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案步骤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4:22:24

体育教案步骤篇1

一、义务教育学校对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的行为承担责任

《意见》规定义务教育学校可以从事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的行为,按照一般的界定,主体可以从事某种行为的资格即是权力。在此意义上,义务教育学校拥有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的权力。主体对其行使权力的结果是否承担责任依赖于其获得权力的方式,那么义务教育学校是通过何种方式获得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的权力的呢?

《意见》从两方面规定了绩效工资的范围。其一,规定了绩效工资的构成包括规范后的津贴补贴和原国家规定的年终一次性奖金,具体分为班主任津贴、岗位津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补贴、超课时津贴、教育教学成果奖励等项目。其二,规定了实施绩效工资后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外自行发放任何津贴、补贴或奖金。可见,奖励性绩效工资只能是绩效工资总量范围内的津贴、补贴和奖金。200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义务教育经费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予以保障,从法律上而言,绩效工资全部来自于政府财政。同时由于义务教育学校在法律上已经被剥夺了作为法人应具有的权利,义务教育学校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的行为不可能属于民事权利。现代国家的公权力包括三类:立法权力、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规定,立法权力只能由特定级别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行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司法权力只能由司法机关行使。义务教育学校不属于上述主体的范围,因此义务教育学校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的权力属于行政权力。

根据我国大陆的行政法理论,组织获得行政权力的方式有三种:行政组织法的规定、行政授权和行政委托。由于义务教育学校不属于行政组织的范畴,因而不能通过行政组织法规定的方式获得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的权力。义务教育学校获得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权力的方式是行政授权还是行政委托,可以根据二者在组织获得行政权力的依据和获得行政权力过程中的状态方面的差别来判断。在组织获得行政权力的依据方面,行政授权要求组织获得行政权力的依据是法律、法规、规章的直接规定或特定的行政主体的授予,而行政委托要求组,织获得行政权力的依据是行政主体的依法委托。在组织获得行政权力过程中的状态方面,由于行政授权是一种单方行为,授权方授予被授权方行政权力不必征得其同意,组织获得行政权力的状态是被动的,而行政委托是双方行为,委托方必须征得被委托组织的同意,组织获得行政权力的状态是主动的。由于义务教育学校获得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权力的依据是《意见》而不是某一行政主体,并且其在获得该权力的过程中并没有获得表达其同意与否的机会,可以断定,义务教育学校获得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权力的方式是行政授权。作为行政授权的结果,义务教育学校必须以自己的名义行使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的权力,同时其行使该项权力的效果归属于自己,也就是说,义务教育学校需要对制定的绩效工资分配办法负责,如果制定的绩效工资分配办法违反了相关法律规定,义务教育学校将受到行政处分。这也说明,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对学校而言非常重要。

二、义务教育学校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规定中存在的问题

《意见》从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对义务教育学校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的行为进行了规定,两个方面的规定均存在问题。

1,实体上,决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的主体错位

“分配办法由义务教育学校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后,报义务教育学校主管部门批准”的规定意味着,在义务教育学校层面,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的内容由义务教育学校领导班子决定。由义务教育学校内部领导班子决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的规定,既与现行法律规定冲突而不合法,又与现代法学理论不符而不合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条第二款规定:“义务教育学校的教学及其他行政管理,由校长负责。”如果说此款由于对“其他行政管理”的规定模糊而没有明确规定校长的职权范围的话,《义务教育法》第二十六条则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负责制要求校长拥有对义务教育学校事务做最后决定的权力。在义务教育学校内部,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的决定者应该是校长而不是义务教育学校领导班子。

民主是现代法律的基本价值之一,民主决策是现代义务教育学校决策的必然要求。但是义务教育学校领导班子的组成人员通常包括校长、副校长、各机构或部门主任(教务主任、总务主任等),规模较小的义务教育学校只包括校长和副校长,规模较大的义务教育学校除上述几类成员之外还包括年级组组长。义务教育学校领导班子并没有家长代表、社会人士,即使教职工,由于我国实行干部年轻化政策,义务教育学校领导班子也很少包括50岁以上的教职工。可见,由义务教育学校领导班子决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并不能充分反映法律的民主价值,而且此制度设计与我国“官本位”的文化传统相结合容易助长官僚作风,可能使教职工对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的合理意见得不到采纳。

2,程序上,必要步骤缺失和公开程度低

简单地说,法律程序是法律主体做出法律行为的过程中所遵循的步骤和顺序。在步骤和顺序的关系上,顺序是表征各步骤发生先后的概念,在此意义上,步骤更为重要。义务教育学校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也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和顺序。以具体目的的不同可以将《意见》对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的规定划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征求教职工意见一一义务教育学校领导班子集体研究――义务教育学校主管部门批准――公布批准后的分配办法。这是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的完整的步骤,在这些步骤中,义务教育学校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的步骤只包括征求教职工意见和义务教育学校领导班子集体研究。

根据程序理论,主体制定规定或做出重大决议一般应遵循征求意见、提出方案、审议方案和决定方案四个步骤。义务教育学校在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时,也应该遵循此四个步骤,因为义务教育学校在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个决定环节。虽然义务教育学校主管部门拥有批准权,不经义务教育学校主管部门的批准绩效工资分配办法

不能发生效力,但是义务教育学校主管部门批准的对象是义务教育学校制定的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绩效工资分配办法首先是义务教育学校内部决定的结果。具体而言,义务教育学校在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时应该做到:让教师、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提出意见并将意见收集在一起;在整合不同意见的基础上提出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的方案;各主体审议提出的方案是否充分反映了各主体的意见;在审议的基础上对方案进行决定。《意见》规定的义务教育学校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过程中缺少了提出方案和审议方案两个步骤,集体研究决定步骤将提出方案、审议方案和决定方案三个步骤简化为一个步骤。义务教育学校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时在征求教职工的意见之后即进入集体研究决定阶段,由此可能造成的结果是,由于缺少教职工对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进行审议而导致集权的产生。

在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的过程中保证教职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有着重要作用,而教职工充分表达意见的必要条件是将与绩效工资相关的校务公开。校务公开是教职工知情的前提,教职工只有知道了相关信息才能够参与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的讨论并提出意见。《意见》仅规定将义务教育学校主管部门批准之后的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在义务教育学校公开,并没有规定义务教育学校在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过程中将相关信息公开。教职工如果对批准后的绩效工资分配办法不满意,只能通过申诉等事后救济途径进行救济,从而增加了救济的成本。

三、完善义务教育学校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的制度设计

1,建立校务委员会的决定模式

绩效工资分配办法是义务教育学校发放绩效工资的依据,直接涉及教职工的经济利益。如果教职工感受到分配办法的内容不公平时,其工作的积极性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并会采用不同的反应方式恢复公平,而多数恢复公平的办法都带有破坏性,对义务教育学校的发展不利。在义务教育学校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的各步骤中,决定分配办法的方案的步骤直接影响到分配办法内容的确定,是一个关键步骤。那么,应该由哪一主体作为决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的方案的主体呢?

可以选择的一项制度是,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设立校务委员会并由其作为决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的主体。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校务委员会并不是《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的校务委员会,二者在设立条件和功能方面均存在根本差异。前者是每所义务教育学校都必须设立的义务教育学校机构,该机构是义务教育学校的决策机构,后者是只有满足义务教育学校规模较大等条件的义务教育学校才需要设立的机构,该机构仅是义务教育学校的审议机构,不能决定义务教育学校的重要事项。之所以采取此种制度设计,主要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

保障教职工参与决策权的需要。有学者在研究了美国部分学区教师绩效工资制度之后,认为“义务教育学校管理者必须认识到并接受这样的事实:没有教师参与设计的改革方案,无论其形式多么完美,事实上是难以行得通的”。参与可以分为以知情权为内容的参与、以表达权为内容的参与和以决策权为内容的参与,以决策权为内容的参与是最高层次的参与。作为义务教育学校决策机构的校务委员会的成员应包括校长、教师代表、工勤人员代表、家长代表和社会人士等,他们可以通过校务委员会实现各自参与义务教育学校决策的权利。教职工参与义务教育学校决策对义务教育学校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教职工参与决策使得义务教育学校的决策权处于分散和均衡的状态,从而保证管理人员、教师和工勤人员在绩效工资方面的利益形成真实博弈。

弥补教师代表大会的功能虚化。《教育法》第三十条第三款规定:“义务教育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涉及教职工直接经济利益的绩效工资分配办法本应该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使教职工的意见得到充分反映,但是现行校长负责制过于强调校长权力的制度性缺陷使教师代表大会“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功能无法正常发挥。根据笔者的调查,在已经实行绩效工资的部分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的决定权基本由校长一人行使,教职工的意见没有受到充分重视,少部分义务教育学校甚至出现了教职工完全没有对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发表意见的权利意识的极端现象。

2,增加必要步骤和提高公开程度

正当的程序对义务教育学校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根据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关系的法理,程序正义有助于实体正义的实现,正当的程序有利于保证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内容的公平。另一方面,就程序正义对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心理产生的影响而言,根据美国学者约翰・蒂伯和劳伦斯・沃克运用社会心理学方法的研究,“程序正义对于当事人对结果的满意程度有密切的影响,即使结果对他们不利”。由此可见,正当的程序可以增强教职工对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的认可度,为分配办法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体育教案步骤篇2

一、浏阳葛家中心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现状调查

笔者此次针对葛家乡中心小学32位教师开展的教学反思现状调查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1)对“教学反思”这一概念的认识程度;(2)教学反思所涉及的内容;(3)开展教学反思所运用的方法;(4)对开展教学反思的意义与价值的认识和了解。此次调查采用书面问答的方式进行,发放问卷32份,回收有效问卷32份。所有调查结果如下:

1.教师对“教学反思”概念的认识程度为了解教师对“教学反思”这一概念的认识程度,笔者设计了三个问题。问题一是“您是否了解‘教学反思’这一概念”,选择“非常了解”的有16人,选择“略知一二”的也有16人,没有选择“不了解”的。问题二是“若您了解‘教学反思’这一概念,您是在何时通过何种方式接触到这一概念的?”有20人选择是通过“工作中阅读教育类报刊、书籍”,12人选择是通过“在职教师培训”。问题三是“您认为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是否必要”,选择“没有必要,浪费时间”的只有4人,28位教师认为“很有必要,且帮助很大”。

2.教师开展教学反思所涉及到的内容在教师的反思内容调查中,32位教师全部选择反思的内容“将涉及或通常涉及‘教学行为方式方面的,教学目标方面的,教学内容方面的,教学心理环境方面的’,其中还有两位教师补充了反思的内容,一位教师补充反思的内容还包括“学生在学习中过程中的反应和教学效果”,另一位补充的内容是“教学方法及学生的学习情况”。

3.教师所运用的反思方式、方法在回答“您会选择或通常以什么方式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这一问题时,有14位教师选择“撰写教学日志”来反思教学,13位教师选择“撰写教育案例”,5位教师选择“网络教研”。

4.教师对开展教学反思的价值与意义的认识为全面了解教师对开展教学反思的价值与意义的认识和理解,笔者设计了一个开放式问题“您认为反思对您的教学有哪些帮助?”。32位教师中有23位认为“反思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可以帮助教师不断成长,不断发现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不足,提高教育智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二、葛家乡中心小学教师的反思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笔者发现目前葛家乡中心小学教师的反思性教学现状中主要存在两大问题。问题一:对教学反思缺乏深刻的认识,因而无法具备强烈的反思意识。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32位接受调查的教师中有16位教师对“教学反思”这一概念只是略知一二,且对教学反思这一概念的了解是通过工作中阅读教育类报刊、书籍获得的。据此,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接受调查的小学教师对教学反思缺乏深刻认识,这势必造成他们对教学无法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反思。接受调查的教师对“教学反思”概念缺乏深刻理解势必使得他们对反思所涉及的内容也无法有全面的掌握。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他们的反思内容主要集中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环境等方面。实际上,教师在教学中开展的反思是以不同的速度进行的。问题二:缺少与教学反思相关的主题培训,不懂得如何有效开展反思。从调查结果分析出,教师对教学反思这一概念的理解表现出极大的差异,这造成对教学反思概念“不了解”的教师对教学反思表现出“束手无策、无从下手”;而“略知一二”的教师会简单地认为“教学反思就是教学总结”,这些表现与反思的内涵相距甚远。在调查中的另一发现是:32位接受调查的教师中只有12位是通过在职培训了解教学反思这一概念的。这也不难理解他们对教学反思概念出现的不准确和不深刻的理解。准确理解教学反思的概念、具有强烈的反思意识是教师开展有效的教学反思行为的理论前提和根本保证,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针对小学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的专题培训。

三、解决对策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改变目前农村小学教师缺乏教学反思意识的现状,高等师范院校应肩负起针对农村小学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师教育的专题培训的重任,强化小学教师的反思意识,提高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使农村小学教师尽快成长为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反思型教师。笔者结合自身的反思理论探究和对浏阳农村在职小学教师的教学实践的了解,探索出两套培训模式。具体培训模式和步骤如下:

(一)以“参与式”培训模式培养教师的案例分析和案例撰写能力

“参与式”培训模式是指高校的教师教育者以参与式的方法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在这种培训模式中,教师教育者的角色由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提供者转化为促进者、参与者和帮助者,同时,教师教育者高度关注资源的生成与传递,把受训者的经历和经验作为培训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体步骤为:步骤一:教师教育者帮助受训教师确定研究主题,并对教育案例的本质作出解释在案例主题的确定过程中,教师教育者应与受训教师分享两个基本原则:一是案例的主题应有一定的普遍性,能给人启示;二是案例主题应具有教育意义,能体现出一定的教育理念。关于教育案例的本质,吕洪波认为教育案例是“对一个真实的教学活动情景的描述,其中包含有明显的教育疑难问题及矛盾冲突,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步骤二:教师教育者向受训教师介绍案例分析的模式案例分析的模式通常为:(1)教师教育者指导受训教师选取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典型性和启发性的案例材料。也可以是教师教育者替受训教师选取教学案例。(2)案例选定以后,教师教育者引领受训教师对案例的基本结构进行分析,并对案例的内容从整体上进行把握。(3)确定案例的焦点问题。案例是为了充分展示某一教学问题而用的,因此,学会抓住案例的核心问题是案例研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4)教师教育者组织受训教师分析案例描述中所能体现的结论。因为对同一教学事件,不同的教师通常会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更重要的任务是教师教育者应组织受训教师分析出不同的教师得出不同结论的原因,以助受训教师更深刻的认识他人的观念。步骤三:受训教师具备一定的案例分析能力后,教师教育者着手培养他们的案例撰写能力作为初次撰写教育案例的受训教师,教师教育者应参与到他们的案例主题的确定过程中,因为主题是案例的灵魂。教师教育者可以采用的方法是让受训教师“思考有什么教学事件特别想跟人诉说,并且思考想倾诉的原因是什么,所得出的原因就是案例主题形成的基础”。案例撰写的第二个环节是收集案例素材,素材的收集方式很多,最基本的方式是案例撰写者对自己或他人的课堂教学进行实录,或对案例相关的人物进行深度访谈。

(二)以“问题式”培训模式培养教师的课堂教学叙事研究能力

“问题式”培训模式是以问题为中心,教师教育者和受训教师共同面对不确定的问题,以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学习过程的训练模式。在这种培训模式中,教师教育者没有固定的培训任务,开展的是动态的、不确定的促进和协助工作。其步骤为:步骤一:教师教育者帮助受训教师确定研究“问题”研究“问题”的来源途径有三:一是教师教育者通过调研、问卷调查、课堂观察或教师访谈等途径了解到的小学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可以让受训教师进行总结和反思,列出自己的需求和教学问题。三是受训教师在理论培训后,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进一步反思,提出自己在实践中的困惑问题。步骤二:教师教育者帮助受训教师弄清教学叙事研究的本质受训教师深刻理解教学叙事研究的本质是有效开展叙事研究的根本保证。叙事研究是指“研究者通过收集和讲述个体的教育生活故事,描述个体的教学日常生活,进而在解析和重构教学叙事材料过程中对其行为和经验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步骤三:教师教育者指导受训教师怎样建构叙事研究现场文本建构教学叙事研究的现场文本的方式很多,易于小学教师采用的方式有:教学日记,教师故事,参与式观察记录,研究性访谈记录,师生之间或同行之间的对话等。步骤四:教师教育者指导受训教师怎样将叙事研究现场文本转化为研究文本建构研究文本就是教师对故事进行重新讲述,这是叙事研究中的重点,也是叙事研究过程中的难点,“当前我国的教育叙事研究成果中,多数作品不缺原始故事,缺少的是重新组织故事并由此逻辑地发现教育经验及其意义的技术和智慧。”从技术上来讲,从现场文本到研究文本需要经过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教师对收集到的现场文本进行整理归类,并确定所诉说的故事所蕴涵的关键点和教育意义。第二个阶段是教师理清故事的基本要素,对故事进行重新编写。课堂教学叙事研究的最终研究文本的呈现方式有:著作,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其中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的基本结构包括三大部分,分别是:题目部分(内含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部分(内含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研究的实施,研究的结果,结论),结尾部分(内含注释和参考文献)。

体育教案步骤篇3

一、过程性评价模式

美国公民养成教育一般包括六个步骤,每个步骤都渗透着过程性评价,旨在引导和激励着学生一步一步深入开展活动。我们在借鉴美国经验的基础上,设计并实施了自己的公民养成教育方案,下面以江苏省常州市花园中学七(2)班的方案为例,通过呈现其中的六个具体步骤,来介绍过程性评价的模式。

第一步,分组调查,确定小组选题

步骤一是学生调查本社区中存在的公共政策问题。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4―6人一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调查,确认本组要研究的问题。学生在调查的基础上,会提出诸如“预防青少年犯罪”、“河流污染的治理”、“公共设施的保护”等问题。

第二步,投票评选班级研究课题,相互评价

步骤二是选择和确认班级要研究的课题。学生完成第一步后,各组在全班汇报选题情况,由指导教师把各组提出的选题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通过投票的方式确定班级要研究的课题,每名学生可以投两票。得票最多的问题最终将被确定为本班的研究课题。

在这个步骤中,学生投票可用看作是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为了获得更多的选票,小组学生一方面要积极开展调查,准确把握本社区存在的公共政策问题;另一方面要向全班同学说明本组选题的意图,从而获得他人的认可。

第三步,收集研究资料,引入档案袋评价方式

第三步是由学生收集课题研究所需的资料。收集资料的途径有:现场调查、问卷调查、访谈、查阅报刊书籍、上网检索等。从评价角度看,教师在这一阶段向学生提供收集资料的清单,通过学生收集、保存的资料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每一种收集资料的途径均有对应的资料收集清单。下面以“出版物信息资料”收集清单为例,说明在该步骤是如何开展评价的。

【案例】文献资料表――出版物信息资料

研究小组成员名单:――

日期:――

所访问的图书馆、办公室、机构或电子资源地址:――

正在研究的问题:――

1.信息资料来源:

(1)出版物名称:――

(2)作者(如果署名的话):――

(3)出版物日期:――

2.尽可能多地记录有助于你回答下述问题的出版物信息:

(1)该问题在我们社区中有多么严重?

(2)该问题在我们州或国家有多么严重?

(3)以下哪一点你认为是真实的:

没有处理该问题的法律或政策。是――否――

处理该问题的法律不充分。是――否――

处理该问题的法律是充分的,但没有充分实施。是――否――

(4)如果有的话,哪一级政府机构负责处理该问题?他们正在如何处理该问题?

(5)社区中存在着哪些与该政策或处理方式不一致的意见?

(6)关于该问题谁是表达意见的主要个体、团体或组织?

他们为什么对该问题感兴趣?

他们的立场是什么?

他们立场的缺点与优点是什么?他们正在如何尝试影响政府采纳他们在该问题上的立场。

(7)我和我们班应该如何获得更多关于他们对该问题所持立场的信息资料?

档案袋评价(portfolioassessment)是以档案袋为依据对评价对象进行的客观的、综合的评价,它是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西方“教育评价改革运动”而出现的一种新型质性教育教学评价工具。第三个步骤中就引入了档案袋评价方式,填写清单既有利于引导学生收集资料,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收集资料的情况进行评价。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对照清单对自己及本组同学收集资料的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在收集资料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清单和收集到的资料,对各组学生所收集资料的准确性与丰富性进行评价。

第四步,编制班级方案,成立评判小组对方案进行评价

步骤四为编制班级方案,学生将收集到的全部资料进行取舍、整理、汇总,并对其进行分析,编制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这一阶段,指导教师通过成立评判小组,对各小组编制的方案不同部分以及班级编制的整个方案打分。评分采用五分制,各分值对应的水平为:1分=差,2分=较差,3分=一般,4分=良好,5分=优秀。评分标准如表1和表2所示。

第五步,模拟听证会,通过答辩进行评价

步骤五为模拟听证会阶段,学生将本班的研究情况向同学和听证员口头报告。每个主题的听证会共有40分钟时间。全班学生分成4个小组,每组负责用10分钟介绍方案的一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4分钟,由学生陈述,第二部分6分钟用来答辩。

在每小组陈述的4分钟时间里,第一组要解释班级所选择的问题,为什么这个问题重要,为什么政府应该解决它;第二组评价其他已经用于尝试或已建议的解决该问题的公共政策;第三组提出解决该问题的公共政策并证明其合理性;第四组编制一个方案,并游说政府接受。

在答辩阶段,听证员提问,学生回答。听证员由政府相关工作人员、专家和教师组成。听证员一般从以下几方面提问:1.要求学生进一步澄清报告中的观点;2.要求学生为报告中的观点提供实例;3.要求学生对某些陈述或立场进行辩护;4.询问学生从其经历中学到了什么,研究还存在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完后,听证员要对每组学生的陈述和回答进行点评,点评以鼓励为主。

学生陈述和答辩后,听证员依据重要性、理解性、论证性、应答性和小组合作性五条标准,给每个学生小组的口头报告打分。同时还依据说服性、可行性、一致性、反思性等标准,给全班整体的口头报告打分。

第六步,总结学习经验,开展自我评价

在这一阶段,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对这次活动进行总结,学生可以回答诸如下述问题:1.你和你的同学学到了什么?2.你和你的同学是如何学习的?3.如果你们编制另一个方案,会有何不同?回答这些问题后,学生将本次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挑战,克服困难的方法,从中得到的启示等,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并在全班交流。

二、过程性评价的特点

过程性评价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公民教育活动的评价方式是多样的,既有学生投票、档案袋评价、自我反思等质性评价,也有依据评分表,给小组和班级打分的量化评价。量化评价有客观、严格、简明等特点,在以掌握知识为主要目标的教学中,这种评价方式具有很大的优势。然而,量化评价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及其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评价却有其力所不及的地方。质性评价能够全面、深入、真实地再现评价对象。然而,质性评价也存在费时费力、评价结论一致性相对较差等不足。公民教育活动打破了以往让学生在教室中听课的学习模式,让学生走进社会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社会参与中增强公民意识和参与能力,这种探究性学习的方式要求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评价方式,将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有机整合。

第二,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从评价的主体来看,评价可以分为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自我评价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价值观念;评价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评价注重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发现问题可以及时进行改进。但单一的自我评价也容易出现自吹自擂、自卖自夸的现象,因此还需要他人评价,通过外在约束力保证评价的客观、公正。在公民教育活动评价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资料收集清单自我规范、学习后的总结经验是自我评价;而同学投票与指导教师、专家、政府工作人员的评价则属于他人评价。在这一过程中,内在自觉与外在约束相结合,保证了公民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第三,对个体进行评价与对集体进行评价相结合。在公民教育活动评价中,有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如通过档案记录,评价学生个体在收集资料中的表现。但更多的则是对集体的评价,如对学习小组的评价、对班级的评价等。对学生个体进行评价有利于学生认清自己,从而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对集体进行评价则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完成学习任务。

三、在中国公民教育实践中运用过程性评价的难点

实践表明,在我国公民教育实践中运用过程性评价尚存在以下难点:

第一,教师对过程性评价的作用认识不够。在传统观念中,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就是给学生一个鉴定性的结论或分数,即总结性评价。而在公民教育活动中,更多的却是过程性评价,一些教师认为这样的评价不会引起学生的重视。事实上,总结性评价是事后评价,对学生将来的发展有教育意义;而过程性评价则是事中评价,随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在公民教育中,我们必须加强对过程性评价的研究,充分认识到它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

第二,建立多元评价机制面临较大困难。公民教育活动中的过程性评价既需要教师、学生的参与,也需要社会人士、政府工作人员的参与。但由于公民教育活动在我国开展时间不长,一些社会人士和政府工作人员对此还不理解,如有一组学生就公园公共设施保护问题采访游园市民时,该市民说:“你们不好好在学校上课,出来乱跑干什么?”再如,有的政府工作人员认为,学生对公共政策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是故意找茬,于是就不予配合甚至加以阻挠。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建立多元评价机制是很困难的。因此,公民教育的实验者要积极为公民教育开展宣传,以求得社会与政府的理解与支持,从而为公民教育的开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体育教案步骤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财经法规;教学设计

1.财经法规课程目标设计

1.1总体目标

通过财经法规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财经法规的基本理论,熟悉我国会计活动中常见的法律制度,使学生在会计业务活动中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和操作原则;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培养学生的分析运用能力,熟练运用会计职业岗位群所要求的经济法律制度;从容应对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并取得资格;培养学生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素养。

1.2知识目标

(1)知道会计法律制度相关知识;(2)了解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知识;(3)掌握税收法律制度相关知识;(4)了解财政法律制度相关知识;(5)理解会计职业道德的相关规定。

1.3能力目标

(1)通过完成会计机构设置、记账、岗位设置、会计工作交接,学生能运用会计法律制度的相关知识,能正确进行会计业务工作。(2)通过完成开立账户,填制票据及背书和付款,正确办理各类支付结算及解决结算中出现的问题,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的学习,使学生能正确地进行支付结算,为未来就业打下基础。(3)通过对主要税种、税收法律制度、税收征管的学习,使学生能正确计算应纳税额及办理纳税申报、胜任税务、税务登记的工作。

2.财经法规课程教学单元项目设计

2.1会计法律制度

(1)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与工作管理体制。能力目标:能进行三种制度和三种管理体制的案例分析;知识目标:掌握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三种会计工作管理体制;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按照效力从高到低将不同类型的会计法建制度结构图;可展示的结果:法律层次机构图;考核内容与方法:通过对我国现有各类法建立法律层次结构图,以结构图以及分类依据正确与否进行打分。

(2)会计核算与监督。能力目标:能分析会计核算的过程及其监督;知识目标:掌握会计核算、会计监督的相关内容;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通过对会计核算、会计监督的流程分析判断,确定会计核算过程的正确性;可展示的结果:会计实务案例分析说明;考核内容与方法:小组讨论、教师点评,通过对操作过程和案例分析的正确与否进行打分。

(3)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能力目标:能进行会计岗位设置、交接工作的案例分析;知识目标:掌握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设置原则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分组模拟设置会计机构;可展示的结果:机构模拟设置图。考核内容与方法:小组讨论、教师点评,通过对操作过程和案例分析的正确与否进行打分。

2.2支付结算法律制度

(1)支付结算与现金管理。能力目标:能熟练进行支付结算;知识目标:掌握支付结算的具体要求;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模拟票支付结算据操作练习;可展示的结果:实训资料;考核内容与方法:通过对现金管理的具体要求进行操作的案例分析的正确与否进行打分。

(2)银行结算帐户。能力目标:会进行银行结算帐户的开立、变更和撤消;知识目标:掌握银行结算帐户的开立、变更和撤消程序;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通过案例分析,制定分组-任务-讨论-总结;可展示的结果:案例分析结论;考核内容与方法:通过对帐户的开立、变更和撤消程序的模拟操作,提出正确建议,判断建议的正确与否进行打分。

(3)票据结算方式。能力目标:能进行票据的办理;知识目标:掌握商业汇票、信用卡、汇兑的办理;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模拟票据办理;可展示的结果:配套习题实训资料;考核内容与方法:通过对商业汇票、信用卡、汇兑的办理,提出正确建议,判断建议的正确与否进行打分。

2.3税收法律制度

(1)税收常识。能力目标:能进行税收分类、区别税法的构成要素;知识目标:掌握税收的概念、分类、税法的构成要素;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通过案例分析,制定分组-任务-讨论-总结;可展示的结果:配套习题实训资料;通过对案例分析,制定分组-任务-讨论-总结;考核内容与方法:提出合理化建议,以建议的正确与否打分。

(2)主要税种。能力目标:能正确计算5种主要税种;知识目标:会进行5种主要税种的计算;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利用配套习题分别计算5种税种;可展示的结果:配套习题实训资料;考核内容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互评任务单进行打分。

(3)税收征管。能力目标:会进行税务登记开具发票、纳税申报税担保、税收保全和强制执行程序;知识目标:掌握税务登记的时限、手续和相关规定了解发票的种类;掌握发票的申领、使用、缴销程序;纳税申报;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利用配套习题;可展示的结果:配套习题实训税务登记表已填制发票复印件及发票登记簿;考核内容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互评任务单进行打分。

2.4财政法律制度

(1)预算法律制度。能力目标:能正确了解国家预算法律制度;知识目标:掌握预算法律制度的构成预算管理的职权程序;掌握发票的申领、使用、缴销程序;纳税申报;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利用配套习题;可展示的结果:配套习题实训资料;考核内容与方法:利用配套习题,模拟政府采购案例,正确与否进行打分。

(2)政府采购法律制度。能力目标:能正确进行政府采购;知识目标:掌握政府采购法律制度的构成;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利用配套习题,模拟政府采购案例;可展示的结果:配套习题实训资料。考核内容与方法:利用配套习题,模拟政府采购案例。

(3)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能力目标:会进行财政收入收缴和财政支出支付的操作;知识目标:掌握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财政收入收缴和财政支出支付方式程序;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利用配套习题,模拟政府采购案例;可展示的结果:配套习题实训资料。考核内容与方法:利用配套习题正确与否进行打分。

2.5会计职业道德

(1)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能力目标:会进行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案例分析;知识目标: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八个方面内容;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利用配套习题,模拟案例分析;可展示的结果:配套习题实训资料;考核内容与方法:利用配套习题,模拟案例分析正确与否进行打分。

(2)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能力目标:能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相关案例分析;知识目标: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修养的内容、建设;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利用配套习题,模拟案例分析;可展示的结果:配套习题实训资料;考核内容与方法:利用配套习题,模拟案例分析正确与否进行打分。

参考文献:

[1]中国会计学会编写组编.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11.

[2]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编写组编.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12.

体育教案步骤篇5

据悉,日前国家档案局启动免费向全国县级以上档案部门发放多媒体教材活动,首批发放的教材是《文书档案整理》,包括纸质与光盘形式,2010年5月已经完成向全国近3000个省级、地级市、县级档案部门免费发放工作。

据了解,此次面向全国县级以上档案部门免费发放教材,是实施人才强档的重要举措,这在新中国档案教育历史上是第一次,具有重要意义。

该教材是国家档案局经过组织力量、充分论证而精心编写的,特别适合基层档案部门和人员以及上岗人员需要,具有通俗易懂、简明直观、便于操作等特点。笔者与已经收到该教材的档案人员一致认为:该教材针对性强,满足了基层档案人员的需要。

档案教材是提高档案教育质量和档案人员素质的关键所在,攸关档案教育与档案事业的发展未来。长期以来,各级档案部门重视档案教材建设,坚持把教材建设摆在档案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常议常抓。2009年lo月国家档案局首次召开全国档案教材建设专题研讨会,统筹研究、解决,制定专门的规划,逐步出台一些政策和措施,这次面向全国县级以上档案部门免费发放的《文书档案整理》多媒体教材是为落实全国档案教材建设专题研讨会精神,整合全国档案界力量而编写系列教材的第一本,不久将推出《照片档案整理》、《工程项目档案整理》等多媒体教材。据悉,有关省级档案部门也在抓紧组织力量,编写档案教材。今后更多的优秀档案教材的问世,将更好地满足广大档案部门和人员的需要。

笔者认为,这次面向全国近3000个省级、地级市、县级档案部门免费发放,是国家档案局继几年前档案教育免费支援西部计划推出后,又一重要举措,旨在改变基层档案工作薄弱基础,提高广大档案人员的素质。

目前档案部门基层人员教育状况相对薄弱,根据木桶原理,紧紧抓住基层人员教育这一薄弱环节,会大幅度地提升整个档案业务水平,推动整个档案事业科学发展。

此次面向全国县级以上档案部门免费发放教材,是国家档案局进一步贯彻科学发展观,实施档案教育工作思路调整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强化档案教育工作抓两头思路重要步骤。

所谓档案教育工作抓两头思路即档案教育紧紧抓住培训高端和服务基层这两个重点,全面提升档案教育工作。

体育教案步骤篇6

【关键词】实验活动;初中化学;教学模式

一、实验活动课的教学现状

(一)忽略学生能动性

在新修订的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中,在相应的单元后安排了学生实验活动,再次体现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亲生经历和感受实验探究过程,体验实验乐趣,增强学习化学的积极性。然而,在过去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始终充当着主要角色,学生做实也只是依葫芦画瓢,其结果往往是学生不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实验的兴趣也不高,而且其实验的素养和能力不能得到有效训练和提高。

(二)重技能训练,轻过程思考

“学、教、做、思”四位一体的创新实验活动教学模式,以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能动性,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为出发点,贯穿整个实验活动教学过程。现以初中化学实验活动8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为例,详细介绍“学、教、做、思”四位一体的学生实验活动教学模式。

二、“四位一体”模式在化学实验活动课中的运用策略

(一)学

“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引导学生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仪器及各步骤注意事项等,避免堂上耗时于“注入式”讲解,对“实验活动8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课前导学的构建设计了如下问题,并以导学案形式呈现:

1.请回顾称量、溶解、过滤等操作?(相关习题)

2.自主阅读教材p87-88,通过归纳总结文中重点,设计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实验方案(包括实验目的、仪器、步骤及操作、注意事项、每步操作的目的)

3.预习检测(归纳总结实验操作基本流程,蒸发操作注意事项,产率计算公式等)

导学既可复习巩固称重、溶解、过滤操作,又可通过设计实验方案,清晰实验内容,明确方案重要性,锻炼能力,思考步骤原因与作用。以预习检测促学,明确操作流程,清晰蒸发要领。

(二)教

设计如下:

1.情景引入活动内容。

2.引导分析实验方案,明确目的、操作、原理、化学意义。

3.教师播放演示实验,学生了解正确的实验步骤及标准操作,对比视频内容,思考并订正、修改自己的实验方案。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原理及含义:实验给出的粗盐是固固混合物,需要把固固混合物转化为固液混合物,用溶解操作,把可溶性氯化钠与不溶性杂质泥沙分离开来;要把固液混合物分离开来,两步操作,过滤把食盐溶液与泥沙分离,蒸发把氯化钠与水分离开来;最后计算产率,引导思考产率的计算公式:精盐质量除以溶解了得粗盐质量,而溶解了的粗盐质量等于开始的5克粗盐减去没溶解的剩余粗盐质量。在观看实验视频过程中,学生了解标准操作,可以订正、修改自己的实验方案,进而理清思路,明确标准实验操作过程,清晰蒸发步骤的具体操作与注意事项。

(三)做

1.学会分工协作,体验合作乐趣。

活动发现:学生经过交流讨论,用分工协作的方法(根据个人能力、专长和喜好选择不同的操作步骤,把称量、溶解、制作过滤滤器操作同时完成)以使实验过程耗时缩短,学生体验到合作的成功和快乐。

2.思维发生转变,技能得到提升

计算产率步骤作为新技能之一,使学生由定性思维迈向定量思维,故要求在实验过程中更加重视各步骤的操作规范性。学生知道要比较所得精盐产率准确性,在称量粗盐和精盐时必须准确,进行其他步骤时也会特别细心。

(四)思

对于实验活动8笔者采取了以下步骤:

1.展示成果分享喜悦,留意现象引出问题

实验结束后学生投影成果,学生会留意到有的食盐晶体特别白,有的食盐晶体偏黄;有的盛放精盐的滤纸是干燥的,而有的滤纸是湿的;刮完精盐的研钵有的光滑干净,有的残留很多精盐。学生会根据自己留意到的现象思考导致现象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又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他们将带着这些问题进入第二课时的学习中。

2.回看视频,回顾细节,引导思考

就本活动开展第二课时,再次播放演示实验,在遇到细节问题时,教师暂停视频,补充讲解。学生在观看过程中留意实验操作中的细节,并回顾自己在上一节课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是否也注意到该细节,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了解。

3.分析精盐产率

学生上报自己小组所得精盐产率,让学生分析造成产率偏差的原因,让学生从定量的角度对有关操作环节进行深入思考。总结实验过程,懂得规范的实验操作的重要性。笔者把其中一个班的42人的全班学生分为6个小组,上报所得产率数据如下表: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的小组产率那么高,有的小组产率那么低呢?实验过程中的哪些环节会导致产率偏高或偏低呢?学生带着问题,回顾与分析,回答上节课中的不同现象的原因与之会导致的结果:①所得食盐晶体有的偏黄,是因为过滤失败了,如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边缘等,也可能是因为蒸发皿不干净所致。这种结果直接导致所得精盐质量增加,导致产率偏高;②有些滤纸是湿的,原因是蒸发时水分未完全蒸干,导致称得的精盐质量偏高,计算得到的产率偏高。③有的研钵还有较多精盐残留,导致称得精盐质量偏少,产率偏低。导致产率偏低的环节还有:溶解是未充分搅拌,有些食盐残留在烧杯底部;蒸发时液体可能飞溅出;加热时盐粒飞溅出蒸发皿;过滤时液体倾倒不切底等。

三、主要效果

“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在实践过程中既重视教师的主导功能,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活动的效率、质量和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明显提高,通过课前研学,对实验目的、原理、装置,以及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都了解得较为详细,改变以往只知大概而不知细节、边翻教材边做实验的现状。

2.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课堂气氛活跃。课堂上以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动手,积极探讨,发现、分析问题,总结经验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活动积极性。

3.学生综合能力更得到较大提高。学生从实验前的研学到实验后的反思过程中,提高了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也增强了发现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在活动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卢琴芳,严平,汤明.化学教育,2014.

体育教案步骤篇7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化工技能培训应用实例

在高等职业教育化工类专业的教育教学中,化工技能的培训特征是以职业为导向,围绕职业技能进行人才培养,通过化工专业甚至职业训练,使学生掌握就业所必需的化工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适应社会的需求。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方法,在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方面有着十分重要和有效的作用,正日益被各国职业教育界和劳动界的专家所推崇。近两年以来,我们通过在化工技能培训中应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极大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所培养的化工专业人才受到了社会的高度赞扬和欢迎。

一、项目教学法(projectmethode)的含义

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及实践的方法,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一个相对独立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工作方式,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共同或分工实施等一直到完成整个项目。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等。

二、在化工技能培训中应用项目教学法的基本步骤

在传统的化工技能培训中,教学步骤一般是:教师首先准备好实验用品;其次给出规范的实验方案;然后讲解实验原理;再亲自示范实验技能操作;最后,学生模仿教师进行技能训练。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能力得不到较大的提高。

而项目教学法充分体现了“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理念,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更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与特征。项目教学法一般可按照下面五个步骤进行。

1.搜集信息

在教师提出项目后,由学生围绕项目涉及的内容搜集信息。

2.设计方案

根据项目的目标和任务,充分利用搜集的信息制定完成项目的方案,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方案应该是多个,通过与教师分析讨论后最终确定出最佳方案。

3.实施计划

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内的分工及小组成员间合作形式后,按照已确定的工作方案和程序工作。此时,可能会需要多个实习场所。在实施过程中,若方案进行不下去了,就咨询指导教师,教师帮他们分析解决。

4.成果展示

当项目计划的工作结束后,对形成的成果进行展示。

5.评价总结

主要根据每个学生在该项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所起的作用、合作能力及成果等进行评价,可先由学生自己进行自我评价,之后再由学生互相评价,最后由教师对项目工作成绩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征。通过对比师生的评价结果,找出造成评价结果差异的原因,以便帮助学生今后更好地发展。

三、项目教学法在化工技能培训中的应用实例

教学项目:“工业产品次氯酸钠碱度的测定”。

在教师提出项目后,第一步搜集信息:首先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化工产品次氯酸钠碱度的由来以及可能的测定方法,他们通过到附近生产次氯酸钠的化工厂咨询,通过在网上查找,搜集相关资料,如:生产次氯酸钠的原料、工厂化验科的产品检验项目及方法、国家化工类产品标准中对工业产品次氯酸钠的规定、次氯酸钠产品中杂质的成分、次氯酸钠碱度的含义、测定次氯酸钠碱度的原理及方法等。

第二步设计方案:学生对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找出需要测定的杂质,应用已学的化工专业知识,设计完成该项目的工作步骤和方法,要求每一个学习小组都拿出一至三个方案,通过师生共同讨论,根据本校实验室的实际情况,确定最佳工作方案。

第三步实施计划:按拟定的工作步骤,小组成员以分工或合作的形式进行实验,包括准备实验药品、配制试剂、调试仪器、测定次氯酸钠碱度、处理数据等。

第四步成果展示:按照工业分析实验的格式要求,写好分析项目实验报告,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交一份报告,向教师和同学们展示结果。

第五步评估总结:先由学生自己进行本次项目完成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再由学生互相评价,之后再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讨论,找出各组在完成项目过程中的优点和缺点,评出项目最优的实验方案和方法,最后由教师对学生成绩进行合理的评分。

四、在化工技能培训中应用项目教学法的体会

1.项目选择的关键性。

项目的选取是成功的关键。项目的选择要以教学的内容为依据,既要与书本的知识紧密结合,又要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相联系,还要有一定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既能运用学过的知识,又可以创造发挥。项目要有一定的难度,可促使学生学习和运用新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例如,在化工技能培训中还可以联系生活,给学生提出“绿色化学在房屋装修中的应用调查”或“家装污染的危害及对策分析”等项目,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以致用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

2.教师评估总结的重要性。

教师的评估总结是“项目教学法”的重要环节。学生的设计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在评估中要指出问题所在及解决的方法,要总结比较各组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别人的长处来改进自己的设计,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在评估中得到提高,评估的过程是总结以前学过的知识,以更有效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要努力使教师的评估总结过程成为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提高的过程。

3.项目教学法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项目教学法”能够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书本的理论知识,更使他们懂得怎样灵活应用这些知识为社会生产服务。“项目教学法”充分发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全面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包括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应变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吴言.项目教学法[J].职业技术教育,2003,(7).

[2]陈均.项目教学法的设计、组织和实例[J].交通职业教育,2005,(2).

体育教案步骤篇8

【关键词】电子教材;图像处理;epub

一、epub软件概述

1.epUB的组成

epUB是可逆的数字图书和出版物XmL格式,数字出版业商业和标准协会internationalDigitalpublishingForum(iDpF)制定的标准。它的组成是:电子书内容都是XHtmL的文件,描述都是XmL,并且是一个包含上一述文件的改了名的Zip文件。epub是一个完全开放和免费的电子书标准。属于一种可以“自动重新编排”的内容;文字内容可以根据阅读设备的特性,以最适于阅读的方式显示。

2.epub电子书的阅读平台

从目前的情况看,epub电子书的阅读平台主要有如下几种:

(1)电脑端

电脑的epub阅读平台,目前主要有:adobeDigitaleditions:是目前电脑端最理想的epub阅读软件。Calibre:是pC端电子书综合管理软件Stanza的pC版。LovelyReader:pC端epub阅读、管理的软件。FBReader:国内较早的pC端epub阅读软件。至善读书:从原来txt阅读软件演变而来,对网上资源管理不错。

(2)eink阅读器端?

以电子墨水(e-ink)为显示屏的手持阅读器,是近些来新兴的电子阅读方式。SonY的pRS650、350、950(以及前代600、300、900):支持epub规范。

(3)平板电脑端

目前支持epub格式电子书的平板电脑主要有:苹果ipad1/2:ibooks软件支持epub格式电子书。安卓平板电脑:在android操作系统下,支持epub格式的阅读软件非常丰富。

(4)手机端

苹果iphone:ibooks对epub的支持效果较好。andriod手机:安卓系统上的软件与平板电脑端一样。windowsmobile/windowsphone:同样软件丰富。不过wp7上的软件尚待发掘。

3.epub电子书的制作软件

epub格式电子书制作尚在起步阶段,国内外的epub电子书制作软件还较为缺乏。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

epubBuilder:国内起步较早的epub制作软件。Sigil:国外知名epub编辑制作软件。epubStaR:目前唯一的wordtoepub工具软件。easypub:国内较出色的epub转换生成软件。Calibre:国外成熟的电子书管理软件。epubmaker:国内较早的epub专业编辑软件。

二、使用epub制作电子教材的开发要求

1.电子教材的基本要求

(1)电子教材应有完整的文字与制作脚本(电子稿)。

(2)电子教材文字说明中要包含标记重点和难点。

(3)对课程中的重要部分,可适当采用知识拓展和提示强化学习效果,但要避免与教学内容无关的、纯表现式的图片或内容。

2.电子教材的教学内容要求

教学内容应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先进性,表达形式应符合国家的有关规范标准,符合本门课程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内容采用模块化的组织方法,模块的划分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基本以知识点或教学单元为依据。课程内容应根据具体的知识要求采用文本、图像、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测试部分可根据具体的知识单元设置。每一个教学单元的内容都有如下几个部分:章前言;案例导入(知识点);知识讲解;实践案例:总结与测试五个部分。图1-所示为电子教材的实践案例设计。

3.电子教材中媒体素材规范

(1)总体原则

一般来说电子教材中使用常用媒体素材按照媒体类型可划分为五大类:文本类素材、图形(像)类素材、视频类素材。

1)文本素材

文本素材中汉字采用GB码统一编码和存储,英文字母和符号使用aSCii编码和存储。

不同类型的文本素材,允许一些独有的属性。例如:

章前言:每章要提供设计师谏言和学习目标两部分的内容。

案例导入:把一个完整的案例的多个步骤总结成为几个小步骤。把可以实现一个阶段性效果的几个步骤归结为一步,简明扼要的概括步骤内容。

知识讲解:知识讲解的内容要符合科学性、合理性。尽量使用书面用语,讲解内容清晰明了,清楚冗余信息。

知识拓展和提示信息:对课程中的重要部分,可适当采用拓展知识和提示信息强化学习效果,但要避免与教学内容无关的、纯表现式的图片或内容。

特殊符号:整本书中的需使用特殊符号的文字,要统一样式。如在photoshop中快捷键不适用中括号【】,工具、面板或命令需使用中括号【】等样式。

2)图形(图像)素材

图形(图像)素材应采用目前通用的pnG和JpG格式处理和存储。所有图形(图像)都要有这两种格式的任何一种格式。彩色图像的颜色数不低于8位色数,灰度图像的灰度级不低于128级,图形可以为单色。扫描图像的扫描分辨率不低于300dpi。图像素材的标注要尽量使用统一格式,例如第二章第一部分案例导入的第一幅图要使用2.1.1或2-1-1的格式,第二章第二部分知识讲解的五张图是使用2.2.5或2-2-5的格式,不管是用那一种格式,都要保证在整本书中格式的统一。对比效果图下方要另添加注释,以示区别。以photoshop为例,如图2-1所示,左图为未标注原始图片,右图为标注后的对比图。

除此以外图片的截取要符合一定的规则,留白要恰当处理。以photoshop为例,如图2-2所示,左图为不规范截图,要尽量使用右图的截法。

3)视频素材

视频类素材使用Quicktime格式、mpeG格式。在apple阅读器上使用Quicktime的.m4v格式,在其他阅读器上主要使用.mp4格式。视频类素材每帧图像颜色数不低于256色或灰度级不低于128级。视频类素材中的音频与视频图像有良好的同步。视频要求比例4:3。

4)动画素材

安卓阅读器不支持动画文件,所以不需要提供。

(2)电子教材案例库的设计

1)案例的编写要求

首先案例必须要有现实的指导和教学意义。案例的编写一定要层次清楚,并总结归纳出阶段性步骤。

2)案例导入

编写案例导入时,至少包含以下几部分内容:

案例导入的案例选取十分关键,要结合前面学习的章节的知识点和本章的知识点。学生能够根据步骤一步步实现效果。相关背景资料:介绍案例发生的大环境的背景资料。案例素材文件及案例源文件。案例步骤提示及步骤详解和相关视频教程。步骤详解中的使用提示和注意事项。案例步骤归纳,以photoshop为例,把案例导入中的第6-25步归纳为以下三个大步骤。

3)案例实践

案例实践的案例要几种包含本章的重难知识点,起到复习和提升的作用。案例实践中的案例步骤不需要特别详细,要包含主要步骤,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案例。案例实践包含任务背景及素材及相关视频教程。

(3)电子教材题库的设计

1)试题的组织

试题的组织与编写必须以学科的知识点为结构。

2)试题的分布结构

试题数量要足够多,在各指标属性区间内均衡分布。每一个章节中的各个小节结束时都要设计1-2道相关测试题,以客观题为主。知识讲解部分每个知识点结束时要设计1-2道相关测试题,以客观题为主。每章节结束时,在总结与测试部分要设计关于本章重难点5道左右的主观题和10道左右的客观题。

3)试题的质量要求

试题内容要科学,无学术性错误;无歧义性,表述简单明确;无关联性,试题之间不能有相互提示,不能相互矛盾;试题参数标注要尽可能符合客观实际。

三、电子教材开发的一般流程

1.使用epublisher软件创建电子教材框架

使用软件epubBuilder(掌上书苑,版本3.4.5.14)。

第一步:开始—新建—填写书名、作者。添加封面图片。点击确定。

第二步:命名章节名称。点击新建章节可以进行章节的创建。点击降一级按钮,即可生成节。

第三步:点击生成epub,生成一个拓展名.epub的文件。

第四步:把生成的拓展名为.epub的文件改为拓展名为.zip的文件。解压文件到文件夹。打开文件夹,共生成五类文件。包括meta-inF文件夹、opS文件夹和mimetype文件。

第五步:打开opS文件夹对里面的内容进行编辑。opS文件夹内包括image文件夹、css件夹、chapter文件、ncx文件和opf文件。每个chapter对应在epubBuilder中创建的各个章节。用Dreamweaver打开想要编辑的页面进行编辑即可。

第六步:编辑的chapter文件,在…var_gaq=_gaq||[];_gaq.push(['_setaccount','Ua-22575914-1']);_gaq.push(['_setDomainname','']);_gaq.push(['_trackpageview']);(function(){varga=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ga.type='text/javascript';ga.async=true;ga.src=('https:'==document.location.protocol?'ssl':'www')+'/ga.js';vars=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s.parentnode.insertBefore(ga,s);})();var_userid='';var_siteid=75;var_istoken=1;var_model='model03';webpageSpeed=266;Urchintrack();进行文本、图片、视频、样式等的编辑,用到的图片放在image文件夹中。

2.使用adobeDreamweaverCS5软件制作电子教材内容

第一步:把生成的拓展名为.epub的文件改为拓展名为.zip的文件。解压文件到文件夹。

第二步:打开文件夹,共生成五类文件。包括meta-inF文件夹、opS文件夹和mimetype文件。

第三步:打开opS文件夹对里面的内容进行编辑。opS文件夹内包括image文件夹、css文件夹、chapter文件、ncx文件和opf文件。

第四步:每个chapter对应在epubBuilder中创建的各个章节。用Dreamweaver打开想要编辑的页面进行编辑即可。

第五步:打开想要编辑的chapter文件,在…var_gaq=_gaq||[];_gaq.push(['_setaccount','Ua-22575914-1']);_gaq.push(['_setDomainname','']);_gaq.push(['_trackpageview']);(function(){varga=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ga.type='text/javascript';ga.async=true;ga.src=('https:'==document.location.protocol?'ssl':'www')+'/ga.js';vars=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s.parentnode.insertBefore(ga,s);})();var_userid='';var_siteid=75;var_istoken=1;var_model='model03';webpageSpeed=266;Urchintrack();进行文本、图片、视频、样式等的编辑。

3.生成epub文件

添加内容后,把meta-inF文件夹、opS文件夹和mimetype文件这三个文件重新打包成zip文件,然后把生成的zip文件的改变扩展名改为.epub。

4.同步

把生成的.epub文件通过itunes同步到ipad上即可。

四、结论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与时俱进,人们对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大,也在不断拓展知识面,也更希望有界面友好的工具促进知识的学习,电子书应运而生。也正是由于电子书的出现,出版业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工作岗位在变化,它需要员工更加灵活,其具备更新的知识。不久的将来电子教材必将据有无限宽广的发展空间,会有更多的开发者参与到epub阅读开发中来,使其能够在不同平台上流畅运行。

参考文献

[1]赵姝,王晓晨,陈桄,黄荣怀.基于epUB+SmiL的同步发声电子书开发技术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2,07.

[2]周晓明,王朋娇,赵姝,丁杰.epub格式电子教材在儿童读物中的设计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09.

[3]C语言程序设计.电子教材开发与功能评估[oL].http:///product.sf.3781261.1/.

[4]袁丽娜.电子教材给高校教学改革带来的启示[J].出版参考,2012,24:47-48.

[5]王俊宏.电子书包的发展及其设计[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02:93-94.

体育教案步骤篇9

关键词:学案;操作程序;教学模式

文章编号:1005-6629(2011)07-0045-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各种教学模式都有其操作程序,它具体确定教学中各步骤应完成的任务和师生的活动方式,成为教学模式的外显标志,也内隐着有关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策略等。对学案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作文献综述和总结是有必要的。

本文只就学案教学模式跟操作程序有关的几个问题进行文献综述和总结。

1 有了学案还要不要教案

一种观点认为课堂上只需利用学案教学,把教案变为学案,不是某一学科备课中的技术问题,而是教育思想的根本转变,实质是教师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如东庐中学的讲学稿,教师的教案同时也是学生的学案,师生共用讲学稿进行教和学…(如图1所示)。

另一种观点认为学案和教案可以并用(如图2所示),教案和学案可以融合为统一的整体,应该既重视教案编写又重视学案编写。教案包容学案,应突出学案的主题和角色,真正体现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学案是教案的主体核心,要反映教案的主导思想和创意追求,展示教案的精华和重点。

牛吉峰的硕士论文阐述了单元双案教学模式及在高中物理课程中的实践,提出了单元双案教学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如图3所示)和具体操作程序,单元学案是学案教学模式的又一次大胆的创新。

我们认为学案、教案并用的操作程序更为合适,因为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矛盾为教师一教学内容、教师一学生、学生一教学内容。

2 按照课堂的开放程度对学案分类――素质教育型和应试教育型

在目前的课堂上,一些老师把一个简单的课堂板书复杂化然后复印给学生,代替学生的笔记,甚至也冠以“学案导学”之名,显然是对学案导学功能的应试化。当然有的跟当下课程改革结合得很密切,引入很多的新理念,学案操作过程中大胆的放手学生自我管理,强调学生参与意识,发挥学案导阅读、导思考、导应用、导提升、导整合导的功能。

李增君提出中学思想政治学科学案导学教改实验方案,强调学案的教师编写角色,同时也论述了学案要提前1-2天发给学生的重要性。最重要的是提出了两种具体的操作程序模式:开放式和技能式。开放式教学模式一般用于单元复习课,在教学指导上常常采用合作学习和交互教学方式,教师一般扮演帮助者、启发者和指导者的角色。技能式教学模式一般用于程序性知识的教和学,教师或者学生的示范不是简单的做习题,而必须是将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尽可能完全地展示,通过尝试充分暴露学生在知识体系上缺陷,以便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并调整教学进展和教学内容。显然技能式教学模式带有应试教育的印痕,作者试图从中找到一个良好的切入口和平衡点。

3 按学案发放的时间对学案分类――课前导学学案、课堂导思学案和课后导结学案

目前对学案的分类很混乱,同一学案发放时间有的坚持课前发放,有的坚持课堂发放,课后发放的几乎没有。我们认为,学案的分类按发放的时间和各自的功能应该分为课前导学学案、课堂导思学案和课后导结学案。

4 有参考价值的学案

1997年,山东省教委教研室提出了《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研究》实验课题,该省教师从实验操作上提出了初步的学案教学模式,同时还就怎样进行测评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素质提出了独特的见解。他们提出了以“三线”为核心的立体化教学操作程序的方案:(1)知识线――以学习目标的形式系统地归纳教学内容;(2)方法线――以教案为重点突出“导学”功能,构建出学科文化素质的基本框架和支柱;(3)能力线一一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尝试学习,并把精心设计的知识点和练习分解为不同层次的能力测试题,进行循序渐进的延伸和拓展。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创新的能力素养。

江苏省盐城市明达中学严建农探讨了学案教学课堂教学模式在生物学科中的应用,他认为学案教学模式由三个环节构成。第一个环节是学案导学:教师将精心编制的学案提前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在学案的导学下’对教学内容进行预先思考和学习;第二个环节是分组讨论:要求每组学生围绕学案上的导学题,各抒己见,展开充分的讨论,在此基础上,收集信息,集中思考,提问质疑,分析判断,寻找合适的答案,最后由各组推荐代表作总结发言,其他同学作出补充或质疑;第三个环节是难点点拨:对一些深奥难懂的知识,老师通过启发点拨,化解难度,为学生获得清晰的认识“铺路搭桥”。

5 我们的认识

综合文献发现,无论是哪种课型,学案教学模式基本可以总结成4个基本的阶段:导向阶段、导学阶段、导练阶段、升华阶段。导向阶段即准备阶段,包括编写学案等步骤;导学阶段即认知阶段或者具体的操作阶段,包括依案自学、依案导学、互相讨论、精讲释疑等步骤;导练阶段即巩固阶段,包括归纳总结、反馈训练、达标练习等步骤;升华阶段即提高阶段或者是内化阶段,包括知识深化、拓展外延、灵活运用等步骤。

体育教案步骤篇10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计算机应用

2019年年初,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方案》明确提出“完善教育教学相关标准,发挥标准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中的基础性作用”。准确理解该内容需要理解以下三方面的问题:如何定义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如何理解国家专业教学标准的基础性地位?国家专业教学标准与院校的专业教学标准之间是什么关系?从国家层面建设专业教学标准,目的是构建现代教学治理体系,清晰界定教育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院校在教学工作中的职责,使各个层面的职能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从而提升教学质量。本研究在国家教学标准的引领下,从校企合作的视角审视和研究教学标准,结合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规律,开发本专业校本教学标准体系,为其他高职院校制定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学标准提供参考。

1研究的意义与国内外现状

1.1研究意义。首先,专业教学标准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程度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要求: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规范职业院校课程标准的设置。职业院校教学标准上升到国家层面,可见其重要性和长远意义。让我国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能依据专门的制度和标准办,标志着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其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人工智能时代正在到来。作为高新技术人才的重要来源,计算机应用专业必须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储备,因此,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改革势在必行。再次,当前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学校热、企业冷”是不争的事实,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效益和人力资源配置的效益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因此,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便凸显出重大的现实意义,能否从校企合作的视角来审视教学标准,让教学标准的主体责任不再只是高职院校。让企业作为需求侧,在人才培养的早期就参与进来,保证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不脱节。在校企合作视域下进行计算机专业教学标准的研究,对于推进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制度化、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1.2国内外研究现状。在国外,对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采用标准化建设,是西方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各国的职业教育体系虽然存在较大差异,但是均存在与专业教学标准相近的内容表述,如职业标准、能力标准、教学内容标准等。在研究过程中,国外研究人员主要关注教学标准的开发步骤、开发方法、文档表现形式和课程建设中的问题等[1]。在国内,有研究学者对国家标准在实现教育现代化中的重要基础性作用进行过理论层面的详细分析和描述[2,3]。阐明了国家标准和校本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校本专业教学标准之间的关系等。针对教学标准的开发重点,有学者认为,需要关注中高职相衔接的教学标准规划,实现两个阶段教学的有效衔接[4];还有学者认为要因地制宜,更深入地考虑专业的发展情况和地区经济特征[4]。本研究从校企合作的视角研究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目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效益和人力资源配置效益处于较低水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校企合作无法深入进行。建设职业院校的教学标准需要企业的深入参与,作为责任主体,通过校企两方共同培养完成职业技能培养和培训,形成完善的、符合专业实情的专业教学标准。

2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标准体系开发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2.1研究目的。研究目标为深度挖掘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标准现状与国家标准的差距,以校企合作作为改善人才培养方式的切入点,设计符合专业发展需求、企业人才需求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方案;完成教学标准体系的制定,包括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方法、相应课程标准和顶岗实习方案。2.2研究内容。(1)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进行校企合作办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2)国内外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标准基础理论和开发技术研究;(3)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方案和开发方法研究;(4)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校本教学标准的制订。2.3创新之处。(1)以往的教学标准由院校自行制定,存在目的明确、输入不足的情况,导致无法达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国家专业标准制定后,以国家标准为基础和指导,结合地区和院校特征,重构专业课程的体系及内容,指导专业教学整体的设计及实施。(2)在人工智能时代全面到来之际,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的计算机应用专业该如何培养人才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该如何保证对社会的人才供给不脱节?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中面临的这些问题亟待解决。(3)在校企合作视域下对教学标准进行研究,目前国内关于教学标准的研究大多数都是从标准开发基础理论、技术流程与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属于偏理论的研究。本课题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即从职业技能的培养这个本质特点出发,在校企合作的视域下讨论教学标准的问题,关注企业、院校在人才培养中的角色定位。

3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3.1研究思路。(1)通过在本专业相关企业和高职院校中进行调研,包括对企业技术专家、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人员、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对目前计算机技术专业的教学标准执行现状和研究的必要性进行分析。(2)整理调研结果并大量查阅国内外有关教学标准实施过程的相关文献,确定研究的整体方式方法和组织形式。(3)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在校本教学标准研究中采用的可行开发方法和模式,整理出本专业特色、地方企业人才需求情况,得出本研究在开发中特别需要关注的内容,最后据此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校企合作办法和顶岗实习方案。3.2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对文献进行整理、分析、研究,提取可供参考的理论和指导方法。(2)调查研究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不同的对象进行调查。调查企业对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的不同岗位要求;针对即将毕业的学生,结合企业对专业岗位的要求,考查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通过此调查可以看出供给侧和需求侧之间对接的差异。3.3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遵循的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