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性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5:25:54

企业经营性分析篇1

【关键词】高管薪酬;企业业绩;相关性

2004年颁布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将基于业绩的薪酬制度作为最佳的薪酬实践原则。我国上市公司既有“天价薪酬”,也有“一元年薪”。根据普华永道的统计资料,我国上市公司2008年薪酬增长率高于公司利润增长率。这不禁让人发问:上市高管薪酬是否与企业业绩相关。

一、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国外对于经理报酬与企业业绩相关性这一问题关注较早,始于上世纪二十年代,taussings&Baker(1925)研究发现两者的相关性很小。六十年代以后,更多的学者专家开始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mcguire.chiu&elbeing(1962)通过对有关数据的研究认为报酬与业绩不显著相关。murphy(1985)、morris(2000)等人的研究也表明两者的关系并不大。而Kersh(1974)和Rossen(1992)在对相关数据的研究分析之后则提出了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显著正相关的观点。相较于国外学者几十年的研究,国内的研究始于本世纪,同样未得到一致的结论。魏刚(2000)以816家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认为我国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年度报酬与公司经营绩效之间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李增泉(2000)的研究也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经理人员的年度报酬并不依赖于企业业绩。不同于他们的研究结果,赵艳艳&王怀明(2000)、李世新&涂琳(2010)在各自对中小板上市公司和上交所B股公司研究之后则得出了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正相关的结论。

本文以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在以往相关的研究中,大部分文章考虑是高管业绩指标对高管薪酬的影响。本文将关注高管薪酬与企业经营业绩两者相互影响。高管作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其工作表现关乎企业业绩,公司所有者也将企业业绩作为判断管理者工作优劣的主要标准,根据绩效来决定高管的薪酬。本文提出假设一:高管薪酬对企业业绩有正相关的影响。而高管的工作动力在很大程度上又受报酬高低的影响,大多数人秉持着给多少钱办多少事的原则。本文提出假设二:企业业绩对高管薪酬有正相关的影响。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

本文选取2009年、2010年两年的数据分别以企业业绩和高管薪酬为因变量分析高管薪酬与企业经营业绩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关数据来源于wind资讯,并对数据进行了筛选,剔除了以下样本:(1)金融、保险业;(2)业绩过差的St、pt公司;(3)同时发行B股、H股的公司;(4)数据不全的公司。数据分析采用eXCeL和SpSS16.0统计软件。

(二)模型建立与变量定义

根据假设,建立模型1,检验高管薪酬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建立模型2,检验企业业绩对高管薪酬的影响。

模型1:Roe=a0+a1LnwaGe+a2LnSiZe+a3CentRaLiZe+a4CHaRaCteR

模型2:LnwaGe=b0+b1Roe+b2LnSiZe+b3CentRaLiZe+b4CHaRaCteR

从表2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上交所a股上市公司2010年前三名高管报酬总额均值较2009年有所上升,2010年高管薪酬平均为140.96万元,2009年平均为117.72万元,上升23.24万元。虽然高管薪酬总体水平有所提高,但公司间高管薪酬差距大,仅从这两年的数据来看这一差距进一步加大。2009年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812.10万元,2010年这一差距则扩大为878.54万元。不同公司之间高管薪酬差距的加大也可从标准差的变化中看出,2009年高管薪酬标准差为94.51万元,2010年增加到108.62万元。

(二)回归分析

我们首先以净资产收益率为因变量,高管薪酬对数为自变量,分析高管薪酬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回归结果如下:

检验结果表明:第一,高管货币薪酬与企业经营业绩之间表现为正相关关系,且相关性显著。第二,企业业绩与股权集中度显著正相关,权利更为集中的企业取得更好的业绩,权利的集中使得大股东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有更大的动力致力于公司的发展,权利的集中也使得治理层更容易达成一致的意见采取相应的战略行动,同时对于企业的管理层也有着更大的监督力度。第三,企业业绩与公司规模大小不显著负相关。规模与业绩两者也是相互影响的,不是企业规模越大,就能取得更好的经营业绩。一般来说,规模化的生产使得单位可变成本得以降低而带来规模效益,但是如果企业扩大规模并不是建立在优化产品结构基础之上,而只是片面地增加项目、购置固定资产、招募员工,那么,效果只能适得其反。因此企业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企业发展趋势来决定合理的企业规模,争取实现更好的业绩。第四,企业业绩与企业性质不显著负相关,国有企业绩效低于私人企业。企业经营业绩同企业多元化经营的类型有关,多元化经营可以利用企业过剩的资源、降低公司经营风险,国有企业多元化程度往往不及私有企业,加快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进程是改变这一现状的必由之路。

我们再以高管薪酬对数为因变量,净资产收益率为自变量,分析高管薪酬受企业业绩的影响,回归结果如下:

检验结果表明:第一,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显著正相关,说明高管获得的报酬受企业当年业绩高低的影响。第二,高管薪酬与公司规模之间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规模大的企业对高管各方面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给予高管的报酬也更加丰厚。第三,高管薪酬与股权集中度正相关,高管薪酬一定程度上也受股权集中度的影响,权利的集中,使得治理层在决定高管薪酬方面有更大的主动性,但相关程度并不显著。第四,企业业绩与企业性质不显著负相关,在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国有股东出于避免员工间收入差距过大的考虑往往会对高层管理人员的报酬予以一定的限制。

四、小结

本文以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高管货币薪酬与企业经营业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企业经营业绩与高管货币薪酬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两者之间不是传统的单项作用的关系,而是双向互动的系统。现代企业中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构成一种委托关系,双方之间达成契约,公司实现一定的业绩高管将取得相应的报酬。治理层以此激励管理者为提升企业的业绩而努力,高管受此激励也将为了自身利益致力于公司业绩的提升,而企业最终实现的业绩又影响了高管的薪酬水平,所以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最终呈现一种螺旋上升的趋势。我国上市公司与高管之间的“报酬—绩效契约”是有效的,管理层薪酬激励机制确实起到了激励管理层的作用。高管薪酬影响着企业的业绩,高官薪酬也受企业业绩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增泉.激励机制与企业绩效:一项基于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0(1).

[2]李世新,涂琳.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高管激励效果的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2010(8)

[3]陈皓.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相关性的实证分析——以深、沪市房地产行业为例[J].商业文化,2008(4).

企业经营性分析篇2

论文摘要:我国高速公路市场化经营通常采取3种模式:~是“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企业化管理的临时部门二是成立高速公路经营企业,购买有限期的高速公路收费权:三是建立建设、经营一体化的高速公路经营企业。上述形式的经营性公路,收费期限界满后,均由交通主管部门收回经营管理权。前2种模式多变且不易界定,行为相对短期,而且不规范。第3种模式稳定而且经营期限长,有连续性,经营行为规范,便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理顺与各方面的关系,应是高速公路建设、经营的基本模式。

一、高速公路经营企业的类型

1.国有独资

目前我国的高速公路大部分是由国有独资企业或事业单位负责建设、运营其中相当部分高速公路经营企业是由事业性质的高管局改造而来。高速公路市场化和项目法人责任制下,国有独资企业应与其他企业平等地参与竞争,而不是天生地占有某条甚至整个区域内的高速公路建设、经营权。另外,政府应该遵守自己制定的规则制度,彻底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落实国有独资企业建设自主权,而不是以“建设指挥部”的名义取而代之。随着高速公路市场化的发展及项目融资的考虑,国有独资项目法人将会有一定程度的减少。

2.合营、合作

合营、合作是我国目前高速公路建设、经营中,利用外资最主要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吸引外方的投资,另一方面可以保持中方对建设、经营的适当控制权这2种方式中,合作方式显得比较灵活合营企业、合作企业的共同点是一方为外方,一方为中方。其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合营方式不同,组织形式不同,利润分配及投资回收方式不同,经营管理机构不同。

3.有限责任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是指由2个以上股东共同出资,每个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数一般限制为2—50人,国有独资的有限责任公司可为1人(非国有独资的1人公司应该不适合于高速公路经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财务不必公开,但应当按公司章程规定的期限将财务会计报告送交各股东。有限责任公司不能公开募股,不能发行股票。

4.股份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是指全部资本由等额股份构成并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股东以其所认购股份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最大的特点就是股东人数不限,一般为5人以上,可以公开发行股票。为了筹集更多的高速公路建设资金,已有不少高速公路经营机构改为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并纷纷在国内外上市,如海南高速、粤高速、东北高速等。

5.外资企业

外资企业亦称外商独资经营企业,是指外国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依照中国的法律和行政法规,经过中国政府批;隹,设在中国境内的,全部资本由外国投资的企业。但不包括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分支机构。目前有一部分建成后的高速公路,转让给了外资企业经营,如陕西省的西临高速公路。

二、高速公路经营企业的运作方式

按照投资主体与经营主体的所有制性质,高速公路公司的建设、运营方式主要分为国办公营式、私办私营式、公办公营式和国办私营式。在这4种典型形式以外,实际运作中可能出现介于两者之间的混合形式。除了国防公路外,究竟采用哪种方式,应该由市场选择,而不应由政府主观臆断,也不应有任何偏向。私企或国企愿意全额投资的,政府就没有必要投资。政府投资建设的公路或财政补助的公路,选择国企或私企时也应该通过公平的招标投标的方式进行。

1.国办公营式

即由政府投资,并通过政府控制的国有企业建设经营公路的方式,即经济学上所说的政府直接生产。对于国防公路,出于备战的需要可以考虑更多地采用这种形式。

2.私办私营式

即由私人资本投资,并建设经营高速公路的方式。私办私营的高速公路一般竞争性很强,其通行费收入完全可以弥补建设、经营成本并取得适当的利润。

3.公办公营式

即由国有企业自己积累的资金投资并建设、经营公路的方式,公办公营与私办私营的高速公路一样同为竞争性很强的高速公路。由于我国国有企业分别隶属不同的部门和地方,而且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国有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增强,公办公营式已成为我国特有的一种方式。如湖北的襄荆高速就是由葛洲坝有限公司控股的项目公司投资运作的。

4.国办私营式

即由政府投资建设,由私企经营的方式。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政府投资建设的公路。

三、高速公路经营企业的基本属性

1.行为主体的政府性

高速公路作为基础设施,其公共性决定了它是政府行为的产物。政府通过交通部门的规划、建设、管理,体现政府对交通统辖的意志。高速公路经营企业从筹建、成立到工程实施,每一步都是在政府及交通部门的操作下进行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政府人员的参与,以利于征地、拆迁、安置、补偿等重大协调工作,争取政府的各种优惠政策,从而以较为优惠的价格完成工程建设的各项预算,减缓工程资金不足的压力,保证公路建设的顺利进行。否则,离开了政府的干预和政策保护,仅仅依靠高速公路经营企业自身未协调公路建设中方方面面的问题,是极其困难的,也是不现实的。

2.行为主体的企业性

高速公路经营企业行为主体的政府性,着重在争取企业外部宽松环境方面发挥作用,而企业的筹资及内部经营管理则着重突出行为主体的企业性。如发行股票、债券,与外商合资、合作,进行产权交易,在内部管理机制上实行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制,公司化的高速公路经营企业一切行为规范受《公司法》约束。

3.管理中的交叉性

高速公路经营企业行为主体的政府性和企业性,决定了其管理运作中的交叉性。这种交叉性主要体现在对公路管理上。公路建成后,高速公路将实施车辆收费、综合服务及沿线的综合开发等方面的管理:国家政府部门将在公路路政、交通安全、公路运营等方面对公路实施管理。

四、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1.高速公路宏观社会效益与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微观经济效益的矛盾

政府的目标是社会福利最大化,站在整个社会的角度上要求效率最大化高速公路作为一种公共基础设施,其管理必然要受到政府的管制。而高速公路经营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是从企业自身的利益出发的,因此在这两者之间必然存在矛盾和冲突。当政府基于整个社会的利益对企业进行管制时,企业的利益会受损。如政府决定在某一地区修建一条高速公路,因为该路不仅可以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而且从长远看,会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但对于高速公路经营企业来讲,由于该地区经济不发达,因此修建高速公路短期内不仅没有任何效益,肯定会亏损。再如,高速公路经营企业根据其企业利润最大化的要求,会在一定范围内积极争取提高费率,以增加收入,而政府则从宏观上进行分析和判断,来决定是否提价等。

2.收费公路与不收费公路竞争的矛盾

不收费公路是由政府运用税收修建的,因为其不收费,所以对车辆有更大的吸引力。在不收费公路的行车成本小于高速公路的行车成本时就会产生分流问题,就会影响高速公路经营企业的效益但这不一定影响整个收费制度的效率这种竞争会促使高速公路经营企业改善公路状况,有利于效率的提高。但问题是,有时候这种竞争体现的是政府对路网整体规划的失误,在尚未饱和的高速公路附近修建新路,不仅不利于效率的提高,本身也是一种浪费。并且还会打击高速公路经营企业的积极性,使其对政府失去信心。

3.高速公路经营企业的永续经营与收费期限有限性的矛盾

公司化的高速公路经营企业作为一个企业,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应是存在永续经营可能的法人实体。而高速公路经营企业的主要资产为其主营项目——高速公路形成的资产。从产权角度来看,高速公路经营企业拥有的产权实质上是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一定期限的高速公路收费权,根据《公路法》规定,高速公路的经营期限最长不得超过30年,收费期满后高速公路无偿交还国家,这样对高速公路经营企业而言,收费期满后该产权及受益权也随之消失。此外,由于国家目前规定公路收费权不得二次转让,使得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在经营期间对于该产权仅拥有占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而无实际的处置权。这种矛盾体现了高速公路经营企业的特殊性,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以通过建设新路或受让其他高速公路收费权来维持,但高速公路总有经营期限的,一个地区的高速公路也是有限的,这就意味着高速公路经营企业总有一天会没有高速公路可经营。

4.权利质押的隐患

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在涉及银行贷款的时候,银行存在着法律救济上的隐患。高速公路经营权作为~种无形资产,向银行融资时,涉及担保方式。无形资产的抵押,采用权利质押方式。而对于银行而言,公路的收费权和沿线房地产的经营权两者特性有所不同,统统采用质押方式,其风险在于:一旦债权难以实现,由于收费权设定的时候,带有强烈的人身属性,银行不可能将公路经营权拍卖或变现。在bot项目中外国银行普遍采用了浮动抵押,一旦经营不善或者不能归还贷款,浮动抵押变为固定抵押,银行可以马上接管企业或者派驻人员。这种方式比起中国的银行采用权利质押的方式严格并且安全得多。对于高速公路经营企业而言,也不存在所谓的“转移占有”问题。尽管目前地方尚未发现资不抵债或者难以归还贷款的现象,一旦出现,按照现行法律银行将不能得到补偿。

企业经营性分析篇3

【关键词】内控管理企业经营活动重要性分析

一、前言

内控管理是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企业实现管理职能有着重要影响,因此,企业必须重视内控管理的关键地位和发挥的巨大作用,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有目的的进行内控管理效率的提升和质量的改进,促进企业经营效益的改善和长期发展战略的实现,帮助企业取得更好的发展。

二、内控管理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重要性探讨

内控管理是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影响因素,是企业实现健康、长远发展的基本保障。内控管理与企业经营活动密不可分,对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改善有着决定性作用,是促进企业经营目标实现的有效措施。因此,在企业进行经营活动过程中,必须重视加强内控管理,强化控制力度,不断完善内控机制,对于企业经营活动形成有效的约束和监督。总体来讲,内控管理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处于核心地位,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性。

(一)内控管理是确保企业管理信息真实、有效的前提

要想实现经营成本的合理降低,就必须加强对于经营活动的内部控制,重视完善相关内控管理机制,确保管理设计以企业的经营目标为指导和参照。健全的内控制度是保障管理信息真实有效的基础,也是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举措,对于保障企业财产安全具有重大影响。为了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就必须重视管理决策和经营方针的贯彻实施,拓宽信息获取渠道,全面掌握企业的运营状况,了解企业各方面的真实情况,确保管理经营决策的科学性。但是,信息的获取来源是非常广泛的,要想保障其真实有效,就必须重视健全内控制度。大量实际案例证明,会计信息失真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决定性影响意义,而且我国法律对于会计信息也做出了明文规定,指出必须重视完善会计监督机制,显而易见的,财务会计信息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在企业的发展和管理过程中,必须加大重视力度。

(二)内控管理是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重要手段

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讲,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实现经营管理目标,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改善。同时,由于企业身处复杂的社会环境之中,因此,要想实现经营目标,首先必须重视加强风险预防,降低风险危害。内控管理是企业实现风险预防和评估的重要手段,通过加强科学的内控管理,可以全面掌握风险状况,及时的对于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合理调整,尽量降低风险的发生率和破坏力,实现科学的风险预防。完善内控机制,应从加强环节控制和采购管理等方面入手,实现对于企业经营过程的有效控制。对于企业的管理者和内部员工,应重视权责明确,同时完善信息系统;提高内控管理措施的可行性;重视员工信息反馈。另外,内控管理应遵循科学的规范原则进行,不断健全相关管理制度,确保各项管理政策落到实处。内控管理不能忽视企业经营活动的任何一个方面,因此,管理任务重、范围广,必须尽可能的完善各项管理措施,实现对于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的全面管理,确保员工执行企业的管理制度,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

(三)内控管理是确保企业资产完整的必然要求

内控机制的关键是会计控制,我国的相关法律明确指出,必须对于内部会计进行严格监督,员工之间和部门之间应形成互相制约和牵制的关系;商业活动的处理必须具有相关的许可证,禁止个人和某个部门单独进行业务处理,以便形成有效的权力制约;对于重要岗位应实行调任制度,应尽量避免固定人员长期担任重要职务,对于关键岗位必须进行严格控制,使内部结构形成互相制约模式。内控制度的完善,对于确保企业的资产完整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健全的内控管理制度对于企业的经营活动具有明显的监督和督促作用,对于实现企业资源优化配置有着显著的积极意义,能够对企业物资进行合理调控,实现对于企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和流程的有效管理,减少其中的资源浪费,维护企业财产的完整性。

(四)内控管理是企业经营活动得以正常进行的保障

对于目前来讲,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企业的经济实现了大发展,但是管理水平却还有待提高,无法适应和匹配企业的经济发展现状,严重者甚至会存在管理失控现象,对于企业经营形成了严重威胁,因此,现代企业的管理工作必须重视管理水平的提升,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企业只有在发展过程中,重视内控管理制度的完善和措施的健全,才能够实现对于经营活动的有效调控,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改善企业管理成效,达到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的目的。内控管理的开展应以各部门的规划和制度要求为参照,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力度,可以促进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管理,实现更好的部门配合,加强经营活动各个环节的联系,通过分散式管理可以达到提升整体管理水平的作用,促进经营目标的实现。并且,通过加强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对于员工实施全面的绩效考核,可以促进工作实效的改善,合理利用绩效考核结果,对于优秀员工实施物质或精神奖励,对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激发其创造性有着明显的积极作用,有利于企业经营效率的显著改善。

三、结语

综上所述,内控管理对于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作用,是保障企业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和经营目标的有效措施,因此,为了改善企业经营效益,就必须加强重视内控管理,完善相关内控管理机制,为企业的正常运行奠定基础,才能维持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秩序,促进经济效益的增长。

参考文献:

[1]陈晓嘉,张长安,刘杰.新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全面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构建[J].武汉金融,2015,(02).

企业经营性分析篇4

【关键词】高管薪酬;企业业绩;上市公司

一、引言

本文主要通过实证,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关系。上市公司无论是经营业绩还是内部的管理机制都优于其他国有企业,是其他企业学习的样本,因此分析上市公司的高管层薪酬与企业业绩的关系问题,既有实践意义也有理论意义,本文排除了行业影响,选择同一行业的公司进行研究,以公用事业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企业高管层薪酬与企业业绩的相关性问题。

二、国内外文献回顾

JensenmC和murphyKJ在西方学术界较早开展高管薪酬和企业绩效实证研究工作,分析了高管薪酬、内部持股等和企业业绩具有正相关关系。HallBJ和LiebmanJB研究结果表明:高管人员所持股票比例与高管人员薪酬和企业绩效具有较强相关关系,而RosenS对高管薪酬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高管人员的薪酬对企业业绩没有表现出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国内对于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相关性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魏刚采用上市公司1999年4月30日公布年报的816家a股上市公司样本,研究了高管层激励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关系,在研究中他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的年度货币收入低,报酬结构不合理,零报酬零持股现象严重,他的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激励与上市公司绩效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三、变量选取及研究假设

1.样本的选取及数据来源

本文以2009-2011年在我国公用事业行业为研究对象,对研究样本数据进行剔除,主要剔除了St和pr上市公司以及同时发行B股、H股和n股的a股上市企业。

2.变量的选取

(1)高管薪酬指标:inpaY=in(年度薪酬总额);而管理层持股比例mSR=高管持股总数总股本。

(2)企业业绩:净资产收益率Roe=净利润/净资产。

(3)控制变量:本文加入了企业规模iS、国有股比例GSR和股权集中度Hio三个控制变量。

3.研究假设及模型构建

(1)假设l:企业高管人员年度薪酬总额与企业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

针对假设l,建立模型l:

Roe=α+βlnpaY+ε

其中α为常数,β为lnpaY的系数,ε为随机误差。

(2)假设2:企业绩效与高管持股比例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针对假设2,建立模型2:

Roe=α+βmSR+ε

其中α为常数,β为mSR的系数,ε为随机误差。

(3)假设3:高管年度薪酬与经营绩效、高管持股比例存在正相关关系,并受企业规模、股权集中度和国有股比例的影响。

针对假设3,建立模型3:

lnpaY=α+βRoe+δmSR+γiS+ηHio+ωGSR+ε(3)

其中α为常数,β、δ、γ、η、ω分别为Roe、mSR、iS、Hio、GSR的回归系数,ε为随机误差。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1.针对模型1的回归结果

VariableCoefficientStd.errort-Statisticprob.

C-0.5885540.162852-3.6140370.0004

LnpaY0.0495470.0116004.2712950.0000

R-squared0.059573    meandependentvar0.106353

adjustedR-squared0.056308    S.D.dependentvar0.126468

S.e.ofregression0.122856    akaikeinfocriterion-1.348736

Sumsquaredresid4.346953    Schwarzcriterion-1.323426

Loglikelihood197.5667    Hannan-Quinncriter.-1.338595

F-statistic18.24396    Durbin-watsonstat1.616216

prob(F-statistic)0.000026

由表1可以看出:p值较小,说明高管薪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是显著的,而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的相关系数为正,说明了高管薪酬与业绩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由此可以验证假设1成立。

2.针对模型2的回归结果

VariableCoefficientStd.errort-Statisticprob.  

C0.0359910.0228541.5748740.1165

mSR0.0015120.0004783.1615200.0018

R-squared0.036215    meandependentvar0.104060

adjustedR-squared0.032592    S.D.dependentvar0.127546

S.e.ofregression0.125451    akaikeinfocriterion-1.306374

Sumsquaredresid4.186272    Schwarzcriterion-1.279576

Loglikelihood177.0541    Hannan-Quinncriter.-1.295610

F-statistic9.995209    Durbin-watsonstat1.658601

prob(F-statistic)0.001751

由表2可以看出:对于高管持股,其回归系数不显著,说明高管持股不是决定主营收入的关键因素,F值不大,说明高管的持股比例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是不太显著的,由此可以否定假设2成立。

3.针对模型3的回归结果

VariableCoefficientStd.errort-Statisticprob.  

C10.792810.85244112.661070.0000

Roe1.2007700.3546313.3859750.0010

mSR-0.0029220.007469-0.3912210.6964

iS0.1470900.0404453.6368060.0004

Hio5.48e-080.0074167.39e-060.0913

GSR-0.6329690.221502-2.8576230.0051

R-squared0.220147    meandependentvar13.91768

adjustedR-squared0.185332    S.D.dependentvar0.676553

S.e.ofregression0.610650    akaikeinfocriterion1.900923

Sumsquaredresid41.76406    Schwarzcriterion2.041806

Loglikelihood106.1545    Hannan-Quinncriter.1.958126

F-statistic6.323364    Durbin-watsonstat1.627437

prob(F-statistic)0.000033

由表3可以看出:公司规模iS的系数的在统计上是显著的,说明公司规模对高管薪酬有一定的解释作用。国有股比例的系数均为负数,说明高管薪酬与国有股比例负相关,且高管薪酬受持股比例的影响显著。另外,净资产收益率和持股比例对高管薪酬存在正相关关系,但不显著。股权集中度Hio对高管薪酬的影响也不显著,说明净资产收益率、持股比例和股权集中度对高管薪酬没有解释作用,部分证明了假设3正确。

五、结论

1.上市公司高管年度薪酬与企业业绩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是相关系数很小,相关程度不大。

2.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与企业业绩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是相关系数非常小,相关程度很弱。

3.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的相关关系受公司规模以及国有股比例的显著影响。

参考文献:

[1]JensenmC,murphyKJ.performancepayandtopmanagementincentive[J].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1990,98(2):225-226.

[2]HallBJ,LiebmanJB.areCeosreallypaidlikebureaucrats[J].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1998,113:653-691.

[3]RosenS.Contractsandmarketforexecutives[J].Contracteconomics.1992,42:181-211.

[4]胡婉丽,汤书昆,肖向兵.上市企业高管薪酬和企业业绩关系研究[J].运筹与管理,2004(6):118-123.

[5]魏刚.高级管理层激励与上市企业绩效[J].经济研究,2000(3):32-39.

企业经营性分析篇5

(一)推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下,世界经济形势形成了以知识为基础、以金融活动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为主体、以跨国公司为依托的格局。面对这种经济形势,缺乏跨国公司的国家将无法成为国际竞争的强者。所以,对外直接投资不仅是服务企业特有优势的标志,也是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竞争实力的标志。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经济无论从规模还是实力上看,均已具备进入国际市场、直面竞争对手的实力,应适时地发展跨国经营,由资金的单向吸收阶段转向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双向流动阶段,通过资金的双向合理流动,求得我国经济水平和经济质量的更大提高。可以说,大力发展包括服务企业在内的企业跨国经营已经成为我国实现经济目标的一种重要手段。

(二)顺应服务业全球化的必然要求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服务贸易与服务业国际投资的增长,意味着服务业的全球化不仅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而且成了促进全球化的主要条件。服务业的全球化,一方面会在全球范围形成一个更大的服务交易网络,这有助于跨国公司内部分工和专业化的进一步发展,以提高其竞争力;另一方面将带给更多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以电信、运输和金融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技术的进步,已卓有成效地降低了国际服务链的相对成本,使得跨国生产所需的最小规模变得越来越小,不同生产规模的厂商都可以利用国际服务链进行高效分散的生产,进而就使得更多的企业从事跨国化的生产经营活动。

我国在入世后,必须要在多边贸易体制框架内参与服务业自由化进程。由于我国服务业总体上看还处于较低的水平,所以这对我国服务企业来说无疑是一次严峻的挑战。但从另一方面看也是一个发展的机遇,因为我国服务企业能够利用更加开放的国际市场环境,分享服务业全球化的成果。在加快本国服务市场对外开放的同时,根据义务和权利相一致的原则,我国服务企业扩大服务出口和开拓国外服务市场可获得更为公平的竞争环境和条件,这为我国服务企业的跨国经营创造了很好的外部条件。

(三)我国服务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由之路

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最大优势是成本优势。因为我国有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到城市中来,在一段时期内,一定的价格水平下,劳动力的供给是无限的。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劳动力的价格会上升。因为按照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原理,一个国家长期出口本国资源丰富的产品,随着贸易的发展,这种丰富资源的价格将提高。而通过跨国经营,可进一步降低我国服务企业的成本,增加企业的竞争能力。

此外,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不具备规模经济的企业便缺乏市场竞争力。当企业在国内市场经营时,市场相对较小,很难达到规模经济的水平。而当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后,会扩大生产规模,有效降低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因为在跨国经营过程中,企业可以更方便地获得人才、各种信息等,也就可以得到国际市场范围内的外部经济。同时,又能直接获取先进的技术、管理模式等,所实现的内部经济效果也会更明显。

二、我国服务企业开展跨国经营的策略

(一)提高我国服务业的集中度

理论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产业集中度与销售利税率、资金利税率等企业经济绩效指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即产业集中度越高,经济绩效就越好。所以,我国应充分发挥产业集中的优势,提升服务业的竞争力,并实现整体上的最优分布,以便产生巨大的集中效应。

在国内,要打破地方保护主义,不要各地都培育自己的龙头企业,都搞跨国公司,而是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战略性改组企业组织结构,特别要围绕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开展兼并、重组、优胜劣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尽快形成一批跨地区的具有世界水准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以我国服务业中相对比较薄弱的银行业为例,从近几年银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国际上的一些大银行大多都实行银行、证券和保险业的混业经营,而我国银行业目前实行的是分业经营。在这种分业经营模式下,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是存贷款业务,而且客户多数都是效益不好的国有企业,这就使得我国商业银行贷款的不良资产比率长期难以下降。所以,应逐步转向混业经营,以保证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相互扶持,提高产业集中度,从而在整体上提升我国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发挥传统优势和提升水平档次

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充分挖掘和进一步发挥传统比较优势是我国服务企业跨国经营的基本立足点。与一些发达国家的服务企业相比,我国许多服务行业的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且具备一定的技术素质,某些服务行业拥有一定的比较成熟的实用技术,不少地区的旅游资源也较为丰富,地理位置比较优越,与海外的传统经济联系比较紧密,特别是已有相当一批服务企业通过多年的奋斗和开拓,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并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这些都是我国服务企业今后大力开展跨国经营的有利条件。这些行业的企业已具备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完全有理由加快跨国经营的步伐,走在我国服务企业跨国经营的前列。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增强我国服务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需要努力提高服务的水平和档次,不断开拓跨国经营的新市场和新领域。一方面,要加快传统服务行业的技术进步和装备更新,提高其服务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加附加值。另一方面,要在努力改善和提高新兴服务行业的素质及竞争力的基础上,采取切实措施,鼓励和推动更多服务行业努力开拓国际市场。

(三)选择合适的投资区位

对于包括服务企业在内的企业的跨国经营来说,区位的选择十分重要,甚至关系到企业经营的成败。根据小岛清的比较优势理论,经济发展水平类似或低于我国的发展中国家对于我国来说有特定区位比较优势。因为这些发展中国家虽然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但是由于处于产业梯度下游,缺乏技术,因此产业的潜在比较优势无法发挥。而通过对这些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不但可以实现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而且可以通过产业转移促进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因此,我国企业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比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更具竞争优势,也更容易成功。所以,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区位选择应该立足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当然,在立足于发展中国家进行跨国经营的同时,也要注意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跨国经营,加大对欧美、南亚、大洋洲和拉美市场的开拓力度。

另外,服务企业还要注意选择社会文化背景相似的区域。因为投资国与东道国的社会文化差异有时会对跨国经营的效果产生直接影响。以东南亚地区为例,该地区不但经济发展水平与我国类似,而且在社会文化背景方面也与我国相似,并且该地区有大量华人华侨存在。这对我国服务企业的跨国经营不但能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而且减少了企业的进入障碍。

(四)加强跨文化管理

跨文化管理的目的是克服异质文化的冲突,在不同形态的文化氛围中设计出切实可行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和利用企业的潜力与价值。对于我国服务企业来讲,通过加强跨文化管理,吸收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经营理念,逐渐摸索适合自己发展的跨国文化管理模式,形成适应中国国情的管理文化,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首先,深化对国外文化的研究。我国跨国服务企业应对东道国的文化(如风俗、价值观、消费观等)进行详细的调查,从而对当地企业的文化背景有一个深刻、全面的了解。只有在对自己的文化和国外文化有了全面把握的情况下,才能在管理中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减少文化冲突和矛盾,推进文化融合。其次,加强文化沟通和交流。中外文化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差异的互相接受必须建立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之上。如果不经过经常的文化交流和思想沟通,这种差异带来的文化冲突是难以消除的。再次,进行跨文化培训。跨文化培训是解决文化差异、防止文化冲突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通过识别文化差异和进行跨文化培训,可以提高公司员工对文化的鉴别和适应能力,增强跨国公司的文化变迁能力和适应能力。

(五)扩大服务企业的规模

企业经营性分析篇6

关键词:财务工作;企业;财务管理;财务分析;决策依据;经营发展

财务分析是企业财务人员定期通过对企业财务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在此基础之上得出的企业财务报表,并通过财务报表中的各项指标,对企业的发展能力做出一个评估和预测。由于企业经营中,各项工作都与财务工作之间会有联系,各项工作也都会从财务报表指标中反映出来,因此,通过财务分析得出的企业各部门、各工作的评测指标,相对来说是具有很强的写实性的,企业经营者可以通过财务分析,得出企业的盈利能力、业务能力、发展能力等,财务分析是企业经营预估和计划的基础。

一、探讨分析财务分析对企业经营决策的作用

(一)财务分析为企业的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

企业经营中,决策者需要对企业的发展进行一定的决策,这样企业才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经营。通过财务分析对企业财务数据中各项指标的真实反映,企业的决策者可以对企业当前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等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和把握,从而可以在此基础之上得出一定的结论,并且通过这些财务数据来制定出企业下一步的发展规划和经营中主义事项等。

(二)财务分析能够反映出企业的发展规律,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随着现代企业发展中,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面临的经营风险也越来越高。企业通过财务分析可以有效地借助财务报表、数据、资料等信息让经营者了解到过于一段时间内企业的整体经营状况,包括原材料的使用、企业的盈利状况等。让经营者还能找出以往生产经营中所潜存的销售规律。还能让企业经营者还能清楚了解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遭遇的风险,继而可结合风险分析提前制定应对策略,如此既能提升企业经营策略的正确性,又能帮助企业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从而促进企业的有效发展。

(三)财务分析报告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保障

现代企业经营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财务管理在逐渐朝着精益化财务管理方向所迈进。财务分析作为财务管理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财务分析不仅可以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还可以让企业的财务管理变得更加的精确化、细致化、科学化,有利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让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可以变得游刃有余,无论是在财务工作计划制定,还是财务风险管控等方面,都需要借助财务分析能力。由此可见,完善的财务分析可以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更加的平稳、高效、安全。

二、探讨财务分析报告编制的原则有哪些

(一)编制要遵循实用性原则

财务分析报告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实用性,财务工作作为企业经营中的一项重点工作,尤其财务分析会对企业的经营决策起到直接影响,如果财务分析报告不能够做到具有实用性,那么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决策上的参考依据便会失去效应,从而也失去了财务分析工作的核心目标。因此,在实际的财务分析工作中,要对财务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从而不断提升财务分析报告的质量,增强其实用性。

(二)编制要遵循真实性原则

财务分析报告的编制一定要遵循真实性原则,财务分析报告反映的是企业在盈利、风险控制、发展能力等综合性的企业分析报告,如果有失真实性,那么必将会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带来巨大的安全隐,不真实的财务分析报表编制可能与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职业操守等有直接的关系,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决策者对企业经营的决策判断,造成一定的失误,为企业的经营发展带来损失。

(三)编制要遵循及时性原则

财务分析报告的编制是为了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决策信息,或者为财务信息使用者提供财务信息。财务分析报告的编制只有做到及时,才能够让财务信息使用人,快速的依据财务分析报告中的信息数据来展开工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如果财务分析报告的编制速度越快,其对使用者提供的信息就越及时,越有利于工作质量的提高。如果财务分析报告的编制不及时,很容易造成判断不及时,工作落实不到位等问题的出现,从而为企业的经营发展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三、探讨企业财务分析管理中存在的常态问题

(一)企业对财务分析的重视程度略显不足

企业的经营和经营者自身的水平有很大的关系,在中国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企业,企业发展中决定权的实施,主要是由企业的管理者来执行的。而很多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由于自身条件的影响等,导致在经营过程中盲目的追求生产利润,而忽视了对管理工作上的建设,因此,在很多企业中都存在对财务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的情况,那么财务分析自然就得不到有效的建设了。很多管理层在对企业进行决策时,也忽视了财务分析报表的重要作用,容易凭自身的主观判断来进行企业经营部署。

(二)财务分析人才队伍搭建问题

企业财务分析需要一定的专业能力才能从事,对企业财务人员的能力素质要求是比较高的,必须要由专业的财务技能人员来从事。但是在很多企业中,财务人员的能力素质并没有达到财务分析工作的要求。主要体现在:首先很多企业因为考虑到成本原因,会出现财务人员的任用由非专业人员来完成。其次,很多财务人才缺少财务分析的实践能力,在实际工作中无法有效应对财务分析的工作任务要求,大大地影响了财务分析效果,从而无法为企业的经营决策做出有力保障。

(三)企业财务分析缺少对现金流的分析

财务现金流会体现出企业的盈利能力和风险能力等,从现金流分析中,可以准确地判断出企业当前发展中面临的主要财务问题有哪些,并可以及时的做出反应和针对。例如两家公司的营业收入是相同的,但是其中一家公司收回的是应收账款,而另一家公司收回的是银行账款,虽然他们的营业收入是相同的,但是企业的经营风险却是不同的,通过现金流的有效分析便可以直接的分析出这其中的利弊。但是现在很多企业在财务工作实际中,是缺少对现金流的有效分析的,这样的做法很容易使企业无法及时地判断出企业发展中现金流量、流向去向等,从而很容易产生经营风险。

(四)企业方针政策的变动不利于财务分析的开展

企业财务分析会受到企业方针政策调整及变动的影响,通常情况下,一家公司的方针政策比较稳定,那么这家公司的财务分析能力也比较高,财务分析的质量会有所保证。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产业的调整,市场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很多企业为了有效应对发展的需要,会经常对企业进行战略方针调整,这无疑为企业财务分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增加了企业财务分析的任务量。而且方针政策的随意调整,会对财务分析在数据、报表等方面产生直接的影响,从而不利于财务分析工作的开展。

四、探讨如何提高企业财务分析能力

(一)强化对财务分析的重视,健全财务制度

鉴于财务分析对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性,企业在经营中要逐渐建立起对财务分析的重要认识,提高企业全员对财务分析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企业中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财务分析环境,为企业财务分析的建设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保障。其次:企业要不断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尤其要做好对财务工作的监督管理。通过完善的财务制度,不但可以规范财务人员的工作,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还能够在企业中建立起规范化以及精益化的财务管理机制,从而为财务分析的开展做好保障工作。

(二)不断提高财务人员能力,打造一流财务团队

财务分析是一项科学细致的工作,对财务人员的能力要求是比较高的,要求财务人员无论是在工作态度,还是在工作能力上都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才行。针对目前企业财务人员能力素质无法满足财务分析要求的实际情况,企业要通过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来提高财务人员的能力素质才行,定期的组织企业内部财务人员进行学习,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能力素质。其次:企业要通过健全的财务考核奖惩机制来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并且合理的奖惩机制,也有利于企业吸引更专业的财务人才加入到企业当中。通过这些完善的方法为企业组建一支专业化的财务人才队伍,从而做好财务分析工作。

(三)企业要重视对现金流的分析,引入现金流指标到财务分析中

企业想要完善财务分析,必须要建立起对现金流管理的重要认识,逐步健全企业现金流管理机制,将现金流管理逐渐引入到企业的财务分析中去,通过对现金流的分析,可以提到企业财务数据分析的准确性,从而提升企业财务分析能力,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这就要求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逐渐将现金流指标加入到财务分析中。为企业财务发展、为企业经营决策、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保障。

(四)不断创新企业财务分析方法

企业想要提到财务分析能力,需要结合原有的财务分析方法,对财务分析方法进行不断的创新才行,创新是推动企业进步的关键所在,尤其在新时期以创新为主导的社会发展大背景之下,企业更需要注重对自身财务分析方法的有效创新。可以和当下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等进行紧密的联系,不断总结出一套符合本企业发展需要的财务分析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推动企业财务分析的进步与发展。

企业经营性分析篇7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企业经营策略研究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迅速发展,众多企业均卷入到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立足之地就必须构建核心竞争力,有效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而科学、合理地进行财务报表分析,能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确保决策的准确性,这是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对促进企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所以要求企业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财务报表分析工作,对核心竞争力强化构建,为企业自身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一、财务报表分析概述

财务报表分析是以企业财务报表为依据,以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作为分析对象,使用相应的财务分析方法和指标对企业的经营效益、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等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对企业经营效益、财务状况进行评价以及判断,并且把财务报表作为预测企业未来发展和财务状况的依据。即财务报表使用者通过财务报表(资产利润表、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分析,可对企业实际经营业绩、偿债能力实施有效判断,评价企业内部的管理效率、财务实力、发展前景以及风险等[1]。

二、财务报表分析与经营策略研究关系的分析

财务报表分析以企业财务报表为依据,有针对性地对项目、质量分析和考察,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结果评价剖析,反映企业在生产运营中的利弊得失以及财务状况和发展趋势,从而为报表使用者决策的做出提供信息。财务报表分析所要做的工作是将财务报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转化成企业可用的经济信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真实、完整的信息,对生产经营决策做出评价,从而为下一步的生产经营决策提供依据。财务报表分析为企业生产经营策略的制定、实施,提供可行性参考依据。企业经营策略在最终确定之前,通常会制定几个备选方案,通过对备选方案的财务状况、投资回收期以及现金流分析,保证经营策略的财务可行性,最终达到预期的实施效果。财务报表分析能协助企业管理者对经营策略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在企业经营策略实施的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必须及时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资金情况和财务状况进行详细的掌握,从而对经营策略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一旦发现经营策略有不合理的地方,需要及时对其进行适当调整,这样才能保障企业经营策略在未来实施过程中的可靠性。

三、企业经营策略制定的财务基础

(一)对企业财务人员加强培养与管理

企业财务人员是财务报表分析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主体,财务人员的能力、水平均会对工作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因此需要财务人员对会计报表实施全面了解,并要求财务人员在深入研究与分析的基础上全面掌握报表之间的联系。要培养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对财务报表分析的熟练程度和对实际财务情况的判断力,为不同报表使用者提供科学的财务分析报表。此外,财务报表分析人员还要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使用先进的技术带来相应的便利,从而为企业经营决策奠定基础。

(二)提高财务报表的有效反馈能力

在企业财务管理实践中,存在着通货膨胀以及信息时效性等相关因素,因此企业财务报表信息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对此,建议从提高企业财务报表信息的反馈能力方面入手,重视各个财务指标,且看重各项附表的作用。财务报表分析的最终目的是使企业的财务工作效率、经营管理水平、综合管理水平都能够得到提高。所以,财务报表分析更需要注重可行性和时效性,同时这也是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三)确保企业财务信息数据的真实可靠性

在财务报表中,每一个信息数据都必须真实、可靠,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它是反映该企业在某段时期财务、盈利以及资金收支状况的重要参考。基于此,要求财务人员在编制财务报表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核对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准确辨别出数据误差,确保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在所有的数据中绝对不能出现模糊、弄虚作假的数据。

(四)利用合理的财务比率分析方法

在准确掌握充足的财务信息和背景资料的前提下,依据财务比率的方法计算出企业的资金流动比率、资金周转率、资产负债率、企业盈利率等相应的信息,为财务报表分析打好坚实的基础。

(五)对财务报表进行全面分析

企业在对财务报表分析时,数据信息的有效性、真实可靠性以及合法性和财务分析方法是否合理等,都非常重要;同时,我们还应当对企业的背景进行分析以及财务报表中附注的分析,也是非常的有必要的,通过对企业所在的行业信息背景以及企业经营发展策略进行分析,对附注信息、财务状况与盈利情况关系进行全面了解,才能完整的完成财务报表分析的工作,为企业经营策略的研究提供有力地依据,同时这也是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四、结语

总而言之,因财务报表分析有一定多样性、复杂性,因此在分析财务报表的工作中要积极调整传统分析中存在的误区及缺陷,保证企业财务报表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有效依据。基于对财务报表分析与经营决策之间的关系分析,在企业未来经营发展过程中,应当对企业财务人员加强培养、提高财务报表反馈能力、保障企业财务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同时还要应用科学、合理的财务比率分析方法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以确保企业正常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宗荃.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及改善措施[J].工会论坛――山东管理学院学报,2013,(5):93-94.

[2]李文倩.浅谈如何做好财务报表分析工作[J].新财经(理论版),2014,(2):198-198.

[3]杨艳兰.财务杠杆对上市公司成长性影响的实证研究[J].商业会计,2013,(18):49-50.

企业经营性分析篇8

关键词:财务分析;经营决策;经济全球化

当代的中国,正处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许多企业纷纷走上了转型的道路,对这些企业来说,它管理的重点是经营,而经营中的重点则是决策,一个正确的合理的经营决策对整个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关系到整个企业的前途的命运,而且对这个企业来说,它更是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而对于一个企业,在它的经营决策中,更能涉及股东、管理者、消费者、社会大众等相关方面利益的则是它的财务分析,一个企业的财务分析,就像是一个企业的发动机。

一、财务分析的内容

财务分析是企业的核心,它的基本内容包括分析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企业权益结构、评价企业资产营运能力、分析企业资产分布的情况和周转情况、评价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企业利润目标完成的情况等。

企业财务分析主要的侧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通过财务分析反映的资产、负债、盈利和现金等指标来分析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企业的偿债能力反映了这个企业经营风险性,但同时也体现了企业是否善于利用负债为企业获取更大的收益。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根据财务分析反映的企业利润的构成情况并且分析企业盈利能力的大小。通过盈利能力的分析,可以发现各项业务对企业利润或企业价值的贡献大小,便于管理者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业务结构或改进业务模式。

3、企业资产运营能力分析。通过分析一个企业各项资产的结构变化、规模变化、周转情况,从而分析这个企业资产的营运能力。而通过资产营运能力的分析,可以发现并且改进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它的各项资产的利用状况,以便为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和增强核心竞争力打下基础。

4、企业现金能力分析。现金流量表的数据信息在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支付能力、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等方面有着修正的作用。所以,从现金流量出发来分析企业现金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二、财务分析对企业经营决策的意义

财务分析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它不仅是对于已经完成的财务活动的一种总结,而且它还为财务的预测打下前提,在这个企业财务的循环管理过程中,担当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财务分析是考核评价一个企业的重要手段。一个企业的财务分析可以评价这个企业的经营业绩和它的财务状况,这是一种重要的依据,通过这个依据,可以了解这个企业的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资产管理等的状况,从而分析出这个企业在日常经营,持续发展的过程中经营决策的制定和实施是否合理有效。财务分析是对一个企业经营的状况和经营的成果进行评价,亦是在监督这个企业在经营管理各个环节中,决策是否的行之有效。因此,在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做到真正的有效发挥财务分析作用,才能实现企业价值的最终最大化。

三、企业经营决策中财务分析的作用

财务分析不仅为企业其它决策的制定提供数量的分析和决策的依据,而且它始终贯穿于这个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为企业的经营决策的实施提供资金支持。正是因为财务分析的特殊功能,引导经营决策的制定和实施,协调这些决策之间的关系,因此,在现代企业经营决策中,财务分析占有核心的地位。

(一)通过财务分析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的规律性,制定适合企业的经营决策。

一个企业生产的经营活动,随着生产发展、业务量大小等方面遵循一定的规律性。不同行业,对资金方面的占用、需求则遵循不同的规律。财务分析就是要能够掌握和认识一个企业生产经营中资金的运动变化规律,为企业财务管理和生产经营服务。

(二)通过财务分析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具体制定经营决策。

企业生产经营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具体的反映在财务分析数据指标的各项数值中。通过相关数值的比较,可以发现企业经营管理问题,从而找出差距,为企业经营决策服务。通过这些财务分析,可以及时的诊断出企业的“健康”状况,为企业决策和日常的管理服务。

(三)通过财务分析可以更好的为企业制定筹资的经营决策。

企业筹资的具体动机是多种多样的。在企业实际筹资中,动机有时是单一的,有时则是结合的。而无论出于什么动机,决策者应在公司现有的财务基础上进行分析,尤其对一些上市公司来说,应该进行财务的敏感性分析和财务风险的预测,用现有的融资空间,选择最适宜的筹资渠道。随着企业转型的发展,企业经营战略将做出更大的调整,而财务分析对企业大的经营决策中的作用会越加重要。

(四)通过财务分析可以使企业的决策者对于企业的经营决策与时俱进。

财务分析不仅要求企业定期对公司的日常财务情况做出分析,了解企业自身的优势,发现其不足,及时更改企业的经营策略。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财务分析在企业的管理中的作用愈加重要,决策者应对企业拟发生的重大事项,例如对外投资、企业购并等,财务分析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到管理当局的决策。

(五)财务分析是为债权人和投资者提供正确的信息以便实施决策的重要工具。

一个企业的投资者可以通过财务分析了解这个企业的获利和偿债能力,预出测投资后风险程度以及收益水平,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作为企业的投资主体,债权人也逐渐变得多元化,这种情况下,各个方面潜在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在决策上就会更多的考虑到企业经营现状,他们需要通过考察这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对其进行分析,之后作出关于信贷和投资等的决策。然后为企业内部管理人员了解经营情况及方向、挖掘潜力、找出薄弱环节提供依据,为提高经济效益、加强管理、提供可靠资料。企业的管理人员通过对其成本利润的情况了解,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而采取对应措施,改善其经营管理模式,使企业经济效益提高。

参考文献:

[1]郭永春,财务分析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0(32)

企业经营性分析篇9

关键词:企业;经营质量;财务分析方法

近几年来,国内外企业频频曝出财务丑闻事件,它不仅影响了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且在很大程度损害了股东、贷款者、供应商、企业管理者、顾客、企业雇员、社会公众、竞争对手等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从而使企业利益相关者深刻领会到关注企业的经营质量比关注会计的账面利润更为重要。所谓的企业经营质量,是指企业开展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效果。从财务角度看,它也是企业财务状况(局部或整体)满足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需求的质量,具体表现为资产质量、资本结构质量、利润质量、现金流量质量等方面。提高企业经营质量是企业经营的根本目标。本文从财务会计报告分析角度对企业的经营质量分析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企业经营质量的报表项目分析

从会计报表的编制原理上看,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是分别以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来反映企业相同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从财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也可以看出,现金流量表中的经营活动项目与利润表中大部分项目及资产负债表中的经营资产和经营流动负债项目是相关的。因此,在利用财务报表项目进行企业经营质量分析时,必须关注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项目,而且要与资产负债表中的经营资产和经营流动负债项目、利润表中的相关项目进行对照、验证。

在报表项目分析中,主要分析以下内容:第一,将经营现金流入与营业收入进行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在于现金流量表中的经营现金流入与利润表中当期确认的营业收入之间的差异,具体表现为资产负债表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等项目的增减。第二,将现金流量表中的经营现金流出与利润表中的营业成本费用进行对比,它们之间的差异主要在于现金流量表中现金流出与利润表中当期确认成本费用之间的差异,具体表现为资产负债表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账款等项目的增减。

二、企业经营质量的结构指标分析

从我国目前的现状看,由于我国正处于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企业的资本扩张欲望很强,出现了盲目的多元化、多角化经营的情况,导致一些企业的经营业务分散,主营业务不明确,因此形成了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差,没有持续稳定的盈利基础,自然影响到企业的经营质量。企业要持续经营,就必须要有自己的主导产品或主导业务。由于目前企业经营的多元化和考虑商业秘密因素,财政在新修订的利润表中取消了收入和成本的具体分类,统一为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但这并不意味着主营业务不重要。企业主导产品或主导业务所创造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以及所花费的成本费用占总支出的比例,决定着企业目前的生存和未来的发展。因此,有必要进行经营结构分析。

在进行企业的经营结构分析时,是通过确定各项目占总项目的比例关系,进行比较评价的过程。一般可以利用现金流量表中的有关项目进行以下几个结构指标的分析,其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现金流量表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占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的比重指标。该指标所占比重越高,说明企业主导业务活动流入的现金明显高于其他经营活动流入的现金,企业经营现金流入结构比较合理,财务基础与经营现金流量的稳定程度较高,经营质量较好;反之,则说明企业经营的持续性较差,企业的经营质量较低。第二,现金流量表中“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和“支付的各项税费”等占经营活动现金流出量的比重指标。该指标的比重越高,说明企业经营现金支出结构较为合理,以后各期现金流入较为稳定,经营的持续性较好,企业的经营质量较高;反之,则说明经营的持续性较差,经营质量较低。尤其是该比重连续几期下降且都相对比较低时,则预示着企业经营现金流量的持续性将受到不利影响。

三、企业经营质量的比率指标分析

迄今为止,在财务界比较公认的看法是,财务比率指标分析与其他财务分析方法相比是最为有效的分析工具,但财务比率指标的选择,应当遵循相关性、有效性、可靠性的原则,才能达到分析的目的。

根据前文述及的企业经营质量的财务特征,参考有关研究的文献资料,下面以现金流量表所揭示的财务会计资料为主,结合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的有关资料来选取反映经营质量财务特征的财务比率指标,将该指标整理如表1所示。我们可以运用该财务比率指标来判断企业的经营质量的优劣。

四、企业经营质量的变化趋势分析

上文使用的报表项目分析、经营结构分析及财务比率分析方法,只揭示企业一个会计年度的经营状况,而要分析企业经营变动状况就有必要进行趋势分析,即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纵向比较,分析企业最近连续若干年的经营变化情况。结合趋势分析,才能从动态发展的眼光,对企业的经营质量做出准确的判断。

在运用变化趋势分析法进行企业经营质量分析时,要根据企业连续几年或几个时期的分析资料,运用上面述及的有关财务指标的计算,确定分析期各有关经营活动质量的变动情况和趋势。趋势分析法的一般步骤是:第一,计算趋势比率或指数,通常指数的计算有两种方法:定基指数,就是各个时期的指数都是以某一固定时期为基期来计算的;环比指数,就是各个时期的指数以前一期为基期来计算的,通常采用定基指数。第二,根据指数计算结果,评价与判断企业各项反映经营质量的财务指标的变动趋势及其合理性。第三,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根据企业以前各期的变动情况,研究其变动趋势或规律,从而可预测出企业经营质量的未来发展变动情况。

五、企业经营质量的预警信号分析

在会计信息可靠的情况下,企业经营质量的下降,必然会反映到企业的财务会计报表及其他相关方面之上,从而形成了财务危机预警信号。对于信息使用者来说,可以利用企业传递出的预警信号来判断企业的经营质量。

企业经营质量主要体现为企业长期利润的质量,在分析和评价企业的长期利润质量需要考虑以下因素:会计政策的稳健程度、配比原则的运用、利润构成、财务状况以及一些特殊费用项目等。一般来说,一个企业如果存在以下这些情况,则表明企业的经营质量可能正在恶化:第一,应收账款增长幅度远远高于营业收入幅度,平均收款期不正常延长。为了达到收益目标,企业可能放松信用政策,通过信贷措施来创造销售额,这些销售可能是提供给那些具有较高风险的客户,或者把本应该在以后年度实现的销售提到当年,以提升当年业绩。第二,企业依赖于核心业务以外的收入来源。非经常性收入如股权投资转让、销售不动产等增加,而核心业务的收益却在减少。可能表明企业战略失策,盈利前景暗淡。为了维持一定的盈利水平,企业可能会进行盈余调节,通过非核心业务所得来弥补核心业务利润。第三,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与营业收入之间的相对数下降。一般来说,在企业的产品结构、销售规模、营销策略等方面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即营业利润规模变化不大),企业的管理费用和营业费用规模变化也不应有太过明显的变化。但是企业为了达到利润目标,经常降低这些费用。这种情况下应该对企业长期利益是否受到威胁提出质疑。第四,变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化可能是企业经营状况发生变化的一个信号,也可能是企业为了创造更高的利润增长率。第五,应付账款规模不正常增加、平均付账期不正常延长。一般情况下,企业的购货和销售状况没有发生很大变化,企业的供货商也没有主动放宽赊销信用政策,企业应付账款规模和平均付账期应与以往基本保持一致。如果企业应付账款规模不正常增加、平均付账期不正常延长,说明企业支付能力可能存在问题。第六,计提的各种资产减值准备过低。为提高当期利润,企业往往计提较低的准备和折旧,以此降低本期营业成本,而将应当由本期或前期负担的费用或准备推迟到以后年度确认,导致企业后劲不足。第七,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等资产科目余额非正常上升。由于收入不足以吸收应归于当期的费用,企业可能将费用资本化,导致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等资产科目余额非正常上升。第八,关联交易所产生的收益比例增加。可能企业缺乏竞争力,对关联方依赖在增强,企业盈利的可靠性和透明度较弱。第九,企业借款异常增加。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可能不能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只能依靠扩大贷款规模来解决。第十,审计报告异常或更换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含有异常的措词;提及重要的不确定性;公布日期比正常的要晚;或者指出审计人员发生变化。这意味着对于以何种方式反映一些交易,管理当局和注册会计师的意见不一致。如果存在不明原因更换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可能说明注册会计师与企业管理当局就报表编制出现重大意见分歧,难以继续合作。所有这些情况的存在表明它是和那些最终结果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交易有关的。

总之,企业经营质量是影响企业财务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它是企业利益相关者关注的一个重要指标,如何从财务分析角度对企业经营质量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评价,是值得我们去重视和研究的。本文提出了应该从报表项目、结构指标、比率指标、趋势分析和预警信号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的观点,旨在抛砖引玉。但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分析方法并不是孤立单独使用的,而是应综合使用,这样才能全面了解企业的经营质量,进而判断企业的财务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新民等.企业财务质量分析与管理透视[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2、朱鸣霞,张春景.基于现金流量表的盈利质量分析[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5(9).

企业经营性分析篇10

关键词:企业;经营质量;财务分析方法

近几年来,国内外企业频频曝出财务丑闻事件,它不仅影响了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且在很大程度损害了股东、贷款者、供应商、企业管理者、顾客、企业雇员、社会公众、竞争对手等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从而使企业利益相关者深刻领会到关注企业的经营质量比关注会计的账面利润更为重要。所谓的企业经营质量,是指企业开展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效果。从财务角度看,它也是企业财务状况(局部或整体)满足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需求的质量,具体表现为资产质量、资本结构质量、利润质量、现金流量质量等方面。提高企业经营质量是企业经营的根本目标。本文从财务会计报告分析角度对企业的经营质量分析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企业经营质量的报表项目分析

从会计报表的编制原理上看,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是分别以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来反映企业相同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从财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也可以看出,现金流量表中的经营活动项目与利润表中大部分项目及资产负债表中的经营资产和经营流动负债项目是相关的。因此,在利用财务报表项目进行企业经营质量分析时,必须关注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项目,而且要与资产负债表中的经营资产和经营流动负债项目、利润表中的相关项目进行对照、验证。

在报表项目分析中,主要分析以下内容:第一,将经营现金流入与营业收入进行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在于现金流量表中的经营现金流入与利润表中当期确认的营业收入之间的差异,具体表现为资产负债表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等项目的增减。第二,将现金流量表中的经营现金流出与利润表中的营业成本费用进行对比,它们之间的差异主要在于现金流量表中现金流出与利润表中当期确认成本费用之间的差异,具体表现为资产负债表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账款等项目的增减。

二、企业经营质量的结构指标分析

从我国目前的现状看,由于我国正处于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企业的资本扩张欲望很强,出现了盲目的多元化、多角化经营的情况,导致一些企业的经营业务分散,主营业务不明确,因此形成了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差,没有持续稳定的盈利基础,自然影响到企业的经营质量。企业要持续经营,就必须要有自己的主导产品或主导业务。由于目前企业经营的多元化和考虑商业秘密因素,财政在新修订的利润表中取消了收入和成本的具体分类,统一为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但这并不意味着主营业务不重要。企业主导产品或主导业务所创造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以及所花费的成本费用占总支出的比例,决定着企业目前的生存和未来的发展。因此,有必要进行经营结构分析。

在进行企业的经营结构分析时,是通过确定各项目占总项目的比例关系,进行比较评价的过程。一般可以利用现金流量表中的有关项目进行以下几个结构指标的分析,其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现金流量表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占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的比重指标。该指标所占比重越高,说明企业主导业务活动流入的现金明显高于其他经营活动流入的现金,企业经营现金流入结构比较合理,财务基础与经营现金流量的稳定程度较高,经营质量较好;反之,则说明企业经营的持续性较差,企业的经营质量较低。第二,现金流量表中“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和“支付的各项税费”等占经营活动现金流出量的比重指标。该指标的比重越高,说明企业经营现金支出结构较为合理,以后各期现金流入较为稳定,经营的持续性较好,企业的经营质量较高;反之,则说明经营的持续性较差,经营质量较低。尤其是该比重连续几期下降且都相对比较低时,则预示着企业经营现金流量的持续性将受到不利影响。

三、企业经营质量的比率指标分析

迄今为止,在财务界比较公认的看法是,财务比率指标分析与其他财务分析方法相比是最为有效的分析工具,但财务比率指标的选择,应当遵循相关性、有效性、可靠性的原则,才能达到分析的目的。

根据前文述及的企业经营质量的财务特征,参考有关研究的文献资料,下面以现金流量表所揭示的财务会计资料为主,结合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的有关资料来选取反映经营质量财务特征的财务比率指标,将该指标整理如表1所示。我们可以运用该财务比率指标来判断企业的经营质量的优劣。

四、企业经营质量的变化趋势分析

上文使用的报表项目分析、经营结构分析及财务比率分析方法,只揭示企业一个会计年度的经营状况,而要分析企业经营变动状况就有必要进行趋势分析,即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纵向比较,分析企业最近连续若干年的经营变化情况。结合趋势分析,才能从动态发展的眼光,对企业的经营质量做出准确的判断。

在运用变化趋势分析法进行企业经营质量分析时,要根据企业连续几年或几个时期的分析资料,运用上面述及的有关财务指标的计算,确定分析期各有关经营活动质量的变动情况和趋势。趋势分析法的一般步骤是:第一,计算趋势比率或指数,通常指数的计算有两种方法:定基指数,就是各个时期的指数都是以某一固定时期为基期来计算的;环比指数,就是各个时期的指数以前一期为基期来计算的,通常采用定基指数。第二,根据指数计算结果,评价与判断企业各项反映经营质量的财务指标的变动趋势及其合理性。第三,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根据企业以前各期的变动情况,研究其变动趋势或规律,从而可预测出企业经营质量的未来发展变动情况。

五、企业经营质量的预警信号分析

在会计信息可靠的情况下,企业经营质量的下降,必然会反映到企业的财务会计报表及其他相关方面之上,从而形成了财务危机预警信号。对于信息使用者来说,可以利用企业传递出的预警信号来判断企业的经营质量。

企业经营质量主要体现为企业长期利润的质量,在分析和评价企业的长期利润质量需要考虑以下因素:会计政策的稳健程度、配比原则的运用、利润构成、财务状况以及一些特殊费用项目等。一般来说,一个企业如果存在以下这些情况,则表明企业的经营质量可能正在恶化:第一,应收账款增长幅度远远高于营业收入幅度,平均收款期不正常延长。为了达到收益目标,企业可能放松信用政策,通过信贷措施来创造销售额,这些销售可能是提供给那些具有较高风险的客户,或者把本应该在以后年度实现的销售提到当年,以提升当年业绩。第二,企业依赖于核心业务以外的收入来源。非经常性收入如股权投资转让、销售不动产等增加,而核心业务的收益却在减少。可能表明企业战略失策,盈利前景暗淡。为了维持一定的盈利水平,企业可能会进行盈余调节,通过非核心业务所得来弥补核心业务利润。第三,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与营业收入之间的相对数下降。一般来说,在企业的产品结构、销售规模、营销策略等方面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即营业利润规模变化不大),企业的管理费用和营业费用规模变化也不应有太过明显的变化。但是企业为了达到利润目标,经常降低这些费用。这种情况下应该对企业长期利益是否受到威胁提出质疑。第四,变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化可能是企业经营状况发生变化的一个信号,也可能是企业为了创造更高的利润增长率。第五,应付账款规模不正常增加、平均付账期不正常延长。一般情况下,企业的购货和销售状况没有发生很大变化,企业的供货商也没有主动放宽赊销信用政策,企业应付账款规模和平均付账期应与以往基本保持一致。如果企业应付账款规模不正常增加、平均付账期不正常延长,说明企业支付能力可能存在问题。第六,计提的各种资产减值准备过低。为提高当期利润,企业往往计提较低的准备和折旧,以此降低本期营业成本,而将应当由本期或前期负担的费用或准备推迟到以后年度确认,导致企业后劲不足。第七,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等资产科目余额非正常上升。由于收入不足以吸收应归于当期的费用,企业可能将费用资本化,导致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等资产科目余额非正常上升。第八,关联交易所产生的收益比例增加。可能企业缺乏竞争力,对关联方依赖在增强,企业盈利的可靠性和透明度较弱。第九,企业借款异常增加。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可能不能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只能依靠扩大贷款规模来解决。第十,审计报告异常或更换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含有异常的措词;提及重要的不确定性;公布日期比正常的要晚;或者指出审计人员发生变化。这意味着对于以何种方式反映一些交易,管理当局和注册会计师的意见不一致。如果存在不明原因更换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可能说明注册会计师与企业管理当局就报表编制出现重大意见分歧,难以继续合作。所有这些情况的存在表明它是和那些最终结果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交易有关的。

总之,企业经营质量是影响企业财务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它是企业利益相关者关注的一个重要指标,如何从财务分析角度对企业经营质量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评价,是值得我们去重视和研究的。本文提出了应该从报表项目、结构指标、比率指标、趋势分析和预警信号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的观点,旨在抛砖引玉。但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分析方法并不是孤立单独使用的,而是应综合使用,这样才能全面了解企业的经营质量,进而判断企业的财务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新民等.企业财务质量分析与管理透视[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2、朱鸣霞,张春景.基于现金流量表的盈利质量分析[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5(9).

3、秦志敏.上市公司盈利质量透视策略[J].会计研究,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