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读书笔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4:28:46

高效课堂读书笔记篇1

关键词:课外阅读阅读兴趣有选择读书笔记

课外阅读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学习的重要补充和辅导形式,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加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知识,有助于学生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陶冶情操,发展审美情趣,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位教师都要把这项工作列入自己的教学任务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

一、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要做的准备

1、帮助学生制定课外阅读计划

课外阅读计划的内容包括:课外阅读的目的、内容、形式、时间、检查效果等。

2、创设良好的课外阅读条件

(1)在教室或阅览室粘贴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名言警句;(2)学校图书馆添置各种适合学生阅读的图书,订购各种报刊,制定方便学生借阅图书的制度;(3)班上设立学生自办的小小图书角,动员学生把自己的书刊借出来,多方开掘书源,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4)指导学生购买必要的工具书与使用工具书阅读。

3、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办法有很多,一个最可行的办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联系所讲授的内容有目的地给学生渗透一些课本以外的知识,而且把某些内容有意留下来不讲,以激起学生追根寻源的愿望。当学生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以后,教师要适时地给学生介绍几本书,引导学生课外去读。如果坚持经常这样做,久而久之,就能给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另外,教师本人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

4、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有利于学生的成长。课外阅读具有广泛性、灵活性,在学生自觉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选择地阅读,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读书

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从以下方面指导学生课外有选择的读书。

(1)思想修养方面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课外读物。低年级的学生可阅读一些寓言故事、革命故事、革命领袖传记、英雄人物故事;高年级的学生,可选择一些富有哲理性的作品,引导他们多读名家的名著、名篇,使学生树立的好的思想。

(2)文学修养方面

文学名著一般都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人类文化的精华。组织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可帮助他们了解社会,开拓视野,陶冶情操,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增强审美能力。语文教师每学期应提出文学名著的书目,供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选读。

(3)配合课堂阅读

教师应有计划地选择同课堂教学有关的课外材料,让学生结合课堂教学进行阅读。这样学生就可从不同角度加深对教材的理解。这种阅读可以再课堂教学之前,也可和课堂教学同步,也可在课后进行阅读。

(4)结合学生兴趣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阅读兴趣比较广泛,教师在推荐文学书的同时可以推荐一些科普类读物,如:科学画报、十万个为什么等。

三、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

阅读有多种方法,可由个人的能力和习惯不同而不同。对小学生来说,应该指导他们学会粗读、精读和做读书笔记。

1、粗读

就是粗略地读、快速地读。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地得到一本书的总印象,对所读的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通过粗读可以较快地获取信息,由此确定是否需要精读,粗读一般是先看内容介绍、目录和各章节的标题,把全书内容大致翻阅一下,抓住关键字句段,留意文中题目、文眼、中心句。粗读的关键是速度快,要跳读。学生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可以掌握这种方法。

2、精读

精读就是通过对所选择的书反复地读、仔细地读、动脑筋地读,达到对所读材料的深刻理解,进而掌握该书思想内容、思维方法和表达方法,对她进行分析、评论、研究。

对此,华罗庚先生给出了精读的方法,他说读书要“由薄到厚,又由厚到薄”。由薄到厚就是要细读,读书的过程中首先要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在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过程中,往往把自己的理解、体会、补充写在书中空白处或写成纸条夹在书中。这样内容越来越多当读完一本书之后,在自己的脑子里就会感到把书读厚了。但是,把书读厚并不就读好了,真正读好还要把书读薄。读薄就是在反复读的过程中加深理解,最后抓住全书的系统、思路、重点,当把书合起来时,全本书在脑子里好像变薄了。

3、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实践证明,要提高读书的有效性,引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是很好的手段和方法。做读书笔记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增强记忆的效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逻辑能力,开阔视野和思路;从长远看,还可以使学生通过积累资料,开展初步的科学研究。所以教师要重视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指导学生掌握读书笔记的形式

(1)摘录式笔记

摘录式笔记是使用最多的笔记形式,它又分为四种:

抄录式笔记是抄录书籍、报刊中的原文来促进阅读的一种读书方法。其作用在于增强记忆,加深理解,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和严谨的态度。

摘要式笔记是按照需要有选择地扼要地摘录书籍、报刊中的要点的读书方法。

索引式笔记是只记书籍、文章、报刊、版本、页码,不记具体内容的笔记方法。

引语式笔记是原文抄录某些权威人士的话语,供日后引用的读书方法。

(2)批注式笔记

批注式笔记是最简便的笔记形式。阅读属于自己的书刊时,方可做这样的笔记,它可分为两种。

眉批式笔记是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在书上对文中的重点、疑点、优缺点进行批注的读书方法。即在文中上下眉或空白处随时记下感想、体会、疑问、见解等。

勾画式笔记是用能代表意义的符号,在书上圈点勾画,帮助阅读的读书方法。

(3)评注式笔记

高效课堂读书笔记篇2

长期以来,许多历史课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沿袭几十年一贯制的“讲——听——背”直线型教学格局。课堂上教师唱独角,“黑板、粉笔加嘴皮”,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学生越走越没劲,完全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一些学生感到历史课枯燥无味,产生“厌史”情绪。大多数学生则靠死记硬背应付考试,记得快,忘得更快,教学目标流于形式。初中阶段学生年龄小基础知识薄弱,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能力有限,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受到一定制约。教师一般侧重“精讲多练”。

进入高一的学生已经有三年历史学习的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和知识的接受能力都有了较大提高。他们思想活跃,喜欢追根溯源,这一时期正是历史学科培养学生阅读习惯,训练阅读能力的最佳年段。教师应抓住契机,有意识有计划按步骤地利用课堂教学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并使之形成良好习惯,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这不仅能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乐趣,成绩提高,而且会终生受益。我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粗浅的经验是,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带着目标仔细读

课本本身有着非常明显的优点。章、节、目、段之间有着内在联系。指导学生认真仔细读课本是阅读的最重要的环节。阅读前教师应对课本进行深入钻研。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精心巧妙地编选几个知识性、思想性都比较强,提纲挈领的思考题,课前写在小黑板上,或上课后迅速简要地写在黑板旁边,好让学生阅读时心里装着问题,有目标。可采用默读与朗读相结合的方法。因为长时间朗读会产生疲劳,影响读的质量。如果长时间默读,又往往会“一目十行”、“眼神不一”,有的同学会“走神”或搞小动作。随时抽一个同学朗读可提高读的效果。再者,朗读也可消除错字,不认识的字,难懂的词,可以及时指出和纠正。这种读法,既有学生活动,又有教师抽查,能使学生注意力比较集中。因为有思考题引路,绝大多数同学能及时准确地抓住课文的中心、重点、特点及难点。高一历史课本除正文外还有小字部分作为阅读材料,但不作统一要求,只要求学生明确正文与小字的关系,正文犹如筋骨,小字犹如血肉。

二、提问讨论受启发

在学生阅读完课文后,教师就前面给学生的思考题向学生提问检查阅读的初步效果。同时让学生就不理解的问题向教师提问,由教师解答。通过互问互答指导学生对带有一定难度的综合题进行梳理归类,找出解答问题的论据和方法。

对于有代表性的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进行讨论:讨论通常是前后四人结合起来分小组进行,讨论时间为10分钟左右。同学们结合课本内容讲自己的观点,大家摆事实,讲道理,进行比较深入的讨论,这样,开阔了思路,加深了对重要问题的理解和记忆。对于那些引起激烈争论的问题,教师可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引导学生课后再扩大阅读范围,自己去寻找答案。这样将课堂阅读自然延伸到课外,促使教与学进一步结合,深化了教与学的效果。

在提问与讨论中,教师的思维方法、看问题的角度,自然给学生以影响,讨论是建立在阅读基础上的,讨论中学生既动脑又动口,人人参与,加深了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而且使综合学习能力得到锻炼。

三、思考归纳求深化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阅读”和“讨论”两个环节中学生接触和理解到许多课本知识,掌握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材料和方法。进一步提高,就要求学生对阅读了的内容进行归纳和综合,认识历史事件的本质和前因后果,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将知识的各部分按一定逻辑顺序归纳成系统的有机整体。这样,有助于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化,巩固已掌握的知识。每节课都如此,会形成知识——方法——能力之间的良性循环,效率会越来越高。将来面对“会考”、“高考”,只不过是一个水到渠成的问题。“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阅读”这一最基本最简单的教学环节上多用些心思功夫,这应是一个最实际的考虑。

归纳一般也控制在10分钟左右,教师以启发、点拨、释疑、小结的形式和学生一起整理知识,“穿线织网”,归纳出教材知识结构和思想内涵。尽可能由学生归纳,一些难度较大的也可由教师归纳总结。教师的归纳要注意两点:(一)化:将基本的理论原理具体化,化为对人、事、制度的有血有肉的分析评价,切忌理论、史实的“两张皮”或生拉硬扯。(二)精:话要讲在点子上,有穿透力,切忌冗长,拖泥带水。这两点,高考题的“要求”和“参考”答案或“标准”答案值得反复揣摩,体会,烂熟于心,举一反三,加以运用。平常备课,就要用规范的最经济的书面语言把答案写出来,并反复修改、推敲,讲时“避免掺水分”。试看会考高考中,不少同学写了一大篇,却使人不得要领,找不出“关键词”、“得分点”,这个教训,从高一就要总结、汲取。

另外,教师归纳还要注意一点:用:即将“教书”和“育人”密切结合,善善恶恶,用历史的经验昭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当然,这样作,有个“度”,要注意自然而然地渗透,不要硬上。更根本的,则取决于教师自己的人格素质和道德涵养功夫。

四、读书笔记不可缺

法国思想家布韦说过:“读书不做记号等于不读书。”高一学生在课堂阅读的同时应认真做好笔记。课堂笔记由三部分构成,即书上划符号,书旁写评注,本上写笔记。

高一年级第一节历史课就应向学生提出阅读笔记的具体要求,如上课需备有红笔或彩色笔专门用来在课本上勾划各种符号。符号可统一规范化,如一般常用的重要语句下面划。必须准确记忆的用表示。…表示关键性的字词。表示对课文内容的质疑。①②③表示几个并列内容要点。表示难认的字或难理解的词。表示课文内容的层次。

高效课堂读书笔记篇3

我校是一所完全中学,近年来,高中部的生源主要是本开发区的职工(大部分是农工)和附近乡镇农民的子女。因此,可以说我校是一所农村普通高中。虽然学生们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但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和鉴赏习惯。在课堂上,有的只会看,不善于朗读;有的只动眼看,不动笔作圈点、批注;甚至有的连朗读都不顺利。在课堂外,有的懒得阅读课外读物;有的不会选择利于提高文能力的读物;有的只顾阅读,不善于鉴赏、思考吸收,不善于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有的在读书交流课上或进行课前演讲时,少言寡,甚至无话可说。针对这些情况,我校文教研组于2008年10月向南宁市教科所申报科研课题《完全中学学生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被定为市级C类课题。我们的课题分为四个子课题,其中的一个子课题是《“读”的习惯的培养与研究》。

普通高中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和鉴赏习惯,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我们形成了如下共识: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和鉴赏习惯,关键是要使学生掌握养成良好阅读和鉴赏习惯的方法,强化行为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和鉴赏习惯的方法主要有: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课堂阅读和鉴赏习惯的方法、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的方法。

一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的方法

预习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前提,是否做好预习,关系到是否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关系到教学效果的高低。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抓好预习这个环节,提高预习效果,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1.要正确认识预习的重要性

学生没有养成预习习惯的原因,就是缺乏对预习重要性的认识。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感知具体课文知识材料的第一步。如果不预习,就不知道课文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课堂上就不会有目的、有意识地参与教学活动,更不会成为学习的主人,而只能是被动地学习,其学习效果比不上预习的同学。

2.要明确预习的目标和内容

预习的目标和内容,应该包括课堂上老师要讲授的各方面的内容:读课文、学字词、分析课文结构(即作者的思路)、归纳文章的主题或中心思想、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总结写作特点等。

3.要教会学生掌握具体有效的预习方法

这方法就是一看二写三思考。一看,就是利用晚自习时间或白天的自习节对第二天的课程进行预习。先把参考书所列的预习内容阅览一遍,并对重要知识进行圈点;根据参考书和课后练习的提示,阅读课文。二写,就是头脑里常记着:不动笔墨不读书。每次预习,第一要给生字注音,给生词解释意思,完成参考书里的字词练习题。第二要摘抄名句、要句,同时在课本上作标注。第三要写出初读课文时发现的问题,记疑存难,标上不理解的句。三思考,这是预习的重要环节。让学生把自己设想成老师,把预习当做备课,带着这种心理来运用参考书,他就会变被动为主动。思考参考书中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二养成良好的课堂阅读和鉴赏习惯的方法

课堂阅读和鉴赏训练,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和鉴赏习惯。习惯是“由于重复或训练而巩固下来的并变成需要的行动方式”。这种行动方式一经形成,便根深蒂固,与人的性格、气质相融合成为本能或自觉行为。学生有了这种良好的自觉行为,就等于拥有了毕生从事工作和学习的基本技能。只要引导得法,成效是显而易见的。那么,怎样培养高中生良好的课堂阅读和鉴赏习惯呢?

1.勤读多背必有益

勤勉是读书做学问的根本。学习文离不开一个勤字。“勤能补拙是良训”。学生入学之初我们就向学生讲明这些道理以震撼其心灵,打消其任何投机取巧的念头,并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

2.读书需要常动笔

伟人孙中山、、等都有不动笔便不读书的好习惯,一翻书便要动笔。所读过的书无不圈圈点点,详加评注,有时一本书读完,书页上往往面目全非,弄得朋友们的好书都怕借给他。读书动笔是极好的习惯。一方面可以随时记下自己阅读时的心得,另一方面也可以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与记忆,从而提高阅读的质量。因此我们要求学生按照老师指导要求作圈、点、划。人们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最淡的墨水胜过最强的记忆。经常动笔会使记忆牢靠、长久、准确,积累更丰厚。

3.勤于习作是关键

阅读与写作是文能力的两个主要方面。阅读是积累、吸收,写作是表达、运用。以写作促阅读是最有效的途径。因为积累不丰厚无以表达,从这个意义上说,有很强写作能力的人,其阅读能力必然也很强。单纯由阅读来抓阅读很难刺激学生的兴趣,且不好检验。因此,我向学生提出:每个人都要练好一支笔,养成勤读、爱写的好习惯。

三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的方法

1.明确课外阅读的特点和意义

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由学生自己主动地去获取和积累文知识、提高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的一种精读活动,而不是那种走马观花、只为追求情节的随意浏览,从而带着提高文综合素质的目的去阅读。

2.有计划地安排借阅

根据新教学大纲规定,我们给学生印发文科课外阅读的10部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的书目,让学生在三年内(初中三年或高中三年)有计划地安排借阅。同时,向学生介绍学校阅览室订的有关文报刊,提醒学生注意阅读一些介绍与课文有关知识、介绍学习方法的文章。

3.指导学生作好短期、长期的课外阅读计划

要求学生每学期至少阅读1~2部教师推荐的中、长篇小说(文学性较强的时文名篇);要求学生每年课外阅读不少于80万字。

4.教给学生写读书笔记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高效课堂读书笔记篇4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学习笔记;策略;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102-04

一、缘由

要提高学习学习效率,学生必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学习笔记策略是学生英语学习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然而,处于初中阶段的不少学生还不善于在课堂上做笔记。据本人调查发现,学生利用学习笔记策略的效率极为低下,究其原因有三:

1、生性特点的使然

十三四岁的中学生生性好动,上课喜欢口头回答,很难静心做笔记。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诸多知识点还需不断复习、不断记忆,才能掌握到位。因此,书面检查时,学生往往漏洞百出,未能真正掌握知识的各个环节。再者,初中生自我监控能力较差,有时面对大量的文字书写,会产生惰性,待惰性完全战胜自觉时,学生就抛弃了做笔记的习惯。随着课堂节奏的加快,学生觉得更没有时间做笔记。据学生反映,做笔记太花时间,又误了听课内容,得不偿失,还不如复印他人笔记。

2、教学媒体的影响

多媒体教学因自身所具有的鲜明特征能使学生在更真实的情境中学习、体验和感知语言,更有利于真正激活课堂,因而深受师生的欢迎。以电子书写代替教师的粉笔板书,以漂亮的动画点缀代替粉笔呈现的圈圈点点,这些的确有可能为课堂教学节省大量时间,使学生在相同的课时内学到更多的知识。然而,屏幕上纷杂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大多是过眼云烟,稍纵即逝,根本无法做笔记。于是,他们摒弃了做笔记的传统习惯,以脑子的暂时性的知识储存代替了笔记本的永久性的记录保存,这必然违背了学习和记忆规律。

3、方法指导的缺失

小学初中衔接阶段是培养初中学生形成许多良好习惯的关键阶段,学会做笔记首当其冲。然而,许多初一教师并未对学生进行认真、详细、系统的笔记策略指导,学生对初中阶段做笔记的方法、作用和意义认识模糊。

二、认识

1、学习笔记:新课程实施的指向

鲁迅先生说:“无论什么事,如果继续收集资料,积累十年,总可以成为一个学者。”总结中外许多学者的经验,可以说,做笔记是一条成才的途径。指导初中学生如何做课堂笔记是英语教师学法指导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必须对此加以重视。《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是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学生记笔记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是掌握知识的一个主要环节,同时也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表现。学习笔记不仅是学生语言知识的记录本,也是学生探索学习的基本过程,更是学生不断完善、健康成长的学习档案。

2、学习笔记:学习过程的灵魂

十八世纪著名作家塞谬尔・约翰逊称做笔记为“必要的痛苦”。的确,做学习笔记是件比较痛苦的事情,但是非常必要。做好学习笔记,能使学生眼、耳、心、手统一,达到注意力高度集中,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学习笔记指导的重要性可概括如下:

(1)做学习笔记的过程是一个由感知转化为联想、分析、综合,再转化为文字表达的比较复杂的思维过程,是学生筛选、浓缩信息的过程,加强笔记指导有利于锻炼其思维,提高获取信息、浓缩信息的能力。

(2)加强学习笔记指导可以使学生与教师的思想进程保持一致,抛开与听课无关的杂念,集中思想,学会用关联词和线索性语句提纲契领地记录。

(3)学习笔记是一种永久性、系统性的记录,对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和克服头脑记忆储存知识的局限性非常重要。

(4)加强学习笔记指导有助于积累资料,扩充新知。

三、设计

笔记策略是精加工策略,是在意义理解基础上的一种更高水平、更精细的信息加工策略。要使学生掌握学习笔记策略,笔者让学生会用笔记、用好笔记和用活笔记等策略加以指导与训练。

策略一:让学生会用笔记

不同的笔记指导策略可以从不同程度上促进知识的获得、储存以及利用。根据英语学科教学的特点,笔者认为有必要让学生从四方面了解和会用学习笔记。

1、阅读课要旨笔记

阅读课要旨笔记是理解英语课文内容,是讲解知识点的前奏,做好笔记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文章篇章结构的了解,有助于学生做好阅读理解题,大部分教师都需一课时,而大部分学生不习惯于阅读课做笔记,一节课往往未留下片言只语。下面笔者以人教社出版的初中英语《Goforit》九年级Unit4“whatwouldyoudo?”的阅读课文whatwouldyoudoif…?为例,介绍三种常用的笔记格式:

(1)非正式纲要笔记

非正式纲要笔记是指采用浓缩的形式标明主要观念和与之相关的细节。学生可按照教师提问的顺序或者段落的安排,按照要点细节的结构,记录课文内容纲要。

表1非正式纲要

(2)网络化笔记

网络化笔记是指采用大小不同的方框标明概念的重要性,用线标明其间的关系。较为重要概念的方框大于不重要概念的方框。方框之间连线表明其中的概念有某种意义联系。它的优点是提供了信息的可见性表征。

(3)合并性笔记

合并型笔记是采用非正式纲要和网络化笔记相结合的方式。采用这种方法时,每页笔记要被分成三部分:从中间画一条纵线,靠近地底部一条水平线。左边用于记笔记时采用非正式纲要或其他类似形式。右边用于记笔记时采用网络画或类似形式。最后,底部可用作总结性陈。

martinRobinson’sbook

1.Cutyourselfbyaccident

2.Felldownstairsandwasn’tmoving

3.Burnedyourselfbyaccident

4.injuredyourkneewasgivencigarettes

Havemedicineascandy

wasaskedtomeetinternetfriend

Getpimples

theinformationaboutmartin’snewbook

2、知识点表格笔记

课文中知识点的讲解主要是英语短语的理解与举例方面。课堂中,教师详细地解释用法,学生多少也做点笔记。但许多学生记得杂乱无章,所谓的笔记根本无法作为复习时的材料和依据。笔者准备以一种简单的方式,即表格笔记,指导学生如何记录课堂中的知识点。表格分三纵栏,左栏记短语,中栏记例句,右栏记学生的心得。心得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受,要求学生主要写下两部分:质疑和总结。

短语或单词例句或用法心得

1.restwhatdoyouthinkishouldtelltherestofthestudents?区别havearest,rest

2.dealwithHowtodealwiththeproblemwhattodowiththeproblem

3.put…under…puttheburnedareaundercoldrunningwaterput…in,put…away,

4.findout

Findouthowbaditiswhenyouburnedyourknee.Find,lookfor,watch,notice…

3、语法课板书笔记

语法讲解课笔记较多,学生无法判断知识点的重要性,笔记的思路显得混乱。因此,指导学生做语法课笔记,教师的板书就是典范,将教学内容的精华凸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一览无余。

4、“大杂烩”风格笔记

除上述几种笔记之外,笔者还要求学生留出笔记本的一小部分,称为“知心港湾”,记录身边的英语词语或英语有关的任何事情。主要类型有:励志篇、口诀篇、美句篇、病句纠错篇及身边英语。

(1)励志篇

收集平时在书本或报刊杂志中读到的能够激励自己的格言、座右铭,并要求学生经常翻看,鞭策自己,作为学习的精神动力。例如:Knowledgeispower.(知识就是力量。)

(2)口诀篇

以口诀的形式简化的较难的知识点,不仅朗朗上口,终身难忘,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增强学习兴趣。如:哪些动词后在主动语态中用不带to的不定式作补语,但在被动语态中要加上to?它们是“吾看三室两厅一感觉”:5看(lookat,watch,notice,observe);3使(make,let,have);2听(listento,hear);1感觉(feel)。

(3)美句篇

凡在书本或练习中发现任何值得自己欣赏的句子,都可以记录在笔记本中。书本中的长句大多是美句,足可以让学生品味数遍。欣赏句子时,学生往往会以分析句子结构的眼光审视句子,这对于学生迅速、正确理解文章中的长句大有帮助。

策略二:让学生用好笔记

学习笔记不是简单地把课堂上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记载下来。事实上,学生借助学习笔记策略进行学习,可以让学习目标更清楚,注意更专注,方法更多样,思维更活跃,效果更显著。

1、在课堂中掌握知识要点

课堂是学生学习英语知识,锤炼听说读写各种技能的重要阵地。建立良好的课堂笔记习惯,必然会极大地帮助学生把握课堂重点和方向,提高课堂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下表是我设计的学生课堂笔记,它不仅让学生关注课堂的语言知识的重点、难点,更体现了学生课堂的活动内容与课后的反思。学习笔记设计简单明了,易于操作和检查。

2、在阅读中把握主旨要点

训练Fastreading能力时,不要求学生过多地使用笔记,目的是让学生以最快的速读完成语篇的阅读,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然而在Detailedreading训练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笔记策略来进一步掌握材料的整体内容,领悟文章的细节和深层含义。

如议论性的文章可使用表格式笔记:

mainideaSupportedfacts

para.1

para.2

para.3

若是细节性很强的课文,可让学生使用网络性笔记。

3、在听说中记录关键内容

记笔记是认知策略中的一项技能。以训练听力理解为例,在精听或半精听要求边听边记笔记,因为它需要听懂文本的绝大部分信息,理解语篇的内涵,并在头脑中建立相关内容的图式结构。

(1)教师朗读或播放听力材料,让学生边听边记。若听力材料是对话式,可引导学生用表格笔记加以记录,如让学生重点关注对话中who,when,where,what,howmany等信息;若是独白式材料,可通过记录关键词(动词或名词)来把握材料的发展线索。

(2)通过上述笔记引导学生进行复述、问答等任务性活动。

4、在写作中追求高质优品

学生在书面表达练习中总是感觉困难很多,因而错误也层出不穷,如意思不全、逻辑混乱、语无伦次等。指导学生写作的基本流程如下:

(1)在笔记上梳理所要表达的主题和相关的要点。

(2)联想以往笔记中记载的好的句式或习惯表达法应用于这些要点的表达中,再考虑选择吻合上下文逻辑的联接词语,让语句的表达自然、流利、顺畅;

(3)之后,在确定时态、语态无错误的情况下,把写成的文章抄写到练习本或答题卷上。

5、在改错中获得反思比较

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学生自己的特点和实情建立自己的纠错笔记,让学生向错误学习,从对错误的认识、纠正与反思比较中完善自己的英语知识体系,提高使用英语的准确性。

(1)记录。引导学生注意收集自己在练习或测试中出现的较为典型的错误,完整地记录在自己的错误录中;

(2)分析。让学生清楚说明正确表达的形式与要求,同时对相似相近相反的语言现象进行比较与分析。

(3)反思。通过对错误的剖析与比较,提醒自己,启发自己,提升自己。

6、在复习中构筑知识体系

每学完一个单元或一个专题,就做个提纲或表解形式的小结,既是一次阶段性复习,又可以将相关知识串联起来,建构成自己的知识网络,便于在以后的学习中按图索骥。

7、在课堂外扩展英语广度

课内学习毕竟只是学生英语学习的一个方面,课外拓展是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升英语的高度和宽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1)扩充词汇量。学生在生活中必然会接触到众多英语使用的情景和场合,如果老师注重指导学生把在生活中遇到的感兴趣或觉得很实用的词语通过学习笔记形式积累起来,这将是一个广阔无垠的学习资源。

(2)增加阅读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不可能一朝一夕可以提高的,而是一个不断强化的渐进过程,因此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必经之途。

(3)提高实践量。学生的英语学习如果能做到课内与课外的统一,那将是英语学习的美妙境界。

策略三:让学生用活笔记

法拉第在《回忆马克思》一书中写道:“……他(指马克思)有那么一种习惯,隔一些时候就要重读一次他的笔记和书本中做上记号的地方来巩固他非常强而且精确的记忆。”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渊博的学问与他重视记笔记、善于整理笔记是分不开的。整理笔记是把知识简化、深化、系统化的过程,是学习获得高效益的组成部分,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我从两个方面指导学生进行笔记整理:课内整理和课外整理。

1、课内整理。

做笔记关键在于理解所记的信息,每节课教师都应留给学生三至五分钟让他们依据笔记内容,回顾所学的知识,“趁热打铁”。通过看笔记,学生就能迅速地回忆起有关学习内容,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也可在这段时间内记下对所学知识的反思内容,对材料进行进一步的精细加工和整和。

2、课外整理

为巩固学习效果,学生需要对笔记做进一步整理,使之成为比较系统的复习资料。整理、加工课堂笔记的方法有:忆、补、改、编、舍。“忆”即对照书本、笔记,即时回忆有关信息,是整理笔记的前提。“补”即补充课内因教师讲课的速度而无法跟上导致的缺漏、条约、省略等情况,使笔记完整。“改”是改正笔记中的错字、错句及不够确切的地方,使笔记精确。“编”指用统一的序号,对笔记内容进行提纲式的、逻辑性的排列。注明号码,使笔记有序。“舍”为舍去无关紧要的笔记内容,使之简明扼要。

参考文献:

[1]贾香芸“初中英语笔记策略的指导”,《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8期

[2]吴本虎《英语学习策略》,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3]刘邵忠《中学英语课程理念与实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高效课堂读书笔记篇5

怎样才能学好化学这门功课呢?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只要起好步,以后学习起来就比较顺利。为此,笔者在此谈几点自己指导初三学生学习化学的做法,仅供同行们参考、补充和指正。

1.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它是古往今来无数中外化学家的化学科学研究和实践的成就,它编入了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无机物的分类及相互间的关系等知识;它充满了唯物辩证法原理和内容,它介绍了许多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和他们对事业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学风。化学对工农业生产、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人们的衣、食、注行样样离不开化学。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化学课的学习,要掌握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学会动手做实验的能力,为今后搞科学实验打下基础。

因此,通过初中化学课的学习,初三学生不仅能学到初中阶段的系统的化学基础知识,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中外化学家的爱国主义思想、行为和对科学的不断进娶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科学态度及严谨学风的教育,而且还能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为今后学习高中化学及其他科学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课前要预习

上课前一天,一定要抽出时间自觉地预习老师第二天要讲的内容。学会先预习,后听课这种良好的学习方法。预习的好处很多:(1)它能强化听课的针对性,有利于发现问题,抓住重点和难点,提高听课效率;(2)它可以提高记听课笔记的水平,知道该记什么,不该记什么,哪些详记,哪些略记;(3)它可以节省课后复习和做作业的时间。通过预习时的独立思考和听课时留下的深刻印象,从而缩短课后复习和做作业的时间;(4)它可以培养自学能力。预习的过程就是自觉或独立思考的过程,长期坚持下去,一定会使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预习的方法是:(1)通读课文。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与重点,要把自己看不懂的问题记下来或用铅笔在书上作一些记号,用以提醒自己上课时要集中精力和注意力,有意识、有目的地听老师讲自己不懂的问题,详细对比跟自己的想法有什么不同,这样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2)扫清障碍。在读课文后了解了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联系已学过的与之有关的基础知识,如果有遗忘的就要及时复习加以弥补,这样才能使新旧知识衔接,以旧带新,温故知新;(3)确定重点、难点和疑点。在通读课文和扫清有关障碍后,在对新知识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思考课文后的习题,试着解答,在此过程中找出新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如果有潜力,还可以做点预习笔记。

3.听好每堂课

听课是学习过程的核心环节,是学会和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课堂上能不能掌握好所学的知识,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功在课堂,利在课后,如果在课堂上能基本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课后复习和做作业都不会发生困难;如果上课时不注意听讲,当堂没听懂,在课堂上几分钟就能解决的问题,课后可能要花费几倍的时间才能补上。所以,学生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好每一堂课,是学习好功课的关键。听课时,一定要聚精会神,集中注意力,不但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特别注意老师讲过的思路和反复强调的重点及难点。边听课、边记笔记,遇到没有听明白或没记下来的地方要作些记号,课后及时请教老师或问同学。同时,还要注意听同学对老师提问的回答以及老师对同学回答的评价:哪点答对了,还有哪些不全面、不准确和指出错误的地方,这样也能使自己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自己能判断是非。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听课时,一定要排除一切干扰和杂念,眼睛要盯住老师,要跟着老师的讲述和所做的演示实验,进行积极地思考,仔细地观察,踊跃发言,及时记忆,抓紧课堂上老师所给的时间认真做好课堂练习,努力把所学内容当堂消化,当堂记住。

4.认真记好笔记

要学好化学,记笔记也是重要的一环。记笔记除了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提高听课的效率外,对课后复习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要学会记笔记,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因此,在认真听讲的同时,还应该记好笔记。记笔记的类型有:

(1)补充笔记。讲新课时做补充笔记,老师讲的内容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将课本内容重新组织,突出重点加以讲解,记笔记是边看书,边听讲,边在书本上划记号,标出老师所讲的重点,并把老师边讲边在黑板上写的提纲和重点内容抄下来,还要把关键性的、规律性的、实质性的内容和对自己有启发的地方扼要地在书本上或笔记本上写上几句,把老师讲的但书上没有的例题记下来,课后再复习思考。

(2)实验笔记。老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重在通过实验验证化学原理或掌握化学性质或物质的制法操作。可做简明图解、补充笔记,把老师所做的演示实验的现象及讲解记下来,书上有实验插图的可以直接在上面补充,例如,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装置图边上记下老师讲的重点:①药品不能堆积在试管底部,而应平铺在试管底部,记:“是为了增大受热面积,药品受热均匀,气体容易逸出”;②给试管加热时,为什么要先把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加热,然后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记:“让试管受热均匀,不易破裂”。

(3)改错笔记。习题或试卷评讲课是老师纠正学生在作业或试卷中的“常见脖和“多发脖,并指导解题思路、规律、技巧和方法的课。在听课时,不要只抄正确答案,关键是要用红笔订正,而且不要擦去自己的错解,以利于与正确答案作对比,找出答错的原因,过一段时间还应把以前做错的题再重做一遍,看看现在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这种笔记是在作业或试题空隙处做简明的“眉批”或“注释”。

(4)系统笔记。复习小结课时,老师把课本内容进行系统归纳总结,是书上没有的,因此要做系统的笔记。将笔记每面一分为二,一半写板书的内容,一半记讲解,课后结合复习加以整理、修改和补充,成为一个整体,以利于加深、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归纳知识的能力和全面的复习。笔记的形式有:①提纲式,以文字表述为主,适用于概括教材的主要内容或归纳、整理公式、定理和概念要点;②纲要式,以化学式、关系式或关系框图来表述,适用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制取及相互间的变化、计算知识的概括等;③图表式,以文字、表格、线图来表述,适用于有关概念、化学基本原理、物质的性质、实验等进行归类对比。

5.认真观察和动手实验

在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中编入了81个演示实验、10个必做的学生实验和9个学生选做实验,还安排了13个家庭小实验。因此,通过这些演示和学生实验,学会观察老师演示实验的操作、现象,独立地做好学生实验,上好实验课,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首先,在课堂上要认真观察老师所做的每一个演示实验的操作和实验现象。化学实验是很生动、很直观的,实验中千变万化的现象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学生若只图看热闹,光看现象,不动脑子思考,看完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无助于学习的提高,所以,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实验前,要明确观察的内容是什么?范围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这就叫做明确观察的目的,目的明确了才能抓住观察的重点进行观察。观察时还要仔细、全面。例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实验目的是验证氧化还原反应,氧化铜被氢气还原成铜。观察时先看清反应物是无色的氢气和黑色的氧化铜粉末,反应的条件是加热,生成物是水和亮红色的铜。

其次,要上好学生实验课,课前必须进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时,自己要亲自动手,不做旁观者,认真做好实验内容里所安排的每一个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集中注意力,严格按实验要求操作,对基本操作要反复进行练习,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要耐心细致地观察,认真思考,准确如实地记录。

6.课后及时复习

一堂课的内容,十多分钟就可以复习完,有时也可以像过“电影”一样地过一遍。复习能加深理解,复习能巩固知识。

复习要及时,不能拖。复习中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请教老师,这样,在学习上就不会留存障碍,不留疑点,为以后顺利学习打好基矗复习时,要重视教科书,也要读听课笔记,要反复读,边读边回忆老师的讲解,边理解书上的内容。

7.认真完成作业

做作业是练习的极好机会,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一定要亲自动手做,绝不能抄别人的作业。节后习题和章后复习题一定要认真完成,不能马虎。做作业要在复习好了以后做,才能事半功倍。一定要主动地、独立地完成每次作业,多思多问,不留疑点,并尽可能地把做过的作业都记在脑子里,因为没有记忆就没有牢固的知识,只有用心记忆才会熟能生巧,才能在勤练的基础上“巧”起来。

8.学会阅读课本

读书一般分为粗读和精读。粗读主要用于预习,通过粗读,了解基本知识的一般内容,掌握整章、整节或整个小标题的内容轮廓、大致思路,了解有什么实验内容,这样,课堂上看老师做演示实验时心里就有了底。精读,可以了解教材的重点和发现不理解的问题,听起课来心中就有数。

精读是认真地读懂并理解及记忆重点内容和定义,把这些内容与有关的旧知识联系起来。精读主要用于课后复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使知识系统化。

精读时要在理解概念的定义或定律全文的基础上,剖析具有关键性的字词,强化对关键字词的认识。例如电解质的定义:“凡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关键性字词是“化合物”和“或”字。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关键字词是“和”字和“都”字。对这些关键字词要认真思考,并把它标出记号或作眉批,以备以后再次复习时注意。

对于比较深刻的材料、重要的段落内容,要逐字逐句地反复读。认真地思考、分析、整理、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可把重要内容、关键词句记在笔记本上,还可写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想法和认识,或记下不懂的问题,以备查问。

9.读化学课外读物

学好化学,要重视阅读课外读物,例如《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中学生数理化》、《课堂内外》等杂志和科普读物,它们的内容紧扣化学教学大纲和教材,其针对性和适用性很强,配合教学进度,指导解析疑难,注意智力开发,重视能力培养;它们的题材广泛新颖,内容丰富多彩,文章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形式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它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透彻理解教材,灵活运用知识,培养探索精神,它们是学生的好朋友。

高效课堂读书笔记篇6

进入高一的学生已经有三年历史学习的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和知识的接受能力都有了较大提高。他们思想活跃,喜欢追根溯源,这一时期正是历史学科培养学生阅读习惯,训练阅读能力的最佳年段。教师应抓住契机,有意识有计划按步骤地利用课堂教学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并使之形成良好习惯,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这不仅能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乐趣,成绩提高,而且会终生受益。我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粗浅的经验是,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带着目标仔细读

课本本身有着非常明显的优点。章、节、目、段之间有着内在联系。指导学生认真仔细读课本是阅读的最重要的环节。阅读前教师应对课本进行深入钻研。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精心巧妙地编选几个知识性、思想性都比较强,提纲挈领的思考题,课前写在小黑板上,或上课后迅速简要地写在黑板旁边,好让学生阅读时心里装着问题,有目标。可采用默读与朗读相结合的方法。因为长时间朗读会产生疲劳,影响读的质量。如果长时间默读,又往往会“一目十行”、“眼神不一”,有的同学会“走神”或搞小动作。随时抽一个同学朗读可提高读的效果。再者,朗读也可消除错字,不认识的字,难懂的词,可以及时指出和纠正。这种读法,既有学生活动,又有教师抽查,能使学生注意力比较集中。因为有思考题引路,绝大多数同学能及时准确地抓住课文的中心、重点、特点及难点。高一历史课本除正文外还有小字部分作为阅读材料,但不作统一要求,只要求学生明确正文与小字的关系,正文犹如筋骨,小字犹如血肉。

二、提问讨论受启发

在学生阅读完课文后,教师就前面给学生的思考题向学生提问检查阅读的初步效果。同时让学生就不理解的问题向教师提问,由教师解答。通过互问互答指导学生对带有一定难度的综合题进行梳理归类,找出解答问题的论据和方法。

对于有代表性的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进行讨论:讨论通常是前后四人结合起来分小组进行,讨论时间为10分钟左右。同学们结合课本内容讲自己的观点,大家摆事实,讲道理,进行比较深入的讨论,这样,开阔了思路,加深了对重要问题的理解和记忆。对于那些引起激烈争论的问题,教师可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引导学生课后再扩大阅读范围,自己去寻找答案。这样将课堂阅读自然延伸到课外,促使教与学进一步结合,深化了教与学的效果。

在提问与讨论中,教师的思维方法、看问题的角度,自然给学生以影响,讨论是建立在阅读基础上的,讨论中学生既动脑又动口,人人参与,加深了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而且使综合学习能力得到锻炼。

三、思考归纳求深化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阅读”和“讨论”两个环节中学生接触和理解到许多课本知识,掌握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材料和方法。进一步提高,就要求学生对阅读了的内容进行归纳和综合,认识历史事件的本质和前因后果,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将知识的各部分按一定逻辑顺序归纳成系统的有机整体。这样,有助于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化,巩固已掌握的知识。每节课都如此,会形成知识——方法——能力之间的良性循环,效率会越来越高。将来面对“会考”、“高考”,只不过是一个水到渠成的问题。“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阅读”这一最基本最简单的教学环节上多用些心思功夫,这应是一个最实际的考虑。

归纳一般也控制在10分钟左右,教师以启发、点拨、释疑、小结的形式和学生一起整理知识,“穿线织网”,归纳出教材知识结构和思想内涵。尽可能由学生归纳,一些难度较大的也可由教师归纳总结。教师的归纳要注意两点:(一)化:将基本的理论原理具体化,化为对人、事、制度的有血有肉的分析评价,切忌理论、史实的“两张皮”或生拉硬扯。(二)精:话要讲在点子上,有穿透力,切忌冗长,拖泥带水。这两点,高考题的“要求”和“参考”答案或“标准”答案值得反复揣摩,体会,烂熟于心,举一反三,加以运用。平常备课,就要用规范的最经济的书面语言把答案写出来,并反复修改、推敲,讲时“避免掺水分”。试看会考高考中,不少同学写了一大篇,却使人不得要领,找不出“关键词”、“得分点”,这个教训,从高一就要总结、汲取。

另外,教师归纳还要注意一点:用:即将“教书”和“育人”密切结合,善善恶恶,用历史的经验昭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当然,这样作,有个“度”,要注意自然而然地渗透,不要硬上。更根本的,则取决于教师自己的人格素质和道德涵养功夫。

四、读书笔记不可缺

法国思想家布韦说过:“读书不做记号等于不读书。”高一学生在课堂阅读的同时应认真做好笔记。课堂笔记由三部分构成,即书上划符号,书旁写评注,本上写笔记。

高一年级第一节历史课就应向学生提出阅读笔记的具体要求,如上课需备有红笔或彩色笔专门用来在课本上勾划各种符号。符号可统一规范化,如一般常用的重要语句下面划。必须准确记忆的用表示。…表示关键性的字词。表示对课文内容的质疑。①②③表示几个并列内容要点。表示难认的字或难理解的词。表示课文内容的层次。

高效课堂读书笔记篇7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笔记方法

俗话说得好:“不动笔墨不读书。”如果学生养成了做课堂笔记的习惯,只要一拿书,他就会动笔写写画画,总想在书上留点东西。比如像在我们班上有的学生在午休自读课外书时,时不时画一画,写一写,因为他们体验到了“厚书读薄,薄书读厚”的快乐。久而久之,学生在语文课堂笔记的实践中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形成了自读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切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做语文课堂笔记呢?

一、记老师的板书

教师的板书是通过教师精心计划设计好的,从板书上能突出教师的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板书对所教学的内容一目了然。记好板书,有利于我们理清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所以除理科题的演算过程外,一般应完整地记下主板书的内容。教师为了强化重点难点,通常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书写和绘画,并用文字、符号、线条、图表等形式把教材内容具体化、直观化,使其具有独特的吸引力,也使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和思维的训练。如学习《小松树》一文,最后学生感悟“只有长得更高,才能望得更远。”这句话时,我分别叫三个学生在黑板写上自己的这些经典的感悟:“只有站得更高,才能望得更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只有积极向上,不断进取,才能有更多的收获。”板书这些是要花一定的时间,所以我一般放在开课时或者课要结束时板书,这样便于学生做笔记,不会影响听课,顾此失彼。不管使用哪种方法,对小学生而言,帮助学生养成做笔记的习惯,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教师的扶持和检测少不了。

二、记下听课的主要内容

笔记时,既要注意老师讲解的知识体系,更要注意抓住讲解的重点难点,有针对性地记下关键语句。要注意记下老师提醒的应注意的问题和强调容易出错的地方,记下基本概念的要点,基本原理、定理、规则等的主要论据、论证方法、运用范围及运用时要注意的问题等。老师在讲到重点或难点内容时,总会有一些暗示的:他们或者在讲前有意停一下,以引起你的注意,或者在讲后把内容重复一遍,以加强你的记忆。我们要悉心观察,及时笔记。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我们要抓住全文以“火柴为线索,先写小女孩忍饥挨饿在街上卖火柴,再写可怜的小女孩蜷缩在墙角里擦火柴取暖并看见了四次美好的幻觉,最后写小女孩捏着烧过的火柴梗冻死在街头。文章的重点写了小女孩五次划着火柴,使小女孩产生四次美好的幻景: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火炉、肚子里填满食物的喷香的烤鹅、挂满礼物的美丽圣诞树、疼爱她的慈祥的奶奶。”等内容进行课堂笔记。

同时要切记,记笔记的前提是不能影响正常听课和思考,这就要求在记笔记时把握好时机。记笔记的时机有三个:一个是老师在黑板上板书时,要抓紧时间抢记;二是老师讲授重点内容时,要挤时间速记、简记;三是下课后,没记下来的要尽快抽时间去补记。记笔记的内容一般是:①知识的重、难点。②知识的疑点。③记书本上没有、老师补充的知识点。有些内容则无需记笔记:①次要的知识。②一看就懂的内容。③教材中的一般知识。

三、处理好听、思、记三者的关系

笔记只是辅助我们听好课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学习的主要任务。所以,上课要以听讲、思考、理解为主。因为真正理解了的、抓住要点的东西,在以后翻阅笔记时,看到几行字就可以回忆起主要内容。所以应尽可能做到边听、边思考、边记笔记,使三者协调进行。如果只追求笔记的完整而忽视上课认真听讲和理解,那必是舍本求末,只会是得了芝麻,丢了西瓜。有的同学上课时不是以听、思为主,而是把中心工作放在了笔记上,他们因一句没听清或没跟上就挪用同桌的本子来看,到头来往往是互相都记不成。所以,对一些暂时写不上的字或记不完的内容,应果断地留下空格,做上记号,大胆地跳过去,跟上老师的讲解,课后可借记得好的同学的笔记查漏补缺。

四、记课堂笔记的位置

不少同学都有课堂笔记本,记在笔记本上当然不错。但根据经验,课堂笔记尽可能记在课本上。课本每页的上、下、左、右总有一些空白的地方,生字、生词可记在左、右空白处,段落大意可记在每页结束处,重要的句子、语段分析可记在上、下空白处,中心思想、写作特点可记在课文最后的“思考与练习”处,文章的一些背景资料与文学常识可记在课文标题处。实际上,课文上的空白之处足足可以容纳下课堂笔记的全部内容。如果实在不够,可在课文最近贴上一页白纸,把记不下的记在这页白纸上。这样记笔记,复习起来就方便了,就不用一会儿翻课文,一会儿翻笔记本了。当然,这仅仅是一种方法,究竟记在什么地方,还应根据学生的习惯和实际情况而定。方法常常是因人而异,多种多样的。例如有的同学在课文中记笔记:“中心思想”可用“中心”来表示,“段落大意”可用“段意”来表示,甚至还可用“o”、“X”、“”等符号来表示特定的内容。一般来讲,课堂笔记只要自己能看懂就行了。

五、准备一个专门的课堂笔记本

养成一种好的学习习惯的基础。课堂笔记本不是要你把课堂上老师说的每一句话都记下来,一般情况下以老师的板书为主,其次是抓住老师讲解的重点记录在本子上。每一个学科的记录方法也有不同,比方说数学科中的一些概念、法则,书本上都有,所以这些不必记,在书上画上重点号就可以,但一些老师对概念的理解,一些解题的技巧等一定要记下来,因为这些可能是老师用很长时间、甚至是用一辈子的时间总结出来的经验,你说这重不重要,值不值得记下来?语文课上一些课文的作者简介、写作时代背景、写作特点等书本上可能没有作注解,老师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或根据教学要求,课堂上一定会对这些作简要介绍,这也是老师通过查阅很多资料或用自己的教学经验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作笔记的重点。这样复习的时候效率才会高,积累的东西才会多。为什么说每一个学科要有一本专门的笔记本呢?因为不同的学科记笔记的方法有所不同,而且混用笔记本有的时候会很乱,复习起来不方便,找来找去的效率不会高。

总之,恰到好处的课堂笔记,对于把握教学的重点、要点、难点,更好地消化所学的知识有很大的作用。

高效课堂读书笔记篇8

《语文课程标准》中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而小学阅读教学的主阵地就是课堂,但是,课内阅读的时间是有限的,量是有限的,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40分钟之内,创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优化教学过程,全面辐射,巧妙拓展,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促使学生的阅读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通过这一年多的实践摸索,只有些许积累。现将其抛砖引玉,望诸位同仁多多批评指正。

一、课前用心备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备课,决定了这堂课按照什么样的顺序,以什么样的节奏让学生有效地学习到知识。这是教师在了解学生情况以及清楚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对教材进行分析之后,做出的课堂教学计划。

海量阅读教学,常把课外读物引进课堂,所以教师在备课时,除了必须遵循的新课程下的教学“六认真”外,还应整合、深入、全面地挖掘教材,寻找、预设研读的着力之处,即学生思维与感情的兴趣点和出发点,但是必须指出的是,教学板块也要因文、因人、因时、因地灵活设计,大胆取舍,不宜僵化教条。

例: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成长足迹”综合性学习中,我就采用了“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的策略指导教学,有效利用《同步阅读》教材,延伸课堂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充分利用多媒体,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整合课内外知识,指引学生自主学习。通过阅读《同步阅读》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情感。同时,回顾自己和集体的成长经历,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育和同学的帮助。

二、课上授之以渔

(一)教给学生正确阅读的方法

1.指导读。

精读。就是说在每句阅读时,先理解每字的意思,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在课堂上教师就已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谈感受。

速读。在现代社会当中,对信息的筛选能力和筛选速度尤其重要。如果每篇文章都字斟句酌,则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教师的我们应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所需选择读物进行速读,当然在速读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对内容的理解,这样学生们就能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朗读和默读。朗读,也叫诵读,这是一个将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言语的过程。朗读把“目视”与“口读”结合起来,听读并举,声情并茂,有利于理解、体验和记忆,便于培养语感,一般诗词文赋的阅读多用此法。默读是不出声地目视。文字符号通过视觉直映大脑,为大脑提供思维材料。默读的视觉广度大,阅读速度快。默读可以重复看,反复看,有助于理解。由于阅读时默默无声,更利于思考。除诗歌以外一般阅读多用此法;在查阅资料,阅读报刊,以及在理解性阅读、研究性阅读中也广泛使用默读法。学生在默读时,如果经常伴有勾划、摘录、做笔记等笔头活动,会更有助于提高阅读效率。

2.指导写读书笔记。除常见的批注、勾画外,教师应指导学生将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累进自己设立的“采蜜本”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目前许多学生将读书笔记作为一项硬性任务来完成,这时我们还可以建议学生将读书笔记做得更鲜活一些,比如做成剪报、卡片、书签等,这样阅读就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二)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

要充分利用好每周两节阅读指导课,让学生把阅读当做消遣,当做生活之必需,一日不可缺。另外,还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每次学生在阅读之前,老师要提出严格的要求:一是要有恰当的圈划批注;二是能理解文章大意,培养学生有目的地阅读的习惯。

(三)老师要有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和积累、背诵的情况的习惯,并根据积累的质量、数量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老师这检查、批复的过程同时也是指导的过程。

三、课外拓展应用

(一)对于课外阅读,教师可鼓励学生将课上所学得方法加以运用,潜移默化之中,学生定能学法迁移,逐渐养成认真有效阅读的好习惯。

(二)成立班级图书角,图书内容可以向学校图书馆借,也可以由学生自愿捐献充实,建立一系列图书借阅管理制度,营造书香班级氛围。

(三)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如:利用QQ群建立“小书虫俱乐部”,创设交流平台;开展读书交流会、百科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展评会、演讲比赛、好书推荐会;制作读书卡;办读书小报等一系列活动,提高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四)争取家长的支持。教师常和家长取得联系,想方设法让孩子爱读书。即可以让学生家长根据孩子的年龄及兴趣爱好,为孩子提供书籍,为孩子创造氛围,督导孩子读书,最好是和孩子一起读书;还可建议家长建立“家庭读书会”,或散步,或郊游时一道背背诗文,做到日有所诵,并持之以恒,定有明显的成效。

(五)建立评价机制。为了让孩子养成习惯读书,老师为孩子设计一顶顶高帽、一项项奖励,变着花样去表扬奖励,让这些表扬奖励经常地落到学习差、纪律差的孩子身上,确立人人成功的阅读星级评价策略。这种机制,家长在家庭阅读中,同样适用,更需要。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广泛的阅读和大量的积累一定会“厚积薄发”。海量阅读的受益者是学生,能力得以提高的人也是学生。课堂有限,让我们立足于课堂,放眼于课外;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课堂有限,让阅读无疆!

参考文献:

高效课堂读书笔记篇9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7)03―0045―01

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就是要在把握小学语文课程特点的基础上,一步步夯实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在课堂中实现师生良好的合作和互动,在重视小学生语文知识量增加的同时,关注学生语文知识质的飞跃,实现“质量齐臻”,培养和固化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目的。短线看,以上做法似乎在走老路、无起色,实则实实在在为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长久提升打下了基础,学生迟早有一天会“飞起来”彰显高效。以下,本人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就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谈几点体会。

一、重视学生良好听课习惯培养

首先,要督促小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课前应该鼓励和要求学生善用、常用工具书,自学解决课文生字词,读准字音,把易错的字音、较难记的字形、字义记录专用本上。特别是一些多义字,一定要结合上下文理解,鼓励学生反复体会,自查自悟。把课文读流利(至少自读3遍),课文读熟了,内容也就理解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更有助于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增强听课的目的性。其次,要给予学生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听课。听课要入耳用脑,要心无旁骛、专心致志,思维要跟着教师走。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想边记忆,抓住要点。不仅要认真听教师的讲解,还要认真听同学们的发言,并能听出别人发言中的问题,着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再次,要让学生适时写课堂笔记。低年级可以画出重点语句,标记圈点等,中高年级就要记写教师讲的一些重点、难点。教师要留给学生记写课堂笔记的时间,要让学生学会一些提高记写课堂笔记速度的方法。同时,应该要求学生在课本的每页上自定某一固定位置,用于课堂标记重点、课后拾遗补缺,或写上自己的心得体会。

二、不断夯实学生的语文基本功

首先,应该使小学生学会汉语拼音,说普通话,在日常教学中应该坚持要求学生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写好作文,在小学学业结束后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通过课堂问答、口语日常交际、作文竞赛、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等提升学生说的能力和写的能力。其次,要引导和培养学生形成独立的阅读能力。提倡和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和日常的书报杂志,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尤其是应该要求学生常态化地阅读适合的名家名篇,使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而不是整天沉溺于网络游戏和微信往来,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着力使学生形成较为丰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学生的感受和理解能力。再次,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逐步从“敢写(说)”、“会写(说)”到“能写(说)”。“敢写(说)”,即使学生能够在公众场合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说话);“会写(说)”即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熟练流畅地倾听、表达与交流,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能写(说)”即使学生高水平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思和所得,熟练流畅地表情达意,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和观点,恰当灵活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写作(说话)方式,富有文采,彰显语文的底蕴。

高效课堂读书笔记篇10

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有助于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效率,那么四年级的孩子应该怎样预习语文呢?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四年级下册语文高效学习方法,同学们预习好咯。

四年级下册语文高效学习方法

课前预习的步骤/方法

通览教材,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思路。

预习时如发现与新课相联系的旧知识掌握得不好,则查阅和补习旧知识,给学习新知识打好华固的基础。

在阅读新教材过程中,要注意发现自己难以掌握和理解的地方,以便在听说时特别注意。

做好预习笔记。预习的结果要认真记在须习笔记上,预习笔记一般应记载教材的主要内容、自己没有弄慢需要在听课财着重解决的问题、所查阅的旧知识等。

小学语文预习要求

一、低段

1、能按老师要求查字典预习字词。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能试着在书上给生字组词。

2、朗读课文3遍,给自然段标上序号,能用文中的话回答课后的问题。

3、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

二、中段

1、朗读课文2—3遍,做到正确、通顺。

2标出自然段序号,在课文中画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试着在书上解释有关词语。

4、给生字组词,能听写生字在文中的词语。

5、根据课后问题,了解课文内容,试给课文分段。

6、画出自己不能理解的句子,在旁边做上记号。

三、高段

1、朗读课文2—3遍,做到正确、比较流利。

2、养成使用字典等工具书的习惯,遇到生字词查字典掌握音、形、义,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给生字组词,能听写生字在文中的词语。

4、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给课文分段,并试着写出每段的大意。

5、思考课后问题,能根据课文内容回答课后问题。

6、默读课文,把难以理解和含义深刻的句子画出来,做上记号。把不懂的问题写在书上,留着上课解决。

7、试着写出自己读书的初步感受。

四年级下册语文预习方法

语文学习的五大原则

1、循序渐进。

语文学习应注重基础,不能急于求成。每天制定好计划,哪怕只做一点儿但只要坚持语文水平就会大有长进。每天可以认真的练几个字,每周背几首诗能认真的练几十个字,每周能熟练的背几首诗,看几篇文章,每学期读一本名著。

2、熟读精思。

把记忆和理解紧密结合起来,两者不可偏废。“熟读”,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精思”,要善于质疑问难,最终解决问题。

3、自求自得。

端正读书的态度,就是不要为读书而读书,应当把所学的知识加以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做到读写结合。

4、博研结合。

一是要广泛阅读,二是精读,二者不能缺一,又要有机结合。

5、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注意观察日常的生活,在生活中领悟语文,把语文学习带出课堂。

语文学习的两种技能

1.学会快速阅读

在实际学习中,许多同学不甚阅读,更不用说大量的阅读课外书籍。长期下去造成的结果是不会读书,没有形成熟练的阅读技能,对学习的发展造成严重障碍。这里我所讲的阅读技能并不是指能简单的读,而是指在阅读的同时能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阅读的能力,是指能够根据文章的不同的文体、内容、表现形式迅速分清文章主次、把握书中内容的一种技能(做到这一点不容易,但非常重要)。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多读书,注意了解不同阅读材料的特点和阅读技巧,加强读思结合,并且有意识的加快阅读速度,逐渐形成阅读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