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传染病防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5:33:01

幼儿传染病防治篇1

方法: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1年9月~11月对县中心幼儿园3~6岁儿童进行蛲虫病的普查及对查出带虫幼儿进行驱虫治疗等综合性防治措施。

结果:防治前幼儿感染情况:共检幼儿328例,阳性81例,平均感染率24.70%,其中学前班为10.53%,大班为22.11%,中班为27.71%,小班为39.19%。大班和中班的幼儿蛲虫感染率明显高于学前班,而小班幼儿的蛲虫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班,有显著性差异(p

结论:只有通过家长及托幼机构共同努力,掌握科学预防蛲虫病的知识、使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和降低幼儿的蛲虫感染率,确保幼儿的身体健康。

关键词:幼儿蛲虫病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170-02

蛲虫病是小儿最为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之一,其感染率高达35%~60%。[1]为研究幼儿蛲虫病的感染情况及防治效果,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1年9月~11月,在县中心幼儿园的配合下,对该园幼儿进行了蛲虫普查,对查出的带虫幼儿实施驱虫治疗,使该园幼儿的蛲虫感染率得到有效控制,成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县中心幼儿园的儿童为此次研究对象,年龄3~6岁,平均年龄4.5岁。

1.2检查方法。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将市售2.5cm宽的透明胶带贴于普通的载玻片上(胶纸与玻片等长),采样时先将胶纸撕开2/3,把胶纸翻转于玻片的另一面,右手持采样玻片,左手分开受检者的臀部,使周围的绉褶尽量暴露,用胶纸粘面在周围均匀粘贴,然后将胶纸粘面翻贴于玻片,压平,镜检粘贴物中有无蛲虫卵。

1.3防治措施。按上述方法,进行连续三天的排查,使传染源能最大限度的暴露。对每次查出的带虫幼儿,均给予呱嗪(驱蛔灵)50~60mg/公斤/天,每天分2次口服,给药7~10天,以后每周给药2天,共给药4周或给予扑蛲灵5~7mg/公斤,睡前口服一次,并辅助以10%氧化锌油膏或2%降汞软膏于每次便后洗净肛周后,进行涂抹。对家长及幼儿进行蛲虫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大力宣传讲究个人卫生、家庭卫生及公共卫生的重要性,教育幼儿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纠正儿童吮吸手指的习惯,养成不穿开裆裤睡觉、饭前便后洗手和勤剪指甲的习惯,在防治蛲虫病上使学校与家长达成有效共识,做到患儿的驱虫治疗与患儿的个人卫生和患儿家庭环境卫生及托幼机构环境卫生同步。对园内幼儿玩具和环境卫生等进行经常性的消毒处理,以杜绝交叉感染的产生。对患儿的被褥和衣服进行经常性卫生处理,如定期清洗玩具和烫洗被褥,用日光暴晒或沸水烫等方法,以杀灭虫卵,从而防止患儿本身反复感染。

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方式,以p

2结果

2.1防治前幼儿感染情况。2011年9月~11月在实施防治前,共检幼儿328例,阳性81例,平均感染率24.70%。其中学前班为10.53%(8/76),大班为22.11%(21/95),中班27.71%(23/83),小班为39.19%(29/74)。大班和中班的幼儿蛲虫感染率明显高于学前班,而小班幼儿的蛲虫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班,有显著性差异(p

2.2防治前男女幼儿的蛲虫感染情况检查男性幼儿200例,阳性59例,感染率29.50%;检查女性幼儿128例,阳性22例,感染率17.19%,男女感染率之比为1.7∶1,男性幼儿的蛲虫感染率明显高于女性,有显著性差异(p

2.3防治效果。经过一个月的普查治疗,再次检查结果感染率为零。使该园幼儿蛲虫感染得到彻底根治。

3讨论

蛲虫病是幼儿常见的一种多发性肠道寄生虫病,其特点为传播速度快、虫卵发育快和生活史简单[2]。所以本病就存在易治难防的现象。其主要传播方式有:①—手—口直接感染,感染期虫卵对外界抵抗力很强,在幼儿皮肤上或指甲垢的虫卵可存活10天,所以幼儿用不洁的手取食或吮吸手指,皆可将虫卵带入口中,这就是造成幼儿自身反复感染的主要原因[3]。②吸入感染或间接接触感染,根据调查患儿被褥、衣裤、地面上及室内家具,皆可查出虫卵存在,且虫卵可随尘埃在空气中飞扬,所以通过吸入附在尘土和食入附在污染物上蛲虫卵的感染是造成蛲虫感染具有儿童集体机构和家庭集聚性的主要原因[4]。

综上所述,在托幼机构中,要想防止蛲虫病的流行以及蛲虫病的传播,只有通过家长及托幼机构共同努力,掌握科学预防蛲虫病的知识、使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和降低幼儿的蛲虫感染率,确保幼儿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区博文,吕渭栋,戴文涛,等.城市托幼机构蛲虫病防治效果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2,1(2):1—3

[2]群,储小平.安康城区幼儿园蛲虫病防治效果分析[J].实用寄生虫病杂志,2002,2(3):2—4

幼儿传染病防治篇2

【关键词】婴幼儿;手足口病;健康教育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1]。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可导致死亡。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手足口病目前没有疫苗,因此通过健康教育及早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是控制手足口病传播的关键。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我院下属机构郑州黄河东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共接诊97例手足口病患儿(共7种)。13例为复查,上报84例。婴幼儿手足口病发病年龄多为1-3岁,全年均可发病,多发生在5-7月。本组无死亡病例。

1.2方法本组患儿确诊后填写社区手足口病个案调查表,患儿家长在社区医护人员组织下参加社区健康大讲堂进行培训,基本掌握手足口病防治和护理内容,取得良好效果。

1.3开展多种形式健康教育针对患儿家长不同文化层次和接受能力,采取多种健康教育形式、内容通俗易懂,达到手足口病防治家喻户晓的目的。

1.3.1健康教育形式社区医护人员在流行季节,每周六开展健康大讲堂,以课堂授课、现场交流、座谈、个别提问、现场示教等为主要形式。以广播、宣传海报、图画、个别访谈等为辅助形式,进行多途径健康教育,使患儿家属掌握婴幼儿手足口病防治和护理。

1.3.2健康教育对象手足口病患儿家长、首次带宝宝进行预防接种的家长、托幼机构的婴幼儿和幼儿教师为主要对象。分类进行教育,防治交叉感染。并进行筛查,发现可疑病例,立即诊治,确诊后上报,填写社区手足口病个案调查表。

1.3.3健康教育内容包括手足口病流行特点、临床表现和社区防治及护理。

1.3.3.1传染源手足口病传染源是病人和健康携带者。患者潜伏期:2-7天,此期患儿咽部和粪便可检出病毒,由于无明显症状疏于防范而易造成传染。多数病人在发病1-2周内自咽部排出病毒,粪便中排出病毒时间较长(约3-5周)。

1.3.3.2传播途径手足口病病源可经多种途径传染健康人,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一般多是在婴幼儿中暴发流行[2]。

1.3.3.3易感性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3]。

1.3.3.4流行特点手足口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男女均可发病,男:女1.8:1,全年均可发病,最常见于春末夏初,5-7月份是发病高峰,该病流行期间,可发生幼儿园和托儿所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现象。因此教育幼儿教师及家长帮助做好婴幼儿个人及环境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

1.3.4临床表现

1.3.4.1普通型发热,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大多数可自愈。

1.3.4.2重症型个别年龄小、体质差、病情未得到及时控制的病例,可并发脑膜炎、脑炎、脊髓炎、神经性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救治不及时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4]。

1.3.5手足口病的社区防治和护理

1.3.5.1控制传染源首先应将患儿与健康儿隔离,需隔离2周,患儿体温正常、皮疹消退及水泡结痂愈合后方可解除隔离,一般自诊断之日至痊愈后7天。

1.3.5.1.1指导患儿及家属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鼓励较大儿童进餐前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对不会漱口的宝宝,可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清洁口腔,注意棉棒不可过干引起疼痛不适,更不可过湿,以免引起误吸或棉棒脱落。

1.3.5.1.2皮疹的护理①指导居家隔离患儿家长给患儿穿宽松、柔软舒适的纯棉质衣服、勤清洗、勤更换,被褥要清洁,床铺应平整干燥,勤晒衣被。②剪短患儿指甲,勤洗手,必要时包裹双手,防止抓破皮疹。③臀部有皮疹的婴儿,应铺柔软小棉垫,勤换、勤洗、勤晒,随时清理患儿的大小便并温水清洗臀部,保持臀部清洁干燥。疱疹破裂者,可涂擦1%龙胆紫或抗菌素软膏。

1.3.5.1.3发热的护理教会居家观察患儿家长测量体温,每4小时测量一次并记录,每天上报社区护士。鼓励患儿多饮水,若体温超过38.5℃,可在片医指导下服用退热剂。

1.3.5.1.4心理护理由于居家隔离患儿离开幼儿园单独隔离,加上疱疹疼痛的刺激,使患儿产生紧张、孤独,哭闹不安,社区医生、应每天1-2次进行家访,主动和家长、患儿沟通,态度和蔼,取得信任和配合,有利于疾病的康复[5]。

1.3.5.1.5做好居家患儿消毒隔离居家隔离患儿用过的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应彻底消毒。一般常用含氯消毒液浸泡及煮沸消毒。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可置于日光下暴晒。患儿的粪便需经含氯的消毒剂混匀消毒2小时后倾倒。

1.3.5.1.6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经常通风换气,温度适宜,避免过多探视,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浊,避免继发感染。

1.3.5.1.7休息及饮食患儿一周内应卧床休息,多饮温开水。发热患儿、胃口较差,不愿进食,宜给清淡、可口、易消化饮食,口腔有糜烂时可以吃流质食物。

1.3.5.1.8注意观察居家隔离患儿病情变化由于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也具有侵害脑和心脏的特性,可引起脑膜炎、心肌炎等并发症,故家长应严密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发现患儿有高热、剧烈头痛、呕吐、面色苍白、哭闹不安或嗜睡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1.3.5.2切断传播途径

1.3.5.2.1严格执行手卫生现场示教,指导患儿及家属饭前便后、外出后正确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给儿童洗手,教会家长七步洗手法,揉搓双手至少15秒,避免交叉感染。

1.3.5.2.2看护人接触婴幼儿前、替婴儿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对患儿排泄物应用含氯消毒剂处理。

1.3.5.2.3居家治疗婴幼儿,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1.3.5.3保护易感患儿

1.3.5.3.1幼儿园、托幼机构发现手足口病可疑患儿,应立即带患儿正规医疗机构就诊,一旦确诊,轻症者建议患儿居家隔离治疗,重症者立即住院隔离治疗。以免造成广泛传播。

1.3.5.3.2本病流行期间,家长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提高儿童免疫力。

2小结

手足口病为婴幼儿多发传染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通过社区健康教育,控制传染源,有效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可有效预防手足口病的流行。

参考文献

[1]杨智宏,朱启容,李秀珠,等.2002年上海儿童手足口病病例中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的调查[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9):648-652.

[2]廖炯,黄萍.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治疗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7):451-45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S].2011.

幼儿传染病防治篇3

关键词:手足口病;预防;控制

【中图分类号】R72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069-01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鉴于该病的传染性强,发病率高等特点,下面谈谈有关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

1手足口病概述

手足口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该病流行期间,可发生幼儿园和托儿所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现象。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疫情控制难度大。

人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手足口病的传染源。肠道病毒主要经口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是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尚不明确。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造成手足口病传播。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持续时间尚不明确。病毒的各型间无交叉免疫。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以小于三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2手足口病防控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多数传染源难以控制。手足口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手足口病的传染源,在流行过程中隐性感染者比显性发病者多百倍以上。轻型患儿家长往往忽视就诊和治疗采取隔离措施。这些均使手足口病传染源难以控制。

2.2健康教育宣传较少。现有的预防措施中,虽对于儿童家长和幼托机构均有明确的建议,但相关的健康教育形式不够生动,宣传力度不足,使得家长和老师对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认识不够。调查发现,大多数家长以及少数幼托机构和学校人员对手足口病了解不深,式有不必要的恐慌心理,或对病情掉以轻心,或对预防控制措施不甚了解,甚至发现有学校有关闭门窗,采取浓醋熏蒸消毒的现象。

2.3监管力度不够。由于疾控部门对幼托机构及学校的监管权力有限,尽管已提出防控措施建议,但部分单位未重视,使得晨检登记管理不规范,晨检工作流于形式,消毒程序也欠规范。

2.4未开设独立的手足口病诊疗区域。许多地方的医院均未开设专门的手足口病诊区。医院尤其是大型医院,由于儿科就诊人数相对较多,加之陪护人员也多,极易造成手足口病在医院内的交叉感染。

3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措施

3.1针对手足口病传染源的不同,进行防控教育,提高防控意识:通过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提高社区人群对传染源的认识和鉴别,特别是提醒小学、幼儿园老师及家长及时发现传染源,及时隔离治疗传染源。这在手足口病防治: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向幼儿家长、托幼机构、中小学的教师介绍手足口病的防控知识和措施,使他们了解熟悉,并不断强化对儿童集中场所的依法管理,是卫生人员的应尽义务。

3.1.1对于个人的预防教育措施。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3.1.2对于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教育措施。手足口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3.2医疗机构的预防控制措施

3.2.1加强预检和分诊工作。疾病流行期间,医院应实行预检分诊,并专辟诊室接诊疑似手足口病人,引导发热出疹患儿到专门诊室就诊,候诊及就诊等区域应增加清洁消毒频次,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对双手消毒;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仪器、物品等要擦拭消毒;同一间病房内不应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的患儿。重症患儿应单独隔离治疗;对住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消毒后才能继续使用;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患者增多或肠道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时,要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报告。

3.2.2及时进行日常监测与报告。手足口病的检测工作要加强,要分析疫情并将防御手段及时制定出来。要检测出eV71病毒流行病原的型别,把病毒基因、致命性的主要关系的主要关系区分清楚,掌握手足口病的预防手段。要根据《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要求,对其网络报道要在一日以内做好。若爆发流行疾病,应依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和其他相关要求,向全社会及时发出信息报告。

3.2.3做好专业人员培训和考核工作。各地应对医疗机构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进行手足口病防治技术培训。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依法开展对辖区内医疗机构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指导和考核。

4结束语

防重于治,防控部门要从健康教育的角度去提高人们对手足口病的防控意识,及时了解手足口病的疫情或发病动态,做到早发现、早防控、早治疗,就能够取控制好该病的发病疫情,将危险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张立群.手足口病病因及防治[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0年05期

[2]杜玮.手足口病的防治[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1年05期

幼儿传染病防治篇4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蛲虫,感染率,防治

investigationandevaluationofthereinfectionstatusof

pinwormafterintegratedcontrolinpreschoolchildren

XUShuai,YeHuan,CHenChun-eretal.(Schoolofmedicine,HangzhounormalUniversity,Zhejiang310036,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prevalenceofthepinworminfectionandthesituationofreinfectionofthepreschoolchildreninHangzhouafterintegratedcontrolmethods.providethebestscientificevidenceforthenextcounter-measures.[methods]twodifferentkindergartens(namedaandB)wereselectedrandomlyandweredividedintotwogroups,220childrenfromkindergartenawereintheexperimentalgroupandanother131childrenfromkindergartenBincontrastgroup.integratedcontrolmethodsincludinghealtheducation,hygieneimprovement,dewormingetc.wereusedintheexperimentalgroup,andsimpledewormingwereusedinthecontrastgroup.thevariationoftheinfectionratewasobservedafterintegratedorsimplecontrol.theprotectiverate(pR)andtheindexofeffectiveness(ie)ontheoverallprevalenceofpinworminfectionrateofbothgroupswerecomparedseparatelyandtheusedcontrolmethodsofthetwogroupswereevaluated.[Results]thetotalpinworminfectionratehasdecreasedfrom3.64%(8/220)to1.82%(4/220)withpR50.00%andie2.00.[Conclusion]integratedcontrolsaremuchmoreeffectivethansimpledewormingtoreducethereinfectionrateofpinworm.

Keywordspreschoolchildren,pinworm,infectionrate,Control

蛲虫病是世界性分布的一种常见肠道寄生虫病,以幼儿园集聚儿童感染居多。从2005年5月16日颁布的全国人体寄生虫病调查报告中虽然全国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总体呈下降的趋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目前我国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仍相当于日本上世纪60年代、韩国上世纪80年代的感染水平[1]。其中,蛲虫病是儿童常见的寄生虫病,使儿童产生肛痒、烦躁不安、失眠、夜惊、夜间磨牙、遗尿、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感染者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如蛲虫性泌尿生殖道炎、蛲虫性阑尾炎等,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2-3]。因此,为了解杭州市部分学龄前儿童蛲虫感染现状及综合防治后的再感染情况,对比研究综合防治法和单纯驱虫法的成效,进一步明确有效的防治方法,我们于2009年9月至2010年4月对杭州市江干区部分幼儿园儿童做了综合防治前后的比较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于2009年9月至2010年4月,选取杭州市江干区2所乙级日托幼儿园,以班级为单位,共调查3~6岁学龄前儿童351名,其中男童191名,女童160名。选取一所幼儿园的220名儿童作为实验组;另一幼儿园的131名儿童作为对照组。

1.2幼儿园定级标准根据国务院办公厅(2003)13号文件《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由杭州市教育局、市物价局、卫生局联合印发的《杭州市幼儿园分等定级评估标准》,对幼儿园的园舍设备、人员配备、园务管理、卫生保健和保教工作等进行评估,由杭州市教育局和物价局批文确定幼儿园的级别。甲级幼儿园卫生条件、教育设施、师资水平等项目优于乙级,乙级优于丙级。

1.3方法

1.3.1调查人员本次调查人员均由专业医务人员组成,先由儿科学和寄生虫学教授对调查人员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辅导和寄生虫检查的强化培训。调查前对本次调查的两所幼儿园保健科医生、班主任进行有关方面的沟通及业务指导。

1.3.2蛲虫检查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儿童蛲虫卵,在午睡醒后起床前进行标本采样,标本送回杭州师范大学寄生虫实验室统一镜检。

1.3.3结果判定标本镜检以在低倍镜下观察到无色、柿核状、内含幼虫的蛲虫卵或肉眼见到成虫为蛲虫感染阳性。

1.3.4防治方法实验组采用综合防治法,由专家对幼儿园和家长进行卫生知识讲座,结合宣传栏、问卷调查等形式的健康教育,定期进行玩具、桌椅、被褥的晒洗,改善儿童生活环境,并纠正儿童饭前便后不洗手等习惯,在受检后一周内辅以集体驱虫。对照组在对应时间内采用单纯驱虫法。驱虫方法:驱虫药选用天津中美史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肠虫清片(阿苯达唑);由幼儿园的保健医师给受检班级的儿童统一分发,剂量为400mg/人,晚上睡觉前,一次顿服。凡半年内已服过驱虫药,或正在患急性感染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如哮喘、荨麻疹等患者,未给与驱虫治疗。

1.3.5效果评价以保护率(pR)、效果指数(ie)作为评价指标[4],防治5个月后调查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蛲虫感染率,统计比较防治前后总感染率的保护率(pR)、效果指数(ie)。以两组间pR和ie的差值的大小,比较该措施对控制蛲虫感染的效果。保护率=[(对照组发病率―实验组发病率)/对照组发病率]×100%;效果指数=对照组发病率/实验组发病率。

2结果

2.1防治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均衡性比较本次调查的两所幼儿园均为乙级幼儿园,人数、性别、年龄、总感染率等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均衡性较好,详见表1。

注*:两组总感染率的比较,X2=0.007,p>0.05。

2.2防治的效果

实验组220名,蛲虫感染8例,阳性率为3.64%,;对照组131名,蛲虫感染5例,阳性率为3.82%。经过5个月防治,对被抽查过的班级再次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同样在午睡醒后起床前采标本,结果:实验组感染4例,阳性率下降至1.82%,保护率pR=50.00%,效果指数ie=2.00;单纯驱虫,5个月后,感染4例,阳性率下降至3.05%,保护率pR=20.16%,效果指数ie=1.25。综合防治成效显著,详见表2。

表2防治前后蛲虫感染率及保护率比较

注:保护率=[(防治前发病率―防治后发病率)/防治前发病率]×100%;

效果指数=防治前发病率/防治后发病率。

3讨论

蛲虫病分布遍及全世界,其感染在学龄儿童和学龄前儿童中常见,常在家庭和幼儿园、小学等儿童集居的群体中传播。其生活史简单,主要通过-手-口方式的自身感染,交叉感染和吸入感染传播,人群普遍易感,集体生活的儿童如不注意卫生,或未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常导致感染率居高不下。轻度感染无明显症状,重度感染可引起营养不良和代谢紊乱[5,6]。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杭州市部分幼儿园3~6岁儿童蛲虫总感染率为3.70%(13/351),低于卫生部2005年公布的全国12岁以下儿童10.28%[1]的蛲虫感染率和2007年姚立农等人报道的浙江省12岁以下儿童6.89%的蛲虫感染率[7];与2007年叶环等人对《杭州市3~6岁儿童常见肠道线虫感染现状》中调查报道的4.44%的蛲虫感染率相近[8];但还明显高于一些发达国家,如FukushimaS等作者2010年报道的,日本儿童的蛲虫感染率为0.62%[9],说明我国儿童肠道寄生虫病仍然需要合理的防治来进一步降低感染率。

本课题为寻找合理有效的蛲虫防治方法,通过对两组儿童,不同方法的对比研究,历时近5个月的观察,结果显示,实验组儿童通过预防性口服肠道驱虫药物,同时加强健康教育(对儿童家长卫生保健讲座、分发小册子宣教等);加强卫生保健(每天清洗躯体、勤洗被褥、玩具等),随时纠正不良的卫生行为(如咬指甲、吃食物不洗手等)等综合防治措施,本组儿童蛲虫感染率由3.64%降至1.82%,保护率pR=50.00%,效果指数ie=2.00;而对照组儿童单纯预防性口服驱虫药,同样近5个月后再复查,蛲虫感染率由3.82%下降至3.05%,保护率pR=20.16%,效果指数ie=1.25。可见,通过综合方法的防治措施,能使蛲虫感染率维持在较低水平,比单纯驱虫有效,这与洪潞等人的结论一致[10-12]。驱虫治疗是控制肠道线虫病流行的主要手段,并且短期效果明显,国内外已有许多报导[13-15],然而,也有学者调查证实蛲虫感染通过驱虫药物治愈后,极易再度感染,而且定期驱虫更多属于蛲虫病的治疗而非预防[16-17]。影响蛲虫感染的主要因素中,环境对健康的影响起主要作用,其次是行为生活方式、医疗卫生服务、生物遗传因素只占较小的地位[18]。健康教育作为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早在1997年已有多位学者提出[19-20],沈一平认为,健康教育不仅能加速化疗控制肠线虫感染下降的进程,而且使防治肠线虫感染的成效得以巩固,相反,人们对健康教育的忽视,可能是幼儿蛲虫感染率一直处于较高的原因之一[21]。李顺平等人认为,几乎每一种寄生虫病的发生和发展均与一定的行为因素相联系[22]。国外也曾有学者报道,卫生习惯的改善,如坚持用肥皂洗手、不喝生水等能显著降低蛲虫感染率[23]。因此,蛲虫病的防治要有显著成效必须结合多种综合防治措施,如健康教育、行为监测、环境改善、集体驱虫等。本文结论:学龄前儿童肠道寄生虫的防治需要卫生保健工作者、托幼机构教师、患儿家长一起共同参与,才能更有效地降低小儿蛲虫等常见肠道寄生虫的感染率。

4.参考文献

[1]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办公室.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报告[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5,10.23(增刊):332-340.

[2]Halla,HollandC.Geographicalvariationinascarislumbricoidesfecundityanditsimplicationsforhelminthcontrol[J].parasitoltoday,2000,16(12):540-544.

[3]Beitialao,HallerJo,Kantora.Ctfindingsinpediatricgastrointestinalascariasis[J].ComputmedimagingGraph,1997,21(1):47-49.

[4]姜庆五.流行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51.

[5]mugeoguzkayaartan,ZeynepBaykan,Cemartan.enterobiasisamongpreschoolchildren:astudyfromKayseri,turkey[J].infect.Dis,2008,61:482-483.

[6]李雍龙.人体寄生虫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77-178.

[7]姚立农,余可根,陈华良,等.浙江省肠道寄生虫感染现状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07,4(14):356-358.

[8]叶环,章志量,罗冬娇,等.杭州市3~6岁儿童常见肠道线虫感染现状[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7,25(2):158-159.

[9]FukushimaS,maruie,Hamadaa.theprevalenceofenterobiusvermicularisamongJapaneseexpatriateslivingindevelopingcountries[J].KansenshogakuZasshi,2010,84(1):19-23.

[10]洪潞,翁阿宝,张亚芬,等.农村土源性线虫病综合防制试点效果评价[J].上海预防医学,2006,18(9):454-455.

[11]区博文,吕渭栋,戴文涛.城市托幼机构蛲虫病防治效果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2,10(1):61-62.

[12]林玲,徐凤全.低龄儿童烧虫感染调查及驱治效果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4,4(3):362-363.

[13]wHo.intestinalparasiticinfection[J].worldHealthForum,1996,17:210.

[14]汪氏联,陶斯象..南充市儿童蛲虫、蛔虫感染调查及驱虫效果观察[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2001,6(14):111.

[15]孙凤华,曹汉钧,钱益新,等.江苏省肠道线虫病防治效果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6,12(1):446-448.

[16]许隆祺、肖华东、郑秀香,等.儿童手部清洁卫生与蛲虫感染的关系[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2003,16(1):28-31.

[17]weitH,tsengpt,LeewH,etal.Helminthandpinwormcontrolforprimaryschoolandkindergartenchildrenbyperiodicalmass-examinationandtreatmentinSuan-YuanDistrict,taipei[J].Chinesejournalofmicrobiologyandimmunlolgy,1982,15(2):132-139.

[18]施榕.预防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4-5.

[29]管纪惠,周恒,施怡,等.控制肠道寄生虫病的综合干预方法[J].中国健康教育,1997,13(1):21-23.

[20]沈一平,章涛,董恺,等.健康教育在肠线虫病防治中作用的探讨[J].中国公共卫生,1997,13(6):351-352.

[21]史杰,李淑霞,郑临,等.健康教育影响幼儿蛲虫感染率的对比分析[J].中国校医,2000,8(14):312-313.

[22]李顺平,袁方曙,李连信,等.寄生虫病的社会经济学研究[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1995,8(2):143-145.

[23]GungorenB,LatipovR,RagalletG.etal.effectofhygienepromotionontheriskofreinfectionrateofintestinalparasitesinchildreninruralUzbekistan[J].transRSoctropmedHyg,2007,101(6):564-569.

1徐帅(1987-),女,杭州师范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在读学士学位学生。

基金项目:杭州师范大学大学生“挑战杯”立项资助项目,项目批准号:0983XXm125

2.通讯作者:叶环(1962-),女,儿科学教授。

幼儿传染病防治篇5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幼儿手足口病进入一个高发时期,手足口病疫情开始大幅回升,防治形势日趋严重。虽然手足口病是一种完全可防可治的高传播性的传染病,但是幼儿作为特殊的易感人群,要做到有效的防治,我们就必须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去共同努力。

【关键词】手足口病,幼儿,传染病,幼儿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FmD)是一种常见传染病,主要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柯萨奇病毒a16(C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是本病的主要致病原。手足口病发病在全年均有可能发生,主要发生于夏、秋季节,手足口病发病人群以学龄前儿童为主要发病对象,成人也有得病可能,其中3岁以下婴幼儿发病率最高。感染手足口病后,患者体内只会获得该病毒的免疫力,对其它类型病毒交叉感染无免疫能力,患者有可能会同时出现其它的并发症。手足口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10天,平均为3-5天。手足口病传染性极强,传播途径广,传播速度快,在短期内即可造成大范围流行,社会影响大。因此对幼儿手足口病的防治尤其是重症患儿的治疗就变得非常重要。

一早期识别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的治疗目前尚无预防用的疫苗,这种病属于可预防的疾病,一旦发病只要早发现、早治疗,完全可防可治。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症状一般表现为急性发病,口腔内部黏膜出现散状1-3mm大小的疱疹,手心、足趾表面以及指、趾间的皱褶处出现斑丘疹、疱疹,臀部皮肤也会发生同样的症状,疱疹周围一般会出现炎性红晕,疱内液体部分相对较小。手足口病并发时会出现发热,并伴有流涕、咳嗽、无食欲等类似感冒的症状表现。另外,有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者疱疹性咽峡炎。重症病例的表现有: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出现神经系统发生损伤,伴有心肌炎、循环衰竭、肺水肿等严重的并发症,高热出现38~40℃的体温,严重时危及生命。因此,对家长来说,无论发现孩子出现上述的任一种症状,都应立即送孩子到具有专业资质的医院就诊。

二保护易感人群

手足口病患者中0-5岁婴幼儿占发病人群的97%,属于重度易感人群。主要是因为这一阶段婴幼儿免疫力不全,对疾病传播的抵抗能力极差,因此需要家长和幼教机构重点保护该年龄段的婴幼儿,避免发生传染。

手足口病多发生在婴幼儿聚集场所,据统计数字显示,托幼机构的发病人数占整个幼儿发病人群一半左右,因此需要家长在该病易发高发季节提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而且要在疾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带儿童到人口聚集的地方,尤其是儿童聚集的地方。减少到空气流通不畅的公共场所的次数以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注意食品安全卫生,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饭前便后和外出归来要用香皂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事物。家人在接触孩子时,也需要严格注意自身的健康和卫生状况,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加强对婴幼儿的护理,注意补充营养、休息,保证食物新鲜,适度晒晒阳光,平时让儿童多饮水,做好口腔卫生,预防细菌感染,餐后需用温水漱口。体质较差者可注射免疫球蛋白,增强免疫力。

三切断疾病的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方式多,传播速度快的特点。病毒主要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传播,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患者咽喉的分泌物以及唾液中的病毒,以飞沫形式传播到呼吸道感染新的感染者;病毒还可以通过疱疹液、唾液、粪便经手或借助毛巾、玩具、食具以及衣物等,进入食道呼吸道传播给他人;与患者近距离接触更易被感染;还有饮用水也可以传播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患者、无症状带毒者及其它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其发病后的第1周病毒传染性最强。

肠道病毒在湿热的环境下适宜生存与传播,常用的酒精消毒剂(75%酒精和5%来苏水)不能将其杀灭,但肠道病毒对紫外线辐射及干燥环境非常敏感,病毒在50℃可被迅速杀灭。手足口病消毒建议使用的消毒剂是含氯消毒剂,在普通的商场或药店就可以买到合适的消毒剂品种。在消毒时,只要按照消毒剂说明书中的使用方法和使用范围,掌握消毒浓度及消毒时间进行消毒。

对婴幼儿所能接触到的日常用品,包括玩具、床上用品、食具或其它用品应及时清洗干净并消毒处理,衣物等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置于阳光或者紫外线灯下暴晒,以防细菌感染,婴儿居室内应空气保持新鲜,温度适宜并定期通风,每日进行空气消毒。而最重要的一点是发现孩子有类似手足口病症状要立即去医院就诊登记。

四医疗机构加强宣传,制定防治方案

我国是人口大国,城市人口密度很高,环境质量不容乐观。夏秋两季作为手足口病高发季节,全国已报告的婴幼儿手足口病病例数、重症及相关并发症病例数和死亡人数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防治工作十分严峻。在防治工作方面,我们仍需要借助国家的力量,要求各地医疗卫生部门切实制定和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公共管理机构要密切与教育、宣传等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加大手足口病及其它易发高传染性疾病的宣传工作,加强公共场所的检查和综合评估,尤其是学校、托儿所、幼儿园等教育场所的卫生安全工作。各级疾控机构、检验检疫部门要切实做好病原学动态监测工作,安排专职人员流动监测辖区内手足口病等疾病疫情信息,完善重大疫情及时通报体系。各地所有医疗机构、单位必须认真履行手足口病发现和及时报告职责。医疗卫生监管部门应协助托幼机构、学校等单位要做好儿童或学生的晨检、午检工作,做到及时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对接触人群进行复查,对公共场所进行全面消毒,确保无传染扩大后才能复课,减少感染机会。

基层医疗要提高对手足口病病例的早期识别能力,做好医疗救治工作,避免出现误诊耽误治疗等医疗事故。并及时将重症病例或无法确诊的病例迅速集中收治到具备重症监护救治能力的儿童专科医院或定点综合医院,降低死亡率。充分发挥手足口病诊疗专家组的作用,通过治疗技术培训、重症病例会诊和疫情较重地区对口支援等形式开展帮助,协助当地医疗机构进行救治工作。

总之,针对婴幼儿这个特殊的手足口病易感人群,预防工作是对整个社会环境卫生的考验,要求医疗卫生机构积极探索新的有效治疗方法,并减少并发症产生,提高患儿的治愈率。公共管理机构和环保部门加大环境和公共卫生的治理、宣传力度,为社会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幼儿教育部门和家长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做好早期预防工作,减少手足口病的发生和传播,保护婴幼儿的健康成长。

五体会

近年来,我园在园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成立了专门防控领导小组,修订了防控预案,通过层层落实,全园教职员工严格做好各项防控工作,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使手足口病得到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何登明,张建.勇手足口病防治体会[J],泰山卫生,2004年第28卷第1期

[2]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S]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2年1月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死亡统计表

[4]尚云,陈丽.手足口病护理及预防[J],泰山卫生,2004年第28卷第5期

幼儿传染病防治篇6

关键词:蛲虫病;影响因素;学校;儿童

中图分类号:R3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102-03蛲虫病是一种寄生人体肠道寄生虫,这种病很容易就会被感染,特别是儿童,在被感染的人群中儿童的感染率最高。患病的儿童主要表现为:晚上磨牙、失眠、食欲不振、消瘦、夜惊、烦躁不安、肛周瘙痒等多种症状,严重地影响着儿童身体健康和成长【1】。为真正掌握蛲虫病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我们于2011年对南宁市市区和乡镇(农村)幼儿园的儿童进行相应的调查。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对南宁市市区公立的幼儿园2所(400名),私立幼儿园4所(350名)和该市乡镇(农村)幼儿园3所(250名)进行调查,共调查男女儿童共有1000名,其中男童为550名,女童为450名;年龄4~7岁。

1.2方法

1.2.1问卷调查采用透明胶纸粘贴法检查儿童蛲虫卵,给每个儿童制好对应的标本,若是在低倍镜下观察到无色、柿核状、内含幼虫的蛲虫卵就是蛲虫感染阳性。以发放个人问卷方式调查被蛲虫感染相关因素,所有问卷都是由被蛲虫感染的儿童家长来填写。所获取的各中相关资料都要输入系统建立的相应的数据统计库,方便进行有关的统计。

1.2.2对每个幼儿园的园长和家长调查前要进行相关的沟通和指导,并将问卷调查和相关的资料发给他们,让他们多了解有关的知识,并要求家长按照事实填写问卷调查表,还要嘱咐家长在检查的前一天晚上不要给儿童清洗。

2结果

2.1蛲虫感染率1000名儿童共检出蛲虫感染者195人,感染率为19.5%,其中男童感染率为13.12%(90/686),女童感染率为16.96%(87/513)。

2.2不同年龄组段儿童的蛲虫感染率进行比较,蛲虫感染率以各年龄组儿童蛲虫感染情况见表1。

表1南宁市不同年龄组儿童蛲虫感染情况

2.3影响因素幼童蛲虫感染率与家庭经济状况、居住环境、家庭卫生打扫方式、儿童个人卫生行为以及有否采取驱虫措施等因素有关。见表2

表2南宁市1000名幼童蛲虫感染影响因素

3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南宁市幼儿园儿童的1000名中就有195名感染蛲虫病,其感染率为19.5%,乡镇(农村)幼儿蛲虫感染率比城区幼儿蛲虫感染率还要高,与有关报道基本一致。感染的原因有:(1)乡镇(农村)幼儿园儿童的居住的环境条件比较差,父母忙于干活没有照顾好小孩;还有儿童的父母卫生意识比较差,缺乏卫生的常识,没有让孩子养成饭前洗手、便后洗手、不能吸吮手指和玩具、经常修剪指甲的良好卫生习惯;乡镇(农村)人民的主要食物一般都是以馒头和包子,他们会习惯性地用手拿食物进食,这样很容易造成疾病的感染【2】。(2)然而城区幼儿园的儿童大多数为多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也大多数多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所以卫生意识比较强,儿童就会从父母那里得到比较好的照顾,同时家长也会让儿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儿童之间的相互感染比较少,城区的生活条件和卫生习惯都比较好,儿童要是有磨牙、失眠、食欲不振、消瘦、夜惊、烦躁不安、肛周瘙痒等多种症状父母就会及时地带儿童去医院进行相应的检查,同时也能进行及时进行的治疗【3】。

蛲虫寄生于肠道中就会造成肠粘膜的损伤。虽然轻度感染没有明显的发病症状,但重度感染的话就会引起磨牙、失眠、食欲不振、营养不良和新陈代谢紊乱。如果长期反复的感染,就会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再次建议:(1)加强对现在(农村)家长的卫生意识的宣传,让现在(农村)家长真正意识到被蛲虫感染的危害的严重性;(2)儿童如果有磨牙、失眠、食欲不振、消瘦、夜惊、烦躁不安、肛周瘙痒等症状,父母就应该及时带儿童去医院进行相应的检查,还要进行相关的治疗;(3)加强对儿童的健康教育,培养儿童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饭前要洗手、便后要洗手,不能吸吮手指和玩具、要勤修剪指甲、勤换衣服和床上用品、睡前要清洗等防御措施;(4)加强幼儿园卫生环境的管理,如对幼儿的寝室进行定期的消毒,幼儿餐具用前要消毒,搞好儿童居住的室内环境卫生;(5)规定时间给儿童驱虫,降低儿童被蛲虫感染率,保证儿童的健康快乐成长。

4建议

4.1加强儿童卫生教育意识

大多数儿童的都是比较好玩,特别喜欢跟同龄儿童玩在一起,这样长期处在集体生活中,因此蛲虫感染率就会常高于独自生活的儿童。因此,为预防和降低幼儿园儿童蛲虫感染率,要重视儿童的生活环境的卫生设施建设,也要增强幼师的防治蛲虫病的卫生常识,培养儿童养成饭前洗手、便后洗手、不吸吮手指和玩具、不吃不卫生食物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4】。

4.2加强对乡镇(农村)和私立幼儿园的管理

乡镇(农村)和私立幼儿园是卫生防疫机构工作的薄弱环节,政府的投资不足,也缺乏系统的管理。因此,政府应提高乡镇(农村)居民和私立幼儿园老师对蛲虫病的认识,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蛲虫病危害的严重性和监测预防蛲虫病的重要性,政府要落实的责任,进一步加强监测和预防工作的力度和切实做好蛲虫病监测预防工作,降低儿童发生蛲虫病感染率。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大的媒体大力宣传蛲虫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人们对蛲虫病的预防意识,和主动参与预防落实的工作【5】。

参考文献

[1]刘伯荧,郜如保,朱新云,阮立顺,陈锡慰.应用胶膜与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卵效果比较[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1994,24(03):171~172.

[2]张西岩,朱福林,孙启燕,李继成,李自强,杨林,李文,赵小东,杨惠.济南乡村儿童蛲虫感染调查[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9,29(02):65.

[3]黄德生,蔡黎,马杏宝,傅韵芳.寄生虫感染与卫生习惯的关系[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9,29(05):64.

幼儿传染病防治篇7

秋冬季是肠道传染病、食物中毒等安全事故的高发季节。青少年儿童是各类传染疾病和食物中毒的易发群体。为了切实保障广大师生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现就进一步加强秋冬季节学校幼儿园安全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工作

各县区政府要从保障师生安全、促进教育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切实增强做好校园安全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将校园安全工作作为首要工作、重中之重来抓。当前要高度重视,切实抓好以校园传染病防控和食品安全为重点的学校幼儿园安全工作。要进一步明确学校传染病防控和食品安全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目标。坚持政府领导、属地管理、单位负责、突出重点、确保安全的原则,全力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二、强化措施,确保秋冬季校园安全

要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督查,食品药品监管、卫生行政部门监督检查指导,综治、公安、工商部门全力参与,学校、幼儿园具体实施的原则,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秋冬季学校幼儿园传染病防控、食品安全等工作。

学校、幼儿园要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全力维护校园安全。要在门禁管理、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控、环境卫生整治、饮食饮水安全、学生营养餐工程、消防安全、防煤气中毒、防拥挤踩踏以及交通安全等方面加强工作,夯实责任。认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改,确保师生安全。要强化安全教育和演练,提高学生防灾避险和自救自护能力。

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当前传染病防控形势,积极主动、科学有效地做好传染病防控教育宣传工作。特别要举行有全体学生参加的讲座,系统、全面宣讲疾病防控知识,提高学生健身防病的自觉性。加大对学校传染病防控及食品、饮用水卫生工作的督导检查,将监督学校落实各项传染病防控措施、预防食物中毒、饮用水污染作为当前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

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指导,根据不同疫情信息,指导学校分别采取不同的防范措施,严防校园内发生流行性传染病等公共卫生事件。加大对学校传染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督促各级各类学校认真落实各项传染病防控措施。同时,要积极与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沟通,将卫生监督信息及时通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学校食堂及校园周边餐饮行业食品安全状况的监督,督促和指导辖区内学校、幼儿园做好对学校食堂、餐饮店、商店和饮用水设施的清理和维护工作,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督促学校严把食品采购关、贮藏关、加工关、餐具洗消关,保证饮食饮水安全。

综治、公安、交警、工商等部门要落实好学校治安综合治理联系会议制度,加强校园周边治安巡逻和交通秩序整治,加大校园周边市场巡查力度,切实履行各自职责,共同确保学校、幼儿园安全。

三、加强领导,有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

幼儿传染病防治篇8

一、工作思路与方向

由于高中教学方式原因,我班大多数同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偏差.如何消除同学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正确认识,加强对心理健康的了解;如何让的同学认识心理健康,主动地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之中,是本学年我班重点和优先解决的问题.

1、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

一提起心理健康教育,人们的脑海中就浮现出变态、神经病、心理治疗等眼,内心极不舒服,导致其下意识地排斥.其实心理健康教育的范畴很广,心理治疗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心理健康的培养,更为普遍和重要.因此,使同学们普遍地、自觉地正确认识心理健康,了解心理健康教育,进而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是本学年的工作重点.

2、正确解决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难以适应环境、自我认知失调、人际关系障碍、生活上的挫折、择业的难题等等,是目前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心绪抑郁,对生活缺乏信心,对前途失去希望,对处境无能为力,更有甚者觉得生存没有意义——这些恐惧、焦虑、烦躁随时有可能打破同学们的心理平衡.这就要求我们要注意掌握心理学知识、预防和解决心理健康问题;重视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加强自我心理调解、培育健康的心理状态.

3、形式灵活多样,真正把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起来

对于我们来说,心理健康教育仍然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只有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活动、游戏和生活中,才能真正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因此,本学年我班将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让心理健康教育深入人心.

二、工作方法和措施

如何更好地以每个同学为本,尊重每个同学的发展,关心每位同学的心理健康,是我班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重点.为此,作为心里健康委员,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我班今年的工作

1、通过不断学习,提高心理健康专业知识和素养

本人通过业余学习,已经意识到了心理健康知识对自己一生的影响.同时,也对心理健康委员工作的重要意义有了深刻的认识.我将通过定期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活动,使全班同学也学习到情绪管理等心理健康知识.同时,我将继续学习心理健康教育与各学科的学习相结合的方法,组织班级个别辅导和心理交流活动.把对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热情感染给每一个同学.

2、认真组织参加院校的心理健康活动课

根据院校的安排,拟订心理健康活动课,通过专职心理健

康老师和班主任的讲授,使活动课有针对性、时效性.

3、定期开设心理健康讲座

有针对性地开设如何与异往、人际关系处理、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大学生上网、喝酒、抽烟问题等专题讲座.

4、充分利用网络上的多媒体素材进行课外宣传

结合叙事疗法和大学生心理特点,通过多媒体等同学们感兴趣以及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宣传,努力使形式多样、节奏紧凑、效果明显.

5、建议同学进行专业心理咨询

鼓励和支持、必要时组织同学们到学校的心理咨询室进行心理咨询.学校的心理咨询室环境好,设备齐全,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是同学们进行心理咨询的最佳选则.希望学校努力创造条件,使心理咨询活动随时随地向学生们开放,确保有困惑的学生可以得到及时的心理疏导.

6、多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充分利用网络上的同学qq群、学生个人电脑、学生寝室等一切可以利用的环境,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同时,要多注意身边的同学,及时发现、反映和解决同学可能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

三、工作的最终目标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使全班同学都能够真诚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微笑地面对自己的人生,积极的心态去做每一件事,乐观地看待自己的未来.

对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同学,不抛弃,不放弃.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认真贯彻落实《幼儿园卫生工作条例》、《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幼儿园卫生、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幼儿常见病和传染病防治力度,努力提高幼儿健康水平.

二、主要工作目标

1、杜绝集体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2、幼儿园卫生创建工作再创佳绩,得分99分以上.

3、加大健康知识宣传力度,健康教育开课率达100%,幼儿健康知识考核知晓率达100%.

4、幼儿年度健康体检率达100%.

5、及时控制园内传染病疫情,杜绝二代病例出现.

三、具体措施

1、加强健康教育工作.

(1)上好健康教育课: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全面按照“五有要求”(有专职教师、有课表、幼儿有读本、老师有教案、期末有评价)上好健康教育课.健康教师要认真备课,写好教案.

(2)开展好健康教育传播活动:各种健康教育宣传活动要根据时间安排组织好,如开学第一周是“防近宣传周”,我们就大力宣传“防近”的知识和重要性,要用多种形势、板报、宣传窗、广播、电视、讲座等.3月15日至4月15日的“卫生宣传月”活动、“5·20”营养日活动、“9·20”爱牙日活动、“12·1”艾滋病防治宣传日专题宣传活动.

2、加强幼儿园卫生工作

(1)规范管理幼儿园卫生: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责任到班、到人,制定年度及学期工作计划,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做好卫生健教工作资料的整理:对相关文件资料要及时收集、整理、分类归档,做到建档项目齐全、内容准确无误.

3、做好常见病防治工作

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开展“六病”防治工作,重点做好近视、沙眼、龋齿和肠道蠕虫病防治工作,落实好监测和防治手段.

4、传染病控制工作

要积极配合疾病控制中心抓好传染病监测控制,落实好幼儿园消毒、杀虫、灭鼠和注射相关疫苗等预防措施,建立有效免疫屏障.如发生疑似传染病疫情,应立即向县疾病控制中心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以便及时调查处理.

5、幼儿年度健康体检工作

要保证幼儿体检质量,要确保幼儿参检率达100%,体检结束后,及时向家长反馈幼儿体检情况,写出分析报告,相关资料汇入幼儿健康档案.体检工作结束后半月内将体检统计分析上报市妇保所.

__幼儿园健康教育工作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幼儿健康教育是幼儿教育整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健康教育的基础.本学期,根据《幼儿园教育纲要》,结合本园实际,针对幼儿年龄特点,我们将积极开展身体保健和身体锻炼活动,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卫生习惯,形成初步的健康意识.

二、目标:

我园以培养幼儿活泼、健康为主要目标,使幼儿能够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中学会必要的卫生、健康知识,逐渐学会保护自己.

1、生活习惯:知道盥洗的顺序,初步掌握洗手、洗脸的正确方法;会用手帕、纸巾擦眼泪、鼻涕;遵守幼儿园的生活作息制度;有个人卫生、生活环境卫生的初步意识.

2、饮食与营养:会自己用小勺吃饭,保持桌面、地面的整洁;知道饭前洗手;爱吃幼儿园的饭菜,不挑食,细嚼慢咽;主动饮水,按要求取放茶杯.

3、人体认识与保护:进一步认识身体的主要外部器官,知道名称;愿意接受疾病预防与治疗.

4保护自身安全:了解玩大型玩具、坐自行车时的安全常识;懂得不把异物放入耳、鼻、口内.

5、身体素质和活动技能:练习走、跑、跳等基本动作;学习简单体育器材的使用方法;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6、基本体操练习:保持正确的身体坐、立、行姿势;学习一个跟着一个走;练习模仿操;爱做体育游戏,遵守游戏规则;感受体育活动的愉快.

三、具体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1、教师要树立正确观念,培养身心健全的幼儿,也是一个“愉快“、“主动“、“大胆“、“自信“、“乐于交往“、“不怕困难“的幼儿.

2、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充分发挥幼儿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将幼儿的兴趣与必要的规则相结合,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中尽早建立起各种良好的健康行为.

(二)设计多样化的健康教育形式与途径

1、幼儿园健康教育应与日常生活中的健康教育相结合,集体教育、小组活动与个别交谈相结合.

2、教师要尽量多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3、重视到幼儿园课程的潜在影响,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4、在幼儿健康教育实施中,不仅要重视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设,而且应重视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了解幼儿身理和心理的需求,购置了大量的幼儿可选择的活动器材,以此来引导、鼓励幼儿大胆、积极地参与活动,培养了幼儿大方友善的交往能力.

(三)实施适宜的教育方法.

1、给幼儿自由选择、讨论、合作的空间,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锻炼身体,锻炼意志.

2、在加强幼儿体能活动,增强幼儿的体质的同时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如:开展“我是小值日生“的活动,让幼儿主动作好值日生工作,培养了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开展“我是交通警察“的活动,加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及安全教育,避免了幼儿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具体活动安排如下:

1、上好健康教育课:严格执行《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

全面按照“五有要求“(有教材、有计划、有教案、有教师、年终有考核)

上好健康教育课.健康教师认真备课,写好教案.

不同年级组开展的健康教学活动应根据主题和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特点,实施以下内容:

适应集体幼儿心理方面如爱上幼儿园、老师喜欢我、学会交朋友、衣家亲、关心爷爷奶奶等

2、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活动:

充分利用家园联系栏、幼儿园宣传栏、

健康教育简报等形式向家长、幼儿宣传卫生保健知识、疾病预防知识,

提高大家的健康及防病意识.组织全园教师学习《幼儿园卫生保健常规》《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幼儿园卫生、健康教育工作;

充分利用各种节日如“3.3“爱耳日,“5·20“营养日活动、“9·20“爱牙日活动、“12·1“艾滋病防治宣传日等进行专题宣传活动.

3、规范户外活动及体育锻炼管理

体育锻炼是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生长发育有最效的方法,我们将严格遵守《幼儿园教育纲要》要求,保证幼儿每天有两个小时的户外体育活动,把出操时间与日常逃生演练相结合,为各班级规定出操路线、出操时间,要求各班级在规定时间内按规定路张到达集合地点,积极熟悉疏散路线.

户外活动时间规定为有组织的体育锻炼或者体育游戏,要有教案、有计划、有活动效果记录,各年级组每月确定一项体育锻炼项目,月底进行评比,学期末根据《国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对幼儿体质进行测量,并把成绩记入幼儿成长档案.

__幼儿园健康教育工作计划(二)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认真贯彻落实《幼儿园卫生工作条例》、《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幼儿园卫生、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幼儿常见病和传染病防治力度,努力提高幼儿健康水平.

二、主要工作目标

1、杜绝集体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2、幼儿园卫生创建工作再创佳绩,得分99分以上.

3、加大健康知识宣传力度,健康教育开课率达100%,幼儿健康知识考核知晓率达100%.

4、幼儿年度健康体检率达100%.

5、及时控制园内传染病疫情,杜绝二代病例出现.

三、具体措施

1、加强健康教育工作.

(1)上好健康教育课: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全面按照“五有要求”(有专职教师、有课表、幼儿有读本、老师有教案、期末有评价)上好健康教育课.健康教师要认真备课,写好教案.

(2)开展好健康教育传播活动:各种健康教育宣传活动要根据时间安排组织好,如开学第一周是“防近宣传周”,我们就大力宣传“防近”的知识和重要性,要用多种形势、板报、宣传窗、广播、电视、讲座等.3月15日至4月15日的“卫生宣传月”活动、“5·20”营养日活动、“9·20”爱牙日活动、

“12·1”艾滋病防治宣传日专题宣传活动.

2、加强幼儿园卫生工作

(1)规范管理幼儿园卫生: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责任到班、到人,制定年度及学期工作计划,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做好卫生健教工作资料的整理:对相关文件资料要及时收集、整理、分类归档,做到建档项目齐全、内容准确无误.

3、做好常见病防治工作

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开展“六病”防治工作,重点做好近视、沙眼、龋齿和肠道蠕虫病防治工作,落实好监测和防治手段.

4、传染病控制工作

要积极配合疾病控制中心抓好传染病监测控制,落实好幼儿园消毒、杀虫、灭鼠和注射相关疫苗等预防措施,建立有效免疫屏障.如发生疑似传染病疫情,应立即向县疾病控制中心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以便及时调查处理.

幼儿传染病防治篇9

合理的生活制度是保证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有利于儿童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保护消化系统的功能,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科学合理地生活作息制度,是完成教育任务的先决条件,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

(一)合理安排一日生活作息时间

1、睡眠年龄越小睡眠时间愈长,次数愈多,幼儿期(1-3岁)昼夜睡眠3次,学龄前儿童(3-7岁)昼夜睡眠2次,午睡时间夏季3小时左右,冬季2小时左右,夜间睡眠时间不得少于10小时。

2、进餐幼儿期每日4-5次,学龄前期“三餐一点”,两正餐间隔时间不宜超过4小时,午点时间安排在中晚餐之间约下午3时左右。

3、上课学龄前期儿童注意力的发育仍以无意注意为主,稳定性差,直到5岁以后,有意注意才有逐步的发展,注意力较能够集中,小班每节课10-15分钟,中班20-25分钟,大班25-30分钟,上午9-10点之间幼儿头脑最清醒,精力旺盛,一般上午宜安排两节作业课,下午安排游戏或室外活动,课间要有10-15分钟休息时间,让眼睛和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消除疲劳,小班宜每日1节课,逐渐过渡到2节课,中班每天2节课,大班每天2节课。

4、户外活动时间依地区季节而定,每天至少不少于2小时(寄宿制幼儿园不少于3小时),其中1小时为体育活动,让幼儿充分接触大自然,对防治上呼吸道感染,佝偻病,强壮体魄,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一日生活作息时间表

具体订出一日生活作息制度,要有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注意动静结合,对儿童一日生活的主要内容如睡眠、进餐活动、游戏和作业等每个生活环节的时间、顺序、次数和间隔,给予合理安排。

二、市托幼机构饮食制度

(一)饮食管理

1、儿童的伙食应有专人负责,民主管理,建立膳管会(院所领导、炊事人员、保健人员、保教人员及家长代表),定期开会,听取意见和研究解决伙食问题,不断提高质量。

2、伙食费要专用,精打细算,计划开支,合理安排,伙食费盈亏不超过2%。

3、每月制定伙食计划,根据季节供应情况,每两周制定一次食谱(或带量食谱),定期更换,根据等级幼儿园要求定期进行营养计算,保证儿童各种营养素摄入量,达到供给量要求,满足生长发育需要。

4、按时开饭,不提前不推迟,儿童进餐时间不应少于20-30分钟,保证儿童舒适、愉快地进餐,严禁在小儿进餐时训斥小儿。

5、准确掌握儿童出勤人数,做到每天按人按量制作主副食,不吃隔日剩饭菜。

6、食品由专人按实际需要采购,采购的食品要求新鲜优质,每天由专人验收,并建立验收簿。

7、主食品验收入库,库存不宜过多。各类食品应按需要量领取,每月底盘库存。库房由专人保管,建立出入库账目,库房保持整洁,各盛器需加盖,库房中要有防鼠设施。

(二)营养管理建立营养管理制度,为儿童提供合理的营养。在收托婴儿的园所应设哺乳室,有条件的可设立人奶库,保证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助食品,确保儿童膳食平衡,满足其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并定期开展营养计算和分析。

(三)饮食卫生

1、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厨房熟食盛器及食具一餐一消毒并定期擦洗,抹布每日煮沸消毒一次。消毒后的食具妥善保管,免受污染。洗肉、菜、碗、拖把的池要分开,并有标志,保持厨房清洁,经常清扫。

2、不买、不加工变质食物。买来的熟食要加热烧透后再吃,熟食品及饮料等不能直接存放在塑料桶或铅桶内。食物保存要有防蝇设备。

3、儿童进餐前和工作人员为儿童准备进餐时,都要用肥皂流动水洗手。饭桌要用消毒液进行消毒。

4、培养儿童不挑食、不偏食的良好饮食卫生习惯。

5、水果要先用清水洗干净后削皮或剥皮后再吃。

6、炊事员上灶前,接触熟食前须用肥皂流动水洗手,并戴口罩、帽子,不留长指甲,不戴戒措,操作时不吸烟。入厕前脱工作服,便后用肥皂洗手。取熟食应用食品夹子或筷子,不得用手抓。

三、市托幼机构体格锻炼制度

1、要有组织地经常开展适合婴幼儿特点的游戏及体育活动,尤其要重视一岁半以下婴幼儿的体格锻炼,给婴儿每天做一至二次被动操和主被动操,幼儿做一至二次体操或活动性游戏。

2、在正常天气下,要有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每天坚持两小时以上户外活动,加强冬季锻炼。

3、体格锻炼要结合生活、游戏、体操等进行,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有计划地锻炼儿童体格。

4、体格锻炼要做好准备工作,要重视锻炼前的准备活动,和锻炼后的整理、放松活动,锻炼时要细心观察幼儿的反应。

5、锻炼要经常和循序渐进。运动项目和运动量要适合各年龄组的特点。对个别体弱的幼儿要给以特殊照顾。

四、市托幼机构健康检查制度

(一)儿童入园体检制度儿童入托儿所、幼儿园要求:

1、儿童入托儿所、幼儿园必须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健康检查;体检单位应认真填写《浙江省儿童入托儿所、幼儿园儿童健康档案》,并签署医学意见。

2、托儿所、幼儿园在接收儿童时,应查验《浙江省儿童托儿所、幼儿园儿童健康档案》和0-2岁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小结(入幼儿园)或全省《婴幼儿保健册》,合格者方可入园、所。入园、所体检结果30天内有效。儿童入园、所时要一并收取《浙江省托儿所、幼儿园儿童健康档案》和预防接种记录卡。

3、体检时发现有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兼有e抗原阳性者或谷丙转氨酶增高者暂不予入园、所,经治疗后,每3个月做肝功能检查1次,连续3次正常者方可入园、所。

4、对离开园、所1个月以上的儿童或有肝炎接触史的儿童应检疫42天,须经体检证实其健康后方能重新入园、所。

5、儿童转园、所或从托儿所进入幼儿园时须重新体检。

(二)儿童定期健康体检制度开展定期健康检查,建立儿童健康档案。

1岁以内婴儿每季度体检1次,1-3岁幼儿每半年体检一次,3岁以上儿童每年体检1次,每学期测视力、身长一次,每季度测体重一次,检查结果记入省卫生厅统一设计的《浙江省托儿所、幼儿园儿童健康档案》。

(三)晨间检查制度

1、保健医生要与保教人员密切配合,坚持每日晨检,防止患病儿童或健康带菌(毒)者进入幼儿园,保证集体儿童身体健康。晨检时间为早晨7:15-8:00的儿童入园时间,地点在晨检室或幼儿园主入口处。要认真按照晨检要求,做好一摸(有否发烧);二看(观精神、五官、皮肤等);三问(在家饮食、睡眠、大小便、有无咳嗽、腹泻等症状);四查(根据传染病流行情况对易感儿进行检查,同时检查有无可能造成外伤的物品、器械携带入园)。这是晨检的基本内容,亦可根据各园实际情况增添新内容。

2、晨检中发现传染病患儿或可疑者,应拒绝其入园,由家长带到医院去确诊,或留隔离室观察。对一般小伤病,可不予限制儿童活动,带药回班,由保育员给予服药、护理。对确诊为传染病患儿的所在班级,应进行医学性检疫和消毒处理。

3、晨检后详细填写晨检记录。耐心热情地解答家长的保健咨询,并介绍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情况。

(四)午间、晚间巡视及全日健康观察制度

1、保健医生应对幼儿实行全日健康观察。每日数次要全园巡视,细心观察儿童。听取教师介绍情况,及时发现生病儿童,尽早隔离治疗。并在巡视中纠正和消除不符合卫生保健要求的行为以及不安全因素。

2、午间巡视重点检查儿童用餐卫生。要求是:儿童餐前洗手;进餐采取分餐制,每人一碟一碗一匙(大班用筷子);餐前30分钟不作剧烈活动;进餐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要讲究进餐文明,吃饭细嚼慢咽,不可粗暴地催促幼儿,或填鸭式喂饭。进餐环境要优美、愉快,餐间播放轻音乐有助于增进食欲和食物消化吸收。

3、午(晚)间巡视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检查儿童的睡眠卫生。要求是:放下卧室窗帘,制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和气氛。每童一床一被一枕,交叉而卧,避免飞沫传染疾病。被褥要求轻洁柔软,室内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寄宿制幼儿园儿童夜间就寝前常规刷牙、舆洗,睡前30分钟不宜做激烈活动,或看有刺激性的影视节目(如凶杀、打斗、科幼幻等恐怖片),以免儿童梦呓或夜惊。

(五)儿童离园前巡视制度

全日制幼儿园儿童每日下午(寄宿制为周六)离园时,保健医生应加强健康巡视的次数和范围。因为此时,儿童情绪尤其兴奋激动,极易酿成事故。应配合老师和家长做好儿童安全离园的宣传教育,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意外事故。

(六)工作人员健康检查制度托儿所、幼儿园工作人员的健康检查要求:

1、托儿所、幼儿园的工作人员每年必须到县以上妇幼保健机构进行1次健康检查,健康检查单位应逐项填写《浙江省托儿所、幼儿园工作人员健康检查表》。新进人员必须在参加工作前进行健康检查。

2、工作人员体检合格后,由健康检查单位签发统一印制的《浙江省托儿所、幼儿园工作人员健康证明书》,持证上岗。

3、患有国家法定传染病、滴虫性及霉菌性阴道炎、化脓性皮肤病、精神病的保教人、炊事员,未*前,不得从事保教工作、炊事员工作。

4、发现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必须离职治疗。疑似肝炎病例未确诊前应暂时调离。肝炎者取得医院痊愈证明后,须观察半年,其间每隔3个月做肝功能检查,连续3次正常方可恢复工作。菌痢患者症状消失,停药后3天,大便培养连续3次阴次,方可恢复工作。

5、工作人员因病离岗1个月以上,应再次经县以上妇幼保健机构检查,获得身体健康证明,方可恢复工作。

五、市托幼机构卫生及消毒隔离制度

(一)环境卫生

1、托幼机构应重视卫生消毒工作,确定一名园长分管,保健医生进行业务指导,加强监督检查,每月总结,每学期结束前进行检查评比,奖勤罚懒,奖优罚劣。

2、要建立健全室内外环境清扫制度,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应作湿性扫除。要消灭蚊蝇及蟑螂等害虫。

3、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冬季每天至少开窗通风两次,每次10-15分钟,室内要有防坟、防蝇、防暑和取暖设备,玩教具等要定期消毒、检修、更新。

4、厕所要清洁通风,定时打扫并消毒。婴幼儿用的便盆,每次用后要立即倾倒,刷洗干净,每日用消毒液浸泡。4岁以上幼儿用蹲式厕位。

5、清洁用具每班专用并保持清洁。

6、小儿桌椅高度应符合要求。

(二)个人卫生

1、儿童日常生活用品要专人专用,并做好消毒工作。

2、儿童饭前便后要用肥皂流动水洗手。

3、3岁以上儿童早晚用正确方法刷牙,饭后要嗽口。

4、寄宿制儿童应定期洗头、洗澡,每天洗脚、洗屁股。洗屁股用具分用,毛巾每次周后消毒。每周剪指甲一次,每两周剪趾甲一次。

5、儿童服装要保持整洁,衣服、床单要勤洗,被褥每两周日晒一次。

6、保持儿童视力,室内要注意采光,照明符合要求。看电视时儿童与电视机的距离应为电视机对角线的5-7倍。一次时间不超过30分钟,电视机的高度与视线平行为宜。

7、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大小便和吐痰,不乱丢弃废物等。午睡时要脱外衣、脱鞋,纠正蒙头、吃手、吃被角等不良睡眠习惯。

(三)工作人员个人卫生保持仪表整洁,工作时间不戴戒指,不化浓妆,不穿高跟鞋,不随地吐痰,不吸烟。

(四)消毒隔离

1、预防性消毒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养成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等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习惯。食堂卫生应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严格执行“五四”制。厨房用具要经常清洗,每天消毒一次,食具、餐巾等一餐一消毒。环境卫生要制度化。采取专人常年打扫和集体定期打扫相结合的办法。每周一小扫,每月一大扫。划区定片,责任到人,定期评比,限期整改。室内卫生每日一小扫,每周一大扫。做到窗明桌净,无蚊蝇鼠害;勤打窗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室内空气消毒,至少一周1次。与保教人员、儿童经常接触的物体表现要重点清洁消毒,如毛巾、茶壶(桶)、水龙头、保健牌、口杯、杯架、玩教具、桌椅、门把手等,每天消毒一次。室内地面每天拖洗1-2次,被褥应经常曝晒,每周1次,经常保持地面清洁。床单、被套每半月换洗1次。便器使用后要立即倾倒冲洗,然后浸泡在消毒液中,1小时后再用。放便器的架子每天用消毒水消毒1-2次。大小便池(槽)要随用随清洗,每天早晚用消毒水彻底洗刷一次,做到无污物、无臭味。

2、隔离性消毒各园(所)要设置隔离室(70名以下可设观察床),最后二间以上,按不同病种进行医学观察和消毒隔离。隔离室用品专用,必须配备以下物品;隔离床、治疗台、体温表、压舌板、听诊器、注射器、面盆、毛巾、手电筒、清洁用具、治疗及消毒药物等。发现传染病做好发病登记。及时向当地防疫部门和妇幼保健机构报告,协助防疫部门做好随时或终末消毒处理,并做好隔离记录。患者须持隔离期满,经医生证明完全痊愈后方可回园或回班。园(所)内如发生传染病,对与患者接触过的儿童及工作人员,要进行医学检疫,隔离观察,并进行随时消毒。检疫期间,不收新生,园内儿童不混班,不串班。日常用品及餐饮具等与其他班级分开存放,分开清洗消毒。检疫期满后,无症状者可解除隔离。幼儿离园(所)一个月以上或外出(离本市)返回后,应询问家长有无传染病接触史。如有:须进行检疫,待检疫期满医生证明健康可入园(所)。

六、市托幼机构疾病防治制度

1、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应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在上级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做好集体儿童的疾病的防治和预防保健工作。

2、搞好预防接种,托幼儿机构应密切与当地防疫部门的联系,及时了解疫情动态。按年龄、季节、适时、全程、足量、规范化地为幼儿实施预防接种,以提高整体人群的免疫水平,各种预防接种率要求达95%以上。

3、加强传染病的防治。通过晨间检查和全日健康检查等形式,及时了解全园幼儿发病情况。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尽快消除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儿童。

4、对已发现的传染病患儿或可疑者,应立即送隔离室观察,或通知家长带到医院去诊治。对患儿所在班要进行彻底的终末消毒。与患儿有密切接触的人群应进行医学检疫,并用药物进行预防。

5、加强小儿常见疾病的防治。通过采取综合性措施(营养、锻炼、疾病预防、治护理等)来降低发病率。注意做好体弱儿童(经常反复发作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儿、佝偻病、营养不良、早产儿、小样儿、哮喘病、先天性心脏病等)的专案管理,加强个体重点保健。

6、开展健康教育,运用多种形式宣传卫生知识,传授传染病的防治常识,增进儿童教养人员对卫生科学的了解,提高卫生育儿水平。还要加强家园联系,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共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减少疾病。

七、市托幼机构五官保健制度

(一)眼保健制度

1、建立定期视力检查制度对4岁以上儿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视力、眼位的检查,使用国家标准视力表或对数视力表。早期发现视力异常儿童,给予积极的矫治。

2、保持视力有关措施室内光线要充足,尽量采用自然光,室内照明符合要求:儿童不在光线过强或过暗的环境下看书、写画;连续看书、写画时间不超过半小时;培养儿童良好的看书、写画姿势,眼与书本之间距离保持30-35厘米,书与桌面成30-40度角;看电视时,时间不应超过30分钟,其距离大于电视机对角线的5-7倍;教育儿童不用手揉眼睛,注意用眼卫生;杜绝儿童眼外伤的发生。

(二)口腔保健制度

1、建立定期口腔检查制度每半年对儿童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发现龋齿及时治疗。

2、保健措施饭后漱口,早晚刷牙;使用保健牙刷和含氟牙膏(高氟地区除外);控制糖和含糖食物的摄入量与摄入次数;局部用氟防龋。

(三)听力保健制度

1、建立听力检查制度可在儿童入园时,进行一次听力检查,每年对有听力高危因素和客观反应不良的儿童进行复查。

(1)听力高危因素脑膜炎、乙脑、猩红热、白喉、伤寒、风疹、腮腺炎、麻疹、疟疾病史;患有急性、慢性、化脓性、非化脓性中耳炎并反复发作;使用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卡寻霉素、小诺霉素、奎宁等;有癫痫、抽搐或不明原因的高热史;头部外伤史:摔伤、砸伤、碰伤;长期居住或生活在噪声环境中。

(2)客观反应不良儿开始学习说话年龄晚于11个月者;精神不易集中,反应迟钝者;口齿不清,语言发育落后于同龄儿童(智力落后者除外)。

2、预防措施积极预防可致后天耳聋的危险因素。

八、市幼托机构消毒隔离工作常规幼儿园、托儿所是婴幼儿童集中的场所,相互接触极为密切,一旦传染病传入很容易扩散蔓延。因此严格做好幼托机构的消毒隔离工作,对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基本卫生要求:

1、应设置保健室,有专人负责卫生保健工作,保健老师必须接受市以上妇幼保健机构岗位专业知识培训,经考核合格发给资格证书。

2、建立隔离室(70人以下作观察等)作为传染病患者临时隔离观察之用。

3、幼儿园、托儿所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患急慢性传染病(包括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不宜从事直接接触食品、食具和婴幼儿的工作。痊愈后,持县以上妇幼保健机构的健康证明方可恢复工作。

4、新进儿童在入园、所前必须进行健康检查,经检查合格后方能入园(所),在园、所儿童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5、持有《浙江省儿童预防接种证》,并按规定接种者方可入园、所。

6、必须建立严格的晨间检查和全日健康观察制度、健康检查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缺席儿童家访制度以及家长联系制度等。

7、班级内发生传染病时,应作好传染病登记报告工作,及时向托幼单位所在地的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机构报告,并及时隔离病人。对患儿所在班进行医学观察,在观察期间不得并班和接受新生。

8、工作人员或幼儿家中发现传染病人时应报告园(所)领导,必要时暂时调离接触食品和儿童的工作。

二、消毒隔离工作要求:

1、保健教师要负责做好本园(所)消毒隔离工作,并负责班级、营养室的消毒技术指导。

2、要认真做好预防性消毒和卫生工作,在发生传染病时,应根据不同病种及时严格地做好消毒隔离工作。消毒方法按附表要求进行,并接受所在地妇幼保健机构的监督监测与业务指导。

3、幼托机构内餐具、毛巾、玩具、室内空气等必须按规定定期消毒处理,要达到有关卫生要求。

4、接受所在地妇幼保健机构经常性监督和监测(2次/年)。

三、营养室消毒卫生工作要求:

1、食堂布局应合理、整洁、无害。揩布与清洁工作要专用。桌面、餐具、橱保持清洁,食餐要一餐一消毒,非食堂人员及用品不得入内和存放。

2、工作人员要做好个人卫生,认真做到三白(工作服、帽子、口罩),四勤(勤理发、勤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工作前及便后要洗手。

3、食品进货要有验收制度,做好食品保质、保鲜工作,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食品要烧熟煮透,现烧现吃,隔餐的食物要回锅,不吃隔夜的剩菜剩饭;食虎盛器(如菜刀、砧饭等)必须生熟分开,熟食盛器使用前需要消毒放妥。不得供应生冷拌菜。

4、有条件的托幼机构和新建、扩建的单位应设立熟食间。小型托幼机构要有熟食橱。

四、隔离观察室消毒要求:

1、隔离观察室不得设在紧靠教室或食堂的房内和儿童易到达的场所/。

2、室内不能同时隔离两个病种,患儿离室后须彻底消毒。

3、隔离室必须配备下列物品:隔离衣(或以专用工作服代替)、体温表、压舌板、注射器、面盆、毛巾、肥皂、手电筒、便器、消毒药物、清洁用具、病情记录本等。

4、室内一场物品用具必须专用,并按要求进行消毒,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得带出室外。

5、隔离观察室应有专人负责,做好观察护理及消毒工作,并做好记录。

6、进入隔离观察室的工作人员必须穿隔离衣,出室时脱下挂在固定处,并做好手的消毒。

五、发生传染病的消毒要求:

1、发现传染病人时要做好发病登记,立即隔离传染病(或疑似)患者,发病班级应进行终末消毒,同班儿童、保教人员要进行医学观察,在观察期间如有新病例出现应从最后一例算起重新给予观察至期满。在医学观察期间对各种物品的消毒要按附表要求进行严格消毒。

2、发生肠道传染病班级的餐具应与其他班级分开消毒和存放,并做好保洁工作(食具先消毒后清洗再消毒)。

附:

1、常见肠道传染病隔离观察要求

2、常见呼吸道传染病隔离观察要求

幼儿传染病防治篇10

吗啉胍是上个世纪50年代瑞典一家药厂发明的,最初是作为治疗流感的药物来用的,后来被用来治疗其他病毒性传染病,主要是在欧洲使用。现在在国外已经基本没人用了,但是这个药在国内仍然用得很多,被当成广谱抗病毒药物用来治疗各种各样的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例如普通感冒、流感、流行性腮腺炎、水痘、带状疱疹、流行性红眼病、手足口病等等。其实这些疾病都是可以自己好的自限性疾病,不管用什么东西来治疗,都会觉得其治疗效果好得不得了,所以吗啉胍在国内才有了“病毒灵”这么个吓人的名称。

但是吗啉胍的疗效从来就没有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的验证。吗啉胍号称是广谱抗病毒药,对各种Dna和Rna类的病毒复制都有抑制作用。不同类别的病毒有不同的复制机制,理论上,不太可能存在如此神奇的药物能够抑制如此广谱的病毒。而且,病毒极其容易发生变异,比细菌还容易对药物产生抗性,即便吗啉胍曾经有过如此神奇的疗效,在用了60年之后,病毒也早就对它具有抗性了,不可能说一直都有效。

所以吗啉胍的抗病毒疗效可以说和国内流行的其他抗病毒药物,例如万能的板蓝根一样是吹出来的,对各种病毒性传染病实际上是无效的。当然更不可能对病毒性传染病具有预防作用。即使是对某种病毒真正具有一定疗效的抗病毒药物,用于预防病毒感染也是无效的,或效果甚微。例如治疗流感的著名药物“达菲”,如果用来预防流感感染,也只是让感染的风险降低1%~12%,与其不良反应和费用相比,并不值得使用。预防病毒性传染病的真正有效办法,仍然只有使用相应的疫苗。

吗啉胍说明书列举的不良反应只有出汗及食欲不振,也有服用它出现低血糖、药疹的报道。但由于对该药缺乏系统的研究,不知道是否还有其他更严重的不良反应未被发现,尤其是对儿童用药,更是缺乏研究。西安那两所幼儿园的家长反映小孩服药后出现各种严重的不良反应,不知是新发现的不良反应,还是属于与服药无关的偶合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