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就业建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4:28:44

残疾人就业建议篇1

【关键词】残疾人;就业;符号互动

目前,我国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残疾人是整个社会中力量相对的薄弱的群体,是被人们称为的弱势群体之一。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状况,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让残疾人享有各方面的平等,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社会公平。就业是当今社会大部分人的生存之路,对于残疾人就更为重要。就业不仅是残疾人维持生活的经济来源,更是他们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虽然近些年通过政府和一些有心人士的努力,残疾人的就业境遇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总体来说他们的就业情况并不乐观。

符号互动论侧重于人的主观因素,主要研究的是人们相互作用发生的方式、机制和规律,主张从人们互动着的个体的日常自然环境去研究人类群体生活。在符号互动的理论中,符号是社会生活的基础,人们通过各种符号进行互动,人们可以借助于符号理解他人的行为,也可以借此评估自己的行为及对他人的影响。运用符号互动理论可以分别从残疾人的儿童时期、成年时期及社会标签三个角度来分析残疾人就业中产生问题的原因。

首先,残疾人对自我的认识在其以后的就业中是一个很大的影响因素,对自我观念或高或低的认识在残疾人学习、就业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存在即是被感觉,儿童时期所形成的自我观念,产生的自卑,人际交往能力的欠缺,也是残疾人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在社会学家看来,每个人都要经历社会化的过程才能成为社会人,而社会化是伴随着人的一生的一个过程,是从每个人的儿童时期开始的。符号互动论的早期代表人物库利提出了“镜中我”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初级群体思想,主要集中探讨儿童时期自我观念的形成。库利认为,一个人的自我观念是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一个人对于自我有了某种明确的想象――即他有了某种想法――涌现在自己心中,一个人所具有的这种自我感觉是由取决于别人思想的、别人对于自己的态度所决定的”,而“个人的最早的、最完整的社会生活经验是源于初级群体”,这里所谓的“初级群体”指的是人们亲密无间,有面对面的直接交往与合作的群体。而在儿童时期残疾人身边就存在符合这些特点的初级群体――家庭及学校同伴,也就是说,家庭成员和学校同学对残疾人自我观念的形成有密切的联系。家庭是每个人出生后接受社会化的第一个社会环境,家庭成员中父母是最重要的,家庭中父母对儿童的影响是在与之交往互动中进行的。“父母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将自己认可的社会规范、行为规则、价值观念以及知识技能等有意识地通过赋予各种意义的“符号”传递给儿童,儿童则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这些规范、观念和知识技能融入自己的行为结构和认知结构之中。”对于有残疾的孩子大多数的父母会比较怜惜,从而给予更多的保护。许多残疾儿童的父母会对孩子或多或少的隐瞒一些事实,让孩子认同自己父母对于“残疾”这个符号的理解,而往往这种理解会弱化“残疾”这个符号本身的意义,而且这种意义往往与大多数人对于“残疾”的解释并不相同。父母甚至出于对孩子的保护,会让孩子避免与他人接触,这就妨碍了残疾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但也因此,这个时期残疾儿童对于自我的观念与其他孩子没有什么不同,都有着一份骄傲,对自我有一种认同感。但是随着年纪的增长,孩子终究要逐渐接触外界,接触父母以外的人和事。据了解,除了一些重残儿童外,父母都会想方设法让孩子上学。

学校里的同学是残疾人在儿童时期除了家庭以外的最为密切的群体。一些残疾儿童进入普通学校,一些进入特殊学校。在普通学校学习的残疾儿童大多是肢体残疾和不太严重的听力、智力残疾,他们不可避免会遭受到其他同学的嘲笑甚至是捉弄,同学们对他们的态度让残疾儿童意识到自己和别人的不一样,他们在同学这面“镜子”中看到的自己是异类的甚至是低人一等的。这显然会使残疾儿童的自我观念与原先在父母那儿产生的出现矛盾,这个时候,残疾儿童会知道大家对“残疾”的理解,在“残疾”这个符号上赋予的意义。但是残疾儿童这样的理解还是有偏差的,再加上小时候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缺失,这会使一些残疾儿童逐渐变得消沉,产生自卑、不如人的自我观念,甚至会产生屈辱感。在特殊学校学习的孩子虽然不会因为残疾被同学嘲笑,却与普通人的交流很少,很难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的能力,而且随着与外界的接触增多,从别人的态度中他们同样会形成与在普通学校学习的残疾儿童相似的自我观念。这种自我观念一旦产生就会伴随他们一生,很难彻底改变。在成年的残疾人身上也很容易见到这种自卑感,在就业的过程中,往往觉得自不如人,人际交往能力欠缺,这和他们儿童时期就形成的自我观念是密切相关的。

其次,如果说儿童时期形成的有所偏差的自我观念对残疾人就业有所影响,那么成年时期不适当的情景定义就是影响残疾人就业的一个直接因素。

虽然自我观念有一定的延续性,但是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儿童时期形成的自我观念会随着社会情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而残疾人的情景定义则影响了他们的行为。托马斯的情景定义、情景分析的思想认为,人们相互调试的过程是由情景造成的,是个人或群体对于所处的客观环境的反应。情景定义是在客观环境和行为反应之间,是人们的主观经验因素。“如果人们认定某种情景是真实的,那么这种情景就具有真实的效果。所谓的“情境”可以是态度、价值观、社会关系的状况、制度及习俗等等。”成年时期的残疾人已经经历了成长的过程,也接受了一些既定的社会定义,在儿童时期形成的自我观念会随着时间、经历而有所变化,这时候的情景定义对残疾人就业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在成年残疾人心里认为自己在就业时是受到其他人歧视的,并且认为现在残疾人的就业情况较差。那么不管客观事实是否真是如此,在他们心里已经认定了这个“事实”,他们就会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因此,残疾人的就业要求普遍不高,尽管一些残疾人本身拥有较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他们在择业时还是会不自觉地降低要求;在用人单位提出不公平的条件(比如同工不同酬,不承担应该承担的社会保障金等)时,大部分残疾人会考虑接受,放弃自己的一些在就业中合法的权益;甚至一些残疾人在找工作时失败了几次后会选择放弃。残疾人成年时期在就业时偏颇的情景定义是促使他们做出让步甚至放弃就业的直接的主观因素,这影响了残疾人的就业质量。

第三,残疾人缺少就业机会,较大程度上是由于残疾人被贴上了某种标签,这种标签是社会上人们对残疾人的歧视与偏见造成的。标签理论认为,“某种社会现象之所以成为问题就是因为社会给它贴上了这样的标签,这些问题或行为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社会如何评价和对待它们。”在查阅到的中外文献中,我们不难发现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在一定的历史时期都曾对残疾人做出过负面、扭曲的理解。由于无知和迷信,人们往往认为残疾是上天对一个人的惩罚,形成了宿命论的残疾人观。而在中国社会中,“残”等同于“废”的观念严重地损害和歪曲了残疾人的形象,并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一部分。残疾人被贴上了“无能”的标签,人们普遍认为,残疾人没有就业的能力,只要保证他们基本的生存就可以了,至于其它的根本没有必要,甚至一些残疾学生被拒绝入学。虽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明确了残疾人的社会价值和合法权益,但是残疾人身上的标签并没有被摘下,人们对于残疾人的观念并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仍有意识、无意识地控制着人们的想法和行为。在普通人心目中残疾人的工作效率低,甚至认为雇佣残疾人会有损企业形象。其实残疾人并非在各方面都不如正常人,也不是每一个残疾人都是无能的,但是社会给残疾人身上贴上了标签,这不仅让人们认为残疾人没有工作的能力,同时也让一些残疾人自己也接受了身上的标签,认为自己没有能力,继而更加重了残疾人就业的困难。

正如上述所言,现今,残疾人就业情况并不理想,以下从个人、家庭和社会三个角度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的根本在于残疾人本身。残疾人之所以在就业过程中会遇到困难,与残疾人自身的文化、技术等素质是脱不开关系的。作为残疾人本身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也不能忽视自己的长处,要树立信心,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投入到社会中;并且自觉地参加一些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残疾人在就业过程中是弱势群体,只有掌握了技能,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弥补自身的缺陷,且在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当今社会,创新是必不可少的能力。除了传统的就业模式,残疾人还可以寻找另外一些不同的就业途径,比如网上经营模式、网管等一些因科技进步、社会发展而新生的职业。除此之外,在应聘时,残疾人还可以对自己进行印象管理。

“世界是个大舞台,每个人都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莎士比亚)”“社会上每个人都参与了社会互动,这种互动就是演出,它包括自我的表演、感情的表达、信息的发出,也包括周围人对这些动作、符号的理解。在这种表演中,人们都非常关心和试图控制自己留给他人的印象。”残疾人是一群特殊的表演者,他们想要在就业中不再居于劣势,就要改变其他人对他们的看法,要为别人制造有利于残疾人就业的“情景定义”,即进行印象管理。在残疾人就业过程中,招聘人员和同事们就是观众,为了实现印象管理,残疾人就要运用一些手段、工具来装点门面。为此,想要就业的残疾人要提高自己的素质,可以接受一些职业培训,增强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在面对招聘人员时要显得落落大方,彬彬有礼;在工作是刻苦努力,兢兢业业;面对其他人的嘲笑时做到不卑不亢。以此来改变以往“表现出来的自我”即观众眼中的演员的“自我”。残疾人通过印象管理来改变社会大众对残疾人以往一贯的看法,让人们认识到残疾人也有社会价值,从而使他们愿意聘请残疾人,增加残疾人的就业机会。

第二,家庭也是影响残疾人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残疾人最初的自我观念的形成是在家庭中。家庭是残疾儿童早期社会化的主要场所,而父母作为家庭的主要成员之一,又是残疾儿童的主要抚养者,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是亲密无间的,父母平时的谈吐、举止和行为对孩子有相当大的影响,人在儿童时期可以说是完全依赖于父母。残疾儿童与父母之间的互动,父母对他们的态度、看法是残疾儿童最初自我观念的主要来源,想要残疾儿童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他们的父母尤为重要。父母对残疾儿童的过度保护使他们对自我的认识有所偏差。其实,让身患残疾的孩子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是非常重要的,父母就应该以平常心来对待他们,让他们多与外界接触,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可以经常带孩子去外面走走,在他们为自己的“特殊”感到困惑时尽量开导,让他们了解社会普遍对“残疾”的理解,从而能正视自己的残疾,自己的不足。这样即使以后在学校同学或者其他人的“镜子”中得到自我观念,也不会与之前的产生太大的矛盾,这么做可以使残疾儿童不至于产生过于强烈的自卑感或过于贬低自己,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和就业中保持一个平稳良好的心态。人对情境的主观解释并非完全是主观的,实际上是他过去社会化成果的反映,在儿童时期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有益于今后残疾人对自己就业时进行符合实际的情景定义,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正确的适当的自我观念不仅能帮助残疾人解决在就业过程中的问题,对残疾人的社会生活、待人处事等方面也是有一定好处的。

另外,来自于家庭的支持对于残疾人是莫大的鼓励,家人应该帮助、鼓励残疾人走出家庭,多与人交流沟通,积极投入社会。由于自身的缺陷或对自己缺乏信心,残疾人对于家庭往往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家人要适时地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在他们遇到困难时,作为家人应该让残疾人明白,家庭会是他们的后盾而不是保护伞,残疾人要靠自己的力量来克服。这能够是残疾人内心更坚强,也同样有利于提高残疾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处理事务的能力,是残疾人在就业过程中更有优势。

第三,在现实社会中,残疾人身上早就被贴上了某种标签,人们有的视残疾人为“废人”,是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有的把残疾人看作是“二等公民”,只能靠社会的施舍和恩赐,现在人们普遍把残疾人视为“弱势群体”,需要社会的扶持和帮助。这些标签都代表着社会上人们对残疾人的态度,不管好听与否,人们对残疾人的观念并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仍然存在着偏见与歧视,“弱势群体”本身就是站在优势群体的角度来看残疾人。这些贴在残疾人身上的标签不仅让残疾人在就业时困难重重,而且还阻碍了残疾人的自我发展,使他们安于现状。标签的去除需要各方面的努力。除了最重要的残疾人自己的素质要提高以让人们改观外。首先,通过大众传媒等渠道消除人们对残疾人的偏见和歧视。大众传媒对舆论的影响是强大的,许多议论的话题来自大众传媒,往往传媒报道什么,人们也就谈论什么。利用大众传媒可以有效地引导舆论,宣传残疾人自立自强、刻苦努力的形象等,有利于改变人们对残疾人一贯的看法,会对如今较困难的残疾人就业情况有一定的帮助。其次,政府要建立明确、权威且可操作性较高的法律制度并落实有效,在法律上明确残疾人的社会价值和权益,让残疾人在就业遇到问题时有法可依。去除这些标签,把残疾人视为普通人,给残疾人创造一个公平的就业环境,让他们在工作时能够得到公平竞争的机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残疾人也有自己的社会价值,只要有机会,有公平的待遇,残疾人愿意也能够自力更生,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另外,政府要加强监管力度,以保证相关法律法规得以真正实施,从而保障残疾人在就业过程中的合法权益。

总之,本文根据残疾人就业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从符号互动论的角度,提出一些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来改善残疾人就业的困境,帮助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实现就业,自力更生。

【参考文献】

[1]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修订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312-341.

[2]范妮.我国残疾人就业困境成因及解决路径探析[D].西北大学,2010.

[3]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88-90.

残疾人就业建议篇2

市残联以分管理事长为组长、业务科室为成员的调研工作专班,结合各自分管的工作业务,深入基层,有针对性的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县(市、区)残联也要结合自己的本地情况和残疾人工作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力量,选好议题,开展不同类型的典型进行调查,形成有一定分量的调研报告。

二、调研内容

(一)扶助贫困残疾人(教育就业科)

1、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如何开展残疾人工作。

2、在整村推进中如何加强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

3、如何构建农村扶助贫困残疾人的长效机制。

4、如何对农村重残、一户多残实施社会救助。

5、康复扶贫贷款落实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二)基层组织建设(组织宣传科)

1、乡镇机构配套改革后,乡镇残联组织建设、工作机构、工作人员到位情况。

2、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如何发挥作用,如何进一步加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

3、残疾人专门协会工作的现状和建议。

(三)残疾人教育(教育就业科)

1、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的现状和分析。

2、特殊教育资源的调整。

3、残疾人职业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的有效方法。

(四)残疾人就业(教育就业科)

1、贯彻《湖北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管理办法》情况(主要经验,好的做法,有什么问题和困难)。

2、残疾人就业的基本情况(城乡残疾人数、比例、城镇就业年龄段有就业需求和就业能力的人数、总的就业人数、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和个体从业的比例等)及对策。

3、社会福利企业退税及退税后给残疾职工的生活、工作条件改善情况。

4、自强创业的典型。

5、残疾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

(五)残疾人康复(康复科)

1、根据《中国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评价指标体系》,拟定我省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评价指标体系。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给农村残疾人带来哪些方面的利益,还存在什么问题,将残疾人康复项目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结合有哪些作法和建议。

3、重点康复与社区康复相结合有哪些好的作法和建议。

(六)残疾人维权(组织宣传科)

1、贯彻《湖北省残疾人优惠待遇规定》情况。

2、对修改省政府145号令有什么建议和要求。

3、对修改《残疾人保障法》有什么建议和要求。

4、残疾人机动车营运情况。在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上有哪些好的作法,对营运有哪些建议。

三、调研的时间、要求

1、为把调研工作与平时业务工作结合起来,做到调研与业务工作两不误、两促进,在平时抓好业务工作的同时,要注意资料的收集,掌握第一手材料。

2、调研时,要注意上下联动、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力求观点正确、事实准确、数据确凿。

残疾人就业建议篇3

在“安吉骄傲人物”的颁奖典礼上,梁瑞荣满怀深情地说:“我是一名人大代表,为民代言,为老百姓做点事,是职责所在。”朴实诚挚的话语,道出了一位人大代表倾心为民的崇高情怀。

残疾人心中的“阳光”

在为生活努力打拼的过程中,梁瑞荣深刻体会到残疾人作为弱势群体,在当前竞争压力巨大的社会中所处的劣势地位,尤其是身处农村的残疾人,更需要得到社会的关爱和支持。

作为安吉县十四届人大代表,作为一名残疾人代表,他时刻心系农村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

每逢闲暇,梁瑞荣就会到田间地头、大街小巷走访了解,或者找村干部聊聊当地残疾人的生活现状,或者上门到残疾人家中探访。

刘名星是安吉县昆铜乡一位有轻微智障的年轻残疾人,家庭生活困难。因为智力上的问题,他每次去当地企业求职,都被企业以各种理由拒之门外,渐渐地他便开始不愿与外人接触。

梁瑞荣在一次走访活动中听说了他的事,就亲自来到刘名星家。“我看你儿子在家里不是什么都能干吗,找工作的时候,别人为什么不要他啊?”梁瑞荣看到刘名星正在家里打扫房间,就问刘名星的母亲。

他母亲无奈地说:“我儿子其实做事还是很仔细的,就是因为反应比正常人稍微慢了点,有时候讲话不是很清楚,所以都不要他。”在与刘名星面对面简单交流之后,梁瑞荣确定,刘名星外出工作被拒,完全是因为个别企业对残疾人存有偏见所至。

面对刘名星那张对生活充满困惑的脸,和刘名星母亲那渴求帮助的目光,梁瑞荣深深感受到了他们对他这个人大代表的期盼。

自那以后,他就开始关注农村残疾人就业问题和如何保障他们合法权益的问题。他心想,有没有什么办法,既能让他们自食其力,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又能疗养身体,逐步恢复健康。

经过长期的走访调研,梁瑞荣掌握了大量农村残疾人生活的第一手资料。在2007年安吉县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他联合其他几名代表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建立安吉县农村残疾人康复中心的建议》。他在建议中提到,农村残疾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由于缺少必要的知识和社会有效支持,长期生活在权利无法保障的环境里,而且发生侵权事件时还诉求无门。他认为,农村残疾人不仅需要社会的救助,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与健康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该建议得到了安吉县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当年便组织调研组到基层就农村残疾人生活现状及权利保障问题进行专题调研,要求安吉县民政部门和梅溪镇认真办理该建议。

其间,梁瑞荣本人也密切关注该建议办理进度,曾多次到残联和梅溪镇了解落实情况,还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终于,2008年初,安吉县第一所农村残疾人工作康复中心――梅溪镇残疾人工疗所在龙翔社区正式成立,将专门为各乡镇农村残疾人提供相对轻松的工作,并给予相应的报酬和补助。这样一来,这些农村残疾人不仅能适量做一些有益于身体康复的工作,又可以赚取一定的劳动报酬,还可避免他们不愿与正常人交往的自卑情绪,一举多得。

梅溪镇残疾人工疗所建立后,周边乡镇里的残疾人都纷纷要求到工疗所工作。但梁瑞荣没想到的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工疗所竟然出现了无工可做的情况。如何让工疗所正常运行,又成了梁瑞荣关注的新问题。

在经过详细了解和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后,2008年上半年,梁瑞荣在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接待日活动中,向县人大常委会建议,让残疾人工疗所和相关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由企业为工疗所提供残疾人力所能及的工作,并支付一定的工作报酬,以维持工疗所长期正常运行。

他的建议引起了安吉县人大常委会的重视,随即要求政府有关部门尽快解决残疾人工疗所运行中的相关问题。没过多久,梅溪镇政府便决定由残疾人工疗所与部分乡镇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相关企业将一些简单的产品加工点设在工疗所,并支付一定报酬。其中,梁瑞荣的峰晖竹艺服饰有限公司也作为合作企业之一,将一些简单的竹制品加工点设在了残疾人工疗所。

自此,工疗所终于开始了正常和规律的运行,可梁瑞荣对农村残疾人的关注却没有就此停住。为了确保工疗所的残疾人在适度劳动之后,能得到充分的休养,他又联合几名代表进一步建议政府加强残疾人工疗所硬件设施建设。在他的建议下,政府部门在工疗所设立了活动室,购买了健身器械、电视等设备,还配备了专门的康复医生,部分路远的残疾人上下班还有班车接送。在工疗所工作的残疾人程优琴对笔者说:“是梁瑞荣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价值,看到了生活的阳光。”

据了解,像这样的残疾人工作疗养中心,安吉县目前已有多个,解决了安吉县大部分乡镇残疾人的就业难问题。

孤寡老人身边的“好儿子”

到敬老院拜访孤寡老人,陪老人们聊聊天,为生活孤苦伶仃的老人捐款捐物,是梁瑞荣这些年一直坚持在做的事。

在长时间的走访过程中,梁瑞荣目睹了乡镇敬老院硬件的落后现状,也深深体会到社会对这个最需要得到关爱群体的淡忘。

在一次代表接待选民活动中,昆铜乡敬老院的一位孤寡老人程大伯向梁瑞荣抱怨道:“我们在敬老院的老房子里,夏天像蒸笼,冬天像冰窖,下雨了直接能洗澡,完全是现在城里人追求的纯自然生活啊!”

梁瑞荣听出了程大伯这句话中的自嘲与无奈。他记得,自己有一次去敬老院看望老人们时,正逢下雨,就亲眼看到过这种满屋子盆盆罐罐接漏水的场景。

2007年底,梁瑞荣和其他几名人大代表,走遍了安吉县几乎每个乡镇的敬老院,全面了解了农村敬老院老人们的真实生活状态。他们发现,房屋破旧,生活设施简陋,经费严重不足,几乎是所有乡镇敬老院的通病。

在2008年安吉县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梁瑞荣向大会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村公益事业的建议。他提出,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公益事业的投入力度,特别是针对农村敬老院存在的问题,要尽快建立制度,落实措施,保障农村生活困难老人们的权益。

梁瑞荣的建议被交由安吉县建设局办理。没过多久,一支专业的施工队便开进了农村敬老院,外墙被粉刷亮白,屋顶也被修缮一新,但由于经费问题,敬老院里的硬件设备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

程大伯见到梁瑞荣就说:“小梁,房子刷白了,好看是好看,可是对我们来说外面好看没什么用啊!”为此,梁瑞荣再次联合部分代表,建议政府进一步完善农村敬老院内部硬件设施。

梁瑞荣的建议再次得到了政府的重视,明确表示拨出专项经费完善全县乡镇敬老院的硬件设施。再次看到梁瑞荣时,程大伯拉着他的手说:“小梁啊,你真是比我们这帮老头子老太婆的亲儿子还要亲,还要关心我们哪!”

梁瑞荣小档案

残疾人就业建议篇4

会议指出,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211工程”实施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努力,“211工程”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创新能力得到提升,一些学科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产生了一大批有影响的成果,我国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增强。会议同意进行“211工程”三期建设,要求认真总结经验,明确目标,统筹兼顾,加快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带动我国高等教育整体发展。一要继续瞄准学科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加强重点学科建设,使更多的重点学科进入国际先进行列。二要突出创新人才和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水平,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造就一批学术领军人物。三要加强高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社会共享。四要推进机制体制创新,创造有利于发挥人才创造性、多出重大成果的条件。五要认真做好建设规划,加强项目论证和评审,强化稽查和审计,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1月23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修订草案)》,审议并原则通过《护士条例(草案)》。

会议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自1991年施行以来,对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残疾人权益保障方面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有必要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进行修订。修订草案进一步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着重完善或增加了有关残疾人合法权益保障的规定:保障残疾人依法参与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权利;建立和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鼓励和扶持兴办康复机构;合理设置残疾人教育机构,对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子女教育给予资助;积极开发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公益岗位,免费提供就业服务,鼓励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对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后仍有特别困难的残疾人家庭采取其他救助措施,保障其基本生活。修订草案还对逐步完善无障碍设施,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无障碍环境作出了规定;进一步明确了侵害残疾人合法权益行为应负的法律责任。会议决定,修订草案经进一步修改后,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会议指出,护士是医疗卫生专业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工作直接关系医疗安全和人体健康。为维护护士合法权益,规范护理行为,促进护理事业健康发展,有必要制定《护士条例》。条例草案对设立护士执业注册制度、护士的权利和义务、优秀护士的表彰和奖励等作了明确规定;草案还规定了医疗机构在保障护士权益、加强护士队伍建设中的责任。会议决定,条例草案经进一步修改后,由国务院公布施行。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2月20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汇报。

会议指出,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历时近3年,调查了65万多个村和近2.3亿住户,比较全面地掌握了我国农业生产、农村劳动力及就业、农村居民生活和社区环境等方面新的基础数据。这次普查对于正确认识国情,把握我国“三农”的实际情况及发展变化趋势,科学制定“三农”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会议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切实用好农业普查资料,加强对重大“三农”问题的系统分析研究,更好地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

残疾人就业建议篇5

4月8日,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在京召开全体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主任回良玉在会上强调,要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以真挚的人道主义隋怀关心残疾人,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重视残疾人工作,进一步加快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使残疾人基本生活、医疗、康复、教育、就业等基本需求得到制度性保障,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推动“十二五”时期残疾人事业再上新台阶。

回良玉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十一五”时期我国残疾人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新成就。残疾人生存和发展状况明显改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社会环境更加和谐、国际影响日益扩大,为改善民生、保障人权和加强社会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回良玉指出,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特别需要扶助的社会群体,残疾人状况最能体现社会关爱。当前我国残疾人事业正处在最好的发展时期,多年的工作实践基本确立了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的发展道路。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做好残疾人工作的重要意义,继续把残疾人工作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的突出位置,确保政策到位、投入到位、工作到位,为残疾人创造更多的福祉。

回良玉强调,“十二五”时期是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要以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为主线,按照“完善保障保基本、突出服务促发展、增加供给惠民生、强化机制利长远”的总体要求,推动“十二五”时期残疾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一要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将残疾人普遍纳入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并给予重点保障和特殊扶助,保障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二要健全残疾人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残疾人公共服务机构和服务能力建设,促进残疾人社会参与和全面发展。三要增加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加大对残疾人事业的投入,着重保障残疾人生活、医疗、康复、教育、就业等基本需求,使更多的残疾人特别是重度残疾人、农村残疾人和残疾儿童能够享受到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四要强化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长效机制建设,建立投入稳定增长的残疾人事业发展经费保障机制,形成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工作合力,为残疾人事业长远发展打好基础。各地区要抓紧制定本地区残疾人事业“十二五”规划,各有关部门要制定配套实施方案,确保残疾人事业“十二五”规划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务院残工委副主任、中国残联名誉主席邓朴方在讲话中强调了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对做好“十二五”时期的残疾人工作提出了要求。会议听取了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执行情况的报告,审议了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草案。国务院残工委各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出席会议。

残疾人就业建议篇6

离退休干部们由衷地感谢党组理事会的关心,每到节日都来看望,了解情况、通报工作、征求意见,他们表示将一如既往地关心、关注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积极发挥余热,为残疾人事业发展作出新贡献。

2011年全国残联宣传文体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努力开创残疾人宣传文化体育工作新局面

2月13日至14日,全国残联宣传文体会议在上海召开。中国残联党组副书记、常务副理事长王乃坤,党组成员、副理事长贾勇出会并讲话。中国残联宣文部、体育部、新闻文化出版直属单位、信息中心有关负责同志和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农垦总局残联负责残疾人事业宣传文化体育工作的10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

会议全面回顾了2010年残疾人宣传文化体育工作的开展情况,部署了2011年重点工作。上海、广东、福建、吉林、陕西等5个省就世博会、亚残运会、特奥会、文化周活动的组织开展情况等进行了交流。

王乃坤在总结讲话中指出,不久前召开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央对“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健全残疾人服务体系”,为残疾人事业在今后5年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她要求各地要牢牢把握“十二五”期间国家发展的新任务,新特点,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进一步提高对残疾人文化周活动重要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宣传工作的有效性,把对残疾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努力开创残疾人工作的新局面。

贾勇表示,“十二五”期间要继续深入开展残疾人群众体育活动,不断强化残疾人体育健身服务能力,同时努力提高残疾人运动科学化水平,全面完善保障机制。

国务院残工委检查组检查河北省“十一五”残疾人工作

根据国务院残工委统一安排,2月14日至15日,国务院残工委检查组在石家庄对河北省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及实施方案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检查组由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任组长,中国残联副主席吕世明任副组长。

残疾人就业建议篇7

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新思路、新要求和新举措

培育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风尚;加快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实际的民生问题,建立残疾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长效机制

加强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理论与实践研究,推动残疾人事业总体登上新台阶

2008年1月10日上午,中国残联第四届主席团第六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中国残联主席团主席邓朴方,副主席李明豫、甘柏林、丁佑、王铁成、张明园、王新宪、汤小泉和主席团全体委员出席会议;有关省、市残联新任党组书记、理事长及中国残联各部门、直属单位负责同志列席会议。大会由李明豫主持。

中国残联主席团副主席、理事长汤小泉作中国残联执行理事会工作报告。报告全面总结了2007年残疾人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和主要经验;分析了目前残疾人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部署了2008年主要工作。

主席团副主席王铁成作关于调整第四届主席团委员的说明。

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在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

下午,出席会议的全体代表分组讨论报告,认真学习朴方主席的重要讲话。

10日上午,中国残联第四届主席团第六次全体会议在京闭幕。中国残联主席团主席邓朴方,副主席李明豫、甘柏林、丁佑、王铁成、张明园、王新宪、汤小泉和主席团全体委员出席会议;有关省、市残联新任党组书记、理事长及中国残联各部门、直属单位负责同志列席会议。大会由王新宪主持。

会议审议通过了执行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四届主席团委员调整和增补的决议(草案)。

会议要求各级残联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新思路、新要求和新举措,全力以赴协助北京奥组委举办一届高水平、有特色的残奥会,取得优异成绩;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培育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风尚;加快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实际的民生问题,建立残疾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强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理论与实践研究,推动残疾人事业总体登上一个新台阶,以优异的工作成绩迎接中国残联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中国残联主席团副主席李明豫作了会议总结。

10日,第二十二次全国残联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中国残联党组书记王新宪作重要讲话。中国残联理事长汤小泉在会上讲话。会议由中国残联常务副理事长吕世明主持。

残疾人就业建议篇8

大家上午好!

这次全省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会议是省政府决定召开的专门研究解决贫困残疾人问题的全省性会议。去年10月份,国务院召开了全国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会议,这个会议规格很高,是以国务院的名义召开、由中央政治局委员、副总理回良玉主持的;规模很大,我们一个省就去了7个部门加分管的副省长;研究的内容和措施也很重要、很扎实,会后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发出了文件,推出了一系列扶持贫困残疾人的政策意见。全国会议以后,我们省有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考虑到这段时间,会议很多,大家工作很忙,我们没有完全按照国务院的规格来开,市有关部门负责人除残联外没有出席会议,倒不是说我们降低了会议的规格,实际上各地对这个会议特别重视,下面在座的分管副市县、区、长,到得这么齐是很少的,基本上都来了。今天的会议不仅是一次总结年度工作的会议,更是一次回顾和总结前几年我省扶助残疾人,特别是贫困残疾人工作的情况和经验,部署下一步帮扶困难残疾人任务的会议。

刚才陈晓非理事长已经作了工作报告,还有三个市县政府和6个省级部门的负责人发了言,都讲得很好。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残疾人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这几年我省扶助残疾人工作的成绩很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创新发展理念,营造了注重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良好氛围,省委省政府一直强调,没有残疾人的小康,没有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就不可能实现全省的小康,就不可能实现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而且浙江也有条件、有能力、有责任把残疾人工作做得更好。各地也都把残疾人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强了对残疾人工作的组织领导,也做到了感情纳入、目标纳入、资源纳入、政策纳入、考核纳入的"五纳入",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部门配合,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社会氛围。

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初步构筑了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通过建立和完善社会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体系,对残疾人实施了基本生活以及就业、医疗、教育、住房等全方位的保障和救助,建立了残疾人帮扶机制和政策保障体系。我省60多万贫困群众,残疾人占到了三分之一。随着社会救助体系的逐步建立,困难家庭子女的免费教育、住房救助等,有相当一部分是残疾人家庭。农村合作医疗,残疾人也纳入进去了。把残疾人纳入了社会保障体系,对残疾人的生活是十分有益的保障和支撑。

三是突出重点和难点,探索有效帮扶残疾人的的新路子。我省把解决残疾人就业作为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实现残疾人脱贫致富的重点,全面推行了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通过落实扶持残疾人就业的政策,建立助残扶贫基地,以及农村的效益农业,使不少残疾人走上了脱贫致富道路。

四是夯实工作基础,健全了保障残疾人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工作平台。为切实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我省完善了残疾人的服务网络,建立了一大批残疾人教育、康复机构和培训基地。同时,广泛动员社会开展各类结对、帮扶、助残活动,有效地保障了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应该说,通过多年的努力,我省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浙江特色的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和条件大为改善,残疾人的自身素质和社会参与能力也有明显提高。

我省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成绩很大,但是困难也不少。一是我们现在对残疾人的帮扶、残疾人的保障体系还是不全面的、低水平的,离残疾人的要求,离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特别是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现在确实还有相当一部分残疾人由于残疾的影响、环境的影响,承受能力差,状况也不好。在残疾人的教育、康复等方面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二是从发展趋势来看,我们现在进入一个全面建设小康的时期,这是一个结构转型、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是发展的不平衡性比较突出的一个时期,虽然我们强调可持续发展,但是这个差距要缩小,恐怕还需要一个过程。近期内,在很多方面这个差距还在拉开,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这几年并没有缩小,残疾人这一弱势群体在短期内要缩短这个差距还是非常困难的。

三是现在残疾人工作的队伍、机构、水平、能力、体制、机制,都还不能适应我们整个残疾人事业发展,还需要在有些方面继续加强和重视。

做好残疾人工作的意义十分重大。

首先,做好残疾人事业,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浙江省有200多万残疾人,他们是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群众是执政建设的基础,他们也是基层的群众。同时也是最需要关心、扶持和帮助的特殊困难群体。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必须高度重视和关注包括广大残疾人在内的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利益,认真解决好他们的生产生活问题,这既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全社会应该关心和支持的大事,更是实践"三个代表"的措施之一。

其次,做好残疾人工作,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要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残疾人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残疾人事业既是人道主义事业,也是人权事业。所以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统筹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加大对残疾人事业的投入,不断缩小残疾人与健全人生活水平的差距,使贫困残疾人共享社会发展带来的物质和文化的成果,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要从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平安浙江"的高度,切实做好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就业、教育、康复、维权等工作,使残疾人真正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真正体会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再次,做好残疾人工作,扶助贫困残疾人,是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省委省政府已经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如果没有残疾人的参与,没有残疾人状况的改善,没有残疾人事业的同步发展,就不可能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同时我们也看到,广大残疾人也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认真解决好他们的生产和生活问题,不仅是解决他们生存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而且是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共同参与残疾人事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直接关系到我们基本提前实现现代化的大事。我们要从实践"三个代表",坚持科学发展观这个高度,认识残疾人工作的重要性,增强我们的自觉性、紧迫性与责任感。

二、明确任务,讲究实效,做实做好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

一、全面落实农村残疾人扶持措施。绝大多数残疾人生活在农村,怎样缩小农村残疾人与健全人的差距呢?加大扶持力度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特别要重视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用足用好用活康复扶贫贷款。这一贷款制度从1992年实行以来,对改善残疾人的贫困状况产生了明显的效果。针对残疾人扶贫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在用足用好省政府残疾人扶贫贴息基础上,各地要落实资金,对向银行信用社、取得小额贷款用于种养业及家庭副业生产的残疾人,给予贷款贴息补助。二是要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残疾人的扶贫基地,发挥一部分已经走上致富道路的残疾人的示范带头作用,鼓励有关单位和个人开办具有一定规模并安排一定数量的残疾人从事生产劳动的残疾人扶贫基地。这个效果在嘉兴地区是十分明显的。下一步我们要加强对农村贫困残疾人的培训。将贫困残疾人的培训列入"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中去,而且要优先考虑,并且要免费。有了技术和技能,他们就有了就业的基础。各级扶贫资金和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要加强对困难残疾人的扶助和支持力度。

二、推动贫困残疾人的就业和再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残疾人来说,更是改善生活状况、提高社会地位、参与社会生活、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做好残疾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一是要全面实施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政策,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将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情况纳入劳动监察和年检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办好福利企业,有关部门对福[你阅读的文章来自:126]利企业的困难问题要作认真的调查研究,提出进一步帮助和扶持的政策措施。三是要进一步加大对困难残疾人的就业扶持力度,包括各级政府开发公益性岗位要优先安排残疾人就业。对残疾人从事个体经济和自愿组织就业的要给予税费减免的优惠。劳动保障部门和残联要联手加快残疾人就业工作信息网建设,提供就业补助,开展职业培训,建立残疾人职业人才表彰机制,将符合失业等级条件的残疾人纳入失业登记和落实具体的保障措施。从全国的情况来看,今年的就业重点是三个方面:第一个重点是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下岗失业人员中的困难群体,首先是残疾人,其次是双下岗人员;第二个重点是新成长劳动力,主要是大中专毕业生;第三个重点是农村转移劳动力。残疾人是重中之重。

三、做好困难残疾人的生活保障。据对全省55.77万名持证残疾人的实际情况调查,我省仍有23.22万户困难残疾人。最根本的是纳入到我们的救助体系中去。我省经过前两年的努力,已经初步建立了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养老、医疗、教育、住房、司法等专项为辅助,以临时救助、救济和社会帮扶为补充的新型的社会救助体系。我们将困难残疾人纳入到最低生活保障之后,很多问题都解决了,如杭州的最低保障标准是300多元,加上了水电、住房、医疗等等大概是700多元,所以首先要将困难残疾人纳入进去。主要是强调三个方面。首先是应保尽保,凡是符合条件的都要纳入。第二是注意方法。第三是,对生活不能自理、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还要有一些特别的政策,本人先纳入进去;一户多残的,也要作为特殊的对象来重点帮扶。对这些残疾人,要足额发放低保金,不要去扣了。

四、进一步加强残疾人的教育、康复和权益保障。残疾人的康复、教育使残疾儿童也可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要加大残疾少年儿童的教育救助力度,从义务教育到高中段实行免费,相关经费由政府承担。对聋儿、脑瘫儿和智残儿的康复,家庭困难的可予减半或免收费用。要重视残疾人失业保障问题。现在要特别关心对于流浪残疾人的救助问题,这项工作做得不好,会带来社会问题,很多不法之徒利用流浪的残疾儿童进行欺诈等犯罪活动,我们要加大惩治力度。另外对严重侵害残疾人的犯罪活动要加大救助力度,司法部门要提供司法救助,人民法院要优先受理。对于权益维护更重要的是要调动残疾人参与社会、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要维护各方面的权益,不光是解决生存问题,还有参与社会生活和民族、政治等问题,形成全社会扶持和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风尚。

三、强化责任,各司其职,全面提升我省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水平。

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难度大、要求高。对此,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密切配合,并通过宣传教育,动员社会共同参与,形成合力,逐步建立扶助贫困残疾人的长效机制,推进残疾人事业的全面发展。我省成为全国第四个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元的经济大省,已经有能力、有条件把残疾人事业和残疾人工作做得更好。关键在于切实加强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和发展残疾人事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明确工作方向和重点,重点突出扶持贫困残疾人,使贫困残疾人也能受益;关键在于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建设"平安浙江",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把残疾人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使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关键在于我们各地各部门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切实贯彻和落实扶助贫困残疾人的各项政策措施,履行职责,加强服务,做好各项帮扶工作。

一、加强对残疾人事业的组织领导。首先,各级政府要把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加强领导。要把它作为政府的责任、义务和职责,而且分管的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领导都要深入基层,深入残疾人群,调查研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其次,发挥好残工委的组织协调作用,加强综合协调和督查指导。再次,残工委各成员单位要密切配合,将扶助贫困残疾人的工作纳入到本部门的工作职责中,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最后,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参与,因为扶助贫困残疾人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和中华民族扶残助残的传统美德,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参与,更好地开展这项工作。

二、抓紧全面完成《浙江省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研究制订《浙江省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规划》。因为今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十五"计划的实施和完成的督促检查力度,分析原因,采取有力措施,加强薄弱环节,以期完成"十五"计划规定的任务,迎接国家的终期检查。在总结"十五"残疾人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要抓紧组织人员研究我省"十一五"残疾人事业发展思路,提出残疾人事业"十一五"主要指标,并将其纳入到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各有关部门在制定各自的"十一五"规划时,要将残疾人事业的有关指标列入工作内容,做到统筹规划,整体实施,促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三、进一步完善保障残疾人的政策法规体系。我们现在强调依法治国、依法执政,推进残疾人事业一方面是靠政治优势、社会动员,靠舆论氛围,同时也必须依靠法律政策的保障。今年省人大已将《浙江省残疾人社会保障条例》列入今年的立法计划,省残联和有关部门要抓住有利时机,争取早日出台,造福残疾人。各地要根据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及时调整和落实残疾人优惠扶助政策,努力使每项政策都能落到实处,建立起政策统一、上下联动的扶助贫困残疾人的保障体系。

残疾人就业建议篇9

首先,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莅临我县检查指导工作的州政府哈副州长一行表示热烈欢迎。下面,我就88县残疾人工作做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88县共辖9镇8乡,总面积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万人,残疾人1.03万人,其中:肢残疾4964人,视力残疾1514人,听力、言语残疾2552人,智力残疾1042人,精神残疾289人。全县共有重度残疾人954人,其中肢体残疾356人,智力残疾100人,听力残疾201人,视力残疾198人,言语残疾53人,精神残疾46人,他们中84%的人没有劳动能力,70%的人没有自理能力,靠亲属和家属供养占80%,靠社会救助和国家低保救济20%,享受城镇低保的占14%。88县是一个残疾人比例高、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大县。近年来,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和关心残疾人事业,把残疾人工作由过去的一般性慈善、福利事业,提高到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的高度来认识,将残疾人工作作为政府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统筹安排,综合协调,狠抓基础工作。2004年建成2500平方米的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现已开展残疾人康复、培训、就业、盲人按摩和用品用具供应等服务项目,积极创造有利于提高残疾人自身素质和改善生活状况的环境。通过努力,我县2002年获00工作目标考核第二名,年获自治区残疾人康复先进县、00工作目标考核第一名。残疾人工作逐步走向经常化、制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管理的轨道,残疾人合法权益进一步得到维护,残疾人的生活状况有了很大改观。

二、残疾人工作所采取的措施

(一)加大残疾人就业培训力度,努力改善残疾人就业状况。一是切实加强残疾人就业工作领导。每年政府专门召开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协调会议,进一步加大残疾人就业和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缴工作力度。二是强化残疾人就业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残疾人就业、培训信息档案,对各乡镇、单位残疾人就业现状进行摸底调查,随时掌握全县残疾人就业情况。三是抓好残疾人职业培训工作。对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采取集中、依托社会机构和“科技之冬”等三种方式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以提高残疾人的就业能力。近年来,我县共培训残疾人635人,其中通过科技之冬培训496人,依托社会机构培训118人,集中培训21人;安排残疾人就业106名,其中个体就业54人,集体就业13人,按比例就业39人;收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119万元,通过培训和就业有效改善了残疾人就业状况。

(二)大力实施残疾人康复工程,增强残疾人社会适应能力。争取自治区白内障复明手术定点医院和低视力康复门诊设在88县人民医院,极大的方便了我县白内障和低视力患者。同时建起县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盲人按摩、康复训练的残疾人康复中心和马王庙社区康复站,使385名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其中:309名白内障患者通过手术重见光明,35名低视力配上助视器,7名聋人配上助听器,34名肢残人、聋儿、脑瘫儿、智残儿得到训练和服务,为残疾人提供轮椅209辆,安装假肢29例,拐杖、盲杖287件,康复补助共计21.6万元。通过康复治疗和训练使一部分残疾人改善了功能,增强了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狠抓残疾人扶贫工作,改善残疾人生活现状。一是县、乡都将残疾人扶贫工作纳入政府扶贫计划,统筹安排,同步实施。二是发动全社会力量为残疾人献爱心。县、乡、村各级单位、领导职工和贫困残疾人结对子包扶,助残志愿者纷纷为残疾人做好事、办实事。三年来,全县共为残疾人协调贷款34万元、赠送物资14.6万元,为123户残疾人提供生产技术指导,修建、维修房屋420平方米。三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为62户贫困残疾人发放13万元有偿扶持资金,为125户残疾人提供6万元的定期补助和困难救济。四是落实优惠政策。为残疾人减免义务工54万多元,减免各种税费19万元、学杂费2.5万元、治安费和卫生费1万多元。五是将贫困残疾人纳入社会保障范围。近三年,全县共有286名城镇特困残疾人先后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累计发放保障金59.6万元,有29名孤寡残疾人纳入五保供养范围,有580人得到民政部门临时救济,18人得到定期救济,累计发放救济金达25万元。各项扶贫措施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残疾人贫困户的生活现况。

(四)营造扶残助残、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的氛围,丰富残疾人精神生活。一是以“助残日”和“国际残疾人日”等节日为契机,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扶残助残宣传活动。近年来,残联与广播电视局联合摄制播放了《身残志坚、走出自己的天地》、《真情回报社会》、《关爱》等专题片,开辟了《残疾人保障法》、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规定、老年性白内障防治知识等专题讲座栏目。加强外宣工作,三年累计在各大媒体刊稿136篇,其中州级以上刊稿32篇;走访慰问残疾人726户,发放慰问物资折合人民币8.8万元。二是举办了两届残疾人运动会,有71名残疾人运动员参加包括轮椅、中国象棋、套圈、飞镖四个项目的比赛;筛选12名残疾人运动员参加002002年的第一届残疾人运动会,获0010金、3银、2铜,羽毛球团体总分第一名、乒乓球团体总分第二名、田径团体总分第三名的好成绩;组织4名残疾人运动员参加了自治区第三届运动会,获自治区1金、2银、3铜的好成绩;2004年举办了88县首届残疾人工艺美术作品展,展出了46名残疾人的88件精选作品,这些展品包括石材、雕塑、刺绣、编制、剪纸和书法等;组织2名残疾人参加00首届残疾人文艺汇演,分别取得声乐、器乐第一名的好成绩;今年5月,我县还举办了88县首届残疾人卡拉oK比赛。这些活动的开展使残疾人自强、自立的精神风貌得到了充分展示。

(五)加快项目建设步伐,努力提高残疾人生活水平。一是全面启动农牧区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根据区州农牧区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实施方案的总体部署,我县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对残疾人危房改造提出总体要求。制定任务目标为每年完成30户残疾人危房改造,5年完成100—150户危房改造;改造标准为每户50平方米以上的住房,并符合国家安居防震工程要求。2005年我县安排了10个乡镇的28户残疾人贫困户进行危房改造,州财政、残联投资14.5万元,县财政、残联出资10万元,平均每户补助8000元。工程5月8日动工,目前已有17户竣工,11户正在修建中,预计9月中旬全部完工。二是积极启动农牧区残疾人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根据自治区、自治州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管理办法的精神,我县于今年5月召开动员会,成立领导机构,制定88县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办法(草案)。实施办法规定了参加合作医疗的对象及权利义务、资金的筹集和使用、医疗卫生服务及费用补偿等,自治区、00、县财政给每人每年补助20元,农牧民个人每人每年交纳30元;残疾人和正常人一样被纳入试点范围,并规定乡镇的五保户、特困户、残疾人困难户个人交纳部分由民政部门、残联负责协调解决。目前试点时间待自治区批准,工作尚在准备之中。

(六)加强残疾人教育工作,进一步优化残疾人教育环境。一是县人民政府将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管理之中,特殊照顾,同步实施,使有接受教育能力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率达到90%以上,轻度弱智、弱视和肢体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75%。二是大力实施“春雨行动”扶残助学和“公益金助学”工程,有32名残疾学生每人每年可得到300元的救助,给予8名大中专及特教学校的残疾学生共1万元资助,帮助指导15名残疾考生填报中、高考志愿,努力为残疾学生提供优质服务,以改善残疾人接受教育的环境。

(七)加快法制建设步伐,切实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县、乡人民政府相继出台残疾人优惠政策,成立了88县法律援助中心,已为32名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减免费用2.8万元,帮助残疾人追回案款4万元,并与司法部门联合组织300多名残疾人参加了《残疾人保障法》知识问答,同时组队参加了州残联举办的《残疾人保障法》知识竞赛,获得二等奖。近年来,全县共接待残疾人来信来访825人,帮助解决就业、就学,婚姻、生活等方面问题45件,办理残疾人证731本。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残疾人就业难度大,困难多,就业形式日趋严峻,加之我县财政困难,行政事业单位的残疾人保障金收取有难度。

(二)我县重度残疾人口多,群体大,生活极度贫困,只靠零星救济、帮助已无法维持生活。建议上级部门出台有关政策,将农村重度残疾人纳入五保供养范围,每年提供1200元的生活补助;并将农村重度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按月、按标准发放生活补贴。

(三)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残疾人享受的优惠政策项目单一,数额很小。建议重新制定符合现状统一的残疾人优惠政策,为残疾人提供扶助。

残疾人就业建议篇1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难点在残疾人。回良玉副总理说过:“没有残疾人的小康,就不是全面的小康,没有残疾人安居乐业的社会,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为了进一步做好残疾人的扶贫解困工作,准确掌握全镇贫困残疾人状况,镇残联组织就我镇贫困残疾人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我镇残疾人基本状况

我镇总人口18900人,各类残疾人276人,约占全镇总人口1.46%,其中城镇残疾人14人,农村残疾人262人。从劳动能力情况看,其中18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和有部分劳动能力的贫困残疾人155人,占残疾人总数56%;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32人,占12%,他们主要靠父母、兄妹、亲友,或社会救济维持生活。从就业情况看,从业和个体就业(含农村有耕地的)的89人,占32%。从家庭情况看,全镇有61名残疾人处于贫困或贫困边缘状态,占残疾人总数的22%,贫困城镇残疾人人均年收入在3600元以下,农村在2160元以下的有44户。全镇特困残疾人基本都纳入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但从总体上来看残疾人的生活水平和正常人相比还是有较大差距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各级政府扶贫力度的加大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我镇残疾人的生存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生活水平在逐年提高。但残疾人受文化素质低、劳动技能较差、社会竞争力不强及抵抗风险能力弱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残疾人会因残因病致贫或者返贫,全镇残疾人占贫困人口的比例仍很大,残疾人扶贫和完善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二、残疾人贫困原因分析

残疾人由于文化素质、经济水平和身体功能的限制,加之社会对残疾人的偏见,使残疾人贫困面较大。

一是自身素质低。残疾人由于受自身残疾的影响和外界条件的制约,他们的生产生活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大部分人生活在农村,祖祖辈辈靠务农生活。

二是劳动能力较差,由于受生理功能的影响,劳动形式单一,多数只能从事简单粗糙的生产劳动。缺乏劳动技能,导致社会竞争力较弱,抵抗风险的能力不强。

三是一户多残的现象普遍。例如:南鹿村残疾人朱军标和妻子吴水英均为残疾,奶奶年事已高,父母双亡,虽然其奶奶有土征养老安置保险,但年事已高,全家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这属于典型的一户多残家庭,其生活主要依靠政府救济和朱军标做村保洁员的收维持生计。调查显示,我镇一户多残家庭占残疾人家庭比例%,扶持难度大。

四是社会助残尚有差距。有关部门和公众助残意识有待加强,一些单位和部门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关心残疾人甚至歧视残疾人的现象,如不主动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不按国家政策安置残疾人就业,残疾人优惠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执行力度不够,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三、扶贫解困的建议

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对残疾人这个特殊困难群体给予特别扶助,使他们的权利得到更好的实现,共享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不仅是广大残疾人的迫切需求,更是各级政府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需要。

1、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研究和解决残疾人事业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没有残疾人温饱问题的解决,就没有全社会的脱贫,残疾人的扶贫解困工作已成为全镇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个大问题。各级政府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把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认真研究和解决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把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纳入扶贫工作大盘子中,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要在资金、物资、技术等方面给残疾人以重点倾斜。要针对残疾人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热难点问题,制定相应的救助措施。

2、稳定残疾人就业。

就业是残疾人赖以生存的基础,要多形式、多渠道安排残疾人就业,在推行集中就业、个体就业,扶持农村残疾人从事生产劳动的同时,要重点实施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已纳入了法制化轨道,为保障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充分就业,对未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单位,要依法收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保障金主要用于残疾人的职业培训、有偿扶持残疾人集体从业和个体经营、残疾人就业等。加大对贫困残疾人的扶持力度,在有产业带动的乡镇及村建立残疾人扶贫基地,引导残疾人学科学,学技术,稳定残疾人就业,促进残疾人脱贫。

3、要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

一是建立健全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贫困残疾人享受低保,做到应保尽保,使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得到长期的保障。

二是要重视和做好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作,把改善残疾人居住环境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多方筹集资金帮助残疾人在规划范围内,在出行方便和利于生产劳动的地方建房,使他们安居乐业。

三是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体系来解决残疾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建立健全城乡基层卫生服务网络,方便残疾人就近医疗康复。建议对贫困残疾人医疗救助的额度再适当提高。

四是加大救助力度。政府应加大对特困残疾人的医疗康复进行补助,突发重病住院、重度精神病人长期住院治疗、子女就读大、中专学校给予助学结对等帮助。对因自然灾害受到损失的贫困残疾人进行救助。

4、呼吁社会各界扶残助残献爱心,对特困残疾人进行扶助。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而困难的群体,要大力加强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要从资金、技术和物资上给予资助,增强残疾人的“造血”功能,为残疾人融入社会打下基础。社会各界要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人人都伸出友爱之手,多渠道、全方位地把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温暖送到残疾人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