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产业发展趋势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5:57:39

信息化产业发展趋势篇1

一、房地产企业信息化的内涵及特点

房地产企业信息化是指房地产企业以市场信息为基础,通过深入挖掘先进的管理理念,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来整合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设计、管理,及时地为企业的决策系统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以便对市场需求做出迅速反应,其本质是加强房地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众所周知,房地产市场信息具有重复性、交叉性强和信息量大的特点。房地产企业实力的强弱取决于企业对经营环境中信息流的整合能力。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在为房地产企业整合信息提供先进技术手段的同时,也给企业搭建了一个网络发展平台。因此,基于这个网络发展平台之上的企业信息整合,需要房地产企业各个职能部门、全员参与组成的人机合一系统,包括人、计算机网络硬件、系统平台、数据库平台、通用软件、应用软件和终端系统。同时,这个人机合一系统对房地产企业的内在要求是投资到位、配套到位(如设施、制度、人才、安全等)、管理到位。

房地产企业的信息化除具有一般企业信息化的特性以外,还有其显著的特点,突出表现在行业性、高技术性和整合性上。

房地产企业信息化具有自身的行业特点。从信息化建设的内容来看,主要包含房地产项目设计信息化、项目生产过程信息化、产品/服务销售信息化、企业管理信息化、企业决策信息化和动态联盟信息化等内外部六个方面的内容。

高技术性是指信息化系统的构建必须采用先进的平台技术和设计架构,使企业的业务和结构变化与系统无关,保证系统的前瞻性,以适应该行业的特殊需求。

房地产企业的运作是以项目为中心的,一个项目从开始到结束常常需要几年的时间,涉及公司几乎所有的部门,部门间的协同与沟通,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整合提升能力,是房地产企业实施信息化的另一个特殊要求。也就是说,房地产企业的信息化必须是面向企业的协同能力与管理提升的。

二、房地产企业实现信息化的必然性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房地产企业实现信息化是必然趋势。激烈竞争的现代市场经济,要求企业必须具有敏感的市场反应能力、快速决策能力和强有力的实施能力。而企业要满足这些需求,就必须建立自己的快速反应体系、科学决策体系、严密规范的实施体系。信息化建设是房地产企业在竞争中生存的必要条件。

房地产项目的建设涵盖面广、涉及到的部门众多,有大量的信息管理和沟通协调工作,延用传统的方法来管理项目已经越来越不适应要求。同时,房地产项目投资额大、建设周期长,外部环境错综复杂,随时面临着经营风险。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改善落后的局面,帮助房地产企业提升竞争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管理信息化、办公自动化、决策科学化已经成为影响房地产企业发展的战略问题。信息同其他要素的良好集成将成为房地产企业新的核心竞争力。

1.房地产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市场化的要求

市场要求企业在第一时间内,将优质的产品投入到准确的市场,并通过高效的信息反馈,进行新一轮的设计投入———即实现“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而这些方面的实现就需要在信息技术方面有所突破。信息技术和房地产业的融合为21世纪现代房地产业的主要特征。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产业结构、企业结构、社会经济结构及其运行模式。

2.房地产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实现房地产项目过程管理的必要手段

一个房地产项目可以看作是由众多相互联系的过程构成的复杂的过程网络,要想通过人工手段对每一个过程采用已经建立的标准过程管理程序进行控制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有实现了企业信息化和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才能够实现有效、实时的项目过程管理,对项目运行的全过程进行动态、有效的计划、协调和控制。

3.信息化建设是房地产项目管理智能化的客观要求

房地产项目智能化是以企业信息化和项目管理信息化为基础的,没有信息化,智能化就无从谈起。只有不断推进项目管理信息化过程,才能逐步实现房地产项目管理智能化,从而使房地产项目管理更加科学化。

4.信息化建设是房地产企业实施现代管理方法的必要保证

很多现代管理方法都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提出的,现代信息技术为现代管理方法的实现提供了必要的手段。现代管理方法大量的信息处理量对房地产项目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实现了企业信息化,才能充分发挥现代管理方法的作用。

转贴于

三、房地产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未来房地产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于信息化的认识趋于理性

房地产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从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出发,综合考虑企业中人、技术和管理的作用,综合运用现代管理技术、信息技术;需要实现企业经营全过程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有机集成和优化运行,并在质量、成本、进度等方面达到总体最优,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因此,未来房地产业对于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将趋于理性化。

2、对服务投资将持续增长而对硬件投资呈下降趋势

相关调查表明,未来几年房地产企业对it投入的增加主要集中在服务方面,其对服务的投入在it总投入中的比例将以年均5%-6%的速度增长,即由2003年的26%上升到了2004年的30.6%,预计2005年将上升至35.1%.对硬件的投入则呈持续下降趋势,其在it总投入中所占的比例基本以年3%左右的速度递减,即由2003年的52.3%下降到2004年的49.9%,预计2005年下降到46.8%.

3、组织结构优化推动业务流程重组

房地产企业原有的高耸型结构将逐渐被扁平化“动态网络”结构所取代。信息化建设将使企业内部外部的整合加速,整合周期缩短,从而促进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并最终推动企业流程的重组。房地产企业信息化建设将实现企业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运营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决策智能化。其中运营自动化是基础,决策智能化是顶峰。

4、房地产企业文化与信息化建设关联日趋紧密

企业文化本质属于“软文化”管理的范畴。房地产企业独特的企业文化将通过其自我内聚、自我改造、自我调控、自我完善和自我延续等功能持续地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一方面,信息化建设需要企业文化强有力的支撑。未来房地产企业信息化的全面实施,依赖于先进企业文化营造的良好的企业环境和氛围;另一方面,由信息化带来的企业内外部整合,将为企业文化的塑造提供便利。因此,房地产企业信息化与房地产企业文化建设将互为关联,相互作用和影响。

5、企业信息化建设加速标准化的进程

房地产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初期,其外部信息化程度不高是制约产业推进信息化建设的瓶颈问题,主要表现在企业间的信息集成和共享、与外部联系的标准化技术等方面。对于房地产企业信息化的评价,当前尚未形成规范的评价方法,缺乏统一的评价体系。

房地产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将逐步解决上述问题,为产业信息化搭建起网络平台。此外,一些先进的信息集成工具将引入房地产行业。如在项目管理的应用中,eDi是一种在各部门和协作力量之间交互信息的有效技术手段。建立基于eDi的房地产项目信息组织和传递模式,各参与者都必须遵循统一的商业操作标准,如联合国贸易数据交换标准———Un/eDiFaCt等。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知识经济、网络经济、信息社会的到来,房地产企业要想在世界竞争的大环境中取胜,必须加速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只有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才能够“促进管理创新、产业升级,增加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斐,施工企业管理信息化成功的对策探讨[J].施工企业管理,2004,(7)。

[2]周三多等。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3]林鸣,马士华。动态联盟-项目管理新模式[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信息化产业发展趋势篇2

关键词:信息通信行业;发展特征;发展趋势

通信指信息的传递,通信包括实物信息的传递及电子信息的传递。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电子信息的传递被广泛运用在人们的生活中,信息通信行业的发展特征和发展趋势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通信行业成为十分重要的经济资源。现代经济社会中,信息成为经济的主要劳动对象,而信息的传播主要依靠通信技术。因此,信息通信行业作为重要的经济资源,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同时,信息通信技术是社会的基础设施,在经济社会中,信息通信是现代经济社会产生的一般条件,也是社会正常运行的重要支撑。研究信息通信行业发展特征与发展趋势不仅有利于促进信息通信行业的发展,而且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信息通信行业发展特征

1.1信息通信行业的需求特征

首先,人们的信息通信行业需求朝娱乐和商务方向发展。信息通信属于社会生活中比较基础的,低层次需求,而娱乐和商务在社会生活中是层次较高的需求。传统的娱乐性信息通信需求主要包括影视、音乐及游戏中的语音业务。商业性的信息通信需求主要包括电子商务、信息化解决方案、移动办公、远程教育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基础需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上,开始追求高层次的需求,信息通信行业朝着娱乐化和商务化方向发展;其次,信息通信行业的价值逐渐开始以满足客户需求为核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多元化的信息传播方式受到人们的青睐,信息通信行业积极重视客户的多元化需求,改进并完善信息传播手段。在这种情况下,移动通信代替了固定电话,网络语言服务发展迅速,信息通信行业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满足人们的娱乐和商务需求上。

1.2信息通信行业的市场特征

首先,信息通信行业市场出现了赢者通吃的特征。在信息通信网络下,通信需求方规模经济与信息经济的反馈机制使信息通信领域往往只存在一个赢家。需求方规模经济在信息通信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加强了赢者通吃的现象。同时,搜索引擎市场也存在着赢者通吃的现象。赢者通吃成为信息通信行业市场的新特征;其次,信息通信市场存在着合作共赢的特征。在当今平面化的世界中,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无论信息通信行业多强大都需要众多合作伙伴,因此合作供应是信息通信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在信息通信市场中,电信价值链合作发展成为主要的发展趋势,并且,在电信价值链合作发展的过程中,合作中心逐渐向客户需求转移。另外,信息通信市场合作共赢催生了新的商业模式,促进了信息通信行业的发展。

1.3信息通信行业发展特征

首先,信息通信行业的界限逐渐模糊,行业竞争相互介入。在信息通信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跨行业的盈利模式,电信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通信产业的价值链变得复杂多样。在这种情况下,为取得竞争优势,电信行业必然会在市场开发及企业运营等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其次,现代信息通信业的微笑曲线受到信息通信行业的高度重视。在信息通信行业发展初期,电信企业主要追求市场扩大。而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信息通信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技术能力成为通信行业的主要竞争力。电子通信行业的增值环节呈微笑曲线状。在这种情况下,信息通信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技术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信息通信行业的发展趋势

2.1网络化发展趋势

首先,信息通信网络的ip朝融合化方向发展。随着ip的广泛运用,电信、广电、计算机三网合一成为信息通信行业的重要构想。随着信息技术和现代网络的发展,三网合一的构想开始逐步实施。网络无处不在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愿望,为ip融合化发展能够促进网络融合;其次,信息通信产业的价值链朝网络化方向发展。随着信息通信的发展,价值网络逐步生成,并且竞争不断加剧。价值网络的发展需要遵循互联互通原则、网络外部性原则、非线性增长原则等基本原则。

2.2行业经营发展趋势

首先,合作共赢成为信息通信的重要发展趋势。在合作共赢的发展趋势下,信息通信行业各方力量连横聚合,产业链条合纵贯通,本地化响应加速,共同促进了信息通信行业的发展,增强了信息通信行业的竞争力;其次,混合型盈利模式成为信息通信行业发展的心趋势。很多信息通信企业结合传统盈利模式和新型盈利模式,积极创新混合型信息通信盈利模式,以拓展业务范围,提高经济效益。

2.3市场趋势

首先,信息通信市场朝着竞争和垄断交替的方向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通信市场的竞争和垄断被强化,竞争日益激烈,进而催生了行业垄断。在这种情况下,信息通信市场朝竞争、垄断交替的方向发展;其次,信息通信市场还朝着增值业务方向发展,以满足客户的多样化信息需求。

小结: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信息通信行业不仅是社会经济重要的信息资源,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通信行业在发展的过程,出现了新的需求特征、市场特征、发展特征。信息通信行业的发展新特征要求信息通信行业朝着网络化、行业经营发展、市场等趋势发展。研究信息通信行业的发展特征和发展趋势不仅能够促进信息通信行业的发展,而且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信息化产业发展趋势篇3

[关键词]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特点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42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8-0242-01

1引言

我国工业自动化发展至今,共经历了三个阶段:单机自动化加工的发展初期,流水线式工业化生产的发展中期,将各分散独立单元的自动化技术集成为一个优化整体的发展完善期。经历了这三个阶段的发展,我国的工业自动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现如今,对工业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工业生产要走向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实现产业向绿色生产转型,降低能耗,从提高效率来实现经济效益。计算机技术应用产业经过长期发展,现在已日趋成熟,而计算机技术在我国工业上的应用也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与信息化发展相融合,计算机应用在工业自动化方面,促进了工业自动化体系的形成,对于我国工业生产的长足发展有很大裨益。掌握工业自动化计算机技术本身的特点,结合当前工业自动化发展现状,认清计算机应用产业的未来发展走向,及早进行相关规划,才能使计算机技术为工业自动化做出更多贡献。

2计算机技术应用特点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速率越来越快,特别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通信等各方面技术的发展,更是难以料想。在不断发展中,计算机技术的特点可能会因需求不同而有所改变。下面介绍现阶段计算机技术应用在工业自动化方面的发展特点。

2.1工业自动化技术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相辅相成

工业自动化中的某些技术与计算机应用产业中的技术已经没有了明确界限,各类技术之间相互依托,相互扶持,共同实现了工业自动化过程。类似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自动化技术也是融合了各学科知识,并不是独立地存在于生产过程中。虽然各类技术有其独到领域,但相互之间都存在补充作用,联系十分紧密。在实际需要中,界限已经不需要分得清楚。各技术之间相辅相成,互补式发展,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对技术上的要求。

2.2术应用领域越来越广阔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计算机应用技术已渐趋成熟,因此应用领域也随之变得更加广阔。计算机技术在过去多应用于对工业过程的测量、控制与管理,来实现工业自动化。随着现在经济的发展,工业化生产转向信息化发展,带动了工业自动化发展。增强信息处理的交互性、实时性,使得对信息的使用变得更主动,人机互动性更强,有利于信息交互双方的互相理解。这样,计算机技术将促进工业自动化的信息化,更能带动产业的发展。

3计算机技术在工业自动化应用中的发展现状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是工业过程实现自动化的重要原因。与以往不同的是,现阶段的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趋向于多元化发展,这就注定了对计算机技术的需求已经增加。我国现在的计算机技术水平虽然已经很成熟,但依然与发达国家水平有差距,尤其是在微电子行业的技术。技术问题说白了,就是人才问题,尤其是综合型人才。此类人才将影响到我国微电子行业竞争力的强弱,将决定微电子行业最终发展态势。将相关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工业生产,使生产过程自动化,给电子工业、半导体工业等传统工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实现了这些工业的规模化生产,专业化生产,生产效率也有了大幅度提高。

4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的发展趋势

进入二十一世纪,意味着信息技术占据重要地位。当前工业自动化也在趋向于信息自动化发展,就当前工业自动化发展势头,以及计算机应用产业的市场需求来看,工业自动化中计算机应用产业发展前景较乐观。接下来将从市场发展、企业发展以及技术发展三方面,来介绍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的发展趋势。

4.1市场发展趋势

我国工业计算机应用产业市场规模正呈现增长趋势,虽然市场竞争激烈,但格局不会有太大变动,但在国内外品牌同时竞争时,国外品牌具有较大优势。随着信息化的进一步深入,计算机应用产业的技术将为其他行业奠定发展的基础,为这些行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由此可见,计算机技术应用产业的发展前景是很乐观的。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在不同应用中功能不同,计算机应用产业产品伴随各企业不同需求随之产生,但这些产品在价格成本和生产技术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呈现出数量较少却有较多类型的现象,因此,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的发展还具有长尾市场的表现。

4.2企业发展趋势

计算机技术中数据库系统的建立和使用,是企业所使用的数据可以长期存储,并实现共享,自动化控制相关生产过程,为生产排除了许多环境干扰,为企业实现工业流程的智能化提供了方便。另外企业已经越来越注重对生产过程的实时控制,通过与自动化技术的结合,减少能量耗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并实现安全生产,减少不合格产品数量,确保产品质量,最终实现生产指标的综合优化。同时,企业正在加强内部人员的综合素质,旨在通过提高企业的知识素养,来提高企业竞争力,发展企业生产力,以实现企业的全局优化。

4.3技术发展趋势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进步很快,很多技术层出不穷,但也有很多在生产应用中被逐渐淘汰。虽然计算机技术纷繁杂乱,但总体趋势还是很明显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计算机应用系统由传统的集中式正向分布式系统转变。分布式系统可以实现模块化管理,弥补了集中式系统程序等不能分割的缺憾,分布式系统可以实现设备连接,使工业过程控制的程序编写变得更加方便和简单。另一方面计算机网络传输正在由有线传输向无线传输转变,并且以太网传输线路已经成为主导。无线传输通信技术抗干扰强、维护成本也较低,更能满足企业间信息传递的现实需要。以太网线路满足了不同产业对网络技术的不同需求,适用性很强。因此,应用必将越来越广泛。

5总结

当今社会,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越来越广泛。工业自动化计算机的应用和发展,打破了传统概念中电子、通信、机械等行业的界限,实现了技术融合,为工业生产开创了全新的发展局面,推动了我国工业产业的信息化。信息技术融合工业技术,为工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对于我国应对全球化发展的经济形势,以及抵抗风雨变幻的经济变化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同时,为获得良好的的经济效益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纪伟.对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发展的探讨.《城市建设》.2012年33期

信息化产业发展趋势篇4

国务院参事、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原主任曲维枝,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宏仁,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副司长秦海以及信息化领域多位著名专家、教授和企业界的学者出席了会议。会上,大家就国家信息化发展趋势和信息化重大进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最新的产品和技术,学科和专业建设以及课程建设等内容作了报告和交流。这是一次难得的政、企、学沟通交流的机会,大家高涨的热情让整个会议气氛非常热烈。

信息化发展六大趋势

秦海分析了在十二五期间国际、国内的信息化发展趋势。他指出,基于世界社会经济发展的最新动态,目前信息化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整个社会的转型发展,包括信息通信技术的开发应用、网络普及、信息传播和知识扩散、人的素质等已经进入了一个自觉适应的正常化阶段;二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后,信息技术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融合程度越来越高。信息化发展趋势则具体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向宽带、泛在和融合的方向演进,对产业业态、商业模式和组织形态等的影响将越发显著;二是工业化与信息化将走向深度融合;三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将催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和发展;四是信息安全问题将日益重要;五是互联网应用日益普及仍将带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六是诸多国家面向信息化发展提出了新的国家战略和发展规划,面向未来的战略制高点争夺将越演越烈。

我们要把握这个趋势,首先要对这种趋势有比较客观和务实的认识。其次,要有一套科学的规划,无论是一个单位还是一个群体,乃至一个国家,科学规划都是非常重要的。

两只眼睛看信息化

把握信息化发展趋势为我们的教育带来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会,将大学里的学科根据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来设置,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新一代青年,这将对下一代人才培养和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益处。

信息化产业发展趋势篇5

软件技术;互联网;智能;服务

【中图分类号】tD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2-0050-01

计算机软件是计算机系统执行某项任务所需的程序、数据及文档的集合,它是计算机系统的灵魂,计算机软件的目的是为广大用户提供符合应用需求的计算服务。从功能上看,计算机软件可以分为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和应用软件,而系统软件和支撑软件也称为基础软件。是具有公共服务平台或应用开发平台功能的软件系统。因此,应用需求和硬件技术发展是推动软件技术发展的动力。

现在,信息化应用环境正经历着新的变化:“云计算”、“无线网”、“传感网”、“物联网”、“泛在网”、“智慧地球”等的出现与发展,这样必然导致软件技术为适应这种新的变化而发生巨大的变革与发展,而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融合,会促使数据处理、信息处理向知识处理的阶段转型与发展,这是值得密切关注的信息技术和软件技术发展的新趋势。

1关于信息技术和软件技术发展趋势的分析与判断

近年来信息技术、软件技术、软件系统与软件产业的发展备受关注,其中较重要的有:

2008年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撰文“新时期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提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继续朝着数字化、集成化、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前进”。“软件系统加快向网络化、智能化和高可信的阶段迈进”。

2008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布的《软件产业“十一五”专项规划》分析软件技术发展趋势时指出:“我国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和网络的广泛普及,对软件技术和产品提出了更多需求。软件技术正朝着网络化、可信化、服务化、工程化和体系化方向发展,软件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广泛应用,将促进和带动软件和软件服务的发展”。

结合我们对软件技术在信息技术产业、软件产业和信息化应用方面的作用和地位的理解,并考虑到软件技术自身的特点,我们认为,未来一段时期,软件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可以概括为:网络化、融合化、可信化、智能化、工程化、服务化。并且呈现出新特点和新内涵。以下就网络化、融合化、可信化、智能化、工程化、服务化的新特点和新内涵逐一加以诠释。

2软件技术发展趋势及其新特点

2.1网络化: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运行环境的多样性,在软件发展过程中,开放化、分布化、虚拟化、无线化、互联化、物联化与泛在化等都是其网络化的不同表现形态,使网络化的内涵更加丰富多彩。

2.2融合化:2000年之后,信息技术进入“后pC”(post-personalComputer)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满足用户对一体化、集成化的产品或解决方案的需求成为可能,嵌入式系统、集成创新、一体化平台等都是软件技术趋于“融合”。

2.3可信化:在计算模式向“以网络为中心的环境和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发展中,软件的运行环境不断开放和动态变化,使得软件构件在无监督下实现可信安全交互的需求日趋强烈。然而目前的理论、技术和管理储备均不足以应对开放性带来的挑战。

2.4智能化:人的认知系统对信息和知识的处理、加工与利用的能力,远远超过现有的任何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探索智力的本质,研制具有更高智能的机器和信息处理系统就成为历史的必然。目前软件智能化的发展趋势表现在:

2.4.1从低级走向高级(逻辑推理—拟人智能);

2.4.2从浅层走向深层(模拟行为—模拟情感);

2.4.3从分立走向融合(观点分立—形成共识);

2.4.4从软件走向知件(数据处理—知识处理,科学计算—社会计算);

2.4.5从理论走向应用(理论研究—应用推广);

2.4.6从微小型走向巨大型(单体、微型、小型—多体、大型、巨型、全球)。

综上所述,“信息一知识一智能转换理论”将成为信息时代科技的灵魂,发展新智能科学与技术,是今后的重要目标。

2.5工程化: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软件工程”的概念和方法逐步得到实际应用,以工程化的生产方式设计、开发软件;工程化趋势推动复用技术和构件技术发展,降低了软件开发的复杂性,提高了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但是,传统的软件工程方法学体系,本质上是一种封闭和静态的体系,难以适应internet开放、动态、多变的特点。为了适应这种新特点,软件系统开始呈现出一种柔性可演化、连续反应式、多目标自适应的新系统形态。从技术的角度看,在面向对象、软件构件等技术支持下的软件实体,以主体化的软件服务形式存在于internet的各个节点之上,各个软件实体相互间,通过协同机制进行跨网络的互连、互通、协作和联络,从而形成一种与www相类似的软件web(softwareweb),这种internet环境下的新的软件形态称为网构软件(internetware)。网构软件技术与方法已成为新一代软件工程化开发方法的新趋势,它是实现面向internet的软件产业工业化与规模化生产的核心技术基础之一。

2.6服务化:软件即服务(SaaS)已成为软件产业或软件服务发展和未来管理软件并提供服务的重要趋势,体现在运行平台上的服务融合,即通信服务、内容服务、计算服务等融合。服务计算(ServicesComputing)的目标,是以服务作为应用开发的基本单元,能够以服务组装的方式快速、便捷和灵活地生成增值服务或应用系统,并有效地解决在分布、异构的环境中数据、应用和系统集成问题。软件服务的本质就是人们不再需要拥有软件产品本身,而是直接使用软件所提供的功能。服务化趋势使各种软件产品以服务的方式向用户提供,这将极大地改变软件应用模式和商业模式,进而影响软件产业的格局。

3结语

软件技术与软件产业的发展是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关键,软件技术的发展必然以软件产业为动力,软件产业的发展必须以软件技术为基础。软件技术与软件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应用,只有以应用需求为导向,才能带动软件技术与软件产业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新时期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8,(10):1589-1607.

[2]中国科学院信息领域战略研究组.中国至2050年信息科技发展路线图[m].科学出版社,2009-9.

信息化产业发展趋势篇6

关键词: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态势

一、电子信息行业运行概况

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稳步提高,产品产销衔接良好,对外贸易增势平稳。2007年电子信息产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5.6万亿元,增长18.0%;增加值13000亿元,增长18.2%;软件业务收入5800亿元,增长20.8%。产业规模继续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位居领先,销售收入占全国工业的比重为12%。多数重点产品产量保持平稳增长。产品产销衔接良好,手机、计算机、彩电等主要产品产销率均达98%以上。出口较快的主要是计算机和电子元件行业,二者增速分别比全行业高了2.8和10.8个百分点。

2.电子信息产业区域布局日益集中,企业实力不断增强,科技创新日趋深入。信息产业企业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全年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完成营业收入超过1万亿元,日益成为推动行业平稳运行的中坚力量。企业研发投入不断提高,全行业研发投入超过1000亿元,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接近4%,其中有11家企业比例已超过6%,海尔、华为等研发投均超过50亿元。九个国家信息产业基地实现收入超过3万亿元,成为引领产业增长的重要地区,并发挥重要的带动示范效应。40个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园,分别在通信、计算机、家电、集成电路、电子元件、电子器件、电子材料等专业领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合计产业规模占全国的1/4以上。

3.产业优势逐渐突出:如能源消耗处于较低水平,信息化程度较高,产品价格呈下降趋势竞争优势突出。而从能源产品看,电力、原煤、燃料油、柴油占据前四位,分别占全行业能源消耗量的49%、15%、11%、10%。互联网用户达到2.1亿人,比上年增长7000万人以上;城镇居民计算机拥有量达到59.7台/百户,彩电拥有量超过151台/百户,二者分别比上年提高了15%和5%。国家信息化投资占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比重接近10%,电子政务投入占电信建设投入的比重为12%。企业电子商务不断推进,电子大中型企业电子商务采购、销售额占营业额的比重达40%。

另外,电子产品价格不断下降,2007年,我国主要消费类电子产品价格指数为85.2,降幅较上年增加了0.7个百分点,比全国Cpi低19.6个百分点。其中微型计算机价格指数为85,笔记本价格指数80,液晶电视机价格指数78,CRt电视机价格指数为95,手机价格指数85,数码相机80,激光视盘机价格指数96.5,音响价格指数98.5。电子信息产品价格下降平抑了物价上涨的趋势,推动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下降0.53个百分点。

二、电子信息产业的特点及面临的问题

1.产业化链条不完善,没有低成本的配套能力。在研究、开发、产业化等创新链的关键环节中,产业化既是创新的目的,又是整个创新链的归宿。更重要的是,在产业化的过程中,电子信息产业也是一个独立的产业链形态,包括基础材料、电子元器件、核心部件、生产线以及规模产能配套条件等在内的完整形态。由于没有有效的机制,上述各环节的利益共同体难以形成有效的联动与合力,导致技术发明人、投资人和政府部门出现产业投资不到位、政策不落实、专利实施少、生产规模小的现象。特别是在专用设备、装备、材料、测试仪器仪表等基础环节薄弱,更是影响产业化持久发展的基础。

2.产业链的关键环节过度依赖外资企业。我国信息产业在充分利用外资的同时,没有迅速提高自主核心竞争力。电子信息产业链中的某些关键环节非常薄弱。尤其是微电子、光电子、材料等基础产业发展严重滞后,整机产品所需的关键集成电路和重要材料基本依赖进口。主要产品的核心技术掌握在外商手中的后果之一,就是产业发展对外依存度高,对内带动不够,缺乏主动权。

3.投资前景不容乐观

一方面,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将影响投资的增长。目前,国家在2008年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严格控制信贷过快增长;同时在土地供应上将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特别是东南沿海的工业土地供应日趋紧张,因此产业投资增速受此影响可能有所减缓。但是,如果能争取国家在投资上对信息产业予以倾斜,并引导地方将信息产业作为经济结构升级的突破口,调控措施对产业投资的冲击将有所弱化。

另一方面,加工生产的成本比较优势弱化,将进一步导致外资转移的扩大。目前,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环境的调整,特别是人民币升值加快、两税并轨正式实施、新的劳动合同法生效等,国内生产制造的成本逐步上升,原有比较优势有所弱化。2008年外资企业开始将部分投资外移转向越南、菲律宾等国家,这种现象可能有扩大的趋向。相比而言,对外投资前景看好。目前,国内企业的竞争力不断提高,通过对外投资调整结构的趋动力日益增强,部分大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探索开始走向正轨;国家为缓解贸易顺差过快增长和促进经济结构升级,出台了鼓励对外投资的措施意见,这些都为电子信息企业对外投资的扩大创造了有利条件。

4.内外资企业呈现不同发展格局。从往年看,三资企业一直是拉动产业增长的主要力量,但2007年内资企业各项指标增速均大大高于三资企业。从规模看,三资企业仍占较大份额,比重达到78%,但发展速度明显低于内资企业,其收入和增加值增速均为19%,分别比内资企业(24%、25%)低了5和6个百分点。从效益看,内资企业利润增长42%,税金增长23%,分别比三资企业(15%、8%)高了27和15个百分点。从出口看,内资企业增长35%,比三资企业(25%)高了10个百分点。从投资看,内资企业增长38%,比三资企业(21%)高了17个百分点,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增速仅为7%。从创新看,内资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3.6%,比三资企业高了2个百分点以上。

5.技术升级带来的结构和市场变化十分突出。2007年信息技术转型对产业和市场结构影响特别明显。一方面,基础行业逐步成为拉动产业增长的主要力量。另一方面,整机更换效应尤为明显,高低端市场呈现不同的格局。由于结构升级,主要产品增幅同比均有所下降,但高端产品增长很快。转贴于

三、全球化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

1.全球产业链分工和整合的趋势日益明显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信息技术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跨国公司日益专注核心技术和业务,产业链的分工与整合日趋深入。首先是制造环节代工化。以台湾地区企业为代表的代工企业基于成本和规模优势,不断介入整机制造领域,在产业发展中占据强势地位,甚至出现产品制造通吃的苗头,使产业的生产模式发生调整变化。其次是非核心业务外包化。近年来,印度、爱尔兰经济取得快速发展,正是大力发展面向欧美跨国公司的信息服务外包业务所致。第三是业务外包的整合化。由于国内企业的业务相对单一,在产业链中处于较低的环节,面临产业链的发展变化,亟需加强资源整合,才能适应更高层次的竞争。

由此可见,我们应该从产业链条入手,避免产业化过程中的单点突进。信息产业领域的竞争愈发激烈,创新的终端是市场的回报,加强官、产、学、研、商的合作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实现产业化的有效手段,也是建立健全产业化的主要模式之一。在产业化的具体实施中,要加强上下游的产业配套与衔接,打造完整的产业链,将政府支持、技术研发、专利申请、建立标准、组织生产和工程化建设以及市场拓展等紧密结合起来,全面支持和促进自主创新的产业化发展。此外,在产业化的链式突破过程中,短期内在整个产业链上实现产业化,是不现实的,应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在产业化过程中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科技成果,以提高自主创新产业化的起点。而且,要利用在集成创新中积累的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快速内化到自主创新的体系中,为今后的技术跨越进行储备。

2.伴随技术升级和产业发展出现的新问题层出不穷随着产品更新加快,部分产品售后服务(如平板电视机等)跟不上技术发展步伐的问题日益突出,基础产品标准不统一也对市场规范和环境发展造成一定的冲击。其二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形势日益严峻,由于国内法制建设并未健全,导致工作开展相对滞后。其三是代工业快速发展,市场上出现许多无品牌但功能齐全的电子产品,对企业营销思路和行业监管模式提出了新的课题。另外,随着产业融合趋势加快,大型运营商和渠道商不断介入制造业,基于增值服务的产品定制步伐加快,渠道商开始发展自己的品牌产品,都使国内品牌企业面临与市场关系割裂的格局。

3.产业发展的生态化要求日益迫切,对我国的挑战极大信息产业兴起一股产业生态化发展的热潮。最为典型的代表来自欧盟,近几年先后颁布了RoHS、weee、ReaCH指令,eUp指令(用能产品的生态化设计要求),这些指令针对包括电子信息产品在内的用能产品,在设计阶段,对其生命周期涉及的节能、环保要求,提出全面的框架性指令,将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带来深远影响:一是产业发展面临全新的理念。企业要从设计源头重视产品的生态发展,建立生态参数档案,并将生态评估贯穿于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二是出口面临新的壁垒。我出口企业的成本也将大大增加,企业将因原材料、设备更换以及内部机构调整和设计生产流程变革而增加生产成本,相关的检测成本也将提高,这对我国电子信息产品的成本优势是一个新的挑战。

面临着产品的升级与产业的生态化,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就是人才。政府或者企业可以拿出部分资金,用于现有人才的进一步培养和潜在人才的开发,努力保持适当的人才流动性,争取达到人才流动“溢出效应”最大化。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形成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工作环境,从而使企业能够在稳定的人力资源的条件下获得稳定的进步,不断开拓创新,提升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竞争力。

中国“的十一五”规划提出,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一定要在核心技术产品的研发和应用的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毫无疑问,在当今以信息技术为显著性标志的全球性科技革命的进程中,实现这个目标势在必行。目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度过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成功地实施信息产业强国战略,要求我们必须优化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结构,正确引导电子信息产品需求结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中国信息化的发展步伐。

参考文献

[1]胡玉梅,戚昌.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及其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2).

[2]别秀梅,李玉文.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J].工业技术经济,2005.

信息化产业发展趋势篇7

关键词: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态势

一、电子信息行业运行概况

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稳步提高,产品产销衔接良好,对外贸易增势平稳。2007年电子信息产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5.6万亿元,增长18.0%;增加值13000亿元,增长18.2%;软件业务收入5800亿元,增长20.8%。产业规模继续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位居领先,销售收入占全国工业的比重为12%。多数重点产品产量保持平稳增长。产品产销衔接良好,手机、计算机、彩电等主要产品产销率均达98%以上。出口较快的主要是计算机和电子元件行业,二者增速分别比全行业高了2.8和10.8个百分点。

2.电子信息产业区域布局日益集中,企业实力不断增强,科技创新日趋深入。信息产业企业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全年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完成营业收入超过1万亿元,日益成为推动行业平稳运行的中坚力量。企业研发投入不断提高,全行业研发投入超过1000亿元,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接近4%,其中有11家企业比例已超过6%,海尔、华为等研发投均超过50亿元。九个国家信息产业基地实现收入超过3万亿元,成为引领产业增长的重要地区,并发挥重要的带动示范效应。40个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园,分别在通信、计算机、家电、集成电路、电子元件、电子器件、电子材料等专业领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合计产业规模占全国的1/4以上。

3.产业优势逐渐突出:如能源消耗处于较低水平,信息化程度较高,产品价格呈下降趋势竞争优势突出。而从能源产品看,电力、原煤、燃料油、柴油占据前四位,分别占全行业能源消耗量的49%、15%、11%、10%。互联网用户达到2.1亿人,比上年增长7000万人以上;城镇居民计算机拥有量达到59.7台/百户,彩电拥有量超过151台/百户,二者分别比上年提高了15%和5%。国家信息化投资占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比重接近10%,电子政务投入占电信建设投入的比重为12%。企业电子商务不断推进,电子大中型企业电子商务采购、销售额占营业额的比重达40%。

另外,电子产品价格不断下降,2007年,我国主要消费类电子产品价格指数为85.2,降幅较上年增加了0.7个百分点,比全国Cpi低19.6个百分点。其中微型计算机价格指数为85,笔记本价格指数80,液晶电视机价格指数78,CRt电视机价格指数为95,手机价格指数85,数码相机80,激光视盘机价格指数96.5,音响价格指数98.5。电子信息产品价格下降平抑了物价上涨的趋势,推动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下降0.53个百分点。

二、电子信息产业的特点及面临的问题

1.产业化链条不完善,没有低成本的配套能力。在研究、开发、产业化等创新链的关键环节中,产业化既是创新的目的,又是整个创新链的归宿。更重要的是,在产业化的过程中,电子信息产业也是一个独立的产业链形态,包括基础材料、电子元器件、核心部件、生产线以及规模产能配套条件等在内的完整形态。由于没有有效的机制,上述各环节的利益共同体难以形成有效的联动与合力,导致技术发明人、投资人和政府部门出现产业投资不到位、政策不落实、专利实施少、生产规模小的现象。特别是在专用设备、装备、材料、测试仪器仪表等基础环节薄弱,更是影响产业化持久发展的基础。

2.产业链的关键环节过度依赖外资企业。我国信息产业在充分利用外资的同时,没有迅速提高自主核心竞争力。电子信息产业链中的某些关键环节非常薄弱。尤其是微电子、光电子、材料等基础产业发展严重滞后,整机产品所需的关键集成电路和重要材料基本依赖进口。主要产品的核心技术掌握在外商手中的后果之一,就是产业发展对外依存度高,对内带动不够,缺乏主动权。

3.投资前景不容乐观

一方面,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将影响投资的增长。目前,国家在2008年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严格控制信贷过快增长;同时在土地供应上将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特别是东南沿海的工业土地供应日趋紧张,因此产业投资增速受此影响可能有所减缓。但是,如果能争取国家在投资上对信息产业予以倾斜,并引导地方将信息产业作为经济结构升级的突破口,调控措施对产业投资的冲击将有所弱化。

另一方面,加工生产的成本比较优势弱化,将进一步导致外资转移的扩大。目前,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环境的调整,特别是人民币升值加快、两税并轨正式实施、新的劳动合同法生效等,国内生产制造的成本逐步上升,原有比较优势有所弱化。2008年外资企业开始将部分投资外移转向越南、菲律宾等国家,这种现象可能有扩大的趋向。相比而言,对外投资前景看好。目前,国内企业的竞争力不断提高,通过对外投资调整结构的趋动力日益增强,部分大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探索开始走向正轨;国家为缓解贸易顺差过快增长和促进经济结构升级,出台了鼓励对外投资的措施意见,这些都为电子信息企业对外投资的扩大创造了有利条件。

4.内外资企业呈现不同发展格局。从往年看,三资企业一直是拉动产业增长的主要力量,但2007年内资企业各项指标增速均大大高于三资企业。从规模看,三资企业仍占较大份额,比重达到78%,但发展速度明显低于内资企业,其收入和增加值增速均为19%,分别比内资企业(24%、25%)低了5和6个百分点。从效益看,内资企业利润增长42%,税金增长23%,分别比三资企业(15%、8%)高了27和15个百分点。从出口看,内资企业增长35%,比三资企业(25%)高了10个百分点。从投资看,内资企业增长38%,比三资企业(21%)高了17个百分点,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增速仅为7%。从创新看,内资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3.6%,比三资企业高了2个百分点以上。

5.技术升级带来的结构和市场变化十分突出。2007年信息技术转型对产业和市场结构影响特别明显。一方面,基础行业逐步成为拉动产业增长的主要力量。另一方面,整机更换效应尤为明显,高低端市场呈现不同的格局。由于结构升级,主要产品增幅同比均有所下降,但高端产品增长很快。

三、全球化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

1.全球产业链分工和整合的趋势日益明显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信息技术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跨国公司日益专注核心技术和业务,产业链的分工与整合日趋深入。首先是制造环节代工化。以台湾地区企业为代表的代工企业基于成本和规模优势,不断介入整机制造领域,在产业发展中占据强势地位,甚至出现产品制造通吃的苗头,使产业的生产模式发生调整变化。其次是非核心业务外包化。近年来,印度、爱尔兰经济取得快速发展,正是大力发展面向欧美跨国公司的信息服务外包业务所致。第三是业务外包的整合化。由于国内企业的业务相对单一,在产业链中处于较低的环节,面临产业链的发展变化,亟需加强资源整合,才能适应更高层次的竞争。

由此可见,我们应该从产业链条入手,避免产业化过程中的单点突进。信息产业领域的竞争愈发激烈,创新的终端是市场的回报,加强官、产、学、研、商的合作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实现产业化的有效手段,也是建立健全产业化的主要模式之一。在产业化的具体实施中,要加强上下游的产业配套与衔接,打造完整的产业链,将政府支持、技术研发、专利申请、建立标准、组织生产和工程化建设以及市场拓展等紧密结合起来,全面支持和促进自主创新的产业化发展。此外,在产业化的链式突破过程中,短期内在整个产业链上实现产业化,是不现实的,应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在产业化过程中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科技成果,以提高自主创新产业化的起点。而且,要利用在集成创新中积累的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快速内化到自主创新的体系中,为今后的技术跨越进行储备。

2.伴随技术升级和产业发展出现的新问题层出不穷随着产品更新加快,部分产品售后服务(如平板电视机等)跟不上技术发展步伐的问题日益突出,基础产品标准不统一也对市场规范和环境发展造成一定的冲击。其二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形势日益严峻,由于国内法制建设并未健全,导致工作开展相对滞后。其三是代工业快速发展,市场上出现许多无品牌但功能齐全的电子产品,对企业营销思路和行业监管模式提出了新的课题。另外,随着产业融合趋势加快,大型运营商和渠道商不断介入制造业,基于增值服务的产品定制步伐加快,渠道商开始发展自己的品牌产品,都使国内品牌企业面临与市场关系割裂的格局。

3.产业发展的生态化要求日益迫切,对我国的挑战极大信息产业兴起一股产业生态化发展的热潮。最为典型的代表来自欧盟,近几年先后颁布了RoHS、weee、ReaCH指令,eUp指令(用能产品的生态化设计要求),这些指令针对包括电子信息产品在内的用能产品,在设计阶段,对其生命周期涉及的节能、环保要求,提出全面的框架性指令,将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带来深远影响:一是产业发展面临全新的理念。企业要从设计源头重视产品的生态发展,建立生态参数档案,并将生态评估贯穿于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二是出口面临新的壁垒。我出口企业的成本也将大大增加,企业将因原材料、设备更换以及内部机构调整和设计生产流程变革而增加生产成本,相关的检测成本也将提高,这对我国电子信息产品的成本优势是一个新的挑战。

面临着产品的升级与产业的生态化,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就是人才。政府或者企业可以拿出部分资金,用于现有人才的进一步培养和潜在人才的开发,努力保持适当的人才流动性,争取达到人才流动“溢出效应”最大化。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形成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工作环境,从而使企业能够在稳定的人力资源的条件下获得稳定的进步,不断开拓创新,提升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竞争力。

中国“的十一五”规划提出,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一定要在核心技术产品的研发和应用的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毫无疑问,在当今以信息技术为显著性标志的全球性科技革命的进程中,实现这个目标势在必行。目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度过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成功地实施信息产业强国战略,要求我们必须优化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结构,正确引导电子信息产品需求结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中国信息化的发展步伐。[]

参考文献

[1]胡玉梅,戚昌.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及其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2).

[2]别秀梅,李玉文.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J].工业技术经济,2005.

信息化产业发展趋势篇8

关键词:建筑施工信息化;新趋势;发展;特征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前言

建筑业已经成为当前支撑国民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在工程施工中遇到的问题通常比设计中遇到的更为复杂,工程的大多资金也更消耗在施工当中。当前计算机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水平依然比较低,因而建筑施工的信息化发展程度或多或少决定了整个建筑行业的信息化发展程度。在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前提下,建筑施工的准确性得到了明显提高,企业内部信息也能够方便共享,方便了信息交流,也增强了建筑施工决策的科学性。本文便详细分析了建筑施工信息化的形成、特征和发展趋势。

二、我国建筑施工信息化的形成

建筑施工信息化,是指以建筑业的信息化为总目标,在施工过程的各个部门及阶段普遍运用信息技术和开发信息资源,以不断提高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益的过程。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起步较晚且水平相对落后,但是随着相关管理部门越来越重视和认可信息技术,使其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例如:通过招投标管理软件来快速准确计算工程量和制定招投标报价,通过各种专业软件来统一编制标书和进行施工图纸设计;借助计算机软件来组织和管理建筑工程施工流程,以提高建筑施工效率与性价比;借助工程项目管理软件来进行施工造价和质量管理,以及日常信息维护等。

三、建筑施工信息化的特征

1、信息收集自动化

在信息收集方面,利用iC卡和传感技术来自动采集与录入相关信息。比如:使用传感设备现场采集设备运行状况、混凝土温度、构件变形等数据,用iC卡采集现场工作人员的个人信息。利用电子设备记录需要人工收集的信息,为各部门工作人员提供电脑图形用户界面,从而方便录入和整理必要信息。同时,应用CaD技术来录入、细化和修改施工图纸类的图形信息。

2、信息存储电子化

在信息的存储方面,利用光盘与磁介质技术来海量存储各类信息。建筑施工信息数量大且种类多,使用电子媒体可以在较少费用成本下获得较大的存储能力,并且比纸质存储更方便。通常情况下,1.2GB容量的硬盘能够存储40万页a4纸所能存储的文本信息,其价格却只有几十元,而且其存储成本随着电子技术发展而不断降低。项目完工之后,可以用一张光盘或若干磁盘保存该项目的完整施工信息,以便存档备用。

3、信息交换网络化

在信息交换方面,网络信息技术实现了工程施工各部门之间信息的高效传递与共享。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进行信息传递,施工过程中的信息交换是必不可少的。建筑施工中的信息交换频繁且数量较多,网络化的信息交换使得这些繁琐的问题迎刃而解。

4、信息检索工具化

在信息检索方面,利用数据库技术能够提供高效的检索工具,从而方便了信息的检索和广泛利用。统一的工期信息使得生产计划、预算、材料供应、统计部门可以分别从自身需求出发进行检索,而数据库种类与规模的不断增加,使施工人员及时掌握施工项目信息和检索与自己工作相关的技术资料及管理规定,从而得到全面的信息支持。

5、信息利用科学化

在信息利用方面,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通过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自动深加工相关基础信息,从而产生比较优化的支持决策的有效信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广泛使用可提供工期、成本和质量分析的软件工具,进行计划工期与实际工期的分析比较,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下一阶段生产任务的安排,从而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工程质量问题并分析原因,及时进行成本汇总和找出节支及浪费所发生的环节。

四、建筑施工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1、全面数字化趋势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建筑施工信息化程度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及发展。如今,全面数字化与网络化趋势早已渗入了建筑施工的财政管理、资源配置、人员利用和日常安排等各个方面。目前,国内许多大中型建筑施工企业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抢占商机,充分利用自身的经济实力,不断引进先进的信息设备和高新技术,为建设全面数字化的施工信息系统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同时,许多建筑施工企业非常重视数字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有效的软件条件。

2、网络与电子商务的普及

网络与电子商务的普及为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互联网给予了建筑施工更便捷的信息数据支撑,也为建筑项目管理提供了有效的信息处理和存储途径。同时,内外部网络的有效利用方便了建筑施工信息数据的交流和共享,并通过建立网络数据库提供了便捷的信息检索途径。网络与电子商务的可操作性强,而且复制、存档非常便捷,其优势在建筑施工企业合作和重组中明显的表现了出来。传统的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模倚重于“人”的主观地位,人才的流失可能会引起企业不能正常运行。而网络和电子商务的应用强化了信息资源的整合力度,整个信息系统的存档工作非常完善,可以在没有当事人参与的情况下确保企业的高效运转,也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地处理和运用信息,确保施工顺利进行,从而降低了人的主观重要性。此外,网络和电子商务的普及减少了企业出门洽谈业务的经费,有效节约了企业成本。

3、信息利用的科学化趋势

建筑施工中的工期信息通常可以分为生产计划、预算和材料供应这几个方面。在建筑施工人员的检索使用过程中,数据库种类和规模在不断增加,使得施工人员不仅能够及时了解和熟悉施工项目自身的信息,还能够检索到与自身工作相关的各种技术资料和管理规定,从而获得全面的信息支持。

4、市场导向性趋势

建筑施工企业为了适应纷繁复杂和变化多端的市场竞争,往往会依照中标项目的水准进行市场价格数据库的完善,根据市场主材、周转材消耗水平和人工机械成本建立市场定额库,进而进行企业内部定额数据库的修正,并在施工过程中不断完善企业的技术资料储备,从而建立起同时基于市场价格和企业内部定额的投标报价分析决策系统。同时,为了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在不同的交易规则、标的、业主、对手之间形成特定市场条件,分析不同市场环境对投标人及其投标技术与价格的影响程度,分析价格变化因素和对比企业成本价格获得工程结算利润的变动规律,再依照竞标对手的出价范围和结合几率分析来判断与修正报价。

五、结语

建筑施工中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增强了建筑施工的资源整合和建设管理,方便了建筑企业之间的交流和业务往来。如今我国已经进入网络信息时代,能否正确把握建筑施工信息化发展趋势,关系到建筑施工的生产效益与发展前景。所以,搞好建筑施工的信息化建设,可以大大地提高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马智亮,陈娟.建筑施工信息化发展趋势与对策.施工技术,1998(4).

信息化产业发展趋势篇9

关键词:管理;趋势;国际化;创新;信息

中图分类号:F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6-0025-02

1国际化――当今政治经济发展所造成的一个客观管理环境

(1)企业的生存必将是全球范围内的生存。全球电子数据交换系统使企业在产品生产和供应方面的地理概念基本消失,时间差缩小至最小程度。国际贸易点的出现,使产品在国家之间的流动变得非常容易和方便,使资金流动和商品流通趋向全球化。

现代跨国界管理既告别了组织的“自我中心主义”,也不同于“国土本位主义”或“民族中心主义”,在公司的管理层中,尽可能配备当地公民。这也就意味着,母公司把自己的下属子公司看做是其所在国经济体系中的一个分子,是与所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并相互影响;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合作关系,保持双向沟通,母公司对子公司的具体管理不作干预。这样一来,跨国公司既避免了过去那种狭隘的民族主义可能造成的与东道国之间的矛盾冲突,又拥有了国内公司所不具有的种种优势。一方面,由于它们同属于一家跨国公司,能够利用许多不同国家的商业机会,能够在经营和生产中相互合作,也能够在全球范围内筹募资金和获取资源;另一方面,由于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关系比较松散,子公司获得了更多的经营自,能够根据所在国的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经营内容、经营方式,从而有更多的灵活性,因而也有了更多的发展机会、更强的生存能力,以至于有更稳定的利润收入。

(2)随着世界经济国际化的发展,目前存在一种趋势,企业对管理人员,包括高层领导人员的选择和配备贯彻最有效地利用人才资源的原则,力求得到最优秀的人员和最佳的管理技术,企业管理人员的多国籍化成为必然的结果。在选择上,主要从本企业国际性生产经营的需要出发,从国际范围内择优选用,而一般不考虑受雇人员的国籍。企业雇用不同国籍的人员,他们熟悉不同文化,懂得国别之间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差异,将有利于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活动。

现代管理开放性的一个表现是迅速国际化的趋势。管理国际化是一个普遍问题,几乎一切管理领域都面对着环境的扩大化,许多国内管理也需要把国际环境纳入考虑的内容之中,一些原先不可能与国际关系有任何联系的领域也受变动着的国际环境的影响。

(3)要积极应对这个趋势,在发展中游刃自如,企业管理必须树立全球观念,面向全球化市场:

①企业要用全球眼光分析国际经济事务,密切注视经济变化给企业带来的深远影响,并制定出相应的跨国创业经营战略;②企业要加强研究开发,开发出更多知识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③企业要学会与各种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打交道,运用跨越不同文化的管理风格和管理方法;④合理地配置和利用生产要素,组织国际生产。

现代跨国公司代表着一个新的管理趋势,甚至有可能意味着一个全新的管理时代,即管理国际化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类型的组织间有着广泛的联系、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2创新――未来管理的主旋律

(1)与管理国际化相配合的是管理思想的科学化。科学管理思想的精髓是严格、精确、自律和试验。这些思想要贯彻到管理职能的所有方面,包括计划过程和由此产生的制度、程序、政策、战略和目标、组织过程和组织结构以及激励和领导。

(2)创新管理有三种互有联系的不同含义,一是对创新活动的管理,二是管理要创新,三是创新型管理。这里指的是最后一种含义。

所谓创新型管理,①为适应科学技术、经营环境的急剧变化,不断进行战略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观念创新和市场创新,把创新渗透于整个管理过程之中,作为经常性的主要管理职责。②每个经理人,都将成为创新者。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将把经理人从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从而使经理人将大部分时间用于创造性劳动,研究新问题、新动向、新思路,成为创新型的工作者。③每一企业要为全体员工创造才能的自由发挥建立新的机制,面对未来,需要的是能够激励人们不避风险、不怕犯错误、勇于创新探索的管理机制。④在激烈的竞争中一味模仿别人的企业是难以生存的。实践证明,成功的企业,必将是具有个性化、活力化特征的创新型企业,是能够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产品和独具特色的经营方式的企业。

(3)企业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受到内部资源的约束,也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对企业自身战略、制度安排、机制设计、人力资源整合、品牌策略等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当前,许多人强调要建立和发展国家创新体系,这很重要,但创新体系只有以企业为主体才有真正的活力。知识管理就是要促进企业内部、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研究单位之间的联系,加强知识联网,加快知识流动,其目的就是要推动创新。知识管理应创造有利于创新的良好环境。

在信息时代,企业之间的分工将主要取决于企业之间的技术优势,而不是资源优势和资金优势。技术开发引导着市场需求,技术变迁决定着企业产供销流程体系和企业产业的发展方向,技术创新成为企业赢得市场份额的根本途径。

创新型管理的前提和结果必然是管理创新,同时这种管理的内容理应包括对创新的管理。预测未来最好的方法就是创造未来。美国企业家提到:“除非你能管理改变,否则你只好改变管理”。应付多变的“数位经济”时代,创新是永葆竞争优势的最佳利器。

3信息――企业经营管理最重要的因素

(1)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与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信息化正在往广度和深度发展,并进入了管理活动与业务活动综合信息化的新阶段。管理信息化的新发展进一步促进信息管理的普及和提高,导致信息管理在整个管理中地位的提升。信息管理渗透于各种管理,无论是政府管理还是企业管理的一切方面的全部过程。可以说,若无信息管理,也就谈不上任何管理了。

值得注意的是,已经出现了信息管理向知识管理演进的发展趋势,而且知识经济日趋重要。虽然,人们对知识管理的认识仍未统一。但是对知识作为一种重要生产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长因而需要加以管理的认识却是相同的,对知识管理日趋重要的认识也是一致的。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与发展。如果说信息管理使数据转化成为信息,并使信息为组织设定的目标服务,那么知识管理则使信息转化成为知识,并用知识来提高特定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2)信息社会是智能化、知识化的社会,知识将成为企业获取效益的主要手段。首先,每一个现代企业,都必须高度重视知识资源的开发和有效运用,都应善于运用信息网络,把握世界范围内的新知识、新信息、新动向,充分利用全人类所创造的知识宝库和精神财富,加快自身的发展。其次,开发知识资源,还必须高度重视企业员工科学知识水平的提高和潜在能力的发掘。每一个现代企业,必须着力培育员工,提高员工的科学知识水平,使之成为适应时代要求的智能型劳动者,并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在才能。再次,开发知识资源,还应高度重视“外脑”的利用。由于当代管理影响因素复杂多变,企业领导人仅凭个人的知识和能力,难以有效地解决重大战略与管理问题,因而迫切需要借助于众多专家的知识和智慧,促进企业的有效发展。

企业信息管理将进入基于互联网知识资源管理的新阶段。知识资源管理既包括对企业已有知识资源的收集、利用、沟通和完善,又包括对企业新知识资源形成和创造的管理。它使企业的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使个人的知识转化为组织整体的知识,从而提高企业积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速度管理的核心是建立一套具有较强自我调节能力的快速反应机制,使企业的决策和运行从传统的预测主导转变为快速反应主导。它的产生是信息技术和网络应用的直接结果,信息不对称和信息滞后状况将得到改善,信息的有效传递、处理和反馈使在线决策成为可能,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詹姆斯・昌佩和尼丁・诺利亚在其撰写的《管理的变革》中指出,未来的企业组织将以特有的形式出现。管理的作用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计划、控制、组织、人事等。同样,经理人员的职能也超出了今天传统的领导范畴,而会转向预测、协调和激励。即今后管理人员必须增加以下三项职责:①明确公司地位,指明公司前进的目标;②调动员工的能动性,使企业组织充满创造力;③力争诚实正直,建立相互信任,并以此作为公司管理的基础。

(3)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与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信息化正在往广度和深度发展,并进入管理活动与业务活动综合信息化的新阶段。管理住处化的新发展进一步促进住处管理的普及和提高。导致住处管理在整个管理中地位的提升。信息管理渗透于和体现在各种管理,无论是政府管理还是企业管理的一切方面和全部过程。可以说,若无信息管理,也就谈不上任何管理了。值得注意的是,已经出现了住处管理向知识管理演进的发展趋势。

(4)知识管理的作用在于培育集体创造力。知识作为无形资产日益变得重要起来,声望、商誉、商标、专利、注册设计、联系网络,以及员工的经验与技能等等知识资产或智力资本需要评估和管理。知识密集型的产品、企业、产业和经济,不仅在增加,而且不断显露出它们相对优势。

4中国企业管理的趋势――机遇与挑战并存

(1)随着中国经济日益市场化和国际化,中国也需要大量有经营管理能力,并懂得国际经济和贸易规则的人才。因此传统组织结构的解体和管理原则的放弃,新的网络型、自我管理组织的出现,激励方式的改变,领导职能的加强以及沟通方式的变化等等都是中国企业面临的紧迫课题。

(2)当今世界,新技术革命推动产业革命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人才的竞争也越来越来白热化。企业内部的运作体制和机制、组织战略和策略若保持不变,则企业的发展源泉必将枯竭。因此,适时地对企业进行“创造性破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中最为前卫的理念。

(3)对于国内的企业,除了上述因素之外,还有一个非常大的外部环境因素,即中国加入wto所带来的新的挑战、新的规则。中国入世标志着市场的全方位开放、市场经济体系和规则的建立绝不再以任何人、任何单位的意志为转移。国内的企业毫无疑问面临着全方位的重组和整合。

信息化产业发展趋势篇10

【论文关键词】发展趋势;营销管理;营销战略

一、消费者行为的发展趋势

消费者行为的发展和变化是促进营销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社会和时代最重要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科技,以及消费者因科技而拥有更高的知识和能力。现在他们的行为正向着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一)注重价值取向,追求个性化、独特化。由于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不仅考虑产品或服务的功能.还追求其附加价值。同时.个性化已逐渐成为现代人性格的一大特征,其号召力还会进一步上升“人们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去寻求、表达、确认并且肯定一种存在的感觉”

(二)信息索取趋于多、捷、便。互联网的运用和发展,正逐步减少和消除因信息不对称和高昂的信息成本给消费者带来的困扰和不便。

(三)关注和重视社会利益。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使消费者在满足个体消费需求的同时,更注重保护生环境,防止污染.节省及再利用资源。

(四)消费者的奢华路线。消费者所消费的,不是商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而是它们的符号象征意义。

(五)追求便利的要求日益突出,超市和大卖场日益成为购物首选。根据ac尼尔森的购物者趋势调查,80%的中国消费者每周光顾超市或者大卖场。而同等比例的消费者在这些场所的日用品支出超过了其他渠道。

(六)高度竞争的市场,忠诚度不高的顾客。现代代业态的发展为中国购物者带来了便利、实惠、良好的购物环境和更多的营业时间。

二、营销管理未来的几大发展趋势

(一)知识化趋势在新的经济条件下,知识将成为最关键的生产要素,尽管这并非是排斥资本的重要性,但资本作为重要资源的地位将趋于下降。营销管理的知识化趋势主要表现为企业要想持续、稳定、健康、协调地发展,就必须设法变成能使各阶层人员全身心地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学习型组织。在企业中形成一种不断创新、不断进步、尊重知识、运用知识的良好风气,从而在知识经济时代,做到创造未来,把握未来。

(二)数字化趋势新经济形势下,数字信息将取代模拟信号,信息处于数字形式之中,许多不同形式的信息被合成、创造,并以光速压缩传送,这为营销形式的变革创造了空前的物质前提。而顺应营销形式的数字化走向。营销管理也必然广泛地采用数字化技术,才会更为科学有效。

(三)个性化趋势市场的细分化和个性化是未来市场发展总的趋势。个性化的营销最终是以产品满足单个消费者需求为归宿的。因此,个性化的营销强化了客户为中心的市场营销管理,营销管理的目标将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转向开拓业务、提高顾客忠诚度。

(四)网络化趋势网络是新经济发展的基石。一方面网络经济将迫使许多企业进行必要的改建和调整,另一方面,从产品的研发、设计规划、生产、流通和售后服务等诸多环节,都将更多地采用数字网络。

(五)非价格竞争趋势在传统的经营条件下,由于产品、服务各方面不存在大的差异.这往往容易使企业陷入价格竞争。而新的经济条件下,产品和服务日趋专业化、个性化、差异性,因此企业竞争。将采用为顾客提供更具特色、更能适合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形式展开。

(六)合作化趋势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和信息已成为企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但知识和信息的共享性决定了企业之间在知识和信息的占有和使用上不仅存在竞争,还必然导致合作。共享知识、共用信息将创造出更多的知识,增强企业竞争力,而网络技术的应用又为共享知识提供了可能,

三、企业的营销战略应进行相应调整

为满足消费者心理和行为转变的需要。企业的营销战略应进行相应调整。主要有:

(一)在营销理念上,从满足消费者需要到满足消费者欲望和增加顾客体验转变。随着经济发展,消费者购买力的增强.消费者者经从满足基本需要向增加消费体验方向转变。在企业经营活动中,要把你的产品和服务从满足需要提升到满足欲望和增加客户体验.必须建立全公司营销导向,并且在市场细分战略上,使用欲望细分,是一种依据顾客价值观念来划分市场的方法什么对他们来说最重要,以及他们对生活的态度.这是理解顾客购买原因的关键。

(二)营销重点放在满足消费者心理、精神及情感需求上。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仅靠单纯的硬性广告轰炸就能提升品牌附加价值并大获其利的时代已经过去.在中国不少品牌已通过广告完成了品牌初级资产的今天,要把满足消费者欲望和创造体验作为抢占消费者心智的重点。让消费者真切地感受品牌的核心价值并发自肺腑地认同它。

在产品多得令人眼花缭乱的激烈市场竞争中,单纯的利益需求不足以打动消费者的心,而能满足消费者自尊、自我实现的高层次品味追求,更能引起消费者的共鸣。因此,结合企业产品的特点及消费心理,提出征服消费者内心的“品味”概念。创造一种强调体验的品牌形象确属时代的必然要求。世界著名的宝洁公司明确指出,品牌有三重天:从基本的清洁功能型到中层的时尚型,最高境界是品牌精神行销。

(三)在促销战略上,创意强化体验的品牌形象。今天,消费市场已进入成熟期阶段,消费者的需求也早已超脱“质”的阶段,而进入较高层次的“品味”水准,品味不是商品,而是概念,所以2l世纪商品推广重点应为不是卖商品本身,而是卖概念为主的推广策略,即创造一种强调体验的品牌形象,顾客们就会蜂拥而至,争取购买,拥有、使用这种商品。

(四)在营销策略上,讲究品牌整合营销营销的终极目的在于建立品牌,实现不营而销。品牌整合营销包括几个方面:

其一是强势品牌之间的联合,比如可口可乐与传奇的整合、娃哈哈与qq的捆绑销售等,互联网的快速聚集人气必然通过与传统产业的整合来实现增值。其二是传播推广策略的整合。公众、户外、网络和电视等多哥广播频道的联合推进。空中传播形象,地面攻打消费防火墙,在生活圈的媒体群中全方位的让消费者感受,终端临门一脚让消费者掏腰包。其三是品牌的延伸和拓展。长虹出了手机,吉利除了轿车还有几所学校。联想除了电脑还有地产等。企业家们永远不会安心于一时一地的做生意。国际是工厂,全球是卖场。