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生态农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4:39:32

高效生态农业篇1

一、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是*库区的当然选择

*库区重庆段位于长江上游下段,幅员面积4.54万平方公里,占全部库区面积的84%,涉及21个区县,1725.74万人,农业人口占库区总人口的74.67%。区内环境压力大,生态脆弱。

1、自然因素影响,农业生态环境差异明显。*库区地形复杂,高差悬殊,山高坡陡,河谷深切,平坝河谷占库区总面积的4.3%,山地、丘陵分别占到了总面积的74%和21.7%;库区属湿润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较好,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自然灾害频繁,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的稳产增收;库区物种资源丰富,具有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群落、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特征。

2、人为因素造成,农业生态环境趋于恶化。库区森林覆盖由五十年代的30%—50%下降到现在的17%左右,森林群落结构简单、功能失调,难以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和调节气候的作用,由于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优质草山草坡面积减少,秃山裸岩显著增加,一些地域的生态小气候发生了恶性变化;库区水土流失面积55.95平方公里,年土壤侵蚀量1.57亿吨,大量的水土流失不仅严重威胁着水库的安全运行,而且造成库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库区伏旱频率高达80%-90%,是著名的伏旱区,又是暴雨区,经常遭受洪水、山洪袭击,山地灾害严重,山崩、滑坡等自然灾害频繁。

3、受*工程的影响,农业生态环境压力加大。库区农村坡耕地占80%,人均耕地0.78亩(详查为1.25亩),*工程的兴建,使集中在河谷平坝的良田沃土大多被淹没,剩余土地多匮乏贫瘠,人地矛盾更加突出;*工程建设,移民后靠安置建房、修路、垦地将加剧水土流失,恶化生态环境;*水库蓄水淹没,将使库区局部气候发生变化,冬天极端气温上升,夏天极端气温下降,湿度加大,将导致库区农作物病、虫危害加重。

我国加入wto,国际国内市场对农产品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才能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山地、坡地多,地块小、零乱,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有一定的障碍,决定了只有生态能够构筑*库区农业的比较优势;确保未来*水库的长期安全运行,要求库区农业必须走生态农业的道路。种种因素表明,优质、高效生态农业是*库区农业发展的唯一出路,只有立足市场,依靠科技,推广应用高效的、绿色的、无污染的生产方式和技术,大力*发适应市场需求的绿色生态产业和产品,向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发展才是*库区农业发展的正确方向。

二、*库区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思路

发展*库区高效生态农业要在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前提下,应用系统工程方法建立和发展生态农业体系,把粮食生产和多经生产、发展种植与牧副渔业、发展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的技术精华和现代科学技术的有机结合,实现社会生产力的“整体、协调、循环、再生”,最终形成生态上和经济上的良性循环,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以培植生态系统的新增长点为基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是多生产要素的有效结合,其中最基本的要素是“水、林、土、肥”,因此,应将“兴水、造林、建设‘三高’农田、改土培肥”放在生态农业建设的突出位置上。通过兴修、整补重点水利工程及干支渠配套,在重点河段修建河堤及沉沙坝,形成“防洪、防涝、防旱”工程体系,建立起集中连片的三高农业示范区。在不断完善林区工程的同时,以提高河道绿林、家田林网、庭院经济为主攻目标,加强林木品种结构调整,提高林木覆盖率。尽量多种绿肥,实施秸秆还田,普遍推广配方施肥工程,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2、以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持续利用为中心。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持续利用是生态农业建设的立足点,库区生态农业应合理组织和调整产业结构,营造以本地资源为主,低能耗、低物耗、*放型的资源综合循环利用模式,充分发挥区位生态优势,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适度规模生产基地和布局结构。高山(高地、山顶、山脊)耕地面积比重小、坡陡土薄肥力差,水土流失严重,必须实施保护性*发,以生态林营建或者生态林(草)保护性利用为主,形成林、畜为主的山坡生态工程区,配套*发以沼气为纽带的庭院生态工程;低山(山腰、山坡)耕地面积大,自然条件好,但大于25度的旱地面积大,应以林果、农林复合为主,体现对山地环境稳定性维持和退化生态恢复与重建,形成高效农田生态工程区;山脚堆积扇、平坝、台地稻田及水田面积大,应做好生态保护性耕作和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形成以粮食、渔业、特种经济作物为主的综合*发立体生态工程区。

3、以工程项目为重点,全面推进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围绕国家实施的“丰收计划”、“沃土计划”、农业综合*发、长江生态林、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等项目,走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道路。建立以国家投入为启动,农民投入为主体的投入机制,全面推进农田生态工程、庭院生态工程、“四沿”生态林建设工程和农用物资农科教一体化工程,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快建设一批水土保持、坡耕地治理、封山植树、退耕还林、生态农业的重点示范工程,把*库区建设成为西部内陆一个生态产业密集带和可持续发展示范区。

4、推广生态农业模式,突出“四化”。一是区域化,根据不同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不同的土地、土壤、自然、气候、人才、技术条件,按照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效益统一的原则,有目标、有步骤地*发区域特色,形成规模、形成基地,迈向产业化。二是规模化,克服小农业和单项经营思想,摆脱短期行为和掠夺式经营,走规模经营、综合协调的新路子,形成一批优质高产、特色显著的农产品基地。三是立体化,利用生物相辅相成的原理,形成多种模式的地面混种、空中混长、水下混养,达到生物间相互协调、相得益彰的生态效果。四是恢复化,主要是*发河堤,形成绿色长廊,退耕还林,退废还林,清淤治污。

三、*库区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分析

发展生态农业需要有相应的产业支撑,根据*库区生态特点,应大力培植六大生态农业产业,发展一批商品率、创汇率、附加值高的名优特新产品,形成高效生态产业链。

1、林果业。以柑桔为主的林果业是*库区的优势产业,长江柑桔带是世界上最适合柑桔生长的地区之一,这里特殊的气候和洁净的环境,为发展柑桔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已有美国的施格兰公司、北京的汇源果汁等名牌企业入驻*库区,发展果汁型的柑桔产业。目前*库区柑桔的亩产量只有1500公斤左右,如果采用好的种苗和技术,亩产量可达到4000公斤,再进行深加工增值后,效益可呈几何级数增长,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2、林业。*库区山地资源多,雨量充沛,适合木、竹生长,*库区和重庆在传统上是我国木材的生产区之一,结合退还林还草和长江中上游生态防护林工程的实施,发展速丰生产林和竹业为主的林产品及加工业,既是保护*生态的要求,又是库区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3、草食畜牧业。*库区山高坡陡,草场广布,在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引导下,将有更多的坡耕地被用来种草种树,这里降雨充沛、气候湿润,多数牧草能四季生长,发展草食畜牧业的条件良好,应积极发展以牛羊为主的畜牧养殖业及奶产品、肉食品加工业,形成草畜生态养殖模式。目前像云阳县引进的四川“南江黄羊”,每年有数十万只远下南粤,创造的效益达几百万元;奉节县引进的波尔山羊皮材肉质两佳,产品供不应求,成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当家产业。

4、药业。*库区广阔的山场资源和特殊的自然条件,野生中药材资源丰富,适宜黄山药、盾叶薯蓣、黄连、党参、淫羊霍、独活、白术、半夏等药材,香桂、香樟、直杆蓝桉、互叶白千层等香料及各种菌类的种植和生长,有利于发展以优质中药材为主的药材、香料、菌类种植业及加工业。

5、生态观光旅游业。*库区谷幽峡深、风光旖旎,自然景观甲于天下,文化积淀名闻四海,是我国潜力巨大的旅游富矿,以长江*为主线串起的鄂西神龙架、湘西张家界,将形成十字形的大*旅游圈。*水库蓄水后,高峡出平湖,处处见岛屿,将呈现出一幅全新的峡江风光,未来的*旅游将是库区农村移民致富的新产业。

6、渔业。*水库蓄水后,将形成162万亩的河道型湖面,扣除江河航道、城镇周围和其它不宜利用的水域,还有60万亩水面可发展为水产养殖场所。蓄水后江水流速减缓,发展水产养殖的条件十分优越。*水库蓄水后,渔业可安置2.36万个劳动力,约合4.5万个移民,是*库区移民致富的可靠途径之一。

四、*库区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战略

高效生态农业是*库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切实有效推进*库区生态农业的发展,应着重实施六大战略。

1、科教兴农战略。生态农业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实验性、先进性和示范性,需要科技进步来引导。要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密切联系,注重引进先进的农业实用技术成果,并将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提高科技转化率和贡献率。要注意人口质量与劳动者生产、生活技能的提高,建立一定的培训基地和特种种植业、养殖业的专业技术协会,吸收、运用先进农业技术,提高技术运用的水平和能力。通过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大力推广农业科技成果,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形成*库区高效生态农业的科技支撑。

2、结构调整战略。面向市场,依靠科技,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实现传统粮猪型结构向农林牧渔复合型结构的转变,建立优质、高效的生态农业新型结构。总体思路是规模调大、档次调高、市场调外、区域调专、品种调优、产业调新、机制调活、效益调好。粮油结构调整应“稳水稻玉米,减小麦薯类,增油料杂粮,重品质效益”。畜牧业结构调整应大力发展草食性、节粮型畜禽业,主要是大力发展肉用牛羊、积极发展肉用禽兔,提高畜产品品质(无规定疫病、达到国家和出口卫生检疫检验标准)。多经结构调整应大力发展特色产品、绿色产品和出口创汇产品。柑桔、甜柿、龙眼、桂花、辛夷、黄柏、橄榄、杜仲、佛手、木姜子、香椿、厚朴、油桐、楠竹、水竹等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均高的物种,是库区的特产,同时也是与生态环境保护及建设相结合的项目,值得发展。马铃薯、红苕、玉米不利于生态建设、生产价值低,应减少种植。

3、农业产业化战略。发展“公司制”和“合作制”,培育龙头企业,建设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的社会化服务水平,走公司加农户的产业化道路,以市场为向导,大搞订单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在推进产业化过程中,注重生物间、生态与环境间,产业链间、区域间、农场与市场间的组合效应,利用库区同样的生态环境和大致相同的生物链,建立生态农业产业化基地,调整解决温饱为主的粮猪型农业结构成为为人类提供营养、保健、美化食品、天然医药品和日化品的林草结合、农林结合、林畜结合、混交林、混播牧草的生物多样化生态型农业,减少单一模式,形成协调的生物链和更良好的生态系统。

4、城镇化战略。城镇化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库区必须尽快制定出台加快城镇化的政策措施,以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打破城乡分割的管理体制,推动农村人口、非农产业向城镇集中,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通过减少农民来来提高农民收入,降低农业生态环境压力;通过加强小城镇建设,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高效生态农业篇2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国务院领导多次指出:“二十一世纪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历史阶段,现代化的农业应该是高效的生态农业。”这就为发展现代农业指出了方向。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对农产品和食品的要求不仅优质化、多样化,而且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的是生态、安全问题,并作为市场的首选目标。同时,国际贸易已把食品安全及其生态环境作为农产品和食品进出口的根本条件。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对于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发展现代农业,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生态农业内涵

生态农业是指遵循生态学规律和经济学规律,吸收传统的农业经验,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通过现代管理手段,把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生态环境、资源保护与高效利用融为一体,使其具有生态合理性、资源利用高效性、发挥农业多功能性,形成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的农业体系。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下,生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产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生态农业特点

生态农业是在农业进入现代化建设阶段产生的生产转型模式,目的是推进和维护农业生产与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有以下四个基本特点。

(一)生态农业是保障农业资源与农业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农业强调农业生态本质,强调生产系统的良性循环,强调系统功能的稳定性、持续性。因此,要求在结构上,体现多层次、多产业复合;在效益上,体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并重,在资源利用上,体现“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要求,充分发挥资源自然生产潜力,充分利用和保护资源。

(二)生态农业是传统农业文明与现代农业技术有机结合的农业。生态农业既吸收了传统农业技术精华和现代科学技术,又吸取了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生态技术和新方法,如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生物能的转化率和废弃物的再循环率等,通过现代管理协调农业生产、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利用及其保护关系,以提高农业生态经济生产力和农业综合生产力,实现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

(三)生态农业是从生产到消费环环相扣的标准化农业。生态农业从源头开始,在生产、加工、运输、储备、销售和出口等各个环节,都是按照生态农业的要求,根据国内、国际实际情况,制定各类标准,包括土地、水、投入品、技术、设备、基础设施、产品及其包装等,都有明确的标准,并从田间、基地到餐桌,各个环节都建立了全面质量监控体系,对农产品进行全过程检测检验、层层把关。

(四)生态农业是推进生态和经济实现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农业把农业生态系统的运行,切实转移到良性的生态循环和经济循环的轨道上,以生态建设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化经营方式为手段,龙头企业与农户紧密结合,因地制宜实现种养加、产加销、农工贸一体化、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发挥生态农业多样性、层次性、区域性的优势,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发展生态农业势在必行

国务院领导多次指出:“要把生态农业建设与农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与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结合起来,与发展无公害农业结合起来,把我国生态农业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实践证明,粗放型、掠夺型的农业增长方式,已成为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耗竭资源的重要源头,将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发展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满足人民需求、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竞争力的迫切要求,是我国实现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

(一)发展生态农业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需要。随着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加,粗放型农业生产方式已难以为继。

农业资源数量不断减少、质量不断下降。我国人均耕地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45%,并且还在以每年500万亩的速度减少。全国沙漠和沙漠化土地已占国土面积的15%,1/3的国土受到风沙威胁。全国平均每年旱涝灾害造成1000万吨粮食损失和3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工业“三废”对农业环境污染正向整体蔓延。我国因固体废弃物堆弃被占用和毁损的农田面积已达200万亩以上,8000万亩以上的耕地遭受不同程度的大气污染。全国利用污染水灌溉的面积已占全国总灌溉面积的7.3%,比10年前增加了1.6倍。由于大量工业污水排放入海、入江,每年造成渔业经济损失达几十亿元。

农业自身造成的污染日趋严重。目前我国平均每公顷化肥施用量达400公斤以上,已远远超过发达国家。目前,全国农药年使用量已达120万吨以上,农药的50%左右进入土壤、水体,污染农田面积已达1.36亿亩。地膜、农业废弃物如秸秆、畜禽粪便等污染也呈加剧趋势,给人民生活和经济建设带来了严重影响。

农业生态恶化对农产品的污染加剧。据农业部对工矿企业区、污灌区主要农畜产品污染情况典型调查表明,其污染超标率达18.5%。许多城市郊区和公路沿线的耕地重金属污染严重超标。农业环境和农产品污染,造成农产品出口竞争力下降,每年出口农产品因农药残留退货的达500多起。

农业生态恶化导致农业发展后劲不足。目前我国大部分草地已经或正在退化,草地退化、沙化、碱化面积每年以200万顷的速度增加。由于生态恶化造成自然灾害频繁,由上世纪50年代每年1000万至20xx万公顷发展到90年代的每年3000万至5000万公顷。90年代中期以来,北方地区发生“沙尘暴”的频率越来越高。

(二)发展生态农业是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需要。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出现新的趋势,大致经历三个阶段:一是温饱阶段,人们追求的是“吃得饱”,表现在农业生产上只追求农产品产量;二是总体小康阶段,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后,人们开始追求“吃得好”,表现在饮食结构上,肉、蛋、奶消费比例明显增加;三是全面建设小康阶段,随着人们健康意识普遍提高,对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更加敏感,不仅要求“吃得饱”、“吃得好”,更加追求“吃得科学”,特别关注食物对人健康、营养、安全和生态的要求,关注生产环境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以及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粗放型农业生产方式,越来越不能够满足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特别是对农产品生态、安全问题需求,越来越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在这种形势下,发展生态农业迫在眉睫。

(三)发展生态农业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发展生态农业,能够缓解农业资源过度消耗、农业生产过度开垦、乱砍滥伐、过度放牧、过度捕捞等,对于适应气候变化有着明显优势;能够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包括化肥农药、畜禽粪便、作物秸秆、农用塑料薄膜等;能够降低农业生产对化肥、农药的依赖性,治理农产品生产加工以及农产品消费带来的污染;能够改善广大农民居住环境,促进新农村建设。生态农业的发展,是全面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能够推动相关领域产业循环发展,使农业融入一个良性的循环经济之中。

(四)实施生态农业是加快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需要。生态农业适应市场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措施。通过生物链加环和产业链延长,可实现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公司+农户”、“公司+基地(中介组织)+农户”等多种模式,使龙头企业和农户收入大幅度增加。据有关部门调查,常规小麦、绿色小麦、有机小麦亩均净收益比为1∶1.29∶3.38,玉米为1∶1.14∶1.39,茶叶为1∶1.5∶4.3。实践证明,生态农业不仅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而且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是现阶段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必然选择。

(五)发展生态农业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需要。随着我国农产品市场进一步开放和国内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入,农产品买方市场特征更加明显,世界性绿色食品消费浪潮和农产品贸易“绿色壁垒”同时兴起,使出口的农产品质量门槛越来越高,开拓国际市场的难度越来越大。这些趋势表明:以绿色食品消费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深入推进生态农业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结构调整,走生态农业发展路子,是世界各国提高农业竞争力的共同选择。

发展生态农业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状况与整个国民经济及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伴随着现代农业建设的全过程。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很多,可以归纳为“四个制约”。

(一)发展阶段制约。农民文化知识水平较低,生态农业观念淡薄,要彻底转变农民千百年来重产出、轻生态生产行为的惯性,必将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同时,我国农产品种类丰富,从农田到餐桌要经过多个环节,不可能一蹴而就。从各地实践看,一些地方发展生态农业仅局限于小规模试点,进行大规模产业化生产还较少。

(二)潜在风险制约。在新形势下建设现代农业,必须面对工业化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和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所带来的问题,我国生态农业发展面临多种污染物的危害,有的源于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有的源于农业投入品使用不规范,有的人为非法添加,消除风险隐患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三)技术支撑制约。一是生态农业技术研发不够。广大农村缺乏农业污染防治、病虫害防治等先进适用技术。二是生态农业技术推广不够。目前,我国登记使用的农药有600多种,列入国家药典的兽药有1500多种,每种都有严格的使用技术规范。有关调查显示,近50%的农民在使用农药和兽药时,得不到有效的技术指导,对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生产技术掌握程度更为有限。三是严重缺乏自主创新的检验检测设备。当前,我国农产品检验检测设备主要依靠国外进口。

(四)管理保障制约。农业生态环境工作基础薄弱,行政监管力量、执法力量严重不足,普遍存在缺人员、缺手段、缺经费等问题。生态农业标准体系不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基础差,工作水平低,尤其是基层检测机构表现更为突出,常常出现“检不了、检不出、检不准”等问题。农产品优质不优价的情况屡见不鲜,缺乏市场动力机制。生态农业建设初期,普遍缺乏资金投入。

发展生态农业的对策建议

发展生态农业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作,关键在于创新体制机制,增加资金投入,强化技术支持,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和有效发展机制,使投入的资金和技术真正发挥作用。

(一)积极宣传生态理念,实施生态农业发展战略。生态农业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现阶段,我国人均gdp已超过3200美元,人们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标准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态安全已成为人们追求的重要目标。应抓住这个关键时期,通过多种方式大力宣传生态农业理念,使消费者更加青睐生态农产品,使农业生产者更加自觉地发展生态农业。

(二)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梯次推进生态农业建设。要根据各地实际,研究制定各具特色的生态农业发展规划。一要着眼于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与条件,二要着眼于优化农产品质量结构、区域结构和市场结构,三要着眼于消除潜在危害因素。东部发达地区,要重点防治城市和工业污染,控制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面源污染,防止农业环境恶化和农产品污染。西部生态脆弱地区,主要是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与条件,利用生态环境优势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应用综合措施改善和恢复生态功能。

高效生态农业篇3

关键词:食物链;价值链;加环;食物网;循环农业

1食物链加环与价值链高效利用

1.1食物链与价值链的关系

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是各组分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彼此联系,有机物中贮存的能量在生态系统中逐层传递。农产品价值链是农业产品生产消费过程中,由于不同农作物商品价值不同、消费者对农产品有不同层次需求,导致其在利用价值上存在不同而建立的链锁关系。价值链促使食物链向更为科学合理的方向调整,使其更符合农业生态系统的经济收益规律,而食物链是引导和建立价值链的根基。食物链与价值链合理配置充分实现农业经济效益和农业生态系统的耦合。

1.2食物链的加环

农业生态学原理表明,农业生态系统食物链结构对系统年净生产量有显著影响。自然生态系统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由于生物之间存在的食物关系,能量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累积,可认为食物链越简单,净生产量相对较高;而农业生态系统具有高度受人控制和影响的特殊性,能量沿食物链进行能量流动的过程中,由于能量载体形式本身的使用价值是用来满足人类需要的。人类对生物种类、产量的调控和产品期望不同,人类需求具有层次性,能量并不是始终向需求层次高的方向累积。为了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物质能量高效利用的改造,通过食物链“加环”的方式,增加一些食物链环节,增加系统的产品和经济效益。

1.2.1一级产品“加环”

一级产品或剩余有机废弃物有尚不能供给人类直接使用的部分,可作为次级产品的资源。适当延长食物链、加入新的食物链环节,使农业生态系统中加环生物加以利用,经过生物转化利用后,尽可能转化为价值更高、人类可直接食用的产品,从而将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大幅提高。如将秸秆糖渣等通过加工配合成混合饲料用于养殖,能够将低价值糖渣转为高价值的肉、蛋、奶等畜禽产品。然后利用畜禽排泄粪便用于养鱼,通过这一环完成由畜禽粪便到鲜鱼的转化。池塘淤泥和鱼类排泄的粪便用来增加农田肥力,可使作物增产,完成从低产量向高产量的转化,整个生产过程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1.2.2残渣食物链利用

残渣食物链是指低等动物和微生物分解农业生产的副产物和农业有机废弃物的过程,是农业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最终利用过程。具有残渣食物链的生态系统有较强的自身调控和适应性能力,能保持较高的稳定性和物质能量的良性循环。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农副产品的利用率,也能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和转化率。以平菇等食用真菌生产为主的食物链加环利用方式迅速发展,如,经济效益较高的稻草—平茹—蚯蚓—黄鳝残渣食物链模式,平菇可利用稻草中丰富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对粗蛋白及木质素的利用率也达50%;菇渣养蚯蚓对菇渣中的物质和能量利用率很高,但转化率较低;蚯蚓饲养黄鳝8d后增重38.5%,物质和能量的转化率均在15%以上。

1.2.3引入捕食性动物

农业生态系统食物链结构简单,引入捕食性昆虫或动物能够抑制以一级产品为食的害虫发生,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减少一级农作物损失。明代《渭崖文集》有关于食物链加环的记载,在稻谷种植的农业生产链条中加入鸭,鸭能够捕食破坏稻谷的害虫,这个食物链加环是适宜的,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2食物网优化与循环农业

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结构越复杂,生物食物来源丰富,物质能量流动的渠道越多,形成复杂的食物网,生产力也就越高。因而因地制宜设置农业生产结构和设计农业布局显得尤为重要,注意群落间的合理搭配,在农业生产中应建立多级循环转化的综合结构和多层多种的生产体系,延长农业生态产业链,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促进物质、能量的网状多级综合利用,对实现物质、能流利用的最大化,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也达到了对环境危害的最小化目的。

2.1北方“四位一体”循环农业模式

“四位一体”庭院循环农业模式是我国北方生态农业发展中形成的最为成功的典型生态模式。这种模式以农业土地资源为根基,充分利用太阳能,以沼气为纽带,利用生物转换技术,种植、养殖业相配合;农户庭院中,把猪圈和沼气池建在生产蔬菜的日光温室中,沼气池、畜禽圈舍、日光温室等相互连接,形成“四位一体”综合生态农业体系。这种生态模式中能量流动转向人类需求的方向,物质良性循环,资源高效利用,是一种综合效益明显的循环农业模式。技术特点为:圈舍的温度略有提高,为禽畜提供高效的生产条件,可使饲养量增加,畜禽粪便为沼气池提供了充足的产气原料;沼气池因太阳热能增温增加产气量,解决了北方冬季的产气量少的技术难题。

2.2南方稻田养鱼立体生态结构

稻—萍—鱼共生的生态农业结构是多层多种的立体结构的成功案例。在南方种植水稻地区广泛应用,水稻田结合养萍、养鱼技术。鱼类取食浮游生物和水稻害虫,减少病虫害,增加水体溶解氧含量;鱼类的粪便和排泄物作为水稻的肥料,有利于水稻生长。萍既可作为生产沼气的原料,又可直接作为鱼的饲料。畜禽利用和生产沼气后的畜禽粪便又可返回稻田,促进水稻增产。水稻增产、稻草增加又可为畜禽提供更多的饲料,为稻田提供更多的有机粪肥。稻田养鱼立体生态结构广泛分布在四川、湖南、江苏、广东等地区。

3结语

高效生态农业篇4

一、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和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历史发展机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增加农业对GDp的贡献,努力实现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的跨越。

2012年,力争新增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家,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6家,部级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零的突破;新增市标准化基地3个,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新认证绿色食品2个,无公害农产品3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标准与水平明显提高。

二、工作重点

(一)抓科技创新,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重点支持生物技术、良种培育、丰产栽培、精深加工、产品安全等关键领域科技创新。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产学研、农科教结合。实施精品农业科技示范工程,加快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加大科技培训和推广力度,让更多农民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方法,把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成为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的基地。积极开展县级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创建活动,至2012年底每乡镇(街道)至少建立1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经验收合格的,由县财政每个奖励5000元。

(二)膨胀壮大农业龙头企业

1、积极鼓励和扶持一批基础好、生产规模较大、有发展前景的农业龙头企业围绕主导产业,利用资金、技术、品牌、市场等优势,提高企业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和园区化发展水平,促进企业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增粗拉长产业链条,打造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集团。积极探索循环农业、有机农业、休闲农业等发展模式。

2、鼓励龙头企业提档升级。对2012年起被认定为省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由县财政给予一次性奖励:新增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奖励10万元,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奖励3万元。

(三)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推动合作社规范发展。鼓励龙头企业、农村能人等围绕主导产业,兴办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同时开展“示范社”创建活动,在全县筛选10家组织机构健全、运作规范、注册社员在100户(养殖业30户)以上,带动农户500户(养殖业100户)以上、经营状况良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并给予5000元奖励,并优先享受申报市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资格。新增市、省、部级“示范社”的,由县财政一次性分别给予1万元、2万元、5万元奖励。

(四)狠抓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推动农业产业聚集和规模发展

1、加快土地合理流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民通过土地经营权的转让、转包、租赁、入股等形式,实现土地经营权的合理流转。要在稳定完善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联合”的发展路子,以实现规模化经营。

2、各乡镇(街道)立足自身实际,确定1-2项特色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建设优势产业区域和优势产业带,并做好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规划,突出做好优质麦、果蔬、畜牧产业基地建设。各相关乡镇(街道)要围绕基地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土地整理、道路交通、市场流通、保鲜贮存、加工转化、生态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生产条件,提高综合发展能力。

3、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投资兴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积极引导企业、合作组织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省地方标准以及农业地方规范制修订。对当年获得省级标准化基地认证的、部级标准化基地认证的,由县财政分别给予1万元和6万元奖励。

(五)积极推进农业品牌建设

按照“鼓励多认证、快认证、大规模认证”的原则,对新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质量认证以及进口国食品质量安全认证的农产品,除优先推荐上报“省市奖励项目”外,县财政还分别给予0.5万元、1万元、2万元奖励。

(六)完善发展农产品安全流通服务体系

加快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通过定量包装、标识标志、商品条码等手段,加速推进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标准化管理。力争年内树立起规范和完善的农产品批发和交易市场样板。

三、组织领导

(一)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各乡镇(街道)要把做大做强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要转变就农业抓农业的传统农业意识,用工业化思维谋划现代农业的大发展,树立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一方产业,振兴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的发展理念,想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在推进落实上狠下功夫,争取在农业领域找到“乡镇振兴提升年”活动的突破口。

高效生态农业篇5

[关键词]高效;生态;农业;思路;对策

滦平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燕山山脉中段,全县耕地面积40万亩,人口33万,是一个典型的浅山区农业县,也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农业县。近几年来,我县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主攻目标,坚持“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理念,把实施高效生态农业作为重要战略决策,通过合理利用山区农业自然资源,积极优化农业结构,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05年以来,先后被授予部级生态农业示范县,河北省生态农业示范先进县,目前正在创建全国环保模范县。

一、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初步成效

1.具有地方区域特色的农业布局基本形成

近几年来,我县按照“效益农业、精品农业、特色农业”的总体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规划为重点,基地为依托,科技为支撑,积极调整农业结构,优化农业布局,培植特色产业,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基本形成了特色蔬菜、肉鸡、肉鸭、生态有机猪四大产业,建立了各类优质农产品基地30多个,面积4万多亩。

2.农业产业化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农业产业化是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主要途径,通过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培植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加快了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截止到2010年底,全县建成农业龙头企业14家,实现销售收入8.85亿元;建成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4家,入会(社)农户6850户,采取“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建有基地4万亩,累计向会(社)员返利480万元。

3.农业标准化体系不断健全

农业标准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我县近年来着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力争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纳入标准化管理轨道。全县已制定农业地方标准14项,省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5个,涵盖了园艺、粮食、畜禽、蔬菜等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努力推行品牌战略,推动农产品向更高层次发展,全县共有18个农产品注册了商标,获河北省名牌产品称号的4个。农产品质量论证步伐加快,5个农产品获国家有机食品认证,14个农产品获绿色农产品称号。

4.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

为了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建立起“政府投入为导向,镇村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农业多元化投入机制,全县各级投入资金13.56亿元,先后完成3.5万亩日光温室建造、8000栋畜禽圈舍建造,3000栋冷棚建造,54000m防洪工程、滦潮河防护林工程、4条骨干河道疏通工程及一批重点农田水利工程。改造中、低产农田6万亩,加上沿京承旅游公路、112国道、滦承公路一带新建各具特色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20多个,构建了滦平现代农业的新格局。

二、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主要制约因素

1.发展现代农业理念落后

目前,我县多数农户习惯于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管理经验,对高效农业的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紧迫性认识不足,缺乏市场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和品牌意识,满足于自产自销的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缺少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系统培训,应用先进技术成果水平不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

2.农业环境污染加重

随着农药、化肥的大量施用,农村生活垃圾、污水不合理排放,以及饲料添加剂、生长激素、防腐剂等化学合成物质的普遍应用,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不同程度形成水体、土壤、生物、大气等各个层面的污染,农药等有害物质残留超标,农产品质量安全受到威胁,影响城乡居民的消费和健康水平。

3.农产品缺少品牌效应

农业标准化普遍存在重标准制定,轻标准实施,致使已有的农业标准推广范围不大,建设速度不快,科技含量低,标准化程度差。目前农产品经营分散,规模偏小,大多农产品档次低下,知名品牌不多,驰名商标尚未实现零的突破,缺乏市场有效竞争力。

4.农产品精深加工滞后

近几年的农业生产实践表明,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农业结构的调整。大宗农产品一般以鲜销和粗加工为主,精深加工比重低,仍然是产业链上的薄弱环节。由于农产品科技含量低,资源利用率低,及大地影响了农产品的加工转化和附加值提高,影响了农业增收和农民致富的步伐。

三、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思路与对策

1.创新机制,培育主体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要以工业的理念经营农业,创新农业经营机制,坚持“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原则,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档次。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提高农民在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中的组织化程度。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建立市场化运作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促进农业资源向优势产业集中,提高高效生态农业规模化水平。

2.依靠科技,提高质量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是利用传统农业精华与现代农业技术相结合,必须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发展新路子。以农业结果调整为主线,以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应用为重点,实行产学研相结合,开展科技攻关,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科技贡献率和投入产出率。依托我县实施农业部新时期农民培训工程和河北省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为抓手,加强对农户的科技培训,造就一大批具有现代农业素质的新型产业农民。

3.改善设施,营造环境

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方针,根据我县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大力实施生态农业示范工程、山区绿化工程、防护林建设工程,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继续以重点水利骨干工程为重点,带动面上农业基础设施改造,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发展后劲。以开展农业污染源调查为契机,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控制力度,保持生态平衡,实现生态安全,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社会经济发展路子。

4.健全制度,规范管理

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制度建设是关键,规范管理是保证。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加大农业标准化的制定和推广,建立“政府推动,市场拉动,企业带动,农民主动”的农业质量标准运行机制。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和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档次;建立农产品准入制度和质量可追溯系统,保证绿色、生态、安全农产品进入市场;加大行政监督和执法力度,为高校生态农业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四部分).时政新闻网:http:///a/20081019/001351.htm

[2]赵保华.在科学实践中发展高效农业[J].农村工作通讯.1997(5):33

高效生态农业篇6

大家好!

农村妇女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已成为发展农业生产、振兴农业经济的主力军。近年来,我县广大农村妇女积极转变思想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涌现了一大批创新能力强、成果显著、带动妇女科技致富、勇闯市场的农村妇女人才,为我县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随着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新的形势又给农村经济发展,给农村妇女致富增收带来了新的问题。

第一,农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发生了重要变化,包括: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由过去供不应求向供求平衡、供过于求转变,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消费者需求发生了变化,由过去简单量的需求向追求营养、保健、绿色无公害转变。同时,随着农产品供求关系的变化,农业的发展由于更多地受到市场影响,这一阶段又出现了农产品卖难、价格下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新问题。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我们的农业结构还不合理,粮食等传统产业仍占主导地位,高效特色产业规模小,农产品质量低劣,龙头企业少,农产品加工业落后,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适应这些新变化,解决这些新问题,最根本的出路就是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实行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畜牧、林果、蔬菜等优质高效农业,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才能短期内较快的增加农民收入。版权所有

第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农民增收的难度加大的势头已经开始显现。入世使我们传统的粮棉等优势农产品变为劣势产品,而我们大多数农户仍在经营这些产品;蔬菜、果品、畜产品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虽具有一定的发展优势,但由于质量、卫生安全水平不高,规模较小,市场开拓能力不强,出口受阻,难以挤进国际市场,短期内潜在的优势也难以变成现实的优势。而生态农业在解决当前及今后长远的我国面临的食品数量安全问题、质量安全问题及食品可持续生态能力安全问题等方面将发挥着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也要求我们必须对入世带来的机遇和冲击有正确的认识,推进标准化无公害生产,更加注重品种质量的提高,尽快与国际接轨,才能增强抗冲击能力。

第三,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形成的一家一户自主经营的格局,抗御市场和自然双重风险的能力还比较脆弱。由于组织化程度较低,再加上部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还不高,使不少农民信息闭塞、观念落后,对市场变化盲然不知,如何应对、如何调整更是束手无策,不敢尝试、不会调整的问题相当普遍。要求我们必须首先从敢闯敢试的双学双比“女能手”、科技致富“女状元”中培育出一批典型、一批带头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进而带动更多的姐妹们。版权所有

高效生态农业篇7

今年以来,我局在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兄弟部门的大力帮助下,以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省、市、县农业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提高农民、转移农民、富裕农民为目的,以环境建设为抓手,以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载体,以人大执法评议为动力,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突出农民转移、力促农民增收”和我局的“一拓两提五加大”工作重点,强服务、壮产业、调结构、创品牌、增投入、夯基础,扎实推进了全县都市农业及农业局各项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成功承办了首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暨====年全国茶叶商品交易会,还荣获了__县第一批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先进单位,局团委被评为县级先进团委。

(一).主要成效

回顾一年的工作,主要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效:

=.农业结构有序调整

=.产业经济快速增长

=.农业基础不断夯实

=.产业经营稳步推进

=.农业执法日益规范

=.服务意识明显增强

(二).主要做法

上述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和支持,我局广大干部职工也付出了许多艰辛和努力。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局的主要做法是:

=.注重调研当参谋

今年以来,我局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全局干部职工围绕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结合本职工作,针对本部门、本行业的关键点与发展过程的薄弱环节,开展了“淳安县农民转移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农民培训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农业投入品经营队伍现状及管理对策”、“千岛湖本鸡产业化调查研究”等==个课题的调查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我局深入分析杭州市委、市政府实施“茶为国饮,杭为茶都”战略给我县茶业带来的机遇,并提出了“接轨杭州茶都,打造__茶乡”发展思路,得到了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茶叶产业也得到县领导的密切关注。由于今年名茶机械的大力推广与供电造成的矛盾更为突出,里商乡在高压改线投资困难的产茶村,采取积极、稳妥的态度,示范尝试将炒茶机以电加热改为液化气加热,我局及时总结了这一新典型,并以农情反映的形式发放到到各乡镇。我局的优质服务为全县茶叶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与此同时,我局指派专人负责完成了全县农村实用人才的抽样调查和普查、全县农技推广人员和农业经济主体等调查工作,为各级领导制定农业农村发展政策提供了依据。

=.依靠科技增效益

(=).强化科技培训,优化农民素质。今年以来,我局以“推进强农富民工程、优化服务争当先锋”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认真开展了“百千万”农民素质培训工程、百名农技干部联基地联大户送技术活动和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等工作,积极做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今年的持续低温寒冻,使我县的部分农作物、果树、茶苗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冻害。我局茶叶站、果树站、农作站的科技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自发编写防冻抗寒技术资料,为受灾农户开展科技服务。据不完全统计,共开展送科技上门服务==次、===人次,共送上技术资料====份,同时还通过千岛湖农网、县电视台《新田野》栏目、《千岛湖》报纸编发防冻抗寒技术意见,使之家喻户晓。我局还成立了=个农业技术专家组,有===名农技干部根据个人业务特长,与===个种养大户、农机户建立挂钩帮扶关系,推广新品种==个,新技术==项,举办高山蔬菜、高山贡菊、名茶机制、水产养殖等生产技术培训班===期,受训农民达=====人,其中====名农民获得绿色证书。同时组织了=次规模较大的农业科技下乡活动,有==余人次农业科技人员进农家,送科技入户,现场接受咨询的农民有=====余人次,发放农业科技资料=万余份,展示科技宣传图板==余幅。在服务内容上还注重农业信息服务,目前已通过千岛湖农网信息====条,受理农技“===”热线电话和网上咨询===件,答复率===。

(=).重视种苗工程,强化良种引繁。我局还以创办的茶叶、水果、畜禽、蔬菜、特种旱粮良种中心为依托,进一步加大良种引进繁育和推广力度。茶叶良种繁育中心现有===亩母本园,===亩苗圃今年可出圃茶苗====万株;水果良种繁育中心已嫁接各类水果苗木==余万株;农作物站今年共新引进试种超级稻新品种=个、甘薯新品种=个、玉米新品种==个、蔬菜新品种==个,在去年繁育部分良种的基础上,今年在界首乡周家村繁育=亩高产一号四季豆原种进行提纯复壮,同时还分别在__乡和__乡繁育豇豆和四季豆==亩,收获良种====公斤;全年供应全县农民“双杂”粮油种子=.=万公斤,其中杂交水稻=.=万公斤,杂交玉米=.=万公斤;家禽引繁中心年孵化能力达===万羽,今年饲养本鸡种鸡====套,日产合格种蛋====余枚,已为本县养禽户提供本鸡苗==.=万羽;引进====羽法国巴巴里番鸭父母代种鸭在__镇高垄村进行养殖,目前种鸭已产蛋==余万枚;水产站引进优良品种匙吻鲟=万尾、澳洲银鲈=万尾、白斑狗鱼=万尾、虎斑鱼=万尾、斑点叉尾鮰夏花鱼种==万尾、花

鱼骨鱼===万尾,共计===多万尾,优化了水产养殖品种结构。

(=).及时情报,农田鼠口夺粮。我局及时拓宽《病虫情报》渠道,加大情报量,多形式、多方位分布《病虫情报》,逐步实现病虫预报可视化、网络化。一是网络。继续通过__*农网、党政网病虫情报。二是张贴。我局通过邮局为全县===个行政村及部分农资经营户和种植大户寄送《病虫情报》,村里落实专人负责在村务公开栏张贴。三是媒体。通过县电视台《新田野》栏目等媒介《病虫情报》,以确保病虫情报的及时传达,目前已《病虫情报》==期共=====余份,使农民朋友家喻户晓,及时对症下药减少损失。今年我们还于=月==-==日在全县==个乡镇开展了农村统一灭鼠,用氯敌鼠钠盐拌大米共投饵==.==吨,其中农户灭鼠=.==万户,农田灭鼠==.==万亩,共挽回粮食损失====吨,减少经济损失===万元,且未发生一例人畜中毒事故。

(=).应用新型机具,推进农业机械化。名优茶的机械化加工,是名茶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龙井茶机是最新研制的新机种,加工扁茶在扁平、色泽、香气上明显优于多功能机。今年掀起了全县继====年以来第三次名茶机械推广的新高潮,全县今年新增名茶机械====台,其中新增新型龙井茶机====台,是名茶机械推广数量最多的一年。到今年为止,全县累计推广各类名茶机械====台,全县机制名茶产量达到====.=吨,比上年的====.==吨,增加==.=。产值=====.=万元,比上年的=====.=万元,增加==。名茶炒制机械化既提高了名茶质量,也减轻了劳动强度。今年新推广耕整机=台、茶园修剪机==台和割灌机=台,提高劳动效率,同时还结合拖拉机检验工作推广t-C型优油节油新产品====支。

=.争创品牌拓市场

今年以来,我局以提高农业效益为核心,多措并举,着力打造千岛湖绿色生态品牌,进一步推进我县优势农产品进市场,使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有了新进展。

(=).实施农业标准,提高产品质量。今年来,我局在全县建立了==个农业标准化生产的示范基地,其中种植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有=个,示范面积为====亩;养殖业基地有=个,示范规模为年出栏生猪=====头、千岛湖本鸡=====羽、网箱养鱼=====平方,对示范基地严格实行标准化生产管理。同时还组织开展了====亩甜玉米、====亩红辣椒、=====亩千岛湖茶、=====亩稻米、====亩杨梅、====亩翘嘴红鲌鲜鱼、===亩鲟鱼、=====头三元肉猪等基地争创====年无公害基地及无公害产品,为打造大都市的绿色生态农产品基地进一步夯实基础。

(=).推介优质产品,开拓产品市场。在制定标准、铸造品牌的同时,我们还致力于品牌农产品的推介宣传,积极参与各种茶博会、国际茶文化研讨会、精品水果评比等品牌农产品推介活动.今年=月在中国济南第三届茶博会名茶评选活动中,我局千岛湖睦州茶业有限公司选送的“睦州牌”千岛玉叶茶和__乡效益农业服务中心选送的“商辂坊”牌千岛湖龙井茶同获茶博会金奖。=月,我局选送的“千农园”桃、翠冠梨分获====年某省省精品水果金奖、优质奖,“千岛玉叶”茶被评为某省省十大旅游名茶,千岛湖茶区被评为某省省十大茶文化休闲观光基地。

(=).承办茶业盛会,搭建贸易平台。我局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并成功承办了首届中国茶叶经济年会暨====年全国茶叶商品交易会。全国茶界各级领导、专家学者和企业老总等===余人会聚千岛湖,共谋茶业发展之策。来自国内各地的===家茶叶生产、加工、流通企业及本县==余家茶叶企业参加了此次交易会,可以说这进一步促进了__茶叶的再提升、推动我县茶业的大发展,也为我县茶叶企业搭建了很好的贸易平台。与此同时,还创办了《千岛玉叶》专刊,印制千岛玉叶茶叶宣传册和宣传片,出资在中央=台宣传千岛玉叶,组建成立了农业局茶艺表演队,亮相于秀水节和茶业经济年会。以实实在在的措施,进一步做大做强茶叶产业,积极接轨杭州茶都,努力打造__“茶乡”。

(=).开通绿色通道,促进产品流通。省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开通后,我局及时在汾口、大市、姜家、临歧、威坪、界首、石林等乡镇及农业行政执法大队、经济发展服务中心设立了=个动植物检疫签证点,并对签证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签订责任状。做到依法签证,优质服务。同时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等媒体,大张旗鼓广泛宣传“绿色通道”优惠政策,为=个乡镇制作了签证点牌子和跨街横幅,做到让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绿色通道开通后,我县共有===个批次====余吨鲜活农产品及生猪====头、鸡====羽享受绿色通道零费用通行,促进了我县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

=.改善环境护生态

(=).重视环境整治,实施“沃土工程”。我局十分重视产地环境整治,积极实施“沃土工程”,全年共推广专用肥、配方肥===余吨,落实平衡施肥=万亩,在汾口茶叶良种场建立了===亩省级无害化治理示范方,在中洲镇中洲畈建立了面积===亩“肥药双控”示范区,实施水稻病害综合防治、平衡配方施肥、无害化治理,并在示范区建立台帐制度,建立农户施肥、用药档案。

(=).洁美生态家园,推进能源建设。围绕“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建设,我们开展了“下姜村农村沼气生态示范村”建设,把农业生产、农村建设与养猪业有机结合,实施以沼气为纽带的“三改一建”和“猪-沼-作物”能源生态模式,为农村提供优质燃气,建成户用沼气池==只,已有==只投料正常产气使用。还建成生活污水净化池=只计===立方米,安装了=只户用净化装置,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只。横沿乡枫新村==立方米的生活污水净化池及配套管网也正在建设中。

(=).规范网箱养殖,改善水域环境。我局成立了由水产站牵头,各乡镇渔政员参与的调查摸底工作组,全面摸清千岛湖内水域网箱养殖的基本情况。《淳安县千岛湖渔业发展规划(====-====)》经县人大常委会十三届十六次会议批准通过、正式公布实施后,我局严格按《规划》的养殖区域、养殖容量,全面实施养殖许可制度,目前已办理渔业水域养殖证=个,同时加强了网箱养殖户的科技培训,提高科学生态养殖水平,以保证网箱养殖生态规范有序健康的发展。

为加快千岛湖“城中湖”综合整治,不断改善和保护“城中湖”生态环境及千岛湖大道、千岛湖旅游码头、黄山尖景区等建设需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我局及时成立专门队伍,集中时间、精力,放弃双休日的休息时间,每天坚守在网箱搬迁第一现场,积极做好网箱养殖户的思想动员工作,并竭尽全力帮助养殖户解决选址、搬迁劳力、用电等方面的困难,促使城中湖水域==户、千岛湖大道旁水域=户、梦菇塘水域==户及黄山尖景点可视区水域==户网箱养殖户、暂养户按时搬迁到指定水域。这不仅改善了千岛湖水域生态环境,也改善了千岛湖镇整体生态环境。

=.加大投入夯基础

今年以来,我局坚定发展都市农业不动摇,以项目建设为着入点,不断夯实农业基础。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今年我局共投入===余万元资金,着手实施国家、省、市、县农业科技项目==项,不断增加科技投入,增强农业科技支撑。结合项目实施,今年我县又新推广种植无性良种茶====亩,使全县无性系早生良种茶园总面积达到=.=万亩。今年有=.=万亩良种茶初步投产(其中=.=万亩已进入盛产期),投产面积比去年新增====亩左右,今年共生产名茶===.=吨,产值====.=万元,产值比去年的====.=万元增加====.=万元,良种茶产值占茶叶新增产值的==.=。良种在时间、市场、价格上的优势更为明显。全县良种茶平均价每公斤===元,比全县名茶平均价每公斤===元高==元。

今年共投入==.=万元对__镇中溪畈中低产田进行了改造,新建机耕路====米,拓宽机耕路===米,新建排水渠====米;在上年工作的基础上,今年我局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争取市财政资金===余万元创建了千岛湖蛋鸡养殖示范园区、__无公害稻米生产示范园区、__千岛玉叶茶示范园区等=个市级都市农业示范园区及临岐镇__村生猪等=个市级都市农业示范村、==个县级示范村,有效地提高了土地综合生产能力。争取中央财政投入===万元新造了一艘==吨级渔政船,从而改善渔政执法设施;投入===余万元建成了约====平方米的农业科研综合大楼,改善了干部职工的办公条件,优化了工作环境。

=.先进教育提素质

今年以来,我局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狠抓干部教育。我局严格按照要求组织集中学习,确保学习效果和质量,在时间、纪律、精力、质量上做到了“四个保证”,对于生病在床的党员,我们采取上门送学,确保学习对象一个不漏。组织了两次集中理论测试和“四级联学”活动,学习情况记入党员学习积分卡,学习体会相互交流,学习笔记集中展出,确保学习实效。我们邀请县领导上党课,邀请省市有关专家为干部职工讲授无公害农业、农产品安全、茶叶市场营销、柑桔优质化栽培、依法行政等知识,使广大干部职工增长了知识,增强了提升农业,服务农民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我局全面推行了党员“政治生日”制度,建立党员“政治生日”档案,开展谈心交心活动,重温入党誓词,赠送“政治生日”礼物,增强党员的党性锻炼;出台了《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双亮双争”主题活动的实施意见》,同时把“推进强农富民工程、优化服务争当先锋”、“求真务实、争当示范”等主题实践活动常态化,精心组织、认真挑选,选派了==名农技干部下村任农村指导员,选派了=名农技干部下乡任科技特派员,为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我局扎实推进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落实了省纪委“四条禁令”和县委“五条禁令”,加强农业*工作,加大效能投诉件的查处力度,提高工作效能,方便群众办事。结合“百千万”听真言、评党风系列活动,我局进行了====人次的谈心交心,达到了“四个全覆盖”每一位党员都撰写了不少于====字的党性分析材料,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并针对自身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整改方案,以一定的方式向所在科室承诺。

通过先进性教育,全局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得到了进一步改观,行政效率、办事效率提高了,树立了农业局良好的干部形象。=月==日,局党委组织群众评估组、党员代表、群众代表、离退休干部以及服务对象代表对我局先进性教育进行满意度测评,结果表明:群众总体满意度达到==.=。有=名同志郑重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名同志被确定为建党对象,=名建党对象吸收为预备党员,=名预备党员按期转正。=人技术职称得到了晋升。

=.规范执法保安全

今年以来,我局注重规范执法、文明执法,采取多种措施,全方位、多形式确保农业产业发展安全、农业生产安全、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取得了明显成效。

(=).源头入手,依法规范农资经营主体。为进一步加大农资监管力度,规范农资市场秩序。按照农业行政执法“三查三保”精神,农业局抓源头、强培训,首选把好农资经营人员市场准入关,组织举办了二期农资经营人员培训班并下乡进村为经营户补课培训,共有===人次参加了农药、肥料、种子经营培训,发放农药经营上岗证===人。围绕“放心农资下乡,维护农民利益”这一主题,组织开展了“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现场咨询法律法规知识、现场受理举报投诉、现场查处、现场曝光伪劣农资宣传产品、现场讲解伪劣农资识别知识、现场推荐诚信农资诚经营单位和放心农资产品。活动共出动服务人员==人次,发放宣传资料====余份,群众参与人数====余人次,咨询人数==人次,现场曝光假劣农资=个,现场推荐放心农资产品==个,现场接受投诉=起,现场展销放心农资===余公斤。增强了农资企业的守法诚信意识的目的,造浓了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农资打假良好的氛围。

(=).全面预防,扎实开展动植物检疫、防疫工作。今年以来,我局严密监控红火蚁、加拿大一枝黄花、蔗扁蛾、豚草等外来有害生物及检疫对象,检疫调出种子=批次近=万公斤、花卉苗木==批次=====余株、农产品===余吨;检疫调入种子==个批次近=万公斤、苗木=====余株。同时还对用粮单位实行抽检,控制检疫性害虫的发生。为了使广大市民吃上放心肉,今年=--==月产地检疫猪=====头、鸡=====羽;屠宰检疫生猪=====头,屠宰检疫中检出病猪=头、病害内脏====.==公斤,均已作无害化处理。还开展了春秋两季动物防疫工作,有效地防止动物疫病的发生,保障了全县畜禽生产的安全。

(=).重拳出击,加强农业投入品的安全监管。按照省厅的统一部署,组织开展了绿剑行动,突出质量安全管理,加强农药、种子、肥料、动物及动物产品市场检查,重点打击经营伪劣种子肥料、无证经营、档案不全和包装标签不规范等违法行为。=-==月共出动执法人员===人次,检查各类农药、化肥、种子经营企业===家,兽药经营单位(户)==家,饲料及添加剂经营单位(户)==家,=家种畜禽生产单位,检查冷库=家、农贸市场=个、宾馆和学校=家。责令整改企业==家。发放《关于畜禽准运管理的通知》===份,加强畜禽的调运管理,共出具准运证==份,准运调入猪====头、鸡====羽;监督检查调运畜禽车==辆,查处违法调运==车次,猪===头、鸭===羽;同时做好肥料、种子、农药、畜产品及畜产品投入品的质量和安全抽检,共抽取农药、种子、肥料==批次,饲料、猪尿样、畜产品样品===批次,猪、鸡血清===份,鸡咽试子==份、肛试子==份,并送法定检测机构检测,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及养殖户的利益。

(=).强化责任,保障农机道路安全。春节后上班第二天,我局即组织=个路检小组==人次深入乡村进行春运农机安全检查,“五一”及拖拉机安全专项整治期间又组织农机监理人员==余人深入乡路村道开展农机安全检查,共检查车辆===台次,纠正违章==台次。从=月=日开始,我局又全面开展了拖拉机及驾驶员检审验工作,检验拖拉机====台,审验拖拉机驾驶员====人,与此同时,还与拖拉机驾驶员签订====年度《拖拉机道路交通安全责任书》====份,签订率达==;全面开展了农机安全村创建工作,共创建农机安全村==个,其中市级=个。

(=).常抓不懈,保障渔业作业安全和渔业资源安全。充分利用会议、电视、报刊等宣传媒体,大张旗鼓宣传以法治渔、以法兴渔,保护千岛湖渔业资源,据统计,今年以来共召开各类宣传动员会议==余场(次),张贴标语====幅,悬挂横幅标语==条,刷写永久性标语===条,张贴通告===份,出黑板报==期,广播电视宣传==次,出动车船宣传==次,行驶===公里,印发休渔知识资料====份,致渔民公开信====封,签订休渔责任状===份,直接受教育群众数万人;同时,还针对一直来部分水域渔业违规作业较为严重的现象,我局及时取得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于=月==日会同县公安水警大队召开沿库村干部和捕捞、养殖人员代表约==余人的专题会议,进一步规范了常年禁渔区违规处罚标准,并注重做好上门教育、引导工作,由于宣传到位,从而增强库区众对渔业资源保护意识提高。自=月==日千岛湖实行季节性休渔以来,渔政站执法人员将双休改单休,日夜坚守在千岛湖水面上,“五一、十一”期间全站干部照常上班,并实行轮休制,确保休渔管理力量,据统计=-==月共查获各类渔业违规案件===起,处罚赔偿款==﹒=万元,其中炸鱼=起,电击鱼==起,毒鱼=起,偷捕家鱼==起,违反禁保(禁渔区)===起,非法销售渔获物===起,有证违规==起,无证捕捞===起,查处壹仟元以上案件===起,共没收各类违规渔具====余件。

(=).多措并进,狠抓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今年,水果套袋、杀虫灯应用、地膜覆盖等技术得到进一步推广,全县水果套袋===余万只,应用杀虫灯===台,推广无公害水果化学防治技术面积=万亩,减少农药使用。今年“放心菜”工程更让人放心,全年随机抽检蔬菜批====次,合格率==.=,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定量检测==批次,合格率达===;统一制作并发放食用农产品产地标志卡====户。我们还特别加强了“春节”、“五一”、“十一”等重大节假日基地和市场蔬菜的检测,共检测蔬菜===批次,合率达==.=。同时我们还加大了对不合格蔬菜的执法,=月==日,我局对县质监局==日检测出来的不合格芦笋进行追根溯源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进行了相应的处理,并要求肇事农户在一个月内禁止其芦笋上市,确保了“五一”节市场的蔬菜的安全。在“放心肉”工程上,一是着手建立了养殖场户《杭州市动物养殖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档案》,对年出栏肉猪===头以上、肉鸡=====羽以上,存栏蛋鸡====羽以上、羊===头以上的==个畜禽规模养殖场户进行安全生产档案管理。二是与全县畜禽规模养殖场户签订了==份防疫责任书,从畜禽的调运、免疫、检疫、消毒全方面进行指导和监管;对动物及其产品经营单位和个人实行“三证”经销制度及经营台帐制度,与==个动物及产品经营户签订了防疫监管责任书,基本做到调运有证明、经销有台帐、消毒有制度,规范了动物及其产品流通秩序,让群众吃上“放心肉”。今年=月,我局还对全县水产养殖户进行了一次水产用药专项执法检查,共出动渔政执法人员===余人次,检查水产养殖户===家,开出《责令整改通知书》==份,进一步规范水产养殖用药行为,有效促进了我县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高效生态农业篇8

【关键词】绿色食品;生态农业

我国是一个典型的人均资源少的农业大国,近年来随着环境的变化,我国传统农业遇到了严峻的挑战。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的需求。就必须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为生产和开发绿色食品提供了基本条件,绿色食品又提高了生态农业的经济价值,是生态农业建设成果的载体。要发展绿色食品必须发展相应的生态农业。

1.生态农业是发展绿色食品的前提和基础

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绿色食品是指在无污染的生态环境中种植及全过程标准化生产或加工的农产品,严格控制其有毒有害物质含量,使之符合国家健康安全食品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食品。绿色食品的开发特别强调以市场为导向,以无污染的原料基地为基础,以环境监测、食品检测为保障,以教育培训和宣传为推广手段。在开发过程中必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和科学合理的耕作技术为其前提条件。生态农业在我国的全面实施和发展,为绿色食品开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集中表现如下:其一,有利于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快“两高一优”农业的发展进程。其二,通过加强农村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为绿色食品工程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其三,通过贯彻因地制宜的原则,调整农业结构和生产布局,使农业生产更趋合理,促进农业生态的改善和提高。其四,有利于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巨大作用,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劳动生产力水平,从而有效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质量和效益,并向深加工、精加工方面拓展,为绿色食品的开展服务。

我国生态农业强调农业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强调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农膜,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开展生态工程建设,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这些措施恰恰符合绿色食品生产的要求。因此,可以说搞好了生态农业也就为开发绿色食品提供了所需要的基本条件,绿色食品的生态环境质量就得到了保证。

2.绿色食品是生态农业成果的载体和桥梁

2.1推广绿色食品技术有利于生态农业建设

发展绿色食品要求有一个良好生态环境的生产基地,要求有一系列的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这些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是对绿色食品生产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发展绿色食品的这些标准规程和措施的目标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工业“三废”、生活“三废”和化肥、农药等的污染。推广绿色食品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防止和减轻环境污染。发展绿色食品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标准和技术措施与生态农业建设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本质特征是一致的。发展绿色食品与生态农业建设是辩证统一的。因此,推广应用绿色食品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标准和技术措施,有利于促进生态农业建设,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2绿色食品是生态农业成果的载体和桥梁

生态农业建设的目的:一是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二是要用过生态农业建设,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农业建设追求生态效益是前提,是正确的,但生态农业建设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追求生态效益,在生态效益的同时也要追求经济效益。追求经济效益是目标,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是为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后劲。这就进一步说明了生态农业建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标是为了长远的经济效益。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两种倾向,一种是急功近利,忽视生态效益,只顾目前的经济效益,所以导致了破坏环境、污染环境、牺牲环境去千方百计获区经济效益,这种效益是不会长久的,必然会导致大自然的报复。另一种倾向是生态农业建设重视了生态效益,而经济效益研究不够,重视不够。而农民致富的现实矛盾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则群众对农业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就会下降。而绿色食品是解决生态农业建设以生态效益为基础,达到经济效益为目标的有效途径,是生态农业建设将生态效益成果转为经济效益成果的良好载体。生态农业建设促进了绿色食品的发展,通过了绿色食品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的特点,提高生态农业试点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提高生态农业试点的农业经济效益,促进生态农业试点区的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通过发展绿色食品,又可促进生态农业建设,两者是相互促进的,是相辅相成的,是相互一致的。因此从中可以看出,发展绿色食品可以体现生态农业的成果,绿色食品是生态农业成果的载体,是生态农业和市场农业连接的桥梁。

3.生态农业的模式适合绿色食品的开发

生态农业的核心可以看成是生态工程在农业上的应用。因此结合生态农业典型模式进行绿色食品生产和开发对我国农业的发展特别是绿色食品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成功的运用和总结了许多典型的生态模式。如多样性、有序性增强抗灾力的生态模式:该模式强调农业生物多样性和有序性,从而有效地控制了病虫害的发生,以减缓由于滥用化学农药所引起的环境污染;物质循环利用的生态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种植业、养殖业内部物质的循环利用,所谓“种、养”结合物质循环利用,是将“种、养、加工”三结合物质循环利用和“种、养、沼”三结合的物质循环利用做到科学合理、实用、配套;清洁工艺模式:工厂排出的余热,释放的二氧化碳、硫和氮化合物等通过回收和净化加工利用,这种兼顾生产和环境的工艺被称为清洁工艺,若干工艺所构成的工程体系,被称为清洁工程。这些模式为我们开发绿色食品提供了良好条件和实用技术,它们既可以直接用于开发某种绿色食品,又可以根据一般原理和某些绿色食品的特殊要求因地制宜地加以创造性的重新设计、组装,已形成新的优化生态模式。

高效生态农业篇9

关键词: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

一、生态农业的提出

近半个世纪以来,人们为了摆脱困境,先后提出了“有机农业”(美国等)、“生物农业”(西欧各国)、“精久农业”(美英及第三世界国家)、狭义“生态农业”(欧美及亚洲国家)等“替代农业”(alternativeagriculture),以积极探索农业发展的新途径。经过世界各国的有益实践,多种“替代农业”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缓解生态危机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因减少或拒绝“石化能”的投入,降低了产出和效益,发展十分缓慢。而“生态农业”汲取了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精华,在不断提高生产率的同时,保障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高效、稳定的新型农业生产体系,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广义的生态农业可以追溯到相对于“石油农业”的原始农业,系统概念的产生已近百年。最早在欧洲兴起于1924年,发起者是德国农学家鲁道夫・斯蒂纳(RudolfSteiner),在他主讲的“生物动力农业”课程中最先提出“生态农业”的概念。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生态农业在瑞士、英国和日本得到发展。20世纪60年代,欧洲的许多农场转向生态耕作。狭义的“生态农业”(ecologicalagriculture)一词最初由美国土壤学家albrecthew.于1970年提出。1981年英国农学家worthingtonm.将生态农业定义为“生态上能自我维持,低输入,经济上有生命力,在环境、伦理和审美方面可接受的小型农业”,其中心思想是把农业建立在生态学的基础上。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生态农业在欧洲得到国家的补贴支持,世界各国生态农业有了较大发展。

我国农业经过近20年的结构调整与环境资源建设,基本形成了适应国内对农牧产品需求的农业结构。但农业生产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农产品的成本高;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土壤中有毒和有害物质含量超标;以水源、地力为核心的资源环境长期超载使用等。致使农业的可持续性受到威胁,农业环境资源短缺与农业系统内资源闲置浪费并存。加入wto后的我国农业,农牧产品逐渐走向国际市场,但因品质质量不合格屡屡遭遇梗阻。在完全融入国际市场的今天,我国农业如何发挥自己具有数千年历史的传统农业优势,克服现代农业的弊端,建设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农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

我国学术界对农业发展道路的讨论开始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1980年,全国农业生态经济学术讨论会在银川召开。在会上我国第一次使用了“生态农业”一词。当时的国家环保局局长曲格平指出:中国的生态农业建设不仅要发展农业,还要以全面提高乡村环境质量为目标。此后,各种关于生态农业的研究成果相继发表,这些研究推动和促进了生态农业建设全面展开。

二、生态农业的内涵

美国土壤学家w.albreche于1970年首次提出“生态农业”(ecologicalagriculture)的概念之后的1981年,英国农学家worthingtonm.将生态农业定义为“生态上能自我维持,低输入,经济上有生命力,在环境、伦理和审美方面可接受的小型农业”,其中心思想是把农业建立在生态学的基础上。此后,各国学者对狭义生态农业做出多种不同的解释。

国内学者关于生态农业的涵义的阐述也有多种。我国著名农业经济管理和生态学家叶谦吉先生在其专著《生态农业・农业的未来》(1988年)中对生态农业概念作了概括:“生态农业就是从系统的思想出发,按照生态学原理、经济学原理、生态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的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以期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的农业发展模式。简单地说,就是遵循生态经济学规律进行经营和管理的集约化农业体系。”

我国著名生态学家、环境学家和生物学家马世骏教授在其专著《中国的农业生态工程》(1987年)中指出:“生态农业是生态工程在农业上的应用,它运用生态系统的生物共生和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合系统工程方法和近代科技成就,根据当地自然资源,合理组合农、林、牧、渔、加工等比例,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结合的农业生产体系”。

中国国家环境监测总站的概括是:“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应用系统工程方法,把传统农业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当地自然和社会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规划和组织实施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它以发展农业为出发点,按照整体、协调的原则,实行农林水、牧副渔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并使各业互相支持,相得益彰,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物质、能量的多层次利用和良性循环,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生态农业建设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第一,生态农业是协调我国人口、资源和环境关系,解决需求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是我国发展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的指导原则;第二,生态农业是对农业和农村发展做整体和长远考虑的一项系统工程;第三,生态农业是一套按照生态农业工程原理组装起来的,促进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的实用技术体系”。

综合国内学者的阐述,我国生态农业的定义应当为:“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工程学、现代管理学、现代农业理论和系统科学的方法,把现代科学技术成就与传统农业技术的精华有机结合,优化配置土地空间、生物资源、现代技术和时间序列,把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资源的培育与高效利用融合为一体,促进系统结构优化、功能完善、效益持续,最终形成区域化布局、基地化建设、专业化生产,并建立具有生态合理性,功能良性循环的新型综合农业体系和产供销一条龙、农工商一体化的多层面链式复合农业产业经营体系,是天、地、人和谐的农业生产模式”。

综合各种观点,生态农业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现代食物观念引导下,确保国家食物安全和人民健康;二是进一步依靠科技进步,以继承中国传统农业技术精华和吸收现代高新科技相结合;三是以科技和劳动力密集相结合为主,逐步发展成技术、资金密集型的农业现代化生产体系;四是注重保护资源和农村生态环境;五是重视提高农民素质和普及科技成果应用;六是切实保证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七是发展多种经营模式、多种生产类型、多层次的农业经济结构,有利引导集约化生产和农村适度规模经营;八是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牧渔,种养加、贸工农有机结合,把农业和农村发展联系在一起,推动农业向产业化、社会化、商品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

三、我国生态农业的特征

生态农业建设较以往的农业系统有以下的优势:一是通过建立合乎生态原则的生产系统,达到对能源、资源和劳动力的有效运用,解决粮食供应,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从而发展高效农业;二是通过建立更全面的土地利用和规划系统,使发展的程度和速度不至于超越资源的承载能力,自然资源不会消耗过量,保护环境不致退化,确保农业发展的可持续;三是农民收入增加,生活环境得到改善,达到协调发展农村经济的目的。因为生态农业建设具备这些优点,所以便成了现今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80年代初就提出了自己的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即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我国的生态农业是继传统农业、石油农业之后,在我国具体条件产生的一种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农业模式,它既吸收了我国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精华,也不拒绝化肥、农药的适度投入,它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使生态系统保持适度的物质循环强度和能流通量,实现高产出、高效益、少污染。它强调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综合协同提高,使农业生产与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环境的有效保护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使我国的农业、农村纳入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轨道。我国的生态农业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以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为目标,以大农业为出发点,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建立的具有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持续发展的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是较为完整的可持续农业理论与技术体系。其主要特征有:

(1)综合性。生态农业强调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大农业为出发点,按“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全面规划,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并使各业之间互相支持,相得益彰,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2)多样性。生态农业针对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资源基础、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充分吸收我国传统农业精华,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以多种生态模式、生态工程和丰富多彩的技术类型装备农业生产,使各区域都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各产业都根据社会需要与当地实际协调发展。

(3)高效性。生态农业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和系列化深加工,实现经济增值,实行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降低农业成本,提高效益,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创造农业内部的就业机会,保护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

(4)持续性。发展生态农业能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常规发展为持续发展,把环境建设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王建革.“三料”危机:华北平原神态农业特点分析[J].古今农业,1999,3:42-51.

[2]姚学会.北方灌区节水农业发展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农学通讯,2005,9:403-406.

高效生态农业篇10

1.1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人口也呈不断增长的趋势,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最终导致了农业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可利用自然资源逐渐短缺,这种矛盾已经严重遏制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为了彻底根治这类问题,必须从根本上转变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式,通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来调节生态环境同人口增长之间的矛盾,并建立有效的农业可持续发展体系。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对健康的生活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我国农业市场可以合理的组织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活动,调整农村经济的发展结构,发展由农业主导的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有机食品等来适应市场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与此同时,发展农业产业链,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的调整。纵观近几年生态农业发展带来的效益,不难看出生态农业在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1.2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是当前和今后生态农业建设长期追求的目标。生态农业是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合理的开发利用农业可再生资源,将保护环境和提高资源的重复利用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减少人类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达到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另外,应适当的汲取传统农业发展的优势部分,并将其与现代农业技术发展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建立既有传统农业合理发展生态的模式又有现代农业经济高效的发展模式,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三效合一”,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1.3生态农业建设的总体思路、区域布局和关键措施是针对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要发展生态农业建设必须着眼于我国国情,同时还要遵循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经济规律,将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农业增效和实现农民增收三者相结合,从根本上制止农业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实现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逐步达到“三效合一”。其总体思路:一是要从根本上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有效的改进农业的生产条件,可以通过运用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为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可靠的生态保障;二是要致力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益,有效减少农产品过剩的问题,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生产结构,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三是要有效的遏制目前市场流行农产品污染问题,做好安全保障措施,保护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2、发展生态农业关键措施

2.1实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应该创建适应目前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新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建立新型农业发展机制,能够将生态农业发展纳入合理的发展轨道,同时加大对生态农业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当前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要从发展生态农业的实际需求出发,建立适应生态农业发展的相关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建立多元化的生态农业建设机制,通过制定完善生态农业发展规划来调动社会各成员参与建设生态农业的积极性;加强与完善法律法规的建设,拟定和完善生态农业的法律、法规,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2.2建立生态农业技术保障体系。为了使生态农业能够更加适应当前农业生产的发展,相关部门要召集这方面的专家进行攻克研究生态农业发展方面的问题,提出新方法、新思路,制定各种生态农业管理认证技术、评价指标、物种改良等技术,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科学和管理方面的技术支持。

3、改变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3.1传统的人们对于农村的那种排斥和轻视是依旧存在的,似乎农村永远跟愚昧联系在一起,人们有了这种意识对于农业的重要作用也往往会忽视,这样对于生态农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要改变这种意识首先应该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3.2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就要对农村以前的发展环境进行改变,改变人们进行农业劳作的意识形态,如改变以前那种盲目垦荒、盲目的进行土地的开发而不顾生态环境的行为,使农业生产的环境相对稳定。同时还要改善农村中社会服务的基础设施,使人们不再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失望,使农村的人们可以享受到完善的基础设施,这样才能够激发人们进行农业劳作的兴趣,也可以吸引一部分农业科技的人才到农村来,为农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