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服务贸易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4:09:33

国际服务贸易法篇1

一、新趋势下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

国际服务贸易是多哈回合的重要议题之一,GatS将国际服务贸易分为四种类型:第一,跨境交付;第二,境外消费;第三,商业存在;第四,自然人流动。当今国际服务贸易成为国际贸易中新的增长点,并呈现以下新的趋势:(1)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迅猛,增长速度高于货物贸易。新兴服务行业不断涌现,服务贸易结构进一步调整;(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发展仍然不平衡,但差距正在缩小;(3)在服务贸易日趋自由化的同时,贸易壁垒日趋隐蔽化。我国入世以后服务贸易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许多方面仍然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内相关法律尚不健全,管理滞后。首先,缺乏一部统帅整个服务贸易的基本法律。目前调整国内服务贸易的法律主要是行业性的法律以及跨行业的调整企业组织和交易行为的法律,缺乏具有统领全局的基本法。由于服务贸易行业对外开放的时间较晚,而且是通过试点办法逐步扩大开放领域的,因此没有由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统一的服务贸易基本法,只有国务院及其部门制定的专项法规。在这种情况下,各部门鉴于自身利益考虑,其制订的规定难免从部门利益出发而不考虑全局利益。其次,许多行业至今尚无专项法规予以配套。现行服务行业普遍存在法律规范真空现象。入世前,我国某些服务部门虽已经对外开放,但并无与之相配套的法规予以规范;入世后,某些部门原虽有配套法规,又存在与我国服务贸易《承诺表》规定不符的问题。再次,许多专项法规条款简单,没有涉及到对服务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缺乏可操作性。现行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之间的矛盾与冲突问题,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制度与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国际服务贸易发展不平衡。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发展起步晚还处于幼稚阶段,国际竞争力不强。在国际服务贸易领域,我国具有比较优势和出口利益的行业不多,只有在一些附加值较低的领域有一定的优势。

(三)当今国际间的服务贸易随着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而日益扩大。随着服务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服务贸易保护也日益成为各国政府贸易政策的重点。货物贸易壁垒以关税壁垒为主要表现形式和其他进出口许可证、配额、技术标准等非关税壁垒来加以概括,但是服务贸易的保护却并不那么直观、简单,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远比货物贸易复杂。各国出于自身的经济利益对服务贸易领域进行多种形式的国家干预,实行歧视性保护政策的措施,致使国际服务市场上保护主义盛行,表现为全球服务贸易壁垒森严,各种贸易障碍林立。

二、新趋势下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应对措施

(一)加强立法,逐步完善和统一我国国际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体系和立法内容。首先,应加快服务贸易立法,建立系统的服务贸易法规体系。我国目前服务贸易的立法工作还很落后,服务业中许多部门都无专项法律法规。为保证服务贸易健康发展,应加强对Gatt、GatS、wto等有关条款原则的研究,尽快建立健全既符合本国经济发展目标又不违背国际法律准则的法律、法规体系。对服务市场准入原则、服务贸易的税收、投资、优惠条件等要以法律形式规定下来,以增加我国服务贸易的透明度。同时,依据GatS进行保护性立法,最大限度地缓和与减少外来的强大冲击。其次,加快行业性基本法律的制定。应注重参照国际条约和国外的立法经验,加大立法的力度,尽快完成服务贸易领域的各项法律制定。按照我国承诺的开放部门,加速公布相配套的部门法规。我国服务贸易《承诺表》承诺开放或逐步开放的服务行业共9个,每个行业都包含着种类繁多的部门和分部门。特别是其中商业服务(含专业服务、计算机及相关服务、房地产服务等)、金融服务(含保险及其相关服务、银行及其其他金融服务等)、运输服务(含海运服务、内水运输、空运服务等)这些都是包含面广泛的服务行业。这些部门甚至许多分部门都须有专门的法规加以具体规范,因此加强部门立法显得十分必要。我国实践中曾由于开放某些部门,如零售服务,因未公开与之相配套的部门法规,批准的合资期限过长,并由外方长期控股,已经给我国服务市场的开放造成一定程度的混乱。最后,依据我国的具体承诺,完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立法内容,增强法律可操作性。从我国入世后国务院及其部门公布的若干条例和规定的内容来看,已基本与我国在《承诺表》中的具体承诺相吻合,但是其中仍然有许多地方与GatS相矛盾。因此,我们应以立足本国国情并与世界接轨为原则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1)加强人大常委立法解释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原则对有关条款作出补充性的立法解释;(2)通过制定国务院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的部委规章的形式进一步具体制定各项实施细则;(3)对现行服务贸易法中的灰色领域可以通过颁布司法解释的方式来解决。

(二)建立紧急保障措施,采取必要的保护政策。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服务贸易起步晚发展水平低。随着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趋势我国服务贸易领域受到的冲击自然会很多,研究服务贸易领域的保障措施建立相应的保障体系也是当务之急。面对国际高水平服务业的冲击,中国有必要制定适度的服务贸易保护政策。

建立紧急保障措施机制赋予各成员在发生紧急服务贸易危险是采取限制性保障措施的权利。中国许多服务行业都很不成熟,特别是金融、电信部门,一旦受到突发性的外部冲击,不仅该部门本身的经济利益受损整个国家的利益和安全也会受到严重威胁。因此,应当加快在我国服务贸易领域建立紧急保障措施体系。中国应充分加以利用GatS给予发展中国家若干特殊的优惠待遇、宽限期以及保护措施。可以采用的保护方式有:(1)有选择地、适度地开放国内服务市场。这样对未开放的国内服务市场客观上形成了保护;(2)在对外开放的服务市场领域,实行一定的进入限制,如对服务提供者的数量限制、资格限制等;(3)对外国服务提供者在国内服务市场的竞争行业进行管理,如价格管理、垄断竞争行业管理等;(4)对国内部分服务行业和领域制定产业倾斜政策,在税收、财政、信贷、人员培训及科技支持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三)利用GatS消除服务贸易壁垒。服务贸易壁垒对国际服务贸易的阻滞作用日渐明显,已引起各国的普遍关注。许多国家力争通过签订双边和多边条约来达到开放服务市场,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目的。GatS为服务贸易国际化、自由化及法制化奠定了基础,我们要充分利用GatS跨过服务贸易壁垒:

(1)GatS提出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原则,可利用GatS所确定的发展中国家逐步参与的原则,即根据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情况给予相应的灵活性,以达到使发展中国家更多参与的目的,以及最惠国待遇原则几种例外与豁免。

(2)利用GatS提出的市场准入原则,即一成员方给予其他成员方服务提供者的待遇应不低于其在承担义务的计划表中确定的期限、限制和条件。GatS还规定各国在其做出市场准入承诺的服务部门中,除在其承担义务的具体承诺表中列出外,不能维持或采用数量配额、垄断和专营服务提供者方式。数量配额和要求测定经济需求的方式限制服务交易或资产的总金额;采用配额或要求测定经济需求的方式限定服务交易的总数和以数量单位表示的服务提供的总产出量;采用数量配额或要求测定经济需求方式限制某一服务部门或服务提供者为提供某一具体服务而需要雇佣的自然人的总数等不合理措施。

(3)利用GatS中提出的国民待遇原则,确保服务领域的贸易机会不被一些国家的歧视性措施所阻碍。

(4)利用GatS确定了透明度原则,即每个成员方必须把影响协定实施的法律、法规、行政使命及其他决定、规则和习惯做法,无论是中央或地方政府做出的,还是由非政府有权制定规章的机构做出的,都应在生效前予以公布。鉴于此,我们可通过健全服务业管理协会或商会,及时从wto秘书处和其他成员方设立的咨询机构处收集他国服务业管理法规、行政命令和决定,从而为我国的服务业跨国经营提供直接的信息,并制定相应的战略。

三、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展望

国际服务贸易法篇2

内容摘要

1995年1月1日《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的正式生效,使得国际服务贸易有了各成员国共同遵守的国际规则,有力推动了全球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进程。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步伐正在加快,《服务贸易总协定》对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影响也将逐步显示出来。因此,以《服务贸易总协定》为中心,结合我国的立法与实践,对国际服务贸易领域的根本性法律问题加以研究,应是一项有意义的劳动。

本文共六章,主要分析wto基本原则在国际服务贸易领域的运用,以及我国国际服务贸易中普遍存在的主要法律问题,并就我国“入世”后面临的挑战提出相应的法律对策。

第一章对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订立《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背景及wto的基本原则作了介绍,作为导入正文的绪论。

第二章对最惠国待遇原则的基本内涵、性质、例外情况及我国服务贸易适用最惠国待遇的现状作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调整对策。

第三章对国民待遇原则的基本内涵与性质,国民待遇原则在《服务贸易总协定》中的例外,超国民待遇与低国民待遇在国际服务贸易领域的立法与实践,以及国民待遇原则在我国服务贸易领域的适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第四章主要分析市场准入原则的基本内涵,数量限制措施,美、日等国的市场准入实践,我国的市场准入规定及为适应wto体制应作的调整。

第五章主要分析透明度原则的内涵、具体要求及例外情况,并探讨我国国际服务贸易中的透明度问题及适应wto体制的对策。

第六章分析了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内涵及其实现步骤、关于承担特定义务的谈判、计划表的制定与修改、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障碍,并结合我国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法律对策。

关键词:wto基本原则国际服务贸易立法与实践

目录

第一章绪论1

一、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与《服务贸易总协定》1

二、wto的基本原则2

第二章国际服务贸易与最惠国待遇原则4

一、最惠国待遇原则的内涵、性质及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适用4

二、最惠国待遇的例外7

三、我国服务贸易适用最惠国待遇的现状及其调整对策9

第三章国际服务贸易与国民待遇原则12

一、国民待遇原则的基本内涵12

二、国民待遇的性质及其在《服务贸易总协定》中的体现13

三、超国民待遇和低国民待遇15

四、国民待遇原则的例外16

五、国民待遇原则在我国服务贸易领域的适用现状及

“入世”后的对策17

第四章国际服务贸易与市场准入原则22

一、市场准入的基本内涵22

二、市场准入原则中的数量限制措施22

三、美、日等国市场准入实践24

四、我国的市场准入规定及为适应wto体制应作的调整26

第五章国际服务贸易与透明度原则31

一、透明度原则的内涵及其重要性31

二、透明度原则的具体要求32

三、透明度的例外33

四、我国国际服务贸易中的透明度问题及适应wto体制的对策34

第六章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与特定义务的承担37

一、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及其实现步骤37

二、关于承担特定义务的谈判40

三、承担特定义务计划表的制定与修改41

四、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障碍42

五、我国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44

结束语46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一章绪论

一、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与《服务贸易总协定》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经济生活和国际分工的纵深发展,促进了国际服务贸易规模日益扩大和交易额的急剧上升,使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远超过货物贸易的增长,特别是由于高新技术的日新月异,使许多过去无法作为贸易对象的技术和信息成果,如今均可转化成为国际服务贸易的内容,从而使国际服务贸易的种类不断增加,内容和范围不断扩大1。尤其是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国际服务贸易更有突飞猛进的发展。1970年,世界服务贸易总额只有710亿美元,而到1980年则猛增至3830亿美元,10年间增长5倍多。1980-1993年,世界服务贸易年平均增长7.7%,而同期货物贸易年平均增长只有4.9%2。1998年,世界服务贸易额达到12900亿美元,在全球贸易总额中的比重约为五分之一3。随着新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世界贸易还将进一步由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倾斜。

1986年开始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第8轮多边贸易谈判(即乌拉圭回合谈判),决定将服务贸易及其有关问题列入谈判重要议事日程并成立单独的谈判组。经过7年的艰苦谈判,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马拉喀什举行的部长会议上,117个国家和地区在包括《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在内的乌拉圭回合一揽子协议上签了字,《服务贸易总协定》于1995年1月1日正式生效。

我国在1986年提出恢复在关贸总协定中的缔约国地位的要求后,一直以积极的姿态参加了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各项议题的谈判,并且签署了“最后文件”。

,对国际贸易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国民待遇原则

国民待遇原则是指在贸易条约或协定中,缔约方之间相互保证给予另一方的自然人、法人、产品、投资和税收等在本国境内享有与本国的自然人、法人、产品、投资和税收等方面的同样待遇5。国民待遇是wto另一重要基本原则。如果说最惠国待遇原则使得除给惠国之外的所有世贸组织成员方享有平等待遇,那么国民待遇则使得世贸组织成员的商品或服务进入另一成员领土后,也享受与该进口国商品或服务相同的待遇。国民待遇原则具有平等性和互惠性,即各成员方一般相互给予对等的国民待遇。但在wto体制下,国民待遇也有许多例外规定。

(三)市场准入原则

市场准入原则是指缔约方通过实施各种法律和规章,对其他缔约方参与本国市场竞争的宏观掌握和控制要适度。市场准入原则要求各缔约方增强对外贸易体制透明度,减少或取消关税、数量限制和其它非关税壁垒,通过各国对开放本国特定市场作出的具体承诺,切实改善各缔约国市场准入的条件,逐步加深开放市场的程度,从而达到各缔约方公平竞争的目的。

(四)透明度原则

透明度原则是指缔约方正式实施的有关进出口贸易的政策、法律、法规、法令、条例以及与贸易有关的国际条约都必须予以正式公布,非经正式公布,不得实施。这一原则的目的在于防止缔约方之间进行不公开的贸易,从而造成歧视的存在。

(五)贸易自由化原则

贸易自由化原则是指限制和取消一切妨碍和阻止国际间贸易开展与进行的所有障碍,包括法律、法规、政策和措施等。贸易自由化原则要求通过削减关税,弱化关税壁垒,取消和限制非关税壁垒,最终实现贸易自由化,从而达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的目的。

第二章国际服务贸易与最惠国待遇原则

一、最惠国待遇原则的内涵、性质及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适用

最惠国待遇原则是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的一项古老原则,它的适用最早可以追溯至12、13世纪。早在资本主义产生之前就出现了原始形式的最惠国待遇条款,它只适用于一国给予外国人在本国经商的同等权利和保护商人的财产权。其形式和内容简单,适用范围狭窄,不同于现代国际贸易条约中的最惠国待遇6。当资本主义进入自由竞争阶段之后,为摧毁重商主义7对于贸易和航运的限制,在条约中规定了大量的最惠国待遇条款,最惠国待遇原则才得以普遍流行和广泛适用。从17世纪开始,在双边贸易条约中插入相互承诺给予最惠国待遇的条款成了国家处理贸易关系的普遍实践。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1条规定,“在对输出或输入、有关输出或输入及输出入货物的国际支付转帐所征收的关税和费用方面,在征收上述关税和费用的方法方面,在输出和输入的规章手续方面,以及在本协定第三条第(2)款及第(4)款所述事项方面,一缔约国对来自或运往其他国家的产品所给予的利益、优待、特权或豁免,应当立即无条件地给予来自或运往所有其他缔约国的相同产品”。1995年1月1日生效的《世界贸易组织协定》使上述最惠国待遇原则不仅适用于传统的货物贸易领域,而且适用于服务贸易领域以及与贸易有关的其他领域。《服务贸易总协定》第2条规定,“每一成员方给予任何成员方的服务或服务提供者的待遇,应立即无条件地以不低于前述待遇给予其他任何成员方相同的服务或服务提供者”。这就是最惠国待遇原则在《服务贸易总协定》中的具体体现。

《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最惠国待遇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1条最惠国待遇,原则上都是无条件最惠国待遇原则。但对某些国际协议则予以例外处理,如《服务贸易总协定》规定本条约不适用于有关税收、投资保护和司法协助的国际协议;也暂时不适用于《服务贸易总协定》附则中没列入的,而由其他国际协议管辖的具体部门。在《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谈判初期,曾有不少西方国家要求采用有条件的最惠国待遇。美国由于其服务业力量强大,主张实行对等开放,即只对愿意对等地向美国开放服务业市场的国家提供最惠国待遇,欧共体和其他一些发达国家认为服务贸易难以实行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应采用互惠方式以杜绝“免费乘车”。而广大发展

综合贸易法关于知识产权问题的“特别301条款”的规定,对于拒绝对美国的知识产权给予充分有效的保护,或拒绝受知识产权保护的美国公民公平和公正地进入市场,对美国产品造成很大负作用的国家均被列为“优先考虑”的国家,与这些国家谈判,一旦谈判破裂,就可对该国实施报复17。由于国际服务贸易中较多涉及知识产权问题,美国政府动辄利用“特别301条款”实施跨部门的交叉报复,以获取贸易领域的最大利益。

二、最惠国待遇的例外

根椐《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规定,最惠国待遇的例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第2条豁免的附件

该附件是关于最惠国待遇豁免的规定,即一个成员在《服务贸易总协定》生效时可免除第2条第(1)款规定的义务条件。由于最惠国待遇第2条第(1)款规定了有寻求豁免的无限可能性,《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普遍适用范围必将受到破坏。对可能任意提出豁免的限制只涉及现行措施。第(2)款规定在《世界贸易组织协定》生效后适用的任何新豁免事项将在该协定第9条第(3)款中做出规定。该第9条第(3)款是关于豁免权利的授予和审查的规定,即规定“在特殊情况下,部长会议可决定豁免一个成员承担本协定或任何多边贸易协定的义务,但此决定应由四分之三成员批准……部长会议或总理事会应该每年对豁免权利进行审查”。根椐上述规定,如果发展

部门上对等地开放。同时,对于我国竞争力较弱,而谈判对手比较强的某些服务部门,我们可以提出充分的理由,对竞争力较强的对手附加条件并适当缩小开放度;对竞争力较弱的谈判对手则可提高开放程度,以换取这些国家服务市场对我方市场准入程度与条件更宽松和深入26。从表面上看,这样做,有悖于最惠国待遇规定,但在服务贸易中,只要在最惠国待遇中列出充分的例外理由,就可以达到上述目的。

2.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最惠国待遇的豁免、经济一体化、劳动一体化、毗邻国家之间交换服务生产和消费及其它某些例外规定,不受最惠国待遇条款约束,因此,我国要善用这些规定,减少最惠国待遇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影响。像我国和10多个国家(地区)毗邻,我国与毗邻国之间在运输、电信、旅游、人员移动等专业服务上相互给予的优惠是可以免除最惠国待遇的。尤其是我国大陆和台湾、香港及澳门等我国特别关税领土之间的优惠,更有充分的理由可以免除最惠国待遇原则的适用。

3.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第5条第(4)、(8)款规定,经济一体化协议对任何成员方不应提高在各个服务部门或分部门中在该协议之前已适用的服务贸易的壁垒水平,而且不得对其他成员方从此项协议中可能增加的贸易利益谋求补偿,为此,我国应加强对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等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研究,寻找能够使我国获得最大利益的各种可能途径。

4.在政府采购方面,由于不受最惠国待遇的约束,因此,我国可加大政府对国内服务的采购力度,以扶持国内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

第三章国际服务贸易与国民待遇原则

一、国民待遇原则的基本内涵

国民待遇是指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缔约国之间相互保证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优惠和豁免,也给予缔约国对方27。国民待遇原则是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而于19世纪初产生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其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国外签订协定时,规定了“国民待遇”条款,并在国内法中作出规定,加以确认和保护。这对于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无疑具有积极作用。随着各国间经贸交往的日益频繁,国民待遇原则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已成为世界贸易组织非歧视原则的基石28。随着世界贸易组织管辖范围从货物贸易延伸到服务贸易、知识产权和投资等领域,国民待遇也发展成为服务贸易领域的重要原则。国民待遇条款形式上是互惠的、平等的,即国民待遇必须对等,不得损害对方国家的经济主权,并且限于一定的范围。但由于缔约国双方的经济实力和地位的不同,往往在实质上是片面的和不平等的29。

《服务贸易总协定》第17条规定,每一成员方应在其承担义务计划表所列的部门中,和依照表内所述的各种条件和资格,给予其他成员方的服务和服务提供者的待遇,就影响服务提供的所有规定来说,不应低于给予其本国相同的服务和服务提供者。根据这一规定,一缔约方提供国民待遇的义务由其在减让表中的承诺所决定,而不像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中那样是一种普遍适用的原则。在依据减让表内各种条件和资格列出的部门中,各缔约方从影响服务提供角度,给予其他缔约方的服务和服务提供者待遇,不应低于给予其本国同类服务和服务提供者的待遇,但是,这并非要求缔约方弥补有关服务或服务提供者因其本身的特性形成的竞争劣势。换句话说,一国只在减让表中列出的部门范围内履行国民待遇义务。

二、国民待遇的性质及其在《服务贸易总协定》中的体现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中的国民待遇义务是无条件的和强制性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3条第(4)款规定“一缔约方领土的产品输入到另一缔约方领土时,在关于产品的国内销售、推销、购买、运输、分配或使用的全部法令、条例和规定方面,所享受的待遇应不低于相同的本国产品所享受的待遇”。而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第17条第(1)款规定“每一成员方应在其承担义务计划表所列的部门中,和依照表内所述的各种条件和资格,给予其他成员方的服务和服务提供者的待遇,就影响服务提供的所有规定来说,不应低于给予其本国相同的服务和服务提供者”。第(2)款规定“一成员方可通过给予其他任一成员方的服务或服务提供者,予以与给予己方相同或不同的待遇,来达到本条第(1)款的要求。”这意味着,国民待遇义务属于承诺义务,缔约方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承诺,可以自己决定在那些部门或分部门实施国民待遇,并可为实施国民待遇的条件和限制开列清单。

在享受国民待遇的对象方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只包括产品(第3条),《服务贸易总协定》包括了产品和生产者,即服务和服务提供者(第17条第(1)款)。

国民待遇的义务并不要求与本国服务及服务提供者在形式上相同对待30。《服务贸易总协定》第17条第(3)款规定“如果一成员方修改其服务或服务贸易提供者的竞争条件,以有利于自己的服务和服务提供者,则形式上相同的待遇或形式上不同的待遇,应被认为对其他成员方的同类服务提供者不利。”这一规定要求国民待遇必须是实质上的,而非形式上的。形式上不同,但在操作过程中不会引起假定歧视的情况较为普遍地存在。无论形式上是否相同,只要这种待遇实际改变了本国服务或服务提供者与外国服务或服务提供者竞争地位,就可以认为具有歧视性。例如在金融业中,许多国家都对银行的资本资产比例作了限制规定。这些限制是适用于该国的所有银行的,目的是为了银行业的安全。但是,由于东道国往往将外国银行在本地的分支机构视为独立的银行,而外国银行分支机构的资本规模一般较小,更多地是依赖其母行的供给,因而这一规定对外国银行分支机构的限制要高于当地银行。同样,外汇管制虽然是平等地实施于一国所有的银行机构的,但由于外国银行分支机构对外部资金的依赖往往较本地银行为重,外汇管制对前者的不利影响要远远大于后者31。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对国民待遇的规定中并没有实质性要求。这是由于服务的特殊性决定的。服务客体是无形的,服务提供者和服务消费者要同时同地进行交易32,这种特殊性决定了服务贸易更易受到干扰,甚至以形式上的平等达到实质上的不平等的目的,如前例所述。

根椐《服务贸易总协定》,与最惠国待遇不同,国民待遇属承诺义务而非普遍义务,加上各国服务业及服务贸易的发展不平衡,决定了国民待遇难以得到普遍执行,实际上许多国家都只实行对等互惠的国民待遇。在国际服务贸易实践中,世界各国均采用对等、互惠的国民待遇,并且有一定的限制范围。1989年12月15日,欧共体通过了“关于协调有关从事信贷机构业务的法律、规则和行政规章以及修改77/780号欧共体指令的第二项理事会指令”,即第二项银行业指令。根据该指令,如第三国存在对欧共体信贷机构的歧视待遇,即欧共体信贷机构未能享有国民待遇,未得到同样的竞争机会和“有效的市场准入”,欧共体委员会可发起谈判,对形势进行补救33。美国1996年新颁布的电讯法案规定,美国将根据对等原则给予他国电讯服务者进入美国市场的机会和待遇,对尚未开放电讯和新闻媒介市场的国家则仍维持原有限制34。我国对国际服务贸易也实行“对等、互惠”的国民待遇35。

三、超国民待遇和低国民待遇

根椐《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规定,国民待遇原则要求相关成员给予境外服务提供者不低于境内服务提供者的待遇36。也就是说,它并不禁止任何成员给予境外服务提供者高于境内

服务提供者的待遇,这种高于境内服务提供者的待遇又叫超国民待遇37。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

供者的待遇。它并不禁止任何成员给予境外服务提供者高于境内服务提供者的待遇。一些发展

或植物的生命健康的需要,为了国家安全,为了个人隐私等情况下,在无歧视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数量限制53。

3.紧急保障措施。《服务贸易总协定》对紧急保障措施没有具体规定内容,只是要求紧急保障措施要基于无歧视原则以多边谈判方式进行,谈判结果应在世界贸易组织协定生效后三年内付诸实施。而在这三年过渡期内,任何成员方在其承担的义务生效一年后,可通知服务贸易理事会并说明理由,采取临时性的紧急保障,修改或撤销其承担的特定义务54。

4.保障收支平衡例外。如果发生国际收支严重失调和对外财政困难或因此受到威胁的情况时,一成员方可在其已承担特定的服务贸易中,采取或维持各种限制的方法55。当然也可以维持数量限制措施。

三、美、日等国的市场准入实践

由于国际服务贸易不存在关税壁垒,该领域很多部门及国家安全和经济正常运行的敏感性部门,各国国际服务贸易水平相差悬殊,使得《服务贸易总协定》中的市场准入只适用于各成员国所承诺开放的部门和分部门,而不适用于其未予承诺开放的部门。即使像美国那样一直在鼓吹并主张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国家,在对自己的服务市场准入方面也设置了各种各样的障碍,尤其在运输、广播、金融服务、专门服务市场等方面56。例如,在美国的航空运输领域,美国一方面要求他国“开放天空”,另一方面又对外国航空服务设置某些严格的限制,如规定外国航空公司符合安全和维修保养标准,外国投资对美国航空公司的股东投票权不得超过25%57。根椐日本法律规定,日本的港口装货、卸货等商业服务由日本港口运输联合会(jhta)独家垄断,而且日本政府限制外国港口服务公司进入日本市场58。此外,韩国严格限制外国公司进入其专业服务市场,即使进入,其活动范围也只限于合资企业;新加坡规定外国保险公司不能在该国设立子公司或附属机构,再保险必须有一定比例在本国投保;巴西政府对不同的服务行业规定了不同的限制措施,如限制外国银行的业务范围和在合资银行的投票权和股份,40%的国际海运业务只能由本国企业提供等59。可见,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由于受关贸总协定关税减让表的约束,不能随意增加关税来推行贸易保护主义,便转而采用非关税措施,使很多国家的出口贸易都受到严重阻碍而不能进入他国市场。有鉴于此,市场准入成为乌挂圭回合中矛盾的焦点。这一原则取得的进展成为乌挂圭回合的重要成就60。

市场准入原则的终极目标是整个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公平的竞争,它意味着世界市场的日趋融合和统一,但这只是目标。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第16条规定,市场准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考虑到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有差异,不可能要求各国在同一时间、同一项目下作同样的开放程度,而由各国政府根据本国的国情确定市场准入的规模、程度和时间。

由于市场准入是承诺义务,一般是对等互惠的,因此对于任何成员方,市场准入原则都是一把双刃剑,为了换取外国市场,必须开放国内市场,谈判各方在互惠基础上进行减让,促进所有参加方的利益和权利义务的总体平衡61。但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第4条,要求发达国家采取一些具体措施以增强发展

。广告业已经开放,但展览业尚未试点。(7)旅游业。旅游业已允许外资进入,但导游人员未允许外国人从业。1999年初由国家旅游局和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联合的《中外合资旅行社试点暂行办法》,对合资中、外方的条件,旅行社的规模、经营权限及审批程序作出了明确规定73,对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8)法律服务和会计服务等专业服务虽已试点开放,但仍受到严格限制74。外国和港台律师事务所在华设立393家代表处,可以从事其所在国法律或有关国际法的咨询,可应客户或

2.对外资的股权或数量限制

在民用航空业中,

殊资料时,应迅即予以答复。每一成员方都应设立一个或更多的咨询机构,以便根据其他成员方的请求,向其提供有关问题的资料。这些咨询机构应在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生效后的两年内建立。对个别发展

(四)经济一体化和劳动一体化的通知义务

经济一体化中的任何协议的内容如有补充或作重大修改时,有关成员方在准备退出,或对其原义务承担表中所列条件作出不相一致的修改,应将上述修改或退出在90天前发出通知,并按逐步自由化中的计划表的修改程序进行87。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协议的有效条件之一是通知服务贸易理事会。

三、透明度的例外

(一)紧急情况下的豁免

从《服务贸易总协定》第3条第(1)、(2)款的规定来看,在紧急情况下,成员方可以不用在生效前将涉及服务贸易的有关措施予以公布,但也应将此情况(即情况紧急来不及公布)予以公布。

(二)机密资料的例外

《服务贸易总协定》第3条副则规定,不要求任何成员方提供那些一旦泄露会阻碍法律的实施或有害于公众利益,或损害包括国营和私营企业合法商业利益的机密资料。《服务贸易总协定》对哪些资料属于一旦公布会阻碍法律实施或有害于公共利益或有害于商业利益,没有提出具体的标准,需要在实践中达成共识。这其中,对阻碍法律实施和有害于公共利益的资料还相对容易判断一些,对有害于商业利益的资料则比较难以判断。实践中可能出现多种利益交织在一起的情况。例如,公开某公司的资料可能有损该公司的利益,但可能有利于法律的执行(如法院的判决),而该公司若是上市公司,就会涉及更多人的利益88。

四、我国国际服务贸易中的透明度问题及适应wto体制的对策

透明度不仅是贸易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是当代各国政府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等各方面发展、保障公民权利一项基本义务。美国1966年制定的《情报自由法》对1946年《行政程序法》关于行政机关因公开利益和正当理由拒绝公开情报的原则进行了修正。根据《情报自由法》,政府文件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在不公开的例外情况下,政府要有举证责任且法院有权重新审理。1972年《咨询委员会法》规定联邦行政机关的咨询委员会的组织、文件和会议等必须公开。1974年制定的《阳光下的政府法》、1996年的《电子情报自由法》对政府情报公开都作出了规定。法国于1978年制定《行政文书公开法》。澳大利亚于1982年制定《情报自由法》。英国于1994年月制定《政府情报公开实施报告》及其《解释方针》,开始推行情报公开制度。1999年英国议会通过情报公开法案。在亚洲,韩国于1996年制定《公共机关情报公开法》,该法于1998年1月1日开始实施。日本于1999年5月制定《关于行政机关保有的情报公开的法律》,简称《情报公开法》89。上述各国情报公开立法的发展趋势表明,保障公开知情权,增加政策法规的透明度已经成为政府的基本义务。在上述国家,贸易政策法规作为政策法规,同样必须予以公开,即应具有透明度。

在我国,透明度问题一直是外商意见比较多的问题之一,也是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过程中,对方比较关注的问题之一,我国也作出承诺遵守透明度原则,公布与国际服务贸易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行政命令等90。我国已公开刊印有关贸易管理的所有法律、规则和法令,成立负责出版贸易规则的中央资料库,并已在报上公布和废除了很多内部规定,承诺不会执行任何未经公布的、有关贸易管理的法律、规章、守则、行政指引或政策措施。91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从1992年开始每年分批进行法规规章和内部文件清理工作,该废止的废止,继续有效的修订后对外公布,先后公布了5批200多部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外经贸部指定《国际商报》为全方位公布重要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对外窗口,以便国内外企业和商人比较方便地及时了解这些信息92。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外经贸部还公开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经济贸易部公告》,统一对外公布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公告》重点刊登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对外经贸法律及有关的其他法律;国务院或国务院批准的对外经贸法规和其他法规;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制定的重要规章93。相对于过去而言,我国现在在政策法规的透明度上确实有实质性的进步。

但由于服务贸易领域缺乏行业性的普通法,如电信、旅游等领域没有专门性的法律,起调整作用的是一些各地各部门的规章、制度仍至是内部规定,由于各地各部门条块分割,有些规章制度属内部掌握,许多规章制度缺乏透明度的问题还相当突出。近年来

第六章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与特定义务的承担

一、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及其实现步骤

贸易自由化是指排除阻碍新的合格生产者进入市场的壁垒,刺激那些有能力提供优质服务的厂商扩大生产,迫使那些能力有限的厂商退出市场95。贸易自由化可以提高经济效率,所以也一直是世界贸易组织和《服务贸易总协定》追求的目标。

服务贸易自由化,对服务贸易占绝对优势的发达国家而言无疑存在极大的利益。就我国这样的发展

,并在以后定期举行。这些谈判应引向为减少或取消对服务贸易各项措施在有效进入市场方面的不利影响。上述程序应在互利的基础上,本着为促进所有成员方的利益,并谋求达到权利和义务的全面平衡。《服务贸易总协定》规定的协定生效后的谈判,即为“承担特定义务”的谈判,该项谈判的目的是使服务贸易自由化逐步达到较高水平,减少或取消对服务贸易各项措施有效进入市场的不利影响。谈判本着促进所有成员方的利益,在互利的基础上谋求达到权利和义务的全面平衡。各个国家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通过对承担特定义务的谈判,就可以平等地参与制定规则,在互利、权利义务平衡的基础达上成协议。

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第19条第(2)款规定,自由化的进程应取决于各成员方相应的国家政策目标以及各成员方包括它的整体和个别服务部门的发展水平。对于各个发展

务贸易从总体上来讲,开放度仍然很低,尤其是在金融、保险、电信和其他专业服务领域,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中,也一直是其他国家和我国争论的焦点所在。在这些领域,只有加大开放的力度,才能争取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利时机。

(三)我国给予外商投资企业许多超国民待遇,造成国内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未处于同一起跑线,冲击了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只有对这一现象引起足够重视,并逐步取消超国民待遇,才能在遵循国民待遇原则的同时,充分保护民族服务业的发展。

(四)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第19条之规定,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取决于各成员方的政策目标,以及整体和个别服务部门的发展水平,对各个发展

>5、李国安:《国际融资租赁法律问题研究》,载于陈安主编《国际经济法论丛》(第1卷)

6、单文华:《外资国民待遇基本理论问题研究》,载于陈安主编《国际经济法论丛》(第1卷)

7、陈治东:《论我国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及立法》,载于《政治与法律》(杂志)1995年第3期

8、倪建林:《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和我国外经贸法制比较》,载于《国际商务研究》1999年第3期

9、王贵国:《从服务贸易总协定看经济体化的法律渗透》,载于陈安主编《国际经济法论丛》(第1卷)

10、丁伟:《论世界贸易协定体制下我国外资法面临的严峻挑战》,载于法律出版社1996年出版《国际经济法学研究文集》

11、李万强《外国直接投资的法律待遇与我国外资法的转型》,载于陈安主编《国际经济法论丛》(第1卷)

12、尤先迅:《世界贸易组织服务及知识产权的新规则》,载于1996年法律出版社《国际经济法学研究文集》

13、阮武:《加入世贸组织谈判与维护我国经济安全》,载于《上海经济研究》1999年第6期

14、张纪康:《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的不完全替代》,载于《国际贸易》1999年第5期

15、李邦君、任万钧:《知识经济发展态势、特征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载于《国际商务研究》1999年第3期

16、李泊溪:《加入对

领域-服务贸易总协定与国际服务贸易》,

24《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全书》,

中著,前引书,第220页。

97如,外国服务的进入会极大冲击我国国内服务行业,一部分服务业者在激烈的竞争中破产,从而阻碍我国服务业的壮大和发展。服务贸易过度自由化会造成我国服务贸易巨额逆差,引起国际收支不平衡。外资垄断会影响我国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文化入侵”威胁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由于外国服务较之外国商品含有更大的文化政治因素,因而会对我国民族文化传统的保持和发扬造成更大的威胁。西方文化的入侵还可能严重影响到我国的政治稳定。

981999年《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白皮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6页。

99谢康编著,前引书,第363页。

100参见《朱镕基访美》一文,载《经济管理文摘》1999年第8期第4页。

101陈己昕编著,前引书,第55页。

102oecd:“codeofliberalizationofcurrentinvisibleoperations”,annexvtoannexa..

103曾繁正编译:《经济管理学》,红旗出版社1998年版,第95页。

104陈己昕编著,前引书,第165页。

105阮武:《加入世贸组织谈判与维护我国经济安全》,《上海经济研究》,1999年第6期第21-26页。

106刑毓静:《反全球化思潮的背后》,《国际经贸消息》2000年2月29日第1版。

107康锐:《迎接世界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新进程》,《深圳特区法制》,98年第4期,第57页。

108《服务贸易总协定》第21条。

109罗余才、刘军著:《国际服务贸易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第204页。

110罗余才、刘军著,前引书,第205页。

111戴建中著,前引书,第98页。

国际服务贸易法篇3

首先,依据《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规定,阐述了国际服务贸易合同的一般概念及法律特征。并在国际上第一次从理论方面深入研究了国际服务贸易合同的概念;其次,论述了国际服务贸易合同的三种形式,并根据wto的SiSD关于国际服务贸易行为的分类,将国际服务贸易合同区分为13大类;再次,详尽论述了国际服务贸易合同一般应当具备的条款,并简略说明了每一条的具体内容及应当特别注意的事项;最后,论述了国际服务贸易合同法律应适用的三大原则,即自由选择原则、最密切联系原则以及不得违反公共秩序原则。

关键词]国际服务贸易合同 服务行为 法律适用原则

   一、国际服务贸易合同的概念

   依据《服务贸易总协定》第l条第2款的规定,国际服务贸易合同应理解为:不同国家的居民就服务贸易所达成的一致意思表示。根据这一概念及《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有关规定,国际服务贸易合同具有如下法律特征:(1)其主体必须是不同国家的居民,居民包括自然人、非法人组织以及法人,不强调他们的国籍,而主要以他们的住所或居所为基准;(2)其标的必须是服务行为,“服务行为”具有无形性、同时性以及不可储存性的特点,这一特征是国际服务贸易合同与国际货物贸易合同及国际技术贸易合同的基本区别;(3)其具有连续履行性,这一特征是国际服务贸易合同与国际货物贸易合同的又一区别;(4)其性质既具有贸易性也具有投资性。这一特征也与国际货物贸易合同及国际技术贸易合同有所不同;(5)其适用的法律规范主要是国际服务贸易法,这一特征与其它两种国际贸易是有区别的。

   我认为从理论上讲,国际服务贸易合同应当定义为:同一国家的居民就国际服务贸易行为或不同国家的居民就服务贸易行为所达成的一致意思表示。在此核心问题有两个:一是主体,二是标的是否跨越国界。就主体而言,既可以是同一国家的居民,也可以是不同国家的居民,同一国家的居民如果就国际服务贸易行为达成协议,那么这类“协议”就应当属于国际服务贸易合同,因为其标的(服务行为)是“跨越国界”的,如电信的国际服务行为、运输的国际服务行为等,所以这类以标的“跨越国界”为标准的服务贸易合同,无论其主体是否为同国家居民,都应当属于国际服务贸易合同;就标的是否跨越国界而言,服务行为既可以是跨越国界的,也可以是未跨越国界的,不同国家的居民如果就服务贸易行为达成协议,那么这类“协议”也应当属于国际服务贸易合同,因为其主体是“不同国家”的居民,如现场消费服务行为、登载广告服务行为等,所以这类以主体是“不同国家”的居民为标准的服务贸易合同,无论其标的(服务行为)是否跨越国界,都应当属于国际服务贸易合同。因此,国际服务贸易合同的确认,同国际货物贸易合同与国际技术贸易合同的确认是有一定区别的,实践中确认的难度也大一些。国际服务贸易合同与国内服务贸易合同的根本区别在于:主体和标的,凡是“同一国家”居民就“未”跨越国界的服务贸易所达成的协议,就是国内服务贸易合同;反之,就是国际服务贸易合同。

   二、国际服务贸易合同的形式与种类

   国际服务贸易合同的形式同国际货物贸易合同与国际技术贸易合同是一致的,即口头形式(包括书面或电子文件证明的口头形式)、书面形式以及电子文件形式。国际服务贸易合同的种类是相当复杂的,从理论上讲应当以其“标的”作为区分的依据。根据wto统计和信息系统局(SiSD)关于国际服务贸易行为分类表对服务贸易行为的划分,服务贸易行为分为11大类142个具体项目。11大类包括:商业服务行为、通信服务行为、建筑及有关工程服务行为、销售服务行为、教育服务行为、环境服务行为、金融服务行为、健康与社会服务行为、同旅游相关的服务行为、娱乐和文化及体育服务行为、以及运输服务行为。据此,国际服务贸易合同共有13类,这种分类方法在目前来说,还是具有相当权威性的,其具体包括:

   (1)国际商业服务合同,其主要包括:a、国际专业服务合同,如国际法律服务合同、国际会计服务合同、国际审计服务合同、国际税收服务合同、国际工程服务合同及国际兽医服务合同等;B、国际计算机网络服务合同,如国际计算机硬件装配咨询服务合同、国际软件执行服务合同、国际数据处理服务合同及国际数据库服务合同等;C、国际研究与开发服务合同,如国际自然科学研究与开发服务合同、国际社会科学研究与开发服务合同、国际人文科学研究与开发服务合同及国际交叉科学研究与开发服务合同等;D、国际房地产服务合同,如国际房地产评估服务合同等;e、国际租赁服务合同,如国际船舶租赁服务合同、国际飞机租赁服务合同及国际机械设备租赁服务合同等;F、其它的国际商业服务合同,如国际技术咨询服务合同、国际管理咨询服务合同、国际广告服务合同及国际包装服务合同等。

   (2)国际通信服务合同,其主要包括:a、国际邮政服务合同;B、国际快件服务合同;C、国际电讯服务合同,如国际电话服务合同、国际电报服务合同、国际传真服务合同、国际电路租用服务合同、国际电子邮递服务合同及国际电子数据交换服务合同等;D、国际视听服务合同,如国际电视服务合同、国际录像服务合同及国际录音服务合同等。

   (3)国际建筑及有关工程服务合同,如国际建筑物的建筑服务合同、国际建筑物修缮服务合同及国际建筑物装饰服务合同等。

   (4)国际销售服务合同,如国际机构服务合同、国际批发贸易服务合同、国际零售服务合同及国际特约服务合同等。

   (5)国际教育服务合同,如国际初等教育服务合同、国际中等教育服务合同、国际高等教育服务合同、国际成人教育服务合同及国际短期培训教育服务合同等。

   (6)国际环境服务合同,如国际污水处理服务合同、国际废物处理服务合同及国际环境卫生服务合同等。

   (7)国际金融服务合同,其主要包括:a、国际保险服务合同,如国际货物保险服务合同、国际人寿保险服务合同、国际再保险服务合同及国际保险经纪和服务合同等;B、国际银行及其它金融服务合同(国际保险服务合同除外),如国际存款服务合同、国际贷款服务合同、国际金融租赁服务合同、国际汇付服务合同、国际托收服务合同、国际信用证服务合同、国际担保服务合同、国际货币支付和转移服务合同、国际票据转移和支付服务合同、国际证券发行服务合同、国际资产管理服务合同、国际金融资产清算服务合同、国际金融咨询服务合同及国际金融信息提供和转让服务合同等。

   (8)国际健康与社会服务合同,如国际医疗服务合同、国际保健服务合同及国际社会服务合同等。

   (9)国际旅游服务合同,如国际旅行社服务合同、国际旅游经纪人服务合同、国际导游服务合同及与旅游相关的宾馆和饭店国际服务合同等。

   (10)国际娱乐服务合同,如国际歌剧演出服务合同、国际戏剧演出服务合同、国际音乐演奏服务合同及国际杂技表演服务合同等。

   (11)国际文化服务合同,如国际新闻机构服务合同、国际图书馆服务合同、国际博物馆服务合同、国际档案馆服务合同、国际互连网文化服务合同及国际文化交流服务合同等。

   (12)国际体育服务合同。

   (13)国际运输服务合同,其主要包括:a、国际海运服务合同,如国际海上客运服务合同、国际海上货运服务合同、国际海上拖船服务合同及国际海上救助服务合同等;B、国际空运服务合同,如国际空中客运服务合同及国际空中货运服务合同;C、国际铁路运输服务合同,如国际铁路客运服务合同及国际铁路货运服务合同等;D、国际公路运输服务合同,如国际公路客运服务合同及国际公路货运服务合同等;e、国际管道运输服务合同;F、国际多式联运服务合同:G、国际集装箱服务合同

等。

   三、国际服务贸易合同的内容

   国际服务贸易合同与国际货物贸易合同、国际技术贸易合同在基本结构上是相同的,也是由首部、正文以及尾部所构成,核心内容仍然是约定在正文中。国际服务贸易合同的种类不同,不同的国际服务贸易合同具有不同的特点,相应地其内容也必然有所区别.在此仅就国际服务贸易合同一般应当具备的条款分析研究如下:

   (1)当事人条款。若当事人为同一国家居民,那么就应当写明各方的姓名或名称、住所或居所、联系方式等;若当事人为不同国家的居民,那么除了应当写明上述情况之外,还必须明确其“居住国”名称。

   (2)定义条款。当事人应当将认为在合同中可能会引起误解的词语,尤其是关键性词语列入该条,逐个进行解释。例如服务、服务行为、服务标准或质量等。

   (3)服务项目条款。主要应当约定服务范围、具体服务事项。本条对于国际服务贸易合同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应当详细列举约定。

   (4)服务质量或标准条款。当事人约定服务质量或标准时,应当尽可能采用国际标准;若没有国际标准,就应尽量采用行业国际领先标准;如果行业国际领先标准不易确定,则应当采用双方认可的标准。但是,无论如何,当事人双方都应当在国际服务贸易合同中约定该条款。

   (5)服务地点、时间和方式条款。该条款应当特别注意服务时间或期限。还应包括相关资料交付的内容。

   (6)服务质量检验条款。包括检验人、检验标准、检验范围、检验地点、检验时间以及检验结果证明等。

   (7)服务事项保密条款。包括保密对象、保密范围、保密期限以及泄密责任。

   (8)服务费用支付条款。包括费用总额、支付方法、支付地点、支付时间、支付币种以及税收的承担等。

   (9)损失或损害赔偿条款。包括归责原则、赔偿数额的计算方法或具体数额的确定等。

   (10)免责条款。该条款应当包括名词解释和事件范围两部分内容。

   (11)争议解决方式条款。当事人除可以约定通过协商、调解方式解决争议外,还可以约定通过仲裁或诉讼方式解决争议。如果约定通过仲裁方式解决争议的,则必须将仲裁地点、仲裁机构、仲裁事项、仲裁规则以及仲裁裁决效力等加以明确约定;如果约定通过诉讼方式解决争议的,则必须将诉讼法院加以明确约定。

   (12)法律适用条款。根据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无论是各国的国内法律规范还是国际法律规范,一般都允许国际服务贸易合同当事人,通过合同自由选择合同所适用的法律规范,可供选择的法律规范包括:当事人双方一国的涉外服务贸易法律规范、第三国的涉外服务贸易法律规范、国际服务贸易条约以及国际服务贸易惯例。但是,当事人在自由选择国际服务贸易合同所适用的法律规范时,必须是合法的、善意的,不得与公共利益相违背。

   (13)国际服务贸易合同的附件。该条款是将与本合同有关的所有附件以“清单形式’’列明,并说明所列“清单”的全部附件同本合同的其它条款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此外,在国际服务贸易合同中还应当注明其签定的地点、日期以及其它相关事项。

   四、国际服务贸易合同的法律适用原则

   国际服务贸易合同的法律适用原则具体包括三大原则,即自由选择原则、最密切联系原则以及不得违反公共秩序原则。这些原则已被当今国际经济法确认为国际经济合同适用的基本法律原则,作为国际经济合同范畴的国际贸易合同是不能例外的,显然,作为国际贸易合同范畴的国际服务贸易合同更是不能例外。毫无疑问,国际服务贸易合同的法律适用,同样也必须遵守这三大原则:

   (1)自由选择原则。意思自治是一项传统的基本法律原则,在“意思自治”原则的基础上衍生出了“契约自由"的法律原则,而在“契约自由”原则的基础上发生质变,产生了适用于国际贸易合同的“自由选择”法律原则。就国际服务贸易合同而言,其具体是指当事人在合同中事先约定,实施国际服务贸易行为和解决国际服务贸易纠纷,应当遵守某种可以确定的国际服务贸易法律规范的一种法律适用原则。当事人既可以约定适用国际服务贸易法的国内法律规范,也可以约定适用国际服务贸易法的国际法律规范;在国内法律规范中,当事人既可以约定适用契约任何一方主体所属国的涉外服务贸易法律规范,也可以约定适用契约主体所属国之外的第三国涉外服务贸易法律规范;在国际法律规范中,当事人既可以约定适用国际服务贸易条约,也可以约定适用国际服务贸易惯例。(2)最密切联系原则。就国际服务贸易合同而畜,其具体是指当事人未在合同中约定法律适用条款的情况下,实施国际服务贸易行为和解决国际服务贸易纠纷,则适用与国际服务贸易行为实施地和国际服务贸易纠纷解决机构所在地具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国际服务贸易法律规范的一种法律适用原则。这一法律适用原则的实质,是对自由选择法律适用原则的补充和丰富。该原则的核心是“最密切联系”,与国际服务贸易合同具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就是合同的签定地、履行地及其纠纷解决机构(法院或仲裁机构)所在地国家,在当事人未适用自由选择法律原则的情况下,国际服务贸易合同则适用此项原则,具体而言就是国际服务贸易合同适用其签定地、履行地或者其纠纷解决机构所在地国家的国际服务贸易法律规范,三个地点国家的法律规范,具体适用那个地点国家的法律规范,则应区别情况分别确定,如果当事人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未发生纠纷。则当事人在实施国际服务贸易行为时应当遵守(或谓“适用”)行为地国家的法律规范;如果当事人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产生了纠纷,而是通过协商或调解方式解决的,则应当由当事人双方确定是适用合同签定地国家的法律规范,还是合同履行地国家的法律规范;如果当事人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产生纠纷,通过协商或调解方式不能解决纠纷,或者当事人双方不愿通过协商、调解方式解决纠纷的,而必须通过仲裁或诉讼方式解决,则应当由解决该纠纷的仲裁机构或法院决定是适用合同签定地国,家的法律规范、合同履行地国家的法律规范,还是解决该纠纷的仲裁机构或法院所在地国家的法律规范。无论是由当事人还是由仲裁机构或法院确定适用某一个国家法律规范的,在适用该国法律规范时必须遵循下列顺序:第一、其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服务贸易条约(包括双边服务贸易条约、多边服务贸易条约及国际服务贸易公约);第二、国内服务贸易法律规范(包括成文法和判例法);第三、国际服务贸易惯例;第四、有关国际服务贸易的一般法律原则。

(3)不得违反公共秩序原则。其具体是指当事人、仲裁机构或法院已确定适用某一国家国际服务贸易法律规范的情形下,该国的相关法律规范不得违反、损害或有损国际服务贸易合同签定地、国际服务贸易行为实施地或仲裁机构、法院所在地国家的法律规范、国家安全、公共利益、社会道德及善良风俗等“禁止性”规定或习惯的一种法律适用原则。该原则是对自由选择法律适用原则和最密切联系法律适用原则进行限制的一项基本法律原则。凡是已确定适用于国际服务贸易合同的某一国家的国际服务贸易法律规范,不符合该原则的,则有关当事人或纠纷解决机构应当重新确定国际服务贸易合同所应适用的国际服务贸易法律规范。

参考文献:

1,《服务贸易总协定》

2,《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

国际服务贸易法篇4

[论文摘要]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服务贸易业也得到飞速发展,并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贸易已是影响、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通过对我国贸易的现状、发展趋势进行细致分析,提出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机遇与对策建议。

服务贸易是将一个国家所具有的服务品生产能力转变为可贸易的“无形商品”或“无形资产”,转变为贸易的价值形态,以获得增值价值的贸易形式,是占用较少资源实现更多财富的贸易途径。当前,世界经济正在向服务型经济转型,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可促进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从而推动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迈进步伐。

一、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伴随着三十年改革开放,我国的服务贸易保持了迅速发展势头,规模不断扩大,国际地位也得到了提升。事实上,我国的自然资源和初级劳动力资源相当丰富,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以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为主,并且长期以来在国际旅游业、海洋运输和建筑业等产业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但同时在咨询服务、金融保险和专利技术等知识密集型的服务领域内却还处于竞争的劣势,发展稍显不足。因此,我国虽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贸易大国,但从种种方面看,还不能被称为服务贸易强国,其具体体现如下:

1.服务贸易规模偏小

据wto统计,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占全球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3.4%,虽比2005年提高了0.4个百分点,但仍排名世界第八位,而进口排名也保持第七位,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比重极不相称。

2.服务贸易差额扩大

在我国服务贸易数量迅速增长的同时,服务贸易的逆差也成逐年扩大的趋势。这些逆差主要存在于运输、保险、专利特许、咨询和电影音像等服务项目中。一直以来,运输业都是我国服务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服务贸易领域开放的扩大,以及保护知识产权力度的加大,我国保险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业项下的贸易逆差也呈逐年扩大趋势,逆差的长期存在和扩大将严重影响到我国服务贸易未来的发展。

3.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竞争力较低

一直以来,我国服务贸易结构都是以劳动和资源禀赋密集型服务贸易为主。虽然近年来新兴服务贸易的比重有所增加,但服务贸易格局仍然呈现出低水平发展的态势。以2004年的贸易结构为例:旅游、运输和其他商业服务的比重分别为33.35%、27.2%、18.15%,而保险、金融、计算机与信息服务、技术专利使用和特许费用等新兴服务贸易产业比重分别为4.83%、0.17%、2.14%、3.54%。这种贸易格局与欧美发达国家正好相反,表明我国处于服务贸易国际分工中附加值较低的环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较低的现状。

4.管理体制与法制建设不够完善

管理体制不完善,我国对服务业的管理不够统一;法制建设比较滞后,虽然我国先后颁布了《海商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等一批涉及服务贸易领域的重要法律法规,但却未能形成完整的服务贸易立法体系,已有的法律法规和内部文件立法层次较低且缺乏协调性,与gats的接轨也尚未实现;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还不够,虽然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交通、电讯、文教、能源等基础设施都有了较大的改观,但总的来看仍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存在一定差距。

二、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

1.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迅猛,增长速度高于货物贸易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世界经济复苏增长,企业和个人对服务的需求更加强烈,服务的国际间流动逐步兴起,使得服务贸易成为新的贸易增长点。1980年~2006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从3650亿美元增至27559亿美元,26年间增长了6.6倍,占世界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从七分之一上升到近五分之一。但与服务业的gdp占比相比,2006年,服务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仍较小,表明全球服务贸易还不够发达,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还处于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的初始阶段。同时也说明,服务贸易还是一片未充分开发的“处女地”,并注定成为各国竞相圈地的焦点地带。

2.新兴服务行业不断涌现,服务贸易结构进一步调整

服务贸易发展速度惊人,规模不断扩大,涉及的部门越来越多,涉足的领域也日益广泛。随着全球科技产业化浪潮的不断发展,高新技术广泛应用到服务产业,会计、咨询等专业服务,建筑设计服务,计算机信息外包服务等新兴服务行业不断涌现并迅速扩张。正是由于这些新兴服务业的兴起,世界服务贸易结构得到了进一步凋整。据有关数据显示,长期以来占世界服务贸易额60%左右传统服务项目,如运输、旅游服务在发展中份额现在正逐年呈下降趋势,而其他新型服务(包括通讯、金融、信息、专利许可和其他商业服务等现代服务行业)则增长较快,其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据《华尔街日报》称,ibm准备把美国本土4730个编程工作岗位转移到印度、中国等国家,即将编程服务外包到成本更低的地方,同时将高薪职位大量输往海外。惠普、甲骨文、埃森哲、美国在线、英国诺维奇保险公司等大型跨国公司也都计划将部分服务业务转移到印度或中国。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发展仍不平衡,但差距正在缩小

目前,发达国家在世界服务贸易中仍占主体地位。从规模上看,发达国家在服务贸易上对发展中国家存在大量顺差。而从结构上看,发达国家凭借其技术与经济实力、制度优势,以及规则的制定权利,在发展迅猛的知识含量高的新兴服务贸易领域存在绝对的比较优势。发展中国家在总体结构上存在明显劣势,只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旅游及运输等传统服务贸易部门有一定的竞争能力。比较乐观的是,发达国家有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服务贸易的趋势,这一趋势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三、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我国服务贸易的对策建议

1.大力发展国内服务业

国际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是以强大的国内服务业为前提保障的。目前我国国内服务业相对发展落后,严重制约了服务贸易的发展。应有重点、有步骤地大力优化服务行业结构。首先,对于投资少、收效快、就业量大、与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如商业、物资业、金融业、保险业、饮食业、旅游业、房地产业、居民服务业和文化卫生业等,国家需对其进行重点扶持、加大发展力度。其次,加大对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人才培养的投入,加速发展与科技进步相关的新兴行业,如咨询业、信息业和各类技术服务的行业。再次,坚决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行业,如交通运输业、科学研究事业、教育事业和公共事业等。此外还应重视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行业的发展。同时,发展服务业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提高服务质。服务产品质量不仅对服务企业本身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有决定性的作用,也是提升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基础。

2.实施以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为导向的发展战略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我国可以按照服务业各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地位确定产业结构和行业发展顺序,同时根据竞争力的变化调整产业结构,以实现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全面提升和优化,从而获得动态比较利益。尽管我国的服务业总体上落后于各发达国家,但在某些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服务领域仍具备一定优势。因此,可根据服务产业部门在经营规模、市场份额、增长速度和比较优势等方面的排序,确定发展服务贸易的战略重点,同时逐步开放国内服务市场,引进国外竞争,促进国内服务业行业学习先进技术经验。但是服务贸易自由化是个渐进过程,在开放国内服务市场时,应结合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根据我国服务业的具体情况,有重点、有步骤地开放。

3.建立和完善我国服务贸易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

服务贸易涉及许多部门,与国家和国家经济安全密切相关,因此,有必要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服务管理体制,确定统一协调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政策。政府对服务贸易的管理,主要是建立和完善市场竞争环境,规范市场竞争秩序,提供优质服务,搞好投资软环境建设。首先,要明确服务贸易的管理范畴。我国商务部是对外贸易政策的管理部门,其管理职能主要是规划进出口的发展战略,参与制定贸易法律、法规,对外协调与其他国家的服务贸易关系,并落实gats的有关条款。其次,要继续规范服务贸易进口,把握好对外商投资服务贸易必要的审批权,避免和防止对我国经济和产业的损害。再次,继续完善对服务贸易出口的管理,防止服务贸易出口外汇的流失。应该把占我国服务贸易外汇收入比重达70%的旅游外汇管理、国际货运管理和境外承包工程外汇收支管理作为重点,加强检查和管理的力度。同时,加大扶持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出口力度。我国的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逆差,因此应注意发挥我国经济的比较优势,进一步拓宽劳务输出市场,扩大境外承包工程和劳务输出规模,多渠道增加服务贸易出口收入。

4.制定适度的服务贸易保护措施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对服务贸易实行保护。我国服务业基本上属于“幼稚产业”,除了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建筑、旅游、运输等传统产业外,涉及知识和资本密集型的服务业发展都不够成熟,目前还无法与外国匹敌。gats对发展中国家做出了很多保留与例外,特别是在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市场准入、逐步自由化,以及对发展中国家服务业发展援助方面予以很大的灵活性。因此,要认真研究掌握gats的各项规则,充分利用这些例外,这些保护“幼稚产业”,提高发展速度。

5.加强我国服务贸易法律、法规建设

服务贸易的发展和市场有着严格的法律法规,在制定法律法规时。应加强对gats、wto有关条款的研究,尽快建立健全既符合本国经济发展目标又不违背国际法准则的法律法规。对服务市场准人原则及服务贸易的税收、投资、优惠条件等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以增加我国服务贸易的透明度。在立法的同时,要注意与国际接轨,在指导原则、立法精神等方面,向国际标准靠拢,废除妨碍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法规,修改、完善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法率和法规。

综上所述,随着世界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继续推进,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在各国经济中的地位还将不断上升。但就服务业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而言,全球服务贸易的发展尚不成熟,世界服务贸易利益新格局还尚未形成。为顺应这一趋势,我国需不断调整国内经济政策,争取打破服务贸易垄断,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同时要加快法务立法,建立系统的法规体系,并加强服务贸易人才的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参考文献:

[1]邓世荣: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m].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403)

[2]郑吉昌:国际服务贸易.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05)

[3]赵永宁:浅析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01,(8):182-183

[4]马牧云: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及我国的对策[j].党政干部学刊,2002,(9):19-29

[5]张蕴如:中国服务业的开放度与竞争分析[j].国际经济合作,2002,(4):34-37

国际服务贸易法篇5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服务贸易发展对策

一、后危机时代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自2007年8月全面爆发以来,对国际经济秩序造成了极大的破坏,通过对金融、国际贸易等方面的影响,迅速地从美国传遍世界各地,不可避免地也对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数年过去,金融危机的影响已经相对缓和,全球经济进入了后危机时代。后危机时代指的就是随着金融危机的逐渐缓和,经济发展进入了相对平稳的时期,但是原本的危机并没有完全消失,很多方面还存在着不稳定、不确定的状态,这一时期是平缓与波动并存的时期。目前,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仍旧面对着很多不确定因素,但是整体来看,在我国服务贸易行业中,机遇大于挑战。

近些年来,我国服务贸易总体发展很好,发展较为稳健。在1982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仅为43.4亿美元,就2012年我国服务贸易国际收支情况来看,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达470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3%。其中,出口1905亿美元,同比增长4.6%;进口2801亿美元,同比增长18.2%。传统服务运输和旅游在服务进出口总额中的占比达58.8%,比上年增加2.2个百分点。旅游进出口总额首破1500亿美元,居各类服务之首,同比增长25.6%;运输进出口总额达1248亿美元,位居第二,同比增长7.5%。高附加值服务中的咨询、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广告宣传、金融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出口快速增长,分别比上年增长17.8%、18.6%、18.2%、122.5%、40.1%;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金融服务、通信服务进口增势显著,增幅分别为20.7%、158.4%、38.6%。服务贸易逆差规模扩大,全年服务贸易逆差为897亿美元,同比增长1.6倍。逆差主要集中在运输服务、旅游以及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领域等;而在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建筑服务、咨询等行业则顺差数额较大。

分析以上数据,近些年来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增长非常显著,但是仍旧不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主要在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在技术、知识密集型的行业还需进一步发展。

二、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服务贸易缺乏国际竞争力

我国服务贸易企业普遍规模小、技术落后、不规范而且管理落后,缺乏竞争优势,也没有建立国际品牌和良好的营销渠道,这些企业在国际服务市场上的发展相对落后。近年来,我国金融、信息等知识密集型行业出口有所增加,但是最主要的技术还都被外商掌控着,我国主要还是靠引进技术和加工来发展这些新兴行业的服务贸易,处于很被动的地位,难以提高国际竞争力。另外,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不太合理,同时缺乏行业复合型人才,这些原因都制约着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发展。

表1是2001~2010年中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指数。本文选用RCa、Ca两种指数,对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状况进行分析,其中我国2001~20010年各年的RCa指数均小于0.8,而Ca指数均小于0,分析结果均表明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较弱。

(二)我国服务贸易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在服务贸易领域,我国目前颁布了《商业银行法》、《保险法》、《专利法》、《技术引进合同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有一定的约束管制和保护作用,但是在其他行业如互联网通讯、电子商务等,其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存在,我国缺乏一个健全完善的有关服务贸易法律体系,现存规定与国际经贸规则还有一定的差距,自身法律法规之间也存在着一些矛盾,还存在着执法不严的情况,尤其是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虽然一定程度上已经有法可循,但保护效果仍然不佳。在很多情况下,这些原因造成了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障碍,在法律上无依无靠,让外商钻了我国法律的漏洞,让我国很多服务贸易行业仍处于没有法律保护的裸奔状态,制约了服务贸易的健康有序发展。

(三)我国服务贸易的管理体制落后

由于我国服务贸易涉及的行业种类多,服务企业数量多且一般规模较小,还有不断出现的新型服务种类,这都使得我国对服务贸易的统计工作很难进行,进而对服务贸易的协调管理也不畅。我国服务贸易管理体制落后,中央和地方关于服务贸易的政策方针和规章制度都不一致,不利于服务贸易管理的有效进行。特别是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还处于初始阶段,我国对服务贸易的管理局面混乱、力量分散,行业管理职能难以发挥,各行业各地方不能统一规则、集中管理,导致很多不规范不合理的贸易和竞争行为出现,我国急需建立一个统一协调管理部门对整个服务贸易领域进行管理,使各行业服务贸易有效规范进行。另外,我国现有的服务贸易政策不够清晰,存在漏洞,使得管理部门管理不合理、不规范、不负责任,也造成了某些行业对市场的垄断。随着我国服务贸易的高速发展,现有的管理体制已经不能满足前进的需要,如不进行改革将整体影响我国的服务业的发展速度和质量,更不利于我国参与国际竞争。

(四)我国服务业开放程度较低

我国服务业跟制造业相比整体开放程度较低,许多服务业都是从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对外开放试点,2012年我国服务贸易开放度为5.7%,我国《服务贸易总协定》承诺的服务项目已达到107个,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水平。对于我国银行、保险、电信、民航、铁路、教育、新闻媒体等行业,都保持着极为严苛的市场准入标准,一般企业想要进入基本不可能,其他一些稍微开放的行业对外资的投入限制也十分苛刻。在世界贸易自由化的趋势下,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与apeC的一些成员相比,服务贸易自由化也较低,在市场准入、透明度等方面差距明显,我国服务贸易的开放面临着巨大的形势压力和市场压力,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竞争机制的引进,减缓了贸易自由化进程,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前进速度。

三、后危机时代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对策

(一)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步入后危机时代,国际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提升我国服务贸易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成为我国必然的选择。我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在进出口两方面都比较弱,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不足以大力推动服务贸易发展,服务贸易的发展也不足以带动经济高速发展。为了从根本上提高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向发达国家服务贸易水平靠拢,拉动我国经济发展,重点是要采取措施努力提高服务业主体竞争力,积极进行服务业科技研发及自主创新,重视对服务业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具体措施如下:

首先,积极改革我国服务业的产业结构。对具有竞争优势的传统服务部门,要使其行业能力更上一层楼,充分调动和利用其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发挥其国际竞争力。同时,要积极发展信息、技术服务等新兴知识密集型行业的服务贸易,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提高我国服务贸易水平。

其次,要重视我国服务业知识和技术创新。在后危机时代,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逐步提升,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心依靠技术和知识,只有努力进行科技研发及自主创新才能带动服务贸易的发展。我国应以市场为主导,强化服务部门的科学和技术研究和开发的投资,积极带动自主创新,努力开拓新兴服务类和具有高新技术的项目,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建设我国服务贸易的标准和特色服务项目。

最后,注重引进服务业人才,努力培养服务业人才。为促进服务业发展,应加快培养大量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满足我国服务贸易管理、营销、技术、知识等方面的需求。必须将引进和开发的先进技术与人力资本有效结合起来才能产生最大效力,才能充分发挥我国服务业的竞争优势。具体步骤为:一是针对现有服务从业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熟悉《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内容,提高其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二是依据我国服务业从业人员分布状况,调整高等院校及职业类院校相应专业设置,让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大量培养掌握国际服务贸易专业知识、语言、管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继续扩大我国服务贸易人才队伍。三是加强国际间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优秀的服务专业人才,完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此推动服务贸易的发展。

(二)制定和完善我国服务贸易相关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服务贸易相关法律法规还存在很多缺陷,制定和完善既符合中国国情又不违背《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法律体系是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当务之事。我国政府应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加快进行服务贸易立法工作,以《世界贸易组织协定》和《服务贸易总协定》为依据,结合我国入世的承诺,建立一套完整、科学合理的服务贸易法律体系,制定服务贸易的相关规则,对服务贸易市场的主体进行行为规范,保证我国服务贸易安全有序发展。

另外,在经历全球金融危机后,贸易救济政策制定方面,应受到中国政府的更多重视。

首先,从国内经济和就提高就业出发,制定有利于能源、环境、信息、金融、保险、交通物流等服务业的法律法规,以增强这些服务部门的竞争优势。

其次,改善现有服务贸易预警机制,应对机制和争端解决机制。一是针对主要的行业风险分布的服务贸易,及时了解国外的政策变化,密切关注国外的一些中国知识产权调查行业,快速预警信息,实现由商务部,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平稳过渡的预警信息,同时实现预警信息从中央政府的方向有效反馈。二是国外服务业在中国是不合理的,在贸易救济调查不公平的做法,中国的地方政府,服务企业应积极利用有关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三是中国政府应积极争取国际谈判中的主动性和要求取消国外歧视性的要求对外服务贸易保护措施。同时,对国内不具有竞争优势敏感业制定相关保护性质的法律规定。

(三)建立和完善我国服务贸易管理体制

为了保证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的有序进行,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和完善服务贸易管理系统。首先,我们应该建立一套核心管理服务贸易管理体质。建立我国专门的协调管理部门,由该部门统筹、规划及调整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战略,结合我国服务贸易政策,协调和管理服务的贸易关系,进行中国服务贸易市场秩序的监管,形成一套完善高效的服务贸易管理制度,以确保中国服务贸易的健康发展,提高中国服务贸易管理质量,更好的适应后危机时代我国服务贸易行业面临的环境。其次,为了管理和监督服务贸易政策更好的实施,要明确各行业管理部门的具体职责,彻底改变服务贸易管理中存在的弊端,如多头管理或无人管理的混乱局面,使服务贸易管理能够更加有力和高效的进行。

(四)扩大我国服务贸易的开放程度

服务业带动经济发展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一步到位地开放了服务业,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彻底地开放所有服务行业。中国服务业只有少数行业如建筑、运输、旅游等开放程度较为突出,其余大部分行业尚未充分发挥其促进经济发展的能力。因此,我国应顺应贸易自由化的趋势,扩大我国服务贸易的开放程度,具体实施办法如下:

首先,准备开放服务贸易市场之前,如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服务业管理,制度等,以确保开放的力量。

其次,对于不同服务业部门的开放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第一,积极开放传统服务业,保持传统服务业贸易固有的优势,努力扩大劳动密集型的服务贸易出口。我国要提升传统服务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强传统服务行业的营销手段,充分发挥其对经济的拉动能力。其他具国际竞争力的优势行业也要加大开放力度,积极参与国际服务贸易市场的竞争,提升我国在国际服务贸易领域的地位。

第二,分层次、有重点地开放,一些新兴技术,知识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加大支持力度,适当降低市场准入限制,并借鉴国外的经验和国际领先的标准,促进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完善行业的竞争机制和管理体制,提高其面对市场接受挑战灵活应变的能力。但是,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为了充分保障我国的经济安全,必须适度进行开放。服务业控制着大量资金、技术、信息的流动,影响着国内市场的稳定,过快开放可能对经济造成严重影响,所以要控制开放速度,坚持逐步开放、循序渐进的原则,关系国家和经济安全的部门要严禁开放。

第三,对发展尚未成熟的一些服务,如金融,电信等行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的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仍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应进行适度保护的原则,采取适当的限制。

四、结语

随着我国逐步兑现加入wto时的承诺,服务贸易将越来越多地进入国际市场。进入后危机时代,服务贸易全面开放已势不可挡,国际服务贸易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只有及时制定和完善相关机制,我国服务贸易,为解决我国在服务贸易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为了更好的顺应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发展趋势,实现中国的服务贸易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惠珠.金融危机条件下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8).

[2]董展眉.后危机时代我国服务贸易救济制度研究[J].金融与经济,2010,(2).

[3]温怀德.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5).

[4]张军,候瑞华.后危机时代国际贸易发展形势及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J].经济问题探索,2010(7).

[5]孙伟.后危机时代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与对策[J].商业经济评论,2010,(8).

[6]邱璐轶.后危机时代离岸服务外包发展趋势及策略[J].江苏商论,2011,(3).

[7]孙立行.探讨“后危机时代”中国的服务贸易发展策略[J].世界经济研究,2011,(6).

[8]梁文化.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评价与提升对策[D].河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5).

[9]王洪.后危机时代对外贸易发展态势[J].商业时代,2012,(23).

[10]翟羽,吴显亮.浅谈后危机时代我国信息服务贸易竞争力[J].经济研究,2012,(8).

国际服务贸易法篇6

论文摘要: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服务贸易业也得到飞速发展,并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贸易已是影响、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通过对我国贸易的现状、发展趋势进行细致分析,提出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机遇与对策建议。论文关键词:经济全球化服务贸易业发展趋势对策建议服务贸易是将一个国家所具有的服务品生产能力转变为可贸易的“无形商品”或“无形资产”,转变为贸易的价值形态,以获得增值价值的贸易形式,是占用较少资源实现更多财富的贸易途径。当前,世界经济正在向服务型经济转型,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可促进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从而推动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迈进步伐。一、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伴随着三十年改革开放,我国的服务贸易保持了迅速发展势头,规模不断扩大,国际地位也得到了提升。事实上,我国的自然资源和初级劳动力资源相当丰富,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以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为主,并且长期以来在国际旅游业、海洋运输和建筑业等产业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但同时在咨询服务、金融保险和专利技术等知识密集型的服务领域内却还处于竞争的劣势,发展稍显不足。因此,我国虽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贸易大国,但从种种方面看,还不能被称为服务贸易强国,其具体体现如下:1.服务贸易规模偏小据wto统计,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占全球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3.4%,虽比2005年提高了0.4个百分点,但仍排名世界第八位,而进口排名也保持第七位,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比重极不相称。2.服务贸易差额扩大在我国服务贸易数量迅速增长的同时,服务贸易的逆差也成逐年扩大的趋势。这些逆差主要存在于运输、保险、专利特许、咨询和电影音像等服务项目中。一直以来,运输业都是我国服务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服务贸易领域开放的扩大,以及保护知识产权力度的加大,我国保险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业项下的贸易逆差也呈逐年扩大趋势,逆差的长期存在和扩大将严重影响到我国服务贸易未来的发展。3.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竞争力较低一直以来,我国服务贸易结构都是以劳动和资源禀赋密集型服务贸易为主。虽然近年来新兴服务贸易的比重有所增加,但服务贸易格局仍然呈现出低水平发展的态势。以2011年的贸易结构为例:旅游、运输和其他商业服务的比重分别为33.35%、27.2%、18.15%,而保险、金融、计算机与信息服务、技术专利使用和特许费用等新兴服务贸易产业比重分别为4.83%、0.17%、2.14%、3.54%。这种贸易格局与欧美发达国家正好相反,表明我国处于服务贸易国际分工中附加值较低的环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较低的现状。4.管理体制与法制建设不够完善管理体制不完善,我国对服务业的管理不够统一;法制建设比较滞后,虽然我国先后颁布了《海商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等一批涉及服务贸易领域的重要法律法规,但却未能形成完整的服务贸易立法体系,已有的法律法规和内部文件立法层次较低且缺乏协调性,与GatS的接轨也尚未实现;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还不够,虽然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交通、电讯、文教、能源等基础设施都有了较大的改观,但总的来看仍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二、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1.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迅猛,增长速度高于货物贸易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世界经济复苏增长,企业和个人对服务的需求更加强烈,服务的国际间流动逐步兴起,使得服务贸易成为新的贸易增长点。1980年~2006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从3650亿美元增至27559亿美元,26年间增长了6.6倍,占世界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从七分之一上升到近五分之一。但与服务业的GDp占比相比,2006年,服务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仍较小,表明全球服务贸易还不够发达,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还处于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的初始阶段。同时也说明,服务贸易还是一片未充分开发的“处女地”,并注定成为各国竞相圈地的焦点地带。2.新兴服务行业不断涌现,服务贸易结构进一步调整服务贸易发展速度惊人,规模不断扩大,涉及的部门越来越多,涉足的领域也日益广泛。随着全球科技产业化浪潮的不断发展,高新技术广泛应用到服务产业,会计、咨询等专业服务,建筑设计服务,计算机信息外包服务等新兴服务行业不断涌现并迅速扩张。正是由于这些新兴服务业的兴起,世界服务贸易结构得到了进一步凋整。据有关数据显示,长期以来占世界服务贸易额60%左右传统服务项目,如运输、旅游服务在发展中份额现在正逐年呈下降趋势,而其他新型服务(包括通讯、金融、信息、专利许可和其他商业服务等现代服务行业)则增长较快,其所占比重不断上升。据《华尔街日报》称,iBm准备把美国本土4730个编程工作岗位转移到印度、中国等国家,即将编程服务外包到成本更低的地方,同时将高薪职位大量输往海外。惠普、甲骨文、埃森哲、美国在线、英国诺维奇保险公司等大型跨国公司也都计划将部分服务业务转移到印度或中国。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发展仍不平衡,但差距正在缩小目前,发达国家在世界服务贸易中仍占主体地位。从规模上看,发达国家在服务贸易上对发展中国家存在大量顺差。而从结构上看,发达国家凭借其技术与经济实力、制度优势,以及规则的制定权利,在发展迅猛的知识含量高的新兴服务贸易领域存在绝对的比较优势。发展中国家在总体结构上存在明显劣势,只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旅游及运输等传统服务贸易部门有一定的竞争能力。比较乐观的是,发达国家有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服务贸易的趋势,这一趋势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三、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我国服务贸易的对策建议1.大力发展国内服务业国际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是以强大的国内服务业为前提保障的。目前我国国内服务业相对发展落后,严重制约了服务贸易的发展。应有重点、有步骤地大力优化服务行业结构。首先,对于投资少、收效快、就业量大、与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如商业、物资业、金融业、保险业、饮食业、旅游业、房地产业、居民服务业和文化卫生业等,国家需对其进行重点扶持、加大发展力度。其次,加大对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人才培养的投入,加速发展与科技进步相关的新兴行业,如咨询业、信息业和各类技术服务的行业。再次,坚决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行业,如交通运输业、科学研究事业、教育事业和公共事业等。此外还应重视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行业的发展。同时,发展服务业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提高服务质。服务产品质量不仅对服务企业本身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有决定性的作用,也是提升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基础。2.实施以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为导向的发展战略根据比较优势理论,我国可以按照服务业各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地位确定产业结构和行业发展顺序,同时根据竞争力的变化调整产业结构,以实现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全面提升和优化,从而获得动态比较利益。尽管我国的服务业总体上落后于各发达国家,但在某些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服务领域仍具备一定优势。因此,可根据服务产业部门在经营规模、市场份额、增长速度和比较优势等方面的排序,确定发展服务贸易的战略重点,同时逐步开放国内服务市场,引进国外竞争,促进国内服务业行业学习先进技术经验。但是服务贸易自由化是个渐进过程,在开放国内服务市场时,应结合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根据我国服务业的具体情况,有重点、有步骤地开放。3.建立和完善我国服务贸易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服务贸易涉及许多部门,与国家主权和国家经济安全密切相关,因此,有必要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服务管理体制,确定统一协调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政策。政府对服务贸易的管理,主要是建立和完善市场竞争环境,规范市场竞争秩序,提供优质服务,搞好投资软环境建设。首先,要明确服务贸易的管理范畴。我国商务部是对外贸易政策的管理部门,其管理职能主要是规划进出口的发展战略,参与制定贸易法律、法规,对外协调与其他国家的服务贸易关系,并落实GatS的有关条款。其次,要继续规范服务贸易进口,把握好对外商投资服务贸易必要的审批权,避免和防止对我国经济和产业的损害。再次,继续完善对服务贸易出口的管理,防止服务贸易出口外汇的流失。应该把占我国服务贸易外汇收入比重达70%的旅游外汇管理、国际货运管理和境外承包工程外汇收支管理作为重点,加强检查和管理的力度。同时,加大扶持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出口力度。我国的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逆差,因此应注意发挥我国经济的比较优势,进一步拓宽劳务输出市场,扩大境外承包工程和劳务输出规模,多渠道增加服务贸易出口收入。4.制定适度的服务贸易保护措施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对服务贸易实行保护。我国服务业基本上属于“幼稚产业”,除了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建筑、旅游、运输等传统产业外,涉及知识和资本密集型的服务业发展都不够成熟,目前还无法与外国匹敌。GatS对发展中国家做出了很多保留与例外,特别是在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市场准入、逐步自由化,以及对发展中国家服务业发展援助方面予以很大的灵活性。因此,要认真研究掌握GatS的各项规则,充分利用这些例外,这些保护“幼稚产业”,提高发展速度。5.加强我国服务贸易法律、法规建设服务贸易的发展和市场有着严格的法律法规,在制定法律法规时。应加强对GatS、wto有关条款的研究,尽快建立健全既符合本国经济发展目标又不违背国际法准则的法律法规。对服务市场准人原则及服务贸易的税收、投资、优惠条件等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以增加我国服务贸易的透明度。在立法的同时,要注意与国际接轨,在指导原则、立法精神等方面,向国际标准靠拢,废除妨碍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法规,修改、完善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法率和法规。综上所述,随着世界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继续推进,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在各国经济中的地位还将不断上升。但就服务业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而言,全球服务贸易的发展尚不成熟,世界服务贸易利益新格局还尚未形成。为顺应这一趋势,我国需不断调整国内经济政策,争取打破服务贸易垄断,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同时要加快法务立法,建立系统的法规体系,并加强服务贸易人才的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9张蕴如:中国服务业的开放度与竞争分析[J].国际经济合作,2002,(4):34-37关龙:wto框架下我国服务贸易的应对策略分析[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5,(1):43-45周怀峰: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经济纵横(200503)

国际服务贸易法篇7

以服务业与服务贸易为主要内容的服务经济的迅速崛起,成为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国际服务贸易已经逐渐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经贸竞争的新领域、衡量一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准。根据wto的统计,2006年,世界服务出口额、进口额为27559亿美元和26484亿美元,分别为1996年世界服务出口额12706亿美元和进口额12666亿美元的2.17倍和2.09倍。在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服务贸易有了较大发展,服务贸易总额由1982年的43.50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的1928.32亿美元,年均增长16%左右,高于世界服务贸易的平均增长速度;其中,服务贸易出口由24.8亿美元增加到919.99美元,年均增长16.4%;服务贸易进口由18.7亿美元增加到1008.33亿美元。与此同时,中国服务贸易占世界服务贸易的比重由1982年不足0.6%上升到2006年的3.55%;其中,服务贸易出口比重由0.7%上升到3.32%,服务贸易进口比重由0.5%提高到3.79%。

相对于货物贸易,中国服务贸易发展速度仍然滞后,主要表现为中国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的比重持续下降,由1982年的10.45%下降到2006年的9.87%,低于全球18.07%的平均水平,更低于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平。2006年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分别为19.06%、28.21%,16.10%、17.82%。另一方面,中国服务贸易占全球服务贸易的比重远低于货物贸易,2006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占全球货物贸易进、出口的比重分别为6.38%和8.02%,均高于服务贸易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比重。

中国服务贸易自1992年首次出现逆差后,除1994年以外一直处于逆差状态,由1993年的17.85亿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88.3亿美元,期间2004年最高达到97.0亿美元。在服务贸易结构上,全球服务贸易结构呈现高级化,电信服务、建筑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以及特许使用和许可、专业服务等现代服务已经占整个服务贸易的近50%,而中国服务贸易仍以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虽然旅游服务和运输服务的出口比重之和由2000年的65.39%下降到2006年的59.74%,但是国际旅游服务和运输服务的出口比重则由2000年的55.4%下降到2006年的50.0%。另外,中国在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金融、保险、咨询、专利特许、计算机及信息、邮电通信等新兴服务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二、研究文献综述

对于中国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国际竞争力分析。在这些研究中,主要运用中国服务贸易占世界服务贸易的比率、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指数以及服务贸易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等对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进行测度并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无一不得出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较弱的结论,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康承东(2001)、邓世荣(2004)、王绍媛(2005)、王庆颖(2005)、殷风(2006)、董小麟、董苑玫(2006)、李丽(2007)、鲁晓东(2007)等。

也有一些学者深入分析了影响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因素,其中李静萍(2003)指出货物出口对服务出口有显著的拉动效应;郑吉昌、夏晴(2004)从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关系、服务贸易与服务业发展的关系、服务贸易与直接投资的关系等四个方面探讨了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问题。赵景峰、陈策(2006)从总量和结构调整两个方面对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经验分析,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货物贸易的发展和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服务贸易总量增长有促进作用,要增强国际竞争力,应该从服务业自身和所处的开放环境中把握自己,更好地提升中国服务贸易水平。史自力、谢婧怡(2007)认为影响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有货物贸易出口额、外商直接投资和服务市场开放度,服务业发展水平是其中最弱小的因素。丁平(2007)认为,影响一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因素纷繁复杂,从个别影响因素的作用来看,中国服务业发展水平、外商直接投资额、货物出口额、服务市场开放度和国内消费水平这几个因素均与中国服务出口正相关,且影响显著。

关于发展服务贸易的政策方面,胡景岩(2007)提出了服务贸易工作的重点,涉及到管理体系、统计体系、政策法规体系、贸易促进体系等,商务部研究院课题组(2007)提出了扩大服务贸易出口的思路与对策,沈丹阳(2007)也论述了服务贸易促进体制的思路。在服务贸易对外开放方面,杨圣明(1999)认为中国需要渐进地、适度地对外开放服务贸易;盛斌(2002)的思路是,维护发展中国家身份,循序渐进,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区和部门进行试验,再有步骤地推广,实现有序竞争并适度培育幼稚产业。

三、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

影响服务贸易发展的因素较多,笔者主要选择国内服务业发展水平、货物贸易发展两项因素加以分析。

1.国内服务业发展水平对国际服务贸易的影响

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与壮大基于本国服务业的发展。随着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发展,企业逐渐改变那种服务自产自销的模式,转向专业化生产模式,从而增加了对各种服务尤其是生产者服务业的需求。日本学者并木信义指出,“国际竞争的舞台中相互角逐的是制造业产品,而服务业则在制造业的背后,间接地规定着制造业的产业竞争能力。”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服务业外向化的过程。当本国服务业发展滞后的情况下,便产生了对国外服务业的需求,从而引发国际服务贸易。因此,这里的服务业发展水平是相对水平,服务业的发展应该与制造业相适应,在制造业高度发达而服务业相对滞后的国家,服务贸易必然处于逆差状态,这正符合中国实际。

2.货物贸易的发展对服务贸易的影响

服务贸易的发展与货物贸易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某些服务贸易则是货物贸易的附属品,诸如运输服务、金融保险服务、电信服务、计算机和信息咨询服务等,他们大部分是伴随着货物贸易的产生而产生的。发达的货物贸易需要更为完善和系统的服务软环境加以支持,包括生产者服务、流通环节中的服务以及售后服务等。因此,可以说货物贸易的发展状况会影响到服务贸易的发展。

四、模型的建立与数据检验

1.变量选择与模型建立

根据以上的分析,笔者选择服务贸易规模作为变量,自变量为服务业发展水平、货物贸易额。其中,服务贸易规模即为中国服务贸易总额,服务业发展水平选择第三产业增加值规模。本文以1986-2006年间的年度统计数据为样本,其数据来自历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和《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商务年鉴》等,分别用St、SG、Gt代表服务贸易额、服务业增加值以及货物贸易额,建立以下回归模型:St=C+αSG+βGt。

2.aDF单位根检验

传统的时间序列分析通常假定所使用的经济变量满足平稳性要求。事实上,绝大多数经济时间序列变量都是非平稳的,而非平稳序列的均值、方差不再是常数,此时的回归结果就是伪回归。因此,在对经济变量的时间序列进行回归分析前,需要进行单位根检验以判定其平稳性,笔者采用aDF检验法对单位根进行检验,检验方法为:首先对序列水平值做单位根检验,再对一阶差分做单位根检验,如果水平值接受单位根假设,而一阶差分拒绝单位根原假设,则认为序列具有i(1)过程,一般认为,如果一阶差分是平稳的,那么二阶差分也是平稳的,则不需做二阶差分检验,若一阶差分不平稳,则需要进行二阶差分检验。

3.Johansen协整检验

对于具有相同单位根性质的时序数据,可以利用Johansen检验来判断它们是否具有协整关系,从而考察变量St与SG和Gt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变动关系。由表2可知,变量满足协整前提。进行协整检验一般有engle和Granger建立的eG两步法和Johansen的极大似然值检验法,其中eG两步法的思想是首先证明时间序列存在单位根,然后估计协整向量并利用最小二乘法,检验回归残差的平稳性,如果通过检验,直接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否则就要通过运用误差校正机制建立长期均衡。此种方法虽然易于计算,但在小样本下,参数估计的误差较大,并且当变量超过两个以上时,变量间可能存在多个协整关系,此方法无法找到所有可能的协整向量,其分析结果不易解释。Jo-hansen检验的基本原理是采用最大似然法估计包含有关变量一阶差分滞后项和水平量一阶滞后项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同时解出其中水平量估计系数矩阵中对应不同秩数的特征根。考虑到本文选择的自变量有两个,且样本较小,因此选择Johansen协整检验方法更为合理。从表3和表4的数据得知,其迹统计量和最大特征统计量在假设至少1个协整方程时小于5%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因此,无论是迹统计量检验还是最大特征值检验都表明,上述变量在5%的显著水平上存在协整关系。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由前面的检验可以说明,回归方程中的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具有解释能力,这样,该回归方程是合理的,由于方程中SG和Gt的系数均为正值,表明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与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及货物贸易的发展具备正向的相关关系,且方程表明服务业增加值增加1个单位,服务贸易将增加0.008288个单位;货物贸易增加1个单位,服务贸易将增加0.065115个单位,由此可见,货物贸易对服务贸易的影响要大于服务业发展对服务贸易的影响。中国要推动和促进发展服务贸易,需要加快发展国内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并在促进货物贸易发展的同时,增强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联动性。

1.加大对国内服务业的支持力度

国内服务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服务业,是制造业发展的粘合剂。对于中国这个制造业大国来说,服务业的发展将会极快地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

(1)制定连续的服务业发展战略和行动规划,将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国际经济发展的长期目标确定下来。

(2)优化服务业结构,鼓励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随着中国市场开放程度的提高,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利润趋于均等化,服务业发展需要转向生产者服务。

(3)推进和完善垄断行业的改革。国内改革是使中国经济充满生机的重要保证,除个别涉及国家安全和必须由国家垄断经营的领域外,都要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引入竞争机制。

(4)为国内服务业发展制定更多的优惠税收政策,建立完善的投融资体系。由于地方政府是推动服务业发展的主体,应以法律形式保证服务业税种保留更多作为地方独享税。建立服务企业担保基金,为中小服务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支持。

2.加快服务贸易发展,强化与货物贸易的联动

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发展,服务贸易逐渐成为国际经贸竞争的新领域,服务贸易的发展也成为衡量国家经贸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加强服务贸易的发展也是提升中国经贸竞争力以及国际经济地位的重要举措。

(1)完善服务贸易立法,建立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相互衔接、疏而不漏的服务贸易法律体系。

(2)加大政策性金融机构对服务出口的支持力度,尤其是出口信用保险公司,需要更多地开展服务出口信用保险业务。

(3)建立中小型服务企业出口扶助中心,在研发资金、市场拓展、人才培养以及政策信息咨询等方面提供支持服务。

国际服务贸易法篇8

【关键词】国际贸易国际贸易统计服务贸易统计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仅世界各国的联系越加密切,而且区域合作更加紧密。国际贸易的内容的不断丰富,国际贸易统计的内容也得到了大大发展,其中尤以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最快。而与国际服务贸易相关的服务贸易统计的发展却十分缓慢,大大落后于国际贸易发展的速度。这就更加要求我们做好服务贸易统计,以适应国际贸易发展的方向。

一、正确认识国际贸易统计的重要性

国际贸易随着全球经济变化、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整体增长缓慢,尤其以货物贸易为主。但是国际服务贸易却一枝独秀,成为国际贸易增长中的唯一亮点。在各国的贸易总额中,服务贸易的比重也越来越大,经济的发展趋向于无形化,相应地作为无形经济一部分的服务贸易的统计,也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例如:美国的国际贸易年年逆差。按照国际贸易理论,长期的顺差和长期的逆差对本国的经济发展都极为不利。但是美国的经济发展却一直较稳定,其中与服务贸易大大弥补了货物贸易的长期逆差有一定的关系。也就是无形贸易的发展,特别是服务贸易的发展,在无形中淡化了货物贸易的重要性。据统计,美国自1976年以来,国际服务贸易年年顺差。1986年,服务贸易顺差达到了100亿美元;到1996年更是增加到了780亿美元,在其国内!服务业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从1993年就达到了60%以上。还有英国,其有形贸易也是年年逆差。可是自1947年以来,通过跨国公司、银行、保险公司、海运、民航、旅游业等以服务贸易为主的无形贸易一直保持顺差,这对弥补有形贸易的长期逆差起到了关键作用。所以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相应的服务贸易统计也越来越重要。

二、分析国际贸易统计的规则

目前国际上主要有两种关于服务贸易统计的规定:一种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国际收支统计(Bop)。另一种是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

1.imF的国际收支统计。Bop统计的原则,主要是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服务贸易。简言之,就是跨境贸易。这里所说的居民和我们的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常住人口差不多,通常是指在该国境内居住满一年的自然人和设有营业场所并提供货物或者服务的实体。在这个意义上,服务贸易统计就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的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的服务交易,即跨境的服务流动统计。例如:中国的某企业接受外国海运公司的运输服务,对中国而言就是服务的进口。又如,外国旅游者在中国的旅游消费支出,对中国而言就是服务的出口。显然,包括在国际收支统计中的跨境服务贸易统计,具有服务跨境消费和跨境交易的特征。Bop统计已经为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所接受,并且imF也已经认识到了服务贸易在国际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其统计的重要性。在其出版的国际收支统计方法手册第五版Bmp5中,已经将服务贸易项目由手册第四版的五项细化为十一项,并逐步说明指标涵盖的范围和编纂方法。为了统计的准确性,该组织统计局已经在1999年出版的服务贸易统计手册,全面介绍imF和wto关于服务贸易统计的原则、分类和内容。但是imF坚持其居民和非居民的统计原则,不统计境内外资企业对境内的服务贸易,认为这部分交易的统计不属于Bop范围,而属于国民核算统计。

2.wto的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是迄今为止的第一套关于国际服务贸易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多变规则,其将国际服务贸易分为商业服务、通讯服务、建筑及相关工程服务、分销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医疗服务、旅游及相关服务、娱乐文化及体育服务、运输服务和其它等12个部门类别,每个部门又细分为若干个分部门,共155个分部门。GatS要求统计的服务贸易按其交易方式,既有跨境交易,包括过境交易、境外消费、自然人流;又有境内贸易,包括商业存在,即境内的外资企业对境内的居民和非居民提供的服务交易,但是这种方法的统计资料很少,在国际服务贸易统计中,采用此法的国家不多。

3.外国附属机构的贸易(Fat)统计。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外国直接投资迅速增长,国家间经济联系的方式不再仅仅局限于跨境贸易,而包括了由于资本流动而导致的货物和服务的境内交易。例如,中国的外资企业在中国境内生产,然后在中国境内销售。由于按imF的Bop统计的,这些外资企业属于居民的概念,或者说是常住单位。他们和中国国内的企业或者个人发生的交易,包括货物交易和服务交易,都不能统计到Bop中去,因为没有发生跨境交易,只是在中国居民之间进行交易。但是它又是外资企业的经济活动,这种经济活动又不同于纯粹的国内贸易,它不仅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影响到投资者所在国家的利益,而且这种交易已经属于中国和外国之间的交易。

三、我国的服务贸易统计

国际服务贸易法篇9

论文摘要:当代国际经济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服务贸易的高速发展。在我国加入wto后,逐步开放服务业的过程中,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遇到了一系列问题。文章通过对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的分析,进而提出了对我国国际服务贸易今后发展的建议。 

 

 

长期以来。国际贸易中都是以货物贸易占据绝对主导的地位。但自从1971年oecd组织在东京回合的报告中首次提出服务贸易的概念,随后作为多哈发展议程的重要议题,1994年达成的《服务贸易总协定》为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的初始性的政策框架看来,服务贸易正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事实也表明,近年来国际服务贸易呈现出较快的增长,国际服务贸易额(包括服务出口和服务进口)从1980年的762.8亿美元上升到2004年的4222亿美元(按当年价)。年均递增7.4%,高于货物贸易同期6.5%的增长速度。相应地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包括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比重从1980年的15.7%上升到2004年的18.5%,服务贸易额接近物品贸易额的1/4。 

 

一、有关概念 

 

服务贸易是指服务产品作为商品进行交易,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经济行为。服务贸易按其发生的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提供要素的服务贸易,人员和商品移动引起的服务贸易,还有物化服务的贸易。所以国际服务贸易就是指跨越国界进行服务贸易的商业行为。学术界关于国际服务贸易的狭义定义是:当一国(地区)的劳动力向另一国(地区)的消费者(法人或自然人)提供服务时,并相应获得外汇收入的全过程,便构成服务的出口;相对于服务的出口,一国(地区)消费者购买他国(地区)劳动力提供服务的过程,形成服务的进口。 

根据1994年4月在摩洛哥正式签署生效的《服务贸易总协定》(gast)中,对服务贸易的范围和定义的规定,确认下列四种服务贸易提供方式中的任何一种都属于国际服务贸易的范畴。第一。过境支付,指从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提供服务。强调买卖双方在地理上的界限,跨越国境和边界的只是服务本身;第二,境外消费。指在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特点在于消费者到境外去享用服务提供者提供的服务;第三,商业存在,指一成员的服务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通过商业存在提供服务,要求服务的提供者和消费者在同一成员的领土内,此为四种服务提供方式中最为重要的方式;第四,自然人流动。指一成员的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通过自然人存在提供的服务。但与商业存在不同的是,服务提供者没有在消费者所在国的领土内设立商业机构或专业机构。世贸组织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规定。将服务贸易分为11大类,如商业服务、通讯服务、建筑及有关工程服务等。 

 

二、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数额不断增加,领域不断拓展。其中,服务贸易的产业基础——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新产业、新部门不断涌现,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我国国际服务贸易面向世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随着开放步伐的加快,形成了由东向西、由南向北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开放格局。以上可以概括为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取得的成绩,但是我们还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不少棘手的问题。 

1、规模较小,长期处于逆差状态。虽然我国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并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超过了货物贸易的增长速度,但是无论在“质”或者“量”上都很难与发达国家匹敌。2006年,我国的进出口总额为17606.9亿美元,贸易进出口均排名世界第三名,贸易顺兰为1774.8亿美元,世界排名第一,而服务贸易仍然是逆差89.1亿美元。可以推测。一旦货物贸易出现逆差,那么肯定会严重影响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实现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协同发展迫在眉睫。 

2、结构不合理。中国服务贸易的优势部门主要集中在旅游、运输等传统领域。其出口占中国服务出口的一半以上,而金融、保险、计算机等现代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还很低。这种现象肯定会制约我国今后的国际服务贸易向技术、知识密集型转变。 

3、劳动力的比较优势连渐减少。我国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由此制定了加快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但是我国的劳动力“比较优势”还有待探讨。因为在现在知识经济时代,劳动力的比较优势重点体现在劳动者自身的素质水平和高新技术的应用能力上。服务业是智力密集型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较高,否则就难以提供有高附加值的服务。根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发现,从事金融保险业人员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高层次人才不足1%。因此,我国如果不加快人力资源的开发,鼓励创新型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现有的劳动力比较优势就会在国际竞争的浪潮中逐渐丧失。 

4、国内立法、管理滞后。服务贸易壁垒除了传统贸易壁垒以外,新型的贸易壁垒如制度性壁垒、知识产权壁垒等成为国际服务贸易的主要壁垒。我国先后颁布了《对外贸易法》、《海商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广告法》等一系列涉及服务贸易领域的法律法规,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这些法律法规较抽象,可操作性较差,一些条文与国际规定不太吻合。并且,针对外国对我国的服务贸易设置壁垒、实行歧视性待遇等现象。法律中未有相关保护措施可寻,这无疑会使我国企业的利益受损。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立法确实存在着较大差距,未形成完整体系,甚至不少领域至今仍是空白。 

同样,我国现行服务贸易管理体制也存在着很多缺陷,比如行业垄断、责权不明等。

三、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 

 

1、国际服务贸易高速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各国政府对服务贸易的限制逐步放宽,企业和个人对服务的需求更加强烈。国际服务贸易进入高速发展期。据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1990-2000年间国际服务贸易额年均增长率为7%,高于同期世界货物贸易6%的增长率。新的服务部门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劳动者从实物生产部门转移到服务生产部门。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具体表现在内容越来越丰富和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从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内容上看,随着全球科技产业化浪潮的推进,一些新兴的服务产业迅速崛起,进入服务贸易领域。倒如金融、保险、数据处理、技术服务、咨询服务等。它们的发展远远快于传统项目的服务贸易。 

从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结构上看,正是由于这些新兴服务业的兴起,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调整。一直占世界服务贸易额60%左右的传统服务部门(如运输、旅游等)在发展中呈下降

趋势。而兴起的服务部门(如通讯、保险、金融等)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因此,贸易结构的优化正是体现在,世界服务贸易的部门结构已经从以自然经济或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为主,逐步转向以资本密集型和知识技术密集型的服务行业。 

2、国际服务贸易发展中呈现出的不平衡性。在地区分布上,服务贸易大国基本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还很不发达,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由此造成发展的地区分布不平衡。2007年,全球十大服务贸易出口国,依次是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法国、西班牙、中国、意大利、荷兰、爱尔兰;十大服务贸易进口国,依次是美国、德国、英国、日本、法国、中国、意大利、西班牙、爱尔兰和荷兰。这些国家主要集中分布在西欧和北美。长期以来。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对发展中国家存在高额顺差。不能忽视的是发达国家有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服务的趋势,这样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尤其进入20世纪90年代,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服务贸易出口增长明显加快。资料表明,1990-1998年,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服务贸易出口年均增长12%,高于发达国家年均增速1倍以上。其中东亚国家在发展中国家中发展最为迅速,中国、中国香港和韩国都已经进入2004年全球服务贸易出口的前20名。 

国际服务贸易在行业分布上也较不平衡,金额较大的贸易项目有旅游、运输、保险、金融和电信等。 

另外,在产品结构方面的不平衡表现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服务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而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与地区出口的则主要是知识、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服务产品。发达国家不断把高污染、高耗能的制造业转移到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同时,只让发展中国家从事最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环节,自己却依托人力资本牢牢把控高附加值的生产环节。 

3、贸易壁垒的日趋隐蔽化。1994年gats的诞生,第一次为服务贸易自由化提供了体制上的安排与保障,各成员方加快了服务贸易的自由化进程。1997年wto相继达成《全球基础电信协定》、《信息技术协定》、《开放全球金融服务市场协定》三项协议,再一次显示了势不可挡的自由化趋势。服务自由化趋势遍及各个服务行业,于是,为了保护本国的服务业,各国纷纷采取非关税壁垒措施。鉴于服务贸易不易征收关税等特点。各国政府一般通过制定不利于外国竞争者的标准制度对外国服务提供者的进入和在境内从事服务活动设置障碍;或者政府对本国服务的出口采取隐蔽性补贴、减免税等。目的在于使本国的服务业在国内外市场上处于有利的地位。 

4、突出的知识密集化趋势。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的发展广泛应用到服务产业。改变了服务的不可储存性、无形性、生产与消费的不可分离性的局限。银行、医疗等原需要直接接触的服务业,现在均可采用远距离信息传递的方式。借助于通信卫星和国际网络,国际服务贸易大大拓宽了其外延;知识和技术为服务领域创造了新的贸易机会,需要大量服务投入的新行业不断涌现。 

“知识就是力量”,人力资本是决定经济发展速度和规模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本既可以造成各国服务业生产技术的绝对差异或相对差异,又可以造成生产要素比例的差别,形成不同的资源配置。 

 

四、发展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建议 

 

1、加大对服务业投资,扩大服务贸易出口。我国的服务业整体出口规模较小,水平较低。首先,必须增强我国在国际服务出口市场上的竞争力。加大投资在于添置服务业发展所必需的各种基础设施、商业设施以及配套设施。其次,大力发展旅游业、劳务输出、饮食业等传统优势行业,扬长避短也是明智之举。 

2、优化服务产业结构,发展新型服务业。我国的服务产业主要集中在旅游和运输上,大概要占到服务贸易总额的56%以上。与此相比,在金融、保险、通讯等新兴的服务贸易行业在我国所占比重不足8%。这说明我国在新型的服务产业上,技术和知识的发展有待加强。第一。我们可以用现代的经营方式和服务知识运用于传统的服务产业,重点改造交通运输、餐饮等瓶颈行业,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运营效率。第二,积极开拓技术型、知识型服务业,建立健全服务贸易的创新机制,加速服务贸易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转变。 

3、完善国内各项法律法规。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服务贸易立法工作滞后,服务贸易法律体系存在着覆盖面窄、内容不规范、与国际惯例相冲突等诸多问题。所以,我国政府首先应该对已经建立起来的有关法律法规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规定进行全面的审核和修改。使其符合wto的要求,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国际争端。其次,对我国服务贸易领域尚未制定的法律法规,应该尽快填补这些空白。最后,要增强对我国国内行业造成损失事件的预见性,及早保护,避免伤害。 

国际服务贸易法篇10

【关键词】服务贸易发展对策

国际服务贸易是指国际间服务的输入和输出的一种贸易方式。国际贸易效益的概念是指传统的为国际贸易服务的运输、保险、金融以及旅游等无形贸易,而广义的是指现展起来的、除了与货物贸易有关的服务以外的新的贸易活动,如承包劳务、卫星传播与传送。国际服务贸易的之一概念的发展,最多只有30年的时间,所以国际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占重要的位置只是近30年左右的事情,近年来我国的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总额上升是非常快的,但是波动幅度较大。根据各种数据显示,我国的服务贸易仍然面对着停滞不前的趋势,今服务贸易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中最活跃的部分,国家也开始对这种贸易形式越来越重视,所以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是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形式,所以我国目前应着眼于未来的国际服务贸易的提升策略,努力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逐步实现由货物贸易为核心到服务贸易为核心的转型。

在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我国的服务贸易呈现出了上升的趋势。2004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高达1300亿美元,使中国跻身于国际服务贸易的一支潜力股。但是对于我国服务贸易来说,还是存在很多的不足,我国的服务贸易集中在传统的服务贸易,它与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程度不成正比,它不单单是低于其它产品的发展,更是低于其它国家的服务贸易的发展,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自92年以来,我国的服务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的状态,世界出口服务贸易前十位国家中三个国家处于逆差的其中之一。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服务贸易以及成为获得外汇改善国际收支的重要手段之一,服务贸易逐渐成为了各国竞争的焦点,服务贸易已经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根据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点,来说明我国国际服务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1.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的比较落后

由于我国长期不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致使我国服务贸易落后与其他国家,滞后于经济发展。从服务业所占GDp的比重来分析,发达的国家服务贸易所占GDp的65%左右,发展的中的国家占40%左右,而最低收入的国家都达到了大约38%,而我国的服务贸易所占比例为30%,这个数字就足以表明我国的服务贸易的发展是非常滞后的。

2.服务贸易发展的竞争力弱

由于,我国的服务行业的垄断力比较严重,公共的服务行业,金融以及保险等行业,政府严重干预,致使我国服务业的市场化程度不高。且相关的工作人员的文化水平不高,素质较低,外加我国的基础设施落后,致使我国服务贸易的总体的竞争实力非常弱。例如在美国,电子商务发达,在国际金融业务中运用发达的科技,使工作的效率大大的提高,而我国在运用高科技方面还是不成熟的。

3.我国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

我国的自然资源排在世界的第五位,文化资源排在世界第16位,所以在旅游业类的服务贸易有很大的优势,所以在我国进出口结构中,旅游业所占的比例最大,其次是运输以及其它商业性的服务。但是相对于其它的金融业务的服务,保险业的服务所占的比例却较低。我国服务贸易的出口主要是依赖资源型密集型服务,出口主要依赖于知识密集型服务。在其它方面,我国的服务贸易缺乏统一一致的协调部门,逐渐形成了垄断的贸易形态,并且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从而使贸易发展的制度缺乏透明性。

面对以上三点我国服务贸易存在较严重的问题,我们必须及时想出有效的解决策略:

1.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以及法律体系

由于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管理制度不科学,阻碍了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所以我国的当务之急就是要确定明确的管理的部门,其中商务部是我国综合的管理部门,要确定明确的服务贸易的范围。

2.加大对服务业的投资

我国的服务业的基础设施、商业设施以及相关的配套设施是比较落后的,所以政府应加大在此方面的投资力度,吸引大量的外商投资,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高级的管理人才。例如铁路以及航空开辟新的线路,提高其运行速度,来加大我国的货物出口。外商对于在我国购买商品的时间需要更节省,所以高速、快捷的网络系统以及运输系统,才能迎合外商的需求,促进我国进出口服务贸易的发展。其次我国还应在教育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建立高水平的培训机构,培养专业型的人才,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为我国服务贸易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3.鼓励各个部门发展新型的服务行业

我国的旅游资源是一个强大的优势,我们应在此方面大力的宣传,扩大旅游的范围,促进我国旅游业更加迅速的发展,从而带动服务、运输产业等其他产业的发展,减少了人员的失业率。其次,我国的其他的新型的服务行业所占比重较低,例如计算机、保险等服务贸易,还有待于大幅度的提高,所以我们应在提高传统的服务贸易的同时,提高这种新型的服务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