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的解决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4:15:08

健康管理的解决方案篇1

关键词:老干部;健康档案;管理

国家虽然明确了对老干部健康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但却没有对老干部健康档案管理进行相应的规范,导致很多退休老干部依然存在着就医难的问题,并且管理部门也没有对老干部生活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解决和落实,这已经成为了当前社会所关注的热点话题。在本文中,将对老干部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读,进而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提出关于此类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老干部健康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档案管理是一个需要长期的信息搜集、更新的过程,这一特点在老干部健康档案管理中格外突出。由于老干部普遍年纪偏高,也较为容易出现健康状况。由于档案管理工作条件的落后和工作的疏忽,很多老干部健康档案管理部门对档案的管理缺乏信息化、科学化的管理制度,致使档案管理出现了漏洞。下面就对常出现的档案管理问题进行总结和阐述。

1、老干部健康档案资料收集不完整

在进行档案管理时,缺乏对老干部健康状况的实时追踪调查,不能做到档案信息收录的完整和及时,这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老干部健康档案的统一管理。信息记录的不完整,也会影响后续的档案参考价值,不能直接的体现出老干部真实的健康状况,对将来的医疗服务造成很大的困扰。

2、健康档案资料归档不及时

档案信息收纳不完整,也会影响档案归档的不及时。长此以往,容易形成一种较为分散的档案管理现象,不利于档案的统一规划和整理,也丧失了档案管理的及时性,统一性。同时也体现出档案管理中对健康信息连续性、现代化的管理要求,也对老干部现实的健康情况造成一定程度的盲区,不利于材料的有效整合。

3、档案管理人员业务不熟,档案管理制度执行差

在档案管理制度和规范上面的不足,对老干部健康档案管理带来了较为严重的困扰。很多档案管理着的普遍年龄偏大,还惯用传统的档案管理办法,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全新的档案管理措施,在管理方法上发生了本质上的冲突,产生矛盾,从而使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低,成果不明显;还有一些管理者学历很高,但却没有经过相关的档案管理培训,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对档案管理的实际意义不能够参透,往往是理论高于实际,不能产生真实有效的管理效益;还有个别的管理人员,工作态度不端正,对档案的管理比较松散,对于档案的转入、调出环节不按照规定执行,擅自做主调动档案,最终造成档案的丢失或者影响档案内容的真实性。

二、老干部健康档案管理对策

关于老板不健康档案管理的具体办法和对策,还要从根本出发,完善好老干部健康档案管理的相关制度,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严格把关,对突发事件也要提前准备好应对预案,才能够解决老干部健康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我们老干部健康档案管理的具体对策做如下总结:

1、建立健全老干部健康档案资料

首先,要意识到建立健全老干部健康档案资料是档案管理的基础。通常情况下,老板不健康档案的内容中,主要包括四个方面:①老干部的基本个人资料,其中包含老干部的姓名、性别、年龄、出身日期、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等信息;②老干部的基本健康状况,主要体现老干部的身体是否健康,有无疾病等情况;③老干部的患病状况,要表明患病的时间,患病的种类,以及病情深度,采取何种治疗手段,术后的康复情况等等;④要对档案中的其他信息进行完善和补充,需要对老干部处的问难和问题进行解答和解决,并对档案中的内容进行认真的核对和检查,确保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老干部健康档案管理信息化

信息化是改善对老干部健康档案资源开发的有效途径。随着信息化的管理,过去手工管理会给查询档案资料带来不便,易出差错。为了适应新时期老干部档案管理工作的需求,不断提高老干部档案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水平,必须建立老干部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老干部档案个人基本信息的计算机检索和查询,必要时更新个人健康信息内容,不断扩大老干部档案信息的内涵,实现现代化手段管理和利用档案,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3、加强老干部健康服务管理

每年一次的老干部健康服务。①体格检查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身高、体重、腰围、皮肤、心脏、肺部、腰部、口腔、视力、运动功能等。②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空腹血糖、血脂、心电图、Ct等。③生活方式与健康评价。通过随访了解老干部基本健康状况,如体育锻炼、饮食情况、吸烟、饮酒既往所患病情况、治疗与用药,目前存在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指导。

4、开展老干部健康干预

对发展已确诊的高血压、糖尿病二型者,纳入相应的慢性疾病患者管理档案,对存在危险因素和其他疾病进行定期随访记录,每次随访中询问病情、测量血压、用药、饮食、心理等,提供健康指导,并告知或预约下次健康服务检查时间;正确发挥老干部管理科的作用。

5、提高老干部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严格制度,

推行责任追究制由组织部门,每2年~3年组织培训一次业务知识,使工作人员了解健康档案的重要性,增强责任心。掌握如何收集、鉴别归档材料、整理、装订档案的技术,知道如何把档案做好。为了避免档案的丢失、改动,必须建立健全档案工作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度,严格手续,做到转入、转出、接受材料有登记,查阅、借阅档案有登记,利用方便,提供准确信息。

三、结束语

老干部健康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我们只有充分利用现代化管理和方法开展这项工作,不断改进和学习才能实现老干部健康档案管理工作步入科学、规范、标准化,从而不断提高老干部管理科的服务水平,更好地为老干部们服务。■

参考文献

健康管理的解决方案篇2

云计算作为it产业的革命性发展趋势已经不可逆转,并逐步成为一个领域、一个产业、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的基础设施之一,规模宏大、市场前景广阔,对于电子政务、医疗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以及智慧城市,云计算将是其实现的最基本的前提。

而未来,其对全社会各行业、各部门将加速渗透和扩张,改变传统的产销模式,带来创新商业模式,直接影响冲击传统产业的发展。而其中与更普遍用户最息息相关的,莫过于医疗行业。资料显示,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不良生活习惯等原因,全球约有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并且亚健康人群数量正在持续增长。此外,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2011年,中国85%的死亡人口均死于慢性病,是发达国家的4倍以上。不仅如此,中国老年人数量已超过1.85亿,占全国人口数量的12.8%,是全世界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随着亚健康、慢性病和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日益加剧,政府及个人医疗费用持续快速增长,医疗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复杂的挑战。

打破医院信息孤岛

东软集团董事长刘积仁认为,医疗健康问题是一个全球幽的热点问题,正在引起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广泛关注。社会各界正在面临着医疗费用持续上升、慢性病、亚健康人群快速增加且呈现年轻化的趋势、老龄化社会的来临等一系列的挑战,而对于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办法和专业化的健康管理产品与服务充满着期待。而随着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传感器技术的发展,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构造“健康云”服务平台,使老百姓无时无刻、无处不在地享受优质的医疗资源和健康管理服务成为可能。

当然,医疗业的科技革命比其他行业似乎更为复杂,医院的特殊性带来资源互通的困难、对it系统安全性的高度要求、病人隐私问题、等等,使得云计算在这个领域的进展遇到不小的阻力。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信息中心主任马靖翔之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透露,虽然云计算作为热点已经谈了两三年,但很多医院对这个技术主要还是在观望。云计算从宏观到微观来看,进入医院的业务网的话,第一条的要求就是稳定,再就是安全。所以虽然医院都知道云计算的一些优点,但考虑到业务网的连续性,都很谨慎。比如像虚拟存储,这也是“云”的一种方式,它可以最大限度的扩充服务器的容量,但是业务平台已经在先了,如果要对平台进行虚拟改造的话,就有可能和现有的底层软件产生冲突,那就非常危险。一旦冲突了,全院也就面临瘫痪。医院如果不能正常运转的话,这就是一个社会问题。所以,当引入一个新技术的时候,医院都非常谨慎,千万不能碰底层软件。但在医院的其它的非核心技术运用上还是可以的,比如说用oa系统上,或者是其它孤立的软件上。马靖翔表示,医院的it架构大部分分为两个网或者三个网,主干业务网的外网从物理上是隔开的,它本身自己是个封闭的网。从云计算来说,它属于“私有云”的范畴,这样就保证了它不太容易受病毒袭击。现在大部分的医院都采用物理隔离的方法。但是随着技术不断的更新和应用,现在卫生部提出了“电子病历”、“健康档案”的提法。现在医保和卫生局都向医院要数据,而且提出数据共享,互联互通,遇到很多困难。如果互联互通,那么内网和外网就必定要连接。特别像健康档案,它是必须要与互联网相连的,安全性的问题马上就迫在眉睫了。所以,要实现这一点的话,医院要有一个统一的平台。

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卢朝霞告诉记者,与东软合作的盛京医院为其63家联盟医院已经搭建了统一的系统平台,病人的电子病历在可以在这些联盟医院之间调用。但从整个行业的发展来说,最有效的方法,是由政府来建立一个区域为单位的公共卫生平台,以行业云的形式来实现用户的电子病历与健康档案的共享。

原因很简单,原来医院都是国家拨款的,后来医院进入市场,都是自己挣钱,那么病人就是医院的资源,如果把这些资源放开的话,这些资源就很可能流失,医院怎么办?马靖翔认为,这对于资源共享是个壁垒,要打破几乎只能靠政府的力量,而且具体的配套政策得下来,否则这事就会比较乱。当然,从大的方向来说,资源共享是趋势。首先要打破医院内部的“信息孤岛”。信息孤岛现象在目前医院信息化建设中普遍存在。各个系统不能有效的打通成了难题。建立一个统一的平台,那么一切就都好办了。所有的“孤岛”都可以和平台建立接口,每个孤岛里的信息都可以连接到平台上,到统一的数据库里,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所以,如果真的是实现医院之间互联互通的话,首先是要建立一个医院的统一的平台,很多老牌三甲医院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平台,就不能和外界互联互通。而且这个平台越新医院信息化就越容易建立,越是老医院牵涉的流程就越多,也就越复杂。

医疗云应用兴起

包括上文中所提到,目前医疗信息化建设正面临一系列困境:信息孤岛现象严重,资源利用率低,医院管理者很难全面掌控医院业务;区域信息系统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存在机构众多、业务差异性大、医疗管理难度大等难题。而随着临床信息共享,医保实时结算等医院业务的发展,医院的异地容灾迫在眉睫。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医院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一旦网络瘫痪或数据丢失,将会给医院和病人带来巨大的灾难和难以弥补的损失。

医院数字化建设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整体系统由上百个业务子系统组建而成,而这些系统间又有频繁的数据交换和业务联动,医院数据、信息中心系统的建设和部署是整个数字化医院系统建设的核心和基础,其架构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医疗机构也在努力寻找解决方案提升用户体验,降低成本,推动医疗信息化发展。

很多国内外it企业都已经针对医疗信息化提出了自己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如iBm数字化医院集成平台解决方案、华为区域医疗解决方案、金蝶医疗hBoS云平台、惠普移动医疗解决方案、富士通HopeDraBLe解决方案等。

iBm数字化医院集成平台解决方案包括iBmHiS(医院信息系统)业务连续性方案、iBmpaCS(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信息生命周期管理、数字化医院基础架构解决方案、医院集中存储与灾备解决方案等,该方案力求在保护医院已有it系统投资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符合Soa设计理念的,可扩展的it基础架构。最终为医院集团内部、多机构、多业务系统的接入提供底层支撑,建立面向临床面向科研面向集团化管理的信息技术平台,实现临床科研一体化以及医疗信息集成和共享交换,促进医院内部信息流的通畅。

在整体设计中,整个医院it平台分为三个平台系统进行建设,包括生产平台、集成平台、协作医院。系统设计的关键在于建立一个跨平台的医疗信息集成平台,规范临床信息模型及信息共享接口标准,规范系统集成的信息交换标准及其相应的接口规范标准,以适应未来的集成要求。通过创建企业级的信息架构,确保信息随时访问,实现安全的访问和共享,并遵从各种法规监管,通过优化的服务管理提升医护服务质量。在智慧、灵活的动态架构的基础上,发挥iBmpower架构系统优势,以及SystemStorage完整的磁盘阵列、虚拟磁带库、磁带库和San、naS的稳定存储和数据分级管理的优势,通过医疗系统信息化支持就诊服务的高可持续、病历共享和影像存储。

华为区域医疗解决方案是以云数据中心为基础平台,深建立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卫生信息化综合方案。方案包含了区域医疗和医院信息系统两个方面。其中社区医疗业务基于区域四大平台,包括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等9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在医院信息系统方面,区域医疗方案提供临床信息系统,运营管理,影像系统和实验室系统四个部分,多种应用子系统。

金蝶医疗hBoS云平台则立足于满足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数字化医院、居民健康等及服务和管理需求,通过安全、便捷和丰富的云服务,服务居民健康管理,服务医疗机构运营与管控,服务政府主管单位的医疗服务监管。

惠普移动医疗解决方案提供了商用台式一体机和惠普医疗推车的解决方案,用于医生、护士移动查房的应用。一体机可支持联网搭建多方视频会议,最大程度的为医生和患者争取时间,提高救治效率。而惠普医疗推车通过无线网络保持与整个信息系统网络实时连接,将患者信息从护士诊疗室带到病床旁;同时,护士还可将现场观察的数据直接输入工作站,提高护理记录的准确性,降低工作量。

服务个人健康管理是趋势

实际上,一个云计算搭建起的智慧医疗体系可以建立协同的合作伙伴关系以提供更好的医疗保健服务,并有效地预测和预防疾病,同时,还能激励每个人作出更明智的选择。这种智慧体系的一大特征是,将让更多人注重个人健康的日常管理,通过多种渠道自动获取和交换信息,从而主动地管理并提供预防性和治疗性的医疗服务。

目前,中国医疗卫生主管部门已经加大对我国卫生事业和国民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并采取了系列措施。2012年8月,我国卫生部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明确提出履行政府职责,加大健康投入,依靠科技发展健康产业,揭止、扭转和减少慢性病的蔓延和健康危害等发展目标。卫生部部长陈竺在2012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表示,健康是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建立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制度,是政府的责任。到2020年,中国要实现‘人人享有健康’的发展目标。

云计算能让相关设备从远程操控一些无线近身网络,来侦测我们日常的身体状况,这些健康数据医院能够集中保存,数据长期积累之后为医院提供重要分析参考:把健康信息、体检信息收集起来,通过技术软件分析和一对一的健康服务,能够在对这些数据有判断之后,早早地告诉用户的可能的健康趋势。发现你要做预防治疗。如对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的管理,这也是我国民间常见的高发病。

因而,除了预防疾病,未来医疗业能够做得更多的促进健康,这不是说到了用户快生病的时候才提醒,而是通过对健康数据的分析提前掌握身体状况的趋势,并且提供运动的改善计划、提供食物改善计划。这尤其适合对用户慢性病的管理,去医院一次看不好,打针吃药也不行,慢性病本身需要有一个中长期改进计划。

在健康管理方面,东软集团是国内投入较早和投资较大的it企业。其开发的“数字化健康服务平台”,是一个覆盖城乡居民、实时动态、互动优化的医疗健康管理与服务系统。利用这个平台,可以实现居民健康数据的实时采集与上传,居民和健康顾问可以通过健康服务网站随时查询健康信息。同时,运用it和网络技术,为用户构建基于it的“医疗联盟”,通过这个联盟,可以实现中心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之间的双向挂号和转诊,方便患者就医、降低就医成本。

东软和唐山市合作,建立了统一的数据中心和居民健康档案,为全市居民提供健康管理与服务。通过信息平台,建立起统一的数字化集成平台、统一的医疗专网、统一的数据中心、统一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统一的居民健康卡。实现全市居民全覆盖,医疗机构全覆盖,卫生行部门全覆盖,行区划全覆盖,总之,构成了一个数字化、全覆盖的医疗健康服务网络。

东软集团子公司东软熙康与盛京医院合作成立的熙康健康管理中心,则通过整合优质医疗资源,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及传感器等先进的技术打造的专业化的健康管理服务机构,为居民提供全生命周期、无处不在的健康管理产品与服务。包括健康体检、健康风险评估、运动康复、膳食指导、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远程医疗会诊服务以及绿色就医等专业化、个性化的健康管理与专属医疗保障服务。即消费者在盛京熙康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健康检查后,其个人健康数据将上传至熙康云平台进行健康数据分析和健康风险评估,从而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定制的健康干预促进服务,并实时进行远程健康监护,形成全日制、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

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卢朝霞告诉记者,东软和宝马等一些企业的合作形式,则是根据员工在盛京医院的体检信息和日常的健康数据,结合餐饮和当地的疾病趋势,结合个人的身体状况,为他们提供健康管理方案和更多的提醒、改善。

针对个人,东软推出了腕表这款自主健康管理工具平台,腕表首先是运动设备信息采集器,收集积累用户长期的个人运动和健康数据,这些数据上传到云端后,经过处理分析后为用户提供运动指导、营养管理,把医疗、饮食、运动和it设备、移动设备整合起来。

健康管理的解决方案篇3

作为“智慧城市”的组成部分,医疗信息化在提高诊疗效率、降低病人看病成本方面有显著“疗效”。而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医疗中的应用,可以有效预防疾病,并让患者随时随地获得准确治疗,然而它的实施推广过程却也并不容易。

新医改新主张

北京,不分节假日各大医院都人山人海。“其实这些大医院的医生,大约80%的时间看的都是轻病症病人,而这部分病人完全可以在社区医疗中心就医。”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东软熙康董事长兼Ceo卢朝霞说。

来自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的数据显示,今后10年,因心脏病、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导致的过早死亡将给全国带来5580亿美元经济损失。我国目前确诊的慢性病患者已经超过2.6亿人,因慢性病死亡占我国居民总死亡的构成已经上升至85%。

对此,沈阳盛京医院的一位院长曾畅想过,利用医疗健康管理来解决这些问题:“医院会从实体医院变成‘云’医院,通过物联网和医疗传感设备,利用实时性、移动性、智慧化的特点,将医院的医疗健康服务覆盖到社区、家庭,甚至可以延伸到其他的市、县,深入到广阔的农村。”

现在这一畅想已经在逐步实现。目前,一部分三甲医院已经开始着手对亚健康人群、健康人群进行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东软熙康公司也已经同沈阳、湖南、天津、武汉、郑州、洛阳、昆明等地的医院达成合作协议,共同推广健康管理解决方案。随着"新医改方案"把医疗信息化列入“四梁八柱”架构的八柱之一,各地纷纷展开了健康医疗建设,健康医疗理念也正在慢慢深入人心。

以海南为例,海南省政府已经与东软集团展开深入合作,在全省范围内展开农村基层医疗健康服务信息化建设。项目完成后,农村居民可以通过数字化健康管理服务平台获得全方位、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咨询和健康服务信息,实现实时健康监测、动态跟踪随访、健康记录查询和健康教育方面的健康全过程管理;使用该平台和便携式终端,基层村医可以高效地开展慢病随访、健康干预、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的常规工作,并借助远程医疗协助系统与上级医院医生互动交流;该平台还可以开展远程医疗诊断服务,帮助市县级医院连接省级三甲医院、省外优质医疗资源,让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能够实时监控所负责区域的居民健康检测状况、慢性病比例变化情况等动态数据,并对相关数据进行挖掘分析,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村主要卫生问题和居民主要健康问题,为开展基层卫生工作评价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我国有上亿人患高血压、糖尿病、癌症、呼吸道疾病等慢性疾病,过去我们很难对这种病人进行管理。”卢朝霞在接受《计算机世界》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因为那时没有检测手段,也没有干预的办法。现在不同了,通过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我们可以对慢病病人进行生命特征的监测和管理。”

智慧的考验

医疗信息化推广多年,如今初见成效,其背后是对服务提供商整合、技术能力的考验。

“东软熙康解决方案架构在整个云平台上,通过物联网传感设备,云平台可以随时接收并存储每个用户的健康档案、运动信息等。”卢朝霞说,在云平台上,东软还提供了知识库,系统可以根据知识库的内容来判断用户的健康状态,并反馈给用户,同时形成一个干预方案,促使用户按照干预方案进行合理的饮食和运动。而为了随时获得用户的个性化、移动化、智能化的健康状态,东软还推出了熙康行表。

然而,在与地方医疗机构或政府的沟通中,东软发现,“治病“大家都能接受,但对“健康医疗”的态度,却普遍觉得过早。特别是对很多老百姓来说,是否能接受这个模式也是个挑战。“这是一种生活思维的转变,会有一个转换的过程,这时宣传就很重要。”卢朝霞表示。

此外,“虽然大家都认同,只有做到有效预防,才能节省看病的高额支出。但看病费用可以报销,健康管理费用无法报销的制度和现实,也使健康城市、健康管理等业务的推广受到阻碍。”

而另一方面,国内软件解决方案厂商要提供整体的医疗解决方案也并非易事。首先,在技术实力过硬的前提下,it厂商必须拥有医疗行业经验,能够获得地方政府及医院的支持,还要拥有医疗专业人才;其次,it企业要做医疗产业并且涉及健康云平台的搭建,还面临着来自国际同行的竞争。例如英特尔的康本佳、iBm的智慧医疗解决方案等。此外,智慧医疗解决方案由云平台、终端设备、移动应用等软硬件产品和服务共同组成,因此,拥有直达消费者的商业模式与广泛的合作伙伴必不可少。

为此,东软在多年从事医疗领域服务的过程中,不仅非常注意与健康医疗类公司合作,而且去年东软集团还宣布从传统的B2B向B2B2C转型。“在企业层面,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合作,东软还同移动应用开发企业合作,同房地产商合作(将东软健康管理解决方案提供给社区),同传感器生产厂商合作;在个人消费层面,东软为个人用户提供熙康行表、熙康益体机等健康管理设备。”卢朝霞说。

健康管理的解决方案篇4

关键词:区域医疗;电子;健康档案

中图分类号:tp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4-0923-04

随着我国新医改的不断推行,医疗卫生行业备受关注,并且医疗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软件界的一个热点。新医改方案明确指出医疗服务体系要实现以人为本的目标。对于现在的区域医疗来讲,实现其信息化,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等工作是关键。医疗信息化并不是简单地代替人的手工劳动,而是通过信息技术和业务流程重组的双向动力作用,建立一个集约化、科学化的卫生工作模式。区域医疗系统解决方案,基于卫生部《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的思想,提出了以电子健康档案作为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的信息载体,基于医疗行业信息化架构,实现医院、社区、公共卫生等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从而实现以居民为中心的区域医疗体系。针对区域医疗中的重点问题,总结出一系列解决方案。为卫生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电子化档案系统,无论是对卫生服务的记录、数据库管理,还是分析和再利用相关数据。区域医疗信息化的发展,实现了电子健康档案的构建,方便了居民的就医,而且也能够让医疗者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总而言之,电子健康档案是医疗信息化发展的结果,也是医疗发生的需要。

1居民健康档案

1.1居民健康档案概念

居民健康档案就是记录有关居民健康的资料的系统化文件,包括病历记录、健康检查记录、保健卡片,个人、家庭一般情况。对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定义在《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试行)中已经给出。总而言之,居民健康档案就是医疗卫生机构为居民提供服务过程中的规范记录,是以居民健康为中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的系统化记录文件和居民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体现形式。居民健康档案主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表、健康体检表。个人基本信息表主要包括性别、身份证号、联系电话、血型、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医疗费用支付方式、药物过敏史、既往史、家族史、遗传病史、残疾情况;健康体检表主要包括症状、一般状况、生活方式、脏器功能、查体、辅助检查、中医体质辨识、现存主要健康问题、住院治疗情况、主要用药情况、非免疫规划预防接种史、健康评价、健康指导。

居民健康档案是居民健康管理过程的重要科学依据。健康档案数据来源主要是与人的健康有关的各项数据指标,可以用三个坐标轴来表示,X轴代表生命阶段,Y轴代表健康和疾病问题,Z轴代表卫生服务活动。由此可见,有了居民健康档案就能够全面、有效、多视角地描述居民的健康信息。如图1所示。三维坐标轴上的某一区间连线所圈定的空间域,表示个人在特定的生命阶段,因某种健康或疾病问题而发生相应的卫生服务活动所记录的信息数据集。理论上一份完整的健康档案是由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产生和记录的所有信息数据集构成。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建设是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的一项关键内容,电子健康档案通过具有逻辑性、层次性和时序性的特性来关注健康的相关信息。

1.2健康档案的内容

健康档案的内容就是卫生服务活动的记录,也就是包括一个人从生下来到死亡过程中的一切健康记录,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家庭健康档案、个人健康档案、慢性病随访记录、身体检查记录、特殊人群(老年人、妇女、儿童等)保健记录和社区健康档案等。其中,家庭健康档案是必须要有的,家庭是由人这个个体组成的,它也是影响人生活的一个重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的身体健康。家庭健康档案是以家庭为单位,对家庭成员的医疗保健活动的情况进行记录,如家庭的基本资料、家庭生活周期、家庭各成员的健康档案、家系图、家庭卫生保健等,这些资料都是了解家庭医疗保健的重要依据。个人健康档案就是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

程健康状况情况以及所进行的卫生服务记录。个人健康档案主要包括基本信息、健康问题记录、以预防为导向的记录这三部分。基本信息就是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等信息;健康问题记录就是有过的病史等记录;以预防为导向的记录就是定期身体检查、预防接种等。社区健康档案就是对社区人们健康状况进行记录的资料库。

2电子健康档案及其构建

2.1电子健康档案

电子健康档案就是对居民从出生到死亡整个过程中的病史、接种史、保健史等于健康相关信息的记录,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居民健康管理过程。电子健康档案是时展的必然结构,它代替了传统健康档案,二者具有很大区别。电子健康档案能够实现共享、在线、实时的功能,能够为医疗提供全面、准确的健康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具有以下优势:满足自我保健的需要。对于健康档案,居民可以通过授权进行查阅。电子健康档案能够将居民不同生命阶段的健康状况情况清楚地记录下来,接受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咨询,进而能够促进居民自我防范意识的提高。满足健康管理的需要。电子健康档案具有持续积累、动态更新的作用,这两种作用促进了卫生服务提供者系统地掌握服务对象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将疾病扼杀在摇篮中,这样也达到了预防为主和健康促进目的。电子健康档案能够共享功能实现了居民跨机构、跨地域的就医。满足健康决策的需要。满足健康决策的需要。电子健康档案能够为医疗机构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有利于医疗机构能够客观的评价居民的健康状况,为卫生机构提高服务质量方面提供可靠依据。

电子健康档案(eletronicHealthRecord)简称HeR,它是以个人健康、保健和治疗为中心的数字记录,包括体检、记录、门诊、病史、各种影像信息及相关药物治疗信息等。建立全民电子健康档案,可为医疗机构的数据共享提供支持,提高医生、护士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控制医疗费用,有助于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就是对健康档案信息的整理、分析,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建议。居民可以通过互联网来查询档案信息,医生也可以将这些信息作为患者疾病诊断的参考资料。电子健康档案的网络构建标准要以“人”为中心才能更好地实现社区和医院的资源共享。卫生部已经出台了与电子健康档案相关的试行标准与规范,但由于是框架性、建议性标准,各地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理解各异、模式不一等问题。因此,卫生主管部门应将其进一步细化并形成约束力较强的标准,引导各地的电子健康档案建设,提供统一的数据来源。

2.2电子健康档案数字资源区域数据中心的构建

2.2.1数字资源区域数据中心建设条件

在互联网环境下,区域信息化是电子健康档案建立的前提,其建立主要是以一个区域为中心集中建立。由于互联网的参与,使其环境和规模越来越大,因此,在如此大的规模下,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要采用卫生信息资源的集成式进行。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需要数字资源区域数据中心的支持,这样从技术支持、用户使用方面都非常便利。目前,数字资源区域数据中心已经在我国的某些地区建立起来,并已经在实际中应用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2.2电子健康档案包含的内容

电子健康档案与传统的健康档案在核心上都是一致的,它们都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不同的是电子健康档案利用这一中心构建了一个逻辑架构,此架构一共有三个维度,分别是以生命阶段、健康和疾病问题、卫生服务活动作为三个维度,此逻辑架构主要用于对健康档案的组成结构进行详细、准确、全面的描述以及对复杂信息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准确地阐述。电子健康档案将人一生的健康问题通过有序的记录起来,并且将所记录的大量信息按照一定的分类规则进行分类和抽象描述,促进电子健康档案更加系统化。电子健康档案包含内容主要有:1)在医院HiS系统中,电子病历并不等于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包含电子健康档案的一部分,患者每次住院的所有详细信息都在电子健康档案中;2)在社区中,电子健康档案的创建主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病史记录、预防接种信息以及现在健康状况等信息内容;3)区域电子健康档案数据中心依托医院及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在省市一级地区建立区域网络信息服务中心。区域电子健康档案数据中心包括了一个人一生的健康状况信息。全民享受医疗保健的最高理念的实现可以说区域电子健康档案数据中心建立起到了促进作用。电子健康档案不仅有利于公民自己获取信息资源,而且还有助于医院和社区能够更方便的获取卫生信息资源。近年来,我国绝大多数医院的HiS系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其中的电子健康档案已经相当成熟,社区医疗的电子健康档案建设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这这种的医疗机构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各自为政,尤其在医院HiS系统中表现的更加突出,开发商在开发HiS系统中都是根据各自的要求来进行,对电子健康档案的构建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对于社区医院而言,它们的数据库系统参差不齐。面对这些问题,电子健康档案发展得到阻碍,因此,必须尽快解决这些问题,让电子健康档案充分发挥出其作用。由此可见,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建立数字资源区域数据中心是非常重要的,进而促进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

2.2.3数字资源区域数据中心设计原则

数字资源区域数据中心设计原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具有高度运行能力的主服务器。区域医疗数据中心的建立要求其主服务器要具有高度运行能力,主服务器在此发挥着无以伦比的作用,能够更好的满足用户和医疗工作者更多的数据处理要求。在运行过程中,技术是非常重要的,整个运行平台必须确保技术先进性。另外,由于数字资源区域数据具有强大的扩展功能,因此,对于未来技术升级的需求以及应用需求能够很好满足。2)具有高度的数据库安全功能。由于网络的参与,数字资源区域数据中心要求其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最基础的。因此,为了确保数据更加安全和可靠,要适当的进行数据备份,以防发生问题时,不会有任何损失。3)卫生信息数据的标准化建设。建立卫生信息数据的标准化需要国家的支持,应从国际标准角度出发,充分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来进行建立。

2.2.4数字资源区域数据中心建设

在区域资源卫生信息系统下,构建数字资源区域数据中心总数据库时按照分层式来进行。医院的HiS系统、各社区医院医疗服务系统以及家庭终端都要与数字资源区域数据中心相链接,最终实现,医院、病人、社区服务中心相互之间的连接,当然在这三个方面通过各自的密钥系统使其具有不同的权限。

2.3电子健康档案模型

1)个人健康信息共享与交换模型

传统的区域医疗服务与现代化的区域医疗服务的核心内容有一定的区别。传统的区域医疗服务网络是以临床信息共享为核心,而随着网络和医疗的快速发展,目前区域医疗服务网络是以患者为中心,最终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发展。通过对与健康相关信息的维护,根据这些信息级别等标准来对人健康状态进行判断,为个人用户提供相应的健康保健信息参考,而这些信息主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健康体检表、病史记录、双向转诊单、预防信息等。总而言之,这些信息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个人的基本信息、健康信息等,第二类就是服务提供者所提供的患者个人的健康体检表、病史记录、预防保健康复服务记录等。这种健康信息系统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不仅能够让个人注册之后能够获取自己的健康信息,而且系统还可以根据本人的实际情况推荐一些合适的健康课程。这种信息系统还可以根据个人的诊疗服务类别来总结个人健康偏好,根据个人的相关健康偏好来推荐相关的服务或者相关的专家。另外,此系统还可根据个人长期的健康状况来为个人未来的健康做出一个合理的健康规划建议等。虽然这个系统具有如此多的功能,但是其所提出的健康建议也只能代表个人健康状况的局部情况,不能将个人健康状况的全面情况清楚的反映出来,对于症状相类似的患者,此系统很可能提供相同的健康信息,但是无法针对每个患者提出不同的健康需要,无法区分相似患者之间不同的健康状况。那么从这点来看,根本没有将个性化的服务发挥出来,顶多也只将信息和服务进行分类和条理化的效果实现了而已。健康信息系统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现存的健康标准较多,没有统一。在不同健康服务网络门户或者在不同的医疗机构系统中,它们采用不同的健康标准,而这些分布式健康系统之间对患者全面的健康信息无法进行共享和协同,从而导致在不同系统中,这些信息产生“信息孤岛”;第二,患者自身完整的健康特点并没有得到医疗系统网络的重视,因此它们所收集的信息根本不全面,存在片面性,不具备完整全面的健康特征模型,从而导致个人健康完整信息无法得到跟踪;第三,针对患者健康内容需求相匹配的推理机制在医疗系统中没有体现出来,也就是说,医疗系统的健康建议的推理能力较弱。

2)web服务解决方案

健康系统建立的条件就是web标准,数据拥有语义标识主要是因为其使用了本体和元数据,就因为如此,才彻底消除了信息产生的“孤岛”。健康系统封装各种软硬件资源,并将其作为web服务,彻底将业务和资源分离开来,在状态的web服务和有状态的软硬件资源条件下,这种分离能够从根本上得以区分。web服务资源本身形式比较固定,具有明确的语义,这种特性无论web服务形式怎么变化,只要具有标准化的数据资源,根据web服务变化进行重用和组装。另外,网格的功能也是非常大的,其具有分布式超级计算等科学计算的专业用途,不仅如此,网格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供大规模商用和专业知识组织服务,确保更多信息资源能够实现共享和交互。

在实际医疗中应用基于网格的web信息检索,借助患者健康信息,来实现最佳目标,即在适当时间利用适当方式为患者提出适当的资源服务,这个目标既是医务工作者为患者提供健康服务的主要目标,同时也是区域医疗信息化的最终目标之一。为每个患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在健康服务来说能够达到最佳效果,但是这种个性化服务的实现还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此代价主要取决于异构医疗系统以及解决患者需求特征和所需资源之间匹配问题。由此本文提出了健康档案网格服务的概念框架,同时利用健康信息交换模型对患者的所有健康信息进行分析,进而构建相应的建模,进而通过标准化的服务为医疗工作者和患者提供健康信息。

2.4健康信息标准分析

1)HL7CDa标准

CDa是一个文档标识标准,规定了用于交换的临床文档的结构和语义。CDa文档是详细而完整的信息体,这些信息体包括文本、图像、声音和其它多媒体文件。既可以与消息一起传输,又可以独立于传输的消息而存在。利用XmL语言来编写符合CDa临床文档架构的文档,在编写过程中,可以包含丰富的数据类型。赋予文档的语义来源于HL7的信息参考模型,元数据名称是从标准的医学术语而得来。CDa文档的特点是表达各种不同含义可以充分利用众多的元数据组合来进行,这主要是因为元数据名称是从标准的医学术语中得来的,可以确保描述更加准确,并且能够实现信息共享。

2)openeHR标准

openeHR标准的提出主要是针对电子健康档案标准,进一步加快了医疗领域信息化的进程。医疗公共信息的读取、交换、修改的标准都被openeHR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openeHR标准的制定参考了很多个电子健康文档标准,其中构建电子健康档案标准的基础就是参考模型和原型模型,软件对象模型和数据库模式的定义由参考模型负责,其实在制定过程中还涉及了服务模型。openeHR标准的构建促进了电子健康档案的进一步发展。openeHR标准参考了很多CDa的内容。

2.5区域医疗电子健康档案推送网格

区域医疗信息系统由于应用了很多的现代化先进技术,如网格技术、网络技术、分布式管理技术等,而变得如此成熟。网格技术在区域医疗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最大功能就是实现信息共享。健康信息数据的维护通过服务网格管理平台来实现,其也就是对健康信息交换文化的维护。对于健康信息交换文化的共享在不同的医疗系统和评价系统间主要是通过健康信息交换模型来实现,如将用户的健康偏好、健康状况等信息充分利用起来,提供面向个人的网格服务。另外,根据这种交换模型的要求建立服务资源特征模型,健康资源网络为用户推荐合适他们的资源,推荐合适他们自己的服务设计方案,充分解决用户所需。我国医疗机构有很多,每个地区都有很多,并且每个医疗机构都具有其特色的服务,因此,用户一般是不会在同一个医疗机构接受治疗或者检查,也就是说,用户可能会使用很多不同的医疗管理系统,而这些系统也就只能存储用户健康信息片段。那么如何将这些分离的片段共享起来或者能够实现交换等呢,此时这个问题显得如此重要。是要使用推理机制或者排序算法呢,还是用健康模型互操作来完成呢?在这里本文提出了应用网格服务体系结构的思想,使用表示、共享和访问健康概况信息的一般概念和实现互操作健康服务的方法和相关技术。

电子健康档案的难点在于实现众多医疗机构间大量异构系统、异构与数据的整合。健康数据的涉及面广、涉及的部门多、数据繁杂、数据增长快、适时性高。不仅需要整合跨机构跨部门的横向数据,还需要建立以个人为中心跨越时间维度的纵向记录。为此,建立以区域范围内的健康数据共享平台,以健康数据共享平台为中心整合多方的异构数据成为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的共识。

3结束语

区域医疗信息化的发展,需要电子健康档案的支持,电子健康档案中的卫生信息资源能够通过各种技术(网格技术、信息搜索技术等)实现共享,方便就医。总而言之,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能够提高区域卫生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和便捷度,并且能够通过开发卫生服务相关软件,不断拓展卫生服务,加强卫生服务管理,最终提高卫生服务管理效率。我国电子健康档案的建设还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因此,还需要相关人士对电子健康档案建设提起重视,深入研究,不断完善电子健康档案的构建,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卫生事业是我国发展的一个特殊且重大的事业。因此,不断完善电子健康档案,也促进了我国整体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钟宁,王海琴,陈冬冬.电子病历和电子健康档案的发展与交互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0(10).

[2]徐勇勇,刘丹红,王霞,廉恒丽,杨鹏.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亟待“唤醒”[J].中国医院院长,2009(14)

[3]何蕾,马榕.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初探[J].兰台内外,2011(2).

[4]卫生部:出台我国首部电子化健康档案标准[J].陕西档案,2009(4).

[5]孙锡萍,韩咏梅.如何进一步加强社区健康档案管理工作[J].黑龙江档案,2010(2).

[6]李道苹,陈敏,蔡筱英,吕孟涛,饶克勤.美国电子健康档案功能模型分析[J].中国医院院长,2008(11).

[7]武文娣,吴静,李敏,施燕,缪隼,吴凡.我国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发展与研究趋势[J].中国卫生统计,2007(4).

[8]潘炳凯,蔡桂芹.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开发与利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2).

[9]陈冬冬,廉启国.上海市华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更新及利用情况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9).

健康管理的解决方案篇5

高血压患者都知道传统上控制血压要终身用药,但是长期服药会受到药物副作用的困扰。

“健康1.2.6理论”掀起高血压健康革命

“健康1.2.6理论”认为世界上的疾病有千万种,但是产生疾病的原因只有一个――由于营养缺失和毒素入侵而引发细胞故障,进而组织,器官发生病变,产生疾病;因此排除毒素,补充营养就成为解决疾病的最佳途径。这个健康理论一经推出,即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许多健康机构纷纷把这个理论应用于慢病康复以及健康管理。这也为高血压病的健康管理及康复指明了方向――如果我们能够及时排出多余的钠离子及血脂等毒素,补充富含钾离子的海藻多糖、柠檬酸钾及调节钾钠平衡的牛磺酸等营养素,就能使人体的钾钠离子代谢恢复平衡,清洁血管壁,恢复血管弹性,从而使血压平稳地阶梯式下降。

排毒+营养,生命质量控制工程高血压解决方案管控血压进入“安全时代”

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卫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下,生命质量控制工程的高血压解决方案的推出,受到了全国近百万每天都在服药的高血压患者的青睐,在高血压患者中间掀起了追逐健康的“绿色风”,并发出了“排毒+营养,打破高血压的‘药罐子’”的口号。

生命质量控制工程的高血压解决方案推荐使用时间晶体大蒜软胶囊以排出血液、血管细胞的毒素;推荐使用怡和胶囊以补充营养,维持钾钠等电解质代谢平衡,预防肥胖。

健康管理的解决方案篇6

医院体检中心健康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缺乏高素质的人才:目前我国多数医院的体检中心普遍缺乏专业、高素质的医护人员,医护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这也从客观上反映了医院不够重视体检中心,没有配备相应的专业人才[1]。体检结果不能及时查询:目前我国多数医院还未实行健康体检一卡通服务,体检后不能及时查询体检结果,导致体检结果丢失的情况,重复检查又会增加群众的经济费用,使群众对体检望而却步。体检信息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群众甚至医生都缺乏充分利用体检信息的意识,没有根据历年来的体检信息,综合分析自己的身体情况,导致健康档案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健康档案管理成本高:由于健康信息数量多且复杂,造成管理成本、维护成本的增加,信息输入也非常复杂。

健康档案管理系统缺乏前瞻性:目前多数医院正在使用的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只能提供一次性输入,管理系统中的信息只能反映一个时间段的身体情况,不能对患者的健康档案信息进行添加或者更新,也不能及时输入疾病追踪随访产生的数据信息,导致健康档案的利用价值不高。医院健康档案信息不能共享:医院之间在保护患者隐私的基础上,共享健康档案信息很有必要,有助于健康档案信息的作用可以充分发挥,也可以对多数医院的健康档案信息进行研究,分析当前我国国民的体质情况。健康档案管理系统不规范:多数医院关于健康档案管理系统标准、系统构成、系统要素以及系统目标等方面的设置不规范,也不统一,也没有专业分析健康档案信息的软件。还有些落后地区的医院建立健康档案的方式还处于手工操作阶段,根本不能适应国家、社会、群众对健康卫生发展的需求。

解决对策

深化健康档案管理意识:对于群众而言,健康档案是为了保障个人的健康,通过健康档案中的信息,群众可以掌握自己的身体情况,减少多余的检查费用,并且通过对健康档案信息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身体隐患,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对于医生而言,通过对患者健康档案信息的分析,可以了解患者身体变化的趋势,对患者进行全方面的治疗,还可以加强对重点人群、重点疾病的管理,为患者提高完善的健康指导,方便患者调理身体,缓解医生和患者之间的矛盾冲突,提高医院的形象。同时医院体检中心要强化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加强健康档案管理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强化健康档案的服务智能,保卫群众的身体健康。完善健康档案管理工作各项制度:首先要完善健康档案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邀请专业档案管理部门来院进行指导,共同研究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解决措施,建立一套完善的、可操作性的、切合实际的、有一定约束力的管理制度。其次,档案收集、分类、保管、归档等程序都要有专人负责,确保各类信息都完整安全,且来源可靠、真实、准确,科学管理健康档案,充分发挥健康档案的作用,促进健康档案管理工作的专业化和制度化。最后,组织专门的健康档案监督检查部门,制定考核标准,定期进行考核,确保健康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及时更新健康档案信息:当患者生病来院就诊时,在门诊、病房等处的治疗活动过程都要记录在个人健康档案中,并且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和就诊记录,及时更新患者的健康档案信息。如果患者转到其他医院进行深入治疗,要联合其他医院将患者住院治疗、病情、手术等信息更新到个人健康档案中。

健康管理的解决方案篇7

abstract:thehealthlevelofthedigitalarchivesecosystemdeterminesthelevelofsustainabledevelopmentofdigitalarchives.Basedonthebasicmodelofhealthmanagement,thisarticleimprovesthehealthstatusofthedigitalarchivesecosystemfromhealthriskassessment,healthinterventionandhealthpreventiontoensurethehealthyoperationofdigitalarchivesecosystem.

Keywords:DigitalarchivesecosystemHealthassessmentHealthmanagement

数字档案馆作为一种新型的数字档案资源管理组织,是由数字档案馆空间范围内的人与其生存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信息生态系统,谋求该信息生态系统的平衡健康发展是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事业的核心目标。因此,分析、研究当前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运用健康学理论改善管理方式对推动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当前我国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1.1数字档案馆生态主体信息能力的缺失。一方面,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档案教育难以跟上技术潮流,导致部分数字档案馆工作人员信息素养总体偏低、信息处理能力和互联网应用能力不足,无法有序高效地管理数字档案馆;另一方面,某些档案形成者难以正确认识到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在国家信息资源中的重要地位,归档意识差,造成大量重要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丢失。同时,我国档案利用者的档案意识普遍偏低,未能充分认识到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多元价值,数字档案信息资源无法被广大用户所使用。档案形成者、档案管理者与档案利用者占据着不同的主体生态位,三者各自所承担的生态功能也无法有效匹配与整合,必然导致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运转效率低下。

1.2数字档案馆核心生态因子分布不均。档案信息资源作为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生态因子,其分布的均衡程度决定着生态系统的均衡与稳定。首先,我国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分布有着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的发达地区,中部地区及中小城市档案馆所拥有的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相对较少,且因技术不成熟等问题导致数字档案质量不高,不利于区域内部的档案资源整合[1]。其次,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结构不均衡。一方面,由于我国民生档案建设事业起步较晚,馆藏民生档案资源有限,所以目前我国数字档案馆中档案信息资源仍以党政机关的公务档案为主,馆藏档案资源内容较单一;另一方面,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多媒体档案资源因其技术优势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但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6)》显示,截止到2015年我国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共计58641.7万卷,其中照片档案仅有2102.4万张,占比相当之低。可见,我国数字档案资源仍以文本为主,类型不够丰富,不利于数字时代下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公共服务能力的实现。

1.3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成长缺乏肥沃的“信息环境土壤”。数字档案馆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客观环境尤其是信息环境的支撑,但当前我国的档案信息环境难以为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成长提供肥沃的“土壤”。第一,由于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起步较晚,东西部地区数字档案馆数量差异大,同时数字档案馆建设缺乏整体协调,导致各数字档案馆中的信息资源无法得到有效的整合,各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平台相对分散和狭小,难以形成国家层面统一的档案信息服务平台,影响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全面发挥。第二,数字档案馆信息安全问题非常严峻。信息时代下受限于技术的不成熟,完美无缺的信息系统尚未形成。目前各数字档案馆必然存在一些安全漏洞和缺陷,这就为馆藏机密档案埋下了安全隐患[2]。

2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健康管理原则

2.1多样性原则。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性和生物多样性决定生态系统的面貌,它是生态系统适应环境变化的基础,也是生态系统稳定和功能优化的基础。维护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发展与演进过程中必不可缺的准则。在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中,保证信息资源的多样性就是保证物种的多样性,这是系统健康成长的必要前提。

2.2动态性原则。生态系统总是随着时间而变化,并与周围环境及生态过程相联系。生态系统动态,在自然条件下,总是自动向物种多样性、结构复杂化和功能完善化的方向演替。因此,要用发展的眼光分析、研究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不仅要针对当前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更应该运用前瞻性、战略性的举措指导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成长与成熟,做到未病先防、已病早治[3]。

2.3人类是生态系统的组分原则。管理作为一种社会行为,是靠人去推动和执行的,其原理和过程各个环节的主体是人,人与人的行为是管理过程的核心。人的悟性和素质是决定管理质量的关键。档案形成者、档案管理者与档案利用者三者共同构成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主体,直接影响数字档案馆的发展方向。所以,在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健康管理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生态主体的地位与作用,积极培养、增强生态主体的悟性与素质,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4]。

3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健康管理规划

3.1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估。构建评价体系首先要确定评价指标。笔者在对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各生态因子以及反映系统健康的因素进行分析之后,将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分为系统结构、系统环境以及系统服务力三部分,并建立以“结构―环境―服务力”为准则层的评价指标体系,其中系统结构主要通过人员结构和馆藏结构来衡量,系统环境主要分为直接环境和间接环境,系统服务力则用服务和管理两个指标来衡量[5]。其次,通过对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分析,在6个一级指标之下设置12个二级评价指标,并依据各评价指标在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赋予相应的量化分值,所有指标分值累计相加为100分。然后具体说明各项二级指标的评价内容,如,档案管理者指标,主要分析管理者的知识结构、管理能力、服务水平、信息素养、研究能力等;信息资源指标,重点考察数字档案资源的广度、深度、比重以及档案数字化程度;基础设施方面,全方位评价数字档案馆网络安全系统、计算机和服务器、数字化设备、电子文件管理系统以及多媒体设备等的齐全程度、安全等级和运行状态;服务方式及质量评价,具体是从数字档案资源利用技术手段、新技术的推广、数字档案馆网站应用情况以及利用数字档案资源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方面出发,综合反映数字档案馆服务的方式、便捷程度与整体效益[6]。最后,根据综合评价的分数从高到低依次明确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健康等级:90

3.2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健康干预。

3.2.1优化生态主体因子。管理问题的症结在于人的悟性、人的素质,既包括所有社会成员,更重要的是领导层、决策层成员[7]。所以对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来说,优化生态主体因子是生态系统健康管理的关键手段。

档案管理者作为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中极其重要的生态主体,加强档案管理者的综合素养是优化生态主体因子的重中之重。首先,应对在职档案管理者进行专业知识、信息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的再教育,鼓励工作人员运用新型信息技术有针对性地解决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运行和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提高档案管理者的创新能力。其次,档案专业高等教育进行升级换代。档案学专业教育者应结合时代背景和技术发展状况,实时更新教学内容,逐步完善课程体系,积极推动档案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以便为数字档案馆建设储蓄优秀、充足的后备力量。最后,管理数字档案馆是一项技术含量高、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必须通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数字化技术等才能实现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组织、加工和开发,所以数字档案馆领导层应改变人员需求,集聚多方面人才,尤其是管理人才、技术人才,丰富管理层的人员构成,从而加强档案管理者的专业技能和信息素养[8]。

档案形成者是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档案利用者则是数字档案馆存在和发展的基石,两者的受教育水平、职业道德、文化素养等决定着他们对数字档案馆及其地位、作用的认知程度,直接影响整个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与发展。因此,培育社会档案意识、增强数字档案地位是优化数字档案馆生态主体的重要举措。一方面,档案部门设立专门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档案形成机构的归档工作,增强档案形成者的责任意识,减少有价值的电子文件、影像、资料等的流失。另一方面,档案部门应利用多媒体渠道及时向社会公布档案信息、宣传档案汇编成果、举办数字档案专题展览,加深档案事业在社会各领域的渗透,提高社会各界对档案信息资源价值的认知,逐步增强档案及档案事业的社会存在感,为数字档案馆服务功能的发挥提供相对良好的社会环境[9]。

3.2.2培育核心生态因子。数字档案资源类型、内容的多样化决定着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整体面貌,培育数字档案资源、维护档案的多样性是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发展与演进的必然要求。第一,加强数字档案资源建设。按照“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的建设路线,各数字档案馆有计划、有目的地加快传统档案数字化工作,规范外包流程,保证数字化档案的数量与质量;建立电子文件管理中心,积极与政府网站、各专业数据库等进行合作,实时捕获网络信息资源,丰富数字档案内容,并及时对本单位内的电子文件进行归档、移交。第二,丰富多媒体档案资源。长期以来,我国档案馆馆藏的主要成分是文字单媒体档案,多媒体档案所占比例相对较少。各数字档案馆应制定多媒体档案收集计划,加强对多媒体、互联网信息的采集与捕获,并建立区域多媒体档案数据库,集中整合区域内的照片档案、音像档案等数字档案,进行专门整理、保管与利用。第三,全面开展民生档案资源建设。各地档案馆应依循“三个体系”的建设要求,积极开展前端控制管理,指导、监督公共服务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重点部门民生档案资源的归档。同时,改良民生档案收集范围,加大?c公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保障、房屋产权、婚姻状况等方面档案资源的收集力度,并不断丰富民生档案的内容,优化馆藏资源结构[10]。

健康管理的解决方案篇8

关键词:安全学科;教育方案;中西对比;安全管理

劳动安全作为我国惯用的劳动保护一词的代名词已经使用多年。近年来,职业安全健康(occupationalHealthand Safety,oHS,我国有时叫职业安全卫生)又耳熟能详。但是职业安全健康的学科内涵,目前有许多不同理解,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尤其是我国高等学校1990年以来,新兴的专业安全工程与职业安全健康专业的联系日益增多,很有必要将其混淆之处加以澄清。这也是一个关系到国家职业安全水平、国家经济发展的大问题。

安全工程专业在我国正经历一个从无到有、逐步发展的过程。但应该看到,这个专业的本科、研究生教育方案还不是那么成熟,学校招生、学生就业、社会人才需求等诸方面还存在许多不协调因素。笔者通过中外案例对比研究,阐述了一些个人观点,供业界人士讨论。

2学科对应关系比较研究

2.1学科分类概述

英联邦国家(这里主要指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等,下同)和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高等教育学科分类与我国有所不同。我国教育部在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将本科招生学科分为11个学科门类,每个学科门类下设类,类下设学科,学科数量多达数百个;在1997年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招生目录》中将研究生招生专业分为12个一级学科,其下的二级学科数量也多达数百个,学科分类十分详尽具体。

而西方国家的高等教育学科分类一般只设大类(类似于我国本科招生目录中的学科门类和研究生招生目录中的一级学科),大学中一般按学科大类设学院(Faculty),有文学艺术及社会科学、理学、工程学、经济管理学、医学、农业与园艺学、法学等10个左右学院。如果某个学科具有较大优势和规模则可能设有专门学院。学院根据师资、社会人才需求、课程需求状况设置不同的教学方案(program)或开展科学研究。教学方案设置灵活,且比较准确地反映业界人才需求趋势。

2.2公共健康与安全科学技术

在西方国家有一个研究领域名为公共健康(public Health),它依关系密切程度分别是管理学(劳动关系、生产经营过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工学(人机工程学、行业安全工程)、医学(职业病)、社会科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的交叉学科。因此,公共健康学科在不同大学中可能分布在管理学院、工学院、医学院、社会科学学院(学科大类)等,也可能独立于上述相关学院直接设置在大学首脑管理之下的研究中心或教学单位。

公共健康研究领域的内涵为职业安全健康、环境安全健康、老龄人口健康、儿童安全健康、体育娱乐活动与设施中的安全健康问题及交通安全、灾害等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课题,研究对象大体可概括为人类活动(广义生存活动,包括娱乐、休闲)中的安全、健康相关因素与损失控制。

我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GB/t13745—1992)中的“安全科学技术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人类活动(广义)的负效应(依重要程度分别为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效率降低等)问题。研究各种负效应的发生发展规律、预防与损失控制策略。当然预防与损失控制策略包括管理、工程、医学、心理学等多种手段。

以上比较可以看出,安全科学技术和公共健康学科领域的内涵大部分是相同的(见下图)。

2.3 职业安全健康与安全工程

在英联邦国家和美国,职业安全健康是公共健康学科领域的一部分,相当于其中的一个研究方向。它研究组织及其成员在职业活动中的安全、健康、财产损失、效率影响等问题,也可以通俗地说主要解决企事业单位职业活动中的人身安全健康与财产损失问题。我国教育部的安全工程或安全科学技术学科的研究内容是安全科学技术的一部分,尽管在各种学科分类中并未指明这一点。从名称来看,安全工程学科以人类活动中各种负效应的预防与损失控制策略的工程解决为研究对象,但就目前发展实际来说,研究范围基本限于职业活动,而解决方案却不限于工程解决(因此,可以说“安全工程”这个专业名称不能恰当反应目前这个专业领域的研究内

容;如果称为“安全科学技术”则更为贴切,内涵范围也更广泛一些;尽管如此,笔者仍沿用“安全工程”一词)。所以,我国的“安全工程”和西方国家的职业安全健康学科(以下为叙述方便统称二者为“安全学科”)的内涵基本一致,都是以组织为研究边界,以职业活动为研究对象,他们是基本对应的。因此,专业学历教育方案(主要是课程设置方案)具有可比性,是可以相互借鉴的。这正是笔者的研究基础。

3程设置方案研究

据前阐述,安全学科是一个管理学、理学与工程学、心理学及医学的交叉学科,所以4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均是必须的,但课程类别比例在中外专业教育方案中差别巨大。笔者对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及我国的安全学科专业学历教育方案作了对比研究。

3.1研究案例选取

研究英联帮国家的安全学科学历教育方案可以发现,由于历史渊源,它们具有基本一致的特点,因此,选取案例时只取1所英国大学(Greenwich University)、3所澳大利亚大学(edithCowanUniversity,UniversityofCentralQueensland,CurtinUniversity)的案例。美国与英联邦国家的情形稍有差别,选取2所大学(1ndianaUniversityofpennsylvania,west VirginiaUniversity)的方案作为案例。中国的方案较易获取,且各校方案差别很大,尤其是核心课程设置各校有明显差别,故选取5所大学的方案进行比较研究。

3.2核心课程类别

观察所有选取案例发现,安全学科学历教育方案中的核心课程可以分为4类,即通用于各行业的安全科学方法论类、工程技术类、医学类和心理学类。各类课程比例如表1所示。

3.3比较分析

分析选取案例的具体方案,可以得到如下认识

(1)课程设置基本思想不同

我国安全学科专业课程设置基本思想是设置广泛的(或有侧重的)工程背景课、工程安全课程,设置少量安全科学方法论课程,设置极少量(或不设置)医学、心理学类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或有侧重地掌握各种工程技术及相应的安全技术,加上少量安全科学通用知识,以便主要用工程技术、次要用管理手段解决安全问题。学生的就业岗位主要是工程技术人员。

而西方国家在方案中课程设置的基本思想是设置大量的通用安全科学课程,以便解决各个行业中具有共性的安全健康问题,设置少量行业(不只是工业,还有农业、教育、运输业等)背景课及行业安全课程,辅之以一定比例的医学、心理学类课程,使学生重点掌握通用安全科学技术方法知识,学生的就业岗位主要是各个职业领域的安全管理人才。

(2)专业基础课程设置不同

英、美国家的方案中以管理学、统计学、流行病学、心理学等为职业安全学科的主要专业基础课,有时辅以少量工程基础课程。我国的方案以力学、电学、各类工程学为专业基础课。

(3)生源和获取作为专业课基础的必要知识的途径不同

我国安全专业的学生基本上是刚刚完成12年基础教育的应届毕业生,知识连贯性好,但缺乏社会与工作经验,获取专业知识之前,他们在大学一、二年级通过学习设置稳定的工学基础课程获取基础知识。这些基础课除数学以外基本上是按安全健康事故发生的能量诱因设置的,如力学(机械能)、热学(热能)、辐射(辐射能)、电学(电能)、化学(化学能)等。能量的释放是安全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管理是根本原因。

西方国家安全专业的学生很大一部分是有工作经验或受过其他专业高等教育的成年人,他们获取基础知识有多种途径,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对人文、社会、心理、经济活动有较好的理解,对解决安全健康问题有较多的经验,这对学习专业课十分有利。

(4)课程稳定性、通用性不同

英联邦国家的方案在各大学之间变化不大,比较稳定,通用程度高,但工程技术性较弱。安全工程专业在我国开始的时间较短,教学方案在各校之间变化较大,还很不稳定。如研究的我国5个教学方案中只有一个方案中设置了急救技术课,只有一个方案中设置了组织行为学课程,只有一个方案侧重化工行业安全等。类似这种“一”的问题还有很多,说明我国具有相同专业的大学间还需要加强交流。由于我国的方案目标是培养工学学位,而工学有多个领域,教学方案必然有所侧重,所以通用性较差是明显的。美国教学方案的课程稳定性居于英联邦国家和中国之间。

(5)课程重点不同

方案对比还可以知道,在安全专业的教学中,英联邦国家重视安全管理,美国重视技术方面的工业卫生问题,中国重视安全问题的工程解决手段。

(6)课程范围不同

我国方案中的课程普遍没有涉及西方国家中常见的劳动关系(1ndustrialRelations)问题。劳动关系实际上是雇主(或行业协会)、雇员(或工会)、政府三方间的关系,正确处理这个关系对改善雇员的职业安全健康水平有着重要作用,这也是职业安全健康学科与管理学科交叉的一个重要方面。事实上有些国家的职业安全健康立法是三方协商的结果,也规定了三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我国方案中还对一些公共安全课程有所涉及,如道路安全、车辆安全、大气环境等,而英、美国家方案中的课程内容基本限于职业活动。

(7)研究生培养方案方面的差别

所研究的方案中,英、美国家安全学科研究生学习的课程同大学课程内容深度差别不大,广度大不相同,研究工作内容当然更是不同。我国方案中研究生和本科的课程是严格分开的,课程深度循序渐进。

(8)课程方案的影响因素不同

课程设置方案与所在学院、大学的师资力量有关,我国许多安全工程专业设置在资源工程、环境工程及其他工程学院内,不可避免地降低了教学方案中通用课程的比例。此外,英美国家在制定课程方案时常常听取工业界的意见,对学生就业极为有利。事实上,澳大利亚的六级安全中,高等教育层次准确地对应着工业界相应的安全职位。我国安全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机制尚在建立和形成之中,但目前很不乐观。主要原因是国家政策虽重视安全,但工业界的认识还跟不上,所以安全专业岗位在招聘市场上十分少见。

3.4案例研究评述

笔者在研究中选取的案例,尤其是英、美国家的案例还十分有限,得到的研究结论是比较粗略的,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才能得到教学方案间的定量可比关系。尽管如此,案例比较研究仍然显示了中外安全学科学历教育方案的明显差别。希望这个研究能对我国的专业教育方案建设有参考价值。此外,对教学方案差别的分析都是客观认识,笔者也并没有给出评论,目的在于提供真实资料。

4结束语

健康管理的解决方案篇9

“云数据中心的快速发展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机遇。”美国康普企业网络大中华区销售副总裁陈岚表示,“我们接触的一些云数据中心客户为了提供更优质的云服务,意识到要改善和优化原有的布线系统。云数据中心对网络带宽、高性能的光缆连接、跳线的管理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云数据中心是机遇

在过去20年中,布线市场本身变得越来越成熟,同时用户对布线系统的认知程度也在不断提高。谈到布线市场的变化,陈岚的一个突出感受是,她与用户之间就布线这个话题进行的互动越来越频繁,而且成效显著。国内快速兴起的大型园区、云数据中心等对布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如何从远端对配线进行控制,多个弱电间之间的通信、跳线如何去管理等。

一直参加国内综合布线标准制定和推广,并且撰写过多个布线技术白皮书的美国康普企业网络大中华区技术总监吴健也深有同感:“由于布线的隐蔽性,中国用户不了解、不重视布线的情况是存在的。但是经过多年的教育,很多中国用户开始慢慢重视布线系统,知道了布线标准的重要性,以及布线系统的设计应满足未来15年甚至20年的应用需求。虽然目前在布线标准的制定、实施等方面,中国与欧美国家还有差距。不过,中国布线市场一直在进步,这是非常可喜的。”

近几年,随着云计算的兴起,国内兴建了许多大规模的云数据中心。从技术先进性、功能等方面进行比较,这些云数据中心并不比国外同类的数据中心差。那么,在布线方面,这些云数据中心又表现如何呢?

“中国的云数据中心起点较高,不仅规模大,而且设计等级高,同时采用了一些新的技术和高端产品,比如大量使用万兆铜缆、6a铜缆、预端接光缆、om4光缆,以及很多智能化的解决方案。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的云数据中心建设并不比国外落后。”吴健话锋一转,“但是,中国的数据中心用户过多地看重初始投资和硬件设备,对于数据中心建成后5~10年的运营和运维成本考虑不周。而国外用户经验老道的一个表现是更多地考虑运维制度、运维工具,以及管理方式、管理流程等。而这正是中国数据中心用户普遍欠缺的地方。”

用于布线系统的投资占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总体投资的10%~25%,仅次于配电设施和空调设施。这说明布线系统在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吴健听到许多中国的数据中心设计人员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没想到布线的成本会这么高”。这反映出,中国用户在数据中心建设中忽视了布线这一重要因素,而且对布线的预算投入较少。

对于企业数据中心布线系统的发展来说,2007年是一道分水岭。在那之前,数据中心的规模并不大,康普想推广预端接光缆解决方案非常困难,因为预端接光缆的成本比传统的熔接光缆高得多,这在当时是绝大多数的数据中心客户所不能接受的。

2007年以后,随着数据中心规模逐渐扩大,用户意识到,若一个数据中心有几万个光缆连接点,如果全部采用融接光缆的话,出错的概率更大,不仅不利于快速部署,而且维护非常困难。在康普的不断教育下,用户逐渐认识到预端接光缆的重要性。2012年以后,大部分数据中心客户会主动要求康普提供预端接光缆解决方案。

“云数据中心的布线也会经历同样的转变过程。在一些针对云数据中心客户的市场活动中,我们会有意识地借助先进的理念、顺应未来发展趋势的规划和设计方案来影响和教育云数据中心客户,让他们先从观念上认同布线的重要性。”陈岚告诉记者,“相信经过一两年的市场培育,加上我们顾问式的咨询服务、完善的解决方案,越来越多的用户会接受康普的高端布线解决方案。”今年9月,康普新推出了SYStimaXLazrSpeeD550宽带多模光纤连接解决方案,它在更长的距离上实现了高达标准多模光纤4倍的带宽。

康普已经明确提出了“高效互联”数据中心的理念。吴健进一步解释说,高效互联的数据中心应具备以下几个特征:第一,易于扩展,数据中心在进行顶层设计时就要考虑为未来的发展预留空间,比如康普大力倡导的预端接解决方案扩展起来就非常方便;第二,管理简单,用户应善用电子配线架、管理软件等智能化的工具和手段;第三,高效的运维,它有利于节能,减少故障发生的概率,提高安全性。

“光进铜退”是误解

在数据中心布线领域,“光进铜退”这个说法提出已经有十几年了。实际情况是,“光进铜退”的演变还在持续进行中,而且进展并不如人们想像中那么快。如果将布线市场分成数据中心和智能楼宇两大类,那么在数据中心领域,光纤的使用的确越来越普遍。“‘光进铜退’这个说法其实并不准确。虽然光纤的使用领域越来越广泛,但是传统的铜缆仍有用武之地,在一些关键应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陈岚表示,“不同的应用需要不同的设备,而这些设备的连接有的适合采用光纤,有的则必须使用铜缆。与其说‘光进铜退’,不如说因为数据中心架构的要求,造成了用户对光纤的需求日益增加。”

在光纤产品方面,康普不仅具有技术优势,而且积极参与了国际国内很多技术标准的制定。比如,在光纤的多纤数mpo的极性管理方法、宽带多模等方面,康普进行了许多革命性的技术创新。“我们可以基于多模实现SwDm波分复用,在提高传输速率的同时降低能耗,而且不会提升布线的整体成本。”吴健介绍说。

第三方市场研究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大多数的数据中心里,光纤和铜缆的使用率为五五开,而在有些数据中心里,光纤的使用率可能会达到70%甚至更高。在智能楼宇中,垂直骨干网络使用光纤的比例会更高一些,而在语音传输方面大多数还是使用铜缆,水平网络也是以铜缆为主。“如果是光纤到桌面,那么整个系统的成本会比较高。另外,光纤对使用环境和维护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在智能楼宇市场,光纤只占30%,70%是铜缆。”陈岚分析说,“在布线市场,光铜并存的现状对像康普这样提供包括光纤和铜缆在内的端到端布线解决方案的厂商来说是好事。如果用户使用某个品牌的光纤,同时使用另一个品牌的铜缆,那么在出现问题时可能会产生纠纷。”

吴健试图从另一个角度来解释“光进铜退”这个说法:“光纤和铜缆都在进步,只是光纤的发展速度更快一些。其实,光纤和铜缆都是为以太网连接服务的。以太网接口的发展和变化决定了光纤和铜缆的使用场合。”如上所述,在数据中心市场,光纤确实占有很高的比例,但在智能楼宇市场,铜缆非但没有后退,反而有很大进展。究其原因,在智能楼宇中,poe(poweroverethernet)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光纤是无法供电的,一根通信线缆既能传输数据又能提供电力,只有铜缆可以胜任。光纤主要用于主干网络中,而水平网络传输或在设备端,几乎都是用铜缆。

随着以太网技术和标准的快速发展,以及应用领域的细分,铜缆的使用场景也变得更加丰富。poe技术、无线接入、数字摄像头、基于LeD的供电系统、传感器网络等的蓬勃发展,拓宽了铜缆的使用范围。“在数据中心市场,虽然光纤的普及程度更高,但是25G铜缆和40G铜缆标准的出现表明,铜缆技术也在持续演进。尤其是在服务器末端接入方面,铜缆会抢占一部分市场。”吴健表示,“光纤未必能统一数据中心布线市场。未来,光铜仍会并存且共同发展。”

端到端方案的差异化

许多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提供商在提到竞争优势时都会强调,自己能够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陈岚表示:“虽然都能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但是每个厂商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业务侧重点。综合布线是我们最基本、最核心的业务。我们的综合布线端到端解决方案是包括铜缆和光缆在内的完整的解决方案。”

除了传统的铜缆和光缆产品以外,康普也在通过收购等方式不断丰富现有的解决方案。2015年2月,康普收购了teConnectivity的电信、企业网络和无线网络业务。举例来说,康普正准备将teConnectivity的一个产品――FiberGuide线槽管理系统纳入到自己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解决方案中,因为FiberGuide的设计和安装非常灵活方便,且外观美观,对数据中心的线缆保护和走向起到有效作用。

另外,康普还有一个独特的产品tap,它与康普的预端接解决方案融为一体。就像它的名字一样,tap是给布线解决方案增加的一个“水龙头”,需要监测网络是否有非法入侵信号时就打开tap,在不影响网络传输的同时监测可疑信号,这对保证数据中心的安全和提高监测效率至关重要。

从管理方面看,康普可以通过软件更智能地管理其电子配线架。此外,康普还有DCim软件,可以管理整个数据中心基础架构。DCim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康普的布线管理系统就是DCim的一个模块。康普把更多的软件放在DCim这个平台上,从而实现了数据中心的高效运维。

陈岚还举了一个Redwood灯控系统的例子:“数据中心通常都使用LeD灯,如果加上康普的Redwood灯控系统,可以更好地实现节能。另外,Redwood又是一个传感器系统,可以融入数据中心的安防系统。为了节能,平安保险在其数据中心里使用了Redwood解决方案。结果显示,照明能耗节省90%。”

为满足用户在特殊应用环境中快速部署数据中心的需求,比如在野外快速建立一个数据中心,康普还能提供DCoD按需部署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不仅可以加快数据中心的部署速度,而且可以实现模块化的扩展。“我们以布线为基础,采用发散性的思维,深入考量布线所需的测试、管理,然后再拓展到整个数据中心的监测、管理、节能等。”陈岚说,这就是康普端到端解决方案的差异化所在。

康普解决方案部门面向的两大市场是数据中心和智能楼宇。康普要求所有的销售和技术人员必须成为用户“可信赖的顾问”,不仅在布线方面具有专业水准,而且要了解整个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和用户的应用需求。“我们的策略很清晰,就是与数据中心和智能楼宇这两类客户进行良好的沟通,为它们提供满足其需求的解决方案。”陈岚表示。

布线的未来

从一个端到端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角度,康普对未来数据中心布线的发展趋势有何预测?吴健归纳了以下几点。

第一,用户对布线系统的性能有更高要求。在这里,性能是指传输的速率和可靠性两方面。现有的1G和10G的网络将快速升级到40G和100G的网络。康普将着眼更高速的网络连接设计,从链路通道、多连接性、性能等多方面满足用户的需求。

健康管理的解决方案篇10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协调管理;冲突沟通;组织共赢

一、管理:协调的出发点

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负责者,要做心理咨询、个案分析、团体辅导、预防性咨询、发展性辅导与干预性矫正等工作,其职责是助人解除心理困惑与烦忧,但是协调也是其一项不可或缺的职责。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学校要逐步建立在校长的领导下,以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师、班主任和团、队(专职共青团、少先队)干部为主体,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这就意味着作为骨干的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要思考怎样处理好与校长的上下级关系,协调好与教导处、政教处、团委等部门的关系;同时,既要发挥好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师、班主任和团、队(专职共青团、少先队)干部的主体作用,又要让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协调,说到底就是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通过各种管理策略,使一个学校组织系统内的各个部分(部门、个人)消除分歧,达到关系和谐、步调一致,齐心协力地为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而努力。

二、冲突:协调的现实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协调管理,从另一个角度讲,是因为在学校组织内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冲突。冲突是不同的各方相互之间作用的一种形式。在学校,尽管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然而,现代学校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具有工作目标多元化、科层结构层次化、岗位设置多样化、职责分工精细化的特征。因而,在心理健康教育推进过程中,正如组织管理专家所认为的那样,由于个体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教育水平、工作经历和价值观点等,意见、想法容易不同;个体对组织有不同看法,对达到目标的方法和手段有不同意见;组织结构的缺陷,沟通不畅等;都有可能引发冲突[1]。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按照美国冲突管理研究学者杰克曼(Drulanan)的观点[2],可以把常见的冲突分为三种类型:价值冲突——双方或各方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任务有不同的认识而发生的冲突;意见冲突——不同方面在看待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方式时主张采取不同方式导致的冲突;利益冲突——在相互发生作用时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利益和局部利益有不同追求进而形成的冲突。心理健康教育的冲突也可以表现为具体内涵的不同,区分为人员冲突(参与活动的人员安排上有矛盾)、经费冲突(学校经费短缺情况下经费投入有争夺)、时间冲突(组织活动的时间分配上有重叠)等类型。不管是哪种冲突,从实践活动来看,本质上主要还是认识的分歧和行动上的不一致,不存在着根本目标上或整体利益上的对立,这是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协调管理的最重要的基础。

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冲突不是一个纯粹的消极问题,而是学校组织的一个要素,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一个积极因素。现代冲突管理理论认为,冲突不仅具有客观存在性和主观知觉性,而且,具有作用的两重性,即冲突对于组织或群体既有破坏性、阻滞性这类反面属性,也有建设性和推动性这样的正面属性。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问题不在于有冲突,而在于人们怎样看待冲突,对冲突做出如何反应。一味专注于冲突的消极本性,害怕冲突,回避冲突,消极对待冲突,会使冲突的破坏性、阻滞性这类反面属性暴露无遗。坦诚地面对冲突,重视冲突对学校组织的积极作用,在冲突中我们就能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方面面进行充分地讨论,吸收各方面意见,形成心理健康教育更合理的方案设计;也会引发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一些平时不太注意的细节问题的认识,通过争论,加以顺利解决。冲突的顺利解决更让人们感到双方的诚意、尊重与合作,相互之间更接近了,学校组织的凝聚力更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切合学校教育的实际。从这些意义上说,冲突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运行、创新,何尝不是一种有益的撞击,发展的动力,这也正是冲突的团体约束、凝聚和激励的功能。

三、沟通:协调的策略

管理专家劳伦斯(p.R.i.awl-ence)提出解决组织中部门间的冲突有三种方式,即面对问题或解决问题,或滑润歧义,或强迫决定。他认为,第一种最有效果,因为面对冲突,进行协调,可以使冲突双方不再各执已见,从而消除纷争;第二种方式只能减少双方的需要,犹如油可以减低机器问的摩擦一般,但实际上冲突只是暂时隐形,仍有再爆发的可能;第三种方式虽可收一时之效,但强制手段终难持久,非到不得已时不要使用。

管理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西蒙(Heberta.simon)指出:“没有沟通,管理过程就不会影响个人的决定。”他十分重视冲突管理中的沟通功能,把沟通解释为一种双向过程,它包括从组织的各个部分向决策中心的信息沟通,也包括从决策中心向各个部分的信息沟通。

我们可以参考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和优秀专职教师的实践经验,融合管理专家对解决冲突问题的建议,建构几种比较有效的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冲突的协调策略:1.信息提供策略

心理健康教育管理者要多向学校各个部门传递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资料,包括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政策要求、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求、兄弟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的及时通报等,以提高大家的认识,加强理解,消除歧义,达到齐心合力。这种策略可以看做是从决策中心向各个部分的信息沟通。

2.协商讨论策略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时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而且影响面较大。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就要征得学校分管领导的同意,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基础上,邀请相关部门一起开会协商讨论,陈述问题,收集各方信息,共商对策,谋求共识,形成相应的解决方案,然后分工行动,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就是从组织的各个部分向决策中心的信息沟通。

3.个别沟通策略

如果协调对象比较单一,协调内容又不是十分复杂,而且主要是一些认识上的冲突问题,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平时相互之间多联系,互通信息,主动找相关人员进行谈心,交换看法,陈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解释工作中一些困难,取得对方的理解和支持,消除分歧,有利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4.寻求支持策略

为了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标得以有效地贯彻落实,如果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通过自身力量很难解决问题,就需要向分管领导汇报工作,呈报困难,请求领导出面直接进行干预与协调双方的冲突,召集各方人员或者各部门负责人进行沟通,借助上级领导的行政力量迅速地进行协调,消除麻烦,解决一些棘手的问题。这种策略实质上是一种强迫决定,一般尽可能少用。

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沟通主要侧重在三个方面。一是认识沟通。二是方案沟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要与学校的整个工作计划协调,根据学校的教育工作重点来规划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尽可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渗透到其他各项活动中去,从而真正做到“春雨润土,悄无声息”。三是活动沟通。

四、共赢:协调的灵魂

协调追求学校教育的共赢,不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协调前要做好调研,准确把握心理健康教育政策和要求,掌握事实情况,摸清各个方面的矛盾与困难,理清协调的目标和具体任务,为协调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协调过程中,要立足学校工作的总体目标,一切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讲大局,讲合作,讲奉献,以事实为依据,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以理顺关系,解决问题;协调成功后,一定要让在不同岗位、履行不同职责的人,各在其位,各谋其政,精诚团结,竭尽全力,以获得协调工作的最佳效果。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把协调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寻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持续发展与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亮,林西.管理沟通理论发展阶段略述[J].中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6).

[2]D.J.D.Sando、H.van.dermerwe.ananalyticalagendaforconflictandconflictresolutiontheoryandpractice..mandesteruniversitypress,newYork:1993,25~42.

[3]万涛.不同类型团队冲突管理研究的构思与展望[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