和失职设定明确的法律后果,并建立有效的责任监督和追究机制。

在隐私权的保护方面,美国信息系统保护国家计划V1.o要求,国家计划中所有的提议要与现有的隐私期望完全一致,要求每年召开一次关于计算机安全、公民自由和公民权利的公-私讨论会,以确保国家计划的执行者始终关注公民的自由。政府检查公民计算机或电子通信的任何举动必须与现有法律如《电子通信隐私法案》相一致。

在紧急状态得到控制后,应急计划的启动者应当终止紧急状态的命令,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结束紧急状态意味着被暂时剥夺的私权益将得到恢复。网络紧急状态终止后,国家基础设施运营部门应当向国家应急协调机构、行业和地方应急管理机构提交详细的应急响应报告,行业和地方应急管理部门应当向国家应急协调机构提交应急管理工作的总结报告。对政府在紧急状态下的征用、责令停产停业等措施对公司、企业或个人财产造成损失,在紧急状态结束后应该给予相应的赔偿,对补偿的标准要予以明确的规定。要明确规定受害人获得行政救济和司法救济的途径。

法律救济始终是各部门法律不可欠缺的重要环节。没有救济规定的法律是不完整的法律。如法国《紧急状态法》就规定,凡依法受到紧急处置措施羁束的人,可以要求撤销该措施。韩国《法》也规定,从宣布“非常”时起,司令官掌管区域内的一切行政和司法事务,在“非常”地区,司令官在不得已时,可在“非常地区”破坏或烧毁国民财产,但必须在事后对造成的损失进行适当的赔偿。

3.4建立应急技术储备的法律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应急需要装备先进技术,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应急本质是一种信息对抗。控制紧急状态的恶性发展,对抗就是防御网络恐怖突发事件的信息技术,因此,应急不能仅依靠管理,必须具有先进的应急技术。但是依赖进口,将无法摆脱应急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国家必须化大力气,扭转被动局面,关键应急技术的自主研究是我们掌握网络信息安全主动权的根本出路。美国信息系统保护国家计划V1.o规定,在技术的研究、开发和人员的培训方面,由科技政策办公室(oStp)来领导,并与各机构和私营部门合作来进行技术开发。

建立应急技术储备的法律保障首先要明确国家对关键应急技术研究的责任,以及应急响应的经费保障问题;其次,要明确调动民间资本展开应急技术研究的范围,以及国家、社会采购、征用的条件;第三,要明确应急技术市场化的管制方式和控制环节;第四,对必要引进的国外应急产品和服务的范围和控制力度要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第五,国家要进行财政预算,对应急技术开发支持;第六,要在一定的限度内加强国际间的应急技术交流与合作。

【参考文献】

1商继政,傅华.“概念辨析”.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

2郑尚元.社会法的存在与社会法理论探索.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3;(3)

3江必新.紧急状态与行政法治.中国法学,2004;(2)

4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网络安全应急方案篇9

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当网站出现故障或者安全隐患时,运维人员往往很难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做出应急处理,严重地影响了网站的可用性与品牌形象权威性。二是传统的网络运维没有规范化、体系化,导致难以有效管控安全事件处理进度。

2015年,CnCeRt(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通报了涉及政府机构和重要信息系统部门的事件型漏洞近2.4万起,约是2014年的2.6倍,网络安全威胁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2014年第一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和2015年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之后,2016年中国举办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和G20峰会,中国正在成为国际黑客关注的目标,尤其是中国政府网站将成为国际黑客攻击的重点目标。

因此,为确保中国政府网站的安全、高效、可持续运作,网站安全保障工作成为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

浙江乾冠信息安全研究院CnCeRt(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通报了涉及政府机构和重要信息系统部门的网站进行了摸底排查,目前发现不少网站存在安全隐患,发现高危漏洞5个,中危和低危漏洞16个,网站故障率为20%。由此看来,一些政府单位的相关网站安全性面临较大威胁,如何彻底排查、修复网站的安全问题,已成为现如今做好网络安全维护工作最重要的部分,建立一套长效的网络安全保证体系是当务之急。

为此乾冠提出部署网络安全应急移动管理平台体系的解决方案。该安全保障体系主要由网站监测平台、网站预警平台、移动应急指挥三部分构成。实现“监测、预警、服务”安全闭环式管理。

第一步,建立网站远程监测平台。网站监测平台是一套软硬件一体化监测平台,已广泛用于云平台、网站和金融机构,以云计算和数据集中化技术为依托,采用远程监测方式对网站提供7×24小时实施安全监测服务。

第二步,建立网站安全预警平台。网站安全预警平台是针对网站的漏洞、可用性、篡改、挂马、暗链、坏链、DnS劫持、敏感字等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在发生安全事件时,第一时间获悉,并依据应急预案及时作出应对策略,最大限度减少网络安全事件带来的损失。

第三步,部署移动应急处置平台。当出现一个安全事件后,为了及时和统一处理,以及跟踪处理进度,可以由网站监测预警平台或者由手机app安全软件生成运维工单,每一个需要处理的故障告警均以运维工单的形式流转,既方便统一指挥和跟踪处理情况,也便于日后的统一总结分析。

网络安全应急方案篇10

一、高度重视,迅速贯彻落实

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发送微信通知,及时将上级的文件精神传达给每位干部职工,让全体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到做好当前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作为当前的一件头等大事来抓,确保网络安全。

二、强化管理,明确责任

为进一步完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机制,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明确了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加强对本单位的内部办公网及其它信息网站的监督管理,防范黑客的入侵。严禁传播、下载、发表一切不利于党和国家的信息资料,坚决制止违纪违规行为发生,确保网络信息安全。按照上级要求,迅速成立了网络安全工作小组,负责网络安全应急工作,组织单位有关方面做好应急处置工作,组织开展局域网络安全信息的汇集、研判,及时向县网信办报告。当发生重大网络安全事件时,能及时做好应急响应相关工作。由办公室负责本区域网络安全事件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分管副局长为网络安全工作小组的副组长,负责办公室。建立了本单位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应用管理岗位责任制,明确主管领导,落实责任部门,各尽其职,常抓不懈,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履行好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职责。

三、信息报告与应急支持

1.积极响应上级领导的有关要求,实时观测本区域网络安全信息,努力做到有效应对网络安全事件,一旦发生重大安全网络事件及时向县网信办报送网络安全事件和风险信息,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协同做好应急准备工作或处置。

2.积极建立健全本系统、本部门、本行业重大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应急处置时,需要其他部门、行业或技术支撑队伍支持的,一定及时报请县网信办协调,同时配合其他部门尽快解决。

四、细化措施,排除隐患。

办公室将对对全局的网络设备、计算机进行一次细致的排查。检查安装桌面终端安全管理系统和杀毒软件,确保桌面终端安全管理系统注册率和360杀毒软件覆盖率达百分之百。对于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或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安全漏洞和薄弱环节,立即进行整改。进一步完善相关应急预案,落实应急保障条件。杜绝出现违规“自选动作”,遇重大突发敏感事件,一律按统一部署进行报道。各科室要严把网上宣传报道导向关,严格规范稿源,不得违规自采,不得违规转裁稿件,不得擅自篡改标题。严格网上新闻报道审校制度,防止出现低级错误,同时加大了对新闻跟帖的管理,组织本单位网评员积极跟帖。

五、应急值守

1.单位网络安全应急负责人、联系人要保持网络畅通,及时接收风险提示、预警信息和任务要求,并按要求报告相关情况。负责人、联系人名单或联系方式有调整的,及时函告县网信办。

2.值班期间,实行每日“零报告”制度,每日下午17:00前,报送当天本部门网络安全运行情况、受攻击情况和事件情况,一旦发生网络安全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应对,有效处置,并按规定程序及时报告有关情况。

六、工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