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活动综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4:33:26

三下乡活动综述篇1

2015年村(社区)综治述职工作将严格按照长沙市“平安进基层、综治大走访”活动的要求,并结合政法系统开展的“三联三访”活动,采取“分级负责,分片包干,条块结合,不留死角”的原则,对全乡所有家庭、门店、单位、小区、屋场实行全覆盖,述职率100%。通过综治工作述职,进一步推助综治工作纵深发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综治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率,确保我乡在省市民调中取得好成绩、好名次。此次“平安进基层、综治大走访”活动,总原则是“分级负责、分片包干、条块结合、不留死角”,总任务是对全乡所有家庭、门店、单位实行全覆盖走访,走访率达100%。

全乡8个村负责人和村片联系民警。

此次村综治工作述职均采取召开会议的形式进行集中述职。述职时间分上半年和下半年各一次,上半年4月上旬开始,下旬结束;下半年8月上旬开始,9月中旬结束。

1、村综治工作及辖区治安状况;

2、支部、村委部署平安建设工作的决策和举措;

3、加强治安防范的措施和方法;

4、创建平安村、平安单位、平安家庭、远离“黄赌毒”的措施和方法;

5、接受省市民调电话调查的要素与方法。

1、村负责人、村片联系民警逐一述职;

2、社会管理综治民意测评;

3、主持人对群众意见和建议进行收集、归类,当场反馈民调情况,并做好宣传、引导工作;

4、小结并部署下阶段工作。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推进村综治工作述职既是强化政法综治宣传、引导人民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的有效途径,又是让人民群众认同综治工作、提升安全感和满意度的有效方法,更是落实长沙市“平安进基层、综治大走访”和“三联三访”等重要活动的工作举措。各村务必高度重视,真抓实干,切实将综治述职开展有声有色,逐一到位。

乡成立综治述职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党政办、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各村书记及主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综治办,由*任办公室主任。

各村要根据辖区实际制定分片分屋场分小区的具体方案。每场综治述职大会会有一名政法综治线的领导干部参与,将综治述职层层推进,不漏一村,不漏一人,做到家家来开会,人人要见面。派出所长要认真指导村片联系民警,做到报告质量不达标不放过、述职工作不得力不放过。

(二)明确工作要求,确保工作实效。各村要遵循乡指导、村级组织、公安参与的原则,以报告会的形式进行综治工作述职。报告会要以居民群众代表为主体,广邀村内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内保单位负责人、村民代表及村民、个体私营者、流动人口等各界人士参加。要深入开展“平安进基层,综治大走访”和“三联三访”活动,组织动员全体干部职工深入基层,进家庭、进门店、进单位。特别是对未参加综治述职的群众,要上门宣讲法律政策、通报治安形势、解决矛盾纠纷、了解诉求意见。对外出打工或不在家的群众,要以打电话、发短信的形式进行述职。上半年综治述职要4月30日之前全部结束,且每村不少于6场,下半年要在9月20日之前结束。

(三)开展综治述职的同时,将综治大走访“五个一”活动作为综治集中述职的补充。“五个一”活动的开展由各村(社区)负责落实,对全村所有家庭、门店、单位开展以“进行一次平安宣讲,开展一次问卷调查,组织一次主题活动,收集一批意见建议,化解一批矛盾纠纷”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大走访活动。

1、进行一次平安宣讲。各村要结合本地社会治安特点,印制一批平安建设宣传资料,组织干部深入居民群众家庭发送资料、开展宣讲,重点宣讲本地平安建设的工作举措、工作动态、工作成效,宣讲社会治安形势、辖区发、破案情况以及治安防范基本常识,宣讲对辖区群众在公众测评中所反映问题的整改情况,宣讲法律政策,引导群众理性合理表达诉求,增强群众对平安建设的知晓率。

2、开展一次问卷调查。全面了解掌握群众对社会治安状况、盗窃抢劫、黑恶势力、吸毒贩毒、及地下“__”、、制假贩假等具体社会治安问题、矛盾纠纷调处情况和政法干部形象的评价情况,找准薄弱环节和问题根源。

3、组织一次主题活动。各村村民代表召开综治委联席会、综治工作述职会、社会治安

形势通报会等会议,通报工作,听取意见。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组织开展“平安论坛”或以平安建设为主题的群众性文艺活动。4、收集一批意见建议。从群众最关心的治安问题、最直接的利益诉求、政法综治部门最需要改进的薄弱环节入手,面对面征求意见、了解实情,发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特别注意收集群众对所反映问题整改情况的看法和意见。通过研究分析意见建议,有针对性地解决一批治安难点、热点问题,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三下乡活动综述篇2

一、关于加强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工作

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全面加强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是农村基层组织阵地建设面临的难得的机遇。县委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先后两次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上周领导小组又召开专题办公会,对此项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各级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县委的工作要求上来,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实效。

(一)把握政策,明确要求,结合实际,稳步推进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根据我县实际,建设过程中,要区分主要公路沿线、主要景区周围、集镇所在地和中心村、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等四类村,进行分类规划,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宜建则建,宜改则改,宜大则大,宜小则小。

第二,明确任务,掌握标准。根据省委安排,全省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分两年建设,20*年要完成70%的新建任务,20*年全面完成建设任务。从目前工作进度看,时间紧任务重。此次会议后,各乡镇要积极行动起来,按照村级申报、乡镇审核、县里审批的程序做好本地的启动工作。原则上,县里不审批的,项目不能启动。审批过程中,领导小组要做好建设方案、资金来源、建筑设计等环节的审查把关,确保建设工程的顺利开展。

第三,加强管理,严肃纪律。一要严格资金管理。各级投入资金,以及其他渠道筹集的建设资金,财政要统一纳入专户,保证专款专用。县里补贴的资金采用"分期拨付"的办法兑现到村,工程启动时,拨付一部分启动资金;工程验收合格后拨付剩余资金。二要严肃工作纪律。各地筹集建设资金,不得增加乡镇负担和村级债务,不得增加农民负担,不得平调村级转移支付资金冲抵本级配套资金。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虚报套取、截留、挪用、挤占、侵占和贪污项目资金,对违反政策的人和事,一经发现,坚决查处,严肃追究当事人的党纪、政纪责任,追回有关资金;是领导干部的,一律撤销领导职务。三要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要树立"质量、安全第一"的思想,乡镇是组织建设的主体,乡镇党委"一把手"是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各乡镇要结合实际,选择有一定资质的施工单位施工,保证建设质量;城建部门要切实履行部门职责,在质量监督、安全监管等方面把好关。

第四,建用并重,增强功能。建设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关键是要发挥好作用。要抓住这次办公活动场所建设的有利时机,加强制度建设,捆绑农资超市、村级卫生室、文化体育室等项目建设,发挥活动场所"一室多用"的作用,提高综合利用率,真正把办公活动场所建设成为党员学习活动的基本阵地、村民议事办事的重要场所、先进文化的传播中心、文化娱乐的重要平台。同时,要注意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与整顿后进村党组织、选好配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结合起来,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纳入"三级联创"活动内容,并作为巩固和扩大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切实加强领导,确保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第一,切实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为加强对全县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工作的领导,县委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赵吉雄同志任组长的"全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也要迅速成立党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各级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也要把该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拿在手上亲自抓,建立和完善领导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经费投入,真正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县、乡两级党政班子成员要带头把自己联系点上的办公活动场所建设好,建成示范点。

第二,加大帮扶力度,形成建设合力。所有县直部门都要在资金和物资上对联系村给予全力支持,确保新建和改扩建的活动场所达到一定的标准和水平。县委明确要求,国土、城建、规划和税务等相关职能部门,对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给予政策倾斜和支持,审批手续依法从简从快,做到"零收费"。同时要求,对乡镇已撤销的办事处、已撤并的农村中小学以及有关部门和单位长期闲置在农村的土地、房屋等资产,可用作村级办公活动场所的,相关部门暂搁置产权,交由村级长期使用。总之,就是能省则省、能变通则变通、能利用则利用,要探索诸如集中碎砂、集体采购材料、招标等有效方式,尽量降低成本。各村级组织也要积极发动党员、团员、群众,义务投工投劳、捐资捐物,挖掘潜力,形成合力。二、关于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

6月4日,市委召开全市乡镇综合配套改革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市委书记李佑才同志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省委改革办已经下发*号文件,决定今年七月上旬对各地建立“以钱养事”新机制的情况进行检查验收。这两份重要文件我们已经复印下发乡镇和各有关单位,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对照检查,积极整改,保证圆满完成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各项任务。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一)高度重视,全面把握全市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会议的精神

这次会议的主要精神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积极探索新机制,强化农村公益性服务的政府职能,进一步深化完善全市的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

一是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精干高效的服务型政府。

二是要探索和完善“以钱养事”的新机制、新模式,强化政府服务“三农”的职能。要建立和完善四项机制,即建立优胜劣汰、奖勤罚懒的竞争激励机制;建立公益性服务财政经费预算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考核评估机制;建立完善公益性事业服务合同管理机制。

三是要实行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人员编制实行实名制,一人一编一卡,人员不能混岗,编制不能混用。

四是要探索和完善乡镇执法体制。加强县级执法队伍建设,转变执法队伍作风,切实解决执法队伍不作为的问题;探索乡镇综合执法的新路子、新办法。

2、求真务实,妥善解决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中的遗留问题

一是要进一步落实相关改革政策。完善乡镇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要认真落实机构编制政策,确保中央编办提出的“乡镇人员编制五年内只减不增”的底线。

二是要深化转制单位改革,鼓励买断置换身份,进一步优化人员结构。在不提高省委统一制定的买断补偿标准的前提下,鼓励转制单位人员买断身份。但工作要细致,不能强行买断。

三是要妥善处理改革中的遗留及个性问题。积极化解撤销和转制站所的债权债务,鼓励和引导分流人员再就业。

(二)冷静分析,深刻认识我县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经过乡镇党委和县直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县的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基本完成了各项改革任务,省委省政府验收时定为优秀等次。虽然我县的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从上级的要求和改革产生的效果来看,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钱养事”的新机制尚未形成。从落实改革政策的层面上看,乡镇事业单位实行了整体转制,人员退出了编制序列和财政供养序列,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但是从建立新机制这个层面上看到,我们的改革还刚刚起步,甚至可以说,“以钱养事”的新机制尚未形成。就县级而言,我们尚未真下建立起“以钱养事”的财政拨付机制;从乡镇来说,乡镇事业单位转制后,我们还没有改变我们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建立起新的管理运行机制,特别是在考核中还没有真正落实“群众认可”的要求。从转制单位内部来说,还没有打破“大锅饭”和“铁饭碗”,改革后还是老样子,没有紧迫感,缺乏竞争意识,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服务还是老办法,没有建立起新的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而且,改革之后,由于我们个别乡镇的疏于管理和放任自流,我们有些乡镇的个别转制单位,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服务不仅没有得到加强,就连内部的运转也成了问题,没人管,一片混乱。乡镇放任自流,转制单位我行我素,这些问题的暴露和产生都是改革不彻底的问题。新的机制不建成,我们前面的改革成果就会付之东流,这就是省委加强检查验收、巩固改革成果、推动改革深入发展的真正原因。

二是养老保险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目前,有很多单位还是口头承诺,有的资金也没有落实,甚至有极个别的单位至今还没有启动。有些单位的领导对改革的政策还存在着愚昧的抵触情绪。要解开他们思想上的疙瘩,我们还要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养老保险费的征缴、保险手续的办理、保险证的发放都还要加快进度,做大量细致的工作。省里文件规定,个人自愿申请,可以不参加养老保险。对这个问题,我们不能大而化之,简单了事,更不能敷衍塞责。我们必须站在对人民对群众负责的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必须从维护稳定、不改革留后遗证从而保证社会长治久安这个角度来解决好这个问题。因此,我希望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加快养老保险工作的步伐。乡镇党委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积极配合,大力协调,确保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100%。

三是改革中还有不少的遗留问题没有解决。我们改革工作中还有很多遗留,转制单位的债务还很重;有的乡镇机关转换身份人员特别是乡镇机关特殊工勤岗位人员的劳动合同还没有正式签定;个别乡镇的临时工还没有彻底解决;环卫、城建转制后还没有建立正常有效的工作机制;乡镇、县直单位还有很多手续没有办结。这些问题,有的是需要长时间才能解决的,有的短期突击就可以解决。长期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要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短期可以解决的,我们要集中力量加以解决。

(三)加强领导,不断推进我县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深入发展2、明确责任,妥善解决改革中的遗留问题。一是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要牵头组成工作专班,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宣传,确保乡镇转制单位和财政所的人员全部参加养老保险。二是由县财政局负责,积极向省里争取财政“两奖两补”经费,弥补资金缺口。

3、强化措施,完善“以钱养事”的新机制。改革办、财政局要迅速研究,积极借鉴外地经验,建立起“以钱养事”的财政拨付机制。各乡镇党委、县直相关主管部门,要采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建立和完善转制单位内部管理制度,特别是要打破“大锅饭”,建立新的分配制度和工作考核制度,要认真落实上级关于考核工作中“群众签字认可”的要求,真正建立起“以钱养事"的新机制。

三、关于乡镇换届考察工作

㈠提高认识,明确干部考察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1、干部考察工作的指导思想。这次领导班子考察,坚持以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大和*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不同领导职务的职责要求,坚持实事求是,充分走群众路线,全面考察了解现任乡镇领导班子及其每个班子成员的现实状况,发现和掌握一批优秀干部,为乡镇换届领导班子配备和干部使用提供准确依据,把那些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群众信任、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努力把乡镇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坚强领导集体,为加快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实施绿色五峰战略和实现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2、干部考察工作的主要任务。一是全面考察现任乡镇领导班子集体;二是全面考察现任乡镇所有班子成员;三是通过民主推荐发现并考察一批优秀干部。

㈡积极筹备,认真做好考察前的相关工作

1、撰写班子集体和个人书面述职报告。各乡镇领导班子集体及班子成员,要按照各级党委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综合要求及所担负的职责,认真总结本届任期或任职以来的政治表现、理论水平、领导能力、履行职责、工作作风、工作实绩以及廉洁自律等情况,形成详实的书面述职材料。

2、班子成员如实填写《领导干部基本情况表》和《主要家庭成员及重要社会关系表》。主要家庭成员及重要社会关系是指本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伯、叔、姑、舅、姨、侄儿、侄女、姑舅姨老表及近姻亲关系等。

3、准备领导班子成员个人述职音像资料及2寸彩色登记照电子文档。现任每位领导班子成员在民主测评大会上就任期以来的工作情况做5分钟以内的个人述职述廉,各乡镇要将班子成员述职的实况记录及所有科级干部2寸彩色登记照电子文档,提供给干部考察组。

4、印制相关表格。干部考察工作中将进行领导班子成员民主测评、全额民主推荐、优秀干部民主推荐、征求意见等工作,相关表格的印制和要求县委组织部将以通知的形式下发到各乡镇党委。

㈢有关要求

三下乡活动综述篇3

根据县委安排,下面我就当前几项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关于加强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工作

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全面加强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是农村基层组织阵地建设面临的难得的机遇。县委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先后两次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上周领导小组又召开专题办公会,对此项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各级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县委的工作要求上来,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实效。

(一)把握政策,明确要求,结合实际,稳步推进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

第一,把握原则,科学规划。建设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要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量力而行、综合利用"的要求来规划,突出把握"三条原则":一是在建设布局上,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相衔接;二是在建设功能上,与为农民群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相适应;三是在建设标准上,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一致。新建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筑面积一般在120-200平方米。房屋设计上要体现土家民族特色;配套办公设备由县政府采购中心统一配置。建设过程中,做到"四个统一":统一编制项目、统一建设标准、统一设计图纸、统一配置设备。

根据我县实际,建设过程中,要区分主要公路沿线、主要景区周围、集镇所在地和中心村、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等四类村,进行分类规划,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宜建则建,宜改则改,宜大则大,宜小则小。

第二,明确任务,掌握标准。根据省委安排,全省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分两年建设,20*年要完成70%的新建任务,20*年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我县的建设任务是:新建47个、改扩建16个,中央、省一级补助资金141万元。为了进一步推进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进度,县委、县政府决定,从财政中列支配套120万元,总体上按照新建一个5万元、改扩建一个2万元的标准补贴到村。县委要求,今年要完成80%的建设任务,其中东部条件较好的乡镇要力争100%完成,西部乡镇完成比例不低于50%。特别是渔洋关镇,要按照邹书记的意见,在全县带好头,完成比例要达到100%。

从目前工作进度看,时间紧任务重。此次会议后,各乡镇要积极行动起来,按照村级申报、乡镇审核、县里审批的程序做好本地的启动工作。原则上,县里不审批的,项目不能启动。审批过程中,领导小组要做好建设方案、资金来源、建筑设计等环节的审查把关,确保建设工程的顺利开展。

第三,加强管理,严肃纪律。一要严格资金管理。各级投入资金,以及其他渠道筹集的建设资金,财政要统一纳入专户,保证专款专用。县里补贴的资金采用"分期拨付"的办法兑现到村,工程启动时,拨付一部分启动资金;工程验收合格后拨付剩余资金。二要严肃工作纪律。各地筹集建设资金,不得增加乡镇负担和村级债务,不得增加农民负担,不得平调村级转移支付资金冲抵本级配套资金。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虚报套取、截留、挪用、挤占、侵占和贪污项目资金,对违反政策的人和事,一经发现,坚决查处,严肃追究当事人的党纪、政纪责任,追回有关资金;是领导干部的,一律撤销领导职务。三要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要树立"质量、安全第一"的思想,乡镇是组织建设的主体,乡镇党委"一把手"是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各乡镇要结合实际,选择有一定资质的施工单位施工,保证建设质量;城建部门要切实履行部门职责,在质量监督、安全监管等方面把好关。

第四,建用并重,增强功能。建设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关键是要发挥好作用。要抓住这次办公活动场所建设的有利时机,加强制度建设,捆绑农资超市、村级卫生室、文化体育室等项目建设,发挥活动场所"一室多用"的作用,提高综合利用率,真正把办公活动场所建设成为党员学习活动的基本阵地、村民议事办事的重要场所、先进文化的传播中心、文化娱乐的重要平台。同时,要注意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与整顿后进村党组织、选好配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结合起来,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纳入"三级联创"活动内容,并作为巩固和扩大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切实加强领导,确保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第一,切实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为加强对全县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工作的领导,县委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赵吉雄同志任组长的"全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也要迅速成立党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各级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也要把该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拿在手上亲自抓,建立和完善领导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经费投入,真正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县、乡两级党政班子成员要带头把自己联系点上的办公活动场所建设好,建成示范点。

第二,加大帮扶力度,形成建设合力。所有县直部门都要在资金和物资上对联系村给予全力支持,确保新建和改扩建的活动场所达到一定的标准和水平。县委明确要求,国土、城建、规划和税务等相关职能部门,对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给予政策倾斜和支持,审批手续依法从简从快,做到"零收费"。同时要求,对乡镇已撤销的办事处、已撤并的农村中小学以及有关部门和单位长期闲置在农村的土地、房屋等资产,可用作村级办公活动场所的,相关部门暂搁置产权,交由村级长期使用。总之,就是能省则省、能变通则变通、能利用则利用,要探索诸如集中碎砂、集体采购材料、招标等有效方式,尽量降低成本。各村级组织也要积极发动党员、团员、群众,义务投工投劳、捐资捐物,挖掘潜力,形成合力。

第三,加强督促检查,狠抓工作落实。这次会议后,各级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抓紧做好工作安排,6月底以前完成项目建设的规划编制和年度实施方案,迅速启动工作。建立"月报"制度,各乡镇每月向县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一次工程建设进展情况,各相关部门每月向县领导小组上报一次资金争取情况。各级各相关部门的领导干部每月至少要到联系村1-2次,进行检查指导,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县、乡两级党委要加大督查力度,确保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工作的落实。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将采取明查暗访、随机抽查等方式,加强工作督查,并根据工作进展情况组织检查验收。

二、关于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

6月4日,市委召开全市乡镇综合配套改革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市委书记李佑才同志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省委改革办已经下发[20*]2号文件,决定今年七月上旬对各地建立“以钱养事”新机制的情况进行检查验收。这两份重要文件我们已经复印下发乡镇和各有关单位,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对照检查,积极整改,保证圆满完成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各项任务。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一)高度重视,全面把握全市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会议的精神

这次会议的主要精神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积极探索新机制,强化农村公益的政府职能,进一步深化完善全市的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

一是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精干高效的服务型政府。

二是要探索和完善“以钱养事”的新机制、新模式,强化政府服务“三农”的职能。要建立和完善四项机制,即建立优胜劣汰、奖勤罚懒的竞争激励机制;建立公益财政经费预算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考核评估机制;建立完善公益性事业服务合同管理机制。

三是要实行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人员编制实行实名制,一人一编一卡,人员不能混岗,编制不能混用。

四是要探索和完善乡镇执法体制。加强县级执法队伍建设,转变执法队伍作风,切实解决执法队伍不作为的问题;探索乡镇综合执法的新路子、新办法。

2、求真务实,妥善解决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中的遗留问题

一是要进一步落实相关改革政策。完善乡镇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要认真落实机构编制政策,确保中央编办提出的“乡镇人员编制五年内只减不增”的底线。

二是要深化转制单位改革,鼓励买断置换身份,进一步优化人员结构。在不提高省委统一制定的买断补偿标准的前提下,鼓励转制单位人员买断身份。但工作要细致,不能强行买断。

三是要妥善处理改革中的遗留及个性问题。积极化解撤销和转制站所的债权债务,鼓励和引导分流人员再就业。

(二)冷静分析,深刻认识我县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经过乡镇党委和县直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县的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基本完成了各项改革任务,省委省政府验收时定为优秀等次。虽然我县的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从上级的要求和改革产生的效果来看,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钱养事”的新机制尚未形成。从落实改革政策的层面上看,乡镇事业单位实行了整体转制,人员退出了编制序列和财政供养序列,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但是从建立新机制这个层面上看到,我们的改革还刚刚起步,甚至可以说,“以钱养事”的新机制尚未形成。就县级而言,我们尚未真下建立起“以钱养事”的财政拨付机制;从乡镇来说,乡镇事业单位转制后,我们还没有改变我们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建立起新的管理运行机制,特别是在考核中还没有真正落实“群众认可”的要求。从转制单位内部来说,还没有打破“大锅饭”和“铁饭碗”,改革后还是老样子,没有紧迫感,缺乏竞争意识,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服务还是老办法,没有建立起新的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而且,改革之后,由于我们个别乡镇的疏于管理和放任自流,我们有些乡镇的个别转制单位,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服务不仅没有得到加强,就连内部的运转也成了问题,没人管,一片混乱。乡镇放任自流,转制单位我行我素,这些问题的暴露和产生都是改革不彻底的问题。新的机制不建成,我们前面的改革成果就会付之东流,这就是省委加强检查验收、巩固改革成果、推动改革深入发展的真正原因。

二是养老保险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目前,有很多单位还是口头承诺,有的资金也没有落实,甚至有极个别的单位至今还没有启动。有些单位的领导对改革的政策还存在着愚昧的抵触情绪。要解开他们思想上的疙瘩,我们还要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养老保险费的征缴、保险手续的办理、保险证的发放都还要加快进度,做大量细致的工作。省里文件规定,个人自愿申请,可以不参加养老保险。对这个问题,我们不能大而化之,简单了事,更不能敷衍塞责。我们必须站在对人民对群众负责的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必须从维护稳定、不改革留后遗证从而保证社会长治久安这个角度来解决好这个问题。因此,我希望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加快养老保险工作的步伐。乡镇党委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积极配合,大力协调,确保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100%。

三是改革中还有不少的遗留问题没有解决。我们改革工作中还有很多遗留,转制单位的债务还很重;有的乡镇机关转换身份人员特别是乡镇机关特殊工勤岗位人员的劳动合同还没有正式签定;个别乡镇的临时工还没有彻底解决;环卫、城建转制后还没有建立正常有效的工作机制;乡镇、县直单位还有很多手续没有办结。这些问题,有的是需要长时间才能解决的,有的短期突击就可以解决。长期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要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短期可以解决的,我们要集中力量加以解决。

(三)加强领导,不断推进我县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深入发展

1、加强领导,深入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乡镇党委书记、县直单位主要负责人继续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改革工作决不能松懈,更不能掉以轻心,要把改革拿在手上,要切实担负起责任人的责任,要统筹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及时督促解决好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把改革不断推向深入。要组织力量对照省乡改办[20*]2号文件,逐条逐项进行自查,一项一项加以解决。

2、明确责任,妥善解决改革中的遗留问题。一是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要牵头组成工作专班,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宣传,确保乡镇转制单位和财政所的人员全部参加养老保险。二是由县财政局负责,积极向省里争取财政“两奖两补”经费,弥补资金缺口。

3、强化措施,完善“以钱养事”的新机制。改革办、财政局要迅速研究,积极借鉴外地经验,建立起“以钱养事”的财政拨付机制。各乡镇党委、县直相关主管部门,要采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建立和完善转制单位内部管理制度,特别是要打破“大锅饭”,建立新的分配制度和工作考核制度,要认真落实上级关于考核工作中“群众签字认可”的要求,真正建立起“以钱养事"的新机制。

三、关于乡镇换届考察工作

㈠提高认识,明确干部考察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1、干部考察工作的指导思想。这次领导班子考察,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不同领导职务的职责要求,坚持实事求是,充分走群众路线,全面考察了解现任乡镇领导班子及其每个班子成员的现实状况,发现和掌握一批优秀干部,为乡镇换届领导班子配备和干部使用提供准确依据,把那些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群众信任、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努力把乡镇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坚强领导集体,为加快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实施绿色*战略和实现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2、干部考察工作的主要任务。一是全面考察现任乡镇领导班子集体;二是全面考察现任乡镇所有班子成员;三是通过民主推荐发现并考察一批优秀干部。

㈡积极筹备,认真做好考察前的相关工作

1、撰写班子集体和个人书面述职报告。各乡镇领导班子集体及班子成员,要按照各级党委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综合要求及所担负的职责,认真总结本届任期或任职以来的政治表现、理论水平、领导能力、履行职责、工作作风、工作实绩以及廉洁自律等情况,形成详实的书面述职材料。

2、班子成员如实填写《领导干部基本情况表》和《主要家庭成员及重要社会关系表》。主要家庭成员及重要社会关系是指本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伯、叔、姑、舅、姨、侄儿、侄女、姑舅姨老表及近姻亲关系等。

3、准备领导班子成员个人述职音像资料及2寸彩色登记照电子文档。现任每位领导班子成员在民主测评大会上就任期以来的工作情况做5分钟以内的个人述职述廉,各乡镇要将班子成员述职的实况记录及所有科级干部2寸彩色登记照电子文档,提供给干部考察组。

4、印制相关表格。干部考察工作中将进行领导班子成员民主测评、全额民主推荐、优秀干部民主推荐、征求意见等工作,相关表格的印制和要求县委组织部将以通知的形式下发到各乡镇党委。

㈢有关要求

三下乡活动综述篇4

关键词:区域板块;陕西省;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相关性;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7.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2)04-0071-04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城乡经济发展协调性差等问题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此,党的十六大报告对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做出了重要论述,并提出了相应要求;党的十七大更是明确提出要开创城乡经济统筹发展的新局面。

陕西省作为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省份,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陕西经济发展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其在西部11个省、市、自治区(不含)综合竞争力排名从1999年的第4位上升到2007年的第2位,并表现出逐年上升的良好态势。但是,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并不平衡,陕南、陕北和关中各个县市经济发展存在着很大差异。尽管近几年陕西农村经济发展迅速,但城乡经济发展水平方面的鸿沟也在加大。所以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研究城乡经济协调发展问题,对于陕西省城乡经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内许多学者曾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问题展开研究,如夏安桃等(2003)主要从中国城乡协调发展的内涵、目标、动力机制和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综述;[1]鲁奇等(2004)运用因子分析和arcGiS技术提取影响城乡关联发展的主导因子并将主因子信息空间化,揭示影响城乡关联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2]罗雅丽和李同(2005)以西安市为例,基于城乡间各种要素流的测度研究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问题;[3]朱允卫和黄祖辉(2006)以浙江省整体经济发展为例,基于格兰杰因果关系和数据的协整关系研究城乡统筹与经济发展的关系;[4]黄水木(2007)基于福建省泉州市对沿海发达地区城乡经济发展的协调度进行实证研究。[5]

上述文献从不同角度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其中定性研究文献基于城乡协调发展的相关概念展开,对于研究城乡协调发展的机制和体制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未能从定量角度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度进行评价;而定量研究文献基于量化研究分别从城乡协调发展度确定、城乡协调发展的主导因子及驱动因子、城乡协调发展过程中的生产要素流动、城乡协调发展与经济发展协调性等四个角度展开研究,对于深化城乡协调发展规律研究具有一定作用,但主要立足于各个局部角度研究城乡经济的联系强度。而立足于区域经济的发展,研究区域板块的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度,特别是联系区域经济内部的不同发展板块,从区域统筹的角度研究城乡协调发展度同经济发展相关关系,进而研究不同板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不同阶段不同特点的文章尚不多见。

本文立足于反映整体情况的指标体系,通过相关概念定义,综合考虑驱动因子、城乡生产要素流动、城乡经济协调等要素,以陕西省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作为研究对象,从整体上研究城乡经济协调发展。首先建立相关的指标体系;其次,对陕西省各个地级市的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度进行综合评估;然后,基于经济发展板块研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名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关系,得出陕西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从经济上明显呈现第一、二、三梯度的阶梯化发展态势等结论;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二、指标体系构建及研究方法

1.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界定。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充分发挥城市和乡村各自的资源禀赋优势,实现城乡劳动力、技术、资金、资源等生产要素在一定范围内合理交流和组合,形成城市和乡村稳定持久结合的统一体。在发展目标上突出以人为本,公平配置社会资源,基本建立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实现人均GDp稳定增长,三次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城乡二元结构初步改变,城乡差距明显缩小;农业规模经济水平显著提高,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非农就业比重和城镇化率加快提高。最终实现城乡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评价属于一项涉及到多方面发展情况评价的系统工程。本文根据系统性、可测性、可比性、可操作性、简洁性和科学性原则,在借鉴其他学者评价指标和结合陕西省省情的基础上,选取以下八项指标进行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评价(见表1)。其中:(1)人均GDp指标衡量经济发展基本情况,确定经济发展阶段对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2)第三产业比重指标衡量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度,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要求即是降低第一产业比重,提高第三产业比重,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公平就业环境。(3)地方财政收入用以衡量地方政府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能力,政府是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主体,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要求地方政府具备一定财政能力。(4)公路货运量、电话用户和公路客运量三个指标衡量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状况,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快乡村融入城市市场化发展轨道、扩大乡村产品市场的重要措施,该类指标用以分析城乡市场协调度。(5)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比指标衡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反映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方面的协调程度。(6)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比指标衡量城乡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变化程度,反映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方面的协调程度。

3.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研究方法。本文采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度作为各个地区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关系的综合评价指标,应用主因子分析法和相关系数分析法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度进行评价。基本思想是研究多个变量间相关系数矩阵的内部依赖关系,然后根据相关性大小对变量分组,使得同组内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不同组的变量相关性较低,最后归纳出综合所有变量影响的少数几个随机变量,通常称为因子。分析具体步骤为:

(1)对选用的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由于指标均为正指标,标准化公式为:

Xij=(xij-minxj)/(maxxj-minxj)其中,i=1,2…,11;j=1,2…,8

(2)利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对指标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根据各个主因子的得分计算出各自的方差贡献率,并以此作为权重,构建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度的综合评价模型。

(3)计算综合指标值,即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度。

(4)对各地区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度进行比较。

(5)对各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名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相关关系进行分析。

三、实证研究

1.数据检验。本文采用陕西省2010年统计数据对陕西省11个地区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度进行评价,限于篇幅略去原始数据。初步分析结果显示8个变量间相关性很高,由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拒绝各变量的独立性假设,因子分析法的适用性通过检验。由相关系数矩阵R计算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如表2所示,可知前3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92.654,表明这3个因子已经集中了原始数据92.654%的信息,达到了选取公共因子的标准,基本可以描述各地区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度水平。

2.主成分因子提取。经过旋转的载荷矩阵表明因子变量在许多变量上都有较高的荷载。通过表3可知,第一公因子在公路客运量、地区财政收入、电话用户量、公路货运量、三产比重等几个指标上载荷较高,因第三产业可以吸纳更多的劳动力,有利于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体现该地区未来发展的潜力水平,因此第一公因子能够很好地代表城乡经济发展潜力度;第二公因子在城乡消费水平比值和城乡收入水平比值上有很高的荷载,能够很好代表城乡生活水平度;第三公因子在人均GDp和地方财政收入指标上载荷较高,能够很好地代表城乡经济水平度。

为了更直观地比较和评价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度,以下采用回归方法求出因子得分函数矩阵。(如表4所示)

根据系数矩阵将三个公因子表示为8个指标的线性形式。

因子得分函数为:

F1=0046X1+0.120X2+0.207X3+0.278X4+0.279X5+0.243X6

+0.113X7-0.019X8

F2=-0.046X1-0.166X2+0.051X3+0.013X4+0.021X5+0.061X6

+0.519X7+0.509X8

F3=0.449X1-0.533X2+0.320X3-0.047X4-0.015X5-0.064X6

+0.078X7+0.133X8

3.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度综合得分及相关性分析。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度综合反映了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程度,即城乡之间要素流转程度及协调程度。为了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度进行综合评价,需要对各地区在3个因子上的得分以及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加权求和得到综合分值F,即

F=0.469F1+0.298F2+0.159F3。计算出陕西省11个地区的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度水平,得分如表5。进一步根据综合得分得到陕西省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度水平分类图(见表5,图1,图2)。

四、研究结论

1.经济实力是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但并不必然导致城乡的协调发展。根据表5、表6、图1和图2,在陕西省城乡经济协调性评价中,基本上都是经济因子得分较高的地区总得分就高,但在局部区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西安市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位居第二位,低于延安市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但西安市的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度为第一,而延安市为第四。另外有两个特例,一个是陕北的榆林,一个是陕南的商洛,榆林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名为第三,而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度排名却落后到了第七位;相反,商洛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名为第11名,居于最后一名,然而协调度却位于第二名,远远超过了其经济发展水平。这充分说明,经济发展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充分条件,只有施以相应的产业、财政和分配政策改革,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度才有可能随之提高。

2.陕西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度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从区域板块上表现出“U”型曲线的特征。综合考虑经济发展度和城乡经济协调度,按照陕南、陕北和关中的顺序排列,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度排名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名关系呈现出典型的“U”型曲线的形状,说明随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提高,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度先下降最后上升的趋势。根据相关系数分析,如表6,陕西省总体上经济发展协调度排名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名的相关系数为0.11,相关性并不显著。但陕南各区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度排名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名的相关系数为-0.8357,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一方面说明陕南各区的经济发展协调度排名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名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另一方面说明,陕南目前的这种相对协调在整体上表现出随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升高而降低的特点。陕北各区(注:因为铜川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具备陕北资源经济的特点,笔者把铜川从经济上划入陕北板块)经济发展协调度排名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名的相关系数为0.9933,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表现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发展水平远远高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度排名的现象,原因主要在于陕北经济发展主要建立在资源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该产业的典型特点是依赖于技术密集型的规模经济,吸收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有限,财富的社会扩散速度远远小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故而呈现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而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度低的现象。但是正向的相关系数表明陕北的经济发展有利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关中各区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度排名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名的相关系数如果包括杨凌为0.236,正向相关而显著性不高,如果去掉杨凌,仅考虑西安、宝鸡、咸阳和渭南,则相关系数高达0.994,说明关中经济发展程度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度高度正相关,而杨凌经济发展特点不具备关中板块的特点。杨凌的表现特殊起因于杨凌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以教育为主的第三产业,教育产业的高产值,对于农村居民收入的带动作用并不大,甚至还凸显了城镇经济和乡村经济的差距,可以说杨凌的第三产业是建立在非常薄弱的第二产业的基础上,使得杨凌在关中经济板块中表现出陕北经济板块的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经济发展协调度的特点,杨凌经济发展方式急需转型。

3.陕西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度从经济上明显呈现第一、二、三梯度的阶梯化发展态势。关中区域的西安市第一公因子排名第一,说明西安市未来经济发展潜力比较大。宝鸡市的第一公因子得分排名紧邻西安,第二公因子和第三公因子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三,说明宝鸡目前的城乡经济发展潜力、城乡生活水平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度都比较好,城乡经济发展协调度比较好,宝鸡的综合和单个因子表现都足以作为陕西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标杆。其次是咸阳和渭南,以上城市处于第一梯队。商洛市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度较高,主要是因为代表城乡生活水平协调度的第二因子F2得分最高,然而代表目前经济发展水平的F3和代表经济未来发展潜力的F1都非常低,说明商洛市目前较高的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度实际上属于一种低水平协调,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协调必将被打破,呈现出下降的态势,因此不应属于第一梯队。

第二梯队包括延安、榆林和铜川。这些地区因为拥有密集的煤、石油和天然气存量,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但是第二梯队里各区表现为代表经济发展潜力和城乡生活水平度的第一公因子F1和第二公因子F2都很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度不高,应该采取适当的产业发展政策和分配政策改善此种局面。

第三梯队包括汉中、安康、商洛和杨凌四个地区,也是全省经济总量较低的地区,这四个地区除了杨凌位于关中外,其余地区都属于陕南山区。改革开放以来,陕南山区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获得的发展机遇相对较少,经济发展不足,属于有待发展的地区。第三梯队里各区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代表经济发展潜力和现在经济发展水平度的第一公因子F1和第三公因子F3都很低,即使代表城乡生活水平度的F2很高,排在全省前列,也只是因为城市经济发展不足,没有拉开城乡经济的差距,并不能说明城乡经济发展协调,所以此种高F2只能说明经济的落后特性而有待发展。根据区域分布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杨凌应该被划入第一板块,但因其代表经济发展潜力的F1、代表城乡生活水平度的F2得分以及现在经济发展水平的F3都非常低,经济发展潜力有待培养,所以放归第三个板块。

4.发展协调性好的地区各个指标因子之间发展不均衡。从发展协调度得分来看,关中区域城乡经济协调性比较好,但这些地区的协调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其潜力水平因子、生活水平因子和经济水平因子之间并不均衡。比如西安市和渭南市,西安市代表经济发展潜力的F1因子得分最高,但是代表城乡生活水平度的F2因子得分为负数,排名第九,说明西安市虽然经济发展潜力大,但在城乡协调方面做得并不理想。渭南市代表经济发展潜力的F1因子和代表城乡生活水平协调的F2因子得分比较高,说明渭南市发展潜力和城乡协调度在目前表现比较好,但是代表经济发展水平的F3因子为负数,排名第九,这说明尽管总体得分较好,很可能也是一种低水平的协调,需要在发展中均衡各个指标的关系。经济发展协调度高,并且各个因子之间相对均衡的是宝鸡地区,无论是经济发展潜力、现有经济发展水平还是城乡生活水平协调都表现得非常好。

五、提高陕西省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对策

1.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合理统筹不同区域的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根据陕西省11个地区不同发展水平,采取适宜措施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陕南地区基础设施相对较差和技术条件较差,在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上应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特色,大力发展特色资源产品加工产业和旅游产业,促进工业发展,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在经济发展中实现城乡经济协调。陕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比较好而城乡协调水平比较差,应在立足于资源密集型产业的基础上致力于产业的技术密集化,同时加强财富分配政策改革,通过财富分配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关中应该在现有经济发展基础好和城乡协调水平高的基础上继续致力于经济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经济协调。

2.发挥城镇的集聚效应,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根据上述评价分析可知,经济发展潜力因子F1在综合评价模型中所占权重很大,经济的持续发展可以为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奠定基础。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关键是要充分发挥城镇在城乡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通过城镇经济发展带动农村劳动力资源、资金资源的集聚,最终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通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居民收入消费水平提高,推动城镇经济发展。而且,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发挥城镇的集聚效应是充分利用基础设施,提高规模经济,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

3.充分贯彻国家强农惠农政策,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必须在继续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政策的同时,坚决贯彻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化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同时通过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区化建设途径,加快农村生活方式的转变,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最终缩小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方面的差距,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夏安桃,许学强,薛德升.中国城乡协调发展研究综述[J].人文地理,2003,(5).

[2]鲁奇,曾磊,王国霞.重庆城乡关联发展的空间演变分析及综合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2).

[3]罗雅丽,李同.城乡关联性测度与协调发展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21(5).

三下乡活动综述篇5

关键词:乡土资源挖掘运用课堂教学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要求:教师要善于发掘和利用本地特有的乡土教育资源。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密切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地观察和体验真实的社会生活,在实际中发现问题,并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去解决问题,提高对社会的认知能力。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因此,老师应充分利用乡土资源。撷取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引发学生的直觉体验,让教育回归真实的生活,激活课堂教学。

乡土知识的涵盖面和涉及面是十分广泛的,它包括自然地理资源,人文历史资源和社会发展资源等。具体而言,就是指我们的出生,成长的地方的地域特色、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地名沿革、历史迹迁、社会发展以及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名人物事、语言文化等。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怎样将乡土资源有机地融进课堂中呢?在这里,笔者对自己近几来的教学试作些粗糙整理,以便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一、巧取乡土生活,搭建问题探究平台

1、所谓“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问题情境的支持下,师生从提供背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交流成果等几个方面来组织和实施教学的一类教学范型。该教学模式的实质是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参与和体验知识,技能由未知到已知或由不掌握到掌握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从而达到对知识真正理解的党学习产目标。《历史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历史课程内容的改革方面,必须要“避免专业化、成人化倾向,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减少艰深的历史理论和概念,增加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以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由此可见,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尤其在初中阶段,就应降低理论强度,充分开发利用富有生活气息的丰富的乡土,甚至家族的历史课程资源。

例如我在执教西周的“礼乐文明制度的确定“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掌握宗法制,我给学生一个表格材料:

问:如果这家主人要自己的地位与权力传下去,谁最有可能继承?并说明理由。结果没有几个学生回答。在课后反思时我也作了调查,主要原因出在学生对这个材料不理解,超出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其实就是没有搭建好给学生探究的平台。那么,我在另外一个班级执教时就选取了学校附近几个村居的宗词照片,学生很快就认到了自己的宗词,然后我就进一步解释嫡长子世袭制的原则,最后出示上述探究的表格材料,学生回答的正确率就很高了。又如九年级教材中的“改革与开放的时代”中有一个专探究,它他为三个内容:有感于深圳速度和浦东巨变、有感于生活用品的变化、有感于休闲方式的变化。如果教材内容而探究,我想教学效果如何很难说好。因为教材所选取的例子虽然典型都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脱离学生的感性认识。所以我对这一专题探究稍作改动,将课题命名为“戏说生活,漫画经济”。课前我先发给学生这样的一个学习提纲:第一自我衡量调查家乡的生活看经济发展水平;第二纵向比较,调查三十年前长辈们中学时代的生活并与你自己生活作比较看经济发展水平;第三横向比较,通过上网,比较去年苍南县城、你所在的乡村、五凤乡三个区域人均收入看经济发展水平,这个学习提纲基于学生实际和对长辈们的调查所得,在课堂学生异常活跃,你言我语。这不仅让学生学会了用实例说明改革开放的成果,又联系了思想品德课中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所以适当地选取乡土资源,为探究搭建平台,学生既有内容可讲,又能探究出一个所以然来。

二、巧借地域景观,增强社会实践能力、

《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课的目的是“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综合多种知识探究社会问题,提高参与社会、实践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要使探究课达到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综合性”、“探究性”、“活动性”和“社会性“,实现课堂从”历史“到”社会“的回归,这样要求我们的课堂和活动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生活的体验和社会的回归。乡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为发展学生的能力提供良好的条件。以七年级上册为例,该册教材中的综合探究课都是围绕人类是生产与生活环境探究设计的,加上整个课程的设计基于生活、基于案例、基于问题的呈现方式,综合活动课的探究自然成为了学生乡土自然资源的探究。那么怎样在七年级上册的综合探究课中开发家乡的自然环境资源呢?

第一课“生活在社区“和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的教学中,我便引导学生在学会绘制平面图的基础上,绘制社区图,明确自己家在本村中社区中的位置,然后按社区分组,让同一社区的同学一起绘制自己社区所在乡镇版图中的位置,然后进行辅导纠正。全班同学一起绘制家乡乡镇的行政平面图,最后查找乡镇在温州市的位置和温州市在全国的位置。用四幅图呈现了四级家乡——社区、乡镇、温州、中国。在讲七下“我是社会小主人”这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调查题目《横阳支江污染状况调查》(横阳支江是苍南县的母亲河),我把全班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是本地学生,让他们回家向长辈们了解这条河过去的状况,并收集有关的资料,另一组是外省县的学生,让他们进行户外考察活动,沿着这条河两岸进行观察、访问。然后结合两组同学的精华,写调查报告及整理治疗,最后进行团队活动,组织志愿者课余时间捡垃圾。这样既落实了教学内容,灵活的适用开发了乡土资源,又让学生尝试了如何行便监督权,真正体会到“是社会小主人”的感觉,使乡土资源教材想到补充,相得益彰,交相辉映,同使也增强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三、巧挖民风民俗,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里创造一个观乐和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把学生带入思维的兴趣之门,可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中引入乡土资源,能够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也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丰富与亲切。例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课,为了更加清晰的阐明南北自然差异和人文差异,我有意识地让学生课前收集家乡的气质、土壤、河流水文特点、典型动植物、农作物耕作制度、房屋结构、水陆交通、饮食及过年习俗等,并将其制成表格,我在备课时也制作好了一张关于北方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的表格,并且收集了几组图片和flash。在上课时,我先让学生观察幻灯片再填写表格,然后将“北方的表格”与课前制作好的表格进行比对,最后我与学生一起归类总结。在课堂中,学生学习热情高涨,从学生的信息反馈来分析,这样的设计到达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又如在九年级《世界遗产在中国》一目中涉及到“非特文化遗产”。在教学时,我给学生播放了“温州鼓词”和“卖技”的视频,还给学生展示了温州米塑艺术和窗花纸几组图片。课堂中学生时不时地发出了“哇”惊叹声和指指点点声,在课后我给学生布置了向长辈的了解关于“卖技”和“米塑”这两种文化。出乎意料的是第二天有个学生拿了一本手抄的卖技书给我,还说他父亲曾经唱过多年卖技,发现书中有许多错别字,要求我给予更改。在教学中,巧妙地挖掘乡土资源,不仅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信感亲切,还促进了学生对温州曲艺和艺术所蕴含的意义有了更深的了解。

四、巧引名人伟绩,提升综合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即人文方面的素质与修养,亦称人文素质。一般把人文素养定位于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一是指掌握语言、文学、历史、哲学‘音乐、美术等社会科学基础知识的程度,二是指依靠社会学科的基础知识,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内心反省,感悟而形成的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自由、自觉、批判及超越精神,对人生意义与价值判断和思考。第二层次就是我们常说的人文精神。人文知识性的东西只有在人文精神的层次价值才能复活。由此可见,人文素养为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两个方面,人文知识体现在具体的学科知识之中,而人文精神则蕴涵在人文知识之中,需要我们在学习人文知识的过程中通过思维、概括、提炼出人文的精神。人文素养关键在于塑造人文精神。

乡土知识在塑造公民修养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功能。一个人在认识上是先熟悉家人乃至家乡,再逐步扩大到了解国家。正如苏霍姆林斯斟说的:“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是从爱家庭、爱学校、爱集体农庄、爱工厂、爱法国语言开始的。他从直接表达爱家庭、爱学校、爱家乡的感情,逐渐过渡到认识吏加深刻的社会关系。从理性上认知祖国的概念。”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基普郎格曾经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知识,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在教学中引用本乡土的名人秩事,能使学生认识自己的先辈对家乡、对祖国的贡献,能隐妥到家乡人民辛勤劳动和英勇斗争的业绩,进一步体会到家乡的可爱和祖国的伟大。八年级教材中涉及的“盛世文化”,我就给学生补充了东晋谢灵运的作品,在执教“文人的世界”我也给学生补充了南宋时的永嘉学派和王十朋的相关史实以及他那幅写在温州瓯江江心寺的绝妙对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水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这样,让学生了解到了我们温州家乡的历史文化。在历史的不同时期曾现过灿烂的历史,也留给了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学生感悟家乡古老的文化同时也感受到了祖国那博大精深和光辉灿烂的古典文化。还有八年级下册有一题目“从此伐战争到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我利用双休日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云岩乡革命老根据地纪念馆——仰英亭参观,要求生向纪念馆的负责人访问有关革命烈士的事迹,以便在课堂内作发言交流。在课内,有些学生讲述林平海的事迹,有些学生讲述王屏周的事迹。这样就能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四一二反革命后的反动派的白色恐怖时代,也对当时同志创建农村根据地的进一步理解。通过引用家乡的名人伟绩,让学生体会到革命先驱的生存艰难,意识到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学会好好珍惜和把握。从而激发了学生战胜困难,度过逆境的勇气和力量,培养自己奋发进取的精神和民族自豪感以及对家乡的骄傲感。这难道不比那些以空泛的“政治化”或“祖国化”为口号,以古才能的民族英雄,伟人事迹为教材,苍白无力的爱国主义教育显得更加丰厚有力。由此可见,乡土资源不仅是树立学生健康向上人生观的催化剂,还是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活化石”。

综上所述,将乡土资源适当地运用,整合到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帮助学生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和方式,能让学生探究历史与社会的兴趣,增强社会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达到传道、授业,解惑之功效。当然,将乡土资源整合到教学中,要尽量避免滥选滥用,避免将与社会教学演变成了地方课程教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历史与课程标准(二)》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8)

三下乡活动综述篇6

(2020年7月)

年初以来,我们按照县纪委下发工作要点,结合本乡工作实际,认真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各级纪委全会决策部署,围绕落实“两个责任”、纠治“四风”问题、实践“四种形态”等重点工作狠抓监督执纪问责,不断推动全乡纪检监察工作取得新成效。下面,就乡纪委各项工作开展情况作以简要汇报。

一、上半年工作回顾

年初以来,我们在县纪委和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突出抓了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推进落实了管党治党责任。我们以“一把手”这个关键少数为重点,通过廉政谈话、述职述廉、警示约谈等监督方式,强化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教育;通过压实“两个责任”,制定“三个清单”等措施,推动“一把手”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第一责任人的责任;通过贯彻执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内政治生活监督条例,规范“一把手”依法依规正确履行职责,切实把管党治党责任抓实落靠。

(二)实现了纠治“四风”常态化。年初以来,我们通过抓节点、抓重点、抓关键,紧盯“四风”新动向、新表现和新特点,深入挖掘剖析“四风”成因,通过日常提醒、明察暗访、制度约束等途径进行综合施策。同时,我们还采取进村入户宣、开会领导讲、节点深入查等方式,不断在乡村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有效遏制“四风”问题,尤其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三)提高了监督执纪工作水平。为了全面提升乡纪委执纪审查综合能力,我们以群众身边不正之风为突破口,围绕问题多发领域,寻找线索,挖掘案源,锁定重点目标,及时采取有效惩戒措施深查快结,较好地实现了去存量,扼增量的工作目标。截止目前,我们共受理查办案件4件,其中县纪委转办案件1件(正在办理),自办件3件。

(四)深入开展了廉政教育活动。我们借助微信平台,通过党员微信群,深入开展网上廉政教育活动。同时,我们还利用七一重要节日,通过廉政文化进机关、进村屯、进农家等多种形式在乡村广泛深入宣传。截止目前,我们累计发放各类廉政教育学习资料500多份;组织乡村干部开展警示教育2次。并与班子成员、站所负责人、重要岗位工作人员和村三职干部签订了廉政责任书。通过开展上述廉政教育活动,使乡村党员、干部廉洁意识、规矩意识和责任意识显著增强,全乡廉政工作成果得到有效巩固。

(五)加强了纪检干部理论学习。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纪检监察工作的需要,围绕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为目标,我们多次组织乡村纪检干部认真学习了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章》、《准则》、《条例》和相关法律业务知识,乡村纪检干部的执纪审查工作能力得到极大提高。截止目前,累计组织乡村纪检干部集中学习2次;以案代训2次。通过开展学习培训有效解决了部分乡村纪检干部业务知识不足、执纪能力不强、查办案件不多的问题。

二、存在的差距不足

年初以来,我们的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市县纪委的工作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和不足:一是在落实“两个责任”方面还存在重监督轻问责、责任传导滞后、“一岗双责”监督不利的问题;二是在执纪问责方面仍存在查案主动性不强、获取线索渠道单一、不敢不会查案的问题;三是自身建设方面仍存在学习意识不强、查处案件不深入、执纪本领不强的问题。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虚心向先进典型学习,认真查找自身不足,切实制定整改措施,尽快补足短板,努力加以解决。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纪委全会决策部署,围绕提高执纪效率和实践“四种形态”等重点工作,瞄准关键领域和重点部位挖深查透,严肃执纪问责,不断巩固全乡从严治党成果。

三下乡活动综述篇7

关键词:城乡统筹;灰色关联度法;熵值法;一致性检验;组合评价;河北省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6)05-1351-10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05.065

BasedonmethodoftheCoordinationDegreeofComprehensiveevaluationonUrbanandRuralHarmoniousDevelopmentinHebeiprovince

LiXiao-jian

(DepartmentofSocietyScience,LangfangnormalCollege,Langfang065000,Hebei,China)

abstract:Bybuildingthreesetsofindexsystemforevaluatingthedevelopmentcoordinationdegreeofurbanandrural,fromtheangleofdifferentperiod,comparisonbetweenHebeiprovinceandotherprovinces,comparisonbetweencitiesofHebeiprovince,usingthegreycorrelationmethod,comprehensiveindexmethod,andcombinedevaluationmethods,thispaperevaluatedthecoordinationdegreeofurbanandruralharmoniousdevelopmentinHebeiprovince.Byconsistencycheck,theoptimalevaluationresultwasobtained.theresultsshowthatthecoordinationdegreeofurbanandruralharmoniousdevelopmenthasexperiencedfourstagesas:verypoor,thepoor,basicco-ordination,generalco-ordination,ShowingagoodmomentumofdevelopmentinHebeiprovince;However,comparedwiththenational,thecoordinationofurbanandruralharmoniousdevelopmentofHebeiprovinceisstillatalowerlevel,andthedegreeofcoordinationisnotbalancedbetweencities,Xingtai,Shijiazhuang,Zhangjiakourankedtopthree,Qinhuangdao,tangshan,Hengshuiarrangeinthesecondechelon,langfang,baoding,handanbelongstothethirdlevel.

Keywords:urbanandruralharmonious,greycorrelationmethod,entropyvaluemethod,consistencycheck,combinationevaluation;Hebeiprovince

城乡统筹发展不是要完全消除城乡差距,而是要解决城乡发展的不协调问题[1],主要是农村发展相对要滞后于城镇。所以,当前的重点就是要准确把握城乡统筹发展具体水平,以便明确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劣势,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对策,更好地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使城乡发展更协调,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目前,学界对城乡统筹发展的内涵、目标以及评价指标构建的原则进行了相对深入的研究[1-3],对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的研究也逐渐增多。杜茂华等[4]采用因子分析法对重庆市40个区县进行了水平评价;何彤慧等[5]采用层次分析法分别对宁夏5个地级市和20个区县市的城乡统筹水平进行了定量测度;张晴等[6]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了安徽宁国市城乡统筹水平变化趋势及其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李秀娟等[7]引用经济学投入产出理念构建城乡统筹发展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topSiS法构建评价模型对2000―2009年江西省城乡统筹发展进行评价。王长生等[8]从城乡经济、社会、生活、环境统筹出发构建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测试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重庆市2000―2009年的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王传松[9]运用熵值法、因子分析法及主成分与差异系数结合法综合测算了2009年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状况。针对河北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的研究还比较少,且数理分析方法单一,如彭超等[10]以河北省农民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分别对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和空间布局、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等五大方面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王聪聪等[11]以河北省涿州市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从农民的角度总结了当前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了促进农民就业与加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等对策建议;金剑等[12]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河北省1996―2007年的城乡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性评价。然而,运用多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一个时期河北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较长期变动趋势进行多视角综合对比评价的研究还很缺乏。

为此,本研究将从城乡统筹发展所包涵的几方面出发构建3套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评价体系,用于评价河北省近30年城乡统筹发展趋势、河北省与全国其他省市、河北省内各地市间城乡统筹发展差异;采用熵值法、平均值法、Delphi与变异系数结合法3种权重确定方法,运用灰色关联度法、综合指数法从以上三方面对河北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分别进行单一方法评价,且对各单一评价方法进行Kendall-w事前一致性检验;在此基础上,运用算术平均法、Borda法和Copeland法等3种组合评价模型分别对各单一方法评价结果进行组合评价,并对组合评价结果进行Spearman事后一致性检验,从而选出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排名最优评价结果;最后,采用平均值法对各单一方法评价结果进行综合评价,进而算出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水平最优评价结果。这样既有效克服单一评价方法的偏颇和不足,又从内容和方法上实现对现有研究的拓展。

1河北省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综合评价体系

根据城乡统筹发展涵盖的几个方面,包括空间布局、经济发展、生活宽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兼顾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并结合河北省的实际情况,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可比性和动态性原则,从空间布局统筹、经济发展统筹、生活宽裕统筹、社会进步统筹和环境保护统筹5个方面构建内容全面、层次清晰、数据较易获取的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评价体系,包含29项指标(表1),以此作为参考评价指标体系。在参考评价指标体系(表1)基础上,考虑到全国各省市城乡统筹发展的实际,从上述5个方面构建了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0项指标(表2);此外,对参考指标体系表1进行适当调整后仍然从5个方面构建专门用于河北省各地市间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比较的评价体系,共27项指标(表3)。

2河北省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的综合评价方法

2.1单一评价方法

2.1.1灰色关联度灰色系统理论是以灰色关联分析为核心,集评估、建模、预测、决策和控制优化等为一体的技术体系,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到社会、农业、工业和商业以及经济管理等众多行业和领域。灰色关联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序列曲线的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曲线越接近,相应序列之间关联度就越大,比较序列相对于参考序列的贡献度就越大;反之贡献度就越小,即障碍度就越大[13]。它对样本量的多少和样本有无规律都同样适用,而且计算量偏小,高效便捷,有效地弥补了常规数理统计方法的不足。故本文把灰色关联分析作为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的评价方法之一,其工作原理和步骤在相关文献中已有详尽论述,此处不再赘述。

2.1.2综合指数法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是一个非常复杂且需要不断完善的系统,其影响因素众多,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也比较适合采用综合指数法进行评价。综合指数法在多指标综合评价中也是一种常用的评价方法,其工作原理是先建立相关多指标评价体系,并参照相关标准确定各指标的理想目标值,然后运用一定的方法确定指标权重系数,再对各指标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得到各指标的标准化值,最后转化成一个综合指数。其计算过程相对简单,且具体算法在相关文献[14-15]中论述得很清晰。

2.1.3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在多指标综合评价中,指标权重的确定直接影响其评价结果。本文将采用客观赋权法熵值法、平均值法、主客观结合赋权法、Delphi与变异系数结合法分别确定权重,并结合灰色关联度法和综合指数法对河北省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进行全面而综合的评价,因而能有效克服单一评价方法的偏颇和不足。

2.2组合评价方法

应用目前使用较广泛的算术平均组合评价模型[16]、Borda组合评价模型[16]和Copeland组合评价模型[16]对各评价结果进行组合评价。

2.2.1算术平均组合评价模型设tik为yi方案在第k种方法下的排名,i=1,2,…,n,k=1,2,…,m,用排序打分法将各排序名次转换成分数,即第k名得分n-k+1,若有相同的排名,则取这几个位置的平均分,再计算不同得分的平均值,计算公式如下:ti=■■tik,按平均值重新排序,若出现两个方案的平均值相同,则计算在不同方法下得分的方差,计算公式如下:?滓i=■,其中方差小者为优。

2.2.2Borda组合评价模型若评价yi优于yj的个数多于yj优于yi的方法个数,记为yi>yj,若两者个数相等,则记为yi=yj。定义Borda矩阵B={bij}n*n=1,yi>yj0,其他,并定义方案yi的得分为bi=■bij,bi即为方案yi“优”的次数,根据bi的大小排序,若bi=bj,则需计算在不同方法下的得分方差,方差小者为优。

2.2.3Copeland组合评价模型Copeland模型为Borda模型的改进版,不但计算“优”的次数同时还计算“劣”的次数。

定义cij=1,yi>yj0,其他-1,yj>yi,并定义方案yi的得分为ci=■cij,根据ci的大小排序,若ci=cj,则要考虑计算各方案在不同方法下得分的方差,方差小者为优。

3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的评价程序与设计

3.1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的评价程序

步骤1:将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评价体系的原始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评价指标有正向、负向之分,正向指标与效果成正相关,指标值越大效果越好,负向指标则相反。因此,无量纲化的变换关系有所不同。对于正向指标序列xi(k),xi′(k)=[xi(k)-■xi(k)]/[■xi(k)-■xi(k)],对于负向指标序列xi(k),xi′(k)=[■xi(k)-xi(k)]=[■xi(k)-■xi(k)]。

步骤2:分别用灰色关联度法(Delphi与变异系数结合法确定指标权重)、综合指数法(熵值法、平均值法分别确定指标权重)3种方法对评价对象的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进行综合测算及排序。

步骤3:采用Kendall-w协和系数法对不同方法的评价排序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此检验在组合评价之前进行,也称事前检验。该检验通过反映样本数据中实际符合与最大可能符合之间的分歧程度的指标w来考查n种评价方法对m个评价对象的评价结果是否一致,w值介于0和1之间,其值越接近1,则表明不同方法评价结果越趋向一致。

步骤4:若通过Kendall-w一致性检验,则进入下一步骤;否则,需要详细分析样本特征和评价结果,重新筛选评价方法并进行一致性检验,选取具有一致性的方法,再进入下一步骤。

步骤5:运用算术平均法、Borda法和Copeland法3种方法对各单一评价方法得到的评价结果进行组合评价,得到3组组合评价结果。

步骤6:利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对各组合评价结果与原单一评价结果的相关程度进行检验,此检验在组合评价之后进行,因此称之为事后检验。

步骤7:根据Spearman事后检验构造的统计量具体数值的大小,选择其中最好的一个组合评价结果作为最终的评价结果。

步骤8:计算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综合评价值:pi=■■Rij,其中,Rij表示第i年第j种方法的评价结果,pi表示第i年的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综合评价值。

3.2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的设计

在与相关专家咨询的基础上并借鉴现有的研究成果[17-18]设计“很差、较差、基本统筹、一般统筹、良好统筹”5个等级来描述不同阶段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水平,并确定与其对应的综合评价值分别为0-0.30,0.30-0.45,0.45-0.60,0.60-0.80,0.80-1.00。显然,在理论上2020年目标年份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对应的综合评价值为1.00。

4河北省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综合评价实证分析

4.1河北省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测算与趋势分析

根据表1的评价指标体系,查阅近30年典型年份的《河北农村统计年鉴》、《河北经济年鉴》、《河北省科技系统统计数据集》等获得原始数据;同时,参照《河北省委关于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意见》及到2020年长远规划目标等标准,设计2020年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评价体系的各项指标数值作为目标数据(表1)。按照上述3种指标权重确定方法计算得到各级指标权重(表1),其中,Delphi与变异系数结合法得到指标权重(1),熵值法得到指标权重(2),平均值法得到指标权重(3)。分别运用灰色关联度法(Delphi与变异系数结合法确定指标权重)、综合指数法(熵值法、平均值法分别确定指标权重)对河北省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进行测算。结果表明,3种方法测算的河北省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变化趋势完全吻合。借助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事前一致性检验显示,Kendall-w协和系数为0.997,对应的检验统计量Q=32.90,大于95%显著水平的卡方临界值(?字(df)?琢=?字2(11)0.05=4.58),一致性检验通过,故拒绝H0,接受H1。然后,按照步骤5计算得到3组组合评价结果(表4)。而后,按照步骤6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事后)一致性检验。根据各单一评价方法得到的近30年河北省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的排名,计算算术平均组合评价模型、Borda组合评价模型和Copeland组合评价模型下的t值,分别用ta、tb、tc表示,借助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得出结果为:ta=tb=tc=49.90,取显著水平α=0.01,查表得临界值tα/2(10)=3.17,ta=tb=tc>tα/2(10),故拒绝H0,接受H1,即说明在给定显著性水平条件下3种组合方法与3种单一方法密切相关,且3种组合方法的评价结果一致。最后,按照步骤8计算出近30年来河北省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综合评价值,并根据上述3种方法及最终综合评价结果绘制出河北省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综合评价折线图(图1)。

图1直观地表明,不同方法测算的河北省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大致呈现出逐步上升的发展趋势,且3种方法测算的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发展趋势基本一致,即均在1995年出现一个相对的高点,其他时期(除熵值法的1993年)则表现为比较平滑地增长,这与Kendall-w的协和系数为0.997也是相互印证的,在图1中显著地表现为各方法测算结果具有较高可信度。具体来看,熵值法和平均值法的评价结果差距不大,各年份评价结果差距维持在0.0137~0.0641之间,这说明作为确定指标权重的两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是比较客观、公正的;同时也表明,尽管平均值确定权重法在现有文献中不常用,但是在多指标多方法综合评价中,本研究把平均值法作为一种相对客观和高效便捷的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也不失为一次有益的尝试。而Delphi与变异系数结合法和另外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稍有差距,各年份评价结果差距大致维持在0.0832~0.1213之间;这是因为此种方法包含主观赋权法Delphi,而专家在赋权时因诸多原因会表现出一定的主观性,有时这种主观性也是必要的,因为有些相对重要的因素在整个系统中表现并不突出,这时就需要加入人为的干扰,这样就可能会较大地影响到最终评价结果,这也再次说明了在多指标综合评价中结合多种指标权重确定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的必要性。

从图1的最终综合评价结果可见,近30年来河北省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呈现出持续的上升态势。1985―1995年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呈现出缓步提升势头,1985年综合评价结果位于0~0.30区间,处于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很差”水平阶段;1988―1995年综合评价结果位于0.30~0.45区间,处于“较差”水平阶段;继1995年成为增速最快的年份后,河北省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再次进入缓速增长期,1998―2008年综合评价结果位于0.45~0.60区间,处于“基本统筹”水平阶段;自河北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以来,河北省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2010―2012年综合评价结果已经位于0.60~0.80区间,实现了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质的飞跃而迈入“一般统筹”水平阶段。

为了更全面深入地了解河北省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各分项准则层指标建设水平及其对目标层综合评价值的贡献度,依据表1指标体系,同样按照上述步骤测算出的空间布局统筹度、经济发展统筹度、生活宽裕统筹度、社会进步统筹度和环境保护统筹度的分项准则层指标建设水平综合评价值,并绘制出河北省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综合评价值与该系统各分项准则层指标综合评价值的关系折线图(图2)。

图2显示在统计期间,从分项指标建设水平来看,河北省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在空间布局统筹、社会进步统筹度和环境保护统筹度方面均实现了持续增长,经济发展统筹度方面呈现出先持续上升(1985―1995年)后下降(1995―2000年)再短暂上升(2000―2003年)再持续下降(2003―2012年)的非对称“m”线型发展态势,很不稳定;生活宽裕统筹度分项建设水平经历了先短暂下降(1985―1990)后持续上升(1990―2003)再短暂下降(2003―2005)后持续上升(2005―2012)的非对称“w”型的变化趋势。再就分项指标建设水平与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综合评价值的关系来看,生活宽裕统筹、社会进步统筹均高于同期的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综合评价值,而空间布局统筹度(除去2003―2012)、经济发展统筹度(除去2008―2012)、环境保护统筹度(除去2005―2012)均高于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综合评价值。

为更清晰地梳理各分项准则层指标对于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目标层综合评价值的障碍度,本文借助灰色关联度法计算出了2012年各分项准则层指标相对于目标层即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综合评价值的关联度分别为0.7553、0.5208、0.6665、0.6271和0.6011。灰色关联分析[15]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序列曲线的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曲线越接近,相应序列之间关联度就越大,比较序列相对于参考序列的贡献度就越大;反之贡献度就越小即障碍度就越大。因此,河北省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指标体系各分项准则层障碍度降序排列为经济发展统筹度、环境保护统筹度、社会进步统筹度、生活宽裕统筹度、空间布局统筹度;可见,空间布局统筹度、生活宽裕统筹度对整个城乡统筹发展系统协调度的贡献度排在前列。

4.2河北省与全国其他省市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的比较

在前面对河北省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所做初步考察和测算的基础上,将从河北省与全国其他省市、河北省内部各地市间的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差异比较入手,以获得对河北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更深层次的认识和把握。

依据表2评价指标体系,查阅2009、2013年的《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等获得原始数据,并借鉴目前中国有关部门确定的较具权威性的全面小康社会标准,个别指标也参照了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相应标准,设计2020年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各项指标数值作为目标数据(表2);按照上述3种指标权重确定方法计算得到各级指标权重(表2)。采用同样的方法和程序对全国31个省市2012年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进行测算。结果表明,3种方法测算的31个省份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及排序基本吻合。借助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一致性检验显示,Kendall-w协和系数分别为0.93、0.97,对应的检验统计量分别为Q=82.48、Q=87.20,均大于95%显著水平的卡方临界值18.49(?字(df)?琢=?字2(30)0.05=18.49),一致性检验通过,故拒绝H0,接受H1。然后,按照步骤5计算得到3组组合评价结果(表5)。而后,按照步骤6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事后)一致性检验。根据各方法下全国31个省市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的排名,计算3个组合评价模型下的t值,分别用ta、tb、tc表示,借助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得出结果为:ta=20.33,tb=tc=20.55,取显著水平α=0.01,查表得临界值tα/2(29)=2.76,tatα/2(29),故拒绝H0,接受H1,即说明在给定显著性水平条件下,3种组合方法与3种单一方法密切相关;且Borda和Copeland组合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一致,要略优于算术平均组合评价。最后,按照步骤8计算出2012年全国31个省市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综合评价值及分项准则层指标建设水平,并绘制成折线图(图3)。

图3清晰地描述了2012年全国31个省市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综合评价值,北京市最高为0.7168,福建省次之为0.6498,浙江省第三为0.6490,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江西、山东、湖北、广西、重庆等省市在内的14个省市大致属于0.60~0.80区间,已经迈进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一般统筹”水平阶段;、贵州和宁夏地区分列倒数1~3位,其综合评价值大致处于0.44~0.51区间,属于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从“较差”过渡到“基本统筹”水平阶段。河北省的综合评价值为0.574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排在第18位,与安徽、四川和陕西省的水平相当,显著落后于山东、湖北等省。再比较31个省市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分项准则层指标水平,空间布局统筹水平的前三名是北京市、河北省、江西省,河北省该指标评价值为0.8487,排在前列;经济发展统筹水平的前三位是辽宁省、福建省、广东省,河北省位列第24位,属于后列;天津市、江苏省、山东省排在城乡生活宽裕统筹水平前三位,河北省排名第19;社会进步统筹水平的前三名是北京市、自治区、辽宁省,而河北省该指标水平很低为0.4514,位列第25;环境保护统筹水平很低,位居全国各省市第27位。

4.3河北省内部各地市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差异比较分析

为深入考查河北省内部各地市间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的差异,依据表3评价指标体系,查阅2013年的《河北农村统计年鉴》、《河北经济年鉴》等统计资料,获得各地市相关27项指标原始数据,同时参照相关标准和规划,设计2020年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各项指标数值作为目标数据(表3);按照上述3种指标权重确定方法计算得到各级指标权重(表3)。采用同样的方法和程序对2012年河北省各地市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进行测算。结果表明,3种方法测算的河北省各地市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及排序高度一致。借助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一致性检验显示,Kendall-w协和系数为0.98,对应的检验统计量Q=29.27,大于95%显著水平的卡方临界值18.31(?字3(df)?琢=?字2(30)0.05=18.31),一致性检验通过。然后,按照步骤5计算得到3组组合评价结果(表6)。而后,按照步骤6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事后)一致性检验。根据各方法下2012年河北省各地市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的排名,计算算术平均组合评价模型、Borda组合评价模型和Copeland组合评价模型下的t值,分别用ta、tb、tc表示,借助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得出结果为:ta=6.56,tb=tc=6.42,取显著水平α=0.01,查表得临界值tα/2(9)=3.17,ta>tb=tc=tα/2(9),故拒绝H0,接受H1,即说明在给定显著性水平条件下3种组合方法与3种单一方法密切相关,且算术平均组合评价模型评价结果要略优于Borda组合评价模型和Copeland组合评价模型。最后,按照步骤8计算出2012年河北省各地市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最终综合评价结果及分项准则层指标建设水平,并绘制成折线图4。

图4直观表明,在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综合评价结果方面,邢台、张家口、石家庄、沧州四市分列前四名,其综合评价值均在0.46~0.49左右,处于城乡发展“基本统筹”阶段的较低水平,秦皇岛、唐山、衡水、承德等市位于第二梯队,其综合评价值均在0.43~0.45,属于城乡发展“较差”阶段的较高水平,廊坊、保定、邯郸等市属于第三层次,其综合评价值均在0.35~0.40之间,属于城乡发展“较差”阶段的中低水平。在分项准则层指标方面,石家庄、唐山、秦皇岛三市的空间布局统筹水平排在前三名,邯郸市最低;经济发展统筹水平上,唐山、廊坊、衡水等市水平偏高,承德、保定等市偏低;在生活宽裕统筹上,邢台市、沧州市、廊坊市水平分列前三名,保定市最低;社会进步统筹方面,张家口市、承德市水平居前列,唐山市较差;环境保护统筹方面,秦皇岛市、张家口市、保定市水平较高,廊坊市最差。

5结论

本文尝试构建3套评价指标体系,从河北省自身不同时期、河北省与全国其他省份的比较、河北省内部各地市间比较的角度,采用灰色关联度法(Delphi与变异系数结合法确定指标权重)、综合指数法(熵值法、平均值法分别确定指标权重)3种具体的单一评价方法和算术平均法、Borda法、Copeland法等3种组合评价模型综合测算了河北省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并进行了Kendall-w事前一致性检验和Spearman事后一致性检验,从而选出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排名(水平)最优评价结果。

1)近30年来河北省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呈现出持续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在经过1985-1993年期间的缓速发展,1995年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出现相对发展高点,后又进入1998-2012年的平缓增长期;在31个省、市、自治区的排名由2008年的第20位上升至2012年的第16位,该省的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水平由2008年的第21位上升至2012年的第18位。另外,河北省近30年城乡统筹发展在空间布局统筹、生活宽裕统筹、社会进步统筹度和环境保护统筹等方面均实现了持续增长,但是,社会进步统筹和环境保护统筹水平还很低,其分项指标水平在全国31个省份中排名第25位以后;然而,经济发展统筹水平却由1985年0.4949下降至2012年的0.4709,排在24位;经济发展统筹、社会进步统筹和环境保护统筹水平均排在全国后列,明显落后于其他各分项准则层指标在全国各省份的排名,以至于成为本省城乡统筹发展的前三位障碍因素,这与前面进行的河北省城乡统筹发展障碍因素分析所得结论也是相互印证的。在此需要注意一点,经济发展统筹水平的下降并不意味着其城乡各自经济发展水平的整体下滑,只能表明其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在扩大;这就要求河北省未来的新农村建设要在生产发展、乡风文明和村容整洁上多做工作,以使得城乡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差距逐步缩小,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更高。

2)尽管目前河北省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仍处于较低阶段,相反,这也说明其未来还有持续提升的更广阔空间和潜力。2012年河北省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明显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在31个省市自治区排名第18,在东部11省份中也是排在后列;近年来随着河北省加快新农村建设和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等战略的实施,河北省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已经开始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未来河北省在全国31个省份和东部11省份中的排名还会有较大提升。

3)河北省各地市间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发展并不均衡,还有一定差距。邢台、张家口、沧州、石家庄、秦皇岛等市水平较高,它们的综合评价值均在0.48-0.55左右,处于城乡统筹发展“基本统筹”水平阶段;但是,这几个地方的情况却有所不同:石家庄、秦皇岛等市的城乡各自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均偏高且城乡发展差距偏小,邢台、张家口和沧州等市的城乡各自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偏低,但是,城乡发展差距整体偏小;所以,它们的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都偏高。唐山、邯郸、保定、承德、廊坊、衡水等市均处在0.35~0.48之间,处于城乡统筹发展“很差”水平阶段的中后期;其中,唐山、廊坊等市的城乡各自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只是城乡发展差距偏大;其余城市的城乡各自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偏低,且其城乡发展差距偏大;所以,它们的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总体偏低;这种情况在全国31个省份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比较中也存在。

参考文献:

[1]赵培红.城乡统筹背景下城镇化推进与新农村建设的协调[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14-18.

[2]完世伟.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以河南省为例[J].经济经纬,2008(4):60-63.

[3]马景娜,苏维词.重庆城乡统筹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09(10):19-22.

[4]杜茂华,陈国生.基于因子分析法的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评价[J].统计与决策,2010(7):98-100.

[5]何彤慧,郭亮华,李锐.宁夏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综合评价[J].宁夏大学学报,2012(1):97-100.

[6]张晴,高明杰,罗其友.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探讨――以中部地区安徽宁国市为例[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6):22-26.

[7]李秀娟,舒晓波,龙英,等.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江西城乡统筹发展评价[J],江西农业学报,2012,24(1):25-29.

[8]王长生,宋玉祥.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测度[J].探索,2012(2):47-51.

[9]王传松.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与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3(20):196-199.

[10]彭超,王余丁,赵邦宏.河北省城乡统筹发展调研分析[J].北方园艺,2010,12(23):35-38.

[11]王聪聪,王秀芳.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河北省涿州市为例[J].商业时代,2011(7):66-69.

[12]金剑,李伟.河北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J].河北企业,2009(2):40-41.

[13]刘思峰,党耀国,方志耕.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14]许玉明.城乡统筹评价体系的构建:重庆市九龙坡区实证[J],重庆社会科学,2008(4):12-16.

[15]马丁丑,王文略,马丽荣.甘肃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综合评价和制约因素诊断及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32(2):204-208.

[16]李巍巍,吴冲.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改进集成评价研究――以26家运输公司为例[J],运筹与管理,2012,21(1):147-154.

三下乡活动综述篇8

自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开展以来,我局严格按照达委办发〔2008〕109号《中共**县县委办公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实行县级领导、县级部门对口联系乡镇、社区的通知》和达委办发〔2008〕179号《中共**县县委办公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实行县委、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府、县政协主要领导刮片督查的通知》等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结合广播电影电视作为全县第一媒体的实际,认真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挂包联系和宣传报道工作,现将2009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成效明显

1、努力强化组织领导。我局成立了以局长*同志为组长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了工委主任*同志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具体牵头实施整个治理工作,形成了科室联动,全体职工齐动的良好工作格局。

2、积极开展文明劝导。明确时间、明确人员,每个星期日由各分管领导带队,与分管科室10人以上在*镇*街进行文明劝道和义务劳动。

3、社区挂包联系到位。根据安排,*镇店子梁社区为我局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挂包联系点。一是在做好本局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同时,我局主动与*镇店子梁社区联系,一次性给予店子梁社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挂包经费1.5万元;二是每周星期日,我局还派出大量的机关干部职工到社区就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行现场指导,参加动员大会,进行大扫除和文明劝导活动;三是通过一段时间的挂包联系,目前店子梁社区辖区的卫生、交通秩序、经营秩序、市容市貌等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每一条街道、每一个巷道、每一栋楼院都变得更加的干净、整洁、有序,而且,通过我局的挂包和带动,社区上下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变得更加踊跃,营造了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浓烈氛围。

二、突出重点,立足本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宣传精彩呈现

为切实宣传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广泛动员全县干部群众,共同打造新**县、新环境、新生活,县电视台强化宣传手段,开足马力,在全县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宣传声势。

1、开设专题进行重点宣传。全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动员会后,我局成立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广播电视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县电视台随即在《**县新闻》中开办“加强环境综合整治美化我们的家园”专栏,高标准、高水平制作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专题片《川东明珠展新颜》。

2、切实加强日常新闻宣传。在电视台连续播出一批公益广告、电视标语,每天播出至少两条以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典型报道,开设“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曝光台”,选择性地曝光一些典型违章违规案例,并对曝光后整改情况及时跟踪。同时对典型经验、周末大扫除集中清扫活动县领导和部门挂包落实情况、文明劝导员到岗情况、各方面群众反映,死角区域整治情况等进行了全面报道,形成了强有力的宣传声势。

3、努力实现宣传精品战略。在整个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宣传工作中,本台实行宣传工作目标责任制,每一个科室,每一个记者都明确了具体的宣传目标,努力加强办台宣传稿件的播出及节目上送工作,截止目前,本台共播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宣传稿件500余条,上送市台播出350条,省台播出30条。

三下乡活动综述篇9

(一)什么是“探究”与“综合探究”

“探究”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探索追求”。探索,即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这说明“探究”是一种从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追根溯源的方法。所谓探究性学习,即指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它是对知识、技能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

“综合探究”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历史与社会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融合了历史学、地理学和社会学等人文学科,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在选材的内容和呈现方式上,都体现了综合性的特点;二是指对各种探究方法的有机整合。

(二)对“综合探究”教学问题的分析

首先,从课程性质上看,历史与社会是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以历史、人文地理和相关学科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具有人文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它是为了“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变革,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促使学生具有综合观察事物的眼界,掌握综合运用知识的方法,获得综合认识问题的能力”。要做到这些,仅靠常规的课堂教学显然是不够的,所以还需要带领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或者模拟社会情境提出社会问题,让学生参与其中并研究讨论。

其次,从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要把握相关知识的联系,充分显示综合的追求。要实行开放教学,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要优化教学组织形式,倡导方法和手段多样化。”新课标《历史与社会》教材每个单元的综合探究活动,就是依据此目标要求进行编写的。然而,笔者在听课和调研过程中发现,许多教师进行的综合探究教学,与其他内容的课堂教学没有本质区别,即并没有体现出“综合性”“探究性”和“活动性”的特点。还有许多教师在上公开课时有意回避综合探究课,原因是他们不知道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不理解综合探究课的真正内涵。

最后,从教材的编写体例来看,综合探究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材共有24个综合探究活动,占了80多页的篇幅,相关内容如表1所示。

这些综合探究活动,基本上可以划分成两种类型。一是基于学习方法的研究:如“如何认识区域”,告诉学生认识区域的方法和途径;又如“如何开展社会调查”,让学生了解开展社会调查的方式和方法,知道调查的的主要步骤。二是基于学习内容的拓展:如“对比早期区域文明之间的异同”,让学生在学习本单元“早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诞生和发展”后,进行综合性的比较研究;又如“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抗日战争”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延伸。所以从这个层面上看,综合探究活动的设置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拓宽学习视野,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二、教学关键问题解决

(一)策略一:从教学方式到教学内容,从教学组织形式到确定教学目标,应显示出开放性的特点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具有开放的特征,它关注的是学生不同的生活经验,因此必须以开放的内容、形式容纳学生多样化的生活经验和个性特征,以及不同的兴趣倾向。从教学方式到教学内容,从教学组织形式到教学目标的确定,都应显示出开放性的特点。

案例一:《如何开展社会调查――以调查家乡为例》教学

(课前,教师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自主选择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组成调查小组,确定调查主题,利用2~3个周末时间,以喜欢的方式调查自己的家乡。课堂上,各小组长汇报调查成果,总结调查经验,同学间互相评价,评出优秀调查小组)

师同学们已经分小组对自己的家乡进行了几次调查,有的选择了大家乡――衢州,有的选择了小家乡――一起住的小村落,有的选择了城市,有的选择了农村。这节课就请各位组长介绍本小组的调查成果,让大家充分领略你家乡的自然美景、风土人情等。每个同学都是评委,选出你最喜欢的调查小组,投给他们一票,按照得票高低,选出我们班的三个优秀调查小组。下面有请第一组组长登台介绍。

(第一组展示:我们的家乡――航埠镇)

组长我们首先通过网络搜索,了解了航埠镇的发展历程,然后去镇上找了很多老人进行采访,了解航埠镇近几十年的巨大变化,我们还去镇政府采访了镇长,了解发展规划。(用ppt播放相关图片、数据)通过这次调查,我们收获很大,不仅更详细地了解了我们的家乡,还锻炼了我们的社交能力。

(第二组展示:我们的家乡――柯城)

……

师各小组都已展示完毕,下面请选出你最欣赏的小组,写上组长的名字,投到纸箱中,正、副班长负责计票。

……

师(宣布得票最多的前三名小组)请大家夸夸这三个小组,他们的调查有哪些优点值得你学习?

生1第一组的ppt做得很漂亮,素材很多,图文并茂,很多材料是采访得来的,很真实。

生2第二组同学每次出去调查都有分工,有计划,所以效率很高。

……

(教师归纳整理学生的评价,并板书)

教师让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实地考察收集资料,学会如何描绘一个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教学组织形式开放,教学场景开放,评价方式开放,培养了学生综合学习的能力。

案例二:《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教学

师快放暑假了,杭州的张宇同学打算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拉萨旅游,在选择怎样的交通工具上他们有了不同的意见。你赞同谁的意见,说明理由。

(教师出示图片,图片信息为:张宇要求乘飞机去,爸爸想乘火车)

生1我赞同张宇的意见,乘飞机速度快,而且杭州到拉萨乘飞机比较方便。

生2我觉得爸爸的意见好,乘火车虽然速度慢,但价格便宜,而且可以看到沿途的风景。

……

师如果乘火车去,那让我们一起规划一下路线吧。说说你规划的时候要用到哪些地图,如何才能规划出一条合理的路线?

生1我用到了《中国铁路交通图》,我们规划的路线是先沿沪杭线到上海,然后沿京沪线到徐州,再沿陇海兰新线到西宁,最后沿青藏线到拉萨。

生2我们规划的路线是先沿浙赣线到南昌,然后沿京广线到郑州,再沿陇海线到西宁,最后沿青藏线到拉萨。

……

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使用旅游图,能选择和设计旅游路线。对此,我们可以做到内容开放,教材上设计的是去厦门,但教师让学生设计的却是去他们更感兴趣、更远的拉萨,且通过设计杭州到拉萨的路线,让学生更好地熟悉中国的铁路线,学会使用交通图。当然,我们也可以让学生规划从当地去杭州的旅程,因为杭州对于浙江的学生来说更为熟悉,所以上课时可用杭州市的旅游图,让学生思考规划一下,怎样安排才能在比较短的时间里浏览尽可能多的景点。我们还可以在形式上更开放一些,可以事先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组,分别扮演旅游团成员和旅行社工作人员的角色,扮演旅行社工作人员的学生要提出一个旅游方案,并把旅游路线标到图上,让扮演旅游团成员的学生来评判和选择。

(二)策略二:加强启发诱导,设计具有整体性、多维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兴趣

“综合探究活动”绝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而参与的程度取决于学生参与的兴趣。为此,加强启发诱导,设计具有开放性的、多维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思考,是教师应特别关注的问题。为什么有的课堂学生思维非常活跃,发言积极,而有的课堂上学生学得非常机械,死气沉沉?这都和教师的启发诱导有关,特别是与作为启迪学生思维载体的问题有很大的关联性。

如有一教师在上《从地球仪上看世界》一课时,先拿出地球仪,然后指着地球仪问学生:“这是什么?这上面蓝色的表示什么?其他颜色表示的是什么?这一道道横着的线是什么线?这条最长的线又是什么线?纬线和赤道是什么关系?与纬线相垂直的线是什么?这些线的长度是否相等?”一连串填空式的问题,把学生搞得晕头转向。而另一位教师在上这一课时,先拿出了几个地球仪,并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观察地球仪,再在观察的基础上,完成表格(如表2)。话音刚落,学生马上行动,自觉分组并观察起来,还边观察边思考边填表。

表2

探究学习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活动,没有问题的探究学习是不可想象的。问题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第一个教师设计的问题过于细碎、粗浅,不具有探究价值。第二个教师这种整体出示问题的方法,能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有了时间和空间的保证,学生的学习就更显得有探究性了。

(三)策略三:认真解读和研究,深刻领会教材编写意图,把握探究逻辑,提高探究实效性

教师在组织学生探究时,一定要先了解课标要求,领会编者的意图,知道教材中的文字和图片的用意。不然,探究就会失去方向,变成盲目的摸索,最终使综合探究活动变成无目的的胡乱活动。

案例三:《如何认识区域――以南非为例》教学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南非”,你对南非知道多少?

生1是一个非洲国家,是金砖国家之一。

生2它位于非洲南部,濒临印度洋和大西洋。

生3……

师很好,谁来具体描述一下南非的地理位置?

生1它位于非洲南部,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邻纳米比亚、博茨瓦纳、津巴布韦等国。

生2东、南、西三面为印度洋和大西洋所环抱,地处两大洋间的航运要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师我们再来看它的自然环境。南非地形以高原为主,大部分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南部沿海为地中海式气候。

南非矿产资源丰富,是世界五大矿产国之一,经济开放程度较高。

……

师下面我们通过练习巩固一下所学的知识……

这一课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了解有关南非的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探究认识区域的方法,知道如何来描述区域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课本以南非为例,不是仅仅要求掌握有关南非的一些地理知识,而是要通过探究掌握描述区域的一般方法。而从上述教学片断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解和掌握南非的地理知识上,尤其是最后的练习,明显是为了达成知识目标,这显然背离了本课的教学要求。如此设计综合探究课,在日常教学中是很普遍的,亟待改进。

我们都知道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研究者首先应该确定好研究的方向,特别是要把握好研究问题的逻辑起点。其实,探究学习的过程就像是课题研究的过程,我们在探究活动中,首先应该明确探究什么、从哪里开始探究。下面笔者仍然以《如何认识区域――以南非为例》的教学为例,来阐述什么是真正的综合探究课。

案例四:《如何认识区域――以南非为例》教学

师地图和地球仪是我们认识区域的基本工具,各种图片和图表为我们解读区域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当我们面对一个陌生的区域时,如何有效地运用这些工具和方法,通过哪些必要的途径来认识它呢?这节课就以南非为例,以小组为单位,尝试这种探究的过程吧。

(学生分小组围坐,每个小组都有一个地球仪、一张世界地图)

师请每个同学自主阅读课文,概括认识一个区域的基本步骤。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做好批注)

生1第一步是确定一个区域的位置和范围,第二步是评析区域的自然条件,第三步是关注区域的人文特色,最后感受区域的发展。

师概括得很好!下面我们就分成四大组,对每一个步骤分别进行深入探究。第一组探究:确定一个区域的位置和范围有哪几种方法?一般应从哪几方面描述?第二组探究:评析区域的自然条件一般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方法有哪些?第三组探究:区域的人文特色一般应从哪几方面探究?有哪些方法?第四组探究:感受区域的发展一般应从哪几方面去考察?有哪些方法?

(学生分组探究,汇报成果;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究成果,概括认识区域的方法,并板书)

(四)策略四: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民主课堂,充分信任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探究的信心和勇气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设置综合探究活动课的目的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探究的信心和勇气。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师生才可能进行对话,实现智慧的撞击、经验的共享、心灵的契合、理性的升华,从而促进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所以,教师一定要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案例五:《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教学

师(出示三则材料,见表3)结合上述材料,说说郑和下西洋为什么后来停止了?注意材料一、二中的关键词,想想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表3

生目的是做和平使者、宣扬国力。

师这样做有没有经济利益?有没有持续远航的动力?

生没有。

师再看看材料三,从中看出清朝统治者有没有开放的世界意识?

生没有

……

在教学的开始,教师问:“郑和下西洋为什么后来停止了?”应该说这是一个极具探究价值的问题,材料给的信息也很明确,接下来只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即可,比如:从远航的目的来看,只是为了宣扬国力,没有经济利益的驱动,因而没有持续远航的动力;从统治者的角度看,当时的清王朝统治集团没有开放的世界意识,没有进取的精神;从当时的经济特点来看,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的发展。遗憾的是,教师不相信学生的能力,迫不及待地进行引导,使本来很有探究性、很开放的问题,变成没有探究价值的填空题或是非判断题了。

三、评述与建议

三下乡活动综述篇10

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要以党的十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国家安全部关于国家安全工作的总体部署和综治委《关于将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力量踊跃参与,整合各种宣传资源,营造强大的舆论氛围,提高群众的国家安全意识和保密观念,为维护国家安全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为平安观音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通过深入广泛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动员组织社会各界和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开展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宣传活动,提高全乡干部群众的国家安全法制意识和保密观念,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坚决杜绝全乡境内发生境外机构、组织、个人实施或者指使、资助他人实施的,或者境内组织、个人与境外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实施的危害我国国家安全的行为,为平安观音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为切实加强对宣传教育活动的领导,特成立__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领导组宣传组。组长由乡分管副书记担任,副组长由乡综治办负责人担任,成员由各村村主任、乡综治成员单位负责人担任。宣传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乡综治办,由分管副书记兼任办公室主任。各村(居)、各综治成员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的宣传机构,以组织指导法制宣传活动顺利开展。

(一)宣传历届中央领导关于加强国家安全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

(二)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实施细则》。

(三)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四)大力宣传政法机关、综治部门打击国家安全违法犯罪活动普遍增强的情况和所取得的成绩。

(五)采取多种宣传途径,深刻揭露敌对势力、__功组织、宗教极端势力的犯罪手段和骗术,教育群众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六)宣传人民群众在维护国家安全,对敌斗争方面的经验以及先进事迹。

五、时间安排

各村(居)、综治委各成员单位在年度内要至少安排不少于两次的国家安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一般情况下利用《国家安全法》颁布周年(每年2月22日)以及三月份、十一月份综治宣传月等契机开展国家安全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六、宣传的方式方法

要动员组织广大群众,积极开展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宣传活动。可以组织国家安全法制知识竞赛或主题征文活动;可以通过发放宣传册、宣传单,挂横幅、展版、播放音像教育片等形式宣传。

一、由乡综治办印制《国家安全法》等有关宣传资料,充分发挥基层综治组织的优势,组织人员进村(居)、入户向群众发放资料进行宣传;

二、各行政村(居)要在醒目位置刷写有关国家安全方面的固定标语进行宣传;

三、全乡各部门除认真组织单位职工认真收看《国家安全法》普法专题片外,要拓展宣传形式,采取座谈、悬挂标语等方式对干部职工进行宣传教育;

四、乡党委办公室负责在乡政府所在地醒目处高悬“加强国家安全工作,为__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等大幅标语对广大人民群众宣传;

五、乡司法所要结合“六五普法”宣传,深入开展“入千家、进万户,送法律、送知识”活动,提高全民防范意识;

六、__乡小学除展版宣传外,至少每学期要给师生安排一、两节国家安全法制教育课,用播放录象、讲案例等形式进行宣传;

七、各综治成员单位也要采取各种形式,强化对干部职工的《国家安全法》和《

保密法》的宣传。八、几点要求

一要高度重视。各村(居)、各综治成员单位要高度重视国家安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充分认识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的重要性,把国家安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深入持久地开展国家安全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二要突出重点。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活动要有重点,做到“内外有别”,尤其要重点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和人员的教育,使其不断增强执政意识、政权意识,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自觉筑牢思想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